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清)姚鼐

  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1],历城周编修语曰[3]:“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3],独士能为占文者未广。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鼐曰:“夫黄、舒之间[4],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独浮屠之㑺雄[5],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6]。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7]?夫释氏衰歇[8],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9]。”既应二君[10],其后尝为乡人道焉。鼐又闻诸长者曰: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11]。”闻者始骇不信,久乃惭知先生。今侍郎没,而先生之文果益贵。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12],独闭户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聪明犹强[13],著述不辍,有卫武懿诗之志[14],斯世之异人也巳。

  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及长,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15],学文于先生。游宦三十年而归[16],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17],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18],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19],每穷半夜。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为之寿,鼐适在扬州,思念先生,书是以寄先生,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20]。

  注释:

  [1]程吏部:程晋芳,字鱼门,安徽歙县人,乾隆进士,官吏部主事、四库全书编修。[2]周编修:周永年,字书昌,山东历城人,乾隆进士,与姚、程同为四库全书编修。[3]迈逾:超过。[4]黄舒:黄山、舒城。桐城在黄山、舒城之间。[5]浮屠:此处指佛教徒。㑺雄:才能出众的人。“㑺”亦作“俊”。[6]肩背交:人与人肩背相接,形容人多。[7]蕴:积蓄。属:归属。[8]释氏:释迦牟尼,为佛教创始人,故通常以“释氏”指佛教或佛教徒。[9]殆:大概,恐怕。[10]应:应承,回答。[11]国士:一国之中杰出的人物.[12]掖:扶持,扶植。[13]聪明:耳聪目明。[14]卫武懿诗:卫武即春秋时卫武公姬和。《诗经•大雅》中的《抑》篇,相传为卫武公晚年为警戒自己而作。懿诗:美诗,指《抑》篇。[15]编修君:指作者的伯父姚范。姚范字南青,号薑坞,乾隆进士,曾为编修官。[16]游宦,在外做官。[17]父执:父之好友。[18]数(shuò朔):屡次。枞阳:枞阳镇,旧属桐城。[19]扶曳(yè叶):搀扶。曳:牵引。[20]劝:勉力,努力。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编修官。中年弃官,先后在江宁、扬州、徽州、安庆主持钟山、梅花、紫阳、敬敷书院达四十余年,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刘开等,都是他的著名弟子。早年曾向刘大櫆学习古文,继方苞、刘大櫆等同乡前辈之后,从事古文写作与宣传,影响遍及全国,桐城文派于是得以形成,姚鼐生活的乾嘉时期,

  汉学大盛,这对姚鼐也不无影响,他认为考据不可少,但也不赞成汉学家的“祟尚鸿博,繁称考证”,更不赞成以汉学排斥程朱理学,因而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不可偏废的主张。对于古文写作,他认为应该讲究“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为文之精,“格、律、声、色”为文之粗,二者虽有精粗之分,却也不能偏废。姚鼐的散文以“醇正严谨”著称,一般文章都能写得清通自然,简洁明快,但由于他与现实很少矛盾,生活面也较狭窄,因而文章内容大都显得贫乏,形式出过于拘谨,缺少风采。

  著有《惜抱轩集》等,所编《古文辞类纂》影响较大。《清史稿》有传。

  戴名世、方苞、刘大櫆俱为桐城人而文名满天下,但他们都还没有创为文派的意思。到了姚鼐时,桐城文派之名始著,这与姚氏继承发展桐城文论,聚徒授文,以及以桐城文学相标榜是分不开的。此文揭出程晋芳、周永年“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之说,井认为桐城“儒士兴,今殆其时矣”,隐然以桐城散文为天下文章之宗。作者在文中持提方苞与刘大櫆的承接关系,以及自己与刘的师承关系,实际巳引出桐城文学派别的端绪。此文作为实际打出桐城文派旗号的作品,历来为人所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