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獻叢刊·第54種】台湾教育碑记
台灣文獻叢刊
【第 54 種】
臺灣教育碑記
.作者:
.原書頁數: 0092 頁
●書籍簡介
第五四種「臺灣教育碑記」
本書(一冊九二面五五、二○○字)集刊有關清代臺灣教育建置之碑文四十三篇,末附以「明志書院案底」二卷。碑文來源:一為日據時期前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編印「臺灣教育誌稿」所集三十六篇,一為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臺灣中部古碑文集成」所集七篇。上述碑文大多見於府縣廳志,此後並另有第一五一種「臺灣中部碑文集成」及第二一八種「臺灣南部碑文集成」之編印,可資相互比校。「明志書院案底」全為文卷,卷一為清乾隆二十八至二十九年間淡水廳建立明志書院之始末,卷二為光緒年間淡新分治後明志、學海兩書院租項糾紛之處理經過。
●序號 篇名
1 弁言
2 台灣教育碑記目錄
3 台邑明倫堂碑記
4 重建鳳山縣廟學碑記
5 重修府學碑記
6 新建朱文公祠碑記
7 新建文昌閣碑記
8 重修諸羅縣學碑記
9 重修鳳山縣文廟碑記
10 重修台灣縣學碑記
11 海東書院記
12 重修台灣縣學碑記
13 重修府學文廟碑記
14 新建鳳山縣學明倫堂碑記
15 重修府學文廟碑記
16 改建海東書院記
17 新建朝天台暨文昌閣記
18 新建崇文書院記
19 重修彰化縣學記
20 改建玉峰書院記
21 明志書院碑記
22 文石書院落成記
23 文石書院碑記
24 重修府學新建明倫堂記
25 新砌泮池碑記
26 彰化縣聖廟禮樂器記
27 建彰化縣學明倫堂記
28 重修鹿港文武兩祠碑記
29 修建北斗螺青書院記
30 鳳儀書院木碑記
31 敬字亭木碑記
32 捐建淡水學文廟碑記
33 續修文石書院記
34 新建鹿港文開書院記
35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
36 新建南投藍田書院碑記
37 芝山文昌祠記
38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
39 大甲義學碑
40 鳳儀書院宗祀五子並立院田碑
41 大觀義學碑記
42 文石書院登瀛樓落成記
43 重修鳳山縣學碑記
44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
45 重修鹿港文祠碑記
46 附錄:明志書院案底目次
47 明志書院案底卷一
48 護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務彰化縣知縣胡邦翰批
49 詳督撫學三院藩臬二司糧監本三道暨本府
50 夏分府詳文
51 府正堂核議
52 明志書院碑文
53 募題建立義學簿序
54 匾額一
55 匾額二
56 匾額三
57 明志書院引
58 匾額四
59 明志書院案底卷二
60 淡邑紳士潘成清林家聲新邑紳土陳濬芝陳朝龍等稟
61 札淡水縣知照(札新竹縣同)
62 諭董事金興文
63 諭各佃人
64 承辦董事金興文即紳士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等稟
65 飭押會算交收
66 詳請立案
67 諭董事金興文清繳租項
68 移新竹縣
69 諭董事金興文催繳欠租
70 諭董事金興文催繳光緒二十年份應繳租銀
71 舉人潘成清稟
72 札淡水縣立案(札新竹縣同)
●弁言
這本「台灣教育碑記」共計輯錄了四十三篇屬於教育性質的碑文。其中有三十六篇是從「台灣教育志稿」中抄出來的。「台灣教育志稿」是明治三十五年(清光緒二十八年,一九○二)台灣總督府民政部總務局學務課編印的,全書皆用日文寫作,惟在最後一節中搜集了這三十六篇碑記。原書雖注明每碑所在的地方,但那時距今又將近六十年了,一切變化很大,原碑現在何處,甚至是否存在,都有待實地訪查之後,才能確切的知道。
除這三十六篇之外,我們又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的「台灣中部古碑文集成」(文獻專刊第五卷第三、四期)一書中補錄了七篇為「台灣教育志稿」所無的碑記。因為這四十三篇碑記的總字數只有二萬幾千字,不足一冊的分量,就以「明志書院案底」作為附錄。「明志書院案底」二卷,是省立台北圖書館所藏的抄本。第一卷為乾隆二十八、九年(一七六三、一七六四)建立明志書院的文件。第二卷為光緒十八年迄二十一年(一八九二~一八九五)間劃分書院經費、遴充收租董事及催繳欠租的文件。其中楊廷璋撰的「明志書院碑文」雖已見於「教育碑記」,但因文句小有出入,所以兩存。
本書的三個底本都有不少的錯字,我們在點校的時候已經改正了許多;但還有些不敢擅為改動的地方,只得姑仍其舊。又凡遇文中以乾支紀年的,皆查明年數附註其下,以便閱覽。(百吉)
●台灣教育碑記目錄
台邑明倫堂碑記…………………………………………………………………………(一)
重建鳳山縣廟學碑記……………………………………………………………………(二)
重修府學碑記……………………………………………………………………………(三)
新建朱文公祠碑記………………………………………………………………………(五)
新建文昌閣碑記…………………………………………………………………………(六)
重修諸羅縣學碑記………………………………………………………………………(八)
重修鳳山縣文廟碑記…………………………………………………………………(一○)
重修台灣縣學碑記……………………………………………………………………(一二)
海東書院記……………………………………………………………………………(一三)
重修台灣縣學碑記……………………………………………………………………(一四)
重修府學文廟碑記……………………………………………………………………(一五)
新建鳳山縣學明倫堂碑記……………………………………………………………(一六)
重修府學文廟碑記……………………………………………………………………(一八)
改建海東書院記………………………………………………………………………(二○)
新建朝天台暨文昌閣記………………………………………………………………(二一)
新建崇文書院記………………………………………………………………………(二二)
重修彰化縣學記………………………………………………………………………(二三)
改建玉峰書院記………………………………………………………………………(二五)
明志書院碑記…………………………………………………………………………(二六)
文石書院落成記………………………………………………………………………(二七)
文石書院碑記…………………………………………………………………………(二八)
重修府學新建明倫堂記………………………………………………………………(二九)
新砌泮池碑記…………………………………………………………………………(三○)
彰化縣聖廟禮樂器記…………………………………………………………………(三一)
建彰化縣學明倫堂記…………………………………………………………………(三二)
重修鹿港文武兩祠碑記………………………………………………………………(三三)
修建北斗螺青書院記…………………………………………………………………(三四)
鳳儀書院木碑記………………………………………………………………………(三五)
敬字亭木碑記…………………………………………………………………………(三七)
捐建淡水學文廟碑記…………………………………………………………………(三七)
續修文石書院記………………………………………………………………………(三九)
新建鹿港文開書院記…………………………………………………………………(四一)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四三)
新建南投藍田書院碑記………………………………………………………………(四四)
芝山文昌祠記…………………………………………………………………………(四五)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四六)
大甲義學碑……………………………………………………………………………(四七)
鳳儀書院宗祀五子並立院田碑………………………………………………………(四九)
大觀義學碑記…………………………………………………………………………(四九)
文石書院登瀛樓落成記………………………………………………………………(五一)
重修鳳山縣學碑記……………………………………………………………………(五二)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五四)
重修鹿港文祠碑記……………………………………………………………………(五五)
附錄:明志書院案底
●台灣教育碑記
台邑明倫堂碑記(康熙四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予以壬午(康熙四十一年)春調任台邑。至之翌日,恭謁文廟。禮成,學博黃君世傑率諸生引予入啟聖祠前聽講,問所謂明倫堂者,蓋曠然一平地也。噫!斯何地也,而可久曠乎哉?自有人類,即有人心;有人心,即有人理;有人理,即若天造地設,而有明倫堂。苟斯堂之不立,則士子講經無地,必至人倫不明,人理泯而人心昧,將不得為人類矣。噫!宰斯邑者何人,風教攸責,而可令斯地久曠乎哉?予用是殫力以拮據,畢歲以經營,越明歲癸未之夏,而斯堂得成。堂凡三間,高廣如式,門樓、前拱、甬道、圍牆井列。成之日,用進諸生於堂而告以斯堂取義明倫之旨,為落成慶。乃環顧文廟又已掃地傾圯,方在選材鳩工、平基定向,為創建文廟之舉,適行取銓部命下,而予因是不得盡心竭力於其間。雖然,人之欲善,誰不如我,文廟之成,固有待也。獨斯堂之役,費稟于官,役不病民,向之曠然者,今幸巍然其在望矣。義不可無一言以紀。
予謂五經與五倫相表裏者也。倫于何明?君臣之宜直、宜諷、宜進,宜止,不宜自辱也;父子之宜養、宜愉、宜幾諫,不宜責善也;兄弟之宜怡、宜恭,不宜相猶也;夫婦之宜雍、宜肅,不宜交謫也;朋友之宜切、宜肅,不宜以數而取疏也。明此者,其必由經學乎?潔淨精微取諸易,疏通知還取諸書,溫厚和平取諸詩,恭儉莊敬取諸禮,此事屬辭取諸春秋。聖經賢傳,千條萬緒,皆所以啟鏳性靈,開橐原本,為網紀人倫之具,而弦誦其小也。願諸生執經請業,登斯堂顧名思義,期于忠君、孝親、信友、夫義婦聽、兄友弟恭,為端人,為正士,毋或徒習文藝,恣睢佻達,以致敗名喪檢,為斯堂羞;庶幾不負予所以首先建立斯堂之意。
抑是役也,晨夕指畫,督率就工,則黃學博之功固不可以沒也。(台灣知縣陳璸)
●重建鳳山縣廟學碑記(康熙四十七年)
——碑在舊鳳山縣城學宮大成門外左壁
聖天子御極二十有二年,海宇廓清,以其地置郡縣。南屬鳳山,建黌宮於蓮池潭上,山明水秀。台之登科,自鳳山始。特事在草創,所建文廟啟聖祠,制猶樸略也。十餘年來,風雨飄搖,僅存椽瓦。先聖廟堂,窘於寒暑。
四十三年,萊陽宋公永清以平川令調宰茲邑,行釋茶禮,愴然念之曰:鳳山自有君天下來,版圖未入,文教不施,今聲名文物,得與中土媲美,稱為盛事,苟廟宇隘陋,無以禮聖天子尊師崇儒至意;伊誰之責哉。於是請上憲,集紳衿,捐俸輸將,鳩工興建,高大前制,增兩廡、櫺星門,因地制宜,靡不周備,坦墉丹漆,塗塈以法;誠壯麗巨觀也。候之用心,可謂至矣!侯猶慮無以廣聖澤,爰設義學,置學田;其為厥廟籌更深也。
士岳來教是邑,諸生具陳其事,請為文以紀。士岳謂文廟告成,士皆歡感,從此子益知孝、臣益知忠,工文章者顯當世,立事業者昭後代,莫不由文教中來。是則侯之為政能達本也,功德大矣,豈將以廉明勤慎為良吏已哉!謹刻石以記。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既望,鳳山縣儒學教諭施士岳記並舊。
●重修府學碑記(康照五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台灣,荒島也,夫子廟在焉。聖人之教,與皇化並馳,固無海內外之隔。而歲久弗治,有自來矣。惟大成殿巍然為魯靈光,若啟聖祠暨兩廡、櫺星門皆傾圮剝落過半。前後廟基。被水潦沖齧,陵夷就低,竟為人畜往來雜沓之場。噫!監斯土者何人,而不一駴目傷心於其際乎!
余乃商之郡守周君洛書、郡倅洪君石臣暨台令張子宏、鳳令時子惟豫、諸令劉子宗樞,亟議修葺。僉合詞無間言。余曰:眾志既同,是不可後。遂備由上請兩憲,尋得報可。即以壬辰(康熙五十一年)冬臘月興工,委本標千總曾榮董其役。榎桷朽腐者易之,缺折者補之,蓋瓦級磚之欹斜者覆正之,牆壁漫漶不鮮者飭之,基址之坍塌者增築之。而夫子之廟,於是煥然易舊焉。啟聖一祠翼然起大成殿後。左右列六德齋。祠下名宦祠居左,鄉賢祠居右。再列六行齋。曰六德、曰六行,非文學兼德行之士不得寓焉。東廡下有獻官齋宿房,西廡下有藏器庫、有庖湢所。櫺星門左右,改置文昌祠、土地祠。其外則為禮門,為義路。常置扃鑰,非旦望及有事二丁不開。更于禮門外數十武表立大成坊為界。周圍牆及肩而止。通道之水,環繞其下。廟之規模,斯略具矣。至教官廨舍,則于明倫堂後新建三楹,齋廚等房胥具門路,從東廊出入,無得復如前之寄居啟聖祠左右為瀆褻。再於明倫堂前兩廊,分列六藝齋,供諸生肄業之所。是役也,新太守馮君躬暨繼至,與有力焉。同城總鎮姚公樂贊其成。計料若干,瓦若干,磚若干,灰若干,匠若干工,小夫若干名,共計若干緡,悉由本道衙門養廉餘羨。予所力請于兩憲而得之者,不動公帑,不費民財,曆三載之動得竣厥工。而予不能無一言。
凡廟學,非作新之為難,而能默體作新之意為難;亦非作新於始之為難,而能繼繼承承永葺於後之為難。茲余既新斯學於其始,願執經士子鹹各思發憤,以通經學古為業,以行道濟世為賢,處有守,出有為,無負國家教育振興庠序之至意。地方有司亦共以教化為先務,培茲根本地,時省而葺修之,俾有基勿壞。安知荒島人文,不日新月盛,彬彬稱海濱鄒魯也哉?余故詳修建始末,並述其意以書諸石。(台廈道陳璸)
●新建朱文公祠碑記(康熙五十二年)
——碑在台灣府學宮內
予建朱文公祠既成,或問曰:海外祀文公,有說乎?曰:有。昔昌黎守潮,未期月而去,潮人立廟以祀。東坡先生為記云: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淒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若文公之神,周流海外,亦何莫不然。按文公宦轍,嘗主泉之同安簿,亦嘗為漳州守。台去漳、泉,一水之隔耳,非遊歷之區,遂謂公神不至,何懵也!矧自孔、孟而後,正學失傳,斯道不絕如線,得文公剖晰發明於經史及百氏之書,始曠然如日中天。凡學者口之所誦、心之所維,當無有不寤寐依之、羹牆見之者,何有於世相後、地相去之拘拘乎。
予自少即知誦習文公之書,雖一言一字,亦沉潛玩味,終日不忍釋手。迨今白首,茫未涉其涯涘。然信之深、思之至,殆不啻所謂焄蒿淒愴若或見之者也。文公之言曰:大抵吾輩於貨、色兩關打不透,更無話可說也。又曰;分別「義、利」二字,乃儒者第一義。又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八個字,一生用之不窮。蓋嘗妄以已意繹之;惟不好貨,斯可立品;惟不好色,斯可立命。義利分際甚微,凡無所為而為者皆義也,凡有所為而為者皆利也。義固未嘗不利,利正不容假義。敬在心,主一無適,則內直;義在事,因時制宜,則外方。無纖毫容邪曲之謂直,無彼此可遷就之為方。人生德業,即此數言略包括無遺矣。他言之警切胥此類。讀其書者,亦惟是信之深、思之至,切已精察,實力躬行,勿稍遊移墜落流俗邊去,自能希賢希聖,與文公有神明之契矣。予所期望於海外學者如此,而謂斯祠之建無說乎。
祠正堂三楹,兩旁列齋舍六間,門樓一座。起工於壬辰(康熙五十一年)冬月,至癸巳仲春落成。不動公帑,不役民夫,一切需費,悉出予任內養廉餘羨。猶慮祠內香火及肄業師生修脯油燈乏資,議將予撥歸郡學■〈魚逮〉港莊田二十八甲一分租粟供給,歲以為常。經行台灣府轉行該學永遠遵照,並記以示來者。(陳璸)
●新建文昌閣碑記(康熙五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京邑之制,右廟左學,前殿後閣。予乃於文公祠後謀創建文昌閣焉。
嘗讀文昌化書中有一二幼語,心竊疑之;既而往復玩味,大指教人以修德積善,與陰騭文一篇相表裏。於是深信其言之有得於道,不予誣也。按蜀志有梓潼縣,在保寧府界。離縣三十里許,有梓潼帝君廟。予前歲奉命視學西川,得瞻禮祠下。嘆天下之文章,莫大乎是載。考漢史天文志,斗魁列在文昌星次。吾又不知文昌之與梓潼是一是二,殆天人也耶?神耶?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之神。姑置勿深論,論其盡乎人以應驗於天者可乎。
科名者,進身之階;務學者,立身之本。不務學而冀功名,猶不種而期收穫,必不得之數也。顧為學之道,自求放心始。求之窈冥昏默,反荒其心于無用,不如時觀象以自省。有如動一念焉,若帝君之予見;發一言焉,若帝君之予聞;指一行焉,若帝君之予視予指。必謹其獨,戒慎恐懼,將所為修德積善者,悉根諸此,學不自此進乎?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量進則德修,而福亦隨集。由此而登高科、享大名,如持左券。人之為歟?何非天之為也。有志之士,無急求名於世,而務積學於己,亦無徒乞靈於神,而務常操其未放之心。藏焉修焉,息焉遊焉。登茲閣也,睠焉四顧:東峙大山,層巒疊翠,動振衣千仞之思;南望鳳山,騫騰隱在几席間;西則洋洋大海,波濤洶湧,風檣出沒,變態不可名狀;其北有萬壽亭穿雲而起,君門萬里,何日得出此島與海內諸英俊交遊,曆金馬、上玉堂為一快。以是洗心,以是勵志,即以茲閣為不欺、暗室之一助可也。若終日昏昏沉沉,放其心而不知,或舍近鶩遠,或處下闚高,甚或以茲閣為登眺觀遊之所,則與謀創建者之初心大相刺謬矣。可乎哉!
閣制度高廣寬長各若干,一準福州府庠奎光閣體式。會城選匠辦料,皆署學事教諭鄭長濟任勞。海運到台,旦晚督率就工,委該學教授杜成錦、巡捕經歷陶宜。先後贊成,則同官同城諸公與有力焉。始于春二月丁亥,成于三月戊申。(陳璸)
●重修諸羅縣學碑記(康熙五十四年)
——碑在嘉義縣學宮內
諸羅縣學原在善化里之西,茅茨數椽。康熙四十三年甲申,鳳山令宋君永清署篆諸羅,因縣署移歸諸羅山,就羅山議建。丙戍(康熙四十五年),郡丞孫君元衡攝縣事,建大成殿櫺星門。戊子(康熙四十七年),宋君再署篆,建啟聖祠。乙未(康熙五十四年)九月,颶風大作,屋瓦門牆皆傾。今令君貴陽周侯憮然曰:是吾責也。是歲十月興工,修其破壞,大成殿、啟聖祠皆易故而新之。建東西兩廡,以祀先賢先儒。東有名宦祠,西有鄉賢祠。又啟聖祠之東建明倫堂,西建文昌祠,附西為學舍,便肄業者。櫺星門之外以牆,榜曰禮門義路。牆之外為泮池。皆前所未有也。糜白金一千五百有奇,周侯獨肩之,不擾民間一絲,丙申(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告成。
世遠時應中丞雷陽陳公之招,主鰲峰書院。吾友陳君夢林,客遊於台。周侯介陳君以書來求記,且曰:諸羅僻居海外,諸生觀化聿新,願有以教之也。世還寡陋何知,爰即鰲峰諸友相與砥礪者而告之曰:君子之學,主於誠而已矣。誠者,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純粹至善者也,天之所以與我者也。人之不誠者,無志者也;人之無志者,由不能盡其誠者也。誠以立其志,則舜可法而文王可師也。其原必自不欺始。程子曰:無妄之謂誠,不欺其次也。其功由主敬以馴致之。程子曰:未至於誠,則敬然後誠也。敬也者,主一無適以涵養其本原之謂也。由是而謹幾以審於將發,慎動以持於已發,則合動靜無一之不誠也。雖然,由明以求誠之方,惟讀書為最要。朱子曰:讀書之法,當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從容乎句讀文義之間,而體驗乎操存踐履之實;不然,雖廣求博取奚益哉。學者率此以讀天下之書,則義理浸灌,致用宏裕;雖然,非必有出位之謀也,盡倫而已矣。孔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漫於人。吾父子兄弟肫然藹然,盡吾愛敬之忱也,克伐怨欲之心,何自而生哉。始於家邦,終於四海,皆是物也。庸近之士,不能返其本、思其終,但以為吾讀書、得科名,而吾名成矣,榮閒里、利身家,而吾事畢矣。其幸者得一第,其不幸者老死於布褐而已矣。其天資厚而習染輕者,居是官也,猶可以寡過;其天資薄而習染重者,則貪沒焉而已矣。夫此身,父母之身也,天地之身也,民物所胞與之身也。以父母之身、天地之身、民物所胞與之身,顧可不返其本、思其終,以貽父母羞,以自外於天地,以為民物所詬病哉?
諸羅雖僻處海外,聖天子治化之所覃敷,三十餘年於此矣。巨公名人相繼為監司守令其間,風俗日上,萃一邑之秀於明倫堂,相與講經書之要旨、體宋儒之微言,告之以立誠之方、讀書之要、倫理之修。經正理明,則詞達氣充,科名之盛舉積諸,此非徒善人之多也。陳君為我言:周侯清修乾固,百廢俱興,引人於善,惟恐不及。吾知所以長育人材、化民成俗者,必有道矣,又何俟余贅言哉。
周侯名鍾瑄,字宣子,貴陽人,登丙子科,以清德文學世其家。(蔡世遠)
●重修鳳山縣文廟碑記(康熙五十八年)
——碑在舊鳳山縣城學宮大成門外左壁
文廟之廢興,前人記之詳矣。
鵬業蒞任之初,從邑候李公丕煜行釋菜禮。時大成殿、啟聖祠以及兩廡、櫺星門,靡不畢備。聖天子文明之治,漸被海外,猗歟盛哉!
越明年冬,颶風作,廟門、櫺星門暨兩廡圍牆椽瓦圯壞甚。蓋自是興者又幾於廢矣。侯憮然曰:是烏可以已耶?爰取大木,亟命工師仍舊址而建櫺星門焉。瓦之塌者補之,門之壞者新之,牆之傾者築之,兩廡之圯者葺之。取其質不取其華,取其堅固而久遠,毋取其苟且於目前。
廟既新,鵬業因進諸生而語之曰:而亦知侯新廟之意乎?夫宇宙莫大之事業,由於文章;千古不朽之勳猷,本於名教。修身立行者,大儒有用之學也;砥礪名節者,士人經世之具也。古之學者,本窮理之識,以盡乎正心誠意之功,而修齊治平之理寓焉。是故出其所學以獻之廷,為王國之楨,本其所學而體諸躬,為有德之彥也。今之學者,不務耕述實修,而孜孜焉帖括是尚,以為弋取功名之具;庸詎知功名非可強求,毋論其必不可得也,即或幸而荀得,終無當於經濟之學。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司馬溫公曰:先德行而後文學。德行不立,文將焉用。韓退之進學解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髓,忄代骨〉。諸生業患不能精,毋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毋患有司之不公。今之學者,業果能精乎?行果能成乎?若猶未也,將誰之咎哉?朝廷尊師重道,作育人才,立臥碑以教督,而又制訓飭士子文頒行天下,務使天下之士,崇正學而黜邪說,敦實行而棄虛聲。士苟能惕然自勵,以振拔於庸眾之流,樸者進於雅,頑者化於秀,海外多士,相與觀摩切磋,則從茲以往,文教日成,鄒魯之風,何難再見於今日乎?是則余之所厚望也夫。
康熙五十八年月日立。(富鵬業)
●重修台灣縣學碑記(雍正元年)
——碑在安平縣學宮內
歲壬寅(康熙六十一年),璥奉命巡視台灣。於時寇亂方息,繼以大饑。學宮飄搖颶風霪雨間,頹然欲盡。官斯土者,雖目擊心傷,不遑及矣。與璥偕來者,貴陽周君鍾瑄,前以諸羅令報最為高唐牧,內遷員外郎,至是以賢能特簡令台灣,慎其選也。周君既至,設平糶法以蘇郡治,運米以賑澎湖,境以內欣欣然更生焉。乃亟鳩工庀材,仍厥舊制,凡殿廡門垣生舍,修者修之,築者築之。時詔崇先聖五世王爵,為改建五王祠。不費帑,不役民,皆周君節嗇俸薪而獨任之。始事於癸卯(雍正元年)季秋,落成於甲辰(雍正二年)仲春。糜白金三百五十有奇。不數時而廟貌聿新,因請璥為記其年月。
璥惟學校之設,所以長育人材,一道德,同風俗,教孝教忠也。學者於此,不能窮其指歸而得其要領,身體而力行之,沈溺於詞章,龎雜於功利、權謀、術數,所謂人材不可問矣。道德奚自而一?風俗奚自而同?今台當更化之後,學者蒸蒸然思復於古,知聖賢之所以教人者,其指歸要領,不過欲人盡力於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間。父教其子,師勉其弟,日引日上,庶幾篤學力行之君子,無徒以詞章為梯弋科名之具,無或以功利權謀術數以流入於不肖之歸,則道德一、風俗同,庶不負國家養士之隆、與賢司牧師旅饑饉之餘,拮據經營之意,實有厚望焉。
是役也,董其事者,本學教諭葛炇,例得書於石。(巡台御史黃叔璥)
●海東書院記(乾隆五年)
——碑在台南府海東書院
聖天子臨雍講學,文教遐敷,歲撥帑金如乾於直省各立書院,以造天下士;彬彬乎霞蔚雲蒸,稱極盛焉。
台陽海嶠,隸閩之東南郡,相去榕城約千餘里。諸生一仰止鰲峰,且不免望洋而嘆也。郡學西側,舊有海東書院,為校士之所。前給諫漁莊單公請別置考棚,遂成閒廨。歲已未(乾隆四年),予銜命巡方,視學來茲,凡一至再至焉。中多軒楹,可讀可棲;明堂列前可以講,矮屋通後可以爨。意選內郡通經宿儒充教授,為良師,允堪作育多士,與鰲峰並峙。謀之觀察劉公,亦然予言。第以薪水諸費無出,奈何?邑明經施子士安慨然身任之。先請輸稻千斤,仍置水田千畝,為久遠計。予曰:是可以入告矣。逾數月,議行。劉公捐俸倡修。一時軒窗爽潔,什器周備,煥如也。郡守錢公亦能加意振作,選諸生中文藝有可觀者得數十人,以實其中。延教授薛仲黃為師,致敬盡體。二公所編規約數條,詳慎之義,歷歷可見。
夫興文勸士,採風者之責也;敬事圖成,良有司之誼也。抒一家之力,供多士之需,義不泯於鄉也。取一人之善,成天下之材,恩必出自上也。爾師生各宜銳志精心,無怠學,無倦教。言語文字之中,申以修己治人之道,漸摩既久,當必有明禮致用者出,以膺公輔而揚休明,上慰聖天子棫樸作人之至意,寧云島嶼生色、鄰里增榮已哉。予於爾師生有厚期焉!(巡台御史楊二酉)
●重修台灣縣學碑記(乾隆八年)
——碑在安平縣學宮內
憶予以康熙壬午(四十一年)春調任台令,台邑廟學先為偽辨住宅,湫隘弗稱,兼歲久屋材朽蠹,已就傾圯,明倫一堂尚在蔓草中,未有議創者。予以為此為政第一事,不可或後。即具狀詳請各憲,尋得報可,乃殫力拮據,首于廟左隙地起建明倫堂。以是年冬杪興工,越歲三月告成。隨改造文廟,增舊地而式廓之。選匠往會城購料,業已平基定向,予忽奉文行取,時在甲申(康熙四十三年)初春,捐金留府庫為工費資而去。身雖去而寸心惓惓,每以廟學未成為一憾事也。
越七年,庚寅(康熙四十九年)秋,予復謬持節東來,謁廟循覽,規模雖略粗具,而啟聖一祠尚仍舊向,與文廟相左,兩廡尚不蔽風雨,心焉憾之。先捐俸委台令周環築牆以肅內外,因郡庠大費修整,未遑議及邑庠。至乙未(康熙五十四年)春,郡庠幸煥然易舊矣,正在私心經營,而予又忽奉有補授偏撫之旨。予曰:是不可或後,既星夜鳩工庀材;將啟聖祠、順文廟方位改造,兩廡撤舊更新,增建名官、鄉賢二祠,為吏治風俗示勸,以遂夙志焉。
雖然,予非有所利平此而欲自為功也。董子曰: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夫建廟修學,正誼明道之大端應無出此者。予數年惓惓之苦心,其亦可無復憾也夫!(偏沅巡撫陳璸)
●重修府學文廟碑記(乾隆十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余奉調來守台郡,越日,齊祓謁聖,仰瞻廟貌,巋然更新,而匠石尚銑集未竣事。退而謁巡台六、范二公,教以移易風俗,必先培養人材,當思體聖天子崇道興學之意,以為政治之本。余心識其語,因以知化理之隆,造邦者之大有造於茲土也。
郡城文廟,海東風化所關,日久不治。適觀察莊公攝府篆,毅然曰:是余之責也。遂簡公鏹二百五十餘緡,屬郡司馬方君董其役,詔以誠敬之道,務勿煩民。故凡工料,悉給以常值不少減,而民皆競趨鼛皷如騖。司馬周度相視,舉上木、斵堊、丹刻等功,精於規畫,克恭厥事。將竣,費稍靳,莊公又率余與方司馬暨淡水曾司馬共捐以成之。廡後兩翼為義學,前雷陽陳清端公所建之十二齋也,因並完繕,進師生課誦其中,一時教典並行,甚盛舉也。籲!巡方二公惓惓於崇道興學,睹茲修舉宏備,得無欣然而大愉愜乎!
今夫崇道興學,所以勸士也。台郡雖僻處海外,入廟者莫不知敬。書云:未見聖,若弗見。今也面諸羹牆,聞諸肸蠁,怵惕彌虔,士習以端,人材以出,文運以興。由是風聲廣勵邪慝不作,獄息盜弭,刑清武偃,百昌遂而諸福集,金湯固而磐石安。然則斯舉所系,夫豈淺鮮哉!爰書而記之。(台灣知府褚祿)
●新建鳳山縣學明倫堂碑記(乾隆十二年)
——碑在舊鳳山縣城學宮明倫堂右壁
禮稱大學始教,皮辨祭菜,所以致敬於先師,以尊道德也。蓋古人因學而有廟,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莫不造於學。虞庠上下,夏序東西,殷膠左右,無非學舍也。後世重廟而輕學,戟門■〈半頁〉宮,專崇廟貌,而春秋禮樂,冬夏詩書,無復教之之地。蓋古意之存焉者寡矣!我國家令興,自大成殿外,必有明倫堂以為敷教之地。通郡邑皆舉為法。所以養士之制甚備。獨台灣一隅,僻在海外,前此郡學明倫堂未建。陳清端公璸至,始奮起而經營之。迄今兩廡有六藝齋,為諸生肄業之所。廟與學乃以無缺。蓋興學立教,非俗吏之所能為也。
鳳邑在郡治之南,學宮獨據形勢之地。廟前伴池,方廣里許,多植芰荷,即志所稱蓮池潭也。余以乙丑(乾隆十年)冬巡行至鳳山,謁先師廟,召諸生講學所謂明倫堂者,湫隘僅數椽,其旁即教諭寢息地,訓導且僦居他室。問所為蓮池潭者,莠民侵牟為利藪,日張網其中,芙渠蕩然無復存者。知邑事呂令作而言曰:鍾琇蒞此二年,念明倫堂之未稱,已度地鳩工,謀於大成殿之右建堂三楹,為講學之所;又修其舊有之堂,以祝于朱子,而並建名宦、鄉腎二祠,以補舊日之缺焉。余許其請。更令清釐■〈半頁〉地,以還舊觀。越明年,呂令告蕆事,蓋經始於乾隆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六月工始竣,凡費番鏹一千有奇。因求余文記之石。
余嘗以知縣者,知一縣之事也。一縣之事,孰有大於養與教者乎?不知所以教,至並教之地而廢之,其所養者可知已。今呂令之用心甚勤,既力擴明倫之堂,俾為師者有成材之區,為弟子者有受教之所,而又以其餘力建祠,以興賢而勤善,而泮池之水以濬,大小乾邁者鹹悅。余故樂得而志之。
董其事者,本學教諭莊元博、弟子童作楫、卓夢採、余有成、陳正春,例得書於石。
欽命巡按福建台灣等處地方、都察院兼提督學政、雲南道監察御史、加一級、記錄三次范咸敬撰。乾隆十二年孟夏月谷旦勒石。
●重修府學文廟碑記(乾隆十六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聖天子重熙累洽,教化覃敷,薄海內外,罔不風同道一。台故海東隩區也,自入版圖,經陶冶數二年,而棫樸菁莪,蒸然蔚起,其與教之地,尤首重焉。
乾隆己巳(十四年)夏,余街命巡方兼視學茲土。至則恭謁文廟,環視殿廡堂宇,漸就傾圯,祭器樂器,因陋就簡;竊惻然憂之。及檢郡乘,知學宮曩為海康陳公所脩修者,距今三十餘年。其修學記中,拳拳以非作新于始之為難,而能繼繼承承永護於後之為難;蓋深望夫有基勿壞,後起者接踵而修葺之也。顧其間雖經監司刺史輩捐金補繕,不數歲而朽蠹剝蝕,復不可支。蓋非徹底建造,難云固也。余正為經營商榷間,而台之矜主尊師重道,踴躍急公,倡議捐脩者,則有侯生世輝、蔡生壯器、李生朝璽、黃生兆茂、蔡生培、顧生方升、方生達聖、洪生世基等數十人。其最多者幾千百緡,又次者數百緡,又次者百緡。亦或家本寒素,奔走區畫以襄是舉者。于是連名呈請。余因事綦重大,特馳札制府喀公、撫軍潘公,會商入奏。撫軍遂據予札所陳,上達宸聰,獲邀恩旨,俟工竣時核捐輸之數,報部議敘而獎賞焉。愛與滿巡台書公昌、監司金公溶鼓舞作興之命,台令魯鼎梅參與稽核之責。維時侯生世輝力肩其事,不辭勞瘁,不避嫌怨,偕蔡生源起鳩工庀材,相度經營,卑者崇之,隘者擴之,朽者易之,缺者增之,障者闢之,而夫子之廟煥然改觀矣。大成殿及兩廡,規模軒廠倍于前。五王祠舊逼處殿後,指丈有六尺。文昌閣易柱呂石而增高。文公祠前增卷亭。教授之學舍,隋明倫堂後者,退丈有奇,訓導之寄居于文公祠者,更建室於文昌閣後,俾建鐸者鹹有寧宇,得以從容而訓廸焉。官廳前增覆亭,櫺星門前增石坊以護泮池,而體制備。由大成坊以內,盡易石鋪,既以壯觀瞻,並以免執事有恪者之紛踏乎瓦礫也。他若堂宇路門池沼,仍舊基而增損其間者,靡不周詳而曲至。其東北一帶地界之佔于民者,悉為清出,拓其牆三尺有奇。外有餘地四、五尺以通行人。明倫堂以前一片平原,民之竊為種植者,殳刈之而曠如也。內外交脩,而廟貌以崇。至籩豆簠簋之陳于庭者,鑄以銅而備其數,祝■〈吾欠〉笙鏞乾之屬,悉仿成式而更新之。蓋台自有此講學明倫之地,而今始獲睹整齊嚴肅之規也。糜金計一萬緡。肇工于乾隆十四年十月念五日,告竣于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是役也,實多士共勷是賴,余何力之有?廟成,多士請記于余,並求所以教之者。
余謂黌宮為教化所自出,茲大啟爾宇,將以育人材、厚風俗也,豈惟文詞云爾哉。體明用達,乃足尚也。宋時胡安定設教蘇湖,設經義、治事二齋,沐其教者,鹹潛心于三、五、六經,以求合古聖賢人之志,而舉禮樂、兵刑、農田、水利諸務,用以廣其器識。仁宗詔頒其法於太學,天下宗之。我朝造士之法,古無與比,養之渥、教之詳、而選之精以慎。都人士誠能以經術為經濟,勉為國家有用之才,司士者復加意培植,以玉於成,而於興教之地,時加脩葺,亦如海康陳公之以有基勿壞望後人者,相承于勿替,則所迢於海隅者,豈淺鮮哉!若捐脩之姓氏數目,更勒一碣,茲不備。(巡台御史楊開鼎)
●改建海東書院記(乾隆十六年)
——碑在台南府海東書院內
夫教而不率,民俗之漓也;率而不教,有位之恥也。曩予握郡符時,崇文書院就圯,易地新之。未幾,一太守余公,以清德名家蒞此土,澤以禮樂,厚以漸摩,士皆雍雍古處矣。
海東書院,尤全台文教領袖,向廁郡學泮宮西,狹小弗稱,思更諸爽塏者,而未有屬也。會邇來校士皆在使者官舍,而試棚竟成閒廨,謀以此葺為譚經講藝之所。太守余公暨台司馬何君僉曰善。爰簡公鏹,庀眾材,屬台邑陶尹董之,為講堂,為吟廬,為廚舍,次第以成,而器用畢具。遂訪徵士,延名宿,晉皋比而牖廸焉。諸生以時弦誦其中,群體惓惓造就之意,而尊聞行知,日征月邁,勿勤始怠終,勿騖華失實,以馴至乎行成名立。將他日之獻諸廷者,即本今日之脩于家也。予蓋有厚望焉。因勒于石。(提督學政覺羅四明)
●新建朝天台暨文昌閣記(乾隆二十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曩余備員西掖,晨夕內廷,咫尺天顏,頻沐殊恩。迨曆官外任,鞅掌風塵,君門漸遠。乙亥(乾隆二十年)秋,以薦舉獲覲楓宸,荷蒙簡命,司牧榕城,旋量移東寧。空蒙山色,漭瀁波光,顧瞻九重,如在天上,夙夜惓惓。爰於署之乾位,構朝天台。兩年來,剔弊釐奸,兢兢業業,無非宣揚聖化,以殫微臣篤琹之志。
顧復念台本荒島,素安草昧,自我朝定鼎,臣服海外,四方人士,一萃處而群居者,朝稽夕考,春誦夏弦,駸駸乎潰鹵滄渤之區,臻於禮樂詩書之地。昔陳清端公曾建文昌閣,凡瞻禮其下者肅然觀感,文教日漸稱盛。第久而就圯,且在文公祠後,恐斗魁弗曜,振興鼓舞之道尚覺未備,因擇地鳩工特建焉。其費稟請道憲,準動公項,並捐俸以成之。
彼崇榭峻亭,不過為登臨憑眺之勝,若此台與閣之聳然而兀立者,糺縵卿雲,激昂士氣,蓋戀闕之誠,作人之意,鹹于是乎在。後之來者,鑑予苦心,時而葺之,則可並峙于不朽也已。
是役也,贊其成者台司馬宋君,並志之。(台灣知府覺羅四明)
●新建崇文書院記(乾隆二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崇文書院內
台陽古島彝地,人不知學。自我朝收入版圖,百餘年來,聖聖相承,涵濡教育,風尚于以一變。歲丁丑(乾隆二十二年),余調守是邦。下車後,入崇文書院,見多士衣冠弦誦,彬彬儒雅。課期考核,或塊奇恣肆,或跌宕夷猶,洵海濱鄒魯也。第向來經費不敷,生童等僑寄學舍之旁,褊淺湫隘,未能咕嗶優游,且責成司鐸掌教,勢難兼顧,不無作輟,鼓舞造就之道猶有憾,擬擇地另建。遂稟蒙道憲,樂於成事,準簡公鏹三百員,並同官捐俸及紳士醵金。于是庀材鳩工,浼台司馬宋君暨台邑夏尹襄其役。為講堂,為書齋,為膳堂,以及廊廡器具,無不周備。並據台令詳:據監生陳丕、武生陳有志、吏員陳琇等聞風慕義,呈捐磱碡坑、三角堀等處下則園地七十七甲有奇,每歲應完租粟折納番銀三百四十七員,充入書院膏火之資。爰延內地名宿,以擁皋比,選多士之文行優長者實其中。今而後藏息得所,晨夕師範,願執經請業者,虛懷集益,勵志潛脩,勿始勤而終怠,勿驚華而失實,以備國家楨乾良才,庶幾不負所以創建之意。抑斯舉方竣,前歲府試識拔,在院肄業白生紫雲即膺鶚薦,是亦激昂士氣之先聲也。後之來哲,鑑予泉衷,時而葺之,則海外人文,不旦霞蔚雲蒸,日新月監也哉。于是乎書。(覺羅四明)
●重修彰化縣學記(乾隆二十五年)
——碑在彰化縣學宮內
半線舊隸諸羅,雍正甲辰,(二年)始置邑;而建學立師,以彰雅化,夫子廟屹然作焉。其時草昧初開,因陋就簡。歲辛未(乾隆十六年),紳士施士齡、張方大等始有重修之議,各輸金為資,益以張達京庚午(乾隆十五年)報捐之項,得白金七千有奇請於縣。經前縣程君運青。具情以聞,報可興工。旋以他故中輟。癸酉(乾隆十八年)秋,淡分府公鶚攝縣篆,兼得歲貢生吳洛使卒其事,樸斵丹艧,備極經營。復以資用告乏,僅及櫺星門而止,外無泮池,無屏樹,輿馬往來,日雜還於其前。此外缺略不如式者尚多。崇聖右文之謂何?而褻越一至於此哉!
戊寅(乾隆二十三年)春,世珍調任蒞茲,睹■〈半頁〉宮之荒陋,不揣綿力,以為己任。工未及舉,而風雨為災,坍者損者以時聞。明倫堂復全圯焉。工鉅覺繁,不得不為將伯之呼。而邑人好義急公,卒莫我拒。於是涓吉命匠,櫺星門易舊為新,覆以屋,防風雨也。其外為泮池。池開有泉湧出,題於石曰「芹泉」,取泮水採芹之義也。又外為照牆,旁列短垣,塗以丹。移禮門義路於泮池左右,符體制也。殿前後築甬道各三,砌以磚,以便趨蹌。他若坍者補之,損者完之,俾各煥然改觀,昭誠敬也。明倫堂仍故址而增高二尺餘。堂及頭儀門皆三楹,規模宏廠,視昔有加。其後訓導署,後左教諭署,悉更新焉。右為白沙書院,列宮牆之側;絳帳青燈,書聲徹夜,又其相附而成者也。再糜番銀三千有奇。始於己卯(乾隆二十四年)十月七日,越月而告竣。費不動帑,力不役民,而大役以舉,義不可無一言紀其事,且思有以進諸生矣。
源頭活水,紫陽之詩也。君子之學,觸物能通,頭頭是道也。矧茲泉出泮池中,發自然之派,成不渣之源,意者夫子在天之靈,秘啟其鑰,將以指迷而覺悟歟。且夫天地磅薄之氣,鬱極必通,泉之伏土埋沙,不知幾千百年,而至今乃出。而彰之人士應時而起,遂奪台額於卯、辰兩榜中,天時人事,適相符而不爽,非其明驗耶!所期諸生體大聖示教之意,應天地方亨之運,篤志力學以培其基,正誼明道以定其趨,求至聖賢之域以要其歸,學問裕而經濟成,由是掇巍科、膺大任,上副天子側席求以鼓吹乎休明,吾安量所至哉。
抑是役也,分司勸捐者學博蕭君際恩、林君虎榜,稽查省視者有尉張君峻業,督率指示、刻日就工者貢生吳洛,而協力董成,則先後捐題諸紳士鹹有功;依例並列於左。賜進士出身文林郎台灣府彰化縣知縣張世珍撰文,乾隆二十五年歲次庚辰六月谷旦立。
●改建玉峰書院記(乾隆二十五年)
董子曰:養士之大,莫大於學。學者,賢士之所關、教化之本原。又曰:縣令、民之師,師所使承流而宣化者也。我國家文教覃敷,脩闢雍,設庠序,興廉舉孝,嘉與宇內之士,百年涵育,山陬海澨,罔不喁喁向風。猶於府州縣治學校之外,特建書院,延致名師,日有程,月有課。士亦爭自濯摩,以期觀國之光。猗歟!何道之隆歟!
歲丁丑(乾隆二十二年),予奉調承乏斯土。雖地居海外,荒服初開,而浸淫雅化,延首向內。士之克自樹立,亦既並進輻輳矣。然邑有玉肄書院,為諸生肄業之所,日久荒落,規模亦復湫隘。予懼無以廣教思也,爰就學宮舊址,倡紳士改建。鳩工庀材,中設講堂,翼以齋舍,為屋三十有六。己卯(乾隆二十四年)初冬始事,越明年夏落成。地居城西隅,幽僻無譁,軒窗明淨。綴學之士,夏弦春誦,庶幾專所肆力矣。
予不敏,晨夕竭蹶,懼無以導揚明盛,而私心望宰,獨使我邑人文蔚起,有德有造,以仰副聖天子樂育之殷,則維此多士,其相與以有成者實深且厚矣。故記其創建始末以志勒云。(諸羅知縣李倓)
●明志書院碑記(乾隆二十九年)
——碑在新竹縣明志書院內
粵惟世道遞升,文明日盛,國家奄有九有,百二十餘年,列聖相承,治隆化洽。皇帝德媲虞夏,道協殷周,甫飭戎車,拓疆萬里,神武丕著,文教彌昭,寓內同文,海外有截。
興直堡者,遠隸台灣,僻處淡水,風土秀美,氣象鬱蔥,髦俊萃臻,向文慕學,實繁有徒。夫結想維殷,不如居肆,馳懷在遠,莫若連鑣,使鼓篋者樂群,擔登者時術。創興講席,匪緩圖矣。惟是志在聖賢,義利無淆於慮;志存經濟,王霸必究其原。爰標明志之名,冀成致遠之器。
於戲!往昔荷蘭鳩據,鄭氏螘爭,斯固虎狼之窟宅,鯨鯢之淵藪也。今則海不揚波,野皆樂土,易戰攻以禮樂,化甲冑為詩書,摩義漸仁,山川換色。聖朝愷澤之敷,聲教之遠,載稽史冊,未或前聞。
余備位台銜,恭膺節鉞,遙遙台海,統馭及焉。樂觀書院之成,惟拜手揚言,與多士賡太平之化而已。是舉也;舍宅捐租,永定貢生朝焯猷功不可泯,爰書以為來者勸。(楊廷璋)
●文石書院落成記(乾隆三十二年)
——碑在澎湖廳文石書院內
文石者,澎產也。產於澎而重於世,此石之所以可貴也。石何以貴?以文貴也。然文之見貴於人,亦自有辨。凡物之文華而不實者,縱會雲絢藻,烘染精工,而柔脆難久,實之不存,文亦何取。惟文石之文,以堅貞之質,著斑爛之耀,五色紛綸,應乎天則五緯昭,應乎地則五行位,應乎人則五常敘而五教彰。充實光輝,發越而不可掩,斯文之所以可貴也。君子勸此,因以得為學之道焉。
夫石之由璞而發于山也,如人之自蒙而就于塾也。石必擇工之良者而授之治也,如人必擇師之賢者而從之遊也。始而琢磨,繼而攻錯,久之而雕刻之形,痕跡俱化,以幾于純粹以精之候;亦如學者之始而訓詁,繼而服習,久之而漸摩之至,義精仁熟,不知不覺升堂入室,進乎聖賢之域,懷瑾握瑜,不亦一藝林之純璧也哉!昔漢彌成于遇異人,授以文石,吞之,因而明悟,遂為一代儒宗。後以授五鹿充宗,亦為通儒。噫!一文石也,二公獲之,俱以文顯如此。然則生于斯、長于斯,萃山海之靈而孕奇毓瑰者,又當何如也!
澎之人士,從此居業得所,遊息有方,而無言龐事雜之累。春夏詩書,秋冬禮樂,以砥礪其心性,潤澤其文章。處則為有道之士,出則為有用之儒。記曰:君子比德于玉,豈欺我哉!行將圭璋特達,輝映于清廟明堂之上矣。緯地經天,斯文為至文也,石云乎哉。書院之名,因有取焉。
是役也,經始于丙戌(乾隆三十一年)之孟冬,落成于丁亥(乾隆三十二年)之孟夏。所有助貲宣力者,例得備書以垂永久。是為記。(通判胡建偉)
●文石書院碑記(乾隆三十四年)
——碑在澎湖廳文石書院內
澎湖之形勢仍舊,而氣象聿新者,蓋自胡公設立書院始。
公諱建偉,號勉亭,粵東三、水縣人,戊午、己未(乾隆三年、四年)聯捷進士,出宰直隸無極縣,紀大功二次,轉福甯福鼎縣,王午(乾隆二十七年)科入閩闈,薦拔十郡名宿,繼宰閩縣,造就多英才;洵文學之權衡也。乾隆三十一年,授台澎分府。甫下車,即留心作人,觀風設教。諭諸紳士云:人藉地靈,地因人重;澎湖島連三十六,繡相錯也,石蘊五採,文奇攸鍾也,則是巨浸中之砥柱,為全閩之樞紐,將來其聖天子文教之名區乎。遂陳請列憲,就地考校,錄取送院,免諸童府縣試兩番渡海之難。列憲嘉如請。公遂捐俸以倡,卜築於廳治右畔百武之近地。其地環山帶水,文峰錯落可觀。是歲九月經始,明年二月告成,匾額曰「文石書院」。崇五夫子春秋二祭,延名儒掌教,月給膏火。公餘之暇,時詣院與諸生童講學論文。季考月課,循循善誘,終如其初。經公指授者,頓開茅塞,果慶連茹。丙戌、丁亥(乾隆三十一、二年)科歲兩試,入泮者六,備卷者四。從此而掇巍科,登顯仕,人文鵲起,甲第蟬聯,皆我公樂育之功也。今者榮耀屆期,澎人士能忍默然,爰敬陳始末而壽諸貞珉,以志不朽云。
乾隆三十四年,歲次己丑,仲秋吉旦,合澎紳士同勒石。
●重修府學新建明倫堂記(乾隆三十九年)
——碑在台南府學宮內
今天子神聖,重道崇儒,文教誕敷,凡薄海內外,罔不率俾,詔郡縣各立學;從來文治,未有若斯之盛者也。
台地僻在東南海外,從古未沾王化,罔識賓興。迨我朝開闢之後,置郡縣,立學宮,凡取士之典,皆與內地同,始彬彬稱治,為海邦鄒魯矣。余己卯(乾隆二十四年)秋恭膺簡命,來監斯土。甫下車,謁夫子廟,環視楠宇朽敗,而明倫堂兩廡啟聖祠以及櫺星垣墉缺然不備,又以龍亭置于聖人之前,其規模氣象蔑如也。于是急謀脩舉,錈者補之,圯者葺之,以次興工。越明年,于夫子廟東偏拓地數畝,中為明倫堂,後為龍亭庫,環以磚牆,東西廊門樓無不畢舉,締構堅致,彤赩駁蔚,一時稱盛。至六月,聖殿為颶風所侵,竟致頹壞。予心惻然。又相與醵金重建。于是諏日興事,庀材鳩工,經始十月,告成于十二月。迄今夫子廟、啟聖祠巍然,東西兩廡以及明倫堂櫺星諸地翼然,廟貌改觀。其所以揚天子文教之盛,壯海外之觀,均于是乎在。而況培人心以厚風俗,首重學校,尤為蒞治者之先務哉!(台廈道王之麟)
●新砌泮池碑記(嘉慶四年)
——碑在舊鳳山城學宮右壁
台地自入版圖以後,沐聖朝雅化,鳳山文運之盛,甲於諸邑。雖士克樹立,而山川鍾靈,文廟實得地焉。歲己酉(乾隆五十四年),前任李公、鄉紳陳君鳩金重修,而泮池未甃,池為蓮花潭,邑諸景之冠者也,距今十有一年矣。予與同寅余公,集諸生醵金,暨前所餘未鳩者,俾竣其事。橫三十四丈,縱十七丈,為半璧形。灰石工役,計費銀千一百五十五。先是龜山右案中斷為坦途,水道通海為田廬侵塞。茲並補其缺,清其界,使復其舊。工費悉系左營莊民急公,殊為可嘉。董其事者:生員柯金章、吳克達、柯萊、儀廩生吳清時、張廷欽、余志仁、王花春、生員黃昌選、蘇振峰、謝名標、鄭朝清、吳朝陽、舊董事廩生鄭廷輔、生員董必成、廩生林繼美、貢生許名揚、王振文。捐銀襄事者,另書石以示勸云。
鳳山學教諭吳玉麟撰。嘉慶四年十一月日立。
●彰化縣聖廟禮樂器記(嘉慶十六年)
禮至則不爭,樂至則不怨。不怨不爭,而天下治矣。怨爭之中於人心最深。禮樂能治,斯人怨爭之心亦最神。古者,十三學樂,二十而冠,學禮。樂殆自少已習之。晚近之廢禮樂久矣,怨爭所由積也。
禮儀樂舞之遺,唯存其意於孔廟。禮樂不能不依乎器,而彰邑之禮樂器皆缺焉。予下車始,即念及之。辛未(嘉慶十六年)夏,商之諸生王有慶、洪鏞、劉開基、楊奎等,倡捐以樂其成。凡治禮器籩之器百,豆之器百,簠簋之器四十,鉶登之器十,爵之器二十有七,篚之器十有四,樽之器二。凡治樂之器金之屬十有九,石之屬十有八,絲之屬二,竹之屬一,匏之屬十有二,士之屬二,革之屬五,木之屬二。凡鳩金者共二百有餘人,凡鳩金共二千五百有奇。自辛未秋祀以後,拜獻歌舞之盛,圜橋而觀聽者將數千人,殆雖鄒魯亦無以過之。籲!其盛矣!
諸生請記於予,以志不朽。予維習禮樂當能體禮樂之真意,尊孔子當能學孔子之實功。實功若何?孝弟是也。真意若何?敬和是也。能孝能弟,能敬且和,彰邑民億載皆平康矣。行見人文日盛,彬彬焉蔚為休明,以黼黻我盛朝之至治,皆於今與後之諸生有厚望也。一籩、一豆、一磐、一鐘,幸毋以故府常物而忽之。至鳩金者不望傳也,傳其人而其器得以長存,宜並附其名於碣。是為記。(楊桂森)
●建彰化縣學明倫堂記(嘉慶十七年)
——碑在彰化縣學宮內
聖人為人倫之至。聖人者何?孔子是也。自孔子刪定纂脩,明此人倫,而萬世始知有倫,而萬世始知所以為人。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有別,朋友有信,此盡人可以與知與能也,而盡其實則難,詣其極則尤不易。畏其難則阻矣。從其易者隨時隨地隨事力體之,而人之分盡矣。孟子曰: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教民之要,其必以明倫為亟歟。
彰邑舊有明倫堂,毀於亂。奉發帑重建,前事者缺焉。辛未(嘉慶十六年)冬,商之諸生王有慶、林中桂、洪鏞、劉開基等,僉首捐以倡之。迨壬申(嘉慶十七年)秋工竣。凡鳩金者若而人,凡鳩金共若干金。或有疑之者曰:若建城以數十萬金計,置禮樂器又以數千金計,脩主靜書院以千金計,建豐盈倉又以數千金計,茲又建明倫堂以數千金計。若不能獨力成之也,必藉民力。鉅工疊疊若此,民力不虞竭乎?若愛民之意何?
予應之曰:茲正所以愛民也。建城而彰民得以永安;禮樂器備,而彰民怨爭之心得以永息;主靜書院改脩,而士民之有志禮樂者得以事其事;豐盈倉改建城內,而民之偏災小患皆可有備;明倫堂建而民皆知有倫,而民皆得以完其為人。教之養之,有司責也。是何一非為愛民然耶?疑者捫舌退。悉諸生索予記明倫堂,因書之以垂於碣。是為記。(彰化知縣楊桂森)
●重修鹿港文武兩祠碑記(嘉慶二十四年)
國家臚陳祀典,自都城以及各府州縣,莫不建祠崇奉文昌帝君、關聖大帝者,所以振揚文教、扶植綱常也。
鹿港文武兩祠,建之於辛未(嘉慶十六年)之春。總理陳士陶暨各董事等鳩建文祠,□□□士出身司馬薛公諱志亮自題廉俸,以蘇雲從為董事,並建武祠,春秋享祀,稱不忒焉。誠所謂遵□升平□□□□敬聖之至意也。況彰邑踞台郡上游,鹿港又為彰邑巨鎮。溯發脈於大武郡山,蜿蜒■〈峻,石代立〉礡百餘里之遙,而□以西□既聚,兩祠於是乎成。蓋殿堂居鹿水之東,坐坤而向艮。彰山擁其左,瀛海環其右,□城峙其旁,道嶺□其□,□外□峰簇立于指顧間,洵乎海甸之大觀也。人傑本諸地靈,賢俊薈萃,人文蔚起,固□實矣。□□構雖備,■〈黑力〉堊□□,□□□久風雨侵蝕,不無傾圯之患。眾紳士顧而奮然,出為僉議鳩金庀材,□官□以及商郊莫不向善喜捐。□者□□,□□葺之,未備者完補之。始於戊寅(嘉慶二十三年)小春,竣於己卯(二十四年)春季,數月之間,告厥功焉。竹之□,松之茂,極人工之□□□□□□□飛窮畫彩之精純。自是巍峨氣象,復煥然一新焉。
登斯堂也,睹廟貌之肅清,盼几筵之整潔,以享以禮,以妥以□,□□景福。儒雅之風蒸蒸日上,忠義之心油油然生。凡諸採芹,香攀桂馥,較之昔日而尤盛者可知矣。□□□□□□,□□耳目之觀瞻,而不能以永固;丹漆璀璨,豈任風霜之摧壓,而可以長存。是昔之建立,有□于今之修葺,猶之今□□□,不能無望于後之補固也。後之君子,心存好義,有加無已,俾輸奐長美于千秋萬世也,其功豈不懋哉!是為序。
特調台灣府儒學左堂兼署彰化縣儒學正堂加三級鄭重頓首拜撰。(嘉慶己卯桐月)
●修建北斗螺青書院記(道光元年)
彰化縣南五十里東螺保螺青書院以祀文昌帝君,昉於嘉慶八年癸亥。廟貌既煥,人文蔚起。已而毀於兵,圯於水。至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眾紳士乃醵千餘金修復。越五年而予來為鹿港同知,楊茂才贊元乞文以記其事。
予謂非士子肄業之所而稱書院,得毋以文昌列在祀典,專司祿籍,為讀書發祥所自乎?今州縣學宮,即古之鄉學,城鄉或各建書院,即古術序黨庠之遺意。周禮:黨正有春秋祭禜之儀。祭法:幽禜,祭星也。文昌在天為司中司命之六星。自古德行道藝之書,必以孝弟為首。後世於文昌之神,或求其人以實之,又權輿於雅詩之張仲孝友。然則書院之崇奉文昌,宜也。方今天下入仕,以讀書得科第為正途。鄉會試糊名易書,衡文者從暗中摸索,以示至公。即使因文見道,僅能考其道藝,無由知其德行,此所以名實不相應而競乞靈於冥漠也。苟念赫然在上之神,憑依在德,信而有徵,則歲時之薦馨,一若夙夜之勵志,庠序之敬業,一若門內之修行,上以實求,下以實應,人所仰服,即神所默佑,士習自不懈而及於古。孰謂螺青人物之自奮於山川和會者,徒博春夏弦誦三年賓興之名也哉?
涖斯舉者,舉人楊啟元、其弟廩膳生楊調元、附學生楊贊元、候選訓導胡克脩、羅桂芳、附學生周大觀等,宜並書。(鄧傳安)
●鳳儀書院木碑記(道光三年)
——碑在鳳山縣鳳儀書院東西壁
邑舊治有屏山書院,延山長以課生童,置產歲可得息金二百餘供脩脯,官司之;兵燹之後,變為邱墟。嗣縣署移建於茲,未遑脩舉。
甲戌歲(嘉慶十九年),樸葊吳公攝篆斯邑,以為欲振民風,宜培士氣,詢諸紳士,議建書院。廷欽曰:公誠知先務之急矣。雖然,吾邑所宜脩者多矣。大成殿則歲久剝落也;文昌祠則尚未舉行也;歲科童試,其坐次猶逼仄也;城內民居稠密,字紙散擲於途,庚申歲(嘉慶五年),奮社諸友鳩金生息,雇工檢拾,肇祀奎星倉聖牌位,亦未有祠宇也。百堵之興,望公脩舉之,以為多士倡。公曰:善。於是慨然捐二百金,命廷欽董其事。邑中諸紳士踴躍捐輸,相助為理。而繼官斯土者,亦鹹分鶴俸以期於成。由是舊治大成殿煥然一新,而建書院於新邑署之東偏,額之曰「鳳儀」,前有講堂,後有廳事,崇祀文昌奎星倉聖神位於其中。復廣三舍,設試棹,俾生童肄業有所,歲科童試亦暈征于是。並造敬字亭於講堂之左,爰以奮社舊捐之資與建院所剩者,合置產。歲收其入,開用書院經費並拾字工貲,其餘即以獎每期課藝之佳者,俾知所勸。而山長修金,則仍以官司之租息取供焉。斯舉也,未知昔之屏山若何,而百堵皆興,則皆賴吳公倡始之功與官長紳土贊襄之力也。
回思向也乏育才之地,今則輪奐美觀矣;向也少經費之資,今則用度有出矣;生童免提挈之艱,字跡無穢褻之患;鉅典以修,明禋以崇。雖善後之籌畫尚多,而勸學之規模已基,士生其間,當思書院之所以建,而克自奮興,于以發揚善氣,丕振文風,俾海濱克復鄒魯之遺,而風岡獲臻菁莪之盛,庶幾無負創造之美意,而亦區區冀望之心也!
候選訓導張廷欽撰。道光三年歲次癸未孟夏谷旦。
●敬字亭木碑記(道光三年)
——碑在鳳山縣鳳儀書院廳事西壁
敬字亭之設,始於嘉慶庚申歲(五年)奮社諸同人醵金倡建。每歲備工檢拾字紙,暈化於爐。正月之吉,乃送而投諸海焉。維時恭祀奎星倉聖神位,尚未有祠以妥之。越甲戍(嘉慶十九年),廷欽承明府樸葊吳公創建書院爰是並建文昌祠,即以二神合祀,而復造敬字亭於講堂之左。既蕆事,遂泐石以志之。
然則何為而復為敬字亭志也?奮社諸同人之金,為敬字亭鳩也。以奮社之鳩金而置息產,歲給檢拾工貲,其所剩者,即以充書院膏夥。是向之為敬字亭計者,今且尚有裨於書院矣。且既造斯亭於講堂左,即不可掩沒乎斯亭之所由建,與奮社餘金之所由存也。為敬字亭志,為奮社之餘金志也,抑以志奮社之諸同人也。
張廷欽並記。道光三年歲次癸未孟夏谷旦。
●捐建淡水學文廟碑記(道光四年)
——碑在新竹縣學宮內
聖天子累洽重熙,聲教暨訖,海隅日出,罔不率俾矣。
台東海澳區也,自入版圖來,人文蔚起。台、鳳、嘉、彰,興學建考,多曆年所。淡距郡最遠,向只附彰考試。嘉慶十五年,制憲方恭膺簡命,巡視台郡,時府憲汪、前任淡水同知,素稔文風駸駸日上,囑令紳士等就制憲遞呈,援照江西蓮花廳例請奏奉旨恩準二十三年開考。維時蒞淡水廳事司馬張公,集諸紳士謀及勸捐建廟之舉。諸紳士踴躍急公,僉曰唯唯。第思文廟之風水,關於文運之盛衰,非扶輿磅礡之所結,山川靈秀之所鐘,無以為卜吉地也。塹有郭尚安者,邃於堪輿之術。諸紳士以設廳時,曾選學宮基址在於城內較場地方,因就其地請而籌之,深得許可。凡大小之規模,坐向之方位,皆其指畫。郭君為人,輕財重義,諸紳謝之金不受,且曰:此廟一築,淡之科甲蟬聯,余之名亦不朽矣,金何足慕哉!越三年,戊寅(嘉慶二十三年)科鄭子用錫果登賢舊,為淡學倡。迨癸未(道光三年)科且冠東瀛,而成進士焉。自鄭子登科啟甲兩次以來,轉瞬才八、九年耳,踵其後者文武聯鑣,齊名蕊榜,繼繼繩繩,煥然丕變。郭堪輿之言,信乎其不謬也!
是役也,倡謀捐建不憚勤勞者,正總理則有林璽、林紹賢等,副總理則有鄭用錫、郭成金等。若吳振利、羅秀麗、陳建興、吳金吉等共董其事,亦與有力焉。糜金二萬千百有奇,不費分帑一絲。肇工於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告竣於道光四年四月初十日。蓋自夫子之廟成,而淡始獲睹整齊嚴肅之規也。
余來守是疆,適當落成之際。越日,齋祓謁聖,仰瞻廟貌,巋然一新。中為大成殿,東西兩廡夾某旁,外為櫺星門,又其外為泮宮門,泮池在焉。周圍繚繞,衛以丹牆,其禮門義路,則出入之通衢也。廟之規模斯略具矣。至廟之東邊為明倫堂,後為五王祠。其教官廨舍,則建於舊文昌宮之左畔,禮樂器庫附之。若此者,余既詳覽其地,又為深羨其人,羨其人之爭先好義,慷慨就捐,尤羨肩斯任者之克相與有成也。諸紳士縷陳情緒,請記於餘,並求所以教之者。余謂黌宮為教化風俗所自出,廁其間者可徒拘於文辭之末哉。將明體以達用,入有守而出有為,為里黨樹典型,為國家宣德教。師道既立,善人愈多,庶無負我朝作養海隅之至意。官斯土者,有厚望焉。余為詳創建始未,並書其意以書諸石。捐貲之姓氏數目,則更勒一碣云。(吳性誠)
●續修文石書院記(道光十年)
——碑在澎湖廳文石書院內
澎湖文石書院,自乾隆三十一年前廳胡勉亭創建,規模大備,嘉惠士林,至今敬業樂群者鹹思念之。五十五年夏風災,椽瓦捐壞,前廳王慶奎捐資補葺。嘉慶己未(四年),前廳韓蜚聲捐貲重修,改建魁星樓於後,以後堂作講堂。乙亥(嘉慶二十年),前廳彭謙就後院再建一進五間,專祀文昌帝君,每歲春秋二丁,廳官率士子用少牢之饗,致祭五賢夫子、文昌帝君、魁星神君,士子亦各分祭胡、韓二公及前廳有功德於澎者。惟文昌帝君祀典,應用太牢,向無動項開銷,不足以昭誠敬。歲丙戍(道光六年),余詳請以小案山新升額外餉銀四兩七錢六分四釐,又籌撥番銀一百一十圓,每年生息銀一十六圓五角,為春秋太牢之需;不足之數,由官捐辦,每年出入用數,列入印簿二本,一存署,一發房,以備稽考。祭日會同武營暨土子虔誠行禮。二丁日仍舊同士子致祭焉。
丁亥(道光七年)秋祭時,余與各士子巡閱院宇,椽瓦榱桷多損壞,魁星樓剝蝕更甚,幾就摧折。商諸協鎮孫得發、右營遊戎兼署左營遊戎江鶴,各捐廉倡修。合澎士庶,欣然樂助。是歲季冬鳩工,先修五賢祠及左右翼室,己丑(道光九年)春,改建魁星樓巽方,取文明之象。文昌祠榱垣就圯,亦經拆造,添蓋拜亭,以昭宏廠壯瞻。是歲夏,余奉委署台防卸事,接任者為丁霽亭司馬,勸修益力。均第修理督工者,生員呂作屏;勸捐者,生員王雲鵬等。經始于丁亥季冬,落成于庚寅(道光十年)仲冬。前後體制,煥焉一新,且工程亦甚完固。五賢祠兩旁,排設考場棹橈,為每年歲科兩試及每月課期之用。從此勤修肄業者,月有課,季有考,良師益友,砥礪磨礱,所謂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必深有私淑夫紫陽夫子,而無負胡公勉亭建立書院、興賢育才之遺意者,至於文光燦爛,奎璧輝煌,諸生學立行成,科第蔚起,場休和而資拜獻,又不僅一時盛事也。所有捐資出力者,備書於石,以志不忘。是為記。
●新建鹿港文開書院記(道光十年)
——碑在鹿港文開書院內
道光四年,傳安為鹿仔港同知,巳二年矣。勤於課士,士皆思奮。因文昌宮之左,隙地甚寬,請建書院其上。傳安給疏引勸,諭以海外文教,肇自寓賢鄞縣沈斯庵太僕光文字文開者,爰借其字定書院名,以志有開必先焉。工費既鉅,鳩庀不時。又明年,風鶴有驚,軍書旁午,傳安奉檄權郡篆,浹歲乃及瓜期。士民喜其重來,益亟亟於是役。未幾而書院告成,輪奐俱美。講堂齋舍,廓乎有容。規制渾堅,信可經久。傳安閱視甚歡。將筮期鼓篋,而先為文以記。
考戴記,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說者謂先聖是作者,先師是述者。鄭注曰:國無先聖先師,則釋奠當與鄰國合;若周有周公,魯有孔子,則不必合。今學宮奉孔子為先聖,從祀者皆先師,書院多祀先師,而不敢祀先聖。閩中大儒,以朱子為最,故書院無不崇奉,海外亦然。若如鄭注,則惟建陽之祀朱子,可稱國故,餘皆所謂合也。
台灣至本朝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圖,前此猶是荒服,豈有國故,不得不仰重於寓賢。傳安前以沈太僕表德名書院,已為從祀朱子獲輿;況太僕卒葬俱在台,子孫又家於台,今雖未見斯庵詩集,而讀府志所載諸詩文。慨然慕焉,固國故之彰彰者也。其先太僕而依鄭氏,後太僕而東渡,亦設教於台者,為華亭徐都御史孚遠。成功嘗從徐公受學,渡台後優禮過於太僕。公自嘆如司馬長卿入夜郎之教盛覽。想當日海外從遊,必有傑出若盛覽之人,惜府志不載,而僅見於全謝山鮚埼亭集中。今祀太僕,未可不祀徐都御史矣。府志所載避地遜荒,固不乏人,而系戀故君故國,閱盡險阻艱難,百折不回如二公者,惟同安廬尚書若騰、惠安王侍郎忠孝、南安沈都御史佺期、揭陽辜都史朝薦,並亟稱於鮚埼停集。其郭都御史貞一,府志雖闕,可考鮚埼亭集及海濱紀略以知其忠,當連類而祀之。至漳浦藍鹿洲鼎元,曾贊族兄元戎廷珍平朱一貴之亂,所著平台紀略及東征集,仁義之言藹如,不但堪備掌故,以勞定國,祀典宜然。昔朱子諄諄以行仁義、存忠孝勉人,茲奉諸公慄主以配享,諒亦神明所深許也。諸公皆人師,非經師,遜業諸生仰止前哲,更思立乎其大,不僅以科名重人,則長者藉書院成功,搜羅遺佚,以補海外祀典,亦未嘗無小補也。
是役也,閱四歲而竣工,共費白金若干。以歸官閒田為膏火所資,計若干畝。當上其冊於大府,聞於當寧,定邀天誥褒嘉,如行省鳳池書院之蒙旌獎急公紳士矣。時傳安升補台守,將行,善後事屬之來者。且因落成有記,並書樂輸諸姓名於碑陰。(鄧傳安)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道光十一年)
——碑在彰化縣學宮內
台灣原海外荒服。自康熙二十二年歸列版圖,設府一、縣三:曰台灣,曰鳳山,曰諸羅。教養並重,興建文廟,與內地各縣同。雍正元年,分諸羅玉案山北至大武郡山西北四十里,添設彰化縣。彰化建學校、造聖廟,自雍正四年知縣張鎬始。其地在治東北。中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甬道、戟門,又前櫺星門、泮池,砌以圍牆,東為義路,西為禮門。殿後崇聖祠。續於乾隆十六年重脩,則知縣程運青也。其後再脩於十八年,則淡水同知攝縣事王鶚也。復脩於乾隆二十四年,則知縣張世珍也。未脩於乾隆二十七年,則知縣胡邦翰也。曆任相繼而脩,中間僅隔數年,不過補脩而已,迄今七十載矣。世遠年深,柱門朽蛀,其何以尊至聖而妥神明?磺溪紳士僉呈縣令,申詳大憲批準行知在案,然後於道光十一年辛卯十月吉日興工。原基地勢卑低,易聚水,地培高五尺,牆亦增高五尺。五祠後圍牆外,再加圍牆,左右高築火牆。規模宏廠,整齊嚴肅,煥然一新。告成在即,因敘其原委而為之記。(教諭吳春蘭)
●新建南投藍田書院碑記
邑治東南四十里,有地曰南投。乾隆初。始設縣丞居此,距今百餘年矣。涵濡聖化既久,文明漸啟,禮教日昌。士之有志讀書者,類多掇科名,以酬素願,於是分縣朱公,延請南北投、水沙連兩保士庶,議建書院。僉舉生員族弟作雲簡君俊升等董其事。乃屬霖為序勸捐。並下地於街後東偏,西倚山麓,東面大屏,清流北護,蜀水南纏,大哮碧山遙相對峙,中開一局,形勝天成,而燄峰九十九尖蔚然在目。其東南三峰,遠插雲霄,出歿隱見,變幻無常,則八同關之玉山,可望不可即。洵海外一奇觀也。
夫以山川之秀,氣運日開,其磅礡鬱積,知必有偉人傑士出乎其間,不僅為吾邑生色,誠邦家光也。地靈人傑之說,殆信然歟!是則書院之建,實為盛舉。爰諏吉興工。經始於道光拾壹年冬月,閱兩歲而告成。中祀文昌帝君,後祀徽國文公朱子。即以其廳為講堂,房居山長,兩翼廂房為諸生肄業地。外環以牆,規模頗壯。統計土木工費,共縻白金肆千壹佰餘元。既燕飲以落之,遂顏曰藍田書院。謂樹之無殊種玉,蓋欲藉此為培植之區,而冀青出於藍,以共與孝弟力田之科也。學者庶顧名而思義乎!
時霖方修縣志,士有從予遊者,因請為記勒之貞珉,以為將來好義者勸。鄉進士閩清縣儒學教諭曾作霖敬撰。彰北縣學廩生黃春華敬書。
●芝山文昌祠記(道光二十年)
——碑在淡水縣八芝蘭芝山岩
閩之書院,鰲峰、鳳池而外,泉有清源,漳有芝山,其最著也。然泉則聚石為山,不若漳之傍山而舍。予嘗由泉至漳,見其山川秀麗,人才魁偉,神往其際。己亥(道光十九年)東渡,越歲,安硯芝蘭堡,地盡漳人。或言此地亦有芝山,殆不忘其桑梓而名歟?因述其峰巒四合,高插雲霄,原田萬頃中,有聳立絕所依傍,怪石則森列如笏,樹木則鬱蔥如畫,溪流則■〈氵榮〉洄如帶。何不一遊之乎?六月,潘子定民謀建文昌祠於上,俾諸生肄業其中,邀予至焉。風景之佳,有逾所述者。
夫東甯於明季,干戈之地也。偽鄭嘗以舟師破紅毛兵數十萬於安平。沂流而上,至芝蘭之八里坌,番人砲台猶在焉。自我朝版圖一統,易戰爭以禮義,化甲冑為詩書,百餘年間,家有塾,黨有庠,州有序,國有學,科第匹於中華,公卿列於朝右。潘子是舉,誠有志也。居是邦者,其亦睹石笏而念書思對命乎?見林木而思百年樹人乎?睹流水而知盈科後進乎?昔為侏■〈亻离〉之龐雜,今為學士之謳吟;昔以禦侮而扼此山,今以志學而履其地;鍾毓所在,必有傳人,是烏可不記之。
道光庚子(二十年)冬月傅人偉。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道光二十年)
邑之建學,自前縣張君鎬始,時初設治也。自後曆任增修,具祥張君世珍碑記。乾隆丙午、乙卯間(五十一年、六十年)兩遭兵火,惟夫子廟巋然獨存,可不謂神靈之呵護歟?嘉慶中,楊君桂森以詞臣治斯邑,百廢具修。乃護露台以石欄,造登瀛橋於芹泉上,設禮樂器,招佾舞生;自是春秋丁祭,蓋彬彬焉。而一旦尚願議重新,何也?
先是,丙子、戊寅(乾隆二十一、二十三年)兩科,奪台額者皆彰士,署縣吳君性誠以為人文蔚起,倡建文昌廟於學宮西,務為竣嚴,廟高大成殿二尺有奇。論者謂主輔之義,恐有未合。會遇數科獲雋者少,於是議新聖廟,蓋期學校修財人材茂也。
道光十年,適郡伯鄧菽原先生修府志,派經費,李君廷璧集眾議捐,以學志並修請。始具情以問,報可。旋奉檄分守蘭陽,年餘回任。核署縣託君克通阿所設勸捐手卷,已得一萬餘金。遂設局靜室,諏吉興工。先圖廟制,然後拆卸,仍舊式也。都宮以內,地視故址各增高二尺二寸,基孔固也。殿高原制二尺有七寸,祠廡門牆以次遞殺,符體制也。祠旁增建名宦、鄉賢二祠,以待良司牧之有功德於民及鄉先生之足為後學矜式者則祀之也。又旁為禮樂器庫,謹守藏也。欄柱庭階,純易以石,取其堅固,無慮風雨所漂搖也。牆外小池,濬深砌石,仿紫陽方塘一鑑之詩,以來源頭活水也。廟自經始迄落成,凡閱三十一月而蕆事。志自採訪至脫稿,亦經二十四月而成書。統計斯役,共縻白金二萬四千餘兩,香燈祀業勿與焉。
戊戌(道光十八年),予調署斯邑,只謁聖廟,見巍煥一新,而碑記尚闕,因與廣文王君功趨其截數清款造冊報竣。總董等悉如予言,且請為文以記其事。予既嘉許之,即進諸生而勉之曰:昔人禮樂百年而後興,邑之設治,至今適當其期,而廟志之修會逢其適,此山川之氣運所開,以大啟斯邑之文明。多士生當明備,誠志乎聖賢之道,務為真品實學,將處為名儒,出為醇吏,其道德文章直可光史冊而垂不朽,豈惟是掇巍科、登顯仕,以侈為閭里之榮哉?予於諸生有厚望焉!爰敘其顛末而為之記。
知彰化縣事黃開基敬撰。
●大甲義學碑(同治七年)
署台灣北路淡水總捕分府加十級紀錄十次嚴為出示勒石以垂永久事:照得本分府蒞任之初,察訪地方風俗。知淡屬文風丕振,城鄉市鎮皆家弦戶誦,大有鄒魯之風。惟鄉僻處所,小民不知讀書之樂。當即出示曉諭:凡有窮鄉僻壤,均應設立義學,使貧寒子弟無力栽培者,皆入義學讀書,使其鹹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消其桀騖犯上之氣。
本分府到大甲時,傳集紳耆王昆崗、蔡學禮、陳大賓、生員何清霖、張際文、童生王輯圭、陳福祺等商議在大甲設義學一處,延師一人,月送修脯銀四元。生徒以十六人為限。查出前大甲巡檢黃有捐題義學租谷二十五石,又在德化社番租內提充義學租五十石,充作大甲義學師修脯;如有不敷,隨時再行酌量題捐。
茲已查出大甲巡檢署舊設義學租並德化社番租田畝坐落界址、佃戶姓名,勒石碑示,以垂永久。特將該田畝坐落界址,均開列於左。
計開:
一、查大甲巡檢署提出之舊設義學租谷二十五石,址在竹南四保番仔寮前西畔,東至大溝為界,西至王媽田為界,南至小溝為界,北至大溝為界;佃人王榮、王朝。
一、林祥記張旦老下大安田二分三釐應納大租谷參石;
又承陳修文三十甲莊田一甲應納大租谷捌石;
又承陳修文大安田二十五甲應納大租谷拾參石貳斗;
又承林盼下龜殼莊田二十七甲應納大租谷貳拾貳石貳斗四升;
又承陳修文下大安田五分應納大租谷肆石。
以上五條林祥記戶下應納大租谷共五拾石零四斗四升。
同治七年三月初五日給。
●鳳儀書院宗祀五子並立院田碑(同治十二年)
——碑在鳳山縣鳳儀書院講堂東壁
鳳儀書院建自嘉慶十有九年。時樸葊吳公,以貢生張廷欽、鄭朝清董其成焉。中祀奎星倉聖,則本於敬字亭。蓋嘉慶五年,奮社同人鳩金而設,並奉二神,尚未有祠以妥之,惟所捐貲為每歲拾字紙夫費外,概存息產。計至院成之後,置有四千餘金,諸同人遂充之鳳儀,為膏火田。此與文昌帝君合祀所由來也。顧思書院創制,宜崇先賢,以正學統。學統正而後世識有所依歸。宋濂洛關閩五夫子,上接洙泗之淵源,下開萬古之聾聵,是必增祀斯堂,春秋典禮勿替。何況鳳儀院租,倍於昔日。司事者其可忘奮社諸君之舉,而不重為振興耶?垂芳自愧棉力菲才,未能於斯道有功。第念先人有志未逮,今者言猶在耳,忍令風氣日趨,而辭越俎代庖之責哉?同治壬申(十一年)夏,爰請於邑主孫公,未克舉行。越饒公署篆,又未幾卸事。癸酉春,卓如李公蒞鳳數月,推本化原,留心士習。乃復請而行之,並將院田租款立石以示不朽。且冀後之有同志。
大清同治十二年,歲次癸酉,蒲夏之月吉旦,郡庠生蔡啟鳳遺命男蔡垂芳記。
●大觀義學碑記(同治十二年)
——碑在淡水縣枋橋街大觀義塾內
程子曰:治天下,以正風俗、得賢才為本。余謂非必天下也,即一郡一邑亦然。風俗必本人心,人心關乎士習。賢才不遽得,當培養而玉成之。然則化民成俗之原,興賢育才之道,莫要於建學立教。
淡水,海外荒徼,入版圖最後。國初以前,廢為狉獉。開闢百十年,瘴雨蠻煙,悉為含鼓嬉遊之宇。然地富庶而人強悍,睚眥之怨,逞刃相仇,連年累歲,亡身破家不休。其性耶習耶?其不學不教之咎耶?淡北距塹城學宮百餘里,惟艋舺有學海書院,而甄陶未廣,僻壤孤村之士,既闉教澤,甚有漫分氣類,畢生裹足不登書堂者。民風之陋,士習之頹,職是故歟?
歲癸亥(同治二年),余遊寓於茲,思有洗滌而振興之。商諸外兄弟觀。察林君維讓、維源,首倡義貲,創學舍於板橋東北隅,月集諸生考課。余不才,忝司月旦既砥礪其德業,亦柔和其心性。遠邇士人,翕然向風。邇來民無競心,士有奮志,恭陋文風,日振日上,而科名亦遂以踵起,則教學之明驗大效也。
夫湮鬱之開在人不在地,轉移風氣在士不在民。士為四民之首,一舉一動,關係民氣。士習端,則民生觀感興起,日趨於善;漓則鄉里效尤放縱,日騖於爭。故為士者望彌隆,責亦彌重。諸生既誦法先聖,稱衣冠之士,非徒株守章句,揣摩時尚,以弋取科名而已。所當納身禮讓之中,以變移鄉俗為己任。修於身而型於家,日與子弟鄉人言,出入友助,和親康樂,共為堯舜之民,興仁興讓,且遍國俗。中原禮義之邦,文物之地,何能以加。茲余內渡十年,再遊斯土,深幸士氣民情,駸駸日盛。由是薰陶振作,使遊淡北者,謂斯之風俗人才,冠絕海邦,豈不懿哉!
顧惟義學之設,鳩貲僅二千金,而土木營構,已逾五千餘,所建祀田三十石,及按歲考課膏火費用數百金,皆觀察君昆仲捐助勉成。恆產未謀,後恐難繼。寸心用是耿耿。而余以親舍白雲,未敢淹留,客路清風,無從恢廣。觀察君昆仲好義性成,圖始必能圖終,或後之君子有與余同志者,不獨諸生之感,亦余所厚望也。
義學之前,大屯、觀音山對峙焉,故名大觀。為屋二,中祀文昌帝君,券諸生之文明,兼奉濂洛關閩五先生,示學術之標準。前為行禮出入之所,兩旁學舍十餘。前後有隙地可擴充,尚遲有待。余忝倡是謀,且兩登講席,敢不揣固陋而為之記。其捐貲姓名;另書他石。
同治十有二年癸酉中春,溫陵莊並書。
●文石書院登瀛樓落成記(光緒五年)
——碑在澎湖廳文石書院內
書院之東有樓焉,橫亙十數武,回欄一匝。樓之上祀大魁夫子,高二丈有奇,巍峨聳峙,煥然一新,可以窮三十六島之嵯岈,聽三萬里巨濤之淜湃,為西瀛一大壯觀,洵足為士人登瀛之兆焉。斯樓之重修也,始於癸酉(同治十二年)季冬,迄於甲戌(十三年)仲夏。倡首者吾友鄭桂樵司馬,勷其事則高袞夫武庠、林荊山太學也。
夫世之列為士林者多矣。往往於明倫講學之區,棄若辨髦,故有房序傾頹,宮牆剝落,殘碑斷碣沉沒於荒煙蔓草中,無有過而問者。二君坐未列談經之席,身不登問字之車,獨能勷茲義舉,有功斯世,士文中所不可多得,況得之商賈中乎!如吾友者,固澎湖知名士,樹先正之典型,作中流之砥柱,更有為乎其大者。是區區者,烏足道其顛末哉?
今春予來澎主講席,二君來屬余言。余不文,弗獲辭,爰掇數語,以嘉其志,並以勵世之樂善好施者。
乙亥(光緒元年)秋八月上浣,施盤記。
●重修鳳山縣學碑記(光緒三年)
——碑在舊鳳山縣城學宮大成門外右壁
鳳邑東迆山,南濱海,與內番狉榛蝐蠕為鄰,入版圖二百餘年矣。然半屏、龜、蛇諸山,環護奔赴,秀氣成採。論者謂茲地沐聲教者有年,他日文獻當鱗華於斯,不終於荒蕪樸陋也。邇者朝命撫番開墾,用夏變夷,匪伊朝夕,惜無有振之者耳。
予奉繳宰鳳邑,朔望只謁文廟,頹垣敗瓦,與刻桶丹楹相錯,似土木初興而中輟者。夫城闕興謳,子矜曷刺,羹牆如見,哲範匪遙,學校之廢興,此邦之民俗系焉。爰思是廟建於康熙間,至同治乙丑(四年),僉謀新之,鳩資二萬有奇。僅成崇聖祠,大成殿尚未就緒,計已費萬有五千,而司事訓導陳天奎殂,事遂止。以故諸生鼓篋弦歌之地,依然茂草。旋而予解任,心悵然無如何也。
乙亥歲(光緒元年),又官茲邑,見鳩工庀材者相續於道。及至黌宮,則梓匠環列,棟宇改觀,舊者新之,圯者峙之,陝者廣之,卑者崇之,知為訓導葉君滋東所為。遂欣然曰:葉君之舉,予志也。然葉君每以資不給為憂,是誠予事。則大集都人士醵金。董其事者,有若舉人邱鵬雲、訓導李政純、廩生林瑞藻、附生楊擢科、謝國鈞、鄭卿雲、職員張鑑道,皆分職奔走。維時予適構試院為校士之所,未遑分營,而葉君遂獨總其事。庶民政之,百堵皆作。除舊構祠殿之外,其雨廡暨大成坊、櫺星門、明倫堂,翬鳳盤螭,伏龜蹲獸,壹皆新制。繚以赤壤圓規之垣,澄以彎橋半璧之水,護以司祿后土之祠。典冊圖藉之府,無弗繕也。笙鏞籩豆之庫,無弗葺也。庖湢井灶之所,無弗備也。規模修整,氣象崇煥。山川形勢,堂局向背如法。役甫竣,予移官他邑,而葉君亦受代。爰紀巔末於此。至於俎豆冠裳,詩書羽籥,必有踵而成之者,予固有志未逮也。
是役也,自同治癸酉(十二年)興工,迄光緒丁丑(三年)落成,計糜銀一萬五千有奇。其捐貲姓名並工程會別刊諸石。
光緒三年月日,知鳳山縣事紹興孫繼祖記,署儒學訓導福州許文璧撰。
●重修彰化縣學碑記
蓋聞德參天地,千秋所以獨隆;道冠古今,萬世而有必祀。重儒宗(者)上承往聖,瞻廟貌者曾親爼豆。□師表下詔來茲,廣感報永祀馨香。矧濯以江漢,不能形半點之汙也;暴以秋陽,不能見一毫之翳也。□□乎不可尚已!自生民以來,未或有也。彰邑自疊遭兵燹後,惟夫子廟巍然獨存,荷神靈之呵護,遂相傳勿替云。
予戊寅(光緒四年)秋,履任磺溪。下車伊始,見夫縣廨有造,義倉有立,而聖殿之傾頹,豈復忍觀。溯查創造於雍正四年張君鎬始,嗣後乾隆以至道光甘年,曆相繼而修,中間僅隔數年,不過補葺而已。迄今世遠年湮,柱門朽蚗,其何以尊至聖而妥神明。是以捐廉倡首,商諸邑紳,量力捐輸。舉董張紳春華等監修。□眾志成城,急公好義,相率輸金,即涓吉興工。至己卯(光緒五年)大比之年,全台登秋榜者七人,彰邑已得其三,較之往歲,稱極盛焉。天時人事,適相符而不爽,非其明驗耶。洎夫蔇茨已塗,丹艧已塗,整齊嚴肅,煥然一新。仰視崇閎堂皇之氣宇,足壯觀瞻也;俯窺基址平坦之道塗,無形偏頗也。內以藏宗廟百官之美富,而泮水園橋,士思樂採也。外以□宮牆萬仞之峻高,而禮門義路,儒競趨由也。從此斯文大振,掇巍科,膺大佔,上副天子側席之求,以鼓吹乎休明,吾安量所至哉!所期諸生者有厚望焉。爰於告竣日,為之紀其落成,勒諸貞珉,以志不朽也。是為序。
知彰化縣事傅端銓謹撰並書。光緒陸年己卯仲秋月上浣谷旦。
●重修鹿港文祠碑記(光緒八年)
同治己巳(八年)孟夏,分守鹿港。時戴逆初平,人心未靖。因思武侯治蜀尚刑法,何如文翁崇文教。諏吉謁文祠,面山氣散,遂築牆以拱於前,艮位文峰,環而照焉。右武祠,左書院曰文開,聘蔡君德芳為之主講。課必扃門,拔其尤者,覆加面試。如是者年餘,諸生文頗有可觀。
庚午(九年)仲秋,赴台防任。辛未(十年)仲夏,奉諱回籍。癸酉(十二年)仲冬入覲,奉旨仍發福建,重補台防。光緒丙子(二年)守台郡事。訪悉主講蔡君、施君葆修、丁君壽泉先後成進士;歲逢大比,登賢書者不一其人。僉謂文風之盛,不惟冠一邑,直冠一郡。
雖然,予之所望於士者,更有進焉。解經當如漢儒之精詳,而不涉於荒誕;窮理當如宋儒之明達,而不遁於虛無。讀史,自馬班以迄王宋所撰述,探其奧窔,抉其精微,舉上下數千年治亂興衰之故,洞悉於胸中。其餘諸子百家,貫而通之。處為名儒,出為名臣。文風孰有盛於此者,豈獨冠一郡已哉?且文之創於人曰聖神,文之列於天曰辰宿。文人蔚起,實上應文星也。
辛巳(七年)季夏,重守奮地,課諸生文,與昔時同。壬午(八年)仲春,祭文祠。陪祭者謂予曰:文祠創始歲月,邑乘所不載。嘉慶辛未(十六年),陳士陶等重建,司馬薛君為之記。茲緣中殿傾圯,董事施家珍等鳩資重修,增改兩廡。自丙子(光緒二年)季冬興工,戊寅(四年)孟冬告竣。請予記其事。余不文,愧無以應,略述巔末,以泐於石云。
光緒八年仲春之月吉日,董事施啟東、黃煥奎、詹啟明、林淵源、莊瓊輝、施家珍同立。補用知府鹿港同知太倉孫壽銘拜撰。
●附錄:明志書院案底目次
卷一
護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務胡邦翰批……………………………………………………(五九)
詳督撫學三院藩臬二司糧鹽本三道暨本府…………………………………………(五九)
夏分府詳文……………………………………………………………………………(六二)
府正堂核議……………………………………………………………………………(六八)
明志書院碑文…………………………………………………………………………(七○)
募題建立義學簿序……………………………………………………………………(七二)
匾額一…………………………………………………………………………………(七三)
匾額二…………………………………………………………………………………(七四)
匾額三…………………………………………………………………………………(七四)
明志書院引……………………………………………………………………………(七四)
匾額四…………………………………………………………………………………(七三)
卷二
淡邑紳士潘成清林家聲新邑紳士陳濬芝陳朝龍等稟………………………………(七六)
札淡水縣知照(札新竹縣同)………………………………………………………(七九)
諭董事金興文…………………………………………………………………………(八一)
諭各佃人………………………………………………………………………………(八三)
承辦董事金與文即紳士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等稟…………………………………(八三)
飭押會算交收…………………………………………………………………………(八五)
詳請立案………………………………………………………………………………(八六)
諭重事金興文清繳租項………………………………………………………………(八七)
移新竹縣………………………………………………………………………………(八八)
諭董事金興文催繳欠租………………………………………………………………(八九)
諭重事金興文催繳光緒二十年份應繳租銀…………………………………………(八九)
舉人潘成清稟…………………………………………………………………………(九○)
札淡水縣立案(札新竹縣同)………………………………………………………(九一)
●明志書院案底卷一
護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務彰化縣知縣胡邦翰批
詳督撫學三院藩臬二司糧監本三道暨本府
夏分府詳文
府正堂核議
明志書院碑文
募題建立義學簿序
明志書院引
·護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務彰化縣知縣胡邦翰批
淡為台北邊隅,地方荒陋。雖新莊諸處,戶口日繁,要皆經營耕種之人居多,士子捧手橫經以弦誦相勵者益寡。夫天之生才,豈限於地?赤惟鼓舞未有其人,故爾文風未振。方今聖天子首隆學校,作興土類,凡山陬海澨,無不涵濡教化;則淡屬百里之地,當必有可造英才,為藝林之選者。第與郡城相距殷遙,彰化雖為唇齒之邦,而山溪曠邈,負笈從師者苦於跋涉。考之古制,自闢雍■〈半頁〉宮下至閭巷,莫不有學,所以教士者既周且盛。據於興直莊建立學舍,為多士藏修息遊之所,事屬可行。該紳以四十餘年手創基業,不私於子孫,願將水田八十餘甲及莊圍房屋魚池捐充學舍並膏火經費,僅抽田租貳百壹拾餘石,為生養葬祭之資,優游歸里。其慕義無窮,實所罕覯。異日人材輩出,莫非該紳為之始基。不朽之業,直與磺水鴙山同其流峙矣。本分府雖暫爾代庖,樂與經始,準據情通詳,以彰懿美。該紳先將田甲租額四至佃名及該莊房屋形勢,遵照手諭,繪圖造冊,有無契約,一並檢齊呈覆核明通送,粘單附詞。
·詳督撫學三院藩臬二司糧監本三道暨本府
護理台灣府北路淡防同知印務彰化縣知縣胡邦翰為聖化已周海表、微生志切興文、願捐莊業以建義學事:乾隆貳拾捌年參月廿四日,據興直莊貢生胡焯猷呈稱:竊惟道重儒宗,四海文風炳蔚;制明理備,千秋治教光昌。沐聖朝養士之恩,民懷鼓舞;蒙列憲作人之化,戶被弦歌。惟茲北淡偏陬,實東寧僻壤。左山右海,疆士維遙。賈販農耕,士風未振。良以地方固陋,以故文教勿彰。至興直一保,尤塹屬巨鎮,秀靈特異,形勝斯開。屏列岔山,半壁依為外險;湖連磺水,全江控在偏隅。平原闢萬頃膏腴,足徵富庶;市肆聚千家煙火,具見繁滋。鑿井耕田,久安樂土;漁歌畋史,漸啟人文。第因義學久湮,以致師承無自。雖彰山以南之黨塾,設教鹹有右賢,而大甲以北之孤寒,負笈苦於道遠。是以有志之士,難得成材,可造之資,嘗多中輟也。
猷籍隸汀州,寓居淡水。青年創業,已荏苒乎七旬;白戶成家,實經營乎半世。茲將歸里。竊慕休風。欣逢駕抵新莊,首崇文學,猷願將手置興直保、興直莊竹圍房屋魚池等項充作義學,又年收租谷陸百餘石永作膳修膏火之資,自乾隆貳拾玖年為始。懇舉董事,悉交經理。所有印契莊基糧額租數同各佃姓名,另造清冊呈送。伏乞通詳立案,勒石莊前,俾得長存,冀無廢墜。從茲橫經庶士,盡沐鈞陶,即猷慕義徽忱,與叨榮幸矣!切呈等情。
據此,卑職查興直保在竹塹城北百里,北為峰子峙山,南為龜崙山,東面擺接山,西枕八里岔山,四面環繞,平原廣闊,水田肥美,實為台北要區、天然巨鎮也。中有新莊街一道,商販雲集,煙戶甚眾。凡內地人民赴台貿易,由郡而來北路,必至於是。惟距塹城窵遠,鞭長莫及。是以專駐八里岔巡檢,在彼彈壓。前人屢有設縣之議,因案關題達,未便輕率舉行。乾隆十一年,前巡檢虞文桂因八里岔水土頗劣,移駐該保,遂為衙署,曆據該處生監具呈在案。邇年以來,各憲德化遠敷,人文漸盛。在台如郡城彰邑雖均有書院,然相距殷遙,負笈從遊,每苦跋涉。卑職荷蒙憲恩,委護淡篆,因公至彼,爰集多士,面加鼓勵。隨據汀州府永定縣貢生胡焯猷具呈前情。卑職親往查勘,該莊離新莊五里,在龜崙山、八里岔山兩山交接之處、土名平頂山之下。緊靠山坡,峰嵐甚秀。外垣■〈艹〈束刂〉〉竹,內瓦壹進五間,旁有廂房十二間。前鑿池塘,上接山水,下灌莊田,其形適如半壁。以之改作義學,俾多土弦誦其中,洵足振興文教。請以中堂崇祀朱夫子神位,旁為講堂,廂房作為學舍。至該戶田業,乾隆十三年胡焯猷與林作哲、胡習隆三人合置之產,該生應得三股之一。經前任三次查丈報升在案,地無寬裕,戶名胡林隆。其田八十甲零,印契確鑿,現在並無控案及交割不明情弊。佃共貳拾柒人。租額雖有八石、六石之別,皆系水田,不論豐歉,年收租谷陸百零陸石玖斗零。年輸正供壹百貳拾柒石柒斗三升九合,應納丁耗共銀拾兩參錢陸分零,■〈月武〉朥灣、擺接二社番租二十三石三斗四升,又■〈月武〉朥灣社餉銀捌兩參錢參分四釐。餘剩租谷作為義學經費,已屬敷用,該田系合置之業,該生一股,貼近山旁,歷經丈定。嗣後請以現定租額為準,仍舉公正董事一人經司其事。至該生捐充義學之外,尚存租谷貳百壹拾餘石,作為養膳之費,亦在所買一股之內,應聽該生自行管業。第杜找印契已繳廳案上手,並原買契又存股夥之手,該生無憑執據。卑職已給予印照為憑。各佃亦經認耕明白。自乾隆貳拾玖年起,歸義學征收。仍請官給佃批,以免吞欠。此案毋使胥役涉手,致滋需索之端。至該生所請立碑之處,意在經久,應如所請撰給碑文,刊立莊所。除一切章程,卑職現將卸事,不及查辦,俟夏丞到日移交辦理,逐一定議繪圖另詳外,事關捐充義學,合先造冊詳送憲台鑑察。至該生以數十年經營手創之業,年老欲歸,不私於已,樂充義學,開台北未有之宏規,洵屬義舉;應否量予獎賞,伏候憲裁。為此備由隨文同冊具申,伏乞照詳施行。須至申冊者。
今申送清冊一本
·夏分府詳文
(官街)為聖化已周海表等事:乾隆貳拾八年七月十四日準堂台關開:乾隆貳拾八年七月初三日蒙署布政使司曹憲牌:乾隆貳拾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奉巡撫部院定批:據護理台灣府北路淡防同知印務彰化縣知縣胡邦翰詳稱:查興直保山在竹塹城北百里,北為峰子峙山,南為龜崙山,東面擺接山,西枕八里岔山,四面環繞,平原廣闊,水田肥美,實為台北要區、天然巨鎮也。中有新莊街一道,商販雲集,煙戶甚眾。凡內地民人赴台貿易,由郡而來北路,必至於是。惟距塹城窵遠,鞭長莫及,是以專駐八里岔巡檢,在彼彈壓。前人屢有設縣之議,因案關題達,未便輕率舉行。乾隆十一年,前巡檢虞文桂於新莊街尾曾設義學一所。嗣巡檢因八里岔水士頗劣,移駐該保,遂為衙署。曆據該處生監具呈在案。邇年以來,各憲德化遠敷,人文漸盛。在台如郡城彰邑雖均有書院,然相距殷遙,負笈從師,每苦跋涉。卑職荷蒙憲恩委護淡篆,因公至彼,爰集多士,面加鼓勵。隨據汀州府永定縣貢生胡焯猷具呈前情。卑職親往查勘,該莊離新莊街五里,在龜崙、八里岔兩山交接之處、土名平頂山之下,緊靠山坡,峰巒甚秀。外垣■〈艹〈束刂〉〉竹,內瓦屋一進五間,旁有廂房十二間,前鑿池塘,上接山水,下灌莊田,其形適如半壁。以之改作義學,俾多士弦誦其中,洵足振興文教。請以中堂崇祀朱夫子神位,旁為講堂,廂房作為學舍。至該戶田業,系乾隆十三年胡焯猷與林作哲、胡習隆合置之業,該生應得三股之一,經前任三次查丈報升在案,地無寬裕,戶名胡林隆。其田八十甲零,印契確鑿,現在並無控案及交割不明情弊。佃共貳十七人。租額雖有八石、六石之別,皆系水田,不論豐歉,原收租谷陸百零陸石玖斗零,年輸正供壹百貳拾柒石柒斗參升九合,應納丁耗共銀拾兩參錢六分零,外應貼■〈月武〉朥灣、擺接二社番租貳拾參石參斗四升,又■〈月武〉朥灣社餉銀捌兩參錢三分四釐。餘剩租谷,作為義學經費,已屬敷用。該田原系三股合置之業,該生一股貼近山旁,歷經丈定。嗣後請以現定租額為準,仍舉公正董事一人經司其事。至該生捐充義學之外,尚存租谷貳百壹拾餘石,作為養膳之資,亦在所買一股之內,應聽該生自行掌管。第杜找印契已繳在案上手,並原買契又存股夥之手,該生無憑執據,卑職已給予印契為憑。各佃亦經認耕明白。自乾隆貳拾玖年起歸義學征收,仍請官給佃批,以免吞欠。此案毋使胥役涉手,致滋需索之端。至該生所請立碑之處,意在經久,應如所請,撰給碑文,刊立莊所。除一切章程,卑職現將卸事,不及查辦,俟夏丞到日移交辦理,逐一定議繪圖另詳外,事關捐充義學,合先造冊詳送憲台鑑察。再該生以數十年經營手置之業。年老欲歸,不私於己,樂充義學,開台北未有之宏規,洵屬義舉,應否量予獎賞,伏候憲裁等由。據此合飭查議備牌,仰府照依事理。立將淡水同知詳報貢生胡焯猷捐充義學租谷房屋等項,逐一確查核議詳覆,以憑核轉毋違等因。蒙此案前署廳申詳前因,並奉道憲批詳各列府俱經批移查議在案。茲蒙前因,合再移催,為此備關,煩依事理,希即查明胡焯猷捐充莊田租谷房屋等項確數,應如何從優獎勵及定一切章程之處,逐一妥議,繪圖一樣五本,牒覆立案核詳,以垂久遠,幸勿再延等因。
準此,卷查先於本年五月十三日,準堂台批:前護廳詳同前由,奉批:查淡北人文漸盛,而請業之所需,亟當籌及。茲貢生胡焯猷聞風慕義,以興直莊房屋充作義學,並膳脩膏火,俾多士弦誦其中,洵足振興文教,殊堪嘉尚。其應如何從優獎勵及立定一切章程,候移新分府逐一妥議造冊繪圖,通詳立案,以垂遠久可也。此覆,冊存。於五月十三日,準堂台移:蒙本道憲批:據貢生胡焯猷將自置莊田捐充義學,洵屬義舉,允堪嘉尚,仰台灣府移查明莊房田甲租谷確數,作何定立章程,垂之永久,及從優獎勵之處,妥議通詳立案,繳。又於七月初二日,準堂台移:蒙布政使司曹批:此案已奉撫院批司查議,仰台灣府遵照另檄查議詳覆,以憑核轉,繳,冊存。又蒙署按察使司徐批:據詳貢生胡焯猷將莊房租谷捐充義學,洵屬義舉,仰台灣府移廳通詳督撫暨藩司台道批示,繳,清冊存。又蒙糧道憲朱批:據詳永定貢生胡焯猷將房屋魚池租谷撥充義學膏火,實屬義舉,殊堪嘉尚,仰台灣府飭候督撫兩院暨各司道批示,繳,冊存。又於七月十六日,蒙學院批:據詳貢生胡焯猷將在台手置田業捐充義學,洵堪嘉尚,其應否獎賞之處,應詳明台道衙門辦理可也。此繳,冊發還。又於八月初四日,準堂台移:蒙總督院堂楊批:據護理台灣府北路同知印務彰化縣知縣胡邦翰申詳:貢生胡焯猷願將興直保興直莊竹圍房屋魚池等項充作義學,又年收租谷陸百餘石永作膳脩膏火之資,請自乾隆貳拾玖年為始,懇舉董事,悉交經理。所有印契莊基田額租數同各佃姓名,另造清冊呈送,乞通詳立案,勒石莊前,應否量予獎賞,伏候憲裁等由;奉批:貢生胡焯猷獨捐房舍莊田,充建義學,洵稱義舉,深可嘉尚,仰布政司轉飭逐一確查繪圖定議,及應作何獎勵之處,一並議詳察奪,冊併發。
蒙準此,敝廳查淡塹處台陽之北,而興直一保距塹城又逾百里,人煙輻輳,商賈雲集,而峰蠻秀美,土地平衍,實為淡北之巨鎮。只因各處至止者,非貿遷之民,即襏襫之子,是以弦誦無(□),人文漸盛。方今聖天子菁莪棫樸,雅意作人,海隅日出之地,靡不思振興文教,以受甄陶,則該處設立義學,誠為淡北之要務。前據貢生胡焯猷呈捐自置房屋以為義學,並捐田甲以為經費,經前護廳胡邦翰據情通詳,奉蒙各憲批飭議準堂台移知前來。敝廳隨往該處親加查勘。該莊坐東向西,以竹圍為外圍,中有正屋一進五間,兩旁廂房一十二間,後接山岩,前臨池水。以立設立義學,應請於正屋之中堂崇祀朱夫子神位,於台郡廩增生員中延請官音一人為墊師,左為講堂,右為寢室,兩旁廂房均為學舍。此皆現在之規模,毋待補苴修葺也。其現在經理者,如書院之前,周以垣牆,中設立正門,門之上額以書院名目,業經前護廳胡遴有董事何捷成,並捐銀參拾兩給董事經理,取有領狀在卷。現已購料,尚未開工。其向後事宜,應於正屋之前,另建前堂之楹,改奉朱夫子神位,以昭誠敬。生徒如果繁盛,並即添設學舍,另延學充養粹、經明行修之士,於中掌教。然此時經費未備,容俟另為設法勸捐,將來籌定經費之後,隨時添補。至胡焯猷所捐租谷,查與林作哲、胡習隆三人合置之產,該生應得三股之一,計田八十甲零四釐參毫壹絲,前經丈定,均系水田,不論豐嗇,租無增減。共租谷陸百零陸石玖斗玖升陸勺。年應納正供壹百貳拾柒石柒斗參升玖合,丁耗共銀拾兩參錢陸分零,外應貼■〈月武〉朥灣、擺接二社番租貳拾參石參斗四升,又■〈月武〉朥灣社餉銀捌兩參錢參分四釐外,所餘租谷,以為義學經費。另造清冊呈送。惟是此田系該生三股合置之田,旁尚有該生餘存養膳租谷貳百壹拾石零。所有義學田租,應官為另給佃批,仍令董事帶同各佃逐一勘明立界造冊,並繪田形呈官備案,以杜將來侵越。向後收租納課及義學支用,切令該董事管理,毋庸胥役經手。仍於每年早晚二季收租竣後,造冊呈官查核,以杜侵餂。所有田園房屋印契,前所該生呈繳在案。該生自行養老之田,亦經護廳胡給予印照,毋庸再為置議。其該生所請立碑之處,意圖經久,應如其請,仰懇堂台詳請大憲撰發碑文,開列官銜,敝廳召匠鐫刻,立碑書院之側,仍將碑摹通詳各憲衙門備案,以垂永久。並請錫以書院嘉名,俾光海表。至該生以數十年經營手置之業,年老欲歸,不私於己,樂充義學,以開台北未有之宏規,洵屬義舉,可否仰請大憲頒發匾額,敝廳如法制給,使海邦士庶鹹知鼓舞,以示光榮,以昭獎賞。且前者有所嘉,後者益有所勸,而向後書院事宜,易以集成之處,統候憲示只遵,是否允協。合就繪造圖冊通詳,經承疏忽,入後失於聲敘。又前護廳胡所造冊內,將經費餘存租谷悉作生徒膏火,而每年修理講堂學舍之費未經扣存,今敝廳查此項在所必需,另為增入,理合一並聲明。為此備由同書冊具牒。須至牒者。
今牒送清冊五本,圖說五本。
至若清冊與原詳冊相同,外加一條:一、修葺房屋,每年議谷三十石以為經費;俟將來房屋增添,另議酌增。未曾全抄。九月和七日。
府批回:候核詳,此覆,圖冊存。
·府正堂核議
核議得台北淡塹興直保四面環山,列峰秀峙,中間平原廣闊,水田肥美,原為淡北巨鎮。惟因遠距塹城百里,地處極北,煙火雖繁,人文未振。乾隆拾壹年間,前八里岔保巡檢虞文桂於該地新莊街尾曾捐義學一所,因講堂稀少,旋即改為衙署,移駐巡檢在案。十餘年來,居民被沐聖澤憲思,烝烝向化,人文漸盛,義學急須籌及。乾隆二十八年三月間,遂有寄居該地之汀州永定縣貢生胡焯猷慕義向風,情願將自置興直保莊田壹所捐充義學,造冊呈請通詳,勒石以垂永久。經前護廳彰化縣知縣胡邦翰查勘通詳,蒙奉各憲批檄查議,節經前府轉移遵照去後。茲準淡水同知夏瑚勘議牒覆前來。敝府覆查貢生胡焯猷所捐興直保莊屋,其外垣竹圍,中有正屋一進五間,左右廂房十二間,經前護廳議請中堂崇奉朱失子神位,延請郡中廩膳生員為塾師,堂左為講堂,右為寢室,兩旁廂房均為學舍。經前該廳等先後勘明,不必修葺。其屋前之垣牆正門,經前護廳捐俸交給新選董事何捷成購料興築。現據該廳請於門上設立書院匾額。此皆莊屋捐充義學已定規模,均應如議辦理,毋庸更議。所捐田畝坐址貼近山腳,原與林作哲、胡習隆合置之業,合將畫分三分之一,內胡焯猷自存養膳田計租貳百壹拾餘石外,經該廳等先後勘明,實捐田八十甲零四釐三毫一絲,佃戶二十七戶,俱系水田,無分水旱,年共收租陸百零陸石玖斗玖升六勺,除輸正供壹百貳拾柒石柒斗三升九合、納丁耗銀十兩參錢六分零、又貼番租貳拾參石參斗四升、社餉銀八兩參錢參分四釐外,餘谷存充經費。均應如議,選立董事何捷成經理,將各處佃田官給佃批,頒飭董事率同勘明田段,立界造冊,繪圖備案,以杜侵越。收租支用數目,以乾隆甲申年為始,每年於歲冬由董事造冊呈官查核,以杜侵餂。經費各項,除輸貼租餉而外,前護廳設立祭祀、脩金、辛勞、膏火四條,夏丞又增入扣存修葺房屋經費一條,均屬酌中定額,已屬無可增減。惟童冠膏火壹條,議將額費除外,剩谷照人數均分,並無定數。查年收租谷,除各項費用外,核計尚有餘剩谷二百三四十石,是否肄業人眾均分,不致浮濫?應飭廳遵節定額,如分有餘剩,或此外尚有月課應行從優加獎筆札之費,統一善後事宜,逐細備籌妥辦,以歸實用。應設董事,業經前護廳遴委何捷成充當,胡焯猷膳資亦經前護廳給照付管,均毋庸另議。其胡焯猷呈請立碑之處,原為經久起見,亦應如所請,仰懇憲台轉請大憲恩賜,錫予書院嘉名,撰發碑文,發交該廳如式制匾勒■〈石卓〉,分別建豎,以垂永久,以光海表。至胡焯猷以數十年經營手置產業,慕義捐充,以開後學,且又獨力玉成,開台北未有之宏規,實屬義舉,應援照台邑申詳職貢楊志申願捐學田之例由憲台給發匾額,以昭獎勵。至該廳所請義學前堂,添捐三間,並添設學舍,另延名宿掌教之處,既稱此時經費未備,應請飭令該處地方籌畫,隨時添補,務令多士雲從,人文雀起,雖淡北偏隅,庶幾與郡城崇文、海東各書院互相輝映,共興文教矣。是否合就該議具詳,伏候憲台察核。
本府將此核看通詳,於十月廿七台道憲覺羅四批:據詳已悉,仰候藩司批示,繳,冊圖存。
·明志書院碑文
粵惟世道之昌,乃極文明之盛。國家奄有九有,百二十餘年,列聖相承,治隆化洽。皇帝孕虞育夏,甄殷陶周,甫飭戎車,拓疆萬里,神武丕著,文德彌照,五緯珠聯,二紀璧合,光被四表,瑞應乾垣,宇內同文,海外有截。
興直保者,遠隸台灣,僻居淡北,風士秀美,氣象鬱蔥。髦俊萃臻,弦歌聿起,向文慕義,實繁有徒。夫結想業精,不如居肆,懷寶遠馳,莫若驅鑣,使鼓篋者樂群,擔簦者時術。創興講席,詎曰緩圖。志在聖賢,義利不淆於慮;心存經濟,王霸必究其原。爰標明志之名,冀成致遠之器。
於戲!往昔荷蘭鳩據,鄭氏蟻爭,斯固虎狼之窟宅,鯨鯤之淵藪也。今則海不揚波,野皆樂土,易戰功以禮樂,化甲冑為詩書,摩義漸仁,山川生色。聖朝愷澤之數,聲教之遠,載籍史冊,未獲前聞。猗歟休哉!
余備位台衡,恭膺節鉞,遙遙台海,賜履及焉。樂觀書院之成,有拜手揚言,與多士賡歌太平之化而已。是舉也,舍宅捐租,永定貢生胡焯猷功不可泯,書以為來者勸。
時乾隆貳拾玖年甲申歲孟夏谷旦,太子太保、體仁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加一級楊撰。
計開佃田租石總收除外所立規條列明於後:
一、佃戶胡旭盧等共二十七名,共耕田八十甲零四釐三毫一絲,共租谷陸佰零陸石九斗九升一勺。
一、年納正供谷一百二十七石七斗三升九合,勻丁耗羨銀共十兩三錢六分零,番租谷二十三石三斗四升,社餉銀八兩三錢三分四釐。
一、朱夫子春秋二祭,每年應貼谷二十石。
一、延師束脩,每年議谷一百二十石。
一、董事辛勞,每年議谷三十二石。
一、修葺房屋,每年議谷三十石以為經費;候將來房屋增添,另議酌增。
一、童冠膏夥,每年上下二季,除額費外,餘剩谷石,照人數均分。
一、租谷每年上下二季,各要乾淨量交,不得虛濕。
一、租斗依照布政司頒給倉斗平大,不得大小。
一、佃交租谷,每斗用斗蓋蓋平,不得淋尖不蓋。
一、二十七佃,田經丈定,租已核實,永遠不得加減。
一、義學竹圍內二口池塘之水,原灌義學面前田畝,雨晴聽蓄,決不得藉養魚阻擋。
給彰化縣上淡水義學立碑。
·募題建立義學簿序
古者自王宮國都,下至閭巷,莫不有學。薄海內外,罔不率俾,職是道也。我朝列聖相承,重熙累洽,國學鄉學,董以師儒之官,而書院山長、義學墊師,封疆大吏,守土有司,靡不承上旨以創興修舉,廣人文化成之效也。
淡屬為台北邊隅,士之習於文者益寡。自大甲至雞籠,綿亙幾及千里,有司馬以分刺,無校庠以育才,考課例彰邑錄送書院之建於郡彰者,有志之士,負笈維艱。
興直保在淡屬適中之地,四面環山,平原衍派,龜崙數峰,天然鬱秀。凡內地人民之東渡者,必至於是而止。故前人請議設縣屬,經費不足而寢。戶口眾則弦誦多,使不立學,將何以興教化而善風俗,此守土者慨然興思也。
胡君焯猷,汀人也,寄居淡水,經營創業,迄數十年。一旦以立學自任,捐莊業房屋為學舍,又以田八十甲餘,計收谷陸百餘石,為生徒之費,開台北未有之宏規,實為不朽盛事。餘既為之通詳立案矣,但莊屋卑陋弗稱,祀朱夫子神位於中堂,設肄業各舍於兩翼,一切器具並灶庖湢,必完必美,則固藉好義者解囊之功也。今胡君樹之先聲,我知必有慕義無窮、聞風興起者,則擴而充之,他日設縣議行,安見發軔之基,不即為邑博士弟子負舍菜地哉。是則有望於二三同志也已。
乾隆癸未四月吉旦,賜進士出身、文林郎、俸滿彰化縣、前護北路淡防同知印務、餘姚胡邦翰撰書。
匾額一
匾額二
匾額三
匾額一
特授福建分巡台灣道兼理提督學政加三級紀錄五次覺羅四為
義篤甄陶
永定貢生胡焯猷立
乾隆貳拾玖年三月日谷旦
匾額二
護理台灣府淡防廳知台灣縣隨帶紀錄十二次陶為
慕義興仁
永定貢生胡焯猷立
乾隆貳拾玖年五月日谷旦
匾額三
賜進士出身、文林郎、俸滿彰化縣知縣、前護北路淡防同知印務餘姚胡邦翰為
功滋麗澤
永定貢生胡焯猷立
乾隆貳拾玖年十一月日谷旦
·明志書院引
淡水昔隸彰化。雍正九年,移駐郡司馬於竹塹,遂劃大甲以北為淡轄。地土荒陋,士之志於學者益寡。黨庠之設,鄉校之師,皆未之聞。乾隆二十八年春,予暫綰淡篆,永定貢生胡焯猷以手創興直保莊房田甲捐充書院,復傾囊倒篋增建屋宇,使多士弦誦有所,膏火有資,淡北人文,蔚焉興起,洵令淡第一盛事也!予喜其勇於義,條析章程,呈明列憲,鹹稱善報可。茲瓜代西渡,思其功,重其人,顏其額以貽之。相國制府三韓楊公錫名明志書院碑記足重千秋不朽矣。
歲在甲申,餘姚胡邦翰題並識。
匾額四
匾額四
賜進士出身、文林郎、俸滿彰化縣知縣、前護北路淡防同知印務餘姚胡邦翰為
文開淡北
永定貢生胡焯猷立
乾隆貳拾玖年十一月日谷旦
●明志書院案底卷二
淡邑紳士潘成清林家聲新邑紳土陳濬芝陳朝龍等稟
札淡水縣知照(札新竹縣同)
諭董事金興文
諭各佃人
承辦董事金興文即紳士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等稟
飭押會算交收
詳請立案
諭董事金興文清繳租項
移新竹縣
諭董事金興文催繳欠租
諭董事金興文催繳光緒二十年份應繳租銀
舉人潘成清稟
札淡水縣立案(札新竹縣同)
·淡邑紳士潘成清林家聲新邑紳土陳濬芝陳朝龍等稟
具命稟治淡邑紳士潘戍清、林家聲、新邑紳士陳濬芝、陳朝龍等,為遵諭酌撥遴充承辦、懇札縣知照、並先給諭戳示佃完納、以便遵行事:緣淡紳張鳳儀等以胡焯猷、郭宗嘏捐充興直八里坌保等處大租共谷玖佰餘石及擺接保柏仔林莊園租銀壹佰貳拾元各等款,原歸新竹明志書院經費,今淡新分治,該租項皆在淡邑界內,請改歸學海書院;而新紳鄭如雲等以該租項本系新竹書院經費,若改歸淡,則新竹書院經費無資,請仍歸新竹辦理各等情,稟明在案。荷蒙憲天一視同仁,面諭清等平心酌撥,以敦和氣。清等仰體憲意,會同妥議,將此三條租款一切歸淡,僉舉妥董辦理。茲清等查有金興文壹名,為人公正,殷實可靠,願甘承充所收新莊山腳八里坌兩處租項,年撥出租銀肆佰伍拾元,又桕仔林園租銀壹佰貳拾元,共銀伍佰柒拾元,繳作新竹明志經費,又撥出銀壹佰貳拾元作新莊山腳舊明志之義塾束脩會文膏獎,又貳拾元為春秋兩祭,又貳拾元為修理經費,共銀壹佰陸拾元。其董事薪水,仿照學海章程給銀壹佰拾陸元除外,尚剩銀貳佰柒拾元,統歸淡邑學海書院義舉之用。至於應開屯丁番租社餉及莊例各什耗皆就租價長額,由該董事自行支理。兩邑人士均各樂從。清等未敢擅便,理合將遵諭會議酌撥遴充各緣由,並承充保充各切結,粘乞大公祖大人察核,恩準俯如所請,分飭淡水新竹兩縣知照,一面準給興直八里坌及擺接院租董事金興文諭僇示佃完納,以便收繳稟報公事,實為德便。沾叩。
計粘連認充保結狀各壹紙。
具認充切結人金興文,今當府憲大人台前結得:文甘願承充興直八里坌擺接院租董事,每年應收興直八里坌大租谷玖佰玖拾陸石有奇,及擺接園租銀壹佰貳拾元,折銀壹仟壹佰壹拾陵元內,即撥出銀伍佰柒拾元繳作新竹明志書院經費,文撥銀壹佰陸拾元繳作新莊山腳舊明志經費,除薪水壹佰壹拾陸元外,剩銀貳佰柒拾元,統歸淡邑學海書院,作為義舉才用,不敢分毫短欠。至於應開屯丁番租社餉及莊例各什耗,皆就租價長額支理,不敢冒開。合具認充切結是實。
光緒拾捌年九月日,具認充切結人金興文。
具保充切結人治舉人潘成清,今當政憲大人台前,保得金興文壹名,承充興直八里坌及擺接桕仔林莊院租董事,不敢貽誤公事,合具保結是實。
光緒拾捌年九月日具保充切結人治舉人潘成清。
具保銀切結人艋舺鋪戶振昌號,今當府憲大人台前,保得院租董事金興文壹名,年應繳銀壹仟壹佰壹拾陸元,自必限定拾壹月終完繳清款,不得絲毫拖欠:如有拖欠,惟保是問。合具保銀切結是實。
光緒拾捌年九月日,具保銀切結人艋舺街鋪戶振昌號。
光緒十八年九月廿二日,具僉稟淡邑紳士林家聲、潘成清、新邑紳士陳濬芝、陳朝龍。
欽加鹽運使銜在任候補道署理台北府事台灣府正堂全台善後總局提調纂脩台灣通志局提調兼台北各口通商事務加四級陳批:據此,查此案前據該縣稟八里坌董事張東峰、新莊山腳董事陳繩芳即淡紳陳霞林業已在粵病故,該家屬能否將此項學租如期繳解,尚難預料,請即提歸新邑,公舉妥紳,議章經理等由,業經本府批準。
嗣據恩貢生張鳳儀等稟:新竹書院經費有餘,淡水書院經費不足,請將三項學租改歸學海。並據生員鄧岸登等稟:八里坌保專有義塾,因撥歸新邑,致該保舊意久廢,培養無資,懇恩核案,迅飭歸復各等情。又經本府先後札飭新竹縣查覆,並委員馳往八里坌查明覆奪各在案。茲據淡新兩邑紳士,僉稟前情,本府查此項租谷現經兩邑會議,仍歸淡紳承收,在淡紳已如願以償,仍將新莊山腳八里坌兩處租項及桕仔林園租洋合共五百七十元繳作明志書院經費,又撥出壹佰陸拾元為新莊山腳舊明志義墊會文膏獎及歲修春秋二季之用,似屬均得其平。查該縣前開摺內,陳祭林經收時,每年僅收七百餘元,今兩處共得七百三十元,所損並不甚多,當可平心。惟所餘歸學海者,本屬無多,又議給董事一百一十六元,雖學海舊章,未免欠公,經理董事,倘屬公正之人,自宜以公事為重,既有谷價可沾潤,薪水自宜從減。應令歸學海書院三百元,餘歸董事,作為薪水。至所舉金興文是否公正,並據面稟,將以谷價餘潤,辦理清節之會,均於地方大有裨益,務宜認真經理,勿蹈陳霞林故轍。茲由府發給諭僇,交談紳承領,該紳即稟縣查照。
·札淡水縣知照(札新竹縣同)
欽加鹽運使銜、在任候補道、署理台北府事、台灣府正堂、全台善後總局提調、纂脩台灣通志局提調、兼台北各口通商事務、加四級陳行知事:本年九月二十二日,據淡邑紳士潘成清、林家聲、新邑紳士陳濬芝、陳朝龍等僉稟稱:緣淡紳張鳳儀等以胡焯猷、郭宗嘏捐充興直八里坌保等處大租共谷玖佰餘石及擺接保桕仔林莊園租銀壹佰貳拾元各等款,原歸新竹明志書院經費,今淡新分治,該租項皆在淡邑界內,請改歸學海書院,而新紳鄭如雲等以該租項本系新竹書院經費,若改歸淡,則新竹書院經費無資,請仍歸新竹辦理各等情呈明在案,荷蒙憲天一視同仁,面諭清等平心酌撥,以敦和氣。清等仰體憲意,會同妥議,將此三條租款一切歸淡,僉舉妥董辦理。茲清等查有金興文壹名,為人公正,殷實可靠,願甘承充。所收新莊山腳八里坌兩處租項,年撥出租銀肆佰伍拾元,又桕仔園租銀壹佰貳拾元,共銀伍佰柒拾元,繳作新竹明志經費,又撥出銀壹佰貳拾元作新莊山腳舊明志之義塾束脩會文膏獎,又貳拾元為春秋兩祭,又貳拾元為修理經費,共銀壹佰陸拾元。其董事薪水,仿照學海章程八給銀壹佰壹拾陸元,除外尚剩銀貳佰柒拾元,統歸淡邑學海書院義舉之用。至於應開屯丁番租社餉及莊例各什耗,皆就租價長額由該董自行支理。兩邑人士,均各樂從。清等未敢擅便,理合將遵諭會議酌撥遴充各緣由,並承充切結,粘乞察核,恩準分飭淡新兩縣知照,一面準給興直八里坌及擺接院租董事金興文諭僇示佃完納,以便收繳等情。計粘結狀三紙到府。據此,查此案前據該縣稟:八里坌董事張東峰、新莊山腳董事陳繩芳即淡紳陳霞林業經在粵病故,該家屬能否將此項學租如期繳解,尚難預料,請將即提歸新邑,公舉妥紳,議章經理等由,業經本府批準。嗣據恩貢生張鳳儀等稟:新竹書院經費有餘,淡水書院經費不足,請將三項學租改歸學海。並據生員鄧岸登稟:八里坌保專有義塾,因撥歸新邑,致該保舊意久廢,培養無資,懇恩核案迅飭歸復各等情。又經本府先後札飭新竹縣查覆,並委員馳往八里坌查明覆奪各在案。茲據淡新兩邑紳士僉稟前情,本府查此項租谷現經兩邑會議,仍歸淡紳承收,在淡紳已如願以償,仍將新莊山腳八里坌兩處租項及桕仔園租洋合共伍百七十元繳作明志書院經費,可撥出一百六十元為新莊山腳舊明志義塾會文膏獎及歲修春秋二季之用,似屬均得其平。查該縣前開摺內陳霞林經收時,每年僅收七百餘元,今兩處共得七百三十元,所損並不甚多,當可平心。惟所餘歸學海者,本屬無多,又議給董事一百一十六元,雖學海舊章未免欠公,經理董事倘屬公正之人,自宜以公事為重,既有谷價可以沾潤,薪水自宜從減,應交歸學海書院三百元,餘歸董事作為薪水。至所舉金興文是否公正,並據面稟,將以谷價餘潤,辦理清節之會,均於地方大有裨益,務宜認真經理,勿蹈陳霞林故轍。茲由府發給諭僇,交該紳承領,該紳即稟縣查照,除分札行知,並由府批示立案外,合行札飭。為此札仰該縣即便遵照,即將該縣前給新振文諭僇吊銷,毋違。此札。
光緒十八年九月廿三日札。
·諭董事金興文
欽加鹽運使銜、在任候補道、署理台北府事、台灣府正堂、全台善後總局提調、纂修台灣通志局提調、兼台北各口通商事務、加四級陳為諭給事:本年九月二十二日據淡邑紳士潘成清、林家聲、新邑紳士陳濬芝、陳朝龍等僉稟稱:緣淡紳張鳳儀等以胡焯猷、郭宗嘏捐充興直八里坌保等處大租共谷玖百餘石及擺接保桕仔林莊園租銀壹佰貳拾元各等款原歸新竹明志書院經費,今淡新分治,該租項皆在淡邑界內,請改歸學海書院,而新紳鄭如雲等以該租項本系新竹書院經費若改歸淡則新竹書院經費無資,請仍歸新竹辦理各等情,呈明在案。荷蒙憲天一視同仁,面諭清等平心酌撥,以敦和氣。清等仰體憲意,會同妥議,將此三條租款,一切歸淡,僉舉妥董辦理。茲清等查有金興文壹名,為人公正,殷實可靠,願甘承充。所收新莊腳八里坌兩處租項,年撥出租銀肆佰伍拾元,又桕仔林園租銀壹佰貳拾元,共銀伍佰柒拾元,繳作新竹明志經費,又撥出銀壹佰貳拾元,作新莊山腳舊明志之義塾束脩會文膏獎,又貳拾元為春秋兩祭,又貳拾元為修理經費,共銀壹佰陸拾元。其董事薪水,仿照學海章程給銀壹佰壹拾陸元。除外尚剩銀貳佰柒拾元,統歸淡邑學海書院義舉之用。至於應開屯丁番社餉及莊例各什耗皆就租價長額由該董自行支理。兩邑人士,均各樂從。清等未敢擅便,理合將遵諭會議酌撥遴充各緣由,並承充保充切結粘乞察核,恩準分飭淡新兩縣知照,一面準給興直八里坌及擺接院租董事金興文諭僇示佃完納,以便收繳等情。計粘結狀三紙到府。據此,查此案前據該縣稟:八里坌董事張東峰、新莊山腳董事陳繩芳即淡紳陳霞林,業已在粵病故,該家屬能否將此項學租如期繳解,尚難預料,請即提歸新邑公舉妥紳議章經理等由,業經本府批準。嗣據恩貢生張鳳儀等稟:新竹書院經費有餘,淡水書院經費不足,請將三項學租改歸學海。並據貢生員鄧岸登等稟:八里坌保專有義塾,因撥歸新邑,致該保舊章久廢,培養無資,懇恩核案迅飭歸復各等情,又經本府先後札飭新竹縣查覆,並委員馳往八里坌查明覆奪各在案。茲據淡、新兩邑紳士僉稟前情,除稟批示並分行給發戳記外,合行諭結。為此諭結董事金興文,即便遵照,斗量須要公平,將年收新莊山腳八里坌兩處租項及桕仔林園租作早晚兩季完納,分交淡邑學海、新邑明志各書院經費,並給新莊山腳舊明志義塾董事,以為會文膏獎,照數交清,如有挨延拖欠,除提追外,立即換派。懍之!此諭。
計發戳記一個。
光緒拾捌年九月二十三日諭。
·諭各佃人
欽加鹽運使銜、在任候補道、署理台北府事、台灣府正堂、全台善後總局提調、纂脩台灣通知局提調、兼台北各口通商事務、加四級陳為曉諭事:照得據淡紳士潘成清、林家聲、新紳士陳濬芝、陳朝龍等僉稟:請以胡焯猷、郭宗嘏捐充興直八里坌保等處大租及擺接桕仔林莊園租銀請歸淡紳金興文承收,分為明志、學海兩書院及八里坌舊明志義塾經費,業經本府照準。除給發諭戳外,合行示諭。為此示仰各佃人等知悉:爾等須知每年租谷園稅系為各書院生童考課之資,屆時務須分作早晚二季照數繳納,毋得挨延不繳,致乾提究不貸,凜之慎之,毋違!特示。
光緒拾捌年九月二十三日給。
·承辦董事金興文即紳士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等稟
具稟承辦董事金興文、即紳士張鳳儀、陳獻琛、陳儒林等為同事代墊、懇恩就乙繳甲、查收立案、給單執照事:綠光緒十八年初,淡紳與新紳爭控興直、擺接、八里坌等處院租,至九月底幸蒙前府準舉人潘成清保充董事金興文即紳士張春濤、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等承辦此租事務。當時諭戳系交張春濤收執,分派李維宗、李潭、張烏獅徵收各處租粟。而十八年份至九月底始得完案。其租項或被佃人短少,或被春濤侵去,所收抵應繳已經不敷。至十九年份張烏獅所收租項,尚有支出匯繳各款。獨李維宗、李潭收租項,全無分文繳款。以致學海書院應繳之項,無可支出。茲張春濤既已身故,琛等忝為同事,不得不措出銀參佰大員代墊十八年份應繳之額。其十八年份,乃創始義舉之規,非舊時應繳之款,懇恩就乙繳甲,免致一墊再墊。並懇飭原差吊諭戳交琛接辦,並吊李維宗、李潭、張烏獅與琛等會算,庶免代墊有虧。伏乞父台大老爺恩準,就乙繳甲,查收立案給單執照,實為德便。切叩。
計稟繳學海書院光緒十八年份賓興膏夥銀參佰大員正繳銀狀壹紙
具繳銀狀人承辦董事金興文即紳士張鳳儀、陳獻琛、陳儒林,今當父台大老爺台前,繳得學海書院光緒十八年份應繳賓興膏夥銀參佰大員正,合具繳銀狀是實。
光緒二十年三月廿三日具稟承辦查事金興文即紳士張鳳儀、陳獻琛、陳儒林。
補用府候補清軍府、兼襲雲騎尉、代理淡水縣正堂翁批:免董事者為金興文,董理其事者實系該紳等與張春濤四人,諭戳皆歸張春濤收執,洵如斯說,則金興文
並無其人,責以含混朋充,該紳等恐無以自解。據張春濤名下,又派李維宗、李潭、張烏獅三人分收租粟,今張春濤已故,李維宗等經收之款延久不交,似此事出紛歧,幾無專責;候飭差押令李維宗等迅將所收租谷與該紳等會算交收清楚,一面向張春濤家屬取出原領諭僇,立與該紳等收領,並候詳明府憲立案。此後金興文應繳之款,即責成該紳等收繳。該紳等仍將未繳十九、二十兩年份租項克日照數備繳勿延。至現繳十八年份租銀參佰元,業已兌收,並著知照。繳銀狀附。
·飭押會算交收
補用府候補清軍府、兼襲雲騎尉、代理淡水縣正堂翁為飭押會算交收事:本年三月二十三日,據紳士陳獻琛、鳳儀、陳儒林稟稱:光緒十八年間,淡水新竹兩邑紳士爭收興直擺接八里坌等處應完書院租谷、已蒙陳前府憲準由舉人潘成清保充董事金興文,其實事歸紳士張春濤及琛等三人承辦。當時領出諭戳,交張春濤收執。張春濤又派李維宗、李潭、張烏獅分往各處收租。張烏獅所收租項,尚有交收。李維宗、李潭則全無交出。今張春濤已故,由琛等先將應繳十八年份租銀參佰元籌墊呈繳。應懇飭差調出諭戳交琛接辦,並押令李維宗、李潭、張烏獅會算交清等情。據此,除批示外,合行票飭。為此票仰原差施恩、吳枝,立即押令李維宗、李潭、張烏獅各將經手所收租項,與紳士陳獻琛等會算交收清楚,一面即向張春濤家屬,取出原領金興文諭戳交陳獻琛等接辦。仍將遵辦情形,限五日內稟覆赴縣,以憑察奪。該役毋得狥延乾咎!火速!
光緒二十年三月廿九月,給承禮房。
·詳請立案
為詳請立案事:光緒二十年三月二十三日,據紳士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稟稱:光緒十八年間,淡新兩邑紳士控爭興直擺接八里坌等處應收書院租谷,蒙前府憲陳準由舉人潘成清具保金興文承充董事,其實事歸紳士張春濤及琛等三人承辨,諭戳則歸張春濤承收。張春濤又派李維宗、李潭、張烏獅前往各處收租。張烏獅所收租項,尚有交清。李維宗、李潭則全無交出。今張春濤已故,琛等先將光緒十八年應繳學海書院租銀參佰元籌墊呈繳。應懇飭差押令李維宗等迅將經手所收租谷與琛等會算交還清楚,一面即請調出金興文源領諭戳,交由琛等接辦等情。據此,卑職卷查此案應收該處租谷,淡新兩邑紳士先則互相爭收,繼該紳等會議仍歸淡紳管理,隨據選舉董事金興文,稟蒙前憲台陳給發諭戳,準予承充,並議定每年所收租項,除應繳新邑明志書院經費銀五佰柒拾元及撥為新莊山腳舊明志義塾膏夥及歲修祭祀等費銀壹佰陸拾元之外,應繳淡邑學海書院經費銀參佰元,未據繳清。茲據前情,復查當時充董事者為金興文,而董理其事者又系張春濤與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四人,諭戳則歸張春濤收執。由此而論,則金興文並無其人,且張春濤應收租谷又假手李維宗等前往催收,似此事出紛岐,竟無專責。今據稟張春濤已經病故,應將金興文原諭戳取交陳獻琛等收執,一面詳明立案。此後應繳淡新兩邑書院義塾經費即歸陳獻琛張國儀陳儒三人經理,以專責成。除飭差押令李維宗等迅將經收租價與陳獻琛等會算交收清楚,並令張春濤家屬繳出原領金興文諭戳交與陳獻琛等收領,仍令陳獻琛等趕將未繳淡邑書院十九、二十兩年經費照數繳清,其應繳新邑書院租銀,亦令其趕緊清繳外,理合具文詳請憲台察核,俯賜飭承立案;並請札飭新竹縣知照,實為公便。為此備由呈乞照詳施行。須至詳者。
一詳本府憲管
光緒二十年四月初一日,知淡水縣事翁秉鈞。
台北府正堂管批:金興文既無其人,朋充夥辦,終非善法;惟已經由縣飭遵,姑不深求。所有前欠各年各項租銀,應令伊等悉數清繳。此後按年租項,並須隨時繳清。如敢再有延欠,即乾另議辦理。仰現任淡水縣轉飭遵照。並逕移新竹縣知照可也。
·諭董事金興文清繳租項
在任候補直隸州特授台北府淡水縣正堂李為諭飭事:本年四月二十五日,蒙本府憲管批;據前縣詳。董事金興文管理淡新兩邑書院義塾應收興直八里坌擺接保等處租谷,責成該紳三人經收報繳詳明立案緣由,奉批:金興文既無其人,朋充夥辦,終非善法,惟已經由縣飭遵,姑不深求。所有前欠各年各項租銀,應令伊等悉數清繳。此後按年租項,並須隨時繳清。如敢再有延欠,即乾另議辦理。仰現任淡水縣轉飭遵照,並逕移新竹縣知照可也等因。蒙此,除移新竹縣知照外,合行諭飭。為此諭仰董事金興文即承辦紳士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即便遵照。此後按年租項務須隨時悉數繳清,並將應繳學海書院十九年份暨本年份租銀共六百元趕緊備繳,毋再挨延,致乾未便。切切!特諭。
光緒二十年伍月十一日給
·移新竹縣
在任候補直隸州特授台北府淡水縣正堂李為移知事:本年四月二十五日,蒙本府憲管批:據敝前縣詳董事金興文管理淡新兩邑書院義塾應收興直八里坌及擺接保等處租谷責成該紳三人經收報繳詳明立案緣由,奉批:金興文既無其人,朋充夥辦,終非善法;惟已經由縣飭遵,姑不深求。所有前欠各年各項租銀,應令伊等悉數清繳。此後按年租項,並須隨時繳清。如敢再有延欠,即乾另議辦理。仰現任淡水縣轉飭遵照,並逕移新竹縣知照可也等因。蒙此,除諭飭董事金興文即承辦紳士陳獻琛等遵照外,合就備文移知。為此移詣。
右移新竹縣正堂范。
光緒二十年伍月十一日移。
·諭董事金興文催繳欠租
在任候補直隸州特授台北府淡水縣正堂李為諭催趕繳事:案蒙本府憲管批:據前縣詳董事金興文管理淡新兩邑書院義塾應收興直八里坌及擺接堡等處租谷,責成該紳三人經收報繳,詳明立柔緣由。奉批:金興文既無其人,朋充夥辦,終非善法;惟已經由縣飭遵,姑不深求。所有前欠各年各項租銀,應令伊等悉數清繳。此後按年租項,並須隨時繳清。如敢再有延欠,即乾另議辦理。仰該縣轉飭遵照等因。蒙此,業經諭飭去後,末據該紳等備繳。現在書院需費孔急,斷難延宕,合行諭催。為此諭仰董事金興文即承辦紳士陳獻琛等即便遵照,速將欠繳十九年份暨本年份租銀共陸佰元趕緊如數備繳,毋再挨延,致乾未便。切切!特諭。
光緒二十年六月初八日諭。
·諭董事金興文催繳光緒二十年份應繳租銀
賞戴花翎在任候補直隸州本任台灣縣調署新竹縣正堂隨帶加二級范為諭催速繳事:案查明志書院學租項下,該董事年額收繳新莊山腳八里坌桕仔林等三處合繳租銀伍佰柒拾元,已據該董事繳完至十九年份止在案。茲查二十年份應繳前項租銀,至今尚未完繳。現當書院膏夥經費支絀,年關伊邇,未便再任挨延,合亟諭催。為此諭仰該董事立即遵照,將應繳本年分膏夥租銀克日備足呈繳,赴縣立案,兌收支用,並造具年收租額清冊送縣備查,毋得刻延。切切!特諭。
光緒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諭。
·舉人潘成清稟
具稟舉人潘成清,為舉妥接保懇準立案事:綠光緒十八年,有董事金興文即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等辦理興直擺接八里坌等處院租事務,曆年將所收租項撥繳淡水學海書院、新莊山腳舊明志書院並新竹明志書院各款經費,當時系清保充,經選張振昌號即張春濤保家具結在案。茲張春濤既已身故,振昌號生理甚不如初。現今董事各款,雖無欠繳,又不可不計於後。請將原保張振昌號之保家注銷,一面選舉妥保承接,以重公款。茲得艋舺街郊戶德記號即例貢生賴成籌殷實可靠,生理正旺,實堪接保。爰敢瀝情粘連德記號保結狀稟乞府憲大人恩準立案,實為公便沾感,切叩。
計粘結狀壹紙。
具保結狀人艋舺街戶德記號即例貢生賴成籌,今當府憲大人台前,保得董事金興文即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辦理興直擺接八里坌等處院租事務,曆年將所收租項撥繳淡水學海書院、新莊山腳舊明志書院並新竹明志書院各款經費,該董事須當照章年款年清,不敢少欠絲毫;如有少欠,惟德是問。合具保結狀是實。
光緒二十一年正月十一日,具保結狀人艋舺街郊戶德記即例貢生賴成籌。
台北府正堂管批:據稟,原保金興文之振昌號張春濤已故,另舉德記號賴成籌接充保家,應照準立案,候行淡水新竹兩縣知照可也。至八里坌新莊山腳義塾系新竹明志書院之移廢舊址,此後應稱新莊山腳義塾,不得再稱舊書院,以杜影射,並即知照。結狀附。
光緒二十一年正月十一日具稟舉人潘成清。
·札淡水縣立案(札新竹縣同)
補授台北府正堂管為行知事:本年正月十一日,據舉人潘成清稟稱:緣光緒十八年,有董事金興文即陳獻琛、張鳳儀、陳儒林辦理興直擺接八里坌等處院租事務,曆年所收租項撥繳淡水學海書院、新莊山腳舊明志書院並新竹明志書院各款經費,當時系清保充,經選張振昌號即張春濤保家具結在案。茲張春濤既已身故,振昌生理甚不如初,現今董事各款雖無欠繳,又不可不計於後。請將原保張振昌號之保家注銷,一面選擇妥保承接,以重公款。茲查得艋舺街郊戶德記號即例貢生賴成籌殷實可靠,生理正旺,實堪接保。爰敢瀝情,粘連德記號保結狀,稟乞恩準立案等情。計粘保結狀。據此,除批據稟原保金興文之振昌號張春濤已故,另舉德記號賴成籌接充保家,應照準立案,俟行淡水、新竹兩縣知照可也。至八里坌新莊山腳義塾系新竹明志書院之移廢舊址,以後應稱新莊山腳義塾,不得再稱舊書院,以杜影射,並即知照,結狀附等由掛發,並分行外,合就行知。為此札仰縣即便知照。此札。
光緒二十一年正月日札。
【台湾文献丛刊·第54种】台湾教育碑记
台湾文献丛刊
【第 54 种】
台湾教育碑记
.作者:
.原书页数: 0092 页
●书籍简介
第五四种「台湾教育碑记」
本书(一册九二面五五、二○○字)集刊有关清代台湾教育建置之碑文四十三篇,末附以「明志书院案底」二卷。碑文来源:一为日据时期前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总务局学务课编印「台湾教育志稿」所集三十六篇,一为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所集七篇。上述碑文大多见于府县厅志,此后并另有第一五一种「台湾中部碑文集成」及第二一八种「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之编印,可资相互比校。「明志书院案底」全为文卷,卷一为清干隆二十八至二十九年间淡水厅建立明志书院之始末,卷二为光绪年间淡新分治后明志、学海两书院租项纠纷之处理经过。
●序号 篇名
1 弁言
2 台湾教育碑记目录
3 台邑明伦堂碑记
4 重建凤山县庙学碑记
5 重修府学碑记
6 新建朱文公祠碑记
7 新建文昌阁碑记
8 重修诸罗县学碑记
9 重修凤山县文庙碑记
10 重修台湾县学碑记
11 海东书院记
12 重修台湾县学碑记
13 重修府学文庙碑记
14 新建凤山县学明伦堂碑记
15 重修府学文庙碑记
16 改建海东书院记
17 新建朝天台暨文昌阁记
18 新建崇文书院记
19 重修彰化县学记
20 改建玉峰书院记
21 明志书院碑记
22 文石书院落成记
23 文石书院碑记
24 重修府学新建明伦堂记
25 新砌泮池碑记
26 彰化县圣庙礼乐器记
27 建彰化县学明伦堂记
28 重修鹿港文武两祠碑记
29 修建北斗螺青书院记
30 凤仪书院木碑记
31 敬字亭木碑记
32 捐建淡水学文庙碑记
33 续修文石书院记
34 新建鹿港文开书院记
35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
36 新建南投蓝田书院碑记
37 芝山文昌祠记
38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
39 大甲义学碑
40 凤仪书院宗祀五子并立院田碑
41 大观义学碑记
42 文石书院登瀛楼落成记
43 重修凤山县学碑记
44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
45 重修鹿港文祠碑记
46 附录:明志书院案底目次
47 明志书院案底卷一
48 护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务彰化县知县胡邦翰批
49 详督抚学三院藩臬二司粮监本三道暨本府
50 夏分府详文
51 府正堂核议
52 明志书院碑文
53 募题建立义学簿序
54 匾额一
55 匾额二
56 匾额三
57 明志书院引
58 匾额四
59 明志书院案底卷二
60 淡邑绅士潘成清林家声新邑绅土陈浚芝陈朝龙等禀
61 札淡水县知照(札新竹县同)
62 谕董事金兴文
63 谕各佃人
64 承办董事金兴文即绅士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等禀
65 饬押会算交收
66 详请立案
67 谕董事金兴文清缴租项
68 移新竹县
69 谕董事金兴文催缴欠租
70 谕董事金兴文催缴光绪二十年份应缴租银
71 举人潘成清禀
72 札淡水县立案(札新竹县同)
●弁言
这本「台湾教育碑记」共计辑录了四十三篇属于教育性质的碑文。其中有三十六篇是从「台湾教育志稿」中抄出来的。「台湾教育志稿」是明治三十五年(清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总务局学务课编印的,全书皆用日文写作,惟在最后一节中搜集了这三十六篇碑记。原书虽注明每碑所在的地方,但那时距今又将近六十年了,一切变化很大,原碑现在何处,甚至是否存在,都有待实地访查之后,才能确切的知道。
除这三十六篇之外,我们又在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的「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文献专刊第五卷第三、四期)一书中补录了七篇为「台湾教育志稿」所无的碑记。因为这四十三篇碑记的总字数只有二万几千字,不足一册的分量,就以「明志书院案底」作为附录。「明志书院案底」二卷,是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的抄本。第一卷为干隆二十八、九年(一七六三、一七六四)建立明志书院的文件。第二卷为光绪十八年迄二十一年(一八九二~一八九五)间划分书院经费、遴充收租董事及催缴欠租的文件。其中杨廷璋撰的「明志书院碑文」虽已见于「教育碑记」,但因文句小有出入,所以两存。
本书的三个底本都有不少的错字,我们在点校的时候已经改正了许多;但还有些不敢擅为改动的地方,只得姑仍其旧。又凡遇文中以干支纪年的,皆查明年数附注其下,以便阅览。(百吉)
●台湾教育碑记目录
台邑明伦堂碑记…………………………………………………………………………(一)
重建凤山县庙学碑记……………………………………………………………………(二)
重修府学碑记……………………………………………………………………………(三)
新建朱文公祠碑记………………………………………………………………………(五)
新建文昌阁碑记…………………………………………………………………………(六)
重修诸罗县学碑记………………………………………………………………………(八)
重修凤山县文庙碑记…………………………………………………………………(一○)
重修台湾县学碑记……………………………………………………………………(一二)
海东书院记……………………………………………………………………………(一三)
重修台湾县学碑记……………………………………………………………………(一四)
重修府学文庙碑记……………………………………………………………………(一五)
新建凤山县学明伦堂碑记……………………………………………………………(一六)
重修府学文庙碑记……………………………………………………………………(一八)
改建海东书院记………………………………………………………………………(二○)
新建朝天台暨文昌阁记………………………………………………………………(二一)
新建崇文书院记………………………………………………………………………(二二)
重修彰化县学记………………………………………………………………………(二三)
改建玉峰书院记………………………………………………………………………(二五)
明志书院碑记…………………………………………………………………………(二六)
文石书院落成记………………………………………………………………………(二七)
文石书院碑记…………………………………………………………………………(二八)
重修府学新建明伦堂记………………………………………………………………(二九)
新砌泮池碑记…………………………………………………………………………(三○)
彰化县圣庙礼乐器记…………………………………………………………………(三一)
建彰化县学明伦堂记…………………………………………………………………(三二)
重修鹿港文武两祠碑记………………………………………………………………(三三)
修建北斗螺青书院记…………………………………………………………………(三四)
凤仪书院木碑记………………………………………………………………………(三五)
敬字亭木碑记…………………………………………………………………………(三七)
捐建淡水学文庙碑记…………………………………………………………………(三七)
续修文石书院记………………………………………………………………………(三九)
新建鹿港文开书院记…………………………………………………………………(四一)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四三)
新建南投蓝田书院碑记………………………………………………………………(四四)
芝山文昌祠记…………………………………………………………………………(四五)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四六)
大甲义学碑……………………………………………………………………………(四七)
凤仪书院宗祀五子并立院田碑………………………………………………………(四九)
大观义学碑记…………………………………………………………………………(四九)
文石书院登瀛楼落成记………………………………………………………………(五一)
重修凤山县学碑记……………………………………………………………………(五二)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五四)
重修鹿港文祠碑记……………………………………………………………………(五五)
附录:明志书院案底
●台湾教育碑记
台邑明伦堂碑记(康熙四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学宫内
予以壬午(康熙四十一年)春调任台邑。至之翌日,恭谒文庙。礼成,学博黄君世杰率诸生引予入启圣祠前听讲,问所谓明伦堂者,盖旷然一平地也。噫!斯何地也,而可久旷乎哉?自有人类,即有人心;有人心,即有人理;有人理,即若天造地设,而有明伦堂。苟斯堂之不立,则士子讲经无地,必至人伦不明,人理泯而人心昧,将不得为人类矣。噫!宰斯邑者何人,风教攸责,而可令斯地久旷乎哉?予用是殚力以拮据,毕岁以经营,越明岁癸未之夏,而斯堂得成。堂凡三间,高广如式,门楼、前拱、甬道、围墙井列。成之日,用进诸生于堂而告以斯堂取义明伦之旨,为落成庆。乃环顾文庙又已扫地倾圯,方在选材鸠工、平基定向,为创建文庙之举,适行取铨部命下,而予因是不得尽心竭力于其间。虽然,人之欲善,谁不如我,文庙之成,固有待也。独斯堂之役,费禀于官,役不病民,向之旷然者,今幸巍然其在望矣。义不可无一言以纪。
予谓五经与五伦相表里者也。伦于何明?君臣之宜直、宜讽、宜进,宜止,不宜自辱也;父子之宜养、宜愉、宜几谏,不宜责善也;兄弟之宜怡、宜恭,不宜相犹也;夫妇之宜雍、宜肃,不宜交谪也;朋友之宜切、宜肃,不宜以数而取疏也。明此者,其必由经学乎?洁净精微取诸易,疏通知还取诸书,温厚和平取诸诗,恭俭庄敬取诸礼,此事属辞取诸春秋。圣经贤传,千条万绪,皆所以启鏳性灵,开橐原本,为网纪人伦之具,而弦诵其小也。愿诸生执经请业,登斯堂顾名思义,期于忠君、孝亲、信友、夫义妇听、兄友弟恭,为端人,为正士,毋或徒习文艺,恣睢佻达,以致败名丧检,为斯堂羞;庶几不负予所以首先建立斯堂之意。
抑是役也,晨夕指画,督率就工,则黄学博之功固不可以没也。(台湾知县陈璸)
●重建凤山县庙学碑记(康熙四十七年)
——碑在旧凤山县城学宫大成门外左壁
圣天子御极二十有二年,海宇廓清,以其地置郡县。南属凤山,建黉宫于莲池潭上,山明水秀。台之登科,自凤山始。特事在草创,所建文庙启圣祠,制犹朴略也。十余年来,风雨飘摇,仅存椽瓦。先圣庙堂,窘于寒暑。
四十三年,莱阳宋公永清以平川令调宰兹邑,行释茶礼,怆然念之曰:凤山自有君天下来,版图未入,文教不施,今声名文物,得与中土媲美,称为盛事,苟庙宇隘陋,无以礼圣天子尊师崇儒至意;伊谁之责哉。于是请上宪,集绅衿,捐俸输将,鸠工兴建,高大前制,增两庑、棂星门,因地制宜,靡不周备,坦墉丹漆,涂塈以法;诚壮丽巨观也。候之用心,可谓至矣!侯犹虑无以广圣泽,爰设义学,置学田;其为厥庙筹更深也。
士岳来教是邑,诸生具陈其事,请为文以纪。士岳谓文庙告成,士皆欢感,从此子益知孝、臣益知忠,工文章者显当世,立事业者昭后代,莫不由文教中来。是则侯之为政能达本也,功德大矣,岂将以廉明勤慎为良吏已哉!谨刻石以记。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既望,凤山县儒学教谕施士岳记并旧。
●重修府学碑记(康照五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学宫内
台湾,荒岛也,夫子庙在焉。圣人之教,与皇化并驰,固无海内外之隔。而岁久弗治,有自来矣。惟大成殿巍然为鲁灵光,若启圣祠暨两庑、棂星门皆倾圮剥落过半。前后庙基。被水潦冲啮,陵夷就低,竟为人畜往来杂沓之场。噫!监斯土者何人,而不一駴目伤心于其际乎!
余乃商之郡守周君洛书、郡倅洪君石臣暨台令张子宏、凤令时子惟豫、诸令刘子宗枢,亟议修葺。佥合词无间言。余曰:众志既同,是不可后。遂备由上请两宪,寻得报可。即以壬辰(康熙五十一年)冬腊月兴工,委本标千总曾荣董其役。榎桷朽腐者易之,缺折者补之,盖瓦级砖之欹斜者覆正之,墙壁漫漶不鲜者饬之,基址之坍塌者增筑之。而夫子之庙,于是焕然易旧焉。启圣一祠翼然起大成殿后。左右列六德斋。祠下名宦祠居左,乡贤祠居右。再列六行斋。曰六德、曰六行,非文学兼德行之士不得寓焉。东庑下有献官斋宿房,西庑下有藏器库、有庖湢所。棂星门左右,改置文昌祠、土地祠。其外则为礼门,为义路。常置扃钥,非旦望及有事二丁不开。更于礼门外数十武表立大成坊为界。周围墙及肩而止。信道之水,环绕其下。庙之规模,斯略具矣。至教官廨舍,则于明伦堂后新建三楹,斋厨等房胥具门路,从东廊出入,无得复如前之寄居启圣祠左右为渎亵。再于明伦堂前两廊,分列六艺斋,供诸生肄业之所。是役也,新太守冯君躬暨继至,与有力焉。同城总镇姚公乐赞其成。计料若干,瓦若干,砖若干,灰若干,匠若干工,小夫若干名,共计若干缗,悉由本道衙门养廉余羡。予所力请于两宪而得之者,不动公帑,不费民财,历三载之动得竣厥工。而予不能无一言。
凡庙学,非作新之为难,而能默体作新之意为难;亦非作新于始之为难,而能继继承承永葺于后之为难。兹余既新斯学于其始,愿执经士子咸各思发愤,以通经学古为业,以行道济世为贤,处有守,出有为,无负国家教育振兴庠序之至意。地方有司亦共以教化为先务,培兹根本地,时省而葺修之,俾有基勿坏。安知荒岛人文,不日新月盛,彬彬称海滨邹鲁也哉?余故详修建始末,并述其意以书诸石。(台厦道陈璸)
●新建朱文公祠碑记(康熙五十二年)
——碑在台湾府学宫内
予建朱文公祠既成,或问曰:海外祀文公,有说乎?曰:有。昔昌黎守潮,未期月而去,潮人立庙以祀。东坡先生为记云: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若文公之神,周流海外,亦何莫不然。按文公宦辙,尝主泉之同安簿,亦尝为漳州守。台去漳、泉,一水之隔耳,非游历之区,遂谓公神不至,何懵也!矧自孔、孟而后,正学失传,斯道不绝如线,得文公剖晰发明于经史及百氏之书,始旷然如日中天。凡学者口之所诵、心之所维,当无有不寤寐依之、羹墙见之者,何有于世相后、地相去之拘拘乎。
予自少即知诵习文公之书,虽一言一字,亦沉潜玩味,终日不忍释手。迨今白首,茫未涉其涯涘。然信之深、思之至,殆不啻所谓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者也。文公之言曰:大抵吾辈于货、色两关打不透,更无话可说也。又曰;分别「义、利」二字,乃儒者第一义。又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八个字,一生用之不穷。盖尝妄以已意绎之;惟不好货,斯可立品;惟不好色,斯可立命。义利分际甚微,凡无所为而为者皆义也,凡有所为而为者皆利也。义固未尝不利,利正不容假义。敬在心,主一无适,则内直;义在事,因时制宜,则外方。无纤毫容邪曲之谓直,无彼此可迁就之为方。人生德业,即此数言略包括无遗矣。他言之警切胥此类。读其书者,亦惟是信之深、思之至,切已精察,实力躬行,勿稍游移坠落流俗边去,自能希贤希圣,与文公有神明之契矣。予所期望于海外学者如此,而谓斯祠之建无说乎。
祠正堂三楹,两旁列斋舍六间,门楼一座。起工于壬辰(康熙五十一年)冬月,至癸巳仲春落成。不动公帑,不役民夫,一切需费,悉出予任内养廉余羡。犹虑祠内香火及肄业师生修脯油灯乏资,议将予拨归郡学■〈鱼逮〉港庄田二十八甲一分租粟供给,岁以为常。经行台湾府转行该学永远遵照,并记以示来者。(陈璸)
●新建文昌阁碑记(康熙五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学宫内
京邑之制,右庙左学,前殿后阁。予乃于文公祠后谋创建文昌阁焉。
尝读文昌化书中有一二幼语,心窃疑之;既而往复玩味,大指教人以修德积善,与阴骘文一篇相表里。于是深信其言之有得于道,不予诬也。按蜀志有梓潼县,在保宁府界。离县三十里许,有梓潼帝君庙。予前岁奉命视学西川,得瞻礼祠下。叹天下之文章,莫大乎是载。考汉史天文志,斗魁列在文昌星次。吾又不知文昌之与梓潼是一是二,殆天人也耶?神耶?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姑置勿深论,论其尽乎人以应验于天者可乎。
科名者,进身之阶;务学者,立身之本。不务学而冀功名,犹不种而期收获,必不得之数也。顾为学之道,自求放心始。求之窈冥昏默,反荒其心于无用,不如时观象以自省。有如动一念焉,若帝君之予见;发一言焉,若帝君之予闻;指一行焉,若帝君之予视予指。必谨其独,戒慎恐惧,将所为修德积善者,悉根诸此,学不自此进乎?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量进则德修,而福亦随集。由此而登高科、享大名,如持左券。人之为欤?何非天之为也。有志之士,无急求名于世,而务积学于己,亦无徒乞灵于神,而务常操其未放之心。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登兹阁也,睠焉四顾:东峙大山,层峦叠翠,动振衣千仞之思;南望凤山,骞腾隐在几席间;西则洋洋大海,波涛汹涌,风樯出没,变态不可名状;其北有万寿亭穿云而起,君门万里,何日得出此岛与海内诸英俊交游,历金马、上玉堂为一快。以是洗心,以是励志,即以兹阁为不欺、暗室之一助可也。若终日昏昏沉沉,放其心而不知,或舍近鹜远,或处下窥高,甚或以兹阁为登眺观游之所,则与谋创建者之初心大相刺谬矣。可乎哉!
阁制度高广宽长各若干,一准福州府庠奎光阁体式。会城选匠办料,皆署学事教谕郑长济任劳。海运到台,旦晚督率就工,委该学教授杜成锦、巡捕经历陶宜。先后赞成,则同官同城诸公与有力焉。始于春二月丁亥,成于三月戊申。(陈璸)
●重修诸罗县学碑记(康熙五十四年)
——碑在嘉义县学宫内
诸罗县学原在善化里之西,茅茨数椽。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凤山令宋君永清署篆诸罗,因县署移归诸罗山,就罗山议建。丙戍(康熙四十五年),郡丞孙君元衡摄县事,建大成殿棂星门。戊子(康熙四十七年),宋君再署篆,建启圣祠。乙未(康熙五十四年)九月,飓风大作,屋瓦门墙皆倾。今令君贵阳周侯怃然曰:是吾责也。是岁十月兴工,修其破坏,大成殿、启圣祠皆易故而新之。建东西两庑,以祀先贤先儒。东有名宦祠,西有乡贤祠。又启圣祠之东建明伦堂,西建文昌祠,附西为学舍,便肄业者。棂星门之外以墙,榜曰礼门义路。墙之外为泮池。皆前所未有也。糜白金一千五百有奇,周侯独肩之,不扰民间一丝,丙申(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告成。
世远时应中丞雷阳陈公之招,主鳌峰书院。吾友陈君梦林,客游于台。周侯介陈君以书来求记,且曰:诸罗僻居海外,诸生观化聿新,愿有以教之也。世还寡陋何知,爰即鳌峰诸友相与砥砺者而告之曰:君子之学,主于诚而已矣。诚者,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纯粹至善者也,天之所以与我者也。人之不诚者,无志者也;人之无志者,由不能尽其诚者也。诚以立其志,则舜可法而文王可师也。其原必自不欺始。程子曰:无妄之谓诚,不欺其次也。其功由主敬以驯致之。程子曰:未至于诚,则敬然后诚也。敬也者,主一无适以涵养其本原之谓也。由是而谨几以审于将发,慎动以持于已发,则合动静无一之不诚也。虽然,由明以求诚之方,惟读书为最要。朱子曰: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不然,虽广求博取奚益哉。学者率此以读天下之书,则义理浸灌,致用宏裕;虽然,非必有出位之谋也,尽伦而已矣。孔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漫于人。吾父子兄弟肫然蔼然,尽吾爱敬之忱也,克伐怨欲之心,何自而生哉。始于家邦,终于四海,皆是物也。庸近之士,不能返其本、思其终,但以为吾读书、得科名,而吾名成矣,荣闲里、利身家,而吾事毕矣。其幸者得一第,其不幸者老死于布褐而已矣。其天资厚而习染轻者,居是官也,犹可以寡过;其天资薄而习染重者,则贪没焉而已矣。夫此身,父母之身也,天地之身也,民物所胞与之身也。以父母之身、天地之身、民物所胞与之身,顾可不返其本、思其终,以贻父母羞,以自外于天地,以为民物所诟病哉?
诸罗虽僻处海外,圣天子治化之所覃敷,三十余年于此矣。巨公名人相继为监司守令其间,风俗日上,萃一邑之秀于明伦堂,相与讲经书之要旨、体宋儒之微言,告之以立诚之方、读书之要、伦理之修。经正理明,则词达气充,科名之盛举积诸,此非徒善人之多也。陈君为我言:周侯清修干固,百废俱兴,引人于善,惟恐不及。吾知所以长育人材、化民成俗者,必有道矣,又何俟余赘言哉。
周侯名钟瑄,字宣子,贵阳人,登丙子科,以清德文学世其家。(蔡世远)
●重修凤山县文庙碑记(康熙五十八年)
——碑在旧凤山县城学宫大成门外左壁
文庙之废兴,前人记之详矣。
鹏业莅任之初,从邑候李公丕煜行释菜礼。时大成殿、启圣祠以及两庑、棂星门,靡不毕备。圣天子文明之治,渐被海外,猗欤盛哉!
越明年冬,飓风作,庙门、棂星门暨两庑围墙椽瓦圯坏甚。盖自是兴者又几于废矣。侯怃然曰:是乌可以已耶?爰取大木,亟命工师仍旧址而建棂星门焉。瓦之塌者补之,门之坏者新之,墙之倾者筑之,两庑之圯者葺之。取其质不取其华,取其坚固而久远,毋取其苟且于目前。
庙既新,鹏业因进诸生而语之曰:而亦知侯新庙之意乎?夫宇宙莫大之事业,由于文章;千古不朽之勋猷,本于名教。修身立行者,大儒有用之学也;砥砺名节者,士人经世之具也。古之学者,本穷理之识,以尽乎正心诚意之功,而修齐治平之理寓焉。是故出其所学以献之廷,为王国之桢,本其所学而体诸躬,为有德之彦也。今之学者,不务耕述实修,而孜孜焉帖括是尚,以为弋取功名之具;庸讵知功名非可强求,毋论其必不可得也,即或幸而荀得,终无当于经济之学。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司马温公曰:先德行而后文学。德行不立,文将焉用。韩退之进学解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髓,忄代骨〉。诸生业患不能精,毋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毋患有司之不公。今之学者,业果能精乎?行果能成乎?若犹未也,将谁之咎哉?朝廷尊师重道,作育人才,立卧碑以教督,而又制训饬士子文颁行天下,务使天下之士,崇正学而黜邪说,敦实行而弃虚声。士苟能惕然自励,以振拔于庸众之流,朴者进于雅,顽者化于秀,海外多士,相与观摩切磋,则从兹以往,文教日成,邹鲁之风,何难再见于今日乎?是则余之所厚望也夫。
康熙五十八年月日立。(富鹏业)
●重修台湾县学碑记(雍正元年)
——碑在安平县学宫内
岁壬寅(康熙六十一年),璥奉命巡视台湾。于时寇乱方息,继以大饥。学宫飘摇飓风霪雨间,颓然欲尽。官斯土者,虽目击心伤,不遑及矣。与璥偕来者,贵阳周君钟瑄,前以诸罗令报最为高唐牧,内迁员外郎,至是以贤能特简令台湾,慎其选也。周君既至,设平粜法以苏郡治,运米以赈澎湖,境以内欣欣然更生焉。乃亟鸠工庀材,仍厥旧制,凡殿庑门垣生舍,修者修之,筑者筑之。时诏崇先圣五世王爵,为改建五王祠。不费帑,不役民,皆周君节啬俸薪而独任之。始事于癸卯(雍正元年)季秋,落成于甲辰(雍正二年)仲春。糜白金三百五十有奇。不数时而庙貌聿新,因请璥为记其年月。
璥惟学校之设,所以长育人材,一道德,同风俗,教孝教忠也。学者于此,不能穷其指归而得其要领,身体而力行之,沉溺于词章,龎杂于功利、权谋、术数,所谓人材不可问矣。道德奚自而一?风俗奚自而同?今台当更化之后,学者蒸蒸然思复于古,知圣贤之所以教人者,其指归要领,不过欲人尽力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间。父教其子,师勉其弟,日引日上,庶几笃学力行之君子,无徒以词章为梯弋科名之具,无或以功利权谋术数以流入于不肖之归,则道德一、风俗同,庶不负国家养士之隆、与贤司牧师旅饥馑之余,拮据经营之意,实有厚望焉。
是役也,董其事者,本学教谕葛炇,例得书于石。(巡台御史黄叔璥)
●海东书院记(干隆五年)
——碑在台南府海东书院
圣天子临雍讲学,文教遐敷,岁拨帑金如干于直省各立书院,以造天下士;彬彬乎霞蔚云蒸,称极盛焉。
台阳海峤,隶闽之东南郡,相去榕城约千余里。诸生一仰止鳌峰,且不免望洋而叹也。郡学西侧,旧有海东书院,为校士之所。前给谏渔庄单公请别置考棚,遂成闲廨。岁已未(干隆四年),予衔命巡方,视学来兹,凡一至再至焉。中多轩楹,可读可栖;明堂列前可以讲,矮屋通后可以爨。意选内郡通经宿儒充教授,为良师,允堪作育多士,与鳌峰并峙。谋之观察刘公,亦然予言。第以薪水诸费无出,奈何?邑明经施子士安慨然身任之。先请输稻千斤,仍置水田千亩,为久远计。予曰:是可以入告矣。逾数月,议行。刘公捐俸倡修。一时轩窗爽洁,什器周备,焕如也。郡守钱公亦能加意振作,选诸生中文艺有可观者得数十人,以实其中。延教授薛仲黄为师,致敬尽体。二公所编规约数条,详慎之义,历历可见。
夫兴文劝士,采风者之责也;敬事图成,良有司之谊也。抒一家之力,供多士之需,义不泯于乡也。取一人之善,成天下之材,恩必出自上也。尔师生各宜锐志精心,无怠学,无倦教。言语文字之中,申以修己治人之道,渐摩既久,当必有明礼致用者出,以膺公辅而扬休明,上慰圣天子棫朴作人之至意,宁云岛屿生色、邻里增荣已哉。予于尔师生有厚期焉!(巡台御史杨二酉)
●重修台湾县学碑记(干隆八年)
——碑在安平县学宫内
忆予以康熙壬午(四十一年)春调任台令,台邑庙学先为伪辨住宅,湫隘弗称,兼岁久屋材朽蠹,已就倾圯,明伦一堂尚在蔓草中,未有议创者。予以为此为政第一事,不可或后。即具状详请各宪,寻得报可,乃殚力拮据,首于庙左隙地起建明伦堂。以是年冬杪兴工,越岁三月告成。随改造文庙,增旧地而式廓之。选匠往会城购料,业已平基定向,予忽奉文行取,时在甲申(康熙四十三年)初春,捐金留府库为工费资而去。身虽去而寸心惓惓,每以庙学未成为一憾事也。
越七年,庚寅(康熙四十九年)秋,予复谬持节东来,谒庙循览,规模虽略粗具,而启圣一祠尚仍旧向,与文庙相左,两庑尚不蔽风雨,心焉憾之。先捐俸委台令周环筑墙以肃内外,因郡庠大费修整,未遑议及邑庠。至乙未(康熙五十四年)春,郡庠幸焕然易旧矣,正在私心经营,而予又忽奉有补授偏抚之旨。予曰:是不可或后,既星夜鸠工庀材;将启圣祠、顺文庙方位改造,两庑撤旧更新,增建名官、乡贤二祠,为吏治风俗示劝,以遂夙志焉。
虽然,予非有所利平此而欲自为功也。董子曰: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夫建庙修学,正谊明道之大端应无出此者。予数年惓惓之苦心,其亦可无复憾也夫!(偏沅巡抚陈璸)
●重修府学文庙碑记(干隆十年)
——碑在台南府学宫内
余奉调来守台郡,越日,齐祓谒圣,仰瞻庙貌,岿然更新,而匠石尚铣集未竣事。退而谒巡台六、范二公,教以移易风俗,必先培养人材,当思体圣天子崇道兴学之意,以为政治之本。余心识其语,因以知化理之隆,造邦者之大有造于兹土也。
郡城文庙,海东风化所关,日久不治。适观察庄公摄府篆,毅然曰:是余之责也。遂简公镪二百五十余缗,属郡司马方君董其役,诏以诚敬之道,务勿烦民。故凡工料,悉给以常值不少减,而民皆竞趋鼛皷如骛。司马周度相视,举上木、斵垩、丹刻等功,精于规画,克恭厥事。将竣,费稍靳,庄公又率余与方司马暨淡水曾司马共捐以成之。庑后两翼为义学,前雷阳陈清端公所建之十二斋也,因并完缮,进师生课诵其中,一时教典并行,甚盛举也。吁!巡方二公惓惓于崇道兴学,睹兹修举宏备,得无欣然而大愉惬乎!
今夫崇道兴学,所以劝士也。台郡虽僻处海外,入庙者莫不知敬。书云:未见圣,若弗见。今也面诸羹墙,闻诸肸蠁,怵惕弥虔,士习以端,人材以出,文运以兴。由是风声广励邪慝不作,狱息盗弭,刑清武偃,百昌遂而诸福集,金汤固而盘石安。然则斯举所系,夫岂浅鲜哉!爰书而记之。(台湾知府褚禄)
●新建凤山县学明伦堂碑记(干隆十二年)
——碑在旧凤山县城学宫明伦堂右壁
礼称大学始教,皮辨祭菜,所以致敬于先师,以尊道德也。盖古人因学而有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莫不造于学。虞庠上下,夏序东西,殷胶左右,无非学舍也。后世重庙而轻学,戟门■〈半页〉宫,专崇庙貌,而春秋礼乐,冬夏诗书,无复教之之地。盖古意之存焉者寡矣!我国家令兴,自大成殿外,必有明伦堂以为敷教之地。通郡邑皆举为法。所以养士之制甚备。独台湾一隅,僻在海外,前此郡学明伦堂未建。陈清端公璸至,始奋起而经营之。迄今两庑有六艺斋,为诸生肄业之所。庙与学乃以无缺。盖兴学立教,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凤邑在郡治之南,学宫独据形势之地。庙前伴池,方广里许,多植芰荷,即志所称莲池潭也。余以乙丑(干隆十年)冬巡行至凤山,谒先师庙,召诸生讲学所谓明伦堂者,湫隘仅数椽,其旁即教谕寝息地,训导且僦居他室。问所为莲池潭者,莠民侵牟为利薮,日张网其中,芙渠荡然无复存者。知邑事吕令作而言曰:钟琇莅此二年,念明伦堂之未称,已度地鸠工,谋于大成殿之右建堂三楹,为讲学之所;又修其旧有之堂,以祝于朱子,而并建名宦、乡肾二祠,以补旧日之缺焉。余许其请。更令清厘■〈半页〉地,以还旧观。越明年,吕令告蒇事,盖经始于干隆十年十二月,至十一年六月工始竣,凡费番镪一千有奇。因求余文记之石。
余尝以知县者,知一县之事也。一县之事,孰有大于养与教者乎?不知所以教,至并教之地而废之,其所养者可知已。今吕令之用心甚勤,既力扩明伦之堂,俾为师者有成材之区,为弟子者有受教之所,而又以其余力建祠,以兴贤而勤善,而泮池之水以浚,大小干迈者咸悦。余故乐得而志之。
董其事者,本学教谕庄元博、弟子童作楫、卓梦采、余有成、陈正春,例得书于石。
钦命巡按福建台湾等处地方、都察院兼提督学政、云南道监察御史、加一级、记录三次范咸敬撰。干隆十二年孟夏月谷旦勒石。
●重修府学文庙碑记(干隆十六年)
——碑在台南府学宫内
圣天子重熙累洽,教化覃敷,薄海内外,罔不风同道一。台故海东隩区也,自入版图,经陶冶数二年,而棫朴菁莪,蒸然蔚起,其与教之地,尤首重焉。
干隆己巳(十四年)夏,余街命巡方兼视学兹土。至则恭谒文庙,环视殿庑堂宇,渐就倾圯,祭器乐器,因陋就简;窃恻然忧之。及检郡乘,知学宫曩为海康陈公所修修者,距今三十余年。其修学记中,拳拳以非作新于始之为难,而能继继承承永护于后之为难;盖深望夫有基勿坏,后起者接踵而修葺之也。顾其间虽经监司刺史辈捐金补缮,不数岁而朽蠹剥蚀,复不可支。盖非彻底建造,难云固也。余正为经营商榷间,而台之矜主尊师重道,踊跃急公,倡议捐修者,则有侯生世辉、蔡生壮器、李生朝玺、黄生兆茂、蔡生培、顾生方升、方生达圣、洪生世基等数十人。其最多者几千百缗,又次者数百缗,又次者百缗。亦或家本寒素,奔走区画以襄是举者。于是连名呈请。余因事綦重大,特驰札制府喀公、抚军潘公,会商入奏。抚军遂据予札所陈,上达宸聪,获邀恩旨,俟工竣时核捐输之数,报部议叙而奖赏焉。爱与满巡台书公昌、监司金公溶鼓舞作兴之命,台令鲁鼎梅参与稽核之责。维时侯生世辉力肩其事,不辞劳瘁,不避嫌怨,偕蔡生源起鸠工庀材,相度经营,卑者崇之,隘者扩之,朽者易之,缺者增之,障者辟之,而夫子之庙焕然改观矣。大成殿及两庑,规模轩厂倍于前。五王祠旧逼处殿后,指丈有六尺。文昌阁易柱吕石而增高。文公祠前增卷亭。教授之学舍,隋明伦堂后者,退丈有奇,训导之寄居于文公祠者,更建室于文昌阁后,俾建铎者咸有宁宇,得以从容而训廸焉。官厅前增覆亭,棂星门前增石坊以护泮池,而体制备。由大成坊以内,尽易石铺,既以壮观瞻,并以免执事有恪者之纷踏乎瓦砾也。他若堂宇路门池沼,仍旧基而增损其间者,靡不周详而曲至。其东北一带地界之占于民者,悉为清出,拓其墙三尺有奇。外有余地四、五尺以通行人。明伦堂以前一片平原,民之窃为种植者,殳刈之而旷如也。内外交修,而庙貌以崇。至笾豆簠簋之陈于庭者,铸以铜而备其数,祝■〈吾欠〉笙镛干之属,悉仿成式而更新之。盖台自有此讲学明伦之地,而今始获睹整齐严肃之规也。糜金计一万缗。肇工于干隆十四年十月念五日,告竣于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是役也,实多士共勷是赖,余何力之有?庙成,多士请记于余,并求所以教之者。
余谓黉宫为教化所自出,兹大启尔宇,将以育人材、厚风俗也,岂惟文词云尔哉。体明用达,乃足尚也。宋时胡安定设教苏湖,设经义、治事二斋,沐其教者,咸潜心于三、五、六经,以求合古圣贤人之志,而举礼乐、兵刑、农田、水利诸务,用以广其器识。仁宗诏颁其法于太学,天下宗之。我朝造士之法,古无与比,养之渥、教之详、而选之精以慎。都人士诚能以经术为经济,勉为国家有用之才,司士者复加意培植,以玉于成,而于兴教之地,时加修葺,亦如海康陈公之以有基勿坏望后人者,相承于勿替,则所迢于海隅者,岂浅鲜哉!若捐修之姓氏数目,更勒一碣,兹不备。(巡台御史杨开鼎)
●改建海东书院记(干隆十六年)
——碑在台南府海东书院内
夫教而不率,民俗之漓也;率而不教,有位之耻也。曩予握郡符时,崇文书院就圯,易地新之。未几,一太守余公,以清德名家莅此土,泽以礼乐,厚以渐摩,士皆雍雍古处矣。
海东书院,尤全台文教领袖,向厕郡学泮宫西,狭小弗称,思更诸爽垲者,而未有属也。会迩来校士皆在使者官舍,而试棚竟成闲廨,谋以此葺为谭经讲艺之所。太守余公暨台司马何君佥曰善。爰简公镪,庀众材,属台邑陶尹董之,为讲堂,为吟庐,为厨舍,次第以成,而器用毕具。遂访征士,延名宿,晋皋比而牖廸焉。诸生以时弦诵其中,群体惓惓造就之意,而尊闻行知,日征月迈,勿勤始怠终,勿骛华失实,以驯至乎行成名立。将他日之献诸廷者,即本今日之修于家也。予盖有厚望焉。因勒于石。(提督学政觉罗四明)
●新建朝天台暨文昌阁记(干隆二十年)
——碑在台南府学宫内
曩余备员西掖,晨夕内廷,咫尺天颜,频沐殊恩。迨历官外任,鞅掌风尘,君门渐远。乙亥(干隆二十年)秋,以荐举获觐枫宸,荷蒙简命,司牧榕城,旋量移东宁。空蒙山色,漭瀁波光,顾瞻九重,如在天上,夙夜惓惓。爰于署之干位,构朝天台。两年来,剔弊厘奸,兢兢业业,无非宣扬圣化,以殚微臣笃琹之志。
顾复念台本荒岛,素安草昧,自我朝定鼎,臣服海外,四方人士,一萃处而群居者,朝稽夕考,春诵夏弦,骎骎乎溃卤沧渤之区,臻于礼乐诗书之地。昔陈清端公曾建文昌阁,凡瞻礼其下者肃然观感,文教日渐称盛。第久而就圯,且在文公祠后,恐斗魁弗曜,振兴鼓舞之道尚觉未备,因择地鸠工特建焉。其费禀请道宪,准动公项,并捐俸以成之。
彼崇榭峻亭,不过为登临凭眺之胜,若此台与阁之耸然而兀立者,糺缦卿云,激昂士气,盖恋阙之诚,作人之意,咸于是乎在。后之来者,鉴予苦心,时而葺之,则可并峙于不朽也已。
是役也,赞其成者台司马宋君,并志之。(台湾知府觉罗四明)
●新建崇文书院记(干隆二十二年)
——碑在台南府崇文书院内
台阳古岛彝地,人不知学。自我朝收入版图,百余年来,圣圣相承,涵濡教育,风尚于以一变。岁丁丑(干隆二十二年),余调守是邦。下车后,入崇文书院,见多士衣冠弦诵,彬彬儒雅。课期考核,或块奇恣肆,或跌宕夷犹,洵海滨邹鲁也。第向来经费不敷,生童等侨寄学舍之旁,褊浅湫隘,未能咕哔优游,且责成司铎掌教,势难兼顾,不无作辍,鼓舞造就之道犹有憾,拟择地另建。遂禀蒙道宪,乐于成事,准简公镪三百员,并同官捐俸及绅士醵金。于是庀材鸠工,浼台司马宋君暨台邑夏尹襄其役。为讲堂,为书斋,为膳堂,以及廊庑器具,无不周备。并据台令详:据监生陈丕、武生陈有志、吏员陈琇等闻风慕义,呈捐磱碡坑、三角堀等处下则园地七十七甲有奇,每岁应完租粟折纳番银三百四十七员,充入书院膏火之资。爰延内地名宿,以拥皋比,选多士之文行优长者实其中。今而后藏息得所,晨夕师范,愿执经请业者,虚怀集益,励志潜修,勿始勤而终怠,勿惊华而失实,以备国家桢干良才,庶几不负所以创建之意。抑斯举方竣,前岁府试识拔,在院肄业白生紫云即膺鹗荐,是亦激昂士气之先声也。后之来哲,鉴予泉衷,时而葺之,则海外人文,不旦霞蔚云蒸,日新月监也哉。于是乎书。(觉罗四明)
●重修彰化县学记(干隆二十五年)
——碑在彰化县学宫内
半线旧隶诸罗,雍正甲辰,(二年)始置邑;而建学立师,以彰雅化,夫子庙屹然作焉。其时草昧初开,因陋就简。岁辛未(干隆十六年),绅士施士龄、张方大等始有重修之议,各输金为资,益以张达京庚午(干隆十五年)报捐之项,得白金七千有奇请于县。经前县程君运青。具情以闻,报可兴工。旋以他故中辍。癸酉(干隆十八年)秋,淡分府公鹗摄县篆,兼得岁贡生吴洛使卒其事,朴斵丹艧,备极经营。复以资用告乏,仅及棂星门而止,外无泮池,无屏树,舆马往来,日杂还于其前。此外缺略不如式者尚多。崇圣右文之谓何?而亵越一至于此哉!
戊寅(干隆二十三年)春,世珍调任莅兹,睹■〈半页〉宫之荒陋,不揣绵力,以为己任。工未及举,而风雨为灾,坍者损者以时闻。明伦堂复全圯焉。工钜觉繁,不得不为将伯之呼。而邑人好义急公,卒莫我拒。于是涓吉命匠,棂星门易旧为新,覆以屋,防风雨也。其外为泮池。池开有泉涌出,题于石曰「芹泉」,取泮水采芹之义也。又外为照墙,旁列短垣,涂以丹。移礼门义路于泮池左右,符体制也。殿前后筑甬道各三,砌以砖,以便趋跄。他若坍者补之,损者完之,俾各焕然改观,昭诚敬也。明伦堂仍故址而增高二尺余。堂及头仪门皆三楹,规模宏厂,视昔有加。其后训导署,后左教谕署,悉更新焉。右为白沙书院,列宫墙之侧;绛帐青灯,书声彻夜,又其相附而成者也。再糜番银三千有奇。始于己卯(干隆二十四年)十月七日,越月而告竣。费不动帑,力不役民,而大役以举,义不可无一言纪其事,且思有以进诸生矣。
源头活水,紫阳之诗也。君子之学,触物能通,头头是道也。矧兹泉出泮池中,发自然之派,成不渣之源,意者夫子在天之灵,秘启其钥,将以指迷而觉悟欤。且夫天地磅薄之气,郁极必通,泉之伏土埋沙,不知几千百年,而至今乃出。而彰之人士应时而起,遂夺台额于卯、辰两榜中,天时人事,适相符而不爽,非其明验耶!所期诸生体大圣示教之意,应天地方亨之运,笃志力学以培其基,正谊明道以定其趋,求至圣贤之域以要其归,学问裕而经济成,由是掇巍科、膺大任,上副天子侧席求以鼓吹乎休明,吾安量所至哉。
抑是役也,分司劝捐者学博萧君际恩、林君虎榜,稽查省视者有尉张君峻业,督率指示、刻日就工者贡生吴洛,而协力董成,则先后捐题诸绅士咸有功;依例并列于左。赐进士出身文林郎台湾府彰化县知县张世珍撰文,干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六月谷旦立。
●改建玉峰书院记(干隆二十五年)
董子曰:养士之大,莫大于学。学者,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又曰:县令、民之师,师所使承流而宣化者也。我国家文教覃敷,修辟雍,设庠序,兴廉举孝,嘉与宇内之士,百年涵育,山陬海澨,罔不喁喁向风。犹于府州县治学校之外,特建书院,延致名师,日有程,月有课。士亦争自濯摩,以期观国之光。猗欤!何道之隆欤!
岁丁丑(干隆二十二年),予奉调承乏斯土。虽地居海外,荒服初开,而浸淫雅化,延首向内。士之克自树立,亦既并进辐辏矣。然邑有玉肄书院,为诸生肄业之所,日久荒落,规模亦复湫隘。予惧无以广教思也,爰就学宫旧址,倡绅士改建。鸠工庀材,中设讲堂,翼以斋舍,为屋三十有六。己卯(干隆二十四年)初冬始事,越明年夏落成。地居城西隅,幽僻无哗,轩窗明净。缀学之士,夏弦春诵,庶几专所肆力矣。
予不敏,晨夕竭蹶,惧无以导扬明盛,而私心望宰,独使我邑人文蔚起,有德有造,以仰副圣天子乐育之殷,则维此多士,其相与以有成者实深且厚矣。故记其创建始末以志勒云。(诸罗知县李倓)
●明志书院碑记(干隆二十九年)
——碑在新竹县明志书院内
粤惟世道递升,文明日盛,国家奄有九有,百二十余年,列圣相承,治隆化洽。皇帝德媲虞夏,道协殷周,甫饬戎车,拓疆万里,神武丕着,文教弥昭,寓内同文,海外有截。
兴直堡者,远隶台湾,僻处淡水,风土秀美,气象郁葱,髦俊萃臻,向文慕学,实繁有徒。夫结想维殷,不如居肆,驰怀在远,莫若连镳,使鼓箧者乐群,担登者时术。创兴讲席,匪缓图矣。惟是志在圣贤,义利无淆于虑;志存经济,王霸必究其原。爰标明志之名,冀成致远之器。
于戏!往昔荷兰鸠据,郑氏蚁争,斯固虎狼之窟宅,鲸鲵之渊薮也。今则海不扬波,野皆乐土,易战攻以礼乐,化甲冑为诗书,摩义渐仁,山川换色。圣朝恺泽之敷,声教之远,载稽史册,未或前闻。
余备位台衔,恭膺节钺,遥遥台海,统驭及焉。乐观书院之成,惟拜手扬言,与多士赓太平之化而已。是举也;舍宅捐租,永定贡生朝焯猷功不可泯,爰书以为来者劝。(杨廷璋)
●文石书院落成记(干隆三十二年)
——碑在澎湖厅文石书院内
文石者,澎产也。产于澎而重于世,此石之所以可贵也。石何以贵?以文贵也。然文之见贵于人,亦自有辨。凡物之文华而不实者,纵会云绚藻,烘染精工,而柔脆难久,实之不存,文亦何取。惟文石之文,以坚贞之质,着斑烂之耀,五色纷纶,应乎天则五纬昭,应乎地则五行位,应乎人则五常叙而五教彰。充实光辉,发越而不可掩,斯文之所以可贵也。君子劝此,因以得为学之道焉。
夫石之由璞而发于山也,如人之自蒙而就于塾也。石必择工之良者而授之治也,如人必择师之贤者而从之游也。始而琢磨,继而攻错,久之而雕刻之形,痕迹俱化,以几于纯粹以精之候;亦如学者之始而训诂,继而服习,久之而渐摩之至,义精仁熟,不知不觉升堂入室,进乎圣贤之域,怀瑾握瑜,不亦一艺林之纯璧也哉!昔汉弥成于遇异人,授以文石,吞之,因而明悟,遂为一代儒宗。后以授五鹿充宗,亦为通儒。噫!一文石也,二公获之,俱以文显如此。然则生于斯、长于斯,萃山海之灵而孕奇毓瑰者,又当何如也!
澎之人士,从此居业得所,游息有方,而无言庞事杂之累。春夏诗书,秋冬礼乐,以砥砺其心性,润泽其文章。处则为有道之士,出则为有用之儒。记曰:君子比德于玉,岂欺我哉!行将圭璋特达,辉映于清庙明堂之上矣。纬地经天,斯文为至文也,石云乎哉。书院之名,因有取焉。
是役也,经始于丙戌(干隆三十一年)之孟冬,落成于丁亥(干隆三十二年)之孟夏。所有助赀宣力者,例得备书以垂永久。是为记。(通判胡建伟)
●文石书院碑记(干隆三十四年)
——碑在澎湖厅文石书院内
澎湖之形势仍旧,而气象聿新者,盖自胡公设立书院始。
公讳建伟,号勉亭,粤东三、水县人,戊午、己未(干隆三年、四年)联捷进士,出宰直隶无极县,纪大功二次,转福宁福鼎县,王午(干隆二十七年)科入闽闱,荐拔十郡名宿,继宰闽县,造就多英才;洵文学之权衡也。干隆三十一年,授台澎分府。甫下车,即留心作人,观风设教。谕诸绅士云:人藉地灵,地因人重;澎湖岛连三十六,绣相错也,石蕴五采,文奇攸钟也,则是巨浸中之砥柱,为全闽之枢纽,将来其圣天子文教之名区乎。遂陈请列宪,就地考校,录取送院,免诸童府县试两番渡海之难。列宪嘉如请。公遂捐俸以倡,卜筑于厅治右畔百武之近地。其地环山带水,文峰错落可观。是岁九月经始,明年二月告成,匾额曰「文石书院」。崇五夫子春秋二祭,延名儒掌教,月给膏火。公余之暇,时诣院与诸生童讲学论文。季考月课,循循善诱,终如其初。经公指授者,顿开茅塞,果庆连茹。丙戌、丁亥(干隆三十一、二年)科岁两试,入泮者六,备卷者四。从此而掇巍科,登显仕,人文鹊起,甲第蝉联,皆我公乐育之功也。今者荣耀届期,澎人士能忍默然,爰敬陈始末而寿诸贞珉,以志不朽云。
干隆三十四年,岁次己丑,仲秋吉旦,合澎绅士同勒石。
●重修府学新建明伦堂记(干隆三十九年)
——碑在台南府学宫内
今天子神圣,重道崇儒,文教诞敷,凡薄海内外,罔不率俾,诏郡县各立学;从来文治,未有若斯之盛者也。
台地僻在东南海外,从古未沾王化,罔识宾兴。迨我朝开辟之后,置郡县,立学宫,凡取士之典,皆与内地同,始彬彬称治,为海邦邹鲁矣。余己卯(干隆二十四年)秋恭膺简命,来监斯土。甫下车,谒夫子庙,环视楠宇朽败,而明伦堂两庑启圣祠以及棂星垣墉缺然不备,又以龙亭置于圣人之前,其规模气象蔑如也。于是急谋修举,锩者补之,圯者葺之,以次兴工。越明年,于夫子庙东偏拓地数亩,中为明伦堂,后为龙亭库,环以砖墙,东西廊门楼无不毕举,缔构坚致,彤赩驳蔚,一时称盛。至六月,圣殿为飓风所侵,竟致颓坏。予心恻然。又相与醵金重建。于是诹日兴事,庀材鸠工,经始十月,告成于十二月。迄今夫子庙、启圣祠巍然,东西两庑以及明伦堂棂星诸地翼然,庙貌改观。其所以扬天子文教之盛,壮海外之观,均于是乎在。而况培人心以厚风俗,首重学校,尤为莅治者之先务哉!(台厦道王之麟)
●新砌泮池碑记(嘉庆四年)
——碑在旧凤山城学宫右壁
台地自入版图以后,沐圣朝雅化,凤山文运之盛,甲于诸邑。虽士克树立,而山川钟灵,文庙实得地焉。岁己酉(干隆五十四年),前任李公、乡绅陈君鸠金重修,而泮池未甃,池为莲花潭,邑诸景之冠者也,距今十有一年矣。予与同寅余公,集诸生醵金,暨前所余未鸠者,俾竣其事。横三十四丈,纵十七丈,为半璧形。灰石工役,计费银千一百五十五。先是龟山右案中断为坦途,水道通海为田庐侵塞。兹并补其缺,清其界,使复其旧。工费悉系左营庄民急公,殊为可嘉。董其事者:生员柯金章、吴克达、柯莱、仪廪生吴清时、张廷钦、余志仁、王花春、生员黄昌选、苏振峰、谢名标、郑朝清、吴朝阳、旧董事廪生郑廷辅、生员董必成、廪生林继美、贡生许名扬、王振文。捐银襄事者,另书石以示劝云。
凤山学教谕吴玉麟撰。嘉庆四年十一月日立。
●彰化县圣庙礼乐器记(嘉庆十六年)
礼至则不争,乐至则不怨。不怨不争,而天下治矣。怨争之中于人心最深。礼乐能治,斯人怨争之心亦最神。古者,十三学乐,二十而冠,学礼。乐殆自少已习之。晚近之废礼乐久矣,怨争所由积也。
礼仪乐舞之遗,唯存其意于孔庙。礼乐不能不依乎器,而彰邑之礼乐器皆缺焉。予下车始,即念及之。辛未(嘉庆十六年)夏,商之诸生王有庆、洪镛、刘开基、杨奎等,倡捐以乐其成。凡治礼器笾之器百,豆之器百,簠簋之器四十,铏登之器十,爵之器二十有七,篚之器十有四,樽之器二。凡治乐之器金之属十有九,石之属十有八,丝之属二,竹之属一,匏之属十有二,士之属二,革之属五,木之属二。凡鸠金者共二百有余人,凡鸠金共二千五百有奇。自辛未秋祀以后,拜献歌舞之盛,圜桥而观听者将数千人,殆虽邹鲁亦无以过之。吁!其盛矣!
诸生请记于予,以志不朽。予维习礼乐当能体礼乐之真意,尊孔子当能学孔子之实功。实功若何?孝弟是也。真意若何?敬和是也。能孝能弟,能敬且和,彰邑民亿载皆平康矣。行见人文日盛,彬彬焉蔚为休明,以黼黻我盛朝之至治,皆于今与后之诸生有厚望也。一笾、一豆、一盘、一钟,幸毋以故府常物而忽之。至鸠金者不望传也,传其人而其器得以长存,宜并附其名于碣。是为记。(杨桂森)
●建彰化县学明伦堂记(嘉庆十七年)
——碑在彰化县学宫内
圣人为人伦之至。圣人者何?孔子是也。自孔子删定纂修,明此人伦,而万世始知有伦,而万世始知所以为人。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有别,朋友有信,此尽人可以与知与能也,而尽其实则难,诣其极则尤不易。畏其难则阻矣。从其易者随时随地随事力体之,而人之分尽矣。孟子曰: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教民之要,其必以明伦为亟欤。
彰邑旧有明伦堂,毁于乱。奉发帑重建,前事者缺焉。辛未(嘉庆十六年)冬,商之诸生王有庆、林中桂、洪镛、刘开基等,佥首捐以倡之。迨壬申(嘉庆十七年)秋工竣。凡鸠金者若而人,凡鸠金共若干金。或有疑之者曰:若建城以数十万金计,置礼乐器又以数千金计,修主静书院以千金计,建丰盈仓又以数千金计,兹又建明伦堂以数千金计。若不能独力成之也,必藉民力。钜工叠叠若此,民力不虞竭乎?若爱民之意何?
予应之曰:兹正所以爱民也。建城而彰民得以永安;礼乐器备,而彰民怨争之心得以永息;主静书院改修,而士民之有志礼乐者得以事其事;丰盈仓改建城内,而民之偏灾小患皆可有备;明伦堂建而民皆知有伦,而民皆得以完其为人。教之养之,有司责也。是何一非为爱民然耶?疑者扪舌退。悉诸生索予记明伦堂,因书之以垂于碣。是为记。(彰化知县杨桂森)
●重修鹿港文武两祠碑记(嘉庆二十四年)
国家胪陈祀典,自都城以及各府州县,莫不建祠崇奉文昌帝君、关圣大帝者,所以振扬文教、扶植纲常也。
鹿港文武两祠,建之于辛未(嘉庆十六年)之春。总理陈士陶暨各董事等鸠建文祠,□□□士出身司马薛公讳志亮自题廉俸,以苏云从为董事,并建武祠,春秋享祀,称不忒焉。诚所谓遵□升平□□□□敬圣之至意也。况彰邑踞台郡上游,鹿港又为彰邑巨镇。溯发脉于大武郡山,蜿蜒■〈峻,石代立〉礡百余里之遥,而□以西□既聚,两祠于是乎成。盖殿堂居鹿水之东,坐坤而向艮。彰山拥其左,瀛海环其右,□城峙其旁,道岭□其□,□外□峰簇立于指顾间,洵乎海甸之大观也。人杰本诸地灵,贤俊荟萃,人文蔚起,固□实矣。□□构虽备,■〈黑力〉垩□□,□□□久风雨侵蚀,不无倾圯之患。众绅士顾而奋然,出为佥议鸠金庀材,□官□以及商郊莫不向善喜捐。□者□□,□□葺之,未备者完补之。始于戊寅(嘉庆二十三年)小春,竣于己卯(二十四年)春季,数月之间,告厥功焉。竹之□,松之茂,极人工之□□□□□□□飞穷画彩之精纯。自是巍峨气象,复焕然一新焉。
登斯堂也,睹庙貌之肃清,盼几筵之整洁,以享以礼,以妥以□,□□景福。儒雅之风蒸蒸日上,忠义之心油油然生。凡诸采芹,香攀桂馥,较之昔日而尤盛者可知矣。□□□□□□,□□耳目之观瞻,而不能以永固;丹漆璀璨,岂任风霜之摧压,而可以长存。是昔之建立,有□于今之修葺,犹之今□□□,不能无望于后之补固也。后之君子,心存好义,有加无已,俾输奂长美于千秋万世也,其功岂不懋哉!是为序。
特调台湾府儒学左堂兼署彰化县儒学正堂加三级郑重顿首拜撰。(嘉庆己卯桐月)
●修建北斗螺青书院记(道光元年)
彰化县南五十里东螺保螺青书院以祀文昌帝君,昉于嘉庆八年癸亥。庙貌既焕,人文蔚起。已而毁于兵,圯于水。至嘉庆二十二年丁丑,众绅士乃醵千余金修复。越五年而予来为鹿港同知,杨茂才赞元乞文以记其事。
予谓非士子肄业之所而称书院,得毋以文昌列在祀典,专司禄籍,为读书发祥所自乎?今州县学宫,即古之乡学,城乡或各建书院,即古术序党庠之遗意。周礼:党正有春秋祭禜之仪。祭法:幽禜,祭星也。文昌在天为司中司命之六星。自古德行道艺之书,必以孝弟为首。后世于文昌之神,或求其人以实之,又权舆于雅诗之张仲孝友。然则书院之崇奉文昌,宜也。方今天下入仕,以读书得科第为正途。乡会试糊名易书,衡文者从暗中摸索,以示至公。即使因文见道,仅能考其道艺,无由知其德行,此所以名实不相应而竞乞灵于冥漠也。苟念赫然在上之神,凭依在德,信而有征,则岁时之荐馨,一若夙夜之励志,庠序之敬业,一若门内之修行,上以实求,下以实应,人所仰服,即神所默佑,士习自不懈而及于古。孰谓螺青人物之自奋于山川和会者,徒博春夏弦诵三年宾兴之名也哉?
莅斯举者,举人杨启元、其弟廪膳生杨调元、附学生杨赞元、候选训导胡克修、罗桂芳、附学生周大观等,宜并书。(邓传安)
●凤仪书院木碑记(道光三年)
——碑在凤山县凤仪书院东西壁
邑旧治有屏山书院,延山长以课生童,置产岁可得息金二百余供修脯,官司之;兵燹之后,变为邱墟。嗣县署移建于兹,未遑修举。
甲戌岁(嘉庆十九年),朴葊吴公摄篆斯邑,以为欲振民风,宜培士气,询诸绅士,议建书院。廷钦曰:公诚知先务之急矣。虽然,吾邑所宜修者多矣。大成殿则岁久剥落也;文昌祠则尚未举行也;岁科童试,其坐次犹逼仄也;城内民居稠密,字纸散掷于途,庚申岁(嘉庆五年),奋社诸友鸠金生息,雇工检拾,肇祀奎星仓圣牌位,亦未有祠宇也。百堵之兴,望公修举之,以为多士倡。公曰:善。于是慨然捐二百金,命廷钦董其事。邑中诸绅士踊跃捐输,相助为理。而继官斯土者,亦咸分鹤俸以期于成。由是旧治大成殿焕然一新,而建书院于新邑署之东偏,额之曰「凤仪」,前有讲堂,后有厅事,崇祀文昌奎星仓圣神位于其中。复广三舍,设试棹,俾生童肄业有所,岁科童试亦晕征于是。并造敬字亭于讲堂之左,爰以奋社旧捐之资与建院所剩者,合置产。岁收其入,开用书院经费并拾字工赀,其余即以奖每期课艺之佳者,俾知所劝。而山长修金,则仍以官司之租息取供焉。斯举也,未知昔之屏山若何,而百堵皆兴,则皆赖吴公倡始之功与官长绅土赞襄之力也。
回思向也乏育才之地,今则轮奂美观矣;向也少经费之资,今则用度有出矣;生童免提挈之艰,字迹无秽亵之患;钜典以修,明禋以崇。虽善后之筹画尚多,而劝学之规模已基,士生其间,当思书院之所以建,而克自奋兴,于以发扬善气,丕振文风,俾海滨克复邹鲁之遗,而风冈获臻菁莪之盛,庶几无负创造之美意,而亦区区冀望之心也!
候选训导张廷钦撰。道光三年岁次癸未孟夏谷旦。
●敬字亭木碑记(道光三年)
——碑在凤山县凤仪书院厅事西壁
敬字亭之设,始于嘉庆庚申岁(五年)奋社诸同人醵金倡建。每岁备工检拾字纸,晕化于炉。正月之吉,乃送而投诸海焉。维时恭祀奎星仓圣神位,尚未有祠以妥之。越甲戍(嘉庆十九年),廷钦承明府朴葊吴公创建书院爰是并建文昌祠,即以二神合祀,而复造敬字亭于讲堂之左。既蒇事,遂泐石以志之。
然则何为而复为敬字亭志也?奋社诸同人之金,为敬字亭鸠也。以奋社之鸠金而置息产,岁给检拾工赀,其所剩者,即以充书院膏伙。是向之为敬字亭计者,今且尚有裨于书院矣。且既造斯亭于讲堂左,即不可掩没乎斯亭之所由建,与奋社余金之所由存也。为敬字亭志,为奋社之余金志也,抑以志奋社之诸同人也。
张廷钦并记。道光三年岁次癸未孟夏谷旦。
●捐建淡水学文庙碑记(道光四年)
——碑在新竹县学宫内
圣天子累洽重熙,声教暨讫,海隅日出,罔不率俾矣。
台东海澳区也,自入版图来,人文蔚起。台、凤、嘉、彰,兴学建考,多历年所。淡距郡最远,向只附彰考试。嘉庆十五年,制宪方恭膺简命,巡视台郡,时府宪汪、前任淡水同知,素稔文风骎骎日上,嘱令绅士等就制宪递呈,援照江西莲花厅例请奏奉旨恩准二十三年开考。维时莅淡水厅事司马张公,集诸绅士谋及劝捐建庙之举。诸绅士踊跃急公,佥曰唯唯。第思文庙之风水,关于文运之盛衰,非扶舆磅礡之所结,山川灵秀之所钟,无以为卜吉地也。堑有郭尚安者,邃于堪舆之术。诸绅士以设厅时,曾选学宫基址在于城内较场地方,因就其地请而筹之,深得许可。凡大小之规模,坐向之方位,皆其指画。郭君为人,轻财重义,诸绅谢之金不受,且曰:此庙一筑,淡之科甲蝉联,余之名亦不朽矣,金何足慕哉!越三年,戊寅(嘉庆二十三年)科郑子用锡果登贤旧,为淡学倡。迨癸未(道光三年)科且冠东瀛,而成进士焉。自郑子登科启甲两次以来,转瞬才八、九年耳,踵其后者文武联镳,齐名蕊榜,继继绳绳,焕然丕变。郭堪舆之言,信乎其不谬也!
是役也,倡谋捐建不惮勤劳者,正总理则有林玺、林绍贤等,副总理则有郑用锡、郭成金等。若吴振利、罗秀丽、陈建兴、吴金吉等共董其事,亦与有力焉。糜金二万千百有奇,不费分帑一丝。肇工于嘉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告竣于道光四年四月初十日。盖自夫子之庙成,而淡始获睹整齐严肃之规也。
余来守是疆,适当落成之际。越日,斋祓谒圣,仰瞻庙貌,岿然一新。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夹某旁,外为棂星门,又其外为泮宫门,泮池在焉。周围缭绕,卫以丹墙,其礼门义路,则出入之通衢也。庙之规模斯略具矣。至庙之东边为明伦堂,后为五王祠。其教官廨舍,则建于旧文昌宫之左畔,礼乐器库附之。若此者,余既详览其地,又为深羡其人,羡其人之争先好义,慷慨就捐,尤羡肩斯任者之克相与有成也。诸绅士缕陈情绪,请记于余,并求所以教之者。余谓黉宫为教化风俗所自出,厕其间者可徒拘于文辞之末哉。将明体以达用,入有守而出有为,为里党树典型,为国家宣德教。师道既立,善人愈多,庶无负我朝作养海隅之至意。官斯土者,有厚望焉。余为详创建始未,并书其意以书诸石。捐赀之姓氏数目,则更勒一碣云。(吴性诚)
●续修文石书院记(道光十年)
——碑在澎湖厅文石书院内
澎湖文石书院,自干隆三十一年前厅胡勉亭创建,规模大备,嘉惠士林,至今敬业乐群者咸思念之。五十五年夏风灾,椽瓦捐坏,前厅王庆奎捐资补葺。嘉庆己未(四年),前厅韩蜚声捐赀重修,改建魁星楼于后,以后堂作讲堂。乙亥(嘉庆二十年),前厅彭谦就后院再建一进五间,专祀文昌帝君,每岁春秋二丁,厅官率士子用少牢之飨,致祭五贤夫子、文昌帝君、魁星神君,士子亦各分祭胡、韩二公及前厅有功德于澎者。惟文昌帝君祀典,应用太牢,向无动项开销,不足以昭诚敬。岁丙戍(道光六年),余详请以小案山新升额外饷银四两七钱六分四厘,又筹拨番银一百一十圆,每年生息银一十六圆五角,为春秋太牢之需;不足之数,由官捐办,每年出入用数,列入印簿二本,一存署,一发房,以备稽考。祭日会同武营暨土子虔诚行礼。二丁日仍旧同士子致祭焉。
丁亥(道光七年)秋祭时,余与各士子巡阅院宇,椽瓦榱桷多损坏,魁星楼剥蚀更甚,几就摧折。商诸协镇孙得发、右营游戎兼署左营游戎江鹤,各捐廉倡修。合澎士庶,欣然乐助。是岁季冬鸠工,先修五贤祠及左右翼室,己丑(道光九年)春,改建魁星楼巽方,取文明之象。文昌祠榱垣就圯,亦经拆造,添盖拜亭,以昭宏厂壮瞻。是岁夏,余奉委署台防卸事,接任者为丁霁亭司马,劝修益力。均第修理督工者,生员吕作屏;劝捐者,生员王云鹏等。经始于丁亥季冬,落成于庚寅(道光十年)仲冬。前后体制,焕焉一新,且工程亦甚完固。五贤祠两旁,排设考场棹桡,为每年岁科两试及每月课期之用。从此勤修肄业者,月有课,季有考,良师益友,砥砺磨砻,所谓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必深有私淑夫紫阳夫子,而无负胡公勉亭建立书院、兴贤育才之遗意者,至于文光灿烂,奎璧辉煌,诸生学立行成,科第蔚起,场休和而资拜献,又不仅一时盛事也。所有捐资出力者,备书于石,以志不忘。是为记。
●新建鹿港文开书院记(道光十年)
——碑在鹿港文开书院内
道光四年,传安为鹿仔港同知,巳二年矣。勤于课士,士皆思奋。因文昌宫之左,隙地甚宽,请建书院其上。传安给疏引劝,谕以海外文教,肇自寓贤鄞县沉斯庵太仆光文字文开者,爰借其字定书院名,以志有开必先焉。工费既钜,鸠庀不时。又明年,风鹤有惊,军书旁午,传安奉檄权郡篆,浃岁乃及瓜期。士民喜其重来,益亟亟于是役。未几而书院告成,轮奂俱美。讲堂斋舍,廓乎有容。规制浑坚,信可经久。传安阅视甚欢。将筮期鼓箧,而先为文以记。
考戴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说者谓先圣是作者,先师是述者。郑注曰:国无先圣先师,则释奠当与邻国合;若周有周公,鲁有孔子,则不必合。今学宫奉孔子为先圣,从祀者皆先师,书院多祀先师,而不敢祀先圣。闽中大儒,以朱子为最,故书院无不崇奉,海外亦然。若如郑注,则惟建阳之祀朱子,可称国故,余皆所谓合也。
台湾至本朝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图,前此犹是荒服,岂有国故,不得不仰重于寓贤。传安前以沉太仆表德名书院,已为从祀朱子获舆;况太仆卒葬俱在台,子孙又家于台,今虽未见斯庵诗集,而读府志所载诸诗文。慨然慕焉,固国故之彰彰者也。其先太仆而依郑氏,后太仆而东渡,亦设教于台者,为华亭徐都御史孚远。成功尝从徐公受学,渡台后优礼过于太仆。公自叹如司马长卿入夜郎之教盛览。想当日海外从游,必有杰出若盛览之人,惜府志不载,而仅见于全谢山鲒埼亭集中。今祀太仆,未可不祀徐都御史矣。府志所载避地逊荒,固不乏人,而系恋故君故国,阅尽险阻艰难,百折不回如二公者,惟同安庐尚书若腾、惠安王侍郎忠孝、南安沈都御史佺期、揭阳辜都史朝荐,并亟称于鲒埼停集。其郭都御史贞一,府志虽阙,可考鲒埼亭集及海滨纪略以知其忠,当连类而祀之。至漳浦蓝鹿洲鼎元,曾赞族兄元戎廷珍平朱一贵之乱,所着平台纪略及东征集,仁义之言蔼如,不但堪备掌故,以劳定国,祀典宜然。昔朱子谆谆以行仁义、存忠孝勉人,兹奉诸公栗主以配享,谅亦神明所深许也。诸公皆人师,非经师,逊业诸生仰止前哲,更思立乎其大,不仅以科名重人,则长者藉书院成功,搜罗遗佚,以补海外祀典,亦未尝无小补也。
是役也,阅四岁而竣工,共费白金若干。以归官闲田为膏火所资,计若干亩。当上其册于大府,闻于当宁,定邀天诰褒嘉,如行省凤池书院之蒙旌奖急公绅士矣。时传安升补台守,将行,善后事属之来者。且因落成有记,并书乐输诸姓名于碑阴。(邓传安)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道光十一年)
——碑在彰化县学宫内
台湾原海外荒服。自康熙二十二年归列版图,设府一、县三:曰台湾,曰凤山,曰诸罗。教养并重,兴建文庙,与内地各县同。雍正元年,分诸罗玉案山北至大武郡山西北四十里,添设彰化县。彰化建学校、造圣庙,自雍正四年知县张镐始。其地在治东北。中大成殿、东西两庑,前甬道、戟门,又前棂星门、泮池,砌以围墙,东为义路,西为礼门。殿后崇圣祠。续于干隆十六年重修,则知县程运青也。其后再修于十八年,则淡水同知摄县事王鹗也。复修于干隆二十四年,则知县张世珍也。未修于干隆二十七年,则知县胡邦翰也。历任相继而修,中间仅隔数年,不过补修而已,迄今七十载矣。世远年深,柱门朽蛀,其何以尊至圣而妥神明?磺溪绅士佥呈县令,申详大宪批准行知在案,然后于道光十一年辛卯十月吉日兴工。原基地势卑低,易聚水,地培高五尺,墙亦增高五尺。五祠后围墙外,再加围墙,左右高筑火墙。规模宏厂,整齐严肃,焕然一新。告成在即,因叙其原委而为之记。(教谕吴春兰)
●新建南投蓝田书院碑记
邑治东南四十里,有地曰南投。干隆初。始设县丞居此,距今百余年矣。涵濡圣化既久,文明渐启,礼教日昌。士之有志读书者,类多掇科名,以酬素愿,于是分县朱公,延请南北投、水沙连两保士庶,议建书院。佥举生员族弟作云简君俊升等董其事。乃属霖为序劝捐。并下地于街后东偏,西倚山麓,东面大屏,清流北护,蜀水南缠,大哮碧山遥相对峙,中开一局,形胜天成,而焰峰九十九尖蔚然在目。其东南三峰,远插云霄,出殁隐见,变幻无常,则八同关之玉山,可望不可即。洵海外一奇观也。
夫以山川之秀,气运日开,其磅礡郁积,知必有伟人杰士出乎其间,不仅为吾邑生色,诚邦家光也。地灵人杰之说,殆信然欤!是则书院之建,实为盛举。爰诹吉兴工。经始于道光拾壹年冬月,阅两岁而告成。中祀文昌帝君,后祀徽国文公朱子。即以其厅为讲堂,房居山长,两翼厢房为诸生肄业地。外环以墙,规模颇壮。统计土木工费,共縻白金肆千壹佰余元。既燕饮以落之,遂颜曰蓝田书院。谓树之无殊种玉,盖欲藉此为培植之区,而冀青出于蓝,以共与孝弟力田之科也。学者庶顾名而思义乎!
时霖方修县志,士有从予游者,因请为记勒之贞珉,以为将来好义者劝。乡进士闽清县儒学教谕曾作霖敬撰。彰北县学廪生黄春华敬书。
●芝山文昌祠记(道光二十年)
——碑在淡水县八芝兰芝山岩
闽之书院,鳌峰、凤池而外,泉有清源,漳有芝山,其最着也。然泉则聚石为山,不若漳之傍山而舍。予尝由泉至漳,见其山川秀丽,人才魁伟,神往其际。己亥(道光十九年)东渡,越岁,安砚芝兰堡,地尽漳人。或言此地亦有芝山,殆不忘其桑梓而名欤?因述其峰峦四合,高插云霄,原田万顷中,有耸立绝所依傍,怪石则森列如笏,树木则郁葱如画,溪流则■〈氵荣〉洄如带。何不一游之乎?六月,潘子定民谋建文昌祠于上,俾诸生肄业其中,邀予至焉。风景之佳,有逾所述者。
夫东宁于明季,干戈之地也。伪郑尝以舟师破红毛兵数十万于安平。沂流而上,至芝兰之八里坌,番人炮台犹在焉。自我朝版图一统,易战争以礼义,化甲冑为诗书,百余年间,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科第匹于中华,公卿列于朝右。潘子是举,诚有志也。居是邦者,其亦睹石笏而念书思对命乎?见林木而思百年树人乎?睹流水而知盈科后进乎?昔为侏■〈亻离〉之庞杂,今为学士之讴吟;昔以御侮而扼此山,今以志学而履其地;钟毓所在,必有传人,是乌可不记之。
道光庚子(二十年)冬月傅人伟。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道光二十年)
邑之建学,自前县张君镐始,时初设治也。自后历任增修,具祥张君世珍碑记。干隆丙午、乙卯间(五十一年、六十年)两遭兵火,惟夫子庙岿然独存,可不谓神灵之呵护欤?嘉庆中,杨君桂森以词臣治斯邑,百废具修。乃护露台以石栏,造登瀛桥于芹泉上,设礼乐器,招佾舞生;自是春秋丁祭,盖彬彬焉。而一旦尚愿议重新,何也?
先是,丙子、戊寅(干隆二十一、二十三年)两科,夺台额者皆彰士,署县吴君性诚以为人文蔚起,倡建文昌庙于学宫西,务为竣严,庙高大成殿二尺有奇。论者谓主辅之义,恐有未合。会遇数科获隽者少,于是议新圣庙,盖期学校修财人材茂也。
道光十年,适郡伯邓菽原先生修府志,派经费,李君廷璧集众议捐,以学志并修请。始具情以问,报可。旋奉檄分守兰阳,年余回任。核署县托君克通阿所设劝捐手卷,已得一万余金。遂设局静室,诹吉兴工。先图庙制,然后拆卸,仍旧式也。都宫以内,地视故址各增高二尺二寸,基孔固也。殿高原制二尺有七寸,祠庑门墙以次递杀,符体制也。祠旁增建名宦、乡贤二祠,以待良司牧之有功德于民及乡先生之足为后学矜式者则祀之也。又旁为礼乐器库,谨守藏也。栏柱庭阶,纯易以石,取其坚固,无虑风雨所漂摇也。墙外小池,浚深砌石,仿紫阳方塘一鉴之诗,以来源头活水也。庙自经始迄落成,凡阅三十一月而蒇事。志自采访至脱稿,亦经二十四月而成书。统计斯役,共縻白金二万四千余两,香灯祀业勿与焉。
戊戌(道光十八年),予调署斯邑,只谒圣庙,见巍焕一新,而碑记尚阙,因与广文王君功趋其截数清款造册报竣。总董等悉如予言,且请为文以记其事。予既嘉许之,即进诸生而勉之曰:昔人礼乐百年而后兴,邑之设治,至今适当其期,而庙志之修会逢其适,此山川之气运所开,以大启斯邑之文明。多士生当明备,诚志乎圣贤之道,务为真品实学,将处为名儒,出为醇吏,其道德文章直可光史册而垂不朽,岂惟是掇巍科、登显仕,以侈为闾里之荣哉?予于诸生有厚望焉!爰叙其颠末而为之记。
知彰化县事黄开基敬撰。
●大甲义学碑(同治七年)
署台湾北路淡水总捕分府加十级纪录十次严为出示勒石以垂永久事:照得本分府莅任之初,察访地方风俗。知淡属文风丕振,城乡市镇皆家弦户诵,大有邹鲁之风。惟乡僻处所,小民不知读书之乐。当即出示晓谕:凡有穷乡僻壤,均应设立义学,使贫寒子弟无力栽培者,皆入义学读书,使其咸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消其桀骛犯上之气。
本分府到大甲时,传集绅耆王昆岗、蔡学礼、陈大宾、生员何清霖、张际文、童生王辑圭、陈福祺等商议在大甲设义学一处,延师一人,月送修脯银四元。生徒以十六人为限。查出前大甲巡检黄有捐题义学租谷二十五石,又在德化社番租内提充义学租五十石,充作大甲义学师修脯;如有不敷,随时再行酌量题捐。
兹已查出大甲巡检署旧设义学租并德化社番租田亩坐落界址、佃户姓名,勒石碑示,以垂永久。特将该田亩坐落界址,均开列于左。
计开:
一、查大甲巡检署提出之旧设义学租谷二十五石,址在竹南四保番仔寮前西畔,东至大沟为界,西至王妈田为界,南至小沟为界,北至大沟为界;佃人王荣、王朝。
一、林祥记张旦老下大安田二分三厘应纳大租谷参石;
又承陈修文三十甲庄田一甲应纳大租谷捌石;
又承陈修文大安田二十五甲应纳大租谷拾参石贰斗;
又承林盼下龟壳庄田二十七甲应纳大租谷贰拾贰石贰斗四升;
又承陈修文下大安田五分应纳大租谷肆石。
以上五条林祥记户下应纳大租谷共五拾石零四斗四升。
同治七年三月初五日给。
●凤仪书院宗祀五子并立院田碑(同治十二年)
——碑在凤山县凤仪书院讲堂东壁
凤仪书院建自嘉庆十有九年。时朴葊吴公,以贡生张廷钦、郑朝清董其成焉。中祀奎星仓圣,则本于敬字亭。盖嘉庆五年,奋社同人鸠金而设,并奉二神,尚未有祠以妥之,惟所捐赀为每岁拾字纸夫费外,概存息产。计至院成之后,置有四千余金,诸同人遂充之凤仪,为膏火田。此与文昌帝君合祀所由来也。顾思书院创制,宜崇先贤,以正学统。学统正而后世识有所依归。宋濂洛关闽五夫子,上接洙泗之渊源,下开万古之聋聩,是必增祀斯堂,春秋典礼勿替。何况凤仪院租,倍于昔日。司事者其可忘奋社诸君之举,而不重为振兴耶?垂芳自愧棉力菲才,未能于斯道有功。第念先人有志未逮,今者言犹在耳,忍令风气日趋,而辞越俎代庖之责哉?同治壬申(十一年)夏,爰请于邑主孙公,未克举行。越饶公署篆,又未几卸事。癸酉春,卓如李公莅凤数月,推本化原,留心士习。乃复请而行之,并将院田租款立石以示不朽。且冀后之有同志。
大清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蒲夏之月吉旦,郡庠生蔡启凤遗命男蔡垂芳记。
●大观义学碑记(同治十二年)
——碑在淡水县枋桥街大观义塾内
程子曰:治天下,以正风俗、得贤才为本。余谓非必天下也,即一郡一邑亦然。风俗必本人心,人心关乎士习。贤才不遽得,当培养而玉成之。然则化民成俗之原,兴贤育才之道,莫要于建学立教。
淡水,海外荒徼,入版图最后。国初以前,废为狉獉。开辟百十年,瘴雨蛮烟,悉为含鼓嬉游之宇。然地富庶而人强悍,睚眦之怨,逞刃相仇,连年累岁,亡身破家不休。其性耶习耶?其不学不教之咎耶?淡北距堑城学宫百余里,惟艋舺有学海书院,而甄陶未广,僻壤孤村之士,既闉教泽,甚有漫分气类,毕生裹足不登书堂者。民风之陋,士习之颓,职是故欤?
岁癸亥(同治二年),余游寓于兹,思有洗涤而振兴之。商诸外兄弟观。察林君维让、维源,首倡义赀,创学舍于板桥东北隅,月集诸生考课。余不才,忝司月旦既砥砺其德业,亦柔和其心性。远迩士人,翕然向风。迩来民无竞心,士有奋志,恭陋文风,日振日上,而科名亦遂以踵起,则教学之明验大效也。
夫湮郁之开在人不在地,转移风气在士不在民。士为四民之首,一举一动,关系民气。士习端,则民生观感兴起,日趋于善;漓则乡里效尤放纵,日骛于争。故为士者望弥隆,责亦弥重。诸生既诵法先圣,称衣冠之士,非徒株守章句,揣摩时尚,以弋取科名而已。所当纳身礼让之中,以变移乡俗为己任。修于身而型于家,日与子弟乡人言,出入友助,和亲康乐,共为尧舜之民,兴仁兴让,且遍国俗。中原礼义之邦,文物之地,何能以加。兹余内渡十年,再游斯土,深幸士气民情,骎骎日盛。由是熏陶振作,使游淡北者,谓斯之风俗人才,冠绝海邦,岂不懿哉!
顾惟义学之设,鸠赀仅二千金,而土木营构,已逾五千余,所建祀田三十石,及按岁考课膏火费用数百金,皆观察君昆仲捐助勉成。恒产未谋,后恐难继。寸心用是耿耿。而余以亲舍白云,未敢淹留,客路清风,无从恢广。观察君昆仲好义性成,图始必能图终,或后之君子有与余同志者,不独诸生之感,亦余所厚望也。
义学之前,大屯、观音山对峙焉,故名大观。为屋二,中祀文昌帝君,券诸生之文明,兼奉濂洛关闽五先生,示学术之标准。前为行礼出入之所,两旁学舍十余。前后有隙地可扩充,尚迟有待。余忝倡是谋,且两登讲席,敢不揣固陋而为之记。其捐赀姓名;另书他石。
同治十有二年癸酉中春,温陵庄并书。
●文石书院登瀛楼落成记(光绪五年)
——碑在澎湖厅文石书院内
书院之东有楼焉,横亘十数武,回栏一匝。楼之上祀大魁夫子,高二丈有奇,巍峨耸峙,焕然一新,可以穷三十六岛之嵯岈,听三万里巨涛之淜湃,为西瀛一大壮观,洵足为士人登瀛之兆焉。斯楼之重修也,始于癸酉(同治十二年)季冬,迄于甲戌(十三年)仲夏。倡首者吾友郑桂樵司马,勷其事则高衮夫武庠、林荆山太学也。
夫世之列为士林者多矣。往往于明伦讲学之区,弃若辨髦,故有房序倾颓,宫墙剥落,残碑断碣沉没于荒烟蔓草中,无有过而问者。二君坐未列谈经之席,身不登问字之车,独能勷兹义举,有功斯世,士文中所不可多得,况得之商贾中乎!如吾友者,固澎湖知名士,树先正之典型,作中流之砥柱,更有为乎其大者。是区区者,乌足道其颠末哉?
今春予来澎主讲席,二君来属余言。余不文,弗获辞,爰掇数语,以嘉其志,并以励世之乐善好施者。
乙亥(光绪元年)秋八月上浣,施盘记。
●重修凤山县学碑记(光绪三年)
——碑在旧凤山县城学宫大成门外右壁
凤邑东迤山,南滨海,与内番狉榛蝐蠕为邻,入版图二百余年矣。然半屏、龟、蛇诸山,环护奔赴,秀气成采。论者谓兹地沐声教者有年,他日文献当鳞华于斯,不终于荒芜朴陋也。迩者朝命抚番开垦,用夏变夷,匪伊朝夕,惜无有振之者耳。
予奉缴宰凤邑,朔望只谒文庙,颓垣败瓦,与刻桶丹楹相错,似土木初兴而中辍者。夫城阙兴讴,子矜曷刺,羹墙如见,哲范匪遥,学校之废兴,此邦之民俗系焉。爰思是庙建于康熙间,至同治乙丑(四年),佥谋新之,鸠资二万有奇。仅成崇圣祠,大成殿尚未就绪,计已费万有五千,而司事训导陈天奎殂,事遂止。以故诸生鼓箧弦歌之地,依然茂草。旋而予解任,心怅然无如何也。
乙亥岁(光绪元年),又官兹邑,见鸠工庀材者相续于道。及至黉宫,则梓匠环列,栋宇改观,旧者新之,圯者峙之,陕者广之,卑者崇之,知为训导叶君滋东所为。遂欣然曰:叶君之举,予志也。然叶君每以资不给为忧,是诚予事。则大集都人士醵金。董其事者,有若举人邱鹏云、训导李政纯、廪生林瑞藻、附生杨擢科、谢国钧、郑卿云、职员张鉴道,皆分职奔走。维时予适构试院为校士之所,未遑分营,而叶君遂独总其事。庶民政之,百堵皆作。除旧构祠殿之外,其雨庑暨大成坊、棂星门、明伦堂,翚凤盘螭,伏龟蹲兽,壹皆新制。缭以赤壤圆规之垣,澄以弯桥半璧之水,护以司禄后土之祠。典册图藉之府,无弗缮也。笙镛笾豆之库,无弗葺也。庖湢井灶之所,无弗备也。规模修整,气象崇焕。山川形势,堂局向背如法。役甫竣,予移官他邑,而叶君亦受代。爰纪巅末于此。至于俎豆冠裳,诗书羽钥,必有踵而成之者,予固有志未逮也。
是役也,自同治癸酉(十二年)兴工,迄光绪丁丑(三年)落成,计糜银一万五千有奇。其捐赀姓名并工程会别刊诸石。
光绪三年月日,知凤山县事绍兴孙继祖记,署儒学训导福州许文璧撰。
●重修彰化县学碑记
盖闻德参天地,千秋所以独隆;道冠古今,万世而有必祀。重儒宗(者)上承往圣,瞻庙貌者曾亲爼豆。□师表下诏来兹,广感报永祀馨香。矧濯以江汉,不能形半点之污也;暴以秋阳,不能见一毫之翳也。□□乎不可尚已!自生民以来,未或有也。彰邑自叠遭兵燹后,惟夫子庙巍然独存,荷神灵之呵护,遂相传勿替云。
予戊寅(光绪四年)秋,履任磺溪。下车伊始,见夫县廨有造,义仓有立,而圣殿之倾颓,岂复忍观。溯查创造于雍正四年张君镐始,嗣后干隆以至道光甘年,历相继而修,中间仅隔数年,不过补葺而已。迄今世远年湮,柱门朽蚗,其何以尊至圣而妥神明。是以捐廉倡首,商诸邑绅,量力捐输。举董张绅春华等监修。□众志成城,急公好义,相率输金,即涓吉兴工。至己卯(光绪五年)大比之年,全台登秋榜者七人,彰邑已得其三,较之往岁,称极盛焉。天时人事,适相符而不爽,非其明验耶。洎夫蔇茨已涂,丹艧已涂,整齐严肃,焕然一新。仰视崇闳堂皇之气宇,足壮观瞻也;俯窥基址平坦之道涂,无形偏颇也。内以藏宗庙百官之美富,而泮水园桥,士思乐采也。外以□宫墙万仞之峻高,而礼门义路,儒竞趋由也。从此斯文大振,掇巍科,膺大占,上副天子侧席之求,以鼓吹乎休明,吾安量所至哉!所期诸生者有厚望焉。爰于告竣日,为之纪其落成,勒诸贞珉,以志不朽也。是为序。
知彰化县事傅端铨谨撰并书。光绪陆年己卯仲秋月上浣谷旦。
●重修鹿港文祠碑记(光绪八年)
同治己巳(八年)孟夏,分守鹿港。时戴逆初平,人心未靖。因思武侯治蜀尚刑法,何如文翁崇文教。诹吉谒文祠,面山气散,遂筑墙以拱于前,艮位文峰,环而照焉。右武祠,左书院曰文开,聘蔡君德芳为之主讲。课必扃门,拔其尤者,覆加面试。如是者年余,诸生文颇有可观。
庚午(九年)仲秋,赴台防任。辛未(十年)仲夏,奉讳回籍。癸酉(十二年)仲冬入觐,奉旨仍发福建,重补台防。光绪丙子(二年)守台郡事。访悉主讲蔡君、施君葆修、丁君寿泉先后成进士;岁逢大比,登贤书者不一其人。佥谓文风之盛,不惟冠一邑,直冠一郡。
虽然,予之所望于士者,更有进焉。解经当如汉儒之精详,而不涉于荒诞;穷理当如宋儒之明达,而不遁于虚无。读史,自马班以迄王宋所撰述,探其奥窔,抉其精微,举上下数千年治乱兴衰之故,洞悉于胸中。其余诸子百家,贯而通之。处为名儒,出为名臣。文风孰有盛于此者,岂独冠一郡已哉?且文之创于人曰圣神,文之列于天曰辰宿。文人蔚起,实上应文星也。
辛巳(七年)季夏,重守奋地,课诸生文,与昔时同。壬午(八年)仲春,祭文祠。陪祭者谓予曰:文祠创始岁月,邑乘所不载。嘉庆辛未(十六年),陈士陶等重建,司马薛君为之记。兹缘中殿倾圯,董事施家珍等鸠资重修,增改两庑。自丙子(光绪二年)季冬兴工,戊寅(四年)孟冬告竣。请予记其事。余不文,愧无以应,略述巅末,以泐于石云。
光绪八年仲春之月吉日,董事施启东、黄焕奎、詹启明、林渊源、庄琼辉、施家珍同立。补用知府鹿港同知太仓孙寿铭拜撰。
●附录:明志书院案底目次
卷一
护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务胡邦翰批……………………………………………………(五九)
详督抚学三院藩臬二司粮盐本三道暨本府…………………………………………(五九)
夏分府详文……………………………………………………………………………(六二)
府正堂核议……………………………………………………………………………(六八)
明志书院碑文…………………………………………………………………………(七○)
募题建立义学簿序……………………………………………………………………(七二)
匾额一…………………………………………………………………………………(七三)
匾额二…………………………………………………………………………………(七四)
匾额三…………………………………………………………………………………(七四)
明志书院引……………………………………………………………………………(七四)
匾额四…………………………………………………………………………………(七三)
卷二
淡邑绅士潘成清林家声新邑绅士陈浚芝陈朝龙等禀………………………………(七六)
札淡水县知照(札新竹县同)………………………………………………………(七九)
谕董事金兴文…………………………………………………………………………(八一)
谕各佃人………………………………………………………………………………(八三)
承办董事金与文即绅士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等禀…………………………………(八三)
饬押会算交收…………………………………………………………………………(八五)
详请立案………………………………………………………………………………(八六)
谕重事金兴文清缴租项………………………………………………………………(八七)
移新竹县………………………………………………………………………………(八八)
谕董事金兴文催缴欠租………………………………………………………………(八九)
谕重事金兴文催缴光绪二十年份应缴租银…………………………………………(八九)
举人潘成清禀…………………………………………………………………………(九○)
札淡水县立案(札新竹县同)………………………………………………………(九一)
●明志书院案底卷一
护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务彰化县知县胡邦翰批
详督抚学三院藩臬二司粮监本三道暨本府
夏分府详文
府正堂核议
明志书院碑文
募题建立义学簿序
明志书院引
·护理北路淡防同知印务彰化县知县胡邦翰批
淡为台北边隅,地方荒陋。虽新庄诸处,户口日繁,要皆经营耕种之人居多,士子捧手横经以弦诵相励者益寡。夫天之生才,岂限于地?赤惟鼓舞未有其人,故尔文风未振。方今圣天子首隆学校,作兴土类,凡山陬海澨,无不涵濡教化;则淡属百里之地,当必有可造英才,为艺林之选者。第与郡城相距殷遥,彰化虽为唇齿之邦,而山溪旷邈,负笈从师者苦于跋涉。考之古制,自辟雍■〈半页〉宫下至闾巷,莫不有学,所以教士者既周且盛。据于兴直庄建立学舍,为多士藏修息游之所,事属可行。该绅以四十余年手创基业,不私于子孙,愿将水田八十余甲及庄围房屋鱼池捐充学舍并膏火经费,仅抽田租贰百壹拾余石,为生养葬祭之资,优游归里。其慕义无穷,实所罕觏。异日人材辈出,莫非该绅为之始基。不朽之业,直与磺水鴙山同其流峙矣。本分府虽暂尔代庖,乐与经始,准据情通详,以彰懿美。该绅先将田甲租额四至佃名及该庄房屋形势,遵照手谕,绘图造册,有无契约,一并检齐呈复核明通送,粘单附词。
·详督抚学三院藩臬二司粮监本三道暨本府
护理台湾府北路淡防同知印务彰化县知县胡邦翰为圣化已周海表、微生志切兴文、愿捐庄业以建义学事:干隆贰拾捌年参月廿四日,据兴直庄贡生胡焯猷呈称:窃惟道重儒宗,四海文风炳蔚;制明理备,千秋治教光昌。沐圣朝养士之恩,民怀鼓舞;蒙列宪作人之化,户被弦歌。惟兹北淡偏陬,实东宁僻壤。左山右海,疆士维遥。贾贩农耕,士风未振。良以地方固陋,以故文教勿彰。至兴直一保,尤堑属巨镇,秀灵特异,形胜斯开。屏列岔山,半壁依为外险;湖连磺水,全江控在偏隅。平原辟万顷膏腴,足征富庶;市肆聚千家烟火,具见繁滋。凿井耕田,久安乐土;渔歌畋史,渐启人文。第因义学久湮,以致师承无自。虽彰山以南之党塾,设教咸有右贤,而大甲以北之孤寒,负笈苦于道远。是以有志之士,难得成材,可造之资,尝多中辍也。
猷籍隶汀州,寓居淡水。青年创业,已荏苒乎七旬;白户成家,实经营乎半世。兹将归里。窃慕休风。欣逢驾抵新庄,首崇文学,猷愿将手置兴直保、兴直庄竹围房屋鱼池等项充作义学,又年收租谷陆百余石永作膳修膏火之资,自干隆贰拾玖年为始。恳举董事,悉交经理。所有印契庄基粮额租数同各佃姓名,另造清册呈送。伏乞通详立案,勒石庄前,俾得长存,冀无废坠。从兹横经庶士,尽沐钧陶,即猷慕义徽忱,与叨荣幸矣!切呈等情。
据此,卑职查兴直保在竹堑城北百里,北为峰子峙山,南为龟仑山,东面摆接山,西枕八里岔山,四面环绕,平原广阔,水田肥美,实为台北要区、天然巨镇也。中有新庄街一道,商贩云集,烟户甚众。凡内地人民赴台贸易,由郡而来北路,必至于是。惟距堑城窵远,鞭长莫及。是以专驻八里岔巡检,在彼弹压。前人屡有设县之议,因案关题达,未便轻率举行。干隆十一年,前巡检虞文桂因八里岔水土颇劣,移驻该保,遂为衙署,历据该处生监具呈在案。迩年以来,各宪德化远敷,人文渐盛。在台如郡城彰邑虽均有书院,然相距殷遥,负笈从游,每苦跋涉。卑职荷蒙宪恩,委护淡篆,因公至彼,爰集多士,面加鼓励。随据汀州府永定县贡生胡焯猷具呈前情。卑职亲往查勘,该庄离新庄五里,在龟仑山、八里岔山两山交接之处、土名平顶山之下。紧靠山坡,峰岚甚秀。外垣■〈艹〈束刂〉〉竹,内瓦壹进五间,旁有厢房十二间。前凿池塘,上接山水,下灌庄田,其形适如半壁。以之改作义学,俾多土弦诵其中,洵足振兴文教。请以中堂崇祀朱夫子神位,旁为讲堂,厢房作为学舍。至该户田业,干隆十三年胡焯猷与林作哲、胡习隆三人合置之产,该生应得三股之一。经前任三次查丈报升在案,地无宽裕,户名胡林隆。其田八十甲零,印契确凿,现在并无控案及交割不明情弊。佃共贰拾柒人。租额虽有八石、六石之别,皆系水田,不论丰歉,年收租谷陆百零陆石玖斗零。年输正供壹百贰拾柒石柒斗三升九合,应纳丁耗共银拾两参钱陆分零,■〈月武〉朥湾、摆接二社番租二十三石三斗四升,又■〈月武〉朥湾社饷银捌两参钱参分四厘。余剩租谷作为义学经费,已属敷用,该田系合置之业,该生一股,贴近山旁,历经丈定。嗣后请以现定租额为准,仍举公正董事一人经司其事。至该生捐充义学之外,尚存租谷贰百壹拾余石,作为养膳之费,亦在所买一股之内,应听该生自行管业。第杜找印契已缴厅案上手,并原买契又存股伙之手,该生无凭执据。卑职已给予印照为凭。各佃亦经认耕明白。自干隆贰拾玖年起,归义学征收。仍请官给佃批,以免吞欠。此案毋使胥役涉手,致滋需索之端。至该生所请立碑之处,意在经久,应如所请撰给碑文,刊立庄所。除一切章程,卑职现将卸事,不及查办,俟夏丞到日移交办理,逐一定议绘图另详外,事关捐充义学,合先造册详送宪台鉴察。至该生以数十年经营手创之业,年老欲归,不私于已,乐充义学,开台北未有之宏规,洵属义举;应否量予奖赏,伏候宪裁。为此备由随文同册具申,伏乞照详施行。须至申册者。
今申送清册一本
·夏分府详文
(官街)为圣化已周海表等事:干隆贰拾八年七月十四日准堂台关开:干隆贰拾八年七月初三日蒙署布政使司曹宪牌:干隆贰拾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奉巡抚部院定批:据护理台湾府北路淡防同知印务彰化县知县胡邦翰详称:查兴直保山在竹堑城北百里,北为峰子峙山,南为龟仑山,东面摆接山,西枕八里岔山,四面环绕,平原广阔,水田肥美,实为台北要区、天然巨镇也。中有新庄街一道,商贩云集,烟户甚众。凡内地民人赴台贸易,由郡而来北路,必至于是。惟距堑城窵远,鞭长莫及,是以专驻八里岔巡检,在彼弹压。前人屡有设县之议,因案关题达,未便轻率举行。干隆十一年,前巡检虞文桂于新庄街尾曾设义学一所。嗣巡检因八里岔水士颇劣,移驻该保,遂为衙署。历据该处生监具呈在案。迩年以来,各宪德化远敷,人文渐盛。在台如郡城彰邑虽均有书院,然相距殷遥,负笈从师,每苦跋涉。卑职荷蒙宪恩委护淡篆,因公至彼,爰集多士,面加鼓励。随据汀州府永定县贡生胡焯猷具呈前情。卑职亲往查勘,该庄离新庄街五里,在龟仑、八里岔两山交接之处、土名平顶山之下,紧靠山坡,峰峦甚秀。外垣■〈艹〈束刂〉〉竹,内瓦屋一进五间,旁有厢房十二间,前凿池塘,上接山水,下灌庄田,其形适如半壁。以之改作义学,俾多士弦诵其中,洵足振兴文教。请以中堂崇祀朱夫子神位,旁为讲堂,厢房作为学舍。至该户田业,系干隆十三年胡焯猷与林作哲、胡习隆合置之业,该生应得三股之一,经前任三次查丈报升在案,地无宽裕,户名胡林隆。其田八十甲零,印契确凿,现在并无控案及交割不明情弊。佃共贰十七人。租额虽有八石、六石之别,皆系水田,不论丰歉,原收租谷陆百零陆石玖斗零,年输正供壹百贰拾柒石柒斗参升九合,应纳丁耗共银拾两参钱六分零,外应贴■〈月武〉朥湾、摆接二社番租贰拾参石参斗四升,又■〈月武〉朥湾社饷银捌两参钱三分四厘。余剩租谷,作为义学经费,已属敷用。该田原系三股合置之业,该生一股贴近山旁,历经丈定。嗣后请以现定租额为准,仍举公正董事一人经司其事。至该生捐充义学之外,尚存租谷贰百壹拾余石,作为养膳之资,亦在所买一股之内,应听该生自行掌管。第杜找印契已缴在案上手,并原买契又存股伙之手,该生无凭执据,卑职已给予印契为凭。各佃亦经认耕明白。自干隆贰拾玖年起归义学征收,仍请官给佃批,以免吞欠。此案毋使胥役涉手,致滋需索之端。至该生所请立碑之处,意在经久,应如所请,撰给碑文,刊立庄所。除一切章程,卑职现将卸事,不及查办,俟夏丞到日移交办理,逐一定议绘图另详外,事关捐充义学,合先造册详送宪台鉴察。再该生以数十年经营手置之业。年老欲归,不私于己,乐充义学,开台北未有之宏规,洵属义举,应否量予奖赏,伏候宪裁等由。据此合饬查议备牌,仰府照依事理。立将淡水同知详报贡生胡焯猷捐充义学租谷房屋等项,逐一确查核议详覆,以凭核转毋违等因。蒙此案前署厅申详前因,并奉道宪批详各列府俱经批移查议在案。兹蒙前因,合再移催,为此备关,烦依事理,希即查明胡焯猷捐充庄田租谷房屋等项确数,应如何从优奖励及定一切章程之处,逐一妥议,绘图一样五本,牒覆立案核详,以垂久远,幸勿再延等因。
准此,卷查先于本年五月十三日,准堂台批:前护厅详同前由,奉批:查淡北人文渐盛,而请业之所需,亟当筹及。兹贡生胡焯猷闻风慕义,以兴直庄房屋充作义学,并膳修膏火,俾多士弦诵其中,洵足振兴文教,殊堪嘉尚。其应如何从优奖励及立定一切章程,候移新分府逐一妥议造册绘图,通详立案,以垂远久可也。此覆,册存。于五月十三日,准堂台移:蒙本道宪批:据贡生胡焯猷将自置庄田捐充义学,洵属义举,允堪嘉尚,仰台湾府移查明庄房田甲租谷确数,作何定立章程,垂之永久,及从优奖励之处,妥议通详立案,缴。又于七月初二日,准堂台移:蒙布政使司曹批:此案已奉抚院批司查议,仰台湾府遵照另檄查议详覆,以凭核转,缴,册存。又蒙署按察使司徐批:据详贡生胡焯猷将庄房租谷捐充义学,洵属义举,仰台湾府移厅通详督抚暨藩司台道批示,缴,清册存。又蒙粮道宪朱批:据详永定贡生胡焯猷将房屋鱼池租谷拨充义学膏火,实属义举,殊堪嘉尚,仰台湾府饬候督抚两院暨各司道批示,缴,册存。又于七月十六日,蒙学院批:据详贡生胡焯猷将在台手置田业捐充义学,洵堪嘉尚,其应否奖赏之处,应详明台道衙门办理可也。此缴,册发还。又于八月初四日,准堂台移:蒙总督院堂杨批:据护理台湾府北路同知印务彰化县知县胡邦翰申详:贡生胡焯猷愿将兴直保兴直庄竹围房屋鱼池等项充作义学,又年收租谷陆百余石永作膳修膏火之资,请自干隆贰拾玖年为始,恳举董事,悉交经理。所有印契庄基田额租数同各佃姓名,另造清册呈送,乞通详立案,勒石庄前,应否量予奖赏,伏候宪裁等由;奉批:贡生胡焯猷独捐房舍庄田,充建义学,洵称义举,深可嘉尚,仰布政司转饬逐一确查绘图定议,及应作何奖励之处,一并议详察夺,册并发。
蒙准此,敝厅查淡堑处台阳之北,而兴直一保距堑城又逾百里,人烟辐辏,商贾云集,而峰蛮秀美,土地平衍,实为淡北之巨镇。只因各处至止者,非贸迁之民,即袯襫之子,是以弦诵无(□),人文渐盛。方今圣天子菁莪棫朴,雅意作人,海隅日出之地,靡不思振兴文教,以受甄陶,则该处设立义学,诚为淡北之要务。前据贡生胡焯猷呈捐自置房屋以为义学,并捐田甲以为经费,经前护厅胡邦翰据情通详,奉蒙各宪批饬议准堂台移知前来。敝厅随往该处亲加查勘。该庄坐东向西,以竹围为外围,中有正屋一进五间,两旁厢房一十二间,后接山岩,前临池水。以立设立义学,应请于正屋之中堂崇祀朱夫子神位,于台郡廪增生员中延请官音一人为垫师,左为讲堂,右为寝室,两旁厢房均为学舍。此皆现在之规模,毋待补苴修葺也。其现在经理者,如书院之前,周以垣墙,中设立正门,门之上额以书院名目,业经前护厅胡遴有董事何捷成,并捐银参拾两给董事经理,取有领状在卷。现已购料,尚未开工。其向后事宜,应于正屋之前,另建前堂之楹,改奉朱夫子神位,以昭诚敬。生徒如果繁盛,并即添设学舍,另延学充养粹、经明行修之士,于中掌教。然此时经费未备,容俟另为设法劝捐,将来筹定经费之后,随时添补。至胡焯猷所捐租谷,查与林作哲、胡习隆三人合置之产,该生应得三股之一,计田八十甲零四厘参毫壹丝,前经丈定,均系水田,不论丰啬,租无增减。共租谷陆百零陆石玖斗玖升陆勺。年应纳正供壹百贰拾柒石柒斗参升玖合,丁耗共银拾两参钱陆分零,外应贴■〈月武〉朥湾、摆接二社番租贰拾参石参斗四升,又■〈月武〉朥湾社饷银捌两参钱参分四厘外,所余租谷,以为义学经费。另造清册呈送。惟是此田系该生三股合置之田,旁尚有该生余存养膳租谷贰百壹拾石零。所有义学田租,应官为另给佃批,仍令董事带同各佃逐一勘明立界造册,并绘田形呈官备案,以杜将来侵越。向后收租纳课及义学支用,切令该董事管理,毋庸胥役经手。仍于每年早晚二季收租竣后,造册呈官查核,以杜侵餂。所有田园房屋印契,前所该生呈缴在案。该生自行养老之田,亦经护厅胡给予印照,毋庸再为置议。其该生所请立碑之处,意图经久,应如其请,仰恳堂台详请大宪撰发碑文,开列官衔,敝厅召匠镌刻,立碑书院之侧,仍将碑摹通详各宪衙门备案,以垂永久。并请锡以书院嘉名,俾光海表。至该生以数十年经营手置之业,年老欲归,不私于己,乐充义学,以开台北未有之宏规,洵属义举,可否仰请大宪颁发匾额,敝厅如法制给,使海邦士庶咸知鼓舞,以示光荣,以昭奖赏。且前者有所嘉,后者益有所劝,而向后书院事宜,易以集成之处,统候宪示只遵,是否允协。合就绘造图册通详,经承疏忽,入后失于声叙。又前护厅胡所造册内,将经费余存租谷悉作生徒膏火,而每年修理讲堂学舍之费未经扣存,今敝厅查此项在所必需,另为增入,理合一并声明。为此备由同书册具牒。须至牒者。
今牒送清册五本,图说五本。
至若清册与原详册相同,外加一条:一、修葺房屋,每年议谷三十石以为经费;俟将来房屋增添,另议酌增。未曾全抄。九月和七日。
府批回:候核详,此覆,图册存。
·府正堂核议
核议得台北淡堑兴直保四面环山,列峰秀峙,中间平原广阔,水田肥美,原为淡北巨镇。惟因远距堑城百里,地处极北,烟火虽繁,人文未振。干隆拾壹年间,前八里岔保巡检虞文桂于该地新庄街尾曾捐义学一所,因讲堂稀少,旋即改为衙署,移驻巡检在案。十余年来,居民被沐圣泽宪思,烝烝向化,人文渐盛,义学急须筹及。干隆二十八年三月间,遂有寄居该地之汀州永定县贡生胡焯猷慕义向风,情愿将自置兴直保庄田壹所捐充义学,造册呈请通详,勒石以垂永久。经前护厅彰化县知县胡邦翰查勘通详,蒙奉各宪批檄查议,节经前府转移遵照去后。兹准淡水同知夏瑚勘议牒覆前来。敝府覆查贡生胡焯猷所捐兴直保庄屋,其外垣竹围,中有正屋一进五间,左右厢房十二间,经前护厅议请中堂崇奉朱失子神位,延请郡中廪膳生员为塾师,堂左为讲堂,右为寝室,两旁厢房均为学舍。经前该厅等先后勘明,不必修葺。其屋前之垣墙正门,经前护厅捐俸交给新选董事何捷成购料兴筑。现据该厅请于门上设立书院匾额。此皆庄屋捐充义学已定规模,均应如议办理,毋庸更议。所捐田亩坐址贴近山脚,原与林作哲、胡习隆合置之业,合将画分三分之一,内胡焯猷自存养膳田计租贰百壹拾余石外,经该厅等先后勘明,实捐田八十甲零四厘三毫一丝,佃户二十七户,俱系水田,无分水旱,年共收租陆百零陆石玖斗玖升六勺,除输正供壹百贰拾柒石柒斗三升九合、纳丁耗银十两参钱六分零、又贴番租贰拾参石参斗四升、社饷银八两参钱参分四厘外,余谷存充经费。均应如议,选立董事何捷成经理,将各处佃田官给佃批,颁饬董事率同勘明田段,立界造册,绘图备案,以杜侵越。收租支用数目,以干隆甲申年为始,每年于岁冬由董事造册呈官查核,以杜侵餂。经费各项,除输贴租饷而外,前护厅设立祭祀、修金、辛劳、膏火四条,夏丞又增入扣存修葺房屋经费一条,均属酌中定额,已属无可增减。惟童冠膏火壹条,议将额费除外,剩谷照人数均分,并无定数。查年收租谷,除各项费用外,核计尚有余剩谷二百三四十石,是否肄业人众均分,不致浮滥?应饬厅遵节定额,如分有余剩,或此外尚有月课应行从优加奖笔札之费,统一善后事宜,逐细备筹妥办,以归实用。应设董事,业经前护厅遴委何捷成充当,胡焯猷膳资亦经前护厅给照付管,均毋庸另议。其胡焯猷呈请立碑之处,原为经久起见,亦应如所请,仰恳宪台转请大宪恩赐,锡予书院嘉名,撰发碑文,发交该厅如式制匾勒■〈石卓〉,分别建竖,以垂永久,以光海表。至胡焯猷以数十年经营手置产业,慕义捐充,以开后学,且又独力玉成,开台北未有之宏规,实属义举,应援照台邑申详职贡杨志申愿捐学田之例由宪台给发匾额,以昭奖励。至该厅所请义学前堂,添捐三间,并添设学舍,另延名宿掌教之处,既称此时经费未备,应请饬令该处地方筹画,随时添补,务令多士云从,人文雀起,虽淡北偏隅,庶几与郡城崇文、海东各书院互相辉映,共兴文教矣。是否合就该议具详,伏候宪台察核。
本府将此核看通详,于十月廿七台道宪觉罗四批:据详已悉,仰候藩司批示,缴,册图存。
·明志书院碑文
粤惟世道之昌,乃极文明之盛。国家奄有九有,百二十余年,列圣相承,治隆化洽。皇帝孕虞育夏,甄殷陶周,甫饬戎车,拓疆万里,神武丕着,文德弥照,五纬珠联,二纪璧合,光被四表,瑞应干垣,宇内同文,海外有截。
兴直保者,远隶台湾,僻居淡北,风士秀美,气象郁葱。髦俊萃臻,弦歌聿起,向文慕义,实繁有徒。夫结想业精,不如居肆,怀宝远驰,莫若驱镳,使鼓箧者乐群,担簦者时术。创兴讲席,讵曰缓图。志在圣贤,义利不淆于虑;心存经济,王霸必究其原。爰标明志之名,冀成致远之器。
于戏!往昔荷兰鸠据,郑氏蚁争,斯固虎狼之窟宅,鲸鲲之渊薮也。今则海不扬波,野皆乐土,易战功以礼乐,化甲冑为诗书,摩义渐仁,山川生色。圣朝恺泽之数,声教之远,载籍史册,未获前闻。猗欤休哉!
余备位台衡,恭膺节钺,遥遥台海,赐履及焉。乐观书院之成,有拜手扬言,与多士赓歌太平之化而已。是举也,舍宅捐租,永定贡生胡焯猷功不可泯,书以为来者劝。
时干隆贰拾玖年甲申岁孟夏谷旦,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总督福建浙江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加一级杨撰。
计开佃田租石总收除外所立规条列明于后:
一、佃户胡旭卢等共二十七名,共耕田八十甲零四厘三毫一丝,共租谷陆佰零陆石九斗九升一勺。
一、年纳正供谷一百二十七石七斗三升九合,匀丁耗羡银共十两三钱六分零,番租谷二十三石三斗四升,社饷银八两三钱三分四厘。
一、朱夫子春秋二祭,每年应贴谷二十石。
一、延师束修,每年议谷一百二十石。
一、董事辛劳,每年议谷三十二石。
一、修葺房屋,每年议谷三十石以为经费;候将来房屋增添,另议酌增。
一、童冠膏伙,每年上下二季,除额费外,余剩谷石,照人数均分。
一、租谷每年上下二季,各要干净量交,不得虚湿。
一、租斗依照布政司颁给仓斗平大,不得大小。
一、佃交租谷,每斗用斗盖盖平,不得淋尖不盖。
一、二十七佃,田经丈定,租已核实,永远不得加减。
一、义学竹围内二口池塘之水,原灌义学面前田亩,雨晴听蓄,决不得藉养鱼阻挡。
给彰化县上淡水义学立碑。
·募题建立义学簿序
古者自王宫国都,下至闾巷,莫不有学。薄海内外,罔不率俾,职是道也。我朝列圣相承,重熙累洽,国学乡学,董以师儒之官,而书院山长、义学垫师,封疆大吏,守土有司,靡不承上旨以创兴修举,广人文化成之效也。
淡属为台北边隅,士之习于文者益寡。自大甲至鸡笼,绵亘几及千里,有司马以分刺,无校庠以育才,考课例彰邑录送书院之建于郡彰者,有志之士,负笈维艰。
兴直保在淡属适中之地,四面环山,平原衍派,龟仑数峰,天然郁秀。凡内地人民之东渡者,必至于是而止。故前人请议设县属,经费不足而寝。户口众则弦诵多,使不立学,将何以兴教化而善风俗,此守土者慨然兴思也。
胡君焯猷,汀人也,寄居淡水,经营创业,迄数十年。一旦以立学自任,捐庄业房屋为学舍,又以田八十甲余,计收谷陆百余石,为生徒之费,开台北未有之宏规,实为不朽盛事。余既为之通详立案矣,但庄屋卑陋弗称,祀朱夫子神位于中堂,设肄业各舍于两翼,一切器具并灶庖湢,必完必美,则固藉好义者解囊之功也。今胡君树之先声,我知必有慕义无穷、闻风兴起者,则扩而充之,他日设县议行,安见发轫之基,不即为邑博士弟子负舍菜地哉。是则有望于二三同志也已。
干隆癸未四月吉旦,赐进士出身、文林郎、俸满彰化县、前护北路淡防同知印务、余姚胡邦翰撰书。
匾额一
匾额二
匾额三
匾额一
特授福建分巡台湾道兼理提督学政加三级纪录五次觉罗四为
义笃甄陶
永定贡生胡焯猷立
干隆贰拾玖年三月日谷旦
匾额二
护理台湾府淡防厅知台湾县随带纪录十二次陶为
慕义兴仁
永定贡生胡焯猷立
干隆贰拾玖年五月日谷旦
匾额三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俸满彰化县知县、前护北路淡防同知印务余姚胡邦翰为
功滋丽泽
永定贡生胡焯猷立
干隆贰拾玖年十一月日谷旦
·明志书院引
淡水昔隶彰化。雍正九年,移驻郡司马于竹堑,遂划大甲以北为淡辖。地土荒陋,士之志于学者益寡。党庠之设,乡校之师,皆未之闻。干隆二十八年春,予暂绾淡篆,永定贡生胡焯猷以手创兴直保庄房田甲捐充书院,复倾囊倒箧增建屋宇,使多士弦诵有所,膏火有资,淡北人文,蔚焉兴起,洵令淡第一盛事也!予喜其勇于义,条析章程,呈明列宪,咸称善报可。兹瓜代西渡,思其功,重其人,颜其额以贻之。相国制府三韩杨公锡名明志书院碑记足重千秋不朽矣。
岁在甲申,余姚胡邦翰题并识。
匾额四
匾额四
赐进士出身、文林郎、俸满彰化县知县、前护北路淡防同知印务余姚胡邦翰为
文开淡北
永定贡生胡焯猷立
干隆贰拾玖年十一月日谷旦
●明志书院案底卷二
淡邑绅士潘成清林家声新邑绅土陈浚芝陈朝龙等禀
札淡水县知照(札新竹县同)
谕董事金兴文
谕各佃人
承办董事金兴文即绅士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等禀
饬押会算交收
详请立案
谕董事金兴文清缴租项
移新竹县
谕董事金兴文催缴欠租
谕董事金兴文催缴光绪二十年份应缴租银
举人潘成清禀
札淡水县立案(札新竹县同)
·淡邑绅士潘成清林家声新邑绅土陈浚芝陈朝龙等禀
具命禀治淡邑绅士潘戍清、林家声、新邑绅士陈浚芝、陈朝龙等,为遵谕酌拨遴充承办、恳札县知照、并先给谕戳示佃完纳、以便遵行事:缘淡绅张凤仪等以胡焯猷、郭宗嘏捐充兴直八里坌保等处大租共谷玖佰余石及摆接保柏仔林庄园租银壹佰贰拾元各等款,原归新竹明志书院经费,今淡新分治,该租项皆在淡邑界内,请改归学海书院;而新绅郑如云等以该租项本系新竹书院经费,若改归淡,则新竹书院经费无资,请仍归新竹办理各等情,禀明在案。荷蒙宪天一视同仁,面谕清等平心酌拨,以敦和气。清等仰体宪意,会同妥议,将此三条租款一切归淡,佥举妥董办理。兹清等查有金兴文壹名,为人公正,殷实可靠,愿甘承充所收新庄山脚八里坌两处租项,年拨出租银肆佰伍拾元,又桕仔林园租银壹佰贰拾元,共银伍佰柒拾元,缴作新竹明志经费,又拨出银壹佰贰拾元作新庄山脚旧明志之义塾束修会文膏奖,又贰拾元为春秋两祭,又贰拾元为修理经费,共银壹佰陆拾元。其董事薪水,仿照学海章程给银壹佰拾陆元除外,尚剩银贰佰柒拾元,统归淡邑学海书院义举之用。至于应开屯丁番租社饷及庄例各什耗皆就租价长额,由该董事自行支理。两邑人士均各乐从。清等未敢擅便,理合将遵谕会议酌拨遴充各缘由,并承充保充各切结,粘乞大公祖大人察核,恩准俯如所请,分饬淡水新竹两县知照,一面准给兴直八里坌及摆接院租董事金兴文谕僇示佃完纳,以便收缴禀报公事,实为德便。沾叩。
计粘连认充保结状各壹纸。
具认充切结人金兴文,今当府宪大人台前结得:文甘愿承充兴直八里坌摆接院租董事,每年应收兴直八里坌大租谷玖佰玖拾陆石有奇,及摆接园租银壹佰贰拾元,折银壹仟壹佰壹拾陵元内,即拨出银伍佰柒拾元缴作新竹明志书院经费,文拨银壹佰陆拾元缴作新庄山脚旧明志经费,除薪水壹佰壹拾陆元外,剩银贰佰柒拾元,统归淡邑学海书院,作为义举才用,不敢分毫短欠。至于应开屯丁番租社饷及庄例各什耗,皆就租价长额支理,不敢冒开。合具认充切结是实。
光绪拾捌年九月日,具认充切结人金兴文。
具保充切结人治举人潘成清,今当政宪大人台前,保得金兴文壹名,承充兴直八里坌及摆接桕仔林庄院租董事,不敢贻误公事,合具保结是实。
光绪拾捌年九月日具保充切结人治举人潘成清。
具保银切结人艋舺铺户振昌号,今当府宪大人台前,保得院租董事金兴文壹名,年应缴银壹仟壹佰壹拾陆元,自必限定拾壹月终完缴清款,不得丝毫拖欠:如有拖欠,惟保是问。合具保银切结是实。
光绪拾捌年九月日,具保银切结人艋舺街铺户振昌号。
光绪十八年九月廿二日,具佥禀淡邑绅士林家声、潘成清、新邑绅士陈浚芝、陈朝龙。
钦加盐运使衔在任候补道署理台北府事台湾府正堂全台善后总局提调纂修台湾通志局提调兼台北各口通商事务加四级陈批:据此,查此案前据该县禀八里坌董事张东峰、新庄山脚董事陈绳芳即淡绅陈霞林业已在粤病故,该家属能否将此项学租如期缴解,尚难预料,请即提归新邑,公举妥绅,议章经理等由,业经本府批准。
嗣据恩贡生张凤仪等禀:新竹书院经费有余,淡水书院经费不足,请将三项学租改归学海。并据生员邓岸登等禀:八里坌保专有义塾,因拨归新邑,致该保旧意久废,培养无资,恳恩核案,迅饬归复各等情。又经本府先后札饬新竹县查覆,并委员驰往八里坌查明覆夺各在案。兹据淡新两邑绅士,佥禀前情,本府查此项租谷现经两邑会议,仍归淡绅承收,在淡绅已如愿以偿,仍将新庄山脚八里坌两处租项及桕仔林园租洋合共五百七十元缴作明志书院经费,又拨出壹佰陆拾元为新庄山脚旧明志义垫会文膏奖及岁修春秋二季之用,似属均得其平。查该县前开折内,陈祭林经收时,每年仅收七百余元,今两处共得七百三十元,所损并不甚多,当可平心。惟所余归学海者,本属无多,又议给董事一百一十六元,虽学海旧章,未免欠公,经理董事,倘属公正之人,自宜以公事为重,既有谷价可沾润,薪水自宜从减。应令归学海书院三百元,余归董事,作为薪水。至所举金兴文是否公正,并据面禀,将以谷价余润,办理清节之会,均于地方大有裨益,务宜认真经理,勿蹈陈霞林故辙。兹由府发给谕僇,交谈绅承领,该绅即禀县查照。
·札淡水县知照(札新竹县同)
钦加盐运使衔、在任候补道、署理台北府事、台湾府正堂、全台善后总局提调、纂修台湾通志局提调、兼台北各口通商事务、加四级陈行知事:本年九月二十二日,据淡邑绅士潘成清、林家声、新邑绅士陈浚芝、陈朝龙等佥禀称:缘淡绅张凤仪等以胡焯猷、郭宗嘏捐充兴直八里坌保等处大租共谷玖佰余石及摆接保桕仔林庄园租银壹佰贰拾元各等款,原归新竹明志书院经费,今淡新分治,该租项皆在淡邑界内,请改归学海书院,而新绅郑如云等以该租项本系新竹书院经费,若改归淡,则新竹书院经费无资,请仍归新竹办理各等情呈明在案,荷蒙宪天一视同仁,面谕清等平心酌拨,以敦和气。清等仰体宪意,会同妥议,将此三条租款一切归淡,佥举妥董办理。兹清等查有金兴文壹名,为人公正,殷实可靠,愿甘承充。所收新庄山脚八里坌两处租项,年拨出租银肆佰伍拾元,又桕仔园租银壹佰贰拾元,共银伍佰柒拾元,缴作新竹明志经费,又拨出银壹佰贰拾元作新庄山脚旧明志之义塾束修会文膏奖,又贰拾元为春秋两祭,又贰拾元为修理经费,共银壹佰陆拾元。其董事薪水,仿照学海章程八给银壹佰壹拾陆元,除外尚剩银贰佰柒拾元,统归淡邑学海书院义举之用。至于应开屯丁番租社饷及庄例各什耗,皆就租价长额由该董自行支理。两邑人士,均各乐从。清等未敢擅便,理合将遵谕会议酌拨遴充各缘由,并承充切结,粘乞察核,恩准分饬淡新两县知照,一面准给兴直八里坌及摆接院租董事金兴文谕僇示佃完纳,以便收缴等情。计粘结状三纸到府。据此,查此案前据该县禀:八里坌董事张东峰、新庄山脚董事陈绳芳即淡绅陈霞林业经在粤病故,该家属能否将此项学租如期缴解,尚难预料,请将即提归新邑,公举妥绅,议章经理等由,业经本府批准。嗣据恩贡生张凤仪等禀:新竹书院经费有余,淡水书院经费不足,请将三项学租改归学海。并据生员邓岸登禀:八里坌保专有义塾,因拨归新邑,致该保旧意久废,培养无资,恳恩核案迅饬归复各等情。又经本府先后札饬新竹县查覆,并委员驰往八里坌查明覆夺各在案。兹据淡新两邑绅士佥禀前情,本府查此项租谷现经两邑会议,仍归淡绅承收,在淡绅已如愿以偿,仍将新庄山脚八里坌两处租项及桕仔园租洋合共伍百七十元缴作明志书院经费,可拨出一百六十元为新庄山脚旧明志义塾会文膏奖及岁修春秋二季之用,似属均得其平。查该县前开折内陈霞林经收时,每年仅收七百余元,今两处共得七百三十元,所损并不甚多,当可平心。惟所余归学海者,本属无多,又议给董事一百一十六元,虽学海旧章未免欠公,经理董事倘属公正之人,自宜以公事为重,既有谷价可以沾润,薪水自宜从减,应交归学海书院三百元,余归董事作为薪水。至所举金兴文是否公正,并据面禀,将以谷价余润,办理清节之会,均于地方大有裨益,务宜认真经理,勿蹈陈霞林故辙。兹由府发给谕僇,交该绅承领,该绅即禀县查照,除分札行知,并由府批示立案外,合行札饬。为此札仰该县即便遵照,即将该县前给新振文谕僇吊销,毋违。此札。
光绪十八年九月廿三日札。
·谕董事金兴文
钦加盐运使衔、在任候补道、署理台北府事、台湾府正堂、全台善后总局提调、纂修台湾通志局提调、兼台北各口通商事务、加四级陈为谕给事:本年九月二十二日据淡邑绅士潘成清、林家声、新邑绅士陈浚芝、陈朝龙等佥禀称:缘淡绅张凤仪等以胡焯猷、郭宗嘏捐充兴直八里坌保等处大租共谷玖百余石及摆接保桕仔林庄园租银壹佰贰拾元各等款原归新竹明志书院经费,今淡新分治,该租项皆在淡邑界内,请改归学海书院,而新绅郑如云等以该租项本系新竹书院经费若改归淡则新竹书院经费无资,请仍归新竹办理各等情,呈明在案。荷蒙宪天一视同仁,面谕清等平心酌拨,以敦和气。清等仰体宪意,会同妥议,将此三条租款,一切归淡,佥举妥董办理。兹清等查有金兴文壹名,为人公正,殷实可靠,愿甘承充。所收新庄脚八里坌两处租项,年拨出租银肆佰伍拾元,又桕仔林园租银壹佰贰拾元,共银伍佰柒拾元,缴作新竹明志经费,又拨出银壹佰贰拾元,作新庄山脚旧明志之义塾束修会文膏奖,又贰拾元为春秋两祭,又贰拾元为修理经费,共银壹佰陆拾元。其董事薪水,仿照学海章程给银壹佰壹拾陆元。除外尚剩银贰佰柒拾元,统归淡邑学海书院义举之用。至于应开屯丁番社饷及庄例各什耗皆就租价长额由该董自行支理。两邑人士,均各乐从。清等未敢擅便,理合将遵谕会议酌拨遴充各缘由,并承充保充切结粘乞察核,恩准分饬淡新两县知照,一面准给兴直八里坌及摆接院租董事金兴文谕僇示佃完纳,以便收缴等情。计粘结状三纸到府。据此,查此案前据该县禀:八里坌董事张东峰、新庄山脚董事陈绳芳即淡绅陈霞林,业已在粤病故,该家属能否将此项学租如期缴解,尚难预料,请即提归新邑公举妥绅议章经理等由,业经本府批准。嗣据恩贡生张凤仪等禀:新竹书院经费有余,淡水书院经费不足,请将三项学租改归学海。并据贡生员邓岸登等禀:八里坌保专有义塾,因拨归新邑,致该保旧章久废,培养无资,恳恩核案迅饬归复各等情,又经本府先后札饬新竹县查覆,并委员驰往八里坌查明覆夺各在案。兹据淡、新两邑绅士佥禀前情,除禀批示并分行给发戳记外,合行谕结。为此谕结董事金兴文,即便遵照,斗量须要公平,将年收新庄山脚八里坌两处租项及桕仔林园租作早晚两季完纳,分交淡邑学海、新邑明志各书院经费,并给新庄山脚旧明志义塾董事,以为会文膏奖,照数交清,如有挨延拖欠,除提追外,立即换派。懔之!此谕。
计发戳记一个。
光绪拾捌年九月二十三日谕。
·谕各佃人
钦加盐运使衔、在任候补道、署理台北府事、台湾府正堂、全台善后总局提调、纂修台湾通知局提调、兼台北各口通商事务、加四级陈为晓谕事:照得据淡绅士潘成清、林家声、新绅士陈浚芝、陈朝龙等佥禀:请以胡焯猷、郭宗嘏捐充兴直八里坌保等处大租及摆接桕仔林庄园租银请归淡绅金兴文承收,分为明志、学海两书院及八里坌旧明志义塾经费,业经本府照准。除给发谕戳外,合行示谕。为此示仰各佃人等知悉:尔等须知每年租谷园税系为各书院生童考课之资,届时务须分作早晚二季照数缴纳,毋得挨延不缴,致干提究不贷,凛之慎之,毋违!特示。
光绪拾捌年九月二十三日给。
·承办董事金兴文即绅士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等禀
具禀承办董事金兴文、即绅士张凤仪、陈献琛、陈儒林等为同事代垫、恳恩就乙缴甲、查收立案、给单执照事:绿光绪十八年初,淡绅与新绅争控兴直、摆接、八里坌等处院租,至九月底幸蒙前府准举人潘成清保充董事金兴文即绅士张春涛、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等承办此租事务。当时谕戳系交张春涛收执,分派李维宗、李潭、张乌狮征收各处租粟。而十八年份至九月底始得完案。其租项或被佃人短少,或被春涛侵去,所收抵应缴已经不敷。至十九年份张乌狮所收租项,尚有支出汇缴各款。独李维宗、李潭收租项,全无分文缴款。以致学海书院应缴之项,无可支出。兹张春涛既已身故,琛等忝为同事,不得不措出银参佰大员代垫十八年份应缴之额。其十八年份,乃创始义举之规,非旧时应缴之款,恳恩就乙缴甲,免致一垫再垫。并恳饬原差吊谕戳交琛接办,并吊李维宗、李潭、张乌狮与琛等会算,庶免代垫有亏。伏乞父台大老爷恩准,就乙缴甲,查收立案给单执照,实为德便。切叩。
计禀缴学海书院光绪十八年份宾兴膏伙银参佰大员正缴银状壹纸
具缴银状人承办董事金兴文即绅士张凤仪、陈献琛、陈儒林,今当父台大老爷台前,缴得学海书院光绪十八年份应缴宾兴膏伙银参佰大员正,合具缴银状是实。
光绪二十年三月廿三日具禀承办查事金兴文即绅士张凤仪、陈献琛、陈儒林。
补用府候补清军府、兼袭云骑尉、代理淡水县正堂翁批:免董事者为金兴文,董理其事者实系该绅等与张春涛四人,谕戳皆归张春涛收执,洵如斯说,则金兴文
并无其人,责以含混朋充,该绅等恐无以自解。据张春涛名下,又派李维宗、李潭、张乌狮三人分收租粟,今张春涛已故,李维宗等经收之款延久不交,似此事出纷歧,几无专责;候饬差押令李维宗等迅将所收租谷与该绅等会算交收清楚,一面向张春涛家属取出原领谕僇,立与该绅等收领,并候详明府宪立案。此后金兴文应缴之款,即责成该绅等收缴。该绅等仍将未缴十九、二十两年份租项克日照数备缴勿延。至现缴十八年份租银参佰元,业已兑收,并着知照。缴银状附。
·饬押会算交收
补用府候补清军府、兼袭云骑尉、代理淡水县正堂翁为饬押会算交收事:本年三月二十三日,据绅士陈献琛、凤仪、陈儒林禀称:光绪十八年间,淡水新竹两邑绅士争收兴直摆接八里坌等处应完书院租谷、已蒙陈前府宪准由举人潘成清保充董事金兴文,其实事归绅士张春涛及琛等三人承办。当时领出谕戳,交张春涛收执。张春涛又派李维宗、李潭、张乌狮分往各处收租。张乌狮所收租项,尚有交收。李维宗、李潭则全无交出。今张春涛已故,由琛等先将应缴十八年份租银参佰元筹垫呈缴。应恳饬差调出谕戳交琛接办,并押令李维宗、李潭、张乌狮会算交清等情。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票饬。为此票仰原差施恩、吴枝,立即押令李维宗、李潭、张乌狮各将经手所收租项,与绅士陈献琛等会算交收清楚,一面即向张春涛家属,取出原领金兴文谕戳交陈献琛等接办。仍将遵办情形,限五日内禀复赴县,以凭察夺。该役毋得狥延干咎!火速!
光绪二十年三月廿九月,给承礼房。
·详请立案
为详请立案事:光绪二十年三月二十三日,据绅士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禀称:光绪十八年间,淡新两邑绅士控争兴直摆接八里坌等处应收书院租谷,蒙前府宪陈准由举人潘成清具保金兴文承充董事,其实事归绅士张春涛及琛等三人承辨,谕戳则归张春涛承收。张春涛又派李维宗、李潭、张乌狮前往各处收租。张乌狮所收租项,尚有交清。李维宗、李潭则全无交出。今张春涛已故,琛等先将光绪十八年应缴学海书院租银参佰元筹垫呈缴。应恳饬差押令李维宗等迅将经手所收租谷与琛等会算交还清楚,一面即请调出金兴文源领谕戳,交由琛等接办等情。据此,卑职卷查此案应收该处租谷,淡新两邑绅士先则互相争收,继该绅等会议仍归淡绅管理,随据选举董事金兴文,禀蒙前宪台陈给发谕戳,准予承充,并议定每年所收租项,除应缴新邑明志书院经费银五佰柒拾元及拨为新庄山脚旧明志义塾膏伙及岁修祭祀等费银壹佰陆拾元之外,应缴淡邑学海书院经费银参佰元,未据缴清。兹据前情,复查当时充董事者为金兴文,而董理其事者又系张春涛与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四人,谕戳则归张春涛收执。由此而论,则金兴文并无其人,且张春涛应收租谷又假手李维宗等前往催收,似此事出纷岐,竟无专责。今据禀张春涛已经病故,应将金兴文原谕戳取交陈献琛等收执,一面详明立案。此后应缴淡新两邑书院义塾经费即归陈献琛张国仪陈儒三人经理,以专责成。除饬差押令李维宗等迅将经收租价与陈献琛等会算交收清楚,并令张春涛家属缴出原领金兴文谕戳交与陈献琛等收领,仍令陈献琛等赶将未缴淡邑书院十九、二十两年经费照数缴清,其应缴新邑书院租银,亦令其赶紧清缴外,理合具文详请宪台察核,俯赐饬承立案;并请札饬新竹县知照,实为公便。为此备由呈乞照详施行。须至详者。
一详本府宪管
光绪二十年四月初一日,知淡水县事翁秉钧。
台北府正堂管批:金兴文既无其人,朋充伙办,终非善法;惟已经由县饬遵,姑不深求。所有前欠各年各项租银,应令伊等悉数清缴。此后按年租项,并须随时缴清。如敢再有延欠,即干另议办理。仰现任淡水县转饬遵照。并径移新竹县知照可也。
·谕董事金兴文清缴租项
在任候补直隶州特授台北府淡水县正堂李为谕饬事:本年四月二十五日,蒙本府宪管批;据前县详。董事金兴文管理淡新两邑书院义塾应收兴直八里坌摆接保等处租谷,责成该绅三人经收报缴详明立案缘由,奉批:金兴文既无其人,朋充伙办,终非善法,惟已经由县饬遵,姑不深求。所有前欠各年各项租银,应令伊等悉数清缴。此后按年租项,并须随时缴清。如敢再有延欠,即干另议办理。仰现任淡水县转饬遵照,并径移新竹县知照可也等因。蒙此,除移新竹县知照外,合行谕饬。为此谕仰董事金兴文即承办绅士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即便遵照。此后按年租项务须随时悉数缴清,并将应缴学海书院十九年份暨本年份租银共六百元赶紧备缴,毋再挨延,致干未便。切切!特谕。
光绪二十年伍月十一日给
·移新竹县
在任候补直隶州特授台北府淡水县正堂李为移知事:本年四月二十五日,蒙本府宪管批:据敝前县详董事金兴文管理淡新两邑书院义塾应收兴直八里坌及摆接保等处租谷责成该绅三人经收报缴详明立案缘由,奉批:金兴文既无其人,朋充伙办,终非善法;惟已经由县饬遵,姑不深求。所有前欠各年各项租银,应令伊等悉数清缴。此后按年租项,并须随时缴清。如敢再有延欠,即干另议办理。仰现任淡水县转饬遵照,并径移新竹县知照可也等因。蒙此,除谕饬董事金兴文即承办绅士陈献琛等遵照外,合就备文移知。为此移诣。
右移新竹县正堂范。
光绪二十年伍月十一日移。
·谕董事金兴文催缴欠租
在任候补直隶州特授台北府淡水县正堂李为谕催赶缴事:案蒙本府宪管批:据前县详董事金兴文管理淡新两邑书院义塾应收兴直八里坌及摆接堡等处租谷,责成该绅三人经收报缴,详明立柔缘由。奉批:金兴文既无其人,朋充伙办,终非善法;惟已经由县饬遵,姑不深求。所有前欠各年各项租银,应令伊等悉数清缴。此后按年租项,并须随时缴清。如敢再有延欠,即干另议办理。仰该县转饬遵照等因。蒙此,业经谕饬去后,末据该绅等备缴。现在书院需费孔急,断难延宕,合行谕催。为此谕仰董事金兴文即承办绅士陈献琛等即便遵照,速将欠缴十九年份暨本年份租银共陆佰元赶紧如数备缴,毋再挨延,致干未便。切切!特谕。
光绪二十年六月初八日谕。
·谕董事金兴文催缴光绪二十年份应缴租银
赏戴花翎在任候补直隶州本任台湾县调署新竹县正堂随带加二级范为谕催速缴事:案查明志书院学租项下,该董事年额收缴新庄山脚八里坌桕仔林等三处合缴租银伍佰柒拾元,已据该董事缴完至十九年份止在案。兹查二十年份应缴前项租银,至今尚未完缴。现当书院膏伙经费支绌,年关伊迩,未便再任挨延,合亟谕催。为此谕仰该董事立即遵照,将应缴本年分膏伙租银克日备足呈缴,赴县立案,兑收支用,并造具年收租额清册送县备查,毋得刻延。切切!特谕。
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三十日谕。
·举人潘成清禀
具禀举人潘成清,为举妥接保恳准立案事:绿光绪十八年,有董事金兴文即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等办理兴直摆接八里坌等处院租事务,历年将所收租项拨缴淡水学海书院、新庄山脚旧明志书院并新竹明志书院各款经费,当时系清保充,经选张振昌号即张春涛保家具结在案。兹张春涛既已身故,振昌号生理甚不如初。现今董事各款,虽无欠缴,又不可不计于后。请将原保张振昌号之保家注销,一面选举妥保承接,以重公款。兹得艋舺街郊户德记号即例贡生赖成筹殷实可靠,生理正旺,实堪接保。爰敢沥情粘连德记号保结状禀乞府宪大人恩准立案,实为公便沾感,切叩。
计粘结状壹纸。
具保结状人艋舺街户德记号即例贡生赖成筹,今当府宪大人台前,保得董事金兴文即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办理兴直摆接八里坌等处院租事务,历年将所收租项拨缴淡水学海书院、新庄山脚旧明志书院并新竹明志书院各款经费,该董事须当照章年款年清,不敢少欠丝毫;如有少欠,惟德是问。合具保结状是实。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一日,具保结状人艋舺街郊户德记即例贡生赖成筹。
台北府正堂管批:据禀,原保金兴文之振昌号张春涛已故,另举德记号赖成筹接充保家,应照准立案,候行淡水新竹两县知照可也。至八里坌新庄山脚义塾系新竹明志书院之移废旧址,此后应称新庄山脚义塾,不得再称旧书院,以杜影射,并即知照。结状附。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一日具禀举人潘成清。
·札淡水县立案(札新竹县同)
补授台北府正堂管为行知事:本年正月十一日,据举人潘成清禀称:缘光绪十八年,有董事金兴文即陈献琛、张凤仪、陈儒林办理兴直摆接八里坌等处院租事务,历年所收租项拨缴淡水学海书院、新庄山脚旧明志书院并新竹明志书院各款经费,当时系清保充,经选张振昌号即张春涛保家具结在案。兹张春涛既已身故,振昌生理甚不如初,现今董事各款虽无欠缴,又不可不计于后。请将原保张振昌号之保家注销,一面选择妥保承接,以重公款。兹查得艋舺街郊户德记号即例贡生赖成筹殷实可靠,生理正旺,实堪接保。爰敢沥情,粘连德记号保结状,禀乞恩准立案等情。计粘保结状。据此,除批据禀原保金兴文之振昌号张春涛已故,另举德记号赖成筹接充保家,应照准立案,俟行淡水、新竹两县知照可也。至八里坌新庄山脚义塾系新竹明志书院之移废旧址,以后应称新庄山脚义塾,不得再称旧书院,以杜影射,并即知照,结状附等由挂发,并分行外,合就行知。为此札仰县即便知照。此札。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日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