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才(清)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2]?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3],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底焉[4];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5]。”风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6],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为口说而播为声气[7],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8],于是乎徒党蔚起[9],而一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10],无感不雠[11],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12],不克以己之所向[13],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14],而翻谢曰[15]:“无才。”谓之不诬可乎?否也。
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16],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村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17],皆与有责焉者也。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以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18]。
注释:
[1]原:推究、探讨。[2]厚薄:淳厚朴实与浮薄衰弱。[3]戢戢(jí):聚集、众多貌。[4]君之:以之为君,尊敬他。[5]挠:搅动,动摇。疾:急速、猛烈。这二句出自《易说卦传》。[6]风民:教育感化人民。[7]声气:声势,风气。[8]蒸:兴起,含渐成之意。[9]蔚:聚集。[10]二句出自《易乾卦》。[11]雠(chǒu):应答,响应。[12]尸:主持,居于。高明:地位尊贵。[13]克:能。[14]陶铸:培养造就。[15]翻:反。[16]移:改变,影响。[17]一命:命,官阶。周时官阶从一命到九命,一命为最低级别。后泛指官职低微。[18]逆睹:预见。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为对抗太平天国革命,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率兵出省与太平军作战十一年,是镇压太平军的魁首,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并因此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死谥文正。
他在宣扬封建文化方面颇为卖力。为文推崇姚鼐,早年在京师从师梅曾亮等桐城派人物,后以桐城派理论相号召,网络人才。有《曾文正公诗文集》。
这篇谈论人才的文章首先提出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说它直接关系到社会民风。然后论证培养人才的方法:统治者要使人才当路在势,处于高而上的地位,每一个士大夫都要担负培养提拔人才的责任。章法上模仿韩愈,排比句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