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獻叢刊·第155種】清初海强图说
台灣文獻叢刊
【第 155 種】
清初海彊圖說
.作者:俞正燮
.原書頁數: 0122 頁
●書籍簡介
第一五五種「清初海彊圖說」
本書(一冊一二二面七三、二○○字)不分卷,不著撰人。書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藏題為「臺灣圖說」之抄本重編、改稱而成。今本篇次,首列三論,曰「天下輿地總論」、曰「天下海彊總論、曰「七省海彊總論」。次為圖說,有「京師二東海圖說、有「江南海圖說」、有「浙江海圖說、」有「福建海圖說」、有「粵東海圖說」、有「臺灣圖說」有「澎湖圖說」;所作各圖,頗為簡明。至其撰作年代,觀乎「臺灣圖說」中『今北路半線適中之處多增一縣曰彰化,以分諸羅之勢』云云,當知在雍正初年臺灣府彰化設縣之後不久。書末,今加俞正燮「癸已類稿」中嘉慶十七年作「臺灣府屬渡口考」一則,作為「附錄」。
●序號 篇名
1 弁言
2 目錄
3 天下地輿總論
4 天下海疆總論
5 京師二東海圖說
6 江南海圖說
7 浙江海圖說
8 福建海圖說
9 粵東海圖說
10 臺灣圖說
11 澎湖海圖說
12 附錄臺灣府屬渡口考(「癸巳類稿」一則)
●弁言
這是一本有清初葉七省海疆與臺灣、澎湖諸島嶼的圖說,並冠有三篇「總論」。原書為抄本,分訂上、中、下三冊,現藏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內無序跋、目錄及頁碼,又不著撰人(僅內「粵東海圖說」末尾見有「澤園識」三字)。抄本編次失序,首為「臺灣圖說」,次為「澎湖海圖說」,餘為「浙江海圖說」、「江南海圖說」、「京師二東海圖說」、「七省海疆總論」、「天下地輿總論」、「天下海疆總論」、「粵東海圖說」及「福建海圖說」等篇。或由於原書已佚名,因即以首篇「臺灣圖說」稱之(史語所編目如是)。至其撰作年代,觀乎「臺灣圖說」中『今北路半線適中之處,多增一縣彰化以分諸羅之勢」云云,當知在雍正初年臺灣府彰化設縣之後不久(其餘各篇間有涉及浙閩總督覺羅滿保暨兩廣總督楊琳事蹟,時期同屬康、雍之交)。
本書除了台、澎圖說係屬「臺灣文獻」以外,他如江南、浙江、福建、粵東等各海圖,亦均可供瞭解明、清前後東南海上兵事進止之助。因將全書重編篇次、另加目錄,列入「臺灣文獻叢刊」印行。又按抄本對於各圖所註地名頗有疏誤,諸如直隸之榆關(誤揄關)、江南之揚州(誤楊州)、清河(脫「河」字)、浙江之玉環山(誤五環山)、蒲門(誤滿門)、福建之海澄縣(誤澄海縣)、白犬(誤白大)、廣東之海豐縣(誤海山與縣)、鷗汀壩(誤鷗汀溳)、臺灣之大武隴(誤文武隴)、內八投、外八投(誤內入投、外入投)等錯書不下五十餘處,臺灣笨港至竹塹港間以及其他脫漏亦不止一處;惟受種種限制,概未訂補。本書稱為「臺灣圖說」顯不甚宜,因易稱「清初海疆圖說」。
此外,適從清俞正燮著的「癸巳類稿」錄得「臺灣府屬渡口考」一文,特附於本書之末。(知非)
●目錄
天下地輿總論……………………………………………………………………………(一)
天下海疆總論……………………………………………………………………………(五)
七省海疆總論…………………………………………………………………………(一○)
京師二東海圖說………………………………………………………………………(一三)
江南海圖說……………………………………………………………………………(一八)
浙江海圖說……………………………………………………………………………(二三)
福建海圖說……………………………………………………………………………(三七)
粵東海圖說……………………………………………………………………………(五九)
臺灣圖說………………………………………………………………………………(九七)
澎湖海圖說…………………………………………………………………………(一一○)
附錄
臺灣府屬渡口考(「癸巳類稿」一則……………………………………俞正燮(一一七)
●天下地輿總論
東起朝鮮、西至嘉峪關、甫濱海、北連沙漠,道路紆縈各萬餘里。
京都,據「一統圖」,在東北之境;江南,在東南之境。江南之東南為浙江,浙江之東南為福建(濱海);江南之西南則為江西,由江西而西北則為湖廣;轉而東南則為廣東,廣東之西少北是為廣西(南濱海);廣西之西北則為貴州,貴州西南則為雲南,而貴州西北則四川也。河南在京師之西南,乃天地之中。京師東南為山東、西為山西;「山西」之西南則為陝西。由邊而言,則遼東、大寧皆在京師之東北,而大寧為近;開平、大同皆在京師之西北,而開平為近。至榆林、固原,皆在陝西北境;寧夏,在河套過河而西。寧夏之西轉而南,則為甘肅也。至遼東之東南,則山東之登萊、揚州之通海、蘇州之太倉、浙江之定海、福建之興泉,皆濱大海(此自東及東南所至之境)。而日本、琉球,則居東南海中;海壇、金、廈,則附閩之興、泉;澎、台,則在東海中,近琉球之處也。由東轉而南,則廣東之潮、瓊;由南而西,則蘇門答剌、安南諸國(交趾在安南之東、暹羅在安南之西)。而雲南孟定等府,亦濱海;居於海中,則西洋等國也(皆在西南)。正西,則雲南之麗江;極西,則西海之星宿海、昆崙山、黃河、黑水諸處。大抵中國之勢,南臨大海、北逾和寧;西北多山、東南多水。故云「天不滿西北、地不滿東南」者,其是之謂也。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天下海疆總論
天下形勢至大、至廣,豈能備述。只觀何事,當輯何要。如今日之議水師者,則以水師為主,而陸地為客矣。故於東南皆水鄉之處,不得不詳而言之。如東南之海角,莫甚於南澳。故從南澳起,遵照「總圖」之例由東而西;過潮、惠、香山、陽江、電白、高州、雷州而至瓊州五指山,歷廉州、龍東以至銅柱分界接交趾之區而止,是皆面南大海安南諸國之地也。古書有云:瓊州之外,則安南、交趾、柬埔寨、暹羅、六昆、大年、柔佛、麻六甲,東海之地勢已盡。轉渡西南洋,而至咖喇吧之西北,則紅毛、嘆咭■〈口黎〉 、大西洋諸國。若萬丹、馬辰、文萊、蘇祿、呂宋,則又在中國偏東海外:此海道紆迴蜿蜒之大略也。故並以各港地名、更數、出產貨物附載於後。又如南澳為閩、粵交界之區,遵照總圖由南而北:歷銅山、金、廈、湄州、南日、海壇、南筊、烽火營而至浙江北關交界,故將外海之澎湖、臺灣附記於後。自浙江北關南而北:歷溫州、黃巖、昌國、寧波、舟山(定海)而至乍浦,與盡山、花鳥、上海等交界。如江南自上海起由南而起至北:歷太倉、崇明、鹽城、安東為江南之境,至山東日照止。又自山東日照起,由膠州而東至成山(不夜城),轉西而入沙門島,以至天津、京師。由沙門島而北,入旅順口以至遼東。七省之海疆,究其要者,莫甚於粵東、閩、浙三省矣。但萬里海疆,自有東西南北向之轉折。若一直寫去,使鸛者茫然不知何方何向。故寫水師之疆城,非總圖不足以知天下之形勢,非分圖無以辨各省之分界險要之處所。故當合而繪之,遵「總圖」而分晰之,則了然明白矣。又如島嶼雜,多無名之嶼,去而不載;今昔不同改名換汛者,不必執滯。稽之古圖,皆防倭患之設。為將者守堂陛而不出門庭,長他人之志、滅自己之威,是非所論於今日矣。以今內地十五省加盛京及安南、朝鮮十八國佐護聖朝,明良喜起,瑞祥屢見於天、波瀾靜安於海,又何有驚濤逆浪之患乎!
洋船更數說
大凡陸地往來,有里數、有程站,可以按程計日、分毫不謬。惟洋船則不然。蓋大海之中,全憑風力。若風信不順,則船勢漸退,此不可以日期定也;汪洋所在,杳無山影,非同內洋可涯岸垵泊者比,此不可以程站計也。故設為更數,以定水程。夫更數者,洋船設一漏以貯砂,砂隨漏盡,則為一更;然不得風力相稱者,則又不可以計更。故持木片一塊,在船頭放於海中,人即疾趨至船尾;其木片亦即並流至船尾者,此其風力相稱,即可隨漏以計更矣。果有此風信,盡一日夜可得十更,一更可行六十里;如陸路之一站也。其所放木片,或人走至半船而木片巳先流過船尾者,此其風力十分順利,則為過更數;過更者,則為兼程也。其所放木片或人走至船尾而木片只流至半船者,此其風信不順,則為不及更數;不及更者,則為不及程也。故火長之定羅經、看船頭,從何字行約有幾更,該到何處;下鐵鎚以取泥沙,則知更數之有準、針道之不移。或轉字與否,隨其分別矣。每見洋船回棹,被風飄流誤投他處者,皆由火長不精,錯認更數;或被狂風錯認山勢、或因失落器具,致遭飄流之害耳。故今雖泛泛言及更數,亦因愚以誘愚,何曾深知其微奧;即而有,甚者以垵邊之船,亦詢及更數。夫既有垵可泊、有程可考,舉眼見之不問,又安用此無稽之形影乎!彼曰因上司之問及,欲顯熟識水務之才能,不得不抄拾故套以訛傳訛,徼幸以博高官;是終南捷徑之法,未能免俗,聊復爾爾云。
附外國水程更數並所出土產
呂宋:水程計七十餘更(照順風算,一日夜駛十更)。土產,銀、蘇木、燕窩、鹿脯、鹿筋。廣船往販,綢緞、綿布、絲經、湖絲。
宋腳:水程計一百七十更(呂宋轄屬)。土產,海參、沙藤、蝦、米。廣船往販,粗磁器、鐵窩、銅器。
蘇祿:水程計一百四十更(呂宋轄屬)。土產,上好白片、珍珠、海參、玳瑁。廣船往販,草緞、絲絹、銅器、鐵窩。
汶來:水程計一百五十更(呂宋轄屬)。土產,上好白片、珍珠、蚌殼、海參。廣船往販,土磁器、鐵窩、雜貨。
宋咕喇:水程計一百八十更(呂宋轄屬)。土產,蘇木、單草麻、海參、西國米。廣船往販,土磁器、鐵鍋、缸瓦、雜貨。
咖喇吧:土產,哆囉絨、羽緞、嗶吱、西洋布、丁香、荳蔻、胡椒、鉛錫、■〈口曼〉 咀蓆、佳紋蓆
檀香、沙藤。廣船往販,綢緞、布疋、銅器、磁器、藥材、武彝茶、崧羅茶。
舊港:水程計一百四十更(咖喇吧轄屬)。土產,胡椒、藤蓆、沙藤、西國米、海參。廣船往販,鐵鍋、銅器、雜貨。
麻六甲:水程計二百六十更(咖喇吧轄屬)。土產,西洋布、鉛錫、冰片、象牙、犀皮、犀角、翠毛。廣船住販,布疋、鐵鍋、銅器、磁器。
暹羅:水程計一百四十更。土產,蘇木、烏木、鉛錫、大楓子、燕窩、海參、鹿筋、犀角,象牙、翠毛。廣船往販,布疋、銅器、鐵鍋、雨傘、京果。
桑佛:水程計一百五十更(暹羅轄屬)。土產,胡椒、鉛錫、海參、燕窩、冰片、海菜、沙藤、西國米、檳榔、鞭桿。廣船往販,銅器、鐵鍋、藥材、雨傘。
叮咖呶:水程計一百六十更(暹羈轄屬)。土產,錫、胡椒、單草蓆、檳榔、沙藤、海參。廣船往販,銅器、鐵鍋、藥材、雨傘。
赤仔:水程計一百五十更(暹羅轄屬)。土產,錫、上官燕窩、翠毛、西國米、海參。廣船往販,鐵鍋、銅器、雜貨。
樂昆:水程計一百五十更(暹羅轄屬)。土產,錫、燕窩、沙藤、西國米、海參。廣船住販,布疋、銅器、鐵鍋、磁器。
安南(即是廣西、亦是交趾):水程計五十更。土產,奇南香、速香、冰糖、燕窩、檳榔。廣船往販,鐵鍋、藥材、磁器、金銀紙、雜貨。
柬埔寨:水程計一百二十更(安南轄屬)。土產,象牙、翠毛、藤蓆、黃漆、鉛錫、沙藤、鹿脯、鹿皮。廣船往販,藥材、鐵鍋、銅器。
東京:水程六十更。土產,紅銅、跤紦、跤絹,漆器。
——此安南、東京二國,前朝屬在中國版圖轄屬。
東洋(即是日本):土產,紅銅、海■〈代上虫下〉菜、鮑魚、海參、漆器。
馬辰:水程計三百四十更。土產,胡椒、錫、沙藤、燕窩。廣船往販,鐵鍋、銅器、雜貨。
大、小西洋(番名為普圖呀):土產,紫檀、魚翅。
干絲蠟:土產,生銀(係在呂宋轄屬。呂宋有船可到,廣船不可到)。
法蘭西:土產,生銀、哆囉絨、羽緞、嗶吱、西洋布、檀香、木香、孩兒茶、蘇合油。
英咭■〈口黎〉:土產,哆囉絨、羽緞、嗶吱、木香、檀香、乳香、沒藥、蘇合油、丁香、孩兒茶、黑鉛錫。
——此五處地方,水程遙遙。他本國船隻多帶二年水、米,所以難計程途。我中國船隻,歷來並無人到其國。
戈思達(即白頭香回回國省):他來貿易,我們無往。
香山澳門(番名曰馬高):西洋人賃居處。
七省海疆總論
稽七省之海疆,自遼東為東北極際;沿海而南,則北直之天津與山東之登、萊,三省相連而不可離。山東之膠州歷大勞山、田橫島、不夜城至登州、壽光、利津(此山東界),由天津、文安直沽口、永平至山海關(此北直界),轉而錦州、金州、鳳凰山、鴨綠江(此遼東界),計一千三百餘里(此總言大概,海道難以測度也)。而登、萊突出於海如人吐舌,與遼東為北直之唇齒;而天津為河海運之咽喉也。自山東之膠州至江北之安東縣,黃河之水由此入海。次狼山,揚子江出焉(揚州要害之處,通州也、狼山也):為南、北條二水之歸宿。次祟明(崇明為江南之控扼),上江為吳淞、三泖、震澤諸水所歸。由此入浙,則為乍浦、海鹽之界。其東南,則為定海縣界。沿海而數,計一千八百里。日本則在定海之東北,東洋諸國在焉。自浙之定海(即舟山,為浙東之控扼),由寧波、台州、溫州而至浙之蒲門所北關交界,計二千里(若自乍浦由海寧從杭州、慈谿出大海到北關二千七百里)。過南關,烽火門則為閩省門戶。迆邋而南,則興化、泉州、漳州三府之間,有海壇、金門、廈門、銅山、南澳在焉。計閩之南關至南澳二千里,而商船之通外洋諸國者悉由廈門出入。澎湖在廈門東南,臺灣又在澎湖之東;呂宋在臺灣東南,琉球在臺灣東北。又自閩之南澳(南澳介閩、粵兩省之區)過潮州、惠州、香山、虎門(廣之夷商悉從虎門入)、高、雷而至瓊州迆■〈辶里〉而南北出入計五千里(總而計之,七省共一萬。此其大略也;若由大洋直溜,未必有此多也),而安南、交趾、西南洋等諸國在焉。
考之前明自七省安設衛所、開列島嶼,記載甚詳,著論甚悉。然其弊,在於水師之不設、水戰之不修。未嘗無哨船也,哨小不可以任戰;未嘗無水兵也,兵弱不可以出洋。將領畏縮而責之小校、小校躲避而不敢遠行;以致外寇乘虛登岸,破殘地方,陸兵獲罪、水師旁觀,計之最左者也。又其初,守土之兵出於屯衛,以耕為餉;用烏合之,驅枵腹之兵。不得已而調客兵,接運不至、人地不宜,任倭奴之橫肆而民間之受眾毒:此地利不如人和故也。嘉靖辛酉年,倭陷興化;戚繼光陸師直抵興化、俞大猷整戰艦直泊南日。大猷告繼光曰:『公兵主驅,我兵主截』。大猷乃創鴛鴦船於南日海上,以左右呼吸探於蒲禧、吉了;船分飛鳥之勢,陳兵以待之。繼光兵入,攻其無備;披靡而奔,為大猷所掩襲,不留一奴矣。時繼光惟知報己合戰之功,而遺大猷之勞;當事者亦遂以戚功奏。名(有?)告大猷:『若當有請辦』!大猷曰:『不然;吾惟知使隻倭不歸為吾閩萬世之安,不知有己之勞也』。繼光聞之,服其智;又得鴛鴦船之法,遂下拜為刎頸之交。彼時故有「俞龍、戚虎」之稱,倭自此而滅:此人地相宜故為尤重也。第七省之海疆,莫甚於廣、閩、浙;廣閩之海,惟閩為最。論形勢,東防倭而西防夷。論氣候,春、夏西南之汛,狡夷豕突思逞;秋、冬東北之汛,倭奴虎視生心。倭雖誅滅,而紅夷又為閩省之患。總兵謝弘儀招慣海漁人能察夷情,利而誘之,遂焚紅夷夾板船。厥後民窮變起,自招撫楊六之後,復有李之奇、鍾祿、劉香接踵噴浪於■〈魚畺〉窟蛟穴之中,蟻蜂肆毒;當事以為未嘗克陷城池,固無足慮。而沿海居民受其蹂躪不堪,幾何不從之為寇乎!自此寇氛日熾,殃及閩、粵。故當日檄鄭芝龍於北、明日檄鄭芝龍於粵,惟伊是恃。芝龍一木難支,畏威懷德而歸誠。迨其子鄭成功遠遁臺灣,延及鄭經以至鄭克塽,凡歷三世,波濤弗靖,沿海居民不遑寧處,久廑天心;特命大臣將軍侯施琅率師征剿。歲在癸亥之六月也,進攻澎湖,克塽知機就撫,納士歸誠。此天以未開之方輿,資上國東南之保障;足見我朝兵力比於前代,何等強盛!昔之封疆大臣無經國遠猷,矢志圖賊,狃於目前苟安為計;究非所以禦寇,實所以引寇耳。茲各濱海要汛之區建造砲台,沿邊哨船晝夜巡防;如此嚴密,誠海宇肅清矣。
●京師二東海圖說
山東,古青州地。外引江淮、內包遼海,西面以臨中原,而川陸悉會於德州。自海道不運,遂以其西境為饋運通衢。南盡邳、徐,北泝天津,歲有河患;築塞之勞、舟車牽挽之役,所在不免。登、萊本海運故道,然勢險難圖,今亦置之。查有水源出高密縣,至膠州分流為南、北新河。自膠州入新河西行二百四十里,即至萊之滄海,復入北海;以其自膠抵萊,故又名膠萊河。元時所濬,以避迤東海道數千里之險耳。山東者,乃先聖文學之宗,遼東近焉。屬在考試故圖(?),山東不可不連遼東。二東為京師之門戶,拱護周密,以達天津、通九州四海之大;誠天府之國,難以明言矣。況盛京為龍興首地,府縣齊備、部鎮整束;東朝鮮、西京城,北枕長白之山、南面登萊之海:山川環抱、地土肥饒,實萬世不拔之鴻基也。且聖明在上,河清海晏,日月合璧:此亙古未有此熙嗥之盛世者也。然而水師之要,在乎廣、閩、浙三省。兩京、山左之形勢,就其濱海約略圖繪之,以備觀擇焉。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江南海圖說
江南,古揚州地,六朝舊都也。江北則徐、潁二州(鳳陽府屬)地跨中原,瓜連數省;故淮安特建漕運,亦示扼抗之勢。安慶當長江委流而控全楚(江南、湖廣,俱楚地),為江表門戶。沿海兵戍,本以備倭。而崇明、常熟(俱蘇州府屬縣)之民弗靖,江洋一帶出沒波濤,時或有之;自我朝聖明,佈置得宜。崇明為通省之要地、狼山為揚州金山之海口,在在有鎮、處處有營;嚴密周詳,民不知兵。松江有提師扼抗於外,則內地可衽席而無虞矣。且人情淳厚,詩禮傳家;經商者連■〈舟宗〉於上海,物貨富饒,各安生業,人不為盜。或閩、粵之匪飄泊無依,偶爾一過如鄭盡心之類者,亦偶耳。故海疆不多,略敘其概,以為知者辨之。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浙江海圖說
浙江,古揚州也。崇山巨■〈穴上〈氵帚〉下〉,所在限隔。然嘉、湖與江、淮相表裏,嚴、衢以徽、饒為郛郭;左信郡、右閩關,大海東蟠,繞出淮、揚之境:斯固四通八達之區也。訟訐繁興,頗號難治。嘉、湖、寧、紹四郡,則震澤(今太湖是)、東海之所經也;溫、台並海而南,信宿達於福寧(福建屬州):估客良便之,然不能不防他寇也。浙閩制軍滿保承天子命,設水師一十三營,大小官弁九十九員、兵一萬三百八十七名;砲台五十處,安砲四百六十五位;戰船一百二十五隻:至密至嚴,可無內顧之憂。且土地肥美、人民淳良,皆閩、粵之匪類乘南風而往、北風而回,有以致之耳。
浙江之蒲門所北關起,至乍浦與江南金山衛相交界止,內外海面水程計有二千餘里。除寧波之慈谿、紹興之餘姚、上虞、蕭山等縣並杭州、嘉興至乍浦沿海各衛所港澳,乃係內海哨船少行之道,不圖細詳;而自蒲門所北關起、至定海縣所屬之金塘山止,共作二十二站,皆係外海。至於其間行船來往,較之閩海,大率相類不遠;但此亦就其常者而言。若或天時有異,颶風巨浪,則又未可拘於一定也。
北關、金鄉衛、鹽田、鳳凰、三盤、玉環、大鹿、石塘、鱟殼、馬蹄、川招、牛頭、茶盤、臨門、石浦、昌國衛、爵谿所、龍門洋、南窖、霩■〈雨上〈行外開內〉下〉所、崎頭、定海縣(舟山鎮)、金塘所。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福建海圖說
福建,古閩越地;以溫、處、衢(三府俱浙江屬)、信為北藩,建、昌、南、贛(四府俱江西屬)為右壁,惠、潮(二府俱廣東屬)為外戶,海為門,封壤促甚。而重關內阻,溪山秀美,民用以和;然處人輒用盜■〈走耴〉流入政和、壽寧(二縣屬建寧府)之境,大為患害。古田(縣,屬福州)、福寧(州,屬福州)本竊(?)魚鹽之利,山谷邃深;逋寇每憑之而嘯聚,但不常出也。濱海上下,海寇出沒不時。會蒙聖明指示方略,教授福督滿保設水師二十營,大小官弁共一百五十二員、兵一萬九干三百一十二名;列柵聯營,星羅碁佈。築造砲台七十七處,安砲七百一十八位,備造戰船三百一十二只,在在戒嚴,安不忘危;尚何小醜之足患乎!
按閩、浙接壤,海洋舟楫相通。考水程,閩之南澳與粵東分界起、至浙之蒲門所北關交界止,共計二千里,作二十六站。風順揚帆,則一日可行五、六、七站;然當視風之輕重,方可計行之遠近。若遇頂風■〈高戈〉戧,則又當順潮駕駛,每日止以一站為準。
凡圖中所載泊船處,除有提、鎮、協駐劄之所,則多繪船隻以備稽考;其餘,則每站止繪一船。而各站地名,俱開載於後:南澳、宮仔前、銅山、古雷、陸鰲、井尾、鎮海、廈門、金門、圍頭、永寧、崇武、湄州、平海、南日、萬安、鼓嶼、磁澳、琅琦、定海、北茭、小西洋、大金、三沙、蓁嶼、沙埕。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粵東海圖說
粵東列郡有十,濱海者分為三路:潮、惠為東路,高、廉、雷為西路,廣州省會處中。若肇慶、南、韶,皆山也;瓊州,海外也。東路與福建相接。外而南澳,為閩、粵交界之區;扼抗撫背之防,甚屬緊要。而南界柘林、澄海,達濠、海門、靖海、神泉諸處,均屬南澳鎮屬;又皆跬步海濤,在在設汛、安設砲台,可謂星羅棋佈矣。若惠州海豐屬東南濱海,而甲子所、碣石衛、白沙、遮浪、捷勝、汕尾、平海等處雖易藏奸,而重鎮握兵,亦賴以無虞。繼而大鵬、沱濘、龍船灣、佛堂門、急水門以及大俞山、伶仃洋、虎門、香山、三灶、廣海等處,則為雜沓之區;而提、鎮兼施,巡邏周密。外而弓鞋、珠池、擔桿洲遠隔外洋,至於老萬山,稍可藏奸;近今設防輪守,亦云周備。其廣海以下之上下川、陽江、海陵、戙船澳、雙魚、放雞、■〈石匈〉州,皆稱要地;今亦嚴密矣。過而瓊南,風水各別,舟楫少通;非窮寇,亦不忍遽臨其處也窺之。明季倭寇為患,則柘林為首嚴,南澳以外有三澎;為盜賊之門戶必經之處,當為戒嚴也。如許朝宗、吳平之巢南澳,繼而黃霸據之(霸渾名「三尺六」);澄海東隴朱良寶巢之、東湖莫應敷巢之、蓬州魏朝義巢之、達濠(即大頭埔)林道乾巢之。下至碣石,則蘇利佔據二十年;■〈土取〉下林奇材巢之,香山澳夷賃居其處。外而老萬山,則邱輝(潮人;渾名「臭紅」。歷授偽鎮,沒於澎湖)為劫掠住劄之區;陽江北津有許思之巢,瓊山有李茂之巢。揣其由來,國亂民貧,相率為匪,漸至夜郎自大、嵎虎莫攖,流毒生靈。自我朝率定以來,澤及枯骨,華夷賓服,梗化者引首就戮、俯伏者崇以貴秩,恩威並行,又何海氛之足慮乎!間有如蔡十三等輩乞降無路,偶爾猖獗;皆由防汛不嚴,兩鎮輪巡通省前去後空,使知無備之防,得挺螳臂之力。及總督楊琳稔悉情形,奏分三路築造砲台以來,幾何見潢池之兵乎!是楊琳之功為不泯矣。故為海疆計者,惟慮人地不宜、水務不諳。若能嚴於內以防出口、巡於外以防劫奪,飭漁船之為匪接濟、禁奸人之越境生事,將(?)聖祖之訓曰『海上原無賊,皆由內地而生』;其旨廣、其意深,誠實心為國者所宜共勉矣!(澤園識)
粵東海道垵數
南澳(閩粵鎮)、萊蕪(澄海協)、廣澳(達濠汛)、錢澳(海門屬)、靖海(海門守分汛)、赤澳、神泉(惠來縣屬。俱南澳鎮轄)、甲子(碣石左營)、田尾(碣石中營)、白沙湖(湖內可泊)、遮浪(碣石右營)、汕尾(湖內可泊)、青草、大星(左三管筆、右稔山,平海營)、沱濘(大鵬營)、佛堂門(內有赤嵌、牛屎灣、九龍灣、布袋澳可寄泊)、大急水(有三門)、赤垵(新安縣屬。北入廣城、南往大俞山)、赤垵(要入廣,則至黃田一垵、虎頭門至魚珠、至廣城)、大俞山(大澳可泊)、十字門(即澳門外口。有內十字、外十宇)、三灶、上下川、陽江大澳(東南北風可泊)、海陵(內大戙澳可避颶)、儒茼、蓮頭(外是放雞山、內是電白港,四面可泊)、電白(至■〈石匈〉州過小洋,無澳可灣)、■〈石匈〉州(直至海口,約有三垵。水道至此,必求天后;有杯準行,一日可到瓊州):以上各澳,俱有取水之處。共有三十垵,折更數有四十更。
粵東新設砲台
饒平縣:臘嶼一座(砲八位,營房十八間)、長山尾一座(砲八位,營房二十六間)、虎仔嶼一座(砲六位,營房十間)、雞母澳一座(砲八位,營房二十六間)。
澄海縣:大萊蕪一座(砲八位,營房二十六間)、沙汕頭一座(砲八位,營房二十四間)、放雞山一座(砲八位,營房十八間)。
潮陽縣:蓮澳一座(砲六位,營房七間)、廣澳一座(砲八位,營房十八間)、河渡一座(砲六位,營房十二間)、錢澳一座(砲八位,營房十八間)。
惠來縣:靖海港一座(砲八位,營房十八間)、赤澳一座(八位,營房二十六間)、石牌澳一座(砲六位,營房七間)、溪東一座(砲六位,營房十二間)、澳腳一座(砲六位,營房七間)、神泉港一座(砲八位,營房十八間)。
海豐縣:東甘一座(砲八位,營房十八間)、西甘一座(砲八位,營房二十二間)、淺澳一座(砲八位,營房十九間)、遮浪一座(砲八位,營房二十一間)、牛腳川一座(砲六位,營房七間)、石獅頭一座(砲六位,營房七間)。
歸善縣:大星山連環一座(砲八位,營房二十一間)。
新安縣:沱濘一座(砲八位,營房二十六間)、佛堂門一座(砲八位,營房十五間)、南頭一座(砲八位,營房十三間)、大嶼山一座(砲八位,營房二十間)。
香山縣:前山寨二座(連防城,共砲三十位)、三灶一座(砲八位,營房十八間)。
陽江縣:北額港一座(砲八位,營房十六間)。
吳川縣:淡水頭一座(砲八位,營房十一間)。
石城縣:龍頭沙一座(砲八位,營房十七間)。
合浦縣:八字山一座(砲八位,營房十二間)、冠頭嶺一座(砲五位,營房六間)。
欽州:香爐墪一座(砲八位,營房十七間)、石龜嶺一座(砲五位,營房六間)。
陵水縣:桐棲港一座(砲五位,營房十一間)。
文昌縣:清瀾港一座(砲五位,營房十一間)。
臨高縣:石牌港一座(砲五位,營房十一間)。
以上共砲台四十一座,安大砲三百一十二位;營房六百一十八間。俱係兩廣總督楊琳題定添設;其原有舊砲台多經倒壤,不載。至撥防弁兵無有定額,任聽鎮、協營輪流調度分配操防耳。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臺灣圖說
臺灣,古荒裔地也。前之廢興因革,莫可考矣;所謂故老之傳聞者,近自明始。宣德間,太監王三保舟下西洋,因風過此。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乾擾亂沿海,都督俞大猷征之,追及澎湖,道乾入台;大猷偵知港道紆迴,水淺舟膠,不敢逼迫,留偏師駐澎島,時哨鹿耳門外,徐俟其敝。道乾以台無居人,非久居所;恣殺土番,取膏血造舟,從安平鎮二鯤身(鯤身,嶼名)隙間遁去占城(占城屬廣南,今尚有道乾遺種)。道乾既遁,澎之駐師亦罷。天啟元年,顏思齊為東洋國甲螺(東洋,即今日本。甲螺者,即漢人所謂「頭目」是也;夷人立漢人為甲螺,以治漢人),引倭屯聚於台,鄭芝龍附之,始有民居。既而,荷蘭人舟遭颶風飄此;甫登岸,愛其地,借居於倭。倭不可,荷蘭人紿之曰:『只得地如牛皮,多金不惜』。倭許之。紅夷將牛皮剪如繩縷,周圍圈匝已有數十丈地;久假不歸,日繁月熾。無何,而鵲巢鳩居矣。尋與倭約而全與台地,歲願貢鹿皮三萬張;倭嗜利,從其約。荷蘭人善用砲攻。其居台也,以夾板船為犄角;雖兵不滿千,而南北土酋咸聽命焉。海濱巨商,常往來貿易。庚寅,甲螺郭懷一謀逐紅夷;事覺,召土番追殺之,盡戮從者於歐汪(歐汪,地名;即今鳳山縣仁壽里。懷一既誅,何斌代為甲螺)。商民在台者被土番殲滅不可勝數,而商賈視台為畏途矣,已亥,鄭成功自江南喪敗,其勢日蹙,孤軍廈門,圖退步地。適紅夷甲螺何斌負夷債逃廈,誘其進取臺灣。從鹿耳門屈曲盤旋,沙浮水淺,非善水者不得渡。時鄭舟至,鹿耳水忽漲十餘丈,巨艦縱橫畢入;豈天假手於鄭,以式廓我朝無外之疆域也?荷蘭與成功戰不利,遂退保台海土城,歸一王(歸一王,紅夷帥名)以死拒之。鄭師力攻不克,環山列營以困之。荷蘭勢窮,復整夾板船十餘艘與成功決戰。成功因風縱火,焚燒夷艦;荷蘭大敗,然終無降意。成功使人告之曰:『此地乃我先人故物;今所有珍寶聽而載歸,地仍還我,兵始罷』。荷蘭知勢不敵,爰棄城歸。成功就臺灣士城居之,改臺灣為安平鎮、赤嵌為承天府,總名東都;設府日承天府,設縣日天興縣、萬年縣。未幾,成功死。子經居鷺江(即今廈門),成功弟世襲陰有竊拒意;經攻逐之,世襲渡海歸誠,經嗣立。改東都為東寧,改二縣為二州;設安撫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興市廛、構廟宇、招納流民,漸近中國風土矣。辛酉,經死。子克塽嗣;幼沖在位,政出多門,人心已渙。康熙二十一年,總督姚啟聖探知虛實,用間諜陰齎劄付到台,離散其左右;結傅為霖為內應,垂成事洩,為霖遇害。越癸亥,靖海將軍侯施琅統率舟師進兵。六月,由銅山直抵澎湖八罩澳,取虎井、桶盤嶼,克之。誓師戒嚴,不許妾殺。一戰而澎湖耆定;克塽識天命有歸,遂籍府庫,納地輸誠。於是廷議設郡建官,制度、規模燦然聿新,於以徵道一風同之盛云爾。
臺灣自癸亥平定以來,風調雨順,士民樂業,堪稱盛世。不虞歲在辛丑,朱一貴等作亂;台鎮總兵歐陽凱、安平副將許雲俱沒戰陣,賊遂陷台。幸閩浙總督覺羅滿保以廈門水師提督施世驃舟師進剿,並檄南澳鎮總兵藍廷珍統師援之,遂克焉。然雖七日平復台土,皆賴天威遠播,豈群力哉!惟是斯地民番雜處,山以西屬外番、山以東屬內番,外番者即南、北二路之熟番。中路為郡治,止五十里。南自大岡山至下淡水五百里,北自木岡山上淡水至雞籠城一千五百餘里;東盡山,西盡海:可謂曠蕩無涯。是台也,動固易亂、靜亦易治;不難於治土番,而難於治奸民。必其能化奸為良,斯為長治久安之法耳。今北路半線適中之處,多增一縣日彰化,以分諸羅之勢;誠亦熟籌善後之舉也。討究而言之,總在治安必計深遠、弭患宜防未然。其所以贊萬年有道之世者,惟我皇上聖哲遐宣、神謨丕顯,已召百王而獨上、繼天一於無疆。茲以方拓之土,實東南離藩。故其分守也,臺灣設總兵一員,水師副將一員、陸師參將二員、兵八千名;澎湖設水師副將一員、兵二千名:足以固守奠安,誠為海國之砥柱矣。今則人居稠密,農工商賈各遂其生。且滿山皆屬茂樹、遍處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無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耳,茲則木棉盛出,耕織不乏。況舟帆四達,上通江、浙,下抵閩、廣,往來商艘殆數千計。查鹿耳門而外,波濤萬頃,一望無際。其往內地之船,皆寒食後南風盛發,出鹿耳門揚帆而去;經東、西吉,旁午至澎湖,泊水垵澳,利南風也。秋後北風凜烈,出鹿耳門必由隙仔開洋,亦經東、西吉而至澎湖,泊網垵、內外塹等澳,利北風也。若娘媽宮等澳,則南、北風皆可灣泊。自澎湖往廈開洋、則以傍晚為定期;越早,而內地之山隱見目前。此就風順而論也。故風稍烈,則下一、二摺帆以駕駛,雖稍遲,猶無傾摧之患;若遇颶風,或隨飄而去,有不可言矣。至於福州之船,則向北直去,不由澎湖。若夫往北路之雞籠山,則由■〈口與〉身而北向;往南路之沙馬磯頭,則由大港而南行:此皆一定而不可易也。更以水程計之:自鹿耳至福州水程一十五更,風利正南;至雞籠港水程一十八更,風利正南;至沙馬磯頭水程七更,風利正北:此又行舟者之不可不知也。台往內地,惟正西為頂頭風;內地往台,正東為頂頭風:皆當停泊以待。或遇南風、北風,皆可往來。蓋南風之氣柔弱,舟小者易渡;北風之氣剛勁,舟大者為穩。故三、四月行舟,鮮有颶風之患;而風力不足,往往遲滯洋中。六、八月、十一、二月以及正月,或颶發台生、報頭驟至,宜摺篷駕駛。九月北風凜烈,積日累月,名為九降風;七月、十月天氣和煖,風時稍順,行者便焉。凡南風台將作,則北風先到。+一、二月若遇南風,遲至三日則颱必發。於早晨、近午而起西風,謂之「發海西」;若無西風,則天時不祟朝而變矣。日落有黑雲,詰朝未必晴霽;天邊有斷虹,颶風且將立至。海中多腥氣,無兩日之晴朗;水面如浮糠,非浪靜之天時也。若云氣候,天有時、地有氣,故氣候各殊焉。臺灣地極東南,重洋遠隔;自二十二年開闢疆土,審之天時、驗其氣候,與內郡迥不相侔也。然而全台之氣候與內地異,而臺灣縣之氣候與鳳山、諸羅二縣又異。邑治地居中地,和暖時多,雖隆冬不患凍冷;其與諸羅之極北而多寒、霜雪頻降者異矣。人居稠密,煙火萬家,零霜既稀,瘴氣不入;其與鳳山之極南甫晡而露降、日出而霧者異矣。狂風雖作,一、二日而恬;其與諸羅之雞籠北風盛發、累日不侔者又異矣。附郭之地,平原曠野、培塿相聯,非若雞籠之山氣侵人為可愛(?)也;夏暑而冬寒、春和而秋暖,非若淡水之盛暑入夜猶怯寒。至於澎湖之氣候,則又與邑治有不同者:澎島處汪洋浩淼之中,多風而少晴。故有時台則天晴氣朗,而澎則風聲凜烈;辰方霧掃雲收,而午後封姨為祟。又其甚者,積日連月靡有寧刻;行舟之人遲滯累旬,來往已無定期。他如寒暑、雨暘,則澎之於台約略相等也。善瞻氣候者,可以知一邑,並可以知全台矣。
按臺灣形勢,狀如腰子,枕東北而趨西南。沿邊計程二千餘里,坡嶺清壑,鳥道羊腸。自北至南,約有三十餘日。自西至東,皆深山叢林、人跡不到之處;傳者皆云有二十餘天。迤東一帶,舟楫不通,水多老古石、山多異人怪毒,鮮有能到者。東南以下,則萬水朝東,莫能迴流矣。此圖則西向內地一帶,所有可灣船泊宿之處,歷繪不爽。其圖中各社,多屬番人雜處。山後一帶,莫可稽考矣。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澎湖海圖說
海上有三島,澎湖其一也。海洋之外,突兀紆迴,居然天險;實與南澳、海壇,並峙為三島。至天啟壬戌年,紅夷到廈門後,遂據澎湖;總兵俞咨皋用計移紅夷於臺灣,乃得復澎湖。然澎湖地不甚廣,無高山峻嶺,樹木稀少。四面小島蔟蔟環圍,約有五、六十島,望之如浮萍水上。上無水田稻粟,只以黍稷、番薯之類以度生;民不知書,網魚、拾螺以易錢。時際春末,炎暑酷人。人不負荷,用牛拖以代勞。若遇狂風大作,連牛吹刮下海。海多老古石,狀如薑芽,紅綠可愛(離水日久即變灰色);又出紋石、空青浮石等類。澎之入內地廈門者,七更船;往台,四更船。地從東向,與臺灣三林港對照;時或晴霽,台之雞鳴,澎得而聞。澎之兩邊皆有青水溝,兩重橫洋,巨浪沖天;雖熟諳水師者,至此莫不膽戰心寒。內地放洋,必尋澎湖為準,可以收泊;倘收泊不及,勢必溜入東流,難以返回。若臺灣放洋,亦必經澎湖,以望內地;倘收泊不及,亦如之。急望內地峰尖為主,要在風信得宜、更數不錯而後可。昔年克復澎湖三十六島嶼(此皆有名之嶼),舟泊虎井,登山取水,野牛甚多,見人爭觸(今未必復有也)。而澎湖斥鹵之地,甘泉難得(彼時,偽將料我師暑天乏水,豈能久住);孰知天心有在,退潮時將鹵水刮淨,即湧出甘泉,可食可浣,處處皆有,能供數萬人之用:豈非聖朝洪福、帝澤敷施之所及哉!而今昇平日久,生齒繁多,漸濡聲教;誠盛化無遠弗屆,擴千古未有之宏模者也。爰將內地放洋程路開明於後,使知四海各有水程之方向焉。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附錄
臺灣府屬渡口考俞正燮
福建之海門戶為閩安,為海壇。泉州府北,崇山環抱,南接金門、廈門,西南至廣東之香山,其南則大洋。金門、廈門之東南洋,為澎湖三十六島。澎湖西為娘媽宮;東過洋,為臺灣。臺灣在福建辰巽方,東北自雞籠山、西南至沙馬碕,凡千九十四里;與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四府相直。自澎湖往,水程四更;自廈門往,十一更。其山脈發福州之鼓山,自閩安越白畎洋關潼山至雞籠山。自雞籠山蔥翠層疊而南,山南北峙;泛海者,以雞籠為準則也。山中番族百四十有奇,人無姓,依婦以居。山田植薯芋、甘蔗。山有識台草,一節則一年一台汛;無節,則其年無台(台、大具風也)。其人文身黑齒,言語不通中國。其居曰囤,如覆船。番有生、熟,熟番屬中國。號中國曰「唐」;閩、粵與東南洋語,皆自稱曰「唐」,習也。熟番畏生番,每出捕鹿、收芋蔗,啁析而歌;大意言願出行,不遇生番。然遇生番,則盡力殺之。無蠱法,解詛咒;婦人皆知之,咒樹木立死。山之西,平壤或十里、或五十里,今府地也。淡水廳東北有噶瑪闌、彰化縣東有埔里社。西面地肥沃,南濱七鯤身,最險;迤北過安平鎮南山為鹿耳門,又北為北汕、青鯤身、南鯤身、鹿仔港;迤而東北,至淡水港。北淡水港對閩安、中鹿仔港對蚶江、南鹿耳門對澎湖,臺灣門戶也。後鹿耳門淤,改由海豐港(即五條港)。小水口,則雞籠山西至淡水城五,中隔諸番社;又西南至嘉義水口三十,又南至臺灣縣八,又東南至鳳山二,東南至沙馬碕五。中八里坌對五虎門,亦門戶也。又山後烏石港、加禮遠港,皆東南海;與山前三大港皆設稅。其他小者,或不通舟。澎湖西有紅溝、黑溝,臺灣北為萬水朝東,船入之直趨東洋;南為南風氣,直趨南皆大溜。海水各有界、各有所注,色不淆。其落勢最險,水勢旋轉,潮水不能入;潮高水下、潮下水乃高。船入之,旋轉不已;幸不沒,伺潮消長與平時破急溜而出也。沙馬碕西對海為小琉球山,當澎湖之南。隋大業中,虎賁將陳梭一至澎湖,東向望洋而返;宋謂之昆舍那國(見馬端臨「通考」「昆舍那」),則生熟番也。元置巡司於澎湖;明初內徙其民,棄澎湖地。宣德時,閹使入洋東至台,始知之;謂之台員(見周嬰「東番記」),亦謂之北港。天啟二年,高文律擾澎湖,總兵俞咨皋用間,移之於北港(見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泉州澎湖島」)。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逐海寇林道乾,道乾逃入雞籠山;旋又遁去;琉球人居之。萬曆時,海寇顏思齊逃入台,文報始稱「臺灣」。思齊引倭屯之,而琉球東去。萬曆末,荷蘭紅毛人自西洋來,欲據香山,不可,則據澎湖;又不可,乃南據美洛居及葛留巴。以鴉片煙誘葛留巴,葛留巴人俱臃腫不敢動,役於荷蘭。既而荷蘭聚集精銳攻香山,戰敗,揚帆東走;至澎瑚,使人行重賄於福建巡撫,援意大里亞人居香山故事,以求澎湖必得。巡撫使人善諭之,則投日本,歲納鹿皮三萬求臺灣互市地。適日本人居臺灣者新奉天主教,遂許之。築赤嵌城以居,今安平鎮是也。荷蘭既得地,即數數與日本搆爭。日本既染其教,爭不勝,盡屬東去;憤甚,盡誅其人之習天主教者,並約束琉球。而荷蘭據有臺灣,置歸一王,亦不復東。天啟初,乃西擾澎湖及廈門。四年,福建巡撫遂取澎湖;其東臺灣既自古聲教不及,不悉其址,故「籌海圖編」,無其名,明尚以為外荒也。鄭芝龍者,閩人也;為日本婿,家於臺灣。日本之東歸也,芝龍以舟楫人眾橫於海;崇禎元年,降明。明南渡,封南安伯,領水師;鄭氏之令,北自京口、南至漳。唐王隆武南徙,鄭氏遇之於浙,輔而立之;其所據,泉州、興化、漳州、汀州、邵武、惠州、潮州。大清順治三年,芝龍自安平奉表降;以之北行。其子成功(本名森,唐王時賜改成功)逃入海,據泉州之金門、廈門。八年,舟山平;魯王朱以海航海走至金門,成功奉之。十一年,沉魯王。十八年,入京口,窺江寧;敗而無所歸也,徜徉海中者數月,乃決計盡力攻臺灣。荷蘭人方守鹿耳門,鹿耳門水大漲,成功舟浮而上,荷蘭大驚;徵辭於成功,成功曰:『吾無他求,此我家舊地,還我;子女玉帛,汝悉載以去』。荷蘭人思之,終日不敢戰,退保平安鎮。成功環山列營,塞山水源困之。既又焚其舟,師遂去,而伺於噶留巴。臺灣人猶有習其教者曰教冊,成功則盡除之。鄭氏既有臺灣,名之曰東都。值耿氏開藩福建,海禁弛;乃招徠客民,漳、泉、惠、潮習水者趨地利,泛海寄居也,遂富庶,聲勢遙連金門、廈門。康熙元年,成功死;其妻董氏與眾立其子錦。二年,荷蘭自噶留巴遣出海王以師助中國「口」金門、廈門。既而耿逆反,錦尾耿逆後取漳、泉諸郡,改東都曰東寧承天府;運米內渡相持三、四年,台地空乏。及耿精忠降,諸郡以次收復;錦走據金門、廈門,以為台援。十八年二月,荷蘭以夾板船助攻;錦偵知之,分兵破其眾,荷蘭遁去。錦旋死。二十二年,施琅克金門、廈門,取澎湖;進兵至鹿耳門,不得入,泊海中。十二日潮不至,舟師得安;忽大霧潮長,鹿耳門水大漲,舟師浮而入。錦子克塽曰:『昔先人得臺灣,鹿耳門漲,以為天助;今復然,舟師浮而入,皇帝天威不可抗也』!遂降。收其地,以承天府置臺灣府,北為淡水廳;南天興州置諸羅縣,承天置臺灣縣,萬年州置鳳山縣;西為澎湖廳。立文廟,鼓鑄用「台」字;鄉試,用「至」字編卷。三十年,以臺灣人文盛,罷試卷別編例;後仍用「至」字號(道光八年,台地粵籍士子以非福建戶籍,於應鄉試闈中另編「田」字號卷)。康熙五十五年,南北兩路生番納貢。雍正二年,分諸羅北為彰化,為縣四。乾隆五十二年,改諸羅為嘉義。五十三年,復鳳山舊城。十六年,於淡水廳東北三貂嶺外蛤虸闌五圍設噶瑪闌通判,編客民四萬二千九百餘丁及番族,立樹城,東北至嶐嶐嶺為界。臺灣俗以寄籍分黨;沿積習械鬥,故易嘯聚;中更朱佑龍、劉卻、朱一貴、吳福生、林耀、楊光勳、林爽文、莊大田、蔡牽之亂,皆削平。朱一貴以康熙六十年四月僭號「永和」;六月,鹿耳門水漲,施世驃、藍廷珍自南澳濟師討平之。林爽文、莊大田以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僭號「順天」,以卯月為正,圍諸羅;柴大紀拒之,黃仕簡由廈門進鹿耳門、任承恩由蚶江進鹿仔港、徐鼎士由閩安進淡水港。五十二年,常青、恆瑞由五虎門進鹿耳門,藍元枚進鹿仔港,諸羅圍不解,而南路鳳山旋復旋失。冬,海蘭察自廈門、福康安自崇武港,俱至鹿仔港。賊女軍師金娘方臨陣誦咒,持妖術助戰;而降番莊錫舍執以來歸,遂擒爽文、又南獲大田。賊平,頒右旋白螺於閩督署,督、撫、將軍、提督過海則佩之;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旨也,後仍繳進。嘉慶十年冬十一月二十三日,海盜蔡牽自稱「鎮海王」,擾鳳山。浙江提督李長庚自寧波抵鹿耳門;十一年正月,賊逸去。二月,以大利益吉祥右旋螺交賽沖阿帶往渡洋。六月,賽沖阿督各路師追之,賊復返,置大舟於鹿耳門而去。蔡牽在海中欲從海東入烏石港,取噶瑪闌地;地在淡水廳山後,去淡水城五百里,乾隆時巳漸墾。四月,設兵備之。十二年,朱濆又謀由海東蘇澳入竊五圍南地,禦卻。已漸籌設屯;十六年九月乃定,設噶瑪闌廳。於是,台灣兼山東、山西地。初,鄭克塽降,眾議守澎湖,內徙台地人民而棄其地;施琅曰:『是資荷蘭也』!力持不可。及平朱一貴,眾議以副將守臺灣,而置總兵於澎湖,則台灣有所制;藍廷珍爭之,乃定今制。臺灣兵一萬四千餘,皆內地標兵抽撥,泛海更戍。初以台地沙土浮鬆,不時地動,且海外初置郡縣,故以樹為城。承平久,人心固定,始築土石城。而淡水廳為竹城;噶嗎闌廳在五圍地,九芎樹城也。
嘉慶十七年冬至日。
【台湾文献丛刊·第155种】清初海强图说
台湾文献丛刊
【第 155 种】
清初海强图说
.作者:俞正燮
.原书页数: 0122 页
●书籍简介
第一五五种「清初海强图说」
本书(一册一二二面七三、二○○字)不分卷,不着撰人。书据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藏题为「台湾图说」之抄本重编、改称而成。今本篇次,首列三论,曰「天下舆地总论」、曰「天下海强总论、曰「七省海强总论」。次为图说,有「京师二东海图说、有「江南海图说」、有「浙江海图说、」有「福建海图说」、有「粤东海图说」、有「台湾图说」有「澎湖图说」;所作各图,颇为简明。至其撰作年代,观乎「台湾图说」中『今北路半线适中之处多增一县曰彰化,以分诸罗之势』云云,当知在雍正初年台湾府彰化设县之后不久。书末,今加俞正燮「癸已类稿」中嘉庆十七年作「台湾府属渡口考」一则,作为「附录」。
●序号 篇名
1 弁言
2 目录
3 天下地舆总论
4 天下海疆总论
5 京师二东海图说
6 江南海图说
7 浙江海图说
8 福建海图说
9 粤东海图说
10 台湾图说
11 澎湖海图说
12 附录台湾府属渡口考(「癸巳类稿」一则)
●弁言
这是一本有清初叶七省海疆与台湾、澎湖诸岛屿的图说,并冠有三篇「总论」。原书为抄本,分订上、中、下三册,现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内无序跋、目录及页码,又不着撰人(仅内「粤东海图说」末尾见有「泽园识」三字)。抄本编次失序,首为「台湾图说」,次为「澎湖海图说」,余为「浙江海图说」、「江南海图说」、「京师二东海图说」、「七省海疆总论」、「天下地舆总论」、「天下海疆总论」、「粤东海图说」及「福建海图说」等篇。或由于原书已佚名,因即以首篇「台湾图说」称之(史语所编目如是)。至其撰作年代,观乎「台湾图说」中『今北路半线适中之处,多增一县彰化以分诸罗之势」云云,当知在雍正初年台湾府彰化设县之后不久(其余各篇间有涉及浙闽总督觉罗满保暨两广总督杨琳事迹,时期同属康、雍之交)。
本书除了台、澎图说系属「台湾文献」以外,他如江南、浙江、福建、粤东等各海图,亦均可供了解明、清前后东南海上兵事进止之助。因将全书重编篇次、另加目录,列入「台湾文献丛刊」印行。又按抄本对于各图所注地名颇有疏误,诸如直隶之榆关(误揄关)、江南之扬州(误杨州)、清河(脱「河」字)、浙江之玉环山(误五环山)、蒲门(误满门)、福建之海澄县(误澄海县)、白犬(误白大)、广东之海丰县(误海山与县)、鸥汀坝(误鸥汀涢)、台湾之大武陇(误文武陇)、内八投、外八投(误内入投、外入投)等错书不下五十余处,台湾笨港至竹堑港间以及其它脱漏亦不止一处;惟受种种限制,概未订补。本书称为「台湾图说」显不甚宜,因易称「清初海疆图说」。
此外,适从清俞正燮着的「癸巳类稿」录得「台湾府属渡口考」一文,特附于本书之末。(知非)
●目录
天下地舆总论……………………………………………………………………………(一)
天下海疆总论……………………………………………………………………………(五)
七省海疆总论…………………………………………………………………………(一○)
京师二东海图说………………………………………………………………………(一三)
江南海图说……………………………………………………………………………(一八)
浙江海图说……………………………………………………………………………(二三)
福建海图说……………………………………………………………………………(三七)
粤东海图说……………………………………………………………………………(五九)
台湾图说………………………………………………………………………………(九七)
澎湖海图说…………………………………………………………………………(一一○)
附录
台湾府属渡口考(「癸巳类稿」一则……………………………………俞正燮(一一七)
●天下地舆总论
东起朝鲜、西至嘉峪关、甫滨海、北连沙漠,道路纡萦各万余里。
京都,据「一统图」,在东北之境;江南,在东南之境。江南之东南为浙江,浙江之东南为福建(滨海);江南之西南则为江西,由江西而西北则为湖广;转而东南则为广东,广东之西少北是为广西(南滨海);广西之西北则为贵州,贵州西南则为云南,而贵州西北则四川也。河南在京师之西南,乃天地之中。京师东南为山东、西为山西;「山西」之西南则为陕西。由边而言,则辽东、大宁皆在京师之东北,而大宁为近;开平、大同皆在京师之西北,而开平为近。至榆林、固原,皆在陕西北境;宁夏,在河套过河而西。宁夏之西转而南,则为甘肃也。至辽东之东南,则山东之登莱、扬州之通海、苏州之太仓、浙江之定海、福建之兴泉,皆滨大海(此自东及东南所至之境)。而日本、琉球,则居东南海中;海坛、金、厦,则附闽之兴、泉;澎、台,则在东海中,近琉球之处也。由东转而南,则广东之潮、琼;由南而西,则苏门答剌、安南诸国(交趾在安南之东、暹罗在安南之西)。而云南孟定等府,亦滨海;居于海中,则西洋等国也(皆在西南)。正西,则云南之丽江;极西,则西海之星宿海、昆仑山、黄河、黑水诸处。大抵中国之势,南临大海、北逾和宁;西北多山、东南多水。故云「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者,其是之谓也。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天下海疆总论
天下形势至大、至广,岂能备述。只观何事,当辑何要。如今日之议水师者,则以水师为主,而陆地为客矣。故于东南皆水乡之处,不得不详而言之。如东南之海角,莫甚于南澳。故从南澳起,遵照「总图」之例由东而西;过潮、惠、香山、阳江、电白、高州、雷州而至琼州五指山,历廉州、龙东以至铜柱分界接交趾之区而止,是皆面南大海安南诸国之地也。古书有云:琼州之外,则安南、交趾、柬埔寨、暹罗、六昆、大年、柔佛、麻六甲,东海之地势已尽。转渡西南洋,而至咖喇吧之西北,则红毛、叹咭■〈口黎〉 、大西洋诸国。若万丹、马辰、文莱、苏禄、吕宋,则又在中国偏东海外:此海道纡回蜿蜒之大略也。故并以各港地名、更数、出产货物附载于后。又如南澳为闽、粤交界之区,遵照总图由南而北:历铜山、金、厦、湄州、南日、海坛、南筊、烽火营而至浙江北关交界,故将外海之澎湖、台湾附记于后。自浙江北关南而北:历温州、黄岩、昌国、宁波、舟山(定海)而至乍浦,与尽山、花鸟、上海等交界。如江南自上海起由南而起至北:历太仓、崇明、盐城、安东为江南之境,至山东日照止。又自山东日照起,由胶州而东至成山(不夜城),转西而入沙门岛,以至天津、京师。由沙门岛而北,入旅顺口以至辽东。七省之海疆,究其要者,莫甚于粤东、闽、浙三省矣。但万里海疆,自有东西南北向之转折。若一直写去,使鹳者茫然不知何方何向。故写水师之疆城,非总图不足以知天下之形势,非分图无以辨各省之分界险要之处所。故当合而绘之,遵「总图」而分晰之,则了然明白矣。又如岛屿杂,多无名之屿,去而不载;今昔不同改名换汛者,不必执滞。稽之古图,皆防倭患之设。为将者守堂陛而不出门庭,长他人之志、灭自己之威,是非所论于今日矣。以今内地十五省加盛京及安南、朝鲜十八国佐护圣朝,明良喜起,瑞祥屡见于天、波澜静安于海,又何有惊涛逆浪之患乎!
洋船更数说
大凡陆地往来,有里数、有程站,可以按程计日、分毫不谬。惟洋船则不然。盖大海之中,全凭风力。若风信不顺,则船势渐退,此不可以日期定也;汪洋所在,杳无山影,非同内洋可涯岸埯泊者比,此不可以程站计也。故设为更数,以定水程。夫更数者,洋船设一漏以贮砂,砂随漏尽,则为一更;然不得风力相称者,则又不可以计更。故持木片一块,在船头放于海中,人即疾趋至船尾;其木片亦即并流至船尾者,此其风力相称,即可随漏以计更矣。果有此风信,尽一日夜可得十更,一更可行六十里;如陆路之一站也。其所放木片,或人走至半船而木片巳先流过船尾者,此其风力十分顺利,则为过更数;过更者,则为兼程也。其所放木片或人走至船尾而木片只流至半船者,此其风信不顺,则为不及更数;不及更者,则为不及程也。故火长之定罗经、看船头,从何字行约有几更,该到何处;下铁锤以取泥沙,则知更数之有准、针道之不移。或转字与否,随其分别矣。每见洋船回棹,被风飘流误投他处者,皆由火长不精,错认更数;或被狂风错认山势、或因失落器具,致遭飘流之害耳。故今虽泛泛言及更数,亦因愚以诱愚,何曾深知其微奥;即而有,甚者以埯边之船,亦询及更数。夫既有埯可泊、有程可考,举眼见之不问,又安用此无稽之形影乎!彼曰因上司之问及,欲显熟识水务之才能,不得不抄拾故套以讹传讹,徼幸以博高官;是终南快捷方式之法,未能免俗,聊复尔尔云。
附外国水程更数并所出土产
吕宋:水程计七十余更(照顺风算,一日夜驶十更)。土产,银、苏木、燕窝、鹿脯、鹿筋。广船往贩,绸缎、绵布、丝经、湖丝。
宋脚:水程计一百七十更(吕宋辖属)。土产,海参、沙藤、虾、米。广船往贩,粗磁器、铁窝、铜器。
苏禄:水程计一百四十更(吕宋辖属)。土产,上好白片、珍珠、海参、玳瑁。广船往贩,草缎、丝绢、铜器、铁窝。
汶来:水程计一百五十更(吕宋辖属)。土产,上好白片、珍珠、蚌壳、海参。广船往贩,土磁器、铁窝、杂货。
宋咕喇:水程计一百八十更(吕宋辖属)。土产,苏木、单草麻、海参、西国米。广船往贩,土磁器、铁锅、缸瓦、杂货。
咖喇吧:土产,哆啰绒、羽缎、哔吱、西洋布、丁香、荳蔻、胡椒、铅锡、■〈口曼〉 咀席、佳纹席
檀香、沙藤。广船往贩,绸缎、布疋、铜器、磁器、药材、武彝茶、崧罗茶。
旧港:水程计一百四十更(咖喇吧辖属)。土产,胡椒、藤席、沙藤、西国米、海参。广船往贩,铁锅、铜器、杂货。
麻六甲:水程计二百六十更(咖喇吧辖属)。土产,西洋布、铅锡、冰片、象牙、犀皮、犀角、翠毛。广船住贩,布疋、铁锅、铜器、磁器。
暹罗:水程计一百四十更。土产,苏木、乌木、铅锡、大枫子、燕窝、海参、鹿筋、犀角,象牙、翠毛。广船往贩,布疋、铜器、铁锅、雨伞、京果。
桑佛:水程计一百五十更(暹罗辖属)。土产,胡椒、铅锡、海参、燕窝、冰片、海菜、沙藤、西国米、槟榔、鞭杆。广船往贩,铜器、铁锅、药材、雨伞。
叮咖呶:水程计一百六十更(暹羁辖属)。土产,锡、胡椒、单草席、槟榔、沙藤、海参。广船往贩,铜器、铁锅、药材、雨伞。
赤仔:水程计一百五十更(暹罗辖属)。土产,锡、上官燕窝、翠毛、西国米、海参。广船往贩,铁锅、铜器、杂货。
乐昆:水程计一百五十更(暹罗辖属)。土产,锡、燕窝、沙藤、西国米、海参。广船住贩,布疋、铜器、铁锅、磁器。
安南(即是广西、亦是交趾):水程计五十更。土产,奇南香、速香、冰糖、燕窝、槟榔。广船往贩,铁锅、药材、磁器、金银纸、杂货。
柬埔寨:水程计一百二十更(安南辖属)。土产,象牙、翠毛、藤席、黄漆、铅锡、沙藤、鹿脯、鹿皮。广船往贩,药材、铁锅、铜器。
东京:水程六十更。土产,红铜、跤紦、跤绢,漆器。
——此安南、东京二国,前朝属在中国版图辖属。
东洋(即是日本):土产,红铜、海■〈代上虫下〉菜、鲍鱼、海参、漆器。
马辰:水程计三百四十更。土产,胡椒、锡、沙藤、燕窝。广船往贩,铁锅、铜器、杂货。
大、小西洋(番名为普图呀):土产,紫檀、鱼翅。
干丝蜡:土产,生银(系在吕宋辖属。吕宋有船可到,广船不可到)。
法兰西:土产,生银、哆啰绒、羽缎、哔吱、西洋布、檀香、木香、孩儿茶、苏合油。
英咭■〈口黎〉:土产,哆啰绒、羽缎、哔吱、木香、檀香、乳香、没药、苏合油、丁香、孩儿茶、黑铅锡。
——此五处地方,水程遥遥。他本国船只多带二年水、米,所以难计程途。我中国船只,历来并无人到其国。
戈思达(即白头香回回国省):他来贸易,我们无往。
香山澳门(番名曰马高):西洋人赁居处。
七省海疆总论
稽七省之海疆,自辽东为东北极际;沿海而南,则北直之天津与山东之登、莱,三省相连而不可离。山东之胶州历大劳山、田横岛、不夜城至登州、寿光、利津(此山东界),由天津、文安直沽口、永平至山海关(此北直界),转而锦州、金州、凤凰山、鸭绿江(此辽东界),计一千三百余里(此总言大概,海道难以测度也)。而登、莱突出于海如人吐舌,与辽东为北直之唇齿;而天津为河海运之咽喉也。自山东之胶州至江北之安东县,黄河之水由此入海。次狼山,扬子江出焉(扬州要害之处,通州也、狼山也):为南、北条二水之归宿。次祟明(崇明为江南之控扼),上江为吴淞、三泖、震泽诸水所归。由此入浙,则为乍浦、海盐之界。其东南,则为定海县界。沿海而数,计一千八百里。日本则在定海之东北,东洋诸国在焉。自浙之定海(即舟山,为浙东之控扼),由宁波、台州、温州而至浙之蒲门所北关交界,计二千里(若自乍浦由海宁从杭州、慈溪出大海到北关二千七百里)。过南关,烽火门则为闽省门户。迤邋而南,则兴化、泉州、漳州三府之间,有海坛、金门、厦门、铜山、南澳在焉。计闽之南关至南澳二千里,而商船之通外洋诸国者悉由厦门出入。澎湖在厦门东南,台湾又在澎湖之东;吕宋在台湾东南,琉球在台湾东北。又自闽之南澳(南澳介闽、粤两省之区)过潮州、惠州、香山、虎门(广之夷商悉从虎门入)、高、雷而至琼州迤■〈辶里〉而南北出入计五千里(总而计之,七省共一万。此其大略也;若由大洋直溜,未必有此多也),而安南、交趾、西南洋等诸国在焉。
考之前明自七省安设卫所、开列岛屿,记载甚详,着论甚悉。然其弊,在于水师之不设、水战之不修。未尝无哨船也,哨小不可以任战;未尝无水兵也,兵弱不可以出洋。将领畏缩而责之小校、小校躲避而不敢远行;以致外寇乘虚登岸,破残地方,陆兵获罪、水师旁观,计之最左者也。又其初,守土之兵出于屯卫,以耕为饷;用乌合之,驱枵腹之兵。不得已而调客兵,接运不至、人地不宜,任倭奴之横肆而民间之受众毒:此地利不如人和故也。嘉靖辛酉年,倭陷兴化;戚继光陆师直抵兴化、俞大猷整战舰直泊南日。大猷告继光曰:『公兵主驱,我兵主截』。大猷乃创鸳鸯船于南日海上,以左右呼吸探于蒲禧、吉了;船分飞鸟之势,陈兵以待之。继光兵入,攻其无备;披靡而奔,为大猷所掩袭,不留一奴矣。时继光惟知报己合战之功,而遗大猷之劳;当事者亦遂以戚功奏。名(有?)告大猷:『若当有请办』!大猷曰:『不然;吾惟知使只倭不归为吾闽万世之安,不知有己之劳也』。继光闻之,服其智;又得鸳鸯船之法,遂下拜为刎颈之交。彼时故有「俞龙、戚虎」之称,倭自此而灭:此人地相宜故为尤重也。第七省之海疆,莫甚于广、闽、浙;广闽之海,惟闽为最。论形势,东防倭而西防夷。论气候,春、夏西南之汛,狡夷豕突思逞;秋、冬东北之汛,倭奴虎视生心。倭虽诛灭,而红夷又为闽省之患。总兵谢弘仪招惯海渔人能察夷情,利而诱之,遂焚红夷夹板船。厥后民穷变起,自招抚杨六之后,复有李之奇、钟禄、刘香接踵喷浪于■〈鱼畺〉窟蛟穴之中,蚁蜂肆毒;当事以为未尝克陷城池,固无足虑。而沿海居民受其蹂躏不堪,几何不从之为寇乎!自此寇氛日炽,殃及闽、粤。故当日檄郑芝龙于北、明日檄郑芝龙于粤,惟伊是恃。芝龙一木难支,畏威怀德而归诚。迨其子郑成功远遁台湾,延及郑经以至郑克塽,凡历三世,波涛弗靖,沿海居民不遑宁处,久廑天心;特命大臣将军侯施琅率师征剿。岁在癸亥之六月也,进攻澎湖,克塽知机就抚,纳士归诚。此天以未开之方舆,资上国东南之保障;足见我朝兵力比于前代,何等强盛!昔之封疆大臣无经国远猷,矢志图贼,狃于目前苟安为计;究非所以御寇,实所以引寇耳。兹各滨海要汛之区建造炮台,沿边哨船昼夜巡防;如此严密,诚海宇肃清矣。
●京师二东海图说
山东,古青州地。外引江淮、内包辽海,西面以临中原,而川陆悉会于德州。自海道不运,遂以其西境为馈运通衢。南尽邳、徐,北泝天津,岁有河患;筑塞之劳、舟车牵挽之役,所在不免。登、莱本海运故道,然势险难图,今亦置之。查有水源出高密县,至胶州分流为南、北新河。自胶州入新河西行二百四十里,即至莱之沧海,复入北海;以其自胶抵莱,故又名胶莱河。元时所浚,以避迤东海道数千里之险耳。山东者,乃先圣文学之宗,辽东近焉。属在考试故图(?),山东不可不连辽东。二东为京师之门户,拱护周密,以达天津、通九州四海之大;诚天府之国,难以明言矣。况盛京为龙兴首地,府县齐备、部镇整束;东朝鲜、西京城,北枕长白之山、南面登莱之海:山川环抱、地土肥饶,实万世不拔之鸿基也。且圣明在上,河清海晏,日月合璧:此亘古未有此熙嗥之盛世者也。然而水师之要,在乎广、闽、浙三省。两京、山左之形势,就其滨海约略图绘之,以备观择焉。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江南海图说
江南,古扬州地,六朝旧都也。江北则徐、颍二州(凤阳府属)地跨中原,瓜连数省;故淮安特建漕运,亦示扼抗之势。安庆当长江委流而控全楚(江南、湖广,俱楚地),为江表门户。沿海兵戍,本以备倭。而崇明、常熟(俱苏州府属县)之民弗靖,江洋一带出没波涛,时或有之;自我朝圣明,布置得宜。崇明为通省之要地、狼山为扬州金山之海口,在在有镇、处处有营;严密周详,民不知兵。松江有提师扼抗于外,则内地可衽席而无虞矣。且人情淳厚,诗礼传家;经商者连■〈舟宗〉于上海,物货富饶,各安生业,人不为盗。或闽、粤之匪飘泊无依,偶尔一过如郑尽心之类者,亦偶耳。故海疆不多,略叙其概,以为知者辨之。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浙江海图说
浙江,古扬州也。崇山巨■〈穴上〈氵帚〉下〉,所在限隔。然嘉、湖与江、淮相表里,严、衢以徽、饶为郛郭;左信郡、右闽关,大海东蟠,绕出淮、扬之境:斯固四通八达之区也。讼讦繁兴,颇号难治。嘉、湖、宁、绍四郡,则震泽(今太湖是)、东海之所经也;温、台并海而南,信宿达于福宁(福建属州):估客良便之,然不能不防他寇也。浙闽制军满保承天子命,设水师一十三营,大小官弁九十九员、兵一万三百八十七名;炮台五十处,安炮四百六十五位;战船一百二十五只:至密至严,可无内顾之忧。且土地肥美、人民淳良,皆闽、粤之匪类乘南风而往、北风而回,有以致之耳。
浙江之蒲门所北关起,至乍浦与江南金山卫相交界止,内外海面水程计有二千余里。除宁波之慈溪、绍兴之余姚、上虞、萧山等县并杭州、嘉兴至乍浦沿海各卫所港澳,乃系内海哨船少行之道,不图细详;而自蒲门所北关起、至定海县所属之金塘山止,共作二十二站,皆系外海。至于其间行船来往,较之闽海,大率相类不远;但此亦就其常者而言。若或天时有异,飓风巨浪,则又未可拘于一定也。
北关、金乡卫、盐田、凤凰、三盘、玉环、大鹿、石塘、鲎壳、马蹄、川招、牛头、茶盘、临门、石浦、昌国卫、爵溪所、龙门洋、南窖、霩■〈雨上〈行外开内〉下〉所、崎头、定海县(舟山镇)、金塘所。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福建海图说
福建,古闽越地;以温、处、衢(三府俱浙江属)、信为北藩,建、昌、南、赣(四府俱江西属)为右壁,惠、潮(二府俱广东属)为外户,海为门,封壤促甚。而重关内阻,溪山秀美,民用以和;然处人辄用盗■〈走耴〉流入政和、寿宁(二县属建宁府)之境,大为患害。古田(县,属福州)、福宁(州,属福州)本窃(?)鱼盐之利,山谷邃深;逋寇每凭之而啸聚,但不常出也。滨海上下,海寇出没不时。会蒙圣明指示方略,教授福督满保设水师二十营,大小官弁共一百五十二员、兵一万九干三百一十二名;列栅联营,星罗碁布。筑造炮台七十七处,安炮七百一十八位,备造战船三百一十二只,在在戒严,安不忘危;尚何小丑之足患乎!
按闽、浙接壤,海洋舟楫相通。考水程,闽之南澳与粤东分界起、至浙之蒲门所北关交界止,共计二千里,作二十六站。风顺扬帆,则一日可行五、六、七站;然当视风之轻重,方可计行之远近。若遇顶风■〈高戈〉戗,则又当顺潮驾驶,每日止以一站为准。
凡图中所载泊船处,除有提、镇、协驻札之所,则多绘船只以备稽考;其余,则每站止绘一船。而各站地名,俱开载于后:南澳、宫仔前、铜山、古雷、陆鳌、井尾、镇海、厦门、金门、围头、永宁、崇武、湄州、平海、南日、万安、鼓屿、磁澳、琅琦、定海、北茭、小西洋、大金、三沙、蓁屿、沙埕。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粤东海图说
粤东列郡有十,滨海者分为三路:潮、惠为东路,高、廉、雷为西路,广州省会处中。若肇庆、南、韶,皆山也;琼州,海外也。东路与福建相接。外而南澳,为闽、粤交界之区;扼抗抚背之防,甚属紧要。而南界柘林、澄海,达濠、海门、靖海、神泉诸处,均属南澳镇属;又皆跬步海涛,在在设汛、安设炮台,可谓星罗棋布矣。若惠州海丰属东南滨海,而甲子所、碣石卫、白沙、遮浪、捷胜、汕尾、平海等处虽易藏奸,而重镇握兵,亦赖以无虞。继而大鹏、沱泞、龙船湾、佛堂门、急水门以及大俞山、伶仃洋、虎门、香山、三灶、广海等处,则为杂沓之区;而提、镇兼施,巡逻周密。外而弓鞋、珠池、担杆洲远隔外洋,至于老万山,稍可藏奸;近今设防轮守,亦云周备。其广海以下之上下川、阳江、海陵、戙船澳、双鱼、放鸡、■〈石匈〉州,皆称要地;今亦严密矣。过而琼南,风水各别,舟楫少通;非穷寇,亦不忍遽临其处也窥之。明季倭寇为患,则柘林为首严,南澳以外有三澎;为盗贼之门户必经之处,当为戒严也。如许朝宗、吴平之巢南澳,继而黄霸据之(霸浑名「三尺六」);澄海东陇朱良宝巢之、东湖莫应敷巢之、蓬州魏朝义巢之、达濠(即大头埔)林道干巢之。下至碣石,则苏利占据二十年;■〈土取〉下林奇材巢之,香山澳夷赁居其处。外而老万山,则邱辉(潮人;浑名「臭红」。历授伪镇,没于澎湖)为劫掠住札之区;阳江北津有许思之巢,琼山有李茂之巢。揣其由来,国乱民贫,相率为匪,渐至夜郎自大、嵎虎莫撄,流毒生灵。自我朝率定以来,泽及枯骨,华夷宾服,梗化者引首就戮、俯伏者崇以贵秩,恩威并行,又何海氛之足虑乎!间有如蔡十三等辈乞降无路,偶尔猖獗;皆由防汛不严,两镇轮巡通省前去后空,使知无备之防,得挺螳臂之力。及总督杨琳稔悉情形,奏分三路筑造炮台以来,几何见潢池之兵乎!是杨琳之功为不泯矣。故为海疆计者,惟虑人地不宜、水务不谙。若能严于内以防出口、巡于外以防劫夺,饬渔船之为匪接济、禁奸人之越境生事,将(?)圣祖之训曰『海上原无贼,皆由内地而生』;其旨广、其意深,诚实心为国者所宜共勉矣!(泽园识)
粤东海道埯数
南澳(闽粤镇)、莱芜(澄海协)、广澳(达濠汛)、钱澳(海门属)、靖海(海门守分汛)、赤澳、神泉(惠来县属。俱南澳镇辖)、甲子(碣石左营)、田尾(碣石中营)、白沙湖(湖内可泊)、遮浪(碣石右营)、汕尾(湖内可泊)、青草、大星(左三管笔、右稔山,平海营)、沱泞(大鹏营)、佛堂门(内有赤嵌、牛屎湾、九龙湾、布袋澳可寄泊)、大急水(有三门)、赤埯(新安县属。北入广城、南往大俞山)、赤埯(要入广,则至黄田一埯、虎头门至鱼珠、至广城)、大俞山(大澳可泊)、十字门(即澳门外口。有内十字、外十宇)、三灶、上下川、阳江大澳(东南北风可泊)、海陵(内大戙澳可避飓)、儒茼、莲头(外是放鸡山、内是电白港,四面可泊)、电白(至■〈石匈〉州过小洋,无澳可湾)、■〈石匈〉州(直至海口,约有三埯。水道至此,必求天后;有杯准行,一日可到琼州):以上各澳,俱有取水之处。共有三十埯,折更数有四十更。
粤东新设炮台
饶平县:腊屿一座(炮八位,营房十八间)、长山尾一座(炮八位,营房二十六间)、虎仔屿一座(炮六位,营房十间)、鸡母澳一座(炮八位,营房二十六间)。
澄海县:大莱芜一座(炮八位,营房二十六间)、沙汕头一座(炮八位,营房二十四间)、放鸡山一座(炮八位,营房十八间)。
潮阳县:莲澳一座(炮六位,营房七间)、广澳一座(炮八位,营房十八间)、河渡一座(炮六位,营房十二间)、钱澳一座(炮八位,营房十八间)。
惠来县:靖海港一座(炮八位,营房十八间)、赤澳一座(八位,营房二十六间)、石牌澳一座(炮六位,营房七间)、溪东一座(炮六位,营房十二间)、澳脚一座(炮六位,营房七间)、神泉港一座(炮八位,营房十八间)。
海丰县:东甘一座(炮八位,营房十八间)、西甘一座(炮八位,营房二十二间)、浅澳一座(炮八位,营房十九间)、遮浪一座(炮八位,营房二十一间)、牛脚川一座(炮六位,营房七间)、石狮头一座(炮六位,营房七间)。
归善县:大星山连环一座(炮八位,营房二十一间)。
新安县:沱泞一座(炮八位,营房二十六间)、佛堂门一座(炮八位,营房十五间)、南头一座(炮八位,营房十三间)、大屿山一座(炮八位,营房二十间)。
香山县:前山寨二座(连防城,共炮三十位)、三灶一座(炮八位,营房十八间)。
阳江县:北额港一座(炮八位,营房十六间)。
吴川县:淡水头一座(炮八位,营房十一间)。
石城县:龙头沙一座(炮八位,营房十七间)。
合浦县:八字山一座(炮八位,营房十二间)、冠头岭一座(炮五位,营房六间)。
钦州:香炉墪一座(炮八位,营房十七间)、石龟岭一座(炮五位,营房六间)。
陵水县:桐栖港一座(炮五位,营房十一间)。
文昌县:清澜港一座(炮五位,营房十一间)。
临高县:石牌港一座(炮五位,营房十一间)。
以上共炮台四十一座,安大炮三百一十二位;营房六百一十八间。俱系两广总督杨琳题定添设;其原有旧炮台多经倒壤,不载。至拨防弁兵无有定额,任听镇、协营轮流调度分配操防耳。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台湾图说
台湾,古荒裔地也。前之废兴因革,莫可考矣;所谓故老之传闻者,近自明始。宣德间,太监王三保舟下西洋,因风过此。嘉靖四十二年,流寇林道干扰乱沿海,都督俞大猷征之,追及澎湖,道干入台;大猷侦知港道纡回,水浅舟胶,不敢逼迫,留偏师驻澎岛,时哨鹿耳门外,徐俟其敝。道干以台无居人,非久居所;恣杀土番,取膏血造舟,从安平镇二鲲身(鲲身,屿名)隙间遁去占城(占城属广南,今尚有道干遗种)。道干既遁,澎之驻师亦罢。天启元年,颜思齐为东洋国甲螺(东洋,即今日本。甲螺者,即汉人所谓「头目」是也;夷人立汉人为甲螺,以治汉人),引倭屯聚于台,郑芝龙附之,始有民居。既而,荷兰人舟遭飓风飘此;甫登岸,爱其地,借居于倭。倭不可,荷兰人绐之曰:『只得地如牛皮,多金不惜』。倭许之。红夷将牛皮剪如绳缕,周围圈匝已有数十丈地;久假不归,日繁月炽。无何,而鹊巢鸠居矣。寻与倭约而全与台地,岁愿贡鹿皮三万张;倭嗜利,从其约。荷兰人善用炮攻。其居台也,以夹板船为犄角;虽兵不满千,而南北土酋咸听命焉。海滨巨商,常往来贸易。庚寅,甲螺郭怀一谋逐红夷;事觉,召土番追杀之,尽戮从者于欧汪(欧汪,地名;即今凤山县仁寿里。怀一既诛,何斌代为甲螺)。商民在台者被土番歼灭不可胜数,而商贾视台为畏途矣,已亥,郑成功自江南丧败,其势日蹙,孤军厦门,图退步地。适红夷甲螺何斌负夷债逃厦,诱其进取台湾。从鹿耳门屈曲盘旋,沙浮水浅,非善水者不得渡。时郑舟至,鹿耳水忽涨十余丈,巨舰纵横毕入;岂天假手于郑,以式廓我朝无外之疆域也?荷兰与成功战不利,遂退保台海土城,归一王(归一王,红夷帅名)以死拒之。郑师力攻不克,环山列营以困之。荷兰势穷,复整夹板船十余艘与成功决战。成功因风纵火,焚烧夷舰;荷兰大败,然终无降意。成功使人告之曰:『此地乃我先人故物;今所有珍宝听而载归,地仍还我,兵始罢』。荷兰知势不敌,爰弃城归。成功就台湾士城居之,改台湾为安平镇、赤嵌为承天府,总名东都;设府日承天府,设县日天兴县、万年县。未几,成功死。子经居鹭江(即今厦门),成功弟世袭阴有窃拒意;经攻逐之,世袭渡海归诚,经嗣立。改东都为东宁,改二县为二州;设安抚司三,南北路、澎湖各一。兴市廛、构庙宇、招纳流民,渐近中国风土矣。辛酉,经死。子克塽嗣;幼冲在位,政出多门,人心已涣。康熙二十一年,总督姚启圣探知虚实,用间谍阴赍札付到台,离散其左右;结傅为霖为内应,垂成事泄,为霖遇害。越癸亥,靖海将军侯施琅统率舟师进兵。六月,由铜山直抵澎湖八罩澳,取虎井、桶盘屿,克之。誓师戒严,不许妾杀。一战而澎湖耆定;克塽识天命有归,遂籍府库,纳地输诚。于是廷议设郡建官,制度、规模灿然聿新,于以征道一风同之盛云尔。
台湾自癸亥平定以来,风调雨顺,士民乐业,堪称盛世。不虞岁在辛丑,朱一贵等作乱;台镇总兵欧阳凯、安平副将许云俱没战阵,贼遂陷台。幸闽浙总督觉罗满保以厦门水师提督施世骠舟师进剿,并檄南澳镇总兵蓝廷珍统师援之,遂克焉。然虽七日平复台土,皆赖天威远播,岂群力哉!惟是斯地民番杂处,山以西属外番、山以东属内番,外番者即南、北二路之熟番。中路为郡治,止五十里。南自大冈山至下淡水五百里,北自木冈山上淡水至鸡笼城一千五百余里;东尽山,西尽海:可谓旷荡无涯。是台也,动固易乱、静亦易治;不难于治土番,而难于治奸民。必其能化奸为良,斯为长治久安之法耳。今北路半线适中之处,多增一县日彰化,以分诸罗之势;诚亦熟筹善后之举也。讨究而言之,总在治安必计深远、弭患宜防未然。其所以赞万年有道之世者,惟我皇上圣哲遐宣、神谟丕显,已召百王而独上、继天一于无疆。兹以方拓之土,实东南离藩。故其分守也,台湾设总兵一员,水师副将一员、陆师参将二员、兵八千名;澎湖设水师副将一员、兵二千名:足以固守奠安,诚为海国之砥柱矣。今则人居稠密,农工商贾各遂其生。且满山皆属茂树、遍处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无所不有;向之所少者布帛耳,兹则木棉盛出,耕织不乏。况舟帆四达,上通江、浙,下抵闽、广,往来商艘殆数千计。查鹿耳门而外,波涛万顷,一望无际。其往内地之船,皆寒食后南风盛发,出鹿耳门扬帆而去;经东、西吉,旁午至澎湖,泊水埯澳,利南风也。秋后北风凛烈,出鹿耳门必由隙仔开洋,亦经东、西吉而至澎湖,泊网埯、内外堑等澳,利北风也。若娘妈宫等澳,则南、北风皆可湾泊。自澎湖往厦开洋、则以傍晚为定期;越早,而内地之山隐见目前。此就风顺而论也。故风稍烈,则下一、二折帆以驾驶,虽稍迟,犹无倾摧之患;若遇飓风,或随飘而去,有不可言矣。至于福州之船,则向北直去,不由澎湖。若夫往北路之鸡笼山,则由■〈口与〉身而北向;往南路之沙马矶头,则由大港而南行:此皆一定而不可易也。更以水程计之:自鹿耳至福州水程一十五更,风利正南;至鸡笼港水程一十八更,风利正南;至沙马矶头水程七更,风利正北:此又行舟者之不可不知也。台往内地,惟正西为顶头风;内地往台,正东为顶头风:皆当停泊以待。或遇南风、北风,皆可往来。盖南风之气柔弱,舟小者易渡;北风之气刚劲,舟大者为稳。故三、四月行舟,鲜有飓风之患;而风力不足,往往迟滞洋中。六、八月、十一、二月以及正月,或飓发台生、报头骤至,宜折篷驾驶。九月北风凛烈,积日累月,名为九降风;七月、十月天气和暖,风时稍顺,行者便焉。凡南风台将作,则北风先到。+一、二月若遇南风,迟至三日则台必发。于早晨、近午而起西风,谓之「发海西」;若无西风,则天时不祟朝而变矣。日落有黑云,诘朝未必晴霁;天边有断虹,飓风且将立至。海中多腥气,无两日之晴朗;水面如浮糠,非浪静之天时也。若云气候,天有时、地有气,故气候各殊焉。台湾地极东南,重洋远隔;自二十二年开辟疆土,审之天时、验其气候,与内郡迥不相侔也。然而全台之气候与内地异,而台湾县之气候与凤山、诸罗二县又异。邑治地居中地,和暖时多,虽隆冬不患冻冷;其与诸罗之极北而多寒、霜雪频降者异矣。人居稠密,烟火万家,零霜既稀,瘴气不入;其与凤山之极南甫晡而露降、日出而雾者异矣。狂风虽作,一、二日而恬;其与诸罗之鸡笼北风盛发、累日不侔者又异矣。附郭之地,平原旷野、培塿相联,非若鸡笼之山气侵人为可爱(?)也;夏暑而冬寒、春和而秋暖,非若淡水之盛暑入夜犹怯寒。至于澎湖之气候,则又与邑治有不同者:澎岛处汪洋浩淼之中,多风而少晴。故有时台则天晴气朗,而澎则风声凛烈;辰方雾扫云收,而午后封姨为祟。又其甚者,积日连月靡有宁刻;行舟之人迟滞累旬,来往已无定期。他如寒暑、雨旸,则澎之于台约略相等也。善瞻气候者,可以知一邑,并可以知全台矣。
按台湾形势,状如腰子,枕东北而趋西南。沿边计程二千余里,坡岭清壑,鸟道羊肠。自北至南,约有三十余日。自西至东,皆深山丛林、人迹不到之处;传者皆云有二十余天。迤东一带,舟楫不通,水多老古石、山多异人怪毒,鲜有能到者。东南以下,则万水朝东,莫能回流矣。此图则西向内地一带,所有可湾船泊宿之处,历绘不爽。其图中各社,多属番人杂处。山后一带,莫可稽考矣。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澎湖海图说
海上有三岛,澎湖其一也。海洋之外,突兀纡回,居然天险;实与南澳、海坛,并峙为三岛。至天启壬戌年,红夷到厦门后,遂据澎湖;总兵俞咨皋用计移红夷于台湾,乃得复澎湖。然澎湖地不甚广,无高山峻岭,树木稀少。四面小岛蔟蔟环围,约有五、六十岛,望之如浮萍水上。上无水田稻粟,只以黍稷、番薯之类以度生;民不知书,网鱼、拾螺以易钱。时际春末,炎暑酷人。人不负荷,用牛拖以代劳。若遇狂风大作,连牛吹刮下海。海多老古石,状如姜芽,红绿可爱(离水日久即变灰色);又出纹石、空青浮石等类。澎之入内地厦门者,七更船;往台,四更船。地从东向,与台湾三林港对照;时或晴霁,台之鸡鸣,澎得而闻。澎之两边皆有青水沟,两重横洋,巨浪冲天;虽熟谙水师者,至此莫不胆战心寒。内地放洋,必寻澎湖为准,可以收泊;倘收泊不及,势必溜入东流,难以返回。若台湾放洋,亦必经澎湖,以望内地;倘收泊不及,亦如之。急望内地峰尖为主,要在风信得宜、更数不错而后可。昔年克复澎湖三十六岛屿(此皆有名之屿),舟泊虎井,登山取水,野牛甚多,见人争触(今未必复有也)。而澎湖斥卤之地,甘泉难得(彼时,伪将料我师暑天乏水,岂能久住);孰知天心有在,退潮时将卤水刮净,即涌出甘泉,可食可浣,处处皆有,能供数万人之用:岂非圣朝洪福、帝泽敷施之所及哉!而今升平日久,生齿繁多,渐濡声教;诚盛化无远弗届,扩千古未有之宏模者也。爰将内地放洋程路开明于后,使知四海各有水程之方向焉。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附录
台湾府属渡口考俞正燮
福建之海门户为闽安,为海坛。泉州府北,崇山环抱,南接金门、厦门,西南至广东之香山,其南则大洋。金门、厦门之东南洋,为澎湖三十六岛。澎湖西为娘妈宫;东过洋,为台湾。台湾在福建辰巽方,东北自鸡笼山、西南至沙马碕,凡千九十四里;与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四府相直。自澎湖往,水程四更;自厦门往,十一更。其山脉发福州之鼓山,自闽安越白畎洋关潼山至鸡笼山。自鸡笼山葱翠层叠而南,山南北峙;泛海者,以鸡笼为准则也。山中番族百四十有奇,人无姓,依妇以居。山田植薯芋、甘蔗。山有识台草,一节则一年一台汛;无节,则其年无台(台、大具风也)。其人文身黑齿,言语不通中国。其居曰囤,如覆船。番有生、熟,熟番属中国。号中国曰「唐」;闽、粤与东南洋语,皆自称曰「唐」,习也。熟番畏生番,每出捕鹿、收芋蔗,啁析而歌;大意言愿出行,不遇生番。然遇生番,则尽力杀之。无蛊法,解诅咒;妇人皆知之,咒树木立死。山之西,平壤或十里、或五十里,今府地也。淡水厅东北有噶玛阑、彰化县东有埔里社。西面地肥沃,南滨七鲲身,最险;迤北过安平镇南山为鹿耳门,又北为北汕、青鲲身、南鲲身、鹿仔港;迤而东北,至淡水港。北淡水港对闽安、中鹿仔港对蚶江、南鹿耳门对澎湖,台湾门户也。后鹿耳门淤,改由海丰港(即五条港)。小水口,则鸡笼山西至淡水城五,中隔诸番社;又西南至嘉义水口三十,又南至台湾县八,又东南至凤山二,东南至沙马碕五。中八里坌对五虎门,亦门户也。又山后乌石港、加礼远港,皆东南海;与山前三大港皆设税。其它小者,或不通舟。澎湖西有红沟、黑沟,台湾北为万水朝东,船入之直趋东洋;南为南风气,直趋南皆大溜。海水各有界、各有所注,色不淆。其落势最险,水势旋转,潮水不能入;潮高水下、潮下水乃高。船入之,旋转不已;幸不没,伺潮消长与平时破急溜而出也。沙马碕西对海为小琉球山,当澎湖之南。隋大业中,虎贲将陈梭一至澎湖,东向望洋而返;宋谓之昆舍那国(见马端临「通考」「昆舍那」),则生熟番也。元置巡司于澎湖;明初内徙其民,弃澎湖地。宣德时,阉使入洋东至台,始知之;谓之台员(见周婴「东番记」),亦谓之北港。天启二年,高文律扰澎湖,总兵俞咨皋用间,移之于北港(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泉州澎湖岛」)。嘉靖四十二年,俞大猷逐海寇林道干,道干逃入鸡笼山;旋又遁去;琉球人居之。万历时,海寇颜思齐逃入台,文报始称「台湾」。思齐引倭屯之,而琉球东去。万历末,荷兰红毛人自西洋来,欲据香山,不可,则据澎湖;又不可,乃南据美洛居及葛留巴。以鸦片烟诱葛留巴,葛留巴人俱臃肿不敢动,役于荷兰。既而荷兰聚集精锐攻香山,战败,扬帆东走;至澎瑚,使人行重贿于福建巡抚,援意大里亚人居香山故事,以求澎湖必得。巡抚使人善谕之,则投日本,岁纳鹿皮三万求台湾互市地。适日本人居台湾者新奉天主教,遂许之。筑赤嵌城以居,今安平镇是也。荷兰既得地,即数数与日本构争。日本既染其教,争不胜,尽属东去;愤甚,尽诛其人之习天主教者,并约束琉球。而荷兰据有台湾,置归一王,亦不复东。天启初,乃西扰澎湖及厦门。四年,福建巡抚遂取澎湖;其东台湾既自古声教不及,不悉其址,故「筹海图编」,无其名,明尚以为外荒也。郑芝龙者,闽人也;为日本婿,家于台湾。日本之东归也,芝龙以舟楫人众横于海;崇祯元年,降明。明南渡,封南安伯,领水师;郑氏之令,北自京口、南至漳。唐王隆武南徙,郑氏遇之于浙,辅而立之;其所据,泉州、兴化、漳州、汀州、邵武、惠州、潮州。大清顺治三年,芝龙自安平奉表降;以之北行。其子成功(本名森,唐王时赐改成功)逃入海,据泉州之金门、厦门。八年,舟山平;鲁王朱以海航海走至金门,成功奉之。十一年,沉鲁王。十八年,入京口,窥江宁;败而无所归也,徜徉海中者数月,乃决计尽力攻台湾。荷兰人方守鹿耳门,鹿耳门水大涨,成功舟浮而上,荷兰大惊;征辞于成功,成功曰:『吾无他求,此我家旧地,还我;子女玉帛,汝悉载以去』。荷兰人思之,终日不敢战,退保平安镇。成功环山列营,塞山水源困之。既又焚其舟,师遂去,而伺于噶留巴。台湾人犹有习其教者曰教册,成功则尽除之。郑氏既有台湾,名之曰东都。值耿氏开藩福建,海禁弛;乃招徕客民,漳、泉、惠、潮习水者趋地利,泛海寄居也,遂富庶,声势遥连金门、厦门。康熙元年,成功死;其妻董氏与众立其子锦。二年,荷兰自噶留巴遣出海王以师助中国「口」金门、厦门。既而耿逆反,锦尾耿逆后取漳、泉诸郡,改东都曰东宁承天府;运米内渡相持三、四年,台地空乏。及耿精忠降,诸郡以次收复;锦走据金门、厦门,以为台援。十八年二月,荷兰以夹板船助攻;锦侦知之,分兵破其众,荷兰遁去。锦旋死。二十二年,施琅克金门、厦门,取澎湖;进兵至鹿耳门,不得入,泊海中。十二日潮不至,舟师得安;忽大雾潮长,鹿耳门水大涨,舟师浮而入。锦子克塽曰:『昔先人得台湾,鹿耳门涨,以为天助;今复然,舟师浮而入,皇帝天威不可抗也』!遂降。收其地,以承天府置台湾府,北为淡水厅;南天兴州置诸罗县,承天置台湾县,万年州置凤山县;西为澎湖厅。立文庙,鼓铸用「台」字;乡试,用「至」字编卷。三十年,以台湾人文盛,罢试卷别编例;后仍用「至」字号(道光八年,台地粤籍士子以非福建户籍,于应乡试闱中另编「田」字号卷)。康熙五十五年,南北两路生番纳贡。雍正二年,分诸罗北为彰化,为县四。干隆五十二年,改诸罗为嘉义。五十三年,复凤山旧城。十六年,于淡水厅东北三貂岭外蛤虸阑五围设噶玛阑通判,编客民四万二千九百余丁及番族,立树城,东北至嶐嶐岭为界。台湾俗以寄籍分党;沿积习械斗,故易啸聚;中更朱佑龙、刘却、朱一贵、吴福生、林耀、杨光勋、林爽文、庄大田、蔡牵之乱,皆削平。朱一贵以康熙六十年四月僭号「永和」;六月,鹿耳门水涨,施世骠、蓝廷珍自南澳济师讨平之。林爽文、庄大田以干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僭号「顺天」,以卯月为正,围诸罗;柴大纪拒之,黄仕简由厦门进鹿耳门、任承恩由蚶江进鹿仔港、徐鼎士由闽安进淡水港。五十二年,常青、恒瑞由五虎门进鹿耳门,蓝元枚进鹿仔港,诸罗围不解,而南路凤山旋复旋失。冬,海兰察自厦门、福康安自崇武港,俱至鹿仔港。贼女军师金娘方临阵诵咒,持妖术助战;而降番庄锡舍执以来归,遂擒爽文、又南获大田。贼平,颁右旋白螺于闽督署,督、抚、将军、提督过海则佩之;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旨也,后仍缴进。嘉庆十年冬十一月二十三日,海盗蔡牵自称「镇海王」,扰凤山。浙江提督李长庚自宁波抵鹿耳门;十一年正月,贼逸去。二月,以大利益吉祥右旋螺交赛冲阿带往渡洋。六月,赛冲阿督各路师追之,贼复返,置大舟于鹿耳门而去。蔡牵在海中欲从海东入乌石港,取噶玛阑地;地在淡水厅山后,去淡水城五百里,干隆时巳渐垦。四月,设兵备之。十二年,朱濆又谋由海东苏澳入窃五围南地,御却。已渐筹设屯;十六年九月乃定,设噶玛阑厅。于是,台湾兼山东、山西地。初,郑克塽降,众议守澎湖,内徙台地人民而弃其地;施琅曰:『是资荷兰也』!力持不可。及平朱一贵,众议以副将守台湾,而置总兵于澎湖,则台湾有所制;蓝廷珍争之,乃定今制。台湾兵一万四千余,皆内地标兵抽拨,泛海更戍。初以台地沙土浮松,不时地动,且海外初置郡县,故以树为城。承平久,人心固定,始筑土石城。而淡水厅为竹城;噶吗阑厅在五围地,九芎树城也。
嘉庆十七年冬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