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贞文传(清)杨凤苞
黄淳耀,字蕴生号,号陶庵。嘉定县人。少即以圣贤自期。尝作日历[1],昼所为,夜必书之。缊袍粝食[2],不苟取一钱。崇祯十六年,试礼部,有要人谕意,欲荐为榜首,峻却之。成进士,不谒选而归[4]。南都初建[5],求仕者争趋之,淳耀独不赴。或问故,应曰:“某公素善余[6],今方与当国者比[7],往必为彼牢笼矣。君子始进必以正,岂个损名义以徇之耶[8]?”卒不往。
迨嘉定被围,偕弟渊耀,暨侯峒曾[9]、龚用圆[10]、张锡眉诸人固守。及城破,兄弟并诣城西竹胜庵[11]。将死,僧子之曰:“公未仕,可勿死也。”淳耀曰:“城亡与亡,此儒者分内事耳。今借上人一片干净土[12],死得所矣。”索笔书曰:“弘光元年七月四日,进士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12]。呜呼!进不能宣力王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昧[14],此心而已。”遂衣冠北向,再拜,自经死。
渊耀字伟恭,年十五,补诸生。幼颖异,甫就傅[15],即向学。既乃受业于兄,悉得其绪论[16],平民谈道讲德,往往启伯氏所未及[17]。性狷介[18],不妄交游。淳耀登第后,与之书曰:“ 传胪时[19],人见鼎甲先上殿[20],皆啧啧称羡,以为登仙。吾此时叹息无限,天地间自有为数千年一人、数百年一人者,今人必不肯为数千百年之一人,而必欲为三年之一人[21],可笑也!”渊耀得书,益以品节自厉[22]。就义时,见兄头帻相坠地,复下拾而冠之[23],乃就缢于右。
淳耀所著诗、古文、制举业[24],原本六经,旁通三史[25],规范先正[26],皆传于世。卒年四十一。门人私谥贞文[27]。渊耀卒年二十二。有《谷帘学吟》。兄弟死时,口血喷壁间,入砖寸许,其迹历久不灭云。
注释:
[1]日历:此指日记。[2]缊袍:用旧絮、碎麻充填的袍子,质地粗劣。粝:粗米。[3]要人:居高位、有权势的显要人物。谕意:上对下有所示意,告诉。[4]谒选:明制,礼部考试中进士后,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选派才能得到官职,去吏部等候选派称“谒选”。[5]南都:明南京金陵。崇祯十七年(1644)明思宗自缢于北京景山,马士英等人拥立思宗堂兄朱由菘,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改年号为弘光。[6]素:向来,往常。[7]当国者:指弘光政权的马士英、阮大铖之流。比:亲近。[8]徇:曲从,投靠。[9]暨:和,同。侯峒曾:字豫瞻,号广成,嘉定人。崇祯年间曾任江西提学参议,刚正不挠。弘光政权要用他为左通政,他力辞不就。清兵围嘉定,他和同乡黄淳耀、董用圆、张锡眉等人率民众守城,城陷,与两个儿子一起赴水自杀。[10]龚用圆:《明史》龚作“董”。[11]诣:前往,去到。[12]上人:僧人的尊称。[13]自裁:自杀。[14]耿耿:忠诚貌。味:昏暗。[15]甫:才,刚。就傅,从师就学。傅:老师。[16]绪论:传下来的学问和道德。[17]伯氏:大哥。[18]狷介: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19]传胪:科举殿试之后,皇帝传旨召见新考中的进士,依次唱名传呼,称“传胪”。[20]鼎甲:科举制度,殿试名列一甲的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鼎有三足,一甲只限三人,故称。[21]三年:殿试三年一次。[22]自厉:自我磨砺。[23]冠之:给他戴好帽子。这里写从容殉难。《左传哀公十五年》:“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24]制举业:平日练习应付科举考试的文章。[25]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此处代指史书。[26]先正:先贤。[27]私谥:人死后非官方给予的谥号。
杨凤苞,字传九,号秋室,又号萸沜,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嘉庆时生员。终身不娶,专工诗文。曾赋西湖秋柳诗,人竞吟赏,称他为“杨秋柳”。散文文笔优美。又特别熟悉明末历史,著有《南疆逸史跋》等。散文有《秋室文录》。
明崇祯末年,清兵南下,南明小明廷濒临灭亡,各州县多有义民志士起兵保卫自己的家园。这些义民志士平时耻于与南明政权合作,但在民族危亡关头,又挺身而出,表现了大义凛然的气节。这篇人物传记,记载了黄淳耀兄弟从容殉难的感人事迹,叙事简洁,生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