●明史選輯(二)
本紀(二)
莊烈帝
·莊烈帝
莊烈愍皇帝,諱由檢,光宗第五子也。萬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母賢妃劉氏,早薨。天啟二年,封信王。六年十一月,出居信邸。明年八月,熹宗疾大漸,召王入,受遺命。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崇禎元年。
九月甲申,追謚生母賢妃曰「孝純皇后」。
丁亥,停刑。
庚寅,冊妃周氏為皇后。
冬十月甲午朔,享太廟。
癸丑,南京地震。
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賢於鳳陽。
戊辰,撤各邊鎮守內臣。
己巳,魏忠賢縊死。
癸酉,免天啟時逮死諸臣贓,釋其家屬。
癸巳,黃立極致仕。
十二月,前南京吏部侍郎錢龍錫、禮部侍郎李標、禮部尚書來宗道、吏部侍郎楊景辰、禮部侍郎黃道登、少詹事劉鴻訓俱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魏良卿、客氏子侯國興俱伏誅。
崇禎元年春正月辛巳,詔內臣非奉命不得出禁門。
壬午,尊熹宗后為「懿安皇后」。
丙戌,戮魏忠賢及其黨崔呈秀尸。
二月乙未,禁章奏冗蔓。
癸丑,御經筵。
丁巳,戒廷臣交結內侍。
三月己巳,葬悊皇帝於德陵。
癸未,於鳳來、張瑞圖致仕。
乙酉,贈卹冤陷諸臣。
夏四月癸巳,賜劉若宰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甲午,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遼。
庚戌,指揮卓銘請開鑛,不許。
五月已巳,李國■〈木普〉致仕。
庚午,燬「三朝要典」。
甲戌,裁各部添注官。
辛巳,禱雨。
乙酉,復外吏久任及舉保連坐之法。禁有司私派。
六月,削魏忠賢黨馮銓、魏廣微籍。
壬寅,許顯純伏誅。
壬子,來宗道、楊景辰致仕。
秋七月癸酉,召對廷臣及袁崇煥於平臺。
壬午,浙江風雨、海溢,漂沒數萬人。
癸未,海寇鄭芝龍降。
甲申,寧遠兵變,巡撫都御史畢自肅自殺。
八月乙未,詔非盛暑祁寒,日御文華殿與輔臣議政。
九月丁卯,京師地震。
冬十月戊戌,劉鴻訓罷——尋遣戍。
十一月癸未,祀天於南郊。
十二月丙申,韓爌復入閣。
是年,革廣寧及薊鎮塞外諸部賞。諸部饑,告糴;不許。陝西饑,民苦加派;流賊大起,分掠鄜記州、延安。
二年春正月丙子,釋奠於先師孔子。
丁丑,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二月戊子,祀社稷。
庚寅,皇長子慈烺生,赦天下。
三月戊寅,薊州兵變,有司撫定之。
夏四月甲午,裁驛站。
閏月癸亥,流賊犯三水,遊擊高從龍戰沒。
癸未,祀地於北郊。
五月乙酉朔,日有食之。
庚子,議改曆法。
六月戊午,袁崇煥殺毛文龍於雙島。
癸亥,以久旱,齋居文華殿,敕群臣修省。
秋八月甲子,總兵官侯良柱、兵備副使劉可訓擊斬奢崇明、安邦彥於紅土川——水西賊平。
甲戌,熹宗神主祔太廟。
九月丁未,楊鎬棄市。
冬十月戊寅,大清兵入大安口。
十一月壬午朔,京師戒嚴。
乙酉,山海關總兵官趙率教戰沒於遵化。
甲申,大清兵入遵化,巡撫都御史王元雅、推官何天球等死之。
丁亥,總兵官滿桂入援。
己丑,吏部侍郎成基命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召前大學士孫承宗為兵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視師通州。
辛卯,袁崇煥入援,次薊州。
戊子,宣、大、保定兵相繼入援。徵天下鎮巡官勤王。
辛丑,大清兵薄德勝門。
甲辰,召袁崇煥等於平臺;崇煥請入城休兵,不許。下兵部尚書王洽於獄。
十二月辛亥朔,再召袁崇煥於平臺,下錦衣衛獄。
甲寅,總兵官祖大壽兵潰,東出關。
乙卯,孫承宗移駐山海關。
庚申,諭廷臣進馬。
丁卯,遣中官趨滿桂出戰,桂及前總兵官孫祖壽俱戰歿。總兵官馬世龍總理援軍。
壬申,錢龍錫罷。
癸酉,山西援兵潰於良鄉。
丁丑,禮部侍郎周延儒、尚書何如寵、侍郎錢象坤俱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三年春正月甲申,大清兵克永平,副使鄭國昌、知府張鳳奇等死之。
丙戌,瘞城外戰士骸。
戊子,大清兵克灤州。
庚寅,逮總督薊遼都御史劉策下獄,論死。
乙未,禁抄傳邊報。韓爌致仕。
壬寅,兵部右侍郎劉之綸敗沒於遵化。
是月,陝西諸路總兵官吳自勉等帥師入衛;延綏、甘肅兵潰西去,與群寇合。
二月庚申,立皇長子慈烺為皇太子,大赦。
三月壬午,李標致仕。
戊申,流賊犯山西。
夏四月乙卯,以久旱,齋居文華殿,諭百官修省。
丁丑,流賊陷蒲縣。
五月辛卯,馬世龍、祖大壽諸軍入灤州。
壬辰,大清兵東歸,永平、遷安、遵化相繼復。
六月癸丑,流賊王嘉允陷府谷、米脂,賊張獻忠聚眾應之。
己未,授宋儒邵雍後裔五經博士。
辛酉,禮部尚書溫體仁、吳宗達並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秋八月癸亥,殺袁崇煥。
九月己卯,逮錢龍錫下獄。
冬十月癸亥,停刑。
丙寅,巡撫延綏副都御史洪承疇、總兵官杜文煥敗賊張獻忠於清澗。
十一月壬辰,破賊於懷寧。
甲午,山西總兵官王國樑追賊於河曲,敗績。
十二月乙巳朔,增田賦充餉。
戊午,流賊陷寧塞。
是年,烏斯藏入貢。
四年春正月己卯,流賊陷保安。
丁酉,御史吳甡振延綏饑民。
己亥,召對內閣九卿、科道及入覲兩司官於文華殿。命都察院嚴覈巡按御史。
二月壬子,流賊圍慶陽,分兵陷合水。
三月丁丑,副將張應昌等擊敗之,慶陽圍解。
癸未,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侍郎楊鶴招撫流賊於寧州,群賊偽降——尋復叛。
己丑,賜陳于泰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夏四月庚戌,禱雨。
辛酉,詔廷臣條時政。
是月,延綏副將曹文詔擊賊於河曲,王嘉允敗死。
五月甲戌朔,步禱於南郊。
庚辰,戍錢龍錫。
六月丁未,錢象坤致仕。
秋七月甲戌,總兵官王承恩敗賊於鄜州,降賊首上天龍。
八月癸卯,總兵官賀虎臣擊斬賊劉六於慶陽。
丁未,大清兵圍祖大壽於大凌城。
丙辰,何如寵致仕。
九月庚辰,內臣王應朝、鄧希詔等監視關寧、薊鎮兵糧及各邊撫賞。
甲午,逮楊鶴下獄,論戍。
洪承疇總督三邊軍務。
丁酉,太監張彝憲總理戶、工二部錢糧;給事中宋可久等相繼諫,不聽。
戊戌,山海總兵官宋偉等援大凌,敗於長山;監軍太僕少卿張春被執。
冬十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戊辰,祖大壽殺副將何可剛。
己巳,大壽自大凌脫歸,入錦州。
十一月丙戌,太監李奇茂監視陝西茶馬、呂直監視登島兵糧海禁;群臣合疏諫,不聽。
壬辰,孫承宗致仕。
癸巳,召對廷臣於文華殿,歷詢軍國諸務;語及內臣,帝曰:『諸臣若實心任事,朕亦何需此輩』!
己亥,流賊羅汝才犯山西。
閏月乙丑,陝西降賊復叛,陷甘泉,殺參政張允登。
丁卯,登州遊擊孔有德率師援遼,次吳橋,反;陷陵縣,連陷臨邑、商河、齊東,屠新城。
十二月丙子,濟南官軍禦賊於阮城店,敗績。
丁丑,以大凌築城招釁,奪孫承宗官。
是冬,延安、慶陽大雪,民饑;盜賊益熾。
五年春正月辛丑,孔有德陷登州,遊擊陳良謨戰死,總兵官張可大死之;巡撫都御史孫元化、副使宋光蘭等被執——尋縱還。
辛亥,孔有德陷黃縣。
丙寅,總兵官楊御蕃、王洪率師討孔有德,敗績於新城鎮。
二月己巳朔,孔有德圍萊州,巡撫都御史徐從治固守。
辛巳,孔有德陷平度。
三月壬寅,兵部侍郎劉宇烈督理山東軍務,討孔有德。
夏四月甲戌,劉宇烈敗績於沙河。
癸未,徐從治中傷,卒。
是月,總兵官曹文詔、楊嘉謨連破賊於隴安、靜寧,賊奔水落城;平涼、莊浪饑民附之,勢復熾。
五月丙午,參政朱大典為僉都御史,巡撫山東。
辛亥,禮部尚書鄭以偉、徐光啟並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六月,京師大雨,水。
壬申,河決孟津。
秋七月辛丑,太監曹化淳提督京營戎政。
癸卯,孔有德偽降,誘執登萊巡撫都御史謝璉;萊州知府朱萬年死之。
己未,孫元化棄市;逮劉宇烈下獄,論戍。
八月甲戌,洪承疇敗賊於甘泉,賊首白廣恩降。
甲申,朱大典督軍救萊州,前鋒參將祖寬敗賊於沙河。
乙酉,萊州圍解。
癸巳,官軍大敗孔有德於黃縣,進圍登州。
九月丁酉,海賊劉香寇福建。
是秋,陝西賊入山西,連陷大寧、澤州、壽陽;分部走河北,犯懷慶,陷修武。
冬十一鳳戊戌,劉香寇浙江。
六年春正月癸卯,曹文詔節制山、陝諸將討賊。
丁未,副將左良玉破賊於涉縣;賊走林縣山中,饑民爭附之。
庚申,遣使分督直省逋賦。
是月,曹文詔擊山西賊,屢敗之。
二月壬申,削左副都御史王志道籍。
癸酉,流賊犯畿南。
戊子,總兵官陳洪範等克登州水城。
辛卯,孔有德遁入海——山東平。
三月癸巳,敕曹文詔諸將,限三月平賊。
夏四月己巳,免延安、慶陽、平涼新舊遼餉。
壬申,總兵官鄧■〈王已〉、左良玉剿河南賊。
五月乙巳,太監陳大金等分監曹文詔、張應昌、左良玉、鄧■〈王已〉軍。
壬子,孔有德及其黨耿仲明等航海降於我大清。
癸丑,河套部犯寧夏,總兵官賀虎臣戰沒。
六月辛酉朔,太監高起潛監視寧、錦兵餉。
乙丑,鄭以偉卒。
庚辰,周延儒致仕。
甲申,延綏副將李卑援剿河南。
庚寅,太監張彝憲請催逋賦一千七百餘萬;給事中范淑泰諫,不聽。
秋七月甲辰,大清兵取旅順,總兵官黃龍死之。
癸丑,改曹文詔鎮大同;山西巡撫都御史許鼎臣請留文詔剿賊,不許。
八月己巳,曹文詔敗賊於濟源,又敗之於懷慶。
九月庚戌,南京禮部侍郎錢士升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冬十月戊辰,徐光啟卒。
十一月癸巳,禮部侍郎王應熊、何吾騶俱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辛亥,詔保定、河南、山西會兵剿賊。
壬子,賊渡河。
乙卯,陷澠池。
十二月,連陷伊陽、盧氏,分犯南陽、汝寧,遂逼湖廣。
是年,安南入貢。
七年春正月己丑,廣鹿島副將尚可喜降於我大清。設河南、山、陝、川、湖五省總督,以延綏巡撫陳奇瑜兼兵部侍郎為之。
庚寅,總兵官張應昌渡河,敗賊於靈寶。
壬辰,賊自鄖陽渡漢。
癸巳,犯襄陽;連陷紫陽、平利、白河,南入四川。
二月戊寅,陷夔州;大寧諸縣皆失守。
甲申,耕耤田。
乙酉,張獻忠突商、雒,凡十三營流入漢南。
是月,振登、萊饑,蠲逋賦。
三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甲辰,賜劉理順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乙巳,張應昌擊賊於五嶺山,敗績。
庚戌,賊自四川走湖廣,副將楊世恩追敗之於石河口。山西自去年不雨至於是月,民大饑。
夏四月,賊自湖廣走盧氏、靈寶。
癸酉,發帑振陝西、山西饑。
五月丙申,副將賀人龍等敗賊於藍田。
六月辛未,總督侍郎陳奇瑜、鄖陽撫治都御史盧象昇會師於上津,剿湖廣賊。
甲戌,河決沛縣。
是夏,官軍圍高迎祥、李自成諸賊於興安之車箱峽兩月;賊食盡偽降,陳奇瑜受之;縱出險,復叛,陷所過州縣。張應昌自清水追賊,敗績。
秋七月壬辰,大清兵入上方堡,至宣府。
乙未,詔總兵官陳洪範守居庸、巡撫保定都御史丁魁楚等守紫荊雁門。
辛丑,京師戒嚴。
庚戌,大清兵克保安,沿邊諸城堡多不守。
八月,分遣總兵官尤世威等援邊。
戊辰,宣大總督侍郎張宗衡節制各鎮援兵。
閏月甲申,賊陷隆德、固原;參議陸夢龍赴援,敗沒。
丁亥,大清兵克萬全左衛;庚寅,旋師出塞。
壬寅,李自成圍賀人龍於隴州。
九月庚申,盔甲廠災。
庚辰,洪承疇解隴州圍。
甲戌,以賊聚陝西,詔河南兵入潼、華,湖廣兵入商、雒,四川兵由興、漢,山西兵出蒲州、韓城,合剿。
冬十月庚戌,湖廣兵援漢中,副將楊正芳戰死。
十一月庚辰,逮陳奇瑜下獄,論戍。
乙酉,洪承疇兼攝五省軍務。
是冬,陝西賊分犯湖廣、河南。李自成陷陳州。
是年,暹羅入貢。
八年春正月乙卯,賊陷上蔡;連陷汜水、滎陽、固始。
己未,洪承疇出關討賊。
辛酉,張獻忠陷潁州;
丙寅,陷鳳陽,焚皇陵樓殿,留守朱國相等戰死。
壬申,徐州援兵至鳳陽。張獻忠犯廬州;尋陷廬江、無為。李自成走歸德,與羅汝才復入陝西。
二月,張獻忠陷潛山、羅田、太湖、新蔡,應天巡撫都御史張國維禦卻之。
甲午,以皇陵失守,逮總督漕運尚書楊一鵬下獄——尋棄市。
丁酉,總兵官鄧■〈王已〉敗賊於羅山。
是月,曹文詔敗賊於隨州。
夏四月,張獻忠復走漢中,犯平涼、鳳翔。
丁亥,鄭芝龍擊敗海賊劉香,香自殺;眾悉降。
辛卯,洪承疇會師於汝州,分部諸將防豫、楚要害。
乙巳,川兵變於樊城,鄧■〈王已〉自殺。
丙午,洪承疇西還,駐師靈寶。
五月乙亥,吳宗達致仕。
六月己丑,官軍遇賊於亂馬川,敗績。
壬辰,副將艾萬年、柳鎮國擊李自成於寧州之襄樂,戰沒。
丙午,曹文詔追賊至真寧之湫頭鎮,遇伏;力戰,死之。
秋七月甲戌,少詹事文震孟、刑部侍郎張至發俱禮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是月,張獻忠突朱陽關,練兵官尤世威敗績;賊復走河南。
八月,李自成陷咸陽,賊將高傑降。
壬辰,詔撤監視總理內臣,惟京營及關寧如故。
辛丑,盧象昇總理直隸、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
九月辛亥,洪承疇督副將曹變蛟等敗賊於關山鎮;李自成東走,與張獻忠合。
壬戌,官軍敗績於沈邱之瓦店,總兵官張全昌被執。
壬申,王應熊致仕。
冬十月庚辰,下詔罪己;避居武英殿減膳撤樂,示與將士同甘苦。
丙戌,戶部尚書侯恂請嚴徵新舊逋賦,從之。
辛卯,李自成陷陝州。
十一月庚戌,何吾騶、文震孟罷。
庚申,祀天於南郊。總兵官祖寬破賊於汝州。
十二月戊寅,城鳳陽。
乙酉,盧象昇、祖寬敗李自成於確山。
戊子,左良玉敗賊於閿鄉。
癸巳,賊犯江北,圍滁州。
乙巳,老回回諸賊自河南犯陝西,洪承疇敗之於臨潼。
是年,安南、暹羅、琉球入貢。
九年春正月甲寅,總理侍郎慮象昇、祖寬援滁,大敗賊於朱龍橋。
丁卯,前禮部侍郎林釬以原官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二月,前副將湯九州及賊戰嵩縣,敗沒。山西大饑,人相食。
乙酉,寧夏饑,兵變,殺巡撫都御史王楫;兵備副使丁啟睿撫定之。
辛卯,以武舉陳起新為給事中。
三月,盧象昇、祖大樂剿河南賊,高迎祥、李自成分部入陝西,餘賊自光化走湖廣。振南陽饑,蠲山西被災州縣新舊二餉。
夏四月戊子,錢士升致仕。
五月壬子,詔赦脅從諸賊:願歸者,護還鄉,有司安置;願隨軍自效者,有功一體敘錄。
丙辰,延綏總兵官俞沖霄擊李自成於安定;敗績;死之。李自成犯榆林,賀人龍擊敗之。
癸酉,免畿內五年以前逋賦。
六月乙亥,林釬卒。
甲申,吏部侍郎孔貞運、禮部尚書賀逢聖、黃士俊俱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己亥,總兵官解進忠撫賊於淅川,被殺。
秋七月甲辰,內臣李國輔等分守紫荊、倒馬諸關。
庚戌,成國公朱純臣巡視邊關。
癸丑,詔諸鎮星馳入援。
己未,大清兵入昌平,巡關御史王肇坤等死之。
壬戌,巡撫陝西都御史孫傳庭擊擒賊首高迎祥於盩厔,送京師伏誅。
癸亥,諭廷臣助餉。
甲子,兵部尚書張鳳翼督援軍,高起潛為總監。
是月,大清兵入寶坻,連下近畿州縣。
八月癸酉,括勳戚、文武諸臣馬。
乙未,盧象昇入援,次真定。
丙申,唐王聿鍵起兵勤王,勒還國——尋廢為庶人。
是月,大清兵出塞。
九月辛酉,改盧象昇總督宣、大、山西軍務。
冬十月乙亥,工部侍郎劉宗周以論內臣及大學士溫體仁,削籍。
甲申,張獻忠犯襄陽。
丙申,命開銀、鐵、銅、鉛諸礦。
十一月丁未,蠲山東五年以前逋賦。
十二月,大清兵征朝鮮。
是年,洪承疇敗賊於隴州,賊走慶陽、鳳翔。暹羅入貢。
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丙午,老回回諸賊趨江北,張獻忠、羅汝才自襄陽犯安慶,南京大震。
二月甲戌,遣使督直省逋賦。
丁酉,賊犯潛山,總兵官左良玉、副使史可法敗之於楓香驛。
是月,朝鮮降於我大清。
三月辛亥,振陝西災。
丁巳,賜劉同升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甲子,官軍援安慶,敗績於酆家店。
夏四月戊寅,大清兵克皮島,副總兵金日觀力戰死之;總兵官沈冬魁走石城島。
癸巳,旱;清刑獄。
是月,洪承疇剿賊於漢南。
閏月壬寅,敕群臣潔己愛民,以回天意。江北賊分犯河南。總督兩廣都御史熊文燦為兵部尚書,總理南京、河南、山、陝、川、湖軍務,駐鄖陽討賊。
五月戊寅,李自成自秦州犯四川。
六月戊申,溫體仁致仕。
是夏,兩畿、山西大旱。
秋七月,山東、河南蝗,民大饑。
八月己酉,吏部侍郎劉宇亮、禮部侍郎傅冠俱禮部尚書、僉都御史薛國觀為禮部侍郎並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庚申,閱城。
九月丙子,左良玉敗賊於虹縣。
辛卯,洪承疇敗賊於漢中。
癸巳,李自成陷寧羗。
冬十月丙申,自成自七盤關入西川。
壬寅,陷昭化、劍州、梓潼,分兵趨潼川、江油、綿州,總兵官侯良柱戰死;遂陷彰明、鹽亭諸縣。
庚戌,逼成都。
十一月庚辰,以星變修省,求直言。
十二月癸卯,黃士俊致仕。
癸亥,洪承疇、曹變蛟援四川,次廣元。
是年,安南、琉球入貢。
——以上見原書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莊烈帝一)。
十一年春正月丁丑,洪承疇敗賊於梓潼,賊還走陝西。
丁亥,裁南京冗官。
二月甲辰,改河南巡按御史張任學為總兵官。
三月戊寅,賀逢聖致仕。
是月,李自成自洮州出番地,總兵官曹變蛟追破之;復入塞,走西和、禮縣。
夏四月辛丑,張獻忠偽降於榖城,熊文燦受之。
戊申,張至發致仕。
己酉,熒惑逆行,諭廷臣修省。
五月癸亥朔,策試考選官於中左門。
六月癸巳,安民廠災,壞城垣,傷萬餘人。
壬寅,孔貞運致仕。
乙卯,兵部尚書楊嗣昌、戶部尚書程國祥、禮部侍郎方逢年、工部侍郎蔡國用俱禮部尚書、大理少卿范復粹為禮部侍郎並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嗣昌仍掌兵部。
是月,兩畿、山東、河南大旱,蝗。
秋七月乙丑,少詹事黃道周以論楊嗣昌奪情,謫按察司照磨。
八月戊戌,以災異屢見,齋居永壽宮,諭廷臣修省。
癸丑,傅冠致仕。
戊午,停刑。流賊羅汝才等自陝州犯襄陽。
九月,陝西、山西旱,饑。
辛巳,大清兵入牆子嶺,總督薊遼兵部侍郎吳阿衡死之。
癸未,京師戒嚴。
冬十月癸巳,盧象昇入援,召對於武英殿。
甲午,括馬。盧象昇、高起潛分督援軍。
是月,洪承疇、曹變蛟大破賊於潼關、南原,李自成以數騎遁。
十一月戊辰,大清兵克高陽,致仕大學士孫承宗死之。
戊子,罷盧象昇,戴罪立功。劉宇亮自請視師,許之。
是月,羅汝才降。
十二月庚子,方逢年罷。盧象昇兵敗於鉅鹿,死之。
戊申,孫傳庭為兵部侍郎,督援軍。徵洪承疇入衛。
是年,土魯番、琉球入貢。
十二年春正月己未朔,以時事多艱,卻廷臣賀。
庚申,大清兵入濟南,德王由樞被執,布政使張秉文等死之。
戊辰,劉宇亮、孫傳庭會師十八萬於晉州,不敢進。
丁丑,改洪承疇總督薊、遼,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北。
二月乙未,劉宇亮罷。
大清兵北歸;三月丙寅,出青山口,凡深入二千里——閱五月,下畿內、山東七十餘城。
丙子,加上孝純皇太后謚,詔天下。
夏四月戊申,程國祥致仕。
是月,左良玉擊降賊首李萬慶。
五月甲子,禮部侍郎姚明恭、張四知、兵部侍郎魏照乘俱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乙丑,張獻忠叛於榖城,羅汝才等起應之,陷房縣。
乙亥,削孫傳庭籍——尋逮下獄。
六月,畿內、山東、河南、山西旱,蝗。
己酉,抽練各鎮精兵,復加徵練餉。
秋七月壬申,左良玉討張獻忠,敗績於羅猴山;總兵官羅岱被執,死之。熊文燦削籍——尋逮下獄。
八月癸巳,詔誅封疆失事巡撫都御史顏繼祖、總兵官倪寵、祖寬、內臣鄧希詔、孫茂霖等三十三人,俱棄市。
己亥,免唐縣等四十州縣去年田租之半。
壬子,大學士楊嗣昌督師討賊,總督以下並聽節制。
冬十月甲申朔,楊嗣昌誓師襄陽。
甲午,左良玉為平賊將軍。
丙申,欽定「保民四事全書」成,頒布天下。
十一月辛巳,祀天於南郊。
十二月,羅汝才犯四川。
丙午,下兵部尚書傅宗龍於獄。
是年,琉球入貢。
十三年春閏正月乙酉,振真定饑。
戊子,振京師饑民。
癸卯,振山東饑。
二月壬子朔,祀日於東郊。
丙辰,總督陝西三邊侍郎鄭崇儉大破張獻忠於太平縣之瑪瑙山,獻忠走歸州。
戊寅,以久旱,求直言。
三月甲申,禱雨。
丙戌,大風霾,詔清刑獄。
戊子,罷各鎮內臣。
丙申,賜魏藻德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戊戌,振畿內饑。
丁未,免河北三府逋賦。
夏四月戊午,逮江西巡撫僉都御史解學龍及所舉黃道周。
己卯,吏部尚書謝陞為禮部尚書、禮部侍郎陳演以原官並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五月,羅汝才犯夔州,石砫女官秦良玉連戰卻之。
甲申,祀地於北郊。
庚戌,姚明恭致仕。
六月辛亥朔,總兵官賀人龍等分道逐賊,敗之;羅汝才走大寧。
庚午,蔡國用卒。
辛未,薛國觀罷。
七月庚辰朔,畿內捕蝗。
己丑,發帑振被蝗州縣。
辛卯,左良玉及京營總兵官柳應元等大破羅汝才於興山;汝才走巫山,與張獻忠合。
八月甲戌,振江北饑。
九月,陝西官軍圍李自成於巴西魚腹山中,自成走免。
癸巳,張獻忠陷大昌,總兵官張令戰死;尋陷劍州、綿州。
冬十月癸丑,熊文燦棄市。
十一月,楊嗣昌進軍重慶。
丁亥,祀天於南郊。
戊子,南京地震。
十二月丁未朔,嚴軍機抄傳之禁。
辛亥,張獻忠陷瀘州。
乙卯,逮薛國觀。
是月,李自成自湖廣走河南,饑民附之;連陷宜陽、永寧,殺萬安王采鑋;陷偃師,勢大熾。
是年,兩畿、山東、河南、山、陝旱,蝗;人相食。
十四年春正月辛巳,祈榖於南郊。
己丑,總兵官猛如虎追張獻忠及於開縣之黃陵城,敗績,參將劉士傑等戰死;賊遂東下。
丙申,李自成陷河南,福王常洵遇害,前兵部尚書呂維祺等死之。
二月己酉,詔以時事多艱、災異疊見,痛自刻責;停今歲行刑,諸犯俱減等論。
庚戌,張獻忠陷襄陽,襄王翊銘、貴陽王常法並遇害,副使張克儉等死之。
戊午,李自成攻開封,周王恭枵、巡按御史高名衡拒卻之。
乙丑,張獻忠陷光州。
己巳,召閣臣、九卿、科道於乾清宮左室,命駙馬都尉冉興讓等齎帑金振恤河南被難宗室。
三月丙子朔,楊嗣昌自四川還至荊州卒。
乙酉,禱雨。
丙申,洪承疇會八鎮兵於寧遠。
丁酉,逮鄭崇儉下獄——尋棄市。
夏四月壬子,大清兵攻錦州,祖大壽拒守。
己未,總督三邊侍郎丁啟睿為兵部尚書,督師討賊。
五月庚辰,范復粹致仕。釋傅宗龍於獄,命為兵部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討李自成。
戊子,祀地於北郊。
六月,兩畿、山東、河南、浙江、湖廣旱,蝗。山東寇起。
秋七月己卯,李自成攻鄧州,楊文岳、總兵官虎大威擊敗之。
壬寅,洪承疇援錦州,駐師松山。
是月,臨清運河涸,京師大疫。
八月乙巳,援兵戰於松山、陽和,總兵官楊國柱敗沒。
辛亥,賜薛國觀死。
辛酉,重建太學成,釋奠於先師孔子。
甲子,總兵官吳三桂、王樸自松山遁,諸軍夜潰。
是月,左良玉大敗張獻忠於信陽。
九月丁丑,傅宗龍帥師次新蔡,與總督保定侍郎楊文岳軍會。己卯,遇賊賀人龍,
師潰,宗龍被圍;文岳走陳州。
甲申,周延儒、賀逢聖復入閣。
辛卯,封皇子茲炯為定王。
壬辰,傅宗龍潰圍出,趨項城,被執,死之;賊屠項城及商水、扶溝。
戊戌,李自成、羅汝才陷葉縣,守將劉國能死之。
是月,官軍破張獻忠於英山之望雲寨。
冬十月癸卯朔,日有食之。
十一月丙子,李自成陷南陽,唐王聿鏌遇害,總兵官猛如虎等死之。
十二月,李自成連陷洧川、許州、長葛、鄢陵。
甲子,戍解學龍、黃道周。李自成、羅汝才合攻開封,周王恭枵、巡撫都御史高名衡拒守。
十五年春正月癸未,孫傳庭為兵部侍郎,督京軍救開封。
乙酉,楊文岳援開封;賊解去,南陷西華。
戊子,免天下十二年以前逋賦。
是月,山東賊陷張秋、東平,劫漕艘;太監王裕民、劉元斌帥禁兵會兗東官軍討平之。
二月戊申,振山東就撫亂民。
癸丑,總督陝西都御史汪喬年次襄城遇賊,賀人龍等奔入關,喬年被圍;丁巳,城陷,被執死之。
戊午,大清兵克松山,洪承疇降;巡撫都御史邱民仰、總兵官曹變蛟、王廷臣、副總兵江翥、饒勳等死之。
是月,孫傳庭總督三邊軍務。
三月,李自成陷陳州。
丁丑,魏照乘致仕。
己卯,祖大壽以錦州降於大清。
辛卯,李自成陷睢州、太康、寧陵、考城。
壬辰,封皇子慈炤為永王。
丙申,李自成陷歸德。
是春,江北賊陷含山、和州,南京戒嚴。
夏四月癸亥,李自成復圍開封。
乙丑,削謝陞籍。
五月己巳,孫傳庭入關,誅賀人龍。
甲戌,張獻忠陷廬州。
丁亥,王樸棄市。
六月戊申,賀逢聖致仕。
癸丑,張四知致仕。
甲寅,詔天下停刑三年。
己未,詹事蔣德璟、黃景昉、戎政侍郎吳甡俱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庚甲,詔孫傳庭出關。兵部侍郎侯恂督左良玉軍援開封。
壬戌,以會推閣臣,下吏部尚書李日宣六人於獄,謫戍有差。
甲子,祀地於北郊。
是月,築壇親祭死事文武大臣。山西總兵官許定國援開封,潰於沁水。寧武兵潰於覃懷。
秋七月己巳,左良玉、虎大威、楊德政、方國安四鎮兵潰於朱仙鎮。
八月庚戌,安慶兵變,殺都指揮徐良憲;官軍討定之。
乙丑,釋黃道周於戍所,復其官。
丁卯,兵部尚書陳新甲下獄——尋棄市。
九月壬午,賊決河灌開封;癸未,城圯,士民溺死者數十萬人。
己丑,孫傳庭帥師赴河南。
辛卯,鳳陽總兵官黃得功、劉良佐大敗張獻忠於潛山。
冬十月辛酉,孫傳庭敗績於郟縣,走入關。
十一月丁卯,援汴總兵官劉超據永城反。
庚午,發帑振開封被難宗室兵民。
壬申,大清兵分道入塞,京師戒嚴;命勳臣分守九門,太監王承恩督察城守。詔舉堪督師大將者。
戊寅,徵諸鎮入援。
庚辰,大清兵克薊州。
丁亥,薊鎮總督趙光抃提調援兵。
戊子,張獻忠陷無為。
己丑,遼東督師侍郎范志完入援。
閏月癸卯,下詔罪己,求直言。
壬寅,大清兵南下,畿南郡邑多不守。
丁巳,起廢將。
是月,李自成陷汝寧,前總督侍郎楊文岳、僉事王世琮不屈死。
十二月,大清兵趨曹、濮,山東州縣相繼下,魯王以派自殺。
己巳,李自成陷襄陽,據之;左良玉奔承天——尋走武昌。賊分兵下德安、彝陵、荊門,遂陷荊州;癸巳,焚獻陵。
十六年春正月丁酉,李自成陷承天,巡撫都御史宋一鶴、留守沈壽崇等死之。
庚申,張獻忠陷蘄州。
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
己巳,范志完、趙光抃會師於平原。
三月庚子,李自成殺羅汝才,並其眾。
壬寅,命大學士吳甡督師討賊。
丁未,賊陷武岡,殺岷王企■〈金豐〉。張獻忠陷黃州。
夏四月丁卯,周延儒自請督師;許之。
辛卯,大清兵北歸,戰於螺山;總兵官張登科、和應薦敗沒,八鎮兵皆潰。
是月,劉超平。
五月癸巳朔,張獻忠陷漢陽。
壬寅,周延儒還京師。
丙午,修撰魏藻德為少詹事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戊申,吳甡罷。
丁巳,周延儒罷。
壬戌,張獻忠陷武昌,沈楚王華奎於江;在籍大學士賀逢聖等死之。
六月癸亥,詔免直省殘破州縣三餉及一切常賦二年。
己卯,逮范志完下獄。
丙戌,雷震奉先殿獸吻,敕修省。
秋七月丁酉,親鞫范志完於中左門。
乙卯,親鞫前文選郎中吳昌時於中左門,徵周延儒聽勘。
己未,戒廷臣私謁閣臣。京師自二月至於是月,大疫;詔釋輕犯,發帑療治,■〈疒〈癶上土下〉〉五城暴骸。
八月壬戌朔,左良玉復武昌、漢陽。
丙寅,張獻忠陷岳州;丙戌,陷長沙;庚寅,陷衡州。
九月丙申,張獻忠陷寶慶。
已亥,黃景昉致仕。
辛丑,孫傳庭復寶豐,進次郟縣;李自成迎戰,擊敗之。
庚戌,張獻忠陷永州,巡按御史劉熙祚死之。
辛亥,賜楊廷鑑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壬子,孫傳庭兵以乏食引退,賊追及之;還戰大敗,傳庭以餘眾退保潼關。
是月,鳳陽地屢震。
冬十月辛酉朔,享太廟。
丙寅,李自成陷潼關,督師尚書孫傳庭死之;賊連陷華州、渭南、臨潼。命有司以贖鍰充餉。
戊辰,李自成屠商州。
庚午,張獻忠陷常德。
壬申,李自成陷西安,秦王存樞降;巡撫都御史馮師孔、按察使黃炯等死之。
丁丑,張獻忠陷吉安。
十一月甲午,李自成陷延安——尋屠鳳翔。
壬寅,祀天於南郊。
辛亥,吏部侍郎李建泰、副都御史方岳貢並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癸丑,范志完、趙光抃棄市。戍吳甡於金齒。
丁巳,李自成陷榆林,兵備副使都任、在籍總兵官尤世威等死之。寧夏、慶陽相繼陷,韓王亶塉被執。
十二月壬戌,張獻忠陷建昌。
乙丑,周延儒有罪,賜死。
丁卯,張獻忠陷撫州。
辛巳,賊渡河陷平陽,山西州縣相繼潰降。
甲申,賊陷甘州,巡撫都御史林日瑞、總兵官馬爌等死之。
丙戌,左良玉復長沙。
是年,暹羅、琉球、哈密入貢。
十七年春正月庚寅朔,大風霾。鳳陽地震。
庚子,李建泰自請措餉治兵討賊,許之。
乙卯,幸正陽門樓,餞李建泰出師。南京地震。
丙辰,工部尚書范景文、禮部侍郎邱瑜並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
是月,張獻忠入四川。
二月辛酉,李自成陷汾州,別賊陷懷慶;丙寅,陷太原,執晉王求桂,巡撫都御史蔡懋德等死之。
壬申,下詔罪己。
癸酉,潞安陷。
乙亥,議京師城守。李自成攻代州,總兵官周遇吉力戰食盡,退守寧武關。
丁丑,賊別將陷固關,犯畿南。
己卯,遣內臣高起潛、杜勳等十人監視諸邊及近畿要害。
壬午,真定知府邱茂華殺總督侍郎徐標,檄所屬降賊。
甲申,賊至彰德,趙王常溲降。
丁亥,詔天下勤王。命廷臣上戰守事宜。左都御史李邦華、右庶子李明睿請南遷及太子撫軍江南,皆不許。
戊子,陳演致仕。李自成陷寧武,周遇吉力戰,死之。
三月庚寅朔,賊至大同,總兵官姜瓖降賊,代王傳■〈火齊〉遇害;巡撫都御史衛景瑗被執,自縊死。
辛卯,李建泰疏請南遷。
壬辰,召廷臣於平臺,示建泰疏曰:『國君死社稷,朕將焉往』!李邦華等復請太子撫軍南京,不聽。蔣德璟致仕。
癸巳,封總兵官吳三桂、左良玉、唐通、黃得功俱為伯。
甲午,徵諸鎮兵入援。
乙未,總兵官唐通入衛,命偕內臣杜之秩守居庸關。
戊戌,太監王承恩提督城守。
己亥,李自成至宣府,監視太監杜勳降;巡撫都御史朱之馮等死之。
癸卯,唐通、杜之秩降於自成,賊遂入關;甲辰,陷昌平。
乙巳,賊犯京師,京營兵潰。
丙午,日晡,外城陷。是夕,皇后周氏崩。
丁未,昧爽,內城陷。帝崩於萬歲山,王承恩從死;御書衣襟曰:『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髮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自大學士范景文而下,死者數十人。
丙辰,賊遷帝后梓宮於昌平,昌平人啟田貴妃墓以葬——明亡。
是年夏四月,我大清兵破賊於山海關;五月,入京師,以帝禮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謚曰「莊烈愍皇帝」、陵曰「思陵」。
贊曰: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場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勤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才,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復信任宦官,布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謚、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見原書卷二十四「本紀第二十四」(莊烈帝二)
●明史選輯(三)
志
市舶
海防
·市舶
明初,東有馬市、西有茶市,皆以馭邊,省戍守費。海外諸國入貢,許附載方物與中國貿易;因設市舶司,置提舉官以領之:所以通夷情、抑姦商,俾法禁有所施,因以消其釁隙也。洪武初,設於太倉黃渡;尋罷。復設於寧波、泉州、廣州:寧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廣州通占城、暹羅、西洋諸國。琉球、占城諸國皆恭順,任其時至入貢;惟日本叛服不常,故獨限其期為十年、人數為二百、舟為二艘,以金葉勘合表文為驗,以防詐偽侵軼。後市舶司暫罷,輒復嚴禁瀕海居民及守備將卒私通海外諸國。
永樂初,西洋、剌泥國、回回、哈只馬、哈沒奇等來朝,附載胡椒與民互市。有司請徵其稅,帝曰:『商稅者,國家抑逐末之民,豈以為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多矣』!不聽。三年,以諸番貢使益多,乃置驛於福建、浙江、廣東三市舶司以館之:福建曰「來遠」、浙江曰「安遠」、廣東曰「懷遠」。尋設交阯雲南市舶提舉司,接西南諸國朝貢者。初,入貢海舟至,有司封識;俟奏報,然後起運。宣宗命至即馳奏,不待報,隨送至京。武宗時,提舉市舶太監畢真言:『舊制,泛海諸船皆市舶司專理;近領於鎮、巡及三司官。乞如舊便』。禮部議:『市舶職司進貢方物,其泛海客商及風泊番船非敕旨所載,例不當預』;中旨令如熊宣舊例行——宣,先任市舶太監也;嘗以不預滿剌加諸國番舶抽分奏請兼理,為禮部所劾而罷;劉瑾私真,謬以為例云。
嘉靖二年,日本使宗設、宋素卿分道入貢,互爭真偽。市舶中官賴恩納素卿賄,右素卿;宗設遂大掠寧波。給事中夏言言「倭患起於市舶」;遂罷之。市舶既罷,日本海賈往來自如;海上姦豪與之交通,法禁無所施,轉為寇賊。二十六年,倭寇百艘久泊寧、臺,數千人登岸焚劫。浙江巡撫朱紈訪知舶主皆貴官大姓,市番貨皆以虛直轉鬻牟利,而直不時給;以是構亂。乃嚴海禁、毀餘皇,奏請鐫諭戒大姓;不報。二十八年,紈又言:『長澳諸大俠林恭等勾引夷舟作亂;而巨姦關通射利,因為嚮導,躪我海濱。宜正典刑』。部覆不允;而通番大猾,紈輒以便宜誅之。御史陳九德劾紈措置乖方,專殺啟釁;帝逮紈聽勘。紈既黜,姦徒益無所憚,外交內訌,釀成禍患;汪直、徐海、陳東、麻葉等起,而海上無寧日矣。三十五年,倭寇大掠福建、浙、直,都御史胡宗憲遣其客蔣洲、陳可願使倭宣諭;還報:倭志欲通貢市。兵部議不可,乃止。三十九年,鳳陽巡撫唐順之議復三市舶司;部議從之。四十四年,浙江以巡撫劉畿言,仍罷;福建開而復禁。
萬曆中,復通福建互市,惟禁市硝黃。已而兩市舶司悉復,以中官領職如故。
——見原書卷八十一「志第五十七」(食貨五)。
·海防
沿海之地,自廣東樂會接安南界五千里抵閩,又二千里抵浙,又二千里抵南直隸,又千八百里抵山東,又千二百里逾寶坻、盧龍抵遼東,又千三百餘里抵鴨綠江;島寇、倭夷,在在出沒:故海防亦重。
吳元年,用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言,嘉興、海鹽、海寧皆設兵戍守。洪武四年十二月,命靖海侯吳禎籍方國珍所部溫、臺、慶元三府軍士及蘭秀山無田糧之民凡十一萬餘人,隸各衛為軍,且禁沿海民私出海——時國珍及張士誠餘眾多竄島嶼間,勾倭為寇。五年,命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明年,從德慶侯廖永忠言,命廣洋、江陰橫海水軍四衛增置多櫓快船;無事則巡徼,遇寇以火船薄戰、快船逐之。詔禎充總兵官,領四衛兵,京衛及沿海諸衛軍悉聽節制;每春以舟師出海分路防倭,迄秋乃還。十七年,命信國公湯和巡視海上,築山東、江南北、浙東西沿海諸城。後三年,命江夏侯周德興抽福建福、興、漳、泉四府三丁之一為沿海戍兵,得萬五千人;移置衛所,於要害處築城十六。復置定海、盤石、金鄉、海門四衛於浙,金山衛於松江之小官場及青村南匯嘴城二千戶所;又置臨山衛於紹興及三山、瀝海等千戶所——而寧波、溫、臺並海地先已置八千戶所:曰平陽、三江、龍山、霩■〈雨上衢下〉、大松、錢倉、新河、松門,皆屯兵設守。二十一年,又命和行視閩、粵,築城增兵。置福建沿海指揮使司五:曰福寧、鎮東、平海、永寧、鎮海;領千戶所十二:曰大金、定海、梅花、萬安、莆禧、崇武、福全、金門、高浦、六鰲、銅山、元鍾。二十三年,從衛卒陳仁言,造蘇州太倉衛海舟;旋令濱海衛所每百戶及巡檢司皆置船二,巡海上盜賊。後從山東都司周彥言,建五總寨於寧海衛,與萊州衛八總寨共轄小寨四十八;已復命重臣勳戚魏國公徐輝祖等分巡沿海。帝素厭日本詭譎,絕其貢使;故終洪武、建文世,不為患。
永樂六年,命豐城侯李彬等緣海捕倭,復招島人、蜑戶、賈豎、漁丁為兵,防備益嚴。十七年,倭寇遼東,總兵官劉江殲之於望海堝。自是倭大懼,百餘年間海上無大侵犯;朝廷閱數歲,一令大臣巡警而已。
至嘉靖中,倭患漸起;始設巡撫浙江兼管福建海道提督軍務都御史,已改巡撫為巡視。未幾,倭寇益肆,乃增設金山參將,分守蘇、松海防。尋改為副總兵,調募江南北徐、邳官民兵充戰守;而杭、嘉、湖亦增參將及兵備道。二十三年,調撥山東民兵及青州水陸槍手千人赴淮、揚,聽總督南直軍務都御史張經調用。時倭縱掠杭、嘉、蘇、松,踞柘林城為窟穴,大江南北皆被擾;監司任環敗之,經亦有王家涇之捷,乃遁出海,復犯蘇州。於是南京御史屠仲律言五事;其「守海口」云:『守平陽港、黃花澳,據海門之險,使不得犯溫、臺;守寧海關、湖頭灣,遏三江之口,使不得窺寧、紹;守鱉子門、乍浦峽,使不得近杭、嘉;守吳淞、劉家河、七丫港,使不得掩蘇、松。且宜修飭海舟,大小相比,或百、或五十聯為一■〈舟宗〉,募慣習水工領之;而充以原額水軍,於諸海口量緩急置防』。部是其議。未幾,兵部亦言:『浙直通、泰間最利水戰,往時多用沙船破賊;請厚賞招徠之。防禦之法,守海島為上;宜以太倉、崇明、嘉定、上海沙船及福、倉、東莞等船守普陀、大衢。陳錢山乃浙、直分路之始,狼、福二山約束首尾、交接江洋,亦要害地;宜督水師固守』。報可。已復令直隸吳淞江、劉家河、福山港、鎮江、圌山五總添設游兵,聽金山副總兵調度。時胡宗憲為總督,誅海賊徐海、汪直;直部三千人復勾倭入寇,閩、廣益騷。三十七年,都御史王詢『請分福建之福興為一路,領以參將,駐福寧,水防自流江、烽火門、俞山、小埕至南日山;漳、泉為一路,領以參將,駐詔安,水防自南日山至浯嶼、銅山、元鍾、走馬溪、安邊館:水陸兵皆聽節制。福建省城介在南北,去海僅五十里;宜更設參將,選募精銳,部領哨船與主客兵相應援』。部覆從之。廣東惠、潮亦增設參將,駐揭陽。福建巡撫都御史游震得言:『浙江溫、處與福寧接壤,倭所出沒,宜進戚繼光為副總兵守之,而增設福寧守備隸繼光。漳州之月港亦增設守備,隸總兵官俞大猷。延、建、邵為八閩上游,宜募兵以備緩急』。皆允行。既而宗憲被逮,罷總督官,以浙江巡撫趙炳然兼任軍事;炳然因請令定海總兵屬浙江、金山總兵屬南直,俱兼理水陸軍務,互相策應。其後莆田倭寇平,乃復五水寨舊制。五寨者,福寧之烽火門、福州之小埕澳、興化之南日山、泉州之浯嶼、漳州之西門澳——亦曰銅山——景泰三年,鎮守尚書薛希璉奏建者也;後廢。至是,巡撫譚綸疏言:『五寨守扼外洋,法甚周,悉宜復舊;以烽火門、南日、浯嶼三■〈舟宗〉為正兵,銅山、小埕二■〈舟宗〉為游兵。寨設把總,分汛地,明斥堠、嚴會哨。改三路參將為守備,分新募浙兵為二班——各九千人,春秋番上。各縣民壯皆補用精悍,每府領以武職一人;兵備使者以時閱視』。帝皆是之。狼山故設副總兵,至是改為鎮守總兵官,兼轄大江南北。
迨隆慶初,倭漸不為患,而諸小寇往往有之。萬曆三年,設廣東南澳總兵官,以其據漳、泉要害也。久之,倭寇朝鮮,朝廷大發兵往援,先後六年;於是設巡撫官於天津,防畿甸。後十餘年,從南直巡按御史顏思忠言,分淮安大營兵六百守廖角嘴;從福建巡撫丁繼嗣言,設兵自浙入閩之三江及劉澳,而易海澄團練營土著軍以浙兵。
天啟中,築城於澎湖;設游擊一、把總二,統兵三千,築砲臺以守——先是,萬曆中,許孚遠撫閩,奏築福州海壇山,因及澎湖諸嶼;且言浙東沿海陳錢、金塘、玉環、南麂諸山俱宜經理,遂設南麂副總兵,而澎湖不暇及。其地遙峙海中,逶迆如修蛇,多歧港零嶼;其中空闊,可藏巨艘。初,為紅毛所據;至是,因巡撫南居益言,乃奪而守之。
自世宗世倭患以來,沿海大都會各設總督、巡撫、兵備副使及總兵官、參將、游擊等員。而諸所防禦,於廣東,則分東、中、西三路,設三參將。於福建,則有五水寨。於浙,則有六總:一、金鄉、盤石二衛;一、松門、海門二衛;一、昌國衛及錢倉、爵溪等所;一、定海衛及霩■〈雨上衢下〉、大嵩等所;一、觀海、臨山二衛;一、海寧衛——分統以四參將。於南直隸,則乍浦以東,金山衛設參將;黃浦以北,吳淞江口設總兵。於淮、揚,則總兵駐通州、游擊駐廟灣;又於揚州設陸兵游擊,待調遣。於山東,則登、萊、青三府設巡察海道之副使、管理民兵之參將、總督沿海兵馬備倭之都指揮。於薊、遼,則大沽海口宿重兵,領以副總兵,而以密雲、永平兩游擊為應援;山海關外,則廣寧中、前等五所兵守各汛,以寧前參將為應援,而金、復、海、蓋諸軍皆任防海三岔以東;九聯城外,創鎮江城,設游擊,統兵千七百哨海上,北與寬奠參將陸營相接。共計凡七鎮,而守備、把總、分守、巡徼會哨者不下數百員;以三、四、五月為大汛,九、十月為小汛。蓋遭倭甚毒,故設防亦最密云。
——見原書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兵三)。
●明史選輯(四)
表
諸王世表(上)
諸王世表(下)
·諸王世表(上)
太祖二十六子,懿文太子外,皇子楠未封,成祖以洪武三年封燕王後尊為帝系不得仍列之藩封世次;其得封者二十三王:曰秦愍王樉、曰晉恭王棡、曰周定王橚、曰楚昭王楨、曰齊王榑、曰潭王梓、曰趙王杞、曰魯荒王檀、曰蜀獻王椿、曰湘獻王柏、曰代簡王桂、曰肅莊王■〈木英〉、曰遼簡王植、曰慶靖王■〈木旃〉、曰寧獻王權、曰岷莊王楩、曰谷王穗、曰韓憲王松、曰瀋簡王模、曰安惠王楹、曰唐定王桱、曰郢靖王棟、曰伊厲王■〈木彝〉。而靖江王以南昌嫡孫受封郡王,附載於後。
魯
荒王檀,太祖庶十子。洪武三年,封。十八年,就藩兗州府。二十二年,薨。
靖王肇煇,荒庶一子。永樂元年,襲封。成化二年,薨。
惠王泰堪,靖嫡一子。成化三年,襲封。九年,薨。
莊王陽鑄,惠嫡一子。成化十二年,襲封。嘉靖二年,薨。
當漎,莊嫡一子。成化十九年,封世子。弘治十八年,薨。以孫觀襲封,追封王,諡曰「懷」。
健杙,懷嫡一子。弘治十六年,封世孫。正德十五年,薨。以子觀襲封,追封王,諡曰「悼」。
端王觀■〈火定〉,焯嫡一子。嘉靖七年,襲封。二十八年,薨。
恭王頤坦,端□一子。嘉靖三十年,襲封。萬曆二十二年,薨。
肅王壽鏞,恭庶九子。初,封泰興王;崇禎九年,進封。十二年,薨。
以派,肅嫡一子。崇禎十三年,襲封。十五年,大清兵破兗州,自縊。以海,肅□五子。崇禎十七年,襲封。尋寄居台州,既監國於紹興。大清順治三年六月,王師渡浙,以海航海依鄭成功。十一年,成功使人沈之海中。
──以上見原書卷一百「表第一」(「諸王世表一」)及卷一百一「表第二」(諸王世表二)。
唐
定王桱,太祖庶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封。永樂六年,就藩南陽府。十三年,薨。
憲王瓊炟,定嫡二子。宣德三年,襲封。成化十一年,薨。
莊王芝址,憲嫡二子。初,封舞陽王。成化十三年,襲封。二十一年,薨。
成王彌鍗,莊庶一子。初,封潁昌王。成化二十三年,襲封。嘉靖二年,薨。二子俱殀,姪宇溫嗣。
敬王宇溫,成親弟文城王彌鉗嫡一子。初,封文城王。嘉靖四人,進封,追諡其父為恭王。三十九年,薨。
順王宙栐,敬庶二子。嘉靖四十一年,襲封。四十三年,薨。
端王碩熿,順庶一子。隆慶三年,封世子。五年,襲封。崇禎五年,薨。
器墭,端庶一子。萬曆二十二年,封世子。後以端王惑於嬖人,被囚;遇毒,薨。追封王,諡曰「裕」。
聿鍵,裕嫡一子。初,世子被囚;萬曆中,封世孫。崇禎五年,襲封。九年,以勤王違制,降為庶人,發鳳陽高牆。十七年五月,赦出。次年,奔福州自立,僭號「隆武」。大清順治三年八月,奔汀州。王師至,被執,死。聿■〈金粵〉,裕嫡二子。聿鍵立,封為唐王。大清順治三年十一月,福建平,立於廣州,僭號「紹武」。踰月,王師至,被執,死。
靖江(附)
守謙,太祖嫡兄南昌王興隆子文正嫡一子。洪武三年,封。九年,就藩桂林府。尋,廢為庶人。七年,復爵,使居雲南;還鳳陽。後召錮京師。二十五年,卒。
悼僖王贊儀,守謙嫡一子。建文二年,襲封。永樂元年,就藩。六年,薨。
莊簡王佐敬,悼僖庶一子。永樂九年,襲封。成化五年,薨。
相承,莊簡嫡一子。正統元年,封長子。天順二年,卒。以子規裕襲封,追封王,諡「懷順」。
昭和王規裕,懷順嫡一子。成化七年,襲封。弘治二年,薨。
端懿王約麒,昭和嫡一子。弘治三年,襲封。正德十一年,薨。
安肅王經扶,端懿嫡一子。正德十三年,襲封。嘉靖四年,薨。
恭惠王邦薴,安肅嫡一子。嘉靖六年,襲封。隆慶六年,薨。
憲定王任晟,恭惠庶二子。萬曆二十年,以輔國將軍進封。三十八年,薨。長子履祥,先卒。
榮穆王履祐,憲定嫡二子。萬曆二十八年,以奉國將軍改封長子。四十年,襲封;薨。
□□王亨嘉,榮穆庶一子。萬曆四十三年,封長子。崇禎中,襲封。大清順治二年,叛,稱「監國」;為福王總督丁魁楚、巡撫瞿式耜所殺。
──以上見原書卷一百二「表第三」(諸王世表三)。
·諸王世表(下)
穆宗四子,神宗外,憲懷太子及他皇子殤;其得封者一王,曰潞簡王翊鏐。
潞
簡王翊鏐,穆宗嫡四子。隆慶五年,封。萬曆十七年,就藩衛輝府。四十二年,薨。
□王常淓,簡庶一子。萬曆四十六年,襲封。後以國亡,寓杭州。大清順治二年六月,王師至,遂降。
神宗八子,光宗外,三子未封;其得封者四王,曰福恭王常洵、曰瑞王常浩、曰惠王常潤、曰桂端王常瀛。
福
恭王常洵,神宗庶三子。萬曆二十九年,封。四十二年,就藩河南府。崇禎十四年正月,闖賊陷洛陽,遇害。
由崧,恭庶一子。萬曆四十五年,封德昌王。崇禎十六年,襲封。十七年,闖賊陷京師;五月,自立於南京,僭號「弘光」。大清順治二年五月,王師渡江,被執。
桂
端王常瀛,神宗庶七子。萬曆二十九年,封。天啟七年,就藩衡州府。崇禎十六年,獻賊陷衡州,王由永州入廣西,寄居蒼梧。十七年,薨。
由■〈木愛〉,端嫡三子。初,封安仁王。唐王聿鍵自立,偽封為桂王。大清順治三年,卒於梧州;無子。由榔,端嫡四子。初,封永明王。大清順治三年,福建平,由榔自立於肇慶,僭號「永曆」。是冬,王師度嶺,由榔走廣西。自是,走貴州,又走雲南,遂入緬甸。十八年冬,王師至,緬人獻之。明年,殺諸雲南。
莊烈帝六子,獻愍太子慈烺外,嫡第二子、庶第五子、第六子俱殤;其封而未建藩邸者二王,曰定哀王慈炯、曰永悼王慈炤。
定
哀王慈炯,莊烈帝嫡三子。崇禎十四年,封,未建藩邸。十七年,闖賊陷京師,被執;不知所終。
永
悼王慈炤,莊烈帝庶四子。崇禎十五年,封,未建藩邸。十七年,闖賊陷京師,被執;不知所終。
——以上見原書卷一百四「表第五」(諸王世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