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六十六

 頸項門

  黃帝素問

   金匱真言論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春 原缺,據《素問》金匱真言論補。]不病頸項。

【 註 俞者,經氣之所注也,蓋臟氣實則病氣,臟氣虛則病臟也。按蹻者,按摩導引,引陽氣之通暢於四肢也。冬時陽氣伏藏,若導引其四出,則無以奉春生夏長之氣,是以有鼽衄頸項之經病矣。春病在頸,邪熱而迫於經者,鼽衄,別出下項,則為頸項之病矣。】

   脈要精微論

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

【 註 推而下之,下而不上者,其氣下盛上虛,當主頭項痛也。】

   玉機真臟論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胷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

【 註 內痛者,肺受其傷,肺之俞在肩背,故痛引肩項也。肝病而已傳及於所勝之臟,故當期以本月之內而死也。真臟脈見,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預之期日,當死於庚辛日之薄暮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胷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月囷),真臟見,十日之內死。

【 註 肺病,故痛引肩背;傳及於心,故身熱也。夫心主血而生於腎臟之精,血氣盛則充膚熱肉,心腎傷而精血衰,故曰脫肉破(月囷)。真臟脈見大而虛,如羽毛中人膚,病傳於心,故期以十日之內死。蓋心不受邪,故死之速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胷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月囷)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 註 本經曰:腎病者,大小腹痛。腎傳之心,故心中不便。心傳之肺,肺傳之肝,故肩項身熱。肝傳之脾,故目眶陷也。真臟脈見搏而絕,如指彈石闢闢然。如目不見人,腎之精氣已絕,故立死。其見人者,餘氣未盡,至所不勝之時而死,謂當死於日昃也。夫腎為生氣之原,生絕於下,故死之更速也。】

   風論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月真)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

【 註 頸有風池、風府,乃經脈之要會,故頸多汗。胃腑受邪,故飲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也。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腹脹滿,是以形寒則(月真)脹,飲冷則泄者,胃氣虛傷也。胃者肉其應,腹者胃之郛,故主形瘦而腹大。】

   厥論

少陽厥逆,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

【 註 少陽主樞,是以少陽氣厥而機關為之不利也。頸項者,乃三陽、陽維之會;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故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轉行,項不可以回顧。】

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

【 註 手太陽所生病者,耳聾。小腸主液,故逆則泣出也。夫心主血脈,小腸主液而為心之表,小腸氣逆則津液不能榮養於經脈,是以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俛仰,蓋腰項之間,乃脈絡經俞之大會也。】

   熱論

岐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

【 註 太陽之氣主皮毛,故傷寒一日,太陽受之。陽氣在上,故頭項痛。背為陽,故腰脊強。】

   腹中論

帝曰:有病膺腫,頸痛,胷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

   至真要大論

太陰司天,濕淫所勝,則沉陰且布,雨變枯槁,胕腫,骨痛,陰痺。陰痺者,按之不得,腰脊強,頭項痛。

【 註 濕淫於上,是以沉陰且布,草木枯槁,得化氣之雨而變生胕腫陰痺,皆感寒濕氣,病在陰者名曰痺,故按之不得也。腎主骨,而膀胱為之腑,故腰脊頭項骨痛。】

太陰之勝,火氣內鬱,瘡瘍於中,流散於外,病在胠脅,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痺,項強。

【 註 陰濕之氣淫於外,則火氣內鬱而瘡瘍於中矣。濕熱之氣流散於外,則及於風木而病在胠脅。甚則心痛者,木甚而傳於火也。熱格頭痛,喉痺項強者,風火之氣與濕氣相雜,從頸項而上於巔頂也。】

太陽之勝,熱反上行,頭項囟頂腦戶中痛,目如脫。

【 註 熱反上行者,太陽之氣,隨經上入腦,還出別下項。太陽經脈起於目內眦,故目如脫也。】

太陰之復,濕變乃舉,頭項項 《素問》至真要大論作「頂」。痛重而掉瘈尤甚。

【 註 頭項痛重而掉瘈尤甚者,所謂因於濕,首如裹,濕氣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也。】

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

【 註 少陰司天,初氣乃太陽寒水,頭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太陽寒水之氣勝也。】

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 註 此五臟之氣而發見於形氣也。】

  靈樞經

   邪氣臟腑病形篇

邪之中人,中於項則下太陽。

【 註 以太陽之循頸項而上干於頭面也。】

   論疾診尺篇

視人之目窠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欬,按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

【 註 足太陽之脈起於兩目而下出於頸項,太陽之上寒水主之,大陽之氣運行於膚表,此水隨氣而溢於皮膚之間,故目窠微腫。頸脈動而膚脹欬者,水留於皮毛而動其肺氣也。風水者,因外受於風,風行而水渙也。】

   寒熱病篇

五臟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臟之腧四;項五。此五部有癰疽者死。

【 註 伏兔,腎之街。腨者,脾之部。背乃肺之俞。五臟俞謂五椎之心俞也。項者,肝之俞。本經曰:癰疽之發,不從天下,不從地出,積微之所生也。故五部之有癰疽者,乃五臟漸積之鬱毒,外應於血氣之不和而為之也。故五部有此者死。】

   本輸篇

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

【 註 當缺盆中央動脈是。】

一次任脈側之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

【 註 挾喉兩旁之動脈是。】

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

【 註 挾喉動脈之後,曲頰之前一寸後是。】

三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窻。

【 註 手陽明之後,當曲頰之下是。】

四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

【 註 曲頰之後,當耳之下是。】

五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

【 註 耳後當完骨上是。】

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

【 註 挾項大筋中是。】

七次脈頸中央之脈,督脈也,名曰風府。

【 註 凡此論三陽之脈,循序而上於頸項,應陽氣之出於地外,而任督二脈出於腎,而通先天之陰陽也。】

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俞在膺中。手陽明次在其俞外,不至曲頰一寸。手太陽當曲頰。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髮際髮際 原缺,據《靈樞》本輸篇補。。

【 註 此論陽氣之上下,以應天氣之升降也。】

   寒熱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寒熱瘰癧,在於頸腋者,皆何氣使生?岐伯曰:此皆鼠瘰寒熱之毒氣也,留於脈而不去者也。

【 註 寒熱之毒氣,下藏於臟,上通於頸腋之間,留於脈而不去,則為瘰癧者,此腎臟先天之水毒也。天開於子,天一生水,其毒在外,故名曰鼠。夫頸腋之脈,少陽之脈也,少陽乃初陽之氣,生於先天之水中,而少陽又與腎臟經氣相通,故本經曰少陽屬腎。】

黃帝曰:決其生死奈何?岐伯曰:反其目視之,其中有赤脈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而死。赤脈不下貫瞳子,可治也。

【 註 厥陰少陽之形臟在於心下中焦之部分,而二氣皆本於腎臟之所生。瞳子者,水臟之骨睛也。赤脈從上而下貫瞳子者,水臟之毒氣,上交於包絡之火臟,火臟之毒氣,復下交於水臟之骨睛,此為陰陽交者,死不治。蓋毒氣在於陰陽之臟內往來不能出於末,而從脈潰,故為不治之惡疾也。一脈一歲死者,水臟之毒甚也。二脈二歲死者,水臟之毒傳之於火臟也。三脈三歲死者,毒氣分於二臟之間也。蓋毒之專者,為害重,故死之速。分者,死之遲也。一脈半者,一二之間也。二脈半者,二三之間也。】

   癰疽篇

癰發於頸,名曰夭疽。其癰大,以赤黑,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腋,前傷任脈,內熏肝肺。熏肝肺,十餘日而死矣。

【 註 頸乃手足少陽陽明血氣循行之分部,故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液,淵液乃足少陽膽經穴,在腋下三寸,蓋從外而將入於內也。任脈居陽明、少陽四脈之中,故前傷任脈。內熏肝肺,此在外腑經之毒,內熏於臟,故至十餘日而死。】

  金匱要略 【 漢?張機】

   項強急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頸脈動

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欬,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九漏

凡項邊腋下先作瘰癧者,欲作漏也,宜禁五辛、酒、麵及諸熱食。

凡漏有似石癰,累累然作癧子,有核在兩頸及腋下,不痛不熱。治者,用練石散敷其外,內服五香連翹湯下之。已潰者,治如癰法。諸漏結核未破者,火針,針使著核結中,無不瘥者。何謂九漏?一曰狼漏,二曰鼠漏,三曰螻蛞漏,四曰蠱漏,五曰蚍蜉漏,六曰蠐螬漏,七曰浮沮漏,八曰瘰癧漏,九曰轉脈漏。

  瘡瘍全書 【 宋?竇漢卿】

   項疽毒

此毒因五臟受毒,氣壅血枯,伏在風府之間,惡證也。當用敗毒流氣飲治之,後用內托流氣飲。

   風毒頸癰

有人肥壯,素能飲酒,酷暑遠行,酒醉居於舟中,臥於風內,又為日色暑氣相侵,并有七情所干,歸家不免於色慾,頸項間忽痛如失枕之狀,其名曰何?乃風熱鎖喉毒也。久則紅色繞於肩背,堅硬難消。急服清暑疏風散。

   瘰癧

此證手少陽三焦經主之。大抵此經多氣少血,因驚憂思慮,故生。此疾初起生於耳下及項間,并頤頷下,至缺盆,在鎖子骨陷中,隱隱皮膚之內。初生如豆,漸長如李核之狀,或一粒,或三五粒,按之則動而微痛,不發熱,惟午後微熟,或夜間口乾,飲食少思,四肢倦怠,則堅而不潰,潰而不合,皆因氣血不足,往往變為勞瘵,自覺紅腫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連串三五個,破潰遍項,漸流膿血,致成瘰癧。獨形者為結核,續欲連結者為瘰癧,但此證原不係膏粱之變,因虛勞氣鬱所致,宜以益氣養榮之藥治之,其瘡自消。若金石暴悍之劑,血氣愈損不能生矣。若不速治,必致喪生也。馬刀瘡與瘰癧,同係少陽膽經主之,此經亦多氣少血,或在耳之前後,或在耳下連及頤頷,或在胷及胷側,或在兩脅,久堅不潰,皆謂之馬刀瘡也,故多堅少軟,膿白如稀糊似泔水狀,治者求水清可也。形表如蛤者,為馬刀瘡。

  河間六書 【 金?劉完素】

   頸痛

膺腫頸痛,胷滿腹脹,上實下虛,氣厥而逆,陽氣有餘鬱於胷也,不可針灸,宜服順氣湯、小茯苓湯主之。

腎熱者,腰痛胻痠,苦渴數飲食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胻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經曰:汗出脈躁盛,一死;脈不與汗相應其病,二死;狂言失志者,三死。皆是怫鬱結不能解散,以致危殆。

   瘰癧論

夫瘰癧者,經所謂結核是也。或在耳前後,連及頤頷,下連缺盆,皆為瘰癧。或在胷及胷之側,下連兩脅,皆為馬刀。手足少陽主之。此二經多氣少血,故多堅而少軟,膿白而稀如泔水狀,治者求水清可也。如瘰癧生在別經,臨時於《銅人》內,隨其所屬經絡部分對證之穴灸之,并依經內藥用之。獨形而小者為結核,續數連結者為瘰癧,形表如蛤者為馬刀。

  明理論 【 金?成無己】

   項強

傷寒項強,何以明之?太陽脈起於目內眦,上額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臂,內挾脊,抵腰中。經曰:太陽之病,頭項強痛而惡寒。以太陽感受風寒,則經脈不利,而頸為之急,項為之強耳。傷寒頸項強急者,太陽表證也,必發散而解之可也。太陽病,項背強八八,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太陽病,項背強八八,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是皆發散之劑也。二者均是項背強,而發散又有輕重者。蓋發熱汗出惡風者,為表虛,表虛者可解肌。無汗惡風者為表實,表實者可發汗。是以為治不同也。桂枝加葛根湯方是桂枝加麻黃、葛根,又葛根湯方亦是。桂枝湯中加麻黃、葛根,深詳究之,無汗惡風為表實,正可發汗,則於桂枝湯中,加麻黃、葛根為當矣。汗出惡風為表虛,表虛者可解肌,恐是桂枝湯中,但加葛根而不加麻黃也。八,音殊,引頸之貌。八,短羽鳥也。短羽之鳥不能飛騰,動則先伸引其頭耳。項背強者,動亦如之,非若几按之几而偃屈也。太陽傷寒項背強,其或太陽中風加之寒濕而成。痙者,亦項強也。經曰: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面動動 原缺,據《金匱》痙濕暍病脈證第二改。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金匱要略》曰:太陽病,其證項背強八八然,脈反沉遲者,此為痙,桂枝加(艹舌)蔞湯主之。雖項背強,然太陽病表證悉當發散。又有結胷病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胷丸主之。臨病之際,審其表裏,可汗可下,隨證投湯,則萬全矣。

  世醫得效方 【 元?危亦林】

   項軟

小兒因風頸軟,頭不得正,或去前,或去後,宜用天柱天柱 指天柱丸,見本門方中。、五加皮散;風熱項軟,合用涼肝丸。

  活法機要 【 元?張潔古】

   瘰癧

夫瘰癧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後、或在耳前、或在耳下連及頤頷,或在頸下連缺盆,皆謂之瘰癧。或在胷及胷之側,或在兩脅,皆謂之馬刀。手足少陽主之。

結核耳前後有之,或耳下頷下有之,皆瘰癧也。桑椹二斗,極熟黑色者,以布袋取自然汁,不犯銅鐵,以文武火慢熬,作薄膏子,每日百沸湯點一匙,食後,日三服。

  儒門事親 【 元?張從政】

   瘰癧

夫人頭目有瘡腫瘰癧,及胷臆胠脅之間,或有瘡痂腫核不消,及有膿水不止,可用滄鹽一二兩,炒過,以長流水一大碗煎,放溫,作三五次頓服訖,候不多時,於咽喉中探引,吐涎二三升;後服和血通經之藥,如玉燭散、四物湯之類是也。《內經》曰:鹹味涌泄為陰。涌者吐也,泄者瀉也。《銅人》曰:少陽起於目銳眦,行耳後,下脅肋,過期門。瘰癧結核馬刀挾癭,是少陽膽經多氣少血之病也。

  東垣十書 【 元?李杲】

   馬刀瘰癧

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者,名馬刀瘡,從手足少陽經中來也。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或未破,連翹散堅湯并皆治之。

瘰癧馬刀,將先出一瘡,用四楞鐵環定住,不令出移,破作口子,以油紙撚絍之,勿令合了,以絕其瘡之源,其效至速。如瘡不破,或病人不肯破,更以藥塗之,二日一易之,以龍泉散主之。

  丹溪心法 【 元?朱震亨】

   瘰癧結核癭氣

夫瘰癧初起,必起於少陽經;不守禁戒,必延及陽明經。大抵食味之厚,鬱氣之積,曰毒、曰風、曰熱,皆此三端招引變換,須分虛實。彼實者固易治,自非痛斷厚味與發氣之物,雖易亦難,殊為可慮。以其屬膽經,主決斷,有相火,而且氣多血少。婦人見此,若月經行,不作寒熱,可生;稍久轉為潮熱,其證危矣。自非斷慾絕慮食淡,雖神聖不可治也。

瘰癧屬血氣痰熱,以牡蠣煅過為末,元參搗膏為丸。或桑椹黑熟者搗汁熬膏,湯調服;紅者曬乾為末,湯調服。

夏枯草大能散結氣而有補養血脈之功,能退寒熱,虛者盡可倚仗,若實者以行散之藥佐之。外施艾灸,亦漸取效。

結核,或在項、在頸、在臂、在身,如腫毒者,多在皮裏膜外,多是痰注作核不散,問其平日好食何物,吐下後用藥散核。結核在下頦,二陳湯加酒炒大黃、連翹、桔梗、柴胡;結核在臂,二陳湯加連翹、防風、川芎、酒芩、蒼朮、皂角刺、殭蠶、麝香,行太陰、厥陰之積痰,使結核自消,甚捷。

癭氣須先斷厚味。

凡頸下卒結囊,欲成癭,以海藻一斤,洗去鹹,酒浸飲之。

  外科精義 【 元?齊德之】

   瘰癧治法

夫瘰癧之病,其名甚多,《巢氏病源》載之三十六種,《千金》、《聖惠》所論瘰癧九漏,總論說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瘰癧結核,寒熱之殊,其本皆由恚怒氣逆,憂思過甚,風熱邪氣,內搏於肝。蓋怒傷肝,肝主筋,故令筋蓄結而腫。其候多生於頸腋之間,結聚成核,初如豆粒,後若梅李核,纍纍相連,大小無定。初覺憎寒壯熱,咽項強痛,腫結不消者,當便服五香連翹湯,或牡蠣大黃湯,疏下三兩行,於上貼十香膏、烏犀膏,及用淋溻腫湯、潰毒湯時復淋溻,如此救療,即得消散。若未消散,可服內消丸或皂角丸之類,漸以求差。若腫結深硬,荏苒日月,不能內消者,久必成膿。若腫高而稍軟,其人面色痿黃,皮膚壯熱,上蒸膿已成也,可以針決核中,令其潰散則易愈也。治法:如瘡法於瘡口中,用追毒蝕肉錠子絍之,於上用烏犀十香膏等貼之,及托裏之劑和之。經久不差,或愈而復發,或別處自穴,膿水透出,流津不止,肌體羸瘦者,變成九瘻。《內經》曰:陷脈為瘻,留連肉腠,即此病也,可用蒜餅子灸之;然後瘡口上用紫金散、翠霞散等,於上絍貼膏藥,求瘥。其將護忌慎治療,用法無造次焉。

  證治要訣 【 明?戴思恭】

   瘰癧

瘰癧之病,皆血氣壅結,根在臟腑,多結於頸項之間,纍纍大小無定,發作寒熱,膿血潰漏,或此沒而彼起,宜於隔宿用米飲調下桂末、滑石二錢,晨鐘動時,進黑白散,必有物如葡萄肉,從小便出其數枚,於腫核則愈;仍常服四七湯加木香或蘇子降氣湯。其匝頸者,俗名蟠蛇癧,難治。

先以石菖蒲爛研,盦患處微破,卻以猫狸皮連毛燒灰,香油調敷。一味白蘞末,酒調服,多多為上。仍以酒一呷,調白蘞盦患處。掘取生者尤好。或用猪膽內水調雄黃末,敷患處,亦好。

  醫學綱目 【 明?樓英】

   瘰癧

初虞世云:瘰癧多生肩項,或赤或白,或沉或浮,初生如豆,久似核,年月浸久,其大如梅,或如鷄卵,排行成列,或生二三,或生六七,俗云蟠蛇癧是也。用性努力,思慮過久,則痰痛赤腫繼之,早治為上。

流注癧,婦人多有之,其性急躁,其氣怫鬱,其心執著。初生在項,破後膿注四肢,遍體結毒,如梅李狀,不療自破,孔竅相穿,寒熱疼痛,或流膿汁,是名流注癧也,又名千歲瘡。宜服托裏救苦神應丸;如脈有力者,先用追神散下之,卻服救苦神應丸。

單窠癧者,生一個也,發於頸項,最難治,但宜如前藥服之,日久自消。或發於顖骨,亦難治。用毒藥療之,勿令浸漬日久。

蓮子癧,一胞裹十數枚,生於項之左右,以手觸則能轉動,尚可用藥治療。如堅硬挨不動者,乃不可生。憎寒,發熱,躁渴,凡遇此證,至難治,雖神聖亦無如之何也已。

重臺癧,生於項頸,或左或右,初則單窠結在上,或在下,重疊見之,是名重臺癧。此證藥不可療,不可針灸。若是毒行其腫痛,發渴生痰,萬死一生,害人極速。初覺有之,急用小犀角丸、粉金散治之。

燕窠癧,形似燕窠,不可治。

  醫學入門 【 明?李梴】

   傷寒項強

項硬而不能左右回顧,太陽初證,表實無汗,葛根湯;表虛有汗,桂枝湯加葛根。若誤下,邪氣乘虛入裏,反結胷而項強又不解,謂之結胷項強。大陷胷湯丸,兼理中丸,或四逆湯服之。所以陰毒初痛,亦有項強,俱以熱藥治之,正陽散、附子湯是也。

項強連脅下滿者,小柴胡湯。又有風濕項強,痙病項強,不可不辨也。

   頸疽對口

六腑陽毒聚於頂,惟太陽膀胱主之,有生於頸後者,瘡頭向上,瘡尾向下,形如蜂窩,乃反證也。焮腫者,急宜托裏散加升麻、赤芍、桔梗,防毒攻心。如痰發或流入兩肩者,不治。

有生腦後對口者,名曰夭疽,其狀大而色紫黑,不急治,熱入淵液,前傷任脈,內熏肝肺,十餘日而死。

焮腫作痛,煩渴好飲冷水,宜解毒湯加天花粉,以除痰火濕熱;或黃連消毒散、當歸羌活湯、清熱消毒飲、活命飲選用。

腫痛口乾作渴,好飲熱湯,為腎陽虛火熾,宜托裏消毒散、托裏益氣湯、腎氣丸、八味丸。漫腫微痛少食者,補中益氣湯。痰多者,托裏清中湯。若色黯不潰不斂,為陰精消涸,名腦爍,不治。

   瘰癧馬刀

生頸前項側,結核如大豆、如銀杏,曰瘰癧;生胷脅腋下,堅硬如石,形如馬刀蟲,曰馬刀。多氣少血之病,總皆手足少陽相火所生。蓋耳前後與缺盆肩上胛下,屬足少陽部分;延及頦項頰車與頤,屬足陽明部分;延及胷中中府、雲門肺經部分者死。風癧尖而小;熱癧焮腫赤色,又名血癧痰癧,推動滑軟;氣癧圓而動;又有鼠殘癧,大小不一。

無痰不成核。諸瘰初起,實者皆以化痰為主,通用二陳湯加防風、桔梗、黃芩、竹瀝。胷緊者,以此探吐尤妙。通經脈必用螌蝥,疏滲小便,以瀉心火,古方必效散、立應散是也。但此二藥甚峻,服後宜量體調治。體實風熱盛者,繼以宣熱丹服之。體虛者,托裏益氣湯,或八物湯合二陳湯,多服瘡口自斂。又有虛甚者,宜先服健脾藥,而後服二散。輕者,只用斑鷄丸便堅。胃盛者白蠶丸,或追膿化毒散、軟硬皂子丸。少陽分者,柴胡通經湯;陽明分者,升麻調經湯;少陽陽明二經,二湯合服調之。悞下則犯經禁病禁。

清肝者,膽與肝合病,則筋纍纍如貫珠,寒熱臖痛,乃肝氣動而為病也。當清肝火為主,佐以養血。若寒熱止而瘡不愈者,乃肝血燥而為病也,當養血為主,佐以清肝。清肝益榮湯、梔子清肝湯、柴胡清肝湯選而用之。

瘡如豆粒,附筋肉,色不變,內熱口乾,精神倦怠,久不消潰,及肝脈弦緊,腎脈洪數,乃腎水不能生木,以致肝血火動,筋攣,忌用風藥燥乾。經久爛破,膿血大泄者,脾腎愈虧,火炎於肺,皆宜腎氣丸、補中勝毒餅為主,兼服逍遙散加桔梗、麥門冬、元參,以清肺火。多怒,有肝火者,清肝解鬱湯;有寒熱者,單夏枯草散。肝火旺甚,或近骨處生蟲作癢者,蘆薈丸、通用猪頭丸、海藻散堅丸;外治銀右散、蠶繭散、貓蝠散。虛弱者,單夏枯草膏內服,外貼加麻油。

經年成漏者,初起宜溫散風冷,及行腎經濕熱邪水,久則大補氣血,兼用熏洗平肌塞竅之藥。古方白蛇散治瘰癧成漏,以其有牽牛,能利腎經惡水,免致淋漓穿穴,但利後當量體調治,痛節酒色財氣。

女人經調及經閉無潮熱者可治,經閉有潮熱或欬者死。古方用玉燭散治瘰癧和血通經,服之自消,日進一服,七八日見效。便不閉者,柴胡通經湯、升麻調經湯。久虛者,加味逍遙散、清肝益榮湯,或用二陳湯合四物湯,加牡蠣、柴胡、黃芩、元參、神麴為末,以桑椹熬膏,搗丸菉豆大,每五十丸,溫酒下;或服腎氣丸尤妙。

瘰癧,瘍證之標也,故癆瘵類有曰:腹中有塊,頸上有核,最為難治,況成潰漏,而又清金降火,滋腎健脾,病人若不清心淡口,則潮汗渴瀉,惡證蜂起,其可生乎?但視其目內,赤脈貫瞳人有幾條,則知其幾年死。面色晄白,金剋木,脈洪大,為元氣虛敗,俱為不治。故曰實者可治,虛者可慮。

   痰核

頸項生核,不紅不痛,不作膿,推之則動,乃痰聚不散也,不可悞用瘰癧藥,治宜二陳湯加大黃、連翹、柴胡、桔梗。體薄者二陳湯加桔梗、黃芩、元參、麥門冬及防風少許,入竹瀝,多服自消。如耳後與項間,各有一塊者,含化丹。

臂核或作微痛者,以內無膿,故外雖腫不紅,或生背膊皆然。宜陳皮、半夏、茯苓、防風、酒芩各一錢,連翹二錢,皂角刺一錢半,川芎、蒼朮各五分,甘草三分,水煎服。

凡遍身有塊,多是痰注,但在上體多兼風熱,在下體多兼濕熱,宜加味小胃丹、竹瀝達痰丸,量體虛實服之;通用海帶丸。

   癭

癭皆痰與氣相結而成。筋脈呈露曰筋癭,赤脈交絡曰血癭,皮色不變曰肉癭,隨憂愁消長曰氣癭,堅硬不可移曰石癭,其名有五者此也。內應五臟,治與瘤同。

形似櫻桃,一邊縱大似槌而垂,皮寬不急,原因憂患所生,故又名癭氣,今之所謂影囊者似也。憂恚耗傷心肺,故多著頸項及肩,勞慾邪氣,乘經之虛而作。

或軟或硬,無痛無癢,體實者海藻散堅丸、海帶丸;痰火盛者,舐掌散、神效開結散。此皆化痰行氣破堅之劑,久虛者不可妄服。

通用:初起者,十六味流氣飲、單蜘蛛方;稍久者,蠟礬丸,常服自然縮小。消磨:外敷南星膏。切不可輕用刀針決破,破則膿血崩潰,滲漏無已,必至殺人。

  傷寒六書 【 明?陶華】

   項強

項背強者,太陽表邪也,發散則解。結胷項強,有下之證。寒濕項強,成痙。

太陽病項強,無汗惡風為表實,葛根湯。項背強,發熱有汗惡風為表虛,桂枝加葛根湯。誤下太陰,結胷項強,太陷胷丸。一法,寒實甚者,兼與四逆湯。

項強脅下滿,身熱惡風,手足汗而渴,小柴胡湯。

陰毒初得,病項背強,咽痛,心腹痛,短氣,厥逆,吐利,身如被杖,附子湯、陰毒甘草湯、正陽丹。天行復作熱,至晚則腰痛,頭項強,身重,葛根生薑豉湯。

  薛氏醫案 【 明?薛己】

   瘰癧

夫瘰癧之病,屬三焦肝膽二經,怒火風熱血燥;或肝腎二經,精血虧損,虛火內動;或恚怒氣逆,憂思過甚,風熱邪氣,內搏於肝。蓋怒傷肝,肝主筋,肝受病,則筋纍纍然如貫珠也。其候多生於耳前後項腋間,結聚成核,初覺憎寒惡熱,咽項強痛。若寒熱臖痛者,此肝火風熱而氣病也,用小柴胡湯以清肝火,并服加味四物湯以養肝血。若寒熱既止而核不消散者,此肝經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遙散以清肝火,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若腫高而稍軟,面色痿黃,皮膚壯熱,膿已成也,可用針以決之,及服托裏之劑。若經久不愈,或愈而復發,膿水淋漓,肌體羸瘦者,必純補之劑,庶可收斂,否則變成九瘻。《內經》曰:陷脈為瘻,留連肉腠,即此病也。外用豆豉餅、琥珀膏,以驅散寒邪,補接陽氣;內服補中益氣湯六味丸,以滋腎水,培肝木,健脾土,亦有可愈者。大抵肝膽部分結核,不問大小,其脈左關弦緊,左尺洪數者,乃腎水不能生肝木,以致肝火燥而筋攣,須用前藥以滋化源,是治其本也。《外臺秘要》云:肝腎虛熱則生癧。《病機》云:瘰癧不係膏粱丹毒火熱之變,因虛勞氣鬱所致,止宜補形氣調經脈,其瘡自消散,蓋不特汗之下之而已也。其不詳脈證經絡受病之異者,下之則犯經禁病禁,虛虛之禍,如指諸掌。若脈洪大,元氣虛敗為不治;若面晄白,為金剋木亦不治;若眼內赤脈貫瞳人,見幾條則幾年死。使不從本而治,妄用伐肝之劑則悞矣。蓋伐肝則脾土先傷,脾傷則損五臟之源矣,可不慎哉。

焮腫脈沉數者,邪氣實也,宜泄之。腫痛憎寒發熱或拘急者,邪在表也,宜發散。因怒結核或腫痛,或發熱者,宜疏肝行氣。腫痛浮脈數者,祛風清熱。脈濇者補血為主,脈弱者補氣為主,腫硬不潰者補氣血為主。抑鬱所致者,解鬱結調氣血。潰後不斂者,屬氣血俱虛,宜大補。虛勞所致者,補之。因有核而不斂者,腐而補之。脈實而不斂或不消者,下之。

張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劑。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故以涼藥解之。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生必用方》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不知。若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小水不能滅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當養血益陰,慎毋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澤蘭丸。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頸項強痛

頸項強急之證,多由邪客三陽經也。寒搏則筋急,風搏則筋弛;左多屬血,右多屬痰。

頸項強急,發熱惡寒,脈浮而緊,此風寒客三陽經也,宜驅邪湯。

頸項強急,動則微痛,脈弦而數實,右為甚,作痰熱客三陽經治,宜消風豁痰湯。

頸項強急,動則微痛,脈弦而濇,左為甚,作血虛邪客太陽陽明經治,宜疏風滋血湯。

頸項強急,寒熱往來,或嘔吐,或脅痛,宜小柴胡湯、升麻防荊湯。

頸項強急,腰似折,項似拔,加味勝濕湯。

精神短少,不睡,項筋腫急難伸,禁甘溫,宜苦寒,養神湯主之。

《本事方》椒附散,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側,於虛寒者為宜。

頸痛非是風邪,即是氣挫 亦有落枕而成痛者,并宜和氣飲,食後服。按人多有挫閃,及久坐并失枕而致項強不可轉移者,皆由腎虛不能生肝,肝虛無以養筋,故機關不利,宜六味地黃丸常服。

   瘰癧

結核連續者為瘰癧,形長如蛤者為馬刀。一云,瘰癧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後耳前,或在耳下連及頤頷,或在頸下連缺盆,皆謂之瘰癧;或在胷及胷之側,或在兩脅,皆謂之馬刀,手足少陽主之。

《集驗》云:夫瘰癧瘡者,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瘰癧結核寒熱之殊,其證皆由忿怒氣逆,憂思過甚,風熱邪氣,內搏於肝。蓋怒傷肝,肝主筋,故令筋縮結蓄而腫也。其候多生頸項胷腋之間,結聚成核,初如豆粒,後若梅李,纍纍相連,大小無定。初覺憎寒壯熱,咽項強痛,腫結不消者,便當服散腫潰堅湯,或五香連翹漏蘆湯之類散之。或用牡蠣大黃湯疏利三兩行,瘡上可用十香膏之類貼之,及諸淋洗敷貼等藥治之,庶得消散。若不散,可用內消丸之類消之,或隔蒜灸之,仍斷慾息氣,薄滋味調理之。不然,恐日久變生寒熱欬嗽,而成勞瘵之疾,不可治矣。又有馬刀瘡,亦生於項腋之間,有類瘰癧,但初起其狀如馬刀,赤色如火,燒烙極痛,此瘡甚猛,宜急治之,不然成危殆也,臨證辨之。

   治法

治療次第,初覺憎寒壯熱,咽項強痛,腫結不消者,以羌活連翹湯;又宜常服消癧丸;卻以稜針刺破出血,以拔毒湯熱淋洗,一日洗五七次,針五七次,放蟾酥末少許於針處上,以琥珀膏貼之,更以內消膏貼之,久久自然而消也。如不散者,用鐵筒拔毒膏點破,次以下品錠子取去惡肉,可作潰瘍治之,用十宣散之類托裏。若毒攻心嘔吐者,用粉乳托裏散發出毒,此要兼針灸法同施。若已潰不愈者,宜益氣養榮湯、八物湯加柴胡、地骨皮、夏枯草、附子、貝母,多服取效。凡用錠子藥綫,必用托裏之劑服之。焮赤腫痛,脈沉數者,邪氣實也,宜泄之,以化毒消腫和裏散加減。腫痛憎寒發熱,或拘急,脈浮數者,邪在表也,宜散表,以荊防敗毒加減。因怒結核或腫痛或發熱者,宜疏肝行氣,以小柴胡湯加青皮、青木香、紅花、桃仁。腫硬不潰者,宜補氣血,以益氣養榮湯。抑鬱所致者,解鬱結調氣血,以益氣養榮湯。潰後不斂者,屬氣血俱虛,宜大補,以益氣養榮湯,次用十全大補湯加香附子、貝母、遠志。虛勞所致者宜補之,先以補中益氣湯,次以益氣養榮湯加減。因有核潰而不斂者,腐而兼補,以針頭腐之,以益氣養榮湯補之。脈實而不斂或不消者,下之以羌活連翹湯。腫痛發寒熱大便秘,以羌活連翹湯,次以神仙活命飲。耳下結核腫痛,發寒熱,宜荊防敗毒散;表證悉退,以散腫潰堅湯。潰後核不腐,以益氣養榮湯,更敷針頭散腐之。腫硬久不消,亦不作膿,服散堅敗毒藥不應,宜灸肘尖、肩尖,服益氣養榮湯而消。氣血壯實之人,脈沉實而大者,亦不覺損,方可進必效散、遇仙無比丸下其毒;若其毒一下,即止二藥,更服益氣養榮湯調理。瘡口不斂,宜用豆豉餅灸之,以琥珀膏、十香膏貼之。針後發熱,煩躁作渴,脈大無力,此血虛也,宜以當歸補血湯,次以聖愈湯,再以八物湯加貝母、遠志。勞心過度,頸腫發熱,服敗毒藥愈甚,以補中益氣數劑而消。

   百脈疽

《鬼遺》云:百脈疽腫起,環頸項疼痛,身體大熱,不敢動止,悁悁不能食,此有大畏恐駭,上氣欬嗽,其發引耳,不可以腫,十五日可刺導引,不刺導引見血,八十日必死。

   頸癰

或問:頸上生癰疽何如?曰:是頸癰也,屬手少陽三焦經鬱火積憤驚惶所致。初覺即隔蒜灸,服活命飲加元參、桔梗、升麻及勝金丹、奪命丹汗之;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老弱者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若潰而不斂,煩躁脹滿,小便如淋,嘔吐者,死。

   項中疽

或問:頸後腦下發疽何如?曰:此即對口瘡也,屬督脈。陽獨盛,氣有餘,火炎上而發疽也。急服烏金散、勝金丹汗之;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稍遲,潰出膿水,入風發搐者,難治。有毒邪壅盛鮮血暴涌者,死。毒攻心腹膨脹譫語者,死。此證膿赤腫痛可治,若根大精神昏憒即難治也。量表裏虛實而為汗下,內托內消,外用大圍藥箍住,中點六灰膏之類,破泄其毒,不可走失根腳。若欲流兩肩脊者,不可療也。或云先服追疔奪命湯二貼,後服活血化毒湯。

   天柱疽

或問:天柱骨上,極癢入骨,惡心吐逆,肩背拘急何如?曰:此名天柱疽,急隔蒜灸,癢止為度;無蒜,明灸可治。服活命飲加羌活、桔梗。烏金散、勝金丹選用。灸而有泡者吉,無泡者凶。服汗劑得汗可治,無汗難治。若潰爛神昏,嘔噦惡心,血不止者死。

   杼疽

或問:頸上兩耳後生疽何如?曰:此名杼疽,初不甚腫,但痛癢不時而出清水,漸漸長大,如玳瑁斑點者是也,亦名化骨瘡。急服八陣散、奪命丹、活命飲加桔梗、柴胡。若過時潰爛,日久出骨者,大惡之證也。此證多生於積鬱之人,七惡多見,犯禁者不治。

  外科正宗 【 明?陳實功】

   腦疽論

夫腦疽者,俗稱對口是也。但所發不同,其源有二。得於濕熱交蒸,從外感受者輕;五臟蘊結,從內發外者重。其理何也?濕熱之為病,天行氣候,寒暑不調,節序溫涼,陰陽失度,凡有體虛者,易於侵襲。項後雖屬督脈,又主太陽寒水司行之道,所有侵襲,氣血必凝,凝則後必為腫,此從外感受者。其患初起有頭,多生正穴,三四日間多作焮痛,始生寒熱,口和而乾,色紅根活,瘡勢漸高,形不散大,時止時疼,易膿易腐,飲食知味,起坐尋常,外勢雖可畏,而內無七惡之證相干,此屬陽證,其由從外來矣,故多不治可愈。所有五臟蘊結而成者重,其源有五:蓋心主血,故心緒煩擾,煽動不寧,以致火旺而沸騰,行於項間,與寒水交滯而為腫者,一也。肝統筋,故惱怒傷肝,項乃三陽統筋之所,肝傷則血脈不潮,筋無榮養,凝結為腫,故項緊急強,痛不能轉,則其患未潰前,肉色紫暗,堅硬漫腫,破流血水,不痛無膿,此等之證,皆肝氣受傷者,二也。脾主肌肉,故思慮傷脾,脾氣日損,又或膏粱損胃,胃汁乾枯,以致中脘痞塞,氣不運行,逆於肉裏,乃生臃腫,其患外皮雖腐,而內堅不潰,口燥舌乾,飲食不進,根腳走散,膿穢色敗,此等之證,皆脾氣受傷者,三也。肺主皮毛,故憂鬱傷肺,肺傷則毛竅閉塞,腠理不通,氣不舒暢,縱橫經絡,結而為腫,其形瘡多平陷,色淡不華,皮腐脂流形如湯潑,氣粗短促,面霉鼻掀,碌碌生痰,殷殷發嗽,此等之證,皆肺氣受傷者,四也。腎主骨髓,故姿慾傷腎,腎傷則真陰之氣敗矣,真陰一敗,相火自生,此火最能自升自降,或動或靜,煎熬臟腑,消爍津液,更變形容,改換聲音,瘡形紫黑,脈數乖度,煩躁口乾,隨飲隨渴,此等之證,皆腎氣受傷者,五也。凡治此證,必內分虛實,外辨陰陽,體順天時,察其病理。七日以前,瘡勢未成者,當通竅以汗發之;七日已後,病勢已成,治當兼補以托之。此則毒不內攻,外無變證。如藥攻利太過,元氣受傷,毒多難出。又敷圍涼藥,氣血冰凝,則肌肉多死,反難腐潰。予嘗治此及諸發背初起未成者,用鈹針當頂點入知痛處,出其惡血,通其瘡竅,隨插蟾酥條直至瘡底,外用膏蓋;內服萬靈丹、或蟾酥丸,發其大汗,解散內蘊之毒;次日患止,或腫或不腫,或痛或不痛,仍插仍貼,直至患頂腫高,根腳突起,四圍裂縫有膿,方住插藥。輕淺者,九日後吐出病根堅硬不化之物。毒甚者,不能頓然脫落,亦可漸腐成膿,為轉重就輕之良法。外用玉紅膏長肉,內服補托收斂,其患不久自愈。如陽證輕淺者,候自腐潰,不用前法針刺。如不腫不疼、灸亦不痛,陰證,尤當速用,不必遲延,此為移深居淺之大法也。

看法

初起,頂高根活,色紅皮薄,作疼焮熱,腫不開散者,順。已成,無論偏正,瘡形獻起,疼痛發熱,易膿易腐者,順。已潰,膿稠,肉色紅活,瘀腐易脫,焮腫漸消,痛減者,順。潰後,腐脫,新肉便生,瘡口漸斂,凝結痂膿,作癢者,順。初生,一點黃泡,或似疙瘩,不腫不疼,自不知覺者,逆。已成,不發高腫,亦不焮痛,瘡頂軟陷,根腳平散者,逆。已潰,膿清,肉色紫黑,外皮不腐,內生臭穢,不食者,逆。腐肉雖盡,新肉不生,瘡口散大,軟陷無神,色敗者,逆。

治法

初起,有頭或無頭,大痛或不痛,俱隔蒜灸,兼服解毒。已成,堅硬發熱,焮痛,口乾便秘者,邪在內也,宜泄之。堅腫不痛,發熱惡寒,頭疼四肢拘急者,兼發表攻裏。腫硬日深,形色紫黑,外皮不腐,內膿不潰,宜行拔法。腫強,頭面焮熱,口燥,惡心嘔吐者,邪在上也,宜清之。焮熱腫痛,紅色光亮,疼苦有時,內膿脹痛者,急開之。將潰不潰,微熱微紅,不作腐潰者,脾胃虛也,宜補之。潰後腐肉不脫,膿水清稀,腫痛仍作者,當大養氣血。大便多溏,小便短濇,自汗食少,脈細身涼,溫中健脾。

   瘰癧論

夫瘰癧者,有風毒、熱毒、氣毒之異,又有瘰癧、筋癧、痰癧之殊。風毒者,外受風寒,縛於經絡,其患先寒後熱,結核浮腫。熱毒者,天時亢熱,暑中三陽,或內食膏粱厚味,釀結成患,色紅微熱,結核堅腫。氣毒者,四時殺厲之氣感冒而成,其患耳項胷腋驟成腫塊,令人寒熱頭眩,項強作痛。瘰癧者,纍纍如貫珠,連接三五枚,此不作作 原作「足」,據《外科正宗》瘰癧論改。寒熱,其患得於悞食蟲蟻鼠殘不潔之物,又或汗液宿茶陳水混入而餐,其患先小後大,初不覺疼,久方知痛。筋癧者,憂愁思慮,暴怒傷肝,蓋肝主筋,故令筋縮,結蓄成核,生於項側筋間,形如棋子堅硬,大小不一,或陷或突,久則虛贏,多生寒熱,勞怒則甚。痰癧者,飲食冷熱不調,飢飽喜怒不常,多致脾氣不能傳運,遂成痰結,初起如梅如李,生及遍身,久則微紅,後必潰破,易於收斂。凡觀此證,別其風毒者,散其風,除其毒,如防風解毒湯之類是也。熱毒者,清其脾,瀉其熱,連翹消毒飲之類是也。氣毒者,調其血,和其氣,藿香正氣散之類是也。瘰癧者,散其堅,和其血,散腫潰堅湯之類是也。筋癧者,清其肝,解其鬱,柴胡清肝湯之類是也。痰癧者,豁其痰,行其氣,芩連二陳湯之類是也。又有寡婦尼僧,鰥夫庶妾,志不得發,思不得遂,積想在心,過傷精力,此勞中所得者,往往有之,最為難治。有此,先養心血,次開鬱結,益腎安神,疏肝快膈,如歸脾湯、益氣養榮湯,俱加香附、青皮、山梔、貝母、木香之類是也。又男人不宜太陽青筋,潮熱欬嗽,自汗盜汗;女人又忌眼內紅絲,經閉骨蒸,五心煩熱。男婦有此,後必變為癆瘵難治之證。但此體實者,初起可服散腫潰堅攻利之藥,得效者十中三四。有不察虛實,盡劑追伐,損傷元氣,致成壞病者,十有八九。此非患者之命,自出醫人之手。予常治初起成核,服前藥未效者,用針刺核內,深入三四分,用冰螄散撚成條子,插入核內,糊紙封上,待至二七後,核子自然落出,隨用紅黑二膏搽貼,內服補劑,不久便愈。又常見螌蝥、牽牛、巴霜、大黃追蝕等用,往往致其危亡者多矣,切宜戒之。

看法

初起,核高腫痛,色紅軟活,微作寒熱,肩項不強者,易。已成,根不堅硬,內無小核相叢,脾健氣血不衰者,易。已潰,膿稠,肉色紅活,核腫漸消,肩項自便漸斂者,順。潰後,易消易斂,氣體平和,胷膈寬利,飲食知味者,順。未成,形體消瘦,寒熱往來,結核頑硬,痰嗽相兼者,險。已成,核堅連續如珠,大小不等,項強筋急,脈虛者,險。已潰,膿水清稀,肌肉消爍,自汗盜汗,寒熱不睡者,逆。潰後,陰虛煩躁,作渴泄秘,男子骨蒸,女子經閉,俱逆。

治法

初起腫痛,憎寒壯熱,四肢拘急,項強頭眩者,表散之。腫硬發熱,便秘口乾,胷膈不利,惡心脈實,宜利之。膏粱厚味,醇酒積熱,濕痰凝結而成,化痰降火清中。憂思過度,鬱怒傷肝,筋縮結核者,宜養血開鬱疏肝。房慾勞傷,陰虛晡熱,自汗欬嗽,形消瘦者,滋腎健脾。失利忘名,懷抱鬱結,積想在心,所如不得,乖隔陰陽,虛嗷歲月,所得此者,精血俱傷,先養正氣,次治標病。堅而不潰,腐而潰之;潰而不斂,補而斂之。皆活法也。

  石室秘籙 【 清?陳士鐸】

   瘰串

瘰串,乃鼠食之物,人不知食之,多生此病。然亦有鬱氣者,乃易成而不愈也。方用白芍、白芥子、紫背天葵、茯苓、香附、當歸各三兩,人參、柴胡各五錢,蒲公英一兩,白朮五兩,砂仁二錢,各為末,米飯為丸,如細米一半大,每日白滾水送下三錢,日三服,一月即消,二月全愈。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六十七

 頸項門

  方

驅邪湯 【 《會編》】  治風寒,頸項強痛。

麻黃去節 桂枝 杏仁 甘草 防風 羌活 獨活 川芎 藁本 柴胡 家葛 白芷 升麻

右生薑薄荷水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消風豁痰湯 治前證。

黃芩酒炒 羌活 紅花 半夏薑製 陳皮 白茯苓 甘草 獨活 防風 白芷 家葛 柴胡 升麻

右生薑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疏風滋血湯 治前證,兼血不和者。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 羌活 獨活 紅花 牛膝 防風 香白芷 家葛 川升麻 甘草 柴胡 桃仁

右生薑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

升麻防荊湯 治前證屬風熱者。

柴胡 黃芩 半夏薑製 甘草 防風 羌活 荊芥穗 獨活 家葛 升麻 赤芍藥 川芎 白芷

右生薑薄荷煎服。無汗加麻黃,有汗加桂枝。

加味勝濕湯 治前證屬風濕者。

羌活 獨活 藁本 防風 蔓荊子 川芎 蒼朮泔浸,炒 黃蘗酒炒 荊芥 甘草炙

右生薑煎服。又方,多加紫金藤。發熱惡寒有外邪者,加麻黃、桂枝。腰痛沉沉者,加熟附、防己。虛極者,去黃蘗加人參。

養神湯 【 東垣】  治前證氣虛而火盛者。

黃芪炙 橘皮各一錢 黃芩酒浸,二分 人參 川芎 白朮土炒,各三分 柴胡 升麻各四錢 當歸身 蒼朮 麥芽 黃連各五分 半夏製 甘草各七分 木香 黃蘗各一分 (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去滓,稍熱服,無時。

椒附散 【 《本事方》,下同】  治項筋痛連背髀,不可轉移。

大附子一枚,炮,去皮臍,末之

右末,每二大錢,好川椒二十粒,用白麵填滿,水一盞半,生薑七片,同煎至七分,去椒入鹽,空心服。予一親患此,服諸藥無效,嘗憶《千金髓》有腎氣攻背強一證,處此方與之,一服瘥。

木瓜煎 治前證。

木瓜兩?,去瓤 沒藥研,二兩 乳香研,二錢半 二味內木瓜中蓋合,竹簽簽定,飯上蒸三四次,研成膏,每服三五匙,地黃酒化下。生地黃汁半盞,和無灰酒二盞,用八分,一盞煖化服。

回首散 治頸項強急筋急,或挫枕轉項不得者。

烏藥 橘紅各二錢 麻黃去節 川芎 白芷 桔梗 枳殼炒,各一錢 殭蠶炒,去絲嘴 炮薑 甘草炙 羌活 獨活 木瓜

右加薑葱,水煎服。

羌活勝濕湯 【 東垣】  治太陽經中寒濕,項強或似拔,不得回顧。

羌活 獨活各二錢 川芎 蔓荊子各五分 藁本 防風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天柱丸 【 《得效方》,下同】  治項軟。

蛇含石一大塊,火煅酢淬七次 鬱金末少許

右研細,入麝香少許,飯丸芡實大,每一丸荊芥湯入薑汁二三點化下。

五加皮散 治同上。

五加皮不拘多少

右為末,酒調敷項骨上,乾則易濕者。

葛根湯 【 仲景,下同】  治項強無汗惡風為表實者。

葛根四兩 麻黃去節 桂心 生薑切,各三兩 芍藥 甘草炙,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餟粥,餘如桂枝法。

桂枝加葛根湯 治項強有汗惡風為表虛者。

葛根四兩 桂枝 麻黃去節,各三兩 芍藥 甘草 生薑切,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餟粥,餘如桂枝法。

大陷胷湯 治誤下,太陰結胷項強。

大黃六兩 芒硝一兩 甘遂一錢

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一兩煮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四逆湯 治前證寒實甚者。

甘草炙,二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乾薑一兩半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涼服。

小柴胡湯 治項強,脅下滿,身熱惡風,手足汗而渴者。

柴胡半斤 黃芩 人參 甘草 生薑切,各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湯 治陰毒項背強。

附子一枚,炮,去皮臍 茯苓 芍藥各一兩五錢 人參一兩 白朮二兩

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服。

桂枝湯 治傷寒,汗出惡風,頭痛項強,脈浮緩者。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二枚,劈 水煎,熱服,須臾,歠稀粥以助藥力,溫覆取微汗,不可令如水淋漓。病瘥,停後服。病仍在者,更作服。

正陽丹 【 《寶鑑》】  治前證。

憨葱四五枝 陳蜂房四五個,燒存性,為細末

右用憨葱搗和,丸如彈子大,手心內握定,用手帕緊紮,須臾汗出,以綿被覆蓋。如手心熱甚,休教解開。如服藥,先服升麻湯五錢,連鬚葱三枝,生薑三片,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被覆取汗則愈。

保安萬靈丹 【 《準繩》,下同】  發散一切癰疽瘰癧內蘊之毒。

全蠍 石斛 明天麻 當歸 甘草炙 川芎 羌活 荊芥穗 防風 麻黃去節 北細辛 川烏湯泡,去皮 草烏湯泡,去皮尖 何首烏各一兩 明雄黃六錢 茅朮八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藥一兩分作四丸,一兩作六丸,一兩作九丸,三等做下,以備年歲老壯、病勢緩急取用。預用硃砂六錢,研細為衣,磁罐收貯。用時以連鬚、大葱白九枝,煎湯一茶鍾,將藥一丸,乘熱化開,通口服盡,被蓋出汗為效。如服後汗遲,再用葱白湯催之,後必汗如淋洗,漸漸退下覆蓋衣物,其汗自收自斂,患者自然爽快,其病如失。但病未成者,隨即消去;已成者,隨即高腫潰膿。如諸病無表證相兼,不必發散者,只用熱酒化服。

蟾酥丸 治前證。

蟾酥二錢,酒化 輕粉五分 枯礬 寒水石煅 銅綠 滴乳香 明沒藥 膽礬 麝香各一錢 雄黃 朱砂各一錢 蝸牛二十一個 以上各為末,秤準,於端午日午時,在淨室中先將蝸牛研爛,再同蟾酥和研稠黏,方入各藥共搗極勻,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丸,用葱白五寸,患者自嚼爛,吐於男左女右手心,包藥在內,用無灰熱酒一茶杯送下,被蓋,如人行五六里,出汗為效。甚者再進一服。應於清靜處,修合,婦人鷄犬等忌見。

奪命丹 治前證。

蟾酥 輕粉各五分 朱砂研飛,三錢 白礬枯 寒水石 銅綠各一錢 蝸牛三十一粒,另研 乳香 沒藥 麝香各一錢

右件為細末,將蝸牛另研一處,用好酒糊為丸,菉豆大,每服一丸。生葱三五莖,嚼極爛,吐於手心,包藥在內,熱酒和葱送下。如重車行五七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勝金丹 治前證。

麝香 白砒製,各五分 真蟾酥一錢 明雄黃 辰砂研飛 乳香 沒藥 血竭各一錢五分 全蠍泡,炙 天龍去頭足,炙穿山甲各三錢 殭蠶炙,去絲嘴,五錢

右為細末,和勻,每服三分,赤砂糖調葱頭酒送下,取汗為度。

一粒金丹 治前證。

沉香 木香 乳香各五分 巴豆霜一錢五分 各為細末,照秤分數和勻,用黑肥棗個半,去皮搗爛,為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量人虛實,先呷水一口,行一次。胃氣壯實者,只可呷水三四口,不可太過。後用水一口,送藥下,行盡數次,以米飲補之。

仙方活命飲 又名真人活命飲。治一切瘡瘍,未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又止痛消毒之聖藥也。

滴乳香研 防風 白芷 川貝母 赤芍藥 歸尾 明沒藥研 皂角刺炒 花粉 甘草節 穿山甲炮,各一錢 陳皮 金銀花各三錢

右為粗末,大者四兩、小者二兩作一劑,無灰酒十茶鍾,瘡小五茶鍾,入有嘴瓶內,以厚紙封口,勿令泄氣,煎至三大鍾,去滓,作三次服。接連不斷,隨瘡上下服。能飲酒者,服藥後再飲三五杯。此藥并無酒氣,不動臟腑,不傷氣血。忌酸薄酒鐵器。服後側睡,覺痛定回生。神功浩大,不可臆度。

敗毒流氣飲 【 《瘡瘍全書》,下同】  治項疽毒。

小柴胡 紫蘇葉 桔梗 甘草 川芎 青皮 白芍藥 枳殼炒 防風 羌活 白芷 當歸 連翹 獨活

右(口父)咀,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內托流氣飲 治前證。

人參 黃芪 紫蘇葉 紫厚朴 甘草 桔梗 官桂 枳殼 檳榔 白芍藥 烏藥 當歸 防風 白芷 川芎 柴胡

右服法如前。婦人加香附。夏天去官桂加麥冬。

清暑疏風散 治風毒頸癰。

羌活 防風 荊芥穗 升麻 生甘草 乾葛 蒼朮 紫厚朴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獨活 白芷 桔梗 紫蘇葉 薄荷 大柴胡 薄桂 枳殼 蔓荊子 木香 藁本 水二鍾,薑七片,葱白三根,濃煎熱服,隨飲好酒以助藥力,以衣覆患上,出汗為要。次用圍藥,并服千金托裏散加疏風清暑之劑。

瘰癧痰核圍藥

昆布一兩 南星五錢 麝香五分 冰片三分 為末,用好酢、薑汁、蜜少許調勻,搽四向空一孔,乾再用餘汁潤之。一方,加田螺殼煅存性三錢,白芨末、五倍子末各二錢。

海藻連翹湯 治前證。

白茯苓 陳皮去白 連翹 半夏薑製 柴胡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 南星薑製 牛蒡子炒 三稜酒炒 莪荗酒炒 殭蠶炒,去絲 夏枯草 昆布 海藻 羌活 防風 桔梗 川芎 升麻

右生薑、薄荷煎,食後服。

連翹丸 治前證。

連翹 防風 黃蘗 桂心 桑白皮 香豉 獨活 秦艽 牡丹皮各半兩 海藻二錢半

右為末,煉蜜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丸,燈心湯下。

五香散 治惡核腫硬不消,瘰癧風毒腫氣。

木香 鷄舌香 沉香各一兩 麝香研,二錢半 射干 熏陸香 乾葛剉 升麻 獨活 連翹 桑寄生 甘草生,各二兩 大黃三兩,剉碎,微炒

右剉碎,入麝香研勻,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盞,更煎一二沸,溫服,日三。

連翹散 治項上惡核焮腫。

連翹 射干 獨活 川升麻 木香 沉香 木通剉,各一兩 桑寄生 丁香各半兩 川大黃二兩,剉碎,微炒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清粥飲調下,日三服。

獨活散 治惡核風結腫毒,四肢煩熱拘急。

獨活 木香 射干 桑寄生 連翹 升麻 沉香 大黃生 甘草生,各一兩

右剉碎,每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二沸,放溫服,日三,得快為度。

清肝益榮湯 治肝膽小腸經風熱血燥,筋攣結核,或耳項胷乳脅肋作痛,或作瘊子,并一切肝火之證。

山梔 當歸 木瓜不犯鐵器 茯苓各一錢 柴胡 川芎 芍藥炒,各七分 熟地黃一錢半 白朮二錢 龍膽草八分 炙甘草五分

右薑水煎服。

益氣養榮湯 治抑鬱及勞傷氣血,頸項或四肢腫硬,或軟而不赤不痛,日晡微熱,或潰而不斂,并治之。

人參一錢 白朮炒,二錢 茯苓 陳皮 貝母 香附子 當歸酒拌 川芎 黃芪鹽水拌炒 熟地黃酒蒸 芍藥炒 桔梗 甘草炒,各一錢 作一劑,薑三片,用水二鍾,煎至八分,食遠服。胷痞,人參、熟地各減三分;口乾,加五味子、麥門冬;往來寒熱,加軟柴胡、地骨皮;膿清,加人參、黃芪;膿多,加川芎、當歸;膿不止,加黃芪、當歸;肌肉遲生,加白蘞、官桂。

夏枯草湯 治瘰癧、馬刀,不問已潰未潰,或日久或漏,皆用。

夏枯草六兩 水二鍾,煎至七分,去滓,食遠服。此生血治瘰癧之聖藥。虛甚,當煎濃膏服,并塗患處,多服益善。兼十全大補湯,加香附子、貝母、遠志尤善。

神效秘散 治瘰癧,服散堅丸及養血氣藥,不應者,宜用此藥,更兼服養血氣藥。

螌蝥二十一個,去頭足翅,同糯米炒,去米 荊芥 直殭蠶炒,各二錢 黑牽牛炒,一錢

右各為末,和勻,每服一錢,五更溫酒調下。日午惡物從小便中下。如小便濇或痛,宜以葱茶湯或木通湯即下,更吃米粥補之。不下,次日五更再服,必以下為度。若脈牢濇,或洪大無力者,不可服。

時效針頭散 追蝕惡瘡瘀肉。

赤石脂一兩 乳香 白丁香各二錢 砒生用 黃丹各一錢 輕粉 麝香 蜈蚣一條,焙 為細末,摻於瘀肉上,或瘡口小,就搽瘡口上,肉自去,更以膏藥貼之,肉亦去。嘗用砒末二錢,以白礬末二錢,和勻同飛過,用礬一錢合藥亦效,但不及生砒之功速耳。

琥珀膏 治瘰癧腫硬,或穿破,膿水不絕,經久不瘥,致成痿疾及癰疽,并貼之,更服益氣養榮等湯。

琥珀 丁香 木香各三錢 桂心半兩 白芷 朱砂細研 當歸 防風去蘆 木鼈子去殼 木通各半兩 黃丹七兩 柳枝三兩 松脂二兩 內除琥珀、丁香、桂心、朱砂、木香,為細末,餘藥剉咀,以麻油一斤二兩浸五日,入鍋中,以慢火熬,候白芷焦色,濾去滓,下松脂末及黃丹,以柳枝不住手攪,滴水中試軟硬,如軟再煎,得中,方入琥珀等末攪勻,用磁器盛貯,用時旋攤。

連翹散堅湯 【 東垣,下同】  治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生瘡,堅硬如石,動之無根者,名馬刀瘡,從手足少陽經中來也。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或未破,并皆治之。

當歸酒洗 生黃芩 連翹 ?莪荗酒洗,微炒 三稜酒洗,微炒,各半兩 土瓜根酒炒 草龍膽酒洗,各一兩 柴胡根一兩二錢 酒炒黃芩七錢 炙甘草六錢 酒黃連 蒼朮各三錢 芍藥二錢

右,以一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一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八分,先浸半日,煎,去滓,熱服。臨臥,頭低腳高,去枕臥,每口作十次嚥,留一口送丸,服畢,如常安臥。

升陽調經湯 治瘰癧繞頸,或至頰車,此證足陽明胃經中來也。若其瘡深遠,隱曲肉低,是足少陰腎中來也。是戊土傳癸水,夫傳妻,俱作塊子堅硬,大小不等,并皆治之。或作丸服,亦得。

升麻八錢 葛根 草龍膽酒製 黃芩酒製 ?荗酒洗,炒 京三稜酒洗,炒 炙甘草 連翹 黃連酒洗 桔梗各五錢 生黃芩四錢 歸梢 芍藥各三錢 黃蘗酒洗,二錢 知母酒洗,炒,一兩

右,秤一半作丸,煉蜜丸如菉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一半(口父)咀,每服半兩,若能食大便硬,可旋加至七八錢止,水二盞,先浸半日,煎至一盞,去滓熱服。臥身,腳在高處,去枕頭,噙一口,作十次嚥之,留一口在後,送下丸子。服藥畢,臥如常,此治法也。

散腫潰堅湯 治馬刀瘡,結硬如石,在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或至脅下,皆手足少陽經中;及瘰癧遍下頦,或至頰車,堅而不潰,在足陽明經中所出;或二瘡已破,及流膿水,并皆治之。服藥多少,臨病斟酌,量病人飲食多少,大便硬軟,以意消息之。

柴胡梢四錢 草龍膽酒炒 黃蘗去粗皮,酒炒 知母炒 花粉酒洗 昆布去土 桔梗各半兩 甘草梢炙 京三稜酒炒 ?荗酒洗,炒 連翹 黃連各二錢 升麻六錢 黃芩梢八錢,一半酒洗,炒,一半生用。

右(口父)咀,每服六錢或七錢,水二盞,先浸半日,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於臥處伸腳在高處,頭微低,每噙一口,作十次嚥,至服畢,依常安臥,取藥在胷中停留故也。另攢半料作細末,煉蜜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一百丸,此湯留一口送下。更加海藻半兩炒食,後量虛實加減多少服,皆倣此例。一方有當歸、白芍各二錢。若蜜丸,即名散腫潰堅丸。

救苦勝靈丹湯 治馬刀挾癭者,從耳下或耳後,下至頸至肩上,或入缺盆中者,乃手足少陽經之分野,受心脾之邪而作也。今將二證合治之。

黃芪一錢,護皮毛,實腠理,及活血,又實表補元氣,乃瘡家之聖藥也 人參三分,補肺氣,如氣短及不調而喘者,加之 真漏蘆半錢,勿以白頭翁代之 升麻一錢 葛根半錢,此三味俱足陽明本經藥 甘草半錢,能調中和諸藥,瀉火益胃 連翹一錢,此味乃十二經瘡中之藥不可無者,能散血結氣聚,此瘡家之神藥也 丹皮二分,去腸胃中留滯宿血 熟地黃三分,此三味諸經中和血生血涼血藥也 當歸身三分 生地黃三分 白芍藥三分,如夏月倍之,其味酸,其氣寒,能補中益氣,治腹痛,如冬月寒證勿用 肉桂三分,大辛熱,能散結聚。如陰證瘡瘍少用之,此寒因熱用之意。又為陰寒覆蓋,其瘡用大辛熱去之,煩躁者勿用之 柴胡功同連翹,如瘡不在少陽經,勿用 鼠黏子三分,無腫不用 京三稜炮,二分 昆布二分,味鹹,若瘡堅硬甚者用之,鹹能軟堅也 ?荗三分,此二味瘡堅硬甚者用之,不硬者勿用 羌活 獨活 防風各一錢,三味必關手足太陽證,脊痛項強,不可回顧,腰似折項似拔者 防風辛溫,如瘡在膈上,雖無手足太陽經證,亦當用之,為能散結去上部風邪故也 神麴炒,二分,食不消化者用之 益智仁二分,如唾多者胃不和也,或吐沫吐食,胃中寒者加之,無則勿用 麥芽一錢,消食健脾 黃蘗炒,三分,如有熱或腿腳無力加之。如煩躁欲去衣者,此胃中伏火也,更宜加之 黃連炒,三分,治煩悶 厚朴薑製,一錢二分,如腹脹加之

右共為細末,湯浸蒸餅,捏作餅子,曬乾,搗如米粒大,每服三錢,白湯下。如氣不順加橘紅,甚者加木香少許,量病人虛實消息之,毋令藥多妨其飲食,此治之大法也。如止在陽明分者,去柴胡、鼠黏子二味,餘皆用之。如在少陽,分為馬刀挾癭,去獨活、漏蘆、升麻、葛根,加瞿麥三分。如本人氣素弱,其病勢來時氣盛而不短促者,宜作氣盛而從病變治之,權也。加黃芩、黃連、黃蘗、知母、防己,視邪氣在上中下而用之。假令在上焦,加黃芩半酒洗,半生用;在中焦,加黃連半酒洗,半生;在下焦,加酒製黃蘗、知母、防己之類,選而用之。如大便不通而邪盛者,加酒製大黃以利之。如血燥而大便乾燥者,加桃仁泥、大黃。如風結燥不行者,加麻仁、大黃以潤之。如風濇而大便不行,加煨皂角仁、大黃、秦艽以利之。如脈濇,覺身有氣濇而大便不通者,加(木郁)李仁、大黃以除風燥。如陰寒證為寒結秘而大便不通者,以局方半硫丸,或加炮附子、乾薑煎,候冰冷服之。大抵用藥之法,不惟瘡瘍,凡諸疾病氣素怯弱者,當去苦寒之劑,多加人參、黃芪、甘草之類,以瀉火而補元氣,餘皆倣此。

柴胡通經湯 治小兒項側有瘡,堅而不潰,名曰馬刀,亦治瘰癧。

柴胡 歸尾 生甘草 連翹 黃芩 牛蒡子 三稜 桔梗各一錢半 黃連一錢 紅花少許。

右作一劑,水二鍾,煎至一鍾,食後服。此是攻裏內消之劑。

柴胡連翹湯 治男子婦人馬刀瘡。

柴胡 連翹 知母酒製 黃芩炒,各半兩 黃蘗酒製 生地 甘草炙,各三錢 當歸尾一錢半 桂三分 牛蒡子二錢 瞿麥穗六錢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或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稍熱,時時服之。

消腫湯 治馬刀瘡。

柴胡 黃蘗 黃芩生用,各二錢 紅花少許 黃連 牛蒡子炒,各半錢 黃芪 花粉各錢半 連翹 當歸尾 甘草各一錢

右(口父)咀,每服半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後稍熱服,忌酒濕麵。

太乙膏 治癧子瘡神效。

沒藥四錢 清油一斤 黃丹五兩 麝香三錢 輕粉 乳香各二錢 腦子研,一錢

右以清油、黃丹熬成膏,用柳枝攪,又用憨葱七枝,旋加下葱盡為度,下火不住手攪,至滴水不散,卻入乳、沒、腦、麝、輕粉等味攪勻,磁器內盛用。

剋效散 治前證。

螌蝥四十九個,不去翅足,炒 粳米四十九粒 赤小豆四十九粒 官桂 硇砂各半錢

右五味,研為細末,初服一字,次服二字,次服三字,又次服四字,煎樟柳根湯送下,空心服,以小便淋瀝併作濇為效。惡心,嘔吐黃水,無妨,其瘰癧自日消矣。

玉燭散 消瘰癧,和血通經。

當歸 芍藥 大黃 甘草 熟地黃 芒硝 黃芩 川芎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進一服,七八日效。

羌活連翹湯 治瘰癧初發,寒熱腫痛。

防風 羌活 連翹 夏枯草 柴胡 昆布洗 枳殼 黃芩酒炒 川芎 生牛蒡子 生甘草 金銀花

右,薄荷水煎服,次以追毒散行之,以化堅湯消之,大效。

防風羌活湯 治瘰癧發熱者。

防風 羌活 連翹 升麻 夏枯草 牛蒡子 川芎 黃芩酒浸 甘草 昆布洗 海藻洗 殭蠶

右薄荷水煎服。虛者加人參、當歸,實者加黃連、大黃。

楊氏家藏方 治瘰癧。

螌蝥二十八個,去頭翅足,用大米炒 荊芥穗 白殭蠶 黑牽牛各二錢

右為末,臨臥時,先將滑石末一錢,用米飲調服;夜半時又一服;五更初卻用溫酒調藥一錢或二三錢,量強弱用。服訖,如小便無惡物行,次日早再進一服,又不行,第三日五更初先進白糯米稀粥湯,再進前藥一服,更以燈心湯下,調琥珀末一錢,重服,以小便內利去惡毒為愈。如小便痛,用青黛一錢,以甘草湯調,送下即止。

嚴氏三聖丸 治瘰癧。

丁香五十粒 螌蝥十個 麝香另研,一錢

右為末,用鹽豉五十粒,湯浸,研爛如泥,和前藥令勻,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溫酒送下,日進三服。五七日外,覺小便淋漓,是藥之效。或便下如青筋膜之狀,是病之根也。忌濕麵毒食。

保命連翹湯

連翹 瞿麥各一斤 大黃三兩 甘草二兩

右剉,每服一兩,水二碗,煎至一盞半,早食後,已時服。服藥十餘日後,可於臨泣穴灸二七壯。服藥不可住,至六十日方效。一方,加大黃、木通、貝母一作知母各五兩,雄黃七分,檳榔半兩,減甘草不用,同前藥為細末,熟水調下三五錢。

必勝丸 【 《三因方》】  治瘰癧,不拘年深月近,及腦後兩邊有小結塊,連復數個,兼勞,腹內有塊。

鯽魚一個,去腸并子 雄黃一塊,鷄子大 硇砂一錢,已上二味,并入在鯽魚腹內,仰安魚於炭火上燒煙盡 蜈蚣全者一條 蓬荗半兩 梔子五枚 皂角二挺,四味并燒存性 蓖麻子五個,去皮,燈火上燒 黃明膠三文

右為末,另用皂角二挺,去皮搥碎,以水三碗,揉去滓,煮精羊肉四兩爛軟,入輕粉五釐,男子乳汁半兩同研成膏,和藥末丸如菉豆大,朱砂為衣,溫酒清晨下十丸一服。至晚,看肉疙瘩子,若項有五個,則以五服藥取之。視其所生多少以為服數。既可,更進數服。

白花蛇散 治久漏瘰癧,發於項腋間,憎寒發熱,或痛或不痛。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乾二兩 犀角屑 青皮 黑牽牛半生半炒,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加膩粉半錢,研勻,五更糯米飲調下,已時利下惡物,乃瘡之根也。更候十餘日,再進一服。忌發風壅熱物。如已成瘡,一月可效,神驗。

小犀角丸 常服除去根本,截其源流,效應如神。諸癧并宜服之。

犀角 青皮 黑牽牛半生半炒 陳皮各一兩 連翹半兩

右為細末,用皂角二梴,去皮弦子泡搥,以布絞取汁碗許,又用新薄荷二斤,研取汁,同熬成膏,以前藥末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連翹煎湯,食後服,間以薄荷茶湯服。

立應散 治瘰癧神效,已破未破皆可服。

川烏尖七個 連翹 赤芍藥 當歸 甘草炙 川芎 滑石研,各半兩 黃芩 白牽牛生,取末 土蜂房蜜水洗,飯上蒸,日乾,各二錢半 地膽去頭翅足,拌米炒,米黃為度,去米秤三錢。

右為細末,每服抄一大錢七,濃煎木通湯調下,臨臥服。毒根從小便中出,濇病不妨。毒根如粉片塊血爛肉是也。如未效,再服,繼以薄荷丹解其風熱。且地膽性帶毒,濟以烏尖,或衝上麻悶不能強制,嚼葱白一寸,茶清下以解之。如小便濇,燈心湯調服五苓散。瘡處用好膏藥貼。若癰疽用此,宣導惡毒,本方去黃芩不用。

雌雄散 治瘰癧。

螌蝥一雌一雄,足翅全者,新瓦焙焦,去頭翅足 貫眾二錢 鶴蝨 甘草

右為細末,作兩服,飽飯後,好茶濃點一盞調下。

遇仙無比丸 專治瘰癧。

白朮 檳榔 防風 黑牽牛半生半炒,取頭末 蜜陀僧 螌蝥去翅足,用糯米同炒,去米不用 (木郁)李仁湯泡,去皮 甘草各五錢

右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早晚煎甘草、檳榔湯送下,服至一月,覺腹中微痛,於小便中取下癧子毒物,有如魚目狀。已破者自合,未破者自消。

射干連翹湯 治瘰癧寒熱。

射干 連翹 元參 赤芍藥 木香 前胡 川升麻 山梔仁 當歸身 甘草炙,各二兩 大黃炒,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入芒硝少許,食後溫服,日再服。

(艹舌)蔞子散  治瘰癧,初腫疼痛寒熱四肢不寧 。

(艹舌)蔞仁 連翹 何首烏 皂角仁 牛蒡子微炒 大黃微炒 白螺殼 梔子 漏蘆 牽牛微炒 甘草生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匕食後溫酒調下。

枳殼丸 洽瘡疽癰腫瘰癧。

枳殼去瓤,麩炒 牽牛微炒,取頭末 廣木香 青皮各一兩 甘草 大黃

右為細末,用皂角長一尺許者三挺,約三兩,炮焦椎碎,以好酒煮軟,挼取汁熬膏稠粘,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葱茶下,日進二服。

內消丸 治瘡腫初生,及瘰癧結核熱毒鬱滯,服之內消,大效。

青皮 陳皮各二兩 牽牛八兩,取頭末二兩 薄荷八兩 皂角八兩,不蛀者,去粗皮椎碎,以冷水一斗,煮令極軟,揉汁去滓,熬成膏

右將青皮、陳皮并牽牛末,和勻,用皂角膏子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荊芥茶清溫水皆可下。

必效散 治瘰癧,氣血雖無虧損,內有癧核未去而不能愈。

南硼砂二錢半 輕粉一錢 巴豆五粒,去心膜 白檳榔一個 螌蝥十四枚,去足翅,同糯米炒 麝香五分

右,同研極細末,取鷄子二個,去黃用清調藥,仍入殼內,以濕紙數重糊口,入飯甑候熟,取出曬乾研末虛者每服半錢,實者一錢,用煨生薑酒五更初調服。如覺小腹痛,用益元散一服,其毒俱從大便出。胎婦勿餌。毒去後,多服益氣養榮湯,瘡口自合。《精要》云:治瘰癧用必效散,與栝蔞散相間服,神效。致有不問虛實,概用必效散者,殊不知螌蝥性猛,有大毒,利水破血,大損元氣,若實者用此刼之而後,繼以補劑或可愈;若虛而用此,或用追蝕之劑,瘀肉雖去而瘡口不合,反致不救。

鷄鳴散,治氣癧疼痛,及熱毒結核,或多煩悶惡熱而不寒者。

牽牛一兩 大黃蒸,二錢 (石卜)硝煉成粉,三錢 胡粉一錢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鷄鳴時井華水調服,以利為度,如未利再服。

法制靈鷄彈 治瘰癧馬刀腋下生者。

螌蝥七個,去頭翅足

右將鷄子一個,頂上敲開些小,入藥在內,紙封固了,於飯上蒸熟,取出去殼,切開去藥,五更空心和米飯嚼服,候小便通,如米泔水,狀如脂,即驗也。如大便小便不通,卻服琥珀散二三貼催之。然須常服二藥尤佳。

妙靈散 服前藥後,卻將此散與連翹丸,相間常服,愈方止。

木香三錢 沉香二錢 牛膝 何首烏 當歸 海螵蛸 桑寄生各一兩 海藻二兩 海帶 青葙子 昆布 甘草節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食後溫酒調下。

內消連翹丸 治前證。

連翹三兩 漏蘆 胡桃仁 夏枯草 土瓜根 射干 澤蘭 沙參 白芨各一兩半

右為末,入胡桃仁研勻,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食前鹽酒下。

玉屑妙靈散 治前證。

滑石細研為粉

右每服一錢,煎川木通湯調下。

二丁神散 治前證。

苦丁香六枚,一作五分 白丁香 白殭蠶炒,去絲嘴,各一錢 苦參末五分 赤小豆 磨刀泥青石者佳,一名龍泉粉 大螌蝥七個,去頭足,炒

右六味,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無灰酒調下。

薄荷丹 解瘰癧風熱之毒自小便去,宣毒後須常服。

杜薄荷葉 猪牙皂角不蛀者,去弦皮子 連翹 何首烏米泔浸 蔓荊子 三稜煨 荊芥各一兩

右為末,好豉二兩半,以米酢煎沸,灑豉醃令軟,研如糊,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熟水下,日一服。病雖愈常服之。

四聖散 治瘰癧,服白花蛇散轉利後,服此藥調之,永去其根。

海藻洗 石決明煨 羌活 瞿麥穗各等分

右件共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米湯調下,清水盡為度。

瞿麥飲子 治瘰癧、馬刀。

瞿麥穗半斤 連翹一斤

右為粗末,水煎,臨臥服,此藥經效,多不能速驗,宜待歲月之久除也。

海菜丸 治瘰癧生於頸項交接,名蛇盤癧,宜早治之。

海藻菜蕎麥炒 白殭蠶微炒,去絲嘴

右等分為細末,海藻菜旋炒、研篩、湯泡,白梅取肉,減半,用所泡湯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後臨臥米飲送下,其毒自大便內泄出。若與淡菜連服為妙,蓋淡菜生於海藻上,亦治此病。忌豆腐鷄羊酒麵。日五六服。

檳榔散 治氣毒瘰癧,心膈壅悶,不下飲食。

檳榔 前胡去蘆 赤茯苓 牛蒡子炒,各一兩 人參 枳殼去瓤,炒 沉香 防風去蘆,各半兩 甘草炙,二錢半

右剉碎,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祛風丸 一名何首烏丸,治風毒瘰癧。

何首烏蒸 薄荷葉 元參各四兩,為末 精羊肉半斤 皂角三十挺,用十挺火燒欲過,十挺酥炙去皮,十挺水挼取汁去滓。

右以皂角水煮肉使爛,細研,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或薄荷湯送下。一方,無羊肉,蜜丸,每服三四十丸,名皂角煎丸。

絳宮丸 治前證。

山楂 連翹 川芎 當歸酒洗 麥芽 桃仁 蘆薈 甘草生 蕓薹子各一兩 川黃連酒浸 南星酒浸 海藻酒洗,各一兩半 升麻 羌活 桔梗 防風 黃芩酒炒,各半兩 大黃酒蒸 白朮各二兩

右為末,用神麯糊為丸,已破,加人參一兩煎膏,用甘草節、殭蠶同煎下。

又方 治瘰癧結核。

黃芪七分 元參八分 苦參 牛蒡子各九分 枳實炒 大黃 羚羊角屑 麥冬去心,各五分 連翹 人參 青木香 蒼耳子 升麻 茯苓 甘草炙 桂心 (石卜)硝各四分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以酒下十丸,日夜三四,漸加至二三十丸,以知為度。忌生冷、猪肉、海藻、菘菜、生葱、酢、蒜、陳臭等物。

水紅花散 治瘰癧腫核,結硬不消,及膿汁旁穿不瘥。

水紅花不拘多少,一半炒,一半生用

右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後臥,日三。好酒調亦可。

又方 治前證。

牡蠣不以多少,用灰深培上,以炭三斤煆,火盡,取半斤為細末 甘草末二兩

右研勻,每服二錢,食遠以建茗同點,日二服。忌魚、酒、酢、醬油、鹽、海味等物。

又方 治頸上塊動者。

夏枯草六錢 甘草一錢

右為末,和勻,每服一錢至二錢,茶清調下,食後。

又方 【 《本事方》】  治鼠癧。

土附子一枚 食鹽三斤

右二味,用小便五升,同浸半月取出,將附子去黑皮,陰乾為末,用黑豆爛煮,研為膏,丸附子末如梧子大,每服十丸,酒吞下,早晚二服。

破結散 【 《大成》】  治石癭、氣癭、血癭、肉癭、馬刀、瘰癧等證。

海藻酒洗淨 龍膽草酒洗 海蛤粉 通草 貝母 白礬枯 昆布酒洗淨 松蘿各三錢 麥麯炒,四錢 半夏麯二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食後。忌甘草、鯽魚、鷄肉、五辛、生果。一方,去松蘿加真桑寄生一倍,尤效。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六十八

 頸項門

  方

瘰癧方

人參 白朮 當歸 陳皮 芍藥酒浸,各一錢 川芎 香附 茯苓 半夏各五分 甘草少許

右作一服,薑三片,以金銀藤煎湯一鍾半煎前藥,食後就吞絳宮丸十粒。

補陰八珍湯 治瘰癧等瘡,屬足三陰虛者。

當歸 川芎 熟地黃 芍藥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黃蘗酒炒黑 知母酒炒,各七分

右水煎服。

托裏救苦神應丸 治流注癧。

川烏去皮臍,生 當歸酒浸一宿 沒藥 白芷 陳皮 甘草節各一兩 烏頭五兩 薑黃兩半 蟬蛻水洗,半兩 大皂角七挺,去皮弦子

右用皂角敲碎,水四大碗,煎至二大碗,濾去滓,用汁同煮川烏、烏頭,候川烏、烏頭爛為度,擂如泥,其餘諸藥,卻另為末,和烏頭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飢飽皆用薄荷湯下。若瘡既破,穿鑿孔穴,其處必生腫肉如指大,或黑或白,乃風與氣搏,宜驅風行經散氣之劑,以化氣調經湯主之。

化氣調經湯 與神應丸間服,治流注癧。

香附子酒浸一宿,日乾 羌活 白芷各一兩 牡蠣火煆 甘草 天花粉 皂角刺各半兩 橘皮二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白湯,不拘時調下,日三次。如脈有力者,先用追毒神異湯下之,卻服救苦神應丸。

追毒神異湯 治前證。

辰砂 血竭各一錢 麝香一字,共研細 大黃 大甘草節各半兩

右大黃、甘草二味(口父)咀,河水一鍾,煎至半鍾,調前末臨臥服之。

蟾酥膏 治重臺癧。

蟾酥如大豆許 白丁香十五粒 寒水石些少 巴豆五粒 寒食面些少

右各另研,和作一處再研,煉蜜為丸,如菉豆大,每用一丸或二三丸,納入針竅中。如膿未盡,再用數丸,以膿盡為度。

綠雲膏 治前證。

黃連 大黃 黃芩 黃蘗 木鼈子去殼 元參各一錢

右細切,用香油一兩同煎焦色,去藥,入淨松香五兩,再煎成膏,濾入水中,拔令金色,入銚再熬,放溫,入後藥:

猪膽汁三枚 銅綠三錢,酢浸一宿,綿濾去粗

右用竹篦帶溫攪勻,然後如常攤貼,兼治瘡口不乾,加乳香、沒藥、輕粉尤妙。

金寶膏 去腐肉朽肉,不傷良肉新肉。

桑柴灰五碗,用沸湯十碗淋汁,先以草紙一層,皮紙二層,放籮底,次置灰於上,淋之 穿山甲二兩,煨 信砒一錢 杏仁七粒,去皮尖,同信砒、山甲研細 生地黃二兩,搗取汁 辰砂飛一錢 粉霜研 麝香各半錢,研

右將灰汁濾清,下鍋煎濃,下甲末及地黃汁,候乾一半,下麝香,次下粉霜,次下辰砂,候將成膏,下砂石灰末一兩,以成塊密貯,勿見風,每取敷核上。

龍珠膏 治前證。

龍牙草五兩 棘棗根半兩 海藻二錢五分 蘇木半兩

右細切,量水二十碗,煎至十二三碗,濾去滓;又用桑柴灰、石灰、蒼耳草灰各二碗半 以草紙兩層,皮紙兩層,放籮底,次置灰於上,用煎湯熱淋,取灰汁十碗許,澄清,入鍋內煎成膏,用巴豆霜、白丁香、石膏、麝香、輕粉,磁罐子收貯,取敷核上;再敷,即去舊藥併靨,再上新藥,其核即潰而愈。根小者,但只塗藥於根上,其核自潰。

蝸牛散 【 《三因方》】 治瘰癧,潰與未潰皆可治。

蝸牛不拘多少,以竹簽穿,瓦上曬乾,燒存性

右為末,入輕粉少許,猪骨髓調,用紙花量瘡大小貼之。一法以帶殼蝸牛七個,生用,取去肉,每個入丁香七粒於殼內,燒存性,與肉研成膏,用紙花貼之。

粉金散 治前證。

黃蘗 草烏各等分

右為末,蜜調敷之。

龍泉散 塗瘰癧。

瓦粉 龍泉粉炒,即磨刀石上粉 京三稜各酒浸,炒乾 廣荗 昆布洗去土,各半兩

右件同為極細末,煎熟塗之,用此,去疾尤速。

奇效散郭氏 治瘰癧、馬刀頑惡等瘡。

野糞尖乾者,一兩 密陀僧 無名異各半兩 皂角 乳香 沒藥各三錢

右糞同鹽泥封固,炭火煅之,去泥取出,同藥五味研為末,入麝香少許,用清油調勻,漫敷上,濕即乾摻,其功神效。

蝙蝠散 治癧多年不瘥。

蝙蝠一個 猫頭一個

右同燒作灰,撒上黑豆煆,其灰骨化碎為細末,濕即乾摻,乾則油調敷。內服五香連翹湯。

螺灰散

大田螺連殼燒,存性

右為細末,破者香油調敷。

又方 治瘰癧未破,百藥不應者,累效如神。

杏樹葉陰乾為末,五分 人中白煅為末 蝙蝠火焙乾,為末 白花蛇蛻燒灰存性為末,各二分半 蜜蜂七個,焙為末

右,將杏樹葉末,用清水調,卻入前四件藥末,調勻敷患處。卻將皮紙一片,用針刺孔貼藥上,如乾用清水就紙上刷之。每一晝夜,換藥一次。如面上發熱,服清涼飲子。數貼,其熱自退。

又方 能敗散瘰癧,神效。

白膠香 海螵蛸 降真香無土氣者,取心用

右等分為末,摻患處,外以水紙掩之,一夕而退。

又方 治已破者。

蜜蜂二十一個 蛇蛻七分半 蜈蚣二條,端午前收者

右用香油四兩,將三味藥入油內,用文武火熬成膏,入光粉二兩,桑枝七條如箸大者,急攪,候冷,出火氣七晝夜,方可用紙攤作膏,貼患處。

神聖換肌散郭氏 去瘰癧頑瘡,乃追蝕死肉峻藥,非頑急勿用。

白殭蠶二錢 白礬一錢五分 螌蝥去翅足 生砒 草烏頭 青黛各一錢 麝香少許

右研極細末,乾摻些少於瘡口內,用膏藥護其惡肉,化膿水。

生肌乾膿散 治瘰癧、馬刀,膿汁不乾者。

黃連 貝母 降真香燒存性 白芨 海螵蛸 五倍子炒黑 蕓香各五錢 輕粉五分

右為末,用藥水洗,次掞此末,外貼膏藥。

三品錠子

上品 治一切痔漏。

白礬二兩 白信石一兩零五分 乳香 沒藥各三錢半 雄黃三錢

中品 治五漏、六瘤,氣核、瘰癧。

白礬二兩 白信石一兩三錢 乳香 沒藥各三錢 雄黃二錢

下品 治瘰癧氣核,惡瘡六瘤。

白礬二兩 白信石一兩五錢 乳香 沒藥各二錢半 雄黃一錢

右三品俱同製度。先將信石打碎如豆大,置乾鍋內,上以礬末蓋之,瓦片蓋上,以炭火煅,令煙盡取出,候冷為末,用秫米糊為綫挺,陰乾,隨瘡大小深淺長短,臨時裁度,先以鐵筒拔毒膏點破,次以藥綫絍入瘡內膏藥貼之,藥綫消盡,又要換藥三四次,年深者五六次,其根自腐潰。如瘡露在外,更用蜜水調搽,濕則乾上亦可。

紫霞錠子 治瘰癧、痔漏、惡瘡。

信石煅 白礬煅 硇砂各一錢 膽礬 雄黃 朱砂各五分 乳香 沒藥各二分半 麝香 片腦各半分

右末稠糊為錠子如豆大,帶扁些,及作藥綫,隨瘡大小深淺長短,臨時裁度,先以拔毒膏點破,次以藥錠放在瘡口,膏藥貼上,三日一換藥,待肉腐之時,藥絕插入瘡口,膏藥貼上,直候腐肉去盡為度。

三才絳雲錠子 治瘰癧、痔漏、六瘤、惡瘡。

天才 初開瘡口,緊峻之藥。

白礬煅,五錢 雄黃三錢 信石生 硇砂生 硃砂各二錢 膽礬生 乳香 沒藥各一錢半 麝香 片腦各少許

地才 次去死肉,緊緩之藥。

白礬煅,五錢 雄黃三錢 信石煅過 朱砂各二錢 硇砂生 膽礬生 乳香 沒藥各一錢半 兒茶 血竭 輕粉各五分 麝香 片腦各少許

人才 又次生新肌去瘀肉,緩慢之藥。

白礬煅,五錢 雄黃三錢 赤石脂煆 兒茶 硃砂各二錢 硇砂水煮乾 膽礬煅 乳香 沒藥 輕粉 血竭各一錢半麝香 片腦各少許

右末用秫末糊為錠子如豆大,帶扁些,陰乾又作藥綫如麻黃樣。先用鐵罐膏點癧頭令黑,次絍此錠,膏藥貼上,三日一換藥。腐肉不盡出者,可更用下品錠子,及針頭散,取盡腐肉。止有膿汁不乾者,用生肌乾膿散摻瘡口,膏藥貼上。如要生肌,速用生肌散摻瘡口上,膏藥貼之。

碧玉錠子 治瘰癧、惡瘡。

銅青三錢 膽礬煅 白丁香 煆砒 硇砂生 雄黃 朱砂 滴乳香 明沒藥 輕粉各一錢 麝香 片腦各少許

右為細末,稠糊為錠子如豆大,帶扁些,及藥線俱陰乾。先用拔毒膏點破瘡口,上貼膏藥,直至腐肉去盡,只貼膏藥,以肉生滿為度。

又方 治項後側少陽經中疙瘩,不辨肉色,不問大小,及日月深遠,或有赤硬腫痛。

生山藥一塊,去皮 蓖麻子一粒

右研勻攤貼之,如神。丹溪云:山藥補陽氣,生者能消腫硬。經曰:虛之所在,邪必湊之,留而不去,其病為實。非腫硬之謂乎?固其氣,則留滯自不容不行也。

清涼散餅 治前證。

山慈姑生 良薑等分

右俱搗為餅,去汁罨之,能散去寒熱。或止以慈姑磨調,酒服,大妙。此藥大能散癧如神。

香附餅 治瘰癧、腫核,或風寒襲於經絡,結腫或痛。

香附子不拘多少

右末,酒和為餅,覆患處,以熱物熨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自潰。若風寒濕毒,用薑汁作餅。

荔枝膏 治瘰癧。

荔枝肉一兩 輕粉 麝香 白豆蔻 川芎 砂仁各半錢 全蠍五枚 朱砂 龍骨 血竭 乳香各一錢

右將荔枝肉擂爛,軟米飯和為膏,看瘡大小攤貼。如有三五個者,止去點為頭者妙。

蜂房膏 治熱毒氣毒,結成瘰癧。

露蜂房炙 蛇蛻炙 元參 蛇牀子 黃芪剉,各三分 杏仁一兩半 亂髮鷄子許 鉛丹 蠟各二兩

右先將前五味剉細,綿裹,用酒少許,浸一宿,勿令酒多,用油半斤,內杏仁亂髮煎十五沸,待髮消盡,即綿濾,更下鐺中,然後下丹蠟,又煎五七沸,即瀉出於磁盆中盛,取貼瘡上,一日一換。

鐵筒拔毒膏 治癰疽癤毒,瘰癧,六疔瘤,疔瘡,頑癬,痔漏,痣贅,惡瘡腫瘍,一切惡核等毒。已成者點破,膿腐即去。未成者,自然消散其毒;雖不能全消,亦得以殺其毒也。

蓄麥稭灰 桑柴灰 礦石灰各三碗 炭灰一盞

右將四灰和勻,用酒漏一個,將棕帕塞住竅,用水三十碗熬滾,淋灰汁,將汁復熬滾,復淋過,取淨藥力,慢火入磁罐煎熬,以紙數重固口,熬至一碗為度,乘滾入礦石灰末攪勻,如糊之樣,入黃丹,取如微紅之色,密封固罐口,候冷。次日將厚實,磁罐收貯,密塞其口,每用少許,塗毒頂之上,即時咬破。不黑,又點,以黑為度。如藥乾,以唾調塗。如要急用,只將燒大柴灰九碗,石灰三碗"淋灰汁熬濃如前製用。更有枯瘤膏、十陳膏,治法并同。

黑虎膏 治瘰癧、諸瘡神效。

大黃 黃連 黃芩 黃蘗 當歸各一兩 木鼈子五錢 穿山甲三錢 亂髮一丸 蛇蛻一條 清麻油一斤 黃丹水飛,炒,八兩 乳香一兩 沒藥五錢 阿魏一錢半

右將前九味,剉碎,入油浸五七日,煎熬微黑,濾去滓,入黃丹,慢火熬成膏,候冷,入乳香、沒藥、阿魏末攪勻,油紙攤貼。

十香膏 治五發惡瘡,結核瘰癧,疳痿疽痔。

沉香 麝香各一錢 安息香 零陵香 木香 丁香 乳香 甘松 白芷 藿香各五錢,為末 當歸 商陸根 木鼈子 川芎 黃芪 木通 白芍藥 細辛 川升麻 白蘞 獨活 川椒 藁本 石菖蒲 厚朴 官桂各二錢 柏子仁 松仁 桃仁 杏仁各五錢 松枝剉 亂髮灰 白礬灰 槐枝 桑枝 柳枝 沒藥 輕粉 雄黃 朱砂 雲母犀角各二兩,研粉 真酥 羊腎脂 猪脂各二兩 黃丹一斤 芝蔴油三斤

右先用木炭火煉油香熟,下一十六味剉碎藥,并四枝、四仁,熬至紫黑色,出火,濾去滓,入酥脂煎十餘沸,再以新綿濾過油,澄清;拭鐺令淨,再入火上煎,油沸下丹,用濕柳枝作篦子不住攪,熬一日,滴在水中成珠不散則成也。離火,入十味藥末攪勻,再上火,入雲母等粉八味,輕煎令沸,出火,不住攪,一食頃,於磁盒內,密封收。每用量瘡口大小,緋絹帛上攤貼之。腸胃癰疽,可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溫酒送下。

治瘰癧丸 右先於瘡上灸三壯,然後用藥潰作瘡口,用新活鱔魚,截長一指大,批開就掩在瘡口上。少時,覺瘡內癢,急揭起魚,覰魚上有細蟲如馬尾一節,蟲出如卷。三五次取盡蟲子後,用斂瘡口藥。

麝香 粉霜 雄黃 輕粉各半錢 龍腦 乳香各一字

右為細末,米糊為丸,如小麥大,每用一丸兩丸,絍在瘡口內,覺腫痛是效。

洗方拔毒湯 治瘰癧,百雜瘡腫,悉能內消。

防風 荊芥穗 羌活 獨活 北細辛 藁本 白芷 大黃 苦參 當歸 赤芍藥 威靈仙 元參 何首烏黃蘗 甘草 露蜂房 甘松 藿香 蒼朮 石菖蒲 零陵香 枸杞子 川芎

右葱白、川椒煎水熱洗,又用綿布二幅,煮熱蒸熨。

六君子湯 治陽虛陰弱之證。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甘草一錢 陳皮 半夏各八分

右(口父)咀,水煎服。

四物湯 治血虛或發熱,及一切血虛之證。

當歸酒拌 川芎各錢半 芍藥炒 生地各一錢 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當歸龍薈丸 治瘰癧腫痛,或脅下作痛,似有積塊,及下疳便癰,小便濇,大便秘,或瘀血凝滯,小腹作痛。

當歸酒拌 龍膽草酒拌,炒 梔子仁炒 黃連 青皮 黃芩各一兩 大黃酒炒 蘆薈 青黛 柴胡各五錢 木香二錢五分 麝香五分,另研

右為末,炒神麯糊為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薑湯下。

分心氣飲 治七情鬱結,胷膈不利,或脅肋虛脹,噎塞不通;或噫氣吞酸,嘔噦惡心;或頭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痿黃,口苦舌乾,飲食減少,日漸羸瘦;或大腸虛秘;或病後虛痞。

木通 赤芍藥 赤茯苓 官桂 半夏薑製 桑白皮炒 大腹皮 陳皮去白 青皮去白 甘草炙 羌活各五分 紫蘇二錢

右作一劑,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燈心十莖,煎八分,食遠服。

生地黃丸 許白雲學士云:有一師尼患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或時自汗,是時疫氣大行,醫見寒熱,悞作傷寒洽之而大小柴胡湯雜進,數日病劇。予診視之,曰:三部無寒邪脈,但厥陰肝脈弦長而上魚際,宜用抑陰之藥,遂用此方而愈。更治頸核瘰癧大效。

生地黃一兩,酒拌,搗膏 秦艽 黃芩 柴胡各五錢 赤芍藥

右為細末,入地黃膏加煉蜜少許,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烏梅煎湯下,日服。

逍遙散 治婦人血虛,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忪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食少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頸核,如瘧;及治室女血弱,榮衞不調,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當歸酒拌 芍藥 茯苓 白朮 柴胡各一錢 甘草三分

右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不足,身熱心煩,頸核瘰癧等證

黃芪蜜炙,一錢五分 甘草炙 人參各一錢 白朮土炒 陳皮 當歸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右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椒仁丸 治病在血分。

椒仁 甘遂 續隨子去皮,研 附子 (木郁)李仁 黑牽牛 五靈脂碎研 當歸 吳茱萸 延胡索各五錢 芫花酢浸膽礬 石膏 白砒石各一錢 蚖青十枚,去頭翅足,糯米炒黃,去米不用 螌蝥十個,糯米炒黃,去米不用

右為末,麵糊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湯下。此方雖峻利,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養病害身之患。常治虛弱之人,用之亦未見其有悞也。

葶藶丸 治病在水分。

葶藶炒,另研 續隨子去殼,各半兩 乾笋末,一兩

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煎扁竹湯下。如大便利者,減續子、葶藶各一錢,加白朮五錢。

托裏養榮湯 治瘰癧流注,及一切不足之證,不作膿,或不潰,或潰後發熱,或惡寒肌肉消瘦,飲食少思,睡臥不寧,盜汗不止。

人參 黃芪炙 當歸酒拌 川芎 芍藥炒 白朮炒,各一錢 五味子炒研 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五分 熟地黃生者,酒拌,蒸半日,忌鐵器

右作一劑,水二鍾,薑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

  單方

頭項強不得顧視:大黑豆蒸熟,納袋中枕之。 【 《本草》,下同】

頭項強不得回顧:生桃葉蒸熟入袋,著項上熨之。

項強身中急者:取活鼠,破腹去五臟,就熱敷之,即瘥。風濕項強,搗蓖麻葉敷之妙。 【 俗方】

風項強不得顧視:穿地作坑,燒令通赤,以水洒之,令冷,納生桃葉鋪其席下臥之,令項在葉上,以衣著邊令氣上蒸,病人汗出,良久即瘥。 【 《千金方》,下同】

頸項風強:八月後取荊芥穗作枕,及鋪牀下,立春去之。

小兒疳疾及諸病後天柱骨倒,乃體虛所致,宜生筋散貼之。木鼈子六個去殼,蓖麻子六十粒去殼研勻,先包頭擦頭上令熱,以津調藥貼之。 【 《鄭氏小兒方》】

小兒項軟因風虛者,蛇含石一塊,煅七次,酢淬七次,研鬱金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白米飯丸龍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服,一日一服。 【 《活幼全書》】

項下熱腫,俗名蝦蟆瘟,五葉籐搗敷之。 【 《丹溪纂要》】

治對口瘡效方:新鮮茄蒂七個,秤若干重,又用鮮何首烏秤同茄蒂重。用水一鍾半,煎服。一服出膿,一服收口。如無鮮茄蒂、首烏,乾者亦可,但不及鮮者有力。此方輕劑,不可以治重病,觀者勿泥也。

凡癧破多年,膿水不絕,用百年茅屋廚中壁土為末,入輕粉調敷,半月即乾愈。 【 《永類方》】

瘰癧結核:鉛二兩,鐵器炒,取黑灰,酢和塗上,故帛貼之,頻換去惡汁,如此半月,不痛不破,內消為水而愈。 【 《傳信方》】

痰核紅腫寒熱,狀如瘰癧:石灰火煅為末,以白果肉同搗貼之,蜜調亦可。 【 《活人心鏡》】

瘻瘡有蟲:八月中多取螌蝥,以苦酒浸半日,曬乾,每用五個,銅器炒熟為末,巴豆一粒,黃犬背上毛二七根,炒研,朱砂五分,同和苦酒頓服,其蟲當盡出也。

瘰癧結核:苦參四兩,牛膝汁丸菉豆大,每煖水下二十丸。 【 《備急方》】

瘰癧潰爛,延至胷前兩腋塊如茄子大,或牽至兩肩上,四五年不能療者皆治之,其驗如神。武進縣朱守仁傳云:其項不能回頭,用此,數日減可。如瘡爛破者,用荊芥根下一段剪碎,煎沸湯溫洗,良久,看爛破處紫黑,以針一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用樟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上出水。次日再洗,再掃,以愈為度。 【 《活法機要》】

瘰癧結核,或破未破:以新薄荷二斤取汁,皂莢一挺水浸去皮,搗取汁,同於銀石器內熬膏,入連翹末半兩,連白陳皮一兩,連白青皮、黑牽牛半生半炒,皂莢子各一兩半,同搗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下。 【 《濟生方》】

瘰癧未破:野菊花根搗爛煎,酒服,以滓傅之自消,不消亦自破也。 【 《瑞竹堂方》】

瘰癧風病:茵陳蒿兩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莢湯洗,次以此湯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

風毒瘰癧赤腫:地菘搗敷,乾即易之。 【 《聖惠方》】

瘰癧已破:葶歷二合,豉一升,搗作餅子如錢大,厚二分,安瘡孔上,作艾炷灸之,令溫熱,不可破肉,數易之而灸。但不可灸初起之瘡,恐葶藶氣入腦傷人也。 【 《永類鈐方》】

瘰癧結核:連翹、芝麻等分為末,時時食之。 【 《簡便方》】

項邊馬刀:用連翹二斤,瞿麥一斤,大黃三兩,甘草半兩,每用一兩,以水一碗半,煎七分,食後熱服。十餘日後,灸臨泣穴二七壯,六十日決效。 【 《活法機要》】

瘰癧未穿:靛花、馬齒莧同搗,日日塗敷,取效。 【 《簡便方》】

瘰癧疔瘡發背諸腫: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為末,油和塗,神效。

瘰癧喉痺攻痛:生商陸根搗作餅,置癧上,以艾炷子灸三四壯,良。 【 《外臺秘要》】

男婦瘰癧:猫兒眼睛草一二綑,井水二桶,五月五日午時,鍋內熬至一桶,去滓澄清,再熬至一碗,瓶收。每以葱椒槐枝煎湯洗,瘡淨乃搽此膏,數次愈。 【 《便民圖纂方》】

瘰癧結核:蓖麻子炒,去皮,每睡時服二、三枚取效。一生不可吃炒豆。 【 《經驗方》】

瘰癧惡瘡,及軟癤,用白膠香一兩,瓦器熔化,去滓,以蓖麻子六十四個,去殼研膏,熔膠投之,攪勻,入油半匙,點水中試軟硬,添減膠油得所,以緋帛量瘡大小攤貼,一膏可治三五癤也。 【 《儒門事親》】

瘰癧初作未破,作寒熱:草烏頭半兩,木鼈子二個,以米酢磨之,入搗爛葱頭、蚯蚓糞少許,調勻敷上,以紙條貼,令通氣孔,妙。 【 《醫林正宗》】

蠍瘻五孔相通者,半夏末水調塗之,日二。 【 《聖惠方》,下同】

瘰癧初起,氣壯人用芫花根擂水一盞服,大吐利即平。

瘰癧結核:菵草一兩為末,鷄子白調塗帛上貼之,日二易,取效止。

結核氣:堇菜日乾為末,油煎成膏摩之,日三五度,便瘥。 【 《食療本草》】

瘰癧未破:用月季花頭二錢,沉香五錢,芫花炒三錢,剉碎,入大鯽魚腹中,就以魚腸封固,洒水各一盞,煮熟食之即愈。魚須安糞水內遊死者方效。此方活人多矣。 【 試驗方】

瘰癧結核,或破或不破,下至胷前者皆治之:何首烏根洗淨,日日生嚼,并取葉搗塗之,數服即止。

瘰癧潰爛:冷飯團切片,或為末,水煎服,或入粥內食之,多食妙。忌鐵器及發物。 【 《積德堂方》】

瘰癧結核:用紅娘子十四枚,乳香、砒霜各一錢半,黃丹五分,共為細末,糯米粥和,作餅貼之,不過一月,其核自然脫下矣。 【 《簡易方》】

鼠瘻不消:通草取汁釀酒,日飲之。

項下瘰癧如梅李狀,宜速服海藻消之。方用海藻一斤,絹袋盛之,以清酒二升浸之,春夏二日,秋冬三日,每服兩合,日三。酒盡再作。其滓曝乾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不過兩劑,即愈。 【 《范汪方》】

鼠瘻有核膿血:用熱牛屎封之,日三。 【 《肘後方》】

蜣螂瘻疾:熱牛屎封之,日數易,當有蜣螂出。 【 《千金方》】

瘰癧初起:七月七日麻花,五月五日艾葉,等分作炷灸之,百壯。 【 《外臺秘要》】

內消瘰癧,不拘大人小兒,經驗方:用螌蝥一兩,去翅足,以粟米一升,同炒米焦,去米不用,入薄荷四兩為末,烏鷄子清丸如菉豆大,空心臘茶下三丸,加至五丸,卻每日減一丸,減至一丸後,每日又服五丸,又日減一丸,以消為度。

惡核腫結:小蒜、吳茱萸等分搗敷,即散。 【 《肘後方》】

瘰癧:小芥子,米酢和貼之,看消即止,遲恐損肉。 【 《肘後方》】

五腫瘻疾:芥子末以水蜜和敷,乾即易之。 【 《廣濟方》】

瘰癧不斂:乾薑為末,薑汁打糊和作劑,以黃丹為衣,每日隨瘡大小入藥在內,追膿盡生肉口合為度。如不合,以葱白汁調大黃末擦之即愈。

鼠瘻核痛未成膿:以柏葉搗塗熬鹽熨之,氣下即消。  【 《集驗方》】

一切瘻瘡:鍊成松脂末,填令滿,日三四度。 【 《聖惠方》】

項上癧瘡:馬齒莧陰乾燒研,臘猪脂和,以暖泔洗拭敷之。

大瘻有孔:苦瓠四枝大如盞者,各穿一孔如指大,湯煮十數沸,取一竹筒長一尺,一頭插瓠,一頭注瘡孔上,冷則易之,用遍乃止。 【 《千金方》】

瘰癧潰爛:桑上木耳五錢,水紅豆一兩,百草霜三錢,青礬二錢,片腦一分,為末,鷄子白調敷,以車前、艾葉、桑皮煎湯洗之。 【 《纂奇方》】

膿瘻不止:桃花為末,猪脂和敷之,日三。 【 《千金方》】

卒患瘰癧不痛者:取桃樹白皮貼瘡上,灸二七壯,良。 【 《千金方》】

瘰癧傷風:青胡桃皮搗泥入醬,清硇砂各少許,令勻,先以泔洗,後敷之。

一切瘻疾:用槲樹背陰白皮三十斤剉,以水一石煮一斗,去滓,煎如飴,又取通都廁上雄鼠屎、雌鼠屎各十四枚,燒汁盡研和之,納溫酒一升和勻,瘦人服五合,當有蟲出也。

又方:用檞白皮切五升,水八斗煮,令泣盡去滓,再煎成膏,日服棗許,并塗瘡上,宜食苜蓿鹽飯以助之,以瘥為度。項上瘰癧:白殭蠶為末水服五分,日三服,十日瘥。 【 《外臺秘要》】

瘻瘡:楸枝作煎頻洗,取效。 【 《肘後方》】

瘰癧瘻瘡:秋分前後,早晚令人持袋,摘楸葉納袋中,取七八升,又換鍋煎取二升,乃納不津器中。用時,取麻油半合,蠟一分,酥一栗子許,同消化。又取杏仁七粒,生薑少許,同研米粉二錢,同入膏中攪勻。先塗瘡上,經二日來乃拭卻,即以蓖子勻塗楸煎滿瘡上。仍秤取十五斤,以水一石,淨釜中煎取三斗,又換鍋煎,以軟帛裹之,且日一拭,更上新藥,不過五六上,已破者即便生肌,未破者即內消。瘥後,須將慎半年。采藥及煎時,忌孝子婦人僧道鷄犬見之。 【 《篋中方》】

年久瘰癧:用不蛀皂角子一百粒,米酢一升,硇砂二錢,同煮乾,炒令酥,看癧子多少,如一個服一粒,十個服十粒,細嚼,米湯下,酒浸煮服亦可。虛人不可用硇砂。

瘰癧結核:用桑椹子二斗,黑熟者,以布取汁,石器熬成膏,每白湯調服一匙,日三服。 【 《保命集》】

男女瘰癧,經驗用牡蠣煅研末四兩,元參末三兩,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日三服,服盡除根。初虞世云:瘰癧不拘已破未破,用牡蠣四兩,甘草一兩為末,每食後用臘茶湯調服一錢,其效如神。

瘰癧經久不瘥:用螌蝥一枚,去翅足微炙,以漿水一盞,空腹吞之,用密水亦可。重者不過七枚瘥也。 【 《廣利方》】

鼠瘻瘰癧:用猪膏淹生地黃,煎六七沸,塗之。

鼠瘻:劉涓子用山龜殼炙、狸骨炙、甘草炙、雄黃、桂心、乾薑等分為末,飲服方寸匕,仍以艾灸瘡上,用蜜和少許入瘡中良。

瘰癧初起者:用壁虎一條,一名守宮,焙研,每日酒服半分。  【 《青囊方》】

瘰癧初起未破者:好茶泡濃汁,與蜂蜜調敷,日數易,數日消。

瘰癧日久成硬核者:用陳米醋調蜜敷之,亦消。

瘰癧鼠瘻:以石菖蒲生研盦之,微破,以猫狸皮連毛燒灰,用香油調敷;內服白蘞末,酒下,多多為上;仍以白蘞搗爛,入酒少許傳之,效。 【 《證治要訣》】

猫腦,紙上陰乾,主治瘰癧鼠瘻潰爛,同莽草等分為末,納孔中。 【 《千金方》】

猫眼睛,主治瘰癧鼠瘻,燒灰,井華水服方寸匕,日三。  【 《外臺秘要》】

猫舌,主治瘰癧鼠瘻,生曬,微研敷。 【 《千金方》】

猫涎,主治瘰癧,刺破塗之。 【 時珍】

瘰癧腫痛,久不瘥:用狸頭蹄骨,并塗酥炙黃為散,每日空心米飲下一錢匕。 【 《聖惠方》】

瘰癧已潰:狸頭燒灰、頻敷之。  【 《千金》,下同】

一切惡瘻,中有冷息肉者:用正月狐屎乾末,食前新汲水下一錢匕,日二。

瘰癧已潰:牛皮油鞾底燒灰調敷之。 【 《集元方》】

一切冷瘻:人吐蚘蟲燒灰,先以甘草湯洗淨塗之,無不瘥者,慎口味。  【 《千金》,下同】

蛇瘻不愈:蛇腹鼃燒灰封之。

瘻瘡膿水不止不合:用啄木一隻,或火老鴉亦可,鹽泥固濟,煅存性,研末,酒下二錢匕。 【 《姚大夫方》】

頸項瘰癧:用帶殼螻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於殼內,燒過,與肉同研,用紙花貼之。 【 《救急方》】

蟻瘻不愈:鯪鯉甲二七枚,燒灰,猪脂調敷。 【 《千金方》】

諸瘻不愈:用蜥蜴炙三枚,地膽炒三十枚,螌蝥炒四十枚,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湯下,治諸法不效者。 【 《劉滑子鬼遺方》】

鼠瘻潰爛:用鼠一個,亂髮一鷄子大,以三歲臘猪脂煎令消盡,以半塗之,以半酒服,姚云不傳之妙法也。 【 葛氏】

白花蛇散治九漏瘰癧發項腋之間,癢痛,憎寒發熱。白花蛇酒浸,取肉二兩,焙,生犀角一兩二錢五分鎊研,黑牽牛五錢半生半炒,青皮五錢,為末,每服二錢,入膩粉五分,五更時糯米飲調下,利下惡毒為度。十日一服,可絕病根,忌發物。 【 《三因方》】

蝦蟆瘻瘡:雄鷄屎燒灰,臘猪脂和敷之。  【 《千金方》,下同】

鼠瘻已潰:鷄卵一枚,米下蒸半日,取黃熬令黑,先拭瘡,令乾,以藥納孔中,三度即愈。

風瘻不合:露蜂房一枚,炙黃研末,每以一錢,臘猪脂和塗。  【 《肘後方》】

頦下結核:大蜘蛛不計多少,好酒浸過,同研爛,澄去滓,臥時服之,最效。 【 《醫林集要》】

瘰癧結核,無問有頭無頭:用大蜘蛛五枚,日乾,去足細研,酥調塗之,日再上。 【 《聖惠方》】

鼠瘻腫核,已破出膿水者:用蜘蛛二七枚,燒研敷之。  【 《千金方》】

瘰癧結核:黑牛皮膠熔化攤膏貼之。已潰者,將膏搓作綫,長寸許,絍入孔中,頻換拭之,取效。 【 《經驗方》】

治瘰癧:用牽藤蛇夢草,并根蒂葉紅子四兩,夏枯草五錢,頭生酒諒意用,入砂罐,煮一炷香取起埋土穴中,退火一宿,其煮藥時罐內空懸紋銀,以煮不變黑色,則其草無毒,可服,如黑去之,另用草煮則無礙矣。初服藥酒一杯,隨服常酒數杯,取汗後不時常服一盃,一日以五次為度,不可多服。未形者,由瀉而內消;已形者,毒水出於小便,一月全效。 【 《保生秘要》】

頸項瘰癧已破,汁出不止者:用鴨脂調半夏末,日日敷之。 【 《永類方》】

項下癭氣:水涯露出柳根三十斤,水一斛,煮取五升,以糯米三升,如常釀酒,日飲。 【 《范汪方》】

項下癭氣:秫米三斗,炊熟,取圓葉白楊皮十兩,勿令見風,切,水五升,煮取二升,潰麴朮五兩,如常釀酒,每旦一盞,日再服。 【 《崔氏方》】

鹿靨,主治氣癭,以酒浸炙乾,再浸酒中,含嚥汁,味盡更易,十具乃愈。 【 《深師方》】

用猪靨七枚,酒麴三錢,入水瓶中,露一夜取出,炙食,二服效。 【 《杏林摘要》】

開結散:猪靨焙四十九枚,沉香二錢,真珠砂罐煅四十九粒,橘紅四錢,為末,臨臥冷酒徐徐服二錢,五服見效,重者一料愈。以除日合之。忌酸鹹油膩濇氣之物。 【 《醫林集要》】

身項粉瘤:舊皮鞋底,洗淨煮爛成凍子,常食之,瘤自破,如豆腐極臭。 【 《直指》】

項下氣癭:用羊靨一具,去脂酒浸炙熟,含之嚥汁,日一具,七日瘥。 【 《外臺》】

又方:用羊靨七枚陰乾,海藻、乾薑各二兩,桂心、昆布、逆流水邊柳鬚各一兩,為末,蜜丸芡子大,每含一丸嚥津。 【 《千金方》】

瘰癧潰爛:用黑色蝦蟆一枚,去腸焙研,油調敷之,忌鐵器。

瘰癧潰爛:臘猫屎以陰陽瓦合,鹽泥固濟,煅過研末,油調搽之。 【 《儒門事親》】

瘰癧潰瘡:茶、蜈蚣二味,炙至香熟,搗篩為末,先以甘草湯洗淨敷之。 【 《枕中方》】

雀瘻有蟲:母猪屎燒灰,以臘月猪膏和敷,當有蟲出。 【 《千金方》】

瘰癧潰爛流串者:用荊芥根下段煎湯洗,良久著瘡破,紫黑處以針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用韭菜地上蚯蚓一把,五更時收取,炭火上燒紅為末,每一匙入乳香、沒藥、輕粉各五分,穿山甲九片,炙為末,油調敷之如神。此武進朱守仁所傳有驗方。 【 《保命集》】

瘰癧結核,不問新久已潰未潰并治之,神效。用嫩明松香一兩,葱湯煮化,冷水拔淨,火麻仁一兩,上好松蘿茶葉五錢,共搗如泥,油紙攤為膏貼之,未潰即消,已潰即斂,此秘方也。

又方:穿山甲土炒,螌蝥、熟艾等分,為末敷之,外以烏桕葉貼上,灸四壯,效。 【 《壽域方》】

項下瘰癧:用羊膍胵燒灰,香油調敷。

鼠瘻潰壞:新鼠屎一百粒,收密器中五六十日,杵碎即敷之,效。 【 《千金方》】

瘰癧已破:羊屎燒五錢,杏仁燒五錢,研末,猪骨髓調搽。 【 《海上方》】

瘰癧潰壞:用黃(魚乚)魚破開,入蓖麻子二十粒,紮定安廁坑中,冬三日,春一日,夏半日,取出洗淨,黃泥固濟,煅存性研,香抽調敷。 【 《普濟方》】

項上瘰癧:左盤龍炒研末,飯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 【 張子和方】

鼠瘻瘰癧,五白散:白牛屎、白馬屎、白羊屎、白鷄屎、白猪屎各一升,燒灰,漏蘆末二兩,以猪膏一升,煎亂髮一兩,同熬五六沸塗之,神驗。 【 《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