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五十七

 小兒瘡瘍門

  單方

小兒丹毒:多年竈下黃土末和屋漏水敷之,新汲水亦可,鷄子白或油亦可,乾即易。 【 《肘後方》,下同】

五色丹毒:蜜和乾薑末敷之。

治小兒赤遊腫,若遍身入心腹,即能殺人:搗伏龍肝為末,以鷄子白和敷,乾易之。 【 《千金方》,下同】

又:用白豆末水和敷之,勿令乾。

治小兒半身皆紅赤,漸漸長引,或瘡瘍:用牛膝、甘草(口父)咀,合得五升,以水八升,煮三沸,去滓和伏龍肝末敷之。

治小兒身赤腫起者:熬米粉令黑,以唾和敷之。

治丹毒大赤腫,身壯熱,百治不折:用寒水石十六銖,石膏十二銖,藍青十一銖用乾者,犀角、柴胡、杏仁各八銖,知母十銖,甘草五銖,羚羊角六銖,芍藥、黃芩各七銖,梔子十一銖,竹瀝一升,生葛汁四合,澄清蜜二兩。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五升,并竹瀝煎取三升三合,去滓內杏仁泥、葛汁、蜜,微火煎取二升,一二歲兒服二合,大者量加之。

小兒丹毒,從兩股走及身頭:用李根燒為末,以田中流水和塗之。

小兒赤丹:屋塵和臘猪脂敷之。

小兒火丹:桑根白皮為末,羊膏和塗之。

小兒丹毒:濃煮大豆汁塗之,甚良。

小兒丹毒,從髀起,流下陰頭,赤腫出血:用鯽魚肉切五合,赤小豆末二合搗勻,入水和敷之。

治小兒溺竈丹,初從兩股及臍間起,走入陰頭皆赤:桑白皮切一斗,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浴之。

小兒丹毒:水煮棘根汁洗之。

小兒丹毒:用生麻油塗。

小兒丹毒:煆鐵屎研末,猪脂和敷之。

小兒丹毒:唾和胡粉,從外至內敷之。

小兒丹毒:向陽燕窠土為末,鷄子白和敷。 【 《衛生易簡方》,下同】

小兒五色丹毒:甑帶燒灰,鷄子白和塗之。

小兒丹瘤,遊走入腹必死:初發急以白芷、寒水石為末,生葱汁調塗。 【 《全幼心鑑》,下同】

小兒丹腫:菉豆五錢、大黃二錢為末,用生薄荷汁入蜜調塗。

小兒赤丹:用土番黃米粉,和鷄子白塗之。 【 《兵部手集》,下同】

孩子赤丹:嚼粟米敷之。

小兒丹毒作瘡出水:豉炒煙盡為末,油調敷之。 【 《姚和眾方》】

小兒丹毒:燒鐵淬水,飲一合。 【 《陳氏本草》】

小兒熱丹:藍淀敷之。 【 《秘錄》方】

小兒丹瘤:木鼈仁研如泥,酢調敷之,一日三五上效。 【 《外科精義》】

小兒丹毒:猪肉切片貼之。 【 《本草綱目》】

小兒丹毒,皮膚熱赤:寒水石半兩,白土一分為末,米酢調塗之。 【 《經驗方》】

小兒火丹熱如火,繞臍即損人:馬莧搗塗。 【 《廣利方》】

小兒赤丹:柳葉一觔,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溫洗赤處,日七八度。

小兒丹毒:寒水石末一兩,和水塗之。 【 《集元方》】

小兒遍身赤丹:用羚羊角燒灰,鷄子清和塗之,神效。 【 《外臺》方,下同】

小兒赤遊火丹:母猪屎絞汁服,并敷之。

小兒赤丹:胡荽汁塗之。 【 譚氏方。】

小兒丹瘤:大麻子五個去皮,研入麵一匙,水調塗之,甚效。 【 《修真秘方》】

小兒十種丹毒:用瓦花搗汁,和水取汁,同伏龍肝末塗潤之。 【 《瘡瘍全書》,下同】

小兒爛皮火丹:用蓮蓬煆灰,麵粉、伏龍肝、柏未各等分,共為末,和勻乾摻。

凡小兒火丹,或頭上起或背上起者:俱用慎火草搗汁搽上。慎火草即瓦花。

又:用芊芊活,隨處有之,取汁塗之。

小兒赤瘤:鷄子白和百草霜搽。 【 《嫏嬛記》】

小兒赤遊行於上下,至心即死:菘菜搗敷之,即止。 【 張傑《子母秘錄》,下同】

小兒赤遊,上下遊行,至心即死:蒴藋煎汁洗之。

治小兒五色丹:用川大黃、芒硝、梔子仁、黃芩、乾藍葉、商陸各等分,為細末,水調塗。棗樹根四兩,丹參三兩,菊花一兩半,剉細,每二兩,水五升煮三升,避風適寒溫浴兒。 【 《證治準繩》,下同】

又:苧根葉一觔細剉,赤小豆三合,以水五升,煮三升,去滓避風處溫浴兒。

又:青栗毬有刺者,杵碎,水煮浴兒。

又:蒲席灰,鷄白和塗。

又:牛屎敷之,乾即易。

又:猪槽下爛泥敷,乾即易。亦塗黑丹。

治小兒白丹:用酸母草、五葉草各五兩,絞汁塗。

又:川大黃杵為末,以馬齒莧自然汁調塗。

又:爛杵蓼葉塗。

又:爛杵蘭香葉塗。

又:酢和梁上塵塗。

又:猪膽和鹿角灰塗。

又:燒猪糞灰,鷄子白和塗。

凡小兒丹初從背起,遍身如細襭,一宿成瘡,名茱萸丹。赤小豆為粉粉之;如未成瘡,以鷄子白調敷之。

治小兒赤丹:酢和蕎麥麵塗之。

又:赤足蜈蚣為末,入硫黃研勻,水調,翎掃頭焦即止。

又:天茄兒葉,俗名老鵶眼睛,取葉和酢擂敷。

又:以蓼子,鹽湯洗了,挼蓼塗之。

治小兒火丹色如朱,皮中走:酢研豉成膏敷。

又:鯉魚血頻頻塗。

治小兒黑丹:風化石灰二兩,屋四角茅草三兩,燒灰為末,鷄清調塗。

又:茺蔚子、蛇銜草、護火草各二兩,杵爛,鷄白調塗。

又:青羊脂熟摩病上,日三五度,用之;如無青羊,白羊亦可,但不及爾。

又:以餧猪杓子炙令熱熨之。

治小兒天火丹,從背起赤點:用麻油五合,生鯽魚半觔,同杵如泥,塗丹上,乾即易。

又:虎脂二兩,黃丹一兩,研為膏,塗。

又:桑根白皮二兩,甘菊花一兩半,丹參、莽草各一兩,剉勻,每用二兩,水三升,去滓溫浴兒,避風。

又:以小兒埋胞衣瓶中水一二合,時時與兒服,及塗身上有毒處。

治諸火丹:天火龍火著肉作瘡,急以鹽湯噴;次以山藥塗。如無生者,以乾者為末,水調塗。

又:以羊脂調赤石脂末塗之。

治小兒丹發兩臂,赤起如李子,名鬼火丹。用景天草五兩,蛇銜草三兩,杵如泥,以鷄血調塗。

又:戎鹽一兩,附子一枚,燒灰為末,雄鷄血調塗。

小兒丹發赤斑,斑如梅子,遍背腹,名野火丹。用雄黃、戎鹽各半兩為末,鷄白調頻塗,以瘥為度。

又:竈中黃土一兩,青竹葉二兩,燒灰為末,鷄白調塗。

又:白殭蠶二七個,護火草一兩,杵爛塗之。

又:酒塗油塗亦可。

小兒丹初發,著兩頰兩膀上、兩腋下,名家火丹。用梓木、白皮、蓼葉各三兩燒灰,鷄白調頻頻塗之,以瘥為度。

治家火丹攻喉入腹,大便不利:用硝石、凝水石,銅器中熬乾,研服方寸匕。

又:用烏頭一分,赤石脂三分,研細,鷄清調塗,神良。

小兒丹初發,兩脅及腋下腿上,謂之殃火丹。用川(石卜)硝為末,每服以竹瀝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加減。

又:浮萍杵汁,時時服之。

又:川(石卜)硝一兩、梔子仁半兩為末,酢調塗。

又:山梔子仁四兩,生鯽魚半觔,同杵如泥,每以酢化少許,塗丹上,兼治神火丹。

小兒丹發兩膀,不過一日,便赤黑,謂之神火丹。用景天草花絞汁,先微揩丹上,後塗之,以瘥為度。

又:鯽魚半觔,杵如泥,塗之,頻塗為良。

又:酢調梔子仁末塗。

小兒丹發如灼,在脅下正赤,初從額起,或從耳起而多痛,名熒火丹。用赤小豆一台,硝石半兩,寒水石一分為末,每以冷水調半錢,日三服,量兒加減。張氏用冷水調塗。

又:景天草杵爛,以酢調塗。

小兒丹先發於背遍身,一日一夜而成瘡,名朱田火丹。藍靛塗,鷄清塗亦可。

小兒丹發,兩膀裏尻間正赤,流至陰頭,赤腫血出是也。治之用薺葉三兩,赤小豆一合,煅罏門上灰一兩,青羊脂三兩,葱白二莖切,相和杵如膏摩之,燥,再加水摩之。

又:細辛一兩,糯米一合,景天草三兩,杵如泥,塗丹上差。

又:伏龍肝、赤小豆等分為末,鷄子白調塗。

又:車前子為末,水調塗。

又:薑沙一升,水煮,去滓洗。

又:杵生浮萍傅。

小兒廢灶火丹,丹發從足趺起正赤者是也。治之用寒水石、硝石各半兩,莽草一兩,為末,每以新汲水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加減。張氏用水調塗。

又:赤小豆一兩,牛角二錢,燒灰為末,鷄白調塗。

又:五加皮葉根五兩燒灰,以煅鐵槽中水調塗。

又:棗樹根水煮汁,浴三五次。

小兒尿灶火丹,發膝上,從兩股起及臍間走陰頭者是也。治之用李樹根半觔,燒灰為末,取田流水調塗。

又:以屋四角茅草燒灰為末,鷄白調塗。

又:以桑白皮李根同剉,煎湯洗之。

治赤流丹腫赤:杵小豆五合,水和取汁,飲之一合,良;滓以敷五心。

又:服黃龍湯二合,併敷患上。小柴胡湯去半夏,名黃龍湯。

小兒赤流:取摩羅葉汁塗赤處,隨手便瘥。

治小兒身有赤處:用桃仁去皮研爛,以面脂和塗。

又:水煮黃蒿穗汁,入鹽少許溫服。

又:細研白礬末,生油調塗。

又:杵芭蕉根汁塗。

又:杵水中苔,水調塗。

又:水調芒硝末塗。

又:生蛇銜草搗塗。

治虵纏丹,匝腰則死:搗萵苣爛塗,或研萵苣子汁塗之。

又:用蘆箔上草繩經子燒灰,同生油調塗。

小兒骨火丹,其瘡見骨著足踝者是也。杵大小蒜厚封之。

又:刺腫上入二分,以牛膽汁調大黃末塗之。

治白遊腫:杵生羊脾塗之。

又:用栝蔞根二兩為末,伏龍肝半兩細研,酢調塗,乾再用。

治小兒赤遊行於體上下,至心即死:以芒硝納湯中,取濃汁拭丹上。

又:杵菘菜敷之。

治赤遊腫,若遍身入心腹即殺人:用灶下黃土為末,油調塗,勿令乾。若已入腹及陰者,以護火草取汁一盞服之。乾者即末之,水調服。

治赤白遊腫:簇上白臭死蠶治白遊,赤死者治赤遊,并搗塗之。

治赤遊腫:搗瓜蔞敷之。

赤遊,白(疒軫):酢磨五毒草傅,亦杵莖敷之;恐毒入腹,亦煮服之。五毒草一名五蕺,又名地圜,平地生花,葉如蕎麥,根似狗脊。

小兒丹入腹:杵馬齒莧汁飲之,以滓敷之。

又:濃煎大豆汁塗之。

小兒丹痛:搗竹根汁及一升,作一服,即一二服效。

丹癢:搗韭菜,入些鹽,與香油以手摩熱於丹上,揩之立愈。

治一切丹瘤:以土硝為末,薑汁酢調塗,日三四上,土硝即蜣螂土囊蠐螬窠也。

又:蓖麻子五個,去殼細研,入白麵一錢,水調微微塗之,甚妙。

又:冷水杵茨菰葉莖,鷄翎掃腫便消。

又:研護火草汁塗。

又:研五葉草汁塗。

又:水調大黃末塗。

又:水研梔子仁塗。

又:水調黃芩末塗。

又:油調樺皮末塗。

又:水研糯米汁塗。

又:水煮白礬末塗。

又:酢調紅藍花塗。

又:煮白芷根葉塗。

又:杵鯉魚令爛塗。

又:水調地龍糞塗。

又:杵大麻子汁塗。

又:燒粉家洗瓮水塗。

又:水調韭畦中土塗。

又:鷄清調榆根白皮塗。

又:不犯水羊脂炙塗,以白粉敷之。

又:酢磨訶子塗。

又:杵鬼目汁塗。

又:杵荏子汁塗。

又:研醬取汁塗。

又:研地黃汁塗。

又:研豆葉汁塗。

又:研海藻汁塗。

又:水調青黛塗。

又:水研地龍塗。

又:酒煮石楠塗。

又:水調鷄糞塗。

又:杵梧桐皮塗。

又:苦菜汁塗,并服。

治小兒浸淫瘡:用竈中黃土、髮灰各等分為末,以猪脂和敷之。 【 《千金方》】

小兒浸淫瘡,痛不可忍,發寒熱者:薊葉新水調敷瘡上,乾即易之。 【 《簡要濟眾方》】

治小兒浸淫瘡:取鷄冠血塗。 【 《證治準繩》,下同】

又:鷄冠血和黃連末塗。

又:煎鯽魚膏塗。

又:切鯽魚片,和鹽貼患處。

又:燒胡燕窠,水和塗之。

治小兒黃爛瘡:取四交道中土、竈下土二味各等分,為末以敷。亦治夜啼。 【 《千金方》,下同】

又:燒艾灰敷之,乾用生油塗。

又方:治小兒火灼瘡,一身盡有如麻,或有膿汁,乍痛乍癢。用甘草、芍藥、白蘞、黃芩、黃連、黃蘗、苦參各半兩,研為細末,以白蜂蜜和敷之,日二夜一;亦可作湯洗之。

治小兒瘡初起,熛漿似火瘡,名曰熛瘡,亦名爛瘡。用桃仁熟擣,以麵和敷之。亦治遍身赤腫起。

又:馬骨燒灰敷之。

小兒爛瘡:牛屎燒灰封之,減瘢痕。

小兒瘭瘡:一名火灼瘡,一名火爛瘡。茱萸煎酒拭之,良。 【 《兵部手集》】

小兒燥瘡:一名爛瘡。燒鐵淬水中二七遍,浴之二三起作漿。 【 《子母秘錄》】

治小兒王爛瘡,初起泡漿似火燒瘡:宜用又酥和赤地末塗。

小兒頭面爛瘡:木耳舂細,蜜調敷;又冷水調平胃散敷,俱乾則易之。

治小兒風瘙癮疹:用蒴藋、防風、羊桃、石南、秦椒、升麻、苦參、茵芋、芫花、蒺藜、蛇牀子、枳實、礬石各一兩,(口父)咀,以漿水三斗,煮取一斗,去滓內礬,令小沸浴之。 【 《千金方》,下同】

又: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漏瘡多年不瘥,搗末敷之。亦主骨疽癲疾瘰癧,絕妙。

小兒風(疒軫)作癢:白礬燒投熱酒中,馬尾蘸酒塗之。 【 《子母秘錄》,下同】

小兒斑疹:用髮灰飲服三錢。

小兒癮疹瘙癢:白蜜不拘多少,用酒調下,有效。 【 《本草綱目》,下同】

小兒風疹,及瘡毒在皮膚不出:取慎火黃苗葉五大兩,和鹽三大兩,同研絞汁,以熱手摩塗,日再上之。

小兒癮疹:以鹽湯洗了,挼蓼子敷。 【 《證治準繩》,下同】

治風腫及癮疹:巴豆五十粒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綿浸湯中,適寒溫,以拭病上,隨水瘥。

治風疹入腹,身體強腫,口乾燥硬:蔓青子三兩為末,每用溫酒調一錢。

治風疹癢不止:酪五合,鹽一兩,二味相和,煎過摩病處,立瘥。

又:蛇蛻皮一條,水一升煎半升,鷄翎掃上,即瘥。

又:白礬五兩為末,以酒三合,小便一升,煎如稀膏,以綿蘸藥於病上,輕手揩之,令熱徹入皮膚,須臾消盡。此方神奇,能治百計不差。 【 《聖惠方》】

小兒破傷風病,拘急口噤:沒心草半兩,白附子炮二錢半為末,每服一字,薄荷酒灌下。 【 《聖濟總錄》】

鱔攻頭瘡:用敗龜板酥炙為末:以飛麵少許,和油調塗頂上,留孔出毒,不可調太柔。 【 《證治準繩》,下同】

頭瘡:大笋殼燒灰,量瘡大小,用灰調生油敷;又加膩粉佳。

小兒頭身諸瘡:燒鷄卵殼,和猪脂敷之。

治小兒癩頭,并身癩等證:用松皮燒灰、白膠香、枯礬、大黃、黃蘗油調,敷患處。

又:用臘月馬脂油搽患處,極妙。

小兒癩頭:用燒紅炭淬長流水令熱洗之,仍用芫荽子煎猪脂,去滓用脂敷患處。

又:用胡荽子、伏龍肝、懸龍尾、黃連、白礬為末,調敷。

治久癩頭:用黃連細末敷之。

治年久癩頭:內用苦參丸食後服之,外用苦參末油敷之,二月愈。

小兒頭瘡,麻子五升研細,水絞汁,和蜜敷之。 【 《千金方》】

小兒頭瘡:水磨檳榔曬取粉,和生油塗之。 【 《聖惠方》,下同】

小兒頭瘡:吳茱萸炒焦為末,入汞粉少許,猪脂酢調塗之。

小兒頭瘡:樹上乾桃燒研,入膩粉,麻油調搽。

又:枳實燒灰,猪脂塗。

小兒頭瘡:古松上自落皮,入豆豉少許,瓦上炒存性,研末,入輕粉,香油調塗之。 【 《經驗方》,下同】

嬰兒胎瘡滿頭:用水邊烏桕樹根晒研,入雄黃末少許,生油調塗。

小兒頭瘡:因傷湯水成膿,出水不止:用肥皂燒存性,入膩粉,麻油調搽。

小兒頭瘡:蓼子為末,蜜和鷄子白同塗之,蟲出不作痕。 【 《藥性論》方】

小兒頭瘡:鏡面草日乾為末,和輕粉,麻油敷之,立效。 【 《楊氏家藏》,下同】

又:黑豆炒存性研,水調敷之。

小兒頭瘡,浸淫成片:梁上塵和油瓶下滓,以皂莢湯洗後塗之。 【 《子母秘錄》,下同】

小兒頭瘡:糯米飯燒灰,入輕粉清油調敷。 【 《普濟方》,下同】

小兒頭瘡:葱汁調輕粉搽之。

又:鷄子黃炒出油,入麻油,及膩粉末,敷之。 【 《集簡方》,下同】

小兒頭瘡:菟絲苗煮湯,頻洗之。

小兒頭瘡:杏仁燒研敷之。 【 《事林廣記》】

小兒頭瘡:白梅燒,生油調塗。 【 《聖濟錄》,下同】

小兒頭瘡,因傷濕入水成毒,膿汁不止:用紅麯嚼罨之,甚效。

小兒頭瘡:以黃泥裹豆豉煨熟,取研,以蓴菜油調敷之。 【 《勝金方》】

小兒頭瘡:綠礬、淡豉各一兩炒黑,膩粉二錢,研勻,以桑灰湯洗淨,摻之良。 【 《本草綱目》】

小兒頭瘡久不愈:核桃和皮燈上燒存性,出火毒,入輕粉少許,生油調塗一二次愈。 【 《保幼大全》】

小兒頭禿:蕪青葉燒灰和脂敷之。 【 《千金方》,下同】

小兒禿瘡:用松香五錢,猪油一兩,熬搽,一日數次,數日即愈。一用蕪青二兩,黃蠟一兩半,銅綠一錢半,麻油一兩半,文武火熬收,每攤貼之,神效。

小兒白禿:桃皮五兩煎汁,入白麵搽之,效。 【 《聖惠方》】

小兒禿瘡:以鹽湯洗淨,蒲灰敷之。 【 《聖濟總錄》,下同】

小兒白禿:瓠藤同裹鹽荷葉,煎濃汁洗三五次,愈。

小兒禿瘡:黃蜀葵花、大黃、黃芩等分為末,米泔淨洗,香油調搽。 【 《普濟方》】

小兒禿瘡:冷泔洗淨,以羊魚葱搗泥,入蜜和塗之,神效。 【 楊氏方】

小兒白禿團團然:切蒜日日揩之。 【 《秘錄》,下同】

小兒白禿:馬齒莧菜煎膏塗之,或燒灰,猪脂和塗。

小兒禿瘡:楸葉搗汁塗之。

小兒禿瘡:酢和榆白皮末塗之,蟲當出。 【 《產乳方》】

小兒甜瘡,生於面耳:令母頻嚼白米,臥時塗之,不過三五次而愈。 【 《本草綱目》】

小兒甜瘡:大棗去核,填入綠礬燒存性研,貼之。 【 《拔萃》方】

小兒甜瘡,頭面耳邊,連引流水極癢,久久不愈者:蛇牀一兩,輕粉三錢為末,細細調搽之。 【 《普濟方》,下同】

小兒面瘡,焮赤腫痛:地榆八兩,水一斗煎五升,溫洗之。

小兒嬭疽生面上:用楓香為膏攤貼之。 【 《活幼全書》】

小兒癬瘡:蛇牀子杵末,和猪脂塗之。 【 《千金方》】

小兒癬瘡:蟾蜍燒灰,猪脂和敷。 【 《外臺》方】

小兒生癬:猪脂和輕粉抹之。 【 《直指方》】

小兒疥癢:白膠香、黃蘗、輕粉等分為末,羊骨髓和敷之。 【 《儒門事親》】

小兒濕癬:桃樹青皮為末,和酢頻敷之。 【 《子母秘錄》】

小兒疥癬:藁本煎湯浴之,并以浣衣。 【 《保幼大全》】

小兒胎癬:小兒頭生瘡,手爬處即延生,謂之胎癬。先以葱鹽湯洗淨,用桑中木蛀屑燒存性,入輕粉等分,油和敷之。 【 《本草綱目》,下同】

小兒眉瘡:小麥麩炒黑研末,酒調敷之。

小兒眉瘡:猪頸骨髓六七枚,白膠香二錢,同入銅器熬稠,待冷為末,麻油調敷。

小兒一切疳毒:夜明砂五錢,入瓦瓶內,以精猪肉三兩薄切,入瓶內,於前水煮熟,以肉與兒食,飲其汁,取下腹中胎毒;次用生薑四兩,和皮切炒,同黃米一兩糊丸黍米大,米飲服,日三次。 【 《全幼心鑑》】

小兒疳瘡:艾葉一兩,水一升,煮取四合,服。 【 《備急方》】

小兒疳瘡,腎疳,鼻疳,頭瘡,耳瘡久不瘥者:石綠、白芷等分為末,先以甘草水洗瘡拭淨敷之,一日愈。 【 《集元方》】

小兒疳瘡:嚼麻子敷之,日六七度。 【 《子母秘錄》】

小兒疳瘡:生嚼栗子敷之。 【 《外臺》,下同】

小兒疳瘡,羊膽二枚,和醬汁灌下部。

小兒疳瘡:熬胡粉,猪脂和塗。 【 張文仲方】

小兒口瘡:黃葵花燒末敷之。 【 《肘後方》】

小兒口瘡:大青十六銖,黃連十二銖,水三升煮一升服,一日二服,以瘥為度。 【 《千金方》】

小兒吻瘡,經耳欲腐:葵根燒研敷之。 【 《聖惠方》,下同】

小兒口瘡:紅蜀葵莖炙乾為末,蜜和含之。

小兒口瘡:用釜底墨時時搽之。 【 《普濟方》,下同】

小兒口瘡:寒食麪五錢,硝石七錢,水調勻,塗足心,男左女右。

小兒口瘡糜爛:黃丹一錢,生蜜一兩,相和蒸黑,每以鷄毛蘸搽,甚效。

小兒口瘡,不能吮乳:密陀僧末酢調,塗足心,瘡去洗去。 【 《簡易方》】

小兒口瘡:鐵鏽末水調敷之。 【 《集簡方》】

小兒口瘡糜爛:生硫黃水調塗手足心,效即洗去。 【 《危氏得效方》】

小兒口瘡,不能食乳:巴豆一枚,連油研入黃丹少許,剃去頂上髮貼之,四邊起粟泡,便用溫水洗去,乃以菖蒲湯再洗即不成瘡,神效。 【 《瑞竹堂方》】

小兒口瘡:用荸薺燒存性,研末搽之。 【 《簡便方》】

小兒口瘡,白屑如鵝口:不須服藥,以生天南星去皮臍研末,酢調塗足心,男左女右。 【 《集效方》】

治小兒白屑滿口,因名曰鵝口瘡,不能吮乳:用髮纏指上,蘸井水拭舌;如屑不脫,膿煮栗木汁,以綿纏箸頭拭洗,卻用飛過黃丹搽上。 【 《外科經驗方》】

治小兒口下黃肌瘡:取羖羊髭燒作灰,和臘猪脂敷之。角亦可用。

治口傍惡瘡:用亂髮灰、胡絮灰、黃連、乾薑,四味等分為散,以粉瘡上,不過三遍。

治小兒瘻瘡:用冢中石灰厚著之良。 【 《千金方》,下同】

又:燒桑根灰傅,并燒烏羊角作灰,相和敷之。

治小兒疽瘻:用丹砂、大黃各三十銖,雄黃(艹閭)茹漆頭者、雌黃各二十四銖,礬石馬齒者、莽草各十八銖,黃連三十六銖,(口父)咀,以猪脂一升三合,微火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下諸色末,攪凝敷之。

治小兒核腫,壯熱有實:用青木香、甘草、石膏、甘遂各十八銖,麝香三銖[三銖 原作「三對」,據《千金》卷五改。],大黃、前胡各一兩,黃芩半兩,共(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九合,每服三合,日四夜二。

小兒瘰癧:槲樹皮去粗皮切,煎湯洗之。 【 《聖惠方》】

小兒瘰癧:榆白皮生搗如泥,封之頻易。 【 《必效方》】

小兒瘰癧:脂麻、連翹等分為末,頻頻食之。 【 《簡便方》】

小兒結核:用五倍子研為細末,醋調服之。

小兒諸瘡:惡瘡、禿瘡、蠼螋瘡,浸淫瘡,并宜楝樹皮或枝,燒灰傅之,乾者猪脂調。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惡瘡:熬豉令黃為末,搏瘡上,不過三搏愈。

治小兒疽極:月初即生,常有黃水出,用酢和油煎令如粥,及熱傅之,二日易。欲重敷,則以皂莢湯洗瘡乃傅之。

治小兒月蝕瘡,隨月生死:以胡粉和酥搏之,五日瘥。

治月蝕九竅皆有瘡者:燒蚯蚓屎末,和猪膏搏之。

又:水和粉傅之。

治小兒手足及身腫:以小便溫煖漬之,良。

又:用巴豆五十枚去心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綿內湯中拭病上,隨手消。并治癮疹。

治小兒初生,蓐中生熱瘡:以鷄子五枚,敲破去白,只取黃煮熟,又以亂髮如鷄子黃許,二味相和,銚子中煎熬,取汁塗之;更用苦參末敷之,甚奇。劉禹錫云:向在武陵生子,蓐內便有熱瘡,發於臂腿,蔓延身半,初用他藥無益,狀候至重,晝夜啼號不乳。因閱《本草》有云:亂髮合鷄子黃煎消為水,療小兒驚熱下痢。注云:去痰熱百病;又鷄子,《本草》云:療熱瘡。因用之,立效如神。煎法:鷄子黃、亂髮初入銚煎時甚乾,少頃髮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磁碗中,以液盡為度。 【 《保幼大全》】

小兒蓐瘡:葵根燒末敷之。 【 《外臺秘要》】

小兒蓐瘡:嚼澤蘭心封之,良。 【 《子母秘錄》,下同】

治小兒蓐瘡:五月五日取蟾蜍,炙研末,敷之即瘥。

小兒臍瘡久不瘥者:馬齒菜燒研敷之。 【 《千金方》】

小兒臍瘡不合者:黃蘗末塗之。 【 《子母秘錄》】

小兒臍瘡:因浴水入臍,或溺濕衣衫所致。用紅綿、黃牛糞各燒灰,乾胭脂等分,濕則乾摻,乾則香油調搽,或燕窠泥敷,效。 【 《幼幼近編》】

小兒臍瘡:龍骨煆研傅之。 【 《聖惠方》】

小兒臍瘡:取伏龍肝末傅之。 【 《聖惠方》】

小兒軟癤:油麻炒焦,乘熱嚼爛傅之。 【 《譚氏小兒方》】

小兒軟癤:桑螵蛸燒存性,研末,油調傅之。 【 《危氏方》,下同】

小兒軟癤:大枳殼一個,去白磨口平,以麪糊抹邊,合癤上,自出膿血盡,更無痕也。

小兒熱癤:取井底泥傅其四圍。 【 《談野翁方》】

小兒熱癤:釜下土生椒末等分,醋和塗之。 【 《千金翼》】

小兒軟癤:用鬼眼睛即牆上白螺螄殼燒灰,入倒掛塵等分,油調塗之。 【 《壽域方》】

小兒蟲瘡:用舊絹作衣,化桕油塗之,與兒穿著,次日蟲皆出油衣上,取下燃之,有聲是也。別以油衣與穿,以蟲盡為度。 【 《集簡方》】

小兒蟲瘡:榆皮末和猪脂塗綿上,覆之,蟲出立瘥。 【 《千金方》】

預免瘡癤:凡小兒每年六月六日,照年歲吞皂莢子,可免瘡癤之患。林靜齋所傳方也。 【 吳昊《扶壽方》】

小兒遍身瘡疱:白芽香合桃葉煎湯浴之。 【 《本草綱目》】

小兒膿瘡,遍身不乾:用黃蘗末入枯礬少許,摻之即愈。 【 《楊起簡便方》】

小兒遍身癢甚:以生薑搗爛,布包擦之而止。 【 《瘡瘍全書》】

小兒醋瘡:取產死婦人塚上草,勿回顧,作湯浴之,不過三度瘥。 【 《本草綱目》】

小兒生瘡滿身,面如火燒:以黃粱米研粉,和蜜水調敷,以瘥為度。 【 《外臺》方】

治濕瘡:用濃煎地榆汁洗浴,每日二度。 【 《千金方》】

小兒鱗體:皮膚如蛇皮鱗甲之狀,由氣血否濇,亦曰胎垢,又曰蛇體。白殭蠶去嘴為末,煎湯浴之。一加蛇蛻。 【 《保幼大全》】

小兒諸瘡腫痛:杏仁去皮,研濾取膏,入輕粉麻油調搽,神效。 【 《鮑氏方》】

小兒惡瘡:皂莢水洗拭乾,以少麻油搗爛塗之。 【 《肘後方》】

小兒風瘡久不愈者:用菰蔣節燒研敷之。 【 《子母秘錄》】

治小兒上下遍身生瘡:用芍藥、黃連、黃芩各三兩,苦參八兩,大黃二兩,蛇牀子一升,黃蘗五兩,拔葜二斤,(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以洗浴兒。 【 《本草綱目》下同】

小兒生燕窩瘡:鼠屎研末,香油調搽。

小兒瘑瘡:猪牙車骨年久者槌碎,炙令髓出,熱取塗之。 【 《小品方》】

小兒熱瘡,身面皆有,如火燒者:赤地利末粉之。

治小兒熱瘡:用水銀、胡粉、松脂各三兩,以猪脂四升煎松脂,水氣盡,下二物攪令勻,不見水銀以敷之。

治小兒身上生赤疵:取馬尿洗,日四五度。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身上有赤黑疵:以針針父腳中,取血貼疵上,即消。

又:取狗熱屎敷之,皮自卷落。

小兒乳腫:天羅燈草、葱白等分煎濃汁服,并洗之。 【 《普濟方》】

治小兒耳後月蝕瘡:用蚯蚓糞燒,以猪油和敷。 【 《證治準繩》,下同】

又:胡粉、鷄清和敷之。

又:黃連末敷之。

又:竹葉燒末,猪脂和敷之。

月蝕耳瘡:用角蒿灰摻之,良。 【 《集簡方》】

治小兒兩拗,及小腹腫痛或癢:用山藥研爛,頻敷患處,乾則易之。 【 《證治準繩》,下同】

治爛腳瘡:用生附末,水調敷之愈。

頭面痘痂剝去,膿血出:以真麻油潤之,免成瘢痕。酥亦良。

痘斑瘡,心中煩躁,臥眠不安:升麻煎汁,綿蘸拭乾。 【 《瘡瘍全書》】

治小兒疥:燒竹葉為灰,鷄子白和傅之,日三,亦治疥瘡。 【 《千金方》,下同】

又:燒亂髮灰,和臘月猪脂敷之。

又:以臭酥和胡粉敷之。

小兒楊梅瘡,起於口內,延及遍身:以土萆薢末,乳汁調服,月餘自愈。 【 《外科發揮》】

諸骨入肉不出者:煮白梅肉爛,研象牙末厚敷,骨刺自出。 【 《瘡瘍全書》】

小兒骨瘡:詩云:小兒骨痛不堪言,出血流膿實可憐,尋出水蛇皮一個,燒灰油抹敷疼邊。 【 《海上方》】

凍瘡:取金毛狗脊上毛貼之。 【 《瘡瘍全書》】

小兒五痔,不以年月:根實為末,煉蜜丸梧子大,空心飲下三十丸。 【 《集驗方》】

小兒嬭痔:用蒲黃空心溫酒調服方寸匕,日三服。 【 《塞上方》】

小兒陰瘡:用貓頭骨燒灰,傅之即愈。 【 《本草綱目》】

小兒陰瘡:人屎灰傅之。 【 《外臺秘要》】

小兒陰瘡:狼牙草濃煮汁洗之。 【 《千金方》】

小兒陰瘡;以人屎灰傅之;又狗屎灰傅之;又狗骨灰傅之;又馬骨末傅之。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岐股間連陰囊生瘡汁出,先癢後痛,十日五日自瘥,或一月,或半月復發,連年不瘥者:將瘡搔去痂,帛拭令乾,以蜜敷,更用麪作燒餅,乘熱即以餳塗餅上熨之,冷即止,再度瘥。

小兒痘癰:用貝母、南星、殭蠶、天花粉、寒水石、白芷、草烏、大黃、猪牙皂角各等分為末,以釅醋調敷患處,神效。 【 丹溪方】

  針灸

萬氏《片玉心書》曰:小兒一切腫毒,用蜞針法。取水蛭大者五六條,放腫處吮去惡血,可以消丹瘤,決癰腫。王肯堂《證治準繩》曰:治丹毒赤色,遊走不定,令口吮血各聚一處,用細磁器擊碎,取鋒芒者,以箸頭劈開夾之,用綫縛定,兩指輕撮箸頭,少令磁芒對聚血處;再用箸一根頻擊,刺出毒血。輕者上用口吮出毒,用藥敷之。如患在頭者,不用砭法,止宜用針臥倒挑患處,以出毒血,遲則毒血入腹而難起矣。若砭後毒甚者,宜用神功散;如毒輕者,砭後不可用,恐砭處皮膚既破,草烏能作痛也。

治流注及癰疽、鶴膝風等證,每日灸二三十壯,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蓋火以暢達,拔引鬱毒,此從治之法,有回生之功。其法用大蒜去皮切三文錢厚,安患處,用艾壯於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灸,未成即消,已成者亦殺其毒。如瘡大,用蒜杵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易;如不痛,或作膿,或不起發,及瘡屬陰證者,尤當多灸。凡瘡不痛、不作膿、不起發者,皆氣血虛也,多主不治。惟患在頭面者,不宜多灸。

治流注結核,或骨癰,鶴膝等證,先用隔蒜灸。若餘腫尚存,用此熨之,以助氣行血,散其壅滯,功效甚速。又治跌扑損傷,止痛散血,消腫之良法也。其法用葱細切搗爛炒熟,頻熨患處,冷則易之。如鶴膝風兼服大防風湯而愈。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五十八

 小兒瘡瘍門

  醫案

《格致餘論》曰:東陽進士次子二歲,滿頭有瘡,一日瘡忽自平,遂患痰喘。予視之,曰:此胎毒也,慎勿與解利藥。眾皆愕然。予又曰:乃母孕時所喜何物?張曰:辛辣熱物,是其所喜。因口授一方,用人參、連翹、芎、連、生甘草、陳皮、芍藥、木通,濃煎沸湯,入竹瀝與之,數日而安。或曰:何以知之?曰:見其精神昏倦,病受得深,决無外感,非胎毒而何?

予之次女,形瘦性急,體本有熱,懷孕三月,適當夏暑,口渴思水,時發小熱,遂教以四物湯加黃芩、陳皮、生甘草、木通,因懶於煎煮,數貼而止。其後此子二歲,瘡痍遍身,忽一日其瘡頓愈,數日遂成痎瘧。予曰:此胎毒也。瘡若再作,病可自安。已而果然。若於孕時確守前方,何病之有!

湯氏曰:張三太尉女年十五歲,病丹,諸醫百藥,俱試而不能中。召余視之,以生料四物湯加防風、黃芩,一日而愈。

《儒門事親》曰:黃氏小兒面赤腫,兩目不開,戴人以(金非)針輕刺砭之,除兩目尖外,亂刺數十針,出血三次而愈。此法人多不肯從,必欲治病,不可謹護。

萬氏《幼科發揮》曰:一小兒丹發於臉,眼中紅腫,手不可近,三日死。

一小兒頭患癤甚多,寒熱作痛,時季夏,乃形病俱實。先用人參敗毒散加黃連、香薷一劑,其痛頓止;次用仙方活命飲,未三服,大者出膿,小者自消。後食厚味復發,用清胃散、活命飲各一服而愈。

一小兒頭面腫痛焮赤,屬胃經熱毒,先用仙方活命飲,次用清胃散而痊。後口舌生瘡,別搽末藥,腹痛重墜,作嘔不食,手足指冷,余謂脾胃虛寒,用異功散加升麻而痊。

一小兒生旬餘,頭患毒高寸許,有赤暈,勢危急,臥鐮砭出黑血,兒即安。翼日眉間有患,亦有赤暈,餘意宜即砭之,眾議第二日砭之,果血凝不出,腹脹而歿。

一小兒頭面患熱毒,服清胃之藥,腫痛益甚,余謂毒氣熾盛而瘀血不散也,用仙方活命飲二劑而愈。後因傷食,朝寒暮熱,頭面仍患之,服降火之劑,口舌赤腫,手足并冷,余謂胃氣復傷而虛寒也,用五味異功散而愈。

一小兒生下遍身蟲疥乾癢,喜人摩拍。予製一方,用烏蛇酒浸焙乾取肉一錢,苦參酒浸焙乾二錢,胡麻仁炒、白蒺藜炒去剌各一錢五分,共為末,用浸蛇與苦參酒糊為丸,甘草湯下愈。

一兒五歲,每至春時則遍身生膿泡瘡,此胎毒也。余戒用搽藥,恐粉砒硫之毒乘虛入腹,以胡麻丸服之而愈。更灸風池、血池[血池: 疑當作「血海」。]、曲池、三里,自此再不發矣。

王氏一女四歲,耳後側有結核,問余,余曰:非癧瘡,乃痰核也。不必治,亦不為害。他醫所惑,作癧治之,用盤蝥內消之藥過多,脾胃受傷,致成疳癆而死,哀哉!馬刀多生於耳後前,腫硬赤痛,俗名痄腮,用敗毒散敷之,神效。

一兒患口舌生瘡,醫用藥服之搽之者,皆芩、連、知、蘗類,無效。予曰:心熱所為,苦入心而反助其熱,宜無效。乃作洗心散與之,一服而安。

予外甥滿口生瘡,咽喉脣舌皆是,令人取藥。予製一方,用蘗、連一錢,朱砂、白礬五分,鼠婦焙乾三分,共為研細,付之立效,乃奇方也。

萬氏《家傳痘疹心法》曰:一小兒痘痂落後,其瘢白色。或問予,予曰:此氣虛也。肺為氣之主,其色白,當用參芪大補之劑,否則有變。其人曰:痘已收完,何變之有?一月後,大喘死。

邑丞雷省齋次孫出痘,落痂月餘,面瘢凸腫,今始發泄也。凡毒自內而外者吉,用當歸梢、赤芍藥、防風、荊芥、連翹、牛蒡子、黑參、蟬蛻、升麻作散,淡竹葉煎湯調服安。

一小兒痂落後,瘢內凸起且作癢。請予,予曰;此風熱也。用人參敗毒散加防風、荊芥,一服安。後有患此者,用荊芥敗毒散加人參服之,外浴水楊湯,皆效。

一小兒落痂後,瘢毒不平。人問予,予曰:痘家戒食薑,恐靨不齊,瘢不平也。問之果然。

一小兒落痂後,瘢復腫成瘡,久不愈。請予治,予曰:此痘毒瘡也,由犯手撏掐不得自脫,故皮肉受傷而復作瘡。以苦參丸與服,愈。

蘄水夏佐南長子痘後,手足發癰,請予視之。見其面色黎黑,精神疲困,飲食且少。予曰:令嗣之痘,未得起壯,收靨太急,今發癰毒,乃倒陷歸腎證也,必不能成膿而死。果然。

一小兒痘後發癰,急請予治。予用十全大補湯加連翹、金銀花治之愈。蓋其癰已潰,故用是方。乃潰癰者以是治之,未有不愈者。

一小兒痘後發癰,即請予治,予用解毒內托散調理愈。

一小兒痘後發熱,大小便難,瘡瘢帶赤。他醫言虛,欲保元湯。予曰:不可,此實熱也!因食辛熱之物得之。果食鷄而得,以連翹飲服之愈。

邑令君唐肖峯子十二歲,戊辰正月出痘,時唐要吾偕入京,乃延予四子幫治、八子幫靖同韓鳳岐醫治痘靨。後右肩發一紅腫,非癰也。韓以針刺之,其手不能舉。三月末,肖峯北歸,至上蔡,聞之甚憂。予慰之曰:勿憂!及至察之,其手不痛,但軟弱無力,不能自舉,必用左手持之,乃能舉。唐問故,予曰:此肝熱氣虛也。蓋肝主筋,資血以養,寒則縮,熱則張,惟補氣養血則病自痊。乃製一方,用人參、黃芪、當歸、川芎、白芍藥、續斷、川芎、甘草節、白朮、桔梗、木香、薏苡仁、防風為末,山藥作糊為丸,服至半月愈。

一小兒痘後洗浴,面目一身盡腫,請予治。予曰:此水氣也。用四君子湯以補脾去濕,加黃芪以實表,防風以勝肌表之濕,麻黃以逐皮間之水,一服而腫減;後以錢氏異功散加猪苓、澤瀉調理而愈。

《醫學綱目》曰:武陽仇天祥之子,病發寒熱,諸醫作骨蒸勞治之,半年病甚。戴人往視之,診其手脈尺寸皆朝於關,關脈獨大。戴人曰:肺癰也。問其乳媼,曾有痛處?乳媼曰:無。戴令男去衣,舉其兩手,觀其兩脅下,右脅稍高。戴人以手側按之,兒移身避之,按其左脅則不避。戴人曰:此肺部有癰,已吐膿矣。藥之而愈。

李叔和一日問東垣曰:中年來得一子,至一歲後,身生紅絲瘤,不救。後三四子至一二歲,皆病瘤而死,敢問何也?曰:予試思之。翊日見叔和曰:吾得之矣。汝腎中伏火,精中多有紅絲,以氣相傳,生子故有此疾,遇觸而動,發於肌肉之間,俗名胎瘤是也。汝試視之!果如其言。遂與滋腎丸數服,以瀉腎中火邪,補天真之不足,忌酒肉辛熱之物。其妻以六味地黃丸養其陰血,受胎五月後,以白朮、黃芩二味作散與服。後生兒至三歲,前證不復作矣。叔和曰:先生乃神醫也!遂從受學。其子今已年壯矣。

《薛氏醫案》曰:愚治史少參孫丙申正月陰囊赤腫,余作胎毒治之而瘥。後患發熱痰熱等證,診其母有鬱火血熱,用解鬱涼血藥,子母俱服而愈。至六月初,患吐瀉,小便赤濇,兩眼瞤動,投參、朮之類不應。或以為慢驚。余視其寅卯關脈赤,此屬風熱,用柴胡清肝散加釣藤鉤、木賊草一劑即愈。至丁酉正月,頸患熱毒潰而膿出,感風發熱,頭面黯腫如斗,急砭出黑血三盞許,隨用清熱化毒湯,腫退七八;翊日又砭各處,血不甚黑,仍用前藥去牛蒡子加熟地黃而愈。此證若砭緩,則血凝滯,或為破傷風而死。

一小兒患之,外勢雖輕,內苦便閉,此患在臟也,服大連翹飲,敷神功散而瘥。

一小兒臀患之,赤暈走徹,令人頻吮,使其毒各聚一處,乃砭出黑血,塗以加味神功散,時以金銀花甘草節為末,人乳汁調服而愈。月餘後兩足赤腫,仍治以前法而痊。數日後兩足復赤,或用犀角解毒之類,乳食不進,肚腹膨脹,此復傷脾胃也,仍敷前藥,服補中益氣湯加茯苓而瘥。神功散苦效。但砭處微痛,用太乙丹亦效。

一小兒腿患之,神色如故,乳食如常,此毒發於肌表,余謂宜砭泄其毒,不必服藥。不信,外敷寒涼,內服峻厲,致腹膨脹,乳食不進而歿。夫寒涼外傷脾氣,峻劑內傷生氣,不死何俟?

一小兒兩足常患腫似丹毒,而不臖發,飲水痰盛,兩頦赤色,先兄以為稟腎經虛火,用地黃丸料,令母子俱服而愈。

一小兒兩足生瘡疥,赤暈如丹,久而不愈,亦用地黃丸而痊。

一小兒腿如霞,遊走不定,先以麻油塗患處,砭出惡血,其毒即散;更用九味解毒散,一劑而安。

一小兒因母酒後飲其乳,困睡不醒,遍身如丹瘤狀,余以為酒毒傳兒為患,令母子俱服葛根解酲湯而愈。

一女子赤暈如霞,作癢發熱,此肝經血熱,用小柴胡加生地、連翹、丹皮而愈。凡女子天癸將至,婦人月經不調,被驚著惱,多有此證,亦治以前藥。

一小兒喉腫作渴,大便乾實,右腮赤色,此肺與大腸經實熱也,用柴胡飲子一服而愈。後因飲食停滯,服峻厲之藥,喉間仍腫,腹中脹痛,此脾氣復傷也,用異功散加升麻、當歸而痊。

一小兒因母忿怒患前證,兼咬牙呵欠,余謂肝經虛熱之證,子用甘桔湯加柴胡、山梔、牛蒡子,母服加味逍遙散而愈。

一小兒嗜膏粱之味,喉間腫痛,痰涎壅盛,服巴豆丸,前證益甚,口鼻出血,脣舌生瘡,大便不實,余用犀角地黃湯解膏粱之熱,用東垣安胃散解巴豆之毒,又用桔梗湯而愈。

一小兒喉間腫痛,左腮色青赤,此心肝二經之熱也,用柴胡清肝散而愈。後因驚服至寶丹,吐痰發搐,手足指冷,此肝木虛而肺金乘之,用補中益氣湯以補脾肺,六味地黃丸以滋肝腎而痊。

一小兒額間赤,足心熱,喉中常痛,服清胃敗毒之藥,余謂稟腎水不足,而心火熾甚也,當用地黃丸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不悟,口舌赤烈,小便如淋而歿。

一小兒喉間腫痛,口角流涎,手足并熱,用瀉黃清胃二散,母子服之而愈。後因母大怒,兒憎寒發熱,仍復流涎,用柴胡清肝散加漏蘆,母子服之而愈。

一女子六歲,喉間腫痛,鼻中息肉,寒熱往來,小便頻數,良久變白,此肝疳之證,先用加味逍遙散加炒黑焦龍膽草,熱癢漸退;乃去龍膽草,佐以四味肥兒丸而愈。

一小兒瘡疥於髮際之間作癢,診其母有肝火,用加味逍遙散加漏蘆,用牛黃解毒丸解毒散而愈。

一小兒患於左耳髮際,漸延上頭作癢,此稟肝膽二經熱毒,用柴胡清肝散,母子并服而愈。後不戒膏粱復發,膿水淋漓,右頰赤色,此胃經有熱,先用清胃散,仍用柴胡清肝散治肝火,母子俱服,又用立效散、牛黃解毒丸而愈。

一小兒腮腫,肉色不變,大便不實,屬胃經虛熱,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又乳母飲酒兼怒,兩腮赤腫,增寒發熱,用加味清胃散二劑,加味逍遙散一劑,治其母,兒亦飲數滴而愈。

一小兒腮頦腫痛,後耳內出膿,久而不愈,視其母兩臉青黃,屬鬱怒所致,朝用加味歸脾湯,夕用加味逍遙散,母子皆愈。

一小兒左眉上結一核如豆許,漸大如栗,腐而作痛,此肝經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遙散,月餘腐肉自脫;乃用八珍湯及前藥而愈。

一小兒耳中流膿,項中結核,眼目或劄,或赤痛,小便或癢或赤濇,皆肝膽經風熱之證也,用四味肥兒丸悉愈。

一小兒遍身生疥,挖鼻出血,因肝脾有熱,用四味肥兒丸藥而愈。後食炙煿鼻血復出,瘡疥復發,先用清胃散二劑,又用四味肥兒丸,月餘而痊。

一女子七歲,鼻生息肉,搽攻毒之藥,成瘡腫痛,外以黃連、甘草、黃蘗末敷之,以解熱毒;更以加味逍遙散清肝火,佐以四味肥兒丸而愈。

一女子鼻中及下部常出息肉,屢用毒藥蝕之,各挺出一條,三寸許,先與龍膽草湯為主,以加味消遙散為佐而愈。

一小兒肌體瘦弱,嗜土炭煤灰,後鼻間不利,卻服清熱之劑,肌體愈瘦,食少熱甚,善驚善怒,小便良久變白,鼻中出息肉二寸許,耳下頸間結小核,隱於筋肉之間。余謂肝脾虛羸之變證。不信,乃內清肺火,外用腐蝕,喉間亦腐。余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無荑為主,更用四味肥兒丸為佐,脾氣漸健;夕用九味蘆薈丸為主,以五味異功散為佐而愈。

一小兒痘瘡十二日,患欬嗽,十餘日不愈,所服皆發表化痰。余曰:此脾肺氣虛,復傷真氣而變肺癰也。不信,仍服前藥,果吐膿血,用桔梗湯而愈。

一小兒痘已愈,而痕赤作痛,內熱作渴,二便不利,先君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及芹菜汁而痊,後用四物黃芪而安。

一小兒痘痕白,或時癢,作渴飲湯,大便稀溏,先君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黃芪而瘥。

一小兒痘痕白,時或癢,先君以為氣血俱虛,用八珍湯補之。不信,自用解毒之劑,後卒變慢脾風而歿。

一小兒痘毒蝕陷,敷以雄黃散,及服加味解毒散而愈。

一小兒痘毒,遍身腐潰,膿水淋漓,以經霜茅草研末,鋪於寢席,更服九味解毒散頓愈,用神效當歸膏敷之而痊。

一小兒痘毒後,腿膝腫痛,此脾腎虛而毒流注,先用活命飲四劑,腫痛頓減,再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而痊。

一小兒腿膝腫潰,膿水不止,內熱晡熱,體倦肌瘦,此脾胃復傷,用補陰八珍湯六味丸,三月餘而愈。

一小兒痘出甚密,先四肢患毒膿潰而愈。後口患疳,延蝕牙齦,先用大蕪荑湯活命飲各一劑,又用清胃散加犀角及蟾蜍丸而愈。後發熱作渴,口中作痛,服蟾蜍丸,搽人中黃而安。

一小兒患疹作痛,發熱煩渴,欲服清涼飲下之,診其脈不實,舉指不數,此邪在經絡也,不可下,遂用解毒防風湯二劑而愈。此證小兒多患之,須審在表在裏,及邪之微甚而治之。王海藏曰:前人云首尾俱不可下者,何也?曰:首不可下者,為斑未見於表,下則邪氣不得伸越,此脈證有表而無裏,故禁首不可下也。尾不可下者,為斑毒已顯於外,內無根蒂,大便不實,無一切裏證,下之則斑氣逆陷,故禁尾不可也。

一兒作癢發熱,以消毒犀角飲一劑,作吐瀉,此邪氣上下俱出也,毒自解。少頃吐瀉俱止,其疹果消。吐瀉後脈見七至,此小兒和平之脈也,邪已盡矣,不須治果愈。潔古云:斑疹之病,其為證各異。發焮腫於外者,屬少陽三焦相火也,謂之斑。小紅點行皮膚之中,不出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凡顯斑證,若自吐瀉者,慎勿亂治而多吉,謂邪氣上下皆出也。斑疹并出,小兒難禁,是以別生他證也。首尾不可下。大抵安裏之藥多,發表之藥少,秘則微疏之,令邪氣不壅,併令其次第出,使兒易禁也。身溫煖者順,身涼者逆。

一小兒遍身皆赤,砭之,投解毒藥而即愈。

一小兒遍身亦赤,不從砭治,以致毒氣入腹,遂不救。此證乃惡毒熱血,蘊蓄於命門,遇相火而合起也。如霞片者,須砭去惡血為善。如腫起赤色,游走不定者,宜先以生麻油塗患處,砭之,以泄其毒。凡從四肢起入腹者不治。雖云丹有數種,治有數法,無如砭之為善。常見患稍重者不用砭法,俱不救也。

一女子年十三歲面色青黃,頭左生癤,頸項結核,寒熱往來,大便不利。余謂此肝木侮脾,元氣虧損所致。寒熱非客邪,便秘非內熱。不信,仍服雜藥,後作泄瀉,癤內出虱。余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蕪荑為主,佐以九味蘆薈丸,諸證悉退,頸核頓消。

一小兒面色青黃,心腹作痛,時欲嘔吐,或小便淋漓,或陰莖濕癢。余以為肝經風熱侮脾,不信,後遍身生疥出蟲虱。余用四味肥兒丸,六君子湯之類,尋愈。

一小兒臂癰久潰,飲食後即泄瀉,小腹重墜,面色或萎黃,或胱白,兩寸脈短不及本位,按之若無。此脾氣虛寒下陷,不能升化而然。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佐以益氣湯以培胃氣,月餘漸愈;更佐以二神丸,兩月餘而瘡愈。

一小兒腿癰,潰後泄瀉,飲食少思,手足并冷,多在侵晨夜間,此變脾胃虛寒也。用四神丸、六君、薑、桂漸愈,以益氣湯間服而愈。

一小兒便癰久不愈,泄瀉面黃,手足時冷,小腹重墜,此脾氣虛弱下陷之惡證也。朝用益氣湯,內人參五錢,白朮二錢;夕用異功散,內人參三錢,白朮二錢;更以人參一兩煎湯代茶,兩月餘而愈。至十七歲畢婚後,患便癰泄瀉,手足并冷,幾危。余謂命門火衰,用八味丸益氣湯而愈。

一小兒流注潰後作瀉,飲食難化,余謂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而愈。後又停食泄瀉,手足并冷,用六君、薑、桂不應,用人參一兩,附子五錢,數劑,諸證始退;卻用獨參湯月餘而愈。

一小兒瘰癧泄瀉,面青腹脹,審乳母乳頭乳房作痛,蓋乳房屬胃,乳頭屬肝,乃肝木勝脾土而然耳。兒病正屬是經,乃母子同病也。朝用益氣湯,夕用六君、升麻、柴胡為主,佐以四味肥兒丸,母子同服并愈。

一小兒患瘰癧,服下毒之藥,發熱煩躁,口渴作嘔,此元氣復傷,用八珍湯,倍加參、芪、歸、朮治之漸安;又用四君、當歸、升麻而安。

一小兒瘰癧泄瀉,服分利之劑,小便不利,面黃少食。余謂因脾肺氣虛,不能分布諸臟,朝用益氣湯,夕用異功散,諸證悉愈。

一小兒瘰癧作瀉,面青腹脹,此脾虛而肝侮也。用異功散為主,以四味肥兒丸為佐,諸證漸愈;卻用肥兒丸為主,異功散為佐而愈。

一小兒臀癰久不愈,大便泄瀉,小便不調,發熱作渴。余謂腎開竅於二陰,故二便不調,此稟腎氣虛熱而然也。用地黃丸益氣湯之類,主證漸退,肌肉漸生,瘡口自愈。

一小兒瘰癧兼瀉,形氣骨立,此肝脾疳證,用異功散三劑,卻用蚵蟇丸一服,月餘而愈。

一小兒十五歲已近女色,患此,服十宣散久不愈。余謂當大補元氣,不信,致惡寒發熱,或作渴唾痰,或頭目眩運,或手足發熱,去後大小便牽痛,形體骨立。余謂此精血未滿而虧損所致,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八味丸,日以人參二兩煎湯代茶,三月而愈。

一小兒九歲,患腿作痛,用葱熨法及大防風湯,腫起色赤,用仙方活命飲、補中益氣湯間服,腫漸消;又以獨活寄生湯與補中益氣湯間服,二三日用葱熨一次,至兩月餘而消。

一小兒患此,大潰不斂,體倦食少,口乾發熱,日晡尤甚,此脾氣虛甚也。用補中益氣湯五劑以補元氣,乃用大防風湯一劑以治其瘡,如是月餘,諸證悉退;遂用十全大補湯,佐以大防風湯而斂。

一小兒患此,潰而不斂,不時寒熱,小便赤濇,此血氣虛也。用十全大補湯加麥門冬、五味,諸證頓退;乃去桂,令常服,佐以和氣定痛丸而愈。

一女子左腿作痛,服流氣飲之類,左膝腫硬,頭運吐痰,余謂此鶴膝風也。其脈弦數而無力,乃稟賦肝脾腎三經之證,此形氣病氣俱虛也,當先調補脾胃為主。不信,仍攻邪氣,諸證蜂起。余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乾薑、肉桂,脾氣稍健;又用異功散、八珍湯而潰;卻間服大防風湯、地黃丸而痊。

一小兒兩膝漸腫,傅服皆消毒之藥,足脛赤腫,此稟父腎氣不足,用地黃八珍湯而消。若用流氣敗毒等藥,必致不起。

一小兒十五歲,腿癰將愈而作瀉,余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君子湯而愈。後因功課勞神,飲食失節,或時復瀉,余謂胃氣未復,仍用前藥。不信,另服消導之藥,泄瀉不止而歿。夫胃氣和平,飲食入胃,精氣則輸於脾,上歸於肺,行於百脈,而成榮衛。若飲食一傷,起居不時,損其胃氣,則上升精華之氣,反下降而飧泄,非升陽補氣,决不能愈。

一小兒潰瘍煩躁,驚搐撮空,用六味地黃丸料煎服以滋腎肝。用五味異功散以補脾肺,漸愈;又用八珍湯而痊。

一小兒患斑疹,服發汗之藥,煩躁作渴,先用當歸補血湯及東垣聖愈湯,諸證漸安;又用八珍湯加麥門冬、五味子而愈。

一小兒潮熱,自申酉時至子丑時方止,遍身似疥,大便秘結,小便赤濇,熱渴飲冷,此脾胃實熱而傳肺大腸也,先用清涼飲四劑,給熱始退;又用四物加柴胡、黃連數劑,其瘡漸愈。彼欲速效,另用槐角丸之類,諸證益甚,遂請施院長治之,亦同余藥,惟加桃仁、赤勺二味,至百劑乃愈。

《瘍瘰機要》曰:一小兒遍身患癬如癘,或癢或痛,肢體消瘦,日夜發熱,口乾作渴,大便不實,年餘矣。此肝脾食積鬱火,用蘆薈丸,不月而愈。

小兒因有食積服剋滯之劑,肢體生瘡如疥服消毒之藥,發疙瘩,赤色作癢,膿水浸淫,余先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山梔,以補脾胃平肝木,赤癢漸消;又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散治之,而食積愈。

一小兒遍身生瘡,小便不調,頸間結核,兩目連劄服袪風之劑,眉毛脫落。余謂肝經風熱之證,先用大蘆薈丸,後用四味肥兒丸,漸愈。後因飲食停滯發熱,其瘡復臖,用大蕪荑湯、四味肥兒丸而痊。後每停食,遍身發赤作癢,服四味肥兒丸即愈。

小兒遍身患瘡似疥作癢,肌體消瘦,發熱齦爛,口渴飲水,大便不實,此腎肝之證也,先用地黃丸治之,又用大蕪荑湯而愈。後因飲食所傷,其瘡復焮,先用四味肥兒丸,後用大蕪荑湯而痊。

一小兒遍身生瘡似疥,或癢或痛,膿水淋漓,眉毛脫落,大便酸臭,小便澄白。余謂肝脾之證,先用大蘆薈丸,後用四味肥兒丸,諸證漸愈;又佐以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先陰蒸作癢,小便不調,後遍身生瘡作癢,服消風敗毒之劑,臖如大風之證,頸間結核,發熱如炙。余先用柴胡、梔子,後用大蘆薈丸、四味肥兒丸,諸證少愈;又用蝦蟆丸、四物肥兒丸而痊。

一小兒面部浮腫,遍體如癬,半年後,變疙瘩,色紫作癢。敷巴豆等藥,皮破出水,痛癢寒熱,大便堅硬,脾肺脈洪數而實。先用防風通聖散以解表裏,便利調和;又用四物湯加荊防、黃芩、柴胡、皂角刺、甘草節以涼血袪毒,諸證漸愈;更以八珍湯加白朮、荊、防、皂角刺、五加皮而愈。後但勞,則上體發亦暈,日晡益甚,此氛血虛而有火也。先用四物湯加丹皮、參、朮、柴胡治之稍愈;又用補中益氣湯加酒炒黃蘗、知母,月餘全愈。後不守禁忌,遍身生瘡,誠如癘風,大便酸臭,肚大青筋,頭髮成穗,先用肥兒丸月餘,又用大蕪荑湯數劑,又用大蘆薈丸、四味肥兒丸而尋愈。

一女子十二歲善怒,遍身作癢出水,用柴胡、川芎、山梔、芍藥以清肝火,用生地、當歸、黃芩以涼肝血,用白朮、茯苓、甘草以健脾胃而愈。半載之後,遍身起赤痕,或時眩運寒熱。余曰:此亦肝火熾盛,血得熱而妄行。其夜果經至。後因肝經血燥,生瘡發熱作癢,搔破出水,眉毛脫落,用大蘆薈丸、四物二連湯而熱退,用五味異功散、四味肥兒丸而瘡愈。

一小兒遍身生瘡,大便下血,發熱作渴,腹大青筋,眉毛漸落。余用大蘆薈丸、五味異功散,其瘡漸愈;佐以補中益氣湯,熱渴漸止;又用異功散為主,佐以補中益氣湯加吳茱萸所製黃連治之,血止瘡愈。

一小兒十五歲,通身似疥非疥,膿水淋漓,晡熱口乾,形體骨立,四年矣,此腎疳之證,用六味丸而痊。後陰莖作癢,小便澄白,患瘡疥如大風。余用大蘆薈丸、四味肥兒丸,諸證漸愈;又用大蕪荑湯而尋愈。後停食吐瀉不食,發赤(疒畾),先用二陳、山楂、麥芽,次用異功散,飲食如前;又用大蕪荑湯而愈。

一小兒患赤游,余先用羌活白芷散二劑,又用加味逍遙散而愈。後腸風熱起疙瘩,搔破出水。或用大麻風藥,十指拳攣,膿水浸淫。余先用秦艽地黃湯,手指如常;又用易老袪風丸,而瘡亦痊。

一小兒遍身搔癢,或如蟲行,內服胡麻散,外敷解毒散,患處皆潰,誠如麻風之證。視其脣或掣動,或兩目連劄,此肝木乘脾土,用升麻湯煎送瀉青丸而漸愈,又用樺皮散而愈。

一小兒遍身搔癢,起赤暈,後膿水不止,先用歸脾飲二劑,又用胡麻散而愈。後因驚挾食,發熱起赤暈,用越鞠丸一錢,枳朮、蓬朮末各五分,葱湯調服,二次;又用消風散一服,赤暈頓消;又用越鞠丸而痊。

韓氏子年十四,早喪天真,面紅腫如風狀,不時舉作。或誤用癘風藥,內虛發熱,口燥煩渴。甲辰冬邀治,因云:此內傷不足,陰火上炎而類赤游風證也,藥宜滋其陰則火自降,補其本則標自退。用四君加參、芪四十劑,又用此作丸服升許,不兩月而平復。若從有餘治之,則謬誤多矣。

一女子赤暈作癢,寒熱發搐,服風藥身發疙瘩,搔破出水,此肝血風熱之證,先用加味小柴胡湯,後用四味肥兒丸而愈。後傷風欬嗽,頭面搔癢微腫,先用消風散一劑,又用梔子清肝散而痊。

一小兒遍身生瘡,頭髮成穗,眉毛脫落,肌肉消瘦,大便酸臭,小便不調,頸間結核,肚大青筋。余先用五味異功散,月餘後用四味肥兒丸,又用大蕪荑湯異功散而痊。

《外科心法》曰:吳刑部靜之子甫週歲,患丹毒,延及遍身,如血染,予用磁鋒擊刺遍身,出黑血,以神功散塗之,內用大連翹飲而愈。

王國戚子未彌月,陰囊患此,如前治之而愈。

金氏子不欲刺,毒入腹而死。河間云:丹從四肢起,入腹者不治。予嘗刺毒未入腹者,無不效。

一周歲小兒,先於頭患瘡疥,漸至遍身,久而不愈,飲四物湯加防風、黃芩、升麻,外搽解毒散,月餘而愈。

有七歲小兒,項結二核,時發寒熱,日久不愈,以連翹丸治之而消。若患在面臂等處,尤當用此藥。若潰而不斂,宜服托裏之劑。

一小兒癮疹瘙癢,發熱不安,以消風散治之。又一小兒亦患此,欬嗽時嘔,飲以葛根橘皮湯并愈。

一小兒頸面胷腹患水泡數枚,潰而成瘡,此風邪乘於皮膚而然也,名曰瘭瘡。飲荊防敗毒散,更以牛糞燒存性為末敷之而愈。有瘭疽一證,為患最毒,形如粟許大者,患無常處,多在手指,潰而出血,用南星、半夏、白芷末敷之。重者見骨,或狂言煩悶。

小兒頭患白瘡,皮光且急,諸藥不應,名曰腦疳瘡,乃胎毒挾風熱而成也。服以龍膽丸,及吹蘆薈末於鼻內,兼搽解毒散而愈。若重者髮結如穗,腦熱如火,遍身出汗,腮腫胷高,尤當服此藥。

一小兒頭面患瘡數枚,作癢出水,水到處皆潰成瘡,名曰黃水瘡。用菉豆粉、松香為末,香油調敷;飲以荊防敗毒散而愈。

一小兒鼻外生瘡,不時揉擦,延及兩耳,諸藥不效,以蘆薈丸服,及搽松香、葉豆末而愈。

一小兒頭面生瘡數枚,作癢,瘡痂積累,名曰粘瘡。以枯白礬黃丹末等分,麻油調搽,更飲敗毒散而愈。

一小兒痘瘡已愈,腿上數枚變疳陷,用雄黃、銅綠為末敷搽,兼金銀花散數服而愈。若患遍身,用出蛾綿繭,將白礬為末,填繭內,燒礬候汁乾,取出為末,放地上,以碗蓋良久,出火毒,敷之效。

一小兒痘後瘙癢,搔破成瘡,膿水淋漓,予用經霜陳茅草為末,敷搽及鋪席上,兼飲金銀花散而愈。若用菉豆、滑石末敷之,亦可,但不及茅草之功為速耳。

一小兒欬嗽喘逆,壯熱惡寒,皮膚如粟,鼻癢流涕,咽喉不利,頤爛吐紅,氣脹毛焦,作痢,名曰肺疳,以地黃清肺飲及化(上匿下虫)丸治之而愈。

一三歲小兒臂患毒焮痛,服解毒丸,搽神功散而消。嘗治便秘或煩躁,服五福化毒丹亦效。若膿成者急刺去,用紙撚蘸麻油絍瘡內,以膏藥貼之。若兒安靜不必服藥,候有膿取去,仍用絍貼。有小兒瘡毒不愈,或愈而復發,皆因母食炙煿辛辣,或有熱證,宜先治母熱,就於母藥中加漏蘆煎服,兒瘡亦愈。若小兒自患前證,不能飲藥者,將藥加漏蘆,令母服之,其瘡亦愈。

一小兒臂患痘毒不寧,按之復起,此膿脹痛而然也,遂刺之,以托裏而愈。有痘後肢節作腫,而色不赤,飲以金銀花散;更以生黃豆末,熱水調敷,乾以水潤。若傅六七日不消,膿已成,急刺之,必須服托裏藥。

《正體驗要》曰:一小兒足傷作痛,肉色不變,傷在骨也,頻用炒葱熨之,五更用和血定痛丸,日間用健脾胃生氣血之劑,數日後服地黃丸,三月餘而瘥。

一小兒臂骨出臼,接入腫痛發熱,服流氣等藥益甚,飲食少思。余以葱熨之,其痛即止;以六君子、黃芪、柴胡、桔梗、續斷、骨碎補治之,飲食進而腫消;又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治之,氣血和而熱退愈矣。

一小兒被閃,腿腕臃腫,形氣怯弱,余欲治以補氣血為主,佐以行散之劑。不信,乃內服流氣飲,外敷寒涼藥,加寒熱體倦。余曰:惡寒發熱,脈息洪大,氣血虛極也,治之無功。後內潰瀝盡氣血而亡。

《證治準繩》曰:一小兒臂患赤暈,砭出毒血而愈。惑於人言,服護心散,以杜後患。服之吐瀉腹脹,患處復赤,手足并冷。余謂此脾胃虛弱,前藥復傷,用六君子湯一劑頓愈;又以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而痊。

一小兒患此,二便不利,陰囊肚腹俱脹,急用砭法,以活命飲加漏蘆、木通、大黃為末,時用熱酒調服,至兩許,二便俱通,諸證頓退;卻去三味,仍前服而愈。

一小兒患此,二便不利,腹脹欬嗽,用活命飲加漏蘆、木通、麻黃為末,時時熱酒調服,二便隨通,遍身出汗,諸證頓退,鼻息似絕,無氣以動,時或似躁,此邪氣去而元氣虛也,急用當歸補血湯而愈。

一小兒遍身患之,服牛黃解毒丸皆愈,惟頭結痂作癢出水,此稟腎經虛熱,用地黃丸解毒散而愈。

一小兒患髮際間作癢,診其母有肝火,用加味逍遙散加漏蘆,用牛黃解毒丸、解毒散而愈。

一小兒患左耳髮際,漸延上頭作癢,此稟肝膽二經熱毒,用柴胡清肝散,母子并服而愈。後不戒膏粱復發,膿水淋漓,右頰赤色;此胃經有熱,先用清胃散仍用柴胡清肝散治肝火,母子俱服;又用立效散、牛黃解毒丸而愈。

一小兒兩眉患之,延及遍身四肢為患,膿水淋漓,寒熱往來,屬肝脾積熱,用清胃散、小柴胡湯、立效散而愈。後眉間復患,兩目連劄,小便白濁,用四味肥兒丸、九味蘆薈丸而愈。

一小兒因乳母不戒七情厚味,患此久不愈,母用清胃、逍遙二散,子用牛黃解毒丸愈。後兒食甘味,眉間生瘡,癢痛目劄,用四味肥兒丸為主,佐以加味逍遙散、清胃散而愈。

一小兒遍身患之,兩脅為甚,子用四味肥兒丸、立效散,母用柴胡梔子散而愈。

一小兒脅間患此,寒熱如瘧,小便頻數,此稟肝火所致,先用柴胡清肝散,又用加味逍遙散而愈。後因乳母肝火動而復發,用加味逍遙散及八珍湯加牡丹皮、山梔,母子服之并愈。

一小兒腹間患此,發熱便血,面黃食少,或作嘔,或作瀉,手足時冷,右關脈弦數,此脾土虛弱,肝火為患,先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山梔益肝氣清肝火,後用地黃丸滋腎水生肝血而愈。

一小兒腿內股患此,色赤不愈,發熱,面色或亦或青,此稟腎陰不足而木火熾盛,先用柴胡梔子散以清肝心,後用地黃丸以補肝腎而愈。

一小兒肘間患此,作渴飲冷,右寸關脈數而無力,此胃經積熱傳於肺經也,先用瀉黃瀉白二散漸愈,後用五味異功散、四味肥兒丸而愈。

一小兒嗜膏粱甘肥,先患背胛,後沿遍身淋漓,此飲食之熱而傷脾血也,先用清胃瀉黃二散而愈;但形氣怯弱,用五味異功散而元氣復。

一小兒腿內側前臁患毒,潰後腫硬色黯,膿清不斂,面色青黃,此脾虛肝旺兼寒邪襲於患處也,當壯元氣為主,先用異功散加柴胡、升麻及葱熨法,脾氣漸復,患處漸愈,佐以八珍湯、豆豉餅而愈。

一小兒腿外側痛腫,肉色如故,用托裏消毒散二劑而腫始赤,又四劑而腫赤退,又六劑潰而膿稀,食少體倦,用異功散加芎、歸,仍用托裏散而愈。

一小兒漫腫堅硬,肉色不變,此氣虛不能成膿,用托裏散、如聖餅,腫起色赤,用托裏消毒散而膿成,針之,用八珍湯加肉桂漸愈。因傷食泄瀉,患處色白,飲食少思,先用六君、乾薑,次用八珍湯及葱熨法而愈。

一小兒患此,久不愈,膿水清稀,面色萎黃,腹大青筋,此脾氣虛為肝所侮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元氣稍復;乃佐以四味肥兒丸及葱熨之法,兩月餘而愈。

一小兒腿外臁腫一塊,服消毒之藥,其腫益甚,肢體羸瘦,飲食少思,更加作痛。余曰: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當補接陽氣。不信,仍投疏泄之藥,後果歿。《機要》云:榮衛之氣充滿,抑遏不能行,故閉塞氣血,腐而為癰者,當泄之以奪盛熱之氣。若人飲食疏,精神衰,氣血弱,肌肉消薄,故榮衛之氣短促而濇滯,故寒搏腠理閉鬱而為癰者,當補之以怯弱之氣。信矣。

無為宰方梓秩滿代歸,三日而殂。詢其所以,云無疾,但左手中指生一水泡耳,蓋不知其為紅絲瘡也。

又衛提轄宜人云:比鄰有女子忽中指生一水泡,色極清澈,其底盡細細針孔,歷歷可數,旁有紅絲一縷,舉家嬉笑。忽有老嫗來見,驚曰:此紅絲瘡也,當害汝命!急就其泡上灼艾數十壯,仍於絲上數處挑斷,遂免。

一小兒落草,頸間有癧五枚,審其母素多怒,時常寒熱,或乳間作痛,或脅肋微腫,悉屬肝膽經證,先用小柴胡湯加當歸、芍藥,寒熱頓退;又用加味逍遙散,母服二月餘,其兒亦愈。

一小兒因乳母肝經有熱,耳前後患之,用加味逍遙散治其母,其兒亦愈。

一小兒頸間耳下各結核三歲,久服消毒之劑,患處益甚,元氣益虛,診乳母素鬱怒致肝脾血虛而有熱,用加味歸脾湯為主,佐以加味逍遙散,母熱漸退;卻與兒日各數匙,兩月餘而愈。

一小兒自落草時,頸間患有四枚,至五歲,耳前後如貫珠,元氣虛甚,寒熱往來,飲乳不徹,此稟肝膽經氣滯之證,用八珍、逍遙二散,典壯年婦人服之,兒飲其乳。半載之後,兒體漸充,其核漸消。又服地黃丸、逍遙散而全愈。

一小兒生頸間瘰癧三枚,將期敷藥,延及耳前,余謂此稟肝膽二經所致。診其母,肝膽脈尚洪數。余謂母子一體,治其母,兒自愈。不信,另用必效散一服,吐瀉并至,一夕而歿。

一小兒膿水淋漓,其核未消,發熱增寒,此肝經氣血虛而有熱也,用補陰八珍湯為主,間以清肝益榮湯而愈。後復結核,小便赤濇,晡熱作渴,用參朮紫苓湯為主,佐以六味地黃丸料加柴胡、山梔,及四味肥兒丸而愈。

一小兒十五歲患此,發熱作渴,日晡頰赤,脈數無力,屬陰虛而有熱,用補陰八珍湯五十劑加參、芪,又二十劑而潰。但膿水清稀,肌肉不生,此脾氣虛弱也,以參、芪、歸、朮為主,佐以芍藥、熟地黃、麥門冬、五味子,氣血乃復;遂進必效散一服,毒下而痊。

一小兒患此,服剋治之藥,致寒熱腹脹,此肝脾疳證,先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佐以九味蘆薈丸,漸退;又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散而消。

一小兒九歲患此,面色常青,腫硬不潰,肉色不變,乃伐肝化痰。余曰:但調補肝脾。不信,果虛證蜂起,復請余治。仍欲伐肝。余曰:面帶青色,肝虛而本色見也;面色變白,肺虛而本色見也;痰涎上涌,脾虛而不能攝也;兩目連劄,肝血虛而生風也。經云:胃為五臟之本,當先救胃氣。遂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元氣稍復;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佐以九味蘆薈丸,面色始黃而核漸消;又以四味肥兒丸間服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甫周歲,項間結核,兩臂反張,索敗毒之藥。余意此屬肝經血燥,詢之果前患驚風,曾服朱砂等藥。遂與六味地黃丸滋其肝血,數服而愈。

一小兒項側結核,痰盛發搐,服金石香燥之劑,手足筋攣。此肝血復傷,即急驚也。遂用加味小柴胡湯加釣藤鉤、山梔、芎、歸,六味丸料加五味麥門而痊。

一小兒每受驚,項間結核,發熱減食,睡間四肢微抽,此肝木侮脾土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釣藤鉤隨愈。畢姻後,腿臂腕間結核,誤服行氣破血藥,腿臂筋攣,肌體消瘦,如瘵證。余考績到京,用地黃丸生肝腎之血,佐以補中益氣湯補脾肺之氣而愈。

一小兒耳前後結核,遇驚即痰盛,咬牙抽搐,搖頭,卻服香燥之藥,以致慢驚而卒。

一小兒痘瘡,如期而愈,痕赤如赭。余謂此乳母有熱也。診之,果有肝脾鬱火。先用加味逍遙散四劑,與母服之,子飲少許而并愈。

一小兒痘痕色赤作痛,熱渴喜冷,大便不利,先用前胡枳殼散,便利渴止;再用聖濟犀角地黃湯而安;又用芹菜汁而靨。

一小兒十六歲痘痕白,用獨參湯數斤,色漸如舊;又用地黃丸、大補湯而安。

一小兒咽痛壯熱,痘痕色赤,手微熱,此餘毒未解,用柴胡麥門冬散而安。七日之後復熱,手指初捏似熱,久捏則冷,此脾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喉間腫痛,驚悸飲水,服驚風降火之藥益甚,仍欲攻風痰。余曰:驚悸飲水,心經虛證,蓋胃為五臟之本,先用五味異功散以補胃,加桔梗、甘草以消毒,諸證頓退;後用牛蒡子湯加柴胡而愈。

一小兒發熱飲冷,大便黃色,手足并熱,不能吮乳,視口內無患,捫其喉間則哭。此喉內作痛,乃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清胃二散各一劑,母子并服而愈。後因乳母飲酒,兒躁不安,仍用前二散而愈。

一小兒喉間腫痛,發熱欬嗽,大便秘結,此肝與大腸有熱,先用牛蒡子湯加硝黃一服,大便隨通;乃去硝黃,再劑頓愈。審其母,有肝火發熱,用柴胡清肝散,母子并服而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