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游三游洞记(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1)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2),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馀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3)自江州(4)司马徙为忠州(5)剌史,而元微之(6)适自通州(7)将北还(8),乐天携其弟知退(9),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10)暨黄鲁直(11)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12)之子曰伯思、仲思(13)。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释:

  (1) 下牢关:在今宜昌市西北。(2)汤(shāng商)汤:水流的声音。(3)白乐天:白居易,乐天是他的字。(4)江州:今江西九江。(5)忠州:今四川忠县。(6)元微之:元稹,微之是他的字。(7)通州:今四川达县。(8)将北还:指由通州司马改任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9)知退:白行简的字。(10)欧阳永叔:欧阳修,永叔是他的字。(11)黄鲁直:黄庭坚,鲁直是他的字。(12)学使陈公:指陈浩。学使,即提督学政,也称提学使。(13)伯思、仲思:指陈浩之长子本忠,次子本敬。

  刘大櫆(1698--1779),清散文家。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安徽桐城人。 副贡,官黟县教谕。提倡古文,师事方苞,为姚鼐所推崇,是“桐城派”重要作家。论文强调“义理、书卷、经济”,要求作品能阐发程朱理学,同时在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人之“神气”、“音节”、“字句”。所作散文,多宣扬儒家思想,并有不少应酬文字。所著有《海峰文集》、《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