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獻叢刊·第280種】台湾诗钞
台灣文獻叢刊
【第 280 種】
臺灣詩鈔
.作者:
.原書頁數: 0522 頁
●書籍簡介
第二八○種「臺灣詩鈔」
本書(三冊五二二面三一三、二○○字)分編二十五卷,乃選抄諸家有關台灣史事之詩篇輯成。有關臺灣詩篇,除見已刊各種「方志」及第六四種「臺灣詩乘」(連橫撰)外,另見已刊專集者合共近三十種(書目詳本書「弁言」);其餘未刊專集與零篇,尚不在少數。由於編刊主旨側重於蒐存史料,對於偏具文學價值之詩作難盡收入;因於已刊諸篇以外,選集臺灣史事之詩,作為「補遺」。本書選集原則,以提供兼具史料價值之詩篇為準。凡諷詠臺灣或與臺灣相關之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體詩,均在收羅之列;而於描繪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其輯編方式,係按作者分目;並於每一作者名下,分別綴以略歷。至於分卷,首以時代為先後,次以史事為單元,或參以地區再加劃分;後者如日據時期詩人輩出,又區為臺北、新竹、臺中、臺南及澎湖等卷次。
附錄有二:一、各種未刊詩集序跋;二、「臺灣文獻叢刊」巳刊臺灣詩作索引。
●序號 篇名
1弁言
2臺灣詩鈔目錄
3臺灣詩鈔卷一
4沈光文
5徐孚遠
6廬若騰
7臺灣詩鈔卷二
8查慎行
9汪繼燝
10夏之芳
11吳廷華
12錢琦
13錢大昕
14姚鼐
15臺灣詩鈔卷三
16弘曆
17趙翼
18陳壽祺
19臺灣詩鈔卷四
20阮元
21孫爾準
22查元鼎
23王衢
24陳維英
25楊浚
26臺灣詩鈔卷五
27林豪
28臺灣詩鈔卷六
29張景祈
30陳衍
31李振唐
32陳寶琛
33臺灣詩鈔卷七
34鄭如蘭
35林維朝
36楊克彰
37臺灣詩鈔卷八
38林鶴年
39臺灣詩鈔卷九
40梁成枬
41黃遵憲
42臺灣詩鈔卷十
43吳湯興
44錢振鍠
45臺灣詩鈔卷十一
46吳德功
47鄭鵬雲
48臺灣詩鈔卷十二
49洪繻
50臺灣詩鈔卷十三
51徐莘田
52章炳麟
53江祖著
54臺灣詩鈔卷十四
55梁啟超
56梁令嫻
57臺灣詩鈔卷十五
58釋太虛
59釋志圓
60臺灣詩鈔卷十六
61林景仁
62臺灣詩鈔卷十七
63蘇鏡潭
64莊棣蔭
65吳鍾善
66施景琛
67林崧祁
68沈翊清
69王貽瑄
70臺灣詩鈔卷十八
71胡殿鵬
72臺灣詩鈔卷十九
73賴紹堯
74林資修
75莊嵩
76蔡惠如
77林耀亭
78傅薰南
79莊龍
80呂敦禮
81陳貫
82蔡世賢
83陳懷澄
84陳錫金
85臺灣詩鈔卷二十
86洪以南
87葉煉金
88王少濤
89王夢癡
90李碩卿
91李天民
92趙益山
93臺灣詩鈔卷二十一
94王松
95張漢
96彭鏡泉
97陳薰南
98曾逢時
99黃運和
100鄭永南
101李逸樵
102臺灣詩鈔卷二十二
103陳枕山
104施天鶴
105陳明貴
106楊樹德
107許夢青
108臺灣詩鈔卷二十三
109黃欣
110黃谿泉
111羅秀惠
112陳望增
113謝國文
114謝汝銓
115王漢秋
116臺灣詩鈔卷二十四
117李黃海
118陳梅峰
119陳月樵
120楊爾村
121臺灣詩鈔卷二十五
122施菼
123王冠群
124王榮達
125王寶藏
126劉得生
127朱炳珍
128廖錫恩
129黃鶴
130鄭家珍
131鄭雪汀
132許鐵峰
133許自立
134江庸
135許天奎
136楊雲鵬
137施寄庵
138蔡說劍
139蔡梓材
140李遂初
141附錄一
142婆娑洋集序
143重刻北郭園全集序
144草草草堂吟草小引
145大潛山房詩鈔敘
146師友風義錄序
147師友風義錄自序
148偏遠堂吟草序
149偏遠堂吟草序
150偏遠堂吟草序
151偏遠堂吟草跋
152偏運堂吟草跋
153科山生壙詩集序
154小東山詩存序
155小東山詩存跋
156友竹行窩遺稿序
157書臺灣王隱君友竹詩稿
158友竹行窩遺稿序
159友竹行窩遺稿序
160友竹行窩遺稿序
161厚庵遺草序
162附錄二
163「臺灣文獻叢刊」已刊臺灣詩作索引
●弁言
早在三年以前,「文叢」即計蒐搜編「臺灣詩鈔」一書:嘗於前刊「臺灣詩薈雜文鈔」「(文叢」第二二四種)的「弁言」上,已約略言之。
有關臺灣的詩篇,在各種文獻上所存相當豐富:「文叢」所刊,已極可觀。清代中葉以前的作品,大多散見於各種「方誌」:民十連橫撰著「臺灣詩乘」(「文叢」第六四種),對於古今諸作,收羅有加。至另見於專集者,並有明季時期的沈有容輯「閩海贈言」(第五六種)、錢秉鐙著「藏山閣集選輯」(第二二五種)、徐孚遠著「交行摘稿」(附於第一二三種「徐闇公先生年譜」後)、盧若騰著「島噫詩」(第二四五種)、張煌言著「張蒼水詩文集」(第一四二種)及鄭成功父子著「延平二王遺集」(收於第六七種「鄭成功傳」後)以及入清以後的郁永河著「裨海紀遊」(第四四種——詩文並見)、六十七輯「使署閒情」(第一二二種)、孫元衡著「赤嵌集」(第一○種)、朱仕玠著「小琉球漫誌」(第三種——詩文並見)、弘曆(清高宗)著「御製詩」(見第一○二種「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首)、章甫著「半崧集簡編」(第二○一種)、鄭用錫著「北郭園詩鈔」(第四一種)、劉冢謀著「海音詩」(收入第二八種「臺灣雜詠合刻」)、林占梅著「潛園琴餘草簡編」(第二○二種)、陳肇興著「陶村詩稿」(第一四四種)、王凱泰等合著「臺灣雜詠合刻」(見前)、施士洁著「後蘇龕合集」(第二一五種)、易順鼎著「魂南集」(收入第二一二種「魂南記」中)、不著撰人著「哀臺灣箋釋」(第一○○種)、丘逢甲著「嶺雲海日樓詩鈔」(第七○種)、王松著「滄海遺民賸稿」(第五○種)、許南英著「窺園留草」(第一四七種)、林朝崧著「無悶草堂詩存」(第七二種)、連橫著「劍花室詩集」(第九四種)及傅錫祺等著「櫟社第一集」(附於第一七○種「櫟社沿革志略」後)等,合共將近三十種。其餘未刊專集與零篇,自更不在少數。惟「文叢」編刊主旨,原側重於蒐存史料;對於偏具文學價值的詩作,實難盡行入枚。因在已刊諸編以外,選集有關臺灣史事之詩,作為「補遺」。
本書選集范圍,要以提供兼具史料價值的詩篇為準。換言之,舉凡諷詠臺灣或與台灣相關的史事、地理、人文、俗尚等古今體詩,均在收羅之列;而對於描繪民生疾苦之作,尤三致意。偶或以詩存入,即所作與臺灣無涉,亦間采之——例如台南詩人胡殿鵬(南溟),其才情橫溢,一時無兩;雖所詠或無與臺灣,間亦選錄。要之,所收原以「以詩存事」為主。然人為歷史的主體,「存人」亦即「存事」;縱有所超軼,當非謂過。此外,凡在「文叢」已刊之作,力避重複。但此所指,祗限於詩篇而非作者其人。例如沈光文、徐孚遠、盧若騰、夏之芳、吳廷華、錢琦、弘曆以及王松等已有作品分見於各種「方志」或專集,但仍錄有其詩;蓋所錄者為增補其前所未見之作,並非重出。至間有彼此互見之章,要亦由於字句略有異同或別有其故。如夏之芳「臺灣雜詠」二十二首內有四首已見「范志」(「文叢」第七四種」)所刊「臺灣巡行詩」,即為一例;蓋「范志」均已略去「自註」,讀此可補其缺失。
本書輯編方式,系按作者分目。至次序的排比,約依時代之先後。因便為分冊裝訂,並有卷次之區分。且於每一作者名下,分別綴以略歷;凡遇有已刊或互見之作,亦附加說明。至所集諸作,或出自專集,或見於期刊;或得諸手稿,或錄自鈔本:其出處未及逐一註明。而在期刊方面,要以出於連橫編「臺灣詩薈」為多。全書間有疑誤字句,惜未得底本或善本,無從校正,深引為憾!書末,另加附錄兩種。在蒐編這本「詩鈔」同時,並得有各種詩集的序跋多篇。各種詩集既難盡行收入刊行,因將所得諸文,彙作附錄之一。「詩鈔」僅屬有關臺灣詩作的「補遺」之編,為便利讀者得窺「文叢」已刊詩作之全,因加編「臺灣文獻叢刊已刊臺灣詩作索引」,列為附錄之二。
本書蒐編雖斷續將及四年,由於種種牽制,未能一如預期之完美。將來如續有所得,當另謀續補。還祈方家,多予指正。
至書中林豪、林鶴年兩人諸作,系承陳漢光先生提供;附此志謝。(吳幅員)
●臺灣詩鈔目錄
卷一
沈光文……………………………………………………………………………………(一)
徐孚遠……………………………………………………………………………………(五)
盧若騰…………………………………………………………………………………(一六)
卷二
查慎行…………………………………………………………………………………(二七)
汪繼燝…………………………………………………………………………………(二八)
夏之芳…………………………………………………………………………………(二八)
吳廷華…………………………………………………………………………………(三二)
錢琦……………………………………………………………………………………(三三)
錢大昕…………………………………………………………………………………(三五)
姚鼐……………………………………………………………………………………(三五)
卷三
弘曆……………………………………………………………………………………(三九)
趙翼……………………………………………………………………………………(五一)
陳壽祺…………………………………………………………………………………(五五)
卷四
阮元……………………………………………………………………………………(六一)
孫爾準…………………………………………………………………………………(六二)
查元鼎…………………………………………………………………………………(六四)
王衢……………………………………………………………………………………(七三)
陳維英…………………………………………………………………………………(七四)
楊淩……………………………………………………………………………………(七八)
卷五
林豪……………………………………………………………………………………(八七)
卷六
張景祈………………………………………………………………………………(一二九)
陳衍…………………………………………………………………………………(一三二)
李振棠………………………………………………………………………………(一三五)
陳寶琛………………………………………………………………………………(一三六)
卷七
鄭如蘭………………………………………………………………………………(一三九)
林維朝………………………………………………………………………………(一四二)
楊克彰………………………………………………………………………………(一四三)
卷八
林鶴年………………………………………………………………………………(一四五)
卷九
梁成枬………………………………………………………………………………(一六七)
黃遵憲………………………………………………………………………………(一八一)
卷十
吳湯興………………………………………………………………………………(一八三)
錢振鍠………………………………………………………………………………(一八三)
卷十一
吳德功………………………………………………………………………………(一八五)
鄭鵬雲………………………………………………………………………………(一九九)
卷十二
洪繻…………………………………………………………………………………(二○一)
卷十三
徐莘田………………………………………………………………………………(二三一)
章炳麟………………………………………………………………………………(二三六)
江祖著………………………………………………………………………………(二三七)
卷十四
梁啟超………………………………………………………………………………(二三九)
梁令嫻………………………………………………………………………………(二六○)
卷十五
釋太虛………………………………………………………………………………(二六一)
釋志圓………………………………………………………………………………(二六二)
卷十六
林景仁………………………………………………………………………………(二六五)
卷十七
蘇鏡潭………………………………………………………………………………(三一九)
莊棠蔭………………………………………………………………………………(三三七)
吳鍾善………………………………………………………………………………(三四三)
施景琛………………………………………………………………………………(三四五)
林崧祁………………………………………………………………………………(三四五)
沈翊清………………………………………………………………………………(三四六)
王貽瑄………………………………………………………………………………(三四七)
卷十八
胡殿鵬………………………………………………………………………………(三四九)
卷十九
賴紹堯………………………………………………………………………………(三六九)
林資修………………………………………………………………………………(三七○)
莊嵩…………………………………………………………………………………(三七八)
蔡惠如………………………………………………………………………………(三八三)
林耀亭………………………………………………………………………………(三八四)
傅薰南………………………………………………………………………………(三八五)
莊龍…………………………………………………………………………………(三八五)
呂敦禮………………………………………………………………………………(三八八)
陳貫…………………………………………………………………………………(三九○)
蔡世賢………………………………………………………………………………(三九○)
陳懷澄………………………………………………………………………………(三九一)
陳錫金………………………………………………………………………………(三九一)
卷二十
洪以南………………………………………………………………………………(三九三)
葉鍊金………………………………………………………………………………(三九三)
王少濤………………………………………………………………………………(三九四)
王夢癡………………………………………………………………………………(三九五)
李石卿………………………………………………………………………………(三九六)
李天民………………………………………………………………………………(三九七)
趙益山………………………………………………………………………………(三九八)
卷二十一
王松…………………………………………………………………………………(三九九)
張漢…………………………………………………………………………………(四○三)
彭鏡泉………………………………………………………………………………(四○五)
陳薰南………………………………………………………………………………(四○六)
曾逢時………………………………………………………………………………(四○六)
黃運和………………………………………………………………………………(四○七)
鄭永南………………………………………………………………………………(四○七)
李逸樵………………………………………………………………………………(四○八)
卷二十二
陳枕山………………………………………………………………………………(四○九)
施天鶴………………………………………………………………………………(四一○)
陳明貴………………………………………………………………………………(四一一)
楊樹德………………………………………………………………………………(四一二)
許夢青………………………………………………………………………………(四一五)
卷二十三
黃欣…………………………………………………………………………………(四一九)
黃溪泉………………………………………………………………………………(四二三)
羅秀惠………………………………………………………………………………(四二三)
陳望增………………………………………………………………………………(四二五)
謝國文………………………………………………………………………………(四二五)
謝汝銓………………………………………………………………………………(四二六)
王漢秋………………………………………………………………………………(四二六)
卷二十四
李黃海………………………………………………………………………………(四二九)
陳梅峰………………………………………………………………………………(四三○)
陳月樵………………………………………………………………………………(四三一)
楊爾村………………………………………………………………………………(四三一)
卷二十五
施菼…………………………………………………………………………………(四三三)
王冠群………………………………………………………………………………(四三四)
王榮達………………………………………………………………………………(四三五)
王寶藏………………………………………………………………………………(四三五)
劉得生………………………………………………………………………………(四三五)
朱炳珍………………………………………………………………………………(四三六)
廖錫恩………………………………………………………………………………(四三六)
黃鶴…………………………………………………………………………………(四三七)
鄭家珍………………………………………………………………………………(四三七)
鄭雪汀………………………………………………………………………………(四三八)
許鐵峰………………………………………………………………………………(四三八)
許自立………………………………………………………………………………(四三八)
江庸…………………………………………………………………………………(四三九)
許天奎………………………………………………………………………………(四三九)
楊雲鵬………………………………………………………………………………(四四○)
施寄庵………………………………………………………………………………(四四○)
蔡說劍………………………………………………………………………………(四四一)
蔡梓材………………………………………………………………………………(四四二)
李遂初………………………………………………………………………………(四四二)
附錄一
婆娑洋集序…………………………………………………………………陳壽祺(四四三)
重刻北郭園全集序…………………………………………………………施士洁(四四四)
草草草堂吟草小引…………………………………………………………陳朝龍(四四五)
大潛山房詩鈔敘………………………………………………………………陳衍(四四六)
師友風義錄序………………………………………………………………施士洁(四四七)
師友風義錄自序……………………………………………………………鄭毓臣(四四八)
偏遠堂吟草序………………………………………………………………吳曾祺(四四九)
偏遠堂吟草序………………………………………………………………江春霖(四五○)
偏遠堂吟草序………………………………………………………………邱煒萲(四五一)
偏遠堂吟草跋…………………………………………………………………陳衍(四五二)
偏遠堂吟草跋…………………………………………………………………王松(四五二)
科山生壙詩集序……………………………………………………………丘逢甲(四五三)
小東山詩存序………………………………………………………………王樹常(四五五)
小東山詩存跋………………………………………………………………謝秋濤(四五六)
友竹行窩遺稿序……………………………………………………………邱煒萲(四五七)
書臺灣王隱君友竹詩稿……………………………………………………鄧鈍鐵(四五八)
友竹行窩遺稿序……………………………………………………………謝汝銓(四六○)
友竹行窩遺稿序……………………………………………………………王石鵬(四六一)
友竹行窩遺稿序……………………………………………………………李友泉(四六二)
厚庵遺草序…………………………………………………………………林俊堂(四六三)
附錄二
「臺灣文獻叢刊」已刊臺灣詩作索引……………………………………………(四六五)
●臺灣詩鈔卷一
沈光文
徐孚遠
廬若騰
·沈光文
光文,字文開,號斯庵;明浙江鄞縣人。南明魯王監國,嘗與畫江之役。永曆初,曆官至太僕卿。後至閩海,漂泊入台以居。晚與寓台人士結詩社,名曰「東吟」。著有「花木雜記」、「台灣賦」、「流寓考」等多種,已散佚。今所存詩,除已見「范志」與「諸志」(「文叢」第一○五種及第一四一種。餘志所載,均不出兩志範圍)者外,全祖望輯「甬上耆舊集」收有三十一首,內十九首為上述兩志所未錄。
葛衣吟
永樂時,有河南傭者常衣葛衣,余紹興出奔亦只衣葛,今已兩載。
歲月復相從,中原起戰烽;難違昔日誌,未定一時蹤。故國山河遠,他鄉憂恨重;葛衣寧敢棄,還遜魯家傭!
輓定西侯
方喜廉頗老未曾,駭聞騎箕竟歸昇!只因心血回天竭,會看精英作厲能。滃水潮頭憑怒立,秣陵城外識雲凝。留將背字同埋土,黯黯重泉恨較增(背上刺有「赤心報國」字)!
貸米於人無應者
同是窮途同作客,飽得煙霞煮得石;但使清虛腹裏存,詩瘦偏多新意格。也知詩瘦恰如秋,高飛秋色入浯州;蒼狗浮雲倏變幻,老我狂愚我自羞。西山尚有中子在,周旋應盡性天愛;乃竟二餓千載垂,旅處寡親益增愾。我來避世如避秦,上下無交餽贈屯;倘能屈曲為小貶,何妨白日竟驕人!驕人者流世所敬,不辨笑邪反笑正;大家勢利正營營,誰向此中審究竟!昨天夢中誰贈雲,醒時拾得似紛紛;人間世事尚難料,如何天上獲相分!感此高誼思所報,木瓜何以矢永好!今日幼安固如何?卻亦未曾除皁帽。
隩草(戊戌仲冬和韻)
寧不懷鄉國?併州說暫居。無枝空繞樹,彈鋏又歌魚。煉骨危疑集,盈頭珍惜梳。感追無限際,悔絕昔年裾!
隨時郤不悶,而悶實難排;浪撼江空雨,風翻天半霾。熱腸知未冷,晚節慎無乖。榮辱漁家少,乘潮又泛簰。
義旗嗟越絕,剩得此頑民;矯矯心如石,絲絲鬢欲銀。中山幾度醒,故國十三春。尚慎虛瞻陟,天寒夜泣旻!
得興靈武業,誰作李長源?天寶人憑說,漁陽鼓尚喧。居遼當日管,臥雪此時袁。僕更癡於我,安然懶出門。
一自椎秦後,同人在海山;冠裳不可毀,節義敢輕刪!受凍頻堅骨,攖霜茂長顏。南陽高臥穩,罔識世途艱。
非僅謀衣食,人間心卻忙;聲聯隨地義,力任一身綱。無憾敢言敝,加餐尚乏糧。將何消旅夜,薄酒勝茶湯。
勳名虛幻耳,身世一輕舟;遠寄西山恥,重將南渡尤。漁樵聯幾歲,禾黍泣同秋。曝背勞心處,於時更覺悠。
門外蒼茫勢,神龍且寄髯;困方嗟褐短,人豈藉泉廉;善受知珍鼎,需調用作鹽。呈身原不慣,應合與時潛。
不當矜著述,已閉白雲函;是衲全留髮,云庵半在巖。寡親時屬旅,感物義為咸。半世栖栖意,逢人說大凡。
秋吟
爽氣橫飛野況佳,溯迴對水漫興懷。芙蓉露溼紅妝冷,江海風生白浪排。敵愾深同袍澤誼,招舟廣訂弟兄儕。即今天缺尤須補,孰上秋旻繼女媧!
寄跡效人吟
憶自丙戌乘桴,南來閩海;或經年氾宅、或偶寄枝棲,憂從中來,興亦時有。每假題詠,聊混居諸。戊子入粵,所吟亦多。辛卯復來借居海島,登山問水,靡不有詩,尤喜步和人韻。雖邱壑情深,覺感激時露。今秋簡閱笥中,頓生悔愧;不論閒題間偶記,悉付祖龍。仲冬小窗冷坐,欲再發抒飄泊情事,機神數窒;偶得鄭哲三「海泊吟」,不禁勃勃步韻。然哲三,余未識面也。
不道十餘載,猶然若故時。因人作事緩,連我信天疑。燕雁春秋易,滄桑日月遲。為興靡騁感,且滯水之湄。
分得青天在,盤桓且振裾;行春依雨歇,問月借春舒。草咎張椎誤,兼之荊劍疏!將傳島上史,末路漫躊躇!
望水途知隔,遙江風景殊。艱難依鷺渚,憤發奮虯鬚。仙近饑留朔,山移子繼愚。閒鷗不厭我,日共與為徒。
於我應當餓,家人苦未能。憑胸攜舊積,就史接多朋!致牘童傒厭,分糧雁騖憎。謀身尚不足,王業幾時興!
煙霞島上滿,落日鬼豪侵;支命全虧骨,包愁總在心。徑荒陶興淺,袍吝范寒深。起舞徒虛事,頻年聽翰音。
吳正甫忽欲為僧,以柬寄賦答
當說為僧好,君今欲了緣;果然撇得下,只便悟當前。但使身無累,毋令世有權!釋名余早定,不是愛虛圓(余釋名超光)。
·徐孚遠
孚遠,字闇公,晚號復齋;明松江華亭人,幾社六子之一。南明浙、閩相繼潰,移居廈門,頗受鄭成功禮遇。尋入覲永曆帝,失道入安南,不得達而還。後乃輾轉止於粵之饒平,完髮以終。遣著中有「釣璜堂存稿」二十卷,收古今體詩二千七百多首;末附「交行摘稿」一卷。連橫選有「徐闇公詩鈔」一卷,編入「東寧三子詩錄」(未刊)。「交行摘稿」,已附見「徐闇公先生年譜」(「文叢」第一二三種)之後。
東夷
東夷仍小醜,南仲已專征。部落衰劉、石,崩奔怯楚荊;況聞蒙面眾,皆有反戈情。一舉清江、漢,何難靖九京!
諸子
軒帝巡遊今未返,夷洲猶繫漢家名;一丘息壤無興廢,數載高牙有旆旌。兵法孫、吳真不易,天心滄海最多情。幾人此地稱餘子,蓉幕沈沈瞋喜平!
黃臣以就別感贈
年老多悲恨,途艱賴友生;如何蘭茞侶,各作雁鴻鳴;真感萬方難,莫言一別輕;幾時重執手,願爾保身名!
挽張定西
忽報營星落,還憐劍匣存;飛揚真有意,功過敢深論!骨肉同黃土,偏裨異戟門;游魂隨夕月,猶自向中原。
牙角縱橫日,驅除志未申;蒼黃仍去越,感激遂投閩。將帥真何事,風雲在一身;誰能勳閣上,獨自畫麒麟!
送張宮保北伐
上宰揮金鉞,還兵樹赤旗;留閩紆勝略,入越會雄師。制陣龍蛇繞,應天雷雨垂;一戎扶日月,群帥奉盤匜。冒頓殘方甚,淳維種欲衰;周時今大至,漢祚不中夷。賜劍深鳴躍,星精候指麾;兩都須奠鼎,十亂待非羆。煙閣圖形偉,殷廷作楫遲;獨傷留滯客,花魄未能隨!
贈紀石青
薊門宮闕草萋萋,猶有英人氣吐霓;周鼎未還心不死,魯戈應奮日將西。故鄉何處探龍窟,避地時聞過虎溪。數點茅齋深岫裏,雲峰無徑夜烏啼。
知君深隱在無終,蓬戶蕭蕭春草叢;子義襟期真自許,望之風骨與誰同!空囊屢采山中蕨,遠志難吹幕裏風。愧我攜孥滄海上,年年飄泊似征鴻!
沈復齋過訪,不飯而去
中丞車騎過蓬門,叢菊無花三徑存;知得陶家釀未熟,別攜玉塵向平原。
海思
惡浪驅風小怪殊,扁舟羈客膽應粗;不知蘇監歸朝後,猶憶當年瀚海無?
甘將軍夙有戰功、又能持讜議,以公義歌之
數載橫矛汗馬材,初平北海又南迴;孫家自有甘興羈,那得曹公問渡來!
得張玄箸書,知兵至金山寺,賦之
南方舟揖有聲名,輕舸徑過鐵甕城;昔日蘄王酣戰處,金山江上又揚兵。
誰道長風不可乘?艅艎激浪已先登。鍾山雲樹江頭見,玉帶橋邊拜孝陵。
望江南
元戎連戰下揚州,寢殿依然漢畤秋;只有羈人頻北望,十年空在海南頭!
贈北客
時來不覺有殊能,奮翮高飛倚大鵬;昔日雲台多意氣,也應拊掌笑嚴陵。
讌集軍府
數載羈棲客,一尊風雨前;燈明齊樹杪,歌吹落山泉。雜坐驚雄辯,銜杯愧長年!微聞江楚捷,醉眼望飛鶱。
聞有
聞有穹廬使,方當來問津;衣冠他日異,名號一時新。伍員雖仇楚,王琳還入陳;不知高嶺上,錫塚為何人?
北議與客約南行
奉申仍建策,歲歲議和親;猶有衣冠舊,終憐玉帛新。飛揚壇上客,憔悴谷中人。願假南鴻羽,泥塗不負身!
南望
寂寂棲荒島,依依望斗杓;群公猶百粵,法乘已三苗。虛佇金台彥,何時玉燭調?殷憂開聖主,會見奏雲韶。
北馬
北馬千群至,茲丘仍寂然;晉師今不出,漢過古無先。聞有交綏約,何時多壘平?紅旗空自播,未許劇龍泉!
即事
李牧真飛將,猶聞守趙邊;此時尚笑拙,破敵乃稱賢。何假當三至,應思入九淵。奇勳成脫兔,羈客且高眠。
頻聞
頻聞遷玉帳,不識更誰投!府主何容易,居民逼去留。秦人真弱魏,亶父亦興周;羈客無依者,從茲賦遠遊。
寄舟
棲泊雖多日,安危判一舟;那能隨落葉,獨自逐輕鷗!赤鯉呼難至,呂梁未可遊;古來傳逸事,徐福有遺丘。
悲閩南
人間毛羽盡,此地淚痕新;疆宇雖還夏,衣冠不到秦。去來無適主,仇后總非民!遺孑誠如此,誰言造化仁!
訪王愧兩先生
問我將何適,同人久與違。沙深須曳革,風勁且披衣。入座無凡語,望煙當自歸。相看春徑好,一路草菲菲。
贈曾則通
一自中台折,僑居又幾春!病須枚叔發,家似史雲貧。故國風塵暗,遺編氣澤新。授廛雖各島,同是作逋臣!
送雪嵩安置臺灣
長日炎蒸碧波淼,雲逐輕帆青幛杳;滄溟以來更向東,結束乘槎何草草!一鶴孤鳴徹九皋,狺狺眾吠徒為勞;面折無辭長孺戇,遠游時詠屈平騷。相聞徐福有遺丘,不問澶州與鬱洲;土人佃漁安卉服,客子衣冠對海鷗。與君同里老相憐,詗察如羅不敢前;莫怪今來閉其口,郊居八載作寒蟬!
贈陳復甫
君有長才為世瑞,大鏞匉訇明堂器,不蜚不鳴靜得意。有時徵用辨所宜,几席之間見位置;凡羽紛綸無足言,涼秋霄漢展其翅。旅人久作河渚鄰,風神雖黯情自親。誰言年少難輸心,車笠相期交已深;流水淡蕩高山岑,卻令重鼓伯牙琴。
懷張玄箸
島中名士原無幾,莫訝今來更闃如!我已投林栽薜荔,君方入海賦鶢鶋。秋深大壑千層浪,臘盡西風一紙書。泛泛扁舟何日定,詩筒來往可能疏?
壽在公先生
袖手頻年百不為,圖南無計翅仍垂;未須脫屣求丹訣,且復觀濤任白髭。往日夔龍歸信史,凌霜松柏失爭時。陳疇豈是熊羆事,耿、鄧何妨笑我癡!
止王先生沙上小齋,謀遠適也
將攜袱被趁漁船,先到山房理舊氈;深燭盤餐情未已,兩頭婦子語依然。便辭朱邸三遷舍,更攬蒼波萬里船;即比武陵尤絕遠,相聞雞犬又何年!
集李正青齋
使君命客步沙畦,小閣留連日欲西。好友攜琴尋古洞,山僮荷鍤鑿丹梯;臨風憩石尊仍倒,得月披襟屐不迷。聯袂往來餘興在,坐中猶報進蒸藜。
海居
何須入海覓三山,養性常如水一灣;飛止鵷鸞朝暮見,金銀宮闕有無間。久居徐福留遺在,暫語盧敖振羽還。不識旅人今日意,眠雲臥石鬢將斑!
東行阻風
擬將衰鬢寄東濛,頻月東風不得東;身世何堪常作客,飄搖難禁屢書空。攜兒兼載黃牛嫗,農作應追皁帽翁。稍待波平陽月後,一舠須放碧流中。
書懷
昔日衣冠今渺茫,島居一紀又褰裳;移家不惜鄉千里,種秫何嫌水一方!地理未經神禹畫,醫書應簡華佗囊。餘年從此遊天外,知是劉郎、是阮郎?
將耕東方,感念維斗、臥子,愴然有作
荷鋤東海復何言,回首親交總淚痕;曩歲英華聯研席,兩君名姓各飛翻。何人為乞王琳首?自古難招屈子魂!獨立蒼茫無限恨,岫雲歸盡掩柴門。
陪寧靖集王愧兩齋中
軒車夕過喜王孫,呼取黃衫共酒尊;入釣新魚堪一飽,小齋明燭好深論。龍無雲雨神何恃?劍落淵潭氣自存。飲罷不須愁倒極,還期珍重在中原!
懷常雪嵩
海外之海遷人希,家人散盡獨居夷;估客疊來懷抱惡,小樓坐去歲華馳。夙昔嗟君心膽壯,鷹驅鷙擊不相讓;太分清濁保身疏,惠恕譴死仲翔放。
釣魚歌,壽王先生
王夫子,買舟釣魚滄波裏;水底珊瑚漸長成,山頭白雪常如齒。一年垂釣又一年,隔絕塵埃心則喜;偶然釣得磻溪璜,再釣乃是陵陽鯉。放魚歸去養頭角,待我濟河呼蒼兕;功成他日來相迎,指點三山千萬里。
鋤菜
久居此島何為乎?惡溪之惡愚公愚,半畝稻田不可治。畦中種菜三百株,晨夕桔槔那得濡?沾塊之雨昨宵下,葉裏抽莖生意殊。烹菜沽酒聊自慰,西鄰我友亦可呼。只今十載在泥塗,南雲杳杳天路通,我欲往從乏騊駼!
東寧詠
自從飄泊臻茲島,歷數飛蓬十八年;函谷誰占藏史氣,漢家空嘆子卿賢!土民衣服真如古,荒嶼星河又一天。荷鋤帶笠安愚分,草木餘生任所便。
陪飲賦懷
問余東向亦何為,屢與王侯泛酒卮?夙昔襟期空自許,於今行跡有誰知!年衰難入驅羊夢,衣敝常多捫虱時。明歲土膏應早發,好隨陶亮共扶犁。
桃花
海山春色等閒來,朵朵還如人面開;千載避秦真此地,問君何必武陵回!
春柳
閒吟澤畔弄春暉,不見牽絲作絮飛;可是閩南真絕地,應無攀折送人歸!
海居
三山渺渺水濺濺,日月衣冠又一天。不是六鰲相拄得,便流西極已多年。
春望
春光一去不重來,日日登山望九垓;岸虎水龍俱寂寞,高皇弓劍幾時回!
懷章東生
愁雲淡淡水瀜瀜,擬掛征帆到海東;鄉夢迷離春樹杳,天涯一別幾時逢?
重九壽陳復甫參軍
世事方屯艱,經營賴上材;小心參帷幄,大力運昭回。入座香風滿,懷人梁月催;笑言通夢寐,杯斝屢追陪。徐孺沈憂久,元龍爽氣開;旅途雖偃蹇,高義感風雷!頻有西園賞,無虞江夏災。欣逢瑤海使,新自日邊來。正值龍山會,兼陳戲馬台;可令南極老,黃髮倚鄒枚!
挽張宮傅
高秋風雨落荒城,伏枕遙傳天柱傾!報漢未能邀匹雁,繫胡空自有長纓!七年大節凌霄上,千載英靈俟海平。聞道闔門皆殉難,恰如歸去赴蓬瀛!
一棹蒼煙北海灘,年來何意更彈冠?名從黃閣真無事,心在青雲豈自安!帝子再開新霸府,諸侯皆擅舊登壇。不須更向君平卜,欲去應嗟道路難!
昔日投竿避地來,緣公數啟到金台。郊居成賦先相示,賭墅行遊屢許陪。每挹新型知雅量,常徵古事見清裁。一從門館飄零後,欲放招辭愧不材!
·廬若騰
若騰,字閑之,號牧洲;明福建同安金門人。南明隆武立,嘗受命巡撫浙江溫、處、寧、台。後回閩海,與王忠孝、沈宸荃、曾櫻、許吉燝、辜朝薦、徐孚遠、郭貞一、紀許國等諸耆舊居金門,自號「留庵」。永曆十八年,東渡至澎湖病革,遂歿;遣命題其墓曰「有明自許先生之墓」。著有「方輿考」、「浯洲節烈傳」、「留庵文集」、「詩集」、「與畊堂值筆」、「島居隨錄」、「島噫詩」等多種,大多散佚。其「島噫詩」,已見另刊(「文叢」第二四五種)。
乙酉仲夏舟次錢塘,邂逅田孺雋年丈,周旋數日;聞南都之變,悲而有賦,
奉呈為別
邂逅胥江足勝遊,那堪忽報怒濤秋!連年國破羞青史,此日傷心易白頭。半壁撐持驚再誤,兩京剝復望同仇。定須江左夷吾出,高展中興第一籌!
次韻和興安王傷亂詩(四首)
自泣新亭後,經營負所期;風聲驚漸改,歲月去如馳。呼我馬牛皁,望人熊虎旗。偷生成底事?懊悔轉增悲。
忍云袖手是,坎壈百難禁。藏石宋人眼,敝軒秦士心;風波生近浦,霧雨集孤岑。何以支晨夕,占晴又卜陰?
浮家雖淨土,措足總荒榛;癩啞妻難識,迂疏友不親。乞師迷去路,蕃馬悔前身;嘗恐雲台上,芳蹤獨古人。
萋萋春草長,蹇蹇王孫遊;四顧無同澤,何方隱一邱!天應終不醉,俗豈暫堪儔!我亦多愁者,相逢畏說愁。
神霧
辛卯三月朔,胡騎躪禾山;雖飽未颺去,迥指滄浯灣。滄浯不可到,模糊煙靄間;援兵次第集,神霧始飛還。當時水師盡入粵,倉卒一矢無人發;若非螣蛇挾霧遊,全島生靈化白骨。歲歲給軍民力空,臨危偏藉神霧功;安得學成張楷、裴優之奇術,晏然高臥海島中!
贈達宗上人
建安伯春宇萬公之弟,原住長林寺。春宇萬公即萬禮,原姓張、名安,平和小溪人。崇禎間,鄉紳肆虐,百姓苦之;眾謀結同心,以「萬」為姓,推安為首,率眾踞二都。至永曆三年,歸鄭國姓;永曆封建安伯。
君家兩俊傑,異道卻相謀;以爾津梁法,為人幃幄籌。心惟存選佛,骨不羨封侯。軍旅喧闐處,長林未改幽。
丙申三月初六日大風覆虜
雖有千萬卒,不如一刻風。卒多而毒民,歲月無終窮;風勁而殪敵,一刻成奇功。彼狡潛擣虛,乘潮騁艨艟,夜發筍江曲,朝至潿頭東。虜笑指三島,云在吾目中。陡逢巽二怒,進退俱冥瞢。隊隊舳艫接,打斷似飛蓬;齊擐犀兕甲,往謁蛟龍宮。亦或免渰溺,飄來沙上艐;猛獸傷入檻,鷙鳥困投籠。始知乾淨土,不容腥穢訌。效靈者風伯,仁愛屬蒼穹;謂宜答天意,開誠兼布公。苟不救水火,發憤難為雄。
太武山,次丁少鶴「刻石」韻
溟渤之奇萃此山,欲嘯望眼一躋攀;幽巖舊是神仙窟,絕島今為虎豹關。隔海鼓鼙猶日競,勤王羽檄幾時閒!山靈未厭懷柔德,應護周家故物還。
悲秋思動強登山,峭壁懸崖次第攀;拂桂看詩憐苦韻,逢人闊論破愁關。見猜猿鶴偏因亂,遍識石泉總未閒。最喜客傳朝報至,捷書新自秦中還!
輓鄭定國(公薨之日,所乘馬先悲鳴跳躍而死)
公昔讀書破萬卷,多得英分神斷剸;兩榜科名稱得人,文足經邦武定變。邊陲揚歷露一班,老宿見之經百鍊;便擬冰成葉河舟,等閒霧淨天山箭。北都傾後南都傾,大江鏖戰虜憚名;倉皇途次識真主,手扶赤日奠福京。四方翕然奉正朔,倚公一門作長城;厄運纏綿忠計詘,東南半壁一擲輕。天崩地坼心無改,叔姪義旌蔽閩海;一時忠義靉雲屯,南連粵中皆營壘。繄余有臂僅如螳,亦附同舟相欸乃;江右、代北遠聞風,飛檄橫戈耀鍪鎧。天子特嘉首義勳,雲台位次懸相待。天未悔禍事參差,往往幾成忽復隳。亦有三表五餌策,狡奴之狡未可縻。一紀尚賒陵京夢,公每念及憤且悲。痛飲求醉憂難寫,長歌當哭血欲灑;陰陽遂乘七情傷,赤星芒冉鄖城下!三呼「過河」不及家,指揮步伍更索馬。馬受豢養戀主恩,知主欲行先候門;載公直抵黃龍府,礫盡蠢逆腥臊魂。生事未了死方了,正氣浩然萬劫薦。國家義士三百載,云胡目擊此乾坤!誰能愧公復愧馬,有恩不報節不敦。嗚呼!有恩宜報節宜敦,我哭公兮白晝昏!
嗔羊山
羊山之羊不可捕,捕之往往逢神怒。我聞古昔有神羊,觝觸能令奸邪怖;此山此羊既稱神,云胡降罰有差誤!八月水天一色青,我師北伐山下渡;乘風揚帆疾於箭,帆影咫尺三沙樹。黑雲一片起東北,倏忽昏霾轉狂■〈風壬〉;浪湧濤翻島嶼沒,蛟螭跳躍天吳鶩。大艘小艇碎似萍,爭歸魚腹作丘墓。傷哉虜亂十五年,仗義之師幾處聚!東南惟我一軍張,舳艫連咽士如雨。戈矛劍戟耀日光,條條悉出歐冶鑄;神機巨砲相績發,霹靂萬聲四塞霧。健兒渾身鐵包裹,不數犀兕六、七屬:似此制敵罔不摧,人盡快心神曷妒!長年三老股栗言:此變百年希一遇;多因饞卒輕食羊,牲幣雖虔神其吐。吁嗟此說是耶非?一沈萬命豈細故!君不見王閎斫水罵子胥,錢塘之潮平如布;又不見陳茂拔劍叱水府,交海龍海騖失措;自古精神格鬼神,不信羊山獨不悟!我舟雖壞可再造,我卒雖溺可再募;沿海物力任搜羅,桑榆之收在旦暮。誓竭忠誠洗腥羶,鼓行而前無退步;來歲春盡南風駛,樓船重回羊山路。羊山之神不效靈,蠢爾妖邪何足懼!直須屠盡山中羊,一軍人人恣飽哺!
金陵城
金陵城,秦、漢以來幾戰爭;戰勝攻取有難易,未聞不假十萬兵。閩南義旅今最勁,連年破虜無堅營。貔貅三萬絕鯨海,直沂大江不留行:瓜步、丹徒鏖戰下,江南列郡並震驚;龍盤虎踞古都會,佇看開門夾道迎。一朝胡騎如雲合,百戰雄師塗地傾!金陵城,城下未歇酣歌聲,蘆葦叢中亂屍橫;咫尺孝陵無人拜,人意參差天意更!單咎不能知彼己,猶是常談老書生。
庚子元夕
年來蕭條景,無如今元夜:簫鼓啞無聲,火樹光華謝;祠門乏膏粥,宴客缺酒炙。旱荒久為虐,鄰不富禾稼;加之助軍興,箕斂無等差。丁壯及梢手,應募索高價;家家剜肉供,此例可時罷!悍卒猛於虎,縱橫任叱吒;晝而攫通衢,夜則掠廬舍:十室九啼饑,碗燈問誰借!復傳滿洲虜,數萬紛南下;猙獰喜啖腥,各各精騎射。舟楫非彼長,水戰我所服;云胡謀去此,海來群稅駕!哀我島上人,如獸在罟擭;翻羨草無知,豈憚蟲沙化!上帝匪不仁,鑑觀寧無訝?呵護有神機,孰得觀其罅!
庚子五月初十日破虜
狡虜非不狡,彼己知不真;舍陸趨大海,輕信我叛人。叛人懷觀望,欲前且逡巡;誤彼曳落河,血肉飽巨鱗。其被俘獲者,斧斤雜前陳;斷手或臏足,又或剜鼻唇。縱之匍匐歸,彼酋漸且嗔。而我賀戰勝,亦當究厥因。其時水上軍,矴舟膠不振。敵來何飄忽,矢集若飛塵;戰鬥無所施,空說不顧身。時哉東南風,蓬蓬起青萍;驅潮上海門,奮擊似有神:遂使兔麋駭,一鼓入蹄罠。自是天意巧,非關人力振。我有一得愚,願與智者論:「時時如敵至」,此令當五申。
虜遷沿海居民
天寒日又西,男婦相扶攜;去去將安適?掩面道傍啼。胡騎嚴驅遣,剋日不容稽;務使瀕海上,鞠為茂草萋。富者忽焉貧,貧者誰提撕!欲畊漁無深淵,欲無廣畦。內地憂人滿,婦姑應勃溪;聚眾易生亂,矧為饑所擠。聞將鑿長塹,置戍列鼓鼙;防海如防邊,勞苦及耄倪。既喪樂生心,潰決誰能堤!虜運當衰歇,運籌自眩迷;豪傑好從事,時哉此階梯!
吳貞甫忽然有悟,祝髮為僧;歌以贈之
島上相從多歲月,辛苦為爭數莖髮;盡道有髮便有心,誰知髮長心轉滑!人人靡艾收灌鄩,個個夷、齊採薇蕨。美鬈隊裏誇二天,高髻城中透三窟;心不如髮但如面,俄見同舟分胡、越。羊因挾策讀書亡,冢以大儒詩禮髮。髮乎、髮乎!旌爾之功罪不掩,數爾之罪功不沒;為功為罪髮何知?戴髮之人自鶻突。吾愛吳生氣岸高硉磯,轗軻亂世遭齮齕;忽悟此身似幻泡,削落須鬢尋休歇。猛力脫離生龜筒,慧眸照破乾屎橛;恩怨功罪了無關,那有怪事旁咄咄!從今呼作「自明僧」(魯王賜號「自明」),自明無明莫恍惚!繩縳盡解得真如,定應頭痛撫頂骨。
東都行(有序)
澎湖之東有島,前代未通中國,今謂之東番。其地之耍害處名臺灣,紅夷築城貿易垂四十年。近當事率師據其全島,議開墾立國,先號為「東都明京」云。
海東有巨島,華人舊不爭;南對惠、潮境,北儘溫麻程。紅夷浮大舶,來築數雉城;稍有中國人,互市集經營。虜亂十餘載,中原事變更;豪傑規速效,擁眾涉滄瀛:於此闢天荒,標立「東都」名。或自東都來,備說東都情:官司嚴督趣,令人墾且耕。土壤非不腴,區畫非不平;灌木蔽人視,蔓草■〈肙〉人行。木杪懸蛇虺,草根穴狸鼪;毒蟲同寢處,瘴泉供飪烹:病者十四、五,聒耳呻吟聲。況皆苦枵腹,鍬鍤孰能擎!自夏而徂秋,尺土墾未成。紅夷怯戰鬥,獨恃火器精;城中一砲發,城下百屍橫。林箐深密處,土夷更猙獰;射人每命中,竹箭鐵鏢併。相期適樂土,受廛弓為氓;而今戰血濺,空山燐火盈。浯島老杞人,聽此憂惸惸;到處逢殺運,何時見息兵!天意雖然測,人謀自匪輕;苟能圖匡復,豈必務遠征!
送人之臺灣
臺灣萬里外,此際事紛紜。物力耕漁裕,兵威戰伐勤。水低多見日,涯遠欲無雲。指顧華夷合,歸來動聽聞。
寄門人戴某(時在臺灣)
憐子經年別,遠遊良苦辛;定交多俠客,流恨託波臣!厭亂人情劇,亡胡天意新。從戎舊有約,莫待魚書頻!
次韻酬張玄著(名煌言)
會見中興績業新,為君屈指數奇人;不教胡虜天同載,差效楚囚淚滿巾。名世精神侔海嶽,元勳地位配星辰。留侯應悔少年事,力士相從便擊秦。
恭瞻魯王「漢影雲根」石刻
峭壁新題氣象尊,蛟龍活現跳天門;銀河潢漾多分影,玉葉葳蕤自有根。夾輔勳同山骨老,登臨興與墨香存。懸知底定東歸後,南國甘棠一樣論。
避氛南澳,城中有虎
不信市有虎,終難卻三人;而今城有虎,家家讋且顰。昨日過南園,虎跡印如新;夜來眾拒虎,喧豗震東鄰。茲島四斷絕,孤峙天池濱;虎從何處渡?況乃越城闉!理既窮思議,爭疑天不仁。叛人勾夷虜,蛇豕祻洊臻;猛獸復狂逞,助虐應有神。余獨謂不然,物怪匪無因。滿目同舟者,肥瘠隔越、秦;遂使熊罷旅,敗衄在逡巡。乖氣合致異,冀爾懼而悛;不戒將胥溺,苦口復何陳(癸卯十月,虜犯嘉、浯二島;余以十八日浮家抵南澳,借寓城中。二十二日,作此詩。已而漸聞人言:守將杜輝謀叛;然未有跡。十一月十五日,忽遇虜差官於市,悟其事已成,亟挈家登舟;杜遣兵遮阻,不許出城。余執大義,力與之爭;更深始得習,夜半解維。次日,諸避難在城、在舟者,盡被俘獻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