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术学术在专精说(清)薛福成
中国上古之世,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1],孟子讥其以大人小人之事并而为一[2]。盖鸿荒朴略之时[3],文明尚未启也。厥后耕织陶冶之事,不能不分。分之愈多,术乃愈精。是故以禹之圣而专作司空[4],皋陶之圣而专作士[5],稷、契之圣而专作司农、司徒[6],甚至终其身不改一官。此唐虞之所以盛也。管子称天下才,其所以教民之法,不外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于恒为商,此齐国之所以霸也。宋明以来,渐失此意。自取士专用时文试帖小楷[7],若谓工其艺者,即无所不能,究其极,乃一无所能。仕于京者,忽户部,忽刑部,忽兵部,迄无定职。仕于外者,忽齐、鲁,忽吴、楚,忽蜀、粤,迄无定居;忽治河,忽督粮,忽运盐,亦迄无定官。夫以古之圣人,所经营数十年而不敢自谓有成效者,乃以今之常人,于岁月之间而望尽其职守,岂不难哉?
泰西诸国,颇异于此。出使一途,由随员而领事,而参赞,而公使,洊升为全权公使[8],或外部大臣,数十年不改其用焉[9]。军政一途,由百总而千总,而都司,而副将,洊升为水陆军提督[10],或兵部大臣,数十年不变其术焉。他如或娴工程[11],或精会计,或谙法律,或究牧矿,皆倚厥专长,各尽所用,不相搀也,不相挠也。士之所研,则有算学、化学、电学、光学、声学、天学、地学,及一切格致之学。而一学之中,又往往分为数十百种,至累世莫殚其业焉[12]。工之所习,则有攻金、攻木、攻石、攻皮、攻骨角、攻毛羽,及设色敷填[13]。而一艺之中,又往往分为数十百种。即如造炮,攻金之一事也,而炮膛、炮门、炮弹、炮架,所析不下数十件,各有专业而不相混焉。造船,攻木之一事也,而船板、船桅、船轮、船机,所分不下数十事,各有专家而不相侵焉。所以近年订购船炮,每由承办之一厂,向诸厂分购各料,汇集成器,而其器乃愈精。余谓西人不过略师管子之意而推广之,治术如是,学术亦如是,宜其骤致富强也。
中国承宋明以来之积弊,日趋贫弱。贫弱之极,恐致衰微。必也筹振兴之善策,求自治之要图,亦惟详考唐虞以后、宋明以前之良法,而渐扩充之,而稍变通之,斯可矣。
注释:
[1]饔飧(yōng sūn拥孙):熟食。“饔”指早餐,“飧”指晚餐“饔飧而治”意指自己做饭吃,然后治理国家。[2]“孟子”句:孟子认为象上古圣人那样又要治理国家,又要参加生产劳动,甚至还要自己做饭吃,是混淆了“大人”与“小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各自的事务,不利于治国。《孟子滕文公上》:“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右。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3]朴略:简朴、单纯。[4]司空:原作“司工”,掌管工程的官。相传禹在舜时专管治水之事,故谓其“专作司空”。实际上,“司空”作为正式官职名称,始于西周。[5]皋陶(yáo摇):一作咎繇,相传舜曾任命皋陶为掌管刑法的官。士:古时掌刑法的官。[6]稷(jì记):后稷,传说中周的始祖,曾在尧舜时任农官。契(xiè泄):传说中商的始祖,曾被舜任命为司徒(掌管教化的官)。实则“司徒”作为正式官职名称,亦始于西周。[7]试帖:指试帖诗,科举考试内容之一,命题做诗,内容多为歌颂皇帝的功德。[8]洊(jiàn见):再。[9]数十年不改其用:意为外交官由随员逐步提升到外交大臣,职务不断在变,而办外交这一专业却始终未变。[10]百总、千总、都司、副将、提督:清代由低级到高级的武官名称。按西方各国军官没有这些名称,这里是用中国当时的军官名称来说明西方各国军官逐级提升的情况。[11]娴(xián闲):熟练。[12]殚(dàn单):尽。[13]设色敷填:染色油漆一类的工艺。
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在“筹振兴之善策,求自治之要图”。作者根据西方的经验,指出无论治术、学术,都需要“专精”,需要培养有专长的人才,并善于发挥其专长。看似“无所不能”,实则“一无所能”的培养人才的老办法和变迁频繁的用人方针,都应该加以改变。作者的这些议论颇有见地,在今天仍能给人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