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七十五

 外科癭瘤疣痣門

  黃帝靈樞經

   刺節真邪篇

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能伸,邪氣居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有所結,氣歸之,衞氣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骨,氣因於骨,骨與氣并,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有所結,中於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熱則為肉疽。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 註 此言形傷則病氣,氣傷則病形也。結氣歸之者,寒熱相博之氣,歸於邪留之形所也。凡此數氣,發無定處,而有肉枯、骨蝕、筋溜、昔瘤之定名。】

  瘡瘍全書 【 宋?竇漢卿】

   諸瘤

此證受在六腑,流在經絡,風寒濕熱,傷於心肝脾腎之間,血聚不散,日漸增長,或有破者,可將梅花散敷之;已結聚者,先用點藥敷於癭瘤中心,待七日後,方可取去惡物,後用膏藥貼之,內服秘方流氣飲治之,不可輕易。

   雀子斑

此證出於肺經,或母受胎之際,不守禁忌,因夫醉酒,當風行房,感集邪氣,况肺為五臟之蓋,故肺風發外而成雀子斑也。宜用驅風換肌膏治之。

  三因方 【 宋?陳無擇】

   癭瘤

癭多著於肩項,瘤則隨氣凝結。此等皆年數深遠,寖大寖長,堅硬不可移者名曰石癭,皮色不變者名曰肉癭,筋脈露結者名曰石癭,赤脈交結者名曰血癭,隨憂愁消長者名曰氣癭。五癭皆不可妄決,破則膿血崩潰,多致夭枉。瘤則有六,骨瘤、脂瘤、氣瘤、肉瘤、膿瘤、血瘤,名不可決潰。肉瘤尤不可決,治則殺人。惟脂瘤破而去其脂粉則愈。

  儒門事親 【 元?張從政】

   癭

夫癭囊腫悶,嵇叔夜《養生論》云:頸如險而癭,水七之使然也,可用人參化癭丹服之則消也。又以海帶、海藻、昆布三味,皆海中之物,但得二味投之於水甕中常食,亦可消矣。

  丹溪心法 【 元?朱震亨】

   癭氣

癭氣先須斷厚味。

結核,或在項在頸,在臂在身,如腫毒者,多是濕痰流注,作核不散。

  薛氏醫案 【 明?薛己】

   論瘤

《內經》云:肝統筋而藏血,心裹血而主脈,脾主肉而統血,肺主氣而司腠理,腎統骨而主水。若怒動肝火,血涸而筋攣者,其自筋腫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血縷,名曰筋瘤,用六味地黃丸、四物、山梔、木瓜之類。若怒動肝火,陰血沸騰,外邪相搏而為腫者,其自肌肉腫起,久而有赤縷,或皮俱赤,名曰血瘤,用四物、茯苓、遠志之類。若郁結傷脾,肌肉消薄,外邪所搏而為腫者,其自肌肉腫起,按之實軟,名曰肉瘤,用歸脾、益氣二湯。若勞傷肺氣,腠理不密,外邪所搏而壅腫者,其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名曰氣瘤,用補中益氣之類。若勞傷腎水,不能榮骨而為腫者,其自骨腫起,按之堅硬,名曰骨瘤,用地黃丸及補中益氣湯主之。夫瘤者留也,隨氣凝滯,皆因臟腑受傷,氣血乖逢,當求其屬而治其本。大凡屬肝膽二經結核,八珍加山梔、膽草以養氣血清肝火,六味丸以養肺金生腎水。若屬肝火血燥,須生血涼血,用四物、二地、丹皮、酒炒黑膽草、山梔。中氣虛者,補中益氣兼服。若治失其法,脾胃虧損,營氣虛弱,不能濡於患處;或寒氣凝於瘡口,榮氣不能滋養於患處,以致久不生肌而成漏者,悉調補脾胃,則氣血壯而肌肉自生矣。若不慎飲食起居,及六淫七情,或用寒涼蝕藥、蛛絲纏芫花綫等法以治其外,則誤矣。

   疣

疣屬肝膽少陽經風熱血燥,或怒動肝火,或肝客淫氣所致。蓋肝熱水涸,腎氣不榮,故精亡而筋攣也,宜以地黃丸滋腎水以生肝血為善。若用蛛絲纏、螳螂蝕、著艾灸,必多致誤。大抵此證與血燥結核相同,故外用腐蝕等法,內服燥血消毒,則精血愈虛,肝筋受傷,瘡口翻突開張,卒成敗證。

  醫學入門 【 明?李梴】

   癭瘤疣(疒九)

舊分五癭六瘤,惟薛立齋止言五瘤。蓋癭瘤本共一種,皆痰氣結成,惟形有大小,及生頸項遍身之殊耳。立齋云:肝統筋,怒動肝火,血燥筋攣,曰筋瘤。心主血,勞役火動,陰火沸騰,外邪所搏而為腫,曰血瘤。脾主肉,鬱結傷脾,肌肉消薄,外邪搏而為腫,曰肉瘤。肺主氣,勞動元氣,腠理不密,外邪搏而為腫,曰氣瘤。腎主骨,勞傷腎水,不能榮骨而為腫,曰骨瘤。瘤之名有五者此也。仁齋云:筋脈呈露曰筋癭,赤脈交絡曰血癭,皮色不變曰肉癭,隨憂愁消長曰氣癭,堅鞕不可移曰石癭。癭之名有五者此也。癭瘤俱內應五臟,藥治相同。

癭瘤所以兩名者,以癭形似櫻桃,一邊腫大似櫻桃,垂皮寬而不急,原因憂恚所生,故又曰癭氣,今之所謂影囊者是也;瘤初起如梅李,皮嫩而光,漸如石榴瓜瓠之狀,原因七情勞役,復被外邪生痰聚瘀隨氣留住,故又曰瘤。總皆氣血凝滯結成,惟憂恚耗傷心肺,故癭多著頸項及肩;勞慾邪氣乘經之虛而作,故瘤隨處有之。

癭瘤或軟或鞕,無痛無癢,體實者,海藻散堅丸、海帶丸;痰火盛者,舐掌散、神效開結散。此皆化痰行氣破堅之劑,久虛者不可妄服。虛者:筋瘤,腎氣丸,或八物湯加山梔、木瓜、炒黑龍膽草;肝火盛者,間以蘆薈丸暫服。血瘤,四物湯加茯苓,遠志。肉瘤,歸脾湯、補中益氣湯。骨瘤,腎氣丸、補中益氣湯,

通用:初起者,十六味流氣飲、單蜘蛛方;稍久者,蠟礬丸,常服自然縮小消磨。外敷南星膏,切不可輕用針刀决破,破則膿血崩潰,滲漏無已,必至殺人。但有一種脂瘤紅粉色,全是痰結,用利刀破去脂粉則愈。或有如茄垂下,根甚小者,用藥點其蒂,俟茄落,即用生肌斂口藥敷之,防其出血。

疣多患於手背及指間,或如黃豆大,或如聚粟,或如熟葚,拔之則絲長三四寸許,又曰手背發。

風熱血燥筋縮者,八味逍遙散加黃連,或清肝益榮湯。怒動肝火者,柴胡清肝湯。亡精腎枯筋縮者,腎氣丸。誤用寒涼降火之藥,及螳螂蝕、蜘蛛絲纏、芫花漿綫繫、著艾灸等法,輕者反劇,實者大潰,腫痛發熱,出血而死,慎之!

(疒九)瘡如魚鱗痣,與千日瘡一樣,多生手足,又名晦氣瘡。宜艾灸初起者,則餘者皆落,神效。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瘤證治法

六瘤者,隨氣凝結皮膚之中,忽然腫起,狀如梅李,皮軟而光,漸如杯卵,若發腫都軟不痛者,血瘤;發腫日漸增長而不大熱,時時牽痛者,氣瘤。氣結微腫,久而不消,後亦成膿。諸瘤贅等至年衰皆自內潰。治於壯年,可無後憂。按之推移得動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動者,不可取也。瘤無大小,不量可否而妄取之,必妨人命。俗云:瘤者留也,不可輕去。不為無理。

治法:先以鐵罐膏點瘤頂上,令肉黑腐不痛,方可以刀剪去黑腐;又以藥塗,令肉腐潰,又可剪之。又塗又剪,瘤根去盡為度。若怕針刀者,卻以井金散塗之,令肉黑極,十分腐爛,方可用刀剪之刮之。若稍有些肉不黑盡,恐肉未死;肉未死,血亦未死,血未死則不可剪刮,恐血來多,致有昏運之失。其肉十分黑極,十分腐爛,推得動者,此肌肉死也。肌死則血死,其血死乃可剪刮無妨。雖血瘤肉瘤取之,亦無妨也。小瘤取之則愈。大瘤取之,有半載肌肉麻痺也,宜服養氣血藥,久之自愈。

  外科正宗 【 明?陳實功】

   癭瘤論

夫人生癭瘤之證,非陰陽正氣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癭者,陽也,色紅而高突,或蒂小而下垂。瘤者,陰也,色白而漫腫,亦無癢痛,人所不覺。薛立齋分別甚詳。肝統筋,怒動肝火,血燥筋攣,曰筋瘤;心主血,暴急太甚,火旺逼血沸騰,復被外邪所搏而腫,曰血瘤;脾主肌肉,鬱結傷脾,肌肉消薄,土氣不行,逆於肉裏而為腫,曰肉瘤;肺主氣,勞傷元氣,腠理不密,外寒搏而為腫,曰氣瘤;腎主骨,恣慾傷腎,腎火鬱遏,骨無榮養而為腫,曰骨瘤。予曰:筋瘤者,堅而色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結若蚯蚓,治當清肝解鬱,養血舒筋,清肝蘆薈丸是也。血瘤者,微紫微紅,軟硬間雜,皮膚隱隱纏若紅絲,擦破血流,禁之不住,治當養血涼血,抑火滋陰,安斂心神,調和血脈,芩連二母丸是也。肉瘤者,軟若綿,高似饅,皮色不變,不緊不寬,終年只是覆肝然,治當理脾寬中,疏通戊土,開鬱行痰,調理飲食,加味歸脾丸是也。氣瘤者,軟而不堅,皮色如故,或消或長,無熱無寒,治當清肺氣,調經脈,理勞傷,和榮衞,通氣散堅丸是也。骨瘤者,形色紫黑,堅硬如石,疙瘩高起,推之不移,昂昂堅貼於骨,治當補腎氣養血,行瘀散腫,破堅利竅,調元腎氣丸是也。此瘤之五名,治瘤之五法,惟在此也。又觀立齋云:筋骨呈露曰筋癭,赤脈交結曰血癭,皮色不變曰肉癭,隨憂喜消長曰氣癭,堅硬不可移曰石癭,此癭之五名也。通治:癭瘤初起,元氣實者,海藻玉壺湯、六軍丸。久而元氣虛者,琥珀黑龍丹、十全流氣飲選用。服此藥自然縮小消磨,切不可輕用針刀掘破,出血不止,多致立危。久則膿血崩潰,滲漏不已,終至傷人。又一種粉瘤,紅粉色,多生耳項前後,亦有生於下體者,全是痰氣凝結而成,宜鈹針破去脂粉,以三品一條鎗插入數次以淨內膜,自愈。又一種黑砂瘤,多生臂腿,腫突大小不一,以手攝起,內有黑色是也,亦用針刺,內出黑砂有聲,軟硬不一。又一種髮瘤,多生耳後髮下寸許,軟小高突,按之不痛,亦針之,粉髮齊出。又一種蛔蟲瘤,生於脅下。又一種疽瘤,連生肩髆,詳在後治驗中。予觀古又有風瘤焉,但其形狀之異,皆五臟濕熱,邪火濁氣瘀血各感而成,此非正病也。以上數瘤,皆親手治驗,非謬也。

看法

初起,紅色光亮,微熱微痛,根腳浮淺不堅實者,為易。已成,紅赤高腫,作熱焮痛,頂破皮穿,膿潰腫消者,易。已潰,膿稠色鮮,根腳縮小,內肉漸生,外皮漸緊者,順。潰後,氣體平和,飲食如故,腫消痛止,口平收斂者,順。初起,肉色不變,寒熱漸生,根腳散漫,時或陰痛者,險。已成,堅硬如石,舉動牽強,欬嗽生痰,皮寒食少者,逆。已潰無膿,惟流血水腫不消,痛不止,脾氣衰弱者,逆。破後,血水不止,腫硬更增,敗腐不脫,啘氣惡心者,死。

治法

初起,自無表裏之證相兼,但結成形者,宜行氣散血。已成,無痛無癢,或軟或硬,色白者痰聚也,行痰順氣。已成,色紅堅硬漸大,微癢微疼者,補腎氣,活血散堅。形如茄蒂,瘤大下垂者,用藥點其蒂,茄落,生肌收斂。已破,流膿不止,瘤仍不消,宜健脾胃為主,佐以化堅。已潰,出血不常,瘤口開泛者,宜養血涼血,佐以清肝。潰後,瘤腫漸消,脾弱不能收斂者,補腎氣兼助脾胃。

   雀斑

雀斑乃腎水不能榮華於上,火滯結而為斑,當以六味地黃丸以滋化源,外以玉容丸早晚搽洗漸愈。

女人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斑黑,色枯不澤,朝服腎氣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面斑上,日久漸退;兼戒憂思動火勞傷等件。但此生於夫,主不利,疑事不决者,常有之。

   枯筋箭

因憂鬱傷肝,肝無榮養,以致筋氣外發,初起如赤豆大,枯點微高,日久破裂,趲出筋頭,蓬松枯槁,多生胷乳間,宜用絲藥綫齊根繫緊,七日後,其患自落;以珍珠散摻之,其疤自收。兼戒口味,不發。

   黑子

黑子,痣名也,此腎中濁氣混滯於陽,陽氣收束,結成黑子,堅而不散。凡人生此,終為不吉。面部不善者去之,宜細銅管將痣套入孔內,撚六七轉,令痣入管,一拔便去。有浮淺不能拔者,用針挑損,痣上搽冰螄散少許,糊紙蓋之,三日自脫;或灰米膏點之亦可。落後珍珠散乾摻,生皮而愈。忌醬酢,無斑。

   血痣

血痣由於肝經怒火鬱結,其形初起色紅如痣,漸大如豆,揩之血流。治血箭以桃花散涼水調敷,或金墨塗搽自止。血痣須用冰螄散,枯去本痣,以珍珠散搽之,生皮乃愈。甚者,內服涼血地黃湯,兼戒口味始痊。

  景岳全書 【 明?張介賓】

   瘤贅

按瘤贅一證,如前薛己論中已盡其略。然此五瘤之外,又惟粉瘤為最多。蓋此以腠理津沫,偶有所滯,聚而不散,則漸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屬,但有深淺耳。深者在皮裏,則漸大成瘤也。余嘗聞之先輩曰:瘤贅既大,最畏其破,非成膿者必不可開,開則牽連諸經,漏竭血氣,最難收拾,無一可活。及詳考薛案所載數人,凡其潰破者,皆至不治,誠信然也。不可不知。

蛛絲纏法,可治瘤贅未甚大者,其法最妙。余嘗見一人於腹上生一瘤,其大如核桃,一治者取蛛絲撚成粗綫,纏紮其根,數日,其絲漸緊,根漸細,屢易屢細,不數日,竟成脫落,誠奇法也。可見諸綫日鬆,惟蛛絲日緊,物理之妙,有當格致者如此。然亦纏治宜早,若形勢既大,恐不宜也。

  石室秘籙 【 清?陳士鐸】

   癭瘤治法不同

癭瘤不同,癭者連肉而生,根大而身亦大;瘤者根小而身大也。即瘤之中,又各不同,有粉瘤、有肉瘤、有筋瘤、有物瘤。筋瘤不可治,亦不必治,終身十載,不過大如核桃。粉瘤則三年之後,彼自然而出粉如綫香末,出盡自愈,亦不必治也。肉瘤最易治,用水銀、硼砂各一錢,兒茶、血竭各三錢,冰片、麝香各三分,黃蘗五錢,各為細末,將此藥擦於瘤之根處,隨擦隨落。根小者,無不落也。物瘤則根大最難治,不時而動,無故而鳴,或如蟲鳴,或如鳥啼,必須用刀破其中孔,則物自難居,必然突圍而出,後用生肌神藥敷之,則瘤化為水,平復如故矣。此乃不敬鬼神,觸犯歲君而得,病不可測,非理可談,故《內經》不言,然世未嘗無此病也。生肌散用沒藥、乳香去油,象皮、廣木香末、人參各一錢,三七根末、千年石灰各三錢,輕粉五分,麒麟血竭、兒茶各二錢,冰片三分,為絕細末,研無聲為度。修合時,須用端午日,不可使一人見之。

癭瘤不同,形亦各異,然皆濕熱之病也。由小而大,由大而破,由破而死矣。初起之時,即宜用小刀割破,略出白水,以生肌散敷之立愈。倘若失治,漸漸大來,用藥一點,點其陷處,半日作痛,必然出水,其色白者易愈,黃者紅者皆難愈。然服此藥,無不愈也。點藥用水銀、硼砂、輕粉、鷹糞、鵲糞、綠礬、皂礬各一錢,冰片、潮腦各五分,麝香三分,為絕細末,用針刺一小孔,然後乘其出血之時,將藥點上則黏連矣。約用一分,以人乳調之點上,大如鷄子,一日點三次,第二日必然流水,流水時不可點,恐過疼則難收口矣。三日後必然水流盡而皮寬如袋,後用煎方,自然平復如故。煎方用人參、山藥各三錢,茯苓、白芍各五錢,薏仁、黃芪各一兩,澤瀉二錢,猪苓、生甘草、陳皮各一錢,水煎服,十劑全消如故。但忌房事一月,餘無所忌。若犯房事,必破不能收口,終身成漏矣。

人有病手臂生瘡,變成大塊如拳頭大者,必須用刀割去,人必運絕,不可學也。吾有奇方,止用小刀略去其皮一分,後以末藥敷之,即化為水,神方也。方用人參三錢,甘草一錢,硼砂、冰片各一分,輕粉半分,各為末摻之,即化為水矣。此方乃化毒奇方,不可輕視。更有人肚上生瘡,結成頑塊,終年不去者,亦可照上法治之,立效。

人有足上生瘤如斗大者,不必破之,止用針輕輕刺一小針眼,以前藥敷之,必流水不止,必用煎方治之。方用人參、黃芪各三兩,生甘草、薏苡仁各五兩,白芥子三錢,水煎服,二劑即消盡其水,而人絕無憊色,內外雙治之法也。此方之妙,乃補其本源之氣,又利水而不走其氣。刺其孔而出水,未免大損元氣,今補其氣,又何懼水之盡出哉?

  方

海藻丸 治癭瘤通用。

海藻洗晒 川芎 當歸 官桂 白芷 細辛 藿香 白蘞 昆布洗晒 明礬煅,各一兩 海蛤煅 松蘿各七錢半 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後吞嚥下。

守癭丸 治癭瘤結硬。

通草二兩 杏仁去皮尖研 牛蒡子各一合 昆布洗 射干 訶黎勒 海藻洗,各四兩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九,食後噙化,日三。

白頭翁丸 治氣癭氣瘤。

白頭翁半兩 昆布洗,十分 桂心三分 通草 海藻洗,各七分 連翹 元參各八分 白蘞六分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用酒送下。忌蒜麪生葱猪魚。

海藻散堅丸 治肝經癭瘤。

海藻 昆布各二兩 小麥四兩,酢煮炒乾 龍膽草二兩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白湯送下,并噙化嚥之。

木通散 治頸下卒生結囊欲成癭。

木通 松蘿 桂心 蛤蚧酥炙 白蘞 琥珀 海藻洗 昆布洗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下。

五癭丸

菖蒲二兩 海蛤 白蘞 續斷 海藻 松蘿 桂心 倒掛草 蜀椒 半夏各一兩 神麯二兩 羊靨百枚

右為細末,以牛羊髓脂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食後臨臥噙化服。

昆布丸

檳榔 昆布 海藻各二兩

右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含嚥化下。

藻藥散 治氣癭。

海藻酒洗,一兩 黃藥子二兩

右為末,置掌中,以舌時時舓,以津嚥下,消三分之二止藥。先須斷厚味,戒酒色。按《本草》黃藥子主諸惡腫瘡瘻。《斗門方》以浸酒療項下癭氣。《醫學綱目》及丹溪誤作黃蘗,蓋蘗藥字相近。又誤蘗為連,則其失愈遠矣。

二海丸 治氣癭。

海藻 昆布各酒洗晒乾

右等分為末,煉蜜丸杏核大,稍稍嚥汁;又用海藻洗淨切片,油酢煮熟,作常菜食之

消癭散 治癭氣。

海藻酒洗 海帶酒洗 昆布酒洗 海馬酒炙 海紅蛤 石燕并煅 海螵蛸各一兩

右為末,清茶下,兼服含化丸,兼灸相濟,以收全功。

含化丸 治癭氣。

海藻 海蛤煅 海帶 昆布 瓦壟子煅 訶子去核 文蛤背有斑文者 五靈脂各一兩 豬靨十四個,焙乾另研

右為末,煉蜜丸,臨臥含化,時時嚥下,兼灸法以助丸力。

通氣丸 治癭氣。

海藻 海帶 昆布 夏枯草 木通各一兩 訶子 薄荷各五錢 杏仁少許

右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用一丸噙化,兼灸以泄癭氣方效。

昆布散 治癭氣,去風火鬱滯,散痰氣壅結。

防風 荊芥 黃連酒炒 昆布 海藻 海粉 羌活 升麻 連翹 青皮 膽星 貝母 牛蒡子炒 夏枯草 沉香 香附子 撫芎 黃芩酒炒

右,薄荷煎服;或末或丸,俱可。痰多加南星、半夏。又宜灸天突穴為妙。

破結散 【 《三因》】

海藻洗 草龍膽 海蛤 通草 昆布 松蘿 礬石枯,各三分 麥麯四分 半夏 貝母各二分

右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鯽魚猪肉五辛生菜諸雜毒物。十日知,二十日愈。

玉壺散 治三種癭。

海藻洗 海帶洗 昆布 雷丸各一兩 青鹽 莪朮各半兩

右,等分為細末,陳米飲丸如榛子大,噙化。以煉蜜丸亦好。

人參化癭丸子和

海帶 海藻并洗焙 海蛤焙 昆布 澤瀉炒 連翹各等分 豬靨 羊靨各十枚

右為末,蜜丸如芡實大,臨臥噙化一二丸。忌油膩物。猪羊靨即猪羊外腎,乃囊中之卵也。

寶金散羅氏 治癭氣無不瘥。

猪羊靨十對,煖水洗去脂膜,晒乾杵為細末 海藻洗 海帶洗,各二兩 丁香 琥珀研 木香 麝香研,各二錢半 真珠研,半兩

右件先將丁香、木香、海藻、海帶,杵為細末,入下項藥末合和,再研細重羅過,每服一錢,熱酒一盞調服,夜臥服,垂頭而睡。若在室男女,十服必效。如男子婦人患者,一月見效。有胎不可服。

海帶丸 治癭氣久不消。

海藻洗 貝母 青皮 陳皮各等分

右件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食後噙化一丸,效。

昆布散 治癭氣結腫,胷膈不利,宜服。

昆布洗 海藻洗 松蘿 半夏湯泡 細辛 海蛤細研 白蘞 甘草炙,各一兩 龍膽草 土瓜根 檳榔各二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溫酒調下。

又方 治癭氣胷膈壅塞,頸項漸粗,宜服此方。

海藻洗 昆布洗,各二兩 射干 羚羊角鎊 木通 商陸 杏仁泡去皮尖麩炒黃,各一兩 牛蒡子一兩半,微炒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神驗方 治癭氣。

琥珀 桔梗各半兩 鰞鰂骨 昆布洗,各一兩 赤小豆酒煮焙熟 小麥酒煮,各三分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小彈大,綿裹一丸,常噙嚥津。

神效開結散 治癭疾,不問年歲極驗。

沉香 木香各一兩 橘紅四兩 猪靨子十對 珍珠四十九粒,煅

右為末,每服一錢,臨臥冷酒調服,徐徐嚥下。輕者三五服,重者一料全愈。修合用除日效。忌鹹酸油膩濇氣等物。

清上消鬱湯 治痰火氣血,鬱結作核成瘤,脈弦而滑,在上部者。

昆布洗 元明粉 陳皮 半夏薑製 黃連 海藻 莪朮 川芎 香附 青黛 白芥子

右,薄荷煎服。

解下除濕湯 治濕熱鬱結,氣血凝滯,作核成瘤,在下部者。

海藻洗 黃蘗 三稜 香附 青皮 梔子炒 連翹 檳榔 木通

右,薄荷煎服。

枯瘤膏 治六瘤瘰癧痔漏。如無此膏,以鐵罐膏代之,更捷。

草烏四兩 川烏二兩 乾桑耳 桑朽木各一兩半 礦石灰 桑柴灰 蕎麥稭灰各一碗

右將草烏、川烏、桑耳、桑朽木共燒成灰,和礦石灰、桑柴灰、蕎麥稭灰,一處裝入酒漏內,以椶塞其漏竅,用水二斗煎滾淋汁,慢火熬濃,以十碗取一碗為度,以厚實磁器收貯,密封固。如用,入礦石灰調勻為糊,點瘤頂上,以濕紙數重貼藥上。如若未乾,不須貼。若留久藥乾,以唾調塗。直待十分黑腐,以刀剪刮取之,腐肉未盡,又點又刮。如怕剪刮者,卻用井金散點之以漸,腐爛自去,不用針刀;後卻以膏藥貼之,去盡腐肉為度。

井金散 治六瘤大有神效。

土黃三錢 硇砂生晒乾 雄黃各二錢 輕粉 朱砂 乳香 沒藥各一錢 麝香 片腦各少許

右為末,以唾調為稀糊,塗瘤頂上,唾濕紙兩重蓋之,後用黃龍膏貼紙上,間日一度上藥,次添藥徹底周迴,大如韭葉,候根搖自然有裂縫,隨後自下來。若腐肉未去盡者,掞針頭散於瘡口腐肉上,貼膏藥,一日一換,直待腐肉去盡為度。

造土黃法

信石生用,二兩 硇砂生,二錢 木鼈子肉 巴豆肉各五錢

右以信、硇研末,以木鼈、巴豆搗成膏,入石腦油,和作一塊,油紙數重包裹,埋於土坑內四十九日取出,磁器收貯听用。如無石腦油亦可。

黃龍膏 涼肌退腫。

黃蘗 黃芩 大黃

右為末,蜜水調為糊餅,貼瘤上。

枯瘤方

白砒 硇砂 黃丹 雄黃 輕粉各一錢 朱砂 乳香 沒藥各三錢 螌蝥生用,三十個

右研為末,糯米粥為丸,捏作棋子樣,曝乾。先灸破瘤頂三炷,以藥餅蓋上,用黃蘗末以水調貼之,數日,自然乾枯落下。

神驗點方 點瘤贅。

桑柴灰 棗樹灰 黃荊灰 桐殼灰各二升半

右以沸湯淋汁五碗許,澄清,入螌蝥四十個,穿山甲五片,乳香、腦子不拘多少,約五碗煎作二碗,用磁器盛之。乳香、腦子候冷方入。臨用時,入新石灰調成膏,敷瘤上,神妙。乾以清水潤之,其效如神。

龍骨散 一名青龍散。生肌肉。

訶子肉 龍骨生 細茶各等分

右末乾掞。

麻藥方

南星 半夏 川烏 川椒 石灰 草烏各等分

右六味,各生為末,酢調塗瘤上,用藥則不痛。

止血藥

京墨煅 百草霜各等分

右為末掞之,即以手按住。

桃紅散 止血大效。

石灰十兩 麻油 大黃五錢,水浸透取汁各半盞

右將石灰炒紅,入麻油、大黃汁和勻,慢火炒如桃花色,磁器收貯聽用。

梅花散 治癭瘤。

寒水石 龍骨 血竭 黃丹

右為細末,乾摻。

箍藥 治前證。

草烏八兩 川烏四兩 乾桑葉 朽木各三兩 桑柴灰二碗 石灰未化者,一斤

右二灰研,四味俱燒存性同研勻,水十碗,淋汁熬膏圍之。

又方 治痰瘤。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升麻 鼠黏子 連翹 柴胡 昆布 黃芩 桔梗

右,水煎服。時以自溺搽瘤上,甚妙。

驅風換肌膏 治雀子斑。

肥皂二斤 甘松 三柰 白芷各二兩 薄荷 花粉 黃蘗末 細辛 乾葛 草果 防風 獨活各一兩 輕粉五錢

右為末成丸,每朝洗面用之。再用玉面桃花粉。

玉面桃花粉

杏仁研泥 面粉各三錢 輕粉 白芷各一錢 麝香 冰片各二分

右以鷄子清調勻,每用少許,如婦人搽面法。

一井散 枯瘤神驗。

硇砂 粉霜 雄黃各二錢 輕粉 沒藥 乳香各一錢 土黃三錢

右為細末,以津調塗瘤頂外邊,徹一韭葉闊,以花紙貼之,上用小黃膏貼之。

小黃膏

黃蘗 黃芩 大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以水調為糊,比前藥大一遭,三日一易,至八九日不取,直候可取。

五癭方 【 《千金方》,下同。】  治石癭、氣癭、勞癭、土癭、憂癭。

海藻 龍膽 海蛤 通草 昆布 礜石一作礬石 松蘿各三兩 麥麯四分 半夏二分

右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禁食魚猪肉五辛生菜難消之物。十日知,二十日愈。

又方

海藻 海蛤各三兩 昆布 半夏 土瓜根 松蘿各一兩 通草 白蘞 龍膽各二兩

右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再。不得作重用力。

陷腫散 治二三十年癭瘤及一切瘤。

鰞鰂骨 石硫黃各一兩 白石英 紫石英 鍾乳石各二分 丹參三分 琥珀 附子 胡燕屎 大黃 乾薑各四分

右十一味,治下篩,以韋囊盛,勿泄氣。若瘡濕即敷,若瘡乾猪脂和敷,日三四,以乾為度。若汁不盡者,至五劑十劑止藥,令人不痛。若不消,加芒硝二兩,佳。

又方

昆布 桂心 逆流水柳鬚各一兩 海藻 乾薑各二兩 羊靨七枚,陰乾

右六味為末,蜜丸如小彈子大,含化一丸嚥津。

生肉膏 治癭瘤潰漏及金瘡百瘡。

當歸 附子 甘草 白芷 芎藭各一兩 薤白二兩 生地黃三兩

右七味(口父)咀,以猪脂三升半,煎白芷黃,去滓,稍以敷之,日三。

清肝蘆薈丸 治惱怒傷肝,致肝氣鬱結為瘤,其堅硬色紫,壘壘青筋,結若蚯蚓,遇喜則安,遇怒則痛者服之。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酒浸搗膏,各二兩 青皮 蘆薈 昆布 海粉 甘草節 牙皂 黃連各五錢

右為末,神麯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白滾湯,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

芩連二母丸 治心火妄動,逼血沸騰,外受寒涼,結為血瘤。其患微紫微紅,軟硬間雜,皮膚隱隱,纏如紅絲,皮破血流,禁之不住者宜服。

黃連 黃芩 知母 貝母 川芎 羚羊角 當歸 白芍 生地 熟地 蒲黃 甘草減半 地骨皮各等分

右為末,側柏葉煎湯,打寒食麪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燈心湯送下;或作劑服之亦效。

順氣歸脾丸 治思慮傷脾,致脾氣鬱結,乃生肉瘤,軟如綿,腫如饅,脾氣虛弱,日久漸大,或微疼或不疼者服之。

陳皮 貝母 香附 烏藥 當歸 白朮 茯神 黃芪 酸棗仁 遠志 人參各一兩 木香 甘草炙,各三錢

右為末,合歡樹皮四兩煎湯,煮老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食遠,白滾湯送下。

通氣散堅丸 治憂鬱傷肺,致氣濁而不清,聚結為瘤,色白不赤,軟而不堅,由陰陽失度,隨喜怒消長者宜服。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石菖蒲 枳實炒 人參 膽南星 天花粉 桔梗 川芎 當歸 貝母 香附 海藻 黃芩酒炒,各等分

右為末,荷葉煎湯糊為丸寒豆大,每服一錢,食遠,燈心二十根、薑三片,泡湯送下。

調元腎氣丸 治房慾勞傷,憂恐損腎,致腎氣弱而骨無榮養,遂生骨瘤。其患堅硬如石,形色或紫或不紫,推之不移,堅貼於骨,形體日漸衰瘦,氣血不榮,皮膚枯槁,甚者寒熱交作,飲食無味,舉動艱辛,腳膝無力者,并服之。

淮生地酒煮搗膏,四兩 山萸肉 山藥 丹皮 茯苓各二兩 人參 當歸身 麥門冬搗膏 澤瀉 龍骨 地骨皮各一兩 黃蘗鹽水炒 知母童便炒,各五錢 木香 砂仁各三錢

右為末,鹿角膠四兩老酒化稠,加蜜四兩同煎,滴水成珠,和藥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溫酒送下。忌白蘿蔔火酒房事。

海藻玉壺湯 治癭瘤初起,或腫或硬,或赤不赤,但未破者服之。

海藻 貝母 陳皮 昆布 青皮 川芎 當歸 半夏 連翹 甘草節 獨活各一錢 海帶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凡服此藥餌,先斷厚味大葷,次宜絕慾虛心者為妙。

活血散癭湯 治癭瘤已成,日久漸大,無痛無癢,氣血虛弱者。

白芍 當歸 陳皮 川芎 半夏 熟地 人參 茯苓 丹皮各一錢 紅花 昆布 木香 甘草節各五分 青皮 肉桂各三分 水二鍾,煎八分,量病上下,服後飲酒一小杯。

六軍丸 治癭瘤已成未潰,不論年月新久,并宜服之。

蜈蚣去頭足 蟬蛻 全蠍 殭蚕炒去絲 夜明砂 穿山甲 以上等分為細末,神麯糊為丸如粟米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分,食遠酒下。忌大葷煎炒,日漸可消。

枯瘤方 治瘤初起成形未大者,及根蒂小而不散者,用此。

白砒 硇砂 黃丹 輕粉 雄黃 乳香 沒藥 硼砂各一錢 田螺三枚,取肉晒乾切片 螌蝥二十個 共研極細,糯米粥調和,捏作小棋子樣,曝乾。先灸瘤頂三炷,以藥餅貼之,上用黃蘗末,水調蓋敷藥餅,候十日外,其瘤自然枯落;次用斂口藥。

秘傳斂瘤 治癭瘤枯藥落後,用此搽貼,自然生肌完口。

鷄蛋十五枚,煮熟用黃熬油一小鍾 海螵蛸 血竭 輕粉 龍骨 象皮 乳香各一錢

右各等細末,共再研和,入鷄蛋油內攪勻,每日早晚,甘草湯洗淨患上,鷄翎蘸塗,膏藥蓋貼

琥珀黑龍丹 治五癭六瘤,不論新久,但未穿破者,并宜服之。

琥珀一兩 血竭三兩 京墨 五靈脂炒 海帶 海藻 南星姜製炒,各五錢 木香三錢 麝香一錢 以上各為細末,和勻再研,煉蜜丸一錢重,金箔為衣,晒乾密收。每用一丸,熱酒一杯,量病上下,食前後化服。如患在下部,服後隨用美膳壓之。

十全流氣飲 治憂鬱傷肝,思慮傷脾,致脾氣不行,逆於肉裏,乃生氣癭肉瘤,皮色不變,日久漸大,宜服此藥。

香附八分 陳皮 赤茯苓 烏藥 川芎 當歸 白芍各一錢 青皮六分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薑三片,棗二枚,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涼血地黃湯 治血箭血痣,內熱甚而逼血妄行,出血如飛者。

黃連 當歸 生地 山梔 元參 甘草各等分 水二鍾,煎八分,量病上下服之。

玉容丸 治男婦雀斑酒刺,及身體皮膚粗槁,并用此洗。

甘松 山楂 細辛 白芷 白蘞 白芨 防風 荊芥 殭蠶 山梔 藁本 天麻 羌活 獨活 陀僧 枯礬 檀香 川椒 菊花各一錢 紅棗肉七枚 以上共為細末,用去盡弦膜肥皂一斤,同搥作丸。如秋冬加生蜜五錢,如皮膚粗槁加牛骨髓三錢。早晚洗之,肌膚自然瑩潔如玉,溫潤細膩。

玉肌散 治一切風濕,雀斑、酒刺、白屑風,皮膚作癢者,并效。

菉豆半升 滑石 白芷 白附子各二錢 共為細末,每用三匙,早晚洗面時,湯調洗患上。

  單方

項下氣癭:用自然銅貯水甕中,逐日飲食,皆用此水,其癭自消;或火燒煙氣,久久吸之亦可。 【 《直指方》,下同。】

又方:針砂入水缸中浸之,飲食皆用此水,十日一換砂,半年自消散。

項下癭疾:鼠黏子根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或為末,蜜丸,常服之。 【 《救急方》】

項下癭氣:黃藥子一升洗劍,酒一斗浸之,每日早晚常服一盞。忌一切毒物及戒怒。仍以綫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 【 《斗門方》】

癭氣:用海藻一斤,絹袋盛之,以清酒二升浸之,春夏二日,秋冬三日,每服二合,日三。酒盡再作,其渣暴乾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不過兩劑即瘥。 【 《范汪方》】

癭氣初起:海藻、黃連各一兩為末,時時舐嚥。先斷一切厚味。 【 丹溪】

五癭結核,壘壘腫硬:以昆布一兩洗去鹹,晒乾為散,每以一錢綿裹好,酢中浸過,含之嚥汁,味盡再易之。 【 《聖惠》】

癭瘤結氣:海帶頻食之,自愈。

項下癭氣:用小麥一升,酢一升漬之,晒乾為末,以海藻洗研末三兩和勻,每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 《小品》】

蜘蛛網纏贅疣,疣日消爛,屢有驗。 【 《續博物志》】

疣瘤初起:柳樹上花蜘蛛絲纏之,久則自消。 【 《簡便方》】

疣瘤:用稻上花蜘蛛十餘,安桃枝上,待絲垂下,取東邊者撚為綫繫之,七日一換,自消落也。 【 《總微論》】

癭瘤:用猪靨七枚,酒熬三錢,入水瓶中露一夜,取出炙食,三服,妙。 【 《摘要》】

又方:取鹿靨以佳酒浸令沒,炙乾,納酒中,更炙令香,含嚥汁,味盡更易,盡十具愈。 【 《千金》】

又方:開結散。猪靨焙四十九枚,沉香二錢,真朱砂罐煅四十九粒,橘紅四錢為末,臨臥,冷酒徐徐服二錢,五服見效,重者一料愈。以除日合之。忌酸鹹油膩濇氣之物。 【 《集要》】

又方:用羊靨一具,去脂酒浸炙熟,含之嚥汁,日一具,七日瘥。 【 《外臺》】

又方:用羊靨七枚陰乾,海藻、乾薑各二兩,桂心、昆布、逆流水邊柳鬚各一兩為末,蜜丸芡子大,每含一丸嚥津。 【 《千金》】

又方:用羊靨、猪靨各二枚,昆布、海藻、海帶各二錢洗焙,牛蒡子炒四錢為末,搗二靨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含化嚥汁。 【 《雜病治例》】

又方:水涯露出柳根三十斤,水一斛,煮取五升,以糯米三斗,如常釀酒,日飲。 【 《范汪方》】

又方:秫米三斗,炊熟,取圓葉白楊皮十兩,勿令見風切,水五升,煮取二升,漬麯末五兩,如常釀酒,每旦一盞,日再服。 【 崔氏】

身面粉瘤:人精一合,青竹筒盛於火上燒,以器承取汁,密封器中,數上塗之,取效止。 【 《肘後方》】

枯瘤方:以銅綠為末,草刺瘤破,摻上,以膏藥塗之。

粉瘤紅玉膏:石灰一塊如錢大,糯米十四粒,同鹼水化開一夜,加辰砂少許,挑破點之。 【 《瘡瘍全書》,下同。】

消瘤方:蕎麥灰半碗,灰條菜灰半碗,風化石灰一碗,同和一處,淋灰三碗熬膏,以木鼈一二枚,巴豆五六十粒,二件去殼并油,胡椒四十九粒,各研細爛,共研細入灰汁內,再熬成膏,入罐內蠟紙封之。用時不分大小,用藥點於瘤上,其藥自至根,再上,候茶褐色;須臾,其瘤皆黑色,不須再搽,二三日自乾枯。有瘡口,用紫金散敷之。

紫金散:黃丹一錢五分,輕粉二錢五分,共為細末,乾摻瘡口。

藥綫繫瘤法:先用芫花根洗淨帶濕,不犯鐵器,搗取汁,用生絲綫浸汁中一宿,陰乾,以綫繫瘤上,一夜即落,不過二次。將龍骨、細茶、訶子末三味敷瘡口。如無根,以芫花煎濃汁浸之亦妙。

痣黶疣贅:用花鹼及礦灰,以小麥稈灰汁煎二味,令乾,等分為末,以針刺破,水調點之,三日三上,即去。須新合乃效。 【 《總錄》,下同。】

面黶黑痣:以草劃破,銅錢末敷之,三日勿洗水,自落。厚者再上之。

(黑干)(黑曾)斑點赤皰:密陀僧二兩,細研,人乳調,夜塗旦洗。 【 《聖惠》】

凡人身有胬肉,可聽人家釘棺下斧聲之時,便下手速擦二七遍,以後自得消平。孕婦勿用。

面身有瘢痕:用真玉日日磨之,久則自滅。 【 《聖濟錄》】

粉查面(黑干):雲母粉、杏仁等分為末,黃牛乳拌蒸,夜塗旦洗。 【 《總錄》】

面上皯(黑曾):鷄子一枚去黃,朱砂末一兩,入鷄子內封固,入白伏雌鷄下,抱至雛出,取塗面即去,不過五度,面白如玉。此陳朝張貴妃常用,出西王母枕中方。 【 《外臺》】

面皰:水銀、胡粉等分,研臘猪脂和,夜塗旦洗拭,勿見水,三度瘥。 【 《肘後方》】

又方:烏蛇肉二兩燒灰,臘猪脂調敷。 【 《聖惠》】

粉刺面(黑干):白石脂六兩,白蘞十二兩為末,鷄子白和,夜塗日洗。 【 《總錄》】

身面疣目:苦酒漬石灰六七日,取汁頻擦之,自落。 【 《千金》】

面黶疣痣:水調礦灰一盞,好糯米全者,半插灰中,半在灰外,經宿,米色變如水精光,以針微撥動,點少許於上,經半日汁出,剔去藥,不得著水,二日而愈也。 【 《集元方》】

身面瘢痕:禹餘糧、半夏等分為末,鷄子黃和敷,先以布拭乾,勿見風日三十日,十年者亦滅。 【 《總錄》】

手足疣目:鹽敷上,以舌舐之,不過二度瘥。 【 《肘後方》】

身面疣目:蠟紙卷硫黃末少許點之,焠之有聲自去。 【 《普濟方》】

疣目瘊子:白礬、地膚子等分,煎水頻洗之。 【 《多能鄙事》】

身上瘢痕:黃礬石燒令汁盡,胡粉炒令黃,各八分,細研,以臘月猪脂和研如泥,以生布揩令痛,乃塗藥五度;取鷹糞白、燕窠中草燒灰等分,和人乳塗之,其瘢自滅,肉平如故。 【 《海上集驗方》】

面上皯皰:薺苨、肉桂各一兩為末,每用方寸匕,酢漿服之,日一服。又滅瘢痣。 【 《總錄》】

面多(黑干)(黑曾)雀卵色:苦酒浸白朮,日日拭之,極效。 【 《肘後方》】

粉查面(黑干):山慈姑根,夜塗旦洗。 【 《普濟方》】

又方:艾灰、桑灰各三升,以水淋汁,再淋至三遍,以五色布納於中同煎,令可丸時,每以少許敷之,爛脫,甚妙。 【 《外臺》】

面黑?干風瘡:香附子、甘松各四兩,黑牽牛半斤為末,日用洗面。 【 《婦人良方》】

面上雀斑:三柰子、鷹糞、密陀僧、蓖麻子等分研勻,以乳汁調之,夜塗旦洗去。

面上瘢黶:取鐵掃帚地上自落葉并子煎湯,頻洗數次,自消。 【 即馬藺草】

面皰鼻皶:馬藺子花杵敷之佳。 【 《肘後方》】

面上黑斑:蒼耳葉焙乾為末,食後米飲調服一錢,一月愈。 【 《摘元方》】

手足疣目:蒴藿子揉爛塗之。 【 《聖惠》】

面上瘢痕: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為末,酢和,夜塗旦洗。 【 《救急方》】

黑子疣贅:續隨子為末,津調,時塗之,自落。 【 《普濟方》】

面上雀斑:蓖麻子仁、密陀僧、硫黃各一錢為末,用羊髓和勻,夜夜敷之。 【 《摘元方》】

身面黑痣:藜蘆灰五兩,水一大碗淋汁,銅器重湯煮成黑膏,以針微刺破點之,不過三次,效。 【 《聖惠》】

面上(黑干)(黑曾):白附子為末,臥時漿水洗面,以白蜜和塗紙上點之,久久自落。 【 《易簡方》】

痰瘤結核疣子:南星膏,治人皮肌頭面上生瘤,及結核大者如拳,小者如栗,或軟或硬,不疼不癢,宜用此藥,不可輒用針灸。生天南星大者一枚,研爛,滴好酢五七點。如無生者,以乾者為末,酢調。先用針刺令氣透,乃貼之,覺癢則頻貼取效。 【 《濟生方》】

贅疣焦法:甘草煎膏,筆妝瘤之四圍,上三次;乃用芫花、大戟、甘遂等分為末,酢調,別以筆妝其中,勿近甘草;次日縮小,又以甘草膏妝小暈三次如前,仍上此藥,自然焦縮。 【 《得效方》】

面瘡刺粉:菟絲子苗絞汁塗之,不過三上。 【 《肘後方》】

面上風刺:黑牽牛酒浸三宿為末,先以薑汁擦之,後用藥塗之。 【 《摘元方》】

面上粉刺,(疒畾)子如米粉:黑牽牛末,對入面脂藥中,日日洗之。 【 《聖惠》】

面上雀斑:黑牽牛末,鷄子清調,夜敷旦洗。 【 《摘元方》】

身面粉刺:白蘞二分,杏仁半分,鷄屎白一分為末,蜜和,攙水拭面。 【 《肘後方》】

面上紫塊如錢大,或滿面俱有:野大黃四兩取汁,穿山甲十片燒存性,川椒末五錢,生薑四兩,取汁和研,生絹包擦,如乾,入酢潤濕,數次如初。 【 《積德堂方》】

少年面皰:用浮萍日挼盦之,并入汁少許。 【 《外臺》】

又方:用紫背浮萍四兩,防己一兩,煎濃汁洗之;仍以萍於斑黑?干上熱擦日三五次。物雖微末,其功甚大,不可小看。 【 《普濟》】

粉渣面(黑干):溝渠小萍為末,日敷之。 【 《聖惠方》】

滅諸瘢痕:春夏用大麥麩,秋冬用小麥麩,篩粉和酥敷之。 【 《總錄》】

手足生疣:取白粱米粉,鐵銚炒赤研末,以眾人唾和之,塗厚一寸即消。

身面疣目:七月七日,以大豆拭疣上三遍,使本人種豆於南向屋東頭第二溜中,豆生葉,以熱湯沃殺,即愈。 【 《外臺秘要》】

面(黑曾)雀卵:苦酒漬水,常常拭之。 【 《肘後方》】

身面疣目:盜酸酒酵,洗而呪之,曰:疣疣不知羞,酸酒酵,洗爾頭。急急如律令呪七遍自愈。 【 《外臺》】

面黶痣點:蔓菁子研末,入面脂中,夜夜塗之。亦去面皺。 【 《聖惠》】

面上黑子:芫荽煎湯,日日洗之。 【 《小說》】

又方:每日以煖漿水洗面,以布揩赤,用白檀香磨汁塗之。 【 《外臺》】

身面瘢痕:馬齒莧湯,日洗二次。 【 《聖惠》】

腋下癭瘤:用長柄壺盧燒存性,研末搽之,以消為度。一府校老嫗右腋生一瘤,漸長至尺許,其狀如長瓠子,久而潰爛,一方士教以此法用之,遂出水消盡而愈。 【 《集簡方》】

面上黑斑:桑耳焙研,每食後熟湯服一錢,一月愈。 【 《摘元方》】

身面疣目:杏仁燒黑研膏,擦破日日塗之。 【 《千金方》】

面上皯皰:杏仁去皮搗,和鷄子白,夜塗之,旦以暖酒洗去。 【 《食療》】

粉皶面(黑干):杏花、桃花各一升,東流水浸七日,洗面二七遍,極妙。 【 《總錄》】

雀卵面皰:桃芯、冬瓜仁研末等分蜜調塗之。 【 《聖惠》,下同。】

面上粉刺,(疒畾)子如米粉:用桃花、丹砂各三兩為末,每服一錢,空心井水下,日三服,二十日,小便當出黑汁,面色瑩白也。

又方:用乾柿日日食之。 【 《普濟方》】

面上靨子:七月七日,午時取甜瓜葉七枚,直入北堂中,向南立,逐枚拭靨,即或去也。 【 《淮南畢萬術》】

面上皶皰(黑干)(黑曾):用木蘭皮一斤細切,以三年酢漿漬之百日,晒乾搗末,每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或用酒漬之,加梔子仁一斤。 【 《錄驗》】

又方:用白附子、冬瓜子、白芨、石榴皮等分為末,酒浸三日,洗面後敷之,久則面瑩如玉。

又方:皂角子、杏仁等分研勻,夜以津和塗之。 【 《聖惠》】

又方:用無槵子肉皮搗爛,入白麪和丸,每日用洗面,去垢及黑?干甚良。 【 《集簡方》】

疣痣黑子:巴豆一錢,石灰炒過,人言一錢,糯米五分,炒研點之。 【 《怪病方》】

又方:用寒食前後,取桑條燒灰淋汁,入石灰熬膏,刺破以自己唾調點之,自落也。 【 《皆效方》】

又方:以猪脂揩之,令血出少許,神驗不可加。 【 《千金》】

面上皯皰:鹿角尖磨濃汁厚塗之,神效。

又方:鹿脂塗之,日再。 【 《聖惠》】

面(黑干)雀斑:白茯苓末蜜和,夜夜敷之,二七日愈。 【 《集驗方》】

又方:鸕鶿骨燒研,入白芷末,猪脂和,夜塗旦洗。 【 《摘元方》】

鼻面酒皶:鸕鶿屎一合研末。以臘月豬脂和之,每夜塗旦洗。 【 《千金方》】

疣痣黑子:螌蝥三個,人言少許,以糯米五錢,炒黃去米,入蒜一個搗爛點之,良。

滅痕:鷹矢白和人精,敷三日。 【 《千金》】

又方:鷹矢白二兩,殭蠶一兩半為末,蜜和敷。 【 《聖惠》】

又方:鷹矢白、白附子各一兩為末,酢和敷,日三五次,痕滅止。 【 《總錄》】

身面疣目:每月朢子時,以禿帚掃疣目上三七遍。 【 《聖惠》】

又方:牛口涎頻塗之自落。 【 《千金》】

又方:硇砂、硼砂、鐵銹、麝香等分研搽,三次自落。 【 《集效方》】

雀斑面皰:七月七日,取露蜂子於漆碗中,水酒浸過濾汁,調胡粉敷之。 【 《普濟方》】

黥刺雕青:以白馬尿搽上,再以汗調水蛭末塗之。 【 子和】

身面赤疵:常以銀揩令熱,久久自消。 【 《千金翼》】

(黑干)(黑曾):用李核仁去皮細研,以鷄子白和如稀鍚塗之,至旦,以漿水洗去,後塗胡粉,不過五六日效。忌見風。 【 《海上方》】

又方:孝子衫燒灰敷之。 【 藏器】

粉刺黑斑:五月五日,收帶根益母草紫花者,晒乾燒灰,以商陸根搗自然汁,加酸酢搜和灰作餅,炭火煅過收之,半年方用,入面藥。 【 《閨閣事宜》,下同。】

又方:五月五日,采益母草根苗具者,勿令著土,暴乾搗羅,以麪水和成團如鷄子大,再暴乾;仍作一爐,四旁開竅,上下置火,安藥中央,大火燒一炊久,即去大火,留小火養之,勿令火絕,經一復時出之,瓷器中研,治篩,再研三日收用,如澡豆法,日用。一方,每十兩加滑石一兩,臙脂一錢。

藜莖灰、荻灰、蒿灰等分,水和蒸取汁煎膏,點贅黑子,蝕惡肉。 【 時珍】

消滅瘢痕:以猪脂三斤,飼烏鷄一只,三日後取矢,同白芷、當歸各一兩,煎十沸去渣,入鷹矢白半兩調敷。 【 《外臺》】

雀卵面皰:鷄卵酢浸壞,取出敷之。 【 《聖惠》,下同。】

消滅瘢痕:鷄子五七枚,煮熟取黃炒黑拭塗,日三,久久自滅。

面皰:鷹矢白二分,胡粉一分,蜜和敷之。 【 《外臺》】

  針灸

《靈樞經》曰:手太陽之別,名曰支正,上腕五寸。虛則生疣,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別也。

《甲乙經》曰:振寒熱頸項腫,實則肘攣,頭項痛狂易,虛則生疣,小者痂疥,支正主之。

癭,天窻 【 一作天容】 及臑會主之。

癭瘤,氣舍主之。

《千金方》曰:癭,惡氣,灸天府五十壯。 【 《千金翼》作胷堂百壯】

癭,上氣短氣,灸肺俞百壯。

癭,上氣胷滿,灸雲門五十壯。

癭,勞氣,灸冲陽隨年壯。

癭氣面腫,灸通天五十壯。

癭,灸天髎三百壯,橫三間一寸灸之;又灸中封隨年壯,在兩足趺上曲內宛宛中。

諸癭,灸肩髃左右相當宛宛處,男左十八壯,右十七壯;女右十八壯,左十七壯。或再三,取瘥止。

又法:灸風池百壯,俠項兩邊。

又法:灸兩耳後髮際一百壯。

又法:灸頭衝 【 一作頸】 ,在伸兩手直向前,令臂著頭對鼻所注處灸之,各隨年壯。 【 《千金翼》,名臂臑。】

天府、臑會、氣舍,主癭瘤氣咽腫。

腦戶、通天、消濼、天突,主頸有大氣。

通天主癭,灸五十壯。胷堂、羊屎灸一百壯。

《本事方》曰:治果報面生贅瘤方,用艾丸灸十壯,即用酢磨硫黃塗紙上,剪如螺螄掩子大,貼所灸處,更用膏藥重貼,二日一換,候癢,擠出膿如菉豆粉即愈。 【 按硫黃,羅謙甫作雄黃。】

《李杲十書》曰:諸癭惡氣,天府七七壯,衝陽隨年壯。

  醫案

《儒門事親》曰:新寨婦人年四十餘,有癭三瓣,戴人令以鹹吐之,三涌三汗三下,癭已半消;次服化癭之藥,遂大消。夫病在上者皆宜吐,亦自有消息之法耳。

戴人在西華,眾人皆訕以為吐瀉而已。一日,魏壽之與戴人入食肆中,見一夫病一瘤,正當目之上網內眥,色如灰李,下垂覆目睛,不能視物。戴人謂壽之曰:吾不待食熟立取此瘤。魏未之信也。戴人曰:吾與爾取此瘤如何?其人曰:人皆不敢割。戴人曰:吾非用刀割,別有術焉。其人從之,乃引入一小室中,令仰臥一牀,以繩束其胻,刺乳中大出血。先令以手揉其目,瘤上亦刺出雀糞,立平出戶。壽之大驚。戴人曰:人之有技,可盡窺乎?

郜城,戴人之鄉也。一女子未嫁,年十八,兩手背皆有瘤,一類鷄距,一類羊角。腕不能制,向明望之,如桃膠然。夫家欲棄之,戴人見之曰:在手背者為膠瘤,在面者為粉瘤。此膠瘤也。以(金非)針十字刺破,按出黃膠膿三兩匙,立平,瘤核更不再作。婚事復成。非素明者,不敢用此法耳。

《薛己醫案》曰:長洲王天爵辛丑春,左腿環跳患瘤,狀如大桃,按之濡軟,恪服除濕流氣化痰之劑,惡寒發熱,食少體倦,形氣俱虛,脈洪大而虛,氣瘤也,肺主之。蓋膽屬木,肺屬金,然發於膽經部分,乃肺金侮肝木,元氣虧損,而其膿已內潰矣。遂用十全大補湯數劑,出清白稀膿甚多,頓加寒熱,煩渴頭痛,殊類傷寒狀。余謂此因膿泄而血氣益虛耳。仍用前湯,其勢益甚,脈洪數大,按之如無,乃加附子一錢,其勢愈甚而脈復如前,此虛甚而藥未能及也。更加附子二錢,三劑諸證頓退。乃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十全大補湯,各三十餘劑,出腐骨五塊,瘡口將完。後因不慎起居,患處復潰,諸證更發,咽間如焚,口舌無皮,用十全大補加附子一錢服之,諸證悉愈。二日不服,內病悉至,患處復潰。二年後又患,服前藥不應,診其尺脈,微細如絲,此屬命門火衰,用八味丸為主,佐以十全大補湯,稍愈。至乙巳仍患虛寒之證而歿。

一男子左腿外側近臀腫一塊,上有赤縷三年矣。飲食起居如常,觸破涌出血膿,發熱惡寒,此膽經受證,故發于腿外側。診其脈,左尺洪數,右關弦洪,此腎水不能生肝木,用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丸而痊。

一男子腹患瘤,膿水淋漓,此足三陰之證,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以培脾土,用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更用蘆薈丸以清肝火而斂。

一老儒眉間患瘤二年,其狀如紫桃,下墜蓋目,按之如水囊,此肝脾之證,膿瘀內潰而然耳。遂刺出血膿,目即開。以炒黑膽草、山梔、芎、歸、芍藥、柴胡、白朮、茯苓之類而愈。

嘉善周上舍兩耳下項間,筋攣壅腫堅硬,欬嗽氣喘,內熱盜汗,所服皆化痰散堅行氣之劑,勢益甚。余診之,左關弦濇,左尺洪數,此怒氣傷肝,房勞損腎,須滋腎水,生肝血,慎調攝,至水旺之際,庶可愈矣。彼欲速效,乃外敷商陸、石灰等藥,內服海藻、蓬朮之類,至秋金旺之際,元氣愈虛,其腫愈甚而歿。

鎮江孫上舍缺盆間腫如覆甌,堅硬色赤,內熱晡熱,自汗盜汗,就治於余,曰:賤疾皆以散堅行氣降火破血之劑,欲其內消而反甚。其脈左尺洪數,按之而弱,左關洪數,按之而濇,此怒氣傷肝,血涸而筋攣也。因其急於仕進,余辭不能治。彼亦不信,後果歿。此證若補脾肺,滋肝腎,則木得水而敷華,筋得血而滋潤,多有得生者。

府庠朱宏仁年二十,兩手皆近中指患五疣,中一大者如黃豆,余皆如聚黍,拔之如絲,長三四寸許,此血燥筋縮,用清肝益榮湯五十餘劑而愈。

府庠沈姬文幼囓指甲,及長不能自禁。余曰:此肝火血燥也。又頸側常生小疣子,屢散屢發;又臂生一塊如菉豆大,若觸碎如斷束縷,扯之則長,縱之則縮,後兩鬢發白點,求治。余曰:子素肝病,此部亦屬肝膽經也。夫爪為筋之餘,膽行人身之側,正與囓爪生疣等證相應,須滋補腎水以生肝膽,則諸病自愈矣。乃與六味地黃丸服之,二年,白點自退,疣亦不生。

一男子臉患疣,初如赤葚,雜用敷貼之藥,翻張如菌;又用腐蝕,焮大如瘤。此足三陰經虛證悉具,治以補脾肺生肝腎等劑而尋愈。

一男子小腹中一塊,不時攻痛,或用行氣化痰等藥不應。或以為血鼈,服行氣逐血之劑,後手背結一肬子,漸長寸許,形如鼈狀,肢節間如豆大者甚多。彼泥鼈生子發於外,亦用行血,虛證悉至,左尺洪數,關脈洪數弦。余以為腎水不能生肝木,以致肝火燥而筋攣,用六味地黃丸生腎水,滋肝血,三月餘諸證悉愈。

一男子因勞役過度,面色青黑,發熱欬嗽,面生肬子,腹內一塊,攻上攻下,作痛口乾,小便秘濇,服消剋之藥愈甚。察其脈,左右關俱弦洪,元氣弱甚,此肝脾受病而筋攣也。投以加味逍遙散,合地黃丸料,元氣遂復。若誤以為血鼈之類消之,必致不起。

一男子素膏粱醇酒,先便血便結,驚悸少寐,後肛門周生小顆如肬子,如鼠乳,大小不一,用清熱消毒等藥,半載之間,腿內股亦然。又用化痰之藥,寒熱吐痰,頸間俱作,肝腎脈浮數,按之而弱,余以為足三陰經血虛火熾,法當滋化源。彼不信,別服四物、黃蘗、知母之類,諸證蜂起,此胃氣復傷,各經俱病也。先用補中益氣湯三十餘劑,諸證漸愈。乃朝用前湯,夕用八珍湯,又各五十餘劑,諸證尋愈。於是夕改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又半載諸證悉愈。

一婦人左手背并次指患五六枚,如熟葚,內熱晡熱,月經素不及期。余曰:此因肝脾血虛而有熱也,當調補二經,使陰血生而諸證自愈。不信,乃用艾灸,手腫脹發熱,手指皆攣,兩脅項及胷乳間皆患疣,經行無期。余用加味逍遙散少加炒黑黃連數劑漸愈;乃去黃連,更佐以歸脾湯,其患漸愈;又百餘劑,經行如期;再用地黃丸三料而痊。

一婦小腹內一塊,或時上攻,或時下墜,寒熱胷痞,小便淋漓,或用行氣化痰等劑,前證愈甚,月經兩月餘而一行;或以為內有肉鼈,啖飲其血而經不行,服驅逐之劑,下血甚多。兩手背結一疣,如大豆許,兩月漸長寸許,又兩月餘,又患數枚,疑以鼈子行於外,仍行驅逐。兩耳下各患腫,又疑為瘡毒。余曰:此屬肝火血燥也,用加味逍遙、加味歸脾二藥兼服,佐以六味丸,三月餘而愈。

一婦人患疣,用蛛絲纏、芫花綫、螳螂啖、毒藥蝕、著艾灸,大潰腫痛,發熱出血。余曰:此陰血虛也。不信,仍服降火之藥而歿。

《外科正宗》曰:一男子臀瘤五年,形如覆瓢,按之隱隱黑色,此黑粉瘤也。以針破之,按出黑砂兼黑粉,共約碗許;用三品一條鎗插入患內,十餘日,每次捺出黑膜,其瘤漸消。內服十全大補湯,健脾胃,養氣血,月餘而斂。

一男子腮上生瘤半年,形若覆桃,皮色不變,按之微紅,此粉瘤也。針破之,捺去脂粉,插前藥,半月而愈。

一義烏兵士,肩膊下連生小瘤五枚,三月餘,漸發癢異狀,以手捫之,內則噏噏攻動。余視之,內動果如蝦。據此必有異蟲。以針破其一枚,先出紅水一匙,少頃,取出黑嘴粉紅蟲一枚,依然如舊,其人漸覺昏運,此泄氣之過也。餘瘤停止,服補中益氣湯數劑,外以膏蓋。又五六日,患者方健,漸漸破之,仍以補藥十餘服而愈。

一婦人并一女子,耳後髮際下一寸各生一瘤,半年餘,漸漸而大,此乃粉瘤。用針破之,先出脂粉,後出頭髮數根,長約二尺餘,齊根剪斷,出血少許,俱用插藥,數日化出內膜而愈。以此觀之,知有髮瘤也。

一婦人腰間生一肉瘤,三年餘,方漸微痛。一日潰後,出小蛔三條,長約五寸,置溫湯中,遊動半時方息。其時患者形體衰弱,面黃肌瘦,口乾發熱,朝以八味丸,午用人參養榮湯,服至百日外,元氣漸醒;又百日,其口方收。余意度之,其蛔乃經絡氣血所化。

一婦人氣衝穴生瘤,紅紫堅硬,乃血瘤也。請視之,心肝二脈俱洪數,其患得之心氣鬱結,肝氣受傷之故。辭不可治。後請京師明公醫治,其時頭已穿潰,雖強投補托化堅涼血等劑,日潰日爛,終至不應。破經兩月,一旦涌出紫血盆許,隨即身亡。後人問曰:何以致此?余曰:心脈洪數,心火旺也。肝脈弦數,肝氣傷也。火旺逼血妄行,肝氣傷不能藏血,後破之必出血不止,多致危亡。預辭不治者,此意也。

《景岳全書》曰:余於三旬之外,忽於臀下肛門前,骨際皮裏,生一小粒,初如菉豆許,不以為意,及半年而如黃豆矣,又一年而如皂子,復如栗矣。此時乘馬坐椅,皆有所礙而漸至痛矣。然料此非敷藥可散,又非煎藥可及。使其日漸長大,則如升如斗,懸掛腰股間,行動不便,豈不竟成廢人乎?抱憂殊甚。謀之識者,皆言不可割刺,恐為禍不小。余熟籌數月,莫敢妄動。然竊計此時乘小不取,則日後愈大愈難矣,將奈之何?嘗見人臀股間受箭傷者,未必即死,此之利害,不過如是,遂決意去之。一日,飲酒微醺,乘醉以柳葉針刺之,所出者皆如豆腐白皮之屬,蓋即粉瘤也。刺後頓消,余甚快然。及兩日後,則腫如熱癰,余以會通膏貼,三日膿潰而愈,余又快然。不兩日,又腫起,更熱更大,余則大懼大悔,謂瘤贅誠不可刺也。然無奈,復以會通膏貼之,又三日而大潰,出一囊如魚胞者,然後收口全愈。今愈後數十年,此間仍有一小竅,誠險證也。向非余之勇决,則此後不知作何狀;使開之再遲,則真有不可收拾者。是以病不早治,則不知所終,此亦可為治病者之鑑。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七十六

 外科熱瘡痤疿門

  黃帝素問

   生氣通天論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痹。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

【 註 夫皶與痤疿,乃血滯於膚表之輕證,蓋言陽氣外衛於皮膚之間,為邪所薄,則淡滲於皮毛之血而為病矣。故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者,言陽氣之若天與日,宜普遍於九州也。乃生痤疿,寒薄為皶者,言陽氣之外衛而在於皮毛之間也。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者,言陽氣之通會於腠理也。】

   氣交變大論

歲木不及,復則炎暑流火,濕性燥,病寒熱瘡瘍,痹疹癰痤。

【 註 皆暑熱為病也。】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熱瘡疿子

凡熱瘡起,便生白膿,即今俗名膿窠瘡是也。其初起即淺,但出黃汁,名肥瘡,又名黃爛瘡。初作亦如肥瘡,喜著手足,常相對生,隨月生死,痛癢坼裂,春夏秋冬,隨瘥劇者,名瘑瘡。

  證治要訣 【 明?戴思恭】

   疿子

疿,《素問》謂之疿痤,香撲粉入(石卜)硝末,如常撲使,更入少許枯白礬末。

  醫學入門 【 明?李梴】

   疿痤

夏暑心神鬱燥,熱逼汗漬,成瘡遍身,或出膿血,赤爛如火,用南星、半夏、黃連、黃蘗各一錢,五倍子、黃丹各五分為末,乾摻。如癢加枯礬、雄黃,常服黃連阿膠丸以清火。

熱汗浸漬成瘡,癢痛不止,用黃芪、當歸、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木通各二錢,白礬一兩為末,每藥一兩,水三大碗,煎五六沸,瀘去滓,稍熱,淋洗患處,拭乾避風,少時立效;輕者只用臘雪水和蛤粉敷之。

疿痤瘡,因汗出多濕而生,輕者狀如撒粟,用青蒿煎湯洗之,或棗葉亦好。重者熱汗浸漬,匝匝成瘡,用菉豆、滑石末各五錢,綿蘸撲之,磨破成瘡,加黃蘗、棗葉各五錢,片腦少許。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痤

痤即小癤,世謂之熱癤是也。王註云:大如酸棗,或如豆,色赤而內有膿血也。

海藏云:汗出見濕,乃生痤疿,為瘡癤也。

痤色赤腫,內有膿血。

  外科正宗 【 明?陳實功】

   痤疿

痤疿者,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癢痛非常,渾身草刺,此因熱體見風,毛竅所閉,宜服消風散,洗用苦參湯。甚者皮損,匝匝成瘡,以鵝黃散軟絹帛蘸藥撲之。

  石室秘籙 【 清?陳士鐸】

   皮毛治法

疿瘡,以暑氣傷熱而生也,有雪水洗之更佳,隨洗隨滅。如不能得,有一方最妙,用黃瓜切成片擦之即愈,此從皮毛治之之法也。

  方

旋覆花丸

旋覆花三兩 防風 白芷 甘菊花 南星 半夏 石膏 川芎 陳皮 白附子各半兩 蠍梢 殭蠶炒,各三錢

右為細末,薑汁糊丸梧桐子大,薑湯下三五十丸,食後服。

膿胞瘡方 治熱為主。

黃芩 黃連 大黃各三錢 蛇牀子 寒水石各二錢 黃丹五分 白礬一錢 輕粉 白芷 無名異各少許 木香少許痛者加

右為細末,麻油調塗。

又方

蕎麥麪一兩 硫黃八錢,研 水銀製鉛一錢,研 或油或猪膽汁調搽。

白蒺藜散 治熱毒瘡瘙癢,心神壅躁。

白蒺藜炒去刺 白蘚皮 防風 大黃剉炒 赤芍藥 梔子仁 子芩 麥門冬去心焙 元參 桔梗 甘草炙赤剉 前胡去蘆,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後用薄荷湯調服。

密陀僧散 治熱毒惡瘡臭爛,久不生肌。

密陀僧 雄黃 雌黃 定粉各半兩 膩粉三錢

右研為細末,先用柳枝一握、生甘草一兩搥碎,以漿二升,煎六七沸,去滓,稍熱,淋洗瘡淨,拭乾敷之。

白金散 治風毒攻注遍身,及手足生熱瘡,疼痛出黃水。

桂府滑石不拘多少 為細末,先用虎杖、甘草、豌豆各等分,約半兩許,水二碗,煎上項藥至一碗,去滓微熱,淋洗瘡,水冷拭乾,上摻滑石末,令通身,便睡,至明決愈。

玉粉散 治熱汗浸漬成瘡,腫癢焮痛。

寒水石煅出火毒 定粉各一兩 蛤粉九兩半 白石脂 白龍骨 石膏各半兩 滑石八兩半 粟米粉二兩

右為細末研勻,每用些少乾擦患處。

七寶散 治熱汗浸漬成瘡,癢痛不止。

白礬一兩 黃芪 當歸 防風 荊芥穗 地骨皮 木通各二兩

右為粗末,每用藥一兩,水三大碗,煎六七沸,濾去滓,稍熱,淋渫患處,避風少時。

赤石脂散 治疿子磨破成瘡,用此止痛生肌。

赤石脂細研 黃蘗去粗皮剉 蠟茶末各半兩 白麪二兩 龍腦半錢另研

右為細末研勻,每用時,綿搵撲之。

苦參湯 治痤疿瘡作癢,抓之又疼,生如糠秕,難以安睡。

苦參四兩 大菖蒲二兩

右用河水五瓢,同煎數滾,添水二瓢,蓋片時,臨洗和入公猪膽汁四五枚,淋洗患上,不二三次,全愈。愈後避風,忌食發物。

鵝黃散 治痤疿瘡作癢,抓之皮損,隨後又疼,用此撲之。

菉豆粉一兩 滑石五錢 黃蘗三錢 輕粉二錢

右為細末,以軟絹帛蘸藥,撲於患上,止痛收乾。

消風散 治風濕浸淫血脈,致生瘡疥,搔癢不絕;及大人小兒風熱癮疹,遍身雲片斑點,乍有乍無,并效。

當歸 生地 防風 蟬蛻 知母 牛蒡子 胡麻 荊芥 蒼朮 苦參 石膏各一錢 甘草 木通各五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遠服。

  單方

疿瘡癢痛:龍腦一錢研、粟米粉五兩研勻,先用棗葉湯洗,後用綿搵撲之。

治痤瘡癢痛,名玉女英:滑石半兩細研,菉豆粉四兩微炒研勻,以綿搵撲之。一方有棗葉一兩。

楝花粉:敷疿子搔癢,用苦楝花,不拘多少,焙乾為末,入蚌粉、滑石末各少許,研勻,日頻敷之。

暑月汗漬,腋下赤腫及疿瘡:取臘雪水和蛤粉敷之。疿子用香撲粉入(石卜)硝末,如常撲使;更入少許枯礬末。

熱疿瘡,遍身如蠶子:用不灰木、棗葉為末,瘡上搽之即止

又方:用慈姑葉陰乾,為末敷之。

又方:用臘雪以瓶收貯,遇生疿時,以所化水塗敷。

又方:用黃瓜切斷,擦疿子上,即安。

又方:用棗葉煎湯浴之。

又方:用蚌粉四兩,菉豆粉二兩,滑石一兩為末,乾擦之。

冬霜和蚌粉,敷暑月疿瘡,及腋下赤腫,立瘥。凡收霜以鷄羽掃之瓶中,密封陰處,久亦不壞。

疿子搔癢:取東壁乾土末敷之,隨手愈。 【 《普濟方》】

痤疿瘙癢:井泉石生三兩,寒水石煅四兩,腦子半錢,為末撲之。 【 《總錄》】

腦上癰癤:石灰入飯內搗爛合之。 【 《李樓奇方》】

夏月疿疱:石灰煅、甘草各一兩,蛤粉二兩,研撲之。 【 《集元方》】

軟癤不愈:爛船底油石灰研末,油調敷之。 【 胡氏方】

一切瘡癤:土朱虢丹、牛皮膠等分為末,好酒一碗衝之,澄清服;以渣敷之,乾再上。 【 《集驗方》】

熱疿搔癢:升麻煎湯飲并洗之。 【 《千金》】

冬瓜切片摩疿子甚良。

疿子搔癢:舊屋梁上刮赤白堊末敷之。 【 《普濟方》】

癤毒已破:益母草搗敷甚妙。 【 《斗門方》】

癤子腫毒:鼠黏子葉貼之。 【 《千金》,下同。】

些小癰癤,發熱:粉草節晒乾為末,熱酒服一二錢,連進數服,痛熱皆止。 【 《精要》】

癰疽已潰: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瘡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葉、地錦草各一握,擣敷其上。牛膝能去惡血,二草溫涼止痛。隨乾隨換,有十全之功也。 【 《經驗方》】

癰癤惡肉:地黃三斤,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煎稠,塗紙上貼之,日三易。 【 《鬼遺方》】

癤毒腫毒:鹿角尖磨濃汁塗之,甚妙。 【 瀕湖方】

鬢邊熱癤:貓頭上毛、猪頸上毛各一把,鼠屎一粒,燒研,油調敷之。 【 《壽域方》】

癤毒:狗頭骨燒煙,日熏之。 【 《聖惠》】

軟癤頻作:露蜂房二枚,燒存性,以巴豆二十一粒,煎清油二三沸,去豆,用油調敷,甚效。 【 《得效方》】

癩頭軟癤,及諸熱瘡:用五倍子七個研末,香油四兩,熬至一半,布絞去滓搽之,三四遍即可,勿以水洗之。 【 《普濟方》】

乳癤初發:黃明水膠,以濃酢化塗之,立消。 【 《簡便方》】

小兒頭上生軟癤,三四年不愈者:老松香二錢,蓖麻子肉四十九粒,二味共研末,用茶油少許,同熬成膏,只作一個,用布攤開貼癤子上,要過七日,揭開即愈。

黑末子:治癤毒。用羊角連肉骨燒存性為末,酒調三錢,分上下服之,瘡可散。按此方未嘗用服,蓋秘方也。常治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癢或瘭毒,不治殺人。以羖羊角燒存性,研令極細末,以鷄子清調塗之,甚效。《本草》亦云然。

軟癤頻發:翠玉膏。通明瀝青八兩,銅綠二兩,麻油三兩,雄猪膽三個,先鎔瀝青,乃下油膽,傾入水中扯拔,器盛,每用緋絹攤貼,不須再換。

頭上軟癤:蝦蟆剝皮貼之,收毒即愈。 【 《活幼全書》】

預免瘡癤:凡小兒每年六月六日,照年數吞皂莢子,可免瘡癤之患。大人亦可吞七枚或二十一枚。 【 《扶壽方》】

癰癤已潰:芫花根皮搓作撚插入,則不生合,令膿易竭也。 【 《集簡方》】

癤子初起:葛蔓燒灰,水調敷之,即消。 【 《千金》】

  醫案

《儒門事親》曰:一省掾背項常有痤癤,愈而復生。戴人曰:太陽血有餘也。先令涌泄之,次於委中以(金非)針出紫血,病更不復作也。

《寓意草》曰:黃鴻軒手臂忽生癰癤,漫腫無頭,痛極莫耐,外科醫者咸謂熱毒所致。揆之平素,淡泊明志,寧靜居心,絕無生熱致毒之因,究莫識其所起也。尊公我兼謂昌善議病,盍舍樽俎而一代庖人乎?昌曰:吾議此證,請先為致賀,後乃言之。瘡瘍之起,莫不有因。外因者,天行不正之時毒也,起居傳染之穢毒也;內因者,醇酒厚味之熱毒也,鬱怒橫决之火毒也。治火毒與治諸毒,原自天淵,蓋火與元氣勢不兩立,以寒涼折之,則元氣轉漓矣。鴻軒於此總無其因,不問知為胎毒之餘也。凡人稟受天地之氣,有清濁之不同,惟純粹以精之體,其福澤壽算,俱不可限量。然從父母搆精而有身,未免夾雜慾火於形骸,所賴者惟在痘瘡一舉,暗將所藏慾火,運出軀外,復其粹精之恒體,如鑛金相似,必經爐火煅鍊,而渣滓與精瑩始分之為兩。吾嘗以此法觀出痘者之眸子,七八日後開眼之時,黑白分明者精金也,赤筋紅膜包裹者混金也。至於瞳人模糊,神光不現,則全非金矣。鴻軒幼時出痘太多,元氣不能充灌,又為雜證所妨,臟腑中之火毒雖盡,而軀殼之留滯猶存,所以痘癰之發,必於手足之委中、曲池者,則以零星小毒無處可容,而潛避於呼吸難到之處耳。今之癰疽,正當委中之穴,其為痘毒何疑?毒伏肘腋之下,原無所害,但粹精之體,微有夾雜,是亦寶鑑之微塵,白璧之微瑕也。日者太和元氣,充滿周身,將十五年前之餘滓,盡欲化為膿血而出,他人見之為毒,吾已卜其為興者機矣。豈有暢於四肢,而不發於事業者哉?治法外用馬齒莧熬膏攻之速破,內用保元湯托之盡出,仍以痘門藥為治,即日自當痊愈,必不似瘡毒之曠日持久。但不識證,而以治瘡毒寒涼瀉火諸藥投之,適以增楚貽患耳。孰謂外科小恙,可無樽俎折衝之人耶?如法治之,潰出膿水甚多,果不用生肌長肉而自愈。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七十六

 外科湯火灸凍漆瘡門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火瘡等病

凡火燒損,慎勿以冷水洗之。火瘡得冷,熱氣更深轉入骨,壞人筋骨難瘥。初被火燒,急向火更炙,雖大痛強忍之,一食久即不痛,神驗。治火燒悶絕不識人,以新尿冷飲之,及冷水和蜜飲之。口噤撥開與之,然後以諸方治之。

  儒門事親 【 元?張從政】

   凍瘡

經曰:寒瘡流水,俗呼為凍瘡。或經年不愈者,用野中淨土晒乾,以大蒜研如泥,捏作餅子,如大觀錢厚薄,量瘡口大小貼之,以艾火加於餅上灸之,不計壯數,以泥乾為度;去乾餅子,再換濕餅子灸,不問多少,直至瘡痂覺痛癢,是瘡可治也。然後口含漿水洗漬,用鷄翎二十莖,縛作刷子,於瘡上刷洗淨。以此洗刷,不致肌肉損傷也。以軟帛拭乾,用木香檳榔散敷之。如夏月醫之更妙。

  薛氏醫案 【 明?薛己】

   論湯火瘡

湯火瘡證,若發熱作渴,小便赤濇,用四物、山梔、連翹、甘草養陰血以消毒。若患處肉未死而作痛,用四君、芎、歸、山梔、連翹、甘草健脾胃以消毒。若患處肉已死而不潰,用八珍、白芷、甘草補氣血以排膿;如未應,加肉桂。若患處死肉已潰而不收斂,用四君、芎、歸、黃芪健脾胃以生肌;如未應,加炮薑。若小兒患之,或目剳頭搖等證,用四君加芎、歸、山梔健脾胃以清肝木。若食後即有此患,或腹脹作痛,用四君、山梔山楂神麴壯脾氣以消導。大凡初患此證,用神效當歸膏敷之,輕者自愈,重者自腐,良肉易生。其色赤者,乃火毒未盡,必搽至色白為度。倘患於肢節伸屈之處,若敷此,且免生痂傷礙新肉復潰難痊。倘回祿煙熏致死者,以蘿蔔搗汁灌之即甦,以其辛能散氣也。

  醫學入門 【 明?李梴】

   湯火瘡

湯泡火燒瘡,初時宜強忍痛,急向火炙,慎勿以冷物熨之,使熱不能出,爛入筋骨。後用寒水石七兩,黃蘗、黃連、黃芩、山梔、大黃、赤石脂各一兩,甚者加冰片少許為末,酒調或鴨子清調敷;或陣玉丹亦好。

   凍裂

冬月下虛身觸寒冷,血濇生瘡,頑滯不知痛癢,內服升麻和氣飲去大黃,外用木香、檳榔、硫黃、吳萸、薑黃、麝香為末,麻油調搽。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湯火瘡

凡湯火傷,急向火炙,雖極痛,強忍一時即不痛,慎勿以冷物塌之,及井底泥敷之,使熱氣不出,爛入肌肉。

   手足皺裂

夫秋冬風寒燥烈,人手足為之皸瘃者,血少肌膚虛,故易傷也。外潤以膏澤,內服益氣和血之藥可也。

  外科正宗 【 明?陳實功】

   湯火

湯潑火燒,此患原無內證,皆從外來也。有湯火熱極,逼毒內攻;又有外傷寒涼,逼毒入裏。外皮損爛者,以清涼膏、粟殼膏塗之。毒氣入裏,煩躁口乾,二便秘濇者,四順清涼飲下之。泡破,珍珠散摻之自愈。

   凍風

凍風者,肌肉寒極,氣血不行,謂肌死患也。初起紫斑,久則變黑腐爛作膿者,以碧玉膏主之,生肌斂口。

   漆瘡

漆瘡,由來自異,有感而生也。俗稱木生人感之,非也。但漆乃辛熱有毒之物,人之皮毛腠理不密,故感其毒先發而癢,抓之漸似癮疹,出現皮膚,傳遍肢體,皮破爛斑,流水作痛,甚者寒熱交作,宜韭菜汁調三白散塗之,服化斑解毒湯。忌浴熱水,兼戒口味。不然,變頑風癬癩,愈而又發者多矣。

  石室秘籙 【 清?陳士鐸】

   湯火傷

人有無意之中,忽為湯火所傷,遍身潰爛,與死為鄰。我有內治妙法,可以變死而生。方名逐火丹,用大黃、生甘草各五錢,當歸四兩,荊芥炒黑、黃芩、防風各三錢,黃芪、茯苓各三兩,水煎服,一劑痛減半,二劑全減,三劑瘡口全愈,真至聖至神之方也。此方妙在重用大黃於黃芪、當歸之內,既補氣血,又逐火邪。尤妙用荊芥、防風引黃芪、當歸之補氣血生新以逐瘀。更妙用茯苓三兩,使火氣盡從膀胱下瀉,而皮膚之痛自除。至於甘草、黃芩,不過調和而清涼之已耳。

   凍瘡

凍瘡乃人不能耐寒而肌膚凍死,忽遇火氣,乃成凍瘡。耳上凍瘡,必人用手去溫之,反成瘡也。方用黃犬屎,露天久者變成白色,用炭火煅過為末,再用石灰陳年者妙,各等分,以麻油調之敷上,雖成瘡而爛,敷之即止痛生肌,神方也。若耳上面上過凍而不成用瘡者,不必者此藥,止消荊芥煎湯洗之,三日愈。坐板瘡亦是肌膚之病,止消輕粉一錢、蘿蔔子三錢、冰片半分、杏仁去皮尖十四粒研為末,以手擦之瘡口上,一日即愈。神效奇絕,無以過也。

  方

麻子膏 治火燒皮肉爛壞。

麻子仁一合,碎 柏白皮 柳白皮 山梔子碎 白芷 甘草各二兩

右剉細,以猪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以塗瘡上,日三。

黃蘗散 治湯火傷。

黃蘗 大黃 (石卜)硝 鷄子殼 寒水石各等分

右為細末,用水調塗,極效。

柏葉散 治湯火傷。

柏葉 梔子仁各一兩 鉛粉研,半兩

右為細末,以羊髓五大合,鎔化和藥,以木椎研三五百遍,一日三次塗之,瘥。

湯火傷方

大黃 黃芩 黃連 山梔子 黃蘗 知母 川貝母 密陀僧 乳香 沒藥 真輕粉 甘草各等分

右為細末,用鷄子清加蜜調,不住手,時時掃之。

清涼膏 治湯潑火燒。此藥止痛解毒,潤肌生肉。

梔子仁 黃連 白芷各二錢半 生地黃二兩 葱白十莖擘 黃蠟半兩 清麻油四兩

右細剉,於油鐺中煎地黃焦枯色,綿濾去滓澄清,卻於鐺內入蠟,慢火熬,候蠟消,傾於磁盒中。用時以鷄羽搵少許塗瘡上,以瘥為度。

水霜散 治火燒皮爛大痛。

寒水石生 牡蠣煅 (石卜)硝 青黛 輕粉各等分

右為細末,新水或小油調塗立止。

止痛膏 治灸瘡及湯火傷,日夜啼呼,此藥止痛滅瘢

松脂 羊脂 猪膏 黃蠟各一分

右取松脂破銚中切脂嚼蠟著松明上,少頃銚內燒諸物皆消,以杯盛汁敷之。松明,是肥松節也。

神效當歸膏 治湯火瘡初起瘭漿,熱毒侵展,焮赤疼痛,毒氣壅盛,腐化成膿。此藥斂口生肌,拔熱毒,止疼痛。

當歸 黃蠟各一兩 麻油四兩

右將當歸入油煎令焦黑,去滓,次入黃蠟急攪化,放冷,以磁盒盛,用時以故帛子攤貼。一方用白蠟。

止痛生肌散 治灸瘡。

牡蠣半兩,煅研 寒水石煅研 滑石研,各一分

右為細末。凡用之時,切護爪甲,勿令中風,仍須洗瘡令淨,然後摻藥,薄薄令遍,以軟綿帛繫之,候肌生,漸用柏皮膏。

柏皮膏 治灸瘡久不瘥。

柏樹白皮 伏龍肝各四兩 猪脂半斤,煉為油

右同熬成膏,濾去滓,入磁器中,每用時薄薄塗之,上以油紙隔軟帛裹。

綠雲散 治灸瘡止痛。

柏葉 芙蓉葉并端午日午時採,不拘多少陰乾

右為細末,每遇灸瘡黑蓋子脫了,即用水調少許,如膏藥攤楮紙上貼之養膿,更無痛楚。

四時貼護方 治灸瘡未著痂,及出膿久不合者。春以柳絮,夏以竹膜,秋以新綿,冬以兔毛

右各隨時貼瘡上。

內補黃芪丸 治針灸傷經絡,流膿不止。

黃芪八兩 當歸洗,三兩 肉桂去皮 木香 乳香另研 沉香各一兩 菉豆粉四兩

右為細末,生薑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白湯送下

東垣潤肌膏 治手足皺濇,皮膚裂開,疼痛不能見風。

珠子瀝青四兩 白黃蠟八錢 乳香二錢

右三味,於鐵器內用文武火熬下瀝青在鐺內,隨手便下黃蠟、乳香,次入清芝麻油一二匙,候瀝青盡鎔開,微微熬動,放淨水一大盆於旁,以攪藥用匙取一二滴滴於水中試之,如硬再入油,如軟硬合宜,用新綿濾淨,入水中折疊扯之,以白為度。油當旋旋入,勿令軟了。以磁器盛,或油紙裹亦得。每用不拘多少,先於火上炙裂子口,卻捻合裂子藥,亦火上炙軟,塗於裂子上,用紙少許貼之,自然合矣。

初虞世方 治手足皺裂,春夏不愈者。

生薑汁 紅槽 白鹽 臘月猪膏

右研爛炒熱,擦入皴內,一時雖痛,少頃便皮軟皴合,再用即安。

雉腦膏 治凍瘡久不瘥,年年發歇,先癢後痛,然後腫破出黃水,及血出不止。

雄雉腦一枚,研爛 黃蠟各等分 清油減半

右同於慢火上熬成膏,去滓入磁器中盛,每用塗瘡上。

柏葉膏 治凍瘡手足指欲墮,及耳欲落。

柏葉炙乾為末,四兩 杏仁去皮研四十個 頭髮一拳大 食鹽半兩,研 乳香二錢半,研 黃蠟一兩 油一斤

右先煎油沸,次下前五味藥,待髮盡再下黃蠟攪勻,磁盒收。先以熱小便洗瘡,以綿拭乾,後以藥塗,即以軟帛裹,勿令寒氣侵入,每日一換。如瘡漸瘥,三四日一換。

四順清涼飲 治湯潑火燒,熱極逼毒入裏,或外被涼水所激,火毒內攻,致生煩躁內熱,口乾,大便秘實者,服此。

連翹 赤芍 羌活 防風 當歸 山梔 甘草各一錢 大黃炒,二錢

右,水二鍾,燈心二十根,煎八分,食遠服。

珍珠散 治湯潑火燒,腐皮已盡,疼痛已止,用此摻即愈。

珍珠一錢,新白者入豆腐內,煮數沸,研至無聲 青缸花五分 真輕粉一兩

右三味,共研千轉,細如飛麪,方入罐收。凡下疳初起皮損,搽之即愈。腐爛疼痛者,甘草湯洗淨,猪脊髓調搽。如諸瘡不生皮者,用此乾摻即可生皮。又婦人陰蝕瘡或新嫁內傷痛甚者,亦用此搽極效。湯潑火燒痛甚者,用玉紅膏調搽之。

三白散 治漆瘡。

杭粉一兩 石膏三錢 輕粉五錢

右為末,韭菜汁調敷,紙蓋。如無韭菜汁,涼水調敷。

化斑解毒湯 治漆瘡遍身癢痛者。

元參 知母 石膏 人中黃 黃連 升麻 連翹 牛蒡子各一錢 甘草五分 水二鍾,淡竹葉二十片,煎八分,不拘時服。

碧玉膏 治凍風,皮肉損爛,膿水淋漓,癢痛不止者。

輕粉 杭粉各一兩 白蠟五錢 乳香 沒藥各三錢 冰片二錢 用公猪淨熟油五兩,同白蠟熬化,傾入碗內,入上藥和勻,水內頓一時取起,臨用抿腳挑膏手心中捺化,攤油紙上,用葱頭洗淨瘡,對患貼之。

  單方

湯火灼爛:白蘞末敷之。 【 《外臺》】

湯火傷灼:酢調黃土塗之。 【 《談野翁方》】

又方:用炭末香油調塗之。 【 《濟急方》】

灸瘡腫痛:竈中黃土末煮汁淋之。 【 《千金》】

湯火傷灼:用青瓷碗片為末,水飛過,和桐油敷數次,瘥。 【 《多能鄙事》】

又方:取多年屋上吻獸為末,油和塗之,立效。 【 《事親》】

又方:胡粉羊髓和塗之。 【 《千金》】

又方:青竹燒油,同鐵銹搽之。 【 《積德堂方》】

火瘡敗壞:雲母粉和生羊髓敷之。 【 《聖惠》】

湯火灼傷:銀朱研細,菜油調敷二次,愈。 【 《多能鄙事》】

油傷火灼,痛不可忍:石膏末敷之,良。 【 《梅師方》】

湯火傷灼: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調。 【 《肘後方》】

又方:皂礬和涼水澆之,其疼即止,腫亦消。 【 《經驗方》】

熱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參八兩剉,以水微調,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塗瘡上。 【 《肘後方》】

湯火傷灼:白芨末油調敷之。 【 《趙真人方》】

又方:缾爐中灰,麻油調敷,不得著水,仍避風。 【 《衍義》】

又方:苦參末油調敷之。 【 《寶鑑》】

又方:石苔焙研敷之。 【 《海上方》】

又方:虎骨炙焦研敷,神效。 【 《外臺》】

又方:白膠水煎令稠,待冷塗之。 【 《斗門方》】

湯火傷灼:劉寄奴搗末,先以糯米漿鷄翎掃上,後乃摻末,并不痛,亦無痕,大驗之方。凡湯火傷,先以鹽末摻之,護肉不壞,後乃摻藥為妙。 【 《本事方》】

湯火傷瘡:葵菜為末敷之。

又方:瓶盛麻油,以筋就樹夾取黃葵花,收入瓶內,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傷者,以油塗之甚妙。【 《經驗方》】

又方:大黃生研,蜜調塗之,不唯止痛,又且滅瘢。此乃金山寺神人所授方也。 【 《夷堅志》】

又方:蓖麻子仁、蛤粉等分研膏,湯傷以油調,火灼以水調,塗之。 【 《錄驗》】

火瘡滅瘢:赤地利末油調塗。 【 《聖惠方》】

又方:瓦松、生柏葉同搗敷,乾者為末。 【 《摘要》】

灸瘡不斂:瓦松陰乾為末,先以槐枝葱白湯洗,後摻之立效。

湯火傷灼:胡麻生研如泥,塗之。 【 《外臺》】

湯火傷灼未成瘡者:用小麥炒黑,研入膩粉,油調塗之。若犯冷水,必令爛。 【 《袖珍方》】

火燎成瘡:炒麵,入梔子仁末,和油敷之。 【 《千金》】

湯火傷灼:大麥炒黑研末,油調搽之。

又方:用稻草灰冷水淘七遍,帶濕攤上,乾即易。若瘡濕者,焙乾,油敷二三次,可愈。 【 《易簡方》】

湯火傷灼:粟米炒黑,投水澄取汁,煎稠如糖敷之,能止痛滅瘢痕。 一方半生半炒研末,酒調敷之。 【 《纂要》】

湯火灼瘡:大豆煮汁,飲之易愈,無斑。

火燒成瘡:白糖燒灰,粉之即燥,易瘥。 【 《小品方》】

又方:以酸酢淋洗,併以酢泥塗之甚妙;亦無瘢痕。

又方:菜子油調蚯蚓屎塗之。 【 《簡便方》】

又方:生蘿蔔搗塗之,子亦可。 【 《總錄》】

又方:苦壺盧瓢燒灰敷之。 【 《集簡方》】

又方:五月五日掐黃瓜入瓶內,封掛簷下,取水刷之,良。 【 《摘要》】

又方:絲瓜葉焙研,入辰粉一錢,蜜調搽之,生者搗敷,一日即好。 【 《海上方》】

火燒成瘡:胡桃仁燒黑研敷。

熱油燒痛:以白蜜塗之。 【 《濟急仙方》】

火毒生瘡:凡人冬月向火,火氣入內,兩股生瘡,其汁淋漓,用黃蘗末摻之立愈。 【 《醫說》】

火灼爛瘡:榆白皮嚼塗之。 【 《千金髓》】

湯火灼瘡:柳皮燒灰塗之,亦可以根白皮煎猪脂頻敷之。 【 《肘後方》】

又方:經霜桑葉燒存性為末,油和敷之,三日愈。 【 《正傳》】

又方:油調芙蓉末敷之。 【 《奇效方》】

又方:猪膽調黃蘗塗之。 【 《外臺》】

又方:狗毛細剪,以烊膠和毛敷之,痂落即瘥。 【 《梅師方》】

又方:濕牛屎搗塗之。 【 姚和眾】

又方:甘草煎蜜塗之。 【 《李樓奇方》】

又方:竹蠹蛀末敷之。 【 《外臺》】

火燒:以好酒洗之,又以鹽敷其上;如皮塌者,以酒熬牛皮膠敷之。

湯傷:以淋過第二次灰滓敷之,立安。

熱酒傷:糯米粉炒黑為末,酒調敷之。

湯火灼未成瘡者:用艾白根燒灰,鷄子黃和敷之。如成瘡,用白蜜封之,以竹中膜貼上,日三。

治湯火瘡:麩皮炒黑灰為末,敷上神妙。此方有補性,始終皆可用。

湯火瘡:取舊烹銀爐中燒過焦黃土,研細如粉,以生薑調於帛上貼之,痛止。

又方:用鎔銀罐子細末,油調敷,佳。

治火瘡未起:梔子仁燒灰,麻油和封之,厚乃佳。已成瘡,燒白糖灰粉敷之,燥即瘥。一方用鷄子清調塗。

治湯火燒:方用蕎麥麪炒黃色,蜜水調敷,如神。 【 《奇效方》】

保生救苦散:治火燒熱油所損,或至肌肉亦脫,一切犬齧損傷,并刀斧所傷。用生寒水石,不計多少,為極細末,油調塗之或乾上,然不如油調,其痛立止,并不作膿,無分毫苦楚,日近完復,永無破傷風證。

湯火所傷,赤爛熱痛:赤石脂、寒水石、大黃各等分為末,以新汲水調塗傷處。

火燒:用桐油、水銀各等分,二件以柳條不住手攪成膏,再入大黃末、石膏末,和以牛皮膠,入少水鎔開,外用猫兒肚底毛細剪,摻上貼之。

綠白散:治湯熨火燒疼痛。用苦參不拘多少為細末,再以小油調搽,凡被燒油傷,痛不可忍,取廁下黑淤泥,量傷大小,斟酌多少,次以老薑汁、麻油十分之一,共研令勻,搽傷處立愈。以青黛敷之亦妙。

湯火傷:蛤粉散,以蛤蜊殼不拘多少,炙焦黃為細末,用生油調如膏,敷之如冰,仍無痕。 一方以蜜水調敷之,疼立止,不膿不瑕。吳內翰居鄉中,鄰家釜翻,一小兒自頭至踵皆傷,急以敷之,啼立止,遂無恙。唯才傷隨手用即效,少緩即不及。當須先合以備用。

湯火燒瘡:以側柏葉入臼中,濕搗令極爛如泥,冷水調作膏,敷傷處,以帛子繫定,三二日瘡當斂,仍滅瘢。

又方:柏葉燒灰存性為末,以鷄子清調敷,如乾再上;或蜜調亦可;或搗末,以脂調塗瘡上,乾即易。

人向火,生火斑成瘡有汁,及治火氣入瘡:用黃蘗、薄荷為末,乾摻之即愈。一方用黃蘗皮為末,摻之立愈。薄荷煎塗亦可。

湯火瘡:先以酒洗,次以楊梅樹皮為末,香油調敷。

又方:髮一束,香油煎,以髮盡為度,放冷,搽患處,驗。

紫雪:治湯盪火燒,疼不可忍,或潰爛成惡瘡。用松樹皮燒灰二錢,瀝青一分,研為細末,清油調敷,濕則乾摻。忌冷水洗。日三。 一方不用瀝青,以松樹皮陰乾為細末,入輕粉少許,生油調敷。如敷不住,絹帛縛定,即生痂。

雞黃油:治湯火傷。用雞子煮熟去白用黃,於銀石鍋內炒乾再炒,直待都化作油,去火毒,毛翎掃下,入韶粉、夜明沙為末,香油調敷;濕則乾摻之。

治湯燒火燒瘡,止痛生肌:大黃末一兩微炒,當歸末一兩,用燭油調搽,或芝麻油調搽,乾摻亦可。

罌粟膏:治湯潑火燒,皮肉損爛,疼苦焮熱,起泡流水者。麻油四兩,罌粟花十五朵,無花以殼代之,浸油煎枯濾清,將油再入杓內,下白蠟三錢熬化,傾入罐內,待四邊將凝時,下真輕粉細末二錢攪勻,水內頓冷取起,臨用將泡挑破,用抿腳挑膏手心中捺化,搽患上,軟綿紙蓋紮,日換二次,其疼即止。次日,將軟帛挹淨腐皮、再搽之,自愈。 【 《正宗》】

湯火傷瘡:小老鼠泥包燒研,菜油調搽塗之。 【 《談野翁方》】

又方:死老鼠以臘月猪油煎令消盡敷之,則不作瘢,神效。 【 《千金》,下同。】

火燒悶絕不省人事者:新尿頓服二三升,良。

湯火傷灼,令不痛易愈無痕:用人精、鷹屎白塗之;或女人精汁頻塗亦妙。

湯火傷瘡多年:乾白螺螄殼煅研,油調敷。 【 《澹寮》】

又方:鷄子清酒調勤洗,即易生肌。忌發物。或生敷之亦可。 【 《經驗秘方》】

灸瘡腫痛:薤白一升,猪脂一斤切,以苦酒浸一宿,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渣塗之。 【 《梅師方》】

灸火火毒入內,兩股生瘡,汁水淋漓:用薄荷煎汁頻塗,立愈。 【 《醫說》】

灸瘡不瘥:車缸脂塗之。 【 《千金》,下同。】

又方:鰞鰂骨、白礬等分為末,日日塗之。

灸瘡癢痛不瘥:楸葉頭及根皮為末敷之。 【 《聖惠》】

灸瘡血出不止:用死蜣蜋燒研,猪脂和塗。 【 《千金》】

灸瘡不愈:芙蓉花研末敷之。 【 《良方》】

凍瘡破爛:大黃末水調塗之。 【 《寶鑑》】

手足皸裂:白芨末水調塞之,勿犯水。 【 《濟急方》】

又方:附子去皮為末,面調塗之,良。 【 《試驗方》】

手足凍瘡:山藥一截,磨泥敷之。 【 《儒門事親》】

又方:老絲瓜燒存性,和臘猪脂塗之。 【 《海上方》】

耳足凍瘡:橄欖核燒研,油調塗之。 【 《乾坤生意》】

手足皴裂:川椒四合,以水煮之,去滓漬之,半食頃出,令燥,須臾再浸,候乾塗,猪羊腦髓,極妙。 【 《勝金方》】

又方:生白果嚼爛,夜夜塗之。

凍腳裂坼:蒸熱藕搗塗之。

凍瘡裂痛:乳汁調黃蘗末塗之。 【 《事親》】

又方:大楓子搗泥塗之。 【 《壽域》】

腳跟皴裂:用頭髮一大握,桐油一碗,瓦器內熬,候油沸髮鎔,出火攤冷,以瓦器收貯,不令灰入,每用百沸湯泡洗皴裂令軟,敷其上即安。一方加水粉。

腳指縫皴裂或爛瘡:鵝掌黃皮焙乾,燒存性為末,乾則桐油調塗,濕則摻之。

又方:以酒酵猪(月臣)洗,并敷之。 【 《肘後方》】

又方:牛鼻繩末和五倍子末頓入,薄紙貼之。 【 《救急方》】

又方:牛髓敷之。

又方: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納縫中,即安也。 【 《醫方大成》】

凍指欲墮:馬屎煮水漬半日,即愈。 【 《千金》】

凍耳成瘡:白蘞、黃蘗等分為末,生油調搽。 【 《談野翁方》】

又方:生薑自然汁熬膏塗。 【 《暇日記》】

腳上凍瘡:濃煎黃蠟塗之。 【 姚和眾】

又方:兔腦髓生塗之。 【 《聖惠》】

又方:以酢洗足,研藕敷之。

冬月手足坼裂:黃蠟膏。用清油半兩,盞內慢火煎沸,入黃蠟一塊同煎鎔,入光粉、五倍子末少許,熬令稠紫色為度。先以熱湯洗,火上烘乾,即用藥敷,以紙貼之,其痛立止。入水亦不落。若入粉多則硬,可以火灸軟敷之。一方無五倍子。

凍瘡:用茄根燒灰,洗了,用雀兒腦髓塗之。

又方:桐油煎熱,調密陀僧末敷之。 【 丹溪】

又方:五倍子煎湯洗之。

漆瘡搔癢:穀精草煎湯洗,甚速效。

又方:莽草葉煎湯洗之。

又方:無名異末,以水調敷。

又方:以磨刀石下滓泥塗之,取瘥止,大驗。 【 《千金》,下同。】

又方:爛搗七姑草封之。

又方:鐵漿頻洗之愈。

又方:芒硝湯洗之。

又方:白礬湯拭之。

又方:油調貫眾末塗之。

又方:韭葉杵敷。 【 《斗門方》】

又方:按慎火草塗之。 【 《外臺》】

又方:鷄腸草搗塗之。 【 《肘後方》】

又方:白菘菜搗爛塗之。

又方:莧菜煎湯洗之。

又方:用川椒煎湯洗之。凡至漆所,嚼川椒,塗鼻上,不生漆瘡。

又方:乾荷葉煎湯洗之,良。 【 《集驗方》】

又方:宜啖猪肉嚼穄谷塗之。 【 《千金》,下同。】

又方:猪膏頻塗之。

又方:芥菜煎湯洗之。

又方:生柳葉三斤,冬用皮煎湯,適寒溫洗之。

又方:生螃蟹一味,取黃塗敷,日三五次。

又方:羊乳敷之。 【 《千金翼》】

又方:鷄子黃塗瘡上,乾則易之,不過三次。

又方:黃櫨木煎湯頻洗之。

漆瘡久不瘥:用漆草搗爛,敷患處立效。

   針灸

《衞生寶鑑》曰:寒瘡流水,俗呼為凍瘡。或經年不愈者,用野田中淨土晒乾,以大蒜研如泥,捏作餅子如大觀錢厚薄,量瘡口大小貼之,以艾火加於餅上灸之,不計壯數,以泥乾為度。去乾餅子,再換濕餅子灸,不問多少,直至瘡痂覺痛癢,是瘡可治也。然後口含漿水洗淨,用鷄翎二十莖,縛作刷子,於瘡上刷洗淨。以此洗刷,不致肌肉損傷也。以軟帛拭乾,用木香檳榔散敷之。如夏月醫之更妙。

《證治準繩》曰:足跟紅腫凍瘡,取左足指面後跟赤白肉際骨下,刺入三分,彈針出血,可灸三七壯。

足跟凍瘡潰破,用葱椒湯洗,刮去腐,用三稜針出血,將馬屁勃入生牛骨髓調和敷之,效。

   醫案

《元史》郝經傳曰:經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澤州之陵川,家世業儒,祖天挺元裕嘗從之學。金末,父思溫避地河南之魯山,河南亂,居民匿窖中,亂兵以火熏灼之,民多死。經母許亦死,經以蜜和寒葅汁決母齒飲之,即蘇。時經九歲,人皆異之。

《儒門事親》曰:戴人女僮,足有寒瘍,俗云凍瘡,戴人令服舟車丸、濬川散大下之,其瘡遂愈。人或疑之,戴人曰:心火降則寒消,何疑之有!

《李杲十書》曰:老人路次方城北獨樹店之客舍,有推小車者,皮膚皴裂甚痛,兩手不能執轅,足不能履地,而車上宿製潤肌膏敷之即效,明日遂行。自後屢用屢效。

《薛己醫案》曰:一男子孟冬火傷臂作痛,喘嗽發熱,此火毒刑肺金之證,用人參平肺散治之,喘嗽乃止。因勞又惡寒發熱,此氣血虛也,以八珍湯加桔梗、白芷治之而退;再加薄桂三分,以助藥勢,溫氣血,壞肉潰之而愈。

馮氏子患火瘡,驟用涼藥敷貼,更加腹脹不食,予以人參敗毒散加木通、山梔治之,外以柏葉炒為末,麻油調搽,漸愈。嘗用煮柏汁上浮脂,調銀硃塗之,更效。若用涼藥,逼火毒入內,多致不救。

一男子因醉被湯傷腿,潰爛發熱,作渴飲水,脈洪數而有力,此火毒為患,用生地、當歸、芩、連、木通、葛根、甘草十餘劑,諸證漸退,卻用參、芪、白朮、芎、歸、炙草、芍藥、白芷、木瓜,新肉將完。因勞,忽寒熱,此氣血虛而然也,仍用參、芪之藥加五味子、酸棗仁而安;又月餘而瘡痊。

一男子火傷兩臂焮痛,大小便不利,此火毒傳於下焦,用生地黃、當歸、芍藥、黃連、木通、山梔、赤茯苓、甘草一劑,二便清利,其痛亦止;乃以四物、參、芪、甘草、白芷而壞肉去,又數劑而新肉生。

一婦人湯傷胷大潰,兩月不斂,脈洪大而無力,煩躁發熱,日晡益甚,此陰血虛火毒乘之而為患耳,用四物湯加柴胡、丹皮,熱退自涼,更用逍遙散加陳皮以養陰血壯脾胃,腐肉去而新肉生。

《證治準繩》曰:一女年數歲,嚴寒上京,兩足受凍不仁,用湯泡漬,至春十指俱爛,牽連未落。予用托裏之劑助其陽氣,自潰脫,得保其生。此因寒邪遏絕,陽氣不至,又加熱湯泡漬,故死而不痛也。余嘗見人之嚴寒而出,凍傷其耳,不知痛癢,若以手觸之,其耳即落。當以煖處良久,或熱手熨之,無恙。若以火烘湯泡,其耳即死,至春必潰脫落矣。北方寒氣,損人若此,可不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