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二十二

 小兒嗽喘門

  黃帝素問

   通評虛實論

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 註 此復論後天所生之宗氣而亦不可傷也。宗氣者,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宗始,故曰宗氣。肩息者,呼吸搖肩也。風熱之邪,始傷皮毛。喘鳴肩息,是風熱盛而內干肺氣宗氣,故脈實大也。夫脈之所以和緩者,得陽明之胃氣也。急則胃氨已絕,故死。】

  小兒直訣 【 宋?錢乙】

   欬嗽兼變證治

夫嗽者,肺感微寒證也。八九月間,肺氣大旺,欬嗽面赤,痰盛身熱,當以葶藶丸下之;若久病,不可下也。

十一月十二月嗽者,乃傷風嗽也。風從背脊第三椎肺俞穴而入,當以麻黃湯汗之。有熱證面赤,飲水咽喉不利者,兼用甘桔湯治之。

若五七月間身熱甚,唾枯者,以褊銀丸下之;若無熱證而但嗽者,以葶藶丸主之,後用化痰藥。

欬而後喘面腫者,肺火盛也,用瀉白散瀉之。

欬而哽氣,喉中有聲,或嗽久肺亡津液者,皆肺虛也,并用阿胶散補之。痰盛者先實脾土,後用褊銀丸微下,涎退即補肺。

嗽而吐青綠水者,百祥丸下之;嗽而吐痰涎乳食者,白餅子下之;嗽而咯膿血者,甘桔湯主之;嗽而痰實面赤飲水者,褊銀丸下之。治初嗽下之,久則補之,更量虛實以意增損。

【 註 按前證,或兒自因腠理不密,外邪內蘊,或因乳母七情厚味鬱熱。若風邪外傷者,用麻黃湯表散;鬱熱內蘊者,用葶藶丸疏導;鼻流清涕,或頭痛聲重者,用參蘇飲散之,更用四君子以固肺氣。若心火刑肺,用人參平肺散以清肺金,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若嗽而吐青綠水者,用六君子加柴胡、桔梗,平肝補脾;若嗽而吐痰乳者,用六君子加桔梗,補土生金;若嗽而吐膿血者,用桔梗湯排膿理肺。潔古先生云:嗽而兩脅痛,肝火侮肺也,用小柴胡湯。嗽而嘔苦水,膽汁溢上也,用黃芩半夏生薑湯。嗽而喉中作梗,心火刑金也,用甘桔湯。嗽而下氣,小腸失約也,用芍藥甘草湯。嗽而喘急,風邪傷肺也,用麻黃湯。嗽而嘔長蟲,胃氣虛也,用烏梅丸。嗽而痰涎壅盛,風傷脾也,用升麻湯。嗽而遺屎,大腸氣虛也,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不止,猪苓湯。嗽而腰背痛,痛甚則欬涎,風邪傷腎也,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嗽而遺尿,膀胱氣虛也,用茯苓甘草湯。嗽而腹滿,面腫不食,脾虛氣逆也,用五味異功散。丹溪先生云:上半日嗽者,胃中有火也;黃昏嗽者,脾肺氣虛也;午後嗽者,腎中陰火也。大抵欬嗽之證,多因肺氣虛,腠理不密,外邪所乘。若風中於衛則呼氣不出,熱至於榮則吸氣不入。風熱相搏,血氣稽留於肺。若寸口脈數而虛為肺痿,脈數而實為肺癰,此因汗下過度,重亡津液所致。其麻黃湯乃發汗解表之劑,葶藶丸乃內疏通利之劑,白餅子亦疏利之劑,審有是證,方可暫用之。苟泛投施治,重亡津液,必致敗證。】

  儒門事親 【 元?張從政】

   風熱涎嗽

小兒風熱涎嗽,可用通聖加半夏,多煎,少少服之,不過三五日愈。

  幼科全書 【 元?朱震亨】

   哮喘

其證有二,不離痰火。有卒感風寒而得者,有曾傷鹽酢湯水而得者。故大陰則病發,連綿不已。輕則以五虎湯一服即止,重則葶藶丸治之,皆一時解急之法。若欲斷根,當內服五聖丹,外用灸法,取對心穴左背上、足三里,各灸三壯。仍禁酸鹹辛熱之物。

西江月

哮喘多成宿疾,天陰欲雨纏綿,治法發表又行痰,九寶時常靈驗。表邪未除五虎,裏實葶藶為先,不宜砒石作成丸,悞了孩兒命短。

   欬嗽

治法有三:有發汗者,有下瀉者,有清補者。如初起挾風寒外感者,輕則蘇沉九寶湯,重則五虎湯,一服如神。

如欬久身熱而喘急者,此肺中伏火也,以葶藶丸利之。

如欬久肺虛,連綿不已者,即當補肺,治法以阿膠丸主之。

如欬久連聲不已,且口鼻俱出血者,治法以茅根湯主之,甚效。

如夏月得欬嗽者,以加味白虎湯治之,不可汗下。

如欬喘盛者,以利痰丸主之。

如欬嗽而嘔吐者,以二陳湯加薑汁治之。

如欬久而成龜胷者,治以葶藶丸主之。

如欬嗽咽痛聲嘎者,治以甘桔湯主之。

袓傳治欬嗽,只用玉液丸,細茶湯下。

凡欬嗽日久,面色恍白,目無神彩,氣急痰壅,一連百十聲不止,晝夜如是,人是虛弱作熱者,不治。

面青而光,其氣喘促哽氣,又時常脣白如練,此肝氣旺而肺氣絕,不治。

一胷高而喘,肩動胷脅動,更加驚搐者,不治。

一潮熱喘急欬之時,面青黑目上攛,血從口鼻出者,此木火旺盛而肺已絕,不治。

一面白或青,脣白目閉,悶亂頭搖手擺,此肺將絕也,不治。

一喉舌生痰,其聲嘎者,不治,俱日久論。

西江月

肺乃五臟華蓋,皮毛易感風寒,初醫發汗最為先,麻黃杏仁靈驗。草菓黃芩桔梗,石膏薄荷人參,前胡枳殼臘茶煎,一服風寒發散。

久欬不宜發散,化痰順氣為宜,潤下玉液有神奇,不效再行湯劑。貝母陳皮枳殼,茯苓甘桔芩梔,前胡薄荷杏仁泥,有熱石膏堪取。

久欬痰壅發熱,看他二便何如?若還清利是中虛,只用抱龍醫處。如果結閉實熱,或因日久肺虛,要分虛實不須拘,此是嬰兒命主。

久欬連聲血出,清金降火為佳,芩梔甘梗款冬花,知母二冬多下。去白陳皮枳殼,前胡地骨蔞霜,茯苓元參麥芽加,此個方兒無價。

大凡欬嗽治法,必須清化痰涎,化痰順氣最為先,氣順痰行喘減。順氣陳皮枳殼,化痰半夏天南,黃芩梔子火邪干,桔梗茯苓開滲。

久欬連聲不止,面青目攛長吁,胷高眉顖汗如珠,臉白脣青背曲。骨瘦如柴潮熱,鼻高髮燥神虛,啞嘎驚搐不堪除,縱有靈丹無處。

虛欬時常作熱,面黃氣短無神,當歸陳皮白茯苓,梔子黃芩桔梗。知貝前胡天麥,甘草枳殼人參,再加黃蘗妙如神,前胡生薑作引。

  嬰童百問 【 明?魯伯嗣】

   喘急

議曰:小兒有因驚暴觸心肺,氣虛發喘者;有傷寒,肺氣壅盛發喘者;有感風欬嗽,肺虛發喘者;有因食鹹,鹹鹺傷肺氣,發虛痰作喘者;有食熱物毒物,冒觸三焦,積熱熏蒸清道,肺肝氣逆作喘者。喘與氣急有輕重之別耳。喘即口開欲言不能,隘於胷臆,息短促急,心神迷悶。其因驚發喘逆觸心肺暴急張口虛煩神困者,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主之,佐以天麻定喘飲,乃效。其傷寒肺氣壅盛發喘者,是表不解,以小青龍湯、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辨其冷熱而施治焉。其感風欬嗽肺虛發喘者,則三拗湯加減治之。其食鹹鹺而喘者,啗以生豆腐;有熱,治之以涼肺定喘之劑。又有哮喘者,以許叔征十六般哮喘之法治之,無不愈。又有汗下之後而喘急者,葛根、黃連、黃芩主之;喘甚者加葶藶子。又有葶藶丸寬氣進食,千金射干湯治欬逆喘急大效。

   齁(鼻合)

《聖濟經》論齁(鼻合)證,肺經受風寒,因欬嗽肺停冷血生痰,致使腑臟有熱,睡臥不安,故成齁(鼻合),咽喉間如拽鋸之聲。小兒若有此候,可服通關梅花飲子,并半夏丸,及保壽散、小歸命散、解肌散,三兩服自安。若齁(鼻合)如瘕證,喉間若拽鋸聲者,乃肺感風邪,上氣喘急,面脣青色,項下有深凹陷坑,痰涎粘如膠漆,口生腥臭惡氣舌縮者,皆不可治也。

  醫學正傳 【 明?虞摶】

   喘

或問小兒氣喘,世俗例以為犯土,謂犯其土皇也。或安碓,或作竈,或浚井填塞,開通溝渠等事,適遇小兒氣喘,遂云犯土無疑矣。信聽術士退土;或書符命貼於動土之處;或呪法水焚符調服,或按家之九宮謂土皇居於何宮,太陽落在何宮,當取太陽之土與兒飲之,能釋土皇之厄而喘定,間亦有驗者。夫歷代醫書,汗牛充棟,何不該載,而遺此證,為黃冠之流醫治歟?請明以告我!曰:夫小兒發喘,多由風寒外束,腠理壅遏而肺氣不得宣通而為病耳。治法當用錢氏瀉白散,或三拗湯等劑,使腠理開通,肺氣舒暢而喘息定矣。或因吐瀉之後,而中氣不足,亦使氣短而喘。治用錢氏益黃散、東垣補中益氣湯,或用伏龍肝,湯泡放溫飲之,其喘立定者有之。蓋脾土大虛、必借土氣以培益之,術士窺竊此意,而巧立名色,謂太陽之土能安土也。夫小兒之證不一,或慢驚直視而喘,或肺脹氣促而喘,縱取太陽土,盈盎以沃之,亦莫能救其萬一。醫者自宜檢方按法調治,毋聽末流之俗以致惑焉!

  保嬰撮要 【 明?薛鎧】

   肺臟

小兒腠理不密,外邪所感而肺病者,用清肺丸;若脾胃氣虛。不能相生而肺病者,用六君子湯;若脾胃氣實大腸不利而肺病者,用瀉黃散;若心火炎爍肺金而肺病者,用地黃丸。

   欬嗽

錢仲陽云: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間肺氣正旺,若面赤身熱,其病為實,當用葶藶丸下之;久嗽者不宜下。若在冬月,乃傷風嗽,當用麻黃湯汗之。面赤飲水,欬嗽吐膿痰,咽喉不利者,以甘桔湯清之。先欬後喘,面腫身熱,肺氣盛也,以瀉白散平之。嗽而唾痰涎乳者,以白餅子下之。潔古云:嗽而兩脅痛者,屬肝經,用小柴胡湯。欬而嘔苦水者,屬膽經,用黃芩半夏生薑湯。欬而喉中如梗者,屬心經,用甘桔湯。欬而失氣者,屬小腸,用芍藥甘草湯。欬而右脅痛者,屬脾經,用升麻湯。欬而嘔長蟲者,屬胃經,用烏梅丸。欬而喘息吐血者,屬肺經,用麻黃湯。欬而遺屎者,屬大腸,用赤石脂湯。欬而腰背痛,甚則欬涎者,屬腎經,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欬而遺尿者,屬膀胱,用茯苓甘草湯。欬而腹滿不欲食,面腫氣逆者,屬三焦,用異功散。若欬嗽流涕,外邪傷肺也,先用參蘇飲。喘嗽面赤,心火刑肺也,用人參平肺散,及六味地黃丸。嗽而吐青綠水,肝木乘脾也,用異功散加柴胡桔梗。嗽而吐痰乳,脾肺氣傷也,用六君子加桔梗。若嗽吐膿痰者,熱蘊於肺而成肺癰也,用桔梗湯。凡風邪外傷,法當表散而實腠理;其用下藥,非邪傳於內,及胃有實熱者,不宜輕用。面色白,脈短濇者,肺之本證也,易治;面色赤,脈洪數者,火刑金也,難治。

   喘

喘急之證,多因脾肺氣虛,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氣虛而邪氣實者為多。若已發則散邪為主,未發則補脾為主;設概攻其邪則損真氣,逕補其肺則益其邪。凡喘嗽之證,若小便不利,則必生脹,脹則生喘,要分標本先後。先喘而後脹者主於肺,先脹而後喘者主於脾。蓋肺金司降,外主皮毛,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既受邪,則失降下之令,故小便漸短,致水溢皮膚而生脹滿,此則喘為本而脹為標也,治當清金降火為主,而行水次之。脾土惡濕而主肌肉,土能剋水,若脾土受傷不能制水,則水濕妄行,浸漬肌肉,水既上溢則邪反侵肺氣,不能降而生喘矣,此則脹為本而喘為標也,治當實脾行水為主,而清金次之。苟肺證而用燥脾之藥,則金燥而喘愈甚;脾病而用清金之藥,則脾寒而脹益增。觀其證若中氣虛弱者,用六君子湯;中氣虛寒者,前方加炮薑;鬱結氣滯者,用歸脾湯加柴胡、山梔;肝木剋脾土者,用六君柴胡、山梔;肺氣壅滯者,用紫蘇飲加白朮;食鬱壅滯者,用養胃湯加木香;肺中伏熱,水不能生而喘者,用黃芩清肺飲及五淋散;脾肺虛弱,不能通調水道者,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丸;膏梁厚味,脾肺積熱而喘者,用清胃散及滋腎丸;心火刑金,不能生水者,用人參平肺散,亦用滋腎丸;腎水虧,虛火鑠金,小便不利者,用六味丸及補中益氣湯;肝木乘脾,不能相制而喘者,用六君、柴胡、升麻;脾胃虛寒,臍突腹脹者,用八味地黃丸;脾腎虛寒不能攝水如蠱脹者,用加減腎氣丸。凡虧損足三陰而致喘脹,或二便不調,及牽引作痛者,俱用六味、八味加減腎氣等丸治之。仍參傷風欬嗽證。

愚按《活人方》云:喘者肺氣盛而有餘,然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蓋肺氣盛者,肺中之火盛也;有餘者,肺中之邪有餘也。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右頰色赤,用瀉白散以瀉之。前證若乳母感冒風寒,肺經蘊熱,致兒為患,用參蘇飲;若乳母膏粱醇酒積熱,致兒是病,用清胃散。

  古今醫統 【 明?徐春甫】

   欬嗽

小兒初生,百日內欬嗽,肺葉脆弱,最為難治。平常冷熱邪入肺中,無能得出,又不堪吐利,必明病源,清解風寒,化痰順氣,益肺生津,胃開氣壯,嗽即漸減,不可強攻!

冷嗽,鼻流清涕,面白痰薄,日輕夜重,或微有邪熱。

熱嗽,面微紅,鼻乾熱痰稠,脈浮數。

胃熱不因風寒而得,以兒啼便乳,壅結心肺不敬,即嗽而逆,以玉餅子下。錢氏治嗽之法,先實脾,脾母得實,肺則和平。

小兒欬嗽者,腠理受風邪感激,臉紅喘促,應辨虛實;若見脣縮胷前陷,鼻枯乾黑,皆為不治。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肺論

肺主喘。

實則悶亂喘促,有飲水者,有不飲水者。

虛則哽氣長出氣。

肺病悶亂,哽氣長出氣,氣短喘急。

肺熱,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湯主之。

肺盛復有風冷,胷滿短氣,氣急喘嗽上氣,當先散肺,後發散風冷,散肺瀉白散、大青膏主之。肺只傷寒,則不胷滿。

肺虛熱,脣深紅色,治之散肺虛熱,少服瀉白散。

肺臟怯,脣白色,當補肺,阿膠散主之。若悶亂氣粗,喘促哽氣者難治,肺虛損故也。

脾肺病久則虛而脣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虛,不能相營,故名曰怯。脾主脣,白而澤者吉,白如枯骨者死。

此以脣診肺之法也。脣白色者,肺臟怯也,阿膠散主之。若手尋衣領及亂捻物者,肝熱也,宜瀉青丸。手掐眉目鼻面者,肺熱也,宜甘桔湯之類是也。

肺病見春,金旺肺勝肝也,當瀉肺。輕者肺病退,重者目淡青必發驚,更有赤者當搐。海藏云:為肝怯,故目淡青也。

肺主燥,自病則喘嗽,燥則潤之。

實則喘而氣盛,瀉白散主之。

虛則喘而少氣,先益黃散,後阿膠散主之。

心乘肺,賊邪,熱喘嗽,先地黃丸、中導赤散、後阿膠散主之。

肝乘肺,微邪,惡風眩冒昏憒嗽,羌活膏主之。

腎乘肺,實邪,憎寒,嗽清利,百部丸主之。

脾乘肺,虛邪,體重吐痰泄瀉嗽,人參白朮散主之。

凡肺之得病,必先觀心脾二臟之虛實。若心火爍金,即當先抑心氣,後吃肺藥。若心氣和,即便看脾脈,若脾氣虛冷,即不能相生而肺家生氣不足,則風邪易感,故患肺寒者,皆脾虛得之。若脾氣盛實,則亦痞隔中焦,而大腸與肺表裏不能相通。夫中焦熱隔,則肺與大腸不通,其熱毒之氣必上蒸於肺而坐痰,故患肺熱者,多脾實得之。心氣盛者瀉之,脾氣虛者益之,脾氣實者通之,然後隨其肺之寒熱以治之,故有抑心氣、益脾氣、通肺氣三藥。若診其脈氣心脾兩臟俱和,而肺自生疾,則但察肺家虛實而治之。

肺經鬱熱,用瀉白散;肺氣自虛,用四君子湯;外邪所乘:用參蘇飲;心火炎燥,用人參平肺散;中焦實痞,用大承氣湯;脾不能生肺,用異功散。夫肺氣盛者,肺中之邪氣盛也,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宜用瀉白散以瀉之。若肺虛而有熱者,執肺熱還傷肺之說,而不用人參則誤矣,仍參其證治之。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訶子皮。一作黃芩。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藥;以酸補之,五味子;以辛瀉之,桑白皮。

肺虛,以五味子補之;如無他證,錢氏補肺阿膠散主之。虛則補其母,脾乃肺之母,以甘草補脾。

肺實以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以瀉白散主之。實則瀉其子,腎乃肺之子,以澤瀉瀉腎。

   欬嗽

《內經》曰:五臟六腑皆令人欬,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舍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舍也。五臟之欬,久乃移於六腑。又《病機式要》云:欬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欬嗽,謂有聲有痰也。因傷肺氣,動於脾濕,故欬而嗽也。又生氣通天論云:秋傷於濕,冬必欬嗽。大抵素秋之氣宜清而肅,反動之則氣上衝而為欬嗽,甚則動於脾濕而為痰也。蓋風乘肺者,日夜無度,汗出頭痛,痰涎不利。熱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熱,手足寒冷,小兒多有之。火乘肺者,欬嗽上壅,(口弟)唾出血,甚者七竅血溢。燥乘肺者,氣壅不利,百節內痛,頭面汗出,寒熱往來,皮膚乾燥,細瘡燥癢,大便秘濇,涕唾稠粘。寒乘肺者,或因形寒飲冷,冬月坐臥濕地,或受冷風春秋之氣,或因外感。夏是火氣炎上最重,秋是濕熱傷肺,冬是風寒外來也,各宜隨其證而治之。

潔古曰:肺之生病而成嗽。大抵秋冬則實,春夏則虛。更詳五臟兼見之證,以辨虛實。若實則面赤飲水,身熱痰涎盛,涕唾稠粘,咽乾不利,喘嗽,面腫,吐食,皆當先補脾,益黃散;後瀉肝,瀉青丸。若咯膿血,是肺痿也,用清肺散治之。若虛則面白脫色,氣少不語,喉中有聲,唾痰清利,法當阿膠散補之。若亡津液,用白朮散主之。

曾氏曰:欬嗽者,固有數類,但分冷熱虛實,隨證疏解。初中時未有不因感冒而傷於肺。《內經》曰:肺之令人欬,何也?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故《難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使氣上而不下,逆而不收,衝壅咽膈,淫淫如痒,習習如梗,是令嗽也。乍煖脫著,暴熱遇風,邪氣侵於皮膚,肺先受之而為欬嗽。若初得時面赤脣紅,氣粗發熱,嗽來痰鳴,此是傷風壅痰作嗽,用清肺飲、五拗湯,及小柴胡湯、羌活散,皆可解表;次青木香湯。

有小兒汗出未乾,遽爾戲水,亦致傷風欬嗽,外證眼泡微浮,額汗痰鳴,亦宜清肺飲、瀉肺湯與之,疏風化痰,解利邪熱;小柴胡湯亦可。

若嗽日久,津液枯耗,肺經虛矣。肺為諸臟華蓋,臥開而坐合,所以臥則氣促,坐則稍寬,乃因攻肺下痰之過,名為虛嗽,聲連不斷,喉中痰鳴,氣息欲絕,嗽罷則吐白沫,欲乾嘔,此肺虛而氣不順也,面脣皆白而慘,嗽過,額上多汗,哽氣長出,乳食減少,致脾虛胃亦虛,宜其有吐。投茯苓厚朴湯及藿香飲;次溫脾潤肺,理中湯加杏仁、北五味子,水煎服。蓋此藥補而益肺,借土氣以生金,則自愈矣。或嗽而頰紅,有紫黯色,理中湯再加乾薑為用,亦良法也。

有脾虛亦能作嗽,當投補劑,用醒脾散、茯苓厚朴湯,令脾氣實;然後問以清肺飲煎服,疏解肺經風寒,及藿香飲助脾養胃,亦救子益母之法也。

有一證欬嗽至極時,頓嘔吐乳食,與痰俱出盡,方少定,此名風痰壅盛,肝木剋脾土,宜以白附飲投之即效。

   百晬內嗽

此名乳嗽,實難調理,亦惡證也,當審虛實而施治焉。實者散之,虛者補之。其證氣粗痰盛,口瘡眼熱,發散後可利之,比金圓等藥主之,散其實也。其證嘔吐,嗽後驚悸困倦自汗者,當用補肺散、益黃散、天麻散,補其虛也。大抵治驚嗽,琥珀散主之。天麻圓乃要藥也,治未滿百晬,欬嗽不止,遠勝諸藥。

百日內嬰孩,偶欬嗽痰壅,睡中不寧,亦因產後感風而得,但不可過用發散之劑,先以解表散一二服,次投貝母湯及惺惺散治之。

脾胃內熱者,用抱龍丸,風邪外感者,用惺惺散。痰熱既去而氣粗痰盛,或流涎者,脾肺氣虛也,用異功散加桔梗。口瘡眼熱,大便堅實者,用三黃丸。大便不實者,用白朮散。若嘔吐不乳,困倦自汗,或自利腹脹者,脾胃氣虛也,用六君子加柴胡。若驚悸困倦,痰盛不乳者,心脾血虛也,四君加芎、歸、酸棗仁。或因乳母食五辛厚味,致兒為患者,仍參喘嗽諸證。

   嗽作呀呷聲

《聖惠》云:夫小兒嗽而呀呷作聲者,由胷膈痰多,嗽動於痰,上搏於咽喉之間。痰與氣相擊,隨嗽動息,呀呷有聲。其欬嗽本體雖同,至於治療,則加消痰破飲之藥,以此為異耳。

   齁(鼻合)

郭氏曰:小兒此疾本因暑濕所侵,未經發散,邪傳心肺,變而為熱。有熱生風,有風生痰,痰實不化,因循日久。結為頑塊,圓如豆粒,遂成痰母。推本其原,或啼哭未休,遽與乳食,或飼以酸鹹,氣鬱不利,致令生痰;或節令變遷,風寒暑濕侵襲;或墮水中,水入口鼻,傳之於肺,故痰母發動而風隨之,風痰潮緊,氣促而喘,乃成痼疾。宜急去風化痰,先以五苓散同寬氣飲、寬熱飲,用少薑汁和勻,沸湯調服;次進知母湯、雄黃散、如意膏、半夏丸。

   驚膈嗽

小兒患驚風,驚止而成作,謂之驚膈嗽。茅先生下金杏丸,夾勻氣散與服。

   喘

曾氏云:小兒喘疾重於欬嗽,然有虛實冷熱之分,不可概舉。實熱者,投清肺飲加五和湯,水薑葱煎;及瀉肺湯、碧玉丸為治。經云:喘急多因氣有餘,蓋肺主氣故也。虛冷者投枳實湯,水薑煎,并如意膏、補肺散、坎離湯自效。此肺虛感風,氣不升降所致也,用定喘飲常驗,不拘冷熱皆可服。涎壅失音,二聖散主之。

雲岐云:小兒結熱上氣喘者,四順清涼飲子。

丹溪云:痰嗽痰喘,并用湧法吐之。重劑瓜蒂散;輕劑苦參、赤小豆末,須鹹虀汁調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宋?撰人未詳】

   肺論

肺氣盛者,肌膚瑩白滑膩,髮細黑淺;肺氣怯則肌膚沮敗。若無皮而血凝,故《寶鑑》亦名血凝。孫真人言小兒出腹,肌肉猶是血也,漸漸堅化。肺主皮膚,肺氣不充,則血沮敗不成肌膚,故若無皮毛而血凝,面目繞鼻口悉黃,閉目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哭無聲,不吮乳,此皮毛不斂也,多是不育。《千金》治以龍膽湯方。

   肺臟

肺候應白色,莫使見絕形。鼻青孔燥黑,腹脹眼眶傾。

【 肺主鼻,絕則肝逆乘之而色青。又肺絕則無涕,故孔黑燥也。肺主眼泡,絕則陷之。】

項直喘聲急,胷凸沒迴聲。

【 肺主氣,絕則喘急項直,以引氣也。氣絕則胷中滿凸,但有出氣而無迴氣也。】

秋間逢此候,四方別托生。

   欬嗽論

治嗽大法,盛則下之,久則補之,風則散之。更量大小虛實,意以施治。是以慎護小兒,須素著夾背心,雖夏月熱時,於單背心上,當背更添襯一重。蓋肺俞在背上,恐風寒傷而為嗽,嗽久不止,亦令生驚。若百晬內兒病嗽者,十中一二得全,亦非小疾也。

又有停飲作痰者,由兒乳飲失宜,致脾胃不和,停滯其飲不散,皆結成痰,隨氣上干於肺而嗽者,此為痰嗽。若不嗽者,則肺壅不利,咽塞唾涎,脅腹膈滯。

  活幼精要 【 明?董鳳翀】

   肺臟形證論

肺臟形證,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肺,在時為秋。脾土為母,腎水為子,剋制肝木,主氣藏魄。聲則為哭,液則為涕,其味好辛,鼻為其竅。外應皮毛,其色主白,白喜光澤,不欲灰色。形寒體冷,則傷肺經,面白則病,面赤則逆。肺經若虛,鼻涕嗌乾,喘乏欬血。肺經若實,乾嗽鼻寒。肺經若絕,汗出如雨,發喘不休。秋脈應時,輕虛以浮。若是賊脈,浮大而牢。若是危脈,毛如風吹。肺實瀉腎,肺虛補脾。

肺部所主,鼻尖準頭,孔名井竈,不宜翻露。鼻孔黑陷,如煤焦黑,肺家已絕,其候難治。鼻中赤癢,蛔長疳盛,或瀉白涕,腦寒喜困。時或流涕,傷風喜睡,鼻下生瘡,潰爛生疳。鼻中常息,積熱為殃。

   欬嗽

小兒欬嗽,乳母之過,丸散狼虎,醫士之過。凡見欬嗽,須究表裏。有熱解表,溫平順氣。和順三焦,滋潤肺經。化痰退熱,避風慎冷。不可妄汗,不可妄下!鼻流清涕,面白痰薄,日輕夜重,微有邪熱,冷嗽之因。鼻熱面赤,痰稠脈數,日重夜輕,熱嗽之源。治嗽之法,先實脾土,脾土得實,肺自和平。脣縮胷陷,鼻塞不治,失聲喘急,神仙難醫。

  東醫寶鑑 【 朝鮮?徐浚】

   痰涎喘嗽

痰乃風苗,火靜則伏於脾,火動則壅於肺。痰火交作,則欬嗽喘急,宜瀉白散合導痰湯。脾肺,母子也,二臟俱虛,則生頑涎。頑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則流溢在於咽喉,如水鷄之聲,喘嗽煩悶,宜抱龍丸、奪命散。

馬脾風宜用馬脾風散、牛黃奪命散、保命丹。

  方

竹瀝湯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出胎二百許日,頭身患小小瘡,治擭小瘥復發,五月中忽小小欬嗽,微溫和治之,因變癎,一日二十過發,四肢縮動,背脊(身夭)(身兆),眼反,須臾氣絕,良久復蘇。已與常治癎湯,得快吐下,經日不間。爾後單與竹瀝汁,稍進,一日一夕中合進一升許,發時小疏。明日與此竹瀝湯吐下,發便大折,其間猶稍稍與竹瀝汁。

竹瀝五合 黃芩三十銖 木防己 羚羊角 白朮各六銖,一作白鮮 大黃二兩 茵芋三銖 麻黃 白薇 桑寄生 萆薢 甘草各半兩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二升半,煮取藥減半,內竹瀝,煎取一升,分服二合。相去一食久,進一服。一方無萆薢。

紫菀湯 治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嗽,或上氣,咽喉鳴,氣逆,或鼻塞清水出。

紫菀 杏仁 黃芩 當歸 甘草 橘皮 青木香 麻黃 桂心各六銖 大黃一兩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

五味子湯 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欬嗽晝夜不息,吐則食不下。

五味子 當歸各半兩 麻黃 乾薑 桂心 人參 紫菀 甘草各六兩 白朮 款冬花 細辛各二銖 大黃一兩半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黃別浸一宿下。一方,無款冬花、大黃,有大棗三枚。

地黃門冬湯 治小兒寒熱欬逆,膈中有癖,乳吐不欲食。

乾地黃四兩 麥門冬 五味子 蜜各半兩 大黃 硝石各二兩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硝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胷中當有宿乳汁一升許出。大者服五合。

射干湯 治小兒欬逆,喘息如水鷄聲。

射干 麻黃 紫菀 甘草 生薑各一兩 半夏五枚 桂心五大寸 大棗二十枚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內蜜五合,煎一沸,分溫服二合,日三。《嬰童百問》加細辛、阿膠。

半夏湯

半夏四兩 紫菀 桂心 生薑 細辛 阿膠 甘草各二兩 款冬花二合 蜜一合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半夏,取六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五合。五歲兒服一升,二歲服六合。量大小多少加減服之,立效。

杏仁圓 治小兒欬逆上氣。

杏仁三升,熟搗如膏

右,蜜一升為三分,以一分內杏仁搗令強,更內一分搗之如膏,又內一分搗熟止,先食已含嚥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過半方寸匕,則利。

半夏圓

半夏二斤,去皮,河水洗六七度 白礬一斤,為末 丁香 甘草 草荳蔻 升麻 縮砂各四兩

右七味,以好酒一斗,與半夏拌和勻,同浸,春冬三七日,夏秋七日,密封口,日足取出,用冷水急洗,風吹乾。每服一粒,嚼破,用薑湯下,或乾吃。候六十日乾,方得服。

八味生薑煎 治少小嗽。

生薑七兩 乾薑四兩 桂心二兩 甘草 款冬花 紫菀各三兩 杏仁 蜜各一升

右合諸藥為末,微火上煎,取如飴餔,量其大小多少,與兒含嚥之。百日小兒如棗核許,日四五服,甚有驗。

四物圓 治小兒嗽,晝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復啼。

款冬花 紫菀各一兩五錢 伏龍肝六銖 桂心半兩

右為末,蜜和如泥,取如棗核大,敷乳頭,令兒飲之,日三。敷之漸漸,令兒飲之。

菖蒲圓 治小兒暴冷嗽,及積風冷嗽,兼氣逆鳴。

石菖浦 烏頭 杏仁 白礬石 北細辛 猪牙皂各六銖 款冬花 乾生薑 桂心 紫菀各十八銖 蜀椒五銖 吳茱萸六合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日三。兒小,以意減之;兒大,以意加之。暴嗽,數服便瘥。

桂枝湯 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謦欬,吐乳嘔逆,暴嗽,晝夜不得息。

桂枝半兩 甘草二兩五錢 紫菀十八銖 麥門冬一兩十八銖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綿著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四五過與之,節乳哺。

麻黃湯 治少小卒肩息,上氣不得安,此惡風入肺。

麻黃四兩 甘草一兩 桂心五寸 半夏 生薑各二兩 五味子半升

右六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百日兒服一台,大小節度,服之便愈。

瀉白散 【 《錢氏直訣》,下同】  治肺經實熱,欬嗽痰喘。

桑根白皮炒,瀉肺氣之有餘,有餘者,邪有餘也 地骨皮各一兩 炙甘草五錢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入粳米百粒,水煎。薛己曰:按《活人方》云:喘者,肺氣有餘也。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肺氣盛者,乃肺中之火盛也。有餘者,肺中之邪有餘也。故用前藥以瀉之。若土虛不能生肺,用補中益氣湯;火來剋金,用人參平肺散;腎水奪母之氣,或陰火上炎,用地黃丸。若肺虛肝木乘悔,先用阿膠散,後用瀉青丸。若因乳母肺經受證,致兒為患,母服前散。若因乳母感冒風寒,肺經鬱熱,致兒為患,用十味參蘇飲。若因乳母膏粱醇酒積熱,致兒為患,用加味清胃散。

瀉黃散 治脾胃氣熱,大腸不利,致令肺病。

藿香 甘草各七錢五分 山梔仁炒,一兩 石膏五錢 防風二兩

右,蜜酒微炒為末,水煎服。

地黃丸 治心火炎爍肺經,致令肺病。

熟地黃八錢,杵膏 山茱萸肉 乾山藥各四錢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錢

右為末,用地黃膏量加米糊,丸桐子大,空心白湯化下。其地黃用生者,自製杵膏。

阿膠散 治肺虛肺疳,欬嗽痰吐稠粘,口乾作渴。《幼科全書》云:此補肺之藥。

明阿膠一兩,麩炒能補氣不足 炙甘草一錢 馬兜鈴五錢,主肺熱欬嗽,清肺補肺 糯米一兩 杏仁七個,去皮尖,下喘治氣 鼠黏子二錢五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薛己曰:按前證,若因脾胃弱而肺氣虛者,宜用補中益氣湯;若肺金自虛者,宜用四君子湯。

百部丸 治肺寒壅嗽微喘。

杏仁去皮尖,四十個,微炒水煮三五沸 百部炒 麻黃去節,各三錢

右研如泥,用煉蜜丸皂子大,每服一二丸,薑湯化下。一方加松子仁五十個,蜜丸,更加胡桃含化大妙。一方加甘草二錢。

麻黃湯 治傷風發熱無汗,欬嗽喘急。

麻黃去節,三錢,水煮去沫,漉出晒乾 肉桂二錢 炙甘草一錢 杏仁七個,去皮尖,麩炒黃研膏 每服一錢,水煎服,以汗出為度。自汗者不宜服。薛己曰:按前方,乃發表出汗之劑,審其寒邪在表,宜用。若邪既去,宜補脾肺以實其表,庶風邪不能再入。往往表散之後,熱嗽不退,復行發表,多變壞證。

葶藶丸 治傷風欬嗽,面亦身熱,痰盛喘促。

甜葶藶隔紙略炒 黑牽牛炒 杏仁炒黃研膏 漢防己各一兩

右為末,入杏膏蒸棗肉搗丸麻子大,每服十丸,薑湯下。薛己曰:按前方行氣導濕之峻劑。若脾肺虛熱而致諸證者,當調補中氣為主。若果係前證,宜用惺惺散、參蘇飲、清肺丸、茯苓半夏湯選用之。

惺惺散 治傷寒時氣,風熱痰壅欬嗽。

桔梗 細辛 人參 炙草 白伏苓 白朮炒 瓜蔞根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薄荷五葉水煎。

參蘇飲 治感冒風寒,或腹脹少食,泄瀉嘔吐,或手足并冷,喘促痰涎。

人參 紫蘇 陳皮 前胡 半夏 茯苓 枳殼麩炒 桔梗炒 乾葛 甘草炒,各五分 木香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服。

茯苓半夏湯 治胃氣虛弱,痰涎惡心,或飲食不化,嘔吐發搐,或睡臥不寧,口流痰涎;乳母脾胃虛弱,飲食不節,以致兒患前證,亦宜用此藥主之。

白朮土炒 茯苓 半夏 神麯炒,各一錢 大麥炒,五錢 陳皮 天麻各三錢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甘桔散 治欬吐熱涎,咽喉不利,小兒肺熱,手掐眉目鼻面。

甘草炒,二兩 桔梗一兩,米泔浸焙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炮阿膠半片,水煎服。薛己曰:按前證若風熱蘊於肺而欬膿血,用桔梗湯;若心剋於肺而吐痰涎,用人參平肺散。

桔梗湯 治欬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證。

桔梗炒 貝每 當歸酒浸 薏苡仁 瓜蔞仁 枳殼麩炒 桑白皮炒 百合蒸,各一錢五分 五味子炒 甜葶藶炒 地骨皮 知母炒 甘草節 防己 黃芪炒 杏仁各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人參平肺散 治心火剋肺,欬嗽喘嘔,痰涎壅盛,胷膈痞滿。

人參 ?橘紅 炙甘草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五味子炒 青皮 天門冬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錢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涼膈丸 【 《聖惠方》】  治小兒熱嗽。

甘草二兩,猪膽浸五宿,炙研末

右,蜜丸菉豆大,食後,薄荷湯下十丸。

奪命散 【 《儒門事親》】  治小兒胷膈喘滿。

黑牽牛 白牽牛皆當各半,生熟用之 檳榔 大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蜜水調服之。

麻黃定喘湯 【 東垣】  治小兒寒鬱而喘,喉鳴,腹內鳴,堅滿,鼻流清涕,脈沉急而數。

麻黃 草豆蔻各一錢 益智仁一分半 厚朴 吳茱萸各二分 甘草 柴胡 生黃芩各一分 歸尾 蘇木 升麻 神麯各半分 紅花少許 全蠍一枚

右,分二服,水一大盞,煎七分,稍熱服,食遠。忌風寒,微汗效。

五聖丹 【 《幼科全書》,下同】

南星煨 陳皮鹽水炒,各一兩 半夏泡,二兩 杏仁另研,四十九粒 甘草五錢 先以南星、半夏二味另研,同薑汁,皂角汁拌勻,合作麵,取出,再用甘草、陳皮研為細末,別取竹瀝一碗,將前末捏成餅子焙乾,又浸又焙,瀝盡為度,再研入杏泥蒸蜜和丸,臨臥噙一丸,薄荷湯嚥下。

蘇沈九寶湯 此發散之輕藥也。

桑白皮去赤 甘草 大腹皮 官桂 薄荷葉 蘇葉 麻黃不去根節 陳皮 杏仁不去皮尖

右加烏梅、薑一片,煎服微汗。

五虎湯 此發散之重藥也。

麻黃七分 杏仁一錢 甘草四分 細茶八分 白石膏錢半

右,水煎服取汗,禁風。

茅根湯

陳皮去白 半夏製 茯苓 甘草 天冬 片芩 梔仁 貝母 知母 石膏 生大黃 桔梗 杏仁泥 瓜蔞霜

右,水一盞,以茅根搗取自然汁和之,煎服。

甘桔湯

桔梗 甘草 杏仁泥

右,水煎服,同竹瀝半鍾和之,細細嚥下。

久嗽方 【 《醫貫》】  治小兒食積嗽。

陳皮 枳殼各四分 半夏麯 甘草 桔梗 黃連薑炒,各三分 茯苓 地骨皮 麥冬 山楂肉各八分 黃芩 蔞實各六分 知母 桑皮 葛粉各五分 水薑煎服。

天麻散 【 《嬰童百問》,下同】  治嬰兒百晬內欬嗽有痰,氣壅面紅。

南星春秋浸五日,冬七夏三,半兩 天麻三錢 朱砂一錢 麝香一字

右為末,每服一字,用杏仁湯調下,人參湯亦可。

琥珀散 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昏冒,目瞪搐搦,驚弔肚疼,及和順痘瘡小可,驚哭,眠臥不安。

辰砂一錢半 琥珀 牛黃 殭蠶炒去絲嘴 全蠍去毒 白附子 乳香另研 蟬蛻去土 代赭石煅酢淬七次 牛膽 南星各一錢 麝香 冰片各一字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薄荷湯下。《證治準繩》有天麻。慢驚加附子。

天麻丸 治小兒未滿百晬,欬嗽不止,名曰乳嗽。

川芎一兩半 生甘草二兩 硼砂半兩 天麻 蟬蛻 殭蠶 人參 辰砂 天竺黃 雄黃 白附子 坯各一兩 金箔五片

右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下。《證治準繩》加牛膽南星。

葛根芩連湯 治太陽病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喘而汗出。

葛根二兩 黃芩 黃連各七錢半 生甘草半兩

右(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喘甚加葶藶子。

梅花飲子 治嬰孩驚熱、潮熱、虛熱、積熱、五臟蘊熱、上焦壅熱、手足心熱,喉中多痰,面色或紅或白,變蒸嗞呀,鼻流清涕,氣急,肝肺壅熱,目赤欬嗽;或被人物所驚,使啼睡臥不安,心中驚怖,情緒不快;或傷寒漸安,尚有餘熱未除,亦宜進此三兩服。常服鎮心壓驚,化痰退熱安神,可除未來之患。

硼砂 馬牙硝 芒硝俱另研 甘草炙,各半兩 人參一兩 辰砂二錢半 片腦 麝香各一字

右八味為末,以磁器收之,遇有此證,服一匙,麥門冬湯調下。氣喘欬嗽,桑白皮湯調下;常服薄荷湯下。

吳子玉方 治證同前。

白色信石一字,并下豆粉研泡過用 生南星 枯矾各一錢 鵝管石 硼砂各半錢 菉豆粉 雄黃各一錢半

右為末,糊丸如蘿卜子大,臨臥用冷茶清吞下五丸。

半夏丸 治肺氣不調,欬嗽喘滿,痰涎壅塞,心下堅滿,短氣煩悶,風壅痰實,頭目昏眩,咽膈不利,嘔吐惡心,神思昏憒,心忪面熱,涕唾稠粘,并皆治之。

枯矾二兩五錢 半夏三兩,湯洗去滑,薑汁浸一宿

右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或二十丸,食後臥時生薑湯下。小兒丸如麻子大。

保壽散

白茯苓 人參 川雄 牙硝 甘草炙,各一兩 片腦四字 麝香一字 牛黃少許,無亦得

右八味細研,入錫合內收之,湯使如金粉散。

小歸命散 治小兒變蒸,傷寒潮熱,驚熱嗞呀,鼻流清涕,欬嗽,渾身溫壯,咽喉有涎,兼前項傷寒等證;及退驚熱,墜涎安神,百病不生。

白茯苓 人參 白朮各半兩 甘草三錢 辰砂二錢 片腦 麝香各少許

右七味為末,每服半錢,薄荷湯調下。

解肌散 治嬰孩傷寒傷風,面部紅赤嗞呀,渾身壯熱,有前項等形證,兼服人參散,後得熱退,可觀患勢輕重,若患稍輕,脈候不洪數,面不大赤,不加煩躁,然須呻吟讝語,此為輕可之候,但只進此。

人參 釣藤 桔梗 甘草 川芎各三錢 葶藶一錢,炒 白茯苓二錢 杏仁四十九個 石膏煅 麻黃去節,各四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棗一枚,水一盞,煎半盞服。如初中傷寒,先下此藥,是須要仔細辨認形證,若是麻痘瘡疹,便不得下此藥。蓋麻痘之證,則面青白耳珠,腳膝尻骨俱冷如冰,身體溫壯,亦狂躁讝語,夢中驚笑,乃是此候也。若小兒傷寒等服此解肌散,漸得熱退,次第可服大歸命散、保壽散、輕粉白朮散等調理。

白玉丸 利膈下痰涎,去心胷噎塞不止,并欬嗽多痰。

南星 半夏 殭蠶 白矾生熟,各二錢半

右為末,杏仁七個去皮尖,巴豆一粒同研勻,再用去皮生薑汁為丸如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薑湯送下,不拘時。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二十三

 小兒嗽喘門

  方

六君子湯 【 《薛氏醫案》,下同】  治脾胃氣虛,不能相生,致令肺病。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陳皮 半夏各等分

右,每服二錢,薑棗水煎。

大青膏 治肺盛復有風冷,胷滿短氣,氣急喘嗽上氣。

天麻 青黛各一錢 白附煨 烏蛇肉酒浸焙 蠍尾各五分 天竺黃 麝香各一字

右為末,蜜丸豆大,每用半粒,薄荷湯化下。

黃芩清肺散 治肺熱而小便不通。

黃芩一錢 梔子一個,打破

右,水煎服。不利,加鹽豉二十粒。

導赤散 治小兒肺經邪熱。

生地黃 木通 甘草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入淡竹葉,水煎。

益黃散 【 《證治準繩》,下同】  治肺經虛怯,喘而少氣,面赤飲水,身熱,痰涎盛,涕唾稠粘,咽喉不利,喘嗽面腫吐食。

陳皮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炙甘草各五錢 丁香二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煎。

羌活散 治肝乘肺微邪,惡風眩冒昏憒。

防風 川芎 人參 白附炮 赤茯苓各半兩 天麻一兩 白殭蠶湯浸炒黃 乾蠍炒去毒 白花蛇肉酒焙,各一分 川附子炮去皮臍 麻黃去節,各三錢 肉豆蔻 沉香 母丁香 藿香 木香 輕粉 真珠末 牛黃各一錢半 麝香 辰砂 雄黃各一錢,已上六味各另研 羌活半兩,龍腦半字另研

右為細末,煉蜜作劑,旋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丸,食前服,或薄荷湯或麥門冬湯化下。實熱急驚,勿服,性溫故也。

人參白朮散 治脾乘肺虛邪,體重吐痰,泄瀉,嗽。

人參 白朮土炒 藿香葉 木香 甘草 白茯苓各一錢 乾葛二錢

右剉細,加生薑一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四君子湯 【 《秘錄》】  治小兒肺氣虛弱。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各等分

右,每服二錢,水煎。

大承氣湯 【 《薛氏醫案》】  治小兒中焦實痞。

大黃 芒硝各五錢 厚朴一兩,薑製 枳實麩炒

右,水煎服。

異功散 【 《錢氏直訣》】  治脾不能生肺,氣逆嗽而腹滿,面腫不食。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炒 陳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三錢,薑棗水煎。

百合湯 【 《衛生總微》】  治肺經風寒,痰壅不利。

百合 紫菀洗焙 白朮 人參各一兩 白茯苓 青皮 甘草 麥門冬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淡竹葉三片,薄荷二葉,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蟬殼湯張渙方 治肺氣不利病。

蟬殼 北五味子 人參各一兩 陳橘皮 甘草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生薑湯調下。

桔梗湯 【 《證治準繩》】  治小兒欬嗽呀呷,胷膈不利,并內有熱證,面赤飲水。

桔梗 半夏泡 紫蘇葉 石膏 炙草各半兩 皂莢燒灰存性,一分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五分,放溫,時時與兒服。

褊銀丸 【 《薛氏醫案》】  治欬嗽,身熱唾粘,及乳食不消,腹脹喘粗。

巴豆去油膜皮心,細研霜,半兩 水銀五錢 鉛二錢半,同水銀炒結砂 墨火燒醋淬研,八錢 麝香另研,五分

右將巴豆末并墨再研勻,和入砂子、麝香,陳米粥和丸如菉豆大,一歲兒一丸,二三歲二三丸,五歲以上五六丸,煎薄荷湯放冷送下,不得化破。更量虛實加減。

清肺飲 【 《證治準繩》,下同】  治肺受風邪客熱,嗽聲不斷,氣促喘悶,痰壅鼻塞,流涕失音。

柴胡洗淨,二兩 人參半兩 杏仁湯泡去皮尖 桔梗剉炒 赤芍藥 荊芥 枳殼麩炒微黃 桑白皮炒 北五味 麻黃去節湯泡濾過焙 半夏湯者透濾過剉焙乾,各一兩 旋覆花五錢 甘草一兩半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葱一根,煎七分,無時溫服。或入薄荷同煎。

清肺散 治小兒嗽咯膿血。

麻黃一錢五分 麥門冬 桔梗各二錢 知母 荊芥 天花粉各一錢 訶子 菖蒲各八分

右剉,分為二服,入竹瀝薑汁,水煎服。

解肌丸 【 《王氏手集方》】  治外搏風邪,內挾痰飲,寒熱往來,煩渴頰赤,心忪減食,熱在上焦,欬嗽有血。

防風 地骨皮各一分

右件,燒沙糖為丸,每服一丸,食後,煎紫蘇湯下。

團參丸 治嗽血。

阿膠 皂子黃 人參各半兩

右,除膠為細末,湯少許烊膠,和鷄豆大,白湯化下。

鷄清散朱氏方 治欬嗽出血下涎。

鬱金半兩,用皂莢水一盞,或酸菜汁煮乾為度 生滑石半兩 雄黃半兩,醋煮半乾用

右為細末,每服一字,常服薄荷湯調下;止嗽,螺粉水下;嗽血,鷄子清調下。

加味惺惺散 【 《證治準繩》,下同】  主傷風傷寒,痰嗽欬逆,理虛和氣,寧心清肌,止啼去煩,利咽,解失音。

人參半兩 桔梗剉炒 白茯苓 白朮炒 天花粉各一兩 細辛二錢 防風 川芎 南星生用,各二錢半 甘草半生半炙,七錢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薄荷三叶,慢火煎七分,無時溫服。

百祥丸 治小兒嗽吐青綠水。

紅芽大戟不以多少,陰乾,漿水煮軟,去骨,日中曝乾,復納汁煮,汁盡焙乾為末

右,水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研,芝麻湯下,吐利同,無時。

白餅子 治小兒嗽吐痰涎乳食。

滑石 輕粉 半夏湯洗,焙 南星各一錢,為末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水一升煮,水盡為度

右,研勻巴豆後,入眾藥,以糯米飯為丸小菉豆大,捏作餅子,兒四歲已上三五餅,二歲以下一二餅,葱白湯下,臨臥服。

小柴胡湯 【 《薛氏醫案》,下同】  治肝火侮肺,嗽時兩者痛甚,或氣粗發熱,喘嗽痰鳴。

人參二錢 甘草微炙,二錢 麥門冬去心,二錢 龍膽草酒炒黑 防風各一錢 柴胡五分

右,每服一錢,水煎。

黃芩半夏生薑湯 治膽腑欬,嘔苦水若膽汁。

黃芩 生薑各一錢 甘草炙 芍藥各六分 大棗二個 半夏一錢五分

右,水煎服。

芍藥甘草湯 治小腸腑欬,欬而矢氣。

芍藥 甘草炙,各一錢

右,水煎服。

烏梅丸 治胃腑欬,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烏梅三十個 細辛 附子製 桂枝 人參 黃蘗各六錢 乾薑 黃連各一兩 當歸 蜀椒各四兩

右為末,用酒浸烏梅一宿,去核蒸之,與米飯搗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湯下。

升麻湯 治脾臟欬,欬而右脅下痛,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欬涎。

甘草 白芍藥 升麻 乾葛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煎服。

赤石脂禹餘糧湯 治大腸欬,欬而遺屎。

赤石脂 禹餘糧各二兩,并打碎

右,每服二錢,水煎。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腎臟欬,軟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欬涎。又治寒邪犯齒,致腦齒痛,宜急用之,緩則不救。

麻黃 細辛各二錢 附子一錢

右,每服一錢,水煎服。

茯苓甘草湯 治膀胱欬,欬而遺溺。

茯苓二錢 桂枝二錢半 生薑五大片

右,每服二錢,水煎。

瀉青丸 【 《證治準繩》,下同】  治面赤飲水,身熱痰涎盛,涕唾稠粘,咽喉不利,喘嗽,面腫吐食。

當歸 川芎 龍膽草各一錢 大黃五分 羌活 山梔仁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沙糖湯下。一方,加甘草、芍藥。

白朮散 治小兒欬嗽,內亡津液。

白朮一兩,微炒 當歸 地榆微炒 木香 赤芍藥 炙甘草各半兩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

五拗湯 治小兒面赤脣紅,氣粗發熱,嗽來痰鳴。

麻黃不去根節 杏仁不去皮尖 荊芥不去梗 桔梗蜜水拌炒,各五錢 甘草二錢半

右,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羌活散 治同上。

人參去蘆 羌活 赤茯苓去皮 柴胡去蘆 前胡去蘆 川芎 獨活 桔梗剉炒 枳殼 蒼朮各如前製 甘草各一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薄荷三叶,煎七分,無時溫服。發散風邪,入葱白同煎。

青木香湯 治同上。

青木香 枳殼浸去穰麩炒,各半兩 甘草二錢半

右,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不拘時溫服。

茯苓厚朴湯 治小兒面脣慘白,嗽過,額上多汗,哽氣長出氣,乳食減少作吐。

白茯苓 半夏湯煮,剉焙,各七錢半 炙草三錢 厚朴五錢,去粗皮,剉碎,每斤用生薑一斤切薄片杵爛拌勻,浸一宿,慢火炒乾用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半,薑三片,煎七分,無時服。或加棗一枚,去核同煎。

藿香飲 治同上。

人參 半夏如前製 赤茯苓 炙甘草各一兩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濾,剉片炒至微黃色,二兩 陳皮 藿香各七錢半 厚朴製,一兩半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入燒鹽同煎。

理中湯 治同上。

人參 白朮各一兩 乾薑炮 炙甘草各二錢半

右件剉焙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用溫白湯空心調服。或加杏仁、北五味子同煎。

醒脾散 治脾虛作嗽。

白朮陳壁土炒 人參 甘草 橘紅 白茯苓 全蠍各半兩 半夏 木香各一分 白附四個 南星兩枚,以上二味各炮 陳倉米二百粒

右為末,每服一錢,水半盞,薑二片,棗半個,煎二分,漸漸服之。一方,無白朮、半夏,加蓮肉一錢亦可。

白附飲 治小兒風痰壅甚,肝木剋制脾土,欬嗽過甚,頓作嘔吐,乳食與痰俱出,方得少定。

白附子 生南星 生半夏 生川烏去皮臍 明天麻 陳皮 南木香 全蠍去尾尖毒 殭蠶去絲 丁香各二錢

右件剉,每服二錢,水一盞半,薑三片,慢火煎七分,作五次空心溫服。

三拗湯 治感冒風邪,鼻塞聲重,語音不出,或傷風冷,頭疼目眩,四肢拘緊,欬嗽多痰,胷滿氣短。

麻黃不去節 杏仁不去皮尖 甘草生用

右各等分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取汗為度。一方,加荊芥、桔梗。嗽甚,加五味子,細辛各減半。又方,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名三和湯,治欬嗽尤妙。加減在乎活法。有熱加前胡,傷風加荊芥,有痰加半夏。

加減三拗湯

麻黃去根節,三錢,水煮去沫,焙乾 桂枝二錢 杏仁七個,去皮尖炒黃,另研如膏 炙甘草一錢

右為粗末,入杏膏拌勻,每服一錢,水六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無時,以汗出為度,量大小加減。若自汗者,不宜服之。

金沸草散 治傷風化痰,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胷膈滿,痰涎不利,欬嗽喘滿,涕唾稠粘;及治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荊芥四兩 前胡 麻黃去節 旋覆花各三兩 炙甘草 半夏湯洗七次薑汁浸 赤芍各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六分,去滓,不拘時。有寒邪則汗出。嗽甚,加杏仁、五味子。

麥煎散 【 《薛氏醫案》,下同】  治小兒夾驚傷寒,吐逆壯熱,表裏不解,氣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語驚叫,或不語無汗;及癮疹遍身赤癢,往來潮熱,時行麻痘疹子,餘毒未盡,渾身浮腫,痰涎欬嗽;或變慢驚風,手足搐搦,眼目上視,及傷風頭疼,并治之。

滑石 地骨皮 赤芍 石膏 白茯苓 杏仁 葶藶子炒 人參各半兩 麻黃去節,一兩半

右為末,每服一錢,麥子煎湯調下,如初生牙兒,感冒風冷,鼻寒身熱,噴嚏多啼,每一字,用麥子煎湯調下。一方,去地骨皮、滑石,加羌活、川芎,薄荷煎湯調下。

小青龍湯 治傷寒表不解,惡寒體熱,水停心下,乾嘔發熱而嗽,或渴或利,小便不利,或噎,小腹滿喘。

麻黃 赤芍 半夏炮 細辛 乾薑炮 肉桂 甘草各七錢半 五味子半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微和者,去麻黃,加蕘花如彈子大,炒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半錢炮。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兩。若喘者,加杏仁去皮尖。若渴者,去半夏加(艹舌 )蔞根。

人參荊芥散潔古方 治身熱痰嗽,胷膈不利,宜下痰去熱。

人參半兩 荊芥穗一兩 大黃二錢

右為細末,水煎,調檳榔、木香細末五分,輕粉一字,乳後服。如身熱潮熱,宜服清涼飲子,去大黃;三服之後,一二日,卻入大黃服之,令疏利則愈,不可便動臟腑。

解表散 【 《證治準繩》,下同】  主傷風感冷,欬嗽痰喘,嘔吐瀉利,驚悸有熱,證在表裏,并宜可投。

麻黃製 杏仁湯泡去皮尖 赤茯苓各一兩 川芎 防風 枳殼去穰,麩炒微黃,各一兩半 甘草半生半炙,七錢五分

右剉,每二錢,水一盞,薑二片,葱白一莖,煎七分,溫服無時。有熱,入薄荷同煎。

和解湯 治小兒感冒寒邪,壯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自汗,肢體疼痛,及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

羌活 防風 人參 川芎各一兩 乾葛 升麻 甘草 芍藥各半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薑棗煎服。一方加荊芥。無汗加麻黃。欬嗽者,加杏仁、五味子、桔梗。

天門冬散 【 《聖惠方》,下同】  治小兒心胷煩悶,體熱欬嗽。

天門冬去心焙 桑根白皮剉 赤茯苓 柴胡 百合 紫菀洗去苗土 藍葉 炙甘草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人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百部散 治小兒欬嗽煩熱,令乳母服。

百部 貝母煨微黃 紫菀洗 葛根各一兩 石膏二兩

右件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小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服,令兒飲乳甚佳。

黃芩散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嗽。

黃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三日,取出剉碎焙乾

右為細末,每服一宇或半錢,白湯少許調下,乳食後服。

柴胡石膏湯 治時行瘟疫,壯熱惡風,頭疼體疼,鼻塞,心胷煩滿,寒熱往來,欬嗽涕唾稠粘。

桑根白皮 黃芩各三錢半 升麻二錢半 石膏 前胡 赤芍 乾葛 柴胡各五錢 荊芥穗三錢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薑二片,淡豉十粒,水煎。

養肺湯

紫菀洗去土焙乾 半夏湯洗七遍 款冬花 真阿膠炙,各一兩 人參 桂心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二片,糯米五粒,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時時服。

菖蒲煎 【 《證治準繩》,下同】  治肺中風邪,喘鳴肩息。

石菖蒲一寸九節者 款冬花 紫菀洗焙干 人參 桂心各一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同石臼中搗一二百下,和如皂子大,每服一粒,煎糯米飲化下。

木香半夏丹 治胃寒欬嗽。

木香 半夏湯洗七次,焙乾 肉荳蔻各一兩 藿香葉 丁香 白朮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取生薑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順肺湯 治心肺不利,欬嗽。

紫蘇葉 半夏湯洗七遍,焙,各一兩 五味子 款冬花 陳橘皮湯浸 桂心 木香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生薑人參各少許,煎四分,去滓溫服。

陳橘皮散 【 《聖惠方》】  治小兒欬嗽,胷中滿悶,不欲乳食。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 桔梗去蘆 鷄蘇 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 人參去蘆,各一兩 貝母煨微黃,半兩

右件搗羅為粗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燈心十莖,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麥門冬煎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欬嗽壯熱,胷膈壅滯。

麥門冬一兩 生薑半兩取汁 酥 蜜各二合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一兩

右件藥,先以水一大盞,煎麥門冬及杏仁至四分,入砂盆內研,絞取汁,卻入銀器中,次內生薑汁,慢火熬成,收於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茶匙,日三服,夜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茅先生奶豆膏

瓜蔞穰 蜜各半盞 人參 鈆白霜各半兩 陳槐花一分 瓜蔞子百二十粒

右將瓜蔞穰及蜜煉成膏,入諸藥末,同為膏,每服一大黃豆大,用杏仁煎湯調服。

注脣膏 治小兒諸般欬嗽。

鬱金三大個,剉,用薑汁浸一宿 直白殭蠶七條 鈆白霜半錢,研 腦子一字

右件為細末,煉蜜為膏,用菉豆大,注孩兒脣上,二三歲桐子大,十歲已上皂子大,薄荷生薑湯化下。

生犀散 治欬嗽。解時氣,痰逆喘滿,心忪忡驚悸風熱。

杏仁去皮尖炒 桔梗各二錢 茯苓 甘草 人參 半夏各一錢 五味子 前胡各一錢半

右剉散,生薑薄荷煎服。有熱加羌活,或加麻黃、細辛。

保肺湯 治肺胃受風熱痰盛,欬嗽喘吐不止,及治久嗽不愈。

乾山藥 白茯苓 紫蘇葉 黃芩 防風 杏仁麩炒 五味子 桔梗 百部各六分 藿香 百合各五分 白殭蠶二錢,去絲嘴炒

右水煎,食後服。

天麻防風丸 治驚風欬嗽,身體壯熱,多睡驚悸,手足抽掣,精神昏憒,痰涎不利,及風邪溫熱。

天麻 防風 人參 辰砂 雄黃 麝香 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全蠍炒 殭蠶炒,各半兩 牛黃少許

右為末,煉蜜九桐子大,每服二三丸,薄荷湯下。一方有牛膽南星,無麝香。

紫蘇子散 治小兒欬逆上氣,因乳哺無度,內挾風冷,傷於肺氣;或小兒啼氣未定,與乳飲之,與氣相逆,氣不得下。

紫蘇子 訶子肉 杏仁去皮尖炒 蘿蔔子炒 木香 人參各三兩 青皮 甘草各一兩半,炒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服,量兒加減。

紫菀散 治小兒欬嗽。

紫菀六分 貝母二分 款冬花一分

右搗為細散,每服如豆大,著乳頭上,令兒和乳嚥之,日三四。乳母忌食大鹹醋物。《聖惠》用清竹飲調下一字。

馬兜鈴丹張渙方 治小兒肺壅欬嗽,大便不利。

馬兜鈴 紫蘇子 人參各一兩 (艹款)冬花 木香各半兩,并為細末 杏仁七錢五分,另細研

右件同拌勻,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薑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人參半夏丹 【 《證治準繩》,下同】  消痰飲止嗽。

人參 半夏湯洗七遍焙乾 白朮 川麵薑 天南星微炮,各一兩

右件搗羅為末,取生薑汁,打麵糊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生薑湯下。月內百晬嬰兒如針頭大,沾在乳頭上,令兒吮之。

貝母湯 治肺中風,欬嗽喘滿。

貝母炒黃色 半夏白礬湯洗七遍焙乾,各一兩 干薑 麻黃去根節 (艹款)冬花 甘草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杏仁二粒,去皮尖,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黃芪湯潔古方 治小兒欬嗽喘逆,身熱鼻乾燥者,是熱入肺經為客熱,呷呀有聲。

黃芪二兩 人參 甘草各二錢半 地骨皮五錢 桑白皮三錢

右(口父)咀,水煎放溫,頻頻服之。

加味四君子湯海藏方 治涎嗽。

人參 白朮土炒 白茯苓 甘草 杏仁 桑白皮各等分 半夏麯減半

右,水煎服。又治欬嗽,用四君子末,煎紫蘇湯調下。

細辛五味子湯 【 《證治準繩》,下同】  治肺經不足,胃氣怯弱,或冒風邪,或停寒有飲,欬嗽倚息,不得安臥,胷

滿短氣,乾嘔作熱嗽,吐結痰,或吐涎沫,頭目昏暈,身體疼重,語聲不出,痛引胷脅,不問新久,并宜服之。

細辛 半夏湯泡,各一兩 罌粟殼去蒂蓋炒 五味子各三兩 烏梅去核 炙甘草各一兩半 桑白皮炒,六錢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白朮五味湯 治欬逆,氣逆,上喘。

五味子 白朮 丁香 人參 款冬花各半兩 細辛去土,一分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薑三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溫,令時時呷之。

貝母湯 主百日內嬰孩,欬嗽有痰。

貝母一兩 甘草半炙半生,二錢

右件剉焙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用陳米煎湯,空心調服;痰盛,淡薑湯調下。

比金圓 【 《奇效良方》】  治百晬內嗽,氣粗痰盛,口瘡眼熱,發散後用之。

人參 白茯苓 遠志去心 山藥 辰砂 明天麻 石菖蒲 川芎 炙甘草各一分 天南星炮,二錢,生薑汁製 麝香一字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皂子大,每服一粒,煎薄荷湯下。

抱龍丸 【 《全幼心鑑》】  治小兒風痰熱毒壅滯,涼心壓驚。

牛膽南星一兩,入金箔十片 丹砂一錢半 龍腦 麝香各一字

右研末,煉蜜丸芡子大,每服一丸,竹葉湯化下。

四物湯 【 《外臺》小品】  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嗽,吐乳嘔逆,晝夜不得息。

桔梗 紫菀各三分 炙草一分 麥門冬七分

右藥,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為度。《千金》有桂心,無桔梗,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以綿著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四五過,節哺乳。

雄黃膏張渙方 治月裏兒欬嗽,并三歲以下皆可服。

半夏七個,童子小便浸一宿,切作片子,焙乾為末 雄黃一錢,細研 杏仁七粒,去皮尖

右一處研勻,用生薑自然汁半兩,蜜半兩,一處入藥末於罐子內,重湯中熬,用柳枝子攪成膏,每服以皂子大塗奶頭,與兒吮,或糯米飲調下。

抱龍丸 【 《衛生總微》】  治小兒百晬內,脾胃內熱欬嗽。

南星如無牛膽者,只將生者剉炒熟用,四兩 天竺黃一兩 雄黃水飛 辰砂另研,各半兩 麝香另研,一錢

右為細末,煮甘草膏,和丸皂莢子大,溫水化下。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四服,五歲兒一二丸。

三黃丸 【 《證治準繩》,下同】  治百晬內嗽,口瘡眼熱,大便堅實。

黃連 黃芩 大黃煨,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桐子大,量大小加減服,白滾湯下。

金華散 【 《衛生總微》】  治嬰小欬嗽。

鬱金半兩 防風去蘆及椏枝 半夏各一分 巴豆二十一粒 皂角一錠

右以水一升,於銀器內煮諸藥,至水乾,去巴豆皂角不用,外三味別用溫湯洗淨,焙乾為細末,每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上者一錢,薄荷蜜水調下,不拘時候。

杏仁煎 【 《聖惠方》,下同】  治小兒嗽聲不出。

杏仁湯浸去皮尖入水一盞研,濾汁,二兩 酥 蜜各一合

右件藥,先以杏仁汁於鐺中,以重湯煮減去半,入酥、蜜,又湯煮二十沸,卻入貝母、紫菀末各一分,甘草末半分,更煎攪如餳,收瓷器中。每服以清粥飲下半錢,日三服,夜一服。嗽止為度,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

貝母半兩,煨 牛黃細研,一錢 炙甘草一分

右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

麥門冬去心焙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 甘草炙 貝母煨 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去土,半兩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乳汁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以意。

又方

杏仁一兩,去皮尖雙仁,以水一中盞研絞取汁 紫菀末半兩

右以杏仁汁,并紫菀末入蜜一台,同煎如膏。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茶匙,量兒大小加減。

陳橘皮散 治小兒欬嗽,咽中作呀呷聲。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 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 甘草炙微赤剉 甜葶藶隔紙炒令微紫色 桑根白皮剉,各一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加減服。

蘿蔔子散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欬嗽喘急,作呀呷聲。

蘿蔔子炒 麻黃去根節,各一分 燈心一束 皂莢子十枚,煨去皮 甘草炙微赤剉,半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溫服。

蟬殼散 治小兒心胷痰壅,欬嗽咽喉不利,常作呀呷聲。

蟬殼微炒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炙草剉 防己各一分 桔梗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半兩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生薑粥,調下一宇,三歲已上加之半錢。

知母湯 治齁(鼻合)氣喘,痰鳴發熱,欬嗽惡風。

知母 甘草各半兩 貝母 羌活 滑石別研 大黃 小麥各三錢 麻黃去根節湯泡去沫焙 苦葶藶 訶子肉各一錢半 薄荷去梗,二錢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雄黃散 主暴中急慢驚風,齁(鼻合)痰涎滿口,及雨侵閉,汗不通,或涼或熱,坐臥生煩。

雄黃二錢五分 白芍藥 川烏炮裂去皮臍 草烏炮裂去皮 明天麻 川芎各半兩

右除雄黃外,餘五味剉焙,同雄黃為末。驚風痰壅,每服半錢或一錢,用薑汁茶清調下;發汗,水、薑、葱、薄荷同煎,併投三服取效。

如意膏 治痰喘氣促,欬嗽連聲不已,冷熱二證皆可投。

半夏炮製 南星炮製,二味各一兩五錢

右二味為末,以生薑汁和勻,捻作小餅如錢样,用慢火炙乾,再為末,復取薑汁如前,經兩次炙乾,仍焙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至二丸,仍用薑蜜湯,無時化服。有熱以薄荷湯下。

雄黃丹 治小兒齁(鼻合),喘滿欬嗽,心胷煩悶,傷熱蠲毒。

雄黃 朱砂各一錢,另研 杏仁十四粒,炒 巴豆七粒 淡豆豉二十一粒

右杏、巴、豉三味,用米酢半盞,乾薑一片指大、煮令乾,研成膏,皂角一寸蜜炙焦,先去子與皮,法製牛膽一分,同雄、朱與杏膏研細和勻,麵和為丸如麻子大,每一歲兒五丸,壯者七丸,二歲十丸,淡生薑湯下。

貝母丸 【 《玉訣》】  治小兒齁(鼻合)。

貝母 天南星薑汁製 人參 茯苓 炙草 白附子各等分 皂角子七枚,炮

右末之,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五七丸,薄荷湯吞下。

油滾丸 【 《證治準繩》】  治小兒齁(鼻合)及蟲積。

雷丸 五靈脂各一分 巴豆十五粒,去油

右末之,滴水丸,每服三五丸,麻油滾過,井水吞下。

五苓散 【 《全幼心鑑》】  治小兒齁(鼻合),去風化痰。

澤瀉 猪苓 白茯苓 白朮 官桂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溫湯調,不拘時服。

寬氣飲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同上。

殼水浸去穰,麩炒微黃 枳實製同上,各一兩 人參去蘆 甘草炙,各半兩

右剉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淨湯無時調服。

寬熱飲 治同上。

大黃一兩 粉草七錢半 元明粉二錢半 枳殼去穰一兩,剉片,巴豆十五粒,作二片,去殼膜心同炒,枳殼見微黃色,去巴豆

右大黃、粉草、枳殼剉焙為末,臨入元明粉,乳鉢內同前藥末杵勻,無時調服半錢至一錢。兒小者抄一字,并用薑蜜湯,或薄荷湯。

半夏丸 治同上。

半夏生用,二兩 赤茯苓去皮 枳殼製,各一兩 風化(石卜)硝二錢半

右前三味剉焙為末,入乳鉢,同(石卜)硝杵勻,用生薑自然汁煮糯米粉為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似淡薑湯臨睡送下。兒小煮丸如粟穀大。

潤肺散劉完素方 治小兒膈熱,欬嗽痰喘,久不得瘥。

瓜蔞實一枚,去子用穰

右為末,以寒食麵和為餅子,炙黃為末,每服一錢,溫水化乳糖下,日三服,效乃止。

內金丸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齁(鼻合)欬嗽。

鷄內金 雄黃細研水飛過去水,露三日方使 生半夏 延胡索各等分

右為末,棗肉為丸如小豆大,周歲三丸至四丸,燈心湯下。

吉氏家傳治妳齁方

天竺黃 蚌粉炒

右件等分研勻,蜜調塗妳頭上與吃。

腦子散 治小兒傷風欬嗽不住,兼治瘕呷。

大黃一分 鬱金二錢

右件二味,先以猪牙皂角煮一復時,取切片子,焙乾為末;次入粉霜腦子各少許,再同研,令研勻,每服一字,沙糖水調下,量兒肥瘦加減用之。

九寶飲 治小兒嗽,是肺臟感寒,須表散,卻服嗽藥。

麻黃去節 薄荷 大腹皮 紫蘇各半兩 陳皮 杏仁去皮尖研 桑白皮炙 肉桂 枳殼各二錢半 甘草一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生薑烏梅煎服。冷證去薄荷。熱證去陳皮、肉桂。

華蓋散 治肺感寒邪,欬嗽上氣,胷膈煩悶,項背拘急,聲重鼻塞,頭目昏眩,痰氣不利。

麻黃去節 紫蘇子隔紙炒 桑白皮蜜炙 杏仁去皮尖炒 赤茯苓 陳橘皮去白,各半兩 甘草炙,二錢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半盞,煎至三分,去滓,量大小加減,食後溫服。

瓜蔞散 【 《聖惠方》】  治小兒久嗽不止,心神煩悶。

瓜蔞一顆,熱者去仁,以童便一升相和,研絞取汁 酥一兩 生甘草一分為末 蜜二兩

右件藥,以銀鍋子中慢火煎如稀餳,每服以清粥飲調下半錢,日四五服,量兒大小加減。

不灰木散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嗽久不止。

不灰木用牛糞火燒通赤 貝母煨令微黃 甘草炙微赤,已上各半兩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新汲水一小盞,點生油一二滴,打令勻,煎至五分,去滓,分溫二服,日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桑白皮煎 治小兒嗽經時不瘥,及傷肺見血。

桑根白皮東引者切,五片 白狗肺一具,切 甘草 茯苓 升麻 貝母各錢二分 芍藥 杏仁炒,各十分 李根白皮切,四分 款冬花 麥門冬各六分 黃芩十一分 淡竹青皮八分 蜜 地黃汁各一升

右以水一斗,煮及三升,去滓,下杏膏、地黃汁、蜜,微火上煎,不住攪,至二升三合,綿濾絞汁,二三

歲兒一合溫服之,日進三服,夜三合。

知母散 治小兒久嗽不止,吐痰喘悶氣噎。

知母 川貝母 柴胡 黃芪炙 紫菀洗 馬兜鈴 杏仁研去皮尖 半夏白矾水煮乾 桑白皮炙 白矾研 (艹款)冬花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同煎三分,去滓時時服,或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每服五七丸,生薑湯下。

貝母散 治小兒久欬嗽氣急。

貝母煨 杏仁去皮炒 麥冬 (艹款)冬花各一分 紫菀半兩

右為末,用乳汁調下半錢。

全杏丸 治小兒驚風後欬嗽。

杏仁去皮尖 甜葶藶 漢防己 馬兜鈴去皮

右等分為末,用蜜為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用麥門冬熟水吞下。茅先生亦於前欬嗽門中,已有此方,謂各有牽引,不可除,故兼存之。

勻氣散 治同上。

桔梗去蘆頭淨洗乾,五兩 甘草二兩 縮砂仁 蘹香洗 陳橘皮各一兩 白薑一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用霜木瓜煎湯調下;如無,即用紫蘇鹽煎湯下。

藿香散 【 《衛生總微》,下同】  治不因風寒所得,肺胃氣不和而欬嗽。

藿香葉二十一個 枳殼一片,去穰,濕紙裹煨熟 蚌粉如枳殼大一塊

右為細末,嬰小服一字,二三歲半錢,蜜水調下,不過二三服安。兒大,以意加之,無時。

生薑煎 治小兒欬嗽。

生薑一兩 乾薑六錢 桂心一分 炙草四錢 杏仁去皮尖炒黃,一兩 (艹款)冬花 紫菀各四兩

右為末,以蜜一兩入藥在內,微火上煎之如飴,量大小多少與含化嚥。百日兒如棗核大,日三次甚效。

(艹款)冬花丸 治小兒欬嗽,日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睡者。

(艹款)冬花 紫菀各兩半 桂心半兩 伏龍肝三分

右同為細末,煉蜜和如泥,每取棗核大,敷乳上,令兒吮之,漸漸與兒飲,一日三次。

五味子湯 治小兒風冷入肺,欬嗽氣逆,面青喘急迫,晝夜不息,飲食不下。

五味子去枝梗 當歸去蘆,各半兩 麻黃去節 乾薑炮 桂心 人參 紫菀 甘草各一分 細辛去苗,半分 大棗三枚

右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量兒大小。

人參半夏湯 治小兒痰逆,欬嗽不止。

人參 半夏麯 白芷各半兩 藿香葉一分 丁香 杏仁霜各半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鍾,生薑五片,陳粟米五十粒,煎至七分,去滓時時呷服,日三四。忌酢鹹炙煿生冷。

款肺散 治小兒風壅痰盛,欬嗽氣急,壯熱頰赤,昏憒嘔吐,面目浮腫,飲食減少。

白殭蠶五兩,淨洗去絲,頭足焙乾 元胡索三兩

右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淡虀汁溫調服之無時。嬰孩只乳汁調半字。

皂莢豉湯 治小兒欬嗽。

皂莢燒灰

右研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豉湯調下,無時服。

五靈脂丸 治久嗽漸成羸弱,恐變疳勞。

蟾頭一枚,酥炙黃 五靈脂去沙土 蟬殼微炒 款冬花各半兩 青黛研 雄黃各一分,研水飛

右同研勻,細糯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煎人參湯下,食後。

人參犀角散 治時氣寒壅,欬嗽痰逆,喘滿驚悸,風熱。

前胡八錢 人參 炙草各三錢 桔梗 杏仁浸去皮尖晒乾為末,各五錢

右將上四味為末,入杏仁末拌勻,粗羅篩過,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後。

辰砂半夏丸 治寒痰欬嗽。

瓜蔞根蜜炙 天南星湯洗 半夏湯洗七次 乾薑炮,各半兩

右為末,生薑自然汁和丸麻子大,朱砂為衣,每服十丸,生薑湯下,不拘時候。

玉珠丸 治諸涎嗽。

半夏一兩,湯洗七次 硝石一分

右為細末,滴水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露蜂房丸 治肺胃虛寒,欬嗽喘滿,嘔逆不食。

蛤蚧一隻,重四錢 露蜂房炒 蟬殼去土炒 木香 丁香 人參 地黃 麻黃去根節 馬兜鈴子 五倍子去蟲,各二錢 北五味子 貝母去心焙 杏仁童子小便浸二宿,去皮尖炒 半夏麯各二錢半 款冬花去枝梗,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生薑湯下,日三四服,食後。

杏仁膏 治小兒欬嗽聲不出。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及雙仁,以水一鍾搗取汁 紫菀半兩,洗去土,為末

右將紫菀末入杏仁汁中,更入蜜一合,同煎成膏,每服半茶匙,清粥飲調下,無時服。

一捻金散 治風痰欬嗽,頰赤痰盛,喘促氣急,吐嘔浮腫,乳食減少。

直白殭蠶去絲嘴,一兩 炙草半兩 元胡索一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捻,虀汁調下,嬰兒只乳汁調下半字,食後。

緩息湯 治風傷,肺氣虛喘,欬嗽上氣。

桑白皮一兩半 白茯苓 殭蠶去絲炒 白朮 杏仁去皮尖研後入 桔梗去蘆 陳皮各半兩 甘草 人參去蘆,各一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杏仁二個,煎至六分,去滓,時時溫服。

本事方 總治十六般哮嗽。

阿膠剉炒 馬兜鈴 炙草 半夏薑汁浸三日 杏仁去皮尖,各一兩 人參半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臥食後服,湯使備後。心嗽,面赤或汗流,加乾葛。肝嗽,眼中淚出,入烏梅一個,糯米十四粒。哮嗽,聲如拽鋸,入半夏二個。脾嗽。不思飲食,或惡心,入生薑二片。胃嗽,吐逆吐酸水,入蚌粉。膽嗽,令人不睡,用藥半錢,茶清調下。肺嗽,上氣喘急,入桑白皮。膈嗽,出痰如圓塊,生薑自然汁調下。勞嗽,入秦艽末。冷嗽,天晚嗽甚,入葱白三寸。血嗽,連頻不住,入當歸末、棗子。暴嗽,涕唾稠粘,入烏梅、生薑。產嗽,背甲痛,入甘草三寸,黃蠟少許。氣嗽,腹疼脹滿,入青皮。腎嗽,時復三兩聲,入黃芪、白飴糖。以上十六般嗽疾,依法煎服,無不效驗。

歸脾湯 【 《薛氏醫案》,下同】  治小兒鬱結,氣滯作喘。

人參 黃芪 茯神 甘草 白朮炒 遠志 酸棗仁 龍眼肉 當歸各一錢 木香五分

右,加柴胡、山梔煎服。

養胃湯 治小兒食鬱,壅滯作喘。

人參 厚朴 蒼朮 半夏炮 藿香 草果仁 茯苓各五錢 炙草 橘紅二錢半

右,每服二三錢,加木香少許,水煎。

五淋散 治肺中伏熱,水不能生而喘者。

赤茯苓 赤芍各五分 山梔炒 當歸各三分 甘草二分

右用燈心十根,水煎。

黃芩清肺散 治證同上。

黃芩一錢 梔子一個,打破

右,水煎服。不利,加鹽豉二十粒。

滋腎丸 治小兒脾肺積熱作喘。

黃蘗清拌炒焦,三錢 知母二錢 肉桂五分

右為末,熟水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百沸湯下。

四順清涼飲 治小兒結熱,上氣作喘。

赤芍藥 當歸 甘草 大黃各等分

右,每服一錢,水煎作兩服。

八味地黃丸 治脾胃虛寒,臍突腹脹,作喘。

熟地黃八錢 山茱萸肉 乾山藥各四錢 五味 肉桂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錢

右為末,入地黃膏,量加米糊,丸桐子大,每服數丸,溫水空心化下。

加減腎氣丸 【 《金匱》方】  治脾腎虛寒,不能攝水,如蠱脹作喘。

熟地黃八兩 乾山藥 山茱萸各四兩 澤瀉 白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肉桂 附子炮 車前子炒 牛膝酒微炒,各一兩

右各另為末,米糊丸小豆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食前白湯下。

馬通粟粒丸 【 《衛生總微》,下同】  治小兒喘急,肩息氣逆,脅下作痛,寒熱往來,不進乳食,漸成羸瘦。

馬通中粟粒三分 杏仁湯浸去皮尖 紫菀 細辛各半兩 石膏 秦艽 半夏湯泡七次 茯苓 五味子各一分

右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十丸,薑湯下,日三服,加至二十丸,不拘時候。

絳朱丹 治痰涎喘滿。

南星泡 半夏湯洗去滑 滑石煅,各二兩 枯白礬兩半 鉛白霜一分

右為細末,麵糊和丸麻子大,朱砂為衣,每服十粒,薑湯送下,食後臨臥服。

碧玉丸 【 《證治準繩》,下同】  治痰嗽氣喘,胷滿,飲食減少,睡不得寧,煩躁有熱。

青黛 生礬 生南星 滑石各二錢五分 巴豆四十九粒,去殼膜心存油碎入乳鉢細研 輕粉十五貼 全蠍十五尾,去毒

右除輕粉、巴豆外,餘五味或晒或焙為末,仍前二味同在乳鉢杵勻,薑汁煮糯米粉為糊,丸粟大,每服七丸至九丸,或十一丸,用淡薑湯空心投。熱甚者,薄荷湯下,不拘時。

坎離湯 治虛喘晝輕夜重,食減神昏。

蓽澄茄 石菖蒲各一錢 白朮 白茯苓 南木香各二錢 炙草 半夏湯煮透剉焙 紫蘇子烙炒杵碎,各四錢

右剉,每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無時。

杏仁煎 【 《聖惠方》】  治小兒欬嗽,心煩喘粗。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天門冬去心 寒食麵各一兩 蜜 酥各一合 貝母半兩,炒 生地黃汁一大盞

右件,煎貝母及天門冬至五分,便研絞取汁,入杏仁膏等同熬如稀餳,每服用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八味理中丸 【 《證治準繩》】  治小兒心肺不和,息數脈急,上下不升降,中膈痞滿,鬱溢胷臆,坐臥煩悶,神情不樂,飲食不下。

人參 炙甘草 白朮 乾薑 枳實製炒 白茯苓 五味子 桑白皮

右件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小指頭大,每服一丸,淡豆豉五粒,水一小盞,煎至半去豉,通口服,不拘時候。

平氣散 【 《聚寶方》】  治小兒氣不和,定喘和氣,補虛思食。

人參 白茯苓 百合 炙甘草 白朮土炒 桔梗各等分

右六味為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生薑少許,同煎至五分,溫服。

補中益氣湯 【 《薛氏醫案》】  治同上。

當歸一錢 人參 黃芪各八分 白朮 甘草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右件藥(口父)咀,量病斟酌水盞大小,去滓,食遠稍熱服。

生白丸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痰涎不利,上喘欬嗽。

白附子新羅者 天南星各半兩 半夏一兩

右為末,用生薑汁打麵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薑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枳實湯 主傷風侮寒,胷滿氣促,欬嗽不活,食多夾痰吐出。

枳實去瓤剉片麩炒微黃 赤茯苓去皮,各半兩 甘草六錢 半夏一錢,湯煮透濾,仍剉焙乾 桔梗七錢半,剉炒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煎七分,無時服。

清胃散 【 《醫學入門》】  治小兒過食膏粱厚味,脾胃積熱作喘。

升麻五分 生地黃 牡丹皮 川黃連炒 當歸各三分

右,水煎服。

大效雄朱化痰定喘丸 【 《薛氏醫案》】  治小兒因驚發喘,逆觸心肺,暴急張口,虛煩神困。

雄黃 朱砂各一錢,研 蟬蛻 全蠍炒 地龍 白殭蠶 天南星 白附子炮,各二錢五分 輕粉半錢

右為末,麵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薄荷茶清送下,食後服。

天麻定喘飲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喘嗽驚風。

天麻 防風 羌活 甘草 人參 桔梗 白朮 川芎 半夏麯各等分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麥門冬十四粒,煎至七分,食後服。有熱去白朮,加芍藥、枳殼。

紫蘇飲子 治肺受風寒,喘熱痰嗽。

紫蘇葉 桑白皮 青皮 五味 杏仁 麻黃 炙草 陳皮各二分 人參 半夏各三分

右,薑三片,水煎溫服。

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治傷寒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下後喘,亦治。

麻黃二兩,湯泡去黃汁焙杵 杏仁二十五個 石膏四兩,研 炙草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六分,去滓溫服。

小青龍加石膏湯 【 《金匱要略》】  治小兒肺脹,欬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

麻黃去節,三兩;《千金》四兩 石膏二兩 芍藥 桂枝 細辛各三兩,《千金》各二兩 炙甘草 乾薑各三兩 半夏半升 五味半升,《千金》一升

右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一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強服一升,羸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

瓜蔞方 吉氏方 治小兒傷冷,氣喘涎多。

瓜蔞一大個,開一蓋子 阿膠一分 沙糖半兩

右件將二味投入瓜蔞內,以蓋子依旧封著,白紙都糊,入飯甑蒸兩遍,傾出,隨兒大小,約多少冷服。

真珠散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氣喘多涎。

真珠末 生犀角鎊各半錢 香附子四錢 龍腦少許

右為末,每服半銅錢,煎桃仁湯調下。嬰兒一字,一歲以下者半錢。

茅先生方 治小兒諸喘氣急。

海螵蛸 黑牽牛末 牡蠣 馬兜鈴去皮

右各稱二錢,為末拌勻,每服抄一錢,用鯽魚淡煮湯調下。

海螵蛸 牡蠣煅

右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用淡生薑湯調下。

二聖散 治風痰壅閉,語音不出,氣促喘悶,手足動搖,似搐非搐。

訶子肉十大枚,半生半炙 大腹皮洗焙,五錢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五和湯 治小兒實熱作喘。

當歸酒洗 赤茯苓各半兩 炙甘草 大黃 枳殼水浸潤去穰剉片麩炒微黃,各七錢半

右件(口父)咀,每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定喘飲 治夾風痰喘,氣促,不拘冷熱二證。

人參去蘆頭 麻黃不去根節 防己去黑皮 訶子去核 半夏湯洗去滑 甘草各五錢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奪命散 【 《東醫寶鑑》】  治同上。

青礞石 焰硝各一兩。同入鍋內煅,待硝盡,候礞石如金色取用

右為末,用薄荷汁入蜜調服。

  單方

治小兒欬逆短氣,胷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燒淡竹瀝,煮二十沸,一服一合,日五服,不妨食息乳哺。 【 《千金方》,下同】

小兒欬嗽:生薑四兩,煎湯浴之。

小兒寒嗽,或作壅喘:用松子仁五個,百部炒,麻黃各三分,杏仁四十個去皮尖,以少水略煮三五沸,化白砂糖,丸芡子大,每食後含化十丸,大妙。 【 錢乙《直訣》】

小兒欬嗽聲不出者:紫菀末、杏仁等分,入蜜同研,丸芡子大,每服一丸,五味湯化下。 【 《全幼心鑑》,下同】

小兒猝嗽,百日內欬嗽痰壅:貝母五錢,甘草半生半炙二錢,為末,沙糖丸芡子大,每米飲化下一丸。

小兒痰喘:巴豆一粒杵爛,綿裹塞鼻,男左女右,痰即自下。 【 龔氏《醫鑑》】

小兒欬嗽:蜂房二兩,洗淨燒研,每服一字米飲下。 【 《勝金方》】

小兒風寒,煩熱有痰,不省人事:荊芥穗半兩焙,麝香、片腦各一字為末,每茶服半錢。大人亦治。 【 《普濟方》】

小兒齁喘:活鯽七個,以器盛,令兒自便尿養之,待紅煨熟食,甚效。一女年十歲,用此永不發也。 【 《集驗方》】

小兒喘欬發熱,自汗吐紅,脈虛無力者:人參、天花粉等分,每服半錢,蜜水調下,以瘥為度。 【 《經濟方》】

小兒喘嗽齁(鼻合),用糯米泔少許,磨茶子滴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口咬竹筒,少頃涎出如綫,不過二三次絕根,屢驗。 【 《經驗良方》】

小兒痰喘,欬嗽膈熱,久不瘥:瓜蔞實一枚,去子為末,以寒食麪和作餅子,炙黃再研末,每服一錢,溫水化下,日三服,效乃止。 【 劉河間《宣明方》】

小兒風痰:膽礬末一字,溫醋湯調下,立吐出涎便醒。 【 《譚氏小兒方》】

小兒涎喘,服藥不退者:用無雄鷄子一個取清,入輕粉抄十錢,拌和,銀器盛,置湯瓶上蒸熟,三歲兒盡食,當吐痰或泄而愈。氣實者方可用。 【 演山《活幼口議》,下同】

小兒吐痰,或風壅所致,或欬嗽發熱,飲食即嘔:半夏泡七次半兩,丁香一錢,以半夏末水和包丁香,用麪重包,煨熟,去麪為末,生薑自然汁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陳皮湯下。

治小兒欬嗽:以皂莢燒灰研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豉湯調下無時。 【 《衛生總微》,下同】

治諸欬嗽,墜化痰涎:以葉子雌黃,不拘多少,研細入鍋子內,微火中燒令成汁,候冷取出,再研細,軟飲和丸蘿蔔子大,熟水下丸二個,臨睡。

治小兒嗽:用瓜蔞皮不拘多少,用蜜塗,慢火上炙焦,赤色為末,每服一錢,蜜調成膏,時時抹兒口內。 【 《證治準繩》,下同】

小兒定喘化痰:用猪蹄四十九個,淨洗控乾,每個指甲,內半夏、白矾各一字,入罐子內封閉,勿令煙出,火煅通赤,去火細研,入麝香一錢,上喘欬嗽,用糯米飲下;小兒半錢,至妙。

小兒痰齁多年,海螵蛸末,米飲服一錢。 【 葉氏《摘元方》,下同】

小兒鹽哮:芝麻瓦稭內燒存性,出火毒,研末,以淡豆腐蘸食之。

小兒哮病:向南牆上年久螺螄為末,日晡時,以水調成,日落時,舉手合掌皈依吞之,即效。

小兒痰熱,欬嗽驚悸:半夏、南星等分為末,牛膽汁和入膽內,懸風處待乾,蒸餅丸菉豆大,每薑湯下三五丸。

治小兒未晬欬嗽:用白殭蠶直者為細末,塗少許奶頭上,令兒吃立效。 【 《趙氏方》】

  針灸

《幼科全書》曰:小兒哮喘,灸法取對心穴左背上是三里,各灸三壯。仍禁酸鹹辛熱之物。

《古今醫統》曰:小兒欬嗽不瘥,灸肺俞穴,在背上第三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證治準繩》曰:小兒喘脹,俗謂之馬脾風,又謂之風喉者,以草莖量病兒手中指裏,近掌紋,至中指尖截斷,如此二莖自乳上微斜,直立兩莖,於梢盡頭,橫一莖,兩頭盡頭點穴,灸三壯。此法多曾見愈。

  醫案

錢氏《直訣》曰:杜氏子五歲,仲冬欬嗽吐痰,此風寒傷肺也,用麻黃丸以瀉肺,後用阿膠散以實肺,如此者三,其病愈虛。師曰:瀉肺而肺病不退,補肺而肺病猶存,無能為矣。果大喘而歿。

李運使孫八歲,欬嗽胷滿短氣,或謂肺經有熱,用竹葉湯牛黃膏各二服,三日加喘。師曰:此肺氣虛而寒邪所乘,用補脾肺之藥而愈。蓋竹葉、牛黃治心藥也,用以治肺誤矣。

張氏孫九歲,喘嗽悶亂,飲水不止,食不能下,或用涼藥,月許無效。師曰:此涼藥寒胃也,以益胃散補脾土,以瀉白散瀉肺金而愈。

段齋郎子四歲,病嗽身熱,吐痰數日咯血,或用甘桔湯防己丸,其涎上攻,吐喘不止;用褊銀丸一服下之,復以補肺散治之。或曰:證屬肺虛,何以下?師曰:肺經咯血而有熱故也,况痰實上攻,亦使發搐,故宜先下其痰,隨補脾肺而愈。

《幼科發揮》曰:一小兒欬嗽,服抱龍丸,反吐瀉不乳,腹脹發熱,用六君子湯,母子并服而瘥。後因母飲酒仍嗽,用清胃散加麯芽,母服而子亦愈。

一小兒患嗽,或用清痰等藥,反吐乳發熱,搐搦腹脹,此脾胃復傷而內虛熱也,用異功散加釣藤鉤漸愈,又用前藥加當歸而安。

一小兒患欬嗽服牛黃清心丸,加喘促腹脹;此脾肺氣虛也,用六君子湯頓愈。

蘄水舉人蔡沙江,有子病欬,久不止,請予治。予往,見其連聲不止,欬時面青,右手嘗自擺動。謂沙江曰:令郎不可治也。沙江問何故?曰:嗽者肺病也,肺屬金;面青者,肝之色也,肝屬木;手摆者,肝風欲發之狀也。木來侮金,寡乎畏也。維金十月,金病木生之時,四時之序,將來者進,成功者退。火生而進,金病而退,發搐不可治也。甲乙日劇。果甲乙日搐而死。

《醫學綱目》曰:肺中風,多因嗽而始,但服嗽藥,不能散其風邪,入於肺臟之絡,其喉喘急,面色青黃,目能認人,口不能言,醫不能明其證,坐以待盡,不亦陋乎?紹興王尚書女,伴老嫗得此病,半月相繼而死,庸醫俱不能識。又張南軒亦得此病而逝。後有樓八哥之子病此證,是時乃一氣之行,諸醫皆言無朮而退。子父來告急,余往視之。以橘皮、桑白皮、罌粟殼三件煎湯,化百部丸二服,急灸肺俞,其喘立定,而忽能言,繼時索粥,自此生矣。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患欬嗽,服牛黃清心丸,如喘促腹脹。余視其右臉赤,脈紋形如鎗,屬脾氣復傷,用六君子湯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