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五十四

 脣口門

  方

赴宴散 【 《澹寮》】  治口瘡。

五倍子一兩 黃蘗蜜炙,紫色 滑石各五錢 右為末,每取半錢摻口內,奇效。

赤白口瘡方 【 丹溪】

黃蘗 青黛 密陀僧等分 為末摻之。

口瘡糜痛方 【 《回春》】

黃連 黃蘗 黃芩 梔子 細辛 乾薑各等分 為末,先以米泔漱口,後摻之。

又方 【 丹溪】  治前證。

細辛 黃蘗炒等分 右為末,摻口內,吐涎即差。

兼金散 【 《三因》】  治熱毒,生口舌瘡。

黃連 細辛等分 為末,先以布裹蘸水,拭淨患處,乃摻藥,吐涎即愈。

黃白散 【 《回春》】  治口瘡,並口中疳瘡,如神。

黃蘗 孩兒茶 枯白礬各等分 為末,先以冷米湯漱口,乃摻之。

綠袍散 【 《醫鑒》】  治口瘡。

黃蘗蜜炙一兩 青黛三錢 片腦二分 右為末,摻患處,吐出涎即愈。

碧雪 【 《得效》,下同】  治口舌生瘡,舌強,腮腫,喉閉。

蒲黃 青黛 硼砂 焰硝 甘草各等分 為末,以手指摻於口中,嚥津下。

換金散 治毒熱口瘡。

乾薑 黃連等分 為末,摻瘡上,初若不堪,應手即愈。

乳香散 【 《綱目》,下同】  治赤口瘡。

乳香 沒藥各一錢 白礬半錢 銅綠少許 右為末摻之。

沒藥散 治白口瘡。

沒藥 乳香 雄黃各一錢 輕粉半錢 巴豆霜少許 右為末摻之。

青金散 【 丹溪】  治白口瘡急惡,狀如木耳。

五倍子 青黛各四錢 為末,油調貼瘡上,喉中瘡爛,以竹管吹入,有涎吐之。

茱萸散 【 《得效》】  治口瘡及咽痛。

吳茱萸 地龍等分 為末,米酢入生麯調,塗足心,神效。或只用茱萸為末,水調敷足心,亦愈。

如聖散 【 《簡易》】  治小兒口瘡,不能吮乳。

巴豆一粒或二粒,去皮研爛,不去油 右入朱砂、黃丹各少許,敷紙上,剝開兒顖上髮,貼在顖門上。如四邊起粟米泡,便用溫水洗去藥,更用菖蒲水洗之便安,如神。

破血丹 【 《醫林》】

天花粉三兩 赤芍藥二兩 薑黃 白芷各一兩 右為末,每用少許乾摻,或蜜調塗之。

龍膽瀉肝湯 【 《綱目》】  治口苦。

柴胡一錢 生甘草 人參 天門冬 麥門冬 黃連 黃芩 草龍膽 山梔仁 知母各五分 五味子七粒 右剉,作一貼,水煎空心服。忌辛熱物。

益膽湯河間 治謀慮不決,膽虛氣上溢,口苦。

黃芩 人參 甘草各一錢 遠志去骨 官桂各七分 苦參 茯神各三分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三黃湯 【 《回春》】  治脾熱口甘。

黃連 黃芩 梔子 石膏 白芍藥 桔梗 陳皮 茯苓各八分 白朮 甘草各三分 右剉,作一貼,烏梅一個,水煎服。

芎芷膏 【 《得效》】  治口氣熱臭。

川芎 白芷 右,等分為末,蜜丸芡實大,每一丸,臨臥噙化。

加减甘露飲 【 《本事》】  治胃熱口臭,口瘡牙宣。

熟地黃 生地黃 天門冬 黃芩 枇杷葉 茵陳 枳殼 石斛 甘草各一兩 犀角三錢 右為末,每二錢,水煎服。此方有犀角一味,甚有道理,有奇效。

升麻黃連丸 【 《正傳》】  治口臭穢惡,人不得近。

黃芩酒洗,二兩 黃連一兩 生薑取汁 蓮花 青皮 升麻各五錢 生甘草二錢 白檀香一錢 右為末,蒸餅和丸,彈子大,每一丸細嚼,白湯下。

柴胡地骨皮湯河間 治膀胱移熱小腸,上為口糜。

柴胡 地骨皮各二錢半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涼膈散 【 《回春》】  治三焦火盛,口舌生瘡。

連翹一錢二分 黃芩 梔子仁 桔梗 黃連 生地 薄荷 當歸 枳殼 甘草 赤芍各七分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玉芝飲子 【 東垣】  治膈熱,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甘草製二兩 藿香葉 石膏煅 梔子仁各一兩 右為末,每一錢,新水調下。

升麻煎 【 《直指》】  治心脾有熱,口舌生瘡破裂。

升麻 元參 川芎 生地黃 麥門冬各一錢 黃連 大黃 黃芩 甘草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硼砂丸 治口舌生瘡,口臭。

寒水石二兩五錢 硼砂五錢 馬牙硝一錢 龍腦 麝香各五分 右為末,以甘草五錢浸汁熬膏,搜和作丸,芡實大,含嚥津下,或取末摻之。

黑參丸 【 丹溪】  治口舌生瘡,連年不愈。

元參 天門冬 麥門冬 右等分為末,蜜丸,彈子大,每噙化一丸。

理中湯 【 仲景】  治虛火,口瘡,服涼藥不愈者,此中焦氣不足,虛火泛上。

白朮二錢 人參 乾薑 製甘草各一錢 右剉,水煎服。甚者加附子。

四物湯 【 《入門》】  治陰虛者。

生地黃二錢 當歸 白芍藥 川芎各一錢 水煎,加知母、黃蘗。

瀉胃湯 治胃實熱,脣口乾裂,煩渴便秘。

大黃二錢半 葛根一錢 桔梗 枳殼 前胡 杏仁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生薑三片,水煎服。

薏苡仁湯 【 《得效》】  治風腫有濕,脣口瞤動。

薏苡仁 防己 赤小豆炒 炙甘草各一錢半 右剉,水煎服。

芍藥湯 【 《回春》】  治脾火盛,脣口生瘡,或多食易飢。

甘草五分 赤芍 梔子 黃連 石膏 連翹 薄荷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五苓散 【 仲景】  治口糜。

猪苓 茯苓 白朮炒,各十八銖 桂心六兩 澤瀉一兩六銖半 右為末,每服三錢。

導赤散河間 治前證。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葉各等分 水煎服。

胡黃連散 治前證。

胡黃連五分 藿香一錢 細辛 黃連各三錢 右為末,每半錢,乾摻口內,漱吐之。

必效散 治前證。

白礬 大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臨臥乾貼,瀝涎盡,溫水漱之。

黃蘖散 治前證。

白殭蠶直者,置新瓦上,下以火煿斷絲,去火毒 黃蘗蜜塗,炙乾,去火毒 右研極細,少許摻瘡上,及舌上,吐涎。

涼膈散 治口瘡。

連翹四兩 大黃酒浸 芒硝 甘草各二兩 梔子炒黑 黃芩酒炒 薄荷各一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加竹葉、生蜜煎。

甘桔湯 治前證。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水煎服。

三補丸 治前證。

黃芩 黃連 黃蘗 等分為末,水丸,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金花丸 治前證。

黃連 黃蘗 黃芩 梔子 大黃便秘加之 等分為末,水丸,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黃連升麻湯 治前證。

升麻一錢半 黃連三錢 水煎服,或為細末,綿裹,含津嚥。

綠袍散 治前證。

黃蘗四兩 炙甘草二兩 青黛一兩 右先取二味為末,入青黛,同研勻乾貼。

蜜蘖散

黃蘗不計多少,蜜炙灰色 為細末,乾摻上,臨臥。忌酒酢醬,犯之則瘡難愈。

黃連散 治前證。

黃連 (石卜)硝 白礬各五錢 薄荷一兩 右為粗末,用臘月黃牛膽,將藥入膽內,風頭挂兩月,取下,如有口瘡,旋將藥研細入於口瘡上,去其熱涎即愈。

蟾酥綿 治前證。

蟾酥五皂角子大 硼砂 龍腦 麝香各一皂角子大 右研極細,以溫湯半盞化令勻,入緋綿秤半錢,蘸藥汁曬乾,候藥汁盡,將綿寸截,每用一片貼於患處,有涎即吐,一日三五次,易之,取瘥。

黃連解毒湯 治前證。

黃連 黃芩 黃蘗 梔子 等分,水煎服。

養正丹 治前證。

朱砂飛細 硫黃研細 水銀 黑鉛各一兩 右用鐵盞一個,燃炭鎔鉛成汁,入水銀,以柳條攪勻,下朱砂,攪至不見星,取起略停,方可下硫黃末,急攪成汁,如焰起,以酢洒之,候冷取出,研極細末,煮糯米糊丸,菉豆大,每服七分,鹽湯紅棗湯任送;中氣虛人,用人參湯送。

黑錫丹 治前證。

黑鉛 硫黃各二兩 右將鉛鎔化,漸入硫黃,候結成片,傾地上出火毒,研至無聲為度。

升麻飲 治口內生瘡,齒齗肉爛。

升麻 元參 黃連 黃芩 葛根 羚羊角鎊 大黃 羌活 防風 麥冬去心 菊花各半兩 人參 知母 炙甘草各二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溫服。一方無人參,有牛蒡子。

冰蘖丸 治前證

龍腦少許 黃蘗日乾 硼砂研 薄荷葉各等分 右為細末,研勻,生蜜和丸,如龍眼大,每服一丸,津液化下。瘡甚者,加腦子研。

加减瀉白散 治口臭。

桑白皮三錢 桔梗二錢 五味子二十一粒 地骨皮 炙甘草各一錢半 知母七分 黃芩 麥門冬各五分 右(口父)咀,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溫服,食遠,一日二服。忌酒濕麵及辛熱之物。

生香膏 治口氣熱臭。

乾甜瓜子去殼,研細 用蜜少許調成膏。食後含化,或敷齒上尤妙。一方空心洗漱訖,含化一丸,如棗核大。

地骨皮丸 治肺熱口臭,口中如膠,舌乾發渴,小便多。

地骨皮 桑白皮 山梔子 黃芪 馬兜鈴 各等分為細末,甘草膏和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食後噙化。

己椒瀝黃圓 【 仲景】  治腸間水氣,口舌乾燥。

防己 椒目 葶藶 大黃各一兩 右四味為末,蜜丸如桐子大,先食飲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

當歸龍薈丸 治肝熱口酸。

當歸酒洗 龍膽草酒洗 山梔炒黑 黃蘗炒 黃連炒 黃芩炒各一兩 大黃酒浸 青黛飛 蘆薈各五錢 木香二錢 麝香五分 右為末,蜜丸,薑湯下。

三黃丸 治口甘。

黃連 黃芩 大黃酒九蒸九曬 右等分,蜜丸桐子大。

小柴胡湯 治口苦。

柴胡八兩 半夏半升 黃芩 人參 甘草蜜製,各三兩 加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煎服。

濟陰地黃丸 治陰虛火燥,脣裂如繭。

熟地黃九蒸,杵膏 五味子 麥門冬 當歸 肉蓯蓉 山藥 枸杞子 山茱萸肉 甘菊花 巴戟肉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白湯送下。

柴胡清肝散 治脣燥裂。

柴胡 黃芩炒 當歸 丹皮 生地黃各一錢 黃連炒 山梔仁炒各七分 川芎六分 升麻八分 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若脾胃虛,去黃連,加白朮、茯苓。

清胃散 治前證。

升麻二錢 當歸一錢五分 牡丹皮一錢五分 生地黃 川黃連各一錢 水煎,微冷服。

歸脾湯 治前證。

人參 白朮土炒 黃芪炙 白茯神 酸棗仁 龍圓肉各二錢 遠志 當歸各一錢 廣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加生薑、棗,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 治前證。

黃芪蜜炙,錢半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當歸 白朮土炒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加薑棗煎服。

羌活散 治前證。

羌活 茯苓 薏苡仁各等分 右每服三五錢,水煎,入竹瀝一匙服。

瀉黃飲子 【 《濟生》】  治風熱蘊於脾經,脣燥裂無色。

白芷 升麻 枳殼麩炒 金釵石斛一錢二分 黃芩 防風各一錢半 半夏薑湯泡七次,一錢 甘草七分 水二鍾,薑三片,煎七分食後服。

五福化毒丹 治脣舌腫破生瘡煩渴。

元參洗炒 桔梗各二兩 白茯苓一兩五錢 馬牙硝風化 青黛各一兩 甘草炒,七錢半 人參半兩 麝香一字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角子大,以金銀箔各四十片為衣,每服一二丸,薄荷湯化下。如口臭,以生地黃汁化下,食遠服。

半夏散 治少陰口瘡,聲絕不出者,是寒氣遏絕,陽氣不伸。

半夏製一兩 肉桂 烏頭各一字 右以水同煎一盞,分二服。

獨活散 治脣上生惡核腫,由脾胃多熱壅滯。

獨活 升麻 沉香 連翹 桑寄生 犀角屑 漢防己 大黃炒,各七錢半 炙甘草半兩 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渣,不拘時溫服。

升麻飲 治脾胃有熱,風冷相乘,脣腫生核疼痛。

升麻 前胡 犀角鎊 薏苡 炙甘草各半兩 葛根 龍膽草 青竹皮各二錢半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食後服。

生地黃煎 治脾熱,脣焦枯,無潤澤。

生地黃汁 生天門冬汁各半升 麥門冬去心 葳蕤各二兩 黃芪 升麻各一兩五錢 細辛 川芎 白朮 甘草生,各一兩右細剉,綿裹,酒浸一宿,以猪脂二斤煎至藥色焦,綿濾去渣,內鍋中,後下地黃、天門冬汁,熬令稠,磁器盛,每服半匙,不拘時,含嚥下。

脣生腫核方

松脂 大黃 白蘞 赤小豆 胡粉各等分 右為末,以鷄子清調敷。

黃蘖散 治繭脣。

黃蘗一兩 五倍子二錢 密陀僧 甘草各一錢 右除黃蘗,餘藥為末,用水調敷於黃蘗上,火炙三五次,將蘗切成片子,臨臥貼之,天明即愈。

銅粉丸 治繭脣。

銅青五錢 宮粉三錢 明礬 輕粉各一錢半 麝香一分五厘 冰片一分二厘 黃連二兩,切片煎稠膏 右為細末,黃連膏丸,如芡實大,每用一丸,白湯泡開紙蓋之,每洗燉熱,蘸上面清水勤洗之,其患自愈。

千金口臭方

橘皮二十銖 桂心十八銖 木蘭皮一兩 大棗二十枚 右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身香。亦可以棗肉丸之,服二十丸,如梧子大,稍加至三十丸。一方有芎藭十八銖。

七福飲 【 《景岳全書》,下同】  治思慮不遂,肝膽虛而口苦者。

人參 熟地各隨宜 當歸二三錢 棗仁二錢 白朮炒,一錢半 炙甘草一錢 遠志製,三五分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二陰煎 治勞傷心脾,口糜兼火者。

生地 麥冬各二三錢 棗仁二錢 白茯苓 元參 木通各錢半 生甘草一錢 黃連一二錢 水二鍾,加燈心二十根,或竹葉亦可,煎七分,食遠服。

徙薪飲 治三焦內熱,口苦口瘡。

陳皮八分 黃芩二錢 麥冬 芍藥 黃蘗 茯苓 牡丹皮各一錢半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大分清飲 治多酒濕熱口糜。

茯苓 澤瀉 木通各二錢 猪苓 梔子或倍之 枳殼 車前子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如內熱甚者,加黃芩、黃蘗、草龍膽之屬。

理陰煎 治肝膽虛而口苦。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乾薑炒黃,一二三錢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或加肉桂一二錢。

五君子煎 治前證。

人參二三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炙甘草一錢 白朮 茯苓各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冰玉散 治口瘡糜爛。

生石膏一兩 月石七錢 冰片三分 殭蠶一錢 右為極細末,小磁罐盛貯,或敷或吹。

冰白散 治口瘡,口疳糜爛者。

人中白倍用 冰片少許 銅綠酢製 杏仁各等分 右為細末,敷患上,有以蜜製黃蘗,與人中白等分仍加冰片。用者當隨宜用之。

福建香茶餅 治胃火口臭,又辟一切邪氣。

沉香 白檀各一兩 兒茶二兩 粉草五錢 麝香五分 冰片三分 右為極細末,糯米調飲湯為丸,黍米大,噙化。

歸脾養榮湯 【 《瘡瘍全書》】  治繭脣。

當歸 川芎 白芍 生地 茯苓 柴胡 陳皮 甘草 升麻 山梔 桔梗 麥門冬 黃芪 白朮 防風 黃連 黃蘗 牡丹皮 知母 婦人加澤蘭、元胡索、香附。

烙鐵法 不拘金銀,打成烙鐵,每用艾火燃燒通紅,乘熱盪患上,再燃再盪,一日止可五六次,恐傷元氣。須要擇上吉日,不犯尻神。盪畢隨將藥搽之,庶不再生矣。

除根搽藥 治前證。

莧菜陰乾燒灰,三錢 銅青 枯礬 鷄內金 孩兒茶各二錢 輕粉 雄黃各一錢 麝香二分 右為細末,麻油調搽,明日再用甘草湯洗淨,再搽如前,以平為度,復用生肌散。

生肌散

花蘂石酢煅 孩兒茶 鷄內金 血竭各二錢 飛丹 乳香 紅絨灰 黃連各一錢 右為細末,加冰片一分,乾摻。

口瘡不歇方 【 《千金方》,下同】

牛膝 生蘘荷根各三兩 黃蘗一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綿裹,酒三升,漬一宿,微火煎一二沸,細細含之。

升麻煎 治膀胱熱不已,口舌生瘡咽腫。

升麻 元參 薔薇根白皮去土 射干各四兩 大青 黃蘗各三兩 蜜七合 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蜜更煎兩沸,細細含咽之。

又方 治口數生瘡,連年不瘥。

薔薇根 黃芩 當歸 桔梗 黃芪 白蘞 大黃生 鼠李根皮 白芍藥 續斷 黃蘗 葛根各一兩 右十二味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漿水服亦可。

又方 治胃中客熱脣口乾燥生瘡。

茯苓 黃芩 甘草 大黃 薔薇根各三十銖 枳實 杏仁去皮尖 黃連各一兩 桂心半兩 (艹舌)蔞根十八銖 右十味為末,食前漿水服方寸匕,日二。

又方 治口瘡。

升麻三兩 乾生地黃五兩 薔薇根皮四兩 黃蘗二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瘥止。含極吐,卻更含。

又方 治口中瘡爛痛不得食。

甘草一寸 黃連六銖 杏仁二十枚 右三味為末,合和綿裏,杏仁大,含之勿咽,日三夜一。

薔薇圓 治口中瘡,身體有熱氣痱瘰。

薔薇根 黃芩 芍藥 當歸 葛根 白蘞 黃蘗 石龍芮 【 《翼》作黃連】鼠李根 續斷 黃芪各一兩 (艹舌)蔞根二兩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

又方 治口吻瘡。

梔子 甘草各十八銖 細莘三十銖 桂心十二 銖 芎藭一兩  右五味為末,蜜丸食後服七丸,日再服瘥。

又方  治前證 。

芎藭 白芷 橘皮 桂心 棗肉各一兩半 右五味為末,蜜丸食後服十五丸,又含之以瘥。為度此方甚驗。

口旁惡瘡方

亂髮灰 故絮灰 黃連末 乾薑末 右四味等分,合和為散,以粉瘡上,不過三遍,即愈。

膏方 治口中瘡,咽喉塞不利,口燥。

猪膏 白蜜 黃連各一兩 右三味,合煎去滓,攪令相得,含之,如半棗大,日四五夜二。

又膏方 治熱病口爛,咽喉生瘡,水漿不得入。

當歸 射干 升麻各一兩 附子半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猪脂四兩,先煎令成膏;下著地勿令大熱,內諸藥,微火煎,令附子黃色,藥成,絞去滓,內白蜜四兩,復上火一二沸,令相得,置器中,令凝,取如杏仁大,含之,日四五遍,輒咽之。

甘草圓 治口中熱乾。

甘草 人參 半夏 生薑 烏梅肉各一兩半 棗膏二兩半 右六味為末,蜜丸,如彈子大,旋含咽,日三。

虛勞口乾方

酸棗仁 酸石榴子 烏梅肉各五合 (艹舌)蔞實 葛根 甘草各二兩 麥冬四兩 覆盆子三合 右八味為末,以蜜丸如棗大,含之以潤為度。

五香圓 治口臭、身臭、令香,止煩散氣。

豆蔻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白芷 桂心各一兩 香附二兩 檳榔二枚 甘松香 當歸各半兩 右十一味為末,蜜和丸,常含一丸,如豆大許,咽汁,日三夜一。

含香圓 治口氣臭穢,宜常服之。

丁香半兩 甘草生三兩 芎藭一兩 細辛 桂心各一兩半 右五味為末,蜜和丸,如彈子大,臨臥服二丸。

口臭方

桂心 甘草 細辛 橘皮 右四味等分,治下篩以酒,服一錢匕,瘥止。

又方 治前證。

棗肉八兩 芎藭 白芷 橘皮 桂心各四兩 右五味為末,次內棗肉,乾則加蜜和丸,如大豆許,旦服十丸,食前食後常含之,或吞之,七日口并身大香。

口臭轉香方

桂心 【 《古今錄》用細辛】  甘草各等分 右二味為末,臨臥以指撮許,酒服,二十日即香。

口臭方

蜀椒 桂心各等分 右二味為末,酒服三指撮許。

口香去臭方

甘草二十銖 白芷十八銖 芎藭二十四銖 右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香。

又方 大棗 瓜子仁 松根白皮 右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百日,衣服俱香。

又方 瓜子仁 芎藭 藁本 當歸 杜蘅各六銖 細辛半兩 防風二兩 右七味治下篩,食後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一方加白芷十八銖。

七孔臭氣皆令香方

沉香五兩 藁本三兩 白瓜瓣半升 生甘草 當歸 芎窮 麝香各二兩 丁香五合 為末,蜜丸,小豆大,食後服五丸,日三。

  單方

緊脣及重齶重齦:蛇蛻燒為末,先拭後敷。

凡脣上瘡,取東壁土和胡粉敷之。 【 《救急》】

脣吻生瘡:用新瓦為末,生油調塗。 【 《集元》】

脣腫黑,痛癢不可忍:用大錢四文於石上磨,猪脂汁塗之,不過數次愈。 【 《活幼新書》】

脣腫生瘡連年不瘥,以八月藍葉一斤,搗汁洗之,不過三度,瘥。 【 丹溪】

脣裂生瘡:瓦花、生薑,入鹽少許,搗塗。 【 《摘元》】

冬月脣裂:香油頻頻抹之。 【 《相感志》】

又方:白荷花瓣貼之神效;如開裂出血者,即止。 【 丹溪】

脣乾裂痛:桃仁搗和猪脂敷。 【 《海上》】

脣燥生瘡:青皮燒灰,研猪脂調塗之。

脣裂生瘡:橄欖炒研,猪脂和塗之。

脣舌生瘡:鷄舌香末綿裹含之。 【 《外臺》】

瀋脣緊裂:用鼈甲及頭燒研敷之。 【 《類要》】

冬日脣裂:煉過猪脂,日日塗之。 【 《十便良方》】

緊脣裂痛:螻蛄燒灰敷之。 【 《千金》,下同】

口脣生核:猪屎絞汁,溫服。

脣緊瘡裂:屠几垢燒存性,敷之。

脣急作痛:五倍子、訶子肉等分為末敷之。 【 《得效》】

又方:用青皮燒灰,猪脂調塗,仍將青皮灰末每一錢酒調服。 【 《入門》】

又方:亂髮、露蜂房、元畜毛燒灰,猪脂調搽。 【 《得效》,下同】

又方:蛇蛻皮或蠐螬燒為灰,猪脂調敷。

又方:硫黃、白礬、枯,朱砂、水銀、麝香、黃蘗為末,和水銀磁器中,臘月猪脂和如泥,光淨拭脣,卻以膏塗之。

又方:黃連一分,乾薑半分,炮為細末敷之。

又方:蛇蛻灰,晚蠶蛾末,油調敷之。

又方:以甑上滴下汗塗,神效。

緊脣:皂角末少許,水調塗之。

風濕入脾,脣口瞤動(疒帬)揭,頭目眩痛,結核浮腫;用薏苡仁炒、防己、赤小豆炒、甘草炙等分,入薑煎服。

又方:用松脂半兩,大黃、白蘞、赤小豆、胡粉各二錢半,為細末,鷄子清調塗之。

補脣舌,方用鮮蟹燒灰,每二錢同乳香、沒藥各二錢半塗之,即生肉。如多去脣舌,用川烏、草烏為細末,攤紙一條,以涼水調合貼之,即不覺疼,可用刀取。如流血,以陳石灰塗之,即止。愈後舌硬,用白鷄冠血點之即軟。 【 《醫鑑》】

口臭:朝取井華水口含,吐置廁下,數度即差。 【 《本草》】

口瘡:硼砂、焰硝含口中,以天南星為末,用酢調貼足心,神效。 【 《正傳》】

口瘡:熱水半碗入白礬一撮,待溫漱口,數次愈。 【 《種杏》】

又方:生白礬為末,敷之亦效。 【 丹溪】

口瘡:取膽礬火煅為末,敷瘡上吐涎便差。 【 《本草》】

又方:膽礬一塊,百沸湯泡開,含漱即差。 【 《綱目》】

大人口瘡,密陀僧煅研摻之。 【 《聖濟》】

口內熱瘡:用青錢二十文,炭火燒赤,投酒中,服之立瘥。 【 《本草》】

老小口瘡:水銀一分,黃連六分,水二升,煮五合含之,日十次。 【 《普濟》】

口瘡咽痛,上膈有熱:寒水石煅三兩,米砂三錢半,腦子半字為末,摻之。

太陰口瘡:用生甘草二寸,白礬一粟大,常噙之嚥津。 【 《活法機要》】

口吻生瘡:縮砂殼煅研摻之,即愈。此蔡醫博秘方。 【 《簡易》】

口瘡不瘥,及胷上并生者,不拘大人小兒,以角蒿塗之,有汁吐去,一宿效。

口吻生瘡:用經年葵根燒灰敷之。 【 《外臺秘要》】

口中疳瘡:(艹欵)冬花、黃連等分為細末,用唾津謂成餅子,先以蛇牀子煎湯漱口,乃以餅子敷之,其瘡立消也。 【 經驗】

口瘡及口氣口疳:濃煎升麻湯入鹽,頻頻含漱。 【 《本草》】

久患口瘡:生附子為末,酢麪調貼足心,男左女右,日再換之。 【 經驗】

口臭:用細辛煮取濃汁,熱含冷吐之,即差。 【 《本草》】

口舌生瘡:以好酒煮黃連取汁,呷下立愈。 【 丹溪】

虛火上壅,口瘡滿口連舌者:以草烏頭、吳茱萸等分為末,蜜調塗足心。 【 《本事》】

心氣不足,口臭:益智去殼,加甘草為末,乾嚥下,或沸湯點服。 【 《得效》】

解頤脫臼,不能收上:用南星末薑汁調搽兩頰,一夜即上。 【 《醫說》】

口中生瘡,天行熱甚者:蛇苺自然汁半升,稍稍嚥之,即瘥。 【 《傷寒類要》】

口臭:用香薷甚捷,丁香不及焉。煮取汁,或飲或漱之,甚妙。 【 丹溪】

口舌生瘡:赤梗蜜桶藤高腳地銅盤馬蹄香等分,以酒搗汁,鷄毛刷上,取涎出,即愈。 【 《普濟》】

經絡中有火邪,致使夢漏恍惚,口瘡咽燥:龍腦三錢,黃蘗三兩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麥門冬湯下十丸。 【 《摘元》】

口疳臭爛:用黃蘗五錢,銅綠二錢為末,摻之。漱去涎,愈。 【 《三因》】

脣瘡痛癢:黃蘗末以薔薇根汁調塗立效。 【 《聖濟》】

口中痿瘡:東行楝根細剉,水煮濃汁,日日含漱,吐去勿嚥。 【 《肘後》】

惡水入口:及皂莢水入口,熱痛不止,以皂莢子燒存性一分,以糖半兩和膏含之。 【 博濟】

口鼻急疳:沒石子末吹下部,即瘥。 【 《千金》】

大小口瘡:沒石子炮三分,甘草一分,研末摻之。月內小兒生口瘡者,以少許置乳上吮之,入口即啼,不過三次。 【 《聖惠》】

口吻爛瘡:白楊嫩枝鐵上燒灰,和脂敷之。 【 《外臺秘要》】

口瘡塞咽:用猪膏白蜜一斤,黃連末一兩,合煎取汁,熬稠,每服棗許,日五服。 【 《千金》】

久患口瘡:大椒去閉口者,水洗,麵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飯壓下,重者可再服,以瘥為度。 【 《食療本草》】

口內肉毬,有根如線五寸餘,如釵股,吐出不能食物,捻之則痛徹心者:取麝香一錢,研細,水調服之,日三自消。 【 《夏子益奇疾方》】

口中氣臭:取茴香苗莖煮作羹,頻飲之。及生食並得。 【 《本草》,下同】

老血在心脾間,致咳唾言語氣臭:取射干根煮湯飲之。

老人患口瘡,不能食,飲人熱乳甚妙。

食韭口臭:沙糖解之。 【 《摘要》】

柚子治飲酒人口臭,可啖之,又煎湯飲。 【 《本草》,下同】

赤白口瘡:蠐螬研汁,頻搽取效。

白梅治口臭,常含之,可以香口。

脣燥緊裂:猪(月臣)酒浸搽之。 【 《葉氏摘元》】

鵝口瘡,自內生出可治,自外生入不可治。用食草白鵝下清糞濾汁,入沙糖少許搽之。或用雄鵝糞眠倒者燒灰,入麝香少許,搽之並效。 【 《永類鈐方》】

一切口瘡:鷄內金燒灰敷之,立效。 【 《活幼心書》】

鵝口白瘡:鷄肫黃皮為末,乳服半錢。 【 《子母秘錄》】

鵝口:桂末和薑汁塗之。 【 《湯氏寶書》】

口瘡赤者,心熱,宜乳香散及天花粉末摻之。白者肺熱,宜沒藥散、青金散,及黃蘗、蓽茇為末摻之,良久以水漱口。 【 《入門》】

小兒口瘡爛:取羊乳時常含嚥;又治舌腫,吮之差。 【 《本草》】

口瘡:五倍子為末摻之,便可飲食。

口舌生瘡:蠶繭五個,包硼砂,瓦上焙焦,為末摻之。

薔薇根治口舌生瘡爛久不差,濃煎汁稍稍含漱,溫含冷吐,即效。冬取根,夏取莖葉用。

口瘡:白楊樹枝取漿水煎,和鹽含漱。

香口去臭:口噙鷄舌香,即沉香花,如無,沉香可代。

口中如膠而臭:知母、地骨皮、桑白皮、山梔、麥門冬、甘草,鹽湯噙。早起汲井中第一汲水,即井華水含之,吐棄廁下,即瘥。

口瘡糜痛:五倍子一兩,蜜炙黃蘗,滑石各五錢,銅錄二錢,麝香二分半為末,摻之極效。 【 《正傳》】

亂髮灰治口臭不可近。用髮灰一錢,井華水調下,空心服。 【 《醫說》】

口瘡甚者,用西瓜漿水徐徐飲之。冬月無此,用西瓜皮燒灰敷之。 【 丹溪,下同】

又方:遠志,酢研,鵝毛掃患處,出涎。

口瘡,黃蘗酢漬,含之亦愈。 【 《本草》,下同】

心脾熱,口頰舌上生瘡:蜜炙黃蘗與青黛為末,摻之差。

口舌生瘡:溺桶垽七分,枯礬三分,研勻摻之,有涎拭去,數次即愈。

口吻生瘡白爛:用檳榔燒灰,入輕粉少許,同研細,乾摻之。 【 《得效》】

口瘡:以好墨研螻蛄令細敷之,立效。蓋螻蛄走小腸膀胱,其效甚速。 【 《綱目》】

口瘡久不愈:以五倍末搽之,或煎湯漱,或煎湯泡白礬,或膽礬漱,蓋酸能收斂。

香口去臭:密陀僧一錢,酢調漱口。 【 《普濟》】

口中氣臭:明礬入麝香為末,擦牙上。 【 《生生編》】

齒敗口臭:水煮芎藭含之。 【 《普濟》】

口中氣臭:用香白芷七錢為末,食後井水服一錢。

苦竹葉及瀝治口瘡。煎葉湯漱口,取瀝塗之。 【 《本草》】

香口辟臭:豆蔻、細辛為末含之。 【 《肘後》】

香口去臭:藿香洗淨煎湯,時時噙漱。 【 《摘元》】

口吻瘡,以松白皮及濕貼之,三四度瘥。 【 《千金》,下同】

又方:經年葵根欲腐者佳,燒灰及熱敷之良。

又方:以新炊飯了甑,及熱以脣口向甑脣上熨之二七下,三兩上,瘥止。

口肥瘡:熬竈上飯令焦,末敷之。

燕吻瘡:木履尾,內煻灰中令熱,取拄兩吻各二七遍,推之則復入矣。推當疾出其指,恐誤齧傷人指也。

又方:消蠟和水敷之善。

卒口噤不開:附子搗末,內管中,強開口,吹口中。

口乾:羊脂或猪脂,鷄子大劈之,內半升酢中,漬一宿,絞取汁,含之。

又方:石膏五合,碎,蜜二升。先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內蜜,煮取二升,去滓含如棗核大,咽汁盡,更含之。

虛勞口乾:麥冬一兩為末,大棗肉三十枚。以蜜一升和令熟,用米五升蒸之,任性服。

又方:羊脂如鷄子大,醇酒半升,棗七枚,劈合漬七日,取棗食之,立愈。

口氣臭穢:常以月旦日未出時,從東壁取步,七步,回頭向垣立,含水噀壁七遍,口即香美。

又方:細辛、豆蔻含之甚良。

   針灸

《素問》云:帝曰:有病口苦,取陽陵泉。口苦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膽癉。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

嗌乾,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

《靈樞經》曰:熱病先身濇,倚而熱,煩悗,乾脣口嗌,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膚脹口乾寒汗出,索脈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甲乙經》曰:舌下腫難以言,舌縱涎出,廉泉主之。

口僻,偏歷主之。

口不能水漿,喎僻,水溝主之。

瘈瘲口沫出,上關主之。

口僻噤,外關主之。

痱痿,臂腕不用,脣吻不收,合谷主之。

風從頭至足,面目赤口痛囓舌,解谿主之。

厥,口僻失欠,下牙痛,頰腫惡寒,口不收,舌不能言,不得嚼,大迎主之。

口僻不正失欠,口不開,翳風主之。

口僻,刺太淵,引而下之。

口中腫臭,勞宮主之。

《千金方》曰:承泣、四白、巨髎、禾髎、上關、大迎、顴骨、強間、風池、迎香、水溝,主口喎僻,不能言。

頰車、顴髎,主口僻痛惡風寒,不可以嚼。

外關、內庭、三里、大泉、商丘,主口僻噤。

水溝、齗交,主口噤,不能水漿,喎僻。

齗交、上關、大迎、翳風,主口噤不開,引鼻中。

合谷、水溝,主脣吻不收,瘖不能言,口噤不開。

商丘、曲鬢,主口噤不開。

地倉、大迎,主口緩不收,不能言。

下關、大迎、翳風,主口失欠,下牙齒痛。

膽腧、商陽、小腸腧,主口舌乾,食飲不下。

勞宮、少澤,三間、太衝,主口熱、口乾、口中爛。

勞宮,主大人小兒口中腥。

曲澤、章門,主口乾。

大谿、小澤,主咽中乾,口中熱,唾如膠。

兌端、目窻、正營、耳門,主脣吻強,上齒齲痛。

陽陵泉,主口苦,嗌中介介然。

光明、臨泣,主喜齧頰。

京骨、陽谷,主自齧脣。

解谿,主口痛齧舌。

失欠,頰車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壯,滿三日未瘥,灸氣衝二百壯。胷前喉下巨骨中是,亦名氣堂。

又方:灸足內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壯,三報。此三陰交穴也。

《得效方》曰:脣緊不能開,宜灸手虎口穴,男左女右。又炙承漿三壯。

《醫學綱目》曰:口噤喎斜,取頰車,沿皮向下。又取地倉,喎左瀉右,喎右瀉左,針透亦無害。輕者只針合谷、頰車。落架風,取頰車。

口瘡,取承漿、合谷、人中、長強。又取金津、玉液各出血。又取委中,瀉後谿。此二穴乃心火腎水二經之表。

  導引

《東垣十書》曰:凡口瘡無問新久,夜臥將自己兩丸,以手左右交揉,三五十遍,睡覺行之,三五度便差。

《保生秘要》曰:口乾導引法,左右足心每搓三十六回,按時吐納,津迴即咽,六度數過為法,兼後功行之。

運功以舌抵上齶凝鉉雍穴,貫一窟涼水,漸提至口潠咽。

又法:起涌泉水或腎水皆可。

又法:想喉下一窟涼水,以意提起口中,或舌頂上齶,或舌壓下齶,則津液自生,或升腎水,或升涌泉水。

上膈熱口乾燥,心頭推開,又想腎水升至背流出心頭洗之,不嘻而吸之,或念背舌托上齶而津液自生。口不能言,先推開肺經,連腎水洗其心肺,又推其舌肋,肺如華蓋,覆於心頭,不能言者,是火旺肺枯,非腎水不能潤之。

口生蝶毒,清肺經舌托上齶,想水遍舌洗之,次呵出心火。

  醫案

《儒門事親》曰:一男子病口瘡數年,上至口,中至咽嗌,下至胃脘皆痛,不敢食熱物,一涌、一泄、一汗,即去其九,次服黃連解毒,不十餘日皆釋。

趙平尚家一男子,年二十餘歲,病口中氣出,臭如發廁,雖親戚莫肯與對語。戴人曰:肺金本主腥,金為火所煉,火主焦臭,故如是也。久則成腐,腐者腎也,此極熱則反兼水化也。病在上宜涌之,先以茶調散湧而去其七分,夜用舟車丸、濬川散下五七行,比旦而臭斷。嗚呼!人有病口臭而終其老者,世訛以為肺系偏而與胃相通,故臭。此妄論也。

《衛生寶鑑》曰:梁濟民膏粱多飲,因勞心過度,肺金有傷,以致氣出腥臭,涕唾稠黏,咽嗌不利,口苦乾燥,以加減瀉白散主之。《難經》云:心主五臭,入肺為腥臭,此其一也。因洪飲大熱之氣所傷,使心火刑於肺金,以桑白皮,地骨皮苦微寒,降肺中伏火,而補氣為君,以黃芩知母苦寒,治氣腥臭,清利肺氣為臣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酸溫以收肺氣;麥門冬苦寒,治涕唾稠黏,口苦乾燥為佐。桔梗辛溫,體輕浮,治痰逆利咽膈為使也。

《薛己醫案》曰:州守劉克新患繭脣,時出血水,內熱口乾,吐痰體瘦,腎虛之證悉具,用濟陰地黃丸年許而愈。

一儒者因勞役感暑,脣生瘡,或用四物加黃蘗、知母之類而愈。後復作,彼仍用前藥,益甚,腹中陰冷。余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半夏,治之而愈。

儒者楊國華因怒,脣口兩耳腫痛,寒熱。余謂怒生熱,熱生風,用柴胡山梔散,數劑而愈。

一男子素善怒,脣腫脹,服清胃等藥時出血水,形體骨立。余用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桔梗,月餘脣腫漸消,元氣漸復。又以四物加柴胡、炒山梔、丹皮、升麻、甘草數劑。乃去山梔、加參朮而痊。

一婦人懷抱久鬱,患繭脣。雜用消食降火,虛證悉具,盜汗如雨,此氣血虛而有熱也。用當歸六黃湯,內黃芩、連、蘗炒黑,二劑而盜汗頓止。乃用歸脾湯八珍散兼服,元氣漸復。更以逍遙散歸脾湯,間服百餘劑,而脣亦瘥。

一婦人懷抱久鬱,或時胃口嘈辣,胷膈不利,月水不調,形衰食少,日晡發熱,食少體倦,脣腫年餘矣。余用歸脾湯加薑汁炒黃連、山梔,少佐吳茱萸,嘈辣頓去,飲食少進。乃去黃連加貝母、遠志,胷膈通利,飲食如常。又用加味逍遙散歸脾湯,間服百餘劑,月水調而脣方痊。

一婦人脣裂內熱二年矣,每作,服寒涼之劑,時出血水,益增他證。余用加味清胃散而痊。後因怒,脣口腫脹,寒熱而嘔。用小柴胡加山梔、茯苓、桔梗,諸證頓愈。復用加味逍遙散而康。

一婦人善怒,下脣微腫,內熱體倦。用化痰藥,食少作嘔,大便不實,脣出血水。用理氣消導胷膈痞滿,頭目不清,脣腫經閉。用清胃行血,肢體愈倦,發熱煩躁,涎水涌出。余曰:此七情損傷肝脾,誤行攻伐所致。遂用濟生歸脾湯食進便實。用加味逍遙散腫消熱退。用補中益氣湯,脾健涎止。後因怒,寒熱耳痛,胷膈脹悶,脣掀腫甚,此怒動肝火而傷陰血,用四物合小柴胡加山梔頓愈。又因怒,脅乳作脹,肚腹作痛,嘔吐酸涎,飲食不入,小水不利,此怒動肝木而剋脾土,用補中益氣加川芎芍藥而愈。又勞役怒氣,飲食失節,發熱而喘,體倦不食,下血如崩,脣腫熾甚,此肝經有火不能藏血,脾經氣虛,不能攝血,用補中益氣湯,加炒黑山梔、芍藥、丹皮而愈。

一男子內熱作渴,咳唾痰涎,大便乾濇,自喜壯實,問治於余。余曰:此脾腎陰虧陽旺之證,當壯水之主。不信,自服二陳芩連之類,次年下脣漸腫,小便赤濇。執守前藥,脣出血水,大便黑塊,小便淋瀝。請余往治。余曰:大便結黑,小便淋瀝,肝腎敗也。脣口腫白,脾氣敗也。辭不赴,竟歿。

一婦人月經不調,兩足發熱,年餘後而身亦熱,勞則足腿酸痛,又年餘脣腫裂痛,又半年脣裂出血,形體瘦倦,飲食無味,月水不通,脣下腫如黑棗。余曰:此肝脾血虛火證,彼不信,用通經等藥而死。

一婦人善怒,脣腫,或用消毒之藥,脣脹出血年餘矣。余曰:須養脾胃滋化源方可愈,彼用前藥,狀如翻花瘤而死。

一男子口糜爛,脈數無力。此血虛而有火,用四物加茯苓、白朮,少用黃蘗、知母治之而愈。

地官李孟卿子新婚,口舌糜爛,日晡益甚。用八珍湯加五味、麥門冬而口瘡愈,更用加減八味丸而元氣實。

一男子脣舌生瘡,口苦作嘔,小便淋濇。此肝脾火動,以小柴胡加山梔、酸棗仁、遠志、麥門冬,諸證漸愈。但晡熱體倦,用四物柴胡、山梔而愈,又加白朮、茯苓、炙甘草而安。

一婦人每怒,則口苦兼辣,頭痛脅脹,乳內刺痛。此肝肺之火。用小柴胡加山梔、青皮、芎、歸、桑皮而安。後勞兼怒,口復苦,經水頓至,用四物加炒山梔、炒膽草一劑,更以加味逍遙散而康。

秋官趙君言口舌生瘡,勞則體倦,發熱,惡寒。此內傷氣血之證,用補中益氣加五味麥冬而愈。

進士劉華甫口舌生瘡,午前熱甚,脈數而有力。用清心蓮子飲稍愈。更以四物二連湯全愈。後因勞役,日晡發熱,脈數而無力,用四物加參、朮、柴胡少瘥。但體倦口乾,再用補中益氣湯而愈。

武庫劉君口舌生瘡,口乾飲湯,乃胃氣虛而不能化生津液也,用七味白朮散而痊。

廷評曲汝為口內如無皮狀,或咽喉作痛,喜熱飲食。此中氣真寒而外虛熱也,用加減八味丸而愈。

儒者費懷德發熱,口舌狀如無皮。用寒涼降火藥,面赤發熱,作嘔少食,痰涎自出。此脾胃復傷虛寒而作也。用附子理中湯以溫補脾胃,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乃愈。

一儒者口苦而辣,此肺肝火證,先以小柴胡加山梔、膽草、茯苓、桑皮而漸愈。更以六君加山梔、芍藥而痊。若口苦脅脹,小便淋瀝。此亦肝經之病,用六味丸以滋化源。

一男子口臭,牙齦赤爛,腿膝痿軟,或用黃蘗等藥,益甚。時或口鹹,此腎經虛熱,余用六味丸悉瘥。

一婦人口苦脅脹,用小柴胡、山梔、黃連少愈。更以四君子加芍藥、當歸、柴胡而瘥。

一婦人每怒,口苦發熱,晡甚,以小柴胡合四物二劑。更以四物加柴胡、白朮、茯苓、丹皮而愈。

《醫學綱目》曰:宣文炳口流涎不止,喜笑舌瘖,脈洪大。用連、芩、蘗、梔、白朮、半夏竹瀝、薑汁服之,五日涎止笑息。

《證治準繩》曰:常熟嚴文靖公年踰七十,未斷房室。日服溫補之藥無算。兼以人參煮粥,蓯蓉作羹,致滋胃熱,滿口糜爛,牙齒動搖,口氣臭穢,殆不可近。屢進寒涼清胃之藥,不效。有欲用薑桂反佐者。請決於予。予曰:用之必大劇。主用加減甘露飲八劑而平。

全屏

半屏

少林真传伤科秘方

作者:kwanado 发表时间: 2006/04/09 09:39 点击:10次 修改 精华 删除 置顶 来源 转移 收藏

少林真傳傷科秘方

凡跌打損傷,十六歲以上者易治,血氣有餘故也。十六歲以下難醫,血氣衰弱故也。

凡傷七日之內,血氣未曾積聚,十四日之後者,血氣凝結,恐生別症。

春傷肝凶,夏傷心凶,秋傷肺凶,冬傷腎凶。傷肝者面紅紫黑,先服清肝止痛,後服中續命飲,再服順氣活血湯而愈。

傷心者,心下主熱,目閉、口不能言。先服護心養元湯,再服通聖飲,後服和中丸,不傷肺者,鼻內氣喘聲啞,發熱,睡如弓狀,著席如刀,此症主三日內死。先服通聖飲,後服降氣活血湯,再服清肺止痛飲。

傷腎者,兩耳必聾,耳角必黑。先服吉利散,後服中續命飲,再服補腎和血湯,不然一傷心口者,必當胸迷悶,面黃發脹。先服降氣活血湯,再服通聖飲,再服順氣活血湯。

傷食肚者,即時氣升心迷。先服降氣活血湯,再服中續命飲,後服吉利散。不然一日內凡傷者眼白者死,口臭者死,搖頭發直者死,遺尿者死。

通聖飲

通草(一錢) 紅曲(一錢五分,炒) 蘇木(一錢,炒)生甘草(五分)麥芽(一錢,炒) 紅花(一錢, 炒) 香附(二錢,便製)丹皮(八分) 山楂肉(八分) 歸尾(一錢,酒洗) 烏藥(一錢) 穿山甲(二錢, 炙) 胡桃肉(五錢) 酒、水各兩杯煎兩鐘,不拘時服。

大續命飲

桔梗(八分) 乳香(一錢,去油) 沒藥(八分,去油) 山楂肉(一錢) 麥芽(八分)歸尾(二錢,酒洗) 桃仁(一錢,去皮尖) 官桂(八分) 生地黃(一錢) 紅曲(八分) 蘇木(六分) 通草(八分) 穿山 甲(八分) 水各三鐘,煎鐘半,不拘時服。

小續命飲

紅曲(一錢五分,炒研) 甘草(五分) 蘇木(一錢二分) 山楂肉(一錢)麥芽(一錢,炒) 通草 (一錢) 當歸(一錢,酒洗) 牡丹皮(一錢) 烏藥(二錢) 紅花(五分)香附(一錢,便製) 穿山甲(一 錢,炙)

降氣活血湯

紅花(八分) 蘇木(八分)官桂(六分)五加皮(一錢)歸尾(一錢,酒洗) 杏仁(八分) 牛膝(六 分) 赤芍(一錢) 桃仁(一錢,去皮尖) 酒一鐘,水半鐘,童便一鐘,煎一鐘服。

中續命飲

紅花(八分)川芎(六分)赤芍(八分) 歸尾(一錢,酒洗)桃仁(一錢,去皮尖)蘇木(八分) 烏藥(六分)穿山甲(一錢,炙)神曲(六分) 麥芽(一錢)陳皮(六分) 柴胡(八分)莪朮(一錢) 官桂六分 紅曲六分) 枳殼(六分) 乳香(八分,去油)沒藥(一錢,去油)酒兩鐘,煎一鐘服。

護心養元湯

歸身(一錢,酒洗)川芎(一錢)紫蘇(八分)生甘草(六分)香附(一錢,便製)連翹(六分) 獨 活(六不

流傷飲

劉寄奴(一錢)骨碎補(五錢)元胡索(五錢) 水兩鐘,煎一鐘,傾入童便一鐘沖服。

和中丸

(五臟六腑內傷)當歸(一兩,酒洗)蘇木(六錢)桃仁(一兩,去皮尖)赤芍(五錢)烏藥(六錢) 丹皮(八錢)枳殼(六錢) 廣木香(四錢) 三棱(四錢)香附(一兩,便製)莪朮(四錢) 穿山甲(八錢) 檳榔(五錢)沉香末(五錢)甘草(四錢) 姜黃(六錢) 延胡索(六錢)乳香(四錢,去油)沒藥(四錢,去油)降香末(四錢)

朱砂為衣,好酒空心送下。

跌打損傷膏藥方

當歸 川芎 蒼朮 赤芍 木鱉子 大黃 川烏 草烏(各一兩) 上藥八味,用香油四斤,春 ,離火略冷,方下肉桂(淨末,二兩) 丹皮(淨末,二兩) 乳香(去油,淨末,四錢) 沒藥(去油 ,淨末二錢) 俱為極細末,用桑枝攪勻,用時先將生姜、胡椒擦患處令熱,然後貼之。

打傷腹中瘀血方

當歸(二兩)蒲黃(一升)桂心(二兩)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好酒送下。

損傷瘀血方

大黃(一兩,酒蒸) 杏仁(三十七粒) 用水一碗煎八分,空心服。

奪命七厘散

黃麻皮灰(一兩,存性) 生大黃(五錢) 桃仁(五錢,去皮尖) 自然銅(二錢,醋浸一夜,醋 地鱉虫(火酒入麝香浸、炙,淨末,二錢) 共為細末,每服輕者七分,重者一錢,好酒送下。

輕傷小七厘散

地鱉虫(二錢,炙淨末) 乳香(一錢,去油) 沒藥(八分,去油)骨碎補(一錢) 大黃(一錢) 血 竭(一錢) 共為細末,每服七八厘,空心好酒送下。

打傷腫毒止痛方

無名異(二兩)

上為細末,好酒送下,四肢血脈皆效(即傘店內土故紙)

內傷氣食方

紅花 枳實 檳榔(各六分) 濃朴(八分) 莪朮 三棱 黃芩(各六分) 柴胡(八分) 當歸 桃仁(去皮尖) 青皮 大黃(各一錢) 水二鐘,煎八分,入朴硝七分,一沸即起,五更空心服,午

打墜腰滯瘀血方

破故紙(炒) 大茴香(炒) 辣桂(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好酒熱服,空心送下。

打傷接骨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龍骨(真醋炙存性) 自然銅(醋浸炙存性) 地鱉虫(炙末,各 二錢) 共為細末,作二服,好酒送下。

大刑膏藥方

真麻油(二兩) 黃蠟 鉛粉(各七錢五分) 輕粉 血竭(各二分半) 冰片(五厘)

先將油熬老, 下黃蠟于油內,次下鉛粉,再下輕粉、血竭,離火略冷,方下冰片,老嫩得法為妙。

大刑煮酒方

當歸 川芎 牛膝 生地 紅花 續斷 薏仁 防風 丹皮 五加皮 十大功勞 老君 須杏仁(去皮尖) 以上各三分 蜻蜓(兩只) 小茴香(二分) 乳香(二分,去油) 沒藥(二分,去油) 蟬蛻(二分) 紫金皮(三分) 隔湯煮三柱香,取起,再加無灰白燒酒二斤于藥酒內,不時服之。

夾打預服護心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血竭(各五分) 兒茶(一錢) 木耳(二錢,焙干) 白蠟(一錢) 辰砂 (七分) 青木香(一錢) 琥珀(三分) 海螵蛸(五分) 天灰蓋(三分, ) 上藥共為細末,砂糖為丸如 芡實,每服三丸,好酒送下,受刑槌背即消矣。

詩曰 跌原防意外,打或遇災侵,損傷真堪憫,傷筋未易針,奇書真若玉,驗藥貴如金,全得 蒼生命,方知重少林。

少林寺秘傳應驗跌打損傷奇方真本卷之終

穴道

囟門︰即天庭蓋,骨碎出不治。

兩太陽︰傷重難治。

截梁︰即鼻梁兩眼對直處,打斷不治。

突︰即結喉,打斷不治。

塞︰即結喉下、橫骨上、空潭上,打傷不治。塞下為橫骨下直至人字骨懸,一寸三分為 一節,下一節凶一節。

食肚︰心坎下。

丹田︰臍下一寸三分內即膀胱,倒插傷不治,一月而死。

外腎︰捏碎不治。

腦後︰與囟門同看。

百勞︰與外對。

天柱骨︰與突對,斷不治。

尾子骨︰碎者不治。

兩腎︰在脊左右,與前臍對,或哭不治。

海底穴︰大小便兩界處,重傷不治。

軟肋︰左乳下即合肚。

氣門︰在乳上脈動處,傷即氣塞,救遲不過三時。

血海︰右乳下軟肋。

兩乳上︰左傷久必發咳,右傷久必發呃。

驗症吉凶 一看兩眼︰內有瘀血,白睛必有血筋。血筋多,瘀血亦多;血筋少,瘀血亦少。眼及睛 活動易治,否則難療。

二看指甲︰掀其中指甲,放如即還血色易治,少頃後還原者病重,如紫色者不治。

三看陽物︰不縮者可治,縮者難治。

四看足爪︰與手指同看。

五看腳底︰紅活者易治,色黃者難治。

以上為五絕,五絕全犯者不治,如犯一二件尚可醫治。

拳傷辨

向上為順氣,平拳為寒氣,倒插為逆氣最凶,各樣內傷總怕倒插。血隨氣轉,氣逆血只 凝故也。心前背後相對處,傷久成怯,小膀肚腹打傷,久必成黃病。

凡人初打傷,七日之內血氣未曾積聚,只宜發散活血。十四日其瘀血或有停住在胸前, 其勢方歸大腸,肚內作痛,要吃行藥。凡人打傷,要看指甲,黑亦有傷。其卵子上升,十分凶症 。肝經脈數,胸傷有血,必然吐血。

跌打損傷穴道要訣

右胸名為痰穴,左胸名為氣穴,右肋名為血海,左肋名為食腑,胸前乃為龍潭穴,背脊 為海底穴。左乳傷發咳,右乳傷發呃,兩腰為二珠穴。

凡跌打踢撲傷,男人傷上部者易治,傷下部難醫,以其氣上升故也。婦人傷下部者易治 ,傷 ,左只屬陽。女人血從右轉,故右屬陰。要分氣血之辨,此症既受臟腑脈絡,又複驗其生死 遲速,然後看症用藥,或竟服吉利散。

傷全體者死速,然按其輕重隨症用藥,先以砂仁泡湯,調吉利散服之,以順氣活血 湯治之,仍以和傷丸糖酒下四五丸,再以調理藥酒,每朝飲下。輕者,竟以紅糖油和酒調,服吉

傷肩背者,看其輕重。如重者先以砂仁湯調吉利散服下,次以和傷丸酒化服,再以 調理藥酒更妙。如輕者,用紅糖油和酒調吉利散,服之而安。

傷左邊者,氣促面黃浮腫。傷右邊者,氣虛面白血少。即將行氣活血湯治之,再服 調理藥酒全治。

傷背者,五臟皆系於背,雖凶死緩。先多服吉利散治之,次服和傷丸,糖酒送下四 五服,百日。見危須服調理藥酒為妙。

傷胸者,胸以血涵停流往來之所,傷久必發咳嗽,高氣迷悶,面黑發熱,重三四日 而死。先服蘇風理氣湯,次服行氣活血湯、吉利散。

傷肝者,面主紅紫,眼赤發熱,主七日死。先服蘇風理氣湯,次服吉利散,後服琥

傷心口者,面青氣少吐血,呼吸大痛,身體難於舒動,主七日而死。先服蘇風理氣 湯,次服和傷丸,每日以一百合煎湯,不時飲之。

傷食肚者,心下捉陣而痛,發熱,高浮如鼓皮緊,飲食不進,氣促發熱,眼閉口臭 ,面多黑色,主七日死。先服蘇風理氣湯,次服和傷丸。

傷腎者,兩耳即聾,額角黑色,面浮白光,常如哭狀,腫如弓形,主半月死。先服 蘇風順氣補血湯,次服補腎活血湯三四劑,再服吉利散,後服琥珀丸。

傷小腸者,小便閉塞作痛,發熱口干,面腫氣急,不時作痛,口有酸水,主三日而 死。先以水、酒各一鐘,煎蘇風順氣湯服之。次用吉利散,後服琥珀丸即安。如閉塞數日者不治

傷大腸者,糞後出紅急澀,面赤氣滯,主半月死。先服槐花湯,次服吉利散,後 用和

傷膀胱者,小便痛澀,不時有尿滴出,脹腫發熱,主五日死。先服琥珀丸,次服 行氣活血湯而安。

傷陰囊陰戶(缺)。

傷胸背俱傷者,面白肉瘦,食少發熱咳嗽,主半月死,先服蘇風理氣湯,後用和。

傷氣眼者,氣喘大痛,夜多盜汗,身瘦食少,腫痛不寧,主一月內死。先用砂仁 湯調吉利散,次以酒煎補腎活血湯服之,再服和傷丸可安。

傷血海者,血多妄行,口常吐出,前後胸背板滯作痛,主一日內死。先服行氣活 血湯,次服吉利散,再飲藥酒而安。

傷兩肋者,氣喘大痛,腫如刀刺,面白氣虛,主兩月內死。先飲行氣活血湯,次

傷兩肋痛者,肝火有餘,氣實火盛之故,須用清肝止痛湯治之。

或有清痰食積流注而兩肋痛者,須用清肺止痛飲,次服吉利散而安。

登高跌撲損傷,瘀血凝滯而肋痛,急將大黃湯治之,次服吉利散,後用和傷丸即

醉飽房勞,脾土虛乏,肝脈得乘土位,而胃腕當心連兩肋痛者,急投歸原養血和傷湯,再以十全大補丸加減,每朝送下三錢為妙。

傷寒發熱兩肋痛者,以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之病治,用柴胡湯。

左肋痛者,痰與食也。先須通利痰食氣,寬胸為主,再以活血止痛飲服之,更以琥珀丸化服而安。

瘀血疼痛者,傷處有紅腫高起,肥白者發熱而痛,多氣虛,瘦人發寒熱而痛,多怒內有瘀血兼腰痛。日輕夜重,此瘀血停止,故作痛也。速宜以琥珀散行之,後服和傷丸,再飲調理藥酒。

有受傷而不能開口者,即以牙皂細末吹入鼻中,一嚏即開。隨以韭白汁頓熱和 童便灌入口內。如不納,此為難治之症。若納,同瘀血嘔出者,辨其輕重,先以吉利散用砂仁湯 服,再服清心和氣湯,外貼接骨膏。至重者,又不吐血,頭又昏迷,將韭白汁和陳酒服下。

如破碎損傷折骨者,用封口藥護之。如小便不通,琥珀散通之。如腹內疼痛,必有瘀血停住 。

小便不通,澀滯脹痛,尿滴點而出,梗竅痛如刀刺,以琥珀散治之,後以蟋蟀 干研末,茶床子湯送下。

如有一切撲磕損傷,以至腹內停止瘀血,作痛不寧,竟以大黃散行之。

有受傷至首,骨碎損染破傷風者。夫人之首,原無舊骱,倘有跌撲折損之症, 如腦 俟 ,即以蘇風理氣湯服之,俟身不發熱,再投補中益氣湯,服之可安。

有斗傷落珠之症,先將收珠散敷之,用銀針蘸井水將前收珠散點紅筋,次用絹 溫湯 有回天手不可也,倘後人或遇此症可以醫之。

鼻梁折斷者,可捏正斷骨,先用止血散摻之,竟服壯筋續骨丹,其外自然平複, 如不斷不破,惟用損傷膏貼之,內服吉利散而安。

有缺唇之症,先用代痛散敷之(即麻藥),小銅鉗鉗牢,將油棉線縫合。飲食不 能進,當以參湯飲之,否以元米粉調薄粥湯飲之,切忌哭笑。合之後,即以金槍藥敷之,內服止 痛活血散。縫時倘血冷,必須再用代痛散,以利刀略鐮,待熱血少流出而縫之,第一要手法 。

人之頭,惟有下頦一骱,偶然落之不能上者,多腎虛之故得之。皆此骱如剪, 複連 。

天井骨急難損折,有登高倒跌者,犯此惡症,其骨不綁縛,至有骨露於外者, 此實 之,又投提氣活血湯三四劑而安。

天井骨即頭頸骨也,此症如傷重者必死,折者不過三四時亦死。輕者覺無妨礙 ,用前藥治,可以收功。

肩骱與膝骱相似,膝骱送上有力,肩骱送下有力。可上之先,將一手上按住其 肩,一手按住其手,緩緩轉動,使其筋舒,使患者坐於低處,叫一人抱住其身,醫者兩手又捏其 肩,抵住其骨,將膝夾其手,齊力而上。綿裹用如鵝蛋大,落在胯下。外貼損傷膏,再以羌 活桂枝煎湯,化服吉利散可安。(此骱上時,須仔細斟酌參用,不可孟浪。) 。

臂骱出於上,一手抬其灣,一手按住其脈踝,先掬其上,而後抬其挽,竟捏手 湊攏可也。外貼損傷膏,內以經之劑煎湯調吉利散服,更以白布做圓眼,使恰其臂骨者,扎縛 布式 [圖 pb-b1.bmp] 此有孔,孔布必須做來正好為妙,兩頭帶兩條,要長布,亦須裹 。

手骱送出,可一手按住其五指,一手按住其臼,手掌掬起,手骱掬下,一伸而上。

包裹,用闊板一塊按住患處,再以松板四片長三寸縛好,俟愈日方可放之。

手指有骱中節出者,有緒然易出易止,兩指捻伸即上。以桂枝煎湯調服活血上止散,外貼損傷膏,否最痛故也(忌下水)。

人之一身,十指最難,若傷破其一指,則連心之痛難忍,中指比別指尤難。若 染破傷風,即將蘇風理氣湯服之,外將金瘡藥敷之。

臂骱比諸骱最難,此臼出只觸在眼內。可使患者側臥,出內手隨內,出外手隨外 ,上手撳住其腰,下捧住其灣,將膝掬其上。出左,手扳於右,向右扳伸而上。出右,扳於左, 向左扳伸而上,外貼損傷膏,內服生血補髓湯,仍用調理藥酒即安。

臂骱式HT HT 出(左右 墊藥枕,內蘄艾一兩、紅花五錢、肉桂三錢,麝香二分)。

易折者人之兩腿,一傷折即為兩段。醫在於綁縛,使患者側臥,與無病足取齊。次用損傷膏貼之,取布兩條,闊二寸長五尺,裹於膏藥外,將紙包好,用松木板八塊(即八片) 長七寸,再以綿布條三條綁縛。內服活血定痛散三四劑,又以壯筋續骨丹,調理藥酒兼服而

膝骱,此臼與油盞骨在上,其骱送出於上。使患者仰臥,一人抬起腳踝,若使出於左,隨左而下。出於右,隨右而下。醫者緩緩雙手扶撳上手,挽住其膝,下手按住其足,使臼對膝,上手只撳膝,下手只抬起,必上矣。先貼接骨膏,次服壯筋續骨丹而安。

膝蓋骨又名冰骨,其骨如跌碎或二塊三塊。將腳伸直撳其手,複用薄篾片照膝 大做一圈,以布卷之,再以布條四條扣於圈上,連下縛之著內,然後以布損傷膏貼之,不必換, 即投止痛接骨丹治之。惟煮鴨可食,連湯與吃,以多為美,以受傷足於月內床上,切不可懸 空掬起及下床。俟半月後,須用綿軟之物放於灣下,每日增高息起,如此日久,即可挽曲 。如大解,須以餘桶照床高床擺之方可,俟好抬篾圈,忌下水,綁扎後以煎劑服之(附錄煎 當歸 羌活 丹皮 乳香 續斷 陳皮 赤芍 加皮 沒藥 紅花(各一錢) 生地 木瓜 牛 半,空心熱服。不拘幾帖,多只七八劑,再以藥酒或丸調理為妙。

小膀有二骨,一大一小,折一根易治,二根俱斷難治。折之偶披者易治,平斷者難藥,一日換二次,冬天兩日換一次。醫者必自看為妥,若非此症與大腿同治,倘犯此症,骨必在皮肉之上,以骨鑲對,不可用湯薰洗,恐傷毒入內故也。速以金槍藥敷之。如骨折皮不破,撳骨平複,外竟貼接骨膏,然後照前綁扎,用松木板六塊長七寸,上骨折上長,下骨折下長各寸許,取其根力。但此症最痛,必先服止痛接骨丹數劑,次服壯筋續骨丹及藥酒調理

腳踝骱易出易入,抬住腳跟,一手扳住其指,出右手偏於右,出左手偏於左, 足指掬於上,足掬下,一伸可上。外貼損傷膏,內服寬筋散可複。

有男婦偶破足指,前半節或翻下斷,或翻上斷,醫者以左手按捏住其足之兩 側, 見水,外有促筋失枕、刀斧砍傷、碎骨補骨之奇,備詳於下。

槍戳者,看其傷處致命否,傷處深否,致命不深亦不為害。如傷在腹,必探其 深淺 筋 緩緩伸舒可也。如骨節斷者,不可薰洗,戒之。失枕有臥而誤失者,使其低處,一手扳其手 ,一手扳其下頦,緩緩伸之可複。如要用藥,惟吉利散。如人受傷至重,以致大便不通者, 須用皂角為末,以蜂蜜調和為丸,如橄欖式摔入便內即通。更有受陰極者,十皆九死,無藥

刀斧砍傷頭顱額角者,防其身發寒熱,一見即以金槍藥敷之,護風為上。尤須診脈,沉細者生,易治;洪大者危,難醫。傷於硬處者,看骨損否,傷於軟處者,看傷內深淺。

損骨先治骨,損肉只生肌。刀斧砍傷比觸傷不同,外敷金槍藥,內服護心托裡散為上,更宜 詳究首論,原無舊骱內參用。

有人自以刀勒咽喉者,須觀刀口之平否,有灣者深,無灣者淺;兩刀者易治, 一刀勒者難醫。如破食喉或破半片,或全斷者,以油綿線縫之。看其血出不止,將滑石、五倍各 等分共為細末敷之,後將金槍藥封固,內服護風托裡散四五劑。使身不發寒熱,即服補中和 氣湯,內加人參錢半即安。倘有水喉斷者,並穿破者,不治。

肚腹皮傷並腸出外者,此症固險,而實無害。醫者當去指甲,恐傷破其腸耳。倘 五內不傷,藥湯飲食可進,可保無恙。將溫湯揉上,用油綿線縫合,金槍藥封固,內服通腸活血 湯五六劑,再服補中益氣湯而安。

骨碎如粉者,看其傷處必有碎骨,當取出外,將金槍藥封固,內服生血補髓湯,再服壯筋續骨丹。如碎而不破,只捏平複,外將損傷膏貼之,內服壯筋續骨丹,再將藥酒調理。如不碎不破,竟以損傷膏貼之,內用吉利散,以紅糖油調酒,服下即安。

有登高墜下者,兼跌撲損傷,不拘上下背脊骨者。若破,看其骱出否,如其骱又出又破,即將碎骨輕撳上平複,即將止血定痛散敷之,後將金槍藥封固。恐傷風,急投蘇風理氣湯。如不發寒熱,即以補中益氣湯服下,全愈。如不觸出並不破碎,皮肉不損,外貼接骨膏,內服吉利散,次服調理藥酒,再用和傷丸即安。

登高跌撲折左右肋者,此骨難於綁縛,只撳其平,外貼損傷膏,內用接骨散,

捏碎陰囊者,並卵子拖出者,卵子碎者不治。惟拖出者,以指輕輕掀進,以油棉線

有捏傷陽物者,看其小便,若不通投琥珀散行之,後以吉利散治之。若通,竟以吉利散,外敷金槍藥,如不破不用。

踢傷肛門谷道者,有肛門可腫或內脹,或大便不通,或有血無血。如腫脹投以通腸 ,急投槐花散,如只身熱再服除熱之藥,恐用藥矣。大便不通血已止,竟服通腸活血湯五六 劑,治之即安,後有總論。

被火燒槍炮打傷者,此症論之最重。何為最重,恐火毒入於五內,不能飲食, 更畏熱物,不時思飲冷水,乃見火毒入內太重之故也。急投清心去毒散。何為最輕,火毒未入臟腑,飲食如常,知火毒之輕也。傷破皮肉亦將去毒散投下,此乃小心之法,外將琥珀膏敷之

斬落手臂、指、腳、腿、膀者,此症乘其被此血熱湊上妙,或手或臂以通身, 如血 之,再以金槍藥封固,內服托裡止痛散,再服調理之劑,並藥酒可安。

或斷橋梁、牆壁城垣傾倒壓折骨節者,若傷頭顱,可有碎骨否?如有,將銅鉗鉗去碎骨,如不去碎骨,恐有後患,不能收口。第一畏染破傷風,須投護風理氣湯,次服接骨丹。如傷兩太陽暈迷不蘇,飲食不下,口不能言,湯水不下,竟不能醫治。腦髓出者,不治。

傷斷天井骨者,不治。如傷胸背以致傷五臟者,必不言語,飲食不進,尚可救之,何也?氣悶在心,急以吉利散,用砂仁湯調服,若受此藥尚可救治。如發寒熱,急投護風理氣湯,倘不受,再看兩日,再投吉利散,如前探之。如再不受,不治。若傷兩軟肋,看其輕重,飲食如常,不發寒熱,以吉利散治之。若發寒熱,投蘇風理氣湯。如傷腰子者,重竟不治,輕者如皮肉不破,外貼損傷膏,內服補腎和血湯,並藥酒調理而安。

凡打傷倒插或紫,致命部穴受害,牙關緊閉,口眼不開者,先以砂仁炒研細末泡湯,令受傷人飲之順氣,次以吉利散淡姜湯調服。

傷頭顱,額角破損,昏迷不蘇,須用紅蘿卜子炒研為末,泡湯飲之,次將淡姜湯調吉利散服下。如服傷最重者,用前散二錢,輕者一錢最宜。避風為上,此症恐染破傷風。服過砂仁湯,即以蘇風理氣湯投下一劑,護風為要。

小腸受踢,打撲跌傷痛者,傷處痛澀滯,小便閉塞,一步不能行走,其內必定有瘀血。急投歸通破血湯而安。如小便二三,尚可救治,否此大便可遲,遲久實難治矣,不久可治也。凡肛門谷道之中,陰囊之後,名曰海底穴,或被踢傷,或觸重傷,看其傷之輕重,或腫或青,或黑或紫,或紅或腫,而兼紅紫,痛及不忍者,內服行氣活血止痛湯一劑,外貼損傷藥,次服吉利散。如腫青黑,身發寒熱,小便不通,兩卵子不時升上升下,氣色迷悶,小腹疼痛,內必有瘀血。須服蘇風行氣活血湯,次服琥珀散,外貼損傷膏,亦服吉利散。谷道脹腫,大小便不通,日夜發熱,不思飲食,坐臥不寧,先服蘇風順氣湯,次服琥珀丸。氣喘發嗽,欲笑欲哭,小便滯澀,紅腫不消,作陣而痛,先服補腎活血止痛湯,次服吉利散,再以補腎調理藥酒。更有一經受傷即不能言語,人事不省,口出唾涎,喉鼻喘息,俱無六脈沉細,面白無光,此為凶症。胸腋有動,或可醫治,以豬牙皂末少許入鼻,否只以燈心蘸末吹入得涕,竟以砂仁湯送下,後仍用砂仁湯調吉利散服,再將蘇風理氣活血止痛湯服之。若身不發熱,不犯前症,但以補腎理氣順氣藥酒,久服可安。如犯,即照前度調治。傷處貼損傷膏,倘略疼微痛,只用吉利散砂仁湯調服,貼膏而愈。不必用他藥也。

接骨膏

(又名損傷膏) 當歸 川芎 赤芍 杜仲 白芷 僵蠶 銀花 川烏 草烏 羌活 獨活 防風 荊芥 山甲 大黃 黃芩 黃柏 蟬蛻 管仲 龜板 皂角 連翹(各一兩)五倍子(五錢) 蜈蚣(五條) 松節(五錢)薺泥(五錢,此一味可有可無) 加三七(三兩)

上用真豆油五斤,漸下諸藥, 煎至滴油不散,候藥枯,濾淨去渣。將東丹兩包炒至紫色,以篩漸入調 勻,滴入水內看老嫩,再加下乳香五錢、沒藥五錢、樟冰五錢、蟾酥末三錢,略蒸調勻,至半個時辰傾水中,逐隨水去火氣,聽候攤用。每膏重四錢,每張麝香二三分、桂心二分。

吉利散

(治新舊一切損傷,又名七厘散,即黃末藥。) 當歸(一兩) 川芎(四錢)赤芍(一兩)烏藥(八錢) 枳殼(六錢) 防風(八錢) 甘草(一錢) 陳皮(四錢) 根廣(五錢)

上為細末,以紅糖、油、陳酒調,空心服。

封口金瘡藥

(專治一切破損及刀斧砍傷,腐爛血流不止,久不封口。封之能生肌長肉,第一種藥也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五錢) 芸香(一錢) 瓜 (錢半) 白芨(四錢) 白蠟(看老嫩隨量 酌用, 先下白芨煎至枯,濾去渣,然後入豬油與菜油調勻,後下細藥,再以夏布濾淨,再下白蠟, 調至極勻,候生油熱透,收貯瓷器內,五六日去火氣聽用。每用要油紙覆上,仍用青布或軟

琥珀丸

歸身 蘇木 生地 熟地 羌活 丹皮 杜仲(鹽水炒)以上各一兩 白朮(二兩,土炒)赤 青皮 白芍(各一兩) 牛膝 苡仁(各六兩)琥珀(二錢)桑枝(二錢)加皮(四兩)甘草(五錢)柏木(三錢) 黑豆(二合) 桂肉(二錢) 上共研極細末,用紅糖為丸,重三錢,分兩次空心服,陳酒送

止血定痛散

降香(一錢) 五倍(五分) 大色石(三分) 巾灰(五分)

琥珀膏

(專能生肌長肉之良藥也) 歸身 生地(各一兩) 尖圓(五錢) 郭用(三錢)

上用真菜油四兩、板豬油二兩,將當歸、生地諸藥與菜油熬枯,濾去渣,將豬油熬烊調和,將黃占收。老嫩不拘多少,貯磁器內聽用。

代痛散

(即麻藥) 蟾酥(三分) 麝香(二分) 乳香(六分,去油) 沒藥(六分,去油)

上研細末 干摻二三厘,不

順氣活血湯

歸身(一錢五分) 羌活 生地 紅花 丹皮 牛膝(各一錢) 桔梗 濃朴 木通(各八分) 陳皮(五分) 枳殼(五分) 甘草(三分) 上酒水各一鐘,煎八分,加砂仁末一錢,空心服。

調理藥酒方

歸身 羌活 紅花 杜仲 牛膝 木瓜 續斷 骨碎補(各一兩) 陳皮 青皮 丹皮 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一兩) 虎骨 甘草(各五錢) 生地 熟地 山楂(各三兩) 加皮(四兩)淫羊藿(二兩)

上以陳酒三十斤,加砂仁末一兩、胡桃肉四兩、大黑棗二十個,夏布包,入酒內 煮三枝香,燒完為度。

行氣活血湯

青皮 羌活 歸身 紅花 蘇木 生地 杜仲(各一錢) 木香 陳皮(各五分) 丹皮 木通 川芎(各八分) 甘草(三分) 上水、酒各一鐘,加砂仁末一錢煎八分,空心服。如身發熱,加柴胡

蘇風理氣湯

防風 羌活 陳皮 當歸 青皮(各一錢) 獨活 紫蘇 枳殼 細辛(各七分)加皮(三錢)蘇木(二錢) 甘草(三分) 川芎(六分) 紅花 黃芩(各五分) 威靈仙(一錢)

上火酒一鐘,煎八分,加砂 仁末一錢,沖服,不拘時,渣再煎如前。

琥珀散

赤芍 杜仲 荊芥 柴胡 陳皮 紫蘇 防風 木通 琥珀 桃仁(各一錢) 甘草(三分) 生大黃(一錢五分) 芒硝 羌活(各八分) 水、酒各一鐘煎,空心服。

補腎活血湯

歸身(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紅花(一錢五分) 熟地(二錢)杜仲(二錢,炒)加皮 白芍(各一 錢)陳皮(五分)肉桂(六分)甘草(三分)靈仙(八分)

上水酒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

槐花散

槐花(八兩) 黃芩(四兩) 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空心燈心湯調下。

蘇風順氣補血湯

當歸 赤芍 防風 白芷 苓鮮 熟地(各一錢) 陳皮(五分)青皮(一錢) 牛膝(五分)甘草(三分) 肉桂(六分) 川芎(八分) 杜仲(一錢五分,鹽水炒) 水兩碗,煎八分,空心服。

清肝止血湯

當歸 羌活 柴胡(各一錢五分)黃柏 丹皮 防風 紅花(各一錢)乳香(六分,去油)沒藥(六分,去油) 赤芍 桔梗(各八分) 陳皮(五分) 甘草(三分)黃芩(八分) 水兩碗加姜三片,煎八分 ,空心服,渣再煎。

蘇風順氣湯

青皮 木通 濃朴 澤瀉 枳殼 黃芩 防風 砂仁(各一錢) 陳皮 沒藥(各五分)乳香(六分,去油)甘草(三分) 水兩碗,煎八分,空心服。

活血湯

歸身 紅花 生地 木通 丹皮 陳皮 青皮 香附 白芍(各一錢)槐花(一錢五分)烏藥(八分)甘草(三分) 水兩碗,加砂仁末一錢,煎八分,空心服。

清肺止痛飲

貝母 枳實 沙參 桔梗 靈仙 青皮 香附(各一錢) 陳皮 丹皮(各八分) 末冬(原文 如此,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 水兩碗,加燈心二十寸,煎八分,空心服。

大黃湯

木通 桃仁 蘇木 羌活(各一錢)陳皮(六分)歸尾(一錢五分)朴硝(一錢)甘草(三分) 陰陽水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

歸原養血和傷湯

歸身 生地 羌活 紅花 加皮 木瓜 熟地 續斷 牛膝(各一錢) 陳皮 肉桂(各五分) 川芎 黃芩(各八分) 青皮(六分) 杜仲(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 空心服,

小柴胡湯

柴胡 黃芩 半夏 人參 丹皮 甘草(各七分)

如心胸飽悶,加枳殼、黃連七分,水兩碗煎八分,空心服。

活血止痛飲

當歸 青皮 羌活 末冬 生地 續斷 紅花 蘇木(各一錢) 川芎 白芷(各八分) 加皮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一錢) 陳皮 枳實 防風(各六分) 甘草(三分)

水酒各一碗,加燈心 二十寸,煎八分,空心服。

清心和氣湯

(打內傷者,吐血後用。) 麥冬 百合(一錢五分) 橘紅 紫菀 丹皮 蘇木(各一錢)槐花(二錢) 山藥 濃朴 香附 (各八分) 青皮(一錢) 甘草(三分)

水兩碗,加燈心二十寸,煎八分,空心服。

補中益氣湯

人參 升麻 柴胡 橘紅 當歸 白朮 甘草(各五分) 黃耆 (一錢) 水兩碗,煎八分,空

明目生血飲

生地 當歸 白芍 蒺藜(各一錢) 甘菊 川芎 羌活 茯苓 谷精 荊芥(各八分) 防風 薄荷 連翹 細辛 山梔(各五分) 枳殼(六分) 甘草(三分) 水兩碗,燈心二十寸煎,久服。

壯筋續骨丹

(癆症加黑棗、核桃浸酒。) 甘草 川芎 羌活 獨活 防風 當歸 紅花 香附 木通 陳皮 丹皮 生地 牛膝 烏藥 青皮 枳殼 麥芽 白朮 桂枝 桃仁 木瓜 神曲 杜仲 元胡索(各五錢)柴胡(三錢)黃芩(二錢) 荊芥(四兩) 加皮 續斷(二兩) 蘇木(一兩)

共研極細末,以紅糖油調熱酒過口服 ,大人每服五錢,小兒三錢,酌量加減。用此方亦可浸酒,更妙。不必研細。

活血止痛方

當歸 羌活 獨活 荊芥 川芎 桃仁(各八分) 木通 烏藥 續斷 陳皮(各七分) 乳香(去碗,加燈心二十寸,煎一半,食遠服。

補腎養血湯

生地 熟地 歸身 杜仲(各一錢五分) 白芍 紅花 川芎 白朮(土炒,各一錢) 陳皮(六分)青皮(五分) 水、酒各一碗,加黑棗煎,空心服。

提氣活血湯

川芎 桔梗 當歸 陳皮 蘇木 續斷 黃 加皮(各一錢) 紅花 桂枝(各五分) 羌活 白芍(八分)甘草(三分) 水兩碗,加元棗二枚煎,遠服。

退毒定痛散

連翹 羌活 荊芥 花粉(各七分) 獨活 防風 川芎 銀花 續斷(各八分) 當歸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一錢) 甘草(三分) 水、酒各兩碗煎,遠服。

生血補髓湯

當歸 生地 熟地 白朮 枳殼 荊芥 白芍(各一錢) 續斷 蘄艾 香附 羌活 防風 杜仲 陳皮 丹皮(各八分) 川芎 干姜 牛膝 加皮 獨活(各七分) 紅花(五分) 甘草(三分) 茯苓(八分) 水兩碗,加黑棗二枚煎,遠服。

止痛接骨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當歸 續斷 紅花 羌活 加皮 蘇木(各一錢)青皮 白芷 丹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酒、水各一碗,煎服。

寬筋活血散

防風 羌活 獨活 香附 桃仁 加皮 蘇木 木瓜 當歸 木通 續斷(各一錢) 荊芥 烏 服。

護風托裡散

羌活 生地 靈仙 黃芩 茯苓(各八分) 獨活 薄荷 花粉 細辛(各七分) 白芍 防風 川芎 荊芥 黃耆 當歸(各一錢)僵蠶(五分)甘草(三分)水兩碗加姜一片,黑棗兩枚煎服。

補中和氣湯

人參 柴胡 白朮 當歸 防風(各一錢) 升麻 陳皮 枳殼(各五分) 橘紅(八分) 甘草(三 分) 水兩碗煎八分服。

通腸活血湯

枳殼 陳皮 青皮 蘇木 烏藥 續斷 羌活 獨活 木通(各七分) 桃仁 紅花(各五分)當歸 大黃 元胡索 大腹皮(各一錢)加皮(七分)熟地(一錢)甘草(三分) 酒、水各一碗煎服。

接骨丹

續斷 羌活 木通 生地 香附 紅花 丹皮 加皮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木瓜 (八分) 肉桂(六分) 當歸(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 酒、水各一碗煎,加砂仁末八分沖,空心服。

托裡止痛散

生地 黃耆 歸身 羌活 續斷 紅花 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一錢) 陳皮 白朮(各八分) 桂枝(一錢五分) 肉桂(五分) 水兩碗,加砂仁末一錢,煎服。

清心去毒散

防己 澤瀉 柴胡 元參 升麻 青皮 甘草(各一錢)木通(二錢)知母 桔梗 枳殼(各八分)葛根 黃芩(一錢五分) 水兩碗,加淡竹葉五錢煎,空心服。

補腎和血湯

熟地 杜仲(一錢五分) 黃 青皮 紅花 陳皮 丹皮 炙甘草 川芎(八分) 黃芩(七分)當歸(一錢五分) 水兩碗,加黑棗數枚煎,空心服。

歸通破血湯

歸尾(一錢二分) 木通 生地(一錢五分) 赤芍 澤瀉(各一錢) 木瓜 蘇木 桃仁(一錢) 陳皮 丹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酒、水各一碗煎,空心服,渣再煎。

金槍乳香方

乳香(一兩,去油) 沒藥(一兩三錢,去油) 血竭(一錢) 黃連(一錢,為末) 花蕊石(二錢) 珠 末(二

治金瘡至重者

天花粉(三兩) 姜黃(一兩) 赤石脂(二兩) 白芷(一兩)

上為末。凡筋斷脈絕血盡人危,須用 繩索及絹帶扎住血路,然後用此藥以清茶調敷,以軟絹縛之,其血立止,其腫頓消。如金瘡著水 番花者,可用韭菜汁調敷瘡兩旁,當以火微炙之,或用稻杆煙熏之,瘡口水出即愈。

治金瘡初傷者用避風止痛方

當歸(五分,炒) 川椒(五分,炒) 澤瀉(五錢) 芎 (一兩) 附子(一兩)

上搗為末,溫酒調一 錢服,每一日三服。

治金瘡不可忍者

防風 南星(湯泡) 二味切片,每服五錢,水、酒各一盞,生姜一片,煎八分,食遠服

治金瘡血流不止者

龍骨(銼微炒,一兩) 芎(一兩) 熟地(一兩) 烏樟根(三兩)突厥白(一兩)鹿茸(一兩,酥炙) 上為末,敷瘡口上血即止。如服,以溫酒調下二錢,每日三服。

附錄損傷方

跌打損傷敷藥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 石脂(各二錢) 麒蠍 兒茶(各三錢) 後加龍骨一味,和前藥收

跌打損傷煎方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八分) 桂枝(四分) 川芎(七分) 當歸(一錢) 丹皮 續斷 獨活 (各八 屏於胸。用蘄艾、野菊花二味,以滾水泡之灌下,片時以手朝上超其心胸,其氣即出,其人即蘇。若登高倒墜者,身有傷,如傷上身,握其手從大指拔到中指。若傷下體,從小指拔到中指。男左女右。再以蘄艾置於脈上,以火救之,其筋可舒。若身有痛處,以麥麩鍋炒,用醋烹鏟起,即以希布裹之,運其痛處,其傷即出。

跌打損傷洗藥方

巴山虎(四兩) 沉香(一兩)木香(一兩)臭花娘草梗(半斤)秦國風(三兩) 腦骨草三兩,再加

治閃氣方

火硝(二厘) 麝香(七厘) 共研細末,點眼大頭內即愈。

白濁方

龍骨(五分) 牡蠣(三分) 朱砂(三分) 五倍子(二分) 吐涎為丸如桂圓大,按肚臍內,膏藥掩

治惡蛇咬方

用新鮮仙鶴草搗汁,好陳酒沖服,渣敷立時效。

白升藥方

水銀(一兩八錢) 明礬(一兩八錢) 皂礬(一兩八錢) 槍硝(一兩八錢) 食鹽(一兩)

文武火三柱香盡為度。

紅升藥黃升藥方

水銀 明礬 槍硝(各一兩八錢) 文武火三柱香,香盡為度。

升砒方

金頂砒 明礬(各一兩) 文武火同前。

降藥方

水銀 明礬 綠礬 槍硝 食鹽 白砒(各一兩)

上藥研細,用羊城罐內,坐定紅炭火爐上,將藥慢慢投入罐內,用鐵鉗背背住罐口,先用不拘竹木棒調和,再用研墜和,至結成胎堅固,離火冷透。用水盆盛水少許,盆坐擂盆一個,罐既冷透,將罐合於擂盆之內,水盆外面架磚,磚上將碎瓦片砌百眼爐,砌至離罐高寸許,先用少許炭火放於罐底上,一炷五分香為文火。後用紅炭火放於百眼爐頂周遭,武火一炷五分香,香盡為度。

又白升藥方

明礬 綠礬 食鹽(各一兩六錢) 水銀(六錢) 槍硝(二兩四錢) 文武火三炷香,香盡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