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二百四
前陰門
方
(疒頹)疝方 【 《千金方》】
桃仁 蜘蛛各五十枚 桂心 蒺藜子 澤瀉 地膚子 防風 五味子 橘皮 茯苓 防葵 芍藥各二兩 牡丹皮 細辛 海藻各一兩 狐陰一具
右十六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初服十丸,稍加至三十丸。方角處一丸令頓上兩爪角,各令半丸上爪指,灸七壯,愈。[方角處……灸七壯愈 據《千金》卷二十四陰(疒頹)載,治(疒頹)丸方即本方,其方下無此段文字,而在灸治法中有:「(疒頹)病陰卒腫者,令并足合兩拇指,令爪相并,以一艾灸兩爪端方角處,一丸令頓上兩爪角,各令半丸上爪指佳,七壯愈。」]
兩解湯 【 《醫學入門》】 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氣交錯,腫結疼痛。
辣桂 大黃 白芍藥 澤瀉 牽牛 桃仁各一錢 乾薑五分 甘草二分半
右水煎溫服。
狼毒丸 【 《濟生方》,下同】 治七疝久而不愈,發作無時,臍腹堅硬疼痛。
狼毒剉炒 芫花酢炒 川烏炮,去皮尖,各一兩 椒紅炒 乾薑炮 乾漆炒煙盡 鼈甲酢煮 三稜 沒藥各半兩 全蠍去毒,九枚
右為細末,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薑湯溫酒任下。
益智仁湯 治疝痛連小腹攣搐,叫呼不已,診其脈沉緊,是腎經有積冷所致。
益智仁 乾薑炮 甘草炙 茴香炒,各三錢 烏頭炮去皮 生薑各半兩 青皮去白,二錢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二盞,入鹽少許,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延附湯 治七疝,心腹冷痛,腸鳴氣走,身寒自汗,大腑泄瀉。
延胡索炒去皮 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 木香不見火,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又方 治偏墜疝氣,不拘遠年近日。
木香三錢 破故紙一兩 大茴香 川楝二兩 小茴香各五錢 青鹽一錢五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回春丸 治小腸疝氣。
白朮炒 茯苓 山楂炒 枳實炒 八角茴香 吳茱萸炒 荔枝核 橘核各一兩
右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薑湯下。
藿香養胃湯 【 《醫學入門》】 治陽明經虛,不榮肌肉,陰中生瘡不愈。
藿香 薏苡仁 神麴 烏藥 砂仁 半夏 白茯苓 白朮炒 人參各五分 蓽澄茄 甘草各三分半
右薑棗煎服。
大建中湯 【 《濟生方》,下同】 治蠱病,小腹急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
黃芪 遠志去心 當歸 澤瀉各三兩 芍藥 人參 龍骨 甘草炙,各二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木香散 治心疝,小腹痛,悶絕不已者。
木香 陳皮各一兩 良薑 乾薑 訶子皮 赤芍藥 枳實麩炒,各半兩 草豆蔻 川芎 黑牽牛各三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六合散 一名金鑰匙散。治小腸氣結,心腹滿,胷中結痞,走注疼痛。
大黃一兩,紙裹煨 白牽牛生 黑牽牛微炒 甘遂各半兩 檳榔生,三錢 輕粉一錢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蜜水調下服,量虛實加減。
香殼散 治小腸氣,臍腹攪痛急,陰股中痛悶,不省人事。
舶上茴香鹽炒 枳殼各一兩 沒藥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溫熱酒下,不計時候,併二三服。
疝痛方 【 《平治會萃》,下同】 治食積與瘀血成痛者。
梔子 桃仁 山楂 枳實 吳茱萸
右為末,生薑汁順流水作湯調服。
刧痛方 治疝,按之不痛,必用桂枝,屬虛也。
桂枝 山梔炒 烏頭細切炒
右為末,薑汁為丸,每服三十丸。
又方 定痛速效。
山梔炒 糖毬炒 吳茱萸炒,各等分 枳殼十五個
右或湯或丸服。濕勝者,加荔枝核炮。
守效丸 治(疒頹)要藥,不疼者。
蒼朮 南星 白芷 山楂 川芎 半夏 枳實一本枳核
右為末,神麴作丸。
又方 治陽明受濕熟,傳入大腸,惡寒發熱,小腸連毛際結核,悶痛不可忍。
山梔炒 枳殼炒 桃仁炒 山楂各等分
右研細,砂鉢內入生薑汁,用水一盞,煎令沸,熱服之。治諸疝發時,用海石、香附二味為末,以生薑汁湯調服。亦能治心痛。
便癰方 【 《儒門事親》】
牡蠣 大黃 甘草各五錢 (艹舌)蔞一個
右酒浸,露一宿服之,以利為度。
黑龍湯 【 《醫學入門》】 治陰囊腫痛溺濇,寒熱作渴。
龍膽草炒黑 柴胡 木通 甘草節 金銀花 當歸 皂刺 赤芍 防風 黃連 吳萸炒,各等分
右水煎服,一服腫痛止,後加川芎、茯苓。
漏蘆湯 【 《東垣十書》,下同】 治一切癰疽,并下疳陰瘡。
漏蘆 白蘞 黃芩去黑心 麻黃去節 升麻 芍藥 枳實麩炒去瓤 甘草炙 (石卜)硝各一兩 大黃二兩
右除硝外,餘(口父)咀,與硝同和勻,每服三錢,氣實人五錢,水一盞半,文武火煎七沸,去滓,空心熱服。
五香連翹湯 治前證。
麝香一字 沉香 藿香 木香 丁香俱另研 連翹 射干 獨活 升麻 甘草炙 寄生草各一兩 大黃一兩五錢
右七味,(口父)咀,與前五味和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取利為度,未利,再服如前。
摩風膏 治前證。
白附子 白芍藥 白茯苓 零陵香 白芨 白蘞 白芷 白檀香 藿香 升麻 細辛 黃芪 甘草 杏仁去皮尖,各五錢 腦子一分 (艹舌)蔞根一兩 大(艹舌)蔞去皮二兩 黃蠟六兩 芝麻油一斤
右先藥十四味剉,油內浸百日,於臘月木炭火上銀石器內煎至白芷微黃色,離火,入(艹舌)蔞二味著內,煮百沸,重綿濾去滓,再慢火上煉,油香下淨黃蠟鎔開為度,傾在磁器內收貯,上摻腦子密封,旋用摩風膏貼之。
沉香內消丸 治陰(疒頹)腫痛偏墜,或小腸疝氣,下元虛冷,久不愈者。
沉香 木香各半兩 胡盧巴酒浸炒 小茴香炒,各二兩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鹽酒下。
抵聖散 治前證。
白枯礬一兩 烏魚骨三錢 乳香二錢 輕粉 乾臙脂一錢 麝香五分
右為細末,或摻或絍,以膏貼之。
疝方 治諸疝定痛速效。
枳實十五片,一作橘核 山梔仁炒 山楂肉炒 吳茱萸炒,各等分
右為末,酒糊丸服,或為末,生薑水煎服,或長流水調下一二錢,空心。如濕勝,加荔枝核炮。
又方 治(疒頹)疝。
天南星 山楂 蒼朮各二兩 白芷 半夏 枳核 神麴各一兩 海藻 昆布各半兩 元明粉 吳茱萸各二錢
右為末,酒糊丸。
腎氣方 治前證。
舶上茴香 破故紙 吳茱萸鹽水炒,各五錢 胡盧巴七錢半 木香二錢半
右為末,蘿蔔搗汁丸,鹽湯下。
又方 一人疝痛作,腹內塊痛止;疝痛止,腹內塊痛作。
三稜 莪朮酢煮 炒麴 薑黃 南星各一兩 山楂二兩 木香 沉香 香附子酢炒,各三錢 黃連用吳茱萸炒,去茱萸,淨五錢 蘿蔔子 桃仁 山梔 枳實炒,各半兩
右為薑汁浸,蒸餅為丸。
又方 治木疝不痛。
枸杞子 南星 半夏 黃蘗酒炒 蒼朮鹽炒 山楂 白芷 神麴炒 滑石 昆布 吳茱萸
右為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又方 治腎囊濕瘡。
吳茱萸 樟腦 蛇牀子各半兩 輕粉十盝 黃蘗 硫黃 檳榔各二錢 白芷 寒水石 白礬各三錢
右為末,先用吳茱萸煎湯洗,後用麻油調搽。
又方 治疝作痛。
蒼朮鹽炒 香附鹽炒 黃蘗酒炒 附子鹽炒 延胡索 青皮 益智仁 桃仁 茴香 甘草
右為末,作湯服後,一痛過更不再作矣。
復元通氣散 治諸氣濇閉,耳聾耳痛,腹癰便癰,瘡疽無頭,通一切氣。
青皮 陳皮各四兩 甘草三兩,半生半熟 穿山甲炮 (艹舌)蔞根各二兩 金銀花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如瘡無頭,津液調塗。此方活血止痛,內消瘡腫。
控引睾丸 治小腸病結。
芫花酢炒,五錢 茴香炒 楝實剉炒 食茱萸 陳皮 馬藺花酢炒,各一兩
右為末,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送下,空心食前。
代灸塗臍膏
附子 馬藺子 蛇牀子 木香 肉桂 吳茱萸
右六味,為細末,用麵一匙,藥一匙,生薑汁和煨成膏,攤紙上,圓三寸許,貼臍下關元、氣海,自曉至晚,其火力可代灸百壯,臍痛亦可貼之。
延胡索苦楝湯 【 《醫學綱目》,下同】 治臍下冷撮痛,陰冷大寒。
肉桂 附子各三分 熟地黃一錢 延胡索 苦楝子各二分 甘草梢炙,半錢 黃蘗一錢
右件都作一服,水四盞,煎至一盞,依法食前服,
大戟丸 治陰(疒頹)腫脹,或小腸氣痛。
麝香另研 大戟去皮剉,炒黃 附子炮,去皮臍 檳榔 茴香 訶子煨去核,各半兩 川楝五兩 胡盧巴四兩 木香一兩
右為末,獨取川楝,以好酒二斤,葱白頭七枚,長三四寸,煮川楝軟,去皮核取肉,和上件藥,杵丸如桐子大,空心溫酒下十丸。潮發疼痛,炒薑熱酒下十五丸。
四製茱萸丸 【 《奇效良方》,下同】 治遠年近日疝氣疼痛,偏墜腫硬,陰間濕癢,抓成瘡癬。
吳茱萸一斤,用酒、酢、白湯、童便,各浸四兩,過一宿,焙乾 澤瀉二兩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三萸內消丸 治腎虛受邪,結成寒疝,陰囊偏墜,痛引臍腹,或生瘡瘍,時出黃水
山茱萸 食茱萸 吳茱萸 桔梗 川烏 茴香 蒺藜 青皮 肉桂 川楝各二兩 桃仁 枳實 陳皮各一兩 木香一兩半 大腹皮 五味子 海藻 延胡索各二兩半
右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三十丸,空心溫酒下。
八味茴香丸 治疝如神。
橘核三兩 枳實八錢 茯苓 白朮 山楂 角茴 吳茱萸 荔枝核各一兩
右為末,蜜丸彈子大,每細嚼一丸,薑湯下。
麝香輕粉散 治血疳瘡,陰蝕瘡,一切惡瘡皆治。
麝香 輕粉各半錢 乳香 沒藥 白礬各一兩
右為細末,量瘡乾貼。
積疝丸 治積疝。
山梔一兩 茴香 柴胡各二錢 牡丹皮一錢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五六十丸,鹽湯下。
又方 治疝痛。
山楂炒,四兩 枳實 茴香炒 山梔炒,各二兩 牡丹皮 柴胡 桃仁炒 八角茴香炒,各一兩 吳茱萸炒,半兩
右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將軍散 治陰囊腫痛,溺濇,寒熱作渴。
大黃煨 貝母 白芷 甘草節
右為末,酒調空心服。虛弱加當歸。
禹功散 治寒疝。
黑牽牛頭末一錢 小茴香二錢五分 木香一錢
右共為末,每服三錢,薑汁調下。
文蛤散 治偏墜氣神效。
五倍子五六個,燒存性
右為末,陳酒調服,以醉為度。
神消散 【 《秘方》,下同】 治諸般疝氣,外腎腫脹疼痛。
益智仁炒,七錢 山梔子鹽水炒黑 橘核炒 小茴香鹽水炒,各一兩 青皮香油炒,六錢 檳榔一錢 荔枝核八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燒酒調服。如不用酒,以燈草煎湯,加鹽少許調服,立效。
三香酒 洽偏墜氣。
南木香 小茴香 八角茴香 川楝肉各三錢
右合一服,鍋內炒四味,入葱白連鬚五根,水一碗,淬入鍋,將碗罩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滓,加陳酒半碗合和,入炒鹽一茶匙,空心熱服,神效。
全鹿丸 健陽道,補虛損,功效不能盡述。人製一料服之,可以延年一紀。其法須四人共製一鹿分服,踰年又共製之,四人共製四年,則每人得一全鹿。若一人獨製一料,恐久留變壞,藥力不全矣。
中鹿一隻,殺之退去毛,將肚雜洗掙,鹿肉加酒煮熟,將肉橫切,焙乾為末,取皮同雜,仍入原湯熬膏,和藥末肉末加煉蜜和搗為丸,其骨須酥炙為末,同入人參 白朮炒 茯苓 炙甘草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熟地黃 黃芪蜜炙 天冬 麥冬 枸杞 杜仲鹽水炒 牛膝酒拌蒸 山藥炒 芡實炒 菟絲子製 巴戟 五味子 肉蓯蓉 鎖陽酒拌蒸 破故紙酒炒 胡盧巴酒拌蒸 覆盆子酒拌蒸楮實酒拌蒸 秋石 川續斷 陳皮各一兩 川椒去目炒 小茴香炒 沉香 青鹽各半斤
右先須精製諸藥為末,和勻一處,候鹿膠成就,和搗為丸桐子大,焙乾,用生黃絹作小袋五十條,每袋約盛一斤,懸置透風處。用盡一袋,又取一袋。陰濕天須用火烘一二次為妙。每服八九十丸,空心臨臥,薑湯、鹽湯、白湯任下,冬月溫酒亦可。
仙傳斑龍丸 壯精神,興痿弱,養氣血,補百損。
鹿角膠 鹿角霜 柏子仁 菟絲子酒拌蒸 熟地黃各八兩 白茯苓 補骨脂各四兩
右將膠先鎔化,量入無灰酒,打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淡鹽湯或酒任下。
加味虎潛丸 治陽痿腰痛,行步無力,壯元氣,滋腎水。
熟地八兩 人參 黃芪製 當歸 杜仲酥炙 牛膝酒蒸 鎖陽酒洗 龜板酥炙 菟絲子製 茯苓 破故紙炒 黃蘗蜜水炒 知母酒炒 虎骨酥炙,各一兩 山藥炒 枸杞子各二兩
右煉蜜加猪脊髓酒蒸熟,同搗丸梧子大,每服百餘丸,空心淡鹽湯,或酒任下。
四聖散 治疝氣外腎腫脹。
小茴香炒 穿山甲炒 全蠍炒 南木香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陳酒調,一服痛止。
大小茴香丸 治疝氣如神。
大茴香 小茴香 吳茱萸 川楝 川椒各一兩
右共為末,連鬚葱頭八兩,同藥搗成餅子,曬乾,用黏米五合,同藥餅研碎,微火炒黃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鹽湯或酒下。忌發氣物。
回陽丹 治陰寒囊縮。
舶上硫黃 附子炮 木香 全蠍 蓽澄茄 吳茱萸洗炒,各半兩 乾薑炒,二錢半
右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生薑湯下三五十丸,併二三服,併熱投之,衣被取汗。
壯精固本丸 填精起痿。
枸杞子 人參 沙苑蒺藜 山藥 山茱萸 鎖陽 菟絲子各二兩 地黃四兩 麥門冬 歸身 天門冬各一兩 砂仁五錢,酒蒸九次 白茯苓 鹿角膠 澤瀉 五味子各兩半 共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
蛇牀子湯 【 《外科正宗》,下同】 治腎囊風,濕熱為患,疙瘩作癢,搔之作疼,宜洗。
蛇牀子 當歸尾 威靈仙 苦參各五錢 水五碗,煎數滾,入盆內,先熏,待溫浸洗,二次愈。
狼毒膏 治證同前。
狼毒 檳榔 硫黃 五倍子 川椒 楓子肉 蛇牀子各三錢
右為末,用香油一大盃煎滾,入皮硝三錢再煎滾,次下公猪膽汁一個和勻,調前藥搽患上。此藥諸癢瘡用之,并效。
銀杏無憂散 治陰蝨。
水銀 杏仁去皮,搗膏 輕粉 雄黃 狼毒 蘆薈各一錢 麝香一分 除水銀、杏仁膏,餘藥共碾篩細,入上二味再碾勻,先用土菖蒲煎湯洗之,用針挑去蝨孔,隨用津唾調擦,使藥氣入內,愈不復生。切忌牛、犬、鼈肉。
清肝導滯湯 治肝經濕熱,玉莖腫痛,小水濇滯作疼者服之。
萹蓄四錢 瞿麥三錢 滑石二錢 甘草一錢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空心服。便秘加大黃二錢。
清肝滲濕湯 治陰囊玉莖濕腫如猪肚,小水不利,墜重作痛。
蒼朮 白朮 茯苓 山梔 厚朴 澤瀉 陳皮 木通 昆布 花粉各一錢 甘草五分 川芎 當歸各六分 木香三分 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作熱紅色,加黃連、龍膽草各七分。
解毒木通湯 治男婦房術熱藥所傷,致玉莖、陰戶癢痛,小水濇滯,白濁滑精,至夜陽物興起不得眠者,服之。
木通 黃連 龍膽草 瞿麥 滑石 山梔 黃蘗 知母各一錢 蘆薈 甘草各五分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九龍丹 治魚口、便毒、騎馬癰、橫痃初起,未成膿者服之。
兒茶 血竭 乳香 沒藥 巴豆不去油 木香
右各等分為末,生蜜調成一塊,磁盒盛之,臨時旋丸寒豆大,每服九丸,空心,熱酒一盃送下,行四五次,方吃稀粥。腫甚者,間日再用一服,自消。
紅花散瘀湯 治入房忍精,強固不泄,以致瘀精濁血,凝結兩胯,或小腹之旁,結成腫痛,小水濇滯者并服之。
當歸尾 皂角針 紅花 蘇木 殭蠶 連翹 石決明 乳香研 穿山甲 貝母去心,各一錢 大黃三錢 牽牛二錢酒水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行五六次,方吃稀粥補之。
黃芪內托散 治魚口、便毒、橫痃等證,已成不得內消者服之。
川芎 當歸 黃芪各二錢 白朮 金銀花 天花粉 皂角刺各一錢 甘草 澤瀉各五分 水三鍾,煎八分,食前服。
滋陰內托散 治囊癰已成,腫痛發熱,服之有膿,即可穿潰也。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黃芪各一錢半 皂角針 澤瀉 穿山甲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服。
導水消腎丸 治囊癰內傷生冷,外受風寒,以致寒濕浸入囊中,小者如升,大者若斗,皮膚頑厚,陽物短縮,小水不利,不痛多冷,俗稱沙鼓是也。宜服此藥,引導水氣,日久漸消,終身不為廢也。此方常驗。
茅山蒼朮一斤,米泔水浸,切片炒黃 木通半斤 肉桂一兩,去粗皮 牽牛二兩,微炒 木香一兩 共為細末,陳米粉打糊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滾湯、清米湯任下。忌生冷麵食。雖夏月炎天,亦以衣被覆之為妙。
木香補腎丸 治偏墜,一名木腎,不疼不癢,漸漸而大,最為頑疾,有妨行動,多致不便。但灸木腎子根後,宜服此藥,俱可內消。此藥功效不獨治疝,中年後宜服之益壽延年。黑髮壯筋填髓,明目聰耳補腎,助元陽,調飲食,其功不可盡述。婦人服之,顏如童女,肌膚瑩潔如玉。又精寒血冷,久無嗣息者服之更妙。
懷慶生地四兩,酒煮,搗膏 菟絲子 肉蓯蓉 黃精 黑棗肉 牛膝 蛇牀子微炒 茯苓 遠志各一兩二錢 當歸二兩四錢 丁香三錢 大茴香 木香各六錢 枸杞子二兩半 巴戟 杜仲各三兩 青鹽 人參各五錢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又諸疝不常舉發者,服之亦宜。
滋陰八物湯 治懸癰初起,狀如蓮子,紅赤漸腫,悠悠作痛者。
川芎 當歸 赤芍 生地 牡丹皮 天花粉 甘草節各一錢 澤瀉五分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便秘加蜜大黃一錢。
還元保真湯 治懸癰已潰,瘡口開張,膿水淋漓,不能收斂者。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黃 白朮 白茯苓 人參 黃芪各一錢 牡丹皮 枸杞子各八分 甘草炙 熟附子各五分肉桂 澤瀉各二分 水二鍾,煨薑三片,大棗二枚,煎八分,食前服。
滋陰九寶飲 治懸癰厚味膏粱,蘊熱結腫,小水濇滯,大便秘結,內熱口乾,煩渴飲冷,及六脈沉實有力者,服。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黃連 天花粉 知母 黃蘗 大黃蜜水拌炒,各二錢 水二鍾,煎八分,空心服。
左歸丸 【 《景岳全書》,下同】 治真陰腎水不足,不能滋養營衛,漸至衰弱,宜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精血自充矣,宜此方主之。
大熟地八兩 山藥炒 枸杞子 山茱萸肉 鹿角膠敲碎炒珠 龜板膠切碎炒珠,無火者不用 菟絲子各四兩 川牛膝酒洗,蒸,三兩,精滑者不用
右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右歸丸 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此方主之。
大熟地八兩 山萸微炒,三兩 當歸三兩,便溏勿用 鹿角膠炒珠 枸杞微炒 山藥炒 菟絲子製 杜仲薑汁炒,各四兩 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 製附子自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
右丸法如前,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其效尤速。
七福飲 凡五臟氣血虧損者,此能兼治之,足稱王道之最。
人參 熟地各隨宜 當歸二三錢 棗仁二錢 白朮炒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遠志三五分制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或加生薑三五片。凡治氣血俱虛等證,以此為主。或宜溫者加薑、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無不可也。
大營煎 治真陰精血虧損,及婦人經遲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氣血虛寒,心腹疼痛等證。
當歸二三錢或五錢 熟地三五七錢 枸杞子 杜仲炒去絲,各二錢 炙甘草 肉桂各一二錢 牛膝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補陰益氣煎 此補中益氣湯之變方也。凡屬陰氣不足,而虛邪外侵者,用此升散,無不神效。
人參一二三錢 當歸 山藥酒炒,各二三錢 熟地三五錢,或一二兩 陳皮 炙甘草各一錢 升麻三五分,火浮於上者勿用 柴胡一二錢無外邪者勿用 水二鍾,加生薑三五七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保陰煎 治男婦帶濁遺淋,色赤帶血,脈滑多熱,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經期太早,或一切陰虛內熱動血等證。
生地 熟地 芍藥各二錢 山藥 川續斷 黃芩 黃蘗各一錢半 生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抽薪飲 治諸凡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一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內熱若甚者,冷服更佳。
徙薪飲 治三焦火,一切內熱漸覺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劑;其甚者宜抽薪飲。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 芍藥 黃蘗 茯苓 牡丹皮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大分清飲 治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極痛,或濕熱下利,黃疸溺血,邪熱蓄血,腹痛淋閉等證。
茯苓 澤瀉 木通各二錢 猪苓 枳殼 梔子或倍之 車前子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滋陰八味丸 治陰虛火盛,下焦濕熱等證。此方變丸為湯,即名滋陰八味煎。
山藥 山茱萸肉各四兩 牡丹皮 白茯苓 澤瀉 知母鹽水炒 黃蘗鹽水炒,各三兩 熟地黃八兩蒸搗
右加煉蜜搗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用滾白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六味回陽飲 治陰陽將脫等證。
人參二兩或數錢 製附子 炮乾薑各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熟地五錢或一兩 當歸身三錢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
理陰煎 此理中湯之變方也。通治真陰虛弱,脹滿嘔噦,痰飲惡心,吐瀉腹痛,婦人經遲血滯等證。
熟地五七錢或一二兩 當歸一二錢或五七錢 炙甘草一二錢 乾薑炒黃色,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或加肉桂一二錢。
溫胃飲 治中寒疝氣,不思飲食。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扁豆二錢,炒 陳皮一錢,或不用 炙甘草一錢 乾薑炒焦,一二三錢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如下寒帶濁者,加破故紙一錢。如兼外邪及肝腎之病者,加桂枝、肉桂,甚者加柴胡。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 白朮土炒 白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鎮陰煎 治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則真陽失守,血隨而溢,以致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痺上熱者,當以此湯冷服。
熟地黃一二兩 牛膝二錢 炙甘草一錢 澤瀉一錢半 製附子五七分或一二三錢 肉桂一二錢 水二鍾,速煎服。
煖肝煎 治肝腎陰寒,小腹疼痛疝氣等證。
當歸二三錢 枸杞三錢 沉香一錢,或木香亦可 茯苓 小茴香 烏藥各二錢 肉桂一二錢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七分,食遠溫服。如寒甚者加吳茱萸、乾薑,再甚者加附子。
壽脾煎 一名攝營煎。治脾虛不能攝血等證。凡憂思鬱怒積勞,及誤用攻伐等藥,犯損脾陰,以致中氣虧陷,神魂不寧,大便脫血不止,或婦人無火崩淋等證。凡兼嘔惡,尤為危候,速宜用此。單救脾氣,則統攝固而血自歸原。此歸脾湯之變方,其效如神。若犯此證,再用寒涼,則胃氣必脫,無不即斃者。并治血。
白朮二三錢 當歸 山藥各二錢 棗仁錢半 遠志三五分 乾薑炮一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蓮肉炒,二十粒 人參隨宜一二錢,急者用一兩 水二鍾,煎服。
秘元煎 治遺精帶濁等病,此方專主心脾。
遠志八分炒 山藥炒 芡實炒 金櫻子去核 棗仁炒,搗碎,各二錢 白朮炒 茯苓各錢半 炙甘草一錢 人參一二錢 五味十四粒,畏酸者不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此治久遺無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如尚有火覺熱者,加苦參一二錢。如氣大虛者,加黃芪一二三錢。
固陰煎 治陰虛滑泄,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等證。此方專主肝腎。
人參隨宜 熟地黃三五錢 山藥炒二錢 山茱萸一錢半 遠志七分炒 炙甘草一二錢 五味子十四粒 菟絲子炒香,二三錢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清化飲 治血熱妄行,陰虧諸火不清等證。
芍藥 麥冬各二錢 丹皮 茯苓 黃芩 生地各二三錢 石斛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贊育丹 治陽痿精衰,虛寒無子等證妙方。
熟地蒸搗 白朮各八兩 當歸 枸杞各六兩 杜仲酒炒 仙茅酒蒸一日 巴戟肉甘草湯炒 山茱萸 淫羊藿羊脂拌炒 肉蓯蓉酒洗去甲 韭子炒黃,各四兩 附子製 蛇牀子微炒 肉桂各二兩
右加煉蜜丸服,或加人參、鹿茸亦妙。
荔香散 治疝氣痛極。凡在氣分者,最宜用之。并治小腹氣痛等證,神效。
荔枝核炮微焦 大茴香等分,炒
右為末,用好酒調服二三錢。如寒甚者,加製過吳茱萸減半用之。
芍藥蒺藜煎 治通身濕熱瘡疹,及下部紅腫熱痛諸瘡,神效。外以螵蛸粉敷之。
龍膽草 梔子 黃芩 木通 澤瀉各錢半 芍藥 生地各二錢 白蒺藜連刺槌碎,五錢,甚者一兩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如火不甚者,宜去龍膽、梔子,加當歸、茯苓、薏苡仁之屬。如濕毒甚者,加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
百草煎 治百般癰毒,諸瘡損傷,疼痛腐肉,腫脹,或風寒濕氣,留聚走注疼痛等證,無不奇效。
田野山間百草,無論諸品,皆可取用。然猶以山草為勝,辛香者佳。冬月可用乾者,須預為收採之。
右不論多寡,取以多煎濃湯,乘熱熏洗患處,仍用布帛蘸之。良久,務令藥氣蒸透,然後敷貼他藥,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頻數為善。蓋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熱,熱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氣,毒者可以解毒。無所不用,亦無所不利。湯得藥性則湯氣無害,藥得湯氣則藥力愈行。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義亦此。此誠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傳之於方外人者也。
螵蛸散 治濕熱破爛,毒水淋漓等瘡,或下部腎囊,足股腫痛下疳諸瘡,無不神效。
海螵蛸 人中白等分。或人中黃、硇砂皆可
右為細末,先以百草多煎濃湯,乘熱熏洗,後以此藥摻。如乾者,以麻油或熬猪油或蜜水調敷之。若腫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許更妙。若濕瘡膿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煅過官粉亦可,加煅制爐甘石更佳。
銀硃煙 治頭髮生蝨及諸瘡之有蟲者。
銀朱四五分,揩擦厚紙上,點著置一碗中,上用一濕碗,露縫覆之,其煙皆著於濕碗之上
右用指揩碗上煙,擦髮中,覆以氈帽,則蟣蝨皆盡矣。此煙以棗肉捻作餅,或作丸,或擦於猪鷄熟肝之間,用貼諸瘡癬之有蟲者。及蟲蝕肛門者,以綿裹棗丸納肛門中一宿,無不神效。須留綿帶在外,以便出之。
完瘡散 治濕爛諸瘡,肉平不斂,及諸瘡毒內肉既平,而有口不收者,皆宜用此最妙。
滑石飛一兩 赤石脂飛五錢 粉甘草三錢
右為末,乾摻,或用麻油調敷,或加枯礬一錢,癢者極宜。若癢甚者必有蟲,先用水銀三四錢,同松香二錢,研勻后,拌前藥和勻敷之。
銀粉散 治下疳瘡,毋論新久,但腐爛作痛,及悞熏楊梅瘡後,致結毒,玉莖腐爛,或陽物半傷半全者,并宜用之。
好錫六錢,化開,入朱砂末二錢,攪炒砂枯,去砂留錫,再化開,投水銀一兩,和勻,傾出聽用 杭粉一兩,鋪夾紙平地上,卷成一條,一頭點火,燒至紙盡為度,吹去灰,用粉 真輕粉一兩
右共成一家研細。凡遇前患,先用甘草湯淋洗挹乾,隨用此藥摻上,止痛生肌收斂,極妙。
珍珠散 治下疳皮損肉爛,痛極難忍,及諸瘡新肉已滿,不能生皮;又湯潑火燒,皮損肉爛,疼痛不止者。
青缸花五分。如無可用頭刀靛花體輕虛而色翠者代之,然終不及缸花為妙 珍珠一錢,不論大小,以新白為上,入豆腐內煮數滾,研為極細,無聲 真輕粉一兩
右三味,共研千轉,如飛麵,方入罐收。凡下疳初起皮損,搽之即愈。腐爛疼痛者,甘草湯洗淨,猪脊髓調搽。如諸瘡不生皮者,用此乾摻,即可生皮。又婦人陰蝕瘡,或新嫁內傷痛甚者,亦用此搽,極效。湯潑火燒痛甚者,用玉紅膏調搽之。
山甲內消散 治魚口便毒、騎馬癰、橫痃等證,初起未成膿者。
當歸梢 甘草節 大黃各三錢 土木鼈三個 穿山甲炮,三大片 殭蠶 黑牽牛各一錢
右以酒水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滓再煎服。大便行三四次,方喫稀粥。淡味飲食為妙。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二百五
前陰門
單方
丈夫陰囊濕癢及陰汗:取鑄鏵鉏孔中黃土細末,扑之。 【 藏器】
男陰卒腫,及陰冷發悶,冷氣入腹,腫滿殺人:用釜月下土和鷄子白敷之。 【 《千金方》,下同】
陰冷疼悶,冷氣入腹,腫脹殺人,酢和熱灰頻熨之。
陰下濕汗:用滑石一兩,石膏半兩,白礬少許,研摻之。 【 《集簡方》】
陰汗濕癢:用爐甘石一分,真蚌粉半兩,細研粉扑之。 【 《直指方》】
偏墜氣痛:陳石灰炒、五倍子、山梔子等分為末,麵和酢調敷之,一夜即可消。 【 《醫方摘要》】
小腸疝氣,莖縮囊腫者:用浮石為末,每服二錢,木通、赤茯苓、麥門冬煎湯調下。 【 《直指方》】
又方:海石、香附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薑汁調下。 【 丹溪方】
陰濕瘡疱:硫黃敷,日三。 【 《梅師方》】
交接勞復,卵腫或縮入,腹痛欲絕:礬石一分,硝三分,大麥粥調服方寸匕,日三服,熱毒從二便出也。 【 《肘後方》】
陰下濕癢:甘草煎湯,日洗三五度。 【 《古今錄驗》】
陰汗濕癢:用綿黃芪酒炒為末,以猪心煮熟蘸吃,妙。 【 《濟急方》】
卒得疝氣,小腹及陰中相引痛如絞,白汁出欲死者:沙參搗篩為末,酒服方寸匕,立瘥。 【 《肘後方》】
寒疝腹痛,小腹陰中相引痛,自汗出欲死:丹參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 【 《聖惠方》】
陰(疒頹)偏腫:白頭翁根生者,不限多少,搗敷腫處,一宿當作瘡,二十日愈。
男子陰腫脹痛:蛇牀子末鷄子黃調敷之。 【 《永類方》】
(疒頹)疝偏墜氣脹不能動者: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酒服二錢,甚效。 【 《千金方》】
小腸臟氣非時,痛不可忍:蓬莪朮研末,空心,葱酒服一錢。 【 《護命方》】
(疒頹)疝脹痛及小腸氣:香附末二錢,以海藻一錢煎酒,空心調下,并食海藻。 【 《集簡方》】
陰(疒頹)腫痛:荊芥穗瓦焙為散,酒服二錢,即消。 【 《壽域神方》】
疳瘡簡便方:用油透羅緞舊帽沿燒灰,杭粉瓦上煅黃色各等分,共研極細,磁罐收貯,先用紅棗十五個,甘草三錢,煎湯洗患上,挹乾搽藥,即效。 【 《外科正宗》】
蝦蟆散:治陰蝕欲盡,瘡痛甚者。蝦蟆一枚燒灰,兔糞一兩同研細,每用少許敷瘡上,日三四次。
小腸氣痛:胡盧巴炒研末,每服二錢茴香酒下。 【 《直指方》】
冷氣疝痛:胡盧巴酒浸曬乾,蕎麥炒研,麵,各四兩,小茴香一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或鹽酒下。服至兩月,大便出白膿則除根。 【 《心法附餘》】
寒疝不能食,及腹內一切諸疾,消食肥肌:馬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以麵拌煮吞之,服盡愈。 【 《集驗方》】
胭脂散,治陰瘡。坯子胭脂、真菉豆粉各等分,同研勻敷之。
小腸疝氣:木賊細剉微炒為末,沸湯點服二錢,煖服取效。一方用熱酒下。 【 《本草衍義》】
寒疝絞痛來去:用烏鷄一隻,治如常法;生地黃七斤,剉細,甑中同蒸,下以銅器承取汁,清旦服至日晡令盡,其間當下諸寒癖,訖,作白粥食之。久疝者作三劑。 【 《肘後方》】
疝氣危急:地膚子即落蒂子,炒香研末,每服一錢,酒下。 【 《簡便方》】
狐疝陰(疒頹):超越舉重,卒得陰(疒頹),及小兒狐疝,傷損生(疒頹),并用地膚子五錢,白朮二錢五分,桂心五分,為末,米飲或酒服三錢。忌生葱桃李。 【 《必效方》】
陰冷悶痛,漸入囊內,腫滿殺人:車前子末,飲服方寸七,日二服。 【 《千金方》】
陰下癢痛:車前子煮汁,頻洗。 【 《外臺秘要》】
男子陰腫大如升,核痛,人所不能治者:馬鞭草搗塗之。 【 《集效方》】
男子偏墜作痛:大黃末和酢塗之,乾則易。 【 《梅師方》】
陰疝欲死,丸縮入腹急痛者:用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炮以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三度,白湯下。 【 《肘後方》】
疝氣偏腫:甘遂、茴香等分為末,酒調二錢,食前服之。 【 《儒門事親》】
心痛疝氣濕熱,因寒鬱而發:用梔子降濕熱,烏頭破寒氣,各一錢為末,順流水入薑汁一匙,調下。
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神砂一粒丹,用熟附子去皮,鬱金、橘紅各一兩為末,酢麵糊丸,如酸棗大,朱砂為衣,每服一丸,男人酒下,女人酢湯下。 【 《宣明方》】
寒疝引脅肋,心腹皆痛,諸藥不效者:大烏頭五枚,去皮臍四破,以白蜜一斤,煎令透,取焙為末,別以熟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冷鹽湯下,永除。
寒疝滑泄,腹痛腸鳴,自汗厥逆:熟附子去皮臍,延胡索炒,各一兩,生木香半兩,每服四錢,水二盞,薑七片,煎七分,溫服。 【 《濟生方》】
寒氣心疝三十年者:射罔、食茱萸等分為末,蜜丸麻子大,每酒下二丸。日三服。 【 東陽方】
偏墜疝氣:白附子一箇為末,津調填臍上,以艾灸三壯,或五壯,即愈。 【 《簡便方》】
陰腫疝刺,發時腫痛如刺:用生射干搗汁與服,取利。亦可丸服。 【 《肘後方》】
血疝初起:胡椒菜葉挼按揉之。 【 《集簡方》】
偏疝痛極,刧之立住:用綿袋包煖陰囊,取天花粉五錢,以醇酒一碗浸之,自卯至午,微煎滾,露一夜,次早低凳坐定,兩手按膝,飲下即愈,未下,再一服。 【 《本草蒙筌》】
小腸偏墜:天門冬三錢,烏藥五錢,以水煎服。 【 《活人心鏡》】
陰潰囊腫:木蓮即木饅頭,燒研,酒服二錢。
又方:木饅頭子、小茴香等分為末,每空心酒服三錢,取效。 【 《集簡方》】
疝氣作痛:天仙藤一兩,好酒一碗,煎至半碗,服之神效。 【 《集效方》】
陰汗濕癢:石菖蒲、蛇牀子等分為末,日搽二三次。 【 《濟急仙方》】
陰下濕癢:蒲黃末敷三四度,瘥。 【 《千金方》】
陰囊生瘡:胡麻嚼爛敷之,良。 【 《肘後方》】
陰冷悶痛,漸入腹,腫滿:酢和麵熨之。 【 《千金方》】
小腸疝氣:蕎麥仁炒去尖,胡盧巴酒浸曬乾,各四兩,小茴香炒一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鹽酒下五十丸,兩月,大便出白膿,去根。 【 《集效方》】
治腎氣偏墜牽引及心腹痛,茴香浸酒,煮飲之。
津調散:治妬精瘡,膿汁淋漓,臭爛。黃連、(艹欵)冬花各等分,麝香少許,共為細末,先以地骨皮、蛇牀子煎湯洗,軟帛拭乾,摻上。忌生湯洗。
陰囊或玉莖腫痛:葱白、乳香搗塗,即時痛止腫消。 【 《山居四要》】
又方:用煨葱入鹽,杵如泥,塗之。
陰腫如刺汗出者:小蒜、韭根、楊柳根各一斤,酒三升,煎沸,乘熱熏之。 【 《永類方》】
陰汗作癢:大蒜、淡豉搗丸梧子大,朱砂為衣,每空腹,燈心湯下三十丸。
陰腫如斗:生蔓菁根搗封之,治人所不能治者。 【 《集療方》】
疝氣入腹:茴香炒作二包,更換熨之。 【 《簡便方》】
小腸氣墜:用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錢,乳香少許,水服取汗。 【 《直指方》】
又方:用大茴香、荔枝核炒黑各等分,研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 《集效方》】
又方:用大茴香一兩,花椒五錢,炒研,每酒服一錢,良。 【 《集簡方》】
膀胱疝痛:用舶茴香、杏仁各一兩,葱白焙乾五錢為末,每酒服二錢,嚼胡桃送下。 【 《本事方》】
一方用茴香鹽炒,晚蠶砂鹽炒,等分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嚼下。 【 《集要方》】
疝氣偏墜:大茴香末,小茴香末,各一兩,用牙猪尿胞一個,連尿入二末子內,繫定罐內,以酒煮爛,連胞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仙方也。 【 《筆峰雜興》】
陰囊濕癢:松毛煎湯,頻洗。 【 《簡便方》】
丈夫陰瘡,莖及頭潰爛,痛不可忍,久不瘥者:以五月五日繫縷燒灰五分,入新出蚯蚓屎二分,入少水和研作餅貼之,乾即易。禁酒麵五辛及熱食等物,效。
陰腫痛極:馬齒莧搗敷之,良。
陰囊(疒頹)腫:萵苣子一合搗末,水一盞,煎五沸,溫服。
卵(疒貴)偏墜:用雙蒂茄子懸於房門上,出入用眼視之,茄蔫,所患亦蔫,茄乾,亦乾矣。又法:用雙茄懸門上,每日抱兒視之二三次,釘針於上,十餘日消矣。 【 《保壽堂方》】
小腸氣痛,繞臍衝心:連蒂老絲瓜燒存性,研末,煉蜜調成膏,每服三錢,熱酒調下,甚者不過二三服,消。
卵腫偏墜:絲瓜架上初結者留下,待瓜結盡葉落,取下燒存性為末,煉蜜調成膏,每晚好酒服一匙,如在左左睡,在右右睡。 【 《保壽堂方》】
陰子偏墜:絲瓜葉燒存性三錢,鷄子殼燒灰二錢,溫酒調服。 【 《選奇方》】
小腸氣痛:大棗一枚,去核,用螌蝥一枚,去頭翅,入棗內,紙包煨熟,去蝥食棗,以桂心蓽澄茄湯下。 【 《直指方》】
偏墜疝氣:山棠梂肉、茴香炒各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 【 《易簡方》】
小腸疝氣及陰核腫痛:橘核炒研五錢,老酒煎服或酒糊丸服,甚效。
陰冷入腹:有人陰冷,漸漸冷氣入陰囊,腫滿,日夜疼悶欲死,以布裹川椒包囊下,熱氣大通,日再易之,以消為度。 【 《千金方》】
腎風囊癢:川椒、杏仁研膏,塗掌心合陰囊。
寒疝往來:吳萸一兩,生薑半兩,清酒一升,煎溫分服。陰下濕癢:吳茱萸煎湯,頻洗取效。 【 《外臺秘要》】
陰腫痛癢:荷葉、浮萍、蛇牀等分,煎水日洗之。 【 《醫壘元戎》】
偏墜氣塊:雞頭根切片煮熟,鹽酢食之。 【 《法天生意》】
疝氣痛:杉子,一歲一粒,燒研酒服。
外腎偏腫:桂末水調方寸匕塗之。 【 《梅師方》】
小腸疝氣:烏藥一兩,升麻八錢,水二鍾,煎一鍾,露一宿,空心熱服。 【 《集效方》】
(疒頹)疝疼痛:敗精惡血,結在陰囊所致。阿魏二兩,酢和蕎麥麵作餅裹之,煨熟。大檳榔二枚,鑽孔,鎔乳香填滿,亦以蕎麥麵裹之煨熟。入硇砂末一錢,赤芍藥末一兩,糊丸梧子大,每食前,酒下三十丸。 【 《危氏得效方》】
丈夫疝氣,本臟氣傷,膀胱連小腸等氣:金鈴子一百個,溫湯浸過,去皮,巴豆二百個,微打破,以麵一升,同於銅鐺內炒至金鈴子赤為度,放冷取出,去核為末,巴麵不用。每服三錢,熱酒或酢湯調服。一方入鹽炒茴香半兩,亦妙。 【 《經驗方》】
疝氣(疒頹)腫:用荔枝核炒黑色,大茴香炒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皆效。 【 孫氏方】
來笑丹:用荔枝核四十九個,陳皮連白九錢,硫黃四錢為末,鹽水打麵糊丸菉豆大,遇痛時,空心酒服九丸,良久再服,不過三服,其效如神。亦治諸氣痛。 【 方玉環】
陰腎腫痛:荔枝核燒研,酒服二錢。
腎腫如斗:荔枝核、青橘皮、茴香等分,各炒研,酒服二錢,日三。
水病囊腫:牡蠣煅粉二兩,干薑炮一兩,研末,冷水調糊埽上,須臾,囊熱如火,乾則再上,小便利即愈。一方用葱汁白麵同調,小兒不用乾薑。 【 初虞世《古今錄驗方》】
陰腎(疒頹)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空心茴香湯調下。
腎風囊癢:用猪尿胞火炙,以鹽酒吃之。 【 《救急方》】
男子陰冷:以食茱萸納牛膽中百日,令乾,每取二七枚,嚼納陰內,良久如火。 【 《千金方》】
腎冷偏墜疝氣:用生雀三枚,燎毛去腸,勿洗,以舶上茴香三錢,胡椒一錢,縮砂、肉桂各二錢,入肚內,濕紙裹煨熟,空心食之,酒下,良。 【 《直指方》】
小腸疝氣:用帶毛雀兒一枚,去腸,入金絲礬末五錢,縫合,以桑柴火煨成炭為末,空心,無灰酒服,年深者二服。 【 《瑞竹堂方》】
陰囊濕癢:鰞鰂骨、蒲黃扑之。 【 《醫宗三法》】
小腸氣痛:胡桃一枚,燒灰研末,熱酒服之。 【 《奇效良方》】
治下疳瘡:以孩兒茶研為細末,先洗淨瘡,乾則小油調敷,濕則乾摻之,神效。
下部疳瘡:用生白果杵塗之。 【 趙原陽】
疝氣墜痛:用猪脬一枚,洗,入小茴香、大茴香、破故紙、川楝子等分填滿,入青鹽一塊,縛定,酒煮熟,食之。其藥焙,搗為丸,服之。
陰蝨作癢:乃陰毛際肉中生蟲如蝨,或紅或白,癢不可忍者,白果仁嚼細,頻擦之,取效。 【 劉長春方】
小腸疝氣:每頓用鯽魚十個,同茴香煮食,久食自愈。 【 《生生編》】
小腸疝氣:鷄子黃攪溫水服之,三服效。
陰囊濕瘡,出水不瘥:用五倍子、臘茶各五錢,膩粉少許,研末,先以葱椒湯洗拭過,香油調搽,以瘥為度。 【 《太平聖惠方》】
小腸氣痛:地膽去翅足頭微炒,朱砂各半兩,滑石一兩為末,每用苦杖,酒食前調服,二錢即愈。 【 《宣明》】
小腸疝氣:用緊小全蠍焙為末,每發時服一錢,入麝香半字,溫酒調服,少頃,再進神效。
下疳:蒼耳葉為末,敷之。
男子陰疝卵腫,婦人陰門癢痛及下部濕癢:槐白皮水煮取湯淋浴之。 【 《本草》,下同】
陰癢:白礬、蛇牀子煎水淋洗。
陰瘡癢不可忍:硫黃白礬煎湯洗之,杏仁燒灰油調塗之。
外腎腫痛:桂心末和酒塗之。桂能泄奔豚,故效。
陰痿:牛膝煎服,或釀酒服之。
蛇牀子,溫陰之主藥,煎湯浴男女陰,去風冷,益陽事,去陰汗;又為末和米粉綿裹,納陰中,即溫。
地膚子治跳躍舉重,卒得陰(疒貴)。地膚子二兩半,白朮一兩半,桂心五錢,共為末,酒下三錢。 【 《千金方》】
疝痛欲死:取沙參為末,酒服三錢,或剉一兩,煎服亦佳。 【 《本草》】
下疳瘡及陰莖上瘡:黃蘗、蛤粉等分為末,摻之即愈。蓋黃蘗去熱,蛤粉燥濕故也。 【 《丹溪心法》】
木腎:取雄楮葉曬乾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空心鹽酒下三十丸。楮無實者雄也。 【 《綱目》】
寒疝痛,四肢逆冷:桂心末一錢,熱酒調下。 【 《本草》,下同】
腎氣痛:須用川椒,水煎服。
奔豚氣及內外腎牽痛:椒葉和艾及葱白同研爛,以酢湯拌罯妙,秦椒亦可。
神妙方:治莖頭三五孔小漏瘡,出血微膿,用油髮燒作灰,存性研細敷之,乾則津唾調敷,仍以米飲調髮灰,食前服。 【 《直指方》】
陰蝕瘡:鰞鰂魚骨為末敷之。又治小戶嫁痛,燒為末,酒服二錢。 【 《本草》,下同】
壯陽起陰痿,令交接不倦:原蠶蛾焙為末,酒服一錢,或丸服亦佳。
鰻鱺魚起陽。取魚和五味煮熟,空心食,甚補益。
陰蝕瘡癢:取鰻鱺油塗,或燒煙熏。
小兒陰囊腫痛:取地龍糞、甘草汁調敷,薄荷汁調敷尤好。
乾地龍為末,葱椒湯洗後,唾調敷。 【 《綱目》,下同】
治偏墜大者:桂心、乾薑各一錢為末,綿一兩,水三碗,同煮曬乾;又浸煮,又曬,水盡為度。用綿包陰丸,汗出數次,便愈。亦治(疒貴)疝不痛。
陰痿:用覆盆子作丸,久服能令堅長。 【 《本草》,下同】
淫羊藿,主陰痿,此興陽之劑也。取一斤酒浸服之,或作丸久服亦佳。
海藻療疝(疒貴)核腫,常食消男子(疒貴)疝,入藥服亦佳。海帶、昆布同功。
奔豚疝氣痛:葱白濃煎湯飲之。
(疒貴)疝小腹痛:細切葱白和鹽炒熨之。
壯陽強陰:取雀肉,以蛇牀子熬膏和丸服,名驛馬丸。雀卵和天雄、菟絲子丸服,令陰強盛。
鹿腎壯陽氣,作酒及煮粥服。
鹿頭骨髓和蜜煮服,壯陽,令有子。
牡狗陰莖,主陰痿,令強熱大,能生子。焙乾為末,和酒服。
黃狗肉壯陽道。和五味煮熟,空心食。
膃肭臍主陰痿,助陽氣,治疝冷。酥炙為末,空心酒下一錢,或丸服之。
疝痛:牛陰莖炙乾作末,溫酒調服。 【 俗方,下同】
卒疝痛:取貂鼠四足燒為灰,酒調服,青鼠足、黃獷足亦同。
偏墜氣痛:用五倍子一個,放食鹽少許在內,以火紙包定,用水浸濕,放文武火灰內煨存性為末,酒調服之。
血疝便毒,不拘已成未成,隨即消散:螌蝥三個去翅足炒,滑石三錢同研,分作三服,空心白湯下,日一服,毒從小便出。如痛,以車前、木通、澤瀉、猪苓煎飲,名破毒飲,甚效。 【 東垣方】
偏墜疼痛:青娘子、紅娘子各十枚,白麵拌炒黃色,去前二物,熟湯調服,立效也。 【 《談埜翁方》】
治交接傷損,卵縮筋攣:燒婦人月經衣灰,服方寸匕。 【 《千金方》】
治男子卵大如斗,核痛,人所不能療者:雄黃一兩研,礬石二兩研,甘草,生,半兩切,以水五升,煮減半,洗腫痛處。
治陰腫皮癢:熬桃仁令香,細研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陰冷,冷氣漸入陰囊,腫滿不得眠,搗莧菜根敷之。
又方:煮大薊根汁服一升,日三,不過三劑,愈。
陰痛:用甘草、石蜜等分為末,乳和塗之。
小腸疝痛,不省人事:茴香鹽炒,枳殼各一兩,沒藥五錢為末,酒下二錢。
又方:麝香、黃礬、青礬各等分三味為末,小便後敷上,不過三度。
陰蝕瘡:用蒲黃一升,水銀一兩,二味研成粉,小便後即敷上,瘥止。
又方:以肥猪肉五斤,水三斗,煮令極爛,去肉,以湯令極熱浸瘡,冷即易,不過三十斤,瘥。
又方:狼牙草兩把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溫洗之,日五度。
陰蝕生瘡或癢:用雄黃、礬石各二分,麝香半分,三味治下篩為粉,敷瘡上,即愈。
陰部惡瘡:蜜煎甘草末塗之。
男女陰瘡:石硫黃為末,以敷瘡上。
陰下生瘡:地榆、黃蘗各八兩,二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六升,去滓,適冷煖便洗瘡,日再。或只取黃蘗汁洗亦佳。
下疳摻藥:輕者,用輕粉一味摻上。 【 《瘡瘍全書》】
蛙疳:輕粉、韶粉各等分為末,摻之。
內外蛀疳:冰片二分,輕粉六分,麝香五分,為細末,摻孔內。
下疳摻藥:青橄欖燒灰、孩兒茶各一錢,冰片三分為細末;先用杏仁四分,去皮尖另研,又加輕粉四分,和研如泥。先敷患上一日,米泔洗之;後用前摻藥。
又方:紅棗去核,嵌明礬二分,珍珠四分,煅過存性,末之,乾摻。
又方:疼痛不可忍者,用黑羊角、穿山甲、煅過研末,各二錢,乳香、沒藥各一錢,空心酒下。
下疳熏法:菉豆一升,煮極爛,茶葉五錢,研末,乘熱傾在多年馬桶內,在無風處熏之,待出一身汗,妙甚。男婦并用。
銀粉散:治下疳陰頭生瘡。用牆上白螺螄殼,不拘多少,火內煅酥為末,水內飛過先去上石粗者。次用輕粉,隨分兩入在末內,每以少許乾貼在瘡上。
陰部生瘡:以鯽魚膽搽之。
小腸疝痛:延胡索鹽炒五錢,全蠍一錢為末,酒下一錢。或與乾薑等分,末服亦佳。 【 《入門》】
隱處疼痛:鹽三合,炒熱,青布包熨之,立止。
卒疝痛欲死:茴香莖葉搗取汁一合,和熱酒一合服之。 【 《本草》,下同】
小便濕痛:牛膝五兩,酒二升,煮半升,去滓,作三服服之。
小腸疝氣,三服除根:地椒一名地蒺藜,五錢,大戟五錢,水煮,食前服。服後,比口如三角形,上於臍中兩臍旁,各灸三壯,艾炷如小麥大。
疝氣:用鬼饅頭黃泥固濟煅過為末,空心酒下。
丹胞散:治玉莖生瘡臭爛者。以猪胞一個,連尿去一半,留一半,用新甎兩口炭火煅,將猪胞連尿於甎上焙乾,不住手移放於兩口甎上,輪流不歇,莫與火煅著胞,待尿乾為度,研為末,入黃丹一錢。先用葱湯,以鵝毛抹洗,以舊帛拭乾,此藥摻三五次,立見效。
小腸氣上攻者:用烏藥、良薑、白牽牛、青皮,末之,酒下二錢。
又神方:用硫黃火中熔化,即投水中去毒,荔枝核炒焦,黃陳皮等分為末,飯丸,每服五丸,其痛立止。疼甚略用六丸,不可多也。
小腸疝氣:用川楝子一兩,破四分;巴豆三個,同炒黃色,去巴豆用之;茴香一兩,鹽炒黃色,去鹽用之。共為細末,每服三錢,葱白酒調下,空心服之,名抽刀散。 【 《儒門事親》】
陰痛不可忍:吳茱萸二兩,洗七遍,焙乾微炒,檳榔、茴香各一兩,為細末,酢糊為丸,熱酒送下十丸,食前服之。
治偏腫:巴戟去心,川楝炒、茴香炒各等分為末,溫酒調二錢,服之。
疝氣腫硬:地龍不去土為末,唾津調塗病處。
小腸氣痛:全蠍一兩,茴香一兩,炒黃共為細末,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如發時每服五七十丸,溫酒送下,食前服之。疝病:用枇杷葉、野紫蘇葉、椒葉、水晶葡萄葉,以水煎熏洗。 【 《丹溪心法》】
小腸氣及木腎偏墜:黑牽牛一斤,用猪尿胞裝滿,以線縛定口子,好酒米酢各一碗,於砂鍋內煮乾為度,取出黑牽牛用青紅娘子各十九個,於鐵鍋內炒燥,去青紅娘子,將牽牛碾取頭末四兩,另入猪苓、澤瀉細末各二兩,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酒送下,不可多服。多服令人頭眩。如頭眩,可服黑錫丹。
腎囊濕瘡:密陀僧、乾薑、滑石為末,擦上。
騎馬癰:用大粉草帶節四兩,長流水一碗,以甘草淬,焙,水盡為末,入皂角炭少許,作四服,湯調頓服,效。
梔子散:治下疳瘡。用梔子一枚,去穰入明礬末,麵糊封合口,火燒存性,為末乾摻上,隨效。
小腸氣:用血師一兩,米酢一升,以火燒血師通赤,焠入酢中,以焠竭為度,搗羅如麵,用湯調下一大盞,即瘥如神。血師,代赭石也。
敷藥方:治便毒腫痛。雄黃、乳香各二兩,黃蘗一兩,為細末,用新汲水調敷腫處,自消。 【 《奇效良方》】
治腎癰:用石蟹,熱水磨服。
蚯蚓散:治陰莖瘡。蚯蚓二分,菉豆粉一分,用水研塗上乾,又敷之。一方用豉一分。 【 《便民圖纂》】
石灰散:治腎漏,陰囊先腫後穿,破出黃水,瘡如魚口,能致命。用五倍子同石灰炒黃色,去灰,攤地出火毒,砂盆內研細末,不犯銅鐵,乾摻瘡上五七次,可。
青黛散:治下部生濕瘡,熱癢而痛,寒熱,大小便濇,食亦減,身面微腫,因多食魚蝦,發風熱物得之。用馬齒莧四兩研爛,入青黛一兩再研勻,塗上立有神效。仍服八正散,日三服。
爐腦散:爐甘石一兩半,黃連八錢,同入砂鍋煮一宿,去黃連,取甘石曬乾,入腦五分為末,乾摻,治下疳瘡;或湯泡少許,洗一切眼疾。
單竹茹湯:竹茹一兩,水煎濃汁服之,治交接勞役,卵腫,腹痛欲絕。
猪脬丸:黑雄猪腰子一對,不見水,去膜切碎,以大小茴香末各二兩,同猪腰拌勻,再以前猪尿脬一個,入腰子於內,紮定,用酒三碗,於砂鍋內懸煮,至半碗取起,焙乾為末,將餘酒打糊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溫酒下,治諸疝除根。
國老湯:治懸癰。用橫紋大甘草一兩,截長三寸許,取出,山澗東流水一碗,不用井水、河水,以甘草蘸水,文武火慢炙,不可急性,須用三時久,水盡為度,劈視草中潤透;卻以無灰酒二碗,煮至一碗,溫服,一日一服,半月消盡為度。 【 《古今醫鑑》】
鳳衣散:治下疳瘡腫痛,神效。用鳳凰衣煅,黃連各等分,輕粉、片腦各少許為末,濕用乾摻,乾用鴨子清調搽。 【 《醫學入門》】
便毒:用大黃五錢,穿山甲二錢半泥土炒,二味共為細末,新酒調服,諒力多寡。 【 《醫貫》】
疳蟲下蝕下部:用蒲黃、水銀研勻傅入,外以鶴蝨草煎湯,熏洗。 【 《景岳全書》】
妬精陰瘡:鈆粉二錢,銀杏仁七個,銅銚內炒至杏黃,去杏取粉,出火毒,研搽效。 【 《集簡方》】
下疳瘡:用鏡銹同五倍子末等分,米泔洗後敷之。鏡銹即鏡上綠也,俗名楊妃垢。
便毒初起:用古錢與胡桃同嚼,食二三枚能消之。便毒屬肝,金伐木也。
便毒初發:取千步峯用生薑蘸酢磨泥塗之。千步峯者,人家行步,地上高起土也,乃人往來鞵履沾積而成者。
下疳陰瘡:爐甘石火煅酢淬五次一兩,孩兒茶三錢,為末,麻油調敷,立見效。 【 邵真人方】
疳瘡不愈:海浮石燒紅,酢淬數次二兩,金銀花一兩,為末,每服二錢半,水煎服,病在上食後,在下食前。一年者,半年愈。 【 《儒門事親》】
飛絲纏陰,腫痛欲死:以威靈仙搗汁浸洗。一人病,得此效。 【 《怪證方》】
陰上粟瘡:取停水濕處乾卷皮為末,或油或酢,調敷之,神效。 【 《外臺秘要》】
陰莖生瘡痛爛者:以豉一分,蚯蚓濕泥二分,水研和塗上,乾即易之。禁熱食、酒、蒜、芥菜。 【 《藥性論》】
便毒腫痛:貫眾酒服二錢,良。 【 《多能鄙事》】
便癰腫痛:貝母、白芷等分為末,酒調服,或水煎服,以滓貼之。 【 《永類鈐方》】
便毒諸瘡:石蒜搗爛塗之即消。若毒太甚者,洗淨,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即愈。 【 《王永輔濟世方》】
便癰腫痛:鼠黏子二錢,炒研末,入蜜一匙,(石卜)硝一匙,空心溫酒服。 【 《袖珍方》】
便毒初起:芭蕉葉熨斗內燒存性,入輕粉麻油調塗,一日三上。或消或破,皆無痕也。 【 《直指方》】
便毒初起:冬葵子末酒服二錢。 【 《儒門事親》】
便毒初發:用黃(艹舌)蔞一個,黃連三錢,水煎,連服有效。 【 《永類方》】
露岐便毒:生薑蒲根搗敷之。 【 《證治要訣》】
又方:用葱根和蜜搗敷,以紙密護之,外服通氣藥,即愈。
治下疳瘡:雄黃、黃連等分為末,濕者乾摻,乾者油調敷,先用荊芥、射干、煎湯洗拭敷之,妙。
便毒初起:胡桃七個,燒研酒服,不過三服,見效。
便毒腫痛:皂角炒、焦米粉炒等分研末,以熱酢調攤貼患處,頻以水潤之,即效。
又方:猪牙皂角七片,煨黃去皮弦,出火毒為末,空心溫酒服五錢。
便毒癰疽:皂角一條酢熬膏敷之,屢效。 【 《直指方》】
玉莖瘡潰:絲瓜連子搗汁,加五倍子研末,搽之。 【 《丹溪方》】
冷淋莖痛:檞葉研末,每服三錢,水一盞,葱白七寸,煎六分,去滓,食前溫服,日二。
下疳:青黛、海蛤、密陀僧、黃連共為末,敷上。
男子陰瘡有二種:一者陰蝕作臼膿出,一者只生熱瘡。熱瘡,用黃蘗、黃芩等分煎湯洗之,仍以黃蘗、黃連作末傅之。又法:黃蘗煎湯洗之,塗以白蜜。 【 《肘後方》】
陰瘡濕癢:槐樹北面不見日枝,煎水,洗三五遍,冷再煖之。 【 《必效方》】
下疳瘡:用密陀僧、黃蘗各一分半,膩粉一錢,麝香少許,先洗瘡拭乾敷之,甚者三四次即瘥。
外腎偏疼:皂角和皮為末,水調敷之,良。
便毒初起:肥皂搗爛,敷之,甚效。 【 《簡便方》】
玉莖濕癢:肥皂一個,燒存性,香油調搽即愈。 【 《攝生方》】
陰卒腫痛:柳枝三尺長,二十枝,細剉,水煮極熱,以故帛裹包腫處,仍以熱湯洗之。 【 《集驗方》】
囊瘡痛癢:紅椒七粒,葱頭七個,煮水洗之。一人途中苦此,相山寺僧授此方,數日愈,名驅風散。 【 《經驗方》】
男女下疳:母猪屎黃泥固濟,燒存性為末,以米泔洗淨,搽立效。 【 《簡便單方》】
陰頭生瘡,人不能治者:鼈甲一枚燒研,鷄子白和敷。 【 《千金翼》】
療人陰生瘡,膿出成坎:取高昌礬、麻仁等分研,煉猪脂相和成膏,槐白皮煎湯洗瘡,拭乾即塗膏,然後以楸葉貼其上,不過三五度,瘥。
下疳陰瘡:白海巴三個,煅紅研末搽之。 【 《簡便單方》】
妬精陰瘡:大田螺二個,和殼燒存性,入輕粉同研敷之,效。 【 《醫林集要》】
陰頭生瘡:用溪港年久螺螄,燒灰敷之。 【 《奇效良方》】
陰囊生瘡:用蠟麵茶為末,先以甘草湯洗後摻之妙。 【 《經驗方》】
便毒初起:黃腳蜈蚣一條,瓦焙存性為末,酒調服,取汗即散。 【 《濟生秘覽》】
陰頭疳蝕:鷄內金不落水,拭淨,新瓦焙脆,出火毒,為細末,先以米泔水洗瘡,乃搽之。亦治口疳。 【 《經驗方》】
便毒便癰:穿山甲半兩,猪苓二錢,并以酢炙研末,酒服二錢,外以穿山甲末和麻油輕粉塗之,或只以土塗之。 【 《直指方》】
下部疳瘡:用五倍子、枯礬等分研末,先以虀水洗過搽之。 【 《全幼心鑑》】
又方:用五倍子、花椒去子炒。各一錢,細辛焙三分,為末,先以葱湯洗淨搽之,一二日生肉也。 【 《杏林摘要》,下同】
魚口瘡毒初起,未成膿者:五倍子炒黃研末,入百草霜等分,以蠟酢調塗於患處,一日一夜即消。
便癰膿血:白膠香一兩為末,入麝香輕粉少許摻之。 【 《袖珍方》】
便毒腫痛,已大而軟者:用魚鰾膠熱湯,或酢煮軟,乘熱研爛貼之。 【 《直指方》】
台露(疒其),即羊核:用石首膠一兩,燒存性,研末酒服,外以石菖蒲生研盦之,效。 【 戴氏方】
地連散:治玉莖上生瘡。用地骨皮煎湯洗,以訶子連核燒存性為末,乾摻。
一切疳瘡,馬明退燒灰三錢,輕粉、乳香少許,先以溫漿水洗淨敷之,良。 【 《儒門事親》】
男子陰瘡,因不忌月事行房,陰物潰爛:用室女血衲,瓦上燒存性研末,麻油調敷之。
腎風下注生瘡:用驢蹄二十片燒灰,密陀僧、輕粉各一錢,麝香半錢為末敷。 【 《奇效方》】
陰上疳瘡:用駝絨燒灰,水澄過,入炒黃丹等分為末,搽之即效。 【 《龔氏經驗方》】
便毒初起:大黑蜘蛛一枚,研爛,熱酒一碗,攪服,隨左右側臥,取利,不退,再服必效。 【 《壽域方》】
便毒初起:水膠熔化塗之即散。 【 《直指方》】
川連散:治下部注瘡。以黃連為細末,漿水調成,餅攤於碗面上,內用艾及穿山甲三片燒煙,覆碗,熏成黑色,再取下。如是者五次,以黃連餅黑色為度,地上出煙毒再研細。濕則乾塗,乾則清油調塗三四次。先用黃蘗、藿香、茵陳煎湯濕洗。
下部生瘡:檞皮、櫸皮煮汁,熬如飴糖,以導下部。 【 《肘後方》】
下部(上匿下虫)瘡:皂角燒研棉裹導之。 【 《肘後方》】
妬精下疳:大訶子燒灰,入麝香少許,先以米泔水洗,後搽之。或以荊芥、黃蘗、甘草、馬鞭草,葱白煎湯洗,亦可。有人莖爛一二寸,用此取效。 【 《夷堅志》】
下部(上匿下虫)蟲,痛癢膿血,旁生孔竅:蜣螂七枚,五月五日收者,新牛屎半兩,肥羊肉一兩,炒黃同搗成膏,丸蓮子大,炙熱綿裹,納肛中半日,即大便中蟲出,三四度永瘥。 【 董炳《集驗方》】
下蝕疳瘡:破絲網燒存性,孩兒茶各五分,研末,以濃茶洗淨摻之,三五次效。忌生酒房事發物。 【 《集簡方》】
陰囊汗癢:龍骨、牡蠣粉扑之。 【 《醫宗三法》】
陽事痿弱:紫梢花、生龍骨各二錢,麝香少許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燒酒下。欲解,飲生薑甘草湯。 【 《集簡方》】
陰癢生瘡:紫梢花一兩,胡椒半兩,煎湯溫洗數次,即愈。 【 《總徵論》】
陰囊濕癢欲潰者:用板兒松香為末,紙卷作筒,每根入花椒三粒,浸油燈盞內,三宿取出,點燒淋下油搽之,先以米汁洗過。 【 《簡便方》】
胯上便毒:鯽魚一枚,山藥五錢,同搗敷之,即消。 【 《醫林集要》】
下疳濕瘡:髮灰一錢,棗核七枚,燒研洗貼。 【 《心鑑》】
下疳濕瘡:蠶繭盛頭垢,再以一繭合定煅紅,出火毒研搽。 【 《楊氏方》】
玉莖生蒼:牛蹄甲燒灰,油調敷之。 【 《奚囊》】
腎風陰癢:以稻草燒皂角熏十餘次即止。 【 《濟急仙方》】
偏墜腫痛:蘇方木二兩,好酒一壺,煮熟頻飲,立效。 【 《集簡方》】
木腎疝氣:楮葉、雄黃等分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鹽酒下五十丸。 【 《醫學集成》】
疝氣入囊:五月五日,採穀樹葉陰乾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溫酒下。 【 《簡便方》】
陰腫如斗:取鷄翅毛一孔生兩莖者,燒灰飲服,左腫取右翅,右腫取左翅,栠腫并取。 【 《肘後方》】
陰卒腫痛:鷄翮六枚燒存性,蛇牀子末等分,隨左右敷之。 【 《肘後方》】
時疾陰腫,囊及莖皆熱腫:以羊屎、黃蘗煮汁洗之。 【 《外臺秘要》,下同】
玉莖下疳:鷄卵殼炒研油調敷之。
外腎癰瘡:抱出鷄卵殼、黃連、輕粉等分為細末,用鍊過香油調塗。 【 《醫林正宗》】
橫痃便毒:鷄子一個開孔,入紅娘子六箇,紙包煨熟,去紅娘子食鷄子,以酒下,小便淋瀝出壞血,立愈。 【 《陸氏積德堂方》】
治下疳瘡久不愈:橡斗子二個,各盛黃丹,令滿相合,以亂髮纏定,燒煙盡為度,同研為末,先以葱白熱漿水洗瘡膿盡,次上藥,甚者不過三次,如神。
針灸
《素問》曰: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間。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兩股間,刺腰踝骨間。刺而多之盡炅,病已。
督脈者,起於小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繫庭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絡循陰器,合纂間,繞纂後,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其男子循莖下至纂,與女子等。此生病而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衝疝。其女子不孕,癃痔,遺溺,嗌乾。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甚者在臍下營。
邪客於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
《靈樞》曰:足太陰之筋,其病陰器紐痛,下引臍兩脅痛,治在燔針刧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
小腸控睾,引腰脊上衝心,邪在小腸者,連睾系,屬於脊,貫肝肺,絡心系。氣盛則厥逆上衝,腸胃熏肝,散於肓,結於臍,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陰以予之,取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
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五寸,別走少陽,其別者循脛上睾結於莖。其病氣逆則睾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取之所別也。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時窘之後,當耳前熱。若寒甚,若獨肩上熱,甚則手小指次指之間熱,若脈陷者,此其候也。手太陽病也,取之巨虛下廉。
《甲乙經》曰:腰足痛而清,善偃睾跳拳,上髎主之。
腰痛急難,陰痛下重,不得小便,秩邊主之。
小腹痛控睾引腰脊,疝痛上衝心,腰脊強,溺黃赤,口乾,小腸俞主之。
狐疝驚悸少氣,巨闕巨闕 原作「巨缺」據《甲乙經》卷九改。主之。
狐疝驚悸少氣,巨闕巨闕 原作「巨缺」據《甲乙經》卷九改。主之。
少腹痛,溺難,陰下縱,橫骨主之。
少腹痛疝,臥善驚,氣海主之。
暴疝,少腹大熱,關元主之。
陰疝氣疝,天樞主之。
(疒頹)疝,大巨及地機、中郄主之。
陰疝痿莖中痛,兩丸騫,臥不可仰臥,刺氣街主之。
陰疝,衝門主之。
男子陰疝,兩丸上下,小腹痛,五樞主之。
陰股內痛,氣癰,狐疝走上下,引少腹,痛不可俛仰,商丘主之。
狐疝,太衝主之。
陰跳遺溺,小便難而痛,陰上下入腹中,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腹臍痛,腹中悒悒不樂,大敦主之。
腹痛上搶心,心下滿癃,莖中痛,怒瞋不欲視,泣出,長太息,行間主之。
(疒頹)疝陰暴痛,中封主之。
疝癃,臍少腹引痛,腰中痛,中封主之。
氣癃(疒頹)疝,陰急,股樞腨內廉痛,交信主之。
陰跳腰痛,實則挺長,寒熱攣,陰暴痛,遺溺偏大,虛則暴癢,氣逆,腫睾卒疝,小便不利如癃狀,數噫恐悸,氣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隘中有熱,如有瘜肉狀,如著欲出,背攣不可俛仰,蠡溝主之。
丈夫(疒頹)疝陰跳,痛引篡中,不得溺,腹中支,脅下榰滿,閉癃陰痿,後時泄,四肢不收,實則身疼痛,汗不出,目(目巟)(目巟)然無所見,怒欲殺人,暴痛引髕,下節時有熱氣,筋攣膝痛,不可屈伸,狂如新發,衄,不食,喘呼,少腹痛引噫,足厥痛,涌泉主之。
癃疝,然谷主之。
卒疝,少腹痛,照海主之。病在左取右,右取左,立已。
疝,四肢淫濼,身悶,至陰主之。
《千金方》曰:失精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壯,在內踝前筋裏宛宛中。
又云:灸下滿各五十壯,老人加之,小兒隨年壯法。
會陰主陰頭寒。
行間主莖中痛。
陰谷主陰痿不用,小腹急引陰內廉痛。
陰(疒頹),灸足大趾下理中十壯,隨腫邊灸之。《肘後方》云:灸足趺趾第二節下橫文,正中央五壯。姚氏云:足趺指本三壯。
陰腫痛,灸大敦三壯。
曲泉主(疒頹)疝陰跳,痛引臍中,不尿,陰痿。一云痛引莖中,不得尿。
中都,主(疒頹)疝崩中。
中脘主衝疝,冒死不知人。
合陽、中郄主(疒頹)疝崩中,腹上下痛,腸澼,陰暴敗痛。
照海主四肢淫濼,身悶陰暴起疝。
太谿主胞中有大疝瘕積聚,與陰相引。
關元主(疒頹)疝,又云主暴疝痛。
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疒頹)。
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繞臍痛,衝胷,不得息。
四滿主臍下疝積。
大陰郄、衝門主疝疾陰疝。
天樞主氣疝,嘔。
大巨主(疒頹)疝偏枯。
少府主陰痛,實時挺長,寒熱,陰暴痛,遺尿,偏虛則暴癢,氣逆,卒疝,小便不利。
大赫、然谷主精溢,陰上縮。
陰市主寒疝,下至腹胯膝腰痛如清水,小腹諸疝疝 原作「痛」,據《千金》卷三十改。,按之下至膝上伏兔中,寒疝痛,腹脹滿,痿少氣。
太衝、中封、地機主(疒頹)疝,精不足。又云:太衝主狐疝,嘔厥。
陰交、石門主兩丸騫。又云:石門主腹滿疝疾。
太衝主兩丸騫縮,腹堅不得臥。
《濟生方》曰:陰卵偏大(疒頹)病,關元,在臍下三寸,灸百壯,良。
七疝,用鹽半斤炒極熱,以故帛包熨痛處。
《儒門事親》曰:疝病,以艾炷放疝邊豎紋左右交弦,灸七壯。
《東垣十書》曰:卒疝痛,刺足厥陰。
《奇效良方》曰:張仲文神仙灸法,腰膝重痛,不可轉側,起坐難,及冷痺腳筋攣急,不可轉側屈伸,灸曲膝兩文頭左右腳四處,各三壯。每灸一腳,二火齊下,艾炷到肉,初覺疼痛,用二人兩邊齊吹,至火滅。午時著灸。人定以來,臟腑自動一兩行,或轉動如雷聲,其疾立愈。此法神效,卒不可量。
《醫學綱目》曰:《內經》刺灸小腹痛,共四法:一曰肝經。曰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小腹,取其經厥陰、少陽;又曰:邪客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者是也。
二曰小腸經。曰小腸病者,小腸痛,腰脊控睾而痛,時窘之後,取巨虛下廉;又云:小腸控睾,引腰脊上衝心,邪在小腸,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陰以予之,取厥陰以下之,巨虛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是也,又云:疝暴痛,取足太陰厥陰,盡刺去其血絡。
三曰膀胱經。云膀胱病者,小腹偏腫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取委中央;又云:小腹痛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之足太陽大絡者是也。
四曰督任衝脈經。曰督脈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衝疝;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之疝,女子帶下瘕聚是也。
元臟發動,臍下痛不可忍,取氣海、三陰交立愈。左取右,右取左。
疝氣少腹偏痛:取大敦二分,沿皮向後三分,瀉之,并灸,左取右,右取左;三陰交一寸,瀉十吸。
又法:取大敦、水道、小海。
又法:取中極、印腎。
卒疝少腹痛不可忍:取大敦三分,陷六呼[陷六呼 疑當作「瀉六呼」。],灸七壯;陰市三分,灸五壯;照海三分,灸七壯。已上皆左取右,右取左。
痃癖小腸膀胱腎餘疝氣:取氣海、五樞,各用燔針刺入五分,灸百壯。又取三里、三陰交。
疝:取三陰交、足三里、三間。
疝:取行間、三里。
大法:疝病取關門、關元、水道、三陰交,不已再取海底、歸來。
少腹痛:取關元、三里。
《內經》刺灸(疒頹)疝共四法。其一節,此篇文所謂鈹石取睾囊中水液者是也。其法今世人亦多能之。睾丸囊大如斗者,中藏穢液,必有數升,信知此出古法也。
其二取肝。經云:足厥陰之脈,是動則病丈夫(疒頹)疝,婦人少腹腫是也。是於足厥陰肝經,視盛虛熱寒陷下,而施補瀉,留疾與灸也。
其三取肝之絡。經云:足厥陰之別,名曰蠡溝,去內踝五寸,別走少陽,其別者,循脛上睾結於莖,其病氣逆,則睾腫卒疝取之所別是也。是於內踝上五寸,貼脛骨後近肉處,蠡溝取之也。
其四取足陽明筋。經云:足陽明之筋,聚於陰器上腹,其病轉筋,髀前腫,(疒貴)疝腹筋急,治在燔針刧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是也。是於轉筋痛處,用火針刺之也。
治偏墜:當外腎縫沿皮針透即消。
木腎紅腫如升大,不痛:取大敦、三陰交、海底、歸來在水道下二寸,針入二寸半,灸七壯。
木腎紅腫,陰汗偏墜:取闌門,在毛際玉莖旁開二寸,針入二寸半;又取三陰交。
《古今醫鑑》曰:治一切偏墜氣痛,用蓖麻子一歲一粒,去皮研爛,貼頭頂顖上,卻令患者仰臥,將兩腳掌相對,以帶上綁二中指於兩指合縫處,艾麥粒大灸七壯,即時上去。
《古今醫統曰》:潔古云,男子陰頭、女人陰中痛,宜灸刺大敦怪穴。陰中濕癢,外腎生瘡,灸瀉海底。
男子陰囊冷,女子陰中寒,歸來穴灸之。
《外科正宗》曰:火針法治魚口、便毒、橫痃等證,用行藥不得內消者。用粗線針二條,將竹箸一頭劈開,將針離分半許,夾在箸頭內,以線紮緊,用桐油燈盞內貯之,燈草五根,挑入油內點著,用針蘸油燒紅,向患頂重手刺入五六分,隨出或血或膿,以膏蓋貼即得輕便,以後漸愈。虛者兼服十全大補湯完口。
灸偏墜法:候取天晴,不犯人神日,患者平身仰臥,取木腎子根下硬梗盡處,以墨點記,用安豆大艾炷,三年之內灸七壯,年多者灸九壯,十一壯為止。內服木香補腎丸。戒食生冷兼忌房事,百日為妙。
《景岳全書》曰:治疝用泥葱白一握,置臍中,上用熨斗熨之,或上置艾灼之,妙。
又法:以葱白為一束,去鬚葉切為寸厚,葱餅烘熱,置臍上,仍以熨斗熨之,尤便而妙。
導引
《醫學入門》曰:疝病導引法,坐舒兩腳,以兩手捉大拇指,使足上頭下極挽,五息止,引腹中氣,週行身體,去疝瘕病,利諸竅,往來易行。久行清爽,聰明修長。
一法:以兩手合搓一二百回,以熱手捻大子,久久自消,而痛亦止。
《醫方考》曰:外腎因撲損而傷,睾丸偏大,有時疼痛者,中有死血,名曰血疝。宜於夜分之時,自以一手托其下,一手按其上,由輕至重,丸弄百迴,彌月之間,瘀血盡散,陳氣皆行,誠妙術也。雖年深日久,無不愈之疾。
《保生秘要》曰:小腸疝氣導引法,用手緊頂幽闕,納氣數口,而緊緊頂閉納之,立見功效。
運功法,因慾火積滯,外腎復感冷氣,故作脹痛,不可勝言。注意從外腎提氣至內腎,又運二七遍,即從內腎想一火,提至頂門外,略凝而後行吹吸之法。
偏墜外法,熨以椒囊,散其寒冷,待溫熱後,作意升法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