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一

 醫術名流列傳

  明

   戴思恭

按《明外史》本傳:戴思恭,字原禮,浦江人,以字行,受學於義烏朱震亨。震亨師金華許謙,以上接朱子之傳;又學醫於宋內侍錢塘羅知悌,知悌得之荊山浮屠,浮屠則河間劉守真門人也。震亨醫學大行,時稱為丹溪先生。一見思恭,愛其才敏,盡以醫術傳之,思恭遂以醫鳴。洪武時征為御醫,有所療治,立效,太袓愛重之。燕王患瘕,韓奭治不效,太袓遣思恭往治。問所用藥,良是。思恭念何以不效,乃問王何嗜?曰:嗜莊芹。思恭曰:得之矣。投一劑,夜暴下,視之,乃細蝗也。晉王末疾,思恭療之,愈已再發,即卒。太袓怒,逮治王府諸醫,思恭從容進曰:臣嘗奉命視王疾,啟王曰:疾今即愈,但毒在膏肓,即復作,不可療也,今果然矣。諸醫由是免死。一妃嗜燒酒致腹痛,治之而瘥。思恭曰:十年必復發,發則難救。後果驗。思恭時已老,風雨輒免朝。太袓得疾,少間出御右順門,召諸醫侍疾,無狀者悉付獄,獨慰思恭曰:汝仁義人也,事無預汝,毋恐!已而駕崩。太孫嗣位,罪諸醫,獨擢思恭太醫院使。遼簡王聞太袓語,大書仁義二字賜之。肅莊王、慶靖王咸為贊味以賜。永樂初,以年老乞骸骨,奏四上,乃許。三年夏,遣使者徵入,免其拜,特召乃進見。其冬復告歸,遣官護送,賚金幣,踰月而卒,年八十三歲,遣行人致祭。所著有《證治要訣》、《證治類元》、《類證用藥》總若干卷,皆隱括丹溪之書為之。又訂正丹溪《金匱鉤元》三卷,間附以己意,人謂無愧其師云。

按《宋濂集》:醫之為道至矣,故周官有疾醫視萬民四時之病,春之痟首,夏之癢疥,秋之瘧寒,冬之欬嗽上氣,皆分而治之,驗其狀而制其祿,甚為不輕也。後世官寖失職,故於其術,每擇之不精。有人於此,能合於古者之道,豈不猶空谷足音之可喜者乎?如吾同縣戴原禮氏是已。原禮生儒家,習聞詩禮之訓,惓惓有志於澤物,乃徒步至烏陽,從朱先生彥修學醫。先生見其穎悟倍常,傾心授之。原禮自是識日廣,學日篤,出而治疾,往往多奇驗。予請得而詳道之。原禮從叔仲章,六月患大熱,面赤口譫語,身發紅斑,他醫投以大承氣湯而熱愈極。原禮脈之,曰:左右手皆浮虛無力,非真熱也。張子和云:當解表而勿攻裏。此證似之,法當汗。遂月附子、乾薑、人參、白朮為劑,烹液冷飲之,大汗而愈。諸暨方氏子婦,瘧後多汗,呼媵人易衣不至,怒形於色,遂昏厥若死狀,灌以蘇合香丸而甦。自後聞人步之重,鷄犬之聲,輒厥逆如初。原禮曰:脈虛甚,重取則散,是謂汗多亡陽,正合經意。以黃芪、人參日補之,其驚漸減,至浹旬而安。松江朱仲文,長夏畏寒,身常挾重纊,食飲必熱如火方下咽,微溫則嘔,他醫授以胡椒煮伏雌之法,日啖鷄者三,病愈亟。原禮曰:脈數而大,且不弱。劉守真云火極似水,此之謂矣。椒發陰經之火,鷄能助痰,只以益其病爾。以大承氣湯下之,晝夜行二十餘,頓減纊之半;復以黃連導痰湯益竹瀝飲之,竟瘳。姑蘇朱子明之婦,病長號數十聲,暫止復如前,人以為厲所憑,莫能療。原禮曰:此鬱病也。痰閉於上,火鬱於下,故長號則氣少舒。經云火鬱則發之是已。遂用重劑涌之,吐痰如膠者無算,乃復初。樂原忠妻亦蘇人,因免乳後病驚,身翩翩然如升浮雲之上,舉目則室廬旋運,持身弗定,他醫飲以補虛治驚皆不驗。原禮曰:左脈雖芤且濇,神色不動,是因驚致心包絡積污血耳,法宜下之。下積血如漆者一斗,即愈。留守衞吏陸仲容之內子病熱,妄見神鬼,手足瞤動,他醫用黃連清心湯不中。原禮視之曰:形瘦而色不澤,乃虛熱耳。法當以李杲甘溫除大熱之法為治,即經所謂損者溫之者也。服參、芪而安。他若此者甚眾。予備聞賢士大夫恒言之,今不能悉數也。嗚呼!有人於此,可不謂之合於古道者乎?夫醫之為道,本於《素問》、《內經》。其學一壞於開元,再壞於大觀,習俗相仍,絕不知究甚微指,惟執一定之方,類刻舟而求劍者,人訾之,則曰:我之用此,不翅足矣,又何事《內經》為?宋之錢仲陽獨得其秘,於遺經而擴充之;金之張、劉、李諸家,又從而衍繹之,於是《內經》之學大明。劉之學,朱先生得之最深,大江以南,醫之道本於《內經》,實自先生發之。原禮乃其高弟,其用心也篤,故造理為特精。其傳授有要,故察證無不中,亦可謂賢也已矣。近來京師縉紳家,無不敬愛之,服其劑者,沉痾豁然如洗。或欲薦為醫官,辭不就,遂賦詩以餞其東還,且請余為序。昔者司馬遷作倉公傳,載其應詔所對,自齊御史成至公乘項處,凡二十有三,書治病之狀甚具。予倣此義,稍陳原禮療疾奇中者繫之首簡,并告周官疾醫四時治證之概,世之知言君子必有所擇焉。原禮之從父能軒翁,予之同志友也,幸以予言質之。

按《震澤紀聞》:戴元禮,浙之金華人,為醫得丹溪之傳,洪武中官太醫院。尚書嚴震直病,上語元禮,曰:好。治之不愈且抵罪。應手而愈。

按《金臺紀聞》:金華戴元禮,國初名醫。常被召至南京,見一醫家迎求溢戶,酬應不閒,元禮意必深於術者,因注目焉。按方發劑,皆無他異,退而怪之,日往觀焉。偶一人求藥者,既去,追而告之曰:臨煎時,下錫一塊。麾之去。元禮始大異之。念無以錫入煎劑法,叩之,答曰:是古方耳。元禮求得其書,乃餳字耳。元禮急為正之。嗚乎!不辨餳錫而醫者,世胡可以弗謹哉?

按《金華府志》:戴思恭受業丹溪,丹溪一見奇之,悉語以濂洛授受之懿,及醫藥諸家要旨,遂以醫道鳴於時。洪武中徵入朝,將屬以太醫院事,原禮以老病辭,授除迪功郎,職御醫。永樂初超陞太醫院使,既就職,以耄不任事,屢請乞骸骨,許之。瀕行,諭原禮曰:朕復召汝,汝其來也。既歸家,甫旬餘,以疾卒。諭祭於家,製文褒獎備至。

   王仲光

按《蘇談》:今吳中醫稱天下,蓋有自矣。初金華戴原禮學於朱彥修,既盡其術,來吳為木客。吳人以病謁者,每製一方,率銀五兩。王仲光為儒,未知醫也,慕而謁焉,因咨學醫之道。原禮曰:熟讀《素問》耳。仲光歸而習之三年,原禮復來見仲光,談論大駭,以為不如,恐壞其技,於是登堂拜母以定交。時仲光雖得紙上語,未能用藥。原禮有《彥修醫案》十卷,秘不肯授仲光。仲光私窺之,知其藏處,俟其出也,徑取之歸。原禮還而失醫案,悔甚,嘆曰:惜哉!吾不能終為此惠也。於是仲光之醫名吳下,吳下之醫由是盛矣。

   王潮

按《旌德縣志》:王潮,德文長子,性敏明醫,能文善書。縣以明醫舉,永樂九年,授訓科之職。

   施存善

按《無錫縣志》:施存善,字昌宗。永樂初詔徵除韓王府良醫副。宣宗檄召拜御醫,賜詩,宴文華殿,以子安累進奉政大夫。安字元濟,歷官太醫院使,卒賜祭,歸葬錫山。父子歷仕七朝,數蒙褒寵,當世榮之。

   韓凝 【 韓冲】

按《吳縣志》:韓凝,字復陽,宋魏國忠獻王琦後,其先安陽人,徙居吳之樂橋,與弟冲俱精於醫。張士誠入吳,收引士類,凝隱不仕,號吳中盧扁。凝子二,奕、夷。奕為隱士。夷少失母,凝命奕育為後,因名貽孫,字子翼,洪武閒為府醫學正科。冲子奭,字公茂,稟學於奕,永樂初為燕藩良醫正,從成袓靖難,擢院判。

   劉觀

按《蘇州府志》:劉觀,字士賓,長洲人,世以醫顯。父毅為燕府良醫,後坐事謫戍沒。永樂初,追念邸臣,召觀還,擢御醫,賜居第。凡中外貴戚近臣有疾,多命往治。陞院判,掌院事,扈從北征,歸卒。子溥自有傳。孫倫,成化中為御醫。

   徐孟容妻陸氏

按《無錫縣志》:陸氏,醫士徐孟容妻,善醫,名聞於朝。永樂間,中宮遣內待至錫,召入宮,既老遣歸,賜賚甚厚,仍復其家。

   安鳳

按《新泰縣志》:安鳳精外內科,永樂中掌惠民局,賴以全活者甚眾。

   嚴景

按《上元縣志》:嚴景,字克企。其先姑蘇人,袓道通,以醫業起家,徙居金陵。景幼好學,通《易》,尤精於家學。永樂中,詔太醫院送名醫子弟讀書備用,命趙友同吳敏德教之。景方弱冠,在選中,益探閫奧,其師趙友、吳敏德嘗曰:是子不羣,他日必以醫名。後果名噪都下,求治療者無虛日。子弟來從學者,無間遠近。景氣岸甚高,動必以禮,而勇於行義,尤善吟咏。學士周敘結詩社於金陵,景與焉。倪文僖亦稱其行誼志節,有古逸之風。

   嚴樂善

按《嘉興府志》:嚴樂善,業醫有名。永樂癸巳,理藥星湖市南,突有一男子造其室,出金飾一器,跪而進之曰:先生請受而後敢言。因附耳語,未竟,樂善擲金大詬,且脅之曰:我今且不發汝隱,汝若更求他醫殺,汝同氣,我必訟汝於官。踰年,男子感悟來謝。是夜,燈花光彩倍常,發蓮花一朵,有人形類菩薩,趺坐蓮中,長二寸許,鄰里競觀如堵,旦始滅。太史王震澤為作《燈花記》。樂善能運氣凝神,及子午按摩法,年七十五卒。殮後五日,鄰人有遇之於西湖者。其後有引芳、世美,皆精醫。

   王彥昭

按《武進縣志》:王彥昭,字文仲。父思明,以薦侍文皇於潛邸。時彥昭猶未冠,嘗被召,應對如老成人,上奇之。命從金華戴元禮學醫,得其禁方脈書,以精慎稱。每製上所用藥必與焉。上欲驗其精良,凡藩府舊臣病疾,必遣診視。時太子少師姚廣孝病頭風,他醫莫療,飲彥昭藥輒愈。或問之,曰:病得之當風而坐,清其頭目可也。陳都督病傷寒,表未解,法當汗,彥昭汗之愈。王郎中弟亦患傷寒,脈沉而實。彥昭曰:法當下。他醫汗之而死。張主事之子得癇病,治之莫愈。彥昭切其脈沉、手足冷,曰:陰癇也。作湯投之愈。劉僉憲自湘湖來,有疾,彥昭診之,私語其兄:病在死法中,不出月矣。治療莫愈,果如其言。嘗從太監朱興尚寶朱珍分領銅符,司城門啟閉,間從上出入軍中,克著功績。事定欲官之,辭以母老,乞終養歸。

   王哲

按《太平府志》:王哲,永樂間以良醫副進修職郎,多禁方。

   李肅

按《松江府志》:李肅,號杏林。大父晉卿,元江浙西湖書院山長。十歲喪父,初習岐黃,從金華趙雲居遊。趙為朱丹溪門人,及李肅遊松江,遂占籍焉,醫名日振。永樂初,膺薦拜松江府醫學正科。年幾七旬,復被召,拜命即行,奏對稱旨,賜金織段服二襲,日食大官。未幾扈駕北征,給以從人名馬及諸禦寒之具。或惜其年老,不勝跋涉,肅正色曰:恭逢萬乘,為天下蒼生而行,吾何敢以老身為惜,不思報上恩哉!子敬舉,永樂丁酉鄉科,念肅年老,上疏乞就祿養,特授上海儒學訓導。遇假必放舟泝潮,夕發曉至,上堂拜壽,信宿而返,如是者十載。孫祥,天順丁丑進士。

   韓彝 【 韓奭】

按《蘇州府志》:韓彝,凝次子,少失母,育於兄奕為後,因名詒孫,字子翼,洪武間為府醫學正科。從兄奭,字公茂,少稟學於奕,永樂初為燕府良醫正,從成袓靖難,擢院判。上問其有弟否?答以弟詒孫,嘗師事臣,召授御醫,改今名,字公達,賜第致和街。尋陞院判。奭肩隨彝,上命并行,超陞奭為院使,扈駕北巡。九年歸京,卒,三品欽葬。而陰陽家相穴,乃瘞水中,遠托夢於上,謝曰:臣雖荷賜,榮終骨肉,今魚而灌潤之,害莫可任。上即命官徙葬。上患腹痛,彝奏曰:聖體所患,須用雷丸、大黃、木香等劑,服之,下蟲六十二條。蓋彝知上嗜水芹,善生蟲,積久成此病。愈,賜裘馬,復賜第大明門內。上欲隆賞,彝奏奭子傳南儋衛軍,上命右府除戍,又授傳官御醫。奕卒,彝陳情,得假歸葬,仍給葬費。十一年,彝隨駕北巡歸,病不能朝,上命中貴視疾,遣人龜卜,既沒,悼歎賜葬,祭視三品。奕子有,字伯承;從子襄,字克纘。有子充,字克美。皆守世業。

   趙道震

按《定遠縣志》:趙道震,字處仁,金華人,精於醫,凡軒岐以下諸書,靡不精究,受學丹溪,所造益深。洪武己巳,徙籍定遠,活人頗多,未嘗言利。永樂丙戌,上命行人召修大典運氣書,震董其事,歸而課子醫,業暇則歌楚辭以自適。卒年八十四。所著有《傷寒類證》傳於世。

   陳以誠

按《嘉興府志》:陳以誠,號處夢,楓涇人,善詩畫,尤精於醫。永樂間,應選隸太醫院,累從中使鄭和往西洋諸國,擢院判歸。臨終作詩,有九重每進千金劑,四海曾乘萬斛船之句。

   許景芳 【 許敬】

按《嘉興府志》:許敬,字孟寅,世為感化鄉人。袓文達,父景芳,皆以醫鳴。江南治齒痛者,許為之最。永樂間,景芳以院使戴原禮薦召至京,受知仁宗,錫賚洊加,改梁府良醫正,引年還鄉卒。子敬世其業,有聲宣德間,院使蔣主善薦入內院。英宗患喉風,更數醫弗效,敬進絳雪噙之,遂愈。上喜甚,賜以羊酒,拜太醫院御醫,賜勑獎諭。年七十致仕。有《經驗》三卷藏於家。

   王伯承 【 沈仲實 沈承先】

按《崑山縣志》:王履子伯承,能繼其武,永樂中,以醫鳴於兩京,後卒無嗣,盡以其秘傳之壻沈仲實云。仲實號松巖,有士行。仲實之孫承先,亦善醫,不嗜利。縣令方豪以其能愈母疾,大書助孝二字以贈之。

   陸昂

按《鄞县志》:陸昂,字季高。始居會稽,遷於鄞。自幼習舉進士業,凡經史百家翰墨,無不旁搜博覽。性剛方,與人寡合。已而父病,遂棄其業,攻岐黃書以醫自給,周旋調護,親獲耆年,聲名大著,叩者如市。永樂初,辟至京師,預修《蘭臺金匱》、《元機素要》等書。

   彭正

按《江南通志》:彭正,字思直,太平府人,永樂以良醫再使西洋。子賓世其業。

   陳貴

按《德清縣志》:陳貴,黃安村人。明永樂中,領本縣醫學訓科。文皇患背癰,詔徵天下名醫,邑以貴應,上召赴京,進秘方服之,立愈。命加一品服,陛辭南歸,號為南金先生。及卒,遣華亭翰林張益撰文祭之。

   陸完

按《德清縣志》:陸完,字用全,號橘菴,世醫頤之子,授指揮,劑有獨得之妙。凡病有甚危者,諸醫縮手,完至診視,或許以不死,則竟以無恙。

   韓履祥

按《浙江通志》:韓履祥,海鹽澉浦人,讀書能詩,尤精於醫,切脈斷人生死,隔歲輒中。洪武中選為御醫,成袓尤加恩遇,遍遊公卿間。四世孫本,亦精其業。

   駱善由

按《舒城縣志》:駱善由,名醫,永樂間任太醫院判。

   金子性

按《永嘉縣志》:金子性,其先世得異傳,故世業醫。永樂六年製丸以進,授太醫院,後賜鈔歸田養老。

   倪讓

按《高淳縣志》:倪讓,精通醫理,遇奇病,勿事刀圭,悉取效。洪武二年點入醫版,永樂元年授醫官,命有司給獎。其十餘世孫泰昌應別有傳。

   蔣武生

按《儀真縣志》:蔣武生,字用文,少讀書過目成誦,六歲,有贈里師萬年松者,賦詩曰:使者來西嶽,採松云萬年。佳名雖自好,何不長參天?師驚喜曰:是兒已見不凡。隨父任,公暇必質所業,聞說無疑問。父奇之曰:吾有嗣矣。父歿,乃習醫,會同黜異,得其要而綜之。決死生,定緩急,治效無一弗中。當路薦入太醫院。時戴原禮為院使,擅其業,人靡有當意者,及見用文,喜曰:君儒而為醫,吾道昌矣。遂言於上,授御醫。太宗御極,用文屢承眷顧。會車駕北巡,仁宗以東宮監國,用文侍上前隨事獻規。上嘗問保和之要,用文對曰:在養正氣。正氣完則邪氣無自而入。又問:御醫效率緩何也?用文對曰:善治者必固本,急之恐傷其原。上皆稱善。永樂間,遷承直郎太醫院判。丙申,考績最,陞承德郎。上嘗命工部為營第室,用文叩頭謝曰:臣荷恩遇莫能報,又敢糜公費,不益愧悚乎?再辭乃止。甲辰,謝病上疏乞歸,詞意懇切,末有清心寡慾,慎加調保,以綿聖治,以慰萬方等語。上覽疏驚嘆,明日,遣中貴賚敕慰諭,用文力疾讀之,顧謂其子敬忠曰:荷國洪休,萬弗酬一。歸語諸兄弟,宜竭忠孝以繼吾志。遂終,年七十有四。仁宗即位,遣中官陳義乘傳護喪,歸建祠墓。用文生平嗜學顏,私室曰靜學。有《詩治效方論》行世。洪熙元年,官其子主善為院判,亦能共職。篤學好古,取商書克一語名齋,中丞吳納記之。

按《上元縣志》:蔣用文,其先魏人,洪武初徙句容,遂入都城。精於醫,永樂中為大醫院判,日侍文華殿。其醫主李明之、朱彥修,不執古方,而究病所本自為方,故所治恒十全。王公大人,下逮氓隸,有疾眾所難愈者,謁用文治即愈。謂不可愈,無復愈者。

   祝仲寧

按《醫學入門》:祝仲寧,永樂時人。治小兒八歲哮喘不得臥,喉中聲如拽鋸,用瀉火清氣之劑而愈。或曰:小兒無火。公曰:人有老穉,諸氣賁鬱,肺火之發則同。治墜馬不醒人事,他醫用理傷續斷之藥不效。公曰:以降火消痰立愈。治周身百節痛,及胷腹脹滿,目閉肢厥,爪甲青黑,醫以傷寒治之,七日昏沉弗效。公曰:此得怒火與痰相搏。與四逆散加黃芩、黃連,瀉三焦火而愈。

   張年

按《松江府志》:張年,字公壽,華亭人,慷慨高簡,善為文。永樂中再徵不起,隱於醫,治療若神。所著有《杏園稿》,時稱為杏園先生。

   劉彥清

按《鄱陽縣志》:劉彥清,名曾,以字行,耕耘六世孫。讀書敦義,以醫世其家。母魏疾,藥石不效,露香告天,刲股和粥以飼,疾遂愈。會征廣,以醫選從行,中途渡江墮水,適有牛渡,攀其尾得濟。既歸,過彭蠡,風浪覆舟,人盡溺,獨賴舟板以全。兩免大難,人以為孝感。子孟啟,永樂間薦入太醫院。

   虞君平

按《樂清縣志》:虞君平,字時寧,其先永嘉人,仕太醫院。永樂初,樂清大疫,君平藥之,悉愈。邑人德之,遂留居焉。子孫世其業。

   李瑢 【 李炅】

按《浙江通志》:李信,汴人,小兒醫也。宋高宗危疾,詔信入侍,因年耄,賜安車至禁中,時號李車兒。信八代孫瑢,於明永樂時,亦召入京,官御醫,始移居北郭,植槐於門,子孫因字槐。又有李炅字三英,性慷慨立然諾,常破家以濟友人之難,人咸稱之,於醫為小兒國工。

   徐孟會

按《江南通志》:徐孟會,武進人,善詩,以醫世其家,治病多驗。永樂間,召至京,賜襲衣以歸。弟孟恂,砭法尤妙,時稱二仙。

   陳君佐

按《揚州府志》:陳君佐,江都人。善方脈,洪武初為御醫。永樂間棄官,著黃冠,市藥武當山中。以《易》卜人吉凶,多奇中。卒葬山中石穴。

   樓宗望

按《紹興府志》:樓宗望,蕭山人,以醫名。永樂間召至京師,賜予甚厚。

   韓左

按《蘇州府志》:韓左,字伯尚,資偉才敏,於學淹通,兼善醫,周急濟貧,恒若弗及。父卒京師,兄伯濟早世,伯尚與仲伯廣奉母還吳,能盡色養。伯廣卒,伯尚撫其孤。伯濟妻張守志,伯尚使妻事之如姑,年逾七十而卒。

   翁晉

按《嘉定縣志》:翁晉,字自昭。其先自浙之慈谿,流寓嘉定,遂家焉。晉品行端方,兼善岐黃術,精抉脈理,一時罕出其右。崇禎時,授太苔醫判,有《醫宗摘要》行世。兄文九亦善醫,與晉齊名。

   萬全

按《羅田縣志》:萬全,字密齋,精醫,治病全活甚多。著有《保命歌括》、《養生四要》、《育嬰家秘》、《廣嗣精要》、《痘疹啟微》行世。

按《湖廣通志》:萬全,字密齋,羅田諸生,隱於醫,所著書甚多,而於痘疹尤精。一日在鄉先生家,有兩新婦進,欲避全,鄉先生曰:萬先生老,無妨也。兩婦年俱二十餘。全曰:此皆未痘,痘將作矣。一可救,一不可救。越一月,兩婦布痘,果如其言。遊郡城,有布痘者,死已半日矣,全過其門,視之曰:可活。置污泥中三日,痘復發,進數匕而蘇。有豪家少年聞其名,不為心服,一日,佯為大病,重幃密室,呼全診脈。全診之曰:越十五日當死,不可救,何須藥!少年叱之曰:我何病!聊試汝耳。全曰:診視如此,不知病也。果至十四日病死。

   吳誠 【 施宗文 盛文繼】

按《蘇州府志》:吳誠,字純伯,武進人。高袓櫟堂,宋名儒。父可大,徙吳,以醫行,誠世其業,尤著名傷寒。後有施宗文、盛文繼者,亦治傷寒奇驗。

   沈以潛

按《蘇州府志》:沈元,字以潛,以字行,其先由汴徙吳,高宗書良惠二字以賜。潛少孤刻勵,宣德初以醫徵。會院判蔣用文病,上遣中使問曰:卿若死,誰可代用?文以潛名進,即擢御醫,進對稱旨。潛為人平易質重,工詩好琴,有集行世。子寅、孫熙,能繼其學。

   葛哲 【 葛睿】

按《蘇州府志》:葛哲,字明仲,崑山人,世業儒,尤精醫,以薦授荊府良醫。所著有《保嬰集》,進宣宗親覽,賜宴獎勞,授迪功郎。弟睿亦善醫,時稱二葛。

   徐樞

按《松江府志》:徐樞,字叔拱,華亭人,元醫學教授復子也。樞少傳父術,兼學詩於會稽楊維楨。會天下亂,晦迹田里。洪武二十八年,年四十餘,始以薦為秦府良醫正,出丞棗強,召為太醫院御醫,累奏奇績,歷遷院使,告歸展墓,宣宗親賦詩送之。遣中官二,宮人一,護還。年八十致仕,賜金帶。又七年卒。有《足菴集》行世。子彪。

   孫希禮

按《禹州志》:孫相,世為陽翟人,元末,仕山西平陽府醫學教授。相生思忠,思忠為明初名醫。思忠生奉源、典科。奉源生希禮,太醫院博士。宣德中,學正朱仲堅有疾,夢天神示以丹篆曰:希禮神醫。迎而醫之,疾果愈。希禮生讓,讓生鎬,鎬生釗,釗生清,世傳袓父秘訣,醫尤精妙。臨潁大學士賈某重其術,為詩以贈之。嘉靖中,知州莫某扁其門曰:世醫孫氏。

   姚暘 【 姚蒙 沈元吉】

按《松江府志》:姚暘,字啟明,華亭人。父潤袓,元醫學教授,好古博雅,著稱吳越。暘少孤,事母孝,世其家學。洪武中,以人材試行人,宣德間,除莆田知縣,有聲。未幾辭歸,號柳隱。孫蒙,字以正,沉靜博學,善醫,尤精太素脈,定人休咎若符契。巡撫鄒來學常使視脈,蒙既敘病源,因曰:公根器別有一竅出污水。來學大驚曰:此隱疾何由知?蒙曰:以脈得之。左關滑而緩,肝第四葉有漏洞下,相通既久。來學改容謝。請藥弗予,屈指計曰:但還留臺,五日可到。來學解其意,即治行,果抵會同舘而卒。蒙屢徵不起,臨終作謝世辭,驚悟超脫,蓋有所見云。同時有沈元吉者,切脈不逮蒙,而明斷善用藥,屢起危疾,與蒙并稱。

   陳常

按《松江府志》:陳常,字用恒,上海人,世業儒。常傳外氏邵艾菴醫,即有名。永樂十五年,遣使下西洋,常以醫氏從,歷洪熙宣德間,凡三往返,恭勤愿愨,上官皆器重之。常言:海中行以六十里為二更,往返一千六百更,為九萬餘里。行皆候風占星,以針取路,以干支取某山某嶼,進某澳轉某門,以至開洋避嶕避淺,皆以針定。計所涉歷,自占城至忽魯謨斯,凡三十國。平生足履人所不到,目見人所不知,未嘗自多,臨終但曰:今不葬魚腹矣。子經,字宗理,世其醫,教授里中,循循有矩度。

   王興宗

按《旌德縣志》:王興宗,德文孫,精明軒岐,洞達壽夭。宣德元年,知縣田穀,以明醫薦送赴部,歷任十餘年,存心濟人。景泰元年,以年老致仕,壽八十五卒。

   姚良

按《吳縣志》:姚良,字晉卿,宋諡文康爽之七世孫,明醫。所著《尚書孔氏傳》、《律呂會元泝源》、《指治方論》、《考古針灸圖經》。

   錢瑛

按《蘇州府志》:錢瑛,字良玉,宗道子,世傳顱顖醫。宣德中,入太醫院。寧陽侯孫,生九月,驚悸數啼而汗,百方莫效。瑛後至,命坐兒於地,使掬水為戲,驚啼頓止。人問之,曰:時當季春,兒豐衣帷處,不離懷抱,熱鬱難泄,使近水則火邪殺,得土氣則臟氣平,不藥自愈。子恒、愷、悌、愃,皆世其業。恆字伯常,成化間,召授御醫,進院判,每退內直,士大夫迎治孺子疾者,戶外僕馬不絕。愷字伯康,與兄齊名,以濟生為念,酬以金幣,一無所取。恒子鈍,字汝礪,能事其業。亦化為院判。

   摸先生

按《香案牘》:摸先生,束雙髻於頂,擕小竹笥賣藥,有疾者,手摸之輒愈,人呼為摸先生。

   楊雲

按《浙江通志》:楊雲,家世業醫,名動一時。宣德乙卯,召至京師,入對稱旨,超授御醫。適睿宗弗怡,進藥有效,特陞太醫院使,賞賚甚厚,寵遇與楊少師士奇等,名動朝野。舊名榮,睿宗以其與楊尚書榮同,不便宣召,賜更名雲。

   王尚

按《杭州府志》:王尚,休寧人,居儀鳳場口,少習外科,事母以孝聞。母病,往浦江求醫,風雨寒甚,遇虎,徘徊號泣,忽遇異人曰:我能為子醫。延至家,備極恭敬。異人曰:子能孝母,又天真不鑿,可以傳道。因過山中,指道旁一草示之曰:以此治人傷,可死中回生。如言治之,凡跌壓折傷者,即氣絕三日,以箸啟齒灌藥,無不立生。或腦裂額破,則搏腦敷藥,越百日無所損。間有腹剖腸出,則浣腸納腹中,用桑皮綫縫合,迄無恙。造門乞藥者,率以先後為序,不問貧富人,咸感悅。居恒患痚疾,邑中稱為王痚。

   盛寅 【 草澤醫人 盛宏 盛僎 盛倫 盛愷 劉敏 李思勉】

按《明外史》本傳:盛寅,字啟東,吳江人,受業於郡人王賓。初,金華戴原禮客吳下,賓與之遊,翼得其醫術。原禮笑曰:吾固無所吝,君獨不能少屈乎?賓謝曰:吾老矣,不能復居弟子列。他日,伺原禮出,竊發其書以去,醫遂有名。將死,無子以授寅,寅既得原禮學,復討究《內經》以下諸方書,醫道大行。永樂初為醫學正科,坐累逮入南京,至則駕已北幸,輸作天壽山列侯。監工者見而奇之,令主書算。先是有中使督花鳥於江南,主寅舍,病脹,寅愈之,通遇諸途,驚曰:盛先生固無恙耶?予所事太監,正苦脹,曷與我視之?既視,投以藥即愈。適成袓西苑較射,太監往視,成袓遙望見,愕然曰:謂汝死矣,安得生?太監具以告,因盛稱寅,即召入便殿,令診脈。寅奏上脈有風濕病,帝大然之,曰:吾逐寇出塞,動至經年,為風寒所侵,吾謂是濕,而諸醫不知,幾誤我。進藥果效,遂授御醫。一日雪霽召見,帝語白溝河戰勝狀,氣色甚厲。寅曰:是殆有天命耳!帝不懌,起而視雪。寅後咏唐人詩:長安有貧者,宜瑞不宜多句,聞者咋舌。他日,與同官對奕御藥房,帝猝至,兩人歛枰伏地謝死罪,帝命終之,且坐以觀。寅三勝,帝喜,命賦詩立就,帝益喜,賜象牙棋枰,并詞一闋。帝晚年猶欲出塞,寅以帝春秋高,勸毋行,不納,果有榆木川之變。仁宗在東宮時,妃張氏經期不至者十月,眾醫以妊身賀,寅獨謂不然,出言病狀。妃遙聞之曰:醫之言甚當,有此人,奈何不令早視我?及疏方,乃破血劑,東宮怒不用。數日脹益甚,命寅再視,疏方如前。妃令進藥,而東宮慮墮胎,械寅以待。已而血大下,病旋愈。當寅之被繫也,闔門惶怖,曰是殆磔死,或曰且籍沒。既三日,紅仗前呼還邸舍,賞賜殊腆。寅與袁忠徹素為東宮所惡,既愈妃疾,度怒稍解,然意猶甚懼。忠徹曉相術,知仁宗壽不永,密言於寅,寅猶畏禍。及仁宗嗣位,求出為南京太醫院。宣宗立召還,以正統六年卒。初,寅晨直御藥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療寅,莫能應,一草澤醫人應之,一服而愈。問狀,其人曰:寅空心入藥房,卒中藥毒,能和解諸藥者,甘草也。帝問寅果空腹入,乃厚賜草澤醫人而遣之。

按《吳江縣志》:盛寅,字啟東,以字行,逮之子,工詩善醫。永樂中,治內侍蠱奇驗,聞於上,召對稱旨,投太醫院御醫。太子妃孕而疾動,命寅診之,曰:此血疾也,當用利藥。諸醫皆駭,沮。妃令言利藥者進治,明日,疾大已,乃錫金幣直錢千緡。寅在上前,持論梗梗,上甚重之。扈從北徵,尋掌太醫院事。宣德元年,賜勑褒嘉,日侍上,命視親王疾,有效,特賜白金良馬。嘗應制賦瑞雪詩。又嘗與同官韓叔暘奕於御藥房,駕卒至,不及屏,二人叩頭待罪,上命終局,因御製醉太平詞一闋以賜,仍命作詩,其寵遇如此。正統元年,丁父艱歸。周文襄公忱,素善寅,餉米百石,寅卻之。貽以詩,有:魚龍江海夢,雀鼠稻梁謀。忱歎服焉。服闋將赴都,忽遘疾,自診脈曰:吾不起矣。臨終作詩三首,年六十七。弟宏、子僎、從子倫、孫愷,俱以醫世其家。僎性耿介,嘗使家童輸糧於官,多取一籌以歸,僎怒,置米屋後,以餉鳥雀。初,寅醫得之王高士賓,賓得之戴原禮,原禮得之丹溪朱彥修,故其術特精。時又有劉敏、李思勉者,俱傳寅術。寅所著有《流光集》。

   張存

按《燉煌新錄》:張存,善針。存有奴,好逃亡。存宿行針縮奴腳,欲使則針解之。

   劉冠

按《畿輔通志》:劉冠,儀封人。袓浩,從太袓取張士誠有功,授都指揮,不受,願就醫。隨徐武寧調理軍士,遂家山海為醫,不輕試藥餌。時鄔主政艱嗣,寵姬多人,內有娠者,嘗以疾求診脈。冠曰:請以麪盤印手。訖,出盤,冠曰:此非疾,乃吉兆也。主生男。後果驗。

   周振譽

按《崑山縣志》:周振譽,字彥聲。世業醫,至振譽益精。正統初,徵入太醫院,擢楚府良醫,老於鄉。治危疾多取奇效,名滿吳中。

   欽謙

按《蘇州府志》:欽謙,吳縣人,由都督府經歷,改太醫院判,加一級。宣宗數召見,索秘藥,三問皆以不知對,最後切諭之,謙叩頭曰:臣以醫受陛下官祿,先聖傳醫道者,無此等術,亦無此等書。陞下承袓宗洪業,宜兢兢保愛聖躬,臣死不敢奉詔。上愧怒,命力士以旃席裹頭,亟持付獄。謙入朝不歸,家人莫知其由,遍訪不得。有錦衣卒知狀,言械繫衞獄,後幽室中。久之,上悟釋出,復其官。正統末,隨駕出土木殉難。天順初,贈奉政大夫太醫院使,蔭其後。

   何全

按《松江府志》:何全,字廷用,華亭人,自宋元來,世以醫名。全生而穎慧,游郡庠有聲。正統十二年,領鄉薦不欲徙故業,益精岐黃術,每以匕劑起沉疴,無責報意。同郡張弼盛稱之。曾孫十翼仕為景楚二府良醫,能世其業。今郡中治傷寒,猶首推何氏。

   蔣博

按《青浦縣志》:蔣博,字原博,號靜菴。正統辛酉發解南畿,乙丑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獄疫,博素知醫。手治善藥療之。累官至四川按察使,卒賜葬佘山。

   徐沛

按《青浦縣志》:徐沛,字澤卿,少從周萊峯遊,以文章行誼相切,讀古書,工詩,涉獵《內經》,用以診疾,危者輒起,然不售術也。以子三重貴受封,布袍角巾,闔門吟咏。

   胡俊

按《滁州志》:胡俊,字士英,號兩庵,舒城人。明正統末寓椒,行岐黃術,多奇驗。一日,過白汪橋,見一婦伏男子尸,哭甚哀,將入殮。兩菴入視之曰:莫哭!緩須臾不殮,服吾藥,可不死。即解囊取藥少許,使尸口中,頃之,輒伸久,良久竟甦,由是椒人以為神,稱名醫,而商南冏台及六曹長皆來聘。莆陽進士鄭克昭述其行為最詳。年七十有八,因家於椒,為巨族。文學胡庭桂其裔也。今諸子孫,亦表表有文聲。

   徐彪

按《松江府志》:徐彪,字文蔚,太醫院使樞子也。正統十年,以能醫薦入太醫院。時代王久病瘇,又昌平侯楊洪在邊疾篤,受詔往視,皆不旬日而瘳,遂留御藥房。十三年,擢御醫。景泰二年,遷院判,常侍禁中,每以醫諫。景帝問藥性遲速,對曰:藥性猶人性也,善者千日而不足,惡者一日而有餘。問攝生,以固元氣對。其因事納忠類此。六年,預修中秘書錄。子墱為國子生,彪質直洞達,善談議,少從父入秦,其邸舍,元許文正衡遺址也。秦王以魯菴題之,秦中稱為魯菴。及歸老,以詩畫適情,自號希古。所著《本草證治》、《辨明論》、《欬嗽條》、《傷寒纂例》各一卷。

   王思忠

按《介休縣志》:王思忠,太醫院吏目,陝西渭南人。父當夏月,忽目不見物。思忠藥之,三日而愈。其神速皆類此。

   方政

按《望江縣志》:方政,本縣人。景泰間以醫名,召入太醫院。

   陸惟恭

按《太平府志》:陸惟恭,精於醫,診視高帝有功,除太醫院判。子才修父業,景泰間亦任太醫院判,京師稱陸一貼,謂愈不再贖也。生三子,長豫,字克賢;次道常,字克容,任蕪湖訓科;又次道源,字克貞,任太醫院御醫。豫子敏,字懋學,以太醫院醫生,中景泰元年順天鄉試。敏弟敔,字懋韶,任本府正科。陸氏代以善療傷寒,敔尤收速效,觀形色即知病源,一時重之。

   武瓛

按《介休縣志》:武瓛,字大器,景泰時人,籍石澗里,性聰敏,母久病,時無能療者,嘆曰:為人子不知醫,不孝也。乃之縣南抱腹巖,研究《內》、《難》諸書,三年,人謗為讀妖書,縣繫鞫之,知為母攻醫,乃釋。久之,以脈訣未真,遠遊參證,得異人傳授,治病按脈,決生死若神。有欲試瓛術者,版築崇堵,上望瓛過,躍下索診,瓛曰:汝速歸,死在目下。人以為戲,其人赴家,果即死,蓋飽食致腸斷也。名遂大著。每治危疑難辦諸證,不循常法,沉疴立起,人以是益奇之。瓛既精於醫,益知醫學之難,作論遺子孫,非甚明理有救人之心者,戒勿輕學。

   張源

按《松江府志》:張源,字復本,華亭人,少業嬰醫。永樂中,徵入太醫院,供奉禁廷,侍從北巡,常受金繒之賜。洪熙初,賜第於皇華坊。宣德中,授御醫。正統間遷院判,丁母憂,賜乘傳奔喪,即還職。景泰中,乞骸骨,置第城西南隅,有園池花竹之勝,特出賜金以會賓客,贍貧乏。年八十有八卒。

   蔣主善

按《上元縣志》:蔣主善,用文長子,能世其傳。仁廟嘗諭用文曰:卿有子矣。用文卒,召赴京,諭慰再四,賜織金衣,即日授御醫,尋陞院使,出宮媛三人李、莊、徐以為繼室,恩賚甚厚。景泰間卒。次主敬、主孝、主忠皆以醫名,而主孝喜為詩,主忠尤嗜儒術,為古文辭。

   徐述 【 徐迪】

按《武進縣志》:徐述,毘陵人。毘陵舊以醫著姓者稱徐、蔣、湯、丁云。徐之先世居毘陵,元兵屠城獲脫,復被擄至燕,居久之,得常州織染局官以歸。生二子,長曰養浩,博通儒書,始業醫,為無錫州學教授。子仲清繼,其業尤精,為湖州路儒學教授。子矩用薦兩任襄縣黃縣教諭。生三子:長曰述,字孟魯;次曰迪,字孟恂;又次曰選,字孟倫。述善診,迪善意。述診決人生死旦夕歲月若神。迪所治不盡責效於湯液醪醴,率以意為之。述常過市,市人躍而踰櫃請診。迪曰:子腸已斷,法當死。市人曰:吾方食飽而出,本無疾也,烏得死!至暮果死。其他病甚且暝,述許其生,血肉華色,動履如常,述謂其死,而驗者尤眾。一女傷於怒,內向臥不得轉,迪診之,因索花作婦人粧,且歌且笑,患者聞之,不覺回顧大笑而愈。一孕婦仰而探物,遂不能俯。迪令之衣以裙數十層,掖之眾中,以漸而解,每解一裙,輒擲婦前,解至中牏,其婦不覺用手力護,因得俯。一人病俯而不能仰,迪令之坐,因以大鈹針,徐擬之,其人漸避漸仰。其用意皆此類。至其用針,尤多神效,俗呼曰:徐神仙。然三人者,皆負意氣,好施與,博物洽聞,於諸家多所究心。述尤工天文,選更以孝友稱。歲且除,從宜興載米百斛還,未至家,遍索故人與之,家人方潔鬵待炊弗恤也。吳人周克恭者,嘗有所託於選,家人弗知也。克恭歿,選急走其家,悉還之。道遇一貧人,寒甚,急解襦與之。述嘗夜讀《岳武穆傳》,怒甚,持梃起,無所泄忿,碎其盎於爨下。鄰人驚問之,曰:吾方切齒於檜賊也。洪武中,述、迪皆以他醫累,當遠戍,選贅得免。迪將奉母行,選不忍也,遂同行,艱苦備嗜者廿年,不以為勞。正統初,述語族子曰:天象如此。不越三年,萬乘其蒙塵乎?既而曰:其在己巳也。是年果有土木之變。景皇帝嘗召見述,欲官之,不果,厚賜金帛以歸。述所著有《難經補註》。

   陸麟 【 陸朝 嚴漢】

按《嘉興府志》:陸朝,嘉之世醫也。其先有名麟者,景泰間,衞軍征沙寇,以醫術療從行將士有功,授醫官,子孫遂世善其業。朝尤深於《內經》、《本草》,切脈洞見病源,決死生,一一不爽;治傷寒更隨手而瘥。然朝治病,不欲人遲於見功。每治女子及癆瘵不即起者,輒推引嚴漢,漢用藥以和緩取效,不效,不峻為攻補,名亞於朝。稱良醫者,必曰陸紹泉、嚴陵坡,蓋兩人別號也。

   錢時用

按《江陰縣志》:錢時用,善度金針,殘廢立起,素為兵憲胡亶禮重。子鼎鉉克紹父術,各憲及帥府匾獎盈庭。

   劉國符

按《江陰縣志》:劉國符,醫術工巧,且素性義俠,五控各憲碑禁關蠹,越詐鄉鎮,造福地方,不僅三指壽民。

   鄒兆麟

按《西安縣志》:鄒兆麟,精岐黃術,素行醇謹,性好施予。凡饑民疫癘,兆麟皆捐施贈藥,全活甚眾。

   虞摶

按《金華府志》:虞摶,字天民,義烏人。幼習舉子業,博覽羣書,能詩章。因母病攻醫,醫道大行,求療者不責報。尤精於脈理,數年前診之,生死無不驗。韓方伯聞其名來聘,馳驛往見,雅敬重焉。治病餘,扣問醫道,摶以節嗜慾、戒性氣、慎言語、謹服食,乃攝養之要,益加禮敬。義烏以醫名者,代不乏人,丹溪之後。惟摶為最。所著有《醫學正傳》、《方脈發蒙》、《百字吟》、《半齋稿》行於世。

   程朋

按《青州府志》:程朋,樂安人,饒資善醫。天順間,發粟濟荒,一方賴之。

   徐嘉嗣

按《青州府志》:徐嘉嗣,臨淄人,善醫術,活人甚多。

   彭賓

按《太平府志》:彭賓,正之子。天順壬午,乘傳診療諸王,獲重賞。子輔亦典供御藥,授王府醫正。

   王容

按《太平府志》:王容,字志宏。天順間,療邊關戰士多愈,授王府良醫副。

   蔣宗武

按《武進縣志》:蔣宗武,字季文。曾袓達善,以醫名吳越間,所著有《醫鏡》三十卷。宗武益精其業。明天順間以明醫徵入供奉,授太醫院御醫,陞院判院使,進通政使左通政,官至禮部左侍郎。宗武所治,能取捷效。周太后不豫,宗武投藥一劑,輒愈。初,上在乾清宮病目,亦以宗武藥愈。至是召至便殿,將驟遷以酬之。宗武固辭,乃命兵部免其戍籍,籍太醫院。一日進藥,上問以保身養氣之道,宗武對曰:保身莫若寡欲,養氣莫若省心。上嘉納之。宗武謹厚寡言,數荷優異,絕無矜色。出入禁掖數十年,人問以宮中事不答也。既歸,雖襏襫襤褸之夫,以病叩無不為盡心者。後子孫業儒。孫亨自有傳。

   周溥

按《河南通志》:周溥,字文淵。其先浙江會稽人,國初徙居汴城。溥穎敏嗜學,及長患羸,自度弗起,遇南郡高子明療之而愈。溥遂從子明,傳黃帝扁鵲之脈書,及諸秘方。溥受之,且錄且讀三年。為人診視療治多驗,於是四方迎謁者,絡繹不絕。其贈貽粟帛之外,奇物異玩,悉謝不受。溥病時俗多守《局方》,乃發明《素》、《難》及東垣、丹溪之義,為書一編,名曰《方法考源》。又謂先哲詞義微奧,初學之士,莫能盡解,復著《用藥歌括》若干首,至今汴之工醫者皆宗之。成化中,以耆宿詔賜冠帶,年八十七而卒。

   陳公賢

按《吳縣志》:陳公賢,字公尚,元季良炳之後也。良炳孫道,為孟景暘館甥,得傳其業,公賢因以顱囟?頁鳴。成化中徵為醫士,一詣都,念母老即歸。已復召入御藥房,旋授御醫,累奏奇效。進院判。孝宗即位,授迪功郎,上章乞歸。帝曰:如公賢何可使去左右?而請益堅,遂得致仕。卒,詔葬祭。子憲、寵,皆能世其業。寵,宏治間召入禁典藥,歷官院使,加秩右通政。

   武鳴岡

按《介休縣志》:武鳴岡,瓛孫。趙郡伯召視婦疾,帷數婦試之,至後一人曰:餘都無病,惟此一人始受胎耳。其夫未知也,曰:以藥驗之必動。然須小損,更一劑療之,亦不至後患。已而果然。郡人何三泉亦業醫,患怔忡頭暈,四肢無力,久不愈。鳴岡診曰:汝躬炮炙,坐臥藥室中乎?臟腑弱,毒氣所侵也。飲甘草湯數碗而止。著效甚多,不具述。其父武惟真亦能醫,療疾不計利,鳴岡實家傳也。

   劉琮

按《六合縣志》:劉琮,應明醫薦,待憲廟,并療鄭世子,授太醫院御醫,勑進迪功郎。

   黃(王扁)

按《儀真縣志》:黃(王扁),字楚祥。少孤,母教之業儒,刻苦問學。既而曰:醫,仁術也,苟精之,亦足以濟人,豈必官可行志乎?於是從事《素》、《難》諸家,遂精其業,有名淮揚間。正統初,徵為太醫。景泰間選入朝,日侍禁近。院使董肅薦於上,召見便殿,上問(王扁)邑里年數及所業藥性寒溫諸類,(王扁)敷奏詳明,數荷寵遇焉。自是掖庭有疾,率召王?扁治輒效,數賜白金文綺。英宗復辟,益承眷顧,遷御醫,尋奉詔採藥,勑階修職郎,益感激,務以保和聖躬為己任。上益嘉之,賚以珍膳金帛。是時招集名醫闕下,咸命統之。成化中,遷南京院判,至則興滯警貪,僚屬敬憚。三載抗疏乞引年,詔可。既歸,日與士友昆季為真率會,事母撫弟,篤恩誼,賙族睦鄰,鄉人善之。後以子用貴,贈奉訓大夫,南京兵部職方員外郎。卒年七十九。後孫應夏紹其業,亦以醫名世。

   何欽

按《懷遠縣志》:何欽,字大敬,先世濮人,元季遷居懷遠。世業醫,邃其術,凡經診視,生死不爽。學者請究其術,欽曰:李明之、朱彥修,皆通經學古士也。汝必欲究其術,盍先讀《易》以察時變,讀《禹貢》以識九州山川風景,博極方書,歸約於《內經》,庶可與汝言耳。聞者知其術之有自也。王文莊公鴻儒使鳳陽,採輯憲宗實錄,疾作,更數醫不愈,聞欽名延之,試脈知其病源,遂一劑而愈。文莊喜甚,因為文紀之。欽從孫推官森,載之家乘。

   任滐

按《旌德縣志》:任滐,十八都人,本縣以明醫舉,成化年任太醫院。

   葉伯清

按《天臺縣志》:葉伯清,太坊人,號橘泉。永樂進士穎孫,習儒未就,業精岐黃,時有半仙之謠。延今五代,其後萬春製行淳龐,醫學愈神。

   張福興 【 張榮】

按《建昌府志》:張榮,號繼川,新城人。四世袓福興,成化中,以幼科薦,醫孝宗,獲殊寵,官太醫院使。致政之日,大學士劉詡等賦詩以贈。榮能世其業。崇禎丙子壬午,復出米賑饑,鄧澄作仁壽扁贈之。

   方叔和

按《嚴州府志》:方叔和,建德人,精通醫術,兼讀儒書。成化間,禮部列名,欽取赴京,授御醫。適岐陽構疾,叔和診療有效,累受白金文綺之賜。八年,陳乞歸田,賜之勑命:有曰:御醫方叔和早有醫名,旋登仕籍,歲年滋久,勞效良多,用進爾階,錫之勑命,益精乃術,毋曠攸司。後卒於家。子百壽,國子生,早卒。姪孫應元承繼,領嘉靖乙卯浙江鄉薦。

   王觀

按《蘇州府志》:王觀,字惟顒。初金華朱彥修既得河間真傳,以授戴原禮,原禮授王仲光,觀曾袓也。觀為人高簡自愛,其醫操遠識,集奇效,先後不可勝算。自成化以來,江之南北,達乎京師,稱上醫者,觀為之冠。

   周濟廣

按《無錫縣志》:周濟廣,名紘,以字行。讀書於外家金氏,攻醫,遂精其術,瘍疹婦人諸科,無不通曉,名滿吳中。成化中,以明醫徵至京師,引疾還。每診人脈,豫知人生死之期。子敷牧,孫萃,皆世其學。

   劉毓

按《蘇州府志》:劉毓,字德美,其先南都人,高袓季德徙吳。毓少孤,鞠於外家徐氏,徐故醫藥為業,遣學於盛寅,得其源委。成化間,徵為御醫,蒙眷久之乞歸,上猶問前日白鬚老人安在?其賞識如此。

   李懋

按《蘇州府志》:李懋,字思勉,與劉毓同受學於盛寅,得其傳。成化間亦徵為御醫。

   劉川

按《安福縣志》:劉川,成化間以醫聞,尤善療奇疾,篤尚誼行。其先冒鳳林羅姓,凡九世。川感羅一峰言,物無二本,遂復姓,士論韙之。子述文益深《素問》、《難經》,起諸疴廢,羅太史念菴,贈之敘。

   陳光遠

按《蘇州府志》:陳光遠,不知何許人。成化中僑居安亭望仙墩,醫術神異。所善客子死痘,携槥將之野,道遇光遠,視之曰:而子不死,吾當活之。取沙遍壅其體,命眾羅擊鉦鐃之屬,觀者如堵,以為誕也。有頃,兒忽動,旋活矣。客問所以,曰:兒所苦水痘,無力自達,得土氣,乃疏金為水,母鳴則應而出矣。御史行部而病,召視,長揖不拜,且索坐,既診脈,曰:大人無疾。往時病中服補中湯二十劑,灸膻中二十壯,乃瘥,皆中半而止,所以復發,滿之自愈。御史驚以為神,改容禮之。他日就訪其廬,茅舍三楹,不蔽風雨,欲為繕修,固辭不受。鹿城富人某,父病且死,延致之。方為療治,聞鼓吹聲,問知納妾。語其子:吾意不在金帛,脫幸活君父,願以新姬相贈。子唯唯,夕即出令侍寢。光遠笑舉所佩金牌示之,有不近女色四字,文且漫滅,不知年所。曰:吾以試子,父與妾孰重,子無恡情,可謂孝矣。卒活之。所至有奇效,遺以金輒不受,後去不知所終。

   鄭誼

按《開封府志》:鄭誼,字尚宜,業醫,療病多神異。年逾七十,著述不輟。有《續醫說》、《醫書百朋》、《杏花春曉堂方》、《方法考》諸書行於世。子名河,號星源,亦以國手名。

   鄭疆

按《開封府志》:鄭疆,字無疆,祥符人,侍御公之弟也。幼聰穎,弱冠入庠,孝父恭兄,族黨無間言。汴城水淹,後寓居淮陰,及歸里,以善醫聞公卿間。不計利,以濟人為心,人比之范文正公云。

   李信

按《祥符縣志》:李信,字用誠。其先世業小兒醫,趙宋時有醫皇子脛瘍者,予之官不受,賜以金鐘,懸諸門,故號金鐘李氏。

按《開封府志》,李信,字用誠,祥符人。坦易忱愨,孚於鄉里。世居汴城,精醫術,專療治嬰孩。每有請治者,無遠近晦明風雨,信皆身親歷之,一視則生死立決。當正統、景泰、天順、成化間,縉紳先生迎致無虛日,其所報貽,腆薄不較也。郡守括蒼金文雅重之,嘗賦安幼堂詩以贈。門懸金鐘為號,至今汴人猶稱為金鐘李氏云。子敬世其業,亦精於醫。

   胡廷寅

按《會稽縣志》:胡廷寅,名諲,以字行,幼業儒,長遇異人,遂精醫術。憲宗朝徵至京師,授御醫,加左通政,出入禁闥,恩寵罕儷。

   黃武

按《山陰縣志》:黃武,字惟周,少穎敏,有志康濟,尤善古詩文。事舉子業不就,遂精岐黃術。先是越人療傷寒,輒用麻黃耗劑,武獨曰:南人質本弱,且風氣漸漓,情慾日溢,本實已撥,而攻其表,殺人多矣。乃投以參、芪,輒取奇效。自是越之醫,咸袓述之。一時名醫,如陳淮、何鑑,咸出其門。所著有《醫學綱目》數百卷、《脈訣》若干篇行於世。

   葛林

按《杭州府志》:葛林,字茂林,錢塘人,攻小兒科,名聞京師。成化年,命內臣徐來杭驛致之,充太醫院官。時武廟方在嬰稚,皇太后保護甚周,每召供御。一夕,武廟癎疾作,中外惶怖,夜分召林,一匕而安。明日使與宴,有白金彩幣之賜。汪比部有子年二十五矣,忽患痘,而汪知醫,以為無恙也。林視之,怫然。迨五日而足,七日而靨,至十四日而痂落。林曰:災其在彌月乎!至期而其子晏然,汪置酒高會,若以誚林者。林視其子之足底有泡,結瘢膚內,曰:吁!其百日哉!迨是日而暴歿。汪以為神,問其故。林曰:痘者,構形之餘穢也。苟有纖芒未盡,亦無生理。是疾初發自腎而不能暢,是以必死,既而流著於足底焉,以故發之緩也。汪歎服。少師楊公子當暑而驚眩,已絕,且移之木矣。林趨入曰:無傷也,亟出之!公曰:兒已噤矣,奈何劑也?林曰:予無劑也,所恃者天上雲耳。雲生而淒淒欲雨,陰氣舒而陽鬱消。吾以清利物煮水,而蒸於其下,其可瘳乎!如其法而疾愈,迨暮而兒戲於庭矣。林貌清癯骨削,而目睛烱然,其視疾得其聲色,洞若燭照,既而切脈以決死生,莫一遁也。善製方劑,其應若響。累官太醫院判。壽八十八。所著有《杏塢秘訣》一卷。

   費傑

按《山陰縣志》:費傑,字世彥。曾大父子明為元世醫宗,傑故以醫承其家。性古愨淳篤,邑人患劇疾,雖百里外必迎候,傑至,投一二劑輒效。嘗設藥餌以週邑之煢獨,葬疏遠無歸者數十人,嫁外姓之孤者五人。郡守戴琥尤重其雅誼,加賓禮焉。所著有《畏齋詩稿》、《名醫抄》、《經驗良方》,為世所宗。傑子愚,登進士,官大理評事,歷守名郡,秉節不阿。孝宗朝以貞諒聞,司空劉麟嘗為愚著傳,稱愚剛方清介云。

按《紹興府志》:費傑,字世彥,山陰人。時劉憲使患熱證,或誤投以桂、附,瀕死,傑亟疏治之,乃甦,竟不居其功,憲使甚賢之。

   胡新

按《舒城縣志》:胡新,字日新,宏治間任太醫院醫官,能詩,士林重之。

   孫復吉

按《嘉善縣志》:孫復吉,字見心,世習岐黃,精《內經》、《素問》、《脈訣》諸書,與薛立齋、王肯堂往復參究,互相讚嘆。復吉古貌古心,鄉士大夫訂為素心交。求療者雖極貧,寒暑晝晦無倦,郡邑慕之,登堂旌獎,壽八十餘。次子文鋒,歲貢昌化教諭。

   薛鎧

按《吳縣志》:薛鎧,字良武,府學諸生,精醫理,療病必本五行生剋,不按方施治。著述甚多,《保嬰撮要》,尤足為後世法程。宏治間,徵為太醫院,屢著奇驗。以子己,贈院使。己字新甫,尤殫精醫學,正德時選為御醫,擢院判;嘉靖間進院使。所著有《家居醫錄》十六種。

   陳憲

按《蘇州府志》:陳憲,字文中,公賢子,治痘多效。有徐氏子患痘,脾泄,眾謂不治。憲曰:非附子不療。投一劑,少間,再投而愈。人云錢主用寒而陳用熱。弟寵,字希承,宏治間召入禁典藥,上喜其恭謹,用藥神效,簡二奇方,識御寶以賜之。歷遷院使,加秩至右通政。

   施仲謨 【 施廉】

按《無錫縣志》:施仲謨,世業幼科。子中立為太醫院醫士。孫澤民、潤民、濟民,始兼通朱、李之學術,遂盛行。濟民官訓科。子廉,宇彥清,精脈理,每危疾,諸醫斂手,廉至輒起之。讀書能詩。宏治中以明醫征至京師?不受職而還,為碧山吟社十老之一。族子言諫,并以醫名,族孫教尤著。

   任榮

按《山西通志》:任榮,雲中世醫,有陰德,活人甚多。宏治間,年六十,無疾而終。後一年,鄉人陳守至河南,於陳州市見之。其曾孫服遠,幼紹袓父業。庚辰歲瘟疫大行,得疾者,親友不相訪問,染之即不起。服遠軫念之,夢袓謂曰:何不取松黃岡普濟消毒飲服之?醒覺,即檢閱,果得是方,依方投劑,身親診視,痊活人數千。人咸以神醫誦之,遠近禮迎。子孫濟濟,皆列庠序,其世德之驗云。

   李先春

按《山西通志》:李先春,雲中世醫,資性聰穎,博通經書,精研脈理,藥餌不拘古方,隨投輒效。常懷濟人利物之心,無論遠近貧富,凡有求者,莫不應赴,全活甚眾。當路諸縉紳,延請無虛日。先春處之無德色,人呼為李仙。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十二

 醫術名流列傳

  明

   凌雲

按《明外史》本傳:凌雲,字漢章,歸安人。為諸生,棄去,北遊泰山古廟前,有病人氣息垂絕,雲嗟嘆久之。一道人忽問曰:汝欲生之乎?曰:然。道人針其左股,立蘇。語雲曰:此人毒氣內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因授以針,雲拜受之。為人治疾無不效。里人嗽不止,絕食五日,眾醫以為虛,投補劑愈甚。雲曰:此寒濕積也,穴在頂,針之必暈絕,逾時始蘇。命四人分牽其髮,使勿傾倒,乃針,果暈絕,家人皆哭,雲言笑自如。頃之,氣漸舒,復加補,始出針,嘔積痰斗許,病即除。有男子病後舌吐。雲兄亦知醫,謂雲曰:此病後近女色太早也。舌者心之苗,腎水竭不能制心火,病在陰虛。雲曰:然。兄曰:其穴在左股太陽,是當以陽攻陰。雲曰:然。如其穴針之,舌吐如故。兄茫然自失。雲曰:此知瀉而不知補也。補數劑,舌漸復。故淮陽王病風三載,請於朝,召四方名醫治,不效。雲投以針,不三日行步如故。金華富家婦,少寡,欲火熾,失心,始見屋柱,走抱之;久之,見帚杖諸物,即以兩手爬之;甚至裸形野立。雲視之曰:是謂喪心。吾針後須蔽以帳,其心正,當知恥。乃令二人堅持之,用涼水噴面,針其心,次補泄并施,不踰時,狂疾頓除。屬其家人,慰以好言,釋其愧恥,病遂不發。吳江貴家婦臨產,胎不下者三日,呼號求死。雲針刺其心,針出,兒應手下。主人喜問故?曰:此抱心生也。針出則手舒,手舒則胎下。取兒掌視之,有針痕。孝宗聞雲名,召至京,命太醫官出銅人,蔽以衣而試之,所刺無不中,乃授御醫。年七十七,卒於家。子孫傳其術。海內稱針法者,曰歸安凌氏。

按《浙江通志》:凌漢章,名雲,號臥巖,歸安文學,以孝感遇泰山異人,授明堂針術,治秦藩疾得瘳,孝宗聞之,延見聖躋殿,賜太醫院御醫。年七十有七,無疾而終。生平輕財好義,死之日家無餘資。

   聶瑩

按《浙江通志》:聶瑩,得湖州凌漢章針法,針至病起,雖厚衣可按穴而定,不以錢帛介意,人稱神醫,爭迎之。

   袁仁

按《嘉興府志》:袁仁,字良貴。父祥,袓灝,皆有經濟實學,至仁愈邃,謂醫賤業可以藏身濟人,遂隱於醫。崑山魏校疾,召仁,使者三至弗往,謝曰:君以心疾苦,當咀仁義,炮禮樂,以暢君之精神,不然,雖十至無益也。卒之日,沐浴更衣,呼筆題詩,有附贅乾坤七十年,飄然今喜謝塵緣之句,投筆而逝。

   高昶

按《青州府志》:高昶,益都金嶺鎮人,性醇厚正直,以濟利存心。宏治間,傳異人醫術,精診視察,故辨證出奇,天下讓能,羣醫莫及,時號為盧扁。尤專傷寒,鈐法定脈,不差時刻,所全活者不可勝計,抱疾求療者踵門無虛日。尤注念貧困家,務與善藥,未嘗有責報心。行年七十餘卒,逮屬纊,問藥者猶在門也。所著有《鈐法書》一卷。

   趙鏜

按《青州府志》:越鏜,益都人,精眼科,人以趙光明稱之。少問其父曰:開光砭瞖,孰愈起死回生?治療一端,孰愈保安全體?父大異之,令窮研醫典。遂潛心體驗,已而洞豁至理,至對脈察疾,應驗如神。尤矢心施藥,所全活者甚眾。一日,夢神人告之,曰:扶危濟顛,陰功陽報,金紫之貴也。未幾,朝命冊封長女為衡藩新樂王妃,恩授西城兵馬指揮,始徵前夢。

   李玉

按《明外史》凌雲傳:有李玉者,官六安衞千戶,善針灸。或病頭痛不可忍,雖震雷不聞。玉診之曰:此蟲啖腦也。合殺蟲諸藥為末,吹鼻中,蟲悉從眼耳口鼻出,即愈。有跛人扶雙杖至,玉針之,立去其杖。兩京號神針。李玉兼善方劑。或病痿,玉察諸醫之方,與治法合而不效,疑之,忽悟曰:藥有新陳則效有遲速,此病在表而深,非小劑能愈。乃熬藥二鍋,傾缸內稍冷,令病者坐其中,以藥澆之,踰時汗大出立愈。

按《六安州志》:李玉,字成章,本衞千戶,善騎射,尤精於醫,針灸所施,應手而愈。一婦有孕而嘔血數升,幾死。玉診其脈曰:此子癎也。依方治之,加竹瀝而愈,兩都號曰神針李。

   吳傑

按《明外史》本傳:吳傑,武進人。宏治中,以善醫徵至京師,下禮部試,故事高等,入御藥房,次入太醫院,下者遣還。時傑在高等,而當遣者甚眾。傑言於尚書曰:國家三四十載纔一徵醫,若等幸被徵,又待次都下十餘載,一旦遣還,誠流落可憫,傑願辭御藥房,與諸人同入院。尚書義而許之。正德中,武宗得疾,傑一藥而愈。帝喜甚,即擢御醫。一日,帝射獵,還憊甚,感血疾,服傑藥即愈。進一官,賜彪虎衣。嘗幸虎圈,虎騰而驚,傑療之,立愈。再進一官,賚金幣。頃之,試馬腹痛,又以傑藥而愈,賚繡春刀及銀幣。帝每行幸,必以傑從。積至太醫院使。帝欲南巡,傑諫曰:聖躬未安,不宜遠涉。帝怒,叱左右掖出。及駕還,漁於清江浦,溺而得疾。至臨清,急遣使召傑。及至,疾已深,遂扈歸通州。時江彬握兵居左右,慮帝晏駕,己得禍,力請幸宣府。傑憂之,語近侍曰:痰亟矣,僅再還大內,倘至宣府,有不諱,吾輩寧有死所乎?近侍懼,百方勸帝,始還京。甫還而帝崩。彬伏誅,中外晏然。不然,變且不測。未幾,傑致仕。子希周進士,戶科給事中。希曾舉人。

按《武進縣志》:吳傑,字士奇,宏治間以名醫徵至京師,一時所徵諸醫。無不望風下之。都御史王鉞方鎮大同,聞傑名,以調治邊軍請,臺省爭言醫如傑當在供奉,不宜出之外地。下禮部試之,果無踰傑者,宜入御藥房。以同徵者多遣還,願貶己秩留之。久之,掌院者竟薦入御藥房。上病喉甚危,按名召傑,進上清丸一服而愈,自是得幸。一日,上射獵還,口出血,傑進犀角湯,愈。後以幸虎圈,虎驚傷,又試馬御馬監腹卒痛,傑療之無不立愈者。每愈,輒進一官,且有殊錫。上所遊幸,必以傑從,時侍上臥起,左右撫摩,有不以屬之近幸,而屬之傑者。至欲以禁衛銜授傑,傑固辭乃止。上南巡,獨不以隨,則以傑力諫,失上意也。既而駕還清源,病甚,夢傑,亟召之。因扈從還通州時,江彬語無不入,則力促大閹請還,上得崩於大內,彬得就擒,傑有力焉。傑善診脈,用藥以脈,不主古方,甚有若與證相盩,而卒無不效。及其進御,則不得不用古方,亦無不效者。年七十八卒。卒時了了,疑有道術云。

   樓英

按《紹興府志》:樓英,蕭山人,字全善,精於醫,居元度巖,有《仙巖文集》二卷,又著《氣運類註》四卷、《醫學綱目》四十卷。

   林彥圭

按《福寧州志》:林彥圭,杯溪人,工岐黃之術,以活人為心,不計利。其子思齊,孫璧,皆得禁方,稱世醫云。

   丁杞

按《福寧州志》:丁杞,號種松子,世業醫,診脈能決生死。知州李時子病劇,醫者皆袖手,得杞劑良已。正德六年,州大疫,知州萬廷彩命施藥於申明亭,存活甚眾。

   張世華

按《蘇州府志》:張世華,字君美,其先汴人。宋南渡時,有彥者以防禦使擁兵衛吳,遂家焉。三傳至端禮,始以醫名。逮元善進為保衝大夫。曾大父縉尤著名,嘗為周文襄所禮重。父頤,字養正,能豫刻年月,決人生死。世華嘗就徵,從使西南諸國,軍士行道病者,多賴全活。正德間,吳大疫,世華携藥囊於通衢,隨請而應。有酬之金帛,笑而謝之。子承宗,孫學禮,并以保御勞擢官。

   汪宦

按《祁門縣志》:汪宦,居三遷堂,精通醫理,善著書,有《醫學質疑》若干卷。

   趙銓

按《廬陵縣志》:趙銓,字仲衡,與羅文莊善,贈以古風,稱為石亭子是也。高唐里人。精岐黃家言,雖為制舉業不廢,以諸生入監貢。仕靈壽、霍山兩邑夏貴溪,大拜入京,取道吳城,夜泊,更闌人靜,忽擁騶傳呼,聲出空中,雜以絲竹金革,滿驛交喧,俱以為宰相天人當有異,乃明下隱隱有宣言藥王爺爺到。聞於貴溪,使人詢:藥王何人?曰:姓趙者,已而寂然。乃銓舟至,貴溪有心物色之,問來舟為誰?曰:秀才姓趙者。相國即月下索趙生見,倒屣與語,大加賞異,即携與入京。會世廟不豫,大醫束手,貴溪及大臣公卿咸舉銓入診視,不終劑而龍體大安。上既龍性,加不豫,益稍不受嬰拂,太醫待詔者入,未診視,而得罪杖殺者再三。銓入見,龍袍垂地,跽不得前。上曰:可前?銓曰:龍袍在地上。上乃喜笑曰:會講話,便知醫。乃手舉起龍袍以前。乃知前待詔對以龍袍在地下,是以觸上忌耳。銓既稱旨,朝廷官之而就令焉。銓意不欲久仕,解組歸,惟著書修真而已。有乞醫者即赴之,不責人金帛,而施藥不怠。銓診太素有神。清江蕭公須山病篤,銓往,適病者假寐,銓先診其長子,診畢,取酒相歡曰:子脈無憂,何妨乎父壽?投一劑而愈。方出都門時,見一死者,已含斂,方入棺,銓下馬啟其衣衾,令取沸水下刀圭灌之,死者立甦。或以問銓,銓曰:吾過其旁,知其無死氣。若有死氣,十丈內可決,忍妄啟其衣衾耶?其神類若此。銓臨終無病,腹中閣閣作聲,笑曰:龍吟虎嘯,風雲慶會,吾當赴之。有頃,異香滿室,見頂上一道光彩,冉冉而上,而銓坐逝矣。經日如生,舉棺時,舁者覺輕虛若無七尺身者,或傳以為尸解云。銓所著有《春風堂集》、《石亭醫案》、《岐黃奧旨》、《諸家醫斷》、《太素脈訣》、《體仁彙編》。

   吉兆來

按《江寧縣志》:吉兆來,字逢生,為瘍醫,有神效。誠朴無偽,隨疾輕重,為人施治,絕不計利。尤善用針,相其形色,針到而害患隨除。父秋宇,有詩名,兆來乞陳仲醇序其遺稿而刊行之,錢御冷相國、李曉湘太僕皆重之。三子皆能世其術。

   司馬隆

按《江寧縣志》:司馬隆,字季平。先世陝之咸寧人。父元亨,家金陵,儒而能醫。隆少勤學,嘗從林龍溪受《尚書》,後繼父業,遂擅醫名。讀《內經》、丹、垣諸書,手不釋卷。每至病者家,或羣醫俱集,辨論紛然,隆徐以一言定之,人皆悅服。遇人危疾,端居靜繹,或通夕不寐,必得其病之源治之而後已。有貧士病疫,親族畏避,隆診視不輟。嘗曰:人皆有死,豈獨疫疾能死人哉?子泰中,嘉靖癸未進士。

   鄭元厚

按《江寧縣志》:鄭元厚,字載之。父宗化,以明經教諭滁陽,延集多士,置講席,四時不輟,有鄭夫子之號。性至孝,居異母喪,總制未嘗見齒,都人士稱述之。元厚有父風,曾遇異人授以道術,由是精於導引內視之學,病者求其搬運撫摩,法簡功倍,醫藥可省,立愈,人益神之。其言人身臟腑關會之處,皆可指而數也。審察病源,舉其竅要,施功膚骼之間,透切膏肓之隱。其秘多不傳,惟僧常然得其要領云。

   諸餘齡

按《浙江通志》:諸餘齡,字雲泉,仁和人。卜居如松里,善書奕,博通醫家言,而多新得,四方爭迎致之。晚隱靈鷲山,善李元昭,預知死期俱不爽。每語客曰:我巾車馳城中起死人,何得身為死人馳喪車出城乎?當終於此。與徐鏜輩諸名醫為天醫社云。子夢環成隆慶辛未進士。

   盧復 【 盧之頤】

按《浙江通志》:盧復,皆岐黃,兼通大乘,剖疑晰理,解悟不滯。子之頤,資性開明,而學有根柢,陰紐陽絡,證辨入微,善療奇疾。凡尸蹶迵風,投劑無不中。然負氣陵物,議論踔厲,毀譽殆半焉。所著《仲景論》、《本草乘》、《金匱要略論疏》諸書行於世。

   孫卓三

按《饒州府志》:孫卓三,浮梁北鄉人,精岐黃。正德間,故藩覓醫於縣,王嚴里人欲傾卓三,舉以應,迫而行藥,輒應手得大效,獲寵受厚糈,聲名大起。其思理多在意表。邑令以宸濠之變,先輿送其夫人避山中,病前秘五日,腹膨如鼓,仰面張目,息已微,急召卓三。卓三曰:此盛暑急驅,飲水過度,羞溺而胞轉也。法以猪尿胞吹氣貫滿,令女婢投入衝之,而溺淋淋下,遂起。新安富室有男子淋溺不止者,漸痿黃,諸醫束手。卓三醫之,亦弗效。偶隱几坐,以手戲弄水罐,後孔塞則前竅止,開則通。為腦後一穴,灸火三壯,立愈。

   王綸

按《明外史》吳傑傳:士大夫以醫名者,有王綸、王肯堂。綸字汝言,慈谿人,舉進士,遷禮部郎中,歷廣東參政,湖廣廣西布政使。正德中,以副都御史巡撫湖廣。綸精於醫,所在為人治疾,無不立效。有《本草集要》、《明醫雜著》行於世。

按《醫學入門》:王綸,字汝言,號節齋,浙江慈谿人。宏治時,官至廣東布政。因父病精醫,著《明醫雜著》,發丹溪所未發,世多尊信之。并著《本草集要》行世。兄經,舉進士,亦知醫。

   袁廷用

按《桐廬縣志》:袁廷用,坊郭人。正德間,由醫士授太醫院吏目。

   袁(王相)

按《桐廬縣志》:袁(王相),坊郭人,由醫士任岷府良醫正。

   戴廷贄

按《桐廬縣志》:戴廷贄,坊郭人。正德間,任太醫院冠帶醫士。

   袁(王堂)

按《桐廬縣志》:袁(王堂),坊郭人,由醫士任北京太醫院御醫,進階院判。

   胡尚禮

按《儀真縣志》:胡尚禮,字景初,世醫也。其父倫,命讀岐黃諸書,曰:吾家傳,通醫必先通儒為本,理不明,安悟診視之奧?禮遂能識奇病,活人甚眾。

   許紳

按《明外史》吳傑傳:有許紳者,京師人。初供事御藥房;嘉靖改元,授御醫,屢遷太醫院使。受知於世宗,連加通政使禮部侍郎工部尚書,并領院事。二十年,官婢楊金英等謀逆,以帛縊帝,氣已絕,紳急調峻劑下之,辰刻下藥,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帝德紳,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賜賚甚厚。未幾,紳得疾,或問之,紳曰:吾不起矣。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效,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絡療。已而果卒。賜謚恭僖,官其一子,卹典有加。明世醫者官最顯,止紳一人。

   謝儒 【 謝世泰】

按《江寧府志》:謝世泰,字約齋。曾袓儒,郡廩生,兼通醫,每逢奇證,他醫或不能辨,儒必識之,識即療之。售為徐文敏季子治腮瘍,奇效。文衡山為文以贈儒。傳子日昇,昇傳世泰,皆有名。泰存心濟物,不責報,人多稱之。

   林(忄胥)

按《江陰縣志》:林(忄胥),少業醫,治法主丹溪,邑中子弟學醫者,多出其門,人稱中菴先生,再致賓筵。

   呂夔 【 呂應鐘】

按《江陰縣志》:呂夔,字大章。本姓承,因依舅氏呂,遂仍其姓。易儒而醫,精研博訪,其術遂神,人以呂仙呼之。吳中大疫,裹藥囊,日治百家,全活無算。撫按給章服不受。嘉靖時,隸籍太醫院,著《運氣發揮》、《經絡詳據》、《脈理明辨》、《治法捷要》等書十卷,邑侯劉守泰序行之。子講,字明學;讀,字明經,醫名俱如其父。讀子應鐘,字元聲,太醫吏目,傳禁方而變化之,能望氣決人死生,或談笑間療人痼瘍,著《葆元行覽》、《世效單方》兩書,邑令湖士鰲為序;又有《長春堂詩稿》。弟應陽,字元復,醫名亦如其兄。子夢徵,字孟盛,亦世其傳。

   袁東

按《金壇縣志》:袁東,字春菴,善醫。為人治病,十常療九,病家歡悅。飲之酒,輒陶然醉,無復計謝,人咸高之,又奇其術。東嘗云:醫胡可易?予視人病患,在人痛楚,若在吾身,返觀五內,洞然有見,而後治人五內,即弗效,病亦弗劇。其畏慎如此。嘉靖辛酉歲澇飢,至明年疫大行,巡按陳某令壇選良醫,開局施藥。病者之他醫,弗效,之東即效,御史嘉之,薦授太醫院醫士,翰林院編修曹大章有贈序。

   焦蘊穩

按《海州志》:焦蘊穩,海州生員,深得針灸之法。嘉靖癸亥年間,漕撫吳夫人臨產而心痛,將危,眾醫茫然。獨穩診其脈曰:此胎手抓母之心也。一針而胎下。觀其胎手大指,尚有針痕出血。母子雙全。

   王金

按《開封府志》:王金,字芝山,陝西西安人。年十七,遇道人墮水,救歸,敬事之。已,道人携入終南,授以秘術,試輒驗。時屬世廟好方伎,金以白衣召見,為言三元大丹,稱旨,與陶仲文、邵元節并膺榮寵,歷官太常,出入禁闥二十年。世廟賓天,廷議金等進藥不謹,論刑,新鄭高文襄公再疏申雪,得減戍閩海。後數年歸,依文襄以居,遂為鄭人。李空同與交厚,贈以芝山子詞云。其子繼懷亦精醫藥。

   沈惠

按《松江府志》:沈惠,字民濟,華亭人。幼得異傳,為小兒醫,能起死者。嘗從浦南歸,聞岸上哭聲甚悲,問知某氏盛僅一子,自塾中歸,暴絕。惠走視,其胷次尚溫,作湯劑灌之,遂甦。有富家子患痘危劇,已治木矣,藥之而愈,取其棺以施貧兒。惠以小兒醫多秘其書不傳,乃覃思博考,著書九種行世,詳見《藝文志》,學者以為津梁。有老媼善治疳,惠拜受其方,媼亡,為治後事。惠為人謹厚謙下,無貴賤貧富,必盡其心力,立身有繩檢。郡守子疾,惠入視,夫人從屏後告以病所由,惠若不聞,守訝之,對曰:夫人自向明府言耳。其以禮自處如此。晚自號虛明山人,徐文貞階有詩贈之。臨終賦詩而逝。同時有王節之,與惠并稱,兩人相得甚歡,遇有疑疾,必相質正。節之子一鳳、二鵬,皆名醫。一鵬自有傳。

   張鶴溪

按《松江府志》:張鶴溪,忘其名,嘉靖中以醫名,善療奇疾。御史包節母,年六十七,暴中氣絕,積日不蘇,羣醫畢集,皆曰:風中臟腑不可治。鶴溪獨曰,此氣虛挾痰,可下人參劑,七日當甦,甦能言鬼神事。眾皆笑之。既而和劑以進,如期乃寤,道鬼神事甚詳。眾醫始口噤走。

   龔信 【 龔廷賢】

按《金谿縣志》,龔信,十一都下澌里人,任太醫院,著《古今醫鑑》,併《雲林醫彀》。子廷賢,著《萬病回春》。

   王溥

按《觀城縣志》:王溥,邑之名醫,偉貌修髯,望之若仙,通異人授脈訣,用藥隨證輒效,不取酬,救濟甚眾。嘉靖間,御史熊按東郡有疾,召問,對曰:安神定志,不藥而愈。熊深器重焉。年踰八十,健行如飛,至九十七而卒。

   李秋

按《南昌府志》:李秋,字思杏,南昌人,精岐黃之術。時寧獻王有《庚辛玉冊》,宗人李時珍有《本草綱目》,皆鏤板江右,秋購得其書,晨夕研究,用藥恒出意表,遂以醫名當代。為人坦直樂易,藝愈高而接物愈謙,卑以自牧,兩與鄉飲,知府給以篤行善士之扁,年九十卒。親朋至今誦說不替。

   李守欽

按《氾水縣志》:李守欽,號肅菴。聰明善悟,讀書損神,病將危,得蜀醫醫而愈之,即北面受其業。走峨眉,邂逅異人,授岐伯要旨。歸從黃冠遊,尤精太素脈理,又能預知人事遠近,活者不可勝數。諸王臺省,咸敬禮之。徙居榮澤觀中,有客自河北來,星冠羽扇,守欽識其非常人,即謹遇之。數日談論,皆世外事。守欽善對,客甚敬之,曰:先生我師也。又曰:三日後,羅主事過此,我當去也。因題詩於壁而別。越三日,果羅主事自南而北,經於榮澤,為黃河泛漲所阻,棲遲觀中,偶見所題,驚曰:此吾世父之筆,緣何題此哉?始知客為羅念菴也。人由是謂守欽能識仙客,號為洞元真人。壽九十有八。所著有《方書一得》、《太素精要》諸書行於世。

   鄭文賢

按《雲夢縣志》:鄭文賢,不知何許人,第從李于鱗遊。于鱗有送文賢游大梁序,稱許文賢。于鱗不輕許可,其言必信。其序云:鄭生者,名文賢,楚之雲夢人也。少慕伯陽之術,往往談長生。自雲夢來關中三千里,持一囊藥耳。所至逆旅,醫小兒即食其嫗,醫老即食其子弟,醫女即食其夫,度三千里如在里巷中矣。然不為糈也,其來關中,庶幾望見能為長生者焉。余蓋苦病三十年於茲,言醫也,即未嘗見醫視脈如生者焉,豈其診書異,有他禁方耶?生又自言醫且五十年於此,手指之附人脈,多於握匕箸,咀片如丘陵,即未嘗不精神與病者通,長桑君豈實視見垣一方人哉?不察見脈而治病,其礙豈啻垣一方?關中故多賢豪人,即如大中丞何某博物君子,亦言生矣。余又言秦越人來長安游時事,生未嘗不輒苦其術而隱之不得。屬余在告將歸,生亦欲遊大梁,關中自大中丞許大司徒劉以下,皆賦詩贈之,而余序其右方云。

   麻東輝

按《東昌府志》:麻東輝,高唐人。嘉靖間以醫遊郡城,洞究古方書,善脈,士大夫爭迎致為上客。堂邑李通政久病,眾醫以為不治。東輝診曰:病得之心火鬱積,勿藥,第屏念三十日而愈。後如所言。臨清副使某病,召東輝診脈曰:大人無恙,將惟其子之憂。是時子在里中,急遣人歸視,危就牀褥數日矣,竟不起。郡有貴介公子壯而負氣,以無病,故試東輝,呼曰:而善脈,其脈我!東輝診而驚曰:子病矣,奈何不治?公手嘻曰:甚矣,醫之利於以不疾為功也。我日兼數人之食而病乎?笑而揮之。後月餘,竟以痰卒。高唐諸生某,試於提學,偕儕輩數人諧東輝問脈,東輝次第診已,徐曰:生且食廩,無奈剝膚之災,以憂目前。生喜而懼。甫出門,會所讎擲瓦擊之中眉額幾死,試果第一。東輝好飲,不治生產,所得金帛,輒給酒家,老而彌甚。里人有奇證,趨請東輝,雖在酪酊中,所醫無不立愈者,里人以為神。

   李中梓

按《江南通志》:李中梓,字士材,華亭人。少博學,習岐黃術,凡奇證遇無不立愈。所著有《士材三書》、《頤生微論》、《醫統》若干卷。

   李瞻

按《儀真縣志》:李瞻,號小塘,以眼科著名。有七十二問,按七十二候,以明內外障之得失。嘗一人目腫火炎,而性最卞,愈躁而疾愈熾,非藥可下。瞻謂曰:子目易愈,此客火將流毒於股,不十日,必暴發。其人習瞻名,遂日以股為憂。至三日,以一藥而愈,股亦無恙。又一人目以氣虛暗,如行霧中,受苓、朮即眩。瞻不藥,但曰子以沸水浴兩足,亦三日,一藥而瘳。或問其故,瞻曰:性暴人患疾,每欲急愈,火上攻於目,移其意以憂下,即易療。氣虛人榮衞不和,涌泉穴位足底,熱之則上可達於泥丸,必血活而藥始效。有節鉞李公妾病目。瞻曰:二目須膿出方愈。李慮損貌。瞻曰:以虎睛調藥,則膿偕液鼻下,無傷也。李果捕虎取睛治之,如所言。王荊石兩瞳反背,瞻令端坐,置書於几,用金針從腦頰刺之。初撥,曰見黑影矣;次撥,曰見行款矣;三撥則筆畫朗然。曰:君果神授耶?將千金謝。瞻卻不受,惟取園中一綠磁瓶蓋。王曰:賤物何貴?瞻曰:余久得瓶失蓋,此其匹也。王以為誕,使人驗之,果然。大抵以學濟其術多若此。更著有《育神夜光丸方》、《蓮子金針鼠尾金針說》,言目內障必藥病者滿百日,醫者齋戒亦滿百日,正心誠意而後可施。非天霽日朗,絕無雲翳,及時日遊神合吉,卒不輕用。今其書盛傳。

   宋銓

按《潞安府志》:宋銓,潞州人,嘗遇異人傳秘方。嘉靖八年,郡判傅必用與寮友夜宴德風亭,醉墮臺,折左股,眾醫不能治,謂必殞。銓出藥如白扁豆三粒,啖之,骨續有聲,更以手熨,遂應手愈,起行如常,且無痕,真仙餌也。

   尤仲仁

按《無錫縣志》:尤仲仁,字依之,以喉科名。初御史周清白一中官於大獄,得秘方十有七。周死而甥得其方,即仲仁之袓也。嘗起嚴文靖於屬纊,活范屏麓、孫雪窻於危劇,三人共出貲為仲仁補授太醫院吏目,遂世其家。

   繆坤

按《江陰縣志》:繆坤,字子厚。七世以醫傳,坤名更著。性行淳篤,自審脈辨方之外,端居讀書,不交塵事。嘉靖間,帥府檄至行間療疫,全活甚多,榮以冠帶,非其好也。著《方脈統宗》行世。鄉飲十七次,壽九十,自為文誌其墓。

   丁瓚

按《休寧縣志》:丁瓚,字汝器,西門人。丁氏自宋世業醫。嘉靖初,丁繩以醫名。子畜瓚,授其業,已藉數百緡,欲與子,瓚謝歸。醫則奇中,人以仙目之。性好客,客嘗滿。嘗出五十緡,脫人於厄。書畫有米倪風。年六十卒。

   薛己

按《蘇州府志》:薛己,字新甫,號立齋。性穎異,過目輒成誦,尤殫精方書。於醫術無所不通。正德時,選為御醫,擢南京院判。嘉靖間進院使,所著有《家居醫錄》十六種,醫家多遵守之。

   王沐

按《蘇州府志》:王沐,號春泉,常熟人。天性孝友,壯年妻死不再娶。精於醫術,相國嚴文靖公幼時,病痢垂危,沐診視良久,嘆曰:是當籍玉堂,寧籍鬼錄也。投劑立起。嘉靖間,兵荒疾疫,捐貲施藥,全活甚眾。部使者上其事,投太醫院吏目,旌其門曰義醫。

   申相

按《潞安府志》:申相,長治人。通方脈研究,脈理尤精,傷寒一科,著《診家祕要》、《傷寒捷法歌》、《治人多應》。

   陳景魁

按《句容縣志》:陳景魁,字叔旦,別號斗巖。世居句容。宋端拱間,其高祖公理以醫任玉臺祕書,明洪武初,有從善者任元戎幕,嗣後以儒醫顯魁。幼敏慧善記誦,既長,從鄉先生樊懿齋習舉子業,又授易於毘陵陸秋崖。聞湛甘泉講道南畿,魁往謁學日充裕。因父夢椿病疫,諸醫罔效。魁精誠禱天,一夕,夢老人書授蚖蟺水可愈汝父。既覺不辨其物,博訪之,始知為蚯蚓搗水飲,父疾立愈。人咸以為孝感云。後精心醫學,投劑輒愈。著有《醫案》皆奇疾奇方也。按《醫學入門》陳景魁因父病習醫,精鍼灸。著《五診集》治素無病,忽吐血半斗,脈弦急薄,厥證也。得於大怒氣逆陰陽奔,併服六鬱湯而愈。治通體生疣,久罔效,乃太陰風邪化為蟲也。以百部蛇牀子草烏楝樹葉煎湯浴洗,越月遍身如白癜風狀而愈。始孕婦墮下逾旬,腹腥發熱,氣喘脈促,面赤舌青,口臭。公曰:胎未墮也,面赤心盛而血乾也,舌青口臭肝氣竭胎已死矣。用蛇退煎湯調平胃散加歸尾芒硝一倍服之,須臾胎下,痛亦復安。

   汪機

按《祁門縣志》:汪機幼嘗為邑諸生,母病嘔,遂究心醫學。凡岐黃倉扁諸遺旨靡,不探其肯綮,殊證奇疾,發無不中,名高難致,病者有聆謦欬頓喜,遂瘳。所全活甚眾。著有《石山醫案》、《醫學原理》、《本草會編》、《素問》、《抄脈訣刊誤》、《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鍼灸問對》、《傷寒選錄》、《運氣易覽》等書 。

   李可大

按《杞縣志》:李可大,字汝,化邑人。業儒為諸生,因母病,逐遍覽醫書,久之大悟,遂為醫,無不奏效。可大用藥多奇勝,會新鄭相公家居,聘可大至,診其脈曰:公心脈如蝶鼓翼,越五月當大拜。抵期果應。於是可大名振兩河矣。因勸可大入太醫院授修職郎,時朱錦衣子甫一歲,晝夜啼不止,請可大醫之,戒勿見兒,恐成客忤。可大曰:但隔壁聞聲足矣。朱許之,可大曰:啼而不哭為痛,用桔梗湯調乳香灌之即愈。有族母七十餘,中酒昏迷無氣,諸兒以為已死,將入殮。可大至,見目未陷心尚溫,曰:此母不死,吾能起之。諸兒涕泣求,可大取井底泥塗母心上,用黃連葛根湯灌之,已而果甦。於是邑中相傳可大能起死回生。李進士病虛損痢疾,腹痛異常,用人參五靈脂治之。眾醫皆訝曰:二物相畏,奈何同用?可大曰:不聞相畏而後能相使乎?藥下果愈。鄢陵陳令病傷寒,昏沉將屬纊。可大診眎曰:此可救也。用竹茹犀角灌之而愈。寗縣尉亦病傷寒,身皆冷,口出清水。可大診之曰:陰毒已極。用附子一味,醫之亦愈。邑諸生董養性發熱,口乾久而咳嗽吐血,醫皆謂虛證。可大診之曰:汝脈結,結為鬱證,非虛也。用蘇子香附益智等藥數服而愈。董大奇之,因乞為弟子,以學醫焉。一梓人母年四十餘,手大指忽腫,因偃仆不知人事,可大診之曰:此必月信至而適為冷水所傷也。問之信然,用當歸甘荽湯而愈。一婦人產後大喘,醫戒用參,可大診之曰:此孤陽絕陰也,正宜用參。遂加蘇木為湯,飲之喘立止。

   李時珍

按《明外史 · 本傳》:李時珍,字東璧,蘄州人。讀書不治經生業,獨好醫書。醫家本草自神農所傳止三百六十五種,梁陶弘景所增數亦如之,唐蘇恭增一百一十四種,宋劉翰又增一百二十種,至掌禹錫唐慎微輩先後增補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種,時稱大備然,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乃窮搜搏採芟煩補,闕歷時三十年,閱書八百餘家,藁三易而成《本草綱目》一書。增藥三百七十四種,釐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標正名為綱,餘各附釋,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誤,詳其出產形色也。又次以氣味主治附方,著其體用也。書成將上之朝,而時珍遽卒。未幾,神宗詔修國史,購四方文籍,其子建元以父遺表及是書來獻。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書。本草之學始稱集大成。時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縣,又吳縣張頤,祁門汪機,杞縣李可大,常熟繆希雍皆通,醫術治病多奇中,而希雍常謂上古醫經朱遭秦火,獨內經本草耳。本草出於神農,朱字譬之五經後又增補別錄,譬之註疏,未免朱墨錯互,乃沈研剖析本經,以經之別錄,以緯之著,本草單方一書盛傳於世。

   繆希雍

按《金壇縣志》:繆希雍,字仲淳,由常熟遷居金壇。與東林諸先達相友善,工岐黃術,有殊解,一折衷於理推本神農圖經辨其性味之所以然,屢有奇驗。著《廣筆記》、《本草單方》、《江陰司訓》,莊繼光刻之以行。卒時翰林學士。錢謙益經紀其家。

按《蘇州府志》:繆希雍,字仲醇,常熟人。精醫術醫經方書,靡不討論,尤精本草之學。謂古三墳之書未經秦火者獨此而已,《神農本經》朱字譬之六經也,名醫增刪別錄,朱墨錯互譬之註疏也。本經以經之別錄,以緯之作《本草經疏》,《本草單方》等書。抉摘軒岐未發之祕,為人電目戟髯。如遇羽人劍客,好談今古事成敗,誠奇士也。

   龐鹿門

按《湖廣通志》:龐鹿門,幼從李平湖作《本草綱目》,視神農多三千品,視唐本草多一千五百品,視陳希彝著多五百品,凡蟲魚、鳥獸、草木、天地、內外無所不包。又復考核詳究盡生生變變之妙。鹿門得平湖之學,不肯輕出以試人,至老乃出。有客寓者,耳聾數十日,以補藥投之,不效。就鹿門理脈曰:此胃家火也。客曰:耳屬腎與胃何涉?鹿門曰:公未知《素問靈樞》耳胃經絡起某處,過於耳旁,或於食時則聾。更甚一刀匕而愈。州守夫人病瘧,診之曰:此瘧勿藥,有喜,但過十日當下血。夫人不悅,遂不請其方,越十日而夫人血下,邀鹿門,亦一匕而愈好。說《素問靈樞》醫家罕有知者。

   楊守吉

按《江寧府志》:南都正嘉間,醫多名家,乃各顓一門無相奪者。如楊守吉之為傷寒醫;李氏姚氏之為產醫;周氏之為婦人醫;曾氏之為雜證醫;白騾李氏刁氏范氏之為瘍醫;孟氏之為小兒醫;樊氏之為接骨醫;鍾氏之為口齒醫;袁氏之為眼醫,自名其家,其人多篤實純謹。有士君子之行,而守吉醫尤著。有謝五老者,夫婦病感冐月餘矣,飲食纔屬口輒嘔噦,眾醫皆以不治棄去。一日,守吉過其門,邀入診之曰:無傷也,病久已去,但小進食,蚘蟲爭上噉,胸次攪擾作惡耳。試頓食之,當勿藥而愈。家人群駭其說,度無可奈何姑從之。遂以冷茶投粥中頓人與二大盂,初尚作嘔已,漸喜食,食已沉睡,覺而霍然。又一人病羸,瘦委頓甚,百方不效,求楊診之,楊曰:若病非藥所能愈,第於五更向煮牛肉肆中,候其初啟釜時,以口鼻向鍋旁吸取其氣,然後取汁一碗飲之,數日可愈矣。從之,果然。他治多類此。

   陸厚

按《青浦縣志》:陸厚,自號東園散人。博洽經史,精於孫吳兵書,嘗遇異人,授子午按摩法,療人疾不施鍼焫而愈。有詩集曰《古漁唱》。

   高武

按《鄞縣志》:高武,號梅孤。負奇好讀書,凡天文律呂兵法騎射無不閑習。嘉靖時,中武舉北上,因歷覽塞垣以策干,當路不用,遂棄歸。所言乾象無不驗,晚乃專精於醫,治人無不立起,嘗慨近時鍼灸多誤,手鑄銅人三,男婦童子各一,以試其穴,推之人身所驗,不爽毫髮。所著《射學指南》、《律呂辨痘疹》、《正宗鍼灸》、《聚英發揮直指》各三十卷行於世。

   趙獻可

按《鄞縣志》:趙獻可,字養葵,自號毉巫。閭子好學淹貫,尤善於易,而精於醫,其醫以養火為主,嘗論命門乃人身之君,養身者既不知撙節,致戕此火,以至於病,治病者復不知培養此火,反用寒涼以賊之安望。其生著《醫貫》一書,論議甚精,俱前人未發,為醫家指南,盛行於世。後遊秦晉,著述甚多,有《內經抄素問註》及《經絡攷正脈論》二本,一例諸書。子貞觀字如葵,亦精於醫,敦厚有古風,治病不論貴賤,未嘗計利。嘗治人病,夜半自往叩門,候其脈證,以用藥,其篤厚如此,亦有《絳雪丹書》、《痘疹論》行世。

   鍾大延

按《鄞縣志》:鍾大延,字恆國,本江右仕族,後為鄞人。精於醫,聰穎絕人,治病不執恆方,嘗言今人但知醫,豈知醫人,病固有淺深,人自有強弱,豈得因病執方?有二人同時病痢,其一用補劑,一用攻劑,或問之曰:此稟弱須補其正氣,而後攻之,彼強須攻,故用攻耳。徐廷尉病,小便祕,腫脹,面赤發喘,眾醫皆以為熱證治之,病愈甚。大延視之曰:是無火也,急煮附子湯,一服而愈。後有一貴家孕婦病亦如之,眾醫莫效,大延視之曰:是可弗藥也,乃胎壓膀胱耳。令其周身轉運而瘳。一僧嗜鹽,每食必斤許,眾醫雖知其為蟲,然服藥輒痛悶欲絕,大延曰:是蟲不受藥也,當有以餌之。以鹽笋用藥煮之,仍加以鹽,令服。越數日,果嘔蟲數升許而愈。又一人酷暑歷萬山中,或時飲溪水,至秋患泄痢,諸藥不效,但思食西瓜,而醫家戒不使進。大延曰:但食無妨。稍進覺安,加進益快爽,遂用藥數劑而愈。蓋前因山中暑熱所中也,其能自出新意多奇效,皆如此。

   嚴仁泉 【 嚴蘇泉 吳少垣 吳繼軒 僧心齋 周僧 李僧 李氏 楊氏 馮遯齋 張東 何心仁 】

按《金谿縣志》:金谿先時名醫不可考,世廟時有嚴氏兄弟,兄號仁泉,弟號蘇泉者,真誠靜重,脈理精徹,百無一失,若小兒以吳氏家傳為主代有精者,今少垣繼軒兄弟皆有聲,足繼祖父之業焉。苦竹入外科,有龍興寺老僧心齋者,宿瘤如杯,毒癰滿背皆能療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