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獻叢刊·第37種】云林县采访册
台灣文獻叢刊
【第 37 種】
雲林縣采訪冊
.作者:倪贊元
.原書頁數: 0210 頁
●書籍簡介
第三七種「雲林縣采訪冊」
本書(二冊二一○面一二六、○○○字)不分卷,倪贊元編纂。贊元里居、閱歷不詳;清光緒二十年,任雲林縣訓導。雲林設縣,始於十三年建省之時;位於嘉義之東、彰化之南,自濁水溪始、至石圭溪止,截長補短,方長約百餘里。初,設署於沙連堡之林杞埔;十九年,移治斗六。時適臺灣著手纂修「臺灣通志」,各縣廳編造「采訪冊」,備供采輯之用;雲林采編之任,贊元即膺其選。嗣一通志」未及完成而遭割臺之變,志稿散失,各縣廳「采訪冊」亦下落不明。此冊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有抄本,今據以排印。全書分斗六堡、大槺榔東堡、蔦松溪堡、尖山堡、海豐堡、他里霧堡、西螺堡、白沙墩堡、大坵田東堡、溪洲堡、沙連堡、打貓東堡、打貓北堡、布嶼東堡、布嶼西堡十五地區,各就其積方、沿革、山川、廨署、倉廒、街市、營汛、橋渡、水利、祠廟、學塾、風俗、物產、人物、兵事、災祥、藝文等分目記述(無可記載者從缺);其中以斗六、沙連兩堡記述較豐。
●序號 篇名
1 弁言
2 雲林縣采訪冊目錄
3 斗六堡
4 大槺榔東堡
5 蔦菘北堡
6 尖山堡
7 海豐堡
8 他里霧堡
9 西螺堡
10 白沙墩堡
11 大坵田東堡
12 溪洲堡
13 沙連堡
14 打貓東堡
15 打貓北堡
16 布嶼東堡
17 布嶼西堡
●弁言
這本雲林縣采訪冊,是根據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抄本標點排印的。全書分斗六堡、大槺榔東堡、蔦松北堡、尖山堡、海豐堡、他里霧堡、西螺堡、白沙墩堡、大坵田東堡、溪洲堡、沙連堡、打貓東堡、打貓北堡、布嶼東堡、布嶼西堡,計十五地區。各就其沿革、人物、山川、物產、風俗等詳為記述。原抄本卷首有「故伊能嘉矩氏蒐集」朱章,但無著者姓名及脫稿年月。經查:此書系倪贊元所編輯,時在光緒二十年(倪任雲林縣訓導),原為供纂修「臺灣通志」之用。以當時之人記當時之事,本書的資料是比較確實可靠的。(周憲文)
●雲林縣采訪冊目錄
斗六堡……………………………………………………………………………………(一)
大槺榔東堡……………………………………………………………………………(四三)
蔦菘北堡………………………………………………………………………………(六三)
尖山堡…………………………………………………………………………………(六九)
海豐堡…………………………………………………………………………………(七七)
他里霧堡………………………………………………………………………………(八九)
西螺堡………………………………………………………………………………(一○○)
白沙墩堡……………………………………………………………………………(一一一)
大坵田東堡…………………………………………………………………………(一一八)
溪洲堡………………………………………………………………………………(一三○)
沙連堡………………………………………………………………………………(一三七)
打貓東堡……………………………………………………………………………(一七三)
打貓北堡……………………………………………………………………………(一八一)
布嶼東堡……………………………………………………………………………(一八七)
布嶼西堡……………………………………………………………………………(一九四)
●斗六堡
斗六堡,附縣;縣城建於斗六街,周圍一千一百六十丈,土牆高五尺,寬八尺,濠深七尺,廣八尺,種竹為城,分東西南北四門。東以觀音山與鯉魚頭堡分界,西以大北勢莊與他里霧堡分界,南以庵古坑溪與他里霧堡分界,北以虎尾溪與溪洲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四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積方
全縣田園等則、糧銀數目:
上則田九甲八分五釐一毫八絲八忽四微;
中則田六百八十九甲一分八釐九毫四絲八忽;
下則田二千八百七十九甲九分七釐三毫零三忽四微;
下下則田六千二百七十五甲八分七釐一毫九絲二忽二微;
上則園一甲零四釐二毫四絲;
中則園一百八十九甲二分三釐一毫零二忽;
下則園一千零四十八甲四分三釐八毫四絲四忽二微;
下下則園五千三百三十甲零零五毫一絲二忽二微五纖;
平等沙田二千七百九十一甲零四釐二毫一絲五忽六微;
次等沙田一千一百九十一甲一分六釐八毫零一忽二微;
下等沙田二百五十七甲零六釐七毫二絲一忽;
平等沙園六千三百一十甲零一分零零零零七微;
次等沙園五千二百九十二甲七分五釐零三絲零一微;
下等沙園一萬五千三百一十九甲一分零九毫九絲二忽。
統共田一萬四千零九十四甲一分六釐三毫六絲九忽八微;統共園三萬六千四百八十七甲八分二釐三毫五絲零五微;統共應徵銀三萬三千九百二十四兩二錢二分零二毫二絲二忽九微四纖。內除光緒十六年被水沙壓、一時不能墾復民園四百五十一甲四分六釐三毫四絲四忽緩徵額糧銀一百四十八兩零六分七釐八毫二絲九忽八微外,實應徵糧銀三萬三千七百七十六兩一錢五分二釐三毫九絲三忽一微四纖(以上各堡統算在內)。
堡內村社戶口:
城內斗六街、西莊尾、番社、番仔井二千六百八十戶、一萬零五百丁口。
社口莊七十戶、二百一十丁口。
后莊仔一百一十戶、二百九十丁口。
大潭莊一百六十戶、五百三十丁口。
深圳崙三十五戶、八十二丁口。
大崙莊二百五十戶、七百一十丁口。
溝仔背二百一十戶、六百四十五丁口。
田心仔五十二戶、二百九十丁口。
瓦厝仔四十五戶、一百九十二丁口。
江厝仔四十九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新厝仔二十五戶、一百一十丁口。
頂廍仔、下廍仔二十九戶、一百二十五丁口。
九老爺莊三百五十戶、七百九十丁口。
瓦窯藔二十二戶、六十九丁口。
大北勢一百五十戶、四百九十丁口。
甲六埤一十二戶、六十丁口。
水礁莊一百五十三戶、三百八十丁口。
圳頭莊二十戶、六十四丁口。
高林仔頭二百三十戶、七百二十三丁口。
旱井仔莊二十五戶、六十八丁口。
魚池仔莊一十戶、七十二丁口。
竹■〈廣〉空三十二戶、九十四丁口。
荷苞厝七十八戶、二百三十四丁口。
溪邊厝二百三十戶、六百九十二丁口。
劉厝莊三十五戶、九十九丁口。
茄苳腳七十二戶、二百五十丁口。
黃林仔頭四十戶、二百三十丁口。
頂新莊一十五戶、四十九丁口。
下新莊一百六十戶、三百五十丁口。
棋盤厝九十二戶、二百九十丁口。
麻園仔九十戶、二百八十丁口。
大竹圍八戶、三十二丁口。
溪洲仔十戶、三十九丁口。
枋樹湖五十戶、一百九十丁口。
咬狗莊七十戶、二百三十丁口。
湖山藔四十戶、一百五十七丁口。
新厝仔五十一戶、二百一十丁口。
內林莊一百五十二戶、五百五十丁口。
竹頭角二十戶、六十二丁口。
埤仔頭二十五戶、八十四丁口。
牛埔仔二十一戶、五十六丁口。
埤仔坑三十二戶、一百零五丁口。
石榴班五百三十戶、一千七百一十丁口。
海豐崙九十九戶、四百五十丁口。
何林仔頭二十戶、五十丁口。
番仔郊三十戶、一百二十丁口。
菜公莊二百二十戶、五百九十丁口。
朱丹灣四十戶、一百六十九丁口。
九芎林二百一十戶、六百二十丁口。
旱溪仔二十戶、九十九丁口。
林內莊一百四十二戶、四百八十丁口。
崁頂莊六十八戶、二百三十二丁口。
坪頂莊五十戶、一百九十二丁口。
蕭厝仔一十戶、三十九丁口。
虎尾溪一百一十戶、四百二十丁口。
頂保長廍、下保長廍八十三戶、三百二十四丁口。
蓮花埤一十五戶、五十二丁口。
新廍仔二十戶、六十三丁口。
頂柴里莊、下柴里莊八十四戶、三百一十丁口。
枋橋莊一百六十戶、五百二十丁口。
管事厝四十三戶、一百五十丁口。
斗六東六十戶、二百四十二丁口。
石林仔頭五十二戶、一百六十四丁口。
茄苳腳仔八十二戶、二百八十四丁口。
以上全堡除城內,計六十三莊。合城內共八千六百五十六戶、二萬八千六百五十九丁口。
柴里社附城,共六十二戶,屯外委一員、屯丁三十八名,餘丁口五百零一。
沿革
雲林舊無縣治,設斗六縣丞,分隸嘉、彰兩縣。光緒十三年,前爵撫部院劉奏請設縣,隸臺灣府,建署於沙連堡之林圯埔。十九年,撫部院邵題請移治斗六:是為雲林建設移治之始。
山
大尖山在縣治正南四十餘里,上有居民十餘戶,所產麻竹、桂竹、茶欉等類。其山自嘉義縣打貓東堡迤邐而東,由芋蓁籠嶺頭山過峽折入大匏靴嶺,山勢突起;復由太平山瓦厝山轉東出觀音亭山。草木蒼翠如綠褥鋪張,眾山朝拱。此縣治東方之主山也。
五虎山在縣治東南八里,或謂火炎山、或謂五峰山。
枰仔山在縣治東南九里,細草蒙蘢,如玉几臚列,山上平坦。
土獅山在縣治東南九里,山形似獅子,故名土獅山。
大坪頂山在縣治南方十二里,山多麻、桂二竹,有民居十餘戶。
尖山坑山在縣治東南十一里,山下有王爺廟,並歸化熟番十餘戶,栽種地瓜為生。
崁頂山在縣治東十里。
黃竹坑山在縣治東十里。
檨仔坑山在縣治東十二里。
湖山巖山在縣治東北十二里,山下有觀音廟,廟前有田,不待引水灌溉,而泉自出。其租以為廟內香油,每月四處到廟行香者紛如。
枋樹湖山在縣治東十里。
湖山藔山在縣治東北十里。
楊仔逞山在縣治東北十里。
觸口坪頂山在縣治東北十五里。
林內山在縣治東十五里。
嶺(堡內無)
嶼(堡內無)
川
尖山坑溪源發於打貓東堡之大平山,由溪邊厝南至斗六溪轉西過北勢田頭莊與庵古坑溪匯合。
五虎山溪源發於打貓東之小坑山,由高林仔頭、蕭厝仔轉西過溝仔背、三角埤后莊仔與斗六溪匯合。
金瓜坑溪由庵古坑溪直至他里霧與斗六溪匯合。
下新莊溪由竹頭角海豐崙匯於虎尾溪。
檨仔坑溪由內林、埤仔頭、石榴班、海豐崙與虎尾溪匯合。
枋樹湖溪由茄苳腳、牛埔仔、石榴班南與虎尾溪匯合。
湖山藔溪由石榴班北轉朱丹灣與虎尾溪匯合。
港(堡內無)
潭(堡內無)
廨署
縣新署在城內西南方,自頭門至後宅共五進。光緒二十年署知縣程捐建,未完工。
縣丞舊署在縣城中,頭門至後宅三進。前縣丞孫澍捐貲重建。今暫為縣署。
儒學署未建。
典史新署建在縣署西側。
斗六都司署在縣城北門內,周圍土墻,插竹開濠。堂屋大小現存二十六間。其隨、協防汛署及左右兵房俱廢壞。
隨防汛署在縣城中,原在都司土墻門。今或居廟宇、或租民房,無定所。
協防汛署在縣城,亦無定所。
倉廒
堡內舊有倉屋九間、又社倉一所、柴里番社社倉一所,均乾隆年〔間〕建。疊遭兵燹,蕩然無存。
街市
斗六街在縣城中,為市甚久。
東和街在縣城東門,俗名番社。
溝仔背街在縣西南五里。
石榴班街在縣東五里。
九芎林街在縣東方十二里。
溪邊厝街在縣東南五里。
鋪遞(現為驛站)
斗六站在縣城中隨防汛署內,站司一、站兵二名。北距張熙厝站二十里,南距他里霧站一十里,東距林圯埔站二十五里。林圯埔站今廢,站兵二名並歸斗六。
營汛
斗六門營在縣城北,都司一員。
隨防汛在縣城中,千總一員。
協防汛在縣城中,額外一員。
橋梁
斗六門橋在縣南門內,長四丈餘,寬五尺餘。
大潭橋在縣西南三里大潭溝,為斗六適嘉義之所,長二丈餘,寬四尺餘。
大潭圳橋寬長約與大潭橋相埒。前黃秀琦修造。現已被水沖壞僅存故址。
溝仔背橋在縣西南五里。
津渡(堡內無)
義塚
萬人墩塚在縣西南一里,置墓庵一座,合葬戴萬生亂殉難兵民。有田業,備春秋祭祀。
營盤邊塚在縣城北門內,計二處。
西莊尾塚在縣城北門外,二處。
海豐崙塚在縣東北三里。
九老爺塚在縣西南四里。
陂
水碓頂下陂一在水碓莊頂,源從金瓜坑來,溪自圳頭莊頂分來,灌田十餘甲,餘灌水碓莊前後田八十多甲;一在水碓莊內,源由陂頂而來,分灌水碓莊下田七十多甲。二坡均為業戶合築。
六十甲陂在新廍仔莊前,源由庵古坑溪分來,灌田心仔莊前洋田六十甲。由業佃出贌修築。
柴里莊陂在柴里莊外,源由庵古坑溪分來,灌田甚多。該處業佃合築。
老江陂在深圳崙莊邊,源由柴里莊陂分來。
觀音陂在縣南五里,源從小坑仔溪分來,灌田甚廣。
後莊仔在縣西三里,源從小坑仔溪分來,灌田五十甲。
高林仔陂在縣東南,源從五虎山溪分來。
頂橫港陂、下橫港陂在縣南,源從五虎山溪分來,溉田甚廣。
竹仔腳陂在縣東南,源由觀音山溪而來。
海豐崙陂在縣東,源從竹仔腳陂下分來。
老發陂在縣東南,源從番仔郊莊田而來。
社口陂在縣東南,源由溪邊厝溪分來,溉田八十餘甲。
保長廍陂在縣西,源由斗六溪分來,上下二口。
黃林仔頭陂在縣東南,收菜公莊洋水。
圳
水碓前、中、後三圳在縣南七里,分金瓜坑溪水,築陂流灌水碓莊田及田心仔莊頭一帶,共灌田一百餘甲。
林內清、濁二圳在縣東北十五里,於觸口溪引清、濁二水,南行分灌林內田七十餘甲、九芎林田三十餘甲、石榴班洋田一百十餘甲。
社口陂圳在縣東南四里,流灌大潭洋田八十餘甲。
觀音陂圳在縣南五里,分南北二圳;一流灌田心仔洋田,一流灌大崙莊洋田。
六十甲陂圳在縣南五里,流灌田心仔莊前並江厝仔莊頭洋田六十甲。
柴里莊陂圳在縣西南七里,流灌廍仔、江厝仔、九老爺莊一帶洋田。
老江陂圳在縣西南七里,流灌深圳崙洋田。
后莊仔陂圳在縣西三里,分灌後莊仔、北勢莊一帶洋田。
頂橫港陂圳在縣南五里,流灌茄苳腳莊、大崙莊后洋一帶。
下橫港陂圳在縣南五里,流灌大崙莊前洋田。
竹仔腳陂圳在縣東南七里,灌菜公莊洋田。
海豐崙陂圳在縣東三里,分灌海豐崙莊前洋田。
老發陂圳在縣東南二里,灌蓮花陂洋田。
保長廍陂圳上圳在縣西一里,流灌保長廍上洋田;下圳在縣西三里,流灌保長廍下洋田。
黃林仔頭陂圳在縣南三里,流灌番仔郊莊前洋田。
番仔埤圳在縣東,分埤仔頭溪水,灌番仔洋田。
虎尾溪圳在縣東北三里,分埤仔頭溪水,流灌虎尾溪洋田。
書院
龍門書院(附文昌宮內)。
義塾(現無)
社塾(現無)
祠廟寺觀
文祠號龍門書院,在縣城北,前後兩進,南向。東與受天宮比附;西一護廊。前進祀朱子文公、梓潼帝君、關聖帝君;後進祀制字倉先聖人;西廊祀福德正神,附祀陳邑主文起,張邑紳鳳祥祿位。祠中出息年收租谷二百餘石,園稅銀一百餘元,以為春秋每歲祭祀早晚香燈、並幫貼生童考費、秋冬會課等用。值首,逐年秋祭日於神前筶取承辦。
天上聖母廟一號受天宮,在縣城北,前後兩楹。前祀聖母;後祀佛祖,附祀姚公鴻祿位。道光二十八年,沈長盛倡捐監修一號新興宮在縣城東門,咸豐年間士民捐資重修。
觀音廟一號永福寺,在縣城南。道光二十八年業戶陳玉芝倡捐監修。一號湖山巖,在縣治東十二里,香火甚盛。
池王爺廟號代天宮,在縣城南,前後兩楹。乾隆年間公建,咸豐十一年重修。
陳聖王廟號廣福宮,在縣城西南。前漳邑士民公建,同治年間戴逆倡亂折毀,至光緒十九年,紳士陳一昌等倡捐重建。
三山國王廟在縣城南,前粵籍九莊公建;後屢重修,今損壞。
城隍廟在縣城東。光緒十九年縣治移駐斗六,暫蓋竹屋供奉神像。
福德廟在縣城中大街,兩進,西向。閤堡公建,光緒年間重修。
將軍廟在都司署內,前後兩楹。前祀二十四將軍,後祀林總鎮。光緒年間,都司凌定國修。
溫王爺廟在南門外,一楹。士民公建。
大眾廟即厲壇,在縣城南門外。
昭忠祠在縣城西南,前後兩楹,南向。東西兩廊奉旨特建,祀張丙案內殉難官員人等(事略附後)。光緒十四年,斗六鹽館委員馮大鏞監修,充荖葉稅春秋祭祀、供奉香燈及損壞修理之用;近年斗六鹽館兼辦開費外,由委員解存道庫。前楹祀贈知府銜方公振聲、贈遊擊銜馬公步衢、贈都司銜陳公玉威,配祀幕友六品職銜沈志勇、七品職銜沈聯輝、員弁原任外委許國寶、林登超、蔡大貴、署外委額外朱萬年、陳騰輝。後楹祀贈淑人方夫人張氏、贈恭人陳夫人唐氏,配祀方姑。東廊末座以家人賴壽、姜升、曾福、邱升從祀。西廊末座以殉難兵丁等從祀。
方、馬、陳三公殉難事略
方公振聲,浙江山陰九墩莊人也。先世由皖遷浙,公父嫁雲公客京師,贅於范氏,遂寄籍順天。公供事武選司,期滿選福建閩安巡檢,歷署沿海要缺;陛補斗六門縣丞甫一年,而張丙之難作。署守備馬公步衢、署千總陳公玉威,皆臺人;久經戰陣,有名將風。方公聞賊警,即移眷屬入營,與馬、陳二公培壘濬溝,誓以死守。又虞兵力卑薄,檄請嘉義都司許荊山移軍為外援。陳公復善施火器,每出不意,屢挫凶鋒;相持彌月,聲勢頗振。俄許,荊山夜遁,股匪黃城偵知我軍無援,夤夜縱火,攻益力。諸公冒火逆擊,卒以眾寡勢殊,被賊攔入;猶持刀巷戰,各斃數賊,力竭被執。與方夫人張氏、幼女方姑、陳夫人唐氏,均厲聲罵賊不絕口,致剜割鼻舌,被害尤慘。幕友沈志勇、沈聯輝、把總朱萬年等五員,隨從江承惠等五人,兵丁劉長泰等二百餘人,皆奮不顧身,同殉於難:時道光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也。馬、陳二公惜家世不可考,然與方公共守危疆,效死勿去,其忠肝義膽與張、許之守睢陽,固不少讓。事聞,九重震悼,特沛恩施,奉旨贈方公知府銜,謚義烈,給騎都尉世職;贈馬公遊擊銜,謚公烈,給騎都尉世職;贈陳公都司銜,謚勇烈,給雲騎尉世職;均世襲罔替。方夫人張氏贈淑人、陳夫人唐氏贈恭人,均謚節烈。沈志勇給六品職銜、沈聯輝給七品職銜,均照銜議卹。方、馬、陳三公均入祀京師照忠祠,張氏、唐氏均建坊旌表。並准於斗六門建立專祠,祀方、馬、陳三公於前楹,以從難員弁、幕友配祀,兵丁家人俱從祀兩廊;祀張氏、唐氏於後楹,以方姑配祀。地方官春秋致祭,誠異數也。余後公四十餘年來守斯土,瞻拜廟廷,採訪烈蹟,鮮有知其詳者。余懼久而益沒也,乃搜訪成案,得諸公死事大略如右。錄而顏之,俾後之採風者,不致茫無所據云。
時光緒二年八月,調補嘉彰斗六門縣丞孫澍謹書。
碑碣
斗六門橋碑在縣南門池王爺廟邊,高六尺四寸,寬二尺四寸;乾隆五十年斗六門分司胡立。碑上僅泐捐緣姓名,且字蹟漶滅,故文從闕。
清莊聯會銜在城中福德廟口,高五尺八寸,寬二尺八寸。文錄於左:
欽命鎮守福建臺澎水陸等處地方掛印總鎮葉、按察司銜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徐,為會同給示以垂久遠事:據斗六縣丞姚鴻稟稱:竊照斗六界達嘉、彰,為南北咽喉;盜匪出沒靡定,劫搶頻聞。卑職兩署斯缺,商會營員力行清莊聯會,守望相助之,頗收實效。並伊虎尾溪、崁頭厝、觸口溪、松仔腳四處,每處派鄉勇十二名,九月起四月止,晝夜常川巡守。其工食每名每月三元,頭人倍之;斗六衙署則統年設壯勇三十名,工食稍增,悉皆卑職捐給。去年,復商於嘉義營參府呂,委外委官一員督帶斗六本汛兵二十名,亦自九月起四月止駐於斗六南街外之大眾廟,防守該處,可堵社口、聖王巷、過溪仔三處,並可接應本街官每月貼薪水錢六千文,兵每名每月貼點心錢一千文,亦由卑職捐給。卑職衙署在街之中武營,在街外之北。設遇有警,三路齊出,首尾得以相顧,可絕賊路。自設防至今,無聞劫搶,則是聯壯巡防已有明驗。但恐一官一性,事屬勞力賠錢,日久懈生,難期遠長,而仍無補於地方,不免有前功盡棄之嘆。況又地當衝要聚匪之區,一無緝捕經費。卑職去年倣江蘇省所辦一文緣,於本街勸題每日收錢二千千零文,存殷實業戶處,專備本街捕盜之需;自十月至今有收無用,存積已有百餘千。此地民有漳、泉、粵三籍,心性本浮動不齊,此項題緣亦難期必久。昨與眾紳董接談,卑職瓜代伊邇,慮及所事有始無終。紳眾僉稱,此一舉必須稟請憲臺暨鎮憲並臺灣府立案,會銜出示勒石於公所;並請於春秋孟首,札飭司事文武查照,督率辦理,稟復備查:俾不得廢棄,庶便永遠遵行等情。卑職復於眾議五條開後,伏祈察核,俯准立案,會銜給示施行,以順輿情,俾得勒石祗遵,永垂不朽,實為公便等由。計列呈議定章程五條。據此查該縣丞仿照江省所辦一文緣之法並所議各條,既無勒派之名,又收緝捕之效,辦理甚善;除稟批示暨行府立案通飭外,合行出示為此示仰斗六官紳、總董、舖戶、居民人等知悉:爾等務須遵照,後開酌核條議章程,日捐出制錢一文,以為緝捕經費。集腋成裘,力半功倍;可以日久而罔懈,勿以半途而輒廢。將見眾志成城、地方綏靖,本鎮、本司道實有厚望焉!其各勉旃,毋違特示。
計開條議章程
一、一文緣之題捐,原為本街盜警之用。如當場擒獲一盜,賞錢拾六千文;格斃一名,賞錢二十千文;被拒致斃者,給賞埋葬錢一百二十千文;受傷者隨時酌給醫資,由本街總董查實向經理一文緣之司事支取。如有冒濫,分文著賠。
一、每日僅捐制錢一文,力非難辦;務宜永久奉行,以收成效。各捐戶不得以無事開銷,遽行停止;以致有事時,轉形支絀力窮。
一、每年自九月起至次年四月止,斗六縣丞先期請由嘉義營參府專派外委一員,帶斗六本汛兵二十名駐於大眾廟防守。每月應貼弁兵薪水錢二拾六千文,即於收存一文緣款支。
一、每年防守期內,該弁兵果能實力巡邏地方,不致多事,即由斗六縣丞稟請分別獎賞。如查有怠惰偷安,亦即隨時稟請差拘究辦,以示懲儆。
一、每年春秋二仲月,本街總董聯莊需費,每次在於一文緣內支用,但不得過四十千之限。如有濫給,經理之人按數賠還。
一、經理一文緣之董事,應令眾紳耆選舉公正、誠實者四人,造具名冊稟請斗六縣丞查照立案,遞年交接輪值,免滋流弊。
一、此項題緣錢文,如每年開銷外盈餘若干,存放殷實鋪戶生息,以期擴充;利息不得過二分。仍由斗六縣丞將收支盈絀數目開摺稟報,以備查考。
一、一文緣之設,除本街捕盜需用外,惟防守弁兵薪水並春秋聯會經費以及本街、隘門、溪底、陂岸四項准予開銷,其餘概不得藉端支領,致干冒濫。
道光二十八年六月日立碑。姚公祿位碑在北門受天宮內,高二尺許,寬一尺餘。文錄於左:
姚公諱鴻,任斗六分縣,有循聲。士民愛之,建立長生祿位,供奉於受天宮後殿座側,捐典香田一所。迨己卯歲,原典之人備價贖回。時署斗六分縣姚公(印)棣,乃公堂侄也。因原贖田價不多,加增銀十元,貢生陳清池亦捐銀十元,湊買盡契陳龍記旱田一段,坐落斗六東門洋烏瓦窯,溝田貳埒,大小共十二坵;東西以溝為界,南以坔底田為界;北以聖母會田為界,價銀一百二十元,遞年實租榖一十八石,載納番租榖六斗,僉議租榖交天后宮住持收管,為姚公朝夕香燈、年節牲醴之費。其賣斷根盡契並上手印契難收藏,當眾在神前焚化;將所賣田蹟,租額泐石記明,藏於廟內以垂永遠云。
光緒六年經置斗六分縣姚棣買中見曾福來經議總理莊省三董事林玉春同立
坊匾(坊現無)
「勤公懋著」匾在堡內林內莊。嘉慶二年六月,欽命福建臺灣總鎮府哈、臺澎兵備道季、臺灣府正堂過,為丁酉科拔貢軍功五品頂戴州同鄭天球立。
「家傳尚義」匾在林內莊。督辦雲林城工總局陳、為光緒十三年二月初一日建竹城首先興工林內莊總董鄭綿昌立。
「尚義急公」匾在林內莊。光緒十四年署理雲林縣正堂陳,為林內莊總董鄭必昌立。
風俗(內分為姻婚、喪祭、歲時、居處、衣服、飲食、士習、農事、商賈、女紅,更加以雜俗而附以物產。至於土著、客莊、番社雜處既久,大概相同,則略陳其說於後,無須逐條別為分晰)
婚姻
問名:媒氏送女庚帖於男家,尊長即晚焚香告神,置清水一碗於神座側,以無蟲蛾飛投水中為吉;又須三日內家中無事,並無傷煞雞犬、毀壞器物;或問神算命皆吉,然後議婚訂盟。
訂盟:用番銀、紅彩、大餅、檳榔;殷實家則加禮盤等件。女家隨其輕重而報以紬緞、刺繡之物,隨將大餅分送親友。納聘亦然,親友至期為之燦粧。
完聘:合納采納幣為一禮,用婚啟拜帖往復。聘金銀連訂盟以四十元為率,仍備禮盤、大餅、檳榔,又豚肩、老酒、燭、砲之類,豐儉稱家之有無。女家亦隨其輕重報之。
請期:男家將日課送女家覆看,不別具儀,俗多於完聘時並送。
迎歸:多在歲杪。少用花轎,因轎價甚貴,動輒數十金故。俗率用小轎。或借四轎,而工價仍須十金左右,經紳士稟官平定價錢。迎歸日以二童子放砲前導,禮物在後。媒氏須多備小砲以分舅仔,曰舅仔砲。轎夫、腳夫約用十餘人,富貴家則親迎無定。又有完聘時而順迎歸者,則兩家從儉也。
新婦將上轎時,登廳堂拜祖先父母畢,備席堂上,父母兄弟姊妹同席勸飲,謂之分姊妹飯。
婦至婿門,即備紅米丸湯款內外諸人,取團圓之意。吉時,令一童子向轎前揖而請出,別擇夫婦齊眉、兒孫遶膝之老婦人扶新婦出轎入房,然後行合巹之禮。
翌早,婿同婦拜神祇、祖先、翁姑及諸尊長,各賜以銀;婦獻茶,亦各賜以銀,多少貧富不等。
三日,請新婦出廳,備席堂上,擇諸母姑妗及未嫁女陪坐。初,新婦居客位;三巡酒後,乃易主位酬賓。即於是日或次日入廚房理中饋之事。
三日,富貴家行親迎之禮,小舅子即於是日往拜婿家,名曰探房,亦名換花。
四日或五、七日,婿同婦回門拜婦家,尊長各賜以銀曰結衫帶;備席宴後,婿、女乃辭歸。
俗喜贅婿,只須訂盟,不索聘禮,或議一外孫傳嗣。贅入幾年後,方喜別出居住。女家如此;男家稍貧無力者,亦往往從俗。然究鮮始終若一。
完婚:親戚慶賀,不論輕重,各宜備酒酬謝;新婚親到客家催請。為女家燦妝,則無酬客之禮。
喪祭
父母病危,移出堂上,取古易簀之義,曰搬鋪。既絕,披髮哭泣。即刻焚香燒紙銀,燭火長明,寓可照冥路意。
屍忌貓,俗傳貓跳過,屍即起行如生,逢人緊抱不脫,過門限或被物衝礙則倒。故子孫夜睡於屍側,曰守鋪;一以盡孝心、二以防不測。
將殮,先沐浴。水斯潔淨,故子孫持新缽往溪邊取水;投錢數文,曰買水。
浴罷更衣,含飯屍口,備物以祭;每品子孫箸箍少許,唱明「進奉」,曰辭生。
辭生畢,仍扶屍就床。以帛縱一條蓋首至足,橫或七條或五條周身包裹。將帛餘長裂開,條條左右交互密結,不露屍跡;當胸處加以紅緞蓮花一朵,曰殮組。此禮視祖傳或有或無,不為通例。
屍在鋪,親戚往吊,謂之探鋪。出嫁女及其兒孫女歸,至中途即泣,曰哭路頭。
屍扶置棺內曰入木,即殯也。若母死外家相離不遠,必待外家前來審視,方敢蓋棺。外家至,兒媳卑幼必匍匐出門接,稱家之有無禮儀。請外家親封加釘。如此,則外家無異言。
俗少停棺;既殯即葬,曰出山。親戚備牲醴祭奠,曰上路,謝以紅白布或五色布及發粿、韭菜之類。虛糕俗名發粿,韭土話與久同音,取發達久長之意。備豬羊全付者,則謝以銀至少六元、多十餘元。出山時,富貴家則具禮儀,請官紳點主並題銘旌。親朋戚友題贈聯軸,白衣冠送其出山;行至半途,主人跪辭再三,客乃歸。葬畢,舉家再行巡視,曰巡灰。
臨喪,不論貧富,俗好延僧道誦經禮懺,鼓樂弄鐃;一人登壇者曰開冥路,三人登壇者曰大冥路,五人登壇者則曰午夜;蓋自午至夜相繼不絕也。又有做一朝者,俗名功德或名功果,則先一夜排場;次日經懺既畢,普渡孤魂,如七月盂蘭會,須附近親友備牲醴等物助之;祭畢,仍將原物送還親友,喪家須費數百金。
置靈座,朝夕祭奠哭泣。七七之後,即做百日,卒哭;謝弔者以糕粿,謂之答紙。士家則須百日豐足。百日後朔望祭奠,曰做孝。期乃止哭,仍朔望祭奠而已。期而小祥,再期而大祥禫始除服。士家皆然;若民庶則視死者年紀老幼,自百日至除服,序次減少,各無滿足。
俗少大宗,各祭於家,一年凡數次,自忌辰以外,元旦、清明三日節,端午、中元、重陽、冬至、除夕皆祭,或用三牲或用品饈,無定所。
歲時
正月元旦至初五,舉家燈火長明,謂之擎燈。男女盛飾,各廟行香。親友造門道喜,曰拜正。客來請以糖果,曰請乾茶;彼此吉語贈答。備酒相款曰請春酒。有吹手沿門吹鼓曰吹春。初四日備牲醴、燒紙輿馬,謂之接神。十五日作上元節,是夜為元宵。廟宇燈燭輝煌,往來焚香不絕,街衢放砲競勝,多至數十金;童子舉紙燈結伴遊行,照耀如晝。婦人竊聽人語,以占吉凶,名聽暗卦;即鏡聽遺意。
二月二日,商賈各備牲醴祀福神,曰做牙;農家尤重,取古春祈之義。每歲於是月,斗六街眾迎南北港天上聖母,供奉受天宮,焚香者不絕於道;十餘日,乃迎神赴別堡。
三月三日及清明節,家食薄餅,備牲醴品饈祀先,並祭墓。祭時,附近有人,各以所祭糕粿贈之;或僅以紙錢掛墓,曰掛紙。
四月初八日,僧侶奉佛沿門作歌,曰洗沸。又於立夏日,家食匏子和大麵作羹,俗以食之令人肥白。
五月初五日,俗名五日節。家以竹葉包糯米為粽,所謂角黍;用以投贈。製繡囊,實以香屑,曰香袋,令小兒佩之。門懸蒲艾、飲雄黃酒以祓不祥,並辟邪氣。又斗六街外,嘗以竹圈周圍團結大砲,掛於竿之末,高四、五丈;眾以砲引火擊之,圈內砲嚮,則將所賞銀物奪歸;如奪得錦標之狀曰打砲城。
六月初一日,以米粉為丸祀神,取團圓之意;曰半年丸。此俗今少。
七月初七日,士子為魁星誕。是日世傳為牛女渡河,巫家以為七娘誕,登壇說法,鼓角諠譁;兒女多惑其術,冀為解厄消災。臨期赴會,曰過關限度。俗尤尚中元普度,即佛家所謂盂蘭會也;村莊朔望晦皆祭。斗六街及各境,是月下浣共打醮六、七天。祭時燈火爛熳,陳設極豐;祭畢;將棚廠八柱米飯分發孤老。
八月中秋節,家以月餅祀福神;村莊演劇酬謝,倣古秋報也。斗六街於中秋節前後,夜間迎本土福神繞境,火把動至數千枝,往來繹絡,頗為熱鬧。
九月九日重陽節,家祀祖先,俗少登高之會。童子於是節前後,製各樣風箏送入雲霄;夜繫小燈籠於箏線,朗若巨星。
冬至節,家作米丸祀神與祖先,門窗各粘一丸,未詳所解。冬至前後自十月至十一、二月,村莊皆演劇酬神曰謝平安。
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備牲醴祀神、燒紙輿馬,謂之送神。數日前,各家淨塵;謂歲將更新也。親友以物相饋,曰送年。
除夕,家換新門聯、放火砲,所謂爆竹一聲除舊、桃符萬戶更新也。神案排紅柑,兩旁發粿一碗、米飯一碗,上插以紅春花,飯曰過年飯;候乾,合柑皮炒以代茶甚美。煮芥菜,待酸食之,曰長年菜。是夕祀神祭先,圍爐飲酒,賜銀錢於卑幼,曰壓年。舉家傅奕為戲,尊長不禁。
居處
地少杉木,房屋楹柱多以■〈艹〈束刂〉〉竹為之,上覆以瓦;村莊則茅舍為多。雖存古樸之風,然易於失火。近有以桂竹剖破蓋屋者,耐久則不及瓦,而一易可七、八年。
衣服
冬夏著布與葛、少紬緞。士、農、工、賈等級分明,不敢混亂;古詩所謂「美服患人指」也。士家戴小帽;農、賈多以青布包頭曰頭布。呢羽等物皆購自內地,惟士織葛布則從附近彰屬而來。俗以紅線結髮辮,無論老幼;曰紅髻尾。今為童兒有之,壯者此風漸革。
飲食
魚肉、蔬菜,視家有無。村莊飯粥多調合地瓜,且多食鹽、醬、瓜、筍等物,最為儉約。若遇村中演劇酬神,則不論生熟賓客爭留到家,備酒相敬,陳設豐隆,意極款洽。
士習
衣食樸素、舉止馴良,尤尚氣節;多以不學為恥,厭薄浮誇。士習頗端。
農事
田園並耕,一年兩獲。作苦餘閒,或入山砍析柴薪出街貿易、或投糖廍傭工以資家費,頗耐勤勞。
商賈
挑貨販賣,多自鹿、笨二港來。斗六街貨物甲於他堡者,前惟紙錢、紙銀一項;現縣城移駐是間,四處風從,萬商雲集,頓改舊觀。
女紅
婦女精勤針黹,不出戶庭。惟蠶桑未興,莫解紡織。斗六紙錢舖甚盛,貧家女刺繡之餘,多以裱紙為業,一日可得數十文。
雜俗
俗尚迎神演戲,街衢莊社一年數次;餘積貲財,多備此項開銷。男女好嚼檳榔,多者日費百錢,俗云可解瘴氣。款客以此為先;閭里雀角及相詬誶,大則置酒解之或罰羽綵示辱,小則只用檳榔數十錢之費,便息兩家一朝之忿。
俗尚巫,凡疾病輒令僧道禳之。又有非僧非道以紅布包頭名紅頭司,鄉人為所愚:倩其貼符作法、鼓角諠天、跳舞達旦,曰進錢補運;動費十餘金。邪說惑人,婦女尤信。
土著
多漳籍,漳俗風氣大約相似。不再臚列。
客莊
籍本粵東,俗尚互異;因與土著雜處既久,言語起居多效漳人。
番社
柴里社番潘姓,在縣城東門內,風俗與土著、客莊大略相似。惟前番俗,臨喪則將屍扶出中庭,郡番歌舞為戲,以贈死者;既畢,哭泣悲號。葬之日,視家貧富,分一股業以殉葬。婚姻,則將社中未嫁番女若干人同至壇所,擇番男,如數起步齊奔周圍一遍,約五、六里,先至壇所,則擇番女之尤者以配,爭便捷也;後至者論次擇配。無訂盟、納聘之禮。現則雜處居民,舊俗革除殆盡。第女無裹足,以烏布蒙頭為少異耳。至於分住城外及尖山坑內者,男女多販柴為活。言語一如漳人,詢其番語奚若,率無以應;即間有頭目老番,亦僅知一二如下所採番話云。
番話(多有音無義。惟就字、音之近者紀之)
天地呼亦干爾吃飯呼滿允銀呼簑米呼得力地瓜呼佛但豬呼肉毋牛呼干望羊呼失禮狗呼阿註雞呼啄瓜鴨呼主鹿國魚呼於時干下雨呼高難難煮飯呼必也酒呼荖吻鹽呼加至力手呼陰馬足呼邁達眼呼馬答鼻呼五突日呼馬麗月呼滿星問答干有呼伊那無呼靡著
物產之盛者
榖之屬:粳稻糯米(俗名朮)菽(豆,總名蔬;而名豆者,種類更多)麻(有黑白兩種,作油甚香烈)
蔬之屬:芥荽隔藍甕菜茼蒿芹菜蔥韭薤(俗名蓼蕎)蒜薑蘿蔔(俗名菜頭)茄(俗名蕎)芋
蓏之屬:地瓜(俗名番薯)涵瓜(鹽醬甚美)冬瓜絲瓜(俗名菜瓜)匏
果之屬:龍眼番檨桃李梅梨柿柚鳳梨(一名黃梨)檳榔(和荖葉夾食之,可袪瘴)石榴甘蕉香椽甘蔗羊萄(有甜、酸二種,以糖煮之,可作茶品)橄欖(一名青果)
木之屬:榕荊(俗名埔姜)楝(俗名苦苓)破故子(結子煮成,以鹽醬浸之,甚甘美)林投(葉多■〈艹〈束刂〉〉,結實如黃梨;不可食)茄苳九荊(俗名九芎)
竹之屬:■〈艹〈束刂〉〉竹(筍苦,醬則可食)麻竹(曝筍乾者,即此竹)筀竹(俗名桂竹;生冬筍者,名貓兒竹)綠竹(筍甚美)
花之屬:蘭桂梅桃李山丹樹蘭石榴花鷹爪蘭(俗名鷹爪桃)茉莉菊花蝴蝶花瑞香月下香雞冠花翦絨含笑茶花(種類甚多)
草之屬:仙草(絞汁去渣煮成凍,和糖水飲之,甚涼)茅草(用以蓋屋)蒲草龍舌草(俗名蘆薈,婦人採以膏髮)
畜之屬:馬牛羊豬狗貓
毛之屬:兔猴番鼠(尾短於兔,五色成文,大者斤餘)山豬水獺
羽之屬:鳶燕鳩(俗名斑鴿)鷺鵝番鴨雀烏鶖(身黑尾長,能搏鷹、鳶諸惡鳥)雞鴨鴿伯勞鸜谷(俗名加令;剪去舌端,能效人語)
鱗之屬:烏魚鰻魚鯽魚鱔魚鱺魚鰱魚■〈魚逮〉魚草魚
介之屬:龜鱉蟹(有數種;毛蟹為美)蝦(大小不一)螺(有田螺、石螺之分)
蟲之屬:峰(有蜜蜂,能釀蜜;餘種類甚多)蟬(大小不一)蜻蜓(俗名田蝧)蝴蝶蟋蟀(俗名烏龍)水雞(一名田雞;即蛙也)
貨之屬:糖(有黃、白二種;又有冰糖)苧(內地多購以織夏布,其用甚廣)麻(資繩索等用)銀紙筍乾(即麻竹筍晒乾)福員(即龍眼乾)粗紙火炭
物產之奇者
竹之屬:八卦竹(每節周圍皆目)白竹(樣如常竹,惟葉純白)
毛之屬:白猴(產於山內;不多見)
羽之屬:白雀(產於城內受天宮樑脊上。前嘗被獲)
介之屬:制風龜(產山谷中。出時,四小龜載其四足而行。遇大颶風,是龜出即止;故名制風龜。樵夫曾望見之,究神異不可得)
科貢(年湮代遠,未能悉詳)
文進士
張覲光:原籍廣東大埔縣人,光緒庚辰科中式。
文舉人
許國材
武舉
許國樑
黃國樑:原籍廣東饒平縣人,乾隆庚辰科中式。
黃清榮:國樑第三子,嘉慶戊辰科中式。
黃清雅:國樑第十子,嘉慶戊辰科中式。
張安邦:原籍漳州平和縣人,嘉慶庚辰科中式。
拔貢
鄭天球:乾隆丁酉科選貢。
副榜
曾秉元
歲貢
黃春華:原籍漳州龍溪縣人,咸豐癸丑年選貢。
文學額:撥府二名、縣學六名。
武學額:撥府一名、縣學二名。
職官
文職(自設縣起)
知縣:
陳世烈:光緒十四年四月初十日抵署任,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卸事。
李聯珪:光緒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抵代任,旋補實缺,十七年五月二十日卸事。
龔子廉:光緒十七年五月二十日代任,是年十月初十日在任病故。
謝壽昌:光緒十七年十月十八日抵署任,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卸事。
李烇:光緒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抵任,是年十月初一日卸事。
程森:光緒十九年十月初一日抵署任,現任今職。
訓導:
陳日烇: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抵任,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卸事。
盧宗煌:光緒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抵署任,十九年六月十七日在任病故。
李烇:光緒十九年八月初二日兼署,是年十月初一日卸事。
程森:光緒十九年十月初一日抵任兼署,二十年二月初一日卸事。
倪贊元:光緒二十年二月初一日抵署任,現任今職。
典史:
徐源:光緒十五年五月二十日抵署任,十七年六月初三日卸事。
黃杜:光緒十七年六月初三日抵署任,十八年正月十六日卸事。
王守誠:光緒十八年十六日抵任,十九年九月十三日因病出缺。
陳輔堯:光緒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抵代任,十月十九日卸事。
蘇夢蘭:光緒十九年十月十九日抵署任,現任今職。
縣丞:舊設嘉、彰縣丞於斗六,光緒十四年設雲林縣,裁。
宦績(事經百年,不無遺珠之憾。惟從見聞所及,據實直書)
姚鴻任斗六門分縣,居官廉明,安良除暴。嘗慮差役過多,藉端勒索,為之裁派差名,輕減差費。凡有益於地方之事,莫不認真整頓,以期成效。若夫倡修廟宇、捐建橋梁諸善舉,猶其餘事。士民愛之,奉公祿位於受天宮內;更置田租十八石,遞年演戲恭祝,俾垂不朽云。
流寓(無)
鄉賢(無)
人瑞(無)
孝子(無)
列女(貞孝節烈,處有其人;第僻壤窮鄉難於備悉。且事關風化,未敢率爾操觚。再有查詳,自當續報。謹將所知。著錄於冊)
節孝婦陳韓氏,他里霧堡永定厝莊人;父遜讓,氏生而貞靜,嘗從父授列女傳,慕曹娥、夏侯令女之為人。年二十,適水碓莊文童陳學榮。于歸後,勸榮專力舉業,堂上甘旨悉以自任,戚族賢之。甫年餘,榮病,氏侍湯藥,衣不解帶,數月如一日;復焚香禱天,願以身代。榮卒,一慟幾絕,欲以身殉。時方娠,翁姑泣謂:『汝為烈婦,光我門閭,豈不欣幸?然死者不可復生,當以嗣續為重。寬譬再三,氏始節哀成服,代子榮養,孝道曲盡,翁姑咸安。未幾,子一昌生,氏紡績之餘,嘗訓以孝義;長使從師受業。翁卒,氏料量棺殮,豐儉得宜;事衰姑益謹,人謂過於孝子。及一昌入泮,賀者盈門,氏泣然謂一昌曰:『孺子幸附邑庠,當以孝義自勉,毋蹈流俗』。一昌文行為邑所稱,蓋母訓也。光緒十七年,邑紳上其事於學撫部院,題奉旌表。
節孝婦陳黃氏,父阿建、母李氏。婦年十八歲,適水碓莊文童陳添為室;至二十九歲,夫卒,婦矢志堅貞,鉛華盡絕,服事翁姑克盡其道;節氣廣譽於閤堡,孝道無間於人言。今婦六十三歲,計守節三十四年。尚未旌表。
節孝婦陳高氏,漳州府龍溪縣人;父廩生高爵、母陳氏。道光二十二年,婦十八歲,適溝仔背莊童生陳德周為正室。咸豐二年夫卒,婦二十八歲,遺下幼子三歲,苦志孀守,善事翁姑,喪終盡哀,內外皆稱節孝。現年七十歲,計守節四十二年。尚未旌表。
節婦陳謝氏,父隆、母劉氏。婦年十七歲,適斗六街陳頭為正室;二十七歲夫卒,婦柏舟矢志,絕盡鉛華;治家謹慎,教子有方。至六十六歲而卒,計守節三十九年。尚未旌表。
節婦陳楊氏,大潭莊人。父楊天勳、母簡氏。咸豐十年,婦十八歲,適溝仔背莊武生陳觀光為正室。同治十年夫卒,婦二十九歲,遺下幼子兩歲,苦志孀守;勤儉成家,養子成人,送姑終老;翁尚在堂。於光緒十四年,婦四十七歲而卒,計守節十八年。尚未旌表。
節孝婦吳林氏,內林莊人。年二十,適斗六吳國珍。八年夫卒,婦年二十八歲,矢志撫孤,事姑盡孝;貞潔之行,鄰里咸稱。卒年四十五歲。
兵事(陣亡官軍及殉節赴義者,代遠難稽,未能悉詳)
土寇
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彰化縣民林爽文、莊大田煽結天地會聚眾起事,戕官、劫縣,全臺震動。五十二年,將軍福安康銜命東征,捦斬林爽文;大田回竄大里杙,官軍敗之,逃入番社。生番執獻軍門伏誅,餘盜悉平。
道光十二年陳辦之亂,彰化縣人黃城焚■〈艹〈束刂〉〉冬腳、加犁莊以應後,與張丙攻嘉義,為官軍捦獲正法。
道光十二年,嘉義客民閩人陳辦與粵民爭牛起釁,糾眾攻雙溪口。知縣事邵用之馳壓,為賊所戕;臺灣府呂志恆及北路協副將葉長春督兵往捕,眾寡不敵,同遇害。賊聚愈眾,竄撲嘉義,總兵劉廷斌督軍民死守五十餘日不下;會陸路提督馬濟勝自泉郡統師赴援,檄總兵竇振彪解嘉義圍。賊退攻斗六,縣丞方振聲移眷入土城及千總馬步衢、把總陳玉威悉力守禦,屢挫賊鋒。臺鎮檄都司許荊山赴緩,荊山畏賊宵遁。賊知我軍無援,攻益力;然畏官軍火器,未敢過偪,乃糾其黨詹通、黃鳳、張丙悉眾來攻。馬步衢憂賊眾兵單,召監生張彩五(即張紅頭)使募鄉勇協守,彩五不從,反與賊合。相持二十餘日食盡,賊肉薄登城。方、馬、陳三公短刀巷戰,力盡被執,罵賊益厲,賊割其舌,含血以噴,與家屬、幕友、長隨兵丁同遇害。賊據斗六分三股;詹通等犯彰化,提督馬濟勝之;張丙為劉廷斌所獲,解京正法。盜平,將軍瑚松額自福州至。張彩五即張紅頭,嘉義監生,道光十二年陳辦攻斗六,千總馬步衢以軍孤援絕,使募勇助守,彩五不從,反為賊應。斗六破,官眷幕從兵丁皆遇害,彩五從張丙攻嘉義。丙敗,以正法,軍民稱快。
同治元年,戴萬生亂,與林晟竄攻斗六,焚殺居民,火及昭忠祠;惟後進祀殉難節婦方、唐氏之一楹不燬,賊異而捨之。是時洪檨據北勢■〈氵南〉、陳啞狗踞小埔心,皆與戴逆通,勢張甚。三年,提督林文察克復斗六,晟回竄內山之四塊厝,死力據守;文察會兵備道丁曰健督軍追剿,克捦之,餘匪盡平。
邊防(擾及海口,腹地安堵如常)
兇番(堡內無)
災祥(天災流行,歲所時有。第代遠難稽,惟就見聞之大者著錄於冊。)
旱澇
咸豐初年大旱,早稻失收。
咸豐三年大雨,觸口溪水漲,沙壓萬元六田園,併沖壞水鏡頭莊。
光緒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大雨雹。
光緒六年六月初三日大雨雪,十月初二日飛星入月。
光緒十四年大旱,五穀騰貴。
光緒十五年五月大雨連日,田園多浸。
光緒十六年七月大雨水。
光緒十七年大雨,沖壞村莊埤圳。
光緒十八、十九年,清、濁二溪皆漲,附近村屋內水深數尺。
暴風
咸豐三年六、七月間,暴風逾月。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暴風壞民房。
光緒六年八月二十二日颱風大作,三日始止,壞民廬舍甚多。
光緒十八、十九年皆暴風。
山崩
道光二十年茅埔坪山崩。
咸豐十一年大尖山崩。後戴萬生反。
光緒十四年大尖山崩。施九緞是年煽亂。
川竭(無)
地震
道光初年地大震。未幾,張丙反。
道光二十年十月地震山崩,民屋倒壞。
道光二十八年地震;適重修受天宮,匠人多從屋上墜下。
同治元年地時震。是年戴萬生反。
光緒七年地大震。後數年,法寇犯臺,境內安堵無害。
●大槺榔東堡
大槺榔東堡,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東以莿仔崙與白沙墩堡分界,西以萬興埔崙與尖山堡分界,南以笨港大溪與嘉義縣打貓堡分界,北以虎尾溪與海豐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二十二里,南北相距二十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均附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共三十三莊:
北港街七千一百五十戶、四萬零九百三十七丁口。
北港新街四十八戶、一百九十九丁口。
後溝仔莊二十三戶、九十八丁口。
頂廍莊一十六戶、四十二丁口。
布袋嘴莊一十八戶、八十四丁口。
撫番社三十三戶、一百零三丁口。
興化店莊二十五戶、八十八丁口。
扶朝家莊一百四十五戶、七百九十丁口。
竹圍仔莊二戶、十三丁口。
鹽水埔莊七十六戶、二百四十三丁口。
海埔藔莊一百十戶、三百九十丁口。
塗間厝莊四百二十六戶、三千二百七十七丁口。
樹仔腳莊九十六戶、三百三十一丁口。
水漆林莊一百五十六戶、七百八十丁口。
船頭埔莊二十三戶、一百零七丁口。
過溝皂莊八十四戶、四百零七丁口。
蒜頭藔莊一十八戶、五十二丁口。
考試潭莊居民另徙,現無戶口。
車巷口莊五十八戶、二百二十一丁口。
春牛埔莊九十六戶、五百二十四丁口。
西升莊八十五戶、四百四十一丁口。
海豐莊三十二戶、一百十五丁口。
番仔厝莊一百四十六戶、六百五十丁口。
紅毛路莊五十八戶、二百六十九丁口。
大北門莊五十四戶、一百四十二丁口。
番仔溝莊一百四十三戶、三百九十五丁口。
溝皂莊一百四十三戶、二百零一丁口。
奄豬社莊一十三戶、七十五丁口。
好收莊四十八戶、四百七十五丁口。
口莊六十五戶、三百二十六丁口。
劉厝莊一百十七戶、五百六十丁口。
草湖十一莊一百二十一戶、四百十八丁口。
山仔腳莊五十六戶、二百八十二丁口。
以上共九千六百八十四戶、五萬二千九百三十五丁口。
沿革
大槺榔東堡,舊屬嘉義縣。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縣。
山(無)
嶺(無)
嶼(無)
溪
北港溪即笨溪,在縣西南四十五里,南隸嘉義,北屬雲林,為二邑分界之所。源出沙連堡之清水溪,由大坵田通濟圳,入白沙墩之鹿藔莊,紆回而至北港。從興化店鹽水埔西南出口,入尖山堡之無尾墩山仔匯而入下湖港出海。
港
北港即笨港,在縣西南四十五里,源通洋海。金、廈、南澳、澎湖、安邊等處商船常川來往,帆檣林立,商賈輻輳。因水淺沙凝,洋船不能進口,故每次海防均無夷患。
潭
番仔溝潭在本堡西南,為大槺榔、白沙墩洩水之所。春冬旱涸,多生水草,褰裳可涉;夏秋則澮兩堡之水,潭水頓盈。產■〈魚逮〉魚、雜魚、蝦、蛤之屬甚多,不須放種,而魚自生,貧民資以為利。
廨署(無)
倉廒(無)
番社(無)
街市
北港街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北港。東、西、南、北共分八街,煙戶七千餘家。郊行林立,廛市毘連。金、廈、南澳、安邊、澎湖商船常由內地載運布疋、洋油、雜貨、花金等項來港銷售,轉販米石、芝麻、青糖、白豆出口;又有竹筏為洋商儎運樟腦前赴安平轉儎輪船運往香港等處。百物駢集,六時成市,貿易之盛,為雲邑冠,俗人呼為小臺灣焉。
鋪遞(無)
營汛
北港汛隸嘉義營屬,千總一員。
橋
北港無橋,惟街西南番仔溝潭,地勢卑下,春冬水涸,於潭上編竹為橋,以利行人。
渡
北港渡凡三,皆以竹筏為之,於街外東南、西南溪港中,以載行旅。
義塚
一在興化店莊,新舊二所,系公置民園,方長一里;一在樹仔腳莊,凡十一所,橫直五里。
圳(北港地通洋海,潮汛可至,故無水圳)
坡(無)
書院(生童於社學會文,未建書院)
義塾
每年由紳民籌備膏火,延請塾師於聯甲局內教授本街幼童。
社學
聚奎社在街西北文昌廟內,為同社諸生會文之所。藝成,則送品學兼優者第其第次,互相切磋。
祠宇
旌義亭在街中。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圍嘉義,擾及北港,紳民結壘自固,屢挫其鋒。五月三十日,賊設伏陷壘,遇害者百有八人。事聞,純廟御書「旌義」二字以賜,紳民敬謹鉤摹,建亭誌感;即其後為義民祠,祀死事諸人,後復以戴逆案內死難者從祀。光緒十七年,祠以歲久失修,為風雨所侵,傾壞將圯。紳民集捐,於二十年重修,增擴後堂一進。春秋祭祀,香火甚盛。
天后宮在街中。雍正庚戌年建。乾隆辛末年,笨港縣丞薛肇廣與貢生陳瑞玉等捐資重修,兼擴堂宇。咸豐十一年,訓導蔡如璋倡捐再修,擴廟廷為四進:前為拜亭,兼建東西二室;二進祀天后;三進祀觀音大士;後進祀聖母。廟貌香火之盛,冠於全臺。神亦屢著靈異,前後蒙頒御書匾額二方,現今鉤摹,敬謹懸掛。每歲春,南北居民赴廟進香,絡繹不絕。他如捍災、禦患、水旱、疾疫,求禱立應。宦紳匾聯,多不勝書。宮內住持僧人供奉香火,亦皆恪守清規。
文昌廟在街西北。堂宇二進,東西兩廊。道光十九年,貢生蔡慶宗倡捐巨資興建,奉祀文昌帝君,以為會文講課之所。光緒元年,貢生陳纓宏等勸捐重修;十三年,里紳蔡慶元等集捐興築垣牆數十丈。
彌陀寺在街東,一拜亭、一堂,祀阿彌陀佛。相傳前因溪有溺兒,每於白晝現形,曳人落水,街民恐懼,視為畏途。嘉慶三年,王福基由此經過,為鬼所困,幾瀕於危;朗誦阿彌陀佛數聲,鬼遂隱;乃告街眾立石焉。後五年,居民於黃昏時,每見石現火光,遂鳩資建寺。同治五年,增廣生鄭來臣等勸捐重修,頗著靈應。
碑
旌義碑在義民祠前進。長三尺七寸二分,闊一尺七寸三分。乾隆五十二年,御賜「旌義」二字,以獎義民。敬謹鉤摹,砌石建亭誌感。
坊(無)
匾
「神昭海表」匾在天后宮,嘉慶間御賜。
「慈雲灑潤」匾光緒十二年嘉邑大旱,知嘉義縣事羅建祥屢禱不雨,適縣民自北港迎天后入城,羅素知神異,迎禱之,翌日甘霖大沛,四境霑足,轉歉為豐,詳經撫部院劉公具題,蒙御書「慈雲灑潤」四字。今敬謹鉤摹,與嘉慶年所賜共懸廟廷。
「海天靈貺」匾道光十七年,本任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統兵渡臺,舟次,外洋忽得颱風,禱神立止,兼獲順風以濟,遂平臺亂;上匾誌感。
風俗
與斗六首堡同。
科貢
黃登瀛:光緒丁丑科進士。
黃登瀛:同治甲子科舉人。
蔡錫嘉:光緒乙亥科恩貢。
許鴻書:咸豐己酉科拔貢。
梁棟材:同治癸酉科拔貢。
洪時配:咸豐癸丑科歲貢。
職官
文職(無)
武職
千總一員。
宦續(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貞女(無)
貞孝女(無)
貞節婦(匯入節婦內)
貞烈婦(無)
貞烈女(無)
節婦
蔡吳氏,草湖莊人;父吳天來。年十七,適北港蔡天照;三年照沒,氏年方二十歲,矢志守節,屏絕鉛華,縞素終身。至年六十一歿,守節四十一年。光緒十三年,嘉義縣羅建祥為之請旌,報「可」。
蔡王氏,字閑娘,北港王謙女也。幼性端謹,非禮勿言。年二十,適本街蔡鑽,伉儷甚篤。逾年,育一子。家門雍睦,琴瑟靜好,人盡羨之。鑽病,氏調湯藥必躬親,晝夜未嘗就枕;未幾,鑽歿,氏蓄志欲殉,慟哭嘔血,暈絕。後醒,張目遍視,見幼子在側,乃拊屍大哭曰:『兒幼,妾志不得遂矣!奈何』!悲極聲嘶,鄰人為之下淚。氏既葬夫,即杜門課績,雖親串慶吊皆不往,惟撫孤守節以存禋祀。今子已長成,且抱孫矣。氏志於此少慰。行年五十有四,猶不見外親云。計守節二十五年,尚存而未旌表。
蔡楊氏,楊崖女也;世居北港。字蔡■〈木盛〉為室,年二十于歸。■〈木盛〉家貧,氏能茹苦,有梁孟風。二十歲,■〈木盛〉卒,僅有七月遺孕,氏摒擋喪具,為夫殯斂;既葬,惟以女紅自給。逾三月,產一子。氏既須乳子,又事針黹;家益貧,然矢志彌堅,雖炊煙屢斷,處之晏如。今子已長成,能順母志,家業稍裕,氏猶不改寒素。現年五十八歲。
蔡陳氏,名珠,扶朝家莊陳烏番女。年十五適北港蔡汝永,便能持家,操中饋事,井井有條。伉儷九年,汝永歿,氏年二十四,稱未亡人,不通慶吊。卒年六十八歲,守節四十四年,人罕見其面。
節孝婦
蔡楊氏,字安娘;父楊天江。十八歲,嫁同里蔡汝鐸。鐸業儒而家小康;氏入門便操內政,寬嚴得體,尤善事姑,人咸頌之。結縭十一年,鐸歿;無子,以親侄二人繼。母哭之慟,氏內痛夫亡,又傷〔姑〕老,乃勉制哀痛,強顏承懽,始得少減哀思焉。未幾,姑疾,氏日侍湯藥不少離,飲食非親調不敢以進;年餘如一日,並移榻姑室,雖終夜喚,勿倦。姑歿,氏料量喪葬,必潔必豐。既乃杜門課子,婢年方長,即遣嫁之,厚其資粧。撫繼子如己出,及長,各為婚娶。同治十三年,蒙總督李公奏請旌表,人盡榮之。光緒十三年歿,兒孫十餘人,多成立云。
許吳氏,草湖莊吳周先女。周先以其幼孝謹,故名之曰謹。十八歲,嫁北港街許開福。八年生一子,甫周歲,福歿,氏年二十六歲。家既貧,翁姑衰老,氏日操井臼、夜習女紅;上事翁姑、下撫孤子,勤苦備至,人咸稱之。翁姑既歿,喪葬盡禮,哀戚逾恆。子長成家,能順母志。五十八歲病,自知不起,召子婦戒以勤儉為本,並曰:『今而後可見吾夫矣』!含笑而逝。
蔡劉氏,嘉義縣打貓堡人。父劉忠;年十八,歸北港街蔡然淮為妻;伉儷十年,連生數子。淮病,氏手調湯藥、料量衣食,盡夜未嘗安枕;未幾,淮歿,氏年二十八歲,撫屍慟哭,痛不欲生,庶姑葉氏寬慰再三,力勸撫孤存祀,氏從其言。葬夫後,與庶姑朝夕相依,互相慰勉。延師課子,夜必考其功業,始令安寢;雖為慈母,有類嚴師。現其長子位中、次子位崧已相繼入泮。氏侍庶姑加謹,御奴婢有恩,寬嚴得中,人皆稱之。現年五十五歲。
李黃氏,牛頭埔黃狃女也,名錦娘。幼有至性,端重寡言。年十八歲,嫁北港街李深,生一子。深歿,氏年二十九歲;家貧、子幼。堂上翁姑年已垂暮,以喪子故,日夕淒楚;氏強抑哀情,勉承懽意,柏舟矢節,子職兼營,翁姑顧之稍慰;久之,並忘無子,人咸美其節孝。子長,從商人,作小經紀,頗能養志;後家業漸裕,娶妻生子。翁姑相繼歿,氏喪葬盡禮,事死如生。卒年六十九歲。
蔡楊氏,北港街人,名存娘,父楊永承。二十二歲,歸蔡汝姐。姐卒,氏年二十六。無子,以侄為嗣,撫如己出;事翁姑能承懽志,存歿之禮無少違缺。嗣子有女幼,抱與吾姓為媳;及長,越禮,氏絕之,不使登門;『曰非吾族也』。其嚴謹若此,戚里敬之。卒年七十七。
蔡王氏,名笑娘,新街王寶林女。十五歲,嫁蔡第。第歿,氏年十九,矢志守節,翁姑憐之,為擇侄繼嗣,令氏撫養。氏善承翁姑意,愛若所生,每引以博堂上懽。及長,早為完婚;戚友問故,氏泣然曰:『翁姑已老,欲其得見孫耳』!子與婦亦能順志,服勞無怠。及翁姑卒,子亦隨逝,氏與媳焭獨相對,晚節彌堅,人盡稱之。現年六十八歲。
鄭林氏,打貓街人,父林韭。少有至性,事父母孝。鄭崑來喪偶,聞氏賢,聘為繼室;年二十,歸鄭。鄭居北港,業儒,父母俱存;娶氏後,相得甚懽。逾年,生子;翁姑益喜,以惟孝過前婦。未幾,崑來卒,氏哭之哀,暈絕者再;姑勉以撫孤之義,氏收淚謝。既葬夫,遂代子職,朝夕侍膳,能承意志。未幾,翁死、姑多病,氏患僕婦與婢女之偷安也,移床就姑,終日相對,侍奉益謹。後姑卒,子已長,取名步南,使讀書,聰慧過人;二十四歲入泮,二十六歲食餼,娶妻生子,年四十七卒。氏遂與媳撫孫。未幾,孫夭折,氏痛哭曰:吾自負夫與翁姑矣!地下何面相見?媳勸慰之,悲少減。現年八十一歲。
蔡張氏,南壇莊張秀潤女。十七歲,嫁北港蔡株。四年株卒,氏二十一,有遺孕;跪靈前,設誓守節撫孤,辭甚悲慘,人咸哀之。未幾,舉一子。娩身後,即事女紅;彌月出房。頗能將順翁姑之意,若忘其喪子焉。遺腹子長,翁姑卒,氏經紀其喪多從豐厚,事亡如存,戚族羨之。現年七十,子亦能守其業。
節烈婦
馬吳氏,安徽桐城縣人,小字仁麟;前笨港縣丞吳湛恩女。幼字同里馬萬全,翰林院庶吉士馬伯樂次子也。湛恩宦於閩,氏從焉。歲辛酉,萬全來閩就親;適吳官笨港,贅於官署,相得甚懽。次年,吳解任,就北港小住,氏與夫從焉。會萬全病,氏日侍湯藥,飲食親嘗,扶持寬譬,衣不解帶;未幾,萬全卒,氏悲痛欲絕,勉理殯葬。既終七,氏語婢曰:『吾事畢矣!既無子息,偷生何為』?遣使開,閉戶自縊,年二十七。
王張氏,名好娘,布嶼西堡人。二十三歲,王光攀買以為妾。甫三年,光攀病,遣使行,氏不應;再問之,惟俯首泣。及光攀歿,方殮,氏忽入內,呼之不出,家人疑其有故,聽之。既卒事;女眷入房尋之,見其僵臥不起。迫視,氣已絕;枕旁餘洋煙少許,蓋服以殉云。
楊張氏,名笑娘,幼鬻於楊天江家為婢;及長,姿色韶秀,天江納以為妾。善事大婦,視嫡子如己出。咸豐十年天江歿,氏年二十八,無出;議遣別嫁,氏不肯。詢之,惟云:『行當從主,母煩多語』。人以為戲言,不之理。殮葬既畢,入室僵臥,呼之不應;撫之,體已冰,不知何時飲酖,面上猶帶笑色云。
兵事
土寇
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撲嘉義,另股竄北港,鄉民結壘自固,屢次拒戰,勝負互當。五月三十日,賊誘我出,使其黨作難民入壘內應;伏發,民大亂,堡遂破,遇難者百有八人。盜平,地方官上其事,蒙御賜「旌義」二字,准建祠祀。紳民感恩,鉤摹泐石建亭以誌;並建義民祠,以祀死難諸人。
同治元年,戴萬生陷彰化,遂圍嘉義,遣股撲北港。港民議戰議避,莫衷一是;相率禱於天后,卜戰吉,議遂定。乃培士為壘,引溪為濠。事方集,賊大至,居民迎旂旗出禦;賊不戰,退。時四月也。自是屢來窺伺,既不得逞,遂破新街,焚掠居民;港人集義勇出救,拔出被難男婦甚多,兼捦賊二人。詢以前此不戰之故,賊稱是日見黑旂下兵馬雲集,雄壯如神,故不敢戰;民始悟天后顯靈保護,共詣廟叩謝,守禦益力。屢與賊戰,均勝;前後斬獲數百級,港民受傷陣亡者僅十餘人。然賊勢眾,新街未能即復。七月,官軍至,獲賊間諜,與義勇分道出擊,大敗賊黨,狂追十餘里,遂復新街;並隨官軍解嘉義圍,集捐米一千石、洋銀二千五百元以濟城眾。大槺榔堡盜平。
附天后顯靈事
昔先王之以神道設教也,蓋以功德及民與夫捍災禦難者,尊崇而奉祀之,所以崇德報功,彰善癉惡也。我朝歷聖相承,攸崇祀典。神亦顯靈效順,輔翼皇圖:每見奏報之中,筆難盡紀。然其威靈顯著、功德昭然者,惟關帝、天后為最著。相傳后司東南七省水旱,故舟車所至,莫不廟貌巍峨;而商舶之來往海中者,尤加崇奉。北港實為海汊,通金、廈、南澳、日本、呂宋等處,商船萃薈,廟貌尤宏。神之威靈卓著,凡水旱、疾疫,禱無不應。所尤顯者,惟同治元年顯聖退賊事。先是,正月十五日居民迎神輿至廟廷,簥擔忽飛起,直立神桌上,大書『今夜子時速以黑布製旂二面,各長七尺二寸、闊三尺六寸,上書「金精、水精大將軍」字樣,立吾廟廷』。左右居民見神示異,敬謹製備,然莫知何用也。及戴萬生反,圍嘉義,居民惶惶,聚議不決,乃相率禱於神;卜避不吉,卜戰吉。於是增壘浚濠,聚民習戰事。方集,而賊至,無所得旂,遂迎神命所立旂為前隊崇禦;賊不戰退,我民亦不敢偪,恐有詐也。後賊焚新街,民激於義,爭相赴援,救出被難男婦並捦賊二人;詢以當日不戰故,賊云:『是日見黑旂下人馬甚眾,長大異常,疑是神兵,故不敢戰』。居民知神祐,相率詣廟叩謝,勇氣百倍。自是每戰以黑旂先,屢敗賊,擒斬數百人;相持二、三月,港民傷斃不及二十。七月,官軍至,義民導之復新街,解嘉義圍。黑旗所至,賊盡披靡,蓋神祐也。余獨異夫港民五方雜處,不習戰,一旦臨以巨寇,能不駭散奔潰,乃蒙神示先機,聖顯當場,使軟弱之民拒方銳之寇,已極難矣;況賊踞我新街,寇仇密邇,相持數月,屢挫凶鋒,卒能助官軍復土地、解嚴圍,視險如夷、處變不亂,若非仰仗神威,數萬生靈非有官司為之董率,三月相拒能不有意志所見不同,乃眾志成城,萬夫一心,摧強寇如拉朽,則神之功其庸可思議乎?所惜當時未有據以實告者,故神之績弗彰。然至今港民感神靈,奉祭祀,粢牲告潔,酒醴申虔,則崇德報功,上合神道設教之旨;而捍災禦難,下拯斯民水火之中。神之所以護國祐民者,功豈淺哉!因為紀其本末如此。
邊防
北港居臨外洋,港道實為海■〈氵义〉,潮汛相通。商船由廈門起椗順東南斜線行,風順一日可達港內,北深南淺,深處水約丈餘,可容千餘石商船。南則沙線延袤,船不敢泊,惟吃水三、四尺者,可暫寄椗。或云沙線與安平縣之海翁線接,未知確否?因水淺,故洋船不敢入港。歷屆海防均安堵如常,貿易不廢。
凶番(無)
災祥(同斗六堡)
藝文
重修天后宮碑記笨港縣丞薜肇廣
天后宮建自雍正庚戌歲,修於乾隆辛未年,迄今二十六載。故制捔樸卑窄,不足以昭虔妥靈;而又樑棟赤白,多剝不治。余蒞港之明年,捐俸倡修;於是董事陳瑞玉等集眾捐需,求材鳩工,修而葺之。不數月而蕆事,故者聿新、卑者益高、窄者開廣,丹垣刻桷,煥然改觀。而歲大有年,風災息滅、海波不揚、民無覆溺,皆稱神貺。余曰:神人也,若天后聖母。海內外舟車所至,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夫人窮返本,勞苦倦極而呼天,疾痛慘怛而呼父母。浸假而無恆於所應尊親者,而反狎褻之;倫常乖舛,泊沒天良。一旦履風濤、觸蛟蜃、千里而遙、百里而溺,存亡呼吸之際,而始乞靈於神,而尊之親之,呼天而呼母,神將癉其惡而不為之呵護者矣。今聖天子以孝治天下,車書大同。臺海之民百餘年來,休養生息,咸能崇本抑末,各親其親、各長其長。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未之有也』!。天道賞善而罰惡,神亦體天而行道,笨以事人者事神,而神不降之福乎?故余曰:神也亦人也。諸紳士民請書廟成而獲神庥於石,為道其所以然之故,得觀感而興起焉!至於神之所從來與夫事蹟、靈應、祀典,記載所及已照然在人耳目間,故不必復贅。
題烈婦馬吳氏殉夫事候選訓導蔡如璋
萬載流芳尺組間,畢生貞節重河山。風能挽俗非堅確,死自成名若等閒。八十老親扶白骨,千秋大義屬紅顏。他年鳳誥頒來早,卓卓清操若箇扳?
前題拔貢許鴻書
烈是古今香,自來稱不偶。貞哉馬細君,流芳應不朽。夫死四旬餘,煢煢何以守!寡節效共姜,兒曹一無有。閨閣事淒涼,問天徒搔首。黃鵠且孤飛,自知非長久。尺組歸黃泉,寸心期無醜。名完節更全,貪生知寧否?心不負良人,行何慚父母。一死重泰山,高風崇星斗;日月可齊光,乾坤應比壽。生為連理枝,死宜琴瑟友。婦德美可風,嘖嘖在人口。里黨被榮光,含哀同薦酒。
前題歲貢洪時配
含哀四十九日子,真心盡節報馬氏;真成婦人從一矣,笨溪流芳名不死。
其二
死非激烈婦稱烈,增光江南家閥閱;出嫁從夫斯局結,何必艾年請旌節!
●蔦菘北堡
蔦菘北堡,在縣治西南;東以海埔藔莊與大槺榔堡交界,西以牛尿港與尖山堡交界,南以大溪與蔦菘南堡交界,北以水升莊與尖山堡交界。堡內東西相距五里,南北相距三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均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十莊:
湖雅內莊五十六戶、二百七十五丁口
溪墘厝莊七十五戶、三百一十八丁口
後藔莊六十七戶、三百零八丁口
後藔埔莊七十二戶、三百三十八丁口
番薯厝莊八十七戶、四百丁口
葫蘆蒂莊一十一戶、六十七丁口
尖山腳莊二十六戶、六十三丁口
蔦菘莊二百五十戶、八百七十一丁口
灣雅莊二十二戶、一百零七丁口
桕仔埔莊八十七戶、四百零二丁口
以上共六百九十七戶、三千一百四十九丁口。
沿革
蔦菘堡,舊屬嘉義縣;光緒十四年,分笨溪北屬雲林縣,曰北堡。
山(無)
嶺(無)
嶼(無)
溪(與北港溪同)
港(無)
潭(無)
署(無)
倉(無)
客莊(無)
番社(無)
市(無)
鋪(無)
汛(無)
橋(無)
渡(無)
義塚
在灣仔莊東北塚山一所,計橫直一里;距縣西南六十里。
圳(無)
陂(無)
書院(無)
義塾(無)
社學(無)
祠(無)
宮(無)
廟(無)
寺(無)
觀(無)
碑(無)
坊(無)
匾(無)
土著風俗
與斗六首堡同。
番話(無)
科貢(無)
職官(無)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烈女(無)
貞女(無)
貞孝女(無)
貞烈女(無)
貞烈婦(無)
貞節婦(無)
節婦(無)
節孝婦(無)
節烈婦(無)
兵事
與大槺榔堡同。
災祥
與大槺榔堡同。
●尖山堡
尖山堡,在縣治西南;東以萬興埔與大槺榔堡為界,西以廈湖港與大海為界,南以水升莊與蔦菘堡為界。堡內東西相距十八里,南北相距二十五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附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五十四莊:
萬興莊八十五戶、二百十七丁口。
頂尖山莊四十戶、一百零三丁口。
中尖山莊三十戶、七十四丁口。
大尖山莊一百一十戶、三百七十六丁口。
食水堀莊四十五戶、一百十八丁口。
大溝莊七十戶、一百九十二丁口。
過港莊三十五戶、一百一十一丁口。
頂椬梧莊一百二十戶、三百二十五丁口。
廈椬梧莊一百一十戶、二百八十四丁口。
後厝莊八十五戶、二百十一丁口。
水井莊二十五戶、八十五丁口。
牛尿港莊八十五戶、二百三十二丁口。
蚶雅藔莊二十戶、七十三丁口。
廈湖莊二十五戶、五十五丁口。
■〈魚逮〉雅■〈土穵〉莊四十五戶、一百二十二丁口。
新港莊二百二十戶、五百七十丁口。
廈萡雅藔莊二十戶、七十五丁口。
蚵藔莊八十六戶、二百一十丁口。
拔雅腳莊二十一戶、五十八丁口。
謝厝藔莊二十八戶、八十二丁口。
水尾莊十九戶、六十九丁口。
後湖莊三十二戶、七十八丁口。
牛挑灣莊一百三十戶、三百五十三丁口。
外埔莊五十二戶、一百三十六丁口。
舊口湖莊四十戶、一百六十二丁口。
青蚶莊三十二戶、八十四丁口。
廈崙莊二百零三戶、七百三十七丁口。
舊萡雅藔莊一百十六戶、三百四十二丁口。
烏麻園莊一百五十一戶、四百五十一丁口。
廣溝厝莊二十戶、五十六丁口。
鹽水堀莊二十戶、六十三丁口。
三條崙莊一百五十三戶、五百五十一丁口。
林厝藔莊二百四十六戶、六百四十丁口。
飛沙莊二百四十一戶、八百五十七丁口。
鬼仔山莊五十四戶、一百三十四丁口。
內湖莊五十戶、一百三十九丁口。
籃投圍莊二十四戶、五十八丁口。
三塊厝莊二十五戶、六十三丁口。
溪尾頂廈莊一百五十一戶、四百五十九丁口。
羊調厝莊二百零九戶、八百五十七丁口。
埤尾莊十五戶、五十一丁口。
蔡厝莊四十戶、七十二丁口。
施厝湖莊三十五戶、九十六丁口。
四湖莊一百四十戶、五百六十四丁口。
保長湖莊四十戶、一百三十五丁口。
東莊藔莊三十五戶、一百零五丁口。
新莊二十戶、六十二丁口。
後鹿場三十戶、一百十一丁口。
中鹿場四十戶、一百五十七丁口。
下鹿場三十二戶、一百二十九丁口。
番仔厝莊四十五戶、一百六十七丁口。
海豐莊五十六戶、二百十三丁口。
魚藔莊三十二戶、一百三十六丁口。
五塊藔莊三十六戶、一百四十九丁口。
以上三千八百三十九戶、一萬二千零零九丁口。
沿革
尖山堡,舊屬嘉義;光緒十四年,改屬雲林縣。
山(無)
嶺(無)
嶼(無)
溪(與北港溪同)
港
下湖港在縣西南四十里,為外海■〈氵义〉港。南北小商船由此出入,交易貨物則歸北港街行棧。
潭(無)
署(無)
倉(無)
番社(無)
市(無)
鋪(無)
汛
蚶仔藔汛。
橋(無)
渡(無)
義塚
在萬興埔塚崙一所,計橫直一里餘;距縣西南六十五里。
圳(無)
陂(無)
書院(無)
義塾(無)
社學(無)
祠(無)
宮(無)
廟(無)
寺(無)
觀(無)
碑(無)
坊(無)
匾(無)
番話(無)
科貢(無)
職宦(無)
官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烈女(無)
貞女(無)
貞孝女(無)
貞節婦(無)
貞烈婦(無)
貞烈女(無)
節婦(無)
節孝婦(無)
節烈婦(無)
兵事
與大槺榔堡同。
災祥
與大槺榔堡同。
●海豐堡
海豐堡,在縣西四十五里;東以車路與布嶼西堡分界,西以大海為界,南以舊虎尾溪與尖山堡分界,北以中條、濁水、大溪與彰化縣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五里,南北相距三十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附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六十八莊:
麥藔街四百九十戶、三千五百三十丁口。
寒貞藔三十五戶、一百九十丁口。
三姓藔八十戶、四百五十七丁口。
草藔莊二十戶、一百四十五丁口。
南公館三十六戶、一百四十六丁口。
番仔藔四十五戶、二百五十二丁口。
火燒牛椆三十八戶、一百七十四丁口。
阿芹厝四十戶、二百三十六丁口。
湖仔內四十二戶、二百二十六丁口。
新興莊五十二戶、三百二十七丁口。
馬山厝二十九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普寧厝三十一戶、一百六十一丁口。
圳頂莊十一戶、三十九丁口。
呂祖厝四十戶、二百二十四丁口。
頂山藔二十八戶、一百六十三丁口。
下山藔二十八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什張犁五十五戶、二百八十四丁口。
王爺捕莊三十二戶、一百十二丁口。
崙仔頂莊二百七十五戶、一千二百十六丁口。
五條港五十六戶、三百七十二丁口。
海口厝三十九戶、三百二十一丁口。
瓦厝莊八十八戶、五百五十三丁口。
鹽埔莊六十七戶、四百六十五丁口。
頂客厝莊一百十三戶、六百七十三丁口。
蚊港莊七十三戶、三百九十七丁口。
新泉州厝三十二戶、一百七十二丁口。
舊泉州厝三十五戶、一百八十四丁口。
澄海厝八戶、三十七丁口。
興化藔二十五戶、一百十二丁口。
單塊厝二十六戶、一百三十一丁口。
后厝莊三十二戶、一百八十二丁口。
圳頭厝三十八戶、一百六十七丁口。
劉厝莊三十二戶、一百五十六丁口。
鷺兒潭五十二戶、二百八十九丁口。
新許厝藔二十五戶、一百十二丁口。
舊許厝藔五十九戶、二百八十四丁口。
康郎腳莊二十六戶、一百四十三丁口。
五塊厝莊四十八戶、二百三十四丁口。
六塊厝莊二十五戶、一百二十七丁口。
埔尾莊五十二戶、三百三十七丁口。
昌南莊六十四戶、二百九十六丁口。
后安藔一百五十四戶、九百三十四丁口。
巫厝莊五十戶、二百二十八丁口。
鹽田莊四十戶、一百七十六丁口。
坵厝莊六十七戶、二百三十七丁口。
三塊厝三十七戶、一百九十四丁口。
溪頂莊一百五十七戶、七百九十六丁口。
牛埔莊七十六戶、四百六十三丁口。
東勢厝八十六戶、四百九十七丁口。
光豸藔十四戶、五十八丁口。
外湖莊三十六戶、一百四十八丁口。
火燒藔六十一戶、二百六十四丁口。
瓦磘莊二十六戶、一百五十八丁口。
坑園藔三十五戶、一百八十七丁口。
楊厝藔七十二戶、三百三十三丁口。
沙崙後六十四戶、二百七十一丁口。
雷厝莊七十六戶、三百三十四丁口。
江厝莊十二戶、四十五丁口。
頂許厝藔七十八戶、三百六十九丁口。
三姓莊十二戶、五十八丁口。
中山莊五十二戶、二百四十二丁口。
新打埔十六戶、九十四丁口。
橋頭莊四十二戶、二百二十一丁口。
施厝藔四十六戶、一百九十二丁口。
大中椆六十四戶、三百二十二丁口。
蘇厝莊三十二戶、一百九十二丁口。
南社十三戶、屯丁十二名、餘丁三十五丁口。
菁埔庄十一戶、三十九丁口。
以上共三千八百四十五戶、二萬一千零二十九丁口。
沿革
海豐堡,舊屬彰化;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縣。堡內舊有同安厝、馬鳴山、新厝仔莊、芋頭厝、月眉莊、馬祖埔、呂厝莊、林朱藔、沙仔藔、六塊藔十莊,於光緒十五年割隸布嶼西堡。
山
觀音嶼在麥藔街北,高七丈餘;蔚然蒼翠,有如蝙蝠展翅。
溪
新虎尾溪在麥藔街南一里許,源由布嶼西堡;東行至麥藔街西北方三里許之外湖莊南,八佾溝水自東北注之;復行至蚊港北入海,為海豐港之狀元挖。
港
海豐港在麥藔街西北,由陸路至街十一里。港口水深丈餘,商船每於〔此〕避風寄椗;然南北皆有沙線,不能容大船,為儎千餘石者可入港。交易則赴北港,以麥藔無大郊行故也。
街市
麥藔街在(?)四十七里。乾隆中成市。
營汛
海豐汛在麥藔街。外委一員。
津渡
興化藔渡在麥藔街東南二里許之新虎〔尾〕溪。竹筏一隻,光緒十五年設以載行;渡錢每人八文。為麥、北港、塗庫往來之所。
祠廟
彰德祠在麥藔街西北三百餘步。堂宇三楹,前後兩進,旁室五間。年收六成大租銀二百八、九十員,以為奉祀文昌帝君香火。道光十四年十月,舉人丁捷三、生員張嘉言重建。
拱範宮在麥藔街;三楹、三進,廊房九間。嘉慶庚申年公建。前殿祀天上聖母,後殿祀觀音大士。道光壬辰年,舉人林廷璋、林世賢重修。
坊(無)
匾
「義濟民天」匾道光十四年,彰邑饑,里人林日茂、隆榮號、榮盛號、豐盛號、林文樓、蘊玉堂、裕源號、隆源號、豐泰號、曾捷元、洽榮號、萬順號、錦榮號、豐茂號、吳應中等出榖平糶;臺灣道劉、北路總捕同知陳、彰化縣李給匾以獎。今懸麥藔街拱範宮。
「集義可風」匾道光十二年,匪徒滋事,海豐、布嶼兩堡紳董聯集丁壯,固守地方,著有勞績;北路總捕同知王給獎。
風俗
與首堡同。
物產
雉:雄者五色斑爛,燦然可觀。居民常張網捕獲,上市售賣。
沙魚:大者重七、八百斤。漁人捕獲,截其腮尾曬乾,即海菜中所稱魚翅。皮可作劍鞘、刀匣;肉亦可食。
烏魚:雌者有子,曬乾可食,炸以佐酒;肉亦可食。須冬至前後方有。相傳來自澎湖云。
西施舌:形如蚌,略小。味極鮮美。
竹蟶:形如鴨舌,味美而鮮;亦可曝乾。
紅蝦:大如指。
粉蟯各色魚
芝麻:多黑色,可作油、醬。金、廈、南澳商船每來販運。
花生:亦可炸油點燈,間有食者。
地瓜:亦名番薯。
膏粱黍鴨蹄黍狗尾粟大麥西瓜金瓜炎瓜各色荳菁子甘蔗(居民取汁熬糖,曰青糖)小麥紅米
科貢
丁捷三:道光辛卯科舉人。
鄭鳳日(科分遺忘,系據鄉人傳說)
節孝婦
林龔氏,父龔維銘、母郭氏,泉州府晉江縣長市鄉人;婦生於嘉慶戊午年。十八歲適同縣桂林鄉林光葉;葉歿,氏年三十,矢志守節。教諸子作小經紀,家業日興,使諸孫業儒;曰:『曩以貧故,兒曹不得讀書;然家風不可墜,必以讀書為正務』。其孫國樑、國棟均入泮,婦親睹其盛。光緒乙酉年卒,年八十八。
林楊氏,麥街人。父楊選、母蔡氏。年一十八,適同里林前第。道光十五年,夫卒,年二十七。家貧茹苦,金石其心。後其子啟潛商致富,積累萬金;孫曾滿前,人皆以為節孝之報。卒年六十歲。
吳張氏,布嶼堡龍巖嶼人,父張文學、母謝氏。年十七,適吳銘通。咸豐二年,銘通歿,遺三子;氏食貧守節,孤賴以成。計自二十九歲喪夫至七十一歲卒,守節四十二年。
吳蘇氏,布嶼堡褒忠崙莊人。父蘇金祿,母吳氏。年十六,適廩生吳道源。二十九歲夫卒。無子,繼夫兄子為後,愛同所生,撫以成立。守節十五年,人罕識面。光緒十八年卒,年四十三歲。
林吳氏,詹山堡三條崙莊人;吳憨且女,母王氏。二十歲,嫁麥藔街林啟昭。光緒八年,啟昭歿,氏年二十九。無子,翁姑擇族子繼之,俾氏撫字。氏孀居課子,善事翁姑,頗能承顏養志。於光緒十七年卒,年三十八。
兵事
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堡。人聞變,推附生林熲為義首,林紫孺、林前籃、林前跳、林前煥、林前炳、林啟錫、林啟潛、林啟然、許廷選、楊德春等助捐資製械,據守要口。六月二十八日,股匪陳美率匪黨五千餘人來攻麥藔;林熲等率鄉壯義勇出禦,眾見賊勢盛,有懼色。鹽埔莊人丁情、三姓藔許河奮前拒敵,殺賊數人,眾乘之,大敗賊眾;追出界外,丁情、許河受傷甚重,當場斃命。同人收屍以葬,兼卹其家。賊知本堡鄉勇齊心,不敢再犯;地方獲安,丁、許二人之力居多。盜平,附生林熲獲獎訓導,各義首亦分別得賞。
海防形勝
縣治西臨大海,煙波浩瀚,一望無際。海■〈氵义〉凡四:曰北港、曰海豐港、曰蚊港、曰下湖港;而溪流之通海者,不在此四港內。惟北港、海豐港為大商船於此寄椗;然皆有沙線綿亙甚長,大船不能進口,惟載千餘石之船得至焉。有文武口,專管驗船之事。凡商船由金、廈、南澳、澎湖、按邊等處來者,皆由本地官給發船照;進口日,即呈文武口照驗掛號,然後得卸貨交易。載貨既畢,向文武口請領船單,按船之大小繳納船鈔,然後出口。船單由營、縣發給;每月須將存根送署,以備查考。
北港,海道通呂宋、日本、金、廈、銅山、南澳等處。依西北線行,風順一日達金、廈。潮汛以月之初三至初八、十八至二十三為大潮,商船每於此時出進;其小潮日,各行駁船之載三、五百石者及澎湖、按邊船隻,照常行駛。港道北,深水約丈餘;南稍淺,兼有沙線。商船進口多聚北邊,以便泊駛;南則為小船、駁船、竹筏等得至。商船運貨均有腳船,間亦有用駁船、竹筏者。竹筏亦有大者;沿海居民取大竹編紮成筏,用以載貨出口,可至安平、鹿港等處。又有作小竹筏者,用以出海取魚。近日洋商多僱竹筏,因此儎腦赴安平,轉載輪船運赴香港銷售。
海豐港,在麥藔街西南十一里,為外洋海,南北皆有沙線。港■〈氵义〉口水深丈餘,可容千餘石之船。同治元年,林文察統兵援臺,遣總帶林國泰等乘船渡海,由此登岸。
縣境北界彰化,有北斗溪之險;向有竹筏泊此,以渡行人。遇山水暴發,則溪流迅急,雖竹筏亦不敢發;蓋溪本通海,流急冒險,多致覆溺焉。
縣治居南北通衢,西南環海,一望無際;東則鎖鑰前山,有玉山、大平頂山、大人楝山、燕霧山諸峰羅列,蒼翠異常。玉山亦名雪山,睛日望之,晶瑩如玉;或云:多產寶玉。惟生番不之識,人亦不敢往,故未有開採者。
縣有八景:為「玉嶂流霞」、「龍門湧月」、「象渚垂虹」、「鹿社秋光」、「虎溪躍渡」、「鳳麓飛煙」、「獅巖春曙」、「珠潭映日」;而彰志所謂「海豐漁火」者,不與焉。
右訪誌大槺榔、蔦菘、尖山、海豐四堡之事,備知堡界、莊數、戶口及山川、景物、賢貴、祀典、貞孝、節烈、紀綱、風俗、教化,世務不無小補云。
●他里霧堡
他里霧堡,在縣西;東以崁頭厝山與打貓東堡分界,西以虎尾溪與大坵田堡分界,南以后圭溪與打貓北堡分界,北以舊虎尾溪與西螺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二十二里,南北相距一十六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並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村五十八、社一:
庵古坑莊七百二十三戶、三千一百十六丁口。
溪洲仔莊三十二戶、一百二十六丁口。
湳仔莊八十二戶、三百八十六丁口。
雙廍崙莊三十六戶、一百二十八丁口。
麻園莊二十五戶、六十七丁口。
竹頭角莊十五戶、三十九丁口。
猴悶溝莊三十三戶、八十八丁口。
黃厝角莊十一戶、三十二丁口。
烏瓦磘莊七十二戶、二百零五丁口。
將軍崙莊三十九戶、一百十六丁口。
新莊莊五十二戶、一百六十三丁口。
新厝藔莊一百六十四戶、六百十五丁口。
田頭莊一百八十三戶、六百五十一丁口。
後莊莊一十二戶、四十三丁口。
北勢仔莊五十戶、一百八十三丁口。
菜瓜藔莊二十二戶、六十二丁口。
小東莊六十八戶、二百十一丁口。
惠來厝莊三十戶、一百十七丁口。
大路墘莊二十五戶、八十五丁口。
崁仔腳莊二十二戶、七十八丁口。
過溪仔莊六十二戶、二百五十七丁口。
線仔尾莊十二戶、五十丁口。
溪仔廍莊二十五戶、一百一十丁口。
大莊一百二十四戶、五百十一丁口。
三塊厝莊三十戶、一百一十丁口。
下岸莊二十五戶、八十九丁口。
平和厝莊五十戶、二百十八丁口。
大東莊一百零五戶、六百二十二丁口。
萆麻莊九十二戶、七百八十六丁口。
新崙莊七十七戶、四百二十一丁口。
港墘莊五十三戶、二百八十五丁口。
紅瓦磘莊一百零三戶、四百六十九丁口。
五間厝莊一百十一戶、五百五十九丁口。
舊社莊四十五戶、二百五十六丁口。
崙仔莊七十戶、三百五十七丁口。
阿丹莊七十三戶、二百七十八丁口。
南勢莊七十七戶、三百五十五丁口。
中洲仔莊十二戶、五百八丁口。
石圭溪莊二百五十戶、一千二百十八丁口。
南清厝莊七十二戶、三百五十六丁口。
連芳莊十二戶、五十五丁口。
林仔莊八十八戶、四百五十七丁口。
包厝莊三十二戶、一百五十九丁口。
廍前藔莊七十五戶、三百三十三丁口。
茄苳腳莊一百二十戶、六百五十八丁口。
後溝仔莊六十一戶、三百八十四丁口。
頂埤頭莊三十四戶、一百五十七丁口。
中埤仔莊八十戶、四百零六丁口。
下埤頭莊一百二十戶、六百四十四丁口。
溝心莊十二戶、六十七丁口。
莆姜崙莊七十三戶、四百八十一丁口。
田心仔莊三十四戶、一百四十六丁口。
頂田尾莊六十八戶、三百十二丁口。
下田尾莊七十四戶、三百五十一丁口。
廍仔莊二十五戶、一百二十五丁口。
殿仔林莊七十七戶、三百五十九丁口
柑宅莊十二戶、三十五丁口
浮潭莊七十三戶、三百六十二丁口
以上四千一百三十四戶、一萬九千三百四十七丁口。
番社
他里霧舊無番社;乾隆二十二年生番歸誠,安插於此。今存三十戶,內屯丁二十名;餘丁三十名,與平民等。
沿革
他里霧堡,舊屬嘉義縣,光緒十三年,改隸雲林。
山
庵古坑山在縣南十里。由打貓東堡大尖山發脈,綿延十里至平頂山,峰巒突起,層巖百丈耳。再十里,山分為二:南即庵古坑山、西為界口山。自界口至大堀頭山,山勢平衍,山頂有池,周圍數百丈,清徹鑑人,四時常滿,居民資以灌溉。池西南為崁頭厝山,皆與本堡相接。
川
虎尾溪在縣西北十里餘。源出斗六堡之平和厝莊。邑人鑿圳引水,溉大坵田堡等處田園。
廨署(無)
倉廒(無)
港(無)
潭(無)
街市
他里霧街在縣西十里。乾隆元年為市。
庵古坑街在縣南十里。道光三十年,軍功黃玉輝、劉陳球等設市。
營汛
他里霧汛在縣西十里。外委一員、汛兵八名、跑兵六名。
橋梁
後溝仔莊石橋在縣西十五里;為莊內適笨、南兩港孔道。長二丈餘,寬五尺許。同治年間,曾韞玉捐資創建。
津渡(無)
義塚
五間莊後義塚在縣西十二里;四周二里餘。乾隆元年置。
水利
茄苳腳埤在縣西南十四里,源發梅坑溪。居民於包厝莊開渠引水,廣五十餘丈,溉田四百六十餘甲。下通荷包連陂。昔年謝家開築,陂匠五年一換
林仔陂源發蟾蜍嶺,在縣西二十里。居民於崙仔莊開渠引水,周廣三十餘丈,溉田一百五十餘甲;下通溝心莊。
溝心陂源由林仔陂;居民開渠引水瀦;周廣二十餘丈,溉田八十餘甲;流入虎尾溪。
石圭溪陂源由大湖口,在縣西南十三里。居民濬渠引水,廣周二十餘丈,溉田一百餘甲。
阿陳莊陂源發崁頭厝溪。居民於阿陳莊開渠引水,周廣二十餘丈,溉田八十餘甲。
竹頭角陂源發阿陳莊。居民於竹頭角莊開渠引水,周廣二十餘丈,溉田五十餘甲;流通將軍崙陂。
將軍崙陂源發竹頭角。居民開渠引水,廣周三十餘丈,溉田七十餘甲;流通舊社陂。
舊社陂源發將軍崙陂。居民於舊社開渠引水,周廣二十餘丈,溉田七十餘甲;下通新莊陂。
新莊陂源發舊社。居民於他里霧東開渠引水,周廣三十餘丈,溉田七十餘甲;下入他里霧溪。
南勢陂源發東宮溪。居民開渠引水,周廣三十餘丈,溉田五十餘甲。
書院
奎文書院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南畔。堂宇十餘間,祀田租五十五石。道光二十七年,職員黃一章捐建;同治六年,職員曾韞玉捐資重修。
祠廟
順安宮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屋宇十餘間,祀天上聖母。乾隆元年,街眾公建;至咸豐十一年,職員曾韞玉重修。
小南天宮在縣西十里他里霧街。屋宇三間,祀福德正神。道光元年,職員黃一章捐資創建。
貢科
徐德欽:他里霧堡人;嘉義縣學生員。光緒乙酉,登賢書;歲丙戌,成進士。授職主事,簽分工部屯田司,欽加五品銜,賞戴花翎。現移住嘉義縣。
職官(無)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貞女(無)
貞孝(無)
節婦
陳張氏,他里霧堡人;父拔陶、母翁氏。年十九適武生陳榮輝,相敬如賓。十年,榮輝卒,氏年二十九,冰心自矢,紡績以給。光緒十五〔年〕歿,年五十一。
陳劉氏,父字,母賴氏,世居將軍崙莊。道光十五年適他里霧陳火連。二十四年,火連歿,氏撫孤女守志;及長,嫁同里吳儉。儉早卒,女紹母志,以善事翁姑聞。
陳黃氏,將軍崙莊人,父清雲、母林氏。年十七,適他里霧陳如琢。琢卒,氏年二十八,矢志守節。卒年六十一。
貞烈婦(無)
貞烈女(無)
節孝婦
黃方氏,他里霧人。父方漢,業儒,母林氏。幼以孝懽,得父母懽,針黹外,兼習書史,粗知大義。年十八,適黃玉輝。黃族繁,婦善事翁姑、和睦妯娌;遇戚屬有急,典簪珥以應,鄉里共稱。翁姑病,氏調湯藥,事如所生,持喪治具,豐儉中禮,人咸謂黃氏有賢婦。生子瑩而玉輝卒,氏一慟幾絕,欲以身殉;族黨以撫孤之義交相勸勉,氏乃茹苦和丸,毀粧見志。撫瑩長成,家門興復。光緒十年,法夷搆釁,擾及臺疆,或慮土匪竊發;瑩承母意,力勸紳董團練,以衛桑梓。平,得獎五品軍功,皆母教也。現年六十四歲。
吳陳氏,他里霧人。父火連,早卒;依母劉氏以長。幼能順志,以博母懽。年十七,適同里吳儉。儉早卒,時婦方孕,以翁姑存,己不可死,於是代子營養,守志撫孤;事事得翁姑心,以為勝有子,承懽外,惟事針黹、教子,人罕得覯。現年六十二歲。
兵事(無)
●西螺堡
西螺堡,在縣之西北方;東以饒平厝、樹仔腳與溪州堡分界,西以荷包嶼、大北園與布東堡分界,南以吳厝莊、大埔尾與他里霧、斗六堡分界,北以水尾莊、菜公溝與彰屬北斗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六里,南北相距十五里。
積方
其中田園,並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村五十三:
西螺街一千三百十七戶、五千七百二十三丁口。
■〈艹〈束刂〉〉 桐巷百六十三戶、七百二十五丁口。
何厝莊五十六戶、二百二十八丁口。
新宅仔三十一戶、一百二十六丁口。
孩沙里百七十二戶、四百九十七丁口。
饒平厝百五十三戶、六百四十九丁口。
鹿場莊六十三戶、二百五十七丁口。
公館莊六十七戶、二百十二丁口。
三塊厝七十二戶、三百零五丁口。
七座厝六十七戶、二百六十五丁口。
頂埤頭七十三戶、三百十七丁口。
下埤頭七十八戶、三百十六丁口。
頂崙莊三十四戶、一百十二丁口。
廣興莊七十二戶、三百二十五丁口。
新莊仔九十三戶、三百五十四丁口。
番仔莊六十一戶、二百五十七丁口。
店鳥莊二十四戶、八十七丁口。
新興莊十五戶、五十二丁口。
荷包嶼六十戶、二百三十丁口。
大北園七十五戶、二百九十三丁口。
大埔尾七十戶、二百二十六丁口。
番社莊五十六戶、二百十九丁口。
火燒莊二十五戶、一百一十丁口。
新莊仔百零三戶、四百二十一丁口。
楊賢莊八十五戶、二百七十丁口。
魚藔莊十三戶、五十五丁口。
四塊厝二十二戶、七十三丁口。
頂■〈氵南〉莊六十戶、二百二十三丁口。
下■〈氵南〉莊九十二戶、三百四十丁口。
大茄冬二十五戶、九十一丁口。
小茄冬六十二戶、二百三十一丁口。
頂茄塘九十戶、三百五十七丁口。
下茄塘二十五戶、一百零五丁口。
新厝仔二十三戶、七十四丁口。
藍厝莊三十一戶、一百十五丁口。
茄冬莊七十五戶、二百八十三丁口。
番社莊六十六戶、三百四十五丁口。
新社莊六十三戶、二百六十二丁口。
太和藔十七戶、八十一丁口。
黃耕崙四十二戶、一百十七丁口。
大茄冬七十五戶、二百六十三丁口。
■〈氵南〉仔莊三十七戶、一百四十五丁口。
九塊厝三十五戶、一百五十七丁口。
永定厝五十六戶、二百十四丁口。
詹厝藔二十八戶、一百二十七丁口。
新社莊七十戶、三百二十三丁口。
社口莊一百十五戶、四百四十七丁口。
埔心前莊、埔心後莊二百八十七戶、一千一百二十八丁口。
溝仔墘三十五戶、一百五十六丁口。
菜公溝七十一戶、二百七十四丁口。
牛埔厝二十六戶、八十五丁口。
水尾莊一百二十三戶、四百三十七丁口。
甘厝莊二百二十三戶、一千零三十四丁口。
以上各村莊,共四千九百七十二戶、一千零三十四丁口。
沿革
西螺堡,原屬彰化縣轄;光緒十三年,改隸雲林縣。
山(堡內無)
川(無)
溪
濁水溪又名虎尾溪;在縣西北十八里。源出縣東方霜雪山番界,由沙連、溪洲等堡流至本堡,入海豐界。
樹仔腳溪又名西螺溪;在縣北二十二里。源出濁水溪,入彰屬番挖界。
廨署(無)
倉廒(無)
街市
西螺街在縣西北二十里。設市已久。
■〈艹〈束刂〉〉 桐巷街在縣北十里。
鋪遞(無)
營汛
西螺汛在縣西北二十里。外委一員。
橋樑
長壽橋一名大枋橋,一名太守橋。光緒五年,舖民鄭日福倡捐重修。
津渡
虎尾溪渡在縣北十五里。西岸俱屬本堡。
西螺溪渡在縣北二十里。南岸屬本堡,北岸屬彰化。設竹筏二隻。
義塚
埤頭貝塚在縣北七里;周圍二百餘丈。
大茄冬腳塚在縣西北二十二里;周圍百餘丈。
番社塚在縣北二十里;周圍百餘丈。
埔心塚在縣北二十一里;周圍百餘丈。
水利
鹿場圳源自觸口,流至溪洲堡吳厝莊外入圳;至見貴莊分為頂、下兩圳,共溉田四千餘甲。
十三莊圳源自西螺街北方起,溉田一千餘甲。
書院
振文書院在街外之南。堂一、宇一,左右廊六間。嘉慶十九年,董事生員廖澄河等捐建;至光緒十七年,生員葉有聲等捐修。
脩文社在福興宮廟後。中進五間,左右廊六間。道光二十四年,貢生詹錫齡等捐建。
祠廟
福興宮在街內。廟屋中座及左右廊共十六間。前座祀聖母,後座祀觀音。嘉慶五年,舖民捐建;同治八年,職員廖煇煌捐修。
廣福宮在街南。中座合左右廊共七間。前座祀聖母,後座祀觀音。乾隆二十五年,本堡紳董捐建;同治十三年,職員廖振元等捐修。
碑碣(無)
坊匾
「好義急公」匾咸豐十年,彰化縣何,為廖才禪立。
風俗
與斗六首堡同。
番話
米叫打思食叫打蠻地瓜叫打麵麵水叫打肭肭
科貢
武舉鍾士高:道光甲申科中式。原籍詔安縣。
武舉廖昌期:道光癸卯科中式。
職官
列斗六首堡冊內。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列女
廖陳氏,西螺堡人;職員廖輝煌之母。性端重,幼以孝稱。于歸後善事翁姑,相夫訓子,鄰里姻族共稱其賢。以子貴,受五品封。光緒六年,邑人以氏年登百歲、五代同堂,稟請旌表。
節烈婦
李王氏,西螺堡人;父番、母陳氏。適同里李超英之子石杭為室。年十九于歸,事翁姑孝謹,執婦道甚恭;然性凝重,井臼外惟事針黹,戚屬罕見其面。石杭病,氏料量湯藥,衣帶不解。夫卒,慟哭見血,哀動路人。治喪畢,閉門自縊,年僅二十有五。
節婦
詹廖氏,西螺堡人;父士成、母劉氏。年十七,適同里詹福。福故,氏年二十九,矢志守節,鄉里稱賢。八十二以壽終。
李鄒氏,西螺堡人;適同里李廷璋為室。于歸時,氏年二十五,伉儷甚篤。嫁五年,璋歿,氏「矢志靡他」,人罕覯其面。年六十四卒。
廖林氏,西螺林永貞女也;母游氏。生而貞靜,廖時賢聞而聘之;年二十,歸廖。九年而時賢卒,氏矢志欲殉,時方有孕,姻族勉以撫孤大義,氏乃止。葬夫後,杜門紡績,雖親串少見面,惟以針黹自給。守節十九年而卒,年四十六。
葉沈氏,西螺堡人;葉鵠妻也。父瑞珍,母林氏。十八歲歸葉,鵠卒,年二十九,矢志守節撫孤成立。同治六年,年五十四卒。
葉沈氏,西螺堡人;父歪、母許氏。年二十,適同里葉吉藹。三十而寡,守節不移。卒年七十六。
蕭劉氏,西螺堡人;生於嘉慶八年。年十八,同里劉捷高聘為副室;能事大婦,閨門肅穆,人稱其賢。道光六年,捷高歿,氏年方二十四;遂屏絕鉛華,矢志守節,紡績針黹以自給。同治六年卒,年六十四。
兵事
土寇
同治元年,戴萬生亂,陷斗六。埔心莊人陳弄糾無賴數百人附之,攻布嶼堡之褒忠莊,並焚溪墘厝、馬崗厝等莊;繼又攻麥藔,與義勇相持數日。會林文察所部守備林國泰等率師來麥,棄舟登岸,義勇得援,戰益力。弄以官勇勢大,退回斗六。適戴萬生敗,為官軍所擒;弄逃歸埔心。林國泰等攻之,不克;旋奉調去,弄始終漏網。
●白沙墩堡
白沙墩堡,在縣西南;東以新虎尾溪與他里霧堡分界,西以舊虎尾溪與尖山堡分界,南以湖仔內莊與大槺榔堡分界,北以通濟圳南圳與大坵田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三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均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村二十三莊(社無)。
鹿藔莊一百二十五戶、六百三十四丁口。
卓運厝七十七戶、四百四十七丁口。
新莊仔莊二十九戶、一百三十七丁口。
潭墘莊十九戶、五十丁口。
中坑莊十八戶、四十七丁口。
客仔厝莊二十七戶、二百五十九丁口。
龍林厝莊三十五戶、二百九十二丁口。
頂藔莊二十八戶、一百六十六丁口。
下藔莊二十五戶、一百二十二丁口。
東莊二十六戶、一百十八丁口。
內藔莊二十九戶、一百五十一丁口。
■〈艹應〉 菜潭莊二十四戶、一百零九丁口。
湖仔內莊三十七戶、二百九十三丁口。
西莊三十八戶、三百十二丁口。
瓦磘莊二十八戶、一百六十六丁口。
潭內莊二十八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五塊藔莊二十九戶、一百六十七丁口。
元長莊二百五十七戶、一千五百五十六丁口。
角婆莊二十五戶、一百二十九丁口。
山仔內莊二十六戶、一百六十四丁口。
溪底莊三十六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後湖莊一十九戶、七十六丁口。
水磨莊一十七戶、一百丁口。
以上共一千零零二戶、五千七百二十九丁口。
沿革
舊屬嘉義縣;光緒十四年,新設臺中府,改屬雲林縣。
川
新虎尾溪在縣之西南二十五里。源出大坵田堡,從西南行五里,至新莊仔下;有嘉義縣打貓北堡三疊溪之水,自東方來注之。又西南行十五里,至笨北港,入大槺榔堡。
山(無)
嶺(無)
嶼(無)
潭(無)
港(無)
署(無)
倉廒(無)
街(無)
鋪遞(無)
營汛(無)
橋梁(無)
津渡(無)
義塚(無)
水利(無)
書院(無)
義塾(無)
祠廟(無)
寺觀(無)
碑碣(無)
坊匾(無)
風俗
與斗六首堡同。
客莊(無)
番社(無)
番話(無)
科貢(無)
職官(無)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列女(無)
節孝婦
李膾娘,元長莊人;父邊、母陳氏。年十八,適陳清水為妻。生三子:長八歲、次五歲、幼甫襁褓而水卒。氏年二十八,矢志守節,持齋念佛;孝養二老;撫育三子,俾各成立。長子紹華遊庠,而氏猶時時勉以砥行立名,不許妄干外事。至五十四歲,無病而終。凡孀居二十七載,閭里稱其節孝(有傳附後)。
節孝婦傳林天樞
節婦李孺人者,故余姻翁陳清水公淑配、鄉飲賓應六公次媳也;名膾娘。父李邊,元長莊耆老。孺人自幼端莊,即厭華麗,有澹泊寧靜之致。十八,歸清水公;琴瑟靜好,眉案相莊,事舅姑如父母。性和柔,妯娌五、六人同爨而食,咸得其歡;族黨稱婦順焉。初,清水公病,孺人奉事湯藥,皇皇廢眠食;病革,籲天請代。既易簣,撫屍慟哭,淚繼以血,氣不絕如縷;暈仆良久,灌救始甦。厥後屢欲徇節,輒為幼子呼救;親戚哀之,百方勸慰。懼其難也,姑舅乃泣而語之曰:『若立志守節是也。然吾夫婦老矣,兒死遺以三孤,若在,尚冀成立;若復死,誰當撫之』?儒人矍然垂淚曰:『兒今不死矣』。時二十有八也。於是柏舟自矢,茹素斷葷,隨姑持戒長齋。凡姑日用飲食,躬任其勞,未嘗委諸娣姒。子雖愛,必教以義方。長者使就傅,夜間親自課督,必成誦而後就睡。二十餘年,孝養兼營,辛勤備至;金石傲其幽貞,風雨傷其憔悴,完節而終:可不謂難歟?余聞昔程嬰謂公孫杵臼曰:『死易耳!立孤難』。夫以孺人青年喪偶,之死靡他,斯已難矣!而又孝養二老、撫育孤兒;是以修婦道者成子道,即以盡孝道者全妻道也。此豈不足以正人心、勵風俗,而為天壤不可多得之人哉!歲辛卯,長嗣紹華遊庠。正幸旌請合例,得慰苦節;惜乎!孺人僅享年五十有四,尚未身受其榮也。余忝在姻婭,知之最稔。曰:是天地間一完人也,不可以無聞於後。爰不揣固陋,即其事實,次其巔末而為之傳。復以古之贊節婦者,移贈孺人曰:孺人之節,完而不缺;如冰之清,如玉之潔。里黨宗親,莫不心折。矢志靡他,柏舟爭烈。
兵事(無)
災祥(無)
●大坵田東堡
大坵田東堡,在縣西離城二十二里;東以新虎尾溪與他里霧堡分界,西以舊虎尾溪連接池王溝與布嶼堡分界,南以通濟圳南圳與白沙墩堡分界,北以舊虎尾溪與西螺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七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詳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四十五莊:
平和厝莊四十四戶、一百二十八丁口。
堀頭莊二十九戶、六十丁口。
埒內莊四十一戶、一百十八丁口。
安溪藔莊二十三戶、一百二十二丁口。
尾藔莊六十戶、二百二十五丁口。
廉使莊八十一戶、一百八十五丁口。
溪仔莊十八戶、三十一丁口。
廉使莊竹圍十五戶、二十九丁口。
後壁藔莊(附麻園莊)四十三戶、八十六丁口。
後莊七戶、九丁口。
青埔仔莊二十戶、三十五丁口。
五間厝莊四十三戶、一百二十一丁口。
埤麻莊、竹圍仔莊十七戶、四十九丁口。
番薯莊二十九戶、六十二丁口。
頂■〈氵南〉仔莊五十三戶、一百三十一丁口。
中莊仔莊二十一戶、四十一丁口。
下■〈氵南〉仔莊四十六戶、一百零七丁口。
三合莊十三戶、三十六丁口。
舊廍莊六十二戶、一百九十二丁口。
許厝藔莊九戶、二十一丁口。
北溪厝莊六十五戶、一百二十八丁口。
大墩仔莊十二戶、三十五丁口。
牛埔仔莊四十六戶、九十八丁口。
後牛埔莊四十八戶、一百十一丁口。
埔尾莊十一戶、二十四丁口。
後廟仔莊二十八戶、五十六丁口。
番仔堀莊二十四戶、四十八丁口。
肖人厝莊二十一戶、四十一丁口。
溪心莊五十戶、九十五丁口。
好脩莊三十八戶、八十二丁口。
大老莊四十二戶、八十二丁口。
蘆竹塘莊二十四戶、四十七丁口。
竹圍仔莊四十八戶、一百三十五丁口。
竹腳藔莊五十四戶、一百十丁口。
溪埔藔莊十八戶、四十一丁口。
埤藔(附竹圍仔莊)十九戶、四十四丁口。
塗庫街四百零七戶、一千一百五十四丁口。
頂朝陽莊十八戶、三十八丁口。
下朝陽莊七十八戶、二百十二丁口。
下店仔莊十四戶、三十丁口
新興莊三十一戶、八十二丁口
牛椆仔莊二十七戶、五十八丁口
糞箕湖莊五十戶、一百零二丁口
陂腳莊三十五戶、七十五丁口
無底潭莊四十八戶、一百二十六丁口
以上共一千九百三十戶、四千八百三十三丁口。
社(無)
沿革
大坵田東堡塗庫街,舊屬嘉義縣;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縣。
山川
清水溪俗名虎尾溪。源出沙連堡觸口山,東行至平和厝莊入本堡。從東南而下至頂湳莊五里,有小溪;源自他里霧堡東而來。至松仔腳坡藔莊八里,匯入白沙墩堡(通濟圳由平和厝莊引清水溪從西南入圳,溉田八百餘甲)。
山(無)
嶺(無)
嶼(無)
港(無)
潭(無)
廨署(無)
倉廒(無)
街市
塗庫街在縣西二十二里。道光辛卯年成市。
舖遞(無)
營汛
塗庫汛在縣西二十二里。額外一員。
橋梁
中港橋在縣里二十二西;長二丈、寬八尺。光緒元年,陳適均建。
安旅橋在縣西二十二里塗庫街後;跨通濟圳,為行旅往來之所。長二丈,闊一丈二尺。光緒元年,陳適均建。
津渡(無)
義塚
在縣西方二十二里,土名潮洋莊。地長一里、寬二百步。咸豐十年,陳必湖置。
水利
通濟圳在縣西十四里。由斗六堡平和厝莊引虎尾溪水入圳,從西南而下;又由柑宅行三里至赤坵仔,分為南、北、中三圳。北圳至竹仔莊止,中圳至潮洋莊東三里止,南圳至半天藔莊五里止,回環二十五里,圍繞二十八莊,溉田八百餘甲。同治十二年,大坵田閤保公建;光緒十八年,陳濟川重修。
義塾
義塾在塗庫街順天宮左廊。光緒二年,里人陳適均與閤保議設。
書院(無)
祠
鍾毓社祠在縣西十七里大坵田東堡大崙腳莊;祀文昌帝君神像。廟宇兩進,左右廊房十間。道光初,署彰化縣楊桂森捐建;收塗庫街荖葉糧稅,以備春、秋兩祭之費。
廟
順天宮在縣西二十二里塗庫街。廟宇四進,前殿粧塑聖母神像,後殿祀觀音菩薩神像。道光甲午年,里人吳克己、陳必湖捐建;置本街番薯糧稅、米斗稅兩款,以供香火。咸豐二年,廟貌破損;職員陳澄清重修,增建廊十間。同治十二年,陳適均倡捐,添建右廊十間。
寺
鳳山寺在塗庫街(縣西方二十二里)。廟宇兩進,祀保安廣澤尊王神像。建自道光年間;迨至光緒十七年,廟貌破壞,本街郭長發號出為捐題重修;尚未立石。
坊(無)
匾
「欽褒節孝」匾在縣西二十五里下潮洋厝莊生員陳濟川家。光緒十八年正月,應旌節孝婦陳必快之妻王氏立。
土著風俗
與斗六首堡同。
客社(無)
番社(無)
番話(無)
科貢(無)
職官(無)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列女
貞女(無)
貞孝女(無)
貞節婦(無)
貞烈婦(無)
貞烈女(無)
節婦(彙入節孝婦後)
節烈婦(無)
節孝婦
陳王氏,大坵田下潮洋厝莊人;父道公。年十八,歸陳必快為室,能盡婦職,得翁姑懽,生子適均。必快早歿,氏方二十五歲;設誓靈前,守節撫孤,代營子職。陳家業粗給,氏既寡,翁姑嘉其節,委以家政。氏垂簾課租,劃荻教子,侍奉翁姑能先意承志。自以年少居孀,終鮮叔伯,遂少歸甯;惟料量井臼,督婢紡績,雖內戚罕見。咸豐三年,賴逆犯嘉義,里人曾雞角應之。適均謀奉母避,氏不從,且勉以桑梓之鄉,墳瑩所在,既為男子,當集戚屬鄉里,聯團保衛。適均奉母命,集紳耆、聯丁壯扼隘口。賴逆數來犯,均卻之,鄰里稱嘆。同治元年,戴逆陷斗六,嘉人大恐;適均集鄉團自固,賊不敢犯,鄉境得安。會林文察統師援臺,適均以鄉勇從,屢立功,得獎都司銜,戴藍翎。鄉人以氏事稟於嘉義縣潘文鳳,請旌如例。卒年七十有五。次孫濟川,今入泮。
陳黃氏,他里霧林仔莊人。父邦光,世守耕讀;母林氏,亦大族女,教子女必以禮。道光七年,氏年二十三,適塗庫街陳尚旺;夫婦相得,善事舅姑,和睦妯娌。三年,尚旺歿,氏以子幼,撫孤為重,矢志守節。定省外,不出中堂,閨門穆肅,鄰里咸稱。光緒元年,歿年七十。次孫榮松入邑庠。
陳黃氏,塗庫街人;陳光桶之妻也。父世長,母郭氏。十八歸陳;生一子,而光桶歿。氏年二十三歲,痛絕復甦,附尸大哭;以姑老、子幼,奉養無人,當代營職,不敢身殉。戚族見之,咸為下淚。既葬,氏閉門課績,移榻旁姑,以便奉事。遇歲飢,已啜粥,而姑饈膳豐潔。子長,急為完婚,教新婦善事祖姑。病不服藥;疾革姑臨視,氏於榻上叩首泣告姑曰:『媳之所以苟延殘喘者,以吾姑膝下無人可以付託奉事耳;今兒已成家,能承懽志,媳當從夫地下矣』!言畢氣絕,時年三十八歲。
吳林氏,父祥、母劉氏;塗庫人。年十八,嫁同里吳德謨;能伺姑顏色,先意承懽。逾年,生一子;又一年,德謨歿。氏既痛夫亡,又傷姑老,子須乳哺,不得身殉,哭益哀,鄰人為之下涕。葬夫後,奉姑益謹;非喚,不出中堂,人咸服其貞潔。現年五十二歲。
兵事
土寇
咸豐三年,賴逆犯嘉義;五月初六日,大崙腳莊曾雞角聚眾應之,堡內大恐。里人陳適均集鄉勇自固,境賴以安。
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溪洲仔莊林明、新興莊陳遠糾不逞之徒,於三月十九日劫掠各堡以應。里人陳澄清等號召鄉勇緊扼隘口,使不得逞,屢挫賊鋒。
土寇張添,潮洋厝莊人,素無賴。同治元年,戴萬生陷彰化,圖竄南路,添糾不逞之徒陳寨等應之。添稱元帥,以寨為先鋒,率其黨從戴逆攻嘉義,不克;聞林文察援師至,遂逃歸。旋詣軍投誠,然實懷兩端。未幾,假歸,盤踞劫掠如故,為義勇所獲,正法。
陳丁順,大坵田人。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順起而應之。集黨百餘人,攻海豐堡職員張保於某家;會保外出,與鄉人議結團,丁順搜保不得,遂殺其子姪四人,飽掠而去。保聞亂,集丁壯圍追,敗之。時官軍已克斗六,張添為義勇所獲,陳寨投丁順,順納之。張保因丁順戕其子姪,誓欲報仇,約布嶼義勇同圍之;丁順負固不下,保誘其黨為內應,執以獻官正法。大坵田盜平。
●溪洲堡
溪洲堡,在縣之北方;東以觸口與沙連堡分界,西以郡大路與西螺堡分界,南以朱丹灣溪與斗六堡分界,北以濁水溪與彰邑東螺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二十里,南北相距十二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並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村三十九(社無):
樹仔腳莊七十七戶、三百三十五丁口。
饒平莊一百十一戶、五百七十五丁口。
後埔莊五十八戶、三百十五丁口。
新厝莊七十九戶、五百二十九丁口。
頂麻園一百十二戶、四百九十丁口。
吳厝莊四十戶、一百八十丁口。
前半治四十一戶、一百八十九丁口。
後壁莊三十戶、一百五十五丁口。
湖仔內二十六戶、一百四十六丁口。
溪頭莊四十二戶、一百九十七丁口。
牛埔厝四十戶、二百六十丁口。
中谷莊二十一戶、一百零七丁口。
下厝莊四十戶、一百九十八丁口。
頂厝莊四十八戶、一百五十八丁口。
新興莊十戶、四十一丁口。
新莊仔五十八戶、二百四十四丁口。
土地公瀨十三戶、五十九丁口。
芎蕉腳六十四戶、二百六十三丁口。
烏塗仔六十戶、三百丁口。
見貴莊二十五戶、一百十一丁口。
下麻園三十四戶、一百四十八丁口。
埔仔莊八十九戶、三百四十二丁口。
溪底莊三十七戶、一百零二丁口。
大埔尾四十九戶、一百九十七丁口。
油車仔四十三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施瓜藔二十戶、八十二丁口。
頂大埔尾十戶、四十一丁口。
石廟莊九戶、二十八丁口。
十二抱竹四十戶、二百五十丁口。
竹圍仔四十一戶、三百零九丁口。
萬年莊八十一戶、三百八十五丁口。
頭前藔十戶、三十三丁口。
低新厝二十二戶、七十九丁口。
半路莊十八戶、五十九丁口。
下十三份二十三戶、一百丁口。
頂十三份二十七戶、一百十五丁口。
烏麻園三十四戶、一百六十四丁口。
五張犁六戶、九十一丁口。
灣坵頭十二戶、六十九丁口。
以上共一千六百戶、七千六百二十三丁口。
沿革
溪州堡,原屬彰化縣轄;至光緒十三年,分歸雲林縣。
山川(堡內無)
新虎尾溪又名觸口溪;在縣北四里。源自縣東南五十里■〈土〈台〉〉仔山番界中來;至沙連堡與濁水匯合入新虎尾溪,至他里霧堡。
舊虎尾溪又名觸口溪,又名濁水溪;在縣北八里。源自縣(?)百餘里霜雪山番界中來;至沙連堡與清水匯合,入西螺堡。
朱丹灣溪在縣北二里。源出斗六,入他里霧堡。
廨署(無)
倉廒(無)
街市(無)
舖遞(無)
營汛
虎尾溪汛額外一員;原住大埔尾,今移駐■〈艹〈束刂〉〉桐巷街。
橋梁(無)
津渡(無)
義塚(無)
水利
鹿場圳在縣北九里。於本堡內引觸口溪水,溉田八十餘甲。乾隆年間,張盈裕館開築。
新脩圳在縣北六里。源出本堡古圳,引觸口溪清水,溉田百餘甲。光緒十七年間,同豐館修築。
書院(無)
義塾(無)
社學(無)
祠廟(無)
寺觀(無)
碑碣(無)
坊匾(無)
風俗
與斗六首堡同。
番社(無)
番話(無)
科貢(無)
職官(無)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烈女(無)
貞女(無)
貞孝女(無)
貞節婦(無)
貞烈婦(無)
貞烈女(無)
節婦(無)
節孝婦(無)
節烈婦(無)
●沙連堡
沙連堡,在縣東二十五里;東以濁水溪、龜仔頭山與埔里社廳集集分界,西以清溪、觸口山與斗六堡分界,南以鯉魚頭堡分界,北以濁水溪、鼻仔頭山與彰化縣東螺分界。東西相距三十餘里,南北相距三十餘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並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村一百三十一、番社十一:
林屺埔街一千一百十二戶、八千六百八十一丁口。
橫街後街三百五十四戶、三千六百三十五丁口。
竹圍仔莊八十三戶、六百二十三丁口。
內厝莊八十七戶、五百八十八丁口。
菜園仔莊一百五十三戶、六百七十七丁口。
廍地仔莊三十六戶、二百五十八丁口。
■〈石回〉磘莊八十八戶、五百二十三丁口。
車店仔莊七十九戶、三百四十一丁口。
內田仔莊三十三戶、二百三十三丁口。
柯仔坑莊七十四戶、四百六十一丁口。
中崎莊八十八戶、四百四十四丁口。
桃仔園莊三十一戶、一百三十二丁口。
和溪厝莊七十六戶、三百四十五丁口。
冷水坑莊二十七戶、七十九丁口。
枋藔仔莊五十五戶、二百五十四丁口。
下坪莊一百十二戶、四百三十二丁口。
埔尾莊三十五戶、一百四十四丁口。
坪仔角莊三十六戶、八十五丁口。
埔坪仔頂、尾坪仔頂二十三戶、九十九丁口。
坪頂埔莊二十八戶、一百十一丁口。
五里林莊五十三戶、二百五十丁口。
三角潭一百零三戶、六百十八丁口。
埔心仔莊九十八戶、四百二十二丁口。
江西林莊一百零九戶、四百九十一丁口。
三塊厝莊三十三戶、二百五十八丁口。
學古藔莊三十一戶、二百零八丁口。
湖仔厝莊三十戶、一百零一丁口。
豬朥棕莊一百四十戶、五百六十三丁口。
茄正坑莊二十八戶、一百零九丁口。
王來宅莊二十五戶、六十八丁口。
中心崙莊七十戶、三百二十四丁口。
猐雅藔莊一百八十八戶、四百七十六丁口。
柿仔林莊四十一戶、二百六十一丁口。
頂林莊一百七十戶、五百七十八丁口。
大安莊一百二十三戶、五百八十二丁口。
大人崠莊四十七戶、三百五十六丁口。
崠雅頂二十九戶、一百十七丁口。
燒灰坑二十四戶、一百三十二丁口。
杪風莊二十七戶、一百十八丁口。
東埔蠟街四百五十九戶、五千零零九丁口。
井仔頭莊四十三戶、三百二十一丁口。
圳頭坑莊五十三戶、四百六十二丁口。
筍仔林莊一百六十八戶、一千五百零三丁口。
柴牛椆莊四十八戶、四百六十丁口。
紅花園莊三十八戶、二百零二丁口。
半天藔莊四十七戶、三百七十七丁口。
雙溪底莊二十三戶、一百二十丁口。
小半天莊六十六戶、四百十二丁口。
內湖莊八十八戶、六百零九丁口。
中湖莊一百九十八戶、七百三十三丁口。
新藔街三百七十六戶、一千五百十二丁口。
初卿莊一百十四戶、五百三十一丁口。
板仔藔七十三戶、四百二十五丁口。
崎頭莊三十七戶、二百三十四丁口。
濁水仔尾三十三戶、二百五十二丁口。
外湖仔四十四戶、三百八十五丁口。
坑內仔四十戶、三百十八丁口。
漳雅莊五百八十七戶、四千二百十四丁口。
鹿仔坑六十九戶、二百五十丁口。
車光藔一百六十八戶、一千二百零三丁口。
九藔坑七十四戶、四百零八丁口。
石城莊四十三戶、三百二十一丁口。
內湖口三十五戶、二百七十丁口。
柯樹坪七十四戶、四百二十丁口。
火燒藔六十六戶、四百零五丁口。
內樹皮五十六戶、四百三十丁口。
深坑莊一百二十八戶、八百三十一丁口。
大水窟一百三十四戶、八百二十八丁口。
崠頂莊五十九戶、四百三十八丁口。
五崙尾三十二戶、一百三十七丁口。
頂城莊六十八戶、四百二十七丁口。
二城莊一百八十八戶、七百三十四丁口。
茅埔頭五十四戶、三百八十一丁口。
平寨莊二百七十八戶、一千八百零五丁口。
下坪仔六十五戶、四百四十一丁口。
東埔蚋藔仔一百三十九戶、七百三十八丁口。
草凹窟三十三戶、二百七十七丁口。
丹鳳坑四十四戶、三百四十四丁口。
苦瓜一百三十一戶、八百九十一丁口。
清水溝一百十八戶、六百七十丁口。
內城莊八十四戶、五百六十六丁口。
外城莊六十一戶、四百二十丁口。
塗城莊五十六戶、四百七十八丁口。
九龍山三十戶、一百十二丁口。
大坵園五十三戶、四百二十九丁口。
番仔藔六十六戶、五百六十丁口。
廍宅頂七十七戶、六百零一丁口。
龜仔頭一百四十七戶、七百九十三丁口。
七股林四十五戶、三百五十三丁口。
柑仔林五十四戶、四百三十七丁口。
牛轀轆二百八十一戶、一千七百二十五丁口。
社藔街四百九十四戶、四千一百零三丁口。
後埔仔二百三十三戶、一千五百十八丁口。
溪洲仔二百七十戶、一千八百零七丁口。
後溝坑一百二十三戶、七百二十一丁口。
水車莊七十七戶、四百八十二丁口。
獅尾窟六十二戶、四百五十一丁口。
灣仔莊四十六戶、三百四十五丁口。
田中央仔七十七戶、四百三十六丁口。
過坑仔二百二十二戶、一千零七十七丁口。
水底藔一百六十三戶、一千二百十一丁口。
他里興六十六戶、四百九十三丁口。
山腳莊一百十二戶、六百六十五丁口。
石牌仔三十八戶、二百二十九丁口。
頂埔莊四十八戶、三百五十一丁口。
楓仔林三十三戶、二百三十丁口。
枋藔坑三十一戶、二百五十一丁口。
北勢仔四十二戶、三百零八丁口。
竹仔坑三十七戶、二百三十五丁口。
水尾莊六十戶、五百三十四丁口。
藤湖莊一百四十三戶、七百二十一丁口。
藤湖口四十六戶、二百九十三丁口。
橫山莊三十六戶、二百四十七丁口。
檨仔腳尾四十八戶、二百九十一丁口。
溪尾藔三十三戶、二百三十五丁口。
香員腳七十八戶、五百七十七丁口。
木屐藔五十八戶、四百十三丁口。
牛埔頭四十一戶、二百零三丁口。
溪底城三十八戶、一百四十一丁口。
白廟仔二十一戶、一百零五丁口。
下林莊四十戶、三百八十一丁口。
■〈石回〉磘崎頭五十三戶、四百二十二丁口。
大高坑二十一戶、二百二十丁口。
十埒仔二十一戶、二百二十五丁口。
內茅埔一百十八戶、一千零十四丁口。
崁仔腳二十四戶、二百一十丁口。
大坑莊四十八戶、三百零九丁口。
乾坑莊五十五戶、五百十四丁口。
海風仔崎二十九戶、一百二十一丁口。
竹仔腳三十五戶、二百五十一丁口。
新城莊二十三戶、一百十一丁口。
以上沙連堡,統計一百三十一莊,俱在縣治東方;距治近者二、三十里,遠者六、七十里。計堡內居民一萬二千七百八十九戶、八萬三千八百二十九丁口。
番社
南仔腳萬社、豬母朥社、鹿株社、蠻蠻社、貓丹社、東普社、嶼武郡社、吻吻社、桌社、扣社、和社:以上番社,共十一社。
沿革
沙連堡,舊生番水沙連社。乾隆五十三年,生番獻地歸化,屬彰化縣。光緒十四年,設雲林縣,建署於堡內之林屺埔。十九年,移治斗六。今隸雲林縣。
街市
林屺埔街在縣東二十五里;為沙連堡貿易總市。
社藔街在縣東南三十五里;為社藔等處交易總市。又為往來南北暨埔里社孔道。
東埔蚋街在縣東二十八里;為東埔蚋莊、筍仔林等處交易之區。
新藔街在縣東三十七里;為大坪頂七處交易之區,入後山臺東州總路。
山
江西林山在縣東北二十八里。其山穿田突起,勢如橫屏。山頂坦平,廣二、三里,四面玲瓏秀麗。山背二峰形如獅、象,俯瞰清、濁兩溪。山麓民居錯處,厥土丹亦;所產地瓜大異尋常,味甘如飴,質若塗朱,時稱佳品。其山西行為下坪山坪頂埔。聞乾隆中福中堂平林爽文之亂,曾駐大營於山上;故老猶能道其營址。
大人崠山在縣東南四十餘里。其山自油杉崙分龍而來,為林屺埔眾山之領袖。頂峰秀麗,左右峰若垂肩狀,蒼然欲滴。俯視諸山,環列拱衛,高插雲霄,丈尺不可數計。所產鹿、獐、熊、豹、猐、灰石;筀竹成林,樟樹茂盛。沿山多置紙、腦灶,以為製紙藔、熬腦丁役住宿之所。又產山大人樹,文彩斑爛,黑白相間,玲瓏成紋,人多取作帽架;聞以木投水內,可以辟除瘟疫。因山有此樹,故以為名。
鳳凰山在縣東五十餘里;發脈於八通關,由雞胸嶺蜿蜒而來。山勢巍峨插天,不知其幾千丈尺,形如飛鳳。層巒聳翠,奇峰林立;雲樹參差、幽篁淨植。每值雨霽,山光晴煙騰樹,黛色參天;好鳥爭鳴,山花欲笑。前人「鳳麓飛煙」,為八景之一。所產有拜歲蘭、萬年松、金木斛、樟樹。山後時有生番出入,前臺灣鎮吳光亮由此開路,直通臺東州後山;於山石上勒「萬年亨衢」四字。聞此山第二峰腰有數武之地,時有細雨,不見乾土;每晚群鴉歸宿,俗稱為烏鴉洞。山北與九頭尖仔山、苞仔林山相連;二山亦多奇峰怪石,並產樟腦;今各山麓,均有熬腦藔灶。所產大竹,可以編筏、蓋屋、製紙;筍則製以為脯,民賴其利。
崠頂山在縣東三十八里。其山自鳳凰山分龍,蜿蜒六、七里,路皆平坦;至大水窟頭,束脈聳起。山二、三里,高低不一;森然屹峙,明媚幽雅;巖頭時有白雲封護。居民數十家,自成村落。巖隈曲徑,多植茶樹。昔藍鹿洲遊臺,曾到沙連,稱此茶為佳品;謂氣味清奇,能解暑毒、消腹脹,邑人多購焉。
小半天山在縣東南四十里,由內山生番界發脈,高插雲霄。山徑窄狹,屈曲幽深。山上民居不一,有村曰中湖、曰內湖,煙火將及百家。所產貓兒筍、麻竹筍,為居民之利。與大半天山相連;大半天山,俗名半天藔山。勢聳突,峰蠻層疊,路徑幽險。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敗遁踞山,恃險負固,為我軍奮勇攻克。
溪洲仔山在縣東三十七里濁水溪東南,自蜈蚣崙王字峽而來。山勢雄健,奇峰插天,尖峭非常,巉巖險絕。山頂別開洞天,寬可數百步;四顧蒼翠,鹿友鶯朋,頗饒幽勝。鋒山上多猴,每結隊游行;故俗名猴洞尾山。
象鼻仔山在縣東三十八里濁水溪南。其山為溪洲仔山轉龍,形如象鼻;危崖絕壁、怪石峋嶙,盤踞濁水溪中。乾隆年間,於山麓鑿洞百餘丈,導濁水通於社藔隆興陂。山上皆羊腸鳥道,有小徑僅可容足,居民於斷壁處駕以竹排,名曰高橋;大水時多由此出入。
八通關山又名玉山;在縣治東一百餘里。三峰玉立,高插天外;峰頂隱約雲端,奇幻莫側。山無大樹,草木出土輒為寒霜凍枯。四時積雪,六月不開;行終日,皆履雪地。即「彰志」所稱雪山也。前臺灣總鎮吳光亮,由此修路通後山卑南、繡孤巒等處。山前有溫池,俗名燒湯;聞有投以生卵,少頃即熟可食。是山四面皆雪,人跡罕到。山頂如白雲封護;一遇晴霽,雪為日所激,光彩異常。前人以此為「玉嶂流霞」,列於八景。
大順嶺俗名大坪頂崎;在縣東三十餘里。自鳳凰山迤邐而來,崎巘通幽,嶺高二里許。前臺灣總鎮吳光亮,從此修築為入後山八通關等處之路。山路平坦,行十餘里,即大坪頂七處;民居稠密,煙火萬家。七處山產,甲於全堡。嶺上下竹林、樹木,布滿巖隈。崎腳溪水左旋而出嶺。北行為蜈蚣崙,徑通社藔等處;又北行為苦瓜藔山、藤湖山。相傳乾隆中福中堂討林爽文駐兵於此,攻克小半天,擒獲匪首;故以「大順」名山。
川
濁水溪在縣東二十里。其源出自雪山;人跡罕到,莫可窮其究竟。水渾濁如黃河,恆少清日;或云來源甚清,因沿內山南行過刺嘴社挾泥以流,西入貓丹、蠻蠻等社為南港溪、丹溪、蠻溪、郡溪等溪沙泥攙入,始濁。溪流至牛轀轆,有石柱二,高三、四丈,圍亦數丈,對峙溪中,相距丈餘,儼若中流砥柱;居民以其形似插燭,謂為石燭。導石燭順流而下,至集集街為埔里社廳,與雲林分界之所。其北岸屬之埔里社,溪南隸於雲林。埔里社民於北岸引水入集集等圳,灌溉田園。由集集順流至濁水莊象鼻山、香員腳、鼻仔頭山等處。溪北為彰化縣地、南則雲林界也。彰人於北岸導水為濁水、湳仔、北投、貓羅三十五莊、八堡十五莊、鹿場波、東螺等處水圳,田園賴以灌溉焉。由濁水莊西行至象鼻山,穿山而行,回環轉折,若黃河之曲流。前人目此地為「象渚垂虹」,列雲邑八景之一焉。穿象鼻山至牛相觸,西分一水以入虎尾溪;復行至觸口,則與清水溪流匯合;是為清濁同流,如涇、渭焉。然涇、渭之清濁各不相蒙,而此溪則濁流過盛,清水不足以敵之,反與混而為一,則雖似而實異也。然二溪相激,濁浪排空,銀濤怒噴,亦有勝概。昔人目為「龍門湧月」與「象渚垂虹」,並列八景中,則指此也。又聞黃河五百年一清,則必有聖人在位。而是溪之水渾濁挾泥,似有類於黃河;然溪水一清,則臺地必生反側。如同治元年水清三日,戴萬生亂幾及三年;光緒十三年水清半刻,則施九緞以丈田事激民為變,共攻彰化,旋經剿撫解散。故老謂溪清之時日多寡,實與寇盜起滅久速相應,屢試不爽云。惟黃河能兆端於聖人,而國家興修之帑,歲數十萬;是溪之水則一廳、二縣均資以為利焉,是又跡同而實異,有不可解者耳。
清水溪在縣東二十餘里;發源內山。至鯉魚頭堡鯉魚尾溪入沙連堡界,匯頂林溪、田仔溪、過溪仔溪三溪之水。由過溪仔口分支二:北入和溪厝圳,南入林內、九芎林、石榴班等陂。西行至牛相觸,引一水入溪洲堡同豐館圳;又一水入土庫平和厝圳,至於觸口與濁水溪匯為清濁同流,彰、雲兩邑數十堡陂圳皆賴焉。溪之左為獅子山,右為象鼻峰,論者以為獅、象守口云。
猐雅藔溪在縣東南二十八里。源發於猐雅藔內坑,引中心崙溪、燒灰坑兩溪之水注之。於猐雅藔口瀦陂築圳,導水入白廟仔,溉舊城內、雲林坪、埔尾等處田園。復從北流,轉東入林屺埔為林屺埔溪;有三角潭仔溪自東來注之。三角潭又名三峽潭,以三水分派,中匯一潭,故名。於潭北引水入五里林、下坪等圳。西北行里餘入五里林,為五里林溪;有南投溪水北來注之。又行里餘,有石壁關,鎖若門戶。然溪徑屈曲,凡有九折;於灣折處即匯為潭:如公館仔潭以下,潭有九口。行二里,至下坪莊出口;又轉而西流,始入於濁水溪。
崎腳溪在縣東三十里大順嶺下。源出於內山溪頭湖;至深坑、火燒藔、柯樹坪等處,總匯各山泉水入小半天為北勢溪,以達東光藔、漳雅莊等處,均有山水注之。至新藔街外,於溪中高浮一嶼,周廣里餘,頂峰寬平,竹樹參差,四時聳翠;高約二、三十丈,俗名為坪山;溪水環繞而過。溪流西導半里之地,匯一潭,名為半海仔潭;水深莫測,周廣數十丈。西行為坑內莊,有山溪水南來注之,又匯一潭,名石井潭;深約一、二十丈,寬方數丈。又西行數里至大順嶺腳,為入後山要津;有粗坑底溪水東來注之。於南岸瀦一陂,引水入公田仔圳;轉而北,於西岸又瀦一陂,引水入東埔蚋圳。至藤湖口,有藤湖山溪水注之;為林屺埔適社藔要津。又行,為木屐藔溪;即於溪口會入濁水溪。
井
甘泉井在縣東四十餘里社藔頂埔前福中堂駐兵大營邊。泉清而甘,大旱不涸。前臺灣總鎮吳光亮閱兵過此,飲而甘之,遂為鳩工修築,四面皆環以石。因水甘,遂以「甘泉」名井。
池
大水窟亦名蓮花池;池中多產蓮花。在崠頂山之麓、鳳凰山之前,距縣四十五里。池周廣二、三里,四面屏鬟列翠,泉源甚盛;紅白蓮花浮擎水面,青筩綠蓋,布滿池中。傳聞昔時曾開金墘白蓮,鮮妍異常,香韻尤絕。池中魚族甚繁。採蓮取魚,必駕竹筏。每當春、夏良辰,崠峰倒影,輒見鴛鴦浮游巖際。風過香聞數里,為縣東名勝。
潭
沉潭在縣東南二十四里。其在中崎上莊者為頂沉潭、下莊為下沉潭。故老傳聞,謂前為民居,地忽中裂,塗泥上湧,鄉民爭奔,房屋沉至十餘家,遂湧成潭。寬廣百餘丈,深莫窮底。今沿岸墾田,潭中泥深只過牛腹。
公館仔潭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即林屺埔溪水口。溪流九折,於折處各匯一潭;凡有九口,深約數丈,轉折相連。
兜斗潭在大坪頂苦瓜藔石門坑。有石壁高二、三丈,其下有潭,深五、六丈,寬丈餘,泉水自壁上而下。潭滿則溢,大旱不竭;形如兜斗。距城三十餘里。
水哮仔潭在水哮山。深約五、六丈,寬方丈餘。有泉自山壁出,注於潭中;音韻悠然,恍若鳴琴。潭水不滿,亦不竭。潭邊數丈之地,下臨坑崁;於半壁中又聞泉聲潺潺瀉出,大約自潭中而來。或傳林逆黨匪蔡貓東窮遁至此,曾放軍器於潭內。距城五十五里。
廨署
舊縣署在九十九坎上雲林坪。光緒十三年建置。今移建斗六。
倉廒
沙連倉在林屺埔街文祠前(縣治東二十五里)。初建二十一間,今存一十間,餘皆廢壞。傳聞乾隆十六年,里眾佃民稟請有司,官准眾民捐貲鳩工共建,為收貯課租處所;有案可考。今經清丈徵收錢糧,倉已廢置。僅有六間積貯抄封租粟;餘四間亦大半就廢。
形勝
雲屬八景:
「龍門湧月」在沙連堡外觸口清、濁同流處。
「鳳麓飛煙」在沙連堡大坪頂鳳凰山。
「獅巖春曙」在鯉魚頭堡獅仔頭山。
「鹿社秋光」在沙連堡鹿株大山。
「虎溪躍渡」在斗六堡虎尾溪。
「象渚垂虹」在沙連堡象鼻山下。
「珠潭映日」舊屬沙連,今隸埔里社廳水社日月潭;即「彰志」所謂「珠潭浮嶼」。
「玉嶂流霞」在沙連堡八通關。
鋪遞
舊設腰站於此,今裁。
營汛
林屺埔汛在縣東十五里,屬嘉義營。把總官一員。
沙連汛在縣東南三十五里社藔街,亦屬嘉義營。外委官一員。
觸口汛在和溪厝;前屬彰化。設額外一員、戰守兵三十名;兵房十三間。今裁。
橋梁
德安橋在縣東二十八里東埔蚋,為林屺埔入東埔等處要路。長四丈,寬五尺。光緒九年,舖戶林如春捐建;十八年被水沖壞,里眾重修。
通濟橋在社藔聖王廟後,為林屺埔適社藔大路。長八丈餘,寬五尺。陳玉峰捐建。屢有沖壞,概系里眾捐修。
津渡
濁水溪渡在香員腳,為彰鹿適沙連要津。岸北屬彰化東螺堡,岸南屬沙連堡。設船一隻。距邑二十五里。
溪洲仔渡在縣治東四十里,為社藔、埔里社要津。岸東屬埔社廳埔集堡,岸西屬沙連堡。渡船一隻。
永濟義渡在縣東南四十餘里濁水莊,為沙連適臺、彰二邑要津。岸東屬彰化,岸西屬沙連堡。光緒己卯年,童生董榮華倡建義渡,鎮軍吳光亮捐俸置義渡租粟。
清水溪筏在縣治東二十里,為沙連適斗六門要津。
義塚
林屺埔義塚在縣東南二十六里。塚地計有四處,俱數百餘丈。里眾公建。
東埔蚋義塚在縣治東二十八里。塚地數百餘丈。里人倡建。
社藔義塚在縣東三十九里。塚地數百餘丈。里人倡建。
水利圳坡
和溪厝圳在縣東二十五里。引清水溪水入圳,灌溉冷水坑、和溪厝、枋藔仔等處田園;圳長六、七里,寬五尺,計灌田一百六十餘甲。
東埔蚋圳在縣東二十八里。截六順嶺下溪水入圳,灌東埔蚋、江西林等處之田;圳長約二百餘丈,寬四、五尺,溉田二百餘甲。乾隆二十一年,劉宰予開濬。逐年圳長勻收水粟,崩壞自行修築。
坪仔頂圳在縣東四十餘里。引清水溝溪水入圳,灌象藔灣、坪仔頂等處山田;圳長約五里,寬四尺,溉山田二十餘甲。道光元年,業戶張天球開濬。
清水溝圳在縣東四十餘里。引清水溝溪水入圳,灌清水溝莊等處山田;圳長里餘,寬三、四尺,溉山田二十餘甲。嘉慶二十四年,農民廖阿禮開築。
三角潭仔圳在縣東二十五里。於三角潭仔溪北引水入圳,溉五里林、下坪等處田;圳長四里餘,寬六、七尺,溉田三十餘甲。道光二十四年,訓導陳希亮開築。
大水窟陂在大坪頂,距縣四十五里崠頂山下。泉源上湧,匯一大窟,兼收山水瀦為陂;周廣一、二里,泥深七、八尺,岸高數十丈。前於下游設隄蓄水,春耕時陂門始開,水頗饒足;今漸不繼。陂下築圳長有五、六里,寬方五尺;引水南出,西行二里餘,至車光藔又瀦一陂;又西行三里為新藔,計溉田共七十餘甲。又有半林仔莊、粗坑莊等處旱園,因陂源少,蓄水弗遠到,多置荒蕪。相傳前系邱、黃兩姓開築,其年月久遠難稽。後凡有修築,佃民鳩工自行重修。
猐仔藔陂在縣東南二十六里。引猐溪水瀦為陂;又築圳導流南出,入白廟仔、埔頭、舊竹城內北流至埔尾,約行二里許,計溉田八十餘甲。陂周廣五、六丈,隄高四尺,圳長二里,寬五尺。乾隆五年,業戶葉初開濬。後多有修築,皆系陂長重修。
車店仔陂在縣東南三十里。於田仔溪引水入圳,灌頭車店仔、柯仔坑大片田;北行四餘里,寬方方四、五尺,計溉田七十餘甲。嘉慶五年,陂長陳嬉等開築。歷年陂長自行重修。
隆興陂在社藔溪洲仔,距縣四十里。於濁水溪南岸鑿象鼻仔山六百餘丈,寬四尺、高七尺;又延溪邊山麓各丈餘鑿一小洞,名曰水窓,計二十餘處,皆與大圳旁通,可以因水勢所趨,引流入大圳。其水穿山出溪洲仔,直至後埔仔、社藔一帶,長約五里餘,溉田四百四十餘甲。乾隆年間,業戶張天球、陳佛照、陳同升、曾石等鳩工開。
書院(無)
義塾(無)
社學
郁郁社在林屺埔街(縣治東二十五里)。未有文祠之先,社長恩貢生張煥文、訓導陳希亮、廩生劉玉章招諸士子講學,會文結社,以為敬業樂群之所;今名蓮峰齋。有社學租在文祠內,為香燈祭品之資。
謙謙社在林屺埔街文祠內;亦有社學租,配祭貲費。
梯瀛社在林屺埔街文祠內;亦有社學租,配春祭貲費。
三益社在林屺埔街文祠內。
以上四社,俱附在文祠內,以前後輩士子結社為序。
彬彬社在大坪頂新藔街(縣治東三十八里)。學舍三間,祀大魁夫子;為大坪頂士子講學之所。置有田租,供香燈祭品之費。
濟濟社在社藔街(縣治東南三十七里)。
祠廟(聖蹟亭附)
文昌祠在林〔圯〕埔街,距縣二十五里。崇祀文昌帝君、大魁夫子。學社一十餘間,為沙連閤屬士子講學課文之所。同治年間,紳士倡建;光緒十二年,郁郁社諸同人建置祠租一百餘石,勒碑立石,為祠內春秋祭祀之費。二十年,興建重修。
連興宮在林屺埔街(縣東二十五里)。宮殿三座,祀天上聖母。乾隆中,里人公建。前彰化縣邑令公胡邦翰捐置山租若干,為寺僧香火之資。廟貌巍峨;歲時,村社迎迓、演劇酬神。咸豐丙辰年,孝廉林鳳池等勸捐重修。附祀福建巡撫定公之長生祿位、彰化縣令胡公邦翰祿位、李公振青祿位。
沙東宮在東埔蚋街(縣東二十八里)。拜亭、正殿規模軒廠,旁置兩伏廊一十間,權作鄉塾。廟祀前明延平郡王鄭成功。里眾祈榖禱雨,甚有靈應;神駕所經,螟螣蟊賊不能為害。每收穫冬成,鄉村迎迓演劇習為常典。咸豐六年十一月,生員劉漢中倡建;光緒丁亥年,生員劉士芳、莊董劉清池倡捐重修。又一在林屺埔橫街尾廟內,並祀開漳聖王。
城隍廟在林峬下菜園,坐北朝南;祀城隍尊神。歲時,士女焚香不絕。前為武生陳朝魁捐建;後里從互有重修。距治二十五里。又一在舊治南門內,前邑令陳世烈建;
今移斗六。
聖蹟亭
聖蹟亭在林屺埔福德廟前。高丈餘,寬五尺,四圍環立欄杆。咸豐辛酉年,郁郁社教職陳希亮、廩生陳貞元諸生等捐建。又一在天后宮廟壁。一在東埔蚋延平郡王廟右畔。咸豐八年三月,生員劉漢中倡建;光緒庚寅年正月,郁郁社諸生捐貲重修。一在大坪頂新藔街,規模一如林屺埔聖蹟亭式。同治十年,彬彬社諸生捐建,童生黃時中董其事。又一在社藔街前,為紳士倡建;光緒己卯年,童生陳大成捐貲重修。
寺觀(巖附)
觀音亭在縣東二十五里林屺〔埔〕街。前為里眾公建;光緒乙酉年,街民捐貲重修。
聖王廟在社藔街(距邑三十七里)。祀開漳聖王陳元光;有唐時人,開漳有功,敕封威惠聖王。乾隆年間,鄉眾公建;光緒三年,莊董莊鍾英、陳玉峰勸捐重修。
福德廟在林屺埔頂福戶。前為街眾公建;光緒乙酉年,重修。廟前並祀右參軍林屺公神位。又一在下福戶。
祖師廟在林屺埔下福戶。祀三坪祖師。街眾於每年十一月初六日演劇祀壽。前為里人公建。一在大坪頂漳雅莊;祀陰林山祖師。七處居民入山工作,必帶香火。凡有兇番「出草」殺人,神示先兆;或一、二日或三、四日,謂之禁山;即不敢出入。動作有違者,恆為兇番所殺。故居民崇重之,為建祀廟。光緒十九年,莊董黃謀倡捐修建。
巖
德山巖在縣東南二十八里。依山環抱,綠樹幽篁,映帶左右,泉聲鳥語,曲徑花香,四顧蒼茫,群峰聳翠,尤極眼界之奇觀。前為里眾捐建;光緒十九年,鄉民勸捐重修。
碑碣
「萬年亨衢」碑在大坪頂鳳凰山石壁上。高約六、七尺,寬三尺;正書「萬年亨衢」四字。光緒年間,鎮軍吳光亮勒石。
「山通大海」碑在十八重溪金銀山前。高六、七尺,寬三尺;正書「山通大海」四字。光緒年間,鎮軍吳光亮勒石。
「過化存神」碑在八通關山頂俗水窟。碑高七尺,寬三尺餘。前鎮軍吳光亮立。
「兩甲作一」碑在社藔石碑仔莊。高五、六尺,寬三尺;其字跡已就漫沒。乾隆二十九年,奉上憲奏題減則;彰化縣令張諭立石碑。
「前山第一城」碑在九十九坎上旌義亭內。高六尺,寬三尺;正書「前山第一城」五字。光緒十三年,前邑令陳世烈勒石。
「德遍山陬」碑在大坪頂新藔街。高六尺,寬三尺。正書「德遍山陬」四字橫列;於上、下〔題〕「前任臺灣掛印總兵官記名提督吳光亮德政」「光緒二年紳士里眾立」。
坊(無)
匾
「孝德維風」匾在藔(?)藔張家。道光十三年十二月,臺灣府知府周,為恩貢生張煥文孝有實行,獎送「孝德維風」四字匾額。
貞節匾在林屺埔街吳家。為吳茂水未婚之妻石氏,十六歲夫卒守貞勵節,於光緒十九年七十三歲;前任邑主謝壽昌采訪貞節實行,親送匾額;正書「矢志堅金」四字。光緒壬辰年正月立。
風俗
與斗六首堡同。
科貢
文舉人
林鳳池:彰化縣學附生。咸豐乙卯科,聯捷中式第九十名;戊午年,例授內閣中書,加侍讀軍功,即補廣東分府,賞戴藍翎。原籍龍溪。
武舉人
陳安邦:彰化縣學武生。丙寅科,補甲子科鄉試中式第五十九名。原籍漳州龍溪縣。
恩貢生
張煥文:彰學廩膳生。咸豐四年甲寅科,選恩貢生。祖籍漳州龍溪縣。
歲貢生
陳宗器:彰學廩膳生。同治戊辰科,選歲貢生。祖籍漳浦。
陳次仁:彰學廩膳生。光緒六年庚辰科,選歲貢生,保舉儘先訓導。祖籍漳州南靖縣。
職官(無)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
張煥文,字日華,號郁亭;社藔人,祖籍龍溪。自少明敏,善讀書。父天球,不惜重貲延內地宿儒黃高輝主西席,敬禮殷勤。師以東君好賢,悉心傳授;而煥文篤志力學,試竟以冠軍遊泮。嘗尋師千里,遊學於鼇峰書院。家居課授生徒,能以砥礪廉隅,興起斯文為己任。後學多為其所成就,登鄉書者二、列膠庠者六、七子,時人士咸矜式焉。先生天性孝友,每父怒,必跪謝罪;父喜,方敢起立。事繼母,善承歡。道光十二年二月,臺灣府知府周,獎送「孝德維風」匾額。丁父母憂,喪葬盡禮。生平無一字入公門,洵不愧品端學正之稱。咸豐甲寅年,選恩貢生。丙辰年卒,年五十有餘;衣冠安坐,集家人於堂上永訣而逝。
土寇
與斗六同。
兵事
林鳳池,字文翰;沙連大坪頂人,祖籍龍溪。師事日華張先生,篤志嗜學。事父母,以孝聞;教人嚴整有威,嘗以力學為訓。登咸豐乙卯賢書;會試,授內閣中書。同治元年壬戌之變,戴逆猖獗,陷彰;以沙連扼嘉、彰陂圳之要,令股逆戴彩龍、偽都督劉守以賊兵據之。孝廉以會試歸,率諸生立保全局;招集鄉壯義民,約以聯莊拒賊。沙連得不為賊所凌夷者,孝廉之力也。事聞,前臬道憲丁奏獎,以通判補用,賞戴藍翎。後卒於天津會館,年四十九歲。
廖秉鈞,永春州庠生。遊學來臺,入沙連主於例貢生陳慕周家。為人倜儻不群,氣概自高;尤工書法。壬戌戴逆煽亂,孝廉林鳳池率諸生陳貞元、陳上治、林克安等倡舉義旂,邀秉鈞同事。癸亥四月二十八日,與賊戰於林屺埔;不克,秉鈞被執。戴逆呵令跪,秉鈞挺立叱曰:『我乃天朝秀士,豈屈膝爾無賴賊哉』?指賊怒罵,聲情激烈;賊令殺之,臨刃面不改容。時五月初旬,賊殺秉鈞於斗六門營。
義士
林西輝,沙連林屺埔人;教讀營生。戴逆之亂,為林屺埔義首。同治乙丑年九月初九日,東勢坑漏逆張阿乖、陳火生黨匪焚毀埔街;西輝聞報,手執義旂,與弟提桑招鄉勇禦敵。身先率眾勇往大呼;賊蜂擁而至,西輝至觀音亭前隘門外被殺。弟提桑繼至與敵,不克,又被殺。兄弟同時遇害。
劉建成,沙連大坪頂人;教讀為業。戴逆之變,黨匪劉守招集匪類肆擾良民,孝廉林鳳池令建成以大義說之。賊怒拘而縛之,以繩穿其鼻,頷以銅鈴作馬而騎。建成被虐不堪,於甲子年五月初旬被害。
列女
貞孝女(無)
貞節婦
貞節婦吳石氏,字錦娘,集集莊人;石天雲之女,母江氏。婦年四歲,字於林屺埔吳劉泰之子吳茂水;吳父母即迎而養焉。道光丙申年,茂水年十九,未婚而卒;婦年十六,悲慟毀飾斷粒者數日。江氏憐女青年,勸女歸甯將為改嫁計;婦覺,飲泣大慟歸,泣告翁曰:『婦命合如此,雖有富貴不易婦志也』。舅姑窺其勵志甚堅,愈愛憐之。婦善操井臼,質性貞靜,翁姑稱其孝,妯娌咸敬重之。年近古稀,足跡不出戶庭。螟一子,名啟賢,成立。光緒癸巳年二月,婦年七十三,知縣事謝壽昌獎送「矢志堅金」匾額。現年七十四歲。
貞烈婦(無)
貞烈女(無)
節孝婦
節孝婦蕭氏,沙連廩生劉玉章妻,武東堡人;廩生蕭大烈次女,母劉氏。婦年十二歲,歸劉;長,婚玉章,能以孝順盡婦道。己酉夏六月,夫卒,年二十九歲,遺二幼孤一女;夫臨終囑以事姑撫孩,宜忍激烈性子,毋傷姑心。婦哀毀大慟,哭奠終喪,朝夕惟只飲泣,矢柏舟志;課子士芳,令就傅。家居作苦,課女紅、供甘旨,承姑歡顏,極其誠敬。淡薄自安,性尤喜寂,守節三十餘年,祇一省母家;門庭整肅,嚴絕女巫輩往來。終姑餘年,喪葬如禮,悲哀盡志。子士芳,業遊郡庠。丙戌冬十月婦故,年六十七歲;計守節三十七年。
節孝婦盧氏,沙連陳榮春之妻;父盧烏獅、母魏氏,林屺埔人。婦年十四,歸夫家;十六歲成婚,為榮春正室,生一女。壬戌年,榮春病殤,婦年二十六歲;時側室洪氏年二十四,抱遺孩方週月。婦號慟悲哀,朝夕哭奠,與妾氏矢志孀居,撫育遺孤,如同己出,零丁孤苦,淒慘備嘗,人咸悲之。舅姑早故,事八旬祖姑以孝聞。居常自懍防閑,雖親戚吉慶,未嘗與焉。妾洪氏躬操井臼,代嫡奉勞,尤能與嫡氏砥礪苦節,共誓柏舟。子名興松,課命從師,克有成立;鄰里稱一門雙節云。戊子年五月婦卒,年五十二歲,計守節二十六年。辛卯年六月,洪氏繼卒,年五十三歲;計守節二十九年。
邊防(堡居腹地,未有邊防)
兇番(堡內無)
災祥
略同斗六首堡。
藝文
雲屬八景詩
龍門湧月嶺南陳世烈
臺洋南望百川通,西向溪流入海同。鰲頂山上皆起北,龍門一水獨朝東。銀河波漾銀蟾窟,玉宇光騰玉兔宮。萬里澄清開兩闥,影搖金粟月明中。
鳳麓飛煙
翱翔千仞集高岡,聲應和鳴兆瑞祥。彩絢霞明滄海碧,光含雪霽暮山蒼。雲中日出煙騰樹;雨後風清月照篁。縹緲晴嵐生色相,東來紫氣鳳朝陽。
獅巖春曙
一望春光草色茸,巖前屐齒碧苔封。石鳴雨降晴飛電,獅吼鳳馳爪躍龍。雪立吹毛搖細柳,露垂掉尾拂長松。五雲乍現騰紅日,搏兔拋毬逐曉鐘。
鹿社秋光
嶺雲出岫界鴻溝,萬社碉成慶有秋。野老扶犁來北路,番黎負耒事西疇。稻花臨水環茅屋;玉黍吹煙繞戍樓。耕鑿飲和歌化日,游山罷獵鹿呦呦。
虎溪躍渡
溪名虎尾惕臨深,履險爭先有戒心。舟子知津肩荖葉,行人問渡指楓林。冬流水涸頻鞭馬,春草沙平偶集禽。一葦濟川齊躍足,漁歌高唱答南音。
象渚垂虹
濁水溪邊九折灣,葭灰流曲翠屏環。武陵洞隔猴聲急,博望槎流象鼻彎。橋駕長天垂百尺,劍騰匝地劃重關。桃花洞口煙霞色,海上人來錯認山。
珠潭映日
海東水社大奇觀,山繞清潭眼界寬。峰映月明珠照乘,石輝日暖玉光丹。荷花帶露誰知暑,修竹藏雲那覺寒。混沌初分成太極,咸池出浴鏡中看。
玉嶂流霞
八通關上雪初晴,霞起層霄捧日明。玉立三峰光下界,花飛萬壑匯長成。晶簾捲礕涵秋水,暘谷流紅囀曉鶯。圖畫天開千古秀,蓬萊山色映冰清。
鳳凰山吳光亮幕友張鷺洲
鳳凰突兀與天齊,縱目中原萬象低。無數星辰歸掌握,幾多猿鶴隔煙啼。腰間湧出雲千疊,枕上流來月一溪。天地有心留勝蹟,故教騷客作詩題。
沙連即景四首晉江蔡德輝
嘉彰形勝此中分,奇蹟搜尋廣見聞。濁浪排空多滾木,危蠻繞社半籠雲。天斜北斗光長映,地接東埔氣不絕(?)。塵世依然仙境在,笑看泉石酒微醺。
其二
林君開墾姓名留,綠畝青畦入望幽。獅象分形蹲峽口,馬牛相背亂風頭。三春曉起人披絮;九夏霄深客擁裘。不遇張驀浮棹去,茫茫何處覓源流。
其三
華夷隔界世紛爭,殺戮相尋莫變更。事異中原偏逐鹿,景耽幽谷好聞鶯。松亭掩映煙光斂,梓里低徊月旦評。二百年來恩澤遍,何時番俗洽民情。
其四
沙色分披水色連,水沙連處地名傳。四圍耕種無荒土,千仞登臨有洞天。虯影削成樟作棟,龍孫養就竹如椽。遨遊海外知多少,勝概應推此最先。
德山巖眺望(五言古)
仁者本樂山,此山亦稱德。德盛山自尊,德明山不忒。微風散浮雲,沿徑尋三益。何以愜予懷,淡遠非聲色。
廖秉鈞殉難舉人陳肇興
倉皇書記孰堪親?草澤今來劉道民。白首參軍剛草檄,青衿報國竟捐身。十年落拓無知己,一死從容絕可人。引頸銜鬚尤罵賊,膠庠正氣未沉淪。
牛相觸
籃輿過斗六,四面野風颾。山勢如牛觸,溪流亦虎號。岸花隨路轉,嶺樹拂雲高。隱隱群峰外,蛟龍起怒濤。
濁水溪
滾滾沙兼石,奔流疾似梭。九州添黑水,一笑比黃河。雷雨馳聲壯,滄桑閱世多。不堪頻喚渡,平地有風波。
大坪頂
朝經水沙連,暮宿大坪頂。石級高百盤,槎枒爭一挺;直上如雲梯,連步防躐等。中絕忽旁通,儼若汲引綆。前登膝齊腰,後顧形隨影。絕頂忽開張,桑麻近半頃。耕鑿數百家,茅舍亦修整。有如桃花源,雞犬得仙境;又若榴花洞,煙霞饒佳景。大石立其前,勢如猛虎猛;修篁四森布,巨可任舴艋。峨峨高半天,嶺上疊諸嶺。居人扳木末,雲際摘仙茗。復聞大頂峰,中有蛟龍井;其上多白雲;其下產蓴莛。路絕不可攀,悵望徒引領。何當結茅屋,長此事幽屏;閉戶有名山,願言養心靜。
崠頂山林大業
群山羅列獨森然,高踞茅蘆在澗巔。樹色高低青覆水,嵐光隱約碧連天。幾些花果幾多竹,半倚人家半著仙。酒力醒時茶氣歇,清風明月共安眠。
大順嶺謝大瀛
平原突兀起高巔,石級層層屈曲連;踞虎攀龍窮絕頂,白雲深處有人煙。
●打貓東堡
打貓東堡,在縣南十五里;東以大尖山、番仔溪與鯉頭堡分界,西以療古坑、嵌頭厝下莊與他里霧堡分界,南以卓孔山溪與嘉義縣屬分界,北以棋盤厝與斗六堡分界。堡內東西山徑相距二十里,南北相距十五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統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村三十(社無):
大湖頭莊五戶、二十三丁口。
大湖底莊三十二戶、一百四十一丁口。
龜仔頭莊十四戶、五十二丁口。
科角莊十六戶、六十二丁口。
半天藔莊四十戶、一百四十三丁口。
麻園藔莊四十六戶、一百五十四丁口。
松腳莊六戶、二十二丁口。
番尾坑莊十六戶、五十四丁口。
蟾蜍嶺十八戶、五十六丁口。
苦嶺腳五十一戶、一百九十三丁口。
石槌尾十戶、二十八丁口。
卓孔山三十六戶、一百四十六丁口。
山豬堀二十八戶、一百二十八丁口。
嵌腳莊三十戶、一百二十六丁口。
溪尾藔二十八戶、一百二十四丁口。
芊蓁籠五十六戶、一百七十三丁口。
樟湖莊四十一戶、一百二十五丁口。
廍亭尾二十戶、一百九十六丁口。
大坪頂十八戶、六十四丁口。
松柏坑八戶、二十八丁口。
二坪仔六戶、二十八丁口。
吊景莊十四戶、五十六丁口。
橫路莊十六戶、六十五丁口。
大湖口四戶、十二丁口。
大埔莊十四戶、五十三丁口。
尖山坑十戶、二十八丁口。
嵌頂莊三十戶、一百十丁口。
嵌頭厝莊頭四十戶、一百七十丁口。
大堀藔十八戶、七十六丁口。
過溪莊十戶、三十四丁口。
以上共六百八十一戶、二千六百七十丁口。
沿革
打貓東頂堡,原屬嘉義縣轄;至光緒十四年,割屬雲林縣。
山
大尖山在縣南三十里。北行至芊蓁籠岑起尖峰,復過峽至樟湖轉東內藔,直至鯉魚頭山,入鯉魚頭堡。其西南系嘉義界。
溪
卓孔山溪在縣南二十里。源出大尖山雲、嘉交界之地,合各小山坑泉水同流成溪。其溪之南,屬嘉義轄;其溪之北,原屬嘉義,今改隸雲林縣轄。此溪直流入他里霧堡為茄苳腳溪。
大湖口溪又名旱溪;在縣南十八里。源出大尖山;行至蟾蜍嶺下,合各小山坑泉水同流六里入他里霧堡為二重溝溪。
松柏坑溪在縣南十五里。源出大尖山;行十五里入他里霧堡為庵古坑溪。
廨署(無)
倉廒(無)
街市(無)
鋪遞(無)
營汛(無)
橋梁(無)
津渡(無)
義塚(無)
水利
嵌頭厝圳在縣南十五里。從大湖口引大湖口溪之水,流出嵌頭厝洋,灌田八十餘甲。
書院(無)
義塾(無)
社學(無)
祠廟
天上聖母廟在嵌頂莊,坐東朝西。莊民共建。
元天上帝廟在縣南卓孔山莊,坐巽向乾。同治四年,頭人余永順捐緣重修。
碑碣(無)
坊匾(無)
風俗
與斗六堡相同。
番話
斗六堡內有載。
科貢(無)
職官(無)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烈女(無)
貞節婦(無)
節烈婦(無)
貞烈婦(無)
節婦(彙入節孝婦內)
節孝婦
張葉氏,小半天藔人;父葉明、母江氏。婦十四歲,適廍亭尾莊張媽效為正室。至二十八歲,夫卒,謹守孀居,柏舟矢志;服事翁姑,始終永順。光緒二十年,婦年六十三歲卒;計守節三十六年。
范韓氏,永定厝莊人;父職員韓遜讓、母葉氏。婦年二十歲,適嵌頭厝莊文童范有用為正室。至二十七歲,夫卒,屏絕鉛華,矢志堪比夫柏舟。善事翁姑,佳譽已遍於內外;而且治家有法,教子有方。不以貧窶而累其心者,並不以辛苦而屈其志;則為表其性,直可爭光日月;則為原其品,實應比潔冰霜。現年五十六歲,計守節三十年。
邱謝氏,苦嶺腳莊人;父謝阿三、母許氏。婦年十八,適同里邱來。二十三歲夫卒,撫孤守節,孝事翁姑,克盡婦道,五十六歲歿。
兇番
附通事吳鳳事蹟
吳鳳,打貓東堡番仔潭莊人。少讀書,知大義,能通番語。康熙初,臺灣內附,從靖海侯施琅議,設官置戍,招撫生番,募通番語者為通事,掌各社貿易事。然番性嗜殺,通事畏其兇,每買游民以應。及鳳充通事,番眾向之索人;鳳思革敝無術,又不忍買命媚番,藉詞緩之,屢爽其約。歲戊戌,番索人急,鳳度事決裂,乃豫戒家人作紙人持刀躍馬,手提番首如己狀,定期與番議。先一日,謂其眷屬曰:『兇番之性難馴久矣,我思制之無術,又不忍置人於死。今當責以大義,幸而聽,番必我從;否則,必為所殺。我死勿哭,速焚所製紙人;更喝「吳鳳入山」。我死有靈,當除此患』。家人泣諫,不聽。次日番至,鳳服朱衣紅巾以出,諭番眾『以殺人抵命,王法具在;爾等既受撫,當從約束,何得妄殺人』!番不聽,殺鳳以去;家屬如其戒。社番每見鳳乘馬持刀入其山,見則病,多有死者;相與畏懼,無以為計。會社番有女嫁山下,居民能通漢語,習聞鳳言歸告。其黨益懼,乃於石前立誓永不於嘉義界殺人;其厲乃止。居民感其惠,立祠祀之。至今上四社番猶守其誓,不敢殺擾打貓等堡。
災祥
與斗六首堡同。
兵事(無)
●打貓北堡
打貓北堡,在縣西南;東以廍前藔圳與他里霧堡分界,西以崙仔藔莊西南與大槺榔西北與白沙墩兩堡分界,南以早知溪與嘉義縣分界,北以茄冬腳圳與他里霧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二里,南北相距三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總載在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村十九(社無):
柳樹腳(又名中立莊)二十八戶、九十二丁口。
新竹圍(又名中立莊)二十五戶、八十丁口。
蘆竹冇五十五戶、一百六十七丁口。
薄難岸莊五十七戶、一百二十三丁口。
下崙仔莊三十八戶、一百零三丁口。
大埤頭一百八十二戶、五百二十七丁口。
蘆竹角六十八戶、一百九十四丁口。
蘆竹後一百七十戶、四百五十六丁口。
新街(又名大和街)五十四戶、一百七十八丁口。
尼姑庵莊四十四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舊莊(后壁店附)七十戶、二百零五丁口。
大竹圍莊三十一戶、九十六丁口。
鎮平莊三十二戶、九十六丁口。
后莊六十一戶、一百七十五丁口。
三塊厝莊七十一戶、二百零三丁口。
西勢潭莊六十六戶、二百零六丁口。
潭斗藔莊(溪墘藔附)六十戶、一百六十一丁口。
游厝莊七十戶、二百零六丁口。
崙仔藔莊(打貓西堡只此一莊而已,姑附入北堡;理合登明)六十戶、一百九十丁口。
以上共一千二百四十二戶、三千六百一十丁口。
沿革
打貓北堡,舊屬嘉義縣;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縣。
山(無)
川
早知溪又名荷包連溪;在縣西南二十五里。溪之南,屬嘉義縣界;溪之北,屬雲林縣。源出打貓東堡之大尖山下,由南而西。在東堡為到孔山溪;行十里,至他里霧堡茄苳腳溪,為雲、嘉交界之所;又西行八里,至打貓北堡為早知溪;又西行四里,與新虎尾溪匯合為雙溪口;又西南十五里,至大槺榔堡為北港溪;又西南十里,至白沙墩堡;再行二十里,至東石入於海。
廨署(無)
倉廒(無)
街市(無)
鋪遞(無)
營汛(無)
橋梁
舊莊橋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長一丈六尺,寬六尺;土民公建。光緒十八年,李文
龍捐修。
津渡(無)
義塚(無)
水利
荷包連圳在縣西南二十四里。於柳樹腳西引荷包連陂水出大埤頭洋入圳,溉田二百八十餘甲。
書院(無)
義塾(無)
社學(無)
祠廟(無)
寺觀(無)
碑碣(無)
坊匾(無)
風俗
與斗六首堡同。
番話
與斗六首堡同。
科貢(無)
職官(無)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烈女(無)
貞孝女(無)
貞烈女(無)
節婦(無)
節孝婦(無)
節烈婦(無)
兵事(載打貓東堡)
祥災(載打描東堡)
●布嶼東堡
布嶼東堡,在縣治西北方;東以義崙莊與西螺堡分界,西以新街莊與海豐堡、布西堡分界,南以■〈氵南〉仔莊與大坵田堡分界,北以山仔門與西螺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二十二里,南北相距二十五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併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村四十六(社無):
羅厝莊六十四戶、三百十二丁口。
港尾莊七十二戶、三百五十六丁口。
港后莊六十八戶、三百二十六丁口。
三塊厝六十二戶、三百十四丁口。
打牛■〈氵南〉四十五戶、二百三十六丁口。
飛來厝五十六戶、二百五十八丁口。
義崙莊二百八十三戶、一千五百七十五丁口。
潮陽莊十三戶、五十四丁口。
崙前二百零八戶、一千一百二十五丁口。
新街仔三十七戶、一百五十三丁口。
洲仔莊二十五戶、一百零二丁口。
埤腳三十二戶、一百五十二丁口。
大莊四十戶、二百二十丁口。
菜藔莊四十八戶、二百五十四丁口。
山藔莊二十三戶、一百零四丁口。
■〈氵南〉底藔二十戶、九十八丁口。
番社頭六十二戶、三百一十丁口。
水尾莊二十五戶、一百零八丁口。
新莊五十六戶、二百六十丁口。
八角亭四十七戶、二百十七丁口。
枋溝藔三十九戶、一百五十八丁口。
廍仔莊十一戶、五十二丁口。
糖仔面九戶、四十六丁口。
后壁藔十一戶、五十五丁口。
頂田藔十三戶、六十一丁口。
七張犁十二戶、六十三丁口。
三角仔八戶、四十二丁口。
公仔壩十二戶、五十三丁口。
溪仔莊十五戶、八十一丁口。
■〈氵南〉仔莊九十戶、四百六十二丁口。
田尾莊一百二十戶、四百六十二丁口。
吳厝莊二十四戶、一百一十二丁口。
新莊仔四十二戶、二百一十六丁口。
下店仔五十三戶、七十五丁口。
十八張犁三十一戶、一百四十八丁口。
水卡頭三十七戶、一百六十三丁口。
新興莊三十戶、一百五十一丁口。
反鹽園二十二戶、九十四丁口。
深坑仔二十四戶、一百零五丁口。
山仔門三十三戶、一百六十二丁口。
油車仔七十九戶、三百五十五丁口。
大義崙一百一十戶、五百十二丁口。
■〈艹〈束刂〉〉 仔園二十五戶、一百零二丁口。
下田藔三十四戶、一百六十八丁口。
龍興莊二十八戶、一百零六丁口。
鼻仔頭十六戶、八十四丁口。
以上各村莊,共二千二百二十二戶、一萬零七百六十四丁口。
沿革
布嶼東堡,原屬彰化縣轄;至光緒十三年,改歸雲林縣。
山(堡內無)
川(無)
廨署(無)
倉廒(無)
街市(無)
鋪遞(無)
營汛(無)
橋梁(無)
津渡(無)
義塚
一在崙背莊外,在縣之西北方四十五里;地八十餘丈。年湮代遠,建置之人難以稽查。
水利
大義崙埤源從西螺堡鹿場圳、十三莊圳而來,灌田一百餘甲。流至布嶼西堡鼻仔頭,匯於虎尾溪。其埤是業、佃合築。
書院(無)
義塾(無)
社學(無)
寺觀(無)
祠廟
聖母廟在崙背莊(縣西北方四十里)。鄰近莊民捐緣公建。
碑碣(無)
坊匾(無)
風俗
與斗六首堡同。
番話(無)
科貢(無)
職官(列斗六首堡冊內)
宦績(無)
流寓(無)
鄉賢(無)
孝子(無)
列女(無)
兵事(無)
●布嶼西堡
布嶼西堡,在縣西三十里;東以車路與布嶼東堡、大坵田堡分界,西以車路與海豐港分界,南以舊虎尾溪與白沙墩、大坵田分界,北以潭墘溪與彰化深耕堡分界。堡內東西相距十七里,南北相距二十五里。
積方
其中田園甲則,均載斗六首堡冊內。
堡內共六十一莊;內八莊因溪水沖刷,居民遷徙,地成荒埔,實存五十三莊:
褒忠論莊二百五十戶、一千一百零六丁口。
溪墘厝莊(今廢,無人居)
馬■〈山上剛下〉 厝莊二百二十戶、五百十一丁口。
芋埔崙內莊四十四戶、二百零八丁口。
芋埔下藔莊三百四十戶、一百四十一丁口。
芋埔頂藔莊三十九戶、一百四十丁口。
雅趣莊三十七戶、一百四十八丁口。
大廍莊二十一戶、一百十七丁口。
三塊藔莊十八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新湖莊二十九戶、一百三十四丁口。
頂田洋莊十八戶、七十七丁口。
下田洋莊二十一戶、七十七丁口。
大枰莊(今廢,無人居)
有才藔二十六戶、一百五十一丁口。
媽祖埔莊二十九戶、一百三十八丁口。
六塊藔莊二十九戶、一百二十二丁口。
沙仔藔莊八戶、二十六丁口。
月眉莊八十二戶、二百五十一丁口。
呂厝莊七十四戶、三百三十九丁口。
馬鳴山莊三十八戶、一百八十七丁口。
新厝仔莊三十三戶、一百八十七丁口。
芋頭厝莊三十六戶、一百三十五丁口。
林朱藔莊二十九戶、一百十三丁口。
同安厝莊九十九戶、五百丁口。
王藔厝莊(今廢,無人居)
山仔腳莊四十六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潮洋厝莊四十戶、一百七十七丁口。
龍巖莊六十二戶、三百零七丁口。
縣厝藔莊(今廢,無人居)
莊厝藔莊二十戶、六十丁口。
呂厝藔莊十四戶、三十五丁口。
洪厝藔莊十二戶、三十丁口。
中厝莊四十九戶、二百二十六丁口。
店仔莊二十七戶、六十五丁口。
阿勸莊四十七戶、二百二十丁口。
大有莊四十戶、一百四十四丁口。
新厝仔莊十二戶、三十五丁口。
百畝莊二十二戶、七十七丁口。
格仔頭莊八戶、二十三丁口。
頂山藔莊二十五戶、六十五丁口。
崙仔外莊八戶、三十三丁口。
三塊厝莊三戶、二十二丁口。
長藔莊十五戶、七十七丁口。
興化藔莊二十九戶、九十九丁口。
反鹽園莊十七戶、六十四丁口。
七張犁莊四戶、十五丁口。
五塊厝莊十三戶、三十三丁口。
管事厝莊(今廢,無人居)
名山莊(今廢,無人居)
興化厝莊四十二戶、一百三十九丁口。
大灣莊二十一戶、九十九丁口。
蕭壟厝莊三十七戶、一百一十四丁口。
下竹圍莊六戶、二十四丁口。
下新厝莊(今廢,無人居)
頂新厝莊(今廢,無人居)
東勢藔莊三十八戶、一百五十七丁口。
東勢藔中莊三戶、八丁口。
東勢藔頂莊十三戶、四十八丁口。
草湖莊三十四戶、一百零四丁口。
貓兒干莊一百二十一戶、六百零七丁口。
雷厝莊六十戶、三百十五丁口。
以上共二千四百零八戶、八千五百八十五丁口。
沿革
布嶼西堡,舊屬彰化縣;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縣。
山(無)
川
虎尾溪一名清水溪,發源水沙連堡內山,南出刺嘴社,過水沙連社,合貓丹社、蠻蠻社三濁流支分而西,入牛相觸二山以北,達於東螺;南則匯阿拔泉之流入西螺澆黃地崙莊,至布嶼東堡之■〈氵南〉仔莊,居民鑿道引流為大有圳,灌溉十八張犁、大有莊等處田園。乾隆中,溪水大漲,將王厝藔、山仔腳、潮洋厝、龍巖莊、孫厝藔、莊厝藔、呂厝藔、洪藔厝、有才藔及百畝莊、架仔頭、三塊厝、長藔莊、興化藔、海豐保、韓增藔、北外湖莊、番婆莊等村北南兩岸沙地沖刷成溪,是為新舊虎尾溪分道之始。然自改道後,舊溪每為沙土淤墊。光緒十五年,濁水溪漲,由西螺堡樹仔腳莊灌入此溪;於是清濁合流,水勢溜急,非渡難行。
潭
蓮花潭俗名蓮池;在縣西二十七里布嶼西堡溪墘莊之南新厝宅口。東西二百餘丈,南北一百丈。泉甘土肥,蓮不種自發,分紅、白、淺紅三色。花開之候,遠近遊觀,為本色名勝。
街市
褒忠街在縣西三十二里;舊隸彰化。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亂,街人集以自固,屢與賊戰,數月不懈;寇平,上旌以「褒忠」二字,故名。
義塚
一在褒忠莊南,邑庠生張植樹置。方長二百十五丈。
一在褒忠莊西南,監生張銘玉置。橫五十丈,直三十八丈。
一在褒忠莊,里人張查某置。
水利
大有圳在縣西三十八里布嶼西堡大有莊。雍正十三年,邑紳永福學、教諭張方高引布嶼東堡湳仔莊虎尾溪分流之水,開鑿圳道,灌溉大有莊等處田園。與西螺之鹿場、清濁二陂通。
把育溝俗名八佾溝;在縣西四十二里。長三十五里,闊二丈,深一丈。邑紳張方高以大有圳常為濁水挾沙所淤,遂由崩溝藔莊另開溝道,引濁水之流入虎尾溪,以宣壅塞。
祠廟
萃英在縣西三十二里布嶼西堡褒忠莊。堂宇三間,正殿祀文昌帝君;後進三間,左右各二間。道光十五年,監生張克厚、舉人丁捷三、增生張嘉言倡建。每年田租銀二十五十元(?),以供香祀。光緒七年,監生張銘玉、附貢生張銘獻捐修。
科舉
張植發:乾隆乙酉科舉人。
張植華:乾隆戊子科舉人。
蔡廷懋:乾隆甲寅恩科舉人。
蔡廷炯:乾隆乙卯恩科舉人。
蔡廷槐:嘉慶戊子科舉人。
張士箱:乾隆元年舉孝廉方正。
張昭彩:光緒己卯科恩貢。
張植發:乾隆乙酉科拔貢。
張明義:乾隆丁酉科拔貢。
張元懃:彰邑庠生;乾隆五十四年,以隨軍功准貢。
張植梅:嘉慶乙酉年歲貢。
張方武:乾隆乙酉科武解元。
張廷樞:光緒乙酉科武舉人。
坊(無)
匾
「善人致福」匾臺澎道姚瑩為里人留文生立。文生字大椿,月眉莊人;父曰暉、母蔡氏。生而孝謹;家小康,性好施與。遇地方水旱,莫不倡捐。歿年八十,四代同堂;母蔡氏。年九十四,親見五代。
節烈婦
吳陳氏,已由廣東請旌。
張黃氏,已由廣東請旌。
兵事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亂,與其黨莊大田等攻嘉義,肆擾各堡。泉州莊庠生張源懃與兄明義、族弟源怘、姪植槐集鄉勇自固,相持數月,屢挫賊鋒。五十二年,欽差大學士公福康安帥師渡臺,解嘉義圍;源懃等率眾詣轅,願殺賊自效。福公許之,命率鄉勇為官軍渡,敗林爽文,追至大里杙,克之;林爽文逃入內山番社,福公移師沙連,傳檄生番縛賊以獻。寇平,第授源懃通判、五品頂戴藍翎,明義州同,源怘、植槐均以從九候選;並賜莊名「褒忠」。
同治元年,戴萬生陷斗六;股首潮洋厝莊人張添與嚴辦、陳弄率黨攻褒忠莊。里人張景星集鄉中義勇扼要拒守,添不得逞,退攻馬厝崗等處。會提督林文察率勇來援,前鋒總帶林國泰等自麥藔登岸,景星與各堡義首迎導官軍,復斗六,捦張添於潮洋厝莊,布西寇平。
邊防(無)
兇番(無)
災祥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大風;壞民廬舍。
光緒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大雨雹。
光緒六年六月初三日大雨雪。八月二十二日,大風;三日始止,民舍多損。十月初三日酉刻,星行入月後。
光緒七年三月初二日,天上出五彩圈十餘個。五月二十一日,地震。是歲布嶼飢。
光緒八年八月九日,彗星兩見於東南。
光緒九年十二月,彗星見西方。是月地大震。
光緒十年五月,地震連日。是歲法夷犯臺。
光緒十五年五月,大雨連日,浸害五穀。
光緒十八年八月十八日,大風三日;損壞民舍、大木斯拔、五穀損。十二月大雪,五穀、豬羊多凍死。
光緒十九年四月,大旱。六月初七日,大雨,三日始止;溪水暴漲,沖壞民房甚多,崩旱園百甲。是歲,布嶼大飢。
藝文
為烈婦張沈氏徵詩小引歲貢生張錫祺
烈婦沈氏,小字心娘;嘉義縣他里霧堡新崙莊沈志剛女也。字彰邑布嶼堡褒忠崙莊職員張景星長子廷煥為妻;十八歲,歸於張家,連舉兩男。上而孝順翁姑、中而輯睦妯娌、下而撫育子姪,井井有條;兼勸夫勤舉業,以繩祖武。廷煥體素弱善病,復因攻苦,日益羸弱;氏勸其節勞,廷煥聽之,少輟其業。同治五年九月,煥臥病在床,自知不起,對氏流涕,三復柏舟詩之「死矢靡他」句;氏窺煥意在諷己,遂長跪床前,垂涕誓曰:『君如不幸,當以身殉;有渝此言,明神其殛』。設誓後,事奉益謹,湯藥必親。十月初四日,廷煥歿;氏料量棺殮,必潔必豐。初六日,扶柩出門,氏即返室投環。安葬既畢,親友咸歸,姑呼氏不應,使婢往視,門緊閉,知有異,啟之,已氣絕體冰矣;然面色如生,隱含笑意。計年僅二十二,而能殉節;嗟夫!此誠乾坤正氣之所鍾,足以扶綱常而植名教,烏可令其湮沒弗彰!祺忝屬宗親,備知顛末,因述梗概以告人人。尚冀或錫傳文、或賜詩賦,俾烈婦之清風亮節,得以垂不朽而傳後世,則於風化所關不無小補云爾。
烈婦傳
婦沈氏,字心娘,嘉邑沈志剛女也。沈族繁衍,多業儒,遊泮者甚眾。婦生而婉娩聰慧,能得父母歡;稍長,從母授內則、毛詩,即能索解。不與兄弟同席,針黹精巧,戚屬罕覯其面。張景星聞其賢,為長子廷煥聘之。張亦大族,妯娌頗多。婦年十八于歸,能盡婦職;善事舅姑,甘旨之奉,先意承志,善處宛若。間五年,舉二子。先是,廷煥業儒,自完婚後,婦即勸其勤習舉業,以繩祖武;廷煥愛而敬之,伉儷甚篤。然煥體弱善病,同治五年九月煥病劇;氏手調湯藥,衣不解帶,然醫藥罔效,病日甚。廷煥自知不起,常對氏諷之「死矢靡他」句;婦聞之,泣告煥曰:『侍奉五年,妾心君未喻耶?妾幼從母訓,得授內則,知婦人之義,從一而終。君如不幸,請以身殉,毋為此戚也』。廷煥頷之。婦自誓後,半步不離,禱於神祖,願以身代,無少效。十月初四日,煥歿,鄉例不停喪;煥又卒於親前,翁姑雖重婦,然未敢違俗。三日即葬,氏送柩出門歸,乳幼子曰:兒兄弟好事祖父母,娘從兒父去矣』!使婢抱之別室,閉戶自縊;時年甫二十二。親友送葬歸,姑呼婦謝客,不應,使婢促之,見門閉,扣之不答,知有異,歸報,急命人啟扉,入睹婦投環狀,大駭;解下視之,面色如生,然已氣絕體冰矣。事聞,旌表如例。
題烈婦張沈氏殉節事(古體九解)舉人陳肇興
蔦蘿泛長風,根莖無斷絕;由來連理枝,生死不相別。君不見張烈婦,慷慨殉夫勇且烈(一解)。婦姓沈氏名心娘,十八于歸張家郎;舉案齊眉慕孟光,如膠如漆樂且未央(二解)。忽忽五年,載弄之璋;二豎入室,夫病於床。求神問藥,淚睫承眶;一朝怛化,五內崩裂如沃湯(三解)。大哭一聲,氣結無語;娣姒急申救,阿翁欲言不言淚如雨;曰:『汝有孤兒在,旦夕須哺乳』(四解)。長跪謝阿翁,妾心堅如銅。兒生有祖累姑嫜,妾身雖死兒可長;夫沒無人侍巾帚,妾身不去誰為偶。黃泉會有相見時,升天入地妾從之(五解)。明珠為夫斂,綺羅為夫裝。執紼扶柩上北邱,歸來拜姑泣:『媳身未亡如已亡』(六解)。綰我同心縷,著我嫁時衣;孤燈耿耿酸風吹,尺組畢命人不知;人不知,舉家奔救烏烏啼(七解)。生同衾、死同穴;青塚巢,鴛鴦飛鳴自成匹;謂予不信如曒日(八解)。人慕婦,烈且貞;我作歌,戒貪生。吁嗟乎!女子仗義能殺身,何迺國家多全軀保妻子之庸臣(九解)?
詠張烈婦沈氏詩癸卯舉人即選教諭林奉璋
貞志凌冰霜,芳心熏蘭芷;烈婦沈孺人,千秋能有幾?憶昔年十八,適於張家是;德言兼容工,女宗實著美;最得舅姑歡,郝法亦鍾禮。悠悠五年來,接踵生二子。聚順合庭闈,靜好聯床第;同唱百年歌,所望偕老矣。夫也苦攻書,仲宣奈弱體;秋雨病又多,司馬長卿似。病骨日支離,暗中空淚灑;世無扁鵲醫,膏肓病難起。夫知病難起,曷勝長歎耳;沈吟柏舟詩,婦也會其旨。長跪向夫前,盟心天可指:倘夫不永年,妾身惟有死,九重黃泉路,依然共枕被;地久又天長,與君相終始。一朝夫溘逝,三呼痛不已。泣涕辭翁姑,不孝已若此;嗚咽撫嬰兒,不慈又如彼;俯仰抱憾間,全托諸娣姒。娣姒時茫然,否否又唯唯;環列勸傷心,願婦安汝止。矧多未了緣,舍生何乃爾;為問閨閫中,慷慨伊誰氏?婦曰妾有心,金石堅莫比;夫亡與俱亡,萬事付流水。含殮玉與珠,束裝紈與綺;附棺與附身,誠慎為夫庀;招魂致誄詞,哭奠陳酒醴;齊衰為服喪,不盡情妮妮。扶櫬纔出門,轉身歸房里;換卻新衣裳,脫卻舊簪珥;整頓如好花,將殘再結蕊;須臾乃雉經,家人急奔視;命已絕,相對淚累累。聞者咸悲傷,贊歎掛諸齒。嗟乎!貪生本人情,婦志一何偉!萬古此貞烈,海外青山峙。
詠張烈婦沈氏詩軍功候選訓導廩生陳新(傳啟)
節義獨自伸,天下大完人。景彼名閨閣,毅然能殺身。張家之婦沈家女,十八于歸詠鳩處。一索再索俱得男,百年長結鴦鴛侶。侍讀西窗子夜時,雞鳴昧旦恰相規。和平之福日消受,堂上翁姑堂下兒;此情此景何多得,無奈風波生不測。夫也重有采薪憂,秋容慘淡侵顏色;求醫問卜日蹉跎,空對青天喚奈何!五載夫妻分別去,莫將修短問閻羅。頓覺哀號痛不生,杜鵑啼血聽聲聲;傷心欲拍靈床告,棄予如遺太不情!人生誰無病,一病竟不起;奢望正無窮,而今長已矣!雙親猶在堂,二子呱呱哭;況有未亡人,應知難瞑目。雖則難瞑目,差可慰夫心;不能同生願同死,九原再續合歡衾。苟延殘喘且從容,為夫一一盡送終。視屬纊、親含玉、必誠必慎聊裝束;三桃湯、五穀囊、至纖至微咸檢錄。從茲慷慨殉夫亡,任是百身都莫贖。須臾夫柩出庭闈,旋入房中靜掩扉;八尺朱繩繯頸絕,天為悲愁雨雪霏;面容不改貞魂結,矢志如歸堅似鐵。編詩以待採風來,有此芳徽長不滅。吁嗟乎!女貞木,鵂鶹不敢棲;■〈〈牙攵〉上女下〉 女星,浮雲不敢翳,行看綽楔請旌題:彰邑烈婦張廷煥之妻。
詠水仙花詩
凌波仙子認前身,七載驚聞兩度春。物與情通原有感,花經歲久豈無神。芳心不異根株古,枯骨翻疑色相新。他日香魂如可再,叮嚀勿負故園人!
其二
蕊珠宮里舊英姿,七載重華事更奇。道骨不隨塵世改,芳心應惹俗情疑。水中仙子渾忘歲,波上靈妃定識時。寄語園丁珍護惜,此花速報主人知。
前題泉郡生員張世清
此君匪必歎凋零,七載荒拋落草庭。仙骨還隨閒處立,冰心猶向醉中醒。分來銀蒜從頭白,動卻瑤簪入眼青。拜歲迎春應獨步,早教瑞氣透幽亭。
前題彰邑生員周青蓮
玉質黃冠鬥麗華,風塵寄跡便成家。曾隨俗女鳴晨珮,忽逐西施醉晚霞。君子有心仍樂水,仙人無事久懷沙。憐渠故作含羞態,七歷星霜始放花。
其二
萬劫修成潔淨身,拚將枯槁委風塵。無生參透長生秘,得意分明失意人。玉珮耍餘今日恨,霓裳舞罷舊時春。含情久不施脂粉,寄語楊妃莫效顰。
其三
芳名依舊水中仙,昨是今非劇可憐。不向清流藏色相,甘從濁世結塵緣。玉骨冰姿無限媚,班香謝雪有餘妍。東鄰娣妹多含妒,鎖住春心過六年。
前題雲邑生員陳廷芳
曾同眾卉鬥芳辰,水上輕盈獨可人。為壓繁華爭俗相,還將幽樸返天真。吟壇久速生羅襪,樂府從聽點絳唇。七載香魂何處夢?醒來猶憶故園春。
【台湾文献丛刊·第37种】云林县采访册
台湾文献丛刊
【第 37 种】
云林县采访册
.作者:倪赞元
.原书页数: 0210 页
●书籍简介
第三七种「云林县采访册」
本书(二册二一○面一二六、○○○字)不分卷,倪赞元编纂。赞元里居、阅历不详;清光绪二十年,任云林县训导。云林设县,始于十三年建省之时;位于嘉义之东、彰化之南,自浊水溪始、至石圭溪止,截长补短,方长约百余里。初,设署于沙连堡之林杞埔;十九年,移治斗六。时适台湾着手纂修「台湾通志」,各县厅编造「采访册」,备供采辑之用;云林采编之任,赞元即膺其选。嗣一通志」未及完成而遭割台之变,志稿散失,各县厅「采访册」亦下落不明。此册在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今据以排印。全书分斗六堡、大槺榔东堡、茑松溪堡、尖山堡、海丰堡、他里雾堡、西螺堡、白沙墩堡、大坵田东堡、溪洲堡、沙连堡、打猫东堡、打猫北堡、布屿东堡、布屿西堡十五地区,各就其积方、沿革、山川、廨署、仓廒、街市、营汛、桥渡、水利、祠庙、学塾、风俗、物产、人物、兵事、灾祥、艺文等分目记述(无可记载者从缺);其中以斗六、沙连两堡记述较丰。
●序号 篇名
1 弁言
2 云林县采访册目录
3 斗六堡
4 大槺榔东堡
5 茑菘北堡
6 尖山堡
7 海丰堡
8 他里雾堡
9 西螺堡
10 白沙墩堡
11 大坵田东堡
12 溪洲堡
13 沙连堡
14 打猫东堡
15 打猫北堡
16 布屿东堡
17 布屿西堡
●弁言
这本云林县采访册,是根据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抄本标点排印的。全书分斗六堡、大槺榔东堡、茑松北堡、尖山堡、海丰堡、他里雾堡、西螺堡、白沙墩堡、大坵田东堡、溪洲堡、沙连堡、打猫东堡、打猫北堡、布屿东堡、布屿西堡,计十五地区。各就其沿革、人物、山川、物产、风俗等详为记述。原抄本卷首有「故伊能嘉矩氏搜集」朱章,但无著者姓名及脱稿年月。经查:此书系倪赞元所编辑,时在光绪二十年(倪任云林县训导),原为供纂修「台湾通志」之用。以当时之人记当时之事,本书的资料是比较确实可靠的。(周宪文)
●云林县采访册目录
斗六堡……………………………………………………………………………………(一)
大槺榔东堡……………………………………………………………………………(四三)
茑菘北堡………………………………………………………………………………(六三)
尖山堡…………………………………………………………………………………(六九)
海丰堡…………………………………………………………………………………(七七)
他里雾堡………………………………………………………………………………(八九)
西螺堡………………………………………………………………………………(一○○)
白沙墩堡……………………………………………………………………………(一一一)
大坵田东堡…………………………………………………………………………(一一八)
溪洲堡………………………………………………………………………………(一三○)
沙连堡………………………………………………………………………………(一三七)
打猫东堡……………………………………………………………………………(一七三)
打猫北堡……………………………………………………………………………(一八一)
布屿东堡……………………………………………………………………………(一八七)
布屿西堡……………………………………………………………………………(一九四)
●斗六堡
斗六堡,附县;县城建于斗六街,周围一千一百六十丈,土墙高五尺,宽八尺,濠深七尺,广八尺,种竹为城,分东西南北四门。东以观音山与鲤鱼头堡分界,西以大北势庄与他里雾堡分界,南以庵古坑溪与他里雾堡分界,北以虎尾溪与溪洲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十四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积方
全县田园等则、粮银数目:
上则田九甲八分五厘一毫八丝八忽四微;
中则田六百八十九甲一分八厘九毫四丝八忽;
下则田二千八百七十九甲九分七厘三毫零三忽四微;
下下则田六千二百七十五甲八分七厘一毫九丝二忽二微;
上则园一甲零四厘二毫四丝;
中则园一百八十九甲二分三厘一毫零二忽;
下则园一千零四十八甲四分三厘八毫四丝四忽二微;
下下则园五千三百三十甲零零五毫一丝二忽二微五纤;
平等沙田二千七百九十一甲零四厘二毫一丝五忽六微;
次等沙田一千一百九十一甲一分六厘八毫零一忽二微;
下等沙田二百五十七甲零六厘七毫二丝一忽;
平等沙园六千三百一十甲零一分零零零零七微;
次等沙园五千二百九十二甲七分五厘零三丝零一微;
下等沙园一万五千三百一十九甲一分零九毫九丝二忽。
统共田一万四千零九十四甲一分六厘三毫六丝九忽八微;统共园三万六千四百八十七甲八分二厘三毫五丝零五微;统共应征银三万三千九百二十四两二钱二分零二毫二丝二忽九微四纤。内除光绪十六年被水沙压、一时不能垦复民园四百五十一甲四分六厘三毫四丝四忽缓征额粮银一百四十八两零六分七厘八毫二丝九忽八微外,实应征粮银三万三千七百七十六两一钱五分二厘三毫九丝三忽一微四纤(以上各堡统算在内)。
堡内村社户口:
城内斗六街、西庄尾、番社、番仔井二千六百八十户、一万零五百丁口。
社口庄七十户、二百一十丁口。
后庄仔一百一十户、二百九十丁口。
大潭庄一百六十户、五百三十丁口。
深圳仑三十五户、八十二丁口。
大仑庄二百五十户、七百一十丁口。
沟仔背二百一十户、六百四十五丁口。
田心仔五十二户、二百九十丁口。
瓦厝仔四十五户、一百九十二丁口。
江厝仔四十九户、一百五十二丁口。
新厝仔二十五户、一百一十丁口。
顶廍仔、下廍仔二十九户、一百二十五丁口。
九老爷庄三百五十户、七百九十丁口。
瓦窑藔二十二户、六十九丁口。
大北势一百五十户、四百九十丁口。
甲六埤一十二户、六十丁口。
水礁庄一百五十三户、三百八十丁口。
圳头庄二十户、六十四丁口。
高林仔头二百三十户、七百二十三丁口。
旱井仔庄二十五户、六十八丁口。
鱼池仔庄一十户、七十二丁口。
竹■〈广〉空三十二户、九十四丁口。
荷苞厝七十八户、二百三十四丁口。
溪边厝二百三十户、六百九十二丁口。
刘厝庄三十五户、九十九丁口。
茄苳脚七十二户、二百五十丁口。
黄林仔头四十户、二百三十丁口。
顶新庄一十五户、四十九丁口。
下新庄一百六十户、三百五十丁口。
棋盘厝九十二户、二百九十丁口。
麻园仔九十户、二百八十丁口。
大竹围八户、三十二丁口。
溪洲仔十户、三十九丁口。
枋树湖五十户、一百九十丁口。
咬狗庄七十户、二百三十丁口。
湖山藔四十户、一百五十七丁口。
新厝仔五十一户、二百一十丁口。
内林庄一百五十二户、五百五十丁口。
竹头角二十户、六十二丁口。
埤仔头二十五户、八十四丁口。
牛埔仔二十一户、五十六丁口。
埤仔坑三十二户、一百零五丁口。
石榴班五百三十户、一千七百一十丁口。
海丰仑九十九户、四百五十丁口。
何林仔头二十户、五十丁口。
番仔郊三十户、一百二十丁口。
菜公庄二百二十户、五百九十丁口。
朱丹湾四十户、一百六十九丁口。
九芎林二百一十户、六百二十丁口。
旱溪仔二十户、九十九丁口。
林内庄一百四十二户、四百八十丁口。
崁顶庄六十八户、二百三十二丁口。
坪顶庄五十户、一百九十二丁口。
萧厝仔一十户、三十九丁口。
虎尾溪一百一十户、四百二十丁口。
顶保长廍、下保长廍八十三户、三百二十四丁口。
莲花埤一十五户、五十二丁口。
新廍仔二十户、六十三丁口。
顶柴里庄、下柴里庄八十四户、三百一十丁口。
枋桥庄一百六十户、五百二十丁口。
管事厝四十三户、一百五十丁口。
斗六东六十户、二百四十二丁口。
石林仔头五十二户、一百六十四丁口。
茄苳脚仔八十二户、二百八十四丁口。
以上全堡除城内,计六十三庄。合城内共八千六百五十六户、二万八千六百五十九丁口。
柴里社附城,共六十二户,屯外委一员、屯丁三十八名,余丁口五百零一。
沿革
云林旧无县治,设斗六县丞,分隶嘉、彰两县。光绪十三年,前爵抚部院刘奏请设县,隶台湾府,建署于沙连堡之林圯埔。十九年,抚部院邵题请移治斗六:是为云林建设移治之始。
山
大尖山在县治正南四十余里,上有居民十余户,所产麻竹、桂竹、茶欉等类。其山自嘉义县打猫东堡迤逦而东,由芋蓁笼岭头山过峡折入大匏靴岭,山势突起;复由太平山瓦厝山转东出观音亭山。草木苍翠如绿褥铺张,众山朝拱。此县治东方之主山也。
五虎山在县治东南八里,或谓火炎山、或谓五峰山。
枰仔山在县治东南九里,细草蒙茏,如玉几胪列,山上平坦。
土狮山在县治东南九里,山形似狮子,故名土狮山。
大坪顶山在县治南方十二里,山多麻、桂二竹,有民居十余户。
尖山坑山在县治东南十一里,山下有王爷庙,并归化熟番十余户,栽种地瓜为生。
崁顶山在县治东十里。
黄竹坑山在县治东十里。
檨仔坑山在县治东十二里。
湖山岩山在县治东北十二里,山下有观音庙,庙前有田,不待引水灌溉,而泉自出。其租以为庙内香油,每月四处到庙行香者纷如。
枋树湖山在县治东十里。
湖山藔山在县治东北十里。
杨仔逞山在县治东北十里。
触口坪顶山在县治东北十五里。
林内山在县治东十五里。
岭(堡内无)
屿(堡内无)
川
尖山坑溪源发于打猫东堡之大平山,由溪边厝南至斗六溪转西过北势田头庄与庵古坑溪汇合。
五虎山溪源发于打猫东之小坑山,由高林仔头、萧厝仔转西过沟仔背、三角埤后庄仔与斗六溪汇合。
金瓜坑溪由庵古坑溪直至他里雾与斗六溪汇合。
下新庄溪由竹头角海丰仑汇于虎尾溪。
檨仔坑溪由内林、埤仔头、石榴班、海丰仑与虎尾溪汇合。
枋树湖溪由茄苳脚、牛埔仔、石榴班南与虎尾溪汇合。
湖山藔溪由石榴班北转朱丹湾与虎尾溪汇合。
港(堡内无)
潭(堡内无)
廨署
县新署在城内西南方,自头门至后宅共五进。光绪二十年署知县程捐建,未完工。
县丞旧署在县城中,头门至后宅三进。前县丞孙澍捐赀重建。今暂为县署。
儒学署未建。
典史新署建在县署西侧。
斗六都司署在县城北门内,周围土墙,插竹开濠。堂屋大小现存二十六间。其随、协防汛署及左右兵房俱废坏。
随防汛署在县城中,原在都司土墙门。今或居庙宇、或租民房,无定所。
协防汛署在县城,亦无定所。
仓廒
堡内旧有仓屋九间、又社仓一所、柴里番社社仓一所,均干隆年〔间〕建。叠遭兵燹,荡然无存。
街市
斗六街在县城中,为市甚久。
东和街在县城东门,俗名番社。
沟仔背街在县西南五里。
石榴班街在县东五里。
九芎林街在县东方十二里。
溪边厝街在县东南五里。
铺递(现为驿站)
斗六站在县城中随防汛署内,站司一、站兵二名。北距张熙厝站二十里,南距他里雾站一十里,东距林圯埔站二十五里。林圯埔站今废,站兵二名并归斗六。
营汛
斗六门营在县城北,都司一员。
随防汛在县城中,千总一员。
协防汛在县城中,额外一员。
桥梁
斗六门桥在县南门内,长四丈余,宽五尺余。
大潭桥在县西南三里大潭沟,为斗六适嘉义之所,长二丈余,宽四尺余。
大潭圳桥宽长约与大潭桥相埒。前黄秀琦修造。现已被水冲坏仅存故址。
沟仔背桥在县西南五里。
津渡(堡内无)
义冢
万人墩冢在县西南一里,置墓庵一座,合葬戴万生乱殉难兵民。有田业,备春秋祭祀。
营盘边冢在县城北门内,计二处。
西庄尾冢在县城北门外,二处。
海丰仑冢在县东北三里。
九老爷冢在县西南四里。
陂
水碓顶下陂一在水碓庄顶,源从金瓜坑来,溪自圳头庄顶分来,灌田十余甲,余灌水碓庄前后田八十多甲;一在水碓庄内,源由陂顶而来,分灌水碓庄下田七十多甲。二坡均为业户合筑。
六十甲陂在新廍仔庄前,源由庵古坑溪分来,灌田心仔庄前洋田六十甲。由业佃出贌修筑。
柴里庄陂在柴里庄外,源由庵古坑溪分来,灌田甚多。该处业佃合筑。
老江陂在深圳仑庄边,源由柴里庄陂分来。
观音陂在县南五里,源从小坑仔溪分来,灌田甚广。
后庄仔在县西三里,源从小坑仔溪分来,灌田五十甲。
高林仔陂在县东南,源从五虎山溪分来。
顶横港陂、下横港陂在县南,源从五虎山溪分来,溉田甚广。
竹仔脚陂在县东南,源由观音山溪而来。
海丰仑陂在县东,源从竹仔脚陂下分来。
老发陂在县东南,源从番仔郊庄田而来。
社口陂在县东南,源由溪边厝溪分来,溉田八十余甲。
保长廍陂在县西,源由斗六溪分来,上下二口。
黄林仔头陂在县东南,收菜公庄洋水。
圳
水碓前、中、后三圳在县南七里,分金瓜坑溪水,筑陂流灌水碓庄田及田心仔庄头一带,共灌田一百余甲。
林内清、浊二圳在县东北十五里,于触口溪引清、浊二水,南行分灌林内田七十余甲、九芎林田三十余甲、石榴班洋田一百十余甲。
社口陂圳在县东南四里,流灌大潭洋田八十余甲。
观音陂圳在县南五里,分南北二圳;一流灌田心仔洋田,一流灌大仑庄洋田。
六十甲陂圳在县南五里,流灌田心仔庄前并江厝仔庄头洋田六十甲。
柴里庄陂圳在县西南七里,流灌廍仔、江厝仔、九老爷庄一带洋田。
老江陂圳在县西南七里,流灌深圳仑洋田。
后庄仔陂圳在县西三里,分灌后庄仔、北势庄一带洋田。
顶横港陂圳在县南五里,流灌茄苳脚庄、大仑庄后洋一带。
下横港陂圳在县南五里,流灌大仑庄前洋田。
竹仔脚陂圳在县东南七里,灌菜公庄洋田。
海丰仑陂圳在县东三里,分灌海丰仑庄前洋田。
老发陂圳在县东南二里,灌莲花陂洋田。
保长廍陂圳上圳在县西一里,流灌保长廍上洋田;下圳在县西三里,流灌保长廍下洋田。
黄林仔头陂圳在县南三里,流灌番仔郊庄前洋田。
番仔埤圳在县东,分埤仔头溪水,灌番仔洋田。
虎尾溪圳在县东北三里,分埤仔头溪水,流灌虎尾溪洋田。
书院
龙门书院(附文昌宫内)。
义塾(现无)
社塾(现无)
祠庙寺观
文祠号龙门书院,在县城北,前后两进,南向。东与受天宫比附;西一护廊。前进祀朱子文公、梓潼帝君、关圣帝君;后进祀制字仓先圣人;西廊祀福德正神,附祀陈邑主文起,张邑绅凤祥禄位。祠中出息年收租谷二百余石,园税银一百余元,以为春秋每岁祭祀早晚香灯、并帮贴生童考费、秋冬会课等用。值首,逐年秋祭日于神前筶取承办。
天上圣母庙一号受天宫,在县城北,前后两楹。前祀圣母;后祀佛祖,附祀姚公鸿禄位。道光二十八年,沈长盛倡捐监修一号新兴宫在县城东门,咸丰年间士民捐资重修。
观音庙一号永福寺,在县城南。道光二十八年业户陈玉芝倡捐监修。一号湖山岩,在县治东十二里,香火甚盛。
池王爷庙号代天宫,在县城南,前后两楹。干隆年间公建,咸丰十一年重修。
陈圣王庙号广福宫,在县城西南。前漳邑士民公建,同治年间戴逆倡乱折毁,至光绪十九年,绅士陈一昌等倡捐重建。
三山国王庙在县城南,前粤籍九庄公建;后屡重修,今损坏。
城隍庙在县城东。光绪十九年县治移驻斗六,暂盖竹屋供奉神像。
福德庙在县城中大街,两进,西向。合堡公建,光绪年间重修。
将军庙在都司署内,前后两楹。前祀二十四将军,后祀林总镇。光绪年间,都司凌定国修。
温王爷庙在南门外,一楹。士民公建。
大众庙即厉坛,在县城南门外。
昭忠祠在县城西南,前后两楹,南向。东西两廊奉旨特建,祀张丙案内殉难官员人等(事略附后)。光绪十四年,斗六盐馆委员冯大镛监修,充荖叶税春秋祭祀、供奉香灯及损坏修理之用;近年斗六盐馆兼办开费外,由委员解存道库。前楹祀赠知府衔方公振声、赠游击衔马公步衢、赠都司衔陈公玉威,配祀幕友六品职衔沉志勇、七品职衔沉联辉、员弁原任外委许国宝、林登超、蔡大贵、署外委额外朱万年、陈腾辉。后楹祀赠淑人方夫人张氏、赠恭人陈夫人唐氏,配祀方姑。东廊末座以家人赖寿、姜升、曾福、邱升从祀。西廊末座以殉难兵丁等从祀。
方、马、陈三公殉难事略
方公振声,浙江山阴九墩庄人也。先世由皖迁浙,公父嫁云公客京师,赘于范氏,遂寄籍顺天。公供事武选司,期满选福建闽安巡检,历署沿海要缺;陛补斗六门县丞甫一年,而张丙之难作。署守备马公步衢、署千总陈公玉威,皆台人;久经战阵,有名将风。方公闻贼警,即移眷属入营,与马、陈二公培垒浚沟,誓以死守。又虞兵力卑薄,檄请嘉义都司许荆山移军为外援。陈公复善施火器,每出不意,屡挫凶锋;相持弥月,声势颇振。俄许,荆山夜遁,股匪黄城侦知我军无援,夤夜纵火,攻益力。诸公冒火逆击,卒以众寡势殊,被贼拦入;犹持刀巷战,各毙数贼,力竭被执。与方夫人张氏、幼女方姑、陈夫人唐氏,均厉声骂贼不绝口,致剜割鼻舌,被害尤惨。幕友沈志勇、沉联辉、把总朱万年等五员,随从江承惠等五人,兵丁刘长泰等二百余人,皆奋不顾身,同殉于难:时道光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也。马、陈二公惜家世不可考,然与方公共守危疆,效死勿去,其忠肝义胆与张、许之守睢阳,固不少让。事闻,九重震悼,特沛恩施,奉旨赠方公知府衔,谥义烈,给骑都尉世职;赠马公游击衔,谥公烈,给骑都尉世职;赠陈公都司衔,谥勇烈,给云骑尉世职;均世袭罔替。方夫人张氏赠淑人、陈夫人唐氏赠恭人,均谥节烈。沉志勇给六品职衔、沉联辉给七品职衔,均照衔议恤。方、马、陈三公均入祀京师照忠祠,张氏、唐氏均建坊旌表。并准于斗六门建立专祠,祀方、马、陈三公于前楹,以从难员弁、幕友配祀,兵丁家人俱从祀两廊;祀张氏、唐氏于后楹,以方姑配祀。地方官春秋致祭,诚异数也。余后公四十余年来守斯土,瞻拜庙廷,采访烈迹,鲜有知其详者。余惧久而益没也,乃搜访成案,得诸公死事大略如右。录而颜之,俾后之采风者,不致茫无所据云。
时光绪二年八月,调补嘉彰斗六门县丞孙澍谨书。
碑碣
斗六门桥碑在县南门池王爷庙边,高六尺四寸,宽二尺四寸;干隆五十年斗六门分司胡立。碑上仅泐捐缘姓名,且字迹漶灭,故文从阙。
清庄联会衔在城中福德庙口,高五尺八寸,宽二尺八寸。文录于左:
钦命镇守福建台澎水陆等处地方挂印总镇叶、按察司衔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徐,为会同给示以垂久远事:据斗六县丞姚鸿禀称:窃照斗六界达嘉、彰,为南北咽喉;盗匪出没靡定,劫抢频闻。卑职两署斯缺,商会营员力行清庄联会,守望相助之,颇收实效。并伊虎尾溪、崁头厝、触口溪、松仔脚四处,每处派乡勇十二名,九月起四月止,昼夜常川巡守。其工食每名每月三元,头人倍之;斗六衙署则统年设壮勇三十名,工食稍增,悉皆卑职捐给。去年,复商于嘉义营参府吕,委外委官一员督带斗六本汛兵二十名,亦自九月起四月止驻于斗六南街外之大众庙,防守该处,可堵社口、圣王巷、过溪仔三处,并可接应本街官每月贴薪水钱六千文,兵每名每月贴点心钱一千文,亦由卑职捐给。卑职衙署在街之中武营,在街外之北。设遇有警,三路齐出,首尾得以相顾,可绝贼路。自设防至今,无闻劫抢,则是联壮巡防已有明验。但恐一官一性,事属劳力赔钱,日久懈生,难期远长,而仍无补于地方,不免有前功尽弃之叹。况又地当冲要聚匪之区,一无缉捕经费。卑职去年仿江苏省所办一文缘,于本街劝题每日收钱二千千零文,存殷实业户处,专备本街捕盗之需;自十月至今有收无用,存积已有百余千。此地民有漳、泉、粤三籍,心性本浮动不齐,此项题缘亦难期必久。昨与众绅董接谈,卑职瓜代伊迩,虑及所事有始无终。绅众佥称,此一举必须禀请宪台暨镇宪并台湾府立案,会衔出示勒石于公所;并请于春秋孟首,札饬司事文武查照,督率办理,禀复备查:俾不得废弃,庶便永远遵行等情。卑职复于众议五条开后,伏祈察核,俯准立案,会衔给示施行,以顺舆情,俾得勒石祗遵,永垂不朽,实为公便等由。计列呈议定章程五条。据此查该县丞仿照江省所办一文缘之法并所议各条,既无勒派之名,又收缉捕之效,办理甚善;除禀批示暨行府立案通饬外,合行出示为此示仰斗六官绅、总董、铺户、居民人等知悉:尔等务须遵照,后开酌核条议章程,日捐出制钱一文,以为缉捕经费。集腋成裘,力半功倍;可以日久而罔懈,勿以半途而辄废。将见众志成城、地方绥靖,本镇、本司道实有厚望焉!其各勉旃,毋违特示。
计开条议章程
一、一文缘之题捐,原为本街盗警之用。如当场擒获一盗,赏钱拾六千文;格毙一名,赏钱二十千文;被拒致毙者,给赏埋葬钱一百二十千文;受伤者随时酌给医资,由本街总董查实向经理一文缘之司事支取。如有冒滥,分文着赔。
一、每日仅捐制钱一文,力非难办;务宜永久奉行,以收成效。各捐户不得以无事开销,遽行停止;以致有事时,转形支绌力穷。
一、每年自九月起至次年四月止,斗六县丞先期请由嘉义营参府专派外委一员,带斗六本汛兵二十名驻于大众庙防守。每月应贴弁兵薪水钱二拾六千文,即于收存一文缘款支。
一、每年防守期内,该弁兵果能实力巡逻地方,不致多事,即由斗六县丞禀请分别奖赏。如查有怠惰偷安,亦即随时禀请差拘究办,以示惩儆。
一、每年春秋二仲月,本街总董联庄需费,每次在于一文缘内支用,但不得过四十千之限。如有滥给,经理之人按数赔还。
一、经理一文缘之董事,应令众绅耆选举公正、诚实者四人,造具名册禀请斗六县丞查照立案,递年交接轮值,免滋流弊。
一、此项题缘钱文,如每年开销外盈余若干,存放殷实铺户生息,以期扩充;利息不得过二分。仍由斗六县丞将收支盈绌数目开折禀报,以备查考。
一、一文缘之设,除本街捕盗需用外,惟防守弁兵薪水并春秋联会经费以及本街、隘门、溪底、陂岸四项准予开销,其余概不得藉端支领,致干冒滥。
道光二十八年六月日立碑。姚公禄位碑在北门受天宫内,高二尺许,宽一尺余。文录于左:
姚公讳鸿,任斗六分县,有循声。士民爱之,建立长生禄位,供奉于受天宫后殿座侧,捐典香田一所。迨己卯岁,原典之人备价赎回。时署斗六分县姚公(印)棣,乃公堂侄也。因原赎田价不多,加增银十元,贡生陈清池亦捐银十元,凑买尽契陈龙记旱田一段,坐落斗六东门洋乌瓦窑,沟田贰埒,大小共十二坵;东西以沟为界,南以坔底田为界;北以圣母会田为界,价银一百二十元,递年实租榖一十八石,载纳番租榖六斗,佥议租榖交天后宫住持收管,为姚公朝夕香灯、年节牲醴之费。其卖断根尽契并上手印契难收藏,当众在神前焚化;将所卖田迹,租额泐石记明,藏于庙内以垂永远云。
光绪六年经置斗六分县姚棣买中见曾福来经议总理庄省三董事林玉春同立
坊匾(坊现无)
「勤公懋着」匾在堡内林内庄。嘉庆二年六月,钦命福建台湾总镇府哈、台澎兵备道季、台湾府正堂过,为丁酉科拔贡军功五品顶戴州同郑天球立。
「家传尚义」匾在林内庄。督办云林城工总局陈、为光绪十三年二月初一日建竹城首先兴工林内庄总董郑绵昌立。
「尚义急公」匾在林内庄。光绪十四年署理云林县正堂陈,为林内庄总董郑必昌立。
风俗(内分为姻婚、丧祭、岁时、居处、衣服、饮食、士习、农事、商贾、女红,更加以杂俗而附以物产。至于土著、客庄、番社杂处既久,大概相同,则略陈其说于后,无须逐条别为分晰)
婚姻
问名:媒氏送女庚帖于男家,尊长即晚焚香告神,置清水一碗于神座侧,以无虫蛾飞投水中为吉;又须三日内家中无事,并无伤煞鸡犬、毁坏器物;或问神算命皆吉,然后议婚订盟。
订盟:用番银、红彩、大饼、槟榔;殷实家则加礼盘等件。女家随其轻重而报以紬缎、刺绣之物,随将大饼分送亲友。纳聘亦然,亲友至期为之灿妆。
完聘:合纳采纳币为一礼,用婚启拜帖往复。聘金银连订盟以四十元为率,仍备礼盘、大饼、槟榔,又豚肩、老酒、烛、炮之类,丰俭称家之有无。女家亦随其轻重报之。
请期:男家将日课送女家覆看,不别具仪,俗多于完聘时并送。
迎归:多在岁杪。少用花轿,因轿价甚贵,动辄数十金故。俗率用小轿。或借四轿,而工价仍须十金左右,经绅士禀官平定价钱。迎归日以二童子放炮前导,礼物在后。媒氏须多备小炮以分舅仔,曰舅仔炮。轿夫、脚夫约用十余人,富贵家则亲迎无定。又有完聘时而顺迎归者,则两家从俭也。
新妇将上轿时,登厅堂拜祖先父母毕,备席堂上,父母兄弟姊妹同席劝饮,谓之分姊妹饭。
妇至婿门,即备红米丸汤款内外诸人,取团圆之意。吉时,令一童子向轿前揖而请出,别择夫妇齐眉、儿孙遶膝之老妇人扶新妇出轿入房,然后行合卺之礼。
翌早,婿同妇拜神祇、祖先、翁姑及诸尊长,各赐以银;妇献茶,亦各赐以银,多少贫富不等。
三日,请新妇出厅,备席堂上,择诸母姑妗及未嫁女陪坐。初,新妇居客位;三巡酒后,乃易主位酬宾。即于是日或次日入厨房理中馈之事。
三日,富贵家行亲迎之礼,小舅子即于是日往拜婿家,名曰探房,亦名换花。
四日或五、七日,婿同妇回门拜妇家,尊长各赐以银曰结衫带;备席宴后,婿、女乃辞归。
俗喜赘婿,只须订盟,不索聘礼,或议一外孙传嗣。赘入几年后,方喜别出居住。女家如此;男家稍贫无力者,亦往往从俗。然究鲜始终若一。
完婚:亲戚庆贺,不论轻重,各宜备酒酬谢;新婚亲到客家催请。为女家灿妆,则无酬客之礼。
丧祭
父母病危,移出堂上,取古易箦之义,曰搬铺。既绝,披发哭泣。即刻焚香烧纸银,烛火长明,寓可照冥路意。
尸忌猫,俗传猫跳过,尸即起行如生,逢人紧抱不脱,过门限或被物冲碍则倒。故子孙夜睡于尸侧,曰守铺;一以尽孝心、二以防不测。
将殓,先沐浴。水斯洁净,故子孙持新钵往溪边取水;投钱数文,曰买水。
浴罢更衣,含饭尸口,备物以祭;每品子孙箸箍少许,唱明「进奉」,曰辞生。
辞生毕,仍扶尸就床。以帛纵一条盖首至足,横或七条或五条周身包裹。将帛余长裂开,条条左右交互密结,不露尸迹;当胸处加以红缎莲花一朵,曰殓组。此礼视祖传或有或无,不为通例。
尸在铺,亲戚往吊,谓之探铺。出嫁女及其儿孙女归,至中途即泣,曰哭路头。
尸扶置棺内曰入木,即殡也。若母死外家相离不远,必待外家前来审视,方敢盖棺。外家至,儿媳卑幼必匍匐出门接,称家之有无礼仪。请外家亲封加钉。如此,则外家无异言。
俗少停棺;既殡即葬,曰出山。亲戚备牲醴祭奠,曰上路,谢以红白布或五色布及发粿、韭菜之类。虚糕俗名发粿,韭土话与久同音,取发达久长之意。备猪羊全付者,则谢以银至少六元、多十余元。出山时,富贵家则具礼仪,请官绅点主并题铭旌。亲朋戚友题赠联轴,白衣冠送其出山;行至半途,主人跪辞再三,客乃归。葬毕,举家再行巡视,曰巡灰。
临丧,不论贫富,俗好延僧道诵经礼忏,鼓乐弄铙;一人登坛者曰开冥路,三人登坛者曰大冥路,五人登坛者则曰午夜;盖自午至夜相继不绝也。又有做一朝者,俗名功德或名功果,则先一夜排场;次日经忏既毕,普渡孤魂,如七月盂兰会,须附近亲友备牲醴等物助之;祭毕,仍将原物送还亲友,丧家须费数百金。
置灵座,朝夕祭奠哭泣。七七之后,即做百日,卒哭;谢吊者以糕粿,谓之答纸。士家则须百日丰足。百日后朔望祭奠,曰做孝。期乃止哭,仍朔望祭奠而已。期而小祥,再期而大祥禫始除服。士家皆然;若民庶则视死者年纪老幼,自百日至除服,序次减少,各无满足。
俗少大宗,各祭于家,一年凡数次,自忌辰以外,元旦、清明三日节,端午、中元、重阳、冬至、除夕皆祭,或用三牲或用品馐,无定所。
岁时
正月元旦至初五,举家灯火长明,谓之擎灯。男女盛饰,各庙行香。亲友造门道喜,曰拜正。客来请以糖果,曰请干茶;彼此吉语赠答。备酒相款曰请春酒。有吹手沿门吹鼓曰吹春。初四日备牲醴、烧纸舆马,谓之接神。十五日作上元节,是夜为元宵。庙宇灯烛辉煌,往来焚香不绝,街衢放炮竞胜,多至数十金;童子举纸灯结伴游行,照耀如昼。妇人窃听人语,以占吉凶,名听暗卦;即镜听遗意。
二月二日,商贾各备牲醴祀福神,曰做牙;农家尤重,取古春祈之义。每岁于是月,斗六街众迎南北港天上圣母,供奉受天宫,焚香者不绝于道;十余日,乃迎神赴别堡。
三月三日及清明节,家食薄饼,备牲醴品馐祀先,并祭墓。祭时,附近有人,各以所祭糕粿赠之;或仅以纸钱挂墓,曰挂纸。
四月初八日,僧侣奉佛沿门作歌,曰洗沸。又于立夏日,家食匏子和大面作羹,俗以食之令人肥白。
五月初五日,俗名五日节。家以竹叶包糯米为粽,所谓角黍;用以投赠。制绣囊,实以香屑,曰香袋,令小儿佩之。门悬蒲艾、饮雄黄酒以祓不祥,并辟邪气。又斗六街外,尝以竹圈周围团结大炮,挂于竿之末,高四、五丈;众以炮引火击之,圈内炮向,则将所赏银物夺归;如夺得锦标之状曰打炮城。
六月初一日,以米粉为丸祀神,取团圆之意;曰半年丸。此俗今少。
七月初七日,士子为魁星诞。是日世传为牛女渡河,巫家以为七娘诞,登坛说法,鼓角諠哗;儿女多惑其术,冀为解厄消灾。临期赴会,曰过关限度。俗尤尚中元普度,即佛家所谓盂兰会也;村庄朔望晦皆祭。斗六街及各境,是月下浣共打醮六、七天。祭时灯火烂熳,陈设极丰;祭毕;将棚厂八柱米饭分发孤老。
八月中秋节,家以月饼祀福神;村庄演剧酬谢,仿古秋报也。斗六街于中秋节前后,夜间迎本土福神绕境,火把动至数千枝,往来绎络,颇为热闹。
九月九日重阳节,家祀祖先,俗少登高之会。童子于是节前后,制各样风筝送入云霄;夜系小灯笼于筝线,朗若巨星。
冬至节,家作米丸祀神与祖先,门窗各粘一丸,未详所解。冬至前后自十月至十一、二月,村庄皆演剧酬神曰谢平安。
十二月二十四日,家备牲醴祀神、烧纸舆马,谓之送神。数日前,各家净尘;谓岁将更新也。亲友以物相馈,曰送年。
除夕,家换新门联、放火炮,所谓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也。神案排红柑,两旁发粿一碗、米饭一碗,上插以红春花,饭曰过年饭;候干,合柑皮炒以代茶甚美。煮芥菜,待酸食之,曰长年菜。是夕祀神祭先,围炉饮酒,赐银钱于卑幼,曰压年。举家傅奕为戏,尊长不禁。
居处
地少杉木,房屋楹柱多以■〈艹〈束刂〉〉竹为之,上覆以瓦;村庄则茅舍为多。虽存古朴之风,然易于失火。近有以桂竹剖破盖屋者,耐久则不及瓦,而一易可七、八年。
衣服
冬夏着布与葛、少紬缎。士、农、工、贾等级分明,不敢混乱;古诗所谓「美服患人指」也。士家戴小帽;农、贾多以青布包头曰头布。呢羽等物皆购自内地,惟士织葛布则从附近彰属而来。俗以红线结发辫,无论老幼;曰红髻尾。今为童儿有之,壮者此风渐革。
饮食
鱼肉、蔬菜,视家有无。村庄饭粥多调合地瓜,且多食盐、酱、瓜、笋等物,最为俭约。若遇村中演剧酬神,则不论生熟宾客争留到家,备酒相敬,陈设丰隆,意极款洽。
士习
衣食朴素、举止驯良,尤尚气节;多以不学为耻,厌薄浮夸。士习颇端。
农事
田园并耕,一年两获。作苦余闲,或入山砍析柴薪出街贸易、或投糖廍佣工以资家费,颇耐勤劳。
商贾
挑货贩卖,多自鹿、笨二港来。斗六街货物甲于他堡者,前惟纸钱、纸银一项;现县城移驻是间,四处风从,万商云集,顿改旧观。
女红
妇女精勤针黹,不出户庭。惟蚕桑未兴,莫解纺织。斗六纸钱铺甚盛,贫家女刺绣之余,多以裱纸为业,一日可得数十文。
杂俗
俗尚迎神演戏,街衢庄社一年数次;余积赀财,多备此项开销。男女好嚼槟榔,多者日费百钱,俗云可解瘴气。款客以此为先;闾里雀角及相诟谇,大则置酒解之或罚羽彩示辱,小则只用槟榔数十钱之费,便息两家一朝之忿。
俗尚巫,凡疾病辄令僧道禳之。又有非僧非道以红布包头名红头司,乡人为所愚:倩其贴符作法、鼓角諠天、跳舞达旦,曰进钱补运;动费十余金。邪说惑人,妇女尤信。
土著
多漳籍,漳俗风气大约相似。不再胪列。
客庄
籍本粤东,俗尚互异;因与土著杂处既久,言语起居多效漳人。
番社
柴里社番潘姓,在县城东门内,风俗与土著、客庄大略相似。惟前番俗,临丧则将尸扶出中庭,郡番歌舞为戏,以赠死者;既毕,哭泣悲号。葬之日,视家贫富,分一股业以殉葬。婚姻,则将社中未嫁番女若干人同至坛所,择番男,如数起步齐奔周围一遍,约五、六里,先至坛所,则择番女之尤者以配,争便捷也;后至者论次择配。无订盟、纳聘之礼。现则杂处居民,旧俗革除殆尽。第女无裹足,以乌布蒙头为少异耳。至于分住城外及尖山坑内者,男女多贩柴为活。言语一如漳人,询其番语奚若,率无以应;即间有头目老番,亦仅知一二如下所采番话云。
番话(多有音无义。惟就字、音之近者纪之)
天地呼亦干尔吃饭呼满允银呼蓑米呼得力地瓜呼佛但猪呼肉毋牛呼干望羊呼失礼狗呼阿注鸡呼啄瓜鸭呼主鹿国鱼呼于时干下雨呼高难难煮饭呼必也酒呼荖吻盐呼加至力手呼阴马足呼迈达眼呼马答鼻呼五突日呼马丽月呼满星问答干有呼伊那无呼靡着
物产之盛者
榖之属:粳稻糯米(俗名朮)菽(豆,总名蔬;而名豆者,种类更多)麻(有黑白两种,作油甚香烈)
蔬之属:芥荽隔蓝瓮菜茼蒿芹菜葱韭薤(俗名蓼荞)蒜姜萝卜(俗名菜头)茄(俗名荞)芋
蓏之属:地瓜(俗名番薯)涵瓜(盐酱甚美)冬瓜丝瓜(俗名菜瓜)匏
果之属:龙眼番檨桃李梅梨柿柚菠萝(一名黄梨)槟榔(和荖叶夹食之,可袪瘴)石榴甘蕉香椽甘蔗羊萄(有甜、酸二种,以糖煮之,可作茶品)橄榄(一名青果)
木之属:榕荆(俗名埔姜)楝(俗名苦苓)破故子(结子煮成,以盐酱浸之,甚甘美)林投(叶多■〈艹〈束刂〉〉,结实如黄梨;不可食)茄苳九荆(俗名九芎)
竹之属:■〈艹〈束刂〉〉竹(笋苦,酱则可食)麻竹(曝笋干者,即此竹)筀竹(俗名桂竹;生冬笋者,名猫儿竹)绿竹(笋甚美)
花之属:兰桂梅桃李山丹树兰石榴花鹰爪兰(俗名鹰爪桃)茉莉菊花蝴蝶花瑞香月下香鸡冠花翦绒含笑茶花(种类甚多)
草之属:仙草(绞汁去渣煮成冻,和糖水饮之,甚凉)茅草(用以盖屋)蒲草龙舌草(俗名芦荟,妇人采以膏发)
畜之属:马牛羊猪狗猫
毛之属:兔猴番鼠(尾短于兔,五色成文,大者斤余)山猪水獭
羽之属:鸢燕鸠(俗名斑鸽)鹭鹅番鸭雀乌鹙(身黑尾长,能搏鹰、鸢诸恶鸟)鸡鸭鸽伯劳鸜谷(俗名加令;剪去舌端,能效人语)
鳞之属:乌鱼鳗鱼鲫鱼鳝鱼鲡鱼鲢鱼■〈鱼逮〉鱼草鱼
介之属:龟鳖蟹(有数种;毛蟹为美)虾(大小不一)螺(有田螺、石螺之分)
虫之属:峰(有蜜蜂,能酿蜜;余种类甚多)蝉(大小不一)蜻蜓(俗名田蝧)蝴蝶蟋蟀(俗名乌龙)水鸡(一名田鸡;即蛙也)
货之属:糖(有黄、白二种;又有冰糖)苎(内地多购以织夏布,其用甚广)麻(资绳索等用)银纸笋干(即麻竹笋晒干)福员(即龙眼干)粗纸火炭
物产之奇者
竹之属:八卦竹(每节周围皆目)白竹(样如常竹,惟叶纯白)
毛之属:白猴(产于山内;不多见)
羽之属:白雀(产于城内受天宫梁脊上。前尝被获)
介之属:制风龟(产山谷中。出时,四小龟载其四足而行。遇大飓风,是龟出即止;故名制风龟。樵夫曾望见之,究神异不可得)
科贡(年湮代远,未能悉详)
文进士
张觐光:原籍广东大埔县人,光绪庚辰科中式。
文举人
许国材
武举
许国梁
黄国梁:原籍广东饶平县人,干隆庚辰科中式。
黄清荣:国梁第三子,嘉庆戊辰科中式。
黄清雅:国梁第十子,嘉庆戊辰科中式。
张安邦:原籍漳州平和县人,嘉庆庚辰科中式。
拔贡
郑天球:干隆丁酉科选贡。
副榜
曾秉元
岁贡
黄春华:原籍漳州龙溪县人,咸丰癸丑年选贡。
文学额:拨府二名、县学六名。
武学额:拨府一名、县学二名。
职官
文职(自设县起)
知县:
陈世烈:光绪十四年四月初十日抵署任,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卸事。
李联珪: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抵代任,旋补实缺,十七年五月二十日卸事。
龚子廉:光绪十七年五月二十日代任,是年十月初十日在任病故。
谢寿昌: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八日抵署任,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卸事。
李烇: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五日抵任,是年十月初一日卸事。
程森:光绪十九年十月初一日抵署任,现任今职。
训导:
陈日烇: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抵任,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卸事。
卢宗煌:光绪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抵署任,十九年六月十七日在任病故。
李烇:光绪十九年八月初二日兼署,是年十月初一日卸事。
程森:光绪十九年十月初一日抵任兼署,二十年二月初一日卸事。
倪赞元:光绪二十年二月初一日抵署任,现任今职。
典史:
徐源:光绪十五年五月二十日抵署任,十七年六月初三日卸事。
黄杜:光绪十七年六月初三日抵署任,十八年正月十六日卸事。
王守诚:光绪十八年十六日抵任,十九年九月十三日因病出缺。
陈辅尧:光绪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抵代任,十月十九日卸事。
苏梦兰:光绪十九年十月十九日抵署任,现任今职。
县丞:旧设嘉、彰县丞于斗六,光绪十四年设云林县,裁。
宦绩(事经百年,不无遗珠之憾。惟从见闻所及,据实直书)
姚鸿任斗六门分县,居官廉明,安良除暴。尝虑差役过多,藉端勒索,为之裁派差名,轻减差费。凡有益于地方之事,莫不认真整顿,以期成效。若夫倡修庙宇、捐建桥梁诸善举,犹其余事。士民爱之,奉公禄位于受天宫内;更置田租十八石,递年演戏恭祝,俾垂不朽云。
流寓(无)
乡贤(无)
人瑞(无)
孝子(无)
列女(贞孝节烈,处有其人;第僻壤穷乡难于备悉。且事关风化,未敢率尔操觚。再有查详,自当续报。谨将所知。着录于册)
节孝妇陈韩氏,他里雾堡永定厝庄人;父逊让,氏生而贞静,尝从父授列女传,慕曹娥、夏侯令女之为人。年二十,适水碓庄文童陈学荣。于归后,劝荣专力举业,堂上甘旨悉以自任,戚族贤之。甫年余,荣病,氏侍汤药,衣不解带,数月如一日;复焚香祷天,愿以身代。荣卒,一恸几绝,欲以身殉。时方娠,翁姑泣谓:『汝为烈妇,光我门闾,岂不欣幸?然死者不可复生,当以嗣续为重。宽譬再三,氏始节哀成服,代子荣养,孝道曲尽,翁姑咸安。未几,子一昌生,氏纺绩之余,尝训以孝义;长使从师受业。翁卒,氏料量棺殓,丰俭得宜;事衰姑益谨,人谓过于孝子。及一昌入泮,贺者盈门,氏泣然谓一昌曰:『孺子幸附邑庠,当以孝义自勉,毋蹈流俗』。一昌文行为邑所称,盖母训也。光绪十七年,邑绅上其事于学抚部院,题奉旌表。
节孝妇陈黄氏,父阿建、母李氏。妇年十八岁,适水碓庄文童陈添为室;至二十九岁,夫卒,妇矢志坚贞,铅华尽绝,服事翁姑克尽其道;节气广誉于合堡,孝道无间于人言。今妇六十三岁,计守节三十四年。尚未旌表。
节孝妇陈高氏,漳州府龙溪县人;父廪生高爵、母陈氏。道光二十二年,妇十八岁,适沟仔背庄童生陈德周为正室。咸丰二年夫卒,妇二十八岁,遗下幼子三岁,苦志孀守,善事翁姑,丧终尽哀,内外皆称节孝。现年七十岁,计守节四十二年。尚未旌表。
节妇陈谢氏,父隆、母刘氏。妇年十七岁,适斗六街陈头为正室;二十七岁夫卒,妇柏舟矢志,绝尽铅华;治家谨慎,教子有方。至六十六岁而卒,计守节三十九年。尚未旌表。
节妇陈杨氏,大潭庄人。父杨天勋、母简氏。咸丰十年,妇十八岁,适沟仔背庄武生陈观光为正室。同治十年夫卒,妇二十九岁,遗下幼子两岁,苦志孀守;勤俭成家,养子成人,送姑终老;翁尚在堂。于光绪十四年,妇四十七岁而卒,计守节十八年。尚未旌表。
节孝妇吴林氏,内林庄人。年二十,适斗六吴国珍。八年夫卒,妇年二十八岁,矢志抚孤,事姑尽孝;贞洁之行,邻里咸称。卒年四十五岁。
兵事(阵亡官军及殉节赴义者,代远难稽,未能悉详)
土寇
干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彰化县民林爽文、庄大田煽结天地会聚众起事,戕官、劫县,全台震动。五十二年,将军福安康衔命东征,捦斩林爽文;大田回窜大里杙,官军败之,逃入番社。生番执献军门伏诛,余盗悉平。
道光十二年陈办之乱,彰化县人黄城焚■〈艹〈束刂〉〉冬脚、加犁庄以应后,与张丙攻嘉义,为官军捦获正法。
道光十二年,嘉义客民闽人陈办与粤民争牛起衅,纠众攻双溪口。知县事邵用之驰压,为贼所戕;台湾府吕志恒及北路协副将叶长春督兵往捕,众寡不敌,同遇害。贼聚愈众,窜扑嘉义,总兵刘廷斌督军民死守五十余日不下;会陆路提督马济胜自泉郡统师赴援,檄总兵窦振彪解嘉义围。贼退攻斗六,县丞方振声移眷入土城及千总马步衢、把总陈玉威悉力守御,屡挫贼锋。台镇檄都司许荆山赴缓,荆山畏贼宵遁。贼知我军无援,攻益力;然畏官军火器,未敢过偪,乃纠其党詹通、黄凤、张丙悉众来攻。马步衢忧贼众兵单,召监生张彩五(即张红头)使募乡勇协守,彩五不从,反与贼合。相持二十余日食尽,贼肉薄登城。方、马、陈三公短刀巷战,力尽被执,骂贼益厉,贼割其舌,含血以喷,与家属、幕友、长随兵丁同遇害。贼据斗六分三股;詹通等犯彰化,提督马济胜之;张丙为刘廷斌所获,解京正法。盗平,将军瑚松额自福州至。张彩五即张红头,嘉义监生,道光十二年陈办攻斗六,千总马步衢以军孤援绝,使募勇助守,彩五不从,反为贼应。斗六破,官眷幕从兵丁皆遇害,彩五从张丙攻嘉义。丙败,以正法,军民称快。
同治元年,戴万生乱,与林晟窜攻斗六,焚杀居民,火及昭忠祠;惟后进祀殉难节妇方、唐氏之一楹不毁,贼异而舍之。是时洪檨据北势■〈氵南〉、陈哑狗踞小埔心,皆与戴逆通,势张甚。三年,提督林文察克复斗六,晟回窜内山之四块厝,死力据守;文察会兵备道丁曰健督军追剿,克捦之,余匪尽平。
边防(扰及海口,腹地安堵如常)
凶番(堡内无)
灾祥(天灾流行,岁所时有。第代远难稽,惟就见闻之大者着录于册。)
旱涝
咸丰初年大旱,早稻失收。
咸丰三年大雨,触口溪水涨,沙压万元六田园,并冲坏水镜头庄。
光绪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大雨雹。
光绪六年六月初三日大雨雪,十月初二日飞星入月。
光绪十四年大旱,五谷腾贵。
光绪十五年五月大雨连日,田园多浸。
光绪十六年七月大雨水。
光绪十七年大雨,冲坏村庄埤圳。
光绪十八、十九年,清、浊二溪皆涨,附近村屋内水深数尺。
暴风
咸丰三年六、七月间,暴风逾月。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暴风坏民房。
光绪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台风大作,三日始止,坏民庐舍甚多。
光绪十八、十九年皆暴风。
山崩
道光二十年茅埔坪山崩。
咸丰十一年大尖山崩。后戴万生反。
光绪十四年大尖山崩。施九缎是年煽乱。
川竭(无)
地震
道光初年地大震。未几,张丙反。
道光二十年十月地震山崩,民屋倒坏。
道光二十八年地震;适重修受天宫,匠人多从屋上坠下。
同治元年地时震。是年戴万生反。
光绪七年地大震。后数年,法寇犯台,境内安堵无害。
●大槺榔东堡
大槺榔东堡,在县西南四十五里;东以莿仔仑与白沙墩堡分界,西以万兴埔仑与尖山堡分界,南以笨港大溪与嘉义县打猫堡分界,北以虎尾溪与海丰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二十二里,南北相距二十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均附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共三十三庄:
北港街七千一百五十户、四万零九百三十七丁口。
北港新街四十八户、一百九十九丁口。
后沟仔庄二十三户、九十八丁口。
顶廍庄一十六户、四十二丁口。
布袋嘴庄一十八户、八十四丁口。
抚番社三十三户、一百零三丁口。
兴化店庄二十五户、八十八丁口。
扶朝家庄一百四十五户、七百九十丁口。
竹围仔庄二户、十三丁口。
盐水埔庄七十六户、二百四十三丁口。
海埔藔庄一百十户、三百九十丁口。
涂间厝庄四百二十六户、三千二百七十七丁口。
树仔脚庄九十六户、三百三十一丁口。
水漆林庄一百五十六户、七百八十丁口。
船头埔庄二十三户、一百零七丁口。
过沟皂庄八十四户、四百零七丁口。
蒜头藔庄一十八户、五十二丁口。
考试潭庄居民另徙,现无户口。
车巷口庄五十八户、二百二十一丁口。
春牛埔庄九十六户、五百二十四丁口。
西升庄八十五户、四百四十一丁口。
海丰庄三十二户、一百十五丁口。
番仔厝庄一百四十六户、六百五十丁口。
红毛路庄五十八户、二百六十九丁口。
大北门庄五十四户、一百四十二丁口。
番仔沟庄一百四十三户、三百九十五丁口。
沟皂庄一百四十三户、二百零一丁口。
奄猪社庄一十三户、七十五丁口。
好收庄四十八户、四百七十五丁口。
口庄六十五户、三百二十六丁口。
刘厝庄一百十七户、五百六十丁口。
草湖十一庄一百二十一户、四百十八丁口。
山仔脚庄五十六户、二百八十二丁口。
以上共九千六百八十四户、五万二千九百三十五丁口。
沿革
大槺榔东堡,旧属嘉义县。光绪十四年,改隶云林县。
山(无)
岭(无)
屿(无)
溪
北港溪即笨溪,在县西南四十五里,南隶嘉义,北属云林,为二邑分界之所。源出沙连堡之清水溪,由大坵田通济圳,入白沙墩之鹿藔庄,纡回而至北港。从兴化店盐水埔西南出口,入尖山堡之无尾墩山仔汇而入下湖港出海。
港
北港即笨港,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源通洋海。金、厦、南澳、澎湖、安边等处商船常川来往,帆樯林立,商贾辐辏。因水浅沙凝,洋船不能进口,故每次海防均无夷患。
潭
番仔沟潭在本堡西南,为大槺榔、白沙墩泄水之所。春冬旱涸,多生水草,褰裳可涉;夏秋则浍两堡之水,潭水顿盈。产■〈鱼逮〉鱼、杂鱼、虾、蛤之属甚多,不须放种,而鱼自生,贫民资以为利。
廨署(无)
仓廒(无)
番社(无)
街市
北港街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北港。东、西、南、北共分八街,烟户七千余家。郊行林立,廛市毘连。金、厦、南澳、安边、澎湖商船常由内地载运布疋、洋油、杂货、花金等项来港销售,转贩米石、芝麻、青糖、白豆出口;又有竹筏为洋商儎运樟脑前赴安平转儎轮船运往香港等处。百物骈集,六时成市,贸易之盛,为云邑冠,俗人呼为小台湾焉。
铺递(无)
营汛
北港汛隶嘉义营属,千总一员。
桥
北港无桥,惟街西南番仔沟潭,地势卑下,春冬水涸,于潭上编竹为桥,以利行人。
渡
北港渡凡三,皆以竹筏为之,于街外东南、西南溪港中,以载行旅。
义冢
一在兴化店庄,新旧二所,系公置民园,方长一里;一在树仔脚庄,凡十一所,横直五里。
圳(北港地通洋海,潮汛可至,故无水圳)
坡(无)
书院(生童于社学会文,未建书院)
义塾
每年由绅民筹备膏火,延请塾师于联甲局内教授本街幼童。
社学
聚奎社在街西北文昌庙内,为同社诸生会文之所。艺成,则送品学兼优者第其第次,互相切磋。
祠宇
旌义亭在街中。干隆五十二年林爽文围嘉义,扰及北港,绅民结垒自固,屡挫其锋。五月三十日,贼设伏陷垒,遇害者百有八人。事闻,纯庙御书「旌义」二字以赐,绅民敬谨钩摹,建亭志感;即其后为义民祠,祀死事诸人,后复以戴逆案内死难者从祀。光绪十七年,祠以岁久失修,为风雨所侵,倾坏将圯。绅民集捐,于二十年重修,增扩后堂一进。春秋祭祀,香火甚盛。
天后宫在街中。雍正庚戌年建。干隆辛末年,笨港县丞薛肇广与贡生陈瑞玉等捐资重修,兼扩堂宇。咸丰十一年,训导蔡如璋倡捐再修,扩庙廷为四进:前为拜亭,兼建东西二室;二进祀天后;三进祀观音大士;后进祀圣母。庙貌香火之盛,冠于全台。神亦屡着灵异,前后蒙颁御书匾额二方,现今钩摹,敬谨悬挂。每岁春,南北居民赴庙进香,络绎不绝。他如捍灾、御患、水旱、疾疫,求祷立应。宦绅匾联,多不胜书。宫内住持僧人供奉香火,亦皆恪守清规。
文昌庙在街西北。堂宇二进,东西两廊。道光十九年,贡生蔡庆宗倡捐巨资兴建,奉祀文昌帝君,以为会文讲课之所。光绪元年,贡生陈缨宏等劝捐重修;十三年,里绅蔡庆元等集捐兴筑垣墙数十丈。
弥陀寺在街东,一拜亭、一堂,祀阿弥陀佛。相传前因溪有溺儿,每于白昼现形,曳人落水,街民恐惧,视为畏途。嘉庆三年,王福基由此经过,为鬼所困,几濒于危;朗诵阿弥陀佛数声,鬼遂隐;乃告街众立石焉。后五年,居民于黄昏时,每见石现火光,遂鸠资建寺。同治五年,增广生郑来臣等劝捐重修,颇着灵应。
碑
旌义碑在义民祠前进。长三尺七寸二分,阔一尺七寸三分。干隆五十二年,御赐「旌义」二字,以奖义民。敬谨钩摹,砌石建亭志感。
坊(无)
匾
「神昭海表」匾在天后宫,嘉庆间御赐。
「慈云洒润」匾光绪十二年嘉邑大旱,知嘉义县事罗建祥屡祷不雨,适县民自北港迎天后入城,罗素知神异,迎祷之,翌日甘霖大沛,四境沾足,转歉为丰,详经抚部院刘公具题,蒙御书「慈云洒润」四字。今敬谨钩摹,与嘉庆年所赐共悬庙廷。
「海天灵贶」匾道光十七年,本任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统兵渡台,舟次,外洋忽得台风,祷神立止,兼获顺风以济,遂平台乱;上匾志感。
风俗
与斗六首堡同。
科贡
黄登瀛:光绪丁丑科进士。
黄登瀛:同治甲子科举人。
蔡锡嘉:光绪乙亥科恩贡。
许鸿书:咸丰己酉科拔贡。
梁栋材:同治癸酉科拔贡。
洪时配:咸丰癸丑科岁贡。
职官
文职(无)
武职
千总一员。
宦续(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贞女(无)
贞孝女(无)
贞节妇(汇入节妇内)
贞烈妇(无)
贞烈女(无)
节妇
蔡吴氏,草湖庄人;父吴天来。年十七,适北港蔡天照;三年照没,氏年方二十岁,矢志守节,屏绝铅华,缟素终身。至年六十一殁,守节四十一年。光绪十三年,嘉义县罗建祥为之请旌,报「可」。
蔡王氏,字闲娘,北港王谦女也。幼性端谨,非礼勿言。年二十,适本街蔡钻,伉俪甚笃。逾年,育一子。家门雍睦,琴瑟静好,人尽羡之。钻病,氏调汤药必躬亲,昼夜未尝就枕;未几,钻殁,氏蓄志欲殉,恸哭呕血,晕绝。后醒,张目遍视,见幼子在侧,乃拊尸大哭曰:『儿幼,妾志不得遂矣!奈何』!悲极声嘶,邻人为之下泪。氏既葬夫,即杜门课绩,虽亲串庆吊皆不往,惟抚孤守节以存禋祀。今子已长成,且抱孙矣。氏志于此少慰。行年五十有四,犹不见外亲云。计守节二十五年,尚存而未旌表。
蔡杨氏,杨崖女也;世居北港。字蔡■〈木盛〉为室,年二十于归。■〈木盛〉家贫,氏能茹苦,有梁孟风。二十岁,■〈木盛〉卒,仅有七月遗孕,氏摒挡丧具,为夫殡敛;既葬,惟以女红自给。逾三月,产一子。氏既须乳子,又事针黹;家益贫,然矢志弥坚,虽炊烟屡断,处之晏如。今子已长成,能顺母志,家业稍裕,氏犹不改寒素。现年五十八岁。
蔡陈氏,名珠,扶朝家庄陈乌番女。年十五适北港蔡汝永,便能持家,操中馈事,井井有条。伉俪九年,汝永殁,氏年二十四,称未亡人,不通庆吊。卒年六十八岁,守节四十四年,人罕见其面。
节孝妇
蔡杨氏,字安娘;父杨天江。十八岁,嫁同里蔡汝铎。铎业儒而家小康;氏入门便操内政,宽严得体,尤善事姑,人咸颂之。结缡十一年,铎殁;无子,以亲侄二人继。母哭之恸,氏内痛夫亡,又伤〔姑〕老,乃勉制哀痛,强颜承欢,始得少减哀思焉。未几,姑疾,氏日侍汤药不少离,饮食非亲调不敢以进;年余如一日,并移榻姑室,虽终夜唤,勿倦。姑殁,氏料量丧葬,必洁必丰。既乃杜门课子,婢年方长,即遣嫁之,厚其资妆。抚继子如己出,及长,各为婚娶。同治十三年,蒙总督李公奏请旌表,人尽荣之。光绪十三年殁,儿孙十余人,多成立云。
许吴氏,草湖庄吴周先女。周先以其幼孝谨,故名之曰谨。十八岁,嫁北港街许开福。八年生一子,甫周岁,福殁,氏年二十六岁。家既贫,翁姑衰老,氏日操井臼、夜习女红;上事翁姑、下抚孤子,勤苦备至,人咸称之。翁姑既殁,丧葬尽礼,哀戚逾恒。子长成家,能顺母志。五十八岁病,自知不起,召子妇戒以勤俭为本,并曰:『今而后可见吾夫矣』!含笑而逝。
蔡刘氏,嘉义县打猫堡人。父刘忠;年十八,归北港街蔡然淮为妻;伉俪十年,连生数子。淮病,氏手调汤药、料量衣食,尽夜未尝安枕;未几,淮殁,氏年二十八岁,抚尸恸哭,痛不欲生,庶姑叶氏宽慰再三,力劝抚孤存祀,氏从其言。葬夫后,与庶姑朝夕相依,互相慰勉。延师课子,夜必考其功业,始令安寝;虽为慈母,有类严师。现其长子位中、次子位崧已相继入泮。氏侍庶姑加谨,御奴婢有恩,宽严得中,人皆称之。现年五十五岁。
李黄氏,牛头埔黄狃女也,名锦娘。幼有至性,端重寡言。年十八岁,嫁北港街李深,生一子。深殁,氏年二十九岁;家贫、子幼。堂上翁姑年已垂暮,以丧子故,日夕凄楚;氏强抑哀情,勉承欢意,柏舟矢节,子职兼营,翁姑顾之稍慰;久之,并忘无子,人咸美其节孝。子长,从商人,作小经纪,颇能养志;后家业渐裕,娶妻生子。翁姑相继殁,氏丧葬尽礼,事死如生。卒年六十九岁。
蔡杨氏,北港街人,名存娘,父杨永承。二十二岁,归蔡汝姐。姐卒,氏年二十六。无子,以侄为嗣,抚如己出;事翁姑能承欢志,存殁之礼无少违缺。嗣子有女幼,抱与吾姓为媳;及长,越礼,氏绝之,不使登门;『曰非吾族也』。其严谨若此,戚里敬之。卒年七十七。
蔡王氏,名笑娘,新街王宝林女。十五岁,嫁蔡第。第殁,氏年十九,矢志守节,翁姑怜之,为择侄继嗣,令氏抚养。氏善承翁姑意,爱若所生,每引以博堂上欢。及长,早为完婚;戚友问故,氏泣然曰:『翁姑已老,欲其得见孙耳』!子与妇亦能顺志,服劳无怠。及翁姑卒,子亦随逝,氏与媳焭独相对,晚节弥坚,人尽称之。现年六十八岁。
郑林氏,打猫街人,父林韭。少有至性,事父母孝。郑昆来丧偶,闻氏贤,聘为继室;年二十,归郑。郑居北港,业儒,父母俱存;娶氏后,相得甚欢。逾年,生子;翁姑益喜,以惟孝过前妇。未几,昆来卒,氏哭之哀,晕绝者再;姑勉以抚孤之义,氏收泪谢。既葬夫,遂代子职,朝夕侍膳,能承意志。未几,翁死、姑多病,氏患仆妇与婢女之偷安也,移床就姑,终日相对,侍奉益谨。后姑卒,子已长,取名步南,使读书,聪慧过人;二十四岁入泮,二十六岁食饩,娶妻生子,年四十七卒。氏遂与媳抚孙。未几,孙夭折,氏痛哭曰:吾自负夫与翁姑矣!地下何面相见?媳劝慰之,悲少减。现年八十一岁。
蔡张氏,南坛庄张秀润女。十七岁,嫁北港蔡株。四年株卒,氏二十一,有遗孕;跪灵前,设誓守节抚孤,辞甚悲惨,人咸哀之。未几,举一子。娩身后,即事女红;弥月出房。颇能将顺翁姑之意,若忘其丧子焉。遗腹子长,翁姑卒,氏经纪其丧多从丰厚,事亡如存,戚族羡之。现年七十,子亦能守其业。
节烈妇
马吴氏,安徽桐城县人,小字仁麟;前笨港县丞吴湛恩女。幼字同里马万全,翰林院庶吉士马伯乐次子也。湛恩宦于闽,氏从焉。岁辛酉,万全来闽就亲;适吴官笨港,赘于官署,相得甚欢。次年,吴解任,就北港小住,氏与夫从焉。会万全病,氏日侍汤药,饮食亲尝,扶持宽譬,衣不解带;未几,万全卒,氏悲痛欲绝,勉理殡葬。既终七,氏语婢曰:『吾事毕矣!既无子息,偷生何为』?遣使开,闭户自缢,年二十七。
王张氏,名好娘,布屿西堡人。二十三岁,王光攀买以为妾。甫三年,光攀病,遣使行,氏不应;再问之,惟俯首泣。及光攀殁,方殓,氏忽入内,呼之不出,家人疑其有故,听之。既卒事;女眷入房寻之,见其僵卧不起。迫视,气已绝;枕旁余洋烟少许,盖服以殉云。
杨张氏,名笑娘,幼鬻于杨天江家为婢;及长,姿色韶秀,天江纳以为妾。善事大妇,视嫡子如己出。咸丰十年天江殁,氏年二十八,无出;议遣别嫁,氏不肯。询之,惟云:『行当从主,母烦多语』。人以为戏言,不之理。殓葬既毕,入室僵卧,呼之不应;抚之,体已冰,不知何时饮酖,面上犹带笑色云。
兵事
土寇
干隆五十二年,林爽文扑嘉义,另股窜北港,乡民结垒自固,屡次拒战,胜负互当。五月三十日,贼诱我出,使其党作难民入垒内应;伏发,民大乱,堡遂破,遇难者百有八人。盗平,地方官上其事,蒙御赐「旌义」二字,准建祠祀。绅民感恩,钩摹泐石建亭以志;并建义民祠,以祀死难诸人。
同治元年,戴万生陷彰化,遂围嘉义,遣股扑北港。港民议战议避,莫衷一是;相率祷于天后,卜战吉,议遂定。乃培士为垒,引溪为濠。事方集,贼大至,居民迎旗旗出御;贼不战,退。时四月也。自是屡来窥伺,既不得逞,遂破新街,焚掠居民;港人集义勇出救,拔出被难男妇甚多,兼捦贼二人。询以前此不战之故,贼称是日见黑旗下兵马云集,雄壮如神,故不敢战;民始悟天后显灵保护,共诣庙叩谢,守御益力。屡与贼战,均胜;前后斩获数百级,港民受伤阵亡者仅十余人。然贼势众,新街未能即复。七月,官军至,获贼间谍,与义勇分道出击,大败贼党,狂追十余里,遂复新街;并随官军解嘉义围,集捐米一千石、洋银二千五百元以济城众。大槺榔堡盗平。
附天后显灵事
昔先王之以神道设教也,盖以功德及民与夫捍灾御难者,尊崇而奉祀之,所以崇德报功,彰善瘅恶也。我朝历圣相承,攸崇祀典。神亦显灵效顺,辅翼皇图:每见奏报之中,笔难尽纪。然其威灵显著、功德昭然者,惟关帝、天后为最着。相传后司东南七省水旱,故舟车所至,莫不庙貌巍峨;而商舶之来往海中者,尤加崇奉。北港实为海汊,通金、厦、南澳、日本、吕宋等处,商船萃荟,庙貌尤宏。神之威灵卓著,凡水旱、疾疫,祷无不应。所尤显者,惟同治元年显圣退贼事。先是,正月十五日居民迎神舆至庙廷,簥担忽飞起,直立神桌上,大书『今夜子时速以黑布制旗二面,各长七尺二寸、阔三尺六寸,上书「金精、水精大将军」字样,立吾庙廷』。左右居民见神示异,敬谨制备,然莫知何用也。及戴万生反,围嘉义,居民惶惶,聚议不决,乃相率祷于神;卜避不吉,卜战吉。于是增垒浚濠,聚民习战事。方集,而贼至,无所得旗,遂迎神命所立旗为前队崇御;贼不战退,我民亦不敢偪,恐有诈也。后贼焚新街,民激于义,争相赴援,救出被难男妇并捦贼二人;询以当日不战故,贼云:『是日见黑旗下人马甚众,长大异常,疑是神兵,故不敢战』。居民知神佑,相率诣庙叩谢,勇气百倍。自是每战以黑旗先,屡败贼,擒斩数百人;相持二、三月,港民伤毙不及二十。七月,官军至,义民导之复新街,解嘉义围。黑旗所至,贼尽披靡,盖神佑也。余独异夫港民五方杂处,不习战,一旦临以巨寇,能不骇散奔溃,乃蒙神示先机,圣显当场,使软弱之民拒方锐之寇,已极难矣;况贼踞我新街,寇仇密迩,相持数月,屡挫凶锋,卒能助官军复土地、解严围,视险如夷、处变不乱,若非仰仗神威,数万生灵非有官司为之董率,三月相拒能不有意志所见不同,乃众志成城,万夫一心,摧强寇如拉朽,则神之功其庸可思议乎?所惜当时未有据以实告者,故神之绩弗彰。然至今港民感神灵,奉祭祀,粢牲告洁,酒醴申虔,则崇德报功,上合神道设教之旨;而捍灾御难,下拯斯民水火之中。神之所以护国佑民者,功岂浅哉!因为纪其本末如此。
边防
北港居临外洋,港道实为海■〈氵义〉,潮汛相通。商船由厦门起椗顺东南斜线行,风顺一日可达港内,北深南浅,深处水约丈余,可容千余石商船。南则沙线延袤,船不敢泊,惟吃水三、四尺者,可暂寄椗。或云沙线与安平县之海翁线接,未知确否?因水浅,故洋船不敢入港。历届海防均安堵如常,贸易不废。
凶番(无)
灾祥(同斗六堡)
艺文
重修天后宫碑记笨港县丞薜肇广
天后宫建自雍正庚戌岁,修于干隆辛未年,迄今二十六载。故制捔朴卑窄,不足以昭虔妥灵;而又梁栋赤白,多剥不治。余莅港之明年,捐俸倡修;于是董事陈瑞玉等集众捐需,求材鸠工,修而葺之。不数月而蒇事,故者聿新、卑者益高、窄者开广,丹垣刻桷,焕然改观。而岁大有年,风灾息灭、海波不扬、民无覆溺,皆称神贶。余曰:神人也,若天后圣母。海内外舟车所至,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夫人穷返本,劳苦倦极而呼天,疾痛惨怛而呼父母。浸假而无恒于所应尊亲者,而反狎亵之;伦常乖舛,泊没天良。一旦履风涛、触蛟蜃、千里而遥、百里而溺,存亡呼吸之际,而始乞灵于神,而尊之亲之,呼天而呼母,神将瘅其恶而不为之呵护者矣。今圣天子以孝治天下,车书大同。台海之民百余年来,休养生息,咸能崇本抑末,各亲其亲、各长其长。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未之有也』!。天道赏善而罚恶,神亦体天而行道,笨以事人者事神,而神不降之福乎?故余曰:神也亦人也。诸绅士民请书庙成而获神庥于石,为道其所以然之故,得观感而兴起焉!至于神之所从来与夫事迹、灵应、祀典,记载所及已照然在人耳目间,故不必复赘。
题烈妇马吴氏殉夫事候选训导蔡如璋
万载流芳尺组间,毕生贞节重河山。风能挽俗非坚确,死自成名若等闲。八十老亲扶白骨,千秋大义属红颜。他年凤诰颁来早,卓卓清操若个扳?
前题拔贡许鸿书
烈是古今香,自来称不偶。贞哉马细君,流芳应不朽。夫死四旬余,茕茕何以守!寡节效共姜,儿曹一无有。闺阁事凄凉,问天徒搔首。黄鹄且孤飞,自知非长久。尺组归黄泉,寸心期无丑。名完节更全,贪生知宁否?心不负良人,行何惭父母。一死重泰山,高风崇星斗;日月可齐光,乾坤应比寿。生为连理枝,死宜琴瑟友。妇德美可风,啧啧在人口。里党被荣光,含哀同荐酒。
前题岁贡洪时配
含哀四十九日子,真心尽节报马氏;真成妇人从一矣,笨溪流芳名不死。
其二
死非激烈妇称烈,增光江南家阀阅;出嫁从夫斯局结,何必艾年请旌节!
●茑菘北堡
茑菘北堡,在县治西南;东以海埔藔庄与大槺榔堡交界,西以牛尿港与尖山堡交界,南以大溪与茑菘南堡交界,北以水升庄与尖山堡交界。堡内东西相距五里,南北相距三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均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十庄:
湖雅内庄五十六户、二百七十五丁口
溪墘厝庄七十五户、三百一十八丁口
后藔庄六十七户、三百零八丁口
后藔埔庄七十二户、三百三十八丁口
番薯厝庄八十七户、四百丁口
葫芦蒂庄一十一户、六十七丁口
尖山脚庄二十六户、六十三丁口
茑菘庄二百五十户、八百七十一丁口
湾雅庄二十二户、一百零七丁口
桕仔埔庄八十七户、四百零二丁口
以上共六百九十七户、三千一百四十九丁口。
沿革
茑菘堡,旧属嘉义县;光绪十四年,分笨溪北属云林县,曰北堡。
山(无)
岭(无)
屿(无)
溪(与北港溪同)
港(无)
潭(无)
署(无)
仓(无)
客庄(无)
番社(无)
市(无)
铺(无)
汛(无)
桥(无)
渡(无)
义冢
在湾仔庄东北冢山一所,计横直一里;距县西南六十里。
圳(无)
陂(无)
书院(无)
义塾(无)
社学(无)
祠(无)
宫(无)
庙(无)
寺(无)
观(无)
碑(无)
坊(无)
匾(无)
土著风俗
与斗六首堡同。
番话(无)
科贡(无)
职官(无)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烈女(无)
贞女(无)
贞孝女(无)
贞烈女(无)
贞烈妇(无)
贞节妇(无)
节妇(无)
节孝妇(无)
节烈妇(无)
兵事
与大槺榔堡同。
灾祥
与大槺榔堡同。
●尖山堡
尖山堡,在县治西南;东以万兴埔与大槺榔堡为界,西以厦湖港与大海为界,南以水升庄与茑菘堡为界。堡内东西相距十八里,南北相距二十五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附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五十四庄:
万兴庄八十五户、二百十七丁口。
顶尖山庄四十户、一百零三丁口。
中尖山庄三十户、七十四丁口。
大尖山庄一百一十户、三百七十六丁口。
食水堀庄四十五户、一百十八丁口。
大沟庄七十户、一百九十二丁口。
过港庄三十五户、一百一十一丁口。
顶椬梧庄一百二十户、三百二十五丁口。
厦椬梧庄一百一十户、二百八十四丁口。
后厝庄八十五户、二百十一丁口。
水井庄二十五户、八十五丁口。
牛尿港庄八十五户、二百三十二丁口。
蚶雅藔庄二十户、七十三丁口。
厦湖庄二十五户、五十五丁口。
■〈鱼逮〉雅■〈土穵〉庄四十五户、一百二十二丁口。
新港庄二百二十户、五百七十丁口。
厦萡雅藔庄二十户、七十五丁口。
蚵藔庄八十六户、二百一十丁口。
拔雅脚庄二十一户、五十八丁口。
谢厝藔庄二十八户、八十二丁口。
水尾庄十九户、六十九丁口。
后湖庄三十二户、七十八丁口。
牛挑湾庄一百三十户、三百五十三丁口。
外埔庄五十二户、一百三十六丁口。
旧口湖庄四十户、一百六十二丁口。
青蚶庄三十二户、八十四丁口。
厦仑庄二百零三户、七百三十七丁口。
旧萡雅藔庄一百十六户、三百四十二丁口。
乌麻园庄一百五十一户、四百五十一丁口。
广沟厝庄二十户、五十六丁口。
盐水堀庄二十户、六十三丁口。
三条仑庄一百五十三户、五百五十一丁口。
林厝藔庄二百四十六户、六百四十丁口。
飞沙庄二百四十一户、八百五十七丁口。
鬼仔山庄五十四户、一百三十四丁口。
内湖庄五十户、一百三十九丁口。
篮投围庄二十四户、五十八丁口。
三块厝庄二十五户、六十三丁口。
溪尾顶厦庄一百五十一户、四百五十九丁口。
羊调厝庄二百零九户、八百五十七丁口。
埤尾庄十五户、五十一丁口。
蔡厝庄四十户、七十二丁口。
施厝湖庄三十五户、九十六丁口。
四湖庄一百四十户、五百六十四丁口。
保长湖庄四十户、一百三十五丁口。
东庄藔庄三十五户、一百零五丁口。
新庄二十户、六十二丁口。
后鹿场三十户、一百十一丁口。
中鹿场四十户、一百五十七丁口。
下鹿场三十二户、一百二十九丁口。
番仔厝庄四十五户、一百六十七丁口。
海丰庄五十六户、二百十三丁口。
鱼藔庄三十二户、一百三十六丁口。
五块藔庄三十六户、一百四十九丁口。
以上三千八百三十九户、一万二千零零九丁口。
沿革
尖山堡,旧属嘉义;光绪十四年,改属云林县。
山(无)
岭(无)
屿(无)
溪(与北港溪同)
港
下湖港在县西南四十里,为外海■〈氵义〉港。南北小商船由此出入,交易货物则归北港街行栈。
潭(无)
署(无)
仓(无)
番社(无)
市(无)
铺(无)
汛
蚶仔藔汛。
桥(无)
渡(无)
义冢
在万兴埔冢仑一所,计横直一里余;距县西南六十五里。
圳(无)
陂(无)
书院(无)
义塾(无)
社学(无)
祠(无)
宫(无)
庙(无)
寺(无)
观(无)
碑(无)
坊(无)
匾(无)
番话(无)
科贡(无)
职宦(无)
官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烈女(无)
贞女(无)
贞孝女(无)
贞节妇(无)
贞烈妇(无)
贞烈女(无)
节妇(无)
节孝妇(无)
节烈妇(无)
兵事
与大槺榔堡同。
灾祥
与大槺榔堡同。
●海丰堡
海丰堡,在县西四十五里;东以车路与布屿西堡分界,西以大海为界,南以旧虎尾溪与尖山堡分界,北以中条、浊水、大溪与彰化县分界。堡内东西相距十五里,南北相距三十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附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六十八庄:
麦藔街四百九十户、三千五百三十丁口。
寒贞藔三十五户、一百九十丁口。
三姓藔八十户、四百五十七丁口。
草藔庄二十户、一百四十五丁口。
南公馆三十六户、一百四十六丁口。
番仔藔四十五户、二百五十二丁口。
火烧牛椆三十八户、一百七十四丁口。
阿芹厝四十户、二百三十六丁口。
湖仔内四十二户、二百二十六丁口。
新兴庄五十二户、三百二十七丁口。
马山厝二十九户、一百五十二丁口。
普宁厝三十一户、一百六十一丁口。
圳顶庄十一户、三十九丁口。
吕祖厝四十户、二百二十四丁口。
顶山藔二十八户、一百六十三丁口。
下山藔二十八户、一百五十二丁口。
什张犁五十五户、二百八十四丁口。
王爷捕庄三十二户、一百十二丁口。
仑仔顶庄二百七十五户、一千二百十六丁口。
五条港五十六户、三百七十二丁口。
海口厝三十九户、三百二十一丁口。
瓦厝庄八十八户、五百五十三丁口。
盐埔庄六十七户、四百六十五丁口。
顶客厝庄一百十三户、六百七十三丁口。
蚊港庄七十三户、三百九十七丁口。
新泉州厝三十二户、一百七十二丁口。
旧泉州厝三十五户、一百八十四丁口。
澄海厝八户、三十七丁口。
兴化藔二十五户、一百十二丁口。
单块厝二十六户、一百三十一丁口。
后厝庄三十二户、一百八十二丁口。
圳头厝三十八户、一百六十七丁口。
刘厝庄三十二户、一百五十六丁口。
鹭儿潭五十二户、二百八十九丁口。
新许厝藔二十五户、一百十二丁口。
旧许厝藔五十九户、二百八十四丁口。
康郎脚庄二十六户、一百四十三丁口。
五块厝庄四十八户、二百三十四丁口。
六块厝庄二十五户、一百二十七丁口。
埔尾庄五十二户、三百三十七丁口。
昌南庄六十四户、二百九十六丁口。
后安藔一百五十四户、九百三十四丁口。
巫厝庄五十户、二百二十八丁口。
盐田庄四十户、一百七十六丁口。
坵厝庄六十七户、二百三十七丁口。
三块厝三十七户、一百九十四丁口。
溪顶庄一百五十七户、七百九十六丁口。
牛埔庄七十六户、四百六十三丁口。
东势厝八十六户、四百九十七丁口。
光豸藔十四户、五十八丁口。
外湖庄三十六户、一百四十八丁口。
火烧藔六十一户、二百六十四丁口。
瓦磘庄二十六户、一百五十八丁口。
坑园藔三十五户、一百八十七丁口。
杨厝藔七十二户、三百三十三丁口。
沙仑后六十四户、二百七十一丁口。
雷厝庄七十六户、三百三十四丁口。
江厝庄十二户、四十五丁口。
顶许厝藔七十八户、三百六十九丁口。
三姓庄十二户、五十八丁口。
中山庄五十二户、二百四十二丁口。
新打埔十六户、九十四丁口。
桥头庄四十二户、二百二十一丁口。
施厝藔四十六户、一百九十二丁口。
大中椆六十四户、三百二十二丁口。
苏厝庄三十二户、一百九十二丁口。
南社十三户、屯丁十二名、余丁三十五丁口。
菁埔庄十一户、三十九丁口。
以上共三千八百四十五户、二万一千零二十九丁口。
沿革
海丰堡,旧属彰化;光绪十四年,改隶云林县。堡内旧有同安厝、马鸣山、新厝仔庄、芋头厝、月眉庄、马祖埔、吕厝庄、林朱藔、沙仔藔、六块藔十庄,于光绪十五年割隶布屿西堡。
山
观音屿在麦藔街北,高七丈余;蔚然苍翠,有如蝙蝠展翅。
溪
新虎尾溪在麦藔街南一里许,源由布屿西堡;东行至麦藔街西北方三里许之外湖庄南,八佾沟水自东北注之;复行至蚊港北入海,为海丰港之状元挖。
港
海丰港在麦藔街西北,由陆路至街十一里。港口水深丈余,商船每于〔此〕避风寄椗;然南北皆有沙线,不能容大船,为儎千余石者可入港。交易则赴北港,以麦藔无大郊行故也。
街市
麦藔街在(?)四十七里。干隆中成市。
营汛
海丰汛在麦藔街。外委一员。
津渡
兴化藔渡在麦藔街东南二里许之新虎〔尾〕溪。竹筏一只,光绪十五年设以载行;渡钱每人八文。为麦、北港、涂库往来之所。
祠庙
彰德祠在麦藔街西北三百余步。堂宇三楹,前后两进,旁室五间。年收六成大租银二百八、九十员,以为奉祀文昌帝君香火。道光十四年十月,举人丁捷三、生员张嘉言重建。
拱范宫在麦藔街;三楹、三进,廊房九间。嘉庆庚申年公建。前殿祀天上圣母,后殿祀观音大士。道光壬辰年,举人林廷璋、林世贤重修。
坊(无)
匾
「义济民天」匾道光十四年,彰邑饥,里人林日茂、隆荣号、荣盛号、丰盛号、林文楼、蕴玉堂、裕源号、隆源号、丰泰号、曾捷元、洽荣号、万顺号、锦荣号、丰茂号、吴应中等出榖平粜;台湾道刘、北路总捕同知陈、彰化县李给匾以奖。今悬麦藔街拱范宫。
「集义可风」匾道光十二年,匪徒滋事,海丰、布屿两堡绅董联集丁壮,固守地方,着有劳绩;北路总捕同知王给奖。
风俗
与首堡同。
物产
雉:雄者五色斑烂,灿然可观。居民常张网捕获,上市售卖。
沙鱼:大者重七、八百斤。渔人捕获,截其腮尾晒干,即海菜中所称鱼翅。皮可作剑鞘、刀匣;肉亦可食。
乌鱼:雌者有子,晒干可食,炸以佐酒;肉亦可食。须冬至前后方有。相传来自澎湖云。
西施舌:形如蚌,略小。味极鲜美。
竹蛏:形如鸭舌,味美而鲜;亦可曝干。
红虾:大如指。
粉蛲各色鱼
芝麻:多黑色,可作油、酱。金、厦、南澳商船每来贩运。
花生:亦可炸油点灯,间有食者。
地瓜:亦名番薯。
膏粱黍鸭蹄黍狗尾粟大麦西瓜金瓜炎瓜各色荳菁子甘蔗(居民取汁熬糖,曰青糖)小麦红米
科贡
丁捷三:道光辛卯科举人。
郑凤日(科分遗忘,系据乡人传说)
节孝妇
林龚氏,父龚维铭、母郭氏,泉州府晋江县长市乡人;妇生于嘉庆戊午年。十八岁适同县桂林乡林光叶;叶殁,氏年三十,矢志守节。教诸子作小经纪,家业日兴,使诸孙业儒;曰:『曩以贫故,儿曹不得读书;然家风不可坠,必以读书为正务』。其孙国梁、国栋均入泮,妇亲睹其盛。光绪乙酉年卒,年八十八。
林杨氏,麦街人。父杨选、母蔡氏。年一十八,适同里林前第。道光十五年,夫卒,年二十七。家贫茹苦,金石其心。后其子启潜商致富,积累万金;孙曾满前,人皆以为节孝之报。卒年六十岁。
吴张氏,布屿堡龙岩屿人,父张文学、母谢氏。年十七,适吴铭通。咸丰二年,铭通殁,遗三子;氏食贫守节,孤赖以成。计自二十九岁丧夫至七十一岁卒,守节四十二年。
吴苏氏,布屿堡褒忠仑庄人。父苏金禄,母吴氏。年十六,适廪生吴道源。二十九岁夫卒。无子,继夫兄子为后,爱同所生,抚以成立。守节十五年,人罕识面。光绪十八年卒,年四十三岁。
林吴氏,詹山堡三条仑庄人;吴憨且女,母王氏。二十岁,嫁麦藔街林启昭。光绪八年,启昭殁,氏年二十九。无子,翁姑择族子继之,俾氏抚字。氏孀居课子,善事翁姑,颇能承颜养志。于光绪十七年卒,年三十八。
兵事
同治元年,戴万生陷斗六堡。人闻变,推附生林颎为义首,林紫孺、林前篮、林前跳、林前焕、林前炳、林启锡、林启潜、林启然、许廷选、杨德春等助捐资制械,据守要口。六月二十八日,股匪陈美率匪党五千余人来攻麦藔;林颎等率乡壮义勇出御,众见贼势盛,有惧色。盐埔庄人丁情、三姓藔许河奋前拒敌,杀贼数人,众乘之,大败贼众;追出界外,丁情、许河受伤甚重,当场毙命。同人收尸以葬,兼恤其家。贼知本堡乡勇齐心,不敢再犯;地方获安,丁、许二人之力居多。盗平,附生林颎获奖训导,各义首亦分别得赏。
海防形胜
县治西临大海,烟波浩瀚,一望无际。海■〈氵义〉凡四:曰北港、曰海丰港、曰蚊港、曰下湖港;而溪流之通海者,不在此四港内。惟北港、海丰港为大商船于此寄椗;然皆有沙线绵亘甚长,大船不能进口,惟载千余石之船得至焉。有文武口,专管验船之事。凡商船由金、厦、南澳、澎湖、按边等处来者,皆由本地官给发船照;进口日,即呈文武口照验挂号,然后得卸货交易。载货既毕,向文武口请领船单,按船之大小缴纳船钞,然后出口。船单由营、县发给;每月须将存根送署,以备查考。
北港,海道通吕宋、日本、金、厦、铜山、南澳等处。依西北线行,风顺一日达金、厦。潮汛以月之初三至初八、十八至二十三为大潮,商船每于此时出进;其小潮日,各行驳船之载三、五百石者及澎湖、按边船只,照常行驶。港道北,深水约丈余;南稍浅,兼有沙线。商船进口多聚北边,以便泊驶;南则为小船、驳船、竹筏等得至。商船运货均有脚船,间亦有用驳船、竹筏者。竹筏亦有大者;沿海居民取大竹编扎成筏,用以载货出口,可至安平、鹿港等处。又有作小竹筏者,用以出海取鱼。近日洋商多雇竹筏,因此儎脑赴安平,转载轮船运赴香港销售。
海丰港,在麦藔街西南十一里,为外洋海,南北皆有沙线。港■〈氵义〉口水深丈余,可容千余石之船。同治元年,林文察统兵援台,遣总带林国泰等乘船渡海,由此登岸。
县境北界彰化,有北斗溪之险;向有竹筏泊此,以渡行人。遇山水暴发,则溪流迅急,虽竹筏亦不敢发;盖溪本通海,流急冒险,多致覆溺焉。
县治居南北通衢,西南环海,一望无际;东则锁钥前山,有玉山、大平顶山、大人楝山、燕雾山诸峰罗列,苍翠异常。玉山亦名雪山,睛日望之,晶莹如玉;或云:多产宝玉。惟生番不之识,人亦不敢往,故未有开采者。
县有八景:为「玉嶂流霞」、「龙门涌月」、「象渚垂虹」、「鹿社秋光」、「虎溪跃渡」、「凤麓飞烟」、「狮岩春曙」、「珠潭映日」;而彰志所谓「海丰渔火」者,不与焉。
右访志大槺榔、茑菘、尖山、海丰四堡之事,备知堡界、庄数、户口及山川、景物、贤贵、祀典、贞孝、节烈、纪纲、风俗、教化,世务不无小补云。
●他里雾堡
他里雾堡,在县西;东以崁头厝山与打猫东堡分界,西以虎尾溪与大坵田堡分界,南以后圭溪与打猫北堡分界,北以旧虎尾溪与西螺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二十二里,南北相距一十六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并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村五十八、社一:
庵古坑庄七百二十三户、三千一百十六丁口。
溪洲仔庄三十二户、一百二十六丁口。
湳仔庄八十二户、三百八十六丁口。
双廍仑庄三十六户、一百二十八丁口。
麻园庄二十五户、六十七丁口。
竹头角庄十五户、三十九丁口。
猴闷沟庄三十三户、八十八丁口。
黄厝角庄十一户、三十二丁口。
乌瓦磘庄七十二户、二百零五丁口。
将军仑庄三十九户、一百十六丁口。
新庄庄五十二户、一百六十三丁口。
新厝藔庄一百六十四户、六百十五丁口。
田头庄一百八十三户、六百五十一丁口。
后庄庄一十二户、四十三丁口。
北势仔庄五十户、一百八十三丁口。
菜瓜藔庄二十二户、六十二丁口。
小东庄六十八户、二百十一丁口。
惠来厝庄三十户、一百十七丁口。
大路墘庄二十五户、八十五丁口。
崁仔脚庄二十二户、七十八丁口。
过溪仔庄六十二户、二百五十七丁口。
线仔尾庄十二户、五十丁口。
溪仔廍庄二十五户、一百一十丁口。
大庄一百二十四户、五百十一丁口。
三块厝庄三十户、一百一十丁口。
下岸庄二十五户、八十九丁口。
平和厝庄五十户、二百十八丁口。
大东庄一百零五户、六百二十二丁口。
萆麻庄九十二户、七百八十六丁口。
新仑庄七十七户、四百二十一丁口。
港墘庄五十三户、二百八十五丁口。
红瓦磘庄一百零三户、四百六十九丁口。
五间厝庄一百十一户、五百五十九丁口。
旧社庄四十五户、二百五十六丁口。
仑仔庄七十户、三百五十七丁口。
阿丹庄七十三户、二百七十八丁口。
南势庄七十七户、三百五十五丁口。
中洲仔庄十二户、五百八丁口。
石圭溪庄二百五十户、一千二百十八丁口。
南清厝庄七十二户、三百五十六丁口。
连芳庄十二户、五十五丁口。
林仔庄八十八户、四百五十七丁口。
包厝庄三十二户、一百五十九丁口。
廍前藔庄七十五户、三百三十三丁口。
茄苳脚庄一百二十户、六百五十八丁口。
后沟仔庄六十一户、三百八十四丁口。
顶埤头庄三十四户、一百五十七丁口。
中埤仔庄八十户、四百零六丁口。
下埤头庄一百二十户、六百四十四丁口。
沟心庄十二户、六十七丁口。
莆姜仑庄七十三户、四百八十一丁口。
田心仔庄三十四户、一百四十六丁口。
顶田尾庄六十八户、三百十二丁口。
下田尾庄七十四户、三百五十一丁口。
廍仔庄二十五户、一百二十五丁口。
殿仔林庄七十七户、三百五十九丁口
柑宅庄十二户、三十五丁口
浮潭庄七十三户、三百六十二丁口
以上四千一百三十四户、一万九千三百四十七丁口。
番社
他里雾旧无番社;干隆二十二年生番归诚,安插于此。今存三十户,内屯丁二十名;余丁三十名,与平民等。
沿革
他里雾堡,旧属嘉义县,光绪十三年,改隶云林。
山
庵古坑山在县南十里。由打猫东堡大尖山发脉,绵延十里至平顶山,峰峦突起,层岩百丈耳。再十里,山分为二:南即庵古坑山、西为界口山。自界口至大堀头山,山势平衍,山顶有池,周围数百丈,清彻鉴人,四时常满,居民资以灌溉。池西南为崁头厝山,皆与本堡相接。
川
虎尾溪在县西北十里余。源出斗六堡之平和厝庄。邑人凿圳引水,溉大坵田堡等处田园。
廨署(无)
仓廒(无)
港(无)
潭(无)
街市
他里雾街在县西十里。干隆元年为市。
庵古坑街在县南十里。道光三十年,军功黄玉辉、刘陈球等设市。
营汛
他里雾汛在县西十里。外委一员、汛兵八名、跑兵六名。
桥梁
后沟仔庄石桥在县西十五里;为庄内适笨、南两港孔道。长二丈余,宽五尺许。同治年间,曾韫玉捐资创建。
津渡(无)
义冢
五间庄后义冢在县西十二里;四周二里余。干隆元年置。
水利
茄苳脚埤在县西南十四里,源发梅坑溪。居民于包厝庄开渠引水,广五十余丈,溉田四百六十余甲。下通荷包连陂。昔年谢家开筑,陂匠五年一换
林仔陂源发蟾蜍岭,在县西二十里。居民于仑仔庄开渠引水,周广三十余丈,溉田一百五十余甲;下通沟心庄。
沟心陂源由林仔陂;居民开渠引水潴;周广二十余丈,溉田八十余甲;流入虎尾溪。
石圭溪陂源由大湖口,在县西南十三里。居民浚渠引水,广周二十余丈,溉田一百余甲。
阿陈庄陂源发崁头厝溪。居民于阿陈庄开渠引水,周广二十余丈,溉田八十余甲。
竹头角陂源发阿陈庄。居民于竹头角庄开渠引水,周广二十余丈,溉田五十余甲;流通将军仑陂。
将军仑陂源发竹头角。居民开渠引水,广周三十余丈,溉田七十余甲;流通旧社陂。
旧社陂源发将军仑陂。居民于旧社开渠引水,周广二十余丈,溉田七十余甲;下通新庄陂。
新庄陂源发旧社。居民于他里雾东开渠引水,周广三十余丈,溉田七十余甲;下入他里雾溪。
南势陂源发东宫溪。居民开渠引水,周广三十余丈,溉田五十余甲。
书院
奎文书院在县西十里他里雾街南畔。堂宇十余间,祀田租五十五石。道光二十七年,职员黄一章捐建;同治六年,职员曾韫玉捐资重修。
祠庙
顺安宫在县西十里他里雾街。屋宇十余间,祀天上圣母。干隆元年,街众公建;至咸丰十一年,职员曾韫玉重修。
小南天宫在县西十里他里雾街。屋宇三间,祀福德正神。道光元年,职员黄一章捐资创建。
贡科
徐德钦:他里雾堡人;嘉义县学生员。光绪乙酉,登贤书;岁丙戌,成进士。授职主事,签分工部屯田司,钦加五品衔,赏戴花翎。现移住嘉义县。
职官(无)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贞女(无)
贞孝(无)
节妇
陈张氏,他里雾堡人;父拔陶、母翁氏。年十九适武生陈荣辉,相敬如宾。十年,荣辉卒,氏年二十九,冰心自矢,纺绩以给。光绪十五〔年〕殁,年五十一。
陈刘氏,父字,母赖氏,世居将军仑庄。道光十五年适他里雾陈火连。二十四年,火连殁,氏抚孤女守志;及长,嫁同里吴俭。俭早卒,女绍母志,以善事翁姑闻。
陈黄氏,将军仑庄人,父清云、母林氏。年十七,适他里雾陈如琢。琢卒,氏年二十八,矢志守节。卒年六十一。
贞烈妇(无)
贞烈女(无)
节孝妇
黄方氏,他里雾人。父方汉,业儒,母林氏。幼以孝欢,得父母欢,针黹外,兼习书史,粗知大义。年十八,适黄玉辉。黄族繁,妇善事翁姑、和睦妯娌;遇戚属有急,典簪珥以应,乡里共称。翁姑病,氏调汤药,事如所生,持丧治具,丰俭中礼,人咸谓黄氏有贤妇。生子莹而玉辉卒,氏一恸几绝,欲以身殉;族党以抚孤之义交相劝勉,氏乃茹苦和丸,毁妆见志。抚莹长成,家门兴复。光绪十年,法夷构衅,扰及台疆,或虑土匪窃发;莹承母意,力劝绅董团练,以卫桑梓。平,得奖五品军功,皆母教也。现年六十四岁。
吴陈氏,他里雾人。父火连,早卒;依母刘氏以长。幼能顺志,以博母欢。年十七,适同里吴俭。俭早卒,时妇方孕,以翁姑存,己不可死,于是代子营养,守志抚孤;事事得翁姑心,以为胜有子,承欢外,惟事针黹、教子,人罕得觏。现年六十二岁。
兵事(无)
●西螺堡
西螺堡,在县之西北方;东以饶平厝、树仔脚与溪州堡分界,西以荷包屿、大北园与布东堡分界,南以吴厝庄、大埔尾与他里雾、斗六堡分界,北以水尾庄、菜公沟与彰属北斗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十六里,南北相距十五里。
积方
其中田园,并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村五十三:
西螺街一千三百十七户、五千七百二十三丁口。
■〈艹〈束刂〉〉 桐巷百六十三户、七百二十五丁口。
何厝庄五十六户、二百二十八丁口。
新宅仔三十一户、一百二十六丁口。
孩沙里百七十二户、四百九十七丁口。
饶平厝百五十三户、六百四十九丁口。
鹿场庄六十三户、二百五十七丁口。
公馆庄六十七户、二百十二丁口。
三块厝七十二户、三百零五丁口。
七座厝六十七户、二百六十五丁口。
顶埤头七十三户、三百十七丁口。
下埤头七十八户、三百十六丁口。
顶仑庄三十四户、一百十二丁口。
广兴庄七十二户、三百二十五丁口。
新庄仔九十三户、三百五十四丁口。
番仔庄六十一户、二百五十七丁口。
店鸟庄二十四户、八十七丁口。
新兴庄十五户、五十二丁口。
荷包屿六十户、二百三十丁口。
大北园七十五户、二百九十三丁口。
大埔尾七十户、二百二十六丁口。
番社庄五十六户、二百十九丁口。
火烧庄二十五户、一百一十丁口。
新庄仔百零三户、四百二十一丁口。
杨贤庄八十五户、二百七十丁口。
鱼藔庄十三户、五十五丁口。
四块厝二十二户、七十三丁口。
顶■〈氵南〉庄六十户、二百二十三丁口。
下■〈氵南〉庄九十二户、三百四十丁口。
大茄冬二十五户、九十一丁口。
小茄冬六十二户、二百三十一丁口。
顶茄塘九十户、三百五十七丁口。
下茄塘二十五户、一百零五丁口。
新厝仔二十三户、七十四丁口。
蓝厝庄三十一户、一百十五丁口。
茄冬庄七十五户、二百八十三丁口。
番社庄六十六户、三百四十五丁口。
新社庄六十三户、二百六十二丁口。
太和藔十七户、八十一丁口。
黄耕仑四十二户、一百十七丁口。
大茄冬七十五户、二百六十三丁口。
■〈氵南〉仔庄三十七户、一百四十五丁口。
九块厝三十五户、一百五十七丁口。
永定厝五十六户、二百十四丁口。
詹厝藔二十八户、一百二十七丁口。
新社庄七十户、三百二十三丁口。
社口庄一百十五户、四百四十七丁口。
埔心前庄、埔心后庄二百八十七户、一千一百二十八丁口。
沟仔墘三十五户、一百五十六丁口。
菜公沟七十一户、二百七十四丁口。
牛埔厝二十六户、八十五丁口。
水尾庄一百二十三户、四百三十七丁口。
甘厝庄二百二十三户、一千零三十四丁口。
以上各村庄,共四千九百七十二户、一千零三十四丁口。
沿革
西螺堡,原属彰化县辖;光绪十三年,改隶云林县。
山(堡内无)
川(无)
溪
浊水溪又名虎尾溪;在县西北十八里。源出县东方霜雪山番界,由沙连、溪洲等堡流至本堡,入海丰界。
树仔脚溪又名西螺溪;在县北二十二里。源出浊水溪,入彰属番挖界。
廨署(无)
仓廒(无)
街市
西螺街在县西北二十里。设市已久。
■〈艹〈束刂〉〉 桐巷街在县北十里。
铺递(无)
营汛
西螺汛在县西北二十里。外委一员。
桥梁
长寿桥一名大枋桥,一名太守桥。光绪五年,铺民郑日福倡捐重修。
津渡
虎尾溪渡在县北十五里。西岸俱属本堡。
西螺溪渡在县北二十里。南岸属本堡,北岸属彰化。设竹筏二只。
义冢
埤头贝冢在县北七里;周围二百余丈。
大茄冬脚冢在县西北二十二里;周围百余丈。
番社冢在县北二十里;周围百余丈。
埔心冢在县北二十一里;周围百余丈。
水利
鹿场圳源自触口,流至溪洲堡吴厝庄外入圳;至见贵庄分为顶、下两圳,共溉田四千余甲。
十三庄圳源自西螺街北方起,溉田一千余甲。
书院
振文书院在街外之南。堂一、宇一,左右廊六间。嘉庆十九年,董事生员廖澄河等捐建;至光绪十七年,生员叶有声等捐修。
修文社在福兴宫庙后。中进五间,左右廊六间。道光二十四年,贡生詹锡龄等捐建。
祠庙
福兴宫在街内。庙屋中座及左右廊共十六间。前座祀圣母,后座祀观音。嘉庆五年,铺民捐建;同治八年,职员廖辉煌捐修。
广福宫在街南。中座合左右廊共七间。前座祀圣母,后座祀观音。干隆二十五年,本堡绅董捐建;同治十三年,职员廖振元等捐修。
碑碣(无)
坊匾
「好义急公」匾咸丰十年,彰化县何,为廖才禅立。
风俗
与斗六首堡同。
番话
米叫打思食叫打蛮地瓜叫打面面水叫打肭肭
科贡
武举钟士高:道光甲申科中式。原籍诏安县。
武举廖昌期:道光癸卯科中式。
职官
列斗六首堡册内。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列女
廖陈氏,西螺堡人;职员廖辉煌之母。性端重,幼以孝称。于归后善事翁姑,相夫训子,邻里姻族共称其贤。以子贵,受五品封。光绪六年,邑人以氏年登百岁、五代同堂,禀请旌表。
节烈妇
李王氏,西螺堡人;父番、母陈氏。适同里李超英之子石杭为室。年十九于归,事翁姑孝谨,执妇道甚恭;然性凝重,井臼外惟事针黹,戚属罕见其面。石杭病,氏料量汤药,衣带不解。夫卒,恸哭见血,哀动路人。治丧毕,闭门自缢,年仅二十有五。
节妇
詹廖氏,西螺堡人;父士成、母刘氏。年十七,适同里詹福。福故,氏年二十九,矢志守节,乡里称贤。八十二以寿终。
李邹氏,西螺堡人;适同里李廷璋为室。于归时,氏年二十五,伉俪甚笃。嫁五年,璋殁,氏「矢志靡他」,人罕觏其面。年六十四卒。
廖林氏,西螺林永贞女也;母游氏。生而贞静,廖时贤闻而聘之;年二十,归廖。九年而时贤卒,氏矢志欲殉,时方有孕,姻族勉以抚孤大义,氏乃止。葬夫后,杜门纺绩,虽亲串少见面,惟以针黹自给。守节十九年而卒,年四十六。
叶沉氏,西螺堡人;叶鹄妻也。父瑞珍,母林氏。十八岁归叶,鹄卒,年二十九,矢志守节抚孤成立。同治六年,年五十四卒。
叶沉氏,西螺堡人;父歪、母许氏。年二十,适同里叶吉蔼。三十而寡,守节不移。卒年七十六。
萧刘氏,西螺堡人;生于嘉庆八年。年十八,同里刘捷高聘为副室;能事大妇,闺门肃穆,人称其贤。道光六年,捷高殁,氏年方二十四;遂屏绝铅华,矢志守节,纺绩针黹以自给。同治六年卒,年六十四。
兵事
土寇
同治元年,戴万生乱,陷斗六。埔心庄人陈弄纠无赖数百人附之,攻布屿堡之褒忠庄,并焚溪墘厝、马岗厝等庄;继又攻麦藔,与义勇相持数日。会林文察所部守备林国泰等率师来麦,弃舟登岸,义勇得援,战益力。弄以官勇势大,退回斗六。适戴万生败,为官军所擒;弄逃归埔心。林国泰等攻之,不克;旋奉调去,弄始终漏网。
●白沙墩堡
白沙墩堡,在县西南;东以新虎尾溪与他里雾堡分界,西以旧虎尾溪与尖山堡分界,南以湖仔内庄与大槺榔堡分界,北以通济圳南圳与大坵田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十三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均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村二十三庄(社无)。
鹿藔庄一百二十五户、六百三十四丁口。
卓运厝七十七户、四百四十七丁口。
新庄仔庄二十九户、一百三十七丁口。
潭墘庄十九户、五十丁口。
中坑庄十八户、四十七丁口。
客仔厝庄二十七户、二百五十九丁口。
龙林厝庄三十五户、二百九十二丁口。
顶藔庄二十八户、一百六十六丁口。
下藔庄二十五户、一百二十二丁口。
东庄二十六户、一百十八丁口。
内藔庄二十九户、一百五十一丁口。
■〈艹应〉 菜潭庄二十四户、一百零九丁口。
湖仔内庄三十七户、二百九十三丁口。
西庄三十八户、三百十二丁口。
瓦磘庄二十八户、一百六十六丁口。
潭内庄二十八户、一百七十七丁口。
五块藔庄二十九户、一百六十七丁口。
元长庄二百五十七户、一千五百五十六丁口。
角婆庄二十五户、一百二十九丁口。
山仔内庄二十六户、一百六十四丁口。
溪底庄三十六户、一百五十二丁口。
后湖庄一十九户、七十六丁口。
水磨庄一十七户、一百丁口。
以上共一千零零二户、五千七百二十九丁口。
沿革
旧属嘉义县;光绪十四年,新设台中府,改属云林县。
川
新虎尾溪在县之西南二十五里。源出大坵田堡,从西南行五里,至新庄仔下;有嘉义县打猫北堡三叠溪之水,自东方来注之。又西南行十五里,至笨北港,入大槺榔堡。
山(无)
岭(无)
屿(无)
潭(无)
港(无)
署(无)
仓廒(无)
街(无)
铺递(无)
营汛(无)
桥梁(无)
津渡(无)
义冢(无)
水利(无)
书院(无)
义塾(无)
祠庙(无)
寺观(无)
碑碣(无)
坊匾(无)
风俗
与斗六首堡同。
客庄(无)
番社(无)
番话(无)
科贡(无)
职官(无)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列女(无)
节孝妇
李脍娘,元长庄人;父边、母陈氏。年十八,适陈清水为妻。生三子:长八岁、次五岁、幼甫襁褓而水卒。氏年二十八,矢志守节,持斋念佛;孝养二老;抚育三子,俾各成立。长子绍华游庠,而氏犹时时勉以砥行立名,不许妄干外事。至五十四岁,无病而终。凡孀居二十七载,闾里称其节孝(有传附后)。
节孝妇传林天枢
节妇李孺人者,故余姻翁陈清水公淑配、乡饮宾应六公次媳也;名脍娘。父李边,元长庄耆老。孺人自幼端庄,即厌华丽,有澹泊宁静之致。十八,归清水公;琴瑟静好,眉案相庄,事舅姑如父母。性和柔,妯娌五、六人同爨而食,咸得其欢;族党称妇顺焉。初,清水公病,孺人奉事汤药,皇皇废眠食;病革,吁天请代。既易篑,抚尸恸哭,泪继以血,气不绝如缕;晕仆良久,灌救始苏。厥后屡欲徇节,辄为幼子呼救;亲戚哀之,百方劝慰。惧其难也,姑舅乃泣而语之曰:『若立志守节是也。然吾夫妇老矣,儿死遗以三孤,若在,尚冀成立;若复死,谁当抚之』?儒人矍然垂泪曰:『儿今不死矣』。时二十有八也。于是柏舟自矢,茹素断荤,随姑持戒长斋。凡姑日用饮食,躬任其劳,未尝委诸娣姒。子虽爱,必教以义方。长者使就傅,夜间亲自课督,必成诵而后就睡。二十余年,孝养兼营,辛勤备至;金石傲其幽贞,风雨伤其憔悴,完节而终:可不谓难欤?余闻昔程婴谓公孙杵臼曰:『死易耳!立孤难』。夫以孺人青年丧偶,之死靡他,斯已难矣!而又孝养二老、抚育孤儿;是以修妇道者成子道,即以尽孝道者全妻道也。此岂不足以正人心、励风俗,而为天壤不可多得之人哉!岁辛卯,长嗣绍华游庠。正幸旌请合例,得慰苦节;惜乎!孺人仅享年五十有四,尚未身受其荣也。余忝在姻娅,知之最稔。曰:是天地间一完人也,不可以无闻于后。爰不揣固陋,即其事实,次其巅末而为之传。复以古之赞节妇者,移赠孺人曰:孺人之节,完而不缺;如冰之清,如玉之洁。里党宗亲,莫不心折。矢志靡他,柏舟争烈。
兵事(无)
灾祥(无)
●大坵田东堡
大坵田东堡,在县西离城二十二里;东以新虎尾溪与他里雾堡分界,西以旧虎尾溪连接池王沟与布屿堡分界,南以通济圳南圳与白沙墩堡分界,北以旧虎尾溪与西螺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七里,南北相距十三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详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四十五庄:
平和厝庄四十四户、一百二十八丁口。
堀头庄二十九户、六十丁口。
埒内庄四十一户、一百十八丁口。
安溪藔庄二十三户、一百二十二丁口。
尾藔庄六十户、二百二十五丁口。
廉使庄八十一户、一百八十五丁口。
溪仔庄十八户、三十一丁口。
廉使庄竹围十五户、二十九丁口。
后壁藔庄(附麻园庄)四十三户、八十六丁口。
后庄七户、九丁口。
青埔仔庄二十户、三十五丁口。
五间厝庄四十三户、一百二十一丁口。
埤麻庄、竹围仔庄十七户、四十九丁口。
番薯庄二十九户、六十二丁口。
顶■〈氵南〉仔庄五十三户、一百三十一丁口。
中庄仔庄二十一户、四十一丁口。
下■〈氵南〉仔庄四十六户、一百零七丁口。
三合庄十三户、三十六丁口。
旧廍庄六十二户、一百九十二丁口。
许厝藔庄九户、二十一丁口。
北溪厝庄六十五户、一百二十八丁口。
大墩仔庄十二户、三十五丁口。
牛埔仔庄四十六户、九十八丁口。
后牛埔庄四十八户、一百十一丁口。
埔尾庄十一户、二十四丁口。
后庙仔庄二十八户、五十六丁口。
番仔堀庄二十四户、四十八丁口。
肖人厝庄二十一户、四十一丁口。
溪心庄五十户、九十五丁口。
好修庄三十八户、八十二丁口。
大老庄四十二户、八十二丁口。
芦竹塘庄二十四户、四十七丁口。
竹围仔庄四十八户、一百三十五丁口。
竹脚藔庄五十四户、一百十丁口。
溪埔藔庄十八户、四十一丁口。
埤藔(附竹围仔庄)十九户、四十四丁口。
涂库街四百零七户、一千一百五十四丁口。
顶朝阳庄十八户、三十八丁口。
下朝阳庄七十八户、二百十二丁口。
下店仔庄十四户、三十丁口
新兴庄三十一户、八十二丁口
牛椆仔庄二十七户、五十八丁口
粪箕湖庄五十户、一百零二丁口
陂脚庄三十五户、七十五丁口
无底潭庄四十八户、一百二十六丁口
以上共一千九百三十户、四千八百三十三丁口。
社(无)
沿革
大坵田东堡涂库街,旧属嘉义县;光绪十四年,改隶云林县。
山川
清水溪俗名虎尾溪。源出沙连堡触口山,东行至平和厝庄入本堡。从东南而下至顶湳庄五里,有小溪;源自他里雾堡东而来。至松仔脚坡藔庄八里,汇入白沙墩堡(通济圳由平和厝庄引清水溪从西南入圳,溉田八百余甲)。
山(无)
岭(无)
屿(无)
港(无)
潭(无)
廨署(无)
仓廒(无)
街市
涂库街在县西二十二里。道光辛卯年成市。
铺递(无)
营汛
涂库汛在县西二十二里。额外一员。
桥梁
中港桥在县里二十二西;长二丈、宽八尺。光绪元年,陈适均建。
安旅桥在县西二十二里涂库街后;跨通济圳,为行旅往来之所。长二丈,阔一丈二尺。光绪元年,陈适均建。
津渡(无)
义冢
在县西方二十二里,土名潮洋庄。地长一里、宽二百步。咸丰十年,陈必湖置。
水利
通济圳在县西十四里。由斗六堡平和厝庄引虎尾溪水入圳,从西南而下;又由柑宅行三里至赤坵仔,分为南、北、中三圳。北圳至竹仔庄止,中圳至潮洋庄东三里止,南圳至半天藔庄五里止,回环二十五里,围绕二十八庄,溉田八百余甲。同治十二年,大坵田合保公建;光绪十八年,陈济川重修。
义塾
义塾在涂库街顺天宫左廊。光绪二年,里人陈适均与合保议设。
书院(无)
祠
钟毓社祠在县西十七里大坵田东堡大仑脚庄;祀文昌帝君神像。庙宇两进,左右廊房十间。道光初,署彰化县杨桂森捐建;收涂库街荖叶粮税,以备春、秋两祭之费。
庙
顺天宫在县西二十二里涂库街。庙宇四进,前殿妆塑圣母神像,后殿祀观音菩萨神像。道光甲午年,里人吴克己、陈必湖捐建;置本街番薯粮税、米斗税两款,以供香火。咸丰二年,庙貌破损;职员陈澄清重修,增建廊十间。同治十二年,陈适均倡捐,添建右廊十间。
寺
凤山寺在涂库街(县西方二十二里)。庙宇两进,祀保安广泽尊王神像。建自道光年间;迨至光绪十七年,庙貌破坏,本街郭长发号出为捐题重修;尚未立石。
坊(无)
匾
「钦褒节孝」匾在县西二十五里下潮洋厝庄生员陈济川家。光绪十八年正月,应旌节孝妇陈必快之妻王氏立。
土著风俗
与斗六首堡同。
客社(无)
番社(无)
番话(无)
科贡(无)
职官(无)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列女
贞女(无)
贞孝女(无)
贞节妇(无)
贞烈妇(无)
贞烈女(无)
节妇(汇入节孝妇后)
节烈妇(无)
节孝妇
陈王氏,大坵田下潮洋厝庄人;父道公。年十八,归陈必快为室,能尽妇职,得翁姑欢,生子适均。必快早殁,氏方二十五岁;设誓灵前,守节抚孤,代营子职。陈家业粗给,氏既寡,翁姑嘉其节,委以家政。氏垂帘课租,划荻教子,侍奉翁姑能先意承志。自以年少居孀,终鲜叔伯,遂少归宁;惟料量井臼,督婢纺绩,虽内戚罕见。咸丰三年,赖逆犯嘉义,里人曾鸡角应之。适均谋奉母避,氏不从,且勉以桑梓之乡,坟莹所在,既为男子,当集戚属乡里,联团保卫。适均奉母命,集绅耆、联丁壮扼隘口。赖逆数来犯,均却之,邻里称叹。同治元年,戴逆陷斗六,嘉人大恐;适均集乡团自固,贼不敢犯,乡境得安。会林文察统师援台,适均以乡勇从,屡立功,得奖都司衔,戴蓝翎。乡人以氏事禀于嘉义县潘文凤,请旌如例。卒年七十有五。次孙济川,今入泮。
陈黄氏,他里雾林仔庄人。父邦光,世守耕读;母林氏,亦大族女,教子女必以礼。道光七年,氏年二十三,适涂库街陈尚旺;夫妇相得,善事舅姑,和睦妯娌。三年,尚旺殁,氏以子幼,抚孤为重,矢志守节。定省外,不出中堂,闺门穆肃,邻里咸称。光绪元年,殁年七十。次孙荣松入邑庠。
陈黄氏,涂库街人;陈光桶之妻也。父世长,母郭氏。十八归陈;生一子,而光桶殁。氏年二十三岁,痛绝复苏,附尸大哭;以姑老、子幼,奉养无人,当代营职,不敢身殉。戚族见之,咸为下泪。既葬,氏闭门课绩,移榻旁姑,以便奉事。遇岁饥,已啜粥,而姑馐膳丰洁。子长,急为完婚,教新妇善事祖姑。病不服药;疾革姑临视,氏于榻上叩首泣告姑曰:『媳之所以苟延残喘者,以吾姑膝下无人可以付托奉事耳;今儿已成家,能承欢志,媳当从夫地下矣』!言毕气绝,时年三十八岁。
吴林氏,父祥、母刘氏;涂库人。年十八,嫁同里吴德谟;能伺姑颜色,先意承欢。逾年,生一子;又一年,德谟殁。氏既痛夫亡,又伤姑老,子须乳哺,不得身殉,哭益哀,邻人为之下涕。葬夫后,奉姑益谨;非唤,不出中堂,人咸服其贞洁。现年五十二岁。
兵事
土寇
咸丰三年,赖逆犯嘉义;五月初六日,大仑脚庄曾鸡角聚众应之,堡内大恐。里人陈适均集乡勇自固,境赖以安。
同治元年,戴万生陷斗六;溪洲仔庄林明、新兴庄陈远纠不逞之徒,于三月十九日劫掠各堡以应。里人陈澄清等号召乡勇紧扼隘口,使不得逞,屡挫贼锋。
土寇张添,潮洋厝庄人,素无赖。同治元年,戴万生陷彰化,图窜南路,添纠不逞之徒陈寨等应之。添称元帅,以寨为先锋,率其党从戴逆攻嘉义,不克;闻林文察援师至,遂逃归。旋诣军投诚,然实怀两端。未几,假归,盘踞劫掠如故,为义勇所获,正法。
陈丁顺,大坵田人。同治元年,戴万生陷斗六,顺起而应之。集党百余人,攻海丰堡职员张保于某家;会保外出,与乡人议结团,丁顺搜保不得,遂杀其子侄四人,饱掠而去。保闻乱,集丁壮围追,败之。时官军已克斗六,张添为义勇所获,陈寨投丁顺,顺纳之。张保因丁顺戕其子侄,誓欲报仇,约布屿义勇同围之;丁顺负固不下,保诱其党为内应,执以献官正法。大坵田盗平。
●溪洲堡
溪洲堡,在县之北方;东以触口与沙连堡分界,西以郡大路与西螺堡分界,南以朱丹湾溪与斗六堡分界,北以浊水溪与彰邑东螺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二十里,南北相距十二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并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村三十九(社无):
树仔脚庄七十七户、三百三十五丁口。
饶平庄一百十一户、五百七十五丁口。
后埔庄五十八户、三百十五丁口。
新厝庄七十九户、五百二十九丁口。
顶麻园一百十二户、四百九十丁口。
吴厝庄四十户、一百八十丁口。
前半治四十一户、一百八十九丁口。
后壁庄三十户、一百五十五丁口。
湖仔内二十六户、一百四十六丁口。
溪头庄四十二户、一百九十七丁口。
牛埔厝四十户、二百六十丁口。
中谷庄二十一户、一百零七丁口。
下厝庄四十户、一百九十八丁口。
顶厝庄四十八户、一百五十八丁口。
新兴庄十户、四十一丁口。
新庄仔五十八户、二百四十四丁口。
土地公濑十三户、五十九丁口。
芎蕉脚六十四户、二百六十三丁口。
乌涂仔六十户、三百丁口。
见贵庄二十五户、一百十一丁口。
下麻园三十四户、一百四十八丁口。
埔仔庄八十九户、三百四十二丁口。
溪底庄三十七户、一百零二丁口。
大埔尾四十九户、一百九十七丁口。
油车仔四十三户、一百七十七丁口。
施瓜藔二十户、八十二丁口。
顶大埔尾十户、四十一丁口。
石庙庄九户、二十八丁口。
十二抱竹四十户、二百五十丁口。
竹围仔四十一户、三百零九丁口。
万年庄八十一户、三百八十五丁口。
头前藔十户、三十三丁口。
低新厝二十二户、七十九丁口。
半路庄十八户、五十九丁口。
下十三份二十三户、一百丁口。
顶十三份二十七户、一百十五丁口。
乌麻园三十四户、一百六十四丁口。
五张犁六户、九十一丁口。
湾坵头十二户、六十九丁口。
以上共一千六百户、七千六百二十三丁口。
沿革
溪州堡,原属彰化县辖;至光绪十三年,分归云林县。
山川(堡内无)
新虎尾溪又名触口溪;在县北四里。源自县东南五十里■〈土〈台〉〉仔山番界中来;至沙连堡与浊水汇合入新虎尾溪,至他里雾堡。
旧虎尾溪又名触口溪,又名浊水溪;在县北八里。源自县(?)百余里霜雪山番界中来;至沙连堡与清水汇合,入西螺堡。
朱丹湾溪在县北二里。源出斗六,入他里雾堡。
廨署(无)
仓廒(无)
街市(无)
铺递(无)
营汛
虎尾溪汛额外一员;原住大埔尾,今移驻■〈艹〈束刂〉〉桐巷街。
桥梁(无)
津渡(无)
义冢(无)
水利
鹿场圳在县北九里。于本堡内引触口溪水,溉田八十余甲。干隆年间,张盈裕馆开筑。
新修圳在县北六里。源出本堡古圳,引触口溪清水,溉田百余甲。光绪十七年间,同丰馆修筑。
书院(无)
义塾(无)
社学(无)
祠庙(无)
寺观(无)
碑碣(无)
坊匾(无)
风俗
与斗六首堡同。
番社(无)
番话(无)
科贡(无)
职官(无)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烈女(无)
贞女(无)
贞孝女(无)
贞节妇(无)
贞烈妇(无)
贞烈女(无)
节妇(无)
节孝妇(无)
节烈妇(无)
●沙连堡
沙连堡,在县东二十五里;东以浊水溪、龟仔头山与埔里社厅集集分界,西以清溪、触口山与斗六堡分界,南以鲤鱼头堡分界,北以浊水溪、鼻仔头山与彰化县东螺分界。东西相距三十余里,南北相距三十余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并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村一百三十一、番社十一:
林屺埔街一千一百十二户、八千六百八十一丁口。
横街后街三百五十四户、三千六百三十五丁口。
竹围仔庄八十三户、六百二十三丁口。
内厝庄八十七户、五百八十八丁口。
菜园仔庄一百五十三户、六百七十七丁口。
廍地仔庄三十六户、二百五十八丁口。
■〈石回〉磘庄八十八户、五百二十三丁口。
车店仔庄七十九户、三百四十一丁口。
内田仔庄三十三户、二百三十三丁口。
柯仔坑庄七十四户、四百六十一丁口。
中崎庄八十八户、四百四十四丁口。
桃仔园庄三十一户、一百三十二丁口。
和溪厝庄七十六户、三百四十五丁口。
冷水坑庄二十七户、七十九丁口。
枋藔仔庄五十五户、二百五十四丁口。
下坪庄一百十二户、四百三十二丁口。
埔尾庄三十五户、一百四十四丁口。
坪仔角庄三十六户、八十五丁口。
埔坪仔顶、尾坪仔顶二十三户、九十九丁口。
坪顶埔庄二十八户、一百十一丁口。
五里林庄五十三户、二百五十丁口。
三角潭一百零三户、六百十八丁口。
埔心仔庄九十八户、四百二十二丁口。
江西林庄一百零九户、四百九十一丁口。
三块厝庄三十三户、二百五十八丁口。
学古藔庄三十一户、二百零八丁口。
湖仔厝庄三十户、一百零一丁口。
猪朥棕庄一百四十户、五百六十三丁口。
茄正坑庄二十八户、一百零九丁口。
王来宅庄二十五户、六十八丁口。
中心仑庄七十户、三百二十四丁口。
猐雅藔庄一百八十八户、四百七十六丁口。
柿仔林庄四十一户、二百六十一丁口。
顶林庄一百七十户、五百七十八丁口。
大安庄一百二十三户、五百八十二丁口。
大人岽庄四十七户、三百五十六丁口。
岽雅顶二十九户、一百十七丁口。
烧灰坑二十四户、一百三十二丁口。
杪风庄二十七户、一百十八丁口。
东埔蜡街四百五十九户、五千零零九丁口。
井仔头庄四十三户、三百二十一丁口。
圳头坑庄五十三户、四百六十二丁口。
笋仔林庄一百六十八户、一千五百零三丁口。
柴牛椆庄四十八户、四百六十丁口。
红花园庄三十八户、二百零二丁口。
半天藔庄四十七户、三百七十七丁口。
双溪底庄二十三户、一百二十丁口。
小半天庄六十六户、四百十二丁口。
内湖庄八十八户、六百零九丁口。
中湖庄一百九十八户、七百三十三丁口。
新藔街三百七十六户、一千五百十二丁口。
初卿庄一百十四户、五百三十一丁口。
板仔藔七十三户、四百二十五丁口。
崎头庄三十七户、二百三十四丁口。
浊水仔尾三十三户、二百五十二丁口。
外湖仔四十四户、三百八十五丁口。
坑内仔四十户、三百十八丁口。
漳雅庄五百八十七户、四千二百十四丁口。
鹿仔坑六十九户、二百五十丁口。
车光藔一百六十八户、一千二百零三丁口。
九藔坑七十四户、四百零八丁口。
石城庄四十三户、三百二十一丁口。
内湖口三十五户、二百七十丁口。
柯树坪七十四户、四百二十丁口。
火烧藔六十六户、四百零五丁口。
内树皮五十六户、四百三十丁口。
深坑庄一百二十八户、八百三十一丁口。
大水窟一百三十四户、八百二十八丁口。
岽顶庄五十九户、四百三十八丁口。
五仑尾三十二户、一百三十七丁口。
顶城庄六十八户、四百二十七丁口。
二城庄一百八十八户、七百三十四丁口。
茅埔头五十四户、三百八十一丁口。
平寨庄二百七十八户、一千八百零五丁口。
下坪仔六十五户、四百四十一丁口。
东埔蚋藔仔一百三十九户、七百三十八丁口。
草凹窟三十三户、二百七十七丁口。
丹凤坑四十四户、三百四十四丁口。
苦瓜一百三十一户、八百九十一丁口。
清水沟一百十八户、六百七十丁口。
内城庄八十四户、五百六十六丁口。
外城庄六十一户、四百二十丁口。
涂城庄五十六户、四百七十八丁口。
九龙山三十户、一百十二丁口。
大坵园五十三户、四百二十九丁口。
番仔藔六十六户、五百六十丁口。
廍宅顶七十七户、六百零一丁口。
龟仔头一百四十七户、七百九十三丁口。
七股林四十五户、三百五十三丁口。
柑仔林五十四户、四百三十七丁口。
牛辒辘二百八十一户、一千七百二十五丁口。
社藔街四百九十四户、四千一百零三丁口。
后埔仔二百三十三户、一千五百十八丁口。
溪洲仔二百七十户、一千八百零七丁口。
后沟坑一百二十三户、七百二十一丁口。
水车庄七十七户、四百八十二丁口。
狮尾窟六十二户、四百五十一丁口。
湾仔庄四十六户、三百四十五丁口。
田中央仔七十七户、四百三十六丁口。
过坑仔二百二十二户、一千零七十七丁口。
水底藔一百六十三户、一千二百十一丁口。
他里兴六十六户、四百九十三丁口。
山脚庄一百十二户、六百六十五丁口。
石牌仔三十八户、二百二十九丁口。
顶埔庄四十八户、三百五十一丁口。
枫仔林三十三户、二百三十丁口。
枋藔坑三十一户、二百五十一丁口。
北势仔四十二户、三百零八丁口。
竹仔坑三十七户、二百三十五丁口。
水尾庄六十户、五百三十四丁口。
藤湖庄一百四十三户、七百二十一丁口。
藤湖口四十六户、二百九十三丁口。
横山庄三十六户、二百四十七丁口。
檨仔脚尾四十八户、二百九十一丁口。
溪尾藔三十三户、二百三十五丁口。
香员脚七十八户、五百七十七丁口。
木屐藔五十八户、四百十三丁口。
牛埔头四十一户、二百零三丁口。
溪底城三十八户、一百四十一丁口。
白庙仔二十一户、一百零五丁口。
下林庄四十户、三百八十一丁口。
■〈石回〉磘崎头五十三户、四百二十二丁口。
大高坑二十一户、二百二十丁口。
十埒仔二十一户、二百二十五丁口。
内茅埔一百十八户、一千零十四丁口。
崁仔脚二十四户、二百一十丁口。
大坑庄四十八户、三百零九丁口。
干坑庄五十五户、五百十四丁口。
海风仔崎二十九户、一百二十一丁口。
竹仔脚三十五户、二百五十一丁口。
新城庄二十三户、一百十一丁口。
以上沙连堡,统计一百三十一庄,俱在县治东方;距治近者二、三十里,远者六、七十里。计堡内居民一万二千七百八十九户、八万三千八百二十九丁口。
番社
南仔脚万社、猪母朥社、鹿株社、蛮蛮社、猫丹社、东普社、屿武郡社、吻吻社、桌社、扣社、和社:以上番社,共十一社。
沿革
沙连堡,旧生番水沙连社。干隆五十三年,生番献地归化,属彰化县。光绪十四年,设云林县,建署于堡内之林屺埔。十九年,移治斗六。今隶云林县。
街市
林屺埔街在县东二十五里;为沙连堡贸易总市。
社藔街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为社藔等处交易总市。又为往来南北暨埔里社孔道。
东埔蚋街在县东二十八里;为东埔蚋庄、笋仔林等处交易之区。
新藔街在县东三十七里;为大坪顶七处交易之区,入后山台东州总路。
山
江西林山在县东北二十八里。其山穿田突起,势如横屏。山顶坦平,广二、三里,四面玲珑秀丽。山背二峰形如狮、象,俯瞰清、浊两溪。山麓民居错处,厥土丹亦;所产地瓜大异寻常,味甘如饴,质若涂朱,时称佳品。其山西行为下坪山坪顶埔。闻干隆中福中堂平林爽文之乱,曾驻大营于山上;故老犹能道其营址。
大人岽山在县东南四十余里。其山自油杉仑分龙而来,为林屺埔众山之领袖。顶峰秀丽,左右峰若垂肩状,苍然欲滴。俯视诸山,环列拱卫,高插云霄,丈尺不可数计。所产鹿、獐、熊、豹、猐、灰石;筀竹成林,樟树茂盛。沿山多置纸、脑灶,以为制纸藔、熬脑丁役住宿之所。又产山大人树,文彩斑烂,黑白相间,玲珑成纹,人多取作帽架;闻以木投水内,可以辟除瘟疫。因山有此树,故以为名。
凤凰山在县东五十余里;发脉于八通关,由鸡胸岭蜿蜒而来。山势巍峨插天,不知其几千丈尺,形如飞凤。层峦耸翠,奇峰林立;云树参差、幽篁净植。每值雨霁,山光晴烟腾树,黛色参天;好鸟争鸣,山花欲笑。前人「凤麓飞烟」,为八景之一。所产有拜岁兰、万年松、金木斛、樟树。山后时有生番出入,前台湾镇吴光亮由此开路,直通台东州后山;于山石上勒「万年亨衢」四字。闻此山第二峰腰有数武之地,时有细雨,不见干土;每晚群鸦归宿,俗称为乌鸦洞。山北与九头尖仔山、苞仔林山相连;二山亦多奇峰怪石,并产樟脑;今各山麓,均有熬脑藔灶。所产大竹,可以编筏、盖屋、制纸;笋则制以为脯,民赖其利。
岽顶山在县东三十八里。其山自凤凰山分龙,蜿蜒六、七里,路皆平坦;至大水窟头,束脉耸起。山二、三里,高低不一;森然屹峙,明媚幽雅;岩头时有白云封护。居民数十家,自成村落。岩隈曲径,多植茶树。昔蓝鹿洲游台,曾到沙连,称此茶为佳品;谓气味清奇,能解暑毒、消腹胀,邑人多购焉。
小半天山在县东南四十里,由内山生番界发脉,高插云霄。山径窄狭,屈曲幽深。山上民居不一,有村曰中湖、曰内湖,烟火将及百家。所产猫儿笋、麻竹笋,为居民之利。与大半天山相连;大半天山,俗名半天藔山。势耸突,峰蛮层叠,路径幽险。干隆五十二年,林爽文败遁踞山,恃险负固,为我军奋勇攻克。
溪洲仔山在县东三十七里浊水溪东南,自蜈蚣仑王字峡而来。山势雄健,奇峰插天,尖峭非常,巉岩险绝。山顶别开洞天,宽可数百步;四顾苍翠,鹿友莺朋,颇饶幽胜。锋山上多猴,每结队游行;故俗名猴洞尾山。
象鼻仔山在县东三十八里浊水溪南。其山为溪洲仔山转龙,形如象鼻;危崖绝壁、怪石峋嶙,盘踞浊水溪中。干隆年间,于山麓凿洞百余丈,导浊水通于社藔隆兴陂。山上皆羊肠鸟道,有小径仅可容足,居民于断壁处驾以竹排,名曰高桥;大水时多由此出入。
八通关山又名玉山;在县治东一百余里。三峰玉立,高插天外;峰顶隐约云端,奇幻莫侧。山无大树,草木出土辄为寒霜冻枯。四时积雪,六月不开;行终日,皆履雪地。即「彰志」所称雪山也。前台湾总镇吴光亮,由此修路通后山卑南、绣孤峦等处。山前有温池,俗名烧汤;闻有投以生卵,少顷即熟可食。是山四面皆雪,人迹罕到。山顶如白云封护;一遇晴霁,雪为日所激,光彩异常。前人以此为「玉嶂流霞」,列于八景。
大顺岭俗名大坪顶崎;在县东三十余里。自凤凰山迤逦而来,崎巘通幽,岭高二里许。前台湾总镇吴光亮,从此修筑为入后山八通关等处之路。山路平坦,行十余里,即大坪顶七处;民居稠密,烟火万家。七处山产,甲于全堡。岭上下竹林、树木,布满岩隈。崎脚溪水左旋而出岭。北行为蜈蚣仑,径通社藔等处;又北行为苦瓜藔山、藤湖山。相传干隆中福中堂讨林爽文驻兵于此,攻克小半天,擒获匪首;故以「大顺」名山。
川
浊水溪在县东二十里。其源出自雪山;人迹罕到,莫可穷其究竟。水浑浊如黄河,恒少清日;或云来源甚清,因沿内山南行过刺嘴社挟泥以流,西入猫丹、蛮蛮等社为南港溪、丹溪、蛮溪、郡溪等溪沙泥搀入,始浊。溪流至牛辒辘,有石柱二,高三、四丈,围亦数丈,对峙溪中,相距丈余,俨若中流砥柱;居民以其形似插烛,谓为石烛。导石烛顺流而下,至集集街为埔里社厅,与云林分界之所。其北岸属之埔里社,溪南隶于云林。埔里社民于北岸引水入集集等圳,灌溉田园。由集集顺流至浊水庄象鼻山、香员脚、鼻仔头山等处。溪北为彰化县地、南则云林界也。彰人于北岸导水为浊水、湳仔、北投、猫罗三十五庄、八堡十五庄、鹿场波、东螺等处水圳,田园赖以灌溉焉。由浊水庄西行至象鼻山,穿山而行,回环转折,若黄河之曲流。前人目此地为「象渚垂虹」,列云邑八景之一焉。穿象鼻山至牛相触,西分一水以入虎尾溪;复行至触口,则与清水溪流汇合;是为清浊同流,如泾、渭焉。然泾、渭之清浊各不相蒙,而此溪则浊流过盛,清水不足以敌之,反与混而为一,则虽似而实异也。然二溪相激,浊浪排空,银涛怒喷,亦有胜概。昔人目为「龙门涌月」与「象渚垂虹」,并列八景中,则指此也。又闻黄河五百年一清,则必有圣人在位。而是溪之水浑浊挟泥,似有类于黄河;然溪水一清,则台地必生反侧。如同治元年水清三日,戴万生乱几及三年;光绪十三年水清半刻,则施九缎以丈田事激民为变,共攻彰化,旋经剿抚解散。故老谓溪清之时日多寡,实与寇盗起灭久速相应,屡试不爽云。惟黄河能兆端于圣人,而国家兴修之帑,岁数十万;是溪之水则一厅、二县均资以为利焉,是又迹同而实异,有不可解者耳。
清水溪在县东二十余里;发源内山。至鲤鱼头堡鲤鱼尾溪入沙连堡界,汇顶林溪、田仔溪、过溪仔溪三溪之水。由过溪仔口分支二:北入和溪厝圳,南入林内、九芎林、石榴班等陂。西行至牛相触,引一水入溪洲堡同丰馆圳;又一水入土库平和厝圳,至于触口与浊水溪汇为清浊同流,彰、云两邑数十堡陂圳皆赖焉。溪之左为狮子山,右为象鼻峰,论者以为狮、象守口云。
猐雅藔溪在县东南二十八里。源发于猐雅藔内坑,引中心仑溪、烧灰坑两溪之水注之。于猐雅藔口潴陂筑圳,导水入白庙仔,溉旧城内、云林坪、埔尾等处田园。复从北流,转东入林屺埔为林屺埔溪;有三角潭仔溪自东来注之。三角潭又名三峡潭,以三水分派,中汇一潭,故名。于潭北引水入五里林、下坪等圳。西北行里余入五里林,为五里林溪;有南投溪水北来注之。又行里余,有石壁关,锁若门户。然溪径屈曲,凡有九折;于湾折处即汇为潭:如公馆仔潭以下,潭有九口。行二里,至下坪庄出口;又转而西流,始入于浊水溪。
崎脚溪在县东三十里大顺岭下。源出于内山溪头湖;至深坑、火烧藔、柯树坪等处,总汇各山泉水入小半天为北势溪,以达东光藔、漳雅庄等处,均有山水注之。至新藔街外,于溪中高浮一屿,周广里余,顶峰宽平,竹树参差,四时耸翠;高约二、三十丈,俗名为坪山;溪水环绕而过。溪流西导半里之地,汇一潭,名为半海仔潭;水深莫测,周广数十丈。西行为坑内庄,有山溪水南来注之,又汇一潭,名石井潭;深约一、二十丈,宽方数丈。又西行数里至大顺岭脚,为入后山要津;有粗坑底溪水东来注之。于南岸潴一陂,引水入公田仔圳;转而北,于西岸又潴一陂,引水入东埔蚋圳。至藤湖口,有藤湖山溪水注之;为林屺埔适社藔要津。又行,为木屐藔溪;即于溪口会入浊水溪。
井
甘泉井在县东四十余里社藔顶埔前福中堂驻兵大营边。泉清而甘,大旱不涸。前台湾总镇吴光亮阅兵过此,饮而甘之,遂为鸠工修筑,四面皆环以石。因水甘,遂以「甘泉」名井。
池
大水窟亦名莲花池;池中多产莲花。在岽顶山之麓、凤凰山之前,距县四十五里。池周广二、三里,四面屏鬟列翠,泉源甚盛;红白莲花浮擎水面,青筩绿盖,布满池中。传闻昔时曾开金墘白莲,鲜妍异常,香韵尤绝。池中鱼族甚繁。采莲取鱼,必驾竹筏。每当春、夏良辰,岽峰倒影,辄见鸳鸯浮游岩际。风过香闻数里,为县东名胜。
潭
沉潭在县东南二十四里。其在中崎上庄者为顶沉潭、下庄为下沉潭。故老传闻,谓前为民居,地忽中裂,涂泥上涌,乡民争奔,房屋沉至十余家,遂涌成潭。宽广百余丈,深莫穷底。今沿岸垦田,潭中泥深只过牛腹。
公馆仔潭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即林屺埔溪水口。溪流九折,于折处各汇一潭;凡有九口,深约数丈,转折相连。
兜斗潭在大坪顶苦瓜藔石门坑。有石壁高二、三丈,其下有潭,深五、六丈,宽丈余,泉水自壁上而下。潭满则溢,大旱不竭;形如兜斗。距城三十余里。
水哮仔潭在水哮山。深约五、六丈,宽方丈余。有泉自山壁出,注于潭中;音韵悠然,恍若鸣琴。潭水不满,亦不竭。潭边数丈之地,下临坑崁;于半壁中又闻泉声潺潺泻出,大约自潭中而来。或传林逆党匪蔡猫东穷遁至此,曾放军器于潭内。距城五十五里。
廨署
旧县署在九十九坎上云林坪。光绪十三年建置。今移建斗六。
仓廒
沙连仓在林屺埔街文祠前(县治东二十五里)。初建二十一间,今存一十间,余皆废坏。传闻干隆十六年,里众佃民禀请有司,官准众民捐赀鸠工共建,为收贮课租处所;有案可考。今经清丈征收钱粮,仓已废置。仅有六间积贮抄封租粟;余四间亦大半就废。
形胜
云属八景:
「龙门涌月」在沙连堡外触口清、浊同流处。
「凤麓飞烟」在沙连堡大坪顶凤凰山。
「狮岩春曙」在鲤鱼头堡狮仔头山。
「鹿社秋光」在沙连堡鹿株大山。
「虎溪跃渡」在斗六堡虎尾溪。
「象渚垂虹」在沙连堡象鼻山下。
「珠潭映日」旧属沙连,今隶埔里社厅水社日月潭;即「彰志」所谓「珠潭浮屿」。
「玉嶂流霞」在沙连堡八通关。
铺递
旧设腰站于此,今裁。
营汛
林屺埔汛在县东十五里,属嘉义营。把总官一员。
沙连汛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社藔街,亦属嘉义营。外委官一员。
触口汛在和溪厝;前属彰化。设额外一员、战守兵三十名;兵房十三间。今裁。
桥梁
德安桥在县东二十八里东埔蚋,为林屺埔入东埔等处要路。长四丈,宽五尺。光绪九年,铺户林如春捐建;十八年被水冲坏,里众重修。
通济桥在社藔圣王庙后,为林屺埔适社藔大路。长八丈余,宽五尺。陈玉峰捐建。屡有冲坏,概系里众捐修。
津渡
浊水溪渡在香员脚,为彰鹿适沙连要津。岸北属彰化东螺堡,岸南属沙连堡。设船一只。距邑二十五里。
溪洲仔渡在县治东四十里,为社藔、埔里社要津。岸东属埔社厅埔集堡,岸西属沙连堡。渡船一只。
永济义渡在县东南四十余里浊水庄,为沙连适台、彰二邑要津。岸东属彰化,岸西属沙连堡。光绪己卯年,童生董荣华倡建义渡,镇军吴光亮捐俸置义渡租粟。
清水溪筏在县治东二十里,为沙连适斗六门要津。
义冢
林屺埔义冢在县东南二十六里。冢地计有四处,俱数百余丈。里众公建。
东埔蚋义冢在县治东二十八里。冢地数百余丈。里人倡建。
社藔义冢在县东三十九里。冢地数百余丈。里人倡建。
水利圳坡
和溪厝圳在县东二十五里。引清水溪水入圳,灌溉冷水坑、和溪厝、枋藔仔等处田园;圳长六、七里,宽五尺,计灌田一百六十余甲。
东埔蚋圳在县东二十八里。截六顺岭下溪水入圳,灌东埔蚋、江西林等处之田;圳长约二百余丈,宽四、五尺,溉田二百余甲。干隆二十一年,刘宰予开浚。逐年圳长匀收水粟,崩坏自行修筑。
坪仔顶圳在县东四十余里。引清水沟溪水入圳,灌象藔湾、坪仔顶等处山田;圳长约五里,宽四尺,溉山田二十余甲。道光元年,业户张天球开浚。
清水沟圳在县东四十余里。引清水沟溪水入圳,灌清水沟庄等处山田;圳长里余,宽三、四尺,溉山田二十余甲。嘉庆二十四年,农民廖阿礼开筑。
三角潭仔圳在县东二十五里。于三角潭仔溪北引水入圳,溉五里林、下坪等处田;圳长四里余,宽六、七尺,溉田三十余甲。道光二十四年,训导陈希亮开筑。
大水窟陂在大坪顶,距县四十五里岽顶山下。泉源上涌,汇一大窟,兼收山水潴为陂;周广一、二里,泥深七、八尺,岸高数十丈。前于下游设堤蓄水,春耕时陂门始开,水颇饶足;今渐不继。陂下筑圳长有五、六里,宽方五尺;引水南出,西行二里余,至车光藔又潴一陂;又西行三里为新藔,计溉田共七十余甲。又有半林仔庄、粗坑庄等处旱园,因陂源少,蓄水弗远到,多置荒芜。相传前系邱、黄两姓开筑,其年月久远难稽。后凡有修筑,佃民鸠工自行重修。
猐仔藔陂在县东南二十六里。引猐溪水潴为陂;又筑圳导流南出,入白庙仔、埔头、旧竹城内北流至埔尾,约行二里许,计溉田八十余甲。陂周广五、六丈,堤高四尺,圳长二里,宽五尺。干隆五年,业户叶初开浚。后多有修筑,皆系陂长重修。
车店仔陂在县东南三十里。于田仔溪引水入圳,灌头车店仔、柯仔坑大片田;北行四余里,宽方方四、五尺,计溉田七十余甲。嘉庆五年,陂长陈嬉等开筑。历年陂长自行重修。
隆兴陂在社藔溪洲仔,距县四十里。于浊水溪南岸凿象鼻仔山六百余丈,宽四尺、高七尺;又延溪边山麓各丈余凿一小洞,名曰水窓,计二十余处,皆与大圳旁通,可以因水势所趋,引流入大圳。其水穿山出溪洲仔,直至后埔仔、社藔一带,长约五里余,溉田四百四十余甲。干隆年间,业户张天球、陈佛照、陈同升、曾石等鸠工开。
书院(无)
义塾(无)
社学
郁郁社在林屺埔街(县治东二十五里)。未有文祠之先,社长恩贡生张焕文、训导陈希亮、廪生刘玉章招诸士子讲学,会文结社,以为敬业乐群之所;今名莲峰斋。有社学租在文祠内,为香灯祭品之资。
谦谦社在林屺埔街文祠内;亦有社学租,配祭赀费。
梯瀛社在林屺埔街文祠内;亦有社学租,配春祭赀费。
三益社在林屺埔街文祠内。
以上四社,俱附在文祠内,以前后辈士子结社为序。
彬彬社在大坪顶新藔街(县治东三十八里)。学舍三间,祀大魁夫子;为大坪顶士子讲学之所。置有田租,供香灯祭品之费。
济济社在社藔街(县治东南三十七里)。
祠庙(圣迹亭附)
文昌祠在林〔圯〕埔街,距县二十五里。崇祀文昌帝君、大魁夫子。学社一十余间,为沙连合属士子讲学课文之所。同治年间,绅士倡建;光绪十二年,郁郁社诸同人建置祠租一百余石,勒碑立石,为祠内春秋祭祀之费。二十年,兴建重修。
连兴宫在林屺埔街(县东二十五里)。宫殿三座,祀天上圣母。干隆中,里人公建。前彰化县邑令公胡邦翰捐置山租若干,为寺僧香火之资。庙貌巍峨;岁时,村社迎迓、演剧酬神。咸丰丙辰年,孝廉林凤池等劝捐重修。附祀福建巡抚定公之长生禄位、彰化县令胡公邦翰禄位、李公振青禄位。
沙东宫在东埔蚋街(县东二十八里)。拜亭、正殿规模轩厂,旁置两伏廊一十间,权作乡塾。庙祀前明延平郡王郑成功。里众祈榖祷雨,甚有灵应;神驾所经,螟螣蟊贼不能为害。每收获冬成,乡村迎迓演剧习为常典。咸丰六年十一月,生员刘汉中倡建;光绪丁亥年,生员刘士芳、庄董刘清池倡捐重修。又一在林屺埔横街尾庙内,并祀开漳圣王。
城隍庙在林峬下菜园,坐北朝南;祀城隍尊神。岁时,士女焚香不绝。前为武生陈朝魁捐建;后里从互有重修。距治二十五里。又一在旧治南门内,前邑令陈世烈建;
今移斗六。
圣迹亭
圣迹亭在林屺埔福德庙前。高丈余,宽五尺,四围环立栏杆。咸丰辛酉年,郁郁社教职陈希亮、廪生陈贞元诸生等捐建。又一在天后宫庙壁。一在东埔蚋延平郡王庙右畔。咸丰八年三月,生员刘汉中倡建;光绪庚寅年正月,郁郁社诸生捐赀重修。一在大坪顶新藔街,规模一如林屺埔圣迹亭式。同治十年,彬彬社诸生捐建,童生黄时中董其事。又一在社藔街前,为绅士倡建;光绪己卯年,童生陈大成捐赀重修。
寺观(岩附)
观音亭在县东二十五里林屺〔埔〕街。前为里众公建;光绪乙酉年,街民捐赀重修。
圣王庙在社藔街(距邑三十七里)。祀开漳圣王陈元光;有唐时人,开漳有功,敕封威惠圣王。干隆年间,乡众公建;光绪三年,庄董庄钟英、陈玉峰劝捐重修。
福德庙在林屺埔顶福户。前为街众公建;光绪乙酉年,重修。庙前并祀右参军林屺公神位。又一在下福户。
祖师庙在林屺埔下福户。祀三坪祖师。街众于每年十一月初六日演剧祀寿。前为里人公建。一在大坪顶漳雅庄;祀阴林山祖师。七处居民入山工作,必带香火。凡有凶番「出草」杀人,神示先兆;或一、二日或三、四日,谓之禁山;即不敢出入。动作有违者,恒为凶番所杀。故居民崇重之,为建祀庙。光绪十九年,庄董黄谋倡捐修建。
岩
德山岩在县东南二十八里。依山环抱,绿树幽篁,映带左右,泉声鸟语,曲径花香,四顾苍茫,群峰耸翠,尤极眼界之奇观。前为里众捐建;光绪十九年,乡民劝捐重修。
碑碣
「万年亨衢」碑在大坪顶凤凰山石壁上。高约六、七尺,宽三尺;正书「万年亨衢」四字。光绪年间,镇军吴光亮勒石。
「山通大海」碑在十八重溪金银山前。高六、七尺,宽三尺;正书「山通大海」四字。光绪年间,镇军吴光亮勒石。
「过化存神」碑在八通关山顶俗水窟。碑高七尺,宽三尺余。前镇军吴光亮立。
「两甲作一」碑在社藔石碑仔庄。高五、六尺,宽三尺;其字迹已就漫没。干隆二十九年,奉上宪奏题减则;彰化县令张谕立石碑。
「前山第一城」碑在九十九坎上旌义亭内。高六尺,宽三尺;正书「前山第一城」五字。光绪十三年,前邑令陈世烈勒石。
「德遍山陬」碑在大坪顶新藔街。高六尺,宽三尺。正书「德遍山陬」四字横列;于上、下〔题〕「前任台湾挂印总兵官记名提督吴光亮德政」「光绪二年绅士里众立」。
坊(无)
匾
「孝德维风」匾在藔(?)藔张家。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台湾府知府周,为恩贡生张焕文孝有实行,奖送「孝德维风」四字匾额。
贞节匾在林屺埔街吴家。为吴茂水未婚之妻石氏,十六岁夫卒守贞励节,于光绪十九年七十三岁;前任邑主谢寿昌采访贞节实行,亲送匾额;正书「矢志坚金」四字。光绪壬辰年正月立。
风俗
与斗六首堡同。
科贡
文举人
林凤池:彰化县学附生。咸丰乙卯科,联捷中式第九十名;戊午年,例授内阁中书,加侍读军功,即补广东分府,赏戴蓝翎。原籍龙溪。
武举人
陈安邦:彰化县学武生。丙寅科,补甲子科乡试中式第五十九名。原籍漳州龙溪县。
恩贡生
张焕文:彰学廪膳生。咸丰四年甲寅科,选恩贡生。祖籍漳州龙溪县。
岁贡生
陈宗器:彰学廪膳生。同治戊辰科,选岁贡生。祖籍漳浦。
陈次仁:彰学廪膳生。光绪六年庚辰科,选岁贡生,保举尽先训导。祖籍漳州南靖县。
职官(无)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
张焕文,字日华,号郁亭;社藔人,祖籍龙溪。自少明敏,善读书。父天球,不惜重赀延内地宿儒黄高辉主西席,敬礼殷勤。师以东君好贤,悉心传授;而焕文笃志力学,试竟以冠军游泮。尝寻师千里,游学于鳌峰书院。家居课授生徒,能以砥砺廉隅,兴起斯文为己任。后学多为其所成就,登乡书者二、列胶庠者六、七子,时人士咸矜式焉。先生天性孝友,每父怒,必跪谢罪;父喜,方敢起立。事继母,善承欢。道光十二年二月,台湾府知府周,奖送「孝德维风」匾额。丁父母忧,丧葬尽礼。生平无一字入公门,洵不愧品端学正之称。咸丰甲寅年,选恩贡生。丙辰年卒,年五十有余;衣冠安坐,集家人于堂上永诀而逝。
土寇
与斗六同。
兵事
林凤池,字文翰;沙连大坪顶人,祖籍龙溪。师事日华张先生,笃志嗜学。事父母,以孝闻;教人严整有威,尝以力学为训。登咸丰乙卯贤书;会试,授内阁中书。同治元年壬戌之变,戴逆猖獗,陷彰;以沙连扼嘉、彰陂圳之要,令股逆戴彩龙、伪都督刘守以贼兵据之。孝廉以会试归,率诸生立保全局;招集乡壮义民,约以联庄拒贼。沙连得不为贼所凌夷者,孝廉之力也。事闻,前臬道宪丁奏奖,以通判补用,赏戴蓝翎。后卒于天津会馆,年四十九岁。
廖秉钧,永春州庠生。游学来台,入沙连主于例贡生陈慕周家。为人倜傥不群,气概自高;尤工书法。壬戌戴逆煽乱,孝廉林凤池率诸生陈贞元、陈上治、林克安等倡举义旗,邀秉钧同事。癸亥四月二十八日,与贼战于林屺埔;不克,秉钧被执。戴逆呵令跪,秉钧挺立叱曰:『我乃天朝秀士,岂屈膝尔无赖贼哉』?指贼怒骂,声情激烈;贼令杀之,临刃面不改容。时五月初旬,贼杀秉钧于斗六门营。
义士
林西辉,沙连林屺埔人;教读营生。戴逆之乱,为林屺埔义首。同治乙丑年九月初九日,东势坑漏逆张阿乖、陈火生党匪焚毁埔街;西辉闻报,手执义旗,与弟提桑招乡勇御敌。身先率众勇往大呼;贼蜂拥而至,西辉至观音亭前隘门外被杀。弟提桑继至与敌,不克,又被杀。兄弟同时遇害。
刘建成,沙连大坪顶人;教读为业。戴逆之变,党匪刘守招集匪类肆扰良民,孝廉林凤池令建成以大义说之。贼怒拘而缚之,以绳穿其鼻,颔以铜铃作马而骑。建成被虐不堪,于甲子年五月初旬被害。
列女
贞孝女(无)
贞节妇
贞节妇吴石氏,字锦娘,集集庄人;石天云之女,母江氏。妇年四岁,字于林屺埔吴刘泰之子吴茂水;吴父母即迎而养焉。道光丙申年,茂水年十九,未婚而卒;妇年十六,悲恸毁饰断粒者数日。江氏怜女青年,劝女归宁将为改嫁计;妇觉,饮泣大恸归,泣告翁曰:『妇命合如此,虽有富贵不易妇志也』。舅姑窥其励志甚坚,愈爱怜之。妇善操井臼,质性贞静,翁姑称其孝,妯娌咸敬重之。年近古稀,足迹不出户庭。螟一子,名启贤,成立。光绪癸巳年二月,妇年七十三,知县事谢寿昌奖送「矢志坚金」匾额。现年七十四岁。
贞烈妇(无)
贞烈女(无)
节孝妇
节孝妇萧氏,沙连廪生刘玉章妻,武东堡人;廪生萧大烈次女,母刘氏。妇年十二岁,归刘;长,婚玉章,能以孝顺尽妇道。己酉夏六月,夫卒,年二十九岁,遗二幼孤一女;夫临终嘱以事姑抚孩,宜忍激烈性子,毋伤姑心。妇哀毁大恸,哭奠终丧,朝夕惟只饮泣,矢柏舟志;课子士芳,令就傅。家居作苦,课女红、供甘旨,承姑欢颜,极其诚敬。淡薄自安,性尤喜寂,守节三十余年,祇一省母家;门庭整肃,严绝女巫辈往来。终姑余年,丧葬如礼,悲哀尽志。子士芳,业游郡庠。丙戌冬十月妇故,年六十七岁;计守节三十七年。
节孝妇卢氏,沙连陈荣春之妻;父卢乌狮、母魏氏,林屺埔人。妇年十四,归夫家;十六岁成婚,为荣春正室,生一女。壬戌年,荣春病殇,妇年二十六岁;时侧室洪氏年二十四,抱遗孩方周月。妇号恸悲哀,朝夕哭奠,与妾氏矢志孀居,抚育遗孤,如同己出,零丁孤苦,凄惨备尝,人咸悲之。舅姑早故,事八旬祖姑以孝闻。居常自懔防闲,虽亲戚吉庆,未尝与焉。妾洪氏躬操井臼,代嫡奉劳,尤能与嫡氏砥砺苦节,共誓柏舟。子名兴松,课命从师,克有成立;邻里称一门双节云。戊子年五月妇卒,年五十二岁,计守节二十六年。辛卯年六月,洪氏继卒,年五十三岁;计守节二十九年。
边防(堡居腹地,未有边防)
凶番(堡内无)
灾祥
略同斗六首堡。
艺文
云属八景诗
龙门涌月岭南陈世烈
台洋南望百川通,西向溪流入海同。鳌顶山上皆起北,龙门一水独朝东。银河波漾银蟾窟,玉宇光腾玉兔宫。万里澄清开两闼,影摇金粟月明中。
凤麓飞烟
翱翔千仞集高冈,声应和鸣兆瑞祥。彩绚霞明沧海碧,光含雪霁暮山苍。云中日出烟腾树;雨后风清月照篁。缥缈晴岚生色相,东来紫气凤朝阳。
狮岩春曙
一望春光草色茸,岩前屐齿碧苔封。石鸣雨降晴飞电,狮吼凤驰爪跃龙。雪立吹毛摇细柳,露垂掉尾拂长松。五云乍现腾红日,搏兔拋球逐晓钟。
鹿社秋光
岭云出岫界鸿沟,万社碉成庆有秋。野老扶犁来北路,番黎负耒事西畴。稻花临水环茅屋;玉黍吹烟绕戍楼。耕凿饮和歌化日,游山罢猎鹿呦呦。
虎溪跃渡
溪名虎尾惕临深,履险争先有戒心。舟子知津肩荖叶,行人问渡指枫林。冬流水涸频鞭马,春草沙平偶集禽。一苇济川齐跃足,渔歌高唱答南音。
象渚垂虹
浊水溪边九折湾,葭灰流曲翠屏环。武陵洞隔猴声急,博望槎流象鼻弯。桥驾长天垂百尺,剑腾匝地划重关。桃花洞口烟霞色,海上人来错认山。
珠潭映日
海东水社大奇观,山绕清潭眼界宽。峰映月明珠照乘,石辉日暖玉光丹。荷花带露谁知暑,修竹藏云那觉寒。混沌初分成太极,咸池出浴镜中看。
玉嶂流霞
八通关上雪初晴,霞起层霄捧日明。玉立三峰光下界,花飞万壑汇长成。晶帘卷礕涵秋水,旸谷流红啭晓莺。图画天开千古秀,蓬莱山色映冰清。
凤凰山吴光亮幕友张鹭洲
凤凰突兀与天齐,纵目中原万象低。无数星辰归掌握,几多猿鹤隔烟啼。腰间涌出云千叠,枕上流来月一溪。天地有心留胜迹,故教骚客作诗题。
沙连即景四首晋江蔡德辉
嘉彰形胜此中分,奇迹搜寻广见闻。浊浪排空多滚木,危蛮绕社半笼云。天斜北斗光长映,地接东埔气不绝(?)。尘世依然仙境在,笑看泉石酒微醺。
其二
林君开垦姓名留,绿亩青畦入望幽。狮象分形蹲峡口,马牛相背乱风头。三春晓起人披絮;九夏霄深客拥裘。不遇张蓦浮棹去,茫茫何处觅源流。
其三
华夷隔界世纷争,杀戮相寻莫变更。事异中原偏逐鹿,景耽幽谷好闻莺。松亭掩映烟光敛,梓里低徊月旦评。二百年来恩泽遍,何时番俗洽民情。
其四
沙色分披水色连,水沙连处地名传。四围耕种无荒土,千仞登临有洞天。虬影削成樟作栋,龙孙养就竹如椽。遨游海外知多少,胜概应推此最先。
德山岩眺望(五言古)
仁者本乐山,此山亦称德。德盛山自尊,德明山不忒。微风散浮云,沿径寻三益。何以惬予怀,淡远非声色。
廖秉钧殉难举人陈肇兴
仓皇书记孰堪亲?草泽今来刘道民。白首参军刚草檄,青衿报国竟捐身。十年落拓无知己,一死从容绝可人。引颈衔须尤骂贼,胶庠正气未沉沦。
牛相触
篮舆过斗六,四面野风颾。山势如牛触,溪流亦虎号。岸花随路转,岭树拂云高。隐隐群峰外,蛟龙起怒涛。
浊水溪
滚滚沙兼石,奔流疾似梭。九州添黑水,一笑比黄河。雷雨驰声壮,沧桑阅世多。不堪频唤渡,平地有风波。
大坪顶
朝经水沙连,暮宿大坪顶。石级高百盘,槎枒争一挺;直上如云梯,连步防躐等。中绝忽旁通,俨若汲引绠。前登膝齐腰,后顾形随影。绝顶忽开张,桑麻近半顷。耕凿数百家,茅舍亦修整。有如桃花源,鸡犬得仙境;又若榴花洞,烟霞饶佳景。大石立其前,势如猛虎猛;修篁四森布,巨可任舴艋。峨峨高半天,岭上叠诸岭。居人扳木末,云际摘仙茗。复闻大顶峰,中有蛟龙井;其上多白云;其下产莼莛。路绝不可攀,怅望徒引领。何当结茅屋,长此事幽屏;闭户有名山,愿言养心静。
岽顶山林大业
群山罗列独森然,高踞茅芦在涧巅。树色高低青覆水,岚光隐约碧连天。几些花果几多竹,半倚人家半着仙。酒力醒时茶气歇,清风明月共安眠。
大顺岭谢大瀛
平原突兀起高巅,石级层层屈曲连;踞虎攀龙穷绝顶,白云深处有人烟。
●打猫东堡
打猫东堡,在县南十五里;东以大尖山、番仔溪与鲤头堡分界,西以疗古坑、嵌头厝下庄与他里雾堡分界,南以卓孔山溪与嘉义县属分界,北以棋盘厝与斗六堡分界。堡内东西山径相距二十里,南北相距十五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统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村三十(社无):
大湖头庄五户、二十三丁口。
大湖底庄三十二户、一百四十一丁口。
龟仔头庄十四户、五十二丁口。
科角庄十六户、六十二丁口。
半天藔庄四十户、一百四十三丁口。
麻园藔庄四十六户、一百五十四丁口。
松脚庄六户、二十二丁口。
番尾坑庄十六户、五十四丁口。
蟾蜍岭十八户、五十六丁口。
苦岭脚五十一户、一百九十三丁口。
石槌尾十户、二十八丁口。
卓孔山三十六户、一百四十六丁口。
山猪堀二十八户、一百二十八丁口。
嵌脚庄三十户、一百二十六丁口。
溪尾藔二十八户、一百二十四丁口。
芊蓁笼五十六户、一百七十三丁口。
樟湖庄四十一户、一百二十五丁口。
廍亭尾二十户、一百九十六丁口。
大坪顶十八户、六十四丁口。
松柏坑八户、二十八丁口。
二坪仔六户、二十八丁口。
吊景庄十四户、五十六丁口。
横路庄十六户、六十五丁口。
大湖口四户、十二丁口。
大埔庄十四户、五十三丁口。
尖山坑十户、二十八丁口。
嵌顶庄三十户、一百十丁口。
嵌头厝庄头四十户、一百七十丁口。
大堀藔十八户、七十六丁口。
过溪庄十户、三十四丁口。
以上共六百八十一户、二千六百七十丁口。
沿革
打猫东顶堡,原属嘉义县辖;至光绪十四年,割属云林县。
山
大尖山在县南三十里。北行至芊蓁笼岑起尖峰,复过峡至樟湖转东内藔,直至鲤鱼头山,入鲤鱼头堡。其西南系嘉义界。
溪
卓孔山溪在县南二十里。源出大尖山云、嘉交界之地,合各小山坑泉水同流成溪。其溪之南,属嘉义辖;其溪之北,原属嘉义,今改隶云林县辖。此溪直流入他里雾堡为茄苳脚溪。
大湖口溪又名旱溪;在县南十八里。源出大尖山;行至蟾蜍岭下,合各小山坑泉水同流六里入他里雾堡为二重沟溪。
松柏坑溪在县南十五里。源出大尖山;行十五里入他里雾堡为庵古坑溪。
廨署(无)
仓廒(无)
街市(无)
铺递(无)
营汛(无)
桥梁(无)
津渡(无)
义冢(无)
水利
嵌头厝圳在县南十五里。从大湖口引大湖口溪之水,流出嵌头厝洋,灌田八十余甲。
书院(无)
义塾(无)
社学(无)
祠庙
天上圣母庙在嵌顶庄,坐东朝西。庄民共建。
元天上帝庙在县南卓孔山庄,坐巽向干。同治四年,头人余永顺捐缘重修。
碑碣(无)
坊匾(无)
风俗
与斗六堡相同。
番话
斗六堡内有载。
科贡(无)
职官(无)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烈女(无)
贞节妇(无)
节烈妇(无)
贞烈妇(无)
节妇(汇入节孝妇内)
节孝妇
张叶氏,小半天藔人;父叶明、母江氏。妇十四岁,适廍亭尾庄张妈效为正室。至二十八岁,夫卒,谨守孀居,柏舟矢志;服事翁姑,始终永顺。光绪二十年,妇年六十三岁卒;计守节三十六年。
范韩氏,永定厝庄人;父职员韩逊让、母叶氏。妇年二十岁,适嵌头厝庄文童范有用为正室。至二十七岁,夫卒,屏绝铅华,矢志堪比夫柏舟。善事翁姑,佳誉已遍于内外;而且治家有法,教子有方。不以贫窭而累其心者,并不以辛苦而屈其志;则为表其性,直可争光日月;则为原其品,实应比洁冰霜。现年五十六岁,计守节三十年。
邱谢氏,苦岭脚庄人;父谢阿三、母许氏。妇年十八,适同里邱来。二十三岁夫卒,抚孤守节,孝事翁姑,克尽妇道,五十六岁殁。
凶番
附通事吴凤事迹
吴凤,打猫东堡番仔潭庄人。少读书,知大义,能通番语。康熙初,台湾内附,从靖海侯施琅议,设官置戍,招抚生番,募通番语者为通事,掌各社贸易事。然番性嗜杀,通事畏其凶,每买游民以应。及凤充通事,番众向之索人;凤思革敝无术,又不忍买命媚番,藉词缓之,屡爽其约。岁戊戌,番索人急,凤度事决裂,乃豫戒家人作纸人持刀跃马,手提番首如己状,定期与番议。先一日,谓其眷属曰:『凶番之性难驯久矣,我思制之无术,又不忍置人于死。今当责以大义,幸而听,番必我从;否则,必为所杀。我死勿哭,速焚所制纸人;更喝「吴凤入山」。我死有灵,当除此患』。家人泣谏,不听。次日番至,凤服朱衣红巾以出,谕番众『以杀人抵命,王法具在;尔等既受抚,当从约束,何得妄杀人』!番不听,杀凤以去;家属如其戒。社番每见凤乘马持刀入其山,见则病,多有死者;相与畏惧,无以为计。会社番有女嫁山下,居民能通汉语,习闻凤言归告。其党益惧,乃于石前立誓永不于嘉义界杀人;其厉乃止。居民感其惠,立祠祀之。至今上四社番犹守其誓,不敢杀扰打猫等堡。
灾祥
与斗六首堡同。
兵事(无)
●打猫北堡
打猫北堡,在县西南;东以廍前藔圳与他里雾堡分界,西以仑仔藔庄西南与大槺榔西北与白沙墩两堡分界,南以早知溪与嘉义县分界,北以茄冬脚圳与他里雾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十二里,南北相距三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总载在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村十九(社无):
柳树脚(又名中立庄)二十八户、九十二丁口。
新竹围(又名中立庄)二十五户、八十丁口。
芦竹冇五十五户、一百六十七丁口。
薄难岸庄五十七户、一百二十三丁口。
下仑仔庄三十八户、一百零三丁口。
大埤头一百八十二户、五百二十七丁口。
芦竹角六十八户、一百九十四丁口。
芦竹后一百七十户、四百五十六丁口。
新街(又名大和街)五十四户、一百七十八丁口。
尼姑庵庄四十四户、一百五十二丁口。
旧庄(后壁店附)七十户、二百零五丁口。
大竹围庄三十一户、九十六丁口。
镇平庄三十二户、九十六丁口。
后庄六十一户、一百七十五丁口。
三块厝庄七十一户、二百零三丁口。
西势潭庄六十六户、二百零六丁口。
潭斗藔庄(溪墘藔附)六十户、一百六十一丁口。
游厝庄七十户、二百零六丁口。
仑仔藔庄(打猫西堡只此一庄而已,姑附入北堡;理合登明)六十户、一百九十丁口。
以上共一千二百四十二户、三千六百一十丁口。
沿革
打猫北堡,旧属嘉义县;光绪十四年,改隶云林县。
山(无)
川
早知溪又名荷包连溪;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溪之南,属嘉义县界;溪之北,属云林县。源出打猫东堡之大尖山下,由南而西。在东堡为到孔山溪;行十里,至他里雾堡茄苳脚溪,为云、嘉交界之所;又西行八里,至打猫北堡为早知溪;又西行四里,与新虎尾溪汇合为双溪口;又西南十五里,至大槺榔堡为北港溪;又西南十里,至白沙墩堡;再行二十里,至东石入于海。
廨署(无)
仓廒(无)
街市(无)
铺递(无)
营汛(无)
桥梁
旧庄桥在县西南二十五里。长一丈六尺,宽六尺;土民公建。光绪十八年,李文
龙捐修。
津渡(无)
义冢(无)
水利
荷包连圳在县西南二十四里。于柳树脚西引荷包连陂水出大埤头洋入圳,溉田二百八十余甲。
书院(无)
义塾(无)
社学(无)
祠庙(无)
寺观(无)
碑碣(无)
坊匾(无)
风俗
与斗六首堡同。
番话
与斗六首堡同。
科贡(无)
职官(无)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烈女(无)
贞孝女(无)
贞烈女(无)
节妇(无)
节孝妇(无)
节烈妇(无)
兵事(载打猫东堡)
祥灾(载打描东堡)
●布屿东堡
布屿东堡,在县治西北方;东以义仑庄与西螺堡分界,西以新街庄与海丰堡、布西堡分界,南以■〈氵南〉仔庄与大坵田堡分界,北以山仔门与西螺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二十二里,南北相距二十五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并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村四十六(社无):
罗厝庄六十四户、三百十二丁口。
港尾庄七十二户、三百五十六丁口。
港后庄六十八户、三百二十六丁口。
三块厝六十二户、三百十四丁口。
打牛■〈氵南〉四十五户、二百三十六丁口。
飞来厝五十六户、二百五十八丁口。
义仑庄二百八十三户、一千五百七十五丁口。
潮阳庄十三户、五十四丁口。
仑前二百零八户、一千一百二十五丁口。
新街仔三十七户、一百五十三丁口。
洲仔庄二十五户、一百零二丁口。
埤脚三十二户、一百五十二丁口。
大庄四十户、二百二十丁口。
菜藔庄四十八户、二百五十四丁口。
山藔庄二十三户、一百零四丁口。
■〈氵南〉底藔二十户、九十八丁口。
番社头六十二户、三百一十丁口。
水尾庄二十五户、一百零八丁口。
新庄五十六户、二百六十丁口。
八角亭四十七户、二百十七丁口。
枋沟藔三十九户、一百五十八丁口。
廍仔庄十一户、五十二丁口。
糖仔面九户、四十六丁口。
后壁藔十一户、五十五丁口。
顶田藔十三户、六十一丁口。
七张犁十二户、六十三丁口。
三角仔八户、四十二丁口。
公仔坝十二户、五十三丁口。
溪仔庄十五户、八十一丁口。
■〈氵南〉仔庄九十户、四百六十二丁口。
田尾庄一百二十户、四百六十二丁口。
吴厝庄二十四户、一百一十二丁口。
新庄仔四十二户、二百一十六丁口。
下店仔五十三户、七十五丁口。
十八张犁三十一户、一百四十八丁口。
水卡头三十七户、一百六十三丁口。
新兴庄三十户、一百五十一丁口。
反盐园二十二户、九十四丁口。
深坑仔二十四户、一百零五丁口。
山仔门三十三户、一百六十二丁口。
油车仔七十九户、三百五十五丁口。
大义仑一百一十户、五百十二丁口。
■〈艹〈束刂〉〉 仔园二十五户、一百零二丁口。
下田藔三十四户、一百六十八丁口。
龙兴庄二十八户、一百零六丁口。
鼻仔头十六户、八十四丁口。
以上各村庄,共二千二百二十二户、一万零七百六十四丁口。
沿革
布屿东堡,原属彰化县辖;至光绪十三年,改归云林县。
山(堡内无)
川(无)
廨署(无)
仓廒(无)
街市(无)
铺递(无)
营汛(无)
桥梁(无)
津渡(无)
义冢
一在仑背庄外,在县之西北方四十五里;地八十余丈。年湮代远,建置之人难以稽查。
水利
大义仑埤源从西螺堡鹿场圳、十三庄圳而来,灌田一百余甲。流至布屿西堡鼻仔头,汇于虎尾溪。其埤是业、佃合筑。
书院(无)
义塾(无)
社学(无)
寺观(无)
祠庙
圣母庙在仑背庄(县西北方四十里)。邻近庄民捐缘公建。
碑碣(无)
坊匾(无)
风俗
与斗六首堡同。
番话(无)
科贡(无)
职官(列斗六首堡册内)
宦绩(无)
流寓(无)
乡贤(无)
孝子(无)
列女(无)
兵事(无)
●布屿西堡
布屿西堡,在县西三十里;东以车路与布屿东堡、大坵田堡分界,西以车路与海丰港分界,南以旧虎尾溪与白沙墩、大坵田分界,北以潭墘溪与彰化深耕堡分界。堡内东西相距十七里,南北相距二十五里。
积方
其中田园甲则,均载斗六首堡册内。
堡内共六十一庄;内八庄因溪水冲刷,居民迁徙,地成荒埔,实存五十三庄:
褒忠论庄二百五十户、一千一百零六丁口。
溪墘厝庄(今废,无人居)
马■〈山上刚下〉 厝庄二百二十户、五百十一丁口。
芋埔仑内庄四十四户、二百零八丁口。
芋埔下藔庄三百四十户、一百四十一丁口。
芋埔顶藔庄三十九户、一百四十丁口。
雅趣庄三十七户、一百四十八丁口。
大廍庄二十一户、一百十七丁口。
三块藔庄十八户、一百七十七丁口。
新湖庄二十九户、一百三十四丁口。
顶田洋庄十八户、七十七丁口。
下田洋庄二十一户、七十七丁口。
大枰庄(今废,无人居)
有才藔二十六户、一百五十一丁口。
妈祖埔庄二十九户、一百三十八丁口。
六块藔庄二十九户、一百二十二丁口。
沙仔藔庄八户、二十六丁口。
月眉庄八十二户、二百五十一丁口。
吕厝庄七十四户、三百三十九丁口。
马鸣山庄三十八户、一百八十七丁口。
新厝仔庄三十三户、一百八十七丁口。
芋头厝庄三十六户、一百三十五丁口。
林朱藔庄二十九户、一百十三丁口。
同安厝庄九十九户、五百丁口。
王藔厝庄(今废,无人居)
山仔脚庄四十六户、一百七十七丁口。
潮洋厝庄四十户、一百七十七丁口。
龙岩庄六十二户、三百零七丁口。
县厝藔庄(今废,无人居)
庄厝藔庄二十户、六十丁口。
吕厝藔庄十四户、三十五丁口。
洪厝藔庄十二户、三十丁口。
中厝庄四十九户、二百二十六丁口。
店仔庄二十七户、六十五丁口。
阿劝庄四十七户、二百二十丁口。
大有庄四十户、一百四十四丁口。
新厝仔庄十二户、三十五丁口。
百亩庄二十二户、七十七丁口。
格仔头庄八户、二十三丁口。
顶山藔庄二十五户、六十五丁口。
仑仔外庄八户、三十三丁口。
三块厝庄三户、二十二丁口。
长藔庄十五户、七十七丁口。
兴化藔庄二十九户、九十九丁口。
反盐园庄十七户、六十四丁口。
七张犁庄四户、十五丁口。
五块厝庄十三户、三十三丁口。
管事厝庄(今废,无人居)
名山庄(今废,无人居)
兴化厝庄四十二户、一百三十九丁口。
大湾庄二十一户、九十九丁口。
萧垄厝庄三十七户、一百一十四丁口。
下竹围庄六户、二十四丁口。
下新厝庄(今废,无人居)
顶新厝庄(今废,无人居)
东势藔庄三十八户、一百五十七丁口。
东势藔中庄三户、八丁口。
东势藔顶庄十三户、四十八丁口。
草湖庄三十四户、一百零四丁口。
猫儿干庄一百二十一户、六百零七丁口。
雷厝庄六十户、三百十五丁口。
以上共二千四百零八户、八千五百八十五丁口。
沿革
布屿西堡,旧属彰化县;光绪十四年,改隶云林县。
山(无)
川
虎尾溪一名清水溪,发源水沙连堡内山,南出刺嘴社,过水沙连社,合猫丹社、蛮蛮社三浊流支分而西,入牛相触二山以北,达于东螺;南则汇阿拔泉之流入西螺浇黄地仑庄,至布屿东堡之■〈氵南〉仔庄,居民凿道引流为大有圳,灌溉十八张犁、大有庄等处田园。干隆中,溪水大涨,将王厝藔、山仔脚、潮洋厝、龙岩庄、孙厝藔、庄厝藔、吕厝藔、洪藔厝、有才藔及百亩庄、架仔头、三块厝、长藔庄、兴化藔、海丰保、韩增藔、北外湖庄、番婆庄等村北南两岸沙地冲刷成溪,是为新旧虎尾溪分道之始。然自改道后,旧溪每为沙土淤垫。光绪十五年,浊水溪涨,由西螺堡树仔脚庄灌入此溪;于是清浊合流,水势溜急,非渡难行。
潭
莲花潭俗名莲池;在县西二十七里布屿西堡溪墘庄之南新厝宅口。东西二百余丈,南北一百丈。泉甘土肥,莲不种自发,分红、白、浅红三色。花开之候,远近游观,为本色名胜。
街市
褒忠街在县西三十二里;旧隶彰化。干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乱,街人集以自固,屡与贼战,数月不懈;寇平,上旌以「褒忠」二字,故名。
义冢
一在褒忠庄南,邑庠生张植树置。方长二百十五丈。
一在褒忠庄西南,监生张铭玉置。横五十丈,直三十八丈。
一在褒忠庄,里人张查某置。
水利
大有圳在县西三十八里布屿西堡大有庄。雍正十三年,邑绅永福学、教谕张方高引布屿东堡湳仔庄虎尾溪分流之水,开凿圳道,灌溉大有庄等处田园。与西螺之鹿场、清浊二陂通。
把育沟俗名八佾沟;在县西四十二里。长三十五里,阔二丈,深一丈。邑绅张方高以大有圳常为浊水挟沙所淤,遂由崩沟藔庄另开沟道,引浊水之流入虎尾溪,以宣壅塞。
祠庙
萃英在县西三十二里布屿西堡褒忠庄。堂宇三间,正殿祀文昌帝君;后进三间,左右各二间。道光十五年,监生张克厚、举人丁捷三、增生张嘉言倡建。每年田租银二十五十元(?),以供香祀。光绪七年,监生张铭玉、附贡生张铭献捐修。
科举
张植发:干隆乙酉科举人。
张植华:干隆戊子科举人。
蔡廷懋:干隆甲寅恩科举人。
蔡廷炯:干隆乙卯恩科举人。
蔡廷槐:嘉庆戊子科举人。
张士箱:干隆元年举孝廉方正。
张昭彩:光绪己卯科恩贡。
张植发:干隆乙酉科拔贡。
张明义:干隆丁酉科拔贡。
张元懃:彰邑庠生;干隆五十四年,以随军功准贡。
张植梅:嘉庆乙酉年岁贡。
张方武:干隆乙酉科武解元。
张廷枢:光绪乙酉科武举人。
坊(无)
匾
「善人致福」匾台澎道姚莹为里人留文生立。文生字大椿,月眉庄人;父曰晖、母蔡氏。生而孝谨;家小康,性好施与。遇地方水旱,莫不倡捐。殁年八十,四代同堂;母蔡氏。年九十四,亲见五代。
节烈妇
吴陈氏,已由广东请旌。
张黄氏,已由广东请旌。
兵事
干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乱,与其党庄大田等攻嘉义,肆扰各堡。泉州庄庠生张源懃与兄明义、族弟源怘、侄植槐集乡勇自固,相持数月,屡挫贼锋。五十二年,钦差大学士公福康安帅师渡台,解嘉义围;源懃等率众诣辕,愿杀贼自效。福公许之,命率乡勇为官军渡,败林爽文,追至大里杙,克之;林爽文逃入内山番社,福公移师沙连,传檄生番缚贼以献。寇平,第授源懃通判、五品顶戴蓝翎,明义州同,源怘、植槐均以从九候选;并赐庄名「褒忠」。
同治元年,戴万生陷斗六;股首潮洋厝庄人张添与严办、陈弄率党攻褒忠庄。里人张景星集乡中义勇扼要拒守,添不得逞,退攻马厝岗等处。会提督林文察率勇来援,前锋总带林国泰等自麦藔登岸,景星与各堡义首迎导官军,复斗六,捦张添于潮洋厝庄,布西寇平。
边防(无)
凶番(无)
灾祥
同治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大风;坏民庐舍。
光绪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大雨雹。
光绪六年六月初三日大雨雪。八月二十二日,大风;三日始止,民舍多损。十月初三日酉刻,星行入月后。
光绪七年三月初二日,天上出五彩圈十余个。五月二十一日,地震。是岁布屿饥。
光绪八年八月九日,彗星两见于东南。
光绪九年十二月,彗星见西方。是月地大震。
光绪十年五月,地震连日。是岁法夷犯台。
光绪十五年五月,大雨连日,浸害五谷。
光绪十八年八月十八日,大风三日;损坏民舍、大木斯拔、五谷损。十二月大雪,五谷、猪羊多冻死。
光绪十九年四月,大旱。六月初七日,大雨,三日始止;溪水暴涨,冲坏民房甚多,崩旱园百甲。是岁,布屿大饥。
艺文
为烈妇张沉氏征诗小引岁贡生张锡祺
烈妇沉氏,小字心娘;嘉义县他里雾堡新仑庄沉志刚女也。字彰邑布屿堡褒忠仑庄职员张景星长子廷焕为妻;十八岁,归于张家,连举两男。上而孝顺翁姑、中而辑睦妯娌、下而抚育子侄,井井有条;兼劝夫勤举业,以绳祖武。廷焕体素弱善病,复因攻苦,日益羸弱;氏劝其节劳,廷焕听之,少辍其业。同治五年九月,焕卧病在床,自知不起,对氏流涕,三复柏舟诗之「死矢靡他」句;氏窥焕意在讽己,遂长跪床前,垂涕誓曰:『君如不幸,当以身殉;有渝此言,明神其殛』。设誓后,事奉益谨,汤药必亲。十月初四日,廷焕殁;氏料量棺殓,必洁必丰。初六日,扶柩出门,氏即返室投环。安葬既毕,亲友咸归,姑呼氏不应,使婢往视,门紧闭,知有异,启之,已气绝体冰矣;然面色如生,隐含笑意。计年仅二十二,而能殉节;嗟夫!此诚乾坤正气之所钟,足以扶纲常而植名教,乌可令其湮没弗彰!祺忝属宗亲,备知颠末,因述梗概以告人人。尚冀或锡传文、或赐诗赋,俾烈妇之清风亮节,得以垂不朽而传后世,则于风化所关不无小补云尔。
烈妇传
妇沉氏,字心娘,嘉邑沉志刚女也。沉族繁衍,多业儒,游泮者甚众。妇生而婉娩聪慧,能得父母欢;稍长,从母授内则、毛诗,即能索解。不与兄弟同席,针黹精巧,戚属罕觏其面。张景星闻其贤,为长子廷焕聘之。张亦大族,妯娌颇多。妇年十八于归,能尽妇职;善事舅姑,甘旨之奉,先意承志,善处宛若。间五年,举二子。先是,廷焕业儒,自完婚后,妇即劝其勤习举业,以绳祖武;廷焕爱而敬之,伉俪甚笃。然焕体弱善病,同治五年九月焕病剧;氏手调汤药,衣不解带,然医药罔效,病日甚。廷焕自知不起,常对氏讽之「死矢靡他」句;妇闻之,泣告焕曰:『侍奉五年,妾心君未喻耶?妾幼从母训,得授内则,知妇人之义,从一而终。君如不幸,请以身殉,毋为此戚也』。廷焕颔之。妇自誓后,半步不离,祷于神祖,愿以身代,无少效。十月初四日,焕殁,乡例不停丧;焕又卒于亲前,翁姑虽重妇,然未敢违俗。三日即葬,氏送柩出门归,乳幼子曰:儿兄弟好事祖父母,娘从儿父去矣』!使婢抱之别室,闭户自缢;时年甫二十二。亲友送葬归,姑呼妇谢客,不应,使婢促之,见门闭,扣之不答,知有异,归报,急命人启扉,入睹妇投环状,大骇;解下视之,面色如生,然已气绝体冰矣。事闻,旌表如例。
题烈妇张沉氏殉节事(古体九解)举人陈肇兴
茑萝泛长风,根茎无断绝;由来连理枝,生死不相别。君不见张烈妇,慷慨殉夫勇且烈(一解)。妇姓沈氏名心娘,十八于归张家郎;举案齐眉慕孟光,如胶如漆乐且未央(二解)。忽忽五年,载弄之璋;二竖入室,夫病于床。求神问药,泪睫承眶;一朝怛化,五内崩裂如沃汤(三解)。大哭一声,气结无语;娣姒急申救,阿翁欲言不言泪如雨;曰:『汝有孤儿在,旦夕须哺乳』(四解)。长跪谢阿翁,妾心坚如铜。儿生有祖累姑嫜,妾身虽死儿可长;夫没无人侍巾帚,妾身不去谁为偶。黄泉会有相见时,升天入地妾从之(五解)。明珠为夫敛,绮罗为夫装。执绋扶柩上北邱,归来拜姑泣:『媳身未亡如已亡』(六解)。绾我同心缕,着我嫁时衣;孤灯耿耿酸风吹,尺组毕命人不知;人不知,举家奔救乌乌啼(七解)。生同衾、死同穴;青冢巢,鸳鸯飞鸣自成匹;谓予不信如曒日(八解)。人慕妇,烈且贞;我作歌,戒贪生。吁嗟乎!女子仗义能杀身,何乃国家多全躯保妻子之庸臣(九解)?
咏张烈妇沉氏诗癸卯举人即选教谕林奉璋
贞志凌冰霜,芳心熏兰芷;烈妇沉孺人,千秋能有几?忆昔年十八,适于张家是;德言兼容工,女宗实着美;最得舅姑欢,郝法亦钟礼。悠悠五年来,接踵生二子。聚顺合庭闱,静好联床第;同唱百年歌,所望偕老矣。夫也苦攻书,仲宣奈弱体;秋雨病又多,司马长卿似。病骨日支离,暗中空泪洒;世无扁鹊医,膏肓病难起。夫知病难起,曷胜长叹耳;沈吟柏舟诗,妇也会其旨。长跪向夫前,盟心天可指:倘夫不永年,妾身惟有死,九重黄泉路,依然共枕被;地久又天长,与君相终始。一朝夫溘逝,三呼痛不已。泣涕辞翁姑,不孝已若此;呜咽抚婴儿,不慈又如彼;俯仰抱憾间,全托诸娣姒。娣姒时茫然,否否又唯唯;环列劝伤心,愿妇安汝止。矧多未了缘,舍生何乃尔;为问闺阃中,慷慨伊谁氏?妇曰妾有心,金石坚莫比;夫亡与俱亡,万事付流水。含殓玉与珠,束装纨与绮;附棺与附身,诚慎为夫庀;招魂致诔词,哭奠陈酒醴;齐衰为服丧,不尽情妮妮。扶榇纔出门,转身归房里;换却新衣裳,脱却旧簪珥;整顿如好花,将残再结蕊;须臾乃雉经,家人急奔视;命已绝,相对泪累累。闻者咸悲伤,赞叹挂诸齿。嗟乎!贪生本人情,妇志一何伟!万古此贞烈,海外青山峙。
咏张烈妇沈氏诗军功候选训导廪生陈新(传启)
节义独自伸,天下大完人。景彼名闺阁,毅然能杀身。张家之妇沉家女,十八于归咏鸠处。一索再索俱得男,百年长结鸯鸳侣。侍读西窗子夜时,鸡鸣昧旦恰相规。和平之福日消受,堂上翁姑堂下儿;此情此景何多得,无奈风波生不测。夫也重有采薪忧,秋容惨淡侵颜色;求医问卜日蹉跎,空对青天唤奈何!五载夫妻分别去,莫将修短问阎罗。顿觉哀号痛不生,杜鹃啼血听声声;伤心欲拍灵床告,弃予如遗太不情!人生谁无病,一病竟不起;奢望正无穷,而今长已矣!双亲犹在堂,二子呱呱哭;况有未亡人,应知难瞑目。虽则难瞑目,差可慰夫心;不能同生愿同死,九原再续合欢衾。苟延残喘且从容,为夫一一尽送终。视属纩、亲含玉、必诚必慎聊装束;三桃汤、五谷囊、至纤至微咸检录。从兹慷慨殉夫亡,任是百身都莫赎。须臾夫柩出庭闱,旋入房中静掩扉;八尺朱绳缳颈绝,天为悲愁雨雪霏;面容不改贞魂结,矢志如归坚似铁。编诗以待采风来,有此芳徽长不灭。吁嗟乎!女贞木,鸺鹠不敢栖;■〈〈牙攵〉上女下〉 女星,浮云不敢翳,行看绰楔请旌题:彰邑烈妇张廷焕之妻。
咏水仙花诗
凌波仙子认前身,七载惊闻两度春。物与情通原有感,花经岁久岂无神。芳心不异根株古,枯骨翻疑色相新。他日香魂如可再,叮咛勿负故园人!
其二
蕊珠宫里旧英姿,七载重华事更奇。道骨不随尘世改,芳心应惹俗情疑。水中仙子浑忘岁,波上灵妃定识时。寄语园丁珍护惜,此花速报主人知。
前题泉郡生员张世清
此君匪必叹凋零,七载荒拋落草庭。仙骨还随闲处立,冰心犹向醉中醒。分来银蒜从头白,动却瑶簪入眼青。拜岁迎春应独步,早教瑞气透幽亭。
前题彰邑生员周青莲
玉质黄冠斗丽华,风尘寄迹便成家。曾随俗女鸣晨佩,忽逐西施醉晚霞。君子有心仍乐水,仙人无事久怀沙。怜渠故作含羞态,七历星霜始放花。
其二
万劫修成洁净身,拚将枯槁委风尘。无生参透长生秘,得意分明失意人。玉佩耍余今日恨,霓裳舞罢旧时春。含情久不施脂粉,寄语杨妃莫效颦。
其三
芳名依旧水中仙,昨是今非剧可怜。不向清流藏色相,甘从浊世结尘缘。玉骨冰姿无限媚,班香谢雪有余妍。东邻娣妹多含妒,锁住春心过六年。
前题云邑生员陈廷芳
曾同众卉斗芳辰,水上轻盈独可人。为压繁华争俗相,还将幽朴返天真。吟坛久速生罗袜,乐府从听点绛唇。七载香魂何处梦?醒来犹忆故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