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獻叢刊·第45種】台湾舆图
台灣文獻叢刊
【第 45 種】
臺灣輿圖
.作者:夏獻綸
.原書頁數: 0082 頁
●書籍簡介
第四五種「臺灣輿圖」
本書(一冊八二面四九、二○○字)不分卷,夏獻綸著。獻綸字筱濤,江西新建人。清同治十二年,任臺灣道。翌年,值日兵侵臺事件;事定,遂有「開山撫番」之議,得周巡南北內山。「輿圖」之作,即緣於此。圖成,計得幅大小凡十二,並附「說略」。其圖目,依序為「前後山總圖」、「臺灣縣圖」、「鳳山縣圖」、「嘉義縣圖」「彰化縣圖」、「新竹縣圖」、「淡水縣圖」、「宜蘭縣圖」、「恒春縣圖」、「澎湖廳圖」、「埔星社圖」及「後山總圖」;惟「說略」僅十一篇,「前後山總圖」無說。各圖「說略」附錄道里,恒春、後山並附「番社」。又,本書書名原有「並說」二字,今已略去。
●序號 篇名
1 自序
2 臺灣輿圖目錄
3 前後山總圖
4 臺灣縣圖
5 臺灣縣輿圖說略
6 鳳山縣圖
7 鳳山縣輿圖說略
8 嘉義縣圖
9 嘉義縣輿圖說略
10 彰化縣圖
11 彰化縣輿圖說略
12 新竹縣圖
13 新竹縣輿圖說略
14 淡水縣圖
15 淡水縣輿圖說略
16 宜蘭縣圖
17 宜蘭縣輿圖說略
18 恆春縣圖
19 恆春縣輿圖說略
20 澎湖廳圖
21 澎湖廳輿圖說略
22 埔里社圖
23 埔里六社輿圖說略
24 後山總圖
25 後山輿圖說略
26 跋
●自序
古人右史左圖,觀覽並重。蕭何入關,首收圖籍;蓋凡道途險阻、山川阨塞,非圖莫周悉也。
臺灣,海外荒島耳。鄭氏納土逾二百年,半線以北,闢及彰化、淡水、噶瑪蘭,已入山後。今則自蘇澳、岐萊、秀孤巒、卑南覓以逮琅𤩝、恆春,拔木通道,殫盡人力,幾及千里;郡志舊圖,付之狉榛莫考。獻綸備兵來此,適值海疆多事,朝廷遂有開山撫番之命。台之南北,遞歲周巡;轍跡所由,多涉無人之境。而內山道途、形勢,為從古方輿所不誌。獻綸則欲詳悉為圖,俾回曲窵遠,瞭然尺幅;而民番生聚、村落聯屬,咸有所稽。因命山陰余二尹寵周歷各屬,創為之圖;凡再易寒暑,始竣。而後山圖,又數易;惟嘉應王君熊彪有稿為優,並採用之。番社取其已歸化、備檔案者臚列之,餘難悉數。又屬閩縣王廣文元稚為之纂校,獻綸復參酌審定。圖成,計得幅大小凡十有一,說略稱是;付之剞劂,以補志乘未備。
曩赭寇之平,江蘇開局刊行輿圖,最為詳贍。臺郡荒僻,固相懸殊;又苦海外載籍荒落,圖之疏略殆所不免。後之留心經世者,更從而考訂擴充之,是則所厚望也夫。是為序。
光緒五年(歲在己卯)孟夏,誥授通奉大夫布政使銜、分巡臺灣等處兵備道兼按察使銜、提督學政,新建夏獻綸撰。
●臺灣輿圖目錄
前後山總圖………………………………………………………………………………(一)
臺灣縣圖…………………………………………………………………………………(五)
鳳山縣圖………………………………………………………………………………(一一)
嘉義縣圖………………………………………………………………………………(一七)
彰化縣圖………………………………………………………………………………(二三)
新竹縣圖………………………………………………………………………………(二九)
淡水縣圖………………………………………………………………………………(三五)
宜蘭縣圖………………………………………………………………………………(四一)
恆春縣圖………………………………………………………………………………(四七)
澎湖廳圖………………………………………………………………………………(五五)
埔里社圖………………………………………………………………………………(六一)
後山總圖………………………………………………………………………………(六九)
●前後山總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臺灣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臺灣縣輿圖說略
臺灣,海外島嶼。距福建省會一千二百里(輪船量水表測量,實九百里)、澎湖二百四十里(實一百七十五里)、廈門四百二十里(實四百九十五里),從古未闢荒土也,前明始知其地。國朝順治十六年,鄭成功自江寧敗歸,遂踞之;偽設郡縣。康熙二十二年,成功之孫克塽歸降;廷議設府一,領縣三:曰臺灣、曰鳳山、曰諸羅。
臺灣,實附府郭。邑治土地鬆浮,局勢隘窄。東、南、北三面沙多土少,西南臨海,不若嘉、彰之平疇廣沃。
出南門行,由大橋頭歷大林莊、營盤口而至二層行〔溪〕者,南達鳳山之大路也。出北門迆東北行,由柴頭港、漯仔底歷看西、木柵而至曾文溪者,北達嘉義之大路也。
縣之東有羅漢外門,曾為逆賊朱一貴負嵎。雍正九年,移縣丞以分防;嗣改縣丞為巡檢,今議裁。大武壟者,為臺、嘉分界之區;素作盜藪,亦設巡檢以駐之。羅漢外門迫近內山,群峰羅列:若木岡、銀錠、土樓、魁斗諸山均在縣南,邑志稱之;實祗培塿耳。
縣西十里,濱臨大海,有市鎮曰安平。前阻汪洋,非船莫渡;今已積沙成地,建造輿梁。昔之隙仔港,即今之洲仔尾;在鹿耳門北,距縣治十五里。前可泊巨舟百餘艘,今復淤為陸地。所謂滄海桑田者,非歟?同治十三年,海氛不靖,始議於安平之三鯤身,倣造西洋砲臺。郡港無內澳,鹿耳門昔可容巨舟出入,今已淤淺,改泊四草湖。安平巨浪滔天,夏秋尤劇,俗名曰湧;不風而波,排擊掀翻,響聞數十里。作時,郡艘急駛澎湖或旂後以避之;雖泰西人之善駕駛,語及安平海口,無不目震心駭。此郡城之天險也。地雖磽瘠,而帆檣鱗集,百物所聚,風氣頓開,亦海外一大都會云。
附錄道里
縣治往嘉義縣路程:出北門三里柴頭港莊、二里漯仔底、二里渡船頭(即三坎店)、十里看西街、二里木柵莊、十三里曾文溪、渡溪三里:綜計三十五里,入嘉義縣界。
縣治往鳳山縣路程:出南門一里大橋頭、二里大林莊、五里營盤口、五里二層行溪:綜計十三里,入鳳山縣界。
縣治往羅漢內門路程:出東門五里坎腳莊、二里上崙莊、六里南保莊、七里舊社莊、三里咬狗溪寮、五里打鹿洲埔、八里烏山莊、二里內門莊、八里茄冬崙、五里中埔莊、七里羅漢門:綜計五十八里。
●鳳山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鳳山縣輿圖說略
邑治舊在興隆里。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之亂,莊大田應之,躪縣城;事平,以縣城形勢非宜,議徙於埤頭。在郡南八十里。初,鄭氏納土,鳳山乃毒瘴惡地;令其邑者,多不敢至。今則南盡率芒溪、北及二層行溪百餘里,人民趨若鶩矣。其地東北至彌濃,西至旂後,東南沿海至率芒溪北岸,東涉下淡水溪至阿猴街。
自阿猴而東南,至內埔莊。內埔莊有二路可通卑南覓,詳恆春「說略」中。率芒溪北行,有枋寮汛焉;僻處海濱,漸近內山。同治六年,始議移設巡檢一員。由縣治北行六十七里,為臺、嘉交界之二層行溪。溪常涸,惟大雨可渡竹筏。由彌濃西行五里為旂尾,屬臺、鳳交界之旁徑。由率芒溪以南,為新設恆春縣境。阿猴林者,素為奸宄出沒,故設下淡水縣丞以駐之。以上,皆稱坦夷。
東南行三十里為東港街,與新莊、茄冬腳連界。從山麓陸行,可達枋寮;處處依山,多涉險峻。
城南三十里有鳳鼻山,邑治所由名也;後倚半屏,前臨打鼓。打鼓港即旗後口,在縣西南十五里;浪平,可泊輪船。近為通商口岸,華洋雜處,商賈雲集。今築砲臺,置戍守,洵臺南之門戶也。其餘沿海諸港,半多壅塞;惟東港水深丈許,商船便於出入。
又有小琉球嶼者,在縣南六十里,與東港對峙,孤懸海中,週圍約二十里;居民三百四十餘戶,男女二千餘口,地不產五榖,以捕魚兼蒔雜糧為生。光緒三年,恐宵小之易於藏匿也,亦屯兵戍守之。
下淡水溪,在縣東二十里;源發於大澤機西南諸山,合旂尾、彌濃、巴六、萬丹、九甲、南平諸流瀠洄數十里,會赤山之冷水溝,入於海。自下淡水而下,則曹公圳水利最溥,灌田三萬餘畝,水皆環繞埤城;前縣令曹瑾倡捐疏濬,故名。
大抵鳳山之地,深山大海,形勢雄壯;安內攘外,實為臺南屏衛。前此閩、粵分居,睚眥細故,動成械鬥;今則涵濡教化已歷年所,群聚州處,不復互分氣類矣。
附錄道里
縣治往郡城路程:出南門九里大將廟、七里太平橋、四里楠梓坑、十里橋仔頭、八里倒磚仔溪、二里阿公店、二十里大湖、七里二層行溪:綜計六十七里,入臺灣縣界。
縣治往恆春縣路程:出東門五里山仔頂莊,三里芎蕉腳莊、七里頂鳥鼠洲、三里下鳥鼠洲、六里王爺宮莊、四里五房洲莊、三里東港街、四里崙仔頂、五里塭尾、五里蘆竹塭、七里下寮、五里枋寮、五里率芒溪:綜計六十二里,入恆春縣界。
●嘉義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嘉義縣輿圖說略
嘉義,在府治東北一百里,為臺南北之要衝。舊治曰諸羅,在佳里興保;康熙四十年,移駐今地。林爽文之亂,臺灣廳、縣相繼淪陷,諸羅被困逾年。民間絕食,賊濟以米,不受;卒賴以全。高宗純皇帝以縣民守「效死勿去」之義,特詔改諸羅為嘉義縣。
邑境田疇交錯,形勢與彰化埒。自南至北,蜿蜓百餘里。又分內外二路,皆稱孔道:自曾文溪歷茅港尾、下茄冬迤東北至縣城,涉牛椆溪、打貓塘、他里霧而之虎尾溪者,為內路;外路則沿曾文溪而出蕭壠、麻豆曆鹽水港、笨港、南港、新港逶迤北轉而達虎尾溪者,須遵歷海壖。
縣東南七十里,與臺邑交界,曰大武隴;設巡檢一員。東北四十里,曰斗六門;設縣丞一員,分資治理。
邑有火山者,在迤東四十里。常有燄上騰,或云磺氣所凝聚,故下瀦溫泉。
又有阿里山,在火山之東,勢甚遼闊。中處歸化生番,素稱馴順。
海口之在邑北者,日笨港,駐縣丞;南曰鹽水港,即佳里興,駐巡檢。而布袋嘴、猴樹港介其間,惟布袋嘴較深,巨舟可入。曾文、急水、八槳、牛稠、虎尾諸溪源出內山,夏秋時雨沱滂,往來病涉,亦人力難施也。
縣東北溝渠布列,水利流通。
物產,五榖外,果實最繁;竹筍、藷蕷、檳榔、藤、苧,皆利民生;固採風者所不廢也。
附錄道里
縣治往郡城路程:出西門五里鴿溪寮、七里水堀頭街、七里北屹、四里後壁寮、七里下茄冬、五里茄冬仔、五里仙草寮、五里火燒店、八里竹仔腳、七里茅港尾、七里坎頂、二里曾文溪:綜計六十九里,入臺灣縣界。
縣治往彰化縣路程:出北門五里牛椆溪、八里打貓街、三里虎尾寮、四里大莆林、五里興化店、五里他里霧、五里松仔腳、七里虎尾溪、渡溪二里:綜計四十四里,入彰化縣界。
縣治往斗六門路程:三十里他里霧、四里甲寮、四里九老爺、二里斗六門:綜計四十里。
●彰化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彰化縣輿圖說略
彰化,舊隸諸羅;負山臨海,宅中居要。設縣於雍正元年。距郡城二百一十里。地皆坦夷可耕。
邑南行,歷二抱竹莊、東螺街至莿桐巷者,為抵嘉義之通衢;北行,歷大肚街、沙轆塘、寓鰲、菁埔墘至大甲者,為抵淡水之通衢。
南投街,在邑之東南四十里,為埔里六社出入之途。乾隆二十四年,設縣丞;今議歸鹿港,改設巡檢。邑東北二十里,曰犁頭店街;亦分設巡檢一員。犁頭店附近捒東保,沃野數十里,最居形勝。邑東南、東北皆通埔里六社;語詳六社「說略」中。
溪流之著者,曰虎尾、曰寶斗,在邑之南;曰大肚、曰大甲,在邑之北。均發源內山,流入於海。大甲溪底多怪石,春冬水平可涉;夏秋驟漲,波濤洶湧,行人裹足,稱天險焉。其餘海口,曰麥寮、曰番挖、曰鹿港、曰福安、曰梧棲,均沙痕盤曲,巨舟難攏,洋船罕到。梧棲口外,有五條沙者,舟行尤易擱淺。鹿港最為繁庶,商賈輻輳,昔駐同知;其對渡為泉之蚶江,海程之近無踰此者。
境內物產豐饒,溝洫之利最溥。惟是地廣民強,海外素稱難治。
縣城無險足守,築於平陸。又有八卦山,在城外東北隅,俯瞰全城,不得地利;且幅員遼闊,控馭難周。後有議者,其必如淡水分治,以鹿港、捒東為建城之所。姑存其說,以俟後來。
附錄道里
縣治往嘉義縣路程:出南門四里口莊、四里茄冬莊、五里燕霧莊、七里二抱竹莊、七里挖仔莊、八里寶斗街、八里潮陽厝、七里樹仔腳、五里莿桐巷,五里虎尾溪:綜計六十里,入嘉義縣界。
縣治往新竹縣路程:出北門五里茄冬腳、七里大肚街、八里龍目井、七里沙轆街、八里牛罵頭、七里青埔墘,三里大甲溪、渡溪五里:綜計五十里,入新竹縣界。
縣治往南投路程:出北門五里大竹圍、五里外快官、五里內快官、五里竹林、五里本縣莊、五里月眉莊、五里營盤口、五里南投莊:綜計四十里。
縣治往鹿港路程:出西門三里三塊厝、五里馬鳴山、六里半路莊、六里鹿港、十里至海:綜計三十里。
●新竹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新竹縣輿圖說略
臺北分治,亦天時、人事所迫,不容已者也。淡水廳舊轄,延袤三百四十餘里,視內地實四、五百里,控制何以能周?議始於光緒元年;越四年、歲己卯,乃設官析土焉。自大甲溪以北至頭重溪、土牛溝以南為縣轄;即廳城為縣城,廨舍倉庫無易。邑〔治〕情形,大約與淡水同:內負崇山,外臨大海。
大甲溪與彰化共,見彰化縣「說略」中;濱溪設大甲巡檢。其餘溪港十餘,而以吞霄、後壟、中港、香山之源流為最長;惟水淺難泊巨舟,故必以滬尾、雞籠通互易焉。
邑東南五十餘里,曰牛斗山;出產礦油,現議開採。
境內土地肥饒,廣輸沃衍;藍鼎元「平臺紀略」稱『竹塹埔有良田數千頃』,歷二百年益著其盛矣。
附錄道里
縣治往彰化縣路程:出西門五里牛埔莊、三里香山塘、四里下寮、三里鹽水港、五里老衢崎、五里中港街、十里山仔頂、五里後壟街、五里烏眉巷、五里白沙墩、十里吞霄街、八里宛里街、二里房里街、十里大甲街、五里大甲溪:綜計八十五里,入彰化縣界。
縣治往淡水縣路程:出北門五里舊社、三里新社、五里鳳山崎、十里大湖口街、四里四腳亭、六里崩坡、五里楊梅壢、五里頭重溪、二里土牛溝:綜計四十五里,入淡水縣界。
●淡水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淡水縣輿圖說略
臺灣富庶,以淡北稱最。鄭氏以前,未之聞;康熙中,既入版圖,猶隸彰化。雍正九年,分設淡水同知,治以大甲溪以北。二百年來,聲明文物甲於全臺。先是同治十年,同知陳培桂徇廳民之請,有『增設學額,請陞直隸州』之議,未及行;開山撫番事起,乃推原其意,議於北路裁淡水同知、噶瑪蘭通判,建臺北府一,轄以三縣:曰淡水、曰新竹、曰宜蘭,一廳:曰雞籠,通判兼理煤務。
淡水實為附郭之邑,治於艋舺。劃中壢以上至頭重溪、土牛溝,為淡、新交界;三貂溪以北,仍交宜蘭縣界。
艋舺當雞籠,龜崙兩山之間,沃壤平原,溪流環抱。西至海口三十里,直達八里坌、滬尾兩口,並有觀音、大屯山以為屏障,且與省城五虎門遙對,非特淡、蘭扼要之區,實為全臺北門之管〔鑰〕也。
中壢、茄冬、南坎、磺溪諸小港外,八里坌昔通今塞;滬尾在邑治迤北三十里,又折東六十里曰雞籠。滬尾盛潮約深一丈五、六尺、雞籠過之;近皆為互市之地。
距離雞籠十二里,曰八斗;實為產煤奧區。今招洋匠濬煤井,倣西法以行之。又有硫礦產於金包里、冷水窟、大磺山、北投等處,距艋舺近或二、三十里,遠或四、五十里,皆屬利源。
臺洋風■〈日凡〉靡常,惟雞籠四時可泊輪船。放洋歷六時許,可抵花蓮港;達後山者,以此為便途。
近治十二里有新莊縣丞,今議裁。
物產:煤為巨宗;茶亦利溥,實始教種於同治初間。靛青、樟腦、糖蔗之屬尤多。
邇來風氣日闢,百廢具興,居然成一都會也。
附錄道里
縣治往新竹縣路程:出南門十二里新莊、五里坡角莊、十里龜崙嶺、十里桃仔園、十里崁仔腳、五里中壢新街、三里中壢溪、十里土牛溝:綜計六十五里,入新竹縣界。
縣治往宜蘭縣路程:出東門十二里錫口、八里南港仔、七里水返腳、八里五堵、五里七堵莊、三里八堵莊、九里暖暖街、二十里三爪仔莊,五里苧仔潭,三里龍潭堵、十五里三貂嶺、二十五里三貂溪:綜計一百二十里,入宜蘭縣界。
●宜蘭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宜蘭縣輿圖說略
宜蘭縣,本噶瑪蘭舊地;去臺北府治陸程一百九十里;迤東而南,僻處山後。初名蛤仔難,金築周鐘瑄作「諸羅縣志」,始見紀載。乾隆中,有漳民吳沙以墾務雄長其地,從之者眾。嘉慶十五年,歸入版圖;設通判一員,專理民事。維時百務草創,隘寮、橋渡,因地勢而布置;村莊、里保,就番語而譯成。同治十三年,開山撫番議起,廳改為縣,名曰宜蘭。
邑治東面海,西負山,北界三貂溪,南逮蘇澳。
自三貂溪、遠望坑至草嶺西北,林深菁密,最稱險阻。過嶺為大里簡,東望海波洶湧,萬水朝東。東北隅三十里海中浮嶼,曰龜山;有居民,置屯守。草領迤東,山若屏障。海濱大石嶙峋,中設一關,曰北關;設於蘇澳者,曰南關:屹立兩稱門戶。
蘇澳口水深四、五丈,可泊輪船;惟防礁石。南風、北風二澳,又為蘇澳之門戶;南風,今置戍防。
泖鼻山在三貂溪口,形同象鼻;長十餘丈,直插入海。旁有小澳,曰琉球澳;礁險,不容泊舟。
頭圍在邑東北三十里,設縣丞。羅東在邑東南二十里,設巡檢;今議裁。
自頭圍歷大坪林以達梘尾街至艋舺者,為旁徑,約程一百餘里,較為便捷。
生番聚處多在西南諸山;向設隘寮二十餘處以防之。
蘇澳五里亭以南,為後山首途;以其地險,少人行也,改由海道直抵花蓮港登陸。
海口之著者,曰三貂溪,又名下雙溪,為淡、蘭交界之所;曰草嶺腳溪、曰大溪、曰烏石港溪、曰濁水溪、曰馬賽溪、曰大東澳,皆發源於山,流歸於海。
臺灣精華聚於北路,蘭雖一隅,膏壤充溢,風氣日開,洵扶輿磅礴之氣之有所發洩也。
附錄道里
縣治往淡水縣路程:出北門二里新莊、八里四圍、五里礁溪、十里二圍、五里頭圍、五里烏石港、五里北關、四里硬坊、五里大溪、七里番薯寮、五里大里簡、五里草嶺腳、十里草嶺頭、四里草嶺仔、四里牡丹坑、四里遠望坑、五里三貂溪:綜計九十三里,入淡水縣界。
縣治往後山路程:出南門三里民壯圍、七里奇立坂、五里溪洲渡、五里羅東街、六里利澤簡、六里猴猴莊,三里馬賽港、五里冬瓜山、十里蘇澳:綜計五十里,入後山界。
縣治自頭圍山路往淡水路程:三十里頭圍、十里樟林崙、十(原文一)里銃櫃、七里虎尾寮潭、七里大粗坑、四里崙仔洋、三里石亭、六里枋仔林、三里深坑渡、六里樟腳、三里六張犁、六里梘尾街、八里艋舺:綜計一百三里。
●恆春縣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恆春縣輿圖說略
臺南闢土,蓋肇始於光緒元年。今兩江總督沈公葆楨奉命巡臺時,海防戒嚴,亟求邊備,知鳳山枋寮以南尚八十里,置之甌脫非宜,倡建一縣,名曰恆春;廷議報可。於是相度陰陽,經畫久遠,實維琅𤩝之猴洞山形環抱,中豁平原,堪建城池;而開山撫番,亦自南路始矣。今劃率芒溪以北與鳳山縣接壤,而東、西、南三面皆濱海。
自率芒溪歷嘉鹿塘、南勢湖、枋山頭、莿桐腳、楓港、尖山而至車城,計程六十里。車城者,昔為福文襄駐師之所;以木為城,今改土堡,距縣城十五里。
自縣城東越射麻里、萬里得、高士佛、八窯灣,計七十八里而至牡丹灣;又二十七里,至阿郎壹溪;又一百零八里,至卑南覓。卑南覓者,周圍數十里,番社鱗比,歸化最早。康熙、乾隆中,大軍平朱一貴、林爽文,番酋負弩前驅,曾受銀牌、文服之賜;至今藏之。移駐同知,專理番務;設塾訓番書經,有成誦者。
而卑南之途,又凡三出:其闢自通判鮑復康者,自楓港、射不力、圓山、雙溪口、大雲頂、魯木鹿、阿郎壹而至者,計程二百三十六里;又自鳳山縣之下淡水歷射寮、南崑崙、大烏萬而至者,計程二百十四里,總兵張其光所闢也;又自下淡水歷赤山、崑崙坳、諸也葛而至者,計程一百七十五里,同知袁聞柝所闢也。今以恆春出射麻里者為通衢,而於萬里得、高士佛、牡丹灣各設郵遞。
邑境環海無港澳,大沙灣、大坂埒、後灣、射寮、楓港等處,輪船舺舨視天色平穩可一寄椗。沿海各溪皆淺窄,僅祗小舠出入。如久雨,山水暴注,則俱不可涉。在山後者,為豬朥束、八窯灣、牡丹灣等溪為著。而鵝巒鼻為海途轉捩,下有暗礁,最稱天險;洋船往往失事。今倣西洋塔燈照海之法,設瞭望以便行人。
邑境山多地窄,由鵝巒鼻至楓港,時有山風壓船,名曰落山風;舟行遇之,輒遭傾覆。過楓港,則無虞此矣。
陸則以獅頭山、尖山、龜山、大坪頂、馬鞍山為扼要。番社向有上十八、下十八之分,今可紀者五十有八。又卑南番社,四十有六。而牡丹、龜文,實搆外釁;獅頭、率芒,曾示兵威。粵莊、閩莊之雜處於番社者,又不啻四、五十;均有頭人可資號召。番性視北路為馴。惟是山多田少,謀食維艱;而傍山宜植茶、棉、雜糧,長民者以次第教導之。
邑治無水利,近自城西至射寮港築壩蓄水,以通運道而灌民田;庶幾成聚成都,荒服皆稱樂土矣。
附紅頭嶼、火燒嶼
紅頭嶼,在恆春縣東八十里。孤懸荒島,番族穴居;不諳耕稼,以蒔雜糧、捕魚、牧養為生。樹多椰實;有雞、羊、豕,無他畜。形狀無異臺番,性最馴良。牧羊於山,翦耳為誌,無爭奪詐虞之習。民人貿易至其地者攜火槍,知其能傷人也,輒望望然去之。語音有與大西洋相似者,實莫測其所由。地勢周圍六十餘里,山有高至五、六十丈者。社居凡七,散列四隅;男女大小不及千丁。光緒三年,前恆春縣周有基、船政藝生游學詩、汪喬年偕履其地,歸述其所見如此。
又有火燒嶼者,橫直二十餘里,與紅頭嶼並峙。水程距卑南六十里。有居民五百餘丁。商船避風,間有至其地者。
附錄道里
率芒溪至恆春路程:四里嘉鹿塘、六里南勢湖、七里枋山、三里莿桐腳、十二里楓港、十五里柴寮、十八里車城、十五里恆春:綜計八十里。
恆春由楓港至卑南路程:四十八里楓港、十里射不力、十里圓山下、五里雙溪口、十里武吉山、十里大雲頂、十五里英華嶺、十里魯木鹿山、十里阿郎壹溪、十里巴郎衛、十里大烏萬、十里干仔闢、二十里干仔崙、十三里大貓里、二十五里知本、二十里卑南寶桑:綜計二百三十六里。
恆春由射麻里至卑南路程:出東門十三里射麻里、二十里萬里得、二十里八窯灣、二十五里牡丹灣、二十七里阿郎壹溪、餘同前:綜計二百十三里。
恒山縣下淡水由赤山往卑南路程:十二里赤山、十五里雙溪口、五里內社、十五里崑崙坳、十里大石巖、四十里諸也葛、二十里干仔崙、十三里大貓里、四十五里卑南:綜計一百七十五里。
鳳山縣下淡水由射寮往卑南路程:三十里射寮、八里半紅泥嘴、十六里立里社、八里半南崑崙、二十里古阿崙、二十三里春望岩、十里大烏萬溪口、四十三里大貓里、四十五里卑南:綜計二百十四里。
附錄番社
琅𤩝上十八社:
內龜文社、外龜文社、中文社、內獅頭社(今更名內永化社)、外獅頭社(今更名外永化社)、麻裏巴社、中心崙社、草山社(今更名永安社)、竹坑社(今更名永平社)、阿栽米息社、周武濫社、近阿煙社、馬來藕社、大干仔笠社、本武社(今更名永福社)、大加之來社、霧里壹社、阿郎壹社。
琅𤩝下十八社(今添兩社):
豬朥束社、蚊率社、龜仔甪社(內有三社)、牡丹社(內附爾乃中心崙社)、高士佛社、加之來社、八姑甪阿眉社、射麻裏社、四林格社、八窯社、竹社、上快社、下快社、射不力社(內有五社)、射麻裏阿眉大社、萬里得阿眉社、八窯阿眉社、羅佛阿眉社、麻仔社(內有山頂、山腳之分)、龍鑾社。
附近枋藔七社:
率芒社(今更名知法社)、南屏社、心麻社、沙那谷社、武吉社、大籠坳社、吧郎社。
附近赤山射藔十三社:
本社地(即糞箕社)、望阿立上社、望阿立下社、割肉社、陳阿修社、內社、七家陳社、昆崙坳社、北力力社、董的社、立里社、排力社(即拜律社)、古阿崙社。
卑南覓四十六社:
已詳後山「說略」中。
●澎湖廳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澎湖廳輿圖說略
澎湖,距府治一百七十五里、省會六百七十三里(舊云距府二百四十里、省九百六十里;今輪船用量水表量測得實);名初見「宋史」。相傳隋開皇中,虎賁陳稜曾略其地;是隋時知有澎湖。舊云三十六島,實則有名目可紀者五十有五。元末設巡司,明初旋廢,移民墟地,棄逋藪者又數百年。鄭氏竊據,設安撫司。國朝康熙二十二年始入版圖;隸臺灣縣,設巡檢一員。雍正五年,改設通判,兼海防事。
地四面濱海,居民以捕魚為生;不產五榖,糧食惟恃臺地接濟:海外瘠土也。
康熙末朱一貴之亂,全臺淪沒,惟澎湖獨存。嗣用兵七日平臺,廷議以澎湖克而鄭氏降、澎湖存而全臺復,疑臺灣形勢在澎,擬移總兵駐其地;時漳浦藍鼎元方佐其族兄廷珍幕,亟上書論止之。實則澎雖不必為全臺控制,而臺、廈之衝有此天成屹鎮,設屯重兵、豐糗糒,彼縱橫海上者又安能越澎湖飛渡而絕無所顧忌耶?
就澎形勢,各島環列,中開一澳,可泊巨艘數十,出入不必候潮;臺洋夏秋風濤洶湧,不能泊船,輒於此寄椗焉。外有西嶼為屏蔽,內有新城、龜山、蛇山(又名蒔里)相犄角。今於新城、龜山築砲臺,更得扼吭當關之勢;無事時以之息避風濤,有事時以之往來策應。王公設險,誠無踰此者。
附錄島嶼道里
廳南十二嶼:虎井嶼距廳治三十六里,桶盤嶼十二里,金雞嶼七十里,船路嶼六十五里,沙狗嶼、馬鞍嶼並七十里,船帆嶼六十六里,南鐵砧嶼、頭巾嶼並六十九里,鐘仔嶼八十五里,南嶼(即大嶼)一百里,八罩嶼六十六里。
廳東南五嶼:東嶼坪、西嶼坪距廳治七十里,鋤頭增九十九里,西吉嶼九十八里,東吉嶼一百二里。
廳東六嶼:陰嶼距廳治三十里,陽嶼三十五里,香爐嶼三十里,雞膳嶼三十五里,鼓架嶼二十里,椗釣嶼四十五里。
廳東北七嶼:長岸礁(即奎壁嶼)、員貝嶼距廳治並十九里,雁晴嶼十二里,籃笨嶼、屈爪嶼並三十里,鳥嶼三十四里,白沙嶼四十五里。
廳北八嶼:大倉嶼距廳治十八里,涼傘嶼十三里,中墩嶼二十里,北山嶼二十四里,金嶼三十五里,險礁、土地公嶼並四十里,吉貝嶼七十五里。
廳西北六嶼:大烈嶼、小烈嶼距廳治並三十一里,空殼嶼三十六里,北鐵砧嶼四十里,姑婆嶼五十里,目嶼六十里。
廳西五嶼:師公嶼距廳治十二里,牛心灣十五里,內外塹二十三里,西嶼二十五里,小門嶼二十三里。
廳西南六嶼:四角仔嶼距廳治十里,雞籠嶼十五里,花嶼六十里,草嶼七十里,大貓嶼、小貓嶼並七十九里。
綜計五十五嶼(原刊「里」字)。
●埔里社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埔里六社輿圖說略
六社者何?曰埔里、曰眉社、曰田頭、曰水社、曰審鹿、曰貓蘭;而以埔里為著。紀埔社者,見黃叔璥(原刊「琳」字)「番俗六考」、鄧傳安「蠡測彙鈔、某氏「埔里社紀略」,而以姚瑩之「石甫文集」為詳;實則非類鑿空,即同耳食。前人奏案,謂六社可墾田一萬二、三千甲者,亦屬躗言。事非目見耳聞,不足以傳信也。
今上御極之年,海防戒嚴,開山議起。臺灣鎮總兵官吳光亮適略兵中路,爰有招撫埔里六社之請。於是詢謀僉同,啟之闢之、攘之剔之,而六社之程途、戶籍、土地、物產、利害、興革,乃可得而詳。問其程之所由者凡四:出彰化城,迤北歷葫蘆墩、社寮角,踰抽藤山、草龍岡,渡北港溪而至者,夏秋盛漲,徒涉為艱;計程百二十里。出縣城,迤東歷北投塘、九芎林、龜仔頭而至者,亦百十餘里。又出縣城至南投塘;南投者,有縣丞,今議移諸鹿港。自南投歷哮貓、踰大崙山而至審鹿者,百里而遙;是為新闢之途。以上,皆不經由水社。水社者,藍鼎元「東征集」所謂水沙連也。實則水沙連附近集集街,在六社以外,崑連林圯埔,有路可達後山璞石閣,詳後山「圖說」中。若道光中劉制府所巡歷及各家記載所指,則出是集集街為多。其程自集集街十里至風谾口,嶺不甚峻,今建碉堡,置戍守。又十里為土地公安嶺,稍峻削,下嶺十里至頭社。又十里,至水社。水社中有日月潭,長約十里,廣一、二里,周圍二十餘里。潭心突起一島,曰珠子嶼。山川秀異,鹿洲比之武陵桃源者是也。又五里,至貓蘭社。又五里,至新城;即審鹿社。又十里,至白葉領。又十里,至埔社之大埔城。
地勢,以土地公安嶺、大崙山有險可守。頭社、水社、貓蘭、審鹿尚窄;惟埔里平原三十餘里。
迤北過溪,為眉社;平原盡處,豁露高山,為北港生番出沒之所,人咸憚之。稽其戶籍:曰化番,即向居六社歸化者,今僅二百餘人;曰屯番,自道光年〔間〕始徙入埔、眉兩社者,今有六千餘人。屯番中又有散毛番者,約千餘人。此外,尚有北港番、掉番、巒番、丹番,皆居高山。掉番、巒番、丹番性尚馴良,惟北港族類甚繁,兇殘嗜殺。其地直接後山,不可窮究。漢民在六社耕墾者,有二千七百餘人;內粵籍百數十人,餘俱閩籍。綜計六社土地,已開墾者為田二千餘甲;稻榖每年有一收者、有兩收者。未墾亦三之一。
物產:樟腦以外,惟茶為多;惜栽蒔、焙製之法未諳,致非佳品。
若夫利害之應興革者,一籌水利:番民農事多不講求,今增濬溝渠三道,溪北近水源者悉導引之。一闢曠土:荒地成片段者,就近招徠開墾之。一清瘴毒:風谾口、大崙頂古木參天,陰尤繁翳;概芟夷之,而兇番亦不致藏匿為患。一屏匪跡:萑苻不逞,數十年視為淵藪者,廊清而蕩滌之。一廣利源:山場隙地可栽植雜糧、茶子者,咸令栽植之。有民尤不可無官,始奏請以向駐鹿港之北路理番同知改為中路撫民理番同知,就大埔城建造城垣衙署;有養尤不可無教,又設義塾二十餘所分列各社,官出資而紳為董率。是皆經營草創,特附載其規模大略如此。
附錄道里
彰化縣由集集街往埔社路程:出東門四十里南投街、二十里集集街、十里風谾口、十里土地公安嶺、十里頭社、十里水社、五里貓蘭社、五里審鹿社(即新城)、十里白葉嶺、十里大埔城:綜計一百三十里。
彰北縣由哮貓往埔社路程:出東門四十里南投街、八里都莊、十里中寮、四里米崙灣、三里哮貓、五里溪底、四里二尖山、八里大崙山、八里鹿寮坑、十里茅埔、二里頭股、三里新城、餘同上:綜計一百二十五里。
彰化縣由北投往埔社路程:出北門三里牛椆仔、二十七里北投、二十里九芎林、六十里大埔城:綜計一百一十里。
彰化縣由葫蘆墩往埔社路程:出北門三里牛椆仔、七里渡船頭、四里楓樹腳、六里犁頭店、七里石牌莊、三里四張犁街、十里葫蘆墩、十里石岡仔、十里水底寮、四十里北港、二十里大埔城:綜計一百二十里。
●後山總圖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圖表,故省略,詳細內容請參見版面文件)
●後山輿圖說略
臺灣向第有三縣,彰化、淡水皆係後闢。自嘉慶中,噶瑪蘭設官,且窮及山後矣;而南路琅𤩝、卑南覓雖見紀載,皆託傳聞。今則自卑南以逮蘇澳,拔木通道,數百里窮髮儋耳之民,咸得沐浴王化;則自光緒紀元之開山撫番始,而輿圖始可得而志也。
後山自蘇澳以南至得其黎百四十里,峭壁崚嶒,難通輿馬;且無可耕之地。中亙東澳、大南澳、大濁水、大小清水五溪,水險莫施舟楫。得其黎至新城、岐萊六十里,稍得平土;然荒榛灌莽,磽確為多。岐萊歷花蓮港、吳全城、大巴籠、周塱社而至水尾得所謂秀孤巒者(又名泗波瀾),計程百五十里;地盡膏腴。由水尾東至沿海大港、西至璞石閣而曆平埔大莊、石牌以達卑南百五十里,亦多腴壤。卑南至恆春二百餘里,則皆瘠區。其間如巴朗衛、八窯灣、牡丹灣等處,尚可開墾。此則山後大略情形也。
濱海六百餘里,惟花蓮港、成廣澳可泊輪船;而皆風■〈日凡〉靡常,沙礁紛錯,往還匪易,民船更不能以時至也。若由中權以達前山,則自璞石閣抵彰化縣之林圯埔者,計程二百六十餘里。
番社之在大南澳者,曰斗史五社;大濁水以北依山之番,統名曰大魯閣,凡八社;岐萊平埔之番,居鯉浪溪北者,統名曰加禮宛,凡六社;鯉浪溪南者,統名曰南勢,凡七社;居秀孤巒者,凡二十四社;璞石閣平埔,八社;成廣澳沿海,八社;成廣澳南,阿眉八社;卑南覓番社之可紀者、四十有六。此外,如木瓜番、丹番、巒番、棍番,俱處高山,社名不一;或撫、或否,尚難悉數。平地之番,稍知耕種;處深山者憔事遊獵,與平地番世仇,兇殘嗜殺。番性大概然也。
惟經營籌劃,匪旦夕間事。在事者頻年苦於疾疫,所冀人煙盛而瘴氣開;井疆土、聚人民、坏城郭。議者謂區其地可得一府三縣,固有待於後來也。
附錄道里
後山自蘇澳往卑南路程:二十里東澳、三十里大南澳、三十五里大濁水、二十五里大清水、三十五里得其黎、十里新城、五十里岐萊花蓮港、二十里吳全城、三十九里大巴籠、二十二里周塱社、二十二里秀孤巒水尾、三十里璞石閣、十二里平埔莊、十二里石牌莊、四十五里卑南草寮、五十里卑南寶桑:綜計四百五十八里。
水尾往大港口沿海達卑南路程:十八里分水嶺、二十二里貓公社、二十四里大港口、十五里水母丁、二十里彭子存、二十里成廣澳、三十里郎仔郎溪、三十里都巒社、三十里卑南溪、十里卑南寶桑:綜計二百十九里。
璞石閣往彰化縣林圯埔路程:四十里打淋社、三十一里雷風洞、十三里雅托、十二里大崙溪底、四里粗樹腳、五里雙峰仞、五里架札、十三里八母坑、十三里八同關、十八里鐵門洞、十里陳坑、五里東埔坑頭、七里霜山橫排、三里東埔社心、十一里合水、八里南仔腳蔓、五里頭社仔坪、五里紅魁頭、八里茅埔、十四里平溪、四里鳳凰山麓、三里頂城、四里大水窟、七里大坪頂、十七里林圯埔:綜計二百六十五里。
附錄番社
斗史五社:
斗史武達、斗史麻達簡、斗史實紀律、斗史麼哥老輝(闕一)。
大魯閣八社:
九宛、實仔眼、龜汝、汝沙、符吻、崙頂、實空、實仔八眼。
加禮宛六社:
加禮宛、竹仔林、武暖、七結仔、談仔秉、瑤歌。
南勢七社:
中老耶、飽千、薄薄、斗難(即豆蘭)、七腳川、理劉、脂屘屘(又名集集社;現附八飽千)。
秀孤巒二十四社:
大巴籠社、加露巒社、馬大鞍社(即嗎■〈口橽〉唵)、馬見弄社、則朱芒社、本老安社、貓公社、新社仔社、麻吉蛋社、琅仔山社、阿棉山社、膏肓社、周武洞社、人仔山社、烏漏四物社、無老僧社、奇密社、納納社、烏漏社、大肚偃社、周塱社、加納納社、鳥鴉立社、奇竹社。
璞石閣平埔八社:
丹埔社、滿興社、麻加老社、頭人埔社、黎仔坑社、石牌社、阿老園社(即下勞彎)、梯牛坑社。
成廣澳沿海八社:
水母丁社(即虛烏墩)、大竹湖社、石門坑社、大掃別社、小掃別社、彭仔存社、烏石鼻社、石雨傘社。
成廣澳南阿眉八社:
微沙鹿社、馬老漏社、五律五律社、堵力社、小馬武窟社、大馬武窟社、八里芒噯社、八里芒社。
卑南覓南十五社:
卑南大社、覓仔爻社、知本社、羅打結社、文里甲社、大貓貍社、猴仔林社、干仔崙社、大足高社、察加微社、蛤仔崙社、干仔壁社、大烏萬社、大郎押短社(即大郎坳)、阿勒馬薩社。
卑南覓西二十二社:
呂加罔社、射馬干社、搭琳琳社、實仔什格社、那里八社、大武窟社、大板轆社、大德訖社、馬勞的社、金那里眼社、貓美葛社、八里罔林社、大南社、陳武難社、那泣社、寮滿社、大巴六社、諸也葛社、大里力社、大狡社、二狡社、三狡社。
卑南覓北九社:
北絲鬮社、新那濫社、新武洛社、麻里網社、班鳩社、猴子山社、杞南社、滾滾南社、都巒社。
●跋
火輪鐵艦越西洋七、八萬里而來,中途有可以休息甲兵、修理器具、轉運煤炭水米之屬者,東則有日本,南則有臺灣。故議南洋之防者,莫先於防臺;議台防者,莫先於防澎湖也。
臺、澎孤懸大海之中,岸皆可登,島皆可據;民窮地瘠,捕海為生。傍島岸而居者,約五萬七千餘戶;可民可盜,可良可奸。頻年籍其戶、訊其長、平其爭訟,以時濟其偏災,非市恩邀譽也;欲聯之以情,而思用其力耳。惜俸餘私財不能遍給,且忌者將擠之以去其位也。後之司餉者,倘得分楚軍數營之餉募(原刊「幕」字)壯者而部勒之,復為酌儲糧食、資給鉛藥,訓以忠義、寄以號令,海上警起,相與空岸清島,斷絕接濟;縱鐵甲船堅砲巨,無水無煤,可不戰而制其死命者矣。
同治紀元,琦治軍來臺,繼而待罪知府,督簡砲隊往來後山,迄今越十有餘年。竊謂編漁民以濟水師,足補圖略所未及,豈非防臺、澎之至計哉?至於臺北基隆,山產煤礦,尤利火輪之用;口闊水深,與澎湖馬宮澳等處相亞,泊船避風,籌防誠當首及。然而築砲臺、製水雷、調駐楚粵勇營費已不貲,獨恐患出於防之外耳。
且夫外洋之學,力求實用;測繪游歷,專門名家。嘗見海上兵輸巡查所至,凡潮汐之漲落、沙線之媆硬、水口之淺深、港■〈氵义〉之總散曲直,莫不目驗而手識之;又復至再、至三,至於五六,務詳確精熟而後已。若普國毛將軍者,即其人也。茲所刊圖略,於番社之道里、島嶼之方向,視舊志輿圖較確。凡我同人,校其圖而證其是、辯其偽,一切水口潮汐、港■〈氵义〉沙線以及山原之阨塞、隘口之難易,朝夕稽求,以講戰守之策;此則筱濤方伯所禱祀以求者也。幸勿高閣置之!
光緒五年(歲次己卯)夏、五月,福建遇缺儘先候補道、臺灣府知府,績溪周懋琦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