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九十五

 四肢門

  方

隔紙膏 治臁瘡濕毒瘡。

石膏煅,研末 白礬枯,研末 各等分,桐油調成膏,作隔紙膏貼之。更服荊防敗毒散,如數劑不應,宜服人參黃芪湯。

六神丹 治男婦小兒,內外臁瘡,身上爛者俱愈。

花粉炒黃,三兩六錢 冰片二分 輕粉四錢 黃丹水煮過,曬乾,一兩 共為末,每用少許摻患處,外用冬青葉貼住,一日換二次。

痹癢方 治腳上生痺癢者。

水銀六分 雄黃 花粉炒黃,各一兩 吳茱萸 黃蘗二兩

右共為末,燭油調擦。

防風湯 治風毒中人,留於血脈不散,與營衛相搏,結成風疽,身體煩熱,昏冒腫痛。

防風 柴胡 羌活 當歸切,焙 白芷 木通 附子炮,去皮臍 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 桔梗炒 甘草炙,各一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後臨臥各一服。如欲出汗,空心併兩服,後投熱薑湯、稀粥,蓋覆取汗,慎外風。

海桐皮酒 治熱毒風結成疽,腫痛不得安。

生地焙,三兩 海桐皮 五加皮 獨活 杜仲 防風 乾蠍炒 薏苡仁炒 牛膝酒浸,各一兩

右(口父)咀,生絹囊貯,以好酒一斗五升,浸磁瓶中,密封,秋夏三日,冬春七日,食前溫服三合或四五合,不拘時,常令酒氣相續。

犀角散 治腳氣風毒生瘡腫痛,心神煩熱。

犀角屑 天麻 羌活 防風 黃芪 白蒺藜 黃芩 枳殼炒 白蘚皮各七錢半 檳榔一兩 烏蛇二條,酒浸 甘草炙,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八錢,以水一中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二大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又方 治腳氣上生風毒,瘡腫疼痛。

蒺藜二兩 漏蘆 白蘞 槐白皮 五加皮 甘草各七錢半

右(口父)咀,每用五兩,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看冷熱,於無風處淋洗之。

還少丹 治足三陰經虛損,患鶴膝等證。又補脾腎、進飲食之良劑也。

肉蓯蓉酒浸,去甲 遠志甘草湯泡,去骨 山藥 蘹香炒 巴戟去心 枸杞子 牛膝 石菖蒲 杜仲 熟地搗膏 五味子 白茯苓 楮實子 山茱萸肉各等分

右為末,用紅棗肉同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溫酒下,每日三服,白湯亦可。

獨活湯 治鶴膝風,不問腫潰疼痛,及腰背四肢不仁。

甘草炙,五分 獨活 當歸 白朮 黃芪炒 薄桂 牛膝各一錢

右薑葱水煎服,量人加減。

地仙丹 治腎氣虛憊,風濕流注,腳膝痠疼,行步無力。

川烏炮,一兩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 附子炮 蓯蓉酒浸,焙,各四兩 菟絲子製 羌活 防風 覆盆子 白附子 牛膝酒浸 首烏 萆薢 南星薑製 赤小豆 狗脊去毛 烏藥 骨碎補去毛,各三兩 人參 黃芪各一兩半 白茯苓 白朮 甘草各一兩 地龍去土 木鼈去殼,各三兩

右為細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溫酒下。

二礬湯 【 《外科正宗》】  治鵝掌風,皮膚枯厚,破裂作痛,宜用此湯熏洗。輕則不宜,越重越效。

白礬 皂礬各四兩 孩兒茶五錢 柏葉半斤

右用水十碗,入上藥四味,煎數滾,候用。先用桐油擦抹患上,以桐油蘸紙撚點著,以煙焰向患上熏之,片時,方將前湯乘滾貯淨桶內,手架上用布蓋,以湯氣熏之,勿令泄氣,待微熱,傾入盆內,蘸洗良久,一次可愈。七日忌下湯水,永不再發。

謝敷傷手瘡方 治手上生瘡,腫痛作膿,抓破汁流。

猪屎火煅 檳榔各五錢 片腦五分 花椒 龍骨各三分

右為末,乾摻,乾者麻油調搽,有膿水加輕粉一錢。

龍骨膏 治臁瘡。

五色龍骨煅 乳香 沒藥 密陀僧各二錢 海螵蛸錢半 肥皂子五個,燒存性

右共為末,用綿紙雙重,以針扎亂孔,清油調藥夾內,縛貼瘡上,隔日一番,兩面貼之。

馬齒膏 治三十六種風瘡,多年惡瘡,及臁瘡,濕癬,白禿杖瘡。旋加梳垢,可封疔腫。

馬齒莧

右一味,煎汁一釜,入黃蠟三兩,慢火熬成膏,塗之。

窑土膏 治臁瘡。

經年窑竈土或竈心土 黃丹 輕粉 黃蘗 乳香 沒藥 赤石脂

右,各等分為末,清油調成膏,用傘紙夾住貼之,以絹縛定,縱癢不可動,直待臁瘡結痂去之。未愈再貼。先以清茶洗過,方貼。

桐油膏 治臁瘡。

桐油二兩 百草霜 黃丹 髮灰 乳香各三錢

右同熬成膏,攤油紙上貼之。血虛痛甚者,尤宜。冷者加鹿角灰。如經年紫黑色者,先用爐灰膏去瘀,後用此膏。

蘄艾膏 治臁瘡。

蘄艾 川椒各五錢 水粉一兩 黃丹三錢 輕粉一錢

右為細末,熟麻油調膏,隔紙貼之,效。

蠟礬紙 治臁瘡。

綿紙疊十二重,看瘡大小,剪成方塊,以紙撚釘住,卻用麻油二兩,入川椒四十九粒

右用慢火煎枯黑,去滓;入槐枝四十九寸,煎枯黑,去滓;入黃蠟一兩,枯礬一錢,輕粉二錢,俟熔化即入前紙,令油滲透,勿使焦黃,取起。貼時用槐枝葱椒煎湯洗拭,取前紙貼上,外另用油紙緋絹緊縛。週時取下近瘡紙一重,候紙取盡,則瘡全愈,其效如神。氣虛膿多者,尤宜。

黃蠟膏 治臁瘡。

香油一兩,入胎髮如梅子大,熬消化 入白膠香 黃蠟各一兩,熔化 入生龍骨 赤石脂 血竭末,各一兩,攪勻候冷,磁器收貯

右每用捏作薄片貼瘡上,外以箬葉絹帛縛之,三日後翻過藥貼,以活血藥煎湯洗之。外臁亦妙。

爐灰膏 治一切無名腫毒惡瘡,及臁瘡經年紫黑色者。

響糖爐內灰一升半 風化石灰一升,炒紅

右以竹箕盛貯,用滾湯三碗,慢慢淋自然汁一碗,銅鍋盛,慢火熬如稀糊,先下巴豆末,次下蟾酥各二錢,白丁香末五分,炒石灰一錢,攪勻再熬,如乾麵糊,取起俟冷,以磁罐盛貯,勿令泄氣。每用時,以簪頭挑少許,放指甲上研,口呵氣,調勻如泥,將患處用針撥開,以藥點之。

仙方活命飲 治一切癰毒瘡瘍并臁瘡發寒熱者。

甘草節 赤芍藥 白芷 天花粉 貝母 乳香各一錢 防風七分 歸尾 皂角刺 陳皮各一錢半 金銀花三錢沒藥五分 大黃五錢 穿山甲三片

右用瓦罐煎,密封罐口,勿令泄氣,煎熟,隨瘡上下飲之。服後,再飲酒二三杯,側臥而睡。忌酸物鐵器。此藥不動臟腑,不傷氣血。

黃白散 治臁瘡濕毒,及遍身熱瘡。

黃蘗一兩 輕粉三錢

右為末,用猪膽汁調塗,濕則乾摻。

三香膏 治遠近臁瘡,潰爛至骨,疼痛。

乳香二錢 松香三錢

右為細末,用真香油調,用茭箬葉密密刺孔,將藥攤在上,用箬葉貼患處,藥居中,上用完箬葉蓋之,帛紮住,登時止痛。

夾紙膏 治臁瘡頑瘡。

松香 黃丹 蓖麻子去殼,各等分

右為末,用香油調,隔油紙攤藥,夾紙中,貼患處。

泥油膏 治病藕包。

塘泥一分 桐油三分

右和勻,以鴨毛掃,時時塗,勿令乾。

二瓜散 治前證。

山布瓜根 天布瓜根

右砍爛,入米酢少許和,煖塗之。

柿根膏 治蜘蛛背。

紫背草 狐柿子根皮

右砍爛,糟炒敷之。又方加巖松子,或單用亦可。

蜈蚣散 治穿掌。

穿山蜈蚣 花心蜈蚣 背子蜈蚣 赤牛膝 金頭蜈蚣 臭不待根 飛天蜈蚣 山蘇木 酒鷄子根 紫背草 紫金藤

右酒煎服。不飲酒人,水煎,入少酒和服。又用過路蜈蚣溪女葉煎水浸洗。

又方

穿山蜈蚣 鷄屎子 金腦香 紫金藤

右水煎,入酒和服。

敷穿掌穿板藥

仙人掌根 鷄屎根皮 赤葛根草 背子蜈蚣 山樟根皮 落鴉鎗根 天布瓜根 山布瓜根 葛合根 赤牛膝 紫河車 山枇杷根皮 紫金皮

右擂爛,入酢少許,和塗患處。

浸洗方

石楠藤 赤牛膝 赤麻藚 九節香 猪屎蘇 鐵蔆角 含笑葉 鐵梗子 落鴉鎗 山蓼葉 穿山蜈蚣 八角茴香 赤藚子

右煎水,熏浸淋洗之。

落鴉鎗散 治鴉叉。

落鴉鎗 大金錢 羊蹄菜 水楊柳根

右砍爛,糟炒敷之。

紫金牛膝散 治手半押屈,及腳上一切腫毒,堆核焮痛者。

赤葛根皮 赤毛桃根 山布瓜根 天布瓜根 魚桐皮根 落鴉鎗根 紫金皮 赤牛膝

右砍爛,糟炒熱敷患處。

又方

魚桐皮根 落鴉鎗根 紫金皮

右砍爛,糟炒敷之。

又方

落鴉鎗 葛合根 馬藍草 天布瓜 山蘇木 紫金皮 赤毛桃 赤牛膝 山布瓜 芙蓉葉 魚桐根 赤葛根 李子根

右搗爛,糟炒敷之。久不退,加山樟子葉及根皮。

拔毒散 治毒瘡生於手指,赤腫堅硬,俗呼為發指,徹骨疼痛不可忍者。

乳香少許研 泥蜂窠研

右為末,用釅酢調塗,乾則以酢潤之,痛立止。

治蛇消腫散 治蛇咬,及蛇節疔、蛇腹疔、蛇頭疔、蛇背疔等證。

蛇頭抓 天瓠藤 木蝨藥 仙人薯 土木香 紫金藤 大小青

右擂酒溫服,以滓敷之。

除瘴消痛散 治蛇頭毒,及一切蝮蛇瘴。

紫金藤又名開心草

右擂酒服之,以滓敷患處,大效。

地萹蓄散 治蛇頭毒。

耳環尻又名琉璃草,又名花管草,又名地萹蓄

右擂酒服,又以砍爛酒炒敷之。

敷毒方 治蛇頭一切蝮蛇瘴。

地萹蓄 金腦香 紫河車 紫蜈蚣 金鳯尾 金鷄舌 飛天蜈蚣

右砍爛,酒炒敷之。

浸毒散 治前證并效。

飛天蜈蚣 石楠藤 鐵蔆角 穿山蜈蚣 背子蜈蚣 赤麻藚 金腦香 梭婆子根 毛藤子 赤梗過路蜈蚣

右水煎,入些酢和,煖浸洗。

蛇頭瘡方 其形生時在手足上,瘡旁一塊,開如蛇口之狀,痛而流血不止者,此藥治之。

雄黃 蜈蚣 全蠍各一錢

右為細末,看瘡濕劈開,入藥擦在瘡上,卻以小磨油抹裁帛拴住。如乾,小磨油調擦。

升麻湯 治代指。

升麻 甘草各半兩

右細剉,水二升,煎至一升,去滓,下芒硝末半兩,攪勻,溫浸指上數十遍,冷即再煖,以瘥為度。一方用梔子仁、甘草各一兩;一方單用甘草;一方單用芒硝;一方單用麻黃,并如上法煎浸。

赤葛膏 治病藕節及臂臑腕掌等處結毒。

赤葛根皮 山布瓜根 山蘇木 山樟根皮 紫金皮 赤牛膝 赤芎根 赤毛桃根

右用皮砍爛,糟炒敷塗患處。

肌石蜦藥

山樟木葉 右砍爛,糟炒敷之,又用根煎酒服之。

雄黃散 【 《外科正宗》,下同】  治天蛇毒初起,紅腫發熱,疼痛徹心者,宜用之。

雄黃明亮者,二錢 蟾酥二分,微焙 冰片一分 輕粉五分 共為細末,新汲水調塗,紙蓋口,用三次極效。

解毒濟生湯 治脫疽初起,惡寒體倦,發熱作渴,或腫或紫,或麻或痛,四肢倦怠,心志恍惚不寧者,并宜服之。

川芎 當歸 黃蘗 知母 遠志 天花粉 柴胡 黃芩 犀角屑 白茯苓 金銀花 麥門冬各一錢 甘草 紅花各三分 水二盃,煎八分,臨服,入童便一杯,隨病上下服。手指加升麻,足指加牛膝,各五分。

蜈蚣餞 治臁瘡多年黑腐,臭爛作疼,諸藥不效者。

獨活 白芷 甘草 蜈蚣各一錢 桐油二兩 以上四味,入油內煎滾,先將臁上洗淨,用白麵水調作圈,圍在瘡之四邊,毋令泄氣走油,將腳放平,以茶匙挑油,漸漸乘熱加滿,待油溫取去,已後腐肉風毒自然脫下,用解毒紫金膏擦上,紙蓋絹紮,三日一換。

解毒紫金膏 治臁瘡無論新久,及頑瘡年久不愈者,并用之。

細塊礬 紅明淨松香各一斤 共搗極細末,麻油調稠,先將患上用前湯熏洗潔淨,擦上此藥,油紙蓋住,以軟布條要紮至緊,毋令血行,三日一換。如無前湯熏洗,只煎葱艾甘草等湯,俱可洗換。又治諸毒頑臁等瘡神效。愈後,忌發物煎炒。

四生丸 治外臁血風頑瘡,骨節疼痛,不能舉動,或行步不前,或渾身搔癢,或麻痺不仁,或生斑疹,并效。

地龍去土 殭蠶炒去絲 白附子 五靈脂 草烏去皮尖,炮,各等分

右為細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茶酒任下。

解毒雄黃散 治風濕流注腿腳,致生血風頑瘡,紫黑搔癢者。

雄黃四兩 硫黃八兩

右二味,共研細末,柏油調擦敷蓋之,三日一換。

神燈照法 治年久紫黑血風頑瘡,流水作癢不絕,先用葱湯洗淨患上,點火以燈焰熏之,每熏以三撚為度。

雄黃 朱砂 血竭 沒藥各二錢 麝香四分

右研為細末,每用三分,綿紙裹藥為撚,長約尺許,以真麻油潤透,燈火離瘡半寸許,自外而內,週圍徐徐照之。火頭向上,藥氣入內,瘡毒隨火解散,自不內侵臟腑。初用三條,漸加至四五條,候瘡勢漸消漸減。

如意金黃散 治證同前。

天花粉上白十斤 黃蘗色重者 薑黃各五斤 白芷三斤 紫厚朴 陳皮 甘草 蒼朮 天南星各二斤

右(口父)咀,曬極乾,為細末,磁罎收貯,勿令泄氣。用時以公猪膽汁調稠,敷患上,油紙蓋托,勿動,待其自脫。脫後色紅,再傅之,以色白為度。

枯礬散 治婦人腳丫作癢。

枯礬五錢 石膏煅 輕粉 黃丹各三錢

右為末,溫湯洗淨,擦藥即愈。

牛角散 治牛程(足蹇)。

牛角尖燒灰 水龍骨 松香 輕粉各等分 共為末,牛骨髓調擦。虛弱者,兼服十全大補湯。

解毒瀉脾湯 治田螺泡。

防風 牛蒡子 山梔石膏 黃芩 蒼朮 甘草 木通各一錢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量病食前後服之。

生肌玉紅膏 脫腐肉,生新肉,收斂之神藥也。

白芷五錢 甘草一兩二錢 紫草二錢 白蠟 歸身各二兩 血竭 輕粉各四錢 麻油一斤

右先用當歸、甘草、紫草、白芷四味,入油內浸三日,大杓內慢火熬藥微枯色,細絹濾清,將油復入杓內煎滾,下整血竭化盡,次下白蠟,微火亦化。先用茶鍾四枚,預頓水中,將膏分作四處,傾入鍾內,候片時方下研極細輕粉,每鍾內投和一錢,攪勻,候至一伏時取起。不得加減,致取不效。

枳殼湯 【 《瘡瘍全書》,下同】  治訓疽。

枳殼 射干 升麻 生地 黃芩 金銀花 前胡 連翹 大黃炒 甘草節 犀角汁臨服加入 水二鍾 煎一鍾,日三服。

苦參丸 專治腳背發。

苦參四兩,酒拌炒 羌活 獨活 茯苓 赤芍 蔓荊子 川芎 何首烏 當歸 荊芥 甘草 白芷 防風 白蒺藜 山梔仁 山藥 黃芪 牙皂 川烏生,去皮炮,各三錢 酒糊為丸,每服二錢,或酒或鹽湯下,茶清亦可。

清毒流氣飲 治發臂毒。

人參 木香 當歸 川芎 檳榔 黃芪 芍藥 防風 甘草 厚朴 桔梗 枳殼 烏藥 白芷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定痛流氣飲 治天蛇頭發臂毒。

人參 當歸 蟬蛻 黃連 桔梗 防風 甘草 白芷 乳香 青皮 白芍 山梔仁 烏藥 水煎服。

清毒流氣飲 治臂面毒。

紫蘇 桔梗 枳殼 甘草 烏藥 白芷 腹皮 黃芩 當歸 芍藥 川芎 防風 柴胡 羌活 白芨 連翹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定痛內托飲 治證同上。

人參 當歸 芍藥 厚朴 桔梗 川芎 甘草 防風 白芷 黃芪 茯苓 羌活 烏藥 官桂 紫蘇 香附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定痛解毒方 治手心毒。

紫蘇 芍藥 甘草 桔梗 枳殼 烏藥 白芷 防風 羌活 獨活 川芎 茯苓 黃芩 薄桂 乳香 威靈仙 薑三片,水煎服。

內托流氣飲 治證同上。

木香 乳香 當歸 川芎 黃芪 芍藥 防風 甘草 厚朴 枳殼 桔梗 烏藥 白芷 檳榔 紫蘇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定痛敗毒散 治手腕毒。

白芍 白芷 桔梗 枳殼 乳香末 威靈仙 防風 當歸 羌活 茯苓 金銀花 甘草 薄桂 木通

右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夏天加黃芩。

內托清氣飲 治證同上。

人參 黃芪 紫蘇 桔梗 枳殼 金銀花 青皮 甘草 厚朴 川芎 防風 天花粉 木香 羌活 當歸 芍藥 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鐵粉散 治冷疔。

黃丹一兩 生鐵粉即針砂,二兩,炒 松香五錢 麝香 輕粉各五分

右為末,清油調貼瘡口上,立愈。

敗毒流氣飲 治委中毒。

紫蘇 厚朴 枳殼 桔梗 陳皮 烏藥 白芍 白芷 香附 檳榔 木香 木瓜 牛膝 杜仲 防風 甘草 薑三片,棗一枚,煎服。

紫蘇流氣飲 治委中毒。

紫蘇 厚朴 甘草 香附 烏藥 檳榔 杜仲 木瓜 枳殼 桔梗 川芎 防風 當歸 薑三片,棗一枚,空心服。排膿,加人參、黃芪。

搽藥 治腿游風。

輕粉 枯礬各二錢 黃連 韶粉各三錢 孩兒茶 黃蘗 白芷 荊芥 鷄子黃各一錢 冰片二分

右為細末,和勻,先用溫苦茶洗淨,再用紙挹乾摻上。

追風除濕圍藥 治鶴膝風。

多年陳小粉四兩,炒焦色 乾薑 官桂 白芷 五倍子 龜板酥炙 當歸 防風 烏藥 乳香各一兩 白芨三兩

右為細末,用老薑汁、釅酢各半盞,葱汁一分,蜜少許,火上熬熟調藥,乘熱通手擦膝四面,空其中出毒,時用餘汁熱潤之,以助藥力。

木香流氣飲 治膝毒。

蒼朮 當歸 白芍 白朮 白芷 川芎 木香 牛膝 木瓜 烏藥 澤瀉 薄桂 紅花 茯苓 五加皮 威靈仙 水二鍾,薑七片,葱白二根,煎服。

又方 治膝腫。

歸尾 赤芍 桃仁 蒼朮各一錢 黃蘗七分 連翹 羌活 黃芩各五分 金銀藤二錢 木通 紅花 生甘草各三分水煎服。

加味流氣飲 治足發背。

川芎 麻黃 甘草 肉桂 乾薑 半夏 茯苓 枳殼 白芷 厚朴 芍藥 陳皮 蒼朮 薑三片,水煎服。

木瓜檳榔散 治足發背。

檳榔 木瓜 紫蘇 陳皮 甘草 木香 當歸 赤芍 服後,再服檳榔丸。

羌活散 治手發背。

羌活 獨活 前胡 甘草 荊芥 威靈仙 烏藥 桔梗 薄桂 升麻 當歸 水調服。

陰陽二氣丹 【 《外科正宗》,下同】  治脫疽,久服丹石補藥,致虧腎水,多成口燥咽乾,至飲冰雪不知其冷,此孤陽獨旺,宜服此解之。

天冬搗膏 麥冬搗膏 五味子炒研 黃蘗 人中白小兒溺者生,研 元參湯泡,搗膏,各一兩 青黛 甘草 枯礬 澤瀉各二錢 冰片一錢 各為細末,同元參二冬膏子,加煉蜜少許,再搗千餘下,軟硬得中,丸如桐子大,辰砂二錢為衣,每服六十丸,童便乳汁各一盃,空心送下,安睡一時,其效如神。

清神散 治脫疽疔瘡,發背毒積,甚者腠理發越不盡,多致煩躁悶亂,睡則譫言,嘔吐不食者,并宜服之。

甘草節五錢 真豆粉一兩 大朱砂三錢 梅花冰片五分 牛黃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淡竹葉燈心湯調服。

雌雄霹靂火 治脫疽,及一切發背初起不疼痛者,并宜灸之。

蘄艾茸二錢 丁香 雌黃 雄黃各二分 麝香一分

右下四味,共研極細,搓入艾中,作豌豆大丸,放於患上灸之,毋論痛癢,以內焦為度。如毒已經走散,就紅暈盡處,排炷灸之,痛則至癢,癢則至痛為妙。灸後,仍用提疔麥子貼上膏蓋,次服蟾酥丸及解毒濟生湯兼治,轉回活色,有膿為妙。

金液戊土丹 治脫疽及疔瘡發背,縱食膏粱厚味法酒,又或丹石補藥,勉力房勞,多致積毒臟腑,久則胃汁中乾,腎水枯竭,不能上制心火,以致消渴消中消腎,饒飲多乾,能食多瘦,九竅不通,驚悸健忘。此證若出,後必發疽,多難治療,宜預服此,亦可轉重就輕,移深就淺。又解五金八石之毒藥也。

人中黃研 茯神 胡黃連 生地酒蒸,搗膏 烏梅肉搗膏 五味子各一兩 石菖蒲 遠志 雄黃研 辰砂飛 硝石研,各三錢 牛黃另研 冰片各一錢 金箔二十張為衣 各為淨末,配準前數,共入乳鉢內,再研千轉,於端午、七夕或二至、二分吉辰,在淨室中,先將烏梅、地黃二膏,搗極爛和藥,漸加煉蜜少許,徐徐添搗,軟硬得中。每藥二兩,分作十丸,金箔為衣。每服一丸,用人乳、童便共一大杯,化藥,隨病上下食前後服之。此藥最解膏粱金石藥毒,殺三尸,除勞熱,極有奇功。又治煩熱顛狂,安神志,辟瘴瘟,及諸邪魅,譫語妄情,失心喪志者,俱效。修合之時,服藥之際,俱忌婦人僧尼孝服鷄犬等見之。此藥用蠟封固收藏,不泄藥味,愈久愈效。

保安萬靈丹 治癰疽疔毒,對口發頤,風濕風溫,濕痰流注,附骨陰疽,鶴膝風證,左癱右瘓,口眼喎斜,半身不遂,氣血凝滯,遍身走痛,步履艱辛,偏墜疝氣,偏正頭風,破傷風,牙關緊閉,感冒風寒,無不應效。

全蠍 石斛 明天麻 甘草炙 麻黃 當歸 羌活 荊芥 防風 細辛 草烏湯泡,去皮尖 何首烏 川芎 川烏湯泡、去皮尖,各一兩 雄黃六錢 茅朮八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藥,一兩分作四丸,一兩作六丸,一兩作九丸,三等做下,以備年歲老壯,病勢緩急。朱砂六錢,研細為衣,磁罐收貯。用時以連鬚大葱白九枝,煎湯一茶鍾,化開一丸,服盡,被蓋出汗為效。如汗遲,再用葱湯催之。得汗漸漸退下衣物,其汗自斂。未成者隨消,已成者隨即高腫。服後避風,當食稀粥。忌冷物房事。孕婦勿服。

聖愈湯 治潰瘍膿水出多,氣血虛極,脈細空而無力,以致心煩不安,眠睡不寧,或五心煩躁等證并服。

熟地黃 生地黃 川芎 人參各五錢 歸身 黃芪鹽水炒,各一錢

右作一劑,水二茶鍾,煎八分,食遠服。

蟾酥丸 治疔瘡發背,腦疽乳癰,附骨臀腿等疽,一切惡證歹瘡,不痛或麻木,或嘔吐病重者,必多昏憒。此藥服之,不起發者即發,不痛者即痛,痛甚者即止,昏憒者即甦,嘔吐者即解,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潰,真有回生之功,乃惡證中至寶丹也。

蟾酥二錢,酒化 輕粉五分 枯礬 寒水石煅 銅綠 乳香 沒藥 膽礬 麝香另研,各一錢 雄黃二錢 蝸牛二十一個朱砂二錢 以上各為末,稱準,於端午日午時,在淨室中,先將蝸牛研爛,再同蟾酥和研稠黏,方入各藥,共搗極勻,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丸,用葱白五寸,患者自嚼爛,吐於男左女右手心,包藥在內,用無灰熱酒一茶盃送下,被蓋如人行五六里,出汗為效。甚者,再進一服。修合時,婦人鷄犬等忌見。

除濕木瓜湯 治跟疽。

蒼朮 白茯苓 白朮 甘草 木瓜 薄桂 澤瀉 薏苡仁 柴胡 青皮 蟬蛻 當歸 白芍 生地黃 烏藥 牛膝 黃蘗 知母 防風 服後待其將潰,用針挑破,出膿水,貼金絲、紫金二膏藥。如痛加乳香,虛加人參、黃芪,冬加附子。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九十六

 四肢門

  單方

石村劉大尹治臁瘡膏藥:用芝麻油四兩,銅鍋內煎,葱白三根,煮黑色取出;入川椒去目一兩,煮黑色,濾去;入銅青末一兩,以槐枝十根,各長一尺合攪,焦一節截去一節,以盡為度;後入白礬一兩,黃蠟五錢,煎良久,傾碗內成膏。每以油單紙夾膏一匙於中,以銀針刺之,密密多孔。先以濃茶洗瘡口,貼膏於上,反復轉換,時得痛為佳。止用一二貼立效。年深者,不過五七貼。其膏存久益效。

劉川州治臁瘡方:用香油一兩,鐵杓煎,入黃蠟五錢化開;用銅綠三錢,研極細末,徐徐入鐵杓內,作五十餘次入;將銅錢判末,另放碗裏,將藥傾入碗內,冷定。將瘡洗淨,用氈一塊如瘡大,攤藥於上,勒放患處,一日一換。換時先要洗淨瘡上。

足上轉筋:以故綿浸酢中,甑蒸熱裹之,冷即易,勿停,取瘥止。 【 《外臺秘要》】

凡腳心腫痛,或因久行久立致者,以水和蚯蚓糞厚敷,一夕即愈。 【 《永類鈐方》】

寒濕腳氣:用古甎燒紅,以陳臭米泔水焠之,乘熱布包三塊,用膝夾住,綿被覆之,三五次愈。 【 《扶壽方》】

風濕腳痛:用針砂、川烏頭為末,和勻炒熱,綿包熨之。 【 《摘元方》】

腳腿紅腫,熱如火炙,俗名赤遊風,用鐵銹水塗解之。 【 《惠濟方》】

腳氣痛楚:無名異末化牛皮膠調塗之,頻換。 【 《易簡方》】

風氣腳弱:孔公孽二斤,石斛五兩,酒二斗,浸服。 【 《肘後方》】

風冷腳氣:白礬石煅三斤,酒三斗,漬三日,稍稍飲之。 【 《肘後方》】

腳縫出水:好黃丹入花乳石末摻之。 【 《試效方》】

一切腳氣:鹽三升蒸熱,分裹近壁,以腳踏之,令腳心熱。又和槐白皮蒸之尤良,夜夜用之。 【 《食療本草》】

腳氣疼痛:每夜用鹽擦腿膝至足甲,淹少時,以熱湯泡洗。有一人病此,曾用驗。 【 《救急方》】

風毒腳氣痺弱:硫黃末三兩,鍾乳五升,煮沸,入水煎至三升,每服三合。

又方:牛乳三升,煎一升半,以五合調硫黃末一兩服。厚蓋取汗,勿見風。未汗再服。將息調理數日,更服。北人用此多效。亦可煎,或為丸服。 【 《肘後方》】

風濕腳氣:石亭脂生用一兩,川烏頭生一兩,無名異二兩,為末,葱白自然汁,和丸梧子大,每服一錢,空心淡茶生葱吞下,日一服。 【 《瑞竹堂方》】

腳氣衝心:白礬三兩,水一斗五升,煎沸浸洗。 【 《千金方》】

腳氣風濕虛汗,少力多痛:燒礬末一匙頭,投沸湯,淋洗痛處。

南方地卑濕,人多患足瘡,歲久生蟲如蛭,乃風毒攻注而然。

用牛肚或羊肚或猪肚,去糞不洗,研如泥,看瘡大小,入煅過枯礬半兩,共研勻塗帛上貼之,須臾癢入心徐徐連帛取下,火上炙之,蟲出如絲髮馬尾千萬,或青白赤黑,以湯洗之,三日一作,不過數次,蟲盡瘡愈。 【 《岣嶁神書》】

嵌甲作瘡,乃足趾甲入肉作瘡,不可履靴,礬石燒灰敷之,蝕惡肉,生好肉,細細割去甲角,旬日取愈。此方神效。 【 《肘後方》】

鷄眼肉刺:枯礬、黃丹、(石卜)硝等分為末,擦之,日浴二三次,即愈。 【 《多能鄙事》】

甲疽延爛,或因割甲傷肌,或因甲長侵肉遂成瘡腫,黃水浸淫相染,五指俱爛,漸上腳趺,泡漿四邊起,如火燒瘡,日夜怪憎,醫不能療。綠礬石五兩,燒至汁盡,研末,色如黃丹,收之,每以鹽湯洗拭,用末敷之,以軟帛緩裹之,當日取汁斷瘡乾。每日一遍,鹽湯洗濯,有膿處使淨,其痂乾處不須近,但有急痛則塗酥少許,令潤,三日即覺瘡上痂起,依前洗敷,十日痂漸剝盡,軟處或更生白膿泡,即擦破敷之,自然瘥也。張侍郎病此,臥經六十日,諸醫無效,得此法如神。 【 《外臺秘要》,下同】

甲疽瘡膿,生足趾甲邊,赤肉突出,時常舉發者:黃芪二兩、(艹閭)茹一兩,酢浸一宿,以猪脂五合,微火上煎取三合,絞去滓,以封瘡口上,日三度,其肉自消。

嵌甲腫痛:知母燒存性,研摻之。 【 《多能》方】

病後足腫,但節食以養胃氣,外用狗脊煎湯漬洗。 【 《吳綬蘊要》】

毒熱足腫作痛欲脫者:苦參煮酒漬之。 【 《集驗方》】

腳氣腫痛:用白芍藥六兩,甘草一兩為末,白湯點服。 【 《事林廣記》】

凡患腳氣人,每旦飽食,午後少食,日晚不食。若飢可食豉粥。若覺不消欲吐者,即以高良薑一兩,水三升,煮一升,頓服盡即消。若卒無者,以母薑一兩代之,清酒煎服。雖不及高良薑,亦甚效也。

腳丫濕爛:荊芥葉搗敷之。 【 《簡便方》】

膝風疼痛:菊花、陳艾葉作護膝,久則自除也。 【 吳旻《扶壽方》】

寒濕腳氣,腿膝疼痛,行步無力:胡蘆巴酒浸一宿,焙,破故紙炒香各四兩為末,以木瓜切頂去瓤,安藥在內,令滿,用頂合住,簽定,爛蒸搗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 《家藏方》】

一切癰疽發背惡瘡:用鐵掃箒、銅松毛十斤,以水煎服。 【 《乾坤生意》】

腳氣脛腫骨疼:蒴藋根研碎和酒酢共三分,根下合蒸熟,封裹腫上,一二日即消。亦治不仁。 【 《千金方》】

腳暴軟:赤蓼燒灰淋汁浸之,以桑葉蒸罯,立愈。

割甲傷肉不愈:鬼針草苗、鼠黏子根搗汁,和臘猪脂塗之。 【 《千金方》】

濕氣腳軟:商陸根切小豆大,煮熟,更以菉豆同煮為飯,每日食之,以瘥為度,最效。 【 《斗門方》】

腳氣作痛:蓖麻子七粒,去殼研爛,同蘇合香丸,貼足心,痛即止也。 【 《外臺秘要》】

兩足心凸腫,上生黑頭瘡,硬如釘,脛骨生碎孔,髓流出,身發寒顫,惟思飲酒,此是肝腎二經,冷熱相吞,用炮川烏頭末敷之,內服韭子湯,效。 【 《奇疾方》】

割甲成瘡,連年不愈:川烏頭尖、黃蘗等分為末,洗了貼之,以愈為度。

膝風作痛:草烏、細辛、防風為末,摻靴襪中,及安護膝內,能除風濕,健步。

遠行腳腫:草烏、細辛、防風等分為末,摻鞋底內。如草鞋,以水微濕摻之,用之可行千里,甚妙。 【 《經驗方》】

腳氣掣痛,或胯間有核:生草烏頭、大黃、木鼈子作末,薑汁煎,茶調貼之。

又方:草烏一味為末,以薑汁或酒糟同搗貼之。 【 《永類方》】

濕滯足腫,早輕晚重:草烏頭一兩,以生薑一兩,同研,交感一宿;蒼朮一兩,以葱白一兩同研,交感一宿。各焙乾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 【 《如宜方》】

遠行足趼:水調半夏末塗之,一宿即沒。 【 《永類方》】

小麥麩酢蒸熨,手足風濕痺痛,寒濕腳氣,互易至汗出并良。 【 時珍,下同】

足上凍瘡:以酢洗,研藕敷之。

風毒腳氣:以白楊皮切片,浸酒,頻飲。

風毒腳氣,捻之沒指者:牽牛子搗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五丸,生薑湯下,取小便利乃止。亦可吞之。 【 《肘後方》】

腰腳痺軟,行履不穩者:萆薢二十四分,杜仲八分,搗篩,每旦溫酒服三錢,禁牛肉。 【 《貞元廣利方》】

風毒腳弱,痺滿上氣,田舍貧家,用此最良。菝葜洗剉一斛,以水三斛,煮取九斗,漬麴去滓,取一斛,漬飲如常,釀酒任意,日飲之。 【 《肘後方》】

腳氣入腹,脹悶喘急:用威靈仙未,每服二錢酒下。痛減一分,則藥亦減一分。 【 《簡便方》】

腰腳諸痛:用威靈仙末,空心溫酒服一錢,逐日,以微利為度。 【 《千金方》】

又方:用威靈仙一斤,洗乾,好酒浸七日為末,麵糊丸梧子大,以浸藥酒每服五十丸。 【 《經驗方》】

腳氣作痛,筋骨引痛:鷺鶿藤即金銀花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 《衛生易簡方》】

痢後下虛,不善調養,或遠行,或房勞,或外感,致兩足痿軟,或痛或痺,遂成痢風,宜用獨活寄生湯,吞虎骨四斤丸,仍以骨碎補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仲、牛膝、杉木節、萆薢、白芷、南星煎湯,頻頻熏洗。此亦從腎虛骨痿而治也。

腳膝爛瘡:金星草背上星,刮下敷之,即乾。 【 《集簡方》】

濕毒脛瘡:甎縫中生出野芫荽,夏月采取晒收為末,每以五錢,汞粉五分,桐油調作隔紙膏,周圍縫定,以茶洗淨,縛上膏藥,黃水出五六日愈。

趾間鷄眼,割破出血:以血見愁草搗敷之。 【 《乾坤秘韞》】

腳氣腫滿:大麻仁熬香,以水研取一升,再入水三升,煮一升,入赤小豆一升,煮熟食豆飲汁。 【 《外臺秘要》,下同】

腳氣痛痺:大麻仁一升研碎,酒三升,漬三宿,溫服,大良。

遠行腳趼成泡者:水調生麵塗之,一夜即平。

腳氣衝心:黍穰一石,煮汁,入椒目一升,更煎十沸,潰腳三四度愈。

腫從腳起:豉汁飲之,以滓敷之。 【 《肘後方》】

丈夫腳冷不隨,不能行者:用醇酒三斗,水三斗,同入甕中,灰火溫之,漬腳至膝,常著灰火,勿令冷,三日止。 【 《千金方》】

鶴膝風病:酒醅糟四兩,肥皂一個去子,芒硝一兩,五味子一兩,砂糖一兩,薑汁半甌,研勻,日日塗之。加入燒酒,尤妙也。

腰腳無力:韭子一升,揀淨蒸兩炊久,暴乾,簸去黑皮,炒黃搗粉,安息香二大兩,水煮一二百沸,慢火炒,赤色,和搗為丸,梧子大。如乾,入少蜜,每日空腹酒下三十丸,以飯三五匙壓之,大佳。 【 《海上方》】

水病足腫:葱莖葉煮湯漬之,日三五次,妙。 【 《獨行方》】

腳肚轉筋:大蒜擦足心,令熱即安,仍以冷水食一瓣。 【 《攝生方》】

腳氣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濇少:馬齒草和少粳米醬汁,煮食之。 【 《食醫心鏡》】

足趾甲疽腫爛者:屋上馬齒莧、崑崙青、木香、印城鹽等分和勻,燒存性,入光明朱砂少許,敷之。 【 《外臺秘要》】

夏月趾腫不能行走者:九月收茄根懸簷下,夏日煎湯洗之。

風毒膝掌骨節痛: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暴,以酒一斗,浸經宿,空心隨性溫飲。 【 《食醫心鏡》】

足趾肉刺:先以湯浸,刮去一層,用黑木耳貼之,自消爛不痛。 【 《近效方》】

腳氣腫痛:桃花一升,陰乾為末,每溫酒細呷之,一宿即消。 【 《外臺秘要》】

腳氣腫急:用木瓜切片囊盛踏之,或煎湯飲之。

腳筋攣痛:用木瓜數枚,以酒水各半,煮爛搗膏,乘熱貼於痛處,以帛裹之,冷即換,日三五度。

腳肚生瘡,初起如栗,搔之漸開,黃水浸淫,癢痛潰爛,遂致遶脛而成痼疾,用酸榴皮煎湯,冷定,日日掃之,取愈乃止。 【 《醫學正宗》】

腳氣衝心,或心下結硬,腹中虛冷:陳皮一斤,和杏仁五兩,去皮尖熬,少加蜜搗,和丸如梧子大,每日食前米飲下三十丸。 【 《食療本草》】

嵌甲作痛,不能行走者:濃煎陳皮湯,浸良久,甲肉自離,輕手剪去,以虎骨末敷之,即安。 【 《醫林集要》】

嵌甲疼爛:胡桃仁皮燒灰貼之。

腳氣壅痛:以沙牛屎一盞,磨檳榔一枚,空心煖服。 【 梅師《腳氣論》】

腳氣衝心,悶亂不識人:用白檳榔十二分為末,分二服,空心煖小便五合調下,日二服。或入薑汁溫酒同服。

腳氣脹滿,非冷非熱,或老人弱人病此,用檳榔仁為末,以檳榔殼煎汁,或茶飲、或紫蘇湯、或豉汁,調服二錢,甚效。 【 《外臺秘要》】

腳氣衝心:吳茱萸、生薑搗汁服,甚良。 【 孟詵方】

轉筋入腹:茱萸炒二兩,酒二盞,煎一盞,分二服,得下即安。 【 《聖濟錄》】

水氣腳氣:桑條二兩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亦無禁忌。 【 《聖濟總錄》】

疏導腳氣:枳殼炒二兩四錢,甘草六錢為末,用木瓜湯服二錢。 【 《直指方》】

手指掣痛:醬清和蜜,溫熱浸之,愈乃止。 【 《千金方》】

腳氣掣痛,鄉村無藥,初發時即取土烏藥,不犯鐵器,布揩去土,瓷瓦刮屑,好酒浸一宿,次早空心溫服,溏泄即愈。入麝少許,尤佳。痛入腹者,以烏藥同鷄子,瓦罐中水煮一日,取鷄子切片蘸食,以湯送下,甚效。 【 《永類鈐方》】

甲疽弩肉膿血,疼痛不愈:用乳香為末,膽礬燒研等分敷之,內消即愈。

腳氣攻注:用生大田螺搗爛,敷兩股上,便覺冷起至足而安。又可敷丹田,利小便。董守約曾用有效。 【 《稗史》】

下注腳瘡:鹿角燒存性,入輕粉同研,油調塗之。 【 《集要》】

嵌甲疼痛:血竭末敷之。 【 《醫林集要》】

療腳氣風痺,五緩筋急:用熊肉半斤,於豉汁中,和薑、椒、葱白鹽醬作腌臘,空腹食之。 【 《食醫心鏡》】

赤小豆和鯉魚煮食,甚治腳氣。 【 孟詵】

風毒腳氣:猪肝作生膾食之,取利。

老人腳氣嘔逆者:用猪腎一對,以酢蒜五味治食之,日作一服。或以葱白、粳米,同煮粥食之。 【 《奉親養老方》】

腳氣煩懣:用烏雄鷄一隻,治如猪腎法,入粳米,作羹食。 【 《養老書》】

腳肚轉筋:蜈蚣燒研存性,猪脂和敷。 【 《肘後方》】

腳脛爛瘡,臭穢不可近:用蜒蚰十條,瓦焙研末,油調敷之,立效。 【 《救急方》】

熱毒攻手足,赤腫臖熱,疼痛欲脫:煮馬屎與羊屎汁漬之,日三度。 【 《千金方》】

又方:濃煎虎杖根,適寒溫以漬手足,令至踝上一尺止。

又方:稻穰灰汁漬之。

又方:猪膏和羊屎塗之,亦佳。

又方:取常思草絞取汁以漬之,一名蒼耳。

一切腳氣奇方:用穿山甲前兩足者,燒存性,研細,入麝香當門子少許,多少隨人斟酌。要服此藥,須去他事,至晚不可進飲食,候至夜深腹空時調服,坐臥隨意,及鷄鳴又一服,痛立止,過一二日,便能步履如常,極妙如神。

老人腳氣:猪肚一枚,洗淨細切,以水洗布絞乾,和蒜、椒、醬、酢五味,常食。亦治熱勞。 【 《養老方》】

一少年新娶後,得腳軟病,日暮疼甚,醫作腳氣病治不效,路鈐孫琳診之,用杜仲一味,寸斷片折,每以一兩,用半酒半水一大盞煎服,三日能行,又三日痊愈。琳曰:此乃腎虛,非腳氣也。杜仲能治腰膝痛,以酒行之則效矣。

腳肚風瘡如癩:用桐油、人乳等分頻掃之,數次即愈。 【 《集簡方》】

腳氣腫痛:皂角、赤小豆為末,酒酢調貼腫處。 【 《永類方》】

腳氣疼痛:羊角一副,燒過為末,熱酒調塗,以帛裹之,取汗,永不發也。

腳多汗濕:楊花著鞋及襪內穿之。 【 《摘元方》】

腳氣腫痛:蘇方木、鷺鶿藤等分細剉,入官粉少許,水二斗,煎一斗五升,先熏後洗。 【 《普濟方》】

狐尿刺人足腫痛:用熱蠟著瘡,并烟熏之,令汗出即愈。 【 《肘後方》,下同】

腳氣痺弱:牛乳五升,硫黃三兩,煎取三升,每服三合。羊乳亦可,或以牛乳五合,煎調硫黃末一兩服,取汗,尤良。

雞眼作痛:剝去皮,以燖鷄湯洗之。 【 《簡便方》】

消除腳氣:每寅日割手足甲,少侵肉,去腳氣。 【 《外臺秘要》】

久近脛瘡:用白膠香為末,以酒瓶上箬葉夾末貼之。 【 《袖珍方》】

腳肚生瘡,初起如粟米大,搔之不已,成片包腳相交,黃水出,癢不可忍,久成痼疾,用百藥煎末,唾調,逐瘡四圍塗之,自外入內,先以貫眾煎湯洗之,日一次。 【 《醫林集要》】

風寒濕痺,四肢攣急,腳腫不可踐地:用紫蘇子二兩,杵碎,以水三升研取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椒、薑、豉食之。 【 《聖惠方》】

火把花,除腳膝痺痛,四肢拘攣,搗汁入膏中,不入湯藥。 【 《別錄》】

鵝掌風:鴿屎白雄鷄屎炒研,煎水日洗。

何首烏,治骨軟風腰膝痛。何首烏一斤,牛膝半斤,黑豆三升,煮取汁,拌蒸三次,共搗成泥,曬乾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酒下五七十丸。 【 《入門》】

腳跟腫痛,不能著地:黃牛屎入鹽炒熱罨之。 【 王永輔《惠濟方》】

寒濕腳氣:牛皮膠一塊,細切,以麵炒成珠,研末,每服一錢,酒下,其痛立止。 【 《萬氏方》】

腳底木硬:牛皮膠、生薑汁化開,調南星末塗上,烘物熨之。

尸腳坼裂:烊膠著布上,烘貼之。 【 《千金方》】

腳指鷄眼:先挑破,取黑白蝨各一枚,置於上縛之,數日自愈也。 【 《便民圖纂》】

虎骨酒:治腰腳疼痛攣急,不得屈伸,及腿膝冷麻。用虎骨一具,及脛骨二莖,酥炙黃搥碎,無灰酒三斗,密封七日,空心晚食,酒隨意飲。 【 《本事方》】

治腰腳蒸法:取黃荊葉,不限多少,蒸熟,熱置於甕中,其下著火溫之,以病人置於葉中,須臾汗出葉中,旋旋喫飯,稍倦即止,以棉衣蓋避風,仍進葱豉酒,以瘥為度。

嶺南腳氣,從足至膝脛,腫滿連骨疼者:用蓖蔴子葉切蒸,薄裹,二三易,即消。 【 《千金方》】

腳氣連腿腫滿,久不瘥:用黑附子一兩,去皮臍生用,搗為散,生薑汁調如膏,塗敷腫上,藥乾,再塗之,候腫消為度。 【 《易簡方》】

理腳腫滿,轉上入腹,殺人。赤小豆一升,水五升,煮令極熟,去豆適寒溫浸腳,冷重煖之。

治腳氣衝心,煩悶,亂不識人:大豆一升,水三升,濃煎取汁,頓服半升。如未定,可更服。

寒濕腳氣,痛不可忍:用團魚二個,水二斗,煮一斗,去魚取汁,加蒼耳、蒼朮、尋風藤各半斤,煎至七升,去滓,以盆盛熏蒸,待溫浸洗,神效。 【 《乾坤生意》】

甲疽潰痛,弩肉裹趾甲,膿血不瘥者:用牡蠣頭厚處,生研為末,每服二錢,紅花煎酒調下,日三服,仍用敷之取效。 【 《勝金方》】

腳指濕爛:蚌蛤粉乾搽之。 【 《壽域》】

行路足腫,被石墊傷者:以草鞋浸尿岡?瓦內半日,以甎一塊燒紅,置鞋於上,將足踏之,令熱氣入皮裏,即消。 【 《救急方》】

腰膝痛腳氣:羊肉一腳,草果五枚,粳米二升,回回豆即胡豆半升,木瓜三斤,取汁,入砂糖四兩,鹽少許,煮肉食之,名木瓜湯。 【 《正要》】

石斛治腳膝疼冷弱,煎服丸服并佳。 【 《本草》】

腳弱病:用杉木為桶,濯足,排樟腦兩股間,以腳綳繫定月餘,即效。 【 《續博物志》】

轉筋攣急:松節一兩,剉如米大,乳香一錢,銀石器慢火炒焦,存一二分性,出火毒研末,每服一二錢,熱木瓜酒調下,一應筋病皆治之。 【 孫用和《秘寶方》】

尸腳坼裂,無冬夏者:取鷄屎煮湯,漬半日,取瘥乃止。 【 《千金方》】

天蓼,除腳氣,煮濃汁漬之。 【 蘇頌】

薏苡仁去乾濕腳氣,大驗。和(木郁)李仁作粥,常服,良。 【 《本草》】

三白草根,療腳氣風毒脛腫。搗酒服,亦甚有驗。 【 時珍】

足躄筋急:桂末白酒和塗之,一日一上。 【 皇甫謐《甲乙經》】

腳上臭瘡:熟鷄子黃一個,黃蠟一錢,煎油塗之。

鹿蹄肉,治腳膝痠痛,不得踐地。取蹄四隻,治如食法,著五味熟食之。 【 《本草》】

足跟凍瘡潰破:用椒、葱湯洗,刮去腐肉,用三稜針出血,將馬屁勃入生牛骨髓調和敷之,效。 【 《綱目》,下同】

手足凍瘡:用茄根燒灰,洗了,用雀兒腦髓塗之。

又方:臘月牡鼠死者一枚,油一大升,煎之使爛,絞出滓,再煎成膏,塗凍瘡及坼破瘡。

手足凍瘡:用煎熟桐油調密陀僧敷之。

又方:用五倍子煎湯洗。

纏腳生瘡:用荊芥燒灰,葱汁調敷,先以甘草湯洗之。 【 《摘元方》】

腳氣:蠡魚及鰻鱺魚作膾。常食鯽魚膾,亦佳。 【 《本草》,下同】

腳氣上衝:取田螺煮食之。蜆肉亦佳。

腳弱無力:取生栗以袋盛,風乾,每日空心食十餘枚。手足煩痛,地膚苗葉煎水,日服 【 時珍】

手足凍瘡痛者:橄欖核燒存性為末,用香油調塗患處,其痛隨愈。 【 《綱目》,下同】

手足皴裂,春夏不愈者:用生薑汁、紅糟、白鹽、猪膏,臘月者佳。共研爛炒熱,擦入皴內,一時雖痛,少頃便皮軟皴合,再用即安。

手足寒皴裂:台椒三四合,煮浸半食頃,須臾再浸,又敷以羊猪髓腦,甚妙。 【 《梅師方》】

腳跟皴裂:用頭髮一大握,桐油一碗,於瓦器內熬,候油沸,頭髮熔爛,出火攤冷,以瓦器收貯,不令灰入,百沸湯泡洗皴裂令軟,敷其上即安。一方加水粉。 【 《綱目》】

割甲侵肉久不瘥:硇砂、礬石為末裹之,以瘥為度。 【 《外臺秘要》】

婦人指甲內生瘡,惡肉突出,日久不愈,名臭田螺。用皂礬日曬夜露,每以一兩煎湯浸洗。仍以皂礬末一兩,加雄黃二錢,硫黃、乳香、沒藥各一錢,研勻擦之。 【 《醫方摘要》】

代指腫痛:甘草煎湯漬之。 【 《千金方》】

四肢腫滿:白朮三兩,(口父)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大棗三枚,煎九分,溫服,日三四服,不拘時候。 【 《本事方》】

痿躄腳弱:五加皮釀酒服,或水煎如茶,飲之。 【 《本草》】

手足皴裂:白芨末水調塞之,勿犯水。 【 《濟急方》】

犬肝、猪肝,并主腳氣上衝。作膾,以薑酢食之,當微泄。若先泄,即勿服。 【 《本草》】

治腰絡不隨,兩腳攣腫:蜀椒四升,以水四斗,煮取二斗半,甕盛,下著火煖之,懸板為橋,去湯二寸許,以腳踏板,拄腳坐,以綿絮密塞,勿令泄氣。若疲即出,入被以粉摩之,一食久,更入甕,常令甕下火不絕,勿使湯洗,如此消息,不過七日得伸展,并腫亦消。 【 《千金方》】

治臁瘡久不愈者:用川烏頭、黃蘗各等分為末,用唾津調塗紙上,貼之,大有效矣。 【 《儒門事親》】

臁瘡:方用砂糖水煎冬青葉三五沸,撈起石壓平,將葉貼瘡上,換,日二次。 【 《丹溪心法》,下同】

又方:以頭垢燒灰,和棗肉搗作膏,先以葱、椒葉煎湯洗淨,用輕粉摻上,卻以前膏雨傘紙攤貼之。

又方:地骨皮一兩,白蠟、甘草節各半兩,以香油入地骨皮、甘草節,文武火熬熟,去滓,入黃丹一兩半,緊火熬黑,下蠟攪勻提起,白紙攤貼之。次用冬青葉酢煎過,以藥貼之。

腳膝痛,痿弱不可屈伸:用牛膝煎服、丸服、或浸酒服,并佳。腰腿之疾必用藥也。 【 《本草》,下同】

腳氣腫痛成瘡:水蓼,水煮汁,漬捋之。

治腳汗:白礬、乾葛等分,二味為末,每半兩,水三碗,煎十數沸,洗,逐日一次,纏三五日,自然無汗。 【 《本事方》】

鵝掌風癬:用猪前蹄爪,破開,入菊花、蒼耳末,以綫縛定,炊爛食之。次日,用白蘚皮、皂角、雄黃各五分,鉛製水銀三分為末,臨夜用鵝脂、薑汁調擦。次日以絹擦去,然後量體服去風之藥。此癬乃楊梅瘡類。如多年不愈者,先用磁鋒磨刮,次以蓖蔴子一兩,枯礬二錢為末,桐油調擦,火烘極熱;再以棗肉三兩,水銀五錢,枯礬三錢,搗爛如泥,每日擦手十餘下;次以肥皂、酒糟洗淨,十次神效。更灸勞宮或內關一穴,斷根。 【 《入門》】

腳氣赤腫,行步腳痛:貓兒眼睛草、鷺鶿藤、蜂窩等分,各用一兩,水五碗,煎三碗,熏洗之。 【 《易簡方》】

嵌甲:用細茶嚼爛敷之。因暑,手抓兩腳爛瘡,亦宜。能解熱燥故也。 【 《入門》】

指縫搔癢成瘡,血出不止:用多年糞桶箍篾燒灰,敷之。

腳上及指縫中沙瘡:用燕窠泥略炒,黃蘗,二味為末,香油調敷。痛者加乳香。

手足煩者:小便三升,盆中溫浸手足。 【 《千金方》】

治腳氣冷痺椒囊法:用川椒三斤,實於疏布袋中,置火踏上,跣足踏椒囊。蓋椒性熱,加以火氣,則寒濕腳氣自然避去。或碎檳榔、熟艾各三分之一,尤效。

代指腫痛:麻沸湯浸之即安。 【 《千金方》】

又方:猪膏和白堊土敷之。 【 《肘後方》】

腳底多汗:燒人場上土,鋪於鞋底內搓之。 【 《集元方》】

女人紮足脫骨湯:用杏仁一錢,桑白皮四錢,水五碗,新瓶煎三碗,入(石卜)硝五錢,乳香一錢,封口,煎化,置足於上,先熏後洗,三日一作,十餘次後,軟若束綿也。 【 《閨閣事宜》】

風濕腳氣:紫蘇子、高良薑、橘皮等分,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酒下。 【 《藥性論》】

鵝掌風病:蘄艾真者四五兩,水四五碗,煮五六滾,入大口瓶內盛之,用麻布二層縛之,將手心放瓶上熏之,如冷再熟,如神。 【 《陸氏積德堂方》】

毒攻手足,腫痛欲斷:蒼耳搗汁漬之,并以滓敷之,立效。春用心,冬用子。 【 《千金翼》】

腰膝疼痛,或頑麻無力:菟絲子洗、牛膝各一兩,同入銀器內,酒浸一寸五分,暴為末,將原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二三十丸。 【 《經驗方》】

游風手腳軟痺:用人肝藤生研,服之塗之。 【 藏器,下同】

丁公藤,強腰膝,除痺,煮汁服,冬月浸酒服。

清風藤,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痺搔癢,損傷瘡腫,入酒藥中用。 【 時珍,下同】

腳氣腫:以落鴈木、枌木皮同煮汁,洗之,立效。

腹內冷,腰膝痛弱,小便白數,陽道乏:用牛領藤煮汁,或浸酒服。 【 藏器】

腰腳風冷:石花浸酒飲之。 【 《聖惠方》】

腰腳疼痛:新胡麻一升,熬香杵末,日服一小升,服至一斗,永瘥。溫酒蜜湯薑汁皆可下。 【 《千金方》】

手腳痠痛微腫:用芝麻熬研五升,酒一升,浸一宿,隨意飲。 【 《外臺秘要》】

手肢腫作痛:生胡麻搗塗之。 【 《千金方》】

臂脛疼痛;歷節風:虎脛骨一具,炙黃搥碎,同麴米如常釀酒飲,亦可浸酒。 【 《本草》】

腳氣腫痛:木鼈子仁每個做兩邊麩炒過,切碎再炒,去油盡為度。每兩入厚桂半兩為末,熱酒調服二錢,令醉得汗愈。夢秘授方也。 【 《永類方》】

氣滯風壅,手背腳膝痛:用大麥酢糟炒熱,布裹熨之,三兩換,當愈。 【 孟詵】

手足赤色,隨月生死:以生薤一把,苦酒煮熟,搗爛塗之,愈乃止。 【 《肘後方》】

腰腳痺痛:蕓薹煮食,良。 【 藏器】

腳氣走痛:蘿蔔煎湯洗之,仍以蘿蔔曬乾為末,鋪襪內。 【 《聖濟總錄》】

風熱腳氣:苦竹筍蒸煮食之。 【 《食醫心鏡》】

腰腳風血積冷,筋急拘攣疼痛:茄子五十斤,切洗,以水五斗,煮取濃汁,濾去滓,更入小鐺中,煮至一升以來,即入生粟粉同煎,令稀稠得所,取出搜和,更入麝香、朱砂末,同丸如梧子大,每日用秫米酒送下三十丸,近暮再服,三月乃瘥。男子女人通用,皆驗。 【 《圖經本草》】

手足凍裂:附子去皮為末,以水調麵塗之,良。 【 《談埜翁試驗方》】

手足凍瘡:老絲瓜燒存性,和臘猪脂塗之。 【 《海上方》】

病腳氣者,宜食紫菜。 【 時珍,下同】

大指忽然腫痛:梅核仁搗爛和酢浸之。

鷓鴣脂膏,塗手皴瘃,令不龜裂。 【 蘇頌】

手足皴裂:生白果嚼爛,夜夜塗之。

手足心腫,乃風也,椒、鹽末等分酢和敷之,良。 【 《肘後方》】

腳弱痺痛:松節煮取汁,釀酒,取清飲之,良。 【 《本草》】

腰腿疼痛:甜瓜子三兩,酒浸十日為末,每服三錢,空心酒下,日三。 【 《壽域神方》】

腰腳肢腿痛:葡萄煎湯淋洗之,良。 【 時珍,下同】

凍腳裂坼:蒸熟藕,搗爛塗之。

轉筋及足腫:楠木煎湯洗之,枝葉同功。 【 《大明》】

水腫自足起:削楠木、桐木煮汁,漬足,并飲少許,日日為之。 【 《肘後方》】

獨足鳥窩表,作履?尸彳曳?,治腳氣。 【 時珍】

風毒腳氣:用杜仲嫩葉作蔬,亦可煎湯。 【 蘇頌】

手足浮腫:桐葉煮汁漬之,并飲少許,或加小豆尤妙。 【 《聖惠方》】

腰腳風痛,不能履地:皂角子一千二百個,洗淨,以少酥熬香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棗仁湯,下三十丸。 【 《千金方》】

腳氣濕瘡極癢,有蟲;烏桕根為末敷之,少時有涎出,良。 【 《摘元方》】

手背皴裂:大楓子搗泥塗之。 【 《壽域方》】

陷甲入肉,痛苦:用蛇皮一具燒灰,雄黃一彈丸同研,先以溫湯洗瘡,針破貼之。 【 《初虞世方》】

鶴膝風攣:紫荊皮三錢,老酒煎服,日三次。 【 《直指方》】

放杖木,治一切風血,理腰腳,浸酒服之。 【 藏器】

手足皴裂:牛鼻繩、五倍子為末填入,薄紙貼之。 【 《救急方》】

腳指間肉刺瘡:以黑蝨搗敷之,根亦出也。

人指甲軟薄者:用白殭蠶燒煙熏之,則厚。 【 時珍】

女人趾瘡,甲內惡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條焙乾敷之,外以南星末酢和,敷四圍。 【 《醫方摘要》】

代指疼痛:蚯蚓杵敷之。 【 《聖惠方》】

腿腳不隨:虎腰脊骨一具,前兩腳全骨一具,并於石上槌碎,安鐵牀上,文炭火炙,待脂出則投無灰濃酒中,密封,春夏七日,秋冬三七日,任性日飲三度。患十年以上者不過三劑,七年已下者,一劑必瘥。 【 《海上方》】

麋皮作靴襪,除腳氣。 【 孟詵】

麂皮作靴襪,除濕氣腳痺。 【 時珍】

腰腳錐痛支腿者:猫兒屎燒灰,唾津調塗之。 【 《永類鈐方》】

手足皴裂:用兔腦髓生塗之。 【 《聖惠方》】

腳氣生瘡腫痛:用漏蘆、白蘞、槐白皮、五加皮、甘草各七錢半,蒺藜子二兩,煎湯,於無風處淋洗。

手足皴裂:以酒酻猪(月臣)洗,并敷之。 【 《肘後方》】

凍指欲墮:馬糞煮水,漬半日即愈。 【 《千金方》】

治風軟腳:以丹參酒浸服之,可逐奔馬。 【 《奇效良方》】

又方:用龜殼炙之為末,酒調服之。

治風濕寒痺,麻木不仁,粥法:用川烏生為末,用香熟白米作粥半碗,藥末四錢,同米熬熟,稀薄不要稠,下薑汁一茶匙腳許,蜜三大匙,攪勻,空心啜之,溫為佳。如是中濕,更入薏苡仁末二錢,增米作一中碗。服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隨,痛不能舉者。有此證者,須預服防之。左氏曰:風淫末疾,謂四肢為四末也。脾主四肢,風邪客於肝則淫脾,脾為肝剋,故疾在末,穀氣引風濕之藥徑入脾經,故四肢得安。此湯劑極有力,予嘗制此方以授人,服者皆驗。

臁瘡不乾:用白堊土煅研末,生油調擦。 【 《集元方》】

足臁爛瘡:用韭地蚯蚓泥乾研,入輕粉,清油調敷。

臁瘡久爛:用竈內黃土年久者,研細,入黃蘗、黃丹、赤石脂、輕粉末等分,清油調入絹中貼之,勿動,數日愈。縱癢忍之,良。 【 《濟急方》】

臁瘡頑癬:銅綠七分,研,黃蠟一兩,化熬,以厚紙拖過表裏,別以紙隔貼之,出水,妙。 【 《筆峰雜興》】

血風臁瘡:用官粉四兩,水調入碗內,以蘄州艾葉燒煙熏乾,入乳香少許,同研,香油調,作隔紙膏,反復貼之。 【 《集驗方》】

又方:用官粉炒過,桐油調,隔紙貼之。 【 《簡便方》】

血風臁瘡:黃丹一兩,黃蠟一兩,香油五錢,熬膏,先以薑椒湯洗貼之。 【 《積德堂方》】

遠近臁瘡:黃丹飛炒,黃蘗酒浸七日,焙,各一兩,輕粉半兩,細研。以苦茶洗淨,輕粉填滿,次用黃丹護之,外以蘗末攤膏貼之,勿揭動,一七見效。 【 《集效方》】

血風臁瘡:密陀僧、香油入粗碗內磨化,油紙攤膏,反復貼之。 【 《集效方》】

臁瘡不合:以韲汁溫洗拭乾,用葱汁調輕粉敷之。

胻疽青爛,生於腨脛間,惡水淋漓,經年瘡冷,敗為深疽,青黑,好肉虛腫,百藥不瘥,或瘥而復發,先以藥蝕去惡肉,後用豭猪屎散甚效。以猪屎燒研為末,納瘡孔令滿,白汁出,吮去更敷,有惡肉再蝕去乃敷,以平為期,有驗。 【 《千金方》】

血風臁瘡,生腳股上,乃溫毒成風也。黃蠟一兩熔化,入銀朱一兩,攪攤紙上,刺孔貼之。 【 《簡便方》】

臁瘡日久:雄黃二錢,陳艾五錢,青布捲作大撚,燒煙熏之,熱水流出數次,愈。 【 《筆峰雜興》】

臁瘡潰爛:無名異、虢丹細研,油調塗,濕則乾摻。 【 《濟急方》】

血風臁瘡:船上舊油灰,將泥作釜,火煅過,研末,入輕粉少許,苦茶洗淨,敷之。忌食發物。 【 《經驗方》】

臁瘡經年:鹽中黑泥晒研擦之。 【 《永類方》】

臁瘡潰爛:覆盆葉為末,酸漿水洗,後摻之。

臁瘡不斂:葱鹽湯洗淨,拭乾,以馬屁勃為末,敷之即愈。 【 《仇遠稗方》】

蛀腳臁瘡:乾馬齒莧研末,蜜調敷上一宿,其蟲自出,神效。 【 《海上方》】

臁瘡潰爛:端午日午時,採翻白草洗收,每用一握煎湯,盆盛圍住熏洗極效。

臁脛爛瘡:用柿霜、柿蒂等分燒研,敷之甚效。 【 《筆峰雜興》】

臁瘡不合:血竭末敷之,以乾為度。 【 《濟急仙方》】

臁瘡熱瘡:黃蘗末一兩,輕粉三錢,猪膽汁調擦,或用蜜調亦可。

血風臁瘡:胡粉煅過,研,桐油調,作隔紙膏貼之。

又方:用船上陳桐油石灰煅過,又以人髮拌桐油炙乾為末,仍以桐油調作膏,塗紙上,刺孔貼之。

臁脛爛瘡:用桃柳槐椿楝五枝,同荊芥煎湯洗拭淨,以生黃蠟攤油紙上,隨瘡大小貼十層,以帛拴定,三日一洗,除去一層不用,一月全愈。 【 《醫林集要》】

臁脛生瘡:頭垢,枯礬研勻,猪膽調敷。 【 《壽域》】

臁瘡不斂:牛胞衣一具,燒存性研擦。 【 《海上方》】

臁瘡朽臭:生龜一枚,取殼酢炙黃,更煅存性,出火氣,入輕粉麝香,葱湯洗淨,擦敷之。 【 《急救方》】

濕毒臁瘡:枯竹蛀屑、黃蘗末等分,先以葱、椒、茶湯洗淨擦之,日一上。

腳脛生瘡:雄鷄肫內皮洗淨貼之,一日一易,十日愈。 【 《小山奇方》】

裏外臁瘡:羊屎燒存性,研末,入輕粉塗之。 【 《集要》】

臁脛生瘡:用中鯽魚三尾洗淨,穿山甲二錢,以長皂莢一挺,劈開兩片,夾住紮之,煨存性研末,先以井水洗淨膿水,用白竹葉刺孔貼之,候水出盡,以麻油、輕粉調藥傅之,日一次。 【 《直指方》】

臁脛爛瘡:牛蹄甲燒灰,桐油和敷。 【 《海上方》】

臁瘡生蟲:用小鰕三十尾,去頭足殼,同糯米飯研爛,隔紗貼罩上,別以紗罩之,一夜解下,掛看,皆是小赤蟲,即以葱、椒湯洗淨,用舊茶籠內白竹葉,隨大小剪貼,一日二換,待汁出盡,逐日煎苦楝根湯洗之,以好膏貼之。將生肉,勿換膏藥。忌發物。 【 《直指方》】

血風臁瘡:生鰕、黃丹搗和貼之,日一換。 【 《集簡方》】

臁瘡潰爛三四年:馬牙匡骨燒研,先以土窖過小便,洗數次,擦之。 【 《聖惠方》】

治臁瘡極妙:地骨皮一斤,黃蘗二兩,剉為粗末,用香油一斤半,煎濾過藥油六七兩,入淨松香十兩,黃丹二兩,同煎,候黃丹微黑色,卻入輕粉七角,光粉二角,煎法皆如煎膏法,用長條紙拖過,掛乾用。若瘡紫黑,先用三稜針去惡血,以冷水洗淨,隨瘡大小,剪膏藥掩上,用絹帛紮緊,俟一週時再換膏藥。換時須用冷水洗瘡,不過數換,不問新久即愈。須忌日氣、火氣、陽氣。儻換膏藥再看,如有黑腫未盡,可再出血,以紫黑血盡為度。 【 《綱目》,下同】

臁瘡:用糯米泔嗽口過,洗瘡拭淨,卻以地骨皮為細末,蜜調敷瘡上,又以油紙縛之。

臁瘡:用韭汁洗淨,挹乾,剉虎骨敷上。

捷應散:治腳濕氣成瘡癢不可當,爬之流黃水。用羯羊糞曬乾為末,安於瓦上,手把竹柴火燒作灰,又研細,先用葱、椒湯洗之,次用香油調厚敷上,以山茶花葉罨之,帛縛,四五日即可。

腳上爛瘡久不瘥:先以酸漿豆腐水洗二三次,尋懸鉤擔葉,地暴扭葉搗細,入鹽些少盦之。地暴扭葉即覆盆子葉也。 【 丹溪】

足跟瘡久不愈,毒氣攻注:用白朮為細末,先以鹽漿水溫洗,乾貼,二日一換,可以負重涉險。 【 海藏】

血風濕瘡:用千年陳石灰研擦,痛即止,瘡即愈,神效。 【 藺氏方】

傅穿板藥:地燈心、桁胡根酢蒸熏之,併敷上。

又方:滑菜砍爛,敷之。

又方:仙人掌、水楊根二味砍爛,敷之。

又方:赤梗、蜈蚣煎水浸洗之。

治足蜘蛛背:用地燈心砍爛敷之。

又方:金鷄舌砍爛敷之。

又方:臭藤、天布瓜根,砍爛酒炒敷之。

又方:紫鼈蘇擂酒服,以滓敷患處。

腳面惡瘡,如桐油浸淫延漫,及治一切惡瘡,不問乾濕癢痛,日近年深,百藥不瘥者:用羊屎二三十粒,置瓦上四畔,炭火燒煙,住火箸鉗於地上,以盞覆存性,羅成白灰,研細,以紗片篩去沙,麻油調,癢入輕粉痛入麝香少許,效。名百草膏。

臁瘡:先以葱白漿水熬湯,洗淨瘡口,拭乾,徐以輕粉末摻上瘡口,卻用五靈脂、黃蘗各等分,研細末,涼水調敷瘡上,紙蓋定,三五次即平復。

手指腫毒,叉指惡瘡,消毒止痛:鏡面草搗爛敷之。 【 《壽域神方》】

天蛇頭,指痛臭甚者:用黑豆生研末,入蠶繭內,以指籠之。 【 《濟急方》】

代指毒痛:取痿黃葱葉煮汁,熱漬之。 【 《千金方》】

手足凍瘡:山藥一截,磨泥敷之。 【 《儒門事親》】

指頭腫毒痛甚者:烏梅肉和魚鮓搗封之,妙。 【 《李樓奇方》】

櫧子嫩葉貼臁瘡,一日三換,良。

足上風瘡作癢甚者:皂角炙熱,烙之。 【 潘氏方】

穿掌腫毒:新桑葉研爛盦之,即愈。 【 《通元論》】

代指作痛:崔氏云,乃五臟熱注而然,刺熱湯中七度,刺冷水中一度,即以羊膽塗之,立愈,甚效。 【 《外臺秘要》】

天蛇頭:用蒲公英草,清明時節,如虀菜狀,中開一朵花如菊花者,取曬乾,與蒼耳草二味等分為末,以好酢濃煎浸洗,即愈。 【 丹溪】

蟹叉:用碌碡草葉砍爛酒炒敷之;又以梗煎水,浸洗。

天蛇頭:用蒲公英搗細,水和調,去滓服之。又搗滓盦患處,屢效。

天蛇頭:用野落蘇即金絲草,金銀花藤、五葉紫葛、天蕎麥共等分,切細,用好米酢濃煎,先熏後洗。

又方:用人糞雜黃泥搗之,裹在患處,即愈。

手指腫痛,名為代指:以烏梅入酢,研,浸患處,立瘥。

病蟹叉:用山馬梢根皮,砍爛糟炒敷之。

手指腫:用酸漿水,入少鹽,熱浸之,冷即愈。 【 《千金方》】

婦人足瘡經年不愈,名裙風瘡。用男子頭垢,桐油調,作隔紙膏貼之。 【 《簡便方》】

穿掌穿板潰爛者:用舊飯筲燒存性為末,桕油掃患處,濕以末摻之,或用生肌散,亦大效。飯筲要用農家者,取其日日貯飯藏氣者效。

手足甲疽:熏黃蛇皮等分為末,以泔洗淨,割去甲,入肉處敷之,一頃痛定,神效。 【 《近效方》】

臁瘡:用棘葉搗傅之,亦可曬研,麻油調敷。 【 時珍】

臁瘡潰爛:《海上方》詩云:左腳草鞋將捧挑,水中洗淨火中燒。細研為末,加輕粉,洗以鹽湯,敷即消。

穿掌穿板方:仙人掌根磨米酢,暖塗敷。又用藜蘆子煎酢熏。又用零香子煎水浸洗。

手足皴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納縫中,即安也。 【 《醫方大成》】

臁脛浸淫:用黃(魚乚)魚破開,入蓖麻子二十粒,紮定,安廁坑中,冬三日,春秋一日,夏半日,取出洗淨,黃泥固濟,煅存性,研,香油調敷。

人指咬爛,久欲脫者:鼈甲燒灰敷之。 【 《摘元方》】

兩腳癬瘡:白犬血塗之立瘥。 【 《奇效》】

足趾肉刺,刺破:以新酒酢和羊腦塗之一合愈。 【 《古今驗錄》】

草靈散:治病蟹叉。用薢叉草,又名薢叉穢。右砍爛,酒炒敷之。

又方:落鴉鎗根,搗爛糟炒敷之。

治惡指;俗名天蛇頭:蜈蚣一條,火上燒,以煙熏病指一二次即安。

治蛇頭子,及一切蝮蛇瘴:金腦香葉,擂,酒服,以滓敷之。

又方:蛇頭抓草,又名赤田藚,又名一麻二麻,有一個根即一麻,有兩個根即二麻。砍爛酒炒敷之。

又方:溪女樹葉、過路蜈蚣,砍爛糟炒敷之。如痛不止,用雄黃末燒煙熏之。不拘已成未成,即刻取效。或加蜈蚣等分,亦妙。

又方:紫金鍾、倒金鍾、野芋子、香附子,砍爛糟炒敷之。

又方:井邊羊莧子,砍爛糟炒敷之。

又方:山布瓜根磨酢刷,以赤梗蜈蚣、過路蜈蚣、穿山蜈蚣、飛天蜈蚣,煎水熏洗亦效。

又方:獨龍鬚根,即大葉白槲根,砍爛糟炒敷之。

又方:地蜈蚣、葉、溪女樹葉,砍爛冷敷之。

又方:飛天蜈蚣葉,砍爛冷敷之。

又方:金腦香葉,又名社茶,砍爛冷敷之。

又方:雞卵一枚,開竅傾出少許,以指時時浸之。

又方:軟骨草、赤麻賣、金盞草、耳環尻,砍爛,鹽酒炒敷之。

又方:山蓼葉、田麻藚、地萹蓄、田螺,砍爛,鹽酒炒敷之。

又方:山布瓜根、金腦香葉,搗爛,酒炒敷之。

又方:紫金鍾、六月雪二味,砍爛槽炒敷之。

金鷄舌散:治病繭。用金鷄舌磨酒服,或磨半泔半酢煖塗之。

病蟹叉:用宿地薤白根葉,砍爛酒炒敷之。

又方:(木朕)子葉砍爛槽炒敷之。又以小葉,淨瓶子煎水,熏洗,亦效。

風疽:以青竹筒一枚,徑一寸半,長三尺,當中著大豆一升,以糠、馬屎二物,燒為灰。當竹筒中燒之,以器承兩頭,取汁。先以泔清和鹽熱洗瘡了,即塗豆汁,不過三度,極效。

又方:嚼胡麻敷,以綿裹之,日一易,神效。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九十七

 四肢門

  針灸

《素問》曰:肝熱病者,熱爭則狂言及驚,脅滿痛,手足躁,不得安臥。庚辛甚,甲乙大汗。氣逆則庚辛死。刺足厥陰少陽。

腎熱病者,先腰痛胻痠,苦渴數飲,身熱。熱爭則項痛而強,胻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刺足少陰太陽。

熱病,先胷脅痛,手足躁,刺足少陽,補足太陰。病甚者,為五十九刺。

熱病手臂痛者,刺手陽明、太陰而汗出止。

熱病始於足脛者,刺足陽明而汗出止。

《靈樞經》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陽。四月、五月、六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陽。七月、八月、九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陰。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陰。

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間,并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於魚際。其病實則手銳掌熱,虛則欠(去欠),小便遺數。取之去腕半寸,別走陽明也。

手少陽之別名曰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注胷中,合心主。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別也。

足陽明之別名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別者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其病氣逆則喉痺卒瘖。實則狂顛,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所別也。

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內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里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

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取其小腹臍下三結交。三結交者,陽明太陰也,臍下三寸關元也。

暴攣癎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陽明、太陰而汗出。病始頭首者,先取項太陽而汗出。病始足脛者,先取足陽明而汗出。

熱病面青腦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針於四逆。筋躄目浸,索筋於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足髀不可舉,側而取之在樞合中。以員利針,大針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

雲門、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肢之熱也。

左足應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手應立夏,其日戊辰、己巳。右手應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足應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以下應冬至,其日壬子。大禁太乙所在之日及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處,所主左右上下,身體有癰腫者,欲治之,無以其所直之日漬治之,是謂天忌日也。

《金匱要略》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卻,刺腨入二分,此太陽經傷也。

《甲乙經》曰:寒熱懈懶,淫濼脛痠,四肢重痛,少氣難言,至陽主之。

胷中膨膨然,甚則交兩手而瞀,暴痺喘逆,刺經渠及天府,此謂之大俞。

寒熱欬,嘔沫,掌中熱;虛則肩臂寒慄,少氣不足以息;寒厥交兩手而瞀,口沫出;實則肩背熱痛,汗出,四肢暴腫,身溫搖,時寒熱;飢則煩,飽則善,面色變,口噤不開,惡風泣出,列缺主之。

心痛如懸,陰厥腳腨後廉急不可前卻,血癰腸澼,便膿血,足跗上痛,舌卷不能言,善笑,足痿不收履,溺青赤白黃黑。青取井,赤取榮,黃取輸,白取經,黑取合。

寒熱痠痛,四肢不舉,腋下腫,馬刀瘻,喉痺,髀膝,頸骨搖,痠痺不仁,陽輔主之。

寒熱善唏,頭重足寒,不欲食,腳攣,京骨主之。

寒熱篡後出,瘈瘲,腳腨痠重,戰慄不能久立,腳急腫,跗痛,足筋攣,少腹痛引喉嗌,大便難,承筋主之。

跟厥膝急,腰脊痛引腹篡,陰股熱,陰暴痛,寒熱,膝痠重,合陽主之。

胷脅榰滿,膈逆不通,呼吸少氣,喘息,不得舉臂,步廊主之。

胷滿馬刀,臂不得舉,淵腋主之。

善驚悲不樂,厥脛足下熱,面盡熱,渴,行間主之。

膽眩寒厥,手臂痛,善驚妄言,面赤泣出,腋門主之。

腰脊痛,強引背少腹,俛仰難,不得仰息,腳痿重,尻不舉,溺赤,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膀胱俞主之。

腰痛怏怏,不可以俛仰,腰以下至足不仁,入脊腰背寒,次髎主之。先取缺盆,後取尾骶與八髎。

腰痛不可舉,足跟中踝後痛,腳痿,僕參主之。

氣癃(疒頹)疝,陰急,股樞腨內廉痛,交信主之。

胷滿膨膨然,實則癃閉,腋下腫,虛則遺溺,腳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俛仰,委陽主之。

熱病先手臂瘈瘲,脣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轉珠,兩乳下二寸堅,脅滿悸,列缺主之。

振寒瘈瘲,手不伸,欬嗽唾濁,氣膈善嘔,鼓頷不得汗,煩滿,因為瘲衄,尺澤主之。左窒刺右,右窒刺左。

振寒,小指不用寒熱,汗不出,頭痛,喉痺舌卷,小指之間熱,口中熱,煩心心痛,臂內廉及脅痛,聾欬瘈瘲,口乾,頭痛不可顧,少澤主之。

振寒,寒熱,肩臑臂痛,頭不可顧,煩滿身熱,惡寒,目赤痛,眦爛生瞖膜,暴痛,鼽衄,發聾,臂重痛,肘攣,痂疥,胷中引臑,泣出而驚,頸項強,身寒頭不可以顧,後谿主之。

振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項痛狂易,虛則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

氣喘,熱病衄不止,煩心善悲,腹脹逆息,熱氣,足脛中寒不得臥,氣滿胷中,熱暴泄,仰息,足下寒,中悶,嘔吐,不欲食飲,隱白主之。

熱痛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谿、大指間動脈,皆先補之。

手足寒至節,喘息者,死。

手足清,煩熱,汗不出,手肢轉筋,頭痛如錐刺之狀,熱不可以動,動益煩心,喉痺,舌卷乾,臂內廉不可及頭,耳聾鳴,竅陰皆主之。

膝外廉痛,熱病汗不出,目外眦赤痛,頭眩,兩頷痛,寒逆泣出,耳鳴聾,多汗,目癢,胷中痛,不可反側,痛無常處,俠谿主之。

目視不明,振寒,目瞖,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痠轉筋,丘墟主之。

頭重鼻衄及瘈瘲,汗不出,煩心,足下熱,不欲近衣,項痛目瞖,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陰主之。

鼽衄腰脊,腳腨痠重,戰慄不能久立,腨如裂,腳跟急痛,足攣引少腹痛,喉咽痛,大便難,(月真)脹,承山主之。

四厥手足悶者,使人久持之,厥熱脛痛,內庭主之。痙驚互引,腳如結,腨如裂,束骨主之。

痙脊項強,眩運,腳如結腨如裂,崑崙主之。

風痺注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時如入湯中,肢脛淫濼,煩心頭痛,時嘔時悶,眩已汗出,久則目眩,悲以喜怒,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

足痺不可舉,側而取之,在樞闔中。以員利針,大針不可。膝中痛,取犢鼻以員利針。針發而間之。針大如氂,刺膝無疑。

足不仁,刺風府。

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

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痺不能行,三陰交主之。

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痺不仁,陽關主之。

髀樞中痛不可舉,以毫針寒而留之,以月生死為痏數,立已。長針亦可。

偏枯,四肢不用,善驚,大巨主之。

手臂不得上頭,尺澤主之。

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

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足下緩失履,衝陽主之。

手及腎攣,神門主之。

痱痿臂腕不用,脣吻不收,合谷主之。

肘痛不能自帶衣起,頭眩頷痛,面黑,風肩背痛不可顧,關衝主之。

嗌外腫,肘臂痛,五指瘈,不可屈伸,頭眩,頷額顱痛,中渚主之。

偏枯臂腕發痛,肘屈不得伸手,又風頭痛涕出,肩臂頸痛,項急煩滿,驚,五指掣不可屈伸,戰怵,腕骨主之。

風眩驚,手腕痛,泄風,汗出至腰,陽谷主之。

風逆暴,四肢腫,濕則唏然寒,飢則煩心,飽則眩,大都主之。

風逆四肢腫,復溜主之。

痿厥風頭重頞痛,樞股腨外廉骨痛,瘈瘲痺不仁,振寒,時有熱,四肢不舉,趺陽主之。

腰痛,頸項痛,歷節,汗出而步履寒復不仁,腨中痛,飛陽主之。

肩中熱,指臂痛,肩髃主之。

肩重不舉,臂痛,肩髎主之。

肩重,肘臂痛不可舉,天宗主之。

肘痛,尺澤主之。

肩肘中痛難屈伸,手不可舉,腕重急,曲池主之。

肩肘節痠重,臂痛不可屈伸,肘髎主之。

肘中濯濯,臂內廉痛不可及頭,外關主之。

肘痛引肩,不可屈伸,振寒熱,頸項肩背痛,臂痿痺不仁,天井主之。

肘臂腕中痛,頸腫不可以顧,頭項急,痛眩淫濼,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

肩痛不可自帶衣,臂腕外側痛不舉,陽谷主之。

臂不可舉,頭項痛,咽腫不可嚥,前谷主之。

肩痛欲折,臑如拔,手不能自上下,養老主之。

嗜臥,四肢不欲動搖,身體黃,灸手五里。左取右,右取左。

女子手腳拘攣,腹滿疝,月水不通,乳餘疾,絕子陰癢,陰交主之。

婦人陰挺出,四肢淫濼,身悶,照海主之。

膝內廉痛引臏,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痺脛重,足跗不收,跟痛,巨虛下廉主之。

脛痛,足緩失履,濕痺,足下熱,不能久立,條口主之。

脛苦痺,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

膝寒痺不仁,不可屈伸,髀關主之。

髀痺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陽陵泉主之。

寒從足小指起,脈痺上下帶,胷脅痛無常處,至陰主之。

足大指搏傷,下車挃地,通背,指端傷為筋痺,解谿主之。

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淫煩滿,舌本痛,中衝主之。

熱病刺然谷。足先寒,上至膝,乃出針。

厥,四逆,喘氣滿風,身汗出而清,髖髀中痛,不可得行,足外皮痛,臨泣主之。

身懈寒,少氣,熱甚,惡人,心惕惕然,取飛揚及絕骨、跗下臨泣,立已。淫濼脛痠,熱病汗不出,皆主之。

寒濯濯,舌煩,手臂不仁,唾沫脣乾,引飲,手腕攣,指肢痛,肺脹上氣,耳中生風,欬喘逆痺,臂痛嘔吐,飲食不下膨膨然,少商主之。

《千金方》曰:掖門主手臂病。巨闕主手清。肩貞主手麻木不舉。陰交主手腳拘攣。少商主手不仁。列缺主手臂身熱。大陵主手攣不伸,又云主手掣小偏。內關主手中風熱。間使主手痛。曲澤主手背逆氣。中衝、勞宮、少衝、大泉、經渠、列缺,主手掌熱,肘中痛。前腋主臂裏攣急,手不上舉。尺澤主掣痛,手不可伸。神門、少海主手臂攣。養老主手不得上下。內庭主四厥手足悶。腕骨、中渚主五指掣不可屈伸。曲池主手不可舉重,腕急肘中痛,難屈伸;又云主手不舉。陽谿主臂腕外側痛不舉。心俞、肝俞主筋急,手相引。尺澤、關衝、外關、竅陰,主臂不及頭。前谷、後谿、陽谿,主臂重痛肘孿。臑會、支溝、曲池、腕骨、肘髎,主肘節痺,臂痠重,腋急痛,肘難屈伸。中(月呂)俞、譩譆主腋攣。腕骨、前谷、曲池、陽谷,主臂腕急,腕外側痛,脫如拔。天井、外關、曲池,主臂痿不伸。大泉、經渠主臂內廉痛。巨骨、前谷主內不舉。肩髎、天宗、陽谷,主臂痛。曲池、關衝、三里、中渚、陽谷、尺澤,主肘痛時寒。關衝主肘疼,不能自穿衣。魚際、靈道主肘攣柱滿。大陵主肘攣腋腫。間使主肘內廉痛。地五會、陽輔、申脈、委陽、天池、臨泣,主腋下腫。天宗主肩重臂痛。肩外腧主肩甲痛而寒至肘。腕骨主肩臂痛。陽關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痺不仁。崑崙主腳如結,踝如裂。陰陵泉主足痺痛。京骨、承山、承筋、商丘,主腳攣。承山、承筋主腳脛痠,腳急跟痛,腳筋急痛兢兢。浮白主足緩不收。天柱、行間主足不任身。行間主厥足中熱。然谷主足不能安,脛痠不能久立。中都主足下熱,脛寒不能久立,濕痺不能行。衝陽、三里、僕參、飛揚、復溜、完骨,主足痿失履不收。僕參主足跟中踝後痛。飛揚主腨中痛。復溜主脛寒不能自溫,又主腳後廉急不可前,足跗痛。京骨、然谷、腎俞,主足痛。太谿、次髎、膀胱腧,主足清不仁。太谿主手足寒至節。地倉、太泉主足痿躃不能行。光明主痿躄,坐不能起。風府、腰俞主足不仁。條口、三里、承山、承筋,主足下熱,不能久立。丘墟主腕不收,坐不得起,髀樞腳痛。陽輔、陽交、陽陵泉,主髀樞膝骨痺不仁。環跳、束骨、交信、陰交、陰舍,主髀樞中痛不可舉。臨泣、三陰交,主髀中痛不得行,足外皮痛。申脈、隱白、行間,主脛中寒熱。太衝、涌泉主脛痠。趺陽主腨外廉骨痛。至陰主風寒從足小指起,脈痺上下。至陽主脛疼,四肢重,少氣難言。厲兌、條口、三陰交,主脛寒不得臥。內庭、環眺主肢痛不可屈伸。陽間、環跳、承筋,主脛痺不仁。涌泉、然谷,主五趾盡痛,足不踐地。風市主兩膝孿,痛引脅,拘急軃躄,或青或焦,或枯或黧如腐木。太衝主膝內踝前痛。梁丘、曲泉、陽關,主筋攣膝不得屈伸,不可以行。犢鼻主膝中痛不仁。犢鼻主膝不仁難跪。中封主少氣,身重濕膝踵,內踝前痛。解谿、條口、丘墟、太白,主膝股腫胻酸轉筋。合陽主膝股重。上廉主風水膝腫。陰市主膝上寒。伏兔主膝中寒。俠谿、陽關主膝外廉痛。髀關主膝寒不仁,痿痺不得屈伸。光明主膝痛脛熱,不能行,手足偏小。膝關主膝內廉痛,引臏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凡犢鼻腫,可灸不可刺,若其上堅,勿攻。攻之即死。章門主四肢懈惰、喜怒。列缺主四肢厥、喜笑。曲泉、趺陽、天池、大巨、支溝、小海、絕骨、前谷,主四肢不舉。照海主四肢淫濼。五里、三陽絡、天井、厲兌、三間,主嗜臥,四肢不欲動搖。復溜、豐隆、大都,主風逆四肢腫。

腳氣初灸風市,次灸伏兔,次灸犢鼻,次灸膝兩眼,次灸三里,次灸上廉,次灸下廉,次灸絕骨。

凡灸八處:第一風市穴。可令病人起,正身平立,垂兩臂直下,舒十指掩著兩髀,便點當手中央指頭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壯,多亦任人,輕者不可減百壯,重者乃至一處五六百壯,勿令頓灸,三報之,佳。第二伏兔穴。令病人累趺端坐,以病人手掌橫掩膝上,指下旁與曲膝頭齊,上旁側肉際當中央是。灸百壯,亦可五十壯。第三犢鼻穴。在膝頭蓋骨上際,外骨邊平處,以手按之,得節解則是;一云在膝頭下,近外三骨箕腫中動腳,以手按之,得窟解是。灸之五十壯,可至百壯。第四膝眼穴。在膝頭骨下兩旁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頭骨節下五寸,附脛骨外是;一云,在膝頭骨節下三寸,人長短大小,當以病人手度取。灸之百壯。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寸,亦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寸;一云附脛骨外是。灸之百壯。第八絕骨穴。在腳外踝上一寸,一云四寸是。凡此諸穴,灸不必一頓灸盡壯數,可日日報灸之。三日之中,灸令盡壯數為佳。凡病一腳則灸一腳,病兩腳則灸兩腳。凡腳弱病皆多兩腳。又一方云:如覺腳惡便灸三里及絕骨各一處。兩腳惡者,合四處灸之。多少隨病輕重,大要雖輕,不可減百壯。不瘥,速以次灸之,多多益佳。一說灸絕骨最要。人有患此腳弱,不即治,及少腹腹腫大,上氣,於是乃須大法灸隨諸俞,及諸關節腹背,盡灸之,并服八風散,往往得瘥者。覺病入腹,若病人不堪痛,不能盡作大灸,但灸胷心腹諸穴,及兩腳諸穴,亦有得好瘥者。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對度四指上中節上,橫過為一夫。夫有兩種,有三指為一夫者,此腳弱灸以四指為一夫也。亦依支法存舊法,梁丘、犢鼻、三里、上廉、下廉、解谿、太衝、陽陵泉、絕骨、崑崙、陰陵泉、三陰交三陰交 此下原本有「足太陰、足太陽」,係衍文,刪。、公孫、復溜、然谷、涌泉、承山、束骨等,凡一十八穴。舊法多灸百會、風府、五臟六腑腧募。頃來灸者,悉覺引氣向上,所以不取其法。氣不止者,可用之。其要,病已成,恐不救者,悉須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兩足凡八穴,曹氏乃曰八衝,極下氣,有效。其足十指端,名曰氣端,日灸三壯,并大神要。其八衝可日灸七壯,氣下即止。病者非深相委悉,慎勿為人灸之。慎之慎之。凡灸八衝,艾炷須小作之。

《衛生寶鑑》曰:胻寒,氣海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任脈所發。三里二穴,在膝下三寸,胻外廉兩筋間,舉足取之,足陽明脈所合也。可灸三壯,針入五分。三陰交二穴,足內踝上三寸骨下陷中,足太陰、少陰、厥陰之交會,可灸三壯,針入三分。

髓會絕骨。《針經》云:腦髓消,脛痠,耳鳴。絕骨在外踝上,輔骨下,當膕中是也。髓會之處也。潔古老人云:頭熱如火,足冷如冰,可灸陽輔穴。又云:胻痠冷,絕骨取之。陽輔二穴,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足少陽脈之所行也。可灸三七壯,針入五分。

《醫學綱目》曰:足跟紅腫,凍瘡,於足指面、後跟赤白肉際,骨下,刺入三分,彈針出血,可灸二七壯。

腳氣腫痛,取三里、絕骨各二寸半;丘墟針入一寸,瀉之;行間五分,留八吸瀉之;解谿針入五分,留十吸瀉之;商丘針入五分,瀉十吸。

治腳氣諸穴,隨經選用之。陷谷三分瀉之;前谷五分瀉之,灸;中封瀉之,灸;俠谿先瀉後補,灸;陽輔絕骨各二寸半瀉之,灸;通谷一分瀉之,灸。

扁鵲治腳氣,取腎氣在臍旁,相去各四寸。肩井、三里、氣海、交龍。

寒濕腳氣紅腫生瘡,取中封五分瀉之;陽輔、絕骨各二寸半瀉之,灸。

又法:取行間、三里、照海、崑崙、絕骨、京骨、委中、三陰交。

兩足麻及足膝無力,取風市,在腿外廉,垂手中指點到處是穴。針五分,補多瀉少,留五呼,先瀉成,後補生。

又:足不能行,取丘墟、行間、崑崙、太衝、陽輔、三陰交、復溜、三里。此一穴大治足不能行。

刺灸諸痛法,先明經脈,次別淺深。蓋經脈者,為手足十二經脈也。

臂膊疼痛:肩髃、手三里、外關。

臂膊疼痛,并麻痺:肩髃、肩井、曲池。

又法:取肩髃、曲池、手上廉、合谷。不應,再取肩井、列缺。

臂痛連腕:取腋門,沿皮向後透陽池,瀉之;中渚沿皮透腕骨,瀉之。

臂內廉痛:取經渠一分,忌灸;靈道一分,臥針,向前三分;少海五分。

臂痠攣:取肘髎、竅陰、尺澤、前谷、後谿。

腕痛取陽谿、曲池。

腕無力併痛:取腕骨,橫針入三分,痛則瀉,無力則補;曲池,補瀉同上。

五指拘攣:取三間一分,先瀉後補,灸之;前谷一分,瀉之,灸。

五指皆痛:取陽池、外關、合谷。

胯痛腿支風:取環跳,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方可針。可入三寸半,補少瀉多,留八吸;居髎,一寸二分,留八吸,瀉之;委中出血。

胯痛蹶足:取環跳、懸鍾(《摘英》作丘墟),針五分,留三呼,灸三壯。

胯痛腳支風不能轉側,舉動艱難:取環跳三寸半,灸七七壯;風市灸二七壯。又取委中、崑崙、三里、陽陵泉。如不已,取下穴:五樞、陽輔。

腰腳痛:取委中、崑崙、人中。

側腳風:取絕骨、太衝。

髀樞痛:足脛寒熱,足外廉皮骨痛,取臨泣一分,足三陰寸半,陽輔。

髀筋急,脛痛足緩,痿痺腨疼,膝冷,外廉不可屈伸,濕痺流腫,取風市、中瀆、陽關、懸鍾。

腿痛:取陽陵泉、三里、伏兔、陰市。

腿膝拘攣,痛引脅,或青或焦,或黧或枯,如腐木狀,風市灸之,取陽陵泉、曲泉、崑崙。

腿膝外廉痛,股腫胻痠,轉筋痿痺,或膝脛熱不可行動,取俠谿五分,髀關、光明各一寸。

髀痺引膝,股外廉急痛,脛痠,搖動有聲,諸節痠不能行,取陽陵泉、絕骨、中封。

腿膝內廉,痛引臏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取太衝五分,中封、膝關。

脛痠寒,足下熱不能久立,濕痺不仁,取中都、衝陽、承山、承筋。

脛寒四肢重,少氣難言,不得臥,取至陽、三陰交。

草鞋風:取崑崙瀉之,留六呼;太谿瀉之,留六呼;申脈五分,補少瀉多,留二呼,忌灸。

草鞋風,足腕痛:取崑崙透太谿;又取丘墟、商丘各寸半,瀉之,灸。

又法:取崑崙、丘墟、商丘、照海。如不已,取後穴:太衝、解谿。

足腕不任,痿躄坐不起,髀腳痛,取光明沿皮五分,丘墟直五分。

腕緩不收,覆足不任,脛痠,取然谷、浮白、崑崙。

外踝紅腫痛,取申脈半寸瀉之。

繞踝風取曲池。如繞外踝痛,兼刺孫絡;如繞內踝痛,取足少陽小指間三分,兼刺大都三分;如繞前廉痛, 刺行間六分。

腳背紅腫,取太衝、丘墟、衝陽,彈針出血;臨泣。

又法:取太衝、臨泣、行間、內庭。如不已,取崑崙、丘墟。

大拇指本節前骨疼,取太衝,彈針出血。

足五指盡痛,不得踐地,取涌泉二分,然谷一分。

鶴膝風腫及腿痛:取髖骨,在膝蓋骨上一寸,梁丘穴兩旁各五分,針入五分,留一吸,瀉之;又取膝關,在膝蓋骨下,犢鼻內旁,橫針透膝眼,在犢鼻外旁,禁灸,留八呼,瀉之。

又法:取膝關、委中三寸半,俱紫脈上出血為妙。又取三里。如不已,取陽陵泉、中脘、豐隆。

膝腫取行間;又取陽陵泉橫透陰陵泉,補生瀉成;取陰陵泉橫透陽陵泉,補生瀉成;又取膝間。

腳拗痛,取委中出血。

腳膝痛筋急,取風池、三間、三陰交、三里。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在髀輔骨上橫骨下,股外之中,側立搖動取之,筋動應手。

坐而膝痛治其機。在髀骨兩旁相接處。

立而暑解治其骸關。膝解為骸關。若膝痛起立,而膝骨解中熱者,治其骸關。

膝痛,痛及拇指,治其膕。在膝解之後,曲腳之中,委中穴。

坐而膝痛如物隱者,冶其關。在楗之後背,立按之,動搖,筋應手。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內,大杼穴也。

連胻若折,治陽明中俞髎,三里穴也。

膝痛若別,治巨陽少陽榮巨陽少陰榮 據《素問》骨空論王冰註,當為通谷、然谷二穴。,然谷穴也。

淫濼脛痠,不能久立,治少陽之維維 原作「雜」,據《素問》骨空論改。《新校正》云:按《甲乙經》外踝上五寸乃足少陽之絡,此云維者,字之悞也。,在外踝上五寸,光明穴也。

兩肘俱攣:取曲池九分,先瀉後補,補四呼,瀉九呼;尺澤,手如弓方可針,五分,先補後瀉。

筋攣骨痛,取魂門補之。

張仲文神仙灸法,治腳筋攣急,不可屈伸:灸曲(月秋)兩文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即內外曲交穴。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炷才燒至肉,初覺疼,便用二人齊吹至火滅,午時著艾,至人定已來,臟腑自動一二行,或轉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也。

膝曲筋急,不可舒,取曲泉一寸半。

膝筋拘攣不開,取兩膝外曲交尖,灸二十七壯,即委陽穴。

《景岳全書》曰:凡腳氣初覺,即灸患處二三十壯,或用雷火針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經散邪,其要法也。

若壅既成而邪盛者,必腫痛熱甚,一時藥餌難散,宜砭去惡血以消熱腫,砭刺之後,以藥繼之。

  導引

《奇效良方》曰:治腳轉筋急,伸腳,將腳緊鉤向前,其痛即止。

《保生秘要》曰:手足麻風導引法,將左足搭右膝上,以右手扳左腳,左手托腳跟,扳向右,頭即轉。左右亦如之。兼法:運動氣脈,自潮運功,氣血兩虛之證,起於歸元,會意運法,漸行患處,多旋百轉,以還原位。行住坐臥得閑,皆可運用。或時以指甲捻麻處,捻之覺痛,使血來潮之意。

手足風病,念臍行通關法,或念背,再推散四肢,去手骨節疼痛,想火燒之。

手指痛,依患處念,用環轉,再折分散。

手足不仁:目轉臍輪并氣海,夜翻背水溉崑崙。遍身汗出四肢瘥,要在勤行是妙功。還宜兩足交相擦,更可三陰穴處同。

手足餒,先念臍,次涌泉處肋拔上至臍,又從臍處肋拔下至涌泉止,又從左手肋拔過右手,右手肋拔過左手,每次行六遍。

手足,火燒患處,推散,想水洗之。

手生魯瘟,手內外骨節處,想火燒之,又以水洗之,再通散四肢血脈。

足脛臁瘡,依患處念用環轉數次,推開分散,用火燒之,即愈。

手戰風,從左手心處,想火起轉至於肩,過心頭,直至右手心處,亦想火轉至肩,過心頭,於左手心處。

腳氣,涌泉穴,在足心,濕氣皆從此入,日夕之間,常以兩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數目多時,覺足心熱,即將腳指略略動轉,卷則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終不若自擦為佳。腳力強健,無痿弱痠痛之疾矣。

附通關法,從北極定樞斗柄,大旋三遍,天地包羅,行於臍下,分開兩路,旋下兩腿之前,聯絡不絕,雙行轉腿底,向後繞元海,上至命門會合,從右轉左大旋三遍,從椎骨下分行兩肩,經肘後外關,達掌心,循內關過肩井,由項後透泥丸,行明堂,漸落雙瞳,白面部下胷膈,會心窩,從左轉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臍下分開,循環遍體,週流運用,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止,慎勿執著,若有若無,此所謂煉其形和其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