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丙之际著议第七(清)龚自珍
夏之既[2]夷,豫假[3]夫商所以兴,夏不假六百年矣乎?商之既夷,豫假夫周所以兴,商不假八百年矣乎?无八百年不夷之天下,天下有万亿年不夷之道[4]。然而十年而夷,五十年而夷,则以拘一祖之法,惮千夫之议[5],听其自堕,以俟踵兴者之改图尔[6]。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7],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8]。抑[9]思我祖所以兴,岂非甘前代之败耶?前代所以兴,又非革前代之败耶?
何莽然其不一姓也[10]?天何必不乐一姓耶?鬼何必不享[11]一姓耶?奋之!奋之!将败则豫师来姓[12],又将败则豫师来姓。《易》[13]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非为黄帝以来六、七姓括言之也[14],为一姓劝豫也。
注释:
[1]本文朱之榛刻本题为《劝豫》,即劝告预先(改革)。豫:预先。[2]夷:衰落。[3]假:借,给。[4]“无八百年不夷之天下”二句:龚自珍看到了没有八百年不衰落的王朝,这是他的历史观中的进步因素,是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不同的。但是他又认为,一个王朝只要不断实行变法革新,就可以千万年不衰落。这反映了他的世界观的局限性,说明他并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框框。他不可能认识到,任何剥削阶级的统治,终归要被人民群众推翻这一历史发展规律。道:理论路线,这里指革新路线。[5]“则以拘一祖之法”二句:这里是龚自珍对反动儒家路线的揭露和批判。拘:局限于,死守。惮(dàn但):惧怕。拮夫:众人,这里指地主阶级革新派。[6]俟(sì四):等待。踵(zhǒng肿)兴者:指后来兴起的力量。踵:跟随,随后。改图:改革。[7]“一祖之法无不敝”二句:这是龚自珍主张变法革新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论点。敝:衰败。靡:形容草被风吹倒在地。无不靡,即无不倒,引申为不可阻挡的意思。[8]“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二句:龚自珍在这里明显的流露了害怕农民起义的“劲改革”,而寄希望于清王朝统治者的“自改革”,因而他的变法主张在封建社会末期是无法实现的。[9]抑:发语词,在本句有转折作用。[10]莽然:杂乱。这里形容朝代很多。一姓:指一个朝代。[11]享:古人藜鬼神接受祭祀叫做“享”。[12]师:效法,吸取。来姓:指未来新兴的王朝。[13]《易》:即《易经》,又名《周易》,作于殷商时代。书中有某些相互的辩证法思想,但不少篇幅是记载向天或鬼神问吉凶的事,因而后来被儒家利用和推崇,成为儒家经典之一。这里作者引用《易经》中具有辨证法思想的语句,是为变法造舆论。[14]黄帝:相传是上古的帝王。六、七姓:指黄帝以下的颛顼(zhuānxū专须)、帝喾(kù库)、唐尧、虞舜和夏、商、周。括:总括。
译文:
夏王朝的衰落,京戏预先给商王朝以兴起的机会,夏不是给商六百年了吗?商的衰落,又预先给周王朝以兴起的机会,商不是给周八百年了吗?没有八百年不衰落的王朝,却有使王朝万亿年不衰落的道理。然而王朝有十年就衰落的,有五十年就衰落的,这是因为死守祖宗的旧的法令制度,害怕众人的非议,听任它自行坠落下去,只好等待后来兴起的人来一番改革。
祖宗的旧的法令制度是没有不败坏的,众人的非议是不可抗拒的。与其让后来的人作一番猛烈的改革,不如自行改革好。试想我朝祖宗所以兴起,难道不是因为革了前一个朝代的腐败么?前一个朝代所以兴起,又不是因为革了更前一个朝代的腐败么?
为什么王朝这样众多而不由一姓永远统治呢?天下为什么不乐意让一姓来统治呢?鬼神为什么不接受一姓的祭祀呢?奋发啊!奋发啊!将衰败时就要预先吸取新兴王朝的长处,又将衰败时又要预先吸取未来新兴的一姓的长处。《易经》说:“行不通,就要变革,变革就通,通就长久。”这并不是为黄帝以来的六、七姓总括而言的,是为一姓预先劝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