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部碑文集成(四)
乙、示諭
臺灣府學■〈魚逮〉港學田碑記(康熙五十二年)
雍正間諭封孔子五代王爵碑(雍正二年)
忠義旌表碑(雍正三年)
嚴禁侵占番界審斷碑(乾隆元年)
嚴禁徵收錮弊示告碑記(乾隆十五年)
嚴禁派撥累番碑記(乾隆十七年)
蒙憲檄免鳳邑里民車運平糶社粟及批免派撥軍工鐵炭碑記(乾隆十八年)
嚴禁冒籍應考條例碑記(乾隆二十年)
嚴禁占築埤頭港示告碑記(乾隆二十年)
嚴禁霸占海坪示告碑記(乾隆二十五年)
嚴禁漚汪莊開鑿水圳示告碑記(乾隆二十五年)
嚴禁越塭採捕示告碑(乾隆二十六年)
大潭塭界碑記(乾隆二十六年)
勘定塭界給示碑記(乾隆二十六年)
楊志申捐獻學田碑記(乾隆二十八年)
恩憲鄒大老爺告示碑記(乾隆三十二年)
青天廉明曹太老爺讞語(乾隆三十四年)
嚴禁占墾示告碑記(乾隆三十七年)
城隍廟碑記(乾隆三十八年)
蔦松埔嚴禁混墾示告碑記(乾隆四十年)
諭令遵照舊約貼納香燈番餉示告碑記(乾隆四十二年)
嚴禁混藉命盜扳累非辜示告碑記(乾隆四十三年)
嚴禁抽索麻埔山崙樵牧碑記(乾隆四十四年)
哆咯嘓大武瓏番租碑記(乾隆四十四年)
府憲示禁碑記(乾隆四十七年)
縣主示禁碑記(乾隆四十七年)
奉臺灣府道憲楊示(乾隆四十七年)
嚴禁開賭強乞翦綹示告碑記(乾隆四十七年)
嚴禁冒親告命示告碑記(乾隆四十八年)
奉憲示禁碑記(乾隆四十九年)
臺澎兵備道諭告碑(乾隆五十三年)
奉憲示禁(乾隆五十三年)
大上帝廟示禁碑(乾隆五十七年)
毋許民番私捕埤水魚蝦示告碑記(乾隆五十八年)
奉憲道禁(乾隆五十九年)
嚴禁覬覦餉塭示告碑記(乾隆五十九年)
嚴禁洲南場陋規錮弊示告碑記(乾隆五十九年)
嚴禁海口陋規碑記(嘉慶元年)
恩憲大人示諭碑記(嘉慶四年)
李茂春塋域勒禁侵占告示碑(嘉慶五年)
義塚護衛示禁碑記(嘉慶七年)
恩憲大人示諭碑記(嘉慶十七年)
王氏祖塋保護告示碑記(嘉慶十八年)
二層行溪義渡碑記(嘉慶十九年)
署鳳山縣正堂吳立碑(嘉慶十九年)
奉憲封禁古令埔碑(嘉慶二十年)
臺灣縣溫奉憲示禁碑(嘉慶二十一年)
奉憲預絕棍害示告碑記(嘉慶二十二年)
嚴禁僧民私私相借貸胎典廟園示告碑記(道光元年)
嚴禁汛兵藉端勒索縱馬害禾碑記(道光二年)
嚴禁兵民搶奪商船碑記(道光四年)
奉憲禁各衙胥役勒索紳衿班數碑記(道光四年)
奉憲禁胥役勒索紳衿碑記(道光五年)
示禁碑記(道光七年)
嚴禁破埤害課示告碑記(道光七年)
嚴禁牧牛范夫人築墳處所示告碑記(道光七年)
海東書院樂捐生息碑記(道光八年)
海東書院膏伙經費捐輸示告碑記(道光十年)
嚴禁衙蠹酷索班數示告碑記(道光十七年)
南河橋涵示禁碑記(道光十九年)
嚴禁搭蓋草蓬示告碑記(道光二十年)
錮婢積習示禁碑記(道光二十年)
防火章程碑記(道光二十一年)
銀同祖廟碑記(道光二十二年)
墳地盜葬示禁碑(道光二十五年)
奉呈主示禁(道光二十五年)
嚴禁藉差擄搶示告碑記(道光二十五年)
府正堂仝示碑記(道光二十七年)
奉憲嚴禁告示碑(道光二十七年)
奉示立禁(道光二十七年)
臺灣府城門示禁碑(道光二十九年)
執照(咸豐八年)
大南門菜市埔示禁碑記(咸豐九年)
法華寺放生池示禁碑記(同治二年)
八甲溪灣告示(同治三年)
甲仔廍埤圳碑記(同治四年)
嚴禁竊砍竹城碑記(同治六年)
嚴禁勒索以肅口務示告碑(同治六年)
羅漢內門碑(同治六年)
臥碑(同治七年)
保生大帝碑記(光緒元年)
嚴禁惡習碑記(光緒元年)
嚴禁藉屍嚇詐示告碑記(光緒元年)
買補倉糧示禁碑(光緒二年)
嚴禁藉屍嚇詐等事示告碑記(光緒二年)
嚴禁自盡圖賴示告碑記(光緒二年)
藉屍嚇詐等事示禁碑記(光緒二年)
禁革牛墟陋規碑記(光緒二年)
嚴禁乞勒縱橫示告碑(光緒五年)
樂局塭租(光緒八年)
天后宮禁築草寮碑記(光緒十一年)
貓求港塭地斷歸振文社公業示告碑記(光緒十三年)
諭令照章完納上帝廟香田碑記(光緒十三年)
嚴禁錮婢不嫁碑記(光緒十五年)
雲林縣正堂示禁碑記(光緒十六年)
·臺灣府學■〈魚逮〉港學田碑記(康熙五十二年)
臺灣府學田知照:
福建分巡臺灣廈門道,為學田事。照得建學置田,原以振興庠序,須當漸次修舉。府庠為四學領袖,按本朝開疆建學以來,已三十年,未有□田,甚屬缺典!茲欲倡率捐俸買置,而各官俸入無幾,徒成畫餅;不如就現在官田量撥,為實有濟。查本道衙門有■〈魚逮〉港莊田一項,計一百三十一甲,分據管事吳濟手冊開報:有現耕,有荒埔,每年係三七分收。自今冬撥歸臺灣府儒學,著該學教官管理,年照往例,完正供課一十九石九斗二升外,餘租供奉聖廟香燈及充諸生月課之資。積三年餘,以分給文武諸生往省科舉盤費。總要實心管理,俾宮牆日有起色。再該學教官,如逢報滿交代,須將任內田租收支數目,逐一清造,同接管印結,由府轉繳本道衙門查考。合就行知。為此票仰該府官吏,照依事理,即便通行三縣及該學教官知照:日後■〈魚逮〉港莊田一項,除年納正供外,一切雜徭,該縣務嚴飭管保人等,不許藉名派累各佃。本莊四至內荒埔,聽該教官招佃,盡數開墾,完課收租。如有地棍、土豪生端、謀占等弊,許通學鳴官,盡法究治。仍取該學教官管理遵依具報,毋違!速速!
康熙四十九年九月三十日行臺灣府轉行在案。
管事吳齊手冊造報,各佃管耕甲數,開列於後:
一佃劉祖、一甲三分二毛三絲四忽。一佃吳老,耕田二甲一分二釐二毛九糸八忽。一佃林英,耕田三甲一分四毛九忽。一佃何順,耕田五甲三分四釐九毛七糸七忽。一佃洪藍,耕田一甲六分四釐九毛一忽。一佃何榮,耕田一甲六。一佃陳祖,耕田二甲二分二毛三絲二忽。一佃吳勇,耕田一甲五分。一佃朱龍,耕田一甲一釐六毛二絲一忽。一佃鄭報,耕田二甲五分七釐二毛二絲六忽。一佃王契,耕田三甲三釐。一佃陳管,耕田一甲。一佃蔡順、郭秀、林振,共耕田三甲三分,內帶課榖一十九石九斗二升。一佃王富,耕田二甲八釐。一佃楊生,耕田三甲八分九釐八毛二絲三忽。以上共田三十三甲六分八□七毛一絲一忽,係三七分收。
一佃侯哥,耕田二甲五分。一佃田奇,耕田二甲。一佃王戎,耕田一甲。一佃趙高,耕田二甲。一佃黃秀星,耕田一甲。一佃陳開,耕田二甲五分。一佃阿天,耕田二甲二分。一佃楊良,耕田一甲。以共田一十六甲二分,係二八分收。
一、土地祠香燈田二甲。一、贍養老人田二甲。一、管事辛勞田一十五甲。一、甲頭辛勞田五甲。□荒田三十六甲六分八釐二毛七絲。
以上共荒熟田一百一十甲五分六□九毛八絲一忽,內除土地祠、老人、管事、甲頭田二十四甲外,實田八十六甲五分六□九毛八絲一忽,撥入府學收租,充聖廟香燈及月課、科舉盤費用。
一佃何確,耕田一甲,該徵榖六石。一佃陳田,耕田二甲五分,該徵榖一十五石。一佃楊齊,耕田一甲五分,該徵榖九石。一佃楊染,耕田八分,該徵榖四石八斗。一佃楊國,耕田二甲,該徵榖一十二石。一佃陳祖,耕田五分,該徵榖三石。一佃楊掌,耕田一甲五分,該徵榖九石。一佃阿三、阿滿、阿二,共耕田五甲,該徵榖三十石。一佃張生,耕田二甲,該徵榖一十二石。一佃林郎,耕田一甲二分,該徵榖七石二斗。一佃李魁,耕田一甲一分,該徵榖六石六斗。一佃阿尾,耕田八分,該徵榖四石八斗。一佃宋哥,耕田一甲,該徵榖六石。一佃楊猛,耕田一甲,該徵榖六石。一佃孫月,耕田八分,該徵榖四石八斗。一佃郭暫,耕田一甲六分,該徵榖九石六斗。一佃楊進,耕田七分,該徵榖四石二斗。一佃阿五,耕田一甲二分,該徵榖七石二斗。一佃丘伯,耕田一甲,該徵榖六石。一佃陳總,耕田九分,該徵榖五石四斗。以上共田二十八甲一分,每甲徵榖大石,共該徵榖一百六十八石六斗,撥入朱文公祠充香燈及祠內肄業師生修脯油燈用。
康熙五十二年正月。
按:碑龕臺南市孔子廟明倫堂山川門內左壁,高一七八公分,寬六九公分,花岡岩。原碑無題額。
·雍正間諭封孔子五代王爵碑(雍正二年)
雍正元年三月,上諭內閣、禮部:『至聖先師孔子,道冠古今,德參天地:樹百王之模範,立萬世之宗師。其為功於天下也,至矣!而水源木本,積厚流光,有開必先,克昌厥後;則聖人之祖考,宜膺崇祀之褒封。所以追溯前徽,不忘所自也。粵稽舊制:孔子之父叔梁公,於宋正宗時追封「啟聖公」。自宋以後,歷代遵循。自叔梁公以上,則向來未加封號,亦未奉祀祠庭。朕仰體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崇德報功之典禮,意欲追封五代,並享蒸嘗,用伸景仰之誠,庶慰羹牆之慕。內閣、禮部,可會同確議具奏。欽此』。
內閣、禮部等議:『孔子之五世祖木金(父)公自宋遷魯,始姓孔氏,高祖祈父公:曾祖防叔公、祖伯夏公、父叔梁公,凡五代。除叔梁公歷照舊封啟聖公外,木金父公至伯夏公,皆應追封公爵。臣等謹擬:木金父公追封為肇聖公,祈父公追封為裕聖公,防叔公追封為詒聖公,伯夏公追封為昌聖公;即於啟聖公祠內安設神牌,按昭穆位次。每年春秋致祭,其牲牢、酒醴、籩豆、簠簋,每神位前,各照啟聖公例陳設。其啟聖祠內,向係專祀叔梁公,故以「啟聖」為名;今聖朝異數,合祀五代,更名為「崇聖祠」。俟命下之日,將追封字樣,通行國子監、順天府、直、省、府、州、縣、衛學及衍聖公,一體遵行。至欽奉上諭一道,應頒發國子監及闕里,勒石廟廷以光盛典。其追封誥命,交與內閣撰擬。國子監之啟聖祠改造匾額、添設神牌、祭品等項,交與工部;俟造完之日,欽天監擇吉入廟。其餘各省,行令該地方官各行辦理可也』。等因,於雍正元年三月二十七日題。四月十八日,大學士馬等啟奏折本,奉上諭:『五倫為百行之本,天、地、君、親、師,人所宜重;而天、地、君、親之義,又賴師教以彰明。自古師道無過於孔子,誠首出之至聖也。我皇考崇儒重道,超軼千古,凡尊崇孔子典禮,無不備至。朕蒙皇考教育,自幼讀書,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無可增之處;故敕部追封孔子以上五代。令部議封公。上考前代帝王,皆有推崇之典:唐明皇封孔子為「文宣王」。宋正宗加封「至聖文宣王」,叔梁紇為「齊國公」。元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加封齊國公為「啟聖王」。至明嘉靖時,猶以王係臣爵,改稱為「至聖先師孔子」,改啟聖王為「啟聖公」。王、公雖俱屬尊稱,朕意以為王爵較尊。孔子五世應否封王之處,著問諸大臣具奏。欽此』。
閣部等會議:『請自叔梁公以上至木金父公凡五代,並追封為王爵。謹擬追封木金父公為「肇聖王」,祈父公為「裕聖王」,防叔公為「詒聖公」,伯夏公為「昌聖王」,叔梁公為「啟聖王」。入廟之日,國子監及闕里,各遣大臣一員,讀文祭告。祭文交翰林院撰擬。祭品照例備辦。餘俱照原議。仍將追封王爵上諭一道一並頒發勒石可也』。等因,於雍正元年六月初十日題。本月十二日奉旨:『依議』。
雍正二年三月,臺灣府知府高鐸、臺灣縣知縣周鍾瑄,鳳山縣知縣蕭震、諸羅縣知縣孫魯同勒石。
按:碑有二,一龕臺南市孔子廟啟聖祠內壁,高二二七公分,寬八七公分,花岡岩,楷額「上諭」,座有麒麟浮雕;一存高雄市左營區舊城國校內,高二○二公分,寬八二公分,花岡岩,楷額「上諭」。二石俱無題。本文據臺南孔廟碑石紀錄。左營碑文同,惟文後題款異;該碑款云:「雍正二年四月初一日,臺灣府鳳山縣知縣臣蕭震勒石。乾隆三十五年冬月,臣教諭伍光■〈糸宏〉、訓導饒棹同敬立」。臺灣文獻僅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錄有此文。
·忠義旌表碑(雍正三年)
奉旨旌表忠義福建臺灣南路營中軍守備馬諱定國、福建臺灣鎮左營千總陳諱元、福建臺灣南路營把總林諱富、福建臺灣鎮右營領旗王諱奇生。
雍正三年五月□□日勒石。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舊城國校內,高一六○公分,寬六九公分,花岡岩。旌表人物馬定國、陳元、王奇生,俱身殉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之難者。奇生為道光間閩浙水師提督王得祿之曾祖。
·嚴禁侵占番界審斷碑(乾隆元年)
尖山仔社番呵里莫等,蒙廉明鳳山縣主太老爺方審斷立案。
讞語:『審得尖山仔社番呵里莫等與□□中莊管事許葉等控爭牛埔一案,緣許葉等因呵里莫□地與田□近相,□□侵占,訐控多年。檢查康熙六十一年間署任劉於「飭查臺地官莊事」案內□□「民番相隔一溪,界址昭然,毫無干涉」等語在案;於雍正七年間,許葉又行□□控,試縣魏勘詳立界,各管各業,取各遵依又在案。次年呵里莫將此地贌□□員吳輔□佃□,許葉等復思侵占,放牛牧草其地,以至莫等疊次呈控。經□□衙勘界,覆稱:「兩造紛爭,難以遽定」等情前來。隨即喚集原、被、證、佐人等,當□□訊。據訊鄉□李罔、魏玉等僉供:「呵里莫之地與許葉之田,以濁水溪為界,□□屬民田,溪北屬番地」。查閱原案曆任勘定界址,確有可據。現在所爭牛埔,□□番界之內,即前魏任斷定歸番管業之地,各有遵依可查。許葉等何得復□□占!本應重究,姑從寬,著令照舊管業。倘敢越占啟釁,定行嚴拿重究!但吳輔□不行查明,輒與該番承贌,致啟訟端,亦屬不合。相應著呵里莫照價贖回□□。嗣後永不許贌與漢人;倘敢私相授受,察出一並究處!取各遵依,附卷、立□□』(乾隆元年七月□□日發)。
按:碑現存高雄市左營區舊城國校,碑高一二二公分,寬六三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審斷者係鳳山縣知縣方邦基,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二三)蒞任。
·嚴禁徵收錮弊示告碑記(乾隆十五年)
臺邑十九里二莊佃民,征完各項錢糧,多受弊累,民不堪命!幸逢欽命巡按察院大人書、楊蒞任,洞悉民艱,逐條禁止;猶恐未週,飭行府主、縣主會議核定,不准經承差役人等額外多取,通行四縣示禁在案。眾等慮恐日久法弛,爰是相率呈懇勒石示禁;荷蒙批准,聽從民便。今謹將府憲奉察院憲告示嚴禁各款,逐一抄勒,永為定例,以垂不朽。
臺灣府正堂方,為嚴禁征收錮弊,以肅功令、以除民累事。
照得一切正雜錢糧,絲毫皆係民脂,難容稍有多取。詎臺地經承、差役人等,每月逆取陋規,以及多收肥己、互相弊混,最為民累。茲屆開征之際,亟宜徹底澄清。現奉察院憲行令,分晰示禁,毋許稍存弊竇,合行飭禁。為此,示仰闔屬各納戶及經收人等知悉:嗣後一切正雜錢糧,務照後開各條,秉公交收;慎勿稍留錮弊,致罹重咎!所有條規,開列於左:
一、示禁斗給扇票,向後不准取民票尾。定例:完粟每石還小錢二文,違即稟究。
一、示禁倉笨,定例。完粟每石,還銀一分。其舖墊倉笨草竹,暨(概)行革除。毋許再取於民,違即稟究。
一、示禁:凡納糧餉串粟,定例每張還小錢五文,違即稟究。
一、示令即設升斗,使民易完;毋得仍舊逆折累民。
一、完納正雜錢糧,例應足色紋銀,自封投櫃;如各戶以紋銀投納,即照部例法稱准。凡車磨、官莊及一切雜餉,每兩加耗並平一錢二分;其■〈勹外云内〉丁、番丁二項,每兩加耗並平一錢九分。俱聽自封投櫃,毋許額外多取絲毫!
一、臺地紋銀稀少,民間行用,俱係番錢;若概令交納紋銀示民,似多未便。如各戶用番錢交納,每清水番錢一個計廣戥稱重七錢三分,照例以九一扣算,該紋庫銀六錢六分四釐三毫,再除傾銷紋銀火工四釐三毫,每番錢一個作紋庫銀六錢六分。查車餉、官莊、雜稅及■〈勹外云内〉丁、番丁等項,均有耗羨,多寡不等,即按數扣算,毋許絲毫多取!
一、票耗■〈勹外云内〉丁及零星雜餉為數在一錢以內者,許錢、銀並收,聽從民便。酌定每銀一釐,收小錢一文;如值錢價過賤,聽征收印□,另行詳明酌示,不許藉端多取。
一、票耗隨正供收餉、不許另取串錢外,其餘正雜錢糧,均照正供之例,每票取小錢五文以為紙張筆墨之費,不得再有多索。
一、經管車餉每張有房禮錢八百文、差禮錢八百文、牛磨餉銀、或全首、或半首、每戶均有房禮錢六百文、差禮錢六百文、櫃書禮錢一百四十文,嗣後俱全行革除,毋許再向各戶需索!
以上酌定規條,業經詳明察院憲核示有案,務須遵奉,盡力稽查;倘敢相沿陋習、不為振刷,經承、差役人等稍有多索弊竇,一經訪查得實,官則揭參,役即拿究,凜之!特示。
乾隆十五年二月(缺)日給。
按:碑現存臺南市南區碑林,高二五○公分,寬八二.五公分,花岡岩。原碑楷額「皇清」,缺題。碑中「臺灣府正堂方」,名邦基;「察院大人書、楊」,書名昌,楊名開鼎。
·嚴禁派撥累番碑記(乾隆十七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諸羅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三次、記大功二次徐,為弛禁累番等事
乾隆十七年八月十四日蒙本府憲陳信牌:『乾隆十七年八月初二日蒙布政使司顧憲牌:「乾隆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奉總督部堂喀批本司詳得:諸羅縣社番麻好貓荖眉著大護吧噍逸他加力他吧裡斗寧等呈控弛禁累番一案,先經前署司詳奉憲檄行司、移行鎮、道、府,查照本部院(堂)所指情節,考察情形,悉心酌議,分晰條故(?)通詳等因,遂即移行確查酌議去後。茲據臺灣鎮、道、府先後議覆前來,本司覆加核議:查臺地番黎既經歸化日久,即屬子民,自應加意撫卹,不便擾累。但剔除積弊,亦應明定章程,不便糢糊立案,致啟將來擾累之漸。如廳縣起解錢糧赴府,各衙門自有兵丁快役,沿途又有護送營兵,原可無需番黎防護。至扛抬銀桶,又有准銷水腳,更不違例派撥番夫,侵開解費應革除。至各營赴府領餉,本營自有差委之弁兵,沿塘又有衛送之汛兵,所有扛抬腳夫,各營均有流傳公項;豈得歸入私橐,反派番黎護送,致與設兵衛民之道相左?亦應並請革除。倘秋淋水漲之時,或廳縣前往生番界邊相驗,本衙各有壯役、轎夫人等,自能引路扛抬;若必借番夫一二名引路扛抬,各邑准其酌量派撥,未免又啟將來弛禁累之端,並亟行禁革,以安番黎。再班兵換班,已經欽奉恩旨,於生息銀內按名賞給盤費;其車輛等項,又經欽奉諭旨,於官莊銀內按里賞給錢文,自可隨便僱倩。未便仍撥番夫,致使兵丁恃強鞭韃,番黎隱受欺凌。況鳳山縣轄之南路等營,赴府承領餉銀以及換班兵丁,往來俱係自僱夫車,從無派撥番車之例,相安已久。北路等營,自應傚照而行。且爾來縣地人民日眾,處處挑夫可僱。應請將前項官莊車輛銀兩在縣扣出,歸於該營衙門存貯;俟各兵換班之日,按名發給錢文,聽其自僱挑夫。「撥番」積弊,應請永行禁革。至於大員出巡,既按里給發錢文,又另加犒賞,自□□番,亦須明定章程:如察院、鎮、道出巡,准撥番夫五十名、番車四輛;知府出巡,准撥番夫四十名、番車二輛。每車每里給錢五文,番夫一名每名每里給錢三文,隨時當官面給,以絕扣剋;再犒以粗布酒肉等物,以示優卹。若此外遇地方有緊要事務,或應調遣番眾者,因非常有之事。亦須詳明曉示,使知奉公大義。至其餘文武大小各官一切公務,俱不許給票撥番;如有違,該管上司即行揭報參究;倘徇隱不報,或被番黎首告,即行一並參究。伏候憲臺察奪批示,以便給示、飭令勒石永禁等緣由。奉批:均如詳移行遵照,給示勒石嚴禁,永定章程。至其餘文武大小各官一切公務,不許給票撥番;倘有違,該管上司立即揭報參究。仍候撫部院批示檄。又奉前巡撫部院潘批:仰候督部堂批語,同司詳抄錄,隨詳飭知在案。茲□因除移臺灣鎮、道知照外,合行飭知」。為此,牌佈詳府官吏照依院批司詳內事理,立即出示禁革:嗣後凡運餉、解糧、換班兵丁及文武大小各官往來一切公務,不許給票撥番滋擾。仍飭所屬番社勒石嚴禁,永定章程;並移廳縣遵照外,除倘有仍前違,立即揭報參究,仍先將出示□緣由同碑摹照刷三副送司,以憑轉送,毋得遷延,有示未便」等因。
蒙此,合行示禁,為此閤屬□□番民人等知悉:嗣後凡運餉、解糧、換班兵丁及文武大小各官往來一切公務,不許派撥番夫車輛擾累社番,永定章程勒石,遵照禁革;倘取仍前違玩,立即揭報參究。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十七年九月日給。土目吧突、貓郎、大烏唪、勞吠、浮聽、莊溢、買投、貓釐同勒。
按:碑原存臺南縣官田鄉國民學校,此據新修「臺南縣志稿」、「臺灣史料集成」錄文。示禁者諸羅縣知縣徐德峻,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蒞任。
·蒙憲檄免鳳邑里民車運平糶社粟及批免派撥軍工鐵炭碑記(乾隆十八年)
夫美利歡興,積弊立除,政之德也,民之福也。
自鳳邑縣主呂任內歲荒,蒙憲發倉平糶,蠹承乘賑□色,著鄉保派撥里民車輛搬運入社,課粟到縣交倉,每輛索錢一千三百文,付鄉保代僱。一時詐騙膽為,千□成例,欺官舞弊,假公吞肥,民不堪命。相率赴道憲大老爺拖匍呈,蒙批:『入社交倉榖石,因何派撥民車?仰鳳山縣查報』。縣主吳查報,蒙批:平糶榖□,應需腳費,照例給發,於糶價內扣筭,未便派累里民。據詳先行派撥,以備平糶,明係承胥混弊,假公濟私;並□給價,希圖冒銷可知。仰臺灣府嚴查飭禁,毋得仍前派擾,致干察處。此繳』。遵照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里民人等知悉:嗣後如有仍前混弊,假公濟私,擅行派撥車輛擾累者,許爾等赴府具稟,以憑察究。
乾隆十八年三月廿八日給。
復緣軍工鐵炭派累慘苦,無奈倚工胥吳時辦繳,每炭一萬□,納錢八萬。除紳衿、胥役、工匠、管甲、鰥、寡、孤、獨陰免外,可派者十無二三。歷陳苦情,再赴道憲大老憲拖匍呈請蠲。蒙批:『軍工鐵炭,本道稔知積弊,誠恐派累爾民。業照時價發縣轉給炭戶,自買□用,並不派累矣』。秦鏡高懸,犀毛電察,鴻恩廣渥,草木均沾。運等恐日久廢弛,敬將定案勒石,以誌不朽。
鳳邑維新、觀音、半屏、仁壽、嘉祥、長治,文賢、赤山、港東西、竹橋各里子民高連、陳良弼、黃本、蔡為、謝照、廖符、黃仁,魏故、郭論、廖越、呂連、趙院、吳文良、李魁、許量魁、楊秀全、高國俊、謝秉茂、江直諒、黃日昌、鍾朝友、楊必登、陳信、呂成、陳標、郭仁、劉恩、陳旺、李良、侯欣、張成、蔣安、陳新、曾美、徐協、林助、廖軍、吳會等同勒石。
乾隆十八年九月(缺)日吉旦。
按:碑現存臺南市南區碑林,高一二四公分,寬六五.五公分,花岡岩。碑內:「鳳邑縣主呂」,名鍾琇,乾隆十一年(公元一七四六)蒞任;「道憲大老爺拖」,名穆齊圖,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蒞任;「縣主吳」,名士元,同年三月蒞任。
·嚴禁冒籍應考條例碑記(乾隆二十年)
就地掄才,普天通例;冒籍頂考,功令森嚴。雍正五年,特頒綸旨:『凡前冒進茲泮者,改歸原籍。嗣後必生長臺地及眷室有憑者,方得與試』。仰見聖明作養人才、造就海嶠至意。乃法久弊生,奸猾之徒,漸習舞弊。我同人倡建文廟,卜地,庀材,數仞宮牆,幾將告竣。憤冒籍之縱橫,於甲戌春,僉稟縣主徐批:『查定例:入籍三十年有廬墓、眷、產者,方准考試。臺地土著者少,流寓者多,冒籍之弊,致難稽察。得諸生從公細查納卷,不惟弊可永杜,所選皆諸山之彥矣。本縣實有厚望焉,其勉為之』!匍籲學憲老夫子拖、府憲鍾,均蒙飭縣清查釐剔。是以前歲取進,悉屬本邑;冒籍伎倆。源將絕矣。
第創始必求善繼,清革尤賴有資、有保冊釐剔之任者。定以新建□君,科承於歲,歲承於科,遞年交代,垂之求遠。或有慮造冊之資難於鳩金,公議廟外壙地甲餘,贌佃耕作,年收稅銀,充為清革公費。呈縣主沈批:『學中餘地贌耕收稅,以為學校公用,甚為妥洽。但三年兩考,須有專管之人,庶上流下接,不致混冒。准諸生等善理之可也』。
夫承其事者盡其職,彼貪鄙畏縮者無論已,若正人君子,不徇私情,勉出乃力,清釐頂冒,將見歲科選□,□玉山之俊;梓里均有榮施焉。是為序。
一、過繼最易給□,嗣後以娶妻為入籍已定者,准與試。
一、新娶限□年,戶冊可憑,為入籍已定,方得與試。
一、內地搬眷限□年,戶冊可憑,為入籍已定,方得與試。
一、過縣遷移,限三年,戶冊可憑,為入籍已定,方得與試。
一、每年議舉二人,專司收稅公用,上下輪流,不得混冒。
乾隆二十年三月(缺)日,闔邑紳士立石。
按:碑存嘉義縣嘉義市延平街,高一七七公分,寬九○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額鐫「丹日慶雲」。碑中「縣主徐」,名德峻,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十月蒞任;「學憲老夫子拖」,名穆齊圖,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蒞分巡臺道任;「府憲鍾」,名德,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三月蒞任。
·嚴禁占築埤頭港示告碑記(乾隆二十年)
特調臺灣府諸羅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三次辛,為懇恩再申嚴禁等事。
據麻豆保耆民孫天賜、郭來等、番黎大邦□□同等僉呈詞稱:『緣里內港道一條,水流出口之區。惟流通暢達,故田園廬墓免淹沒之患。詎康熙四十年港戶鄭□□□□縣主毛於港口築塭,經業戶徐種桂並管保人等呈毀在案。五十年又有本府四班頭赴前縣主劉請築,五十四年更有鹽商施鴻基赴前縣主周請築,均蒙批示概不准築在案。五十八年,地棍施甫串蠹洪□□□□□□□□□□,恃強填築,民番魚鱉,五穀淹沒。耆民施送、番土目貓驢等,匍赴鎮、道兩轅暨府憲呼救,瀝陳□□。蒙道憲梁□□押毀,出示嚴禁。鎮憲歐陽亦給示嚴禁。現告示炳據,嗣後罔敢垂涎占築。詎料上年五月間,莊□陳繼宗、陳縱、陳媽生、陳申等,恃族強大,藐視違禁,擅築塭岸,壅塞港道,致水汎濫,慘害難言!賜等及社番、鄉保、管甲人等,赴署縣主沈稟究、蒙發佳里興司爺王查勘,報據勘繪圖詳覆。蒙批:「既經勘明築陂之處,而蚊港十有餘里□□□築可據,陳繼宗等何得藉詞餉塭影占?甚屬不合!即飭該鄉保將占築陡門拆毀;仍嚴拘陳縱、陳媽生、陳繼宗各重責三十板,取具各遵依繳查可也。此覆,圖存,告示仍發」。但未蒙給示再申嚴禁,誠恐日久奸弊復生,民害如故。幸逢仁爺榮任,天恩浩蕩,草木知春,合情相率稟請叩乞為民除害,恩准給示申明前禁,庶後來無敢復生覬覦,永杜禍害,人鬼均沾不朽!切呈』等情到縣。
據此,合行示禁。為此,示仰麻荳保附近居民人等知悉:嗣後不許土豪、地棍在於埤頭港占築,防塞港道,盜墾兩邊荒埔,致水汎濫,有礙居民、番黎房屋田園墳墓。如敢影藉復圖占築、盜墾,許該民番立即指名赴縣具稟,以憑拿究,務各凜遵,無違!特示。
乾隆二十年六月(缺)日,給發麻豆保掛諭。
閤社公同勒石。
按:碑存臺南縣麻豆鎮大埕里北極殿,高二二○公分,寬七六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諸羅縣知縣辛竟可,乾隆二十年(公元一七五五)蒞任。
·嚴禁霸占海坪示告碑記(乾隆二十五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正堂、加三級、紀錄九十三次余,為仰遵憲批、懇示勒石、以清訟源事。
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五日,據諸羅安定里鄉賓蔡華仁、耆民吳朝捷等具呈前事詞稱:『緣安定東西保許中營藔、灣港、含西、菅、西港里一帶海坪,原係天地自然之利,歷年東西二保鄉民公眾捕採。冤被流寓棍徒方鳳、方成、方院等,聚夥搭寮,插標霸占,控究十餘年,案懸未結。幸蒙道憲揚批赴前府憲四親提查訊,旋蒙批發臺灣縣錄供摺覆。乾隆廿四年四月間,蒙縣主夏集訊,將海坪斷歸安定東西二保鄉民公眾採捕,方鳳等不得藉端霸占。各取二比遵依具詳,業蒙前府憲批示轉詳,道憲批發飭遵在案。但鳳等一時雖已懾服,而海寮未拆,後來未免漸生覬覦,釀成禍端。仁等無奈,相率匍赴道憲懇示勒石。批:赴府呈明示遵。仁等合遵批呈明,叩乞憲天大老爺恩准照案示遵勒石!庶棍惡知儆,以杜訟源,以垂永遠』等情。據此,案查先為發訊事,乾隆二十四年六月十七日蒙本道憲揚批前府覺羅四呈詳:『核看得諸羅縣民蔡華仁等具控方鳳等爭占海坪一案,緣邑屬安定里一帶海坪,歷來聽民公眾採捕,本無競端。嗣因陳閎德於乾隆十二年認課報陞,請給縣示;乃有方鳳等在該地搭寮,聚夥開築蚶埕三十餘坵,復分作六十餘坵,附會閎德名下,插標定界。致蔡華仁上控,並赴府呈,批行查勘閎德,遂將原示繳銷,經前令徐德峻錄案申詳。迨至前鍾守據署縣稽璇勘擬核轉,蒙前道憲德批駁,轉行疊催,案懸未結。旋據蔡華仁等赴憲轅疊控,批府親提查訊,併發臺灣縣錄供摺覆,奉檄提究,經即先後轉行。續據諸邑李令詳解方鳳等到府,遂發臺邑夏令吊齊訊議,具詳前來。本府查:蔡華仁等具控方鳳等不休,實因海坪被占起見;至此海坪,歷無認課納餉,本係天地自然之利,原聽鄉民採捕營生;既據夏令議請歸公,並二比已各具有遵依,應如所議,將方鳳等所占海坪概行歸公,悉聽該地鄉民公仝採捕。永杜覬覦,以清訟源。嗣後敢於挾嫌滋釁,立即嚴拿,通詳從重案擬,分別懲究。理合詳候憲臺察奪』等因,行知遵照在案。
茲據具呈前情,合行勒石示禁。為此,示仰諸羅縣安定里東西二保鄉民人等知悉:務須凜遵法紀,即將該處海坪公眾採捕。棍徒方鳳等倘敢藐斷,仍前聚夥搭寮,插標霸占,及不將海寮登時拆毀,漸生覬覦,挾嫌滋釁,許爾等鄉民指名,赴縣具稟嚴拘,通詳按律從重究逐;該地鄉保縱容不報,一並重究不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廿五年八月(缺)日給。
安定里東西保鄉賓蔡華仁、耆民李明淑、吳進宗、陳珠光、郭大華、鄭附賢、謝金鳳、張彩成、蔡初香、王添觀、李國梁、揚福觀、張奪魁、吳大全、蘇孟求、吳世忠、黃攀桂、陳元位、黃萬觀、蔡和淑、謝福觀、揚亦信同叩首勒石。
按:碑存臺南縣西港鄉八份村園中,高一一七公分,寬六四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臺灣府知府余文儀,乾隆二十五年(公元一七六○)五月蒞任。
·嚴禁漚汪莊開鑿水圳示告碑記(乾隆二十五年)
特示:在諸曉諭事。
照得臺灣府諸羅縣安定里西保漚汪莊文衡殿關聖帝墾置荒埔新所,址在廟西畔,名曰「公採埔」也。丈數計有三百二十甲,東至頂下口寮莊並頂下大潭藔莊,西至青水墘,南至白花墓溝,北至鬧蕭圳,四至勒石明白,永遠為界。今此埔地係是關聖帝墾置之地,倘後莊民勤勞成業,應歸文衡殿掌管,收作香資以及完納地租有得,諸耆董及境內眾民人,自當遵照施行;切不可恃其強悍,混占埔界,倘敢故違者,重究懲辦。
緣由詹曉亭妄開圳道,放於莊社田租墳廬等項,恐有衝激無邊之害,因而滋鬧不休。周才爰邀莊眾公議,再於乾隆十七年間復與詹曉亭上控,諭批在案。後詹曉亭於該莊草地欲在東勢大溪邊橫開圳路,冀圖厚利以為貪肥,裕益其子孫。周才等目擊不平,隨同莊眾人等,赴諸羅令僉呈喊控詹曉亭肆行開圳,叩乞諭止,抗違提究等因,前王署守隨經轉行遵照各在案。此事業經寢息。乃乾隆十九年詹曉亭呈稱,地內原有水溝舊址,本是可挹彼注,茲而為灌溉。仍赴府控,批縣並訊去後,寢延迄今。本府查案情節,確實施行,仰知縣李倓訊議詳轉前來。本府查:漚汪莊地方,如就文衡殿關聖帝墾置之埔地旱園堪為水田,於農業實有利濟,但漚汪莊一帶莊社田園墳廬列於其下,水性自上奔放,保無衝激及難以堵築之勢。查其處荒蕪,居民甫耕,詹曉亭等隻顧一己之利,罔思眾姓貽害,毋怪乎周才等與為角逐。一經諸羅令訊明詹曉亭十七年間之圳已經停工。而諸羅縣令復提詹曉亭等訓誡,詹曉亭等自限一月將圳填塞。似應俯如該縣詳請,飭限一個月內,著令詹曉亭等填塞舊圳;並准周才等勒石示禁,以垂永遠。
查此事纏訟不休,係詹曉亭等四人為首滋事,應各予枷責以儆;第許參瞽目篤疾,詹曉亭、邱碧、張英均事犯在乾隆二十年六月初七日在案,擬定恩赧以前,例得援免,毋庸置議。其附和之詹勇等,或回內地,或隔邑未到,亦應如縣議,俱免提拘,以省拖累,以結塵案。是否理合,詳請憲臺批示飭遵。等由,蒙批:『仰飭將停工舊圳立押詹曉亭等按限一月內填塞,勒石永禁,取具碑摹同填塞過緣由報查;餘如詳行,此繳。行府備緣,立將漚汪莊停工舊圳嚴押詹曉亭等按限一月內填塞,勒石永禁,取具碑摹同填塞過緣由申報,以憑轉報』等因。蒙此,除飭押填塞取具遵依在案外,合行勒石永禁。為此,示仰安定里西保士民人等知悉:嗣後漚汪莊地永不許開鑿水圳,致礙民居廬墳;如有棍徒違禁,再圖開鑿,許該莊士民人等著實指名,赴縣具稟,以憑嚴拿究治。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董事生員林元標、謝賜、施智、戴全、黃廉、戴臺、戴虎、謝信、蘇光、曾文、高孝淑、原里耆民周美才、周四代、陳欽、黃勇、蔡明、周養、蔡順、周連、周遺、李媽、周遜智、揚玉石、林老、蔡老、王生、劉壽、黃景、林斗、周明、曾老、高振登、周光保。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缺)日給。
按:碑存臺南縣將軍鄉文衡殿,高一四八.五公分,寬五九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
·嚴禁越塭採捕示告碑(乾隆二十六年)
御前侍衛、鎮守福建臺灣水師等處地方副總兵官、帶紀錄三次裴,為懇恩嚴禁以斷葛藤事。
本年三月十三日,據港東里業戶柯其萃呈稱:『萃新莊田業,與大潭憲塭大岸毗連,岸邊有小溝一條,係萃田中洩水舊道,從前自鑿。因前年塭丁貪圖溝中採捕漁利,越界擾害,竟將溝尾屢行堵截,田禾每被淹沒,閤莊顛連萬慘,由此訐控不休。茲蒙憲臺親臨查勘,洞悉截害情弊;諭令陡門撤去,將溝付萃掌管疏通,誠見鴻慈下逮!但思此條水溝開鑿已久,祗因塭丁貪圖捕採,遂致堵塞;今雖蒙飭付萃掌管,若使塭丁仍前越捕,終是截塞不休,貽害無底。茲萃情願於歷年應輸轅下粟一百石、折紋銀四十兩之外,願就塭中餉項內再代納紋銀四十兩,永以為列;嗣後永禁塭丁,不許在萃溝中捕採。庶葛藤永斷,釁端悉泯。叩乞恩准給示嚴禁,並移鳳邑主給示會禁。俾塭丁遵照塭岸為界,不敢再行滋害。沾恩無既』等情。據此,隨即諭令東港汛把總沈國柱查勘去後。茲據覆稱:『此溝果係前墾戶沈元榮用資疏鑿,以為田中消水之道,與本塭無涉,亦無妨礙情弊』。
除移縣給示會禁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該地汛防塭丁佃民人等知悉:嗣後塭丁務須遵照塭界捕採,□□□□□外□柯其萃溝中混採,致□釁端;該佃民亦不得藉端赴塭偷採滋事,□□□咎。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二十六年四月廿五日給。
按:碑存屏東縣東港鎮南平里,高一一六公分,寬七三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給示者為福建臺灣水師副總兵官裴鏡,乾隆二十二年(公元一七五七)蒞任。
·大潭塭界碑記(乾隆二十六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鳳山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五次王,為懇恩示禁以斷葛藤事。
本年四月二十五日,准福建臺灣水師協鎮府裴移開前事:『本年三月十三日,據港東里業戶柯其萃呈稱:「萃新莊田業,與大潭憲塭大岸毗連,岸邊有小溝一條,係萃田中洩水舊道,從前自鑿。因前年塭丁貪圖溝中採捕漁利,越界擾害,竟將溝尾屢行堵截,田禾每被淹沒,閤莊顛連萬慘,由此訐控不休。茲蒙憲臺親臨查勘,洞悉截害情弊;諭令陡門撤去,將溝付萃掌管疏通,誠見鴻慈下逮!但思此條水溝開鑿已久,祗因塭丁貪圖捕採,遂致堵塞;今雖蒙飭付萃掌管,若使塭丁仍前越捕,終是截塞不休,貽害無底。茲萃情願於歷年應輸轅下粟一百石、折紋銀四十兩之外,願就塭中餉項內再代納紋銀四十兩,永以為例;嗣後永禁塭丁,不許在萃溝中捕採。庶葛藤永斷,釁端悉泯。叩乞恩准給示嚴禁,並移鳳邑主給示會禁。俾塭丁遵照塭岸為界,不敢再行滋害。沾恩無既」等情。據此,隨即諭令東港汛把總沈國柱查勘去後。續據覆稱:「遵查本塭岸外水溝,原係業戶沈元榮自備□□疏鑿,以為田中消水之道,由來已久。似應定歸業戶界內,付其掌管,疏通洪水,不致淹沒田禾;並無妨礙本塭。但查溝中產有魚蝦,歷年俱係塭丁捕採;茲既稟請勒石定界,示禁越捕,則塭丁歲獲漁利未免稍減。業戶柯其萃情願每年幫貼塭丁代納紋庫銀四十兩,以補減少漁利,按季完繳,似屬可行。並取業戶遵依繳覆,是否妥協,伏乞察奪」等情到協。據此,查此溝果係前墾戶沈元榮用資自鑿,以為田中洩水之道,與本塭無涉,亦無妨礙情弊。應如該業戶所請:毋許塭丁仍在溝中越界捕採,致有擾害;該佃丁亦不得赴塭偷採,致滋事端。除出示嚴飭塭、佃二丁遵照外,合就照達。為此照會貴縣,請煩查照立案,給示一體會禁施行』。等因到縣。
據此,為查業戶柯其萃田邊有小溝一條,係前墾戶沈元榮出資自鑿;因與塭岸毗連,塭中見溝中產有魚蝦,嗜利採捕,將水尾堵截,貼害田禾。茲柯其萃情願每年貽納塭餉銀四十兩,將溝仍舊歸其掌管,呈請給示禁止採捕,以杜擾害,以斷葛藤;殊於塭餉、課田均有裨益,合行示禁。為此,示仰塭丁、佃民人等知悉:嗣後務宜遵照斷定界限,管□□□□□□越溝內採捕!倘敢故違,許佃民立即指稟,以憑按法詳究。該佃民亦不得藉端滋事,致干察處。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二十六年六月初三日給。
按:碑存屏東縣東港鎮南平里,高一六八公分,寬七一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鳳山縣知縣王瑛曾,乾隆二十五年(公元一七六○)蒞任。
·勘定塭界給示碑記(乾隆二十六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鳳山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五次王,為勒石立界以垂永久事。
乾隆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二日,蒙特調福建臺灣府正堂加級紀錄九十三次余批:本縣『審看得該莊等處田禾,均藉六皆河水引灌。其源共出一條,其流分為三支:東一小條,係屬三張廍莊;又一大條,係鹽樹腳等莊;西北邊一大條,係屬卓佳、龍肚兩莊。此各莊引水之圳頭也。去年十二月內,劉予長等「因從前未定分界,稱被鹽樹腳莊民霸絕」緣由,上瀆憲案。蒙批:「仰縣查照前詳批示,詣勘定界」等因,遵即檢查前詳,親詣該地逐細察勘:量明溪水寬深,查看圳頭大小,當場繪圖貼說。召訊各犯:據卓佳莊民劉予長等供稱:「本莊年納供榖一百一十五石八斗四升零,又納餉銀二十二兩四錢」。又據龍肚莊民涂伯清等供稱:「本莊年納供給榖一百八十九石五斗五升零」。又據鹽樹腳莊民高千盛等供稱:「本莊年納供榖二百四十八石四升零。三張廍莊完納餉銀四十兩。被卓佳、龍肚莊民在源頭另鑿新圳」。各等語。為查該莊田禾既共此條溪水以資灌溉,則溪水自當按照供榖之多寡,以定水面之分數。今勘六皆溪面平流處所,橫寬六丈,應以一丈□□為砌石立界之地,其餘五丈作十分均分:內卓佳、龍肚兩莊應歸二丈,計得四分;鹽樹腳、三張廍等各莊應歸三丈,得六分。至鹽樹腳莊民,並無霸絕水源、占住圳頭;龍肚莊民涂伯清等新開圳頭,業已填塞,毋容置議。理合將勒界、分界情由,繪圖貼說,呈詳憲臺核示』等緣由,蒙批:『爭水處所,既該縣親勘,酌量公分,以資灌溉,兩比皆已允服,投具遵依,加詳完案繳圖』等因。
蒙此,合行勒石永禁。為此,示仰龍肚、卓佳、鹽樹腳、三張廍等莊墾管佃戶人等知悉:嗣後爾等務須遵照本縣訊斷、府憲批示,按照砌定四、六界限,分流灌溉,以彰公道,以資利賴。如敢不遵,仍在內山源頭私開圳道、挹彼注茲、分洩圖私者,察出定行依律重處,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遵。
每年捐榖四石,奉祝天后聖母香油之資。
乾隆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給。發阿里港立石。
按:碑存屏東縣里港鄉大平村雙慈宮(天后宮),高一五二公分,寬七二公分砂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鳳山縣知縣王瑛曾;批示者為臺灣府知府余文儀,與瑛曾同年蒞任。碑文盧德嘉「鳳山縣釆訪冊」、「臺灣私法物權編」俱錄之。
·楊志申捐獻學田碑記(乾隆二十八年)
臺灣縣抄蒙臺灣府抄奉布政使司曹憲牌:為憲教廣敷等事。
乾隆二十八年七月十六日,奉總督部堂楊批:本司詳『查得臺灣縣申詳:彰邑職貢揚志申願捐學田,年收稅粟折價充入臺灣縣學,為師生月課飯食紙筆之需。造冊詳奉憲臺批司轉飭遵照立案等因。本司查楊志申所捐學田計有二十一甲五分零,年收租粟一百六十六石六斗三升,除完納供粟、丁耗、番納外,實餘剩租粟一百三十九石五斗九升三合。其學田坐落彰化,若令門斗催收,未免往來跋涉;應如該縣所請,飭就彰邑按佃,照額每租粟一石折價銀六錢,共銀八十三兩七錢五□五釐八毫,照數征收,移交臺邑,以為縣學師生月課飯食、紙筆之需。年底,歸於學田案內造冊報銷。仍令勒石立案:自乾隆二十八年為始,歸縣經理。職員楊志申好義可嘉,亦應如所請,由道給匾獎勵,以示風勸。合就議覆,伏候憲臺察核批示飭遵』等由。奉批:『如詳飭遵,仍候撫部院批示繳』。奉此,同日奉巡撫部院□批:本司詳仝前由,奉批:『如詳移行遵照獎勵,勒石立案。仍候督部堂批示,繳冊存』。
奉此,除移臺灣道給匾獎勵外,合就飭行,給牌行府,轉飭行縣,即便遵照勒石立案等因。
又蒙本道憲繳發匾□「好義可風」字樣。蒙此,除一面給匾獎勵外,合就勒石豎立本學前,以垂永久,需至碑者。
乾隆二十八年九月(缺)日立。
按:碑原勒臺灣縣學(遺址在延平郡王祠附近),日據時移置臺南市南區碑林,高二三二公分,寬七七公分,花岡岩。碑額「皇清」,缺題。文中「總督部堂楊」,名廷璋;「布政使司曹」,名繩柱。本集「記」類另有「楊志申附祠入祀碑記」,足資此碑之參考。
·恩憲鄒大老爺告示碑記(乾隆三十二年)
福建臺灣府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鄒,為呈懇嚴禁棍徒移害事。
據商民李文興、鄭德盛、黃秉□、陳隆盛、黃泉源、李崑源、許尚德、鄭永豐等具呈前事詞稱:『興等客寓臺郡,經營生理,感沐鴻仁,共慶春臺。祗因城堭市鎮,人民雜處,多有游手好閑。不事生業,賭蕩之徒日作。流丐夜宿廟觀,流落疲病,卒於路旁。市民共施棺木、地保為其收埋,往往有之。近有無賴棍徒,混號羅漢腳,竟將疲病流丐?黃昏暮夜,抬背嚇驅;稍不從欲,丟鎮門首。一經嚷鬧,多提號燈,藉稱打聽差查,紛擁瑣索,延擱而死,街鄰多受差擾。郡中街衢,概係磚石,萬一乘夜丟擲,磕擦成傷,死者莫辯,貽害更非淺鮮。南河一街,共有七十餘家,每家年給保長費錢四百八十文,又年給支更夫錢九百六十文。原為客寓生理,供費安業。似此棍徒肆橫,藉端洩毒。暮夜之間,保長離街窵遠,更夫照顧不及,恐受貽累,家家防此,幾無寧夜。人本安堵,棍徒擾之。合就呈明,仰懇電察,清查究逐;恩給明示,嚴禁街衢安靜,雞犬得寧,商民載德。上具』等情到府。
據此,除批『此等棍徒擾害地方,深堪髮指,官斯土者自應嚴拿究治,以安閭閻,仰臺灣縣立即嚴拿究訊,通詳盡法重處,毋稍姑息寬縱,並候先行出示嚴禁牌示』外,合行示禁。為此,示仰該地坊保更夫及商民人等知悉:爾等所在街衢,凡有此等無賴棍徒,仍前抬背疲夜流丐,丟門嚇騙,及藉稱打聽差查勒索者,許該商民同坊保等,立即拿解赴府,以憑按律究處;倘該坊保等再敢縱容滋擾,一經本府訪聞,或被街民首告,定行一體重究,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三十二年八月(缺)日給。
按:碑存臺南市南區碑林,高一四○公分,寬五四公分,花岡岩。額題「恩憲鄒大老爺告示」。鄒名應元,乾隆三十二年(公元一七六七)知臺灣府。
·青天廉明曹太老爺讞語(乾隆三十四年)
署諸羅縣正堂曹,勘訊得陳立勳□陳應選控爭圳水一案,經前縣衛審斷,圳歸立勳灌溉六甲田業;並令陳應選將水溝填塞,俟立勳灌溉後,准應選得藉餘潤。嗣因應選旱田專賴此圳分流滋培,若俟立勳灌足盈餘,或致槁苗□收;遂復訐控公庭,葛藤莫斷。
茲本縣親臨詣勘,該圳□□汪洪,□係立勳開築引流,而六甲之田需用有餘。惟是立勳圳頭沙埧較高,□□接流低窪,水勢下□,立勳圳□□虞壅滯。是以立勳執意控應選開引水□仍應填塞。本署縣念二比本屬宗親,居□比鄰,田連阡陌;若使構訟不休,非特有傷和氣,未免失之□□。時爰集鄉保詞證,同□□人等,秉公訊斷:□令應選所開□圳填□,□立勳圳頭沙埧高低一樣,定立石□,□□應選水口不得□掘。其水三七分灌,立勳得七,應選得三,永遠□灌□。使立勳六甲之田灌足,不致有處高壅滯之憂;而應選□□三分,亦無患田園乾涸全□。□以息爭端,似覺平允。隨據二比各具遵依,並□□□石,以垂永久。
合行發刻,勒諸貞珉,不朽□云,惠澤長流。嗣後各宜凜遵!
乾隆三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立勳、應選同立。
按:碑存嘉義縣鹿草鄉後堀村山子腳陳姓莊內,高一五八公分,寬五八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此碑所稱「署諸羅縣正堂曹」,名永植,乾隆三十三年(公元一七六八)任笨港縣丞,翌年署縣任。
·嚴禁占墾示告碑記(乾隆三十七年)
吾鄉中埔、蔦松二處公建為牧養葬埋之所,關係匪輕。有盧蘭者,用銀開墾,遂赴公堂控告。蒙公親調處;但墾者費銀無處給還。幸漆林社分州蔡諱壯聘偕其令嗣貢生諱維羆樂善好施,一力獨肩,以成其美,並給示垂遠。厥功偉哉!允為仝人共□泐之貞珉云。
特調福建臺灣府諸羅縣正堂、加五級、紀錄十二次周,為稟泐碑示、銘恩杜患,以安人鬼事。
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三日,據莊民高雄等稟稱云云,乞准泐碑示,以銘仁恩於不朽,以杜奸弊之復萌,人鬼沾恩,上叩等情。據此,為查此案先於乾隆三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據武生洪宗泰、耆民高雄、林藉祖等稟稱:伊等土庫、水漆林、中社三莊,公留蔦松埔、中埔仔二處,以為牧地、葬所;被盧蘭等搭藔占墾等由。當批鄉保莊管,畫圖實覆。據鄉保同盧蘭及張惜前後畫圖繳契,稟訴前來。均經差拘集訊去後。旋據生員何大用、盧煖等稟稱:伊等念係瓜葛,不忍終訟,勸令盧蘭將埔園放荒,永聽眾莊為牧場塚地。令高雄等鳩銀四十六員,給盧蘭為微貼資本。盧蘭所繳之契,應請抹銷。茲二比俱各允服;但事控公庭,未敢擅便。合取二比遵依呈繳,叩乞察奪銷案等情。據此,除批准息銷案外,茲據前情,合就示禁。
為此,示仰閤保遠近人等知悉:嗣後蔦松埔、中埔仔二處埔地,永留為水漆林、土庫、中社三莊牧地葬所;不許遠近人民奸貪、占墾、妨死、病農;如有恃強不遵,許該鄉保莊耆人等僉呈據實具稟赴縣,以憑拿究,決不寬貸!毋違!特示。
乾隆三十七年六月二十五日給。
衛千總察壯猷、生員洪宗泰、生員蔡永清、太學生黃應鳳、耆老高雄生、朱趙、蔡嗣祖、黃志遠、許求生、吳魁、薛生貴、賴發、陳虎、黃振、王純義、王遠、鄭助、薛理、方君正、林藉祖、黃永濤、黃伯想、林坤、高士達,鄉長嚴陳,保長吳元興、鄭再、劉求,同泐石。
按:碑勒臺南縣六甲鄉水林村龍山堂左廂外壁,高二一七公分,寬八六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諸羅縣知縣周大本,乾隆三十四年(公元一七六九)任。
·城隍廟碑記(乾隆三十八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鳳山縣正堂加五級紀錄五次劉,為遵諭勒石以垂久遠事。
照得放■〈糸寮〉社土目麻□卓戈嘪加、□萬大、卑力賢宗等,有埔園三十□甲,在觀雲莊尾,於乾隆二十八年十□□城□為香資僧糧。東至番課園,西至大小井塭,南至過溪大岸,北至茄藤社界岸,四至明白。充入□邑廟內香資,付僧意端掌管收租,年納社課□十石。誠恐日久廢弛,或被民番侵占,亦未可知。除給牌示付執外,合亟立碑遵守。嗣後如有侵占及玩佃抗租,許該僧意端指稟;亦不得虛□濫用,致失香燈。各宜凜遵!特諭。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缺)日立碑。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舊城城隍廟內,高七四公分,寬四六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示告者為鳳山縣知縣劉亨基。
·蔦松埔嚴禁混墾示告碑記(乾隆四十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五次魯,為奸蠹朋弊案翻占墾、乞嚴禁止、追回給示事。
本年三月十三日,蒙本府正堂加三級方批:據永康、武定、廣儲三里佃民、晒丁張申等僉呈前事詞稱:『蔦松埔一所,乃三里佃民牧、葬之場,晒丁車運課鹽之地,所關並重。自雍正七年以來,先後請墾者多人,均蒙前縣主張、冷、路、林飭禁而止,罔敢垂涎。獨許乞、林光等圖墾不休,乾隆元年,將埔地藉為塭地,投獻安平協,致啟爭端。經前道憲劉檄縣勘訊,至六年防憲郝攝篆會同右營蔡勘明定界,編發界式,有「不許開墾、永為定案」字樣,付民勒石,詳結讞據,數載相安。詎十三年劣監陳賀謀墾此埔,知案憲定,南山莫移;套陳儲英為塭丁,捏詞瞞協鎮沈移縣給墾。賄承顏明匿讞,詭稱此埔淺潭,原塭壓荒,係水師塭界,應准給墾等語。幸縣主趙鏡批:「沙壓之塭,錐在界內;但會勘原詳,有水蓄魚,無水放牛,永禁開墾,勒石在案,不便准墾。陳儲英稟詞註銷,並移知本營可也」。奸蠹寢遏,乘署縣蘇瞞蔽騙准,輒遍插界杙,翻墾埔地。申等無奈,於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具以地經歷任會勘詳禁等事,粘抄前後讞語,相率泣奏。奉批:「仰縣照案查禁;如有棍徒混墾,即嚴拘詳究,不得縱延。粘單併發」。料承包賄,謄大包天,不遵憲批示禁「概不許開墾」,及捏六十三丈准墾令,英得藉示煽惑佃民,改易勘界,鼓眾混墾,視前之斷案為具文,藐今日之憲批若弁髦。有此奸蠹朋弊,牧養無所,課鹽受害。合再匍呼,叩乞大振乾綱,追繳給示,嚴行禁止;移協杜墾。佃、晒戴生死均沾!切呈叩』等情。蒙批:『臺灣縣照案嚴禁,毋任地棍混墾滋事』。蒙此為查此案先經前縣趙承准水師協鎮沈照會,查照前攝縣郝會同左營蔡於乾隆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親往該地會勘,議定:『有水蓄魚,無水牧牛,不許開墾,永為定案」。當場頒發界式,付民「勒石永禁」字樣。不便准墾,將陳儲英稟詞註銷,咨覆在案。至署縣蘇令從內准協鎮沈照會:『據塭丁陳儲英稟稱:「原丈淺潭六十三丈界內墾耕頂補,以資犒賞」。並將界外牧牛之處,照會到縣,署縣蘇令給示墾耕。嗣為地經歷任會勘詳禁等事,蒙憲臺、本府批據三里佃民張申等僉呈前事,蒙批:『臺灣縣照案查禁;如有棍徒混墾,即嚴拘詳究,不得縱延』。蒙此,隨經錄案,詳蒙憲臺、本府鈞批:『仰即照案嚴禁,如有棍徒混墾滋事,嚴拘詳究,毋得縱違,繳』。蒙此,遵經咨覆、示禁各在案。茲蒙前批,相應遵照「乾隆五年文武會勘議詳、有水蓄魚、無水牧牛」定案,毋論界內界外,一概不許開墾滋事。除將示禁緣由詳報本府、咨會臺協鎮外,合亟出示嚴禁。
為此,示仰該塭丁、地保及合屬人等知悉:嗣後蔦松埔務遵乾隆五年文武會勘議詳「有水蓄魚、無水牧牛」定案,毋論界內界外,一概不許棍徒混墾滋事;如敢故違,定行嚴拿詳究,決不姑寬。其各恪遵,毋違!特示。
乾隆十五年五月初四日,給發蔦松埔張掛曉諭。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又據縣主王詳蒙府憲鄒批:『施康端原報墾洲北舊場廢地,因該處不堪築岸,並未開墾;既據委員勘明,如詳備案,仍不時發行查察,如有私墾、私晒情事,概行拿究,毋稍疏忽。此繳』。
乾隆四十年冬月(缺)日立,蔦松莊、大路口、小橋莊、車行莊、竹林前、一甲莊、蜈蜞潭、竹林內、三崁店、卑麻園、大洲莊、烏鬼橋、角秀莊(以下約缺二十七字)。
按:碑龕臺南縣永康鄉蔦松村三老爺宮左廟壁,高一六一公分,廣六七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碑中道、府、協、縣各級文武官吏多人,僅標其姓,茲注其名:「前道憲劉」,名良璧,乾隆五年(公元一七四○)蒞道任;「府憲鄒」,名應元,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蒞任;「防憲郝」(「攝縣郝」),名霔,乾隆五年(一七四○)任同知,臺灣知縣朱岳楷卒官,霔護任;「前縣主張」,名廷琰,雍正五年(一七二七)任;「前縣主冷」,名岐暉,雍正八年(一七三○)任;「前縣主路」,名以周,雍正十年(一七三二)任;「前縣主林」,名興泗,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任;「縣主趙」,名燮,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三月任;「署縣蘇」,名渭生,乾隆十四年(一七四九)以彰化知縣署任;「縣主王」,名右弼,乾隆三十四年(一七六九)任;「水師協鎮沈」,名廷耀,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七月任。
·諭令遵照舊約貼納香燈番餉示告碑記(乾隆四十二年)
特調臺灣北路理番分府、加五級、記錄十九次朱,為查據底裏等事。
據麻豆社通士美涼斗耳光烏棒擇臺、耆番沙連己夷買郎大瀨朥東來犁等具呈詞稱:『涼等閤社番產,沐恩清釐例前例後,票著查明具覆等因,細查虞朝莊一派地方,如黃大謨、謝明顯、葉大彪、陳思省、吳媽協、紀火勇等莊眾等所管各業,已陞科輸課在案;其有旱產田園,難成片段者,貼納武廟香燈,歷年未有易者也。迨聖恩憐卹番困,番之立心不一:或以虞朝莊等產亦為番界等語,前經仝通士老番朥望社番涼等,閤同社耆,共相妥議,暨本莊內外旱產納香燈者,更貼丁餉,議規立約,俱各心安。因涼等誤查底裏於清釐案內稟覆黃大謨等有名,茲涼等細查確據,不敢欺神,亦不敢擾眾,仍依舊議,□充香祀;但私約難定,官斷有憑,理合聲明呈叩,伏乞給示勒石,以成檔案。□民番仝沐聖恩,永誌不朽!切呈』等情到分府。
據此,除核案外,合行示諭。為此,示仰虞朝仔莊民及社番、通士人等知悉:爾等務須遵照舊約,貼納武廟香燈,仍納番餉,兩相和睦。倘該莊民故違,將應完舊□短少租餉,許通士指明稟究;該社番等如敢於原約之外覬覦滋事,被該莊眾呈告,立即嚴拿究處,斷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四十二年六月(缺)日給。
按:碑龕臺南縣麻豆鎮南勢里關帝廟文衡殿,高二三三公分,寬八六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臺灣北路理番同知朱景英,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任。
·嚴禁混藉命盜扳累非辜示告碑記(乾隆四十三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鳳山縣正堂、加八級、記錄十七次李,為乞除奸弊,以杜後累事。
乾隆四十三年□月十六日,據港東里枋藔街舖民邱興泉、李大山,吳萬成、黃士偉、陳鼎盛等具呈前事詞稱:『枋藔□懸海角,居民雜處,每有無賴棍徒,潛往斯境,遇事生波。時或勾接匪類,乘間為盜;或賒借不遂,架□妄控;甚至唆□事主,捏名告害:視舖民如魚肉,欺小姓若草芥,種種弊害,難以枚舉。此等奸弊,若不呈乞亟除,仍民個生(?)。嗣後倘有不滿無賴棍徒,乞准泉等街眾會同鄉保甲鄰、查實呈稟究逐。至若街中善良,萬一被誣架害,泉等備具甘結應訊之處,自行赴案,不致上費天心,下累戮□。如是,則奸弊除,地方靖;奸匪潛蹤而斂跡,枋民安心而樂業。呈乞准給示禁,沾感靡既』等情到縣。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准立碑示禁。為此,示仰枋藔街舖民人等知悉:嗣後倘有不法棍徒及流匪潛跡,混藉命盜扳累非辜,許爾等舖民會同鄉保甲鄰,查實指名稟究。其良民被誣架害者,亦即仝具呈保結繳縣,以憑嚴究責逐,斷不寬縱。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枋寮街舖民:邱興泉、李大山、吳萬成、黃土偉、陳鼎盛、王士誥、黃集利,朱沛源、王成舖、懷德堂、黃豐源、彭茂興、謝泉裕、董泉盛、萬盛舖、福利舖、李泉吉、阮寶源、郭玉珍、王玉振、林珍成、邱協茂、惠興舖、張永壽、張富玉、陳瑞生、有恆堂、祭興盛、林松茂、趙振陞、余慶源、林永成、吳長茂、王太原、顏泉美、源盛舖、玉興舖、同發舖、楊怡盛、游順興、資生堂、張泉發、楊怡振、黃漳盛、賴永漢、梁順興、陳光漣、林長興、趙義合、仁壽堂、方天生、長發舖、張集源、邱臺成、高資振、蔡義成、謝漳和、吳宏裕,同立右。
乾隆四十三年五月(缺)日給。
按:碑存屏東縣枋寮鄉枋寮村德興宮(天后宮),高一三二公分,寬六三公分,花岡岩。示告者為鳳山縣知縣李桐。
·嚴禁抽索麻埔山崙樵牧碑記(乾隆四十四年)
竊惟簡政便民,遺風奕世,刊刻銘石,永鑑萬年。歷查果毅後保倚東一帶官山,自前主向、前陞憲張諭付莊民樵採、塋葬、牧養,管攝久矣。豈虞頑逆滋弊,僅有遠隔之吳惠、吳胡等,希圖噬利,罔法行私,串通麻荳社番,於乾隆四十三年藉贌麻埔,混橫管禁芋山,萌貽樵牧生利之區。時逢莊民蔡明、黃岩罔知其弊,先後據實前控。蒙廉明太老爺李,明察秋毫,寬簡便民,不許管禁咀利在案,四□頌德。誠恐歷久,滋弊重生,復蹈故轍,虔將讞諭刻於石,立於道左,永鑑萬年於斯云爾。
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據蔡明扭解吳惠「橫牽牛隻」喊稟,隨蒙廉明太老爺李審:『悉前情,查蔡明牛隻誤食土豆,吳惠不投明地保,擅行張牽藏匿,殊屬不法。著責三十板,仍押取甘結。嗣後芋山聽莊民樵採牧養,不許擅阻牛隻喂養,勒索錢文滋事;如違,察出從事究處!此諭』。
續於七月十九日,蒙廉明大老爺李審:『看得黃吾獲解吳胡加等盜牛一案,集犯訊悉前情。查吳明堂兄吳爵串麻豆社番,贌山仔腳麻埔一片,□吳胡加等在該處抽租。加等混將麻埔山崙管禁,不許樵牧。議抽:每牛入山,每年抽草□銀一員;帶刀斧入山,每年抽銀四錢。黃吾之幼子黃抽仝許三趕牛三隻入山,被吳等強牽,黃抽哭回。莊中圍拿吳胡加等,解訊認牽不諱,原牛獲回,從輕各責三十板。此後不許吳胡加等再行抽索,仍著斗哖光約束,俟本年贌限屆滿,不許吳爵再贌;仍取各依結繳查』。
乾隆四十四年歲次己亥桂月(缺)日,果毅後保莊民等同立石。
按:碑存臺南縣柳營鄉神農村(果毅後)鎮西宮外壁,高二○○公分,寬八八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文中「陞憲張」,名所受,乾隆二十九年(公元一七六四)任;「大老爺李」,名倓,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左右任,初任笨港縣丞。
·哆咯嘓大武瓏番租碑記(乾隆四十四年)
特授臺灣北部理番分府、加五級、記錄十次史,為業經蒙丈、懇示豎碑安業,署□□哆咯嘓大武瓏□□□□□□□□□□□目斗寧大哈、番佃林啟生、鄭子和等呈稱:『啟等番佃耕種社番田園,俱照督憲行清之案,每甲旱田斷貼番租三石七斗、定租一石六斗,遵例配納番租,不敢短欠,升□□□□□□□□□□□□□□□□。茲奉仁憲奉遵簽飭查等事一件,蒙布政使司李飭行指大啟等佃耕社番田園,並無隱匿,且無欠租等弊,已蒙給冊執掌,□租□□□□□□□□□□□□□□□□註銷。誠見天高地厚之恩。但恐社番後來日久弊生,啟等受害靡止。仰懇仁憲全恩,特啟等遵丈各佃示諭安業豎碑,永遠定耕,以杜後來弊端,恩同高厚』等情前來。
除批示外,合行□□□□□□□□□□哆咯嘓、大武瓏派二社通士、社番、佃戶人等知悉、爾等所有典耕社番田園,務須遵照丈冊,完納□□□□□□□□□□□□□□社番田主,亦不得聽唆使,行為□滋擾,各收己租,其佃耕社番田園配租在案,合此以□。倘敢□□□□□□□□□□□□□□□罪,斷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四十四年八月(缺)日給。
監生鄭子和、貢生□□□、林啟生、□□觀、陳□老、李斗生、□戶呂阿宗、呂阿□、李□觀、黃□觀、俞□和、柯□觀、沈□觀、石□觀、□□觀、□□觀、□竹觀、洪□觀、洪□觀、張快觀、洪協□、胡□觀、李晏觀、張□觀、何及郎、林雄觀、蘇良琮、林連觀、邱文觀、□日生、鄭遠觀,潘□觀、鄭□生、□營觀、蘇仁觀、楊和觀、林□觀、蘇平觀、楊祿觀、□□□、王天賜、(中缺二十餘字)土目大哈番、斗寧、通事眉八□、□□□(下尚有缺)。
按:碑存臺南縣東山鄉東山村東山警察派出所,高一六四公分,寬七七公分,砂岩。額題一「陞」字,缺題。示告者為臺灣北路理番同知史崧壽,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任。
·府憲示禁碑記(乾隆四十七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正堂、加三級、軍功加三級隨帶蘇,為懇恩勒石示禁、以杜弊害事
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初八日,據諸邑耆民王朝錫等具呈前事詞稱:『切稂莠弗除,則嘉禾莫植;盜匪未究,則良民難安。臺地五方雜處,多遊手,不務生業匪丐流落,一遇病斃,地保串棍,乘夜臺背詐索;如不從其欲,則丟鎖門首,勾通縣差,帶同白役,藉命除害。明憲蒞任臺疆,百弊俱蒙察示;但此未蒙勒石,誠恐差保仍蹈故轍。朝錫等住眷諸羅邑鹽水港,仰沐善政,爰敢不遠千里,相率匍呈,懇乞明憲恩准勒石示禁!庶弊害永杜,生民得安。切叩』等情到府。
據此,除呈批示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該地鄉保人等知悉:嗣後凡有路傍乞丐流匪棍徒等斃,隨時查明收埋;毋許串同差役藉命嚇索、以及捏稟混拘,致滋擾累。如敢仍蹈故轍,藉端株害,一經訪聞,或被告發,定行嚴拿,從重究辦,斷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又,本年四月初三日,王朝錫等以杜害立石等事,再赴縣主呈請。蒙廉明冷太爺批:『無賴匪徒串謀奸保蠹差,將病斃丐屍或過路倒斃不識姓名身屍移置田園屋角,牽連地主鄰右多人,任意婪索,大為窮簷蔀屋之累。准爾等鄉議公禁;仍候本縣痛切示禁,勒石以垂久遠』。
皇恩耆老李文求、王賞淑、洪承明、呂殿淑、黃天水、李吉仁、馮達三、王朝美,貢生張國棟,生員趙相泉、郭奮揚、廖含章、張寵榮、陳懷剛,監生范四美、林大茂、黃合興、郭葉興、郭振盛、葉瓊盛、林元隆、陳源馨,街民林士孔、李清士、傅合錦、林天祿、柯成好、李良提、郭葉源、翁同興、林寮山、吳藏興、陳振源、張茶岩、陳振隆、柯天僯、高周淑、陳良玉、李君顏、恆安號、徐大安、戴祖觀、張廣盛、陳榮源、陳富淑、徐贊觀、長興號、王元觀。
乾隆四十七年三月(缺)日,鹽水港七境衿耆士庶同立石。
按:碑龕臺南縣鹽水鎮水正里護庇宮廟壁,高一一八公分,寬六五公分,花岡岩。額鐫「府憲示禁」四字。示禁者為臺灣府知府蘇泰,乾隆四十六年(公元一七八一)任。
·縣主示禁碑記(乾隆四十七年)
特調臺灣府諸羅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三次冷,為憲示准□□□勒石示禁□。
□鹽水港街耆民王朝錫等呈稱:『港市屬五六雜處,□多不務生業流□□□□□地保串棍,乘夜抬背,哄嚇居民:或將死屍移放門首及莊之前後左近、或置之田園地邊,串通地棍、□保,藉命嚇索;局謀頭役蠹保稟報,□開多名,非鄰□鄰□□而噬,貽累不淺。□棍匪流丐鼠竊□□狗偷□盜賊□□□頻聞□□□□□□庇為害。竊□無奈,以乞除禍害□□赴府憲蘇呈叩,蒙准出示嚴禁在案。□□仰沐蘇爺德政,剔除匪類而保善良,剴切示諭嚴禁,恩准勒石,以垂不朽』等情到縣。
據此,本縣蒞治斯土,□知此□地棍差保,串同抬移路斃丐屍,嚇詐□□流害惡習,不流□□,業經密訪拿究;續蒙府憲據行嚴飭查禁在案。茲據呈□情,查『無賴匪徒,串謀奸保蠹差,將病斃丐屍,或路通倒斃不識姓名身屍,移置田園屋角,牽連地主鄰佑多人,任意婪索,大為窮簷蔀屋之累!准爾等鄉議公禁,仍候本縣痛切示禁,勒石以垂久遠』批示外,合亟嚴禁。為此示仰鹽水港街耆士蔗人等知悉:嗣後如有前項棍徒串謀奸保蠹差,將病斃丐屍,或路通倒斃不識姓名身屍,移置田園屋角附近、莊邊,牽連地主、鄰右,藉索□□。不論差、保、匪徒,□□□眾扭護押解赴縣,以憑□法痛處,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諸羅縣佳里興分司加三級劉,北協鎮左營駐防鹽水港汛加一級沈。
乾隆四十七年桐月(缺)日。
按:碑龕臺南縣鹽水鎮水正里護庇宮廟壁,高一一六公分,寬五八.五公分,花岡岩。額鐫「縣主示禁」四字。示禁者為諸羅縣知縣冷震金,乾隆四十六年任(公元一七八一)。至「佳里興分司(巡檢)劉」,名奎。
·奉臺灣府道憲楊示(乾隆四十七年)
特調臺灣府諸羅縣正堂、加五級、紀錄五次冷,為嚴禁奸保蠹差藉命需索、噬累無辜之惡習,以安莊民,以杜擾累事。
照得人命重情,無過謀故、鬥殺,然亦隻需吊到鄉保、鄰右、證見數人,訊明釁由,便可定案解勘。至若因病路斃,以及服毒、自縊、投水畢命,此皆游手失業,或因逃亡無依,或貧迫短見。彼既生失其正,因而死喪非命,孽由自作,於人何尤?無如奸惡差保於此等人命,覓利居貨,詐偽百出:每於未報官前,將屍移置田頭、屋角,妄招業主鄰右多名,百般需索。飽其索,則暗為銷除;拂其慾,則明示開報。愚民畏累從索,在小康之戶,猶得□□賣畜,以應需索;家本貧乏,則割肉療饑,其若慘狀何!狀有不堪言:甚至此處圖詐已完,又暗令無賴將屍移抬別處,日久屍變肉腐,臭氣難聞!若之何,故習依然?抑且擇殷而噬,以住遠隔,開作近鄰。更或埋後,串謀棍徒,冒認屍親,指傷告究,任意羅織。差保藉票喚為藏金之穴,里民視告名為剝膚之痛:索酒食,謹塋□,敲椅釘棹,拳腳交加,擲杯虎狼;威嚇小民,魂散膽落,不惜挖肉醫瘡,饜其誅求;否即擅拘私押,異常蹧踏。以自盡之人命,禍無辜之生靈,此等流弊,言之殊堪髮指!合亟示禁。
為此示仰該保各莊民知悉:嗣後凡有前項身屍,該附近莊民不必驚懼,告知莊耆,轉報甲頭。查驗該屍有無傷痕,具結報縣:無事經投保差,本縣訊明甲頭,如可免驗,即批示收埋,以杜差棍需索諸弊;如該屍另有傷痕,須緝凶究□,亦即據實報明:該鄉保如敢開報業主、地鄰多人,即屬有意圖詐,除於呈內將名刪除外,先究鄉保開報不實之罪;其有玩保、地棍串謀縣差,於未報官前藉屍圖索,許該莊民即將該保差等指名赴縣稟究,以憑盡法痛懲。如此,則保差惡棍有巧莫施,借屍圖詐之惡習可以立除;而附近莊民,皆得各安本業,不遭無辜之累矣。仍飭該保莊民,照抄此示,勒石永禁,以垂久遠,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八日給。
按:碑存嘉義縣水上鄉水上村璿宿上天宮前,高一三○公分,寬六七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示禁者為諸羅縣知縣冷震金。另同文碑一,存雲林縣虎尾鎮中山里德興宮,高二○四公分,寬六三公分,花岡岩。年款稍異,作「乾隆四十七年歲次壬寅秋七月榖旦,謹遵示勒石」。額作「奉憲主示」,並有詳盡之勒碑捐額名錄如次:『董事:翁保、林池、吳光□、鐘□奇。□生張□侯捐銀□員。庠生張建侯捐銀四員。監生王日登捐銀二兩。莊耆:陳皆捐銀二員。林申捐銀一兩。吳畏捐銀一兩。陳合鍾、翁四九、王夜生、翁光成、郭傳祖、劉觀海、王天德、吳德麟、吳元成、劉政理、吳聖、蘇玉、張教、鍾□、施報、呂律、鍾辰、林恭、鍾我、陳連、□海、陳萬、陳□、王俊、楊斗,各捐銀一員。莊騫意、王德安、陳媽定、翁助□、翁娘賞、謝光烈、王耀祖、劉林養、程傳祖、林光助、王光受、吳筍、翁進、黃信、郭景、陳聽、呂樹、呂張、劉屘、蘇忽、侯溪、陳漢、王英、趙玉、林逞、楊俊、戴萬、陳雅、吳斌、陳麟、謝鞍、林添、□□、蘇佑、翁□、王恭和,各捐錢五千』。
·嚴禁開賭強乞翦綹示告碑記(乾隆四十七年)
特調福建臺灣鳳山分縣、加三級、紀錄六次呂,為嚴禁開賭、強乞、翦綹,以靖地方事。
照得阿里港街媽祖宮前、市仔頭、營盤口、仁和街、國王廟前、永安街、北勢街等處柵內各街,正商民往來輻輳貿易交關之所。近訪有:一種無藝之徒,在街開場聚賭,常致爭鬧,釀成禍端;一種流丐,身無殘疾,三五成群,每逢朔望,沿街強乞,稍拂其欲,恃赤圖賴;一種「羅漢腳」,不事生業,潛入街市,混竊翦綹,擾害商民。此等不法,律載森嚴,重則流徒,輕則枷杖。本分縣蒞任斯土,曾經出示曉諭,以冀悔悟;無如故轍是循,不知痛改,除一面飭差協保查拿外,合再出示嚴禁。
為此,示仰阿里港商士街民人等知悉:嗣後本港柵內各街,如有不安本業,仍蹈前愆,並開賭以及身無殘疾、市行強乞並混竊翦綹,滋事擾害,本街商民人等馳報地保,拿解送赴本分縣,以憑按律嚴究,決不稍貸。再查媽祖宮前、市仔頭街道有搭蓋茅蓬篾摺,此最易致火燭,應行一並禁止。宜各凜遵,無違!特示。
乾隆四十七年六月(缺)日給。
按:碑存屏東縣里港鄉大平村雙慈宮(天后宮),高一二三公分,寬六八公分,砂岩。原碑缺題。盧德嘉「鳳山縣釆訪冊」錄之。示告者「臺灣鳳山分縣呂」,名岳,乾隆四十六年(公元一七八一)任。
·嚴禁冒親告命示告碑記(乾隆四十八年)
按察使司管臺澎道憲楊,為玩保蠹差藉命嚇詐,以除積弊,以安□□事。
照得臺地五方雜處,每多游手失業;或為饑驅,或□□□,以□□□□傍,並有短見輕生。此皆孽由自作,於人何涉?無如玩保、蠹差,藉□□□□,以為利藪,遍莊索詐,竟敢於未報官之前,擅拿禁嚇。□民畏□,屈□□□慾,則隨時開脫;拂其意,則妄指報驗:以遠莊開作近鄰,任意□□。□□□役,乘伊值日,串謀鄉保、里差,謀死外來乞丐,將屍抬於□□□□□□,□鄉保值役,隨時群夥畢至,每分遠近莊社,□殷而□,□□□□,□□□□;稍不如意,則套出無賴棍徒,冒親告命。差保從中□□□人,代為□□,□中分肥。種種弊害,殊堪髮指!本司正在嚴拿示禁□,□□□□□□□□情,除親提差保重究,並密訪查拿,仍行縣一體查究外,合□□□□□□禁。
為此,示仰莊民人等知悉:嗣後凡有短見□□□□□□□,□□□□告知莊耆甲長:驗無屍傷,又查無姓名、□□,□□□□□□□□□□;□有屍傷者,須緝凶究償,即告知鄉保,稟□相驗。該鄉保□□□□□□□戶、莊民,株累無辜,以及移屍串謀;縣役於未報官之前,□□□□,□□□等據實指名,赴府、縣呈究。如不立拿究辦,許即赴□□□,□□□□□□。本司意在除弊安良,該差、保如敢仍前違犯,一經訪聞,□□□□,□□□提,按法重究,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四十八年七月十三日給。□□□□□□立。
按:碑存屏東市天后宮,高一一六公分,寬六一公分,砂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臺澎道楊廷樺,乾隆四十七年(公元一七八二)蒞任。
·奉憲示禁碑記(乾隆四十九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欽命按察使管福建分巡臺澎□□□□□□□□□□□□□□□為嚴禁玩□□□□命嚇詐,以除積弊,□□□□事。
照得□□□□□□□□□□□□□□□□□□□□□□□□□□□□有短見輕生,□□□□□□□□□□□□□□□□□□□□□□□□□□□□□詐,竟取□□□□之前,擅拿□□□□□□□□□□□□□□□□□□□□□□指報驗,以□□□作近鄰□□□□□至縣役□□□□□□□□□□□謀死外□□□,□□□□□戶田頭屋角,□鄉保值□□□□□□至無分□□□□□□□而噬,此處索飽,移□□□□□□□,則套出無賴棍徒、□□告□。□□□□□作好人,代為□□,暗中分肥。種種弊害,殊堪□□!□□□□□嚴拿示□間,茲□□甘作□□□□□□提差保重究,並密訪查拿。仍行縣一體查究外,合亟出示,通飭嚴禁。
為此,示仰莊民人等知悉:□□□□有短見自盡,及路斃之案,該莊民告知莊耆甲頭,驗無屍傷,又查無姓名、來歷,即呈縣立□□□□□理;其驗有屍□□者,須緝凶究償,□告知鄉保,稟報相驗。該鄉保倘敢混開妄指富戶、莊民,株累□□,□及移屍串謀;□□□□,報官之前,擅拿索詐,許該莊民等據實指名,赴府、縣呈究。如不立拿究辦,□□赴轅具□,以憑嚴拿重究。本司意在除弊安良,該差、保如敢仍前違犯,一經訪聞,或被指□,定即差提,按法重懲,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四十九年四月(缺)日,羅漢內門莊□□原業主陳□□等同立碑勒石。
按:碑存高雄縣內門鄉觀亭村紫竹寺(觀音亭),高一七五公分,寬七四公分,砂岩。
·臺澎兵備道諭告碑(乾隆五十三年)
欽命福建提刑按察使司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軍加隨帶加二級、紀錄四次萬,為懇恩給示等事。
本年十一月初三日,奉巡撫部院徐批據:據職監賴九隆、粵民鐘國文等呈稱:『召伯循行去後,功南棠之慕;昌黎過化迄今,仰北斗之瞻。今□大人,仁聲攸著,無異二公之德政可傳者也!前三十六年,督憲鐘以臺屬人民淹留不得回籍者,皆由□之多,奉旨頒諭:在臺回籍者,向舡戶謄單,自行投驗。內地往臺者,父母官給照。凡遇關津隘口,隨驗放行;文武胥吏營弁,不得刁蹬留難等情,通嚴示禁。迨房書索單錢七百丈積弊相沿,雖無其例;第由來已久,未能概除。緣房書加索照費,文等以遵諭便民、乞飭示禁等事呈轅。蒙批:□書藉端勒索,殊干法紀!屢經本部院嚴諭該廳查禁,何得復萌故智,多索病民?仰臺灣道立即嚴行提究。如有指勒留難之事,即行從重擬辦,毋得稍寬等語在案。嗣是口書不敢過為多取,百姓亦不苦於苛求。俾回籍之眾:白首而思妻子,無至牽滯於臺疆;壯年而顧父母,不復淹留於海國。雲山有歸望之思,門閭無空倚之慮,福庇黎庶,感德靡涯!但思隨輦布伏,乞恩准示禁,各願捐資勒石,永銘遺愛以戴鴻恩於不朽云』等情。奉批:『仰臺灣道給示永禁』等因。
奉此,合行出示永禁。為此示仰各口書人等知悉:嗣後凡有粵民回籍,赴廳填給照單,無論士庶人等,不得留難指索規禮。倘有玩愒經胥,敢於示禁之後,復萌故智,需索病民,一經查出,或被告發,定即嚴行拿究,按法重治,決不寬縱!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總理職監賴九隆、監生林發成、監生李學習、監生曾廷尚、職員鍾國文、陳鼎芳、新聚義、李榮洲、劉集繼、陳仁達、吳俊義、李朝良、新廣福、新廣信、陳慶韶、謝連二、劉乾伯、曾宣革、張鳳仁、曾達坤、福興、振德、源大興、萬和。
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十三日給勒石,豎立韓文公祠。
按:碑現存臺南市北區三山國王廟,高一○四.一公分,寬六一.六公分,花岡岩(青斗石),缺題。示禁者為臺澎兵備道萬鍾傑,乾隆五十三年(公元一七八八)履任。碑中「巡撫部院徐」,名嗣曾,五十年任(一七八五)。
·奉憲示禁(乾隆五十三年)
特授福建臺灣府正堂、加五級、紀錄五次楊,為蒙示加慘、乞委員詣勘清草、以靖地方事。
乾隆五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奉巡撫部院徐批:據嘉義邑向忠里衿耆吳積善等具呈前事詞稱:『善等東西兩保二十二莊,居住海濱,田園稀少,民無餬生;幸有一帶海坪,□莊採捕度活,因天地自然之利,救萬民之命。乾隆十二年,地棍方鳳、陳淘德占築肥私,呈請輸餉,致鄉賓蔡羅仁等出控。經前道楊批府,親提轉發臺邑主夏,訊歸各莊公□採捕,吊銷□□得蒙前府發勒石,永遠示禁,毋許將來混占。詎賊亂甫平,邱方二大姓邱朝遠、邱體、邱天、邱轍、方連、方財源、方體、方元明等,串同蚶寮莊之巨族黃佛、黃禹、黃世、黃歲、黃鄉、□□□□□□□□之正堂等,群雄同謀,沿海插標,聚匪搭寮,截奪各莊採捕,幾致大禍數次。善等無奈,本年五月十三日粘繳碑文轅叩,蒙仰臺灣府錄案查議,仍一面示禁牌文併發□□□□□□□□□□不遵憲禁至意,反將邱朗架飾,鳴鑼殺命,藐斷圖占等語,及各歸各管外等詞,布敘示中,陽若為民示禁,陰實啟他覬覦。而邱等□□□□□□□□□管者為強占,反以歸管為借詞,曰加曰占,彌增截奪,致民生路終絕。在善等忝係衿耆,不習採捕,即使終占,固亦無效;獨念眾莊貧民,以此採捕活命,一旦被占,絕□□□□□□□□忍視。且日在海坪爭鬥不已,勢必釀大禍,若不預先稟明,善等亦難辭咎。合亟相率抄粘新舊示二紙繳驗,叩乞欽命大人俯憐。蒙示加慘,恩准委員詣勘清草,以靖地方兩里。沾叩』等情。奉批:『查此案先據議詳,業經批飭,仍照原斷嚴□□□□□□□□契,查勘擾累,並邱朗等所控黃文等各案,一概註銷在案。仰臺灣府遵照前詳批內,明晰出示;仍將前示掣銷。如再弊混,提承嚴究。粘單併發』等因。
奉此,為查此案先據□□□□□□以藐斷圖占等事赴撫憲呈控,批府查案議詳,仍一面示禁等因,經前署府先行出示,並將邱朗等呈敘入示內;一面查議,詳奉憲批:『嘉邑生員□□□□□告邱郎等爭占海坪一案,查此案先因陳陶德於乾隆十二年認課報陞,以圖壟斷。當時即會莊民向陶德納課,先築三十餘坵,復又分作六十餘坵。可知日久侵占愈多,即借□□□□□□□□為影射,不問可知!旋因臺灣縣知縣夏瑚訊明此項海坪向例並未納賦,聽近海居民採捕謀生,因民之利,實屬惠而不費;但相沿日久,其中即有貪狠之徒,若冀□□□□□□□既不為後,惟我欲為。該令究出確情,將海坪斷令全數歸公,悉憑眾姓採捕,詳明道、府,勒石永禁在案。實屬平允。邱朗等何得於賊匪甫定之後,復圖影藉覬覦,紊亂舊章!仰即仍□□□□飭永禁,不必再行吊銷、查勘,以啟奸民圖霸之心,肆恣擾累。至邱朗等所控黃文等改賊從義,亦屬出於□口,當時並無確據;況首逆匪夥剿捕,□□大亂平而眾□□,更不容□□□,此案無庸查訊。其前任臺守覺羅四尚有飭令嘉邑究擬蔡華仁等告戴天等竊賭九案,事隔多年,人亡物故,且經案卷焚燬,並著一概註銷,照案出示嚴禁,併轉飭嘉義縣遵照□□:如有玩控,即行嚴拿究辦詳解,毋違。此繳』等因。奉此,當經本府出示曉諭,並飭行嘉義縣一體遵照在案;乃邱朗、方連、黃佛等何物,膽敢於示禁之後,仍行恃強藉詞輸餉橫占!殊屬□□。
茲奉憲批前因,除將邱朗等所控各詞及前案府給示掣銷外,合再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向忠里安定東西二堡鄉民人等知悉:爾等務須凜遵憲令,即將該處沿海一帶海坪,聽民公眾採捕;並將現搭海寮全行拆去,毋許少有存留,以杜爭端。倘有不法奸民敢於仍前□段築圍聚□搭寮冀圖霸占,及不將海寮登時拆毀,並阻截各莊民採捕致生事端者,許爾等莊民指名具告,以憑嚴拿從重究辦;該地鄉保縱容不報,一經查出,或被告發,定行一並嚴究。本府言出法隨,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缺)日,安定西保向忠、旌義里,生員吳積善、耆民蔡甫、黃文、郭黃玉、謝英豪、陳聰明、王應全、王三祿、王鎮標、林榮光、楊親秀、鄭國欽、吳光猛、吳圭當、陳六、蘇淵、謝顏、黃財元、許登宗、吳奇都、蔡乞、陳艷、□□□等同立碑。
按:碑存臺南縣佳里鎮建南里金唐殿,高二五二公分,廣八四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示禁者為臺灣府知府楊廷理,乾隆五十二年(公元一七八七)任。碑中「前任臺守覺羅四」,名明,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任;「臺邑主夏」即「臺灣縣知縣夏瑚」(同見本碑),二十三年(一七五八)任。
·大上帝廟示禁碑(乾隆五十七年)
署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五級紀錄五次沈,為稟請示遵以供神祀、以肅法紀事。
乾隆五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蒙本道憲楊批:據郭友等具呈前事詞稱:『切郡城之中有上帝廟,恭奉北極上帝神像,赫濯無疆,最稱勝地。是廟棟宇巍峨,基址寬豁,皆前人募建,以崇帝德,而肅瞻仰。迨歷年久遠,日就傾頹;且有頑硬之徒,將本廟之前後左右界內壙地肆行侵築,更見摧殘,殊堪敬憫!『乾隆五十三年間,蒙大憲在府任內捐俸重修,並准境眾呈請究還界地在案。爰是廟宇整麗,神民咸安。不虞五十五年有廟後居民馬梓,增築房屋,復敢侵國界地長一丈三尺、闊五尺,挖去磚甓千餘塊。境民共憤,僉舉值年爐主郭友等,率眾乃赴仁憲呈究。蒙行前縣主仇勘明,堂斷馬梓侵界不合,拆罰番銀四十元;仍令每年供納地租,均付本廟逐年爐主收放利息,以為修理廟宇之資。又令週圍界內店屋二十四間,每年各應納地租錢二百文,以充香油之費。此皆儆省侵占神地之至法;但恐賢愚不一,久後暫(漸)玩,難保無不肖之徒,將來復謀抗占之弊,貽瀆神明而負憲恩!友等係現年爐主,竊以原斷案牘不若示諭之昭彰、使知共儆。合僉呈稟請,叩乞憲臺大人,惠及神民,恩准出示,勒石申禁,以垂鑑戒。俾得永遠遵守,以杜爭端。沾恩靡既!上叩』等情。蒙批:『臺灣縣查案示禁!仍具詳備案』等因。
蒙此,合行示禁。為此,示仰居民人等知悉:爾等居住該處廟地界址,遵照逐年交納地租錢文,不得短少;毋庸侵占地界!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首事郭友等、景山號、源興號、新文錦、全成號、新泉錦、益陞號、吉和號、正太號、得利號。
乾隆五十七年七月(缺)日給立石碑記。
按:碑龕臺南市中區民權路北極殿(俗稱大上帝廟)三川門內左壁,高一二八公分,寬六四.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
·毋許民番私捕埤水魚蝦示告碑記(乾隆五十八年)
特授臺灣府嘉義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單,為請示立石等事。
本年六月十一日,據茅港尾保五社課埤董事生員陳奮庸、馮先正、陳環觀、陳國棟、邱光道、戴江海等,頭家黃合興、謝振利、陳魯生、許春成、馮登權、康珍奇、徐懷祖、陳隆生等呈稱:『農民曆耕下則課田、逢旱則苗枯槁,遇水則種飄流,力耕苦累者不一。故康熙五十三年庸等祖父傳齊眾議,協築一埤,每屆秋淋沖崩,用土非少,破費實多;課命有關。自雍正三年周前主勘憫,發借庫銀一千兩,再築高岸堅堤,所以灌溉課田數百餘甲,帶征管事戴合成供粟凡百餘石。經將舉至公無私之人充為埤長,議將埤出魚蝦微利統歸埤長管收,永為填築工費。曾被漢棍楊宅並番愚爾瑞等擅行私採。繼陳臣等(於)乾隆二十四年赴李前爺呈究枷責,示諭嚴禁,不許漢番私採;而埤水仍照甲數灌溉在案。如良善民番自備手網等項在埤捕取魚蝦者,原以十分聽埤長抽的三分,以為工費。不意匪亂原示遺失,惟恐不法民番混規強捕,致埤崩壞,莫敢為首,課命有關。准飭給示立石,公私兩全』等情到縣。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民番一切人等知悉:爾等務於埤水灌溉課田埤內所產魚蝦,聽頭家照例管收,毋許民番私捕滋事!如敢故違,許該埤長、頭家指名具稟赴縣,以憑嚴究。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五十八年六月(缺)日給。
按:碑存臺南縣官田鄉隆田村隆麻公路邊葫蘆碑中,高九七公分,寬六○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此碑示告者為嘉義縣知縣單瑞龍,乾隆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九一)任。
·奉憲道禁(乾隆五十九年)
欽命按察使司銜、福建分巡臺澎等處地方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加四級、紀錄六次楊,為六鼻寧等處塭外一帶海坪歸公採捕,勒石永禁,以杜訟□□事。
查乾隆五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據嘉邑旌義里西保生員洪如珪等呈告塭戶洪金興等赴縣給牌,藉輸塭餉,網占公海等情。據此,當經行據臺防廳清丞詳稱:『此案自五十四年陳軍等串番占□□,致東西二保耆民陳聰明等呈控,奉憲檄行勘,訊經卑職前詣勘明查訊,具詳請照前撫憲徐批示:「自南之挖仔塭起,至北之土地公山仔塭南岸止,各塭之外海坪□□,一概歸公,悉聽民番採捕;所有搭蓋草寮及竹標插界盡行拆毀。其邱允等呈繳贌字契券,概行注銷。即行臺防廳照案出示嚴禁,遵照辦理;如有玩抗,立即究辦詳解」等因□□。嗣於五十六年原塭戶黃赤將塭□□充公,洪金興出頭承佃,赴縣給牌,藉占海坪,採捕滋事。所有陳軍、黃赤、洪金興等各控案及洪金興所領縣告示,應請一概注銷。再查六鼻寧等處塭岸之外一帶海坪,屢有奸民赴縣請墾輸餉,另築小岸,名曰「沉塭仔」,藉占海坪,亦屬肇釁興訟,並請概行拆毀,照案出示,勒石永禁,以垂久遠』等由。
據此,除詳□□外,合行出示勒石嚴禁。為此,示仰嘉邑旌義里西保各莊、社民番人等知悉:爾等務遵□前撫憲徐批示定界,將該處一帶海坪悉聽民番歸公採捕;倘有不法奸民敢於塭岸之外再築小岸,或搭寮插標,希圖占界蓄養蚶蠔、阻撓民番採捕情事,許爾等指名赴轅呈告,以憑嚴拿究辦。該地鄉保賄縱不行首報,察出一並究革,決不寬貸。各宜凜遵,無違!特示。
安定里西保:生員洪如珪、陳洪疇、陳聰明、王鎮標、王三祿、王應全、鄭子敬、周遜智、林榮公、謝顏、蘇淵、黃文生、謝英豪、楊親秀、鄭德勝、蘇進生、王皆德、黃福生、蔡□運、楊□等同立碑。
乾隆五十九年二月(缺)日給發。
按:碑存臺南縣佳里鎮建南里金唐殿,高一一九公分,寬六六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示告者為臺澎兵備道楊廷理,乾隆五十九年(公元一七九四)正月實任(前此嘗以知府署任)。
·嚴禁覬覦餉塭示告碑記(乾隆五十九年)
欽命福建分巡臺澎兵備道、記功□次、加四級、記錄八次劉,為憲恩示禁以北…。
……民王合英、郭海源、蔡赴段具呈前來,詞稱:『竊英等於乾隆三十三年□□府鄒□買陳玉振嘉邑北中標餉塭一所。三十七年,宗棍郭行等□□覬覦不遂,架詞「可墾鹽埕」,聳前府李。蒙仰憲發縣、府勘訊,經縣主陳□詰勘,妨礙隅民萬實,並鄰右等逃脫各緣由,詳議前府蔣,必能如詳銷案。□□妒心不灰,故以徒將四十九年□□□□繳文等,騙得前府孫,行□鹽界,開築鹽埕。英等泣赴道·府兩憲,叩伸□□,民□□□□□□□□□□□□□□,英等無奈,抄粘奔□□□□□□□□□□□□□□□□訪蒞場,立時決案,秉公處□,剴切詳□,毋任□□,□混糾訟,致干□□□帖□□□□□道憲萬,□□□□□民居,墳墓餉塭情實,繳行□仁□□□,仰沐恩□鴻施,仁政恩□,□□□□□沾骨。明□剴結,剷廢鹽場,申詳歷經場遵□□□是□□□□絕,不一而足。誠恐日久弊生,□念頭萌,蹈□□之□有負大憲之□。□□使民居,埋骨□□□□□□之□□□□□□□□□□□□示,以□□□□□沾恩□□,切叩』等情。□□□□□,前在府任,□□□□□□□□□□□□察□□□□□□□□□□□□西南沿海一□,□係魚塭,□□□□□□□□□□行詳□□□□□□□□□□□□□□□□□□□□□□在案。
茲據前情,除批示外,合行示禁。為此,示仰□□□□民人等知悉:恐大田一場因前□民間□□□魚塭,業經本道詳明鹽係□禁,□築□□,毋復修□,□故□□生覬覦,復行上請隨挖,致毀民間墳墓、魚塭。如有不安□分之人,□□□□□□行呈請□□,□□□赴道、府□□□□禁止;仍將此示勒石,以垂永久。□□毋違!特示。
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缺)日給。
按:碑原存嘉義縣布袋鎮同安里大眾廟,民國四十八年(公元一九五九)被竊而失;高一二七公分,寬六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碑中道府縣官姓氏多人,茲注列其名如次:示告者為分巡臺澎兵備道劉大懿。「前府鄒」,名應元,三十三年(公元一七六八)任;「前府李」,名師敏,三十七年(一七七二)任;諸羅「縣主陳」,名松,三十八年(一七七三)任「前府蔣」,名元樞,四十(一七七五)年任;「前府孫」,名景燧,四十九年(一七八四)任。
·嚴禁洲南場陋規錮弊示告碑記(乾隆五十九年)
特授福建臺灣府正堂、加五級、紀錄五次楊,為□□乞除鹽……。
……以乾隆□□□□月二十五日奉巡撫部院徐批:據洲南場晒丁廖妹、林頂小、楊貴、詐□、吳銀、何□等呈稱:『□□□□□□□□□□□價一錢兩分;若有溢晒鹽筋,亦係照發。記數年來鹽場內司巡丁□□□剝凡□□□□□□□□□□釐。又妹等場中從無所費,隻有督場每名晒丁送年八分、送節八分,□□□鹽□□□□□□□□□□丁勒銀一錢二分。每開晒,署內給銀二兩五錢,隻發一兩六錢;又□勒□□□□九分□□□□□□□兩年小修,三年大修,並每年修理橋梁,俱係署內發價修造;今悉被督場吞減,勒令□□□□□□□□每夜巡更、巡倉、蓋鹽,向來係巡丁之事;茲一概派令預小等自守。仍令每任官換印蓋鹽,凡四□□□□銀十二元。又每月給晒丁伙食鹽二斗,今隻發一斗。種種逆剝吞肥,□□□□泣。預等晒鹽,上□國課,下卹身家,現通場眾晒丁共二百二十六名,生齒日繁,戶口急□□□鹽價□□□□□□□□且不足於供,何堪如此苛求逆剝!幸蒙大憲蒞臺靖氛,千載一逢,若不相率籲懇嚴行究除積弊,勒石永垂不朽,必至□□□□□□□。理合披瀝苦情匍叩。伏乞欽命撫憲大人,樂利除弊,全臺均賴,憐察錮弊慘害,恩准禁除,勒石垂休,千秋永……』……『……府查議詳報』等因。
奉此,查本府上年八月履任之時,正逆匪滋擾,並無□□□□□□□□□□□□□。茲據洲南場曬丁廖妹等呈稱短發修費、晒價及勒索□分等事。從前以□□□□□□□□□□□□具控;且自賊匪擾亂之後,各前任辦理場務之人,俱各逃亡內渡,無法□□□□□□□□□□□□□事定有因。茲本府費心整飭,力除錮習,誠恐積弊不止洲南一場,合行出示各場,□□□□□□洲南場督場、管事、巡投、甲晒人等知悉:嗣後凡遇修理、管食、清倉、溢鹽□晒□□□府□□□□□□□□□□管巡人等敢再仍蹈錮弊短發、抽扣及藉端勒索年節陋規、埕底銀元□□,一經□□□□□□□□即嚴拿從重究辦,斷不寬貸。本府令出法隨,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五十九年十一月(缺)日給。
按:碑存臺南縣永康鄉鹽行村禹帝廟,高一一七公分,寬六二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臺灣府知府楊紹裘,乾隆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九一)任。碑內「巡撫部院徐」,名嗣曾,
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任。
·嚴禁海口陋規碑記(嘉慶元年)
欽命福建水師提督兼管臺澎總兵印務噶普仕先巴圖魯帶功加一級哈、(欽命)按察使司銜福建分巡臺澎等處地方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加二級劉,為嚴禁海口舞弊勒索、以安商艘事。
照得南北海口,林逆未經滋事以前,百弊叢生,聞有貼差、指配等項陋規名目;自奉公中堂福奏辦之後,除文口紙張飯食番銀五員、武口三員之外,一切陋規,永行禁革在案。茲本軍門等查出:鹿耳門文武守口丁役,於正月內復有得受春彩禮名目。雖訊係各船戶因新正到口,自願致送,並非勒索,亦非常規;但恐日久弊生,難保無復啟陋規之漸,不可不懲辦示儆。除將得受春彩禮之丁役枷示外,合再出示嚴禁。為此示仰各行保、船戶及守口丁胥人等知悉:嗣後每船進口,止許遵照定例,收取紙張飯食番銀文口五員、武口三員,此外不得額外絲毫多索;倘敢故違,復興別項陋規名目,許船戶人等指名赴轅控告,以憑嚴拿究辦。本軍門等言出法隨,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嘉慶元年四月二十八日,發水仙宮張掛曉諭。
按:碑現龕臺南市西區神農街水仙宮左壁,高一一六.五公分,寬五三.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臺澎總兵哈當阿,乾隆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九一)以水師提督兼管總兵職務;臺澎兵備道劉大懿,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任。另一碑,存臺南市大南門碑林。
·恩憲大人示諭碑記(嘉慶四年)
欽命按察使司銜、福建分巡臺澎等處地方兵備道、兼提督學政、軍功加五級、紀錄十次遇,為公私兩便等事。
嘉慶四年八月初一日,據漁船戶張國榮等呈稱:『仰惟興利必先除弊,為國亦以為民。榮等捕魚為活,一切漁船應在小廠戶建造帶餉;至不時損壞,隻就近澳修葺。而所用木料油釘,有係軍工者,應向小廠戶及油釘鋪購買,給出憲單為憑,經前憲馮批飭案據。第法久弊生,近有奸鋪賤置私貨,混作軍工用餘者,出憲單售賣。所以小廠戶黃寧海等稟稱:「軍工貨物難消,致蒙憲禁允大小■〈舟彭〉■〈舟古〉商漁各色船隻成造修葺,悉歸郡城小廠戶。泣思漁船一葉,有底無蓋,本非商船之比」。成造應歸小廠戶,榮等素所凜遵。軍工難消,弊在奸鋪,不在榮等。若修葺亦歸小廠戶,則榮等漁船朝出暮歸,易為損壞,一經擱淺,便難駕駛,不就近澳修葺,則船拖到廠,費倍於造,將補葺不遑,何暇營生乎!可憐捕魚蠅利,餉項攸關,非就近澳修葺,勢不得不就別業改圖。情迫,合再僉同叩乞:明並日月,俯察軍工難消,實由奸鋪。嚴禁鋪戶售賣軍工用餘物料不得雜以私貨,並恩准漁船得以就近隨時修補,抑或示榮等應用物料悉向小船戶購買;則公私兩便,奕世蒙休,榮等戴德高厚!切叩』等情。
據此,查此案先據黃寧海等具稟,業經示禁在案;茲據前情,除批『據呈漁船日常遭風砧漏,隨時在澳修葺,請免駕廠等由,姑准循舊例辦理,以從民便;但修船應用軍料等物,應悉向小廠戶購買,毋許接買彩料!其餘■〈舟彭〉、■〈舟古〉,商船,仍照原議駕廠修理,不得藉有漁船在澳修葺之例,概行影射,候明晰示諭遵照可也』等因榜示外,合亟明晰示諭。為此,示仰匠鋪船戶人等知悉:嗣後凡漁船遭風砧漏,應聽該船戶循例隨時在澳修葺,以從民便;其應用軍料等物,務須悉向小廠戶購買,毋許接買私料混用!其餘■〈舟彭〉、■〈舟古〉、商船,仍照原議駕廠修理,不得藉有漁船在澳修葺之例,概行影射!倘敢故違壟斷,一經察出,或被訪聞首稟,定即嚴拿究辦,決不寬貸。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嘉慶四年八月(缺)日,給發洲仔尾曉諭。
按:碑存臺南縣永康鄉鹽行村保寧宮,高一○○公分,寬六○公分,花岡岩。額題「恩憲大人示諭」六字。示諭者為分巡臺澎兵備道遇昌,嘉慶三年(公元一七九八)十二月護道任,四年三月陞(實)任。
·李茂春塋域勒禁侵占告示碑(嘉慶五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三級、紀錄四次周,為墾恩給示勒禁侵占事。
據生員李夢瓊、拔貢李宗寅、耆老李圭璋具呈詞稱:『緣瓊等祖李茂春,係漳州府龍溪縣人,登明末鄉薦。居臺永康里,築夢蝶園一處,讀書其中。法華寺地,即園故基。為人富著述,樂道義,時稱曰「李菩薩」。逝後,卜葬南城外新昌里。經蒙巡憲御史張、六及海防憲孫賦詩題贈,建設神位,奉祀法華寺左。生平遺蹟、墳塋坐址,詳載「臺灣府、縣志」中確據。但瓊等祖之葬於臺也,百有餘年矣;時序既遠,覬覦漸生。邇來多有豪強等輩,狡圖侵占:或乘夤夜而盜葬、或拾瓦棺以偷埋,禍端波起,力阻靡寧。切思瓊等祖,名列賢書,蹟載紀傳,遺蹤疊蒙憲賞,抔土忍令橫傷?興其臨時角較,動費天心;曷若未雨綢繆,懇請嚴示!謹將誌內所載事蹟、詩序、碑記,抄粘呈電,恩准給示,以便勒石』等情。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給示曉諭。為此,示仰闔邑里莊軍民衿庶人等知悉:嗣後毋許在於該處前後左右希圖侵占,或盜葬、偷埋,漸生覬覦;如有違犯不遵,許既指名稟究,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嘉慶五年十一月(缺)日給。裔孫標生、光翰、和記、裕義、悟使、應望、誠實、德章、邦基、永川、寬柔、真是、崑山、瑞金、赫定、赫惠、赫祿、永竹、赫虎、君正、永絨、三江、救光、熊羆、永尚、永清、赫祖、赫騰、赫佐、赫畝、赫希、桓並、永吟、永標、永成、赫純,咸正、端昭、赫江、赫秋,董事孫夢瓊、宗寅同立石。
按:碑原勒臺南縣飛機場附近蛇仔穴李茂春墓附近,民國三十一年(公元一九四二)飛機場新築,李墓毀,其骨殖並本碑移存臺南市東區法華寺。碎即龕寺左納骨塔前牆壁。碑高一○五公分,寬八八公分,花岡岩。示告者為臺灣縣知縣周作洵,嘉慶五年(公元一八○○)任。
·義塚護衛示禁碑記(嘉慶七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三級、紀錄四次周,為據呈勒石示禁事。
據拔貢生李宗寅、生員陳肇昌、陳廷瑜、趙新、王瑞、陳震曜、朱登科、吳成、陳玉珂、陰陽生魏巽岩等呈稱:『臺郡南、北義塚、概係沙土浮松,全賴蔓草滋生、根連固結,以資護衛。近有樵夫牧子,在該坎塚鋤割草薪、放牲踐毀、刨取沙土,妄肆蹂躪,漸致墳土摧殘;一經霪雨,水注沙流,恆有塚穿棺現之虞,已堪憫惻!更有一種奸徒,綽號「山鬼」,膽將牌石、墳磚偷挖盜賣;甚至開棺盜物,或遷骸別瘞、將穴築窨轉售:種種慘傷,殊難言喻!前經府陰陽學魏巽岩稟請示禁,蒙列憲設立巡查,並奉示禁在案;無如日久玩生,仍無顧忌。伏讀謄黃上諭「窮民無力安葬並無親族收瘞,該地方官務擇隙地,多設義塚,隨時掩埋,毋許拋露」等因,仰見皇仁澤及枯骨至意。今此鄉愚奸匪,貽害泉臺,大干法紀!寅等蒿目淒愴,情難袖視。爰相率呈請,伏乞恩准示禁、飭差查拿:庶奸愚知儆,幽明共感。切呈」等情。
據此,查義塚無人看守,向惟官斯土者同爾紳衿留心稽察,共相保護,使樵夫牧子不敢蹂躪;庶免風雨飄淋,泉臺飲泣。今據呈,南北義塚近有樵牧踐踏,漸致塚穿棺現,殊堪愴惻;且有匪徒盜挖情事,更堪髮指!若不急加查禁,何足以妥幽魂而安枯殖?該生等觸目傷心,相率呈請;具見情殷枯朽、公義可嘉!自應給示嚴禁,勒石垂久,以昭炯戒;除飭差查拿究治外,合亟出示嚴禁。為此示仰閤郡人等知悉:嗣後爾等樵牧,各赴曠埔、荒山,毋許仍至有墳處所,任意殘踏、刨沙掘土;至牌石墳磚,例禁偷盜,更不得私偷盜賣;其挖墳竊物、遷骸盜穴,益干斬遣重罪,在爾匪徒誠牟利無多,何身命不惜!至義塚應聽擇葬,亦毋許藉窨勒索!自示之後,各宜安分守法,毋再復踏前轍;倘有不遵,或被告發,或經訪聞,定行嚴拿,按律重究!本縣執法如山,決無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嘉慶七年十月(缺)日給,勒於城南。著地保看守,毋許毀失,致干察究!
助碑蔡高嵩。
按:碑原勒臺南市南區墓地,現存南門碑林,高一一四公分,寬六二.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臺灣縣知縣周作洵,嘉慶五年(公元一八○○)任。本碑全文「臺灣私法物權編」錄之。
·恩憲大人示諭碑記(嘉慶十七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汪,為蠹弊殃民等事。
本年九月十九日蒙臬道憲糜批,據臺灣縣民陳登科、曾仲義、王武略等赴轅具告詞稱:『緣科等在附郡洲美澳整置漁船,往鹿耳門外掛網,採捕魚蝦為活。雖係朝出暮歸,遞年俱遵例取具族鄰、澳甲、行保、互井各結,赴縣主請領印照,征納課餉,歷有照串執據。嗣因年前蔡、朱二逆匪船竄臺滋擾,前陞憲慶檄飭廳縣,示諭大小商、漁各船,就於船篷面上書寫「篷號」,以備稽查等因;科等捆繹憲示,原係指飭船戶自行書寫而言,並未有指令書役代為書寫,致啟需索弊端。科等每船遞年應換新篷一次,每次縣蠹兵胥葉振玉橫索錢二百文,又商船每船被索錢三百文,名曰「篷號禮」。各船戶嘵嘵,莫敵權弊!自蔡、朱匪船竄臺起至今,已歷數載,統計被索陋規數千金。致富成家,心猶未足,復藉為年例,鳩索莫休。但查此項規禮,與「得受海口陋規」無異,前經大憲「辦理林逆案內善後事宜」條奏革除,例禁森嚴。今蔡、朱匪船,或撲滅,或投誠,亦歷年久,郡澳寧靖;蠹尚不斂跡,仍於鳩索「篷號錢」而外,逐年分案出票差擾,每船重索錢二百文,名曰「刊刻■〈舟皮〉號」、「連■〈舟宗〉互結」等費。有此重疊覬索,是蠹之殃民,莫此為甚!虧科等貧梢舟子,冒風涉險,全望些少魚利,上供課餉,下蓄妻兒,豈容蠹貪重索,苛求無已?慘哉奚言!茲逢明憲由京蒞臺,整頓斯土,正萬民望光赴愬之日。合亟瀝情僉呈,扳轅匍懇,叩乞欽憲大人,重憐貧梢涉險,恩准飭行廳縣示禁革除,庶海口陋規得以裁免,而篷號亦得自行書寫。通臺舟子莫不謳歌載德於無既矣!切叩』等情。蒙批:『據呈縣胥籍索書篷、刊號規例,殊屬違禁!仰臺灣府嚴查究辦,並出示禁革!毋任擾累』等因。
蒙此,除提臺邑玩胥究辦外。合併出示嚴禁。為此,示仰沿海廳縣書役人等知悉:已在姑免深究,自示之後,爾等務須痛改前非,守法奉公,不得再以「書篷」、「刊號」名目,藉端措索;如敢故違不遵,仍前圖索,一經察出,或被告發,立拿從嚴治罪,決不姑寬,毋違!特示。
嘉慶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給,發洲仔尾實貼曉諭。
按:碑存臺南縣永康鄉鹽行村保寧宮廟壁,高一○八公分,寬六一公分,花岡岩。額鐫「恩憲大人示諭」六大字。示諭者為臺灣府知府汪楠,嘉慶十五年(公元一八一○)任。碑中所稱之「臬道憲糜」,名奇瑜。
·王氏祖塋保護告示碑記(嘉慶十八年)
署臺灣縣正堂高,為示禁事。
案據生員王遜鳴呈稱:『緣鳴祖王奇生於康熙六十年領兵征剿朱逆,在南路赤山陣亡。奉旨:「誥贈忠勇將軍,配享忠義祠」。葬府治大東門外虎尾寮嵌頂崙。茲鳴姪現任福建水師提督,晉封子爵,欣遇覃恩加封祖振威將軍。所有墳前曠地,例有禁步;誠恐無知鄉民任意占葬,及縱放牛羊、砍伐竹木、混開車路、影藉舊窨再行開造情弊。理合呈請丈明四址,定界勒石示禁』等情。
據此,當經本縣帶同弓匠手,親赴該處墳塋前後左右,照例丈明四至步數,立碑定界外,合行示禁。為此,示仰軍民人等知悉:爾等毋許在於水師提憲王祖塋周圍禁步內占葬墳墓,亦不得縱放牛羊、砍伐竹木、混開車路、及影藉舊窨再行開造諸事!倘敢故違,定即按律究辦。決不姑寬,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嘉慶十八年七月(缺)日示。
按:碑原勒臺南市東區東門外虎尾寮,光復後市立歷史館收存之。另同文碑一,存南門碑林。碑高一四四公分,寬四一.八公分,花岡岩,標題缺。所稱「鳴姪現任福建水師提督」,即王得祿。示禁者為署臺灣縣知縣高大鏞,嘉慶十七年(公元一八一二)任。
·二層行溪義渡碑記(嘉慶十九年)
北二層行渡、甫二濫溝溪渡夫之恃橫逆索也,由來舊矣!夏秋水盈,買棹可濟;冬春水涸,渡夫□壅築撐筏,苛求萬□。□前阿社同人,目擊心傷!通同閩、粵,呈請府縣,弊革利興。易曰:『履道坦坦』,其殆庶幾乎?爰是勒石,以垂久遠。謹將嘉慶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給准二層行溪義渡□鈞示勒左。
特調福建臺灣府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又一等軍功加一級、紀錄二次汪,為出示曉諭事。
嘉慶十九年九月十五日,據生員林正春、賴為舟、劉伊仲、黃蘊光、葉經邦、柯復璣、柯復貴、葉峙得、武生鄭拔山等呈稱:『臺、鳳接壤二層行溪,港戶藉輸築水撐筏勒索。春等上年十一月間赴道憲呈叩,十二月間臺邑總董蔡日新等赴仁憲呈稟,均蒙批准飭革究辦,各在案。查二層行溪年帶納臺巴餉銀五十二兩八錢,粵八年貼佛銀一百員,並魚苗出息,足供抵完之數;所缺夏秋傭雇渡夫、冬春築道、板橋等費。是以邀集同人,向各埠頭捐題,共有六百零元。本年五月十八日赴轅叩請,蒙准建設義渡;仍將置買產業呈府存案。春等遵批,隨將現捐銀數置買租業兩處,各立契卷呈繳,伏乞存案,並出示諭遂,以便勒石』等情。
據此,查二層行溪原係捕魚港道,年有帶納臺邑餉銀;邇來港戶藉納勒索。茲該生等公議建設義渡,粵貼、魚息,俱足抵完供餉,餘費鳩買修用。現據呈繳捐建義租後園業各契卷前來,除准立案並分行臺、鳳兩縣遵照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各邑人等:今二層行溪既准該生等建設義渡,爾等務須各遵法紀,不得藉端滋事!該生等亦須爰僱夫,不得任聽從中揩索。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按:碑現已毀。原碑高一一七公分,寬六八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
·署鳳山縣正堂吳立碑(嘉慶十九年)
署福建臺灣府鳳山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吳,為較建公■〈木量〉,通商利民,曉示永遠遵行事。
照得生理交易,全憑公道,價有長落,■〈木量〉須畫一。近據港西上里歲貢生林輝璜等僉名呈稱:『里內各莊糖廍與糖郊交關,向有公■〈木量〉。近因阿里港街郊商郭添福等將■〈木量〉加重,以致廍糖壅積,買賣不通』等情;並據糖郊李勝興等呈稱:『原有公定石駝為准;邇來各廍取巧,私設輕■〈木量〉,參差不齊,互相爭較』各等情,赴縣呈控。
本署縣查糖廍與糖郊每年交關買賣不小,如彼此畸重畸輕,勢必紛爭不已,殊屬病商病民!茲乘清莊,順途到境,吊視各莊廍■〈木量〉比較天平,參差不一。訊據莊廍稱:『向以天平一百二十五觔為一百觔』;復據糖廍稱:『向以天平一百三十五觔為糖廍一百觔』各等語。二比曉曉爭執。本署縣秉公斷定:嗣後以天平一百二十九觔作為糖廍一百觔。各據允服具遵。除將從前郊、廍新舊天平■〈木量〉駝概行毀銷,當場較定天平公■〈木量〉石駝永遠遵行外,合再示諭。為此,示仰糖郊、糖廍各人等知悉:爾等嗣後交易,總以本署縣較定天平一百二十九觔為糖糧一百觔公糧石駝為准;仍准勒石以杜弊端,不許再行畸重畸輕。倘有故違滋弊,一經告發,除罰銀一千元充作地方公用外,仍究舞弊抗置之罪。至於糖廍佃戶輸納業主糖租,又與糖郊交易不同,並酌定以較准天平石駝一百二十七觔為一百觔交納,彼此不得爭較。各宜永遠遵行,慎毋違忽!特示
嘉慶十九年十二月(缺)日給。
按:碑存屏東縣里港鄉大平村雙慈宮,高九九公分,寬五三公分,花岡岩。盧德嘉「鳳山縣採訪冊」錄全文,有若干字之出入。
·奉憲封禁古令埔碑(嘉慶二十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又一等軍功、加□□□□□紀錄二次汪,為曉諭永禁事。
照得鳳屬屯佃首伍和裕(即楊茂)具控粵莊職員鍾麟江等「□墾古令埔、黨眾焚搶」及鍾麟江等具訴「以該處一經楊茂開墾、設有意外之事、粵人前無生路、後無退門、呈請□墾」一案,經本府訊明:古今埔係無主荒地,雖不准閒人開墾,應聽熟番自行墾耕,斷令鍾麟江將伍和裕所用工本減半繳還五百員,該處荒埔即歸舊番耕種。詳蒙臬道憲糜批:『既據訊明古令埔係屬無主荒地,斷令鍾麟江將伍和裕所用工本減半,捐繳番銀五百員,給還伍和裕承領;地歸該社熟番自行墾耕,洵為妥協』。現據五品職銜鍾麟江、廩生黃觀光、黃鑑川、職員李連程、謝儲賢、賴啟傑、武生李瓊林、管事鍾泮東等具呈:已遵斷繳銀具結,聯名懇請示禁,將古今埔山腳一帶,不許圍莊;隻許社番自行栽種,閩、粵人不得占墾,亦不許屯辦、通事、土目按地私抽等情;亦屬杜絕爭占之道。仰即查明給示,勒石永禁,仍將鍾麟江所繳番銀,給還伍和裕承領,並飭行鳳山縣勒石永禁外,合行曉諭。為此,示仰闔邑人等知悉:該處古今埔永禁開墾,准社番自行墾耕。不許軍弁、通、土按地抽租,亦不許圍莊閩、粵人等亦不得侵占滋事。如敢故違,定即拿究不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此案經四載,所有□□用,係兩里近處等莊眾照甲□□□□;所有出□□□□□□□費用不敷,案懸不結。爰集商議,酌量捐題,以資□□□□□□□□□□□□□□□。
大祀典題銀一百員。舉公費題銀一百員。大聖新祀典題銀四十員。白渡五顯祀典題銀四十員。鎮邑聖母祀典題銀三十員。鎮邑城隍祀典題銀三十員。廣濟橋費題銀三十員。南華聖母祀典題銀三十員。坪仔頭渡費題銀三十員。邱永月公嘗題銀三十二員。□□□題□□□□負。劉□□公嘗銀□□員。□新恩公、□□公、□□公題三十員。吳于□□□公嘗題銀二十員。林□榮兄弟題銀三十員。鍾□□祠祀典題銀四十員。鍾南山公嘗題銀四十員。鍾建昌題銀四十大員。鍾懿軒、光裕公嘗題銀八十員。種愨軒神龕祀題銀四十員。□□□□□□□□□十員。□□□公□□□□□員。□□□□公□題銀□□員。□□□題銀四十大員。鍾□華題銀四十大員。鍾朗仰公嘗題銀四十員。鍾應亮公嘗題銀四十員。鍾元任公嘗題銀四十員。
倡事董理:□□□□武舉李□華,監生種乃芳;生員吳□□。
嘉慶二十年五月十二日給。
按:碑存屏東縣內埔鄉內埔村天后宮;高一六五公分,寬八六公分,砂岩。給示者為臺灣知府汪楠,嘉慶十七年(公元一八一二)任。「臺灣私法物權編」錄告示全文,其跋語捐題人名、款數、立碑人等俱略。
·臺灣縣溫奉憲示禁碑(嘉慶二十一年)
署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三級、紀錄十次、記大功六次、卓異候陞溫,為遵批剴切示禁以杜爭端事。
案於本年十一月初十日,奉欽命按察使司銜分巡福建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軍功加五級,紀錄十八次縻批:據本縣具詳『大崙蔡姓與前埔蔡姓爭挑互毆,擲毀佛頭港街店屋,訊擬發落』。並議詳『該處仁德堂號、怡盛號、源盛號、公源號、植盛號、協盛號、瑞興號、振勝號、長盛號、勝泰號、通裕號、坤泰號、福成號、春記號、泰源號、咸盛號、資壽號、吉興號、福盛號、順福號、宏川號、福興號、東山號、恆發號、順發號、鼎合號、啟茂號、雙記號、雙泰號、協隆號、合成號等各郊行鋪民,凡有貨物,悉聽貨主自行僱挑;不得分界混爭,以杜釁端』各緣由。奉批:『查該處蔡姓節次爭挑滋鬧,皆由分界,致啟爭端。據詳「凡有郊行鋪民貨物,悉聽貨主自行雇挑,不得分界,以杜釁端」,所議甚妥。仰即出示,剴切曉諭,勒石永遠嚴禁。仍取蔡姓二比族長「不敢再行分界爭挑」甘結繳查;餘如詳發落,完案可也。此繳』等因。
奉此,除將本案首先爭挑啟釁之蔡攤、蔡翕、蔡德、蔡轄及在場互毆之蔡潘、蔡潛、蔡昆、蔡緝、蔡四、蔡鵝、蔡笨、蔡踞等,分別照擬枷責發落,仍押令將仁德堂等各店屋賠修完好,並飭取蔡姓二比族長「不敢再行分界爭挑」各結備案外;合行出示勒石,永遠嚴禁。為此,示抑大西門外佛頭港等街郊行鋪戶及大崙、前埔蔡姓人等知悉:自示之後,凡有該處郊行鋪民出入貨物,悉聽貨主自行僱人挑運;斷不得仍前分界,霸踞獨挑,致啟釁端!該蔡姓族長,務須恪遵示諭,約束子弟,不得再行混爭滋事。如敢故違,定即嚴拿按律究辦,其罪斷不止枷枷杖也。本縣言出法隨,決不稍有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嘉慶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給發佛頭港街立碑。
按:碑原勒臺南市西區水仙宮左近佛頭港,日據時移存南區大南門碑林,高一一四公分,寬六一公分,花岡岩。示禁者為臺灣縣知溫溶,嘉慶二十年(一八一五)三月十六署任。
·奉憲預絕棍害示告碑記(嘉慶二十二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六級、紀錄十次、記大功十次謝,為預絕棍害,乞准行縣照案以靖地方事。
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初二日,蒙府憲萬信牌內開:『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據該縣羅漢外門莊生員凌崇岱、陳大觀、陳德貞、□□、陳士文、黃群生、卓文甡等呈稱:「切岱等各莊,欣逢盛世,安居樂業,毫非不染。冤有不事生業,賭□□徒,綽號「羅漢腳」,結黨成群,日為流丐,夜行鼠竊;身窮計生,靡所不為,暮夜之間,且將病斃丐屍□□殷實之家,或丟田頭、園尾、街衢、路巷,或移吊園頭樹木,藉屍嚇騙,以致差保到地查視,不肯收埋,□索分肥,為害不淺!岱等外門居民寮廍,又兼與鳳邑交界,此弊更難支防;非蒙行縣嚴禁,幾被其□。是幣先經於府治商民李文興等,於乾隆三十二年赴前府憲鄒僉呈,蒙准行縣例禁在案。□□流棍,藐視王章,旋於三十七年八月內,有乞丐劉春等在岱等地方內,抬一死屍,丟在鄭長園頭,□索不遂,隨投鄉保劉元合拿解。岱等抄案赴前縣主王命呈,幸蒙按法究處,出示嚴禁在案。竊思岱等莊,山陬僻壤,奸匪遙瞻,若非准予縣示立石以防其漸,誠恐「羅漢」雜處,竊取五穀,盜折芒蔗;□不順從,殃必及身,造局謀害,民何以安?相率匍呈」等因,據此,除批候行縣示禁外,合飭嚴禁。為此,□仰該縣官吏,照依事理,速將凌崇岱等所呈各情節,即日出示嚴禁,豎立石牌,以垂永久;並飭差□,驅逐流棍。如有流丐藉屍嚇騙,立即嚴拿,按法究處』。
茲蒙憲恩,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合邑請邑人等知悉:自示之後,爾等務須各安生業,共為盛世之良民。切□遊手好閒,聚眾賭蕩,鼠竊狗偷,以及移屍圖累,強行索詐。倘不改前非,一經訪聞,或被拿獲,定即按律重究!本縣執法如山,斷不寬恕。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缺)日,給豎羅漢外門番薯寮街。
嘉慶二十二年六月(缺)日,重修人:黃正鴻、林日乾、復興號、楊光侯、協記號、四美號、茂吉號、協裕號、萬源號、同源號、順源號、益源號、新協順、協榮號,新源利、協振號、泉盛號、洪萬生、林文韜、泉發號、呂祖生、張季路、吳士友、姚光田、林光棒、陳士宜、楊光生、陳士仰、莊老佑、劉亨雲、新振義、林德□。
按:碑存高雄縣旗山鎮湄洲里天后宮,高一三三公分,寬七三公分,砂岩。示告者為臺灣縣知府謝洪光,乾隆四十四年(公元一七七九)七月任。碑內「府憲萬」,名綿前,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六月任。
·嚴禁僧民私私相借貸胎典廟園示告碑記(道光元年)
署臺灣府嘉義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又隨帶軍功紀錄四次龐,為□懇示禁。以垂永遠事。
本年三月二十四日,據本城內美街董事楊大茂稟稱:『緣嘉城北厲壇,址在東北隅雲霄厝,坐西朝東,□□□□□康熙丁酉年大檀越主北協鎮中軍、陞授海壇鎮副總府遊諱崇功捐舍興建廟殿、僧室、骸間,立有祿位、匾額、前後□址。□□□□□□□家築室居住,年納廟僧地租,以應香燈齋糧之用,經今百有餘歲矣。中間有無被廟僧變廢之處,年深月久,莫知稽考;而廟亦□□□□□葺建。三月初五日,鋪民賑幽春祭,街耆陳子元、約正許瑞華與住僧盛華敘談,方知齋糧之不給者,由於前僧之外借民財也。□□□□憐盛華之貧,欲募捐代贖,少補齋糧香燈之資,邀茂共襄厥舉。茂即確訪廟前後之園年計共醮稅銀二十七元,被前故僧□□□□□□先後典借張親、朱懼等番銀三十二元,別出園稅銀十元,作為利息。已經捐金代贖。茂同陳子元、許瑞華及僧盛華,□□□□□□□□□稅,議將廟中所有物業顯明界限四址,欲條列稟陳示禁,毋許僧、民復行私相典借,稍裕僧食,以杜侵占,而垂永遠。□□□□□□□□□之東界,詢係前邑主胡公置買許正之業,付僧收息,以作江南王鎮江客死香燈之需;而鎮江之柩亦葬廟前□□□□□□□□□□祀於僧室。是鎮江既無期功強近之親,歷久難保無互混之虞。因並錄敘四至、出息,附於□□捐金姓名之列,□□並□永□□□□□□。伏惟懇即出示嚴禁,以便勒石,而垂永遠』等情,並檢廟園出息及捐金各姓名單一紙到縣。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示禁。為此,示仰□□□□紳衿士庶軍民人等知悉:爾等毋得與北厲壇住僧私相借貸,胎典廟園,以及侵占地基情弊。□□□□□□□□□租銀□□□□□□向住僧照數交納清楚,毋許短欠。自示之後,倘敢故違,一經察出,或被告發,定拿嚴究,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計開廟園四至、出息條額:
一、蘇大記項,張海年納廟僧田租粟四石八斗,又納火油十三觔。鍾紅年納廟僧園租粟二石二斗,又納火油□□。
一、廟□坐西朝東,東至園,西至園,南至鍾紅竹園腳、北至骸間後簷滴水。雲霄厝莊戲枰□□地,此地原係□□工之名□□□。
一、廟後園一丘,年醮稅銀十二元;東至廟,西至崁下黃炒墾園,南至河溝墘,東南至崁下鍾紅園,北至□□□□□□□□。
一、黃炒墾園,東至崁頂廟後園,西至河溝墘,南至河溝墘,北至張親厝後為界。黃□□□□□□□□□□□。
一、地租廟界內厝□,東至雲霄厝莊□□白壙地,西至河溝墘,南至廟後園黃□□□□□□□□□□□□□□□□□□□□□朱家,西至蘇家,南至車路,北至蘇家為界。此地吳嶺、蕭猜起屋宇,吳嶺年納□□□□□□□□□□□□□□□□□。
一、廟前園一坵,年醮稅銀八元;東至前邑主胡公買正園付王鎮江祭祀業,西至廟埕,南至□□□□□□□□□□□□□□□□。
一、江南王鎮江買許正祭祀園一坵,年醮稅銀十二元,除納正供榖四斗外,餘銀交廟僧為鎮江祭祀香燈之用;東至□□□□□□□□□□□。
捐題緣金姓名數目:
王恆德捐銀十二大元。沈讀詩捐銀十大元。陳子元捐銀四大元。許瑞華捐銀四大元。郭瑞發捐銀四大元。□□□□□□□□□。吳慶興捐銀二大元。林茂詩捐銀二大元。許振和捐銀一大元。林立原捐銀一大元。陳瑞靄捐銀一大元。□□□□□□□□□。
以上共捐銀四十七元,除贖回典借之項該銀三十二元外,餘剩銀元以為摹示刻碑之用,合併□明。
道光元年四月廿八日給發雲霄厝莊。
按:碑存嘉義縣嘉義市民權路北極殿地藏庵右廂門後,高一三七公分,寬七○公分。原碑缺題。碑中康熙丁酉,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一七)。
·嚴禁汛兵藉端勒索縱馬害禾碑記(道光二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又軍功紀錄三次蓋,為故弊復萌等事。
本年七月十三日,蒙臬道憲胡批開:『據臺邑民辜妹等赴轅呈稱:「妹等孱啞農民,屢遭城門惡兵遇有車運糞土、五穀、糖、米、牛隻以及□□□□□□□藤、鍋鐤、棕衣、農椇、鐵器等物出入城門,按件勒索費錢:多則滿百,少則數十。稍不從命,則任意蹧躂毆辱□□□。又有縱馬殘損稻苗、地瓜、芒蔗,藉名割草打柴,結黨成群,不論五穀、什子、花生、地瓜、草木、牛欄等項,肆橫砍伐。庶民不甘□□,輒被黨毆重傷;幸而兔脫,難逃入城認識,仍遭擒毆。行人畏威,莫敢解勸。前經武生張啟泰、耆民詹得意等先後□蒙鎮憲愛、制憲方示禁:革除兵索,委弁巡邏,五日一更,農困稍甦。祗為法久弊生,妹等附城而居,被索、被毆,靡不先□□□子嘉慶十九年,僉叩前陞憲縻行府憲汪出示嚴禁。二十五年間,復叩子爵軍門王批准,備移鎮憲查照前案,給示勒石,以垂久遠。各等因在案,農民由是復安;惟有未蒙給示勒石垂久,以致憲示被風雨損壞之後,惡兵故智復萌:城門逆索,陋規轉增錢數;而營兵藉名割草打柴者,亦仍橫逆如故。妹等耕鑿,離城咫尺,工人子姪車運肩挑來往郡城,無不日遭剝索;其在莊巡守園物者,無不日受欺凌。嗟此虎狼當道,現際升平,關譏而不征,豈容惡兵噬民、藐憲法若弁髦乎!蒙查案行府,給示勒石,重申禁令。是設兵衛民,原以稽查奸宄。今未聞有拿獲夾帶之案,反滋惡兵網利之謀!此風一長,竊恐習慣益橫。如前之因索毆死網寮莊陳樹、棍弊民婦林氏、重傷董于成等案,昭昭可考,道路以目,慘何勝言!今抄粘憲示,叩乞革除陋規,兵民一體。恩准:查案行府,給示勒石;飭營委弁巡邏,以安閭閻,合郡謳歌載德!切叩」等情。據此,查汛兵藉端抽索,大干嚴例,節經各前道移行示禁在案。茲據呈該兵丁等仍前擾索,是否屬實,除移臺鎮嚴查示禁外,合併札飭。為此仰該府立遵照一體嚴查,給示曉諭,毋延,速速』。等因。
蒙此,並據辜妹等赴府呈同前因,除移營一體示禁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守城汛兵人等知悉:爾等嗣後務須恪守營規,凡有莊民攜帶隨時應需以及食物等件,並車運五穀出入,毋許攔阻,藉端勒索;亦不得以割草為名,縱馬殘踏民間禾苗並雜糧等項,滋擾閭閻!示禁之後,倘敢不遵禁令,故蹈前轍,一經告發,定即嚴提,按律從重究辦,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二年八月(缺)日,給臺、鳳同勒石。
按:碑原係龕存城門以警守城汛兵人等者,日據時被盜售石鋪,臺南市立歷史館購藏之。碑高一四四公分,寬六五公分,花岡岩,標題缺。示禁者為臺灣府知府蓋方泌,嘉慶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一八)履任。另有同文碑一,高一四二公分,寬六五公分,現有臺南市大南門碑林。
·嚴禁兵民搶奪商船碑記(道光四年)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吏、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孫,為嚴禁兵民乘危搶奪商船事。
照得臺灣沿海地方,每遇商船遭風擱淺,在地兵丁即相率上船,將貨物搶奪一空,並將船隻拆毀滅跡。此種惡習、最堪痛恨!本年五月十七日,有兵民搶毀■〈舟彭〉船米糧一事,業經本部院於審明後,將兵丁翁正幅、姚韜、翁振三犯、恭請王命、正法梟首,懸竿示眾;並將該管員弁奏參革職,以昭炯戒。惟恐積習難返,復蹈前轍,合行勒石曉諭。
為此,示仰爾等兵民人等知悉:此後如遇有船隻遭風擱淺、或已覆溺,兵丁皆當上前竭力救護。如能人船不失、並不私取絲毫貨物者,到官領賞,按次記功,照例議敘。如仍敢乘危搶物,傷人、拆毀船隻,法在必懲,翁正幅等是其榜樣!切勿自取誅戮。本部院現飭道、府,議定章程,責成該管營汛員弁兵丁,如有違犯,該員弁並不立時拿送文員究辦,或且隱匿袒庇者,即將該員弁嚴參治罪;仍責成嚴密巡查;如敢徇隱不報,即將文員參處。各宜凜遵,毋貽後悔!特示。
道光四年六月(缺)日給。
按:碑原勒古臺灣府海口,現有臺南市大南門碑林,高一七三.五公分,寬七八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福建巡撫孫爾准,道光四年(公元一八二四)巡察臺灣。
·奉憲禁各衙胥役勒索紳衿班數碑記(道光四年)
特授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十級記大功五次李,為請嚴勒索班數之禁等事。
案蒙前府憲蓋札:『蒙臬道憲胡批:據舉人曾維禎、貢生林慎徽、監生黃錦尚、生員曾恩寵、周錦春、楊邦憲,武生林開基等呈稱:「竊惟物不得平則鳴,事不能已則訟。訟也者,曲直所由判、榮辱所由分也。顧辱之所在,當在於案下剖斷之時;未聞有未經質訊而必先辱於刑杖!什差之輩橫行酷索,號曰「班數」,又自稱為「鋪堂」,甚至儒服儒冠至此亦遭其扭扯詬詈。士為民倡,辱若泥塗,此不平之鳴,禎等所為呼天而訴也。查民間詞訟:一紙之遞,所費近千。批准後,即宜送禮與承發書,乃得其將案分交值承敘送、簽稿。嗣是而承、而差,而承夥、差夥、館記、堂口,亦皆有禮、有費。諸皆分致,乃得具領投到,赴案質成。彼民之負屈含冤而家無儋石,其何堪茲索悉耶?最可恨者:刑杖什差,無票無案,如狼如虎,橫索鋪堂!投案之民有無力供奉者,驅而罰於跪福德祠,各出短棍,自頭至踵,參錯刑之;號泣哀求,既無一人焉出為救止!官衙深邃,又不聞疾痛慘怛之聲。嗚呼!含冤未伸,先有冤上加冤之慘;非罪被累,甚於罪上加罪之刑!窮戶貧民,每思及此,而或受兇惡之凌,終不敢赴衙而控也。顧此猶屬平民隱痛,陳之以瀆天聽,以冀憲憐耳!若夫儒服儒冠之士,因案而到公庭,例則:罪所必懲,則請老師當堂戒飭;如未經詳革衣頂,不得遽加鎖鍊朴責。所以朋聖朝崇儒重士之意。抑榮辱、黜陟之柄,自有學憲專司,地方官不得擯奪之也。何物刑杖、什差,膽敢於公堂之間,肆行酷索,儼如正供關稅,律所難寬!不惟不屑溫語,諛詞懇請、解囊惠賞;且視投案之貧富而分別派定額數、以待其央求議減,而許否尚聽主裁。寒士有分文莫措者,穢語以辱之,扭扯以凌之;有不能忍受而反之以惡聲,則遭其扯破衣服,互相鬥毆者,亦有之。蓋未講定鋪堂,原差亦不敢帶上堂訊。其弊之由來也久矣!夫士有三等:上士潔清自好,不履公庭;下士則有不守臥碑,致受其辱,孽由自作,夫何足惜?所惜夫不得已而訟之中士,官自不得而辱之,而此種刑杖、什差,竟辱之也!士為四民之首,元氣不可以不培。臺地差役威靈,詩書色減!從前鳳邑生員王際清赴前憲張轅訊,即為遭索鋪堂鬧事;旋蒙前憲將頭役李英等責革,而士心乃安。嗣後,又有生員洪大衢再鬧。近來紳衿赴案投質,勒索鋪堂比前尤甚。如斯積弊,及今未除!禎等竊以為孔孟之徒,不如奕卻之子矣!不特此也;橫索鋪堂有積習租沿,直視為分所應得!而稍有英氣者,斯文自負,又指為法所不容,倘一旦激成眾怒,釀起禍端,其患當更有不可惻者矣。以貴敵賤,大失便宜!禎等竊謂:與其追悔於將來,毋寧綢繆於先事之為愈也。仰惟仁憲,東寧督學,科甲名臣;凡茲名列六庠,如嬰兒之依慈母。敢請法持三尺,以宗主而煦儒生!瀝叩伏乞欽憲大人,恩准通飭府縣,一體出示嚴禁:毋許衙門刑杖、什差橫索鋪堂之禮。庶紳士有別,不致以遭辱輒起禍端。一筆陽春,斯文有主,沾恩奕世!切呈」等情。蒙批:「紳士人等不知自愛,干預詞訟,匍匐公庭,其凌辱之加,固由自取。然鋪堂等項名目,久干例禁,該胥役等何得明目張膽,任意勒索?殊屬不法!仰臺灣府通行廳、縣,一體出示嚴禁;毋再稍任私索滋事,致干未便」』等因。
蒙此,查鋪堂等項名目,久干例禁,該胥役等膽敢索擾滋事,實屬玩法!合行示禁。為此,示仰紳士及胥役人等知悉:自示之後,各胥役毋得再藉鋪堂等項名目,任意勒索滋事,致干提究!該紳士等亦應知自愛,勿復干預詞訟,匍匐公庭!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四年(缺)月(缺)日,舉人曾維楨、陳玉輝、林大均、林謙光,貢生林慎微、王啟昭、陳連魁、施廷選、楊登科、費天德、吳道行、邱朝宗,監生蔡擢謨、林有華、黃錦尚、曾式高,廩增附生林瓊、周錦春、洪坤、林靖邦、曾恩寵、邱宗華、周師洛、陳振玉、林正春、謝天寵、徐朝衡、蔡維俟、柯復貴、陳衡、林長青、周泰然、謝德讓、林元宗、楊邦憲、楊桂芳、林開基、蔡兆禧·蕭起鳳、江日升六學公捐立石。
按:碑原勒古臺灣府奎樓書院(址在今臺南市中區中正路東段路中),日據時移奎樓於今中區文昌里,碑亦隨之。民國四十三年(公元一九五四),碑移列市立歷史館小碑林。碑高一○二公分,寬八四公分,額楷書如題,花岡岩。示禁者為臺灣縣知縣李慎彝,道光三(一八二三)年二月任。碑中「臬道憲胡」,名承珙,道光元年(一八二一)三月署任。
·奉憲禁胥役勒索紳衿碑記(道光五年)
署福建臺灣府鳳山縣正堂杜,為遵札禁絕,以肅法紀事。
蒙本府憲蓋札:『奉臬道憲胡批:「據舉人曾維楨、林大筠、陳玉輝、貢生林慎徽、張振文、蔡有汜、監生黃錦尚、曾式高、林光新、生員林瓊、楊桂芳、林長青等僉呈,請飭嚴禁,毋許衙門刑杖什差橫索「鋪堂」禮」等情,批仰出示嚴禁,毋再稍任索擾滋事』等因,轉行下縣。
蒙此,查「鋪堂」等項名目,久干例禁,本縣蒞任之初,業經禁止在案;茲蒙前因,合再示禁。為此,示仰各衙胥役知悉:自示之後,務宜革面洗心,奉公守法;如再藉稱「鋪堂」等項名目,任意私索,一經察出,或被告發,定行嚴提究革,決不姑寬。凜之,懷之,毋違!特示。
此案經道光二年秋九月蒙署鳳山縣正堂杜出示嚴禁,但恐積久弊生,故態復萌,諸同人遵將禁示泐石,永垂久遠。俾後世胥役咸知禁令昭彰、律例煌煌,罔敢干焉。
道光五年蒲月(缺)日,閤邑舉、貢、監、廩、增、附同立。董事:楊登科、吳向辰、李世青、趙榮宗、鄭元琛、洪春燕、鄭騰高等。
皇賞蘇柏捐銀二員。曾問盛、蕭□三,各捐銀一員。
按:碑存高雄縣鳳山鎮鳳儀書院,高一二○公分,寬六一公分,花岡岩。盧德嘉「鳳山縣釆訪冊」錄之。示禁者為署鳳山縣知縣杜紹祁;碑中「本府憲蓋」,名方泌;「臬道憲胡」,名承珙。
·示禁碑記(道光七年)
陞任福建臺灣淡防分府鳳山縣正堂杜,為懇恩給示事。
本年正月間,據興隆里城內廩生鄭闐、陳琨、生員張振□、黃文儀、藍文俊、耆民吳傳、黃助、錢興等呈稱:『本里武廟雖境內居民廛地□納香燈,祀費不敷。嘉慶二年□廩生吳清時等僉議,就本里土名蛇山前後□□一帶,每年□□□微利,以資明□,□□前主請准示禁在案。因蔡逆作亂,案卷焚□無存。現城池重建,敢懇仁憲出示告□,使知恪遵,以垂永遠』等情。
據此,除此示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居民人等知悉:爾等毋得在武廟□圍香燈之草山混行樵採:如敢抗違,定行拿究不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七年正月(缺)日,給武廟住持僧道義立石。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聖后里舊城國民學校,高一○七公分,寬五○公分,花岡岩。示禁者為鳳山縣知縣杜紹祁,道光七年(公元一八二七)蒞任。
·嚴禁破埤害課示告碑記(道光七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彰化縣正堂加三級、軍功加一級、記大功十次李,為嚴禁破埤害課,以杜滋端事。
案據西螺保業戶廖靖忠、廖拔西、張甘林、廖拔琦、張□裕、張源盛、張瑞澤、陳德豐、張瑞豐、張昌裕、廖世恆、汪林榮、埤圳長遊典成、廖魁等稟稱:『緣西螺保鹿場埤,原就觸口築笥欄水入圳,灌溉四十餘莊田禾,上供課帑,下資民命,所關匪細,久載「府志」。凡有竹筏由溪經過,從不敢沖犯課圳。向定以四月半後為期,必有溪水滿通埤岸,始許過筏;稍能傷礙,則應折筏抬過,歷來如斯。無奈溪頭巨姓,聚集匪徒,結黨立股。凡有過筏,必向買路;由淺入深,竟成利藪。無論有水無水,只要筏夫多錢,即行破埤放筏;任俾水別流,害及田苗枯槁。日久成慣,不能阻止。歷任以萑苻之風,相續於道,節次示禁,並親臨焚燬,未能鋤滅。此二月二十日巨魁張夏、張察再行破埤害禾。埤長向阻,被毆。眾佃望水情迫,於三月初九日截獲張夏、張察同筏夫張婿、黃保,稟解究辦。蒙堂訊,將張察、張夏刑責枷示;並令張夏賠資修築,出具「以後不敢破埤」甘結繳案。一面出示嚴禁該處人等,務須依照水時,必有滿過埤面,始准過筏。忠等敢不凜遵!惟該處習惡成性,移時即違。非蒙就示勒石,豎立埤所,以垂永遠,恐無以杜復萌。合再瀝情僉懇,伏乞電察國課民命攸關,恩准勒石示禁,以垂永遠。沾感切呈』等情到縣。
據此,案查先據業戶廖靖忠等僉稟張夏、張察等擅破課埤,當經差獲到案,分別責懲。茲據前情,除批示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附近居民人等知悉:爾等務須各安生業,毋許結黨包抽筏費。所有竹筏,俟圳水通流滿過埤面,方許順水撐載;不得再行掘毀課埤,復滋事端!倘敢故違不遵,仍在溪頭等處截索筏費,掘毀埤圳,一經察出,定即嚴拿究辦,斷不稍為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七年五月(缺)日給立石。
按:碑存雲林縣西螺鎮嘉南水利分會,高一三○公分,寬七一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彰化縣知縣李廷璧,道光六年(公元一八二六)任。「臺灣私法物權編」錄全碑,約有八字相出入。
·嚴禁牧牛范夫人築墳處所示告碑記(道光七年)
特用分府、直隸州、嘉義縣正堂、記功加三級,紀錄十次王,為墳遭畜害等事。
本年六月十三日,據舉人王朝綱呈稱:『緣綱母氏范夫人於嘉慶十四年卜厝於大仙巖麓。近有附近農民牧牛墳際,肆意喂養,青草食盡。每遇霖雨,周圍倒陷。綱偵知,隨囑該地耆老並大仙巖住僧阻止。而愚民等不唯不聽,反敢背後口出罵言。懇請示禁』等情。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示禁。為此,示仰該處居民人等知悉:嗣後毋許再行牽牛在范夫人築墳處所牧養餵草;自示之後,倘敢再違,定即差拿究懲,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七年七月初二日給。
按:碑存臺南縣白河鎮仙草里大仙寺,高七六公分,寬四二.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嘉義縣知縣王衍慶。
·海東書院樂捐生息碑記(道光八年)
欽命按察使司銜福建分巡臺澎等處地方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加十級、紀錄十次劉,為給示勒石以昭永遠事。
案據臺廳『為稟海東書院人文蔚起,原設師生膏火,不敷支應,屢經稟蒙飭知籌款添□。茲有鳳山縣民曾炤、嘉義縣民洪世成,急公好義,特願捐銀生息,以供海東書院膏火應用。又有臺灣縣童生陳以禮、鳳山縣童生張其中、嘉義縣童生連三等,各慕義趨公,隨緣樂助。現據曾炤願捐番銀二千零五十圓,洪世成愿捐番銀六百六十圓,張其中愿捐番銀六百八十圓,連三愿捐番銀六百六十圓,陳以禮愿捐番銀七百五十圓,共四千二百圓。理合稟請俯賜行府,轉飭臺灣縣,發交殷實戶民,按月生息,由廳支應海東書院膏火月課之費。其息銀,由縣按月取支送廳□用;如有短缺,應著該縣賠補,以耑責成,而昭慎重』等由。
據此,業經本司道札府□縣生息去後。茲據臺灣縣申報:『殷戶□生、杜嵩,保家□三□、職員□有漢等具領前項番銀四千二百圓,照生息例一分行息。並於本年四月初七日起息,其息銀按作四季備繳,以□膏火之用;其母銀按三、五年清還,不敢遲誤,□□狀附卷』等由。據此,合□□給示勒石,以垂永遠。庶□□士共知□民人等慕義趨公,隨□□□之善可也。特示。
署臺防同呂志恆奉父勒石,建立海東書院曉諭。
道光八年六月(缺)日給。
按:碑原勒臺灣府海東書院(址在今臺南市中區忠義國民學校),高九五.五公分,寬五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臺灣道劉重麟,道光七年(公元一八二七)履任。
·海東書院膏伙經費捐輸示告碑記(道光十年)
欽命陞授江西按察使司、福建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劉,為給示再行勒石,以昭永遠事。
照得海東書院為全臺人文薈萃之區,必須加意振興。無如經費不敷,膏夥時形支絀。道光七年科考期內,經本司道諭令代□提調前署臺防同知呂丞設法勸捐,共先鳩得鳳山縣童生曾煥等番銀四千二百元,交臺灣縣發商生息,由前署廳呂丞勒石曉示在案。嗣復改立捐簿,函致各廳、縣分□題寫。茲據淡廳、臺、嘉二縣紳士共捐繳番銀五千七百七十元,又嘉義張令捐銀一百元,總共捐銀一萬零七千元。尚有鳳、彰二縣捐簿未據繳還,曾否題有若干,尚未稟報。現值陞任交卸,除將已捐收銀項,先行發府交商生息,按月解廳支應外,合行諭示勒石,以彰義舉。其餘未捐各屬。移知新任查催□繳。俟用費充裕,再行妥定章程,以垂永遠,勉副國家樂育人人之盛意。所有捐輸花名銀數,開列於後。特示。
署海防同知蔣鏞奉父勒石,建立海東書院曉諭。
道光十年二月(缺)日給。
按:碑原勒海東書院,日據時移存臺南市南區碑林,高一○六公分,寬五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給示者為臺澎兵備道劉重麟。
·嚴禁衙蠹酷索班數示告碑記(道光十七年)
特調臺灣府嘉義縣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范,為出示嚴禁以垂永遠事。
案准前縣移交: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三日。據舉人即用同知林希哲、截選知縣蔡廷槐、即用教職軍功六品職銜蘇策名、藍翎候選同知劉思中、布政司理問王源惠、候選教職王得任、軍功藍翎許錫勳、候補把總王朝魁、軍功七品蘇鳳鳴、貢生蘇瓊英、莊仰中、劉恩推、黃永淳、武舉方逢春、王得寬、李建邦、林榮源、蘇克忠、廩生陳善、陳志豪、蘇策治、蘇泉達、周凌雲、蘇德周、李尚光、何尚、生員李夢符、王源邃、何坤、黃斯信、洪英才、王作肅、羅綬、莊學海、黃朝勳、施美科、莊文捷、關廷鳳、武生黃清輝、鄭名標、王得球、黃定邦、黃兆鳳、許青雲、監生林協恭等呈稱:『竊惟聖教覃敷,無非保民至意;臥碑昭著,專為養士隆文。故凡民人詞訟,不許牽扯生員;士子律身,亦自潔修自愛。惟是事關切己,難免進質公庭,最恨曲直不分,先遭衙蠹酷索刑杖,名曰「水錢」,各役稱為「班數」,稍有不遂,百般凌辱。士子且然,庶民尤甚。是欲伸冤而反加慘,可勝言哉!所以事主被盜多不敢出控,獲賊不敢解官,誠謂「水錢」、「班數」之索,比於強盜尤橫。經前舉人曾維楨等,於道光三年間僉請前道憲胡嚴禁,蒙批「仰府飭廳、縣一體出示禁革」在案。因末勒碑示禁,無所觸目警心。幸逢新政,造福斯民,栽培多士,案無積牘,民鮮沈冤!哲等抑體仁憲至意,爰謀久遠之規,以振士氣而厚民俗。為此,僉懇恩准示禁勒碑,以垂不朽!切叩』等情到縣。據此,當經前縣批示:『飭承查覆』。茲據該承查明稟覆前來,除立簿存房外,臺行出示嚴禁。
為此,示仰閤邑紳士暨書役人等知悉:嗣後凡有大小案件赴案投訴,毋許分外強索等弊;如敢故違不遵,許該民人等扭稟赴縣,以憑從嚴懲辦。爾等亦不得藉事滋端,各宜凜遵,母違!特示。
邑侯范老父臺原批:『蠹役作奸犯科,招搖撞騙,大為地方之害!自應出示嚴禁·刊刻石碑,使若輩觸目警心。該職員等前詞經據粘臺地數單,請飭照辦。候飭承趕緊敘稿,送核可也』。
道光十七年十一月(缺)日,給貼曉諭。
按:碑存嘉義縣嘉義市聖神廟、高一一九公分,寬六七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嘉義縣知縣范學恆,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任。
·南河橋涵示禁碑記(道光十九年)
署福建臺灣時臺灣縣正堂裕,為獨力修造等事。
本年二月二十八日,蒙本府憲熊批:據職員石時榮稟稱:『榮住頂南河經商,歷年糖貨棧貯街內亭下。緣街外南河橋原係杉木蓋□,□□多年。行旅咨嗟,不宜久廢。榮獨備資,購買磚石,河底定基,改造石橋,冀垂永遠。橋之東畔,毗連涵口,夜間每盜賊□涵入街偷竊。榮即一並建用大杉木板,鋪密涵口,不特可弭盜賊,而且可杜填塞污穢。茲修完固,計費番銀八百多□,悉榮獨力支理。查此橋、涵,城中遠近潦水,從此而出:東接府第枋橋頭,南通上、下橫街,北納關帝港,眾派溝流總歸□涵,奔流入海。前因河底積糞,淋雨夜降,涵口擁塞,水漲盈丈,城垣崩倒,是其左證。因思此地雖將杉木蓋密,眼前無患;日久防疏,難免無堆積糞土之病;且杉木易朽,涵口何能仍通?欲得萬全之處,必須蓋搭小屋,遮蓋其上,不特可杜污穢;並為夜間街衢防守處所,庶亭下棧貯亦可無虞。此為思患預防,合亟瀝稟。伏乞仁憲大人,恩准行縣示禁:橋涵左右餘地,毋許仍前堆積糞穢;涵口蓋密之處,准榮蓋搭小屋,以便防守,公私均有稗益。沾感!切叩』等情。蒙批:『據稟南河橋頹壞、經該職員獨立捐修、其橋東涵口用木密蓋等情,均於地方有益。仰臺灣縣即行出示嚴禁:居民人等,毋許在橋、涵左右堆積糞穢;仍准於涵口蓋密之處,塔寮防守;並著勒石永禁,以垂永遠』等因。
蒙此,除遵照憲批,准該職員在於涵口蓋密之處搭蓋寮屋防守,並著勒石永禁、以垂久遠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該處附近街衢居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後,毋許在於橋、涵左右餘地堆積糞穢,以資宣洩,而固城垣;倘敢故違不遵,一經查出、或被指稟,定即差拿,從嚴究辦,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十九年三月(缺)日立石。
按:碑存臺南市大南門碑林,高一九三公分,寬六九公分,花岡岩。原磚缺題。示禁者為署臺灣縣知縣裕鐸,時以臺灣海防同知署縣任,後於咸豐四年(公元一八五四)任分巡臺澎道。文中「本府熊」,名一本,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任。
·嚴禁搭蓋草蓬示告碑記(道光二十年)
下淡水營都閫府祥、阿緱分縣崔,示為嚴禁搭蓋草蓬侵占街道事。
照得阿緱街官路、民居,原有定界。近有圖貪兵民,膽敢由店簷前搭蓋草蓬,在茲貿易、設賭,侵窄官路,轎馬難行;且易藏奸、引火,貽害實多!當經本都府、分縣同汛防官關,督合紳士人等,親飭各鋪戶將簷前遮洋定三尺闊,草蓬全拆,糞堆盡除,以清街道,以通水勢,以利商民,並取具各店號連環保結在案外,合行著令勒石,永遠示禁。
嗣後如有藐法兵民,仍敢故違,起蓋草蓬,堆積糞土,改易遮洋,侵占街道,准該處左右鋪戶,指名稟究;倘有徇私隱容,一經察出,定將互結之人,一體重辦,決不姑寬。各宜凜遵,勿貽後悔!特示。
道光二十年六月(缺)日立石。
按:碑存屏東縣屏東市武廟里聖帝廟,高九七公分,寬四五公分,砂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阿緱縣丞崔名桂,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四月署任;下淡水營都司祥祿,任職時間未詳。
·錮婢積習示禁碑記(道光二十年)
特授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記大功二次閻,抄奉欽命按察使司銜福建分巡臺澎等處地方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加十級,記錄十次姚「為剴切示諭錮婢積習以挽頹風事」。『據紳士稟稱:「竊照家有貧富,人有貴賤。臺地最可傷者,惟婢女耳!夫良家女子,在家則有父母兄弟妹妹之親,出嫁則翁姑夫婦妯娌兒女之樂;獨至為婢,不過父母家貧,不得已割愛賣充賤役,為償數十兩身價,以救飢寒。彼獨非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之人也哉!禮稱女子十五笄而字,二十年而嫁。明乎時之不可失也。思吾有女,必分配及期;佳偶未卜,則日夜隱憂。易地以觀,豈甘遲之歲月至老無配歟?臺地風俗,婢長不嫁,或畜之於家,或轉鬻他人,終身老役,死而後已!或櫻桃花發,漫許白頭聚首之歡;泊乎犬馬力衰,空慘赤腳、無齒之態。或父子不知而聚麀,或兄弟交迷而薦寢;或姤妻鞭撻以傷生,或嬌妾爭寵而構釁;或日引月長,遂生孽種:無論名分,不明血脈誰是。或流入娼家,或賣之越府,致使生為無依之人,死為無託之鬼。細天地好生之德,陷家庭難言之隱,良心喪盡,天理奚存!冤氣鬱結,幽憤莫伸,上干天怒。此臺陽所以或數年遭一小劫,或十年遭一大劫,未必非此階之厲也。昔縣令鍾離瑾嫁婢如女,狀元劉理順贈婢不淫身,占大魁,登顯位,子孫昌盛。胡不鑑諸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安知異時彼之兒女不淪於下賤而見辱於他人乎?生遍歷臺地閥閱之家、素封之冑多矣,大抵養婢長大至老不嫁如此,可勝浩嘆」等情到道。據此,查例載:「凡紳衿庶民之家,如有將婢女不行婚配、致令孤寡者,照不應重律扙八十;令其擇配」等語。是不嫁婢女者,本有治罪明條。乃臺地錮婢之風,出於情法之外,上干天和,下敗風俗,歷經前道、府暨本司道示禁勸諭,仍不能改!茲據該紳士稟請重加示禁前來,若不明定章程,殊難挽回惡習。茲本司道衡情酌定:嗣後臺屬凡紳衿庶民之家,如有婢女、年至二十三歲,即為擇配;至遲亦不得二十五歲。倘過二十五歲不為擇配者,許該婢及婢之父母兄弟親屬人等,赴官呈訴,即准其領回擇配,不追身價;仍治家長以本扙八十之罪。已配之後,該婢聽從其夫而去,不許家長勒留;或家長不取身價,該婢與夫自願留役數年者,各聽其便。除通詳大憲並行各屬一體訪查示禁外,合就示諭。為此示仰臺屬紳士軍民人等知悉:凡爾紳士係讀書明理之人,當為齊民之表率,即軍民人等、亦各具有天良,亟廳廣積陰功,務各遵照本司道所定章程:家如有婢女年至二十三歲以上者,一概即為擇配,以召天和、而挽惡習。如敢故違,許該婢及婢之父母兄弟親屬人等赴地方官呈明,即將該婢領回擇配,不追身價;仍將該家長照例治罪,以為怙惡不仁者戒。其各猛省,毋違!特示』。
查此案先蒙臬道憲姚、分府憲熊通飭照抄示禁在案;茲蒙行知:『知詳大憲,接准臬司來移,抄看轉飭在於衙署門外立碑永禁』各等因。蒙此,合亟勒石重禁,所屬諸色等人,各宜遵照,毋違!特示。
道光二十年(缺)月。
按:碑存臺南市大南門碑林,高一九二公分,寬七○.五公分,花岩岡。原碑缺題。示禁者為臺灣縣知縣閻炘,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履任。碑中「福建分巡臺澎等處地方兵備道姚」,名瑩,道光十八年(一八三八)任;「分府憲熊」,名一本。
·防火章程碑記(道光二十一年)
特調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十級、記錄十次、記大功二次閻,為議定防火章程、詳奉批示勒碑、以備不虞而垂久遠事。
竊照天災誠難測度,人謀總宜克臧;則如回祿之患,果能先期設備,一遇不虞,便可隨時救止。查道光二十年四月,郡街失火,祇緣撲救乏術,遂致延燒多間。茲據六條街耆老林有猷、職員黃廷輝等,公同約議「防火規約」,僉請示遵前來。斯乃慮患預防,誠為綢繆善舉,當經本縣詳加核議,詳蒙總鎮憲違、臬道憲姚暨本府憲熊,臺分憲同批:『准由縣給予示諭,勒石立碑,俾可永遠遵行』。等因。蒙此,合將奉程逐一開列出示,勒碑曉諭。
為此,示仰六條街鋪戶,居民暨合郡諸邑人等知悉:爾等當知,欲杜後日之患,急宜先事預防!自今以後,務各遵照後開奉程,恪守遵行,以冀備不虞於未萌,弭災患於將來。慎勿始勤終惰,致負各上憲暨本縣為民捍災之至意也。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計開:防火章程十條。
一、查郡城艱於取水。今議:各街無問鋪戶、居民,門首各擇閒空隙地,大則設立太平木桶,小則置備太平瓦缸,平時務須取水滿貯。有事則就近資取,■〈氵戽〉潑救護。
一、議:各街巷各按地段大小,各自議立董事一二人,協同爐主、街耆,設法鳩資,置備救火水龍、鐵斧、火鉤、扁挑、木桶、木棍、號衣、號帽及尖式小旗等項,器具齊全,交值年爐主輪流收貯。遇有不測,該爐主立即鳴鑼集眾,分別穿帶,執械馳救。
一、議:各街巷無論各鋪戶、居民,還有火患,立即派撥一二誠實壯丁,馳赴值年爐主處,穿帶號衣號帽,分執器械,馳赴火地,隨同官役兵丁,互相撲救。蓋穿號衣、號帽者,以別匪徒溷跡其問擢(攫)取民物也。如值年爐主所轄地段內遇有火患,除寡婦孤兒別無壯丁及老年廢篤疾痛不計外,其餘倘有一戶臨時不出救護者,查出指名稟官究懲。
一、查郡垣居民稠密,如遇火患,必須拆屋以通火路方能救護止熄者。今議:相離火場之第五間,毋論草、瓦、堅、壞店屋,先行拆卸;將來修復需費多寡,按作三份均攤:拆卸之店主作為一份;未被延燒之本境內各店主與稅店之人作為二份,對半均攤。此係民間公議,咸為平允,自應俯如所請。嗣後居民、紳宦不得推諉;違者稟官押追。
一、議:如遇地方火患,各坊保巡役立刻報官馳救;一面親督夥役,在於相離火場不遠之隘門、木柵把守,禁止匪徒,不許混入火場溷雜藉搶。該匪如有入人家室、或在途截奪民間搬移物件,立即拿送到官,從嚴究辦;倘敢三五成群,擁眾持械逞強搶劫,准予格殺,照律勿論。
一、議:各紳宦、居民、鋪戶,務宜小心謹慎,臨睡之時,必須巡視檢點,吹熄火燭!如有疏失,以致延燒,查出稟官立拘,照例究懲。
一、議:各居民如有窩匪■〈火串〉竊,因而放火藉搶,除本犯嚴拿究辦外,其窩容之家,定即差拘,從重嚴究。其夜間,無論何項人等,如遇有私行放火之犯,即鳴眾追拿解究;倘敢逞凶拒傷捕人,亦准格殺勿論。
一、議:各街鋪戶店前排攤設櫃,不許移出簷前,侵占街道,致街市窄狹,易起火患;勿得故違!
一、議:各街市店鋪,向於簷前撐搭木柵,以蔽風日;而對街木柵又皆相接聯絡,易引火患;且以木為棚,其物笨重,一經火起,登時拆卸維艱,不免彼此延燒,益資火烈。道光二十年四月間失火,連焚隔街多條,此其明證,已蒙臬道憲出示諭禁在案。今議:嗣後各街鋪戶簷前改用布篷或小竹■〈禀〉,俾此用較為輕便,而臨時亦易拆卸;勿得故違!
一、議:郡城街道,本不甚寬;歷年又被各鋪戶逐漸移出侵占地基,以致街衢窄狹,官路占盡。況市鎮之間,稠密太甚,勢必易招火災。而愚民僅圖尺土之利於目前,不知為害於異日。今議:嗣後各街鋪戶修蓋店屋,務將地基移入,清還官路,俾街衢得以寬廣通達。設有火患,易於撲滅,不致延燒滋累;勿得故違!
以上章程十條,給予勒石立碑申禁,永遠遵行,以杜後患而捍火災。事關預防,地方各宜遵照,均毋玩違,切切!
道光二十一年(缺)日給。武廟六條街、禾寮港街首,二、三、四境,同勒石。
按:碑現存臺南市大南門碑林,高一一六.五公分、寬六四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臺灣縣知縣閻炘。
·銀同祖廟碑記(道光二十二年)
即補分府直隸州、福建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記大功二次閻,為懇請給示勒石嚴禁,以昭誠敬,而垂久遠事。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二十日,據職員陳邦英、生員陳珏、職員葉飄香、鋪民李玉山、百總陳青山、高興邦等簽稟:『竊聞神道為設教之方,旅人有桑梓之誼。英等籍屬同安,或拋家而經營,或挈眷而東渡,雖旅次恆有樂土之思,而重洋不無神恩之奇。爰是英等公同酌議,就於南北羈旅同鄉紳士軍民人等,互相捐緣,樂輸磚木各料,相擇郡城內之東安下坊溝仔底處所,買地卜築。業於本年正月內諏吉興工,創建「銀同祖廟」,中祀天上聖母暨保生大帝神像;旁置小室數楹,以便延僧住持,供奉香火。惟念神祠必以莊肅為敬。或隨俗演戲,恭迓神庥;或備物致虔,歲時祭祀,紳士軍民,均所勿計。第恐日久弊生,萬有兵民借住其間,未免藉滋事端。是後敬神而轉以慢神,尤非英等倡建之本意。勢得瀝情簽呈聲懇,伏乞電察恩准,給示嚴禁:毋許兵民藉端借宿。勒石廟外,永遠遵行。用衛神祠,且杜好弊。神人均沾,切叩」等情。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給示勒石。為此,示仰閤邑軍民人等知悉:爾等須知,此廟係職員陳邦英等因來臺經營,往返重洋,全賴神明默佑,是以告諸南北兩路同鄉之人,共相捐輸樂助,就於郡治卜地,建蓋廟宇,供奉天上聖母暨保生大帝神像;旁置小室數楹,以備延僧奉香火之用。理宜潔淨莊肅,不容閑人混雜。誠恐日久弊生,難保無該同鄉之人,藉以公同捐建為詞、到廟借宿,喧譁吵鬧,滋生事端,殊非誠敬之道。自示之後,無論軍民士庶人等,永遠不許向該廟借住作寓。用昭誠敬,而壯觀瞻。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給。
按:碑龕臺南市中區銀同祖廟右前壁,高一三四公分、寬六四公分,花崗岩。篆額「銀同祖廟碑記」六字。給示者為臺灣縣知縣閻炘。
·墳地盜葬示禁碑(道光二十五年)
特授福建臺灣府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仝、欽加陞銜特調臺灣縣正堂加二級紀錄三次胡,為會銜示嚴事。
據稟生翁守訓稟稱:『於嘉慶十八年間用銀買過黃續官小東門外石頭坑園內小浮崙,坐壬向丙荒地一塊,橫直二十丈五尺,安葬父骸,然恐葬後被人損傷,故於墳外□□□池,以防不虞。嗣後陳狗盜葬,業經稟明溫前主□□在案,現因經久,告示損壞,稟請另外示禁』等情,計粘墳□抄□□一紙到縣。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居民人等知悉:嗣後不得縱放牛羊在墳上踐踏,並不許奸民盜葬;倘敢故違,許該稟生扭稟□縣,定提重究,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十六日給,光緒十二年七月重勒。
按:碑原勒臺南市東區石頭坑(雍正間李氏聚星亭故址),現存臺南市立歷史館。碑高八○公分、寬四二公分,花崗岩,缺題。示禁者為臺灣府知縣仝卜年、臺灣縣知縣胡國榮,道光二十四年(公元一八四四)任。
·奉呈主示禁(道光二十五年)
欽加府銜、特調臺灣縣正堂、軍功加三級、紀錄三次胡,為流丐□□強索事。
□□年七月十四日,據羅漢內門莊總理呂昭明、莊正鄭克思,地保林瑞泰等□□□□:『竊維羅漢內門,山陬僻壤之區,四面環山,地方遼闊,莊民□分,□□□□流丐黨索,肆橫罔忌:舉凡村民慶壽、酬神、演戲以及嫁娶、追薦功果、廟宇演戲者等事,流丐自稱「大例」,聚誘多朋三四十猛,少則三十餘名,擁到強乞,要錢要飯。從則無事;不從,聚黨較鬧,不索不休。村民莫何!而流丐每日來莊,熟知路徑、夜則勾匪竊偷。莊民受害,告投不休。明等公同舖戶、業主,阻止不聽,仍然來莊遍索。查前次有仁德北里莊民、地保與丐首為強乞起釁,蒙前邑主陳出示開列條款示禁在案,至今安然無事。茲有新豐里之舊社,聚丐為匪,誣命滋事,荷蒙請驗緝拏。流丐逃竄,往來甚多,番慈寮亦私設丐寮,正為聚黨之地。而舊社乃前車之鑒!彼禍稍滅,現在來莊流丐比時常加有十倍之多。誠恐再為聚黨,不特強索,民受其慘;而且誘匪竊偷,竟為地方之害。非蒙照案出示嚴禁,不許流丐到莊強索、偷害。明等忝屬辦公,地方慎重,理合瀝情粘單,伏乞電察,恩准照案一律示禁,以靖地方,以安莊民!沾叩』等情,計抄粘仁德北里陳、吳等呈准示禁條款一紙。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丐首人等知悉:爾等凡遇民間婚嫁、酬神及追薦功果、一切喪喜各事,行求貼四季錢文,務須仿照仁德北里舊規給貼,毋許黨眾強索滋事;倘取故違,許居民人等隨時稟請拘究。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仁德北里舊規條款:
一、四季,每年應給錢六十文。
一、莊民娶,應給錢八十文。
一、莊民嫁女,應給錢六十文。
一、莊民喪事功果,應給錢六十文。
一、莊民酬神演戲,應給紅包錢八十文。
道光二十五年九月(缺)日給。
按:碑存高雄縣內門鄉紫竹寺(觀音亭),高一二七公分、寬六七公分,花岡岩。示禁者為臺灣縣知縣胡國榮。
·嚴禁藉差擄搶示告碑記(道光二十五年)
嘉義縣斗六門分縣加三級紀錄三次記大功十四次姚,為勒碑示禁藉差擄搶事。
本月初九日據生員總理張鐘、張肇基、張祖臺、□濟時、董事郭中流暨通保紳耆舖民等呈稱:『竊斗六街近有地棍,自稱縣差幫夥,在街中曲巷,伺劫行人。本日惠來厝莊周姓銀被擄剝,本街張姓、南和街李姓亦被護獲勒索。查詢無票,被斥星散。似此地棍擄搶,無異分肥;若不亟除,恐成巨害。僉乞示禁拘辦』等情前來。
據此,除申請道憲、府憲及移縣並飭差嚴拘外,合亟示禁。為此示仰所屬地方人等知悉:自示以後,無論何處正差幫夥並無牌票及有牌票而非命盜重情,敢在於街市墟場混拏勒索者,許居民總督鄉保等,鳴眾綑赴本分縣,以憑訊辦,俾除民害,而靖地方。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二十五年十月(缺)日勒上石。
按:碑存雲林縣斗六鎮太平里太平路一二二號,高一二三公分、寬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告為斗六門縣丞姚鴻。
·府正堂仝示碑記(道光二十七年)
特授福建臺灣府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仝,泐為示禁事。
照以道光二十五年六颱風大作,洲北場被水沖坍。□□□□據該場管事甲、晒人等稱:有北門嶼海埔,稟請移建場埕其中。有王象民□□□□□□□□□□□建埕。並據民人陳世英等呈稱:該處有伊祖墳一穴,恐被占□,請火定界。當經批示嘉義縣王廷干、侯補縣劉公澎會勘詳議,場同(?)管事中洲莊人民陳世英等前請該處逐一履勘。以二比所繳契字界地不清,飭丈:東至□□□□□,西至瀨東場,南至林投山草埔,北至海岸,約共七里。南畔有陳家祖墳三穴,前□除三百弓歸陳家守墳,標記定界,不准侵越;其餘仍係無主海埔,堪以建築鹽埕一百五十副,給圍護照前來。又經派為代理大武壟巡檢胡益源督辦。據□□□□以工□□□,陳姓守墳毋須三百弓曠地,以致滷埕迫促。後越過三十弓;以二百七十弓改為守墳;餘地溢出,以資添築滷埕之用。陳世英等悅從。隨即定界,□□□□□□大憲在案。
查陳姓墳界既與洲北鹽埕毗連,□□□□必起爭端,合亟立石示禁。為此,示仰洲北場各界晒及中洲莊陳姓人等應悉:自示之後,既有官定界址,爾等甲晒,務將男婦老幼各自約束,不許越界占□□陳姓墳埔林木,□□界石及私自移徙埕地,希圖增闊,致滋弊端!陳姓人等,亦不許□以立石外低窪鹽埔把取鹽塗,私煎私晒,以及蓄水泛濫,貽害場埕。永遠和好,□□□□。如敢故違,許□□□指名稟究,盡法嚴辦。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道光丁未年仲秋(缺)日立。
按:碑存臺南縣學甲鄉光明村中洲惠濟宮廟後,高一○九公分,寬六二公分,花岡岩。額鐫「府正堂仝示」五字。示告者為臺灣府知縣仝卜年,道光二十三年(公元一八四三)任。立碑之道光丁未,二十七年(一八四七)。
·奉憲嚴禁告示碑(道光二十七年)
特授福建臺灣府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仝,為簽懇示禁以靖市鎮等事。
據嘉屬鹽水港街總理武生黃忠清、生員廖廷俊、黃星輝、陳鳳儀、李敦仁、總理李丙寅、柯福陛、林清輝,董事蔡光陛、黃尚達,郊戶李勝興、金順利、金寶順、金綿發、金和順暨舖戶人等,赴府僉呈詞稱:『緣鹽水港地方,居臺郡中樞,為南北之要衝,乃山海之咽喉,人煙稠密,舟車輻輳,四處村民交易其間,久稱富庶之鄉也。近因奸棍蝟集,俗變剽悍,每藉冒差役名目,日在該街內外窺伺來往孱民,不論有無被控,並無文票簽單,或藉莊鄰有案擄跟酷索,或擄索不遜、憑空赴分司衙造局扭稟,或先擄禁、事發臨時藉案添誣:種種威橫,難以枚舉!盤據市中,擇肥而噬,三五成群,肆擾無忌。以致莊民裹足,商旅寒心,故數年以來街衢舖戶寂靜,生理倒罷者多。清等目擊心傷,感愧無力拯救!伏睹憲臺念切民瘼,必不忍聽此成群之狼噬我赤子。爰敢懇乞鴻慈,出示嚴禁:不論何等差役棍徒,俱不許當街截拏人民;雖民盜要犯,准其拘拏,亦應傳同總董查獲籌辦;其餘細故等案,一概不准在街拏掠。庶莊民敢以如舊到街貿易,市鎮可以重興,閤屬蒸黎共戴卵翼之德於靡既矣!合將事宜條款粘後,相率叩乞恩准檄示嚴禁,俾得勒石,永遠遵行,謳歌載道。沾感!僉叩』等情。
據此,查棍徒膽敢假冒差役名目,混拏良民酷索,實屬擾害,大為閭閻之患!亟應嚴拏懲辦,以肅法紀,而儆兇頑。除呈批示並行縣查照外,合亟出示嚴禁。為此,示仰該屬總董士庶人等知悉:爾等務須恪遵示後開列條款,如有前項棍徒假冒差役在於本街地方窺伺來往民人,並無文票簽單;藉端擄酷索,許爾等立即擒送赴官,立將原人省釋,嚴提該犯,從重懲辦。倘有正身差役私縱白役在外肆意妄為,亦即嚴拏解辦;但爾等亦不得假公濟私,妄拏無辜,致干反坐。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計開:
一、正身差役,執有印單簽票,除兇犯匪徒准其拘拏外,其餘牽連無辜莊人,一概均應到地查傳,不許在街窺伺拏掠,違者定行拿究!
一、戶婚錢債及鬥毆細故等案:如舖民,則應詢問總董耆保,到店查傳;其莊民,即應到莊辦理,不准在街藉端截拏滋擾,違者拿究!
一、原控案內無名之人,不准擅行截拏、事發臨時藉局扭稟、跟交添名砌詞混控舞弊,違者拿究!
一、銷案舊票,不准再行藉端拏人,違者拿究!
一、並無文票僉單,擅自恃黨籍端混拏良民,准該紳衿總督及郊商街眾,協同救援,並即呈請重究;倘係棍徒假差妄拏,許即獲送赴官,從重懲辦,以儆兇頑。
一、街莊人民往來貿易、收取賬項,凡遇盜匪截途劫掠,棍惡藉名搶拏,就近莊民應即鳴金出護,協同鄰莊圍獲解究;若或觀望不救,則惟該莊是問;倘敢抗違,定行重究!
一、各莊人民各宜守分安業,不得踞地抗橫,藉端私索;如敢不遵,立即拏究!
一、保內凡有風水墳墓被盜挖劫者,確見擄(拏)解重究!
道光二十七年陽月(缺)日公立。
附公約二條
一、本街既奉憲示嚴禁在案,倘敢抗違,街眾協力拏解,所應開費,俱就五郊、七境議給公攤。
一、本街凡有盜匪劫掠,街眾人等協力救護,追擒盜賊,所應獎賞及受傷調醫等費,亦就五郊、七境酌給公攤。
按:碑存臺南縣鹽水鎮水正里衛生所後,廢為園庭石案,高一八五公分、寬八四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示告者為臺灣府知府仝卜年。
·奉示立禁(道光二十七年)
福建臺灣府鳳山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丁,為惡丐強索等事。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十八日,據半屏里生員徐臨茂、藍上青、林夢庚、陳元亨、莊耆楊主、陳□、鄉保林誠等僉稱:『莊等本莊,自數年來遵照道憲勒碑條例施給;不意邇來鳳山寮丐首沈滿,竟有三五成群,每逢莊人賽願及婚姻喜慶、喪弔等事,黨丐強索不休,橫行無忌,竊搶家物,紛紛較鬧,不壹而足。莊等目擊心傷!因查□□郡城業戶吳協記,爐主黃懷德經赴道轅,控蒙檄飭查拏,令該丐首嚴行管束;並議定規條,勒碑示禁在案。憲諭森嚴,彰彰可考。茲該丐首沈滿,欺莊等本莊離郡遙遠,不遵憲例;復敢故縱丐夥,在莊多索。僉請另行給諭,勒碑申禁』等情,並據抄粘道憲勒碑禁條壹紙前來。
查該丐首沈滿,果敢成群結隊、強索橫行,實屬玩法!除呈批示並將憲行條款開列外,合再勒碑示禁。為此,示仰該莊暨閤邑士庶人等知悉:爾等各莊,遇有賽願、喜慶及冠婚、喪祭事件,立即遵照道憲既定章程給發;該丐首倘敢仍前任意強索、倚眾橫行,許即□□□□拏究,以杜滋擾,而安地方。毋違!特示。
計開:
一、遇民間生辰及生子彌月、四月、週歲暨賽願,進中一切喜慶事件,演戲請客,准向喜慶之家討錢二百文。如無音觴情事,不得強索;如違拏究!
一、遇民間嫁娶,自貧富不同:如係親迎,乃有力之家,定其給錢二百文;如無親迎者,量力酌給,至多以一百文為准。不得無所分別,任意多索;如違拿究!
一、遇民間喪事,有力之人,無論齋懺幾天、豎立幾旛,皆給錢二百文;如無齋懺、堅旛之事,量力酌給。不得恃眾強索,如違拏究!
一、禁鳳山寮丐□□,令丐首仍循環舊章安置,各歸丐首嚴行約束。毋許三五成群,在於鄉村內外強行索擾。丐首故縱分肥,一經察出,惟該丐首是問!如外來乞丐滋端,亦當隨時稟明發落,定提丐首一併究治。
一、禁乞丐三五成群,陽為求食,暗肆掏摸;凡於僻路孤村,尤敢恣行不法,大為地方之害,自應一律禁止。倘敢故違,許該地保商民人等拏解,定即按例懲治,決不寬貸!
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缺)日給立。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右昌,高九八公分,寬九九公分,花岡岩。示禁者為鳳山縣知縣丁曰健,道光二十七年(公元一八四七)九月蒞任。
·臺灣府城門示禁碑(道光二十九年)
欽命鎮守臺澎掛印總鎮府葉、分巡臺澎提學按司道徐示:農商負較車、牛往來,不許兵役勒索!特示。
道光二十九年六月(缺)日勒。
按:碑分龕臺灣府城各城門,今臺南殘存之古大南(在市政府南)、大東(在東門路)、小西(在逢甲路)各門俱見之。本件據大東門洞龕存者錄文,高六五.三公分、寬三五.八公分,寧波石質(大南、小西所見之尺寸石質同之)。原碑缺題。示禁者為分巡臺澎道徐宗干,道光二十七年(公元一八四七)任。
·執照(咸豐八年)
補用分府、署臺灣縣正堂、加三級、紀錄五次、記大功十六次姚,為保生大帝廟祝墾戶吳祝記、董事職員梁敬、鄉耆簽爐林三益、方塗老、宋求老、蔡花尚,管事林溫時遵諭招墾輸餉等事。
咸豐七年十二月十九日,據武定里墾戶廟祝吳祝記呈稱:『蒙差查,洲仔尾莊前溪墘溪埔如記甘願出本招墾,飭即赴案請給印照,招墾陞餉,撥補該里徐勝戶下無著車餉銀一十二大元。伏查該埔:東至大道公,西至州美埔大界,南至■〈石屚〉磘頭,北至膏夥媽祖宮港,總計十甲有奇;除極鹽及水堀不堪試墾外,尚有八甲一分,經差勘覆在案。惟是埔係初浮地,多鹽沙,且近溪邊,洪水常濫,雖經試墾,多鹽少淡。茲記遵備資本,無分鹽淡,招佃加工試墾。其車餉即請自咸豐七年為始,撥補帶完餘息,儘完大道公神廟香資。合取認墾加具保、鄰各結,粘請察准照案賜給印照,示諭招墾輸餉』等情。計粘繳認墾、保、鄰結狀各一紙。
據此,查此案先據武定里管事黃恭生具稟徐勝車餉無著,請就吳祝記即保寧遠新築浮埔撥補餉項等情,業經前縣飭據差繳查勘圖記。又經先後飭令吳祝記出具認保各結稟繳,以便給照承耕去後;未據繳到。茲據前情,除呈批示外,合行給照管耕。為此,照給墾戶廟祝吳祝記,即便自備資本,遵照呈內東西四至,無分鹽淡,招佃照界墾耕承管。所帶車餉五兩六錢,即以咸豐七年起按年照數完納;不得藉延拖欠,致干差追。切速,切速!此炤。
咸豐八年二月初九日給洲仔尾莊。右照給墾戶廟祝吳祝記准此。
按:碑存臺南縣永康鄉鹽行村(洲仔尾)保寧宮,高九二公分,寬四三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給照者為署臺灣縣知縣姚鴻。
·大南門菜市埔示禁碑記(咸豐九年)
欽加分府銜署臺灣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雷,為出示諭禁事。
本年三月十三日、據郡內凝南坊大南門境簽首鄭拼獅、郭烏毛、林媽守、蔡戊寅,爐主黃振隆、頭家林祐皮、鄭枋、黃騰、林梧、吳金、蔡獅、張六秀、林知母、林川、林樸、卓材、劉印等僉呈:『竊獅等附近有菜市埔地方,乃四處販賣青菜之人聚集此地消售,故地以此名。後因流棍騷擾,藉照□款之名,漁肩挑背負之利。科索無厭,人心思去,此埔之市遂廢。第鄉村圃地栽種韭菹,非設有市鎮,與之交貿互易,諸多未便。
適於咸豐二年,菜市埔邊興建州主尊王廟,爰就大南門城外,議設此市,遠近來此販賣青菜等物,每擔願輸銅錢四文,以為該廟津貼油香之費。但見以公濟公,並無逆索私吞情弊;一切流棍、雜色之人,不敢仍前藉端騷擾,實於神人兩有裨益。歷辦有年,相安無事;特恐歷久弊生,違議加索,致外方垂涎爭競;又恐私畜己囊,以致攘臂侵漁:均非敬神立市本意。爰是申明議定章程:所鳩錢數,永遠不得加增;逐日輸鳩錢文及開費,登記在賬,絲毫不得曖昧私吞。而於一切棍徒及各色人等,嚴禁不准來此藉名擾害,以期歷久不弊。合瀝情僉乞電察懇照□指弊端,准於出示嚴禁;俾各凜遵,以垂久遠。實為有益,神人均感!切叩』等情。
據此,當經前縣批示在案;茲本縣蒞任,合行出示喻(諭)禁。為此,示仰闔屬諸色人等知悉:爾等須知該處設市,凡有遠近販賣青菜等物,每擔逐日既願鳩貼銅錢四文,以為神廟油香之資,務即永遠遵循定章照貼,不得違混加增鳩貼錢文。逐日所有開費,絲毫亦不得曖昧私吞;如有棍徒籍端擾害,該處簽首、爐主人等,藉即□稟,定從嚴拿究懲;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咸豐九年四月二十九日給。
按:碑現存臺南市大南門碑林,高八三公分、寬五七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署臺灣縣雷以鎮,咸豐九年(公元一八五九)三月履任。
·法華寺放生池示禁碑記(同治二年)
欽命按察使銜臺澎兵備道加提督學政洪示:寺前池內,鱗介放生。嚴禁住持、附近軍民,不許捕捉,永遠遵行!如敢故違,立拿重懲!
同治二年(缺)月(缺)日泐石。
按:碑龕臺南市東區法華寺左納骨塔前牆外壁,高六九.七公分、橫四一.六公分,寧波石質。示禁者為臺澎道洪毓琛。原碑缺題。
·八甲溪灣告示(同治三年)
欽加五品銜、署臺灣縣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張,為特再出示勒石嚴禁擾索事。
同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據保大西里八甲莊、嵌仔腳莊民黃合記等僉稱:『緣記等田園毗連記寬大溪為界,乾隆十四年間被水沖崩無存,記等祖父呈蒙前主魯報豁後,又有續被決崩,未蒙豁免。嗣乾隆四十二年間,水復轉東,由舊道流行、溪西浮復洲渚,凡有從前園地續崩未豁,將溪傍沙洲以及山斜埔角餘地按額分墾,栽種雜子,彌補未豁供課。屢被差管滋事,經楊友等於乾隆四十三年三月間據情僉呈,蒙前主郁查明該園地果係山斜埔角餘地、不成片段,高燥旱埔、洪水沖決靡定,實難報陞,出示永遠貼納本里廟宇祀費;示禁差管、地棍,不許藉端需索,歷久無異。續因同治元年五月間地震,該園地高者崩裂,低者湧出瘠滷黑沙,崩陷不堪耕種,無力墾復。有靈祐宮爐主路過,見各園拋棄,詢悉情形,鳩捐勸記等修築壩岸,挑填補復。公議:收成抵補未豁供課外,餘剩每年抽納靈祐宮上帝廟、開基天后宮廟宇祀費銀各十二元及納本里廟宇祀費。領銀修復後,被董葉藉索不遂,誣稟圖害、蒙前主章飭勘示禁又在案。無如董葉不害不休,膽敢混捏劉捷鬼名,並將記等各佃姓名混行開報誣害,致蒙飭差押報陞。茲逢爺臺巡閱地方親臨,理合瀝情僉墾。伏乞恩准順途詣勘核案,再行勒石示禁,以垂永久而杜擾累;一面將案註銷!沾叩」等情。
據此,查此案先經差押呈報陞科去後。茲據前情,業經本縣親臨詣勘黃合記等各佃所耕八甲莊溪傍沙洲園地,係屬山斜埔角餘地,高燥旱埔,洪水沖決靡定,高低不成片段,難以丈量,不堪陞科配賦。著繪圖附卷及呈,批示飭承將案註銷外,合再出示勒石,嚴禁擾索。為此,示仰保大西里莊民黃合記等各佃知悉:將所耕前項園地,永遠貼納靈祐宮、開基天后宮並該里廟宇祀費;倘有不法差管、地棍藉端擾索,許即指名具呈,以憑嚴拏究辦。毋違!特示。
黃合記、黃玉記、黃宗記、黃榮記、黃宏記、黃通記、黃耀記、黃願記、黃海記、黃彬記、黃天來、黃備記、黃兩記、黃善記、李紹興、李斯三、李紹良、李紹靜、李紹明、李排、李藝、李果、李朝、李相,劉應恭、劉應珍、劉秉傑、劉壽山、劉和尚、劉老仔、劉吉祥、劉石頭、劉傑、劉弁、劉柔、劉誇、劉得、劉基、劉卿、劉卞、劉喜貴、劉戇、劉灣、劉篆、劉權、王大雹、王通生、王新殿、王條、王捷、王允、王令、王傑、王宏、王田、王羿、王媽老、王基、王綿、王羅、王貴、王助、余昂、余可、陳飲、陳賢、徐亮嫂、徐漏上、鄭光仔,楊毛夏、陳天送、陳水盛、徐樞、徐宋、徐騰、徐全、徐玉、徐弁、徐舉、徐歪、徐待、徐科、徐遇、鄭存、鄭發、鄭能、鄭條、鄭亮、楊春、楊逞、楊達、楊斗、楊雷、楊琴、陳虞、陳琛、蔡吉。
同治三年十一月(缺)日給,貼保西里八甲莊曉諭。
按:碑存臺南縣歸仁鄉八甲村代天府廟,高一五六公分、寬七六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示告者為署臺灣縣知縣張傳敬,咸豐八年(公元一八五八)二月始任,同治二年(一八六三)九月再任。
·甲仔廍埤圳碑記(同治四年)
欽加五品銜、署臺灣縣正堂、加五級、紀錄十次張,為出示曉諭事。
案據保西里田仔廍埤圳長楊主、張先茂、張建育暨埤眾陳塗、陳繼,許其德、黃秉正、黃賀、郭陞,鄭春芳、張善、黃饁、陳嚴、陳烈、鄭助、郭進鵝、施□等僉呈:臺控舊社埤長武生郭建邦乘旱截流埤水,私賣害苗,經蒙仁爺親臨詣勘。繳驗雍正三年孫邑主勘定建埤橇完田租合約,蓋用縣印□據,所有上中下三埤水份十分,舊社埤為田甲多之得四,田仔廍埤為田甲次之得三,大埔埤為田甲再次之得二,牛埔得一。世世上承下接,歷久不紊。蒙場諭候提訊斷等因。詎邦賄差壓迫,不蒙出示曉諭,上中下三埤各循舊章,照分灌溉,仰以息爭端而絕後禍。合抄粘合約字一紙,僉懇恩准出示曉諭安農,沾叩』等情。
據此,查此案先據埤長陳塗等僉控、同郡紳業戶吳昌記等僉稟,並據舊社埤莊耆黃向等僉呈及武生郭建邦具訴,又據大埔埤埤長林元等僉控埤長黃基與郭建邦賣水害課各等情,業經本縣詣驗,催差傳集訊斷去後,未據報到。茲據僉呈前情,查埤水分灌田甲,向有定章,除分諭埤長楊主等照章灌溉,毋許混爭致滋事端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保西里田仔廍埤份人等知悉:爾等務須循照舊章,以舊社埤水自上流下,十得其三,分灌田甲,收成納課,毋許阻截爭競;亦不許該埤長等不照定章,致滋事端。自示之後,倘敢故違不遵,截水生事,定即差拘懲辦,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同治四年八月(缺)日給。
按:碑存臺南縣歸仁鄉大廟村代天府廟(大人廟),高一一五公分,寬七一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示告者為署臺灣縣知縣張傳敬。
·嚴禁竊砍竹城碑記(同治六年)
欽加二品頂戴按察使司銜、福建分巡臺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吳,為嚴禁事。
據臺屬永康里龍山寺境總簽首王文忠、總理汪博厚、耕戶林振美、舖民林吉成、陳義源、吳興、許協春、孫震亨、戴源成、林復興、林論、陳錢等赴轅呈稱:『竊忠等街外□道光十六年□□□職員許(下缺八、九字)憲創置竹城,週圍植竹,設立三處城門,嚴□啟閉,以屏藩大東城。竊即就街中□舉十二鋪戶管顧,買竹栽植,倩工添補。需費約開去銀五百元,俱忠等街民鳩資墊用,歷稟前府憲熊在案。(下缺三十九字)數年來盜劫頻仍,出入□異。上年四月間,蒙前府憲陳洞悉忠等街民有身家性命之重,著街眾選舉妥人充當總理,以專責成。爰簽舉汪博厚接充。復委邑主白到地詣勘,巡閱竹城栽植周密,轉請府憲給錢、諭□□認□經理在案。然竹城為郡東根本重地,防守不容稍疏。因就街中設局團練壯丁二十四名,每夜親督輪流交更,謹慎梭巡,罔敢玩懈。雖經府憲暨邑主白諄諄示禁,嚴拏竊砍賊匪,許准解案究辦:然非泐石永遠示禁,誠恐不法奸徒,或偷割竹筍,或竊砍竹竿,奚以資保障而重防守?茲幸憲天新政嚴明,保民如子,恩准泐石示禁,令砍伐筍竹賊匪,按律懲辦;俾奸宄知所斂跡,竹城永遠鞏固,忠等得專責成以認真守禦。是即軫念民依,慎固防守之至意也。合相率瀝情,匍乞察奪施行,地方幸甚,闔郡□歌!沾叩』等情。
據此,查該處並無城牆,所賴竹圍以資防守。茲據呈前情,除行府縣一體嚴禁辦理外,合併出示嚴禁。為此,示仰城廂內外軍民等知悉:自示之後,敢再仍前竊砍該處竹筍,一經□□□被該總理等拏送稟究,定即從嚴懲辦,必不姑寬!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同治六年正月(缺)日給立石
按:碑原勒臺南市東郭門附近,日據時移存大南門碑林,高一○八公分,寬四六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臺澎兵備道吳大廷,同治五年(公元一八六六)履任。
·嚴禁勒索以肅口務示告碑(同治六年)
欽加協鎮銜署臺灣安平水師協鎮府加十級紀錄十次蕭、欽加府銜補用同知直隸州署臺灣海防南路理番分府加十級紀錄十次杜,為遵札嚴行示禁,以杜勒索而肅口務事。
照得本協鎮、分府接奉臺鎮憲劉、臬道(憲)吳札開:『據粵籍舉人余春錦等赴轅僉呈稱:「竊錦等粵民,寄居海疆,每年或省親、或鄉試,多由旗後,東港配船,自來行旅往返,未聞汛口私抽、勒銀等事。自咸豐八、十等年搭船渡鄉試,屢被各處汛口私抽勒索銀物,經據情稟請示禁在案。奈因日久,風雨剝蝕;而汛口貪志復萌,前後效尤,任勒無度;且拂其欲,或造私刑酷禁,或將行李搶散:關津多阻,客旅難行!僉乞恩准示禁勒石,以杜後患,以垂永久」等情。札到該協、廳,立即遵照,速行示禁勒石』等因。
蒙此,查汛口書差,均係在官人役,自應奉公守法;何敢私抽勒索,大干例禁!除分別札飭各口汛弁遵照查禁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岐後汛口丁胥差役人等知悉:嗣後有粵籍紳民由該口買舟內渡,以及就內搭船來臺,務須查明住址何處、往來何由,果無夾帶禁物,立即放行;毋許籍端勒索,阻滯行蹤!此示之後,再敢苛索勒抽,一經查出,或被告發,即從嚴究辦,決木姑寬!該紳民等亦不得夾帶違禁貨物,致干查究。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同治六年五月(缺)日給。
按:碑存高雄市旗后天后宮,高一一二公分,寬七一公分,砂岩。示禁者為安平水師協副將肅瑞芳及臺防同治杜(名未詳)。
·羅漢內門碑(同治六年)
即補分府直隸州、特授臺灣縣正堂加十級、記大功十一次白,為出示曉諭、勒碑定界事。
案據羅漢內門莊民張九司、林文益等「互控霸搶租榖等情」一案,先蒙本府憲葉札『飭委員候補縣丞樊,督同府、縣役、弓丈手,馳赴羅漢內門勘驗,繪圖詳覆;併發圖冊各一本下縣,仰即秉公研訊詳覆』等因,業經本縣提訊斷結。詳府覆訊,洞悉張九司等祖手(?)影射,瞞領司照。當堂核明更正,蓋印還管。仍照斷詳,將大東方木山屬東勢埔、小東方木山屬石門坑,中以溝為界:溝南係張姓所管之大東方木龍潭口、金校椅。溝北係各隘丁墾耕以為□糧之小東方木棟仔園、菁荖埔、芋仔園、菜頭園、苦苓埔、埤湖內、外湖等處,東至高山,西至大溪,南至小東方木溝,北至苦苓埔分水崙為界,毋分原墾、續墾,共丈田園計有五十四甲零,每年提出粟二百七十六石,以充公用。並取具二比遵依、手摹結附卷在案。茲據隘丁楊宗花、林文益等呈稱:『此案經蒙訊斷詳覆,花等自宜凜遵,不敢翻異。但恐日久弊生,其前憲所立碑界已經損壞。仰墾(懇)給示勒碑定界』等情前來,除呈批示外,合行給示,勒碑定界。
為此,示仰羅漢內門石門坑各隘丁等知悉:即便遵照示中斷明界址,各歸各管,不得混爭。張九司等亦不得覬覦、侵占。該隘丁等所墾田園,未據領給墾照,著即開明四至、坐落、坵段、丈數,赴房報明,以便給照安業,俾免日後侵耕,釀成事端。其隘內田園,共丈計有五十四甲零,每年提出各二百七十六石,以充公用,自同治六年起,永遠歸官徵收,不許絲毫蒂欠。自示之後,倘敢復啟爭端,定即差拏究辦,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同治六年十月廿四日給。
按:碑原存高雄縣內門鄉,日據時移置今臺南縣龍崎鄉龍船窩六號,高九二公分,寬五六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給示者為臺灣縣知縣白鸞卿,咸豐十年(公元一八六○)二月始蒞縣任,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五月再任。碑中所指「本府憲葉」,名宗元,同治四年任。
·臥碑(同治七年)
順治九年,禮部題奉欽定刊立臥碑,置於明倫堂之左,曉示生員:
朝廷建立學校,選取生員,免其丁糧,厚以廩膳;設學院、學道、學官以教之;各衙門官以禮相待。全要養成賢才,以供朝廷之用。諸生皆當上報國恩,下立人品!所有條教,開列於後:
一、生員之家,父母賢智者,當受教;父母愚魯或有非為者,子既讀書明理,當再三懇告,使父母不陷於危亡。
一、生員立志,當學為忠臣清官。書史所載忠清事蹟,務須互相講究;凡利國愛民之事,更宜留心。
一、生員居立忠厚正直,讀書方有實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術邪刻,讀書必無成就,為官必取禍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殺其身,常宜思省。
一、生員不可干求官長,交結勢要,希圖進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一、生員當愛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門不可輕人;即有切己之事,隻許家人代告;不許干與他人詞頌,他人亦不許牽連生員作證。
一、為學當尊敬先生,若講說皆需誠心;聽受如有未明,從容再問,毋妄行辯難。為師者亦當盡心教訓,勿致怠惰。
一、軍民一切利病,不許生員上書陳言,如有一言建白,以違制論,黜革治罪。
一、生員不許糾黨多人,立盟結社,把持官府,武斷鄉曲;所作文字,不許妄行刊刻。違者聽提調官治罪。
同治七年七月(缺日),臺灣府儒學敬立。
按:碑有二:一龕臺南市孔子廟明倫堂內,本文據以作錄;一存高雄市左營區舊城國校內,高八四公分,寬一四二公分,花岡岩,款題『嘉慶庚辰年秋,鳳山縣儒學教諭臣黃人龍、訓導臣王之楫敬立,生員鄭□□□□』,餘與臺南碑同。臺灣文獻錄本文者有陳文達「臺灣縣志」、陳文達「鳳山縣志」及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
·保生大帝碑記(光緒元年)
欽加同知銜、署理嘉義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陳,為示諭嚴禁事。
本年六月十九日,據打貓街後莊六戶內首事職員洪兆祥、林光輝、蕭長清、□□□□周溪、周仕、陳福等僉稱:『該戶內自承先祖庠生洪榮光、貢生蕭作楫、林玉麟、周文成、周俊盛、陳啟□、謝振明以來,立廟供奉保生大帝,四時祭祀,百有餘年。祗因廟中油香祀費無可措籌,是以祥等六戶內先祖父鳩銀買置打貓街後莊洋田三宗、社尾園一宗、溪心仔洋田一宗六份,本廟有坡堀口、廟邊店屋六座、虎尾寮洋田一宗,歷年首事收稅,以為祭祀諸費,由來如斯。不虞邇來戶內人丁有一二不肖者,欲盜變此祀業,或混收租稅,濫用花銷。誠恐日後被人盜變,致釀禍端,合□請示禁』等情到縣。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該處戶內首事人等知悉:爾等須知,此數宗田、園、坡堀、店屋,係屬神祇祀業,年收稅租,自應歸於首事輪流辦理祭祀諸費;毋得濫用花銷,擅自盜變,以垂永遠而杜禍端。如敢故違,許即拈稟拘究,決不姑寬,毋違!特示。
一、後莊洋田一宗,年該租榖二十二石正,帶納官租銀二元五。
一、後莊洋大路東畔涵口田一宗,年該租榖二十二石正,帶納官租銀二元;又帶連路南畔田仔二坵,年該稅銀四元。
一、後莊洋崙仔頂大路腳田一宗,年該租榖二十石正,帶納官租銀二元。
一、虎尾寮洋田一宗,年該租榖一十三石正,帶納官租銀六元正。
一、社尾園一宗,年該稅銀三十九元正,帶納官租銀三元五角。
一、溪心仔洋田六份,年該大小租榖一百二十石正,帶納業主大租四十二石。
一、本廟前坡堀一口,年該稅銀四十元正,帶納番通事魚二十觔。
一、本廟邊北畔店屋六座。
光緒元年六月廿四日給,首事職員洪兆祥、林光輝、蕭長清、周溪、周仕、陳福。
按:碑存嘉義縣民雄鄉西安村保生大帝廟,高一二五公分、寬六五公分。額鐫如題。
·嚴禁惡習碑記(光緒元年)
特授臺灣府正堂、在任候選道、加三級、隨帶加四級周,為嚴禁事。
案奉巡撫部院王札開:『照得臺灣城守兵丁於進城貨物抽取錢物,業經本部院通行禁革在案。茲據臺郡大東門外仁德里耆民劉栽等,以該里每有一種藉屍嚇詐之案,慘不勝言!又有舊社大穆降兩牛墟苛索看銀,在家買牛暨牛死,墟長黨夥,吵索不休。尤有甚者:丐寮乞丐,凡遇莊中酬神、演戲、嫁娶、功德諸事,不遵規例,份外多求;弗遂所欲,百搬(般)蹧躂。請與城卒抽費一並給示勒石,永達禁革,僉呈前來等由,除示禁外,飭府勒石嚴禁』等因。
奉此,合亟列款勒石,永遠禁革。為此,示仰閤屬軍民人等知悉:自禁之後,爾等務將開列前項惡習革除淨盡;倘敢故智復萌,許被索累者指稟本府及地方官,立即嚴拿懲辦。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計開:
一、嚴禁守城兵丁,不准抽取進城貨物及牛車錢文。
一、嚴禁各牛墟,不准勒索在家買賣牛隻之人需費,以及包攬看銀等項。
一、嚴禁各莊以及街衢,如有路傍死屍,不准胥役藉屍吵擾嚇詐。
一、嚴禁奸民人等,不准在於各市設斗設,私抽規費。
一、嚴禁各莊以及街衢,如遇酬神、嫁娶、功德等事,不准乞丐份外多求吵擾。
光緒元年十月(缺)日給。
按:碑存臺南市大南門碑林,高八六.五公分,寬四六.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臺灣府知府周懋琦,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任。示中「巡撫部院王」,名凱泰,同治九年(一八七○)任。
·嚴禁藉屍嚇詐示告碑記(光緒元年)
特授臺灣府正堂、在任候選道、加三級、隨帶加四級周,為嚴禁事。
案據崇德里莊耆黃文捷等赴轅僉稱:以該里乃係耕農為業,每有一種籍屍嚇詐之案:不論路傍、園頭、僻巷,不分皂白,藉端吵索,慘不勝言。又有各牛墟勒索在家買賣牛隻需費,暨牛死墟長套差黨夥吵索不休,以及包攬看銀,並換銀找錢短折錢尾等項。尤有甚者,奸徒在於各市設斗設糧,刻剝錢文。設與「城卒抽費」一並給示勒石,永遠禁革,僉呈前來等情。
據此,查此案先奉撫憲王飭府嚴禁,當經檄縣禁革在案。茲據前情,除批示外,合亟列款永遠禁革。為此,示仰閤屬軍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後,爾等務將開列前項惡習革除淨盡!倘敢故智復萌,許被累者指稟本府及地方官,立即嚴拏懲辦,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計開:
一、嚴禁守城兵丁,不准抽取進城貨物,以及牛車運載五穀什子錢文!
一、嚴禁各牛墟,不准勒索在家買賣牛隻之人需費,暨牛死藉端吵索,以及包攬看銀、換銀找錢短折銀價錢尾等項!
一、嚴禁各莊以及街衢暨園頭、僻巷,如有路傍死屍,不准胥役藉屍黨夥吵擾嚇詐!
一、嚴禁奸民人等不准在於各莊以及街市設斗設糧,私抽規費,刻剝錢文!
一、嚴禁各莊以及街衢,如遇酬神演戲、嫁娶、功德諸事,丐寮乞丐應隨便聽主人施賞;不准聚眾吵擾,硬索多錢!
光緒元年十一月(缺)日給。
按:碑存臺南縣歸仁鄉武東村武當山廟,高七八公分,寬四七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臺灣府知府周懋琦;碑中所敘「撫憲王」,名凱泰。
·買補倉糧示禁碑(光緒二年)
臺灣縣抄奉欽命總理船政大臣、巡撫福建部院丁為示禁事。
照得各屬買補倉糧,例應在於糶榖處所,按照時值,就市公平採購,現買現交;不准指派累民,久經通飭在案。茲本部院訪聞臺灣府屬各縣,往往藉買補為名,苛派業戶承辦,縣中並未給價。遞年就田■〈勹外云内〉攤,分上下忙,折價完繳;甚因收不足數,減折列抵交代。病國殃民,深堪髮指!除一面查追外。合亟出示嚴禁。
為此,示仰臺屬吏民人等知悉:嗣後買補倉榖,毋論數目多寡,由官自行採辦,不准顆粒累民;倘有承行吏書,敢再勒派業戶、按照田畝繳價,許受累者指名稟究;除將該管官查參外,定當飭提該衙蠹立斃杖下!本部院言出法隨,幸勿以身嘗試。凜之,切切!特示。
光緒二年二月(缺)日立。
按:碑見於臺灣中南部者凡四,其一原存臺南市大南門碑林,光復後移列臺南市歷史館,高一四四公分,寬六五公分;其二現龕臺南縣下營鄉茅港村觀音亭外壁,高九五.五公分,寬五四公分,花岡岩;其三勒於臺南縣鹽水鎮鹽水港街月津大橋北側之左;其四勒於臺南縣後壁鄉嘉苳村泰後宮山川門左側。本文據歷史館藏碑錄文。各碑內容相同,唯臺南縣各碑無「臺灣縣抄奉」之字樣;且末字作「給」,與歷史館所藏之「立」字異。碑文另見盧德嘉「鳳山縣釆訪冊」,款作「光緒二年二月日給,署臺灣府鳳山縣知縣孫繼祖遵奉刊立」,為其異者。示禁者為福建巡撫丁日昌,光緒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巡察臺灣。
·嚴禁藉屍嚇詐等事示告碑記(光緒二年)
特授臺灣府正堂、在任候選道、加三級、隨帶加四級周,為援案嚴禁事。
案據長興里莊耆林陳等赴轅僉稱:以該里乃係耕農為業。每有一種藉屍嚇詐之案。不論路傍,在於園頭、僻巷、不分皂白,藉端吵索,慘不勝言。又有各牛墟勒索。在家買賣牛隻需費,暨牛死墟長套差黨夥吵索不休,以及包攬看銀並換銀找錢短折錢尾等項。尤有甚者,丐寮乞丐凡遇莊中酬神演戲、嫁娶、功德,藉端不遵規例,份外多求,弗遂所欲,百般蹧躂。兼有奸徒在於各市設斗設糧,刻剝錢文。設與「城卒抽費」一並給示勒石,永遠禁革,僉呈前來等情。
據此,查此案先奉撫憲王飭府嚴禁,當經檄縣禁革在案。茲據前情,除批示外,合亟援照前案,列款勒石,永遠禁革。為此,示仰閤屬軍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後,爾等務將開列前項惡習革除淨盡!倘敢故智復萌,許被累者指稟本府及地方官,立即嚴拏懲辦,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一、嚴禁守城兵丁,不准抽取進城貨物以及牛車運載五穀錢文!
一、嚴禁各牛墟,不准勒索在家買賣牛隻之人費用,暨牛死藉端吵索,以及包攬看銀,找錢短折銀價、錢尾等項!
一、嚴禁各莊以及街衢暨園頭僻巷,如有路傍死屍,不准藉屍黨夥吵擾嚇詐!
一、嚴禁奸民人等,不准在於各莊以及街市設斗、設糧,私抽規費錢文!
一、嚴禁各莊以及街衢,如遇酬神演戲、嫁娶、功德諸事,丐寮乞丐應隨便聽主人施賞;不准聚眾吵擾,硬索多錢!
光緒二年二月(缺)日,給長興里莊耆:黃□、□□、楊同、□□、林陳、□□、林如奎、□□、李□、楊成□、洪謨、林□、陳前、□□、徐□、□□、顏光盛、□□□、李文康、李□□、李文修、楊先□、陳光陰、□□□、陳岱、黃健、蔡和尚、施荐、鄭九母、施維、陳達、□□、葉遠、陳返、藍賀、黃再、郭界、蔡正、方戇、□□暨各莊耆等同立石。
按:碑存臺南縣仁德鄉太子村明直宮(太子廟),高一○二公分,寬五一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另有二碑,除前段「簽稟里籍人名」、後段「立石」者有異外,大部內容幾盡雷同。茲誌如下:一在臺南縣歸仁鄉南保村北極殿內,高八四公分,寬五四公分,寧波石材。簽稟者為歸仁南里莊耆陳廷榜等,立石者為歸仁南里莊耆陳功力、□□□、林騰、□□□、林□□、□□□、林銅、陳廷榜、黃成文、周連進、朱如全、林□長、林時平、吳天助、李清雲、□□□、林鳳□,立碑年月同。一在臺南縣關廟鄉下山村關帝廟,高八七公分,寬四七公分,花岡岩。簽稟者為保東里莊耆曾澤等,立石者為保東里董事許安然、張裁、莊耆......葉番婆等,立碑年月同。示告者為臺灣府知府周懋琦;示文中所指「撫憲王」,即福建巡撫王凱泰。
·嚴禁自盡圖賴示告碑記(光緒二年)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丁,為嚴禁自盡圖賴以重民命事。
照得自盡人命,律無抵法;而小民愚蠢;動輒輕生。其親屬聽人挑唆,無不砌詞混控,牽涉多人,意在求財,兼圖洩忿。本部院蒞閩以來,查核各屬命案,此等居多。而地方官不詳加勘審,任憑尸親羅織多人,輒即差拘到案。鄉曲小康之戶,一經蔓引枝牽,若不蕩產傾家,則必致瘦斃囹圄而後已。公祖耶?父臺耶?祖父之待子孫,果如是耶?除嚴飭各府、廳、州、縣,如此後有將自盡命案濫行差拘良民,以致無辜受累者,立即分別嚴參外;合行剴切曉諭。為此示諭所屬軍、民人等知悉:爾等須知,人命至重,既死不可復生。公論難誣,千虛難逃一實;況父子、兄弟、夫婦,皆人道之大倫,死而因以為利,是雖靦然人面,實則禽獸不如!本部院現經嚴加通飭:凡自盡命案,均限一月審結。倘有聳令自盡、誣告圖賴等情,即嚴究主使棍徒,一併從重治罪。則爾等縱或自拚一死,總不能貽害他人;且親屬雖欲逞刁,一經審出實情,不過自取罪戾,亦無人肯與賄和。是不但死者枉送性命,不值一錢;即生者因此又犯刑章,更屬無益有損。本欲害人,適以自害,徒為讎人所快,復何利之可圖?何忿之能洩哉?試為反覆籌思:與其枉死無償,聽他人之入室;曷若餘生自愛,冀飽暖於將來?且本部院業經嚴禁書差需索,爾等如有身受重冤,儘可瀝情控訴,並不花費分毫,又何必自投絕路,至以性命博錙銖哉?嗣後務各自愛其身,毋得逞忿輕生,希圖詐害!該親屬亦不得聽唆誣告,枉費譸張!逐條開列於後:
一、子孫將祖父母、父母屍身圖賴人者,杖一百,徒三年;期親尊長,杖八十,徒二年;妻將夫屍圖賴人者,罪同。功緦,遞減一等。告官者以告反坐,杖一百,流三千里,加徒役三年。因而詐取財物者,計贓准竊盜論;搶去財物者,准搶奪論。
一、詞狀止許實告實證;若陸續投詞牽連婦女及原狀內無名之人,一概不准,仍從重治罪。
一、赴各衙門告言人罪,一經批准,即令原告投審;若無故兩月不到案,即將被告證佐,俱行釋放。所告之事,不得審理,專拿原告治以誣告之罪。
一、控告人命,如有誣告情弊,照律治罪,不得聽其攔息;或有誤聽人言,情急妄告,於未經驗屍之先,盡吐實情,自願認罪,遞詞求息者,果無賄和等情弊,照不應重律,杖八十;如有主唆,仍將教唆之人照律治罪。
以上皆係律例明文,何等嚴切。本部院當經飭屬,將此示泐石城門。爾等安分良民,如有實被自盡命案牽連者,准即摹,搨石示,赴地方官呈訴,以免拖累,各宜凜遵,切切!特示。
遵右諭。
光緒二年七月二十日告示。
按:碑存屏東縣恆春鎮西城門壁中,高九八公分,寬七二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福建巡撫丁日昌。盧德嘉「鳳山縣釆訪冊」、屠繼善「恆春縣志」均錄此碑,有若干字出入。
·藉屍嚇詐等事示禁碑記(光緒二年)
署臺灣府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孫,為嚴禁事。
案據新豐里莊耆盧德和、方洙、黃脾、郭根、盧贊、張興邦、蔡馮、郭眼、黃記、黃盛、張評、張綠、曾和明、沈長、汪見椒等赴府呈稱:『該里居民,均係耕農為業。每有無賴棍徒,藉屍嚇詐,因而不分皂白,索擾不堪。又有各牛墟,藉端勒索:乘里民在家買賣牛隻,及牛已倒斃,串差黨夥,吵索不休;兼包攬看銀,並換銀找錢、短折錢尾等項。更有奸徒,在於各市設斗設糧,刻剝錢文。並值婚喪嫁娶及酬神演戲諸事,各丐聚眾索擾,硬勒多錢。懇乞給示勒石永禁』等情。
據此,查此案先奉撫憲王飭府嚴禁,當經周前府檄縣禁革在案。茲據前情,除批示外,合亟列款永禁。為此,示仰閤屬軍民人等一體知悉:自示之后,爾等務將后開各項惡習革除淨盡!倘敢復萌,許被累者指稟地方官,嚴拏懲辦,決不姑寬。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一、嚴禁守城兵丁,不准抽取進城貨物,以及牛車運載五穀什子錢文。
一、嚴禁各牛墟,不准向在家買賣牛隻之人索費;暨牛已倒斃,串差索規;及包攬看銀,換銀找錢短折銀價錢尾等項。
一、嚴禁各莊以及街衢暨園頭、僻巷,如有路斃屍身,實無親屬指認者,不准胥役藉屍黨夥吵擾嚇詐。
一、嚴禁奸民人等,不准在於各莊以及街市設斗設糧,私索規費,刻剝錢文。
一、嚴禁各莊以及街衢,如遇酬神演戲、嫁娶、功德諸事,乞寮乞丐應隨便聽主人施賞,不准聚眾吵擾,硬索多情。
光緒二年十月廿七日給立石。
按:碑存臺南縣關廟鄉山西村山西宮後殿左廂,高一○二公分,寬五三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告者為署臺灣府知府孫壽銘。示中所指「周前府」,名懋琦;「撫憲王」,名凱泰。此碑與前列題目相類之兩碑,內容相似,惟「呈告者」、「示告者」、「給示年月」俱互差異;用是並鈔以存。
·禁革牛墟陋規碑記(光緒二年)
臺灣縣抄蒙福建臺灣府正堂孫示:『照得民間,買賣牛隻,墟長分派;文武兵役,藉名稽察,索取財物。一概陋規,應永禁革!合行出示,分給泐石;倘敢再犯,立提究責』!
按:碑存臺南縣新化鎮中正路七四號門前,高八四公分,寬四二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另有同文碑一,存臺南縣歸仁鄉舊社福德祠外壁,高五四公分,寬三五公分,花岡岩。此碑未署年代,考盧德嘉「鳳山縣釆訪冊」「壬部」「藝文碑碣」之「禁牛墟陋規碑」為「署鳳山縣正堂孫」所抄勒者,有「光緒二年(公元一八七六)六月(缺)日給」字樣;可悉南縣現存二碑,應屬同時產物。
·嚴禁乞勒縱橫示告碑(光緒五年)
欽加同知銜、特調鳳山縣正堂、隨帶加二級、紀錄十次鄧,為乞勒縱橫等事。
光緒五年三月初三日,據觀音、半屏、赤山等里楠梓阬街紳士蘇瑞麐、鄭宗年郭對花、吳新圖、趙德觀、林啟泰、吳錫齡、總理黃聯受、鄉保陳林、莊耆許高昇、謝吧能、吳福蔭、舖戶義成號、春隆號、專美號、春林居、協盛號、協吉號等僉呈稱:『嘗聞設此丐首,原為約束散丐,無擾民間。向來給有微資,乃是哀此甇獨,矜不成人,多寡聽人自取;未聞視為利藪,故意賂充。養濟院丐首,年分四季,各往莊街逐戶收費甚多,尚不知足:復逢莊人嫁娶以及功果等事,俱敢強索,肆橫無忌。激得半屏里右衝莊衿耆徐臨莊等,於道光三十七年十月間呈蒙前呈主丁出示,並列規條,禁勒豎碑。自此,丐首遵示而行,鄉民至今免受多索,頌德不忘。但麐等里內等莊,無此示禁勒碑。此數年來,鳳山寮(即養濟院)丐首李尋,貪利玩法,年各三、五成群,分往莊街收費。遇有莊民喪、喜等事,概以強索不從,較鬧不休。鄉民受勒者多,以致林九、林拱成、林斷賄賂朋充。陂城西門外寮乞丐之丐首,亦各覬覦效尤,加設有「大顯」、「二顯」、「逃莊」、「看到」名目。查有莊民喪喜等事,隨時到處言伊「看頭」,不論若干日,每日要領「看頭錢」二百文,俱要較討糖員飯菜豐美。迨事完止,並要勒討厚禮,帶回與丐首收用。有一不從,糾黨擁家擾鬧,誰能堪此肆橫?茲麐等目擊心駭,議要訪(倣)照丁前主示禁規條。倣等未敢擅便,粘後請電,是否,出自爺裁,合亟據情聲明。僉乞電察丐勒縱橫,恩准示禁勒碑,以垂久遠,而安鄉明。陰隲齊天,公侯百世,闔里均歌祝!沾叩』等情,並抄粘禁條一紙前來。
查丐首縱丐強索,亟應禁止。茲據僉議,訪照丁前縣示禁規條,開單呈閱,尚屬允洽。除呈批示外,合行勒碑示禁。為此,示仰該莊闔邑士民人等知悉:爾等各莊遇有賽願喜慶及冠婚喪祭事件,應照後列章程給發。該丐首倘敢仍前任意強索,倚眾橫行,許爾等隨時稟明,定即嚴拏究懲,以杜滋擾,而安地方。毋違!特示。
計開:
一、遇民間生辰、生子彌月、四月、週歲暨賽願、進中一切喜慶事件,演戲請客,准向喜慶之家討錢二百文;如無音觴情事,不得強索,如違拏究。
一、遇民間嫁娶,有貧富之分:如係親迎,乃有力之家,定其給錢二百文;如無親迎者,量力酌給,至多以百文為准。不得無所分別,任意多索,如違拏究。
一、遇民間喪事,有力之家,無論齋懺幾天、豎立幾旛,皆給錢二百文;如無齋懺、豎旛之事,量力酌給。不得恃眾強索,如違拏究。
一、禁鳳山寮丐子,責令丐首仍循舊章安置,各歸丐首嚴行約束;無許三五成群,在於鄉村內外,強行索擾。若丐首故縱分肥,經察出,惟該丐首是問。如外來乞丐滋端,亦當隨時稟明發落;如違,定提丐首一並究治。
一、禁乞丐三五成群,陽為求食,暗操偷□;凡於僻路孤村,尤敢恣行不法,大為地方之害,自應一律禁止。倘敢故違,許地保商民人等拏解,定即按例懲治,決不寬貸。
一、遇民家喜事請酒以及喪作功果等事,該丐首准用一丐到處重頭,約束散丐走避,每次定給錢一百文。娶婚不許討食糖員成桶,功果不許討食酒肉美味好菜,俱各聽人便菜飯給食;違者聽其綑送,並提該丐首革辦不貸。
光緒五年閏三月初九日給。
按:碑存高雄市楠梓區橋邊,高八一公分、寬九五公分,花岡岩。全碑幾盡不可讀。此據盧德嘉「鳳山縣釆訪冊」補錄之。原碑缺題。示告者為鳳山縣知縣鄧嘉繩,光緒四年(公元一八七八)八月任。
·樂局塭租(光緒八年)
署理鳳山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武,為諭知事。
案蒙本府憲袁札開:『光緒八年二月初一日,蒙臬道憲劉批:本府詳覆「遵批核議蠔仔寮塭稅一款,准予改撥樂局支用」緣由,蒙批:「如詳辦理,仰即轉飭遵照繳」等因。蒙此,合就移知。為此行縣,立即一體移學知照,毋違!此行』等因。
蒙此,查此案先因民人曾柔等與生員陳金鐸、武生楊應龍等互控蠔仔寮塭稅,經蒙本府憲斷歸曾柔等四姓管業,每年完納塭稅一百六十二元:三年期內,先完半稅,三年以外,照數全完,充作鳳儀書院膏火。行縣轉飭遵照。嗣據興文局董生員鄭卿雲等僉稟,即經前縣錢據詳請將前項塭稅改撥樂局,作為修補、演習等費在案。茲蒙前因,除移鳳山縣學查照外,合行諭飭。為此,諭仰該局董即便遵照,實力辦理;一面勒石立碑,以垂久遠。毋違!特諭。
光緒八年四月(缺)日諭。樂局董事鄭卿雲敬立,樂局董事藍豐年書石。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聖后里舊城國民學校,高一O0公分,寬六0公分,花岡石。盧德嘉「鳳山縣釆訪冊」錄之。給示者為署鳳山縣知縣武頌揚,光緒七年(公元一八八二年)十二月任。
·天后宮禁築草寮碑記(光緒十一年)
欽加同知銜、調補臺灣府臺灣縣正堂、加三級、紀錄四次沈,為出示嚴禁事。
案據三郊蘇萬利、金永順、李勝興等僉稱:『利等桴海經商,崇奉天上聖母,以期慈航普濟。近因蔡鹽擅就宮口右畔,結茅私稅;稟蒙押撤,鹽已知悔斂跡。復有蔡老柲效尤,仍占廟庭右邊,私築草寮。稟請押撤示禁』等情。
據此,除批示並飭押撤外,合行示禁。為此,示仰該處附近軍民人等知悉:自示之後,毋許在天后宮廟庭占築草寮;倘敢仍蹈故轍,定即拘案究辦,決不寬貸!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光緒十一年九月(缺)日給,告示貽曉諭。
按:碑原存臺南市中區民權路大天后宮;民國四十四年(公元一九五五)四月移列臺南市立歷史館。高六二公分,寬四一.五公分,寧波石。原碑缺題。示禁者為臺灣縣知縣沈受謙,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四月履任。
·貓求港塭地斷歸振文社公業示告碑記(光緒十三年)
賞戴花翎、福建補用府、留署嘉義縣正堂、隨帶加二級、紀錄五次羅,為給示勒石曉諭事。
案蒙撫、鎮、道、府各憲批,據業戶陳善記呈控陳闊嘴等「藉端紮搶塭寮」等情一案,飭即訊斷等因。案查先據陳善記赴縣先後呈稱:『承祖明買陳德等貓求港塭一宗,址在麻豆莊天保寮前。先因陳清雲等出為混爭,經記父陳疇控蒙前縣斷還有案;茲復有陳闊嘴(即武生陳祥鴻)、陳發(即武生陳春華)黨陳頂智等,擁紮塭寮,將魚一盡網掠,並將糾搶牛馬物件。買唆陳義記誣控記在郡一峰亭認獲原馬,稱係翁發其所寄』等情;並據長房陳玉發、三房陳頂智、陳噁得、四房陳汝煌、陳玉潤呈稱:『發等三房公建陳聖王祖祠,置買陳惷等麻豆莊北勢箕竿港新峰內四節塭一宗,交陳疇之父即族紳陳廷祿堂理。嗣因祠堂倒壞,眾議停公,每年僅就租支冬祭銀十元,餘交疇收存,以為重建祠堂之需。疇故,其子陳學詩等接辦,將十元之祭銀抗給兩冬。經託陳春華、陳祥鴻等出為調處,願將業契稅銀清還,已交定銀二元;復行翻僥誣控,狡用毗連之貓求港塭契抵飭』等情;並據陳義記(即陳綿賀)先後呈稱:『記等兄弟六人,有承父業四萬餘金,交陳疇掌理,各房僅先抽一千元分為膏伙,餘交疇生發。疇故,其子陳學詩、陳學習、陳學琴·陳學校掌辦,計在八萬餘田段佃條,向分,詎詰等稱,與記無干。並聲明賀祖、亦珍係陳廷祿之長子』等情。節經前縣暨本縣飭差拘訊在案。茲據麻豆保增生郭黃恭、陳道池、武舉柯發祥、郭黃紳、貢生郭開泰、生員林廷端、武生陳祥元、李正心等僉稱:『陳善記與陳玉發等控爭貓求港塭地,本係保中公置長明號明買陳德物業。稟請撥歸振文社文祠,永遠存為公業』等情,並粘契白前來。除批據稟貓求港塭地既係爾等保內公置陳德物業,原備保內公用經費,有契可憑,陳善記、陳發何得混控纏訟,殊屬不成事體!准如所請,撥歸振文社充為公業,以杜爭端外,合行勒石示諭。為此,示仰該處居民佃戶人等一體遵照,毋違!特示。
光緒十三年四月廿六日給,告示勒石曉諭。
按:碑存臺南縣麻豆鎮國校校長宿舍內,高一三二公分,寬六五公分,花岡岩。示告者為署嘉義縣知縣羅建祥。
·諭令照章完納上帝廟香田碑記(光緒十三年)
即補清軍府、臺灣縣正堂、加八級、軍功加一次、紀錄四次沈,為出示曉諭事。
案據前二阜頭役徐福稟稱:伊欠繳供項,有置過卓烏釐田一案三所,共四十三坵,址在六甲社後下保,一年納邱仕成戶名供榖大石,稟請飭封變抵等情。當經飭差標封,一面出示召變。嗣據前快總役林進,以『徐福買過卓烏釐田一宗三所,址在歸仁南里六甲社後下保,共田大二十五坵,東至林家田,西至李家園,南至陳家田,北至溝墘。又頂保田大小一十四坵,東至陳家田,西至林家田,南至林家園,北至林家田。又北畔四坵,東西俱至陳家田,南至林家園,北至大路。計共四十三坵,年納戶名邱仕成供榖六石。有業戶吳玉記出頭承買,議定契價銀三百五十元。懇請給照付管』等情具稟,並據徐福繳到白契二紙。該田四至界址、丘數、供額均屬相符;又載明勻丁照配字樣,暨據吳玉記備繳契價到縣,案經核給印照,併將白契二紙蓋印附發歸管在案。
旋據歸仁南里業戶林鳳池、蔡熟、黃仕榮、李知哥、林銅、蔡崇、卓賜、林其、蔡記暨閤里業戶人等僉稱:『徐福所賣田業,原係里民公置之田,歷交本里該管糧差,收抵里內各業戶應完勻丁、辛勞、叛產諸費。茲伊等僉議公鳩贖回,充為本里上帝公廟油香之資。其本里應完勻丁、辛勞、叛產,仍歸各業戶照章完納。懇乞飭傳吳雙興(即吳玉記)將照繳案,以便備銀贖回;並懇出示勒碑,永遠遵守』等情。即經飭據買主吳雙興(即吳玉記)繳到契照,並據該業戶林鳳池等繳到價銀,當堂將價銀發交吳玉記、將契照發交林鳳池等收執;一面飭據差役蔡吉、吳賽勘明該田坵數,與前次給照相符;惟土名四至不符,開單具稟查核。單開:一、田一所二甲五分,大小共二十五坵,坐落歸仁南里六甲社後,土名四甲埔洋西保,東至林、蔡、陳、林、蘇各家田,西至陳、黃兩家園,南至陳、黃兩家田園,北至溝又至趙家田及水堀墘。又、田一所二甲,大小共一十四坵,坐落歸仁南里六甲社後,土名四甲埔洋東保,東至陳家田,西至林、蔡、陳、林、蘇各家田,南至林、蔡兩家園,北至趙、陳兩家田。又、田一所五分,共四坵,坐落歸仁南里六甲社後,土名四甲埔洋東保,東至黃家園,西至吳家園,南至葉家田,北至陳、林兩家田』等情。據此,除將印照一紙、印契二紙,飭由林鳳池等繳回抹銷作廢外,合行出示曉諭。
為此,示仰歸仁南里眾業戶人等知悉:即將贖回田業大小共四十三坵,四至界址蹈明歸管,歷年租息為該里上帝公廟油香之費;該田應完供榖及配勻丁等項,呈請過戶,按年輸完。至該里應完勻丁、辛勞、叛產,仍歸業戶照章完納。其各凜速,毋違,切切!特示。
光緒十三年七月十八日給,實貼曉諭。
按:碑存臺南縣歸仁鄉南保村北極殿,高一二五公分,寬四五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示禁者為臺灣縣知縣沈受謙,光緒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四月任。
·嚴禁錮婢不嫁碑記(光緒十五年)
告示:
欽加同知銜、署理臺南府安平縣正堂、記大功四次,加十級、紀錄十次范,為出示嚴禁事。
光緒十五年五月二十一日據芙蓉郊董事職員張大琛等稟稱:『竊琛等前稟販運婦女等情,蒙批「如稟轉詳,通飭嚴禁」;惟此奸徒怙惡不悛,而近日奸風尤熾,形同化外。琛等目睹心酸,是以仰懇迅先示禁,以便購線密拿懲辦。庶無依女子免流離失所之苦,而奸徒知法隨令行之警。再郡城有等紳富,買用婢女;甚至二十歲以上,仍使其市肆往來,閫外無分。遇輕浮之徒,當眾戲調;稍為面熟,即有貪利六婆勾引成姦。所謂姦盡則出殺由,禍害更甚。琛等以風化攸關,可否請以示禁有婢之家:凡使女至二十歲以上者,如本有婿,或無婿而有娘家可主者,該家主收回原交身價、退回字據,將該女交其父母領回婚配,不得久留使用。似此可無怨女之憂,藉培家主之德;販運奸徒亦可奸無從入手,引誘之輩又可絕勾姦之術。琛等心存義舉,仁憲自有權衡,是否有當?不揣冒瀆,陳情再叩,仰祈俯賜轉詳,通飭勒石嚴禁』等情到縣。據此,卷查先據該董事張大琛具稟「奸徒販賣人口」一案,業經詳蒙道憲批飭各屬一體示禁在案。茲據前情,本縣查:錮婢不嫁,最為惡俗。該職員所稟,係杜絕姦拐,整頓風化起見,似可俯如所請,除詳請道憲通飭一體示禁外,合行出示嚴禁。為此,示仰閤邑紳商軍民諸色人等知悉:自示之後,如有年大婢女,趕緊即行婚配,不得仍蹈故轍;倘敢錮婢不嫁,一經察出,無論何項人等,定即從嚴懲辦,決不姑寬!各宜自愛,毋違!特示。
光緒十五年六月(缺)日給立石。
按:本碑今可見者二通,一在臺南市大南門碑林,高一六一公,寬六一公分,花崗石,本文據之。一原存安平區,現龕存臺南市立歷史館。高一六O.七公分,寬六三.五公分,花崗岩;文與大南門碑林相同,唯略「批飭各屬一體示禁在案。......似可俯如所請,除詳請道憲」一段之文字。二碑俱缺題。示禁者為安平縣知縣范克承,光緒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九月履任。碑中所指「芙蓉郊」者,鴉片商行也。
·雲林縣正堂示禁碑記(光緒十六年)
署理雲林縣正常加十級、紀錄十次李,為出示勒石曉諭事。
本年閏二月二十七日,據斗六堡保甲局生員陳一昌、鄭芳春等僉稟稱:『光緒十四年九月閏,本堡溝仔埧莊業戶陳元達暨田心仔莊水碓眾佃人等與庵古坑莊黃獅、遊得等交加水圳一案,經蒙嘉邑主包諭飭簡精華到地止爭;並著二比照舊規而行。其庵古坑僅給口食而已,不得盜破混灌旱田;而溝仔埧等莊亦不得藉水田而絕庵古坑口食之水。俱各樂從息事,粘連兩造甘結,並抄舊規約字一紙,稟乞出示勒石』等情到縣。
據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仰溝仔埧、田心仔水碓等莊人等知悉:嗣後庵古坑莊依照舊規,仍作旱田,不得藉稱口食,恃近混截;而溝仔埧等莊亦不得藉水田而絕庵古坑口食之水。各守舊規,以垂久遠,而敦和好。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光緒十六年口月(缺)日給,業戶陳元達派下承勳立。
按:碑存雲林縣古坑鄉水碓村水碓路三十七號民居,高一○六公分,寬四六公分,花岡岩。
原碑缺題。示告者為署理雲林縣知縣李聯珪,光緒十五年(公元一八九○)十一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