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东河工事(清)张惠言
嘉庆二年[1],河决曹州[2],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3]。伊江阿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寺,诖误士大夫,有司杖而遂之,蓄发养妻子。伊江阿师事之谨。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出则招纳权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河工调发薪刍夫役之官[4],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称意,张目曰:“ 奴敢尔,吾撤汝矣!”其横如此。
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5],王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伊江阿延之幕中,相得甚,奏请留视河工,有旨许之。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僧道士绕坛诵经者数十人,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及坛,蒋学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卢冠[6],加沙偏袒[7],升坛坐。学士巡抚立坛下,诵经毕,乃去。如是者数月。河屡塞。辄复决。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合龙[8],速具扫[9]。”巡抚曰:“诺。”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巡抚至,王先生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10]。良久,投铁于河,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龙镇矣!”巡抚合掌曰:“如先生言。”明日,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人皆死。居数日,王先生又至,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张惠言曰: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及来京师,杂询之,多目击者。呜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书其事,使来者有所儆焉。
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资入待选通判[11]。本扬州人,或曰常州之宜兴人。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嘿然。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伊江阿谪戍伊犁,王先生送之戍所。闻其将归谒选云。
注释:
[1]嘉庆二年:1797年。[2]曹州:清代曹州府,约相当于今山东省荷泽地区。[3]伊江阿:满族人。官至山东巡抚。后因附和和珅,和珅下狱,被夺职,“又追论在山东日佞佛宽盗,命戍伊犁”(《清史稿》)。塞:堵塞。[4]刍:喂牲口的草。[5]内阁侍读学士:清代内阁官,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蒋予蒲:河南睢州(今睢县)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侍读学士等官。在广慧寺受过戒。[6]毗卢冠:也作“毗罗帽”,僧帽的一种。[7]加沙:即“袈裟”,佛教徒的法衣。[8]合龙:治河时修筑堤坝,最后完成的合口工程叫“合龙”。[9]扫:通“埽”(sào),治河工程中用以护堤和堵口的器材。预先以柳、草或秫秸等捆扎而成,其大者杂以土石。[10]呗(bài)音:梵音赞颂。[11]通判:清代为府的僚属。[12]谒选:去吏部等候选派。
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任翰林院编修。七年卒,年仅四十二。张惠言早年治经学,尤深《易》、《礼》、擅词,为常州词派的创始人,论词强调比兴。散文则受桐城派的影响,是刘大櫆的再传弟子,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桐城“义法”的樊篱,与恽敬同为阳湖派的创始人。其经学著作有《周易虞氏义》等二十余种。文集有《茗柯文编》,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版黄立新校点本。收录了《茗柯文》和《茗柯词》。此外,还编有《词选》、《七十家赋钞》等书。
本文选自《苟柯文集》三编。嘉庆二年,山东曹州黄河决口,清廷竟派一个颟顸无能的巡抚来堵决口,结果在堵口中一而再地牺牲了数百口河工的生命。这是对清代统治者凶残任性而又昏聩无能的揭露,是张惠言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叙事简洁,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昏聩而又专横的山东巡抚伊江阿和他的帮凶王树勋的丑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