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詩話

  鐵峰詩話

  ·鐵峰詩話許天奎

  孔子曰:『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夫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其正常少、其邪常多;此孔子所引以為戒也。溫、李之詩傷於靡曼,以為之「邪」,似無不可;杜、韓之詩使人敬畏,謂之「無邪」,其庶幾乎!

  滄桑後,不得志之士往往以幽憤不平之氣,發為詩歌。首由蔡啟運、許劍漁等倡設鹿苑吟社,林癡仙、賴悔之等繼設櫟社,皆能引掖後進,風氣因之大啟。至今全臺詩社林立,未始非諸前輩之力也。

  詩人必經特別境遇,其詩始工;杜工部至夔州而詩益佳,非其證乎?霧峰林癡仙先生(朝崧),邑諸生也;以將門之子,身經喪亂,故其詩多慷慨悲壯,著有「無悶草堂詩鈔」。甲寅歲,感激時事,憤不欲生;倉皇東渡,欲有建白。旋以不得志,鬱鬱以終;哀哉!錄其「夜行車北上」(七律)云:『紫皇酣醉萬靈驕,九折颷輪板路遙;力挾風雷穿暗洞,夢攀星斗輾層霄。嘐嘐雞唱知非惡,轆轆吾心不為搖。願送眾生出長夜,曙光齊拜赤城標』!一唱一歎,非當其境不能道隻字。讀此,可以知其志矣。

  先生與梁任公唱和之作甚多,然均不載於「無悶草堂詩鈔」。余於說劍書室閱其手錄梁任公「海桑吟」一卷,附載先生之作數首。其詩之佳,為「無悶」集中所僅見;因錄之,以入詩話。「陪任公、荷庵兩先生集萊園分得「十」字、「觴」字」云:『風信到柬花,春光將九十;安得李龍眠,畫家西園集!大鵬摶扶搖,無風翼就戢;終勝籠中鳥,振翮長習習。四海原一家,往事嗟何及!不信濁水源,芳草尚足拾。花前說天寶,慘慘青衫濕。有酒君莫辭,一口西江吸』!其二云:『燭龍栖寒門,委羽蔽太陽;美人隔西方,脈脈徒相望!何意荊棘中,飛來鸞與凰!天教凡群鳥,五色瞻文章。披云睹青天,慰爾饑渴腸;可惜望月峰,得共明月光!天際指歸舟,後夜即參商;嘉會難再遇,願君還進觴』!

  洪棄生先生(嬬),彰化名諸生也;改隸後,杜門不預世事。生平著書甚富,已刊行者有「寄鶴齋文矕」、「寄鶴齋詩矕」;而「寄鶴齋詩話」、「八州遊記」,近亦登諸「臺灣詩薈」。一經剞劂,莫不風行海內外。其古體詩如「留聲機器」、「題科山生壙」,徘律如「食烏魚」、「詠虞美人」等篇,均已膾炙人口。余尤愛其「科山生壙」七律八首,體裁之完備、氣魄之雄壯、用意之深、託辭之雅,莫不並臻其妙,洵為集中律詩之翹楚。詩云:『乾坤老去剩殘身,芻狗芻靈作比鄰;海外已無乾淨土,山中尚有醉眠人。當前斬板蓬蒿滿。此後懸崖日月新。我欲訪君生死路,衡門輸與墓門親』。『久欲從君起九原,奈他性癖愛邱樊;隨狙杜甫留同谷,化蝶蒙莊寄漆園。未待人間催薤露,預先地下闢桃源。溪山豈覺吾儒腐,花落無言鳥不喧』!『松楸三徑日扶笻,拱矣亭亭培塿松;笑看石朋來挂劍,誤聽野碓助歌舂。名山亦作麒麟楥,退谷偏崇螞蟻封。從得孝咸求穴隱,此生端不歎龍鍾』。『健在浮生恨德孤,方壺圓嶠等閒徂;世間已任呼牛馬,地下何妨聽螻蛄!指點江山題素旐,安排風雨過黃壚。瑕邱公叔稱歡喜,誰效蘧璦請首途』!『浯水峿山待故吾,前身原是漫聱徒。眼中王子柯雖爛,塚外袁公骨未枯;問影問形皆若贅,為仙為鬼總稱逋。邱原三尺人無恙,無事延鄰繞匝呼』。『澗碧峰青好墓田,與君相見及黃泉;靈均魂魄憐山鬼,陶峴平生近水仙。有酒阮狂來痛哭,無聲雍弔共流連!清明寒食年年到,花發東璠北郭前』。『六檟何年手自栽,空山隙地竁宮開;丹砂不死仙人壘,黑劫無方造化臺。貞曜未銘東野去,通幽先相北邙來;借君墳墓澆吾酒,及此平生進一杯』。『埋文塚已同劉蛻,荷鍤身終傍老伶;槐穴玄鉤先作夢,遼城白鶴欲藏形。不知一老香山地,可是三休處士亭?只恐謝敷求死苦,歲星未應少微星』!

  梁子嘉先生(成楠),號鈍庵,廣東三水人;為棟軍掌記室。性高介,負氣節,為當時士大夫所推重。博學能詩,出入杜、韓。所作不稱意,趣棄去,以故無專集。然吉光片羽,尚足自珍。其詩現見於新報雜誌者,七言如「釣龍臺」、「題日本陶朱公像」、七律如「答林幼春詢近狀」等數作,堂皇冠冕,均堪傳之不朽。最近,得讀其「大湖感事」(五律)二首云:『甕盎堆人鮓,刀槍市鹿茸;賊難三箭定,山以一丸封。搏象應全力,從禽欲發蹤;和番何草草,牛酒賞群兇』!『舊種禾麻地,黃茅颯颯秋;彌猴攀樹嘯,蛟鯉見人羞。當徑蛇生足,呼冤鬼戴頭。數弓來拓土,落日不勝愁』!

  詩人必貴有真性情,發而為詩,方無所礙。然詩家最難下筆者,莫如壽詩;蓋其鋪序揚厲,故多膚郭而少真意。若周嗣培「壽水田逸叟六秩」一詩,則超脫而寓感慨矣。詩云:『九州難畫一身僑,隔海遙聽日夜潮;天外長星終耿耿,眼前餘子自囂囂。摩挲銅狄思前事,悵惆金章想舊朝。春雨莫辭斟大斗,百年心事酒中澆』!

  呂厚菴茂才(敦禮)喜為詩,常作沆髒語。然長吉不壽,故其詩無多;遺著有「厚菴詩草」行世。「鐵砧山懷古」云:『大甲行過又大安,雙流中峙好岡巒;百年遺恨傷亡國,一代孤臣此駐鞍。闢地有功民愛戴,回天無力淚汍瀾。我來訪古尋遺井,萬丈沖霄劍氣寒』。「桃花扇題後」云:『血點斑斑扇底描,桃花人面總魂銷;夷門公子真憔悴,演出興亡事一朝』!均佳作也。

  「孔雀東南飛」一章,樸而不悝、繁而不瑣、麗而有則,堪為古今敘事詩之冠;以視「長恨歌」、「連昌宮詞」諸作,真有黃鐘、瓦缶之別。然後人盛稱元、白而此詩棄而不講,洵可笑也。

  詩人之所以成名者,類皆各得其所長而自樹一幟;如王荊公以巧語入詩、黃山谷以奇語入詩、杜牧之以綺羅脂粉入詩、李長吉以花草蜂蝶入詩。後之作者誠能因其體裁而獨闢材料,雖不能比美古人,亦不失為好詩。若徒以摹仿為能事,必至一無所得;不亦迂哉?

  吾宗劍漁先生(經石),鹿港名諸生也。性豪爽,耽吟詠,平生出入韓、蘇;然古詩深得於東坡化腐生新之妙,回非矯揉造作者可比。「大水行」云:『六月十九日在柳,箕、畢二星西犯斗;風雨三日不少休,孟婆赫怒支祈走。陡然海立江亦翻,摧山裂石鬼神奔;聲啞巨雷繞地起,勢雄陣馬逐云屯。人家堅睡苦不醒,夜半狂濤紛打門;天崩地塌無其猛,夢中個個皆視警。倉皇莫解胡為爾,男婦相呼訊端委;開門審視從何至,四顧茫茫全是水。水勢洶湧情迫急,爭向高原高處立;可憐少婦背嬰兒,稍緩須臾已無及!一片嗚呼喚救聲,天若聞之天亦泣。頃刻高原成浩漭,平地水深二、三丈;東海波臣踏浪來,千村、萬村打一網。浮屍蔽野赴溟渤,人與沙鷗爭出沒;眼看平岡百十家,霎時已作蛟龍窟。舟行入市車塞路,漂泊田廬不知數。兵燹餘生疫癘餘,一月之間驚兩度。溪水雖稍殺於前,脫餌之魚誰不懼!哀此小民何聊生,欲呼真宰為上訴:豈是此邦造業多,付諸汪洋作孤注?不然或是皇天仁,留之恐逢長官怒。太空冥冥寂不語,歎息終莫曉其故。滄海桑田報幾回,為陵為谷遍全臺;九十老翁向我說,此水從來未見災』。七律擇句,亦多有可取。「鶴夢」云:『閬苑仙人隨去否,臨皋道士化來無』?「鶴聲」云:『驚殘短夢遄征外,觸撥離情起舞中』。「花氣」云:『薄醉香醪蒸錦被,微聞薌澤解羅襦』。「花影」云:『風度別饒多士韻,月明疑是美人魂』:皆佳句也。

  傅于天先生(子亦),好為詩,力求工穩,不為誇大之辭。然遺稿無多;數年前,由其故人呂翁汝玉搜集得數十首,付之剞劂,刊行海內。其詩之佳,為士林所嘉許。「上筱云山莊呂大汝玉」云:『雙扉啟處一橋通,細聽書聲送晚風;始信青山稱謝宅,何疑綠野說裴公!門前貯水當窗白,雨後拈花插架紅。安得餘閒來唱和,相隨鸞鳳集高桐』!「葫蘆墩竹枝詞」云:『頭纏紅錦耳垂璫,一髻新梳墜馬粧;傳說歌聲雜閩、粵,男爭倒篋女傾囊』。『登場媚眼轉秋波,錯雜箏絃徹夜歌;莫笑優人爭射利,好官不過得錢多』!『三三兩兩語疏籬,相近相親話片時;渠愛勾留儂愛去,儂愁阿母責歸遲』。

  洪伯初(世禎)為捲濤樓侍弟子,好學能詩。有「詠詩囊」云:『登臨覓句費提攜,古錦裁成付小奚;幾度推敲驢背上,一肩風雨■〈氵覇〉橋西。平生心血惟文字,收拾江山待品題。藉此壓裝驚海若,腳跟踏遍九州泥』。渾厚超脫,誠詠物詩中罕覯之作也。

  陳滄玉先生(瑚),世居苑裏。善屬文,才思敏捷,下筆數千言。詩,其餘也;著有「趣園詩草」。五古如「對酒用太白韻」(二首)云:『搏虎張空拳,挾山超大海;固云一世雄,意氣寧長在!豈無好江山,披圖現光彩!我欲弔遺墟,古今幾變改!何以洗吾愁?斗酒藏相待』。又云:『一日不啣杯,典衣沽酒來;我醉客歸休,陶然萬慮開。欲解塵世網,惟有傾尊罍;天地如一朝,安知歲月催!漢武慕神仙,空築柏梁臺;神仙不可期,骨朽成塵埃。願言營糟邱,吾其將老哉』!七言如「丙辰正月豁軒將往臺中詩以送之」云:『蕭蕭細雨作春寒,厚汝衣裘上客鞍;此去再償文字債,歸來仍飽腐儒餐。久淹旅邸慈顏老,小隱家山夢寐安。早識蓴鱸鄉味好,不應歲歲戴南冠』。「步幼春山雜感原韻」云:『出身何地見奇才,廊廟今應遜草萊;烏鵲依棲無大樹,鳳凰飛去有空臺。病愁伴我艱辭絕,消息驚人怕遞來。柳下、首陽惟自擇,此中工拙費疑猜』。七絕如「詠秦始皇」云:『失鹿中原別有因,獨夫盡法已無民;男兒生便為劉、項,莫想桃源去避秦』!皆蒼涼慷慨。後一首,益見雄邁。

  白玉簪先生,嘉義諸生也。性恬靜,與人無爭。才思敏捷,晚年肆力為詩;然根柢深厚,非徒吟詠者所可望其肩背。「過竹滬弔寧靖王」云:『王氣將終奈數何,中原大陸沸鯨波;圖存鹿耳雄心在,地避鯤溟血淚多。龍種孤魂歌玉帶,鳳陽故國泣銅駝!只今一片荒墳峙,夜半松風起怒濤』。

  ——見「臺灣詩薈」第十九號及二十一號。

  ●尺牘

  與雅堂

  復雅堂

  復雅堂

  復雅堂

  與雅堂

  與雅堂

  與雅堂

  復雅堂

  與雅堂

  復雅堂

  復雅堂

  與雅堂

  與雅堂

  與雅堂

  與雅堂

  復雅堂

  復雅堂

  與雅堂

  復雅堂

  與雅堂

  復雅堂

  復雅堂

  與雅堂

  復雅堂

  與雅堂

  與雅堂

  復雅堂

  與雅堂

  復雅堂

  ·與雅堂小眉

  午間詣尊寓,適駕外出,甚悵!

  詩鐘計選上三十聯,各體俱備;附函呈閱。

  近檢舊書,得元、明槧十數部,快極!以東京博文堂之價核之,千金以上之值也。

  昨夕次唱,得三老將掄元,大喜事;並以奉聞。

  林景仁狀。一月十五日。

  ·復雅堂灌園

  兩接華函,催索詩稿;事冗無暇錄出,罪甚!茲呈數首及太岳舊作亦數首,可否察收!如有不妥,祈削正之!櫟社同人集稿在鶴亭兄處,向之索取可也。

  林獻堂白。一月十八日。

  ·復雅堂棄生

  大著「臺灣詩乘」序,原擬先撰。適基六兄到鹿求作詩序,而許幼漁亦來催為其父作「鳴劍齋詩」序;容先草就,囑其各錄一份呈政,以補「詩薈」餘白。今年凡有潤筆之應酬文字,一概謝絕。唯中華路上曾受招待請託之六篇,誼不容辭;近又來催,以是「詩乘」之序俟後寄上,幸勿見訶!順呈祝詩一章,乞察收!

  洪月樵白。一月二十日。

  ·復雅堂濟臣

  十七日曾奉片柬,得悉撰祉日增,欣忭靡已。命檢「琴餘草」由郵遞呈,到祈查收。

  「詩薈」發刊,額手遙祝;即求頒讀,侈其見聞!足下此舉,其津逮後學、貽惠藝林,豈淺鮮哉!

  料峭春寒,擁爐草答;並頌文祺!

  李濟臣啟。二月一日。

  ·與雅堂溥泉

  承惠寄「臺灣詩薈」一冊,展誦再四,獲益良多!

  前年在章太炎先生宅得見大著「臺灣通史」,歎為極有價值之書;屢欲得一部置於座右,藉以追懷先民,景慕鴻範。數月前臺灣學子數人來滬遊歷,託其代尋;不知尊處尚有存留者否?如蒙不棄,賜我一部,幸何如之!不情之請,伏祈諒察!

  張繼拜言。二月二十五日。

  ·與雅堂薇閣

  別逾兩月,每念起居,想多佳況!抵滬以來,日以觀書、遊覽為樂。西湖名勝,足跡已遍。旗營一帶日見繁華,不覺令人驚歎!

  頃奉惠到「臺灣詩薈」,不勝謝謝。我臺人士現多潛心於詩,惜未得其指南為之導引。兄學識淵深,眾所景仰;今出而提倡,嘉惠藝林,誠我臺詩界福音也。訂購一份,以備展讀;祈逐月寄滬為禱!

  順祝文祺!林熊徵啟。二月二十五日。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三號。

  ·與雅堂漢如

  大編宏作,惠及遠人;垂愛綈袍,歡感無斁!藉悉起居,故興不淺。海島文獻,耑賴表揚;發前哲之幽芳,垂後人之典則。搜抉古今,兼收溲渤;徵及菲作,何異嗜痂!良亦醫師之良,故不棄竹頭木屑者矣。然弟俗骨未換,日馳逐於名場利藪;忙中偷吟,均在舟唇、車腹、旅舍寂寥之時。借此消遣,以度長宵;託事比與,密關時局,俱非無病而呻。然屢刻劃,越成平淡;自視生厭,不敢示人。而又根基淺薄,體格時更;端由泛覽不精所致。

  夫詩之起源,本緣蘊於衷而發其辭,哀怨和樂,與時政、民風相關係;在上者聽其歌聲、審其詞旨,則其時之治亂可知矣。周德浸衰,「雅」變為「風」。孟子曰:『詩亡,然後「春秋」作』。蓋廉恥道喪,非諷喻所能規,故孔子有「春秋」斧鉞之嚴以範之。今去周又遠,人道滅亡;報紙爛罵,過於村媼;車來賄遷,上下恬然;遑論於詩!所謂感時詠物諸章,視為傷麟歌鳳之作,能不悲哉!昔元遺山因國亡而詩益工、姜白石為南渡而詞益俊,身世然也。吾曹處人矮屋,能不低頭?滿腔抑鬱,無可展舒;發而為詩,可以興怨。必有一種不能言、不敢言、不忍言之清長沈痛可入豪竹哀絲,如白石之詞、遺山之詩,留與後人作史料也。弟離鄉久,鱗雁又疏;我臺親友新詩,恨未得見。幸吾兄薈而刊之,發揚潛幽,彙成卷帙,備後采風;人間野史,合議建亭。弟亦叨借隋珠末光,照見梓友佳什,何快如之!

  承示,謹錄舊作寄政。順請著安!

  李黃海拜啟。三月二十三日。(天津)

  ·復雅堂溥泉

  承贈「臺灣通史」一部收到,謝謝。「大陸詩草」一冊,已交太炎先生;再三翩誦,曰:『此英雄有懷抱之士也!異日當為之作「臺灣通史」序』云。海天渺茫,曷勝嚮往!

  此復,並祝健康!

  張繼拜上。三月二十四日。(上海)

  ·與雅堂緩圖

  久仰山斗,恨未識荊;瞻企云樹,時增遐慕!

  敬啟者:敝同人等組織中華合作社,擬搜羅近日名公著述,槧為專集,以備流傳;並擬懇請先生為敝社名譽社長。倘荷許與贊襄,乞賜大著,以光篇幅,不勝馨禱之至!專肅候玉!

  敬請吟安!張緩圖合什。四月五日。(揚州)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五號。

  ·復雅堂師竹

  鯉城鯤島,一水迢迢。承示因小徒蘇菱槎一言,月惠「詩薈」一冊。藉諗先生等身著作,名山事業,早定千秋;健羨奚似!詩學一門,在中華今日已屬短檠、敝帚,棄置多年;而先生能扶大雅之輪以作中流之砥,使祖國風騷長留海外、月泉遺老重見替人,欽佩莫名!恨不獲執鞭以備驅策耳。弟老夫年耄,邱遲之錦,奪去有年;愧未能搜索枯腸,效投稿諸公廁名簡末。惟有盥薇莊誦、擊木揚聲,俾我泉諸舊學聞風興起,家置一編,以期他日洛陽紙貴而已。

  此復,並致謝忱。

  黃師竹頓首。五月二十二日。(泉州)

  ·復雅堂沁園

  來書欲搜梁鈍庵先生之詩,甚善!鈍庵詩多讀少作;其所熟讀者,即毛詩、杜詩、庾子山賦。丁酉春到鹿港,寓敝宅二、三日,為弟書丹條四幅;係寫「十七帖」,非自作詩也。鈍庵揮毫,墨必自磨,回腕書,甚有力;並集杜詩二句見贈云:「竊攀屈、宋宜方駕,欲學陰、何苦用心」!其勉勵後進頗諄懇。茲上詩文目錄一紙,凡四十餘篇;皆鈍庵親手錄示及向報紙鈔存者。鈍庵一生心血,都在於茲。先生願為刊入「詩薈」,弟不惜用多少工夫錄呈左右也。尊處有三十餘首,必有同者;乞以示我,可省謄寫之勞!

  此復,順訊起居!

  陳懷澄敬白。六月十二日。(鹿港)

  ·與雅堂九齡

  承賜「詩薈」一冊,迴環■〈各頁〉誦,琳琅滿目;雖機云才藻、燕許文章,不是過也。感佳作之榮頒,慶斯文之未喪;特修蕪簡,聊表謝忱!

  王九齡謹啟。六月二十一日。(臺北)

  ·與雅堂笑儂

  前以拙作呈政,竟蒙不棄,刊載「詩薈」;自顧駑庸,愧弗足當伯樂之一盼,然私衷則彌感也!

  憶自昔時,獨傾倒先生文字;近者「詩薈」出版,先生以文壇宿將主持其間,一時名作蔚矣如林,爭奇逞妍,甚盛事也。再上拙作數首,請賜鑑擇;如蒙採入,幸甚!

  楊樹德合什。六月二十二日。(彰化)

  ·與雅堂太虛

  曇花一聚,別經六年;而倡和之前塵影事,恍然如昨。比荷投贈「臺灣詩薈」,讀之,覺延平故國雖淪異化,而夏聲猶振;回顧中原,乃反若已消沈於殊俗者,憮然久之!

  「海潮音」能推行臺灣否?乞示漢口佛教會發行部!

  此訊文安!

  釋太虛和尚。六月二十六日。(武昌)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七號。

  ·與雅堂六石

  辱寄「臺灣詩薈」第六號數部,讀至「寄鶴齋詩話」,識見超卓、議論挺拔,非尋常詩家所能言;三復吟味,所獲不鮮。因頒諸同人,以資涵泳;感喜曷已!

  時下炎暑如烘,唯靜可以勝之;伏仰愛嗇不宣!

  佐藤寬政白。七月二十九日。(東京)

  ·復雅堂友竹

  日來思慕正殷,忽捧朵云,如親叔度;欣慰莫名!承索「臺灣雜記」及拙稿,立即寄上;祈勿吝斧政,逐期附刊,稍償半生辛苦也。

  邱菽園先生深服足下品學兼優,當世罕睹;書來輒詢及,且欲得大著「臺灣通史」久矣。如欲寄函,可交新嘉坡大坡監公內閣。

  此復。王松頓首。五月三十日。(新竹)

  ·復雅堂韻珊

  比日滬上歸來,檢閱手翰並惠「詩薈」,回環朗誦,如讀韓、蘇之作,如歌李、杜之章;具見先生主持文壇、提倡風雅,使中華國土淪於異域而國粹不淪於異化者,誰實為之?賴有此爾!獨慨中原文字,反忽焉、沒焉,舉無足重輕;回首當年,不勝廢興之感!先生獨能於海外振夏聲之盛,為宗邦起文運之衰,殆天之未喪斯文歟!又不禁三歎!

  耑此敬復,並致謝忱。

  施韻珊啟。八月十八日。(泉州)

  ·與雅堂丹林

  久耳大名,恨未識荊!每讀尊編「臺灣詩薈」,琳琅滿目,擲地金聲,不啻於文字上獲瞻丰采,無任欣慰!

  茲有陳者:曩旅廣州,曾荷蔡君哲夫為繪「紅樹室圖」,並由友人于右任、趙石禪諸君惠題佳句;擬付裝池,期垂久遠。夙仰先生文章、道義,彪炳南疆;而詩詞秀逸,尤為同文欽遲!特陳宣紙,敢請賜題;藉增光寵,曷勝榮幸!

  陸傑夫敬白。八月二十四日。(上海)

  ·復雅堂菽園

  前得王君友竹寄視大編「詩薈」第八期,拙作「星洲」四律,猥蒙選輯流通;比之古人僅傳「楓落吳江冷」一句者,鯫生幸福何其多耶!迨後續承直贈多冊並辱手教,情深語重,感何能已!陵叟所謂「文章有神交有道」,君其是矣。

  弟久閉關習禪,親友贈函,兩年來均虛作答;今特為我公破例,一勞魚腹,略傾素心也。外附新刻「嘯虹生詩鈔」兩冊,訛字頗滋為有憾耳!餘未一一。

  邱煒萲敬白。十一月十二日。(新嘉坡)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十三號。

  ·與雅堂佑安

  四月間接到第二號「詩薈」,披誦之下,有語皆秀,無唾不香。當此新學群狺、風雅盡絕,兼以鎗煙彈雨、天地為愁,寂寂窮廬、黯然沮喪;異書忽來於海外、行廚竟接於目前,欣忭莫名,回環靡厭!近又接第三、第六兩號,惟第一、第四、第五計三號橫風吹斷,想付洪喬。希即補寄,並祈連續!

  抑有請者:延平為諸葛忠武後之第一人,而臺灣為王之益州;風流遺韻,視泉為多。如得搜羅遺像或手札字跡,鑄銅插畫,俾遂瞻仰;凡有血氣,應具同情也。

  此頌文祺!

  林翀鶴敬白。七月初一日。(泉州)

  ·復雅堂仲可

  遠隔重洋,相思相望。比奉手教,垂注殷拳,感荷、感荷!就諗起居萬福、著作千秋,欣慰無量!

  「臺灣詩薈」均已拜領;又承以大著「臺灣通史」見惠,尤紉盛意。俟寄到後,展讀一過,當作一書後文以謝;並乞先將數十年來歷史示知,以便彼時握管如何?先生亦許我乎!

  高吹萬住金山縣屬之張堰;如寄書去,可說因弟而知彼也。

  專此道謝,敬請臺安!徐珂頓首。一月十二日。(上海)

  ·復雅堂北崙

  東寧歸來,匆匆一載。湖山養晦,報國未能;言之良愧!

  每月拜讀「詩薈」,獲益不鮮;欣慰曷已!頃捧手翰並惠佳作,意重情深;雒誦者再——蓋先生之文章有神有眼,能洞見我肺腑也,感喜兼極!辱寄「詩薈」第十二號多冊,已代分贈杭垣諸友;閱者驚異,咸以為婆娑洋文運,何反盛於中華內地!又聞先生獨力提倡國粹,如此熱心,傾倒莫名!想此後購者必不少焉。

  此間有老名宿孫峻,字康侯;河間當國時,徵為秘書。現因退隱,專事著作。頃讀「詩薈」,尤為擊節歎賞,甚願訂購;請寄交杭州林司後。而渠亦喜允以舊時詩文,檢出附刊。

  耑此敬復,並致謝忱。

  蔡伯毅頓首。一月二十六日。(杭州)

  ·與雅堂霞公

  郵筒寄詠,夙醉清吟;壇坫東南,下風泥首。春來想多佳趣,吟詠必多;尚當於月刊中一窺鱗爪耳。

  去冬敝公司發起詩鐘徵卷,兼資告白;第一場「金葉」六唱,不見有貴社中人投卷,當是道遠寄題未遍。第二場繼續徵詠,特寄上刊招,乞遍佈同人!公為此間文壇牛耳,尚希不惜鼓吹,為敝公司生色!投卷規則,道遠或有隔閡。不能依例之點,可概付通融;寄敝處代為料理,斷不有誤!

  肅請吟安!江孔殷叩。二月十五日。(廣州)

  ·復雅堂南溟

  前書索序,遲遲未發。以兄多年交誼、又屬社友,未可唐突西施。

  弟之苦衷,難以道及。大概當時刊行者計有十餘種,日作古文一篇,不加修飾。秋濃君最為慫恿;至作「胡才子歌」贈余;余愛其詩筆酷似東坡,大氣盤旋,傑作也。稿留佩香處,係集諸名作者;約有萬首,弟亦多得意之作。後聞佩香流落中國,換金揮去。所可惜者,秋濃已逝,遺稿亦付劫灰,可勝歎哉!唯兄最高明巨眼,當朝夕祝君健在!君有文獻之責,尚以百年為期;是我臺之所厚望也。

  付序一篇,乞哂改!

  餘容後陳。此請大安!

  胡殿鵬啟。五月二十六日。(臺南)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十八號。

  ·與雅堂云滄

  每接清談,如在光風霽月中,頓消塵垢。吾臺文學之盛,莫如今日;而撰述之精,莫如足下。足下主持風雅,教導後學;天之未喪斯文,賴有此耳。是誠吾臺之大幸也!

  弟賦性迂拙,愧無貢獻社會。惟讀書養氣,兼以書畫自娛。

  蕭嫻女士及徐仲可之書,煩即致意!

  餘容面罄。並頌春祺!

  王少濤拜白。二月十五日。(板橋)

  ·與雅堂南溟

  聖學式微,半由史學;「漢書」以儒林、文苑分途,而文章無實學,大失文行四教之本旨。夫孔子之攘夷,何如孟子之變夷;南宋五十家理學,何如朱考亭群經集傳!然寄託乏人,所著「綱目」均有未完之書。聖學微茫,學者病焉。所可惜者:中國九萬里河山、五千年道派,自孟子後,已無人繼起。胡白衣為淑世計,無暇及此。然淑世亦傳統之一道也。堯、舜、禹、稷不言性學,而五子咸以性理為口頭禪,無益於人倫日用之事,半為孟子說性辯護;無理取鬧,徒亂人意!孔子所見不大,何如堯、舜以孝弟為仁政之道,較為直截。齊家、治國、平天下,雖孔子亦不出此範圍。孔子者亦以祖述堯、舜為事,何用紛紛說教哉!此弟「聖符」之作所由來也。仁兄以為何如?

  胡殿鵬敬具。五月三十日。(臺南)

  ·復雅堂吹萬

  頃得手教,知相契在十年之前。迢遞云山,末由奉候;一旦仍獲以文字之報,得通尺素,殆緣之有前定者耶?誠快、誠快!

  先是一月,得洪君棄生來書,謂四年前曾見我「黃山遊記」,因惠「八州遊記」「序略」;今又承尊賜「臺灣詩薈」,則先生及洪君之作皆在焉,遂一一暢讀。不圖一月之中,忽於海外蒼茫之境,乃得雙國士;豈不令人拍案稱奇!舊學消沈,得公等起而振之,實大有功於名教。「詩薈」甚好,愛不忍釋。如十二集以前各冊尚有餘存,敬求一併見惠,尤感!

  日前郵寄「叢選」,計此信到時,該書亦可接到;尚希匡我不逮為幸!

  茲附去商兌會空白入會書一紙,乞照填!

  匆匆佈復,臨穎神馳;即候著祺!

  高燮頓。六月一日。(金山)

  ·與雅堂石子

  近於舍母舅高吹萬先生處,獲讀尊輯「臺灣詩薈」,不勝欽佩!非賞其文詞而已;大作「明季寓賢列傳」一篇,回環捧讀,審知閣下固今日之逸民,高蹈淑慎以守先待後者也。

  茲有請者:光自幼竺志網羅明季文獻,近方校刻鄉先哲徐孚遠之「釣璜堂存稿」,並擬撰輯闇公年譜;惟闇公佐延平郡王幕府,久居貴地,而其事跡以代遠路遙,頗多模糊影響之談。並知闇公在臺有海外幾社之結,且有社集刊行;乃亦求之不得。今何幸而遇閣下!閣下既生長其地,又以表彰節義為事,尚祈力為搜訪。凡闇公以及其交遊之事跡、著述,盡以見示。其所欣感,寧有極乎!

  「詩薈」有全份可得否?至「臺灣通史」必宏制鉅著,不少關係:均乞檢存!一俟復到,當再備價購取,一一拜讀也。

  引領天南,欲言不盡。敬叩道安!鵠候德音。

  姚光頓首。六月二十一日。(金山)

  ·復雅堂了廠

  大札及兩次惠寄「詩薈」,均拜領不誤。展讀緒餘,曷勝佩佩!

  國學弛放,淪於亡紀;端賴扶輪,綿茲一線。海天萬里,胸臆為開。婆娑諸老,媲美澎、臺;中原文獻,足資維繫:至可感也!僕事功不備於時,德業尤慚公後;際茲末運,實憾所生!然既讀「詩」、「禮」,浩氣尚存。愴懷時局,每欲建抒;投身報界,亦殊偃蹇。俟有機會,終當一鳴。吾道不孤,伏希努力!

  茲於日前由漢口銀行匯去日金九圓,至祈檢收!「詩薈」出版,望即陸續擲下,乃感。

  肅此,敬頌道安不一。盛魯頓首。七月二十八日。(漢陽)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二十一號。

  ●紀事

  騷壇紀事

  ·騷壇紀事

  鐘社(臺北)自客冬創設以來,每逢星期及星期三、五,相約小集,各作詩鐘二、三唱,分選甲乙。而本年元月,會於〔林〕季丞寓樓,拈韻賦詩。自是隔日一集,佳作如林;斐亭鐘聲,今繼響矣。

  白鷗吟社(臺南)為佳里莊人士所設。一月二日,開擊缽會,並邀南社趙劍泉、嘯洋吟社吳本立諸氏蒞會。首題「春樹」(麻韻)、次題「春酒」(豪韻),均七絕;三為「春云」五絕(真韻)。吟興未闌,翌日再集;首題「山月」(蕭韻)、次題「春山」(刪韻),亦均七絕。兩日得詩百數十首。

  樗社(臺中)以一月三日假永樂樓開宴,至者十數人。題為「籠鸚」七絕(魚韻),得詩四十餘首;公推王竹修、林少英二氏為詞宗,分選甲乙。開宴後,又作詩鐘,為「芭蕉、妓女」分詠格。樗社為少英主宰;社員雖少,然於中州吟壇別樹一幟,亦足以抗衡齊、晉也。

  蘭社(宜蘭)自糾合管內各詩社,藉通聲氣;而社員亦熱心研求,以相勉勵。本年一月三日,假東門外壯團莊役場,以開春宴並擊缽吟會;至者數十人。題為「迎春」七絕,得「春」字;計有七十餘首。從此歌誦之聲,遍於九芎城畔矣。

  桐侶吟社(臺南)以一月五日,柬邀南社春鶯吟團諸人開擊缽會。題為「電燈」七絕(支韻),得詩三十餘首;公推王懺儂、高恨人二氏為詞宗。選後開宴,盡歡而散。

  天籟吟社(臺北)以一月五日,假稻江江山樓開擊缽吟會,並為新年之宴。而十六日又發表徵詩,題為「春衣」七律(寒韻),限至二月十五日截收。

  淡北吟社(臺北)亦以一月五日,假大龍峒素園開擊缽吟會;其值東為陳錫慶、王在寬二氏。該社現擁劉得三茂才為社長,社員約三十人。

  瀛社(臺北)以一月六日,假江山樓開聯吟會;至者六十餘人。詩題為「醉春」七絕(東韻),詩鐘為「壽長」嵌字蟬聯格;並邀林季丞、林小眉、林文訪、莊怡華、蘇菱槎諸氏蒞會,以作新春雅集。觴詠之樂,當不減於永和矣。

  旗津吟社(高雄)以一月八日開擊缽會,並為社友陳春亭氏祖餞。乃請陳氏出題;首為「班超」(覃韻)、次為「看劍」(鹽韻),均七絕。又詩鐘「三九」魁斗格。

  汲古書屋(臺北)後人以一月八日發表徵詩,一為「赤嵌樓」七古(禁用長短句)、二為「論詩」五古(限真韻),限至一月二十日截收。選後,將載於第二期本報。扢雅揚風,可為吟壇生色矣。

  礪社(屏東)以一月十二日,假關帝廟小集。題為「舞劍」七絕(陽韻),公推陳家駒、蘇維吾二氏分選。又發表徵詩,題為「春信」七絕(青韻),限至一月二十日截止。

  南社(臺北)素為騷壇重鎮,與北之瀛社、中之櫟社鼎足而三。本期由黃谿荃氏值東,以一月十三日在其固園開會。適有他處詞友來南,邀之蒞會。題為「春耕」七絕(虞韻),得詩六十餘首。

  星社(臺北)為張純甫氏主宰,社員二十餘人多屬英年俊士;與天籟吟社均為瀛社聯吟會中之勁旅。一月十三日,假江山樓為消寒會;拈題賦詩,分選甲乙。斗酒羊膏,興亦不淺。

  大冶吟社(鹿港)第九期徵詩,題為「申包胥哭秦庭」七律(真韻),限至二月十五日截收;將請林灌園氏評選。

  鳳岡吟社(鳳山)以一月二十日假龍山寺開會,並邀礪社、旗津吟社社友賁臨。該社與礪、旗二社均高雄轄內,因名曰三友吟會;互相輪值,以通聲氣。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一號。

  汲古書屋(臺北)前徵「赤嵌樓」、「論詩」兩題,各收四十餘卷;經已選取發表,則「赤嵌樓」:一、連震東,二、古餘,三、周思禮,四、左去非,五、王則修,六、亭亭,七、洞天仙侶,八、水如,九、詩兵,十、肖鶴。而「論詩」:一、ST生,二、王了庵,三、瑤英,四、詩奴,五、王則修,六、周思禮,七、古餘,八、孟華,九、邁公,十、南豐逸客。選取之詩,分載本報第二、三期。

  星社(臺北)以二月四日發表徵詩,題為「莫愁湖」七律(青韻),限至二月二十日截收,錄交陳懷澄氏評選。十名以內,各有贈品。

  潛社(臺北)以二月五日發表徵詩,題為「滕王閣」七絕(先韻),限至二月二十五日截止,詞宗為趙一山氏。

  萃英吟社(臺北)為私塾教師所設,以林湘沅氏為社長;而湘沅以客臘逝世,乃推謝汝銓氏任之。二月九日,假江山樓開會歡迎,擊缽賦詩;題為「春樹」(真韻)七絕,錄呈社長選取。歡宴而散。

  大冶吟社(鹿港)以二月九日開定期總會,至者三十餘人。先由社長莊太岳氏述開會辭,次蔡耕云氏祝辭,次報告社務、討論各事。既畢,賦詩;題為「白桃花」七絕(東韻),得詩四十餘首。

  中嘉南聯合吟會(臺中)以二月十日假吳子瑜氏第中開會,至者百數十人;北自宜蘭、南暨屏東,莫不戾止。首由理事林子瑾氏敘禮,次推竹社鄭養齋、桃社鄭永南、瀛社張純甫、天籟社林述三四氏為詞宗。首題「諸葛亮種桑」(冬韻)、次題「詩星」(蕭韻),均七絕,各作二首;分選甲乙。七時開宴,賓主酢酬,盡歡而散。

  樗社(臺中)以此次中嘉南大會吟朋薈萃、壇坫增光,遂於二月十一日仍假吳子瑜之宅開創立周年大會,至者三十社。首由社長林少英氏敘禮,並推小鳴吟社李石鯨、羅山吟社蘇櫻村二氏為首唱詞宗,南社趙云石、鳳岡吟社鄭坤五二氏為次唱詞宗。乃擬首題「眉山」(陽韻)、次題「云影」(魚韻),均七絕。

  高山文社(臺北)為萬華人士所創設,以振興文運;歲更二周,頗呈盛況。二月十一日,假萬華俱樂部開會慶祝,並邀臺北各吟社蒞臨;至者數十人。先由社長倪炳煌氏述開會辭,次推吳昌才氏為名譽社長,謝汝銓、魏清德二氏為顧問。既畢,出題:一、七絕,「春筍」(麻韻);二、詩鐘,「紀元」鳳頂格。錄呈左右詞宗分選。八時,開宴。又有燈謎以助興趣,盡歡而散。

  小杏園(臺中)為陳朔方氏昆仲之所;陳氏素開體仁醫院,刀圭之暇,頗事吟詠。二月十二夜,邀集中嘉南大會未歸詞客開擊缽吟,至者三十餘人。首唱「麴塵」(微韻)、次唱「虎溪」(陽韻),均七絕;眾推黃水沛、陳材芳、李石鯨、林少英四氏為詞宗。更闌,乃散。

  蘭社(宜蘭)社員黃再壽氏,以二月十三日柬邀各地社友在其家中開擊缽吟會。適嘉義書家余蓮舫氏戾止,即席揮毫,尤添逸興。首題「乳鷹」(微韻)、次題「鏡中美人」(真韻),均七絕;得詩七十餘首。

  樸雅吟社(臺南)第十期所徵「黃金臺」七絕,得詩百六十首;經詞宗施梅樵氏選取十名,以二月十七日發表。

  礪社(屏東)所徵「春信」七絕,經詞宗鄭坤五氏選取二十名,以二月中旬發表。

  桃社(桃園)以社員簡朗山氏此次授勳六等「引以為榮」,乃於二月二十日為開祝宴會並擊缽吟會;至者數十人,拈題賦詩,酢酬而散。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二號。

  青蓮吟社(新竹)以三月二日,假鄭香圃之宅開擊缽吟會;至者十餘人。題為「雄溪」(庚韻)七絕,又詩鐘「古山」魁斗格;乃呈詞宗選取,發表而散。

  天籟吟社(臺北)以三月四日發表第十期徵詩,題為「夢梅」七律(真韻),限三月杪截收。

  白沙吟社(彰化)前徵「秋聲」課題,計得七百餘首。經詞宗王了庵氏選取二十卷,以三月初發表。

  樗社(臺中)大會之後,眾方以為振興;乃於三月二日假永樂樓開會,擊缽賦詩。諸友畢集,席間林子瑾氏起述解散之事。蓋以樗社社員各有隸屬,其始之組織一團者,為欲辦理中嘉南聯合吟會之故。今吟會已開,可免設立。遂議解散,眾皆贊成。

  光文社(宜蘭)以三月十二日發表徵詩,題為「燕賀」七絕(蒸韻),詞宗為連碧榕氏,限至三月杪截止。

  旗津吟社(高雄)以三月十三日,假葉氏樓上開擊缽會;至者十數人。首題「望洋」、次題「愛河」,均七絕;各得詩三十餘首。

  尋鷗吟社(嘉義)為青年學子所設,現有社員十八人;每月小集二次、課題二次,以相切磋。聞三月份課題為「竹馬」及「相思樹」,均七絕。苟能熱心而研求之以發揚詩學,亦可喜也。

  桃社(桃園)黃樹林氏以三月十五日,柬邀社友至大溪開擊缽吟會;至者十餘人。首題「春山」(蕭韻)、次題「載酒聽鶯」(青韻),均七絕。既畢,開宴,盡歡而散。

  南社(臺南)以三月十六日,假筆耕齋開擊缽會。題為「養花」七絕(東韻),得詩七十餘首。公推趙云石、王懺儂二氏為詞宗,分選甲乙:左元為洪鐵濤、右元為趙云石。

  瀛社(臺北)以三月十九日適逢舊曆花朝,假江山樓開聯吟會;至者五十餘人。題為「花朝雅集」七律(麻韻),推林小眉、黃純青兩氏為詞宗;又詩鐘「白沙」八叉格,以蘇菱槎、鄭永南二氏閱之。選後開宴;鐘鳴九下,始各散去。

  淡北吟社(臺北)以三月二十一日為設立二年紀念之辰,邀集社員開會;乃作詩鐘,以「飛行機」三字為碎錦格。入夜,又假大正義塾張燈射虎,以添樂趣。

  櫟社(臺中)以三月二十二日,於霧峰萊園開春季大會;社員多至,協議會務。先是,櫟社以設立二十週年之時,編輯社員之詩。茲已印成,名曰「櫟社第一集」;則於是日頒布社員,並分贈全臺各吟社。又以社長傅錫祺氏總理社務,厥功不少;公送銀花瓶一具以為紀念,並各賦詩以贈。

  萃英吟社(臺北)以三月二十三日,假同文書房開擊缽會。又發表徵詩,題為「草山櫻」七律(庚韻),限四月終截止。

  月泮吟社(嘉義)以三月二十八日發表徵詩,題為「嬉春詞」七絕四首(限東、冬、江、支韻),至四月終截收。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三號。

  桐侶吟社(臺南)以四月三日為設立二週年紀念之辰,假黃氏固園為會場;柬邀臺南各社吟侶,至者四十餘人。推南社社長趙云石氏為詞宗,題為「春酒」七律(支韻)。五時交卷,撮影紀念;遂赴醉仙閣開宴。十時,始散。

  竹社(新竹)以四月三日,假內公館開會;並邀社外吟侶,推鄭養齋、曾吉甫二氏為首唱詞宗,張息六、鄭十洲二氏為次唱詞宗。首題「踏青鞋」七絕(陽韻),次題詩鐘「老鶴」鳳頂格。是月二十日又開擊缽吟會,並歡迎鄭雪汀氏。題為「乳燕」七絕(真韻),仍推養齋、吉甫二氏為詞宗。次唱詩鐘「君子竹」碎錦格,分呈詞宗閱選,歡讌而散。

  南陔吟社(南投)以四月五日,假張慶章氏之宅開擊缽吟會;至者十數人。題為「消寒」七絕(佳韻),得詩四十餘首。選取之後,歡談而散。

  聚奎吟社(臺北)以四月十日發表徵詩,題為「畫蟹」七絕(不限韻),定至五月終截止。

  陋園(基隆)為瀛社友顏云年氏之宅;春秋佳日,擊缽催詩,至足樂也。及云年逝,其弟國年繼起,仍與舊侶相往來。近以家廟落成,特於四月十三日柬邀瀛社聯吟會員及寓北各詩人開會;至者百四十人。題為「陋園憶舊」七絕(覃韻),每人二首;推桃社簡若川、竹社鄭十洲二氏為左右詞宗,各選四十。七時開宴,國年起述禮意,小松孤松、曾吉甫二氏代表來賓道謝;賓主酢酬,盡歡而散。

  西瀛吟社(澎湖)為陳梅峰、陳錫如二氏所主宰,設立已十餘年。現有社員六十餘人,其中旅寓各處,隸籍於旗津、萍香、礪、研等社;然仍互通聲氣。四月十五日,假舊文石書院開擊缽會。題為「詩將」,得詩數十首;獲首選者為鄭月樵、陳瑾堂二氏。

  瀛社(臺北)以四月二十日,假艋舺俱樂部開會;至者四十人,推劉篁村、魏潤庵二氏為詞宗。題為「評詩」七絕(東韻),各選二十首。

  萃英吟社(臺北)前徵「無逸圖」之詩,收稿頗多;經社長謝雪漁氏選取十名,於四月二十日揭曉。

  嘯洋吟社(臺北)以四月二十一日發表徵詩,題為「簾影」七律(蕭韻),限至五月十五日截止。

  大冶吟社(鹿港)以四月二十三日,假丁瑞圖氏之宅開擊缽會,推洪以倫、陳雪滄二氏為詞宗。題為「牛車」七絕(尤韻),得詩六十餘首。翌日復會,題為「酒癖」七絕(虞韻),又得詩八十餘首。推楊笑儂、許存仁二氏為詞宗;選後開宴,歡談而散。

  以文社(中壢)為中壢醫院吳鴻森諸氏所設,以研究漢文為目的。近以詩學日興,於四月二十五日徵詩,題為「杏林」七絕(虞韻),限至五月十八日截收。

  白鷗吟社(北門)於四月二十六日假佳里莊役場開會,以餞王炳南氏;至者甚多。宴後賦詩,題為「雨聲」(庚韻)、次題「醉美人」(先韻),均七絕;各得五、六十首,選後發表:亦一時之盛會也。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四號。

  三友吟會(高雄)以五月四日假旗津葉氏樓上開會,到者二十餘人;推蔡榮春、陳家駒二氏為詞宗。題為「古樹」七絕(元韻),得詩八十餘首;次題「梅雨」,亦七絕(陽韻),又得五十餘首。選後而散。

  天籟吟社(臺北)以五月四日開擊缽會,首題「光武帝」七絕,次題「長繩」詩鐘魁斗格。選後而散。

  登瀛社(頭圍)以五月四日發表徵時,題為「白燕」五律(微韻),限至月杪截收。

  青蓮吟社(新竹)社長鄭香圃先生以新婚禮成,乃於五月四日讌客,並邀竹社及各吟侶,擬題「並蒂蓮」七絕(陽韻),人各二首,推曾吉甫、鄭養齋二氏為詞宗。選後開宴,賓主酢酬而散。

  南陔吟社(南投)以五月五日,假鯤南別墅開擊缽吟會;至者十餘人。題為「瀑布」七絕(庚韻),得詩數十首,錄(?)臺中張玉書氏選取。該社雖僻處南投,而社友熱心研求,每逢會時,有遠自草屯、彰化而至者;賞奇析疑,亦足樂也。

  瀛社(臺北)以五月十一日,假稻市江山樓開聯合吟會;至者六十餘人。題為「散花」七絕(支韻),推謝雪漁、魏潤庵二氏為詞宗。選後開宴;適瀛、桃、竹聯合會名譽會長林薇閣氏歸自滬上,並為洗塵。

  南社(臺南)以五月十一日,假黃氏固園開定期例會。值東為許子文、吳贊興、陳玉榮三氏,至者十餘人;擊缽催詩,至晚始散。

  蘭社(宜蘭)吟侶張振茂氏以五月十五日,柬邀社友至其新居開擊缽會;至者二十餘人。推張鏡光、連碧榕二氏為詞宗,題為「留春」七絕(青韻)。選後,乃由主人分贈禮物,以為紀念。

  桐侶吟社(臺南)以五月十七日開擊缽吟會;題為「竹陰」七絕(微韻),得詩三十餘首。

  星社(臺北)以五月十八日小集,至者十餘人。題為「張睢陽殺妾饗土」七絕,錄呈詞宗選取。夜闌,乃散。

  白鷗吟社(北門)以五月十八日,假社友黃連標氏之宅開定期吟會。題為「瓜棚」七絕(陽韻),得詩三十餘首;推王大俊、鄭國楨二氏為詞宗,分選甲乙。次唱詩鐘「松風水月」碎錦格。聞本期月課題為「麥浪」七絕(尤韻)、詩鐘「山海」蜂腰格,限至六月六日截止。

  中部吟會(臺中)以五月二十四日,假臺中市閱報所樓上開會。討論設立事宜:暫置辦事處於吳氏怡園,每兩星期開會一次,輪流值東,以聯絡中部諸吟侶;眾皆參同。乃擬題賦詩,題為「聞歌」七絕(元韻),推王了庵、蔡子昭二氏為詞宗;得詩八十餘首,分選甲乙,歡談而散。

  嘉社(嘉義)以五月二十五日,假徐氏荊花書屋開春季例會;至者十數人,擊缽賦詩。首題「雨絲」七絕(微韻)、次題詩鐘「荊花書屋」碎錦格,錄呈詞宗選取。日旰,乃散。

  月津吟社(嘉義)以五月三十日發表徵詩,題為「圯橋進履圖」七律(不限韻),限至七月十日可交鹽水街蔡哲人氏。

  大雅吟社(豐原)以五月三十日發表徵詩,題為「屈原」七絕(元韻),限至六月杪截收,稿交豐原郡大雅莊紹年醫院。

  竹社(新竹)吟侶李濟臣氏以本月二十四日(舊五月二十三日)將與其德配陳女士舉行五秩雙壽慶禮,李氏為新竹巨室而濟臣又負鄉望,現由竹人士代徵詩文以表祝意,即由新竹街北門陳信齋氏代收。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五號。

  美友吟社(旗山)為美濃莊人士所設。以研究詩學,近以社課六十首函託連雅棠氏評選,題為「春興」七律(不限韻)。該社雖僻處山陬,未能互通聲氣;然莘莘學子,苟能取古來名家之詩而讀之,以經史立其基、以山水養其趣,毋求速達、毋拾陳言,則其造就當未可限量,豈以荒僻而自囿哉!

  大冶吟社(鹿港)社員許五頂氏此次新設汎愛醫院於和美莊,以六月七日柬邀社友開擊缽吟會。推陳子敏、朱啟南二氏為詞宗,題為「吟聲」七絕(陽韻);選後開宴。是晚,陳允恭氏復邀諸友小集,題為「曉雨」七絕(青韻),又得詩四十餘首。夜闌,乃散。

  中部吟會(臺中)以六月八日假吳氏怡園小集,至者十餘人。題為「怡園聽雨」七絕(麻韻),得詩五十餘首;推張玉書、杜香谷二氏為詞宗,選後而散。

  瀛社(臺北)以六月八日開聯吟會於基隆船上,至者四十餘人。題為「釣竿」五律(虞韻),人各一首。交卷後,乃赴高砂樓開宴,歡談而散。

  南社(臺南)以六月十五日,假酉山書店樓上開擊缽吟會;至者五十餘人,推趙云石、王芷香二氏為詞宗。題為「新筍」七絕(文韻),人各二首;選後乃散。

  宜蘭文社(宜蘭)陳雪峰氏以六月十八日柬邀蘭社、吟香社、登瀛社、光文社等社友,泛舟西川之河以開吟會;至者二十餘人。題為「水中天」七絕(先韻)。詩成開宴,夜深始散。

  天籟吟社(臺北)以六月二十日開擊缽吟會,題為「舞劍」七絕(尤韻);又詩鐘亦以「舞劍」二字為蟬聯格。得詩六十餘首,詩鐘稱是。

  聚奎吟社(臺北)以六月二十二日,假陳氏宗祠開第一回擊缽吟會。詩題「雨聲」七絕(齊韻),詩鐘「筆花」魁斗格。

  劍樓吟會(臺北)以六月二十二日小集,題為「春蛙月」詩鐘鼎足格。

  三友吟會(高雄)本期值東為鳳山,以六月二十九日開會;柬邀屏東、旗津兩處社友蒞臨,至者三十餘人。首題「櫓聲」(支韻)、次題「汗衫」(豪韻),均七絕;錄呈詞宗選取,分散禮物而散。

  桃社(桃園)以六月二十九日,假文昌祠開會;至者十餘人。題為「曝書」七絕,得詩三十餘首。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六號。

  墩山吟社(臺中)以社友柳田陵村氏調任臺北,遂於七月四日邀集吟侶,為開餞筵。陵村即席賦詩二首,以志別意;眾依韻和之。賓主唱酬,狀至歡樂。

  中部吟會(臺中)以七月十五日開第四期例會;題為「寢臺車」七絕(歌韻),得詩五十餘首。十六日,適逢臺中副業展覽,乃假三教會樓上開會;至者較多。題為「產婆」七絕(支韻),得詩百有餘首。

  礪社(屏東)以七月五日發表徵詩,題為「義路」七律(庚韻),限至七月杪截收。

  淡北吟社(臺北)以七月五日午後,於映竹齋開會;社侶多至,擊缽賦詩。選後而散。

  玉峰吟社(嘉義)以七月六日,假宜春樓開夏季擊缽吟會;至者十餘人。題為「郵箱」七絕(東韻)。並議月課之事;而秋季擊缽吟會,王國材氏擬獨力辦理,將開於太保莊。

  天籟吟社(臺北)以七月六日開擊缽會,首題「登樓」七絕(覃韻)、次題「雛尼老漁」詩鐘分詠格。

  捲濤閣(臺南)以七月六日,假陳氏筆耕齋邀南社、酉山、桐侶及屏東礪社諸友五十餘人,以開納涼吟會。題為「藕絲」七絕(庚韻),得詩九十餘首。

  旗津吟社(高雄)以社友陳考廷氏將遊禹域考察實業,乃於七月八日假海水浴場,為之祖餞。席間拈題賦詩,得數十首,亦足以壯行色矣。

  瀛社(臺北)以七月十二日假稻市江山樓開會,協議改組事宜。既畢,出題:首唱「消夏詞」七絕(支韻)、次唱詩鐘「故園」鳧脛格。適林菽莊氏率其長郎小眉東遊,途次臺北;而社侶劉篁村氏亦將東上,考察學務。遂并為祖餞,歡談而散。

  南社(臺南)以七月十二日假黃氏固園開會,並邀各社吟侶;題為「山雨」七律(寒韻),得詩六十餘首。選後,王臥蕉氏獨得雙元。

  竹社(新竹)以七月十三日,假林篁堂氏之宅開臨時大會;至者多人。首題詩鐘「臺灣」二字魁斗格、次題「曝書」七絕(庚韻),得詩三十餘首、詩鐘二十餘聯。

  北部吟會(臺北)為天籟、高山兩社所主倡;以七月十三日假艋津三仙縷開會,至者四十餘人。題為「松陰」七絕(豪韻),人各兩首;推謝雪漁、魏潤庵二氏為詞宗,各選三十。

  消夏吟會(臺北)淡北萃英、聚奎等社以七月十三日,假東薈芳酒館,開消夏聯吟會;至者五十餘人。首題「消夏」七絕(陽韻),次題詩鐘「樓臺賞月」碎錦格。選取之後,議欲聯合臺北各社以時開會,互通聲氣,並推陳廷植氏為聯吟會長;眾皆贊成。

  桃社(桃園)以七月十三日,假文昌祠開擊缽例會。題為「避暑」七絕(鹽韻),得詩六十餘首,選取二十。十九日,又開臨時會;題為「白蓮」七絕,至者十六人。

  桐侶吟社(臺南)黃比南氏以七月十九夜,邀南社、春鶯、酉山、捲濤、桐侶諸社友於其家,開納涼吟會;至者四十餘人。題為「背面美人」七絕(豪韻),錄呈趙云石、洪鐵濤二氏選取。

  美友吟社(旗山)創設以來,為日未久;而社員多熱心研求,又得美濃莊人曾廷掄氏之鼓勵,慨捐二十金。當此漢學式微之時,各地人士出而振興,而曾氏獨能贊襄詩學以為之倡;其款雖微,其志亦可風矣。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七號。

  萊園讀詩會(臺中)霧峰林氏,素多詩人;所往來者,復多名士。本年春間,由林獻堂氏組織萊園讀書會;月出課題三次,錄交各地詞宗選出,以相研求,進步甚速。如八月份之題為「竹席」(真韻)、「時鐘」(侵韻)、「靈芝」(文韻),均七絕。

  入會者除霧峰人士之外,臺中各地亦有數人;扢雅揚風,聞之可喜。

  雙溪吟會(基隆)以八月三日,假該地信用組合開擊缽會;至者三十餘人。題為「消夏」七絕(灰韻),得詩數十首;推周野鶴、莊木炎二氏為詞宗,選後而散。雙溪詩會,以此為始。

  玉峰吟社(嘉義)以八月三日發表課題,為「遼東帽」七絕(不限韻),又詩鐘「玉峰」蟬聯格;定八月杪截收。

  西瀛吟社(澎湖)以八月七日,假文廟東廊開擊缽吟會;至者二十餘人。擬定詩鐘「禮私」二字雁足格,人各三聯。又發表徵詩,題為「紅拂女」五律(庚韻),限至九月十日截止;將託林維朝氏評選。

  中部聯吟會(臺中)以八月九日,假醉月樓開會;至者十社四十餘人。首題「讀畫」(東韻)、次題「歸鴉」(蒸韻),均七絕,人各四首;推洪以倫、魏國楨二氏為詞宗。選後,開宴而散。

  鳳岡吟社(鳳山)以八月十日,假鳳山興業會社內開擊缽吟會。首題詩鐘「龍山寺」三字碎錦格、次題「落第詩」七絕(虞韻),錄呈詞宗選取。復拈兩題:一為「星彈」(寒韻)、一為「雨絲」(微韻),均七律;人各一首。互相評選,以陳春林、鄭坤五、陳瑾堂、林山樵四氏得點最多。

  桃社(桃園)自夏季重整旗鼓以來,每逢星期開會一次。而八月十日適為第二會期,遂假指南宮擊缽賦詩,題為「履聲」七絕(灰韻)。至者頗多,選後而散。

  羅山吟社(嘉義)八月份課題為「過檨圃故址有感」七律(虞韻),限至九月十五日截止。

  竹社(新竹)以八月十五日,假林篁堂氏之寓開擊缽吟會;至者十餘人,推陳雪汀、曾吉甫二氏為詞宗。擬題「放河燈」七絕(青韻),選後而散。

  巢睫居(臺北)主人倪炳煌氏以八月十七日,柬邀諸吟友至家賞蘭;至者多人。首題「觀蘭雅集」七絕(齊韻),次題詩鐘「聞香」鶴頂格。八時開宴,十時始散。

  礪社(屏東)以三友吟社員石錫勳氏將歸彰化,特於八月二十三日設筵祖餞。石氏即席賦詩留別,眾和之。秋風楊柳,惜別情深,勝於「陽關三疊」也。

  萃英吟社(臺北)此期徵詩,題為「觀濤」五律(寒韻),限至九月二十日截收。

  以文社(中壢)以八月二十三日,開擊缽吟會。桃社及楊梅、龍潭、平鎮各吟友多至,推簡若川、吳榮棣二氏為詞宗。擬題「新菊」七絕(青韻),得詩百十餘首;次題「乞巧」七絕(灰韻),復得數十首。並議每月第一、第三兩星期各開吟會,藉以提倡詩學。

  嘉社(嘉義)秋季大會——本年值東為月津吟社,定於古曆中秋假鹽水港齋堂開會,現已籌備一切。

  南社(臺南)創設以來,已閱廿稔;風聲所播,遍於全臺。本年春,議制社章;則由幹事黃茂笙氏函向大阪天賞堂定造四十個,現在寄到,分贈社員佩用。

  梨江吟社(臺中)為南屯莊簡揚華氏所組織,已閱十年,詩風日啟。近又邀集莊中人士創設漢學研究會,則於每月第一、第二星期開會一次,擊缽吟詩,藉添興趣。聞入會者,現有四十餘人。若長此以往,黽勉數年,其造詣未可量也。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八號。

  雙溪吟會(基隆)以九月六日,假該地信用組合舉發會之禮;眾推周步蟾氏為會長。討議會則既畢,賦詩。題為「秋月」七絕(尤韻),得詩四十餘首,錄呈周士衡、許桂珠二氏選取。遂開祝宴,歡談而散。

  旗津吟社(高雄)社友鎮海龍氏以九月七日假花美樓為其尊翁祝壽,並開詩會。題為「壽山」(尤韻)七絕,得詩八十餘首。選畢開宴,頗極一時之盛。

  光文社(宜蘭)以九月十三日適逢舊曆中秋,假太平醫院懸設燈謎。自十二夜至十四夜,莫不興高采烈,夜闌始散。

  竹社(新竹)以九月十三日開觀月會,至者十餘人;題為「南樓望月」七絕(東韻)。選後,由鄭養齋氏提議改組,擬先募集社員,然後訂立章程,俾與各社聯絡,以興臺灣文運。

  南社(臺南)以九月十四日邀集社侶,泛舟安平渡口。題為「十六夜泛舟」(不拘體韻)。夜半始歸。即由黃茂笙氏議捐基金,以充公費;眾贊成。茂笙逐首捐二百圓,餘亦多少有差。

  瀛社(臺北)此次重新組織,計得社員八十餘名。以九月十四日,假稻市江山樓開會。題為「霓裳曲」七絕(得「秋」字),人各一首;推莊怡華、謝雪漁二氏評選。既畢開宴,歡談而散。

  白沙吟社(彰化)以九月十四夜,假節孝祠開擊缽吟會,並歡迎新入社員石錫勳氏。擬題「月中桂」七絕(刪韻),以洪以倫、陳若虛二氏為詞宗,分選甲乙。

  蘭社(宜蘭)以九月十四日,假碧霞宮開觀月會。至者有光文、吟香、仰山三社,而頭圍登瀛社友亦來會,計有四十餘人,拈題賦詩。首唱「關壯繆」七絕(灰韻),次唱「秋興」五律(尤韻)。

  嘉社(嘉義)第二次秋季大會,為月津吟社輪值;以九月十四日,假鹽水港公會堂開會,羅山、玉峰、尋鷗、樸雅、汾津、鷇音、鴻社、菼社等吟侶多至。題為「觀潮」七絕(尤韻)。

  月津吟社(嘉義)以嘉社大會之翌日,開創立二週年紀念會;來賓三十餘人。擬題「筆戰」七絕(元韻)、次題「月中桂」七絕(庚韻)。

  臺北聯吟會(臺北)此期為淡北吟社值東,以九月十六日假陳氏宗祠開會;至者五十餘人。首題「松風」七絕(陽韻),次題詩鐘「竹軒」鶴頂格。時適古曆中秋之後,乃泛舟劍潭以賞秋色。

  中部聯吟會(臺中)以九月十六日開會,至者十餘人。題為「借書」七絕(尤韻),得詩五十餘首;推張玉書、王了庵二氏為詞宗。

  石津吟社(東石)以九月十六日開會,至者二十餘人。首題「櫓聲」、次題「泛月」,均七絕;得詩五十餘首。

  白鷗吟社(北門)以社侶莊清池氏將赴他處,遂於九月十六日設筵祖餞。席上賦詩,題為「送別」七絕(尤韻);得詩五十餘首。十八日,又於佳里莊開本月例會,擬題「陶淵明」七絕(先韻)。

  高山文社(臺北)以九月二十一日,開擊缽會。題為「褒菊」七經(真韻),推李遂初、鄭麗生二氏為詞宗。

  以文社(中壢)以九月二十一日,假中壢醫院開會。題為「荷錢」七絕(尤韻),得詩四十餘首。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九號。

  鐘社(臺北)吟侶林小眉氏久寓鷺門,豪遊南北;昨秋歸臺,頗多吟詠。將去之時,乃取篋中所存者百數十首彙印一冊,曰「東寧草」;後附「東寧雜詠」百首。現將刷成,聞擬分贈內外騷壇,以為歸臺之紀念。

  美友吟社(旗山)社侶陳保貴氏,青年中之傑出也。既設吟社以興詩學,又與美濃莊人士組織銘德會;開立文庫,購置新舊書籍——又「臺灣通史」以供眾覽,其事甚善!我臺文風,今已式微;挽救之策,唯在讀書。各地人士,如能熱心提倡以啟發鄉中之文化,山陬海澨之區,其進步之速當不遜於都會也。

  月曜吟會(基隆)保粹書房李石鯨氏,板橋人;能詩工文。久寓基津,教授後學;及門之士,多屬青年。李氏以臺灣詩風大啟,乃於月曜之夜集其高足,出題分詠;而又親為指導,不憚勤勞。將來桃李春風,當見英才濟濟也。

  萃英吟社(臺北)以十月五日,假劍潭寺開會;至者二十餘人。首題「飼鴨船」七絕(魚韻)、次題詩鐘「落帽」蟬聯格,錄呈詞宗評選。晚飯後,乃聯袂而歸。

  陋園(基隆)詩侶以十月七日為舊曆重陽佳節,適瀛社友顏德輝氏來遊,遂邀往登高,凡十餘人。擬題「菊花茶」七絕(覃韻),次題詩鐘「重九登高」碎錦格。至晚,乃歸。

  西瀛吟社(澎湖)以十月十三日,假天后宮內開擊缽會;至者二十餘人。乃出詩鐘,以「伯夷」、「看護婦」為分詠格,計得五十餘聯。選畢,分贈禮物;入夜而散。

  瀛社(臺北)以十月十七日,假萬華俱樂部開會;至者六十餘人。首唱「紙鳶」七絕(蒸韻)、次唱詩鐘「觀音誕」鼎足格,每人詩、聯各一。五時交卷,選後而散。

  以文社(中壢)第七回例會,以十月十九日由值東黃立枝諸氏柬邀開會;至者二十餘人。題為「觀音竹」七絕(齊韻),得詩六十餘首。

  光文社(宜蘭)吟侶以臺南羅蕉麓氏來遊,為修東道之禮,遂於十月二十三日假集蘭館以開吟筵,即推羅氏為詞宗。擬題「金柑」七絕(庚韻),得詩二十餘首。選後開宴,歡談而散。

  桃社(桃園)以十月二十六日,假文昌宮開會;至者二十餘人。題為「舌戰」,人各兩首;錄呈詞宗選取,乃由值東分贈禮物而散。

  月津吟社(嘉義)以十月二十五日發表徵詩,題為「臥龍岡」七律(不限韻),限至十一月終截止,卷交鹽水街張水波氏。

  羅山吟社(嘉義)第十一期課題「吳鳳墓」(在嘉義東堡枋樹腳,事載「臺灣通史」)七律(真韻),限至十二月一日截止,卷交嘉義街鄭作型氏。

  天籟吟社(臺北)以十月三十一日,假宏濟醫院開創立二週年紀念會。既畢,出題:首唱「素心蘭」七絕(刪韻)、次唱「云峰搗衣」分詠格,每人詩、聯各一;錄呈詞宗評選。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十號。

  瀛社(臺北)以十一月九日,假萬華劉氏宗祠開會。題為「寒衣」七絕(灰韻),每人二首;推李悌欽、李石鯨二氏為詞宗,選後而散。

  南社(臺南)以十一月九日,假筆耕齋開會。題為「冰花」七絕(尤韻),得詩七十餘首;錄交陳圖南、韓浩川二氏評選,左、右元均為趙劍樵氏所得。

  桃社(桃園)以十一月九日,假文昌祠內開擊缽吟會;至者二十餘人。首題「泉聲」五律(陽韻)、次題「紅葉」七絕(支韻),錄交詞宗選取。及夜,始散。

  西瀛吟社(澎湖)前徵「畫蟹蘭」之詩,計得四百八十五首。經鄭坤五氏選取四十首,以十一月十三日揭曉;其第一名為陳文石氏。

  天籟吟社(臺北)以十一月十五日,假社侶卓夢庵氏之宅開擊缽吟會;並邀淡北、聚奎兩社友,至者多人。首題「苦寒」七絕(先韻),次題詩鐘「小春日」碎錦格。

  中部聯吟會(臺中)以十一月十六日,假吳氏東山別墅開擊缽吟會;至者二十餘人。題為「寒衣」七絕(東韻),推林望洋、王子鶴二氏為詞宗;得詩七十餘首,各選十六首,李櫻航氏竟得雙元。夜深乃散。

  玉峰吟社(嘉義)王殿沅氏素愛菊,藝值數畦;秋風既老,寒英怒開。遂以十一月十六日,邀其吟侶開讌賦詩。題為「早起觀菊」七絕(支韻),得詩數十首;亦足為東籬生色也。

  東興吟社(挑園)為葉連三氏所組織;以十一月十六日,在值東邱劍盛氏之家開會,至者十餘人。題為「尋菊」七絕(真韻),推黃守謙、葉連三二氏為詞宗;選後而散。

  萃英吟社(臺北)前徵「觀濤」之詩,計得二百餘首。經詞宗張純甫、劉得三二氏各選三十首,以十一月十九日揭曉,左元為陳少蘭氏、右元為周士衡氏。

  三友吟會(高雄)此期為旗津吟社值東,以十一月二十日開會;鳳岡、礪社諸吟侶多至。擊缽賦詩,選後而散。

  星社(臺北)李騰岳氏以新築宏仁醫院落成,特於十一月二十一日柬邀吟侶讌集,即席賦詩。題為「詩醫」七絕(真韻),得詩三十餘首。李氏素工兒科,又好吟詠;風雅之休,可為杏林生色矣。

  衡社(大甲)為王子鶴諸氏所設,以研究詩學,閱今將及一年。除每星期擊缽吟外,復逐月徵詩,藉資磋切。聞本期詩題為「中秋」七絕(尤韻)、詩鐘為「秋夜」鶴膝格,計得詩七十餘首、詩鐘約二百聯;已選送詞宗評選。此後揚風扢雅,當見蒸蒸日上矣。

  櫟社(臺中)為全臺詩壇重鎮,設立以來,已經廿載;而社侶僅二十人,各抱孤芳,以道義、文章相切劘,不為浮華所渲染。每年開會二次;本屆秋會,經於十二月六日,假霧峰林氏府第雅集。各地社侶,後先戾止;觴詠之樂,當不減於蘭亭矣。

  ——以上見「臺灣詩薈」第十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