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老僧辨奸(清)沈起凤

  严分宜[1]未贵时,与敏齐王公读书菩提寺[2]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3]。至樊於其[4]自杀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头颅作儿戏耶!”遂大笑。王曰:“烈士[5]复仇,杀身不顾,志可哀也!”遂大哭。

  又阅至白衣冠送别[6]时,严复大笑曰:“既知一去不还,乃复遣之使去,太子丹真下愚也。”王又大哭曰:“壮士一行,风萧水咽[7],击筑高歌[8],千古尚有余痛!”

  继阅王囊提剑斫[9],箕踞高骂[10]。严更笑不可抑,曰:“是真不更事汉[11]。不于环柱时杀之,而乃以嫚骂了事!”王更涕泗沾襟[12]曰:“豪杰上报知已,至死尚有生气。铜柱一中,祖龙亦应胆落[13]。”

  一时,哭声笑声喧杂满堂。一老僧倾听久之,叹曰:“哭者人情,笑者真不测也。二十年后,忠臣义士,无遗类矣。”

  后,王官中牟县[14]令,颇有政声,而严竟以青词[15]作相,专权误国,植党倾良[16],为明代奸邪之冠。老僧预知之,而不能救,殆佛门所谓“定劫”欤[17]?

  铎曰:《传》言:“愚忠愚孝,有旨哉[18]。”古之乱臣贱子,皆聪明绝顶人也。是故,士不重才而重德[19]。

  注释:

  [1]严分宜:即严嵩(148O—1567),字惟中,一字介溪。明江西分宜人。嘉靖时任武英殿大学士,官至太子太师。与其子世藩等操纵国事,专权二十余年,排斥杀害忠臣杨继盛等,世宗时被疏远,革职抄家。[2]敏齐王公:生平不详。菩提寺:佛教寺院。[3]《荆轲传》:见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荆轲,战国末年刺客,卫国人,游历燕国,被燕太子丹尊为上卿,派他去刺杀秦王政。以献地图为名,刺秦王未中而被杀。[4]樊於期:战国末年人。本为秦将,逃于燕国,秦始皇悬赏千金购其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荆轲请求樊於期以头相助,他立即自杀。[5]烈士:古代指有志功业或重义轻生的人。[6]白衣冠送别:据《荆轲传》记载,荆轲临行时,燕太子丹穿白衣戴白帽送别于易水之上,以示诀别。[7]风萧水咽:秋风萧瑟,易水哭咽。形容送别时的悲壮情景。[8]击筑高歌:据《荆轲传》记载,在送行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筑(zhú竹),古代的乐器,似筝,有十三弦。[9]王:指秦王政。囊提(dǐ抵)剑斫(zhuó酌):据《荆轲传》记载。荆轲献地图时,秦王展图而匕首现,惊走,荆轲追赶,侍医夏无且(zū租)以药囊掷之,秦王这时才拔出背上的剑,砍杀了荆轲。囊提,指夏无且用药囊掷荆轲。斫,斩,砍。[10]箕(jī基)踞(jù巨)高骂:据《荆轲传》载:荆轲被砍伤八处,“自知事不就,倚柱笑,箕踞以骂。”箕踞,亦作“踑踞”。屈膝张足而坐,表示轻慢的态度。[11]不更事汉:缺少阅历的汉子。更事,阅历世事。[12]涕泗沾襟:哭得眼泪鼻涕沾湿了衣襟。[13]“铜柱”句:据《荆轲传》记载,秦王砍伤荆轲之后,荆轲负伤引匕首掷秦王,不中,中铜柱。祖龙:指秦始皇。[14]中牟县,古县名,县址在今河南南乐、河北大名、山东聊城之间。[15]青词:亦称“绿章”。道教斋醮仪式上写给“天神”的奏章,一般为骈倆体,用硃笔写在青藤纸上,故名“青词”明时道教盛行,臣多以青调词邀宠。[16]植党倾良:树立党羽,倾害忠良。[17]殆:大概,恐怕。定劫:佛教认为当水、火、风三灾出现时,世界将归于毁灭。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18]《传》:阐释儒家经典的著作皆可称“传”。“愚忠”二句:意思是说“过分的忠和孝,都是有意图的啊!”[19]“古之”三句:古代的奸臣,都是十分聪明的人。因此,对于有知识的人不要只看重才而要看重品德。

  严嵩与王敏齐的精神面貌和精神品质,作者没有通过他们的所作所为来进行具体刻划,文中只写了他们在“未贵时”读《荆轲传》时的不同反应。一个笑不可仰,一个涕泪沾襟,形成了一个个富于戏剧性的场面。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事,已不可考,似属虚构。随着《荆轲传》故事情节的推移,两个人截然对立的思想观点,在场面描写中却充分表露无遗。因而老僧得以从中窥他他们迥然相异的心迹,并对他们的将来,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