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二十

 小兒諸熱門

  方

神驗柴胡散 【 《中藏經》】  治小兒骨熱,夜間如蒸,甚者不過十數日見效。

土柴胡不拘多少,去蘆洗淨,炙黃色,不令太焦,亦不須銀州者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地骨皮指面大二片子,同煎至七分,食後溫服。如虛瘦,但空心服補藥,食後煎下數服,時時如水飲之。

丹參赤膏 【 《千金方》,下同】  治少小心腹熱。

丹參 雷丸 芒硝 戎鹽 大黃各二兩

右五味(口父)咀,以苦酒半升浸四種一宿,以鍊成猪肪一觔煎三上三下,去滓,乃內芒硝,膏成以摩心下,冬夏可用。一方,但用丹參、雷丸亦佳。

五物甘草生摩膏 治少小新生,肌膚幼弱,善為風邪所中,身體壯熱,或中大風,手足驚掣。

甘草 防風各一兩 白朮 桔梗各二十銖 雷丸二兩

右(口父)咀,以不中水猪肪一觔煎為膏,以前藥微火上煎,消息視稠濁,膏成去滓,取如彈丸大一枚,炙手以摩兒百過。寒者更熱,熱者更寒。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顖上及手足心,甚辟風寒。

李葉浴湯 治少小身熱。

李葉無拘多少

右(口父)咀,以水煮去滓,將浴兒良。

柳枝浴湯 治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

柳枝無拘多少細切

右煮取汁洗兒。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青木香浴湯 治小兒壯熱羸瘠。

青木香四兩 麻仁 竹葉各一升 虎骨五兩 白芷三兩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稍稍浴兒。

十二物寒水石散 治少小身體壯熱,不能服藥。

寒水石 芒硝 滑石 石膏 赤石脂 大黃 青木香 甘草 黃芩 防風 芎窮 麻黃根

右,各等分,合治下篩,以粉一升,藥屑二合相和,復以篩篩之,以粉兒身,日三。

李根湯 治小兒暴有熱,得之二三日者。

李根 桂心 芒硝各十八銖 麥門冬去心 甘草各一兩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

升麻湯 治小兒傷寒變熱毒病,身熱面赤,口燥,心腹堅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瘡者;或因壯熱,便四肢攣掣驚仍成癎疾,時發時醒,醒後身熱如火者,悉主之。

黃芩一兩 升麻 白薇 麻黃 萎蕤 柴胡 甘草各半兩 (石卜)硝 大黃 釣藤各六銖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三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兒生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

大黃湯 治小兒肉中久挾宿熱瘠熱,進退休作無時。

生大黃 芒硝 甘草各半兩 桂心八兩 石膏一兩 大棗五枚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每服二合。

蜀漆湯 治小兒潮熱。

蜀漆 甘草 知母 龍骨 牡蠣各半兩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歲兒少少服平合,日再。

石膏湯 治小兒腹大短氣,熱有進退,食不安,穀為不化。

大黃 黃芩 甘草 麥門冬 芒硝各半兩 石膏一兩 桂心八銖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三服;期歲已下小兒作五服。

竹葉湯 治小兒夏月患腹中伏熱,溫壯來往;或患下痢,色或白或黃,三焦不利。

竹葉切 小麥各五合 柴胡 麥門冬 人參 甘草各半兩 茯苓十八銖 黃芩一兩六銖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竹葉、小麥,取三升,去竹葉、小麥,下諸藥,煮取一升半,分三服。若小兒夏月忽壯熱燒人手,洞下黃溏,氣力惙然,脈極洪數,用此方加大黃二兩,再服得下即瘥。

又 治五六歲兒溫壯,腹中急滿,息不利,或有微腫;亦治極羸不下飲食,堅痞,手足逆冷。

竹葉一升 小麥半升 甘草 黃芩 瓜蔞根 澤瀉 茯苓 知母 白朮 大黃各一兩 桂心二銖 生薑一兩半 人參 麥門冬 半夏各二兩 當歸十八銖

右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竹葉、小麥,取四升,去滓內藥,煮取一升六合,分四服。

大黃牡蠣湯 治小兒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悸。

大黃一兩 黃芩 瓜蔞根 甘草各十八銖 滑石二兩 桂心 牡蠣煅 人參 龍骨 凝水石 白石脂 硝石各半兩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每服三合,一日一夜令盡;雖吐亦與之。一本加紫石英半兩。

調中湯 治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氣折其四肢,熱不得泄則壯熱,冷氣入胃變下痢或赤白滯,起數,小腹脹痛極,壯熱,氣脈洪大或急數者,服之熱便歇,下亦瘥也;但壯熱不吐下者亦主之。

葛根 黃芩 茯苓 桔梗 芍藥 白朮 藁本 大黃 甘草各六銖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服如後法。兒生一月至七日,取一合分三服;生八日至十五日,取一合半分三服;生十六日至二十日,取二合分三服;生二十日至三十日,取三合分三服;生三十日至四十日,取五合分三服,恐喫五合未得,更以意斟酌;百日至三百日兒,一如前篇龍膽湯加之。

生地黃湯 治小兒寒熱進退,啼呼腹痛。

生地黃 桂心各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期歲以下服二合,已上三合。一方七味,有芍藥、寒水石、黃芩、當歸、甘草各半兩。

犀角飲 治小兒心臟熱感。

犀角十八銖 茯神一兩 麥門冬一兩半 甘草半兩 白朮六銖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九合,煎取四合,分服。加龍齒一兩佳。

加味小柴胡湯 【 《錢氏直訣》,下同】  治乳母肝火發熱等證,致兒為患,子母并服。

柴胡一錢 黃芩七分 人參 半夏各四分 甘草三分 山梔 丹皮各五分

右,水煎。

柴朮參苓湯 治肝火血熱,通身瘙癢,或起赤暈,或筋攣結核。

白朮炒 人參 茯苓各一錢 柴胡 川芎 山梔 芍藥炒 甘草炒,各五分 熟地黃自製 當歸各八分

右,水煎服。

芍藥參苓散 治肝木剋脾土,目劄面青,食少體倦。

芍藥炒 人參 茯苓 白朮 陳皮各七分 柴胡 山梔炒 甘草炒,各五分

右,薑水煎。

龍膽瀉肝湯 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便毒,小便濇滯。

龍膽草酒炒,五分 車前子炒 木通 當歸尾 澤瀉各三分 甘草 黃芩 生地 山梔各三分

右,水煎服。

清涼飲 治消中能食而瘦,口乾自汗,大便結燥,小便頻數。

羌活 柴胡 炙甘草 知母酒製 黃芪炒 黃芩酒製,各一錢 生甘草 防己 生地酒製 防風各五分 當歸六分 紅花少許 杏仁 桃仁各五個 升麻四分 石膏 川黃蘗 草龍膽各一錢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入酒少許服。

黃連香薷飲

香薷四兩 厚朴二兩 黃連一兩

右,每服一二錢,將朴、連同生薑炒令紫色,入香薷,水酒各一盞煎,冷服。

連翹飲子 【 《本事方》】  治大人小兒五臟積熱,煩燥多渴,脣裂喉閉,目赤鼻頷結硬,口舌生瘡;陽明證傷寒發狂,見鬼譫語,大小便閉,一切風壅,并皆治之。

山梔 甘草 赤芍藥各一兩 大黃 (石卜)硝 連翹 薄荷 乾葛各二兩

右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天竹葉七片,蜜三匙,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服。惟陽明證傷寒忌下。

全蠍散初虞世方 治小兒驚熱。

全蠍 天南星取心為末,一錢 人參三錢 蛇蛻三錢

右為末,蜜湯調下,或薄荷加蜜湯調下。

洗心散 【 《類證活人書》,下同】  治小兒遍身壯熱,頭目碎痛,背髆拘急,大熱衝上,口苦脣焦,夜臥舌乾,咽喉痛腫,涕唾稠粘,痰壅,喫食不進,心神躁熱,眼濇睛疼;傷寒鼻塞,四肢沉重,語聲不出,百骨節痛,大小便不利;痘瘡時行瘟疫,狂語多渴,及小兒天弔風夜驚,并宜服之。

大黃四兩,以米泔水浸一炊間,漉乾慢炒取熟 當歸炒 芍藥 炙草 荊芥 麻黃各四兩,炒 白朮一兩,炒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薑一片,薄荷二葉,同煎至八分,放溫,和滓服了,仰臥,仍去枕少時。如五臟壅實,煎四五錢七。若要溏轉則熱服。

惺惺散 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頭痛壯熱,目濇多睡,欬嗽喘粗,鼻塞清涕。

桔梗 細辛 人參 白朮 瓜蔞根 甘草炙 白茯苓 川芎各等分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生薑二片,薄荷二葉,同煎七分服。三歲已下作四五服,五歲已下分二服。凡小兒發熱,不問傷風風熱,先與此散數服,往往輒愈。《幼科全書》加麻黃。《嬰童百問》無川芎。

麻黃黃芩湯 治小兒傷寒,無汗頭疼,發熱惡寒。

麻黃去節,一兩 黃芩 赤芍各半兩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一分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滾水調下,日三服。兼治天行熱氣生豌豆瘡不快,益煩躁昏潰,或出尚身疼熱者。

升麻黃芩湯 治小兒傷風,有汗頭疼,發熱惡寒。

升麻 葛根 黃芩 芍藥各三錢 炙草一錢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若時行瘡痘出不快,煩躁不眠者,加木香一錢五分。

甘露飲子 治小兒胃中客熱,口臭不思飲食,或飢煩不欲食,齒齦腫疼膿血,舌口咽中有瘡,赤眼紅瞼,目不欲開,瘡疹已發未發并宜服。

熟地黃 生地黃 天門冬 麥門冬并去心,焙 枇杷葉去毛 枳殼麩炒去穰 黃芩 石斛 山茵陳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

雙丸 治小兒身熱頭痛,飲食不消,腹脹滿或心腹疼痛,大小便不利,或下重數起,未瘥,可再服。小兒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并宜用此丸下之。

甘遂半兩 朱砂一錢,另研 麥門冬二兩半 蕤核去仁研,四兩半 牡蠣二兩 炙甘草一兩 巴豆六十枚,去皮心膜研,新布絞去油,日中晒之,白如霜者

右麥門冬、甘草、甘遂、牡蠣四味為細末,入巴豆、朱砂、蕤仁合和,搗二千杵,更入少蜜搗和極熟,旋丸。半歲兒服如荏子大一雙;一歲兒服如半麻子大,分為一雙服;如二歲,麻子大一枚,分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大二丸;五六歲者服如大麻子大二丸;七八歲者如小豆大二丸;十歲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鷄鳴時服。如至日出時不下者,熱粥飲服數合,投之即下,藥丸皆雙出也。下利甚者,濃煎冷粥飲之便止。

石膏麻桂湯 治小兒傷寒,未發熱,欬嗽頭面赤。

麻黃湯泡 黃芩各一兩 炙甘草 石膏 芍藥各半兩 桂心一分 杏仁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薑三片,煎半盞,去滓服。兒若甚小,以意增減之。

連翹飲 治小兒一切熱。

連翹 防風 甘草 山梔子各等分

右件搗羅為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七分,溫服。

麥門冬湯 治少小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

麥門冬三分 石膏 寒水石 炙甘草各半兩 桂心三錢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五物人參散 治小兒天行壯熱,欬嗽,心腹脹滿。

人參 甘草各半兩,炙 麥門冬一兩,去心 生地黃一兩半,如無只用生乾地半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八物麥門冬飲 治小兒諸熱。

麥門冬三兩,去心 炙甘草 人參各一分 紫苑 升麻各二兩 貝母一分半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茅根半握,煎至七分,去滓,再入竹瀝少許,重煎溫服。

棗葉飲 治小兒天行五日以後,熱不歇者。

棗葉半握 麻黃半兩,去根節 淡豉一合 葱白切,一合

右件共童子小便二盞,煎至一盞。去滓分二服。

涼膈散 【 《傷寒直指格論方》】  一名連翹飲子。治傷寒表不解,半入於裏,下證未全或復未愈者;或燥熱怫結於內,而煩心懊憹不得眠者;及無問傷寒雜病,大人小兒臟腑積熱,煩躁多渴,面熱頭昏,脣焦咽燥,舌腫喉痹,目赤鼻衄,頷頰結硬,口舌生瘡,痰實不利,欬唾稠粘,睡臥不安,譫語狂妄,腸胃濕燥,便尿閟結;一切風熱壅滯,風眩瘡癬;及傷寒陽明胃熱發斑,下證未全者;或誤服煖藥過多,為諸熱證,并酒甚熱毒,兼小兒斑疹痘瘡,已出未快者,或熱極黑陷將死者。

梔子仁 連翹 薄荷 黃芩 甘草各一兩半 大黃 芒硝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一兩,水二盞,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入蜜少許,食後服;加薑煎亦得。去六經熱,減大黃、芒硝,加桔梗、甘草、人參、防風。治肺經邪熱,欬嗽有痰,加半夏。涼膈與四物各半服,能益血泄熱,名雙和散。錢氏去連翹加藿香、石膏,為瀉黃散。《寶鑑》:連翹四兩,硝黃各二兩,餘各一兩。

柴葛解肌湯 【 《幼科全書》,下同】

柴胡 乾葛 黃芩 桂枝 赤芍 人參 甘草

右,竹葉七片,薑棗作引煎服。

調元生脈散

黃芪 人參 麥門冬 甘草 五味子

右,水煎服。

參蘇飲

人參 半夏 茯苓 甘草 桔梗 枳殼 乾葛 前胡 木香 陳皮 蘇葉

右,薑棗引,煎服。

荊防敗毒散

生大黃 防風 荊芥穗 酒紅花 牛蒡子 升麻 元參 人參 桔梗 酒芩 酒蘗 甘草

右,水煎服。

菉豆粉飲 【 《育嬰家秘》,下同】  如小兒誤服熱藥太過者,以致煩躁悶亂,或作吐,或狂或渴,宜先解毒,此飲主之。

菉豆粉一兩 黃連炙 乾葛 生甘草各半兩 三味共末,同菉豆粉杵勻,每服五分至一錢,淡豆豉湯溫調服。

豆卷散 如小兒病驚,多用藥性太溫及熱藥治之,有驚未退而別生熱證,有病愈而致熱證者,有反為急驚者甚多,當問病者數日因何得之,曾以何藥調之,可用解毒之藥,無不救也,以此散主之。

大豆黃卷以水浸黑豆生卷是也,晒乾 炙草 貫眾 板藍根 每各一兩為末,服五分至一錢,水煎去滓服。

玉液丸 【 《片玉心書》,下同】  治風壅,化痰利膈,清頭目煩熱,除欬嗽。

寒水石火煅水飛,二兩 半夏製,一兩 枯礬五錢 共為末,米糊九如粟米大,薑湯下。感風寒欬嗽,桑白皮湯下;欬血,茅根湯下;常欬,茶湯下;欬而此,煨薑湯下。

胃苓丸 分陰陽,退潮熱,止吐泄,消浮腫黃疸,調脾胃,止便濁,小兒常用之藥也。

蒼朮米泔水浸,刮去黑皮焙乾 厚朴薑汁炒 陳皮 白朮各五錢 粉草炙 草果各二錢 猪苓 澤瀉 白茯各三錢 官桂一錢共為末,水和丸如粟米大,炒米湯下。嘔吐,煨薑湯下;調胃,炒米湯下;白濁,鹽湯下;瀉泄,炒米車前湯下;黃疸,加茵陳五錢,燈心湯下;潮熱,水竹葉炒米湯下;浮腫,長流水煎,燈心五加皮湯下;疝氣,茴香湯下。

神芎丸 治小兒上焦積熱,驚風壅滯,頭目赤腫,咽閉,大小便赤濇,及痰喘之證,并皆治之。

大黃酒蒸 黃芩各一錢 黑牽牛取頭末 滑石各四錢 黃連 川芎 薄荷葉各五錢 共為末,滴水為丸如粟米大,竹葉湯下。

敗毒散 【 《嬰童百問》,下同】  治小兒傷寒,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尋常風眩拘倦風痰,身體項疼,及寒壅欬嗽,鼻塞聲重,寒熱,并治之。

柴胡洗去蘆 前胡 川芎 枳殼炒 羌活 川獨活 白茯苓 桔梗炒 人參各一兩 甘草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生薑薄荷煎,加地骨皮、天麻;或剉散,加蟬蛻、防風。治驚熱,可加芍藥、乾葛、黃芩。無汗,加麻黃。

四順清涼飲 治小兒血脈壅實,臟腑蓄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安,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順,腸胃不調,小便少,大便濇;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癎;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毒一切壅滯,并宜服之。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右剉散。三歲已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作兩服。《準繩》加薄荷。治挾熱瀉不止,加木香,大黃用煨。欲利小便,用赤芍藥,《準繩》加燈心、木通。虛熱加甘草,下利減大黃。冒風邪,加去節麻黃。中風體強,眼睛上視,加獨活,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可加荊芥。

柴胡散 治小兒傷寒無汗,有表證,壯熱頭疼,身體痛,口乾煩渴,小便赤,大便閉濇,夾驚腮腫。

石膏 黃芩 甘草 赤芍藥 葛根各二錢半 麻黃去節 柴胡半兩

右剉散,三歲兒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生薑少許,葱白三寸,豆豉一撮,煎六分,溫服。

茵陳湯 治陽明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也。但頭汗出,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裏,身必發黃;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桔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茵陳嫩者一兩 大黃三錢半 梔子大者,三枚

右剉散,以水一大碗,先煎茵陳減半,次用二味煎八分,去滓溫服,日三服,小便當利,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身減,黃從小便中去也。量大小加減。

梔子蘗皮湯 治傷寒,身黃,發熱。

梔子八枚 黃蘗一兩 甘草炙,半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犀角散 治小兒黃疸,一身盡黃。

犀角鎊,一兩 茵陳 乾葛 升麻 龍膽草 生地黃各半兩 寒水石七錢半

右剉散,白水煎。

乾葛根汁 治小兒忽發面目黃,皮肉盡黃。

乾葛根汁 右,和蜜服。

連翹赤小豆湯 治小兒傷寒,發黃身熱。

麻黃去節 連翹 生甘草 生薑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兩 杏仁四十一粒 大棗十二枚

右剉散,白水煎。

麥苗汁

小麥苗搗汁

右,服之立效。

茵陳五苓散

茵陳五苓散茵陳湯十分,五苓散五分

右二件拌勻,每服一錢,溫水調下,日三服。

當歸散 治小兒夜啼者,臟寒而腹痛也,面青手冷,不吮乳是也,宜用此方。

甘草炙 桔梗 陳皮 當歸各一錢

右為末,水煎半盞,時時少與服之。又有熱痛,亦啼叫不止夜發,面赤脣焦,小便赤,與三黃丸,人參湯下。

小半夏湯 治黃疸,小便色不異,欲自利,腹滿而喘者。不可除熱,熱去必噦。

半夏湯洗七次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薑一片,煎七分,溫服。

消食丸 常服寬中快氣,消乳食,正顏色。

縮砂炒 陳皮炒 三稜煨 蓬朮煨 神麯炒 麥芽炒 香附米泔浸一宿炒 枳殼 檳榔 烏梅各半兩 丁香二錢半

右為末,麵糊丸如菉荳大,食後紫蘇湯下二十丸,或三十丸。

小柴胡湯 治小兒傷寒潮熱,少陽汗出,口渴溫熱,身熱惡風,頭痛項強,四肢煩疼,往來寒熱,脅痛耳聾,嘔噦痰實,中暑瘧疾,并服之。

人參 甘草炙,各三錢 黃芩二錢 柴胡八錢 半夏湯泡七次焙乾,二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煎去滓溫服,不拘時。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肝膽經風熱,肝火瘰癧,寒熱往來,日晡發熱,潮熱不欲飲食,或怒火,口苦耳聾,欬嗽或脅痛肚滿,小便不利,或泄瀉吐酸苦水,或肢體搐動,脣目抽搐,及乳母有前證,致兒為患者,并宜服之。

葛根黃連黃芩湯 治太陽病桂枝證,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邪未解也,喘而汗出者。

葛根二兩 黃芩 黃連各七錢五分 甘草五錢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喘甚,加葶藤子。

三黃丸 治小兒三焦積熱,大渴引飲,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心膈煩躁,不美飲食,大小便秘濇,五臟實熱,或下鮮血,瘡癤熱證。

黃連去蘆 黃芩 大黃煨,各十兩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如臟俯壅實,加服丸數。小兒積熱可服。

竹葉湯 治小兒傷寒發渴,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肢煩熱。

石膏二兩 半夏四錢 人參 甘草炙,各二錢 麥門冬六錢,去心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青竹葉、生薑各四片,粳米七十粒同煎。嘔加生薑、竹葉。

香薷飲 治夏月中暑,下咽即甦。

香薷一兩 白扁豆炒 厚朴薑製,各半兩

右剉散,每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服。一方,加黃連治瀉痢。一方,加芎芷香蘇散,治霍亂吐瀉,暑月感冒傷暑之證。

車前子散 治暑月伏熱,霍亂吐瀉。

白茯苓 猪苓 香薷 車前各等分 人參減半

右為末,每一錢用燈心湯調下。肚疼,加芍藥;瀉不止,加石蓮肉。

黃連解毒湯 治大熱煩躁,渴悶欲死,下咽即活。

黃連三錢 黃蘗五錢 梔子四個,劈 黃芩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玉露散 治嗞啀煩躁不安,頰赤咽乾,身熱頭痛,兼中暑發渴,昏悶,小便不通。驚氣入腎,夢中咬牙,加金珠散,薄荷湯調服。

寒水石 石膏各二兩,水飛 甘草三錢

右為末,每服半錢,麥門冬湯下,湯使隨意。加辰砂、金箔,名桃紅散,亦治急驚。入梔子仁,名金蓮散。加滑石半兩,名玉真散。湯氏曰:前方治小兒秋夏伏暑,多有熱,吐黃涎,頭額溫,五心熱,小便赤少,或乾嘔無物,宜服香薷飲,又宜服玉露散,生薑汁和白湯調下。獨用薑汁,一服而止。

導赤散 治心驚內虛邪熱。

生地黃 甘草 木通各等分

右(口父)咀,竹葉煎;加黃芩、赤芍藥、羌活、燈心煎服。

至寶丹 治精神恍惚,心躁生風。

生犀屑 玳瑁屑 琥珀研 朱砂細研水飛 雄黃細研水飛,各一兩 金箔五十片,一半為衣 銀箔五十片,研 片腦一分,研 麝香一錢,研 安息香一兩半,為末,以無灰酒飛濾去沙石,約取一兩,慢火熬膏 牛黃半兩

右生犀、玳瑁,搗羅為細末,研入諸藥令勻,將安息香膏以重湯煮凝成,和搗為劑,如乾即入少熟蜜,盛不津器中,旋丸桐子大。二歲兒服二丸,人參湯化下。大小以意加減。又治大人卒中不語,中惡氣,中諸物毒,中熱暗風,產後血暈,死胎不下,并用童便少許,生薑自然汁三五滴同溫過,化下五丸立效。

琥珀散 治煩躁不寧,消風豁痰。

辰砂一錢半 琥珀 牛黃 殭蠶炒去絲嘴 南星水浸,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牛膽中製佳 全蠍去毒 白附子 代赭石 天麻 乳香 蟬蛻各一錢 麝香五分 片腦一字

右為末,三歲半字,薄荷湯下。慢驚加附子。

解毒丸 治小兒五臟積熱,毒氣上攻,胷臆煩悶,咽喉腫痛,赤眼癰腫,頭面發熱,脣口乾燥,兩頰生瘡,精神恍惚,心忪悶亂,坐臥不寧;及傷暑毒面赤身熱,心煩躁而渴,飲食不下。

寒水石 石膏研,各八兩 青黛

右研如粉,入青黛和勻,蒸餅七個,水調丸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後新汲水化下,或細嚼生薑湯下亦可。中諸毒,井宜服;及小兒驚風潮熱,痰涎壅塞,心胷煩躁,頰赤多渴,坐臥不穩。每三歲兒可服半粒,量大小加減。

七物黃連湯 治夏月傷寒,四肢煩疼發熱,其人喜煩,嘔逆支滿,劇如禍祟,寒熱相搏,故令喜煩。

黃連 茯苓 芍藥各七錢半 黃芩 甘草 乾薑各一兩 小麥三合

右剉散,白水煎。欲止瀉,加枳實半兩。

金箔鎮心丸 治驚悸痰聚上脘,煩躁欠安。

朱砂一兩 白茯苓 人參 甘草各半兩 山藥一兩半 腦子一錢 牙硝錢半 麝五分 紫河車二錢半 黑豆煮 金箔十二帖

右為末,煉蜜丸,每兩半作五十丸,以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下,含化亦可。臥時常服,安心鎮神,袪邪熱,涼咽膈,止驚啼。

梨漿飲子 治潮熱、榮熱、衛熱、瘴氣熱,兩日一發,三日一發;積熱、脾熱、痞熱、胃熱、癖熱、瘧熱、邪熱、寒熱,脾瘧、鬼瘧夜發,單瘧獨熱。

青蒿童便浸一日晒乾 柴胡 人參 黃芩炒 前胡 秦艽 甘草炙,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一歲半錢、二歲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藕、生梨、薄荷、生地黃,同煎至半,去滓,通口空心食前服。

大柴胡湯 治傷寒十餘日,邪氣結在裏,往來寒熱,大便秘濇,腹滿脹痛,譫語,心中痞硬,飲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繞臍刺痛,時發煩躁;及汗後如瘧,日晚發熱,兼臟腑實脈有力者,可服。

柴胡八錢 黃芩 赤芍藥 枳實麩炒,各三錢 半夏湯泡七次,切片焙乾,一錢半

右剉散,薑棗煎,加減服之。欲下,加大黃半兩效。

大承氣湯 治剛痓,胷滿內實,口噤咬齒,大熱發渴,大便閉濇。

大黃半兩 芒硝半兩 厚朴一兩 枳實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不拘時熱服。

地骨皮散 治虛熱,亦治傷寒壯熱,餘熱。

知母 骨皮各一兩炒 柴胡 生甘草 人參 茯苓各半兩 半夏湯泡七次,切片晒焙,三錢

右(口父)咀,薑水煎服,每用三錢。《全嬰方》加秦艽,名秦艽飲子。有驚熱,加蟬退、天麻、黃芩。海藏曰:地骨皮散,即小柴胡湯加減法。自汗者地骨皮散,無汗者柴胡湯、三黃湯,仲景所用。錢氏改諸丸散加減,并出古法。

犀角飲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肌瘦。

犀角鎊 鼈甲酥炙 柴胡 知母炒 地骨皮 胡黃連各一兩 大黃 桃枝各半兩

右(口父)咀,每三歲一錢,水一盞,煎三分,去滓溫服。

鼈甲畝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欬嗽多渴,心躁多驚,面黃消瘦。

鼈甲酥炙 地骨皮 秦艽 柴胡 枳殼麩炒 知母 當歸各一兩

右(口父)咀,三歲一錢,水半盞,桃柳枝各三寸,烏梅一個,煎三分,去滓服,無時。

靈犀飲 治小兒骨蒸潮熱,盜汗欬嗽,不食多渴,面黃肌瘦,腹急氣粗等證;處熱餘熱通用。

犀角鎊 胡黃連各半兩 茯苓去皮 人參 川芎 秦艽 生甘草 羌活 柴胡 桔梗 地骨皮各一兩

右(口父)咀,三歲一錢,水半盞,烏梅、竹葉少許,煎服。

生犀飲 治小兒骨蒸肌瘦,頰赤口乾,目晡潮熱,夜有盜汗,五心煩熱,四肢困倦,飲食雖多,不生肌肉;及大病瘥後,餘毒不解;或傷寒病後,因食羊肉,體熱不除。

地骨皮 秦艽 人參 犀角鎊 大黃蒸 麥冬 枳殼 柴胡 白茯 赤芍 桑白皮 鼈甲酥炙黃,各一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青蒿少許,煎溫服,食後。小兒分為二服。《準繩》加黃芪、烏梅二味。

青蒿散 治小兒室女,肌瘦潮熱。

青蒿三錢 生甘草一寸 烏梅一個,搗碎 小麥五十粒

右(口父)咀,河水一碗,煎至三分,去滓服。

柴胡散 治小兒骨蒸潮熱,面黃瘦弱。

柴胡 地骨皮 甘草炙,各半兩

右(口父)咀,水一盞,每用二錢,煎七分,去滓服,不拘時。

理中湯 治脾胃不和,中塞上衝,心腹(疒丂)痛,痰逆惡心嘔吐,心下煩悶痞滿,膈塞不通,飲食減少,短氣羸困。溫中逐水,止汗去濕。泄瀉注下,水穀不分,腹中雷鳴。傷寒時氣,裏寒外熱。霍亂嘔吐瀉利,手足厥冷。

人參 白朮 乾薑炮,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腹痛加人參,渴減白朮;寒多加乾薑、附子;吐甚,去白朮加生薑;瀉多,還用朮;悸者加茯苓。四肢厥冷,下利轉筋,方可加附子,為末蜜丸,名理中丸。治厥陰臟寒,蛔上入膈,吐出長蟲,胃虛冷,故先服理中丸。或加茯苓、枳實。

四君子湯 治榮衛氣虛,臟腑怯弱,心腹脹滿,全不思食,腸鳴泄瀉,嘔噦吐逆。

人參 茯苓 生甘草 白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鹽少許,白湯點服。溫和脾胃,進益飲食,辟寒邪障霧氣。

五苓散 治傷寒溫熱病,表裏未解,頭疼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汗出表解,煩渴不止;又治霍亂吐利,燥渴引飲。

澤瀉二兩半 猪苓 白朮 茯苓各一兩半 肉桂一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熱湯調下,不拘時。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又治濕熱在裏,身發黃疸,濃煎茵陳湯下,食前服。疸病發渴,及申暑引飲,亦可用水調服。小兒加白朮末少許。如發虛,加綿黃芪、人參末少許服之。

白虎湯 治傷寒大汗出,表證已解,心胷大煩,渴欲飲水;及吐或下後七八日,邪毒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數升者,宜服。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惡寒,身熱而渴。

知母三兩 甘草炙,一兩 石膏八兩,另研 粳米三合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聖惠方》加乾葛。

柴苓散 治小兒腹中有伏熱,溫壯來去。

柴胡七錢半 麥門冬去心 人參 赤茯苓 甘草各半兩 黃芩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小麥一撮、竹葉三片,煎五分,去滓溫服,量大小加減與之。

二黃犀角散 治小兒身體溫壯,心神不安,大腑秘熱。

犀角屑 大黃酒浸蒸 釣藤 梔子 生甘草 黃芩各五分

右為末,每服五分,量大小加減,熱湯調下。

牛黃散 治小兒溫壯,身體常熱不止,或寒熱往來。

牛黃研 生甘草各五分 柴胡去苗 梔子炒 龍膽草 黃芩各二錢半

右為末,每服五分,以金銀薄荷湯調下,無時。

黃龍湯 治傷寒身熱不退,或寒熱往來。

柴胡五錢 黃芩 生甘草各二錢 赤芍藥三錢

右(口父)咀,每服二錢,薑一片,棗一枚。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牛黃膏 治小兒天弔驚風,手足搐搦,面脣紅赤,咽喉痰響,渾身頭額壯熱,喚問不知,不醒人事,或只左手左腳偏搐,或只右手右腳偏搐,或只脣口眼鼻顫搐,此疾則多肚腹緊脹,熱極則胷膈久積驚涎,忽被風邪所觸,故作是候也。此患大忌不得針灸,若針灸乃誤矣。凡中此疾,須辨認有前項形證,宜服此劑。

蠍尾四十九枚 巴豆去殼,一錢半,不去油 梅花片腦半字 辰砂研,二錢 麝香一字 鬱金三錢,以皂角水煮過 牛黃少許

右六味為末,每遇小兒中前項證候,周歲半字,三四歲一字。仍觀孩兒身體肥瘦,臟腑虛實。及病勢輕重,則加藥。用熟蜜水一二分調勻灌下,或薄荷湯亦可。服藥後良久,壓下痰涎,疏去風氣,當宣瀉兩三行,其瀉出如鷄子白,是應效。或胷膈痰涎壅盛痞滿,服此藥宜吐風痰,亦為美也。下藥後,或吐或瀉,手足搐搦稍定,喉嚨不響,頭額腹肚漸涼,眼目不翻,識得人事,面紅赤色,但時時有少溫壯驚潮風,熱來未退,便續下保壽散三兩服,金粉散一二服,早晨更可下。均氣補虛,進乳哺,白朮散,一日早晨與一服。或服此數件藥後,只覺得腹肚至夜微熱,不進乳食,宜空心與進一服寬熱散,微微通去腹中餘熱風涎。或有是疾,服藥少退,忌兩日不可見風。一方,加粉霜二錢,名朱砂膏。

羚羊角湯 治諸驚壯熱。

羚羊角屑 蟬蛻 茯神 麥門冬 柴胡 地骨皮各一錢 黃芩 甘草炒,各五分

右剉散,每服二錢,薑棗煎服。

梔子仁渴 治陽毒傷寒壯熱,百節疼痛,下後熱不退者。

梔子仁 赤芍 大青 知母 柴胡各一兩 甘草半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者,麩炒微黃色 升麻 黃芩 石膏各二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大連翹湯 治瘡疹壯熱,小便不通,諸般瘡癤,丹毒臍風。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赤芍藥 當歸 防風 柴胡 滑石 蟬蛻 甘草炙,各一錢 山梔子 黃芩各五分

右剉細,每服一錢,加紫草煎,溫服。熱甚加大黃。更詳證加減為佳。

龍膽湯 治胎驚月內氣盛發熱。凡臍風撮口,壯熱,皆可用。治嬰兒出腹,血脈盛實,寒熱溫壯,四肢驚掣,發熱大吐哯者。若已能進哺,中食實不消,壯熱及變蒸不解,中客人鬼氣,併諸驚癎方,悉主之。十歲以下小兒皆服之。小兒,龍膽湯第一。此是新出腹嬰兒方,若日月長大者,以次依上為例。若必知客忤及有鬾氣者,可加人參、當歸,各如龍膽多少也。一百日兒加三銖,二百日兒加六銖,一歲加半兩。

龍膽草 釣藤皮 柴胡 黃芩 桔梗 芍藥 茯苓 生甘草各六錢 蜣螂二枚,去翅炙 大黃一兩,煨

右(口父)咀,以水一升,煮取五合為劑也,服之如後節度。有藥虛實宜足數合水也。兒生一日至七日,分合為三服;兒生八日至十五日,分一合半為三服。以漸加服,皆得下即止,勿再服也。《直指方》為末,每服一錢,北棗煎服。或加防風、麥門冬以導心熱,黃芩減半,去蜣螂亦可。

紫霜丸 治食積,亦是傷寒之藥。治乳哺失節,宿滯不化,胃腹痞滿,嘔吐惡心,便利不調,乳食減少。又治傷寒溫壯挾熱實,大便酸氣,食不消化;或已得汗,身熱不止;或變蒸發熱,多日不解;或因食而發癎,先寒後熱,并宜服之。

代赭石火煅,用醋淬七次 赤石脂各一兩 杏仁五十粒,去皮尖炒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油炒

右先將杏仁、巴豆,入乳鉢內細研如膏,卻入代赭石脂末,研和勻,以湯浸蒸餅,丸如粟米大。一歲兒,五丸米飲下;一二百日兒,三丸。亦要看肥瘦加減,微瀉為度。大凡變蒸與傷寒調理同,此一藥并治之。此仍是瀉食積之劑,量虛實用。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二十一

 小兒諸熱門

  方

升陽散火方 【 《趙氏醫貫》,下同】  因冬煖,小兒服之,升陽散火清滯。

山楂五分 黃芩四分 甘草 乾葛 柴胡 陳皮各二分 黃連 芍藥 防風 連翹 當歸尾 蔓荊子各三分

右,水一鍾,薑一片,煎六分,食遠服。如飲食過傷,山楂倍用。

退內熱方 治小兒內熱,神不爽,胷高。

芍藥酒炒 茯苓 麥門冬 白扁豆各五分 山藥 當歸各四分 甘草 貝母 乾葛 陳皮各三分 桔梗 黃連各二分水一鍾,薑一小片,煎六分,食遠服。

梔子清肝散 【 《證治準繩》,下同】  一名柴胡梔子散。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發熱,其內作癢生瘡,或出水疼痛;或胷乳間作痛,寒熱往來。

柴胡 梔子炒 牡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芍藥 當歸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柴胡清肝散 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或乍寒乍熱,往來寒熱,發熱,或頭發瘡毒等證。

柴胡 山梔炒,各一錢半 黃芩炒 人參 川芎各一錢 連翹 甘草各五分 桔梗八分

右,水煎服。

柴胡飲子 解肌熱、蒸熱、積熱,或汗後餘熱,脈洪實弦數,大便堅實。

黃芩七分 甘草四分 大黃八分 芍藥七分 柴胡 人參各五分 當歸一錢

右,每服一錢,薑水煎。

龍腦飲子 此瀉脾經熱,可代瀉黃散。用治小兒蘊熱,咽喉腫痛,赤眼口瘡,心煩鼻衄,咽乾多渴,睡臥不寧;及除痰熱欬嗽,中暑煩躁,一切風壅。

甘草四兩,炙 大梔子三兩,炒 藿香葉半兩 石膏一兩 縮砂 瓜蔞各七錢半

右為末,每服一錢,蜜調水服,不拘時。治傷寒餘毒,潮熱虛汗,加竹葉煎服。

滋腎丸 治腎熱。

黃蘗酒拌炒焦,三錢 知母二錢 肉桂五分

右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百沸湯下。

三解牛黃散 治實熱潮熱。

白殭蠶 全蠍炙 防風 白附子 桔梗 川大黃 甘草炙 白茯苓 川黃芩 人參 川鬱金皂角水煮

右各等分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薄荷蜜湯調。

牛黃涼膈散 治風壅痰實,蘊積不散,頭痛面赤,心煩潮熱,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精神恍惚,睡臥不安,口乾多渴,脣焦咽痛,頷頰赤腫,口舌生瘡。

牛黃一兩 甘草炙十兩 寒水石 牙硝枯 石膏各二十兩 紫石英飛 腦 麝各五兩 膽星七兩半

右末之,蜜丸,每兩作三十丸,溫薄荷人參湯,嚼一丸,食後服。常服半丸。治急驚,并薄荷水化。

當歸補血湯 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黃芪三錢 當歸一錢

右,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虛弱,體疲食少,或發熱煩渴等證。

當歸三分 人參 黃芪各八分 白朮 甘草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右,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加味逍遙散 去牡丹皮、山梔,即逍遙散,治肝脾血虛等證。

當歸 甘草炙 芍藥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錢 牡丹皮 山梔炒,各七分

右,水煎服。王肯堂曰:愚按前方,若乳母肝脾血虛,內熱寒熱,遍身癢癢,肢體作疼,頭目昏重,怔忡頰赤,口燥咽乾;或發熱盜汗,食少不寐;或口舌生瘡,耳內作痛,胷乳腹脹,小便不利,致兒為患,尤宜用之。又治婦人陰虛發熱,兒飲其乳。以致患瘡者。

清解散 治感風發熱,頭疼鼻塞涕流及溫壯,悉主之。

北參 防風 天麻 北前胡 茯苓 北梗 枳殼剉 甘草各二錢 細辛 柴胡各一錢半 川芎三錢

右末,每一錢,水一小盞,乾薄荷三葉,略煎溫和服。

集驗荊朮散 治小兒傷風傷寒,或瘡或疹。此藥無寒無熱,疏風順氣,一切諸熱證。

荊芥穗 赤芍藥各一兩 蒼朮二兩,泔製 甘草半兩,炒 細末隨大小一二錢。又名沖和散。傷風傷寒,壯熱欬嗽,鼻塞聲重,生薑葱白湯下;傷風潮熱,或變蒸發熱,薄荷湯下;風熱傷肺,鼻涕氣粗,紫蘇湯下。暴卒急驚風熱,宜急驚門疏風散;久病後急慢驚熱,保嬰全蠍散。發汗,去節麻黃湯調;盜汗自汗,牡蠣、浮麥湯調;丹毒風熱,煎四順飲調;眼暴赤熱腫,煎羌活、黃芩、生地黃湯調;口舌腮項熱腫生瘡,煎防風、牛蒡子湯調;咽喉重舌,煎升麻、枳殼、大黃、防風、薄荷湯調。

人參羌活散 治傷寒發熱,頭痛身疼,或潮熱煩渴,痰實欬嗽。

羌活 白獨活 柴胡 川芎 人參 甘草炙 白茯苓 枳殼各一兩 前胡 桔梗 地骨皮 天麻酒浸焙,各半兩(口父)咀,每一錢,水半盞,薑一片,棗半個,薄荷一葉煎,溫服無時。瘡疹未發亦可服。

羌活散 治傷風時氣頭痛發熱,身體煩疼,痰壅欬嗽,失音鼻塞,聲重,及解時行下痢赤白。

人參去蘆 羌活 赤茯苓去皮 柴胡去蘆 前胡去蘆 川芎 獨活 桔梗剉炒 枳殼 蒼朮各如前製 甘草各一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薄荷三葉,煎七分,無時熱服。發散風邪,入葱白同煎。痢證,薑、倉米煎。

人參辛梗湯 治小兒傷風發熱,鼻塞欬嗽,時行瘡疹。

人參七分 細辛五分 桔梗 乾葛 升麻 白朮 茯苓 柴胡各七分 薄荷 甘草各五分 每服,水一鍾,薑三片,煎五分,不拘時服。

紅綿散 治小兒四時感冒風寒,遍身發熱,變蒸、諸驚、胎驚、丹毒等熱,并皆治之;及急慢驚風,亦宜服之。

人參二錢五分 天麻洗 殭蠶炒 麻黃去節 全蠍去毒,各二錢 甘草炙 辰砂一錢五分,研

右為末,入朱砂和勻,再乳極細,每服半錢,用水半盞,煎數沸,入乾胭脂少許,再煎一沸,不時溫服。

大黃(石卜)硝湯 治小兒驚熱涎風,前後不通。

川大黃蒸 生甘草 (石卜)硝各一兩

右剉碎,每服二錢,水半盞,入蜜少許,煎至三分,不拘時服。

五和湯 主宣利臟腑積熱,調和榮衛。

當歸酒洗 赤茯苓去皮,各半兩 甘草炙 大黃 枳殼水浸,去穰剉,麥麩炒微黃,各七錢半

右(口父)咀,每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寬熱飲 主伏熱在裏,風壅滿氣促昏悶,或脾胃停滯,日久飲食減少,面黃脈實,發熱無時,并宜服之。

粉草七錢五分 元明粉二錢五分 大黃 枳殼去穰,各一兩,剉片;巴豆十五拉,作兩片去殼膜心同炒,枳殼見微黃色,去巴豆

右剉焙為末,臨時入元明粉,乳鉢內同藥末杵勻,無時調服半錢至一錢,兒小止抄一字,并用薑蜜湯或薄荷湯。

七寶散 治小兒溫壯伏熱,傷寒煩躁,面赤氣喘,夜熱曉涼。此藥涼心臟,消風熱。

川大黃蒸 赤芍藥 甘草炙 當歸各二錢半 麻黃 白朮 荊芥穗各二錢

右為末,一歲一錢,水半盞,葱白一寸,薄荷一葉,煎至三分,不拘時溫服。

實脾散 治小兒餘熱不除。

川芎 茯苓 甘草 白朮

右剉散,用水煎,食遠服。

參苓白朮散 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氣,中滿痞噫,嘔吐逆。此藥不寒不熱,性味和平,常服調脾悅色,順正去邪。

人參 白茯苓 粉草 白朮土炒 白扁豆 山藥去皮 桔梗剉炒 蓮肉去心 縮砂仁 薏苡仁各一兩

右剉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二錢,用棗湯空心調服,或溫米湯亦可。

安神散 治吐瀉諸病后,心虛煩悶,觸物易驚,氣鬱生涎,涎與氣搏,睡不得寧,預防變生他證。

人參 白茯苓 半夏製 甘草炙 陳皮去白 枳實製,各五錢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兩片,棗一枚,竹茹小團,煎七分,無時溫服。有微熱渴,入麥門冬去心同煎。

簡易凝神散 治小兒經汗下,熱去復作,收斂胃氣,清涼肌表,神效。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山藥炒,各一兩 扁豆 粳米 知母 生地黃 甘草各半兩 淡竹葉 地骨皮 麥門冬各一分 細末,每二錢,水小盞,薑二片,棗一枚煎,無時。

地黃煎 治小兒壯熱煩心,眠臥不安。

生地黃汁一升 白沙蜜 酥 麥門冬汁各三合

右,重湯煮至成膏,每服數匙。

火府丹 治小兒壯熱。

生地黃 木通 甘草 黃芩

右,水一鍾煎服。

金蓮飲子 治小兒蘊積壯熱,赤眼口瘡,心煩躁悶,咽乾多渴,潮熱不止。

防風 炙甘草 連翹 柴胡 山梔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用水六分,煎至三分,食後服。

天竺黃散 治小兒驚風熱。

天竺黃研 鬱金 山梔 白殭蠶炒去絲嘴 蟬殼去土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一歲半錢,熟水薄荷湯皆可服,不拘時。

甘露散 治小兒驚熱,通利小腸,去驚涎,清心腑,止煩渴,安神穩睡。加朱砂,名加硃甘露散。

寒水石 石膏各二兩 生甘草末一兩

右件為末和勻,量兒大小,或一錢、或半錢,熱月冷服,寒月熱服,用薄荷湯調、或燈心湯調。被驚心熱不安臥,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麥門冬燈心湯。若驚熱,入朱砂少許,不拘時服。一方,有赤茯苓一兩。《蘇沈方》用滑石,不是石膏。錢氏名玉露散,或服一字,或半錢,或一錢,食後溫白湯調下。

辰砂金箔散 治小兒心膈邪熱,神志不寧,驚惕煩渴,恍惚怔忡,夜臥不安,齒齗腫爛;及痰實欬嗽,咽膈不利。

辰砂 桔梗各二錢半 人參 白茯各一錢半 蛤粉四錢,(飛牙)硝一錢半 炙草一錢二分半 片腦一分半 金箔一片

右為末,一歲半錢,薄荷湯調,不拘時。百晬小兒,臟腑多熱,睡臥不穩,大便不利,蜜湯調一字。

地骨皮飲 治小見骨蒸,潮熱往來,心膈煩悸,及傷寒後氣未解。

柴胡 地骨皮各二兩知母 炙草 黃芩 鼈甲酢炙黃 人參各二錢半 赤茯苓五錢

右剉碎,一歲二錢,水六分,薑、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時服。

柴胡散 治骨蒸疳氣,五心煩熱,日晡轉盛,口乾無味,渴多身瘦,胷滿痰緊,小便黃色,食減神昏。

北柴胡 人參 當歸酒洗 黃芩 赤芍藥 甘草炙,各一兩 大黃 桔梗剉炒 北五味 半夏各半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小烏梅一個,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一粒金丹 治小兒五臟蘊熱,胷膈煩悶,五心煩熱。

人參 犀角 玳瑁 琥珀 防風各一錢 白茯苓 寒水石煆 甘草各二錢 龍腦 朱砂水飛,各半錢

右為細末,入麝半錢,用陳米糊丸芡實大,金箔二十五片為衣,麥門冬去心煎湯下。

絳雪丹 治小兒煩熱。

芒硝 朱砂各一兩

右為末,飯丸芡實大,三歲一丸,砂糖水化下。

地黃煎丸 治小兒風壅,上膈煩熱,鼻衄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或血熱,五七常熱,多渴飲水。

生地黃 熟地黃各一兩 薄荷葉一兩一錢 甘草炙 山梔仁 黑參各七錢半 片腦半錢

右為丸,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湯磨化,乳後服。

錢氏秦艽散 治潮熱減食蒸瘦。

秦艽切焙 炙草各一兩 薄荷葉切焙,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煎八分,食後溫服。

人參芎歸散 治小兒虛勞,內熱潮熱,或遍身瘡。

北參 當歸 遠志浸取肉,薑製焙 北前胡 柴胡 地骨皮 防風 北桔梗 枳殼製 半夏麯各一錢五分 川芎 赤芍藥 茯苓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甘草三錢,焙

右剉細,每服二錢,水小盞,薑三片。紫蘇葉三四葉。發瘡者兼服猪肚黃連丸。別作小丸,不惟治瘡治渴,其發熱而脹者,可與服二十丸。

十味人參散 治潮熱,身體倦怠。

柴胡 甘草 人參 茯苓 半夏 白朮 當歸 芍藥 葛根 黃芩

右(口父)咀,水一鍾,薑二片,煎服。

曾氏百解散 主和解百病,虛慢陰證不宜。

乾葛二兩半 升麻 赤芍各二兩 黃芩一兩 麻黃製,七錢半 薄桂二錢五分 甘草一兩五錢

右碎,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葱一根,煎七分,無時溫服。有風熱盛,加薄荷同煎。

當歸散 順調氣血,和解表裏,爽利心腹,疏理百病;及治溫熱停積自痢,煩躁不寧。

當歸酒洗 赤芍各二兩 甘草半生半炙,一兩 大黃半生半炮,一兩二錢 川芎 麻黃各半兩

右碎,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三解散 一名寧心湯。主上焦蘊熱,傷風面紅目赤,狂躁氣急,飲水,驚啼煩悶,丹毒口瘡,痰嗽搐掣。

人參 防風 天麻 茯神 鬱金如無,山梔代 白附子 大黃各二錢半 赤芍藥 黃芩 殭蠶各五錢 全蠍十五尾,去尖毒 枳殼二錢 粉草六錢

右碎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用溫薄荷湯無時調下,或燈心湯。

龍膽丸 治小兒食後發熱,夜則涼,此血熱證;疳熱皆可治。

宣黃連去毛 赤芍藥各半兩 龍膽草去苗 青皮去穰,各二錢半 檳榔一大個 麝香少許

右為末,猪膽汁少入麵糊為丸蘿葡子大,每三二十丸,米飲空心服。

六合湯 治小兒血熱,每日巳午間發熱,遇夜則涼。

當歸 大黃 川芎 熟地黃

右為末,三歲水半盞,煎至三分,無時服。

金星丸 治風熱結聚,喉內痰鳴,喘粗欬嗽,面紅顋腫,咽膈壅塞,發熱,狂躁,多渴。

川鬱金末 雄黃另研,各一分 膩粉半分 巴豆七枚,去油

右為末,米酢糊丸麻子,薄荷臘茶下。

四物二連湯 治血虛勞,五心煩熱,晝則明了,夜則發熱,脅肋并一身盡熱,日晡肌熱。

當歸 生地黃 白芍藥 川芎 川黃連 胡黃連各等分

右,水煎服。

紅綿散

白殭蠶炒 天南星切薄片,油浸黃,各二兩 蘇木節另研,二兩半 天麻生用,一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紅綿少許,同煎至六分溫服。凡小兒風熱,頭目不清,并宜服之。若傷寒有表證發熱者,每服入去節麻黃末五分;有裏熱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錢,同煎服之。

六神散

人參 白茯苓 乾山藥 白朮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棗一枚,薑二片,同煎至五分服。治胃冷加附子,治風證加天麻,治痢加罌粟殼。

銀白散

乾山藥 白朮 白茯苓各半兩 人參 白扁豆 知母 炙草 升麻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棗一枚,薑二片,同煎溫服,不拘時。

桃枝丸 疏取積熱及結胷。又名桃符丸。

巴霜 大黃 黃蘗各一錢 輕粉 硇砂各半錢

右細末,麵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湯下。一歲兒五七丸,五七歲二三十丸,未晬兒二三丸,臨臥服。

梔豉飲子 治小兒蓄熱在中,身熱狂躁,昏迷不食。

梔子仁七枚 豆豉半兩

右用水三盞,煎至二盞,看多少,服之,無時。或吐,不吐亦效。

梔子湯 治小兒積熱心臟,小便赤腫,口內生瘡。

梔子仁 木通 當歸尾 白芷各二錢 防風 甘草各一錢

右為細末,麥門冬煎湯送下。

益元散 解暑毒,利小便,理煩渴,除驚悸。

滑石六兩 粉草一兩,細剉

右二味,或晒或焙,研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溫水無時調服,涼水亦可。

萬安飲 推陳致新,除邪輔正,和益脾胃,宣通氣血,調順飲食,疏解風寒,寧心化痰,去煩理熱,不拘證在表裏,并宜可投。常服,百病不生。真元益固,補養諸虛,亦有奇驗。此與《宣明論》當歸飲相類不遠,治法最多,其藥品之外,惟加枳殼、半夏。

人參去蘆 當歸酒洗 大黃生用 柴胡去蘆 枳殼去瓤炒 半夏泡製 芍藥洗淨 黃芩 防風去蘆 甘草各一兩 滑石末六兩

右剉,除滑石末,臨入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或加棗一枚同煎。

調胃散 桃枝丸取積熱後服之。

人參三錢 白朮二錢半 甘草炙 藿香 罌粟子各一錢 白附子製,半分 白茯苓 丁香各半錢

右為末,紫蘇湯下半錢或一錢。

橘皮湯

橘皮去白,一兩半 炙甘草 竹茹各半兩 人參二錢五分

右,每服五錢,薑水煎,食前服。

酸棗仁湯

酸棗仁去殼取白 炙甘草 生地黃 梔子仁 麥門冬 人參 當歸身各等分

右剉細,加燈心,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清暑益氣湯 治暑邪干衛,身熱自汗。

黃芪 蒼朮泔浸去皮,各一錢 升麻七分 白朮 陳皮炒 神麯炒 澤瀉各五分 甘草 黃蘗酒浸炒 當歸身 麥門冬去心 青皮炒 葛根各三分 五味子九粒,杵

右,水煎服。

清燥湯 治小兒自汗,或因熱傷元氣,大小便秘濇。

黃芪炒 蒼朮各五分 白朮 陳皮 澤瀉 人參 白茯苓 升麻 麥門冬去心 當歸身 生地黃 神麯炒 猪苓黃蘗酒拌炒,各三分 五味子五粒,杵 黃連炒 甘草炙,各二分

右,薑一片,水一鍾,煎服。

加減瀉黃散 此藥退脾土,復腎水,降心火。

黃連 茵陳各五分 黃蘗 黃芩 山梔 茯苓各三分 澤瀉二分

右(口父)咀,都作一服,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稍熱服,食後。一服減半,待五日再服而良愈。經云: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又云: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黃連、茵陳之苦寒,除濕熱為君。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所以黃蘗之苦辛寒強筋骨為臣。濕熱成煩,以苦瀉之,故以黃芩、山梔子之苦寒,止煩滿為佐。濕淫於內,以淡泄之,故以茯苓、澤瀉之甘淡利小便,導濕為使也。

張渙蘆根湯 治黃病。

蘆根一兩 茵陳 山梔 黃芩 甘草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薄荷三葉,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

子苓散 治黃病。

黃芩 瓜蔞根 茯神去木,各一兩 甘草 胡黃連各半兩

右件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五分,去滓溫服。

茵陳湯 治小兒發黃等病,身如橘色。

山茵陳 山梔子仁各一兩 川大黃 川芒硝 木通 寒水石各半兩

右,煎服法同前。

雙連丹 治疸病。

川黃連去鬚 胡黃連各一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用黃瓜一枚去穰,留一小蓋子,入二藥末後,以蓋子蓋定,用麵裹,慢火燒令麵焦,去麵搗熟,如菉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溫水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當歸丸 治小兒冷熱不調,大便青黃,心腹多痛,或腹中氣滿,或時嘔逆,不欲飲食。加枳殼尤妙。亦治陰黃。

當歸 白芍藥 人參 川芎各三錢 炙甘草 白朮各半兩

右為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三歲兒每服十丸,粥飲下,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冷甚,加陳皮。

茯苓滲濕湯 治小兒黃疸寒熱,嘔吐而渴欲飲水,身體面目俱黃,小便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飲食。

茯苓五分 澤瀉三分 茵陳六分 猪苓 山梔 黃連 防己 白朮 蒼朮 陳皮 青皮 枳殼 黃芩各二錢

右(口父)咀,水煎,徐徐溫服。

丹溪稜朮散 治小兒吐瀉黃疸。

三稜 蓬朮 青皮 陳皮 神麯 麥芽 黃連 甘草 白朮 茯苓各等分

右為末,溫熟水調服。若傷乳食吐瀉,加山楂;時氣吐瀉,加滑石;發熱,加薄荷。

搐鼻瓜蒂散 治小兒忽發心滿堅硬,腳手心熱,變為黃疸,不急治則殺人。

瓜蒂七枚 赤小豆七粒 秫米七粒

右為末,用一字吹兩鼻內,令黃水出;余未盡,水調服之,得吐出黃水即愈。

瓜蒂一兩 赤小豆四兩

右為末,每一錢,溫湯調服,服後即臥,當吐清黃汁為效。虛者不宜服。

秦王九疸散 兼治大人小兒。

胃痘,食多喜飲,梔子仁主之。心疸,煩躁心中熱,茜根主之。腎疸,脣乾,熬亭藶子主之。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瓜蔞主之。膏疸,飲水尿多,秦椒、瓜蒂主之。膏一作肺。舌疸,渴而數便,鍾乳主之。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髓疸,目深,多嗜臥,牡蠣、澤瀉主之。肝疸,胃熱飲多水激肝,白朮主之。右一十一味等分,隨病所在加半,搗篩為散,飲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至方寸匕。兒小者量與之。

黃黑等疸方 [黃黑等疸方 原作千金翼方,據《千金翼》卷十八改。 ]【 《千金翼方》】  治大人小兒黃黑等疸。

當歸三兩 桂心六兩 乾棗十七枚,去核 麥門冬一升,去心 生大黃一兩 茵陳 黃芩 黃芪一本無 乾薑 茯苓 芍藥 黃連 石膏碎 人參 甘草炙,各二兩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小兒減服。

赤苓散 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通治大人小兒。

赤小豆三十枚 茯苓 女萎各六銖 雄黃一銖 瓜丁四銖 甘草炙,二銖

右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搗四味為散,和半錢匕服之,須臾當吐,吐則愈。亦主一切黃。小兒服半字匕。

犀角圓 【 《衛生總微》,下同】  治小兒積熱痰實,三焦蘊毒;及風熱面赤,大小便秘濇。

生犀末一分 人參 枳實 檳榔各半兩 大黃酒浸切片,以巴豆一百個去皮,貼在大黃上,紙裹飯上蒸三次,切碎炒黃焦,去巴豆,只用大黃 黃連去鬚,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圓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圓,臨臥熟水下。未利,加圓數疏導,極穩。

勝金散 治小兒潮熱溫壯。

雄黃一錢,水飛 白附子半錢 甘草半兩,炙 芍藥半兩,水煮十沸晒乾 天南星半兩,泡 荊芥穗一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三葉,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金花散 治小兒潮熱發躁。

川大黃一兩 秦艽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水一小盞,入青蒿三兩葉,葱白二寸,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若變骨蒸勞氣,用童子小便浸青蒿、葱白煎藥。

涼肌圓 治小兒溫壯,身熱臉赤,煩渴躁悶。

龍膽草二兩 元參一兩 當歸洗淨,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圓菉豆大,每服二十圓,竹葉湯下,兒大增之,無時。

牛黃膏 治小兒溫壯風熱。

寒水石四兩,煅雄黃水飛 牙硝各一兩 山梔一錢半 炙草一分 鉛白霜半兩

右為細末,入麝香少許,煉蜜和,旋取皂子許,薄荷水化下,乳食後。

剋效散 治小兒溫壯風熱,睡臥不穩,欬嗽喘急。

薄荷二兩 白殭蠶炒去絲嘴 元朗索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蜜湯調下,無時。

鎮心丹 治小兒風熱驚熱,眠睡不安。

鐵粉一分 蛇黃一兩 代赭石俱煅醋淬七次 馬屁勃各半兩 麝香一分,別研

右為細末,煉蜜入糊,圓如小豆大,每服一粒,磨剪刀環水化下,食後。亦治驚癎發搐。

梨汁粥 治小兒風熱昏塞,躁悶不食。

鵝梨三枚

右切碎,以水二升,煮取汁一升,去滓,入梗米一台,煮粥食之。

龍齒散 治小兒驚熱如火;亦治溫壯。

龍齒

右為末,調服,或以爛龍角研濃汁,服一二合。

人參牛皮散

人參 牛黃

右等分為末,以薄荷水調下,最佳。

竹瀝湯

竹瀝二合

右溫之,分三四服。無即刮竹茹,以酢煎溫服。

青金丹 治小兒積熱啼叫,三焦壅滯。

青黛四兩 生甘草二兩 蟬殼去足,一兩 麝香一錢,研 辰砂一分,研,水飛 牛黃研 腦子各三銖 龍齒末 天竺黃各半兩

右為細末,以飴糖和圓雞頭大,每一粒分四服,溫水化下,無時。

四順飲子 治小兒諸熱。

地骨皮去骨 防風去蘆并椏枝 山梔仁 連翹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用一錢或二錢,水一小盞,入燈心、竹葉少許,煎至五分,放冷服,無時。

甘露散 治小兒諸熱。

薄荷葉一兩 大黃 甘草各半兩 牙硝 芎藭 雄黃水飛,各一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無時。

牛黃散 治小兒諸熱煩躁。

鬱金大者濕紙裹,慢火煨熟

右為末,入牛黃少許,冷水調下,大者一錢,小者半錢,無時。

鷄卵蜜

鷄卵一枚 

右,和白蜜服之。

除熱湯 小兒立夏後有病,身熱者,慎勿妄為吐下,但以此浴之。

白芷根苗各等分

右為粗散,用清漿水煎,更入鹽少許,以浴兒,浴畢,用粉粉之。

白芷 苦參 秦皮

右煎湯;或無眾藥,但得一味煮湯皆可。

楮葉一升

右用水七升,煎至五升,通溫煖用之澡浴。

涼肌粉

白芷 楓葉 藁本 苦參 黃連

右等分為細末,每用三錢,以蛤粉三大塊同研勻細,入生絹袋子,每浴了以撲身,遍令勻。亦治夏月伏暍,遍身生赤疿子,用之極妙。

猪膽圓 治小兒血熱,早食後發熱,至晚則涼。

胡黃連 宣黃連去鬚,各半兩 赤芍藥一兩

右為細末,以豶猪膽汁和成劑,卻入在膽皮中,懸銚上,用漿水煮,勿令漿水入,煮熟取出,圓如菉豆大,每服三十圓,米飲湯下,食後臨臥,日三。有生瘰癧一證,亦早食後身熱頗相似,但以鼻衄泄瀉,宜審辨之。

升麻葛根湯 治小兒溫壯驚風,及傷寒身體發熱,或作瘡疥,身熱未辨之間,并宜服此。

乾葛細剉 升麻 芍藥 甘草炙,各等分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無時。

桔梗湯 治小兒風熱溫壯,或傷寒時氣,瘡疹未發,并宜服之;仍兼小黑膏服尤善。

桔梗 細辛 人參 瓜蔞根 白朮 甘草 川芎 白茯苓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薄荷三葉,同煎至七分。三歲以下兒,作四服,無時。

小黑膏

川烏 南星各一枚,大者

右入一小瓶子內,用濕紙密搭封口,慢火燒之。候火滅取出,削出中心所存白處,如皂子大用之,須燒數枚,擇中度者,方用為末,次入薄荷、元參末各五錢匕,研勻,煉蜜和成劑,每用旋剝豆許圓之,葱白湯下,頻頻服。若筋脈或緩或急,加乳香,同葱白湯下之。

腦子圓 治小兒發熱極甚,因伏留心經,昏迷不醒,或誤服熱藥,蓄熱所致,用之神效。

生梅花腦子半字或一字

右取新殺猪心中血一兩滴,同研作一圓,新汲水少許化下,大良。未醒即再服一粒。

薄荷散 治小兒風熱溫壯,及傷寒傷風,痘疹未辨之間,皆可服之。

薄荷葉 藿香葉去土 荊芥穗 甘松去土白芷 防風去蘆,并椏枝 川芎 桔梗去蘆 白殭蠶去絲嘴 甘草炙 藁本去土,各一兩 細辛去苗,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茶調溫服。亦治大人風氣不順,頭面風等疾,大能清利頭目,止昏眩,聰明耳目。

  單方

小兒寒熱及熱氣中人:用猪後蹄甲燒灰,乳汁調服一撮,日二服。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傷寒發黃:搗土瓜根汁三合服之。

又:搗韭根汁澄清,取大豆許滴兒鼻中,即出黃水,立瘥。

又:搗青麥汁服之。

小兒出汗有熱:雷丸四兩,粉半斤,為末撲之。

小兒熱痛,口噤體熱:青竹茹三兩,酢二升,煎一升,服一合。 【 《子母秘錄》】

小兒發熱,不拘風寒飲食,時行痘疹,并宜用之。以葱涎入香油內,手指蘸油,摩擦小兒五心頭面頂背諸處,最能解毒涼肌。 【 《直指方》】

小兒陽明經風熱濕氣相搏,陰莖無故腫或痛縮,宜寬此一經自愈。廣木香、枳殼麩炒二錢半,炙甘草二錢,水煎服。 【 《曾氏小兒方》】

小兒潮熱往來,盜汗:用南番胡黃連、柴胡等分為末,煉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至五丸,安器中,以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和滓服。 【 《孫兆秘寶方》】

小兒熱渴久不止:葛根半兩,水煎服。 【 《聖惠方》,下同】

小兒天行壯熱頭痛:木香六分,白檀香為末,清水和服,仍溫水調塗顖頂,取瘥。

小見骨蒸,體瘦心煩:天靈蓋酥炙黃連等分研末,每服半錢,米飲下,日二服。

小兒熱病壯熱頭痛:用瓜蔞根末,乳汁調服半錢。

小兒頭熱,鼻塞不通:濕地龍糞捻餅,貼顖上,日數易之。

小兒身熱:苦參煎湯浴之,良。 【 《外臺秘要》,下同】

小兒蒸熱,脾虛羸瘦,不能飲食:用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為散,薑棗煎服。

小兒五心煩熱:胡黃連末,米飲服一錢。 【 《易簡方》】

小兒心經實熱:瀉心湯。用黃連三錢半,水一盞,煎半盞,食遠溫服。 【 《和劑局方》】

小兒發黃,皮肉面目皆黃:用生瓜蔞根搗取汁二合,蜜二大匙和勻,煖服,日一服。 【 《廣利方》】

小兒疳熱肚脹,潮熱髮焦:不可用大黃、黃芩傷胃之藥,恐生別證;以胡黃連五錢、靈脂一兩為末,雄猪膽汁和丸菉豆大,米飲服,每服一二十丸。 【 《全幼心鑑》】

小兒五心煩熱,渴欲飲水者:煮黑豆與食之,安。 【 《古今醫統》】

小兒夏月傷暑:用赤茯苓、猪苓、澤瀉、炒扁豆、薑製厚朴、香茹各三分,用生薑一片煎。如有吐,加藿香。 【 《窮鄉便方》】

小兒渴疾:桑葉不拘多少,遂片染生蜜,綿繫蒂上,陰乾細切,煎汁,日飲代茶。 【 《勝金方》】

小兒熱渴:蓮實二十枚,炒浮萍二錢半,生薑少許,水煎分三服。 【 《聖濟總錄》,下同】

小兒身熱汗出拘急,因中風起:丹參半兩,鼠屎三十枚為末,每服三錢,漿水下。

小兒熱病,壯熱煩渴頭痛:生地黃汁三合,蜜半合和勻,時時與服。 【 《普濟方》,下同】

小兒挾風,蘊熱體熱:太陰元精石一兩,石膏七錢半,龍膽半兩為末,每服半錢,新汲水下。

小兒身熱:石膏一兩、青黛一錢為末,糕糊九龍眼大,每服一丸,燈心湯化下。

小兒腦熱,嘗欲閉目:大黃一分,水三合,浸一夜,一歲兒服半合;餘者塗頂上,乾即再上。 【 《至寶方》,下同】

小兒狂語,夜後便發:竹瀝,夜服二合。

小兒多熱:熟湯研鬱李仁如杏酪,一日服二合。

小兒黃疸:胡黃連、川黃連各一兩為末,用黃瓜一個,去瓤留蓋,入藥在內,合定麵裹煨熟,去麵搗丸菉豆大,每量大小,溫水下。 【 《總微論》,下同】

小兒躁渴:粉霜一字,大兒半錢,蓮花湯調下;冬月用蓮肉。

小兒積熱毛焦,睡語欲發驚者:牛黃六分,朱砂五錢,同研,以犀角磨汁調服一錢。

  針灸

《古今醫統》曰:小兒飲水不歇,面目黃者,灸陽剛二穴各一壯,在十四椎下兩傍各開一寸陷中。

  醫案

《錢氏直訣》曰:朱監簿子五歲,忽發熱。醫曰:此心熱也。腮赤而脣紅,煩躁引飲。遂用牛黃丸三服,以一物瀉心湯下之。來日不愈,反如無力而不能食;又下之,便利黃沫。錢曰:心經虛而有留熱在內,必被寒藥下之致此,虛勞之病也。宜先用白朮散,生胃中津海我陨⒅沃V煸唬捍蟊泓S沫如何?曰:胃氣正,即瀉自止,虛熱也。朱曰:醫用瀉心湯如何?錢曰:瀉心湯者,黃連一吻耳。黃連性寒,多服則利,能寒脾胃也。坐久眾醫至,皆曰實熱。錢曰:虛熱。若實熱,何以瀉心湯下之不安?又加面黃頰赤,五心煩躁,不食而引飲。醫曰:既虛熱,何大便黃沫?錢笑曰:便黃沫者,服瀉心湯故也。錢與胡黃連丸治愈。

鄭人齊郎中者,家好收藥散施。其子忽臟熱,齊自取青金膏三服,并一服餌之。服畢至三更,瀉五行,其子困睡。齊言子睡多驚,又與青金膏一服,又瀉三行,加口乾身熱;齊言尚有微熱未盡;又與青金膏。其妻曰:用藥十餘行末安,莫生他病否?召錢氏至,曰:已成虛羸。先用白朮散時時服之,後服香苽丸十三日愈。

朱監簿子五歲,夜發熱,曉即如故。眾醫有作傷寒治者,有作熱治者,以涼藥解之,不愈。其候多涎而喜睡,他醫以鐵粉丸下涎,其病益甚。至五日,大引飲。錢曰:不可下之。乃取白朮散一兩,煎藥汁三升,使任意取足服。朱曰:飲多不作瀉否?錢曰:無生水不作瀉,縱多不足怪也,但不可下耳。朱曰:先治何病?錢曰:止瀉治痰,退熱清神,皆此藥也。至晚服盡。錢視曰:更可服三升。又煎白朮散三升,服盡得稍愈。第三日又服白朮散三升,其子不渴無涎,又投烏膠散二服而安。

曹宣德子三歲,面黃,時發寒熱,不食飲水。或用牛黃、麝香二丸,不愈;用止渴乾葛散,反吐。師謂食伏於胃脘,先以白餅子下之,又以消積丸磨之而愈。

《儒門事親》曰:蔡寨成家一童子,年十五歲,病疸一年,面黃如金,遍身浮腫乏力,惟食鹽與焦物。戴人以茶調散吐之,涌涎一盂,臨晚又以舟車丸七八十粒、通經散三錢,下四五行。待六七日,又以舟車丸、濬川散,下四五行。鹽與焦物見而惡之,面色變紅。後再以茶調散涌之,出痰二升方愈。

萬氏《幼科發揮》曰:一兒發熱,至日晡尤甚,其醫作瘧治不效,又作潮熱治亦不效。予曰:此胃虛有宿食也。謂瘧疾則寒熱有發有止;謂潮熱則發有時如水之潮,過即退,次日依時復發。此兒身嘗溫熱,至申酉時則甚,故知是宿食發熱也。彼曰:有所據乎?曰:出仲景傷寒正理論陽明病證云:潮熱者實也,宜下之。以三化丸下之愈。

一兒驚風時熱不退,羣醫有議用小柴胡湯者,有欲用竹葉湯者,有欲用涼驚丸者。予曰:大驚之後,脾胃已虛,宜溫補之。三藥寒涼,不可服也。乃作理中湯,用炒乾薑,一劑熱除。

《明醫雜著》曰:李閣老子患潮熱,飲食如故,自申西時甚,至子丑時方止,遍身似疥,大便秘結,小便赤濇,熱渴飲冷。余以為脾胃實熱,傳於肺與大腸,先用清涼飲四劑,結熱始退;又用四物湯加柴胡、黃連數劑,其瘡漸愈。彼欲速效,另用槐角丸之類,諸證益甚,遂求於施院長。亦用四物湯加柴胡、黃連,加桃仁、赤芍藥,至百劑而愈。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四歲,發熱飲冷,口內生瘡,額鼻黃赤,吐舌流涎。余謂心脾有熱,用導赤、瀉黃二散而愈。後復作,余因他往,服清熱化痰等藥,前證益甚,更弄舌。余用異功散加釣藤鉤而安;又用六君子湯而愈。蓋吐舌者,為脾經實熱而舌長出也;弄舌者,乃脾臟虛熱也,令舌時舒而即收也。治者審之!

一小兒發熱,飲食少思,大便不實,常服蘆薈等丸。視其鼻赤,此寒涼之劑,復傷脾土而虛熱也。用五味異功散數劑而元氣復。

一小兒小便不利,鼻乾衄血,鼻間色赤,屬脾肺有熱,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前證已愈。後頦間常赤,作渴有痰,此稟賦腎氣不足,用地黃丸而諸證皆瘥。

一小兒發熱欬嗽,右顋色赤,此肺金有熱,用瀉白散而愈。復感冒風邪,前證更作,又加聲重流涕,用參蘇飲加杏仁、桑皮而愈。但右顋仍赤,兼額微赤,此兼心火乘肺金也,用人參平肺散,一劑遂痊。

一小兒五歲,作渴,右顋鼻準微赤,或飲冷水,或服涼藥,即時嘔吐。余曰:右顋微赤,肺經虛熱也;鼻準微赤,胃經虛熱也。此胃虛不能生肺耳。先用四君子加升麻一劑,服之而不吐;又用白朮散二劑而不渴;再用四君子四劑而安。

一小兒潮熱煩渴,大便乾實,氣促欬嗽,右顋色赤,此肺與大腸有熱,用柴胡飲子一服,諸證頓退。後因微驚,又發搐咬牙煩悶;此肝脾氣血虛也,用四君子加芎、歸、釣藤鉤而愈。

一小兒潮熱煩躁,左顋青赤;此心肝血虛,用秘旨安神丸及四物湯加防風、酸棗仁治之,尋愈;又用六味地黃丸調補肝腎而愈。

《保嬰撮要》曰:一小兒先壯熱便秘,服清涼飲之類,愈而復作;服地骨皮散而潮熱不已;服四物連芩之類不時而熱甚。余曰:不時而熱,或晝見夜伏,晝伏夜見,是虛火也,當滋化源。不信,仍服寒藥,愈甚。余夕用六味丸,朝用補中益氣加山藥、山茱萸而瘥。

一小兒五歲:發熱作渴,右顋鼻準微赤,或與冷水涼藥,即時嘔吐。余曰:右顋微赤,肺經虛熱也,鼻準微赤,胃經虛熱也,此胃虛不能生肺耳。先用四君子加升麻三分一劑而不吐,又用白朮散二劑而不渴,再用四君子四劑而頓安。

一小兒發熱作渴,用瀉黃散,大便重墜,口角流涎,仍欲瀉火。余曰:鼻準青白,脾虛肝木所侮也;口角流涎,胃氣不能攝涎也;大便重墜,脾氣不能升也。不信,另服涼劑,果眉脣微動,四肢微抽。余曰:此元氣虛極而變慢脾風也。用六君子加炮薑、當歸、木香、釣藤鉤二劑,益甚。彼欲更劑。余曰:此藥力不及也。設藥不對其證,禍在反掌。仿以前藥加炮薑,附子一片,服之即安;乃去附子,又二劑而愈。

一小兒旬日內先兩目發黃,漸及遍身。用瀉黃散服之,瘥。

一小兒因母食鬱而致飽脹嚥酸,遍身皆黃。余以越鞠丸治其母,以瀉黃散治其子,并愈。

一小兒患前證,服五苓散消食丸之類,其黃不退,作渴飲湯,腹膨少食。余謂胃氣虛,津液少,故喜飲湯;脾氣虛,故腹脹少食也。先用白朮散漸愈,又用補中益氣湯而痊。

一小兒飲食不調,腹脹身黃,小便金色,雜用治疸劑,作渴飲水。余謂胃氣實熱,先用瀉黃散二劑,其渴頓止;用梔子蘗皮湯,其黃亦退;用白朮散而飲食進。

一小兒寅卯時發熱,或兼搐有痰,服抱龍瀉青二丸而愈。後復患,服前藥,兼欬嗽氣喘,不時發搐,面赤色或青黃,或浮腫,或流涎。予謂欬嗽氣喘,脾肺氣虛也;不時發搐,肝木乘脾也;面青而黃,肝入心脾也;浮腫流涎,脾氣虛也。用益智丸以養心血,補中益氣湯以補脾氣而愈。

一小兒巳午時發熱驚悸,發時形氣倦怠,面黃懶食,流涎飲湯。予謂心氣不足所致。不信,反服涼心之藥,更加吐瀉,睡而露睛,手足并冷,幾致慢脾風。先用六君薑桂湯,佐以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申酉時發熱面赤,腹中作痛,或用峻利之劑下之,致發搐吐痰,作渴腹痛,按之即止,此脾胃傷而變證也,用七味白朮散、補中益氣湯頓安。

一小兒亥子時發熱,形氣倦怠,面黃懶食,流涎飲湯,用益黃散而愈。後又復發,服前藥及清熱之劑,病發不時,嗜臥露睛,作渴少食,大便頻黃,此脾虛而肝木勝之,兼元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佐以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夜間發熱腹脹,此脾虛肝盛,朝用五味異功散,夕用四味肥兒丸,熱止;乃朝用六味地黃丸,夕用異功散而痊。

女子年十四,患注夏,經行之後,發熱晡熱,煩躁作渴,面赤脈洪大,按之如無,此血脫發躁,先用當歸補血湯四劑,又用八珍湯而安。

一小兒每春夏口乾發熱,怠惰嗜臥,勞則頭痛,服清涼化痰之藥,喘瀉煩躁不安;服香薷飲,脈大神思昏憒。余用補中益氣湯去升麻、柴胡,加五味、麥門、炮薑一劑,未愈;又加肉桂五分即甦;更用六味丸而愈。

一小兒稟脾腎虛弱,注夏發熱,二便不調,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地黃丸而愈。後因乳母怒氣,致兒發熱驚搐,用柴胡梔子散,母子并服而瘥。

一小兒素有食積,注夏發熱,倦怠少食,大便不實,朝用五味異功散,少加升麻、柴胡,夕用四味肥兒丸而尋愈。

一小兒稟賦腎虛,患注夏之疾,因乳母大勞,則發熱益甚,用補中益氣湯,令母子并服而愈。後因乳母多食膏梁,又患瘡疾,煩躁作渴,先用竹葉石膏湯及補中益氣湯將瘥;母著怒氣,大熱發搐,用柴胡梔子散、加味逍遙散而痊。

一小兒注夏,食生冷之物,腹中作痛之甚,則發搐厥冷,用人參理中丸而愈。

一小兒吐瀉後患渴證,飲食少思,肌體消瘦,用七味白朮散渴漸止;五味異功散加升麻,飲食漸進;又用補中益氣湯,肌肉頓生。

一小兒嗜膏梁甘味,發熱作渴,小便白濁,用四味肥兒丸,佐以瀉黃散,稍愈;復傷食吐瀉,服消食丸;胃氣復傷,飲食少思,肢體倦怠而渴,先用七味白朮散而渴止,次用五味異功散而痊。

一小兒面目色白,患渴證,吐痰發熱,服清熱化痰之藥,大便洞瀉,小便頻數,此脾腎虛而復傷也,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四神丸,諸證漸愈;又佐以六味地黃丸而愈。

一小兒煩躁驚悸,熱渴飲冷,額間色赤,此心經實熱,先用瀉心湯一服稍緩,又用柴胡梔子散而瘥。

嘉靖甲寅,敬臣之女年十二,患脾胃素弱,自夏入秋,時瀉時止,小腹微痛。至八九月間,隨成疳積之證,發熱凡二十餘日不止,汗泄熱解,汗已復熱。自中脘至小腹,膨脹堅直,大便溏,氣喘欬嗽,作噯,俱晝輕夜重,徹夜煩躁不睡,鼻塞眼暗,讝語,其家以為必死矣。余診之曰:脈浮大而無根,此大虛證也,非獨參湯不可。乃用參一兩,加熟附三分,煨生薑三片,日進二劑,乃併渣煎服之,大下疳積,其氣則腥,腹漸寬,熱漸減,脈漸斂,然手猶尋捻不已,鼻孔出血。余曰:此肝證也,煎六味丸料與之,一服如脫。乃晝服獨參薑附湯,夜服六味丸料,脈漸有根,諸證漸退。先此手足恒熱,至是乃始覺寒。余喜曰:此病邪盡退,而真氣見矣。然猶飲食不進,乃單用六君子湯加炮薑,遂能食;欬嗽獨甚,與補中益氣湯,嗽遂止,夜始安睡前痊。

《證治準繩》曰:羅謙甫治一小兒季夏身體蒸熱,胷膈煩滿,皮膚如漬橘之黃,眼中白睛亦黃,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熱,加以濕氣而蒸熱,搏於經絡,入於骨髓,使臟氣不乎,故脾遂乘心,濕熱相合而成此疾也。蓋心火實則身體蒸熱,胷膈煩滿,脾濕勝則皮膚如漬橘之黃,有餘之氣,必乘己所勝而侮不勝,是腎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立。《內經》言脾熱者色黃而肉糯動,又言濕熱成痿,信哉斯言也!所謂子能今母實,實則瀉其子也。蓋脾土退其本位,腎水得復,心火自乎矣。又《內經》曰:治痿獨取於陽明,正謂此也。加減瀉黃散主之。

《景岳全書》曰:余之仲兒,生於乙卯五月,於本年初秋,忽爾感寒發熱,脈微緊。然素知其臟氣屬陰,不敢清解,遂與芎、蘇、羌、芷、細辛、生薑之屬,冀散其寒。一劑下咽,不惟熱不退而反大瀉作,連二日瀉不止而喘繼之,愈瀉則愈喘。斯時也,將謂其寒氣盛耶,何以用溫藥而反瀉?將謂其火刑金耶,豈以清瀉連日而尚堪寒涼?將謂其表邪之未除耶,則何以不利於疏散?束手無策,疑懼已甚,且見其表裏俱劇,大喘垂危,又豈淺易之劑所能挽回?因沉思良久,漸有所得。乃用人參二錢,生薑五片,煎汁半盞,然未敢驟進,恐再加喘,必致不救。因用茶匙挑與二三匙,即懷之而旋走室中,徐察其呼吸之進退。然喘雖未減,而亦不見其增甚,乃又與三四匙。少頃則覺其鼻息似乎少舒,遂放膽與以半小鍾,更覺有應。自午及酉,完此一劑。適一醫至,急呼曰:誤矣!誤矣!焉有大喘如此而尚可用參者?速宜以抱龍丸解之。余諾之而不聽,乃復以人參二錢五分,如前煎湯,自酉至子,盡其劑,劑完而氣息遂平,齁齁大睡,瀉亦止而熱亦退矣。此所以知其然者,觀其因瀉反喘,豈非中虛?設有實邪,自當喘隨瀉減,是可辨也。向使誤聽彼醫,易以清利,中氣一脫,即當置之死地,必仍咎余之誤用參也。孰是孰非,何從辨哉?余因紀此,以見溫中散寒之功,其妙有如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