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子(清)姚鼐
左氏序阖闾事[1],无孙武[2];太史公为列传[3],言武以十三篇见于阖闾。余观之,吴容有孙武者[4],而十三篇非所著,战国言兵者为之,托于武焉尔。春秋大国,用兵不过数百乘[5],未有兴师十万者也,况在阖闾乎!田齐三晋既立为侯[6],臣乃称君曰主,主在春秋时大夫称也[7]。是书所言皆战国事耳。其用兵法,乃秦人以虏使民法也[8],不仁人之言也。然自是世言用兵者,以为莫武若矣。
注释:
[1]左氏:此指《左传》,史书,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春秋时左丘明所撰。阖闾:一作“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君主。[2]孙武:春秋时兵家,字长卿,齐国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他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阖闾说:“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即用孙武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3]太史公:司马迁。[4]容:容或,或许。[5]乘(shèng):古时四马驾一辆兵车为一乘,配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6]田齐:即战国时的齐国,因君主姓田,故称田齐。春秋时,齐国为姜姓。田姓夺得齐国政权后,周安王始封齐国君田和为诸侯。三晋:春秋末年晋国的卿,即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成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7]大夫:春秋战国时,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8]虏使民:像役使奴隶一样役使百姓。虏,奴隶。《战国策赵策》:“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以俘获敌人的首级论战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姚鼐(nài)(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编修官。中年弃官,先后在江宁、扬州、徽州、安庆主持书院凡四十年,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刘开、姚莹等人都是他的著名弟子。继方苞、刘大櫆之后,他是桐城派的领袖人物。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提出“义理、考证、文章缺一不可”的主张,散文“醇正严谨”,简洁明快。
《孙子》,即《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堪称世界古代军事名著,春秋末年孙武作。这篇短文用春秋时史书记载、用兵人数和君主称谓等来否定孙武的著作权,实际目的是否定此书为春秋仁义之书,而是战国时“不仁人之言”,是秦国的“虏使民法”。至于如何不仁,如何虏使民,文章只字不提,对该书的否定态度在不离不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