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九
小兒初生諸疾門
方
龍膽湯 【 《千金方》,下同】 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哯者,若已能進哺,中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并諸驚癎,方悉主之。十歲以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一。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此為例,一百日兒加三銖,二百日兒加半兩,餘藥皆準此耳。
龍膽草 釣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一作茯神 甘草各六銖 蜣螂二枚 大黃一兩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後節度。藥有虛實,虛藥宜足數合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一合為三服;兒生八月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兒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分二合為三服;兒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分三合為三服;兒生三十日至四十日,盡以五合為三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
紫圓 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并挾傷寒溫壯,汗後熱不歇,及腹中有痰癖,哺乳不進,乳則吐哯,食癎,先寒後熱。
赤石脂酥焙 代赭石煅醋淬七次,各一兩 巴豆三十枚,去殼膜油淨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四味為末,巴豆、杏仁別研為膏相和,更搗二千杵,當自相得。若硬,入少蜜同搗之,密器中收三十日。兒服如麻子一丸,與少乳汁令下,食頃後與少乳,勿令多。至日中當小下,熱除。若未全除,明旦更與一丸。百日兒服如小豆一丸。以此準量增減,夏月多熱,善令發疹,二三十日輒一服,佳。紫圓無所不療,下不虛人。錢氏《直訣》去赤石脂,名紫霜丸。《幼科全書》云:治小兒肚脹青筋,釣腸卵疝,內氣引痛而撮口,下小兒痰積尤效。蓋小兒初生,其氣高盛,若有微疾,即須下之。苟不下時,即成大疾,難為治矣。惟元氣素怯者,不用此法。
黑散 治小兒變蒸中,挾時行溫病,或非在蒸時而得時行者。
麻黃 杏仁各半兩 大黃六銖
右三味,先搗麻黃、大黃為散,別研杏仁如脂,乃細細內散,又搗令調和,內密器中。一月兒服小豆大一枚,以乳汁和服,抱令得汗;汗出溫粉粉之,勿使見風。百日兒服如棗核,以兒大小量之。
白石脂散 治小兒臍汁不止,兼赤腫。
白石脂
右細研,熬令微煖,以粉臍瘡,日三四度。
蒲黃湯 治小兒落牀墮地,如有瘀血,腹中陰陰,寒熱不止,乳哺但啼哭叫喚。
蒲黃 麥冬 大黃 黃芩各十銖 甘草八銖 芒硝七銖 黃連十二銖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分三服。消息視兒羸瘦半之,大小便血即愈。忌冷食。
當歸圓 治小兒胎寒躽啼,腹中痛,舌上黑,青涎下。一名黑丸。
當歸 狼毒各九銖 吳萸一作杏仁,各半兩 細辛 乾薑 附子各十八銖 巴豆十枚 豉七合。闕一味
右九味搗七種,下篩,秤藥末令足,研巴豆、豉如膏,稍稍內末搗令相得,蜜和桑甑盛,蒸五升米飯下,出搗一千杵。一月兒服如黍米一丸,日一夜二。不知稍加,以知為度。亦治水癖。
馬齒礬圓 治小兒胎寒躽啼,驚癎腹脹,不嗜食,大便青黃。
馬齒礬一片,燒半日
右以棗膏和如梧子,大人服二丸,日三。小兒以意減之,以腹內溫為度。有食食去,極神妙。
龍骨圓 治小兒五驚夜啼。崔氏名五驚丸。
龍骨六銖 牡蠣一作牡丹 川大黃各七銖 黃芩半兩 蚱蟬二枚 牛黃如小豆五枚
右六味末,蜜丸如麻子,蓐裏兒服二丸。隨兒大小增減。
芎藭散 治小兒夜啼,至明即安寐。
芎藭 白朮 防己各半兩
右三味治下篩,以乳和,與兒服之,量多少。又以兒母手掩臍中,亦以摩兒頭及脊,驗。二十日兒未能服散者,以乳汁和服,如麻子一丸。兒大能服散者。以意斟酌與之。
一物前胡圓 治少小夜啼。
前胡 隨多少搗末,以蜜和丸如大豆,服一丸,日三,稍加至五六丸,以瘥為度。
瀉青丸 【 錢氏《直訣》,下同】 治小兒肝經實熱,急驚搐搦。一名瀉肝丸。
羌活壬乙同歸一治 龍膽草炒,益肝膽氣止驚 大黃瀉諸實熱 川芎入手足厥陰,辛以緩肝 當歸酒洗,入足厥陰,以其用藏血也 防風 山梔仁瀉心火,實則瀉其子,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為丸芡實大,每服半丸,煎竹葉湯入砂糖化下。薛己曰:按前方足厥陰肝經,解散肌邪,疏通內臟之苦寒藥也。若大便秘結,煩渴飲冷,飲食如常,屬形病俱實,宜用此瀉之。若大便調和,煩渴飲冷,屬病氣實而形氣虛,宜用抑青丸平之。若大便不實,作渴飲湯,飲食少思,肢體倦怠,屬形病俱虛,宜用地黃丸補之。若肝經血虛生風,先用四物湯加釣藤鉤以生肝血,繼用四君子湯以補脾土。若因肝經血燥生痰,用地黃丸生腎水,益肝血。若土不能培木,用四君子湯加當歸以補中,用地黃丸以滋腎。若因肺金剋肝木,用六君子湯加芍藥、木香,實脾土以平肺金。若因心虛奪母之氣,或腎水虛不能生肝木者,并用地黃丸主之。若屢服峻劑,而脾胃虛寒者,必用六君子湯加丁香、木香補脾胃以培陽氣。若因乳母恚怒,肝火妄動,致兒為患者,母服加味小柴胡湯。若因乳母肝脾血虛發熱,致兒為患者,母服加味逍遙散,子亦服數滴。
導赤散 治小兒小腸實熱,小便秘赤。
生地黃心與小腸之藥 甘草炙,生用瀉心火 木通利小腸之熱,故錢氏用以導赤也,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入淡竹葉涼心經,水煎服。薛己曰:按瀉心湯、導赤散,瀉心小腸實火之劑。蓋心為脾母,脾為心子。然心既病則脾土益虛矣,用者審之!
秘旨安神丸 治小兒心血虛,而睡中驚悸,或受驚嚇而作。
人參補五臟治驚悸 半夏湯泡,燥脾土健胃 酸棗仁炒,寧心志 茯神各一錢,開心益志 當歸 橘紅 赤芍炒各七分 五味子五粒,杵 甘草炙,三分
右為末,薑汁糊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生薑湯下。
瀉黃散 治小兒脾胃實熱。
防風二兩 藿香入手足太陰經,助脾開胃止嘔 生甘草各七錢五分 石膏研,五錢,瀉胃火 山梔仁一兩,治胃中熱氣
右用蜜酒微炒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薛己曰:按前證若作渴飲冷,臥不露睛,手足熱甚,或遍身發黃,屬胃經實熱,宜用瀉黃散。若作渴飲湯,臥而露睛,手足并冷,屬胃經虛熱,宜用異功散。若面青搐搦,乳食少思,肝乘脾也,用秘旨補脾湯。若面赤驚悸,身熱昏睡,心乘脾也,用秘旨安神丸。若面白喘嗽,肢體倦怠,肺乘脾也,用補中益氣湯。若脣黑泄瀉,手足指冷,腎乘脾也,用益黃散。病後津液不足,口乾作渴,宜用七味白朮散。若乳母膏粱厚味,七情鬱火所致,當審其因而治其母。
五味異功散 治小兒脾胃虛弱,吐瀉不食。
人參 茯苓 白朮炒 甘草炒 陳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薑棗水煎。薛己曰:按前方補脾胃之聖藥也。况人之一身,以脾胃為主,若小兒乳食失節,寒冷失宜,或乳母六淫七情失調,兒飲其乳,諸病頓起,當專以此藥治之,其應如響。
益黃散 治小兒脾土虛寒,嘔吐泄瀉。
丁香二錢,去脾胃中寒 青皮下食,入太陰倉 陳皮去白 訶子肉各五錢,能開胃消食止痢 甘草炙,三錢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薛己曰:按前證,若因脾土虛弱而吐瀉者,用五味異功散。若因肝木侮脾土而吐瀉者,用六君子加柴胡。如不應,或手足指冷,屬脾胃虛寒也,更加木香、炮薑。若因乳母脾土虛而肝木侮,亦治以前藥。若乳母鬱怒,致兒患前證,母服加味歸脾湯。
七味白朮散 治小兒吐瀉,或病後津液不足,口乾作渴。
乾葛二錢,能鼓胃氣上行,生津液,陽明經藥也 人參 白朮土炒 木香 白茯苓 甘草炙 藿香葉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薛己曰:按胃傷則嘔,脾傷則瀉,故用前藥調補胃氣,以化生津液。如無他證,只因胃氣虛而津液不足者,用四君子湯尤效。張景岳曰:此方治小兒虛熱而渴。如無氣滯吐瀉等證,則當減去木香、藿香,以避燥而耗氣。
阿膠散 治小兒肺虛欬嗽,口乾作渴。
明阿膠一兩,麩炒,能補氣不足 甘草炙,一錢 馬兜鈴五錢,主肺熱欬嗽,清肺補肺 糯米一兩 杏仁七個,去皮尖,定喘治氣 鼠黏子二錢五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煎。薛己曰:按前證,若因脾胃弱而肺氣虛者,宜用補中益氣湯。若肺金自虛者,宜用四君子湯。
地黃丸 治小兒腎虛解顱,或行遲語遲等證。
熟地黃八錢,酒洗,益腎水真陰,補血虛要藥 山茱萸肉補腎添精 乾山藥各四錢,涼而能補 牡丹皮涼腎瀉陰中之火,治足少陰無汗之骨蒸 澤瀉補陰入腎經 白茯苓各三錢,入壬癸
右,地黃杵膏,餘為末,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白湯下。薛己曰:按前丸治腎經虛熱作渴,小便淋秘,痰氣上壅;或肝經血虛燥熱,風客淫氣而患瘰癧結核;或四肢發搐,眼目瞤動;或肺經虛火,欬嗽吐血,頭目眩暈;或咽喉燥痛,口舌瘡裂;或心經血虛有火,自汗盜汗,便血諸血;或脾虛濕熱,下刑於腎,腰膝不利;或疥癬瘡毒等證,并用前藥為主,而佐以各臟之藥。大抵此藥為天一生水之劑,若稟賦不足,肢體瘦弱,解顱失音,或畏明下竄,五遲五軟,腎疳肝疳,或早近女色,精氣虧耗,五臟齊損,凡諸虛不足之證,皆用此以滋化源,其功不能盡述。
四君子湯 治小兒脾氣虛弱,飲食不化,腸鳴泄瀉,或嘔噦吐逆。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甘草炙,各五分
右,水煎服。
四物湯 治小兒肝經血虛,發熱,日晡益甚,或煩躁不寐。
當歸 熟地黃各二錢 白芍藥一錢 川芎五分
右,作二劑,水煎服。
八珍湯 治小兒氣血俱虛,或因失血過多,或因剋伐元氣,以致內熱發熱,肢體瘦瘁。
即四物、四君子二湯合服。
十全大補湯 治小兒氣血虛熱,或因病後惡寒發熱,或自汗盜汗,食少體倦,或發熱作渴,頭痛眩暈等證。
即八珍湯加黃芪、肉桂。
六君子湯 治小兒脾胃虛弱,體瘦面黃;或久患瘧痢,不思乳食;或嘔吐泄瀉,飲食不化;或時患飲食停滯;或母有前證,致兒為患。
人參 白朮 茯苓各二錢 陳皮 半夏 甘草炙,各一錢
右,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補中益氣湯 治小兒中氣不足,困睡發熱;或元氣虛弱,感冒風寒諸證;或乳母勞役發熱,致兒為患。
黃芪炙 人參 白朮炒 甘草炙 當歸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右,薑棗水煎。
柳華散 治小兒熱毒口瘡。
黃蘗炒 蒲黃 青黛真正者 人中白煅,各等分
右為末敷之。
保和丸 治小兒食積。
山楂二兩 神麯二兩 半夏 茯苓各一兩 陳皮 連翹 蘿蔔子各五錢
右為末,粥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吞下。一方有炒麥芽一兩,黃連五錢。
惺惺散 治小兒傷寒,時氣風熱,痰壅欬嗽。
桔梗 細辛 人參 甘草炙 茯苓 白朮炒 瓜蔞根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薄荷五葉,水煎。
加味逍遙散 治小兒乳母,肝脾氣血虛弱,發熱,致兒為患。
當歸 白朮 茯苓 芍藥炒黃,各一錢 柴胡 牡丹皮 山梔炒 甘草炒,各五分
右,水煎服。本方去丹皮、山梔,即逍遙散。
茵陳湯 治小兒身熱,鼻乾汗出,二便赤濇,濕熱發黃。
茵陳六錢 梔子二個 大黃二錢
右,每服一錢,水煎。
大連翹飲 治小兒積熱,大小便不利;或痘後餘毒,肢體患瘡;或丹瘤遊走不止。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赤芍藥 當歸 防風 柴胡 滑石 蟬蛻 甘草各一錢 山梔炒 黃芩炒,各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牛黃丸 治小兒驚熱,消疳積。
雄黃研水飛 牽牛各一錢 天竺黃二錢
右為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薄荷水下。
白餅子 治小兒腹中有癖,但飲乳嗽而吐痰涎。
滑石 輕粉 半夏湯浸焙 南星各一錢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用水一升煮乾研爛
右為末,糯米飯丸菉豆大,捻作餅,每服二三餅,煎葱白湯下。薛己曰:凡用此方,及利驚丸、紫霜丸、三味牛黃丸、褊銀丸之類,乃斬關奪門,起死回生之重劑也,必審形病俱實,方可施之,恐致失手,命在反掌!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乃實。實者病氣實而形氣則虛也。東垣先生云:形病俱實者,當瀉不當補;形病俱虛者,當補不當瀉。治者審焉!張景岳曰:或紫蘇湯下。忌熱物。量兒加減。
涼驚丸 治小兒驚疳。
龍膽草炒 防風 青黛各三錢 釣藤鉤二錢 川黃連炒,一錢二分 龍腦另研,一錢 牛黃 麝香各二分
右為末,麵糊丸粟米大,每服十丸,煎金銀花湯下。薛己曰:按前丸心肝二經,清熱袪風,化痰散氣之寒劑。蓋疳者津液乾涸之證,不宜多服,恐傷胃氣,無以滋腎水,生肝血也。
釣藤鉤飲 治小兒吐利,脾胃虧損,虛風慢驚。
釣藤鉤三分 蟬殼 防風炒 人參 天麻 白殭蠶炒 麻黃去節 蠍尾去毒炒,各五錢 甘草炙 川芎各二錢五分 麝香一錢,另研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幼科全書》曰:寒多加附子末半錢。薛己曰:按慢驚之證,屬脾胃虧損所致,前方乃辛溫散表之藥而無調補之功,須審用之!
大青膏 治小兒傷風吐瀉,身溫涼熱。
天麻 青黛各一錢 白附子 乾蠍去毒 烏梢蛇肉酒浸焙 朱砂五分 天竺黃二錢 麝香二分
右為末,生蜜和膏,每服一豆許;月中兒用半粒,薄荷湯化服。薛己曰:愚按大青膏乃表散之劑也,必外邪蘊結於肺而肺氣之未損者,乃可施之。况前證屬脾肺氣虛,而邪之所湊,必以固脾胃為主,否則虛虛之禍,恐不能免矣。
調中丸 治小兒脾胃虛寒吐瀉。
白朮 人參 甘草炒,各五錢 乾薑炮,四錢
右為末,用蜜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薛己曰:按前方本經自病之藥,若腎水侮土而虛寒者,當加半夏、茯苓、陳皮。或嘔吐,更加藿香;泄瀉加木香。
張氏溫脾散 治小兒脾胃虧損,腹脅虛脹,乳食不進,困倦無力。
訶子肉 人參各七錢 白朮 木香 桔梗 白茯苓 藿香 陳皮去白 黃芪炒,各五錢 甘草炙,二錢半
右,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薛己曰:按前方治脾肺虛弱之證。若肺病已去,前證未已,但用六君子湯以調補脾胃。
歸脾湯 治乳母脾經氣鬱,致兒為患。
人參 白朮 茯神 黃芪 龍眼肉各二錢 遠志一錢 酸棗仁 木香 甘草炙,各三分
右,薑棗水煎服。加柴胡、山梔,名加味歸脾湯。
六神散 治小兒面青啼哭,口出冷氣,或泄瀉不乳。
人參 山藥 白朮各五錢 甘草二錢 白茯 扁豆炒,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薑棗水煎。《嬰童百間》曰:一方用當歸、白芍、人參各二錢半,甘草、桔梗、陳皮各一錢,為散,每服二錢煎服。
當歸散 治小兒夜啼不乳。
當歸 白芍 人參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二分 桔梗 陳皮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灌之。
羚羊角丸 治小兒行遲。
羚羊角鎊 虎脛骨醋炙 生地黃焙 酸棗仁 白茯苓各五錢 肉桂 防風 當歸酒洗 黃芪各二錢五分
右為末,煉蜜成劑,每服一皂子大,白湯化下。
菖蒲丸 治小兒心氣不足,不能言語。
菖蒲 赤石脂各三錢 人參五錢 丹參二錢 天門冬去心,一兩,焙
右為末,蜜丸菉豆大,每服十丸。若病後腎虛不語,宜服地黃丸。《聖濟總錄》有黃連。
團參湯 治小兒心虛血熱,自汗盜汗。
人參 當歸各等分
右用猪心一片,每服三錢,水煎服。
木瓜丸 治小兒生下吐。
木瓜 麝香 膩粉 木香 檳榔各等分
右為末,麵糊丸黍大,每服一二丸,甘草湯化下。薛己曰:按前證多因姙娠胃經有熱或鬱痰所致,當審其母而兼治之。
塗顖法,治小兒傷風鼻塞。
麝香 牛黃 青黛各二分半 蠍尾去毒,分半 薄荷 蜈蚣各二分
右為末,生棗肉杵膏,塗帛上,貼顖中,以手烘熱頻熨之。薛己曰:按前法辛涼發散,開竅袪風之劑,當審用之!余每以葱頭三五莖,細切擂爛,攤紙上,以兩掌護熱貼顖門,良久,其邪即解,諸病自退。乃去其葱,卻以段帛寸餘塗糊,仍貼顖門護之。春夏常用絹帛,秋冬用紵絲,以護貼之,永無傷風之患。亦有因母病致兒發搐者。
浴體法 治小兒胎肥、胎熱、胎怯。
烏梢蛇肉酒浸焙 白礬 青黛淘淨各三錢 麝香二分半 天麻二錢 蠍尾 朱砂各五分
右為末,桃枝一握,水煎浴之,勿浴背。
消積丸 治小兒食積,大便酸臭發熱。
丁香九個 縮砂十二個 巴豆二粒、去皮心膜 烏梅肉三個
右為末,麵糊丸黍米大,每服五七丸,溫水下。薛己曰:愚按前證若食積既去,而熱不退,或作嘔少食,宜用五味異功散以補胃氣,或用四君子加藿香、半夏,以安中氣。若兼泄瀉,用六君子湯;如不應,加升麻、柴胡,以升補脾氣。若久瀉不已,宜用補中益氣湯以升補陽氣。若虛寒,加炮薑、木香;如不應,兼以四神丸以補脾腎。若體瘦潮熱口渴,大便不調,宜用肥兒丸以消疳積。
羌活散 治小兒風邪所傷,頭目昏眩,痰涎壅滯,肢節煩疼。
羌活 前胡 麻黃 白茯苓 川芎 黃芩 甘草炙 蔓荊子 枳殼麩炒 細辛 防風 菊花 石膏另研,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參蘇飲 治小兒感冒風寒,或腹脹少食,泄瀉嘔吐,或手足并冷,喘促痰涎。
人參 紫蘇 陳皮 半夏 茯苓 枳殼麩炒 桔梗炒 前胡 乾葛根 甘草炒,各五分 木香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片玉心書》加薑棗引。
甘桔散 治小兒欬吐熱涎,咽喉不利。
甘草炒,二兩 桔梗一兩,米泔浸焙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炮阿膠半片,水煎服。薛己曰:按前證若風熱蘊於肺而欬膿血,用桔梗湯;若心剋於肺而吐痰涎,用人參平肺散。
桔梗湯 治欬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證。
桔梗 貝母 當歸酒浸 瓜蔞仁 枳殼麩炒 薏苡仁 桑白皮炒 百合蒸,各一錢五分 五味子炒 甜葶藶炒 地骨皮 知母炒 甘草節 防己 黃芪炒 杏仁各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小柴胡湯 治傷寒溫熱,患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寒熱往來,嘔噦痰實;及治中暑病瘧。
柴胡八錢 半夏湯炮 黃芩 人參各三錢 甘草炙,二錢
右,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
加味小柴胡湯 治乳母肝火發熱等證,致兒為患。
即小柴胡加山梔、牡丹皮,水煎,子母并服。
梔子清肝散 治三焦或足少陽經風熱,其內作癢,生瘡或出水疼痛。
柴胡 梔子炒 牡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芍藥 當歸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
右,水煎服。
抱龍丸 治傷風溫疫,身熱昏睡,風熱痰實,壅嗽;又治驚風潮搐,及蠱毒中暑。
雄黃二錢五分 辰砂五錢,另研 天竺黃一兩 牛膽南星四兩 麝香五分,另研
右為末,甘草湯丸皂子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薛己曰:按前丸,化痰袪邪清熱之功居多,屬肝心實熱而致者,用之殊效。若脾肺虛弱而見昏睡痰嗽,當用寶鑑天麻散以調補元氣。
小續命湯 治中風不省人事,涎鳴失音,肢體反張,或時厥冷。《奇效良方》云:治小兒手足拘攣,不能屈伸。
麻黃去節 人參 黃芩 川芎 赤芍藥 甘草炒 杏仁去皮尖研 防己 官桂各五錢 防風七錢五分 附子炮,去皮臍,二錢
右,各另為末和勻,每服一錢,薑棗水煎。有熱減桂、附。
十二味異功散
木香二錢半 當歸三錢半 官桂 茯苓 白朮土炒,各二錢 人參 陳皮 厚朴薑製 半夏薑汁製 丁香 肉荳蔻各二錢五分 附子炮,一錢五分
右,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薛己曰:按前方若痘瘡不光澤,不起發,不紅活,不結靨,謂之表裏俱虛,宜用此藥治之。若悶亂煩渴,吐瀉不食,腹痛腹脹,痰喘氣急,謂之表裏虛寒,急用此藥送荳蔻丸,或十日或十一日,當靨。不靨,煩渴咬牙,手足并冷,飲沸湯而不知熱,此陽虛脫陷,急用此湯救之,亦有復生者。
化毒丹 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眼目腫痛。
生地 熟地 天門冬 麥門冬 黑參各三兩 甘草 甜硝各二兩 青黛一兩五錢
右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化下。薛己曰:按前方生血涼血解毒寒中之劑,用之得宜,殊有良驗。
安神丸 治邪熱驚啼,心肝壯熱,面黃頰赤。
麥門冬去心焙 牙硝 白茯苓 乾山藥 寒水石 甘草各五錢 朱砂研水飛,一兩 龍腦二分半
右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半丸,砂糖水化下。薛己曰:按前方降火化痰,辛散寒涼之劑,不宜過服,恐反傷脾胃也。若睡中驚悸不安、宜用秘旨安神丸。若因乳母脾氣鬱熱,致兒為患者、宜用加味逍遙散。若因乳母怒氣,肝經發熱,致兒為患者,宜用加味小柴胡湯。若因乳母飲酒,胃經發熱,致兒為患者,宜用葛花解酲湯。
花火膏 治夜啼。
燈花一顆
右,塗乳上令兒吮之。《百一方》曰:加硼砂一字,朱砂少許,蜜調成膏子,塗乳令吮。薛己曰:按前證有因停乳腹痛者,有因陰盛發躁者,有因寒盛腹痛者,有因乳母鬱悶怒氣傳兒者,有因乳母停滯傳兒者,治法說見本論。
蟬蛻釣藤散 治肚痛驚啼。
釣藤 天麻 茯苓 川芎 白芍藥各二錢 甘草 蟬蛻各一錢
右,每服一錢,燈心水煎。
天竺黃散 【 《奇效良方》,下同】 治小兒驚風熱。
天竺黃研 川鬱金 山梔子 殭蠶炒去絲嘴 蟬殼去土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一歲半錢,熟水、薄荷湯皆可服,不拘時。
辰砂金箔散 治小兒心膈邪熱,神志不寧,驚惕煩渴,恍惚怔忡,夜臥不安,齒齗腫爛,及痰實欬嗽,咽膈不利。
辰砂 桔梗各二錢半 人參 白茯各一錢半 蛤粉四錢,水飛另研 牙硝枯過,一錢五分 甘草炙,一錢二分半 片腦一分半 金箔一片
右為末,一歲半錢,薄荷湯調,不拘時。百晬小兒,臟腑多熱,睡臥不穩,大便不利,蜜湯調一字。
牛黃膏 治驚化痰,袪邪熱,止涎嗽。
菉豆粉二兩。錢氏用寒水石五錢,細細另研 牛黃一錢,另研 片腦子少許 甜硝三錢 甘草末半錢 硼砂二分半
右為末,和勻,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或一丸或半丸,薄荷湯磨化服,不拘時。一方有朱砂半錢。
朱砂膏 治小兒鎮心臟,壓驚化痰,墜涎除風。
白殭蠶炒去絲嘴 白附子濕紙裹煨焙乾 天南星炮 朱砂另研,各半兩 乾蠍一兩,炒
右件入麝香半錢,共為細末,麵糊為丸粟米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丸,煎金銀薄荷湯下。如盜汗,煎麻黃根湯下。不拘時服。
烏犀丸 治小兒驚疳,乳食不化,內成積聚,腹大體小,潮熱往來,五心煩熱,揉指咬甲,蛔蟲自利,頸項結核,肚痛無時,遍身瘡疥,小便如泔,夜多盜汗,嗜泥炭,喜甘甜,或瘧或渴,或吐或瀉,或百日內外,因吞惡血絞刺啼叫,脾部虛弱,易為傷犯,故百疾發生,并宜服之。常服消宿食,破滯氣,發散癤毒。不可疑藥味粗賤,兼見巴豆可畏,不容服餌。殊不知脾主中州,萬物發生之原,脾積閉飲,血營氣衛,寧免蹇濇?何疾不因此發生?累累用驗,告勿他疑。
巴豆一百單八粒,并去心膜,對對排數得定,不可失落星兒,更用沉香水浸過。此藥去心殼膜,務在精製,稍有不淨,難取神效。蓋膜能傷胃,心能發嘔橘皮一兩,去白切小指面大,片片令勻,將巴豆和拌,露七夜,鍋內文武火炒黑色,揀出巴豆,令出油盡 蒼朮去粗皮六錢,濃煎,犀角水浸,受太陽七日晒乾,入鍋內微炒,遂將橘皮同研為細末,將巴豆攙入末內,再研為細末
右件為末和勻,水浸蒸餅糊為丸,如蘿蔔子大,量兒大小,加減丸數,臨臥生薑湯送下。
藿香正氣散 治小兒傷寒發嘔。
甘草五分 藿香 厚朴薑製 半夏 陳皮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取出麩皮炒,各七分半
右作一服,用水一鍾,生薑三片,煎至五分,不拘時服。《育嬰家秘》曰:如有汗,去蒼朮,用白朮。又加有白茯、白芷、桔梗、腹皮、紫蘇。
益脾散 治小兒吐瀉虛弱,調理脾胃。
人參 白朮土炒 白茯苓各一錢 陳皮 厚朴各七分 木香 甘草炙,各三分
右作二服,用水一鍾,生薑三片,棗一枚,煎至五分,食前服。《幼科全書》曰:加蘇子,去白朮,治噤風。
麝香散 治小兒撮口胎熱。
麝香 丹砂各二錢 蛇蛻皮一尺,炙
右為細末,每用一字,唾調,塗脣上。
丹砂丸 治小兒臍風撮口。
丹砂 麝香 牛黃各二錢半 半夏 丁香 白附子 鐵粉 天麻 南星
右為細末,煮粳米飯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用荊芥湯不拘時下。
定命散 治小兒撮口,吐白沫。
川烏尖三個,生用 赤足蜈蚣半條,酒浸炙黃色 麝香少許
右為細末,每服半字,用金銀薄荷湯調服,不拘時。
立聖散 治小兒口噤不開,不收乳食。
乾蜘蛛一枚,去口足,用新竹瀝浸一宿,炙乾焦用 乾蠍梢七個 膩粉一錢
右為細末,每服一字,乳汁調與服,時時灌之。
瓜蒂散 治小兒口噤。
瓜蒂七枚 全蠍一枚,炒 赤小豆十四粒
右為細末,每服一字,米湯調服,以吐為度。
五福化毒丹 治小兒上焦有熱,胎熱胎毒,口舌生瘡。
黑參一兩 桔梗去蘆,八錢 赤茯苓 人參 馬牙硝各五錢,另研 青黛 甘草各一錢 麝香五分,另研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每服半丸,用薄荷湯,不拘時化服。
錦灰散 治小兒七日臍風發腫。
錦帛燒灰,一錢 雄鼠糞七枚,兩頭尖者是,炒 麝香少許
右為末,搗棗肉為膏,封裹臍上。
白龍散 治初生小兒臍風。
天漿子一枚 殭蠶一枚,直者 膩粉少許
右同為末,每服一字,用薄荷湯調服,不拘時。
一字金 冶初生小兒七日之外,忽成臍風撮口,牙關緊閉。
殭蠶去絲,四兩 威靈仙去蘆 明礬生用 生甘草各二錢 細辛一錢
右為末,每用半錢,煎荊芥湯,調塗兩牙關內。
封臍散 治小兒臍瘡濕腫爛。
甑帶灰 亂髮灰 白薑灰 紅帛灰四灰同研 南星 白蘞 當歸 赤小豆 五倍子為末 血竭 龍骨 赤石脂煅 海螵蛸 百草霜 胭脂同研
右,各等分為末,拌勻,再研極細,每用一字,如濕乾摻,乾用清油調塗臍上。
白礬散 治小兒臍瘡不乾。
白礬枯 龍骨各等分
右為末,摻敷臍中。
神效散 治小兒風臍水臍腫爛。
黃連 鬱金 黃蘗各一錢 輕粉二分半 白礬五分,枯用
右,同為末,以葱煎湯先洗淨,然後用藥摻臍上,日三四次。
至聖保命丹 治小兒胎驚胎風內弔,腹肚堅硬,夜多啼哭,急慢驚風,目睛上視,手足搐掣,角弓反張,涎痰壅盛,一切急慢驚風,并皆治之。
全蠍十四個 殭蠶直者炒 附子 天南星炮 朱砂 麝香各一錢 防風 天麻各二錢 蟬蛻去泥,一錢 金箔十片為衣
右為細末,以粳米炊飯取中心軟者,搗和為丸,每一兩作四十丸,每服一丸,金銀薄荷湯,或釣藤燈心湯,不拘時化下。《幼科發揮》曰:加琥珀三分。《嬰童百問》曰:加人參、白茯苓各二錢。《片玉心書》曰:有熱,加牛黃、腦子、蓬砂;又曰:加羌活二錢。此藥常服,鎮心化痰。
全蠍散 治胎驚,寧神定志。
全蠍十四個,去毒,用薄荷汁浸炙 殭蠶炒,五錢 茯神 天花粉 苦梗去蘆 天麻炮 遠志肉 羌活 生甘草各三錢
右為末,麵糊為丸如芡實大,捻作餅子,每服半餅,用金銀薄荷湯化下,不拘時。
犀角散 治小兒客忤,驚啼壯熱。
犀角 麥門冬 釣藤 丹砂各二錢五分 牛黃半分 麝香少許
右同為細末,每服半錢,用薄荷湯調服,不拘時。
白芍藥湯 治小兒胃寒腹痛,至夜多啼。
白芍藥一兩半,煨 澤瀉七錢 白朮五錢 桂心二錢半 當歸一錢半 乾薑煨,二錢 甘草三錢,炙
右剉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空心服。
木通散 治小兒肝心有熱驚悸,用此藥瀉肝風,降心火,利驚熱。
羌活 山梔子各二錢 大黃煨 木通 甘草 赤茯苓各一錢
右剉碎,每服二錢,紫蘇葉些少,用水一盞,煎至五分,不拘時服。
又方 治小兒急驚,宜與此藥,通其心氣,袪除風邪。
木通 石菖蒲 防風 枳殼 全蠍炒 木香 殭蠶炒 甘草 天南星炮,各等分
右剉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煎至五分,生薑三片,同煎亦可,不拘時服。
朱砂丸 治小兒口眼喎斜,筋脈牽引。
朱砂研,五錢 全蠍炒 天麻 白附子炮 殭蠶直者,炒去絲嘴 乾薑炮 牛黃各五分 麝香一分
右為末,粳米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用薄荷湯,不拘時化服。
全蠍散 治小兒口眼喎斜,語言不清。
全蠍炒 川芎 黃芩 殭蠶炒 赤芍藥 甘草 朱砂 南星湯泡去皮臍焙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用生薑湯,不拘時調服。
寬氣飲 治小兒風痰壅滿,風傷於氣,不能言語。
枳殼去穰,一兩 人參去蘆,五錢 明天麻 殭蠶炒去絲嘴 羌活 甘草炙,各三錢
右剉碎,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三片,煎五分,不拘時服。
補腎地黃丸 治小兒稟賦不足,腎氣虛弱,骨髓不充,顖縫不合,體瘦力弱。
熟地黃酒酒浸焙乾 牛膝酒浸焙 鹿茸蜜塗炙 山茱萸酒浸蒸透,去核取皮 乾山藥各五錢 牡丹皮洗淨 白茯苓各三錢 澤瀉二錢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或二十丸,空心,用鹽盪或溫酒任下。
調元散 治小兒稟受元氣不足,顱顖開解。
乾山藥五錢 人參 白朮 白芍藥 當歸 茯神 白茯苓 熟地黃 黃芪各二錢半 炙甘草 川芎各二錢
右判碎,每服二錢,用水二鍾,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比金膏 治小兒驚癎。
人參 琥珀 白茯苓 遠志肉薑製焙 朱砂 天麻 川芎 菖蒲 南星薑汁浸,各二錢 麝香一字 青黛一錢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煎金銀薄荷湯磨化,不拘時服。
釀乳方 解胎中受熱,生下面赤,眼閉不開,大小便不通,乳食不能進。
澤瀉一兩二錢 猪苓 赤苓 花粉各七錢半 生地黃一兩 茵陳 甘草各五錢
右剉碎,每服一兩,用水一鍾,煎至八分,食遠,令乳母捻去宿乳,卻服此藥。
生地黃湯 治小兒生下遍體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小便不通,乳食不進,啼叫不止。此胎黃之證,皆因母受熱而傳於胎也。凡有此證,宜服此,略與小兒服之。
生地黃 赤芍藥 川芎 當歸 天花粉各等分
右剉碎,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五分,食後服。《幼科全書》加赤茯苓、猪苓、澤瀉、木通、甘草、茵陳。
是齋白朮散 治小兒積熱,吐血欬血。若因飲食過度,負重傷,胃吐血者,最宜服之。
白朮二兩 人參 白茯苓 黃芪蜜炙,各一兩 柴胡二錢五分 山藥 百合去心,各七錢 甘草半兩,炙 前胡二錢半
右剉碎,每服五錢,水一鍾,生薑三片,紅棗一枚,煎五分,食遠服。
消食丸 又名消乳丸。消積滯,化乳食。
砂仁 橘皮炒 三稜炒 莪朮炒 神麯炒 麥芽炒 甘草炒,各半兩 香附子炒,一兩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食遠白湯送下。量兒大小加減。《嬰童百問》曰:有丁香五分,枳殼、檳榔、烏梅各半兩,用紫蘇湯下。常服寬中快氣。
木香丸 治乳積、食積、氣積。
木香 蓬朮 砂仁 青皮去白 朱砂細研 代赭石煅研,各二錢 巴豆肉研,紙壓去油淨 大丁香各一錢
右為細末和勻,飛白麵糊為丸如麻子大,風乾,每服三五丸至十丸,乳傷乳汁下,食傷米飲下,不拘時。
涼膈散 治小兒臟腑積熱,口舌生瘡。
連翹 甘草 黃芩 川大黃 (石卜)硝 梔子 薄荷葉各等分
右剉碎,每服五錢,竹葉五葉,蜜少許,煎至五分,食後服。
稀涎散 【 《儒門事親》,下同】 小兒痰壅,用此吐之。
猪牙皂角不蛀者,去弦,稱一兩炙用之 綠礬 藜蘆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二錢,斡開牙關,漿水調下灌之。
碧雲散 治小兒驚風有涎,用此吐之。
膽礬五錢 粉霜一錢 銅青 輕粉各一分
右研為細末,每服一字,薄荷湯調下用之。如中風,用漿水調服。
防風通聖散 治小兒風熱涎嗽。
防風 川芎 當歸 芍藥 大黃 薄荷 麻黃去根不去節 連翹 芒硝各半兩 石膏 黃芩 甘草 桔梗各二兩 滑石三錢 荊芥 白朮 山梔子各一兩
右為粗末,每服五七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涎嗽,加半夏五錢,生薑製過。
黃連解毒湯 治小兒胎熱牙疳。
黃連 黃蘗 黃芩 大梔子各等分
右剉為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之。
三黃丸 治證同前。
大黃 黃芩 黃蘗各等分
右為末,水丸,每服三十丸,水下。一方,去黃芩,用黃連。
定志丸 安魂定魄之藥。
柏子仁 人參 茯苓 遠志去心 茯神 酸棗仁
右為末,酒糊丸小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生薑湯下。
枳朮丸 治氣不下降,胷膈滿悶。
枳實麩炒 白朮各半兩
右為細末,燒飯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
黃連解毒湯 【 《幼科全書》,下同】 治小兒胎熱。
黃連 甘草 人參 木通 連翹 生地黃 川芎 陳皮
右燈心三莖,薄荷少許,水煎服。
勻氣散 治小兒胎寒。
桔梗 陳皮各一錢 砂仁 茴香炒,各五分 白芍炮,二分半 粉草炙,四分 木香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匙,棗湯調下。
平和飲子 治小兒變蒸重者。
人參五分 白茯去皮,一錢 炙甘草五分 煨升麻二分
右,水煎服。稟受虛者,加白朮一錢。張景岳曰:小兒於三月後,每三日進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內宜服之。
調氣散 治變蒸吐瀉,或不乳而多啼。
木香 香附子 炙厚朴 人參 陳皮 藿香 甘草
右,水煎服。
木香散 治小兒不乳,及胎中受寒。
木香 乾薑 茯苓 甘草 木瓜 丁香 陳皮
右等分為細末,水煎,每服一字,綿蘸滴與之。
撮風散 治小兒臍風撮口、噤口。
全腳蜈蚣一條,去足炙令焦 蠍梢五個,去毒 麝香少許 直殭蠶七個,炒去嘴
右為細末,每用一字,以猪乳和之,滴入口中即開。
控痰散 治風噤。
蠍梢 銅青各五分 朱砂一錢 膩粉一錢 麝香少許
右為細末,每服一字,臘茶清調下,吐去風痰。
加減龍膽湯 治小兒內熱。
龍膽草 柴胡 黃芩 麥門冬 防風 桔梗 赤芍 茯苓 甘草 大黃煨減半
右,水煎服,得下即止。一方用前胡。
理中湯 治小兒胎寒。
人參 白朮 乾薑煨,各等分 炙甘草半之
右,水煎服。此藥性熱,所以治寒。若為丸,煉蜜為之,臨時搗丸,百沸湯吞下,欲其速化。
安神丸 治小兒心煩不寐。
黃連去根鬚,二錢 石菖蒲 遠志去心,各二錢 當歸身 麥門冬去心 山梔仁炒,各二錢 茯神八錢 共為末,粟米糊和猪心血為丸,朱砂為衣,燈心湯下。
調元湯 此治虛熱之聖藥也。
黃芪炒,一錢 人參五分 甘草炙,二分半 白芍五分
右,水煎服。《內經》云:熱淫於內,以甘瀉之,以酸收之。此之謂也。一方無白芍。
全蠍散 下兒之痰,平時可用。
全蠍二十四個 殭蠶二十四個 白附子一錢 南星一兩 甘草 天麻 朱砂各二錢半 川芎一錢半
右為末,薑湯下。熱甚,如薄荷湯下。
蟬花散 【 《普濟方》】 治小兒夜啼不止,狀若鬼祟。
蟬蛻一個,用下半截 為末一字,薄荷湯入酒少許,調下。或者不信,將上半截為末,前湯調下,即復啼也。古人立方,莫知其妙。《嬰童百問》曰:用蟬蛻四十九個為極細末,名安神散,分作四服,用釣藤湯送下。
升麻葛根湯 【 《衛生寶鑑》,下同】 治小兒時氣溫疫,頭痛發熱,肢體煩疼。
升麻 甘草 白芍藥各十兩 葛根十五兩
右四味剉碎,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八分,稍熱服,不以時,日二三服。
塗脣膏 治襁褓小兒欬嗽吐乳,久不愈。
石爇子一味,不拘多少 為末,每用一捻,蜜少許調塗兒脣上,日三五次,不拘乳食前後。
玉液散 治小兒嘔逆吐利,霍亂不安,煩噪不得臥,及腹脹小便赤,煩渴悶亂,或傷寒瘧病。
丁香一錢 藿香半兩 桂府滑石四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清泔水半盞調下,冷服。
全蠍散 治胎驚胎癎諸驚。
全蠍一個,焙 琥珀 辰砂各少許 為末,麥冬湯調下一字。
獨活湯 治胎驚,發散風邪。
羌活 獨活各二錢 檳榔 天麻 麻黃去節 甘草各一錢
右剉散,每服一錢,白水煎服。滓加天南星末,蜜調,貼顖上。
二陳湯 此藥性平,寒熱通用。
陳皮 半夏薑汁泡七次 白茯苓 甘草 水一鍾,生薑三片引。嘔吐加白朮、煨乾薑。此二味嘔吐必用之藥也。挾熱而吐者,加煨乾薑、炒黃連。傷食加神麯、炒麥芽,砂仁、香附子、山楂。此五味消導必用之藥也。
理中丸 治小兒胎寒。
人參 白朮 炙甘草 乾薑 砂仁 藿香 烏梅 附子 猪苓 澤瀉 為末,米飲為丸。
釀乳當歸散 【 《育嬰家秘》,下同】 治小兒胎寒,生下外感,乳母服之。
當歸 川芎 赤芍藥 生地黃 香附炒 炙草各等分 桂心 煨薑各減半 (口父)咀水煎,食後服。少頃,捻去宿乳,與兒吮之。
釀乳赤芍散 治小兒胎熱,乳母服之。
生地 酒黃芩 川芎 當歸 木通 天花粉 赤芍 酒炙甘草 連翹各等分
(口父)咀,加淡竹葉水煎,食後服。令乳母捻去宿乳,與兒吮之。
三聖散 治小兒胎癎。
白滑石飛過,兩半 甘草二錢半
右和勻作三分 一用青黛一錢,和勻,名安魂散,早以竹葉湯下;一用朱砂飛過一錢,和勻,名鎮心散,午用燈心湯下;一用苦梗細末一錢,和勻,名定魄散,晚用蘇葉湯下。
加減升麻葛根湯 治小兒初生驚丹。
桔梗 乾葛 升麻 川芎 赤芍 歸尾 羌活 柴胡 甘草各等分 井水煎服。此驚丹之要藥也。
雄黃解毒丸 治小兒胎毒瘡癰發搐。
雄黃另研 鬱金各一兩 巴豆八錢,去油炒焦 乳香 沒藥各二錢,另研
右各製為末,醋糊丸,朱砂為衣。此方治諸惡病甚妙。
東垣安神丸 【 《幼科發揮》,下同】 經云:熱淫所勝,治以甘寒,以苦瀉之。以黃連之苦寒,能去煩除熱為君,以甘草、生地黃瀉火補氣生陰血為臣,以當歸身補其血不足,朱砂約浮游之火以安其神也。
甘草五錢半 黃連酒炒,六錢 當歸身二錢半 生地黃一錢半 朱砂五錢,水飛為末
右為末,蒸餅丸黍米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丸至三十丸,溫水送。《景岳全書》名朱砂安神丸,又名黃連安神丸,治心神煩亂,發熱,怔仲不寐,或寐中驚悸,頭暈等證。
真金散 治初生洗眼不淨,穢汁浸漬於眼目中,不能開者。
黃連 黃蘗 當歸 赤芍 杏仁去皮尖,各五分
右俱切,乳汁浸一宿,晒乾為極細末,以生地汁調一字,點眼中自開。
琥珀抱龍丸 治小兒諸驚,四時感冒,風寒溫痰邪熱至煩躁不寧,痰嗽氣急,及瘡疹發搐。
真琥珀 天竺黃 檀香細剉 人參去蘆 白茯苓各一兩半 粉草去節,三兩 枳殼 枳實麩炒 牛膽星各一兩 朱砂研飛,五錢 山藥一斤,去黑皮 金箔百片
右於乳鉢內研極細末,取新汲水和丸如梧子大,陰乾,每服用薄荷湯化下。
天麻丸 【 《嬰童百問》,下同】 治小兒因斷臍後,為水濕風冷所乘,入於臍中,流於心脾,遂令肚脹臍腫,四肢柔直,日夜多啼,不能吮乳。此藥利驚化痰,凡釣腸、鎖肚、撮口,并宜服之。《奇效良方》云:治食癎。
南星泡,二錢 附子炮 牙硝 天麻 五靈脂 全蠍焙,各一錢 輕粉五分 巴霜一字
右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薄荷生薑煎湯下。
定命丹 治小兒急驚,天釣撮口,通利痰熱。
全蠍七個 天麻 南星炮 白附子各二錢半 硃砂 青黛各一錢半 輕粉 麝香各五分 片腦一字
右為末,粟米糊為丸菉豆大,每服一丸,荊芥薄荷湯化下,先研半丸,吹入鼻中。一方無片腦。
朱銀丸 治臍風壯熱,痰盛翻眼,口噤,取下胎中蘊受之毒,亦治驚積,但量情用之。一方無積字。
水銀蒸棗肉研如泥 全蠍去毒 牛膽南星 朱砂各一錢 白附子一錢五分 天漿子去殼 牛黃 蘆薈各一錢二分 鉛霜和水銀研 麝各五分 片腦一字 殭蠶炒,七個
右為末,粟米糊丸芥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下。如未通利,加至二三丸。
甘草湯 治小兒撮口,取吐風痰。
生甘草一錢
右剉煎服,令吐出痰涎,卻以猪乳點入口中,瘥。
辰砂膏 治眼閉口噤,啼聲不出,吮乳不得,口吐白沫,大小便皆通。
辰砂三錢 硼砂一錢 馬牙硝一錢 元明粉二錢 全蠍 真珠末各五分 麝香一字
右為末和畢,用好油紙封裹,自然成膏,每服一豆粒許。諸驚,金銀箔,薄荷煎湯下;潮熱,甘草湯下,或用乳汁調敷乳上,令兒吮下。《證治準繩》去硝粉、真珠,加龍腦,名辰砂全蠍散。《幼科發揮》曰:如胎驚,猪乳汁和棗湯下。此藥下痰甚妙。
葱號散 治初生小兒,七日不乳。
葱白三四寸 人乳不拘多少
右同搗如泥,抹兒口內,即吃乳。《證治準繩》用葱白三四寸,破之,用乳汁半盞煎灌,名葱乳湯。
蠶號散 治初生小兒七日不食乳,名撮口。
殭蠶四個,去嘴略炒 茯苓少許
右為末,蜜稠調,抹兒口內。
殭蠶膏 治小兒撮口。
赤腳蜈蚣半條,炙 釣藤 朱砂 直殭蠶焙 全蠍梢各一錢 麝香一字
右末,每服一字,取竹瀝調下。竹瀝解熱。
撮風散 治小兒撮口。
直殭蠶二枚,去嘴略炒
右為末,蜜調,敷兒口中。
瓜蒂散 治小兒三歲忽發心滿堅硬,腳手心熱,則變為黃;若不急治,害人甚速。臍風撮口,吹入鼻內,嚏則可醫。
瓜蒂七個 赤小豆七粒 秫米七粒
右為末,用一豆許吹兩鼻內,令黃水汁出,殘藥未盡,水調服之,得吐黃水即瘥。一方,瓜蒂一兩,赤小豆四兩為末,每服一錢,溫水調下。藥下便臥,即當有吐,以吐為度,吐出黃水為妙。
定命散 治小兒初生,口噤不開。
蟬蛻十四個,去嘴腳 全蠍十四個去毒
右為細末,入輕粉少許,和勻,用乳汁調,乳前服。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十
小兒初生諸疾門
單方
小兒初生不能發聲,謂之夢生。庸俗不知此理,遂棄而不救,極為可憫。今凡有此,切不可斷臍帶,將胞衣用火燒炙,令火氣入兒腹內,兒身已煖,卻取猫一只,用青衣包裹其頭足,令一乖覺婦人拿住,用猫頭在兒耳邊,卻以手捉住猫頭,婦人以口齒著力咬破猫耳,猫遂大叫一聲,孩兒即醒,開口、發聲、眼開,遂得長生矣。 【 《體仁彙編》】
初生不啼:取冷水灌之,外以葱白莖鞭之即啼。 【 《全幼心鑑》】
小兒胎毒:淡豉煎濃汁與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脾氣,消乳食。 【 《聖惠方》】
預解胎毒:七八月或三伏日、或中秋日,剪壺盧鬚如環子腳者,陰乾,於除夜煎湯浴小兒,則可免出痘。 【 《唐珤經驗方》】
初生胎毒:小兒落地時,用橄欖一個燒研,朱砂末五分和勻,嚼生脂麻一口吐唾和藥,絹包如棗核大,安兒口中,待咂一個時頃,方可與乳。此藥取下腸胃穢毒,令兒少疾及出痘稀少也。 【 《孫氏集效方》】
小兒胎毒:初七時以韭汁少許灌之,即吐出惡水惡血,永無諸疾。 【 《四聲本草》】
初生解毒:小兒初生,未可便與朱砂蜜,只以甘草一指節長炙碎,以水二合煮取一合,以綿蘸點兒口中,可與一蜆殼,當吐出胷中惡汁。此後待兒飢渴,更與之,令兒智慧無病,出痘稀少。 【 《王璆選方》】
小兒初生六日,解胎毒,溫腸胃,壯氣血,朱砂豆大,細研蜜丸,一棗大,調與吮之,一日令盡。 【 《姚和眾至寶方》】
小兒臍風:用壁虎後半截,焙為末,男用女乳,女用男乳,調勻入稀鷄屎少許,摻舌根及牙關,仍以手蘸摩兒取汗出甚妙。 【 《筆峰雜興方》】
小兒臍風撮口:艾葉燒灰填臍中,以帛縛定效;或隔蒜灸之,候口中有艾氣,立效。 【 《簡便方》】
治臍風爛瘡:用紅綿燒灰、黃牛糞燒灰、乾臙脂各五分,如濕乾敷,乾則清油調之。 【 《衛生總微》】
小兒臍爛成風:杏仁去皮研敷。 【 《子母秘錄》,下同】
小兒臍風濕腫久不瘥者:蜂房燒末敷之,效。
小兒撮口:用朱砂末安小瓶內,捕活蠍虎一個入瓶中,食砂末,月餘待體赤,陰乾為末,每次薄荷湯服三四分。 【 《方廣附餘》】
小兒撮口:初生豆牙研爛絞汁,和乳灌少許良。 【 《普濟方》】
小兒撮口臍風,乃胎熱也:用蝸牛五枚去殼,研汁塗口,取效乃止。 【 《本草綱目》,下同】
又用蝸牛十枚,去殼研爛,入蒔蘿末半分,研勻塗之取效,甚良。
小兒初生,忽患撮口不飲乳,名曰馬牙,不治則百無一生。便看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急以針挑出血,用墨磨薄荷汁,斷母髮少許,裹手指塗搽。 【 《證治準繩》】
初生撮口:急視口中上下齗間,若有白色如豆大許,便以指甲於當中掐之,於掐破處以蜈蚣末敷之,大良。 【 《衛生總微》,下同】
又以蛇蛻朱砂麝香各一分,每用半字,津調塗口中,日五七次。
又以夜合花枝濃煎汁,拭口并洗。
又於兒口傍先刺令見血,碎雀甕汁塗之。
又生搗鼠婦并雀甕汁,相和調,塗抹口中,漸漸乳得效。鼠婦乃濕生蟲也。
又以生甘草一分細剉,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放溫,分數次灌兒口中,令吐出痰涎穢物,後取猪乳汁點兒口中,痒。亦治撮口。
又以真牛黃少許研細,淡竹瀝調一字灌之,次以猪乳滴口中。
又以赤足蜈蚣去頭足,炙黃為末,以猪乳調半錢,分三四次溫灌之。
一方同雀甕不開口者五枚,燒灰研細末,米飲調服一字。
又以白殭蠶二枚為末,蜜和敷兒口內;如無,以原蠶蛾二枚炙黃代之。亦治撮口。
又以雀矢白水和圓麻子大,乳服二圓,鷄矢白亦佳。一方,鷄矢白棗大,綿裹,水五合,煮二沸,分服。
治小兒臍風撮口:用全蠍二十個,頭尾俱全者,要去毒,用好酒塗炙為末,麝香一字另研,共為細末,用半字,金銀煎湯調服,即效。
小兒口噤中風不能乳:用雀屎水丸麻子大,飲下二丸即愈。或用雀屎四枚為末,著乳頭飲兒。兒大十枚。 【 《千金方》,下同】
小兒口噤:面赤者屬心,白者屬肺。用鷄矢白如棗大,綿裹,以水一合煮,分二服。一方酒研服之。
小兒百日內風噤,口中有物如蝸牛,或如黃頭白蟲者,薄猪肪擦之即消。 【 《聖惠方》,下同】
小兒初生口噤,十日內者,用牛口齝草絞汁灌之。
小兒口噤,驚風不乳,白棘燒末,水服一錢。
小兒口噤,病在咽中如麻豆許,令兒吐沫,不能乳食,葛蔓燒灰一字,和乳汁點之,即瘥。
治小兒口噤體熱:以青竹茹三兩,酢一升,煎取三分之一,溫分數服。 【 《衛生總微》,下同】
治小兒口噤,牙關不開:天南星一個煨熟,急用紙封角,莫令透氣,卻以紙裹近上尖處剪一竅子,鷄頭大,令熱氣出,於鼻孔中熏之,牙關立開。亦治撮口。
治小兒口噤不開:用天南星去皮臍,研為細末,龍腦少許和勻,將藥於牙根上搽之,即好。
又用蟬蛻十四個,去頭足,全蠍十四個去頭足,同為細末,入輕粉少許,和勻,用乳汁調服。
治初生兒口噤不開,不收乳:以鹿角粉、大豆等分研細,乳和,塗乳上,與兒吮之。
小兒初生不乳,咽中有噤物如麻豆許,用水銀米粒大,與之下咽,即愈。 【 《聖惠方》,下同】
小兒口噤,身熱吐沫,不能乳:取東行牛口中涎沫,塗口中,及頤上,自愈。
百日內小兒,無故口青不飲乳:用凌霄花、大藍葉、芒硝、大黃等分為末,以羊髓和丸梧子大,每研一丸,以乳送下,便可吃乳。熱者可服,寒者勿服。 【 《普濟方》】
小兒初生不乳:用好乳一酒鍾,葱白三寸,入銀器內煎滾服之。不用葱,如無銀器,瓦器亦可。 【 《窮鄉便方》】
小兒初生,不肯食乳者,乃心熱也。葱煎乳汁,令小兒服之亦妙。終不若用黃連三分煎湯,一分灌小兒數匙,即食乳矣,神效。 【 《石室秘錄》】
襁褓中風:取驢前交脊中毛一拇指大,入麝香豆許、以乳汁和銅器慢慢炒為末,乳汁和灌之。 【 《千金方》】
小兒胎癎:琥珀、朱砂各少許,全蠍一枚為末,麥門冬湯調一字服。 【 《直指方》,下同】
小兒胎驚:琥珀、防風各一錢,朱砂半錢為末,猪乳調一字,入口中最妙。
小兒胎驚:朱砂、雄黃各等分為末,取少許猪乳汁,調抹口中,即效,入麝香少許,尤妙。 【 丹溪】
小兒胎驚:蠍一枚,薄荷葉包炙為末,入朱砂、麝香少許,麥門冬煎湯調下一字,效。 【 《湯氏寶書》】
小兒百日發驚:蚱蟬去翅足炙三分,赤芍藥一分,黃芩三分,水二盞,煎一盞溫服。 【 《聖惠方》】
初生兒驚,月內驚風欲死:朱砂新汲水塗五心,最驗。 【 《斗門方》】
小兒胎風,手足搐搦:用蚤休即紫河車為末,每服半錢,冷水下。 【 《衛生易簡方》】
治臍濕:用枯礬、龍骨為末,入麝少許,拭臍乾用,避風。 【 《顱顖經》,下同】
又用乾蝦蟆、牡蠣各一枚,燒灰細研,少許敷臍中,日三兩上瘥。
氣臍大如栗,虛腫而軟,痛:用竹瀝塗,日數上,消。
兒臍濕淹:破屋爛草為末,頻摻,效。
小兒臍瘡:用乾蝦蟆灰敷,日三四,佳。 【 《肘後方》】
小兒臍瘡,出血及膿:海螵蛸臙脂為末,油調搽之。 【 《聖惠方》,下同】
小兒臍瘡:用龍骨煅研敷之,效。
小兒臍腫,出汁不止,白礬燒灰敷之。
小兒臍濕,不早治,成臍風,或腫赤,或出水,川當歸末敷之。
一入麝香少許。
一用胡粉等分,試之最驗。若愈後,因尿入復作,再敷即愈。
治小兒臍中生瘡,桑汁傅乳上,使兒飲之。 【 《千金方》,下同】
又飲羖羊乳及血。
治小兒風臍作惡瘡,歷年不瘥:取東壁上土敷之,大佳;若汁不止,燒蒼耳子粉之。
又用乾蠐螬蟲末粉之,不過四五度瘥。
小兒臍不合,取車轄脂燒灰,日一敷之。
又燒蜂房灰為末敷之。
小兒臍中生瘡,燒甑帶灰,和猪膏敷之。
小兒臍赤腫:杏仁半兩,猪頰車髓十八銖,先研杏仁如脂,和髓敷臍中腫上。
小兒臍瘡久不瘥者:馬齒菜燒研敷之。
小兒臍腫;荊芥煎湯洗淨,以煨葱刮薄,出火毒,貼之即消。 【 《海上方》】
小兒臍瘡出汁久不瘥:蝦蟆燒末敷之,日三,甚驗。一加牡蠣等分。 【 《外臺》】
小兒臍汁出,赤腫:白石脂末熬溫撲之,日三度,勿揭動。 【 《韋宙獨行方》】
嬰兒臍腫,多因傷濕:桂心炙熱慰之,日四五次。 【 《姚和眾方》】
小兒臍瘡久不合者,黃蘗末塗之。 【 《子母秘錄》】
初生小兒臍汁不乾:用綿繭、亂髮燒灰掩之。 【 《窮鄉便方》,下同】
小兒肚臍突出:用原斷臍帶并艾葉同燒灰,以油胭脂調搽,即安。
小兒臍汁不乾;用綿裹落下臍帶燒研一錢,入當歸頭末一錢,麝香一字,摻之。 【 《全幼心鑑》】
小兒斷臍:即用清油調髮灰傅之,不可傷水,臍濕不乾,亦傅之。 【 《本草綱目》】
治小兒初生臍未落時,腫痛水出:取故緋絹燒灰,研細末傅之。 【 《衛生總微》,下同】
又以綿燒灰,研為細末傅之,新舊皆可。
小兒肚臍突出半寸許,此氣旺不收也,若不急安之,往往變為角弓反張。方用茯苓一錢,車前子一錢,甘草二分,陳皮三分,通草三分。如無通草,燈心一團。共煎湯灌之。一劑即安,神方也! 【 《石室秘錄》,下同】
小兒初生,臍汁不乾:用車前子炒焦為細末,敷之即乾,神效。
初生小兒胎熱,或身體黃者:以真牛黃一豆大,入蜜調膏,乳汁化開,時時滴兒口中。形色不實者,勿多服。 【 《錢氏小兒方》】
初生小兒五七日有熱證不已,只以益元散時時灌之。 【 《傷寒心鏡》】
小兒胎熱:黑豆二錢,甘草一錢,入燈心七寸,淡竹葉一片,水煎服。 【 《全幼心鑑》,下同】
小兒初生七八日,大小便血出,乃熱傳心肺,不可服涼藥,只以生地黃汁五七匙,酒半匙、蜜半匙和服。
小兒初生無皮色赤,但有紅筋,乃受胎未足也。用早白米粉撲之,肌膚自生。 【 《聖濟方》】
小兒初生,遍身如魚脬,又如水晶,破則成水流:以密陀僧生研擫之,仍服蘇合香丸。 【 《救急方》】
治兒初生,兒血凝,皮肉不斂,哭無聲,不吮乳:以胡粉研細,酒和塗之,乾即再塗。 【 《衛生總微》,下同】
又以白殭蠶為末,煎湯,通寒溫浴之。
小兒胎寒好啼,晝夜不止,因此成癎:當歸末一小豆大,以乳汁灌之,日夜三四度。 【 《肘後方》】
小兒胎寒,腹痛汗出:用衣中白魚二七枚,絹包,於兒腹上回轉摩之,以愈為度。 【 《聖惠方》】
治小兒忽患腹痛,夭矯汗出,名曰胎寒。煮梨葉濃汁七合,可三四度飲之。 【 《千金方》】
小兒初生頭熱鼻寒者:天南星炮為末,水調貼顖上,炙手焚之。 【 《危氏得效方》】
小兒初生,面青身冷口噤,乃胎寒也。用白殭蠶、木香、肉桂、陳皮、檳榔、甘草炙各五分,水煎取汁,以綿蘸入兒口中。 【 《入門》】
又以當歸為末,每用一小豆許,乳汁調下,日二夜一。兒大添之。 【 《衛生總微》,下同】
又以柏子仁為末,每服一錢半,溫水調下。
小兒五十日以來,胎寒腹痛,躽啼弄舌,微熱而驚,此癎疾也。猪腎一具,當歸一兩焙,以清酒一升煮七合,每以杏仁大與嚥之,日三夜一。 【 《聖惠方》,下同】
小兒躽啼,驚癎腹滿,大便青白色:用柏子末,溫水調服一錢。
小兒躽啼,面青腹強,是忤客氣。馬糞一團絞汁灌之。 【 《聖濟總錄》】
小兒滿月,百日內發寒啼者:用車前子、元胡索、小茴、猪苓、澤瀉、釣藤各三分,赤茯苓、木通各四分,甘草一分,燈心煎,半飢服。如藥不便。用燈心火爆四花穴,即臍上下左右。 【 《窮鄉便方》】
小兒夜啼,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 【 《生生編》,下同】
小兒夜啼:黑牽牛末一錢,水調敷臍上,即止。
小兒夜啼:用小兒初穿毛衫安放瓶內,自不哭也。
小兒夜啼:取井邊草私著席下,勿令母知。
小兒夜啼:乳香一錢,燈花七枚為末,每服半字,乳汁下。 【 《聖惠方》,下同】
小兒驚啼:白玉二錢,寒水石半兩為末,水調塗心下。
小兒夜啼:猪屎燒灰淋汁浴兒,并以少許服之。
小兒夜啼:明鏡挂牀腳上。
小兒腹痛夜啼:牛黃一豆許,乳汁化服,仍書田字於臍下。
小兒夜啼:死人朽棺木燒照即止。
小兒腹痛夜啼:樹孔中草暗著戶上,即止。
小兒夜啼:取鷄窠草安席下,勿令母知。猪窠中草亦可。
治小兒夜啼;寫: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燒灰吞之,男左一本,女右一本。 【 劉氏方】
治小兒夜啼不已,醫所不治者:取狼屎中骨燒灰為末,水服如黍米大二枚。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驚啼:取鷄屎白熬末,以乳服之佳。
又酒服亂髮灰。
又車轄脂如小豆許,內口中及臍中。
又臘月縛猪繩,燒灰服之。
小兒夜啼:以姙娠時食飲偏有所思者物,以此哺兒即愈。
又取伏龍肝交道中土各一把,治下篩,水和少許飲之。
又取馬骨燒灰,敷乳上飲兒,啼即止。
小兒驚啼:亂油髮燒研,乳汁或酒服少許,良。
小兒驚啼,啼而不哭,煩也;哭而不啼,躁也。用蟬蛻二七枚去翅足為末,入朱砂末一字,蜜調與吮之。 【 《活幼口議》】
小兒驚啼,發歇不定:真麝香一字,清水調服,日三。 【 《廣利方》】
小兒夜啼:牛屎一塊,安蓆下,勿令母知。 【 《食療》】
小兒夜啼:用涼膈調益元散,肚飢臨睡服。 【 《傷寒心鏡》】
小兒夜啼:五倍子末津調,填於臍內。 【 《楊起簡便方》】
小兒夜啼:取燒尸場土置枕邊。 【 《集簡方》】
小兒一百二十日內夜啼:用蟬蛻四十九個,去前截用後截,為末,分四服,釣藤湯調灌之。 【 《心鑑》】
小兒夜啼:劉季奴半兩,地龍炒一分,甘草一寸,水煎灌少許。 【 《聖濟總錄》,下同】
小兒夜啼:馬蹄末敷乳上飲之。
小兒客忤夜啼:用本家廚下燒殘火柴頭一個,削平焦處,向上朱砂書云:撥火杖,撥火杖,天上五雷公,差來作神將!捉住夜啼鬼,打殺不要放。急急如律令!書畢勿令人知,安立牀前腳下,男左女右。 【 《岣嶁神書》】
小兒夜啼:甑帶懸戶上,即止。 【 《子母秘錄》,下同】
小兒驚啼,狀如物刺:用猬皮三寸燒末,敷乳頭飲兒。
小兒夜啼:取伏龍肝末二錢,朱砂一錢,麝香少許為末,蜜丸,菉豆大,每服五丸,桃符湯下。 【 《普濟方》,下同】
小兒夜啼:以白花蛇目睛一只為末,竹瀝調少許灌之。
小兒驚熱,夜臥多啼:朱砂半兩,牛黃一分為末,每服一字,犀角磨水調下。
小兒夜啼:硫黃二錢半,鉛丹二兩,研勻瓶固煅過,埋土中,七日取出,飯丸黍米大,每服二丸,冷水下。
小兒驚啼:黃芩、人參等分為末,每服一字,水飲下。
小兒夜啼:前胡搗篩,蜜丸小豆大,日服一丸,熟水下,至五六丸,以瘥為度。
小兒夜啼,驚熱:用人耳塞石蓮心、人參各五分,乳香二分,燈花一字,丹砂一分為末,每薄荷湯下五分。
小兒夜啼:人參一錢半,黃連炙一錢半薑汁炒,甘草半錢,竹葉二十片,作二服,加薑煎。 【 《平治會萃》】
小兒夜啼:用大蟲眼睛一只為散,以竹瀝調少許與吃。 【 《姚和眾方》】
小兒初生,三日內啼哭,腹內響,打屁,陰囊稀,名為盤腸氣。用車前子、防風各三分,薄荷、甘草各一分,元胡子、木通各四分,蟬殼五隻,水洗去頭足,如脣紅目赤加宣黃連二分,燈心一丸,同煎服。 【 《窮鄉便方》】
小兒夜啼:蟬蛻二十個去頭足,燈花三分,乳香末一錢,竹葉炙過為細未,唾丸,入小兒臍,以舊膏藥封之。 【 《身經通考方》,下同】
治小兒夜啼:用神前燭花研碎,無根水下。
小兒血眼:兒初生艱難,血瘀眦睚,遂濺滲其睛,不見瞳人,輕則外泡赤腫,上下弦爛,用杏仁二枚,去皮尖嚼,乳汁三五匙,入輕粉少許,蒸熟絹包,頻點;重者加黃連、(石卜)硝最良。 【 《全幼心鑑》】
小兒百晬內吐乳,或糞青色:用年少婦人乳汁一盞,入丁香十枚,陳皮去白一錢,石器煎一二十沸,細細與服。 【 《陳文中小兒方》】
小兒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個,砂仁十四個,生甘草二錢,炙甘草二錢為末,常摻入兒口中。 【 《危氏得效方》】
小兒初生吐不止者:用籧篨少許,同人乳二合,監二粟許煎沸,入牛黃粟許、與服,此劉五娘方也。 【 《外臺秘要》】
小兒哯乳不止,服此立效:膩粉一錢,鹽豉七粒,去皮研勻,丸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湯下。 【 《活幼口議》】
襁褓吐乳,欬嗽久不愈:石燕子末以蜜調少許塗脣上,日三五次。 【 《衛生寶鑑》】
小兒初生,二便不通:用皂角燒存性,研為細未,煉蜜作丸如棗核樣,內穀道中即通。 【 《育嬰家秘》】
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用真香油一兩,皮硝少許,同煎滾冷定,徐徐灌入口中,服下即通。 【 《蘭氏經驗方》】
小兒初生便閉:甘草、枳殼煨各一錢,水半盞煎服。 【 《全幼心鑑》,下同】
小兒初生鎖肚,由胎熱毒結於肛門。兒生之後,閉而不通三日者,急令婦人咂兒前後心、手足心并臍七處四五次,以輕粉半錢,蜜少許,溫水化開,時時與少許,以通為度。
治初生小便不通:用孩兒茶研極細末分許,煎扁蓄湯調下立通。 【 《萬病回春》】
治小兒穢惡入腹,令兒嘔吐不乳:木香、乾薑、茯苓、甘草、木瓜、丁香各等分,水煎綿蘸滴與之。 【 《證治準繩》】
小兒晬嗽、百日欬嗽痰壅:貝母五錢,甘草半生半炙二錢為末,沙糖丸芡子大,每米飲化下一丸。 【 《全幼心鑑》】
治小兒百晬內嘔吐乳妳,或大便青色:用少婦乳汁一盞,丁香十粒,陳皮一錢,磁器內煮數沸,稍熱空心以綿毬吮服。 【 《保嬰撮要》】
治小兒未晬欬嗽:用白殭蠶直者為細末,塗少許妳頭上,令兒吃立效。
小兒不語:四五歲不語者,赤小豆末,酒和敷舌下。 【 《千金方》】
小兒語遲者,以伯勞所踏樹枝鞭之,即速語。李時珍曰:案羅氏《爾雅翼》云:本草言伯勞所踏樹枝鞭小兒,令速語者,以其當萬物不能鳴時而獨能鳴之,故以類求之也。 【 《完素六書》】
小兒從小至數歲不能言:此心氣不足,舌本無力,不能發轉故也;一云風冷傷於少陰。以赤小豆為末,酒和塗舌上,神效。以社壇餘胙酒,與飲少許。 【 《衛生總微》】
針灸
《甲乙經》曰:小兒臍風,目上插刺,絲竹空主之。小兒臍風,口不開,善驚,然谷主之。
《千金方》曰:治小兒四五歲不語,灸足兩踝各三壯。
《聖惠方》曰:小兒撮口胎風,先灸兩乳中三壯,後用烏驢乳一合,以東引槐枝三寸長十根火煨,一頭出津,拭淨浸乳中,取乳滴口中,甚妙。
《黎居十簡易方》曰:小兒臍風,獨頭蒜切片安臍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氣即止。
《危氏得效方》曰:小兒卒然腹皮青黑而死,灸臍上左右,去臍各半寸,并鳩尾骨下一寸,凡五處,各灸五壯,仍酒和胡粉塗腹上,乾則易。
《寶鑑》曰:夜啼灸幼宮三壯,又灸中指甲後一分。
《萬全方》曰:灸小兒夜啼,上燈啼,鷄鳴止者,灸中指甲後一分中沖穴一壯,炷如小麥大。
萬氏《片玉心書》曰:凡小兒初生,多有灸百會者,取其可以截風也。殊不知地分南北,人有勇怯,北人用灸固宜,南人用之無益而有害也。
《醫學綱目》曰:兒生二七日內,不吮乳多啼者,乃客風中臍,循流入脾,灸承漿在下脣稜下宛宛中,次灸頰車在耳下頰骨後,炷如雀屎各七壯,非灸不療。
兒喉中嗚咽,乳不利,灸璇璣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
《古今醫統》曰:小兒撮口臍風,針然谷三分,不宜見血,灸則三壯。然谷一名龍淵,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又云內踝前,在下一寸,別於太陰蹻脈之郄,足少陰脈所流為榮。
小兒氣不足,數歲不語,針心俞三分,灸則三壯。心俞在五椎下兩旁,相去脊各一寸五分,正坐取之。
《衛生總微論方》曰:小兒心氣不足,從小至數歲不能言,灸心俞三壯,灸兩足踝三壯。
初生兒血凝,以臍四邊各去臍半寸,并鳩尾下五處,各灸三壯。
治小兒初生撮口,以鹽豉置臍上灸之。
《小兒方》曰:小兒撮口出白沫,以艾灸口之上下四壯,鯽魚燒研,酒調少許灌之,仍掐手足。兒一歲半則以魚綱洗水灌之。
《證治準繩》曰:小兒臍腫,灸腰節臍骨間灸三壯,名命門穴,炷如麥。
《東醫寶鑑》曰:凡小兒七日以上、周年以下,不過七壯,炷如雀屎。
醫案
《小兒直訣》曰:李司戶孫百日發搐,日三五次,或作胎驚治之,不應,即用大青膏豆許塗顖、浴體二法,三日而愈。蓋嬰兒血氣未實,不能勝外邪而發搐,故用浴體法。凡搐頻者,風在表易治,宜發散;搐稀者,風在臟難治,宜補脾。
《獨醒雜誌》曰:樞密孫公抃生數日,患臍風已不救,家乃盛以盤合,將棄諸江,道遇老媼,曰:兒可活,即與俱歸,以艾炷灸臍下遂活。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印堂青黑,至夜啼搐,余謂脾土虛寒,用釣藤飲而安。後因驚發搐夜啼,用釣藤飲前證頓止,又用異功散而愈。
一小兒發熱夜啼,乳食不進,昏迷抽搐,痰盛口噤,脈紋如水字。此脾肺氣虛,風木所乘,痰食積於胷腹也,先用大安丸,後用六君子加釣藤鉤而痊。
一小兒生旬日,面目青黃。此胎黃證,姙娠胃熱也,用瀉黃散,乳調少許即愈。後復身黃吐舌,仍用前散而安。
《明醫雜著》曰:一小兒十四歲,肢體倦怠,發熱晡熱,口乾作渴,吐痰如涌,小便淋瀝,或面目赤色,身不欲衣,此稟賦不足也,用補中益氣湯及地黃丸加鹿茸而愈。
一小兒十三歲,內熱晡熱,形體倦怠,食少作渴,或用清熱等藥治之,虛證悉具。余以為所稟怯弱,用六味丸加鹿茸補之,不越月而痊。蓋古今元氣虛實不同故也。
《幼科發揮》曰:一兒一日發搐,五日不醒,藥石難入。予針其三里、合谷、人中而醒。父母喜,乞調養之。予曰:曩用針時,針下無氣,此稟賦不足也。如調理數年後出疹痘,可保無事,若在近年不敢許。次年果以痘疹死。
一小兒生後三日,啼哭不乳。予視其證,非臍風乃臍腹痛也。取蘄艾杵爛,火上烘熱掩其臍上,以帛勒之,須臾吮乳而不啼矣。
一小兒生八日,噴嚏多啼,請予視。予曰:此臍風也。視其上齶,果有泡,色變黃矣,乃取銀穵耳刮去之。其父慘然,愛惜之心見於形色,故去之未盡也。有老嫗聞之,急使婢女告其父,當急去之,其言迫切,父益懼,自取銀穵耳刮之不惜也。遣人告予,予曰:旬日後當發驚風。後果病,迎予視之,投以至聖保命丹而愈。
儒學陶教授一子,生八月病吐,諸醫治之不止,湯丸入口即吐。諸醫云:食入即吐。是有火也,欲作火治。用瀉火藥,又不效。眾醫不能治,其吐益劇。既請予至議治,予作理中湯劑,用豶猪膽汁、童便各半拌之,炒焦,以水煎服,藥入立止。師請言其法,予曰:吐本寒邪,當用理中湯熱藥以上之。內寒已甚,格拒其陽,故熱藥入喉,被寒所拒,不得入也。今膽汁之苦寒,童便之鹹寒,下喉之後,兩寒相得,故不復出。須臾之間,陰氣漸消,陽氣乃發。此熱藥須冷服,以主治格拒之寒,以止嘔噦者是也。
一兒生二月,忽昏睡不乳,予以日計之,非變蒸也。視有二乳母皆年少氣壯者,其乳必多,更代與之,必傷乳也,戒以今且損之,令飢一日自愈。後宜絕之,只用一乳母可也。次日果安。父母如其教,亦無傷食病。
本縣大尹張鼎石子生四月無乳,取一民壯婦人乳之。一夜大啼,醫甘大用治之,呼為腹痛,用理中湯不效。又呼為傷食,用益黃散,又不效。夜更啼哭,請予視之。甘語其故,蓋心本惡熱,藥中又犯乾薑、丁香,如何不助火而益增其病也!乃往看之。尹曰:夜啼四日矣。全曰:夜啼有四,心煩一也。尹曰;傷食乎?腹痛乎?全曰:腹痛則面色青,傷食則面多晃白,今面多赤,心煩證的也。用導赤散加麥冬燈心,進一服,次早往問之,甘自內出,云昨夜到天明不止,予嘆彼喜藥不中病也,不知病退矣。人問,尹曰:昨夜哭尤甚也。予告之曰:病安矣。四日夜未亂,昨夜病退思乳,乳母在外。往夜之哭,病哭也;昨夜之哭,飢哭也。尹喜曰:怪哉!乳母來後,再不復啼,病果退矣。
王少峯次子三個月痛吐,請醫治之,藥乳不納。予見其兒在乳母懷中、以身伸努上竄,呃呃作聲,有發驚之意,乃取理中湯丸末子一分,用猪膽汁、童便各半匙,調分三服。初一次少停,略以乳喂一二口即止;又進一次,又乳之。其兒睡一覺醒,則嘔止,不伸努,不呃呃作聲矣。予以是法教諸子,活人甚多,乃良法也。
一兒自滿月後常吐乳,父母愛之,諸醫不能止。一日問予,予曰:嘔吐者,非常有之病也。今常吐乳,非病也。然孩兒賴乳以生,頻吐乳者,非所宜也,恐傷氣,不可不求其故。有母氣壯乳多者,唯恐兒飢,縱兒飽足,飽則傷胃,所食之乳涌而出,此名溢乳,如瓶之注水滿而溢也,宜損節之,更服肥兒丸。兒之初生,筋骨軟弱,為乳母者當懷抱護持可也,不然則左右傾側,其乳流出,此名啘乳,如瓶之側其水流出也,能緊護持則不吐也。有胃弱者不能受乳而變化之,無時吐出,所吐不多,此名哺露,如瓶之漏不能容受也,當補其脾胃,助其變化可也,亦以肥兒丸主治。
一女五個月內發搐,予以瀉青丸投之,三四服搐不止,轉甚。予思痰壅氣鬱,乃發搐也,丸散頗粗,與痰粘滯於咽喉之間,致氣不通而搐愈甚也,用竹葉煎作湯,取綿紙濾去其渣滓,澄清服之,搐止而安。其父嘆曰:醫之貴於變通也如是夫!
先翁治一兒滿月後發搐,以至聖保命丹治之安。袓訓:治急驚風,只用瀉青丸、導赤散。
《育嬰家秘》曰:一小兒初生遍身無皮,俱是赤肉,用白果粉遍身摻上,候生皮乃止。
一小兒初生如魚泡,又如水晶,破則水流,用密陀僧研極細,摻之。
《保嬰撮要》曰:一小兒患胎驚,諸藥不應,用紫河車研爛如泥,每用錢許,乳化服之,更以十全大補湯加釣藤鉤、漏蘆與母服兩月餘,舉發漸輕;服年餘舉發漸稀;更服年餘不再發。至出痘後復發,取紫河車研爛,入糯米粉丸小豆大,每服百丸,以乳送下,服二具全瘥。畢姻又發,仍服前丸及十全大補湯、六味丸加當歸、黃芪、肉桂、五味子。年餘,喜其能遠帷幕得痊。後因勞役更作,又用前丸及十全大補湯等藥不應,用大劑獨參湯服數斤,然後舉發稍緩;乃用人參二兩、附子一錢,數服頓止;仍用前藥,間用獨參湯而痊。
一小兒患胎驚,用紫河車及十全大補湯、釣藤膏而愈。畢姻後發,用大劑獨參湯、六味丸加五味子、黃芪、當歸煎服。半載,舉發稍輕;年餘,不再發。後每勞役怒氣仍發,即用前藥隨愈。又傷寒愈後復作,虛證悉具,莫能名狀,用紫河車二具、獨參湯十餘斤而痊。後患傷風欬嗽,咽乾內熱,用六味地黃丸料加五味子煎服,及十全大補湯而痊。
一小兒百日內患抽搐,痰涎自流,用驚風藥益甚,視其面色黃白,仍用六君子、補中益氣二湯而愈。
一小兒面青黑或痿黃,審其母素有鬱怒所致,用加味逍遙散、加味歸脾湯治其母,其子亦愈。
一小兒月內發搐鼻塞,余以為風邪所傷,以六君子加桔梗、細辛,子母俱服;更以葱頭七莖、生薑一片細擂,攤帛上,兩掌護溫,貼於顖間,半晌鼻利搐止。
一小兒未可月發搐嘔乳,腹膨作瀉,余以為乳多傷脾胃,用五味異功散加漏蘆,母服之,子服數滴而尋愈。
一小兒旬日內先兩目發黃,漸及遍身,用瀉黃散服之瘥。
一小兒因母食鬱飽脹嚥酸,而患遍身皆黃,余以越鞠丸治其母,以瀉黃散治其子,并愈。
一周歲兒痰嗽啼哭,或用抱龍丸未止。余視其右腮白,左腮青,此肺肝二經相勝,先用瀉白散以袪肺邪,次用柴胡梔子散以平肝火,又用地黃丸以滋腎水而痊。
一小兒三歲夜啼,面色白,黑睛少,小便清。此脾腎氣虛,朝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五味子,夕用地黃丸頓愈。
一小兒白睛多面色赤,時作啼,此稟腎不足,用地黃丸。半載後忤其意,雖哭面色不赤。丹溪先生云:小兒忽大叫必死,即此義也。
一小兒顱解足軟,膝大不能行履,用六味丸加鹿茸治之,三月而能步履。
一小兒年十四歲而近女色,發熱吐痰;至有室,兩目羞明,頭覺脹大;仍不斷慾,頭漸大,顖門忽開。用地黃丸益氣湯之類,斷色慾年餘而愈。
一小兒十三歲患前證,內熱晡熱,形體倦怠,食少作渴,余以為所稟怯弱,用六味丸加鹿茸補之,不越月而痊。
一小兒停食,腹痛夜啼,用大安丸而愈。後乳食雖入,其腹仍痛,用六君子加山楂、神麯,痛少止。乃去二味又四劑,痛全止。
一小兒三歲面白夜啼,小便青而數。此肺腎虛弱,朝用補中益氣湯加肉桂一分,夕用地黃丸而愈。大凡小兒面色青,黑睛少,或解顱足熱者,出痘多在腎經,預用地黃丸補腎氣,多得無恙者。
一小兒二歲夜啼,面色赤,黑睛色淡,小便頻赤,朝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五味,夕用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發熱多啼,乳食不進,昏迷抽搐,痰盛口噤。此脾肺氣虛,風木所乘,痰食積於胷腹也。先用大安丸,後用六君子、釣藤鉤而痊。
一小兒每忽哭,白睛多,每悲面色赤。余謂稟賦腎虛,火妄動而然也,用地黃丸半載,後雖哭而面色不赤,諸證皆愈。
一小兒停食腹痛,發熱嘔吐,服峻厲之劑,更吐瀉汗多,手足并冷,發痙不止,其脈浮洪,按之如絲。用六君子湯加升麻、炮薑,痙證頓已;惟寒熱往來,又用四君、升麻、柴胡而愈。
一小兒瘈瘲啼叫,額間青黑,此驚風肝木乘脾腹中作痛也。先用六君子湯加木香、柴胡、釣藤鉤,啼叫漸緩;更加當歸,又二劑而安。
一小兒言遲泄瀉,聲音不亮,雜用分利清熱等劑,喉音如瘂,飲食少思。朝用地黃丸加五味子,夕用補中益氣湯,其瀉漸止;遂專服前丸兩月,喉音漸響。
一小兒白睛多,瀉後喉瘖,口渴兼吐,大便不實,朝夕服地黃丸而痊。後患瀉,喉復瘖,仍服前丸而愈。此皆稟賦腎氣不足,故用是藥。
一小兒五歲不能言,咸以為廢人矣,但見其形色,悉屬肺腎不足。遂用六味地黃丸九五味子、鹿茸,及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兩月餘,形氣漸健;將半載能發一二言;至年許,始音聲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