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獻叢刊·第181種】台湾府舆图纂要
台灣文獻叢刊
【第 181 種】
臺灣府輿圖纂要
.作者:
.原書頁數: 0362 頁
●書籍簡介
第一八一種「臺灣府輿圖纂要」
本書(三冊三六二面二一七、二○○字)不分卷,不著撰人。原書府縣廳各自成帙,為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所藏寫本;計八冊,分「臺灣府輿國纂要」、「臺灣縣輿圖纂要」、「鳳山縣輿圖纂要」、「嘉義縣輿圖纂要」「彰化縣輿圖纂要!、「淡水廳輿圖纂要」、「噶瑪蘭廳輿圖纂要」及「澎湖廳輿圖纂要」。今據以合編,即用「臺灣府輿圖纂要」概之。按清代臺灣行政區劃至嘉慶十五年增置噶瑪蘭廳後,成為臺灣一府與所屬臺灣、鳳山、嘉義、彰化四縣及淡水、噶焉蘭、澎湖三廳;迄於同治十三年日兵侵臺以後再一次改革止,中間延續六十餘年。書中各縣廳圖分別見於放各帙卷端,惜「臺灣府」總圖付諸闕如。所纂文字部分,約各分為表、冊、說三項;先列以「表」,而以「說」為殿。「表」與「冊」大體分彊界、坊里、山川、橋渡、城池、衙署、防汛、道里諸目分別列敘(澎湖因地理特殊,分目略異,「說」則概括記述地方形勢與輿險要(因亦有稱「險要說」者)。在各「冊」或「說」中頗多敘及嘉慶、道光、咸豊年間以及同治元年「戴案」與各國洋艘收入雞籠口、遠赴滬尾完稅諸事,推究其纂輯時間當在同治年間。
●序號 篇名
1 弁言
2 臺灣府輿圖纂要目錄
3 臺灣府輿圖纂要
4 例言
5 臺灣府輿圖識
6 臺灣府輿圖冊
7 疆域
8 坊里
9 山水
10 城池
11 衙署
12 鋪舍
13 營制
14 屯番
15 道里
16 臺灣府輿圖險要總說
17 臺灣縣輿圖纂要
18 臺灣縣圖
19 臺灣縣輿圖表
20 臺灣縣輿圖冊
21 疆界
22 坊里
23 山水
24 城池
25 衙署
26 鋪舍
27 防汛
28 道里
29 臺灣縣輿圖險要說
30 鳳山縣輿圖纂要
31 鳳山縣圖
32 琅嶠山圖
33 凡例
34 鳳山縣輿圖表
35 鳳山縣輿圖冊
36 疆界
37 坊里
38 山川
39 城池
40 衙署
41 鋪舍
42 防汛
43 道里
44 鳳山縣輿圖總說
45 嘉義縣輿圖纂要
46 嘉義縣圖
47 凡例
48 嘉義縣輿圖表
49 嘉義縣輿圖冊
50 疆界
51 坊里
52 山水(橋梁、陂塘附後)
53 城池
54 衙署
55 鋪舍
56 防汛
57 道里
58 嘉義縣輿圖說
59 彰化縣輿圖纂要
60 彰化縣圖
61 彰化縣輿圖表
62 彰化縣輿圖冊
63 疆界
64 坊里
65 山
66 水
67 城池
68 衙署
69 鋪舍
70 營制
71 橋渡
72 道里
73 淡水廳輿圖纂要
74 淡水廳圖
75 淡水廳輿圖表
76 淡水廳輿圖冊
77 疆界
78 坊里
79 山
80 水
81 城池
82 衙署
83 鋪舍
84 隘寮
85 營汛
86 屯丁
87 橋渡
88 道里
89 噶瑪蘭廳輿圖纂要
90 噶瑪蘭廳圖
91 泖鼻山圖
92 北關圖
93 頭圍街圖
94 甦澳港圖
95 噶瑪蘭廳輿圖識
96 噶瑪蘭廳輿圖表
97 噶瑪蘭廳輿圖冊
98 疆界
99 坊里(於治道有關及險要處方載,餘俱略之)
100 山水(附津梁)
101 城池(關隘附)
102 衙署
103 鋪舍
104 防汛
105 道里
106 噶瑪蘭廳輿圖總說
107 澎湖廳輿圖纂要
108 澎湖廳圖
109 例言
110 澎湖廳輿圖表
111 澎湖廳輿圖冊
112 澳社
113 島嶼
114 山水
115 防汛
116 道里
117 澎湖廳嶼圖險要說
●弁言
臺灣省立台北圖書館藏有「臺灣府輿圖纂要」(封面題箋「輿」書作「總」)及台灣、鳳山、嘉義、彰化、淡水、澎湖、噶瑪蘭等七縣廳的「輿圖纂要」寫本各一冊,合計八冊。各冊除了蓋以省立台北圖書館「藏書章」以外,尚連續蓋有「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圖書印」、「臺灣總督府圖書」、「臺灣總督府圖書館藏」等印章以及「大正十年六月十八日臺灣總督府彐■〈丨丿〉保管轉換」之戳記(年月日數字系填寫)。凡此,可資說明這八冊「輿圖纂要」初為日據時期的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所得或所抄以及隨後入藏的經過。其在日據時期所編的書號,八冊同為「漢四三九號」,並各註明「八冊」字樣;這又可證各冊名稱雖不同,實際即為一套完整的文獻。按臺灣的行政區劃,當清康熙二十三年正式收入版圖以後,初設臺灣府(隸福建省),下分臺灣、鳳山、諸羅三縣(澎湖隸臺灣縣);至雍正年間,先後柝增彰化一縣及淡水、澎湖二廳。後至嘉慶十五年,又增置噶瑪蘭廳,成為臺灣一府與所屬臺灣、鳳山、嘉義(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亂後,諸羅改稱)、彰化四縣及淡水、噶瑪蘭、澎湖三廳。此一行政區劃,迄於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以後再一次改革止,中間延續六十餘年。這套一府七縣廳的「輿圖纂要」,洵可謂這一階段的臺灣「地理志」。
顧名思義,「輿圖纂要」自以地圖為首;各縣廳的輿圖分別見於卷端,惜「臺灣府」的「總圖」付諸闕如(按「例言」,似應有圖;疑已失)。所纂文字部分,約各分為「表」、「冊」、「說」三種(但「臺灣府」無「表」,「彰化縣」與「淡水廳」無「說」);先列以「表」,而以「說」為殿。「說」系概括的說明「地方的形勢與險要」(因亦有題稱「險要說」者),「表」與「冊」大體各分疆界、坊里、山川、橋渡、城池、衙署、防汛、道里諸目分別列敘(澎湖因地理特殊,分目略有變更)。此外,在「表」以前,間亦加有「凡例」性質的例言。「嘉義縣」的「凡例」末尾,並附有『餘例與龍溪同』一語;足見這套「輿圖纂要」成為福建通省的一部分,非僅臺灣一府所獨具。至其編纂的動機與旨趣,未見說明;但每見有「履勘所及」以及「造報」、「以呈」、「以聞」等辭句,似為一次有計劃、有規模的「測勘」所作的「報告文獻」,殆屬無疑。又,在各「冊」或「說」中頗多敘及嘉慶、道光、咸豐年間以及同治元年「戴案」與各國洋艘收入雞籠海口、遠赴滬尾完稅諸事,推究其纂輯時間,當在同治初年不久。臺灣自乾隆二十九年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後至光緒建元,其間罕見有通府「地理志」的編纂;自此以降,雖有夏獻綸著「臺灣輿圖」一書(「文叢」第四五種),然時在光緒五年行政區劃再度變革之後,情形已各不同。因此,這套「輿圖纂要」,亦可謂前繼「余志」、後逮「夏圖」上下相承的輿地文獻。
茲將這套文獻略為整理編次,彙印一書,即名之曰「臺灣府輿圖纂要」。(知非)
●臺灣府輿圖纂要目錄
臺灣府輿圖纂要…………………………………………………………………………(一)
臺灣縣輿圖纂要………………………………………………………………………(七七)
鳳山縣輿圖纂要……………………………………………………………………(一一九)
嘉義縣輿圖纂要……………………………………………………………………(一五三)
彰化縣輿圖纂要……………………………………………………………………(二○七)
淡水廳輿圖纂要……………………………………………………………………(二五一)
噶瑪蘭廳輿圖纂要…………………………………………………………………(三○三)
澎湖廳輿圖纂要……………………………………………………………………(三三七)
●臺灣府輿圖纂要
例言
臺灣府輿圖識
臺灣府輿圖冊
臺灣府輿圖險要總說
·例言·
一、總圖方寸無幾,就中所有難以圖寫者詳具於冊。其疆域用□、坊里用■、衙署用○、鋪舍用△、汛塘用■,凡皆遵例標明,以便觀覽。
一、各屬輿圖有表、有冊;總冊於疆域、坊里各門彙列條貫,第紀總目,不復立表。
一、「府志」續修於乾隆二十九年,所載山川支分發脈之處類多失詳,道里亦多差錯;更有今昔殊形,稱名互異,廳縣攸分界限淆混者。各屬圖冊,尤不免有此失。爰加詳細採訪,逐一訂正,以成信說。
一、屯番與戍兵相輔,必須補入。至各屬所載橋梁、古井不免紛繁,且與險要無關;概為刪削。
一、淡水、噶瑪蘭具載防番、隘寮。今查番性日馴,所有隘丁、隘寮均為虛設,甚有名存實廢者;各屬既未全錄,故亦不載。
一、內山雖屬界外,然分界禁墾為一時之權宜;究之今日之廳縣,即昔日之禁地。附論所及,亦以志要。
·臺灣府輿圖識·
臺灣府四面皆海,繪輿圖者或於閩之東南繪為一圈,固已失其形勢;或繪一彎而不知其藩蔽全省地方起止之處,亦差毫釐而謬千里。蓋自五虎門而台山,波濤洶湧之中屹立關潼、白畎;至雞籠與五虎門對峙,至八里坌與福寧府沙埕、烽火門對峙,鹿港與泉州之蚶江對峙,南路鳳山縣之旂後、東港與銅山、南澳對峙。惟鹿耳門居郡治西北,澎湖對峙笨港,又居鹿耳門西北;則與同安縣之廈門,東南斜對。不明乎此,固難形似而概繪一彎。又不知袤延千里,只論山前西、南、北一帶;其自噶瑪蘭南下,萬山重疊,悉皆化外。中間山谷之紆迴、平地之宏敞,一僅遙際一抹,郡邑志圖其可名而去其不可知。今則徵之故老、參以聞見,詳所名而及其可知;雖尚有不可知、不可名者,較其形勢已異疇昔。由此化■〈棘上火下〉筰為良民,舉前此所不知之處而益詳其所知,又當進斯圖而更議之矣。
圖成,並將各廳縣山川、方向、道里、保屬備載條下,詳及冊說,以便觀覽。
·臺灣府輿圖冊·
疆域
坊里
山水
城池
衙署
鋪舍
營制
屯番
道里
·疆域
臺灣府,在福建東南大海中。自省會抵泉州同安之廈門,陸程六百里;橫渡澎湖水程七更,抵府治水程四更,每更六十里,計六百六十里:共計水程一千二百六十里。領臺灣、鳳山、嘉義、彰化四縣、淡水、噶瑪蘭、澎湖三廳,東西廣四百五十里、南北袤一千一百七十一里;東不盡山、西不盡海。
台山,由福州五虎門蜿蜓渡海(「彰化志」以為由福寧府)。海島澎湖,距郡城西北;則聞老船戶云:『北礁一道沙線,直通泉州崇武澳東南洋面;或寄椗其上,水比他處較淺』。因悟形家云「泉州清源山一支趨向東南入海」說,蓋有據。或以吉貝與金門之料羅對面,謂湖島發源於太武山者,又屬一說。要其千里奔騰,神州拱衛。凡盤旋屈曲,起伏結注之地可造郡邑、置村落者,皆西向內地;水出於山,亦隨向歸於海:地理固有不忘本歟!
潮流,只分南北。舟人以羅盤按定子午橫流而渡,抵廈乾向、抵台巽向。其中黑水二溝:一在澎湖之東,廣可八十餘里,為台、澎分界處,名曰小洋。一在澎湖之西,亦八十餘里,澎、廈分界處,名曰大洋;風靜時,尚可寄椗。小洋則不可寄椗;湍激悍怒,險過大洋逾甚。
舊載:『東至羅漢門莊內門六十五里,西至安平七里』。今查東至善化里內中股老農莊一百二十里;西至赤嵌城西大港口十里,至澎湖水程二百四十里,澎湖縱、橫又皆八十里(「台邑志」云:『海洋行舟,以筒漏實細沙懸之,沙從筒眼滲出,復承以〔筒〕;上筒沙盡、下筒沙滿為一更,每更舟行四十餘里。計鹿耳門至澎湖四更。「樵書二編」以日夜為十更,定焚香幾枝為度。船在大洋,風潮有順逆、船制有利鈍,法以木片投於船首海中,人從船首疾至船尾,木片與人齊至為準;先後則皆未合。夫大海洪濤之中,難以里計;六十、四十以數,亦約言而非確據矣』。或又云:鹿耳門至澎湖五更。今依「府志」所載)。
志載:『沙馬磯頭,在鳳山縣西南三百七十里』。蓋謂遶道陸行。合之鳳治北至郡八十里,計四百五十里。若由郡治北至噶瑪蘭廳治六百七十一里,則由西繞東、由北而南迄蘇澳又五十里;程途彎轉,不能以袤長論,並計之已耳。
臺灣縣(附郭),東至老農莊一百二十里、西至赤嵌城西大港口十里、南至二層行溪鳳山界一十三里、北至曾文溪嘉義界三十里;廣一百三十里、袤四十三里。
鳳山縣,東至彌濃山麓七十里、西至旗後港十五里、南至沙馬磯頭三百七十里、北至二層行溪臺灣界六十七里。廣八十里、袤四百三十七里;距府八十里。
嘉義縣,東至大武巒山麓三十里、西至笨港三十里、南至曾文溪臺灣界七十里、北至虎尾溪彰化界四十里。廣六十一里、袤一百一十里;距府一百里。
彰化縣,東至平林仔莊七十五里、西至鹿港海岸二十五里、南至虎尾溪嘉義界六十里、北至大甲溪淡水界四十里。廣一百里、袤一百里;距府二百里。
淡水廳,東至南山十里、西至大海八里、南至大甲溪一百零五里彰化界;北至大雞籠山一百九十五里,由三貂(三貂距雞籠較近五里)轉遠望坑噶瑪蘭界五十里。廣十八里、袤三百五十里;距府三百四十五里。
噶瑪蘭廳,東至過嶺仔十五里、西至枕頭山後大陂山十里、南至蘇澳五十里、北至大三貂溪遠望坑八十一里淡水界。廣二十五里、袤一百三十一里;距府六百七十一里。
澎湖廳,東至陰陽嶼水程三十里、西至西嶼水程三十里、南至八罩水程八十里、北至吉貝水程八十里;距府水程二百四十里
·坊里
臺灣縣
在城
東曰東安坊、西曰西定坊、南曰凝南坊、北曰鎮北坊。
村野
東曰保大東里:城東二十里起,莊九;保大西上、下里:城東九里起,莊二十一;新豐里:城東二十里起,莊二十八;長興里:城東四里起,莊十;永康上、中里:城東三里起,莊十八;永康下里:城東一里起,莊十八(建城後,有收入城內者);仁和里:城東三里起,莊十二;羅漢內門莊:城東五十五里起,莊四十;羅漢外門莊:城東六十里起,莊二十二。
南曰依仁里:城南十三里起,莊七;文賢里:城南十一里起,莊十;新昌里:城南一里起,莊五。
西曰效忠里:距縣治十里(即安平鎮。康熙六十一年改今名)。
北曰武定里:城北三里起,莊二十;新化里西保:城北十九里起,莊一十三(內四莊原屬嘉義,道光十五年改歸本邑);善化里東保:城北二十二里起,莊十九(由嘉義改歸)。
東南曰崇德東里:城東南十七里起,莊二十二;崇德西里:城東南十四里起,莊六;歸仁南里:城東南十里起,莊十;歸仁北里:城東南十六里起,莊十六;永豐里:城東北十五里起,莊九;仁德南里:城東南六里起,莊九;仁德北里:城東南五里起,莊十四。
西南曰永凝里:城西南六里起,莊六。
東北曰新北東里:城東北二十八里起,莊六;新化西里:城東北二十里起,莊二;廣儲東里:城東北十三里起,莊九;廣儲西里:城東北十二里起,莊十二;新化南里:城東北二十里起,莊三十二;善化里西保內中股,城東北四十八里起,莊三十七,又城西北二十四里起,莊十四(嘉義改歸);大穆降東、西莊:城東北二十五里起,莊五;安定里東保:城西北十六里起,莊二十由(嘉義改歸)。
——右坊里三十六、莊四百七十七。
鳳山縣
興隆里(即舊縣治):距縣城西北十五里。
長治里(分一、二圖):距縣城北七十里。
維新里:距縣城北五十五里。
仁壽里:距縣城北三十里。
嘉祥里:距縣城東北五十五里。
文賢里:距縣城西北六十七里(北隸台邑)。
港東里:距縣城東南五十里。
港西里:距縣城東南三十五里。
觀音里:距縣〔城〕東北二十里。
半屏里:距縣城東北一十里。
赤山里:距縣城東南十五里。
大竹橋里:距縣城東南二十里。
小竹橋里:距縣城東南三十五里。
鳳山里:距縣城西南三十里(分上、中、下三莊)。
——右里一十四(村莊圍聚,不分小莊名目)。
嘉義縣
哆囉嘓東上保:莊十七。
哆囉嘓東下保:俱城東三十里起,莊四十。
嘉義東保:城東四里起,莊四十三。
大目根保:城東六里起,莊三十九。
打貓東上保:城東二十三里起,莊三十六。
打貓東下保:城東六里起,莊三十一。
果毅後保:城東四十里起,莊十。
白鬚公潭保:城東四十里起,莊四十四。
嘉義西保:城西三里起,莊三十二。
鹿仔草保:城西二十五里起,莊十三。
龍蛟潭保:城西四十里起,莊二十二。
柴頭港保:城西三里起,莊二十三。
大槺榔保:城西三十里起,莊十七。
大坵田東保:城西三十三里起,莊二十二。
白沙墩保:城西三十里起,莊一十二。
茅港尾保:城南五十二里起,莊二十。
鐵線橋保:城南四十里起,莊二十二。
下茄苳南保:城南八里起,莊二十八。
下茄苳北保:城南十五里起,莊三十九。
打貓西保:城北十八里起,莊十八。
打貓北保:城北八里起,莊二十四。
他里霧保:城北二十五起,莊五十七。
善化里東保:城東南六十五里起,莊八。
善化里西保:城東南七十里起,莊十。
赤山保:城東南五十里起,莊二十二。
打貓南保:城西南六里起,莊四十。
安定里西保:城西南八十里起,莊二十二。
麻豆保:城西南六十七里起,莊二十四。
佳里興保:城西南六十三里起,莊十三。
太子宮保:城西南四十五里起,莊四。
鹽水港保:城西南四十里起,莊二十二。
安定里西港仔保:城西南八十里起,莊二十四。
斗六門保:城東北三十四里起,莊五十四。
鯉魚頭保:城東北六十里起,莊十三。
尖山保:城西北四十里起,莊四十八。
大坵田西保:城西北三十二里起,莊二十二。
——右保三十六、莊九百八十四。
彰化縣
沙連保:城東南隅,距城九十餘里;莊五十一。
西螺保:在南極邊與嘉義界,距城五、六十里;莊五十三。
布嶼保(分東、西保)、海豐保:西南沿海交界,距城七十里;莊四十六。
大武郡保(分東、西保):在東螺保之北,距城三十餘里;莊六十一。
二林保(分上、下保):在西南極邊,距城四十餘里。
深耕保:在東螺交界處,距城五十餘里。二保共莊一百零六。
燕霧保(分上、下保):在大武郡東北,距城二十餘里;莊五十二。
大肚保(分上、中、下三保):在正北,與淡水交界,距城二十里至四十里;莊六十五。
馬芝保(分上、下保,附鹿港半保):在西南沿海一帶,距城二十餘里;莊九十一。
半線保(分東、西保):周圍城廂;莊一百一十七。
南北投保、貓羅保:在縣東南與沙連交界,距城三、四十里;莊一百四十一。
貓霧@保(分上、下保):在東北隅,與內山淡水交界,距城十五里,周六、七十里;計一百四十莊。
東螺保(分東、西保):在西螺、大武郡二保交界,距城四十里;莊七十二。
——右保一十五、莊九百九十五。
淡水廳
城以外周圍六鄉:東,二十五莊。西,一十莊。南,近山;一莊。北,一十七莊。東北,一十六莊。西北,一十莊。
又南北一十二保:
北兼東曰桃澗保:莊二十九;興直保:莊一十九;芝蘭保:莊三十二;大加臘保:莊一十六;石碇保:莊一十四;拳山保:莊一十四;擺接保:莊一十七。
南曰中港保:莊二十六;後壠保:莊三十三;苑裏保:莊一十五;大甲保:莊二十九。
——右鄉六、保十二、莊二百四十四。
噶瑪蘭廳
東曰民壯圍堡:城東三里起,莊三。
南曰羅東堡:城南十五里起,莊二;那美堡:二十二里起,莊七。
西曰員山堡:城西七里起,莊七。
北曰淇武蘭堡:城北五里起,莊七。
東南曰茅仔寮堡:城東南十五里起,莊三;利澤簡堡:二十六里起,莊三。
西南曰溪洲堡:城西南十五里起,莊三;清水溝堡:十四里起,莊三。
東北曰頭圍堡:城東北十二里起,莊四。
——右堡十、莊四十二。
澎湖廳
廳治在大山嶼,嶼有五澳。曰東西衛澳,社十;嵵裏澳,社一十二;林投澳,社十;奎璧澳,社九;鼎灣澳,社九:以上五澳,至廳治陸路可通。
大山嶼之北為北山嶼,有四澳。曰瓦硐澳,社九;鎮海澳,社四;赤嵌澳,社二;通梁澳,社一:以上四澳,中隔一港,潮退則路可通。又北,吉貝澳;社一。
大山嶼之西,為西嶼澳;社十。南為網垵澳,社六;水垵澳,社三。
——右澳十三、社八十二(嶼可泊舟曰澳,社則人民里居)。
·山水
臺灣縣
大烏山:在縣東北百餘里。中支注結縣治,為邑祖山。
分水山:距縣治五十里。稍下西行為分水崙,水分西、北。
草山:由分水崙西行,逶迆聳起;為邑少祖山。
內烏山:在新豐里,距縣治四十里。高峰雄偉,〔為〕邑第三重屏障。
一峰尖山:在大烏山西南,孤峰挺拔。西下起伏,為三凸崙;迆崙西行,平列天馬峰、蠔鏡窗、飛鳶巢、猴曬日、接雲峰、山豬路、獐子、壁尾等八峰。自南而北,連亙二十餘里;為邑第二重屏障。
老鷂嶺:距縣治二十八里。由蠔鏡窗西下,中間南北諸峰星羅碁布、蠶叢鳥道,多不知名。
馬鞍山:由老鷂嶺西下。
香洋山:距縣治四十三里。由馬鞍山西下,平疇二十餘里。
嵌頂山:距縣治七里,在香洋西;小阜嶔■〈山上〈音欠〉下〉。亙南北二十餘里,橫遶邑背;為邑第一重屏障。
石屏山:由分水崙西落脈。
翁子上天山:〔在〕石屏山之南。
雁門山:在縣治東五十里。從前由此入羅漢內門,今改由大坪山後。
土樓山:〔在〕縣治東二十餘里。下有大坪社。又曰大坪山,亦名險山。峭壁橫徑,險不容趾。
茅草埔山:距縣治三十五里,大坪山西南;為邑左臂。
九圇圈山:距縣治三十二里,在茅草埔山之南;為邑左臂外輔。
戶凳嶺:〔在〕九圇圈西北。
彎崎山:距縣治三十四里戶凳嶺西北。
虎頭山:距縣治五十五里彎崎山西北。
猴洞山:距縣治東南三十二里虎頭山西北;為邑左臂拱衛。
角帶圍山:距縣治東南二十六里。過此則岡山,屬鳳山界。
番子湖山:在大烏山西北,距縣東北八十里。西為剛仔林大、小尖山,地極危險。
左鎮山:距縣治東北五十里番子湖山北。
木岡山:由左鎮北逾溪,距縣治東北五十里。
卓猴山:由木岡西下,距縣治東北三十二里。
豬母耳山:在卓猴山西南,距縣治東北二十一里。
柳仔林山:在豬母耳南,山勢若合若離;為邑治右臂。
嗊嗊哩山:距縣治二十四里柳仔林山南。
草潭山:在嗊嗊哩山北過溪。
湖子內山:山勢蜿蜓;為邑右臂拱衛。
馬房山:距縣治北一里許,迆下為柴頭港。迴環而西,勢皆內抱。
魁斗山:縣治南三里許。脈由東南營盤埔等崙而來;陡起三峰,朝拱府學,蜿蜓內抱。
南馬仙山:距縣治東七十里,在淡水溪東;重岡複嶺。北接嘉義、南抵鳳山,亙延數十里。
目眉徽山:羅漢內門北山,距縣治六十五里。
蘇遠埔嶺:在目眉徽之南。踰嶺為內、外湖。
石門山:西有燒灰山,下為石門坑。
赤竹嶺:在石門南。
三峰崙:在赤竹嶺東。
小東方木山:在三峰崙南。
大東方木山:〔在〕內門正東生番界。東上,即南馬仙山。
大葉林山:大東方木南上。
龍潭山:〔在〕大葉林之南。下為龍潭。
金交椅山:距縣六十里。
大崎越嶺。
鼓山。
以上皆內門東壁,至此出羅漢外門。
將軍山:由鼓山折西而起。
銀錠山:距縣治六十二里;為內門南壁,地易藏奸。溪東旗尾山,即鳳山界。
外烏山:距縣治五十五里,在銀錠南。自西徂東亙數十里,為南壁外屏。
獐子壁山:〔在〕外烏山之南。
大傑巔山:南壁外屏。
蝦蟇林山:內門西壁。
目眉徽以下,皆內門山。查內門在縣治東北六十五里,四壁皆山;中開平疇,東、西可二十餘里,南北可三十里。北山只有分水崙,西行至內烏山止。
老農山:〔在〕善化里內中股,距縣治一百二十里。下有老農莊,近火山界。
甲仙山:〔距〕縣治東北九十六里。下為甲仙埔、芎蕉腳、匏仔寮等社。
內加拔山:〔距〕縣治東北七十里。台、嘉相錯,民番互界;亦阨要地。
東西煙山:〔距〕縣治東北六十五里。
駱駝山(「府忘」作鹿馭山):〔距〕縣治東北六十五里。
虎頭山:〔距〕縣治東北六十三里。
大武壠山:〔距〕縣治東北六十里。台、嘉牙錯之區,亦厄要地。
以上內中股等山。
新莊山:〔在〕新化西里,距縣治東北三十一里。
唪仔內山:〔在〕廣儲東〔里〕,距縣治東北三十六里;環山蒼翠。下為槺榔腳。
七鯤身嶼:由東南連貫而來,西轉入海;環抱台江。一鯤身地廣,安平鎮水師駐此;為阨要地。
鹿耳門嶼:在縣治西北三十里大海中。浮沙橫亙,形如鹿耳。北為北汕尾;亦沙嶼橫亙,與鹿耳門南北遙接。中一港頗寬,而港道紆迴,須小舟以導;隙□插竹為標,記明深淺。從前正口由此,今時潮漲水二、三尺。
四草嶼:在鹿耳門嶼之末,迆南與安平對峙,出安平大港,即四草湖;冬、春可以繫舟。南為公界仔,洋船泊此通商。
福安坑:源出大南門內,由小西門西流入海(城內左分水)。
德慶溪(俗名坑子底):源出小東門外;入縣城至竹仔行,會板橋頭水經縣署右出北廠,西流於海(城內右分水)。
溪仔墘溪:源出小東〔門〕外太爺蔀前,南轉鹽場,西入於海(城外左分水)。
柴頭港溪:源出石頭坑。經海會寺前大橋水西,由柴頭港入海(城外右分水)。
喜樹港溪:源出鯽魚潭。由菅林潭南流經鹽水埔,出喜樹港入海(第二條左分水)。
新港溪:在縣治西北二十里。受分水山及剛子林大、小尖山之水,經左鎮南匯本藩溪,與新圍溪合;又受嗊嗊哩舊社咬狗寮許寬溪之水,西入蔦松,與新圍溪匯於柴頭港入海(第二條右分水)。
二層行溪:距縣治一十三里台、鳳、嘉〔界〕。源出馬鞍山;經打鹿洲北,受深坑仔之水,南流入角帶圍;又受紅毛寮溪之水入海(第三條左分水)。
曾文溪;距縣三十里,台、嘉界。源出內山,經大武壠;其一西入蠔殼港,其一南入界內新浮埔出安平港(第三條右分水)。
安平大港:距縣治西一十里。港以內為台江;匯聚各山溪之水,皆極宏深。今台江變成陸地,港亦淤淺;小潮水深五、六尺,大潮水深八、九尺。
新打港:在三、四鯤身之間。道光二十二年,溪流衝開,可容小舟。
喜樹港:縣西南一十里。僅容竹筏。
——右山嶼六十二、溪港一十一。
鳳山縣
崇爻山:山極高大,在傀儡山後人跡不到之地。時常雲霧迷濛,晴時乃見。
大柴高山:距縣治東三百里。
大烏萬山:距縣治東二百七十里。背立傀儡山後。
二山唯和番民人偶至其地。
卑南覓山:距縣治東二百餘里,與崇爻相連。峰巒重疊,中開平疇,可闢良田萬頃。為生番地。
大龜文山:距縣治東七十里。由卑南覓騰擲而來。
芋匏山:距縣治東七十里,與台屬內優山連界。
瀰濃山:距縣治東七十里。山岡平衍。
傀儡山:距縣治東六十五里。高聳雲霄,為野番地。內地舟至澎湖,即見此山。南為蜈蚣嶺,北嶺山後矣。
旂尾山:距縣治東六十五里,與台邑分界。
赤山:距縣治東一十里。陂陁平衍,時有火出其上。
瑯嶠山:距縣治東南一百四十里。山高而險,雖有民人其間,然野番時出,防守維艱。
霄馬干山:距縣治東南三百三十里。和番民人偶至其地。
沙馬磯頭山:距縣治東南三百七十里。巃嵷海上,呂宋往來船視以為準(「志」謂『接連瑯嶠』者誤)。
老龜佛山:距縣治東南三百八十里。由沙馬磯迴轉而東。
鳳山:距縣治南三十里,以形得名;縣學之拱案山也。南為東港,漠漠平沙,得此足以扼塞。
小琉球山:距縣治南水程一百八十里,為邑水口。山巉巖,四面無可泊舟之處;蜑戶亦寥寥數十家。
觀音山:距縣治東北一十七里。
小滾水山:距縣治東北十五里,與大滾水山相連。
大滾水山:距縣治東北二十里。層巒起伏,頂有溫泉。
七星山:距縣治東北三十里。七峰錯落皆圓。
蘭坡嶺:距縣治東北三十五里。
尖山:距縣治東北三十五里。
北葉山:距縣治東北八十里;傀儡之分支也。
龜山:距縣治北十五里。近接半屏,舊城圍之城內。
小岡山:距縣治北三十五里。山不甚高;巔有巨石,圓秀如冠。
大岡山:距縣治北四十里,與小岡山對峙;東北與台屬之猴洞口、南馬仙相連。內地舟至澎湖,即見此山;阨要處也。
打鼓山:距縣治西南一十五里。由縣東北迆抵海岸,為旂後口要隘;通商洋人,蓋屋其地。
旂後山:距縣治西南二十里,與打鼓對峙。洋人蓋屋某地;皆要隘也。
半屏山:距縣治西北一十二里。由岡山迆■〈辶里〉而來,突起一峰;山背磠■〈石國〉磷磷,其面如削成片玉,逼舊縣城。
漯底山:距縣治西北一十五里。突起平原,頂寬而平。
石塔嶼:距縣治西一十二里。
石佛嶼:距縣治西一十五里。
涼傘嶼:距縣治西一十七里。
三嶼屹立海中,為旂後水口關鎖。
淡水溪:距縣治南三十里。源由台、嘉內山旂尾山下;經大澤機,受巴六溪水西出,與赤山之冷水溝合流入海。
力力溪:距縣治南五十里。源由內山。
岡山溪:源出岡山北;西流為二贊行溪,與台邑分界。
巴六溪:距縣治東南五十里。源出山豬毛後山;下為淡水溪。
濁水溪:距縣治東北三十五里。源由大滾水山;合小岡山受二濫之水,匯瀰陀港入海。
大澤機西溪:距縣治東北四十七里。源由大澤機西南內山;合北溪之流,注於淡水溪入海。
大澤機北溪:距縣治東北五十里。源由大澤機內山;出羅漢門,經搭樓社阿猴溪,西入淡水溪匯於東港入海。
關帝港:距縣治東五十五里。源出內山。
茄藤籐:距縣治東五十五里。
鰲興港:距縣治東七十里。
放索港:距縣治東南六十五里。源出內山;匯關帝、茄籐二港,西達鰲興港入海。
瀰陀港:距縣治西北二十里。
萬丹港:距縣治西十里。北為竹保港,又北為蟯港。
以上港為淺淤。
東港:距縣治南三十里。港口水深六、七尺,大潮深七、八尺;每當溪流暴漲,不免舟楫有沖觸之患。
中港:距縣治南五十里。可受漁舟寄泊。
旂後港(即打鼓港。今名旂後):距縣治西十五里。港分南、北:南為前鎮港,再入鳳山港。北為硫磺港,港口小,潮水深一丈二尺,大潮一丈四、五尺;當流巨石,劈分二門:一由打鼓、一由旂後。打鼓淺而石,洋人填塞之。凡舟出入,皆由旂後門;沙汕暗伏,必須漁船引導。先是,此港淤塞;自鹿耳門不容巨艦,此港遂深,洋人出此通商。
——右山嶼三十三、溪港一十六。
嘉義縣
玉山:縣治東,內山。郡城及淡、蘭、彰化皆見;嘉義則當後屏。三峰挺立,終歲雲封。晴霽乃得遠望;有頃,則雲霧復合。偶有至其近者,謂即水晶;其說不謬。
大武膋山:距縣東一百二十里。峰巒聳拔,人跡罕到。
后大埔山:距縣治東十里十八重溪以內。四山環繞,僅開一路。中為大埔莊;南為內加拔,台邑界。
鹿埔山:距縣治東六十五里。
鹿楮山:距縣治東六十五里。
大利山:距縣治東六十里。
小龜佛山:距縣治東四十里;為邑治後屏。
大武巒山:距縣治東三十里;為邑主山。
馬椆山:距縣治東南二十里,在赤山之東。
阿里山:在縣治東南一十七里。地極遼闊,內有頂四社、下四社熟番。
嵌頭山:距縣治東南四十里。
赤山:距縣治東南四十里。
糞箕湖山:距縣治東南五十里;為邑治左肩。
筆架山:距縣治東南八十里。五峰秀削。
消離山:距縣治東南九十里。山極巉巖,為邑邊界。
半月嶺:距縣治南一十二里。
玉案山:距縣治南三十五里。俗名枕頭山,為縣學供案;地最阨塞。
火山:距玉案山後五里。石罅泉湧,火出水中;俗傳火熄,則時事有變。
覆鼎金山:距縣治東北一十里。與大福興山為邑治右肩。
奇里岸〔山〕(「志」作奇冷岸):距縣治東北二十三里。
梅子坑山:距縣治東北三十五里。
尖山:距縣治東北四十里。
鼎蓋樑山:距縣治東北六十里葉林山之東北。
葉林山:距縣治東北七十里。接連大武巒,為邑治右肩。
大福興山:距縣治東北七十里。又名大目根山。
牛塭轆山:在縣〔治〕東北,與彰化水沙連內山界。
香爐燭台山:在東北萬山之中八同關地界。三峰高插,若隱若見,奇幻不測。
牛椆山:距縣治北八里。西迆少山,為邑治水口關欄。
打貓山:距縣〔治〕北一十二里。平岡迴環,為邑治外護。
荷包嶼:距縣治西南三十五里。受鹿仔草、大槺榔各處之水匯而為潭,周可三十里。潭中小嶼即名荷包嶼,人家在焉。
北門嶼:距縣治西南五十里馬沙溝之右。
南岑鯤身:距縣治西南七十里。堆成沙阜,與七鯤身同。
青峰闕:距縣治西南八十里。西臨大海,上有砲台。
青鯤身:距縣治西南八十五里。面臨大海。
九重溪:距縣治東南三十二里。
十八重溪:距縣治東南五十里。一溪曲折,遶道跋涉十八重。
白水溪:距縣治南二十五里。源由玉案山。
八獎溪:距縣治南一十八里。源由內山,經青峰闕入海。
急水溪:距縣治南四十四里。源發內山,由內連桁口入海。
牛椆溪:距縣治八里。源由大武巒山。
三疊溪:距縣治北一十五里。源由阿里山;經雙溪口莊之南為笨港,由楫仔寮莊入海。
石龜溪:距縣治北三十里。源由奇里岸;與三疊溪合流。
虎尾溪:嘉、彰交界處,距縣治四十里。源由水沙連內山;合清、濁二水西流,過牛相觸北,分為東螺;又南匯阿拔泉之流,為西螺。中為三條圳,出白沙墩之北,至番仔挖入海;泥沙漲漫,水濁而迅。先是,嘉慶七年間風雨暴漲,他里霧北復沖一溪,由本港入海;又名新虎尾。
笨港(即北港):距縣治西三十里。商旅輻輳,為海口要地;商船均在下湖。
下湖港:距縣治西三十里。四圍淤淺,中一道水深六、七尺,潮長深一丈零;商船泊此。
樹苓湖:距縣治西九十里;下湖之外澳也。
鹽水港:距縣治四十里;為西南要地。港已淤塞。
茄定港:距縣西南三十里。沿雙溪口經笨港入海。可泊漁舟。
朴仔腳港:距縣治西南三十里。港已淤塞。
井水港:距縣治西南三十三里。由鹽水港分流;水深三、四尺,小船運鹽出港。
猴樹港:距縣西南三十里。由牛椆溪,南經青峰闕入海。可泊漁舟。
布袋嘴港:距縣治西南〔六十〕里;與北門嶼對峙,面臨大海。港可泊船。
土地公港:距縣〔治〕西北三十里,僅容小舟。
——右山嶼三十四、溪港一十九。
彰化縣
大烏山:在縣治東北貓霧捒保東隅七十餘里。勢極高大,邑治之祖山也。西折大員山、橫山、紅頭圳山、樸仔籬山、蓬山、鰲頭、沙轆、龍目井諸山,為邑治外衛;南下為阿里史山。
大員山:在縣治東北六十餘里。由大烏山發脈。又名熬酒桶山。西下為貓霧捒山、大肚山。貓霧梀平原沃野,產米最多。
阿里史山:在邑治東北四十餘里。山勢欹側,南行至黃竹坑山、華蓋山再起高峰。賊匪林爽文滋事,以此山為老巢。
華蓋山:在阿里史山之南,距縣治六十里。諸山勢皆南趨,惟此山西向。由西北折下為大里杙、萬丹、火燄諸山,西下為內木柵山、茭荖山,偏南為大哮山;正南為水沙連,再聳為集集山。
集集山:在水沙連內,距縣治東南七十里;縣治少祖山也。山勢險阻,內山番界鎖鑰;大將軍福公破賊於此。西下為八娘坑山、虎仔坑山;南起牛相觸山,為清、濁溪水口;北為南投諸山。
南投山:距縣治東南四十里。山麓即縣丞署。山勢平衍。
北投山:由南投分支;〔距〕縣治東南三十餘里。山勢平衍。
大武郡山:由牛相觸山西北而下;距縣治三十餘里。勢皆平衍。
紅塗崎山:由南、北投山來脈,至貓羅山同安嶺,特起峰巒。距縣治東南十餘里。左分支為燕霧山,右分支為快官莊山;中一支由北而南,為白沙坑山、觀音山、望寮山。
望寮山(一名定軍山,又名八卦山):在邑治東門外;為邑主山。頂有鎮番亭改寮寨,日定軍寨。亦嫌逼治。
大半天山:在縣治東南水沙連內民番交界之區。勢極險厄;林爽文負隅處也。西下即水沙連、溪洲仔諸山。
小半天山:與大半天山相連。皆番界要害。
大坪頂山:與大、小半天山相連。山高大而頂平坦;大將軍福公攻克大、小半天,駐營於此。
阿拔泉山:在水沙連保清水溪之間。
內外觸口山:在阿拔泉山之下,距縣治六十餘里。
濁水溪:源出內山番界。由大、小半天山背迆西北集集山之南,受大順寮、清水溝諸水,至外觸口水色皆濁;北分為虎尾、東螺、西螺、三條圳,西出番仔挖入海。土人云:『虎尾、東螺水清,則時事有變』。
大順寮溪:源出水沙連內山。至隙仔山下,與濁水溪合流。
阿拔泉溪:源由阿里史山西北。過竹腳寮,合虎尾溪入海。
東螺溪:由虎尾溪分出,距縣治四十里;西北至王功港入海。遵海而北,即鹿港、二林港也。溪寬二里,深五、六尺;北岸深八、九尺。王功港沙汕叢雜,只容漁舟;鹿港以北之海,今亦淤塞。
西螺溪(即茂利干溪):源出濁水溪。在虎尾溪北,距縣五十里;至番挖入海。溪門沙壅,不能泊舟;八、九里外之番挖澳,亦難泊舟。
三條圳:在東、西螺二溪之中。至嵌頂,仍與西螺溪合流。
大武郡溪:源由大武郡山。西出馬芝遴,又西至鹿港。
大肚溪:源出埔里社內山;南合貓羅、北收貓霧捒諸水,匯於雙溪口。西由大肚山南岸出六塊寮,順流入海;潮漲至溪一里許,淺淤不能泊舟。
大甲溪:闊三里許;距縣治北四十里,淡、彰交界處也。源由沙里社後。西折紅圳頭南,分為寓鱉頭圳;西北至高密口入海。艱險為諸溪第一;洶流悍急,石頭層列。渡船趨勢牽纜,方能抵岸。每值雨水汪洋,則不能渡。或外雖晴霽而內山雲暗,則內山有雨,倏忽奔騰,亦不可渡;停渡有至數日者。
萬斗六溪:源由縣東南華蓋諸山;即大肚溪之上流。沿西北火燄山至烏溪,迄雙溪口與大肚溪合。
蠻丹溪:由集集內山,迆西北入大肚溪。
梧棲港(即五■〈氵义〉港):在沙轆莊北。居民由大甲溪開成圳道,流入港內。距港七、八里沙汕,內為梧棲澳;可以泊舟。
鹿港:通大武郡溪。前設正口,今已淤淺,商船移泊鹿港口外之沖西港;沙汕外遠,港道宏開,亦要口也。
——右山一十五、溪港一十三。
淡水廳
五指山:由塹城東南內山分出。轉西北十餘里,額起高峰;為廳治太祖山。
金面山:由五指山第三峰分出。為廳治少祖山。
虛頭山:由金面山西下,近城五里許;為廳治坐山。
大崎山:由金面山南分出。西下碎崙山,北為隙仔山;轉南為南隘山,又西下香山、虎仔山、鼻尾山。
寶斗仁山:亦由金面山出。在〔大〕崎山之南。
對換枰山:在寶斗仁之南。西下礲釣崎,稍北老衢崎。
三灣山:在對換枰東南。西下鹿廚坑山、南仔港山;稍南西潭山,西下新港山,至北埔為後壠保。又西馬龍潭山、山頂仔山,為邑治左護。
牛寮仔山:由金面山北分支;西下為架梳山,復西埔仔頂、黃金洞。
南河山:由五指山北分出。西下九芎林山、犁頭尖山。
鹹菜甕山:五指山分支,在南河山之北。
銅鑼圈山:五指山分支,在鹹菜甕之北。西出為八張犁山,南折三合水;又西南新埔山、枋寮山。
鳳山崎山:由枋寮山西下;距廳北一十二里。山腰峻削;頂則一片平原,可屯千軍,亦要地也。西下員仔山,西南鳳鼻尾。
大湖口山:由銅鑼圈分出;在八張犁山西南。
楊梅櫪山:由銅鑼圈西北;西為長崗嶺。
頭重溪山、中櫪山:皆楊梅櫪山西北;為廳治右之外護。
以上中路山。
桶盤山:在三灣南。由內山分支兩行,為獐樹林、芎蕉灣;北折龜頭山、貓里大坪山、加志閣山,均屬高阜。
銅鑼灣山:在芎蕉灣西南。北出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稍南吞霄內湖山。
火燄山:在三■〈氵义〉河之南,由內山分支。西北為金面山、苑裏山,南沿角口溪為石壁山;西出鐵砧山下,為大甲溪北岸擁護。
以上為〔南〕路山。
大雞籠山:淡廳極北之區,為全台祖山。盤據海濱,勢極高峻。東五里即三貂嶺。
三貂嶺、大坪山:由大雞籠發脈,兩山夾峙。三貂為淡、蘭必由之路,稍下復起大
坪山;一由遠望坑入蘭、一為獅球嶺、一為錫口山、一為猴山尖、一為小熬酒桶山、一至咬狗寮,地極險要。
遠望坑山:淡、蘭界。
獅球嶺:由三貂嶺西南分出,在暖暖、雞籠街交接處;為艋舺至大雞籠要路。
大遯山:由關渡門西北分出。勢極高大,與觀音山南北對峙,為關渡門戶。西南滬尾山、砲台山,北轉小雞籠。
小雞籠山:由大遯北分出。北沿金包里山、圭柔山,轉為大雞籠擁護。
大磺山:由大遯山東北分出,雜出竹仔湖、冬瓜湖;又由獅球嶺西向,分土地公嶺、大小紗帽、七星墩等山,素產硫磺。
錫口山:由三貂嶺西南分出,在獅球嶺之南。西下六張犁山、觀音亭山。
猴山尖:由三貂嶺南分出。復南為內湖山、拳山,在錫口東。
小熬酒桶山:由三貂嶺東南分出。南為咬狗寮尖,北出暗溪仔,西為冷水坑尖、擺接保各處。
咬狗寮尖:由小熬酒桶山東折而南,層巒疊嶂,直至三角湧、大姑崁山、三坑仔;西為尖山,又西北龜崙嶺。
龜崙嶺:由尖山西向分出。勢極高峻,南北衝要處也。過嶺北向直興保;又西大坪頂山,南為南嵌;又西北觀音山。
觀音山:由龜崙西北分出。矗立雲霄,與北岸大遯山為關渡門最要門戶。別一支西迆獅頭山、八里坌山。
以上北路山。
雞籠嶼:在大雞籠山北。
桶盤嶼:在雞籠西南,為雞籠口關鎖。
燭台嶼、山寮嶼、香爐嶼、扛轎嶼:在桶盤嶼左右。
隙仔溪:距縣城南五里。源由金面山而入於海。
打那叭溪:在後壠港南,距城南六十〔里〕。源由銅鑼灣,繞打那叭入海。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之南,距域七里。源由內湖,受吞霄街後之水入海。
苑裏溪:在吞霄溪南,距城八十里。源由大坑、銅鑼灣西面諸山,遶蓬嵌山入海。
楊梅櫪溪、頭重溪、中壢溪:在紅毛溪北,距城四十里。均由附近各山發源,至大溪墘入海。
南嵌溪:在中壢溪北。源出銅鑼圈,由桃仔園入海。
磺溪:自大磺山繞出,距城一百二十里。在關渡旁。
磺港:在金包里;源由磺山。距城一百九十餘里。
頂雙溪:在三貂嶺東南;亦由東面諸山發源。距城一百二十五里。
遠望坑溪:在頂雙溪東南。源由噶瑪蘭東面諸山,迆東南至蘭界入海。
香山澳:在隙仔溪南。源通內溪。溪以外為澳,闊二十餘丈,水深一丈二尺;三、五百擔商船可以乘潮出入,大船不能收泊。
中港:在香山澳之南,距城二十五里。源通內溪,闊三十五丈,水深一丈五尺;三、五百擔商船可乘潮出入,大船不能收泊。
後壠港:在中港口之南,距城四十里。源通內溪,闊二十丈,水源八、九尺;兩、三百擔海船可乘潮出入,大船不能收泊。
三處設有汛兵、口書、澳甲,隨時稽查。
大安港(附房里溪、土地公港):在苑裏溪南,距城九十里。源由火燄山北銅鑼灣內山;過鯉魚潭西下角山口,以下分歧雜出:北近房里街者,為房里溪;稍南土地公港,今已淤淺。又南大安港,寬二十餘丈,水深七、八尺;春、夏可泊二、三百擔小船。設有汛兵、口書、澳甲。
竹塹港:距城北一十里。其源有二:一為金門厝溪,由五指等山,至船頭莊入海;一由銅鑼圈、鹹菜甕等山,匯金門厝溪入海。原屬商船要口,近以淺淤,改由香山口;然一、二百擔之船尚可隨潮出入。設有汛兵、口書、澳甲。
紅毛港:在竹塹北,距城二十餘里。源由羊矢窩,迆入於海;漁舟有停泊者。
滬尾港(一名內港):在艋舺西,距城一百四十里。港通南、北、中三溪:南溪源田大壩尖山,沿大姑崁、三角湧、新莊匯艋舺溪至大稻埕,西折關渡,與北溪合流;北溪源由三貂嶺,南至水返腳、錫口、劍潭匯磺溪而至關渡,與南溪合流;中為艋舺溪,源由獅頭山,入拳山保大坪林西折艋舺,匯南、北二溪,皆入於港。港周百餘里,航檣雲集。關渡則在艋舺、滬尾適中,兩山夾峙。是為淡水正口。
雞籠澳:在淡屬極北,距城一百六十五里。外為八尺門,有雞籠、桶盤等嶼;大小船隻不時可以進出。同治元年,洋船通商,收泊澳內;遂增雞籠子口。
——右山嶼三十九、溪港二十。
噶瑪蘭廳
冬瓜山:在廳治南三十里。
馬賽山:在廳治南四十里。群峰攢列,為廳治屏障。通生番界。
蘇澳嶺:在廳治南五十里。嶺下即從前議建南關處,設有營汛。
枕頭山:在廳治西五里許。以形得名。
大陂山:在廳治西十里。通生番界。
擺燕山:在廳治西二十八里。通生番界。
外員山:在廳治西二十五里。通生番界。
白石山:在廳治〔□〕二十里。通生番界。
鳳頭山:在廳治北二十三里。俗呼壙仔山。
金面山:在廳治北二十五里。山有二峰,又號大、小金面。通生番界。
頭圍後山:在廳治北三十五里。連岡疊嶂,北走嶐嶐、南連金面。後通頭圍外澳石空嶺,有捷徑可通艋舺。
鼻頭山:在廳治北水程九十里。俗呼泖鼻;道穿海陂十餘丈,與淡水洋面交界。舟行至此,南北異風、潮汐反■〈日卂〉;必停候風順,轉駛而行。
嶐嶐嶺:在廳治北七十八里。下設汛防。
草嶺:在廳治北六十六里。脈由大三貂;山路崎嶇,雖行旅維艱,而實入蘭孔道。
圳頭山:在廳治南十二里。即廳治過脈處。
大湖山:在廳治西南二十里;為廳治少祖山。別有路,可通艋舺、大坪林。
大叭哩沙喃山:在廳治西南五十餘里。層巒疊嶂,鳥道紆迥;雖盛夏,必煬裘而入。通溪,即額刺「王」字生番界。南去一、二日,即玉山。別有路,可通淡水鹹菜甕、九芎林。
小叭哩沙喃山:在廳治西南二十里。其嚴寒、險仄,與大叭哩沙喃同。
龜山:在廳治東北六十里。聳立海中,為廳治門戶。
五方旂山:在廳治西北二十里。極為險側。
清水溝溪:在廳治南十二里。由鹿埔發源,匯眾水出溪洲尾,與濁水溪合。
馬賽溪:在廳治東南三十里。由馬賽武荖山發源,經蘇澳嶺下入海。
大湖溪:在廳治西南二十里。由大湖山發源,經小叭哩沙喃至溪洲南,與濁水溪合。
西勢大溪:在廳治西南三十里。源由玉山,匯烏石港入海。
濁水溪:在廳治西南三十里。亦從玉山下發源,經大叭哩沙喃匯烏石港入海。
蘇澳:在廳治南五十里;為蘭境東南盡界。澳口排列三嶼,曰三仙台。其澳左避北風、右避南風,水深六、七丈;可容巨艋出入。惟石礁險阨,故船來甚少。相傳:前明林道乾海寇踞此數月。嘉慶年間,海逆蔡牽、朱濆皆謀佔踞。道光五年,設弁汛巡防其門。
加禮遠港:在廳治東南二十八里。三、四百擔之船可以直收海岸;內通蘇澳、外達頭圍,為蘭中最要門戶。
馬賽港:在廳治東南三十五里。港口水深五、六尺。
烏石港:在廳治東北十里。口窄礁多,水深五、六尺;僅容三、四百擔小船。道光六年起,為噶瑪蘭正口;免其配運。
——右山二十、溪港九。
澎湖廳
大城山:在大山嶼之中,距廳治五里;澎山之最高者。延袤七、八里。凡台、廈船往來,以此山為圭臬;廳治之少祖山也。
太武山:在大山嶼林投澳太武社後,距廳治一十四里。三峰圓秀,俗以大太武、二太武、三太武名之。東北舟來,先見陰、陽嶼,後見此山。
奎璧山:在大山嶼奎璧澳北寮社後,距廳治三十三里。
小案山:在大山嶼東西澳案山社西,距廳治四里;為書院朝山。
獅山:在大山嶼嵵里澳石泉社後,距廳治四里。
雞舞塢山:在大山嶼嵵里澳雞舞塢社,距廳治一十六里。
觀音山:在大山嶼嵵里澳豬母落水社前,距廳治一十七里。澳與社,北風皆可泊舟。
紗帽山:在大山嶼嵵里社西北,距廳治一十九里;為廳治、協署及書院朝案。上建石塔。
風櫃尾山:在大山嶼嵵里澳風櫃尾社,距廳治二十八里。山勢嶔■〈山上欹下〉,〔山〕北一帶繞如長蛇,為媽宮左衛。社南有洞,不時風浪噴出。
瞭望山:在北山嶼瓦硐澳後寮社,距廳治水程三十里。高千餘丈,周一、二里。傳自泉郡清源山發脈至此,為澎湖諸山之起處。北來商船,先望此山;故名。
內塹山:在西嶼澳內塹社西北,距廳治水程三十里。
天台山:在八罩嶼水垵澳南,距廳治水程八十里;為八罩最高處。漁人遠歸,視此以為準的。
大山嶼:距澎湖之中,協營各官署及廳倉、街市在焉;幅■〈巾員〉百餘里。商哨灣泊,皆在媽祖宮口。嘉慶九年,石築砲城;嵵裏澳井垵社西南,亦築砲城,皆扼要處。
陽嶼、陰嶼:內有汛,礁要險。
香爐嶼:距廳治水程俱三十里。
雞膳嶼:水程三十五里。
鼓架嶼:水程三十里。
錠釣嶼:水程四十五里。
以上廳治東。
長岸礁嶼:水程一十九里。
灣貝嶼:水程二十里。
雁淨嶼:水程二十里。嶼門最險。
笨嶼、屈瓜嶼:水程俱三十里。
鳥嶼:水程四十里。
白沙仔嶼:水程四十五里。
以上廳東北。
大倉仔嶼:水程一十五里。
涼繖礁嶼:水程一十八里。
中墩嶼:水程二十里。
北山嶼:中分四澳。
金嶼、險礁嶼、土地公嶼:水程俱四十里。
吉具嶼:水程八十里。嶼有礁,浮沉屈曲,形如「吉」字;最險。
以上廳治北。
大烈嶼、小烈嶼:二嶼斜對,水程俱三十五里。內沉水礁,即吼門;最險。
空殼嶼、北鐵砧嶼:水程俱四十里。
姑婆嶼:水程五十里。
目嶼:水程六十里。
以上廳西北。
獅公礁嶼:水程二十里。
牛心灣嶼:水程二十六里。
西嶼:水程三十里。有丁字門,最險。台、廈往來船,視此標準。北風時,嶼可泊舟。有文武汛口。
小門嶼:水程三十五里。
以上廳治西。
四角仔嶼:為大山嶼水口,媽宮往來船必由之處。水程一十里。
雞籠嶼:水程一十五里。
花嶼:水程六十里。
草嶼:澎湖唯二嶼青蒼,故以花、草名。水程七十里。
大貓嶼、小貓嶼:二嶼斜對,中分一水。俱水程八十里。
以上廳西南。
虎井嶼:虎井頭怒濤相觸,俗名上霾;最險。
桶盤嶼:水程俱四十五里。
狗沙嶼、馬鞍嶼:俱水程六十五里。
船路礁嶼(一名布袋嶼):凡台、廈船出入八罩,必由於此;水口僅容一舟。水程七十里。
金雞嶼、挽門嶼:俱水程七十里。
將軍嶼(即網垵澳):南風時,可泊舟。嶼與挽門對峙;船帆嶼即在嶼東,非兩嶼也。水程八十里。
鍾仔嶼、頭巾嶼、南鐵砧嶼:俱水程九十里。
南嶼:廣、袤三十里。水程一百四十里。
以上廳治南。
東嶼坪、西嶼坪:俱水程七十里。
東吉嶼:水近落漈。
西吉嶼:二嶼對峙。廈船來台,視為標準。水程一百二十里。
斧頭增嶼:嶼極險阨。水程一百二十里。
以上廳東南。
——右山十二、嶼五十五。
·城池
臺灣府,築土為城。身高一丈八尺,頂寬一丈五尺,底寬二丈;堞三千九百六十八,卡房十六座,看守兵房八座。八門,俱用石砌;門皆有樓。經始於乾隆五十三年十月,竣於五十六年八月。周計二千五百二十丈,弧其東南北而弦其西。道光十五年,添砌子城;唯「大東」圍植莿竹。「大西」逼於市肆,則由「小西」圜土至老右石(?)外遶「小北」門為外郭;別開三門:「小西」曰「奠坤」、「大西」曰「兌悅」、「小北」曰「拱乾」。
臺灣鎮,竹城。在郡治鎮北坊。甎砌「鎮東」、「鎮南」二門,頂護矮堞。周三百三十丈。建始於乾隆年間。
鳳山縣,竹城。原在興隆莊;南面打鼓、北負龜山。乾隆五十一年,移駐距城十五里之埤頭地。道光五年,就興隆基址移向東北,圍龜山於其內。更築以石門樓,水洞、砲台皆具。而安土重遷,且逼近半屏、蛇山二處,不免俯瞰之虞;治民仍駐埤頭,遂以興隆為舊城矣。埤頭城亦植竹,周一千零七十九丈。設砲台五、火藥局一。
嘉義縣城,道光十五年砌石為之。周八百丈有奇;內垣高一丈六尺,外高一丈八尺。堞一千二百座,砲台四、堆房九,水洞亦四。濠寬三丈六尺,深一丈二尺;周九百四十三丈。添設月城,空以砲眼。
彰化縣城,甎。圍九百二十二丈二尺八寸;高一丈五尺,基厚一丈五尺,頂寬一丈。建城樓四、砲台十二、水洞六、堆房十六;堞七百八十有三垛。於城東八卦山建寨設兵,以為犄角之勢;名曰定軍寨。
淡水廳城,周八百六十丈,牆皆以石。基寬一丈六尺,而寬一丈二尺;高一丈五尺,堞高三尺二寸,共高一丈八尺二寸。城樓及看守兵房、水洞如式。濠寬八尺,深七尺;南門外較闊,一丈二尺。
八里坌山下,紅毛時設有砲城。雍正二年重修,東、西二大門,南、北二小門;今昔殊形。嘉慶年間,外口門北岸東,建一台。
噶瑪蘭廳治為五圍適中要地,植竹為城,環以九芎樹;城坐北、向南。周三里許,長六百四十丈;南、北相距一百八十丈,東西亦如之。四門各具吊橋。城中舊有流水兩道,自西而東,因以為濠,計深七尺、廣丈有五尺;上接內山之水,下達溪流。
北關在廳東北四十里頭圍堡,高山險峻;由山麓至海濱約兩百步,巨石鄰列,天生門戶。嘉慶二十四年,建關其間。橫、直各十二丈,城樓、垛坎、馬道、階級俱備;營弁帶兵防守。
澎湖廳,入版圖來尚未建城。
附載
赤嵌樓一名紅毛樓,在郡鎮北坊;荷蘭築也。周方四十五丈三尺,高三丈六尺有奇南、北兩隅瞭亭挺出,僅容一人站立;雕樓凌空,灰飾精緻。鄭氏以儲火藥、軍器。今漸傾圮。
赤嵌城,在安平;亦荷蘭築。與鹿耳門相犄角,為郡城海口最要地方。城有兩層;上層縮入丈許,樓台曲折,風洞、機井鬼工奇絕。今漸傾圮。
雞籠城,在雞籠嶼。西、南兩門,荷蘭時築以防海;亦要處北。城垣雖頹,而澳口舶停收澳內。
澎湖新城,周約里許。門二,南設砲台。城在媽宮澳之西逼近海岸。城垣用糖水調灰疊甎,與安平城一樣堅緻;的系紅毛所築。「郡志」以為康熙五十六年造,恐非。
暗澳城,明嘉靖四十二年都督俞大猷建(「郡志」具載)。今已無存。
瓦硐城,明天啟二年荷蘭據澎湖築;明年,毀其城。未幾,復築。明時屬同安轄,分金門哨兵駐防於此。今瓦硐澳之港尾社西南里許,有紅甎一片;基址叢殘,不可辨矣。
紅毛城,在澎湖廳治西北二里許。周圍一百二十丈。城垣半頹。其一在大城山頂,遺蹟尚存。
右附各城雖多傾圮,然皆阨要處所;爰備錄之。
·衙署
巡道署:在府治西定坊。
府署:在東安坊。
台防廳署:在西定坊。
府經歷署:在府署東南。
教授署、訓導署:在凝南坊府學(兼轄澎湖學務)。
臺灣縣署:在鎮北坊赤嵌樓右。
典史衙:在縣署右。
羅漢門巡檢署:在城東羅漢外門番薯寮街。今署塌。
大武壠巡檢司署:在灣裏街。
教諭署、訓導署:在縣學。
鳳山縣署:在城東畔。
下淡水縣丞署:在港西里。
典史署:在縣署左。
興隆里巡檢司署:在興隆莊舊城。
教諭署、訓導署:在縣學。
嘉義縣署:在城東門。
笨港縣丞署:在大槺榔保。
斗六門縣丞署:在斗六保。
典史署:在縣署右。
佳里興巡檢署:在鹽水港保。
教諭署、訓導署:在縣學。
彰化縣署:在城東偏。
理番廳署:在鹿仔港粟倉南。
南投縣丞署:在南北投保。
典史署:在縣西偏。
貓霧捒巡檢司署:在犁頭店街。
教諭署:在縣學。
淡水廳署:在竹塹城內。
艋舺縣丞署:在新莊街。
大甲巡檢司署:在大甲土堡內。
竹塹巡檢司署:在竹塹城內。現兼司獄。
訓導署:在城東南(兼轄噶瑪蘭學務)。
噶瑪蘭廳署:在城東門。
頭圍縣丞署:在頭圍保(管理烏石港口掛驗)。
羅東巡檢司署:因兼司獄,暫駐城內。
澎湖廳署:在大山嶼文澳。
武營:詳具「營制」。
·鋪舍
臺灣縣鋪四:府前鋪、二層行溪〔鋪〕、三嵌店鋪、曾文鋪。
鳳山縣鋪七:縣前鋪、下淡水鋪、楠仔坑鋪、中衝鋪、鯽魚潭鋪(俗呼二濫)、岡山鋪、府前鋪。
嘉義縣鋪七:本城南門鋪、下茄苳鋪、鐵線橋鋪、大崙腳鋪、笨港鋪、朱曉陂鋪、鹽水港鋪。
彰化縣鋪七:縣口鋪、員林鋪、東螺鋪、鹿場鋪、龍目井鋪、寓鱉頭鋪、鹿仔港鋪。
淡水廳鋪一十四:大甲鋪、貓盂鋪、吞霄鋪、後壠鋪、老衢崎鋪、竹塹鋪、南嵌鋪、艋舺鋪、錫口鋪、水返腳鋪、暖暖鋪、柑子瀨鋪、燦光寮鋪、三貂嶺鋪。
噶瑪蘭鋪五:蘭城鋪、沙崙鋪、烏石港鋪、北關鋪、嶐嶐鋪。
澎湖廳,海嶼迴環,向無鋪舍。
台屬亦謂之「站」。所有鋪司、鋪兵,現奉文擬裁。
·營制
掛印總兵官,駐劄府城;統轄本標中、左、右、城守四營及台、澎水陸一十三營官兵。
鎮中營遊擊,駐防府城中路口;管轄本營官兵,隨防兼管中軍事。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外委五員、額外外委三員,馬步戰守兵八百二十六名。
鎮左營遊擊,駐防府治北路口;管轄本營官兵,隨防。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外委三員,馬步戰守兵七百四十六名。
鎮右營遊擊,駐防府治南路口;管轄本營官兵,隨防。中軍守備一員、把總三員、外委五員、額外外委二員,馬步戰守兵六百四十六名。
以上鎮標三營,向無分管汛塘。
城守營參將,駐防府治;管轄左、右軍官兵。
左軍守備一員,駐防鳳邑岡山。千總一員,與把總遞年輪防羅漢門岡山。把總二員,一員隨防府治、一員與千總輪防岡山。外委四員,遞年輪防鹽水埔、猴洞口、茂公、羅漢門。額外外委一員,隨防府治。馬步戰守兵四百九十五名,以八十五名隨防府治、一百五十五名分防岡山、七十七名分防羅漢門、八十一名分防猴洞口、二十八名分防茂公、一十九名分防鹽水埔等汛,以五十名分防塗墼埕、南砲台、港岡、埤仔頭、角帶圍、大湖、半路竹等塘。
右軍守備一員,駐防嘉邑下茄苳。千總二員,一員隨防府治、一員協防下茄苳。把總二員,遞年輪防目加溜灣、大武壠。外委六員,遞年輪防舊社、大穆降、蕭壠、麻荳、茅港尾、下茄苳。額外外委一員,協防舊社。馬步戰守兵六百零二名,以一百五十三名隨防府治、四十六名分防大穆降、四十名分防舊社、五十三名分防大武壠、三十五名分防加溜灣、二十名分防蕭壠、三十名分防麻荳、二十五名分防茅港尾、一百三十六名分防下茄苳等汛,以六十四名分防柴頭港、蔦松、木柵、溪邊、西港仔、下水窟頭、鐵線橋、急水溪、八獎溪、北勢埔等塘。
南路營參將,駐防鳳山縣治;管轄本標並下淡水營官兵。
中軍守備一員,協防縣治。千總三員,分防舊城、水底寮,輪防石井。把總三員,隨防縣治,分防攀桂橋、石井。外委六員,輪防坪仔頭、芋蓁林、蘭坡嶺、番薯寮及隨防縣治。額外外委四員,隨防縣治。馬步戰守兵一千零一十九名,以五百名隨防縣治、一十名分防坪仔頭、二十名分防枋寮、九十名分防水底寮、一百一十六名分防舊城、一百名分防石井、四十五名分防芋蓁林、十名分防蘭坡嶺、五十一名分防攀桂橋兼土地公崎、四十二名分防番薯寮等汛,以三十五名分防打鹿潭、苦苓門、觀音山、小店、二濫、溪邊等塘。
下淡水營都司,駐鳳屬山豬毛口;管轄本營汛官兵。千總一員,駐防新園。把總三員,分防阿猴、阿里港、萬丹。外委三員,隨防山豬毛,分防東港、潮州莊。額外外委二員、隨防山豬毛,分防九塊厝。馬步戰守兵三百八十九名,以一百九十名隨防山豬毛、六十九名分防阿猴、八十名分防阿里港、五十名分防萬丹、三十名分防東港、九十五分防新園、二十名分防九塊厝、四十名分防潮州莊等汛,以一十五名分防茄藤、放索、大崑麓等塘。
嘉義營參將,駐防嘉義縣治;管轄本營汛官兵。守備一員,協防縣治。千總一員,分防笨港。把總三員,隨防縣治及輪防城外汛、鹽水港汛。外委二員,分防朴仔腳、店仔口。額外外委四員,隨防縣治。馬步戰守兵六百五十一名(統斗六門都司管轄汛塘兵四百八十七名,共馬步戰守兵一千一百三十八名),以四百名隨防縣治、七十四名分防笨港、一十五名分防朴仔腳、九十名分防鹽水港、四十名分防店仔口等汛,〔以〕三十二名分防城外、外西山、牛椆溪、打貓、水窟頭、八獎溪等塘。
都司一員,駐斗六門;管轄嘉、彰八汛四塘。千總二員,一員協防斗六、一員分防水沙連。把總一員,輪防西螺。外委八員,隨防斗六一員,分防嘉屬六員、彰屬一員。馬步戰守兵四百八十七名,以一百五十名隨防斗六門汛、十名隨防水沙連、五十九名隨防西螺、二十名隨防大黃林、四十名分防他里霧、一十九名分防虎尾溪、三十四名分防土庫、三十名分防林圮埔、一十名分防集集等汛,以三十五名分防中路頭、三條圳、虎尾溪、大崙腳等塘。
北路副將,駐防彰化縣治;統轄本標二營官兵。
中營都司一員,兼管中軍事。千總二員,一員隨防縣治、一員分防葫蘆墩。把總四員,遞年輪防南北投、燕霧、寓鰲頭、許厝埔。外委九員,一員隨防縣治,八員遞年輪防大墩、八卦山、嵌頂、大里杙、四張犁、二林、東螺、內木柵。額外外委五員,三員隨防縣治,二員輪防觸口、大肚。馬步戰守兵一千二百二十四名,以六百名隨防縣治、五名抵塘、四十名分防八卦山、四十名分防□□、八十九名分防南北投、三十五名分防燕霧、五十名分防嵌頂、五十名分防大里杙、□十五名分防葫蘆墩、三十名分防四張犁、三十名分防觸口、二十五名分防寓鰲頭、十五名分防大肚、十五名分防二林、十名分防東螺、十名分防內木柵、六十名分防許厝埔等汛,以三十五名分防沙轆、溪口寮、大武郡、枋橋頭、赤塗崎、燕霧等塘。
北路右營遊擊,駐防淡水竹塹城;管轄本營官兵。守備一員,駐防大甲。千總三員,一員隨防塹城、一員隨防大甲、一員分防後壠。把總六員,一員隨防大甲,五員分防大安港口、銅鑼灣、中港、楊梅壢、桃仔園。外委九員,二員隨防塹城,二員隨防大甲、中港,五員分防吞霄、白沙墩、加志閣、斗換枰、南嵌。額外外委三員,二員隨防塹城、一員分防海口。馬步戰守兵一千零一十六名,以二百八十八名隨防塹城、二百名分防大甲、七十四名分防大安海口、三十名分防吞霄、十名分防白沙墩、五十三名分防後壠、三十八名分防加志閣、六十名分防銅鑼灣、五十八名分防中港、四十八名分防斗換枰、十二名分防海口、六十七名分防楊梅壢、二十五名分防桃仔園、三十六名分防南嵌等汛,以六十五名分防大甲、貓盂、香山等塘。
艋舺營水師參將,駐防艋舺;管轉水陸守備二員並蘭營官兵。
中軍陸路守備一員,隨防艋舺。千總一員,輪防大雞籠。把總二員,一員隨防艋舺、一員輪防三貂港。外委五員,隨防艋舺,輪防海山口、水返腳、三瓜仔、馬鋉。額外外委二員,隨防艋舺。馬步戰守兵七百名,以三百一十五名隨防艋舺、九十名分防海山口、三十五名分防水返腳、一十名分防三瓜仔、三十名分防三貂港、一百五十名分防大雞籠、四十名分防馬鋉等汛,以三十名分防龜崙嶺、暖暖、燦光寮等塘。
艋舺營水師守備,駐防滬尾砲台;管轄水師官兵。千總一員,協防滬尾。把總二員,隨防滬尾,輪防金包里。外委四員,遞年輪防砲台、石門、八里坌、金包里。額外外委三員,隨防。戰守兵七百名,以五百八十名隨防滬尾、三十名分防石門、五十名分防金包里、三十名分防八里坌等汛,以十名分防北港、小雞籠等塘。
噶瑪蘭營都司,駐防五圍城汛;管轄本營官兵。守備一員,駐防頭圍。千總二員,隨防五圍,輪防嶐嶐嶺。把總二員,分防溪洲、蘇澳。外委四員,二員隨防五圍,二員輪防頭圍、北關。額外三員,二員隨防五圍、一員分防加禮遠港。戰守兵六百九十五名,以三百六十名隨防五圍、四十名分防溪洲、三十名分防加禮遠港、五十名分防蘇澳、一百名分防頭圍、四十名分防北關、五十名分防嶐嶐嶺等汛,以二十五名分防三圍、砲台等塘。
臺灣水師協副將,駐防安平;管轄本標三營汛水師官兵。
中營遊擊,駐防安平;管轄本營水師官兵兼管中軍事。守備一員,隨防安平。千總二員,一員隨防安平、一員輪防鹿耳門。把總四員,二員隨防安平,二員輪防鹿耳門、蚊港。經制外委千總二員、經制外委把總三員,耑防各汛塘。額外三員。戰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以六百二十八名備配船巡哨邏軍局添防等項、二十名輪防鹿耳門、五十名分防大港、三十名分防蚊港等汛,以四十五名分防鯤身、喜樹仔、茄藤仔、鯤身頭、蟯港、南鯤、北門嶼、馬沙溝、青鯤身等塘。
台協左營遊擊,駐防鹿港塗城,管轄本營水師官兵。中軍守備一員,駐防嘉屬笨港口。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外委六員、額外二員,協防水里、海豐,耑防王功港口、新店,配防三林。戰守兵七百三十四名,以四百零四名分配哨船並隨防鹿港、二十名分防水里、四十名分防王功港口、二十名分防三林、二十名分防海豐、一百八十名分防嘉屬笨港、二十名分防新店等汛,以二十名分防猴樹、嘉屬番仔挖、鰱仔挖等塘。
台協右營都司,駐防安平;管轄本標水師官兵。中軍守備一員,隨防安平。千總二員,一員隨防安平、一員輪防鹿耳門。把總四員、外委五員、額外三員,分防打鼓、東港。戰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以六百二十八名隨防安平、三十名分防鹿耳門、三十名分防打鼓、三十名分防東港等汛,以五十五名分防蟯港、赤嵌、萬丹仔、旂後、大林蒲、西溪、下淡水、茄籐、放索、大崑麓等塘。
澎湖水師協副將,駐防澎湖媽宮;管轄本標左、右營水師官兵。
澎湖左營遊擊,駐防媽宮;管轄本營水師官兵兼管中軍事。中軍守備一員,隨防媽宮。千總二員、把總四員,輪防媽宮、將軍澳。外委六員、額外三員,隨防。戰守兵九百一十九名,以五百八十四名隨防媽宮看守砲位輪流巡防分配哨船、二十八名分防媽宮新城、二十八名分防新城東港口、五十名分防媽祖宮港口、五十八名分防將軍澳、二十八分防挽門嶼、二十八分防水垵澳、四十五名分防嵵裏澳、四十名分防文良港、十名分防風櫃尾等汛、二十名分防澎湖廳庫。
澎湖右營遊擊,駐防媽宮;管轄本營水師官兵。中軍守備一員,隨防媽宮。千總二員,輪防媽宮、新城、西嶼頭。把總四員,隨防媽宮,輪防媽宮港口、北山澳。外委六員、額外三員,隨防。戰守兵九百一十九名,以五百二十名隨防媽宮看守砲位輪流巡防分配哨船、二十八名分防媽宮新城、二十八名分防新城西港口、五十名分防媽宮港口、七十八名分防西嶼內塹、六十五名分防外塹、三十名分防小門、五十名分防北山、五十名分防吉貝等汛、二十名分防澎湖廳庫。
右台、澎水陸一十七營,內水師戰守兵四千八百零八名、陸路馬步戰守兵九千六百九十六名,共兵一萬四千五百零四名。
·屯番
南路屯千總一員,統轄台、鳳二屬三屯弁丁;南路屯把總一員,兼轄台、鳳二屬三屯弁丁。台屬新港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九十六名(原設三百名。道光十五年,劃嘉屬四保歸台邑管轄;蕭壠屯九十六名原住芒仔茫等社,亦歸台轄);鳳屬放索屯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鳳屬搭樓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
北路屯千總一員,統轄嘉、彰、淡三屬九屯弁丁。北路屯把總一員,兼轄嘉、彰二屬東、蕭、柴三屯弁丁;北路屯把總一員,兼轄淡、彰二屬麻、阿、北三屯弁丁;北路屯把總一員,兼轄淡屬竹、日、武三屯弁丁。嘉屬蕭壠屯外委一員、屯丁二百零四名;嘉屬柴里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彰屬東螺屯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彰屬阿里史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彰屬北投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淡屬麻薯屯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淡屬竹塹屯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淡屬日北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淡屬武朥灣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
查番屯起於乾隆五十三年。大將軍福公削平台亂,以社番隨軍著績,議照四川屯練之例,挑募番丁四千名,南北二路分為十二屯。將內山界外丈溢田園歸屯納租,由地方官徵收,按照二、八兩月支放口糧;仍給未墾埔地,以為自耕瞻養。旋改議:著理番同知會同監放造報。拔補員缺,南由台防同知、北由鹿港同知出具考語,送臺灣道考驗。自來地方有事,無不令其衝鋒禦敵;近且赴內地隨討髮賊,誠愨亦屬可靠。
·道里
臺灣府出小南門五里至赤竹仔、五里至營盤仔、三里至二層行溪(鳳山界)、七里至大湖、十里至二濫(即鯽魚潭鋪)、十里至阿公店、十里至小店塘(俗呼橋仔頭)、十里至楠仔坑、十里至大眾廟、十里入鳳山縣北門,計八十里。
鳳山縣東門十里至芎蕉腳、十里至新園、十里至東港、十里至林仔邊、十里至茄苳腳、十里至枋寮、十五里至加洛堂,迄瑯嶠逼近傀儡番界。瑯嶠在鳳山極南,距縣百四十里;至沙馬磯,又二百餘里。
臺灣府北出鎮海門三里至柴頭港、二里至漯仔底、二里至洲仔尾、三里至三嵌店、五里至看西、五里至木柵塘、三里至洪卯官、四里至拍土壟、三里至曾文溪(嘉義界)、十五里至茅港尾、五里至查畝營、六里至急水溪、七里至鐵線橋、七里至下茄苳、五里至上茄苳、七里至八獎溪、六里至水窟頭、十二里入嘉義城,計程一百里。
嘉義〔縣〕出北拱極門五里至埤仔頭、七里至打貓、三里至三疊溪、五里至大莆林、五里至打貓北保、五里至他里霧、五里至菁仔園、五里至虎尾溪塘(彰化界)、五里至鹿場、五里至西螺、十里至東螺、五里至茉莉莊、五里至關帝廟、五里至大莆心、五里至鞏固橋(員林站)、五里至燕霧保、五里至茄苳腳、五里至五里口莊、五里入彰縣南門,計一百里。
彰化縣出北門十里至大肚街、十里至龍目井、五里至沙轆、五里至牛罵頭(即寓鰲頭)、八里至青埔、二里至大甲溪南岸(淡水交界)、五里至大甲、十五里至房里、五里至貓盂鋪、十里至吞霄、十里至白沙墩汛、二十里至後壠、十五里至中港、十里至老衢崎、七里至香山塘、八里入淡水廳歌薰門,計一百四十五里。
淡水〔廳〕北出拱宸門十二里至鳳山崎、十里至大湖口、十五里至楊梅壢、十八里至中壢、二十里至桃仔園、十里至龜崙嶺頂、十五里至海山口、十里至艋舺、十里至錫口(由艋舺轉西至關渡十五里、關渡至海口十五里)、十五里至水返腳、二十五里至暖暖(由暖暖轉西北過獅球嶺至大雞籠街五里)、三十里至三貂嶺腳(東向五里至嶺頂)、東南向二十里至頂雙溪、二十五里至遠望坑(淡、蘭交界),計二百四十里。
噶瑪蘭廳遠望坑三里至嶐嶐汛、十里至草嶺腳、二里至草嶺頭、五里至大里簡、五里至番薯寮、七里至大溪、五里至硬枋、四里至北關、五里至烏石港、五里至頭圍街、五里轉北至二圍、十里至礁溪、三里至沙崙、二里至四圍、八里至新店、二里至廳治坎興門,計八十一里。南出離順門轉西南三里至民壯圍、七里至奇立板、轉南五里至溪洲渡、五里至羅東街、再轉東南六里至利澤簡、六里至猴猴莊、三里至馬賽港、五里至冬瓜山、十里至蘇澳,計五十里。
以上南至沙馬機、北至大雞籠並由淡界至噶瑪蘭蘇澳,共一千一百七十一里;由三貂迄噶瑪蘭蘇澳,則一千一百六十六里(其餘鄉莊四遠,雜見各條;不載)。
澎湖廳東出文澳社八里至雙頭掛,一里至烏嵌社(即界大海),西二里至樾蔭亭、一里至媽宮(即界內港)、南三里至石泉社、一十三里至井仔垵社、三里至嵵裏社(即界大海)、四里至東衛社、二里至蚱腳嶼、一里至港仔尾社、二里至潭邊社、五里至中墩社、五里至港尾社、三里至鎮海社、二里至港仔社、五里至大赤嵌社(即界大海)。
——右陸程。
安平港南至鳳山縣之沙馬磯頭山水程七更、北至雞籠鼻頭山水程一十九更。轉鼻頭而東,即噶瑪蘭界;南北異風、潮汐反■〈日卂〉。舟行到此,必停候風順竟日,乃至烏石港。
澎湖東西吉嶼、旂後港乾巽相對,至旂後水程四更;八罩與大嶼丑未相對,至大嶼二更;大嶼與貓嶼乾巽相對,至貓嶼三更;貓嶼與花嶼子午相對,至花嶼一更半;與西嶼頭癸丁相對,至西嶼頭三更;西嶼與目嶼癸丁相對(目嶼西南有滷■〈石國〉石一片),至目嶼二更;與花嶼丑未相對,至花嶼三更;花嶼與嶼坪鐵砧嶼乾巽相對,至鐵砧嶼一更;與八罩西勢三圈尾乙辛辰戌相對,至三圈尾二更。
郡港往福州,望北直去閩安鎮水程一十五更,不用灣泊澎湖;若從北路淡水西渡,僅水程七更。鹿港至蚶江九更、獺窟八更、廈門十一更。由郡港至澎湖四更,又廈門七更。
舟行以四、八、十月為順。凡往內地,皆於黎明時出安平港放洋,南風從南、北風從北,約行百里望見東、西吉,便抵澎湖,大約午後可到;南風宜泊水垵澳,北風宜泊網垵、內外塹等澳。自澎往廈,悉以黃昏為期;越宿,而內地之山隱現目前:此為順風(南風時,駕駛近南,先見鎮海之南太武;北風時,駕駛近北,先見金門之北太武)。
由郡港放南風洋,水漲八分,用辛戌針;見吉嶼,轉單戌及乾針,對虎井南邊過洋;正南風,用辛戌對東椗;轉單戌,收入廈門:此為順風。
由八罩上、下放洋,東南風用單乾;三更轉乾戍,見太武。由花嶼近處放洋,東南風用乾戌對大擔;若北流,多必至東椗。若用辛酉雖南風,亦妨碇索(東碇下沙汕);宜用單戌轉辛針,而趨東椗:斯為有準。
——右水程。
紀琅嶠
瑯嶠在鳳山縣之極南,去縣百四十里;負山面海,周計里二百有奇。山徑陡絕,為生番巢窟;閩人、粵人與土生囝(閩人納番婦生子,曰土生囝)參居焉。路由東港至大崑麓,經兩小溪,皆履險而涉;溪盡即水底寮,又涉溪至枋寮,歷加洛堂、朋山、刺桐腳、獅頭山、頂下、風港、大小尖山。生番嗜殺,路不易達。由枋寮,海道約行七十里,可抵瑯嶠之獅窟港。
南為社寮港,在龜山陰。阻溪結柵,皆土生囝聚居。其俗結髮短衣,手約銀環。削竹作弓,弛弦為仗;竹箭無羽而鏃銛,速發善中,不能及遠。淬腰刀於清泉,使廉利;佳者一刀直數牛。
鳥銃亦精絕,鮮虛發;一人一銃,倚以為命。寮西種藷、豆殆遍,畜牛亦蕃孽山外。海■〈氵义〉可泊舟,采螺蚌。近山之東西,平埔、猴洞、龍涎諸番地。龍涎有潭,廣三十里,悉種荷花;魚蝦之利,不可勝食。土生囝千餘輩,分二十一莊聯絡;西南建十五砲台以守。社寮,其總名也。
經清濁溪三里許,至柴城。城有市,皆閩人;東南九砲台。又鯪鯉溪南為澳莊,莊負保力山;亦〔建〕砲台以守。陂水護耕;水發源於番山、匯於鯪鯉溪,分繞閩、粵二莊,引而成濠溉田,復合入海。一望田疇繡錯,流水迴環;青嶂白雲,塵氛遠絕。第土生囝與十四社番,每不能相安無事。
十四社者,舊有社十八,今存十四。社分四股,界以水道,皆有頭人。〔頭股頭人〕曰篤己篤,管豬勒索社、牡丹社、佳諸來〔社〕、蚊卒社、龜仔律社、高士佛社。二股頭人曰龍齕,管猴洞社、刺林格社、拔蟯社、謝不溢社、小麻利社。三股頭人曰甲丁,管麻仔社、快仔社。四股頭人曰郎仔郎,管龍涎一社;地最小,復為土生囝侵奪,故與龍齕社番逃居小麻利、蚊卒之間。統十四社,番丁七百餘。男子狀率兇醜,剪髮去髭;裸上體,斷尺布圍腰,曰「抄陰」。男婦皆穿耳,塞螺殼令垂,可至肩;有皮裂流血,亦忍痛為之。婦服長衫,無袴,以首載重;視男貌特妍。其言:相見呼甲甲,謂兄弟也;打瑪嘓,吸煙也;麻麻,飲酒也。性愚拙,不知姓名、年歲。築石室,依岩洞;多植檳榔,種芋藝黍。牡牛(?)捕鹿以生。病則擷薑為藥;嗜酒為命。織樹皮為麤布,曰達戈紋。男女彈嘴琴,唱和山麓間;意合,自為婚配。更有內山別種徙居瑯嶠,為亞眉番。
東為傀儡山,北接卑南覓。南過龜仔律、龍涎為海,遠矚海山,為沙馬磯;「志」謂此山接連瑯嶠者,誤也。
竊謂東港一隅地當僻處,琅嶠亦隸邑,不設官目徵正供,但集匠首(採修戰舟木料)與耆老、通事相董率,其於民番釁隙卒不能止。釁隙深則慓悍生,地方遠則稽察難;此則官斯土者,所亟宜措置者也。
紀埔里社
埔里社者,彰化之歸化生番社也。去縣東南百餘里,與田頭、水社、貓蘭、審鹿、眉里五社毗連,統在水沙連二十四社之內;例禁越墾。
其地南由集集、北由北投,兩路入山。由集集東行十里為風谾口、五里為水里坑;由水里坑南行三里折西登雞胸嶺,過嶺五里為芊蓁林,又五里為竹林子。一路懸崖仄磴,樹林陰翳。又五里田頭社,越社南之巒丹嶺五里為水里社。社有日月潭,長可十里,闊三分之一;水色紅綠平分,四圍層巒疊翠。中一嶼為珠山,番倉數十間依山繞架;水邊艋舺縱橫(艋舺,番舟名;刳獨木為之):「志」所謂『青嶂白波,雲水飛動;海外別一洞天』者也。東北行五里為貓蘭,又五里審鹿。二社舊有漢民佔墾,徙去。由審鹿而東,穿密林,行水里坑口,險窄幾於一丸可封。二十里至埔里社,北十餘里為眉里社。一望陂原沃野,局勢天開;東有觀音之山、西有鐵砧之嶺,史老、萬霧二溪環繞南北,可闢良田數千甲。田頭、水里諸社,亦數千甲(臺灣以長戈丈量地畝,每一丈二尺二寸為一戈,積一百戈為一甲。台田一甲,當內地十一畝三分零)。第番不能深耕、灌溉,招佃熟番亦不能如漢人之盡地力;是其拙耳。
顧其地為全台之腰腹、前後之關鍵,六社環連,高山四面;山以外所與接界者,曰決里、曰毛碎、曰貓丹、曰社仔、曰木武郡、曰子黑、曰佛子希、曰倒咯、曰蠻蠻、曰里仔、曰恩順、曰挽蘭、曰內外斗截、曰平了萬、曰致霧、曰哆咯郎、曰福骨;皆二十四社。更外野番,東則扣大社、平達萬等社,東北噠哪嗎社、問那興等社,東南依物物社,正南治卯社、柑子林、大哮萬等社,西南社仔社;再南,則嘉義縣屬之阿里山等社。唯北面至眉社,則沙連之界已盡;踰赤嵌以北,為沙里興各社。計六社南北直長一百三十四里,東西橫長約六、七十里;山後平埔直長四、五百里。北由眉里社,五日可至蘭境。中由南霧社,四日可至奇來。南由郡社、丹社,兩日可至泗波瀾;接卑南覓,出瑯嶠而至山前。
先是,嘉慶十九年民人郭百年潛入埔〔里〕社開墾。道光初年,商人林至謀為業戶。二十一年及二十七年,亦兩次議開。總以與番爭利,後患難防;止之。夫自臺灣開闢以來,生齒日眾,山前無曠土矣。往者,噶瑪蘭之開,乾隆年間亦先有民人潛入;嘉慶元年,吳沙率眾佔奪。十餘年大局已定,乃為設官經理。六社自被漢人侵擾以後,社衰力弱,亦若有數。會有其時,前人所謂「氣運將開,非人力所能遏抑」者,殆不爽歟!
·臺灣府輿圖險要總說·
台郡周環皆海,為江、浙、閩、粵之外界。內則萬山盤結,生番阻絕;外則廳縣接連,廣袤一千餘里,呂宋、日本直吭嗌制之。形勢之雄,中原未有也。
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圖為臺灣府。屬邑附郭曰臺灣,屏羅漢內、外門。南八十里當郡城左翼者,為鳳山;北一百里當郡城右翼者,為諸羅(即今嘉義)。雍正元年,增彰化並淡水廳,地已極北。至五年,設澎湖廳,遠處海中。噶瑪蘭在淡水山後,設始於嘉慶十五年。
自昔分南、北、中三路:中路羅漢門,南控崗山、北為嘉屬捍蔽。而十八重溪以內之後大埔山皆峻絕,亦有徑可通大武籠,直達郡城;未可以羊腸而忽之。鳳治設於埤頭,寬闊爽敞,上下適中要地,可以控制全邑。舊城壓於半屏、打鼓二山,城形如釜;兵家之所忌也。瑯嶠在南路極南,民番互錯;而防守寥寥,奸宄之所便也。嘉以北為北路,去嘉城四十里之斗六門,山阨觸口、水阻虎尾,最為嘉、彰二邑關鍵。貓霧捒、南北投二保素多跳梁;接連水沙連內山,又長鞭之馬腹也。觸口、集集二處扼絕沙連內外,林圮埔人煙叢聚,設守足為聲援,且與南北投為犄角;策之善也。淡水廳田疇平廣,南唯大甲溪最險。北一十二里為鳳山崎,下險上平,可屯千軍;龜崙嶺則高峰環聳,入山一路備極奧折,伏戎之區也。三貂近接雞籠,為淡、蘭關捩;蠶叢鳥道,實為「一夫當關、萬人莫敵」之勢。草嶺,山險亦如之。北關則全蘭鎖鑰,頭圍則蘭治輔居;由山後土地坑有小路達艋舺,可一日而至。南為南關,距蘇澳五里,則兵可兼防;要害之在山者,止於此矣。
海濱重地,以安平為最要。安平距郡城西七里,右挹鹿耳、左環鯤身,帆檣坌集,舟師防之。旂後港原亦淺狹,今則洋船竟趨;旂、鼓二山之隘正當其衝,南艇、白底艍群聚。東港歧汊入於枋寮,又當其僻;叢奸之澳也。下湖穩固足恃,鹿港商賈輻輳;陸去彰化縣治二十里,抵泉州之蚶江水道九更、獺窟八更:山海要區,在在設險。北至滬尾,砲台巍峙,水師戰艦之所守。雞籠口則新增矣,洋人關稅在滬尾而停泊在雞籠;地去福州五虎門七更、去艋舺營五十里,水陸之所兼營也。轉雞籠泖鼻為噶瑪蘭界,險在南北異風、潮汐反■〈日卂〉。正口烏石港,門窄礁多。蘇澳寬敞而少彎泊之處,從前海寇林道乾、蔡牽曾來窺伺於此。要之,壯全台之門戶、作內地之屏藩,綜其要樞,自在澎湖一嶼。若其餘小港水淺風飛,無庸覼縷。要害之在海者,又止此矣。
夫台山重疊之區,即野番盤踞之地。番性嗜殺,故設隘寮以守。而後山東去,波瀾壯瀾。自沙馬磯東折二百餘里為紅頭嶼,再上東北為火燒嶼、官爺嶼、麻丹嶼;火燒嶼近有居民。西轉,可入琅嶠山背之卑南覓崇爻大山。西北行百餘里,即彰化縣界之外埔里社,踞全台腹地;山高土肥,奸民混入,雖厲禁不能止也。由崇爻而直加宣、泗波瀾、奇萊,即接噶瑪蘭界。台、鳳洋船值北風時,每由山後抵福州;為商船未至之境,所謂「別開生面」也。
盛平化洽,島嶼風清;全台形勢之勝,亦等之海上畫圖。然閒暇綢繆,聖人以為知道(?);山海籌防,不可不一日講也。阨要備陳,則披卷瞭然,庶幾補於治乎!
●臺灣縣輿圖纂要
臺灣縣圖
臺灣縣輿圖表
臺灣縣輿圖冊
臺灣縣輿圖險要說
·臺灣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臺灣縣輿圖表·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臺灣縣輿圖冊·
疆界
坊里
山水
城池
衙署
鋪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廣:東西七十五里。
袤: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按「舊誌」:廣六十八里,袤四十里。今查東盡羅漢門六十五里,外則生番界矣;西盡海口十里:共得廣七十五里。袤則北至曾文溪三十里、南至二層行溪十三里,共得四十三里:此當年大路之界限也。自道光十五年撥嘉義所屬東北一帶四保歸臺灣,則所轄近山較闊於海口,計得一百三十五里。
東界:至大烏山,與生番分界。
西界:至大港口,與海為界。
南界:至大甲溪莊,與鳳山縣交界。
北界:至曾文溪,與嘉邑交界。
東南界:至二層溪,與鳳邑交界。
西南界:至下加藤港,與海為界。
東北界:至阿里關,與嘉義為界。
西北界:至鹿耳門,與嘉義為界。
·坊里
東隅:東安下坊(真武廟、三界壇、龍王廟、昭忠祠、馬公廟、清水寺、臨水夫人廟、開台聖王廟、嶽帝廟、文昌祠、山川台、吳將軍祠、小南門、縣學、同安公館、淡水公館、引心書院、打鐵街、枋橋頭、草花街、柱仔行、犁頭街)。
西隅:西定下坊(道台口街、東轅門街、二府口街、總赶宮、魁星樓、莊雅橋、馬兵營、海安宮、安海街)。
南隅:西定下保(西轅門街、五帝廟、保西宮、下太子廟、錢局倉、土墼埕、鳳山寮、草仔寮、南巷、做篾街)。
北隅:鎮北下保(縣口街、總爺街、中營口、左營盤、觀音亭、萬福庵、天池底、十字街、紅毛樓、范進士、諸羅寮、三元巷、臺灣寮、馬鞍橋、竹仔街、鞋街、新店尾)。
東廂:東安上坊(考棚、公廨內、府倉、右營埔、經廳口、元會境、顧婦媽廟、觀音亭街、慈雲閣、七星夫人廟、府東巷、二老口、火炭程、太爺崎)。
西廂:西定上坊(關帝廟口、內南河、內宮後、十三鋪、武館街、下橫街、大井頭、帽仔街、抽簽巷)。
南廂:寧南坊(天公埕、文廟口、三界壇、五帝廟口、重慶寺、海東書院、打石街、上橫街、菜市埔、埔佔園)。
北廂:鎮北上坊(小北門、三老爺官、王宮港街、媽祖巷街、大銃街、做米街、四角井)。
——右郡城內四隅、四廂。
保〔大〕東里(莊九。城東二十里起):三舍甲(二十里)、頂山仔腳(二十里)、湖仔內(二十里)、王公仔莊(十八里)、過溝仔莊(十八里)、埤仔頭(十八里)、下山仔腳(十八里)、下湖莊(十八里)、茅尾莊(十八里)。
保大西上、下里(莊二十一。城東九里起):大學莊(九里)、大人廟莊(十里)、鱉穴仔莊(十里)、南潭莊(十里)、後里莊(十一里)、品捧林(十一里)、過溝仔(十里半)、連招林(十一里)、青埔墘(十一里)、黃厝莊(十一里)、塗庫仔(十二里)、大埔莊(十二里)、媽祖廟(十二里)、七甲莊(十二里)、溪仔墘(十二里)、錢樹腳(十二里)、柑宅莊(十二里)、康厝莊(十二里)、田中央(十三里)、八里莊(十四里)、西勢仔(十二里)。
新豐里(莊二十八。城東二十里起):林仔邊(二十里)、塗井莊(二十里)、隙仔口(二十里)、關帝廟(二十二里)、五甲莊(二十三里)、過墘仔(二十二里)、北勢莊(二十三里)、四角廟(二十四里)、東勢莊(二十四里)、松仔腳(二十四里)、香洋花園莊(二十四里)、新埔莊(二十四里)、草潭莊(二十四里)、烏樹林(二十四里)、大坵田山莊(二十四里)、貢裏山南勢寮(二十四里)、咬狗溪(二十三里)、苦溪仔山莊(二十五里)、深坑仔(二十五里)、馬椆莊(二十五里)、蜈蜞潭山莊(二十五里)、大溪莊(二十六里)、吊狗嶺(六十七里)、內鳶嶺(二十八里)、楠仔坑山莊(三十里)、烏山莊(四十里)、打鹿埔(三十里)、九芎林(二十五里)。
長興里(莊十。城東六里起):鹽地仔莊(六里)、嵌腳莊(六里)、塗庫莊太子廟(七里)、一甲莊(七里)、大灣莊(八里)、六甲店(八里)、竹仔腳莊(八里)、塗井仔(八里)、王厝莊(八里)、崩坑仔坑(十里)。
永康上、中里(莊十八。城東三里起):石頭坑(三里)、崙仔腳(七里)、塗虱堀(七里)、甲內莊(七里)、竹林前莊(十一里)、大路口莊(十里)、埔仔莊(九里)、角秀莊(十里)、石車莊(八里)、大埤麻園(八里)、萬松莊(十里)、小埤麻園(八里)、竹林內莊(九里)、埔羌頭莊(十里)、蜈蜞潭(十三里)、瓦厝廍(四里)、竹林仔莊(五里)、網寮莊(八里)。
永康下里(莊十七。城東一里起):黃檗寺(一里)、較場埔(一里)、營樹腳(一里)、前甲仔(二里)、太爺廍(二里)、石頭坑(二里)、中樓仔(二里)、關帝廳後甲莊(三里)、許厝甲(三里)、開元寺(三里)、虎尾寮(三里半)、東郭門街(一里)、大橋頭街(一里)、法華寺(一里)、竹溪寺(二里)、草店尾(二里)、雙義路(三里)。
仁和里(莊十二。城東三里起):大林莊(三里)、大路東莊(四里)、桶盤淺(五里)、竹篙塘(五里)、牛欄仔(八里)、南勢園(六里)、垵仔莊(七里)、十三甲莊(七里)、甲仔莊(八里)、堀仔莊(八里)、二甲莊(八里)、馬厝莊(九里)。
羅漢內門莊(莊四十。城東五十五里起):田仔坑(一十五里)、鹽水埔(五十五里)、長潭墘(五十五里)、番仔鹽(五十七里)、水西園(五十七里)、霞梅林(五十七里)、埔尾(五十八里)、雙路厝(五十九里)、大坑(五十九里)。竹篙寮(六十里)、下嵌(六十里)、番仔路(五十九里)、觀音亭(六十里)、武厝內(六十里)、內厝(六十里)、虎頭山(五十五里)、加冬崙(五十六里)、大崙尾(五十六里)、埤仔坑(五十六里)、中埔莊(五十七里)、尾厝莊(五十七)、中埤頭(五十七里)、木柵內(五十七里)、烏山柴牛椆莊(五十五里)、大溝莊(五十五里)、更寮崙(六十里)、金交椅(六十里)、龍潭莊(六十里)、東勢埔(六十二里)、湖仔底(五十五里)、石車莊(五十五里)、鴨母寮(六十里)、客寮仔(六十里)、牛椆崙(六十二里)、瓦寮厝(五十六里)、茅埔莊(六十三里)、內湖莊(七十里)、隘寮莊(六十七里)、新興莊(六十里)、菜公坑(五十七里)。
羅漢外門莊(莊二十二。城東六十里起):番薯寮(六十里)、木柵莊(六十里)、三角仔(六十五里)、口隘莊(六十五里)、中隘莊(六十里)、大籃莊(七十里)、尾莊(七十八里)、竹仔寮(七十里)、百二青(六十八里)、茅埔莊(六十五里)、匏仔寮(六十五里)、紅花園(六十五里)、猴坪莊(六十五里)、田螺屈(六十五里)、梨花坑(六十五里)、大埔莊(六十五里)、員潭莊(六十五里)、北勢莊(六十里)、溪洲莊(六十里)、磱■〈石冓〉坑(六十里)、三角屈(六十里)、蓮坡嶺(六十五里)。
依仁里(莊七。城南十三里起):中甲莊(十三里)、五帝廟(十三里)、二橋莊(十四里)、林仔邊(十四里)、下埤仔(十四里)、中洲莊(十五里)、小潭莊(十六里)。
文賢里(莊十。城南十一里起):山仔頭(十一里)、白沙崙(十一里)、坑仔墘(十二里)、車路墘(十二里)、漯仔底(十二里)、大甲莊(十二里)、三爺宮(十二里)、二層行(十三里)、頂加冬(十三里)、下加冬(十三里半)。
新昌里(莊五。城南一里起):仙草寮(一里)、田寮仔(二里)、下林仔(三里)、鹽埕莊(五里)、四鯤身(十里)。
效忠里(本莊。城西南一十里起):安平鎮(一十里)。
武定里(莊二十。城北三里起):柴頭港(三里)、漯底莊(五里)、洲仔尾(七里)、鹽行莊(七里)、渡船頭(七里)、蔦松莊(十里)、北管莊(八里)、三嵌店(十里)、芋埔外隘仔寮(十里)、中洲寮(十里)、和順寮(五里)、新寮仔(十里)、本淵寮(八里)、海尾寮(六里)、總頭寮(八里)、溪心仔寮(八里)、十三佃(七里)。
新化里西保(莊十三。城北十九里起):大洲莊(十九里)、看西莊(二十里)、溪塘莊(二十里)、宅仔內(二十里)、大道公(二十里)、中寮莊(二十里)、椰樹腳(二十一里)、三舍莊(二十一里)、五間厝(二十一里)、道爺莊(二十一里)、太爺莊(二十二里)、木柵莊(二十二里)、王甲莊(二十二里)。
善化里東保(莊十九。城北二十二里起):蓮池潭(二十二里)、埔羌林(二十三里)、小新營(二十七里)、坐駕莊(二十六里)、瓦窯莊(二十七里)、糖廍莊(二十八里)、大竹圍(二十九里)、令仔林(二十九里)、塗虱堀(二十九里)、外加拔莊(三十里)、搶火莊(三十里)、三塊寮(三十里)、東勢寮(三十里)、北仔店(三十里)、和莊(三十里)、灣裏街(三十里)、牛莊(三十一里)、二嵌店(三十二里)、埤仔尾(三十三里)。
崇德東里(莊二十二。城東南十七里起):埤仔口(十七里)、溝仔尾(十八里)、籃仔邊(十九里)、籃墘莊(二十里)、西勢林(二十里)、太苓莊(二十三里)、布袋尾(二十六里)、鱉穴仔(二十七里)、抬牛窩(三十里)、猴洞莊(三十二里)、田中央(三十三里)、灣崎莊(三十四里)、糞箕湖(三十六里)、古亭坑(四十里)、滾水莊(三十六里)、狗氳氤(三十二里)、新路仔(三十六里)、石山仔(四十四里)、甕菜陵(四十里)、下溪洲(三十五里)、南路頂(三十六里)、茅草山(三十五里)。
崇德西里(莊六。城東南十四里起):窩仔底(十四里)、圍仔內(十四里)、抬豬厝(十五里)、過潭莊(十五里)、大潭莊(十六里)、甫爺莊(十七里)。
歸仁南里(莊十。城東南一十里起):松仔腳(一十里)、三塊厝(一十里)、六甲莊(一十里)、圍尾莊(一十里)、搖琴館(十一里)、石腳桶(十一里)、潭墘莊(十一里)、南保莊(十二里)、李厝莊(十二里)、溝仔墘(十二里)。
歸仁北里(莊十六。城東南十六里起):後市仔(十六里)、嵌仔下(十六里)、嵌仔頭(十七里)、紅瓦厝(十七里)、國公府莊(十七里)、許羅厝莊(十七里)、灣厝莊(十八里)、檳榔園(十八里)、小路莊(十八里)、加冬腳(十八里)、香鼓宅(十八里)、看西厝(二十里)、楊厝莊(二十里)、舊社莊(二十里)、下宅仔(二十一里)、篷策宅(二十二里)。
永豐里(莊九。城東南十五里起):崙仔頂(十五里)、二甲莊(十六里)、紅毛寮(十六里)、雙嘴坑(十六里)、棋杆腳二莊(十七里)、沙崙莊(十八里)、杞舍莊(十九里)、土庫莊(二十里)、坑仔頭(二十一里)。
仁德南里(莊九。城東南六里起):下嵌腳(六里)、洋仔下(六里)、那拔林(七里)、上崙莊(七里)、后壁厝(七里)、田厝莊(八里)、納仔莊(八里)、蔦松腳(八里)、下崙仔(八里半)。
仁德北里(莊十四。城東南五里起):王賽巷(五里)、白崙仔(五里)、嵌腳莊(五里)、塗庫仔(五里)、崙仔尾(五里半)、姜布莊(六里)、狗肉莊(六里)、新佃莊(六里半)、竹圍仔(六里)、鍾厝莊(七里)、棋杆莊(七里)、埤仔頭(七里)、林仔頂(八里)、番仔車路(八里半)。
永凝里(莊六。城西南六里起):瀨口莊(六里)、曹厝莊(十里)、喜樹仔(十里)、港尾莊(十一里)、灣裏社(十二里)、白沙墩(十三里)。
新化東里(莊六。城東北二十八里起):南路頭磚仔井(二十八里)、南洲莊(二十九里)、山仔頂(三十里)、大莊(三十里)、苦瓜寮(三十里)、新莊(三十一里)。
新化西里(莊二。城東北二十里起):新港莊(二十里)、番仔寮北半莊(二十里)。
廣儲東里(莊九。城東北十三里起):車仔行(十三里)、洋仔莊(十九里)、竹仔腳(十九里)、營盤後(十九里)、唪口莊(十九里)、北勢莊(十九里)、頂下甲(十九里)、下港莊(二十里)、知母儀莊(二十一里)。
廣儲西里(莊十二。城東北十二里起):烏鬼橋(十二里)、五鬮莊(十五里)、樹仔腳(十五里)、新莊仔(十五里)、西勢莊(十五里)、對面莊(十五里)、元帥廟(十五里)、王田莊(十六里)、崙仔嶺(十六里)、后田莊(十六里)、英仔甲(十六里)、穴燒店(十七里)。
新化南里(莊三十二。城東北二十里起):田尾莊(二十里)、番仔寮(二十里)、上崙仔(二十二里)、下崙仔(二十二里)、港仔墘(二十三里)、本官公莊(二十四里)、潭頂莊(二十五里)、隙仔口(二十九里)、卓猴莊(三十二里)、石仔崎(三十二里)、頭重溪(三十四里)、菜寮莊(三十五里)、揀死猴(四十里)、拔馬左(四十五里)、木岡街(五十里)、王梨坑(五十二里)、內莊仔(五十二里)、左鎮莊(五十里)、公仔林(五十二里)、中坑莊(五十三里)、半平橋(五十四里)、芋園莊(五十三里)、尖山莊(五十五里)、七命莊(六十里)、瓊仔埔(六十里)、地莊仔(六十里)、南莊街(六十里)、小崙尾(六十一里半)、苦苓腳(六十一里)、潯仔寮(六十四里)、青埔寮(五十五里)、烏只埔(五十七里)
善化里西保內中股大武壠(莊三十七。城東北四十八里起):二重溪(四十八里)、走馬瀨(五十三里)、劉陳莊(五十五里)、船仔頭和簿莊(五十五里)、新莊仔(五十七里)、望明莊(五十八里)、芒仔茫(五十九里)、石牌仔(六十里)、噍吧哖(六十里)、后旦仔(六十三里)、噍吧望(六十三里)、虎頭山(六十三里)、駱駝莊(六十五里)、東西煙(六十五里)、宮才弄(六十五里)、坑仔內(六十五里)、四埔莊(六十五里)、南寮街(六十五里)、三埔莊(六十六里)、二埔莊(六十七里)、龜丹莊(六十八里)、內加拔(七十里)、北寮莊(七十里)、山杉林(七十里)、檳榔腳(七十一里)、新寮莊(七十五里)、雙溪莊(七十三里)、密機莊(七十四里)、■〈尞包〉仔寮(八十里)、竹頭崎(八十里)、后堀仔防里山社寮(八十五里)、芎蕉腳(九十里)、八張犁(九十里)、阿里關(九十六里)、甲仙埔(九十六里)、荖濃莊(百二十里)、火山地界(百二十里)。
大穆降東、西莊(莊五。城東北二十里起):大穆降本莊(二十里)、那拔林(二十八里)、三十六崙(二十八里)、礁坑仔(三十八里)、加冬坑(二十九里)。
善化里西保(莊十。城西北二十四里起):右先鋒(二十四里)、左營莊(二十七里)、過溝仔(二十七里)、九間厝(二十七里)、十仍莊(二十八里)、社內莊(二十八里)、曾文莊(三十里)、溪尾莊(三十里)、甲寮仔(三十二里)、六份寮(三十三里)。
安定里東保(莊二十。城西北十六里起):牛肉寮(十六里)、許東營(十七里)、港口莊(二十里)、四份寮(二十里)、渡仔頭(二十一里)、上下洲(二十二里)、港仔尾(二十二里)、油車仔(二十三里)、領旂莊(二十四里)、加弄莊(二十四里)、鄭拐莊(二十五里)、六塊寮(二十六里)、大道公營(二十六里)、西衛莊(二十七里)、嶺頂莊(二十七里)、后堀潭(二十七里)、嵌頭百二甲(二十八里)、林厝莊(二十八里)、蘇厝莊(二十八里)、胡厝莊(三十里)。
——右里保三十三、屬莊四百七十七。
·山水
木岡山:距縣東北三十三里。蒼翠聳拔;「志」以為邑少祖山。
卓猴山:距縣東北三十里。木岡之分支也。
番仔湖山:距縣東北八十里。在大烏山西北;拔地而起,高峻不易攀躋。
柳林山:距縣東北五十五里。列阜如屏,延亙綿邈。
大烏山:距縣東北百里。郡垣之祖山也。正南過平坡,列阜如屏,迆■〈辶里〉數里;與番仔湖山相連。
南馬仙山:距縣東七十里。由東北大烏山而來;在內山淡水溪東高挺層霄,與鳳山犬牙相錯。
目眉徽山:距縣東六十五里。羅漢內門之北山也。
大東方木山(原名東方木山):距縣東六十五里。平原遼闊;以地屬生番,禁民越境開墾,防啟釁也。近數十年,番民和好,草萊日闢,生齒漸繁;分其名為大、小東方木,民番各安其業以居焉。
小東方木山:距縣東六十里。大東方木之分支也。
銀錠山:距縣東南六十里。以形得名。最易藏奸。
羅漢門山:距縣東六十里。四山環繞,中為平洋。設逃檢,分防其地。山有內門、外門之別。
內烏山:距縣東六十里。小烏之別名也。為羅漢門東壁外屏。
外烏山:距縣東南五十里。內烏、外烏一縱一橫,若連若斷;自西至東,為邑左衛。
分水山:距縣東五十里。稍下西行,即分水崙;崙南北□,右峰翼之以行。其陽皆良田美石,無坑塹。崙左之水南趨羅漢內門;崙右之水北入木岡溪,出大穆降。
土樓山:距縣東十里。即大坪山,又曰險山。入山門徑甚險,惟容一人騎;扼其險,即不能直入。趨西南茅埔,為邑左肩。
角帶圍山:距縣南二十六里。山勢盤曲如角帶,故名。南為岡山,屬鳳界。
香洋山:距縣東四十三里。平疇■〈山咅〉嶁相望,絡繹不絕。
豬母耳山:距縣東北五十八里。山低衍若邱陵。
內湖山:距縣東北六十里。山南為外湖。
魁斗山:距縣南三里許。於正南陡起三峰,狀若三台。為府學朝案山,又郡垣左衛。
嵌頂山:距縣東七里。小阜嶔崎,散布南北,迢迢二十餘里;為郡城第一平障。
馬房山:距縣北一里。大北門外平岡,自嵌頂山而來,蜓蜴數里;郡垣之右衛山也。
關嶺:距縣東五十里。舊從此入羅漢門內門。今傾頹難行。
——右山二十三條。
七鯤身:距縣西南十里。自岸浮海七嶼聯絡,距里許。風濤鼓盪,不崩不蝕。一鯤身地最廣,即安平鎮紅毛城址存為;台協水師駐此。泉尤甘美。康熙辛酉夏六月,我師與賊戰於鯤身;時以暑渴,隨地掘尺餘,皆甘泉。為全台海口第一要區。
鹿耳門(舊港淤淺):距縣西水程二十里。舊為臺灣正口。今則淤淺,潮漲時水深僅二、三尺,容竹筏往來而已。
北汕尾:距縣西北一十里。北為鹿耳門,南為隙仔港。紅毛時,巨艇任出入;今則淺淤,不容小舟。
海翁汕:距縣西北十二里。土名隙仔口,又名海翁窟。在昔洋船泊此候風;今則淤淺與岸相連,幾失其處。
台江(已成陸地):在縣大西門郭外。在昔各山溪之水澳聚於北,汪洋渟蓄,可泊千艘。尋因道光間防夷,填塞海口。不數年,由安平鎮漸次沙漲,直連大西門郭外;「志」所謂「安平晚渡」者。今成坦途;唯距城一里有■〈石犖〉■〈石國〉石港一條,可通運載。然遇海漲颶風,往往為沙土所塞;商人時濬通之,故此港久而不廢。
二層行溪:距縣南十三里。合岡山、紅毛寮二溪之水,出喜樹港入海。南為鳳山界。
分水溪:距縣東□里。源出分水山。經水蛙潭南流至羅漢門,受石門坑之水匯為長潭。
岡山溪:距縣東南三十里。源出大岡山。後為台、鳳交界。
紅毛寮溪:距縣東南三十里。源出深溝。
咬狗溪:距縣東二十五里。源出內湖山。下流為許寬溪。
許寬溪:距縣東十五里。合舊咬狗諸溪西流,受鯽魚潭之水南匯二層行溪入海。
鯽魚潭:距縣東北十里。納眾山溪之水,自北而南匯為長潭;修而不廣,是可二十餘里。多生鯽魚,故名。三里之內田園,資以灌溉。一名龍潭,旱時禱雨於此處。潭有虎仔山橫截去路,故水由東遶北;近年地震、風颱,山忽頹陷,潭水自東而南矣。
大井:在城內小西門西定坊。在昔來台之人,於此處登岸。自入版圖,生聚日繁、商賈日盛,遂填海為廬舍。今則圍井於城內,距海港三里餘矣。
卓猴溪:距縣東北三十里。發源卓猴山後;合洋子港之水匯於蔦松溪。
大穆降溪:距縣東北三十里。有南溪、中溪二名;合咬狗溪經蔦松溪入海。
蔦松溪:距縣東北十一里。咬狗溪、大穆降〔溪〕、卓猴溪,合洋仔港之水並匯於此。
新港溪:距縣北十五里。通木岡山溪;南出大穆降、西過廣儲西里,又西至武定里洲仔尾匯新港西入海。
曾文溪:距縣北三十里。由淡水溪分支西南行,為卓猴溪;西為新港溪、為灣裏溪,又西經曾文莊為曾文溪,而達於海。
德慶溪:在縣小東門,附郭。源出小東門外;入郡城東安坊,合舊縣署後並府署東二泉西流,經縣署右至水尾仔北廠入海。
加荖灣港:距縣西北十五里。即鹿耳門北汕。今已漲淤成沙洲。
隙仔港:距縣西北水程三十五里。在鹿耳門外迆北。唯北風時,可以泊舟。
安平鎮大港:「舊志」:距縣西十五里;今移入僅十里。在昔港口深時,紅毛夷船隻皆從此港入。自偽鄭由鹿耳門入台後,此港遂淺淤,僅容小船出入。近年略深,逢小潮深五、六尺,大潮深七、八尺;舟載數百石者,漸可入矣。
喜樹港:距縣西南一十里。二層行溪之下流也。今淺淤,唯竹筏可行。
——右水二十二條。
橋渡(附)
大橋頭橋:在小西門外仁和里,為南路往來之衝。
柴頭港橋:在小北門武定里,為北路往來要衝。溪流時漲,隨壞隨修。
烏鬼橋:在永康里。烏鬼所築,以磚石為之。
鯽魚潭橋:在城東永康里。砌磚為墩,釃水三道。高丈三尺;上鋪木板,翼以扶欄;可容舟車。東西累土成堤,寬與橋稱;長一百二十餘丈。後經修築,改名龍潭橋。
馬鞍橋:在城東北新化里新港。架木為之;溪流漂沒,里民時修。
廣安橋:在城南新昌里。橋當瀨北場,臨海;常須修築。
塭岸橋:在武定里。地勢窪下,積潦奔流。舊以小舟濟渡。乾隆三十一年,知府蔣允焄相勢築堤,袤八百餘丈;造木橋其上,民無病涉焉。
鹽水埔橋:在小南門外十五里;南路通衢。
——右橋八。
鎮渡頭:本在西門外海口,距安平鎮水程七里。自道光二十二年海漲暴作,湧為沙洲。今則一片坦途,直達安平。
■〈石犖〉■〈石國〉石渡:在西門外一里。自台江淤填成陸後,僅餘一溝,以通運載。溪流漲發,往往填塞;商人時濬通之。
岡山渡:在城東南崇德里。以筏濟人。
二層行渡:在城南文賢里。舊有橋,橋南為鳳界。春、冬水涸,架竹覆土,可通輿馬;夏、秋泛濫,則舟以濟焉。
白沙墩渡:在城南文賢里。近二層行海口,以小艇濟。
曾文渡:距縣西北三十里。人往來多徒涉;雨過溪流暴漲,則以筏濟。南為台界、北為嘉界。
——右渡六(內廢渡一)。
陂潭(附)
甘棠潭:在城東保大東里。鄉民合築而成。
蓮花潭:在城南文賢里。大旱不涸,可資灌溉。
王有潭:在城東仁和里。鄉民王有築以灌田者。
鴛鴦潭:在城南文賢里。兩潭上下相連,故名。
月眉潭:在城南文賢里。形如半月。
參差陂:在城南文賢二圖。紅毛時,王參差所築;蓄雨水以備旱。
嵌下陂:在城南文賢里。地勢低窪,鄉人築堤蓄水以資灌溉。
公爺陂:在城東新豐里。偽鄭時,蓄以灌田。
新港西陂:在城北新化里。蓄積雨水,以資灌溉。
新港東陂:在城北新港社。引四山流注之水以備旱。
——右陂潭十。
·城池
臺灣府城:周二千五百二十丈,計一十二里;垛口三千九百六十八。城門八,曰大東、小東、大西、小西、大南、小南、大北、小北。
按臺灣府城,初建以木柵為城;大、小門七座,無小西門。乾隆五十三年,改建今城;乃增小西門,為八門。道光己未年,又添建外圍一處,自小西門起,遶大西門至小北門而止;謂之外月城。另開門三:「小西」曰「奠坤」、「大西」曰「兌悅」、「小北」曰「拱乾」。
·衙署
臺灣道署:在城南隅寧南坊。
臺灣府署:在城東隅東安坊。
府經歷署:同上。
台防同知署:在城西隅西定坊。
臺灣縣署:在城北隅鎮北坊。
典史署:同上。
羅漢門巡檢司署:在城東羅漢外門番薯寮街。今署坍塌。
大武壠巡檢司署:在城東北灣里街。
·鋪舍(台屬謂之站)
縣口站:北至三嵌店站十里、南至二層行站十三里。
二層行站:北至縣口站十五里、南至鳳邑大湖站七里。
三嵌店站:北至曾文里二十里、南至縣口站十里。
曾文站:北至嘉義茅港尾站十里、南至三嵌店站二十里。
——右鋪站四。
·防汛
臺灣鎮署:駐大北門內。統轄本標中、左、右、城守四營及台、澎水陸十三營官兵。
中營遊擊署:駐大北門內。管轄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三員、馬步戰守兵八百二十六名。
鎮左營遊擊署:駐小北門內。管轄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三員、馬步戰守兵七百四十六名。
鎮右營遊擊署:駐郡城小東城內。管轄中軍守備一員、把總三員、外委五員、額外二員、馬步戰守兵六百四十六名。
鎮標三營官兵,並無分營汛塘
城守營參將署:駐郡城大北門內。
左軍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一員、馬步戰守兵共四百九十五名(城守左、右軍營轄台、鳳、嘉三縣大小塘汛三十三處;內屬臺灣者二十)。
府城汛:郡城小東門。把總一員、兵八十五名。
土墼埕塘:郡城小南門內。安兵五名。
南砲台塘:郡城大南門內。安兵五名。
鹽水埔汛:距城南一十里。外委一員、兵一十九名。
埤仔頭塘:距城東南八里。安兵十名。
港岡塘:距城東南十里。安兵六名。
角帶圍塘:距城東南十五里。安兵五名。
猴洞汛:距城東南三十里。外委一員、額外一員、兵八十一名。
羅漢門汛:距城東六十里。千總一員、外委一員、兵七十七名。
茂公汛:距城東北六十里。外委一員、兵二十八名。
——右城守左軍管轄塘汛十處。
〔右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外委六員、額外一員、馬步戰守兵六百零二名。
分防郡城大小八門堆卡:耑防千總一員、兵一百五十三名。
加留灣汛:距城北二十七里。耑防千總一員、兵三十五名。
北砲台塘:郡城小北門外。安兵五名。
柴頭港塘:距城北三里。安兵五名。
蔦松塘:距城北十里。安兵七名。
木柵塘:距城北二十里。安兵五名。
溪邊塘:距城西北三十里。外委一員、兵三十名。
大武壠汛:距城東北六十里。千總一員、兵十三名。
大穆降汛:距城東北二十里。外委一員、兵四十六名。
舊城汛:距城東南二十五里。外委一員、額外一員、兵四十名。
——右城守右軍管轄汛塘十處。
台協水師署:駐安平鎮城西七里。管轄本標三營汛水師官兵。
中營遊擊署:駐安平鎮城西七里。管轄中軍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經制外委千總二員、經制外委把總三員、額外外委三員、馬步戰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中營本標管轄台、鳳、嘉三縣水師大小塘汛十二處;屬臺灣〔六〕處,又設配船巡哨、巡緝、軍局添防兵丁。
輪防鹿耳門汛:距城東水程二十五里。中營遊擊一員、右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兵三十名。
大港汛:距城西水程七里。耑防把總一員、兵五十名(兼管鯤身、喜樹仔、茄籐仔、鯤身頭、蟯港五塘)。
鯤身塘:距城西南陸程十五里、水程十里。安兵五名。
喜樹仔塘:距城西南陸程十里。安兵五名。
茄藤仔塘:距城南陸程十三里。安兵五名。
鯤身鎮塘:距城南陸程三十五里。安兵五名。
——右安平副將管轄臺灣縣屬水師汛塘六處。
添防軍局:距城西水程六里。兵丁六百名歸中營標下管帶,以備隨時配船巡哨、巡邏之用。
(附)番屯
新港屯:距城北十五里。屯外委一員、屯丁三百九十六名。
·道里
東:出大東門二里至草莊尾、三里至嵌下腳莊、五里至上帝廟莊、五里至後市仔莊、五里至舊社街、五里至深坑仔莊、十里至灣崎莊、五里至竹仔坑莊、五里至排仔路頭莊、五里至口隘莊、五里至大林莊、五里至尾莊、五里至山杉林、四里至八張犁、五里至大山、十九里至荖灑莊。
西:出大西門三里至五條港口、七里至安平鎮。
南:出大南門五里至水雞潭、五里至港尾溝、五里至大甲莊溪。
北:出大北門四里至大橋莊、一里至小橋莊、一里半至大竹林、三里半至蔦松莊、五里至洋仔港店、五里至新市莊、三里至大社、七里至苦瓜寮、七里至嘉邑本縣莊、三里至後堀仔、三里至秀才莊、三里至三嵌莊、三里至大匏崙、四里至走馬瀨、三里至蕭離莊、二里至噍吧哖街、一里至後里莊、四里至東西煙、五里至加拔莊、五里至濺尿、四里至密機莊、三里至石砶仔、三里至雙溪、四里至陳東潭、五里至牛場、五里至匏靴寮、四里至火燒店、二里至七埒、三里至下埔、二里至頂埔、五里至石硤仔內、十里至阿里山簡仔霧生番社。
東南:出小南門五里至赤竹仔、五里至營盤仔、二里至鹽水埔、三里至二層行溪入鳳山交界。
西南:出小西門三里至下林仔,二里至鹽埕、二里至半路店、三里至喜樹仔莊、二里至灣里莊、二里至白沙墩、三里至頂茄苳莊、一里至下茄苳莊。
東北:出小東門三里至石頭坑、二里至竹林仔、二里至塗虱堀、三里至大灣莊、二里至塗庫仔、二里至埤仔頭王宮、五里至大坵田、二里至苦坑仔、七里至尖峰嶺、四里至大鵬、四里至紅毛寮、六里至庫關寮、六里至鹽水坑、十里至竹仔尖、四里至田中尖、三里至木屐寮、三里至抬牛湖、二里至蜈蜞潭、五里至大坵園、三里至芎蕉腳、二里至頂公館、六里至阿里關。
西北:出小北門三里至柴頭港土地廟、二里至漯仔底、二里至洲仔尾、三里至三嵌店、五里至看西莊、五里至木柵莊、三里至怕死人坑、四里至打土壠莊、三里至曾文橋、三里至曾文溪。
·臺灣縣輿圖險要說·
郡治坐寅向辛;臺灣為郡屬首邑,寓郡以為治也。東以羅漢門為屏藩,西以鹿耳門為門戶;大武壠則北方要隘,木岡山亦南路關頭:其形勝也。
邑之來脈根自內烏山,東十餘里為羅漢門。平疇廣衍,四壁皆山;東西里可二十、南北里亦三十,因而分為內、外門焉。內門迆■〈辶里〉而行,為土崙、為石屏、為翁仔上天山。稍西,為雁門關;「志」所謂「雁門煙雨」者也。舊有路由此進內門;今則傾塞不可行,必紆道土樓山(又名險山)盤旋而後可入。東則蘇遠埔嶺;踰嶺而南,又有內、外湖可資灌溉。繞而東,為石門坑、赤竹嶺;又東,為三峰崙、大小東方木;折而南,為大奇。越嶺更進,為鼓山;則出羅漢外門矣。中門如阿猴林、噍吧哖、卓猴、木岡、銀錠、望明、蝦蟇林等處,皆險要地,最易藏奸。故當朱逆之亂而來,將帥能以七日收復府治而獨於羅漢門餘孼搜捕轉稽時日者,為險夷之地勢不固易據而難攻故耳。
內、外門更進東有淡水大溪;則生番界也。發源於彰化內山,經行乎台、嘉後界、順流乎鳳山東港;上流則與嘉義之石門、虎頭諸山相接壤,下流則與鳳山之南馬仙、彌濃諸山為比鄰。野徑交通,奸宄易肆;此尤三邑之阨要也。
至若鹿耳、鯤身港道漸淤淺,唯安平一口舟楫可通;故昔人籌防為倍密。又有四草湖者,地近外洋;冬、春間風濤較順,他港尚可通舟。如安平迫交秋、夏,南風與港道相違,加以北汕南潮多所沖觸,舟行於此葢無幾矣。
論水程,則澎湖西達旂後,東北與嘉、彰港口迄淡水呼吸相通,金湯鞏固,襟帶回環。信乎!恢恢郡治作南北之屏藩、為山海之關鍵也。
謹就履勘所及,備舉險要以呈。
●鳳山縣輿圖纂要
鳳山縣圖
琅嶠山圖
凡例
鳳山縣輿圖表
鳳山縣輿圖冊
鳳山縣輿圖總說
·鳳山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琅嶠山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凡例·
一、各縣村莊錯落散處,故必條列各小莊名目,類載於所轄本保之後。鳳邑村莊聚而不分,故但書莊里總號而不贅書小莊名目。
一、縣城惟北與臺灣縣交界正路一條,故僅載至二層行溪道里;餘已分及於各條之下。
·鳳山縣輿圖表·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鳳山縣輿圖冊·
疆界
坊里
山川
城池
衙署
鋪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廣:東西八十七里。
袤:南北四百三十八里。
南北正界僅七十五里。「志」載:南至沙馬磯頭三百七十里;蓋謂繞道陸行。合之二層行至縣六十八里,計得四百三十八里。按「舊志」,以旂尾溪為東盡界。今查應以瀰濃山為界,在縣治七十里。合之西界,共廣八十五里。
東界:至瀰濃山麓,七十里。
西界:至旂後港,一十五里(即打鼓港,今名旂後)。
南界:至東港盡海岸,三十里。
北界:至二層行溪臺灣縣界,六十八里。
東南:至沙馬磯頭,三百七十里(磯頭,實在東南)。
西南:至旂後山,一十五里。
東北:至大滾水山,二十里。
西北:至漯底山,一十五里。
·坊里
興隆莊(即鳳山縣舊城):距縣城西北二十里。
長治里一圖:距縣城北七十里。
長治里二圖:距縣城北六十五里。
維新里:距縣城北五十五里。
仁壽里:距縣城北三十里。
嘉祥里:距縣城東五十五里。
依仁里:距縣城西北八十里。
淡水港東里:距縣城東南五十里。
淡水港西里: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
觀音山莊:距縣城東北二十里。
半屏山莊:距縣城西北一十里。
赤山莊:距縣城東一十五里。
大竹橋莊:距縣城東南二十里。
小竹橋莊:距縣城東南三十五里。
鳳山莊:距縣城南三十里。
——右里八、莊七。
·山川
赤山:距縣城東一十五里。由鳳山過淡水溪,陂陁平衍。時有火出其上。
傀儡山:距縣城東南六十五里。高聳直接雲霄,其上為野番所居。內地舟至澎湖,望此山為準的。其南為蜈蚣嶺,後山矣。
崇爻山:在東南野番界,人跡鮮到;不知道里。高峻不知幾及;時有雲霧蒙其巔,天晴乃見。
山豬毛山:山後為化番界。
瀰濃山:山岡平衍。
北葉山:距縣城東北八十里;傀儡山之分支也。
鳳山:距縣城南三十里。橫列邑治東南,宛然如飛鳳;為文廟朝案山。其南為東港;漠漠平沙,直達海岸。東北有無數小峰,纍纍布列如鳳卵然;名曰鳳彈。西南扼塞,此其最也。
瑯嶠山:距縣城東南二百四十里。山險而峻;為生番巢穴,人跡鮮到。
小琉球山:距縣城南水程一百八十里。縣南大海中孤嶼,周圍三十餘里;蒼蔚蔥籠,遠望若天際浮雲一抹。中多產竹木、榔子。山腳四面皆巉巖巨石,激浪吞波;並無港澳可泊船隻。所居皆漁人、蜑戶,寥寥數十家而已。
卑南覓山:距縣城東二百二十里。山與崇爻相連,亦生番界也。
沙馬磯頭山:距縣城東南三百七十里。巃嵷磅礴,直抵海中。往來呂宋船隻,皆以此山為指南。
老龜佛山:距縣城東南三百八十里。與網翠兩峰對峙,自沙馬迴折而來。
蜈蚣嶺:距縣城南二十五里。不甚高峻。
石塔嶼:距縣城西一十二里。旂後水口山。
石佛嶼:距縣城西一十五里。旂後水口山。
涼傘嶼:距縣城西一十七里。
三嶼皆屹立海中,為旂後水口關鎖。
半屏山:距縣城西北一十二里。由岡山迆■〈辶里〉而來,突起一峰,形如半規。山背磱■〈石國〉嶙嶙,其陽如削成片玉,光平可玩;為舊治後障。然去城咫尺,易於窺伺;故今新縣移駐埤頭街矣。
龜山:距縣城西北十五里。近接半屏,其形如龜。舊城兩頭俱圍至龜山腰腳而止。
小岡山:距縣城北三十五里。山不甚高,突然如覆一簣。其巔有巨石,圓秀如冠。
大岡山:距縣城北四十里。與小岡山南北對峙。內地來舟至澎湖,即望見之。其東北一帶,與猴洞及嘉義南馬仙山連綿相續而來。
蘭坡嶺: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不甚高峻。
觀音山:距縣城東北二十里。起伏盤曲;中一峰屹立,若菩薩端坐,眾小峰拱峙於側。
大龜文山:距縣城東七十里。由卑南覓騰擲而來。
芋匏山:距縣城東七十里。其形如匏,故名。與嘉義內優山連界。
大烏萬山:距縣城東二百七十里。人跡罕到。
大柴高山:距縣城東三百里。人跡罕到。
霄馬干山:距縣城東南三百三十里。
以上三山,唯和番民偶到其處。
大滾水山: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層峰起伏,直趨小滾山而止。山上有溫泉噴湧而出。
小滾水山:距縣城東北一十五里。由大滾水山迆■〈辶里〉而來。
七星山:距縣城東北三十里。脈自觀音山北而來,七峰錯落,形如北斗。山上石皆圓瑩,散布如星。
尖山: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孤峰瘦削,秀若玉筍。
打鼓山(俗名打狗):距縣城西南一十五里。自縣東北逶■〈辶里〉蜿蜓,直抵海岸,為旂後。水口上沙,現在通商夷人造屋其地。
旂後山:距縣城西南一十五里。自縣西南鳳鼻山穿海西來,與打鼓山西北對峙。西水口下沙,民人結屋於此。兩山之間,即為出後港口。此二山為港口要隘,宜定砲台。近年各國通商夷人,於旂後高峰豎望竿一枝,常僱人守之;日以千里鏡照海,遠見夷船張掛何色旂號,則山上望竿即掣同色旂以應之。
漯底山:距縣城西北一十五里。平原壙野中,突然一邱浮出。頂寬而平,上有小竅出外,若霖雨泥淖;其深無底。
——右山三十四。
關帝港:距縣城東五十五里。自內山發源。
茄藤港:距縣城東五十五里。港原系內海,可通舟楫。乾隆十三年經里民修濬,自府港直達縣治瀰陀港,民甚便之。後港邊奸民藉端抽稅,民間不願販運,悉由外洋;往往風濤多有不測。乾隆二十四年,臺灣府復檄台、鳳二縣會勘,捐俸疏濬,禁止抽稅,遂仍通舟楫;並飭二縣每年秋季挑挖一次,以免壅塞。
鰲興港:距縣城東七十里。源出內山。
力力溪:距縣城南五十五里。源出東南番山。
萬丹溪:距縣城南一十五里。其北為竹仔港,又北為蟯港。
放索溪:距縣城東南六十五里。源出東南番界。
岡山溪:距縣城北四十里。源出山豬毛後山。其下為淡水溪。
淡水溪:距縣城東北二十里。源從巴六溪來,經大澤機社、阿猴社,西出為大澤西溪;瀠迴數十里,與赤山之冷水溝合流入海。
東港:距縣城南三十里。港口水深六、七尺,大潮深七、八尺;夾板不能出入,來往商船停泊。北港為舊港,淺不可泊。每年六、七月間,溪流暴漲,舟多沖壞;商人苦之。
中港:距縣城北五十里。漁舟寄泊。
旂後港(即打鼓港,今名旂後):距縣城西一十五里。港分南北二支:南為前鎮港,再入為鳳山港;北為硫磺港。港口小潮深一丈二尺,大潮深一丈四、五尺。入口處,有巨石當流,劈分水門為兩:近打鼓者為上門、近旂後者為下門;上門淺而多石,為夷商填塞;今凡舟出入,皆由下門。近口外有暗礁,須避稍出傍。旗後山邊又有暗沙一條,大船出入必僱本港漁船引帶,方不誤事。此港當年甚淺,不堪泊舟。近十餘年日漸深闊,自鹿耳門淺淤以後,今唯旗後可泊巨艦;此桑田滄海之明徵也。
濁水溪:距縣城東北三十五里。源出大滾水山;合小岡山,受鯽魚潭之流,會瀰陀港入海。溪水終年混濁,故名濁水溪。
大澤機西溪:距縣城東北四十七里。源出大澤機西南山;北過搭樓社東,合北溪之流轉西北入阿猴溪。西為淡水溪,會東港入海。
大澤機北溪:距縣城東北五十里。源從大澤機北;出羅溪門,西經搭樓社轉西北與阿猴溪合。西為淡水溪,會東港入海。
蟯港:距縣城西北二十里。與萬丹港相連。
瀰陀港:距縣城北二十五里。水由大海出口。
(附)井
龍目井: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在阿猴林竹仔寮。兩井相對,故名。
——右溪港一十七。
橋渡(附)
楠仔坑橋:距縣城東一十里。橋在觀音山楠仔坑街。架木為橋,長二丈餘;馬可通。
赤山仔橋:距縣城東一十五里。架木為之。鄉民建造。
陂腹內橋:距縣城東二十里。架木為橋,高九尺、長十餘丈。
竹仔港橋:距縣城東二十里。架木為之。鄉人修造。
坑仔口橋:距縣城東南五十里。架木為之。鄉人屢修。
小店仔橋:距縣城北三十里。木樑;長二丈餘,輿馬可通。俗呼橋仔頭。
鯽魚潭橋:距縣城北四十里。俗呼二濫橋。地當孔道,夏、秋水漲,屢修屢壞,常以舟濟。冬、春水涸,編竹覆土其上;輿馬可通。
岡山溪橋:距縣城北四十里。編竹覆土,輿馬可通。
鳳山港橋:距縣城北四十里。夏、秋溪漲,用竹筏濟人;冬、春,編竹覆土,輿馬可通。
——右橋九。
硫磺水渡:距縣城西北七里。亦稱田尾渡。當大路之衝,寬十餘丈;有潮流。以小舟濟人。
排仔路頭渡:距縣城東四十里。有竹筏渡人。
阿猴渡:距縣城東四十里。小舟渡人。
新園渡:距縣城東四十里。小舟渡人。
萬丹渡:距縣城東三十里。闊約十餘丈,系內海小門。從府治渡海及濱海村莊由水程行者,必過斯渡。小舟濟人。
蘭坡嶺渡:距縣城北四十里。小舟渡人。即上渡頭。
以上四渡,冬、春水淺,對渡不過數十丈。夏、秋注漲,沙埔淹沒,渡程幾至四、五更遠;又系機流。截流而渡,常有溺覆者。凡大水暴發,往來宜慎。
旂後渡:距縣城西一十五里。由打鼓山麓對渡旂後港,水程一里餘。
二層行渡:距縣城北六十八里。溪北屬台界、南屬鳳界。夏、秋間,以小舟渡人;冬、春,編竹覆土為橋。
蟯港渡:距縣城西北三十餘里。為海口小渡。
彌陀港渡:距縣城西北二十餘里。竹筏濟人,輿馬可渡。
——右渡十。
陂潭(附)
將軍陂:距縣城南三十里。提督施琅所築。名曰新陂。
竹橋陂:距縣城東南三十里。水源自阿猴林來。
三鎮陂:距縣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雨流注之水。
大湖陂:距縣城北六十五里。蓄貯天水。
赤山陂:距縣城東南一十五里。周圍百餘丈,蓄貯天水。
烏樹林陂:距縣城北五十五里。蓄積天水。
中衝崎陂:距縣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北嶺旂陂:距縣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水。
新園陂:距縣城北七十里。接蓄天水。
硫磺陂:距縣城東二十里。有泉不竭。
草潭:距縣城北二十里。接蓄天雨,灌溉甚廣。
石漯潭:距縣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井水潭:距縣城東北一十里。水源出自觀音山。
菱角潭:距縣城東北五十五里。東灌嘉祥里田,西灌維新里、長治里三里內。
——右陂潭一十四。
·城池
〔縣城〕:周一千零七十九丈。砲台五、火藥局一。
縣城原在興隆莊;咸豐三年亂後,移駐埤頭,遂城為此。後以舊治為舊城矣。
舊縣城:距縣城北二十里。城不跨山,由龜山麓左繞至右而止,且逼枕半屏山太近;故居高臨下之勢,在人而不在我。此舊城所以當棄也。
·衙署
鳳山縣署:在縣城東畔。
下淡水縣丞署:在下淡水港西里。
興隆莊巡檢署:在興隆莊(即舊城)。
鳳山縣典史署:在縣城東畔。
·鋪舍
縣前鋪:東南至下淡水鋪三十里、北至楠仔坑鋪二十里。
楠仔坑鋪:南至縣前鋪二十里、北至中衝鋪二十里。
中衝鋪:南至楠仔坑鋪二十里、北至鯽魚潭鋪二十里。
鯽魚潭鋪:南至中衝鋪二十里、北至岡山鋪二十里。
岡山鋪:南至鯽魚潭鋪二十里、北至府前鋪二十里。
府前舖:南至岡山鋪二十里。
每鋪鋪兵四名。
——右鋪舍七所。
·防汛
鳳山營參將一員、都司一員、千總三員、把總五員、外委七員、效用三員。
南路營參將署:城南門。駐防鳳山城內。協防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馬步戰守兵九百四十六名。
存城汛:隨防把總一員、外委二員、額外四員、步戰守兵五百二十名,並管坪仔頭、苦苓門、打鹿潭等三塘。
坪仔頭塘:距縣城東南一十里。分防外委一員、兵十名。
打鹿潭塘:距縣城東北一十里。安兵五名。
苦苓門塘:距縣城東一十里。安兵五名。
水底汛:距縣城東南六十里。分防千總一員、外委一員、兵丁一百一十名,並管枋寮口汛。
舊城汛:距縣城西北二十里。分防千總一員、兵丁一百一十六名。
石井汛:距縣城西北三十里。分防千總一員、兵丁一百三十名。
觀音山汛: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分防把總一員、兵丁十名。
小店塘:距縣城北三十里。安兵五名。
蘭陂嶺塘:距縣城北三十五里。安兵十名。
溪邊塘:距縣城東北四十里。安兵五名。
阿公店汛:距縣城北四十里。分防外委一員、兵丁五十名。
二濫塘:距縣城北五十里。安兵五名。
攀桂橋塘:距縣城東北二十里。分防把總一員、兵丁五十一名,並管土地公崎。
番薯寮汛:距縣城北六十里。分防外委一員、兵丁四十二名。
南路下淡水營都司署:距縣城東三十里。駐劄山豬毛等汛。隨防把總二員、外委三員,效用三員、兵丁二百名。
山豬毛汛:距縣城東三十里。隨防把總一員、兵丁六十九名。
阿猴汛:距縣城東二十五里。分防外委一員、兵丁六十九名。
阿里港汛:距縣城東四十里。代防效用一員、兵丁八十名。
九塊厝汛:距縣城東三十里。協防效用一員、兵丁二十名。
新園汛:距縣城東二十里。分防把總一員、兵丁一百名。
茄籐港汛:距縣城東南五十五里。安兵五名。
放索塘:距縣城東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大崑麓塘:距縣城東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潮州莊汛:距縣城東南三十里。協防效用一員、兵丁四十名。
萬丹汛:距縣城□二十里。分防外委一員、兵丁五十名。
東港汛:距縣城東南三十里。協防外委一員、兵丁三十名。
——右汛一十六、塘一十。
·道里
北出平朔門十里至橋仔頭、十里楠仔坑、十里小店塘、十里阿公店、十里二濫、十里大湖、八里二層行溪,入臺灣縣界。
·鳳山縣輿圖總說·
鳳山縣為全台南路盡界也,濱海隅以成邑,因故鎮以為城。據大岡,作東北之藩籬;控打鼓,為西南之門戶。林有阿猴之險,磯崇沙馬之雄。原濕曠平,村莊叢聚;山溪環遶,港■〈氵义〉紛歧:固僻壤之奧區,實台疆之後障也。然而依山作城,居高臨下之勢,每為寇盜所先憑;林逆之亂,曾棄縣城而守埤頭。後□紳民之請也,事竣後,以其地太卑濕,仍留駐舊城。咸豐三年林拱之變,事起於猝不及防,城遂陷;官民復退保埤頭,得無恙。夫埤頭者,鳳邑東郊之大村市也。北引半屏,南接鳳鼻;東倚觀音之勝,西臨旂後之淵。濠塹寬深,竹城堅密;全局壯麗,大勢宏開。山海通行,販運便利。官民於是乎安之,文武衙署遷移駐焉。
自二層行渡溪,南經楠仔坑、阿公店、大湖口諸莊,關隘重重,足為北方屏障。由埤頭南折而東,近藉赤山為外衛,遠收鳳麓為前屏。越鳳麓西南,則為東港;鳳鼻雄據港岸,琉球嶼遠映海中:此南方之形勝也。
埤頭迆南,一片平沙直達苓仔寮,為旂後港矣。旂峰高拱,橫截壯闊;鼓岫迴環,平列瘴海。潮流沖緩自北而南,為西方第一水口:此西北之門戶。
進而磯頭、瑯嶠,「志」載或二、三百里;蓋謂海岸之遶道耳。若舟行逕渡,不過百里而遙。濱海之區,斥鹵鹽澁,不堪禾稼;居民寥寥散處,終歲捕魚為業。再入,則崇爻、傀儡諸番。番性嗜殺,無人敢入其境:此東南之大概也。
至若風帆所向,北指雞籠,南通蘇澳;東航郡治,西渡漳、泉:雖一隅之蕞爾,固四達之通津。爰書所見以陳。
●嘉義縣輿圖纂要
嘉義縣圖
凡例
嘉義縣輿圖表
嘉義縣輿圖冊
嘉義縣輿圖說
·嘉義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凡例·
一、冊中所載道里,唯南北內外路及海口各路。其迆東一帶入山道里,已分繫冊內「山」條之下,故不贅書。
一、邑東眾山皆在莊保不及之處;所書東南、東北者不過舉其略兼者而言,其實則皆東也。故僅記其坐方、道里。
一、台地海口土少沙多,一經海漲風颱,溪港遷變無定。圖中所繪,皆舉目前實在情形,與「舊志」不無互異;故特聲敘於各條之下。
一、塘汛有營屬嘉義而轄及彰化者;只就本邑者書之;他屬不載,省淆混也。
餘例與龍溪同。
·嘉義縣輿圖表·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嘉義縣輿圖冊·
疆界
坊里
山水(橋梁、陂塘附後)
城池
衙署
鋪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廣:東西六十一里。
袤:南北一百三十里。
按「志」載:大武巒山人跡罕到;又稱:距縣治二十一里。今查由山麓至縣,實則三十一里。合之西至海岸三十里,共得廣六十一里。
東界:至大武巒山麓三十一里,與生番為界。
西界:至笨港三十里。
南界:至新港溪八十里,以海為界。
北界:至虎尾溪五十里,與彰化為界。
東南:至枋岸山五十里,與生番為界。
西南:至猴樹港三十里,以海為界。
東北:至葉林山七十里,與生番為界。
西北:至舊土地公港三十里,以海為界(港道已淤)。
——右嘉邑所轄四正、四隅疆界。
·坊里
東:內教場、橫街仔、媽祖宮、觀音亭、關帝廟。
西:中和街、十字街、水涵口、魚仔市、米市街、布街、新店街、西門口。
南:南街仔、紅毛井、城隆廟、菁仔市。
北:總爺街、文廟口、縣學前、義倉口。
——右在城街市。
哆囉嘓東上保(莊十七。城東方三十里起):木屐莊(三十里)、竹頭排(三十二里)、土地莊(三十二里)、關仔嶺莊(三十二里)、苦苓崙莊(三十二里)、頭竹角莊(三十二里)、仙草埔莊(三十二里)、內科里莊(三十二里)、井仔腳莊(三十二里)、內埔莊(三十二里)、外埔莊(三十二里)、李仔園莊(三十二里)、二坑仔莊(三十二里)、水井莊(三十二里)、竹園莊(三十二里)、大埔莊(三十二里)、子龍廟莊(三十二里)。
哆囉嘓東下保(莊四十。城東方三十里起):牛港嶺莊(三十里)、番社莊(三十里)、二重溪莊(三十里)、埤仔頭莊(三十里)、頂窩莊(三十里)、西勢莊(三十里)、草嶺莊(三十里)、許秀才莊(三十里)、吉貝耍莊(三十里)、陳春干莊(三十里)、木柵番竹潭莊(三十里)、鳳尾厝莊(三十里)、宛仔厝莊(三十里)、中州莊(三十里)、枋仔林莊(三十里)、田尾莊(三十里)、舊社莊(三十里)、檨仔林莊(三十里)、北馬莊(三十里)、溪洲莊(三十里)、大客莊(三十里)、檨仔坑莊(三十里)、班芝花坑莊(三十二里)、西勢尾莊(三十里)、港內莊(三十二里)、魯古石莊(三十二里)、九重溪莊(三十二里)、笨箕湖莊(三十二里)、竹林莊(三十二里)、下店仔莊(三十二里)、科里莊(三十二里)、凹仔腳莊(三十二里)、大湖莊(三十二里)、水湖莊(三十二里)、南寮口莊(三十二里)、烏山腳莊(三十二里)、檨仔腳莊(三十二里)、西勢角莊(三十二里)、枕頭山莊(三十五里)、大埔林莊(三十五里)。
嘉義東保(莊四十三。城東方四里起):埤斗湖仔內莊(四里)、獅公廍莊(五里)、中莊仔莊(五里)、后莊仔(五里)、崙仔頂莊(五里)、公館莊(五里)、雙廍莊(六里)、興化廍莊(六里)、火燒莊(八里)、外山仔門莊(十里)、內甕莊(十里)、樹頭埔莊(十二里)、外甕莊(十里)、安溪寮莊(十里)、石頭厝莊(十二里)、竹山莊(十二里)、江西寮莊(十里)、赤蘭溪莊(十二里)、湖仔厝莊(十四里)、枋樹腳莊(十四里)、挖仔厝莊(十四里)、社口莊(十五里)、頂坑仔莊(十五里)、下坑仔莊(十五里)、菜公莊(十五里)、白芒埔莊(十五里)、石頭埔莊(十五里)、阿豹厝莊(十五里)、溪邊厝莊(十五里)、埤寮莊(十六里)、番仔坑莊(十六里)、深坑莊(十七里)、番仔路莊(十七里)、竹林腳莊(十八里)、小半天莊(二十里)、牛埔仔莊(二十里)、石硦莊(二十里)、尖山莊(二十里)、芸水溪莊(二十里)、客莊仔莊(二十里)、橫坑莊(二十里)、頂埔莊(二十二里)、大湖莊(三十里)。
大目根保(莊三十九。城東方六里起):埤塘莊(六里)、灣橋莊(六里)、田尾莊(六里)、朴仔埔莊(八里)、蛤仔莊(十一里)、鹿麻產莊(十二里)、大竹圍莊(十五里)、瓦磘莊(十五里)、頂溪心莊(十五里)、金交椅莊(十六里)、半天寮莊(十六里)、菜堂莊(十六里)、頂蘇莊(十七里)、內埔莊(十八里)、柑宅莊(十八里)、坑仔平莊(十八里)、山豬崙莊(十八里)、新食坑莊(十八里)、溪洲莊(十九里)、竹頭崎莊(二十里)、白狗寮莊(二十里)、丁下寮莊(十二里)、東廣寮莊(二十二里)、瓦厝埔莊(三十二里)、枋仔林莊(二十二里)、崎腳莊(二十三里)、麻蜞埔莊(十三里)、覆鼎金莊(二十三里)、舊社莊(二十三里)、菜公坑莊(二十五里)、內埔仔莊(二十五里)、轆仔腳莊(二十五里)、無底溪莊(二十六里)、阿拔泉莊(二十六里)、水底寮莊(二十八里)、溪心寮莊(二十九里)、陳厝寮莊(三十里)、金獅寮莊(三十里)、山仔門莊(六里)。
打貓東上保(莊三十六。城東方二十三里起):奇里岸莊(二十三里)、橋仔頭莊(二十五里)、潭墘莊(二十五里)、內林莊(二十五里)、崙仔莊(二十五里)、嵌腳莊(二十五里)、北勢莊(二十六里)、三角仔莊(二十七里)、梅仔坑莊(三十里)、開元后莊(三十三里)、百里侯莊(四十里)、南靖寮莊(四十里)、嵌頭厝莊(四十里)、水井仔莊(四十一里)、到孔山莊(四十二里)、山豬堀莊(三十七里)、溪底寮莊(三十七里)、柿仔寮莊(四十二里)、過山莊(四十二里)、詔安寮莊(四十五里)、小半天莊(四十五里)、尖山坑莊(四十五里)、苦苓莊(四十五里)、番尾坑莊(四十五里)、龜仔頭莊(四十五里)、茅仔埔莊(四十六里)、大草埔莊(四十六里)、雙溪莊(四十六里)、二坪坑莊(四十六里)、上九芎莊(四十八里)、半嶺莊(五十里)、龍眼林莊(五十里)、芋蓁蛉莊(五十里)、埔頂莊(五十二里)、永定厝莊(五十五里)、幼葉林莊(五十五里)。
打貓東下保(莊三十一。城東方六里起):橋頭莊(六里)、十四甲莊(八里)、東湖莊(八里)、塗樓莊(八里)、埤角莊(八里)、下洋莊(八里)、北勢仔莊(十里)、林仔尾莊(十里)、內埔莊(十五里)、番仔潭莊(十五里)、雙寬潭莊(十五里)、山坑仔莊(十六里)、姜仔窩莊(二十里)、獅仔頭莊(二十里)、圳頭坑莊(二十里)、葉仔林莊(二十二里)、中林莊(二十里)、溪心仔莊(二十里)、芎蕉湖莊(二十三里)、林仔頭莊(二十五里)、頂員林莊(二十三里)、水碓仔莊(二十五里)、木柵寮莊(二十六里)、大埔尾莊(二十五里)、潭底莊(二十五里)、沙崙仔莊(二十七里)、崎頭莊(二十六里)、松仔腳莊(二十里)、溪邊厝莊(二十八里)、麻園寮莊(二十八里)、山崙仔莊(二十七里)。
果毅後保(莊十。城東方四十里起):果毅街莊(四十里)、埤仔腳莊(四十里)、大腳腿莊(四十里)、小腳腿莊(四十里)、山仔腳莊(四十里)、新厝仔莊(四十里)、本縣莊(四十里)、山豬隅莊(四十里)、果毅後莊(四十里)、大潭莊(四十里)。
白鬚公潭保(莊四十四。城西方四十里起):樹仔頭莊(四十里)、半月莊(四十里)、山仔腳莊(四十里)、金京林莊(四十里)、龜仔港莊(四十里)、考試潭莊(四十里)、龜拔山莊(四十里)、頂白沙墩莊(四十里)、貴舍莊(四十里)、船頭莊(四十里)、鹽地莊(四十里)、粟仔崙莊(四十里)、頂莊(四十里)、頂下中莊(四十里)、溪底寮莊(四十里)、下白沙墩(四十里)、牛椆底莊(四十里)、蘆竹潭莊(四十里)、溪墘莊(四十一里)、瓦磘莊(四十二里)、岸內莊(四十二里)、二莊仔莊(四十二里)、大路頭莊(四十二里)、牛椆仔莊(四十二里)、五間厝莊(四十二里)、番仔溝莊(四十二里)、港後莊(四十六里)、七塊厝莊(四十二里)、牛挑灣莊(四十三里)、下溪洲莊(四十三里)、上溪洲莊(四十三里)、田尾莊(四十五里)、北勢寮莊(四十五里)、南勢竹莊(四十五里)、埤仔頭莊(四十五里)、塭仔莊(四十五里)、過溝仔莊(四十五里)、竹仔腳莊(四十五里)、後埔莊(四十五里)、樹仔腳莊(四十六里)、掌潭莊(四十七里)、租藉宅莊(四十里)、下潭莊(四十五里)、后莊仔莊(四十五里)。
嘉義西保(莊三十二。城西方三里起):角仔寮莊(三里)、草地尾莊(三里)、下路頭莊(三里)、台斗坑莊(三里)、枋仔林莊(三里)、後莊仔莊(四里)、和尚莊(四里)、崎仔頭莊(五里)、下埤仔莊(五里)、盧厝莊(五里)、蕭竹仔腳莊(七里)、水仔尾莊(七里)、柳仔林莊(八里)、水娛厝莊(九里)、蝦仔寮莊(十里)、龍山腳莊(十里)、吳竹仔腳莊(十一里)、水堀頭莊(十二里)、麻園寮莊(十一里)、外林莊(十二里)、瓦厝莊(十三里)、十一指莊(十四里)、頂樹頭莊(十五里)、下樹頭莊(十五里)、後港仔莊(十二里)、牛寮溪南莊(十七里)、南靖莊(十八里)、卓標莊(十八里)、項過溝莊(十八里)、圍仔莊(十八里)、頂半天莊(三十里)、荖籐宅莊(四里)。
鹿仔草保(莊十三。城西二十五里起):過溝仔莊(二十五里)、毛蠏行莊(二十五里)、后堀莊(二十五里)、鎮平莊(二十五里)、枋橋莊(二十六里)、麻豆店莊(二十六里)、山仔腳莊(二十八里)、后寮莊(二十八里)、中寮莊(二十八里)、下半天莊(二十八里)、鹿仔草莊(三十里)、施厝寮莊(三十三里)、海豐莊(三十五里)。
龍蛟潭保(莊二十二。城西方四十里起):二竹圍莊(四十四里)、三塊厝莊(四十四里)、安溪寮莊(五十五里)、龍鬚潭莊(四十五里)、后鎮莊(四十五里)、三腳貓莊(四十五里)、角帶圍莊(四十五里)、新莊仔莊(四十五里)、西后寮莊(四十五里)、東后寮莊(四十五里)、朴仔腳莊(四十五里)、番仔寮莊(四十五里)、洲仔寮莊(四十五里)、水碓莊(四十五里)、北港仔莊(五十里)、槺榔港莊(五十里)、竹頭圍莊(五十里)、菜補廍莊(五十二里)、崩山莊(五十五里)、新店莊(五十五里)、井水港莊(五十五里)、過溝仔莊(五十七里)。
柴頭港保(莊三十五。城西方三里起):劉厝莊(三里)、港仔坪莊(三里)、后莊仔(四里)、姜母寮莊(四里)、鴿溪寮莊(六里)、頂寮莊(六里)、下寮莊(六里)、新厝仔莊(六里)、拔仔林莊(七里)、柴頭港莊(七里)、萆麻腳莊(七里)、后莊仔莊(七里)、港口莊(七里)、大溪厝莊(七里)、頂寮莊(六里)、竹仔腳莊(七里)、大掘尾莊(九里)、拔仔林莊(七里)、頂埔心莊(七里)、高厝莊(十二里)、老店莊(九里)、大崙莊(十二里)、下塗溝莊(十三里)、粗溪莊(八里)、魚寮莊(十二里)、福安厝莊(十二里)、頂塗溝莊(十一里)、黃金營莊(十二里)、二重溝莊(十三里)、黃厝港莊(十二里)、海洋莊(十三里)、正音厝莊(十三里)、萆麻厝莊(十二里)、白鴿厝莊(十三里)、關命厝莊(十三里)。
大槺榔保(莊十五。城西方三十里起):北港街莊(三十里)、三槺榔莊(三十里)、牛椆腳莊(三十一里)、劉厝莊(三十二里)、樹仔腳莊(三十二里)、海埔寮莊(三十五里)、塗間厝莊(三十三里)、斗六尾莊(三十三里)、考試潭莊(三十八里)、斗六厝莊(三十五里)、水漆寮莊(三十五里)、溝皂莊(三十五里)、竹仔腳莊(三十五里)、番仔溝莊(四十里)、春牛埔莊(四十二里)。
大坵田東保(莊二十二。城西三十三里起):瓦磘寮莊(三十三里)、蕭壠莊(四十里)、五間厝莊(三十五里)、海豐莊(三十五里)、竹腳寮莊(三十三里)、土庫街莊(三十五里)、中湳仔莊(三十五里)、潮陽莊(三十五五)、過港莊(三十五里)、青埔莊(三十八里)、頂湳莊(三十五里)、牛埔仔莊(四十里)、大墩莊(四十里)、北溪厝莊(四十里)、平和厝莊(四十里)、前麻園莊(四十里)、后麻園莊(四十里)、棋盤厝莊(四十里)、大崙莊(四十里)、堀頭莊(四十里)、安溪寮莊(四十里)、前溪仔莊(四十里)。
白沙墩保(莊十二。城西方三十里起):東莊(三十里)、鹿寮莊(三十里)、龍巖厝莊(三十二里)、湖仔內莊(三十五里)、潭墘莊(四十里)、卓運厝莊(四十里)、埔姜崙莊(四十里)、潭內莊(四十五里)、水磨莊(五十里)、中湖莊(五十五里)、十三寮莊(五十五里)、溪底莊(六十里)。
茅港尾保(莊十八。城南方五十二里起):灰磘莊(五十二里)、后寮莊(五十二里)、竹仔腳莊(五十三里)、火燒珠莊(五十二里)、十六甲莊(五十三里)、前寮莊(五十三里)、十六甲尾莊(五十四里)、紅毛厝莊(五十四里)、下營莊(六十里)、洲仔莊(五十五里)、茅港尾莊(六十里)、連表莊(六十三里)、中營莊(六十里)、右武衛莊(六十里)、南廍莊(六十三里)、北廍莊(六十三里)、西寮莊(六十三里)、下橋頭莊(五十七里)。
鐵線橋保(莊二十二。城南方四十里起):急水溪莊(四十里)、火燒店莊(四十四里)、八老爺莊(四十五里)、下窩莊(四十六里)、溫厝廍莊(四十六里)、菜公莊(四十九里)、崙仔頂莊(四十九里)、五間厝莊(四十九里)、挖仔莊(四十九里)、莿桐腳莊(四十九里)、五甲尾莊(四十九里)、鐵線橋街(五十里)、查畝營莊(五十里)、東路莊(五十里)、秀才莊(五十里)、姑台莊(五十里)、竹仔腳莊(五十里)、蜈蜞坑莊(五十里)、下林仔莊(五十二里)、坔頭港莊(五十二里)、天保莊(四十六里)、五軍營(四十五里)。
下茄苳南保(莊二十八。城西南方八里起):溪洲仔莊(八里)、紅毛寮莊(十二里)、中莊仔莊(十二里)、牛椆埔莊(十二里)、枋樹角莊(十二里)、番仔寮莊(十二里)、半月莊(十二里)、三界埔莊(十二里)、石仔硄莊(十五里)、馬椆後莊(二十里)、大埔莊(二十里)、下秀祐莊(二十五里)、頂秀祐莊(二十五里)、大排竹莊(二十五里)、宅仔內莊(二十五里)、新厝莊(二十五里)、客莊內莊(二十里)、馬樹林莊(二十里)、本協莊(三十里)、永安街莊(三十里)、安溪寮莊(三十五里)、許丑莊(三十五里)、埤寮莊(三十五里)、土庫莊(三十五里)、卯舍莊(三十五里)、菜寮莊(四十里)、過溝仔莊(四十里)、昔仔寺莊(四十里)。
下茄苳北保(莊三十八。城南方十五里起):外溪洲莊(十五里)、將軍莊(十五里)、加走林莊(十五里)、海豐厝莊(十八里)、三間厝莊(二十里)、溪洲莊(二十五里)、嵌子頭莊(二十里)、頂山仔莊(二十里)、詔安厝莊(二十里)、三角潭莊(二十里)、北埔莊(二十里)、連潭厝莊(二十里)、大排竹莊(二十二里)、竹仔腳莊(二十二里)、埔仔厝莊(二十五里)、下莊仔莊(二十二里)、三角仔莊(二十二里)、頂土潭莊(二十五里)、外崎內莊(二十二里)、上加冬莊(二十五里)、無竹圍莊(二十五里)、下土溝莊(二十五里)、后壁寮莊(二十五里)、埤仔頭莊(二十二里)、前青寮莊(二十五里)、后青寮莊(二十五里)、烏磘莊(二十五里)、崩埤莊(二十五里)、竹圍仔莊(三十里)、內枋林莊(三十里)、下加冬莊(三十里)、營尾莊(三十里)、新港東莊(三十二里)、頂長短樹莊(三十二里)、下長短樹莊(三十二里)、魚寮莊(三十二里)、加冬仔莊(三十五里)、竹圍後莊(三十五里)。
打貓西保(莊十七。城北方十八里起):大潭莊(十八里)、新南港莊(二十里)、海豐莊(二十里)、后底寮莊(三十里)、天錫莊(二十里)、埤仔頭莊(二十里)、田心仔莊(二十二里)、古民莊(二十二里)、西勢潭莊(二十三里)、溝仔坪莊(二十五里)、頂菜園莊(二十五里)、下菜園莊(二十五里)、坂頭厝莊(二十五里)、大柴林腳莊(二十七里)、崙仔莊(二十七里)、灣仔內莊(二十七里)、舊南港莊(三十里)。
打貓北保(莊二十四。城北方八里起):鴨母坔莊(八里)、內青埔莊(十里)、打貓街(十二里)、舊社港莊(九里)、下埤頭莊(十八里)、排仔路莊(二十里)、甘蔗崙莊(二十里)、大莆林莊(二十里)、大湖莊(二十二里)、走豬莊(二十二里)、游厝莊(二十二里)、陳井寮莊(二十二里)、蘆竹角莊(二十三里)、大和街莊(二十三里)、西勢潭莊(二十四里)、新莊(二十四里)、萡雁岸莊(二十五里)、柳樹腳莊(二十五里)、三塊厝莊(二十五里)、下崙莊(二十七里)、大埤頭莊(二十七里)、霞包連莊(二十七里)、后莊(二十七里)、上鎮平莊(三十里)。
他里霧保(莊五十七。城北方二十五里起):興化店莊(二十五里)、中洲仔莊(二十五里)、廍前寮莊(二十六里)、南靖厝莊(二十六里)、包借莊(二十六里)、石龜溪莊(二十六里)、馬厝莊(二十七里)、聯芳莊(二十七里)、后溝莊(二十八里)、南勢莊(二十八里)、頂埤頭莊(二十九里)、阿丹莊(二十九里)、他里霧街(三十里)、番仔莊(三十里)、社頭莊(三十里)、灣潭莊(三十里)、埔羗崙莊(三十里)、頂田尾莊(三十里)、溪底大莊(三十里)、新崙莊(三十里)、港墘莊(三十里)、溫厝角莊(三十一里)、竹篙厝莊(三十里)、瓦莊(三十里)、大東莊(三十二里)、下崙莊(三十里)、五間厝莊(三十里)、竹頭角莊(三十二里)、猴問溝莊(三十一里)、佃仔林莊(三十二里)、萆麻莊(三十里)、雙廍崙莊(三十里)、舊社莊(三十二里)、溪洲仔莊(三十里)、大新莊(三十二里)、松樹腳莊(三十里)、苦苓莊(三十三里)、頂坔莊(三十三里)、西勢莊(三十三里)、田頭仔莊(三十三里)、新厝寮莊(三十三里)、頂麻園莊(三十四里)、后莊(三十四里)、北勢莊(三十四里)、三塊厝莊(三十五里)、舊大莊(三十五里)、惠來厝莊(三十五里)、菁仔園莊(三十五里)、下岸莊(三十五里)、庵古坑莊(三十五里)、嵌頭厝莊(三十五里)、過溝莊(三十六里)、嵌仔腳莊(三十六里)、加冬腳莊(三十八里)、林仔莊(二十七里)、將軍崙莊(三十里)、新莊仔莊(二十七里)。
善化里東保(莊八。城東南方六十五里起):社仔莊(六十五里)、墓庵莊(七十里)、番仔渡頭莊(七十里)、石腳桶莊(七十里)、草地尾莊(七十里)、三塊厝莊(七十里)、潮洲莊(七十里)、大湖莊(七十里)。
善化里西保(莊十。城東南方七十里起):石仔瀨莊(七十里)、縣莊(七十二里)、后堀莊(七十五里〕、秀才莊(八十里)、三嵌莊(八十里)、斗六仔莊(八十里)、頭社莊(八十五里)、口林口莊(九十里)、口消釐莊(九十里)、內消釐莊(九十里)。
赤山保(莊二十三。城東南方五十里起):六甲莊(五十里)、王爺宮莊(五十里)、大坵園莊(五十里)、北勢坑莊(五十里)、笨潭莊(五十里)、水漆林莊(五十里)、五甲莊(五十五里)、二三甲莊(五十五里)、七甲莊(五十五里)、二鎮莊(五十五里)、烏山頭莊(五十七里)、角秀莊(五十七里)、中協莊(五十七里)、官佃莊(五十七里)、拔仔林莊(五十八里)、番仔田莊(五十八里)、三結義莊(五十八里)、青埔莊(六十里)、林鳳林莊(六十里)、龜仔港莊(六十里)、港仔頭莊(六十里)、中社莊(六十里)、土庫莊(六十里)。
打貓南保(莊三十九。城西南方六里起):牛椆溪莊(六里)、監生厝莊(八里)、番仔寮莊(八里)、牛椆溪莊(八里)、江厝店莊(八里)、江厝仔莊(八里)、店仔頭莊(十里)、東勢湖莊(十里)、南路厝莊(十里)、下土庫莊(十里)、海豐厝莊(十里)、竹圍內莊(十一里)、大坪頂莊(十二里)、山仔腳莊(十二里)、崙仔頂莊(十二里)、后莊北莊(十二里)、新莊(十二里)、頂寮莊(十三里)、下寮莊(十三里)、甘棠莊(十三里)、本廳莊(十三里)、柿仔寮莊(十三里)、橋仔頭莊(十三里)、虎尾寮莊(十五里)、崙尾莊(十三里)、南靖莊(十五里)、西莊(十五里)、柳仔溝莊(十五里)、雙援莊(十五里)、番仔溝莊(十五里)、圳溝寮莊(十六里)、三疊溪莊(十六里)、阿連莊(十六里)、菜堂莊(十七里)、頂崙莊(十七里)、頂塗庫莊(十七里)、下崙莊(十七里)、竹圍腳仔莊(十七里)、雙溪口莊(十八里)。
安定里西保(莊二十二。城西南方八十里起):蕭壠莊(八十里)、番仔寮莊(八十里)、新港仔莊(八十二里)、歐汪莊(八十里)、大潭寮莊(八十二里)、將軍莊(八十二里)、頂山腳莊(八十二里)、下營莊(八十二里)、鯤身莊(八十二里)、馬沙溝莊(八十二里)、嵌頭寮莊(八十二里)、中寮莊(八十二里)、後港仔莊(八十二里)、口寮莊(八十二里)、番仔厝莊(八十二里)、篤加莊(八十二里)、山仔莊(八十三里)、磚仔磘莊(八十三里)、北埔莊(八十三里)、角帶圍莊(八十二里)、港口莊(八十二里)、苓仔寮莊(八十三里)。
麻豆保(莊二十一。城西南方六十七里起):山寮灣莊(六十七里)、麻豆莊(七十里)、嵌頭莊(七十里)、寮仔廍莊(七十里)、西東莊(七十里)、瓦磘莊(七十里)、吾禮仔莊(七十里)、總爺街(七十里)、海埔莊(七十里)、草坔莊(七十里)、二重港莊(七十里)、學堂莊(七十里)、安業莊(七十一里)、灰磘港莊(七十二里)、東溪洲莊(七十四里)、六龜班莊(七十二里)、苓仔林莊(七十二里)、大灣莊(七十二里)、埤仔頭莊(七十三里)、方厝寮莊(七十四里)、謝厝寮莊(七十五里)。
佳里興保(莊十三。城西南方六十三里起):客仔寮莊(六十三里)、海埔寮莊(六十五里)、北勢莊(六十七里)、營後莊(六十八里)、子龍廟莊(六十八里)、佳里興莊(七十里)、營頂莊(七十里)、菜堂莊(七十里)、麻豆口莊(七十里)、溪底寮莊(七十里)、後班莊(七十一里)、番仔寮莊(七十里)、同安寮莊(七十三里)。
太子宮保(莊四。城西南方四十五里起):太子宮莊(四十五里)、角帶圍莊(四十五里)、新營莊(四十五里)、舊廍莊(五十里)。
鹽水港保(莊十九。城西南方四十里起):鹽水港街(四十里)、土庫莊(四十一里)、觀音莊(四十二里)、上帝廟莊(四十二里)、菜公堂莊(四十二里)、溪洲寮莊(四十六里)、後寮莊(四十四里)、舊營莊(四十四里)、番仔厝莊(四十八里)、竹仔腳莊(四十七里)、頂嵌莊(四十七里)、魏厝寮莊(五十里)、倒加冬莊(四十八里)、洪厝寮莊(四十八里)、大埔莊(五十里)、莿仔寮莊(五十三里)、田寮莊(五十里)、飯店莊(五十三里)、麻油寮莊(五十五里)。
安定里西港仔保(莊二十四。城西南方八十里起):中洲仔莊(八十里)、謝厝寮莊(八十里)、八份寮莊(八十二里)、外路頭莊(八十二里)、烏竹林莊(八十二里)、大竹林莊(八十二里)、南海埔莊(八十二里)、大塭寮莊(八十二里)、壕殼港莊(八十二里)、后營莊(八十二里)、蘆竹崙莊(八十二里)、塗庫莊(八十二里)、芋寮莊(八十二里)、沙塵仔莊(八十二里)、西港仔莊(八十三里)、雙張廍莊(八十三里)、含西港莊(八十三里)、姑媽莊(八十三里)、大西莊(八十三里)、打鐵莊(八十三里)、檨竹林莊(八十四里)、荔芝林莊(八十五里)、堀仔頭莊(八十五里)、海寮莊(八十五里)。
斗六門保(莊五十四。城東北方三十四里起):瓦厝仔莊(三十四里)、枋橋莊(三十四里)、大北勢莊(三十五里)、九老爺莊(三十五里)、江厝仔莊(三十五里)、田心仔莊(三十五里)、水碓莊(三十五里)、溝仔背莊(三十五里)、加冬腳莊(三十五里)、蕭厝莊(三十五里)、大崙莊(三十六里)、深圳崙莊(三十六里)、大潭莊(三十七里)、石林頭莊(三十七里)、曾林頭莊(三十七里)、崙仔莊(三十九里)、蓮花埤頭莊(四十里)、番仔溝莊(四十里)、東和街(四十里)、番仔井莊(四十里)、水流翁莊(四十里)、西勢尾莊(四十里)、崙仔頂莊(四十里)、泮池莊(四十里)、六甲埤莊(四十里)、廿五封莊(四十里)、保長廍莊(四十里)、頂下新莊(四十里)、竹頭角莊(四十里)、黃林頭莊(四十里)、菜公莊(四十里)、海豐崙莊(四十里)、高林頭莊(四十里)、朱丹灣莊(四十二里)、大竹圍莊(四十二里)、何林頭莊(四十三里)、牛埔莊(四十五里)、埤仔頭莊(四十五里)、頂紫里莊(四十五里)、井仔埔莊(四十五里)、內林莊(四十五里)、石留班莊(四十五里)、咬九莊(四十六里)、棋盤厝莊(四十七里)、后莊仔莊(四十八里)、新厝莊(五十里)、九芎林莊(五十里)、斗六東莊(五十三里)、湖山寮莊(六十里)、大坪頂莊(六十里)、斗六街莊(四十里)、社口莊(四十里)、劉厝莊(三十五里)、內林莊(五十六里)。
鯉魚頭保(莊十三。城東北方六十里起):桶頭莊(六十里)、芋蓁崙莊(六十里)、木瓜潭(六十里)、東勢坑莊(六十二里)、山坪頂莊(六十二里)、山邊厝莊(六十二里)、不知春莊(六十三里)、詔安寮莊(六十四里)、鯉魚尾莊(六十五里)、過溪仔莊(六十五里)、檨仔坑莊(六十五里)、枋樹湖莊(六十五里)、柯仔坑莊(六十六里)。
尖山保(莊四十九。城西北方四十里起):口湖莊(五十里)、藍投園莊(五十四里)、拔仔腳莊(五十五里)、新莊仔莊(四十里)、烏麻園莊(五十五里)、蚶仔寮莊(六十里)、蔡厝莊(四十二里)、秖仔挖莊(六十里)、鵝毛墩莊(六十里)、海豐莊(四十三里)、鬼子山莊(六十里)、鹽水堀莊(六十里)、新厝仔莊(四十七里)、三條圳莊(六十里)、薄仔寮莊(六十里)、后湖莊(四十八里)、溪仔崙莊(六十里)、林厝莊(六十里)、鹿寮莊(五十里)、大溝莊(六十四里)、蠔寮莊(六十四里)、保長湖莊(五十里)、水漆林莊(四十二里)、鹿場莊(四十二里)、三塊厝莊(五十二里)、尖山仔莊(四十五里)、水尾莊(四十三里)、試湖莊(五十三里)、萬興莊(四十五里)、大溝莊(四十六里)、安溪寮莊(五十四里)、食水堀莊(四十七里)、埤仔腳莊(四十七里)、新港仔莊(六十里)、蕭厝莊(四十九里)、牛擔灣莊(五十里)、竹達寮莊(六十里)、過溝仔莊(五十里)、椬梧二莊(五十二里)、下崙莊(六十里)、水后厝莊(五十二里)、陽朝湖莊(五十二里)、三界莊(六十里)、外埔莊(五十二里)、施厝湖莊(五十三里)、牽罟湖莊(六十里)、東莊寮莊(五十三里)、鰲潭莊(五十三里)、水尿港莊(六十四里)。
大坵田西保(莊二十二。城西北方二十二里起):雙連潭莊(三十二里)、洲仔內莊(三十二里)、三塊厝莊(三十三里)、墩仔頭莊(三十三里)、下蔦松莊(三十四里)、港墘莊(三十四里)、副潮莊(三十四里)、海埔莊(三十四里)、龜仔頭港莊(三十四里)、甕菜埔莊(三十四里)、船仔莊(三十五里)、圍仔內莊(三十五里)、鴨母寮莊(三十五里)、頂東石莊(三十六里)、下東石莊(三十六里)、大路頭莊(三十八里)、鹿仔草莊(三十九里)、下竹仔莊(四十四里)、前東港莊(四十六里)、后東港莊(四十六里)、布袋嘴莊(四十六里)、內田莊(四十七里)。
——右保三十六、莊九百三十六。
·山水(橋梁、陂塘附後)
大武巒山:在縣治三十一里。高出層雲,為邑治主山。
鹿楮山:在縣治東六十里。自葉林山而來;與大利、鹿埔,俱為縣治右肩。
大利山:在縣治東六十里。大武膋山之分支也。平岡數十里,為熟番社。
鹿埔山:在縣治東六十里。平衍與大利等。
阿里山:在縣治東十里。山極遼闊,連綿數十里;為八社熟番所居。
小龜佛山:在縣治東四十里。峰巒秀出,為邑後障。
大武膋山:在縣治東一百二十里。層巒疊嶂,聳立青雲。自大武巒發脈;北折為葉林、大利諸山。
枋岸山:在縣治東南十五里。鹿埔之北。
消離山:在縣治東南八十里。與虎頭、嵌頭山,皆在大武壠之後。
鹿駝山:在縣治東南一百里。消離之東。
虎頭山:在縣治東南四十五里。形如虎頭,故名。
嵌頭山:在縣治東南五十里。虎頭東北。
內加拔山:在縣治東南一百里。由大武巒山蜿蜓而來;高百丈有餘,攀躋莫及。前趨,即為筆架、玉案諸山。
狼包山:在縣治東南一百里。大武巒東北。
■〈人上番下〉米基山:在縣治東南一百二十里。木林叢雜,惟抽藤、燒炭者到其地。
烏山:在縣治東南一百一十里。不高而廣。居大武壠之前。
東西煙山:在縣治東南一百里。虎頭以東,歸化生番之地。
玉案山:在縣治東南一百里。由筆架北折而西,為文廟對案。
大石門山:在縣治東南三十里。林深箐密,最易藏奸。朱逆亂平之後,餘匪多匿此山;提督藍廷珍盡數搜獲,設汛守之。
小石門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大石門之西南。
火山: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山多亂石;石隙泉湧,火出水中。
赤山:在縣東南四十里。平岡小阜。
翁仔上天山:在縣東南八十里。形極峻險,豎脊挺步如老翁扶笻上天。
筆架山:在縣東南八十里。五峰秀峭,形如筆架;為嘉邑之文峰。
五步練山:在縣東南八十里。嵌頭東北。
馬椆山:在縣東南二十里。赤山之東。
玉山:在縣東北,人跡不到;大武巒之後障也。終歲積雪,盛暑不消。晴明時,偶得見之;少頃雲霧即合。見時,非風即雨;甚騐。
大福興山:在縣東北七十里。又名大目根山。
細葉林山:在縣東北七十里。與大武巒山相接,自東旋北;為邑治右肩。
覆鼎金山:在縣東北十里。與大福興、葉林,俱為邑治右肩。
鼎蓋樑山:在縣東北六十里。葉林山東北。
梅花坑山:在縣東北四十里。山多梅花,故名。
奇冷岸山:在縣東北五十里。山內冷極,氣候與他山迥別。
尖山:在縣東北四十里。孤峰特拔,秀甲諸山。
牛椆山:在縣西北十里。為邑治護沙。其下復自右旋左,蛇伏於草地。尾有小山,迎於水口;為邑治鎖鑰。
荷包嶼:在縣西三十里。鹽水港口小嶼。
北門嶼:在縣西南五十里。沙馬溝之右。
南北鯤身:在縣西南七十里。沙阜堆聚,與台邑之七鯤身同;雖離海岸,水淺可涉而至。
青鯤身:在縣西南六十里。鹽水港沙阜。
青峰闕:在縣西南八十里。西臨大海,上建砲台。
牛椆溪:在縣西五里。發源大武巒山麓;歷大福興山,西經猴樹港,轉由青峰闕入海。
八獎溪:在縣南七里。源出內山;西入東港南轉,而由青峰闕入海。
急水溪:在縣南四十里。源發自內山;經內連桁入海。
灣裏溪:在縣西南七十里。源出礁吧哖社內;經大武壠山合卓猴山之流遶赤山後,匯歐汪溪(已淤)入海。
新港溪:在縣南五十里。源出台邑木岡山;流逕洲仔尾入海。溪南為台界、北屬嘉界。nian
加拔溪:在縣東南四十里。自內山發源;經八獎北匯鹽水港而入海。
石龜溪:在縣北二十五里。源發奇冷山;歷他里霧,至雙溪口匯三疊溪而入海。
三疊溪:在縣北二十里。發源阿里山南;經雙溪口之南為笨港,由楫仔寮入海。
虎尾溪:在縣北六十里。源發彰邑水沙連;南為嘉界、北屬彰界。「舊志」稱:春、夏雨多,水濁而迅;有經月不得渡者。然現在已成乾溪;雖久雨徒涉可渡,迥非往日之洶洶矣。
九重溪:在縣西南五十里。已成旱溪;久雨,則小水而已。
十八重溪:在縣西南六十里。有橋可通。
曾文溪:在縣西南七十里。即新港灣裏溪之下流也。
歐汪溪:在縣西南七十里。已成平原,尚存舊趾。
白水溪: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源發玉案山麓。
笨港:在縣西三十里。由三疊溪分流入海。
朴仔腳港:在縣西三十里。由外溪分流,椆笨港而入牛椆溪(「舊志」不載)。
北港:在縣西三十里。即笨港附莊之別名(「舊志」不載)。
下湖港:在縣西五十里。海岸浮沙現於水外者為港,水漲沙痕隱約者為湖。湖內潮退見底,行舟處有溝一道。潮退時尚有六、七尺深,不致擱底;潮漲水深丈餘,千石船可以出入(「舊志」不載)。
樹苓湖:在縣西九十里。湖內水常深,下湖之外澳也。出湖舟遇逆風,可寄泊於此(「舊志」不載)。舟至鹿港口,猝遇北風,逆不得入;則沿海岸深處,駛往下湖或樹苓湖灣避可也。自鹿港口外水底有暗沙一條,名曰「定線」,望之無形;見湧,即宜遠避。犯者,舟立碎。舟人點香為準,曰更香;週迴一晝夜,點更香七枝。每枝香,准一時七刻有零。自鹿至湖點更香一枝二寸,則可出定線尾;轉舵東行,即為下湖矣。如遇風暴、又值潮退不得入湖,則收泊樹苓湖內,可以稍避;不然,則須駛回內地矣。再定線尾有暗沙名曰「破布線」一條,尤宜慎之。
鐵線橋港:在縣南五十五里。舊樹風港分入,有橋。
茅港尾港:在縣南六十里。發源加拔溪,有橋。
猴樹港:在縣西南五十里。自牛椆溪南,經青峰闕入海。小漁舟灣泊。
茄定港:在縣西南三十里。由雙溪,經笨港達牛椆溪入海。小漁舟灣泊(「舊志」不載)。
鹽水港:在縣西南四十里。由東港東,入於海。
井水港(俗名井仔腳):在縣西南四十里。鹽水港之分港也。水深三、四尺;運鹽商船停泊外海,用小駁船盤載登舟。俗名井仔腳(「舊志」有載而不詳)。
布袋嘴港:在縣西南六十里。與北門嶼南北對列,即瀨東、北場也;為鹽水港之分港(「舊志」不載)。
土地公港: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小漁舟灣泊。
枋樹腳渡:在縣南三十里。南浦寺僧設渡濟人。
牛椆溪渡:在縣北十二里。今為平埔。
大莆林渡:在縣北三十里。今為平埔。
朴仔腳渡:在縣北三十里。民間以竹筏濟人。
大匏崙渡:在縣東南四十里。大武壠社番設渡濟人。
走馬瀨渡:在縣東南四十里。大武壠社番設渡濟人。
鐵線橋渡:在縣東南五十五里。麻豆社番設渡濟人。
榕樹王渡:在縣西南三十里。城隍廟僧設渡濟人。
茅港尾渡:在縣西南六十里。麻豆社番設渡濟人。
蕭壠渡:在縣西南七十里。蕭壠社番設渡濟人。
灣裏渡:在縣西南六十五里。港戶盧斗設渡濟人。另有小姑船三十餘只運載雜貨,可由外港達台、鳳、嘉三邑。
(附)橋梁
西門外橋:附郭,性義門外。長三丈,以木為之。
番仔溝橋:西門外文廟西。以木為之。
新店橋:鹽水港大路。
白鬚公潭橋:鹽水港大路。長四丈,砌石為之。
鹽水港北橋:鹽水港街。春、夏水漲,常漂蕩;須時時修造。
茅港尾橋:秋、冬編竹為橋,上覆以土;春、夏常為水漲漂沒,則以竹筏濟人。後邑紳請建木橋,下砌以石,長四丈餘;稍免漂蕩。
鐵線橋:長三丈餘,以木為之。
番仔橋:赤山、麻豆往來大路。
麻豆口橋:距水堀頭百步。南北孔道。
木柵橋:通木柵孔道。
大排竹橋:沿山抵郡孔道。
斗六門橋:入斗六門大路。以木為之;水漲漂沒,時時修造。
笨港橋:入笨港大路。水漲漂沒,設渡濟入。
(附)陂塘(陂首蓄水以灌田園,備旱潦也)
諸羅大陂(柴頭港保):蓄八獎溪之流,長有二十餘里。大旱不涸,灌田十餘莊。
柳仔林陂(嘉義東保):蓄八獎溪之流,長有十餘里。大旱不涸,灌田十有餘里。
埔姜林陂:蓄八獎溪之流,長有十餘里。灌田十餘莊。
馬椆陂(哆囉國保):蓄內山土地公崎之流,長十餘里。灌本保內田。
楓仔林陂(下加冬保):原出白水溪。
安溪寮陂(鐵線橋保):源出白水溪,長有十餘里。
新營莊陂(嘉義東保):源出白水溪,長有三十餘里。
哆囉嘓大陂(哆囉嘓保):源出內山九重溪,長二十餘里。灌溉四莊田園,大旱不涸。
大腳腿陂(哆囉嘓保):蓄十八重溪之流,長十餘里。
朱曉陂(大坵田保):分荷包嶼大澤之流,長十餘里。
土獅仔陂(大坵田保):截牛椆溪出海之流,長五、六里。
狗咬竹陂(大坵田保):源出牛椆山,長二十餘里。
打貓大潭陂(打貓西保):有泉出其下;淋雨時,蓄柴頭港、打貓流注之水以足之。長五、六里。
打貓山腳大陂(打貓東保):截三疊溪之流,長十餘里。
雙溪口陂(打貓北保):分截三疊溪之流,以灌下埤頭各莊田。
陳莊大陂(他里霧保):截石龜溪及庵古坑二水,以灌本保南勢各莊田。
笨箕湖陂(他里霧保):分截虎尾溪之流,長十餘里。
北社尾陂(尖山保):蓄雙溪口之流。
北斗坑陂(他里霧保):截虎尾溪入海之流,以灌海豐等莊田。
大目根陂(大目根保):截牛椆溪入海之流,以灌菜堂坑等莊田。
大槺榔陂(大槺榔保):截雙溪之流,以灌大、小槺榔田畝。
橋頭陂(打貓保):蓄積天雨流注之水。
他里霧番仔陂(他里霧東保):蓄積天水。
尖山陂(他里霧北保):蓄積天水。
斗六莊陂(斗六保):蓄積天水。
走豬莊圳(他里霧保。水停蓄者為陂,流行而通洩者為圳):截石龜溪之流,以灌水莊及排仔路田。
荷包連圳(他里霧北保):分石龜溪之流,以灌青仔園數莊田。
加冬腳圳(他里霧南保):引石龜溪之流,以灌本莊及殿仔林二莊田。
北香湖(嘉義東保):附郭一里。泉深地廣,盤曲二里許;大旱不涸。即「舊志」八景之「北香秋荷」也。
龍湖(赤山保):龍湖巖。下有潭,清徹可鑑。
——右山嶼四十五、港一十一、溪十四、渡十一、橋十二、陂十二、圳三、湖二(鑿地得泉,以備旱潦;非海口湖也)。
·城池
東門:迎春門。
西門:性義門。
南門:阜財門。
北門:拱極門。
——右嘉義縣四門。
嘉義縣城:長八百丈零八尺,外週八百二十九丈一尺。內垣高一丈八尺,城上馬道闊一丈六尺四寸。雉碟一千二百垛,砲台四座,窩鋪九,水門四。濠溝週九百四十三丈,寬三丈六尺,深一丈二尺。
按「志」載:嘉義縣城先系竹圍,雍正元年改建土城。至乾隆元年,又改用三合土築成;長七百九十五丈。道光十三年六月,邑令單瑞龍同與水師提督王得祿合力勸捐修改,用磚石砌築;較他邑最為堅固。
·衙署
嘉義縣署:城東門。
笨港縣丞署:大槺榔保。
斗六門縣丞署(舊為巡檢,雍正元年改設):斗六門保。
佳里興巡檢暑:鹽水港保。
嘉義縣典史署:城東門。
·鋪舍
嘉義縣本城南〔門〕鋪(縣口):南至下加冬三十里、北至大崙腳埔三十里。
下加冬鋪:南至鐵線橋二十里、北至南門鋪三十里。
鐵線橋鋪:南至台屬曾文溪二十里、北至下加冬鋪二十里。
大崙腳鋪:北至彰屬西螺二十里,南至南門鋪三十里。
笨港鋪:西南至朱曉埤二十里、東至縣城三十里。
朱曉埤鋪:西至鹽水港二十里、東至縣城三十五里。
鹽水港鋪:南至鐵線橋十里、東至縣城四十里。
·防汛
嘉義營:參將一員、都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三員、把總四員、外委十員、額外四員、馬步戰守兵一千一百三十八名。
參將署:城北門。駐防嘉義城內汛,協防守備一員、把總一員、額外四員、馬步戰守兵四百名;管轄七大汛、八小汛、九塘(內八汛、四塘歸斗六都司分轄)。
城外汛(附城西南郭外):輪防把總一員、兵三十二名。
山底塘(附城西郭外):安兵六名。
牛椆溪塘(城西三十里大槺榔保):安兵五名。
打貓塘(城北十二里打貓北保):安兵五名。
水堀頭塘(城西南十二里嘉義西保):安兵六名。
八獎溪塘(城南十五里嘉義西保):安兵十名。
笨港汛(城西三十里大槺榔保):輪防千總一員、兵七十四名。
朴仔腳汛(城西南三十里大槺榔保):外委一員、兵十五名。
鹽水港汛(城西南四十里鹽水港保):輪防把總一員、兵九十名。
店仔口汛(城西南二十五里下加冬保):外委一員、兵四十名。
都司署(城東北四十里斗六門保):駐防斗六門汛,協防千總一員、外委四員、戰守兵一百五十名;管轄八大汛、四塘(內四汛、三塘地屬彰化,不載)。
大莆林汛(城北二十里打貓保):外委一員、兵二十名。
他里霧汛(城北二十里他里霧保):外委一員、兵四十名。
虎尾溪汛(城北四十里大坵田保):外委一員、兵十九名。
土庫汛(城北三十里大坵田西保):外委一員、兵三十名。
虎尾溪塘(城北四十里大坵田西保):安兵五名。
——右汛塘十七所。
·道里
東:東出迎春門五里大目根、五里頂溪心、五里竹頭崎,至諸山之麓。
南:南出阜財門五里邑西保、七里水堀頭、六里八獎溪、七里頂加冬、五里下加冬、七里鐵線橋、七里急水溪、六里查畝營、五里茅港尾、五里灣里溪、五里嵌頭、五里曾文溪,入臺灣縣界(南內路)。
北:北出拱極門五里埤仔頭、七里打貓、五里三疊溪、五里大莆林、五里打貓北保、五里他里霧、五里菁仔宅、五里虎尾溪,入彰化界(北內路)。
西:西出性義門五里粗溪、七里鹿仔草、八里白鬚公潭東保、十里鹽水港巡檢署。出義性門西北五里埤仔頭、七里大潭莊、五里打貓西保、八里笨港縣丞署。又由臺灣縣交界之灣裏溪十里蕭壠莊、五里麻豆莊、十里佳里興保、十里鹽水港、五里白須公潭東保、七里安溪寮、八里白鬚公潭西保、五里朴仔腳、七里大客莊、七里新埔莊、六里笨港汛、五里大槺榔、十里北港街、五里蔦松莊、六里柑仔寮、七里牛擔灣、七里尖山、五里海防莊、五里虎尾溪,入彰化縣界(北海口之外路)。
·嘉義縣輿圖說
嘉義縣治負山面海,海疆之巖邑也。南界曾文,北界虎尾;東倚武巒之麓,西臨笨港之濱。局度寬宏,平原廣沃;為南北之康莊,無崎嶇之險阻。往者,梟張醜類肆毒跳梁,動輒先乘嘉義;蓋邑居郡治之中衝,地為南北之關鍵。故嘉義存,則南北路之呼吸可通;嘉義失,則南北路之聲援俱絕。其所關於全郡安危者,豈淺鮮哉!經始之初,厥號諸羅;治連淡水,北迄雞籠。林逆之亂,台郡廳邑以次就陷,獨諸羅一邑屹然中立而不搖;此其民心之固,從可知矣。雍正元年,議以幅■〈巾員〉遼闊,每有鞭莫及之憂。乃請裁虎尾溪以北,添設一邑曰「彰化」;改諸羅為「嘉義」,蓋嘉其民之能知義耳。
境以內,大道蜿蜒,路分內外。自曾文溪,北由茅港尾、下加冬至縣城,逶迆北由打貓保、他里霧而之虎尾溪者,此通行之正道,為內路也。自灣里溪西出蕭壠、麻豆等莊,歷鹽水港、北港迂折北轉而達虎尾溪者,此海口之遶道,為外路也。橫溪疊疊,左繞右縈,天設之濠塹也;莊保重重,星羅棋布,自然之關隘也。斗六門扼北來之要,足資兩邑之屏藩;大武壠當南下之衝,可握郡垣之鎖鑰。內加拔、大武巒山深林密,為逋逃嘯聚之場;布袋嘴、朴仔腳水淺沙平,實奸宄覬覦之鑰。山防慮匪徒之私結化番,宜慎石門之出入;海防杜奸商之暗連洋盜,須嚴鹽港之稽查:此當年藍鼎元經理台疆之至論也。
唯是台郡入版二百餘年,蠢動之徒何可勝計;然而每有竊發,未嘗不旋踵而殲者:斯固國家聲威之所被,而亦前人籌畫之周詳耳。至若日久昇平,今昔情形不無遷變;則夫參酌時勢、相度機宜,經制上方,是又任之者所當綢繆於未雨之先矣。謹舉其大要,聊參末議以呈。
●彰化縣輿圖纂要
彰化縣圖
彰化縣輿圖表
彰化縣輿圖冊
·彰化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彰化縣輿圖表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彰化縣輿圖冊·
疆界
坊里
山
水
城池
衙署
鋪舍
營制
橋渡
道里
·疆界
查彰化縣未設以前,其地本屬諸羅縣(今之嘉義縣)管轄,統名半線保。自雍正元年間,分出諸羅地段,自虎尾溪起、至雞籠山後止為彰化縣。雍正元年,增設淡水廳;又將縣北大甲溪起、至雞籠止,截歸淡水同知管轄。現在南自虎尾溪起、至大甲溪南岸止,袤長一百里。東面負山、西面環海,廣計七、八十里至八、九十里不等(北首較窄、南首較寬)。離臺灣府城二百餘,與內地之泉州府遙遙相對;鹿港與泉州之蚶江對渡,計水程九更。其形勢稍偏,用羅盤指南針較對,北首稍偏於東(淡水更偏)、南首稍偏於西。自內山至沿海一帶,大約乙卯兼辛酉者也。
廣:東西距七十里至八、九十里不等(北首自山至海餘地窄,故形勢稍狹;自北而南漸漸開展,故形勢較廣)。
袤:南北距一百里(縣城稍偏於北,至大甲溪,計程四十里;南至虎尾溪,計程六十里:合共一百里)。
東界:均內山生番地界。
西界:均大海。
南界:至阿拔泉山,與嘉義交界。
北界:至大甲溪南岸,與淡水廳交界。
東南界:至小半天山,與水沙連生番交界。
西南界:至虎尾溪下流,亦與嘉義縣交界。
東北界:至阿里山,與生番交界。
西北界:至大甲溪口,與大海交界。
·坊里
彰屬地界,不分都圖,只分各保。每保之下,又分東、西保,上、下保;每保之中,村莊聚集,不敢四散雜處,防竊盜也。故村莊日多而保數無幾。
沙連保(城東南角。離城北十里左右):坪林莊、柴橋頭莊、集集莊、清水溝莊、溪洲莊、社寮莊、猴坑莊、木屐寮莊、珍湖莊、車兒寮、板寮街、過坑仔莊、柴牛椆莊、小半天、新寮、東埔■〈火內〉街、大水堀莊、湳仔莊、濁水莊、惠溪厝、屈尺龜、江西林莊、廣盛莊、大坪頂莊、下坪莊、頂埔莊、嵌頂莊、粗坑莊、筍仔林莊、林圮埔莊、籐湖莊、埔心莊、大坑內莊、三角潭莊、香員腳莊、鼻仔頭、尖仔尾、水車莊、湖仔厝、豬勝棕、柯仔坑、車店仔、咬狗寮、田寮莊、內湖莊、番仔寮、龜仔頭、水底寮、員山仔、牛塭輅、後埔仔。以上共五十一莊。
西螺保(在正南極邊,與嘉義交界。離城五、六十里不等):菜公溝莊、牛埔厝莊、檨仔腳莊、水尾莊(此四莊在西螺溪北)、后厝莊、茄苳莊、小茄苳莊、砙磘莊、大加冬莊、頂莊仔莊、湳仔莊、饒平厝莊、何厝莊、莿桐巷、張厝莊、甘厝莊、鹿場莊、新莊仔莊、三塊厝、公館仔莊、七座厝莊、太和寮莊、下坡莊、魚寮莊、頂湳莊、黃莉崙莊、廣興莊、藍厝莊、頂坡頭埧莊、頂崙仔莊、下坡頭埧莊、番雅莊、四塊厝、番社莊、菜園莊、新社莊、社口莊、肩公厝莊、下如塘莊、茄塘厝莊、占崙厝莊、水定厝、田寮莊、無九厝、楊賢莊、新莊仔莊、九民莊、溝仔漧、埔心莊、垵沙里、好伮崙、大化園、荷包嶼。以上共五十三莊。
布嶼保(分東保、西保)、海豐保(在正南、西南沿海交界。離城七十里):馬公厝莊、張揚厝莊、梗仔厝莊、康代寮、溪漧厝莊、路口厝莊、昌南莊、番仔埔莊、中厝莊、牛埔厝莊、七座厝莊、田尾莊、惠來厝莊、打牛湳莊、後莊仔莊、下加唐莊、后安寮莊、萬興莊、貓兒干莊、頂山腳莊、東勢寮莊、趙甲厝莊、溝頭莊、頂牛柵莊、廣東厝莊、東勢厝莊、菜公寮莊、崙前莊、崙背莊、夾仔頭莊、港足莊、新莊仔莊、竹圍仔莊、大新莊、八角亭莊、大有莊、潭漧莊、大義崙莊、番社莊、后厝仔莊、埤腳莊、崩溝寮莊、阿勸莊、羅厝莊、店仔莊、溝仔墘莊。以上共四十六莊。
大武郡保(分武東保、武西保。在正南東螺保之北。離城三十餘里):施厝平莊、鹿鳴莊、樟浦寮、南雅莊、浦興莊、出水莊、■〈米曲〉磘莊、內灣莊、林厝仔莊、萬連莊、香山莊、番仔崙、挖仔莊、大饒莊、脾斗莊、社頭街、許厝寮、卓乃潭莊、潮興莊、張厝莊、芋寮仔莊、嵌頂莊、半路厝莊、紅毛社厝、邱厝莊、溝漕莊、浮圳莊、烏罩莊、苦苓腳莊、太平莊、九分下莊、瓦窰厝莊、五辦頭莊、新厝仔厝、湳底莊、詹厝莊、陳厝莊、鎮平莊、新厝仔、大埔心、水港林莊、新舊館、新舊莊、二重湳莊、後三角莊、永靖街、湳港莊、二抱竹莊、前三角莊、關帝廳莊、湳港西莊、碑腳莊、曾厝崙莊、吳厝莊、羅厝莊、楊厝莊、四塊厝莊、竹仔腳莊、崙仔腳莊、同安宅莊、福興莊。以上共六十一莊。
二林保(分上保、下保。在西南極邊。離城四十餘里)、深耕保(在正南、東西螺交界之所。離城五十里左右):湖仔內街(毀)、胡厝莊、巫厝莊、頂廖莊、新莊仔莊、大■〈冖八大,上中下〉頭莊、北勢尾莊、田中央莊、大竹圍莊、車店莊、竹頭仔莊、四塊厝莊、覆鼎金莊、前柳莊、後柳莊、萬興莊、番薯莊、打銅莊、溪底寮莊、挖仔莊、番社莊、桃仔崙莊、港尾莊、港墘莊、新瓦磘莊、涂厝厝莊、西勢厝莊、番婆莊、萬合莊、下水莊、後厝仔莊(毀)、頂埤北莊、下埤北莊、山寮仔莊、新潮中莊、舊潮甲莊、馬港厝莊、草湖莊、北勢莊、車路口厝、加走莊、頂槺榔湖莊、外四塊厝莊、拔仔崙莊、茄苳溝莊、倒車灣莊、水尾莊、州仔莊、大突后莊、五條厝莊、頂山寮莊、下山寮莊、浸水莊、三塊厝莊、帶馬厝莊、公館莊、四股莊、土庫莊、竹圍仔莊、蘆竹塘莊、嵌頂莊、廣福莊、樹仔腳莊、詹厝崙莊、田頭仔莊、二林街、新堀仔莊、頂山仔腳莊、潭墘莊、下山仔腳莊、魚寮莊、廣東厝莊、番社莊、過埤山、番仔甲莊、內新仔莊、五莊仔莊、番挖街、海墘厝莊、下牛椆莊、游厝莊、西港莊、大排柵莊、小排柵莊、大湖厝莊、大城厝莊、火燒厝莊、橋仔頭莊、面前厝莊、下竹圍仔莊、福州厝莊、嵌仔腳莊、下崙莊、□□□□、□□□□、頂牛椆莊、內新厝莊、中圳仔莊、後壁寮莊、溝頭莊、湳仔莊、新廓莊、溪底寮莊、鹿寮莊、頂加堂莊、垓坮莊。以上兩共一百零六莊。
燕霧保(分上保、下保。在正南、東南交界處,大武郡之東北。離城二十餘里):白沙坑莊、湳尾莊、口莊、白沙坑溪南莊、中厝宅莊、楓腳莊、大坑內莊、中莊、秀水莊、虎山巖莊、茄苳腳莊、莊雅莊、赤塗崎莊、劉厝莊、新興莊、橋仔頭莊、■〈夾〉西莊、崙仔頂莊、內莊、北勢洋莊、田尾厝莊、三家春莊、鹿墘厝莊、灣仔口莊、金墩莊、蓮花池莊、擺塘莊、崙仔厝莊、茄苳林莊、過溝大莊、燕霧大莊、埤仔頭莊、三塊厝莊、外崙厝莊、犁頭厝莊、港尾莊、披腳莊、黃厝莊、加錫莊、大崙莊、東山莊、三橋莊、二抱竹莊、牛埔厝莊、員林莊、南平莊、三條圳莊、水碓莊、北勢莊、大埔厝莊、大三角潭莊、小三角潭莊。以上共五十二莊。
大肚保(分上、中、下三保。在正北,與淡水交界。離城二十里起、至四十里止):船仔頭莊、營盤埔莊、林仔頭莊、下尾厝莊、龍溪莊、頂勝■〈月胥〉莊、王田莊、山仔頂莊、社腳莊、坎仔腳莊、大肚街、山仔腳莊、水師寮莊(山頂毀)、下寮仔尾莊、辦仔頭莊、新厝仔莊、牛埔仔莊、西勢寮莊、塗葛堀莊、福州厝莊、六塊厝莊、頭湖莊、加投莊(毀)、水里港、三塊厝莊、鴨母寮莊、八張犁莊、大莊、陳厝莊、梧棲港街、南簡莊、槺榔仔莊、社口莊、大槺榔莊、允仔寮莊、高密莊、四塊厝莊、舊莊、王爺宮莊、海墘厝莊、番社莊、麻園埔仔莊、三角莊、北勢頭莊、北勢坑莊、犁份莊、公館莊、橋頭寮莊、十塊厝莊、許厝莊、吳厝莊、海豐莊、竹坑莊(毀)、龍目井莊、羊椆仔莊、斗底莊、沙轆莊、社口莊、鹿寮莊、牛罵頭莊、石橋莊、橋頭莊、南仔莊、客莊、青埔莊。以上共六十五莊。
馬芝保(附鹿港半保,由馬芝保分出。在正西、西南沿海一帶。離城二十餘里不等。分上保、下保):馬鳴山莊、馬興莊、山寮莊、青埔莊、后湳莊、三塊厝莊、頭前寮莊、竹園莊、崎溝莊、半路店莊、安東莊、棋盤厝莊、油厝莊、澎湖厝莊、學仔莊、查某旦莊、溝墘莊、南勢莊、趙羊厝莊、面前厝莊、卑頭莊、下莊仔、番婆莊、許厝埔莊、廖厝莊、興化厝莊、頭崙埔莊、惡狗厝莊、草港莊、粿葉圍莊、北橋頭莊、溫簫厝莊、顏厝莊、客仔厝莊、海埔厝莊、海埔厝莊、照安厝莊、羊仔厝莊、柯厝莊、白沙墩莊、番婆莊仔、外埔莊、竹圍仔莊、埔姜崙莊、方仔籃莊、新草寮莊、三卞頭莊、曾厝厝莊、大崙尾莊、惠仔厝莊、南港莊、瓦磘莊、火燒莊、臺灣溝莊、中莊、番社莊、下大崙莊、鹿港街尾、鹿港大街、福興莊、烏魚寮莊、二港仔莊、三厝圍莊、東安寮莊、竹頭角莊、益鹽莊、西勢湖莊、三省莊、南勢埔莊、出水溝莊、下廍莊、灣仔內莊、頂南港莊、下南港莊、菜堂莊、打簾莊、石溪莊、三塊厝莊、四塊厝莊、中股圍莊、角樹腳莊、潛水莊、麥任厝莊、管仕厝莊、牛埔頭莊、鎮平莊、埔心仔莊、挖仔街、番薯莊、水尾莊、番桐埔莊。以上共九十一莊。
半線保(分東、西保。在縣前後左右):中街仔(北門毀)、市仔尾、牛椆仔莊、中莊仔莊、柴坑仔莊、渡船頭莊、下尾寮莊、轆沙坑莊、安溪寮莊、土地公埔莊、牛埔仔莊、番社口莊、大竹圍莊、頂山腳莊、下山腳莊(毀)、國聖井莊、苦苓腳莊、寶廍莊、阿夷莊、三塊厝莊、菜公寮莊、下廍莊、望仔厝莊、北壇莊、皮寮仔莊、茄苳腳莊、頂厝仔莊、下厝莊、盧厝莊、蘇厝莊、過溝仔莊、西勢仔莊、燒坑仔莊、浮梘頭莊、磚仔磘莊、南壇莊、坑仔內莊(毀)、眉寶潭莊、大岸頭莊、湳尾莊、崙仔平莊、西莊仔莊、頂莿桐腳莊、下厝桐腳莊、平和厝莊、后港仔莊、半路響莊、水尾仔莊、詔安厝莊(毀)、甘仔井莊、新莊仔莊、竹仔腳莊、十二張犁莊、中寮莊、樹仔腳莊、打鐵山莊、番社莊、竹圍仔莊、大霞佃莊、頂湳仔莊、下湳仔莊、公厝莊、浦岸莊、埤仔頭莊、霞佃尾莊、烏瓦厝莊、竹圍仔莊、李厝前莊、李厝后莊、頭前寮莊、營盤埔莊、和美散莊、山寮仔莊、三塊厝莊、苧仔潭莊、四張犁莊、七張犁莊、頭前厝莊、番仔溝莊、鄭厝莊、湖仔內莊(毀)、頂塗厝厝莊、下塗厝厝莊、火燒莊、大月眉莊、汴頭莊、莊大潭墘莊、溪底莊、六塊厝莊、小月眉莊、十八張莊、崙仔頂莊、七頭家莊、后潮莊、水尾莊、堅埒莊、過埤莊、六塊寮莊、新港莊、海埔厝莊、什股莊、草湖莊、泉州厝莊、十五張犁莊、頂犁莊、下犁莊、溝內莊、口厝莊、溪口厝莊、頂徑口莊、烏砙莊、下徑口莊、牛埔莊、公館莊、田心仔莊、崙仔腳莊、塭仔莊。以上共一百一十七莊。
南北投保(分南投保、北投保)、貓羅保(在縣東南,與沙連保交界。離城三十里至六十里不等):林仔莊、半路厝莊、半山莊、半壇堀莊、營盤口、半路頭莊、內轆莊、新部仔莊、倒樟莊、軍功寮莊、竹子坑莊、分水寮莊、東勢閣莊、鄉親寮莊、豬肚潭莊、獅仔頭莊、新城莊、柴城莊、哮貓莊、爽文路莊、土地公坑、龍眼林莊、內城莊、牛牯嶺莊、下新厝、頂新厝、大坑墘莊、二重埔莊、九層林仔、番社莊、牛食水莊、石頭公莊、茄苳腳莊、田寮莊、福興街、蚋塞頭莊、番仔寮莊、虎仔坑莊、先鋒嶺、古亭笨、南投街、番仔井莊、包尾莊、二重溪莊、中寮莊、柴頭井莊、月眉仔莊、萬丹莊、千秋斗莊、田寮莊、撻仔灣莊、風柜嶺莊、八屺山莊、馬鞍崙莊、刣鹿坑莊、嵌仔頂、後寮仔坑、內湖莊、番仔巴莊、挑未坑、半山莊、崩坎莊、牛路頭莊、營盤口莊、大哮汛地、三坎店莊、溪州莊、山腳莊、林仔頭、中莊仔、阿法莊仔、內芮莊、匏仔寮莊、南勢山莊、竹仔城、七股、平頂莊、土城仔、平林莊、南埔莊、隘寮莊、水車寮莊、頂坎莊、內木柵汛、北勢湳(毀)、清仔園、青牛埔莊、牛屎崎莊、大堀莊、新莊、番仔田、水汴頭、田厝仔莊、頂茄荖、下茄荖、頂角莊、埔仔莊、溪洲尾莊、石頭埔莊、新店仔莊、過溪仔莊、坎仔腳莊、竹仔腳、檨仔腳、社口尾莊、北投舊街、三角水、頂下南勢莊、水涵頭、北投番社、北投新街、南勢仔莊、北投埔社、牛埔仔莊(貓羅)、大竹圍莊、番社口莊、南頭莊、外快官莊、田中央莊、內快官莊、番仔田莊、舊社莊、竹林莊、社口莊、大埔莊、芬園新莊、楓樹腳莊、牛埔莊、寶藏寺、縣莊、同安厝莊、石螺潭莊、喀哩莊、溪心俱莊、四塊厝莊、吳厝莊、柳樹湳莊、登台莊、萬斗六莊(毀)。以上共一百三十九莊。
貓霧捒保(分上保、下保。在正東、東北角,與內山淡水交界。離城十五里,周圍六、七十里不等):寮腳莊、石硿仔莊、九房厝莊、金生面莊、新社莊、七分橫屏莊、上下水底寮莊、笨箕湖莊、牌樓店莊、坎仔腳莊、社寮角莊、梅仔樹仔莊、塗牛莊、大茅埔莊、新城莊、石城莊、新伯公莊、黨山文莊、石角莊、中科莊、上下新莊、上下加刀埔莊、又另(?)石城莊、石壁坑莊、鼎底荷莊、芎招腳莊、大牌莊、碑頭山莊、打難莊、翁仔社莊、胡蘆墩莊(毀)、上下南坑莊、溪洲底莊、後寮莊、上下圳寮莊(毀)、前寮莊、望寮莊、社口莊、岸里大社、三角仔莊、上下員林莊、枋樹腳莊、花眉莊、馬公厝莊、員寶莊、大埔厝莊、交力林莊、中營莊、社皮莊、東勢莊、西勢莊、烏牛難莊、南仔坑口莊、加至角莊、頭家厝莊、探仔墩莊、上下瓦磘仔莊、水汴頭莊、柑■〈木庶〉崙莊、七張犁莊、後莊仔莊、陳平莊、舊社莊、三份埔莊、二份埔莊、軍功寮莊、北莊、三角埔莊、新廣莊、公館莊、上下橫山莊、埧仔莊、江南厝莊、西大墩莊(毀)、港尾莊、水堀頭莊、七張犁莊、豬高莊、犁頭店(下保)、田心仔莊、東大墩莊(毀)、早溪莊、鳥銃頭莊、三汴莊、關公寮莊、東籠埔莊、大■〈冖八大,上中下〉寮莊、大里杙莊、番仔寮莊、瓦窯仔莊、涼緣樹莊、大新莊、橋仔頭莊、半平厝莊、大魚池莊、九張犁莊、樹仔腳莊、頭前厝莊、爐竹湳莊、五張犁店、新莊仔莊、圳■〈月斗〉莊、石螺潭莊、客乳莊、溪心埧莊、吳厝莊、四塊厝莊(毀)、詹厝園莊、阿密乳莊、柳樹湳莊、阿罩霧莊、草湖莊、七甲莊、大竹圍莊、烏日莊、龍芽莊、枋樹柳莊、水碓莊、麻糍埔莊、鎮平莊、牛埔莊、學田莊、同安厝莊、番社腳莊、山仔腳莊、棋杆厝莊、保長館莊、上下石牌莊、何厝莊、馬磷潭莊、三塊厝莊、溝仔墩莊、麻園頭莊、干溝仔莊、賴厝莊、邱厝莊、三十張犁莊、尾張莊、胡蘆墩、四張犁莊。以上共一百四十莊。
東螺保(分東保、西保。在正南西螺、大武郡二保交界之中。離城四十里):崙仔尾莊、后莊、溪畔莊、田尾莊、打廉莊、柳樹湳莊、頂厝莊、目宣莊、十張犁莊、七張犁莊、內中圳莊、梅州莊、悅興街、沙仔崙街、左連六甲莊、四塊厝莊、大崙尾莊、三塊厝莊、茄苳坑口莊、海豐寮莊、五百步莊、番仔寮莊、大邱園莊、山頂莊、松柏坑、饒平厝、■〈瓜系〉瓜寮、下蔗園、樹仔腳莊、莊仔莊、埔仔莊、頂麻園、油車仔、吳厝莊、良吉莊、沙仔崙莊、寶斗仔莊、大埔尾、北斗街、大新莊、半廍仔、潮羊厝、湳堵莊、東平竹圍、土結厝、圳寮、三條圳莊、溪洲莊、舊眉莊、海豐崙莊、田尾仔莊、三十張犁、五張犁莊、八張犁莊、龜殼花莊、北勢寮莊、總地號、大湖厝、竹園仔、厝仔莊、小埔心街、風鳳厝、路口厝、水添林、斗六甲、盧厝莊、連交厝莊、埤頭、崙仔腳莊、溪墘厝、扶朝仔莊、新莊仔莊:以上共七十二莊。
以上各莊,核對「舊志」,多寡不一,名目不符者甚多;緣年分久遠,興廢不一故也。圖上紙幅太窄,只能載其各目,不能並載村莊。另繪大幅一圖,亦只能開載大莊,其零星小莊均不及備載;故圖說多少,亦難畫一也。至上年戴、林二逆滋事,附近村莊甚多;迨克復城池以後,逐漸攻陷者不下百餘□莊。內除零星小莊無關查考者均已刪去,共餘如四張犁為戴萬生巢穴、四塊厝為〔林〕戇晟巢穴、北勢湳為洪欉等逆巢、茄頭為陳吻等逆巢之類雖已毀滅,仍復列存,以備查考。合併聲明。
·山
按彰屬東首自北至南一帶皆山,均發脈於淡水極北之大雞籠山;為全台之祖山。自大雞籠山而南綿亙三百里至大甲溪之南,首特起大山獨立空際者,名曰大烏山;乃邑治太祖山也。由大烏山分脈而南,從阿里史、華蓋山逶迆曲折至濁水溪之北,又起高峰轉西而行,為集集大山;則邑治之少祖山也。由集集大山西下至南投等山,則又轉向北行約四十里再起星峰,名曰定軍山(又名八卦山);則邑治之主山也。由八卦山鋪出平陽而結縣治,其護於右者為橫山、蓬山、大肚山,衛於左者為觸口、大武郡山、燕霧等山,排列於後者為大員山、阿里史山、火燄山、華蓋等山,皆已入於版圖可以湖(?)。其來源去跡,由此而來。如玉山、雪山、大小半天山,或在番界、或近生番,莫從探其來歷。就其可指而名者,分別詳載於後。
大烏山:在縣東治北七、八十里東勢角之內山。發源於淡屬南首內山;特起峰嵐,勢甚高大,為邑治之太祖山。其自西折下者,為大員山、橫山、紅圳頭山、僕仔籬山、蓬山、鰲頭、沙轆、龍目井諸山,為邑治之外衛;自南發出者,為阿里史山。
大員山:系大烏山自西發出,邑治東北六十餘里。山頂圓,形似熬酒桶;故俗呼為熬酒桶山。自西折下者,為貓霧捒山、大肚山。
阿里史山:系大烏山自西發出,邑治東北四十餘里。賊匪林爽文滋事時,以此山為巢穴,經大將軍福攻克。其山欹斜南側落脈,向南斜飛,至黃竹坑山、華蓋山而再起高峰。
華蓋山:在阿里史山之南,由黃竹坑山發出者;邑治東六十里。各山皆自北而南,山勢皆南趨;獨此山面向正西,挺秀超拔。自西北折下者,為大里杙、萬丹、火燄諸山。自西折下者,為內木柵山、茭荖山;稍偏於南者,為大哮山。自正南發出者,為水沙連、日月潭諸山;再起星峰,為集集山。
集集山(西出五里許,有嶺名草嶺,為集集、沙連之路。嶺高各半里許,嶺頂平坦,兩無關鎖,非險要也):在水沙連內,邑治東南七十里。高峰聳拔,為邑治小祖山者。大將軍福嘗破林逆於山麓,險阻可恃,為內山番界之鎖鑰。自西折下,為八娘坑山;山麓稍平,又為虎仔坑山。再下,化為平疇,至清、濁溪分漲之處,由南另起一山為牛觸口山;乃清、濁溪之水口山。由北特起峰巒者,為南投諸山。
南投山(山半有牛牯嶺一條,為往南北投、水沙連大路。外高一里、內高半里,嶺頂一片平陽,左右四通八達,隨處可行;非險要也):在邑治東南四十里,山麓即縣丞署。山勢平坦,無險可恃。
北投山:由南投山自北分支,邑治東南三十餘里。山勢平坦。
大武郡山:系牛相觸山由西北分下者,離邑治三十餘里。山勢平坦。下有清水巖、許厝寮山,亦皆平坦,無險可據。
紅塗崎山(一名赤塗崎。山之南麓與燕霧山交接處,有同安嶺一條。外高里半、內高一里餘,嶺頂一片平陽,有居民田園;兩邊無狹,四通八達,為進南投內山之路,非要害也):系由南、北投山自北出脈,至貓羅山、同安嶺恃起峰嵐,山勢較高;離邑治十餘里,上平而方。左分一支,為燕霧;右分一支,為快官莊;中抽一支,由南而北,為白沙坑山、觀音山、望寮山。
望寮山(一名定軍山,又名八卦山):系自紅塗崎山抽出,在邑治東門外;為邑治主山。山上建有鎮番亭一座;後改建磚寨,名曰定寨。同治元年戴逆滋事時,被毀。該山離城太近,若有事之時為賊踞站,則城內虛實畢見;誠要之區也。
大半天山:在邑治東南水沙連山番山交接之處,不能稽其程途;山勢高險。前林逆敗後,曾踞此負嵎相抗;為番界之要害處所,居民不能到者。自西分下,即水沙連、溪洲仔諸山。
小半天山:與大半天山相迆。山勢甚峻,高出雲霄;亦番界之要區。
大坪頂山:與大、小半天山相接。山勢甚高;而頂頗平坦,可以屯兵。昔大將軍福攻克大、小半天山林逆賊巢,即由此山紮營進剿。
阿拔泉山:在水沙連保清水溪之間。山勢不甚高險。
雪山(玉山同):在水沙連內生番界內;不能溯其來源,亦難稽其程途。因經年積雪,故名;又稱玉山。
內外觸口山:在阿拔泉山之下,離邑治六十餘里;為邑治之外護也。
以上諸山,唯大烏、大小半天等山皆高險無比,而均在生番界內,無從依傍。其餘入於版圖界內者,除華蓋山、大坪頂山為民番交界之區,其餘均系平坦高阜,並無險要之區也。
·水
臺灣皆西流水,彰化亦然。緣東面皆山、西首皆海,水均發源於內外諸山,順流而入於海故也。有先分數條,至中途而合成一處者,大肚溪是也;有先分數條,中間會合後而又分作數溪而入海者,清濁溪與虎尾、東西螺諸溪是也。中間或自南繞北、或自北轉南,各隨山之形勢而出。至海口之大小、深淺,各有不同。而海口之外,均系沙汕淤塞。外來商船,無論大小均泊於口門之外、沙汕之內,離岸七、八里至十餘里,用小駁船渡載;海船均不能駛入口內,與淡屬之雞籠、滬尾等口不同。茲將所屬各溪,自南而北挨順開載於左。
濁水溪:發源於內山番界,莫能探其來源。向傳水源本清,流至一潭,方變為濁。由大、小半天山後向西北斜流,至集集山之南畔,受南首大順寮、清水溝諸水;至外觸口山,北分為虎尾、東螺、西螺、三條圳。西出至番仔挖,左右分別入於海(各海口闊狹淺深,皆載於各溪口條下)。
大順寮溪:發源於水沙連內山。至隙仔山腳,與濁水溪合流。
阿拔泉溪(即清水溪):發源於阿里山,在阿拔泉之北。由西南斜流,又繞至內觸口山之下、外觸口山之上,合於濁水溪。
虎尾溪(系狀元挖舊澳。現已淤塞,不能泊船):系清、濁二溪西出至外觸口山南,先分一支入嘉義界,出下湖。稍西再分一支,即虎尾溪;系嘉、彰交界之處,離城六十里。自西稍下,至鹿場過白沙墩之北,出海豐汛而於入海。溪寬一里許,中間沙淤;兩岸各有水溜,不過十餘丈、深五六尺。秋、冬水涸,行人涉水而過;春、夏水漲,或用渡船、或用竹筏,隨時置備。海口寬一里許,深六、七尺不等。口外沙汕包裹,不能泊船。潮漲至口門,止離岸七、八里;有澳名狀元挖,現已淤塞,不能泊船。遵海而南約數里,即五朝港;再南,則下潮港,乃嘉義地界也。
西螺溪(即茂利干溪):發源於濁水溪。在虎尾溪之北;自西分下,離城五十里。再由西北斜流,至番仔挖之南而出海。溪寬半里,深五、六尺。秋、冬水涸,行人徒涉;春、夏水漲,則用竹筏以濟行人。海口寬半里,餘深五、六尺不等。口外沙汕包裹,不能泊船。潮漲至口門止;口外八、九里,有沙汕名番挖澳。又有王功澳,現已淤塞,不能泊船。
東螺溪(即寶斗溪,又名北斗溪):發源於濁水溪。在西螺溪之北十里;自西分下,離城四十里。向西北斜流,至王功港口而入於海。遵海而北,即鹿港、二林港也。溪寬二里,深五、六尺,北岸深八、九尺不等;有渡船以濟行人。海口寬二里許,深與裏面同。外沙汕叢雜,只有就地漁船可以停泊;外來商船,均停在離口十里之沖西港等澳,用小駁船駁至鹿港上岸。其鹿仔港以北海邊一帶,均不能泊船。潮漲至口門止。
三條圳:在東、西螺二溪中間分下;由西南,計流至嵌頂地方,仍與西螺溪合流而入海。
大武郡溪(即鹿仔港):發源於大武郡山。由西北斜流,過二林、馬芝遴等保,在鹿港街南首入海。來源甚短,溪流亦淺。後又就濁水溪象鼻山之下開築水圳,下接大武郡溪;又分水圳數條,灌蔭各保田禾,故其水亦濁。現在居民只知有水圳,而不知其為溪矣。寬約四、五丈,深二、三尺不等;各處均有木橋以渡行人。溪口船隻不能停泊,所有鹿仔港口商船均泊於口外之沖西港,在沙汕之內,離岸八、九里至十餘里不等;為商賈幅輳之區,誠要害也。
大肚溪(海口名六塊寮澳):來源有二:一自縣南集集山右畔向西折下,名萬丹溪;至南北投折而向北,過貓羅至定軍山之後雙溪口會合。一發源於縣北大員山左畔,向西南斜流,過貓霧捒保,名貓霧捒溪;受阿里史、黃竹坑、萬斗六諸溪之水,至雙溪口會合。以上兩溪合流向西折下,由大肚山南岸出六塊寮順流而入於海。溪寬一里餘,兩岸皆旱埔。至中流始有流水,寬三十餘丈、深一丈零,有上、中、下四處渡船以濟行人。海口沙汕淤塞,不能泊船;潮漲至口內一里許而止。溪口以南五里許有一海〔義〕,名草港;並無來源。現居民藉此叉口,為水圳出海之口矣。
大甲溪:發源於東北邊界東勢角口內山番界,莫從究其源流。大約由大烏山而前繞至北□東勢角折向西下,受淡水內山溪流諸水而入於海。溪之南岸,為淡、彰交界之處;唯東勢角莊,則在西北,離縣城四十餘里。其溪流闊狹淺深,皆在淡水界內,應歸淡水廳造報。海口之處,則向南繞至蛤滿溪口,為彰屬地界。溪口沙汕叢雜,不能泊船。由蛤滿溪而南則高密口(乃系新開),又有五叉口、水里港口共三處,均系叉口,並無來源;後人就其叉口,或由大肚溪開圳、或由大甲溪開圳濬成圳路,而為水圳出海之所。闊不過丈餘,深只二、三尺;船隻不能出入。其五叉口外七、八里,另有沙仙一道包裹,名曰梧棲港,溪澳以內可以泊船;外來商船均泊於該處,由駁船載貨出入。故雖曰海口,其實停船之處離口甚遠也。
萬斗六溪:發源於縣東南華蓋諸山;即大肚溪之上流。由西北曲曲繞過火燄山,一名烏溪;至雙溪口,與大肚溪會合。
萬丹溪:發源於縣城東南集集之北,後由西北曲曲而入於大肚溪。
以上諸溪,唯東螺、虎尾、大肚三溪溪面較寬,水流甚急驟。遇大雨,內山諸水奔騰而下,雖有船隻不能開駛;必須三、五日後水勢稍減,方能行走。此外之水隨時漲落,可立而待也。
(附)沙汕
彰屬內洋一帶,並無海島浮■〈山奧〉。唯南自西螺口外起,有暗汕數條向北包裹,至鹿港前面止。北自大甲溪起,亦有暗汕數條向南包裹,至鹿港前面止。中間兩沙對峙,名沖西港。澳南北之水,均匯流於此而出海,名曰「諸水朝宗」。外來商船,亦由此入口而分泊於各澳;乃海洋之第一要口也。並以附聞。
·城池
查彰化縣地界,本屬嘉義(舊名諸羅)。自雍正元年設治以後至十二年開始,於街巷外編植莿竹為城,設東、西、南、北四門。乾隆五十一年、六十年林爽文、陳周全之亂,蹂躪殆盡;嘉慶二年,仍依故址栽植莿竹,又於四門增建城樓。十四年,制憲方巡台抵彰,經紳士呈請捐建土城,奏奉諭旨准行;隨仍舊址改建土城,兩邊砌以磚塊,以免圮頹。十六年興工,二十年告成。周圍九百二十二丈二尺八寸,高一丈五尺、寬一丈五尺;上寬一丈,入地深一丈。砲台十二、水洞六、堆房十六,現均完固。唯堆房於同治元年間被賊焚燬,尚未修復。
城垛,周圍七百八十三垛;高三尺,以磚為之。城門四座:東曰「樂耕門」、南曰「宣平門」、西曰「慶豐門」、北曰「拱辰門」。城樓各一層,高三丈九尺。
東門外定軍山(即八卦山)上有寨一座,周圍計長六十丈,雉堞五十六個;內高一丈二尺,外高一丈五尺,雉堞高三尺,基寬一丈五尺、上寬一丈。砲台四座、水洞二、城樓一。先建於雍正年間,名曰「鎮番亭」;經陳周全之亂,毀於火。嘉慶十八年,重建,改名「定軍寨」;現於同治元年三月間被戴逆平毀。
·衙署
彰化縣署:在城中,稍東;坐北向南。雍正六年建。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亂,毀於火;五十三年,領帑重建。茲於同治元年三月間戴逆作亂,與倉庫一體毀為平地;尚未建蓋。
典史署:在縣署西偏。乾隆十二年重建。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亂,毀於火;五十三年,領帑重建。茲於同治元年三月間戴逆作亂,與監獄毀為平地;尚未建蓋。
縣丞署:在南北投保南投街外。乾隆十四年建。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亂,毀於火;五十三年,領帑重建。
教諭署:在學宮西北畔。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亂,與訓導署一並毀於火;未及興建。至嘉慶二十二年,訓導一缺改移淡水廳學,始於二十三年由紳士捐建於白沙書院之後,循舊址而擴之;現尚完固。
貓霧捒巡檢署:在犁頭店街。雍正十年建。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亂,毀於火;五十三年重建。茲於同治元年三月間戴逆作亂,被焚殆盡;尚未修理。
北路理番同知署:在本縣城南街。乾隆五十三年移駐鹿仔港粟倉南畔,嘉慶二年重建。
北路副將署:在縣城內縣署東畔。乾隆五十一年重建;現尚完固。
都司署:在副將署西偏。乾隆五十三年重建。茲於同治元年三月間戴逆作亂,被毀過半;尚未修復。
水師遊擊署:原在鹿仔港北頭營盤內。乾隆五十三年建。六十年陳逆之亂,毀於火;始移建於街尾土城。現尚完固。
·鋪舍
查彰化並無驛遞,只有鋪站。南自鹿場起、北至雞籠止,共計一十八處。自分設淡水廳後,將大甲起、至雞籠止共十一鋪,分別添設,歸於淡水廳管轄,由淡廳造報。現在自南至北共計七站,均號書一名、遞夫六名,以為傳遞往來文報。謹列於後:
鹿場站:在縣南五十五里。南離虎尾溪與嘉義交界止五里、北抵東螺站十五里。
東螺站:在縣南四十里。南接鹿場站十五里、北接員林站二十里。
員林站:在縣南二十里。南接東螺站一十里、北接縣口站二十里。
縣口站:在城內。南接員林站二十里、北接龍目井站十五里。
龍目井站:在縣北十五里。南接縣口站十五里、北接寓鰲頭站十五里。
寓鰲頭站:在縣北三十里。南接龍目井站十五里、北接淡屬大甲站止十五里。
鹿仔港站:在縣西二十里。東接縣口站二十里、西遞內地交海船投遞。
·營制
臺灣營制自設立以後,情形隨時更變,營制亦隨時增改,不止一次。茲就現在額設員弁兵丁及各處汛塘,詳載於後:
北中營(陸路):原設參將一員,駐諸羅(今之嘉義);至雍正十一年,始改設副將,駐紮彰化縣治。其兵原止一營;至是增設,分為中、左、右三營。以中營駐彰化、左營駐嘉義、右營離竹塹,統北協副將管轄。大小弁兵,均有增改。現在陸路中營,副將一員、中軍都司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外委十員(內六員原設,四員系乾隆五十三年增)、額外外委五員(內四員原設,一員系乾隆五十三年增)、兵丁共一千二百二十四名(內馬戰兵五十名、步戰兵五百二十一名、步守兵六百五十三名)。
城中營盤內:副將一員、都司一員、千總外委各一員、額外二員;步戰守兵共六百名(內分撥沙仔崙塘十名),另南門外教場安兵五名,合共六百零五名。
八卦山汛:外委一員、戰守兵四十名。
燕霧汛:把總一員(駐員林街)、額外外委三員(駐二林塘)、戰守兵共九十名(內赤塗崎塘五名、溪口塘十名、枋橋頭塘五名、二林塘十名、東螺塘十名、燕霧塘五十名)。
許厝埔汛:把總一員、戰守兵六十名。
嵌頂汛:外委一員、戰守兵五十名。
寓鱉頭汛:把總一員、戰守兵二十五名。
沙轆塘:戰守兵五名。
大肚汛:額外一員、戰守兵十五名。
——以上均在南北平陽一帶。
南北投汛:把總一員、戰守兵八十九名。
內木柵汛:外委一員、戰守兵十名。
大里杙汛:外委一員、戰守兵五十名。
觸口汛:額外一員、戰守兵三十名。
貓霧捒葫蘆墩汛:千總一員、戰守兵八十五名。
大墩汛:外委一員、戰守兵四十名。
四張犁汛:外委一員、戰守兵三十名。
——以上均在南北內山一帶(另有集集、社寮、林圮埔三汛在沙連保,系嘉義營參將管轄。其弁兵各若干,請歸嘉義縣造報)。
鹿港水師營(即台協水師左營):原駐安平,於乾隆五十三年改駐鹿港。額設遊擊一員、守備一員(駐嘉邑笨港汛)、千總二員、把總四員(內一員駐笨港汛、一員駐新店汛)、外委六員、額外三員;步戰守兵共七百二十四名,除舵工、炊糧一十六名,實計七百零八名。又除笨港營安兵二百九十三名、■〈魚逮〉仔挖汛五名、猴樹汛一十名、新店汛一十名在嘉義地界歸嘉義縣查造外,實際駐紮鹿港本營遊擊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一員、額外一員,安兵二百八十五名。
分防水里港汛:額外一員,安兵丁二十名。
三林汛:千總一員,安兵二十名。
王功汛:額外一員,安兵四十名。
番仔挖汛:安兵五名。
海豐汛:額外一員,安兵二十名(該營汛地雖在彰化、實笨港營守備管轄)。
水師戰船:原設一十八隻;乾隆三十年裁汰二隻。現在實存一十六隻,均編「定」字號;配舵工、炊糧一十六名。
屯丁(縣城東北大甲溪旁有麻薯一屯,歸淡廳管轄;故不及備載)
臺灣屯丁,起自公中堂福「討平林逆籌辦善後事宜」案內奏請就向化熟番隨軍打仗出力有功者,倣照四川屯練之例,挑募番丁四千名,南、北二路分為十二屯,設立屯千總管轄。將內山界外丈溢田園歸屯納租,由地方官徵收,按春、秋二季支放屯糧。又給未墾埔地,令其自行耕種養贍。後奉改議,著令理番同知會同監放造報各在案。彰屬共設三屯,開列於後:
東螺屯:統轄把總一員、專轄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內東螺、馬芝、二林三社二百零三名,眉里社五十名,大武郡、半線二社四十一名、□□□□□□□□□二社一百零六名)。
北投屯:專轄外委一員、屯丁五百名(內北投社一百二十八名,南投社三十二名,貓羅社四十五名,柴坑仔、大肚、南北社(?),捒東、捒西二社二百零四名)。
阿里史屯:專轄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阿里史、水里、感恩、烏牛欄、遷善、南北〔投〕六社二百五十三名,大肚中社四十七名)。
以上共屯〔丁〕一千二百名,每屯屯外委一員管轄屯丁。另設把總一員,統轄三屯。其把總,則歸北路淡水之屯千總統轄。外委〔由〕屯丁拔補、把總由外委拔補,千總由把總拔補,均由鹿港同知出具考語,送本、縣道憲考驗,給戳准補。
●淡水廳輿圖纂要
淡水廳圖
淡水廳輿圖表
淡水廳輿圖冊
·淡水廳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淡水廳輿圖表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淡水廳輿圖冊·
疆界
坊里
山
水
城池
衙署
鋪舍
隘寮
營汛
屯丁
橋渡
道里
·疆界
查淡水地界自南至北,用羅盤核對,系自坤至艮,乃由西南而至於東北;由東首內山至西、首沿海,系自巽至乾,乃由東南至於西北。
廣:自東南內山番界起、至西北一帶沿海止,塹北五、六十里不等,塹南六、七十里不等;大約北路較狹,南路漸闊。
袤:自西南大甲溪彰化縣交界起、東北大雞籠祖山止,三百里;又自三貂嶺腳起,由正東甲卯向漸漸轉至東南、巽已向至遠望坑噶瑪蘭交界止,四十五里。
按淡水自大甲溪南與彰化交界起、至遠望坑與噶瑪蘭廳交界止,計程陸路三百四十里。若就地段之袤長而論,則雞籠山為極〔北〕之程,自南至北實止三百里。緣自三貂嶺腳至遠望坑淡蘭交界之區,系由西繞東、又由北轉南,計程四十里系轉灣之程途,不能與袤長並計也。
東界:內山。
西界:海。
南界:內山並彰化縣界。
北界:大海。
西南:半界大甲溪與彰化縣交界、半界大海。
東南:一帶均系內山番界。
西北:一帶均系大海。
東北:至大雞籠山腳止,均界大海;三貂嶺腳起,由東上嶺轉至東南遠望坑止,與噶瑪蘭廳交界。
·坊里
城外東廂(共二十五莊):東勢莊、下東店莊、大埤坪莊、埔仔頂莊、牛路頭莊、柴梳山莊、六園堵莊、二十張犁莊、白沙墩莊、斗崙莊、八張犁莊、六張犁莊、鹿場莊、番仔寮莊、隘口莊、五塊厝莊、九芎嵌莊、頂下嵌莊、鹿寮坑莊、十股林莊、五股林莊、石壁潭莊、山豬湖莊、猴洞莊、橫山莊。
城外西廂(共一十莊):隙仔莊、南勢莊、牛埔莊、茇仔林莊、虎仔山莊、浸水莊、三塊厝莊、羊寮莊、香山莊、洴水港莊。
城外南廂(只二莊。餘俱小戶散處,不名莊保):巡捕司莊、鹽水港莊(此處至山只有三里,均系小戶人家四散居住,並無莊名,不及備載)。
城外北廂(共一十七莊):水田街、湳仔莊、金門厝莊、舊社莊、麻園莊、頂溪洲莊、新莊仔莊、白地粉莊、溪心灞莊、嵌頂莊、鳳鼻尾莊、紅毛港莊、蠔殼港莊、笨仔港莊、大溪墘莊、芝葩里莊、鳳山崎莊。
城外東北廂(共一十六莊):新社莊、豆仔埔莊、枋寮莊、新埔莊、大茅埔莊、五份埔莊、大股莊、石崗仔莊、烏樹林莊、鹹菜甕莊、三合水莊、婆老粉莊、大湖口莊、崩坡莊、楊梅櫪莊、頂重溪莊。
城外西北廂(共一十莊):崙仔莊、沙崙仔莊、樹林頭莊、苦苓腳莊、槺榔莊、油車港莊、船頭莊、南北汕莊、下溪洲莊、魚寮莊。
城北桃澗保(共二十九莊。兼東):中壢街、內瀝溪莊、嵌腳莊、下加冬莊、新莊仔莊、赤嵌莊、大埔莊、坑仔口莊、過溪仔莊、南嵌街、桃仔園街、龜崙仔莊、大湳莊、埔頂莊、霄里新興莊、八塊厝莊、銅鑼圈莊、靈潭坡莊、三坑仔莊、舊社仔莊、東勢莊、南勢莊、安平鎮莊、山仔頂莊、宋厝莊、八張犁莊、貓朥合莊、黃泥塘莊、員樹林仔莊。
城北海山保(共一十七莊。兼東):風柜店莊、潭底莊、山仔腳莊、樟樹窟莊、南靖厝莊、尖山莊、鷹哥石莊、大湖莊、二甲九莊、中莊、大姑崁莊、三角湧莊、橫溪莊、劉厝莊、柑園莊、石頭溪莊、澎厝莊。
城北興直保(共一十九莊。兼東):龜崙頂莊、搭寮坑莊、陂仔店莊、新莊街、中港厝仔莊、中塭莊、頭重莊、和尚洲莊、武朥灣莊、三重埔莊、洲仔尾莊、關渡莊、八里坌街、大坪頂莊、大小南灣莊、山腳莊、大牛椆莊、烏嶼寮莊、長道坑莊。
城北芝蘭保(共三十二莊。兼東):劍潭莊、內湖莊、角角溝莊、有蠟莊、芝蘭街、麻少翁莊、淇里岸莊、北投社、嗄嘮別莊、圭比屯社、圭柔山店莊、金包里街、大墩社、石門汛莊、小雞籠社、野柳莊、馬鋉莊、大武崙社、大雞籠街、深澳莊、跌死猴莊、鼻頭莊、三貂社、燦光寮莊、丹里社、獅球嶺莊、田寮港莊、長潭堵莊、苧仔潭莊、武丹坑莊、頂雙溪莊、魚桁仔莊。
城北大加臘保(共一十六莊。兼東):艋舺街、三枝橋莊、古亭村、大灣莊、林口莊、上坡頭莊、錫口街、新南莊、南港仔街、搭搭攸莊、東勢莊、新莊仔莊、圭母卒莊、大隆同莊、社仔莊、溪洲莊。
城北石碇保(共一十四莊。兼東):樟樹灣莊、叭嗹港莊、水返腳街、康誥坑莊、保長坑莊、五堵莊、六堵莊、七堵莊、八堵莊、暖暖莊、石碇內莊、四腳亭莊、枋仔瀨莊、■〈魚桀〉 魚坑莊。
城北拳山保(共十四莊。兼東):公館街、溪仔口莊、大坪林莊、秀郎社、暗坑仔莊、青潭莊、十五份莊、內湖莊、木柵莊、頭重溪莊、萬順寮社、深坑仔莊、土庫莊、楓林莊。
城北擺接保(共一十七保。兼東):加蠟仔莊、港仔嘴莊、芎蕉腳莊、龜崙蘭莊、枋寮街、新埔墘莊、南勢角莊、後埔莊、員山仔莊、籐寮地莊、冷水坑莊、社後莊、柑林坡莊、大安寮莊、員林仔莊、火燒莊、柚仔林溪洲莊。
城南中港保(共二十六莊):山寮莊、後厝莊、中港街、中港社、湖底莊、澎湖厝莊、海口莊、塭仔頭社、番婆莊、香山厝社、三角店莊、大牛欄莊、上下山腳莊、後莊、嵌頂莊、塗牛口莊、二十份莊、東莊、隆恩莊、由寮莊、蘆竹林莊、水流潭莊、上下加冬莊、斗換坪莊、三灣莊、南港莊。
城南後壠保(共三十三莊):山仔頂莊、百三莊、圓寶莊、後壠街、大莊、海豐莊、溝仔背莊、新港埔莊、車路頭莊、田寮莊、西山莊、芒花埔莊、社寮崗莊、嘉志閣莊、貓里街、蛤仔市莊、大牆圍莊、芎蕉灣莊、七十份莊、樟樹灣莊、銅鑼灣莊、高埔莊、頭湖莊、二湖莊、三湖莊、四湖莊、溪洲莊、松仔腳莊、後壠底莊、南勢莊、打那叭莊、牛欄埔莊、白沙墩莊。
城南苑裏保(共十五莊):吞霄街、吞霄社、北勢窩莊、竹林仔莊、五里牌莊、塗城莊、苑裏街、古亭笨莊、山柑莊、榭芩莊、日北莊、日北社、貓里社、房里社、房里莊。
城南大甲保(共二十九莊):日南莊、雙寮社、日南社、大安街、大甲街、大甲東西社、頂店莊、社尾莊、船頭埔莊、泉州厝莊、鐵砧山莊、海墘厝莊、松仔腳莊、龜殼莊、南埔莊、中和莊、舊社莊、墩仔腳莊、枋寮莊、犁頭標莊、牛椆坑莊、月眉莊、六份莊、馬鳴埔莊、福興莊、安寧莊、磁窯莊、陂腳莊、營盤口莊。
——右城外週圍六廂八十九莊、南北共一十二保計二百六十一莊。
此外零碎小戶,不過二、三家或六、七家,不名村落,附於四近各村;以及熟番四散,搭寮居住,遷移不定者:均不備載。
·山
查臺灣形勢,背山面海;內山為番界,番界以東又系大海。臺灣,系孤懸海中者也。其山發脈於大雞籠山之東北,由三貂內山一路由北而南,至鳳山縣極南而止。中間擘幹分支,由東而西條條分下,或化平陽、或重起山巒,至近海而止。各條溪河均隨山而出,中間曲直不定,大抵皆自內山西流入於海;所謂山飛水走、山環水轉,山與水相輔而行也。淡廳在全台之北,形勢相同。其山由內山分出共三支:北一支發脈於三貂、中一支發脈於五指山、南一支發脈於蛤仔市內山之桶盤山。今分別南、北、中三路,逐一開列於後;附載山嶺之峻險、海防之要害,以備稽考。
中路山
五指山:自塹城東南內山分支,折轉西北十餘里,頓起星峰,高聳挺拔,屹立雲霄,為廳治之太祖山。分於南者,為獅頭山、為三灣山;分於北者,為險山、為南湖山。其山峰,與香山港之海口相對。
金面山:自五指山第三峰分下,逶迆而行,突起峰巒圓淨寬展,為廳治之少祖山。分為南者,為鹿仔坑山、為大崎山、為葫蘆堵山;分於北者,為茭力堵山、牛寮山:皆廳治之左右翼也。其山峰,與隙仔溪海口相對。
虎頭山:自金面山西下,化作平原。漸出漸高,至近城五里許,重起星峰而結虎頭山;又化作平原,而結廳治:為廳治之坐山。
大崎山:系自金面山由南分支者。由大崎山自西折下為碎崙山,稍轉北為隙仔山,稍轉南為南隘山,再西下為香山、虎仔山。香山、鼻尾山均系高阜,並無險隘。
寶斗仁山: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大崎山之南。
對換坪山(一名斗換坪):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寶斗仁山之南。自西折下為礲鉤崎稍下為後莊埔;下平洋,往中港。稍北為老衢崎山,亦皆高阜。
三灣山:系五指山由南分支。在對換秤山之東南。自西折下為鹿廚坑山、南港仔山,稍南為西潭山,西下新港山,下至北埔;皆後壠保。西分為馬龍潭山、山仔頂山,亦皆高阜而不峻險:為廳治左沙之外護。自五指山分支而南者,至此止。
牛寮仔山:系金面山由北首分支。西下為架梳山,復西為埔仔頂、為黃金洞,皆系小阜。
南河山:系五指山由北分支。在牛寮山之東北。西下為九芎林山、犁頭尖山,又西下化為平疇,至新社溪洲仔。
鹹菜甕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南河山之北。
銅鑼門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鹹菜甕山之北。西下為平原,復起為八張犁山;南折為三合水,又西南為新埔山、枋寮山。
鳳山崎山:系枋寮山自西折下者。一片高阜,週圍平坦可六、七里許。再自西卸下為員山仔,稍西南為鳳鼻尾。
大湖口山:由銅鑼圈山分下,八張犁山之西南。
楊梅壢山:由銅鑼圈山自西北折下,再西為長崗嶺。
頭重溪山、中壢山:皆在楊梅壢山之西北桃澗保界內,為廳治右沙之外護。自五指山分支而北者,至此止。
以上均系中路山。自五指山起祖,左右排列,南至後壠、北至中壢,高阜居多,並無高山峻嶺。內山一帶番民交界,要隘處所均設有隘寮;另載於下。
南路山
桶盤山:在三灣山之南,由內山分支而來。南行為樟樹林、芎蕉灣,皆蛤仔市山;北折為龜頭山、貓里大坪山、加志閣西山,均皆高阜。
銅鑼灣山:在芎蕉灣山之西南。折而北者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稍南為吞霄內湖山。
火燄山:在三叉河之南,由內山分下者。西北折下為金面山、苑裏山,自南過角口溪為石壁山。西折為鐵砧山,甚高;折下為大甲溪北岸之護沙。
以上均系南路山。內除桶盤山、鐵砧山最高外,餘處低小之山,無險隘可據也。
北路山
大雞籠山:系淡廳極北之區,為全台之祖出。盤踞海邊,勢甚高險。稍東,即三貂山。
三貂山、大坪山:自大雞籠山發出。兩山夾峙,有嶺名三貂嶺,為淡、蘭往來必由之路(嶺極峻險,另載在「險要」之下)。由三貂嶺稍低,復起大坪山,即合出五支:一由東南遠望坑,西入蘭界;一由西分一支,為獅球嶺;一由西南分一支,為錫口山;又由南分一支,為猴山尖;又東南分一支為小熬酒桶,由熬桶山分一支南行至咬狗寮:均分載於後。
遠望坑山:由三貂、大坪山後面東南分支,入於蘭廳界內。遠望坑即淡、蘭交界之所,其形勢已向東遵海而南矣。
獅球嶺:由三貂向西分下者。在暖暖、雞籠街交接之處,由艋舺至雞籠必由之路。由西分下為峰仔峙山,山近水返腳(潮水而此而止,故名);復西為內湖山,曲而轉者為劍潭山、芝蘭山、奇里岸山、北投山;復曲而轉為關渡山、為大墩山。凡自獅球嶺分下者,均系小山、或系高阜。
大墩山:由關渡山西北分下。勢極高大,與溪南之觀音山對峙,為關渡以內之門戶;乃守口山也。自西南折下為滬尾山、砲台山,至海口而又轉北結小雞籠等山。
小雞籠山:在大墩山向北分出。自沿海北轉為金包里山、圭柔山,又自南迴轉至北為大雞籠山之迎沙。
大磺山:亦系大墩山向東北分出。素產硫磺,其苗或旺或衰、或無或有不定。由大磺山分支雜出者,為竹仔湖、冬瓜湖;又由獅球嶺向西下者,為土地公嶺、大小紗帽山、七星墩等山。山不高大而皆出磺,大約不離乎大磺山前後左右者近是;每年就地文武按季焚燒在案。以上皆由獅球山分支者。
錫口山:由三貂山西南分下。在獅球山之南。折而西下為六張犁山、為觀音亭山。
猴山尖:由三貂向南分下。〔在〕獅球山復南為內湖山、拳山,均在錫口之東。
小熬酒桶山:由三貂東南分下。南分為咬狗寮尖,迆■〈辶里〉而南為磺溪;北為暗坑仔,復西為冷水坑尖,為擺接保各處。
咬狗寮尖:系自小熬酒桶山分出者。由咬狗寮尖東南西折而向南,層巒疊嶂,直趨至海山保三角湧大姑崁山與銅鑼圈諸山毗連;復折向西為尖山,又西北出為龜崙山。
龜崙山:系自尖山向西分出。山勢甚高,中有一嶺名龜崙嶺,為南北要路(另載在「險要」條下)。自龜崙山過嶺向北為興直保,又西為大坪頂山,折南為南嵌,向西北行下為觀音山。
觀音山:系由龜崙嶺向西北折下者。山勢甚高,矗立雲霄。在關渡之南岸,與北岸之大墩山對峙,為內港諸山之門戶也。自觀音山內又分一支,迆■〈辶里〉而西為獅球山,又西至海口止為八里坌山。
以上均北路山。內除三貂、龜崙二嶺暨大墩、觀音二山最為高大,其餘均不甚高;且多平崗土阜,並無險要可據也。
島嶼
查沿海島嶼為海口之關鍵,不可不載。餘在深水外洋,形跡隱約無關緊要者,不及備載。此外沿海自南至北,並無海島;唯雞籠口外島嶼處,附載於後。
雞籠嶼:大雞籠山北。端圓尖秀,屹立海中。與大雞籠隔海不遠,大加蠟保可見。
桶盤嶼:在雞籠西南。為雞籠口關鎖。
燭台嶼、山寮嶼、香爐嶼、扛轎嶼:以上四嶼,在桶盤嶼左右。
(附)山嶺險要
淡屬內山民番交界之所,山嶺疊出,均有隘寮把守,另載於後。其餘平原一帶,均無險要之山;且起伏斷連、四通八達,均得往來。唯三貂龜崙雙嶺、鳳山崎一處,均屬險要;故特表而出之,詳載於左。
三貂嶺:在雞籠之東北。兩山對峙,極其高大;中隔一嶺,為淡、蘭門戶。東西自嶺腳起、至嶺頂止,計程五里筆直而上,不甚曲折;折平徑三里半,其餘一里半系上高之路,兩邊亦為山所夾。西面自嶺頂至山腳,亦筆直五里,並無曲折;折平徑三里半,其餘一里半系上高之路。嶺頂闊不過二丈,傍山草屋數間,為往來人夫尖站之所;實有百夫當關、萬夫難越之勢:第一險要也。
龜崙嶺:在桃仔園之北、新莊之南。山由尖山而出;均南高險,中有一嶺。北首自嶺腳起至嶺頂,計程四里;折平徑三里半,其餘半里系上高之路。四山環抱,從一小口而入,闊不過數丈;其中曲折盤旋隨溪而上,有「十八重溪」之稱。內若屯兵干餘,外面不見。南首稍峻直,自頂至腳,約二里許,折平徑二里;餘系上山之路。兩山夾峙,嶺頂寬不過數十丈;有草屋、飯店。若由嶺頂紮兵數百,難以輕越;亦險要也。
鳳山崎:在廳治北一十二里。山腳有溪,過溪上山約半里許,勢頗峻削;山頂一片平原高高在上,周圍約十里,可屯兵數千。惟北首漸漸平下,至離大湖口半里下山,不過數十仞,不見險要。但自南而北,亦中流之砥桂也。
以上三處,為淡屬山路險要之處。
·水
查淡屬溪水,均系自東首內山條條西流而出海口;自南至北,海■〈氵义〉林立。其在平原或大或小、或淺或深,或用渡般,或用橋梁、或可涉而過,均不甚險要。其入於海而口又狹小、沙線隔,不能停泊船隻者,謂之溪口;若海口寬闊,可以進出船隻者,謂之海口:均關緊要。故將逐條海口闊狹、深淺,其海潮所到船隻可泊等處,分別南北詳細開載,以昭詳慎;另附海防重輕情形於後。
隙仔溪:在城南五里。源出金面山;自東至西而入於海。溪面甚狹,口門寬三丈;深須大雨之時,方有三、四尺之水。一經晴霽,便成小溝,行人涉水而過。口外均系沙線包裹,船隻不能出入;故溪名。
香山澳海口:在隙仔溪南,離城八里。源出寶斗仁山,西流而入於海;實系鹽水港之口門。其口門相近之處,另有一澳名香山口,離深水外洋五里。澳闊二十餘丈,深約一丈二尺;潮水漲至鹽水港過渡之處而止。一經潮退,便成旱溪。澳口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以停泊,出入須乘潮漲;一經潮退,便不能出入。七、八百石以上大船,間有遭風駛入者;停在澳外洋面,不能進口。有汛兵、口書、澳甲,隨時稽查船隻。
中港溪海口:在香山口之南,離城二十五里。源出五指山腳,南流至三灣,遂西流而入於海。該處如遇山內暴雨,水路方深;若無溪流,漸狹漸淺。口門闊三十五丈、深一丈二尺,潮漲至進口十里而止。過渡處,設有渡船。外來船隻,亦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乘潮出入於口門內半里許。七、八百石大船,間有遭風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進口。有汛兵、口書、澳甲,隨時稽查船隻。
後壠港海口:在中港口之南,離城四十里。源出內西潭,至海豐莊蛤仔市西下,至街仔尾分而為二:一繞後壠溪之北而入於海。溪流細淺,沙線叢雜,溪高於海;潮不能進,〔船〕不能泊入。系屬小溪而非海口,行人涉水而過。一由後壠街之南而入於海,乃名海口。其口門較中港口尤少,闊不過二十丈,深八、九尺;設有渡船。二、三百石之海船,可以乘潮出入於口門內;略大商船,遭風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進口。潮水漲至烏尾地方止。有汛兵、口書、澳甲,隨時巡查。
打那叭溪:在後壠口之南,離城六十里。源出銅鑼灣,經五湖四海(?)繞打那叭而入於海。來源既短,溪又淺狹,行人涉水而過。口門寬六丈零,深五、六尺;口外沙泥淤塞,潮漲至口內二里許。不能停泊船隻,故以溪名。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之南,離城七十里。源出內湖,受吞霄街後之水入海。來源較打那叭溪更短,溪亦淺狹,行人涉水而過。口外沙線叢雜,口門寬五丈餘,深五、六尺,潮漲至口內半里許。不能停泊船隻,故以溪名。
苑裏溪:在吞霄溪南,離城八十里。源出大坑口、銅鑼灣西面諸山之水,繞蓬嵌山曲曲而入於海。來源較打那叭、吞霄諸溪為長,而溪面淺狹,行人涉水而過。口外沙線叢雜,口門寬六丈餘,深五、六尺,潮漲至口內半里許。不能停泊船隻,故以溪名。
大安溪海口(附房裏溪、土地公港):在苑裏溪南,離城九十里。源出火燄山北、銅鑼灣山後面內山,灣曲過鯉〔魚〕潭西下出角山口以後,泛濫無定。溪面寬約二里許,中間沙積成堆者三、四條,已有居民;水勢分歧雜出。在北邊近於房裏街者,為房裏溪;寬二十餘丈,深七、八尺,有渡船以濟行人。稍南,則土地公港;寬十餘丈,深三尺,行人涉水而過。在南邊近於大安者,為大安溪;又名頂店溪。寬二十餘丈,深七尺零,亦有渡船。口門寬三十餘丈,深七、八尺。房裏、土地公港等口均系沙泥塞積,不能泊船;唯大安口外沙線稍順,春、夏時可泊二、三百石小船,隨潮出入。秋、冬水涸,不能停泊;大號商船,並無停歇者。潮漲至口內一里許。亦設有汛兵、口書、澳甲,隨時稽查。
大甲溪:在大安口之南,離城一百零二里。出自淡、彰兩處內山番界,不知其源;受石壁、鐵砧山、大甲城諸水而入於海溪。面闊三里許,溪中巨石嵯峨,水勢湍急,為淡、彰交界之險要(附議於後)。設有渡船,以濟行人。溪口雖寬,近海之所沙線雜出,南分數條,至彰化界內五叉口相近之處而止。彼此渡船可以往來,外洋船隻不能收泊。溪高於海,潮至口門而止,故仍以溪名。
——以上皆城南之溪水海口也。
竹塹港海口:在城北十里。溪源有二:一名金門厝溪,其源出五指山內〔山〕等處,向西北至船頭莊而入海。一名鳳山崎溪,其源出自銅鑼圈,由鹹菜甕等處向西南與金門厝溪會合而入海。兩溪均有渡船。該海口前本寬大,船隻三百石者往來甚多,為竹塹郊商進出貨物之要口;後因日漸淤塞,始改由香山口出入。現在口門寬二十丈,深八尺零;潮漲至口內半里許而止。一、二百石小船尚可隨潮駛入,大船不能停泊。亦設有口書、澳甲,隨時稽查。
紅毛港溪:在竹塹海口之北,離城二十餘里。源出羊矢窩,曲曲入海。來源既短,港又窄淺;口門寬六、七丈,深二三尺,行人涉水而過。溪高於海,潮至口門而止。沙線叢雜,間有附近漁船停泊;外來商船不能進出,故以溪名。
楊梅壢溪、頭重溪、中壢溪:以上三溪均在紅毛溪之北,離城四十五里。上分三支,均出楊梅壢附近各〔山〕發源,至大溪墘會合而入於海。來源既近,溪又淺狹,或系淺涉、或用橋樑,均無渡船。口門寬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漲至大溪墘地方止。口外沙線阻隔,不能停船,故以溪名。
南嵌溪:在中壢溪之北,離城七十五里。源出銅鑼圈,由桃仔園之南而入海。來源頗長,溪流窄淺,行人涉水而過;大雨時,系用竹筏過渡。口門寬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漲至口門而止。口外沙線阻隔,不能進出船隻,故以溪名。
滬尾港海口:在龜崙嶺之北、艋舺之西,離城一百四十里。港內分南、北、中三大溪,名曰內港。南溪之源出自大壩尖山,由大姑崁、三角湧向西北至新莊,與艋舺溪會合;至大稻埕折而西至關渡,與北溪合流而出滬尾。北溪之源出自三貂嶺,南至水返腳、錫口轉西南,過劍潭會磺溪至關渡,與南溪合流而出滬尾。中溪名艋舺溪,發源於獅頭山,入拳山保大坪林折而向西至大加臘保,會南溪而入於海。南溪自新莊起、至艋舺溪邊尾,另有小駁船往來駁貨;北溪自暖暖、八堵起,至關渡、滬尾亦有小駁船往來;艋舺溪東至擺接保枋橋街,亦有小駁船往來。南北周圍百餘里之水,均由滬尾入海;與郡之鹿耳門、彰化之鹿港為全台三大口。潮漲時,南溪至新莊止,北溪至水返腳止;關渡以內系淡水,關渡以外系鹹水。海口寬約三里許,兩邊皆有暗沙,止一口門可行船隻;潮漲則寬,潮退則狹。口門以內至關渡相近之處,溪中另有沙梗一條;潮漲則隱,潮退則見。八里坌與滬尾街,須候潮漲時對渡,勢甚險要(附載於後);另為淡屬之第一大海口也。
磺溪:在關渡之旁,離城一百二十五里。自大磺山西南繞出關渡口,與大溪會合。溪甚狹,只有極小駁船可以往來。此溪在腹里,並非海口。
磺港:在金包里,離城一百九十餘里。自磺山北起,由正北出海。來源既短,港又窄淺。口門寬八、九丈,深三、四尺,潮漲至口門止。外面沙線包裹,不能進出船隻。
雞籠澳海口:在淡屬極北,離城一百六十五里。並無溪源,只有一澳。澳外即八尺門,有雞籠、桶盤等嶼三面環立;大小船隻均得進出。口門愈出愈敞,不能以丈尺計;海深三丈零。船隻出入不待潮漲,甚為要害(附載於後)。
頂雙溪:在三貂嶺之東南;自嶺腳起、至溪邊計程二十五里,離城二百二十里。其源發於三貂東面四近諸山,由東南入海。來源既近,溪又窄淺。口門寬八、九丈,深九尺零,有渡船;潮漲至口內半里許。口外沙泥淤塞,不堪泊船,故以溪名。
遠望坑溪:在頂雙溪之東南。發源於噶瑪蘭東面諸山,由東南入蘭界而出海,為淡、蘭交界之所(溪南屬蘭、溪北屬淡);離城三百四十里。來源亦短,溪亦窄淺。口門寬十丈零,〔深〕八尺零,有渡船;潮至渡船處而止。口外沙泥叢雜,不堪泊舟,故以溪名。
——以上皆城北之溪水海口也。
(附)〔海〕防要害處所
查淡境自南至北袤長三百四十里,海■〈氵义〉林立;若處處可以往來船隻,幾有防不勝防之慮。茲幸天設之險,沿海一帶均系鐵板沙層層包裹;即如大甲、苑裏、吞霄、紅毛港、南嵌、磺港等口雖皆條條入海,而口外沙線阻隔,外來船隻不能停泊,均可以不必防備。至大安、後壠、中港、香山、竹塹等口雖均可通舟楫,而口門窄小、沙線變遷,非熟悉口門者不能徑入,大船亦難停歇,尚可隨時防禦;惟滬尾、雞籠兩口,最為緊要。又大甲溪於海口則不通船隻,而溪面廣闊,水勢甚急,實為淡南天設之險。故均表而出之,以備稽考。
大甲溪:該溪發源於內山,一出番界,便漸寬展;至大甲相近之處,闊有三里許。溪中巨石小塊層密不絕,頗難立腳。沙梗湧起三、四條,秋、冬水涸之時,一溪而變為三、四溪;或可徒步,或須船渡。將到門口之處,由南畔分流入於彰化界內五叉口之北者三條。內山不時有雨,外雖晴霽,水即奔騰而下;行人凡視內山昏黑、或聞巨石沖擊聲,即不敢涉,恐中途漂沒故也。若春、夏大雨時行,便即一片汪洋;水急之時,即渡船亦不敢駛:真有萬夫難越之勢,淡、彰兩處天設之險也。
滬尾海口:該溪海口寬有三里許,深有二丈餘;兩邊暗沙圍抱。口門雖緊要,而五、六百石之船均得隨時出入,不必俟潮;五、六百石以上大船滿載者,須俟潮漲出入:為各路商船經商之所。自滬尾、艋舺,計水程三十里。關渡在艋舺、滬尾適中之區,兩山夾峙,河面不過一箭之闊。但潮水直抵艋舺以上,三、四百石商船儘可滿載而乘出入;即大號商船,亦可半載而隨潮進出。稍不留意,匪船可直達艋舺,誠為第一緊要之海口也。前有紅毛人建造砲台一座,在口門內之北岸;因今昔殊形,已不合用。自嘉慶年間在外口門北岸建設新砲台,又有滬尾水師守備專轄,足資防禦;而總須刻刻留心,不使稍涉大意也。
雞籠澳海口:該澳並無溪源,三面皆山,獨北面瀚海。港口又有雞籠、桶盤等嶼包裹,勢尚周密。就大致而論,似不若滬尾口之緊要;一經體察情形、揣度形勢,實較滬尾口為尤要。因滬尾口門較雞籠雖寬,而兩邊沙線均隱沒於水底;即素熟沙線者,稍不留意,難免擱淺,屢屢壞船。雞籠則雞籠、桶盤兩嶼高出海口,一望而知;即不熟路徑者,亦得依循而入:則口門難易之不同焉,一也。滬尾有專設水師營,兵力眾多,離艋舺參將營僅止三十里;如有警報,便可就近策應。雞籠唯陸路汛兵九十名;離艋舺營五十餘里,鞭長莫及,又無舟師:則兵力厚薄之不同焉,二也。滬尾行鋪眾多,居民稠密;又與艋舺各郊行聲氣相通,彼此得以救援。雞籠郊鋪本稀,僻處一隅,四近又無巨保大莊:此人力多寡之不同焉,三也。以此三者互相比較,孰要孰緩?顯而易見。是以咸豐四年小刀會匪王位等肆擾台北,則竄雞籠而不竄滬尾;八年春間王位餘黨復來窺伺,則游奕於雞籠而不逞志於滬尾者:其明證也。同治元年六月間滬尾新立馬頭,設關徵稅;雞籠本不在通商馬頭之列,乃各國洋艘咸以雞籠口面較寬於滬尾,情願收入雞籠、遠赴滬尾完稅。遂經領事申陳上憲,增開雞籠子口:是又明證也。夫海口之難易、人方之多寡,均系生成之勢,不能勉強。若汛防之多寡,尚可設法;倘就滬尾水師營中抽調百餘名前往添防、又於艋舺陸營中酌添數十名,則共有二百餘名之汛兵,或可藉資防禦。不然,實有孤虛之慮。管見所及以附陳。
·城池
查淡水廳同知一缺,系雍正元年增設彰化縣時兼設一同知缺,稽查北路捕務;仍附彰化縣,並無專轄地段。雍正九年,始分大甲溪以北至雞籠止均歸淡水同知管轄,移駐竹塹。該處本系竹塹巡檢分防之地;自移駐淡廳後,於雍正十一年環植莿竹,周圍四百四十丈,東、西、南、北各設門樓。乾隆二十四年,四城上各增建砲台一所。嘉慶十八年,因居民稠密,開拓基址,增築土堡;周圍一千四百餘丈,東、西、南、北各設木柵。道光六年,前督部堂孫巡台,紳耆請改建城池;奏奉諭旨准行。經前臺灣道孔親詣復勘:若循原建,則太狹;循後築土堡,則又太寬。因而內外拆毀,改定周圍八百六十丈,牆身高一丈五尺,基底一丈六尺,上闊一丈二尺,入地深一丈。初議建設磚城,後改用石條夾砌石塊;於道光七年六月興工、九年八月報竣,現均完固。
城垛:九百七十四垛,各高三尺。城門四:東曰「迎曦門」、西曰「挹爽門」、南曰「歌薰門」、北曰「拱宸門」。各有城樓一座,上下二層;高各二丈零九寸。濠溝:周圍共八百六十丈。南門口闊一丈二尺,餘俱寬八尺;各深七尺。
·衙署
淡水廳署:在竹塹城內適中之區。坐東向西(甲庚兼卯酉向)。
艋舺縣丞署:在新莊街。查艋舺縣丞,本系巡檢缺,衙署在八里坌。乾隆十五年因風災傾壞,移駐新莊。五十五年,改為縣丞。嘉慶十四年,改為艋舺縣丞;現仍駐新莊。
大甲巡檢署:在大甲土堡內。查該巡檢本駐彰化之鹿港,名鹿港巡檢;於嘉慶十四年,奉文移駐大甲,改為大甲巡檢。
竹塹巡檢署:在竹塹城南門內,離廳署半里許。現兼司獄。
訓導署:在竹塹城內東南。該訓導本系彰化縣訓導,後移駐竹塹,為淡水廳訓導。迨開設噶瑪蘭廳,則又兼轄噶瑪蘭學務。
·鋪舍
查淡屬無驛遞,原設鋪遞自大甲起、至雞籠止共一十一處。鋪兵三十名工食等銀,歸彰化縣坐支。後開闢噶瑪蘭廳,奉文添設;隨即詳請,將原設十一鋪內之淡水、雞柔山、金包里、雞籠四處裁汰,改為艋舺、錫口、水返腳、暖暖四鋪。又添設柑仔瀨、燦光寮、三貂三處,共七處。
計共鋪司七名、鋪兵二十八名,火炬、工食等銀歸淡水廳坐支。今逐鋪開列於左:
大甲鋪:南離大甲溪淡彰交界之所五里、北離貓盂鋪二十里。鋪兵三名。
貓盂鋪:南離大甲鋪二十里、北離吞霄鋪十里。鋪兵三名。
吞霄鋪:南離貓盂鋪十里、北離後壠鋪三十里。鋪兵三名。
後壠鋪:南離吞霄鋪三十里、北離老衢崎〔鋪〕二十五里。鋪兵三名。
老衢崎鋪:南離後壠鋪二十五里、北離南嵌鋪七十五里。鋪兵三名。
竹塹鋪:南離老衢崎鋪一十五里、北離南嵌鋪七十五里。鋪兵三名。
南嵌鋪:南離竹塹鋪七十五里、北離艋舺鋪三十里。鋪兵三名。
——以上七鋪,系屬原設,今仍舊;歸彰化縣支給工食。
艋舺鋪:南離南嵌鋪三十五里、北離錫口鋪十五里。鋪司一名、鋪兵三名。
錫口鋪:南離艋舺鋪十五里、北離水返腳鋪十五里。鋪司一名、鋪兵三名。
水返腳鋪:南離錫口鋪十五里、北離暖暖鋪二十五里。鋪司一名、鋪兵四名。
暖暖鋪:南離水返腳鋪二十五里、北離柑仔瀨鋪十五里。鋪司一名、鋪兵四名。
——以上系就原設之淡水、圭柔山、金包里、雞籠四鋪裁汰改設。計共添鋪司四名、鋪兵七名。
柑仔瀨鋪(一名楓仔瀨):南離暖暖鋪十五里、北離燦光寮鋪十五里。鋪司一名、鋪兵四名。
燦光寮鋪:南離柑仔瀨鋪十五里、北離三貂嶺鋪十五里。鋪司一名、鋪兵四名。
三貂嶺鋪:南離燦光寮鋪十五里、北離遠望坑五十里。鋪司一名、鋪兵四名。
——以上三鋪,系屬添設。統共原設、新添,計一十四鋪,歸淡水廳坐支。
·隘寮
淡地內山一帶處處與生番交界,原有土牛、紅線為界。閱今久,紅線已經滅跡,土牛遺址模糊;農民近界之區,時為生番所害。是以要害處所,均設有隘寮、銃櫃,以防生番而衛農民。但有隘必有丁,有丁必需糧。或系官隘、或系民隘,統計自南至北二十九處,詳載於左:
火燄山隘(民隘):由四近民居稟請開闢荒地,設隘防番;隘糧等費,即就新墾地畝按甲抽租,由隘首收(?)支應,官不與聞;故名民隘。在城正南,離城一百一十里。隘以內即番界,西南即大甲溪。
日北山腳隘(民隘):本在日北山腳,後經移入鯉魚潭高嶺處所;在苑裏保內,城南一百里火燄山隘之北。
三叉河隘(民隘):在苑裏保內山高崗處所,城南九十里日北山隘之北。
內外草湖隘(民隘):本系高埔隘,後經移入苑裏保東首內山。又有南勢湖隘一座,亦裁撤歸併一處。在城南七十里三叉河隘之北。
銅鑼灣隘(官隘):由官詳請設立。寮糧由官給發四成,在於屯租項下坐支;其餘六成,由四近新墾民地派收:故名官隘。在後壠保銅鑼灣之內橫崗要害處所,城南六十五里,在草湖隘之北。
芎中七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內坐支。在後壠保芎蕉灣、中心埔、七十份三莊之內,城南六十里銅鑼灣隘之北。
大坑口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內坐支。本系中隘,後經移入後壠保內山橫崗,城南五十五里芎中〔七〕隘之北。
蛤仔市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內坐支。在後壠保蛤仔市內山橫崗,城南五十里大坑口隘之北。
嘉志閣隘(民隘):本在外間,後經移入後壠保內山橫崗,城南四十八里蛤仔市隘之北。
南港仔隘(民隘):在中港保南港之內山橫崗,城南三十九里加志閣隘之北。
三灣隘(民隘):在中港保三灣內山橫崗,城南稍偏東三十三里南港仔隘之北。
小銅鑼圈隘(民益):本系中港尖山隘,後經移入五指山左角,仍中港保內;城南稍偏東三十里三灣隘之□。
金廣福大隘(民隘):另有撥充屯租幫貼隘糧。該隘本分設於塹城東廂之鹽水港、南隘、茄苳湖、石碎崙、雙坑、大崎、金面山、員山仔各處,後因荒地日闢,已越各隘之內,故將以上各隘一併裁撤,歸作一處,移入內山五指山之右角。沿山十餘里均設銃櫃,為各隘之最大者。離城東三十五里小銅鑼圈隘之北。
樹圮林隘(民隘):在東廂內山橫崗,城東二十五里金廣福隘之北。
矺仔隘(民隘):在東廂內山橫崗,城東三十里樹圮林隘之北。
橫山隘(民隘):在東廂內山橫崗,城東三十二里矺仔隘之北。
猴洞隘(隘):在東廂內山橫崗,城東三十四里橫山隘之北。
以上金廣福隘至猴樹洞隘共五處,就山向而論,則系東南巽已等方;若在地段而論,均在塹城之東首左右相近處。
九芎林隘(即南河隘。民隘):另官給口糧十名,在屯租項下坐支。在東廂內山要隘處,城東四十里猴洞隘之北。
鹹菜甕隘(民隘):在東廂內山叉口,城東五十里九芎林隘之北。
大銅鑼圈隘(民隘):本在四方林地方,後經移入桃澗保內山要處,城東五十三里鹹菜甕隘之北。
大坪隘(民隘):在桃澗保內山緊要橫崗,城東五十八里銅鑼圈隘之北。
溪洲隘(民隘):在桃澗保內山橫崗處,城東六十里大坪隘之北。
大姑崁隘(民隘):在桃澗保內山交界,城東六十五里溪洲隘之北。
三角湧隘(民隘):在海山保內山橫崗,城東七十四里大姑崁隘之北。
橫溪隘(民隘):在擺接保內山緊要處,城東八十里三角湧隘之北。
暗坑仔隘(民隘):在擺接保內山要所,城東北一百二十里橫溪隘之北。
萬順寮隘(民隘):在拳山保北首內山橫崗,城東北一百四十里暗坑仔隘之北。
十份寮隘(民隘):在石碇保內山叉路口,城東北一百七十里萬順寮隘之北。
三貂嶺隘(民隘):在芝蘭保三貂社民番交界處,城東北一百九十五里十份寮隘之北。
——以上南北共隘寮二十九處,均系防禦內山一帶生番而設。
·營汛
北右營
查該營原設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一員、外委七員、額外三員、兵丁七百二十六名,駐紮竹塹,隸彰化北路協副將統轄。道光十年間,將鎮標右營遊擊一員,又將鎮標右營內改撥千總一員,左、右營內改撥把總二員、外委二員、兵丁三百名移駐竹塹,改為北右營。以原設守備並新添兵丁移駐大甲,為北右營中軍。統計遊擊一員、千總三員、把總六員、外委九員,額外三員、馬戰守兵共一千零二十名;現在駐紮:
竹塹城內營:遊擊一員(衙署在城東南)、千總一員、外委一員、額外二員(衙署均在遊擊署左右)、額兵二百九十八名。
楊梅壢汛:把總一員(帶管香山海口等塘)、額兵六十七名。
香山塘:額兵一十名。
竹塹海口塘:額外一員、額兵一十二名。
桃仔園汛:把總一員(帶管南嵌塘)、額兵二十五名。
南嵌塘:外委一員、額兵三十六名。
中港汛:把總一員、外委一員、額兵五十八名。
後壠汛:千總一員(帶管嘉志閣、白沙墩等塘)、額兵五十三名。
嘉志閣塘:外委一員、額兵三十八名。
白沙墩塘:外委一員、額兵十名。
大安汛:把總一員(原系蓬山汛,嘉慶十四年奉文移改,帶管貓盂、吞霄、大甲等塘)、外委一員、額兵七十四名。
吞霄塘:額兵一十名。
貓盂塘:額兵五名。
大甲塘:外委一員、額兵三十名。
大甲汛:守備一員、千把總一員、外委一員、額兵二名(系添設)。
銅鑼灣汛:把總一員、額兵六十名(添設)。
斗換坪:外委一員、額兵四十名(添設)。
艋舺營
查該營本系北路淡水營,原設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五員、額外一員、兵丁六百三十三名,彰化北路協副將統轄;於嘉慶十一年奉文,就台添募水兵一百五十名。嘉慶十三年,將福建水師營遊擊移駐艋舺,改為艋舺營遊擊;將原設都司一缺移駐臺灣水師右營。又將興化協左營守備移駐滬尾,為滬尾水師守備;管轄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三員。又將延平左營守備移艋舺,為艋舺營中軍守備,管轄陸路弁兵;其應添千總、外委,均由臺灣各營酌撥。嘉慶十五年,就台協水師三營裁撥台募水兵一百九十八名到淡添設。道光四年,又奉文將艋舺遊擊改為水師參將;又在內北各營添撥陸路兵五百一十九名,除抽出一百名撥入噶瑪蘭營外,實添兵四百十九名,共陸路兵七百名、水師兵七百名,駐紮艋舺;管轄艋舺陸路中軍守備、滬水水師守備兼轄噶瑪蘭營都司、頭圍汛守備,統轄水陸地方。統計水師參將一員、陸路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五員、額外二員、馬戰守兵共七百名、水師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三員、步守兵共七百名(守兵內有舵工、炊糧十四名)。現在駐紮:
艋舺本營:參將一員(衙署在艋舺衙之北)、中軍守備一員(衙署與參將署附近)、輪防千把總一員、協防外委一員、兵丁四百零五名(原設)。
大雞籠汛:輪防千把總一員、兵丁九十名(原設)。
大三貂港口汛:把總一員(兼轄燦光寮塘)、兵丁三十名(嘉慶十三年添設)。
海山口汛:代防外委一員、兵丁六十名(原設)。
水返腳汛:外委一員、兵丁三十五名(嘉慶十三年添設)。
馬鋉汛:外委一員、兵三十名(嘉慶十三年添設)。
北投汛:外委一員、兵一十名(嘉慶十三年添設)。
三瓜仔汛:外委一員、兵丁一十名(嘉慶十三年添設)。
龜崙嶺塘:兼防外委一員、兵丁一十名(嘉慶十三年添設)。
暖暖塘:外委一員、兵丁一十名(嘉慶十三年添設)。
燦光寮塘:把總一員、兵丁一十名(嘉慶十三年添設)。
駐紮滬尾砲台:水師營守備一員、輪防千把總一員、兵丁五百六十六名(嘉慶十年添設)。
金包里汛:代防外委一員、兵丁五十名(原設)。
八里坌汛(汛弁由砲台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設)。
石門汛(汛弁由金包里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設)。
北港汛:兵丁五名(原設)。
小雞籠塘:兵丁五名(原設)。
滬尾營戰船(共設舵工、炊糧兵丁一十四名,即在水師守兵之內):原設六隻(均編「波」字號),添設守港戰船八隻(內「知」字號四隻、「方」字號四隻)。
·屯丁
查臺灣各屬均有屯丁,系乾隆五十三年公中堂福議以台地已經歸化之熟番充作屯丁,仿照四川屯練之例,就社立為屯營。按社之遠近、就番之多寡,分別大小屯,各立名目;另設統轄千總、專轄把總外委。清釐界外埔地,發給屯番自行耕作,所謂按丁授地,即古屯田之法、治民於農之意。無事則令其就近耕作,防生番;有事則揀調出屯,令其衝鋒禦敵:均甚得力。其屯弁、屯丁應需俸餉,即將界外新墾溢額田園按甲徵租,按名散給。淡屬計共四屯,額設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屯丁一千四百名。所有屯番一切詞訟等件與千總、外額應革應補各事宜,均歸鹿港理番同知專管;屯租歸淡廳徵收,每年按春、秋二季會同鹿港廳散放。所有各屯目,開列於左:
竹塹屯(地段在城東鄉一帶):額設把總一員、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
麻薯屯(地段在彰化界內大甲溪內山一帶,因其耕作園地半屬淡屬大甲等處,故歸淡廳徵收散放):額設千總一員(統轄四屯)、把總一員、外委一員、屯丁四百名。
日北屯(地段在塹南苑裏保內山一帶):額設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
武朥灣屯(地段在塹北芝蘭等保):額設外委一員、屯丁三百名。
以上共計四屯,計屯丁一千四百名。上年酌調數百名同往內地隨軍戰陣,頗稱悍勇;即彰化匪徒滋事,帶兵文武不時調出,亦甚得力也。
·橋渡
淡屬自南至北袤長三百餘里,中間溪河甚多,均發源於內山而入於海。亦有發源殊途,至半途而彙成一條者;亦有發源一處,至半途而分出二、三條者。大約離源較近之區,溪水較小,均用橋樑;海口較近之處,溪河漸大,則用渡船。亦有早溪水淺,可徒涉者。今先其大路、後其四鄉,分別開列於左:
大甲溪渡:系官渡。大船一隻、小船二隻。
房里溪渡:系官渡。大船一隻、小船一隻。
吞霄溪渡:系義渡。中船一隻。
後壠溪渡:系有兩渡:街南名南河渡、街北名北河渡,均義渡。各船一隻。
中港溪渡:系官渡。大船一隻。
鹽水港渡(即在香山口之內):系官渡。中船一隻。
金門厝渡:系義渡。船一隻。
鳳山崎渡:系官渡。船一隻。
艋舺溪渡:系義渡。船一隻。
滬尾溪渡:系船戶自置。往來駁載人貨,均有定價。每日船隻多寡不定。
錫口溪渡:民渡。船一隻。錫口至鯽魚坑,共計六渡。往來行人自錫口起、至暖暖止,或走東岸、或走西岸、或坐駁船,以天時之晴雨、溪水之大小,隨時變更無定。
五堵渡:官渡。船一隻。
六堵渡:官渡。船一隻。
八堵渡:官渡。船一隻。
四腳亭渡:官渡。船一隻。
鯽魚坑渡:官渡。船一隻。
苧仔潭渡(三貂嶺腳):官渡。船一隻。自五堵渡起、至苧仔潭渡止,共六渡;均在水返腳以上一帶溪洲之內。
粗坑口渡(三貂嶺東面腳下):官渡。船一隻。
頂雙溪渡:官渡。船一隻。
遠望坑渡:官渡。船一隻。
以上粗坑口、頂雙溪、遠望坑三渡,均在三貂嶺東面。
——以上南自大甲起、至噶瑪蘭交界止,為南北必由之渡;滬尾溪渡,為艋舺、滬尾往來必由之路。
中港大橋:〔在〕中港新街頂。
媽祖宮口橋:在中港舊街中。
塭仔頭橋:在中港溪墘。
瓦窟溝橋:在廳治南門城邊。
湳仔橋:在廳治北門外二里。
楊梅壢橋:在楊梅街南。
仁者橋:在楊梅壢與中壢適中之區。
中壢橋:在村口。
桃仔園橋:在街口。
錫口街橋:在街口。
水返腳橋:在村口。
——以上各橋,南北往來必由之路。
關渡口渡:在興直保。艋滬往來道中之區。
八仙渡:在艋舺東南。
獅頭渡:廳北一百二十里和和洲。
塭仔渡:在興直保。由新莊往滬尾之路。
成仔寮渡:廳北八里坌保。
擺接渡:由大姑崁至新莊之路。擺接保。
港仔嘴渡:廳北擺接保。
柑椽渡:廳北擺接保。
員林渡:廳北擺接保。
橫溪渡:廳北海山保。
三角湧渡:廳北海山保。
圭母卒渡:廳北大加蚋保。
番仔溝渡:廳北大加蚋保溪仔尾洲。
溪洲底渡:廳北興直保。
劍潭渡:廳北芝蘭保。
社仔渡:廳北大加蚋保。
白石湖渡:廳北芝蘭保。錫口對渡。
搭搭攸渡:廳北大加蚋保。
黑族灣渡:廳北芝蘭保。
樟樹灣渡:廳北石碇保。
馬陵坑渡:廳北石碇保(以上皆塹北)。
頭灣渡:廳南大北埔保三灣內山。
九信埔渡:廳南中港保坑埔。
龜山頭渡:廳南後壠保中心埔下。
車路潭渡:廳南後壠保。
——以上南北各鄉之渡。
隆恩牛埔橋:廳治西廂。
槺榔牛埔橋:廳治西北廂。
內壢溪橋:廳北桃澗保。
茄苓溪橋:廳北桃澗保。
坡角橋:廳北興直保。
榕樹橋:廳北海山保潭底莊。
太平橋:廳北海山保潭底莊。
三板橋:廳北大加蚋保。
金安橋:廳北芝蘭保金包裏。
橫溪橋:廳北芝蘭保金包裏。
永安橋:廳北芝蘭保芝蘭街。
和尚橋:同上。
北投莊石橋:廳北芝蘭保。
淇里岸石橋:廳北芝蘭保。
淇里岸柴橋:同上。
萬福橋:廳北興保直和尚洲。
公司田橋:廳北芝蘭保。
——以上皆南北各鄉之橋。
·道里
淡屬地界與隘封毗連者,南止彰化縣、北止噶瑪蘭廳;共餘東西,一系內山、一系沿海,路徑雜出,不及詳載。現將南北兩路往來必由之處,開列於左:
廳城由南門(歌薰門)出至香山塘八里、香山塘至老衢崎鋪七里、老衢崎至中港街十里(系尖站)、中港街至後壠十五里(宿站)、後壠至白沙墩汛二十里、白沙墩汛至吞霄十里、吞霄至貓盂鋪十里(尖站)、貓盂鋪至房裏五里、房裏至大甲汛一十五里(宿站)、大甲土城至大甲溪南岸彰化交界止五里。
——右系廳城南路,共計一百零五里。
廳城由北門(拱宸門)出至鳳山崎一十二里、鳳山崎至大湖口一十里(尖站)、大湖口至楊梅壢汛一十五里、楊梅壢至中壢一十八里(宿站)、中壢至桃仔園汛三十里(尖站)、桃仔園至龜崙嶺頂汛一十里、龜崙嶺起至海山口汛十五里、海山口汛至艋舺里(宿站)、艋舺汛至錫口鋪十里(由艋舺轉西至關渡十五里、關渡至滬尾海口十五里)、錫口鋪至水返腳汛(鋪)十五里(尖站)、水返腳至暖暖汛(鋪)二十五里(宿站。由暖暖轉西北過獅球嶺至大雞籠街五里)、暖暖至三貂嶺腳三十里(尖站。由嶺腳向北至大雞籠山北面沿海止,計五里)、嶺腳向東至嶺頂五里、嶺頂向東南〔至〕頂雙溪二十里(宿站)、頂雙溪向南至遠望坑淡、蘭交界處二十里(入蘭界五里草嶺地方系站)。
——右系廳城北路,〔共計〕三百四十里(若至大雞籠山北沿海止,實三百里)。
●噶瑪蘭廳輿圖纂要
噶瑪蘭廳圖
泖鼻山圖
北關圖
頭圍街圖
甦澳港圖
噶瑪蘭廳輿圖識
噶瑪蘭廳輿圖表
噶瑪蘭廳輿圖冊
噶瑪蘭廳輿圖總說
·噶瑪蘭廳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泖鼻山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北關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頭圍街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甦澳港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噶瑪蘭廳輿圖識·
噶瑪蘭廳治,乃臺灣山後濱海之區也。初屬番藪;嘉慶二年,民人吳沙率漳、泉、廣三籍之人入其地,和番酋闢草萊,十餘年間墾得地段東西廣二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嘉慶十五年,始請設官輸賦;於是噶瑪蘭遂附神州矣。然而民力未充,諸多草創;是以城池不過土堡,屋宇不過茅茨,關隘、津梁則因其地勢而略加經營,坊里、山川則就其土音聊為附會。蓋新開僻壤無從考獻徵文,故於履勘所經之處,隨時隨地諮父老之傳聞、詳志書之記載,參稽互校,不憚跋涉,斯於今昔情形稍可徵信。其間如黃總大坪、頭圍捷經,蘇澳、北關、泖鼻諸要隘喫緊之區,皆志乘所不載與載而不詳者,茲特逐處表而出之。且因正圖限於紙幅,難以明晰,故又另圖附後;庶乎一覽瞭然,差與空談無據者有間歟!
·噶瑪蘭廳輿圖表·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噶瑪蘭廳輿圖冊·
疆界
坊里(於治道有關及險要處方載,餘俱略之)
山水(附津梁)
城池(關隘附)
衙署
鋪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廣:東西二十五里。
袤:南北一百四十五里。
噶瑪蘭在淡水後山,形如彎弓。東濱大海,西鄰生番,南盡蘇澳,北接淡水大三貂溪為界;大局坐乾向巽。按「志」載:自三貂過溪由頭圍入廳治,至蘇澳袤長一百四十五里。今除去崎嶇紆折占去里數不計外,僅存平徑九十里。
東界:至過嶺仔一十五里,與海為界。
南界:至零工圍山二十五里,與生番為界。
西界:至枕頭山後大陂山十里,與生番為界。
北界:至大三貂溪遠望坑九十五里,與淡水為界。
東南:至蘇澳五十里,與大南澳為界。
西南:至叭哩沙喃三十里,與王字番為界。
東北:至泖鼻山水程九十五里,與淡水洋面為界。
西北:至宰牛寮內山八十里,與淡水分界。
·坊里(於治道有關及險要處方載,餘俱略之)
在城東:東門街、五圍三結街(蘭城未入版圖時,以竹為籓;民間呼為三結街。今雖建四門土堡,尚從舊稱)、廳衙口。
西:鎮西街、十字街、文昌宮口、義倉口。
南:振南街、媽祖宮前。
北:北門街、中北街、十六坎、十字街頭、武營、武營後、聖王廟、船仔街。
——右在城街市。
民壯圍堡(莊三。城東三里起):民壯圍(三里)、過嶺仔莊(十三里)、下渡頭(三里)。
羅東堡(莊二。城南十五里起):羅東莊(二十里)、羅東街(十八里)。
那美堡(莊四。城南二十二里起):打那美名莊(二十二里)、紅水溝莊(二十二里)、內員山莊(二十五里)、冬瓜山莊(三十里)。
員山堡(莊七。城西七里起):員山仔莊(七里)、大湖莊(十里)、吧荖鬱莊(十里)、大三鬮莊(十里)、穎廣莊(七里)、深溝莊(十一里)、內湖莊(十二里)。
淇武蘭堡(莊七。城北五里起):梅洲圍(五里)、四圍莊(六里)、柴圍莊(十里)、大塭(十里)、早溪莊(十五里)、淇武蘭莊(十六里)、湯圍莊(二十里)。
茅仔寮堡(莊三。城東南十五里起):茅仔寮莊(十五里)、大埔莊(二十里)、鼎橄社(二十二里)。
利澤簡堡(莊三。城東南二十六里起):利澤簡莊(二十六里)、馬賽莊(三十五里)、蘇澳莊(五十里)。
溪洲堡(莊三。城西南十五里起):頂溪洲莊(十五里)、叭哩沙喃莊(二十五里)、泉大湖莊(二十五里)。
清水溝堡(莊三。城西南十四里起):歪仔歪莊(十四里)、清水溝莊(十五里)、鹿埔莊(二十里)。
頭圍堡(莊四。城東北十二里起):大窟莊(十二里)、白石腳(二十二里)、港仔墘(二十六里)、頭圍莊(三十里)。
——右在鄉十堡。
·山水(附津梁)
龜山(一名龜嶼):廳東北六十里,屬頭圍堡。自蘇澳一帶礁石穿海而來,孤峰獨聳,其形如龜;浮於海面,縈波蹩躄,沙汕蜿蜓,天然作廳治門戶。山週一百餘里,高一百餘丈;中匯一潭,水極深甘。有漁人一、二百戶,結網其間。東臨大海,西距烏石港水程六十里,南通蘇澳、北達泖鼻水程各九十里。惟其四面均無港澳,是以商船不能停泊,不過偶爾寄候風潮而已。
擺燕山(上五里、下六里):廳治西二十八里,屬外員山堡。山形如燕翅雙垂。
冬瓜山(上五里、下六里):廳治南三十里,屬羅東堡。加禮遠港發源處。
馬賽山(上六里、下六里):廳治南四十里,屬打那美堡。攢峰滴翠,疊嶂凝青;為蘭城東南一大屏障。
外員山(上三里、下四里):廳治西二十五里,屬員山堡。一拳奮立,西瞰大溪。其下皆石汕,水大亦不能崩決。
大陂山(上六里、下五里):廳治西十五里,屬員山堡。北接五方旂、南亙枕頭山,青蒼彌望中一峰特拔。
五方旂山(上三里、下四里):廳治西北二十一里,屬頭圍堡。五方排列,峭立險峻如豎旗幟。道光癸未匠匪林泳春滋事,提憲許曾於此地屯軍制勝。
鳳頭山(上七里、下九里):廳治西北二十三里,屬淇武蘭堡。俗呼擴仔山。一峰孤聳,高插雲霄;山南有大、小風洞。
金面山(上六里、下五里):廳治西北二十五里,屬淇武蘭堡。為蘭中靈秀獨鍾之藪。
頭圍後山(上七里、下八里):廳治北三十五里,屬頭圍堡。連岡疊嶂,綿亙磅礴。北走嶐嶐,南連金面;後通頭圍、外澳石空嶺,有小路一條,不過數十里可達艋舺。
圳頭山(上三里、下三里):廳治西十二里,屬員山堡。盤拿騰擲,特起三峰;為廳治過脈處。
大湖山(上三里、下三里):廳治西南二十餘里,屬溪洲堡。連屏競秀,竟日雲煙變滅,莫可名狀;為廳治少祖山。
大叭哩沙喃山(上八里、下五里):廳治西南五十餘里,屬清水溝堡。層巒疊嶂,鳥道行迴;雖盛夏必襲裘而入。道光九年秋,總兵劉廷斌剿辦和興夫匪,曾屯兵於此。
小叭哩沙喃山(上五里、下五里):廳治西南二十里,屬清水溝堡。深林密箐,險仄嚴寒,與大叭哩沙喃等。
泖鼻頭山(上三里、下三里):廳治北水程九十里,屬淇武蘭堡。俗呼泖鼻。石齒嶙峋,形如象鼻;長約十餘丈,直生入海。「使槎錄」謂台郡祖山。舟行至此,南北異風、潮汐反■〈日凡〉。有小澳,底皆礁石;潮漲時水深七、八尺,可泊三、四百石小船。蘭舟往雞籠者,必至此處停寄,候東北風轉駛而行;渡五虎門者,必對準泖鼻放洋。
——右山十五條(皆除崎嶇屈折,就地形平徑準算)。
蘇澳嶺(上三里、下二里):廳治南五十里,屬那美堡。雖不甚高,而險巇偪仄不亞草嶺。當日議建南關於海岸兩山之間;後因添設蘇澳汛,遂不果行。
嶐嶐嶺(上五里、下五里):廳治北七十五里,屬淇武蘭堡。石磴如梯,險逾草嶺;為入蘭初闢孔道,今路改由草嶺。
草嶺(上六里、下五里):廳治北九十五里,屬淇武蘭堡。自大三貂溪而來;閣道蠶叢,草樹陰翳,險滑處肩輿幾不能進。又有下頂雙溪、遠望坑、牡丹坑諸險。入蘭要隘,此為第一。
——右嶺三條(就地形平徑準算)。
加禮遠港:廳治東南二十八里,屬茅埔寮堡。港口較烏石港計深三尺,底無礁石,三、四百石米船可直收入沙岸;為蘭中扼要。
馬賽港:廳治東南三十五里,屬利澤簡堡。港口水深五、六尺。
以上二港,皆歸烏石港掛驗。
蘇澳:廳治南五十里,屬那美堡。為蘭境東南盡界。澳口有石嶼三堆浮於水面,名曰三仙台。澳左為北風澳,可避北風;右亦如之,可避南風。橫直各闊五、六里,水深六、七丈;四、五千石巨艦可容出入。惟底皆大板礁石,拋椗入水往往釣掛不住,則常〔有〕拋椗之虞,且無內港灣避;一遇狂颷暴發,又防觸礁沖山:故商船往來甚少。相傳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乾曾踞數月;以其夥伴多病,散去。我朝洋逆蔡牽、朱濆及林■〈日耎〉等,亦曾謀佔此地為巢。自附版圖後,則萑苻悉泯矣。
烏石港:廳治北三十五里,屬頭圍堡。口窄礁多,水深五、六尺;僅容三、四百石米船出入。港口沙汕,一、二年必隨風一轉徙,南北遷易無常。道光六年,奉文定為噶瑪蘭正口,並准免其配運。
——右港三條、澳一條。
清水溝溪:廳治南十二里,屬羅東堡。由鹿埔發源;匯眾水出溪洲尾,與濁水溪合流。
泉大湖溪:廳治西南二十里,屬溪洲堡。由大湖山發源;經小叭哩沙喃至溪洲南,與濁水溪合流。
馬賽溪:廳治東南三十里,屬利澤簡堡。由內山發源;經番社達蘇澳嶺腳入海。
西勢大溪:廳治西南三十里,屬清水溝堡。源出內山腳;經大叭哩沙喃、濁水溪、大三鬮、下渡頭,匯烏石港入海。
濁水溪:廳治西南三十里,屬清水溝堡。由玉山腳經大叭哩沙喃至崩山,與南勢大溪合而復分;從溪洲民壯圍至過嶺仔復合流,由烏石港入海。
——右溪五條。
下渡頭(即船仔頭):廳治東一里,屬民圍堡。由清水溪東流至廳西關外折而北行,直達烏石港入海。有小紅船駛至頭圍,水程三十里。
奇立簡渡:廳治東南十里,屬茅仔寮堡。東勢海口大路;下連濁水溪。官渡。即利澤港。
溪洲渡:廳治西七里,屬羅東堡。即濁水溪;上接叭哩沙喃、下通清水溝。官渡。
七結渡:廳治西五里,屬內員山堡。達新城仔。官渡。
金包里股渡:廳西七里,屬內員山堡。上通叭哩沙喃、下達七結。官渡。
三鬮渡:廳治西里餘,屬內員山堡。上通新城仔、下達船仔頭。官渡。
——右渡五條。
員山橋:廳治南二十四里,屬羅東堡。通生番境界,入山採樵要路。長七丈,高二尺。
珍珠里橋:廳治南二十六里,屬羅東堡。通馬賽大路。長五丈,高丈餘。
打那美橋:廳治南二十六里,屬打美堡。通珍珠里簡大路。長五丈,高丈餘。
東瓜山橋:廳南三十里,屬那美堡。通馬賽大澳大路。長十丈,高一丈八尺。
二結橋:廳南八里,屬羅東堡。通羅東大路。長三丈,高八尺。
四結橋:廳南十一里,屬羅東堡。通羅東大路。長四丈,高一丈五尺。
五結橋:廳南十五里,屬羅東堡。通奇力簡、蘇澳大路。長四丈餘,高一丈五尺。
三角橋:廳南八里,屬羅東堡。長五丈,高丈餘。
頭圍北門橋:廳東北三十里,屬頭圍堡。長一丈,高一丈。
三圍橋:廳西北二十二里,屬頭圍堡。通頭圍大路。長五丈,高丈餘。
四圍橋:廳西北五里,屬頭圍堡。通頭圍要路。長五丈,高丈餘。
馬賽橋:廳東南三十里,屬利澤簡堡。通蘇澳要路。長二十丈,高八丈。
——右橋十二條。
·城池(關隘附)
隘者,系與生番交界之地,生番出沒無常,每百十成群,越民界狀殺民人,猛甚狼虎;故於山峽交界之處,設隘寮於山頂,催募丁壯常川輪防。遠見生番出頭,即放砲為號,四鄉群起而禦之。
東門:震平門。
南門:離順門
西門:兌安門。
北門:坎興門。
——右蘭廳四門。
北關:在廳東北五十里,屬頭圍堡。自山腳至海濱約二百餘步,大石嶙嶙,高峻不可攀援。嘉慶二十四年,建關門一座;連山盡海,橫截大道。橫、直各十二丈,高四尺,厚三尺;樓垛俱全。為全蘭咽喉(因年久傾塌,應修葺)。
——右關一座。
擺燕隘:廳南二十八里,屬外員山堡。隘丁十三名。在鹿埔北,通生番界。
鹿埔隘:廳西二十五里,屬外員山堡。隘丁十名。在鹿埔嶺下,通生番界。
外員山隘:廳西二十五里,屬外員山堡。隘丁十二名。在員山莊,通生番界。
馬賽隘:廳南五十里,屬那美堡。隘丁十二名。在馬賽莊後,通生番界。
施叭坑隘:廳南四十里,屬那美堡。隘丁十二名。在施叭口,通蘇澳小路。
枕頭山隘:廳西六里,屬內員山堡。隘丁十名。在枕頭山後,通生番界。
穎廣莊隘:廳西七里,屬內員山堡。隘丁十九名。在穎廣莊後,通生番界。
大湖隘:廳西南二十里,屬溪洲堡。隘丁十二名。在內山。此處另有小路一條,可通淡水艋舺、大坪林。
內湖隘:廳西十五里,屬內員山堡。隘丁六名。在內湖山前,通生番界。
大叭哩沙喃隘:廳西南五十里,屬清水溝堡。隘丁十二名。在番山前,重溪環繞;過溪,即額刺「王」字生番,最為險要。山後另有小路一條,可通淡水鹹菜甕、九芎林與大湖。內山小路,皆當時預籌進山備道,以策應緩急者也。
葫蘆堵隘:廳西二十五里,屬羅東堡。隘丁六名。在葫蘆莊後,通生番界。
泉大湖隘:廳西二十五里,屬內員山堡。隘丁十三名。在泉大湖山前,通生番界。
四圍隘:廳西北八里,屬頭圍堡。隘丁六名。在四圍莊後,通生番界。
柴圍隘:廳西北十里,屬頭圍堡。隘丁五名。在柴圍左,通生番界。
三圍隘:廳西北十二里,屬頭圍堡。隘丁五名。在三圍左,通生番界。
湯圍隘:廳西北十七里,屬頭圍堡。隘丁八名。在湯圍莊左,通生番界。但其水太熱,禾稼多為泡傷;遠處稍差。
白石山隘:廳西北二十里,屬淇武蘭堡。隘丁八名。在白石山下,通生番界。
金面山隘:廳西北二十五里,屬淇武蘭堡。隘丁八名。在金面山下,通生番界。
三鬮隘:廳西北五里,屬頭圍堡。隘丁八名。在三鬮莊後,通生番界。
大陂隘:廳西北十五里,屬頭圍堡。隘丁八名。在大陂右,通生番界。
——右隘二十條。
·衙署
噶瑪蘭通判署:城東門。
頭圍縣丞署(管理烏石港口掛驗):頭圍堡。
羅東巡檢署(因兼理司獄事,暫駐城內):城東門。
·鋪舍
蘭治大路,惟北門外一條直達淡水分界大三貂社。其餘各門,俱無鋪舍。
蘭城鋪(在城):北至沙崙十二里。
沙崙鋪:北至烏石港鋪十八里、南至蘭城鋪十二里。
烏石港鋪:北至北關二十里、南至沙崙鋪十八里。
北關鋪:北至嶐嶐嶺二十里、南至烏石港二十里。
嶐嶐鋪:北至淡、蘭交界大三貂溪二十五里。
——右鋪舍五所。
·防汛
噶瑪蘭營都司署:城南門。管領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外委四員、額外四員、步戰兵四百五十五名、守兵二百四十名。
蘭營城汛:城南門。
溪洲汛:廳南十五里。屬羅東堡。輪防把總一員、兵四十名。
加禮遠汛:廳東南十五里,屬茅仔寮堡。輪防額外一員、兵三十名。
三鬮汛:廳西北十二里,頭圍堡。輪防外委一員、兵十名。
頭圍守備署:廳西北三十里,頭圍堡。管領兵丁一百名。
烏石港汛:廳西北三十五里,頭圍堡。輪防外委一員、兵十名。
嶐嶐汛:廳北六十里,淇武蘭堡。輪防千總一員、兵五十名。
北關汛:廳西北四十里,頭圍堡。輪防外委一員、兵四十名。
——右防汛十所。
·道里
東:出震平門轉東北一里船仔頭,有紅渡船由水路十五里至過嶺仔,轉北行十五里至頭圍街、五里為烏石港口。
南:出離順門轉西南三里民壯圍、七里奇立板,轉南五里溪洲渡、五里羅東街,再轉東南六里利澤簡、六里猴猴莊、三里馬賽港、五里冬瓜山、十里蘇澳。
西:出兌安門五里大三鬮、五里枕頭山,與生番交界。
北:出坎興門二里新店、八里四圍、二里沙崙、三里礁溪、十里二圍,轉東北五里頭圍街、五里烏石港、五里北關、四里硬枋、五里大溪、七里番薯寮、五里大里簡、五里草嶺腳、十里草嶺頭、四里半嶺仔、四里牡丹坑、四里遠望坑、四里嶐嶐汛,下嶺三里大三貂溪,淡、蘭交界。
附載頭圍後山黃總大坪一則
噶瑪蘭未入版圖以前,為生番藪;設官定制後,又以地廣人稀,未能悉墾。邇年來聖澤覃敷,番黎向化,人煙日漸稠密、土地日漸開拓;凡遐陬僻壤之區,無不開闢周遍。如黃總大坪者,當人力未及之時,棄為荒埔;迨道光年間,有黃千總始招佃入其地,除蕪穢、翦荊榛,堵截泉源、引流灌溉,墾得田地百數十畝,內皆農民耕作。路由頭圍北關內土名外澳仔,登山至外石硿嶺,轉北五里為內石硿嶺,越嶺東北支分小路一條,七里至烏山溪尾寮,則為黃總大坪矣。其間土地平曠,田園溝渠流灌,阡陌交通。唯僻處偏隅,經由之路雜沓,蠶叢險偪,難容輿馬。
附載頭圍後山通艋舺小路一則
蘭境開闢之初,曾議由內山增設備道一條,以防緩急之用。後以山路嶮巇,且路經生番地面,究非完善之計;故未果行。近年木拔道通,生番斂跡;頭圍新闢小路一條,山程九十餘里,可一日而抵艋舺。路由頭圍後山土地坑北行,越嶺十五里樟崙,東轉下嶺至炭窯坑。遶山西行十五里統櫃(此處最為險要);樹木陰翳,障避天日。循嶺而下,穿林度石,八里為虎尾寮。西南行過溪,上大嶺八里大租坑、四里崙仔洋。過溪,平洋三里石亭、六里枋仔林、三里深坑渡;翛然一片坦途。至萬順寮再上山崙,六里樟腳、三里六張犁。此去十五里,一帶大路,直達艋舺武營頭出口(自虎尾寮潭以下,皆西南行)。自有此一路捷徑,不特民間稍減跋涉之勞,而且省卻無數經營備道之費。其有益於地方者,正復不少。惟其地未經除治,不過僅容背負往來,輿馬亦礙難行走。
——右二則系履勘之便,順道跟尋而得。謹就耳目之所能及,並附錄之(「志」內不載)。
·噶瑪蘭廳輿圖總說
噶瑪蘭,在臺灣府治東北七百里;靠山面海,形如眠弓,僻處淡水萬山之後。嘉慶十五年,始入版圖,設官制。延袤百數十里,東濱大海、西扼番山、北界三貂、南盡蘇澳。
自大三貂過溪而來,由遠望坑盤旋石磴十餘里,為草嶺頭;雲棧摩天、閣道回地,茂林危石當道,嶮巇不可名言。越嶺一轉大里簡,東望海濤洶湧,相去「萬水朝宗」不過數更洋面(海程約計六十里為一更)。南向則龜山蹩躄,盤踞中流;首尾暗沙兩條橫亙海面,隨風遷徙,南北無常。東北泖鼻頭,則有南北反■〈日凡〉之風潮;近岸烏石港,則有通塞無時之沙汕:此東方之要隘也。
依山沿海西南行,有大石嶙峋,連山盡岸;中間一關橫截大道,是為北關。由是進達蘭城,水程以沙崙為咽喉、陸程以礁溪為扼要:北來之門戶,於斯為固矣。其南盡界,則為蘇澳;水口雖深,而暗礁可畏。又有南、北風澳,分列澳口之左右;兩處砲台對峙,屹然雄鎮海門。倚此為東南鎖鑰,則窺伺之釁可消矣。
至若西南諸山雖接壤番山,顧生〔番〕蹻捷,僅習山行;一著平洋,反顛蹶不能進步。故於山峽緊接之處設隘寮,募丁壯常川輪防,加謹守望:此西方之關鍵也。
唯是蘭疆雖屬一隅褊小之區,然歷覽四郊,其險阻尤非人力所能致。故隨時加意經營,愈見有磐石之固矣。合紀其大概以呈。
●澎湖廳輿圖纂要
澎湖廳圖
例言
澎湖廳輿圖表
澎湖廳輿圖冊
澎湖廳嶼圖險要說
·澎湖廳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例言·
按輿圖首重疆界,而澎湖四面距海,唯東水程三百里可達臺灣,西水程四百二十里即界金、廈;而南北汪洋大海,渺無際涯,難以疆界定。其次坊里、山水、城〔池〕、衙署、鋪舍、防汛,均為至要;而澎湖則〔有〕澳社而無坊里之名,有衙署而無城池之而強飾之,是妄也!爰即其實在者詳而表之。
·澎湖廳輿圖表·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澎湖廳輿圖冊·
「禹貢」曰:『九州攸同,四澳既宅』。「釋文」云:『隩與澳同,水隈也』。蓋言九州底定,凡水隈之地皆可安而居也。澎湖人民依水為家、傍涯作室,非澳而何哉?若夫社,即內地所謂里是也;澳社之與坊里,名異而實同。自康熙二十三年平台而後,招來安集,以漁以佃,人始有樂土之安而澳社具。時澳僅有九;至雍正五年人物繁庶,又增嵵里、通梁、吉貝、水垵四澳,遂十有三澳,共七十二社,圖列於前。
澳社
島嶼
山水
防汛
道里
·澳社
東、西衛澳(自廳治文澳社起。下倣此):文澳社(舊名暗澳。廳署暨書院在此)、媽宮社(協營各官衙署暨廳倉、街市在此。內港乃商哨灣泊之所。距廳治陸路三里)、小案山社(陸路五里)、火燒棚社(陸路三里)、紅毛城社(相傳紅毛作城於此,■〈土遣〉址尚在。陸路一里)、大案山社(陸路三里)、東街社(陸路四里)、蚱腳嶼社(陸路六里)、西街社(陸路四里)、后窟潭社(陸路五里)。
嵵裏澳:嵵裡社(此社於雍正五年從東、西衛分設為澳。北風時,可泊舡隻。陸路一十九里)、風櫃尾社(陸路二十二里)、井仔垵社(陸路十六里)、豬母落水社(北風可泊船。陸路十五里)、雞母塢社(陸路十三里)、鎖管港社(陸路十三里)、鐵線尾社(陸路十一里)、菜園社(陸路四里)、石泉社(陸路三里)、前寮社(陸路一里)、虎井社(水程二十里)、桶盤社(水程十六里)。
林投澳:雙頭掛社(陸路八里)、烏嵌社(陸路九里)、隘門社(陸路十里)、林投社(陸路十二里)、尖山社(陸路十六里)、文良港社(陸路二十里)、太武社(陸路九里)、西溪社(陸路十一里)、東石社(陸路十里)、港底社(陸路九里)。
奎璧澳:大城北社(舊有紅毛城,今基址已廢。距廳治七里)、紅羅罩社(陸路十二里)、湖西社(陸路十六里)、湖東社(陸路十七里)、南寮社(陸路二十里)、果葉社(陸路二十三里)、地寮社(陸路二十三里)、白猿坑社(陸路二十二里)、青螺社(陸路十七里)。
鼎灣澳:鼎灣社(陸路十里)、西寮社(陸路十里)、中寮社(陸路十里)、潭邊社(陸路九里)、港仔尾社(陸路七里)、水窟社(陸路十二里)、土地公前社(陸路十三里)、沙港社(陸路十三里)、港底社(陸路九里)。
以上五澳共五十社,總名為大山嶼。乃澎湖諸島之山主,至廳治陸路可通。
瓦硐澳:瓦硐港社(陸路二十六里)、中墩社(陸路一十四里)、城前社(舊有紅毛銃城,今基址亦廢。陸路十六里)、港尾社(陸路十九里)、後寮社(陸路二十七里)。
鎮海澳:鎮海社(陸路二十二里)、港仔社(陸路二十四里)、小赤嵌社(陸路二十八里)、岐頭社(陸路二十五里)。
赤嵌澳:大赤嵌社(舊有紅毛城,名赤嵌;今已基址無存。臺灣亦有赤嵌城。陸路二十九里)、鳥嶼社(水程四十五里)。
通梁澳:通梁社(陸路三十里)。
以上四澳十二社,總名北山嶼。在大山嶼之北;中隔一港,潮退路可通。
吉貝澳:吉貝社(舊有砲台一座,相傳紅毛所築;今址亦無存。水程八十里)。
右吉貝一澳,乃孤嶼也;為大山嶼極北之地。北山嶼是南衛,澳北藏沙線一片,最為險隘;該澳恃此以為設險。雍正五年,從鎮海分設,另為一澳。
西嶼澳(在大山嶼之西,出產文石);內塹社(乃北風泊船之處,文武汛口在此。水程二十里)、外塹社(此山頗高,有石塔一座,黑夜必燃燈;台、廈往來船隻,皆視此為標準,亦北風泊船之處。水程二十三里)、緝馬灣社(水程十五里)、小池角社(水程十六里)、大池角社(水程十八里)、二嵌社(水程十八里)、竹篙灣社(水程二十二里)、合界頭社(水程二十三里)、后螺社(水程二十五里)、橫礁社(水程三十里)。
右西嶼一澳,中分十社。嶼山頗高,凡自台往廈、自廈往台船隻,必望見此嶼,然後放洋;實標準也。
網垵澳:網垵社(水程五十里)、將軍澳社(水程五十里)、西吉嶼社(水程八十里)、東吉嶼社(水程八十里)、嶼坪社(水程七十里)、大嶼社(水程一百里)。
水垵澳(此澳於雍正五年從網垵澳分設):水垵社(水程五十里)、花完社(水程五十里)、花嶼社(水程七十里)。
右網垵、水垵,即八罩嶼與大山嶼極南之地也。水路最為險要,在汪洋大海之中。
·島嶼
澎湖之有島嶼,猶他郡之有岡巒也。凡岡巒,必識其主從起伏、去來盤結之勢,然後地方之險易可知也。若澎湖,則大山嶼居中為主,南有八罩、北有吉貝、東有陰陽諸嶼、西有西嶼環抱;兼之四隅星布,疏密相間、大小相維,層層從衛以及水口沙線左縈右拂:其起伏盤結為何如哉!故「海防志」云:『澎湖三十六島如排衙』。此略舉其概而已;以今考之,實五十有五焉。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合五十有五,以備天地之數;此澎湖所以為天造地設之險也哉!居澎湖之中者,則為大山嶼(廳署、協營在焉。中分立五澳,幅員約有百里)。大山嶼之東(諸嶼水程俱從廳治起):陽嶼(水程三十里)、陰嶼(水程三十里)、香爐嶼(水程三十里)、雞膳嶼(水程三十三里)、鼓架嶼(水程三十里)、椗鉤嶼(水程四十五里)。
東北:長岸礁嶼(水程十九里)、灣貝嶼(有民居。水程二十里)、雁淨嶼(水程二十里)、藍笨嶼(水程三十里)、屈瓜嶼(水程三十里)、鳥嶼(有民居。水程四十里)、白沙仔嶼(水程四十五里)。
北:大倉仔嶼(有民居。水程十五里)、涼繖礁嶼(水程十八里)、中墩嶼(有民居。水程二十里)、北山嶼(有民居。中分四澳。水程四十里)、金嶼(水程四十里)、險礁嶼(水程四十里)、土地公嶼(水程四十里)、吉貝嶼(有民居。水程八十里。此嶼之北有北礁,半沉半浮隱躍水面,沙線屈曲,形如「吉」字;最為險要。水程一百里)。
西北:大烈嶼(水程三十五里)、小烈嶼(二嶼斜對,中分一水。水程三十五里。內有吼門,船隻出入經此;最為險要)、空殼嶼(水程四十里)、北鐵砧嶼(水程四十里)、姑婆嶼(水程五十里)、目嶼(水程六十里)。
西:師公礁嶼(水程二十里)、牛心灣嶼(水程二十六里)、西嶼(內有民居,中分十社。台、廈往來船隻,皆以此嶼為標準。北風,可泊船於嶼之內塹、外塹二處;系文武查船汛口。水程三十里)、小門嶼(在西嶼之西北。水程三十五里)。
西南:四角仔嶼(乃大山嶼水口形如。凡媽宮往來船隻,皆從此進出。水程十里)、雞籠嶼(水程十五里)、花嶼(內有民居。水程六十里)、草嶼(「通志」云:『澎湖諸嶼,惟二嶼青蔥,故以花、草名』。水程七十里)、大貓嶼(水程八十里)、小貓嶼(與大貓斜對,中分一水。水程八十里)。
南:虎井嶼(內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桶盤嶼(內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沙狗嶼(水程六十五里)、馬鞍嶼(水程六十五里)、船路礁嶼(一名布袋嶼。凡台、廈往來船隻,入八罩必由此進出;水口僅容一舟,最為險要。水程七十里)、金瓜嶼(水程七十里)、挽門嶼(內有民居,即八罩水垵社。水程七十里)、將軍嶼(內有民居,即八罩網垵澳。南風時,可以泊船。與挽門嶼東西平分,中隔一水。船帆嶼即在此嶼之東,非兩嶼也。水程八十里)、鍾仔嶼(其形如鐘,因以名)、頭巾嶼(水程九十里)、南鐵砧嶼(水程九十里)、南嶼(即南大嶼。廣袤三十里,內有民居。水程一百四十里)。
東南:東嶼坪(水程七十里)、西嶼坪(二嶼平分對峙。水程七十里)、東吉嶼(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西吉嶼(二嶼平分,中隔一水。廈船往來,觀此為標準。內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斧頭增嶼(水程一百二十里)。
右所列五十五嶼,有主有從、有朝有對,如排衙、如執戟;外則巨海包羅,中則支流穿插:亦海表之勝概也。形家云:『大山嶼形如蓮花;共餘四面八方諸嶼,則荷葉田田者是也』。以形象觀之,說亦近似有理焉。
·山水
按山水,自然之金湯也;重險要,不重名勝。而澎則水之要害,詳見於五十五嶼之口矣。至於山,雖無高峰要嶺而有一二足以奠民居、立標準者,亦海島中不可無也。故特詳之。
大城頂山:廳治東大城北社前。此山為山嶼之最峻,高十餘丈。上有紅毛城,因名大城;今基址已廢。
太武山:廳治東北大武社前。在大城頂山之東北,高十餘丈。台船迴澎,南則先見大城頂山、北則先見太武山。
紗帽山:廳治南,在嵵里社後。此山為廳治案外峰;其形如紗帽,因名。
獅山:廳治東南菜園社後。以獅名,山形東西肖。雖無巖巖之勢,而東接大城頂山、南距內港,亦一方之鎮也。
瞭望山:廳治正北,在後寮社後。是山為北山嶼最高處,漁人出捕未曰置(?)風雨時,則登其上以望,故名之。
天台山:廳治極南之處,在八罩花之社(?)。上一仙〔人〕足跡印在石上,至今尚存。是為八罩最高之峰;漁人遠歸,視此為標準。
·防汛
按澎湖左、右營兵分駐汛口,共有一十三處,互為巡防。各派千總一員為專汛之官,按季輪流更替;凡以專責成、均勞逸者,制甚周也。
水師協鎮署、左右營遊擊署、左右營守備署、教場一所(在協鎮署之西偏):以上衙署,俱在媽宮社。
左營
媽宮新城東汛:與新城西汛,乃澎湖居中最要之地,為本標營署駐劄之所;密邇文澳。澎糧廳署、倉庫、錢糧與兩營軍裝、火藥局,皆在於此。鋪舍、民居星羅雲集,又為台、廈商艘出入口岸:在在均關緊要。稽查防守,責任綦重;例派汛兵二十八名。砲台一座、戰船一隻,系專汛之官管轄。
嵵裏汛:系外洋最衝要口。汛兵一十名,按季派撥千總一員,統轄文良港、風櫃尾二汛。東至陰、陽諸嶼,西至雞籠嶼,南至虎井嶼,北距媽宮汛二十五里。
文良港汛:系外洋次衝要口。屬嵵裏汛兼轄,按季派撥外委千把總一員、汛兵一十一名防守。東至陰、陽諸嶼,西則陸路距媽宮汛二十五里,南至鎖管港,北至雞膳諸嶼。
風櫃尾汛:系外洋次衝要口。屬嵵裏汛管轄,按季派目兵防守。四至與挽里汛同。
八罩將軍澳汛:系外洋最衝要口。駐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撥千把總一員,統轄挽門、水垵二汛。東至東、西吉嶼,西至金瓜嶼,南至嶼坪、頭巾,北至虎井嶼。
挽門汛:系外洋最衝要口。駐汛兵二十八名,屬將軍澳汛兼轄,按季派撥外委千把總一員防守。東至金瓜嶼,西至草嶼,北至桶盤嶼。
水垵汛:系外洋最衝要口。屬挽門汛管轄,按季派撥目兵防守。四至與挽門同。
右營
媽宮新城西汛:派撥汛兵二十八名、戰船一隻。砲台一座。系專汛官管轄。
西嶼內塹汛:系外洋最衝要口。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撥千把總一員,統轄外塹、小門二汛。東至獅公礁嶼,西至外塹山尾,南至桶盤嶼,北至大倉仔嶼。
外塹汛:系外洋最衝要口。屬內塹汛兼轄,按季派撥外委千把總一員、汛兵十五名,兼轄小門汛。東至本汛山鼻尾,西至青水墘,南至花嶼,北至吼門。
小門汛:系外洋次衝要口。屬外塹管轄,按季派撥目兵防守。東至吼門,西至鼎灣嶼;南、北則一片汪洋巨海,渺無際涯。
北山汛:系外洋次衝要口。按季派撥千把總一員,配汛兵一百名,兼轄吉貝汛。東至烏嶼,西至姑婆嶼,南至中墩嶼、灣貝嶼;北至礁外則茫茫大海,渺無涯際。
吉貝汛:系外洋次衝要口。按季派撥外委千把總一員,配目兵五十名。東至藍笨嶼,西至目嶼,南至險礁諸嶼;北則一片大海,渺無涯際。
·道里
按道里所經,鄉里、山水、衙署、防汛無不由也、無不該也,而總不出乎疆界之中。今以文澳社廳治為主,詳核里數,條列於後;兼分陸程、水程二道。
東:東出文澳社八里至雙頭掛社、一里至烏嵌社(即界大海)。
西:西出文澳社二里至樾蔭亭、一里至媽宮(即界內海)
南:南出文澳社三里至石泉社、十三里至井仔垵社、四里至嵵裏社(即界大海)。
北:北出文澳社四里至東衛社、二里至蚱腳嶼社、一里至港尾仔社、二里至潭邊社、五里至中墩社、五里至港尾社、三里至鎮海社、二里至港仔社、五里至大赤嵌社(即界大海)。
東南:東南出文澳社四里至菜園社、七里至鐵線尾社、二里至鎖管港社、二里至豬母落水社(即界大海)。
西南:西南出文澳社五里至小案山社、由內港水程八里至風櫃尾社(即距大海)。
東北:東北出文澳社七里至大城北社、二里至太武社、二里至西澳社、五里至湖西社、一里至湖東社、六里至果葉社(即界大海)。
西北:西北出文澳社一里至紅毛城社、三里至西衛社(即距內港)。
——右陸程。
南:南由嵵裏社起二十里至虎井社、三十里至網垵社、二十里至嶼坪社、五十里至大嶼社。
西南:西南由風櫃尾社起六十里至花嶼社。
西:西由媽宮社二十里至西嶼社。
北:北由大赤嵌社起三十里至吉貝社。
東北:東北由果葉社三十里至鳥嶼社。
東南:東南由豬母落水社起八十里至東吉社。
——右水程。
·澎湖廳嶼圖險要說
澎湖,海島也,非海疆也。四面距大海,保無窺伺之徒;舟楫往來,難絕覬覦之輩。故墩台防汛一切守禦之術,視他處為密。所以然者,陸則大山嶼據其中,而文澳、媽宮夙稱重地;水而五十五嶼環其外,如排衙、執戟,固若金湯:全澎之勝概也。由文澳而西,則與媽宮為唇齒。負山面水,一港通大海之潮;犬牙屹立,兩嶼據出入之口。而西嶼、貓嶼,又其外藩也。由媽宮而北,則吉貝、北山實為衝要之口;隨地設險,可無外禦之虞。他若奎璧、林投等澳以東,上控陰、陽諸嶼,下附東、西二吉,暗綠石礁,波流喘急,可為東藩之障。八罩嶼以南,內有船路礁、挽門嶼之險,外有頭巾、嶼坪之固,可為要害之衝。故「漳州志」云:『澎湖島,山起北山、南盡八罩,文良港、丁字門、西嶼頭為最要地。春汛、冬汛,浯、銅二寨有急,分兵救援:則澎湖實為東南半壁之鎖鑰也。任厥責者,相其天時、因其地利,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庶乎其可』!
【台湾文献丛刊·第181种】台湾府舆图纂要
台湾文献丛刊
【第 181 种】
台湾府舆图纂要
.作者:
.原书页数: 0362 页
●书籍简介
第一八一种「台湾府舆图纂要」
本书(三册三六二面二一七、二○○字)不分卷,不着撰人。原书府县厅各自成帙,为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写本;计八册,分「台湾府舆国纂要」、「台湾县舆图纂要」、「凤山县舆图纂要」、「嘉义县舆图纂要」「彰化县舆图纂要!、「淡水厅舆图纂要」、「噶玛兰厅舆图纂要」及「澎湖厅舆图纂要」。今据以合编,即用「台湾府舆图纂要」概之。按清代台湾行政区划至嘉庆十五年增置噶玛兰厅后,成为台湾一府与所属台湾、凤山、嘉义、彰化四县及淡水、噶焉兰、澎湖三厅;迄于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以后再一次改革止,中间延续六十余年。书中各县厅图分别见于放各帙卷端,惜「台湾府」总图付诸阙如。所纂文字部分,约各分为表、册、说三项;先列以「表」,而以「说」为殿。「表」与「册」大体分强界、坊里、山川、桥渡、城池、衙署、防汛、道里诸目分别列叙(澎湖因地理特殊,分目略异,「说」则概括记述地方形势与舆险要(因亦有称「险要说」者)。在各「册」或「说」中颇多叙及嘉庆、道光、咸豊年间以及同治元年「戴案」与各国洋艘收入鸡笼口、远赴沪尾完税诸事,推究其纂辑时间当在同治年间。
●序号 篇名
1 弁言
2 台湾府舆图纂要目录
3 台湾府舆图纂要
4 例言
5 台湾府舆图识
6 台湾府舆图册
7 疆域
8 坊里
9 山水
10 城池
11 衙署
12 铺舍
13 营制
14 屯番
15 道里
16 台湾府舆图险要总说
17 台湾县舆图纂要
18 台湾县图
19 台湾县舆图表
20 台湾县舆图册
21 疆界
22 坊里
23 山水
24 城池
25 衙署
26 铺舍
27 防汛
28 道里
29 台湾县舆图险要说
30 凤山县舆图纂要
31 凤山县图
32 琅峤山图
33 凡例
34 凤山县舆图表
35 凤山县舆图册
36 疆界
37 坊里
38 山川
39 城池
40 衙署
41 铺舍
42 防汛
43 道里
44 凤山县舆图总说
45 嘉义县舆图纂要
46 嘉义县图
47 凡例
48 嘉义县舆图表
49 嘉义县舆图册
50 疆界
51 坊里
52 山水(桥梁、陂塘附后)
53 城池
54 衙署
55 铺舍
56 防汛
57 道里
58 嘉义县舆图说
59 彰化县舆图纂要
60 彰化县图
61 彰化县舆图表
62 彰化县舆图册
63 疆界
64 坊里
65 山
66 水
67 城池
68 衙署
69 铺舍
70 营制
71 桥渡
72 道里
73 淡水厅舆图纂要
74 淡水厅图
75 淡水厅舆图表
76 淡水厅舆图册
77 疆界
78 坊里
79 山
80 水
81 城池
82 衙署
83 铺舍
84 隘寮
85 营汛
86 屯丁
87 桥渡
88 道里
89 噶玛兰厅舆图纂要
90 噶玛兰厅图
91 泖鼻山图
92 北关图
93 头围街图
94 苏澳港图
95 噶玛兰厅舆图识
96 噶玛兰厅舆图表
97 噶玛兰厅舆图册
98 疆界
99 坊里(于治道有关及险要处方载,余俱略之)
100 山水(附津梁)
101 城池(关隘附)
102 衙署
103 铺舍
104 防汛
105 道里
106 噶玛兰厅舆图总说
107 澎湖厅舆图纂要
108 澎湖厅图
109 例言
110 澎湖厅舆图表
111 澎湖厅舆图册
112 澳社
113 岛屿
114 山水
115 防汛
116 道里
117 澎湖厅屿图险要说
●弁言
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有「台湾府舆图纂要」(封面题笺「舆」书作「总」)及台湾、凤山、嘉义、彰化、淡水、澎湖、噶玛兰等七县厅的「舆图纂要」写本各一册,合计八册。各册除了盖以省立台北图书馆「藏书章」以外,尚连续盖有「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图书印」、「台湾总督府图书」、「台湾总督府图书馆藏」等印章以及「大正十年六月十八日台湾总督府彐■〈丨丿〉保管转换」之戳记(年月日数字系填写)。凡此,可资说明这八册「舆图纂要」初为日据时期的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所得或所抄以及随后入藏的经过。其在日据时期所编的书号,八册同为「汉四三九号」,并各注明「八册」字样;这又可证各册名称虽不同,实际即为一套完整的文献。按台湾的行政区划,当清康熙二十三年正式收入版图以后,初设台湾府(隶福建省),下分台湾、凤山、诸罗三县(澎湖隶台湾县);至雍正年间,先后柝增彰化一县及淡水、澎湖二厅。后至嘉庆十五年,又增置噶玛兰厅,成为台湾一府与所属台湾、凤山、嘉义(干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乱后,诸罗改称)、彰化四县及淡水、噶玛兰、澎湖三厅。此一行政区划,迄于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以后再一次改革止,中间延续六十余年。这套一府七县厅的「舆图纂要」,洵可谓这一阶段的台湾「地理志」。
顾名思义,「舆图纂要」自以地图为首;各县厅的舆图分别见于卷端,惜「台湾府」的「总图」付诸阙如(按「例言」,似应有图;疑已失)。所纂文字部分,约各分为「表」、「册」、「说」三种(但「台湾府」无「表」,「彰化县」与「淡水厅」无「说」);先列以「表」,而以「说」为殿。「说」系概括的说明「地方的形势与险要」(因亦有题称「险要说」者),「表」与「册」大体各分疆界、坊里、山川、桥渡、城池、衙署、防汛、道里诸目分别列叙(澎湖因地理特殊,分目略有变更)。此外,在「表」以前,间亦加有「凡例」性质的例言。「嘉义县」的「凡例」末尾,并附有『余例与龙溪同』一语;足见这套「舆图纂要」成为福建通省的一部分,非仅台湾一府所独具。至其编纂的动机与旨趣,未见说明;但每见有「履勘所及」以及「造报」、「以呈」、「以闻」等辞句,似为一次有计划、有规模的「测勘」所作的「报告文献」,殆属无疑。又,在各「册」或「说」中颇多叙及嘉庆、道光、咸丰年间以及同治元年「戴案」与各国洋艘收入鸡笼海口、远赴沪尾完税诸事,推究其纂辑时间,当在同治初年不久。台湾自干隆二十九年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后至光绪建元,其间罕见有通府「地理志」的编纂;自此以降,虽有夏献纶着「台湾舆图」一书(「文丛」第四五种),然时在光绪五年行政区划再度变革之后,情形已各不同。因此,这套「舆图纂要」,亦可谓前继「余志」、后逮「夏图」上下相承的舆地文献。
兹将这套文献略为整理编次,汇印一书,即名之曰「台湾府舆图纂要」。(知非)
●台湾府舆图纂要目录
台湾府舆图纂要…………………………………………………………………………(一)
台湾县舆图纂要………………………………………………………………………(七七)
凤山县舆图纂要……………………………………………………………………(一一九)
嘉义县舆图纂要……………………………………………………………………(一五三)
彰化县舆图纂要……………………………………………………………………(二○七)
淡水厅舆图纂要……………………………………………………………………(二五一)
噶玛兰厅舆图纂要…………………………………………………………………(三○三)
澎湖厅舆图纂要……………………………………………………………………(三三七)
●台湾府舆图纂要
例言
台湾府舆图识
台湾府舆图册
台湾府舆图险要总说
·例言·
一、总图方寸无几,就中所有难以图写者详具于册。其疆域用□、坊里用■、衙署用○、铺舍用△、汛塘用■,凡皆遵例标明,以便观览。
一、各属舆图有表、有册;总册于疆域、坊里各门汇列条贯,第纪总目,不复立表。
一、「府志」续修于干隆二十九年,所载山川支分发脉之处类多失详,道里亦多差错;更有今昔殊形,称名互异,厅县攸分界限淆混者。各属图册,尤不免有此失。爰加详细采访,逐一订正,以成信说。
一、屯番与戍兵相辅,必须补入。至各属所载桥梁、古井不免纷繁,且与险要无关;概为删削。
一、淡水、噶玛兰具载防番、隘寮。今查番性日驯,所有隘丁、隘寮均为虚设,甚有名存实废者;各属既未全录,故亦不载。
一、内山虽属界外,然分界禁垦为一时之权宜;究之今日之厅县,即昔日之禁地。附论所及,亦以志要。
·台湾府舆图识·
台湾府四面皆海,绘舆图者或于闽之东南绘为一圈,固已失其形势;或绘一弯而不知其藩蔽全省地方起止之处,亦差毫厘而谬千里。盖自五虎门而台山,波涛汹涌之中屹立关潼、白畎;至鸡笼与五虎门对峙,至八里坌与福宁府沙埕、烽火门对峙,鹿港与泉州之蚶江对峙,南路凤山县之旗后、东港与铜山、南澳对峙。惟鹿耳门居郡治西北,澎湖对峙笨港,又居鹿耳门西北;则与同安县之厦门,东南斜对。不明乎此,固难形似而概绘一弯。又不知袤延千里,只论山前西、南、北一带;其自噶玛兰南下,万山重叠,悉皆化外。中间山谷之纡回、平地之宏敞,一仅遥际一抹,郡邑志图其可名而去其不可知。今则征之故老、参以闻见,详所名而及其可知;虽尚有不可知、不可名者,较其形势已异畴昔。由此化■〈棘上火下〉筰为良民,举前此所不知之处而益详其所知,又当进斯图而更议之矣。
图成,并将各厅县山川、方向、道里、保属备载条下,详及册说,以便观览。
·台湾府舆图册·
疆域
坊里
山水
城池
衙署
铺舍
营制
屯番
道里
·疆域
台湾府,在福建东南大海中。自省会抵泉州同安之厦门,陆程六百里;横渡澎湖水程七更,抵府治水程四更,每更六十里,计六百六十里:共计水程一千二百六十里。领台湾、凤山、嘉义、彰化四县、淡水、噶玛兰、澎湖三厅,东西广四百五十里、南北袤一千一百七十一里;东不尽山、西不尽海。
台山,由福州五虎门蜿蜓渡海(「彰化志」以为由福宁府)。海岛澎湖,距郡城西北;则闻老船户云:『北礁一道沙线,直通泉州崇武澳东南洋面;或寄椗其上,水比他处较浅』。因悟形家云「泉州清源山一支趋向东南入海」说,盖有据。或以吉贝与金门之料罗对面,谓湖岛发源于太武山者,又属一说。要其千里奔腾,神州拱卫。凡盘旋屈曲,起伏结注之地可造郡邑、置村落者,皆西向内地;水出于山,亦随向归于海:地理固有不忘本欤!
潮流,只分南北。舟人以罗盘按定子午横流而渡,抵厦干向、抵台巽向。其中黑水二沟:一在澎湖之东,广可八十余里,为台、澎分界处,名曰小洋。一在澎湖之西,亦八十余里,澎、厦分界处,名曰大洋;风静时,尚可寄椗。小洋则不可寄椗;湍激悍怒,险过大洋逾甚。
旧载:『东至罗汉门庄内门六十五里,西至安平七里』。今查东至善化里内中股老农庄一百二十里;西至赤嵌城西大港口十里,至澎湖水程二百四十里,澎湖纵、横又皆八十里(「台邑志」云:『海洋行舟,以筒漏实细沙悬之,沙从筒眼渗出,复承以〔筒〕;上筒沙尽、下筒沙满为一更,每更舟行四十余里。计鹿耳门至澎湖四更。「樵书二编」以日夜为十更,定焚香几枝为度。船在大洋,风潮有顺逆、船制有利钝,法以木片投于船首海中,人从船首疾至船尾,木片与人齐至为准;先后则皆未合。夫大海洪涛之中,难以里计;六十、四十以数,亦约言而非确据矣』。或又云:鹿耳门至澎湖五更。今依「府志」所载)。
志载:『沙马矶头,在凤山县西南三百七十里』。盖谓遶道陆行。合之凤治北至郡八十里,计四百五十里。若由郡治北至噶玛兰厅治六百七十一里,则由西绕东、由北而南迄苏澳又五十里;程途弯转,不能以袤长论,并计之已耳。
台湾县(附郭),东至老农庄一百二十里、西至赤嵌城西大港口十里、南至二层行溪凤山界一十三里、北至曾文溪嘉义界三十里;广一百三十里、袤四十三里。
凤山县,东至弥浓山麓七十里、西至旗后港十五里、南至沙马矶头三百七十里、北至二层行溪台湾界六十七里。广八十里、袤四百三十七里;距府八十里。
嘉义县,东至大武峦山麓三十里、西至笨港三十里、南至曾文溪台湾界七十里、北至虎尾溪彰化界四十里。广六十一里、袤一百一十里;距府一百里。
彰化县,东至平林仔庄七十五里、西至鹿港海岸二十五里、南至虎尾溪嘉义界六十里、北至大甲溪淡水界四十里。广一百里、袤一百里;距府二百里。
淡水厅,东至南山十里、西至大海八里、南至大甲溪一百零五里彰化界;北至大鸡笼山一百九十五里,由三貂(三貂距鸡笼较近五里)转远望坑噶玛兰界五十里。广十八里、袤三百五十里;距府三百四十五里。
噶玛兰厅,东至过岭仔十五里、西至枕头山后大陂山十里、南至苏澳五十里、北至大三貂溪远望坑八十一里淡水界。广二十五里、袤一百三十一里;距府六百七十一里。
澎湖厅,东至阴阳屿水程三十里、西至西屿水程三十里、南至八罩水程八十里、北至吉贝水程八十里;距府水程二百四十里
·坊里
台湾县
在城
东曰东安坊、西曰西定坊、南曰凝南坊、北曰镇北坊。
村野
东曰保大东里:城东二十里起,庄九;保大西上、下里:城东九里起,庄二十一;新丰里:城东二十里起,庄二十八;长兴里:城东四里起,庄十;永康上、中里:城东三里起,庄十八;永康下里:城东一里起,庄十八(建城后,有收入城内者);仁和里:城东三里起,庄十二;罗汉内门庄:城东五十五里起,庄四十;罗汉外门庄:城东六十里起,庄二十二。
南曰依仁里:城南十三里起,庄七;文贤里:城南十一里起,庄十;新昌里:城南一里起,庄五。
西曰效忠里:距县治十里(即安平镇。康熙六十一年改今名)。
北曰武定里:城北三里起,庄二十;新化里西保:城北十九里起,庄一十三(内四庄原属嘉义,道光十五年改归本邑);善化里东保:城北二十二里起,庄十九(由嘉义改归)。
东南曰崇德东里:城东南十七里起,庄二十二;崇德西里:城东南十四里起,庄六;归仁南里:城东南十里起,庄十;归仁北里:城东南十六里起,庄十六;永丰里:城东北十五里起,庄九;仁德南里:城东南六里起,庄九;仁德北里:城东南五里起,庄十四。
西南曰永凝里:城西南六里起,庄六。
东北曰新北东里:城东北二十八里起,庄六;新化西里:城东北二十里起,庄二;广储东里:城东北十三里起,庄九;广储西里:城东北十二里起,庄十二;新化南里:城东北二十里起,庄三十二;善化里西保内中股,城东北四十八里起,庄三十七,又城西北二十四里起,庄十四(嘉义改归);大穆降东、西庄:城东北二十五里起,庄五;安定里东保:城西北十六里起,庄二十由(嘉义改归)。
——右坊里三十六、庄四百七十七。
凤山县
兴隆里(即旧县治):距县城西北十五里。
长治里(分一、二图):距县城北七十里。
维新里:距县城北五十五里。
仁寿里:距县城北三十里。
嘉祥里:距县城东北五十五里。
文贤里:距县城西北六十七里(北隶台邑)。
港东里:距县城东南五十里。
港西里:距县城东南三十五里。
观音里:距县〔城〕东北二十里。
半屏里:距县城东北一十里。
赤山里:距县城东南十五里。
大竹桥里:距县城东南二十里。
小竹桥里:距县城东南三十五里。
凤山里:距县城西南三十里(分上、中、下三庄)。
——右里一十四(村庄围聚,不分小庄名目)。
嘉义县
哆啰嘓东上保:庄十七。
哆啰嘓东下保:俱城东三十里起,庄四十。
嘉义东保:城东四里起,庄四十三。
大目根保:城东六里起,庄三十九。
打猫东上保:城东二十三里起,庄三十六。
打猫东下保:城东六里起,庄三十一。
果毅后保:城东四十里起,庄十。
白须公潭保:城东四十里起,庄四十四。
嘉义西保:城西三里起,庄三十二。
鹿仔草保:城西二十五里起,庄十三。
龙蛟潭保:城西四十里起,庄二十二。
柴头港保:城西三里起,庄二十三。
大槺榔保:城西三十里起,庄十七。
大坵田东保:城西三十三里起,庄二十二。
白沙墩保:城西三十里起,庄一十二。
茅港尾保:城南五十二里起,庄二十。
铁线桥保:城南四十里起,庄二十二。
下茄苳南保:城南八里起,庄二十八。
下茄苳北保:城南十五里起,庄三十九。
打猫西保:城北十八里起,庄十八。
打猫北保:城北八里起,庄二十四。
他里雾保:城北二十五起,庄五十七。
善化里东保:城东南六十五里起,庄八。
善化里西保:城东南七十里起,庄十。
赤山保:城东南五十里起,庄二十二。
打猫南保:城西南六里起,庄四十。
安定里西保:城西南八十里起,庄二十二。
麻豆保:城西南六十七里起,庄二十四。
佳里兴保:城西南六十三里起,庄十三。
太子宫保:城西南四十五里起,庄四。
盐水港保:城西南四十里起,庄二十二。
安定里西港仔保:城西南八十里起,庄二十四。
斗六门保:城东北三十四里起,庄五十四。
鲤鱼头保:城东北六十里起,庄十三。
尖山保:城西北四十里起,庄四十八。
大坵田西保:城西北三十二里起,庄二十二。
——右保三十六、庄九百八十四。
彰化县
沙连保:城东南隅,距城九十余里;庄五十一。
西螺保:在南极边与嘉义界,距城五、六十里;庄五十三。
布屿保(分东、西保)、海丰保:西南沿海交界,距城七十里;庄四十六。
大武郡保(分东、西保):在东螺保之北,距城三十余里;庄六十一。
二林保(分上、下保):在西南极边,距城四十余里。
深耕保:在东螺交界处,距城五十余里。二保共庄一百零六。
燕雾保(分上、下保):在大武郡东北,距城二十余里;庄五十二。
大肚保(分上、中、下三保):在正北,与淡水交界,距城二十里至四十里;庄六十五。
马芝保(分上、下保,附鹿港半保):在西南沿海一带,距城二十余里;庄九十一。
半线保(分东、西保):周围城厢;庄一百一十七。
南北投保、猫罗保:在县东南与沙连交界,距城三、四十里;庄一百四十一。
猫雾@保(分上、下保):在东北隅,与内山淡水交界,距城十五里,周六、七十里;计一百四十庄。
东螺保(分东、西保):在西螺、大武郡二保交界,距城四十里;庄七十二。
——右保一十五、庄九百九十五。
淡水厅
城以外周围六乡:东,二十五庄。西,一十庄。南,近山;一庄。北,一十七庄。东北,一十六庄。西北,一十庄。
又南北一十二保:
北兼东曰桃涧保:庄二十九;兴直保:庄一十九;芝兰保:庄三十二;大加腊保:庄一十六;石碇保:庄一十四;拳山保:庄一十四;摆接保:庄一十七。
南曰中港保:庄二十六;后垄保:庄三十三;苑里保:庄一十五;大甲保:庄二十九。
——右乡六、保十二、庄二百四十四。
噶玛兰厅
东曰民壮围堡:城东三里起,庄三。
南曰罗东堡:城南十五里起,庄二;那美堡:二十二里起,庄七。
西曰员山堡:城西七里起,庄七。
北曰淇武兰堡:城北五里起,庄七。
东南曰茅仔寮堡:城东南十五里起,庄三;利泽简堡:二十六里起,庄三。
西南曰溪洲堡:城西南十五里起,庄三;清水沟堡:十四里起,庄三。
东北曰头围堡:城东北十二里起,庄四。
——右堡十、庄四十二。
澎湖厅
厅治在大山屿,屿有五澳。曰东西卫澳,社十;嵵里澳,社一十二;林投澳,社十;奎璧澳,社九;鼎湾澳,社九:以上五澳,至厅治陆路可通。
大山屿之北为北山屿,有四澳。曰瓦硐澳,社九;镇海澳,社四;赤嵌澳,社二;通梁澳,社一:以上四澳,中隔一港,潮退则路可通。又北,吉贝澳;社一。
大山屿之西,为西屿澳;社十。南为网埯澳,社六;水埯澳,社三。
——右澳十三、社八十二(屿可泊舟曰澳,社则人民里居)。
·山水
台湾县
大乌山:在县东北百余里。中支注结县治,为邑祖山。
分水山:距县治五十里。稍下西行为分水仑,水分西、北。
草山:由分水仑西行,逶迤耸起;为邑少祖山。
内乌山:在新丰里,距县治四十里。高峰雄伟,〔为〕邑第三重屏障。
一峰尖山:在大乌山西南,孤峰挺拔。西下起伏,为三凸仑;迤仑西行,平列天马峰、蚝镜窗、飞鸢巢、猴晒日、接云峰、山猪路、獐子、壁尾等八峰。自南而北,连亘二十余里;为邑第二重屏障。
老鹞岭:距县治二十八里。由蚝镜窗西下,中间南北诸峰星罗碁布、蚕丛鸟道,多不知名。
马鞍山:由老鹞岭西下。
香洋山:距县治四十三里。由马鞍山西下,平畴二十余里。
嵌顶山:距县治七里,在香洋西;小阜嵚■〈山上〈音欠〉下〉。亘南北二十余里,横遶邑背;为邑第一重屏障。
石屏山:由分水仑西落脉。
翁子上天山:〔在〕石屏山之南。
雁门山:在县治东五十里。从前由此入罗汉内门,今改由大坪山后。
土楼山:〔在〕县治东二十余里。下有大坪社。又曰大坪山,亦名险山。峭壁横径,险不容趾。
茅草埔山:距县治三十五里,大坪山西南;为邑左臂。
九囵圈山:距县治三十二里,在茅草埔山之南;为邑左臂外辅。
户凳岭:〔在〕九囵圈西北。
弯崎山:距县治三十四里户凳岭西北。
虎头山:距县治五十五里弯崎山西北。
猴洞山:距县治东南三十二里虎头山西北;为邑左臂拱卫。
角带围山:距县治东南二十六里。过此则冈山,属凤山界。
番子湖山:在大乌山西北,距县东北八十里。西为刚仔林大、小尖山,地极危险。
左镇山:距县治东北五十里番子湖山北。
木冈山:由左镇北逾溪,距县治东北五十里。
卓猴山:由木冈西下,距县治东北三十二里。
猪母耳山:在卓猴山西南,距县治东北二十一里。
柳仔林山:在猪母耳南,山势若合若离;为邑治右臂。
唝唝哩山:距县治二十四里柳仔林山南。
草潭山:在唝唝哩山北过溪。
湖子内山:山势蜿蜓;为邑右臂拱卫。
马房山:距县治北一里许,迤下为柴头港。回环而西,势皆内抱。
魁斗山:县治南三里许。脉由东南营盘埔等仑而来;陡起三峰,朝拱府学,蜿蜓内抱。
南马仙山:距县治东七十里,在淡水溪东;重冈复岭。北接嘉义、南抵凤山,亘延数十里。
目眉徽山:罗汉内门北山,距县治六十五里。
苏远埔岭:在目眉徽之南。踰岭为内、外湖。
石门山:西有烧灰山,下为石门坑。
赤竹岭:在石门南。
三峰仑:在赤竹岭东。
小东方木山:在三峰仑南。
大东方木山:〔在〕内门正东生番界。东上,即南马仙山。
大叶林山:大东方木南上。
龙潭山:〔在〕大叶林之南。下为龙潭。
金交椅山:距县六十里。
大崎越岭。
鼓山。
以上皆内门东壁,至此出罗汉外门。
将军山:由鼓山折西而起。
银锭山:距县治六十二里;为内门南壁,地易藏奸。溪东旗尾山,即凤山界。
外乌山:距县治五十五里,在银锭南。自西徂东亘数十里,为南壁外屏。
獐子壁山:〔在〕外乌山之南。
大杰巅山:南壁外屏。
虾蟇林山:内门西壁。
目眉徽以下,皆内门山。查内门在县治东北六十五里,四壁皆山;中开平畴,东、西可二十余里,南北可三十里。北山只有分水仑,西行至内乌山止。
老农山:〔在〕善化里内中股,距县治一百二十里。下有老农庄,近火山界。
甲仙山:〔距〕县治东北九十六里。下为甲仙埔、芎蕉脚、匏仔寮等社。
内加拔山:〔距〕县治东北七十里。台、嘉相错,民番互界;亦阨要地。
东西烟山:〔距〕县治东北六十五里。
骆驼山(「府忘」作鹿驭山):〔距〕县治东北六十五里。
虎头山:〔距〕县治东北六十三里。
大武垄山:〔距〕县治东北六十里。台、嘉牙错之区,亦厄要地。
以上内中股等山。
新庄山:〔在〕新化西里,距县治东北三十一里。
唪仔内山:〔在〕广储东〔里〕,距县治东北三十六里;环山苍翠。下为槺榔脚。
七鲲身屿:由东南连贯而来,西转入海;环抱台江。一鲲身地广,安平镇水师驻此;为阨要地。
鹿耳门屿:在县治西北三十里大海中。浮沙横亘,形如鹿耳。北为北汕尾;亦沙屿横亘,与鹿耳门南北遥接。中一港颇宽,而港道纡回,须小舟以导;隙□插竹为标,记明深浅。从前正口由此,今时潮涨水二、三尺。
四草屿:在鹿耳门屿之末,迤南与安平对峙,出安平大港,即四草湖;冬、春可以系舟。南为公界仔,洋船泊此通商。
福安坑:源出大南门内,由小西门西流入海(城内左分水)。
德庆溪(俗名坑子底):源出小东门外;入县城至竹仔行,会板桥头水经县署右出北厂,西流于海(城内右分水)。
溪仔墘溪:源出小东〔门〕外太爷蔀前,南转盐场,西入于海(城外左分水)。
柴头港溪:源出石头坑。经海会寺前大桥水西,由柴头港入海(城外右分水)。
喜树港溪:源出鲫鱼潭。由菅林潭南流经盐水埔,出喜树港入海(第二条左分水)。
新港溪:在县治西北二十里。受分水山及刚子林大、小尖山之水,经左镇南汇本藩溪,与新围溪合;又受唝唝哩旧社咬狗寮许宽溪之水,西入茑松,与新围溪汇于柴头港入海(第二条右分水)。
二层行溪:距县治一十三里台、凤、嘉〔界〕。源出马鞍山;经打鹿洲北,受深坑仔之水,南流入角带围;又受红毛寮溪之水入海(第三条左分水)。
曾文溪;距县三十里,台、嘉界。源出内山,经大武垄;其一西入蚝壳港,其一南入界内新浮埔出安平港(第三条右分水)。
安平大港:距县治西一十里。港以内为台江;汇聚各山溪之水,皆极宏深。今台江变成陆地,港亦淤浅;小潮水深五、六尺,大潮水深八、九尺。
新打港:在三、四鲲身之间。道光二十二年,溪流冲开,可容小舟。
喜树港:县西南一十里。仅容竹筏。
——右山屿六十二、溪港一十一。
凤山县
崇爻山:山极高大,在傀儡山后人迹不到之地。时常云雾迷蒙,晴时乃见。
大柴高山:距县治东三百里。
大乌万山:距县治东二百七十里。背立傀儡山后。
二山唯和番民人偶至其地。
卑南觅山:距县治东二百余里,与崇爻相连。峰峦重叠,中开平畴,可辟良田万顷。为生番地。
大龟文山:距县治东七十里。由卑南觅腾掷而来。
芋匏山:距县治东七十里,与台属内优山连界。
弥浓山:距县治东七十里。山冈平衍。
傀儡山:距县治东六十五里。高耸云霄,为野番地。内地舟至澎湖,即见此山。南为蜈蚣岭,北岭山后矣。
旗尾山:距县治东六十五里,与台邑分界。
赤山:距县治东一十里。陂陁平衍,时有火出其上。
琅峤山:距县治东南一百四十里。山高而险,虽有民人其间,然野番时出,防守维艰。
霄马干山:距县治东南三百三十里。和番民人偶至其地。
沙马矶头山:距县治东南三百七十里。巃嵷海上,吕宋往来船视以为准(「志」谓『接连琅峤』者误)。
老龟佛山:距县治东南三百八十里。由沙马矶回转而东。
凤山:距县治南三十里,以形得名;县学之拱案山也。南为东港,漠漠平沙,得此足以扼塞。
小琉球山:距县治南水程一百八十里,为邑水口。山巉岩,四面无可泊舟之处;蜑户亦寥寥数十家。
观音山:距县治东北一十七里。
小滚水山:距县治东北十五里,与大滚水山相连。
大滚水山:距县治东北二十里。层峦起伏,顶有温泉。
七星山:距县治东北三十里。七峰错落皆圆。
兰坡岭:距县治东北三十五里。
尖山:距县治东北三十五里。
北叶山:距县治东北八十里;傀儡之分支也。
龟山:距县治北十五里。近接半屏,旧城围之城内。
小冈山:距县治北三十五里。山不甚高;巅有巨石,圆秀如冠。
大冈山:距县治北四十里,与小冈山对峙;东北与台属之猴洞口、南马仙相连。内地舟至澎湖,即见此山;阨要处也。
打鼓山:距县治西南一十五里。由县东北迤抵海岸,为旗后口要隘;通商洋人,盖屋其地。
旗后山:距县治西南二十里,与打鼓对峙。洋人盖屋某地;皆要隘也。
半屏山:距县治西北一十二里。由冈山迤■〈辶里〉而来,突起一峰;山背磠■〈石国〉磷磷,其面如削成片玉,逼旧县城。
漯底山:距县治西北一十五里。突起平原,顶宽而平。
石塔屿:距县治西一十二里。
石佛屿:距县治西一十五里。
凉伞屿:距县治西一十七里。
三屿屹立海中,为旗后水口关锁。
淡水溪:距县治南三十里。源由台、嘉内山旗尾山下;经大泽机,受巴六溪水西出,与赤山之冷水沟合流入海。
力力溪:距县治南五十里。源由内山。
冈山溪:源出冈山北;西流为二赞行溪,与台邑分界。
巴六溪:距县治东南五十里。源出山猪毛后山;下为淡水溪。
浊水溪:距县治东北三十五里。源由大滚水山;合小冈山受二滥之水,汇弥陀港入海。
大泽机西溪:距县治东北四十七里。源由大泽机西南内山;合北溪之流,注于淡水溪入海。
大泽机北溪:距县治东北五十里。源由大泽机内山;出罗汉门,经搭楼社阿猴溪,西入淡水溪汇于东港入海。
关帝港:距县治东五十五里。源出内山。
茄藤藤:距县治东五十五里。
鳌兴港:距县治东七十里。
放索港:距县治东南六十五里。源出内山;汇关帝、茄藤二港,西达鳌兴港入海。
弥陀港:距县治西北二十里。
万丹港:距县治西十里。北为竹保港,又北为蛲港。
以上港为浅淤。
东港:距县治南三十里。港口水深六、七尺,大潮深七、八尺;每当溪流暴涨,不免舟楫有冲触之患。
中港:距县治南五十里。可受渔舟寄泊。
旗后港(即打鼓港。今名旗后):距县治西十五里。港分南、北:南为前镇港,再入凤山港。北为硫磺港,港口小,潮水深一丈二尺,大潮一丈四、五尺;当流巨石,劈分二门:一由打鼓、一由旗后。打鼓浅而石,洋人填塞之。凡舟出入,皆由旗后门;沙汕暗伏,必须渔船引导。先是,此港淤塞;自鹿耳门不容巨舰,此港遂深,洋人出此通商。
——右山屿三十三、溪港一十六。
嘉义县
玉山:县治东,内山。郡城及淡、兰、彰化皆见;嘉义则当后屏。三峰挺立,终岁云封。晴霁乃得远望;有顷,则云雾复合。偶有至其近者,谓即水晶;其说不谬。
大武膋山:距县东一百二十里。峰峦耸拔,人迹罕到。
后大埔山:距县治东十里十八重溪以内。四山环绕,仅开一路。中为大埔庄;南为内加拔,台邑界。
鹿埔山:距县治东六十五里。
鹿楮山:距县治东六十五里。
大利山:距县治东六十里。
小龟佛山:距县治东四十里;为邑治后屏。
大武峦山:距县治东三十里;为邑主山。
马椆山:距县治东南二十里,在赤山之东。
阿里山:在县治东南一十七里。地极辽阔,内有顶四社、下四社熟番。
嵌头山:距县治东南四十里。
赤山:距县治东南四十里。
粪箕湖山:距县治东南五十里;为邑治左肩。
笔架山:距县治东南八十里。五峰秀削。
消离山:距县治东南九十里。山极巉岩,为邑边界。
半月岭:距县治南一十二里。
玉案山:距县治南三十五里。俗名枕头山,为县学供案;地最阨塞。
火山:距玉案山后五里。石罅泉涌,火出水中;俗传火熄,则时事有变。
覆鼎金山:距县治东北一十里。与大福兴山为邑治右肩。
奇里岸〔山〕(「志」作奇冷岸):距县治东北二十三里。
梅子坑山:距县治东北三十五里。
尖山:距县治东北四十里。
鼎盖梁山:距县治东北六十里叶林山之东北。
叶林山:距县治东北七十里。接连大武峦,为邑治右肩。
大福兴山:距县治东北七十里。又名大目根山。
牛塭辘山:在县〔治〕东北,与彰化水沙连内山界。
香炉烛台山:在东北万山之中八同关地界。三峰高插,若隐若见,奇幻不测。
牛椆山:距县治北八里。西迤少山,为邑治水口关栏。
打猫山:距县〔治〕北一十二里。平冈回环,为邑治外护。
荷包屿:距县治西南三十五里。受鹿仔草、大槺榔各处之水汇而为潭,周可三十里。潭中小屿即名荷包屿,人家在焉。
北门屿:距县治西南五十里马沙沟之右。
南岑鲲身:距县治西南七十里。堆成沙阜,与七鲲身同。
青峰阙:距县治西南八十里。西临大海,上有炮台。
青鲲身:距县治西南八十五里。面临大海。
九重溪:距县治东南三十二里。
十八重溪:距县治东南五十里。一溪曲折,遶道跋涉十八重。
白水溪:距县治南二十五里。源由玉案山。
八奖溪:距县治南一十八里。源由内山,经青峰阙入海。
急水溪:距县治南四十四里。源发内山,由内连桁口入海。
牛椆溪:距县治八里。源由大武峦山。
三叠溪:距县治北一十五里。源由阿里山;经双溪口庄之南为笨港,由楫仔寮庄入海。
石龟溪:距县治北三十里。源由奇里岸;与三叠溪合流。
虎尾溪:嘉、彰交界处,距县治四十里。源由水沙连内山;合清、浊二水西流,过牛相触北,分为东螺;又南汇阿拔泉之流,为西螺。中为三条圳,出白沙墩之北,至番仔挖入海;泥沙涨漫,水浊而迅。先是,嘉庆七年间风雨暴涨,他里雾北复冲一溪,由本港入海;又名新虎尾。
笨港(即北港):距县治西三十里。商旅辐辏,为海口要地;商船均在下湖。
下湖港:距县治西三十里。四围淤浅,中一道水深六、七尺,潮长深一丈零;商船泊此。
树苓湖:距县治西九十里;下湖之外澳也。
盐水港:距县治四十里;为西南要地。港已淤塞。
茄定港:距县西南三十里。沿双溪口经笨港入海。可泊渔舟。
朴仔脚港:距县治西南三十里。港已淤塞。
井水港:距县治西南三十三里。由盐水港分流;水深三、四尺,小船运盐出港。
猴树港:距县西南三十里。由牛椆溪,南经青峰阙入海。可泊渔舟。
布袋嘴港:距县治西南〔六十〕里;与北门屿对峙,面临大海。港可泊船。
土地公港:距县〔治〕西北三十里,仅容小舟。
——右山屿三十四、溪港一十九。
彰化县
大乌山:在县治东北猫雾捒保东隅七十余里。势极高大,邑治之祖山也。西折大员山、横山、红头圳山、朴仔篱山、蓬山、鳌头、沙辘、龙目井诸山,为邑治外卫;南下为阿里史山。
大员山:在县治东北六十余里。由大乌山发脉。又名熬酒桶山。西下为猫雾捒山、大肚山。猫雾梀平原沃野,产米最多。
阿里史山:在邑治东北四十余里。山势欹侧,南行至黄竹坑山、华盖山再起高峰。贼匪林爽文滋事,以此山为老巢。
华盖山:在阿里史山之南,距县治六十里。诸山势皆南趋,惟此山西向。由西北折下为大里杙、万丹、火焰诸山,西下为内木栅山、茭荖山,偏南为大哮山;正南为水沙连,再耸为集集山。
集集山:在水沙连内,距县治东南七十里;县治少祖山也。山势险阻,内山番界锁钥;大将军福公破贼于此。西下为八娘坑山、虎仔坑山;南起牛相触山,为清、浊溪水口;北为南投诸山。
南投山:距县治东南四十里。山麓即县丞署。山势平衍。
北投山:由南投分支;〔距〕县治东南三十余里。山势平衍。
大武郡山:由牛相触山西北而下;距县治三十余里。势皆平衍。
红涂崎山:由南、北投山来脉,至猫罗山同安岭,特起峰峦。距县治东南十余里。左分支为燕雾山,右分支为快官庄山;中一支由北而南,为白沙坑山、观音山、望寮山。
望寮山(一名定军山,又名八卦山):在邑治东门外;为邑主山。顶有镇番亭改寮寨,日定军寨。亦嫌逼治。
大半天山:在县治东南水沙连内民番交界之区。势极险厄;林爽文负隅处也。西下即水沙连、溪洲仔诸山。
小半天山:与大半天山相连。皆番界要害。
大坪顶山:与大、小半天山相连。山高大而顶平坦;大将军福公攻克大、小半天,驻营于此。
阿拔泉山:在水沙连保清水溪之间。
内外触口山:在阿拔泉山之下,距县治六十余里。
浊水溪:源出内山番界。由大、小半天山背迤西北集集山之南,受大顺寮、清水沟诸水,至外触口水色皆浊;北分为虎尾、东螺、西螺、三条圳,西出番仔挖入海。土人云:『虎尾、东螺水清,则时事有变』。
大顺寮溪:源出水沙连内山。至隙仔山下,与浊水溪合流。
阿拔泉溪:源由阿里史山西北。过竹脚寮,合虎尾溪入海。
东螺溪:由虎尾溪分出,距县治四十里;西北至王功港入海。遵海而北,即鹿港、二林港也。溪宽二里,深五、六尺;北岸深八、九尺。王功港沙汕丛杂,只容渔舟;鹿港以北之海,今亦淤塞。
西螺溪(即茂利干溪):源出浊水溪。在虎尾溪北,距县五十里;至番挖入海。溪门沙壅,不能泊舟;八、九里外之番挖澳,亦难泊舟。
三条圳:在东、西螺二溪之中。至嵌顶,仍与西螺溪合流。
大武郡溪:源由大武郡山。西出马芝遴,又西至鹿港。
大肚溪:源出埔里社内山;南合猫罗、北收猫雾捒诸水,汇于双溪口。西由大肚山南岸出六块寮,顺流入海;潮涨至溪一里许,浅淤不能泊舟。
大甲溪:阔三里许;距县治北四十里,淡、彰交界处也。源由沙里社后。西折红圳头南,分为寓鳖头圳;西北至高密口入海。艰险为诸溪第一;汹流悍急,石头层列。渡船趋势牵缆,方能抵岸。每值雨水汪洋,则不能渡。或外虽晴霁而内山云暗,则内山有雨,倏忽奔腾,亦不可渡;停渡有至数日者。
万斗六溪:源由县东南华盖诸山;即大肚溪之上流。沿西北火焰山至乌溪,迄双溪口与大肚溪合。
蛮丹溪:由集集内山,迤西北入大肚溪。
梧栖港(即五■〈氵义〉港):在沙辘庄北。居民由大甲溪开成圳道,流入港内。距港七、八里沙汕,内为梧栖澳;可以泊舟。
鹿港:通大武郡溪。前设正口,今已淤浅,商船移泊鹿港口外之冲西港;沙汕外远,港道宏开,亦要口也。
——右山一十五、溪港一十三。
淡水厅
五指山:由堑城东南内山分出。转西北十余里,额起高峰;为厅治太祖山。
金面山:由五指山第三峰分出。为厅治少祖山。
虚头山:由金面山西下,近城五里许;为厅治坐山。
大崎山:由金面山南分出。西下碎仑山,北为隙仔山;转南为南隘山,又西下香山、虎仔山、鼻尾山。
宝斗仁山:亦由金面山出。在〔大〕崎山之南。
对换枰山:在宝斗仁之南。西下礲钓崎,稍北老衢崎。
三湾山:在对换枰东南。西下鹿厨坑山、南仔港山;稍南西潭山,西下新港山,至北埔为后垄保。又西马龙潭山、山顶仔山,为邑治左护。
牛寮仔山:由金面山北分支;西下为架梳山,复西埔仔顶、黄金洞。
南河山:由五指山北分出。西下九芎林山、犁头尖山。
咸菜瓮山:五指山分支,在南河山之北。
铜锣圈山:五指山分支,在咸菜瓮之北。西出为八张犁山,南折三合水;又西南新埔山、枋寮山。
凤山崎山:由枋寮山西下;距厅北一十二里。山腰峻削;顶则一片平原,可屯千军,亦要地也。西下员仔山,西南凤鼻尾。
大湖口山:由铜锣圈分出;在八张犁山西南。
杨梅枥山:由铜锣圈西北;西为长岗岭。
头重溪山、中枥山:皆杨梅枥山西北;为厅治右之外护。
以上中路山。
桶盘山:在三湾南。由内山分支两行,为獐树林、芎蕉湾;北折龟头山、猫里大坪山、加志阁山,均属高阜。
铜锣湾山:在芎蕉湾西南。北出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稍南吞霄内湖山。
火焰山:在三■〈氵义〉河之南,由内山分支。西北为金面山、苑里山,南沿角口溪为石壁山;西出铁砧山下,为大甲溪北岸拥护。
以上为〔南〕路山。
大鸡笼山:淡厅极北之区,为全台祖山。盘据海滨,势极高峻。东五里即三貂岭。
三貂岭、大坪山:由大鸡笼发脉,两山夹峙。三貂为淡、兰必由之路,稍下复起大
坪山;一由远望坑入兰、一为狮球岭、一为锡口山、一为猴山尖、一为小熬酒桶山、一至咬狗寮,地极险要。
远望坑山:淡、兰界。
狮球岭:由三貂岭西南分出,在暖暖、鸡笼街交接处;为艋舺至大鸡笼要路。
大遯山:由关渡门西北分出。势极高大,与观音山南北对峙,为关渡门户。西南沪尾山、炮台山,北转小鸡笼。
小鸡笼山:由大遯北分出。北沿金包里山、圭柔山,转为大鸡笼拥护。
大磺山:由大遯山东北分出,杂出竹仔湖、冬瓜湖;又由狮球岭西向,分土地公岭、大小纱帽、七星墩等山,素产硫磺。
锡口山:由三貂岭西南分出,在狮球岭之南。西下六张犁山、观音亭山。
猴山尖:由三貂岭南分出。复南为内湖山、拳山,在锡口东。
小熬酒桶山:由三貂岭东南分出。南为咬狗寮尖,北出暗溪仔,西为冷水坑尖、摆接保各处。
咬狗寮尖:由小熬酒桶山东折而南,层峦叠嶂,直至三角涌、大姑崁山、三坑仔;西为尖山,又西北龟仑岭。
龟仑岭:由尖山西向分出。势极高峻,南北冲要处也。过岭北向直兴保;又西大坪顶山,南为南嵌;又西北观音山。
观音山:由龟仑西北分出。矗立云霄,与北岸大遯山为关渡门最要门户。别一支西迤狮头山、八里坌山。
以上北路山。
鸡笼屿:在大鸡笼山北。
桶盘屿:在鸡笼西南,为鸡笼口关锁。
烛台屿、山寮屿、香炉屿、扛轿屿:在桶盘屿左右。
隙仔溪:距县城南五里。源由金面山而入于海。
打那叭溪:在后垄港南,距城南六十〔里〕。源由铜锣湾,绕打那叭入海。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之南,距域七里。源由内湖,受吞霄街后之水入海。
苑里溪:在吞霄溪南,距城八十里。源由大坑、铜锣湾西面诸山,遶蓬嵌山入海。
杨梅枥溪、头重溪、中坜溪:在红毛溪北,距城四十里。均由附近各山发源,至大溪墘入海。
南嵌溪:在中坜溪北。源出铜锣圈,由桃仔园入海。
磺溪:自大磺山绕出,距城一百二十里。在关渡旁。
磺港:在金包里;源由磺山。距城一百九十余里。
顶双溪:在三貂岭东南;亦由东面诸山发源。距城一百二十五里。
远望坑溪:在顶双溪东南。源由噶玛兰东面诸山,迤东南至兰界入海。
香山澳:在隙仔溪南。源通内溪。溪以外为澳,阔二十余丈,水深一丈二尺;三、五百担商船可以乘潮出入,大船不能收泊。
中港:在香山澳之南,距城二十五里。源通内溪,阔三十五丈,水深一丈五尺;三、五百担商船可乘潮出入,大船不能收泊。
后垄港:在中港口之南,距城四十里。源通内溪,阔二十丈,水源八、九尺;两、三百担海船可乘潮出入,大船不能收泊。
三处设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
大安港(附房里溪、土地公港):在苑里溪南,距城九十里。源由火焰山北铜锣湾内山;过鲤鱼潭西下角山口,以下分歧杂出:北近房里街者,为房里溪;稍南土地公港,今已淤浅。又南大安港,宽二十余丈,水深七、八尺;春、夏可泊二、三百担小船。设有汛兵、口书、澳甲。
竹堑港:距城北一十里。其源有二:一为金门厝溪,由五指等山,至船头庄入海;一由铜锣圈、咸菜瓮等山,汇金门厝溪入海。原属商船要口,近以浅淤,改由香山口;然一、二百担之船尚可随潮出入。设有汛兵、口书、澳甲。
红毛港:在竹堑北,距城二十余里。源由羊矢窝,迤入于海;渔舟有停泊者。
沪尾港(一名内港):在艋舺西,距城一百四十里。港通南、北、中三溪:南溪源田大坝尖山,沿大姑崁、三角涌、新庄汇艋舺溪至大稻埕,西折关渡,与北溪合流;北溪源由三貂岭,南至水返脚、锡口、剑潭汇磺溪而至关渡,与南溪合流;中为艋舺溪,源由狮头山,入拳山保大坪林西折艋舺,汇南、北二溪,皆入于港。港周百余里,航樯云集。关渡则在艋舺、沪尾适中,两山夹峙。是为淡水正口。
鸡笼澳:在淡属极北,距城一百六十五里。外为八尺门,有鸡笼、桶盘等屿;大小船只不时可以进出。同治元年,洋船通商,收泊澳内;遂增鸡笼子口。
——右山屿三十九、溪港二十。
噶玛兰厅
冬瓜山:在厅治南三十里。
马赛山:在厅治南四十里。群峰攒列,为厅治屏障。通生番界。
苏澳岭:在厅治南五十里。岭下即从前议建南关处,设有营汛。
枕头山:在厅治西五里许。以形得名。
大陂山:在厅治西十里。通生番界。
摆燕山:在厅治西二十八里。通生番界。
外员山:在厅治西二十五里。通生番界。
白石山:在厅治〔□〕二十里。通生番界。
凤头山:在厅治北二十三里。俗呼圹仔山。
金面山:在厅治北二十五里。山有二峰,又号大、小金面。通生番界。
头围后山:在厅治北三十五里。连冈叠嶂,北走嶐嶐、南连金面。后通头围外澳石空岭,有快捷方式可通艋舺。
鼻头山:在厅治北水程九十里。俗呼泖鼻;道穿海陂十余丈,与淡水洋面交界。舟行至此,南北异风、潮汐反■〈日卂〉;必停候风顺,转驶而行。
嶐嶐岭:在厅治北七十八里。下设汛防。
草岭:在厅治北六十六里。脉由大三貂;山路崎岖,虽行旅维艰,而实入兰孔道。
圳头山:在厅治南十二里。即厅治过脉处。
大湖山:在厅治西南二十里;为厅治少祖山。别有路,可通艋舺、大坪林。
大叭哩沙喃山:在厅治西南五十余里。层峦叠嶂,鸟道纡迥;虽盛夏,必炀裘而入。通溪,即额刺「王」字生番界。南去一、二日,即玉山。别有路,可通淡水咸菜瓮、九芎林。
小叭哩沙喃山:在厅治西南二十里。其严寒、险仄,与大叭哩沙喃同。
龟山:在厅治东北六十里。耸立海中,为厅治门户。
五方旗山:在厅治西北二十里。极为险侧。
清水沟溪:在厅治南十二里。由鹿埔发源,汇众水出溪洲尾,与浊水溪合。
马赛溪:在厅治东南三十里。由马赛武荖山发源,经苏澳岭下入海。
大湖溪:在厅治西南二十里。由大湖山发源,经小叭哩沙喃至溪洲南,与浊水溪合。
西势大溪:在厅治西南三十里。源由玉山,汇乌石港入海。
浊水溪:在厅治西南三十里。亦从玉山下发源,经大叭哩沙喃汇乌石港入海。
苏澳:在厅治南五十里;为兰境东南尽界。澳口排列三屿,曰三仙台。其澳左避北风、右避南风,水深六、七丈;可容巨艋出入。惟石礁险阨,故船来甚少。相传:前明林道干海寇踞此数月。嘉庆年间,海逆蔡牵、朱濆皆谋占踞。道光五年,设弁汛巡防其门。
加礼远港:在厅治东南二十八里。三、四百担之船可以直收海岸;内通苏澳、外达头围,为兰中最要门户。
马赛港:在厅治东南三十五里。港口水深五、六尺。
乌石港:在厅治东北十里。口窄礁多,水深五、六尺;仅容三、四百担小船。道光六年起,为噶玛兰正口;免其配运。
——右山二十、溪港九。
澎湖厅
大城山:在大山屿之中,距厅治五里;澎山之最高者。延袤七、八里。凡台、厦船往来,以此山为圭臬;厅治之少祖山也。
太武山:在大山屿林投澳太武社后,距厅治一十四里。三峰圆秀,俗以大太武、二太武、三太武名之。东北舟来,先见阴、阳屿,后见此山。
奎璧山:在大山屿奎璧澳北寮社后,距厅治三十三里。
小案山:在大山屿东西澳案山社西,距厅治四里;为书院朝山。
狮山:在大山屿嵵里澳石泉社后,距厅治四里。
鸡舞坞山:在大山屿嵵里澳鸡舞坞社,距厅治一十六里。
观音山:在大山屿嵵里澳猪母落水社前,距厅治一十七里。澳与社,北风皆可泊舟。
纱帽山:在大山屿嵵里社西北,距厅治一十九里;为厅治、协署及书院朝案。上建石塔。
风柜尾山:在大山屿嵵里澳风柜尾社,距厅治二十八里。山势嵚■〈山上欹下〉,〔山〕北一带绕如长蛇,为妈宫左卫。社南有洞,不时风浪喷出。
瞭望山:在北山屿瓦硐澳后寮社,距厅治水程三十里。高千余丈,周一、二里。传自泉郡清源山发脉至此,为澎湖诸山之起处。北来商船,先望此山;故名。
内堑山:在西屿澳内堑社西北,距厅治水程三十里。
天台山:在八罩屿水埯澳南,距厅治水程八十里;为八罩最高处。渔人远归,视此以为准的。
大山屿:距澎湖之中,协营各官署及厅仓、街市在焉;幅■〈巾员〉百余里。商哨湾泊,皆在妈祖宫口。嘉庆九年,石筑炮城;嵵里澳井埯社西南,亦筑炮城,皆扼要处。
阳屿、阴屿:内有汛,礁要险。
香炉屿:距厅治水程俱三十里。
鸡膳屿:水程三十五里。
鼓架屿:水程三十里。
锭钓屿:水程四十五里。
以上厅治东。
长岸礁屿:水程一十九里。
湾贝屿:水程二十里。
雁净屿:水程二十里。屿门最险。
笨屿、屈瓜屿:水程俱三十里。
鸟屿:水程四十里。
白沙仔屿:水程四十五里。
以上厅东北。
大仓仔屿:水程一十五里。
凉伞礁屿:水程一十八里。
中墩屿:水程二十里。
北山屿:中分四澳。
金屿、险礁屿、土地公屿:水程俱四十里。
吉具屿:水程八十里。屿有礁,浮沉屈曲,形如「吉」字;最险。
以上厅治北。
大烈屿、小烈屿:二屿斜对,水程俱三十五里。内沉水礁,即吼门;最险。
空壳屿、北铁砧屿:水程俱四十里。
姑婆屿:水程五十里。
目屿:水程六十里。
以上厅西北。
狮公礁屿:水程二十里。
牛心湾屿:水程二十六里。
西屿:水程三十里。有丁字门,最险。台、厦往来船,视此标准。北风时,屿可泊舟。有文武汛口。
小门屿:水程三十五里。
以上厅治西。
四角仔屿:为大山屿水口,妈宫往来船必由之处。水程一十里。
鸡笼屿:水程一十五里。
花屿:水程六十里。
草屿:澎湖唯二屿青苍,故以花、草名。水程七十里。
大猫屿、小猫屿:二屿斜对,中分一水。俱水程八十里。
以上厅西南。
虎井屿:虎井头怒涛相触,俗名上霾;最险。
桶盘屿:水程俱四十五里。
狗沙屿、马鞍屿:俱水程六十五里。
船路礁屿(一名布袋屿):凡台、厦船出入八罩,必由于此;水口仅容一舟。水程七十里。
金鸡屿、挽门屿:俱水程七十里。
将军屿(即网埯澳):南风时,可泊舟。屿与挽门对峙;船帆屿即在屿东,非两屿也。水程八十里。
钟仔屿、头巾屿、南铁砧屿:俱水程九十里。
南屿:广、袤三十里。水程一百四十里。
以上厅治南。
东屿坪、西屿坪:俱水程七十里。
东吉屿:水近落漈。
西吉屿:二屿对峙。厦船来台,视为标准。水程一百二十里。
斧头增屿:屿极险阨。水程一百二十里。
以上厅东南。
——右山十二、屿五十五。
·城池
台湾府,筑土为城。身高一丈八尺,顶宽一丈五尺,底宽二丈;堞三千九百六十八,卡房十六座,看守兵房八座。八门,俱用石砌;门皆有楼。经始于干隆五十三年十月,竣于五十六年八月。周计二千五百二十丈,弧其东南北而弦其西。道光十五年,添砌子城;唯「大东」围植莿竹。「大西」逼于市肆,则由「小西」圜土至老右石(?)外遶「小北」门为外郭;别开三门:「小西」曰「奠坤」、「大西」曰「兑悦」、「小北」曰「拱干」。
台湾镇,竹城。在郡治镇北坊。砖砌「镇东」、「镇南」二门,顶护矮堞。周三百三十丈。建始于干隆年间。
凤山县,竹城。原在兴隆庄;南面打鼓、北负龟山。干隆五十一年,移驻距城十五里之埤头地。道光五年,就兴隆基址移向东北,围龟山于其内。更筑以石门楼,水洞、炮台皆具。而安土重迁,且逼近半屏、蛇山二处,不免俯瞰之虞;治民仍驻埤头,遂以兴隆为旧城矣。埤头城亦植竹,周一千零七十九丈。设炮台五、火药局一。
嘉义县城,道光十五年砌石为之。周八百丈有奇;内垣高一丈六尺,外高一丈八尺。堞一千二百座,炮台四、堆房九,水洞亦四。濠宽三丈六尺,深一丈二尺;周九百四十三丈。添设月城,空以炮眼。
彰化县城,砖。围九百二十二丈二尺八寸;高一丈五尺,基厚一丈五尺,顶宽一丈。建城楼四、炮台十二、水洞六、堆房十六;堞七百八十有三垛。于城东八卦山建寨设兵,以为犄角之势;名曰定军寨。
淡水厅城,周八百六十丈,墙皆以石。基宽一丈六尺,而宽一丈二尺;高一丈五尺,堞高三尺二寸,共高一丈八尺二寸。城楼及看守兵房、水洞如式。濠宽八尺,深七尺;南门外较阔,一丈二尺。
八里坌山下,红毛时设有炮城。雍正二年重修,东、西二大门,南、北二小门;今昔殊形。嘉庆年间,外口门北岸东,建一台。
噶玛兰厅治为五围适中要地,植竹为城,环以九芎树;城坐北、向南。周三里许,长六百四十丈;南、北相距一百八十丈,东西亦如之。四门各具吊桥。城中旧有流水两道,自西而东,因以为濠,计深七尺、广丈有五尺;上接内山之水,下达溪流。
北关在厅东北四十里头围堡,高山险峻;由山麓至海滨约两百步,巨石邻列,天生门户。嘉庆二十四年,建关其间。横、直各十二丈,城楼、垛坎、马道、阶级俱备;营弁带兵防守。
澎湖厅,入版图来尚未建城。
附载
赤嵌楼一名红毛楼,在郡镇北坊;荷兰筑也。周方四十五丈三尺,高三丈六尺有奇南、北两隅瞭亭挺出,仅容一人站立;雕楼凌空,灰饰精致。郑氏以储火药、军器。今渐倾圮。
赤嵌城,在安平;亦荷兰筑。与鹿耳门相犄角,为郡城海口最要地方。城有两层;上层缩入丈许,楼台曲折,风洞、机井鬼工奇绝。今渐倾圮。
鸡笼城,在鸡笼屿。西、南两门,荷兰时筑以防海;亦要处北。城垣虽颓,而澳口舶停收澳内。
澎湖新城,周约里许。门二,南设炮台。城在妈宫澳之西逼近海岸。城垣用糖水调灰叠砖,与安平城一样坚致;的系红毛所筑。「郡志」以为康熙五十六年造,恐非。
暗澳城,明嘉靖四十二年都督俞大猷建(「郡志」具载)。今已无存。
瓦硐城,明天启二年荷兰据澎湖筑;明年,毁其城。未几,复筑。明时属同安辖,分金门哨兵驻防于此。今瓦硐澳之港尾社西南里许,有红砖一片;基址丛残,不可辨矣。
红毛城,在澎湖厅治西北二里许。周围一百二十丈。城垣半颓。其一在大城山顶,遗迹尚存。
右附各城虽多倾圮,然皆阨要处所;爰备录之。
·衙署
巡道署:在府治西定坊。
府署:在东安坊。
台防厅署:在西定坊。
府经历署:在府署东南。
教授署、训导署:在凝南坊府学(兼辖澎湖学务)。
台湾县署:在镇北坊赤嵌楼右。
典史衙:在县署右。
罗汉门巡检署:在城东罗汉外门番薯寮街。今署塌。
大武垄巡检司署:在湾里街。
教谕署、训导署:在县学。
凤山县署:在城东畔。
下淡水县丞署:在港西里。
典史署:在县署左。
兴隆里巡检司署:在兴隆庄旧城。
教谕署、训导署:在县学。
嘉义县署:在城东门。
笨港县丞署:在大槺榔保。
斗六门县丞署:在斗六保。
典史署:在县署右。
佳里兴巡检署:在盐水港保。
教谕署、训导署:在县学。
彰化县署:在城东偏。
理番厅署:在鹿仔港粟仓南。
南投县丞署:在南北投保。
典史署:在县西偏。
猫雾捒巡检司署:在犁头店街。
教谕署:在县学。
淡水厅署:在竹堑城内。
艋舺县丞署:在新庄街。
大甲巡检司署:在大甲土堡内。
竹堑巡检司署:在竹堑城内。现兼司狱。
训导署:在城东南(兼辖噶玛兰学务)。
噶玛兰厅署:在城东门。
头围县丞署:在头围保(管理乌石港口挂验)。
罗东巡检司署:因兼司狱,暂驻城内。
澎湖厅署:在大山屿文澳。
武营:详具「营制」。
·铺舍
台湾县铺四:府前铺、二层行溪〔铺〕、三嵌店铺、曾文铺。
凤山县铺七:县前铺、下淡水铺、楠仔坑铺、中冲铺、鲫鱼潭铺(俗呼二滥)、冈山铺、府前铺。
嘉义县铺七:本城南门铺、下茄苳铺、铁线桥铺、大仑脚铺、笨港铺、朱晓陂铺、盐水港铺。
彰化县铺七:县口铺、员林铺、东螺铺、鹿场铺、龙目井铺、寓鳖头铺、鹿仔港铺。
淡水厅铺一十四:大甲铺、猫盂铺、吞霄铺、后垄铺、老衢崎铺、竹堑铺、南嵌铺、艋舺铺、锡口铺、水返脚铺、暖暖铺、柑子濑铺、灿光寮铺、三貂岭铺。
噶玛兰铺五:兰城铺、沙仑铺、乌石港铺、北关铺、嶐嶐铺。
澎湖厅,海屿回环,向无铺舍。
台属亦谓之「站」。所有铺司、铺兵,现奉文拟裁。
·营制
挂印总兵官,驻札府城;统辖本标中、左、右、城守四营及台、澎水陆一十三营官兵。
镇中营游击,驻防府城中路口;管辖本营官兵,随防兼管中军事。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五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步战守兵八百二十六名。
镇左营游击,驻防府治北路口;管辖本营官兵,随防。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步战守兵七百四十六名。
镇右营游击,驻防府治南路口;管辖本营官兵,随防。中军守备一员、把总三员、外委五员、额外外委二员,马步战守兵六百四十六名。
以上镇标三营,向无分管汛塘。
城守营参将,驻防府治;管辖左、右军官兵。
左军守备一员,驻防凤邑冈山。千总一员,与把总递年轮防罗汉门冈山。把总二员,一员随防府治、一员与千总轮防冈山。外委四员,递年轮防盐水埔、猴洞口、茂公、罗汉门。额外外委一员,随防府治。马步战守兵四百九十五名,以八十五名随防府治、一百五十五名分防冈山、七十七名分防罗汉门、八十一名分防猴洞口、二十八名分防茂公、一十九名分防盐水埔等汛,以五十名分防涂墼埕、南炮台、港冈、埤仔头、角带围、大湖、半路竹等塘。
右军守备一员,驻防嘉邑下茄苳。千总二员,一员随防府治、一员协防下茄苳。把总二员,递年轮防目加溜湾、大武垄。外委六员,递年轮防旧社、大穆降、萧垄、麻荳、茅港尾、下茄苳。额外外委一员,协防旧社。马步战守兵六百零二名,以一百五十三名随防府治、四十六名分防大穆降、四十名分防旧社、五十三名分防大武垄、三十五名分防加溜湾、二十名分防萧垄、三十名分防麻荳、二十五名分防茅港尾、一百三十六名分防下茄苳等汛,以六十四名分防柴头港、茑松、木栅、溪边、西港仔、下水窟头、铁线桥、急水溪、八奖溪、北势埔等塘。
南路营参将,驻防凤山县治;管辖本标并下淡水营官兵。
中军守备一员,协防县治。千总三员,分防旧城、水底寮,轮防石井。把总三员,随防县治,分防攀桂桥、石井。外委六员,轮防坪仔头、芋蓁林、兰坡岭、番薯寮及随防县治。额外外委四员,随防县治。马步战守兵一千零一十九名,以五百名随防县治、一十名分防坪仔头、二十名分防枋寮、九十名分防水底寮、一百一十六名分防旧城、一百名分防石井、四十五名分防芋蓁林、十名分防兰坡岭、五十一名分防攀桂桥兼土地公崎、四十二名分防番薯寮等汛,以三十五名分防打鹿潭、苦苓门、观音山、小店、二滥、溪边等塘。
下淡水营都司,驻凤属山猪毛口;管辖本营汛官兵。千总一员,驻防新园。把总三员,分防阿猴、阿里港、万丹。外委三员,随防山猪毛,分防东港、潮州庄。额外外委二员、随防山猪毛,分防九块厝。马步战守兵三百八十九名,以一百九十名随防山猪毛、六十九名分防阿猴、八十名分防阿里港、五十名分防万丹、三十名分防东港、九十五分防新园、二十名分防九块厝、四十名分防潮州庄等汛,以一十五名分防茄藤、放索、大昆麓等塘。
嘉义营参将,驻防嘉义县治;管辖本营汛官兵。守备一员,协防县治。千总一员,分防笨港。把总三员,随防县治及轮防城外汛、盐水港汛。外委二员,分防朴仔脚、店仔口。额外外委四员,随防县治。马步战守兵六百五十一名(统斗六门都司管辖汛塘兵四百八十七名,共马步战守兵一千一百三十八名),以四百名随防县治、七十四名分防笨港、一十五名分防朴仔脚、九十名分防盐水港、四十名分防店仔口等汛,〔以〕三十二名分防城外、外西山、牛椆溪、打猫、水窟头、八奖溪等塘。
都司一员,驻斗六门;管辖嘉、彰八汛四塘。千总二员,一员协防斗六、一员分防水沙连。把总一员,轮防西螺。外委八员,随防斗六一员,分防嘉属六员、彰属一员。马步战守兵四百八十七名,以一百五十名随防斗六门汛、十名随防水沙连、五十九名随防西螺、二十名随防大黄林、四十名分防他里雾、一十九名分防虎尾溪、三十四名分防土库、三十名分防林圮埔、一十名分防集集等汛,以三十五名分防中路头、三条圳、虎尾溪、大仑脚等塘。
北路副将,驻防彰化县治;统辖本标二营官兵。
中营都司一员,兼管中军事。千总二员,一员随防县治、一员分防葫芦墩。把总四员,递年轮防南北投、燕雾、寓鳌头、许厝埔。外委九员,一员随防县治,八员递年轮防大墩、八卦山、嵌顶、大里杙、四张犁、二林、东螺、内木栅。额外外委五员,三员随防县治,二员轮防触口、大肚。马步战守兵一千二百二十四名,以六百名随防县治、五名抵塘、四十名分防八卦山、四十名分防□□、八十九名分防南北投、三十五名分防燕雾、五十名分防嵌顶、五十名分防大里杙、□十五名分防葫芦墩、三十名分防四张犁、三十名分防触口、二十五名分防寓鳌头、十五名分防大肚、十五名分防二林、十名分防东螺、十名分防内木栅、六十名分防许厝埔等汛,以三十五名分防沙辘、溪口寮、大武郡、枋桥头、赤涂崎、燕雾等塘。
北路右营游击,驻防淡水竹堑城;管辖本营官兵。守备一员,驻防大甲。千总三员,一员随防堑城、一员随防大甲、一员分防后垄。把总六员,一员随防大甲,五员分防大安港口、铜锣湾、中港、杨梅坜、桃仔园。外委九员,二员随防堑城,二员随防大甲、中港,五员分防吞霄、白沙墩、加志阁、斗换枰、南嵌。额外外委三员,二员随防堑城、一员分防海口。马步战守兵一千零一十六名,以二百八十八名随防堑城、二百名分防大甲、七十四名分防大安海口、三十名分防吞霄、十名分防白沙墩、五十三名分防后垄、三十八名分防加志阁、六十名分防铜锣湾、五十八名分防中港、四十八名分防斗换枰、十二名分防海口、六十七名分防杨梅坜、二十五名分防桃仔园、三十六名分防南嵌等汛,以六十五名分防大甲、猫盂、香山等塘。
艋舺营水师参将,驻防艋舺;管转水陆守备二员并兰营官兵。
中军陆路守备一员,随防艋舺。千总一员,轮防大鸡笼。把总二员,一员随防艋舺、一员轮防三貂港。外委五员,随防艋舺,轮防海山口、水返脚、三瓜仔、马鋉。额外外委二员,随防艋舺。马步战守兵七百名,以三百一十五名随防艋舺、九十名分防海山口、三十五名分防水返脚、一十名分防三瓜仔、三十名分防三貂港、一百五十名分防大鸡笼、四十名分防马鋉等汛,以三十名分防龟仑岭、暖暖、灿光寮等塘。
艋舺营水师守备,驻防沪尾炮台;管辖水师官兵。千总一员,协防沪尾。把总二员,随防沪尾,轮防金包里。外委四员,递年轮防炮台、石门、八里坌、金包里。额外外委三员,随防。战守兵七百名,以五百八十名随防沪尾、三十名分防石门、五十名分防金包里、三十名分防八里坌等汛,以十名分防北港、小鸡笼等塘。
噶玛兰营都司,驻防五围城汛;管辖本营官兵。守备一员,驻防头围。千总二员,随防五围,轮防嶐嶐岭。把总二员,分防溪洲、苏澳。外委四员,二员随防五围,二员轮防头围、北关。额外三员,二员随防五围、一员分防加礼远港。战守兵六百九十五名,以三百六十名随防五围、四十名分防溪洲、三十名分防加礼远港、五十名分防苏澳、一百名分防头围、四十名分防北关、五十名分防嶐嶐岭等汛,以二十五名分防三围、炮台等塘。
台湾水师协副将,驻防安平;管辖本标三营汛水师官兵。
中营游击,驻防安平;管辖本营水师官兵兼管中军事。守备一员,随防安平。千总二员,一员随防安平、一员轮防鹿耳门。把总四员,二员随防安平,二员轮防鹿耳门、蚊港。经制外委千总二员、经制外委把总三员,端防各汛塘。额外三员。战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以六百二十八名备配船巡哨逻军局添防等项、二十名轮防鹿耳门、五十名分防大港、三十名分防蚊港等汛,以四十五名分防鲲身、喜树仔、茄藤仔、鲲身头、蛲港、南鲲、北门屿、马沙沟、青鲲身等塘。
台协左营游击,驻防鹿港涂城,管辖本营水师官兵。中军守备一员,驻防嘉属笨港口。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六员、额外二员,协防水里、海丰,端防王功港口、新店,配防三林。战守兵七百三十四名,以四百零四名分配哨船并随防鹿港、二十名分防水里、四十名分防王功港口、二十名分防三林、二十名分防海丰、一百八十名分防嘉属笨港、二十名分防新店等汛,以二十名分防猴树、嘉属番仔挖、鲢仔挖等塘。
台协右营都司,驻防安平;管辖本标水师官兵。中军守备一员,随防安平。千总二员,一员随防安平、一员轮防鹿耳门。把总四员、外委五员、额外三员,分防打鼓、东港。战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以六百二十八名随防安平、三十名分防鹿耳门、三十名分防打鼓、三十名分防东港等汛,以五十五名分防蛲港、赤嵌、万丹仔、旗后、大林蒲、西溪、下淡水、茄藤、放索、大昆麓等塘。
澎湖水师协副将,驻防澎湖妈宫;管辖本标左、右营水师官兵。
澎湖左营游击,驻防妈宫;管辖本营水师官兵兼管中军事。中军守备一员,随防妈宫。千总二员、把总四员,轮防妈宫、将军澳。外委六员、额外三员,随防。战守兵九百一十九名,以五百八十四名随防妈宫看守炮位轮流巡防分配哨船、二十八名分防妈宫新城、二十八名分防新城东港口、五十名分防妈祖宫港口、五十八名分防将军澳、二十八分防挽门屿、二十八分防水埯澳、四十五名分防嵵里澳、四十名分防文良港、十名分防风柜尾等汛、二十名分防澎湖厅库。
澎湖右营游击,驻防妈宫;管辖本营水师官兵。中军守备一员,随防妈宫。千总二员,轮防妈宫、新城、西屿头。把总四员,随防妈宫,轮防妈宫港口、北山澳。外委六员、额外三员,随防。战守兵九百一十九名,以五百二十名随防妈宫看守炮位轮流巡防分配哨船、二十八名分防妈宫新城、二十八名分防新城西港口、五十名分防妈宫港口、七十八名分防西屿内堑、六十五名分防外堑、三十名分防小门、五十名分防北山、五十名分防吉贝等汛、二十名分防澎湖厅库。
右台、澎水陆一十七营,内水师战守兵四千八百零八名、陆路马步战守兵九千六百九十六名,共兵一万四千五百零四名。
·屯番
南路屯千总一员,统辖台、凤二属三屯弁丁;南路屯把总一员,兼辖台、凤二属三屯弁丁。台属新港屯外委一员、屯丁三百九十六名(原设三百名。道光十五年,划嘉属四保归台邑管辖;萧垄屯九十六名原住芒仔茫等社,亦归台辖);凤属放索屯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凤属搭楼屯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北路屯千总一员,统辖嘉、彰、淡三属九屯弁丁。北路屯把总一员,兼辖嘉、彰二属东、萧、柴三屯弁丁;北路屯把总一员,兼辖淡、彰二属麻、阿、北三屯弁丁;北路屯把总一员,兼辖淡属竹、日、武三屯弁丁。嘉属萧垄屯外委一员、屯丁二百零四名;嘉属柴里屯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彰属东螺屯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彰属阿里史屯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彰属北投屯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淡属麻薯屯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淡属竹堑屯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淡属日北屯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淡属武朥湾屯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查番屯起于干隆五十三年。大将军福公削平台乱,以社番随军着绩,议照四川屯练之例,挑募番丁四千名,南北二路分为十二屯。将内山界外丈溢田园归屯纳租,由地方官征收,按照二、八两月支放口粮;仍给未垦埔地,以为自耕瞻养。旋改议:着理番同知会同监放造报。拔补员缺,南由台防同知、北由鹿港同知出具考语,送台湾道考验。自来地方有事,无不令其冲锋御敌;近且赴内地随讨发贼,诚悫亦属可靠。
·道里
台湾府出小南门五里至赤竹仔、五里至营盘仔、三里至二层行溪(凤山界)、七里至大湖、十里至二滥(即鲫鱼潭铺)、十里至阿公店、十里至小店塘(俗呼桥仔头)、十里至楠仔坑、十里至大众庙、十里入凤山县北门,计八十里。
凤山县东门十里至芎蕉脚、十里至新园、十里至东港、十里至林仔边、十里至茄苳脚、十里至枋寮、十五里至加洛堂,迄琅峤逼近傀儡番界。琅峤在凤山极南,距县百四十里;至沙马矶,又二百余里。
台湾府北出镇海门三里至柴头港、二里至漯仔底、二里至洲仔尾、三里至三嵌店、五里至看西、五里至木栅塘、三里至洪卯官、四里至拍土垄、三里至曾文溪(嘉义界)、十五里至茅港尾、五里至查亩营、六里至急水溪、七里至铁线桥、七里至下茄苳、五里至上茄苳、七里至八奖溪、六里至水窟头、十二里入嘉义城,计程一百里。
嘉义〔县〕出北拱极门五里至埤仔头、七里至打猫、三里至三叠溪、五里至大莆林、五里至打猫北保、五里至他里雾、五里至菁仔园、五里至虎尾溪塘(彰化界)、五里至鹿场、五里至西螺、十里至东螺、五里至茉莉庄、五里至关帝庙、五里至大莆心、五里至巩固桥(员林站)、五里至燕雾保、五里至茄苳脚、五里至五里口庄、五里入彰县南门,计一百里。
彰化县出北门十里至大肚街、十里至龙目井、五里至沙辘、五里至牛骂头(即寓鳌头)、八里至青埔、二里至大甲溪南岸(淡水交界)、五里至大甲、十五里至房里、五里至猫盂铺、十里至吞霄、十里至白沙墩汛、二十里至后垄、十五里至中港、十里至老衢崎、七里至香山塘、八里入淡水厅歌熏门,计一百四十五里。
淡水〔厅〕北出拱宸门十二里至凤山崎、十里至大湖口、十五里至杨梅坜、十八里至中坜、二十里至桃仔园、十里至龟仑岭顶、十五里至海山口、十里至艋舺、十里至锡口(由艋舺转西至关渡十五里、关渡至海口十五里)、十五里至水返脚、二十五里至暖暖(由暖暖转西北过狮球岭至大鸡笼街五里)、三十里至三貂岭脚(东向五里至岭顶)、东南向二十里至顶双溪、二十五里至远望坑(淡、兰交界),计二百四十里。
噶玛兰厅远望坑三里至嶐嶐汛、十里至草岭脚、二里至草岭头、五里至大里简、五里至番薯寮、七里至大溪、五里至硬枋、四里至北关、五里至乌石港、五里至头围街、五里转北至二围、十里至礁溪、三里至沙仑、二里至四围、八里至新店、二里至厅治坎兴门,计八十一里。南出离顺门转西南三里至民壮围、七里至奇立板、转南五里至溪洲渡、五里至罗东街、再转东南六里至利泽简、六里至猴猴庄、三里至马赛港、五里至冬瓜山、十里至苏澳,计五十里。
以上南至沙马机、北至大鸡笼并由淡界至噶玛兰苏澳,共一千一百七十一里;由三貂迄噶玛兰苏澳,则一千一百六十六里(其余乡庄四远,杂见各条;不载)。
澎湖厅东出文澳社八里至双头挂,一里至乌嵌社(即界大海),西二里至樾荫亭、一里至妈宫(即界内港)、南三里至石泉社、一十三里至井仔埯社、三里至嵵里社(即界大海)、四里至东卫社、二里至蚱脚屿、一里至港仔尾社、二里至潭边社、五里至中墩社、五里至港尾社、三里至镇海社、二里至港仔社、五里至大赤嵌社(即界大海)。
——右陆程。
安平港南至凤山县之沙马矶头山水程七更、北至鸡笼鼻头山水程一十九更。转鼻头而东,即噶玛兰界;南北异风、潮汐反■〈日卂〉。舟行到此,必停候风顺竟日,乃至乌石港。
澎湖东西吉屿、旗后港干巽相对,至旗后水程四更;八罩与大屿丑未相对,至大屿二更;大屿与猫屿干巽相对,至猫屿三更;猫屿与花屿子午相对,至花屿一更半;与西屿头癸丁相对,至西屿头三更;西屿与目屿癸丁相对(目屿西南有卤■〈石国〉石一片),至目屿二更;与花屿丑未相对,至花屿三更;花屿与屿坪铁砧屿干巽相对,至铁砧屿一更;与八罩西势三圈尾乙辛辰戌相对,至三圈尾二更。
郡港往福州,望北直去闽安镇水程一十五更,不用湾泊澎湖;若从北路淡水西渡,仅水程七更。鹿港至蚶江九更、獭窟八更、厦门十一更。由郡港至澎湖四更,又厦门七更。
舟行以四、八、十月为顺。凡往内地,皆于黎明时出安平港放洋,南风从南、北风从北,约行百里望见东、西吉,便抵澎湖,大约午后可到;南风宜泊水埯澳,北风宜泊网埯、内外堑等澳。自澎往厦,悉以黄昏为期;越宿,而内地之山隐现目前:此为顺风(南风时,驾驶近南,先见镇海之南太武;北风时,驾驶近北,先见金门之北太武)。
由郡港放南风洋,水涨八分,用辛戌针;见吉屿,转单戌及干针,对虎井南边过洋;正南风,用辛戌对东椗;转单戌,收入厦门:此为顺风。
由八罩上、下放洋,东南风用单干;三更转干戍,见太武。由花屿近处放洋,东南风用干戌对大担;若北流,多必至东椗。若用辛酉虽南风,亦妨碇索(东碇下沙汕);宜用单戌转辛针,而趋东椗:斯为有准。
——右水程。
纪琅峤
琅峤在凤山县之极南,去县百四十里;负山面海,周计里二百有奇。山径陡绝,为生番巢窟;闽人、粤人与土生囝(闽人纳番妇生子,曰土生囝)参居焉。路由东港至大昆麓,经两小溪,皆履险而涉;溪尽即水底寮,又涉溪至枋寮,历加洛堂、朋山、刺桐脚、狮头山、顶下、风港、大小尖山。生番嗜杀,路不易达。由枋寮,海道约行七十里,可抵琅峤之狮窟港。
南为社寮港,在龟山阴。阻溪结栅,皆土生囝聚居。其俗结发短衣,手约银环。削竹作弓,弛弦为仗;竹箭无羽而镞铦,速发善中,不能及远。淬腰刀于清泉,使廉利;佳者一刀直数牛。
鸟铳亦精绝,鲜虚发;一人一铳,倚以为命。寮西种藷、豆殆遍,畜牛亦蕃孽山外。海■〈氵义〉可泊舟,采螺蚌。近山之东西,平埔、猴洞、龙涎诸番地。龙涎有潭,广三十里,悉种荷花;鱼虾之利,不可胜食。土生囝千余辈,分二十一庄联络;西南建十五炮台以守。社寮,其总名也。
经清浊溪三里许,至柴城。城有市,皆闽人;东南九炮台。又鲮鲤溪南为澳庄,庄负保力山;亦〔建〕炮台以守。陂水护耕;水发源于番山、汇于鲮鲤溪,分绕闽、粤二庄,引而成濠溉田,复合入海。一望田畴绣错,流水回环;青嶂白云,尘氛远绝。第土生囝与十四社番,每不能相安无事。
十四社者,旧有社十八,今存十四。社分四股,界以水道,皆有头人。〔头股头人〕曰笃己笃,管猪勒索社、牡丹社、佳诸来〔社〕、蚊卒社、龟仔律社、高士佛社。二股头人曰龙龁,管猴洞社、刺林格社、拔蛲社、谢不溢社、小麻利社。三股头人曰甲丁,管麻仔社、快仔社。四股头人曰郎仔郎,管龙涎一社;地最小,复为土生囝侵夺,故与龙龁社番逃居小麻利、蚊卒之间。统十四社,番丁七百余。男子状率凶丑,剪发去髭;裸上体,断尺布围腰,曰「抄阴」。男妇皆穿耳,塞螺壳令垂,可至肩;有皮裂流血,亦忍痛为之。妇服长衫,无袴,以首载重;视男貌特妍。其言:相见呼甲甲,谓兄弟也;打玛嘓,吸烟也;麻麻,饮酒也。性愚拙,不知姓名、年岁。筑石室,依岩洞;多植槟榔,种芋艺黍。牡牛(?)捕鹿以生。病则撷姜为药;嗜酒为命。织树皮为麤布,曰达戈纹。男女弹嘴琴,唱和山麓间;意合,自为婚配。更有内山别种徙居琅峤,为亚眉番。
东为傀儡山,北接卑南觅。南过龟仔律、龙涎为海,远瞩海山,为沙马矶;「志」谓此山接连琅峤者,误也。
窃谓东港一隅地当僻处,琅峤亦隶邑,不设官目征正供,但集匠首(采修战舟木料)与耆老、通事相董率,其于民番衅隙卒不能止。衅隙深则慓悍生,地方远则稽察难;此则官斯土者,所亟宜措置者也。
纪埔里社
埔里社者,彰化之归化生番社也。去县东南百余里,与田头、水社、猫兰、审鹿、眉里五社毗连,统在水沙连二十四社之内;例禁越垦。
其地南由集集、北由北投,两路入山。由集集东行十里为风谾口、五里为水里坑;由水里坑南行三里折西登鸡胸岭,过岭五里为芊蓁林,又五里为竹林子。一路悬崖仄磴,树林阴翳。又五里田头社,越社南之峦丹岭五里为水里社。社有日月潭,长可十里,阔三分之一;水色红绿平分,四围层峦叠翠。中一屿为珠山,番仓数十间依山绕架;水边艋舺纵横(艋舺,番舟名;刳独木为之):「志」所谓『青嶂白波,云水飞动;海外别一洞天』者也。东北行五里为猫兰,又五里审鹿。二社旧有汉民占垦,徙去。由审鹿而东,穿密林,行水里坑口,险窄几于一丸可封。二十里至埔里社,北十余里为眉里社。一望陂原沃野,局势天开;东有观音之山、西有铁砧之岭,史老、万雾二溪环绕南北,可辟良田数千甲。田头、水里诸社,亦数千甲(台湾以长戈丈量地亩,每一丈二尺二寸为一戈,积一百戈为一甲。台田一甲,当内地十一亩三分零)。第番不能深耕、灌溉,招佃熟番亦不能如汉人之尽地力;是其拙耳。
顾其地为全台之腰腹、前后之关键,六社环连,高山四面;山以外所与接界者,曰决里、曰毛碎、曰猫丹、曰社仔、曰木武郡、曰子黑、曰佛子希、曰倒咯、曰蛮蛮、曰里仔、曰恩顺、曰挽兰、曰内外斗截、曰平了万、曰致雾、曰哆咯郎、曰福骨;皆二十四社。更外野番,东则扣大社、平达万等社,东北哒哪吗社、问那兴等社,东南依物物社,正南治卯社、柑子林、大哮万等社,西南社仔社;再南,则嘉义县属之阿里山等社。唯北面至眉社,则沙连之界已尽;踰赤嵌以北,为沙里兴各社。计六社南北直长一百三十四里,东西横长约六、七十里;山后平埔直长四、五百里。北由眉里社,五日可至兰境。中由南雾社,四日可至奇来。南由郡社、丹社,两日可至泗波澜;接卑南觅,出琅峤而至山前。
先是,嘉庆十九年民人郭百年潜入埔〔里〕社开垦。道光初年,商人林至谋为业户。二十一年及二十七年,亦两次议开。总以与番争利,后患难防;止之。夫自台湾开辟以来,生齿日众,山前无旷土矣。往者,噶玛兰之开,干隆年间亦先有民人潜入;嘉庆元年,吴沙率众占夺。十余年大局已定,乃为设官经理。六社自被汉人侵扰以后,社衰力弱,亦若有数。会有其时,前人所谓「气运将开,非人力所能遏抑」者,殆不爽欤!
·台湾府舆图险要总说·
台郡周环皆海,为江、浙、闽、粤之外界。内则万山盘结,生番阻绝;外则厅县接连,广袤一千余里,吕宋、日本直吭嗌制之。形势之雄,中原未有也。
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为台湾府。属邑附郭曰台湾,屏罗汉内、外门。南八十里当郡城左翼者,为凤山;北一百里当郡城右翼者,为诸罗(即今嘉义)。雍正元年,增彰化并淡水厅,地已极北。至五年,设澎湖厅,远处海中。噶玛兰在淡水山后,设始于嘉庆十五年。
自昔分南、北、中三路:中路罗汉门,南控岗山、北为嘉属捍蔽。而十八重溪以内之后大埔山皆峻绝,亦有径可通大武笼,直达郡城;未可以羊肠而忽之。凤治设于埤头,宽阔爽敞,上下适中要地,可以控制全邑。旧城压于半屏、打鼓二山,城形如釜;兵家之所忌也。琅峤在南路极南,民番互错;而防守寥寥,奸宄之所便也。嘉以北为北路,去嘉城四十里之斗六门,山阨触口、水阻虎尾,最为嘉、彰二邑关键。猫雾捒、南北投二保素多跳梁;接连水沙连内山,又长鞭之马腹也。触口、集集二处扼绝沙连内外,林圮埔人烟丛聚,设守足为声援,且与南北投为犄角;策之善也。淡水厅田畴平广,南唯大甲溪最险。北一十二里为凤山崎,下险上平,可屯千军;龟仑岭则高峰环耸,入山一路备极奥折,伏戎之区也。三貂近接鸡笼,为淡、兰关捩;蚕丛鸟道,实为「一夫当关、万人莫敌」之势。草岭,山险亦如之。北关则全兰锁钥,头围则兰治辅居;由山后土地坑有小路达艋舺,可一日而至。南为南关,距苏澳五里,则兵可兼防;要害之在山者,止于此矣。
海滨重地,以安平为最要。安平距郡城西七里,右挹鹿耳、左环鲲身,帆樯坌集,舟师防之。旗后港原亦浅狭,今则洋船竟趋;旗、鼓二山之隘正当其冲,南艇、白底艍群聚。东港歧汊入于枋寮,又当其僻;丛奸之澳也。下湖稳固足恃,鹿港商贾辐辏;陆去彰化县治二十里,抵泉州之蚶江水道九更、獭窟八更:山海要区,在在设险。北至沪尾,炮台巍峙,水师战舰之所守。鸡笼口则新增矣,洋人关税在沪尾而停泊在鸡笼;地去福州五虎门七更、去艋舺营五十里,水陆之所兼营也。转鸡笼泖鼻为噶玛兰界,险在南北异风、潮汐反■〈日卂〉。正口乌石港,门窄礁多。苏澳宽敞而少弯泊之处,从前海寇林道干、蔡牵曾来窥伺于此。要之,壮全台之门户、作内地之屏藩,综其要枢,自在澎湖一屿。若其余小港水浅风飞,无庸覼缕。要害之在海者,又止此矣。
夫台山重叠之区,即野番盘踞之地。番性嗜杀,故设隘寮以守。而后山东去,波澜壮澜。自沙马矶东折二百余里为红头屿,再上东北为火烧屿、官爷屿、麻丹屿;火烧屿近有居民。西转,可入琅峤山背之卑南觅崇爻大山。西北行百余里,即彰化县界之外埔里社,踞全台腹地;山高土肥,奸民混入,虽厉禁不能止也。由崇爻而直加宣、泗波澜、奇莱,即接噶玛兰界。台、凤洋船值北风时,每由山后抵福州;为商船未至之境,所谓「别开生面」也。
盛平化洽,岛屿风清;全台形势之胜,亦等之海上画图。然闲暇绸缪,圣人以为知道(?);山海筹防,不可不一日讲也。阨要备陈,则披卷了然,庶几补于治乎!
●台湾县舆图纂要
台湾县图
台湾县舆图表
台湾县舆图册
台湾县舆图险要说
·台湾县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台湾县舆图表·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台湾县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水
城池
衙署
铺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广:东西七十五里。
袤: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按「旧志」:广六十八里,袤四十里。今查东尽罗汉门六十五里,外则生番界矣;西尽海口十里:共得广七十五里。袤则北至曾文溪三十里、南至二层行溪十三里,共得四十三里:此当年大路之界限也。自道光十五年拨嘉义所属东北一带四保归台湾,则所辖近山较阔于海口,计得一百三十五里。
东界:至大乌山,与生番分界。
西界:至大港口,与海为界。
南界:至大甲溪庄,与凤山县交界。
北界:至曾文溪,与嘉邑交界。
东南界:至二层溪,与凤邑交界。
西南界:至下加藤港,与海为界。
东北界:至阿里关,与嘉义为界。
西北界:至鹿耳门,与嘉义为界。
·坊里
东隅:东安下坊(真武庙、三界坛、龙王庙、昭忠祠、马公庙、清水寺、临水夫人庙、开台圣王庙、岳帝庙、文昌祠、山川台、吴将军祠、小南门、县学、同安公馆、淡水公馆、引心书院、打铁街、枋桥头、草花街、柱仔行、犁头街)。
西隅:西定下坊(道台口街、东辕门街、二府口街、总赶宫、魁星楼、庄雅桥、马兵营、海安宫、安海街)。
南隅:西定下保(西辕门街、五帝庙、保西宫、下太子庙、钱局仓、土墼埕、凤山寮、草仔寮、南巷、做篾街)。
北隅:镇北下保(县口街、总爷街、中营口、左营盘、观音亭、万福庵、天池底、十字街、红毛楼、范进士、诸罗寮、三元巷、台湾寮、马鞍桥、竹仔街、鞋街、新店尾)。
东厢:东安上坊(考棚、公廨内、府仓、右营埔、经厅口、元会境、顾妇妈庙、观音亭街、慈云阁、七星夫人庙、府东巷、二老口、火炭程、太爷崎)。
西厢:西定上坊(关帝庙口、内南河、内宫后、十三铺、武馆街、下横街、大井头、帽仔街、抽签巷)。
南厢:宁南坊(天公埕、文庙口、三界坛、五帝庙口、重庆寺、海东书院、打石街、上横街、菜市埔、埔占园)。
北厢:镇北上坊(小北门、三老爷官、王宫港街、妈祖巷街、大铳街、做米街、四角井)。
——右郡城内四隅、四厢。
保〔大〕东里(庄九。城东二十里起):三舍甲(二十里)、顶山仔脚(二十里)、湖仔内(二十里)、王公仔庄(十八里)、过沟仔庄(十八里)、埤仔头(十八里)、下山仔脚(十八里)、下湖庄(十八里)、茅尾庄(十八里)。
保大西上、下里(庄二十一。城东九里起):大学庄(九里)、大人庙庄(十里)、鳖穴仔庄(十里)、南潭庄(十里)、后里庄(十一里)、品捧林(十一里)、过沟仔(十里半)、连招林(十一里)、青埔墘(十一里)、黄厝庄(十一里)、涂库仔(十二里)、大埔庄(十二里)、妈祖庙(十二里)、七甲庄(十二里)、溪仔墘(十二里)、钱树脚(十二里)、柑宅庄(十二里)、康厝庄(十二里)、田中央(十三里)、八里庄(十四里)、西势仔(十二里)。
新丰里(庄二十八。城东二十里起):林仔边(二十里)、涂井庄(二十里)、隙仔口(二十里)、关帝庙(二十二里)、五甲庄(二十三里)、过墘仔(二十二里)、北势庄(二十三里)、四角庙(二十四里)、东势庄(二十四里)、松仔脚(二十四里)、香洋花园庄(二十四里)、新埔庄(二十四里)、草潭庄(二十四里)、乌树林(二十四里)、大坵田山庄(二十四里)、贡里山南势寮(二十四里)、咬狗溪(二十三里)、苦溪仔山庄(二十五里)、深坑仔(二十五里)、马椆庄(二十五里)、蜈蜞潭山庄(二十五里)、大溪庄(二十六里)、吊狗岭(六十七里)、内鸢岭(二十八里)、楠仔坑山庄(三十里)、乌山庄(四十里)、打鹿埔(三十里)、九芎林(二十五里)。
长兴里(庄十。城东六里起):盐地仔庄(六里)、嵌脚庄(六里)、涂库庄太子庙(七里)、一甲庄(七里)、大湾庄(八里)、六甲店(八里)、竹仔脚庄(八里)、涂井仔(八里)、王厝庄(八里)、崩坑仔坑(十里)。
永康上、中里(庄十八。城东三里起):石头坑(三里)、仑仔脚(七里)、涂虱堀(七里)、甲内庄(七里)、竹林前庄(十一里)、大路口庄(十里)、埔仔庄(九里)、角秀庄(十里)、石车庄(八里)、大埤麻园(八里)、万松庄(十里)、小埤麻园(八里)、竹林内庄(九里)、埔羌头庄(十里)、蜈蜞潭(十三里)、瓦厝廍(四里)、竹林仔庄(五里)、网寮庄(八里)。
永康下里(庄十七。城东一里起):黄檗寺(一里)、较场埔(一里)、营树脚(一里)、前甲仔(二里)、太爷廍(二里)、石头坑(二里)、中楼仔(二里)、关帝厅后甲庄(三里)、许厝甲(三里)、开元寺(三里)、虎尾寮(三里半)、东郭门街(一里)、大桥头街(一里)、法华寺(一里)、竹溪寺(二里)、草店尾(二里)、双义路(三里)。
仁和里(庄十二。城东三里起):大林庄(三里)、大路东庄(四里)、桶盘浅(五里)、竹篙塘(五里)、牛栏仔(八里)、南势园(六里)、埯仔庄(七里)、十三甲庄(七里)、甲仔庄(八里)、堀仔庄(八里)、二甲庄(八里)、马厝庄(九里)。
罗汉内门庄(庄四十。城东五十五里起):田仔坑(一十五里)、盐水埔(五十五里)、长潭墘(五十五里)、番仔盐(五十七里)、水西园(五十七里)、霞梅林(五十七里)、埔尾(五十八里)、双路厝(五十九里)、大坑(五十九里)。竹篙寮(六十里)、下嵌(六十里)、番仔路(五十九里)、观音亭(六十里)、武厝内(六十里)、内厝(六十里)、虎头山(五十五里)、加冬仑(五十六里)、大仑尾(五十六里)、埤仔坑(五十六里)、中埔庄(五十七里)、尾厝庄(五十七)、中埤头(五十七里)、木栅内(五十七里)、乌山柴牛椆庄(五十五里)、大沟庄(五十五里)、更寮仑(六十里)、金交椅(六十里)、龙潭庄(六十里)、东势埔(六十二里)、湖仔底(五十五里)、石车庄(五十五里)、鸭母寮(六十里)、客寮仔(六十里)、牛椆仑(六十二里)、瓦寮厝(五十六里)、茅埔庄(六十三里)、内湖庄(七十里)、隘寮庄(六十七里)、新兴庄(六十里)、菜公坑(五十七里)。
罗汉外门庄(庄二十二。城东六十里起):番薯寮(六十里)、木栅庄(六十里)、三角仔(六十五里)、口隘庄(六十五里)、中隘庄(六十里)、大篮庄(七十里)、尾庄(七十八里)、竹仔寮(七十里)、百二青(六十八里)、茅埔庄(六十五里)、匏仔寮(六十五里)、红花园(六十五里)、猴坪庄(六十五里)、田螺屈(六十五里)、梨花坑(六十五里)、大埔庄(六十五里)、员潭庄(六十五里)、北势庄(六十里)、溪洲庄(六十里)、磱■〈石冓〉坑(六十里)、三角屈(六十里)、莲坡岭(六十五里)。
依仁里(庄七。城南十三里起):中甲庄(十三里)、五帝庙(十三里)、二桥庄(十四里)、林仔边(十四里)、下埤仔(十四里)、中洲庄(十五里)、小潭庄(十六里)。
文贤里(庄十。城南十一里起):山仔头(十一里)、白沙仑(十一里)、坑仔墘(十二里)、车路墘(十二里)、漯仔底(十二里)、大甲庄(十二里)、三爷宫(十二里)、二层行(十三里)、顶加冬(十三里)、下加冬(十三里半)。
新昌里(庄五。城南一里起):仙草寮(一里)、田寮仔(二里)、下林仔(三里)、盐埕庄(五里)、四鲲身(十里)。
效忠里(本庄。城西南一十里起):安平镇(一十里)。
武定里(庄二十。城北三里起):柴头港(三里)、漯底庄(五里)、洲仔尾(七里)、盐行庄(七里)、渡船头(七里)、茑松庄(十里)、北管庄(八里)、三嵌店(十里)、芋埔外隘仔寮(十里)、中洲寮(十里)、和顺寮(五里)、新寮仔(十里)、本渊寮(八里)、海尾寮(六里)、总头寮(八里)、溪心仔寮(八里)、十三佃(七里)。
新化里西保(庄十三。城北十九里起):大洲庄(十九里)、看西庄(二十里)、溪塘庄(二十里)、宅仔内(二十里)、大道公(二十里)、中寮庄(二十里)、椰树脚(二十一里)、三舍庄(二十一里)、五间厝(二十一里)、道爷庄(二十一里)、太爷庄(二十二里)、木栅庄(二十二里)、王甲庄(二十二里)。
善化里东保(庄十九。城北二十二里起):莲池潭(二十二里)、埔羌林(二十三里)、小新营(二十七里)、坐驾庄(二十六里)、瓦窑庄(二十七里)、糖廍庄(二十八里)、大竹围(二十九里)、令仔林(二十九里)、涂虱堀(二十九里)、外加拔庄(三十里)、抢火庄(三十里)、三块寮(三十里)、东势寮(三十里)、北仔店(三十里)、和庄(三十里)、湾里街(三十里)、牛庄(三十一里)、二嵌店(三十二里)、埤仔尾(三十三里)。
崇德东里(庄二十二。城东南十七里起):埤仔口(十七里)、沟仔尾(十八里)、篮仔边(十九里)、篮墘庄(二十里)、西势林(二十里)、太苓庄(二十三里)、布袋尾(二十六里)、鳖穴仔(二十七里)、抬牛窝(三十里)、猴洞庄(三十二里)、田中央(三十三里)、湾崎庄(三十四里)、粪箕湖(三十六里)、古亭坑(四十里)、滚水庄(三十六里)、狗氲氤(三十二里)、新路仔(三十六里)、石山仔(四十四里)、瓮菜陵(四十里)、下溪洲(三十五里)、南路顶(三十六里)、茅草山(三十五里)。
崇德西里(庄六。城东南十四里起):窝仔底(十四里)、围仔内(十四里)、抬猪厝(十五里)、过潭庄(十五里)、大潭庄(十六里)、甫爷庄(十七里)。
归仁南里(庄十。城东南一十里起):松仔脚(一十里)、三块厝(一十里)、六甲庄(一十里)、围尾庄(一十里)、摇琴馆(十一里)、石脚桶(十一里)、潭墘庄(十一里)、南保庄(十二里)、李厝庄(十二里)、沟仔墘(十二里)。
归仁北里(庄十六。城东南十六里起):后市仔(十六里)、嵌仔下(十六里)、嵌仔头(十七里)、红瓦厝(十七里)、国公府庄(十七里)、许罗厝庄(十七里)、湾厝庄(十八里)、槟榔园(十八里)、小路庄(十八里)、加冬脚(十八里)、香鼓宅(十八里)、看西厝(二十里)、杨厝庄(二十里)、旧社庄(二十里)、下宅仔(二十一里)、篷策宅(二十二里)。
永丰里(庄九。城东南十五里起):仑仔顶(十五里)、二甲庄(十六里)、红毛寮(十六里)、双嘴坑(十六里)、棋杆脚二庄(十七里)、沙仑庄(十八里)、杞舍庄(十九里)、土库庄(二十里)、坑仔头(二十一里)。
仁德南里(庄九。城东南六里起):下嵌脚(六里)、洋仔下(六里)、那拔林(七里)、上仑庄(七里)、后壁厝(七里)、田厝庄(八里)、纳仔庄(八里)、茑松脚(八里)、下仑仔(八里半)。
仁德北里(庄十四。城东南五里起):王赛巷(五里)、白仑仔(五里)、嵌脚庄(五里)、涂库仔(五里)、仑仔尾(五里半)、姜布庄(六里)、狗肉庄(六里)、新佃庄(六里半)、竹围仔(六里)、钟厝庄(七里)、棋杆庄(七里)、埤仔头(七里)、林仔顶(八里)、番仔车路(八里半)。
永凝里(庄六。城西南六里起):濑口庄(六里)、曹厝庄(十里)、喜树仔(十里)、港尾庄(十一里)、湾里社(十二里)、白沙墩(十三里)。
新化东里(庄六。城东北二十八里起):南路头砖仔井(二十八里)、南洲庄(二十九里)、山仔顶(三十里)、大庄(三十里)、苦瓜寮(三十里)、新庄(三十一里)。
新化西里(庄二。城东北二十里起):新港庄(二十里)、番仔寮北半庄(二十里)。
广储东里(庄九。城东北十三里起):车仔行(十三里)、洋仔庄(十九里)、竹仔脚(十九里)、营盘后(十九里)、唪口庄(十九里)、北势庄(十九里)、顶下甲(十九里)、下港庄(二十里)、知母仪庄(二十一里)。
广储西里(庄十二。城东北十二里起):乌鬼桥(十二里)、五阄庄(十五里)、树仔脚(十五里)、新庄仔(十五里)、西势庄(十五里)、对面庄(十五里)、元帅庙(十五里)、王田庄(十六里)、仑仔岭(十六里)、后田庄(十六里)、英仔甲(十六里)、穴烧店(十七里)。
新化南里(庄三十二。城东北二十里起):田尾庄(二十里)、番仔寮(二十里)、上仑仔(二十二里)、下仑仔(二十二里)、港仔墘(二十三里)、本官公庄(二十四里)、潭顶庄(二十五里)、隙仔口(二十九里)、卓猴庄(三十二里)、石仔崎(三十二里)、头重溪(三十四里)、菜寮庄(三十五里)、拣死猴(四十里)、拔马左(四十五里)、木冈街(五十里)、王梨坑(五十二里)、内庄仔(五十二里)、左镇庄(五十里)、公仔林(五十二里)、中坑庄(五十三里)、半平桥(五十四里)、芋园庄(五十三里)、尖山庄(五十五里)、七命庄(六十里)、琼仔埔(六十里)、地庄仔(六十里)、南庄街(六十里)、小仑尾(六十一里半)、苦苓脚(六十一里)、浔仔寮(六十四里)、青埔寮(五十五里)、乌只埔(五十七里)
善化里西保内中股大武垄(庄三十七。城东北四十八里起):二重溪(四十八里)、走马濑(五十三里)、刘陈庄(五十五里)、船仔头和簿庄(五十五里)、新庄仔(五十七里)、望明庄(五十八里)、芒仔茫(五十九里)、石牌仔(六十里)、噍吧哖(六十里)、后旦仔(六十三里)、噍吧望(六十三里)、虎头山(六十三里)、骆驼庄(六十五里)、东西烟(六十五里)、宫才弄(六十五里)、坑仔内(六十五里)、四埔庄(六十五里)、南寮街(六十五里)、三埔庄(六十六里)、二埔庄(六十七里)、龟丹庄(六十八里)、内加拔(七十里)、北寮庄(七十里)、山杉林(七十里)、槟榔脚(七十一里)、新寮庄(七十五里)、双溪庄(七十三里)、密机庄(七十四里)、■〈尞包〉仔寮(八十里)、竹头崎(八十里)、后堀仔防里山社寮(八十五里)、芎蕉脚(九十里)、八张犁(九十里)、阿里关(九十六里)、甲仙埔(九十六里)、荖浓庄(百二十里)、火山地界(百二十里)。
大穆降东、西庄(庄五。城东北二十里起):大穆降本庄(二十里)、那拔林(二十八里)、三十六仑(二十八里)、礁坑仔(三十八里)、加冬坑(二十九里)。
善化里西保(庄十。城西北二十四里起):右先锋(二十四里)、左营庄(二十七里)、过沟仔(二十七里)、九间厝(二十七里)、十仍庄(二十八里)、社内庄(二十八里)、曾文庄(三十里)、溪尾庄(三十里)、甲寮仔(三十二里)、六份寮(三十三里)。
安定里东保(庄二十。城西北十六里起):牛肉寮(十六里)、许东营(十七里)、港口庄(二十里)、四份寮(二十里)、渡仔头(二十一里)、上下洲(二十二里)、港仔尾(二十二里)、油车仔(二十三里)、领旗庄(二十四里)、加弄庄(二十四里)、郑拐庄(二十五里)、六块寮(二十六里)、大道公营(二十六里)、西卫庄(二十七里)、岭顶庄(二十七里)、后堀潭(二十七里)、嵌头百二甲(二十八里)、林厝庄(二十八里)、苏厝庄(二十八里)、胡厝庄(三十里)。
——右里保三十三、属庄四百七十七。
·山水
木冈山:距县东北三十三里。苍翠耸拔;「志」以为邑少祖山。
卓猴山:距县东北三十里。木冈之分支也。
番仔湖山:距县东北八十里。在大乌山西北;拔地而起,高峻不易攀跻。
柳林山:距县东北五十五里。列阜如屏,延亘绵邈。
大乌山:距县东北百里。郡垣之祖山也。正南过平坡,列阜如屏,迤■〈辶里〉数里;与番仔湖山相连。
南马仙山:距县东七十里。由东北大乌山而来;在内山淡水溪东高挺层霄,与凤山犬牙相错。
目眉徽山:距县东六十五里。罗汉内门之北山也。
大东方木山(原名东方木山):距县东六十五里。平原辽阔;以地属生番,禁民越境开垦,防启衅也。近数十年,番民和好,草莱日辟,生齿渐繁;分其名为大、小东方木,民番各安其业以居焉。
小东方木山:距县东六十里。大东方木之分支也。
银锭山:距县东南六十里。以形得名。最易藏奸。
罗汉门山:距县东六十里。四山环绕,中为平洋。设逃检,分防其地。山有内门、外门之别。
内乌山:距县东六十里。小乌之别名也。为罗汉门东壁外屏。
外乌山:距县东南五十里。内乌、外乌一纵一横,若连若断;自西至东,为邑左卫。
分水山:距县东五十里。稍下西行,即分水仑;仑南北□,右峰翼之以行。其阳皆良田美石,无坑堑。仑左之水南趋罗汉内门;仑右之水北入木冈溪,出大穆降。
土楼山:距县东十里。即大坪山,又曰险山。入山门径甚险,惟容一人骑;扼其险,即不能直入。趋西南茅埔,为邑左肩。
角带围山:距县南二十六里。山势盘曲如角带,故名。南为冈山,属凤界。
香洋山:距县东四十三里。平畴■〈山咅〉嵝相望,络绎不绝。
猪母耳山:距县东北五十八里。山低衍若邱陵。
内湖山:距县东北六十里。山南为外湖。
魁斗山:距县南三里许。于正南陡起三峰,状若三台。为府学朝案山,又郡垣左卫。
嵌顶山:距县东七里。小阜嵚崎,散布南北,迢迢二十余里;为郡城第一平障。
马房山:距县北一里。大北门外平冈,自嵌顶山而来,蜓蜴数里;郡垣之右卫山也。
关岭:距县东五十里。旧从此入罗汉门内门。今倾颓难行。
——右山二十三条。
七鲲身:距县西南十里。自岸浮海七屿联络,距里许。风涛鼓荡,不崩不蚀。一鲲身地最广,即安平镇红毛城址存为;台协水师驻此。泉尤甘美。康熙辛酉夏六月,我师与贼战于鲲身;时以暑渴,随地掘尺余,皆甘泉。为全台海口第一要区。
鹿耳门(旧港淤浅):距县西水程二十里。旧为台湾正口。今则淤浅,潮涨时水深仅二、三尺,容竹筏往来而已。
北汕尾:距县西北一十里。北为鹿耳门,南为隙仔港。红毛时,巨艇任出入;今则浅淤,不容小舟。
海翁汕:距县西北十二里。土名隙仔口,又名海翁窟。在昔洋船泊此候风;今则淤浅与岸相连,几失其处。
台江(已成陆地):在县大西门郭外。在昔各山溪之水澳聚于北,汪洋渟蓄,可泊千艘。寻因道光间防夷,填塞海口。不数年,由安平镇渐次沙涨,直连大西门郭外;「志」所谓「安平晚渡」者。今成坦途;唯距城一里有■〈石荦〉■〈石国〉石港一条,可通运载。然遇海涨飓风,往往为沙土所塞;商人时浚通之,故此港久而不废。
二层行溪:距县南十三里。合冈山、红毛寮二溪之水,出喜树港入海。南为凤山界。
分水溪:距县东□里。源出分水山。经水蛙潭南流至罗汉门,受石门坑之水汇为长潭。
冈山溪:距县东南三十里。源出大冈山。后为台、凤交界。
红毛寮溪:距县东南三十里。源出深沟。
咬狗溪:距县东二十五里。源出内湖山。下流为许宽溪。
许宽溪:距县东十五里。合旧咬狗诸溪西流,受鲫鱼潭之水南汇二层行溪入海。
鲫鱼潭:距县东北十里。纳众山溪之水,自北而南汇为长潭;修而不广,是可二十余里。多生鲫鱼,故名。三里之内田园,资以灌溉。一名龙潭,旱时祷雨于此处。潭有虎仔山横截去路,故水由东遶北;近年地震、风台,山忽颓陷,潭水自东而南矣。
大井:在城内小西门西定坊。在昔来台之人,于此处登岸。自入版图,生聚日繁、商贾日盛,遂填海为庐舍。今则围井于城内,距海港三里余矣。
卓猴溪:距县东北三十里。发源卓猴山后;合洋子港之水汇于茑松溪。
大穆降溪:距县东北三十里。有南溪、中溪二名;合咬狗溪经茑松溪入海。
茑松溪:距县东北十一里。咬狗溪、大穆降〔溪〕、卓猴溪,合洋仔港之水并汇于此。
新港溪:距县北十五里。通木冈山溪;南出大穆降、西过广储西里,又西至武定里洲仔尾汇新港西入海。
曾文溪:距县北三十里。由淡水溪分支西南行,为卓猴溪;西为新港溪、为湾里溪,又西经曾文庄为曾文溪,而达于海。
德庆溪:在县小东门,附郭。源出小东门外;入郡城东安坊,合旧县署后并府署东二泉西流,经县署右至水尾仔北厂入海。
加荖湾港:距县西北十五里。即鹿耳门北汕。今已涨淤成沙洲。
隙仔港:距县西北水程三十五里。在鹿耳门外迤北。唯北风时,可以泊舟。
安平镇大港:「旧志」:距县西十五里;今移入仅十里。在昔港口深时,红毛夷船只皆从此港入。自伪郑由鹿耳门入台后,此港遂浅淤,仅容小船出入。近年略深,逢小潮深五、六尺,大潮深七、八尺;舟载数百石者,渐可入矣。
喜树港:距县西南一十里。二层行溪之下流也。今浅淤,唯竹筏可行。
——右水二十二条。
桥渡(附)
大桥头桥:在小西门外仁和里,为南路往来之冲。
柴头港桥:在小北门武定里,为北路往来要冲。溪流时涨,随坏随修。
乌鬼桥:在永康里。乌鬼所筑,以砖石为之。
鲫鱼潭桥:在城东永康里。砌砖为墩,酾水三道。高丈三尺;上铺木板,翼以扶栏;可容舟车。东西累土成堤,宽与桥称;长一百二十余丈。后经修筑,改名龙潭桥。
马鞍桥:在城东北新化里新港。架木为之;溪流漂没,里民时修。
广安桥:在城南新昌里。桥当濑北场,临海;常须修筑。
塭岸桥:在武定里。地势洼下,积潦奔流。旧以小舟济渡。干隆三十一年,知府蒋允焄相势筑堤,袤八百余丈;造木桥其上,民无病涉焉。
盐水埔桥:在小南门外十五里;南路通衢。
——右桥八。
镇渡头:本在西门外海口,距安平镇水程七里。自道光二十二年海涨暴作,涌为沙洲。今则一片坦途,直达安平。
■〈石荦〉■〈石国〉石渡:在西门外一里。自台江淤填成陆后,仅余一沟,以通运载。溪流涨发,往往填塞;商人时浚通之。
冈山渡:在城东南崇德里。以筏济人。
二层行渡:在城南文贤里。旧有桥,桥南为凤界。春、冬水涸,架竹覆土,可通舆马;夏、秋泛滥,则舟以济焉。
白沙墩渡:在城南文贤里。近二层行海口,以小艇济。
曾文渡:距县西北三十里。人往来多徒涉;雨过溪流暴涨,则以筏济。南为台界、北为嘉界。
——右渡六(内废渡一)。
陂潭(附)
甘棠潭:在城东保大东里。乡民合筑而成。
莲花潭:在城南文贤里。大旱不涸,可资灌溉。
王有潭:在城东仁和里。乡民王有筑以灌田者。
鸳鸯潭:在城南文贤里。两潭上下相连,故名。
月眉潭:在城南文贤里。形如半月。
参差陂:在城南文贤二图。红毛时,王参差所筑;蓄雨水以备旱。
嵌下陂:在城南文贤里。地势低洼,乡人筑堤蓄水以资灌溉。
公爷陂:在城东新丰里。伪郑时,蓄以灌田。
新港西陂:在城北新化里。蓄积雨水,以资灌溉。
新港东陂:在城北新港社。引四山流注之水以备旱。
——右陂潭十。
·城池
台湾府城:周二千五百二十丈,计一十二里;垛口三千九百六十八。城门八,曰大东、小东、大西、小西、大南、小南、大北、小北。
按台湾府城,初建以木栅为城;大、小门七座,无小西门。干隆五十三年,改建今城;乃增小西门,为八门。道光己未年,又添建外围一处,自小西门起,遶大西门至小北门而止;谓之外月城。另开门三:「小西」曰「奠坤」、「大西」曰「兑悦」、「小北」曰「拱干」。
·衙署
台湾道署:在城南隅宁南坊。
台湾府署:在城东隅东安坊。
府经历署:同上。
台防同知署:在城西隅西定坊。
台湾县署:在城北隅镇北坊。
典史署:同上。
罗汉门巡检司署:在城东罗汉外门番薯寮街。今署坍塌。
大武垄巡检司署:在城东北湾里街。
·铺舍(台属谓之站)
县口站:北至三嵌店站十里、南至二层行站十三里。
二层行站:北至县口站十五里、南至凤邑大湖站七里。
三嵌店站:北至曾文里二十里、南至县口站十里。
曾文站:北至嘉义茅港尾站十里、南至三嵌店站二十里。
——右铺站四。
·防汛
台湾镇署:驻大北门内。统辖本标中、左、右、城守四营及台、澎水陆十三营官兵。
中营游击署:驻大北门内。管辖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马步战守兵八百二十六名。
镇左营游击署:驻小北门内。管辖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马步战守兵七百四十六名。
镇右营游击署:驻郡城小东城内。管辖中军守备一员、把总三员、外委五员、额外二员、马步战守兵六百四十六名。
镇标三营官兵,并无分营汛塘
城守营参将署:驻郡城大北门内。
左军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一员、马步战守兵共四百九十五名(城守左、右军营辖台、凤、嘉三县大小塘汛三十三处;内属台湾者二十)。
府城汛:郡城小东门。把总一员、兵八十五名。
土墼埕塘:郡城小南门内。安兵五名。
南炮台塘:郡城大南门内。安兵五名。
盐水埔汛:距城南一十里。外委一员、兵一十九名。
埤仔头塘:距城东南八里。安兵十名。
港冈塘:距城东南十里。安兵六名。
角带围塘:距城东南十五里。安兵五名。
猴洞汛:距城东南三十里。外委一员、额外一员、兵八十一名。
罗汉门汛:距城东六十里。千总一员、外委一员、兵七十七名。
茂公汛:距城东北六十里。外委一员、兵二十八名。
——右城守左军管辖塘汛十处。
〔右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六员、额外一员、马步战守兵六百零二名。
分防郡城大小八门堆卡:端防千总一员、兵一百五十三名。
加留湾汛:距城北二十七里。端防千总一员、兵三十五名。
北炮台塘:郡城小北门外。安兵五名。
柴头港塘:距城北三里。安兵五名。
茑松塘:距城北十里。安兵七名。
木栅塘:距城北二十里。安兵五名。
溪边塘:距城西北三十里。外委一员、兵三十名。
大武垄汛:距城东北六十里。千总一员、兵十三名。
大穆降汛:距城东北二十里。外委一员、兵四十六名。
旧城汛:距城东南二十五里。外委一员、额外一员、兵四十名。
——右城守右军管辖汛塘十处。
台协水师署:驻安平镇城西七里。管辖本标三营汛水师官兵。
中营游击署:驻安平镇城西七里。管辖中军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经制外委千总二员、经制外委把总三员、额外外委三员、马步战守兵七百七十三名(中营本标管辖台、凤、嘉三县水师大小塘汛十二处;属台湾〔六〕处,又设配船巡哨、巡缉、军局添防兵丁。
轮防鹿耳门汛:距城东水程二十五里。中营游击一员、右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兵三十名。
大港汛:距城西水程七里。端防把总一员、兵五十名(兼管鲲身、喜树仔、茄藤仔、鲲身头、蛲港五塘)。
鲲身塘:距城西南陆程十五里、水程十里。安兵五名。
喜树仔塘:距城西南陆程十里。安兵五名。
茄藤仔塘:距城南陆程十三里。安兵五名。
鲲身镇塘:距城南陆程三十五里。安兵五名。
——右安平副将管辖台湾县属水师汛塘六处。
添防军局:距城西水程六里。兵丁六百名归中营标下管带,以备随时配船巡哨、巡逻之用。
(附)番屯
新港屯:距城北十五里。屯外委一员、屯丁三百九十六名。
·道里
东:出大东门二里至草庄尾、三里至嵌下脚庄、五里至上帝庙庄、五里至后市仔庄、五里至旧社街、五里至深坑仔庄、十里至湾崎庄、五里至竹仔坑庄、五里至排仔路头庄、五里至口隘庄、五里至大林庄、五里至尾庄、五里至山杉林、四里至八张犁、五里至大山、十九里至荖洒庄。
西:出大西门三里至五条港口、七里至安平镇。
南:出大南门五里至水鸡潭、五里至港尾沟、五里至大甲庄溪。
北:出大北门四里至大桥庄、一里至小桥庄、一里半至大竹林、三里半至茑松庄、五里至洋仔港店、五里至新市庄、三里至大社、七里至苦瓜寮、七里至嘉邑本县庄、三里至后堀仔、三里至秀才庄、三里至三嵌庄、三里至大匏仑、四里至走马濑、三里至萧离庄、二里至噍吧哖街、一里至后里庄、四里至东西烟、五里至加拔庄、五里至溅尿、四里至密机庄、三里至石砶仔、三里至双溪、四里至陈东潭、五里至牛场、五里至匏靴寮、四里至火烧店、二里至七埒、三里至下埔、二里至顶埔、五里至石硖仔内、十里至阿里山简仔雾生番社。
东南:出小南门五里至赤竹仔、五里至营盘仔、二里至盐水埔、三里至二层行溪入凤山交界。
西南:出小西门三里至下林仔,二里至盐埕、二里至半路店、三里至喜树仔庄、二里至湾里庄、二里至白沙墩、三里至顶茄苳庄、一里至下茄苳庄。
东北:出小东门三里至石头坑、二里至竹林仔、二里至涂虱堀、三里至大湾庄、二里至涂库仔、二里至埤仔头王宫、五里至大坵田、二里至苦坑仔、七里至尖峰岭、四里至大鹏、四里至红毛寮、六里至库关寮、六里至盐水坑、十里至竹仔尖、四里至田中尖、三里至木屐寮、三里至抬牛湖、二里至蜈蜞潭、五里至大坵园、三里至芎蕉脚、二里至顶公馆、六里至阿里关。
西北:出小北门三里至柴头港土地庙、二里至漯仔底、二里至洲仔尾、三里至三嵌店、五里至看西庄、五里至木栅庄、三里至怕死人坑、四里至打土垄庄、三里至曾文桥、三里至曾文溪。
·台湾县舆图险要说·
郡治坐寅向辛;台湾为郡属首邑,寓郡以为治也。东以罗汉门为屏藩,西以鹿耳门为门户;大武垄则北方要隘,木冈山亦南路关头:其形胜也。
邑之来脉根自内乌山,东十余里为罗汉门。平畴广衍,四壁皆山;东西里可二十、南北里亦三十,因而分为内、外门焉。内门迤■〈辶里〉而行,为土仑、为石屏、为翁仔上天山。稍西,为雁门关;「志」所谓「雁门烟雨」者也。旧有路由此进内门;今则倾塞不可行,必纡道土楼山(又名险山)盘旋而后可入。东则苏远埔岭;踰岭而南,又有内、外湖可资灌溉。绕而东,为石门坑、赤竹岭;又东,为三峰仑、大小东方木;折而南,为大奇。越岭更进,为鼓山;则出罗汉外门矣。中门如阿猴林、噍吧哖、卓猴、木冈、银锭、望明、虾蟇林等处,皆险要地,最易藏奸。故当朱逆之乱而来,将帅能以七日收复府治而独于罗汉门余孼搜捕转稽时日者,为险夷之地势不固易据而难攻故耳。
内、外门更进东有淡水大溪;则生番界也。发源于彰化内山,经行乎台、嘉后界、顺流乎凤山东港;上流则与嘉义之石门、虎头诸山相接壤,下流则与凤山之南马仙、弥浓诸山为比邻。野径交通,奸宄易肆;此尤三邑之阨要也。
至若鹿耳、鲲身港道渐淤浅,唯安平一口舟楫可通;故昔人筹防为倍密。又有四草湖者,地近外洋;冬、春间风涛较顺,他港尚可通舟。如安平迫交秋、夏,南风与港道相违,加以北汕南潮多所冲触,舟行于此葢无几矣。
论水程,则澎湖西达旗后,东北与嘉、彰港口迄淡水呼吸相通,金汤巩固,襟带回环。信乎!恢恢郡治作南北之屏藩、为山海之关键也。
谨就履勘所及,备举险要以呈。
●凤山县舆图纂要
凤山县图
琅峤山图
凡例
凤山县舆图表
凤山县舆图册
凤山县舆图总说
·凤山县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琅峤山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凡例·
一、各县村庄错落散处,故必条列各小庄名目,类载于所辖本保之后。凤邑村庄聚而不分,故但书庄里总号而不赘书小庄名目。
一、县城惟北与台湾县交界正路一条,故仅载至二层行溪道里;余已分及于各条之下。
·凤山县舆图表·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凤山县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川
城池
衙署
铺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广:东西八十七里。
袤:南北四百三十八里。
南北正界仅七十五里。「志」载:南至沙马矶头三百七十里;盖谓绕道陆行。合之二层行至县六十八里,计得四百三十八里。按「旧志」,以旗尾溪为东尽界。今查应以弥浓山为界,在县治七十里。合之西界,共广八十五里。
东界:至弥浓山麓,七十里。
西界:至旗后港,一十五里(即打鼓港,今名旗后)。
南界:至东港尽海岸,三十里。
北界:至二层行溪台湾县界,六十八里。
东南:至沙马矶头,三百七十里(矶头,实在东南)。
西南:至旗后山,一十五里。
东北:至大滚水山,二十里。
西北:至漯底山,一十五里。
·坊里
兴隆庄(即凤山县旧城):距县城西北二十里。
长治里一图:距县城北七十里。
长治里二图:距县城北六十五里。
维新里:距县城北五十五里。
仁寿里:距县城北三十里。
嘉祥里:距县城东五十五里。
依仁里:距县城西北八十里。
淡水港东里:距县城东南五十里。
淡水港西里:距县城东北三十五里。
观音山庄:距县城东北二十里。
半屏山庄:距县城西北一十里。
赤山庄:距县城东一十五里。
大竹桥庄:距县城东南二十里。
小竹桥庄:距县城东南三十五里。
凤山庄:距县城南三十里。
——右里八、庄七。
·山川
赤山:距县城东一十五里。由凤山过淡水溪,陂陁平衍。时有火出其上。
傀儡山:距县城东南六十五里。高耸直接云霄,其上为野番所居。内地舟至澎湖,望此山为准的。其南为蜈蚣岭,后山矣。
崇爻山:在东南野番界,人迹鲜到;不知道里。高峻不知几及;时有云雾蒙其巅,天晴乃见。
山猪毛山:山后为化番界。
弥浓山:山冈平衍。
北叶山:距县城东北八十里;傀儡山之分支也。
凤山:距县城南三十里。横列邑治东南,宛然如飞凤;为文庙朝案山。其南为东港;漠漠平沙,直达海岸。东北有无数小峰,累累布列如凤卵然;名曰凤弹。西南扼塞,此其最也。
琅峤山:距县城东南二百四十里。山险而峻;为生番巢穴,人迹鲜到。
小琉球山:距县城南水程一百八十里。县南大海中孤屿,周围三十余里;苍蔚葱笼,远望若天际浮云一抹。中多产竹木、榔子。山脚四面皆巉岩巨石,激浪吞波;并无港澳可泊船只。所居皆渔人、蜑户,寥寥数十家而已。
卑南觅山:距县城东二百二十里。山与崇爻相连,亦生番界也。
沙马矶头山:距县城东南三百七十里。巃嵷磅礴,直抵海中。往来吕宋船只,皆以此山为指南。
老龟佛山:距县城东南三百八十里。与网翠两峰对峙,自沙马回折而来。
蜈蚣岭:距县城南二十五里。不甚高峻。
石塔屿:距县城西一十二里。旗后水口山。
石佛屿:距县城西一十五里。旗后水口山。
凉伞屿:距县城西一十七里。
三屿皆屹立海中,为旗后水口关锁。
半屏山:距县城西北一十二里。由冈山迤■〈辶里〉而来,突起一峰,形如半规。山背磱■〈石国〉嶙嶙,其阳如削成片玉,光平可玩;为旧治后障。然去城咫尺,易于窥伺;故今新县移驻埤头街矣。
龟山:距县城西北十五里。近接半屏,其形如龟。旧城两头俱围至龟山腰脚而止。
小冈山:距县城北三十五里。山不甚高,突然如覆一篑。其巅有巨石,圆秀如冠。
大冈山:距县城北四十里。与小冈山南北对峙。内地来舟至澎湖,即望见之。其东北一带,与猴洞及嘉义南马仙山连绵相续而来。
兰坡岭:距县城东北三十五里。不甚高峻。
观音山:距县城东北二十里。起伏盘曲;中一峰屹立,若菩萨端坐,众小峰拱峙于侧。
大龟文山:距县城东七十里。由卑南觅腾掷而来。
芋匏山:距县城东七十里。其形如匏,故名。与嘉义内优山连界。
大乌万山:距县城东二百七十里。人迹罕到。
大柴高山:距县城东三百里。人迹罕到。
霄马干山:距县城东南三百三十里。
以上三山,唯和番民偶到其处。
大滚水山: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层峰起伏,直趋小滚山而止。山上有温泉喷涌而出。
小滚水山:距县城东北一十五里。由大滚水山迤■〈辶里〉而来。
七星山:距县城东北三十里。脉自观音山北而来,七峰错落,形如北斗。山上石皆圆莹,散布如星。
尖山:距县城东北三十五里。孤峰瘦削,秀若玉笋。
打鼓山(俗名打狗):距县城西南一十五里。自县东北逶■〈辶里〉蜿蜓,直抵海岸,为旗后。水口上沙,现在通商夷人造屋其地。
旗后山:距县城西南一十五里。自县西南凤鼻山穿海西来,与打鼓山西北对峙。西水口下沙,民人结屋于此。两山之间,即为出后港口。此二山为港口要隘,宜定炮台。近年各国通商夷人,于旗后高峰竖望竿一枝,常雇人守之;日以千里镜照海,远见夷船张挂何色旗号,则山上望竿即掣同色旗以应之。
漯底山:距县城西北一十五里。平原圹野中,突然一邱浮出。顶宽而平,上有小窍出外,若霖雨泥淖;其深无底。
——右山三十四。
关帝港:距县城东五十五里。自内山发源。
茄藤港:距县城东五十五里。港原系内海,可通舟楫。干隆十三年经里民修浚,自府港直达县治弥陀港,民甚便之。后港边奸民藉端抽税,民间不愿贩运,悉由外洋;往往风涛多有不测。干隆二十四年,台湾府复檄台、凤二县会勘,捐俸疏浚,禁止抽税,遂仍通舟楫;并饬二县每年秋季挑挖一次,以免壅塞。
鳌兴港:距县城东七十里。源出内山。
力力溪:距县城南五十五里。源出东南番山。
万丹溪:距县城南一十五里。其北为竹仔港,又北为蛲港。
放索溪:距县城东南六十五里。源出东南番界。
冈山溪:距县城北四十里。源出山猪毛后山。其下为淡水溪。
淡水溪:距县城东北二十里。源从巴六溪来,经大泽机社、阿猴社,西出为大泽西溪;潆回数十里,与赤山之冷水沟合流入海。
东港:距县城南三十里。港口水深六、七尺,大潮深七、八尺;夹板不能出入,来往商船停泊。北港为旧港,浅不可泊。每年六、七月间,溪流暴涨,舟多冲坏;商人苦之。
中港:距县城北五十里。渔舟寄泊。
旗后港(即打鼓港,今名旗后):距县城西一十五里。港分南北二支:南为前镇港,再入为凤山港;北为硫磺港。港口小潮深一丈二尺,大潮深一丈四、五尺。入口处,有巨石当流,劈分水门为两:近打鼓者为上门、近旗后者为下门;上门浅而多石,为夷商填塞;今凡舟出入,皆由下门。近口外有暗礁,须避稍出傍。旗后山边又有暗沙一条,大船出入必雇本港渔船引带,方不误事。此港当年甚浅,不堪泊舟。近十余年日渐深阔,自鹿耳门浅淤以后,今唯旗后可泊巨舰;此桑田沧海之明征也。
浊水溪:距县城东北三十五里。源出大滚水山;合小冈山,受鲫鱼潭之流,会弥陀港入海。溪水终年混浊,故名浊水溪。
大泽机西溪:距县城东北四十七里。源出大泽机西南山;北过搭楼社东,合北溪之流转西北入阿猴溪。西为淡水溪,会东港入海。
大泽机北溪:距县城东北五十里。源从大泽机北;出罗溪门,西经搭楼社转西北与阿猴溪合。西为淡水溪,会东港入海。
蛲港:距县城西北二十里。与万丹港相连。
弥陀港:距县城北二十五里。水由大海出口。
(附)井
龙目井: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在阿猴林竹仔寮。两井相对,故名。
——右溪港一十七。
桥渡(附)
楠仔坑桥:距县城东一十里。桥在观音山楠仔坑街。架木为桥,长二丈余;马可通。
赤山仔桥:距县城东一十五里。架木为之。乡民建造。
陂腹内桥:距县城东二十里。架木为桥,高九尺、长十余丈。
竹仔港桥:距县城东二十里。架木为之。乡人修造。
坑仔口桥:距县城东南五十里。架木为之。乡人屡修。
小店仔桥:距县城北三十里。木梁;长二丈余,舆马可通。俗呼桥仔头。
鲫鱼潭桥:距县城北四十里。俗呼二滥桥。地当孔道,夏、秋水涨,屡修屡坏,常以舟济。冬、春水涸,编竹覆土其上;舆马可通。
冈山溪桥:距县城北四十里。编竹覆土,舆马可通。
凤山港桥:距县城北四十里。夏、秋溪涨,用竹筏济人;冬、春,编竹覆土,舆马可通。
——右桥九。
硫磺水渡:距县城西北七里。亦称田尾渡。当大路之冲,宽十余丈;有潮流。以小舟济人。
排仔路头渡:距县城东四十里。有竹筏渡人。
阿猴渡:距县城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新园渡:距县城东四十里。小舟渡人。
万丹渡:距县城东三十里。阔约十余丈,系内海小门。从府治渡海及滨海村庄由水程行者,必过斯渡。小舟济人。
兰坡岭渡:距县城北四十里。小舟渡人。即上渡头。
以上四渡,冬、春水浅,对渡不过数十丈。夏、秋注涨,沙埔淹没,渡程几至四、五更远;又系机流。截流而渡,常有溺覆者。凡大水暴发,往来宜慎。
旗后渡:距县城西一十五里。由打鼓山麓对渡旗后港,水程一里余。
二层行渡:距县城北六十八里。溪北属台界、南属凤界。夏、秋间,以小舟渡人;冬、春,编竹覆土为桥。
蛲港渡:距县城西北三十余里。为海口小渡。
弥陀港渡:距县城西北二十余里。竹筏济人,舆马可渡。
——右渡十。
陂潭(附)
将军陂:距县城南三十里。提督施琅所筑。名曰新陂。
竹桥陂:距县城东南三十里。水源自阿猴林来。
三镇陂:距县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雨流注之水。
大湖陂:距县城北六十五里。蓄贮天水。
赤山陂:距县城东南一十五里。周围百余丈,蓄贮天水。
乌树林陂:距县城北五十五里。蓄积天水。
中冲崎陂:距县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北岭旗陂:距县城北五十五里。接引天水。
新园陂:距县城北七十里。接蓄天水。
硫磺陂:距县城东二十里。有泉不竭。
草潭:距县城北二十里。接蓄天雨,灌溉甚广。
石漯潭:距县城北三十里。接蓄天水。
井水潭:距县城东北一十里。水源出自观音山。
菱角潭:距县城东北五十五里。东灌嘉祥里田,西灌维新里、长治里三里内。
——右陂潭一十四。
·城池
〔县城〕:周一千零七十九丈。炮台五、火药局一。
县城原在兴隆庄;咸丰三年乱后,移驻埤头,遂城为此。后以旧治为旧城矣。
旧县城:距县城北二十里。城不跨山,由龟山麓左绕至右而止,且逼枕半屏山太近;故居高临下之势,在人而不在我。此旧城所以当弃也。
·衙署
凤山县署:在县城东畔。
下淡水县丞署:在下淡水港西里。
兴隆庄巡检署:在兴隆庄(即旧城)。
凤山县典史署:在县城东畔。
·铺舍
县前铺:东南至下淡水铺三十里、北至楠仔坑铺二十里。
楠仔坑铺:南至县前铺二十里、北至中冲铺二十里。
中冲铺:南至楠仔坑铺二十里、北至鲫鱼潭铺二十里。
鲫鱼潭铺:南至中冲铺二十里、北至冈山铺二十里。
冈山铺:南至鲫鱼潭铺二十里、北至府前铺二十里。
府前铺:南至冈山铺二十里。
每铺铺兵四名。
——右铺舍七所。
·防汛
凤山营参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三员、把总五员、外委七员、效用三员。
南路营参将署:城南门。驻防凤山城内。协防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马步战守兵九百四十六名。
存城汛:随防把总一员、外委二员、额外四员、步战守兵五百二十名,并管坪仔头、苦苓门、打鹿潭等三塘。
坪仔头塘:距县城东南一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打鹿潭塘:距县城东北一十里。安兵五名。
苦苓门塘:距县城东一十里。安兵五名。
水底汛:距县城东南六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外委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名,并管枋寮口汛。
旧城汛:距县城西北二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一十六名。
石井汛:距县城西北三十里。分防千总一员、兵丁一百三十名。
观音山汛: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十名。
小店塘:距县城北三十里。安兵五名。
兰陂岭塘:距县城北三十五里。安兵十名。
溪边塘:距县城东北四十里。安兵五名。
阿公店汛:距县城北四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二滥塘:距县城北五十里。安兵五名。
攀桂桥塘:距县城东北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五十一名,并管土地公崎。
番薯寮汛:距县城北六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四十二名。
南路下淡水营都司署:距县城东三十里。驻札山猪毛等汛。随防把总二员、外委三员,效用三员、兵丁二百名。
山猪毛汛:距县城东三十里。随防把总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猴汛:距县城东二十五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六十九名。
阿里港汛:距县城东四十里。代防效用一员、兵丁八十名。
九块厝汛:距县城东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二十名。
新园汛:距县城东二十里。分防把总一员、兵丁一百名。
茄藤港汛:距县城东南五十五里。安兵五名。
放索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大昆麓塘:距县城东南四十里。安兵五名。
潮州庄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效用一员、兵丁四十名。
万丹汛:距县城□二十里。分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
东港汛:距县城东南三十里。协防外委一员、兵丁三十名。
——右汛一十六、塘一十。
·道里
北出平朔门十里至桥仔头、十里楠仔坑、十里小店塘、十里阿公店、十里二滥、十里大湖、八里二层行溪,入台湾县界。
·凤山县舆图总说·
凤山县为全台南路尽界也,滨海隅以成邑,因故镇以为城。据大冈,作东北之藩篱;控打鼓,为西南之门户。林有阿猴之险,矶崇沙马之雄。原湿旷平,村庄丛聚;山溪环遶,港■〈氵义〉纷歧:固僻壤之奥区,实台疆之后障也。然而依山作城,居高临下之势,每为寇盗所先凭;林逆之乱,曾弃县城而守埤头。后□绅民之请也,事竣后,以其地太卑湿,仍留驻旧城。咸丰三年林拱之变,事起于猝不及防,城遂陷;官民复退保埤头,得无恙。夫埤头者,凤邑东郊之大村市也。北引半屏,南接凤鼻;东倚观音之胜,西临旗后之渊。濠堑宽深,竹城坚密;全局壮丽,大势宏开。山海通行,贩运便利。官民于是乎安之,文武衙署迁移驻焉。
自二层行渡溪,南经楠仔坑、阿公店、大湖口诸庄,关隘重重,足为北方屏障。由埤头南折而东,近藉赤山为外卫,远收凤麓为前屏。越凤麓西南,则为东港;凤鼻雄据港岸,琉球屿远映海中:此南方之形胜也。
埤头迤南,一片平沙直达苓仔寮,为旗后港矣。旗峰高拱,横截壮阔;鼓岫回环,平列瘴海。潮流冲缓自北而南,为西方第一水口:此西北之门户。
进而矶头、琅峤,「志」载或二、三百里;盖谓海岸之遶道耳。若舟行径渡,不过百里而遥。滨海之区,斥卤盐涩,不堪禾稼;居民寥寥散处,终岁捕鱼为业。再入,则崇爻、傀儡诸番。番性嗜杀,无人敢入其境:此东南之大概也。
至若风帆所向,北指鸡笼,南通苏澳;东航郡治,西渡漳、泉:虽一隅之蕞尔,固四达之通津。爰书所见以陈。
●嘉义县舆图纂要
嘉义县图
凡例
嘉义县舆图表
嘉义县舆图册
嘉义县舆图说
·嘉义县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凡例·
一、册中所载道里,唯南北内外路及海口各路。其迤东一带入山道里,已分系册内「山」条之下,故不赘书。
一、邑东众山皆在庄保不及之处;所书东南、东北者不过举其略兼者而言,其实则皆东也。故仅记其坐方、道里。
一、台地海口土少沙多,一经海涨风台,溪港迁变无定。图中所绘,皆举目前实在情形,与「旧志」不无互异;故特声叙于各条之下。
一、塘汛有营属嘉义而辖及彰化者;只就本邑者书之;他属不载,省淆混也。
余例与龙溪同。
·嘉义县舆图表·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嘉义县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水(桥梁、陂塘附后)
城池
衙署
铺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广:东西六十一里。
袤:南北一百三十里。
按「志」载:大武峦山人迹罕到;又称:距县治二十一里。今查由山麓至县,实则三十一里。合之西至海岸三十里,共得广六十一里。
东界:至大武峦山麓三十一里,与生番为界。
西界:至笨港三十里。
南界:至新港溪八十里,以海为界。
北界:至虎尾溪五十里,与彰化为界。
东南:至枋岸山五十里,与生番为界。
西南:至猴树港三十里,以海为界。
东北:至叶林山七十里,与生番为界。
西北:至旧土地公港三十里,以海为界(港道已淤)。
——右嘉邑所辖四正、四隅疆界。
·坊里
东:内教场、横街仔、妈祖宫、观音亭、关帝庙。
西:中和街、十字街、水涵口、鱼仔市、米市街、布街、新店街、西门口。
南:南街仔、红毛井、城隆庙、菁仔市。
北:总爷街、文庙口、县学前、义仓口。
——右在城街市。
哆啰嘓东上保(庄十七。城东方三十里起):木屐庄(三十里)、竹头排(三十二里)、土地庄(三十二里)、关仔岭庄(三十二里)、苦苓仑庄(三十二里)、头竹角庄(三十二里)、仙草埔庄(三十二里)、内科里庄(三十二里)、井仔脚庄(三十二里)、内埔庄(三十二里)、外埔庄(三十二里)、李仔园庄(三十二里)、二坑仔庄(三十二里)、水井庄(三十二里)、竹园庄(三十二里)、大埔庄(三十二里)、子龙庙庄(三十二里)。
哆啰嘓东下保(庄四十。城东方三十里起):牛港岭庄(三十里)、番社庄(三十里)、二重溪庄(三十里)、埤仔头庄(三十里)、顶窝庄(三十里)、西势庄(三十里)、草岭庄(三十里)、许秀才庄(三十里)、吉贝耍庄(三十里)、陈春干庄(三十里)、木栅番竹潭庄(三十里)、凤尾厝庄(三十里)、宛仔厝庄(三十里)、中州庄(三十里)、枋仔林庄(三十里)、田尾庄(三十里)、旧社庄(三十里)、檨仔林庄(三十里)、北马庄(三十里)、溪洲庄(三十里)、大客庄(三十里)、檨仔坑庄(三十里)、班芝花坑庄(三十二里)、西势尾庄(三十里)、港内庄(三十二里)、鲁古石庄(三十二里)、九重溪庄(三十二里)、笨箕湖庄(三十二里)、竹林庄(三十二里)、下店仔庄(三十二里)、科里庄(三十二里)、凹仔脚庄(三十二里)、大湖庄(三十二里)、水湖庄(三十二里)、南寮口庄(三十二里)、乌山脚庄(三十二里)、檨仔脚庄(三十二里)、西势角庄(三十二里)、枕头山庄(三十五里)、大埔林庄(三十五里)。
嘉义东保(庄四十三。城东方四里起):埤斗湖仔内庄(四里)、狮公廍庄(五里)、中庄仔庄(五里)、后庄仔(五里)、仑仔顶庄(五里)、公馆庄(五里)、双廍庄(六里)、兴化廍庄(六里)、火烧庄(八里)、外山仔门庄(十里)、内瓮庄(十里)、树头埔庄(十二里)、外瓮庄(十里)、安溪寮庄(十里)、石头厝庄(十二里)、竹山庄(十二里)、江西寮庄(十里)、赤兰溪庄(十二里)、湖仔厝庄(十四里)、枋树脚庄(十四里)、挖仔厝庄(十四里)、社口庄(十五里)、顶坑仔庄(十五里)、下坑仔庄(十五里)、菜公庄(十五里)、白芒埔庄(十五里)、石头埔庄(十五里)、阿豹厝庄(十五里)、溪边厝庄(十五里)、埤寮庄(十六里)、番仔坑庄(十六里)、深坑庄(十七里)、番仔路庄(十七里)、竹林脚庄(十八里)、小半天庄(二十里)、牛埔仔庄(二十里)、石硦庄(二十里)、尖山庄(二十里)、芸水溪庄(二十里)、客庄仔庄(二十里)、横坑庄(二十里)、顶埔庄(二十二里)、大湖庄(三十里)。
大目根保(庄三十九。城东方六里起):埤塘庄(六里)、湾桥庄(六里)、田尾庄(六里)、朴仔埔庄(八里)、蛤仔庄(十一里)、鹿麻产庄(十二里)、大竹围庄(十五里)、瓦磘庄(十五里)、顶溪心庄(十五里)、金交椅庄(十六里)、半天寮庄(十六里)、菜堂庄(十六里)、顶苏庄(十七里)、内埔庄(十八里)、柑宅庄(十八里)、坑仔平庄(十八里)、山猪仑庄(十八里)、新食坑庄(十八里)、溪洲庄(十九里)、竹头崎庄(二十里)、白狗寮庄(二十里)、丁下寮庄(十二里)、东广寮庄(二十二里)、瓦厝埔庄(三十二里)、枋仔林庄(二十二里)、崎脚庄(二十三里)、麻蜞埔庄(十三里)、覆鼎金庄(二十三里)、旧社庄(二十三里)、菜公坑庄(二十五里)、内埔仔庄(二十五里)、辘仔脚庄(二十五里)、无底溪庄(二十六里)、阿拔泉庄(二十六里)、水底寮庄(二十八里)、溪心寮庄(二十九里)、陈厝寮庄(三十里)、金狮寮庄(三十里)、山仔门庄(六里)。
打猫东上保(庄三十六。城东方二十三里起):奇里岸庄(二十三里)、桥仔头庄(二十五里)、潭墘庄(二十五里)、内林庄(二十五里)、仑仔庄(二十五里)、嵌脚庄(二十五里)、北势庄(二十六里)、三角仔庄(二十七里)、梅仔坑庄(三十里)、开元后庄(三十三里)、百里侯庄(四十里)、南靖寮庄(四十里)、嵌头厝庄(四十里)、水井仔庄(四十一里)、到孔山庄(四十二里)、山猪堀庄(三十七里)、溪底寮庄(三十七里)、柿仔寮庄(四十二里)、过山庄(四十二里)、诏安寮庄(四十五里)、小半天庄(四十五里)、尖山坑庄(四十五里)、苦苓庄(四十五里)、番尾坑庄(四十五里)、龟仔头庄(四十五里)、茅仔埔庄(四十六里)、大草埔庄(四十六里)、双溪庄(四十六里)、二坪坑庄(四十六里)、上九芎庄(四十八里)、半岭庄(五十里)、龙眼林庄(五十里)、芋蓁蛉庄(五十里)、埔顶庄(五十二里)、永定厝庄(五十五里)、幼叶林庄(五十五里)。
打猫东下保(庄三十一。城东方六里起):桥头庄(六里)、十四甲庄(八里)、东湖庄(八里)、涂楼庄(八里)、埤角庄(八里)、下洋庄(八里)、北势仔庄(十里)、林仔尾庄(十里)、内埔庄(十五里)、番仔潭庄(十五里)、双宽潭庄(十五里)、山坑仔庄(十六里)、姜仔窝庄(二十里)、狮仔头庄(二十里)、圳头坑庄(二十里)、叶仔林庄(二十二里)、中林庄(二十里)、溪心仔庄(二十里)、芎蕉湖庄(二十三里)、林仔头庄(二十五里)、顶员林庄(二十三里)、水碓仔庄(二十五里)、木栅寮庄(二十六里)、大埔尾庄(二十五里)、潭底庄(二十五里)、沙仑仔庄(二十七里)、崎头庄(二十六里)、松仔脚庄(二十里)、溪边厝庄(二十八里)、麻园寮庄(二十八里)、山仑仔庄(二十七里)。
果毅后保(庄十。城东方四十里起):果毅街庄(四十里)、埤仔脚庄(四十里)、大脚腿庄(四十里)、小脚腿庄(四十里)、山仔脚庄(四十里)、新厝仔庄(四十里)、本县庄(四十里)、山猪隅庄(四十里)、果毅后庄(四十里)、大潭庄(四十里)。
白须公潭保(庄四十四。城西方四十里起):树仔头庄(四十里)、半月庄(四十里)、山仔脚庄(四十里)、金京林庄(四十里)、龟仔港庄(四十里)、考试潭庄(四十里)、龟拔山庄(四十里)、顶白沙墩庄(四十里)、贵舍庄(四十里)、船头庄(四十里)、盐地庄(四十里)、粟仔仑庄(四十里)、顶庄(四十里)、顶下中庄(四十里)、溪底寮庄(四十里)、下白沙墩(四十里)、牛椆底庄(四十里)、芦竹潭庄(四十里)、溪墘庄(四十一里)、瓦磘庄(四十二里)、岸内庄(四十二里)、二庄仔庄(四十二里)、大路头庄(四十二里)、牛椆仔庄(四十二里)、五间厝庄(四十二里)、番仔沟庄(四十二里)、港后庄(四十六里)、七块厝庄(四十二里)、牛挑湾庄(四十三里)、下溪洲庄(四十三里)、上溪洲庄(四十三里)、田尾庄(四十五里)、北势寮庄(四十五里)、南势竹庄(四十五里)、埤仔头庄(四十五里)、塭仔庄(四十五里)、过沟仔庄(四十五里)、竹仔脚庄(四十五里)、后埔庄(四十五里)、树仔脚庄(四十六里)、掌潭庄(四十七里)、租藉宅庄(四十里)、下潭庄(四十五里)、后庄仔庄(四十五里)。
嘉义西保(庄三十二。城西方三里起):角仔寮庄(三里)、草地尾庄(三里)、下路头庄(三里)、台斗坑庄(三里)、枋仔林庄(三里)、后庄仔庄(四里)、和尚庄(四里)、崎仔头庄(五里)、下埤仔庄(五里)、卢厝庄(五里)、萧竹仔脚庄(七里)、水仔尾庄(七里)、柳仔林庄(八里)、水娱厝庄(九里)、虾仔寮庄(十里)、龙山脚庄(十里)、吴竹仔脚庄(十一里)、水堀头庄(十二里)、麻园寮庄(十一里)、外林庄(十二里)、瓦厝庄(十三里)、十一指庄(十四里)、顶树头庄(十五里)、下树头庄(十五里)、后港仔庄(十二里)、牛寮溪南庄(十七里)、南靖庄(十八里)、卓标庄(十八里)、项过沟庄(十八里)、围仔庄(十八里)、顶半天庄(三十里)、荖藤宅庄(四里)。
鹿仔草保(庄十三。城西二十五里起):过沟仔庄(二十五里)、毛蠏行庄(二十五里)、后堀庄(二十五里)、镇平庄(二十五里)、枋桥庄(二十六里)、麻豆店庄(二十六里)、山仔脚庄(二十八里)、后寮庄(二十八里)、中寮庄(二十八里)、下半天庄(二十八里)、鹿仔草庄(三十里)、施厝寮庄(三十三里)、海丰庄(三十五里)。
龙蛟潭保(庄二十二。城西方四十里起):二竹围庄(四十四里)、三块厝庄(四十四里)、安溪寮庄(五十五里)、龙须潭庄(四十五里)、后镇庄(四十五里)、三脚猫庄(四十五里)、角带围庄(四十五里)、新庄仔庄(四十五里)、西后寮庄(四十五里)、东后寮庄(四十五里)、朴仔脚庄(四十五里)、番仔寮庄(四十五里)、洲仔寮庄(四十五里)、水碓庄(四十五里)、北港仔庄(五十里)、槺榔港庄(五十里)、竹头围庄(五十里)、菜补廍庄(五十二里)、崩山庄(五十五里)、新店庄(五十五里)、井水港庄(五十五里)、过沟仔庄(五十七里)。
柴头港保(庄三十五。城西方三里起):刘厝庄(三里)、港仔坪庄(三里)、后庄仔(四里)、姜母寮庄(四里)、鸽溪寮庄(六里)、顶寮庄(六里)、下寮庄(六里)、新厝仔庄(六里)、拔仔林庄(七里)、柴头港庄(七里)、萆麻脚庄(七里)、后庄仔庄(七里)、港口庄(七里)、大溪厝庄(七里)、顶寮庄(六里)、竹仔脚庄(七里)、大掘尾庄(九里)、拔仔林庄(七里)、顶埔心庄(七里)、高厝庄(十二里)、老店庄(九里)、大仑庄(十二里)、下涂沟庄(十三里)、粗溪庄(八里)、鱼寮庄(十二里)、福安厝庄(十二里)、顶涂沟庄(十一里)、黄金营庄(十二里)、二重沟庄(十三里)、黄厝港庄(十二里)、海洋庄(十三里)、正音厝庄(十三里)、萆麻厝庄(十二里)、白鸽厝庄(十三里)、关命厝庄(十三里)。
大槺榔保(庄十五。城西方三十里起):北港街庄(三十里)、三槺榔庄(三十里)、牛椆脚庄(三十一里)、刘厝庄(三十二里)、树仔脚庄(三十二里)、海埔寮庄(三十五里)、涂间厝庄(三十三里)、斗六尾庄(三十三里)、考试潭庄(三十八里)、斗六厝庄(三十五里)、水漆寮庄(三十五里)、沟皂庄(三十五里)、竹仔脚庄(三十五里)、番仔沟庄(四十里)、春牛埔庄(四十二里)。
大坵田东保(庄二十二。城西三十三里起):瓦磘寮庄(三十三里)、萧垄庄(四十里)、五间厝庄(三十五里)、海丰庄(三十五里)、竹脚寮庄(三十三里)、土库街庄(三十五里)、中湳仔庄(三十五里)、潮阳庄(三十五五)、过港庄(三十五里)、青埔庄(三十八里)、顶湳庄(三十五里)、牛埔仔庄(四十里)、大墩庄(四十里)、北溪厝庄(四十里)、平和厝庄(四十里)、前麻园庄(四十里)、后麻园庄(四十里)、棋盘厝庄(四十里)、大仑庄(四十里)、堀头庄(四十里)、安溪寮庄(四十里)、前溪仔庄(四十里)。
白沙墩保(庄十二。城西方三十里起):东庄(三十里)、鹿寮庄(三十里)、龙岩厝庄(三十二里)、湖仔内庄(三十五里)、潭墘庄(四十里)、卓运厝庄(四十里)、埔姜仑庄(四十里)、潭内庄(四十五里)、水磨庄(五十里)、中湖庄(五十五里)、十三寮庄(五十五里)、溪底庄(六十里)。
茅港尾保(庄十八。城南方五十二里起):灰磘庄(五十二里)、后寮庄(五十二里)、竹仔脚庄(五十三里)、火烧珠庄(五十二里)、十六甲庄(五十三里)、前寮庄(五十三里)、十六甲尾庄(五十四里)、红毛厝庄(五十四里)、下营庄(六十里)、洲仔庄(五十五里)、茅港尾庄(六十里)、连表庄(六十三里)、中营庄(六十里)、右武卫庄(六十里)、南廍庄(六十三里)、北廍庄(六十三里)、西寮庄(六十三里)、下桥头庄(五十七里)。
铁线桥保(庄二十二。城南方四十里起):急水溪庄(四十里)、火烧店庄(四十四里)、八老爷庄(四十五里)、下窝庄(四十六里)、温厝廍庄(四十六里)、菜公庄(四十九里)、仑仔顶庄(四十九里)、五间厝庄(四十九里)、挖仔庄(四十九里)、莿桐脚庄(四十九里)、五甲尾庄(四十九里)、铁线桥街(五十里)、查亩营庄(五十里)、东路庄(五十里)、秀才庄(五十里)、姑台庄(五十里)、竹仔脚庄(五十里)、蜈蜞坑庄(五十里)、下林仔庄(五十二里)、坔头港庄(五十二里)、天保庄(四十六里)、五军营(四十五里)。
下茄苳南保(庄二十八。城西南方八里起):溪洲仔庄(八里)、红毛寮庄(十二里)、中庄仔庄(十二里)、牛椆埔庄(十二里)、枋树角庄(十二里)、番仔寮庄(十二里)、半月庄(十二里)、三界埔庄(十二里)、石仔硄庄(十五里)、马椆后庄(二十里)、大埔庄(二十里)、下秀佑庄(二十五里)、顶秀佑庄(二十五里)、大排竹庄(二十五里)、宅仔内庄(二十五里)、新厝庄(二十五里)、客庄内庄(二十里)、马树林庄(二十里)、本协庄(三十里)、永安街庄(三十里)、安溪寮庄(三十五里)、许丑庄(三十五里)、埤寮庄(三十五里)、土库庄(三十五里)、卯舍庄(三十五里)、菜寮庄(四十里)、过沟仔庄(四十里)、昔仔寺庄(四十里)。
下茄苳北保(庄三十八。城南方十五里起):外溪洲庄(十五里)、将军庄(十五里)、加走林庄(十五里)、海丰厝庄(十八里)、三间厝庄(二十里)、溪洲庄(二十五里)、嵌子头庄(二十里)、顶山仔庄(二十里)、诏安厝庄(二十里)、三角潭庄(二十里)、北埔庄(二十里)、连潭厝庄(二十里)、大排竹庄(二十二里)、竹仔脚庄(二十二里)、埔仔厝庄(二十五里)、下庄仔庄(二十二里)、三角仔庄(二十二里)、顶土潭庄(二十五里)、外崎内庄(二十二里)、上加冬庄(二十五里)、无竹围庄(二十五里)、下土沟庄(二十五里)、后壁寮庄(二十五里)、埤仔头庄(二十二里)、前青寮庄(二十五里)、后青寮庄(二十五里)、乌磘庄(二十五里)、崩埤庄(二十五里)、竹围仔庄(三十里)、内枋林庄(三十里)、下加冬庄(三十里)、营尾庄(三十里)、新港东庄(三十二里)、顶长短树庄(三十二里)、下长短树庄(三十二里)、鱼寮庄(三十二里)、加冬仔庄(三十五里)、竹围后庄(三十五里)。
打猫西保(庄十七。城北方十八里起):大潭庄(十八里)、新南港庄(二十里)、海丰庄(二十里)、后底寮庄(三十里)、天锡庄(二十里)、埤仔头庄(二十里)、田心仔庄(二十二里)、古民庄(二十二里)、西势潭庄(二十三里)、沟仔坪庄(二十五里)、顶菜园庄(二十五里)、下菜园庄(二十五里)、坂头厝庄(二十五里)、大柴林脚庄(二十七里)、仑仔庄(二十七里)、湾仔内庄(二十七里)、旧南港庄(三十里)。
打猫北保(庄二十四。城北方八里起):鸭母坔庄(八里)、内青埔庄(十里)、打猫街(十二里)、旧社港庄(九里)、下埤头庄(十八里)、排仔路庄(二十里)、甘蔗仑庄(二十里)、大莆林庄(二十里)、大湖庄(二十二里)、走猪庄(二十二里)、游厝庄(二十二里)、陈井寮庄(二十二里)、芦竹角庄(二十三里)、大和街庄(二十三里)、西势潭庄(二十四里)、新庄(二十四里)、萡雁岸庄(二十五里)、柳树脚庄(二十五里)、三块厝庄(二十五里)、下仑庄(二十七里)、大埤头庄(二十七里)、霞包连庄(二十七里)、后庄(二十七里)、上镇平庄(三十里)。
他里雾保(庄五十七。城北方二十五里起):兴化店庄(二十五里)、中洲仔庄(二十五里)、廍前寮庄(二十六里)、南靖厝庄(二十六里)、包借庄(二十六里)、石龟溪庄(二十六里)、马厝庄(二十七里)、联芳庄(二十七里)、后沟庄(二十八里)、南势庄(二十八里)、顶埤头庄(二十九里)、阿丹庄(二十九里)、他里雾街(三十里)、番仔庄(三十里)、社头庄(三十里)、湾潭庄(三十里)、埔羗仑庄(三十里)、顶田尾庄(三十里)、溪底大庄(三十里)、新仑庄(三十里)、港墘庄(三十里)、温厝角庄(三十一里)、竹篙厝庄(三十里)、瓦庄(三十里)、大东庄(三十二里)、下仑庄(三十里)、五间厝庄(三十里)、竹头角庄(三十二里)、猴问沟庄(三十一里)、佃仔林庄(三十二里)、萆麻庄(三十里)、双廍仑庄(三十里)、旧社庄(三十二里)、溪洲仔庄(三十里)、大新庄(三十二里)、松树脚庄(三十里)、苦苓庄(三十三里)、顶坔庄(三十三里)、西势庄(三十三里)、田头仔庄(三十三里)、新厝寮庄(三十三里)、顶麻园庄(三十四里)、后庄(三十四里)、北势庄(三十四里)、三块厝庄(三十五里)、旧大庄(三十五里)、惠来厝庄(三十五里)、菁仔园庄(三十五里)、下岸庄(三十五里)、庵古坑庄(三十五里)、嵌头厝庄(三十五里)、过沟庄(三十六里)、嵌仔脚庄(三十六里)、加冬脚庄(三十八里)、林仔庄(二十七里)、将军仑庄(三十里)、新庄仔庄(二十七里)。
善化里东保(庄八。城东南方六十五里起):社仔庄(六十五里)、墓庵庄(七十里)、番仔渡头庄(七十里)、石脚桶庄(七十里)、草地尾庄(七十里)、三块厝庄(七十里)、潮洲庄(七十里)、大湖庄(七十里)。
善化里西保(庄十。城东南方七十里起):石仔濑庄(七十里)、县庄(七十二里)、后堀庄(七十五里〕、秀才庄(八十里)、三嵌庄(八十里)、斗六仔庄(八十里)、头社庄(八十五里)、口林口庄(九十里)、口消厘庄(九十里)、内消厘庄(九十里)。
赤山保(庄二十三。城东南方五十里起):六甲庄(五十里)、王爷宫庄(五十里)、大坵园庄(五十里)、北势坑庄(五十里)、笨潭庄(五十里)、水漆林庄(五十里)、五甲庄(五十五里)、二三甲庄(五十五里)、七甲庄(五十五里)、二镇庄(五十五里)、乌山头庄(五十七里)、角秀庄(五十七里)、中协庄(五十七里)、官佃庄(五十七里)、拔仔林庄(五十八里)、番仔田庄(五十八里)、三结义庄(五十八里)、青埔庄(六十里)、林凤林庄(六十里)、龟仔港庄(六十里)、港仔头庄(六十里)、中社庄(六十里)、土库庄(六十里)。
打猫南保(庄三十九。城西南方六里起):牛椆溪庄(六里)、监生厝庄(八里)、番仔寮庄(八里)、牛椆溪庄(八里)、江厝店庄(八里)、江厝仔庄(八里)、店仔头庄(十里)、东势湖庄(十里)、南路厝庄(十里)、下土库庄(十里)、海丰厝庄(十里)、竹围内庄(十一里)、大坪顶庄(十二里)、山仔脚庄(十二里)、仑仔顶庄(十二里)、后庄北庄(十二里)、新庄(十二里)、顶寮庄(十三里)、下寮庄(十三里)、甘棠庄(十三里)、本厅庄(十三里)、柿仔寮庄(十三里)、桥仔头庄(十三里)、虎尾寮庄(十五里)、仑尾庄(十三里)、南靖庄(十五里)、西庄(十五里)、柳仔沟庄(十五里)、双援庄(十五里)、番仔沟庄(十五里)、圳沟寮庄(十六里)、三叠溪庄(十六里)、阿连庄(十六里)、菜堂庄(十七里)、顶仑庄(十七里)、顶涂库庄(十七里)、下仑庄(十七里)、竹围脚仔庄(十七里)、双溪口庄(十八里)。
安定里西保(庄二十二。城西南方八十里起):萧垄庄(八十里)、番仔寮庄(八十里)、新港仔庄(八十二里)、欧汪庄(八十里)、大潭寮庄(八十二里)、将军庄(八十二里)、顶山脚庄(八十二里)、下营庄(八十二里)、鲲身庄(八十二里)、马沙沟庄(八十二里)、嵌头寮庄(八十二里)、中寮庄(八十二里)、后港仔庄(八十二里)、口寮庄(八十二里)、番仔厝庄(八十二里)、笃加庄(八十二里)、山仔庄(八十三里)、砖仔磘庄(八十三里)、北埔庄(八十三里)、角带围庄(八十二里)、港口庄(八十二里)、苓仔寮庄(八十三里)。
麻豆保(庄二十一。城西南方六十七里起):山寮湾庄(六十七里)、麻豆庄(七十里)、嵌头庄(七十里)、寮仔廍庄(七十里)、西东庄(七十里)、瓦磘庄(七十里)、吾礼仔庄(七十里)、总爷街(七十里)、海埔庄(七十里)、草坔庄(七十里)、二重港庄(七十里)、学堂庄(七十里)、安业庄(七十一里)、灰磘港庄(七十二里)、东溪洲庄(七十四里)、六龟班庄(七十二里)、苓仔林庄(七十二里)、大湾庄(七十二里)、埤仔头庄(七十三里)、方厝寮庄(七十四里)、谢厝寮庄(七十五里)。
佳里兴保(庄十三。城西南方六十三里起):客仔寮庄(六十三里)、海埔寮庄(六十五里)、北势庄(六十七里)、营后庄(六十八里)、子龙庙庄(六十八里)、佳里兴庄(七十里)、营顶庄(七十里)、菜堂庄(七十里)、麻豆口庄(七十里)、溪底寮庄(七十里)、后班庄(七十一里)、番仔寮庄(七十里)、同安寮庄(七十三里)。
太子宫保(庄四。城西南方四十五里起):太子宫庄(四十五里)、角带围庄(四十五里)、新营庄(四十五里)、旧廍庄(五十里)。
盐水港保(庄十九。城西南方四十里起):盐水港街(四十里)、土库庄(四十一里)、观音庄(四十二里)、上帝庙庄(四十二里)、菜公堂庄(四十二里)、溪洲寮庄(四十六里)、后寮庄(四十四里)、旧营庄(四十四里)、番仔厝庄(四十八里)、竹仔脚庄(四十七里)、顶嵌庄(四十七里)、魏厝寮庄(五十里)、倒加冬庄(四十八里)、洪厝寮庄(四十八里)、大埔庄(五十里)、莿仔寮庄(五十三里)、田寮庄(五十里)、饭店庄(五十三里)、麻油寮庄(五十五里)。
安定里西港仔保(庄二十四。城西南方八十里起):中洲仔庄(八十里)、谢厝寮庄(八十里)、八份寮庄(八十二里)、外路头庄(八十二里)、乌竹林庄(八十二里)、大竹林庄(八十二里)、南海埔庄(八十二里)、大塭寮庄(八十二里)、壕壳港庄(八十二里)、后营庄(八十二里)、芦竹仑庄(八十二里)、涂库庄(八十二里)、芋寮庄(八十二里)、沙尘仔庄(八十二里)、西港仔庄(八十三里)、双张廍庄(八十三里)、含西港庄(八十三里)、姑妈庄(八十三里)、大西庄(八十三里)、打铁庄(八十三里)、檨竹林庄(八十四里)、荔芝林庄(八十五里)、堀仔头庄(八十五里)、海寮庄(八十五里)。
斗六门保(庄五十四。城东北方三十四里起):瓦厝仔庄(三十四里)、枋桥庄(三十四里)、大北势庄(三十五里)、九老爷庄(三十五里)、江厝仔庄(三十五里)、田心仔庄(三十五里)、水碓庄(三十五里)、沟仔背庄(三十五里)、加冬脚庄(三十五里)、萧厝庄(三十五里)、大仑庄(三十六里)、深圳仑庄(三十六里)、大潭庄(三十七里)、石林头庄(三十七里)、曾林头庄(三十七里)、仑仔庄(三十九里)、莲花埤头庄(四十里)、番仔沟庄(四十里)、东和街(四十里)、番仔井庄(四十里)、水流翁庄(四十里)、西势尾庄(四十里)、仑仔顶庄(四十里)、泮池庄(四十里)、六甲埤庄(四十里)、廿五封庄(四十里)、保长廍庄(四十里)、顶下新庄(四十里)、竹头角庄(四十里)、黄林头庄(四十里)、菜公庄(四十里)、海丰仑庄(四十里)、高林头庄(四十里)、朱丹湾庄(四十二里)、大竹围庄(四十二里)、何林头庄(四十三里)、牛埔庄(四十五里)、埤仔头庄(四十五里)、顶紫里庄(四十五里)、井仔埔庄(四十五里)、内林庄(四十五里)、石留班庄(四十五里)、咬九庄(四十六里)、棋盘厝庄(四十七里)、后庄仔庄(四十八里)、新厝庄(五十里)、九芎林庄(五十里)、斗六东庄(五十三里)、湖山寮庄(六十里)、大坪顶庄(六十里)、斗六街庄(四十里)、社口庄(四十里)、刘厝庄(三十五里)、内林庄(五十六里)。
鲤鱼头保(庄十三。城东北方六十里起):桶头庄(六十里)、芋蓁仑庄(六十里)、木瓜潭(六十里)、东势坑庄(六十二里)、山坪顶庄(六十二里)、山边厝庄(六十二里)、不知春庄(六十三里)、诏安寮庄(六十四里)、鲤鱼尾庄(六十五里)、过溪仔庄(六十五里)、檨仔坑庄(六十五里)、枋树湖庄(六十五里)、柯仔坑庄(六十六里)。
尖山保(庄四十九。城西北方四十里起):口湖庄(五十里)、蓝投园庄(五十四里)、拔仔脚庄(五十五里)、新庄仔庄(四十里)、乌麻园庄(五十五里)、蚶仔寮庄(六十里)、蔡厝庄(四十二里)、秖仔挖庄(六十里)、鹅毛墩庄(六十里)、海丰庄(四十三里)、鬼子山庄(六十里)、盐水堀庄(六十里)、新厝仔庄(四十七里)、三条圳庄(六十里)、薄仔寮庄(六十里)、后湖庄(四十八里)、溪仔仑庄(六十里)、林厝庄(六十里)、鹿寮庄(五十里)、大沟庄(六十四里)、蚝寮庄(六十四里)、保长湖庄(五十里)、水漆林庄(四十二里)、鹿场庄(四十二里)、三块厝庄(五十二里)、尖山仔庄(四十五里)、水尾庄(四十三里)、试湖庄(五十三里)、万兴庄(四十五里)、大沟庄(四十六里)、安溪寮庄(五十四里)、食水堀庄(四十七里)、埤仔脚庄(四十七里)、新港仔庄(六十里)、萧厝庄(四十九里)、牛担湾庄(五十里)、竹达寮庄(六十里)、过沟仔庄(五十里)、椬梧二庄(五十二里)、下仑庄(六十里)、水后厝庄(五十二里)、阳朝湖庄(五十二里)、三界庄(六十里)、外埔庄(五十二里)、施厝湖庄(五十三里)、牵罟湖庄(六十里)、东庄寮庄(五十三里)、鳌潭庄(五十三里)、水尿港庄(六十四里)。
大坵田西保(庄二十二。城西北方二十二里起):双连潭庄(三十二里)、洲仔内庄(三十二里)、三块厝庄(三十三里)、墩仔头庄(三十三里)、下茑松庄(三十四里)、港墘庄(三十四里)、副潮庄(三十四里)、海埔庄(三十四里)、龟仔头港庄(三十四里)、瓮菜埔庄(三十四里)、船仔庄(三十五里)、围仔内庄(三十五里)、鸭母寮庄(三十五里)、顶东石庄(三十六里)、下东石庄(三十六里)、大路头庄(三十八里)、鹿仔草庄(三十九里)、下竹仔庄(四十四里)、前东港庄(四十六里)、后东港庄(四十六里)、布袋嘴庄(四十六里)、内田庄(四十七里)。
——右保三十六、庄九百三十六。
·山水(桥梁、陂塘附后)
大武峦山:在县治三十一里。高出层云,为邑治主山。
鹿楮山:在县治东六十里。自叶林山而来;与大利、鹿埔,俱为县治右肩。
大利山:在县治东六十里。大武膋山之分支也。平冈数十里,为熟番社。
鹿埔山:在县治东六十里。平衍与大利等。
阿里山:在县治东十里。山极辽阔,连绵数十里;为八社熟番所居。
小龟佛山:在县治东四十里。峰峦秀出,为邑后障。
大武膋山:在县治东一百二十里。层峦叠嶂,耸立青云。自大武峦发脉;北折为叶林、大利诸山。
枋岸山:在县治东南十五里。鹿埔之北。
消离山:在县治东南八十里。与虎头、嵌头山,皆在大武垄之后。
鹿驼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消离之东。
虎头山:在县治东南四十五里。形如虎头,故名。
嵌头山:在县治东南五十里。虎头东北。
内加拔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由大武峦山蜿蜓而来;高百丈有余,攀跻莫及。前趋,即为笔架、玉案诸山。
狼包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大武峦东北。
■〈人上番下〉米基山:在县治东南一百二十里。木林丛杂,惟抽藤、烧炭者到其地。
乌山:在县治东南一百一十里。不高而广。居大武垄之前。
东西烟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虎头以东,归化生番之地。
玉案山:在县治东南一百里。由笔架北折而西,为文庙对案。
大石门山:在县治东南三十里。林深箐密,最易藏奸。朱逆乱平之后,余匪多匿此山;提督蓝廷珍尽数搜获,设汛守之。
小石门山: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大石门之西南。
火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山多乱石;石隙泉涌,火出水中。
赤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平冈小阜。
翁仔上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形极峻险,竖脊挺步如老翁扶笻上天。
笔架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五峰秀峭,形如笔架;为嘉邑之文峰。
五步练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嵌头东北。
马椆山:在县东南二十里。赤山之东。
玉山:在县东北,人迹不到;大武峦之后障也。终岁积雪,盛暑不消。晴明时,偶得见之;少顷云雾即合。见时,非风即雨;甚验。
大福兴山:在县东北七十里。又名大目根山。
细叶林山:在县东北七十里。与大武峦山相接,自东旋北;为邑治右肩。
覆鼎金山:在县东北十里。与大福兴、叶林,俱为邑治右肩。
鼎盖梁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叶林山东北。
梅花坑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多梅花,故名。
奇冷岸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山内冷极,气候与他山迥别。
尖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孤峰特拔,秀甲诸山。
牛椆山:在县西北十里。为邑治护沙。其下复自右旋左,蛇伏于草地。尾有小山,迎于水口;为邑治锁钥。
荷包屿:在县西三十里。盐水港口小屿。
北门屿:在县西南五十里。沙马沟之右。
南北鲲身:在县西南七十里。沙阜堆聚,与台邑之七鲲身同;虽离海岸,水浅可涉而至。
青鲲身:在县西南六十里。盐水港沙阜。
青峰阙:在县西南八十里。西临大海,上建炮台。
牛椆溪:在县西五里。发源大武峦山麓;历大福兴山,西经猴树港,转由青峰阙入海。
八奖溪:在县南七里。源出内山;西入东港南转,而由青峰阙入海。
急水溪:在县南四十里。源发自内山;经内连桁入海。
湾里溪:在县西南七十里。源出礁吧哖社内;经大武垄山合卓猴山之流遶赤山后,汇欧汪溪(已淤)入海。
新港溪:在县南五十里。源出台邑木冈山;流径洲仔尾入海。溪南为台界、北属嘉界。nian
加拔溪:在县东南四十里。自内山发源;经八奖北汇盐水港而入海。
石龟溪: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发奇冷山;历他里雾,至双溪口汇三叠溪而入海。
三叠溪:在县北二十里。发源阿里山南;经双溪口之南为笨港,由楫仔寮入海。
虎尾溪:在县北六十里。源发彰邑水沙连;南为嘉界、北属彰界。「旧志」称:春、夏雨多,水浊而迅;有经月不得渡者。然现在已成干溪;虽久雨徒涉可渡,迥非往日之汹汹矣。
九重溪:在县西南五十里。已成旱溪;久雨,则小水而已。
十八重溪:在县西南六十里。有桥可通。
曾文溪:在县西南七十里。即新港湾里溪之下流也。
欧汪溪:在县西南七十里。已成平原,尚存旧趾。
白水溪: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源发玉案山麓。
笨港:在县西三十里。由三叠溪分流入海。
朴仔脚港:在县西三十里。由外溪分流,椆笨港而入牛椆溪(「旧志」不载)。
北港:在县西三十里。即笨港附庄之别名(「旧志」不载)。
下湖港:在县西五十里。海岸浮沙现于水外者为港,水涨沙痕隐约者为湖。湖内潮退见底,行舟处有沟一道。潮退时尚有六、七尺深,不致搁底;潮涨水深丈余,千石船可以出入(「旧志」不载)。
树苓湖:在县西九十里。湖内水常深,下湖之外澳也。出湖舟遇逆风,可寄泊于此(「旧志」不载)。舟至鹿港口,猝遇北风,逆不得入;则沿海岸深处,驶往下湖或树苓湖湾避可也。自鹿港口外水底有暗沙一条,名曰「定线」,望之无形;见涌,即宜远避。犯者,舟立碎。舟人点香为准,曰更香;周回一昼夜,点更香七枝。每枝香,准一时七刻有零。自鹿至湖点更香一枝二寸,则可出定线尾;转舵东行,即为下湖矣。如遇风暴、又值潮退不得入湖,则收泊树苓湖内,可以稍避;不然,则须驶回内地矣。再定线尾有暗沙名曰「破布线」一条,尤宜慎之。
铁线桥港:在县南五十五里。旧树风港分入,有桥。
茅港尾港:在县南六十里。发源加拔溪,有桥。
猴树港:在县西南五十里。自牛椆溪南,经青峰阙入海。小渔舟湾泊。
茄定港:在县西南三十里。由双溪,经笨港达牛椆溪入海。小渔舟湾泊(「旧志」不载)。
盐水港:在县西南四十里。由东港东,入于海。
井水港(俗名井仔脚):在县西南四十里。盐水港之分港也。水深三、四尺;运盐商船停泊外海,用小驳船盘载登舟。俗名井仔脚(「旧志」有载而不详)。
布袋嘴港:在县西南六十里。与北门屿南北对列,即濑东、北场也;为盐水港之分港(「旧志」不载)。
土地公港: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小渔舟湾泊。
枋树脚渡:在县南三十里。南浦寺僧设渡济人。
牛椆溪渡:在县北十二里。今为平埔。
大莆林渡:在县北三十里。今为平埔。
朴仔脚渡:在县北三十里。民间以竹筏济人。
大匏仑渡:在县东南四十里。大武垄社番设渡济人。
走马濑渡:在县东南四十里。大武垄社番设渡济人。
铁线桥渡:在县东南五十五里。麻豆社番设渡济人。
榕树王渡:在县西南三十里。城隍庙僧设渡济人。
茅港尾渡:在县西南六十里。麻豆社番设渡济人。
萧垄渡:在县西南七十里。萧垄社番设渡济人。
湾里渡:在县西南六十五里。港户卢斗设渡济人。另有小姑船三十余只运载杂货,可由外港达台、凤、嘉三邑。
(附)桥梁
西门外桥:附郭,性义门外。长三丈,以木为之。
番仔沟桥:西门外文庙西。以木为之。
新店桥:盐水港大路。
白须公潭桥:盐水港大路。长四丈,砌石为之。
盐水港北桥:盐水港街。春、夏水涨,常漂荡;须时时修造。
茅港尾桥:秋、冬编竹为桥,上覆以土;春、夏常为水涨漂没,则以竹筏济人。后邑绅请建木桥,下砌以石,长四丈余;稍免漂荡。
铁线桥:长三丈余,以木为之。
番仔桥:赤山、麻豆往来大路。
麻豆口桥:距水堀头百步。南北孔道。
木栅桥:通木栅孔道。
大排竹桥:沿山抵郡孔道。
斗六门桥:入斗六门大路。以木为之;水涨漂没,时时修造。
笨港桥:入笨港大路。水涨漂没,设渡济入。
(附)陂塘(陂首蓄水以灌田园,备旱潦也)
诸罗大陂(柴头港保):蓄八奖溪之流,长有二十余里。大旱不涸,灌田十余庄。
柳仔林陂(嘉义东保):蓄八奖溪之流,长有十余里。大旱不涸,灌田十有余里。
埔姜林陂:蓄八奖溪之流,长有十余里。灌田十余庄。
马椆陂(哆啰国保):蓄内山土地公崎之流,长十余里。灌本保内田。
枫仔林陂(下加冬保):原出白水溪。
安溪寮陂(铁线桥保):源出白水溪,长有十余里。
新营庄陂(嘉义东保):源出白水溪,长有三十余里。
哆啰嘓大陂(哆啰嘓保):源出内山九重溪,长二十余里。灌溉四庄田园,大旱不涸。
大脚腿陂(哆啰嘓保):蓄十八重溪之流,长十余里。
朱晓陂(大坵田保):分荷包屿大泽之流,长十余里。
土狮仔陂(大坵田保):截牛椆溪出海之流,长五、六里。
狗咬竹陂(大坵田保):源出牛椆山,长二十余里。
打猫大潭陂(打猫西保):有泉出其下;淋雨时,蓄柴头港、打猫流注之水以足之。长五、六里。
打猫山脚大陂(打猫东保):截三叠溪之流,长十余里。
双溪口陂(打猫北保):分截三叠溪之流,以灌下埤头各庄田。
陈庄大陂(他里雾保):截石龟溪及庵古坑二水,以灌本保南势各庄田。
笨箕湖陂(他里雾保):分截虎尾溪之流,长十余里。
北社尾陂(尖山保):蓄双溪口之流。
北斗坑陂(他里雾保):截虎尾溪入海之流,以灌海丰等庄田。
大目根陂(大目根保):截牛椆溪入海之流,以灌菜堂坑等庄田。
大槺榔陂(大槺榔保):截双溪之流,以灌大、小槺榔田亩。
桥头陂(打猫保):蓄积天雨流注之水。
他里雾番仔陂(他里雾东保):蓄积天水。
尖山陂(他里雾北保):蓄积天水。
斗六庄陂(斗六保):蓄积天水。
走猪庄圳(他里雾保。水停蓄者为陂,流行而通泄者为圳):截石龟溪之流,以灌水庄及排仔路田。
荷包连圳(他里雾北保):分石龟溪之流,以灌青仔园数庄田。
加冬脚圳(他里雾南保):引石龟溪之流,以灌本庄及殿仔林二庄田。
北香湖(嘉义东保):附郭一里。泉深地广,盘曲二里许;大旱不涸。即「旧志」八景之「北香秋荷」也。
龙湖(赤山保):龙湖岩。下有潭,清彻可鉴。
——右山屿四十五、港一十一、溪十四、渡十一、桥十二、陂十二、圳三、湖二(凿地得泉,以备旱潦;非海口湖也)。
·城池
东门:迎春门。
西门:性义门。
南门:阜财门。
北门:拱极门。
——右嘉义县四门。
嘉义县城:长八百丈零八尺,外周八百二十九丈一尺。内垣高一丈八尺,城上马道阔一丈六尺四寸。雉碟一千二百垛,炮台四座,窝铺九,水门四。濠沟周九百四十三丈,宽三丈六尺,深一丈二尺。
按「志」载:嘉义县城先系竹围,雍正元年改建土城。至干隆元年,又改用三合土筑成;长七百九十五丈。道光十三年六月,邑令单瑞龙同与水师提督王得禄合力劝捐修改,用砖石砌筑;较他邑最为坚固。
·衙署
嘉义县署:城东门。
笨港县丞署:大槺榔保。
斗六门县丞署(旧为巡检,雍正元年改设):斗六门保。
佳里兴巡检暑:盐水港保。
嘉义县典史署:城东门。
·铺舍
嘉义县本城南〔门〕铺(县口):南至下加冬三十里、北至大仑脚埔三十里。
下加冬铺:南至铁线桥二十里、北至南门铺三十里。
铁线桥铺:南至台属曾文溪二十里、北至下加冬铺二十里。
大仑脚铺:北至彰属西螺二十里,南至南门铺三十里。
笨港铺:西南至朱晓埤二十里、东至县城三十里。
朱晓埤铺:西至盐水港二十里、东至县城三十五里。
盐水港铺:南至铁线桥十里、东至县城四十里。
·防汛
嘉义营:参将一员、都司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四员、外委十员、额外四员、马步战守兵一千一百三十八名。
参将署:城北门。驻防嘉义城内汛,协防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额外四员、马步战守兵四百名;管辖七大汛、八小汛、九塘(内八汛、四塘归斗六都司分辖)。
城外汛(附城西南郭外):轮防把总一员、兵三十二名。
山底塘(附城西郭外):安兵六名。
牛椆溪塘(城西三十里大槺榔保):安兵五名。
打猫塘(城北十二里打猫北保):安兵五名。
水堀头塘(城西南十二里嘉义西保):安兵六名。
八奖溪塘(城南十五里嘉义西保):安兵十名。
笨港汛(城西三十里大槺榔保):轮防千总一员、兵七十四名。
朴仔脚汛(城西南三十里大槺榔保):外委一员、兵十五名。
盐水港汛(城西南四十里盐水港保):轮防把总一员、兵九十名。
店仔口汛(城西南二十五里下加冬保):外委一员、兵四十名。
都司署(城东北四十里斗六门保):驻防斗六门汛,协防千总一员、外委四员、战守兵一百五十名;管辖八大汛、四塘(内四汛、三塘地属彰化,不载)。
大莆林汛(城北二十里打猫保):外委一员、兵二十名。
他里雾汛(城北二十里他里雾保):外委一员、兵四十名。
虎尾溪汛(城北四十里大坵田保):外委一员、兵十九名。
土库汛(城北三十里大坵田西保):外委一员、兵三十名。
虎尾溪塘(城北四十里大坵田西保):安兵五名。
——右汛塘十七所。
·道里
东:东出迎春门五里大目根、五里顶溪心、五里竹头崎,至诸山之麓。
南:南出阜财门五里邑西保、七里水堀头、六里八奖溪、七里顶加冬、五里下加冬、七里铁线桥、七里急水溪、六里查亩营、五里茅港尾、五里湾里溪、五里嵌头、五里曾文溪,入台湾县界(南内路)。
北:北出拱极门五里埤仔头、七里打猫、五里三叠溪、五里大莆林、五里打猫北保、五里他里雾、五里菁仔宅、五里虎尾溪,入彰化界(北内路)。
西:西出性义门五里粗溪、七里鹿仔草、八里白须公潭东保、十里盐水港巡检署。出义性门西北五里埤仔头、七里大潭庄、五里打猫西保、八里笨港县丞署。又由台湾县交界之湾里溪十里萧垄庄、五里麻豆庄、十里佳里兴保、十里盐水港、五里白须公潭东保、七里安溪寮、八里白须公潭西保、五里朴仔脚、七里大客庄、七里新埔庄、六里笨港汛、五里大槺榔、十里北港街、五里茑松庄、六里柑仔寮、七里牛担湾、七里尖山、五里海防庄、五里虎尾溪,入彰化县界(北海口之外路)。
·嘉义县舆图说
嘉义县治负山面海,海疆之岩邑也。南界曾文,北界虎尾;东倚武峦之麓,西临笨港之滨。局度宽宏,平原广沃;为南北之康庄,无崎岖之险阻。往者,枭张丑类肆毒跳梁,动辄先乘嘉义;盖邑居郡治之中冲,地为南北之关键。故嘉义存,则南北路之呼吸可通;嘉义失,则南北路之声援俱绝。其所关于全郡安危者,岂浅鲜哉!经始之初,厥号诸罗;治连淡水,北迄鸡笼。林逆之乱,台郡厅邑以次就陷,独诸罗一邑屹然中立而不摇;此其民心之固,从可知矣。雍正元年,议以幅■〈巾员〉辽阔,每有鞭莫及之忧。乃请裁虎尾溪以北,添设一邑曰「彰化」;改诸罗为「嘉义」,盖嘉其民之能知义耳。
境以内,大道蜿蜒,路分内外。自曾文溪,北由茅港尾、下加冬至县城,逶迤北由打猫保、他里雾而之虎尾溪者,此通行之正道,为内路也。自湾里溪西出萧垄、麻豆等庄,历盐水港、北港迂折北转而达虎尾溪者,此海口之遶道,为外路也。横溪叠叠,左绕右萦,天设之濠堑也;庄保重重,星罗棋布,自然之关隘也。斗六门扼北来之要,足资两邑之屏藩;大武垄当南下之冲,可握郡垣之锁钥。内加拔、大武峦山深林密,为逋逃啸聚之场;布袋嘴、朴仔脚水浅沙平,实奸宄觊觎之钥。山防虑匪徒之私结化番,宜慎石门之出入;海防杜奸商之暗连洋盗,须严盐港之稽查:此当年蓝鼎元经理台疆之至论也。
唯是台郡入版二百余年,蠢动之徒何可胜计;然而每有窃发,未尝不旋踵而歼者:斯固国家声威之所被,而亦前人筹画之周详耳。至若日久升平,今昔情形不无迁变;则夫参酌时势、相度机宜,经制上方,是又任之者所当绸缪于未雨之先矣。谨举其大要,聊参末议以呈。
●彰化县舆图纂要
彰化县图
彰化县舆图表
彰化县舆图册
·彰化县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彰化县舆图表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彰化县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
水
城池
衙署
铺舍
营制
桥渡
道里
·疆界
查彰化县未设以前,其地本属诸罗县(今之嘉义县)管辖,统名半线保。自雍正元年间,分出诸罗地段,自虎尾溪起、至鸡笼山后止为彰化县。雍正元年,增设淡水厅;又将县北大甲溪起、至鸡笼止,截归淡水同知管辖。现在南自虎尾溪起、至大甲溪南岸止,袤长一百里。东面负山、西面环海,广计七、八十里至八、九十里不等(北首较窄、南首较宽)。离台湾府城二百余,与内地之泉州府遥遥相对;鹿港与泉州之蚶江对渡,计水程九更。其形势稍偏,用罗盘指南针较对,北首稍偏于东(淡水更偏)、南首稍偏于西。自内山至沿海一带,大约乙卯兼辛酉者也。
广:东西距七十里至八、九十里不等(北首自山至海余地窄,故形势稍狭;自北而南渐渐开展,故形势较广)。
袤:南北距一百里(县城稍偏于北,至大甲溪,计程四十里;南至虎尾溪,计程六十里:合共一百里)。
东界:均内山生番地界。
西界:均大海。
南界:至阿拔泉山,与嘉义交界。
北界:至大甲溪南岸,与淡水厅交界。
东南界:至小半天山,与水沙连生番交界。
西南界:至虎尾溪下流,亦与嘉义县交界。
东北界:至阿里山,与生番交界。
西北界:至大甲溪口,与大海交界。
·坊里
彰属地界,不分都图,只分各保。每保之下,又分东、西保,上、下保;每保之中,村庄聚集,不敢四散杂处,防窃盗也。故村庄日多而保数无几。
沙连保(城东南角。离城北十里左右):坪林庄、柴桥头庄、集集庄、清水沟庄、溪洲庄、社寮庄、猴坑庄、木屐寮庄、珍湖庄、车儿寮、板寮街、过坑仔庄、柴牛椆庄、小半天、新寮、东埔■〈火内〉街、大水堀庄、湳仔庄、浊水庄、惠溪厝、屈尺龟、江西林庄、广盛庄、大坪顶庄、下坪庄、顶埔庄、嵌顶庄、粗坑庄、笋仔林庄、林圮埔庄、藤湖庄、埔心庄、大坑内庄、三角潭庄、香员脚庄、鼻仔头、尖仔尾、水车庄、湖仔厝、猪胜棕、柯仔坑、车店仔、咬狗寮、田寮庄、内湖庄、番仔寮、龟仔头、水底寮、员山仔、牛塭辂、后埔仔。以上共五十一庄。
西螺保(在正南极边,与嘉义交界。离城五、六十里不等):菜公沟庄、牛埔厝庄、檨仔脚庄、水尾庄(此四庄在西螺溪北)、后厝庄、茄苳庄、小茄苳庄、砙磘庄、大加冬庄、顶庄仔庄、湳仔庄、饶平厝庄、何厝庄、莿桐巷、张厝庄、甘厝庄、鹿场庄、新庄仔庄、三块厝、公馆仔庄、七座厝庄、太和寮庄、下坡庄、鱼寮庄、顶湳庄、黄莉仑庄、广兴庄、蓝厝庄、顶坡头埧庄、顶仑仔庄、下坡头埧庄、番雅庄、四块厝、番社庄、菜园庄、新社庄、社口庄、肩公厝庄、下如塘庄、茄塘厝庄、占仑厝庄、水定厝、田寮庄、无九厝、杨贤庄、新庄仔庄、九民庄、沟仔漧、埔心庄、埯沙里、好伮仑、大化园、荷包屿。以上共五十三庄。
布屿保(分东保、西保)、海丰保(在正南、西南沿海交界。离城七十里):马公厝庄、张扬厝庄、梗仔厝庄、康代寮、溪漧厝庄、路口厝庄、昌南庄、番仔埔庄、中厝庄、牛埔厝庄、七座厝庄、田尾庄、惠来厝庄、打牛湳庄、后庄仔庄、下加唐庄、后安寮庄、万兴庄、猫儿干庄、顶山脚庄、东势寮庄、赵甲厝庄、沟头庄、顶牛栅庄、广东厝庄、东势厝庄、菜公寮庄、仑前庄、仑背庄、夹仔头庄、港足庄、新庄仔庄、竹围仔庄、大新庄、八角亭庄、大有庄、潭漧庄、大义仑庄、番社庄、后厝仔庄、埤脚庄、崩沟寮庄、阿劝庄、罗厝庄、店仔庄、沟仔墘庄。以上共四十六庄。
大武郡保(分武东保、武西保。在正南东螺保之北。离城三十余里):施厝平庄、鹿鸣庄、樟浦寮、南雅庄、浦兴庄、出水庄、■〈米曲〉磘庄、内湾庄、林厝仔庄、万连庄、香山庄、番仔仑、挖仔庄、大饶庄、脾斗庄、社头街、许厝寮、卓乃潭庄、潮兴庄、张厝庄、芋寮仔庄、嵌顶庄、半路厝庄、红毛社厝、邱厝庄、沟漕庄、浮圳庄、乌罩庄、苦苓脚庄、太平庄、九分下庄、瓦窑厝庄、五办头庄、新厝仔厝、湳底庄、詹厝庄、陈厝庄、镇平庄、新厝仔、大埔心、水港林庄、新旧馆、新旧庄、二重湳庄、后三角庄、永靖街、湳港庄、二抱竹庄、前三角庄、关帝厅庄、湳港西庄、碑脚庄、曾厝仑庄、吴厝庄、罗厝庄、杨厝庄、四块厝庄、竹仔脚庄、仑仔脚庄、同安宅庄、福兴庄。以上共六十一庄。
二林保(分上保、下保。在西南极边。离城四十余里)、深耕保(在正南、东西螺交界之所。离城五十里左右):湖仔内街(毁)、胡厝庄、巫厝庄、顶廖庄、新庄仔庄、大■〈冖八大,上中下〉头庄、北势尾庄、田中央庄、大竹围庄、车店庄、竹头仔庄、四块厝庄、覆鼎金庄、前柳庄、后柳庄、万兴庄、番薯庄、打铜庄、溪底寮庄、挖仔庄、番社庄、桃仔仑庄、港尾庄、港墘庄、新瓦磘庄、涂厝厝庄、西势厝庄、番婆庄、万合庄、下水庄、后厝仔庄(毁)、顶埤北庄、下埤北庄、山寮仔庄、新潮中庄、旧潮甲庄、马港厝庄、草湖庄、北势庄、车路口厝、加走庄、顶槺榔湖庄、外四块厝庄、拔仔仑庄、茄苳沟庄、倒车湾庄、水尾庄、州仔庄、大突后庄、五条厝庄、顶山寮庄、下山寮庄、浸水庄、三块厝庄、带马厝庄、公馆庄、四股庄、土库庄、竹围仔庄、芦竹塘庄、嵌顶庄、广福庄、树仔脚庄、詹厝仑庄、田头仔庄、二林街、新堀仔庄、顶山仔脚庄、潭墘庄、下山仔脚庄、鱼寮庄、广东厝庄、番社庄、过埤山、番仔甲庄、内新仔庄、五庄仔庄、番挖街、海墘厝庄、下牛椆庄、游厝庄、西港庄、大排栅庄、小排栅庄、大湖厝庄、大城厝庄、火烧厝庄、桥仔头庄、面前厝庄、下竹围仔庄、福州厝庄、嵌仔脚庄、下仑庄、□□□□、□□□□、顶牛椆庄、内新厝庄、中圳仔庄、后壁寮庄、沟头庄、湳仔庄、新廓庄、溪底寮庄、鹿寮庄、顶加堂庄、垓坮庄。以上两共一百零六庄。
燕雾保(分上保、下保。在正南、东南交界处,大武郡之东北。离城二十余里):白沙坑庄、湳尾庄、口庄、白沙坑溪南庄、中厝宅庄、枫脚庄、大坑内庄、中庄、秀水庄、虎山岩庄、茄苳脚庄、庄雅庄、赤涂崎庄、刘厝庄、新兴庄、桥仔头庄、■〈夹〉西庄、仑仔顶庄、内庄、北势洋庄、田尾厝庄、三家春庄、鹿墘厝庄、湾仔口庄、金墩庄、莲花池庄、摆塘庄、仑仔厝庄、茄苳林庄、过沟大庄、燕雾大庄、埤仔头庄、三块厝庄、外仑厝庄、犁头厝庄、港尾庄、披脚庄、黄厝庄、加锡庄、大仑庄、东山庄、三桥庄、二抱竹庄、牛埔厝庄、员林庄、南平庄、三条圳庄、水碓庄、北势庄、大埔厝庄、大三角潭庄、小三角潭庄。以上共五十二庄。
大肚保(分上、中、下三保。在正北,与淡水交界。离城二十里起、至四十里止):船仔头庄、营盘埔庄、林仔头庄、下尾厝庄、龙溪庄、顶胜■〈月胥〉庄、王田庄、山仔顶庄、社脚庄、坎仔脚庄、大肚街、山仔脚庄、水师寮庄(山顶毁)、下寮仔尾庄、办仔头庄、新厝仔庄、牛埔仔庄、西势寮庄、涂葛堀庄、福州厝庄、六块厝庄、头湖庄、加投庄(毁)、水里港、三块厝庄、鸭母寮庄、八张犁庄、大庄、陈厝庄、梧栖港街、南简庄、槺榔仔庄、社口庄、大槺榔庄、允仔寮庄、高密庄、四块厝庄、旧庄、王爷宫庄、海墘厝庄、番社庄、麻园埔仔庄、三角庄、北势头庄、北势坑庄、犁份庄、公馆庄、桥头寮庄、十块厝庄、许厝庄、吴厝庄、海丰庄、竹坑庄(毁)、龙目井庄、羊椆仔庄、斗底庄、沙辘庄、社口庄、鹿寮庄、牛骂头庄、石桥庄、桥头庄、南仔庄、客庄、青埔庄。以上共六十五庄。
马芝保(附鹿港半保,由马芝保分出。在正西、西南沿海一带。离城二十余里不等。分上保、下保):马鸣山庄、马兴庄、山寮庄、青埔庄、后湳庄、三块厝庄、头前寮庄、竹园庄、崎沟庄、半路店庄、安东庄、棋盘厝庄、油厝庄、澎湖厝庄、学仔庄、查某旦庄、沟墘庄、南势庄、赵羊厝庄、面前厝庄、卑头庄、下庄仔、番婆庄、许厝埔庄、廖厝庄、兴化厝庄、头仑埔庄、恶狗厝庄、草港庄、粿叶围庄、北桥头庄、温箫厝庄、颜厝庄、客仔厝庄、海埔厝庄、海埔厝庄、照安厝庄、羊仔厝庄、柯厝庄、白沙墩庄、番婆庄仔、外埔庄、竹围仔庄、埔姜仑庄、方仔篮庄、新草寮庄、三卞头庄、曾厝厝庄、大仑尾庄、惠仔厝庄、南港庄、瓦磘庄、火烧庄、台湾沟庄、中庄、番社庄、下大仑庄、鹿港街尾、鹿港大街、福兴庄、乌鱼寮庄、二港仔庄、三厝围庄、东安寮庄、竹头角庄、益盐庄、西势湖庄、三省庄、南势埔庄、出水沟庄、下廍庄、湾仔内庄、顶南港庄、下南港庄、菜堂庄、打帘庄、石溪庄、三块厝庄、四块厝庄、中股围庄、角树脚庄、潜水庄、麦任厝庄、管仕厝庄、牛埔头庄、镇平庄、埔心仔庄、挖仔街、番薯庄、水尾庄、番桐埔庄。以上共九十一庄。
半线保(分东、西保。在县前后左右):中街仔(北门毁)、市仔尾、牛椆仔庄、中庄仔庄、柴坑仔庄、渡船头庄、下尾寮庄、辘沙坑庄、安溪寮庄、土地公埔庄、牛埔仔庄、番社口庄、大竹围庄、顶山脚庄、下山脚庄(毁)、国圣井庄、苦苓脚庄、宝廍庄、阿夷庄、三块厝庄、菜公寮庄、下廍庄、望仔厝庄、北坛庄、皮寮仔庄、茄苳脚庄、顶厝仔庄、下厝庄、卢厝庄、苏厝庄、过沟仔庄、西势仔庄、烧坑仔庄、浮枧头庄、砖仔磘庄、南坛庄、坑仔内庄(毁)、眉宝潭庄、大岸头庄、湳尾庄、仑仔平庄、西庄仔庄、顶莿桐脚庄、下厝桐脚庄、平和厝庄、后港仔庄、半路响庄、水尾仔庄、诏安厝庄(毁)、甘仔井庄、新庄仔庄、竹仔脚庄、十二张犁庄、中寮庄、树仔脚庄、打铁山庄、番社庄、竹围仔庄、大霞佃庄、顶湳仔庄、下湳仔庄、公厝庄、浦岸庄、埤仔头庄、霞佃尾庄、乌瓦厝庄、竹围仔庄、李厝前庄、李厝后庄、头前寮庄、营盘埔庄、和美散庄、山寮仔庄、三块厝庄、苎仔潭庄、四张犁庄、七张犁庄、头前厝庄、番仔沟庄、郑厝庄、湖仔内庄(毁)、顶涂厝厝庄、下涂厝厝庄、火烧庄、大月眉庄、汴头庄、庄大潭墘庄、溪底庄、六块厝庄、小月眉庄、十八张庄、仑仔顶庄、七头家庄、后潮庄、水尾庄、坚埒庄、过埤庄、六块寮庄、新港庄、海埔厝庄、什股庄、草湖庄、泉州厝庄、十五张犁庄、顶犁庄、下犁庄、沟内庄、口厝庄、溪口厝庄、顶径口庄、乌砙庄、下径口庄、牛埔庄、公馆庄、田心仔庄、仑仔脚庄、塭仔庄。以上共一百一十七庄。
南北投保(分南投保、北投保)、猫罗保(在县东南,与沙连保交界。离城三十里至六十里不等):林仔庄、半路厝庄、半山庄、半坛堀庄、营盘口、半路头庄、内辘庄、新部仔庄、倒樟庄、军功寮庄、竹子坑庄、分水寮庄、东势阁庄、乡亲寮庄、猪肚潭庄、狮仔头庄、新城庄、柴城庄、哮猫庄、爽文路庄、土地公坑、龙眼林庄、内城庄、牛牯岭庄、下新厝、顶新厝、大坑墘庄、二重埔庄、九层林仔、番社庄、牛食水庄、石头公庄、茄苳脚庄、田寮庄、福兴街、蚋塞头庄、番仔寮庄、虎仔坑庄、先锋岭、古亭笨、南投街、番仔井庄、包尾庄、二重溪庄、中寮庄、柴头井庄、月眉仔庄、万丹庄、千秋斗庄、田寮庄、挞仔湾庄、风柜岭庄、八屺山庄、马鞍仑庄、刣鹿坑庄、嵌仔顶、后寮仔坑、内湖庄、番仔巴庄、挑未坑、半山庄、崩坎庄、牛路头庄、营盘口庄、大哮汛地、三坎店庄、溪州庄、山脚庄、林仔头、中庄仔、阿法庄仔、内芮庄、匏仔寮庄、南势山庄、竹仔城、七股、平顶庄、土城仔、平林庄、南埔庄、隘寮庄、水车寮庄、顶坎庄、内木栅汛、北势湳(毁)、清仔园、青牛埔庄、牛屎崎庄、大堀庄、新庄、番仔田、水汴头、田厝仔庄、顶茄荖、下茄荖、顶角庄、埔仔庄、溪洲尾庄、石头埔庄、新店仔庄、过溪仔庄、坎仔脚庄、竹仔脚、檨仔脚、社口尾庄、北投旧街、三角水、顶下南势庄、水涵头、北投番社、北投新街、南势仔庄、北投埔社、牛埔仔庄(猫罗)、大竹围庄、番社口庄、南头庄、外快官庄、田中央庄、内快官庄、番仔田庄、旧社庄、竹林庄、社口庄、大埔庄、芬园新庄、枫树脚庄、牛埔庄、宝藏寺、县庄、同安厝庄、石螺潭庄、喀哩庄、溪心俱庄、四块厝庄、吴厝庄、柳树湳庄、登台庄、万斗六庄(毁)。以上共一百三十九庄。
猫雾捒保(分上保、下保。在正东、东北角,与内山淡水交界。离城十五里,周围六、七十里不等):寮脚庄、石硿仔庄、九房厝庄、金生面庄、新社庄、七分横屏庄、上下水底寮庄、笨箕湖庄、牌楼店庄、坎仔脚庄、社寮角庄、梅仔树仔庄、涂牛庄、大茅埔庄、新城庄、石城庄、新伯公庄、党山文庄、石角庄、中科庄、上下新庄、上下加刀埔庄、又另(?)石城庄、石壁坑庄、鼎底荷庄、芎招脚庄、大牌庄、碑头山庄、打难庄、翁仔社庄、胡芦墩庄(毁)、上下南坑庄、溪洲底庄、后寮庄、上下圳寮庄(毁)、前寮庄、望寮庄、社口庄、岸里大社、三角仔庄、上下员林庄、枋树脚庄、花眉庄、马公厝庄、员宝庄、大埔厝庄、交力林庄、中营庄、社皮庄、东势庄、西势庄、乌牛难庄、南仔坑口庄、加至角庄、头家厝庄、探仔墩庄、上下瓦磘仔庄、水汴头庄、柑■〈木庶〉仑庄、七张犁庄、后庄仔庄、陈平庄、旧社庄、三份埔庄、二份埔庄、军功寮庄、北庄、三角埔庄、新广庄、公馆庄、上下横山庄、埧仔庄、江南厝庄、西大墩庄(毁)、港尾庄、水堀头庄、七张犁庄、猪高庄、犁头店(下保)、田心仔庄、东大墩庄(毁)、早溪庄、鸟铳头庄、三汴庄、关公寮庄、东笼埔庄、大■〈冖八大,上中下〉寮庄、大里杙庄、番仔寮庄、瓦窑仔庄、凉缘树庄、大新庄、桥仔头庄、半平厝庄、大鱼池庄、九张犁庄、树仔脚庄、头前厝庄、炉竹湳庄、五张犁店、新庄仔庄、圳■〈月斗〉庄、石螺潭庄、客乳庄、溪心埧庄、吴厝庄、四块厝庄(毁)、詹厝园庄、阿密乳庄、柳树湳庄、阿罩雾庄、草湖庄、七甲庄、大竹围庄、乌日庄、龙芽庄、枋树柳庄、水碓庄、麻糍埔庄、镇平庄、牛埔庄、学田庄、同安厝庄、番社脚庄、山仔脚庄、棋杆厝庄、保长馆庄、上下石牌庄、何厝庄、马磷潭庄、三块厝庄、沟仔墩庄、麻园头庄、干沟仔庄、赖厝庄、邱厝庄、三十张犁庄、尾张庄、胡芦墩、四张犁庄。以上共一百四十庄。
东螺保(分东保、西保。在正南西螺、大武郡二保交界之中。离城四十里):仑仔尾庄、后庄、溪畔庄、田尾庄、打廉庄、柳树湳庄、顶厝庄、目宣庄、十张犁庄、七张犁庄、内中圳庄、梅州庄、悦兴街、沙仔仑街、左连六甲庄、四块厝庄、大仑尾庄、三块厝庄、茄苳坑口庄、海丰寮庄、五百步庄、番仔寮庄、大邱园庄、山顶庄、松柏坑、饶平厝、■〈瓜系〉瓜寮、下蔗园、树仔脚庄、庄仔庄、埔仔庄、顶麻园、油车仔、吴厝庄、良吉庄、沙仔仑庄、宝斗仔庄、大埔尾、北斗街、大新庄、半廍仔、潮羊厝、湳堵庄、东平竹围、土结厝、圳寮、三条圳庄、溪洲庄、旧眉庄、海丰仑庄、田尾仔庄、三十张犁、五张犁庄、八张犁庄、龟壳花庄、北势寮庄、总地号、大湖厝、竹园仔、厝仔庄、小埔心街、风凤厝、路口厝、水添林、斗六甲、卢厝庄、连交厝庄、埤头、仑仔脚庄、溪墘厝、扶朝仔庄、新庄仔庄:以上共七十二庄。
以上各庄,核对「旧志」,多寡不一,名目不符者甚多;缘年分久远,兴废不一故也。图上纸幅太窄,只能载其各目,不能并载村庄。另绘大幅一图,亦只能开载大庄,其零星小庄均不及备载;故图说多少,亦难画一也。至上年戴、林二逆滋事,附近村庄甚多;迨克复城池以后,逐渐攻陷者不下百余□庄。内除零星小庄无关查考者均已删去,共余如四张犁为戴万生巢穴、四块厝为〔林〕戆晟巢穴、北势湳为洪欉等逆巢、茄头为陈吻等逆巢之类虽已毁灭,仍复列存,以备查考。合并声明。
·山
按彰属东首自北至南一带皆山,均发脉于淡水极北之大鸡笼山;为全台之祖山。自大鸡笼山而南绵亘三百里至大甲溪之南,首特起大山独立空际者,名曰大乌山;乃邑治太祖山也。由大乌山分脉而南,从阿里史、华盖山逶迤曲折至浊水溪之北,又起高峰转西而行,为集集大山;则邑治之少祖山也。由集集大山西下至南投等山,则又转向北行约四十里再起星峰,名曰定军山(又名八卦山);则邑治之主山也。由八卦山铺出平阳而结县治,其护于右者为横山、蓬山、大肚山,卫于左者为触口、大武郡山、燕雾等山,排列于后者为大员山、阿里史山、火焰山、华盖等山,皆已入于版图可以湖(?)。其来源去迹,由此而来。如玉山、雪山、大小半天山,或在番界、或近生番,莫从探其来历。就其可指而名者,分别详载于后。
大乌山:在县东治北七、八十里东势角之内山。发源于淡属南首内山;特起峰岚,势甚高大,为邑治之太祖山。其自西折下者,为大员山、横山、红圳头山、仆仔篱山、蓬山、鳌头、沙辘、龙目井诸山,为邑治之外卫;自南发出者,为阿里史山。
大员山:系大乌山自西发出,邑治东北六十余里。山顶圆,形似熬酒桶;故俗呼为熬酒桶山。自西折下者,为猫雾捒山、大肚山。
阿里史山:系大乌山自西发出,邑治东北四十余里。贼匪林爽文滋事时,以此山为巢穴,经大将军福攻克。其山欹斜南侧落脉,向南斜飞,至黄竹坑山、华盖山而再起高峰。
华盖山:在阿里史山之南,由黄竹坑山发出者;邑治东六十里。各山皆自北而南,山势皆南趋;独此山面向正西,挺秀超拔。自西北折下者,为大里杙、万丹、火焰诸山。自西折下者,为内木栅山、茭荖山;稍偏于南者,为大哮山。自正南发出者,为水沙连、日月潭诸山;再起星峰,为集集山。
集集山(西出五里许,有岭名草岭,为集集、沙连之路。岭高各半里许,岭顶平坦,两无关锁,非险要也):在水沙连内,邑治东南七十里。高峰耸拔,为邑治小祖山者。大将军福尝破林逆于山麓,险阻可恃,为内山番界之锁钥。自西折下,为八娘坑山;山麓稍平,又为虎仔坑山。再下,化为平畴,至清、浊溪分涨之处,由南另起一山为牛触口山;乃清、浊溪之水口山。由北特起峰峦者,为南投诸山。
南投山(山半有牛牯岭一条,为往南北投、水沙连大路。外高一里、内高半里,岭顶一片平阳,左右四通八达,随处可行;非险要也):在邑治东南四十里,山麓即县丞署。山势平坦,无险可恃。
北投山:由南投山自北分支,邑治东南三十余里。山势平坦。
大武郡山:系牛相触山由西北分下者,离邑治三十余里。山势平坦。下有清水岩、许厝寮山,亦皆平坦,无险可据。
红涂崎山(一名赤涂崎。山之南麓与燕雾山交接处,有同安岭一条。外高里半、内高一里余,岭顶一片平阳,有居民田园;两边无狭,四通八达,为进南投内山之路,非要害也):系由南、北投山自北出脉,至猫罗山、同安岭恃起峰岚,山势较高;离邑治十余里,上平而方。左分一支,为燕雾;右分一支,为快官庄;中抽一支,由南而北,为白沙坑山、观音山、望寮山。
望寮山(一名定军山,又名八卦山):系自红涂崎山抽出,在邑治东门外;为邑治主山。山上建有镇番亭一座;后改建砖寨,名曰定寨。同治元年戴逆滋事时,被毁。该山离城太近,若有事之时为贼踞站,则城内虚实毕见;诚要之区也。
大半天山:在邑治东南水沙连山番山交接之处,不能稽其程途;山势高险。前林逆败后,曾踞此负嵎相抗;为番界之要害处所,居民不能到者。自西分下,即水沙连、溪洲仔诸山。
小半天山:与大半天山相迤。山势甚峻,高出云霄;亦番界之要区。
大坪顶山:与大、小半天山相接。山势甚高;而顶颇平坦,可以屯兵。昔大将军福攻克大、小半天山林逆贼巢,即由此山扎营进剿。
阿拔泉山:在水沙连保清水溪之间。山势不甚高险。
雪山(玉山同):在水沙连内生番界内;不能溯其来源,亦难稽其程途。因经年积雪,故名;又称玉山。
内外触口山:在阿拔泉山之下,离邑治六十余里;为邑治之外护也。
以上诸山,唯大乌、大小半天等山皆高险无比,而均在生番界内,无从依傍。其余入于版图界内者,除华盖山、大坪顶山为民番交界之区,其余均系平坦高阜,并无险要之区也。
·水
台湾皆西流水,彰化亦然。缘东面皆山、西首皆海,水均发源于内外诸山,顺流而入于海故也。有先分数条,至中途而合成一处者,大肚溪是也;有先分数条,中间会合后而又分作数溪而入海者,清浊溪与虎尾、东西螺诸溪是也。中间或自南绕北、或自北转南,各随山之形势而出。至海口之大小、深浅,各有不同。而海口之外,均系沙汕淤塞。外来商船,无论大小均泊于口门之外、沙汕之内,离岸七、八里至十余里,用小驳船渡载;海船均不能驶入口内,与淡属之鸡笼、沪尾等口不同。兹将所属各溪,自南而北挨顺开载于左。
浊水溪:发源于内山番界,莫能探其来源。向传水源本清,流至一潭,方变为浊。由大、小半天山后向西北斜流,至集集山之南畔,受南首大顺寮、清水沟诸水;至外触口山,北分为虎尾、东螺、西螺、三条圳。西出至番仔挖,左右分别入于海(各海口阔狭浅深,皆载于各溪口条下)。
大顺寮溪:发源于水沙连内山。至隙仔山脚,与浊水溪合流。
阿拔泉溪(即清水溪):发源于阿里山,在阿拔泉之北。由西南斜流,又绕至内触口山之下、外触口山之上,合于浊水溪。
虎尾溪(系状元挖旧澳。现已淤塞,不能泊船):系清、浊二溪西出至外触口山南,先分一支入嘉义界,出下湖。稍西再分一支,即虎尾溪;系嘉、彰交界之处,离城六十里。自西稍下,至鹿场过白沙墩之北,出海丰汛而于入海。溪宽一里许,中间沙淤;两岸各有水溜,不过十余丈、深五六尺。秋、冬水涸,行人涉水而过;春、夏水涨,或用渡船、或用竹筏,随时置备。海口宽一里许,深六、七尺不等。口外沙汕包裹,不能泊船。潮涨至口门,止离岸七、八里;有澳名状元挖,现已淤塞,不能泊船。遵海而南约数里,即五朝港;再南,则下潮港,乃嘉义地界也。
西螺溪(即茂利干溪):发源于浊水溪。在虎尾溪之北;自西分下,离城五十里。再由西北斜流,至番仔挖之南而出海。溪宽半里,深五、六尺。秋、冬水涸,行人徒涉;春、夏水涨,则用竹筏以济行人。海口宽半里,余深五、六尺不等。口外沙汕包裹,不能泊船。潮涨至口门止;口外八、九里,有沙汕名番挖澳。又有王功澳,现已淤塞,不能泊船。
东螺溪(即宝斗溪,又名北斗溪):发源于浊水溪。在西螺溪之北十里;自西分下,离城四十里。向西北斜流,至王功港口而入于海。遵海而北,即鹿港、二林港也。溪宽二里,深五、六尺,北岸深八、九尺不等;有渡船以济行人。海口宽二里许,深与里面同。外沙汕丛杂,只有就地渔船可以停泊;外来商船,均停在离口十里之冲西港等澳,用小驳船驳至鹿港上岸。其鹿仔港以北海边一带,均不能泊船。潮涨至口门止。
三条圳:在东、西螺二溪中间分下;由西南,计流至嵌顶地方,仍与西螺溪合流而入海。
大武郡溪(即鹿仔港):发源于大武郡山。由西北斜流,过二林、马芝遴等保,在鹿港街南首入海。来源甚短,溪流亦浅。后又就浊水溪象鼻山之下开筑水圳,下接大武郡溪;又分水圳数条,灌荫各保田禾,故其水亦浊。现在居民只知有水圳,而不知其为溪矣。宽约四、五丈,深二、三尺不等;各处均有木桥以渡行人。溪口船只不能停泊,所有鹿仔港口商船均泊于口外之冲西港,在沙汕之内,离岸八、九里至十余里不等;为商贾幅辏之区,诚要害也。
大肚溪(海口名六块寮澳):来源有二:一自县南集集山右畔向西折下,名万丹溪;至南北投折而向北,过猫罗至定军山之后双溪口会合。一发源于县北大员山左畔,向西南斜流,过猫雾捒保,名猫雾捒溪;受阿里史、黄竹坑、万斗六诸溪之水,至双溪口会合。以上两溪合流向西折下,由大肚山南岸出六块寮顺流而入于海。溪宽一里余,两岸皆旱埔。至中流始有流水,宽三十余丈、深一丈零,有上、中、下四处渡船以济行人。海口沙汕淤塞,不能泊船;潮涨至口内一里许而止。溪口以南五里许有一海〔义〕,名草港;并无来源。现居民藉此叉口,为水圳出海之口矣。
大甲溪:发源于东北边界东势角口内山番界,莫从究其源流。大约由大乌山而前绕至北□东势角折向西下,受淡水内山溪流诸水而入于海。溪之南岸,为淡、彰交界之处;唯东势角庄,则在西北,离县城四十余里。其溪流阔狭浅深,皆在淡水界内,应归淡水厅造报。海口之处,则向南绕至蛤满溪口,为彰属地界。溪口沙汕丛杂,不能泊船。由蛤满溪而南则高密口(乃系新开),又有五叉口、水里港口共三处,均系叉口,并无来源;后人就其叉口,或由大肚溪开圳、或由大甲溪开圳浚成圳路,而为水圳出海之所。阔不过丈余,深只二、三尺;船只不能出入。其五叉口外七、八里,另有沙仙一道包裹,名曰梧栖港,溪澳以内可以泊船;外来商船均泊于该处,由驳船载货出入。故虽曰海口,其实停船之处离口甚远也。
万斗六溪:发源于县东南华盖诸山;即大肚溪之上流。由西北曲曲绕过火焰山,一名乌溪;至双溪口,与大肚溪会合。
万丹溪:发源于县城东南集集之北,后由西北曲曲而入于大肚溪。
以上诸溪,唯东螺、虎尾、大肚三溪溪面较宽,水流甚急骤。遇大雨,内山诸水奔腾而下,虽有船只不能开驶;必须三、五日后水势稍减,方能行走。此外之水随时涨落,可立而待也。
(附)沙汕
彰属内洋一带,并无海岛浮■〈山奥〉。唯南自西螺口外起,有暗汕数条向北包裹,至鹿港前面止。北自大甲溪起,亦有暗汕数条向南包裹,至鹿港前面止。中间两沙对峙,名冲西港。澳南北之水,均汇流于此而出海,名曰「诸水朝宗」。外来商船,亦由此入口而分泊于各澳;乃海洋之第一要口也。并以附闻。
·城池
查彰化县地界,本属嘉义(旧名诸罗)。自雍正元年设治以后至十二年开始,于街巷外编植莿竹为城,设东、西、南、北四门。干隆五十一年、六十年林爽文、陈周全之乱,蹂躏殆尽;嘉庆二年,仍依故址栽植莿竹,又于四门增建城楼。十四年,制宪方巡台抵彰,经绅士呈请捐建土城,奏奉谕旨准行;随仍旧址改建土城,两边砌以砖块,以免圮颓。十六年兴工,二十年告成。周围九百二十二丈二尺八寸,高一丈五尺、宽一丈五尺;上宽一丈,入地深一丈。炮台十二、水洞六、堆房十六,现均完固。唯堆房于同治元年间被贼焚毁,尚未修复。
城垛,周围七百八十三垛;高三尺,以砖为之。城门四座:东曰「乐耕门」、南曰「宣平门」、西曰「庆丰门」、北曰「拱辰门」。城楼各一层,高三丈九尺。
东门外定军山(即八卦山)上有寨一座,周围计长六十丈,雉堞五十六个;内高一丈二尺,外高一丈五尺,雉堞高三尺,基宽一丈五尺、上宽一丈。炮台四座、水洞二、城楼一。先建于雍正年间,名曰「镇番亭」;经陈周全之乱,毁于火。嘉庆十八年,重建,改名「定军寨」;现于同治元年三月间被戴逆平毁。
·衙署
彰化县署:在城中,稍东;坐北向南。雍正六年建。干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领帑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与仓库一体毁为平地;尚未建盖。
典史署:在县署西偏。干隆十二年重建。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领帑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与监狱毁为平地;尚未建盖。
县丞署:在南北投保南投街外。干隆十四年建。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领帑重建。
教谕署:在学宫西北畔。干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与训导署一并毁于火;未及兴建。至嘉庆二十二年,训导一缺改移淡水厅学,始于二十三年由绅士捐建于白沙书院之后,循旧址而扩之;现尚完固。
猫雾捒巡检署:在犁头店街。雍正十年建。干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之乱,毁于火;五十三年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被焚殆尽;尚未修理。
北路理番同知署:在本县城南街。干隆五十三年移驻鹿仔港粟仓南畔,嘉庆二年重建。
北路副将署:在县城内县署东畔。干隆五十一年重建;现尚完固。
都司署:在副将署西偏。干隆五十三年重建。兹于同治元年三月间戴逆作乱,被毁过半;尚未修复。
水师游击署:原在鹿仔港北头营盘内。干隆五十三年建。六十年陈逆之乱,毁于火;始移建于街尾土城。现尚完固。
·铺舍
查彰化并无驿递,只有铺站。南自鹿场起、北至鸡笼止,共计一十八处。自分设淡水厅后,将大甲起、至鸡笼止共十一铺,分别添设,归于淡水厅管辖,由淡厅造报。现在自南至北共计七站,均号书一名、递夫六名,以为传递往来文报。谨列于后:
鹿场站:在县南五十五里。南离虎尾溪与嘉义交界止五里、北抵东螺站十五里。
东螺站:在县南四十里。南接鹿场站十五里、北接员林站二十里。
员林站:在县南二十里。南接东螺站一十里、北接县口站二十里。
县口站:在城内。南接员林站二十里、北接龙目井站十五里。
龙目井站:在县北十五里。南接县口站十五里、北接寓鳌头站十五里。
寓鳌头站:在县北三十里。南接龙目井站十五里、北接淡属大甲站止十五里。
鹿仔港站:在县西二十里。东接县口站二十里、西递内地交海船投递。
·营制
台湾营制自设立以后,情形随时更变,营制亦随时增改,不止一次。兹就现在额设员弁兵丁及各处汛塘,详载于后:
北中营(陆路):原设参将一员,驻诸罗(今之嘉义);至雍正十一年,始改设副将,驻扎彰化县治。其兵原止一营;至是增设,分为中、左、右三营。以中营驻彰化、左营驻嘉义、右营离竹堑,统北协副将管辖。大小弁兵,均有增改。现在陆路中营,副将一员、中军都司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外委十员(内六员原设,四员系干隆五十三年增)、额外外委五员(内四员原设,一员系干隆五十三年增)、兵丁共一千二百二十四名(内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五百二十一名、步守兵六百五十三名)。
城中营盘内: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千总外委各一员、额外二员;步战守兵共六百名(内分拨沙仔仑塘十名),另南门外教场安兵五名,合共六百零五名。
八卦山汛:外委一员、战守兵四十名。
燕雾汛:把总一员(驻员林街)、额外外委三员(驻二林塘)、战守兵共九十名(内赤涂崎塘五名、溪口塘十名、枋桥头塘五名、二林塘十名、东螺塘十名、燕雾塘五十名)。
许厝埔汛:把总一员、战守兵六十名。
嵌顶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五十名。
寓鳖头汛:把总一员、战守兵二十五名。
沙辘塘:战守兵五名。
大肚汛:额外一员、战守兵十五名。
——以上均在南北平阳一带。
南北投汛:把总一员、战守兵八十九名。
内木栅汛:外委一员、战守兵十名。
大里杙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五十名。
触口汛:额外一员、战守兵三十名。
猫雾捒葫芦墩汛:千总一员、战守兵八十五名。
大墩汛:外委一员、战守兵四十名。
四张犁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三十名。
——以上均在南北内山一带(另有集集、社寮、林圮埔三汛在沙连保,系嘉义营参将管辖。其弁兵各若干,请归嘉义县造报)。
鹿港水师营(即台协水师左营):原驻安平,于干隆五十三年改驻鹿港。额设游击一员、守备一员(驻嘉邑笨港汛)、千总二员、把总四员(内一员驻笨港汛、一员驻新店汛)、外委六员、额外三员;步战守兵共七百二十四名,除舵工、炊粮一十六名,实计七百零八名。又除笨港营安兵二百九十三名、■〈鱼逮〉仔挖汛五名、猴树汛一十名、新店汛一十名在嘉义地界归嘉义县查造外,实际驻扎鹿港本营游击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一员、额外一员,安兵二百八十五名。
分防水里港汛:额外一员,安兵丁二十名。
三林汛:千总一员,安兵二十名。
王功汛:额外一员,安兵四十名。
番仔挖汛:安兵五名。
海丰汛:额外一员,安兵二十名(该营汛地虽在彰化、实笨港营守备管辖)。
水师战船:原设一十八只;干隆三十年裁汰二只。现在实存一十六只,均编「定」字号;配舵工、炊粮一十六名。
屯丁(县城东北大甲溪旁有麻薯一屯,归淡厅管辖;故不及备载)
台湾屯丁,起自公中堂福「讨平林逆筹办善后事宜」案内奏请就向化熟番随军打仗出力有功者,仿照四川屯练之例,挑募番丁四千名,南、北二路分为十二屯,设立屯千总管辖。将内山界外丈溢田园归屯纳租,由地方官征收,按春、秋二季支放屯粮。又给未垦埔地,令其自行耕种养赡。后奉改议,着令理番同知会同监放造报各在案。彰属共设三屯,开列于后:
东螺屯:统辖把总一员、专辖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内东螺、马芝、二林三社二百零三名,眉里社五十名,大武郡、半线二社四十一名、□□□□□□□□□二社一百零六名)。
北投屯:专辖外委一员、屯丁五百名(内北投社一百二十八名,南投社三十二名,猫罗社四十五名,柴坑仔、大肚、南北社(?),捒东、捒西二社二百零四名)。
阿里史屯:专辖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阿里史、水里、感恩、乌牛栏、迁善、南北〔投〕六社二百五十三名,大肚中社四十七名)。
以上共屯〔丁〕一千二百名,每屯屯外委一员管辖屯丁。另设把总一员,统辖三屯。其把总,则归北路淡水之屯千总统辖。外委〔由〕屯丁拔补、把总由外委拔补,千总由把总拔补,均由鹿港同知出具考语,送本、县道宪考验,给戳准补。
●淡水厅舆图纂要
淡水厅图
淡水厅舆图表
淡水厅舆图册
·淡水厅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淡水厅舆图表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淡水厅舆图册·
疆界
坊里
山
水
城池
衙署
铺舍
隘寮
营汛
屯丁
桥渡
道里
·疆界
查淡水地界自南至北,用罗盘核对,系自坤至艮,乃由西南而至于东北;由东首内山至西、首沿海,系自巽至干,乃由东南至于西北。
广:自东南内山番界起、至西北一带沿海止,堑北五、六十里不等,堑南六、七十里不等;大约北路较狭,南路渐阔。
袤:自西南大甲溪彰化县交界起、东北大鸡笼祖山止,三百里;又自三貂岭脚起,由正东甲卯向渐渐转至东南、巽已向至远望坑噶玛兰交界止,四十五里。
按淡水自大甲溪南与彰化交界起、至远望坑与噶玛兰厅交界止,计程陆路三百四十里。若就地段之袤长而论,则鸡笼山为极〔北〕之程,自南至北实止三百里。缘自三貂岭脚至远望坑淡兰交界之区,系由西绕东、又由北转南,计程四十里系转湾之程途,不能与袤长并计也。
东界:内山。
西界:海。
南界:内山并彰化县界。
北界:大海。
西南:半界大甲溪与彰化县交界、半界大海。
东南:一带均系内山番界。
西北:一带均系大海。
东北:至大鸡笼山脚止,均界大海;三貂岭脚起,由东上岭转至东南远望坑止,与噶玛兰厅交界。
·坊里
城外东厢(共二十五庄):东势庄、下东店庄、大埤坪庄、埔仔顶庄、牛路头庄、柴梳山庄、六园堵庄、二十张犁庄、白沙墩庄、斗仑庄、八张犁庄、六张犁庄、鹿场庄、番仔寮庄、隘口庄、五块厝庄、九芎嵌庄、顶下嵌庄、鹿寮坑庄、十股林庄、五股林庄、石壁潭庄、山猪湖庄、猴洞庄、横山庄。
城外西厢(共一十庄):隙仔庄、南势庄、牛埔庄、茇仔林庄、虎仔山庄、浸水庄、三块厝庄、羊寮庄、香山庄、洴水港庄。
城外南厢(只二庄。余俱小户散处,不名庄保):巡捕司庄、盐水港庄(此处至山只有三里,均系小户人家四散居住,并无庄名,不及备载)。
城外北厢(共一十七庄):水田街、湳仔庄、金门厝庄、旧社庄、麻园庄、顶溪洲庄、新庄仔庄、白地粉庄、溪心灞庄、嵌顶庄、凤鼻尾庄、红毛港庄、蚝壳港庄、笨仔港庄、大溪墘庄、芝葩里庄、凤山崎庄。
城外东北厢(共一十六庄):新社庄、豆仔埔庄、枋寮庄、新埔庄、大茅埔庄、五份埔庄、大股庄、石岗仔庄、乌树林庄、咸菜瓮庄、三合水庄、婆老粉庄、大湖口庄、崩坡庄、杨梅枥庄、顶重溪庄。
城外西北厢(共一十庄):仑仔庄、沙仑仔庄、树林头庄、苦苓脚庄、槺榔庄、油车港庄、船头庄、南北汕庄、下溪洲庄、鱼寮庄。
城北桃涧保(共二十九庄。兼东):中坜街、内沥溪庄、嵌脚庄、下加冬庄、新庄仔庄、赤嵌庄、大埔庄、坑仔口庄、过溪仔庄、南嵌街、桃仔园街、龟仑仔庄、大湳庄、埔顶庄、霄里新兴庄、八块厝庄、铜锣圈庄、灵潭坡庄、三坑仔庄、旧社仔庄、东势庄、南势庄、安平镇庄、山仔顶庄、宋厝庄、八张犁庄、猫朥合庄、黄泥塘庄、员树林仔庄。
城北海山保(共一十七庄。兼东):风柜店庄、潭底庄、山仔脚庄、樟树窟庄、南靖厝庄、尖山庄、鹰哥石庄、大湖庄、二甲九庄、中庄、大姑崁庄、三角涌庄、横溪庄、刘厝庄、柑园庄、石头溪庄、澎厝庄。
城北兴直保(共一十九庄。兼东):龟仑顶庄、搭寮坑庄、陂仔店庄、新庄街、中港厝仔庄、中塭庄、头重庄、和尚洲庄、武朥湾庄、三重埔庄、洲仔尾庄、关渡庄、八里坌街、大坪顶庄、大小南湾庄、山脚庄、大牛椆庄、乌屿寮庄、长道坑庄。
城北芝兰保(共三十二庄。兼东):剑潭庄、内湖庄、角角沟庄、有蜡庄、芝兰街、麻少翁庄、淇里岸庄、北投社、嗄唠别庄、圭比屯社、圭柔山店庄、金包里街、大墩社、石门汛庄、小鸡笼社、野柳庄、马鋉庄、大武仑社、大鸡笼街、深澳庄、跌死猴庄、鼻头庄、三貂社、灿光寮庄、丹里社、狮球岭庄、田寮港庄、长潭堵庄、苎仔潭庄、武丹坑庄、顶双溪庄、鱼桁仔庄。
城北大加腊保(共一十六庄。兼东):艋舺街、三枝桥庄、古亭村、大湾庄、林口庄、上坡头庄、锡口街、新南庄、南港仔街、搭搭攸庄、东势庄、新庄仔庄、圭母卒庄、大隆同庄、社仔庄、溪洲庄。
城北石碇保(共一十四庄。兼东):樟树湾庄、叭嗹港庄、水返脚街、康诰坑庄、保长坑庄、五堵庄、六堵庄、七堵庄、八堵庄、暖暖庄、石碇内庄、四脚亭庄、枋仔濑庄、■〈鱼桀〉 鱼坑庄。
城北拳山保(共十四庄。兼东):公馆街、溪仔口庄、大坪林庄、秀郎社、暗坑仔庄、青潭庄、十五份庄、内湖庄、木栅庄、头重溪庄、万顺寮社、深坑仔庄、土库庄、枫林庄。
城北摆接保(共一十七保。兼东):加蜡仔庄、港仔嘴庄、芎蕉脚庄、龟仑兰庄、枋寮街、新埔墘庄、南势角庄、后埔庄、员山仔庄、藤寮地庄、冷水坑庄、社后庄、柑林坡庄、大安寮庄、员林仔庄、火烧庄、柚仔林溪洲庄。
城南中港保(共二十六庄):山寮庄、后厝庄、中港街、中港社、湖底庄、澎湖厝庄、海口庄、塭仔头社、番婆庄、香山厝社、三角店庄、大牛栏庄、上下山脚庄、后庄、嵌顶庄、涂牛口庄、二十份庄、东庄、隆恩庄、由寮庄、芦竹林庄、水流潭庄、上下加冬庄、斗换坪庄、三湾庄、南港庄。
城南后垄保(共三十三庄):山仔顶庄、百三庄、圆宝庄、后垄街、大庄、海丰庄、沟仔背庄、新港埔庄、车路头庄、田寮庄、西山庄、芒花埔庄、社寮岗庄、嘉志阁庄、猫里街、蛤仔市庄、大墙围庄、芎蕉湾庄、七十份庄、樟树湾庄、铜锣湾庄、高埔庄、头湖庄、二湖庄、三湖庄、四湖庄、溪洲庄、松仔脚庄、后垄底庄、南势庄、打那叭庄、牛栏埔庄、白沙墩庄。
城南苑里保(共十五庄):吞霄街、吞霄社、北势窝庄、竹林仔庄、五里牌庄、涂城庄、苑里街、古亭笨庄、山柑庄、榭芩庄、日北庄、日北社、猫里社、房里社、房里庄。
城南大甲保(共二十九庄):日南庄、双寮社、日南社、大安街、大甲街、大甲东西社、顶店庄、社尾庄、船头埔庄、泉州厝庄、铁砧山庄、海墘厝庄、松仔脚庄、龟壳庄、南埔庄、中和庄、旧社庄、墩仔脚庄、枋寮庄、犁头标庄、牛椆坑庄、月眉庄、六份庄、马鸣埔庄、福兴庄、安宁庄、磁窑庄、陂脚庄、营盘口庄。
——右城外周围六厢八十九庄、南北共一十二保计二百六十一庄。
此外零碎小户,不过二、三家或六、七家,不名村落,附于四近各村;以及熟番四散,搭寮居住,迁移不定者:均不备载。
·山
查台湾形势,背山面海;内山为番界,番界以东又系大海。台湾,系孤悬海中者也。其山发脉于大鸡笼山之东北,由三貂内山一路由北而南,至凤山县极南而止。中间擘干分支,由东而西条条分下,或化平阳、或重起山峦,至近海而止。各条溪河均随山而出,中间曲直不定,大抵皆自内山西流入于海;所谓山飞水走、山环水转,山与水相辅而行也。淡厅在全台之北,形势相同。其山由内山分出共三支:北一支发脉于三貂、中一支发脉于五指山、南一支发脉于蛤仔市内山之桶盘山。今分别南、北、中三路,逐一开列于后;附载山岭之峻险、海防之要害,以备稽考。
中路山
五指山:自堑城东南内山分支,折转西北十余里,顿起星峰,高耸挺拔,屹立云霄,为厅治之太祖山。分于南者,为狮头山、为三湾山;分于北者,为险山、为南湖山。其山峰,与香山港之海口相对。
金面山:自五指山第三峰分下,逶迤而行,突起峰峦圆净宽展,为厅治之少祖山。分为南者,为鹿仔坑山、为大崎山、为葫芦堵山;分于北者,为茭力堵山、牛寮山:皆厅治之左右翼也。其山峰,与隙仔溪海口相对。
虎头山:自金面山西下,化作平原。渐出渐高,至近城五里许,重起星峰而结虎头山;又化作平原,而结厅治:为厅治之坐山。
大崎山:系自金面山由南分支者。由大崎山自西折下为碎仑山,稍转北为隙仔山,稍转南为南隘山,再西下为香山、虎仔山。香山、鼻尾山均系高阜,并无险隘。
宝斗仁山: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大崎山之南。
对换坪山(一名斗换坪):亦系金面山分支。在宝斗仁山之南。自西折下为礲钩崎稍下为后庄埔;下平洋,往中港。稍北为老衢崎山,亦皆高阜。
三湾山:系五指山由南分支。在对换秤山之东南。自西折下为鹿厨坑山、南港仔山,稍南为西潭山,西下新港山,下至北埔;皆后垄保。西分为马龙潭山、山仔顶山,亦皆高阜而不峻险:为厅治左沙之外护。自五指山分支而南者,至此止。
牛寮仔山:系金面山由北首分支。西下为架梳山,复西为埔仔顶、为黄金洞,皆系小阜。
南河山:系五指山由北分支。在牛寮山之东北。西下为九芎林山、犁头尖山,又西下化为平畴,至新社溪洲仔。
咸菜瓮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南河山之北。
铜锣门山:亦系五指山分支。在咸菜瓮山之北。西下为平原,复起为八张犁山;南折为三合水,又西南为新埔山、枋寮山。
凤山崎山:系枋寮山自西折下者。一片高阜,周围平坦可六、七里许。再自西卸下为员山仔,稍西南为凤鼻尾。
大湖口山:由铜锣圈山分下,八张犁山之西南。
杨梅坜山:由铜锣圈山自西北折下,再西为长岗岭。
头重溪山、中坜山:皆在杨梅坜山之西北桃涧保界内,为厅治右沙之外护。自五指山分支而北者,至此止。
以上均系中路山。自五指山起祖,左右排列,南至后垄、北至中坜,高阜居多,并无高山峻岭。内山一带番民交界,要隘处所均设有隘寮;另载于下。
南路山
桶盘山:在三湾山之南,由内山分支而来。南行为樟树林、芎蕉湾,皆蛤仔市山;北折为龟头山、猫里大坪山、加志阁西山,均皆高阜。
铜锣湾山:在芎蕉湾山之西南。折而北者为打那叭崎山、白沙墩山,稍南为吞霄内湖山。
火焰山:在三叉河之南,由内山分下者。西北折下为金面山、苑里山,自南过角口溪为石壁山。西折为铁砧山,甚高;折下为大甲溪北岸之护沙。
以上均系南路山。内除桶盘山、铁砧山最高外,余处低小之山,无险隘可据也。
北路山
大鸡笼山:系淡厅极北之区,为全台之祖出。盘踞海边,势甚高险。稍东,即三貂山。
三貂山、大坪山:自大鸡笼山发出。两山夹峙,有岭名三貂岭,为淡、兰往来必由之路(岭极峻险,另载在「险要」之下)。由三貂岭稍低,复起大坪山,即合出五支:一由东南远望坑,西入兰界;一由西分一支,为狮球岭;一由西南分一支,为锡口山;又由南分一支,为猴山尖;又东南分一支为小熬酒桶,由熬桶山分一支南行至咬狗寮:均分载于后。
远望坑山:由三貂、大坪山后面东南分支,入于兰厅界内。远望坑即淡、兰交界之所,其形势已向东遵海而南矣。
狮球岭:由三貂向西分下者。在暖暖、鸡笼街交接之处,由艋舺至鸡笼必由之路。由西分下为峰仔峙山,山近水返脚(潮水而此而止,故名);复西为内湖山,曲而转者为剑潭山、芝兰山、奇里岸山、北投山;复曲而转为关渡山、为大墩山。凡自狮球岭分下者,均系小山、或系高阜。
大墩山:由关渡山西北分下。势极高大,与溪南之观音山对峙,为关渡以内之门户;乃守口山也。自西南折下为沪尾山、炮台山,至海口而又转北结小鸡笼等山。
小鸡笼山:在大墩山向北分出。自沿海北转为金包里山、圭柔山,又自南回转至北为大鸡笼山之迎沙。
大磺山:亦系大墩山向东北分出。素产硫磺,其苗或旺或衰、或无或有不定。由大磺山分支杂出者,为竹仔湖、冬瓜湖;又由狮球岭向西下者,为土地公岭、大小纱帽山、七星墩等山。山不高大而皆出磺,大约不离乎大磺山前后左右者近是;每年就地文武按季焚烧在案。以上皆由狮球山分支者。
锡口山:由三貂山西南分下。在狮球山之南。折而西下为六张犁山、为观音亭山。
猴山尖:由三貂向南分下。〔在〕狮球山复南为内湖山、拳山,均在锡口之东。
小熬酒桶山:由三貂东南分下。南分为咬狗寮尖,迤■〈辶里〉而南为磺溪;北为暗坑仔,复西为冷水坑尖,为摆接保各处。
咬狗寮尖:系自小熬酒桶山分出者。由咬狗寮尖东南西折而向南,层峦叠嶂,直趋至海山保三角涌大姑崁山与铜锣圈诸山毗连;复折向西为尖山,又西北出为龟仑山。
龟仑山:系自尖山向西分出。山势甚高,中有一岭名龟仑岭,为南北要路(另载在「险要」条下)。自龟仑山过岭向北为兴直保,又西为大坪顶山,折南为南嵌,向西北行下为观音山。
观音山:系由龟仑岭向西北折下者。山势甚高,矗立云霄。在关渡之南岸,与北岸之大墩山对峙,为内港诸山之门户也。自观音山内又分一支,迤■〈辶里〉而西为狮球山,又西至海口止为八里坌山。
以上均北路山。内除三貂、龟仑二岭暨大墩、观音二山最为高大,其余均不甚高;且多平岗土阜,并无险要可据也。
岛屿
查沿海岛屿为海口之关键,不可不载。余在深水外洋,形迹隐约无关紧要者,不及备载。此外沿海自南至北,并无海岛;唯鸡笼口外岛屿处,附载于后。
鸡笼屿:大鸡笼山北。端圆尖秀,屹立海中。与大鸡笼隔海不远,大加蜡保可见。
桶盘屿:在鸡笼西南。为鸡笼口关锁。
烛台屿、山寮屿、香炉屿、扛轿屿:以上四屿,在桶盘屿左右。
(附)山岭险要
淡属内山民番交界之所,山岭叠出,均有隘寮把守,另载于后。其余平原一带,均无险要之山;且起伏断连、四通八达,均得往来。唯三貂龟仑双岭、凤山崎一处,均属险要;故特表而出之,详载于左。
三貂岭:在鸡笼之东北。两山对峙,极其高大;中隔一岭,为淡、兰门户。东西自岭脚起、至岭顶止,计程五里笔直而上,不甚曲折;折平径三里半,其余一里半系上高之路,两边亦为山所夹。西面自岭顶至山脚,亦笔直五里,并无曲折;折平径三里半,其余一里半系上高之路。岭顶阔不过二丈,傍山草屋数间,为往来人夫尖站之所;实有百夫当关、万夫难越之势:第一险要也。
龟仑岭:在桃仔园之北、新庄之南。山由尖山而出;均南高险,中有一岭。北首自岭脚起至岭顶,计程四里;折平径三里半,其余半里系上高之路。四山环抱,从一小口而入,阔不过数丈;其中曲折盘旋随溪而上,有「十八重溪」之称。内若屯兵干余,外面不见。南首稍峻直,自顶至脚,约二里许,折平径二里;余系上山之路。两山夹峙,岭顶宽不过数十丈;有草屋、饭店。若由岭顶扎兵数百,难以轻越;亦险要也。
凤山崎:在厅治北一十二里。山脚有溪,过溪上山约半里许,势颇峻削;山顶一片平原高高在上,周围约十里,可屯兵数千。惟北首渐渐平下,至离大湖口半里下山,不过数十仞,不见险要。但自南而北,亦中流之砥桂也。
以上三处,为淡属山路险要之处。
·水
查淡属溪水,均系自东首内山条条西流而出海口;自南至北,海■〈氵义〉林立。其在平原或大或小、或浅或深,或用渡般,或用桥梁、或可涉而过,均不甚险要。其入于海而口又狭小、沙线隔,不能停泊船只者,谓之溪口;若海口宽阔,可以进出船只者,谓之海口:均关紧要。故将逐条海口阔狭、深浅,其海潮所到船只可泊等处,分别南北详细开载,以昭详慎;另附海防重轻情形于后。
隙仔溪:在城南五里。源出金面山;自东至西而入于海。溪面甚狭,口门宽三丈;深须大雨之时,方有三、四尺之水。一经晴霁,便成小沟,行人涉水而过。口外均系沙线包裹,船只不能出入;故溪名。
香山澳海口:在隙仔溪南,离城八里。源出宝斗仁山,西流而入于海;实系盐水港之口门。其口门相近之处,另有一澳名香山口,离深水外洋五里。澳阔二十余丈,深约一丈二尺;潮水涨至盐水港过渡之处而止。一经潮退,便成旱溪。澳口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以停泊,出入须乘潮涨;一经潮退,便不能出入。七、八百石以上大船,间有遭风驶入者;停在澳外洋面,不能进口。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船只。
中港溪海口:在香山口之南,离城二十五里。源出五指山脚,南流至三湾,遂西流而入于海。该处如遇山内暴雨,水路方深;若无溪流,渐狭渐浅。口门阔三十五丈、深一丈二尺,潮涨至进口十里而止。过渡处,设有渡船。外来船只,亦唯三、五百石商船可乘潮出入于口门内半里许。七、八百石大船,间有遭风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进口。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船只。
后垄港海口:在中港口之南,离城四十里。源出内西潭,至海丰庄蛤仔市西下,至街仔尾分而为二:一绕后垄溪之北而入于海。溪流细浅,沙线丛杂,溪高于海;潮不能进,〔船〕不能泊入。系属小溪而非海口,行人涉水而过。一由后垄街之南而入于海,乃名海口。其口门较中港口尤少,阔不过二十丈,深八、九尺;设有渡船。二、三百石之海船,可以乘潮出入于口门内;略大商船,遭风收泊者均在口外洋面,不能进口。潮水涨至乌尾地方止。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巡查。
打那叭溪:在后垄口之南,离城六十里。源出铜锣湾,经五湖四海(?)绕打那叭而入于海。来源既短,溪又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门宽六丈零,深五、六尺;口外沙泥淤塞,潮涨至口内二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吞霄溪:在打那叭溪之南,离城七十里。源出内湖,受吞霄街后之水入海。来源较打那叭溪更短,溪亦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外沙线丛杂,口门宽五丈余,深五、六尺,潮涨至口内半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苑里溪:在吞霄溪南,离城八十里。源出大坑口、铜锣湾西面诸山之水,绕蓬嵌山曲曲而入于海。来源较打那叭、吞霄诸溪为长,而溪面浅狭,行人涉水而过。口外沙线丛杂,口门宽六丈余,深五、六尺,潮涨至口内半里许。不能停泊船只,故以溪名。
大安溪海口(附房里溪、土地公港):在苑里溪南,离城九十里。源出火焰山北、铜锣湾山后面内山,湾曲过鲤〔鱼〕潭西下出角山口以后,泛滥无定。溪面宽约二里许,中间沙积成堆者三、四条,已有居民;水势分歧杂出。在北边近于房里街者,为房里溪;宽二十余丈,深七、八尺,有渡船以济行人。稍南,则土地公港;宽十余丈,深三尺,行人涉水而过。在南边近于大安者,为大安溪;又名顶店溪。宽二十余丈,深七尺零,亦有渡船。口门宽三十余丈,深七、八尺。房里、土地公港等口均系沙泥塞积,不能泊船;唯大安口外沙线稍顺,春、夏时可泊二、三百石小船,随潮出入。秋、冬水涸,不能停泊;大号商船,并无停歇者。潮涨至口内一里许。亦设有汛兵、口书、澳甲,随时稽查。
大甲溪:在大安口之南,离城一百零二里。出自淡、彰两处内山番界,不知其源;受石壁、铁砧山、大甲城诸水而入于海溪。面阔三里许,溪中巨石嵯峨,水势湍急,为淡、彰交界之险要(附议于后)。设有渡船,以济行人。溪口虽宽,近海之所沙线杂出,南分数条,至彰化界内五叉口相近之处而止。彼此渡船可以往来,外洋船只不能收泊。溪高于海,潮至口门而止,故仍以溪名。
——以上皆城南之溪水海口也。
竹堑港海口:在城北十里。溪源有二:一名金门厝溪,其源出五指山内〔山〕等处,向西北至船头庄而入海。一名凤山崎溪,其源出自铜锣圈,由咸菜瓮等处向西南与金门厝溪会合而入海。两溪均有渡船。该海口前本宽大,船只三百石者往来甚多,为竹堑郊商进出货物之要口;后因日渐淤塞,始改由香山口出入。现在口门宽二十丈,深八尺零;潮涨至口内半里许而止。一、二百石小船尚可随潮驶入,大船不能停泊。亦设有口书、澳甲,随时稽查。
红毛港溪:在竹堑海口之北,离城二十余里。源出羊矢窝,曲曲入海。来源既短,港又窄浅;口门宽六、七丈,深二三尺,行人涉水而过。溪高于海,潮至口门而止。沙线丛杂,间有附近渔船停泊;外来商船不能进出,故以溪名。
杨梅坜溪、头重溪、中坜溪:以上三溪均在红毛溪之北,离城四十五里。上分三支,均出杨梅坜附近各〔山〕发源,至大溪墘会合而入于海。来源既近,溪又浅狭,或系浅涉、或用桥梁,均无渡船。口门宽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大溪墘地方止。口外沙线阻隔,不能停船,故以溪名。
南嵌溪:在中坜溪之北,离城七十五里。源出铜锣圈,由桃仔园之南而入海。来源颇长,溪流窄浅,行人涉水而过;大雨时,系用竹筏过渡。口门宽六、七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口门而止。口外沙线阻隔,不能进出船只,故以溪名。
沪尾港海口:在龟仑岭之北、艋舺之西,离城一百四十里。港内分南、北、中三大溪,名曰内港。南溪之源出自大坝尖山,由大姑崁、三角涌向西北至新庄,与艋舺溪会合;至大稻埕折而西至关渡,与北溪合流而出沪尾。北溪之源出自三貂岭,南至水返脚、锡口转西南,过剑潭会磺溪至关渡,与南溪合流而出沪尾。中溪名艋舺溪,发源于狮头山,入拳山保大坪林折而向西至大加腊保,会南溪而入于海。南溪自新庄起、至艋舺溪边尾,另有小驳船往来驳货;北溪自暖暖、八堵起,至关渡、沪尾亦有小驳船往来;艋舺溪东至摆接保枋桥街,亦有小驳船往来。南北周围百余里之水,均由沪尾入海;与郡之鹿耳门、彰化之鹿港为全台三大口。潮涨时,南溪至新庄止,北溪至水返脚止;关渡以内系淡水,关渡以外系咸水。海口宽约三里许,两边皆有暗沙,止一口门可行船只;潮涨则宽,潮退则狭。口门以内至关渡相近之处,溪中另有沙梗一条;潮涨则隐,潮退则见。八里坌与沪尾街,须候潮涨时对渡,势甚险要(附载于后);另为淡属之第一大海口也。
磺溪:在关渡之旁,离城一百二十五里。自大磺山西南绕出关渡口,与大溪会合。溪甚狭,只有极小驳船可以往来。此溪在腹里,并非海口。
磺港:在金包里,离城一百九十余里。自磺山北起,由正北出海。来源既短,港又窄浅。口门宽八、九丈,深三、四尺,潮涨至口门止。外面沙线包裹,不能进出船只。
鸡笼澳海口:在淡属极北,离城一百六十五里。并无溪源,只有一澳。澳外即八尺门,有鸡笼、桶盘等屿三面环立;大小船只均得进出。口门愈出愈敞,不能以丈尺计;海深三丈零。船只出入不待潮涨,甚为要害(附载于后)。
顶双溪:在三貂岭之东南;自岭脚起、至溪边计程二十五里,离城二百二十里。其源发于三貂东面四近诸山,由东南入海。来源既近,溪又窄浅。口门宽八、九丈,深九尺零,有渡船;潮涨至口内半里许。口外沙泥淤塞,不堪泊船,故以溪名。
远望坑溪:在顶双溪之东南。发源于噶玛兰东面诸山,由东南入兰界而出海,为淡、兰交界之所(溪南属兰、溪北属淡);离城三百四十里。来源亦短,溪亦窄浅。口门宽十丈零,〔深〕八尺零,有渡船;潮至渡船处而止。口外沙泥丛杂,不堪泊舟,故以溪名。
——以上皆城北之溪水海口也。
(附)〔海〕防要害处所
查淡境自南至北袤长三百四十里,海■〈氵义〉林立;若处处可以往来船只,几有防不胜防之虑。兹幸天设之险,沿海一带均系铁板沙层层包裹;即如大甲、苑里、吞霄、红毛港、南嵌、磺港等口虽皆条条入海,而口外沙线阻隔,外来船只不能停泊,均可以不必防备。至大安、后垄、中港、香山、竹堑等口虽均可通舟楫,而口门窄小、沙线变迁,非熟悉口门者不能径入,大船亦难停歇,尚可随时防御;惟沪尾、鸡笼两口,最为紧要。又大甲溪于海口则不通船只,而溪面广阔,水势甚急,实为淡南天设之险。故均表而出之,以备稽考。
大甲溪:该溪发源于内山,一出番界,便渐宽展;至大甲相近之处,阔有三里许。溪中巨石小块层密不绝,颇难立脚。沙梗涌起三、四条,秋、冬水涸之时,一溪而变为三、四溪;或可徒步,或须船渡。将到门口之处,由南畔分流入于彰化界内五叉口之北者三条。内山不时有雨,外虽晴霁,水即奔腾而下;行人凡视内山昏黑、或闻巨石冲击声,即不敢涉,恐中途漂没故也。若春、夏大雨时行,便即一片汪洋;水急之时,即渡船亦不敢驶:真有万夫难越之势,淡、彰两处天设之险也。
沪尾海口:该溪海口宽有三里许,深有二丈余;两边暗沙围抱。口门虽紧要,而五、六百石之船均得随时出入,不必俟潮;五、六百石以上大船满载者,须俟潮涨出入:为各路商船经商之所。自沪尾、艋舺,计水程三十里。关渡在艋舺、沪尾适中之区,两山夹峙,河面不过一箭之阔。但潮水直抵艋舺以上,三、四百石商船尽可满载而乘出入;即大号商船,亦可半载而随潮进出。稍不留意,匪船可直达艋舺,诚为第一紧要之海口也。前有红毛人建造炮台一座,在口门内之北岸;因今昔殊形,已不合用。自嘉庆年间在外口门北岸建设新炮台,又有沪尾水师守备专辖,足资防御;而总须刻刻留心,不使稍涉大意也。
鸡笼澳海口:该澳并无溪源,三面皆山,独北面瀚海。港口又有鸡笼、桶盘等屿包裹,势尚周密。就大致而论,似不若沪尾口之紧要;一经体察情形、揣度形势,实较沪尾口为尤要。因沪尾口门较鸡笼虽宽,而两边沙线均隐没于水底;即素熟沙线者,稍不留意,难免搁浅,屡屡坏船。鸡笼则鸡笼、桶盘两屿高出海口,一望而知;即不熟路径者,亦得依循而入:则口门难易之不同焉,一也。沪尾有专设水师营,兵力众多,离艋舺参将营仅止三十里;如有警报,便可就近策应。鸡笼唯陆路汛兵九十名;离艋舺营五十余里,鞭长莫及,又无舟师:则兵力厚薄之不同焉,二也。沪尾行铺众多,居民稠密;又与艋舺各郊行声气相通,彼此得以救援。鸡笼郊铺本稀,僻处一隅,四近又无巨保大庄:此人力多寡之不同焉,三也。以此三者互相比较,孰要孰缓?显而易见。是以咸丰四年小刀会匪王位等肆扰台北,则窜鸡笼而不窜沪尾;八年春间王位余党复来窥伺,则游奕于鸡笼而不逞志于沪尾者:其明证也。同治元年六月间沪尾新立马头,设关征税;鸡笼本不在通商马头之列,乃各国洋艘咸以鸡笼口面较宽于沪尾,情愿收入鸡笼、远赴沪尾完税。遂经领事申陈上宪,增开鸡笼子口:是又明证也。夫海口之难易、人方之多寡,均系生成之势,不能勉强。若汛防之多寡,尚可设法;倘就沪尾水师营中抽调百余名前往添防、又于艋舺陆营中酌添数十名,则共有二百余名之汛兵,或可藉资防御。不然,实有孤虚之虑。管见所及以附陈。
·城池
查淡水厅同知一缺,系雍正元年增设彰化县时兼设一同知缺,稽查北路捕务;仍附彰化县,并无专辖地段。雍正九年,始分大甲溪以北至鸡笼止均归淡水同知管辖,移驻竹堑。该处本系竹堑巡检分防之地;自移驻淡厅后,于雍正十一年环植莿竹,周围四百四十丈,东、西、南、北各设门楼。干隆二十四年,四城上各增建炮台一所。嘉庆十八年,因居民稠密,开拓基址,增筑土堡;周围一千四百余丈,东、西、南、北各设木栅。道光六年,前督部堂孙巡台,绅耆请改建城池;奏奉谕旨准行。经前台湾道孔亲诣复勘:若循原建,则太狭;循后筑土堡,则又太宽。因而内外拆毁,改定周围八百六十丈,墙身高一丈五尺,基底一丈六尺,上阔一丈二尺,入地深一丈。初议建设砖城,后改用石条夹砌石块;于道光七年六月兴工、九年八月报竣,现均完固。
城垛:九百七十四垛,各高三尺。城门四:东曰「迎曦门」、西曰「挹爽门」、南曰「歌熏门」、北曰「拱宸门」。各有城楼一座,上下二层;高各二丈零九寸。濠沟:周围共八百六十丈。南门口阔一丈二尺,余俱宽八尺;各深七尺。
·衙署
淡水厅署:在竹堑城内适中之区。坐东向西(甲庚兼卯酉向)。
艋舺县丞署:在新庄街。查艋舺县丞,本系巡检缺,衙署在八里坌。干隆十五年因风灾倾坏,移驻新庄。五十五年,改为县丞。嘉庆十四年,改为艋舺县丞;现仍驻新庄。
大甲巡检署:在大甲土堡内。查该巡检本驻彰化之鹿港,名鹿港巡检;于嘉庆十四年,奉文移驻大甲,改为大甲巡检。
竹堑巡检署:在竹堑城南门内,离厅署半里许。现兼司狱。
训导署:在竹堑城内东南。该训导本系彰化县训导,后移驻竹堑,为淡水厅训导。迨开设噶玛兰厅,则又兼辖噶玛兰学务。
·铺舍
查淡属无驿递,原设铺递自大甲起、至鸡笼止共一十一处。铺兵三十名工食等银,归彰化县坐支。后开辟噶玛兰厅,奉文添设;随即详请,将原设十一铺内之淡水、鸡柔山、金包里、鸡笼四处裁汰,改为艋舺、锡口、水返脚、暖暖四铺。又添设柑仔濑、灿光寮、三貂三处,共七处。
计共铺司七名、铺兵二十八名,火炬、工食等银归淡水厅坐支。今逐铺开列于左:
大甲铺:南离大甲溪淡彰交界之所五里、北离猫盂铺二十里。铺兵三名。
猫盂铺:南离大甲铺二十里、北离吞霄铺十里。铺兵三名。
吞霄铺:南离猫盂铺十里、北离后垄铺三十里。铺兵三名。
后垄铺:南离吞霄铺三十里、北离老衢崎〔铺〕二十五里。铺兵三名。
老衢崎铺:南离后垄铺二十五里、北离南嵌铺七十五里。铺兵三名。
竹堑铺:南离老衢崎铺一十五里、北离南嵌铺七十五里。铺兵三名。
南嵌铺:南离竹堑铺七十五里、北离艋舺铺三十里。铺兵三名。
——以上七铺,系属原设,今仍旧;归彰化县支给工食。
艋舺铺:南离南嵌铺三十五里、北离锡口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三名。
锡口铺:南离艋舺铺十五里、北离水返脚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三名。
水返脚铺:南离锡口铺十五里、北离暖暖铺二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暖暖铺:南离水返脚铺二十五里、北离柑仔濑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系就原设之淡水、圭柔山、金包里、鸡笼四铺裁汰改设。计共添铺司四名、铺兵七名。
柑仔濑铺(一名枫仔濑):南离暖暖铺十五里、北离灿光寮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灿光寮铺:南离柑仔濑铺十五里、北离三貂岭铺十五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三貂岭铺:南离灿光寮铺十五里、北离远望坑五十里。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以上三铺,系属添设。统共原设、新添,计一十四铺,归淡水厅坐支。
·隘寮
淡地内山一带处处与生番交界,原有土牛、红线为界。阅今久,红线已经灭迹,土牛遗址模糊;农民近界之区,时为生番所害。是以要害处所,均设有隘寮、铳柜,以防生番而卫农民。但有隘必有丁,有丁必需粮。或系官隘、或系民隘,统计自南至北二十九处,详载于左:
火焰山隘(民隘):由四近民居禀请开辟荒地,设隘防番;隘粮等费,即就新垦地亩按甲抽租,由隘首收(?)支应,官不与闻;故名民隘。在城正南,离城一百一十里。隘以内即番界,西南即大甲溪。
日北山脚隘(民隘):本在日北山脚,后经移入鲤鱼潭高岭处所;在苑里保内,城南一百里火焰山隘之北。
三叉河隘(民隘):在苑里保内山高岗处所,城南九十里日北山隘之北。
内外草湖隘(民隘):本系高埔隘,后经移入苑里保东首内山。又有南势湖隘一座,亦裁撤归并一处。在城南七十里三叉河隘之北。
铜锣湾隘(官隘):由官详请设立。寮粮由官给发四成,在于屯租项下坐支;其余六成,由四近新垦民地派收:故名官隘。在后垄保铜锣湾之内横岗要害处所,城南六十五里,在草湖隘之北。
芎中七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在后垄保芎蕉湾、中心埔、七十份三庄之内,城南六十里铜锣湾隘之北。
大坑口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本系中隘,后经移入后垄保内山横岗,城南五十五里芎中〔七〕隘之北。
蛤仔市隘(官隘):亦系官四、民六,由屯租内坐支。在后垄保蛤仔市内山横岗,城南五十里大坑口隘之北。
嘉志阁隘(民隘):本在外间,后经移入后垄保内山横岗,城南四十八里蛤仔市隘之北。
南港仔隘(民隘):在中港保南港之内山横岗,城南三十九里加志阁隘之北。
三湾隘(民隘):在中港保三湾内山横岗,城南稍偏东三十三里南港仔隘之北。
小铜锣圈隘(民益):本系中港尖山隘,后经移入五指山左角,仍中港保内;城南稍偏东三十里三湾隘之□。
金广福大隘(民隘):另有拨充屯租帮贴隘粮。该隘本分设于堑城东厢之盐水港、南隘、茄苳湖、石碎仑、双坑、大崎、金面山、员山仔各处,后因荒地日辟,已越各隘之内,故将以上各隘一并裁撤,归作一处,移入内山五指山之右角。沿山十余里均设铳柜,为各隘之最大者。离城东三十五里小铜锣圈隘之北。
树圮林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二十五里金广福隘之北。
矺仔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里树圮林隘之北。
横山隘(民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二里矺仔隘之北。
猴洞隘(隘):在东厢内山横岗,城东三十四里横山隘之北。
以上金广福隘至猴树洞隘共五处,就山向而论,则系东南巽已等方;若在地段而论,均在堑城之东首左右相近处。
九芎林隘(即南河隘。民隘):另官给口粮十名,在屯租项下坐支。在东厢内山要隘处,城东四十里猴洞隘之北。
咸菜瓮隘(民隘):在东厢内山叉口,城东五十里九芎林隘之北。
大铜锣圈隘(民隘):本在四方林地方,后经移入桃涧保内山要处,城东五十三里咸菜瓮隘之北。
大坪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紧要横岗,城东五十八里铜锣圈隘之北。
溪洲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横岗处,城东六十里大坪隘之北。
大姑崁隘(民隘):在桃涧保内山交界,城东六十五里溪洲隘之北。
三角涌隘(民隘):在海山保内山横岗,城东七十四里大姑崁隘之北。
横溪隘(民隘):在摆接保内山紧要处,城东八十里三角涌隘之北。
暗坑仔隘(民隘):在摆接保内山要所,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横溪隘之北。
万顺寮隘(民隘):在拳山保北首内山横岗,城东北一百四十里暗坑仔隘之北。
十份寮隘(民隘):在石碇保内山叉路口,城东北一百七十里万顺寮隘之北。
三貂岭隘(民隘):在芝兰保三貂社民番交界处,城东北一百九十五里十份寮隘之北。
——以上南北共隘寮二十九处,均系防御内山一带生番而设。
·营汛
北右营
查该营原设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一员、外委七员、额外三员、兵丁七百二十六名,驻扎竹堑,隶彰化北路协副将统辖。道光十年间,将镇标右营游击一员,又将镇标右营内改拨千总一员,左、右营内改拨把总二员、外委二员、兵丁三百名移驻竹堑,改为北右营。以原设守备并新添兵丁移驻大甲,为北右营中军。统计游击一员、千总三员、把总六员、外委九员,额外三员、马战守兵共一千零二十名;现在驻扎:
竹堑城内营:游击一员(衙署在城东南)、千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外二员(衙署均在游击署左右)、额兵二百九十八名。
杨梅坜汛:把总一员(带管香山海口等塘)、额兵六十七名。
香山塘:额兵一十名。
竹堑海口塘:额外一员、额兵一十二名。
桃仔园汛:把总一员(带管南嵌塘)、额兵二十五名。
南嵌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六名。
中港汛: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兵五十八名。
后垄汛:千总一员(带管嘉志阁、白沙墩等塘)、额兵五十三名。
嘉志阁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八名。
白沙墩塘:外委一员、额兵十名。
大安汛:把总一员(原系蓬山汛,嘉庆十四年奉文移改,带管猫盂、吞霄、大甲等塘)、外委一员、额兵七十四名。
吞霄塘:额兵一十名。
猫盂塘:额兵五名。
大甲塘:外委一员、额兵三十名。
大甲汛:守备一员、千把总一员、外委一员、额兵二名(系添设)。
铜锣湾汛:把总一员、额兵六十名(添设)。
斗换坪:外委一员、额兵四十名(添设)。
艋舺营
查该营本系北路淡水营,原设都司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五员、额外一员、兵丁六百三十三名,彰化北路协副将统辖;于嘉庆十一年奉文,就台添募水兵一百五十名。嘉庆十三年,将福建水师营游击移驻艋舺,改为艋舺营游击;将原设都司一缺移驻台湾水师右营。又将兴化协左营守备移驻沪尾,为沪尾水师守备;管辖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又将延平左营守备移艋舺,为艋舺营中军守备,管辖陆路弁兵;其应添千总、外委,均由台湾各营酌拨。嘉庆十五年,就台协水师三营裁拨台募水兵一百九十八名到淡添设。道光四年,又奉文将艋舺游击改为水师参将;又在内北各营添拨陆路兵五百一十九名,除抽出一百名拨入噶玛兰营外,实添兵四百十九名,共陆路兵七百名、水师兵七百名,驻扎艋舺;管辖艋舺陆路中军守备、沪水水师守备兼辖噶玛兰营都司、头围汛守备,统辖水陆地方。统计水师参将一员、陆路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五员、额外二员、马战守兵共七百名、水师营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三员、步守兵共七百名(守兵内有舵工、炊粮十四名)。现在驻扎:
艋舺本营:参将一员(衙署在艋舺衙之北)、中军守备一员(衙署与参将署附近)、轮防千把总一员、协防外委一员、兵丁四百零五名(原设)。
大鸡笼汛:轮防千把总一员、兵丁九十名(原设)。
大三貂港口汛:把总一员(兼辖灿光寮塘)、兵丁三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海山口汛:代防外委一员、兵丁六十名(原设)。
水返脚汛:外委一员、兵丁三十五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马鋉汛:外委一员、兵三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北投汛:外委一员、兵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三瓜仔汛: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龟仑岭塘:兼防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暖暖塘:外委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灿光寮塘:把总一员、兵丁一十名(嘉庆十三年添设)。
驻扎沪尾炮台:水师营守备一员、轮防千把总一员、兵丁五百六十六名(嘉庆十年添设)。
金包里汛:代防外委一员、兵丁五十名(原设)。
八里坌汛(汛弁由炮台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设)。
石门汛(汛弁由金包里汛兼防):兵丁三十名(原设)。
北港汛:兵丁五名(原设)。
小鸡笼塘:兵丁五名(原设)。
沪尾营战船(共设舵工、炊粮兵丁一十四名,即在水师守兵之内):原设六只(均编「波」字号),添设守港战船八只(内「知」字号四只、「方」字号四只)。
·屯丁
查台湾各属均有屯丁,系干隆五十三年公中堂福议以台地已经归化之熟番充作屯丁,仿照四川屯练之例,就社立为屯营。按社之远近、就番之多寡,分别大小屯,各立名目;另设统辖千总、专辖把总外委。清厘界外埔地,发给屯番自行耕作,所谓按丁授地,即古屯田之法、治民于农之意。无事则令其就近耕作,防生番;有事则拣调出屯,令其冲锋御敌:均甚得力。其屯弁、屯丁应需俸饷,即将界外新垦溢额田园按甲征租,按名散给。淡属计共四屯,额设千总一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屯丁一千四百名。所有屯番一切词讼等件与千总、外额应革应补各事宜,均归鹿港理番同知专管;屯租归淡厅征收,每年按春、秋二季会同鹿港厅散放。所有各屯目,开列于左:
竹堑屯(地段在城东乡一带):额设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
麻薯屯(地段在彰化界内大甲溪内山一带,因其耕作园地半属淡属大甲等处,故归淡厅征收散放):额设千总一员(统辖四屯)、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屯丁四百名。
日北屯(地段在堑南苑里保内山一带):额设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武朥湾屯(地段在堑北芝兰等保):额设外委一员、屯丁三百名。
以上共计四屯,计屯丁一千四百名。上年酌调数百名同往内地随军战阵,颇称悍勇;即彰化匪徒滋事,带兵文武不时调出,亦甚得力也。
·桥渡
淡属自南至北袤长三百余里,中间溪河甚多,均发源于内山而入于海。亦有发源殊途,至半途而汇成一条者;亦有发源一处,至半途而分出二、三条者。大约离源较近之区,溪水较小,均用桥梁;海口较近之处,溪河渐大,则用渡船。亦有早溪水浅,可徒涉者。今先其大路、后其四乡,分别开列于左:
大甲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小船二只。
房里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小船一只。
吞霄溪渡:系义渡。中船一只。
后垄溪渡:系有两渡:街南名南河渡、街北名北河渡,均义渡。各船一只。
中港溪渡:系官渡。大船一只。
盐水港渡(即在香山口之内):系官渡。中船一只。
金门厝渡:系义渡。船一只。
凤山崎渡:系官渡。船一只。
艋舺溪渡:系义渡。船一只。
沪尾溪渡:系船户自置。往来驳载人货,均有定价。每日船只多寡不定。
锡口溪渡:民渡。船一只。锡口至鲫鱼坑,共计六渡。往来行人自锡口起、至暖暖止,或走东岸、或走西岸、或坐驳船,以天时之晴雨、溪水之大小,随时变更无定。
五堵渡:官渡。船一只。
六堵渡:官渡。船一只。
八堵渡:官渡。船一只。
四脚亭渡:官渡。船一只。
鲫鱼坑渡:官渡。船一只。
苎仔潭渡(三貂岭脚):官渡。船一只。自五堵渡起、至苎仔潭渡止,共六渡;均在水返脚以上一带溪洲之内。
粗坑口渡(三貂岭东面脚下):官渡。船一只。
顶双溪渡:官渡。船一只。
远望坑渡:官渡。船一只。
以上粗坑口、顶双溪、远望坑三渡,均在三貂岭东面。
——以上南自大甲起、至噶玛兰交界止,为南北必由之渡;沪尾溪渡,为艋舺、沪尾往来必由之路。
中港大桥:〔在〕中港新街顶。
妈祖宫口桥:在中港旧街中。
塭仔头桥:在中港溪墘。
瓦窟沟桥:在厅治南门城边。
湳仔桥:在厅治北门外二里。
杨梅坜桥:在杨梅街南。
仁者桥:在杨梅坜与中坜适中之区。
中坜桥:在村口。
桃仔园桥:在街口。
锡口街桥:在街口。
水返脚桥:在村口。
——以上各桥,南北往来必由之路。
关渡口渡:在兴直保。艋沪往来道中之区。
八仙渡:在艋舺东南。
狮头渡:厅北一百二十里和和洲。
塭仔渡:在兴直保。由新庄往沪尾之路。
成仔寮渡:厅北八里坌保。
摆接渡:由大姑崁至新庄之路。摆接保。
港仔嘴渡:厅北摆接保。
柑椽渡:厅北摆接保。
员林渡:厅北摆接保。
横溪渡:厅北海山保。
三角涌渡:厅北海山保。
圭母卒渡:厅北大加蚋保。
番仔沟渡:厅北大加蚋保溪仔尾洲。
溪洲底渡:厅北兴直保。
剑潭渡:厅北芝兰保。
社仔渡:厅北大加蚋保。
白石湖渡:厅北芝兰保。锡口对渡。
搭搭攸渡:厅北大加蚋保。
黑族湾渡:厅北芝兰保。
樟树湾渡:厅北石碇保。
马陵坑渡:厅北石碇保(以上皆堑北)。
头湾渡:厅南大北埔保三湾内山。
九信埔渡:厅南中港保坑埔。
龟山头渡:厅南后垄保中心埔下。
车路潭渡:厅南后垄保。
——以上南北各乡之渡。
隆恩牛埔桥:厅治西厢。
槺榔牛埔桥:厅治西北厢。
内坜溪桥:厅北桃涧保。
茄苓溪桥:厅北桃涧保。
坡角桥:厅北兴直保。
榕树桥:厅北海山保潭底庄。
太平桥:厅北海山保潭底庄。
三板桥:厅北大加蚋保。
金安桥:厅北芝兰保金包里。
横溪桥:厅北芝兰保金包里。
永安桥:厅北芝兰保芝兰街。
和尚桥:同上。
北投庄石桥:厅北芝兰保。
淇里岸石桥:厅北芝兰保。
淇里岸柴桥:同上。
万福桥:厅北兴保直和尚洲。
公司田桥:厅北芝兰保。
——以上皆南北各乡之桥。
·道里
淡属地界与隘封毗连者,南止彰化县、北止噶玛兰厅;共余东西,一系内山、一系沿海,路径杂出,不及详载。现将南北两路往来必由之处,开列于左:
厅城由南门(歌熏门)出至香山塘八里、香山塘至老衢崎铺七里、老衢崎至中港街十里(系尖站)、中港街至后垄十五里(宿站)、后垄至白沙墩汛二十里、白沙墩汛至吞霄十里、吞霄至猫盂铺十里(尖站)、猫盂铺至房里五里、房里至大甲汛一十五里(宿站)、大甲土城至大甲溪南岸彰化交界止五里。
——右系厅城南路,共计一百零五里。
厅城由北门(拱宸门)出至凤山崎一十二里、凤山崎至大湖口一十里(尖站)、大湖口至杨梅坜汛一十五里、杨梅坜至中坜一十八里(宿站)、中坜至桃仔园汛三十里(尖站)、桃仔园至龟仑岭顶汛一十里、龟仑岭起至海山口汛十五里、海山口汛至艋舺里(宿站)、艋舺汛至锡口铺十里(由艋舺转西至关渡十五里、关渡至沪尾海口十五里)、锡口铺至水返脚汛(铺)十五里(尖站)、水返脚至暖暖汛(铺)二十五里(宿站。由暖暖转西北过狮球岭至大鸡笼街五里)、暖暖至三貂岭脚三十里(尖站。由岭脚向北至大鸡笼山北面沿海止,计五里)、岭脚向东至岭顶五里、岭顶向东南〔至〕顶双溪二十里(宿站)、顶双溪向南至远望坑淡、兰交界处二十里(入兰界五里草岭地方系站)。
——右系厅城北路,〔共计〕三百四十里(若至大鸡笼山北沿海止,实三百里)。
●噶玛兰厅舆图纂要
噶玛兰厅图
泖鼻山图
北关图
头围街图
苏澳港图
噶玛兰厅舆图识
噶玛兰厅舆图表
噶玛兰厅舆图册
噶玛兰厅舆图总说
·噶玛兰厅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泖鼻山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北关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头围街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苏澳港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噶玛兰厅舆图识·
噶玛兰厅治,乃台湾山后滨海之区也。初属番薮;嘉庆二年,民人吴沙率漳、泉、广三籍之人入其地,和番酋辟草莱,十余年间垦得地段东西广二十五里、南北袤一百四十五里。嘉庆十五年,始请设官输赋;于是噶玛兰遂附神州矣。然而民力未充,诸多草创;是以城池不过土堡,屋宇不过茅茨,关隘、津梁则因其地势而略加经营,坊里、山川则就其土音聊为附会。盖新开僻壤无从考献征文,故于履勘所经之处,随时随地谘父老之传闻、详志书之记载,参稽互校,不惮跋涉,斯于今昔情形稍可征信。其间如黄总大坪、头围捷经,苏澳、北关、泖鼻诸要隘吃紧之区,皆志乘所不载与载而不详者,兹特逐处表而出之。且因正图限于纸幅,难以明晰,故又另图附后;庶乎一览了然,差与空谈无据者有间欤!
·噶玛兰厅舆图表·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噶玛兰厅舆图册·
疆界
坊里(于治道有关及险要处方载,余俱略之)
山水(附津梁)
城池(关隘附)
衙署
铺舍
防汛
道里
·疆界
广:东西二十五里。
袤:南北一百四十五里。
噶玛兰在淡水后山,形如弯弓。东滨大海,西邻生番,南尽苏澳,北接淡水大三貂溪为界;大局坐干向巽。按「志」载:自三貂过溪由头围入厅治,至苏澳袤长一百四十五里。今除去崎岖纡折占去里数不计外,仅存平径九十里。
东界:至过岭仔一十五里,与海为界。
南界:至零工围山二十五里,与生番为界。
西界:至枕头山后大陂山十里,与生番为界。
北界:至大三貂溪远望坑九十五里,与淡水为界。
东南:至苏澳五十里,与大南澳为界。
西南:至叭哩沙喃三十里,与王字番为界。
东北:至泖鼻山水程九十五里,与淡水洋面为界。
西北:至宰牛寮内山八十里,与淡水分界。
·坊里(于治道有关及险要处方载,余俱略之)
在城东:东门街、五围三结街(兰城未入版图时,以竹为籓;民间呼为三结街。今虽建四门土堡,尚从旧称)、厅衙口。
西:镇西街、十字街、文昌宫口、义仓口。
南:振南街、妈祖宫前。
北:北门街、中北街、十六坎、十字街头、武营、武营后、圣王庙、船仔街。
——右在城街市。
民壮围堡(庄三。城东三里起):民壮围(三里)、过岭仔庄(十三里)、下渡头(三里)。
罗东堡(庄二。城南十五里起):罗东庄(二十里)、罗东街(十八里)。
那美堡(庄四。城南二十二里起):打那美名庄(二十二里)、红水沟庄(二十二里)、内员山庄(二十五里)、冬瓜山庄(三十里)。
员山堡(庄七。城西七里起):员山仔庄(七里)、大湖庄(十里)、吧荖郁庄(十里)、大三阄庄(十里)、颖广庄(七里)、深沟庄(十一里)、内湖庄(十二里)。
淇武兰堡(庄七。城北五里起):梅洲围(五里)、四围庄(六里)、柴围庄(十里)、大塭(十里)、早溪庄(十五里)、淇武兰庄(十六里)、汤围庄(二十里)。
茅仔寮堡(庄三。城东南十五里起):茅仔寮庄(十五里)、大埔庄(二十里)、鼎橄社(二十二里)。
利泽简堡(庄三。城东南二十六里起):利泽简庄(二十六里)、马赛庄(三十五里)、苏澳庄(五十里)。
溪洲堡(庄三。城西南十五里起):顶溪洲庄(十五里)、叭哩沙喃庄(二十五里)、泉大湖庄(二十五里)。
清水沟堡(庄三。城西南十四里起):歪仔歪庄(十四里)、清水沟庄(十五里)、鹿埔庄(二十里)。
头围堡(庄四。城东北十二里起):大窟庄(十二里)、白石脚(二十二里)、港仔墘(二十六里)、头围庄(三十里)。
——右在乡十堡。
·山水(附津梁)
龟山(一名龟屿):厅东北六十里,属头围堡。自苏澳一带礁石穿海而来,孤峰独耸,其形如龟;浮于海面,萦波蹩躄,沙汕蜿蜓,天然作厅治门户。山周一百余里,高一百余丈;中汇一潭,水极深甘。有渔人一、二百户,结网其间。东临大海,西距乌石港水程六十里,南通苏澳、北达泖鼻水程各九十里。惟其四面均无港澳,是以商船不能停泊,不过偶尔寄候风潮而已。
摆燕山(上五里、下六里):厅治西二十八里,属外员山堡。山形如燕翅双垂。
冬瓜山(上五里、下六里):厅治南三十里,属罗东堡。加礼远港发源处。
马赛山(上六里、下六里):厅治南四十里,属打那美堡。攒峰滴翠,叠嶂凝青;为兰城东南一大屏障。
外员山(上三里、下四里):厅治西二十五里,属员山堡。一拳奋立,西瞰大溪。其下皆石汕,水大亦不能崩决。
大陂山(上六里、下五里):厅治西十五里,属员山堡。北接五方旗、南亘枕头山,青苍弥望中一峰特拔。
五方旗山(上三里、下四里):厅治西北二十一里,属头围堡。五方排列,峭立险峻如竖旗帜。道光癸未匠匪林泳春滋事,提宪许曾于此地屯军制胜。
凤头山(上七里、下九里):厅治西北二十三里,属淇武兰堡。俗呼扩仔山。一峰孤耸,高插云霄;山南有大、小风洞。
金面山(上六里、下五里):厅治西北二十五里,属淇武兰堡。为兰中灵秀独钟之薮。
头围后山(上七里、下八里):厅治北三十五里,属头围堡。连冈叠嶂,绵亘磅礴。北走嶐嶐,南连金面;后通头围、外澳石空岭,有小路一条,不过数十里可达艋舺。
圳头山(上三里、下三里):厅治西十二里,属员山堡。盘拿腾掷,特起三峰;为厅治过脉处。
大湖山(上三里、下三里):厅治西南二十余里,属溪洲堡。连屏竞秀,竟日云烟变灭,莫可名状;为厅治少祖山。
大叭哩沙喃山(上八里、下五里):厅治西南五十余里,属清水沟堡。层峦叠嶂,鸟道行回;虽盛夏必袭裘而入。道光九年秋,总兵刘廷斌剿办和兴夫匪,曾屯兵于此。
小叭哩沙喃山(上五里、下五里):厅治西南二十里,属清水沟堡。深林密箐,险仄严寒,与大叭哩沙喃等。
泖鼻头山(上三里、下三里):厅治北水程九十里,属淇武兰堡。俗呼泖鼻。石齿嶙峋,形如象鼻;长约十余丈,直生入海。「使槎录」谓台郡祖山。舟行至此,南北异风、潮汐反■〈日凡〉。有小澳,底皆礁石;潮涨时水深七、八尺,可泊三、四百石小船。兰舟往鸡笼者,必至此处停寄,候东北风转驶而行;渡五虎门者,必对准泖鼻放洋。
——右山十五条(皆除崎岖屈折,就地形平径准算)。
苏澳岭(上三里、下二里):厅治南五十里,属那美堡。虽不甚高,而险巇偪仄不亚草岭。当日议建南关于海岸两山之间;后因添设苏澳汛,遂不果行。
嶐嶐岭(上五里、下五里):厅治北七十五里,属淇武兰堡。石磴如梯,险逾草岭;为入兰初辟孔道,今路改由草岭。
草岭(上六里、下五里):厅治北九十五里,属淇武兰堡。自大三貂溪而来;阁道蚕丛,草树阴翳,险滑处肩舆几不能进。又有下顶双溪、远望坑、牡丹坑诸险。入兰要隘,此为第一。
——右岭三条(就地形平径准算)。
加礼远港:厅治东南二十八里,属茅埔寮堡。港口较乌石港计深三尺,底无礁石,三、四百石米船可直收入沙岸;为兰中扼要。
马赛港:厅治东南三十五里,属利泽简堡。港口水深五、六尺。
以上二港,皆归乌石港挂验。
苏澳:厅治南五十里,属那美堡。为兰境东南尽界。澳口有石屿三堆浮于水面,名曰三仙台。澳左为北风澳,可避北风;右亦如之,可避南风。横直各阔五、六里,水深六、七丈;四、五千石巨舰可容出入。惟底皆大板礁石,拋椗入水往往钓挂不住,则常〔有〕拋椗之虞,且无内港湾避;一遇狂颷暴发,又防触礁冲山:故商船往来甚少。相传明嘉靖四十二年,海寇林道干曾踞数月;以其伙伴多病,散去。我朝洋逆蔡牵、朱濆及林■〈日耎〉等,亦曾谋占此地为巢。自附版图后,则萑苻悉泯矣。
乌石港:厅治北三十五里,属头围堡。口窄礁多,水深五、六尺;仅容三、四百石米船出入。港口沙汕,一、二年必随风一转徙,南北迁易无常。道光六年,奉文定为噶玛兰正口,并准免其配运。
——右港三条、澳一条。
清水沟溪:厅治南十二里,属罗东堡。由鹿埔发源;汇众水出溪洲尾,与浊水溪合流。
泉大湖溪:厅治西南二十里,属溪洲堡。由大湖山发源;经小叭哩沙喃至溪洲南,与浊水溪合流。
马赛溪:厅治东南三十里,属利泽简堡。由内山发源;经番社达苏澳岭脚入海。
西势大溪:厅治西南三十里,属清水沟堡。源出内山脚;经大叭哩沙喃、浊水溪、大三阄、下渡头,汇乌石港入海。
浊水溪:厅治西南三十里,属清水沟堡。由玉山脚经大叭哩沙喃至崩山,与南势大溪合而复分;从溪洲民壮围至过岭仔复合流,由乌石港入海。
——右溪五条。
下渡头(即船仔头):厅治东一里,属民围堡。由清水溪东流至厅西关外折而北行,直达乌石港入海。有小红船驶至头围,水程三十里。
奇立简渡:厅治东南十里,属茅仔寮堡。东势海口大路;下连浊水溪。官渡。即利泽港。
溪洲渡:厅治西七里,属罗东堡。即浊水溪;上接叭哩沙喃、下通清水沟。官渡。
七结渡:厅治西五里,属内员山堡。达新城仔。官渡。
金包里股渡:厅西七里,属内员山堡。上通叭哩沙喃、下达七结。官渡。
三阄渡:厅治西里余,属内员山堡。上通新城仔、下达船仔头。官渡。
——右渡五条。
员山桥:厅治南二十四里,属罗东堡。通生番境界,入山采樵要路。长七丈,高二尺。
珍珠里桥:厅治南二十六里,属罗东堡。通马赛大路。长五丈,高丈余。
打那美桥:厅治南二十六里,属打美堡。通珍珠里简大路。长五丈,高丈余。
东瓜山桥:厅南三十里,属那美堡。通马赛大澳大路。长十丈,高一丈八尺。
二结桥:厅南八里,属罗东堡。通罗东大路。长三丈,高八尺。
四结桥:厅南十一里,属罗东堡。通罗东大路。长四丈,高一丈五尺。
五结桥:厅南十五里,属罗东堡。通奇力简、苏澳大路。长四丈余,高一丈五尺。
三角桥:厅南八里,属罗东堡。长五丈,高丈余。
头围北门桥:厅东北三十里,属头围堡。长一丈,高一丈。
三围桥:厅西北二十二里,属头围堡。通头围大路。长五丈,高丈余。
四围桥:厅西北五里,属头围堡。通头围要路。长五丈,高丈余。
马赛桥:厅东南三十里,属利泽简堡。通苏澳要路。长二十丈,高八丈。
——右桥十二条。
·城池(关隘附)
隘者,系与生番交界之地,生番出没无常,每百十成群,越民界状杀民人,猛甚狼虎;故于山峡交界之处,设隘寮于山顶,催募丁壮常川轮防。远见生番出头,即放炮为号,四乡群起而御之。
东门:震平门。
南门:离顺门
西门:兑安门。
北门:坎兴门。
——右兰厅四门。
北关:在厅东北五十里,属头围堡。自山脚至海滨约二百余步,大石嶙嶙,高峻不可攀援。嘉庆二十四年,建关门一座;连山尽海,横截大道。横、直各十二丈,高四尺,厚三尺;楼垛俱全。为全兰咽喉(因年久倾塌,应修葺)。
——右关一座。
摆燕隘:厅南二十八里,属外员山堡。隘丁十三名。在鹿埔北,通生番界。
鹿埔隘:厅西二十五里,属外员山堡。隘丁十名。在鹿埔岭下,通生番界。
外员山隘:厅西二十五里,属外员山堡。隘丁十二名。在员山庄,通生番界。
马赛隘:厅南五十里,属那美堡。隘丁十二名。在马赛庄后,通生番界。
施叭坑隘:厅南四十里,属那美堡。隘丁十二名。在施叭口,通苏澳小路。
枕头山隘:厅西六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十名。在枕头山后,通生番界。
颖广庄隘:厅西七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十九名。在颖广庄后,通生番界。
大湖隘:厅西南二十里,属溪洲堡。隘丁十二名。在内山。此处另有小路一条,可通淡水艋舺、大坪林。
内湖隘:厅西十五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六名。在内湖山前,通生番界。
大叭哩沙喃隘:厅西南五十里,属清水沟堡。隘丁十二名。在番山前,重溪环绕;过溪,即额刺「王」字生番,最为险要。山后另有小路一条,可通淡水咸菜瓮、九芎林与大湖。内山小路,皆当时预筹进山备道,以策应缓急者也。
葫芦堵隘:厅西二十五里,属罗东堡。隘丁六名。在葫芦庄后,通生番界。
泉大湖隘:厅西二十五里,属内员山堡。隘丁十三名。在泉大湖山前,通生番界。
四围隘:厅西北八里,属头围堡。隘丁六名。在四围庄后,通生番界。
柴围隘:厅西北十里,属头围堡。隘丁五名。在柴围左,通生番界。
三围隘:厅西北十二里,属头围堡。隘丁五名。在三围左,通生番界。
汤围隘:厅西北十七里,属头围堡。隘丁八名。在汤围庄左,通生番界。但其水太热,禾稼多为泡伤;远处稍差。
白石山隘:厅西北二十里,属淇武兰堡。隘丁八名。在白石山下,通生番界。
金面山隘:厅西北二十五里,属淇武兰堡。隘丁八名。在金面山下,通生番界。
三阄隘:厅西北五里,属头围堡。隘丁八名。在三阄庄后,通生番界。
大陂隘:厅西北十五里,属头围堡。隘丁八名。在大陂右,通生番界。
——右隘二十条。
·衙署
噶玛兰通判署:城东门。
头围县丞署(管理乌石港口挂验):头围堡。
罗东巡检署(因兼理司狱事,暂驻城内):城东门。
·铺舍
兰治大路,惟北门外一条直达淡水分界大三貂社。其余各门,俱无铺舍。
兰城铺(在城):北至沙仑十二里。
沙仑铺:北至乌石港铺十八里、南至兰城铺十二里。
乌石港铺:北至北关二十里、南至沙仑铺十八里。
北关铺:北至嶐嶐岭二十里、南至乌石港二十里。
嶐嶐铺:北至淡、兰交界大三貂溪二十五里。
——右铺舍五所。
·防汛
噶玛兰营都司署:城南门。管领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二员、外委四员、额外四员、步战兵四百五十五名、守兵二百四十名。
兰营城汛:城南门。
溪洲汛:厅南十五里。属罗东堡。轮防把总一员、兵四十名。
加礼远汛:厅东南十五里,属茅仔寮堡。轮防额外一员、兵三十名。
三阄汛:厅西北十二里,头围堡。轮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头围守备署:厅西北三十里,头围堡。管领兵丁一百名。
乌石港汛:厅西北三十五里,头围堡。轮防外委一员、兵十名。
嶐嶐汛:厅北六十里,淇武兰堡。轮防千总一员、兵五十名。
北关汛:厅西北四十里,头围堡。轮防外委一员、兵四十名。
——右防汛十所。
·道里
东:出震平门转东北一里船仔头,有红渡船由水路十五里至过岭仔,转北行十五里至头围街、五里为乌石港口。
南:出离顺门转西南三里民壮围、七里奇立板,转南五里溪洲渡、五里罗东街,再转东南六里利泽简、六里猴猴庄、三里马赛港、五里冬瓜山、十里苏澳。
西:出兑安门五里大三阄、五里枕头山,与生番交界。
北:出坎兴门二里新店、八里四围、二里沙仑、三里礁溪、十里二围,转东北五里头围街、五里乌石港、五里北关、四里硬枋、五里大溪、七里番薯寮、五里大里简、五里草岭脚、十里草岭头、四里半岭仔、四里牡丹坑、四里远望坑、四里嶐嶐汛,下岭三里大三貂溪,淡、兰交界。
附载头围后山黄总大坪一则
噶玛兰未入版图以前,为生番薮;设官定制后,又以地广人稀,未能悉垦。迩年来圣泽覃敷,番黎向化,人烟日渐稠密、土地日渐开拓;凡遐陬僻壤之区,无不开辟周遍。如黄总大坪者,当人力未及之时,弃为荒埔;迨道光年间,有黄千总始招佃入其地,除芜秽、翦荆榛,堵截泉源、引流灌溉,垦得田地百数十亩,内皆农民耕作。路由头围北关内土名外澳仔,登山至外石硿岭,转北五里为内石硿岭,越岭东北支分小路一条,七里至乌山溪尾寮,则为黄总大坪矣。其间土地平旷,田园沟渠流灌,阡陌交通。唯僻处偏隅,经由之路杂沓,蚕丛险偪,难容舆马。
附载头围后山通艋舺小路一则
兰境开辟之初,曾议由内山增设备道一条,以防缓急之用。后以山路崄巇,且路经生番地面,究非完善之计;故未果行。近年木拔道通,生番敛迹;头围新辟小路一条,山程九十余里,可一日而抵艋舺。路由头围后山土地坑北行,越岭十五里樟仑,东转下岭至炭窑坑。遶山西行十五里统柜(此处最为险要);树木阴翳,障避天日。循岭而下,穿林度石,八里为虎尾寮。西南行过溪,上大岭八里大租坑、四里仑仔洋。过溪,平洋三里石亭、六里枋仔林、三里深坑渡;翛然一片坦途。至万顺寮再上山仑,六里樟脚、三里六张犁。此去十五里,一带大路,直达艋舺武营头出口(自虎尾寮潭以下,皆西南行)。自有此一路快捷方式,不特民间稍减跋涉之劳,而且省却无数经营备道之费。其有益于地方者,正复不少。惟其地未经除治,不过仅容背负往来,舆马亦碍难行走。
——右二则系履勘之便,顺道跟寻而得。谨就耳目之所能及,并附录之(「志」内不载)。
·噶玛兰厅舆图总说
噶玛兰,在台湾府治东北七百里;靠山面海,形如眠弓,僻处淡水万山之后。嘉庆十五年,始入版图,设官制。延袤百数十里,东滨大海、西扼番山、北界三貂、南尽苏澳。
自大三貂过溪而来,由远望坑盘旋石磴十余里,为草岭头;云栈摩天、阁道回地,茂林危石当道,崄巇不可名言。越岭一转大里简,东望海涛汹涌,相去「万水朝宗」不过数更洋面(海程约计六十里为一更)。南向则龟山蹩躄,盘踞中流;首尾暗沙两条横亘海面,随风迁徙,南北无常。东北泖鼻头,则有南北反■〈日凡〉之风潮;近岸乌石港,则有通塞无时之沙汕:此东方之要隘也。
依山沿海西南行,有大石嶙峋,连山尽岸;中间一关横截大道,是为北关。由是进达兰城,水程以沙仑为咽喉、陆程以礁溪为扼要:北来之门户,于斯为固矣。其南尽界,则为苏澳;水口虽深,而暗礁可畏。又有南、北风澳,分列澳口之左右;两处炮台对峙,屹然雄镇海门。倚此为东南锁钥,则窥伺之衅可消矣。
至若西南诸山虽接壤番山,顾生〔番〕蹻捷,仅习山行;一着平洋,反颠蹶不能进步。故于山峡紧接之处设隘寮,募丁壮常川轮防,加谨守望:此西方之关键也。
唯是兰疆虽属一隅褊小之区,然历览四郊,其险阻尤非人力所能致。故随时加意经营,愈见有盘石之固矣。合纪其大概以呈。
●澎湖厅舆图纂要
澎湖厅图
例言
澎湖厅舆图表
澎湖厅舆图册
澎湖厅屿图险要说
·澎湖厅图·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例言·
按舆图首重疆界,而澎湖四面距海,唯东水程三百里可达台湾,西水程四百二十里即界金、厦;而南北汪洋大海,渺无际涯,难以疆界定。其次坊里、山水、城〔池〕、衙署、铺舍、防汛,均为至要;而澎湖则〔有〕澳社而无坊里之名,有衙署而无城池之而强饰之,是妄也!爰即其实在者详而表之。
·澎湖厅舆图表·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图表,故省略,详细内容请参见版面文件)
·澎湖厅舆图册·
「禹贡」曰:『九州攸同,四澳既宅』。「释文」云:『隩与澳同,水隈也』。盖言九州底定,凡水隈之地皆可安而居也。澎湖人民依水为家、傍涯作室,非澳而何哉?若夫社,即内地所谓里是也;澳社之与坊里,名异而实同。自康熙二十三年平台而后,招来安集,以渔以佃,人始有乐土之安而澳社具。时澳仅有九;至雍正五年人物繁庶,又增嵵里、通梁、吉贝、水埯四澳,遂十有三澳,共七十二社,图列于前。
澳社
岛屿
山水
防汛
道里
·澳社
东、西卫澳(自厅治文澳社起。下仿此):文澳社(旧名暗澳。厅署暨书院在此)、妈宫社(协营各官衙署暨厅仓、街市在此。内港乃商哨湾泊之所。距厅治陆路三里)、小案山社(陆路五里)、火烧棚社(陆路三里)、红毛城社(相传红毛作城于此,■〈土遣〉址尚在。陆路一里)、大案山社(陆路三里)、东街社(陆路四里)、蚱脚屿社(陆路六里)、西街社(陆路四里)、后窟潭社(陆路五里)。
嵵里澳:嵵里社(此社于雍正五年从东、西卫分设为澳。北风时,可泊舡只。陆路一十九里)、风柜尾社(陆路二十二里)、井仔埯社(陆路十六里)、猪母落水社(北风可泊船。陆路十五里)、鸡母坞社(陆路十三里)、锁管港社(陆路十三里)、铁线尾社(陆路十一里)、菜园社(陆路四里)、石泉社(陆路三里)、前寮社(陆路一里)、虎井社(水程二十里)、桶盘社(水程十六里)。
林投澳:双头挂社(陆路八里)、乌嵌社(陆路九里)、隘门社(陆路十里)、林投社(陆路十二里)、尖山社(陆路十六里)、文良港社(陆路二十里)、太武社(陆路九里)、西溪社(陆路十一里)、东石社(陆路十里)、港底社(陆路九里)。
奎璧澳:大城北社(旧有红毛城,今基址已废。距厅治七里)、红罗罩社(陆路十二里)、湖西社(陆路十六里)、湖东社(陆路十七里)、南寮社(陆路二十里)、果叶社(陆路二十三里)、地寮社(陆路二十三里)、白猿坑社(陆路二十二里)、青螺社(陆路十七里)。
鼎湾澳:鼎湾社(陆路十里)、西寮社(陆路十里)、中寮社(陆路十里)、潭边社(陆路九里)、港仔尾社(陆路七里)、水窟社(陆路十二里)、土地公前社(陆路十三里)、沙港社(陆路十三里)、港底社(陆路九里)。
以上五澳共五十社,总名为大山屿。乃澎湖诸岛之山主,至厅治陆路可通。
瓦硐澳:瓦硐港社(陆路二十六里)、中墩社(陆路一十四里)、城前社(旧有红毛铳城,今基址亦废。陆路十六里)、港尾社(陆路十九里)、后寮社(陆路二十七里)。
镇海澳:镇海社(陆路二十二里)、港仔社(陆路二十四里)、小赤嵌社(陆路二十八里)、岐头社(陆路二十五里)。
赤嵌澳:大赤嵌社(旧有红毛城,名赤嵌;今已基址无存。台湾亦有赤嵌城。陆路二十九里)、鸟屿社(水程四十五里)。
通梁澳:通梁社(陆路三十里)。
以上四澳十二社,总名北山屿。在大山屿之北;中隔一港,潮退路可通。
吉贝澳:吉贝社(旧有炮台一座,相传红毛所筑;今址亦无存。水程八十里)。
右吉贝一澳,乃孤屿也;为大山屿极北之地。北山屿是南卫,澳北藏沙线一片,最为险隘;该澳恃此以为设险。雍正五年,从镇海分设,另为一澳。
西屿澳(在大山屿之西,出产文石);内堑社(乃北风泊船之处,文武汛口在此。水程二十里)、外堑社(此山颇高,有石塔一座,黑夜必燃灯;台、厦往来船只,皆视此为标准,亦北风泊船之处。水程二十三里)、缉马湾社(水程十五里)、小池角社(水程十六里)、大池角社(水程十八里)、二嵌社(水程十八里)、竹篙湾社(水程二十二里)、合界头社(水程二十三里)、后螺社(水程二十五里)、横礁社(水程三十里)。
右西屿一澳,中分十社。屿山颇高,凡自台往厦、自厦往台船只,必望见此屿,然后放洋;实标准也。
网埯澳:网埯社(水程五十里)、将军澳社(水程五十里)、西吉屿社(水程八十里)、东吉屿社(水程八十里)、屿坪社(水程七十里)、大屿社(水程一百里)。
水埯澳(此澳于雍正五年从网埯澳分设):水埯社(水程五十里)、花完社(水程五十里)、花屿社(水程七十里)。
右网埯、水埯,即八罩屿与大山屿极南之地也。水路最为险要,在汪洋大海之中。
·岛屿
澎湖之有岛屿,犹他郡之有冈峦也。凡冈峦,必识其主从起伏、去来盘结之势,然后地方之险易可知也。若澎湖,则大山屿居中为主,南有八罩、北有吉贝、东有阴阳诸屿、西有西屿环抱;兼之四隅星布,疏密相间、大小相维,层层从卫以及水口沙线左萦右拂:其起伏盘结为何如哉!故「海防志」云:『澎湖三十六岛如排衙』。此略举其概而已;以今考之,实五十有五焉。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合五十有五,以备天地之数;此澎湖所以为天造地设之险也哉!居澎湖之中者,则为大山屿(厅署、协营在焉。中分立五澳,幅员约有百里)。大山屿之东(诸屿水程俱从厅治起):阳屿(水程三十里)、阴屿(水程三十里)、香炉屿(水程三十里)、鸡膳屿(水程三十三里)、鼓架屿(水程三十里)、椗钩屿(水程四十五里)。
东北:长岸礁屿(水程十九里)、湾贝屿(有民居。水程二十里)、雁净屿(水程二十里)、蓝笨屿(水程三十里)、屈瓜屿(水程三十里)、鸟屿(有民居。水程四十里)、白沙仔屿(水程四十五里)。
北:大仓仔屿(有民居。水程十五里)、凉伞礁屿(水程十八里)、中墩屿(有民居。水程二十里)、北山屿(有民居。中分四澳。水程四十里)、金屿(水程四十里)、险礁屿(水程四十里)、土地公屿(水程四十里)、吉贝屿(有民居。水程八十里。此屿之北有北礁,半沉半浮隐跃水面,沙线屈曲,形如「吉」字;最为险要。水程一百里)。
西北:大烈屿(水程三十五里)、小烈屿(二屿斜对,中分一水。水程三十五里。内有吼门,船只出入经此;最为险要)、空壳屿(水程四十里)、北铁砧屿(水程四十里)、姑婆屿(水程五十里)、目屿(水程六十里)。
西:师公礁屿(水程二十里)、牛心湾屿(水程二十六里)、西屿(内有民居,中分十社。台、厦往来船只,皆以此屿为标准。北风,可泊船于屿之内堑、外堑二处;系文武查船汛口。水程三十里)、小门屿(在西屿之西北。水程三十五里)。
西南:四角仔屿(乃大山屿水口形如。凡妈宫往来船只,皆从此进出。水程十里)、鸡笼屿(水程十五里)、花屿(内有民居。水程六十里)、草屿(「通志」云:『澎湖诸屿,惟二屿青葱,故以花、草名』。水程七十里)、大猫屿(水程八十里)、小猫屿(与大猫斜对,中分一水。水程八十里)。
南:虎井屿(内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桶盘屿(内有民居。水程四十五里)、沙狗屿(水程六十五里)、马鞍屿(水程六十五里)、船路礁屿(一名布袋屿。凡台、厦往来船只,入八罩必由此进出;水口仅容一舟,最为险要。水程七十里)、金瓜屿(水程七十里)、挽门屿(内有民居,即八罩水埯社。水程七十里)、将军屿(内有民居,即八罩网埯澳。南风时,可以泊船。与挽门屿东西平分,中隔一水。船帆屿即在此屿之东,非两屿也。水程八十里)、钟仔屿(其形如钟,因以名)、头巾屿(水程九十里)、南铁砧屿(水程九十里)、南屿(即南大屿。广袤三十里,内有民居。水程一百四十里)。
东南:东屿坪(水程七十里)、西屿坪(二屿平分对峙。水程七十里)、东吉屿(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西吉屿(二屿平分,中隔一水。厦船往来,观此为标准。内有民居。水程一百二十里)、斧头增屿(水程一百二十里)。
右所列五十五屿,有主有从、有朝有对,如排衙、如执戟;外则巨海包罗,中则支流穿插:亦海表之胜概也。形家云:『大山屿形如莲花;共余四面八方诸屿,则荷叶田田者是也』。以形象观之,说亦近似有理焉。
·山水
按山水,自然之金汤也;重险要,不重名胜。而澎则水之要害,详见于五十五屿之口矣。至于山,虽无高峰要岭而有一二足以奠民居、立标准者,亦海岛中不可无也。故特详之。
大城顶山:厅治东大城北社前。此山为山屿之最峻,高十余丈。上有红毛城,因名大城;今基址已废。
太武山:厅治东北大武社前。在大城顶山之东北,高十余丈。台船回澎,南则先见大城顶山、北则先见太武山。
纱帽山:厅治南,在嵵里社后。此山为厅治案外峰;其形如纱帽,因名。
狮山:厅治东南菜园社后。以狮名,山形东西肖。虽无岩岩之势,而东接大城顶山、南距内港,亦一方之镇也。
瞭望山:厅治正北,在后寮社后。是山为北山屿最高处,渔人出捕未曰置(?)风雨时,则登其上以望,故名之。
天台山:厅治极南之处,在八罩花之社(?)。上一仙〔人〕足迹印在石上,至今尚存。是为八罩最高之峰;渔人远归,视此为标准。
·防汛
按澎湖左、右营兵分驻汛口,共有一十三处,互为巡防。各派千总一员为专汛之官,按季轮流更替;凡以专责成、均劳逸者,制甚周也。
水师协镇署、左右营游击署、左右营守备署、教场一所(在协镇署之西偏):以上衙署,俱在妈宫社。
左营
妈宫新城东汛:与新城西汛,乃澎湖居中最要之地,为本标营署驻札之所;密迩文澳。澎粮厅署、仓库、钱粮与两营军装、火药局,皆在于此。铺舍、民居星罗云集,又为台、厦商艘出入口岸:在在均关紧要。稽查防守,责任綦重;例派汛兵二十八名。炮台一座、战船一只,系专汛之官管辖。
嵵里汛:系外洋最冲要口。汛兵一十名,按季派拨千总一员,统辖文良港、风柜尾二汛。东至阴、阳诸屿,西至鸡笼屿,南至虎井屿,北距妈宫汛二十五里。
文良港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嵵里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汛兵一十一名防守。东至阴、阳诸屿,西则陆路距妈宫汛二十五里,南至锁管港,北至鸡膳诸屿。
风柜尾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嵵里汛管辖,按季派目兵防守。四至与挽里汛同。
八罩将军澳汛:系外洋最冲要口。驻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统辖挽门、水埯二汛。东至东、西吉屿,西至金瓜屿,南至屿坪、头巾,北至虎井屿。
挽门汛:系外洋最冲要口。驻汛兵二十八名,属将军澳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防守。东至金瓜屿,西至草屿,北至桶盘屿。
水埯汛:系外洋最冲要口。属挽门汛管辖,按季派拨目兵防守。四至与挽门同。
右营
妈宫新城西汛:派拨汛兵二十八名、战船一只。炮台一座。系专汛官管辖。
西屿内堑汛:系外洋最冲要口。汛兵二十八名,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统辖外堑、小门二汛。东至狮公礁屿,西至外堑山尾,南至桶盘屿,北至大仓仔屿。
外堑汛:系外洋最冲要口。属内堑汛兼辖,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汛兵十五名,兼辖小门汛。东至本汛山鼻尾,西至青水墘,南至花屿,北至吼门。
小门汛:系外洋次冲要口。属外堑管辖,按季派拨目兵防守。东至吼门,西至鼎湾屿;南、北则一片汪洋巨海,渺无际涯。
北山汛:系外洋次冲要口。按季派拨千把总一员,配汛兵一百名,兼辖吉贝汛。东至乌屿,西至姑婆屿,南至中墩屿、湾贝屿;北至礁外则茫茫大海,渺无涯际。
吉贝汛:系外洋次冲要口。按季派拨外委千把总一员,配目兵五十名。东至蓝笨屿,西至目屿,南至险礁诸屿;北则一片大海,渺无涯际。
·道里
按道里所经,乡里、山水、衙署、防汛无不由也、无不该也,而总不出乎疆界之中。今以文澳社厅治为主,详核里数,条列于后;兼分陆程、水程二道。
东:东出文澳社八里至双头挂社、一里至乌嵌社(即界大海)。
西:西出文澳社二里至樾荫亭、一里至妈宫(即界内海)
南:南出文澳社三里至石泉社、十三里至井仔埯社、四里至嵵里社(即界大海)。
北:北出文澳社四里至东卫社、二里至蚱脚屿社、一里至港尾仔社、二里至潭边社、五里至中墩社、五里至港尾社、三里至镇海社、二里至港仔社、五里至大赤嵌社(即界大海)。
东南:东南出文澳社四里至菜园社、七里至铁线尾社、二里至锁管港社、二里至猪母落水社(即界大海)。
西南:西南出文澳社五里至小案山社、由内港水程八里至风柜尾社(即距大海)。
东北:东北出文澳社七里至大城北社、二里至太武社、二里至西澳社、五里至湖西社、一里至湖东社、六里至果叶社(即界大海)。
西北:西北出文澳社一里至红毛城社、三里至西卫社(即距内港)。
——右陆程。
南:南由嵵里社起二十里至虎井社、三十里至网埯社、二十里至屿坪社、五十里至大屿社。
西南:西南由风柜尾社起六十里至花屿社。
西:西由妈宫社二十里至西屿社。
北:北由大赤嵌社起三十里至吉贝社。
东北:东北由果叶社三十里至鸟屿社。
东南:东南由猪母落水社起八十里至东吉社。
——右水程。
·澎湖厅屿图险要说
澎湖,海岛也,非海疆也。四面距大海,保无窥伺之徒;舟楫往来,难绝觊觎之辈。故墩台防汛一切守御之术,视他处为密。所以然者,陆则大山屿据其中,而文澳、妈宫夙称重地;水而五十五屿环其外,如排衙、执戟,固若金汤:全澎之胜概也。由文澳而西,则与妈宫为唇齿。负山面水,一港通大海之潮;犬牙屹立,两屿据出入之口。而西屿、猫屿,又其外藩也。由妈宫而北,则吉贝、北山实为冲要之口;随地设险,可无外御之虞。他若奎璧、林投等澳以东,上控阴、阳诸屿,下附东、西二吉,暗绿石礁,波流喘急,可为东藩之障。八罩屿以南,内有船路礁、挽门屿之险,外有头巾、屿坪之固,可为要害之冲。故「漳州志」云:『澎湖岛,山起北山、南尽八罩,文良港、丁字门、西屿头为最要地。春汛、冬汛,浯、铜二寨有急,分兵救援:则澎湖实为东南半壁之锁钥也。任厥责者,相其天时、因其地利,进可以战、退可以守,庶乎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