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畏庐文续集序(清)姚永概

  文各肖其人之性情以出,而后其言立。古之善为文者,性情万变,面目亦万变,不相似也。其相似者,法焉出于一轨而已。虽其纯杂高下至不同,要无伪度存乎中[2]。后世之士,涂饰藻采以为工,征引详赡以为博[3],方且不足以自信,又乌足信千百世不知谁何之人乎?文章之不能反古,其道多端,而此其大要也。

  宣统庚戌[4],余始识闽县林畏庐先生于京师。及壬子、癸丑[5],共事大学堂[6],既而皆不合以去。临别赠余文,且媵以画[7]。今年又同应徐君之聘,教授正志学校中。畏庐长余十四岁,弟视余,余亦以兄事之,每有所作,辄出相示,违覆而不厌[8],故余知畏庐深,其性情真古人也。畏庐名重当世,文集已尝印行,人士争购取,虽取法韩、柳,而其真不可掩阏[9]。一日手巨帙示余,且曰:吾两人志业颇同,叙吾文者,非子奚属?余发而读之,竟日夕累欷不可止[10]。私念与畏庐生际今日,五六十年来,所闻见,多古人未尝有,独区区守孤诣于京师尘壒之中[11],引迹自远,白首辛勤,日与群童习,博金钱以豢妻孥[12],甘心而不悔,然则序畏庐之文,不我属义将谁属也?

  注释:

  [1]《畏庐文续集》:林纾散文集名。[2]伪度:虚情假意。度:胸襟,怀抱。[3]赡:丰富。[4]宣统庚戌:宣统二年(1910)。[5]壬子、癸丑:1912、1913年。[6]大学堂:即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前身。[7]媵(yìng应):赠送。[8]违覆:回覆。[9]掩阏(è饿):掩盖阻遏。[10]果:累次,一再。欷(xī希):叹息。[11]区区:意同“拳拳”,忠诚专一。守孤诣:固守自己独到之见而不与人合。壒(ài爱):尘埃。这句话表现了辛亥革命后一些遗老的心境。[12]孥(nú奴):儿女。

  姚永概(1866—1923),字叔节,安徽桐城人,姚莹之孙。光绪十四年举人。曾任安徽高等学堂教务长,师范学堂校长。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北京正志学校教务长。著有《慎宜轩诗文集》。

  作者论散文创作不应假藻饰,炫学问,要表现性情之真,“无伪度存乎中”。此论对于散文写作确是卓见。但文中所抒写的性情,则是一种遗老的情调,所表现的作者与林纾的关系,也颇有一点涸辙之鲋,相孺以沫的味道。说明桐城派此时确已走上了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