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英国君主邀请赴宴(清)张德彝

  二十三日辛丑,阴。午后微雨。晚,英国君主以帖邀入卜静宫[1],赴望日会。包腊、德善皆系英、法国文官,应着朝服。而所着者则短青裤、高白袜,窄帮皮靴,白缎背心,青毡短衫。脖肩有青绸一块,长七寸许,宽约二寸,旁有许多小块,以防辫油。盖西人古时亦有发辫,故朝服仍因旧制。手执工字黑毡帽,腰围细带,佩长剑。衣之袖口、襟边、领边,皆白绵织边,宽二寸许,露于外面。戴新白皮手套。布来恩则着武官朝服,系红衣青裤,上镶金花边宽寸余。持金边工字黑毡帽,上插白鹅翎,斜冠于首。腰围白皮带,佩铜刀。明等亦公服[2]。

  至宫楼门下车,见红衣护卫百余,执戈排立。入内盘绕左转,过长巷四五折,上悬灯火,下铺氍毹[3],左右鲜花炉火,香暖清幽。登阶百余级,数转,始抵宴舞之所。楼宇广阔,高约六丈,广十余丈,四壁灯烛辉煌,共计八千六百余盏。当晚入宫者,男女一千二百余人,男子免冠露顶,女子长裙赤臂,彼此坐立随意。四面设坐三层。见其君主、太子与妃,坐于正面。明等暨包腊、德善,坐于对面。乐作,则男女携手扶肩,跳舞数次。

  至子初[4],出正门,入右楼饮酒。内列三面长桌,人皆立而争取酒食。明等先至正面,太子与太子妃立于案前,明等亦立,并无别礼。太子及妃问:“伦敦景致比中国如何?不时一路平安否?”斌大人一一应答,且言:“中国使臣从未有至贵国者,此次奉命游历,始知海外有此胜境”。言罢赴宴,寅初回寓[5]。此宴每月两次,名曰“望日会”。自酉初起[6],至次日卯正止[7]。又有“卜夜会”,系各大臣轮请。其请帖,白纸,长四寸,宽二寸。上云:“某大臣奉君主命,恭请中国钦差于某月某日某时,在卜静宫内赴宴。”下书“是日满服”。满服者,朝服也。

  二十四日壬寅,晴。早见门首有售果品者,乃一老媪也,手扒双轮小车,樱桃如李,春橘之大者如木瓜。申刻[8],君主邀入正宫。宫前有骑马红衣者四人侍立,气象严肃。下车入正门,有乐官护卫,皆红衣白裤。遂缘梯上楼,在此少坐。后由包腊引入内门,见君主着青衣,服长裙,而环佩丁当,饶有风韵。君主立,明等亦立。问斌大人云[9]:“来此远路,尚安妥否?在本国曾住几日?”并言:“两国从此和好,自应永息干戈”等语。垂问殷恳,词气温和。大人一一答之得体。是时包腊译其语而通之,君主甚喜。未刻回寓[10]。明等见英国大臣召对时,鞠躬免冠,握君主之手而嗅之,是为敬君。晚至寿大臣家赴会,子初回寓。

  注释:

  [1]卜静宫:白金汉宫。[2]包腊:英国人,广东帮办税务司,为此行翻译。德善:法国人,东海关帮办税务司。布来恩:英国陪同游观官员。明:作者自称。[3]氍毹:地毯。[4]子:古十二时辰之一。夜十一时至次晨一时为子时。子初,应指夜十一时。[5]寅:天亮前三时至五时为寅时。寅初,应指清晨三时。[6]酉:十七时至十九时。[7]卯:五时至七时。[8]申刻:十五时至十七时。[9]斌大人:斌椿。[10]未刻:十三时至十五时。此处与上文“申刻”(注[8]),时间矛盾,有误。

  张德彝(1847—1918),原名德明,字在初。近代职业外交官。1862年考入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设的同文馆学习英语。三年后毕业,被奏保为八品官。以同文馆学生资格见习外交官。1866年与另外两名学生一起随从特派官员斌椿,被派往欧洲游历,以了解“外国情形”、“探其利弊”。此行共一百一十天,游历了法国、英国、比利时、荷兰、汉堡、丹麦、瑞典、芬兰、俄国、普鲁士等国家。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派人到欧洲游览。张德彝当时年仅十九岁。他将此行的日记,整理成《航海述奇》一书,第一次真实记录了大量当时中国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情,成为了解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1867年(同治六年),他随蒲安臣等人组成的外交使团访问欧美。1870年,又随特使崇厚去法国,1876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他任使馆的译官。他曾自言清政府最初派人“出洋四次,彝皆躬逢其始,噫亦奇矣”。1887年随洪钧到柏林使馆,1896年随罗丰禄任驻英、义、比参赞,1901年至1906年任出使英、义、比国大臣。他将自己游历外国的日记,一律题为“述奇”,共计有八部《述奇》,总数达一百余万字。《航海述奇》、《欧美环游记》(再述奇)、《随使法国记》(三述奇)、《随使英俄记》(四述奇)收入《走向世界丛书》,岳麓书社1985年出版。

  本文选自《航海述奇》。题目是编者所加的。同治五年(1866)农历四月初一,张德彝一行离开法国到英国游览,二十三日受到英国太子与王妃的接见,二十四日又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接见。这是中国官派使团人员第一次与英国君主正式接触。这篇日记便真实地记载了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