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十一
小兒頭面耳目鼻病門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頭瘡
論曰:小兒頭生小瘡,浸淫疽癢,黃膏出,不生痂,連年不瘥者,名妒頭瘡。以赤龍皮湯及天麻湯洗之,內服漏蘆湯,外宜敷飛烏膏散,及黃連胡粉水銀膏散。
小兒直訣 【 宋?錢乙】
解顱
解顱者,生下顖門不合也,長必多愁少笑,目白睛多,面色晃白,肢體消瘦,皆腎虛也。
【 註 按腎主髓,腦為髓之海,前證因父母精血不足,不能榮養,宜用地黃丸補之。有至七八歲或十四五歲,氣血既盛而自合。若縱恣飲食色慾,戕賊真陰,亦不能盡其壽矣。此證若在乳下,當兼補其母,更以軟帛緊束兒首,使其易合。亦有顖陷顖填,俱屬稟不足。或五疳久病,元氣虧損者,仍參後小便不通類主之。】
髮遲
髮久不生,生則不黑,皆胎弱也。
【 註 前證即五遲之一證也。髮者,腎之榮也。良由父母精血不足,腎氣虛弱,不能養榮而然耳。】
儒門事親 【 元?張從政】
甜瘡
凡小兒甜瘡久不愈者,俗呼為香瘡是也,多在面部兩耳前。一法令母口中嚼白米成膏子,臨臥塗之,不過三五上則愈矣。小兒并母皆忌鷄、猪、魚、兔、酒、酢、動風發熱之物。如治甜指,亦同此法。
面上瘡
凡小兒面上瘡謂眉煉瘡,耳上謂之輒耳,足上瘡謂靴癬。此三者一究其本,皆謬名也。經曰:諸痛瘡瘍皆屬心火。乃血熱劇而致然也。或謂:《內經》曰大概,不可使熱以為皆然。此不明造化之道也,慎勿妄信。可用(金非)針刺之出血,一次不愈,當復刺之;再刺不愈,則三刺必愈矣。《內經》曰:血實者決之。眉煉不可用藥敷之。以其瘡多癢,癢則爬矣;藥入眼,則目必損矣。
白禿瘡
夫小兒白禿瘡者,俗呼為鷄糞禿者是也。可用甜瓜蔓龍頭,不以多少,河水浸之一宿,以砂鍋熬取極苦汁,濾去瓜蔓,以文武慢火熬成如稀餳狀,盛於磁器中,可先剃頭去盡瘡痂,死血出盡,著河水洗淨,卻用熬下瓜蔓膏子一小盞,加半夏末二錢,生薑自然汁一兩匙,狗膽一枚同調,不過三兩上立可。大忌鷄、猪、魚、兔、動風發熱之物。
目疾
《內經》曰:熱勝則腫。治火之法,在藥則鹹寒,吐之下之;在針則神庭、上星、顖會、前頂、百會。血之瞖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立已,眛者可使立明,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兒不可刺顖會,為肉分淺薄,恐傷其骨。然小兒水在上,火在下,故目明。
瘡疤入眼
小兒瘡疤入眼者,乃餘熱不散耳。止宜降心火,瀉肝風,益腎水,則愈矣。
疳眼
夫小兒疳眼數日不開者,乃肝木風熱之致然也。可調服涼膈散數服,眼開而愈。
平治會萃 【 元?朱震亨】
解顱
解顱者,乃是母氣虛,與熱多耳。戴云:初生小兒頭上骨未合而開者,宜以四君子湯、四物湯,有熱加酒,芩、炒黃連、生甘草煎服;外以絹帛繫緊,用白蘞末敷之。
頭癩
小兒頭癩,用紅炭焠長流水,令熱洗之。又服酒製通聖散,除大黃酒炒外,以胡荽子、伏龍肝、懸龍尾、黃連、白礬為末調敷。
奇效良方 【 明?方賢】
解顱
顖門乃母氣血充實,令兒顖門堅實而耐養;如母多病,氣血虛弱,令兒顖門虛軟而不實。又後頂顖乃父之精,元氣充實,令兒後頂上堅硬而耐養;如父之元氣不足,酖酒多慾,令兒後頂虛孔不堅,亦不壽。如父母俱怯,生下兒女俱不壽。若如此其父母自亦不能保於天年。前顖又曰信門,道家為泥丸,後信名腦後頂門,頭中心頂上又名百會穴。華佗看面部訣載甚詳。顖與信同音。凡前後信及百會開而虛,名解顱。
髮黃
髮乃血之餘。母之血氣充實,則髮黑而光潤;如母之血虛,帶漏敗墮,月事不調,或酖酒多淫,或母胎有息,令兒髮黃焦槁,生疳熱瘡痍之患。
片玉心書 【 明?萬全】
解顱
腎主骨髓,脊者髓之路,腦者髓之海也。肝之脈與腎脈,內行於脊骨之中,上會於腦。故頭破解顱脊疳之病,乃肝腎之風熱,子傳於母之病也。
解顱者有二:或生下之後,頭縫四破,頭皮光急,日漸長大,眼楞緊小,此髓熱也。
又有生下五六個月後,顖門已合而復開者,此等小兒大數難養。腎肝風熱之病,宜加味瀉青丸主之,所謂實則瀉其子也。蘆薈瀉青丸加黃蘗、黃芩、黃連等分,碾末蜜丸服。
解顱八物,有熱加連。以綿繫束,香附、白蘞。
顖腫
乳食不常飢飽起,寒熱積脾氣上衝。致成顖腫隨輕重,風熱相交未易攻。治宜退熱疏風證,瀉青丸子顯神功。
顖陷
瀉泄久而氣血虛,不能上衝元氣虧。狗脊炙黃為細末,鷄卵白調服即愈。藥用參苓白朮散,服之顖陷頓能除。
腦疳
腦疳者,小兒生後,生瘡成餅,狀如覆盤,此風熱也。宜加味瀉青丸加蔓荊子、白蒺藜炒。
髮遲
髮乃血之餘,腎之苗也。小兒髮久不生,雖生不黑而稀,此由腎氣衰而血氣不足之故也。地黃丸主之。
育嬰家秘 【 明?萬全】
解顱
兒本虛怯,由胎氣不成,則神氣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顱即解,面色混白,此皆難養,縱長不過二八之數。若戒色慾,多不過四旬而亡。
解顱有二:初生後頭骨漸開,此胎氣怯弱,腎不足也。有合而復開者,自顱至印堂有破痕可開一分,又有頭四破成縫者,此皆解顱。由病後腎虛,水不勝火,火氣上蒸,其髓則熱,髓熱則解,而頭骨復分開矣。腎虛者,宜服地黃丸以補腎之不足,調元湯、十全大補湯,母子共服之,以補脾胃,使氣血漸實,其顱自合矣。其髓熱者,宜通聖散為丸服,去硝不用;外用封顖法,或用軟帛緊束。有作巾遮護,久而自合,亦良法也。
又有兒生後頭漸大,頭皮赤,眼光小,此腦疳也。乃受父母熱毒之氣,藏於腎中,上熏於腦,故頭大漸紅也。此難養,不出二八之數。其未周歲滿頭生瘡結餅,作癢作痛,兒不能忍,日夜啼哭者,亦難養也。宜服前苦參丸,及松皮散敷之。
顖填顖陷
顖填顖陷訣云:熱甚則腫,虛熱則陷。
顖填者,顖門腫起骨高突也。經云:熱甚則腫,由邪火炎上,使清明之氣上升而不降。其證有二:以手摸之腫堅實者,此有寒邪在表,腠理閉,寒熱不得出,所謂氣上衝則堅勁者是也。宜升陽散火湯,此鬱則發之也。如摸之其腫虛浮者,此積熱在裏,熏蒸於上,所謂氣上衝則柔軟者是也。宜酒製神芎丸,此高則抑之也。一發一下,中病即止。
頭瘡
頭生胞瘡者,勿因皮破成瘡,膿水不乾,頭毛粘結,內生虱,癢則抓之,年久不愈,有成癩頭。當先去其虱,用石菖蒲煎湯洗之,其虱盡死;待乾,用水銀、膩粉二味放碗中,以指研勻,入津調濕,指蘸藥搽瘡上四畔及髮內。虱盡去,方用秋牛皮窰口上煙膠不拘多少,松香研末入輕粉少許、雄黃少許,熬熱,熱油調塗患處。頭生軟癤者,年久不愈,用紫金丹塗之,效。
髮遲
頭之有髮,猶山之有草木也。髮者血之餘,髮之多寡,由於血之盛衰也。坎為血卦,血者腎之液,髮者腎之苗也,故其色黑也。兒髮久不生,生不黑者,皆腎虛也。宜地黃丸主之。
大病後其髮成穗,或稀少者,乃津液不足,疳勞之外候也,宜集聖散主之。
幼科發揮 【 明?萬全】
顖陷
顖陷者,謂顖門陷下成坑也。其證有二:經云,陷者下氣虛也。大病之後,津液不足,真氣下陷,成坑窟者,宜大補元氣,調元湯加升麻主之。有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脾主肌肉,肉去皮薄,顖門露見,非陷也。宜服肥兒丸、參苓白朮散,補脾胃則能飲食,肌肉自平,顖不露矣。
枕陷
又百後枕陷者,《活幼心書》謂其證尤重於顖陷者,此大虛極,百無一活。殊不知此非病也,乃父母之過也。初生兒頭骨未合,當用菉豆作枕枕之,常與移動,勿使只在一邊,則頭骨必正矣。此後枕骨陷下者,乃兒臥日久之所致也。若難養則頭骨四破,高下成縫者,皆非壽子也。
頸軟
頭仰者頸軟也。頸者頭之莖也,一名天柱骨。頸軟者,乃天柱骨不能任元而前後左右傾倒也,此惡病也。其證有二:小兒初生便頸軟者,皆胎稟不足,腎氣虛弱也。腎主骨,肝主筋,筋不束骨,其骨則折,母能令子虛也。此兒難養,縱長不及四旬。腎氣虛矣,宜服地黃丸加當歸、續斷主之。有因大病之後,頭骨不能起者,此血氣虛弱也,宜十全大補湯煉蜜丸服。經云:頭者,清明之府也。頭仰斜敧,神將去矣。凡大病人有是證難治。
疳眼
此證多是飲食炙煿,甘辛積熱,以致脾胃成疳上攻,眼目赤濇,烏珠有瞖,久漸變白,宜速治療;若不早除,多成痼疾。初服清熱飲,次服五疳丸。
嬰童百問 【 明?魯伯嗣】
解顱
仲陽謂解顱生下而顖不合,腎氣不成也,長必少笑。更有目白睛多,滉白身瘦者,多愁少喜也。餘見腎虛證。楊氏曰:小兒年大,頭縫開解而不合者,腎主髓,腦為髓海,腎氣有虧,腦髓不足,所以頭顱開而不能合也。人乏腦髓,如木無根,凡得此者,不遠千日。其間亦有數歲,乃成廢人。設有此證,不可束手待斃,宜與錢氏地黃丸;仍用南星微炮為末,米醋調敷於緋帛,烘熱貼之,亦良法也。柏子仁散、三辛散等劑敷之,尤妙。
顖陷顖填
顖陷者,始因臟腑有熱,渴飲水漿,致成泄利,久則血氣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故顖陷如坑,不能平滿。用狗頭骨炙黃為末,鷄子清調敷之。顖填者,顖門腫起也。脾主肌肉,乳哺不常,飢飽無度,或寒或熱,乘於脾家,致使臟腑不調,其氣上衝,為之填脹,顖突而高,如物堆起,毛髮短黃自汗是也。若寒氣上衝,則牢(革卬) 【 音昂,履頭也,腫硬如履頭突起,】 熱氣上衝則柔軟。寒者溫之,熱者涼之。劑量輕重,兼與調氣。小兒肝盛,風熱反攻亦然。此證未易退差。或熱證,用大連翹散以消之;有表熱證,柴胡散主之;又有封顖散掩之。論曰:小兒胃氣沖和,則腦髓充盛,顖頂漸合。若胃熱熏蒸臟腑,則渴而引飲,因致泄利,令臟腑壅熱,血氣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所以顖陷也。《聖濟經》用當歸散、地黃丸。
目內證
目內赤者心熱,導赤散主之。淡紅者心虛熱,生犀散主之。青,肝熱,瀉青丸主之。淺淡者補之。黃者脾熱,瀉黃散主之。無精光者腎虛,地黃丸主之。《龍木論》以小兒斗睛候,皆因失誤築打,損著頭面額角,兼倒仆,令兒肝受驚風,遂使兩眼斗晴,宜服牛黃丸。口議血眼,宜服生熟地黃散,流行血氣。熱毒服小防風湯,風毒服小流氣飲,積毒服小菊花膏主之。斑瘡入眼,決明散、密蒙花散主之。又有犀角散、石楠散,通頂為妙。或吐瀉後眼如上膜,或痘疹入眼,恨不能開,及諸證眼定無精光,難治。
耳病
耳者腎之候。小兒腎經氣實,其熱氣上衝於耳,遂使津液壅滯為膿為汁者也。亦有澡浴水入耳中,水濕停留,搏於血氣,醞釀成熱,亦令耳膿。久而不瘥,變而聾耳。龍骨散主之。又湯氏有五般聤耳候。聤耳者,常有黃膿出是也;膿耳者,常有紅膿出是也;纏耳者,常有白膿出是也;底耳者,裏面腥臭;囊耳者,裏面虛鳴,時出清膿。然五般病源一也,皆由風水入耳,內有積熱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則成聾。胭脂膏等治之,仍服化痰退熱等劑即愈。
鼻病
凡牙兒三朝、五日、六晨、一臘,忽然鼻塞,吻乳不能,開口呼吸者,多是乳母安睡之時,鼻中出息,吹著兒顖;或以水浴洗,用水溫冷,不避風邪,所以致兒鼻塞。宜與通關膏傅之,消風散服之。或有驚悸作熱,薄荷散與服,生者亦佳。
又有鼻衄,是熱搏於氣而乘於血也。肺主一身之皮毛,口氣開竅於鼻,蘊寒先客皮膚,搏於氣而成熱,熱乘於血,血得熱而妄行,從鼻中出者,名鼻衄也。或未及發汗而鼻燥喘息,鼻氣鳴即衄。治法皆依大方而分劑略輕耳。黃芩湯、犀角地黃湯主之,生地黃、茅根煎服,尤佳。
鼻衄者,黃芩湯主之。清肺飲子治(上匿下虫)鼻,涼膈。
保嬰撮要 【 明?薛鎧】
解顱顖填顖陷
夫腎主骨,腎氣實則腦髓充而顖早合,骨脈盛而齒早生;腎氣怯則腦髓虛而顖不合。此由父母精血不足,宜地黃丸補之。若在乳下,當兼補其母,調補脾腎為善。亦因所稟腎氣不足,及乳哺失宜,脾胃虧損所致,并用補中益氣湯。亦有瀉痢氣血虛,脾胃不能上充者,亦用前法。若手足并冷,前湯加薑桂;未應,虛寒甚也,急加附子。緩則多致不救。
耳證
耳者,心腎之竅,肝膽之經也。心腎主內證精血不足,肝膽主外證風熱有餘。或聾聵或虛鳴者,稟賦虛也;或脹痛或膿癢者,邪氣客也。稟賦不足,宜用六味地黃丸。肝經風熱,宜用柴胡清肝散。若因血燥,用梔子清肝散;未應,佐以六味丸,間服九味蘆薈丸。若因腎肝疳熱,朝用六味丸,夕用蘆薈丸。若因食積內熱,用四味肥兒丸。若因乳母膏粱積熱而致者,宜加味清胃散。脾經鬱結而致者,加味歸脾湯。肝經怒火而致者,宜加味逍遙散。皆令乳母服之,兼與其兒少許。不可專於治外,不惟閉塞耳竅,抑亦變生他證,延留日久,遂成終身之聵矣。慎之!
目內證
經曰:目者五臟六腑之精,榮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常主也。又曰:諸脈者皆屬於目,目得血而能視。五臟六腑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故白睛屬肺,黑睛屬肝,瞳人屬腎,上下胞屬脾,兩眦屬心,而內眦又屬膀胱。五臟五色,各有所司。心主赤,赤甚心實熱也,用導赤散;赤微者,心虛熱也,用生犀角散。肝主青,青甚者肝熱也,用瀉青丸;淡青者,肝虛也,用地黃丸。脾主黃,黃甚者脾熱也,用瀉黃散;淡黃者,脾虛也,用異功散。目無精光,及白睛多黑晴少者,肝腎俱不足也,用地黃丸加鹿茸。晝視通明,夜視罔見者,因稟陽氣衰弱,遇夜陰盛則陽愈衰,故不能視也,用沖和養胃湯。凡赤脈瞖物從上而下者,屬足太陽經,用東垣選奇湯;從下而上者,屬足陽明經,用局方流氣飲。蓋瞖膜者,風熱內蘊也。邪氣未定,謂之熱瞖而浮於外,邪氣已定謂之水瞖而沉於內,邪氣既深,謂之陷瞖。宜升發之,退瞖之藥佐之。若上眼皮下出黑白瞖者,屬太陽寒水;從外至內者,屬少陽風熱;從下至上綠色者,屬足陽明及肺腎合病也。疳眼者,因肝火濕熱上衝,脾氣有虧,不能上升清氣,故生白瞖,睫閉不開,眵淚如糊,久而膿流,遂至損目,用益氣聰明湯、茯苓瀉濕湯及四味肥兒丸。目閉不開者,因乳食失節,或過服寒涼之藥,使陽氣下陷,不能升舉,故目不開,用柴胡復生湯。若胃氣虧損,眼睫無力而不能開者,用補中益氣湯。暴赤腫痛者,肝火熾盛也,用龍膽瀉肝湯。多淚羞明者,肝心積熱也,用生犀散。亦有肝腎虛熱者,用地黃丸。風弦爛眼者,膈有積熱也,用清胃散。時時作癢者,膿潰生蟲也,用點藥紫蘇膏。眼睫連剳者,肝經風熱也,用柴胡清肝散。若生下目黃壯熱,大小便秘結,乳食不思,面赤眼閉者,皆由在胎時感母熱毒所致,兒服瀉黃散,母服地黃丸。若乳母膏梁積熱,致兒目黃者,令母服清胃散。若肢體面目爪甲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者,難治。又有痘疹後餘毒未盡,上侵於目者,屬腎肝虛也,用滋陰腎氣丸。前證宜審治其母,兼調其兒。
鼻塞鼻衄
巢氏云:鼻乃肺之竅,皮毛腠理乃肺之主。此因風邪客於肺,而鼻塞不利者,宜用消風散,或用葱白七莖,入油膩粉少許,擂攤絹帛上,掌中護溫,貼顖門。因驚仆氣散,血無所羈而鼻衄者,用異功散加柴胡、山梔子。左臉青而兼赤者,先用柴胡清肝散,後用地黃丸;右臉赤,乃肺大腸實熱也,用瀉白散。鼻色赤乃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散;微赤乃脾經虛熱也,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色深黃,用濟生犀用地黃湯,後用楊氏地黃丸;淡白色用六君子湯。頦間色赤,用四物湯加山梔;赤甚用五麻散;小便赤色,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脣色白,用六君子湯;久不愈,用麥門冬飲子。若初病元氣未虧,乳食如常,發熱壯熱,二便秘結,作渴飲水,臥不露睛者,悉屬形病俱實,當治邪氣。若病久元氣已虧,食少發熱,口乾飲湯,嘔吐泄瀉,肢體畏寒,臥而露睛者,悉屬形病俱虛,當補正氣為要。
古今醫統 【 明?徐春甫】
顱顖論
《顱顖經》曰:顖門未合,筋骨柔弱。顖門青筋,脈虛不榮。顖門常坑,滑泄便便。顖門突起,風疾不止。顖門久冷,吐利清清。顖門虛軟,顛癎不免。顖門扁闕,暴泄易脫。顖門喎長,風作必亡。顖門連額,驚癎易得。顖門未完,怕熱怯寒。顖門緩收,胎氣不周。顖門動數,神昏氣弱。顖門寬大,多疾受害。顱顖者,精神之門戶也,關竅之囊籥也。上下相貫,百會相通。七竅應透,五臟所借。泥丸之宮,魂魄之穴。氣實則合,氣虛則開。良由長大,不可不合。醫師見之,當知可否。用藥消息之。顖門寬大,受病深重,恐藥難療,不可不慎也。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解顱
父精不足,則解顱,眼白多。
解顱者,人之無腦髓,如木無根。古人雖有良方,勞而無功也。亦不可束手待斃,宜依錢氏補腎,萬一有可生之理。錢氏補腎地黃丸加鹿茸之類是也。
曾氏云:凡得此候,不及千日之內,間有數歲者。偶因他疾攻激,遂成廢人。若氣色清明,能飲食者,多服調元散、補腎地黃丸,旬日內頗見效者。次第調理,或有可治。若投藥後如故,亦難療矣。
田氏云:解顱治法,宜用生地散。
顖陷
曾氏云:顖陷者,虛之極也。胃氣虛寒則顖陷,慢驚中有之。胃寒脾困吐瀉者為虛極,急以金液丹、固真湯及諸救元等藥治之,外則貼以烏附膏。
有後枕陷者,其證尤重。治法與顖陷藥同。不效,亦為難療。此大虛極,百無一活耳。
顖填
顖填之證,亦有因小兒脅下有積,欬且啼而氣上逆,啼甚久其氣未定,因而乳之者;肝氣盛,風熱上衝者,皆能令顖填,當一一審其因而治之。寒者溫之,熱者涼之。氣上逆者,和而降之;肝氣盛者,瀉青為主。熱證裏多大連翹湯,表多柴胡散,虛者以補中益氣湯送下地黃丸。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言不盡意。
曾氏云:世言顖腫皆以為熱,殊不知有陰陽二證,切宜詳辨。堅硬為陰,紅軟為陽,故《嬰孩寶書》云:寒氣上衝則牢(革卬),熱氣上衝則柔軟。正此之謂。若陰證,以勻氣散、理中湯主之;陽證用玉露飲、當歸散、防風湯為治。
《石壁經》歌曰:積聚脾中熱不通,致令面赤口脣紅。胷高夜嗽多填脹,休使流傳肺有風。喉裏作聲涎上壅,顖門腫起熱來衝。但教涼膈安靈腑,能使三朝速有功。
積有冷熱,皆能作腫。冷則糞白,或酸臭氣衝人,亦有蟲出,其食物皆不能化,腹脹滿而多困,喉中亦鳴也。熱則使多渴,其糞赤,面色亦黃赤,口內臭氣,亦蟲出。各看其證候調治,且須分水穀去積并調氣。冷則溫脾胃,熱則去其熱,化涎止渴。顖陷則冷也,腫則熱也。積熱顖虛腫。宜將時氣門中三十六種除濕散,濃煎桑白皮湯下。
《形證論》云:肺熱生風涎鳴顖腫,將白丁香膏一二服,或南星丸一二服便退。
《秘要指迷論方》:凡小兒生下一月日內,或顖門腫,此乃受胎熱氣,即用黃蘗膏塗於足心涌泉穴,如陷即用半夏膏塗手心。此乃嬰兒腎受冷氣,邪干心,致令病生。黃蘗、半夏皆為末,皆冷水調貼。
天柱倒
王先生云:小兒久患疳疾體虛,久不進飲食,患來日久,諸候退,只是天柱骨倒。醫者不識,謂之五軟候。須進金靈散、生筋散。
《形證論》歌:天柱才倒道難醫,算來此病非心脾。若患先須因吐瀉,不曾調氣至尩羸。大患傷寒無汗脈,
《鳳髓經》此一句云:卻被傷寒無浮脈。
定應妙藥療他遲。無此卒然生此患,又兼不辨四肢肥。身軟難堪頭似石,面紅脣赤臉如緋。此病多因傷腎熱,後來因熱病相隨。此兩句在《鳳髓經》即云:此患只應傷膽熱,後來伏熱又相隨。
肝受熱風天柱倒,但將涼藥與維持。貼須性熱筋方緩,立見溫和請勿疑。吐瀉項軟惟調氣,傷寒柱倒不須醫。
此或傷寒,或吐或瀉,邪毒乘虛透入肝脈,熱邪所侵,是以致令筋軟長,或手足軟而不解舉,或項頸軟而不解舉。若有前證,即須涼膈;若吐瀉則先調胃氣,貼項,并服涼肝膽藥。不可太熱,亦恐過寒。
頭瘡論
小兒頭瘡,是六陽受毒熱而攻頭成瘡也。若頭上散成片,常常燥癢,毛髮稀少,有類白屑,此因積熱上攻,名曰禿瘡。瘡雖生於頭,世人只知以藥外敷得愈,不踰旬月,其瘡又發。何為而然?蓋頭者諸陽所會之處。《洪範》五行:火曰炎上。熱毒上攻,兩陽相灼,故瘡生於頭。法當解陳莝之積熱,導心經之煩躁斯可矣。
小兒久癩頭,以防風通聖散酒製,除大黃另研為末,再用酒拌曬乾為末,每用一錢,水煎服。日四五服,至三十貼見效。
髮遲髮黃
巢氏云:足少陰為腎之經、其華在髮。小兒有稟性少陰之血氣不足,即髮疏薄不生,亦有因頭瘡而脫落不生者,皆由傷損其血,血氣損少不能榮於髮也。足少陰腎經,其血氣華於髮,血氣不足則不能潤悅於髮,故髮黃也。
目赤腫痛
曾氏云:熱極挾風,則目赤腫痛,晝夜不開,驚啼不已。先用九仙散,水薑葱煎服;次三解散,溫米泔水調下,及點以黃連膏。
若夫天行時證,暴赤腫痛,晝夜苦甚,久則昏矇。治法先以九仙散解表;次以小柴胡湯去半夏,加大黃、薄荷、竹葉、生地黃,水煎服;併投草龍膽散,及點以黃連膏,貼以清涼膏。
有孩兒胃氣素虛,脾氣實盛,眼泡赤腫,羞濇不開,遽按苦寒之劑以退赤腫,反傷脾胃,不吐則瀉,或四肢微寒;復以溫藥調治,則目疾轉加。宜先用(口父)咀五苓散,水薑燈心煎服,次投瀉黃散自愈。
有心脾蘊熱經久,及肝受邪熱,致兩目羞明,眼泡浮腫,微有紫色,大腑閉或流利,小便濇或通順。先以百解散發表,次投明目飲,自然平復。仍忌酒葷三五日。
有小兒薄劣,多致塵埃入目,揩摩成腫,發熱作痛,啼哭不已。用辟塵膏治之,立效。
余平生無眼赤之患,用之如神,大人小兒可通用。凡眼赤濇之初,只用自己小便,張目溺出用一指按抹眼中,便閉目少頃,即效。此以真氣逼去邪熱也。
外障
小兒病目生瞖,不可輕用點藥,只以服藥內消為主。看赤脈上下內外,分經處治。
痘瘡入目
痘瘡之毒,發於五臟六腑,毒之盛者,眼必受之。古人留護眼之法,其意深矣。凡瘡出太甚,兩眼常出淚者,肝熱也。此時眼中無瘡,但內服瀉肝火之藥。蓋眼中之痘,常在收靨不齊之後有之。如瘡入目成膚瞖者,切不可用點眼藥,損睛破瞳,成廢人矣。痘疹收後,目不可開者,肝熱則目濇不敢開,明暗皆然;心熱見明則合,暗處則開,謂之羞明,此有餘熱在心肝也。如瘡未成膿,腫去目開者,瘡已過期。收靨不齊,目閉不開者,瘡壞欲變。目上竄者,心絕也;直視不轉者,腎絕也;非泣而淚自出者,肝絕也;微瞑者,氣脫也;血貫瞳子者,火勝水竭。皆死候也。
痘毒入眼而虛弱者,不宜涼劑,俟靨後治之。雖有目瞖,切不可用點藥,只宜活血解毒,俟五臟和平,瞖當自去。若誤用點藥,則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丹溪云:如痘傷眼,必用山梔、赤芍、決明、歸鬚、連翹、防風、桔梗、升麻,小劑末之,調服。如眼無光,過百日後血氣完復,則自明矣。
張炳云:治瘡疹後毒氣攻眼,或生瞖膜赤黑之類,宜用四物湯加荊芥、防風,煎服;兼用黑豆皮,穀精草、海蛤、甘草等分為末,用熟猪肝切片蘸服,神妙。一方治痘毒目瞖,用江西蛤粉、黑豆皮、甘草、密蒙花等分為末,調服。
丹溪云:痘後生瞖,數服效,用威靈仙、仙靈脾等分,洗淨,不見火與日,為細末,每服隨時。
錢氏黃蘗膏,痘初出塗面護眼;調肝散治瘡疹太盛,服之不入眼。
痘疹餘毒證
痘疹為毒最重,為自稟受以來,蘊積惡毒深久之故。古稱曰百歲瘡,謂人生百歲之中必不能免。一發則諸經百脈清純太和之氣,皆為其擾亂一番,正氣大虛而邪得以乘之,各因所犯而為疾。况目又清純之最者,通於肝膽。肝膽為清淨之府,邪正不并立。今受濁邪熏灼,則目有失發生長養之源,而病亦易侵,皆由人不能救而且害之之故也。或於病中食物太過,懷藏太煖,誤投熱藥,多食甘酸而致病者;或於病後因虛未復,恣食辛辣燥膩,竭視勞瞻,好烘多哭,衝冒風沙煙瘴而致病者;有為昏蒙流淚之內證者;有為赤爛星障之外證者;有餘邪蘊積為凝脂黃膜、花瞖蟹睛等證之重而目精凸者;有餘邪偶流為赤絲羞明微星薄瞖等證之輕而病自消者。輕重淺深,亦各隨人之犯受,所患不一。當驗其證而審其經以治之,不可執一,反有激變之禍。蓋痘疹之後,人同再造,比之常人不同。若有所悞,貽害終身。行斯道者,宜加謹焉。大抵治之早,則易退而無變;遲則雖無變,恐血氣凝定,即易治之證亦退遲矣。今人但見痘後目疾,便謂不治。不知但瞳神不損者,縱久遠亦有可治之理。惟久而血定精凝,障瞖沉滑濇損者,則不治耳。
倪仲賢云:斑疹餘毒所害者,與風熱不制之病稍同而異,總以羚羊角散主之;便不硬者,減硝黃。未滿二十日而病作者,消毒化斑湯主之。
眼疳
《龍木論》:治小兒疳眼外障,此眼初患時,皆因頭腦上有瘡,或因經多時瀉痢,潛腫疼痛,淚出難開,膈間伏熱氣,肝風入眼。初患此疳時,癢濇揉眉咬甲,致令瞖生,赤腫疼痛,淚出難開,瞼硬白睛遮滿,怕日,合面臥不喜抬頭。此疾不宜燒灸頭面,恐損眼也。切忌點藥。宜服殺疳散、退瞖丸。
《聖惠》論:夫肝開竅於目,目者肝之候。若小兒內有疳氣,肌體瘦羸,而臟腑挾於風熱,壅滯不得宣通,因其乳食過多,胷膈痰結,邪熱之氣上攻於目,則令腦熱目癢,或赤爛生瘡,或生障瞖,漸漸遮睛,久而不瘥,損於眼目,故號眼疳也。
《玉訣》云:此患先與涼膈,後瀉肝,次淋洗之,即無誤也。又云:此患小兒肝熱,宜瀉肝散、蕤仁膏,涼膈退熱。又云:小兒疳眼,雀目斑瘡入眼者,先與利膈退熱涼心經,後與疳藥也。
鼻病
張渙云:按小兒肺氣通於鼻,氣為陽。若氣受風寒,停滯鼻間則成鼻塞,氣寒使津液不收則多涕。若冷氣久不散,膿涕結聚,使鼻不聞香臭,則成齆鼻。若挾熱則鼻乾。皆妨害乳食。
鼻塞
演山云:凡牙兒鼻塞,宜以通關膏敷之,消風散服之。通關膏用白殭蠶、猪牙皂角、荊芥、香附子、川芎、細辛等分為末,葱白同研,敷顖至妙。
鼻流清涕
《聖惠》云:肺氣通於鼻,若其臟為風冷所傷,冷隨氣乘於鼻,故使液涕不收也。夫津液涕唾,得熱則乾燥,得冷則流溢也。
鼻乾無涕
《聖惠》云:小兒肺臟壅滯,有積熱上攻於腦,則令腦熱也。又肺氣通於鼻,主於涕。若其臟脊熱,則津液乾燥,故令無涕也。
鼻有息肉
《千金翼》論曰:凡人往往有鼻中肉塞,眠食皆不快利。得鼻中出息,而俗方亦眾,而用之皆無成效。惟見《本草》云:雄黃主鼻中息肉,此言不虛。但時人不知用雄黃之法,醫者生用,故致困斃。曾有一人患鼻不得喘息,余以成鍊雄黃,日內一大棗許大,過十日,肉塞自出,當時即得喘息,更不重發。
其鍊雄黃法,在《千金翼》仙丹方中具有之,宜尋求也。
耳聾
張渙曰:小兒耳中諸病,由風入於腦,停積於手太陽之脈則令耳聾,風與濕相搏則兩耳生瘡。又兒稍大,見月初生,以手指之,則耳下生瘡者,名月蝕瘡。又乳母與兒洗浴,悞令水入耳中,水濕停積,搏於血氣,蘊結成膿,謂之聤耳。
《寶鑑》歌云:太陽入耳損聽聰,氣滯時多耳必聾。鳴是風并氣相擊,痛應腦戶有邪風。腎熱鬱蒸聤耳患,日深疼痛出稠膿。不有稠膿非此患,只因滴水入其中。
耳聾
巢氏云:手太陽之經入於耳內,頭腦有風,入乘其脈,與氣相搏,故令耳聾。
耳鳴
巢氏云:邪氣與正氣相搏,故令耳鳴;久即邪氣停滯,遂成聾也。
聤耳
巢氏云:耳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小兒腎臟盛而有熱者,熱氣上衝於耳,津液壅結,即生膿汁;亦有因沐浴水入耳中而不傾瀝令盡,水濕停積,搏於血氣,蘊結成熱,亦令膿汁出,皆謂之聤耳。久不瘥,即變成聾也。
醫學入門 【 明?李梴】
解顱
解顱原是腎家虛。
小兒年大,頭縫開解而不合,宜腎氣丸,或八物暢加酒炒芩、連;外用南星白蘞為末,醋調攤紅帛上,烘熱貼之。或虎頭骨燒灰,油調敷縫中,外作頭布遮護。其父母宜服腎氣丸、虎潛丸,俾精血充足,後育子女無是患也。
顖填顖陷
風熱顖填脾虧陷。
顖填者,肝氣盛風熱衝上而成此候也。《玉環集》歌曰:顖門腫起定為風,此候應醫也不中。若或加坑如盞足,七日之間命必終。
醫學準繩六要 【 明?張三錫】
斑後瞖膜遮睛
海藏云:東垣治斑後風熱餘毒,瞖膜氣障遮睛,以瀉青丸治之,大效。《保命集》云:退瞖膜妙,不特斑後減大黃服。余以為肝經久蘊風熱,乃生瞖膜,瀉青丸正所以拔病根也。
小兒斑疹後毒上攻於目,瞖膜腫痛,脈實強壯能食者,羚羊角散加減以解之。氣血虛而胃弱者,須以補養為先,而佐以解毒,斯得之矣。丹溪曰:犀角性升散,較諸角尤甚,痘後有餘毒者用之。如無餘毒,虛虛之禍,如指諸掌,不可不知。
雀目
小兒雀目,屬肝脾二經。脾弱者健脾,肝虛者養血,宜分兩途。飲食面色如常,但夜不能見物,還明飲妙。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宋?撰人未詳】
解顱
腎氣盛者,顖小而合早;腎氣怯者,解顱而顖不合。顱不瘥而病交攻,極難將護,最為大病。
顖門腫陷論
小兒初生,皆有顖門者,臟氣未充,骨髓未完,滋養未備故也。臟腑皆以脾胃為養,兒自生以後,得五穀所滋,則臟氣充而骨髓完,所以兒至能食則顖門合也。顖門者,係於脾胃。《聖濟經》言衛顖之天五,五者土也,脾胃屬焉。小兒有顖腫者,由脾胃不和,冷熱不調,或怒啼飲乳,或喘急欬嗽,致陰陽氣逆上衝而顖腫也。熱則腫而軟,冷則腫而硬。又有顖陷者,或因瀉痢,或小便頻數,或曾服清藥以利小便,或本怯氣弱,或別病纏綿,皆使臟虛而不能上榮於顖,故令顖陷也。此皆小兒惡證,得愈者鮮矣。
頭上諸病論
小兒頭上生軟癤者,由風邪冷熱之氣客於皮膚,持於血氣,壅滯經絡,蘊結而生,亦如身上生癤無異,但生在頭上。始則赤腫而硬,其邪微者,散則自消;其邪甚者,腫赤內搐,潰膿血作痛。以頭上皮緊,至熟多不能去膿根,中有惡汁不盡,因而復發,或在根邊別生,連續不瘥,常常拱膿,故名曰軟癤。
小兒頭有禿瘡者,按九蟲論云:是蟯蟲動作,與風邪相乘,上於頭之皮膚,搏於血氣,傷其榮衛而所生也。榮為血,受病則為赤禿;衛為氣,受病則為白禿。榮在內,邪稍難干,故患赤禿者少;衛在外,邪易得著,故患白禿者多。其始生如癬之斑點,上有皮屑,漸漸作痂,以成其瘡,遂至滿頭髮落殆盡。若刮去其痂,則瘡皆是孔眼,大小不等。如蟲之窠,有膿汁出,不痛而癢,癢乃不可禁,是知有蟲為風也。又一種俗呼為鬼舐頭,小兒有頭瘡,過夜被鬼舐之,則引及滿頭有赤痂,或云便赤禿也。
小兒頭瘡者,由臟腑有熱,上衝於頭,外被風濕,復相乘之,搏於血氣而生其瘡,故曰頭瘡。此候與禿瘡特異。且禿瘡者,有白有赤,硬痂遍滿其頭。此頭瘡者,但一兩處生其痂,并不白硬而乾,時時常有膿血濕汁,俗呼為長頭瘡,小兒失於沐髮者,便生此瘡也。
髮
心氣盛者,形神清而多髮;心氣怯者,髮久不生,生則不黑。心主血,髮為血之餘,怯則久不生也。
耳中諸病論
小兒有忽患耳聾沉聽者,由風邪乘於手太陽之經也。邪隨其經,入於耳內,邪正相搏,氣停塞滯,則令耳聾不能聰聽於音聲也。輕者則為沉聽,謂耳中沉沉然,輕小之音則不辨,重大之聲才聞也。
耳中鳴痛
小兒有耳中或鳴或痛者,由風邪入耳,與正氣相干,搏於血氣者即為鳴,搏於經絡者即為痛也。
耳中腫瘡出膿汁
小兒有耳中腫或生瘡出膿汁者,由風濕相乘入於耳,邪正相干,搏於氣血,傷於經絡,輕則為腫,重則生瘡。若津液結潰,變為膿血汁出。又有因水或眼淚入耳,停搏正氣,亦為膿汁,俱名聤耳,又名膿耳也。
眼目病論
小兒眼目生病者,多因恣食甘酸,臟生邪熱,熏炙肝經,衝發於目,或為赤腫癢痛,或眵淚隱濇,或生赤脈,或生瞖膜。又痰飲毒氣漬肝,致臟氣不得宣通者,則精華未得明審;故黑睛雖全而視物(目巟)(目巟),此名睛盲。若晝日明,至瞑不見物者,此邪干經之陰也,謂之雀目。言如鳥雀之目,瞑時無所見也。又有障眼者,乃氣毒障幔其睛也。又有肝疳之氣衝於目者,亦能生其瞖膜以為遮障也。
鼻中病論
肺氣通於鼻,氣不和為風冷所乘,停滯鼻中,搏於津液,使涕凝結壅,氣不通快,不聞臭香,謂之鼻塞。若風冷搏於血氣,而生息肉塞滯者,謂之齆鼻。若風濕相搏,則鼻內生瘡而有膿汁出也,若腦熱攻鼻中乾燥,或生瘡痂,則硬而無膿汁也。
幼幼近編 【 明?陳治】
解顱
解顱者,腎氣有虧,腦髓不足,濕熱上熏,故頭縫解開不合也。宜地黃丸加鹿茸、酒炒片芩。亦有氣虛有熱者,宜四君子加酒芩。
《衍義》治解顱,以蟹螯同白芨搗爛,敷顖上。
顖陷
顖陷者,氣血脾胃俱虛而元氣下陷也,宜補中益氣湯;手足冷者,加薑、桂,甚至加附子。
顖填
顖填者,脾胃元氣虛而氣逆上衝也,亦有脾胃虛熱者,有脾胃濕熱者,并宜異功散加酒芩、木香、蔓荊子;濕熱上熏者加蒼朮。
東醫寶鑑 【 朝鮮?徐浚】
項軟
項軟者,天柱骨倒也,宜用健骨散、生筋散。
小兒久患疳疾,體虛不食,及諸病後天柱骨倒,醫者不識,謂之五軟。
小兒因風頸項軟頭不得正,或去前,或去後,宜用天柱丸、五加皮散;風熱項軟,合用涼肝丸方。
髮不生
髮不生者,因稟受氣血不足,不能榮於髮,宜服蓯蓉丸。
胎患
初生觀物轉睛不快,至四五歲瞳人潔白,昏蒙不見,延至年高無藥治,由胎中受熱致損也。
通睛
嬰兒雙眼睛通者,欲觀東邊則見西邊。苦振掉頭腦,則睛方轉,此肝受驚風,宜服牛黃丸。
眼中生贅
眼瞼中生贅子,初生如麻子大,日漸如豆,懸垂瞼內,此脾經風熱所攻,宜服五退散加減。
青盲
胎中受風,五臟不和,嘔吐黃汁,兩眼一同,視物不明,無治法。青盲者,瞳子黑白分明,直視物而不見者也。
疳眼
小兒疳眼雀目,或盲膜不見物,或流膿,宜煮肝丸、龍膽飲子。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十二
小兒頭面耳目鼻病門
方
苦參湯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頭瘡。
苦參 黃芩 黃連 黃蘗 甘草 大黃 芎藭各一兩 疾藜子三合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漬布搨瘡上,日數過。
藜蘆膏 治小兒一切頭瘡,久即疽,癢不生痂。
藜蘆 黃連 雄黃 黃芩 松脂各二兩 猪脂半斤 礬石五兩
右七味為末,煎令調和,先以赤龍皮天麻湯洗訖敷之。赤龍皮,檞木皮是也。
六味地黃丸 【 《錢氏直訣》,下同】 治小兒稟賦虛弱,解顱顖填顖陷,髮稀短少,焦黃成穗,耳或聾聵,或虛鳴,肝經虛熱,目內色淡青。
熟地八錢,酒洗杵膏 山萸肉 山藥各四錢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錢
右為末,入地黃膏,量加米糊,丸桐子大,每服數丸,溫水空心化下。
五味異功散 治小兒顖硬腫陷,及因驚仆氣散,血無所羈而鼻衄血。
人參 茯苓 白朮 甘草炒 陳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薑棗水煎。
黃連散 【 《儒門事親》】 治小兒頭瘡。
川黃連 黃蘗去粗皮用 草決明 輕粉各等分
右為細末,用生小麻油調藥,於瘡上塗之,立愈。
補中益氣湯 【 《薛氏醫案》下同】 治小兒元氣上衝顖填,元氣下陷顖陷,髮稀短少,焦黃成穗,胃氣虧損,眼睫無力,閉而不開,鼻衄,小便赤色。
人參 黃芪蜜炙 白朮土炒 甘草 當歸 陳皮各一錢 柴胡 升麻各二分
右,薑棗水煎,徐徐服。
四君子湯 治小兒解顱。
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各等分
右,各等分,每服二錢,薑棗水煎。
柏子仁散 【 《嬰童百問》,下同】 治小兒顖不合。
防風 柏子仁
右等分為末,乳汁調塗顖門上,十日自合。
大連翹飲 治瘡疹壯熱,小便不通,諸般瘡癤,丹毒臍風。
連翹 瞿麥 荊芥 木通 當歸 防風 柴胡 赤芍藥 滑石 蟬蛻 甘草炙,各一錢 山梔仁 黃芩各五分
右剉,每服二錢,紫草煎溫服。熱甚加大黃五分。
柴胡散 治小兒傷寒無汗,有表證壯熱,頭疼身體痛,口乾煩渴,小便赤,大便秘濇,夾驚腮腫。
石膏 黃芩 甘草 赤芍藥 葛根各二錢半 麻黃去節 柴胡半兩
右剉散,三歲兒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一片,葱白三寸,煎半盞,不拘時服。
封顖散張渙方
蛇蛻皮一兩,燒灰細研 川大黃濕紙裹煨存性 白芨 防風各半兩
右件碾為細末,入青黛半兩同研勻,每用半錢,豶猪膽汁調勻,用一紙照顖子大小攤之,四邊回合,各留少白紙,用淡生醋麵和貼顖上,不住以溫水潤動,一復時換。
調元散 【 《證治準繩》,下同】 主稟受元氣不足,顱顖開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腫,致語遲行遲,手足如筒,神色昏慢,齒生遲,服之效。
乾山藥去黑皮,五錢 人參去蘆 白茯苓去皮 茯神去皮木 白朮 白芍藥 熟地黃酒洗 當歸酒洗 黃芪蜜水炙,各二錢半 川芎 甘草炙,各三錢 石菖蒲二錢 右碎,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無時溫服。如嬰兒幼嗽,與乳母同服。
玉乳丹張渙方 治嬰兒頭骨應合而不合,頭縫開解。
鍾丹粉依古法製煉者 熟乾地黃依法蒸焙者 柏子仁別研 當歸洗焙乾,各半兩 防風剉 補骨脂揀淨微炒,各一分
右件,除別研者研為細末,次入鍾乳粉等拌勻,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茴香湯下。乳食前服。或加黃芪、茯苓。
狗腦丸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腦長,喜搖頭解顱。
狗腦一個 豺漆即五加皮 甘草炙 白朮 防風 鍾乳 乾地黃各一分 牛黃二分
右以狗腦丸小豆大,一歲飲下二丸,日再,末知加之。又云:兒顖常令煖,冷即病死。
虎骨方 治小兒解顱。
虎骨 敗龜板 不灰木 乳香各半兩
右為末,用生猪血於手心內,調塗在頭縫開處,以舊綿紙包裹七日,第八日以葱湯水洗去前藥,再用此藥塗之。經年者已減一分,又歇三日,方再用藥塗之;又服參苓散。
參苓散
人參 茯苓 白附炮 羌活 炙草 芍藥 白朮以上水煮,各一分 犀角鎊屑 京芎 藿香後三味減半
右為末,每服半錢,水一盞,用少金銀同薄荷三葉,煎至三分,溫服,通驚氣。
庄氏家傳方 治腦縫不合。
山茵陳一兩 車前子 百合各半兩
右為末,用烏牛乳汁調,塗腳及腦縫上,用帛子裹頭,三日一換,五上必效。
王氏封顖散 治顖開不合,頭縫開張,顖開崎陷,欬嗽鼻塞。
柏子仁 防風 天南星各四兩
右為細末,每用一錢,以猪膽汁調勻,稀稠得所,攤在緋絹帛上,看顖子大小剪貼,一日一換,不得令乾,時時以湯潤動。
當歸散 【 《薛氏醫案》】 治小兒臟腑有熱,渴飲水漿,致成瀉痢,久則血氣虛弱,不能上充腦髓,故顖陷。
當歸 白芍藥 人參 甘草炙,各二分 桔梗 橘缸去白,各一錢
右為末,水煎半盞,時時少與服。《百問》去白芍。
烏附膏 【 《衛生寶鑑》,下同】 治顖門陷。
綿川烏生用 綿附子生用,各五錢 雄黃二錢
右件為末,用生葱和根葉細切杵爛,入前藥末同煎,空心,作成膏貼陷處。
聖惠生乾地黃散 治小兒臟腑壅熱,氣血不榮,致顖陷不平者。
生乾地黃二兩 烏鷄骨一兩,酥塗炙令黃
右搗細羅為末,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
金靈散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天柱倒。
白殭蠶不拘多少,直者,去絲炒
右為末,每服半錢、一錢,薄荷酒調下,一日三服;更須用生筋散貼之。
生筋散
木鼈子三個 蓖麻子三十個
右,各取肉同研,每用一錢許,津唾調貼,急抱揩項上,令熱貼之。
四十八候貼項藥方
川烏頭 白芷 地龍 五靈脂 赤小豆各等分
右末,生薑自然汁與酒同調,貼在項上;更服竹茹散。
竹茹散
菊花三錢 黃芩 人參各一錢 大黃半兩 甘草二錢
右為末,竹葉煎湯下。
三十六種貼項藥方
草烏頭 赤小豆各等分
右為末,薑汁調攤帛子上,貼經宿,項立起。
吉氏起頭貼項膏 治小兒肝熱膽冷,頭項軟倒。
川烏 肉桂 芸薹子 南星 蓖麻子各一錢 黃丹炒,一錢匕
右各為末,用大蒜一頭,煨熟去皮,乳鉢內研,和藥細,每用一錢,入米醋和勻,貼項上一日許。
吉氏狼毒丸 治小兒膽熱肝風,天柱倒折,宜服此藥;更用前起頭貼項藥。
狼毒酒浸焙 白附子 大附子尖 天麻 防風 羌活各一分 朱砂 地龍去土,各一錢 麝香半字
右為細末,法酒煮糊為丸加小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五丸,用黑豆薄荷湯,入酒一滴吞下。
玉露飲 治小兒顖填紅軟,并治頰赤咽乾,身熱頭痛。
寒水石中有細紋手可碎者 石膏潔白堅硬而有牆壁者,各一兩 甘草三錢曬乾,天陰火焙
右除前二味外,甘草剉晒或焙,同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溫湯無時調服;或麥冬湯。
防風湯 治同上。
防風 羌活 枳實各半兩 川芎 甘草炙 大黃煨,各二錢五分
右剉末,每服三字,薑棗煎服。
金液丹 治小兒胃寒脾困,吐瀉虛極,致顖陷如坑。
舶上硫黃十兩,研細,用磁合盛,令八分水和赤石脂封縫,鹽泥固濟,晒乾,地上埋一小罐子,盛水滿,安合子在上,又以鹽泥固濟,以炭火煅三日三夜,候冷取出為末
右以柳木槌,乳鉢研極細,每服二錢,生薑湯下。
固真湯 治同上。
人參去蘆 附子湯泡裂,去皮臍 白茯苓去皮 白朮各二錢五分 山藥去黑皮 黃芪蜜水炙 肉桂去粗皮 甘草濕紙裹煨透,各二錢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無時。
大連翹湯 治小兒內多熱證,致顖門填起。
連翹 瞿麥穗 滑石 牛蒡子炒研 車前 赤芍藥各一兩 木通 山梔子 川當歸 防風各半兩 黃芩 荊芥穗各一兩 柴胡 甘草炙,各二兩 蟬脫去足,二錢半
右剉碎,每服五錢,水一鍾,煎至五分,食後服。
柴胡散 【 《薛氏醫案》,下同】 治小兒外多熱證,致顖填腫。
人參去蘆 甘草微炙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龍膽草酒炒黑 防風各一錢 柴胡五分
右,每服一錢,水煎。
理中湯 治同上。
人參去蘆 白朮 乾薑炮,各等分 甘草炙,減半
右每服三錢,水煎熱服,或研末白湯調下。
星附膏 治小兒軟項。
天南星 附子各等分
右為末,用生薑自然汁調敷項間,乾即潤之。
八珍湯 即八物湯,治小兒頭縫不合。
人參 白朮 白茯 甘草 熟地黃 白芍 川芎 當歸各等分
右,三五錢,薑棗水煎服。
頭癩方 【 《證治準繩》,下同】
松香一兩,乾銚熔開,安石上,候冷取起,輕輕研細 黑龍尾即垂掛屋塵 黃丹各三錢 白芷半兩 松樹皮燒灰存性 水銀 雄黃 白礬各二錢
右為末,以血餘入香油煎爛,調敷患處。
頭瘡方
猪油一錢,半生半熟 雄黃 水銀各二錢半
右研和勻,敷瘡上。
癩頭方
川芎 片芩酒洗 芍藥酒洗 陳皮各半兩 白朮 當歸酒洗,各一兩 天麻酒洗,七錢半 蒼耳子七錢五分 黃蘗酒洗 粉草酒洗 防風各三錢
右(口父)咀,煎服,四五次服之,服過睡片時。
如聖膏 治小兒頭上軟癤。
菜油一兩 黃蠟半兩 瀝青一錢 黃丹半錢 羊筒骨內髓一個
右一處熬成膏,於紙上攤貼患處,上用冷鐵一片,於瘡口壓定,四面針破,如膿出不快,以紙撚紝之。熬
藥不得犯銅鐵器。
仙方活命飲 治小兒頭患軟癤,寒熱作痛。
金銀花 陳皮去白,各三錢 皂角刺炒,二錢 穿山甲蛤粉同炒 防風 沒藥 白芷 乳香 當歸 貝母 天花粉 甘草節各一錢
右末服五錢,酒煎服。嬰兒每服一兩,母子同服。為末,酒調服亦可。毒在表者,加麻黃散汗之;毒在內者,加大黃下之。當臨時制宜。此解毒回生起死之良劑。
苦參丸 治小兒生後,其頭漸大,頭皮赤光眼小,此腦疳也。
苦參一兩 白蒺藜 胡麻 牛蒡子各半兩 甘草二錢五分
右為末,酒調麵為丸,竹葉湯下。
調元湯 【 萬氏方,下同】 治小兒初生後頭骨漸開,此胎氣怯弱,腎不足也。
黃芪蜜炙 人參各等分 炙甘草減半
右,水煎服,無時。
勻氣散 治小兒顖填堅硬,屬陰證。
木香 青皮 山楂肉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甘草湯調服。
肥兒丸 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脾主肌肉,肉去皮薄,顖門露見,非陷也。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山藥蒸 白蓮肉 當歸身酒洗,各五錢 陳皮二錢 青皮 木香 砂仁 使君子 神麯各三錢 炙甘草 桔梗 麥芽各二錢
右為末,荷葉浸水煮,粳米粉糊丸麻子大,每服十五丸、二十五丸、三十五丸、四十五丸,至五十丸,米飲送下。
參苓白朮散 【 《薛氏醫案》,下同】 治小兒脾胃虛弱,顖門露見。
白扁豆二兩半,薑汁浸去皮微炒 人參 白茯 白朮 炙草 山藥各三兩半 蓮肉 桔梗炒 薏苡仁 砂仁各二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棗湯調下。
十全大補湯 治小兒腎虛顱解,元氣不足。
白茯苓 人參 當歸 白朮 黃芪炒 川芎 白芍炒 肉桂 熟地黃 甘草炒,各等分
右,三五錢,薑棗水煎服。
通聖散 【 《證治準繩》】 治小兒髓熱解顱,痘瘡入眼,生瞖膜。
白菊花如無甘菊代之,然不如白菊花 菉豆皮 穀精草去根,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柿乾一個,米泔水一盞,同煎,候米泔盡,只將柿乾去核食之,不拘時,日日三枚。近者五七日,遠者半月取效。
封顖法 【 萬氏方,下同】
防風 南星 白蘞 白芨各等分
右為末,用猪夾車髓搗和,封顖上,一日三易之。
益黃散 【 《衛生總微》,下同】 治小兒顖腫硬及陷,脾經虛熱,目內色微黃。
陳皮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甘草炙,各五錢 丁香二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前溫服。萬氏補劑,以異功散代之。
元精石散 治小兒頭瘡。
太陰元精石煅 寒水石各一分,研 輕粉 麝香各少許
右為細末,先以淡漿洗去瘡痂,拭乾,油調藥塗之,甚者不過再。
瓜蔞散 治證同前。
瓜蔞一枚,用鹽豉一合入瓜蔞中,合并燒灰研末 竈下黃土一分 膩粉一分
右為末,入麝香一字拌勻,每用少許,油調塗之,濕者乾摻。
淡豉散 治證同上。
淡豉炒黑焦乾 絳礬各一兩 膩粉二錢
右上二味,先研末,入粉和研勻,先以桑柴灰淋汁熱洗瘡淨,用甘草末摻瘡上,後以生油調藥塗之,濕者乾摻。
黃連散 治證同上。
黃連去鬚,二兩 胡粉一兩
右為細末,先洗去瘡痂,拭乾傅之,即瘥。再發再用。
胡粉膏 【 《千金方》,下同】 治頭瘡久不瘥,經隔年歲。
松脂 苦參 黃連去鬚,各一兩半 生大黃 胡粉 黃芩 水銀各一兩 白礬枯,半兩 蛇牀子三分
右為細末,以臘月猪脂和研,至不見水銀星為度,敷之。
又方 治頭瘡久不瘥。
胡桃和皮灯上燒過存性,用碗蓋出火毒,研末 膩粉少許
右為細末,以生油調塗,仍剃去瘡上髮塗之,只一二次。
苣勝丹張渙方 治髮不生。
當歸 生地 赤芍各一兩。已上搗羅為末,次用 苣勝一合,炒 胡粉半兩,細研
右件同研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黑豆湯下,兼化塗搽頭上無妨。量兒大小加減。
肉蓯蓉丸 【 《得效方》】 治髮不生。
當歸 生地黃 肉蓯蓉 白芍藥各一兩 胡粉五錢
右為末,蜜丸黍米大,每十丸黑豆湯吞下,兼磨化二三十丸塗擦頭上。
故紙丸 【 《證治準繩》,下同】 安師傅治小兒髮黃極妙。
破故紙不計多少,銀石器中慢火炒熱
右為細末,用地黃汁煎成膏,和為丸菉豆大,每服十五、二十丸,鹽湯送下,食前。
集聖丸 治小兒大病後,其髮成穗,或稀少者,乃津液不足,疳勞之外候也。
蘆薈 五靈脂 夜明砂 砂仁 陳皮 青皮 莪朮煨 使君子 木香 當歸 川芎各二錢 黃連 乾蟾炙焦,各三錢 用猪膽一個取汁和藥,粟米糊丸黍米大,服三十丸米飲下。
癩頭方 【 《平治會萃》】
松樹厚皮燒灰 白膠香熬沸傾石上,二兩 黃丹研飛 軟石膏各一兩 黃連 大黃 白礬火飛,各五錢 輕粉四盝
右極細末,熬熟油調敷瘡上,須先洗了瘡疕,敷乃佳。
聖惠神效生髮黑豆膏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腦疳,頭髮連根作穗子,禿落不生,兼瘡白禿;髮不生者,并生髮。
黑豆 苣勝各三合 訶黎勒皮一兩
右件藥搗羅為末,以水拌令勻,內於竹筒中,以亂髮塞口,用爐灰內煨取油,貯於瓷器中,先以米泔皂莢湯洗頭,拭乾塗之,日再用,十日髮生。
又方
葛根末 猪脂 羊脂各二兩
右件藥入銚子內,以慢火熬成膏,收於瓷合中,每取一錢,塗摩頭上,日再用,不過五七度效。
香薷煎 治小兒白禿不生髮,燥痛。
陳香薷二兩 胡粉一兩 猪脂半兩
右件藥,以水一大盞煎香薷,取汁三分,去滓,入胡粉、猪脂相和令勻,塗於頭上,日再用之。
腦疳方 【 《薛氏醫案》】 治頭皮光急,髮結如穗,滿頭餅瘡,胷熱如火。
川芎 片芩俱酒製 白芍 陳皮去白,各半兩 白朮酒製 當歸酒製,各一兩半 天麻酒製 蒼朮 蒼耳各七錢 黃蘗酒製 甘草各四錢 防風三錢
右為末,量兒大小加減調服,日四五次,服後睡片時。乳母宜服溯源解毒湯。
溯源解萬湯萬氏方
黃芩 蒼朮 蔓荊子 何首烏俱須酒製 白蒺藜酒浸,炒去刺 胡麻炒 升麻酒洗
右共為末,酒糊丸麻子大,服二五十丸,防風湯下;外用敷藥。
腦疳敷藥
松樹厚皮燒灰 白膠香各二兩 黃丹飛一兩 枯白礬五錢 黃芩 黃連 大黃各七錢 蛇牀子 寒水石各三錢 無名異少許 木香 輕粉各少許
右為末,熬熟油調敷瘡上,先用椒鹽湯洗去瘡痂敷之佳。又治白禿。
大蕪荑湯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小兒脾疳發熱,髮黃脫落,面黑生瘡。
蕪荑 山梔炒黑,各五分 當歸 白朮土炒 赤茯苓各四分 柴胡 麻黃 羌活各三分 防風 黃連 黃蘗 炙甘草各二分
右作二劑,水煎服。
四味肥兒丸 治小兒食積五疳,目生雲瞖,髮稀成穗;或白禿瘡疥,及食積內熱,致耳聾聵虛鳴等證。
蕪荑 神麯 麥芽俱炒 黃連各等分
右為末,猪膽汁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煎湯下。
七味肥兒丸 治小兒食積五疳,髮稀成穗,發熱作渴等證。
黃連 神麯 木香各一兩半 檳榔二十個 使君子酒浸 麥芽炒,各四兩 肉荳蔻炮,二兩 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良久用五味異功散一服,以助胃氣。
治面瘡出黃水方 【 《薛氏醫案》,下同】
豆豉一合,炒焦黑 黃蘗一兩,剉
右為細末,每用先以熱灰汁洗瘡淨,拭乾敷之。亦治身生如此瘡。
治面瘡赤腫焮痛方
地榆八兩
右細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滓,通寒溫洗之。
五福化毒丹 治胎毒及痘後頭面生瘡,頭目腫痛。
生地杵膏 熟地自製杵膏 天門冬去心杵膏 麥門冬去心杵膏 元參各三兩 生甘草 甜硝各二兩 青黛一兩五錢
右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滾湯化下。甜硝即(石卜)硝,以滾湯製過者便是。薛己曰:按前證服此而發搐痰喘者,皆中氣受傷而變虛熱也,急服五味異功散。若手足并伶者,中氣虛寒也,前湯加薑、桂,多有生者。
柴胡清肝散 治小兒肝經風熱,致耳聾聵或虛鳴,眼睫連剳。
柴胡一錢半 黃芩炒 人參 川芎各一錢 山梔炒黑,一錢五分 連翹 甘草各五分 桔梗八分
右,水煎服。
梔子清肝散 一名柴胡梔子散。治肝經血燥,致耳聾聵虛鳴,目內色黃,發搐眼眨,屬風熱相搏。
柴胡 梔子炒 牡丹皮各一錢 茯苓 川芎 芍藥 當歸 牛蒡子炒,各七分 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九味蘆薈丸 治同上。
胡黃連 黃連 白蕪荑 蘆薈 木香 青皮 白雷丸破開赤者不用 鶴虱微炒,各半兩 麝香二錢,另研
右為末,粟米飯丸菉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蘆薈丸 【 《庄氏家傳》】 治小兒自脫胎時兩目赤腫,或作癢生瞖,及腎肝疳熱,致耳聾聵或虛鳴。
蘆薈一錢,別研秤,或只以皂角水磨 草龍膽一兩,洗淨剉焙乾秤
右件藥一處搗羅為末,用不蚛皂角三梃,以水二升挼汁,用生絹濾去滓,入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入前二味調和得所,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薄荷湯下。
清上散 【 《證治準繩》,下同】 治上焦風熱,耳出膿汁,頭面瘡癤;亦治胎熱眼睛腫赤,糞色稠黃,肚脹啼哭及身上紅腫。
川鬱金 甘草 北桔梗 天花粉 乾葛 薄荷葉各等分
右為末,入蜜拌勻,白湯下三五七分或一錢。仍用艾葉煎濃湯,溫浸足底,以引其熱下行。
當歸蘆薈丸 治肝膽風熱,耳中鳴,出青膿,名曰震耳,大便秘,小便黃。常服宣通血氣,調順陰陽。
當歸 龍膽草 柴胡各一兩 青黛 膽星 大黃 蘆薈各五錢 麝香五分 梔子仁 黃芩 黃連 黃蘗各一兩 木香二錢五分
右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清黃散 治耳出黃膿,名曰聤耳。內有風熱,外為水濕所干,醞久而成。
防風 滑石飛,各五錢 炙草一錢 藿香葉 酒黃連各二錢 梔子酒炒,三錢
右為末,白湯調下二錢,食後服。
清白散 治肺熱痰火上壅,耳出白膿,名曰纏耳。兼治欬嗽。
桑皮蜜炒 骨皮 寒水石各三錢 甘草一錢 貝母二錢 天花粉 酒芩 天門冬各一錢半
右為末,以蜜水調,食後服,或通草煎湯下,尤妙。
交感丹 治耳中疳臭,名曰伍耳。或怒氣上逆,上下不得宣通,遂成聾聵。
香附子童便浸透炒,三錢 茯神 黃連各二錢 桂心 甘菊花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一錢五分,燈心湯下。
禹餘粮丸 治聤耳出膿水。
禹餘粮煅醋焠七次 海螵蛸去背骨 百草霜 伏龍肝各二錢五分 大附子去皮臍生用,一枚
右為末,以綿裹如圓眼核大,安耳內,旦再易之;如不瘥,乃有蟲也。
龍骨散 治諸膿耳。
枯礬 龍骨 胭脂胚各一錢 麝香少許
右為細末,以綿裹杖子,拭去耳中膿,再吹一字入耳中,日再。加海螵蛸一錢,尤妙。
羊角散 治耳內膿汁不乾。
山羊角燒存性
右為末,每吹二三分入內,一日二次,三日全瘳。
滋陰地黃丸 治耳虛鳴,膿汁不乾,腎陰不足。
熟地黃一兩 白茯苓 牡丹皮 甘菊花 何首烏黑豆拌蒸三次 黃蘗酒炒,各四錢 山茱萸五錢
右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白蘞散 治小兒凍耳成瘡,或癢或痛。
黃蘗 白蘞各半兩
右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生油調塗。
蔓荊子湯 治內熱,耳出膿汁。
升麻 木通 麥冬 赤芍 生地黃 前胡 甘菊 甘草 桑皮 赤茯 蔓荊子各等分
右用薑棗水煎,食後服。
白龍散 一名香礬散。治小兒腎臟盛而有熱,熱氣上衝於耳,津液結滯則生膿汁;有因沐浴水入耳內,水濕停積,搏於血氣,蘊積成熱,亦令耳膿汁出,謂之聤耳。久而不愈,則成聾。
枯白礬 黃丹 龍骨各半兩 麝香一錢
右研極細,先以綿杖子撚盡耳內膿水,用藥一字,分摻兩耳,日二次,勿令風入。
加味逍遙散 【 《薛氏醫案》,下同】 治小兒肝經怒火,致耳聾聵。
當歸 甘草炙 芍藥酒炒 茯苓 白朮炒 柴胡各一錢 牡丹皮 山梔炒,各七分
右,水煎服。
加味清胃散 治乳母膏梁積熱,致兒耳聾聵虛鳴。
升麻五分 生地黃 牡丹皮 黃連炒 當歸 柴胡 山梔各三分
右,水煎服。
加味歸脾湯 治脾經鬱結,致耳為患。
人參 黃芪 茯神 甘草 白朮炒 遠志 棗仁 龍眼肉 當歸 丹皮 山梔炒,各一錢 木香五分
右,水煎服。
烏麝湯 【 《衛生總微》,下同】 治小兒風邪入耳,致令耳聾。
大川烏頭一個,重二錢以上者,以猪脂油煎令燥烈,削了面上塊子,只刮皮盡,切碎,杵羅為細末 通草半兩,薄切作片子,片片相似,以糯米粉作稀糊,拌勻焙乾,杵羅為細末
右二味,入麝香末少許,研勻,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二叶,棗一枚,煎數沸,放溫服;或只以溫酒調服。
菖蒲圓 治耳聾。
菖蒲一寸 巴豆一粒,去皮心
右二物,合杵為劑,分作七丸,用一粒綿裹塞耳中,一日一易。
又方
菖蒲末一分 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者
右二件,合杵如泥,每服用一麻子許,綿子裹,內耳中,一日一易。
萆麻膏 治耳聾。
萆麻子十枚去皮 棗肉七枚
右同研為膏,每用蕤核許,綿裹內耳,一日一易。
龍朱散 治其中腫,及生瘡出膿汁,或只癢痛噓鳴,應耳中一切諸病,悉皆主之。
龍腦一字 朱砂一錢 竹箭幹內蚛蟲糞三錢 坯子胭脂半錢 麝香一字
右各研細末,和勻,以幹耳子挑藥入病耳中。如有膿水者,先以新綿撚子搌之凈盡,方傾入藥。每夜臨臥時一次。
龍黃散 【 《嬰童百問》,下同】 治小兒聤耳,汁出不止。
枯礬 龍骨煅 黃丹炒,各半兩 麝香研,一錢
右同研細,先以綿杖子,撚卻其中膿水,用一字摻入耳內,但用之勿令風入。
乾胭脂膏 治小兒聤耳,常出膿水不止。
乾胭脂 白龍骨 白礬煅 白石脂研,各等分
右研如粉,用棗肉和丸棗核大,以綿裹一丸納耳中,日三換之。
金箔散
枯礬 胭脂各半兩 金箔
右同研,令勻為細末,日三四度,摻少許於耳內。
龍骨散 治膿耳。
明礬煅 龍骨煅,各二錢 黃丹炒,一錢半 胭脂一錢 麝香一分,研
右為細末,先以綿撚,拭去膿汁,次以鵝毛管吹藥入耳。本方加海螵蛸末尤妙。
小兒風熱兩耳聾鳴方 【 《聖惠方》】
遠志去心 甘草炙微赤 柴胡 菖蒲各一分 磁石三分,搗碎水淘去赤汁 麥冬去心焙,半兩
右搗細羅為散,每服葱白湯調下半錢,日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通鳴散張渙方 治耳聾。
菖蒲一寸,九節者 遠志去心,各一兩 柴胡 麥門冬去心 防風各半兩 細辛去土淨 甜葶藶各一分。已上搗罹并為極細末,次入 磁石一分,如前製 杏仁十四個,湯浸去皮尖研
右件都研勻,每服半錢,煎葱白湯調下,日二乳後。
細辛膏 【 《聖惠方》,下同】 治小兒耳聾,或因腦熱,或因水入,或因吹著,并宜用此。
細辛 防風 川大黃微炒 黃芩各一分 川椒十粒 蠟半兩
右件藥細剉,用清麻油三合煎藥,紫色濾過,下蠟候消為膏,每日三度,用一大豆大點於耳中。
小兒耳聾不瘥方
甜葶藶 杏仁湯浸去皮 鹽各等分
右件藥搗研如膏,以少許猪脂和合,煎令稠,以綿裹如蕤核大,塞耳中,日一易之。
又方
松脂 菖蒲末 烏油麻各半兩
右件藥相和,搗熟綿裹。如一紅豆大,塞耳,日一。
又方
芥子搗令爛
右以人乳和,綿裹少許,塞耳中,日一易之。
麝香散 【 《證治準繩》,下同】 治沉耳。
麝香少許 白礬一錢,火煅 五倍子二錢
右件為末,紙撚子,點入耳中,少許。
菖烏散 治小兒耳自鳴,日夜不止。
菖浦 烏豆炒,各四分
右為末,綿裹內耳中,日再。
紅玉散田氏方 治小兒聤耳。
枯礬 麝香 乾胭脂各等分
右為末,研勻,先以綿杖子撚膿淨,摻入少許。
龍黃散湯氏方 治聤耳。
枯礬 龍骨 黃丹各半兩 麝香 黃蘗各一錢
右為末,膿淨,摻耳內。
礬香散 【 《衛生總微》,下同】 治聤耳。
白礬一兩,燒灰 蛇牀子一分,為末
右相和,入麝香末五分,同研細,每用一字,摻入病耳。
麝香散 治聤耳。
蜘蛛一個 胭脂半錢 麝香半字
右件極乾,研勻細末,每用半斡耳許,以鵝毛管吹入耳。
箭蚛散 治聤耳。
凌霄花 海螵蛸 胭脂 箭竹內蛀糞各二錢 麝香一字,研後入
右為細末,拌勻,每用時,先以綿撚子搌耳中膿盡,乃以紙撚蘸藥入耳中,日三。
紅綿散 治聤耳。
坯子胭脂三錢 信砒一錢 麝香一字匕
右為末,拌勺,以柳絮滾和勻,每用黃米許,摻入耳中。如繞耳生瘡膿不差者,依此敷瘡上,紙片封之,妙。
油引散 治聤耳。
石燕雌雄一對,用磚壘一盆,爐炭火煅白色為末 虢丹飛等分 膩粉 麝香各少許量入
右同研勻,先以綿撚子搌耳中膿汁盡時,側臥,摻藥一字許入耳中,以油一滴引下立效。
綿裹散 治聤耳。
桂心一分 青羊屎一分,炒令轉色
右同末,每用一字,綿裹塞其中。
紅藍花散張渙方 治聤耳久不瘥。
紅藍花洗焙乾 黃蘗剉,各一兩 烏魚骨 枯黃芩各半兩。已上四味,搗羅共為細末,次用 雄黃水磨細研,半兩 麝香一分,研細
右件都研勻細,以綿纏搵藥塞耳中,日再換。
治耳疼痛方 【 《千金翼》】
附子炮去皮 菖蒲
右二味等分裹塞之。
還明飲 【 《袖珍方》】 治小兒每至夜不見物,名曰雀眼。
夜明砂 井泉砂 穀精草 蛤粉各等分
右為末,煎黃蠟丸鷄頭肉大。三歲兒一丸,猪肝一片切開,置藥於內,麻皮扎定,砂缾內煮熟,先熏眼,後食之。
合明散 【 《原機啟微》,下同】 治小兒雀目,至夜不見物。
楮實 覆盆酒浸 車前酒蒸 石斛各一兩 沉香另研 青鹽別研,各半兩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鹽湯下。
養肝丸 治小兒肝血不足,眼目昏花,或生眵淚。
當歸酒浸 車前酒蒸焙 防風 白芍藥 蕤仁 熟地黃酒蒸杵膏 川芎 楮實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滾湯下,不拘時候。
車前子散 治小兒肝經積熱,上攻眼目生瞖,血灌瞳人,羞明多眵。
密蒙花 羌活 菊花 大粉草 白蒺藜 草决明 車前子 黃芩 龍膽草洗淨炒,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食後飯湯調服。
三味蘆薈丸 治小兒黑水凝瞖內障,不痛不癢,微有頭旋脹濇者。
蘆薈 甘草各一錢 羚羊角蜜炙,二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丸。
通頂散 治小兒腦熱,腦枕骨疼,閉目不開,或頭風痛,攢眉啼哭,并赤目。
川芎 薄荷各半兩 茵陳 甘草各四錢 (石卜)硝三錢,甜硝亦可
右為末,用少許吹鼻中,即效。如要嚏噴,加躑躅花一錢。只用(石卜)硝吹鼻亦可。一方,用好坯臙脂子,水調塗眼眶。
生犀散 治小兒心經虛熱,目內淡紅。
犀角二錢 骨皮 赤芍 柴胡 乾葛各一兩 甘草半兩
右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服,入犀角,食後服。
瀉黃散 治小兒脾胃實熱,眼目作痛,目內色黃,鼻色發赤,衄血。
藿香七錢 山梔一兩 防風四兩 石膏半兩 甘草七錢五分
右用蜜酒拌,微炒為末,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益氣聰明湯 【 丹溪】 治小兒眼目生瞖,睫閉不開,眵唳如糊,久而膿流,遂至損目。
人參 黃芪各一錢 升麻 葛根各六分 白芍藥 黃蘗酒炒,各二分 蔓荊子三分 甘草炙,一錢二分
右,水煎,臨睡熱服;五更再煎服。
導赤散 【 《嬰童百問》,下同】 治心駕內虛邪熱。
生地黃 生甘草 木通各等分
右剉散,竹葉煎,加黃芩、赤芍藥、羌活,燈心煎。
瀉青丸 治小兒赤眼多淚,睛疼心躁,并消熱瞖、急驚、發搐等證。
當歸 川芎 防風 膽草 大黃 羌活 山梔仁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沙糖湯下。一方加甘草、赤芍藥。
草龍膽散 【 《幼科全書》,下同】 治小兒暴赤火眼,晝夜濇痛,作腫淚多。
草龍膽 木賊 荊芥穗 甘菊花 防風 草决明半生半炒 甘草各等分 每服二錢,煎溫服。痛甚,如羌活、、乳香。
明目飲 治小兒脾經蘊熱,肝受風邪,致兩目羞明,經久不愈。
山梔仁 香附子淨,各一兩 夏枯草半兩 每服二錢,入蜜一匙,水煎服。
石楠散 【 《普濟方》】 治小兒誤跌,或打著頭腦受驚,肝系受風,致瞳人不正,觀東則見西,觀西則見東,宜此吹鼻通頂。
石楠一兩 藜蘆三分 瓜蒂五七個
右為末,每吹少許入鼻,一日三度,內服牛黃平肝藥。
五苓散 【 《全幼心鑑》】 治小兒胃氣素虛,脾氣實甚,眼泡赤腫,羞濇不開。
澤瀉 猪苓去皮 白茯苓 白朮壁土炒 官桂去皮,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一錢,溫湯調,不拘時服。如口渴燥,新水化下。
殺疳散 【 《龍木論》】 治小兒疳眼腫痛,淚出難開,瞼硬,白睛遮瞞,怕日,合面臥,不喜抬頭。
防風 龍腦 牡蠣煅粉 白芷 細辛去土 五味子各二兩
右為末,每服一錢,食後粥飲調下。
瀉青散 【 《幼科全書》,下同】 淺淡者補之。黃者脾熱。
藿香七錢 山梔一兩 石膏五錢 甘草五錢 防風四兩
右剉散,同蜜酒微炒,每服二錢,水煎服,不拘時。
生熟地黃散 治小兒疳蝕眼患,閉合不開,羞明怕日及內障。
生地黃 熟地黃 麥冬去心,各一兩 當歸 枳殼麩炒 炙草 防風 杏仁去皮尖炒赤 赤芍各半兩
右剉,每服二錢,黑豆七粒,煎豆熟為度,去滓服。
地黃散 治小兒心肝蘊熱,目赤腫疼,內生赤脈,或白膜遮睛,四邊散漫者,猶易治;若暴遮黑睛,多致失明,宜速用此方。亦治瘡疹入眼。
生地黃 熟地黃 蟬蛻去頭足 木賊草 穀精草 生犀末 當歸各二錢半 防風 羌活 白蒺藜去刺 生甘草 沙苑蒺藜 木通各一錢半 黃連去鬚 大黃煨,各一錢 元參半錢
右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量大小加減。煎羊肝湯,食後調服,日三。忘口將息。亦治大人。
小防風湯 治小兒熱毒眼患。
大黃蒸 山梔子 甘草炙 防風 赤芍藥 當歸洗 羌活各等分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五分去滓,通口溫服。
小流氣飲 治小兒風毒眼患。
蟬蛻去足 炙草 羌活 天麻 當歸 防風 赤芍 大黃 薄荷 杏仁各等分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煎去滓,食後通口服。
小菊花膏 治小兒積毒眼患。
黃連 黃芩 大黃 菊花 蒼朮米泔浸 羌活 荊芥穗 防風各等分
右為細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白滾湯化下。
決明散 治小兒痘疹入眼,白睛赤。
花粉半兩 決明子 赤芍 炙草各二錢半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蜜水調下,日三。一方去花粉。
蜜蒙花散 治小兒痘疹,并諸毒入眼。
密蒙花一錢 青葙子 決明子 車前子各五分
右末,用羊肝一片,破開縫三條,摻藥令勻,紮緊,以濕紙七重裹,炭火中煨熟,空心食之,效如神。
犀角散 治脾火眼疼。
犀角一兩 射干 龍膽草 黃芩各半兩 釣藤鉤七錢半 人參去蘆,二兩 赤茯苓 甘草各二錢半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五分,食後去滓溫服。
牛黃丸 治肝受驚風,遂使眼目疼痛。
牛黃 白附子 肉桂 全蠍去毒 川芎 石膏各二錢半 白芷 藿香各半兩 辰砂 麝香各少許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臨臥時薄荷湯下三丸。乳母忌食辛辣熱物,并濕麵等物。
導赤散湯氏方 治心熱,小便赤,眼目赤腫。
赤芍 羌活 防風各半兩 大黃 甘草各一錢
右為末,燈心黑豆同煎,食後服。
煮肝丸 治疳眼瞖膜羞明,大人雀目甚效。
夜明砂 青蛤粉 穀精草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五七歲以上二錢,以(犭屯)猪肝批開,摻藥在內,攤勻,麻綿纏定,以米泔水半碗煮肝熟,取出肝湯,傾碗內熏眼,候湯溫,分肝作三服嚼訖,就用肝湯下,一日三服。大人雀目,空心服。
東垣人華補胃湯 治勞役飲食不節,內障眼痛,神效。
黃芪根 人參各一兩 炙草八錢 蔓荊子炒 白芍炒 黃蘗酒拌炒四次,各三錢
右,每服二三錢,水煎稍熱,臨臥服。
千金治雀盲方
地膚子五兩 決明子一升
右為末,以米飲和丸,每服二三十丸。
瀉熱黃連湯 【 《薛氏醫案》,下同】 治內障,有眵淚昏眊。
黃芩 黃連 生地黃并酒洗 柴胡各一兩 升麻五錢 龍膽草三錢
右,每服一錢,水煎,午前服。
本事方 治小兒赤熱腫眼。
大黃 白礬各等分
右為末,冷水調作餅子,貼眼立效。
廣大重明湯 【 東垣方,下同】 治兩瞼或兩眥赤爛,熱腫疼痛,及眼泡癢極,抓之至破爛赤腫,眼楞生瘡痂,目多眵淚,癮濇難開。
草龍膽 防風 生甘草根 細辛苗葉各一錢
右,水一碗半,煎龍膽至七分入餘藥,再煎至半碗熱洗,日五七次,洗畢,合眼須臾瘥。
助陽和血補氣湯 治發後熱壅,白睛紅多,眵淚癮濇,此過服涼藥,而真氣不能通九竅也。
防風 升麻各七分 黃芪一錢 蔓荊子 白芷各二分 炙草 柴胡 歸身酒洗,各五分
右,水一鍾,煎至半鍾,熱服。
治眼赤暴發腫方潔古方
防風 羌活 黃芩炒 黃連炒,各等分
右,每服一錢,水煎服。如大便秘,加大黃二分。痛甚加川歸、地黃各二分。煩躁不得臥,加梔子仁三分。
助陽活血湯 治眼病之後,猶有上熱,白睛赤色,癮濇難開,而多眵淚等證。
蔓荊子二分 白芷三分 柴胡 黃芪 防風 甘草炙 當歸酒洗,各五分 升麻七分
右,水煎服。
芍藥清肝散 治眵多眊燥緊濇羞明,赤脈貫睛,臟腑秘結者。
白朮 甘草 川芎 防風 荊芥 桔梗 羌活各三分 芍藥 柴胡 前胡 薄荷 黃芩各二分半 山梔仁炒 知母 滑石 石膏各二分 大黃四分 芒硝二分半
右,水煎服。
黃連天花粉丸 治證同上。
黃連 菊花 川芎 薄荷各一兩 連翹 黃芩 花粉 梔子各四錢 黃蘗六錢
右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量兒大小加減,茶湯下。
連翹飲子 治目赤癮濇緊小,久視昏花,迎風自淚等證。
蔓荊子 生甘草 連翹 生地黃 當歸 紅葵花 人參各三分 黃芪 防風 羌活 黃芩各五分 升麻一錢 柴胡二分
右,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