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七十二
外科浸淫疥癬門
金匱要略 【 漢?張機】
浸淫病脈證治
浸淫瘡,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
浸淫瘡,黃連粉主之。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疥癬
凡瘡疥,小秦艽散中加烏蛇肉二兩主之。黃芪酒中加烏蛇脯一尺,亦大效。
凡諸疥癬,皆用水銀、猪脂,研令極細塗之。
凡諸瘡癬初生時,或始痛癢,即以種種單方救之,或嚼鹽塗之。又以穀汁敷之。又以蒜墨和敷之。 【 《千金翼》蒜作酥。】 又以薑黃敷之。又以鯉魚鮓糝敷之。又以牛李子汁敷之。若以此救不瘥,乃以諸大方治之。
丹溪心法 【 元?朱震亨】
用藥法
膿窠,治熱燥濕為主,用無名異。乾疥,開鬱為主,用茱萸。蟲瘡如癬狀,退熱殺蟲為主,蕪荑、黑狗脊、白礬、雄黃、硫黃、水銀。殺蟲,樟腦、松香,頭上多加之;黃連、方解石、蛇牀,定癢殺蟲。松皮炭主膿。若腫多者,加白芷開鬱;痛多,加白芷、方解石;蟲多,加藜蘆、螌蝥;癢多,加枯礬;陰囊瘡,加茱萸;濕多,香油調。乾癢出血多,加大黃、黃連,猪脂調。紅色加黃丹,青色加青黛,蟲多加錫灰、蕪荑、檳榔。在上多服通聖散,在下多須用下。若腳腫出血,宜分濕熱用藥。
瘡有三種。膿泡瘡,治熱為主。
諸瘡證治
春天發瘡疥,宜開鬱為主,不宜抓破敷。
諸瘡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藥加黃連、黃芩,詳上下根梢用,及引經藥則可。又云:諸瘡以當歸、黃連為君,連翹、甘草、黃芩為佐。
諸痛癢瘡瘍屬火。若稟受壯盛,宜四物加大承氣湯下之。
若性急面黑瘦血熱之人,因瘡而痛,宜四物加黃連、黃芩、大力子、甘草,在下者加黃蘗。若肥胖之人生痛,乃毖濕熱,宜防風、荊芥、白芷、連翹,取其氣能勝濕。
此雖皮膚小疾,不足為害,然瘡有惡瘡,癬有玩癬,疥癆囋膚,尤為煩擾,甚至經年累月,不能脫洒。凡病此者,不當專用外敷藥,須內宣其毒可也。升麻和氣飲、消毒飲、四順清涼飲、犀角飲,皆可用。
瘡如牛皮模樣,癢甚不可忍又疼者,用黃連、木香、黃蘗皮、杉木節二個,明礬少許。以上各等分研末,用好真油調敷,必效。
瘙癢
癢證不一:疥癬作癢,當求之瘡疥證。血虛皮膚燥癢者,宜四物湯加防風七錢;如以四物湯半貼,水二盞,調消風散一錢亦可。婦人血氣,或通身癢,或頭面癢,如蟲行皮中,緣月水來時,為風所吹,不然則是產蓐中食動風物致之,亦宜如前四物湯調消風散。有脾虛身癢,本無疥癬,素非產蓐,潔然一身,癢不可任,此乃脾虛所因。經云:諸痛為實,諸癢為虛。又云:脾主身之肌肉。宜實脾為先,四獸飲去草加藿香、厚朴、川芎、當歸各半錢,薑棗煎服,名增損資胃飲。
醫學入門 【 明?李梴】
五疥證治
五疥,乾濕蟲砂膿也,由五臟蘊毒而發,屬足三陰者尤多。
瘡有遍體,難分經絡,必憑外證以斷虛實。焮腫作痛,便秘硬,發熱者,為風毒濕熱。漫腫癢痛晡熱,或時寒熟,體倦少食,便順利者,為血虛風熱。
乾疥,瘙癢,皮枯屑起,便閉者,為心肝火鬱於肺,四順清涼飲、古荊黃湯、搜風順氣丸;久者,天門冬膏。便利者,為相火鬱於肺,活血順燥生津飲,或四物湯加黃芩、連翹、天門冬;久者腎氣丸。久虛,古烏荊丸。如素有肺風,面上多粉刺者,樺皮散。
濕疥,焮腫作痛,久則水流如黑豆汁,便秘,為脾鬱濕熱毒,防風通聖散,俱酒蒸;或炒大黃,另用酒煨炒三次,加木鼈子;或升麻葛根湯加天麻、蟬蛻、荊芥,復元通氣散。濕勝者,除濕丹。便利者,為脾虛濕熱,補中益氣湯,量加黃芩清熱,芎芷燥濕。胃火作渴者,竹葉黃芪湯。脾鬱盜汗不寢者,歸脾湯。溺濇脹腹者,胃苓湯加黃連;久者,二妙蒼蘗丸。濕勝,單蒼朮膏。脾肺風毒者,何首烏散。
砂疥,如砂子細個,或痛或癢,抓之有水,焮赤,乃心血凝滯。便秘者,當歸丸,或涼膈散合四物湯。久者,酒蒸黃連丸。胷次多痰者,牛黃清心丸。心煩口乾,小便不利者,連翹飲。便利者,活血四物湯。久者,當歸飲。
火盛生蟲,即腐草為螢之意也。蟲疥,癢不知痛,延蔓易於傳染。便閉者,肝風熱甚,蘆薈丸或敗毒散,磨羚羊角汁刺之。久者,古苦皂丸。便利者,肝經火鬱,逍遙散,磨羚羊角汁刺之。久不愈者胡麻散。但諸瘡久則生蟲,蟲須兼外治敷洗。
含漿稠膿色厚,焮痛便秘者,為濕熱,五香連翹湯、升麻和氣飲,或竹葉石膏湯合四物湯。含漿膿清色淡,不痛便利者,為腎經虛火,八味逍遙散,或四物湯加知母、黃蘗,或四生散、腎氣丸。
上體多兼風熱,下體多兼風濕。肥人多風濕,瘦人多血熱。瘦弱虛損,腎枯火炎,縱有便秘發熱作渴等證,只宜滋陰降火,略加秦艽、蒼耳、連翹之類。決不可純用風藥涼血傷胃,因皮膚之疾而壞臟腑者有之。通用連歸湯。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合四物湯;風,合消毒飲;濕,合平胃散。
開毒鬱,須辛溫,吳萸、白芷之類。退肌熱,須苦寒,芩連、大黃之類。殺蟲,須水銀之類。此丹溪外治三法也。乾疥,吳茱萸散;或黃連、大黃為末,猪膽汁調搽。濕疥,一上散。砂疥,剪草散。蟲疥,硫黃餅。膿窠,三黃散。通用摩風膏。洗藥用荊芥、黃蘗、苦參等分煎湯,癢加蛇牀子、川椒,腫加葱白。
疥癬皆血分熱燥,以致風毒剋於皮膚。浮淺者為疥,深沉者為癬。疥多挾熱,癬多挾濕。疥發手足遍身;癬則肌肉癮疹,或圓或斜,或如莓苔走散。風癬即乾癬,搔之則有白屑。濕癬如蟲行,搔之則有汁出。頑癬全然不知痛癢。牛癬如牛頸,皮厚且堅。馬癬微癢,白點相連,又曰狗癬。
諸風濕蟲癬與疥瘡大同,初起有可下者,打膿散去黃連、金銀花、穿山甲、芒硝,加赤芍、白芍,水酒各半煎,臨熟入大黃,露一宿,五更服。有可汗者,四物湯加荊芥、麻黃各五錢,浮萍一兩,葱豉煎服,取汗。一切癩癬皆效。經久不敢汗下者,只用防風通聖散去硝黃加浮萍、皂刺,水煎服。久年不愈體盛者,兼吞頑癬丸,或古龍虎丹,用何首烏、白芷、蘇木等分,入猪油及鹽少許,浸酒送下。體虛者不可妄用風藥。氣虛者,何首烏散、消風散。血燥者,四聖不老丹,或腎氣丸。久服自效。有蟲者,俱宜間服蠟礬丸。外治:乾癬用狼毒、草烏各二錢半,螌蝥七枚,生為末,津唾調搽。濕癬用枯礬、黃連各五錢,胡粉、黃丹、水銀各二錢為末,用猪脂油二兩,夾研,令水銀星散盡,磁罐收貯搽之。牛癬用舊皮鞋底燒存性,入輕粉少許為末,麻油調敷。馬疥癬用馬鞭草,不犯鐵器搗自然汁半盞,飲盡,十日即愈。通用麻油二兩,入巴豆蓖麻子各十四粒,螌蝥七枚,熬煎三味枯黑,去滓,卻入白蠟五錢,蘆薈末三錢,攪勻,磁罐收貯,刮破塗之。或用川槿皮、浙剪草、木鼈子等分為末,酢調敷。洗藥用紫蘇、樟腦、蒼耳、浮萍煎湯。
血風瘡,乃三陰經風熱鬱火血燥所致,瘙癢不常,抓破成瘡,膿水淋漓,內證晡熱,盜汗惡寒,少食體倦,所以不敢妄用風藥。大概肝風血燥寒熱作痛者,當歸飲加柴胡、山梔。痛癢寒熱者,小柴胡湯加山梔、黃連。夜熱讝語者,小柴胡湯加生地。肝脾鬱火,食少寒熱者,八味逍遙散。脾虛晡熱,盜汗不寐者,歸脾湯加山梔、熟地。腎虛有熱作渴欬痰者,腎氣丸。通用:遍身者,四物湯加浮萍、黃芩等分,甚者紫雲風丸、換骨丸、三蛇丹。兩足痛癢者,當歸拈痛湯。如因飲酒後遍身癢如風瘡,抓至血出又痛者,用蟬退、薄荷等分為末,每二錢水酒調服。凡身發癢者,通用外治摩風膏、大馬齒膏。
薛氏醫案 【 明?薛己】
瘡疥
瘙癢或膿水浸淫者,消風除濕。癢痛無膿者,祛風潤燥。焮痛或發寒熱者,表散之。搔癢或疼,午後尤甚者,降火益陰。焮痛,大便閉塞者,滋陰瀉火。搔起白屑,耳作蟬聲者,祛風清熱。
疥瘡屬脾經濕毒積熱,或肝經血熱風熱,或腎經陰虛發熱。其體倦食少為脾經濕熱,用補中益氣湯。飲冷作痛,為脾經積熱,用清熱消毒散。搔癢發熱,為脾虛風熱,用人參消風散。搔癢作痛為風熱,用當歸飲子。便秘作痛為熱毒,用升麻和氣飲。熱渴便利為脾肺虛熱,用竹葉黃芪湯。內熱晡熱,或時寒熱,屬肝經血虛風熱,用加味逍遙散、六味丸。體倦少食,或盜汗少寢,為脾氣鬱結,用加味歸脾丸、逍遙散、地黃丸。若發熱盜汗,或吐痰口乾者,為腎經虛熱,用六味丸料煎服。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總論證治
夫疥癬者,皆由脾經濕熱及肺經風毒,客於肌膚所致也。風毒之浮淺者為疥,風毒之深沉者為癬。蓋癬則發於肺之風毒,而疥則兼乎脾之濕熱而成也。久而不愈,延及遍身,浸淫潰爛,或癢或痛,其狀不一,二者皆有細蟲而能傳染人也。疥有五種:一曰大疥,焮赤癢痛,作瘡有膿;二曰馬疥,隱起帶根,搔不知痛;三曰水疥,(疒咅)(疒畾)含漿,摘破出水;四曰乾疥,癢而搔之,皮起乾痂;五曰濕疥,薄皮小瘡,常常淫汁是也。癬之狀,起於肌膚癮疹,或圓或斜,或如莓苔走散,內藏汁而外有匡,其名亦有六焉:一曰乾癬,搔則出白屑,索然彫枯;二曰濕癬,搔則多汁,浸淫如蟲行;三曰風癬,搔則痹頑不知痛癢;四曰牛癬,其狀如牛領之皮,厚而且堅;五曰狗癬,時時作微癢,白點相連;六曰刀癬,則輪郭全無,縱橫不定是也。治法當以殺蟲滲濕消毒之藥敷之,內服和脾清肺除風散濕之劑,庶絕其根。又面上風癬,初起(疒咅)(疒畾),或漸成細瘡,時作痛癢,發於春月,名吹花癬,女人多生之。此皆肺經蘊積風熟,陽氣上升,發於面部,或在眉目之間,久而不愈,恐成風疾。治法當清心火散肺經之風熱,然後以消毒散熱之藥敷之,則自愈矣。
嚴子禮云:夫痂疥之為病雖苦,不害人,然而至難可者多矣。《素問》云:諸痛癢瘡瘍,皆屬於心。多由心氣鬱滯,或飲食不節,蘊毒於腸胃,發見於皮膚。古方有所謂馬疥、水疥、乾疥、濕疥,種類不一。生於手足,乃至遍體,或癢或痛,或焮或腫,或皮肉隱嶙,或抓之凸起,或膿水浸淫。治宜內理心血,祛散風熱;外則加以敷洗,理無不愈。
夫痂疥者,皆由風熱而生,遍體搔癢,搔之皮起,或血出,或水出,結作乾痂,其中有蟲,人往往以針頭挑出,狀如水內瘑蟲。此蓋由肌肉之間,深受風邪熱氣之所致也。
乾疥者,但搔之皮起作乾痂,此風熱氣深在肌肉間故也。
濕疥者,起小瘡,皮膚常有黃水出,此風熱毒氣入皮膚間故也。
夫瘑瘡者,由腠理虛,風濕之氣,入於血氣結聚所生也。多著手足,遞相對生,如新生茱萸子,痛癢爬抓成瘡,黃汁出,浸淫生長圻裂,時瘥時發,變化生蟲,故名瘑瘡也。
夫瘑瘡積久不瘥者,由膚腠虛則風濕之氣停滯,蟲在肌肉之間生長,則常癢痛,故經久不瘥也。
《病源論》云:癬發之狀,皮膚癮疹有如錢文,漸漸增長,或圓或斜,癢痛有匡闌,癬內生蟲,搔之有水,此由風濕邪氣客於腠理,復值寒濕與血氣相搏,血氣閉濇則發此疾。
風癬者,是惡風冷氣,客於皮膚,折於血氣所生,亦作圓文匡闌,但抓搔頑痹,不知痛癢,內亦有蟲。
又有逸風瘡,生則遍體,狀如癬疥而癢,此由風氣逸於皮膚,因名為逸風瘡也。
乾癬者,但有匡闌,皮枯索癢,搔之白屑起是也。亦是風濕邪氣,客於腠理,復值寒濕與血氣相搏所生。究其患則風毒氣多,濕氣少。蓋風沉入深,故無水而為乾癬,中亦有蟲。
又有白癬,其狀白色而癢,此由腠理虛而受風,風與氣并,血濇而不能榮肌肉故也。
濕癬者亦有匡闌,如蟲行浸淫,赤濕癢,搔之多汁成瘡。蓋風毒氣淺,濕氣偏多而為濕癬,中亦生蟲。
癬在頸項間後延上至耳,成濕癬,他治不應,以蘆薈一兩,甘草末半兩和勻,先用溫漿水洗癬,拭乾敷之,神妙。
浸淫瘡
浸淫瘡者,淺搔之蔓延,長不止。搔癢者,初如疥,搔之轉生汁相連著是也。仲景云: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來流入口者不可治。
運氣淫浸,皆屬火。經云:歲火太過,甚則身熱膚浸淫是也。
外科正宗 【 明?陳實功】
疥瘡
夫疥者,微芒之疾也。發則令人搔手不閒,但不知其何以生者?疥曰:吾不根而生,無母而成,乃稟陰陽氣育,濕熱化形,常列以王侯掌上,每親於士庶之身,可使文人閣筆,繡女停針,無分貴賤,一例施行。醫問曰:不生於身,獨攻於手者,又何也?疥曰:手掌乃太陰濕土所主,手心又少陽相火所司,土能生我,火能化我。此生皆賴濕土陽火所化,故生者必自出於手掌。醫曰:然哉!但其形知動而不知靜,能進而不能退,自非清氣所化也。又脾主消納,胃主傳化,人之飲食,未有不愛厚味者,厚味之中,濕熱并化,致生此瘡。又清氣隨脈循行,濁氣留滯不散,停留肌膚,積日不解,隨後生熱發癢。故癢熱之中,濕火混化為蟲,形隨濕化,動隨火化,此無情而之有情也。既化之後,潛隱皮膚,展轉攻行,發癢鑽刺,化化生生,傳遍肢體,近則變為疥癬,久則變成頑風,多致皮膚枯槁,浸淫血脈,搔癢無度,得湯方解。外以繡毬丸搽擦,堪為止癢殺蟲;內服消風散,亦可散風涼血。必得兼戒口味,辛熱莫啜;忌洗熱湯,其煩自脫。
頑癬
頑癬乃風熱濕蟲四者為患,發之大小圓斜不一,乾濕新久有殊。風癬如云朵,皮膚嬌嫩,抓之則起白屑。濕癬如蟲行,搔之則有汁出。頑癬抓之則全然不痛。牛皮癬如牛項之皮,頑硬且堅,抓之如朽木。馬皮癬微癢,白點相連。狗皮癬白斑相簇。此等總皆血燥風毒,剋於脾肺二經,初起用消風散加浮萍一兩,葱豉作引,取汗發散。久者,服首烏丸、蠟礬丸。外擦土大黃膏、川槿皮散,選而用之,亦可漸效。
石室秘籙 【 清?陳土鐸】
治法
人生瘡生疥,用蒼耳草半斤,苦參四兩,生甘草、金銀花、荊芥、防風各一兩,生黃芪三兩,水煮湯一大鍋,乘熱熏之;外用席二條,裹住,身上用衣蓋之,使氣不散;俟稍涼浴之,必至渴寒而後已。次日再浴,將滓再煎,如前浴之,三日瘡疥必全愈也。
疥瘡不必用湯藥,用輕粉、蘇葉末、防風末各一錢,核桃肉不去油、猪板油各三錢,白薇末二錢,搗成丸如彈子大,擦患處,一日即愈。
黃水瘡:凡毒水流入何處,即生大水泡瘡,即為黃水瘡,手少動之即破,此熱毒鬱於皮毛也,當以湯洗之即愈。方用雄黃、防風各五錢,水十碗,煎數沸去滓,洗瘡上即愈。
頑癬治之亦易,用楝樹皮、白薇、杜大黃根各一兩,輕粉、蝸牛火焙乾各三錢,冰片、生甘草各一錢,共為細末,先以荔枝殼扒碎其癬皮,而後以此藥末用麻油調搽之,三日即結靨而愈。
方
當歸飲子 治瘡疥風癬濕毒燥癢。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 防風 白蒺藜 荊芥各一錢半 何首烏 黃芪 甘草各一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食遠服;或為末亦可。
除濕散 大治一切風毒疥癬癩癢,狀如風癩。
苦參 何首烏 荊芥穗 蔓荊 薄荷各一兩 白芷 天麻 川芎 防風并生用 烏蛇酒浸一宿,焙乾,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茶酒任調下,無時,日進三服。六日一浴,令汗出,血氣宣通。六日,膚澤如故。
苦參丸 治遍身瘙癢疥癬瘡瘍。
苦參四兩 元參 黃連 大黃剉碎炒香 獨活 枳殼炒 防風各二兩 黃芩 梔子 菊花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千餘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漿水下,日進三服;茶酒任下亦得。
神效散 治乾濕膿窠諸種疥癬。
檳榔 蛇牀子各一兩 全蠍半兩 倭硫黃一兩五錢
右,化開硫黃,入荊芥末三錢,滾數沸,候冷加輕粉二錢,冷再碾末,加三柰半兩炒,共為細末。先將小油滾過,候冷調上藥,擦瘡上;仍以兩手搓藥,聞藥氣神效。
香疥藥 治風癬瘡,黃水瘡,疥瘡,牛皮癬瘡。
輕粉 水銀 樟腦各三錢 大楓子去殼 川椒各四十九粒 桕油燭一對 杏仁少許
右為細末,疥用絹包裹瘡上熨,黃水瘡摻上。此藥功效如神。
八仙散 治遊風腫癢疥癬瘡,或因洗頭遊風,搔癢生瘡。
細辛 荊芥 白芷 黃芩 川芎 防風 地骨皮 甘草各等分
右共為粗末,每用藥二兩,水二碗,煎十沸,去滓,熱搨患處。
又方 治一切男子女人渾身疥癬,一家染易,經年搔癢不效者。
百部半兩,碎切 亂髮 木香碎切 檳榔搥碎 苦參碎切。各一兩 鯽魚一個,不要見水,切成片 川椒三銖
右以油五兩,煎前藥得所,去藥,卻用麝香一分,膩粉十錢,硫黃、雄黃各半兩,同研令勻,入在油內,更煎攪五七沸,瀉出,磁器盛之,非時使也。
五龍膏 治疥癬。
硫黃 白礬 白芷 吳茱萸 川椒各等分
右為細末,煎油調塗之。
楓實膏 治風瘡燥癢疥癬。
大楓子肉半兩 輕粉 枯礬各些少
右搗為膏,以擦瘡上。
消毒散 【 《局方》】
防風去蘆,一兩 甘草二兩 荊芥穗三兩 鼠黏子四兩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渣,食後溫服。
枳殼散 治痂疥瘙癢麻痹。
枳殼麩炒,二兩 白蒺藜子半升 蔓荊子 苦參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不拘時,日進二服。
枳殼丸 治一切風熱生瘡疥。
枳殼麩炒,四兩 苦參八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溫酒送下。
苦參丸 治痂疥搔癢。
苦參一斤,為末 皂角二斤
右用皂角,將水一斗浸,揉濃汁,濾去渣,用汁熬成膏子,和苦參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煎荊芥酒送下,或薄荷酒亦得,不拘時候。
赤小豆散 治乾濕疥。
赤小豆二合,炒乾,內酢中,如此七次 升麻 薏苡仁 黃芪剉,各七錢半 人參 白蘞 瞿麥穗 當歸切 黃芩 猪苓 甘草炙 防風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匕,空心粥飲調下,日二夜一。
脂調散 治疥瘡膿窠瘡,神效。
蛇牀子二兩 (艹閭)茹 草烏頭 荊芥 花椒 苦參各一兩 雄黃 硫黃 明礬各半兩
右為細末,猪油調搽。
掃疥散 治諸疥瘡熱瘡,遍身瘡癤,神效。
大黃 蛇牀子 黃連 金毛狗脊 黃蘗 苦參各五錢,同研為極細末,入後藥 硫黃 水銀茶末殺之,各四錢 輕粉一錢 雄黃 黃丹各二錢五分 大楓子去殼 木鼈子去殼,各五錢,同前六味細末杵擂勻
右用生猪脂調,洗浴後搽瘡上,此藥宜曬合之,不見火。塗瘡疥,效如神,故名掃疥。
秘傳一擦光 治疥瘡及婦人陰蝕瘡,漆瘡,天火丹諸般惡瘡,神效
蛇牀子 苦參 蕪荑各一兩 枯礬一兩二錢 硫黃三錢 輕粉 樟腦各二錢 大楓子肉 川椒 雄黃各五錢
右為細末,生猪油調敷。
一上散 治諸般疥瘡,或痛或癢,或喜湯火烘洗者。
蛇牀子炒 雄黃別研 黑狗脊 寒水石別研 白膠香銅銚熬鎔過,傾乾石頭上,放冷研,各一兩 白礬 黃連各半兩 硫黃另研,二錢五分 螌蝥十四枚,去翅足 吳菜萸三錢
右為細末,香油調敷。治疥瘡,先用蒼耳草,或羊不食草藤,濃煎湯,洗去瘡痂,然後用前藥敷,可一次愈。 一方無白膠香、白礬、黃連、吳茱萸。腫多加白芷開鬱,痛多加白芷、方解石,癢多加枯礬,陰囊瘡加吳茱萸,濕多香油調。乾癢出血多,加大黃、黃連,猪脂調。蟲多,加蕪荑、錫灰、檳榔、藜蘆、螌蝥。欲紅色加黃丹,青色加青黛。
(艹閭)茹散 治疥經年不瘥。
水銀一錢 好茶二錢 (艹閭)茹三錢 輕粉少許
右為細末,每用不拘多少,麻油調塗之。
本事方 治疥瘡不問新久。
白蕪荑一兩 檳榔 吳茱萸各半兩 硫黃二錢,另研
右為末,麻油調,抓破揩之。
又方 治疥癩瘡。凡春大發焦疥,開鬱為主,不宜抓破。
白礬 吳茱萸 蛇牀子各二錢 黃蘗 大黃 硫黃各一錢 寒水石二錢半 樟腦五分 輕粉十盝 檳榔一個
右為末,猪油調搽。
丹砂膏 治一切惡瘡疥,瘙癢不止,宜用此藥殺蟲。
朱砂 雄黃 雌黃并研細 亂髮 白蠟 松脂研末,各一兩 (艹閭)茹為末,二兩 巴豆十粒 猪脂二斤
右件藥,先以猪脂煎亂髮,令消盡;次下巴豆、白蠟、松脂,煎十餘沸,用綿濾去渣,候稠即入雄黃、朱砂等末,攪令勻,磁盒內盛,不拘時候,用少許摩塗之,以瘥為度。
巴豆膏 治一切疥瘡有蟲,時作搔癢。
巴豆七粒 蕪荑 硫黃研細 白礬枯,各半兩 猪脂三兩
右為細末,煉猪脂成油,入前藥末,調和令勻,每用蓮子大,於手掌內搓塗之。
神異膏 治一切瘡疥。
雄黃 蛇牀子各三錢 巴豆七粒 皂角一定 輕粉半字 全蠍七枚 黃蠟半兩 清油一兩
右,先用皂角、全蠍、巴豆煎油變色,去了三味,入黃蠟化開,取出冷,入雄黃、蛇牀子末、輕粉,和勻成膏。先用苦參湯溫洗,卻以藥擦瘡疥上,神效。
白礬散 治一切疥。
蛇牀子七錢 白礬枯 硫黃 雌黃并細研 胡粉 黃連各一兩
右為細末,研令勻,以猪膏和稀麪糊,每以鹽漿水洗拭乾塗之
苦參散 治一切疥及風瘙癢,搔之成瘡。
苦參 丹參各四兩 蛇牀子半斤
右為細末,先以溫水洗瘡,拭乾敷之。
苦參湯 治諸瘡著白痂復發。
苦參 蛇牀子 荊芥穗 白礬各等分
右(口父)咀,煎湯放溫洗。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七十三
外科浸淫疥癬門
方
一笑散 治渾身疥癩,搔癢生惡瘡。
檳榔 藁本 硫黃 蛇牀子 枯礬 五倍子 白膠香各等分
右為細末,濕者乾敷,乾者香油調敷。如頭上瘡便搽上,不用剃。甚者不過三五次,平復如故。
神捷散 治諸疥瘡。
吳茱萸 白蒺藜各一兩 蕪荑 輕粉各半兩 赤小豆四十九粒 石硫黃少許,研
右為細末研勻,每用半錢匕,生油調於手心內摩熱後,遍揩周身有疥處,便睡,睡覺其疥自愈。
殺疥藥
羊蹄根生切,一兩 草烏頭一個 硫黃一錢 白礬半錢 生薑一分
右以米泔水淹一宿,研極細,入釅酢和勻,入浴時,抓破瘡敷之,遲頃以溫湯洗去,妙。
又方 治疥神效。
狼毒 細辛 水銀各一錢 輕粉半錢
右為細末,油蠟和劑,作兩丸,綿裹兩手,將於周身疥多處擦之。
又方
信石 雄黃 硫黃 牙硝 花椒各二錢 蛇牀子四錢 枯礬三錢 大楓子二十一個 巴豆六分
右共為末,以茶子油調搽。
又方
大楓子肉 蛇牀子 水銀各三錢 檳榔 樟腦 雄黃各二錢 木鼈子七個
右共為末,燭油調搽。
又方
枯礬半斤 牙硝四兩 硫黃八錢 膽礬三錢 信石二錢
右共為末,以茶子油調搽。
擦掌丹
枯礬 樟腦各二錢 水銀一錢 信石三分 大楓子肉三個 核桃肉五錢
右共研末作丸,放於掌心擦,鼻內聞香。
一上散 治風癢裂坼燥瘡。
苦參一兩 白芷 焰硝 枯礬各半兩 白芨 荊芥穗各三錢 寒水石二兩,煅
右為末,油調搽。
秦艽丸 治遍身生疥乾癢,搔之皮起。
秦艽 黃芪 苦參 大黃各二兩 漏蘆 防風 黃連各一兩半 烏蛇肉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三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溫酒送下。
皂角膏 治皮膚風熱,生疥乾癢。
猪牙皂角 巴豆去皮 烏頭生 吳菜萸 硫黃 膩粉 白礬枯 黃蠟各二錢半
右為細末,研令勻,先入清油三二合,以慢火消蠟了,攪和令勻,日用二三次塗之
又方 治疥瘡生乾痂,搔癢不止。
硫黃二錢半,為細末 巴豆 黃蠟各半兩 猪脂一斤
右,先煎猪脂令沸,入巴豆煎候黃,次下蠟鎔開,方下硫黃末,攪令勻,盛於磁盒內,日三五度塗之。
烏頭散 治濕疥常有黃水,搔癢不絕。
川烏頭 藜蘆 馬藺根 石菖蒲 杏仁 苦參 硫黃研細 膩粉 白礬枯,各半兩
右為細末,研令勻,用時先以桃湯洗,拭乾後,以油漿水和塗之,三日一塗,不過三兩上瘥。
黃連散 治濕疥,有黃水,皮膚搔癢。
黃連二兩 蛇牀子半兩 赤小豆 糯米 胡粉各一兩 水銀一兩半
右件為細末,以生清油和研,候水銀星盡如膏,旋取塗之。
又方 治濕疥遍身。
黃蘗 綠礬 膩粉 硫黃細研,各等分
右為細末,研令勻,用生油調塗之。
治癬方
浮萍一兩 蒼耳 蒼朮各二兩 苦參一兩半 黃芩半兩 香附二兩半
右為末,酒調服,或酒糊丸。
何首烏散羅氏 治脾肺風毒攻腫,遍身癬變成癮疹,搔之成瘡,或肩背拘急,肌肉頑痹,手足皴裂,風氣上攻,頭面生瘡,及治紫癜白癜頑痹等風,并宜服之。
荊芥穗 蔓荊子 威靈仙 何首烏 甘草炙 防風 蚵蚾草各等分
右搗羅為末,每服一錢,食後溫酒調下。
白蒺藜散 治一切癬及疥風癢瘑瘡等疾。
蒺藜 秦艽 枳殼麩炒 獨活 防風各二兩 人參 苦參 元參 丹參 沙參 甘菊花 梔子仁 黃芩 茯神去木 茱萸 細辛 麻黃去節,各二錢半 烏蛇四兩,酒浸取肉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下。
苦參丸 治一切癬,皮膚搔癢。
苦參一斤半,剉 菖蒲四兩 烏蛇八兩,酒浸取肉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九,熟水送下,不拘時候。
三神丸 治一切癬。
蒺藜炒 海桐皮剉 草烏頭鹽炒熟,去鹽不用,各一兩
右為細末,麪糊和丸如菉豆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溫酒鹽湯送下。
胡粉散 治一切癬瘡,搔癢甚者。
胡粉另研 雄黃另研 硫黃另研,各一錢半 大草烏三錢,生用 螌蝥一錢 蠍梢三錢 麝香三分 砒五分
右為細末,先用羊蹄根蘸酢擦動,次用藥少許擦患處。
銀粉散 治一切頑癬。
輕粉 黃丹 白膠香 瀝青各等分
右為細末,麻油調,拭淨或抓破,竹篦挑搽,二次便乾,數次剝去殼也。治牛皮癬如神。
八寶散 治風癩松皮頑癬久不愈者。一鄉人患此疾,數年不愈,後得此方,試用有效。
藿香 破故紙 檳榔 大腹皮 雄黃 輕粉 硫黃 白礬枯,各一兩
右為細末,小油調擦,日上三五次,癢則擦之。
五倍子散 治癬久不瘥。
五倍子一兩,火燒煙盡 黃蘗剉炒 膩粉 漏蘆 白礬煅,各一分
右為細末,先用鹽漿水洗,拭乾敷之。
丁香散 治一切癬。
丁香研 蝦蟆灰各一兩 麝香研,二錢半 白礬熬令汁枯研 五倍子研 膩粉研,各半兩
右研勻,乾敷癬上,以瘥為度。
水銀膏 治一切癬。
水銀二錢半 蕪荑仁研末 薑黃研末,各半兩 酥二兩
右先將酥和水銀,以柳槌研攪,候水銀散,即下蕪荑薑黃攪勻,磁盒盛,旋取塗癬上,日二三次。
定粉膏 治乾濕癬風癬,不拘年月。
定粉 水銀 蕪荑 胭脂各一分
右同研勻,用陳猪脂一兩同研成,先用湯洗,後以膏子臨臥塗之,一上便瘥。本法,猪脂須用三年以上者,今若無,但陳者亦可。仍用後方淋洗。
淋洗方
楝實半斤,如無實即以根皮代之 楝葉及嫩枝細剉 凌霄花及藤細剉,各一升 枳殼 蛇牀子 地榆 丹參 皂莢 苦參并細剉,各三兩
右同煎濃汁,熱洗患處。
黃連膏 治一切久癬,積年不瘥,四畔潛侵,復變成瘡,瘡疱赤黑,癢不可忍,搔之出血。
水銀一錢 黃連 黃蘗 豉細研 蔓菁子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細研,各半兩
右先以水銀於掌中唾研如泥,次入乳鉢內,下生油一合和勻,次入藥末,同研成膏,磁盒盛,日三五度,塗瘡上。
又方 治癬。
蘆薈 大黃 輕粉 雄黃 蛇牀子 槿樹皮 檳榔
右先刮破癬,用酢調末塗之。
又方
綠蘺根不拘多少 花椒一兩 信些少 防風 白芨 百部 白蘞各半兩 江子十五粒
右各為末,和綠蘺根搗熟成團,將藥於癬上擦之,候痛過洗浴。
砒霜散 治諸癬不問乾濕,積年不瘥。
砒霜二錢半,研 硫黃研 密陀僧研 膩粉研,各七錢半
右件同研令勻。如癬乾,即用生油調塗;若癬濕,即用藥摻之。
又方 治癬疥瘡癢不可忍。
皂角三錠,煨去皮子 黃連半兩 膩粉二錢半
右將皂角、黃連,別為末,用米酢二大盞,入皂角末同煎如稀鍚,用綿濾去渣,入黃連末,膩粉調令勻,候癬發時惡水出,便可先用槿樹白皮,搔破後塗藥,三兩上便愈。
鯽魚膏 治諸癬瘡,或乾或濕,癢痛不可忍。
鯽魚中者一尾 亂髮鷄子大二枚 猪脂半斤 雄黃一兩半 硫黃一兩
右件藥,先煎猪脂令沸,即下魚煎令煙盡,次下髮令消,濾去渣,下雄黃、硫黃末,攪令勻,於甆器中盛不拘時候,以瘥為度。
凌霄花散 治風濕兼熱,生諸癬久不愈。
凌霄花 黃連 白礬各二錢半 天南星 雄黃 羊蹄根各半兩
右為細末,抓破,用生薑汁調藥擦之。如癬不癢,只用清油調藥,立效。
昨葉荷草散 治一切癬,無問風濕氣血,與夫相染而生,并宜用之。
昨葉荷草一兩,即瓦上晒乾 枯白礬一錢 雄黃半錢
右為細末,用羊蹄菜根,先蘸酢擦癬上,令癢破,即用藥末乘濕塗敷,不過兩三次即愈。
是齋方 治諸癬。
貫眾 吳茱萸 官桂各等分
右為細末,先用手抓破,用藥擦之,米酢調敷亦得。
烏蛇丸 治一切風癬,多年不瘥者。
烏蛇酒浸去骨 白附子炮 附子小便浸一宿 天麻各二兩 苦參十兩 槐花半斤 全蠍炒 羌活 乳香 殭蠶炒,各一兩半
右為細末,用生薑汁一斤,蜜一斤,二味同熬成膏,入藥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夜晚荊芥湯送下。
白花蛇丸 治風癬瘡,皮膚搔癢久不瘥。
白花蛇三兩,酒浸 苦參二兩 麥門冬一兩半 黃芩 防風 白蘚皮 甘草炙 枳殼麩炒 梔子仁 赤芍藥 大黃 蒼耳子 羌活 黃芪剉 白蒺藜各一兩
右件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後薄荷酒送下。
雄黃膏 治風毒疥癬。
雄黃細研 膩粉研 白礬枯 川椒 蔾蘆各二錢半 附子半兩,炮去皮臍
右為細末,入乳鉢內再研如粉,用煉了臘月猪脂半斤,黃蠟二兩,淨鐺內慢火煎,候蠟銷,傾於磁盒內,入雄黃等末,攪勻,每日四五度,取少許敷塗之。
丹參湯 治風癬瘙癢洗浴。
丹參 蛇牀子各三兩 苦參五兩 白礬研,二兩
右除白礬外,篩為粗散,用水三斗,煎至二斗,濾去渣,入白礬攪令勻,乘熱於避風處洗浴,用水冷為度,拭乾了,用藜蘆末粉之,相次用之,以瘥為度。
羅氏柏脂膏 治乾癬。
柏油一斤 黃蠟半兩 杏仁四十五粒,剉碎 (石卜)硝一抄
右件相和於鐵器內,用老生薑、葱白三根,一順攪五七次,煎沸,濾過成膏,於瘡上搽之。
一抹散 治乾癬不瘥。
天南星 草烏頭各一枚,生用
右為細末,用羊蹄根搗絞,取汁調塗,不過三上瘥。
黃連散 治濕癬癢不可忍。
黃連 黃蘗 胡粉各一兩,研細 雄黃半兩,研細
右為細末,同研令勻,先用溫漿水洗瘡,然後取藥敷之,不過四五度即瘥。
又方
黃連 明礬煅,各半兩 胡粉 黃丹 水銀各二錢
右為細末,用猪脂油一兩夾研,令水銀星盡散,磁盒收用。
螺殼散 治濕癬癢不可忍。
螺殼一兩 亂髮灰 龍腦 胡粉研,各半兩
右為細末研勻,以油淀和塗之。
荊芥散 治多年濕癬。
荊芥穗不拘多少,以瓦罐盛,鹽泥固濟,只留一竅,用炭火燒,候出青煙,便去火用濕紙塞了竅,放冷取出研細末,半兩 麝香一錢 膩粉五錢
右研勻,先以口含鹽漿水,抓洗瘡,令破,帛子搵乾了,以生油調藥敷之。
單方
年深疥癬,遍身廷蔓:用硫黃艾葉研勻作撚,浸油點燈於被中熏之,以油塗,口鼻耳目露之。 【 《集元方》】
乾濕二癬:取東壁土敷之極效。
赤黑丹疥,或燥或癢,不急治,延及遍身即死。白磁末,猪脂和塗之。 【 《總錄》】
牛皮血癬:用煙膠、寒水石各三錢,白礬二錢,花椒一錢半為末,腊猪脂調搽。 【 《積德堂方》】
一切頑癬:用銅綠七分研,黃蠟一兩化熬,以厚紙拖過表裏,別以紙隔貼之出水,妙。亦治楊梅瘡、臁瘡及蟲咬。 【 《筆峯雜興》】
蟲癬瘙癢:水銀、胡粉等分研敷。
又方:水銀、蕪荑,和酥敷之。 【 《外臺》】
牛皮惡癬:五更食炙牛肉一片,少刻以輕粉五分,溫酒調下。 【 《直指方》】
瘡癬有蟲:銀朱、牛骨髓、桐油調搽。 【 《醫方摘要》】
疥癬有蟲:石灰淋汁洗之數次。 【 《千金方》】
下體癬瘡:艌船灰、牛糞燒煙熏之,一日一次即愈。 【 《摘元》】
疥癬有蟲:硫黃末,以鷄子煎香油調搽極效。 【 《救急良方》】
牛皮癬瘡:石榴皮蘸明礬末搽之,切勿用酢,蟲即沉下。 【 《直指方》】
癬瘡作癢:螺螄十四個,槿樹皮末一兩,入碗內蒸熟,入紅礬三錢,搗勻搽之。 【 《集效方》】
疥瘡熏法:熟蘄艾一兩、木鼈子三錢、雄黃二錢、硫黃一錢為末,揉入艾中,分作四條,每以一條安陰陽瓦中,置被裏烘熏後,服通聖散。 【 《摘要》】
癬瘡作癢:刺薊葉搗汁服之。 【 《千金》,下同。】
血熱生癬:地黃汁頓服之。
身面惡癬:蛇含草入生礬研敷二三次,斷根。 【 《直指方》】
積年頑癬,天陰即癢,搔出黃水:狼把草搗末摻之。
乾濕蟲疥:狼毒不拘多少搗爛,以猪油、馬油調搽患處,方睡,勿以被蒙頭,恐藥氣傷面目。 【 《經驗方》】
積年疥癩:狼毒一兩,半生研半炒研,輕粉三合,水銀三錢,以茶末少許,於瓦器內,以津液擦化為末,同以清油浸藥,高一寸,三日,待藥沉油清,遇夜不見燈火,蘸油塗瘡上,仍以口鼻於藥盞上吸氣取效。 【 《永類方》】
積年乾癬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用狼毒末酢調塗之。 【 《聖惠》】
疥瘡瘙癢:(艹閭)茹末入輕粉香油調敷之。 【 《多能鄙事》】
癬瘡有蟲:猫兒眼睛草晒乾為末,香油調搽之。 【 《易簡方》】
惡癬有蟲:莨菪根搗爛,蜜和敷之。 【 《千金翼》】
疥癬蟲瘡:藜蘆末,生油和搽塗。
疥癬滿身不可治者:何首烏、艾葉等分,水煎濃湯洗浴,甚能解痛,生肌肉。 【 《博濟方》】
疥癬蟲瘡:山豆根末,腊猪脂調塗。 【 《備急方》】
經年頑癬:羊蹄根搗三錢,入川百藥煎二錢,白梅肉擂勻,以井華水一盞,濾汁澄清,天明空心服之,不宜食熱物,其渣抓破擦之,三次即愈。
細癬:用羊蹄根五升,桑柴灰煮四五沸,取汁洗之,仍以羊蹄汁和礬末塗之。 【 《千金》】
濕癬,浸淫日廣,癢不可忍,愈後復發,出黃水:羊蹄根搗,和大酢,洗淨塗上一時,以冷水洗之,日一次。
疥瘡有蟲:羊蹄根搗,和猪脂入鹽少許,日塗之。 【 《秘要》】
風癬有蟲:菖蒲末五斤,酒漬,釜中蒸之,使味出,先絕酒一日,每服半升或一升。 【 《千金》】
癬瘡作癢:雀兒草即酸母草擦之,數次愈。 【 《永類方》】
風疽瘡疥,凡腳腨及曲(月秋)中癢,搔則黃汁出者是也。以青竹筒三尺,著大豆一升在內,以馬屎糠火燒熏,以器兩頭取汁擦之,先以泔清和鹽洗之,不過三度極效。 【 《千金》】
浸淫癬瘡:瓦雀屎以醬瓣和研,日塗之。 【 《千金翼》】
又方:韭根炒存性,搗末,猪脂和塗之,數度愈。 【 《經驗方》】
疥瘡痛癢:煮薤葉搗爛塗之。 【 《肘後方》】
疥癬濕瘡:松膠香研細,少入輕粉,先以油塗瘡,摻末在上,一日便乾,頑者二三度愈。 【 《鬼遺方》】
瘡癩:端午日午時,采翻白草,每用一握煎水洗之。
蟲癬:清晨采露水絲瓜葉七片,逐片擦七下,如神。忌鷄魚發物。 【 《攝生眾妙方》】
身面癬瘡:日午搗桃葉取汁搽之。 【 《千金》】
一切癬:鹿梨根刮皮,搗爛酢和,麻布包擦之,乾者為末,以水和搗。 【 《經驗方》,下同。】
頭面癬瘡:生白果仁切斷頻擦,取效。
疥瘡瘙癢:油核桃一個,雄黃一錢,艾葉杵熟一錢,搗勻綿包,夜臥裹陰囊,歷效,勿用洗。 【 《集簡方》】
癬蔓延成濕瘡:用蘆薈一兩,炙甘草半兩,研末,先以溫漿水洗癬,拭淨敷之,乾便瘥,真神奇方也。
風癬有蟲:海桐皮、蛇牀子等分為末,以腊猪脂調搽之。 【 《如宜方》】
積年疥瘡:猪肚內放皂角,煮熟去皂角食之。 【 《袖珍方》】
癬瘡不愈:以川槿皮煎湯,用肥皂去核及內膜,浸湯,時時搽之。 【 《簡便方》】
膿泡疥瘡:猪油二兩,水銀二錢,樟腦五錢同研,頻入唾津,不見星乃止。以溫湯洗淨瘡,以藥填入。 【 《經驗方》】
疥瘡瘙癢:巴豆十粒,炮黃去皮心。
右順手研入酥少許,膩粉少許,抓破點上,不得近目併外腎上。如熏目著腎,則以黃丹塗之甚妙。 【 《千金》】
荷錢癬瘡:巴豆仁三個,連油杵泥,以生絹包擦,日一二次,三日全好。 【 《經驗方》】
癬瘡濕癢:搗楮葉敷之 【 《聖惠》】
疥瘡有蟲:猪膏煎芫花塗之。 【 《肘後方》】
牛皮癬:舊皮鞋底燒灰存性,輕粉少許,麻油調搽。 【 《直指方》,下同。】
眉鍊癬瘡,生眉中者:穿山甲前髆炙焦為末,清油和輕粉調敷。
頭面錢癬:槿樹皮為末,酢調重湯頓如膠,敷之。 【 《經驗方》】
牛皮風癬:川槿皮一兩,大楓子仁十五個,半夏五錢剉,河水井水各一碗,浸露七宿,入輕粉一錢,入水中,禿筆掃塗,覆以青衣,數日有臭涎出,妙。忌浴澡。夏月用尤妙。 【 《扶壽方》】
牛皮風癬:牛蹄甲、驢糞各一兩,燒存性研末,油調,抓破敷之,五七日即愈。 【 《經驗方》】
一切癬瘡:五倍子去蟲,白礬燒過,各等分為末,搽之;乾則油調。 【 《簡便方》】
牛皮風癬:生驢皮一塊,以(石卜)硝醃過燒灰,油調搽之,名一掃光。 【 《李樓奇方》】
積年癬瘡:用螌蝥半兩,微炒為末,蜜調敷之。 【 《外臺》】
又方:用螌蝥七個,酢浸,露一夜搽之。 【 《永類》】
瘡疥:以狨脂塗之妙。 【 藏器】
瘡癬痛癢,初生者:嚼鹽頻擦之,妙。 【 《千金冀》】
浸淫濕瘑疥瘡:胡燕窠大者,用托子處土為末,以淡鹽湯洗拭,乾敷之,日一上。 【 《小品方》】
人疥馬疥:馬鞭草不犯鐵器,搗自然汁半盞飲盡,十日內愈,神效。 【 《集驗方》】
濕瘑瘡癬:荊木燒取汁,日塗之。
頭上瘡癬:蜂房研末,腊猪脂和塗之,效。 【 《聖惠》】
兩腳癬瘡:白犬血塗之,立瘥。 【 《良方》】
浸淫惡瘡有汁,多發於心,不早治,流至週身則殺人。熬秫米令黃黑,杵末敷之。 【 《肘後方》】
浸淫諸瘡:猪牙車骨年久者,搥破燒令脂出,乘熱塗之。 【 《普濟方》】
濕瘑浸淫:新羊屎絞汁塗之,乾者燒煙熏之,效。 【 《總錄》】
治癬積年不瘥者:用螌蝥一個,去頭翅足,以針劄燈焰上燒,米酢內淬成黑灰,存性,研為細末;用紅棗一個,湯泡剝去皮核,與螌蝥一處同研爛,先以手抓洗瘡令破,搵乾,生油調敷之。
牛皮癬:用清香油一兩,入全蠍七枚、巴豆二十枚、螌蝥十枚同熬,候色焦者先去之,去了,入黃蠟一錢,候鎔收起,朝擦暮愈,不損皮肉。
又方:綠蘺根去粗皮,取細皮貼肉者搗爛,用酢調塗癬上,立愈。
治癬:用藜蘆細搗為末,生油調敷。
治癬神效方:藜蘆根半兩,輕粉二錢半,右為細末,涼水調,搽癬上。
癬疥久不瘥:取鮮羊蹄根搗絞取汁,用膩粉少許調如膏,塗敷患處,三五遍即瘥。如乾,即用猪脂調和敷之。
又方:取楮皮枝中白汁,塗癬甚妙。
治癬濕癢:用楮葉半斤,細切搗敷癬上。
五種瘡癬:以韭根炒存性,旋搗末,以猪脂調敷之,三五度瘥。
治一切癬:半夏散。以半夏三兩,搗為末,以陳醬汁調和如糊,摩塗癬上,日兩三度即瘥。
癬瘡:取蟾蜍燒為末,用猪脂和敷之。
瘡如牛皮模样,癢甚不可忍者,又疼:用黃連、木香、黃蘗皮、杉木節二個,明礬少許,以上各等分為末,用好真香油調塗,大效。
又方:螌蝥五月五日取十枚,麝香半錢,同研為細末,酢調癬上,出少黃水瘥。
又方:生川烏二枚,乾蠍五個,為細末,油調作膏塗之。
有人患遍身生熱毒瘡,痛而不癢,手足尤甚,至頸而止,黏著衣被,曉夕不得睡,痛不可忍,有下俚教以菖蒲三斗剉,日乾之,舂羅為末,布席上,使病瘡人恣臥其間,仍以衣被覆之,既不粘衣被,又復得睡,不五七日,其瘡如失,應手神效。
疥瘡:取楝根去外皮切、皂角去皮子等分,下篩脂和,搔疥去痂塗之護風。勿使女人鷄犬見。
瘑疥濕瘡,浸淫日久,癢不可忍,搔之黃水出,瘥後復發:取羊蹄根去皮細切,熟熬,以大酢和,先洗淨敷上一時,再以冷水洗之,日一敷瘥,若為末敷,尤妙。 【 《千金翼》】 生布擦動癬,然後搽藥,不可侵好肉,恐有毒。
沙瘡:用水萵苣燒灰存性,香油調敷立愈;濕者乾敷。
又方:生韭一握切研,用溫酢五合,浸良久,以布絞取汁塗瘡上,日三四度用之。
乾瘑濕瘑疥癬:取連根生葱白猪脂和搗塗之。
又方:伏龍肝、亂髮燒各七錢半為末,猪脂和塗。
又方:以鷄冠血和黃連末塗之。
香瓣瘡方:治面上耳邊生浸淫瘡,有黃水出,久不愈。羖羊鬚、荊芥、乾棗去核各二錢。
右燒灰存性研勻,入膩粉半錢,同研極細,每用少許,清油調塗。先以溫湯淨洗拭乾,塗藥三二次,效。亦治兩吻生瘡。
卒得浸淫瘡,不早治則遶身周匝,能殺人。《外臺》云:浸淫瘡轉廣,有汁,多起於心,用雄鷄冠上刺血敷之,日三五度,并治燥癬作癢。
浸淫瘡,痛不可忍,發寒熱者:刺薊末水調,敷瘡上,乾即易之。
又方:鯽魚一尾長三寸者,豆豉一合,杵如膏塗之。亦療馬鞍瘡。
又方:苦瓠一兩,蛇蛻燒半兩,露蜂房微炙半兩,梁上塵為末,油調塗。
針灸
《甲乙經》曰:疥癬,陽谿主之。
《醫學綱目》曰:手疥,灸勞宮、大陵。
瘡疥頑癬,取絕骨、三里各寸半,瀉;間使、解谿各五分;血郄三寸。
渾身生瘡疥,取曲池、合谷、三里、絕骨、行間、委中。
《證治準繩》曰:灸法,日中時灸病處影上三炷。灸之,呪曰:癬中蟲,毛戎戎,若欲治,待日中。
又法:八月朔日日出時,令病人正向東面戶內長跪,平舉兩手,持胷兩邊,取肩頭小垂際骨解宛宛中灸之,兩火俱下,各三壯或七壯,十日愈。
醫案
《儒門事親》曰:貨生藥焦百善云:有蕘夫來買苦參,欲治疥,不識藥性緩急,但聞人言可治,濃煎一碗服之,須臾大吐涎一盆,三二日疥作痂矣。
一女子年十五,兩股間濕癬長三四寸,下至膝,發癢時爬搔,湯火俱不解,癢定,黃赤水流,痛不可忍。灸焫熏渫,硫黃、(艹閭)茹、白殭蠶、羊蹄根之藥,皆不效。其人姿性妍好,以此病不能出嫁,其父母求療於戴人。戴人曰:能從余言則瘥。父母諾之。戴人以(金非)針磨令尖快,當以癢時,於癬上各刺百餘針,其血出盡,煎鹽湯洗之,如此四次,大病方除。此方不書以告後人,恐為癬藥所誤。濕淫於血,不可不砭者矣。
蔡寨成家童子十歲,病滿腹胷濕癬,每爬搔則黃水出,已年餘矣。戴人先以苦瓜蒂末作丸上涌,涌訖;次以舟車丸、濬川散下三五次;次服涼膈散加(石卜)硝,煎成時時呷之,不數日而愈。
潁臯韓吉卿自胛至足生濕(上匿下虫)瘡,大者如錢,小者如豆,癢則搔破,水到則浸淫,狀類蟲行袴袜,愈而復生,瘢痕成凹,十餘年不瘥。戴人哂之曰:此濕(上匿下虫)瘡也,由水濕而得,故多在足下。以舟車、濬川大下十餘行,一去如掃。
《薛己醫案》曰:一婦人患瘡疥作癢,膿水不止,脈浮無力,以消風散四劑少愈,更以四生丸月餘而平。
一男子癢少痛多,無膿水,以芩、連、荊、防、山梔、薄荷、芍藥、歸梢治之而愈。
一男子焮痛發熱,脈浮數,以人參敗毒散四劑少愈,更以當歸飲子數劑而愈。
一男子焮痛寒熱,便秘,脈數有力,以防風通聖散三劑少愈,更以荊防敗毒散加黃芩、山梔四劑而愈。
一婦人作癢,午後尤甚,以當歸飲子數劑少愈,更以人參荊芥散數劑而安。
一男子久不愈,搔起白屑,耳作蟬聲,以四生散數服癢止,更以當歸飲子數劑而瘥。
一男子下體居多,焮痛,日晡尤甚,腿腕筋紫而脹,就於紫處刺去瘀血,以四物湯加芩連四劑而安。患在上體,若臂腕筋紫脹,亦宜刺去其血,以前湯加柴胡、黃芩即愈。
一男子搔癢成瘡,日晡痛甚,以四物加芩、連、荊、防,數劑而止;更以四物加蒺藜、何首烏、黃芪,二十劑而愈。稽勳李龍岡遍身患此,腿足為甚,日晡益焮,口乾作渴,小便頻赤,此腎經虛熱,用補中益氣六味丸而痊。
一儒者患在臂腳,日晡或癢或脹,形體倦怠,自服敗毒散,痛處發腫,小便赤濇,此肺腎陰虛,余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麥門冬而愈。
一儒者患此,誤用攻伐之劑,元氣虛而不能愈,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其瘡頓愈。又因調養失宜,日晡益甚,用八珍湯加五味、麥門,五十餘劑而愈。
一男子色黯作癢,出黑血,日晡益甚,其腿日腫夜消,余以為氣血虛而有熱,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加味逍遙散而愈。
一男子時疫愈後,所患如之,用前藥補養而愈。有同患用砭法,出血而死。此因陰虛血熱,色黑作癢也,何乃反傷陰血哉?
一婦人久不愈,食少體倦,此肝脾虧損而虛熱,先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炒山梔,元氣漸復;更以逍遙散而瘡漸愈。若夜間讝語,此熱入血分,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治之。血虛者,四物合小柴胡湯。熱退卻用逍遙散,以補脾胃,生陰血。亦有寒熱如瘧,亦治以前藥。
《醫學綱目》曰:智化寺一僧患瘡疥,自用雄黃、艾葉等藥,燃於被中熏之,翊日遍身焮腫,皮破水出,飲食不入,余投以解,藥不應而死。蓋藥毒熏入腹內而散真氣,其禍如此。
一儒者善嚏患癢,余以為內有濕熱,腠理不密,外邪所搏也。與補中益氣湯加白芷、川芎治之,不從。自服荊防敗毒散,盜汗發熱,作渴焮痛,膿水淋漓。仍用前湯,倍加參、芪、五味而痊。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七十四
外科反花天泡楊梅門
瘡瘍全書 【 宋?竇漢卿】
天泡
此瘡之發,不拘老幼,皆由受酷暑熱毒之氣,蒸入肌肉,初生一疱,漸至遍體漫爛無休,合家相染。此證須要淨湯淋洗,切勿以穢氣觸之。內服清肌燥濕湯,外用泥金刮毒膏。
楊梅
一名廣東瘡,一名黴瘡,皆臟腑之積毒,脾家之濕熱。其起也有三因,男子與生疳瘡婦人交,熏其毒氣而生;或體虛氣弱,偶遇生瘡之人,穢氣入於腸胃而生;或先患瘡之人,在於客廁,去後,其毒氣尚浮於客廁之中,不知偶犯,其毒氣熏入孔中,漸至臟腑。或在頭頂中,或在肋下,或糞門邊先起,有雄有雌:雄者大如白果,遍身生五六十或百枚,分顆不成片;雌者小如豆瓣,遍身連片,膿汁淋漓,深能累人。嬰兒患此者,皆父母胎中之毒也。宜用汗藥,宜用服藥,宜用搽藥。不可服丸劑,恐內藏輕粉易愈故也。但輕粉乃水銀昇者,腐腸爛骨,害不旋踵。
薛氏醫案 【 明?薛己】
反花 【 瘡有胬肉凸出者是】
翻花瘡者,由瘡瘍潰後,肝火血燥生風所致。或瘡口胬肉突出如菌,大小不同;或出如蛇頭,長短不一。治法當滋肝補氣,外塗藜蘆膏,胬肉自入。須候元氣漸復,膿毒將盡,塗之有效。不然,雖入而復潰。若誤用刀針蝕藥灸火,其熱益甚,或出血不止,必致寒熱嘔吐等證。須大補脾胃為善。
天泡
脈浮發熱或拘急者,發散表邪。脈沉發熱便秘者,解表攻裏。發熱小便赤濇者,分利消毒。
屬元氣不足,邪氣所乘,亦有傳染而患,受證在肝腎二經,故多在下體發起。有先筋骨痛而後患者,有先患而後痛者。初起脈浮數,邪在脾肺經也,先用荊防敗毒散解散之。脈弦數,邪在肝膽經也,先用龍膽瀉肝湯清解之。脈沉數,邪在臟腑也,先用內疏黃連湯通導之,後用換肌消毒散為主,愈後再無筋骨疼痛之患。若瘡凸赤作痛,熱毒熾盛也;瘡微作痛,毒將殺也。瘡色白而不結痂,陽氣虛也;色赤而不結痂,陰血虛也。瘙癢,脈虛浮,氣不能相榮也;搔癢,脈浮數,血不能相榮也。臀背間或頸間作癢,膀胱陰虛也。陰器間或股內癢,肝經血虛也。陰囊作癢重墜,肝經陰虛濕熱也。小便頻數,短少色赤,肝經陰虛也。小便頻數,色白短少,脾肺氣虛也。面目瘙癢或變赤,外邪相搏也。眉間癢或毛落,肝膽血燥也。飲食少思,口渴飲湯,胃氣虛也。飲食難化,大便不實,脾氣虛也。侵晨或夜間泄瀉,脾腎虛也。若治失其法,有蝕傷眼目,腐爛玉莖,拳攣肢體者,但用九味蘆薈丸以清肝火,六味丸以生腎水,蠲痹解毒飲以養血祛邪,亦有可愈者。若誤用輕粉等劑,反為難治。
楊梅
濕勝者宜先導濕,表實者宜先解表,裏實者宜先疏內,表裏俱實者解表攻裏。表虛者補氣,裏虛者補血,表裏俱虛者補氣血。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天泡
天泡瘡,即丹毒之類而有者,由天行少陽相少為病,故名天泡。為火熱客於皮膚間,外不得泄,熱怫血液,結而成泡,如碗豆瘡,根赤頭白,或頭亦赤,隨處而起。若自裏達於外,發在春夏,三焦俱熱,則服通聖散。若止從頭項兩手起者,此上焦熱也,則服涼膈散。若從身半以下起者,則服黃連解毒和四物湯。若發於秋冬,則宜升麻、葛根、犀角,或加蘗、芩一二味;外敷如馬齒莧、吳藍、赤小豆,苧根之類,皆解毒消腫,可用於初起之時。或蚶殼或龜甲、水龍骨,各煅存性,則收濕生肌,可用於浸淫之後。
楊梅
或問廣瘡何如?曰:此肝腎二經濕熱,或色慾太過,腎經虛損,感邪穢之氣而成:或因下疳畜毒,纏綿不已而作。 一名翻花瘡,肉反於外,狀如蠟色,有如綿花,故又名綿花瘡,此則邪毒盛。細小者名廣豆,或如赤根膿窠,此則邪毒淺。凡患此證,先宜食毒物以發之,後服通聖散之類,須用土茯苓對停服;毒勢既殺,八珍十全大補湯之類以補氣血。必守禁忌,方獲全愈。大忌房勞,如犯之,服藥不效。慮後結毒,一忌酸酢,酸斂邪毒,後結廣癬;一忌白腸,能發鬱火,以致纏綿不已;一忌輕粉及冷水,致後筋骨疼痛,結成風塊,或一二年或數年方發,其狀堅硬,肉色平淡,或痛或癢,多結於骨節頭面喉鼻之間,經絡交會之處,已破則膿水淋漓,甚可畏也。輕則發廣癬,亦名千層癬,多生手心足底,重疊不已。又有餘毒,亦名氣毒,筋骨疼痛,來去不定,亦名濕毒,筋骨痛酸,乍作乍止,宜隨其淺深治之。先服消風敗毒,後服補劑。瘡勢盛及結毒深者,必用熏藥;後服通聖散以泄火毒;後服八珍湯大補湯之類。弱者不宜熏,恐不能勝火氣也。
外科正宗 【 明?陳實功】
翻花
翻花者,乃頭大而蒂小,小者如豆,大者若菌,無苦無疼,揩之每流鮮血,久亦虛人。以唾津調冰螄散,遍擦正面,上用軟油紙包裹;根蒂細處,用綿連紙紮緊,十日後,其患自落,換珍珠散摻之收口。又有根蒂不小,如鼈棋子樣,難紮,以前藥搽上,用麵糊綿紙封上二重,用心勿動,亦以十日乃落,摻珍珠散。
天泡
天泡者,乃心火妄動,脾濕隨之,有身體上下之不同,寒熱天氣之微異。上體者,風熱多於濕熱,宜涼血散風。下體者,濕熱多於風熱,宜滲濕為先。外用胡粉散、石珍珠散搽之自愈。此不早治,變為頑風紫癜,則難痊矣。
楊梅瘡總論
夫楊梅瘡者,以其形似楊梅,又名時瘡,因時氣乖變,邪氣湊襲;又名綿花瘡,以其綿綿難絕。有此三者之稱,總由濕熱邪火之化,但氣化傳染者輕,精化慾染者重。故氣化乃脾肺受毒,其患先從上部見之,皮膚作癢,筋骨不疼,其形小而且乾;精化乃肝腎受毒,其患先從下部見之,筋骨多疼,小便濇淋,其形大而且硬。如氣化者,毒在皮膚,未經入裏,宜服萬靈丹,洗浴發汗,解散皮膚之毒。精化者,毒在骨髓,未透肌膚,宜服九龍丹,通利大小二便,以瀉骨中之毒。甚者二服皆可。行散之後,體實者升麻解毒湯,體弱者歸靈內托散。服至筋骨不疼,瘡根淡白,內毒已解,方用點藥。輕者半年,重者一載,始能得愈。如患者不遵此法,欲其速愈,妄用熏條擦藥哈吸等法,往往致成後患者多矣。
看法
初起,無頭痛,筋骨不作痛,小水無濇淋,瘡乾細者,輕。已生,頭面稀少,口角無瘡,項下胷背雖多,穀道尚無者,可治。初生,瘡發下疳,次生魚口,復作筋骨疼痛,瘡發非祥;瘡生紅紫堅硬,手足多生,形如湯潑泡生,害非輕淺。
治法
初起先從濇淋,次傳筋骨作疼,後發其瘡,亦宜攻利。若外無疳瘡,內無筋骨作痛,時氣所感者,微散之。瘡從交媾不潔,乃生下疳,小水濇滯不通,當行導利。上部作癢,瘡多,消風清熱;下部作疼癢甚,瀉濕為先。紅紫盛瘡高,涼血解毒,淡白毒輕瘡薄,攻捕兼行。手足皮膚枯槁,鵝掌風,生柏葉、二礬煎湯熏洗即好。頭髮眉毛脫,油風何須說,神應養真丹,早服稀疏脫。點點楊花癬,片片癩風瘡,宜服換肌丸,效應如同掃。
景岳全書 【 明?張介賓】
天泡
天泡瘡,形如水泡,皮薄而澤,或生頭面,或生遍身,乃太陰陽明風熱所致,故見於皮毛肌肉之間,宜清血涼血,熱解則愈。如兼表邪而發熱脈數者,宜荊防敗毒散。如火盛者,或加芩、連、連翹、金銀花、元參之屬。如焮腫疼痛脈數便結者,此表裏俱實也,宜防風通聖散雙解之。如外多毒水,以金黃散敷之,無有不愈。
楊梅
楊梅瘡一證,以其腫突紅爛,狀如楊梅,故爾名之。其在西北人,則名為天泡瘡,東南人又謂之廣東瘡。凡毒輕而小者,狀類茱萸,故名茱萸瘡。毒甚而大者,泛爛可畏,形如綿花,故名綿花瘡。大都此證必由淫毒傳染而生,蓋此淫穢之毒,由精泄之後,氣從精道,乘虛直透命門,以灌衝脈,所以外而皮毛,內而骨髓,凡衝脈所到之處,則無處不到,此其為害最深最惡。設初起時去毒不淨,或治失其宜,而隨至敗爛隕命者,蓋不少矣。或至二三十年之後,猶然發為瘋毒,或致爛頭,或致爛鼻,或四肢幽隱之處臭爛不可收拾,或遺毒兒女致患終身,其惡如此!靜而思之,則有見此惡道,而不為寒心知避者,其愚亦甚矣。故凡治之之法,最當知切要,不可不慎也。亦有不因淫毒傳染,偶中濕熱而患者,此不過在皮毛肌肉之間,清去濕熱,自當全愈,無足慮也。
今人每遭此毒,或畏人知,或畏毒甚,而大用攻擊峻利等藥,多致邪毒未除,而元氣先敗,或成癆瘵,或即殞命,或愈久愈甚,以致敗壞不能收斂,皆元氣先敗之故也,余見之多矣。故凡被此病者,切不可驚慌,亦不可專肆攻擊,但按法漸解其毒,務使元氣毫無損傷,則正能勝邪,雖毒無害。若正不勝邪,則微毒亦能殺人。此其要也,不可不察。
廣瘡治法:凡其初起而元陽未傷,毒亦未甚,宜速用清利,使從小便利去其毒,惟換肌消毒散為第一;其次則五加皮飲亦妙。或兼火邪者,宜秘仙方餘糧湯。或稟氣多弱者,宜茯苓膏。凡此諸藥,或十日,或半月,甚者一月,無不見效。
凡生瘡毒者,宜服槐花蕊至二三升,則毒從小便泄去,可免終身之患,真神方也。
此瘡初起時,多有先下疳,次便毒而後瘡出,是為一套。若便毒勢甚腫痛,熱秘而元氣素強者,即宜用會膿散或牡蠣散,先去其毒之大勢,而後用前方諸藥,亦要著也。
此瘡久而不愈,或元氣素弱,或因剋伐致虛,但見有正不勝邪之勢,則當酌其輕重,或以純補元氣為主。凡脾腎陰陽氣血,皆宜隨證用方,但使氣血得復,則雖毒無害。最忌見不真而執兩端,則終歸無益,亦是要著。
飲食宜否,有謂宜忌口者,有謂不宜忌口者而任其發透,總之亦有其要。蓋瘡毒初染,毒本未甚,此時只宜清利,使毒漸消為善。若食發物,則愈發愈多而毒愈甚矣,此則宜忌之時也。若瘡毒已久,元氣已弱,膿汁既多,血氣既耗,斯時也,非以藥食滋補,則日見消敗,何以收效?此則不宜忌者也。宜忌不宜忌,亦宜補不宜補之法耳。使不知辨,安能無誤?
瘡生頭面,或遍身不便處,欲其速愈,但用點藥,則二三日可以脫落,亦神妙者也,但此惟治標之法耳。
瘡毒久畜,發為風毒,亦名楊梅癰漏,或蝕筋,或附骨,潰爛不收,最為惡候。近來治法,惟五寶丹為最效;及徐東皋楊梅癰漏方,或秘傳水銀膏,宜擇用之。
結毒
結毒者,熏火收遏瘡毒而沉於骨髓也。又有未經熏擦,見苗未久,服藥不多,內毒未盡,便用點藥收斂,鬱遏毒氣者,亦能致之。發則先從筋骨疼痛,日後漸漸腫起,發無空處,隨便可生。發在關節中,則損筋傷骨,縱愈曲直不便;發於口鼻,則崩梁缺脣,雖痊破形更相。發於咽喉者,更變聲音;發於手足者,妨於行走。苦楚一生,毒遺數代。情關一錯,禍起百端。初起筋骨疼痛,服金蟾脫甲酒,發汗自愈。虛弱者芎歸二朮湯,頭疼欲破者天麻餅子,併吹鼻碧雲散。年餘流串筋骨不愈者,五寶散。虛弱者,潰爛疼痛不斂者,十全大補湯同土茯苓煎服。初起筋骨痛甚者,雷火針法。已潰腐爛者,解毒紫金膏,依法施治。年遠毒盛者,元武丹兼外擦靈藥。年代淺近者只在百日,自然可愈,毋得再熏,為禍害人也。治法俱照楊梅瘡證。
方
清肌燥濕湯 治天泡瘡。
蒼朮 白朮 升麻 甘草 澤瀉 木通 生地 白芍 苦參 黃蘗 知母 黃芩 茯苓 枳殼 連翹 小柴胡 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煎服。
泥金刮毒膏 治前證。
韭地蚯蚓糞三錢 元明粉二錢 滑石末一錢
右研細末,新汲水調勻,鵝毛潤患上三兩日,然後再用茶洗淨,將檳榔、天花粉、黃連、黃蘗末各一錢,麪粉四錢和勻,乾摻自愈。
汗藥 治楊梅瘡。
升麻 白芷 甘草 蒼朮 當歸 穿山甲 赤芍 羌活 獨活 防風 荊芥 柴胡 麻黃 連翹 木通 薄桂 桔梗 金銀花 水酒各一鍾,煎八分,乘熱服之,以衣覆身出汗為妙。
煎藥 治前證。
人參 白朮 防風 連翹 金銀花各一錢 木瓜二錢 白蘚皮一錢半 皂莢子 薏苡仁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各八分 升麻 甘草各三分 用冷飯團四兩,水六碗,煎至四碗,濾去滓,每藥一劑,用汁二碗,煎八分。在上食後,在下食前,遍身不拘時服。忌茄子糟物牛肉茶葉。服四十劑,方無後患。巔頂加藁本。
熏洗方 夏天一日一洗,冬天兩日一洗。
防風 芍藥 山梔 苦參 薄荷 金銀藤 蒼朮 黃蘗 地榆 黃芩 連翹 蘄艾 地骨皮 花粉 豨薟草各三錢 鉛一斤 紫蘇一把 水二斗,煎數沸,去渣,傾在浴盆內,將板一片,放在盆上,坐之,上下周圍,以席遮護,無風處拭乾,後搽點藥。
點藥
珍珠一錢 麝香二分 杏仁去皮 輕粉各五錢
右四味,各另研和勻,用雄猪膽汁調勻,搽入肌肉,不見藥為效。如有水出,再挹再搽。
行藥 服藥久不愈。
白殭蠶三錢 全蠍七枚,焙 當歸 白芷 穿山甲炮,各二錢 大黃焙,四錢
右為末,五更空心蜜湯調下,作丸酒下亦可。利行數次,薄粥補之。或次日,或隔一日,如前服,則濕熱蟲毒自消。
點藥 【 《景岳全書》,下同。】 治綿花瘡。
杏仁取霜 真輕粉 二味等分為末,敷於瘡上,二三日,即痂脫落。
武定侯方 治前證。
雄黃一錢半 杏仁去皮,三十粒 輕粉一錢
右同細末,用雄猪膽汁調敷之,二三日即愈。百發百中,天下第一方也。
藜蘆膏 治一切瘡疽努肉突出,不問大小長短
藜蘆 一味為末,以生猪脂和研如膏,塗患處,周日易之。
臙脂散 治反花瘡。
臙脂 貝母 胡粉各一分 硼砂 沒藥各半分
右研細,先以溫漿水洗拭,後敷藥。
甘草塗敷方 治反花瘡。
甘草半生半炒 礬石 人中白 密陀僧各半兩
右為細末,以童子小便半盞,以火熬用竹篦攪成膏,取塗瘡上,日五次。
惡實根塗敷方 治反花瘡,并諸瘡積年不瘥者。
惡實根研末,四兩 猪脂二兩
右調和糊塗瘡上,日三四次。
換肌消毒散 治時瘡不拘初起潰爛。
土茯苓五錢 當歸酒洗 白芷 皂角刺 薏苡仁各一錢 白蘚皮 木瓜不犯鐵器 木通 金銀花各七分 炙甘草五分
右,水煎服。
蠲痹消毒散 治時瘡肢節拘攣。
薑黃 土茯苓 獨活各五錢 白朮 當歸各一錢五分 赤芍藥一錢 白芷五分
右,水煎服。
蠲毒換肌散 治楊梅瘡。
冷飯團白色者,木槌打碎,四兩
右以長流水四大碗,入砂鍋內煎至三碗,入後藥:黃(艹舌)蔞連仁切,一個 黃芪用鹽水炒,三錢 白芍藥 當歸各一錢半 木瓜 白芷 風藤 白蘚皮 貝母 天花粉 穿山甲 皂角刺 甘草節各一錢 漢防己七分 金銀花三錢 鼈蝨胡麻炒研,二錢 猪胰子切碎,一兩
右,再煎至一大碗,通口頓服,胃弱者分為二服,日三服。
楊梅瘡丸藥
白花蛇四寸,酥炙 露蜂房一枚,煅 全蠍四枚,酒浸蜜炙,去足螫 蜈蚣二條,煅 龜板一兩,酥炙 雄黃 飛丹各一錢 槐花米 雨前茶各五錢 孩兒茶 辰砂各五分,為衣 麝香三分,同炒為衣
右用黃米飯為丸,日進二三服,好酒送下,七日後瘡即光矣。
發黴瘡毒方
雄羊肉一斤,水八碗煮熟,入後藥再煮 川芎 大黃 蟬蛻 麻黃 威靈仙各一兩,虛者少用。 共五味,入羊肉內,煎至一大碗,空心服。其羊肉任意食之,蓋被取汗,天明洗浴。只用一貼,立效。
圍藥方
丁香 檀香 沉香 乳香各五錢 麝香一錢 桑霜二兩 赤石脂三兩 鹼水調圍。
廣瘡膏 亦治結毒。
黃連 黃蠟各三錢 木鼈去売 蘄艾各二錢 韶粉 白蠟各一錢半 雄黃一錢 龍骨五分 冰片一分 爐甘石五錢 香油煎膏。原方有樟腦三錢,恐作痛,故去之。
熏法 治楊梅瘡毒,流注四肢,或遍身結成大瘡,久不能愈者,用此法熏之極妙,能收輕粉毒。
好蘄艾葉一斤,挼熟 雄黃 黃丹各一兩 松香四兩 蒼朮半斤,米泔製過
右四味為末,入艾拌勻,用黃紙做成藥筒五寸長,以火燒著一頭,將煙熏瘡口,待筒燒過一半,去筒,用水銀膏貼之;次日又洗又熏之,半月有效。如重,二十日有效。
洗藥方
石菖蒲 荊芥 防風 羌活 獨活 金銀藤 地骨皮 何首烏 甘草
右,日日煎湯洗之。
水銀膏 亦治臁瘡。
無名異 水銀 銀朱 黃丹 百草霜各等分
右研極細和勻,用桐油調成膏,油紙攤作隔紙膏貼之。其油紙先用黃連、黃蘗煎湯刷數遍,然後攤貼。
消風散葉心仰方,下同。治久年楊梅漏毒瘡。
川連 黃蘗 黃芩 防風 荊芥 梔子 連翹 赤芍 白芍 川芎 陳皮 牛膝 甘草 蒺藜 京子 木瓜 苦參 元參 羌活 獨活 生地 大黃 用水煎服。實者服七八貼,虛者少服,再服對金丸收功。
對金丸 治久年漏毒楊梅瘡。
上好輕粉不拘多少,用黃連一錢,黃蘗、黃芩各二錢,三味以水煎濃汁,濾去渣,入輕粉於汁內,浸一宿,次日去汁晒乾為細末,四錢 雄黃 乳香生 朱砂 沒藥生 白芷晒乾 公丁香各二錢半 歸鬚晒乾 淨槐花晒乾 淨金銀花各一兩 十味共為末,米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日早晚空心服十丸,俱用土茯苓煎湯送下。服至六七日內,牙齒肉疼痛時,其丸莫服,停止三五日,俟痛止後,每日仍服二次收功。其丸雖小,力量最大,切不可多服,謹慎謹慎!小兒只可服二三丸。
黃蠟膏 治年久毒漏,楊梅癰疽,裏外臁痛,身上爛者。
川黃連 黃蘗 荊芥 白芷 紫草 苦參 鬱金各一錢 大楓子九個
右作一貼,用麻油一盞,猪油一片如銅錢大,將藥入油內同煎,煎至藥渣黑色,用椶一片,濾去渣再煎,先放松香二錢鎔化,後入黃蠟五錢、白蠟五錢鎔化,取起將碗盛著,再入後末藥。
末藥方
輕粉一錢 枯礬五分 兒茶八分 自然銅煉過酢淬七次,用六分 鼈殼燒灰,二錢 五味共研末,入前黃蠟膏內。
搽楊梅瘡方
烏棗肉燒灰,一兩 膽礬七分 輕粉二錢 用猪膽汁調搽。
又方 搽楊梅頑瘡久不愈者。
升過鉛粉一錢 真輕粉二錢 杏仁七個 三仙丹一分
右將鉛粉、輕粉、三仙丹共為細末,後擂杏仁極爛似糍樣,更將草藥仙草葉擂爛作餅子,貼此藥於瘡上,六七日取下即愈。先將苦薺菜煎水洗去皮,方用此藥搽於瘡上。
神異膏 治癰疽瘡毒甚效,此瘡瘍中第一藥也。
露蜂房兒少者 杏仁去皮尖雙仁,各一兩 蛇蛻鹽水洗焙 元參各半兩 黃芪三錢 男子髮洗,如鷄子一團 黃丹十二兩 麻油二斤 先以杏仁、元參、黃芪入油煎至將黑色,方人蜂房、蛇蛻、亂髮再煎至黑,濾去渣,徐徐下黃丹,慢火煎,以柳枝不住手攪,滴水捻,軟硬得中,即成膏矣。
防風通聖散 治一切風熱積毒,瘡腫發熱,便秘表裏俱實者。
芍藥炒 芒硝 滑石煅川芎 當歸酒拌 桔梗 石膏煅 荊芥 麻黃各四分半 薄荷 大黃煅 山梔炒 白朮炒 連翹 甘草炙 防風 黃芩炒,各五分 作一劑,水二鍾,煎八分服。
大連翹飲 治斑疹丹毒瘙癢,或作痛,及大人小兒風邪熱毒焮痛,或作癢,小便濇。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芍藥 當歸酒拌 蟬蛻 甘草 防風 柴胡 滑石煅 山梔炒 黃芩各一錢 作一劑,水一鍾半,煎七分。如小兒宜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滾湯調下。
冰螄散 【 《正宗》,下同。】 治翻花瘡。
大田螺五枚,去殼,綫穿晒乾 白砒一錢二分,麪裹煨熟 冰片一分 硇砂二分 用晒乾螺肉切片同煨熟,白砒研為細末加片腦再研,密收。
珍珠散 治前證。
青缸花五分 珍珠一錢,入豆腐內煮數滾研細 真輕粉一兩
右三味共研千轉,細如飛麪,密收。
解毒瀉心湯 治心經火旺,酷暑時臨,致生天泡,發及遍身者。
黃連 防風 荊芥 山梔 黃芩 牛蒡子 滑石 元參 知母 石膏各一錢 甘草 木通各五分 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遠服。
清脾甘露飲 治脾經濕熱鬱遏,乃生天泡,下體多而疼痛者。
白朮 赤茯苓 山梔 茵陳 麥門冬 生地 黃芩 枳殼 蒼朮 澤瀉 連翹 甘草 元明粉各等分
右,水二鍾,竹葉燈心各二十件,煎八分,食前服。
胡粉散 治天泡紅腫發熱,急脹疼痛,用針挑破,摻此藥。
杭粉一兩 輕粉 石膏煅 蛤粉各二錢 共研極細,挹乾患上,用此摻之,或用絲瓜葉搗汁調搽亦好。如冬月無此,用染布青缸汁調搽。
石珍散 治天泡日久作爛,疼痛不已,膿水淋漓者。
石膏煅 輕粉各一兩 青黛 黃蘗末各三錢
右共研極細,甘草湯洗淨,以此藥摻之,其疼即止。
加味遺糧丸 治楊梅初起,筋骨疼痛,及已成數月,延綿不已;并楊梅風毒,誤服輕粉,癱瘓骨疼,不能動履。
川芎 當歸 防風 薏苡仁 木瓜 金銀花 木通 白蘚皮 茅山蒼朮 威靈仙各一錢 甘草五分 皂莢子五個,切片微炒 仙遺糧二兩 瘡久氣虛者加人參。水二碗,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後服。腿腳之下,加牛膝一錢。病淺者一月可退,病深者百日可痊。忌牛肉燒酒海腥煎炒。此瘡發時,多先起於下疳,若以此方預服之,可以止其不發梅瘡也。
解毒天漿散 治楊梅瘡,不問新久,遍身潰爛,及筋骨作疼者。
天花粉二錢 防風 防己 皂角針 白蘚皮 連翹 川芎 當歸 風藤 木瓜 金銀花 蟬蛻 薏苡仁各一錢 甘草五分 土茯苓二兩 下部加牛膝。水二鍾,煎八分,臨服入酒一杯,量病上下服之。
升麻解毒湯 治楊梅瘡筋骨疼痛,久而不愈;及治遠年近日,流注結毒,皮肉破爛,咽喉損破者,并宜服之。
川升麻 新鮮皂角針各四錢 上白土茯苓一斤
右,項以上加白芷、咽內加桔梗、胷腹加白芍、肩背加羌活、下部加牛膝各一錢,用水八碗,煎至四碗,作四次一日服盡。每次頓熱,加麻油三茶匙和勻,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瘡甚者不過十服。
歸靈湯 治楊梅瘡不問新久,但元氣虛弱者。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 薏苡仁 木瓜 防己 天花粉 金銀花 白蘚皮 人參 白朮各一錢 甘草五分 威靈仙六分 下部加牛膝五分。水三鍾,煎二鍾,二次量上下食前後服之;渣再煎八分服。
防風必效散 治楊梅瘡濕熱太盛,瘡高稠密,元氣素實者。
防風 防己 荊芥 白蘚皮 連翹 槐花 蒼朮 皂角針 風藤 木通 白芷 天花粉 木瓜 金銀花 翻白草各一錢 甘草五分 土茯苓四兩 初起加大黃三錢。水三碗,煎二碗,二次服;渣再煎一碗。服後,飲酒一大杯,即靜睡一時許,更妙。
翠雲散 治楊梅瘡,已服內藥,根腳不紅,瘡勢已退者。
銅綠 膽礬各五錢 輕粉 石膏煅,各一兩 共研極細,磁罐收貯,濕瘡乾摻、乾瘡公猪膽汁調塗,三日點三次,其瘡自乾而愈。
鵝黃散 治楊梅瘡潰爛成片,膿穢多而疼甚者。
石膏煅輕粉 黃蘗炒
右各等分,為極細末,乾摻爛上,即可生疤。再爛再摻,毒盡乃愈。此解毒止痛收乾之效藥也。
單方
反花惡瘡:胡粉、胭脂各一兩為末,鹽湯洗淨敷之,日五次。 【 《聖惠》,下同。】
反花瘡毒,初生惡肉如米粒,破之血出,肉隨生反出於外:鵓鴿屎三兩,炒黃為末,溫漿水洗後敷之。
反花惡瘡,肉出惡飯粒,根深膿潰:柳枝葉三斤,水五升,煎汁二升,熬如餳,日三塗之。
反花惡瘡:鯽魚一個去腸,以羯羊屎填滿燒存性,先以米泔洗過搽之。
反花惡瘡,內生惡肉如飯粒,破之血出,隨生反出於外:鼠尾草根切同猪脂搗敷。 【 《總錄》,下同。】
又方:蒼耳葉搗汁服三合,并塗之,日二上。
又方:藜蘆末猪汁和敷,日三五上。
又方:鷄腸草研汁拂之,或為末,猪脂調擦極效。 【 《醫林正宗》】
又方:馬齒莧一斤,燒研,猪脂和敷。
天泡濕瘡:龍葵苗葉搗敷之。
又方:天泡,草鈴兒搗敷之,亦可為末,油調敷。 【 《雜興方》】
天泡熱瘡:藍葉搗敷之。 【 《聖惠》】
天泡濕瘡:花粉、滑石等分為末,水調搽之。 【 《普濟方》,下同。】
又方:無名異末,井華水調服之。
又方:野菊花根、棗木,煎湯洗之。 【 《集成》】
又方:黃藥子末搽之。 【 《集簡方》,下同。】
又方:生百合搗搽,一二日即安。
又方:絲瓜汁調辰粉頻搽之。
又方:荷花貼之。 【 《簡便方》】
又方:蓮蓬殼燒存性研末,井泥調塗,神效。 【 《海上方》】
楊梅毒瘡:用銅綠酢煮研末,燒酒調搽,極痛出水,次日即乾;或加白礬等分研摻。 【 《簡便方》】
又方:黑鉛、廣錫各二錢半結砂,蜈蚣二條為末,紙卷作撚,油浸一夜,點燈日照瘡二次,七日見效。 【 《集元方》】
楊梅毒瘡:水銀、黑鉛各一錢結砂,黃丹一錢,乳香、沒藥各五分為末,以紙捲作小撚,染油點燈,日照瘡三次,七日見效。
又方:用水銀、黑鉛結砂,銀硃各二錢,白花蛇一錢為末,作紙撚七條,頭日用三條,自後日用一條,香油點燈放被內熏之,勿透風。頭上有瘡,連頭蓋之。
又方:水銀一錢二分,黑鉛、白錫各八分共結砂,黃丹四分,硃砂六分為末,分作十二紙撚,以香油浸燈盞內,點於小桶中,以被圍病人坐之,以鼻細細吸咽,三日後,口吐出惡物為效。
楊梅瘡癬:汞粉、大楓子肉等分為末塗之,即愈。 【 《衛生》,下同。】
又方:用輕粉二錢,杏仁四十二個去皮,洗瘡拭乾搽之,不過三日即愈;乾則以鵝膽汁調。
楊梅毒瘡:用輕粉一錢,雄黃、丹砂各二錢半,槐花炒、龜板炙各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一錢,冷茶下,日二服,七日愈。 【 《統旨》】
又方:用輕粉、胡桃仁、槐花炒研、紅棗肉各二錢,搗丸,分作三服,初日鷄湯下,二日酒下,三日茶下。三日服盡,五日瘡乾,七日痂落。 【 《經驗方》】
又方:用豶猪腎一對,去膜批開,各摻輕粉一錢,紥定,麻油二兩,煨熟頓食。若口腫牙疼,仍服金銀花藥。
又方:用大鷄卵一枚,去黃留白,入輕粉一錢,攪勻,紙糊,飯上蒸熟食。
楊梅毒瘡:銀硃、官香等分為末,以紙卷作撚,點燈置桶中,以鼻吸煙,一日一作,七日愈。
又方:銀朱二錢,孩兒茶、龍掛香、皂角子各一錢為末,如上法用。
又方:銀朱、輕粉各一錢,黃蠟、清油各一兩,化開和水,以油紙攤貼,瘡痂自脫也。
楊梅毒瘡:酢調膽礬末敷之。痛甚者,加乳香、沒藥。出惡水,一二上即乾。
楊梅毒瘡:用冷飯團四兩,皂角子七個,水煎代茶飲。淺者二七,深者四七,見效。 【 《雜興方》,下同。】
又方:冷飯團一兩,五加皮、皂角子、苦參各三錢,金銀花一錢,好酒煎,日一服。
楊梅癬瘡:水萍煎汁,浸洗半日,數日一作。 【 《集簡方》,下同。】
楊梅毒瘡,乃陽明積熱所生:槐花四兩略炒,入酒二盞,煎十餘沸,熱服。胃虛寒者勿用。
椰子瓤:主治楊梅瘡,筋骨痛,燒存性,臨時炒熱,以滾酒泡服二三錢,暖覆取汗,其痛即止,神驗。 【 時珍】
楊梅瘡爛:古牆上螺螄殼、辰砂等分,片腦少許為末,擦之。
楊梅惡瘡:馬鞭草煎湯,先熏後洗,氣到便爽,痛腫隨減。
又方:大楓子燒存性,和麻油、輕粉研塗,仍以殼煎湯洗之。 【 《衞生方》】
楊梅天泡:天花粉、芎藭各四兩,槐花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淡薑湯下七八十丸。 【 《簡便方》】
楊梅諸瘡:水銀一兩,朱砂、雄黃各二錢半,白礬、綠礬各二兩半,研勻罐盛,燈盞蓋定,鹽泥固濟,文武火煉,升罐口掃收。每以三錢,入乳香、沒藥各五分,灑太乙膏上貼之,絕效。名五寶霜。
又方:粉霜一味搽之。 【 《集簡方》】
又方:龍掛香、孩兒茶、皂角子各一錢,銀朱二錢為末,紙卷作撚,點燈置桶中,以鼻吸煙,一日三次,三日止,內服解毒藥,瘡即乾。 【 《集簡方》】
楊梅瘡,不拘新久輕重皆效,名金蟾脫甲酒。用好酒五斤,大蝦蟆一個浸酒內,封瓶口,煮香二枝取起,待次日隨量之大小,以醉為度。冬夏蓋煖,出汗為效。存酒次日只服量之一半,酒盡瘡愈。又治楊梅結毒,筋骨疼痛,諸藥不效者,更妙。服七日後,不許見風為要。忌口及房事,百日絕根矣。
醫案
《薛己醫案》曰:判官張承恩內股患癰將愈,翻出一肉如菌,余曰:此屬肝經風熱血燥,當清肝熱,養肝血。彼謂不然,乃內用降火,外用追蝕,蝕而復翻,翻而復蝕,其肉益大,元氣益虛,始信余言。遂內用梔子清肝散,外用藜蘆膏而痊。
一上舍素膏粱善怒,耳下結一核,從潰而瘡口翻張如菌,焮連頭痛,或胷脅作脹,或內熱寒熱,或用清熱消毒之藥,年餘未瘥;余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尋愈。
一男子背瘡斂如豆許,翻出肉寸餘,用消蝕割繫法,屢去屢大,此肝經血虛風熱,余用加味逍遙散三十餘劑,塗藜蘆膏而消,又用八珍散倍用參、芪、歸、朮而斂。
一婦人素善怒,臂患癰,瘡口出肉,長二寸許,此肝脾鬱怒,氣血虛而風內動,用加味逍遙散,塗藜蘆膏而愈。後因怒患處脹悶,遍身汗出如雨,此肝經風熱,風能散氣故耳,仍用前散并八珍湯而愈。
一男子項患腫,痰涎涌甚,用散堅行氣等劑,腫硬愈甚,喘氣發熱,自汗盜汗,體倦食少。余曰:此屬足三陰虧損,當滋化源。不信,及追蝕患處開翻六寸許,嵾巖色赤,日出鮮血,三月餘矣,肝脈弦洪緊實,余用大補湯加麥門、五味五十餘劑,諸證漸愈,血止三四。復因怒飲食頓少,其血涌出,此肝傷不能藏,脾傷不能攝也,用補中益氣湯為主,加五味、麥門,其血頓止;再以六味丸加五味子常服,瘡口斂至寸許,遂不用藥且不守禁而歿。
一小兒患天泡瘡,焮痛發熱,脈浮數,挑去毒水,以黃蘗、滑石末敷之,更飲荊防敗毒散二劑而愈。
一男子焮痛發熱,服祛風清熱藥,愈熾,診其脈沉實,乃邪在內也,用防風通聖散一劑頓愈,又以荊防敗毒散二劑而安。夫此證雖屬風熱,當審其表裏治之,方無悞矣。
毛閣老孫,年十餘歲,背側患水泡數顆,發熱脈數,此肺胃經風熱所致,名曰天泡瘡,遂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服之,外去毒水,以金黃散敷之,又四劑而愈。
楊文魁腹患此,延及腰背焮痛,飲冷,脈數按之愈大,乃表裏俱實也,以防風通聖散一劑,更敷前散,勢減大半;再以荊防敗毒散二劑而愈。
一男子患楊梅瘡後,兩腿一臂,各潰二寸許一穴,膿水淋漓,少食無睡,久而不愈,以八珍湯加茯神、炒酸棗仁服,每日以蒜搗爛塗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日少可;卻用豆豉餅灸,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凡有腫硬或作痛,亦用蒜灸及敷衝和膏,內服補藥并效。
一男子玉莖患楊梅瘡腫痛,先以導水丸、龍膽瀉肝湯各四服,少愈;再以小柴胡湯加黃蘗、蒼朮五十餘劑而平。
一男子玉莖腫潰,小便赤色,肝脈弦數,以小柴胡湯加木通、青皮、龍膽草四劑,又以龍膽瀉肝湯數劑而痊。
一童子玉莖患之,延及小腹數枚,作痛發熱,以小柴胡湯吞蘆薈丸,更貼神異膏,月餘而安。
一男子遍身皆患,左手脈浮而數,以荊防敗毒散治之,表證乃退;以仙方活命飲六劑,瘡漸愈;兼飲萆薢湯,月餘而愈。
一婦人焮痛,便秘作渴,脈沉實,以內疏黃連湯二劑,裏證已退;以龍膽瀉肝湯數劑,瘡毒頓退;間服萆薢湯,月餘而愈。
一男子患之發寒熱,便秘作渴,兩手脈實,以防風通聖散治之而退,以荊防敗毒散兼龍膽瀉肝湯而痊。
一男子愈後腿腫一塊,久而潰爛不斂,以蒜搗爛敷患處,用艾隔蒜灸之,更貼神異膏,及服黑丸子,并托裏藥,兩月而愈。
一婦人燃輕粉藥於被中熏之,致遍身皮塌,膿水淋漓,不能起居,以滑石、黃蘗、菉豆粉末等分鋪席上,令可臥;更飲金銀花散,月餘而痊。
一男子愈後,但背腫一塊甚硬,肉色不變,年餘方潰出水,三載不愈,氣血俱虛,飲食少思,以六君子湯加當歸、藿香三十餘劑少愈,更飲萆薢湯兩月餘而愈。
一男子患之,勢熾,兼脾胃氣血皆虛,亦服前藥而瘥。
一婦人患之皆愈,唯兩腿兩臁,各爛一塊如掌,兼筋攣骨痛,三載不愈,諸藥不應,日晡熱甚,飲食少思,以萆薢湯兼逍遙散,倍用茯苓、白朮,數劑熱止食進;貼神異膏,更服八珍湯加牛膝、杜仲、木瓜三十餘劑而痊。
一儒者患前證,色焮赤作痛,大便秘而不實,服祛風敗毒等藥,舌痛口乾,脈浮而數,此邪氣去而陰虛所致,用六味丸料加山梔、當歸四劑,脈證頓退;又用八珍湯加山梔、丹皮,瘡色漸白;後用四君加歸、芪而愈。
一患者服攻毒等藥,患處凸而色赤作痛,肢體倦怠,惡寒發熱,脈浮而虛,此元氣傷而邪氣實也,用補中益氣湯二劑而痊。
一儒者患之,誤服祛風消毒之藥,致傷元氣,因勞役過度,內熱口乾,齒齦腫痛,右關脈洪數而虛,此脾胃受傷而火動,用清胃散之類而愈。
進士劉華甫患之數月,用輕粉、朱砂等藥,頭面臂臀各結一塊二寸許,潰而形氣消弱,寒熱口乾,舌燥脣裂,小便淋漓,痰涎上涌,飲食少思,此脾胃傷諸臟弱而虛火動也。用六君子二十餘劑,又用補中益氣加山茱萸山藥麥門五味服之,胃氣復而諸證愈;唯小便未清,涎未止,用加減八味丸而痊。
一儒者患之,頭面瘙癢,或成粒,或成片,或出水,脾肺脈俱洪數,比風邪所傷,先用荊防敗毒散加萆薢、鉤藤鉤,數劑漸愈。但口乾內熱,用四物加山梔、鉤藤鉤、金銀花、甘草節而愈。後遍身瘙癢,內熱口乾,佐以六味丸而痊。
《外科正宗》曰:一男子患楊梅瘡兩月餘,自服敗毒涼劑不應,筋骨疼痛,表裏寒涼雜投,以致毒沉難出,必以辛熱發之。用萬靈丹,葱酒煎服,洗浴蓋之,先出冷汗如雨,次出熱汗,疼痛減其大半;以歸靈湯服至月餘,瘡勢始定;以萆薢湯兼補中益氣湯,又兩月餘而始痊愈。
一女人,丈夫生瘡所襲,筋骨至疼,遇晚寒甚,以人參敗毒散四劑,其寒乃退,疼尚不止;又以萬靈丹發汗二次,方出點如豆大,頭面及背肉無餘隙,此毒之盛也,以防風通聖散二劑,通利大小便;去硝黃加皂角針、金銀花又十餘劑,其瘡漸大,小者如錢,大者若杯,氣穢作爛,起坐不堪,外以石珍散摻爛上結疤,又爛又摻;內服加味遺糧湯,兩月餘瘡始漸乾,輕者收斂而脫,重者又半年,方得痊愈。
一庠生患楊梅瘡月餘,乃求速愈。予曰:此患非他恙所比,若速愈必遺毒於後日,辭不敢治。更醫,醫曰:半月全愈,後亦無患。因喜不勝。用水銀、膽礬等藥,搽擦手足二心,半月內,其瘡果愈。隨後骨疼,諸藥不應;半年後,內毒方出作爛,痛不堪言,遍腿相串,并無一空。又二年,腿腳曲而不直,竟成痼疾終身,又兼耳聾全不能聽。
一妓者患楊梅瘡,欲其速愈,以照藥熏之,三日後,吐鮮血數盆亦死,此求速愈自取危亡者也。
一男子患楊梅瘡,熏藥之後,六年患結毒,兩腿骨痛,半年始腫,以雷火針於腫小者一處、腫大者三處針之,七日後作膿腐潰,內服仙遺糧湯,兩月餘其疼漸止,腫亦漸消。又兩月,方得腐盡肌生,更服十全大補湯,三月而斂。
一男子玉莖結毒半年,陽物已損七八,遇方士以熏藥照之,患上流血不止,人似鬼形。予曰:毒發已傷元氣,再加熏火一逼,血得熱而妄行,故去盆許。血乃有限之物也,恐其難保。先以四物湯兼黃連解毒湯合而服之,六劑其血乃止;更以八珍湯加麥冬、五味子、黃蘗、知母十餘服,元氣乃定;外以甘草湯浴洗患上,以銀粉散搽之。如此月餘,氣血漸醒,紅肉漸生,陽物復長大半,仍用前湯加土茯苓二兩煎服,此不捨其根本,共約有四月之久,其疾乃愈。
一男子患結毒,頭痛欲破,至夜尤甚,苦楚不睡,自以解毒藥治之,俱不相應。診之寸關脈細數而無力,此虛陽之火上攻,以補中益氣湯加茯苓一兩,服至三劑,其疼漸止;又十餘劑,其疾全安而不再發。
一男子患結毒,自膝以下,腐爛無空,伏枕半年,內以芎歸二朮湯,外以甘草、白芷、歸尾、葱白煎洗,三日一度,以解毒紫金膏搽之,如此三月餘,漸漸而安。唯足不能步履,以史國公藥酒加土茯苓一斤浸煮,又服半年,其足方能步履;又一料,行步居然如舊。
一婦人患結毒,頭疼手腕俱痛,診之脈滑而弦,此痰毒相益之病也,以天麻餅子服之,半月頭痛痊安;又以二陳兼四物湯加紅花、升麻、黃芩,服至月餘而愈。
一男子患結毒,頭額腐爛,外搽解毒紫金膏,內以萆薢湯,兩月餘而斂。又一人小腿患之年餘,仍以前藥而愈。
一婦人患結毒,咽間損壞半年,湯藥難下,幾死,服結毒紫金丹,外吹結毒靈藥,一月內,其疾痊安。又一女人手膊頭背腫痛,六七年不潰,諸藥不應,仍服前藥而安。
一男子患結毒,咽喉腐爛,予以遺糧湯內服,外用解毒生肌藥治之。彼以為緩,仍用熏藥照之,口爛,大便純去黑血,及遍身浮腫,飲食不進,肌破,三月而死。
《景岳全書》曰:余嘗治一少年,因偶觸穢毒,遽患下疳,始潰龜頭,敷治不效,隨從馬口延入尿管,以漸而深,直至肛門,逐節腫痛,形如魚骨,每過夜則膿結馬口,脹不得出,潤而通之,則先膿後尿,敷洗皆不能及,甚為危惧。余嘗遇一山叟,敷得槐花蕊方,因以治之,不十日而莖根漸愈,半月後即自內達外,退至馬口而全愈。疳愈後,即見些微廣瘡,復與五加皮飲十餘劑而全愈。向彼敷方者曰:此方善治淫瘡熱毒,悉從小便瀉去,所以能治此瘡。但服此者,可免終身瘡毒後患。然猶有解毒奇驗,則在瘡發之時,但見通身忽有雲片紅斑,數日而沒者,即皆瘡毒應發之處。瘡毒已解,而瘡形猶見,是其驗也。余初未之信,及此人瘡發之時,瘡固不多,而通身紅斑果見,凡兩日而沒,余始知藥之有奇,一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