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八十一

 婦人經脈門

  黃帝素問

   上古天真論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 註 人之初生,先從腎始。女子七歲,腎氣方盛。腎主骨,齒者骨之餘,故齒更。血乃腎之液,髮乃血之餘,故髮長也。】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 註 天癸,天乙所生之癸水也。衝任二脈,并起於少腹之內胞中,循腹上行,為經血之海,女子主育胞胎。月有盈虧,故女子亦一月而經水應時下泄,虧即復生。故于初生之時,男女構精當為有子,虛則易受故也。】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 註 腎氣足,故真牙生。其牙者,盡根牙也。】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 註 女子四七情血極盛之時,是以筋骨堅髮長極也。血氣盛則充膚熱肉,是以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 註 陽明之脈榮於面,循髮際,故衰則面髮焦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

【 註 三陽之脈盡上於頭,三陽脈衰,故面皆焦;血脈華於色,血脈衰故髮白也。】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 註 癸水藏於腎,天癸竭,是足少陰下部之脈道不通。衝任虛,是以形衰而無子也。】

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寫。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 註 此明先天之癸水,又借後天之津液所資益也。】

   陰陽別論

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 註 二陽者,足陽明胃經也。夫人之精血,由胃腑水穀之所資生,脾主為胃行其精液。二陽病則中焦之汁竭,無以奉心神而化赤,則血虛矣。水穀之精,脾無轉輸於五臟,則腎無所藏而精虛矣。男子無精,有不得為隱曲之事,在女子無血,則月事不得以時下矣。此病本於二陽而發於心脾也。精血兩虛則熱盛而生風,風熱交熾則津液愈消竭矣。火熱爍金而傳為喘急息肩者死不治,蓋胃乃津液之生源,肺乃津腋之化源也。】

   評熱病論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 註 胞脈屬心,得心氣下通而為血。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裏,為經絡之海,女子至胷中而下為月事。氣上迫肺者,真氣上逆,口苦舌乾,驚則欬甚,是心氣上炎而不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腹中論

帝曰:有病胷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岐伯曰:以四鰞鰂骨,一藘茹,二味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腸中 《素問》卷十一、《新校正》作「傷中」,宜從。]及傷肝也。

【 註 有所大脫血則傷肝,肝傷在女子則月事衰少不來矣。氣生於精血,血脫則氣竭矣。用鰞鰂骨四者,以佈散於四肢也。血乃中焦所生。用蘆茹一者,主生聚於中焦也。卵白主氣,卵黃主血。丸以雀卵者,補氣而補血也。】

  靈樞經

   邪氣臟腑病形篇

腎脈微濇,為不月。

【 註 血氣皆始於腎,濇則氣血不行,故為女子不月。】

  金匱要略 【 漢?張機】

   經水不利

婦人經水不利,抵當湯主之。

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經水不通

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在上,嘔吐涎唾,久成肺癰,形體損分;在中盤結,繞臍寒疝,或兩脅疼痛,與臟相連,或結熱中,痛在關元,脈數無瘡,肌若魚鱗,時著男子,非止女身;在下未多,經候不勻,令陰掣痛,少腹惡寒,或引腰脊,下根氣街,氣衝急痛,膝脛疼煩,奄忽眩冒,狀如厥顛,或有憂慘,悲傷多嗔,此皆帶下,非有鬼神。久則羸瘦,脈虛多寒,三十六病,千變萬端。審脈陰陽,虛實緊弦,行其針藥,治危得安。其雖同病,脈各異源,子當辨記,勿謂不然!

少陰脈細,婦人則經水不通。

   熱入血室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讝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七八日,熱除脈退,身涼和,胷脅滿如結胷狀,讝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

陽明病,下血讝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者愈。

  脈經 【 晉?王叔和】

   經水諸病

婦人嘗嘔吐而胃反,若常喘 【 一作多唾,】 其經又斷,設來者必少。

問曰:有一婦人來診,言經水少不如前者,何也?師曰:曾更下利,若汗出小便利者可。何以故?師曰:亡其津液,故令經水少。設經下反多於前者,當所苦困,當言恐大便難,身無復汗也。

問曰:未出門女有三病,何謂也?師曰:一病者,經水初下,陰中熱,或有當風,或有扇者。二病者,或有以寒水洗之。三病者,或見丹下,驚怖得病。屬帶下。

師曰:有一婦人將一女子年十五所來診,言女年十四時,經水自下,今經反斷,其母言恐佈。師曰:此女為是夫人親女非耶?若親者,當相為說之。婦人因答言是自女耳。師曰,所以問者無他,夫人年十四時,亦以經水下,所以斷,此為避年,勿怪,後當自下。

問曰:婦人病下利而經水反斷者,何也?師曰:但當止利,經自當下。勿怪!所以利不止而血斷者,但下利亡津液,故經斷。利止津液復,經當自下。

婦人血下咽乾而不渴,其經必斷。此榮不足,本自有微寒,故不引飲。渴而引飲者,津液得通,榮衛自和,其經必復下。

   居經

師曰:寸口脈微而濇,微則衛氣不足,濇則血氣無餘。衛不足,其息短,其形燥;血不足,其形逆。榮衛俱虛,言語謬誤。趺陽脈浮而濇,濇則胃氣虛,虛則短氣咽燥而口苦,胃氣濇則失液。少陰脈微而退,微則無精,遲則陰中寒,濇則血不來,此為居經,三月一來。

問曰:婦人姙娠三月,師脈之,言此婦人非軀,今月經當下,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衛浮而大,榮反而弱,浮大則氣強,反弱則少血。孤陽獨呼,陰不能吸,二氣不停,衛降榮竭。陰為積寒,陽為聚熱,陽盛不潤,經絡不足,陰虛陽往 【 一作實,】 故令少血。時發洒淅,咽燥汗出,或溲稠數,多唾涎沫,此令重虛,津液漏泄,故知非軀。蓄煩滿洫 【 一本作滿血,】 月稟一經,三月一來,陰盛則瀉,名曰居經。 【 謂右脈浮大左脈反弱也。】

問曰:婦人年五十所 【 一本作數。】 一朝而清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師曰:此婦人前絕生經水不下,今反清血,此為居經。不須治,當自止。經水下,常五日止者,五日愈。

婦人月經一月再來者,經來其脈欲自如常而反微,不利不汗出者,其經二月必來。

問曰:婦人有經水適下而發其汗,則鬱冒不知人,何也?師曰:經水下。故為裏虛,而發其汗,為表復虛。此為表裏俱虛,故令鬱冒也。

師曰:脈微,血氣俱虛,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為可;不者,此為居經,三月不來。

問曰:婦人病經水斷一二月而反經來,今脈反微濇,何也?師曰:此前月中若當下利,故令妨經。利止月經當自下,此非軀也。

   當斷不斷

師曰:有一婦人來,脈反得微濇,法當吐。若下利而言不,因言夫人年幾何?夫人年七七四十九,經水當斷,反至今不止,以故致此虛也。

師曰:有一婦人年六十所,經水常自下,設久得病利,少腹堅滿者,為難治。

   強下其經致生他病

婦人著坐藥,強下其經,目眶為痛,足跟難以踐地,心中狀如懸。

   脈法

左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厥陰經也,婦人病苦月經不利,腰腹痛。

肝脈沉之而急,浮之亦然,女人月事不來,時亡時有,得之少時有所墜墮。

尺脈滑,血氣實,婦人經脈不利,宜服(石卜)硝煎大黃湯,下去經血,針關元瀉之。

  婦人良方 【 宋?陳自明】

   經脈總論

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天謂天真之氣,癸謂壬癸之水,故云天癸也。然衝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常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也。若遇經行,最宜謹慎,否則與產後證相類。若被驚怒勞役,則血氣錯亂,經脈不行,多致勞瘵等疾。若逆於頭面肢體之間,則重痛不寧。若怒氣傷肝則頭運脅痛嘔血而瘰癧癰瘍。若經血內滲,則竅穴淋瀝無已。凡此六淫外侵而變證百出,犯時微若秋毫,成患重如山嶽,可不畏哉!

【 註 血者,水穀之精氣也,和調五臟,洒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故雖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統攝於脾,補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經行之際,禁用苦寒辛散之藥,飲食亦然。詩云:婦人和平則樂有子,和則陰陽不乖,平則氣血不爭。故經曰:平和之氣,三旬一見。可不慎歟!】

凡女人天癸既至,踰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踰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後雖合而難子,合多則精枯虛人,產眾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經者,常候也,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過不及,皆為不調。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因陰陽衰盛所致。

【 註 按經云,脾統血,肝藏血。此證多因恚怒傷肝鬱結脾所致,當從二經為主,而參以前論治之。】

   月水不調

婦人月水不調,由風邪乘虛客於胞中,而傷衝任之脈,損手太陽少陰之經。蓋衝任之脈,皆起於胞中,為經絡之海,與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經為表裏,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然月水乃經絡之餘、苟能調攝得宜,則經應以時矣。

【 註 竊謂心脾平和,則經候如常。苟或七情內傷,六淫外侵,飲食失節,起居失宜,脾胃虛損,心火妄動,則月經不調矣。又丹溪云: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後期而至者,血虛也。愚謂先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燥,有因脾經鬱火,有因肝經怒火,有因血分有熱,有因勞役火動;過期而至者,有因脾經血虛,有因肝經少血,有因氣虛血弱。主治之法,脾經血燥者,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者,歸脾湯;肝經怒火者,加味小柴胡湯;血分有熱者,加味四物湯,勞役火動者,補中益氣湯;脾經血虛者,人參養榮湯;肝經血少者,六味地黃丸;氣虛血弱者,八珍湯。蓋血生於脾土,故云脾統血。凡血病當用苦甘之劑,以助陽氣而生陰血也。】

   月經不通

婦人月經不通,或因醉飽入房,或因勞役過度,或因吐血失血,傷損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經自通。若小便不利,苦頭眩痛,腰背作痛,足寒時痛,久而血結於內,變為癥瘕。若血水相併,脾胃虛弱,壅滯不通,變為水腫。若脾氣衰弱,不能制水,水漬肌肉,變為腫滿,當益其津液,大補脾胃,方可保生。

【 註 經水者,陰血也,屬衝任二脈,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其為患有因脾虛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鬱而血不行者。有因胃火而血消爍者,有因脾胃損而血少者,有因勞傷心而血少者,有因怒傷肝而血少者,有因腎水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氣虛不能行血者。治療之法,若脾虛而不行者,調而補之;脾鬱而不行者,解而補之;胃火而不行者,清而補之;脾胃損而不行者,溫而補之;勞傷心血而不行者,逸而補之;怒傷肝而不行者,和而補之;肺氣虛而不行者,補脾胃;腎虛而不行者,補脾肺。經云: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皆當審而治之。】

初虞世云: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脈通,月事以時下,是有子。天癸者,物之自然。月者以月至,經者有常也。其來過與不及,皆謂之病。若榮血虧損,不能滋養百骸,則髮落面黃,羸瘦燥熱,燥氣盛則金受邪,金受邪則為欬為嗽為肺癰為肺痿必矣。但助胃壯氣,則榮血生而經自行。須慎飲食,調七倩,保神氣,庶可得生。若暴怒氣逆,經閉不行,當用行氣破血之劑。

【 註 按劉宗厚云:榮者水穀之精,和調於五臟,洒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佈於肺,施泄於腎,灌溉一身。若陰氣一傷,變證百出也。】

夫衝任之脈,起於胞內,為經脈之海,手太陽小腸、手少陰心二經為表裏,女子十四而天癸至,腎氣全盛,衝任流通,經血既盈,應時而下,否則不通也。

【 註 前證若稟陰血不足,用四物、參、苓;怒傷肝血,用加味逍遙散;鬱結傷脾,用加味歸脾湯;肝火怫鬱,用加味小柴胡湯;胃經積熱,加味清胃散。】

寇宗奭曰:夫人之生。以氣血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若室女童男,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傷。男子則神色消散,女子則月水先閉。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竭,神色先散,月水先閉。且心病則不能養脾,故不嗜食;脾虛則金虧,故發嗽;腎水絕則木氣不榮而四肢乾痿,故多怒鬢髮焦,筋骨痿。若五臟傳遍則死。自能改心易志,用藥扶持,庶可保生。切不可用青蒿、蝱蟲等涼血行血,宜用柏子仁丸、澤蘭湯益陰血制虛火之劑。

【 註 按經云:五穀入於胃,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胷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養五臟六腑。若服苦寒之劑,傷胃必致不起。】

   月水不利

婦人月水不利者,由勞傷氣血,體虛而風冷客於胞內,傷於衝任之脈故也。若寸脈弦,關脈沉,是肝病也,兼主腹痛,孔竅生瘡。尺脈滑,血氣實,經絡不利,或尺脈絕不至,兼主小腹引腰痛,氣攻胷膈也。

【 註 前證屬肝膽二經,蓋肝膽相為表裏,多因恚怒所傷。若本經風熱用補肝散,血虛用四物加酸棗仁。若腎水不足用六味丸。】

   行經腹痛

婦人經來腹痛,由風冷客於胞絡衝任,或傷手太陽少陰經,用溫經湯、桂枝桃仁湯。若憂思氣鬱而血滯,用桂枝桃仁湯、地黃通經丸。若血結而成塊,用萬病丸。

【 註 前證若風寒傷脾者,六君加炮薑;思慮傷血者,四物加參、朮;思慮傷氣者,歸脾加柴、梔;鬱怒傷血者,歸脾逍遙兼服。若肝經怒氣,甩加味逍遙散。若肝經血虛,用四物、參、朮、柴胡、牡丹皮。若肝經血熱,用四物、牡丹皮。若肝腎虛火,用六味地黃丸。若肝脾血虛,用八珍加牡丹皮。若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若氣虛血弱,用補中益氣湯。若脾不能攝血,用六君子加川芎、當歸。若肝虛不能藏血,用補肝散。】

   月水不斷

婦人月水不斷,淋瀝腹痛,或因勞損氣血而傷衝任,或因經行而合陰陽,以致外邪客於胞內、滯於血海故也。但調養元氣而病邪自愈,若攻其邪則元氣反傷矣。

【 註 前證若鬱結傷脾,用歸脾湯;恚怒傷肝,逍遙散;肝火妄動,加味四物湯;脾氣虛弱,六君子湯;元氣下陷,補中益氣湯;熱傷元氣,前湯加五味、麥冬、炒黑黃蘗。】

   天癸過期

許學士云:婦人經脈過期不及,腰腹疼病,成七七數盡而月經下者,宜用當歸散治之。

【 註 前證若肝腎虛熱,用當歸散;肝血虛熱,四物加柴、梔、丹皮;肝火內動,小柴胡加山梔、丹皮;肝火血燥,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火,加味歸脾湯;肝脾鬱火,歸脾、逍遙兼服;肝腎虧損,歸脾、六味兼服。】

   血枯

腹中論曰:有病胷脅支滿,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四肢惰,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此年少時因大脫血,或醉而入房,虧損腎肝。蓋肝藏血,受天一之氣以為滋榮,其經上貫膈,佈脅肋。若脫血失精,肝氣已傷,肝血枯涸不榮而胷脅滿,妨於食則肝病傳脾而聞腥臊臭,出清液。若以肝病而肺乘之,則唾血,四肢惰,目眩,時時前後血出,皆肝病血傷之證也。

【 註 前證若飲食起居失宜,而脾胃虛損,當滋化源而佐以鰞鰂丸等藥。若因脾土虛寒而不能生血,宜補命門火。若服燥藥,鬱火內作而津液消爍,宜清熱養血。若脾胃虧損而氣血虛,宜補中益氣。若胃熱消中而血液耗損,宜清脾胃之火。若大便秘濇,小便清利而經不行,宜清胞絡之火。若勞傷心火,血涸而經不行,宜補心養血。】

   熱入血室

婦人傷寒傷風發熱,經水適來,晝則安靜,暮則讝語,有如瘧狀,此為熱入血室,治者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宜服小柴胡湯。若脈遲身涼,當剌期門穴,下針病人五吸,停針良久,徐徐出針。凡針期門穴,必瀉勿補,肥人二寸,瘦人寸半也。

【 註 前證若因勞役,或怒氣發熱,適遇經行而患前證者,亦用小柴胡加生地黃治之。血虛用四物加柴胡。若病既愈而熱未已,或元氣素弱,并用補中益氣湯。脾氣素鬱,用濟生歸脾湯。血氣素虛,用十全大補湯。】

  河間六書 【 金?劉完素】

   月水不調論治

婦人月水,一月一來如期,謂之月信。其不來則風熱傷於經血,故血在內不通;或內受邪熱,脾胃虛損,不能飲食,食既不充,榮衛凝濇,肌膚黃燥,面不光澤;或大腸虛變為下痢,流入關元,致絕子嗣。

童幼天癸未行,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天癸已絕,乃屬太陰經也。

婦人氣充經脈,月事頻併,臍下痛,宜芍藥六合揚。 【 一本是氣衝。】 若經水過多,別無餘證,四物內加黃苓、白朮各一兩。若經事欲行,臍腹絞痛,宜服八物湯。若經水暴多,四物四兩,加黃芩一兩。若經水如黑豆水,四物加黃連、黃芩各一兩。若婦人經水少而血色和者,四物四兩,如熟地、當歸各一兩。

   血枯經閉

年少醉入房室,氣竭肝傷,故經衰少不來。肝傷則血涸,脾胃相傳,大脫其血,目眩心煩,故月事不來也,烏魚骨圓主之。

   經水適來適斷

婦人經水,通來適斷,往來寒熱,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調治之。如寒熱不退,勿服四物,是謂變證,表邪猶存,不能效也。

  明理論 【 金?成無己】

   熱入血室

傷寒熱入血室,何以明之?室者,屋室也,謂可以停止之處。人身之血室者,榮血停止之所,經脈留會之處,即衝脈是也。衝脈者,奇經八脈之一脈也,起於腎下,出於氣衝,并足陽明經夾臍上行至胷中而散,為十二經脈之海。王冰曰:衝為血海。言諸經之血朝會於此,男子則運行生精,女子則上為乳汁,下為月水。《內經》曰:任脈通,衝脈盛,月事以時下者是也。王冰曰:陰靜海滿而去血,謂衝脈盛為海滿也。即是觀之,衝是血室,可以知矣。傷寒之邪,婦人則隨經而入,男子由陽明而傳,以衝之脈與少陰之絡起於腎,女子感邪,太陽隨經便得而入衝之經并足陽明,男子陽明內熱,方得而入也。衝之得熱,血必妄行,在男子則下血讝語,在婦人則月水適來。陽明病下血讝語,此為熱入血室者,斯蓋并言男子,不止為婦人而言也。婦人傷寒,經水適來與經水適斷者,皆以經氣所虛,宮室不閉,邪得乘虛而入。《針經》有言曰:邪氣不得其虛,不能獨傷人者是矣。婦人熱入血室,有須治而愈者,有不須治而愈者,又各不同也。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和,胷脅下滿如結胷狀,讝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與其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二者是須治而愈者也。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則明了,暮則讝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是不須治而愈者也。讝語為病邪之甚者,何不須治而愈耶?且胷脅滿如結胷,讝語,是邪氣留結於胷脅而不去者,必剌期門,隨其實而瀉之。寒熱如瘧發作有時者,是血結而不行,須小柴胡湯散之。二者既有留邪,必須治之可也。若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讝語,此則經水既來,以裏無留邪,但不妄犯,熱隨血散必自愈。經曰:血自下,下者愈。故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所謂妄犯者,謂恐以讝語為陽明內實,攻之犯其胃氣也;此無胷脅之邪,恐刺期門,犯其中焦也;此無血結,恐與小柴胡湯,犯其上焦也。小柴胡湯解散則動衛氣,衛出上焦,動衛氣是犯上焦也。刺期門則動榮氣,榮出中焦,動榮氣是犯中焦也。《脈經》有曰:無犯腎氣及上二焦,豈謂藥不謂針耶?

  儒門事親 【 元?張從政】

   月事沉滯

夫婦人月事沉滯,數月不行,肌肉不減,《內經》曰:此名為瘕為沉也。沉者,月事沉滯不行也,急宜服桃仁承氣湯加當歸,大作劑料服,不過三服立愈。後用四物湯補之,更可用《宣明方》檳榔丸。

   經血暴下

夫婦人年及五十以上,經血暴下者,婦人經血,終於七七之數,數外暴下,《內經》曰: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憂結驚恐之致然也,慎不可作冷病治之。如下峻熱之藥則死。止可用黃連解毒湯以清於上,更用蓮殼灰、椶毛以滲於下,然後用四物湯加延胡索散,涼血和經之藥是也。

   月事不來

夫婦人有月事不來者,室女亦然。《內經》曰:月事不來者,是胞脈閉也。胞脈者屬火而絡於脬中,令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可用茶調散吐之;吐訖,可用玉燭散、當歸散或三和湯、桂苓白朮散、柴胡飲子,量虛實選而用之。降心火,益腎水,開胃進食,分陰陽,利水道之藥是也。慎勿服峻熱之藥。若服之,則變成肺痿骨蒸潮熱,欬嗽咯膿,嘔血而喘,小便濇滯,寢汗不已,漸至形瘦脈大。雖遇良醫,亦成不救。

  東垣十書 【 元?李杲】

   經閉有三

陰陽別論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賁者,死不治。婦人脾胃久虛,或形羸氣血俱衰,而致經水斷絕不行;或病中消胃熱,善食漸瘦,津液不生。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津液既絕,為熱所爍,肌肉消瘦,時見燥渴,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經絕,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經自行矣。此證或經適行而有子,子不安為胎病者有矣,或心包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秘濇,小便雖清不利,而經水閉絕不行,此乃血海乾枯,宜調血脈,除包絡中火邪而經自行矣。《內經》所謂小腸移熱於大腸,為癥瘕,為沉。脈濇不利,則月事沉滯而不利,故云為癥瘕為沉也。或因勞心、心火上行,月事不來,安心和血瀉火,經自行矣。故《內經》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故月事不來也。

   閉屬少陽

凡婦人女子之病,經水適斷,俱作少陽治之,傷寒雜病一體。經云:身有病而有邪,經脈閉也。又云: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經閉者尺中不至,胞閉者生化絕源,二者皆血病也,厥陰主之。厥陰病則少陽病矣,纍及其夫也。治之之法,或實作大熱,或變成勞,脈有浮中沉之不同,故有藥表裏和之不一,察其在氣在血,定其行陰行陽。使大小不失其宜,輕重各得其所,逆從緩急,舉無不當,則可以萬全矣。此少陽一治,不可不知也。

凡治雜病,先調其氣,次療諸疾,無損胃氣,是其要也。若血受病,亦先調氣,謂氣不調則血不行。又氣為之綱,夫也。夫不唱,婦不隨也。故婦人病經,先柴胡以行經之表,次四物以行經之裏,先氣而後血也。

   不調治法

婦人經水不調,右尺脈按之空虛,是氣血俱脫,大寒證。輕手其脈數疾,舉指弦緊或濇,皆陽脫之證,陰火亦亡。見熱證於口鼻眼或渴,此皆陰躁陽欲去也,當溫之降之,引之燥之,用升陽舉經湯。此法大升浮血氣,補命門之下脫也。

   熱入血室治法

晝則明了,夜則讝語,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不治自愈。若甚則四順飲子、桃仁承氣湯,證相似當下者用之。

  丹溪心法 【 元?朱震亨】

   經水證治

婦人經水過期,血水也,四物加參、朮;帶痰加南星、半夏、陳皮之類。經水不及期而來者,血熱也,四物加黃連。過期紫黑有塊,亦血熱也,必作痛,四物加香附、黃連。過期色淡者,痰多也,二陳加川芎、當歸。過期而來,乃是血虛,宜補血,用四物加黃芪、陳皮、升麻。未及期先來,乃是氣血俱熱,宜涼氣血,柴胡、黃芩、當歸、白芍、生地,香附之屬。

經不調而血色淡,宜補氣血,參、芪、芎、歸,香附、白勺;腹痛加膠珠、艾葉、延胡索。

經候過而作痛者,乃虛中有熱,所以作疼。經水將來作疼者,血實也 【 一云氣滯,】 四物加桃仁、黃連、香附。臨行時腰疼腹痛,乃是鬱滯有瘀血,宜四物加紅花、桃仁、莪朮、延胡索、香附、木香;發熱加黃芩、柴胡。紫色成塊者,熱也,四物加黃連、柴胡之類。

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漸昏。肥人如此,用南星、蒼朮、川芎、香附,作丸子服之。肥人不及日數而多者,痰多血虛有熱,亦用前丸藥中,更加黃連、白朮丸服。

血枯經閉者,四物加桃仁、紅花。軀脂滿經閉者,以導痰湯加黃連、川芎。不可服地黃,泥膈故也,如用以薑汁炒。

肥胖飲食過度之人,而經水不調者,乃是濕痰,宜蒼朮、半夏、滑石、茯苓、白朮、香附、川芎、當歸。

臨經來時肚痛者,四物湯加陳皮、延胡索、牡丹皮、甘草。痛甚者豆淋酒,痛緩者童便煮莎根,入炒條芩末為丸。

經水去多不能住者,以三補丸加莎根、龜板、金毛狗脊。

陰虛經脈久不通,小便濇,身體疼痛,以四物加蒼朮、牛膝、陳皮,生甘草;又用蒼莎丸加蒼耳。酒芍藥為丸,就煎前藥吞下。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煩疼,漸瘦生潮熱,脈微數,四物湯去地黃,川芎,如澤蘭葉三倍,甘草半分。

經水過多,四物湯去熟地黃加生地,或只加黃芩、白朮。

經行身熱,脈數頭昏,四物湯加柴胡、黃芩。

經行微少,或脹或疼,四肢疼痛,四物湯加延胡、沒藥、白芷為末,淡酢湯調下。

經候不調,心腹(疒丂)痛,只用芎、歸二味,名君臣散。

經欲行,臍腹絞痛,四物加延胡、檳榔、苦楝炒、木香減半。

經水濇少,四物加葵花、紅花。

經候過而作痛。氣血俱虛也,宜四物對四君子湯服之。

經水色淡者,氣血俱虛也,宜八物湯之類。八物者,四物、四君子也。如兼他證,隨證加藥。

月候不調之由,或前或後,或多或少。凡行後作痛者虛也,少而淡者血虛也,多者氣虛也,其將行作痛及凝塊不散者滯也,紫黑色者滯而挾熱也。

經水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踰月一至,或一月再至,皆不調之故,治之宜調經散。

經候不調,當以四物湯為主治。

月候不調之中,有兼疼痛者,有兼發熱者,有趲前者,有退後者,則趲前為熱,退後為虛也。疼痛之中,有常時作痛者,有經前經後作痛者,則常時與經前作痛者為血積,經後為血虛也。發熱之中,有常時發熱者,有經行發熱者,則常時為血虛有積,經行為血虛有熱也。

經水濇少,為虛為濇,虛則補之,濇則需之。

  格致餘論 【 元?朱震亨】

   辨紫黑痛塊

經水者,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紅,稟火色也。血為氣之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凝則凝,氣滯則滯,氣清則清,氣濁則濁。往往見有成塊者,氣之凝也。將行而痛者,氣之滯也。來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色淡者,亦虛也。錯經妄行者,氣之亂也。紫者,氣之熱也。黑者,熱之甚也。人但見其紫者、黑者、作痛者、成塊者,率指為風冷而行溫熱之劑,禍不旋踵矣。良由《病源》論月水諸病皆曰風冷乘之,宜其相習而成俗也。或曰:黑,北方水之色也,紫淡於黑,非冷而何?余日:經曰,亢則害,承乃制。熱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熱則紫,甚則黑也。况婦人性執而見鄙,嗜欲加倍,臟腑厥陽之火,無日不起。非熱而何?若夫風冷必須外得,設或有之,蓋千百而一二者也。

  溯洄集 【 元?王履】

   二陽病論

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釋之者,謂男子則脾受之而味不化,故少精;女子則心受之,而血不流,故不月。分心脾為男女各受立說。竊獨謂不然。夫二陽,陽明也,胃與大腸之脈也。腸胃有病,心脾受之。發心脾,猶言延及於心脾也。-雖然,脾胃為合,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大腸與心,本非合也,今大腸而及心,何哉?蓋胃為受納之腑,大腸為傳化之腑。食入於胃,濁氣歸心,飲入於胃,輸精於脾者,以胃之能納,腸之能化耳。腸胃既病,則不能受,不能化,心脾何所資乎?心脾既無所資,則無所運化而生精血矣。故腸胃有病,心脾受之,則男為少精,女為不月矣。心脾當總言,男女不當分說,至隱曲不月,方可分說耳。若如釋者之言,則男之精獨資於脾而不資於心。女之血獨資於心而不資於脾,有是理耶!蓋男女之精血,皆由五臟六腑之相養而後成,可謂之男精資於脾,女血資於心乎?經本曰:男女皆有心脾之病,但在男子則隱曲之不利,在女子則月事之不來耳。

  衛生寶鑑 【 元?羅天益】

   熱入血室成結胷

或問:熱入血室,何為而成結胷也?余曰:邪氣傳入經絡作主,氣相搏,上下流行,遇經水適來適斷,邪氣乘虛入於血室,血為邪所迫,入於肝經,肝受邪則讝語而見鬼,復入膻中則血結於胷中。何以言之?婦人平居,水養木,血養肝,方未受孕則以之為月水,既姙則中蓄之以養胎,及已產則上壅之以為乳汁,皆血之所為也。今邪逐血,併歸於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故手觸之則痛,非藥可及,故當刺期門也。

  證治要訣 【 明?戴思恭】

   經事不調

婦人每月經水應期而下,不使有餘,猶太陰之缺也。其有或先或後,或少或多,或欲來先病,或遇來而斷續,皆謂之不調,和氣飲加香附子半錢,兼嚥獨附丸。經事來而腹痛者,經事不來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調故也。欲調其血,先調其氣,四物湯加吳茱萸半錢、香附子一錢,和氣飲加茱萸半錢方可用。痛甚者,延胡索湯。然又恐感外邪、飲食致痛,痛不因血,尤宜詳審,和氣飲卻能兼治。

有因驚氣上逆,致月不通,涎多神昏,皆則不知人;或妄言歌笑,似心瘋,似五癎,醒時又似正人;或病來身如搖動,手足如搐搦,四七湯、大溫經湯各半貼,和勻服。

有經候失期,或過二三月變生諸證者。和氣飲須用桂枝者,性最動血。和氣飲加蘇木、紅花、乾漆各半錢,桃仁一錢,或酢或酒煎去滓,入麝香少許,仍以酢調黑神散。

因血瘀而腹內有塊者,四物湯去地黃加官桂、白朮各半錢。

因經候不調,血不循故道,從糞後出,腹或疼或不疼,勿作尋常便血治,宜順其經,四物湯去地黃加阿膠、香附子各一錢,仍以黑神散和調氣散,白湯點服。

  醫學綱目 【 明?樓英】

   調經

胎前之道,始於求子。求子之法,莫先調經。每見婦人之無子者。其經必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將行作痛,或行後作痛,或紫或黑或淡,或凝而不調,不調則血氣乖爭,不能成孕矣。詳夫不調之由,其或前或後,及行後作痛者,虛也;其少而淡者,血虛也;多者,氣虛也;其將行作痛,及凝塊不散者,滯也;紫黑色者,滯而挾熱也。治法:血虛者四物,氣虛者四物加參、芪,滯者香附、縮砂、木香、檳榔、桃仁、延胡,滯久而沉痼者,吐之下之,脈證熱者四物加芩、連,脈證寒者四物加桂、附及紫石英之類是也。直至積去滯行虛回,然後血氣和平,能孕子也。余每治經不調者,只一味香附末,酢為丸,服之亦百發百中也。

   經水或前或後

婦人病多是月經乍多乍少,或前或後,時發疼痛,醫者一類呼為經病,不曾說是陰勝陽,是陽勝陰,所以服藥少效。蓋陰氣乘陽,則胞寒氣冷,血不運行,經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後。若陽氣乘陰,則血流散溢,經所謂天暑地熱,經水沸溢,故令乍多而在月前。當別其陰陽,調其血氣、使不相乘,以平為期,宜紫石英丸。

   天癸過期

婦人天癸已過期,經脈不勻,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素問》云七損八益,謂女子七數盡而經不依時者,血有餘也,不可止之,但令得依時不腰痛為善,宜當歸散。

   熱入血室

婦人傷寒中風,治法與男子無異,若熱入血室則不同也,宜以四物湯安養經血,佐以汗下之藥治之。

婦人傷寒中風,自汗頭痛,項背強,發熱惡寒,脈浮而緩,恐熱入血室,故用桂枝湯倍加芍藥。

婦人傷寒,脈浮而緊,頭痛身熱,惡寒無汗,恐熱入血室,宜麻黃加生地湯。

婦人傷寒,經脈方來初斷,寒熱如瘧,狂言見鬼,宜用乾薑柴胡湯。

婦人室女,傷寒發熱,經水適來適斷,晝日明了,夜則讝語如見鬼神,宜小柴胡加生地湯。

婦人傷寒身熱,脈長而弦,屬陽明少陽,往來寒熱,夜躁晝寧,如見鬼狀,經水適斷,熱入血室,不實滿者,小柴胡加牡丹皮主之;大實滿者,桃仁承氣主之。

婦人傷寒,頭痛脈浮,醫反下之,邪氣乘虛而傳於裏,經水閉而不行,心下結硬,口燥舌乾,寒熱往來,狂言如見鬼狀,脈沉而數者,當下之,宜小柴胡加芒硝、大黃湯主之。

婦人傷寒,表虛自汗,身涼,四肢拘急,脈沉而遲,太陽標病,少陰本病,經水適斷,宜桂枝加附子、紅花湯。

婦人傷寒,太陽標病,汗解表除,邪熱內攻,熱入血室,經水過多,無滿實者,甘草芍藥湯。

  明醫雜著 【 明?王綸】

   經脈不行

婦人女子經脈不行,有脾胃損傷而致者,不可便認作經閉血死,輕用通經破血之藥,遇有此證,便須審其脾胃如何。若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少食惡食,泄瀉疼痛;或因誤服汗下攻伐藥,傷其中氣,以致血少而不行者,只宜補養脾胃,用白朮為君,茯苓、芍藥為臣,佐以黃芪、甘草、陳皮、麥芽、川芎、當歸、柴胡等藥,脾旺則能生血而經自行矣。又有飲食積滯,致損脾胃者,亦宜消積補脾。若脾胃無病,果有血塊凝結,方宜行血通經。

【 註 心脾平和,則百骸五臟皆潤澤而經候如常,苟或心脾受傷,則血無所養,亦無所統,而月經不調矣。是故調經者,當理心脾為主,其詳已見《良方》月水不調方論下。大凡調經之法,肝脾血燥,四物為主;肝脾血弱,補中益氣為主;肝脾鬱火,歸脾湯為主;肝經怒火,加味逍遙散為主。病因多端,不能悉舉,治當臨證制宜可也。】

  醫學入門 【 明?李梴】

   月事不通

婦人以血為主,天真氣降,壬癸水合,腎氣全盛,血脈流行,常以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故曰月經。經行與產後一般,若其時餘血一點未淨,或外被風寒,及濕冷暑熱邪氣,或內傷生冷,七情鬱結。為痰為瘀,凝積於中,曰血滯。或經止後,用力太過,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熱,以致火動,邪氣盛而精血衰,曰血枯。《良方》云:經後被驚,則血氣錯亂妄行,逆於上則從口鼻而出,逆於身則水血相搏變為水腫。恚怒則氣血逆於腰腿、心腹、背脅、手足、之間重痛,經行則發,過期則止。怒極傷肝,則有眩運、呕血、瘰癧、血風、瘡瘍等病。加之經血滲漏於其間,遂成竅穴生瘡,淋瀝不斷;濕熱相搏,遂為崩帶;血結於內,愛為癥瘕。凡此變證百出,不過血滯與枯而已。但血滯亦有虛熱,血枯亦有虛熱,故重則經閉不通。以滯枯分言,輕則經水不調,止言虛與熱而已。

血滯經閉宜破者,原因飲食熱毒,或暴怒凝瘀積痰,直須大黃、乾漆之類,推陳致新,俾舊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氣旺血枯,起於勞役憂思,卻宜溫和滋補;或兼有痰火濕熱,尤宜清之涼之。每以肉桂為佐者,熱則血行也,但不可純服峻藥以虧陰道。至於耗氣益血之說,雖女科要法,但血為氣配,氣熱則熱,氣寒則寒,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行則行,氣滯則滯。如果鬱火氣盛於血者,方可單香附散、抑氣散,加木香、檳榔、枳殼以開鬱行氣。若氣亂則調,氣冷則溫,氣虛則補,男女一般。蓋陽生則陰自長,氣衰則血亦涸,豈可專耗其氣耶?論者多泥叔和血旺氣衰,不知叔和論肝肺二脈,則宜肝旺於肺;其實氣血平和,乃能有孕,故繼曰兩臟通和。但婦人見偏性鄙,婢妾志不得伸,鬱怒無時不起,故香附為女人仙藥。經曰: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可不悟諸!

經行登廁,風寒入內,以致凝濇,小溫經湯。經行適來,續得寒熱,就閉不通,或寒或暑,俱謂之熱入血室,小柴胡湯加生地,或黃芩芍藥湯加生地。經行過飱生冷,或外被冷濕,以致瘀血凝結者,五積散去麻黃加牡丹皮、紅花。

七情心氣鬱結不行者,分心氣飲去羌活、半夏、桑皮、青皮,加川芎、當歸、香附、莪朮、延胡索。有火者,更加黃芩,或小調經散、單香附丸。

氣血盛實,經絡遏閉,或時挾痰者,單大黃膏;或馬鞭草取汁熬膏為丸或燒存性,紅花當歸煎湯下。

內傷飲食,勞倦損傷,脾胃氣弱,體倦發熱,腹痛腸鳴,飲食減少而不生血者,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生地、天花粉。腸鳴月水不來者,病在胃,胃虛不生血氣,宜單厚朴五錢,空心水煎,或單蒼朮膏。水泄少食者,升陽益胃湯。不泄少食者,二陳湯加白朮、黃芪、童便、製香附、當歸、芍藥、牡丹皮、麥門冬、山楂、麥芽。因飲食積者,更加莪朮、枳殼。

濕痰占住血海地位經閉者,導痰湯加川芎、黃連。不可服地黃,泥膈故也。如用須薑汁炒過。丹溪之言,洵不可易。

胃熱消渴,善食漸瘦,津液為熱燥,渴者,宜瀉胃熱,四物湯合調胃承氣湯,名玉燭散;再台涼膈散,名三和散。輕者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去人參、半夏加天花粉。素虛形瘦、口燥,善食厚味,鬱為痰火。有潮熱者,逍遙散加黃芩無薄荷,或四物湯加桃仁、紅花,或加味養榮丸亦可。

大概經水不通,肥人多氣弱有濕痰、瘦人多血怯有火。

少年大脫血,或醉後入房,氣竭肝傷,月事衰少者,其治法已見《內經》腹中論篇。

墮胎及多產育傷血,或誤服汗下剋伐之藥,以致血衰氣乏不行者,十全大補湯。

經雖來或血漸少而後不通,皆墮胎及產多者,謂之血枯。原因心事不足,以致脾不磨食,故肺金失養而氣滯不行,腎水不旺而血益日枯。初時參前參後,淋瀝無時;脾胃衰甚,變為溏泄身腫;失治甚為癥瘕癆瘵。

總而言之,經水不通,不出虛熱痰氣四證,不調亦大相同。隨證調治,飲食調和,自然血氣流通;更有凝滯,然後可用紅花當歸散,紫葳散、通經丸、導經丸之類。虛者只用當歸散以通之,通後又須養血益陰,使津液流通。苟不務氣血充和,而惟以毒藥攻逼,必死而已。

   經水不調

以期言之,對期者,性和血足易受孕,只差一二日者,亦不為害。

以色言之,心主血,陰從陽,故以色紅為正,雖不對期而色正者易調。

後期三五日者,為血虛,四物湯加參、芪、白朮、陳皮、升麻。瘦人只是血少,四物湯倍當歸、地黃,少加桃仁、紅花。肥人多痰,二陳湯加南星、蒼朮、滑石、芎、歸、香附。

來少色和者,四物湯。點滴欲閉,潮煩脈數者,四物湯去芎、地,如澤蘭葉三倍、甘草少許,十味香附丸。內寒血濇,來少或日少,五六日以上者,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牡丹皮、葵花。

先期三五日者,為血熱,四物湯加芩、連;肥人加痰藥。先十數日者,血氣俱熱也,四物湯加黃芩、柴胡、香附;肥人清海蒼莎丸加黃連、白朮。

來多或日多,五六日以上者,內熱血散也,四物加芩、朮。瘦人有火者,固經丸。肥人多痰者,清海蒼莎丸。

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踰月不至,或一月再至,當歸散、調經散、單丹參散。

時行時止,淋瀝不斷,腹中作痛,乃寒熱邪氣客於胞中,留滯血海外疼也。如有積下利不定,有所去則愈。臍下逆氣,上攻胷膈欲嘔者,桃仁散;或用當歸四錢、乾漆三錢,蜜丸服。如腰臍腹痛者,牛膝散。或行或止,心痛者失笑散。經水適來適斷,往來寒熱者,先服小柴胡湯加地黃,後以四物湯和之。有月事頻數者,四物湯倍芍藥加黃芪。有經行不止者,四物湯加地榆、阿膠、荊芥。熱者倍黃芪或吞固經丸。

色紫者風也,黑者熱甚也,淡白者虛也,或挾痰停水以混之也。如煙塵水,如屋漏水,如豆汁,或帶黃混濁模糊者,濕痰也。成塊作片,色不變者,氣滯也,或風冷乘之也。色變紫黑者,血熱也。大概紫者,四物湯加防風、白芷、荊芥;黑者,四物湯加芩、連、香附;淡白者,古芎歸湯加參、芪、白芍、香附;有痰者。二陳湯加芎、歸;如煙塵者,二陳湯加秦艽、防風、蒼朮;如豆汁者,四物湯加芩、連;成塊者,四物湯加香附、延胡索、枳殼、陳皮。通用琥珀調經丸、百子附歸丸、墨附丸。

月水循環,纖疴不作,乃能有子。若兼潮疼,重則加之欬血汗嘔,或瀉有潮汗,則血愈消耗。有效嘔則氣往上行,瀉則津偏於後,疼則疾結於中,是以必先去病而後可以滋血調經。就中潮熱疼痛,尤為婦女常病。蓋血滯積入骨髓,便為骨蒸;血滯積瘀於中,與日生新血相搏,則為疼痛;血枯不能滋養百骸,則蒸熱於外;血枯包絡火盛,或挾痰氣食積,寒冷外邪,則為疼痛。

潮熱有時,為內傷,為虛;無時,為外感,為實。虛者大溫經湯,熱者四物湯加柴、芩,經閉者滋血湯,骨蒸者大胡連丸、大烏鷄丸。五心潮者,四物湯加黃連、胡黃連。無汗者,茯苓補心湯。有汗者,逍遙散。經前潮者,血虛有滯,逍遙散加牡丹皮、桃仁、延胡索。經後潮者,血虛有熱,逍遙散去柴胡加地骨皮、生地、童便、炒黃芩,此方能加減,退熱聖藥。有欬加桑白皮、貝母、桔梗、知母、麥門冬,欬血加生地、山梔、牡丹皮,嘔吐加陳皮、半夏、旋覆花,嘈雜加薑、炒黃連或芩連二陳湯。尋常潮熱者,腎氣丸、大造丸,或四物湯料加童便、炒黃芩各一兩、四製香附一斤,蜜丸服。

經事欲行,臍腹絞痛者,為血滯,四物湯料四錢。加延胡索、苦楝、木香、檳榔各一兩。痛甚者,萬痛丸。經水臨行時痛者,為氣滯,烏藥湯。氣滯血瘀者,大延胡索散,或四物加桃仁、紅花、莪朮、延胡索、香附、木香;發熱加柴、芩。經水將來,陣痛陣止者為血實,四物湯加延胡索、木香、黃連、香附。腿腹痛者,內補當歸丸。經水將行,被風冷相搏,繞臍疝痛者,乃寒氣客於血室,大溫經湯、桂枝桃仁湯。經水日來時痛者,四物湯加陳皮、延胡索、牡丹皮、甘草。

經後痛者,為血虛,八物湯、小烏鷄丸。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嘔吐涎唾,臍脅疝痛,陰冷徹引腰脊而痛者,酒煮當歸丸、大溫經湯。

經前作痛,經後作痛,通用交加地黃丸、滋陰百補丸、七製香附丸。

月水乃經絡之餘,衝任氣和則血依時而下。憂思耗傷心血以致火炎,血不歸肝,而出納之用已竭;母令子虛,脾亦不磨而食少,食少則肺金失養,水絕生化之源,而經閉不調。治者須知心為氣血之主,心氣鬱結者,宜調心血通心經而血自行。脾胃為氣血之運,飲食勞倦,損其中氣,以致血少不行,或行之間斷者,只宜平胃散、四君子湯之類,補養脾胃,而氣血自生自運,乃標本兼治,法之良者也。

   論室女經事

女子十四,衝任盛而月事下,必近二十,方可匹配,可見陰氣之難成也。或恣食鹹酸煎炒熱燥,以致氣血上壅不通者,紅花當歸散、紫葳散、單大黃膏。如踰年未嫁。或年未及而思男,思傷心血,火炎脾虧,肺爍腎枯而血閉成癆者,十分難治。宜四物加黃芩、柴胡,或逍遙散加炒山梔、芩、連,以養血涼血降火,或腎氣丸加子芩、紅花養陰;柏子仁丸亦妙。因怒逆者,四製香附丸加黃芩、生地。因驚者,抱膽丸。經絕不通者,瓦松散。

   論寡婦經事

寡婦鬱悶百端,或慕夫不能頓忘,或門戶不能支持,或望子孫昌盛,心火無時不起,如之飲食厚味,遂成痰火。其證惡風體倦,乍寒乍熱,面赤心煩。或時自汗,汗脈弦長,當抑肝之陰氣,柴胡抑肝湯、抑陰地黃丸、越鞠丸。如貧苦淡食者,四製香附九主之。有每日上午神思昏憒,怕見明處,惡聞人聲,至午後方可;及頭昏腹痛驚惕、稍涉勞動,與月經來時,其證尤劇,此不得遂志之故也,宜清神養榮,四物湯加人參、茯神、陳皮、柴胡、羌活、甘草、香附。

   蟲證經閉

婦人經閉腹大,僅一月間便能動作,乃至過期不產,或有腹痛,此必蟲證,雄砂丸或萬應丸主之。

   性行

婦人性行和者,經調易浹;性行妬者,月水不勻。

   隱曲不利

女子月事不行,亦謂之隱曲不利。

   命門男女有別

男以此而藏精,女以此而系胞胎。男子以氣為主,坎水用事,故蒸氣為精而色白;如帶火者,精亦能紅。女子以血為主,離火用事,故血盈為經而色紅;如挾痰氣者,經亦能白。

   血室男女之別

男子血室,無積而不滿;女人血室,有積而溢下為月經。

   脈法

浮濇,脅滿經不利。

【 此論肝脈也。濇主肝血虛少,脅肋脹滿,血凝氣滯,月經不利。】

浮絕,傷精與閉經。

【 此論腎脈也。見此脈者,男子失精,婦人月經不調或閉。】

經病前後,脈軟如常。寸關雖調,尺絕痛腸。沉緩下弱,來多要防。微虛不利,間月何妨!浮沉一止,或微遲濇。居經三月,氣血不剛。三月以上,經閉難當。心脾病發,闕伏寸浮。心事不足,左寸沉結。

【 凡婦人脈比男子更濡弱者,常也。脈如常,雖月經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一月未來者,亦不成經病。惟寸關如常,尺絕不至,或至亦弱小者,小腹腸胃有積痛,上搶心,月水不利;若沉而緩者,下虛,月經來多;反微虛不利不汗出者,其經二月必來,俗云間月。若三部浮沉一止,寸關微濇,微則胃氣虛,濇則津血不足,尺微而遲,微則無津,退則陰中寒,此為居經。三月一來,雖來或血漸少而後不通,曾墮胎及產多者,謂之血枯。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蓋原心事不足,以致脾不磨食,故肺金失養,不能下生臂水,血益日枯。初時參前參後,淋漓無時;脾胃衰甚,變為溏泄身腫;失治甚為癥瘕癆瘵。】

腎脈沉微,氣虛也,女子崩帶,經脈不調。

   診病問經水

經或參前為血熱;或參後為血虛;或當經行時有外感,經盡則散,不可妄藥,以致有犯血海。

經閉或兼潮熱,或兼欬泄,或兼失血,或兼白帶,能飲食則血易調而諸證自除,飲食漸減漸瘦者危。

   熱入血室成結胷

仲景傷寒不分男女,但婦人以血為主。血室即衝脈血海也。如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則明了,夜則讝語如見鬼狀,經行盡則熱隨血散,不治自愈。如經盡熱退身涼,胷滿如結胷,或讝語者,乃邪氣結於胷脅,按之痛者,亦謂之血結胷,宜海蛤散、桂枝紅花湯。

婦人傷寒,寒熱似瘧,經水適斷者,亦名熱入血室,其血必結而不行,小柴胡湯或黃龍湯加牡丹皮、桃仁。婦人此證最多,切忌汗下。若見喜忘如狂,腹滿泉清,當以淋血法治之,又不可拘於不下也。然男女均有此血海,在男子血室得熱,則必妄行,多為下血讝語頭汗,見陽明證為異耳。男子由陽明而傷,婦人隨經而入。

  本草綱目 【 明?李時珍】

   論月水

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故謂之月信、月水、月經。經者,常也,有常軌也。天癸者,天一生水也。邪術家謂之紅鉛,謬名也。女人之經,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後,或通或塞,其病也。復有變常,而古人并未言及者,不可不知。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目出血者。是謂逆行。有三月一行者,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謂暗經。有受胎之後,月月行經而產子者,是謂盛胎,俗名垢胎。有受胎數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隕者,是謂漏胎。此雖以氣血有餘不足言,而亦異於常矣。

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絕,其常也。有女年十二、十三而天癸至產子,如《褚記室》所載平江蘇建卿女十二受孕者。有婦年五十、六十而天癸不斷產子,如《遼史》所載亟普妻六十餘生二男一女者,此又異常之尤者也。醫者之於此類,亦宜留心。

女子入月,惡液腥穢,故君子遠之,為其不潔,能損陽生病也。煎膏治藥、出痘持戒、修煉性合者,皆避忌之,以此也。《博物志》云:扶南國有奇術,能令刀斫不入,惟以月水塗刀便死。此是穢液,壞人神氣,故合藥忌觸之。此說甚為有據。今有方士邪術鼓弄愚人,以法取童女初行經水服食,謂之先天紅鉛。巧立名色,多方配合,謂《參同契》之金華,《悟真篇》之首經,皆此物也。愚人信之,吞嚥穢滓,以為秘方,往往發出丹(疒軫),殊可嘆息。故蕭了真金丹詩云:一等旁門性好淫,強陽復去採他陰。口含天癸稱為藥,似恁洳沮枉用心。觀此可以悟矣。

婦人經閉,有有餘不足二證。有餘者血滯,不足者肝傷。《素問》云:年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鰞鰂骨四,藘茹一。此正血閉不足之病也。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八十二

 婦人經脈門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月水愆期辨污血有無法

仲景治帶下月水不利,小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用土瓜根散主之。土瓜根散,乃破堅下血之劑,觀此則經不及期,有因污血者矣。前論所未及也。然欲知污血,須以小腹滿痛與不滿痛別之。

   論東垣潔古治血枯法

東垣、潔古治血枯之法,皆主於補血瀉火。補血者,四物之類。瀉火者,東垣分上中下:火在中則善食消渴,治以調胃承氣之類;火在下,則大小便秘濇,治以玉燭之類,玉燭者四物與調胃承氣等分也;火在上則得於勞心,治以芩、連及三和之類,三和者四物、涼膈、當歸等分也。潔古謂先服降心火之劑者,蓋亦芩、連、三和、玉燭之類;後服五補衛生者,亦補氣之劑也。

   經行紫黑

外邪初感,人經必痛,或不痛者,久則鬱而變熱矣。且寒則凝,既行而紫黑,非寒也。

   經行身痛

經水者,行氣血,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氣血盛,陰陽和,則形體通。或外虧衛氣之充養,內乏榮血之灌溉,血氣不足,經候欲行,身體先痛也。

   過期不止

《產寶》云:男子生於寅,寅屬木,陽中有陰,故男子得八數。女子生於申,申屬金,陰中有陽,女子得七數。男以氣為主,八八則卦數已盡,盡則陽精痿。女以血為主,七七則卦數已終,終則經水絕,任衝脈虛衰,天癸絕,地道不通而無子矣。或勞傷過度,喜怒不時,經脈衰微之際,又為邪氣攻衝,所以當止不止而崩下也。

  婦人秘科 【 明?萬全】

   總賦

陰陽異質,男女殊科。特立專門之證治,以救在室之沉疴。月事時下兮,如潮汐之應期;血海常滿兮,似江漢之流波。謂之無病,可以勿藥。或不及期而先來兮,氣有餘而血易虧,或過期而後來兮,氣不足而血本弱。花氣淡淡兮,由血室之水虛;桃浪紫色兮,被胞戶之火灼。經未行而腹痛兮,氣滯血濇而可調;經已行而腹痛兮,和氣養血而勿錯。或一月再行兮,邪火迫而氣血不藏;或數月而一行兮,元氣虧而生化不多。是皆損真之證,貴在調和治之。滿而不泄兮為經閉,為血枯,為癥瘕;泄而不滿兮,為崩中,為帶下,為漏濁。常滿者惡其中滿,常泄者慮其氣脫。脈惟喜於芤濇,診切忌乎洪數。或隱忍而病盛兮,愚婦自速其亡。妄攻補而病增兮,庸醫反助其虐。

   總論

按經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衝任脈盛,月事以時下,乃有子。故得其常候者為無病,不可妄投調經之劑。苟或不及期而經先行者,或過期而經後行者,或十月而經再行者,或數月而經一行者,或經閉不行者,或崩者,或漏下者,此皆失其常候,不可不調也。大抵調治之法,熱則清之,冷則溫之,虛則補之,滯則行之,滑則固之,下陷則舉之。對證施治,以平為期。如芩、連、梔、柏,清經之藥也;薑、桂、丁、附,溫經之藥也;參、朮、歸、茯,補虛之藥也;川芎、香附、青皮、延胡,行滯之藥也;牡蠣、赤石脂、椶櫚灰、側柏葉,固精之藥也;升麻、柴胡、荊芥、白芷,升舉之藥也。隨其證而用之,鮮有不效者矣。

   經候不調有三

婦人經候不調有三:一曰脾虛,二曰衝任損傷,三曰脂痰凝塞。治病之工,不可不審。脾胃虛弱者: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女子不月。夫二陽者,陽明胃也。胃主受納五穀,長養血氣,灌溉臟腑,流行經隧,乃水穀之海,血氣之母也。惟憂愁思慮則傷心,心氣受傷,脾氣失養、鬱結不通,腐化不行,胃雖能受,而所謂長養灌溉流行者,皆失其令矣。故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氣日漸耗,血日漸少,斯有血枯血閉及血少色淡、過期始行、數月一行之病。衝任損傷者:經曰:聚以噓之,血以濡之。故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也。女手之性,執拗偏急,忿怒妬忌,以傷肝氣,肝為血海,衝任之系,衝任失守,血氣妄行也。又褚氏曰:女子血未行而強合,以動其血,則他日有難名之疾。故女未及二七天癸之期而男子強與之合,或於月事適來未斷之時而男子縱慾不已,衝任內傷,血海不固,由斯二者為崩為漏,有一月再行不及期而行者矣。脂痰凝塞者:蓋婦女之身,內而腸胃開通,無所阻塞,外而經隧流利,無所凝滯,則血氣和暢,經水應期。惟彼肥碩者,膏脂充滿,元室之戶不開,挾痰者痰涎壅滯,血海之波不流,故有過期而經始行,或數月而經一行,及為濁、為帶、為經閉、為無子之病。

   先期經行治法

如德性溫和,素無他疾者,責其血盛且有熱也,用歸身、川芎、赤芍、生地、知母、麥冬、地骨皮、甘草之屬。

如性急躁,多怒多妬者,責其氣血俱熱,且有鬱也,用歸身、川芎、白芍、生地、炒條芩、炒黃連、童便浸香附、生甘草之屬。

如形瘦素無他疾者,責其血熱也,用四物加炒芩連、赤芍藥、生甘草之屬,兼服三補丸和之。

如形瘦素多疾且熱者,責其衝任內傷也,用歸身、白芍、熟地、人參、知母、麥冬、川芎、炙甘草、薑、棗之屬、更宜常服地黃丸。

如曾誤服辛熱媛宮之藥,責其衝任伏火也,用歸身、川芎、赤芍、生地、黃蘗、知母、木通、生甘草之屬。

如形肥多痰多鬱者,責其血虛氣熱也,用歸身、川芎、薑汁浸生地、滾水泡半夏、白茯苓、生甘草、炒條芩、童便浸香附、炒黃連、生薑之屬。

   後期經行治法

如德性溫和,素無疾者,責其氣處血少也,用四物、四君、薑、棗之屬。

如性急躁,多怒多妬者,責其氣逆血少也,用四物、四君加青皮、童便浸香附之類,兼常服蒼莎丸以調之。

如形瘦素無他疾者,責其氣血俱不足也,用十全大補、薑、棗之屬。

如形瘦食少者,責其脾胃虛弱,氣血衰少也,用異功散加當歸川芎湯主之,兼服地黃丸。

如肥人及飲食過多之人,責其濕痰壅滯,軀肢迫寒也,用六君子加歸芎湯主之,兼服蒼莎丸。

如素多痰者,責其脾胃虛損,氣血失養也,用參朮大補丸、地黃丸之類。

如性急多怒氣者,責其傷肝臉動衝任之脈也,用四物加柴胡湯主之,更宜兼服補陰丸以瀉衝任之火。

如曾服辛熱之藥者,用四物加黃蘗、知母湯及三補九主之。

如曾傷衝任之脈者,用四物、人參、知母、麥冬湯及地黃丸主之。

   數月經一行治法

瘦人責其脾胃弱氣血虛,用十全大補湯及地黃丸主之。

肥人責其多痰兼氣血虛,用六君子加蒼莎導痰丸主之。

   或前或後治法

明水或前或後,悉從虛治,加減八物湯主之,更宜常服烏鷄丸。

   過多過少治法

瘦人經水來少者,責其血虛且少也,四物加人參湯主之。

肥人經水來少者,責其壅凝經隧也,用二陳加芎、歸湯主之。

經水來太多者,不問肥瘦皆屬熱也。四物加芩、連湯主之,兼服三補丸。

經水色紫者熱也,四物加香附、黃連湯主之。

經水色淡者虛也,八物湯主之,更常服地黃丸。

已上各調經之法,并宜於經候行時,連進十餘服,則下次經候自不愆矣。若丸藥則宜長久服之乃效。

   經閉不行有三

婦人女子經閉不行,其候有三:乃脾胃傷損,飲食減少,氣耗血枯而不行者,法當補其脾胃,養其血氣,以待氣充血生,經自行矣。不可妄用通經之劑,則中氣益損,陰血益乾,致成癆瘵之疾而不可救。一則憂愁思慮惱怒怨恨,氣鬱血滯而經不行者,法當開鬱氣行滯血而經自行。苟用補劑,則氣得補而益結,血益凝聚,致成癥瘕脹滿之疾。一則軀脂痞塞,痰涎壅滯而經不行者,法當行氣導痰,使經得行,斯謂之良工矣。

   脾胃傷損治法

脾胃損傷,血枯不行者,用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更宜服參朮大補丸、烏鷄丸,以經行為度。

   氣鬱治法

氣鬱血閉不行者,用開鬱二陳湯主之,更宜服四製香附丸,以經行為度。

   痰滯治法

因痰者,用蒼莎導痰丸治之,更宜服開鬱二陳湯去莪朮加枳殼服之。

   失夫治法

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寵之妾,寡居之婦,庵院之尼,欲動而不能遂,感憤而不得言,多有經閉之疾;含羞強忍,不欲人知,致成癆瘵之病,終不可救者,宜用四製香附丸、參朮大補丸。攻補兼行,庶幾可瘳。此七情之變,難以法治者也。

   脈虛治法

經閉不行,骨蒸潮熱脈虛者,用增損八物柴胡湯主之。如熱太甚,服此不平者,加黑乾薑灰,神效。

   脈實治法

經閉發熱,咽燥脣乾脈實者,用四物、涼膈散主之。

  醫方考 【 明?吳崑】

   調經用四物湯論

婦人月事不調,以四物湯為主而變通之。蓋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女以坤道用事,故治婦人者,以陰為主。方其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時下者,女子得坤之陰,陰中必有陽,故以七為紀,一七而齒更,二七而天癸至也。人受天地之氣以生,故能克肖天地。月,天之陰也,以月而盈,以月而虧,故女子之血,亦以三十日而一下也。血之下也,同於月,故名之曰月事。經曰: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是以月事不調者,宜以此方為主,隨其寒熱虛實而斟酌加減之。使月事調勻,則陰陽和而萬物生,有子之道也。是方也,川芎、當歸、芍藥、地黃,皆味厚之品也。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益血。析而論文,當歸辛溫能活血,芍藥酸寒能斂血,熟地甘濡能補血。又曰:當歸入心脾,芍藥入肝,熟地入腎。若川芎者,徹上徹下而行血中之氣者也。此四物湯,所以為婦人之要藥,而調月者,必以之為主也。脈數血色紫黑為內熱,本方加黃芩、黃連。脈遲血凝結者為寒,本方加官桂、附子。人肥有痰,加半夏、陳皮、南星。人瘦有火,加山梔、黃蘗、知母。有抑鬱者,加香附、蒼朮、砂仁、神麯。有留滯者,加桃仁、紅花、延胡索、肉桂。先期者為熱,後期者為寒、為鬱、為氣、為痰。氣虛者加參、芪,氣實者加枳、朴。或問四物亦有不宜者乎?余日:有之。氣息幾微者不宜川芎,恐其辛香,益散真氣也。大便溏泄,不宜當歸,恐其濡滑,益增下注也。脈遲腹痛,不宜芍藥,恐其酸寒,益增中冷也。胷膈痞塞,不宜地黃,恐其粘膩,益增泥滯也。明者解之,昧者誤矣。

  景岳全書 【 明?張介賓】

   經脈為婦人之本

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蓋天癸者言後天之陰氣,陰氣足而月事通,是即所為月經也。正以女體屬陰,其氣應月,月以三旬而一盈,經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經常不變,故謂之月經,又謂之月信。夫經者,常也,一有不調,則失其常度,而諸病見矣。然經本陰血,何臟無之?惟臟腑之血皆歸衝脈,而衝為五臟六腑之血海,故經言太衝脈盛則月事以時下,此可見衝脈為月經之本也。然血氣之化,由於水穀,水穀盛則血氣亦盛,水穀衰則血氣亦衰。而水穀之海,又在陽明。考之痿論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是以男精女血,皆由前陰而降。此可見衝脈之血,又總由陽明水穀之所化,而陽明胃氣,又為衝脈之本也。故月經之本,所重在衝脈,所重在胃氣,所重在心脾,生化之源耳。其他如七情、六淫、飲食、起居之失宜者,無非皆心脾胃氣之賊,何者當顧,何者當去,學者於此,當知所從矣。

   經脈諸臟病因

女人以血為主,血旺則經調而子嗣,身體之盛衰,無不肇端於此。故治婦人之病,當以經血為先。而血之所主,在古方書皆言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故凡傷心傷脾傷肝者,均能為經脈之病。又曰:腎為陰中之陰,臂主閉藏,肝為陰中之陽,肝主疏泄,二臟俱有相火,其系上屬於心,故心火一動,則相火翕然從之,多致血不靜而妄行。此固一說,然相火動而妄行者有之,由火之盛也。若中氣脫陷及門戶不固而妄行者,亦有之,此由脾腎之虛,不得盡言為火也。再如氣道逆而不行者有之,由肝之滯也。若精血敗而不行者亦有之,此由真陰之枯竭,其證極多,不得誤以為滯也。是固心脾肝腎四臟之病,而獨於肺臟多不言及,不知血之行與不行,無不由氣。如經脈別論曰: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佈,五經并行,合於四時五行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此言由胃達脾,由脾達肺,而後傳佈諸經。故血脫者當益氣,血滯者當調氣。氣主於肺,其義可知。是皆諸經之當辨者如此。然其微甚本末,則猶有當辨者。蓋其病之肇端,則或由思慮,或由鬱怒,或以積勞,或以六淫飲食,多起於心肺肝脾四臟;及其甚也,則四臟相移,必歸脾腎。蓋陽分日虧,則飲食日減,而脾氣胃氣竭矣。陰分日虧,則精血日涸,而衝任腎氣竭矣。故予曰:陽邪之至,害必歸陰;五臟之傷,窮必及腎。此源流之必然,即治療之要著。故凡治經脈之病,或其未甚則宜解,初病而先其所因;若其已劇,則必計所歸而專固其本;甚至脾腎大傷,泉源日涸,由色淡而短少,由短少而斷絕,此其枯竭已甚也。昧者猶云積血而通之破之,禍不旋踵矣。

凡經行之際,大忌寒涼之藥,飲食亦然。

   經不調

經血為水穀之精氣,和調於五臟,洒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凡其源源而來,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佈於肺,施泄於腎,以灌溉一身,在男子則化而為精,婦人則上為乳汁,下歸血海而為經脈,但使精血無損,情志調和,飲食得宜,則陽生陰長,而百脈充實,又何不調之有?苟不知慎,則七情之傷為甚,而勞倦次之,又或為慾不謹,強弱相陵,以致衝任不守者,亦復不少。此外則外感內傷,或醫藥誤謬,但傷營氣,無不有以致之。凡人有衰弱多病,不耐寒暑,不勝勞役,雖先天稟弱者常有之;然有以氣血方長,而縱情虧損,或精血未滿,而早為斲喪,致傷生化之源,則終身受害,此未病之先,所當深察而調之者也。若欲調其既病,則惟虛實陰陽四者為要。丹溪曰:先期而至者,血熱也;後期而至者,血虛也。王子亨曰:陽太過則先期而至,陰不及則後時而來。其有乍多乍少,斷絕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陰陽盛衰所致,是因不調之大略也。然先期而至,雖曰有火,若虛而挾火,則所重在虛,當以養營安血為主。矧亦有無火而先期者,則或補中氣,或固命門,皆不宜過用寒涼也。後期而至者,本屬血虛。然亦有血熱而燥瘀者,不得不為清補;有血逆而留滯者,不得不為疏利。總之調經之法,但欲得其和平,在詳察其脈證而已。若形氣脈氣俱有餘,方可用清用利。然虛者極多,實者極少。故調經之要,貴在補脾胃以資血之源,養腎氣以安血之室,如斯二者,則盡善矣。若營氣本虛而不知培養,則未有不日枯而竭者,不可不察也。

   辨血色

凡血色有辨,固可以察虛實,方可以察寒熱。若血濃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概之易知者也。至於紫黑之辨,其證有如冰炭,而人多不解,誤亦甚矣。蓋紫與黑相近,今人但見紫色之血,不分虛實,便謂內熱之甚,不知紫赤鮮紅,濃而成片成條者,是皆新血妄行,多由內熱;紫而兼黑,或散或薄,沉黑色敗者,多以真氣內損,必屬虛寒。由此而甚,則或如屋漏水,或如腐敗之宿血,是皆紫黑之變象也。此肝脾大損,陽氣大陷之證,當速用甘溫,如理陰煎、理中湯、歸脾湯、四味回陽飲、補中益氣湯之類,單救脾土,則陷者舉,脫者固,元氣漸復,病無不愈。若盡以紫色作熱證,則無不隨藥而斃矣。凡腸澼便血之屬,無不皆然。學者於此,最有不可忽者。

   血枯經閉

血枯之與血隔,本自不同。蓋隔者,阻隔也;枯者,枯竭也。阻隔者。因邪氣之隔滯,血有所逆也。枯竭者,因衝任之虧敗,源斷其流也。凡婦女病損,至旬月半載之後,則未有不閉經者,正因陰竭所以血枯,枯之為義,無血而然。故或以羸弱,或以困倦,或以欬嗽,或以血熱,或以飲食減少,或以亡血失血,及一切無脹無痛,無阻無隔,而經有久不至者,即無非血枯經閉之候。欲其不枯,無如養營;欲以通之,無如充之。但使雪消則春水自來,血盈則經脈自至。源泉混混,又孰有能阻之者!奈何今之為醫者,不論有滯無滯,多兼開導之藥,其有甚者,則專以桃仁、紅花之類,通利為事,豈知血滯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也。血既枯矣,而復通之,則枯者愈枯,其與榨乾汁者何異?為不知枯字之義耳。為害不小,切毋蹈此弊也。此之治法,當與前血虛腎虛二條,參而用之。

   室女經久不行

張氏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藥。醫家多以為室女血熱,故以涼藥解之。殊不知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生必用方》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不知。若經候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能減盛火,火逼水涸,耗亡津液。治當養血益,陰,慎毋以毒藥通之,宜用柏子仁丸、澤蘭湯。

   血熱經早

凡血熱者,多有先期而至,然必察其陰氣之虛實。若形色多赤,或紫而濃,或去多,其脈洪滑,其臟氣飲食喜冷畏熱,皆火之類也。

治血熱有火者,宜清化飲主之。若火之甚者,如抽薪飲之類,方可暫用。但不可以假火作真火,以虛火作實火也。

大都熱則善流,而愆期不止者,如續斷、地榆、丹參、茜根、梔子之屬,皆可用。若微火陰虛,而經多早者,治宜滋陰清火,用保陰煎之類主之。

所謂經早者,當以每月大概論。所謂血熱者,當以通身臟象論。勿以素多不調,而偶見先期者為早。勿以脈證無火,而單以經早者為熱。

若脈證無火,而經早不及期者,乃其心脾氣虛,不能固攝而然,宜大營煎、大補元煎,或五福飲加杜仲、五味子之類主之。此輩極多,若作火治,必誤之矣。

若一月二三至,或半月或旬日而至者,此血氣敗亂之證,當因其寒熱而調治之,不得以經早者并論。

   血熱經遲

血熱者,經期常早,此營血流利及未甚虧者,多有之。其有陰火內爍,血本熱而亦每過期者,此水虧血少燥濇而然,治宜清火滋陰,以加味四物湯、加減一陰煎、滋陰八味丸之類主之。

   血寒經遲

凡血寒者,經必後期而至,然血何以寒?亦惟陽氣不足,則寒從中生而生化失期,是即所謂寒也。至於陰寒由外而入,生冷由內而傷,或至血逆,或為疼痛,是又寒滯之證,非血寒經遲之謂也,當詳辨之!

凡陽氣不足,血寒經遲者,色多不鮮,或色見沉黑,或濇滯而少,其脈或微或細,或沉退弦濇,其臟氣形氣必惡寒喜煖。凡此者皆無火之證,治宜溫養血氣,以大營煎、理陰煎之類加減主之。

大約寒則多滯,宜加薑、桂、吳茱萸、蓽茇之類,甚者須加附子。

   血虛經亂

凡女人血虛者,或遲或早,經多不調,此當察臟氣,審陰陽,參詳形證脈色,辨而治之、庶無誤也。蓋血虛之候,或色淡,或濇少,或過期不至,或行後反痛,痛則喜煖喜按,或經後則困憊難支,腰膝如折,或脈息則微弱弦濇,或飲食素少,或形色薄弱。凡經有不調,而值此不足之證,皆不可妄行剋削及寒涼等劑,再傷脾腎以伐生氣,則惟有日甚矣。

凡肝脾血虛,微滯微痛者,宜四物湯主之。或加肉桂,或加黃芩,隨寒熱而用之,自無不可。

三陰虧弱,無熱無寒平臟者,宜小營煎、五福飲、六物煎之類主之,此常人最宜之劑;或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之類,皆宜擇用。

三陰虧弱兼陽虛者,宜大營煎、理營煎之類主之。

憂思過度,心脾受傷者,七福飲、歸脾湯之類主之。

脾土不健,飲食減少,宜燥宜溫者,溫胃飲、理中湯之類主之。

脾土虛陷,不能統攝營氣,而為漏為頻者,宜五福飲、歸脾湯、壽脾煎、秘元煎,或四君子加芎、歸主之。

肝虛不能藏血,或多驚惕,或多小腹急痛,宜三陰煎、補肝散之類主之。

若陰血虛,水不制火而邪火盛者,或為夜熱盜汗,或為煩渴生痰,是即癆損之漸,速宜調治,用一二三四五陰等煎,擇宜治之,否則恐成血枯也。

   腎虛經亂

婦人因情慾房室,以致經脈不調者,其病皆在腎經,此證最多,所當辨而治之。

凡慾念不遂,沉思積鬱,心脾氣結,致傷衝任之源而腎氣日消,轉則或早或遲,重則漸成枯閉,此宜兼治心脾腎,以逍遙飲、秘元煎之類主之。

若或慾火熾盛,以致真陰日潰者,宜保陰煎、滋陰八味丸之類主之。

若房室縱肆不慎者,必傷衝任之流,而腎氣不守,治須扃固命門,宜固陰煎、秘元煎之類主之。

若左腎真陰不足,而經脈不調者,宜左歸飲、左歸丸、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

若右腎真陰不足,而經有不調者,宜右歸飲、右歸丸、八味地黃丸之類主之。

若思鬱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願遂,多難取效。房室不慎致病者,使非勇於節慾,亦難全恃藥餌也。

   經行腹痛

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然實痛者,多痛於未行之前,經過而痛自減。虛痛者,多痛於既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為虛,拒按拒揉者為實。有滯無滯,於此可察。但實中有虛,虛中亦有實,此當於形氣稟質,兼而辨之。當以意察,言不能悉也。

凡婦人經期,有氣逆作痛,全滯而不虛者,須順其氣,宜調經飲主之;甚者,如排氣飲之類方可用。

若氣血俱滯者,宜失笑散主之。

若寒滯於經,或因外寒所逆,或素日不慎寒涼,以致凝結不行,則留聚為痛而無虛者,須去其寒,宜調經飲加薑、桂、吳茱萸之類主之,或和胃飲方可酌用。

若血熱血燥,以致滯濇不行而作痛者,宜加味四物湯,或用保陰煎去續斷加減主之。

此上五證,但察其有滯無虛,方是真實。若或兼虛,弗得任行剋伐。

凡婦人經行作痛,挾虛者多,全實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經前經後辨虛實,固其大法也。然有氣血本虛,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於經前,亦常有此證,此以氣虛血滯,無方流通而然。但察其形證脈息,凡涉虛弱不足而經滯作痛者,惟用决津煎、五物煎加減主之,其效如神;或用四神散之類亦可。

若痛在經後者,多由血虛,當用大小營煎,隨宜加減治之,或四物、八珍俱可用。然必察其寒熱虛實,以為佐使,自無不效。其有餘滯未行者,惟决津煎為妙。

凡婦人但遇經期,則必作痛,或食則嘔吐,肢體困倦,或兼寒熱者,是必素稟氣血不足,止宜八珍湯、大營煎之類。其虛而寒甚者,宜理陰煎,漸加培補,久必自愈。有因帶濁多而虛痛者,亦宜大小營煎,隨其寒熱加佐使主之。

   熱入血室

婦人傷寒或勞役,或怒氣發熱,適遇經行,以致熱入血室,或血不止,或血不行,令人晝則明了安靜,夜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是也。

若熱因外邪由表而入者,宜一柴胡飲,或三柴胡飲,或四柴胡飲,或良方黃龍湯加生地酌而用之。

若或怒或勞,火由內生,其人多汗而無表證者,宜保陰煎、清化飲、當歸六黃湯之類加減主之。

若病雖漸愈,但元氣素弱而熱有未退,血未止者,宜補陰益氣煎或補中益氣湯。

若脾氣素弱宜歸脾湯,血氣俱弱者宜十全大補湯,庶無誤矣。

若血熱多滯者,宜小柴胡湯加丹皮、紅花、當歸。

論曰:陽明病下血讝語者,此為熱入血室,是兼男女而言也。曰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曰婦人中風,脈遲身涼,而證如結胷者,當刺期門。曰婦人傷寒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讝語者,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按血室者,即衝任血海也,亦血分也。凡血分之病,有畜血者,以血因熱結而留畜不行也。有熱入血室者,以邪入血分而血亂不調也。故血畜者去之則愈,血亂者調之則安。調之之法,熱者宜涼,陷者宜舉,虛者宜滋,瘀者宜行,邪未散者宜解。然此皆病在下焦,故曰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是又不可不察。

  方

抵當湯 【 《金匱》,下同】  治婦人經水不利。

水蛭熬 蝱蟲各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酒浸

右四味為未,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礬石丸 治經水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

礬五三分,燒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煉蜜和丸棗核大,內臟中,劇者再內之。

小柴胡湯 治婦人經病問,用此加減。

柴胡半斤 人參去蘆 甘草 生薑各三兩 半夏半升 黃芩三兩 大棗十二枚

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杏仁湯 【 《千金方》,下同】  治月經不調,或一月再來,或兩月三月一來,或月前或月後閉塞不通。

杏仁二兩 桃仁一兩 大黃三兩 水蛭 蝱蟲各三十個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一服當有物隨大小便有所下,下多者止之,少者盡三服方止。

大黃石卜)硝湯 治經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風冷所致,宜下之。

大黃 牛膝各五兩 代赭一兩 (石卜)硝 牡丹皮 甘草 紫菀各三兩 桃仁 蝱蟲 水蛭 乾薑 細辛 芒硝各二兩 麻仁五合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去滓,內硝令烊,分五服,五更為首,相去一炊頃自下,後將息。忌見風。

茱萸蝱蟲湯 治久寒月經不利,或多或少。

吳萸三升 蝱蟲 水蛭 (上庶下虫)蟲 牡丹皮各一兩 生薑一片 小麥 半夏各一升 桃仁五十枚 人參 牛膝各三兩 桂心六兩 甘草一兩半 芍藥二兩 大棗二十枚

右(口父)咀,以酒一斗,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適寒溫,一服一升,日三。不能飲酒人,以水代之。湯欲成,乃內諸蟲。不耐藥者,飲七合。

抵當湯 治月經不利,腹中滿,時自減。

虎掌 大黃各二兩 桃仁三十枚 水蛭二十枚

右四味,水三升,煮取一升,盡服之,當下惡血為度。

七熬圓 治月經不利,手足煩熱,腹滿,默默不欲寤,心煩。

前胡 芒硝各五兩 葶藶 蜀椒并熬,各六銖 生薑 芎藭 茯苓十五銖 杏仁九銖,熬 桃仁二十枚,熬 水蛭半合,熬 大黃一兩半

右十一味為末,蜜丸梧子大,空腹飲服七丸,日三。不知加一倍。一方無芎藭、前胡,有柴胡。一方有庶?虫蟲、丹皮各二兩。

桃仁散 治月經來繞臍痛,上衝心胷,往來寒熱,如瘧疰狀。

桃仁五十枚 (上庶下虫)蟲二十枚 桂心五寸 苡仁 牛膝 代赭各二兩 大黃八兩 茯苓一兩

右治下篩,宿勿食,溫酒服一錢匕,日三。

小牛角(角思)散 治經來舉重,傷任脈下血;或經脈未斷為房事,成血漏;及產後臟開經利,五賁之病。

牛角(角思)一枚,燒令赤 鹿茸 禹餘糧 當歸 乾薑 續斷各二兩 阿膠三兩 鰞鰂魚骨 龍骨各一兩 赤小豆二升

右十味,治下篩,空腹,以酒服方寸匕,日三。一方無鹿茸、鰞鰂骨。

龍骨散 治婦人經水不利,絕產。

龍骨三兩 黃蘗 半夏 竈中黃土 桂心 乾薑各二兩 石葦 滑石各一兩 鰞鰂骨 代赭石各四兩 白殛蠶五枚

右十一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服菜三月,有子即住藥。藥太過多生兩子。寡婦童女,不可妄服。

桃仁湯 治婦人月水不通。

桂心 牛膝各二兩 桃仁 (石卜)硝 牡丹皮 射干 土瓜根 黃芩各三兩 芍藥 大黃 柴胡各四兩 水蛭 蝱蟲各七十枚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

乾漆湯 治月水不通,小腹堅痛不得近。

大黃三兩 吳茱萸隨宜 乾漆 萎蕤 芍藥 細辛 甘草 附子各一兩 當歸 桂心 芒硝 黃芩各二兩

右(口父)咀,以清酒一斗,浸一宿,煮取三升,去滓,內硝烊盡,分為三服,相去如一炊頃。

芒硝湯 治月經不通。

大黃三兩 芒硝 丹砂末 當歸 芍藥 土瓜根 水蛭各二兩 桃仁一升

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內丹砂、芒硝,分為三服。

陽起石湯 治月水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乍赤乍白。

赤石脂三兩 陽起石 甘草 續斷 乾薑 人參 桂心各二兩 附子一兩 伏龍肝五兩 生地一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黃苓牡丹湯 治女人從小至大,月經未嘗來,顏色痿黃,氣力衰少,飲食無味。

黃芩 丹皮 桃仁 瞿麥 芎藭各二兩 芍藥 枳實 射干 海藻 大黃各一兩 蝱蟲七十枚 水蛭五十枚 蠐螬十枚

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服兩劑後,灸乳下一寸黑員際各五十壯。

牡丹圓 治婦人女子,病後月經閉絕不通,及從來不通。

瞿麥 芎藭 海藻各一兩 丹皮三兩 芍藥 元參 桃仁 當歸 桂心各二兩 蝱蟲 水蛭各三十枚 蠐螬二十枚

右為末,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如血盛者,作散服方寸匕。腹中當轉如沸,血自化成水去。如小便赤少,除桂心,用地膚子一兩。

乾漆圓 治月經不通,百療不瘥。

乾漆 土瓜根 射干 芍藥各一兩半 (上庶下虫)蟲 蠐螬各四十枚 水蛭 蝱蟲各七十枚 桃仁 鼈甲各二兩 丹皮 牛膝 黃芩 吳茱萸 大黃 桂心 柴胡各一兩六銖 火麻仁四合 亂髮鷄子大,二枚 菴(艹閭)子二合

右為末,以蜜和丸,每日酒下十五丸,梧子大,漸加至三十丸,日三。仍用後浸酒,服前丸藥。

浸酒方 以此酒服前藥甚良。

火麻子三升 菴(艹閭)子二升 桃仁一升 桂心 竈屋炲煤各四兩 土瓜根 射干各六兩 牛膝八兩

右(口父)咀,以清酒三斗,絹袋盛藥,浸五宿;或單服之,不下前藥亦好。

牡蠣圓 治經閉不通,不欲飲食。

牡蠣四兩 大黃一斤 柴胡五斤 乾薑三兩 芎藭 茯苓各二兩半 蜀椒十兩 亭藶子 芒硝 杏仁各五合 水蛭 蝱蟲各半兩 桃仁七十枚

右十三味為末,蜜丸梧子大,飲服七丸,日三。

當歸圓 治腰腹痛,月水不通利。

當歸 川芎各四兩 桃仁五十枚 蝱蟲 烏頭 丹參 乾漆各一兩 人參 牡蠣 土瓜根 水蛭各二兩

右為末,以白蜜丸如梧子,酒下三丸,日三服。

促經湯 【 《醫統》,下同】  治月經過期不行,腰腹作痛。

香附子 熟地黃 白芍藥 莪朮 木通 蘇木各八分 當歸一錢 川芎 紅花 肉桂各五分 桃仁二十粒,去皮尖 甘草五分

右,水鍾半,煎八分,空心溫服。

白堊圓 治婦人月經一月再來,或隔月不來,或多或少,淋瀝不斷,或來而腰腹痛,噓吸不能食,心腹痛,或青黃黑色,或如水,舉體沉重。

白堊 白石脂 牡蠣 禹餘糧 龍骨 細辛 鰞鰂骨各一兩半 當歸 芍藥 黃連 黃芩 乾薑 桂心 人參 瞿麥 石葦 白芷 白蘞 附子 甘草各一兩 蜀椒半兩

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酒下二十丸,日三;至月候來時,日四五服為佳。

加味逍遙散 治肝脾血虛有熱。

柴胡 丹皮 山梔炒,各五分 甘草炙 當歸炒 芍藥酒炒 茯苓 白朮炒,各一錢

右,水煎服。

歸脾湯 治經候不準,晡熱內熱。

人參 白朮炒 黃芪炒 白茯苓 龍眼肉 當歸 遠志 酸棗仁炒,各一錢 木香 甘草

右,薑棗水煎服。

四物湯 血家要藥。亦治月水不調,臍腹(疒丂)痛。

熟地黃酒蒸,三錢 當歸酒拌 白芍藥炒 川芎各一錢

右,水煎服。

加味四物湯 治血分有熱。

四物湯 柴胡 牡丹皮 山梔

右,煎服。

二陳湯 治中脘停痰,飲食少思,嘔逆等證,女人經病。

陳皮去白 茯苓 半夏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右,水煎服。

越鞠丸 治鬱傷氣滯,胷膈痞悶,肚腹膨脹,飲食少思,吞酸噯腐,女人經病。

香附 蒼朮炒 川芎 梔子炒 神麯炒 山楂各等分

右為末,用神麯糊丸菉豆大,每服六十丸或七十丸,食遠白湯送下。

八珍湯 治脾胃傷損,惡寒發熱,煩躁作渴,女人經病。

當歸酒拌 芍藥 炙甘草 川芎各一錢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熟地三錢

右,水煎服。

加味小柴胡湯 治肝膽經風熱。

柴胡二錢 黃芩炒,一錢 人參 半夏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山梔 牡丹皮隨宜

右,薑棗水煎服。

補肝散 治肝腎二經,氣血虧損,經候不調。

山萸肉 當歸 五味子炒杵 山藥 黃芪炙 川芎 木瓜各半兩 熟地黃 白朮炒,各一兩 獨活 酸棗仁炒,各四兩

右為末,每服五錢,薑棗水煎服。

十全大補湯 治氣血俱虛,經候不調,及培補一切虛證,必用之藥。

當歸 甘草炙 芍藥 川芎各一錢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熟地黃三錢 黃芪蜜炙 肉桂隨宜

右,水煎服。

神芎丸 【 河間,下同】  治婦人經病。

大黃 黃芩各二兩 牽牛 滑石四兩

右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水下十丸至十五丸,每服加十丸,日三服;冷水下亦得。或煉蜜丸愈佳,以利為度。如孕婦及婦人經病,產後血下不止者,則不宜服。

二氣湯 治月水不調,斷絕不產,面黃肌瘦,飲食不甘,內有燥熱,以柴胡飲子相參服之。

大黃四兩,別為末,酢一升,慢火熬成膏子 當歸 白芍藥各二兩

右為末,以膏子和丸如桐子大,服股二十丸,淡酢湯下,食前,日進三服。如月水不通,如乾漆三錢炒,出火毒,沒藥半兩,硇砂三錢研。官桂二錢,盤蝥三錢,去足炒熟用,生則令人吐瀉。

當歸龍骨丸 治月事失常,經水過多。

當歸 白芍藥 黃連 染槐子 艾葉炒 茯苓各半兩 龍骨 黃蘗各一兩 木香一分

右為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溫米飲下三四十九,食前,日三四服。

黃藥子散 治月事不止,煩渴悶亂,心腹急痛,肢體困倦,不思飲食。

黃藥子 當歸 芍藥 生地 黃芩 人參 白朮 甘草 知母 石膏各一兩 川芎 桔梗 紫菀 槐花子 柴胡各一分

右為粗末,抄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濾汁溫服,食前,但一服。

通經散 治月經不通。

甘遂以麵包百餘沸,取出,冷水浸過,去麵焙乾 陳皮去白 當歸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臨臥服。

桃仁承氣湯 治月事沉滯。

桃仁十二個,去皮尖 官桂 甘草 芒硝各半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黃連解毒湯 治經血暴下。

黃連 黃蘗 黃芩 大梔子各等分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之。

通經方 【 丹溪】  治積痰傷經不行,夜則妄語。

(艹舌)蔞子一兩 吳茱萸十粒 桃仁五十個 紅麯二錢 砂仁三兩 黃連半兩

右為末,生薑汁化炊餅,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湯下。

琥珀散 【 《入門》,下同】  治婦人月經壅滯,每發心腹臍(疒丂)痛不可忍,及尋常氣血痛,并產後血上搶心。

京三稜 蓬莪朮 赤芍藥 劉寄奴 牡丹皮 熟地 官桂 菊花 真蒲黃 當歸各一兩

右,前五味用烏豆一升,生薑半斤,米酢四升,同煮豆爛為度,焙乾入後五味同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濟生》有延胡、烏藥各一兩,無蒲黃、菊花。

十咪香附丸 治經候不調。

四物湯四兩 白朮 陳皮 澤蘭葉各二兩 黃蘗 甘草各一兩 香附一斤,分四分,用酒、酢、童便、青鹽水各浸七分,焙乾

右為末,酢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固經丸 治經水過多。

黃芩 白芍 龜板各一兩 椿根白皮七錢 黃蘗炒,三錢 香附子童便浸焙,二錢半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白湯下五七十丸。一方是白朮一兩,無白芍。一方是樗根皮,無椿根白皮。

柴胡抑肝湯 治寡居獨陰,寒熱類瘧等證,女人經病。

柴胡二錢半 赤芍藥 牡丹皮各一錢半 青皮二錢 連翹 生地各五分 地骨皮 香附 蒼朮 山梔仁各一錢 川芎七分 甘草三分 神麯八分

右水煎,空心或臨臥時服。

滋陰百補丸 治勞傷氣血不足,乍寒乍熱,心腹疼痛,不思飲食,尩羸乏力,女人經病。

益母草半斤 當歸六兩 川芎 熟地黃 白朮各四兩 芍藥三兩 人參 白茯苓 延胡索各二兩 甘草一兩 四製香附一斤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空心,砂仁煎湯下。

蒼莎丸 調中散鬱。

蒼朮 香附各四兩 黃芩二兩

右為末,蒸餅丸梧子大,薑湯下。

清海蒼莎丸 治肥人痰多,占住血海地位,因而下多者,目必漸昏。

南星 蒼朮 川芎 香附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

葶歸丸 治經斷而後腫,用此調經則水自消。

當歸 人參 大黃 桂心 瞿麥 赤芍 白茯苓各三兩 葶藶一錢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十五丸,空心米飲下。

失笑散 治婦人經水,時行時止,心痛。

蒲黃 五靈脂各等分

右為末,每二錢,先以酢調成膏,入水一盞煎,空心熱服。

柴胡調經湯 治經水色鮮不止,頭項脊骨強痛,不思飲食。

柴胡七分 羌活 蒼朮各一錢 獨活 藁本 升麻各五分 乾葛 當歸 甘草各三分 紅花少許

右,水煎熱服,取微汗。

加味養榮丸 治經脈參前,外潮內煩,欬嗽,飲食減少,頭昏目眩,滯下,血風血氣,久無嗣息,一切痰火不受峻補等證,服之有孕。又治胎前胎動胎漏,常服可無小產之患。

當歸 熟地 白朮各二兩 芍藥 川芎 黃芩 香附各一兩半 陳皮 貝母 茯苓 麥門冬各一兩 黑豆炒去皮淨,四十九粒 阿膠七錢 甘草五錢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鹽湯溫酒任下。忌食諸血。

女金丹 治婦人經事參後,赤白帶下,崩中淋瀝,及積年血風等證。

白芍 當歸 川芎 人參 白朮 茯苓 藁本 白芷 白薇 桂心 延胡索 牡丹皮 赤石脂各一兩,俱酒浸三日,晒乾 沒藥另研 甘草各五錢 香附一斤,酢浸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下。

大烏鷄丸 治婦人羸瘦,血虛有熱,經水不調,崩漏帶下,不能成胎,骨蒸等證。

四製香附一斤 熟地黃四兩 生地黃 當歸 白芍 黃芪 牛膝 柴胡 牡丹皮 知母 川貝母去心,各二兩 黃連 地骨皮 乾薑 延胡索各一兩 茯苓二兩半 秦艽一兩半 白毛烏骨鶴一隻,閉死去毛腸淨 蘄艾葉 青蒿各四兩,一半入鷄腹內,將鷄并餘艾蒿同入罎內,以童便和水浸過二寸許,煮爛取出,去骨焙乾

右為末,用鷄汁打糊丸梧子大,服五六十丸至七八十丸,溫酒或米飲下。忌煎炒莧菜。其鷄如得白絲毛烏骨崇冠者尤妙。須另於一處,以黃芪炒末為丸餧之,不可近雌鷄。如月水先期,如黃芩、黃連、地骨皮。如月水後期,如參、朮、黃芪。如白帶,加二朮、香附、升麻、白芷,柴胡。如筋骨疼痛,去肉用骨。

小烏鷄丸 治婦人經病及一切諸證。

吳茱萸 良薑 白薑 當歸 芍藥 延胡索 破故紙 川椒 陳皮 青皮 劉寄奴 川芎 生地黃 莪朮各一兩 荷葉灰四兩 北艾二兩

右為末,用烏骨鷄一隻,取肉煮爛,和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如月水不通,蘇木紅花酒下。如腹痛血色黑者,加炒黃連。如有痰濕者,加南星、蒼朮、香附。如未曾生育過者,門戶油膜包裹子宮,因此不孕,宜加鳳凰衣七個,燒存性,硃砂為衣。如胎不安,蜜酒下。如血崩,豆淋酒調棉灰下。如腸風,陳米飲調百草霜下。如心疼,菖蒲酒下。如漏胎下血,烏梅酒下。如死胎不下,螌蝥三個煎酒下。如腰腳痛,當歸酒下。如頭風,薄荷煎湯下。如血氣眼黑,甘草煎湯下。如生瘡,地黃煎湯下。如身體疼痛,黃芪末調酒下。如胎前產後白痢,乾薑煎湯下;赤痢,甘草煎湯下。如氣塊血塊作痛,與葱白湯間服。如子宮久冷,茯苓煎湯下。如赤帶,茶清下。如耳聾,臘茶清下。其餘百病,酢湯下。

抱膽丸 【 《入門》,下同】  治室女經脈將行,驚邪蘊結;并治男婦一切驚恐風狂,神效。

黑鉛一兩半 水銀二兩 朱砂 乳香各一兩

右先將黑鉛入銚熔化,次下水銀,候結成砂子,再下朱砂、乳香末,乘熱用柳枝槌研勻,丸如芡實大,每一丸,空心井水吞下,病者得睡,切莫驚覺,覺來即安。再一丸可除根。

大胡連丸 治經閉骨蒸。

胡黃連 銀柴胡 黃芩 當歸 白芍 茯苓 陳皮 熟地 知母各一兩 犀角二錢 人參 白朮 川芎 桔梗 甘草 地骨皮 半夏製 秦艽各八錢 黃蘗製 五味子各一兩半 黃芪炙,一兩二錢 牛黃三錢

右,蜜丸梧子大,每六七十丸,茶清下。

萬應丸 治蟲證經閉腹痛。

檳榔五錢 大黃八兩 黑丑四兩 皂角十錠 苦楝根皮一斤

右將檳榔、大黃、黑丑為末,將皂角、苦楝根皮煎汁熬膏,為丸梧子大,先用沉香為衣,後用雷丸、木香為衣,每三丸,四更時沙糖水送下,善下諸蟲。

雄砂丸 治同上。

鶴蝨 蕪荑 乾漆 殭蠶各三錢 貫眾 酸石榴皮各五錢 朱砂研 雄黃研 雷丸 甘遂各一錢半

右為末。米粉煮糊為丸麻子大,每十丸,五更時粥飲下,善殺諸蟲。一方加麝香少許,尤妙。

五積散 治婦人經行,過食生冷,或外被冷濕,瘀血凝結。

半夏二分 白芷 川芎 芍藥 甘草 茯苓 當歸 肉桂各三分 桔梗一分半 枳殼五分 陳皮 麻黃各六分 厚朴 乾薑各四分 蒼朮七分半

右,薑葱水煎服。

紫葳散 治婦人月水不行,發熱腹脹。

紫葳 肉桂 赤芍藥 延胡索 白芷 當歸 牡丹皮 劉寄奴各等分 紅花少許

右,酒一鍾,水二鍾,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