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二十八
中惡門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飛尸鬼疰
尸疰鬼疰者,即五尸之中尸疰,又挾諸鬼邪為害者也。其變動乃有三十六種,至九十九種。大略令人寒熱淋瀝,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惡,累年積月,漸就頓滯,以至於死。死後復注易旁人,乃至滅門。覺如此候者,宜急療之。
凡諸心腹痛,服眾方熱藥入腹,寂然不動,但益氣息急者,此尸疰病也,宜先服甘草汁一升,消息少時,服瞿麥湯盡一劑,得下便覺稍寬,并暴癥堅結宿食,及女人血堅痛發作無定者,神良。
鬼擊
鬼擊之病,得之無漸,卒著人如刀刺狀,胷脅腹內絞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或鼻口血出,或下血,一名鬼俳。
卒忤
卒忤即中惡也,與卒死鬼擊相類,治皆參取而用之。
醫學綱目 【 明?樓英】
中惡
病者卒心腹脹滿,利吐不行,如乾霍亂狀,世所謂中惡是也。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為邪鬼所擊,或附著,沉沉默默,妄言譫語,誹謗罵詈,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未失,人有起心,已知其故,登高陟險,如履平地,或悲泣呻吟,不欲見人,如醉如狂,其狀萬端,但隨方俗考驗治之。
五尸
飛尸者,發無由漸,昏然而至,其狀心腹刺痛,氣息喘急,脹滿。遁尸者,停遁在人肌肉血脈之間,觸即發動,亦令人心腹脹滿,刺痛喘急,攻脅衝心,瘥後復發。沉尸者,發時亦心腹絞痛,脹滿喘急,雖歇之後,猶沉痼在人腑臟,令人無處不惡。風尸者,在人四肢,循環經絡,其狀冷躍去來,沉沉默默,不知痛處,衝風則發。伏尸者,其病隱伏五臟,積年不除,未發身體都如無患,發則心腹刺痛,脹滿喘急。又有諸尸疰候者,則是五尸內之尸疰,而挾外鬼邪之氣,流注身體,令人寒熱淋漓,或腹痛脹滿喘急,或纍塊踊起,或攣引腰背,或舉身沉重,精神錯雜,恆覺昏謬,每節氣改變,輒致大惡,積年累月,漸至頓滯,以至於死。死後復易旁人,乃至滅門,故為尸疰。皆用忍冬藤葉剉數斛,煮令濃,取汁煎服,日三,瘥。
古今醫統 【 明?徐春甫】
邪祟敘論
《內經》曰:邪氣盛則實,正氣奪則虛。夫經之所謂邪者,風寒暑濕燥火,有餘之淫邪爾,非若世俗所謂鬼神之妖怪也。病有心虛驚惕,如醉如癡,如有邪鬼所附;或陽明內實,以致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皆痰火之所為,實非鬼妖邪祟之所迷也。古雖有禁呪一科,及龍樹呪法之治,皆移精變氣之術,但可解疑釋惑,以使心神之歸正爾,何邪祟之可祛哉!
丹溪曰:俗云衝惡者,謂衝斥邪惡鬼祟而病也。如病此者,未有不因氣血先虧而致者。氣血者,心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血氣兩虛,痰塞心胷,妨礙升降,不得運行,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為虛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
病自心生
凡山谷幽隱處所,或有魍魎魑魅,狐精狸怪,及人間多年鷄犬,亦間有成妖,縱使迷人,則不過近於氣血虛而正氣弱者。正氣弱即心邪,心邪則妄見妄聞,妄言妄走,無非邪也。惟邪見邪故有之矣。正人無病者,皆不得見,從可審矣。惟此心一正,則百邪俱避,何邪祟之疑哉!
禁呪服藥兼治
治邪祟病,雖禁呪以釋其疑,服藥必詳虛實痰火輕重調治,則內外合一,其病速愈。若只務巫而不用藥,其病不能去,必無可愈之理。若只服藥而不用巫以釋疑,雖愈效遲。是故內外兼治,斯速效矣,此祝由之所由設也。
脈候
乍疏乍數,乍大乍小,或促或結,皆邪脈也。脈緊而急為遁尸,脈滑者為鬼疰。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中惡
中惡之證,因冒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逆冷,肌膚粟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錯言妄語,牙緊口噤,或頭旋運倒,昏不知人,即此是卒厥、客忤、飛尸、鬼擊,弔死問喪,入廟登塚,多有此病。蘇合香丸灌之,候稍甦,以調氣散和平胃散服,名調氣平胃散。
石室秘籙 【 清?陳士釋】
中邪
急治者,不可須臾緩也。如人中邪,實由於痰。方用人參、白朮、半夏各三錢,皂角末、陳皮各一錢,水煎服。此方之妙,在皂角能開入之孔竅,引羣藥直入心經,而痰之迷滯,無不盡開,痰去,邪將何留?
方
還魂湯 【 仲景,下同】 治卒死客忤死。
麻黃去節,二兩。一本四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七十個 甘草炙,一兩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嚥之。通治諸感忤。
又方
韭根一把 烏梅二七枚 吳茱萸半升,炒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櫛內中煮三沸,櫛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飲之。
五疰湯 【 《千金方》,下同】 治卒中賊風,遁尸鬼邪,心腹刺痛,脹急。
大黃 甘草各三兩 當歸 芍藥各二兩 烏頭十枚 生薑 蜜各一斤 桂心四兩
右八味(口父)咀,別漬大黃,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烏頭別內蜜中煎,令得一升,拌湯中,去滓,分服三合,如人行三十里久,更進一服,日三。不止加至四合。
蜈蚣湯 治惡疰,邪氣往來,心痛徹背,或走入皮膚,移動不定,苦熱,四肢煩痛,羸乏短氣。
蜈蚣一枚 牛黃一分 大黃二兩 丹砂 人參各三分 細辛 鬼臼 當歸 桂心 乾薑各一兩 黃芩 麝香各半兩 附子四枚
右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牛黃、麝香末,分三服。
又方 治卒中惡賊風,寒冷入腹,便絞痛,或飛尸,遁尸,發作無時,搶心胷滿脅痛如刀刺,口噤者。
甘草 乾薑 茯苓 乾地黃 羊脂 當歸 細辛各一兩 芍藥 吳茱萸 桂心各二兩 梔子仁十五枚
右十一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脂烊盡,分三服。欲利者,加大黃三兩。
又方 治卒中惡風,角弓反張,或飛尸遁尸,心腹絞痛。
乾地黃 茯苓 芎藭 當歸 甘草各一兩 吳萸 桂心 乾薑 芍藥各二兩 梔子十四枚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病甚者,加羊脂二兩,當歸、人參、芍藥各一兩。心腹堅急,加大黃三兩。
桃皮湯 治中惡氣,心腹痛,胷脅脹滿短氣。
東引桃白皮一握 真珠 附子各一兩 吳萸 豉各五合 梔子十四枚 當歸三兩 桂心二兩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真珠末,分作二服。一方無當歸、吳萸、豉、桂心。
桃奴湯 治中惡,諸尸蠱疰,心腹卒絞痛。
桃奴 當歸 人參 乾薑各二兩 芎藭 甘草各三兩 丹砂 麝香 茯苓 犀角 鬼箭羽 桂心各一兩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二服,未食服。大便不通腹滿者,加大黃三兩,芒硝二兩。胡洽有雄黃一兩,無砂、芎藭。
小附著湯 治飛尸賊風,發時急痛不在一處,針則移發,一日半日乃瘥,須臾復發者。
細辛 甘草一作莽草 天雄各一分 桂心三分 附子 烏頭 乾薑各一兩 雄黃 真珠各半兩
右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以知為度。胡洽有蜀椒四分,不用桂心、附子。
大附著湯 治五尸疰忤,與前狀同者。
黃芩 由跋 椒目 細辛 雄黃 乾薑 黃連各一兩 真珠三分 金牙 犀角 麝香 牛黃各一分 天雄 桂心各半兩 蜈蚣一枚
右十五味,治下篩,酒服一錢匕,日三,以知為度。
大金牙散 治一切疰病。
金牙 鸛骨 石膏各八分 螌蝥七分 白朮 活草子 胡燕屎 雷丸 龍牙各六分 乾漆 銅鏡鼻 梔子 龜甲 鼈甲 鬼督郵 大黃 桃白皮各四分 徐長卿 桂 羚羊角 芍藥 射干 升麻 鳶尾 馬目毒公 蜂房 細辛 乾薑 芒硝 由跋 犀角屑 生甘草 狼毒 蜣螂 狼牙 雄黃 草龍膽 真珠各三分 芫花 莽草 射罔 烏梅各二分 鐵精一分 赤小豆一合 蛇蛻皮一尺 樗鷄 地膽 芫青各七枚 桃奴 巴豆各二七枚
右五十味,治下篩,服一刀圭,稍加至二刀圭。帶之避百邪。治九十九種疰。一本有麝香,無白朮。
金牙散 治鬼疰,風邪,鬼語,尸疰,或在腰脊胷脅,流無常處,不喜見人,志意不定,面脫色,目赤鼻張,脣乾甲黃。
金牙 雄黃 鐵精 野葛 露蜂房 芎藭 大黃 甘草 曾青 蛇蛻皮 真珠 丹砂 (艹閭)茹 乾漆各一分 石長生 狸骨一本作鸛骨 桔梗 鬼臼 鬼箭羽 鬼督郵 椒目 烏頭 狼毒 蕪荑 藜蘆 雷丸 滑石一本作硝石 鼈甲各二分 毒公 胡燕屎 牛黃各三分 人參 狼牙 寒水石 桂心各四分 蜈蚣 蜥蜴 附子各一枚 蜣螂 亭長各七枚 石膏五分 芫青 徐長卿 螌蝥各十四枚 貝母二枚
右四十五味,治下篩,先食以酒服一刀圭,日再。不知漸加之。蟲隨大小便出。
白朮散 治風入臟腑,悶絕,常自躁痛;或風疰入身,冷疰、鬼疰、飛尸,惡氣腫起,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內或外,針灸流移,無有常處,驚悸腹脹,氣滿,心頭痛,或恍惚悲懼,不能飲食,或進或退,陰下濕癢,或大便有血,小便赤黃,房中勞極。
白朮十四枚 附子 秦艽 人參 牡蠣 蜀椒 細辛 黃芩 芎藭 牛膝各三分 乾薑 桂心 防風各五分 茯苓 桔梗 當歸 獨活 柴胡各四分 烏頭 甘草 麻黃 石南 莽草 花粉 天雄 杜仲各二分
右二十六味,治下篩,平旦酒服五分匕訖,如人行七里久。勢欲解,更飲酒五合為佳。
太乙備急散 治卒中惡客忤,五尸入腹,鬼刺鬼痱,及中蠱疰,吐血下血,及心腹卒痛,腹滿,傷寒熱毒,病六七日。
雄黃 桂心 芫花各二兩 野葛三分 丹砂 蜀椒各一兩 藜蘆 巴豆各一分 附子五分
右九味,巴豆別治如脂,餘各治下篩,以巴豆合和,更搗合和,調置銅器中密貯之,勿泄。有急疾,水服錢五匕,可加至半錢匕;老小半之。病在頭,當鼻衄。在膈上吐,在膈下利,在四肢當汗出。此之所謂如湯沃雪,下手皆愈,宜秘之,非賢不傳。
龍牙散 治百疰,邪鬼飛尸,萬病。
龍牙 茯苓各二兩半 乾地黃 胡燕屎 石斛各三分 雄黃 棗膏 芍藥各五分 鬼箭羽 烏頭 羌活 露蜂房 曾青 真珠 桂杏仁 防風 桃奴 鬼臼 鸛骨各一兩 人參 大黃各一兩半 白朮二兩 蘇子四合 銅鏡鼻 甘草 橘皮 芎藭 鬼督郵 遠志 鼈甲各半兩 狸陰二具 蜈蚣一枚
右三十三味,治下篩,酒服一刀圭,以知為度,當有蟲從大便出。
又方 治鬼疰蠱疰,毒氣變化無常者。
貝子十枚 犀角 麝香 丹砂 雄黃 蜈蚣 鮫魚皮 丁香 鹿角 龍骨 蘘荷根 蜀椒 乾薑各一分
右十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加至二匕,日三。
黑奴散 治卒得惡疰,腹脹。
釜下墨一合 鹽二合
右二味合治,以水一升半,煮取八合,一服令盡,須臾吐下,即瘥。
鸛骨圓 治遁尸,飛尸,積聚,胷痛連背,走無常處,或在臟,或在腹,或奄奄然而痛。
鸛骨三寸 丹砂一作丹參 牡蠣一作牡丹 雄黃 莽草各四分 藜蘆 桂心 野葛各二分 螌蝥 芫青各十四枚 巴豆四十枚 蜈蚣一枚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每服二丸,日三,以知為度。
蜥蜴圓 治癥堅水腫,飛尸,遁尸,寒尸,喪尸,尸疰,骨血相注,惡氣,鬼忤,蠱毒邪氣往來,夢寐存亡,留飲結積,虎狼所齧,瘈犬所咋,鴆毒入人五臟。服藥以殺其毒,毒即消。婦人邪氣鬼忤,亦能遣之。
蜥蜴 蜈蚣各二枚 蝱蟲 杏仁各三十枚 地膽五十枚 (上庶下虫)蟲四十枚 乾薑四分 (石卜)硝 巴豆各七分 澤漆 鬼督郵 桑赤鷄 桃奴 犀角各二分 虎骨六分 甘草一兩 芍藥 甘遂各五分 (艹款)冬花三分 蜣螂十四枚
右二十味,別治巴豆、杏仁如膏,內諸藥末研調,下蜜搗二萬杵,丸如麻子大,食前服三丸,日一。不下加之。不取吐下者一丸,旦服。有人風冷疰癖堅二十年,得愈。
桔梗圓 治毒疰,鬼疰,食疰,冷疰,痰飲,宿食不消,酒癖諸病。
桔梗 藜蘆 皂莢 巴豆 附子各二兩
右五味為末,蜜和搗萬杵,丸如梧子,宿不食,平旦飲服二丸。仰臥,服勿眠,至食時,膈上吐,膈下下去惡物,如科斗蝦蟆子,或長一二尺。下後當大虛,口乾,可作鷄羹飲五合,太極飲食粥一升。三四日病未盡,更服。忌如藥法。
十疰圓 治氣勞鬼冷人死尸食水土,十種疰,併宜此方。
雄黃 巴豆各二兩 人參 甘草 麥門冬 細辛一作藁本 桔梗 附子 皂莢 蜀椒各一兩
右十味末,蜜丸如梧子,空腹服五丸,日再,稍加,以知為度。
太乙神明陷冰圓 治諸病,破積聚,心下肢滿,寒熱鬼疰,長病欬逆,唾噫,辟除眾惡鬼,逐邪氣鬼擊,客忤中惡,胷中結氣,咽中閉塞,有進有退,繞臍絞痛,惻惻,隨上下按之跳,手心中蝹蝹如有蟲狀,毒疰相染,甚至滅門。
芫青五枚 雄黃 桂心 丹砂 礬石一作礜石 藜蘆 大黃各二兩 真珠 附子各一兩半 當歸三兩 麝香 人參 犀角 鬼臼 射罔 牛黃各一兩 蜈蚣 蜥蜴各一枚 烏頭八枚 杏仁三十枚 螌蝥 樗鷄 地膽各七枚 巴豆一分
右二十四味為末,蜜和搗三萬杵,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日再。不止稍增。以藥二丸著門上,令眾邪不近。傷寒服之無不愈。若至病家,及視病人,夜行獨宿,服二丸,眾邪不能近也。
江南度世圓 治萬病癥結積聚,伏尸,長病寒熱,疰氣流行皮中,久病著牀,肌肉消盡,四肢煩熱,嘔逆不食,傷寒時氣,惡疰汗出,口噤不開,心痛。
蜀椒三兩 人參 細辛 甘草各二兩 茯苓 真珠 大黃 乾薑 丹砂 野葛 桂心 雄黃 麝香 鬼臼各一兩 巴豆六十枚 烏頭 牛黃各二分 附子 紫菀各六分 蜈蚣二枚
右二十味為末,蜜丸如小豆,飲服二丸,加至四丸,日二。加獺肝一具,尤良。
大度世圓 治萬病與前狀同者。
野葛一尺 牛黃 大黃 雄黃 細辛 附子 真珠 甘草 人參 射罔 丹砂 鬼臼 莽草各一兩 蜀椒 麝香 鬼箭羽 茯苓 桂心 紫菀各二兩 乾薑三兩 地膽五十枚 芫青二十枚 樗鷄三十枚 巴豆仁八十枚 蜥蜴 蜈蚣各一枚
右二十六味為末,蜜丸如小豆,飲服二丸,日三,先食服之。
又方 治疰病相染易,及霍亂中惡,小兒客忤等病。
獺肝一具 蜈蚣一枚 麝香二分 雄黃 莽草 丹砂 鬼臼 犀角 巴豆 大黃 牛黃各一兩
右十一味為末,蜜丸如麻子,空腹服二丸,至三丸,以止為度。
雷氏千金圓 洽行諸氣,宿食不消,飲食中惡,心腹痛如刺,及瘧。
硝石三分 大黃五分 桂心 乾薑各二兩 巴豆仁六十枚
右五味為末,搗三千杵,蜜丸如大豆,服二丸,神驗無比。已死者,折齒灌之。
又方 治遁尸,尸疰,心腹刺痛不可忍。
桂心 乾薑各一兩 巴豆仁二兩
右三味,治下篩,以上酢和如泥,傅病上,乾即易之。
八毒赤散李豫 治一切邪祟鬼疰,服之即愈。
雄黃 硃砂 礜石 附子炮 藜蘆 牡丹皮 巴豆霜各一兩 蜈蚣炙,一枚
右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無時,凉水送下。
雄朱散 【 《綱目》】 治因喪驚憂悲哀煩惱,感尸氣成諸證,變動不已,似冷似熱,風氣觸則發。
雄黃 硃砂 桔梗 羌活 芍藥 當歸炒 升麻 川烏 龍腦 川芎 南星炮 山梔 陳皮 木香 莽草 白朮 枳殼 檳榔 黃芩各等分 麻黃五分 白殭蠶炒 紫蘇子 虎頸骨酢炙 鬼箭羽炒,等分 蜈蚣二條,酒炙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日三服。
五邪湯 【 《千金方》,下同】 治邪氣啼哭,或歌或笑。
禹餘粮 防風 桂心 芍藥 獨活 甘草 白朮 人參 石膏 牡蠣 秦艽各二兩 防己 菖蒲 茯神 雄黃 蛇蛻皮各一兩
右(口父)咀,每服五錢,水三盞,煎七分服之。
太乙神精丹 治客忤霍亂,尸疰惡氣,顛狂鬼語,蠱毒妖魅,溫瘧,一切惡毒,無所不治。
曾青 雄黃 雌黃 磁石 丹砂各四兩 金牙二兩半
右,丹砂、雄黃、雌黃以釅酢浸,曾青以好酒浸,以紙密封,日中暴百日,然後各研如細粉,以釅酢拌,使乾濕得所,納土釜中,六一泥固濟,安鐵腳環子高一尺五寸,以漸放火,其火勿令近釜底,至一復時止,候冷出之。其藥精飛化凝著釜上。五色者上,三色者次,一色者下,俱光明皎潔如雪最佳。若飛不盡,更著火如前,以鷄羽掃取,棗膏和丸如黍粒,平旦空腹服一丸,漸加一丸,以知為度。舊不用磁石、金牙,今加之。服此者,五服內必吐利,過則自定。初服如黍粒,漸加一九,至如小豆大而止,不得更大。若服藥悶亂,煮木防己湯飲之即定。若欲解殺藥,吃爛煮肥猪肉。久瘧變腫垂死者,服一丸,即吐瘥;瘧母亦差。癥瘕積聚服一丸,以漿飲送下。諸卒死心下微暖者,斡開口,以漿飲調一刀圭服之。以絳囊盛丸刀圭散,繫男左女右臂上,避瘴疫時氣最妙。
避邪丹,治衝惡邪祟怪疫,及山谷間九尾狐精為患。
人參 赤茯神 遠志 鬼箭羽 石菖蒲 白朮 蒼朮 當歸各一兩 桃奴五錢 雄黃 硃砂各三錢 牛黃 麝香各一錢
右為末,酒糊和丸龍眼大,金箔為衣,每一丸,臨臥以木香湯化下。諸邪不敢近體,更以絳囊盛五七丸懸牀帳中尤妙。
蘇合香丸 療傳尸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利,瘀血月閉,痃癖丁腫驚癎,鬼忤中人,小兒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白朮 青木香 烏犀角屑 香附子炒去毛 硃砂研水飛 訶黎勒煨取皮 白檀香 沉香 安息香另末,無灰酒一升熬膏 麝香研 丁香 蓽茇各二兩 龍腦研 蘇合香油入安息膏內 薰陸香別研,各一兩
右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香膏併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兒,化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併空心服之。用蠟紙裹一丸如彈子大,緋絹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單方
中惡:冷水和伏龍肝如鷄子大,服之必吐。 【 《千金》,下同】
又方:溫猪肪二升,頓服之。
又方:車缸脂如鷄子大,酒服。
卒忤:以鹽八合,水三升,煮一升半,分二服,得吐即愈。
卒忤,小便不通:筆頭七枚,燒灰,水和服之,即通。
又方:犢子屎半盞,酒三升,煮服之。亦治霍亂。
又方:黑墨為末,水服一錢匕。
又方:臘月野狐腸燒末,以水服方寸匕。死鼠灰亦佳。
卒中鬼擊,及刀兵所傷,血漏腹中不出,煩滿欲絕:雄黃粉酒服一刀圭,日三,血化為水。
鬼擊病:用鷄屎白如棗大,青花麻一把,以酒七升,煮取三升,熱服,須臾發汗。若不汗,熨斗盛火炙兩脇下,使熱汗出,愈。
又方:艾如鷄子大三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
又方:吹酢少許入鼻中。
中惡:用葱心黃刺鼻孔中,血出,愈。
又方:大豆二七粒為末,鷄子黃併酒相和,頓服。
又方:使人尿其面上可愈。
治諸雜疰相連續死,亦治三十年眾疰:桃根白皮一斤(口父)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分八九服,須令二日服盡。
又方:搗桃仁三七枚研,酒服。
又方:小芥子為末,鷄子白和傅。
尸疰鬼疰:獺肝一具陰乾,治下篩,水服一方寸匕,日三。如一具不瘥,更作。
鬼疰暴心痛,面無顏色欲死:以布裹鹽如彈丸大,燒令赤,置酒中消,服之利即愈。
蠱疰:雄貓兒屎燒灰,水服之。
哭疰:梳齒間刮取垢,水服之。
又方:亂髮一兩,臘月猪脂二合,以猪脂煎髮令消烊,服之蠱死矣。
又方:熬大豆,帛裹熨之。
食疰:取釜下土鷄子大為末,酢泔清一升和服之,行五十步,吐即瘥。 【 凡食上得病名食疰。】
又方:還取本食種數多少相似,各少許,和合布裹燒灰,如杏仁大,水服之。
治遁尸,尸疰,心腹及身有痛處不得近:取艾小挼令碎,著痛上,厚一寸餘,熱湯和灰令強熱置艾上,冷即易,不過二三度瘥。
治遁尸,飛尸,又治暴風毒腫,流入四肢頭面:用白芥子一升蒸熱搗,以黃丹二兩攪和,分作兩分,用疏布袋盛,更蒸使熱,以薄痛上,當更迭蒸袋,常使熱薄之,如此三五度即定。
皮膚中痛,名曰癥疰,酢和燕窠土傅之。
走疰:燒車釭令熱,暫入水,以濕布裹熨病上。
三十年氣疰:豉心半升,生椒一合,以水二升,煮取半升,適寒溫,用竹筒縮取汁,令病者側臥,手擘大孔射灌之,少時當出惡物。此法垂死悉治得瘥。
針灸
《素問》曰:人憂愁思慮則傷心,又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神明失守。蓋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火不及歲,有黑尸鬼見之,令人暴亡。治法刺手少陽之所過,陽池穴也,復刺心俞則生。
凡飲食勞倦則傷脾,又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醉飽入房,汗出於脾,遇太陰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脾神不守。蓋脾為諫議之官,志意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土不及歲,有青尸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足陽明之所過,衝陽穴也,復刺脾俞即生。
人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又遇遠行,汗出於腎,或遇太陽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腎神失守。蓋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水不及歲,有黃尸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太陽之所過,京骨穴也,復刺腎俞即生。
人恚怒氣逆則傷肝,又遇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或遇厥陰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肝神失守。蓋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木不及歲,有白尸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少陽之所過,丘墟穴也,復刺肝俞即生。
人形寒飲冷則傷肺,復登高疾走,喘出於肺,或遇陽明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肺神不守。蓋肺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金不及歲,有赤尸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手陽明之所過,合谷穴也,復刺肺俞即生。
肝虛,見白尸鬼而後暴厥不知人,名曰尸卒,目中神采不變,四肢雖冷,心腹尚溫,口中無涎,舌卷囊不縮者,可刺之復甦。
心虛,見黑尸鬼而後暴厥不知人,四肢雖冷,目中精采不變,氣雖閉,舌不縮,未出一時,可治,刺之復甦。
脾虛,見青尸鬼而後暴厥不知人,四肢冷而身溫脣溫,一時可治。
肺虛,見赤尸鬼而後暴厥不知人,雖無氣,手足冷,心腹溫,鼻微溫,目中神采不變,口中無涎,舌不卷,囊不縮者,未出一時可治。
腎虛,見黃尸鬼而後暴厥不知人,氣絕四肢厥冷,心腹微溫,目中精采不變,脣口焦黑,口中無涎,可救。
《千金方》曰:天府,主卒中惡風邪氣,飛尸,惡疰,鬼語,遁尸。
豐隆,主厥逆,足卒青痛如刺,腹若刀切之狀,大便難,煩心,狂見鬼好笑,面四肢卒痛。
旁廷在腋下四肋間,高下正與乳相當,乳後二寸陷中,俗名注市,舉腋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壯。主卒中惡,飛尸,遁疰,胷脅滿。
九曲中府在旁廷注市下二寸,刺入五分,灸三十壯。主惡風,邪氣遁尸,內有瘀血。
百會、玉枕,主中惡,卒起僵仆,惡見風寒。
通天、絡郗,主暫起僵仆。
大杼,主僵仆不能久立,煩滿裏急,身不安蓆。
中惡,灸胃脘五十壯,愈。
卒忤,灸手十指爪下各三壯;又灸人中三壯;又灸肩井百壯;又灸間使七壯;又灸巨闕百壯。
又灸心下一寸三壯。
又灸手肘文,隨年壯。
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頭,隨年壯,男左女右。
五毒疰,不能飲食,百病,灸心下三寸胃脘十壯。
水疰 【 口中湧水】 :經云,肺來乘腎,食後吐水,灸肺俞。
又灸三陰交。
又灸期門穴,在乳下二肋間,瀉肺補腎也,各隨年壯。
一切疰無新久,先仰臥,灸兩乳邊邪下三寸第三肋間,隨年壯,可至三百壯。又治諸氣神良,一名疰市。
《古今醫統》曰:秦承祖灸鬼法,治一切驚狂譫妄,踰垣上屋,罵詈不避親疏等證。以病人兩手大拇指,用細麻繩縛定,以大艾炷置於其中,兩介甲及兩指角肉四處著火,一處不著則無效,灸七壯神驗。
醫案
《丹溪心法》曰:虛病痰病,有似邪祟。蓋血氣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若夫血氣兩虧,痰客中焦,妨礙升降,不得運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動,皆成虛妄,以邪治之必死。一少年暑月因大勞而渴,恣飲梅漿,又連得大驚三四次,妄言妄見,病似鬼邪,脈兩手皆虛弦而沉數。余曰:數為虛熱,弦為驚,又梅酸之漿鬱於中脘,補虛清熱,導去痰滯,病乃可安。遂與參、朮、陳皮、茯苓、芩、連等藥,濃煎湯,入竹瀝薑汁,旬日未效,眾皆尤藥之不對。余脈之,知其虛未復,痰未降也,仍令前方入荊瀝,服旬日而安。
一人醉飽後妄見如祟,詢之,係亡兄附體,言出生前事甚的。乃叔在旁叱之曰:非邪,乃食魚腥與酒太過,痰所為耳。灌鹽湯一二碗,吐痰一二升,汗大作,睡一夕而安。
《衛生寶鑑》曰:信副使許可道到雄州,請余看脈。診之,脈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長,此乃血氣不勻,邪氣傷正。本官說在官宿邯鄲驛中,夜夢一婦人著青衣,不見面目,以手於脅下打一拳,遂一點痛,往來不止,兼之寒熱而不能食,乃鬼擊也。余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嘗讀《名醫錄》中見李子豫八毒赤丸,為殺鬼杖子,遂與藥三粒。臥時服,明旦下清水二斗效。
《醫學綱目》曰:頃在徽城日,嘗修和神精丹一料。庚申,余家一婦人,夢中見二蒼頭,一前一後,手中持一物。前者云:到也未?後應云:到也。擊下,爆然有聲,遂魘,覺後心一點痛不可忍,昏悶一時許。余忽憶神精丹有此一證,取三粒令服之,少頃已無病矣。云:服藥覺痛止神醒,今如常矣。日後相識,稍有邪氣,與一二服,無不應驗。方在《千金》中,治中風之要藥,但近世少得曾青、磁石,為難合爾。
《醫宗必讀》曰:章仲輿女在閣時,昏運不知人,蘇合香丸灌醒後,狂言妄語,喃喃不休。余診其左脈七至,大而無倫;右脈三至,微而難見。正所謂兩手如出兩人,此祟憑之脈也。綫帶繫定二大拇指,以艾炷灸兩介甲至七壯,鬼即哀詞求去。服調氣平胃散加桃奴,不日而祟絕。
卒中暴死門
黃帝素問
六元正紀大論
陽明司天之政,二之氣,厲大至,民善暴死。
【 註 二之主客,乃君相二火,如厲大至,故善暴死。】
少陽司天之政,三之氣,民善暴死。
【 註 司天主時之氣,皆屬少陽,二火相交,風熱并至,故善暴死。】
火鬱之發,民病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
【 註 瞀悶,肺之病。火甚精傷,故善暴死。】
少陽所至,為暴注,瞤瘈,暴死。
【 註 此冬病之常也。】
五常政大論
少陽司天,風行於地,其主暴速。
【 註 風氣迅速也。】
厥陰司天,火縱其暴,其發機速。
【 註 厥陰風木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木火相生,故火縱其暴。少陽主樞,故發機速。】
大奇論
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 註 如喘,脈滑急,此痰水上壅也。】
脈要精微論
脈浮而散者,為眩仆。
【 註 陰上逆於陽也。】
玉機真臟論
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
【 註 風寒之邪,卒中於身,精氣一時虛奪,故急虛而五臟之氣一時絕閉,脈道一時不通,氣不往來,譬若墮溺之倉卒,時日難期也。】
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息:《素問》玉機真臟論新校正云:「按人一息脈五六至,何得為死?必息字誤。息當作呼乃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
【 註 倉卒之病,脈絕不來,生氣絕於內也。一息五六至,邪氣盛於外也,不必真臟見而猶死也。】
靈樞經
黃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師答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
【 註 乘年之衰者,六氣司天在泉之不及也。逢月之空者,月郭空之時也。失時之和者,四時不正之氣也。夫衛氣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是年之虛,月之空,時之違和,皆主衛氣失常。衛氣虛,則腠理疏而邪氣直入於內,故為暴病卒死。】
五色篇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黃帝曰:大氣入於臟腑者,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黃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 註 大氣入臟者,外淫之邪,入於臟腑,故不病而卒死矣。不病者,無在外之形證也。病小愈而卒死者,內因之病,臟腑相乘也。五色之見於面者,五臟之氣見於色也。聚色外見者,臟真之外泄也。】
金匱要略 【 漢?張機】
尸蹶
尸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
醫學綱目 【 明?樓英】
卒中暴厥
卒中者,卒然不省人事,全如死尸,但氣不絕,脈動如故,或脈無倫序,或乍大乍小,或微細不絕,而心胷煖者是也。
中暑悶倒,急扶在陰凉處,切不可與冰水,當以布巾衣物等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續以湯淋布上,令徹臍腹煖,即漸醒。如倉卒無湯處,掬道上熱土於臍,以多為佳,冷即易之。古法道塗無湯,即掬熱土於臍上,仍撥開作窩子,令人更溺於中,以代湯,續與竹葉白虎石膏湯。
凡覺中暑,急嚼生薑一大塊,冷水送下。如已迷亂悶,嚼大蒜一大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即醒。路中倉卒無水渴甚,急嚼生葱二寸許,津同嚥,可抵飲水二升。
人平居無疾,忽如死人,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不能開,口啞不能言,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加眩冒,移時方寤,此由汗過多,血少氣併於血,陽獨上而不下,氣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復通,故移時方寤,名曰鬱冒,亦名血厥。婦人多有之,宜白薇湯、倉公散。
古今醫統 【 明?徐春甫】
卒死
扁鵲、《肘後方》,中惡與卒死、鬼擊亦相類,為治皆參取而用之。已死,搗鮮菖蒲根絞汁灌之,立瘥。
卒中、尸厥、鬱冒、中風、中暑之類,皆當發表。仲景云:鬱冒欲解,必大汗出,故返魂湯用麻黃、桂枝,清魂湯用荊芥,及諸卒中用皂角、半夏(口畜)鼻取嚏,用藜蘆、砒霜揩齒取痰,皆所以開發上焦,使表邪流通也。中暑忌凉水,恐閉腠理,亦此意也。
山居中惡客忤卒死者,灸臍中百壯;皂角末吹鼻;或韭汁灌耳中。
《本事方》云:世言氣中者,雖不見於方書,然暴喜傷陽,暴怒傷陰,憂愁失意,氣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覺涎潮昏塞,牙關緊急,若概作中風用,非止不相為宜,而反致殺人者,多矣。元祐庚午,余母氏親遭此禍,至今飲恨。母氏素食,氣血羸弱,因先子捐館憂惱。忽一日氣厥,牙緊涎潮,里醫便作中風,大下數行,一夕而死。余因(口銜)恨至今,每見此證,急化蘇合丸灌之便甦,然後隨其寒熱而調治之,無有不愈者。
氣疾,人因氣不歸元,遂成氣中,狀如中風,仆倒昏迷,牙關緊急,只是無痰,不可誤用風藥,及通關利腠等輩。先以薑汁泡湯,調蘇合香丸;次用七氣湯、大流氣飲加石菖蒲順氣而甦;繼以治中湯加木香以和中,使氣歸道。若更不能調,則氣逆而厥,又有變證。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卒中暴厥
經云:暴病卒死,皆屬於火。註云:火性速疾故也。然初治之藥,不寒而溫,不降而升,甚者?治也。俗有中風、中氣、中食、中寒、中暑、中濕、中惡之別,但見卒然仆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聲,或口眼喎斜,手足癱瘓,或半身不遂,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者,并可用麻油、薑汁、竹瀝,調蘇合香丸。如口噤,抉開灌之,或用三生飲一兩,加人參一兩,煎成入竹瀝二三杯,薑汁少許。如抉不開,不可進藥,急以生半夏為末,吹入鼻中,或用細辛、皂角、菖蒲為末,吹入得嚏則甦。此可以驗其受病深淺,則知其可治不可治。若口開手撒遺尿者,虛極而陽暴脫也,速用大料參、芪接補之,及臍下大艾灸之。
痰涎壅盛者,宜吐之,急救稀涎散:猪牙皂角,肥實不蛀者四挺,去黑皮;晉礬光明者一兩,各為細末研勻,輕者五分,重者三字,溫水調灌下。又碧霞散:揀上色精好石綠研篩,水飛再研,取二三錢,同冰片三四豆許研勻,以生薄荷汁合溫酒調服之。二藥不大嘔吐,但微微令涎自口角流出,自甦。
舊說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聲如鼾肺絕,皆為不治之證。然五證不全見者,速服參芪膏,灸臍下,亦有得生者。
若中人髮直吐清沫,搖頭上攛,面赤如粧,汗綴如珠,或頭面赤黑,眼閉口開,氣喘遺尿,皆不可治。
諸中,或未甦或已甦,或初病或久病,或吐出紫紅色者死。
《傳心方》云:治男子婦人涎潮於心,卒然中倒,當即時扶入煖室中,扶策正坐,當面作好酢炭熏之,令酢氣衝入口鼻內,良久,其涎潮聚於心者自收歸,輕者即時甦醒,重者亦醒人事。惟不可吃一滴湯水入喉也。如吃湯水,則其涎永繫於心絡不能去,必成廢人。
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浮遲吉,堅大急疾凶。浮遲為寒,虛大為暑,不當暑則為虛。浮濇為濕,浮大為風,浮數無熱亦為風。微而數、浮而緊、沉而遲皆氣中。又凡風應人迎,氣應氣口。洪大為火,滑為痰。或浮而滑、沉而滑、微而虛者,皆虛與痰,更當察時月氣候,及其人之起居,參以顯證而定病之主名,以施治療。
石室秘籙 【 清?陳士鐸】
暴死
死治者如人死厥,不醒人事,中風不語,或感鬼神之祟,或遇山魈之侵,一時卒倒,不醒人事是也。此等病是邪氣中之,痰迷心竅也。怪病多起於痰,不必驚惶,治其痰而病自愈。然而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用祛痰之藥,加入於補正之中,則病去如掃,死者重生。方用白朮五錢,人參、茯苓、半夏、天南星各三錢,白芥子一錢,生附子五分,生薑一大塊搗汁,水半酒半,共二碗,煎八分,服。外用皂角刺為末。入研皂角刺時,先用紙一張,濕透封住同在之人鼻孔,然後研為細末。取一匙於鵝翎管,吹入病人鼻孔內,必取噴嚏,以前藥灌之立醒,必吐出痰水半盆或一盆,如膠如湯之類,或黃黑青紅之色,人自然困倦欲睡,不可驚他,任他自睡。醒來,用人參、半夏、白薇各一錢,白朮五錢,茯苓、白芥子各三錢,陳皮、甘草各五分,水煎服,一劑痊愈。此死治之一法也。蓋人之中邪,必由元氣之虛,邪遂乘虛而入,故用人參以助其正氣,而以半夏、白芥子以祛邪與痰,天南星尤能人心而祛邪,用附子猛烈之將,單刀直入,邪自驚退,故一下口而邪即外越上湧出矣。然邪出之後,當純補胃氣,故又不用祛痰之劑,而竟用健脾補胃之品也。更有死證治法,如尸厥之證,亦是氣虛,當用人參一兩,白朮、半夏、茯苓各五錢,菖蒲一錢,陳皮五分治之。雖同是中邪,然前證是陽邪,此乃遇陰邪也。陽邪者日間遇之,陰邪者夜間遇之也。後方雖亦用人參以補正,而終不用南星之類,直入其心中也。如不能語言,亦用皂角末吹之。倘前二證俱遺尿手撒則多不能救,否則皆一劑回生也。以上二證,皆死治之法也。觸類旁通,頭頭是道。大約治邪之法,二方足以包括,再看病之輕重,用藥之多寡,則得之矣。
人卒然見鬼卒倒,或在神廟之內,或在棺椁之旁,偶遇尸氣,感中陰邪鬼魅,不省人事者,以瓜蒂散吐之,必然吐痰如湧泉,傾盆而出,鬼若遠走則已。吐後仍見鬼者,痰未淨也,又用前瓜蒂吐之,以不見鬼為度。後用白朮一兩,茯苓五錢,白薇、神麯、炮薑各一錢,陳皮五分,水煎服。此法可治貧窮之人。
方
黃龍丸 【 《醫統》,下同】 治中暑卒死不知人,或身熱惡寒,頭痛,狀如傷寒;或往來寒熱,煩渴,嘔吐泄瀉。常服去暑毒,分陰陽。
硫黃 硝石各一兩 寒食麵四兩 雄黃明者 滑石 白礬各研細,半兩
滴水丸,新汲水下五丸,漸加至二十丸,口噤者水化灌下。中暑忌冷,此藥冷水下者,乃熱因寒用。
還魂湯 治卒死客忤暴厥。
麻黃去節,一兩 杏仁三十五枚 炙甘草半兩
右三味,水四升,煮升半,去渣,令隨嚥之。通治諸感,卒中忤暴擊,飛尸諸魘,忽氣絕無復覺,或已無脈,口噤拗不開,湯入口不下者,分病人髮左右提擒肩引之,藥下,復進一服,須臾甦。《千金》有桂。
破棺散 一名散生散。治卒死中惡,諸暴絕死,及石木所壓,溺水血縊,一切橫死,但心口溫者,并皆治之。
半夏泡七次
右為末,以大豆許吹入鼻中,得嚏即活。
硃砂丸 治卒中惡垂死。
硃砂細研 附子炮去皮臍 雄黃細研,各一兩 巴豆二十粒,取仁搥去油 麝香研,一分
右研勻,煉蜜和搗丸麻子大,每服三丸,不拘時,粥飲下。如不利,更加三丸至七丸,以利為度。
朱犀散 治卒中惡氣鬼邪,或因暮夜如廁,或出郊野,或遊空室,或人所不至之地,忽然見鬼物,鼻口吸著惡氣,卒然仆倒,四肢厥冷,兩手握拳,口鼻出清血,性命逡巡,須臾不救。此與尸厥相同,但腹不鳴,心脅俱暖,切勿移動,即令人圍繞,焚爇麝香或安息香、乳香、蒼朮之類,候醒方可移歸。
大硃砂 麝香研,各一兩 犀角鎊研末,半錢
右為細末研勻,每服二錢,井華水調灌服。
韭根茱萸湯 【 仲景】 救卒死。
韭根一把 吳茱萸炒,八兩 烏梅十四個
右以水一斗,檳榔七個,煮三沸。檳榔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飲之。
蘇合香丸 療傳尸骨蒸,殗殜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瘀血月閉,痃癖丁腫,驚癎,鬼忤中人,小兒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白朮 青木香 烏犀角屑 香附子炒去毛 硃砂研水飛 訶黎勒煨取皮 白檀香 沉香 安息香另末,無灰酒一升熬膏麝香研 丁香 蓽茇各二兩 龍腦研 蘇合香油入安息膏內 薰陸香別研,各一兩
右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膏,併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兒化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蠟紙裹一丸如彈子大,緋絹袋盛,當心帶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三物備急丸 【 仲景】
大黃 乾薑 巴豆去皮、尖、心、敖,如脂,各一兩
右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乾薑為末,研巴豆內中,合搗千杵,蜜和丸,器中貯之。主心腹諸卒暴百病。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熱苦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差。如未瘥,更與三丸,當腹中鳴,即吐下便瘥。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
又方 解一切暑毒欲死者,便服之立甦。
半夏酢一升半煮盡焙乾,四兩 肉桂去皮 赤茯苓各半兩 甘草 白茯苓各一兩
右為末,用生薑汁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熱水下。予夏日登途,常帶此藥于篋笥中,防諸緩急。及僕价俱每日一服,無伏暑之疾,奇驗不一。
附子理中湯 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昔有武士守邊,大雪山帳外,忽運倒,時灌以此藥兩劑,遂醒。
大附子炮去皮臍 人參 乾薑炮 甘草炙 白朮各等分
右剉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渣,空心服。口噤則斡口灌之。
單方
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方用屈草帶繞暍人臍,使三兩人溺其中,令溫。亦可用熱泥和屈草;亦可扣瓦碗底及按車缸以著暍人,取令溺,須得流去。此謂道路窮,卒無湯,當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溫。若湯便可與之。不可溺及車缸,恐此物冷。暍既在夏月得,熱泥土,暖車缸,亦可用也。 【 仲景,下同】
救卒死方:薤搗汁,灌鼻中。
又方:雄鷄冠割取血,管吹內鼻中。
又方:猪脂如鷄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
又方:鷄肝及血塗面上,以灰圍四旁立起。
又方:大豆二七粒,以鷄子白并酒和,盡以吞之。
救卒死而壯熱者:礬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漬腳令沒踝。
救卒死而目閉者:騎牛臨面搗薤汁灌耳中,吹皂莢末鼻中,立效。
救卒死而張口反折者:灸手足兩爪后十四壯了,飲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 【 稀糞也】 一升,溫酒灌口中;灸心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瘥。
救小兒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用狗屎一丸,絞取汁以灌之。無濕者,水煮乾者取汁。
尸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用草蒲屑內鼻兩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著舌下。
又方:剔取左角髮方寸,燒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治熱暍:取道上熱塵土,以壅心上,少冷即易,氣通止。
又方:令暍人仰臥,以熱土壅臍上,令人尿之,臍中溫即愈。 【 《千金》,下同】
又方:可飲熱湯,亦可內少生薑、橘皮、甘草煮飲之,稍稍咽,勿頓使飽。但以墊土及熱灰土,壅臍上佳。
又方:濃煮蓼取汁三升,飲之即愈,不瘥更灌。
又方:張死人口令通,以暖湯徐徐灌口中,小舉死人頭,令湯入腹,須臾即蘇。
又方:使人噓其心,令暖,易人為之。
又方:抱狗子若鷄,著心上熨之。
又方:房上南畔瓦,熱熨心,冷易之。
又方:灌地漿一盞即愈。
又方:地黃汁一盞服之。
又方:水半升,和麵一大抄服之。
硃砂符,治卒中惡氣絕。硃砂書舌作鬼字,額上書之良。 【 《醫統》,下同】
卒死心頭微熱:用百草花曝乾,水漬封埋百日,砂鍋內連水熬稠,丸皂角子大,令患人口含一丸,須臾即活,大妙。
中鬼氣卒死,口鼻出血:用雄黃末一錢,桃葉煎湯下。
中惡客忤睡死:用麝香一錢研,和酢二合,灌之即甦。
尸厥奄然死去,腹中氣鳴:用生薑汁半盞,和酒煎沸灌之,仍灸丹田、百會、氣海穴。
卒死無脈,無他形候,陰陽俱竭故也。牽取牛臨鼻上二百息,牛舐必瘥。牛不從,當著鹽汁塗面上,牛即肯舐。 【 《千金》,下同】
又方:牛馬屎絞取汁飲之。無新者,水和乾者亦得。《肘後方》云:乾者以人溺解之。
中暑發昏:以新汲水滴兩乳,以扇搧之;重者以地漿灌之則醒。若與水飲則死。
針灸
《靈樞經》曰: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太陽為開,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陽,視有餘不足。皮肉宛膲而弱也。
《素問》曰: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其狀若尸,或曰尸蹶,刺其足大指內側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後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後刺手大指內側去端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銳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兩耳,鬄其左角之髮方一寸,燔,飲以美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已。
《甲乙經》曰:尸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隱白、大敦主之。恍惚尸厥頭痛,中極及僕參主之。
尸厥暴死,金門主之。
《傷寒論》曰: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胷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尸蹶,當刺期門、巨闕。
《千金方》曰:隱白、大敦,主卒尸厥不知人,脈動如故。
中極、僕參,主恍惚,尸厥,煩痛。
金門,主尸厥暴死。
內庭,主四肢手足悶,久持之;厥熱,脛痛,腹脹,皮痛者,使人久持之。
卒死無脈,無他形候,陰陽俱竭也。火炙熨斗,熨兩脅下,又治尸厥。
針間使各百餘息,又灸鼻下人中,一名鬼客廳。《肘後方》云:又治尸厥。
《醫學綱目》曰:氣昏運,取奪命。在曲澤上,針入三分,先補,候氣回後瀉,不可離手,忌灸。如不甦,取臍中。又臍中灸七壯,忌針。此二穴能起死回生。
又法:取尸蹶,玉泉八分,補十呼,得氣即瀉;隱白三分,先補後瀉,補生瀉成;更於兩脅頰頰熨之。
鬼擊:支溝二分,先補後瀉,補生瀉成;三里補十呼,瀉五呼。此二穴刺之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氣至,去之勿復刺。
《證治準繩》曰:卒中眼上戴不能視者,灸第二椎骨、第五椎上各七壯,一齊下火炷,如半棗核大。
醫案
《儒門事親》曰:一夫病痰厥,不知人,牙緊,諸藥不能下。戴人問侍病者,口中曾有涎否?曰:有。戴人先以防風藜蘆煎湯,調瓜蒂末灌之,口中不能下,乃取長蛤甲磨去刃,以紙裹其尖,灌於右鼻竅中,嘓然下咽有聲,復灌其左竅,亦然。戴人曰:可治矣。良久涎不出,遂以砒石一錢又投之鼻中,忽偃然仰面,似覺有痛,斯須吐膠涎數升頓甦。砒亦尋常勿用,以其病大,非此莫能動。然無瓜蒂,亦不可使用,宜消息之。
丹溪曰:鄭兄年近六十,奉養受用之人也。仲夏久患滯下,而又犯房勞。忽一晚,登廁,兩手疏散,兩眼開而無光,尿自出,汗如雨,喉如鋸,呼吸甚微,脈大而無倫,且無部位,可畏之甚,予急令煎人參膏,且先與灸氣海穴,炷如小指大,至八十壯,右手能動;又三壯,脣微動,參膏亦成,遂與一盞,半夜後盡二盞,眼能動,盡二斤方能言而索粥,五斤而痢止,數十斤而安。
《醫宗必讀》曰:楊方壺夫人忽然運倒,醫以中風藥治之,不效,迎余診之。左關弦急,右關滑大而軟,本元氣不足,又因怒後食停,先用理氣消食藥,得解黑屎數枚,急以六君加薑汁服四劑而運止;更以人參五錢,芪、朮、半夏各三錢,茯苓、歸身各二錢,加減調理,兩月而愈。此名虛中,亦兼食中者。
邑尊張太羹令郎,丙子六月間未申時,運絕不知人,至更餘未甦,此得之生冷太過也,皂角末吹鼻中無嚏,舉家驚惶。余以皂角灰有性,新汲水灌之;更取沉檀焚之,俾香氣滿室以達其竅,至子後方甦。服十味香薷飲而安。此暑中挾虛者。
給諫晏懷泉夫人先患胷腹痛,次日卒然運倒,手足厥逆。時有醫者以牛黃丸磨,就將服矣。余診之六脈皆伏,氣口稍動,此食滿胷中,陰陽痞隔,升降不通,故脈伏而氣口獨見也。取陳皮、砂仁各一兩,薑八錢,鹽三錢,煎湯以指探吐,得宿食五六碗,六脈盡見矣。左關弦大,胷腹痛甚,知為大怒所傷也,以木香、青皮、橘紅、白朮、香附煎成,與服兩劑,痛止;更以四君子加木香、烏藥,調理十餘日方瘥。此食中兼氣中者。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二十九
諸哽門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諸治大法
凡療病者,皆以其類治之,豈宜以鸕鶿主魚哽,狸虎治骨哽耶?至於竹篾、薤白、嚼筋、綿蜜等事,乃可通用耳。
古今醫統 【 明?徐春甫】
從類治法
陳無擇云:治法皆以類從。如鸕鶿豺獺治魚骨,磁石治針,髮灰治髮,狸虎治諸骨,亦各從其類也。
吐法最妙
凡物哽者,蓋以食入喉而不順,致物刺住而不能下,推之以理,反而上出則為順焉。為治者即當涌吐,乘其飲食之出而上逆,此其順而易為,如拔刺之法也。若刺之深者,必欲推下,非惟理勢不能延遲,日久則咽哽漸腫,其刺愈深,腹中飲食消盡,雖欲涌吐而無推送之物矣,欲食而不能下,如此因循,多致不救。
凡治哽,所傷之物下咽,不可便與米湯米飯吃,恐米粒入瘡口中,且吃羹數日為美。後單方中呪,能治一切諸物諸骨,併絲髮纏喉不下。《內經》曰:不因氣動而生病於外者,愚意宜用藏經呪法治之是也。
單方
諸哽取鹿筋漬之令濡,合而索之,大如彈丸,以線繫之,持筋端吞之入喉,推至哽處,徐徐引之,哽著筋出。
又方:作竹篾刮令滑淨,綿裹內咽中,令至哽處,可進退引之,哽即隨出。
又方:用綿二兩,以蜜煎使熱,的的爾,從外薄哽所在處,灼瓠以熨綿上,若故未出,復煮一段綿,以代前用者,并以皂莢屑少少吹鼻中,使得嚏,哽出。
又方:煮薤白令半熟,小嚼之,以綫繫薤中央,捉綫吞薤下,候至哽處,牽引,哽即出矣。
又方:以虎骨末若狸骨,服方寸匕。
又方:瞿麥末,服方寸匕。
魚骨哽:用鸕鶿屎,服方寸匕。
又方:口稱鸕鶿七遍,用水嚥下則下。
又方:服橘皮湯。
又方:服沙糖水。
又方:燒魚網灰,服方寸匕。必效方,以魚網復頭立下。骨鯁在喉,眾治不出,取飴糖丸如鷄子黃大,吞之不去,更吞,漸大作丸,可至十丸止。
又方:燒虎狼屎服之。
又方:吞猪膏如鷄子,不瘥,更吞,瘥止。
食中吞髮咽不下繞喉:取亂髮燒末,酒服一錢匕。
誤吞錢方:艾蒿五兩,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即下
又方:服蜜二升即出。
又方:末火炭,酒服方寸匕,水服亦得。
吞金銀鐶及釵:白糖二斤,一頓漸漸食之,多食亦佳。
又方:吞水銀一兩,再服之。
誤吞鐶及指彄:燒鴈毛二七枚,末之;鵝羽亦得。
誤吞釵方:曝韭令萎,蒸熟勿切,食一束即出。或生麥葉筋縷,如韭法皆可用,但力薄,多食自消。
誤吞銅鐵而哽者:燒銅弩牙令赤,內酒中飲,立愈。
誤吞釘針及箭鏃等:但多食脂肥肉,令飽,自裹出。
誤吞針方:取懸針磁石末,飲服方寸匕,即下。《古今錄驗》曰:吞針在喉,服磁石末則入腹。若含磁石口中,或吸針而出耳。
諸魚骨哽久不出:以皂角少許吹入鼻中,得嚏哽出,多秘此方。 【 《本事》】
魚骨哽不可出者:取獺爪於項下爬之,亦可煮汁食之。
治哽:用螻蛄膽一枚吞下,亦治刺不出,傅之刺即出。 【 《外臺》】
魚骨橫喉中六七日不出:取鯉魚鱗皮合燒作屑,水服之即出,未出再服。 【 《錄驗》】
骨哽不得出:砂仁、甘草為末,綿裹含,徐徐嚥津,久隨痰出。
魚骨哽:小嚼韭白,令柔,以細繩繫口中,吞韭到哽處,引之,哽骨即隨出,驗。
又方:水一盞,自默以左眼睛於水中書龍字服之,不過二盞則下。小兒遇哽,大人如前書水中,服之,妙。
又方:用山栗紅果獨根向下者,取來與玉簪花根同搗自然汁,用竹管灌入喉中。不可著牙,著牙則牙化。山栗果,山楂也。
鷄骨哽:以鷄汁化哽藥下,或食餳糖一大塊,滿吞下。
又方:用狸骨燒灰調下少許效。 【 陳氏方】
魚刺哽:金鳳花嚼爛噙下。無子,用根搗爛絞汁下。
又方:用魚骨頂在頭上,欬聲則出。
又方:用本魚骨左右手反復擲背後,立出。
又方:用萱草根搗取汁,吞之立下。
又方:用薔薇根為末,水調方寸匕。
諸骨哽:以野苧根搗爛如泥,如龍眼肉大,化下。如被鷄骨哽者,以鷄羹化下。魚骨哽,以魚羹化下。
又方:用楮實子搗汁服。
魚骨哽:用橄欖,味濇,食久則甘,嚼汁嚥下。 【 《衍義》】
骨哽:用鹿角為末,含嚥津下。 【 《斗門方》】
髮哽:用舊木梳燒灰,酒調下。
食魚骨下肚內刺痛:煎吳茱萸湯一盞飲之,骨軟而小;或用好米酢飲半盞,亦軟而痛止。 【 丹溪】
誤食麥芒刺入喉中:將鵝倒提,口流涎以碗盛之,飲少許,即隨涎而下。
篾刺入喉:用多年竹籬棍,急流水煎湯服。
誤吞銅錢在喉:用生慈姑搗汁,呷飲。 【 《山居》】
誤吞銅錢併金銀物在喉:以胡粉一兩,搗硝石少許服,作二服。如吞金銀在腹中,服此俱消下。 【 《外臺》】
錢哽:艾一把,水五升,煎一升頓服,便下。
又方:百部根四兩,酒一升浸一宿,溫服一升。 【 錢氏方】
魚骨竹木等物哽咽不下:用象牙屑為末,水調一錢服。
又法:道藏經神呪曰:吾請老君東流順水,老君奉敕攝攝,攝法毒水;吾託大帝尊不到稱吾者,各各現帝身,急急如律令,奉敕!攝一氣念七遍。又以左手屈中指無名指,作三山印,上坐淨水一碗,右手掐卯文作金鎗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象地,右手象天,虛挽虛卓,九次為定;左足橫,右足豎,作丁字立,如法作望日月燈火吸氣一口,吹在盞內。此法百無禁忌,用法之時,以正神氣是也。
又神方呪法:治骨哽急無藥處,用新水一盞,呪曰:吾順東流豈毒業,急急如律令!一氣念七遍,攝望日月燈光,收氣吹入水中,令患人大喫三口水,須臾即下。九龍入洞法:左手掐三山訣,捧淨水一盞向東,右手掐劍訣,寫雲龍鬼三字於水內,念呪云:此盞化為東洋大海,咽喉化作萬丈深潭,九龍入洞之法,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吞法水一口,哽隨化。今人每用寸長竹竿九節,置口中,如法吞,若無物。
骨哽入喉:用縮砂、甘草各等分,右為末,以綿裹少許噙之,旋旋嚥津,久之即出。 【 《綱目》】
醫案
《儒門事親》曰:一小兒誤吞一錢,在喉中不下,諸醫皆不能出,亦不能下,乃命戴人。戴人熟思之,忽得一策,以凈白裱紙令卷實如箸,以刀縱橫亂割其端,作鬅鬠之狀。又別取一箸縛針鉤於其端,令不可脫。先下咽中,輕提輕抑探之,覺鉤入於錢竅,然後以紙卷納之咽中,與鉤尖相抵,覺鉤尖入紙卷之端,不礙肌肉,提之而出。
《醫說》曰:一兒誤吞釣魚鉤在喉,諸醫不能措手。一人偶見釣鉤雖在喉,而鉤綫幸在外,遂以意療,用數珠子穿在鉤綫上,逐個送喉中,以數珠抵鉤頂其利嘴,一掣而鉤出,遂獲安。
《古今醫統》曰:一富家子被鷄骨哽喉,百方莫能治。一叟見云:我有手法取之,不勞藥餌。急取新綿、白糖二物,將綿裹糖如梅大,其子咽下入喉間,留綿一半於外,時時以手牽掣,待喉中作癢,忽然痰涎壅出,其骨粘於綿上而出,遂愈。
一稚子以綫錘置口中,誤吞之,有胡僧啖以餳糖半斤,即於穀道中隨糞而下。僧云:凡誤吞五金,皆可啖餳也。
一小兒誤吞金網圈一個。或云:急用韭菜熟而勿斷,與蠶豆同咽之,不過二次,其金圈?大便出矣。
五絕門
單方
救自縊死,旦至暮,雖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難也。恐此當言忿氣盛故也。然夏時夜短於晝,又熱,猶慮可治。又云:心下若微溫者,一日以上,猶可治之。將死人徐徐抱解,不得截繩,上下安被臥之;一人以腳踏其兩肩,手少挽其髮,常弦弦勿縱之;一人以手按據胷上數動之;一人摩捋臂脛屈伸之。若已僵,但漸漸強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頃,氣從口出,呼吸眼開,而猶引按莫掇,亦勿苦勞之。須臾可將少桂湯及粥清含與之,令濡喉,漸漸能咽及,稍止。若向令兩人以管吹其兩耳甚好。此法最善,無不活者。
【 仲景,下同】
救溺死方:取灶中灰兩石餘,以埋人,?頭至足,水出七孔即活。
凡魘死不自覺者,慎燈火,勿令人手動,牽半臨其上即覺。若卒不能語,取東門上鷄頭為末,以酒服之。 【 《千金》,下同】
治卒魘死,搗韭汁灌鼻孔中,劇者灌兩耳。
鬼魘不臥:伏龍肝為末,吹鼻中。
又方:皂莢為末,如大豆許,吹鼻中,嚏則氣通,起死回生。
辟魘:用雄黃如棗大,繫左腋下,令人終身不魘。仲景云:男左女右。
又方:灸兩足大趾叢毛中,各二七壯。《肘後方》云:華佗以此法救卒死中惡。
自縊者,切不可割斷繩子,以膝蓋或用手厚裹衣物緊頂殼道,抱起解繩放下,揉此項痕,搐鼻及吹其兩耳,待其氣回,方可放手。若便泄氣,則不可救矣。
救自縊死:安定心神,徐緩解之,慎勿割繩斷,須抱取。心下猶溫者,刺鷄冠血滴口中即活。男雌女雄。 【 《肘後方》】
又方:鷄屎白如棗大,酒半盞和,灌及鼻中,尤妙。
又方:以藍汁灌之。 【 《千金》】
自縊死,但身溫未久者:徐徐放下,將喉氣管捻圓,揪髮向上,揉擦,用口對口接氣,糞門用火筒吹之;以半夏皂角(口畜)鼻,以薑汁調蘇合香丸灌之;或煎木香細辛湯調灌亦得,得蘇可治。繩小痕深過時者,不治。
卒墮顛壓倒打死,心頭溫者,皆可救。將本人如僧打坐,令一人將其頭髮控放低,用半夏末吹入鼻內,如舌,卻以生薑汁香油打勻灌之。
溺水死者:撈起以尸橫伏牛背上,無牛,以凳控去其水。冬月以綿被圍之,卻用皂角以生薑自然汁灌之,上下從炒薑擦之,得蘇可治。若五孔有血者,不治。
溺水者:放大凳上睡著,將腳後凳腳起二磚,卻蘸鹽擦臍中,待其水自流出。切不可倒提出水。此數等但心頭微熱者,皆可救治。
又方:溺水死一宿者,尚可活,搗皂角綿裹納下部,須臾出水即活。
魘死:不得近前喚,但痛咬其腳跟,及唾其面。不醒者,移動些少臥處,徐徐喚之。元有燈則存,無燈切不可點燈。
臥忽不寤,勿以火照之,殺人。但痛囓大拇指際,而唾其面,則活。取韭搗汁吹鼻孔,冬月用韭根取汁灌口中。 【 《肘後方》】
又方:雄黃搗末,細篩,以管吹入鼻孔中。
神虛氣濁,風痰客於心肺,所以得夢不覺,濁氣閉塞而死。氣動不甦,面青黑者不治。急以(口畜)鼻散引出痰,次以蘇合香丸導動清氣,身動則甦。若身靜色陷者不治。 【 《準繩》】
五絕乃縊死、跌死、魘死、淹死、壓死是也。世人禍成倉卒,往往不救。然此等之死,五臟未絕,因外來之禍而枉死者也。其魂魄守於尸旁,相去未遠,苟以神術招之,魂魄即附體而可生也。我傳神符一道,先書黃紙上,焚化在熱黃酒內,掘開牙關,灌入喉中;後再用藥丸化開,亦用黃酒調勻,以人口含藥水,用葱管送於死人喉內,少頃即活。藥丸名救絕仙丹。山羊血、菖蒲、蘇葉各二錢,人參、製半夏各三錢,紅花、皂角刺、麝香各一錢,各為末,蜜為丸如龍眼核大,酒化開用。修此丸時,端午日妙。如臨時,不必如許之多,十分之一可也。此方神奇之極,閒時備藥修合一料,大可救人。若到臨期,緩不濟事。此方不特救五絕,凡有邪祟昏迷,一時卒倒者,皆可灌之,以起死回生也。
神符:(缺圖)。無咒,但書符時,一心對雷真君及天醫使者書之,自然靈應無比。 【 《石室秘籙》】
怪病門
單方
項瘡皮斷 一人項上生瘡如櫻桃大,有五色,瘡破則項皮斷,但逐日飲牛乳自消。
四肢有聲 一人寒熱不止,經月後四肢堅如石,以物擊之,一似鐘磬聲,日漸瘦惡,用茱萸、木香等分煎湯飲,即愈。
大腸寸截 一人大腸頭出寸餘,痛苦,直候乾,自退落,又出,名為截腸病。若腸盡乃不治,但初截寸餘可治。用脂麻油盛之,以臀坐之自入,飲大麻子油數升,愈。
鼻水成蝦 一人鼻中腥臭水流,以碗盛之,有鐵色蝦魚如粳米大,走躍不住,以手捉之,即化為水,此肉壞矣。食鷄肉,一日二次,任意饌食,月餘愈。
前陰出糞 一婦人小便中出大糞,名交腸,服五苓散效。如未盡愈,可用舊幞頭燒灰,酒服之。
足脛流髓 一人兩足心凸如腫,上面生黑色豆瘡,硬如釘子釘了,履地不得,脛骨有碎孔,髓流出,身發寒顫,惟思飲酒,此是肝腎氣冷熱相吞,用炮川烏頭末傅之,煎韭子湯服效。
四肢節解 一人四肢節脫,但有皮連,不能舉動,名曰筋解。用酒浸黃蘆三兩,經一宿取出,焙乾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服盡安。
莖健漏精 一人玉莖硬不痿,精流無歇,時時如針刺,捏之則脆。乃為腎滿漏精疾,用韭子、破故紙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日三次飲之,愈則住服。
喉竅臭氣 一人咽喉間生肉,層層相疊,漸漸腫起不痛,多日乃有竅子,臭氣自出,遂退飲食,用臭橘葉煎湯,連服愈。
臍內生蟲 一人腹中如鐵石,臍中水出,旋變作蟲行之狀,繞身匝啄,癢痛難忍,撥掃不盡。用濃煎蒼朮湯浴之,以蒼朮末入麝香少許,水調服痊。
眼見飛走 一人眼前常見諸般禽蟲飛走,以手捉之,則無。乃肝膽經為疾,用酸棗仁、羌活、元明粉、青葙子花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和滓飲,一日三服。
大腸生蟲 一人大腸蟲出不斷,斷之復生,行坐不得,用鶴虱草為末,水調五錢,服之自愈。
眼珠突垂 一人眼睛垂出,至鼻如角,黑色,痛不可忍,或時時大便血出,名曰肝脹。用羌活煎汁數服自愈。
應聲怪蟲 一人腹中有物作聲,隨人語言,用板藍汁一盞,分五服服之,又名應聲蟲,當服雷丸自愈。
嗜油髮蟲 一人日飲油四五升以來,方始快意,長得喫則安,不爾則病。此是髮入胃,被氣血裹了化為蟲也。用雄黃半兩為末,水調服,蟲自出,如蛇形者,置於油中,逡巡間連油潑之長江。
失說物望 一人臥於牀,四肢不能動,只進得食,好大言說喫物,謂之失說物望病。治法如說食猪肉時,便云:你喫猪肉一頓。病者聞之即喜。遂置肉令病人見,臨要卻不與喫,此乃失他物望也,當自睡中涎出便愈。
指斷筋連 一人手十指節斷壞,惟有筋連,無節肉,蟲出如燈心,長數尺餘,遍身綠毛,名曰血餘。以茯苓、胡黃連煎湯飲之,愈。
皮內波聲 一人遍身皮底混混如波浪聲,癢不可忍,抓之血出,不能解,謂之氣奔,以人參、苦杖、青鹽、細辛各一兩,作一服,水二碗,煎十數沸,去渣,飲盡便愈。
眼白變黑 一人眼白渾黑,見物依舊,毛髮直如銕條,雖能飲食,不語如醉,名曰血潰。用五靈脂為末二錢,酒調下。
瘡肉蝶飛 一人因著艾灸火,痂便退落,瘡內出鮮肉片子,飛如蝶形狀,騰空去了,痛不可忍。是血肉俱熱,用大黃、(石卜)硝各半兩為末,水調下,微利即愈。
遍身出虱 一人臨臥,忽渾身虱出,約至四五升,隨至血肉俱壞,每宿漸多癢痛,不可言狀,惟喫水臥牀,晝夜號哭,舌尖出血不止,身齒俱黑,唇動鼻開,但飲鹽酢湯十數碗即安。
毛髮如鐵 一人眼赤鼻張,大喘,渾身出斑,毛髮如銅銕,乃胃中熱毒氣結於下焦。用白礬、滑石各一兩為末,作一服,水三碗,煎至半合,不住飲,候靜乃安。
皮內蟹行 一人病,皮中有蟲,如蟹走,作聲如小兒啼,乃筋肉為火之化。用雷丸、雄黃各一兩為末,摻在猪肉片上,炙熟喫盡,自安。
手足肉刺 一人手足甲忽然長,倒生肉刺如錐,痛不可忍,喫葵菜自愈。
鼻中長毛 一人鼻中出毛,晝夜可長一二尺,漸漸粗圓如繩,痛不可忍,雖忍痛摘去一莖,後即更生。此因食猪羊血過多。遂用乳香、硇砂各一兩為末,以飯圓梧桐子大,空心臨臥各一服,水下十粒,自然退落。
瘡如猫眼 一人面上及遍身生瘡,似猫兒眼,有光彩,無膿血,但痛癢不常,飲食減少,久則透骨,名曰寒瘡。多喫魚鷄葱韭自愈。
腸從脅出 一人脅破腸出,臭穢,急以香油抹腸,用手送入,煎人參枸杞湯服,又淋破處,皮自合矣。喫羊腎粥、赤石脂十日即愈。
口鼻黑氣 一人口鼻中氣出,盤旋不散,凝如黑蓋,過十日漸漸至肩胷,與肉相連,堅勝金鐵,無由飲食,此多因瘧後得之,煎澤蘭葉湯,日飲三盞,連服五日愈。
肉出如錐 一人遍身忽然肉出如錐,既癢且痛,不能飲食。此名血擁。若不速治,潰而膿出。以赤皮葱燒灰淋洗,喫豉揚數盞,自安。
眉動目張 一人眉毛搖動,目不能視,交睫,喚之不應,但能飲食,有經日不效者,用蒜三兩取汁,酒調下即愈。
毛竅血出 一人毛竅節次血出,若血不出,皮即膨脹如鼓,須臾眼鼻口目俱脹,此名脈溢,飲生薑汁合水各一二盞,即安。
傷寒併熱 一人忽然氣上喘,不能語言,口中汁流吐逆,齒皆搖動,氣出轉大則悶絕,蘇復如是,名曰傷寒併熱霍亂。用大黃人參末各半兩,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可安。
口內肉毬 一人口內生肉毬,臭惡,自己惡見,有根綫長五寸餘如釵股,吐毬出,方可飲食,以手輕捏,痛徹於心,困不可言,用水調生麝香一錢,服數日驗。
泡破石出 一人渾身生燎泡如甘棠梨,每個破出水,內有石一片如指甲大,泡復生,抽盡肌肉,不可治。急用荊三稜、蓬莪朮各五兩為末,分三服,酒調連進愈。
面熱有光 一人頭面發熱有光色,他人手近之如火燒,用蒜汁半兩,酒調下,吐出如蛇狀,遂安。
離魂假相 一人忽覺自形作兩人并臥,不別真假,不語,問亦無對,乃是離魂。用辰砂、人參、茯苓,濃煎湯服之,真者氣爽,假者化也。
飲酒身瘦 一男子自幼喜飲酒,至成丁後,日飲一二斗不醉,片時無酒,叫呼不絕,全不進食,日就羸弱。其父令用手巾縛住其手足,不令動搖,但扶少立,卻取生辣酒一罎,就於其子口邊打開,其酒氣衝入口中,病者索飲,堅不與之。須臾口中忽吐物一塊,直入罎中,即用紙封裹罎口,用猛火燒滾。約酒乾一半即開視之,其一塊如猪肝樣,約三兩重,週回有小孔如針眼,不可數計,棄之於江,飲食復舊,雖滴酒不能飲矣。
瘡如人面 一商人左髆上有瘡如人面,亦無他苦。商人戲滴酒口中,其面亦赤;以物食之,凡物必食。食多覺髆內肉漲起,或不食之,則一臂痹焉。有善醫者,教其歷試諸藥,金石草木悉與之,至貝母,其瘡乃聚眉閉口。商人喜曰:此藥必治之也。因以小葦筒毀其口灌之,數日成痂遂愈。
蛟龍怪病 古有患者,飲食如故,發則如癲,面色青黃,小腹脹滿如孕。醫者診其脈,與證皆異,而難明其主療。忽有一山叟曰:聞開皇六年灞橋有患此病,蓋因三月八日水邊食芹菜得之。有識者曰:此蛟龍病也。為龍遊于芹菜之上,誤食而病也。遂以寒食餳每劑五合,服之數服,吐出一物,雖小而似蛟龍狀,有兩頭,其病自此獲痊。
瘡破雀飛 一人左目上瞼,忽生一小瘡,其形長如鴨卵,其根如弦,恒偃其目不能開。金州防御使崔堯封飲之酒,令大醉,便與割去。瘡既破,中有黃雀飛鳴而去。
身漸縮小 世有奇疾,終莫能曉。昔呂縉叔以制誥知潁州,忽得疾,身體日漸縮小,人不能醫。臨終,僅如小兒。古人不曾患此疾,終無人識。
視物倒植 元末四明呂復別號滄洲,翁深於醫道,臨川道士蕭雲泉眼中視物皆倒植,請復治。問其因,曰:某嘗大醉,盡吐所飲酒,熟睡至天明,遂得此病。復診其脈,左關浮促,即告之曰:傷酒大吐,上焦反覆,致倒其膽腑,故視物皆倒植,不內外因。法當復吐以正其膽。遂用藜蘆、瓜蒂為粗末,水煎,使平旦頓服,以吐為度。吐畢,視物如常。
視直如曲 一婦人視物如曲弓,視界尺之直亦如曲鉤,藥莫能治。
嘔物如舌 鎮陽有士人嗜酒,日飲數斗,飲興一發則不遏。一夕大醉,嘔出一物,如舌,初視無痕竅,至欲飲時,眼遍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盡,至常日所飲之數而止。遂投之猛火,自出裂為十數片。士人自此惡酒不飲。
病消食龍 《齊諧記》云:江夏郡安陸縣隆安中有郭坦兄弟三人,大兄得天行病后,遂大能食,一日食斗米,其家給五年貧罄,後乞食至一家門前,已得飯,又復乞其後門。其家人怒之云:前門已飯了,又從後門來討,那得許多與你?彼答云:腹中飢甚,實不知是後門。門园有薤三畦,彼就地而啗其二。須臾悶臥在地,大吐一物如龍,因出漸漸小,人持飯與,遂不復食,將飯著所吐之物上,即消化成水,此病尋瘥。
婦人異疾 一婦異疾,每腹脹則腹中有聲如擊鼓,遠聞於外。人行過其門者,皆疑其家作樂。腹脹消則鼓聲亦止,一月一作,經百醫皆莫能明其疾。
腹內鐘鳴 有妊婦腹內如鐘鳴,一貧士用鼠窟前畚土研羅為末,每服二錢,麝香湯調服,其疾即愈。
產婦腹癢 箭簳及鏃,主治婦人產後腹中癢,安所臥牀蓆下,勿令人知。
產後腸癢 針綫袋,主治婦人產後腸中癢不可忍,以袋安所臥褥下,勿令人知。
杯中蛇影 陳留何解元一日飲於趙修武宅,酒至,陳忽見杯中似有小蛇,入口亦不覺有物,但每思而疑之,日久覺心痛,自思蛇入腹,為患不淺。後復會其宅,恰才執杯,又見小蛇,乃放杯細看,乃粱上掛弓一張,蛇影乃弓梢之影是也。遂解其疑,痛即止。
食掛 眉州米思古得疾,不能食,聞葷腥則嘔,惟用大鐺旋煮湯沃淡飯數數食之,醫莫能治。史載之曰:俗輩不讀《內經》而妄醫人之疾,可嘆可駭!君之疾,正在《素問》經中,名曰食掛。凡人之肺六葉,舒張而蓋下,覆於脾,子母氣和則進食。一或有戾則肺不能舒,脾之為弊,故不嗜食。遂授一方,以清氣潤肺為治,服三日,病者鼻聞肉味覺香,取啖之甚美。此宋人載於傳記,考之《素問》,并無食掛之病,或記者假託耳。
毛如鐵條 一白人忽變黑,毛直如鐵條,雖飲食,不語如大醉,名無血鑽。
眼見五色 一人酒色過度,眼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變成一美婦人,亭亭而立。徐之才曰:此色慾多,大虛所致,乃處補藥飲之,數劑而愈。
面腫如蛇 一人頭面肉腫如蛇狀,用濕磚上青苔一錢,水調塗立消。
遍身赤肉 有小兒初生,遍身無皮,俱是赤肉,掘土坑臥一宿,即長皮。又方:用白早米粉乾撲於上,候生皮乃止。
腦竅 一婦人年少,腦生一竅,凡欬膿血,與竅相應而出,此肺痿也,用參、芪、歸、芍,加退熱排膿之劑而愈。
胞滿 一婦產後有傷,胞破不能小便,常常滲漏不乾,用生絲絹一片剪碎,白牡丹根皮、白芨末各一錢,水一碗,煎至絹爛如餳,空心頓服,不可聲言,即效。
蛇頭瘡 患瘡如蛇頭,突出數寸,用雄黃、硫黃塗之,即消。
心疾見獅 有患心疾,見物如獅子,程伊川教以手直前捕之,見其無物,久久自愈。
觀壁皆蓮 一婦病熱,目視壁上皆是紅蓮花,醫用滾痰丸下之愈。
乳懸 婦產後,忽然兩乳細小下垂,痛甚,名曰乳懸。用芎、歸各二斤,內用半斤煎水服,餘以燒煙熏口鼻,二料乃愈。
水道出綫 一婦產後,水道中出肉綫一條,長尺餘,動之則痛欲絕。先服失笑散數服,次以帶皮薑三斤研爛,入清油二斤,煎乾為度,用絹兜起肉綫,屈曲於水道邊,以煎薑熏之,冷則熨之,一日夜縮其大半,二日則盡。又再服失笑散、芎歸湯調理。如肉綫斷,不可治。
灸火出血 有人灸火至五壯,血出一縷,急如溺,手冷欲絕,以酒炒黃芩一二錢為末,酒下止。
頭皮蛆出 一人頭皮內時有蛆出,以刀切破皮,用絲瓜葉搗汁搽之,蛆出盡,根絕。
痘爛生蛆 小兒痘爛生蛆,以柳條帶葉鋪地,將兒臥其上,蛆盡出而愈。
瘡孔兒啼 一人淵疽發於肋下,久則潰竅,有聲如兒啼,灸陽陵泉二七壯即止。
指節斷落 有人手指節間痛不可忍,漸至斷落,以蓖麻子去殼二兩,碎者不用,黃連四兩,貯瓶內,水二升浸之,春夏三日,秋冬五日,每早向東以此水吞下蓖麻子一粒,漸加至四五粒。微泄無害。忌食動風物,屢驗。
耳內雀聲 一人患頭風證,耳內常鳴,如鳥雀啾唧之聲,此挾腦風火之聲也,用川當歸煎服而愈。
傷寒舌出 一人傷寒,舌出寸餘,連日不收。用梅花、冰片搽舌上,應手而收,重者用三錢方愈。
產後舌出 婦人產後,舌出不能收,以硃砂傅其舌,令作產兒之狀,以一女扶之,壁外潛將瓦器忽然崩墜響聲,婦聞而驚,舌則收。
產子母蟲 一婦人忽產蟲一對,在地上能行,長寸餘,自後月生一對。以苦參加殺蟲藥為丸服之,又生一對埋於土中,過數日發而視之,大如拳,名子母蟲,從此絕根。
眼中出血 一婦人眼中血如射而出,或沿鼻流下,但出血多時,即經不行,乃陰虛相火之病。遂用當歸、生地、酒芍,加柴胡、黃連、黃蘗、知母、條芩、側柏、木通、桃仁、紅花,水煎,食前服愈。
妳頭開裂 妳頭開裂,用秋後嫩茄子裂開頭者,陰乾燒為末,水調服。
遍身紅點 男子每至秋冬,遍身發紅點作癢,此寒氣收斂,腠理陽氣不能發越,怫鬱內作也,宜用人參敗毒散解表,再用補中益氣湯實表而愈。
遍身紫泡 一人因剝死牛,瞀悶,遍身俱發紫泡,悶絕,便急刺破泡,良久遂收而甦醒,更與敗毒藥愈。
紅絲瘤 一人間東垣曰:某生一子,一歲後,生紅絲瘤而死。後生四子皆然,何也?曰:汝乃腎中伏火,精乃有紅絲故也,俗名胎瘤。汝試以精驗之,果然。令服滋腎丸,其妻服六味地黃丸,後受胎生子,前證不作。
產後食茶 一婦人產後,日食茶二十餘碗,一月後遍身冰冷數塊,人以指按其冷處即從指下上應至心,如是者二年,諸醫不效。以八物湯去地黃加橘紅,入薑汁竹瀝一酒杯,十服而溫。
聞雷昏倒 一小兒七歲,聞雷即昏倒。以人參、當歸身、麥門冬,少入五味子,熬膏,盡劑後,聞雷自若。
別有一喉 一人但飲食若別有一喉嚨斜過膈下,徑達左脅而作痞悶,以手按之,則瀝瀝有聲,以控涎丹十粒服之,少時痞處熱作,一聲轉瀉下痰飲二升,再飲食,正下而達胃矣。
三陰交血出 一婦三陰交無故血出如射,將絕,以指按其竅,縛以布條,昏倒不知人。以人參一兩煎湯灌之,愈。
項腫與頭相統 一人頸項腫,與頭相統,按之堅硬,漏蘆湯一劑,服下發癢,頃刻消散。
癢入骨髓 一人田間收稻,忽然遍身癢入骨髓,此痰氣也。用食鹽九錢,泡湯三碗,每進一碗,探而吐之,三進三探,則不癢矣。
產戶一物如泡 丹溪治一婦產戶下一物如泡有尖,約重斤餘,卻喜血不盡虛,急與黃芪、白朮、升麻各五分,人參、當歸各一錢,水煎,連服三劑即收愈。
胷間潰竅 一少婦胷潰一竅,有膿血,與口中所欬相應而出。以參、芪、當歸,加退熱排膿等藥而愈。
玉莖長腫 一少年玉莖挺長,腫而痿,皮塌常潤,磨股難行,兩腿氣衝上,手足倦弱。先以小柴胡湯加黃連,大劑行其濕熱,少加黃蘗降其逆上之氣,腫漸消,莖中硬塊未盡;以青皮為君,佐以散風之藥為末服,外以絲瓜汁調五倍子傅之,愈。
陰莖腫大 一人莖頭腫大如升,光如魚泡,以二陳湯加升麻、青黛、牡蠣,水煎服二劑。愈。
陰戶如石 一婦產後,因子死,經斷不行半年。一日小腹忽痛,陰戶內有物如石硬塞之而痛不禁。羣醫不識。青林曰:此石瘕也。用四物湯加桃仁、大黃、三稜、檳榔、延胡索、附子、澤瀉、血竭為湯,二劑而愈。
瘡血如溺 一人左手無名指爪角生一小瘡,初起麻粒大,用小刀挑開瘡頭,血出如溺不止。一日夜長出肉瘤如菌,裹指頂,內開一孔,如眼目轉動,此疔毒也。以艾灸四十壯,不知疼癢,後烙之,剪去肉瘤,傅收疔散,外以膏藥貼之,內服解毒湯,七日愈。
皮生惡物 一女十六歲,四肢軟皮處生惡物如黃豆大,半在肉內,紅紫色痛甚,諸藥不效。方士教買水銀四兩,以白紙二張揉熟,蘸水銀擦三日,自落而愈。
膽衡 一產婦因事大恐而病,病雖愈,惟目張不閉。人皆不能曉,問於錢仲陽曰:病名膽衡。煮(木郁)李仁酒飲之,使醉即愈。所以然者,目系內連肝膽,恐則氣結,膽衡不下,(木郁)李仁可去結,隨酒入膽,結去膽下,目則能閉矣。如言而效。
腹內蝦(虫麻) 汾州王氏病右脅有聲如蝦(虫麻),常欲手按之,否則聲聲相接。醫不能辨。留陽山人趙巒診之曰:此因驚氣入於臟腑而成。與鎮驚硃砂丸,以蝦(虫麻)衣湯送下,遂瘥。蝦(虫麻)衣,即車前草也。
諸蟲門
黃帝素問
氣交變大論
歲木不及,收殺氣行,寒雨害物,蟲食甘黃,脾土受邪。
【 註 夏秋之交,土氣用事,而反為寒雨所勝故也。】
歲土不及,復則收政嚴峻,名木蒼凋,蟲食甘黃,氣客於脾。
【 註 氣,水氣也。蟲食甘黃,氣客於脾,水浸土也。】
靈樞經
邪氣臟腑病形篇
脾脈微滑為蟲毒,蛕蝎腹熱。
【 註 脾為濕陰之土,滑為濕熱之脈,濕熱則生蟲也。】
五癃津液別篇
中熱則胃中消穀,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
【 註 胃緩,則少陰之氣不與陽明相合,反上逆於廉泉,則水液隨之,故涎唾也。】
上膈篇
氣為上膈者,食飲入而還出,蟲為下膈。下膈者,食晬時乃出。
【 註 上膈者,上焦之氣也。下膈者,中焦之氣也。】
論疾診尺篇
肘後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
金匱要略 【 漢?張機】
狐惑
狐惑之為病,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於上部則聲嗄,甘草瀉心湯主之。
蝕於下部則咽乾,苦參湯洗之。
蝕於肛者,雄黃熏之。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九蟲
夫人腹中有尸蟲,此物與人俱生,而為人大害。尸蟲之形狀似大馬尾,或如薄筋,依脾而居,乃有頭尾,皆長三寸。又有九蟲:一曰伏蟲,長四分;二曰蛔蟲,長一尺;三曰白蟲,長一寸;四曰肉蟲,狀如爛杏;五曰肺蟲,狀如蠶;六曰胃蟲,狀如蝦蟆;七曰弱蟲,狀如瓜瓣;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九曰蟯蟲,至細微,形如菜蟲狀。伏蟲則羣蟲之主也;蛔蟲貫心殺人;白蟲相生,子孫轉多,其母轉大,長至四五寸,亦能殺人;肉蟲令人煩滿;肺蟲令人欬嗽;胃蟲令人嘔吐,胃逆喜噦;弱蟲又名膈蟲,令人多唾;赤蟲令人腸鳴;蟯蟲居胴腸之間,多則為痔,劇則為癩。因人瘡痍,即生諸癰疽、癬瘻、瘑疥。齲蟲無所不為,人亦不必盡有,有亦不必盡多,或偏有,或偏無,類婦人常多,其蟲凶惡,人之極患也。常以白筵草沐浴佳,根葉皆可用。既是香草,且是尸蟲所畏也。
凡欲服補藥及治諸病,皆須去諸蟲并痰飲宿癖除盡,方可服補藥,不爾必不得藥力。
凡得傷寒及天行熱病,腹中有熱,又人食少,腸胃空虛,三蟲行作求食,蝕人五臟及下部。若齒齗無色,舌上盡白,甚者唇里有瘡,四肢沉重,忽忽善眠。當數看其上唇內有瘡唾血,唇內如栗瘡者,心內懊憹痛悶,此蟲在上,蝕其五臟;下唇內生瘡者,其人喜眠,此蟲在下,蝕其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蝕蟲藥,不爾,(上匿下虫)蟲殺人。又曰:凡患濕(上匿下虫)者,多是熱病後,或久下痢不止,或有客熱結在腹中,或易水土溫凉氣著,多生此病。亦有乾(上匿下虫),不甚泄痢而下部瘡癢,不問乾濕,久則殺人。凡濕得冷而苦痢,單煮黃連及艾葉、苦參之屬,皆可用之。若病人齒齗無色,舌上白者,或喜眠煩憒,不知痛癢處,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曉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部為意,下部生蟲,蟲蝕其肛,肛爛見五臟便死,燒艾於竹筒熏之。
本事方 【 宋?許叔微】
治法
心蟲曰蛔,脾蟲曰寸白,腎蟲如寸截絲縷,肝蟲如爛杏,肺蟲如蠶,皆能殺人。惟肺蟲為急,居肺葉之內,蝕人肺系,故成瘵疾。由是欬嗽,咯血聲嘶,藥所不到,治之為難。《道藏經》中載諸蟲頭皆向下,惟自初一至初五以前,蟲頭向上,故用藥多取效者此也。又姚寬《西溪叢話》云:五臟蟲皆上行,唯有肺蟲下行,最難治,用獺爪為末調藥,於初四初六日治之,此日肺蟲上行也。二說小異,姑兩存之,以備參考。
證治準繩 【 明?王肯堂】
九蟲
蟲由濕熱鬱蒸而生,觀之日中有雨,則禾節生蟲,其理明矣。善乎張戴人推言之也!曰水火屬春夏,濕土屬季夏,水從土化,故多蟲焉。人患蟲積,多由飢飽,調燮失宜,或過餐魚膾白酒,多食牛羊,或誤啖鼈莧,中脘氣虛,濕熱失運,故生寸白諸蟲,或如蚯蚓,或似龜鼈。小兒最多,大人間有。其候心嘈腹痛,嘔吐涎沫,面色痿黃,眼眶鼻下青黑,以致飲食少進,肌肉不生,沉沉默默欲眠,微有寒熱。如不早治,相生不已。古人云:蟲長一尺,則能害人。蟲若貫串,殺人甚急。治法追蟲取積,以剪紅丸、尊神丸、遇仙丹。
九蟲□□臟腑不實,脾胃皆虛,雜食生冷肥甘油膩鹽藏等物,節宣不時,腐敗停滯,所以發動。又有神志不舒,精魄失守,及五臟勞熱,又病餘毒氣血積鬱而生,或食瓜果與畜獸內臟,遺留諸蟲子類而生。蟲之為候,嘔惡吐涎,口出清沫,痛有去來,乍作乍止。寸白蟲色白形褊,損人精氣,力乏腰疼。蟯蟲細如菜蟲,能為痔漏、瘡癩、疥癬、癰疽等患。寸白、蟯、蛔,是三者,皆九蟲數中之一物也。外此又有兒童疳慝,昏睡煩躁,鼻爛汁臭,齒齗生瘡,下利黑血。蟲食下部為狐,下脣有瘡;蟲食其臟為惑,上脣有瘡。
三蟲者,謂長蟲、赤蟲、蟯蟲也。乃有九種,而蟯蟲及寸白,人多病之。寸白從食牛肉,飲白酒所成,相連一尺則殺人。服藥下之,須結裹潰然出盡,乃佳。若斷則相生未已,更宜速治之。蟯蟲多是小兒患之,大人亦有。其病令人心痛,清朝口吐汁,煩躁則是也。其餘各種種不利人,人胃無不有者,宜服九蟲丸以除之。
蛔蟲者,是九蟲之一也,長一尺,亦有長五六寸。或因臟腑虛弱而動,或因食甘肥而動,其發動則腹中痛發作積聚,行來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腹中熱,口中喜涎及吐清水,貫傷心者則死。診其脈腹中痛,其脈法當沉弱弦,今反洪而大,則蛔蟲也。
蛔蠱,九蟲之數,人腹中皆有之。小兒失乳而哺早,或食甜過多,胃虛蟲動,令人腹痛惡心,口吐清水,腹上有青筋,火煨史君子與食,以殼煎湯送下,甚妙。然世人多於臨臥服之,又無日分,多不驗。唯是於月初四五間五更服之,至日午前蟲盡下,可以和胃溫平藥一兩日調理之,不可多也。九蟲在人腹中,月上旬頭向上,中旬橫之,下旬頭向下,故中下旬用藥,即不入蟲口,所以不驗也。牛馬之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并肩而行;下旬生者,後隨之。貓之食鼠亦然,上旬食上段,中旬中段,下旬下段。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
景岳全書 【 明?張介賓】
論證
蟲之為病,人多有之,由於化生,誠為莫測。在古方書,雖曰由濕由熱,由口腹不節,由食飲停積而生,是固皆有之矣。然以常見驗之,則凡臟強氣盛者,未聞其有蟲,正以隨食隨化,蟲自難存。若夫臟氣之弱,行化之遲,所以停聚而漸致生蟲耳。然則或由濕熱,或由生冷,或由肥甘,或由滯膩,皆可生蟲,非獨濕熱已也。然以數者之中,又惟生冷生蟲為最。即如收藏諸物,但著生水,或近陰濕,則最易蛀腐,非其義乎?故凡欲愛養小兒,極當節其水果,以防敗脾,此實緊要之一端也。至若治蟲之法,雖當去蟲,而欲治生之之本,以杜其源,猶當溫養脾腎元氣為主,但使臟氣陽強,非惟蟲不能留,亦自不能生也。余製有溫臟丸方,最所宜也。
蟲之為病,其類不一,或由漸而甚,或由少而多,及其久而為害,則為腹痛食減,漸至羸瘠而危者有之。凡蟲痛證,必時作時止,來去無定,或嘔吐青黃綠水,或吐出蟲,或痛而坐臥不安,或大痛不可忍,面色或青或黃或白,而脣則紅。然痛定則能飲食者,便是蟲積之證,速宜逐之。
論治
治蟲之劑,凡蟲勢驟急,上攻心腹作痛者,宜掃蟲煎,先治其標。若蟲積堅固者,宜獵蟲丸、遇仙丹、木香檳榔丸、百順丸之類主之。若稍緩而質弱者,宜荑蕪散、化蟲散之類主之。丹溪云:打蟲方用楝樹根、檳榔、鶴蝨,夏取汁,冬濃煎飲之。又萬應丸最妙。
治蟲之法,按丹溪云: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蟲頭向下難治。先以肉汁或糖蜜引蟲頭向上,然後用藥,此皆法之善者。然此乃緩治之法耳。夫蟲證甚急,又安能必待其時乎?且以望前望後辨蟲頭,亦若渺茫無據。惟先用香餌而蟲頭可引,豈非望後之治亦自有法?又何慮其難治也!
徐東皋云:治蟲之方固多,而用之者不知其法,則亦不能下蟲。如丹溪云:蟲欲向下之時,必須俟其向上,法當行於月半之前也。若蟲得食則不食藥,亦不能下蟲而徒瀉其虛也。故雖有方,不知其法,則方亦不效。凡欲下蟲,必先一日不食,而使蟲飢,次早五更,用油煎肉嚼之,良久,腹內蟲聞肉香,頭皆向上而欲食,乃以鷄卵煎餅和藥嚼而食之,須臾服葱湯或白水,少少以助藥力下行,不踰時而蟲俱下,甚至數升。然後以白粥補之,隨服補劑,調理脾胃,而疾可悉愈。
一驗治法:昔一人患心腹大痛,或止或作,痛不可忍,凡用去積行氣等藥,百方不效,但於極痛處須用拳搥之,痛得少止,而旋止旋作,久不能愈,日加困弊,莫測其故。忽一胡僧見之曰:予能治也。遂令病者先食香餌,繼進一丸,打下一硬嘴異蟲,遂愈。此因蟲囓腸臟,所以痛極,搥之則五內震動,蟲亦畏而斂伏,不搥則蟲得自由,所以復作。此亦驗蟲奇法。故凡見心腹痛證,但用揉按重捻而痛得暫止者,多有因蟲而然也。
蛔蟲
凡諸蟲之中,惟蛔蟲最多,其逐治之法,總若前條。然旋逐旋生,終非善策。欲杜其源,必須溫養脾胃,脾胃氣強,蟲自不生矣。故凡於逐蟲之後,或於未逐之先,若欲調補脾胃,則如歸脾湯、溫胃飲、五君子煎、理中湯或理陰煎之屬,皆所宜也。若欲兼蟲而治之,則惟溫臟丸為最善。凡治蟲之法,或攻或補,自有緩急先後之宜,所當詳辨,不可任意忽略也。
巢氏《病源》曰:凡腹中痛,其脈法當沉弱,今脈反洪大,是蛔蟲也。
寸白蟲
此蟲長寸許,色白,其狀如蛆,母子相生,有獨行者,有个个相接不斷者,故能長至一二丈。治寸白蟲無如榧子煎,其效如神。
小兒疳蟲
小兒疳蟲,名曰疳(上匿下虫),亦由飲食過傷,致成疳積,身熱腹大,面黃四肢無力,昏睡,鼻爛汁臭,齒齦生瘡,或下利黑血,皆腹中有蟲故也。宜九味蘆薈丸、追蟲丸、四味肥兒丸、七味肥兒丸、蟾蜍丸之類主之。蟲去之後,仍當調補氣血。
石室秘籙 【 清?陳士鐸】
蟲痛
蟲痛之證,得食則痛減,無食則痛增。以酸梅湯一盞試之,飲下而痛即止,乃蟲痛;飲下而痛增重,或少減者,非蟲痛也。方用白朮二兩,棟樹根、白薇各一兩,黃連、烏梅肉、吳茱萸炒、梔子、茯苓、甘草、鼈甲各三錢,各為末,蜜為丸,每服三錢,丸如小米大,此丸必須乘其飢餓思食之時與之,此丸服下,必痛甚,不可即與之水,蓋蟲得水即生也。此方之妙,妙在健脾之中而用殺蟲之品。既是殺蟲之藥,何故必待其飢餓而始殺之?蓋腹中無食則蟲不得養,蟲口必向上而素食,待其飢餓枵腹之時,則蟲頭盡向上而不向下矣。一與之食,彼必以為食也,盡來爭食之,奈人口拂其性,則亂動而跳躍故轉痛甚也。禁與之水,則周身上下耳目口鼻,無非沾染藥氣,內外夾攻,有死而已。設不知禁忌,仍與之水,蟲且借勢而翻騰沐浴,藥少水多,自然解體,止可殺蟲一半,而不能剪草除根矣。故必堅忍須臾一刻之痛,使終身之痛除,願人忍之哉!大黃亦可加三錢,不加亦可。腹之上疼不宜加,腹之下疼宜加也。
方
甘草瀉心湯 治蟲蝕上部聲嗄者。
甘草生四兩 黃芩 人參 乾薑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遇仙丹 治蟲積堅固者。
黑丑頭末 檳榔各一斤 大黃半斤 三稜 莪朮各酢炙,四兩 木香二兩
右為末,用皂角去子打碎,煎濃湯,去滓,煮麵糊為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九,以強弱為加減,五更茶清下;如未通,再以溫茶助之下。蟲積惡物盡了,白粥補之。
蕪荑散 治大人小兒蛔咬心痛不可忍,或吐青黃綠水涎沫,或吐蟲出,發有休止,此蛔心痛也,宜此主之。
蕪荑 雷丸各半兩 乾漆搥碎炒煙盡,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用溫水七分調和服,不拘時。甚者不過三服,小兒每服五分。
蕪荑散 【 《直指》】 取諸蟲。
鷄心檳榔 蕪荑各三錢 木香一錢
右為末,作一服,先以酸石榴根煎湯,俟五更時乃嚼炙肉,引蟲頭向上,然後以石榴根湯調藥溫服,蟲自軟困而下。一方無蕪荑。
烏梅丸 【 仲景】 治胃寒吐蛔,蛔厥等證。
烏梅肉三十個 人參 黃蘗炙 細辛 桂枝 附子炮,各六錢 黃連炒,一兩六錢 乾薑一兩 當歸酒浸 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各四錢
右研末,先將烏梅用酒蒸爛搗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日三服。忌生冷滑物。用理中湯下。
木香檳榔丸 【 《寶鑑》】 治前證。
木香 青皮去瓤 陳皮去白 枳殼麩炒 檳榔 蓬朮煨切 黃連各一兩 黃蘗去皮 香附炒 大黃炒,各三兩 黑丑取頭末四兩
滴水為丸豌豆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薑湯送下,以微利為度。
化蟲散 【 《醫林》】
雷丸二粒 檳榔二枚 鶴蝨一錢 輕粉少許 史君子七枚
右為末,分二服,候晚割以精猪肉一兩,切成片,用皂角漿泡一宿,至五更慢火炙熟,乃以香油拭肉上,候溫取前藥一服擦肉上,略烘過食之,至巳時蟲下了,乃進飲食。
肝蟲方 治肝勞生長蟲在肝為病,恐畏不安,眼中生花。
蠟吳茱萸東行根 皮各三兩 乾漆四兩 鷄蛋五枚,去黃 粳米粉半斤
右五味,搗茱萸皮為末,和藥銅器中煎,可丸如小豆大,宿勿食,可平旦飲服一百丸,小兒服五十丸,蟲當爛出。
心蟲方 治心勞熱傷心,有長蟲名曰蠱,長一尺,貫心為病。
雷丸 橘皮 桃仁一本作桃皮 石蠶各五分 狼牙六分 貫眾二枚 吳茱萸根皮七分 殭蠶三七枚 蕪荑 青葙 乾漆各四分 亂髮如鷄蛋大燒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空腹苦酒下七丸,加至二七丸,日二服。一方無石蠶。
脾蟲方 治脾勞熱,有白蟲在脾中為病,令人好嘔下蟲。
大麻子八升 東引吳萸根大者,一尺 橘皮二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煎臨時量服。凡合禁聲勿語道作藥,蟲當聞便不下,切忌之。
肺蟲方 治肺勞熱生蟲在肺為病。
東行桑根白皮一升 東行吳茱萸根白皮五合 狼牙三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酒七升,煮取一升,平旦頓服之。
腎蟲丸 治腎勞熱,四肢腫急,蟯蟲狀如菜蟲,在腎中為病。
蕪荑 胡粉 槐皮各一兩 杏仁四十枚 乾漆二兩 貫仲三枚 吳茱萸五十枚
右七味,治下篩,平旦井華水服方寸匕,加至一匕半瘥止。
蘼蕪圓 治少小有蛔蟲結在腹中,數發腹痛,微下白汁,心悶寒熱,飲食不生肌,皮肉萎黃,四肢不相勝舉。
蘧蘆 甘菊花各四分 蘼蕪 貫仲 雷丸 山萸 天冬 狼牙各八分
右八味為末,蜜丸如大豆,三歲飲服五丸,五歲以上,以意加之,漸至十丸。
神效剪紅丸 專取一切蟲積,神效無比。每於五更鷄鳴時,用冷茶清下,更用馬桶盛糞,於野地看之,庶見藥功易辨,或蟲或積,或如爛魚凍,或作五色等積。若一次未見蟲積,更看第二三次下來,此即是病根。有積消積,有氣消氣,有蟲取蟲,有塊消塊。若病根去,其病自消。若病淺,即一服見效。若源深根固,須再一服,能宣導四時蘊積。春宣積滯,不生瘡毒;夏宣暑濕,不生熱利;秋宣痰飲,不生瘴瘧;冬宣風寒,不生瘟疫。此藥溫和,不動元陽真氣,亦無反惡。小兒半服,孕婦休服。其效如神。
一、上末,用檳榔生研細,取淨末一斤,以二兩為母,餘十四兩,第一次,以一等羅篩過,取齊晒乾。
二、上末,用商陸根,即樟柳根,白者可用,赤者殺人。金毛狗脊、貫眾各四兩。已上三味和一處,研極細末,上第二次,以二等羅篩過,取齊晒乾。若不用貫眾則蟲出來猶未死也。
三、上末用三稜、莪朮併酢煮,各八兩。青木香、西木香各四兩,雷丸酢煮二兩半,南木香二兩。已上六味和一處,研極細末,上第三次,以三等羅篩過,取齊。
四、上末,用大黃剉碎浸酒,晒乾研細,取淨末一斤,上第四次,以四等羅篩過,取齊晒乾。
五、上末,用黑牽牛半生半炒研細,取頭末淨一斤,上第五次,以五等羅篩過,取齊晒乾。又方,有枳殼一斤為母,有霍香四兩和入諸藥。
右作五處另研極細末,要作五次。上末卻用茵陳半斤,大皂角一斤,煎汁濾淨,法水為丸如菉豆大,晒乾後,用丁香末一兩,或加蘆蒼末一兩,亦妙。以前淨汁煎一滾,洒入丸藥,旋搖令光瑩為度。再以阿膠二兩生,以前汁熬鎔洒入丸藥,旋搖先瑩,晒乾。壯人每服五錢,弱人每服四錢,五更以茶清吞下,小兒減半。
萬應丸 取蟲積神效。
黑牽牛取頭末 大黃 檳榔各八兩 南木香 雷丸酢煮,各一兩 沉香五錢
右將黑牽牛、大黃、檳榔和一處為末,以大皂角、苦楝皮各四兩煎汁,法水為丸如菉豆大,後以雷丸、木香、沉香和一處研末為衣,每服三四十丸,五更用砂糖水送下;或作末服亦可。
追蟲丸 取一切蟲積。
黑牽牛取頭末 檳榔各八兩 雷丸酢炙 南木香各二兩
右為末,茵陳二兩,大皂角、苦楝皮各一兩,煎濃汁,法水為丸如菉豆大。大人每服四錢,小兒三錢,或二錢或一錢半,量人虛實,五更用砂糖水吞下。待追去惡毒蟲積二三次,方以粥補之。
下蟲丸 追蟲取積。
苦楝皮去外粗皮,用根皮為上,樹皮次之
右末麵糊丸彈子大。如欲服藥,宜戒午飯,晡時預食油煎鷄子餅一二個,待上牀時,滾白湯送下一丸,至五更取下異蟲為效。
化蟲丸 治諸蟲。
鶴蝨去土 檳榔 苦楝皮 胡粉炒,各一兩 白礬枯,二錢半
右為末,米糊為丸如桐子大,一歲服五丸,量人大小加減丸數,溫漿水入生麻油三四点打勻送下,清米湯亦可,不拘時。其蟲細小者,皆化為水,大者自下。
集效方 治因臟腑虛弱,或多食甘肥,致蛔蟲動作,心腹絞痛,發則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煩熱,口吐涎沫,是蛔咬,宜服此藥;若積年不瘥,服之亦愈。又治下部有蟲生痔癢痛。
木香 鶴蝨炒 檳榔 訶子麵裹煨去核 蕪荑炒 附子煨去皮臍 乾薑各七錢半 大黃一兩半 烏梅十四個,去核
右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前用陳皮湯送下。婦人淡酢湯送下。
秘方萬應丸 治大人小兒腹內有蟲,及積氣塊痛,小兒疳病。
三稜酢炒 莪朮酢炒 陳皮麩炒黃色 橘紅 雷丸 乾漆炒無煙 使君子取肉 麥糵麵炒 神麴炒黃色,各五錢 鶴蝨微炒 胡黃連炒 炙甘草三錢 蕪荑二錢五分 檳榔一兩 木香不見火 良薑陳壁土炒 砂仁去殼,各二錢
右為細末,酢打米糊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薑湯送下。
又方 取蟲積。
檳榔 牽牛 皂角各半斤 雷丸一兩半 苦楝皮一兩 三稜 蓬朮另剉同酢煮,各二兩 大黃四兩 木香隨意加入
右為細末,煎皂角膏子,煮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二錢,四更時分冷茶送下;小兒一錢。蟲下,以白粥補之。
萬靈丸 取積追蟲。
黑牽牛一斤,取頭末十兩,生用 蓬朮二兩,煨 大腹子一斤,扁者取末七兩,生用。如尖者是檳榔 京三稜炮 雷丸炮 廣木香煨,各五兩
右為細末,研勻,用好紫色皂角半斤,去皮弦切碎,用水兩大盞浸一宿,冬月浸兩宿,撈去粗滓,銅磁器內熬數沸,白沫出為度,放冷和藥,必須揉搗。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錢重,五更時砂糖水送下,溫冷不妨。至天明,利三五行,看取下是何蟲積,以溫白粥補之。忌食生冷魚腥硬物。孕婦勿服。
麥門冬湯 治肺勞熱生蟲,其形如蠶,令人欬逆氣喘。或謂憂膈、氣膈、恚膈、寒膈、熱膈,此皆勞氣所生,名曰膏肓病,針灸不至。
蜀椒去目及合口者,微炒出汗 乾薑炮,各一兩 麥門冬去心,十兩 黃芪剉 百部焙 白朮 人參 桂去粗皮,各一兩二錢半 遠志去心 附子炮去皮臍 細辛 炙甘草各一兩半 杏仁去皮尖雙仁,焙乾麩炒令黃,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更於鐵臼內塗酥,杵令勻熟,丸如酸棗大,含化稍稍嚥津。一方有檳榔,一方無白朮。
前胡湯 治脾勞,有白蟲長一寸,在脾為病,令人好嘔,胷中欬,欬即嘔而不出。
前胡去蘆 白朮剉 細辛去苗葉 赤茯苓 枳殼麩炒 常山 松蘿 旋覆花各一兩半 龍膽草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各一兩
右剉碎,每服半兩,水二盞,入竹葉十斤,洗淨細切,同煎至一盞,去渣,空心服,吐之即瘥。若腹中熱滿,加芒硝半錢,梔子仁、苦參各一兩,黃芩一兩半。一方用枳實,無枳殼。
錫灰丸 取寸白諸蟲。
錫灰一兩 鷄心檳榔 貫眾各半兩 輕粉 黃丹各二錢 木香二錢半
右為細末,酒酢者麪糊為丸如荔枝大,每服一丸,米泔浸軟,日午先吃飯了,至黃昏不飢飽時,喫肉脯一片,引蟲,少刻溫酒嚼下,至天明蟲出。又喫韭菜,亦治寸白蟲。
又方 治寸白蟲令化為水。
狗脊 貫眾 白蕪荑 酸石榴根剉,各一兩
右剉碎,每服半兩,以漿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渣,四更初溫服,先於晚間不得喫夜飯。
又方 治寸白蟲,為水瀉出,永除。
榧子 檳榔 蕪荑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服,先喫燒牛肉脯,後服藥。
又方 治濕(上匿下虫)。
青黛二兩 川黃連 黃蘗 丁香各一兩 麝香二錢
右為細末,以車脂和如棗大,內下部,日一二度。
濕(上匿下虫)方
黃連 生薑各十兩 艾葉八兩 苦參四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懊憹散 治濕(上匿下虫)瘡爛,殺蟲除(上匿下虫)。
萹竹半兩 蘧蘆 雷丸 青葙子 桃仁 女青各三兩
右六味,治下篩,粥飲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二匕;亦酒服。
青葙散 治熱病,有(上匿下虫),下部生瘡。
青葙子一兩 橘皮 萹竹各二兩 蘧蘆四兩 甘草一分
右五味,治下篩,米飲和,每服一合,日三,不止稍加之。
薑蜜湯 治濕(上匿下虫)。
生薑汁五合 白蜜三合 黃連三兩
右三味,以水二升,別煮黃連取一升,去滓,內薑蜜更煎,取一升二合。五歲兒平旦空腹服四合,日二。
又方 治(上匿下虫)蟲蝕下部癢,穀道中生瘡。
阿膠 當歸 青葙子各二兩 艾葉一把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渣分三服。
杏仁湯 治(上匿下虫)。
杏仁五十枚 苦酒二升 鹽一合
右三味,和煮取五合,頓服之。小兒以意量服。
桃皮湯 治蟯蟲,蛔蟲及痔(上匿下虫)蟲食下部生瘡。
桃皮 艾葉各一兩 槐子三兩 大棗三十枚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半升,頓服之。良。
猪膽苦酒湯 治熱病有(上匿下虫),上下攻移殺人。
猪膽一具 苦酒半升
右二味相和,火煎令沸,三上三下,藥成放溫,空腹飲三滿口,蟲死便愈。
又方 治濕病,下部有瘡,蟲蝕人五臟。
雄黃 皂莢各一分 麝香 硃砂各二分
右四味為未,蜜和搗萬杵,初得病,酒服如梧子大一丸,日二。若下部有瘡,取如梧子大末內下部,日一。
又方
青黛 黃連 黃蘗 丁香各一兩 麝香二分
右五味,治下篩,以小棗大,內下部,日一度。重者二棗大,和羊脂二三合,灌下部中,日二服。
雄黃兌散 治時氣病(上匿下虫)下部生瘡。
雄黃半兩 青葙子 黃連 苦參各三兩 桃仁一兩
右五味為末,綿裹如棗核大,內下部;亦可棗汁服方寸匕,日三。
溫臟丸 治諸蟲積,既逐而復生者,多由臟氣虛寒,宜溫健脾胃,以杜其源,此方主之。
人參酌用 白朮米泔浸炒 當歸各四兩 芍藥酒炒焦 茯苓 川椒去合口者炒出汗 榧肉 使君子煨取肉 檳榔各二兩 乾薑炮 吳茱萸湯炮一宿炒,各一兩
右為末,神麯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或百丸,飢時白湯下。
獵蟲丸 治諸蟲積脹痛黃瘦等病。
蕪荑 雷丸 桃仁 乾漆炒煙盡 雄黃微炒 錫灰 皂角燒煙盡 檳榔 使君子各等分 輕粉減半 細榧肉加倍
湯浸蒸餅為丸菉豆大,每服五七丸,滾白湯下,陸續服之。如蟲積堅固者,加巴豆霜與輕粉同。
百順丸 治一切陽邪積滯,凡氣積、蟲積、血積、食積,傷寒實熱秘結等證,但各為湯引,隨宜送下,無往不利。
川大黃錦紋者,一斤 牙皂角炒微黃,一兩六錢
右為末,用湯浸蒸餅搗丸菉豆大,每用五分或一錢,或二三錢,酌宜用引;或用蜜為丸亦可。
掃蟲煎 治諸蟲上攻,胷腹作痛。
青皮 小茴香炒 吳茱萸各一錢 檳榔 烏藥各一錢半 細榧肉三錢,敲碎 硃砂 雄黃各五分,俱為極細末 烏梅二個 甘草八分
右將八味,用水一鍾半,煎八分,去渣,入雄黃、硃砂二味,再煎三四沸,攪勻,徐徐服之。
單方
蟯蟲:用好鹽末二兩,苦酒半升,合銅器中煮數沸,宿勿食,空心頓服之。 【 《千金》,下同】
治三蟲方:珍珠二兩,亂髮如鷄子大,燒末治下篩,以苦酒調,旦起頓服之。
蟯蛔蟲:蘧蘆末以飲臛和服方寸匕,不覺,加之。
熱患有蛔蟲懊憹:蘧蘆十分,乾漆、篇竹各二分,治下篩,米飲和一合服之,日三。
蟯蛔蟲在胃中,漸漸羸人:用醇酒、好漆、白蜜各一升,三味內銅器中微火煎令可丸,如桃核一枚,入溫酒中,宿勿食,旦服之,蟲必下,未下更服之。
又方:取楝實,醇苦酒中浸再宿,用綿裹內穀道中,入三寸,一日易之。
蛔蟲攻心腹痛:取薏苡根二斤剉,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先食服之,蟲即死,出。
又方:鶴蝨、苦酒,空腹服方寸匕,愈。
又方:七月七日采蒺藜子陰乾燒灰,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即瘥。
寸白蟲:用胡麻一升,胡粉十兩,二味為末,明旦空腹以猪肉臛汁噉盡,即瘥。
又方:取吳茱萸北陰根幹去土切一升,以酒一升浸一宿,平旦分二服。凡茱萸皆用細根東引北陰者良。若如指以上大,不任用。
又方:用石榴根如茱萸法,亦可水煎。
又方:研大麻取汁五升,分五服。亦治小兒蛔蟲。
又方:桑根白皮切三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宿勿食,平旦空腹頓服。
又方:檳榔二七枚,治下篩,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內末,頻服煖臥,蟲出或不盡,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旦服。
下部生瘡:濃煎桃皮如餳,內下部;口中有瘡,含之。
濕(上匿下虫):取生薑去皮斷理細切研,取汁一升半,又以水一升半合和,平旦空腹服之。仍削生薑二枚如繭大,以楸葉、苦桃葉數重裹訖,於爐灰火中燒令極熱,內下部中食頃。若濕盛者,三日一作,無有不瘥。
又方:燒馬蹄灰作末,以猪脂和傅綿裹,內下部中,日四五度。
大孔蟲癢:蒸大棗取膏,以水銀捻和長三寸,綿裹訖,宿內大孔中,明旦蟲皆出。然水銀損腸,宜慎之。
蟲蝕下部:胡粉、雄黃二味各等分為末,著穀道中。
治蛔蟲:取苦楝根東引不出土者,刮去皮上,取內白皮二兩,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以晚米三合煮糜粥,空心,先以炙肉一片嚼之,引蟲向上,次喫藥粥一二口,少頃又喫,漸漸加至一碗,其蟲下盡而愈。
傷寒熱病多睡,變成濕(上匿下虫),四肢煩疼,不得食:方用羊桃十斤切搗令熟,暖湯三斗淹浸之,日正午時,人中坐一炊久,不過三度,瘥。
治熱病蟲毒,令人欲寐,不知痛處,面赤如醉,下利膿血,當數視其人下部大小之孔,稷稷然 【 一云搜搜然】 赤,則(上匿下虫)瘡也。劇困殺人。蝕入肝肺,服藥不瘥,可熏之。以泥作小罌,令受一升,竹筒一枚如指大者,一頭橫穿入罌腹中,一頭內入穀道中淺入,可取熟艾如鷄子大著罌中燃之,於罌口吹煙,令入人腹,艾盡乃止。大人可益艾,小兒減之。羸者不得多,多亦害人。日再熏,不過三作,蟲則死下斷,亦可燒雄黃末如此熏之。
治蛔蟲方:取繰絲蠶蛹兩合,爛研,生布絞取汁,空心頓服之。非繰絲,即須依時收取蠶蛹曝為細末,用時以意斟酌多少,和粥飲服之。
寸白蟲:用榧子四十九枚,去皮,以月上旬,平旦空心服七枚,七日服盡,蟲消成水,永瘥。又云:食實七枚,七日滿,蟲化為水。一方,以百枚只燃啖之,食盡佳。不能者,但啖五十枚,經宿蟲自下。併治三尸蟲。
又方:用黑鉛灰炒四錢一服,先喫猪肉脯少許,一時來卻用砂糖,濃水半盞調灰,五更服,蟲盡下,白粥將息一日,良。予宣和中,每覺心中多嘈雜,意謂飲作,又疑是蟲,漫依良方所說服,翼日下蟲二條,一條二尺五寸,頭扁闊,尾尖銳,每寸作一節,斑斑如錦紋,一條皆寸斷矣。
蟲蝕下部,肛盡腸穿者:取長股蝦蟆青背者一枚,鷄骨一分,燒為灰,合和吹下部,令深入,累用效。
針灸
《靈樞經》曰:腸中有蟲瘕及蛟蛕,皆不可取以小針。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蛕也,以手聚按而堅持之,無令得移,以大針刺之,久持之,蟲不動乃出針也。并?心腹憹痛,形中上者。
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飲食者皆入於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
醫案
泊宅編永州通判廳軍員毛景得奇疾,每語,喉中必有物作聲相應。有道人教令誦本草藥名,至藍而默然。七枚遂取藍捩汁而飲之,少頃,吐出肉塊,長一寸餘,人形悉具,自後無聲。
遯齋閒覽楊勔中年得異疾,每發言應答,腹中有小聲效之。數年間,其聲寖大。有道人見而驚曰:此應聲蟲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讀本草,遇蟲不應者,當取服之。勔如言,讀至雷丸,蟲無聲,乃頓服之遂愈。正敏後至長沙,遇一丐者,亦有是疾,環而觀之甚聚,教使服雷丸,丐者亦愈。
《丁志》記齊州土曹席進儒招所親張彬秀才為館舍。彬嗜酒,每夜必置數升於牀隅,一夕忘設,至夜半大渴,求之不得,忿悶躁呼。俄頃嘔吐一物於地,旦起視之,見牀下肉塊如肝而黃,上如蜂窠,猶微動,取酒沃之,唧唧有聲,始悟平生酒病根本,亟投諸火中,後遂不飲。
《庚志》記趙子字景高寓居邵武軍天王寺,苦寸白蟲為撓。醫者戒云:是疾當止酒,而以素所躭嗜,欲罷不能。一夕醉於外舍,歸已夜半,口乾咽燥,倉卒無湯飲。適廊廡下有甕水,月色下照,瑩然可愛,即掬而飲之,其甘如飴,連飲數口,乃就寢。迨曉蟲出盈席,覺心腹頓寬,宿疾遂愈。一家皆驚異,驗其所由,蓋寺僕日織草履,浸紅藤根水也。
吳少師在關外嘗得疾,數月間肌肉消瘦,每日飲食下咽,少時腹如萬蟲攢攻,且癢且痛,皆以為勞瘵也。張銳是時在成都,吳遣驛騎招致。銳到興元,既切脈,戒云:明日早且忍飢勿啖一物,俟銳來為之計。旦而往,天方劇暑,白請選一健卒趨往十里外,取行路黃土一銀盂,而令廚人旋治麵,將午乃得食,纔放箸,取土適至。於是溫酒一升,投土攪其內,出藥百粒,進於吳飲之。覺腸胃掣痛,幾不堪忍,急登溷。銳密使別坎一穴,便掖吳以行。須臾暴下如傾,穢惡斗許,有馬蝗千餘,宛轉盤結,其半已困死。吳亦憊甚,扶憩竹榻,移時方餐粥一器,三日而平。始信去年正以夏夜出師,中塗燥渴,命候兵持馬盂挹澗水,甫入口,似有物焉,未暇吐之,則徑入喉矣。自此遂得病。銳曰:馬蝗入人肝脾里,勢須滋生,常日遇食時則聚丹田間,吮咂精血,飽則散處四肢,苟唯知殺之而不能掃盡,故無益也。銳是以請公枵腹以誘之,此蟲喜酒,又久不得土味,乘飢畢集,故一藥能洗空之耳。吳大喜,厚賂以金帛,送之歸。
蔡定夫戡之子康積苦寸白為孽。醫者使之碾檳榔細末,取石榴東引根煎湯調服之,先炙肥猪肉一大臠,寘口中嚼咀,其津膏而勿食。云:蟲唯月三日以前,其頭向上;可用藥攻打,餘日即頭向下,縱有藥皆無益。蟲聞肉香咂啖之意,故空羣爭赴之,覺胷中如萬箭攻攢,是其候也,然後飲前藥。蔡悉如其戒,不兩刻腹中雷鳴,急登廁,蟲下如傾。命僕以仗挑撥,皆聯綿成串,几長數尺,尚蠕蠕能動,舉而拋於溪流,宿患頓愈。
《客座新聞》云:青陽夏戚宗陽家素業醫,任江陰訓科。有儒生之父,患腹脹,求其診視。乃曰:脈洪而大,濕熱生蟲之象。況飲食如常,非水腫蠱脹之證。以石榴皮、椿樹東行根,加檳榔,三味各五錢,用長流水煎,空心頓服之。少頃,腹作大痛,瀉下長蟲一丈許,遂愈。
《石室秘籙》曰:陳登之病中心悶甚,面赤,不能飲食。予謂有蟲在胷中,必得之食腥也。以半夏、人參、甘草各三錢,瓜蒂七個,陳皮各一錢吐之,吐蟲三升,皆赤頭而尾似魚。予謂能斷酒色,可長愈,否則三年後必病飽滿而死。登不聽吾言,三年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