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二百六十五
大小便門
醫貫 【 明?趙獻可】
大便不通
腎虛後重者,數至圊而不能便,必莖中痛,或大便不能得而小便先行而濇,或欲小便而大便反欲去而痛。獨褚氏《精血論》中云: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須以補中益氣湯倍升麻送四神丸;又以八味地黃丸料加五味、吳茱萸、補骨脂、肉豆蔻,多服乃效。此等證候,以利藥致損元氣,肢體腫脹而斃者,不可枚舉。腎既主大小便而司開闔,故大小便失職者責之腎。即此推之然,則大便不通者,獨非腎乎?金匱真言論云: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故腎氣虛,則大小便難,宜以地黃、蓯蓉、車前子、茯苓之屬補其陰,利水道;少佐辛藥,開腠理,致津液而潤其燥。潔古云:臟腑之秘,不可一概治療,有熱秘,有冷秘,有實秘,有虛秘,有風秘,有氣秘,老人與產後及發汗利小便過多,病後氣血未復者,皆能成秘,禁用硝、黃、巴豆、牽牛等藥。世人但知熱秘,不知冷秘。冷秘者,冷氣橫於腸胃,凝陰固結,津液不通,胃氣閉塞,其人腸內氣攻,喜熱惡冷。宜以八味地黃丸料大劑煎之,冷飲即愈;或局方半硫丸,碾生薑調乳香下之;或海藏已寒丸,俱效。海藏云:已寒丸雖熱,得芍藥、茴香潤劑引而下之,陰得陽而化,故大小便自通。如遇春和之陽,冰自消矣。然不若八味丸更妙也。東垣云:腎主五液,津液盛則大便如常,若飢飽勞役,損傷胃氣,及辛熱厚味,而助火邪伏於血中,耗散真陰,津液虧少,故大腸結燥。又有老年氣虛,津液衰少而結者,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是也。予嘗法體東垣之論,不用東垣之方,如潤腸丸、潤燥湯、通幽散之類俱不用,惟用六味地黃丸料,煎服自愈。如熱秘而又兼氣虛者,以前湯內加參、芪各五錢,立愈。此因氣虛不能推送,陰虛不能濡潤故耳。已上治法,予嘗親試而必驗,且又不犯大黃、桃仁、枳殼等破氣破血之禁,可以久服永無秘結,故表而出之。或問曰:何為不用四物湯?曰:四物湯特能補血耳。此是先天津液不足,故便難。經曰:大腸主津,小腸主液。又曰:腎主五液。津液皆腎水所化,與血何干?故不用四物湯。或又問曰:如乾結之甚,硝、黃亦可暫用否?曰:承氣湯用硝、黃,乃為傷寒從表入裏,寒變為熱,熱入三陰,恐腎乾枯故用硝、黃,以逐去外邪,急救腎水。余獨禁用者,乃是論老人、虛人及病後人,腎水原不足以致乾枯,若再用硝、黃等藥以下之,是虛其虛,雖取一時之快,後必愈結。再下之後,日雖鐵石亦不能通矣。倘有患此者,當勸慰之。勿令性急,自取危殆。況老人後門固者壽考之徵,自是常事。若以六味八味常服,永保無虞。
小便不通并不禁論
溲溺不通,匪細故也。小腹急痛,狀如覆碗,奔迫難禁,期朝不通,便令人嘔,名曰關格。又日不通而斃矣。今人一見此證,卻用五苓散之外,束手待斃。若鹽熨丹田,螻蛄、田螺罨臍之法,抑末也。若津液偏滲於腸胃,大便泄瀉,而小便不通者,宜五苓分利之。若水停心下,不能下輸膀胱者,亦用五苓滲泄之。若六腑客熱,轉於下焦而不通者,用益元散以清之。若氣迫閉塞,升降不通者,宜升麻以提之,或探吐之。譬如水注之氣,上竅開而下竅通也。
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又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液出焉。可見膀胱但能藏水,必待三焦之氣化,方能出水。有服附子熱藥太過,消盡肺陰,氣所不化,用黃連解毒而通者;有用茯苓、陳皮、甘草湯送下木香、沉香末而通者,此皆氣化之驗也。已上治法,皆有餘之證,謂膀胱中原有水,或為熱結,或氣閉有水可通而通之也。至於不通之證,乃虛勞汗多,五內枯燥,脂腴既去,不能生津,膀胱中原無水積而欲通之,如向乞人而求食,已窮而益窮矣。故東垣分在氣在血而治之,以渴與不渴辨之。如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上焦氣分。水生於金,肺熱則是清化之源絕矣。當於肺之分,助其秋令,水自生焉。如天令至秋,白露降,須用清金之藥,如生脈散之類為當。又有肺虛者,蓋因飲食失節,傷其胃氣,陷於下焦。經所謂脾胃一虛,令人九竅不通。用補中益氣湯,以參、芪甘溫之品先調其胃氣,以升、柴從九原之下而提之,則清升而濁自降矣。清肺者隔二之治也。補脾者,隔三之治也。東垣虛則補母之妙用類如此。此皆滋後天之化源者,如不渴而小便不利,此屬下焦血分。下焦者,腎與膀胱也,乃陰中之陰,陰受熱閉,塞其下流。經曰: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若淡滲之藥,乃陽中之陰,非純陰之劑,陽何以化?須用滋腎丸,此氣味俱陰,乃陰中之陰也。東垣先生治一人目睛突出,腹脹如鼓,膝已上堅硬,皮膚欲裂,飲食不下,便秘危急者,精思半夜而得之,投之即愈。此是陰虛陽無以化也。蓋至於真陽真陰虛者,東垣未之論。如有真陰虛者,惟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滋腎丸又所當禁,黃蘗、知母恐其苦寒泄水。又忌淡味滲泄之藥。有真陽虛者,須八味丸。褚氏云:陰已萎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濇如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痛,愈痛則愈便,愈便則愈痛。戴氏云:有似淋非淋,便中有如鼻涕之狀,此乃精溺俱出,精塞溺道,故欲出不能而痛,宜大菟絲子丸、鹿茸丸。戴氏亦得褚氏之法也。若至於轉筋,喘急欲死,不問男女孕婦產後,急用八味丸料煎飲,緩則不救。或疑桂附辛熱,不敢輕用,豈知腎氣虛寒水寒冰凍之義,得熱則流通,舍此更有何物能直達膀胱而使雪消春水來耶?
丹溪治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藥太過,遂致秘塞,點滴不出。予以其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一服而通。因先多用利藥,損其腎氣,遂致通後遺尿,一夜不止,急補其腎,然後已。凡醫之治是證者,未有不用泄利之劑,誰能固其腎氣之虛哉?予特表之為世戒。後若有善法丹溪者,已明知其肺虛矣,乃以補中益氣湯送腎氣丸,豈不上下相須,子母相益耶?《靈樞》言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其病虛則欠呿,小便遺數。肺為上焦,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腎又上連肺,故將兩臟,是子母也。母虛子亦虛,自然之理。東垣云:小便遺失,肺金虛也。宜安臥養氣,禁勞役,以黃芪、人參之類大補之;不愈,當責之腎。經曰:膀胱不約為遺溺。仲景云:下焦竭,則遺溺失便。又云:下焦不歸則遺溲。蓋下焦在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溲便,下焦不歸其部,不能約制溲便,故遺溺。大抵天煖衣厚則多汗,天冷衣薄則多溺。多溺者寒也。至於不禁,虛寒之甚,非八味丸不效。古方如菟絲子丸、鹿茸丸、二氣丹,俱可選用。戴氏云:睡著遺尿者,此亦下元冷,小便無禁而然,宜大菟絲子丸,猪胞炙碎煎湯下。凡遺尿皆屬虛,劉河間謂熱甚客於腎部,干於足厥陰之經,廷孔鬱結甚,而氣血不能宣通則痿痺,神無所用,故津液滲入膀胱,而溲溺遺失,不能收禁也。即《內經》淫氣遺溺,痺聚在腎,此係熱證,不可不知。考之《薛案》有因勞發熱作渴,小便自遺,或時閉濇,余作肝火血虛,陰挺不能約制。午前,補中益氣湯加山藥、山茱萸;午后,六味丸,月餘悉退。
大抵不禁之病,虛火多而實熱少,倘以虛證誤投瀉火,頃刻危殆,慎之。
景岳全書 【 明?張介賓】
癃閉論證
小水不通,是為癃閉,此最危最急證也。水道不通,則上侵脾胃而為脹,外侵肌肉而為腫,泛及中焦則為嘔,再攻上焦則為喘,數日不通則奔迫難堪,必致危殆。今人一見此證,但知利水,或用田螺罨臍之法,而不辨其所致之本,無怪其多不治也。
凡癃閉之證,其因有四,最當辨其虛實。有因火邪結聚小腸膀胱者,此以水泉乾涸,而氣門熱閉不通也。有因熱居肝腎者,則或以敗精,或以積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若此者,本非無水之證,不過壅閉而然,病因有餘,可清可利,或用法以通之,是皆癃閉之輕證也。惟是氣閉之證,則尤為危候。然氣閉之義有二焉:有氣實而閉者,有氣虛而閉者。夫膀胱為藏水之腑,而水之入也,由氣以化水,故有氣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達氣,故有水始有溺。經曰:氣化則能出矣。蓋有化而入而後有化而出;無化而出,必其無化而入。是以出入皆由氣化,此即本經氣化之義,非單以出者言氣化也。然則水中有氣,氣即水也;氣中有水,水即氣也。今凡病氣虛而閉者,必以真陽下竭,元海無根,水火不交,陰陽否隔,所以氣自氣而氣不化水,水自水而水蓄不行。氣不化水則水腑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則浸漬腐敗者有之。氣既不能化而欲強為通利,果能行乎?陰中已無陽而再用苦寒之劑,能無甚乎?理本甚明也。至若氣實而閉者,不過肝強氣逆,移礙膀胱,或破其氣,或通其滯,或提其陷,而壅者自無不去。此治實者無難,而治虛者必得其化,為不易也。故凡臨此證,不可不詳辨其虛實。
論治
火在下焦,而膀胱熱閉不通者,必有火證火脈,及溺管疼痛等證。宜大分清飲、抽薪飲、益元散、玉泉散,及菉豆飲之類以利之。若肝腎實火不清,或遺濁、或見血者,大都清去其火,水必自通,前法俱可通用。
氣閉證,當分虛實寒熱而治之。凡氣實者,氣結於小腸、膀胱之間,而壅閉不通,多屬肝強氣逆之證,惟暴怒鬱結者多有之。宜以破氣行血為主,如香附、枳殼、烏藥、沉香、茴香之屬,兼四苓散而用之。若氣陷於下,藥力不能驟及者,當即以此藥多服,探吐以提其氣,使氣升則水自降也。有痰氣逆滯不通者,即以二陳湯、六安煎之類探吐之。有熱閉氣逆者,即以大分清飲探吐之。有氣實血虛而閉者,用四物湯探吐之。凡氣實等證,無如吐之為妙。譬之滴水之器,閉其上竅則下竅不通,開其上竅則下竅必利,蓋有升則有降,此理勢之使然也。凡氣虛而小便閉者,必以素多斲喪,或年衰氣竭,方有此證,正以氣有不化,最為危候。然凡病此者,必其有漸,但覺小便短少,或便時費力,便當留心速治。若待其劇,恐無及也。但治此者,亦當辨其臟氣之寒熱。若素無內熱之氣者,是必陽虛無疑。或病未至甚,須當用左歸、右歸、六味、八味等湯丸,或壯水以分清,或益火以化氣,隨宜用之,自可漸杜其原。若病已至甚,則必用八味丸料,或加減金匱腎氣湯大劑煎服,庶可挽回。或疑桂附辛熱,不敢輕用,豈知下元陽氣虧甚,得寒則凝,得熱則行,舍此二者,更有何物可以直達膀胱,而使水因氣化也?若氣虛下陷,升降不利者,宜補中益氣湯主之,或即用此湯探吐之最妙。若素稟陽臟,內熱不堪溫補,而小便閉絕者,此必真陰敗絕,無陰則陽無以化,水虧證也。治宜補陰抑陽,以化陰煎之類主之。或偏於陽亢而水不制火者,東垣滋腎丸亦可,但此即火證之屬耳。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則小便自通矣。宜八正散之類主之。
久服桂枝之屬,以致水虧陽亢,而小便不通者,宜解毒壯水,以化陰煎之類主之;甚者,以黃連解毒湯加分利滋陰等藥亦可。惟菉豆飲為解毒之神劑。其有因久服陽藥,作用過多,火本不盛,單由水虧者,非六味地黃湯大劑滋之不可也。
服分利既多,而小水愈不通者,此必下竭之證。察其水虧者,必須大補真陰;火虛者,必須峻補陽氣。氣達水行,其便自調。不可見其假實,恣意疏通,此與榨乾汁泲枯油者何異?致令竭者愈竭,鮮不危矣。
膀胱無水等證,有因泄瀉水歸大腸而小水不通者,此當但治泄瀉,泄瀉止而水自利也。有因大汗多汗,氣從汗泄而小水不利者,此當調治營衛,表氣收而小便自利也。有虛勞亡血傷精,水隨液去,五內枯燥而小水不利者,此當調補真陰,血氣漸充而小水漸利也。凡此數者,皆膀胱無水枯涸之證,不可再加分利。惟泄瀉證亦有可分利者,亦不過十之三耳。諸證皆非有水不通而為癃閉,當於各門求治。
懷妊之婦,每有小便不通者,此以胎氣下陷,溺孔被壓而然,多以氣虛不能舉胎所致。宜八珍湯、補中益氣湯之類主之。
若臨盆之際,胎壓膀胱而小便不通者,宜以手指托起其胎,則小水自出。
遺溺不禁論證
遺溺一證,有自遺者,於睡中而遺失也;有不禁者,以氣門不固,而頻數不能禁也;又有氣脫於上,則下焦不約而遺失不覺者,此虛極之候也。總之,三者皆屬虛證,但有輕重之辨耳。若夢中自遺者,惟幼稚多有之,俟其氣壯而自固,或少加調理可愈,無足疑也。惟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氣虛而然。蓋氣為水母,水不能蓄,以氣始能固也。此失守之兆,大非所宜。甚至氣脫而遺,無所知覺,則尤其甚者。此惟非風證及年衰氣弱之人,或大病之後多有之。仲景曰:下焦竭則遺溺失禁。此之謂也。
古方書論小便不禁,有屬熱屬虛之辨。不知不禁乃以小水太利者,皆屬虛寒,何有熱證?若因熱而小水頻數,其證則淋漓點滴,不能禁止,而小水必不利,且或多痛濇,方是熱證,自有淋濁門治法,非遺失也。倘以虛寒誤認為熱,而妄投瀉火之藥,無不殆矣。
論治
凡治小便不禁者,古方多用固濇,此固宜然。然固濇之劑,不過固其門戶,此亦治標之意,而非塞源之道也。蓋小水雖係於腎,而腎上連肺,若肺氣無權,則腎水終不能攝。故治水者,必須治氣;治腎者,必須治肺。宜以參、芪、歸、朮、桂、附、乾薑之屬為之主,然後相機加以固濇之劑為之佐,庶得治本之道,而源流如度。否則徒障狂瀾,終無益也。余製有鞏隄丸方治,無論心脾肺腎之屬,皆宜以此為主治。
脾肺氣虛,不能約束水道,而病為不禁者,此其咎在中上二焦,宜補中益氣湯、理中湯、溫胃飲、歸脾湯,或四味回陽飲之類,加固濇等劑主之;如不見效,當責之腎。若肝腎陽氣虧敗,則膀胱不藏,而水泉不止,此其咎在命門,宜右歸飲、大補元煎、六味回陽飲;甚者以四維散之類主之,或加固濇為佐亦可。或用集要四神丸,或八味地黃丸去澤瀉亦可。
凡睡中遺溺者,此必下元虛寒,所以不固,宜大菟絲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縮泉丸之類主之。其有小兒從幼不加檢束,而縱肆常遺者,此慣而無憚,志意之病也。當責其神,非藥所及。或因縱以致不固者,亦當治之如前。宜用猪羊溲脬炙脆煎湯,送下前藥更妙。凡因恐懼輒遺者,此心氣不足,下連肝腎而然,宜大補元煎、歸脾湯、五君子煎之類主之。
古方壯陽固濇等劑,如茴香益智丸、二氣丹、固脬丸、秘元丹、牡蠣丸、濟生菟絲子丸、固真散,皆可隨宜擇用。
石室秘籙 【 清?陳士鐸】
大便燥結
乾燥火熾,大腸陰盡,遂至糞如羊屎,名為腸結,不治之證也。然而陰盡則宜死。今不死而腸結,是陰猶未盡也。真陰一日不盡則一日不死,一綫不絕則一綫可生。吾有奇方,專補其陰,使陰生而火息,陰旺則腸寬也。方用生陰開結湯:熟地二兩,元參、當歸各一兩,生地、牛膝、麥冬、山茱萸、肉蓯蓉酒洗淡各五錢,山藥三錢,水煎服。一連數劑,腸結可開,糞即不如羊屎矣,可望再生。然必須日日一劑,三月終,改用六味地黃湯,或不用湯而用丸,調理歲餘,永無結腸之苦也。
大便閉結者,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於大腸,而腎經之水僅足以自顧,又何能旁流以潤溪澗哉?方用熟地、元參各三兩,火麻子一錢,升麻二錢,牛乳一碗,水二鍾,煎六分,將牛乳同調一碗服之。一劑不解,二劑必大便矣。此方之妙,全在不潤大腸而補腎;尤妙不止補腎,而且補肺;更妙不止補肺,而且升肺。蓋大腸居於下流,最難獨治,必須從腎經以潤之,從肺經以清之。氣既下行,沉於海底,非用升提之法則水注閉塞而不通,啟其上孔則下孔自然流動,此下病治上法,亦腑病臟治之法也。其餘治腑之法,可即以此悟之。
凡久病之後,或大便一月不通,不必性急,止補其真陰,使精足以生血,血足以潤腸,大便自出。方用熟地、元參、當歸各一兩,川芎五錢,火麻仁二錢,蜜半甌,大黃一錢,桃仁十個,紅花三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熟地、元參、當歸以生陰血,少加麻仁、大黃以潤腸下行。此末治法,雖閉結而不亟亟以通之也。
大便不通,亦多實證。此方治實證者,實有奇效。方用大黃五錢,當歸尾一兩,升麻五分,蜜半甌,水煎服。大黃泄利,用當歸潤之,仍以為君,雖泄而不十分過猛,不至有亡陰之弊。況有升麻以提之,則泄中有留,又何必過慮哉!
小便不通
凡久病後小便點滿不出,乃腎氣不能行於膀胱也。補腎氣,則小便自出。方用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茯苓二錢,車前子、澤瀉、肉桂、丹皮、山藥各一錢,水煎服。此方妙在不去通小便,而專治腎水腎火。蓋腎中有火,而膀胱之氣化自行,不通小便而小便自通矣。
小便不通,乃膀胱之氣化不行,治膀胱之經而已矣。然而治法,全不在治膀胱也。方用人參、蓮子、茯苓、車前子、王不留行各三錢,白果二十個,甘草一錢,肉桂三分,水煎服,一劑即如注。此方之奇妙,全在用人參,其次則用肉桂三分,蓋膀胱必得氣化而始出。氣化者何?心包絡之氣也。膀胱必得心包絡之氣下行,而水路始能出。尤妙用白果二十個,人多不識此意。白果通任督之脈,又走膀胱,引參、桂之氣,直奔於膀胱之中,而車前、王不留行,盡是泄走之物,各隨之趨出於陰器之口。此腑治之妙法也。
燥證乾甚,小腸細小,不能出便,脹甚欲死者,亦不治之證也。而吾欲治之者何?蓋小腸之開闔,小腸不得而司令,腎操其權也。倘徒治小腸,則小腸益虛,失其傳道之官,而脹且益甚。我今不治小腸而專治腎,則腎氣開,小腸亦開也。方名治本消水湯:熟地二兩,山茱萸、麥冬各一兩,車前子、茯苓各五錢,北五味二錢,牛膝、劉寄奴各三錢,水煎服。一劑少通,再劑腸寬,小便如注矣。方用熟地、山茱萸以補腎,麥冬、五味補肺氣,以使清肅之氣下行於膀胱;茯苓、車前分消水勢;牛膝、寄奴借其迅速之氣,導其下行而不使上壅,此腎氣通水亦順也。
方
麻仁丸 【 《和劑》】 治腸胃熱燥,大便秘結。
厚朴去皮,薑製炒 芍藥 枳實麩炒,各半斤 大黃蒸,一斤 麻仁五兩 杏仁去皮尖炒,五兩半
右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臨臥用溫水下,大便通利則止。
麻仁丸 【 《寶鑑》】 順三焦,和五臟,潤腸胃,除風氣。治冷熱壅結,津液耗少,令人大便秘難,或閉塞不通。若年高氣弱及有風人大便秘濇,尤宜服之。
枳殼去瓤麩炒 白檳榔煨半生 山藥 山萸 菟絲酒浸研 防風 肉桂 車前子各一兩半 木香 羌活各一兩 麻仁研 (木郁)李仁去皮研 大黃半蒸半生,各四兩
右為細末,入研藥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湯下,臨臥時服。
皂角丸 【 《得效方》】 專治有風人臟腑秘濇,大效。
猪牙臭角 枳殼去瓤 羌活 桑白皮 檳榔 杏仁研 麻仁研 防風 白芷 橘紅各等分
右為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送下,蜜湯亦可。一方只皂角、枳殼二味等分。
疏風散 治風毒秘結。
枳殼半兩 防風 羌活 獨活 檳榔 白芷 威靈仙 蒺藜炒赤去刺 大麻仁炒,另研 杏仁湯泡,去皮尖,炒另研 甘草炙,各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半,生薑五片,蜜一匙,水一盞半,煎服。
枳殼丸 治腸胃氣壅風盛,大便秘實。
皂角去皮弦子,炙 枳殼炒 生大黃 羌活 木香 橘紅 桑白皮 香白芷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又方只用枳實、皂角等分,飯飲丸亦妙。
二仁丸 專治虛人、老人風秘,不可服大黃者。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色 枳殼去瓤麩,炒赤 麻仁另研 訶子慢火炒,搥去核,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湯下。
半硫丸 【 《和劑》,下同】 治年高冷秘、虛秘,及痃癖冷氣。
製半夏為細末 明硫黃研極細,用柳木槌殺過
右以生薑自然汁同熬,入乾蒸餅未,攪勻,入臼內杵數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無灰溫酒或生薑湯任下,婦人酢湯下,俱空心。
六磨湯 治急滯腹急,大便秘濇。
沉香 木香 檳榔 烏藥 枳殼 大黃各等分
右各件,熱湯磨服。
活血潤腸丸 【 東垣】 治大便風秘、血秘,時常結燥。
歸梢一錢 防風二錢 羌活 大黃煨,各一兩 麻子仁二兩半 皂角仁炮存性去皮,稱,一兩 桃仁二兩,研如泥
右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為極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二三服後,須以蘇子麻子粥,每日早晚食之,大便日久再不結燥。餘藥以磁器盛之,紙密封,勿使見風。
橘杏丸 【 《得效方》】 治氣秘,老人、虛弱人皆可服。
橘紅取末 杏仁湯浸去皮尖,另研,各等分
右和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湯送下。
蘇麻粥 順氣,滑大便。
紫蘇子 麻子仁不拘多少
右二味研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
小通氣散 治虛人憂怒傷肺,肺與大腸為傳送,致令秘濇。服燥藥太過,大便秘亦可用。
蘇葉 枳殼 橘紅 木通各等分
右剉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溫服,立通。
大承氣湯 【 仲景,下同】 治大實大滿,大便不通者。
大黃 芒硝 厚朴去粗皮 枳實各半兩
右剉如麻豆大,分半用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內硝煎,去滓服。
小承氣湯
大黃半兩 厚朴去粗皮 枳實各三錢
右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水一盞,生薑三片,煎至半盞,絞汁服。未利再服。
大黃飲子河間 治身熱煩躁,大便不通。
升麻一錢 大黃煨,二錢 杏仁炒 枳殼炒 梔子仁 生地各一錢半 人參 黃芩各七分 甘草炙,五分
右作一服,水二鍾,薑五片,豆豉二十一粒,烏梅一枚,煎一鍾,不拘時服。
威靈仙丸 【 《得效方》】 治年高氣衰,津液枯燥,大便秘結。
黃芪蜜炙 枳實 威靈仙各等分
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時,薑湯白湯任下。忌茶。一方有防風無黃芪。
蓯蓉潤腸丸 【 《濟生方》】 治發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老人、虛人皆可服。
肉蓯蓉酒浸焙,二兩 沉香另研,一兩
右為末,麻子仁汁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導滯通幽湯 【 東垣】 治幽門不通上衝,吸門不開噎塞,氣不得上下,大便難。脾胃初受熱中多有此證,治在幽門,以辛潤之。
當歸身 升麻梢 桃仁泥 甘草炙,各一錢 紅花少許 熟地黃 生地黃各五分
水二盞,煎至一盞,調檳榔細末五分,稍熱服。一方加麻仁、大黃各等分,紅花少許,名潤燥湯。
益血丹海藏 治大便燥,久虛亡血。
當歸酒浸焙 熟地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細嚼,酒下一丸。
五仁丸 【 《得效方》】 治津液枯竭,大腸秘濇,傳導艱難。
桃仁 杏仁炒去皮,各一兩 柏子仁半兩 松子仁一錢二分半 (木郁)李仁炒去皮,一錢 陳皮四兩,另為末
右將五仁另研如膏,入陳皮末研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黃芪湯 治年高老人,大便秘澀 。
綿黃芪 陳皮去白,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三錢,用大麻仁一合,爛研以水投,取漿水一盞,濾去滓,於銀石器內煎,候有乳起,即入白蜜一大匙,再煎令沸,調藥末,空心食前服。秘甚者不過兩服即愈。常服即無秘濇之患。此藥不冷不燥,其效如神。
益血潤腸丸 治大便秘。
枳殼麩炒 橘紅各二兩五錢 阿膠蛤粉炒珠 肉蓯蓉各一兩半 蘇子 荊芥各一兩 當歸 杏仁炒去皮尖 麻仁各三兩 熟地黃六兩
右為末,以熟地、杏仁、麻仁三味杵為膏,入末,同杵千餘下,仍加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木香和中丸 治同上。
木香 沉香 白豆蔻 枳實炒 檳榔 蓬朮 青皮 陳皮 當歸酒洗 黃芩 木通 黃連 縮砂仁 猪牙皂角去皮弦并子,蜜水潤炙乾 澀 李仁湯泡去皮 三稜末各一兩 大黃四兩 香附 牽牛頭末各三兩 黃蘗二兩
右末,水丸,每服三錢,重白湯下,或薑湯下。
神功丸 【 《寶鑑》】 治三焦氣壅,心腹痞悶,大腑風熱,大便不通,腰腿疼痛,肩背重疼,頭昏面熱,口苦咽乾,心胸煩躁,睡臥不安;及治腳氣,并素有風人,大便結燥。
火麻仁另搗如膏 人參各二兩 訶黎勒皮 大黃錦紋者,麵裹煨,各四兩
右為細末,入麻仁搗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湯下。溫酒米飲皆可服,食後臨臥。如大便不通,可倍丸數,以利為度。
潤腸丸 【 東垣】 治胃中伏火,大便秘濇,或乾燥不通,全不思食,乃風結血秘,須潤燥和血疏風,自然通矣。
羌活 歸梢 大黃煨,各半兩 桃仁泡去皮尖 麻仁各一兩
右為末,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三白散 治陰囊腫脹,大小便不通。
白牽牛二兩 桑皮 白朮 木通 陳皮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薑湯調下,空心服。未覺再進。
萬全木通散 【 《醫學入門》】 治膀胱有熱,小便難而黃。
滑石麵,二錢 木通 赤茯苓 車前子炒 瞿麥各一錢
右為末,水煎服;或取末三錢,水調服。
茯苓琥珀散 【 《醫學綱目》】 治小便濇數,宜滲瀉分利之。
澤瀉一兩 滑石七錢 赤茯苓 白朮 琥珀 猪苓各五錢 肉桂 甘草炙,各三錢
右為末,每三錢,以長流甘爛水一盞調下,以美膳壓之。
平補丸 【 《直指方》】 治小便數而濇瀝,如欲滲漏,或遺尿不禁。
菟絲酒製 山萸酒浸焙 益智 當歸各五錢 乳香二錢 川楝肉 牛膝 胡蘆巴炒 巴戟 杜仲薑汁炒 肉蓯蓉酒浸,各三錢半
右為末,糯米糊丸梧子大,棗湯或鹽湯下五十丸。
八正散 【 《局方》】 治膀胱熱積,小便癃閉不通。
大黃 木通 瞿麥 萹蓄 滑石 車前子 梔子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燈心一錢,空心,水煎服。
清肺散 【 東垣,下同】 治渴而小便閉。
猪苓 通草各一錢半 赤茯苓 澤瀉 燈心 車前子各一錢 萹蓄 木通 瞿麥各七分 琥珀五分
右剉,作一貼,空心,水煎服。
導氣除燥湯 治小便不通。
赤茯苓一錢半 黃蘗一錢一分 滑石 知母 澤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燈心一錢,空心,水煎服。
導赤丸 【 《直指方》】 治膀胱有熱,小便不通。
大黃一兩五錢,炒 梔子一兩二錢 生地黃 木通各八錢 赤芍藥 赤茯苓 滑石各四錢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以導赤散煎水,空心吞下三五十丸。
地膚子湯 【 《得效方》】 治下焦熱結,小便不通。
地膚子一錢 知母 黃芩 猪苓 瞿麥 枳實 升麻 通草 冬葵子 海藻各七分
右剉,作一貼,空心,水煎服。女人房勞後,小便不通,脈沉細,用猪腎半只同煎服,最效。
宣氣散 【 丹溪】 治癃閉急痛。
甘草梢 木通各二錢 梔子二錢 葵子 滑石各一錢
右末二錢,燈心湯調下。
通關丸 【 《醫鑒》】 治小便不通。
黃蘗 知母并酒炒 滑石各二兩 木通一兩 肉桂一錢
右為末,水丸梧子大,空心,每服百丸。
猪苓湯 【 《回春》】 治熱結小便不通。
猪苓 木通 澤瀉 滑石 枳殼 黃蘗酒浸 牛膝 麥門冬 瞿麥 萹蓄 車前子各七分 甘草三分
右剉,作一貼,入燈心一錢,空心,水煎服。
透泉散 【 《醫鑒》】 治小便赤濇不通。
滑石一兩 芒硝 甘草各五錢 琥珀二錢半
右為細末,每二錢,空心以燈心煎湯調下。
二石散 【 《入門》,下同】 治脬轉八九日不得尿。
滑石 寒水石 葵子各一盞
水十盞,煎至五盞,空心,分二服。
蒲黃散 治脬轉不得尿。
蒲黃 滑石各等分
右為末,每二錢,鷄子清調下。
滑石散 【 《得效方》,下同】 治脬轉不得尿。
寒水石二兩 滑石麵 亂髮灰 車前子 木通各一兩 葵子一合
右剉,水一斗,煎取五升,每服一升,日三次,即通。
葱白湯 治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膨脹,氣上衝心,悶絕欲死。此因驚憂暴怒,氣乘膀胱,鬱閉而脬系不正。
陳皮三兩 葵子一兩 葱白三莖
右剉,水五升,煎取一升,分三服。
徐長卿湯 【 《聖惠方》】 治氣壅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妨悶。
徐長卿炙 瞿麥穗各半兩 茅根三分 木通 冬葵子各一兩 滑石二兩 檳榔一分
右為末,每服五錢,水煎,入(石卜)硝一錢,溫服,日二服。
倒換散河間 治無問久新,癃閉不通,小腹急痛,肛門腫疼。
大黃小便不通,減半 荊芥穗大便不通,減半
右件藥味,各別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水調下,臨時加減服。
通關散 【 《類聚》】 治小便不通。
白礬 生白鹽各二錢半
右研勻,以紙圈圍臍,納藥在內,滴冷水藥上,即通。
縮泉丸 【 《入門》】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數,一日百餘次。
烏藥 益智仁各等分
右為末,酒煮山藥糊和丸梧子大。臨臥,鹽湯下七十丸。
五子丸 【 《得效方》,下同】 治小便不禁,遇夜愈多,頭眩腳弱,老人、虛人多有此證,大能耗人精液,令人卒死。
菟絲子酒製 韭子略炒 益智仁 茴香炒 蛇床子炒,各等分
右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糯米飲下五七十丸。
家韭子丸 治腎陽衰敗,脬冷遺尿不禁。
家韭子略炒,六兩 鹿茸燎去毛,四兩 肉蓯蓉 牛膝俱酒浸 熟地黃 當歸酒洗,各二兩 菟絲子酒製 巴戟各一兩半 石斛酒洗 杜仲炒 乾薑炮 桂心各一兩
右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溫酒或鹽湯下百丸。
參芪湯 【 《回春》,下同】 治氣虛遺尿。
人參 黃芪蜜炙 白茯苓 當歸 熟地黃 白朮 陳皮各一錢 益智研,八分 甘草三分 升麻 肉桂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薑三片,棗二枚,水煎空心服。老人加炮附子。
鷄(月坒)胵散 治遺尿失禁。
鷄(月坒)胵一具,燒存性 猪脬一個,炙焦
右為末,每一錢,酒調下。
大菟絲子丸 【 《得效方》】 治脬氣虛寒,小便不禁。
菟絲子酒製 肉蓯蓉酒浸,各二兩 牡蠣煅 五味 附子炮 鹿茸酒炙,各一兩 鷄(月坒)胵炙 桑螵蛸酒炙,各五錢
右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七十丸。
茸香丸 【 《直指方》】 治虛損遺尿不禁,或虛冷尿多。
鷄內金炙,七錢半 鹿茸酥灸 肉蓯蓉酒浸 當歸酒洗,各五錢 龍骨煅 牡蠣粉 赤石脂 巴戟 禹餘粮煅酢淬研 白薑 益智仁 乳香各二錢半
右為末,糯米糊和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七十丸。
既濟丸 【 《醫鑒》,下同】 治脬氣不足,有陰火,小便不禁。
菟絲子酒製 益智仁炒 白茯苓 韭子炒 肉蓯蓉酒洗 當歸 熟地黃各五錢 黃蘗 知母并鹽水炒 牡蠣粉 山萸肉酒蒸,各三錢 五味子一錢
右為末,麵糊和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百丸。
煨腎丸河間 治男子腰膝疼,夜多小便者。
川楝子去核 馬練花 破故紙 胡盧巴 茴香炒,各等分
右除茴香外,四味酒浸同為未,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酒下,空心食前服。
蒲灰散 【 仲景,下同】 治小便不利。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白魚散 治證同上。
滑石 亂髮燒 白魚各二分
右三味,杵為散,飲服半錢匕,日三服。
茯苓戎鹽湯 治證同上。
茯苓半斤 白朮二兩 戎鹽彈丸大一枚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猪苓湯 治脈浮發熱,渴而小便不利。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膠 滑石 澤瀉各一兩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葵子散河間 治小便不通。
葵子 茯苓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三沸,食前服。
二黃湯 【 《千金方》,下同】 治下焦熱結,不得大便。
大黃三兩 黃芩二兩 梔子二十枚 甘草一兩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若大便閉加芒硝二兩。
五柔丸 治閉濇。
大黃一升,蒸三斗米下 前胡二兩 半夏 蓯蓉 芍藥 茯苓 當歸 葶藶 細辛各一兩
右九味為末,蜜和合搗萬杵,為丸梧子大。食後服十五丸,後稍增之,日再。
大五柔丸 治臟氣不調,大便難通。
大黃 芍藥 枳實 蓯蓉 葶藶 甘草 黃芩 牛膝各二兩 桃仁一百枚 杏仁四十枚
右十味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酒下。
濡臟湯 主大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熱煩迫,短氣汗出,脹滿。
生葛根 猪膏各二升 大黃一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內膏煎,取三升,澄清。強人頓服,羸人再服。亦治大小便不通。
又方 治大便不通。
大戟一斤 大豆五升 商陸 牛膝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大豆五升,煎令汁盡,至豆乾。初服三枚,以通為度。
芒硝丸 治脹滿不通。
芒硝 芍藥各一兩半 杏仁 大黃各二兩 黃芩一兩六銖
右五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取通利為度,日三。
又方
車前子五合 通草 (石卜)硝各四兩 (木郁)李仁 黃芩 瞿麥各三兩
右六味(口父)咀,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方用絹袋盛煮,頓服二升。一方車前子六兩,一方二升。
又方 治遺尿小便濇。
牡蠣 鹿茸各四兩 桑耳三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日二。
又方 治關格大便不通。
大黃八兩 芒硝 烏梅 桑皮各五兩 芍藥 杏仁各四兩 麻仁三兩右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本無烏梅,加枳實、乾地黃各二兩。
煖腎丸 【 丹溪】 治腎虛多溺,或小便不禁而渴。
胡盧巴炒 故紙炒 川楝用牡蠣炒,去牡蠣 熟地 益智 鹿茸酒炙 代赭燒酢七次淬研 山茱萸 禹餘粮酢淬 赤石脂各七錢半 龍骨 海螵蛸 熟艾酢拌炙焦 丁香 沉香 乳香各五錢
右為末,糯米粥丸如梧子大。服五十丸,煎菖蒲湯,空心送下。
琥珀散 【 《濟生方》,下同】 治小便不通。
琥珀不拘多少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萱草根煎湯調服,燈心湯調服亦可。
檳榔散 治腸胃有熱,大便秘濇。
檳榔不拘多少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蜜湯點服,不拘時候。
通幽湯 【 東垣,下同】 治大便難,幽門不通,上衝吸門不開,噎塞不便,燥秘,氣不得下,治在幽門,以辛潤之。
炙甘草 紅花各一分 生地 熟地黃各五分 升麻 桃仁泥 當歸身各一錢
右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調檳榔細末五分,稍熱,食前服之
潤燥湯 治大便不通。
升麻 生地黃各二錢 熟地黃 當歸梢 生甘草 大黃煨 桃仁泥 麻仁各一錢 紅花五分
右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盞,入桃仁、麻仁泥,煎至一盞,去柤,空心稍熱服。
升陽瀉濕湯 一名升陽湯,治膈咽不通,逆氣裏急,大便不行。
蒼朮五分 青皮 槐子各二分 生地 熟地 黃蘗各三分 當歸身 生甘草梢各四分 升麻七分 桃仁十個,另研 黃芪一錢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都作一服,入桃仁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柤,稍熱食前服。
潤腸湯 治大腸結燥不通。
生地 生甘草各一錢 大黃煨 升麻 桃仁 熟地 當歸梢 麻仁各一錢 紅花三分
右(口父)咀,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溫服。
白飛霞自製天一丸 【 《醫通》】 通利水道。
燈心十斤,用米粉漿,晒乾研末,入水澄去粉,取浮者晒乾,二兩五錢 赤白茯苓 滑石水飛,各五兩 猪苓二兩 澤瀉三兩 人參一斤,切片熬膏
右為細末,丸如龍眼大,硃砂為衣。每用一丸,任病換引。蓋本天一生水之妙,諸病以通利水道為主。
又方子和 治小便頻滑數不禁。
知母 黃蘗各等分
右剉碎,酒浸透,炒微黃為末,水丸梧桐子大。如服藥前一日休吃夜飯,來日空心,立服米飲湯下一百丸。只用一服,效。後吃白米粥一頓。
通關丸 【 東垣】 一名滋腎丸,一名泄腎丸。治不渴而小便閉,熱在下焦血分也。
黃蘗去皮剉,酒洗焙 知母剉,酒洗焙乾,各一兩 肉桂五分
右為細末,熟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白湯下。頓兩足,令藥易下行故也。如小便利,前陰中如刀刺痛,當有惡物下為驗。
又方 【 丹溪,下同】 治大腸虛秘而熱。
白芍一兩半 陳皮 生地 歸身各一兩 條芩 甘草各二錢
右為末,粥丸,白湯下七八十丸。
草蜜湯 治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生車前草搗取自然汁,半盞
右,入蜜一匙調下。
蒲黃湯 治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赤茯苓 木通 車前子 桑皮 荊芥 燈心 赤芍 甘草炙 生蒲黃 滑石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葱頭一根,紫蘇五葉,煎湯調服。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二百六十六
大小便門
方
王瓜散 【 《寶鑑》,下同】 治小便如泔,乃腎虛也。
王瓜根 桂心各一兩 牡蠣粉鹽泥裹燒赤,候冷去泥,一兩 白石脂 菟絲子酒浸,各二兩
共為末,每服二錢,大麥粥飲下。
黃連阿膠丸 治二便交錯。
阿膠 茯苓各二兩 黃連三兩
右為末,阿膠丸梧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
調氣散 治前證,氣不循故道,所以清濁混淆。
白豆蔻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一兩 藿香 甘草各四兩 桃仁二兩
右為末,每服二錢,湯下;兼服五苓散。
二香丸 【 《良方》,下同】 治積滯氣秘,心腹刺痛中滿。
南木香 丁香 青皮 五靈脂香潤者,另研 草果仁 橘紅 蓬朮煨
右為細末,用巴豆半兩,研如泥,漸入藥末研勻,麵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加至五七丸,食前生薑湯下。
潤腸湯 治大便秘濇,連日不通。
荊芥穗研 麻子仁一兩半,研,水濾去滓,取濃汁 芝麻微炒,研,水濾取濃汁 桃仁麩炒黃,研,各一兩
右,入鹽少許同煎,食前代茶飲之,以利為度。
檳榔丸 治大腸積熱,氣壅不通,心腹脹滿,大便秘結。
大黃蒸 黃芩 枳實麩炒 麻仁炒去殼,另研 牽牛炒 檳榔 羌活 杏仁湯浸去皮尖,炒黃 白芷各一兩 人參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白湯送下。
牛黃散 治上焦熱,臟腑秘結。
大黃一兩 白牽牛取頭末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如厥冷用溫酒調服,手足煩者用蜜湯調服,不拘時候。
三仁丸 治大腸有熱,津液竭燥,裏急後重,大便秘結。
柏子仁 松子仁 大麻子仁各一兩
右研令勻,用黃蠟半兩鎔化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未快,加丸數服之。一方以白蠟和丸,用黃丹湯下,治老人虛秘。
小提盆散 治大便燥結,服轉藥久不通。
竈突墨一錢 滄鹽三錢
右研勻,每用一錢,竹筒吹入肛門,立通。
枳殼丸 治三焦約證,調順氣脈,消痞滯,利胸膈,治風氣,通利大小便。
黑牽牛取頭末,半生半炒,七錢半 枳殼二兩 陳皮一兩 檳榔半兩 木香二錢半
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不拘時,生薑湯送下,日三服。
通心飲 治心經有熱,脣焦面赤,小便不通。
木通 連翹
右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一二錢,不拘時,用麥門冬煎湯調服,或燈心煎湯亦可。
肉蓯蓉丸 治稟賦虛弱,小便數赤不禁。
肉蓯蓉八兩 熟地黃六兩 五味子四兩 菟絲子搗餅,二兩
右為細末,酒煮山藥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鹽酒送下。
茯苓琥珀湯 治膀胱不得施化,小便數而欠。
茯苓 琥珀 猪苓 白朮各半兩 澤瀉一兩 滑石七分 桂心 甘草炙,各三錢
右為細末,每服五錢,煎長流甘爛水一盞調下,空心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
通關瞿麥湯 治膀胱積熱,小便不通。
瞿麥穗 芍藥 大黃炒 梔子仁 榆白皮 葵子 當歸焙 火麻仁 石葦去毛 木通 甘草炙,各一兩
右剉碎,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燈心少許,煎至一盞,去滓,不拘時溫服。
又方 治小便不通,數日欲死者,神效。
葱白一握 桃枝 柳枝 木通 旱蓮子 漢椒 白礬枯,各一兩 燈心一束
右細剉,以水三斗,煎至一斗五升,用磁瓶一個,熱盛一半藥汁,熏外腎週廻,以被圍繞不得外風入,良久便通如赤豆汁。若冷即換之,其功甚大。乙方無旱蓮子。
獨蒜塗臍方 治小便不通。
大蒜獨顆者,一枚 梔子仁三七枚 鹽花少許
右搗爛攤紙花子上。貼臍,良久即通;未通,塗陰囊上,立通。
牛膝湯 治小便不通,莖中痛。
牛膝根葉一握,生用 黃芩半兩 當歸焙,一兩
右剉碎,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日三。
猪肚丸 治小便頻數。
猪肚一個,以蓮子一升同煮一周,去皮心焙乾 舶上茴香,破故紙 川楝子 母丁香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鷄(月坒)胵丸 治小便數而多。
鷄(月坒)胵二兩,微炙 麥冬焙 黃連 熟地黃 龍骨各一兩 土瓜根半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米飲送下。
水芝丸 治下焦真氣虛弱,小便頻多,日夜無度。
蓮實去皮,不以多少,用好酒浸二宿,用猪肚一個,將蓮實入在內,用水煮熟,取出,切焙乾,不用猪肚
右為細末,酢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溫酒送下。
雙白丸 治證同前。
白茯苓去皮 鹿角霜各等分
右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鹽湯送下。
二氣丹 治內虛裏寒,膀胱積冷,陽氣漸微,小便不禁。
硫黃研,二錢半 大附子一枚,炮去皮臍,半兩 桂心二錢半 乾薑炮,二錢
右各另為末,拌勻,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以硃砂二錢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用鹽湯送下。
茯苓丸 治心腎俱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不禁。
赤茯苓 白茯苓各等分
右為細末,以新汲水換洗,澄去新沫,控乾,復研為末,別取地黃汁,與好酒同於銀石器內熬成膏,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空心用鹽酒送下。
桑螵蛸散 治小便頻數,如稠米泔色,此由勞傷心腎得之。服此藥不終劑而愈,大能安神定志。
桑螵蛸鹽水炙 龍骨 遠志 石菖蒲鹽炙 人參 茯神 鼈甲酢炙 當歸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臨臥時用人參煎湯調服。
鹿角霜丸 治上熱下焦寒,小便不禁。
鹿角帶頂骨者,不以多少,鋸作鋌子,長三寸,洗了,用水桶內浸,夏三冬五晝夜,用浸水同入鍋內煮之,覺湯少,添溫湯,日夜不絕,候角蘇糜為度,輕漉出,用刀刮去皮如雪白,放在篩子上,候自乾,微火焙之,候角極乾,為細末
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空心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牡蠣丸 治小便不禁。
牡蠣白者三兩,盛磁器盒子內,更用鹽泥四兩,蓋頭鋪底,以炭火約五斤,煅半日,炭盡為度,研粉 赤石脂三兩,搗碎酢拌勻濕,於生鐵銚子內慢火炒令乾,研粉
右同研勻,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用鹽湯送下。
鷄腸散 治小便不禁,日夜無度。
黃鷄腸雄者四具,切破淨洗,炙令黃色 肉蓯蓉酒浸切焙 赤石脂研 白石脂研 苦參各五兩
右為細末,更研勻,每二錢食前酒調服,日二夜一。
固脬丸 治小便不禁。
菟絲子二兩製 茴香一兩 附子炮去皮臍 桑螵蛸炙焦,各半兩 戎鹽一分
右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又方 治小便不禁。
益智仁 巴戟去心,二味以青鹽酒煮 桑螵蛸 菟絲子酒蒸
右各等分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用鹽酒或鹽湯送下。
澤瀉散 治遺尿小便濇。
澤瀉 丹皮 牡蠣煅 桑螵蛸微炒 赤茯苓 鹿茸去毛,酥塗炙微黃 阿膠炒珠,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用酒調服。
又方 治小便遺失。
阿膠炒 牡蠣煅 桑螵蛸酒炙 鹿茸酒炙,等分
右為細末,糯米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送下。一方治遺尿小便濇,無桑螵蛸,有桑耳,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方以粥飲下。
阿膠飲 治小便遺失不禁。
阿膠三兩,炒 牡蠣燒粉 鹿茸切酥炙,各四兩
右剉散,每服四錢,水一盞,煎七分,空心服。或為細末,米飲調服二錢亦可。
白薇散 治小便不禁。
白薇 白蘞 白芍藥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白茯苓散 治小便不禁,日夜不止。
茯苓 龍骨 乾薑炮 附子炮去皮臍 續斷 桂心 甘草各一兩 熟地 桑螵蛸微炒,各二兩
右剉,每四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鹿茸散 治小便不禁,陰痿腳弱。
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羊(艹蹢)(艹躅)酒拌炒乾 韭子微炒 附子炮去皮臍 澤瀉 桂心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二錢食前粥飲調服,漿水亦可。
鹿茸散 治腎臟虛,腰臍冷疼,夜遺小便。
鹿茸去毛,酥炙黃 鰞鰂魚骨去甲,微炙,各三兩 當歸 白芍 桑寄生 龍骨研 人參各一兩 桑螵蛸一兩半,中劈破,慢火炙令黃
右為細末,更入龍骨同研令勻,每服一錢,用溫酒調服,空心,日晚臨臥各一服。
菟絲子散 治小便多或不禁。
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末 牡蠣燒粉 附子炮去皮臍 五味各一兩 肉蓯蓉酒浸炙 鷄(月坒)胵中黃皮各二兩,微炒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以粥飲調下。
又方 治遺尿及小便多或不禁。
益智一兩,鹽水炒 龍骨研,四錢 牡蠣煅研 川烏去皮,各半兩,炒黃色
右為細末,酒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川萆薢煎湯送下。
左歸飲 【 《景岳全書》,下同】 凡命門之陰衰陽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
熟地二三錢或一二兩 山藥 枸杞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山萸一二錢,畏酸者少用 茯苓一錢半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右歸飲 凡命門陽衰陰勝者,宜此方加減主之。
熟地二三錢或一二兩 杜仲薑製 山藥炒 枸杞各二錢 山茱萸一錢 製附子一二三錢 甘草炙 肉桂各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六安煎 治痰滯氣逆癃閉等證。
陳皮一錢半 半夏二三錢 茯苓二錢 甘草 杏仁去皮尖,各一錢 白芥子五七分,老弱不用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七片,煎七分,食遠服。
抽薪飲 治癃閉,凡火熾盛而不宜補者。
黃芩 石斛 木通 梔子炒 黃蘗各一二錢 枳殼 澤瀉各錢半 細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內熱甚者,冷服更佳。
大分清飲 治積熱閉結,小水不利,淋閉等證。
茯苓 澤瀉 木通各二錢 猪苓 梔子或倍之 枳殼 車前子各一錢
水一鍾半,煎八分,食遠溫服。
化陰煎 治水虧陰涸,陽火有餘,小便癃閉,淋濁疼痛等證。
生地 熟地 牛膝 猪苓 澤瀉 生黃蘗 生知母各二錢 菉豆三錢 龍膽草錢半 車前子一錢
水二鍾,加食鹽少許,用文武火煎八分,食前溫服或冷服。
菉豆飲 凡諸火熱極癃閉者,用此最妙。
菉豆不拘多寡
右用寬湯煮糜爛,入鹽少許,或蜜亦可,待冰冷,或厚或稀或湯,任意飲食之,日或三四次,不拘。
大補元煎 治男婦氣血大壞,精神失守,遺溲不覺,危劇等證。
人參少則一二錢,多則一二兩 山藥微炒黃 杜仲各二錢 熟地少則二三錢,多則二三兩 枸杞 當歸各二三錢,泄瀉者去之 炙甘草一二錢 山茱萸一錢,畏酸吞酸去之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四味回陽飲 治元陽虛脫,溲便遺失,危在頃刻者。
人參一二兩 製附子 炮乾薑各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徐徐飲之。
六味回陽飲 治陰陽將脫等證。
人參一二兩或數錢 熟地黃五錢或一兩 製附子 炮乾薑各二三錢 炙甘草一錢 當歸身三錢,泄瀉或血動者,以冬朮代之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
五君子煎 治脾胃虛寒,嘔吐泄瀉而兼濕者。
人參二三錢 白朮黃土炒 白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溫胃飲 治中寒嘔吐吞酸泄瀉等證。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扁豆炒,二錢 陳皮一錢或不用 炙甘草一錢 乾薑炒焦,一二三錢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不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四維散 治脾腎虛寒,滑脫之甚,或泄利不能止,或氣虛下陷不能禁者,無出此方之右。
人參一兩 製附子 乾薑炒微黃,各二錢 炙甘草一二錢 烏梅肉五分或一錢
右為末和勻,用水拌濕,蒸一飯頃,取起烘乾,再為末,每服一二錢,溫湯調下。
鞏隄丸 治膀胱不藏,水泉不止,命門火衰,小水不禁等證。
熟地 菟絲子酒煮 白朮炒,各二兩 北五味 益智仁酒炒 故紙酒炒 附子製 茯苓 家韭子炒,各一兩
右為末,山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百餘丸,空心滾湯或溫酒下。如兼氣虛,必加人參一二兩更妙。
單方
小便頻遺:用雄鷄腸一具作臛,和酒服,或水煮汁,日三服。 【 《心鏡》】
小便不禁:雄鷄翎燒研,酒服方寸匕。 【 《外臺秘要》】
小便過多:象牙燒灰飲服之。 【 《總錄》】
小便不通:磨刀交股水一盞服之,效。 【 《集簡方》】
又方:蚯蚓糞、(石卜)硝各等分,水和敷臍下,即通。 【 《皆效方》】
又方:梁上塵二指撮,水服之。 【 《外臺秘要》】
又方:黑鉛銼末一兩,生薑半兩,燈心一握,井水煎服,先以炒葱貼臍。 【 《聖惠方》,下同】
大小便閉,脹悶欲死,二三日則殺人:膩粉一錢,生麻油一合相和,空心服。
大便壅結:膩粉半錢,沙糖一彈丸,研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臨臥溫水下。
小便不通:熏黃末豆許納孔中,或蜜為丸,亦良。 【 《崔氏方》】
天行病,小腹滿,不得小便:雌黃末蜜丸,納尿孔中入半寸。 【 《肘後方》】
氣壅關格不通,小便淋結,臍下妨悶兼痛:滑石粉一兩,水調服。 【 《廣利方》】
小便不通:滑石末一升,以車前汁和,塗臍之四畔方四寸,乾即易之。冬月水和。 【 《楊氏產乳》】
膀胱熱悶,小便不快:井泉石、海金沙、車前子、滑石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蜜湯下。 【 《聖濟錄》】
小便不通:濕紙包白鹽燒過,吹少許入尿孔中,立通。 【 《普濟方》】
二便不通:鹽和苦酒敷臍中,乾即易;仍以鹽汁灌肛內,并用紙裹鹽投水中飲之。 【 《家藏方》】
又方:膩粉二錢,黃丹一錢為末,每米飲服一錢。 【 《普濟方》】
男女轉浮不得小便:寒水石二兩,滑石一兩,慈石一合為末,水一斗,煮五升,時服,一日通利。 【 《永類方》】
關格不通,大小便閉脹欲死,二三日則殺人:芒硝三兩,泡湯一升服,取吐即通。 【 《百一方》】
二便不通:白礬末填滿臍中,以新汲水滴之,覺冷透腹內,即自然通。臍平者,以紙圍環之。 【 《經驗方》】
大便不通:皂礬一錢,巴霜二個,同研,入鷄子內攪勻,封頭,濕紙裹煨熟食之,酒下即通。 【 《集元方》】
小便不通:綿黃芪二錢,水二盞,煎一盞,溫服,小兒減半。 【 《總微論》】
老人閉塞:綿黃芪、陳皮去白各半兩為末,每服三錢,用大麻子一合,研爛,以水濾漿,煎至乳起,入白蜜一匙,再煎沸,調藥空心服,甚者不過二服。此藥不冷不熱,常服無閉濇之患,其效如神。 【 《和劑局方》】
汗多便閉,老人虛人皆可用:肉蓯蓉酒浸焙二兩,研沉香末一兩為末,麻子仁汁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丸,白湯下。 【 《濟生方》】
小便艱難,或轉胞腹滿悶,不急療殺人:用秦艽一兩,水一盞,煎六分,分作二服。又方:加冬葵子等分為末,酒服一匕。 【 《聖惠方》,下同】
老人大腸秘濇:防風、枳殼麩炒各二兩,甘草半兩為末,每食前白湯服二錢。
大便閉塞,服藥不通者:滄鹽三錢,屋簷爛草節七個為末,每用一錢,竹筒吹入肛內一寸,即通,名提金散。 【 《聖濟錄》,下同】
又方:當歸、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湯下。
大便風秘:香白芷炒為末,每服二錢,米飲,入蜜少許,連進二服。 【 《十便良方》】
癃閉不通,小腹急痛,無問久新:荊芥、大黃為末等分,每溫水服三錢。小便不通,大黃減半;大便不通,荊芥減半,名倒換散。 【 《普濟方》】
小便不通:用麻根、蛤粉各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新汲水下。 【 《聖惠方》】
又方:用苧根洗研,攤絹上,貼少腹連陰際,須臾即通。 【 《摘元方》】
小便不通:馬藺花炒、茴香炒、草藤炒為末,每酒服二錢。 【 《十便良方》】
小便不通,臍腹急痛:牛蒡葉汁、生地黃汁二合和勻,入蜜二合,每服一合,入水半盞,煎三五沸,調滑石末一錢服。 【 《聖濟總錄》】
小便濇滯不通,及男婦轉脬:乾箬葉一兩,燒灰,滑石半兩為末,每米飲服三錢。 【 《普濟方》】
小便不通:萱草根煎水頻飲。 【 《杏林摘要》】
又方:竹鷄草一兩,車前草一兩,搗汁,入蜜少許,空心服之。 【 《集簡方》】
久病,大便滯濇,服葵菜自然通利,乃滑以養竅也。
二便不通,脹急者:生冬葵根二斤,搗汁三合,生薑四兩,取汁一合,和勻,分二服,連用即通。
大便不通,十日至一月者:冬葵子三升,水四升,煮取十升服,不瘥更作。 【 《肘後方》】
又方:用葵子末、人乳汁等分和服,立通。 【 《聖惠方》】
關格脹滿,大小便不通欲死者:用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納猪脂一鷄子,頓服。 【 《肘後方》】
又方:用葵子為末,猪脂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效止。 【 《千金方》】
二便關格,脹悶欲死,二三日則殺人:蜀葵花一兩,搗爛,麝香半錢,水一大盞煎服。根亦可用。
小便不禁:重鵲巢中草一個燒灰,每服二錢匕,以薔薇根皮二錢煎湯服之,日二。 【 《聖惠方》】
小便不禁,上熱下寒者:鹿角霜為末,酒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下。 【 《普濟方》】
秋石主治小便遺數,漏精白濁。 【 時珍】
遺尿且濇:桑耳為末,每酒下方寸匕,日三服。 【 《聖濟總錄》】
小便不通:車前草一斤,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一方入冬瓜汁。一方入桑葉汁。 【 《百一方》】
下部閉塞:蒴藋根一把,搗汁,水和,絞去滓,強人每服一升。 【 《外臺秘要》】
大便風秘:蒺藜子炒一兩,猪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下。 【 《普濟方》】
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海金沙一兩,臘南茶半兩,搗碎,每服三錢,生薑甘草煎湯下,日二服。末服亦可。 【 《圖經》】
相火秘結:大黃末一兩,牽牛頭末半兩,每服三錢。有厥冷者酒服。無厥冷,五心煩者,蜜湯服。 【 《保命集》】
二便不通:甘遂末,以生麵糊調敷臍中及丹田內,仍艾灸三壯,飲甘草湯,以通為度。
又方:泰山赤皮甘遂末一兩,煉蜜和勻,分作四服,日一服,取利。 【 《聖惠方》】
小便轉脬:甘遂末一錢,猪苓湯調下,立通。 【 《筆峰雜興》】
小便不通,臍腹脹痛不可忍,諸藥不效者,不過再服:用續隨子去皮一兩,鉛丹半兩,同少蜜搗作團,瓶盛埋陰處,臘月至春末取出,研,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湯下,化服尤妙。病急亦可旋合。 【 《聖濟總錄》】
消渴尿多:薔薇根一把,水煎,日服之。 【 《千金方》】
小便滑數:金剛骨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睡時。 【 《事親》】
小便虛閉,兩尺脈沉微,用利小水藥不效者,乃虛寒也。附子一個,炮去皮臍,鹽水浸良久,澤瀉一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七莖,煎服即愈。 【 《普濟方》】
大腸冷秘:附子一枚炮去皮,取中心如棗大為末,二錢,蜜水空心服之。 【 《聖濟總錄》】
二便不通,諸藥不效:紫花扁竹根生水邊者,佳,研汁一盞,服即通。 【 《普濟方》】
大便不通:用牽牛子半生半熟為末,每服二錢,薑湯下。未通,再以茶服。一方加大黃等分。一方加生檳榔等分。 【 《簡要方》】
大腸風秘結濇:牽牛微炒搗頭末一兩,桃仁去皮尖麩炒半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湯服三十丸。 【 《寇氏衍義》】
小便頻數:小豆葉一斤,入豉汁中煮和作羹食之。 【 《心鏡》】
小便不通腹脹:用(艹舌)蔞焙研,每服二錢,熱酒下,頻服,以通為度。 【 《聖惠方》】
燥渴腸秘:九月十月熟(艹舌)蔞實,取瓤,拌乾葛粉,銀石器中,慢火炒熟為末。食後夜臥,各以沸湯點服二錢。 【 《寇氏衍義》】
大小二便不通:黃瓜根搗汁,入少水解之筒,依前後患吹之,取通。 【 《肘後方》】
大便卒結:羊蹄根一兩,水一大盞,煎六分,溫服。 【 《聖惠方》】
小便不利,膀胱水氣流滯:浮萍日乾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二服。《聖惠方》用治水氣洪腫,小便不利,白湯下。 【 《千金翼》】
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車前草一握,搗汁,入砂糖一錢,調服一盞,不通再服。 【 《摘元方》】
大便不通:冬麻子半斤,研碎,水濾取汁,入粳米二合煮稀粥,下椒、薑、鹽、豉,空心食。 【 《食醫心鏡》】
大便不通:陳大麥稭煎濃汁,頻服。 【 《簡便方》】
大小便閉:搗葱白和酢,封小腹上,仍灸七壯。 【 《外臺秘要》】
大腸虛閉:用連鬚葱一根,薑一塊,鹽一捻,淡豉三七粒,搗作餅,烘揜臍中,紮定良久,氣通,不通再作。 【 《直指方》】
小便不通:葱白連葉搗爛,入蜜,合外腎上,即通。 【 《永類鈐方》】
關格脹滿,大小便不通:獨頭蒜燒熟,去皮綿裹,納下部,氣立通也。 【 《外臺秘要》】
二便關格,脹悶欲絕:蔓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之即通。通後汗出勿怪。 【 《聖惠方》】
大便不通:生薑削長二寸,塗鹽,納下部,立通。 【 《外臺秘要》】
小便不通:胡荽二兩,葵根一握,水二升,煎一升,入滑石末一兩,分三四服。 【 《聖濟總錄》】
大小便閉,臌脹氣促:八角茴香七個,大麻仁半兩為末,生葱白三七根,同研煎湯,調五苓散末服之,日一服。 【 《普濟方》】
老人虛秘:柏子仁、松子仁、大麻仁等分同研,鎔蜜蠟丸梧子大,以少黃丹湯,食前調服二三十丸,日二服。一方不用黃丹,每服五十丸,黃芪湯下。 【 寇宗奭】
小便不通:萵苣菜搗傅臍上即通。《海上方》用萵苣子亦效。 【 《易簡方》】
利大小便:莧實為末,半兩分二服,新汲水下。 【 《聖惠方》】
卒不小便:杏仁二七枚,去皮尖炒黃研末,米飲服之。 【 《錄驗方》】
大便不通,氣奔欲死者:烏梅十顆,湯浸去核,丸棗大,納入下部,少時即通。 【 《食療本草》】
大便不快,裏急後重:用桃仁三兩,去皮,吳茱萸二兩,食鹽一兩,同炒熟,去鹽、茱,每嚼桃仁五七粒。 【 《總錄》】
大便艱難:桃花為末,水服方寸匕,即通。無桃花,白皮亦得。 【 《千金方》】
乾糞塞腸,脹痛不通:用毛桃花濕者一兩,和麵三兩,作餛飩煮熟,空心食之,日午,腹鳴如雷,當下惡物也。 【 《聖惠方》】
二便不通:桃葉杵汁半升服。冬用榆皮。 【 《千金方》】
大便燥濇,大棗一枚去核,入輕粉半錢,縛定煨熟食之,仍以棗湯送下。 【 《直指方》】
大腸閉塞:陳皮連白酒煮焙研末,每溫酒服二錢,米飲下。 【 《普濟方》】
腸胃有濕,大便秘塞:大檳榔三枚,麥門冬煎湯磨汁溫服;或以蜜湯調末二錢服,亦可。 【 《普濟方》】
小便頻數:胡桃煨熟,臥時嚼之,溫酒下。
老人遺尿不知者:草烏頭一兩,童便浸七日,去皮同鹽炒為末,酒糊丸菉豆大,每服二十丸,鹽湯下。 【 《普濟方》】
小便失禁:用豆醬汁和竈突墨,如豆大,內尿孔中。
大便不通:瓜蒂七枚,研末綿裹,塞入下部,即通。 【 《必效方》】
小便不通:竹鷄草一兩,車前草一兩,搗汁入蜜少許,空心服之。 【 《集簡方》】
胞轉不通,非小腸膀胱厥陰受病,乃強忍房事,或過忍小便所致,當治其氣則愈,非利藥可通也。沉香、木香各二錢為末,白湯空腹服之,以通為度。 【 《元戎》】
小便無度,腎氣虛寒:破故紙十兩酒蒸,茴香十兩鹽炒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鹽酒下;或以米糝猪腎煨食之。 【 《普濟方》,下同】
大便不通:白膠香半棗大,鼠糞二枚,研勻,水和作挺,納入肛內,良久自通。
大腸乾結:厚朴生研,猪臟煮搗和丸梧子大,每薑水下三十丸。 【 《十便良方》】
二便關格:用皂莢燒研,粥飲下三錢,立通。 【 《千金方》】
又方:用皂莢炙去皮子為末,酒麵糊丸,每取五十丸酒下,名鐵腳丸。 【 《宣明方》】
又方:用皂莢燒煙於桶內,坐上熏之,即通。 【 《聖惠方》】
風虛腳氣入大腸,或秘或利:皂角子一千二百個,洗凈,以少酥熬香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棗仁湯,吞至百丸,以通為度。 【 《千金方》】
小便熱短:樺皮濃煮汁飲。 【 《集簡方》】
小便不通:椶皮毛燒存性,以水酒服二錢即通利,累試甚驗。 【 《攝生方》】
小便不通:萱草根煎水頻飲。 【 《摘要方》】
二便不通:烏桕木根方長一寸,劈破水煎半盞,服之立通,不用多吃,其功神聖,兼能取水。 【 《斗門方》】
二便關格,二三日則殺人:烏桕東南根白皮乾為末,熱水服二錢。先以芒硝二兩,煎湯服,取吐甚效。 【 《肘後方》】
又方:巴豆連油、黃連各半兩,搗作餅子,先滴葱鹽汁在臍內,安餅於上,灸二七壯,取利為度。 【 《楊氏家藏》】
大便不通:枳實、皂莢等分為末,飯丸米飲下。 【 《得效方》】
小便不通:梔子仁十四個,獨頭蒜一個,滄鹽少許,搗貼臍及囊,即通。
小便轉胞:真琥珀一兩為末。用水四升,葱白十莖,煮汁三升,入琥珀末二錢,溫服。 【 《聖惠方》】
小便不通:猪膽一枚,熱酒和服。
又方:用猪膽連汁,籠住陰頭一二時,汁入自通。
小便不通:蚯蚓搗爛,水濾,取濃汁半碗服,立通。 【 《斗門方》】
老人尿閉:白頸蚯蚓、茴香等分,杵汁飲之,即愈。 【 《集驗方》】
大便不通:瓜蒂七枚,研末綿裹,塞入下部,即通。 【 《必效方》】
大小便秘:明月砂一匙,安臍中,冷水滴之,令透自通也。 【 《聖惠方》】
小便不通:蝸牛搗貼臍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許,更妙。 【 《簡易方》】
小便不通,數而微腫:用陳久筆頭一枚,燒灰水服。 【 《外臺秘要》】
小便遺床:麻鞋尖頭二七枚燒灰,歲朝井華水服之,效。 【 《近效方》】
小便不通:全蛇蛻一條,燒存性,研溫酒服之。
小便不通:以水四升洗甑帶取汁,煮葵子二升半,分三服。 【 《聖惠方》】
大小便閉:甑帶煮汁,和蒲灰末方寸匕服,日三次。一本蒲灰作蒲黃。 【 《千金方》】
止小便利:鷄腸草一斤,於豆豉汁中煮,和米作羹及粥,頻食之。 【 《食醫心鏡》】
二便不通:蜂房燒末,酒服二三錢,日二服,不拘大人小兒。 【 《子母秘錄》】
通小便:用燕屎、豆豉各一合,糊丸梧子大,每白湯下三丸,日三服。 【 《千金方》】
小便不通:桑螵蛸炙黃三十枚,黃芩二兩,水煎,分二服。 【 《聖惠方》】
小便濇痛不通:用蠶蛻紙燒存性,入麝香少許,米飲,每服二錢。 【 《博濟方》】
老人虛秘:阿膠炒二錢,葱白三根,水煎化,入蜜二匙,溫服。
尿床:取羊胞以水盛滿,炭火炙熟,空腹食,不過三五度,瘥。
又方:雄鷄肝、桂心等分,搗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米飲下,日三服。遺精加白龍骨。
遺尿淋瀝:白龍骨、桑螵蛸等分為末,每鹽湯服二錢。 【 《梅師方》】
小便不禁,雄鷄喉嚨及(月坒)胵并屎白等分為末,麥粥清服之。 【 《易簡方》】
小便遺失:用鷄(月坒)胵一具并腸,燒存性,酒服。男用雌,女用雄。 【 《集驗方》】
老小尿床:白紙一張鋪席下,待遺於上,取紙晒乾,燒酒服。 【 《集簡方》】
尿床:取羊肚盛水令滿,綫縛兩頭,煮熟即開,取中水頓服,立瘥。
小便頻數,下焦虛冷也。羊肺一具,切作羹,入少羊肉和鹽豉食,不過三具。 【 《集驗方》】
小便頻數:白果十四枚,七生七煨食之,取效止。
小便轉胞:自取爪甲燒灰,水服。
小便不通脹急者:用苦瓠子三十枚炒,螻蛄三個焙為末,每冷水服一錢。 【 《聖濟總錄》】
小便不禁:酸石榴燒存性,無則用枝燒灰代之。每服二錢,用柏白皮切焙四錢,煎湯一盞,入榴灰,再煎至八分,空心溫服,晚再服。 【 《聖惠方》】
大便閉塞:椒豉湯五升,和猪膏三合灌之,佳。 【 《千金方》,下同】
夜臥尿床:本人草薦燒灰,水服立瘥。
小便轉胞不出:納衣魚一枚於莖中。
又方:無灰濃酒半斤,鹽三錢匕,煉如指大,深內穀道,佳。
又方:蜜和胡燕屎,內大孔中,即通。
又方:鹽半合,蜜三合,煎如餳,出之,著冷水中,丸如檳榔形,如指許大,深內下部中,立通。治大便難。
又方:單用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灌之,立通。
又方:以醬清漬烏梅灌下部中。
又方:桑根白皮、榆根白皮各一把,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又方: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常煮麻子取汁飲。
又方:常服蜜煎五合。
又方:常服車前子及葉,并良。
又方:搗葵汁生服。
又方:好膠三寸,葱白一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頓服之,即下。
又方:葵子、牛酥各一升,猪脂亦得,以水四升,煮葵子,取一升,內脂,煮一沸,待冷,分作二服。
又方:醬清三升,麻油二升,葱白三寸,合煮令黑,去滓待冷,頓服之。一方不用醬清。
二便不通:猪脂一斤,以水二升,煮三沸,飲汁立通。
大小便不通:葵子二升,硝石二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二便不利:葵子一升,榆皮切一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葵子末一升,青竹葉一把,水二升,煮五沸頓服。龍葵根與木通、胡荽煎湯服,通利小便。 【 蘇頌。】
小便不通,諸藥不效,或轉胞至死危困,此法用之,小便自出而愈。用猪尿胞一個,底頭出一小眼子,翎筒通過,放在眼兒內根底,以細綫紮定翎筒子口,細杖子堵定,上用黃蠟封尿胞口,吹滿氣七分,紮定了,再用手捻定翎筒根頭,放了黃蠟,塞其翎筒,放在小便口裏頭,放開翎筒根頭。手捻其氣透於裏,小便即出,大有神效。 【 《寶鑒》】
小便不通:炒鹽熱熨小腹,冷復易之。
又方:以蒲黃裹患人腎,令頭至地,三度即通。
遺尿:新炊熱飯一盞,瀉尿床處,拌與食之,勿令知,良。小便不通,鷄子中黃一枚服之,不過三次即通。 【 丹溪】
傷寒後小便不通:用生薑八九塊杵碎,水十餘碗,麻布五六尺,同煎數沸,用桶盛,至候通手以布頻熨小腹良久,恰用紅豆末一匕,江茶二匕,井華水調服,神效。小便如注。
陰陽關格,前後不通,乃轉胞之證,諸藥不效,無救則脹滿悶亂而死。予曾以甘遂末水調敷臍下,內以甘草節湯飲之,藥汁至臍,二藥相反而胞自轉矣。小水來如湧泉,此急救之良法也。
大便秘塞:蜣蜋炒,去翅足為末,熱酒服一錢。 【 《聖惠》】
大小便秘欲死:土狗、推車客各七枚,男用頭,女用身,瓦焙焦為末,以向南樗皮煎汁飲,一服神效。 【 《普濟》】
大便秘結,蜜兌法:蜜三合,入猪膽汁兩枚,在內煎如餳,出冷水中,捍如指大,長三寸許,納下部,立通。 【 《濟生》】
大小便閉,經月欲死者:用推車客七個,男用頭,女用身;土狗七個,男用身,女用頭。新瓦焙研末,用虎目樹南向皮煎汁調服,只一服即通。名推車散。 【 《本事方》】
二便不通:六七月尋牛糞中大蜣蜋十餘枚,綫穿陰乾收之。臨時取一個全者,放淨磚上,四面以炭火烘乾,當腰切斷。如大便不通用上截,小便不通用下截,各為細末,取井華水服之。二便不通,全用。 【 《經驗方》】
小便轉胞不通:用死蜣蜋三枚燒末,井華水一盞調服。 【 《千金方》】
小便不通:用大螻蛄二枚,取小體,以水一升漬飲,須臾即通。 【 《葛洪方》】
又方:用土狗下截,焙研調服半錢,生研亦可。《談埜翁方》加車前草,同搗汁服。 【 《壽域方》】
又方:用土狗後截,和麝,搗納臍中,縛定即通。 【 《唐氏經驗方》】
又方:用土狗一個,炙研,入冰片、麝香少許,翎管吹入莖內。 【 《摘要》】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二百六十七
大小便門
針灸
《素問》曰: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靈樞》曰:三焦者,足少陽太陰之所將,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別入貫腨腸,出於委陽,并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遺溺則補之,閉癃則瀉之。
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陰。
厥而腹嚮嚮然,多寒氣,腹中(疒水)(疒水)[(疒水)(疒水):原作「穀穀」,據《靈樞》雜病改。],便溲難,取足太陰。
手太陰之別,名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間,并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於魚際。其病實則手銳掌熱,虛則欠(去欠),小便遺數。取之去腕半寸,別走陽明也。
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鍾,當踝後遶跟,別走太陽;其別者,併經上走於心包下,外貫腰脊。其病氣逆則煩悶,實則閉癃,虛則腰痛。取之所別也。
小腹痛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之太陽大絡,視其絡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里。
癃,取之陰蹻及三毛上,及血絡出血。
大小便不利,治其標;大小便利,治其本。
先大小便不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補足外踝下,留之。
《甲乙經》曰: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少腹尤甚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於脈,取委中。
少腹滿大,上走胷至心,索索然,身時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
胞轉不得溺,少腹滿,關元主之。
小便難,水脹滿,出少,胞轉不得溺,曲骨主之。
少腹脹急,小便不利,厥氣上頭巔,漏谷主之。
溺難痛,白濁,卒疝,少腹腫,欬逆嘔吐,卒陰跳,腰痛不可以俛仰,面黑,熱,腹中(月真)滿,身熱厥痛,行間主之。
少腹中滿,熱閉不能溺,足五里主之。
少腹中滿,小便不利,湧泉主之。
筋急身熱,少腹堅腫,時滿,小便難,尻股寒,髀樞痛,引季脅,內控,八髎、委中主之。
陰胞有寒,小便不利,承扶主之。
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與骶上以長針。氣逆,取其太陰陽明。
三焦約,大小便不通,水道主之。
大便難,中渚及太白主之。
大便難,大鍾主之。
陰跳遺溺,小便難而痛,陰上下入腹中,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腹臍痛,腹中悒悒不樂,大敦主之。
遺溺,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
胸滿膨膨然,實則癃閉,腋下腫,虛則遺溺,腳急兢兢然,筋急痛,不得大小便,腰痛引腹不得俛仰,委陽主之。
氣癃,小便黃,氣滿,虛則遺溺,石門主之。
癃遺溺,鼠鼷痛,小便難而白,期門主之。
小便難,竅中熱,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會陰主之。
小腸有熱,溺赤黃,中脘主之。
溺黃,下廉主之。
小便黃赤,完骨主之。
小便黃,腸鳴相逐,上廉主之。
勞癉,小便赤難,前谷主之。
《千金方》曰:大便難,灸第七椎兩旁各一寸七壯;又灸承筋二穴各三壯,在腨中央陷內。
大便不通,灸俠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曰腸遺,隨年壯;又灸大敦四壯,在足大指聚毛中。
大便閉塞,氣結,心堅滿,灸石門百壯。
後閉不通,灸足大都隨年壯。
老人小兒,大便失禁,灸兩腳大指去甲一寸三壯;又灸大指奇間各三壯。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榮衛四穴百壯。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
腹熱閉,時大小便難,腰痛連胷,灸團岡百壯,穴在小腸腧下二寸,橫三間寸灸之。
大小便不通,灸臍下一寸三壯;又灸橫文百壯。
大小便不利,灸八髎百壯。穴在腰目下三寸,俠脊相去四寸,兩邊各四穴,計八穴,故名八髎。
小便不利,大便數注,灸屈骨端五十壯。
小便不利,大便注泄,灸天樞百壯,穴在俠臍相去三寸。魂魄之舍不可針,大法在臍旁一寸,合臍相去可三寸也。
遺尿失禁,出不自知,灸陰陵泉隨年壯。
潰溺,灸遺道,俠玉泉五寸;又灸陽陵泉;又灸足陽明,各隨年壯。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壯;又灸行間七壯。
尿牀,垂兩手兩髀上盡指頭上有陷處,灸七壯;又灸臍下橫文七壯。
《東垣十書》曰:大便閉,背脊椎兩旁相去各一寸,灸三壯;承筋灸三壯;腸繞,挾玉泉相去二寸,隨年壯針灸。 【 書無此穴。或云非正穴也。】
又法:石門,寸半;大都,五分。
小便熱痛,目赤,尿如血,列缺,沿皮一寸,太陵、承漿各五分。
又法:曲骨,灸二七壯,陰陽二陵泉各二寸五分。
遺溺失禁,陰陵泉、陽陵泉二寸半,大敦七壯。
又方:曲骨、陰陽二陵泉各二寸半。
《醫學綱目》曰:大便秘濇,照海,五分,補二呼,瀉六吸,立通;支溝,半寸,瀉三吸。
又法:照海瀉之,立通;太白瀉之,灸亦可。
又法:照海半寸,灸二十壯,瀉之;章門灸二七壯;太白半寸,灸五壯。已上諸穴,看虛實補瀉之。虛結補則通,熱結瀉則通;寒結先瀉後補,熱結先補後瀉之。
又法:氣海八分,令病人覺便三五次為度,出針時,記令人挾臍揉之;卻刺三里五分,覺腹中鳴三五次即透。
又法:取合谷。
大便不通,并傷寒水結,取三間,沿皮向下至合谷穴,三補三瀉,候腹中通,出針;承山七分瀉之。
小便不通,取陰谷、關元八分,令病人覺淋瀝,三五次為度,便揉小腹;卻取三陰交三分,即透陰谷。
小便閉數不通,取陰谷一寸五分,灸之;陰陵泉瀉之。又法取偏歷。
小便閉不通,取陰陵泉、陰谷、三陰交、氣海、關元灸三十壯,刺二寸五分;不已,取太溪、陰交。
小便數腹痛,取尿胞,在玉泉下一寸,屈骨端。
小便多,灸命門,隨年壯;又取腎俞一分,沿皮向外六分,補六呼,瀉一吸。
小便滑數,灸中極、腎腧、陰陵泉;不已,取氣海、陰谷、三陰交。
導引
《保生秘要》曰:大便不通導引法,以舌頂上齶,守鉉雍靜念而液自生,俟滿口赤龍攪動,頻嗽頻吞,聽降直下丹田,又守靜咽數迴,大腸自潤,行後功,效。
運功:左手撫臍,用意推旋開五臟向後,落大腸九曲行去;或升腎水,洗潤大腸九曲而通瀉之。
以手覆臍,又推開五臟向後,落大腸九曲去;或升腎水,洗浴大腸九曲而瀉之。
尾閭墜氣導引法:咬牙閉氣,聳肩,雙目圓睜,左右轉動,穀道緊撮,如此行之,氣自然升。
運功:元氣下陷之證,氣出不臭是也。因閉氣行功,不能轉升故耳。當存歸元法,運週天七日,見效。有用功通尾閭及夾脊雙關之後,不能招攝而墜者,宜用靜功返照,自然升頂,不必執著。
小水遲滯導引法:搓小紙捻入鼻中,俟打噴嚏,小水自通,此治閉塞。若遲塞,多搓掌心及湧泉穴,退火安靜,或行運法,效。
運功及小腸證同治,從歸元法。旋運而下,旋至病處,多運數十迴,復遶而上,撤而散之,週而復始,如法漸行,穀道去濁,提回守靜。
溺管泄氣導引法:用指按坎穴,搓運二十四下,意從靈物頂上吸氣一口,轉河車週天,一九數歸元,又提行三九而吐納,兼用運功效。
運功:此證感於坐功之人,當凝想氣海半晌後,默運旋轉,動中又靜,念念不忘,其氣自收。
歸元訣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從左而右,先運臍輪,收而放,放而復收,以還本位,不離這個,念自歸真矣。
醫案
《儒門事親》曰:戴人過曹南省親,有姨表兄病大便燥濇,無他證,常不敢飽食,飽則大便極難,結實如鐵石,或三五日一如圊,目前星飛,鼻中血出,肛門連廣腸痛,痛極則發昏,服藥則病轉劇烈,巴豆、芫花、甘遂之類皆用之,過多則困,瀉止則復燥,如此數年。遂畏藥性暴急不服,但臥病待盡。戴人過,診其兩手脈息,俱滑實有力,以大承氣湯下之,繼服神功丸、麻仁丸等藥,使食菠薐葵菜及猪牛血作羹,百餘日,充肥,親知見駭之。嗚呼!粗工不知燥分四種:燥於外則皮膚皺揭,燥於中則精血枯涸,燥於上則咽鼻焦乾,燥於下則便溺結閉。夫燥之為病,是陽明化也,水液寒少故如此。然可下之,當擇之藥。如巴豆可以下寒,甘遂、芫花可以下濕,大黃、(石卜)硝可以下燥。《內經》曰:辛以潤之,咸以軟之。《周禮》曰:以滑養竅。
頃有老人年八十歲,臟腑濇滯,數日不便,每臨後時,目前星飛,頭目昏眩,鼻塞腰痛,積漸始減,縱得食,便結燥如彈。一日,友人命食血臟葵羹油渫菠薐菜,遂頓食之,日日不乏,前後皆利,食進神清,年九十歲,無疾而終。《圖經》云:菠菜寒,利腸胃。芝蔴油炒而食之,利大便。葵寬腸,利小溲。年老之人,大小便不利,最為急切,此亦偶得瀉法耳。
太康劉倉使病大便少而頻,日七八十次,常於兩股間懸半枚壺盧,如此十餘年。戴人見之而笑曰:病既頻而少,欲通而不得通也,何不大下之?此通因通用也。此一服藥之力。乃與藥大下三十餘行,頓止。
《東垣十書》曰:昔長安有大賈王善夫病小便不通,漸成中滿,腹大堅硬如石,壅塞之極,腿腳腫脹,破裂出黃水,雙睛凸出,晝夜不得眠,飲食不下,苦痛不可名狀,求予治之。因問受病之始,如病不渴,近苦嘔噦,眾醫皆用治中滿利小便淡滲之藥。急難措手,乃辭歸,從夜至旦,耿耿不寢,窮究其理。忽記《素問》有云: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此病小便癃閉,是無陰而陽氣不化者也。凡利小便之藥,皆淡味滲泄為陽,止是氣藥,陽中之陰,非北方寒水陰中之陰所化者。此乃奉養太過,膏粱積熱,損北方之陰,腎水不足,故膀胱、腎之室久而乾涸,小便不化,火又逆上而為嘔噦,非隔上所生也。獨為關,非格病也。潔古老人曰:熱在下焦,填塞不便。是治關格之法。今病者內關外格之病悉具,死在旦夕,但治下焦可愈。隨處以稟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氣味俱陰者,黃蘗、知母、桂為引用,丸如桐子大,沸湯下二百丸,服藥少時,須臾前陰如刀刺火燒之痛,溺出如瀑泉湧出,臥具皆濕,牀下成流,顧盼之間,腫脹消散。予驚喜曰:大哉聖人之言!豈可不遍覽而執一者也!其證小便閉塞而不渴,時見躁者是也。凡諸病居下焦,皆不渴也。二者之病,在氣在血,最易分別。
《丹溪心法》曰:楊淳三哥大便秘濇,小便如常,咽塞不通,食下便有痰出,脈濇,左右手同,此血虛腸燥為脾約病甚者,人參散主之。
一婦人脾痛後,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氣滯於下焦,以二陳湯加木通,初吃後,煎柤吞之。
呂仲年六十六歲,病傷寒得汗,熱退後,脈尚洪,此洪脈作虛脈論,與人參、黃芪、白朮、炙甘草、當歸、芍藥、陳皮數日,其脈仍大,未收斂。又小便不通,小腹下妨悶,頗為所苦,但仰臥則點滴而出。予曰:補藥服之未至。前藥倍加黃芪、人參大劑與服,兩日小便方利。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醫用通利藥而反劇。丹溪曰:此積痰也。痰積在肺,肺為上焦,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後下竅之水出焉。乃以吐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然此可見癃淋又不獨主於經病也。
馬希聖年五十餘,性嗜酒,常痛飲,糟粕出前竅,便溺出後竅,六脈皆沉濇,與四物湯加海金沙、木香、檳榔、木通、桃仁,服而愈。此人酒多而肆氣,酒升而不降,陽極虛,酒濕積久生熱,煎熬血乾,陰亦大虛。陰陽偏虛,皆可補接。此人中年後陰陽俱虛時暫可活者,以其形實,酒中穀氣尚在。三月後,其人必死。後果然。
一人年四十,口乾溺數,春末得之,夏求治,脈俱濇,右略數而不弦,重取似大而稍有力,左稍沉,略弱而不強,然濇卻多於右,喜二尺皆不甚起,當作飲食厚味生熱,此謂之痰熱。禁其厚味,降火以清金,抑肝而補脾,三補丸二十一粒,元明粉五粒,阿膠五粒,薑湯吞下,一日六次。又以四物湯加參、朮、陳皮、生甘草、五味、麥門冬煎服,一日三次,與丸藥間服之。一二日,自覺清快,小便減三之二,口不乾,止渴未消,頭運眼花,久坐則腰疼,遂以摩腰丹治腰痛,仍以四物減川芎,加參、芪、白朮、牛膝、五味、炒蘗、麥門冬,煎調六一散。反覺便多,遂去六一散,仍服丸藥。
一婦轉胞小便閉,脈似濇,重取則弦,左稍和,此得之憂患。濇為血少氣多,弦為有飲,血少則胞不舉,氣多有飲,中焦不清而溢,則胞知所避而就下故墜。以四物湯加參、朮、半夏、陳皮、甘草、生薑,空心飲,隨以指探吐之。俟氣定又與,至八貼而安。此恐偶中,後又治數人,皆效。
一老人患小便不利,因服分利之藥太過,遂致閉塞,點滴不出。予以其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一服而通。因先多用利藥,損其腎氣,遂致通後遺尿,一夜不止,急補其腎,然後已。
《衛生寶鑑》曰:中書右丞合刺合孫病小便數而欠,日夜約去二十餘行,臍腹脹滿,腰腳沉重,不得安臥。至元癸未季春下旬,予奉聖旨治之,遂往診視。脈得沉緩,時時帶數,嘗記小便不利者有三,不可一概而論。若津液偏滲於腸胃,大便泄瀉,而小便濇少,一也,宜分利而已;若熱搏下焦,津液則熱濇而不行,二也,必滲泄則愈;若脾胃氣濇,不能通利水道,下輸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順氣令施化而出也。今右丞平居膏粱,濕熱內畜,不得施化,膀胱竅濇,是以起數而見少也。非滲泄分利,則不能快利。遂處一方,名曰茯苓琥珀湯。《內經》曰:甘緩而淡滲。熱搏津液內畜,臍脹腹滿,當須緩之。緩之必以甘淡為主。是用茯苓為君。滑石甘寒滑以利竅,猪苓、琥珀之淡以滲泄而利水道,故用三味為臣。脾惡濕,濕氣內畜則脾氣不治,益脾勝濕,必用甘為助,故以甘草、白朮為佐。鹹入腎,鹹味下泄為陰,澤瀉之鹹,以瀉伏水;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津液不行,以辛散之,桂枝味辛散濕潤燥,此為因用,故以二物為使。煎用長流甘爛水,使不助其腎氣。大作湯劑,令直達於下而急行也。兩服減半,旬日良愈。
《醫學正傳》曰:本邑趙德秀才之母,年五十餘,身材瘦小,得大便燥結不通,飲食少進,小腹作痛。召予診治。六脈皆沉伏而結濇,予作血虛,治用四物湯加桃仁、麻仁、煨大黃等藥,數服不通,反加滿悶。與東垣枳實導滯丸,及備急大黃丸等,藥下咽,片時即吐出,蓋胃氣虛,而不能久留性速之藥耳。遂以備急大黃丸,外以黃蠟包之,又以細針穿一竅,令服三丸。蓋以蠟匱者,制其不犯胃氣,故得出幽門,達大小腸取效也。明日,下燥屎一升許。繼以四物湯加減作湯,使吞潤腸丸。如此調理月餘,得大便如常,飲食進而平安。
予族孫因出痘,大便閉結,由病至痘瘡愈後,不如廁者,凡二十五日。肛門連大腸不勝其痛,叫號聲達四鄰。外醫及予二三人,議用皂角末及煎蜜導法,服以大小承氣湯及枳實導滯丸、備急丸,皆不效,計無所出。予曰:此痘瘡餘毒,鬱熱結滯於大小腸之間而然。以香油一大盞令飲,自朝至暮,亦不效。予畫一計,令侍婢口含香油,以小筒一個,套入肛門,以油吹入肛內,過半時許,病者自云,其油入腸內,如蚯蚓漸漸上行,再過片時許,下黑糞一二升,止。困眠而安。
修德翁年七十,秋間患小便不通二十餘日,百方不效。後得一方,取地膚草搗自然汁服之,遂通。至微之物,而有迴生起死之功,故錄以為濟利之一助云。
《醫學綱目》曰:鄰家有一男子,小便日數十次,如稠米泔色,心神恍惚,瘦瘁食減,令服桑螵蛸散,未終一劑而安。此藥能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小便數,補心氣,用桑螵蛸、遠志、菖蒲、龍骨、人參、茯苓、當歸、龜甲酢炙各一兩為末,以人參湯調下二錢。
《醫宗必讀》曰:少宰蔣恬庵服五加皮酒,遂患大便秘結四日,腹中脹悶,服大黃一錢,通後復結。余曰:腎氣衰少,津液不充,誤行疏利,是助其燥。以六味丸料,煎成加人乳一鍾、白蜜五錢,三劑即通,十日而康復。
文學顧以貞,素有風疾,大便秘結,經年不愈,始來求治。余曰:此名風秘。治風須治血,乃大法也。用十全大補湯加秦艽、麻仁、杏仁、防風、煨皂角仁,半月而效。三月以後,永不復患。以手書謝曰:不肖道力,僻處窮鄉,日與庸人為伍,一旦攖非常之疾,困苦經年,靡劑不嘗,反深沉痼,遂就治神良,乍聆指教,肺腑快然。及飲佳方,百日以來,沉疴頓釋,今日幸生歸矣。凡仰事俯育,儔非意外之慶,則儔非台翁之賜哉?全家額手尸祝湛恩。乞附名案尾,以誌感忱,幸甚!
方伯張七澤夫人,患飲食不進,小便不禁。余曰:六脈沉遲,水泉不藏,是無火也。投以八味丸料,兼進六君子加益智、肉桂。二劑減,數劑安。
文學俞元倩憂憤經旬,忽然小便不禁,醫皆以固脬補腎之劑投之,凡一月而轉甚。余謂之曰:六脈舉之則軟,按之則堅,此腎、肝之陰有伏熱也。用牡丹皮、白茯苓各二錢,若參八分,甘草梢六分,黃連一錢,煎成,調黃鷄腸,與服六劑而安矣。有吳門醫者云:既愈當大補之。數月後,仍復不禁,再來求治。余曰:肝家素有鬱熱,得溫補而轉熾。遂以龍膽瀉肝湯,加黃鷄腸服之,四劑即止。以四君子加黃連、山梔,一月而痊。
郡守王鏡如痰火喘嗽正甚時,忽然小便不通,自服車前、木通、茯苓、澤瀉等藥,小腹脹閉,點滴不通。余曰:右寸數大,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惟用紫菀五錢,麥冬三錢,五味十粒,人參二錢。一劑而小便湧出如泉。若淡滲之藥愈多,則反致燥急之苦,不可不察也。
先兄念山,謫官浙江按察,鬱怒之餘,又當盛夏,小便不通,氣高而喘。以自知醫,服胃苓湯四貼,不效。余曰:六脈見結,此氣滯也。但用枳殼八錢,生薑五片,急火煎服,一劑稍通,四劑霍然矣。
孝廉俞彥直修府志勞神,忽然如喪神守,小便不通。余診之曰:寸微而尺鼓,是水涸而神傷也。用地黃、知母各二錢,人參、丹參各三錢,茯苓一錢五分,黃蘗一錢。二劑稍減,十劑而安。
《薛己醫案》曰:一人大便素結,服搜風順氣丸,胸膈不利,飲食善消,面帶陽色,左關尺脈洪而虛。余曰:此足三陰虛也。彼恃知醫,不信,乃服潤腸丸,大便不實,肢體倦怠。余與補中益氣、六味地黃,月餘驗,年許安。
都憲孟有涯氣短痰運,服辛香之劑,痰甚遺尿,兩尺浮大,按之如無。余以為腎家不能納氣歸源,香燥致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劑而愈。
一老儒有風熱,飲食如常,大便十七日不通,肚腹不脹,兩尺脈洪大而虛,此陰火內爍津液,用六味丸二十餘劑,至三十二日始欲去,用猪膽潤而通利。
一婦人年七十有三,痰喘內熱,大便不通,兩月不寐,脈洪大,重按細微,此屬肝肺腎虧損。朝用六味丸,夕用逍遙散,各三十餘劑。計所進飲食百餘碗,腹始痞悶,乃以猪膽汁導而通之,用十全大補調理而安。若間前藥,飲食不進,諸證復作。
一男子年五十餘,因怒少食,大便不利,服潤腸丸,大便閉結,胷脅作痛,欲兼服脾約丸,肝脾腎脈浮而濇。余曰:此足三陰精血虧損之證也。東垣先生云:若人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小便數而大便難者,用脾約丸。若人陰血枯槁,內火燔爍,肺金受邪,土受木傷脾,肺失傳,大便閉而小便數者,用潤腸丸。今滋其化源,則大便自調矣。如法果驗。
一儒者,懷抱鬱結,復因場屋不遂,發熱作渴,胷膈不利,飲食少思,服清熱化痰行氣等劑,前證益甚,肢體倦怠,心脾二脈濇滯,此鬱結傷脾之變證也。遂用加味歸脾湯,飲食漸進,諸證漸退。但大便尚濇,兩顴赤色,此肝腎虛火,內傷陰血,用八珍湯加蓯蓉、麥冬、五味,至三十餘劑,大便自潤。
一男子所患同前,不信余言,服大黃等藥,泄瀉便血,遍身黑黯,復求治。余視之曰:此陰陽二絡俱傷也。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辭不治,後果然。
職方陳莪齋年踰六旬,先因大便不通,服內疏等劑,後飲食少思,胸腹作脹,兩脅作痛,形體倦怠,兩尺浮大,左關短濇,右關弦濇。時五月請治,余意乃命門火衰,不能生脾土,而肺金又剋肝木,憂其金旺之際不起。後果然。
劉天錫內有濕熱,大便滑利小便濇滯,服淡滲劑,愈加滴瀝,小腹腿膝皆腫,兩眼脹痛。此腎虛熱在下焦,服淡滲導損陽氣,則陰無以化。遂用地黃、滋腎二丸,小便如故;更以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兼服而愈。
一富商,飲食起居失宜,大便乾結,常服潤腸等丸。後胷腹不利,飲食不甘,口乾體倦,發熱吐痰。服二陳、黃連之類,前證益盛,小便滴瀝,大便泄瀉,腹脹少食。服五苓、瞿麥之類,小便不通,體腫喘嗽。用金匱腎氣丸、補中益氣湯而愈。
大司徒許函谷,在南銀臺時因勞發熱,小便自遺,或時不利,余作肝火,陰挺不能約制。午前,用補中益氣加山藥、黃蘗、知母,午後服地黃丸,月餘全安。
司徒邊華泉,小便頻數,濇滯短赤,口乾唾痰,此腎經陽虛熱躁,陰無以化,用六味、滋腎二丸而愈。
考功楊樸菴,口舌乾燥,小便頻數,此膀胱陽燥陰虛。先用滋腎丸以補陰而小便愈,再用補中益氣、六味地黃以補肺腎而安。
一儒者發熱無時,飲水不絕,登廁則小便濇痛,大便牽痛,此精竭所致,用六味丸加五味,又補中益氣,喜其謹守得愈。若肢體畏寒,喜熱飲食,用八味丸。
劉大參年踰六旬,形氣瘦弱,小便不禁或頻數,內熱口乾,或欬痰喘運。余以為肺腎氣虛,用六味丸、益氣湯以滋化源。彼不信,反服補陰降火濇精之劑,陰竅作痛,或小便不利。仍服前藥,不兩月而愈。
《證治準繩》曰:甲午秋治一婦人,年五十,初患小便濇,醫以八正散等劑,展轉小便不通,身如芒刺加於體。予以所感霖淫雨濕,邪尚在表,因用蒼朮為君、附子佐之發其表,一服即汗,小便即時便通。
馬參政父年八旬,初患小便短濇,因服藥分利太過,遂致閉塞,涓滴不出。予以飲食太過,傷其胃氣,陷於下焦,用補中益氣湯,一服小便通。因先多利藥,損其腎氣,遂致通後遺尿一夜不止,急補其腎,然後已。凡醫之治是證,未有不用泄利之劑者,安能顧其腎氣之虛哉?表而出之,以為世戒。
有瘀血而小便閉者,宜多用牛膝。《本事方》云:頃在毗陵有一貴官妻妾,小便不通,肚腹脹痛不可忍。眾醫皆作淋治,如八正散之類,數種皆治,不通,病愈甚。予診之曰:此血瘕也,非瞑眩藥不可去。乃用桃仁煎,初服至日午,大痛不可忍臥,少頃,下血塊如拳者數枚,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痛止得愈。此藥猛峻,氣虛血弱者,宜斟酌之。
《醫方考》曰:宋季饒醫熊彥誠,年五十五歲,病前後便溺不通,五日腹脹如鼓,同輩環視,皆不能措力。與西湖妙果僧慧月相善,遣信邀至訣別。月驚馳而往,於釣橋逢一異客,揖之曰:方外高人,何孑孑走趨若是?月曰:一善友久患秘結,病危急,欲往問。客曰:易事耳。待奉施一藥。即脫靴入水,探一大螺而出。曰:事濟矣。抵家,以鹽半匙,和殼生搗,置病者臍下一寸三分,用寬帛緊繫之,仍辦溺器以須其通。月未以為然,姑巽謝之。至熊家,彥誠昏不知人,妻、子聚泣。如諸醫無他策,慢使試之,曾未安席而暴下。諸醫愧歎而散。月歸訪異人,無所見矣。熊後十六年乃終。崑謂便溺不通者,熱秘之也。大螺性寒而善分清散,濁水之中,一著大螺,便能澄徹。劑之以鹽,取其善潤而已。
《寓意草》曰:姜宜人得奇證,簡《本草經疏》治交腸用五苓散之說,以為神秘。余見之,辨曰:交腸一證,大小二便,易位而出,若交易然。古用五苓治之,專為通前陰而設也。若此證閉在後陰,二便俱從前陰而出,擬之交腸,誠有似是實非者。況交腸乃暴病,驟然而氣亂於中。此證乃久病,以漸而血枯於內,有毫釐千里之不同,安得擬之?原夫疾之所始,始於憂思,結而傷脾。脾,統血者也。脾傷則不能統攝,而錯出下行,有若崩漏,實名脫營。脫營病,宜大補急固。乃誤認為崩漏,以涼血清火為治,則脫出轉多。不思天癸已盡,潮汛已絕,萬無是病。其年高氣弱,無血以實漏?者,毫不念也。於是胞門子戶之血,日漸消亡,勢不得不借資而仰給矣。借資於大腸,轉將大腸之血,運輸而滲入胞囊。久之,大腸之血亦盡,而大腸之氣附血而行者,孤而無主,為拳為塊,奔騰渙散,與林木池魚之殃禍同矣。又如救荒者,剝鄰國為立盡之墟所不顧矣。猶未也。仰給於胃脘,轉將胃脘之血,吸引而滲入胞囊,久之胃脘之血亦盡,下脫之血,始無源自止。夫胃脘之血,所以榮週身而灌百脈者,今乃暗歸烏有,則苞稂失潤而委離足憂。血盡而止,較之血存而脫,又倍遠矣。故血盡然後氣亂,氣亂然後水穀舍故趨新,舍寬趨隘。江漢兩渠,併歸一路,身中為之大亂,勢必大腸之故道復通,乃可撥亂返治,與五苓一方,全無干涉。又況水穀繇胃入腸,另有幽門,泌別清濁,今以滲血之故,釀為穀道,是幽門辟為坦徑矣,尚可用五苓再辟之乎?又況五苓之劫陰,為亡血家所深戒乎?今之見一病,輒有一藥橫於胷中,與夫執成方奉為靈秘者,大率皆誤人者也。若宜人之病,余三指才下,便問曰:病中多哭泣否?婢媼曰:時時泣下。乃知臟燥者多泣,大腸方廢而不用也,交腸云乎哉?今大腸之脈,纍纍而現於指,可虞之時,其來春棗葉生乎?棗葉生而言果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