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八十九
婦人臨產門
方
一蛻散 【 丹溪】 治產難。
蛇蛻全者,一條 蠶蛻紙方圓,一尺
右燒存性為末,溫酒調下。
三蛻散 【 《入門》】 一名催生散,一名蛇蛻散。治難產及橫逆產,或子死腹中。
蛇蛻一條 蟬蛻十四枚,俱全者 男頭髮鷄子大
右俱燒存性為末,作二服,溫酒調下。一方用胎髮。一方仍以小針刺兒足心三七下,擦鹽少許即生。
三蛻六一散 【 丹溪】 一名滑胎散,催生神效。
益元散一兩 男子頭髮鷄子大,香油熬化 蛇蛻全者,一條 蟬蛻全者,五枚 穿山甲一片
右各燒存性為末,用虀水煎二沸,入髮灰調服立下。
龍蛻散 【 《得效方》】 催生秘傳。
蟬蛻一頭 天蛇蛻一條,并燒存性 滑石 冬葵子微炒,各一兩
右為末,每一錢,順流水微溫調服,不可使熱湯。
黑龍丹 【 丹溪】 治產難及死胎不下,胎衣不下,產後兒枕痛,血迷血運,一切危急垂死者,灌藥得下無不活,神驗不可言。
五靈脂 當歸 川芎 良薑 熟地黃各一兩
右剉,盛砂盒,紙筋鹽泥固濟,炭十斤煅,候冷取出,卻入百草霜三錢。硫黃、乳香各一錢半,花蕊石煅、琥珀各一錢,研細末酢麵糊和丸彈子大,每一丸入薑汁、童便,溫酒中細研服之。
催生散 【 《正傳》】 治產難。
白芷炒黑 百草霜 滑石各等分
右為末,芎歸湯煎水調下二三錢。
霹靈丹 【 《入門》】 一名霹靂奪命丹。治臨產驀然氣痿,目翻口噤,面黑層青,口中沫出,子母俱殞,兩臉微紅,子死母活,急用此救之。
蛇蛻一條 蠶蛻紙并燒存性,二錢 乳香五分 男子頭髮燒灰 路上左腳草鞋燒存性,各一錢 黑鉛二錢半 水銀七分半,二物入銚中火上熔化結砂子研細
右為末,以豶猪心血和丸梧子大,金箔為衣,每取二三丸,倒流水送下;如不下,化開灌之。
如神丹 【 《正傳》】 治難產不下。
巴豆三枚 萞麻子七粒,并去殼 麝香少許
右三味,捏作餅子貼臍中,分產即以溫湯洗去。歌曰:巴三萞七脫衣裳,細研如泥入麝香。捏作彈丸臍下貼,須臾子母便分張。
如聖膏 【 《入門》】 治難產及死胎不下,十分危急者。
巴豆十六枚,去殼 萞麻子四十九粒,去殼 麝香二錢
右同搗如泥,攤絹帛上貼臍上一時,產下即洗去。
下死胎方 【 《良方》】 一名千金神速湯。雙胎一死一生,用此則死者出,生者安。
蟹介一升 大甘草五錢,半生半炒
右,東流水十盞,煎至三盞,去滓,入阿膠一兩,半生半炒,令消化,分二三次頓服。藥竈宜東向,用葦為薪。
香桂散 【 《正傳》】 下死胎。
桂心三錢 麝香半錢
右為末作一貼,溫酒調下,須臾即下。一方當門子一枚,桂枝末二錢。
桂香丸 【 《入門》】 下死胎。
肉桂一兩 麝香一錢
右為末,飯丸菉豆大,白湯下十五丸。
奪命丹 【 丹溪】 治產後血入胞衣,脹滿冲心,日久不下,危急者。
附子炮,五錢 牡丹皮 乾漆炒,各一兩
右為末,以醋一升,入大黃末一兩,熬成膏,和丸梧子大,酒下五十丸。
牛膝湯 【 《局方》】 治產後胞衣不下,腹滿即殺人,服此即爛下。
滑石末二錢 冬葵子二錢 木通 當歸 牛膝 瞿麥各一錢半
右剉,作一貼,水煎服。
三蛻飲 【 《正傳》,下同】 治胞衣不下,神效。
蛇蛻一條,全者 蠶蛻紙一方 蟬蛻四十九個
右并燒存性為末,順流水調下,立出。
奪命丸 治婦人小產下血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脣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傷動胎氣,下血不止,胎尚未損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若胎腐爛腹中,危甚者立可取出。此方的係異人傳授,至妙。
桂枝 赤茯苓 丹皮 赤芍藥 桃仁各等分
右為末,蜜丸芡實大,空心服三丸,或丸如彈子大,淡酢湯化下一丸。此即仲景桂枝茯苓丸,但用淡酢湯下不同耳。
催生神妙佛手散 一名立效散。治婦人姙娠五七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已,口噤欲絕,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本出徐文仲神驗胎動方云:治血上衝心腹滿悶者,如湯沃雪。又治產前產後,體熱敗血腹痛。
當歸六兩 川芎四兩,或等分亦可
右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令泣泣欲乾,投酒一大盞,止煎一沸去滓,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里,再服,不過三四服便生。
死胎不下方 用之極驗。
紫金藤 葵根各七錢 桂二兩 土牛膝三兩 土當歸四錢 麝香三分
右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乳香湯下。
如意丹 治婦人難產。
母丁香三十六粒 滴乳香三錢六分
右為末,同兔腦和杵千下,丸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立驗。
蟹爪散 下胎極效。姙娠有病,欲去胎者宜此。
蟹爪二合 桂心 瞿麥各一兩 牛膝二兩
右為末,空水溫酒服一錢。
飛生丸 治難產。
飛生一枚 槐子 故弩箭羽各十四枚
右合擣,丸梧子大,酒服二丸。
達生散 【 《入門》,下同】 孕婦臨月,服至二十餘貼,易產無病。
大腹皮酒洗,二錢 甘草炙,一錢半 白芍藥 白朮 當歸各一錢 人參 陳皮 紫蘇葉 枳殼 砂仁研末,各五分
右剉,作一貼,入青葱五葉,水煎服。或煎水吞下益母丸,尤佳。
瘦胎枳甘散 一名滑胎枳殼散,一名枳殼六一散。孕婦八九月內,陰氣壅塞,宜常服之,滑胎易產。
枳殼五兩 甘草一兩
右為末,每二錢,白湯煎服;或加香附一兩,尤妙。若胎氣素弱者,恐致胎寒。腹痛胎弱多驚。當佐以歸、地、木香為丸用之,則陰陽調和,有益胎孕。
縮胎丸 【 丹溪】 孕婦八九個月用之,縮胎易產。
黃芩夏一兩,春秋七錢,冬五錢,炒 白朮二兩 赤茯苓七錢半 陳皮三兩
右為末,粥丸梧子大,白湯下五七十丸。
束胎丸河間 縮胎易產。
白朮 枳殼各等分
右為末,以水浸蒸餅和丸梧子大,每食前服五十丸,白湯下。
神寢丸 【 《得效方》】 一名寤生丸,能瘦胎易產。
枳殼二兩 乳香一兩
右為末,以煉蜜丸梧子大,酒下二十丸。
滑胎煎 胎氣臨月,宜常服數劑,以便易生。亦治胞衣不出。
當歸三五錢 熟地三錢 杜仲 山藥各二錢 川芎 枳殼各七分
水二鍾,煎八分,食前溫服。如氣弱體虛者,加人參、白朮,隨宜用之。
又方 滑胎易產。
阿膠八兩 滑石三兩 車前子一升
右三味為末,飲服方寸匕,日再服。至生月乃服此藥,大利九竅,不可先服。
催生如聖散 【 丹溪】 治難產及漏血胎乾者立效。
黃蜀葵子小半合
右研爛,以酒濾去滓,溫服神效。如漏血胎乾,難產痛極者,并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產。須見正產候,方可服之。歌曰:黃葵子炒七十粒,細研酒調濟君急。若遇臨危難產時,免得全家俱哭泣。
又方 【 《準繩》,下同】 治橫倒生者。
明阿膠炒 滑石末各一兩 葵子二兩
右,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二服。
催生柞木飲子 治難產或橫或倒,死胎爛脹腹中,此方屢用神效。
大柞木枝一大握,長一尺,水洗淨,寸剉生用 甘草大者五寸,剉作五段
右用新汲水三升半,同入新磁瓶內,以紙三重封緊,文武火煎至一升半,令香,候產婦腰重痛欲坐草時,溫服一小盞,便覺心下開豁即生。腰未重痛勿服。如覺渴,再飲一盞,至三四盞,覺下重便生。此方最驗。
乳珠丹 一名開骨膏。催生神效;又治子死腹中。
通明乳香細研
右以猪心血為丸梧子大,朱砂為衣,日乾,面東服,每服一粒,催生冷酒化下;良久未下,再服一粒。若大段難產以蓮葉心蒂七個,水二盞,煎至一盞,放溫,化下一粒,良久未下再服,其驗如神。如胎下,胞衣不下,服此便下。合藥時,要五月五日午時妙;或七月七日三月三日,及初上辰日,及歲除夜亦可。一方滴水丸。
又方 治同上。
乳香 朱砂各等分
右為細末,麝香酒調下。
催生丹 【 《良方》】 治產婦生理不順,產育艱難,或橫或逆。
十二月兔腦髓去皮膜研如泥 母丁香一錢,研 乳香二錢半,另研 麝香另研,一字
右三味拌勻,以兔腦髓和丸鷄頭實大,陰乾油紙裹,每服一丸,溫湯下即產。兒握藥出,男左女右。須臘月合妙。一方每服一分半。
如意散 【 《準繩》,下同】 臨產腰痛方可服之。
人參為末 乳香各一錢 朱砂二錢
右同研,臨產急用鷄子清一個調藥末,再用生薑自然汁調開冷服。橫產倒產,即時端順,子母無恙。
勝金散 治人弱產難,或因兒轉身,將兒枕血塊破碎,與胞中敗血壅滯,兒身不能便利,是以難產。急服此散消散其血,使兒易生。
麝香一錢,研 鹽豉一兩,以青布裹了燒紅急研細
右取秤錘燒赤焠酒中,以酒調服一錢。
行氣催生湯 治姙娠欲產,痛陣尚疏,難產經三兩日不生,胎死腹中,或產母氣乏委頓,產道乾濇,才覺痛密破水後,便可服。
蒼朮二兩,米泔浸炒 厚枳殼去穰麩炒 桔梗 陳皮去白 芍藥 白芷 川芎 歸尾各一兩 半夏洗 桂去粗皮不見火 粉草 麻黃去節 軍薑去皮 厚朴去粗皮剉薑汁炒 白茯苓 南木香不見火 杏仁去皮尖另研,各五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順流水溫暖調下。若熱悶,白蜜湯下。或剉散,入真米酢一合煎。方內用芍藥、肉桂能開通子宮,其餘藥皆助氣之盛,關竅自通。麻黃內通陽氣,陽氣盛則血行,血行即產矣。外卻寒邪,去積聚,皆得其宜,寒月用之甚確,隆暑不宜輕服,但以五苓散,用葵子燈心煎湯調下,卻暑清魂,滑胎易產。胞漿先破,則胎乾難產,用白蜜清汕浸以熱酒,令得所頓服,胎氣既潤,即分娩矣。
又方 治難產。
縮砂仁 香附酢炒 枳殼 甘草 滑石
右為末,白湯調服。
如聖散 專治孕婦難產。
紫蘇葉 當歸各等分
右(口父)咀,每服三五錢,用長流水煎服。如無長流水,以水順攪動煎服,即下。
益元散 治難產。
滑石六兩 甘草一錢
右用紫蘇煎湯調下,即產。
無憂散 一名保產無憂散,一名保生無憂散。治胎肥氣逆,臨蓐難產。
當歸去蘆酒浸 川芎 木香不見火 白芍藥 枳殼去白鹽炒 甘草炙,各一錢半 乳香另研 血餘燒存性另研,各半錢
右作一服,水二鍾,煎至一鍾,入乳香、血餘和勻,不拘時服。
催生如聖散 【 《良方》】 一名神應黑散,一名催生如神散。治逆產橫生瘦胎,凡坐草日久,漿水多下,則其血必乾,子道艱濇。如急水灘須涌水而後可通。服此藥再固其血,則如魚得水,决自轉生。
百草霜 香白芷不見火為末,各等分
右二味研末調勻,每服二錢,於臨產時以童便并少米酢打為膏,沸湯調下;或用酒、童便各半盞同煎,才沸即熱服,不過再服即產。一方清酒、童便各半盞,入麝香少許,同煎上藥。一方服此藥後,外用葱二斤研爛,鋪於小腹上,取急水灘頭沙一斗炒熱,布裹於葱上,輕輕略揉即產。
半夏湯 【 《準繩》,下同】 治胎乾而不能產。
半夏麯一兩半 大黃五錢 肉桂七錢半 桃仁三十枚,微妙
右為細末,先服四物湯一二服,次服半夏湯,薑三片,水煎。
七聖散 臨產腰痛方服。
延胡索 沒藥 白礬 白芷 薑黃 當歸 桂心各等分
右為末,臨產陣疼時,燒鏵刃鐵即犁頭 令通赤,淬酒調下三錢,服一二杯立產。
勝金散 治難產,逐敗血即自生。若橫逆則轉正,子死腹中則胎軟膨寬即產。
王不留行 酸漿草死胎倍用 白蒺藜去刺淨 茺蔚子 五露脂生,各等分
右為散,每服三錢,取吉方水一盞半,入白花劉寄奴子一撮同煎,溫服,大效。
萬金不傳遇仙丹 治難產。
蓖麻子十四粒,去殼 硃砂研 雄黃研,各錢半 蛇蛻一尺,燒存性
右為末,漿水飯和丸如彈子大,臨產時,先用椒湯淋渫臍下,次安藥一丸於臍中,用蠟紙數重復上,闊帛束之,頭生下,急取去藥。一丸可用三次。一方用萞麻子三粒、巴豆四粒去殼,入麝香研細,貼臍中。歌曰:三麻四粒脫衣裳,切碎將來入麝香。若有婦人遭產難,貼在臍中兩分張。
加味芎歸湯 一名龜殼散。主交骨不開,不能生產,及產難日久垂死者。
川芎 當歸各一兩 自死龜板一枚,酥炙 婦人頭髮生男女多者一握,燒存性
右為散,每服五錢,水煎服,約人行五里即生。如胎死亦下。灼過龜板方可。
烏金散 治難產熱病,胎死腹中,或因顛仆,或從高墜下,或房室驚搐,或臨產驚動太早,觸犯禁忌,或產時未到,經血先下,惡露已盡,致胎乾子死身冷,不能自出,但視產婦面赤舌青,是其候也。面青舌赤,母死子活。脣青吐沫,子母俱斃。又有雙胎或一死一活,其候難知,臨時觀變可也。
熟地黃洗切焙乾,酒炒 真蒲黃 大當歸 交趾桂 楊芍藥 軍薑去皮 粉草各一兩 小黑豆四兩 百草霜五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米酢半合許,沸湯六七分,溫服。如疑貳之際,且進佛手散,酒水合煎二三服探之。若未死,子母俱安;若胎已死,立便逐下。的知其胎死,進此藥後,更進香桂散,須臾,如手推下。常用催生,更加好滑石末半兩,葵子五十粒,搥碎黃柞葉七八片,葱白二寸,順流水煎湯調下。蓋滑石能利小便,柞葉行氣逐血,葱白內通陽氣,氣盛血行即產矣。
下死胎方 治姙娠三五個月,胎死在腹內不出。
大腹子 赤芍 榆白皮各三兩 當歸一兩,炒 滑石末七錢半 瞿麥 葵子炒 茯苓 粉草 子芩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溫服。
又方 治子死腹中,或半生不下,或半著脊骨,在草不產,血氣上盪母心,面無顏色,氣欲絕。
猪脂一斤 白蜜一升 湻酒二升
右三味合煎。取二升,分溫二服,不能飲,隨所能服之。
一字神散 治子死胎不下,胞破不生。此方屢效,救人無量。
鬼臼黃色者,不拘多少,去毛研為末,極細如粉不用羅,以手指撚之
右每服三錢,用無灰酒一盞,同煎至八分,通口服,立效如神。
又方 治生產不順,胎死腹中,胞衣不下,臨產危急妙。
蛇蛻一條全者,香油燈上燒研 麝香少許
右為末,童便酒各半盞調,一服即生效。
兔腦丸 【 《入門》】 治產難,日久血乾,用此滑之。
臘月兔腦髓 雄鼠內腎各一部 母丁香 益母草各一錢 乳香二錢半 麝香二分半
右為末,兔腦和丸芡實大,朱砂為衣,油紙裹陰乾,每一丸,酢湯下即產。男左手女右手拳藥出。
小營煎 【 《景岳全書》,下同】 治胞衣不出,臨月服之易生。
當歸 白芍藥炒 山藥 枸杞子各二錢 炙甘草一錢 熟地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脫花煎 凡臨盆將產者,宜先服此藥催生最佳。并治難產經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當歸七八錢或一兩 肉桂一二三錢 川芎 牛膝各二錢 車前子錢半 紅花一錢,催生,不用亦可
水二鍾,煎八分熱服。或服後飲酒數杯亦妙。若胎死腹中,或堅滯不下者,加(石卜)硝三五錢即下。
單方
難產,日久漿水下多,胞乾兒不得下:香油、白蜜各一碗,火上煎微沸,調滑石末一兩,攪服之;外以油蜜塗母臍腹上,即驗。 【 《醫鑑》】
死胎著脊不下,氣欲死:猪脂、自蜜各十升,醇酒二升,合煎取二升,分溫兩服即下。 【 《良方》】
死胎不下:用黃牯牛糞熱塗母腹上,即出。 【 《正傳》】
胞衣不下:用童尿一升,生薑、葱白各三錢,煎數沸,熱服之。 【 《本草》】
又方:以葱白濃煎湯熏洗下部即下。 【 俗方】
姙娠熱病,胎死腹中:用鹿角屑一兩,水一盞,葱白五莖,豆豉半合,同煎至六分,去滓,分溫二服。 【 《準繩》】
婦人橫逆難產,子死腹中:先用黑豆一大合炒熟,水與童便合煎服,神效。
逆生,兒腳先出。取其父名,書兒足下,即順生。
橫生:用兔絲子為末,酒調服一錢匕,米飲調亦得。又方,如車前子等分。
難產:用香油、白蜜、小便和勻各半盞,調益母草末服即下。 【 《本草》,下同】
難產五六日,不得分娩,疲困虛乏:用光明水膠二兩,微火焙,好酒一斤半,煎滾入膠候烊,再入新鷄子一枚,鹽一錢匕,攪勻放溫,令產母坐椅上,伸腰大口,作二次服,覺小腹重即生。
又方:取本夫裩帶五寸燒存性,酒調服下。
難產及胞衣不下:鷄子三枚,破入酢攪服,立產。
催生落胞,并產後惡血不下:兔頭骨和毛髓燒為灰作末,酒下一錢,妙。
難產催生:猫頭骨、兔頭骨各一個,火煅研為末,每二錢,芎歸湯煎水調下即產。狸頭骨尤妙。 【 《正傳》】
又方:清油、白蜜等分,以猪肝煮水調服,即效。 【 《入門》】
又方:柑橘瓤陰乾,燒存性研末,溫酒服二錢。 【 《集效方》】
又方:蠶布袋一張,蛇蛻一條,入新瓦中,以鹽泥固煅為末,以榆白皮湯調服。 【 《集成方》】
又方:真珠末一兩,酒服,立出。 【 《千金》,下同】
胞衣不下:真珠一兩研末,苦酒服。
子死腹中:真珠末二兩,酒服,立出。 【 《外臺》】
難產催生:用龜甲燒末,酒服方寸匕。 【 《本草》】
又方:桂末加麝香少許酒下,比之水銀等藥不損人。 【 何氏方】
臨產之初,先脫產婦尋常所穿衣,以籠竈頭及竈口則易產,勿令產母知。《 【 得效》,下同】
又方:取赤馬皮鋪之,令產母坐其上,則催生易產。
又方:取鼺皮毛即飛生也,產母手持之即產。
又方:海馬,兩手各把一枚,即驗。 【 《本草》】
橫生逆產,胞衣不下:用蛇蛻炒焦為末,向東,酒服一刀圭即順。
又方:用鹽泥將蛇蛻固煅研二錢,榆白湯服。 【 《博救方》】
婦人難產:蛇蛻泡水浴產門,自易。 【 《寶鑑》】
胞衣不下:取本婦手足爪甲燒灰酒服,即令有力婦人抱起,將竹筒於胷前趕下。 【 《聖惠》】
產難:魚膠五寸燒存性為末,溫酒服。
又方:麝香一錢,水研服立下。 【 《本草》】
又方:鼈甲燒存性研末,酒服方寸匕,立出。 【 《梅師方》】
又方;蜂蜜、真麻油各半椀,煎減半服。立下。 【 《海上方》】
又方:路旁破草鞋鼻子燒灰,酒服。 【 《集元方》】
胎死不下:(石卜)硝細末半兩,童便調服,即效。焰硝方可。難產孕婦臨產兩手各把石燕一枚,立驗。 【 《本草》,下同】
產前產後百病,雜產及死胎胎衣不下:搗茺蔚汁一小盞,和酒一合,溫服。
婦人胎衣不下:取宅中柱下土研末,鷄子清和服之。
婦人難產:取土蜂兒窠水泡湯飲之。取時逢單是男,逢雙是女。 【 《婦人良方》】
死胎在腹,及胎衣不下,取蟻封土炒三升,囊盛搨心下,自出。 【 藏器】
婦人難產:取猪槽上垢土一合,和麵半升,烏豆二十粒,煮汁服之。 【 《本草》,下同】
婦人將產:井華水服半升,不作運。 【 《千金》】
婦人盤腸生產,腸乾不上者:以磨刀水潤腸,煎好磁石湯一杯,溫服,自然收上。 【 扁鵲方】
婦人難產,墨一寸末之,水服立瘥。 【 《肘後方》】
盤腸生產,產時子腸先出,產後不收者,名盤腸產,以半夏末頻搐鼻中則上也。 【 《婦人良方》】
橫生逆產:用夫陰毛二七莖,燒研,猪膏和丸大豆大吞之。 【 《千金》】
婦人難產。牛屎中大豆一粒,劈作兩片,一書父,一書子,仍合住,水吞之,立產。 【 《產寶》】
又方:鍾馗左腳燒灰,水服。 【 《簡便方》】
又方,用箭簳三寸,弓弦三寸燒灰,酒服。 【 《小品方》】
胎動上逼心痛:用弩弦繫帶之,立下。 【 《集要》】
胎滑易產:弓弩弦燒未,酒服二錢。 【 《續十全方》】
胞衣不出:水煮弓弩弦飲汁五合,或燒灰酒服。 【 《千金》】
姙娠胎死不出,及胞衣不下,產後諸疾狼狽者:刺羊血,熱飲一小盞極效。 【 《聖惠方》】
橫生逆產,及子死腹中,母氣欲絕:伏龍肝末三錢,水調下。 【 《博效方》】
又方:用竈中心對鍋底土研細,每服一錢,酒調下,仍搽母臍中。 【 《本草》】
又方:真丹塗兒足下。
又方:用雜草燒鑊鏽、白芷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童尿米酢各半和服,見效。 【 《救急方》】
婦人難產及胞衣不下,或用鐵杵、或鐵秤錘、或鐵斧燒赤,淬酒服之,自下。 【 《本草》,下同】
又方:或取鐵銃燒紅淋酒入內空中流出,乘熱飲之,即產。
又方:取大刀環燒赤,淬酒一杯服之。
橫生逆產:取布針二七枚燒赤,淬酒七遍服之。
又方:鹽摩產婦腹,并塗兒足底,急爪搔之。 【 《千金》】
又方:芒硝末二錢,童子小便,溫服,無不效者。 【 《信效方》】
婦人難產,臨時取馬銜持之。併煮汁服一琖。 【 《開寶》】
又方:終日不生,雲母粉半兩,溫酒調服,入口即產。不順者即順,萬不失一。陸氏云:此是何德陽方也,已救三五十人。 【 《積德堂方》】
橫生倒產:人參末、乳香末各一錢,丹砂末五分研勻,鷄子白一枚,入生薑自然汁三匙,和勻冷服,即母子俱安,神效。 【 《本草》】
倒產子死不出,及胎乾不能產:當歸末酒服方寸匕,或紫蘇湯調服方可。 【 《子母秘錄》】
產難胎死,橫生倒生:用當歸三兩,芎窮一兩為末,先以大黑豆炒焦,入流水一盞,童便一盞,煎至一盞,分為二服,未效再服。 【 《本草》,下同】
又方:用彈丸土熱酒服一錢。 【 《本草綱目》】
產難催生:鳳仙子二錢,研末水服,勿近牙,外以萞麻子,隨年數搗,塗足心下。 【 《集簡方》】
又方:益母草搗汁七大合,煎減半頓服立產。無新者,以乾者一大握,水七合煎服。 【 《獨行方》,下同】
難產,胎在腹中,并胞衣不下及胎死者:蒺藜子、貝母各四兩為末,米湯服三錢。少頃不下再服。 【 《梅師方》】
婦人逆產:以手中指取釜下墨,交畫兒足下,即順。 【 《千金》】
產婦催生:蒲黃、地龍洗焙、陳橘皮等分為末,另收,臨時各抄一錢,新汲水調服,立產,此常用甚妙。 【 唐慎微方】
胞衣不下:蒲黃二錢井水調服之。 【 《集驗方》】
婦人產難、雙頭蓮一名催生草,左手把之即生。
胎死腹中:清麻油、蜜等分入湯頓服。 【 《普濟方》】
漏胎難產,因血乾澀也:用清麻油半兩,好蜜一兩,同煎數十沸,溫服,胎滑即下。他藥無益,以此助血為效。 【 《胎產須知》】
催生去胎:芫花根剝皮,以綿裹,點麝香,套入陰穴三寸,即下。 【 《攝生妙用方》】
又方:馬錢子研膏,納入牝戶三四寸。 【 《集簡方》】
臨月滑胎:牽牛子一兩,赤土少許研末,覺胎轉痛時,白榆皮煎湯下一錢。
胞衣不下:(艹舌)蔞實一個,取子研末,以酒與童子小便各半錢,煎七分溫服;無實用根亦可。 【 《婦人良方》】
婦人難產:白芷五錢,水煎服之。 【 《經驗方》】
催生令易產:用大麻根以水濃煎取汁,頓服立產;胞衣不下亦妙。
又方:取麥糵一兩,水煎服即下。
又方:人溺一升,入葱薑各一分,煎二三沸,熱飲之便下。 【 《日華》】
橫生倒產:葵花為末,酒服方寸匕。 【 《千金》】
胎臟乾濇難產:用黃葵花焙研末,熱湯調服二錢。
臨產催生:以黃蜀葵子四十九粒研爛,溫酒服之,良久即產。
又方:用子焙三錢,井華水服;無子用根煎汁服。
胎死不下:黃葵花焙研末,紅花酒下二錢。
產難:用臘月兔血,以蒸餅染之,紙裹陰乾為末,每服二錢,乳香湯下。 【 《指迷方》】
催生:用臘月兔腦髓一個,攤紙上夾勻陰乾,剪作符字,於面上書生字一個,候母痛極時,用釵股夾定,燈上燒灰,煎丁香酒調下。 【 《博濟方》】
又方:臘月取兔腦髓一個塗紙上,陰乾,入通明乳香末二兩,同研令勻,於臘日前夜,安桌子上,露星月下,設茶果齋戒焚香,望北拜。告曰:奉道弟子某,修合救世上難生婦人藥,願降威靈佑助此藥,連令生產!禱畢,以紙包藥露一夜,天未明時。以猪肉搗和,丸芡子大,紙袋盛,懸透風處,每服一丸,溫酢湯下。良久未下,更用冷酒下一丸,即瘥。乃神仙方也。 【 《經驗方》】
易產:取鼠燒末,井華水服方寸匕,日三。
婦人難產,三日不出:車軸脂吞大豆許二丸。
婦人逆產:車缸膏畫兒腳底即正。 【 《開寶》】
滑胎易產:車前子為末,酒服方寸匕。不飲酒者,水調服。 【 《婦人良方》】
橫產不出:車前子為末,酒服三錢。 【 《子母秘錄》】
橫生難產:重陽日取高梁根名五爪龍,陰乾,燒存性,研末,酒服二錢即下。 【 《本草》】
又方:臨時細嚼滇南馬檳榔數枚,井華水送下,須臾立產。再以四枚去殼,兩手各握二枚,惡水自下也。欲斷產者,常嚼二枚,水下,久則子宮冷,自不孕矣。
蕓薹菜子治產難,歌云:黃金花結粟米實,細研酒下十五粒。靈丹功效妙如神,難產之時能救急。
又方:用乳香以五月五日午時,令一人在壁內捧乳鉢,一童子在壁外,以筆管自壁縫中逐粒遞過,入鉢內研細,水丸芡子大,每服一丸,無灰酒下。 【 《經驗方》】
又方:用明乳香一豆大為末,新汲水一盞,入酢少許,令產婦兩手捉石燕,念慮藥三遍,乃飲之,略行數步,即下。 【 《聖惠》】
難產催生:蓮花一葉,書人字吞之,即易產。 【 《肘後方》】
臨產催生:羚羊角一枚,刮尖末,酒服方寸匕。 【 《產寶》】
臨月易產,榆皮焙為末,臨月日三服方寸匕,令產極易。 【 《本草別說》】
婦人難產,用赤小豆生吞七枚佳。
又方:治難產,累日氣乏不能生,兼惡露出盡,胞乾,終不產者。用赤小豆一升,以水九升,煮取汁,入灸過黃阿膠一兩,同煎少時,一服五合,不過三四服即生。
又方:取槐樹東引枝,令孕婦手抱之,即易生。 【 《子母秘錄》】
婦人難產:皂角子二枚吞之。 【 《千金方》】
又方:桃仁一個劈開,一片書可字,一片書出字,吞之即生。 【 《婦人良方》】
催生下胎,不拘生胎死胎:萞麻二個,巴豆一個,麝香一分,研貼臍中并足心。 【 《集簡方》,下同】
子死腹中不出:朱砂一兩、水煮數沸為末,酒服立出。 【 《博救方》】
子死腹中:鷄子黃一枚,薑汁一合,和服,當下。 【 《本草》】
子死腹中:以夫尿二升,煮沸飲之。 【 《千金》】
子死腹中:雌鷄糞二十一枚,水二升五合煮之,下米作粥食。 【 《產寶》】
子死腹中:雄鼠糞二七枚,水三升,煮一升,取汁作粥食,胎即下。
胎死腹中,或母病欲下胎:榆白皮煮汁服一二升。 【 《子母秘錄》】
子死腹中,或產經數日不下:瞿麥煮濃汁服之。 【 《千金》】
胎衣不下,惡血衝心:用五靈脂半生半炒,研末,每一服二錢,溫酒下。 【 《產寶方》】
胎死腹中:新汲水磨金墨服之。 【 《普濟方》】
姙娠胎死:螌蝥一枚,燒研,水服,即下。 【 《廣利方》】
熱病胎死:紅花酒煮汁飲二三盞。 【 《熊氏補遺》】
子死腹中及胎衣不下:水牛屎塗腹上,良。 【 《產寶》】
又方:烏鷄一隻去毛,以水三升,煮二升,去鷄用帛蘸汁摩臍下,自出。 【 《婦人良方》,下同】
生胎欲去:牛膝一握搗,以無灰酒一盞煎七分,空心服;仍以獨根土牛膝塗麝香,插入牝戶中。
胎死腹中不出,其母氣已絕:取水銀二兩吞之,立出。 【 《本草》】
子死腹中及胞衣不下:用三家鷄卵各一枚,三家鹽各二撮,三家水各一升,同煮,令婦東同欲之,仍探口令嘔,即下。 【 《千金方》】
子死腹中及胎衣不下:取本婦鞋底炙熱,慰腹上下二七次,即下。 【 《集元方》】
下胎:生附子為末,醇酒和塗右足心,胎下去之。
胎衣不下:亂頭髮撩結口中。 【 《真人方》】
又方:好墨溫酒服二錢。 【 《肘後方》】
又方:荷葉炒香為末。每服方寸匕,沸湯或童便調下,或燒灰或煎汁皆可。
又方:生地黃汁一升,苦酒三合,相和煖服。 【 《必效方》】
又方:鹿角屑三分為末,薑湯調下。 【 《產乳》】
胞衣不下,腹滿則殺人:猪脂一兩,水一盞,煎五七沸,服之當下。 【 《聖惠》】
又方:取洗兒湯一盞,服之即下,勿令知之。 【 《本草》,下同】
又方:用竈下土一寸,酢調納臍中,續服甘草湯三四合。 【 《產寶》】
又方:用赤小豆男七枚,女二七枚,東流水吞服之。 【 《救急方》】
胞衣不下,及產後卒有別病欲狼狽:以水入酢少許,噀面,神效。 【 《本草》】
又方:用胡麻生搗笮取油,飲之即下。 【 《正傳》,下同】
又方:大豆半升,醇酒三升,煮一升半,分三服。 【 《產寶》】
又方:螻蛄一枚,水煮二十沸,灌入喉即出。 【 《延年方》,下同】
又方:牛膝八兩,葵子一合,水九升,煎三升,分三服。
又方:取井底泥鷄子大,井華水服,即下。 【 《集元方》】
又方:以鷄子一枚取清吞之。
又方:以本婦裩覆井上,或以所著衣籠竈上,俱勿令產母知之,立下。 【 《千金方》】
下鬼胎:取神麯末二錢,和水服或濃煎取汁服。
針灸
《千金方》曰:難產針兩肩井,入一寸瀉之,須臾即分娩。催生難產及死胎,刺太衝八分,百息、合谷并補之。
三陰交五分瀉,立時分解。又灸足小指節三壯。
產子上衝逼心,針巨闕。令正坐,用抱頭抱腰,微偃針入六分,留七呼,得氣即瀉,立甦。如子掏母心,生下手心有針痕。子頂母心,人中有痕,向後枕骨有痕,是其驗也。神效。或合谷三分,留三呼補之;三陰交五分,瀉十吸。
橫產難產,右腳小指尖頭灸三壯,立產。
又法:獨陰同上法,取灸七壯,禁刺;合谷補之;三陰交瀉之。
小腹大,字難,嗌乾嗜飲,俠臍疝,刺中封入四分,灸三壯,穴在踝前一寸半,伸足取之。
字難,若胞衣不出,泄風,從頭至足,刺崑崙入五分,炙三壯,穴在足外踝後跟骨上。
乳難,子上搶心,若胞不出,眾氣盡亂,腹中絞痛,不得反息,正仰臥,屈一膝,伸一膝,并氣衝針上入三寸,氣至瀉之,穴在歸來下二寸動脈應手。
乳難,子上衝心,陰疝,刺衝門入七分,灸五壯,穴在府舍下,上去大橫五寸。
《醫學入門》曰:通經催生,俱瀉合谷、三里、至陰三穴;虛者補合谷,瀉至陰。
死胎不下,瀉三陰交。
胞衣不下,瀉照海、內關。
難產及胞衣不下,於右腳小指頭上即至陰穴灸之,炷如小麥大,三五壯立下。
《古今醫統》曰:產婦用力努出肛門,灸百會穴自愈。
醫案
《史記》倉公傳曰:菑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來召臣意,臣意往,飲以茛(艹碭)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臣意復診其脈而脈躁,躁者有餘病,即飲以消石一劑出血,血如豆比五六枚。
《彝堅志》云:政和中蔡魯公之孫婦有孕,及期而病,國醫皆以為陽證傷寒,懼胎墮,不敢投以涼劑。張銳至,視之曰:兒虛胎十月,將產矣,何藥之能敗?即以常法與藥,且使倍服之,半日而兒生,病亦失去。明日,其婦大泄而喉閉不入食,眾醫復指其疵,且曰:二疾如冰炭,又產蓐甫近,雖司命無如之何矣!張曰:無庸憂也。將使即日愈。乃取藥數十粒使吞之,咽喉即通,下泄亦止。及滿月,魯公酌酒為壽曰:君術通神,吾不敢知,敢問一藥而愈二疾,何也?張曰:此於經無所載,特以意處之。向者所用藥,乃附子理中丸,裹以紫雪爾。方喉閉不通,非至寒藥不為用,既以下嚥,則消釋無餘,其得至腹中者,附子力也,故一服而兩疾愈。公大加嘆異。
《儒門事親》曰:武安胡產祥之妻,臨難月痛喘以涼膈散二兩,四物湯二兩,(石卜)硝一兩,分作二服煎,令冷服之。一服病減大半,次服病痊矣。產之後第六日,血迷,又用涼膈散二兩,四物湯三兩,(石卜)硝一兩,都作一服,大下紫黑水。其人至今肥健。戴人常曰:孕婦有病,當十月九月內,(石卜)硝無礙,八月者當忌之,七月卻無妨,謂陽月也。十月者,已成形矣。
一孕婦年二十餘,臨產,召穩媼三人,其二媼極拽婦之臂,其一媼頭抵婦之腹,更以兩手扳其腰,極力為之,胎死於腹,良久乃下,兒亦如血,乃穩媼殺之也。豈知瓜熟自落,何必如此乎?其婦因茲經脈斷閉,腹如刀剜,大渴不止,小溲閉絕。主病者禁水不與飲,口舌枯燥,牙齒黧黑,臭不可聞,食飲不下,皆憒欲死。戴人先以冰雪水恣意飲之,約二升許,痛緩渴止,次以舟車丸、通經散,前後五六服,下數十行,食大進;仍以桂苓甘露散、六一散、柴胡飲子等調之,半月獲安。
一婦人臨產,召村嫗數人侍焉。先產一臂出,嫗不識輕重,拽之,臂為之斷,子死於腹,其母面青身冷,汗漐漐不絕,時微喘嗚呼,病家甘於死。忽有人曰:張戴人有奇見,試問之!戴人曰:命在須臾,針藥無及。急取秤鉤續以壯繩,以膏塗其鉤,令其母分兩足向外偃坐,左右各一人腳上立足,次以鉤鉤其死胎,命一壯力婦倒身拽出死胎,下敗血五七升,其母昏困不省,待少頃,以冰水灌之,漸咽二口,大醒,食進;次日,以四物湯調血,數日方愈。戴人常曰:產後無他事,因侍嫗非其人,轉為害耳。
《醫學綱目》曰:陳良甫治一婦人有孕七個月,遠歸,忽然胎上衝心而痛,坐臥不安,兩醫治之無效,遂說胎已死矣,用萞麻子研爛,加麝香調貼臍上以下之,命在垂亡。召陳診視,兩尺脈絕,他脈平和,陳問二醫作何證治之?答曰:死胎也。陳曰:何以知之?曰:兩尺脈沉絕,以此知之。陳曰:此說出何經?二醫無答。陳曰:此子懸也。若是胎死,卻有辨處: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唾沫,母死子活;脣口俱青,母子俱死。今面不赤。口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逼心,宜以紫蘇飲子治之。至十服而胎遂下矣。
《薛己醫案》曰:一姙婦腹脹,小便不利,吐逆,諸醫雜進溫胃寬氣等藥服之,反吐,轉加脹滿凑心。驗之,胎死已久,服下死胎藥不能通,因得鯉魚湯。其論曰:姙婦通身腫滿,或心胷急脹,名曰胎水。遂去姙婦胷前看之,胷肚不分,急以鯉魚湯三五服,大小便皆下惡水,腫消脹去,方得分娩死胎。此證蓋因懷姙腹大,不自知覺,人人皆謂姙娠孕如此,終不知胎水之患也。
一姙婦五月,服剪紅丸而胎墮,及腹脹痛,乃服破血之劑,痛益甚,手不敢近。余曰:此峻藥重傷脾胃也。用八珍倍加參、芪、半夏、乳香、沒藥二劑而痛止,數劑而安。
荊婦孟冬分娩艱難,勞傷元氣,產子已死,用油紙撚燒斷臍帶,借其氣以煖之,俄頃忽作聲。此兒後無傷食作瀉之證,可見前法之功不誣。世用刀器斷臍帶,子母致危者,竟不知其由矣。且穩婆又喜平日常施小惠,得其用心,兼以安慰母懷,故無虞耳。一穩婆云:我止有一女,正分娩時,適當巡街侍御行牌取我視其室分娩,女因驚駭未產而死。後見侍御,更以威顏分付,迨視產母,胎雖順而頭偏在一邊,以致難產。因畏其威,不敢施手,由是其子母俱不能救。
地官李孟卿娶三十五歲女為繼室,姙娠慮其鷄產,索加味歸芎湯四劑備用。果產門不開,止服一劑,頓然分娩。
上舍費懷德之室,產門不開,兩日未生,服前藥十劑,即時而產。懷德傳服此方,用者無有不驗。
一婦人分娩最難,至四十姙娠下血甚多,產門不開,與前湯一劑,又以無憂散斤許煎熟,時時飲之,以助其血而產。
一穩婆之女,勤苦負重,姙娠,腹中陰冷重墜,口中甚穢,余意其胎已死,令視其舌青黑,與(石卜)硝半兩許服之,化下穢水而安。
一婦人胎死,服(石卜)硝下穢水,肢體倦怠,氣息奄奄,用四君子為主,佐以四物、薑、桂調補而愈。
一婦人胞衣不出,胷腹脹痛,手不敢近,用滾酒下失笑散一劑,惡露胎衣并下。
一產婦胎衣不出,腹作痛,手按痛稍緩,此氣虛而不能送出也,用無憂散而下。前證常詢諸穩婆云:宜服益母草丸;或就以產婦頭髮入口作嘔,胎衣自出。其胎衣不出必死。授與前法甚效。
《證治準繩》曰:經歷哈散侍人,病喘不得臥,眾作肺氣受風邪治之。呂滄洲診之,氣口盛於人迎一倍,厥陰弦動而疾,兩尺俱短而離經,因告之曰:病蓋得之毒藥動血,以致胎死不下,奔迫而上衝,非風寒作喘也。乃用催生湯加芎、歸煮二三升服之。夜半,果下一死胎,喘即止。哈散密囑曰:病妾誠有懷,以室人見嫉,故藥去之,眾所不知也,眾慚而去。
一婦產七日而子不下,百治不效。龐安常視之,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拊摩,孕者覺腸胃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其家驚喜而不知所以。龐曰:兒已出胞,但一手誤執母腸不能脫,非符藥所能為,吾隔腹捫兒手所在,針其虎口,痛即縮手,所以遽生,無他術也。取兒視之,右手虎口,針痕存焉。
一婦產累日不下,服催生藥不效。龐安常曰:此必坐草太早,心下懷懼,氣結而不行,非不順也。《素問》云:恐則氣下。蓋恐則精神怯,怯則上焦閉,閉則氣逆,逆則下焦脹,氣乃不行矣。以紫蘇飲一服便產。又治婦人子懸證。
一婦難產七日而不乳,且食甚少。滑伯仁視之,以涼粥一盂,搗楓葉煎湯調啖之,旋乳。或詰其理,滑曰:此婦食甚少,未有無穀氣而生者。夫楓葉先生先落,後生後落,故以作湯飲之。
一婦難產三日不下,服破血行經之藥俱罔效,吳茭山因製一方,以車前子為君,冬葵子為臣,白芷、枳殼為佐使,已服午產,眾醫異之。吳曰:本草謂催生以此為君。毛詩註云:采芣苡,以防產難是也。
一府判女,產不利,已斂,劉復真令取紅花濃煎,扶女於凳上,以綿帛蘸湯盫之,連以澆帛上,以器盛水,又煖又淋,久而甦醒,遂生男子。蓋遇嚴冬血冷,凝滯不行,溫即產,見亦神矣哉!
一醫宿客店,值店婦產數日不下,下體已冷,無藥甚窘,以椒、橙、茱萸等煎湯,可下手,則和臍腹入門處,皆淋洗之,氣溫血行,遂產。
一婦將臨月,忽然兩目失明,不見燈火,頭痛眩運,項腮腫滿,不能轉頸,諸治不瘥,反加危困。偶得消風散服之,病減七八,獲安分娩;其眼弔起,人物不辨,乃以四物湯加荊芥、防風,更服眼科天門冬飲子,乙方間服,目漸稍明。大忌酒、麵、煎炙、鷄、羊、鵝、鴨、豆腐、辛辣熱物并房勞。此證因懷姙多居火間,衣著太煖,伏熱在內,或酒麵炙煿太過,以致胎熱也。
一婦有胎四月墮下,踰旬腹腫發熱,氣喘脈洪盛,面赤口鼻舌青黑,陳斗嵓診之曰:脈洪盛者胎未墮也,面赤心火盛而血乾也。舌青口鼻黑,肝既絕而胎死矣。內外皆曰,胎墮久矣。復診色脈如前,以蛇蛻煎湯,下平胃散,加芒硝、歸尾一倍服之,須臾腹鳴如雷,腰腹陣痛,下一死胎,病亦尋愈。
《廣嗣紀要》曰:師在鄖陽,值鄖縣知縣一婢臨月,患口眼喎斜,腰背反張,手足攣曲,不省人事,請師治之,用黃連解毒湯加朱砂末,斡開口灌之,少定,其夜生一男;產後,病尤昏迷不省,以七珍湯與之即安。
《寓意草》曰:顧季掖乃室仲夏時孕已五月,偶爾下血,醫以人參、阿膠勉固其胎;又經一月,身腫氣脹,血逆上奔,結聚於會厭胷膈間,食飲才入,觸之痛楚,轉下甚艱,稍急即連粒嘔出,全如噎證。醫更數手,咸以為胎氣上逼,脾虛作腫而成膈噎也,用人參之補,五味之收為治。延至白露節,計孕期已八月,而病造極中之極,呼吸將絕,始請余診,毫不泄露病狀。其脈尺部微濇難推,獨肺部脈洪大無倫,其喘聲如曳鋸,其手臂青紫腫亮,似毆傷色,余駭曰:似此凶證,何不早商?季掖曰:昨聞黃咫旭乃室有孕而膈噎,得遇良治而愈,是以請救。但內子身腫氣急,不識亦可療否?余白:此證吾視若懸鑑,不必明言以滋驚恐,姑以善藥一二劑投之,通其下閉上壅可也。季掖必求病名,余曰:上壅者,以肺脈之洪大,合於會厭之結塞,知其肺當生癰也。下閉者,以尺脈之微濇,合於肉色之青腫,知其胎已久壞也。善藥者,瀉白散加芩、桔之苦以開之,不用硝、黃等葉也。服一大劑,腹即努痛如欲產狀。季掖曰:產乎?余曰:肺氣開而下行,數時閉拒,惡穢得出可也,奚產之云?再進一劑,身腫稍退,上氣稍平,下白污如膿者數斗,裹朽胎而出,旬餘尚去白污,并無點血相間。可知胎朽腹中,已近百日,蔭胎之血和胎,俱化為膿也。病者當時胷膈即開,連連進粥,神思清爽。然朽胎雖去,而穢氣充斥,周身為青腫者未去也。胷膈雖寬,而肺氣壅遏,為寒熱欬嗽者未除也。余認真一以清肺為主,旬餘果獲全痊。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三百九十
婦人產後門
金匱要略 【 漢?張機】
脈證總論
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痙,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產婦鬱冒,其脈微弱,嘔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發熱者,此謂胃實,大承氣湯下之。
產後腹中(疒丂)痛,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枳實芍藥散主之。
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此為腹中有乾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
產後七八日,無太陽證,少腹堅痛,此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更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則讝語,至夜即愈,宜大承氣湯主之。熱在裏,結在膀胱也。
產後風續續數十日不解,頭微痛惡寒,時時有熱,心下悶,乾嘔汗出雖久,陽旦證續在者,可與陽旦湯。
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竹葉湯主之。
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圓主之。
產後不利虛極,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主之。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後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
婦人臟燥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
脈經 【 晉?王叔和】
脈法
診婦人新生乳子,脈沉小滑者生,實大堅弦急者死。
診婦人新生乳子,因得熱病,其脈懸小,四肢溫者生,寒青者死。
診婦人生產,因中風傷寒熱病,喘鳴而肩息,脈實大浮緩者生,小急者死。
診婦人生產之後,寸口脈焱疾不調者死,沉微附骨不絕者生。
脈訣 【 晉?王叔和】
產後傷寒歌
產後因得熱病臨,脈細四肢煖者生。脈大忽然肢逆冷,須知其死莫留停。
千金方 【 唐?孫思邈】
產後虛損
凡婦人非止臨產須憂,至於產後大須將慎,危篤之至,其在於斯。勿以產時無他,乃縱心恣意,無所不犯。犯時微若秋毫,感病廣於嵩岱。何則?產後之病,難治於餘病也。婦人產訖,五臟虛羸,惟得將補,不可轉瀉。若其有病,不須快藥;若行快藥,轉更增虛;就中更虛,向生路遠。所以產後百日以來,極須慇懃憂畏,勿縱心犯觸,及即便行房。若有所犯。必身反強直,猶如角弓反張,名曰蓐風,則是其犯候也。若有角弓,命同轉燭。凡百女人,宜素思之。苟或在微不慎,戲笑作病,一朝困臥,控告無所,縱多出財寶,遍處求醫,醫者未必解此,縱多醫來,大命已去,何處追尋?學者於此一方,大須精熟,不可同於常方耳。特忌上廁便利,宜室中盆上佳。
凡產後滿百日,乃可合會,不爾,至死虛羸,百病滋長,慎之!
凡婦人背患風氣,臍下虛冷,由產後行房太早故也。凡產後七日內,惡血未盡,不可服羊肉湯;候臍下塊散,乃進羊肉湯。有痛甚切者,不在此例。後三兩日消息,可服澤蘭丸,比至月滿,丸盡為佳。不爾虛損,不可平復。全極消瘦不可救者,服五石澤蘭丸。凡在蓐必須服澤蘭丸補之,服法必七日外,不得早服也。
凡婦人因暑月產乳,取涼太多,得風冷腹中積聚,百病競起,迄至於老,百方治不能瘥,桃仁煎主之。出蓐後服之。婦人縱令無病,每至秋冬,須服一兩劑,以至年內將常服之佳。
漏血
治漏血不止,或新傷胎及產後餘血不消作堅,使胞門不閉,淋瀝去血,經踰日月不止者,未可與諸斷血湯,且宜與牡丹丸散等,待堅血消便停也。堅血消者,所去淋瀝便自止,亦漸變少也。此後有餘傷毀不復處,此乃可作諸主治耳。
飲食所宜
凡產婦慎食熱藥熱麪。食常識此,飲食當如人肌溫溫也。
中風
凡產後角弓反張及諸風病,不得用毒藥,惟宜單行一兩味;亦不得大發汗。特忌轉瀉吐利,必死無疑。大豆紫湯,產後大喜。
活人書 【 宋?朱肱】
產後用藥方法
婦人產後,寒熱往來,心胷煩滿,骨節疼痛,及頭疼壯熱,日晡加甚,又如瘧狀,宜蜀漆湯。
婦人草蓐中傷風,四肢苦煩熱頭疼,與小柴胡湯。頭不疼但煩,宜三物黃芩湯。
婦人產後,頭疼身體發熱,腹內拘急疼痛,宜桂心牡蠣湯。
婦人產後虛羸,發寒熱。飲食少,腹脹等疾,宜增損柴胡湯。
婦人良方 【 宋?陳自明】
將護法
婦人產畢,飲熱童便一盞,閉目少坐,上牀倚高,立膝仰臥,不時喚醒,及以酢塗鼻,或用酢炭及燒漆器,更以手從心斡至臍下,使惡露不滯,如此三日,以防血運血逆。酒雖行血,亦不可多,恐引血入四肢,且能昏運,宜頻食白粥少許;一月之後,宜食羊肉猪蹄少許;仍慎言語七情寒暑,梳頭洗足,以百日為度。若氣血素弱者,不計日月,否則患手足腰腿酸痛等證,名曰蓐勞,最難治療。初產時,不可問是男是女,恐因言語而泄氣,或以愛憎而動氣,皆能致病;不可獨宿,恐致虛驚;不可刮舌,恐傷心氣;不可刷齒,恐致血逆。須血氣平復,方可治事。犯恃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嶽,可不戒哉!
【 註 按《大全》:凡生產畢不得便臥,且宜閉目而坐,須臾上牀,宜仰臥不宜側臥,宜堅膝未可伸足,高倚牀頭,厚鋪裀褥,遮圍四壁,使無孔隙,免致賊風。不問腹痛不痛,有病無病,以童便和酒半盞溫服五七服妙。但酒雖行血,亦不可多。】
調理法
產後將息如法,臟腑調和,庶無諸疾苦,須先服黑神散、四物湯、四順理中丸、七寶散。若壯熱頭痛,此乳脈將行,用玉露散。頭目不清是血運,用清魂散。粥食不美是胃氣虛,用四順理中丸。
【 註 按丹溪先生云:四順理中丸雖滋補,但乾薑僭熱,臟腑無寒,何處消受?其黑神散,產婦無病者,余亦不用。】
血運
產後血運,乃血入肝經,甚至眼花昏悶,用黑神散主之。下血過多,用清魂散補之。或以酢湯細飲;或預燒秤錘以酢沃之,或釅酢塗口鼻或燒漆器熏之,使產母鼻吸其氣,庶無此患。
【 註 產後元氣虧損,惡露乘虛上攻,眼花頭運,或心下滿悶,神昏口噤,或痰壅盛者,急用失笑散主之。若血下多而運,或神昏煩亂者,大劑芎歸湯補之;或蕓薹子散,或童子小便;有痰加二陳湯。若因勞心力而致者,宜補中益氣加香附。若因氣血虛極,不省人事,用清魂散,繼以芎歸湯及大補氣血之劑。凡產可用半夏末,冷水和丸入鼻孔中,并無前患。丹溪先生云:因氣血俱虛,痰火泛上,宜以二陳導痰,或加減朱砂安神丸,以麥門冬湯下亦可。若脾胃虛而不能固者,用六君子湯。總之姙娠至五七個月,宜服安胎飲;至八九個月,再加大腹皮、黃楊腦。元氣虛弱八珍湯。臨產時更宜服保生無憂散,則無前患。】
【 按《大全》:產後血運者,由敗血流入肝經,眼中黑花,頭目旋運,不能起坐,甚致昏悶不省人事;謂之血運,細酒調黑神散最佳。庸醫或作暗風中景治之。凡血運熱乘虛,逆上湊心,故昏迷不省,氣閉欲絕,然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過多而運,有下血多而運,有下血少而運。其運雖同,治之則異,當詳審之。下血多而運者,但昏悶煩亂而已,當以補血清心藥。下血少而運者,乃惡露不下,上搶於心,心下滿急,神昏口噤,絕不知人,當以破血行血藥。古法有云:產婦才分娩訖,預燒黃石子,硬炭燒令通赤,置器中,急於牀前以酢沃之,得酢氣可除血運,產後一月時作為妙。崔氏云:凡運者皆是虛熱,血氣奔逆,腹中空所致。欲分娩者,第一須先取讝酢以塗口鼻,仍宜酢於旁,使聞其氣,兼細細飲之,此為上法。如覺運,則以酢噀面,甦來即飲酢,仍少與解之。一云仍少與水解之。】
【 按郭稽中曰:產後氣血暴虛,未得安靜,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極甚者令人悶絕不知人,口噤神昏氣冷,醫者不識,呼為暗風,若作此治之,病必難愈,但服清魂散即省。】
顛狂
產後顛狂,乃敗血上衝,用大聖澤蘭散加砂仁末三分,煎酸棗仁湯調下;或朱砂二錢研細,以乳汁調和,入紫項活地龍一條,滾二三沸去之,入酒,再用重湯煮溫,分三服。
【 註 前證乃虛神不守舍,非補養元氣不可,仍參後各證互用。】
【 按《大全》:產後因驚,敗血衝心,昏悶發狂,如有鬼祟,宜用大聖澤蘭散,自合者方有效;或煎酸棗仁湯,調好辰砂細末,一服可安。】
狂言讝語
產後狂言讝語,乃心血虛也,用朱砂末酒調下龍虎丹參丸,琥珀地黃丸亦可。
【 註 前證當固胃氣為主,而佐以見證之藥為善。若一於攻痰則誤矣。】
【 按《大全》:產後語言顛倒,或狂言讝語,如見鬼神者,其源不一,須辨證用藥治療。產後驚風,言語亂道,如見鬼神,精神不定者,研好朱砂酒調下龍虎丹參丸三丸作一服,兼琥珀地黃丸服之。產後心虛,敗血停積,上干於心,而狂言獨語者,當在《良方》乍見鬼神條求之。產後臟虛,心神驚悸,志意不安,語言錯亂,不自覺知,神思不安者,當在《良方》驚悸條求之。宿有風毒,因產心虛氣弱,腰背強直,或歌哭嗔笑 言語亂道,當作風證治療,當在《良方》中風心驚條求之。產後心虛中風,心神恍惚,言語錯亂,當在《良方》中風恍惚條求之。產後多因敗血迷亂心經而顛狂,言語錯亂無常,或運悶者,當於《良方》血運類中求之。產後感冒風寒,惡露斬然不行,憎寒發熱如瘧,晝日明了,暮則讝語如見鬼狀,當作熱入血室治之,宜琥珀地黃丸及四物湯,只用生乾地黃,如北柴胡等分煎服;如不退者,以小柴胡湯加生乾地黃如黃芩分兩,煎服自愈。雖然,已上諸證,大抵胎前產後,自有專門一定之法,毫髮不同。如產後首當逐敗生新,然後仔細詳辨疾證,不可妄立名色,自生新意。加減方藥,大宜對證。依古法施治,未有不安者也。】
不語
產後不語,因心氣虛而不能通於舌,則舌強不能言語者,宜服七珍散。餘當推其所因而治之可也。
【 註 經云:大腸之脈散舌下。又云:脾之脈,是動則病舌本強不能言。又云:腎之別脈上入於心,繫舌本,虛則不能言。竊謂前證,若心腎氣虛,用七珍散。腎虛風熱,地黃飲。大腸風熱,加味逍遙散加防風、白芷。脾經風熱,秦艽升麻湯。肝經風熱,柴胡清肝散加防風、白芷。脾氣鬱結,加味歸脾湯加升麻。肝木太過,小柴胡加釣藤鉤。脾土受侮,六君加升麻、白芷、釣藤鉤。肝脾血虛,用佛手散。脾氣虛,用四君子。氣血俱虛,八珍湯;如不應,用獨參湯;更不應,急加附子補其氣而生其血。若竟月血藥則誤矣。】
【 按《大全》:人心有七孔三毛,產後虛弱,多致停積敗血,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了;又心氣通於舌,心氣閉塞則舌亦強矣,故令不語。】
乍見鬼神
產後如見鬼神,或言語讝妄,皆由血氣損虧,陰虛發熱,或瘀血停滯,以致心神煩躁而然也,宜以調經散治之。
【 註 前證若敗血停滯,用調經散;若血虛發熱,用八珍加炮薑;若心血虛損,用柏子仁散。大抵此證皆心脾血少所致,但調補胃氣,則痰清而神自安矣。若果係鬼祟所附,即灸鬼哭穴可愈。其或不起者,多因豁痰降火攻伐之過也。】
【 按《大全》:心主身之血脈,因產傷耗血脈,心氣虛則敗血停積,上干於心,心不受觸,遂致心中煩躁,臥起不安,乍見鬼神,言語顛倒錯妄。醫人不識,呼為風邪。如此治之,必不得愈。但服調經散,每服加龍腦一捻,得睡即安。】
【 按郭氏云:肝藏血,心主血。因產走耗其血,勞動肝心,敗血奔衝,邪淫於心,所以乍見鬼神,言語顛倒,非風邪也。但服調經散,加生龍腦一捻,煎服得睡即安。黑龍丹亦能治療。】
驚悸
產後心神驚悸恐懼,或目睛不轉,口不能言,乃心氣虛而六淫內侵,診其脈動而弱者驚悸也。動則為驚,弱則為悸矣。
【 註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所由作也,當補血氣為主。】
【 按《大全》:產後臟虛心神驚悸者,由體虛心氣不足,心之經為風邪所乘也。或恐懼憂迫,令心氣受於風邪,邪搏於心,則驚不自安,若驚不已,則悸動不定,其狀目睛不轉而不能動。】
心神恍惚
產後恍惚,因元氣俱虛,心經血少,或外邪所侵,以致心神恍惚,怔忡不寧。
【 註 前證當大補血氣為主,而佐以諸方為善,蓋風為虛極之假象也。固其本源,諸病自退,若專治風則速其危矣。】
【 按《大全》:心主血,血氣通於榮衛臟腑,遍循經絡。產則血氣俱傷,五臟皆虛,榮衛不足,即為風邪所乘,則令心神恍惚不定也。】
虛極生風
產後生風,因去血過多,氣無所主,以致脣青肉冷汗出,目眩神昏,命在須臾,此但虛極生風也,急服濟危上丹。若投以風藥則誤甚矣。
【 註 前證若心脾血氣俱虛,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加附子釣藤鉤。若肝經血虛,用逍遙散加釣藤。經云:脾之榮在脣,心之液為汗。若心脾二臟虛極,急用參附湯救之。】
虛汗不止
產後汗不止者,皆由陽氣頓虛,腠理不密,而津液妄泄也。若遇風則變痙,縱不成痙,亦虛乏短氣,身體消瘦,脣口乾燥,久則經水斷絕,由津液竭故也。
【 註 前證屬血氣俱虛,急用十全大補湯;如不應,用參附、芪附等湯。若汗多亡陽發痙,尤當用前藥。王海藏先生云:頭汗出至頸而還,額上偏多,蓋額為六陽之所會也,由虛熱熏蒸而出。竊謂前證,當以部位分之,額左屬肝,額右屬肺,鼻屬脾,頤屬腎,額屬心。治者審之。】
【 按《大全》:虛汗不止者,由陰氣虛而陽氣加之,裏虛表實,陽氣獨發於外,故汗出也。血為陰,產則傷血,是為陰氣虛也。氣為陽,其氣實者,陽加於陰,故令汗出,而陰氣虛弱不復者,則汗出不止也。凡產後血氣皆虛,故多汗。】
冒悶汗出
產後忽冒悶汗出者,因陰血虧損,陽氣鬱暴故也,急吞鷄子三枚;未醒,飲童便。或時復發,宜服竹瀝五合。
【 註 前證屬大虛,宜固元氣鳥主。其汗不止,必變柔痙。東垣先生云:婦人分娩及半產漏下,昏冒目瞑,蓋因血暴亡而火上熾,但補其血則神自昌。若常時血下,當補而升舉其氣,陽得血而神安則目明矣。今立一方,以補手足厥陰之血,兼益陽氣,名曰全生活血湯。】
汗多變痙
產後汗多變痙,因氣血虧損,肉理不密,風邪所乘,其形口噤背強如癎,或搖頭馬嘶,身反折,不時舉發,氣息如絕,宜速灌小續命湯。若汗出如雨,手拭不及者不治。
【 註 前證因去血過多,元氣虧極,或外邪相搏,以致牙關緊急,四肢痙強,或陰火內動,或腰背反張,肢體抽搐,若有汗而不惡寒者名柔痙,若無汗而惡寒者曰剛痙。由亡血過多,筋無所養。故傷寒汗下過多,潰瘍膿血大泄,多患之,乃敗證也,急以十全大補湯治之。如不應急加附子,多有復甦者。亦有六淫七情所致者。】
【 按《大全》:產後發痙,汗出如雨,手摸空者,不可治也。按郭氏曰:產後血虛肉理不密故多汗,因遇風邪搏之則變痓也。】
中風
產後中風,或血氣未復,風寒所感,以致筋攣拘急,口眼喎斜,或肢體緩弱,入臟則恍惚驚悸。郭稽中云:產後強力下牀,或誤入房,或憂怒內傷臟臟。陳無擇曰:當以脈辨而治之。若努力下牀,月內入房,憂怒著急,非中風類,乃蓐勞火邪之證也。
【 註 前證果外邪所屬,形氣不足,病氣有餘,當補元氣為主,稍佐以治病之藥。若強力下牀,月內入房,屬形氣病氣俱不足,當純補元氣,多有復甦者。若誤投風藥,乃促其危也。】
【 按《大全》:產時傷動血氣,勞損臟腑,未曾平復,起早勞動,致使氣虛,而風邪乘虛入之,故中風。風邪冷氣,客於皮膚經絡,但疼痺,羸乏不任,少氣。大凡筋脈挾寒則攣急喎僻,挾溫則縱緩虛弱。若入諸臟,恍惚驚悸,隨其所傷臟腑經絡而生病焉。】
【 按郭嵇中曰:產後五七日內,強力下牀,或一月之內,傷於房室,或懷憂怒擾盪沖和,或因食生硬,傷動臟腑,得病之初,眼濇口噤,肌肉潤搐,漸至腰脊筋急強直者,不可治。此乃人作,非偶爾中風所得也。】
口噤腰背反張
產後口噤,由血氣虛而風邪乘於手三陽經也。蓋手三陽之筋循結於頷,得風冷則筋急。故致口噤,腰背攣急,角弓反張者,是風邪入於諸陽之經也。
【 註 前證因氣血耗損,腠理不密,汗出過多而患之者,乃虛象也,宜固氣血為主,佐以本方。丹溪云:產後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證,以末治之。如惡寒發熱等證,乃氣血虛損之極也,宜大劑參、芪、歸、朮、肉桂以培養之;如不應,急用炮附子;再不應,用人參一兩,炮附子二三錢,名參附湯。設猶未應,乃藥力未能及也,宜多用之。】
產後眼張口噤,肢體強直,腰背反偃,言語錯亂如癎者,此氣虛風邪所傷而成痙也。
【 註 按仲景先生云:有汗為柔痙,用桂枝湯;無汗為剛痙,用麻黃湯。然產後得此,血氣俱虛之敗證也,不可與傷寒例看。丹溪先生云:產後當大補氣血為主,可用十全大補湯以補元氣;如不應,急加附子。更不應,是藥力弗逮也,仍用參附湯多服。余嘗治大虛之證,參芪數斤、附子數枚方應。】
【 按《大全》:宿有風毒,因產心氣虛弱,發成風痓,心悶氣絕。】
筋攣
產後中風,筋脈攣急,乃血氣俱虛。或風邪客於皮膚則頑痺嬴乏,若入於筋脈則四肢攣急,皆由大經空虛,風寒乘虛而漸入也。
【 註 肝屬木而主筋。前證若肝經風熱血燥,用加味逍遙散,如不應,當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經云: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仍參雜證諸血風方論治之。】
瘈瘲
竊謂:瘈者,筋脈拘急也;瘲者,筋脈張縱也。經云:肝主筋而藏血。蓋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前證因產後陰血去多,陽火熾盛,筋無所養而然耳。故癰疽膿水過多,金瘡出血過甚,則陽隨陰散,亦多致此。治法當用八珍散加丹皮、釣藤以生陰血,則陽火自退,諸證自愈;如不應,當用四君、芎、歸、丹皮、釣藤以補脾土。蓋血生於至陰,至陰者脾土也。故小兒吐瀉之後,脾胃虧損亦多患之,乃虛象也,無風可逐,無痰可消。若屬陽氣脫陷者,用補中益氣加薑、桂;陰氣虛敗者,用十全大補加桂、附,亦有復生者。此等證候,若肢體惡寒脈微細者,此為真狀;若脈浮大發熱煩渴,此為假象。惟當固本為善。若無力抽搐,戴眼反折,汗出如珠流者,皆不治。
腳氣
產後腳氣,因元氣內虛,六淫外侵所致,其狀發熱,瞀悶搐掣,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用小續命湯治之,若以為敗血攻之則誤矣。
【 註 前證當補氣血為主,佐以小續命湯、寄生湯;如不應,用大防風湯。仍參腳氣方論主之。】
【 按《大全》:產後熱悶氣上,轉為腳氣者何?答曰:產後血虛主熱,復因春夏取涼過多,地之蒸濕,因足履之,所以著為腳氣,可服小續命湯二三劑,必愈。若醫者誤以敗血藥攻之,則血去而病益增矣。】
【 按郭氏云:惡附子者,宜服獨活寄生湯;若嘔者,去地黃倍加生薑。】
遍身疼痛
產後遍身疼痛者,由氣虛百節開張,血流骨節,以致肢體沉重不利,筋脈引急,發熱頭痛,宜用趁痛散治之。陳無擇云:若兼感寒傷食,宜用五積散。若誤作傷寒發汗,則筋脈抽搐,手足厥冷,則變為痙,當大補氣血為主。
【 註 前證若以手按而痛益甚,是血瘀滯也,用四物、炮薑、紅花、桃仁、澤蘭補而散之。若按而痛稍緩,此是血虛也,用四物、炮薑、人參、白朮補而養之。】
【 按《大全》:產後氣弱,經絡肉分之間,血多留滯,纍日不散,則骨節不利,筋脈急引,故腰背不得轉側,手足不能動搖,身熱頭痛也。若醫以為傷寒治之,則汗出而筋脈動惕,手足厥冷,變生他病,但服趁痛散除之。】
【 按郭氏云:因產走動,血氣升降,失其常度,留滯關節,筋脈引急,是以遍身疼痛,其則腰背強硬,不能俛仰,手足拘攣不能伸屈,或身熱頭痛,不可作他病治,但服趁痛散循流血氣,使筋脈舒暢,疼痛自止。】
腰痛
腎主腰腳,產後腰痛者,蓋腎為胞胎所繫,因此產勞傷腎氣,以致風冷客之。若連背脊痛久未已,後遇有娠,必致損動。
【 註 前證真氣虛邪乘之者,用當歸黃芪湯或十全大補為主,佐以寄生湯;如不應,用十全大補加附子。】
惡露不絕
產後惡露不絕,因傷經血,或因有冷氣,而臟腑不調故也。
【 註 前證若肝氣熱而不能生血,用六味地黃丸。若肝氣虛而不能藏血,用逍遙散。若脾氣虛而不能攝血,用六君子湯。胃氣下陷而不能統血,用補中益氣湯。若脾經鬱熱而血不歸源,用加味歸脾湯。若肝經怒火而血妄行,用加味四物湯。若氣血俱虛,用十全大補湯。若肝經風邪而血沸騰,用一味防風丸。】
【 按《大全》:產後惡露不絕者,由產後傷於經血虛損不足,或分解之時,惡血不盡,在於腹中,而臟腑挾於宿冷,致氣血不調,故令惡露淋瀝不絕也。】
惡露不下
產後惡露不下,因臟腑勞傷,氣血虛損,或風冷相搏所致。
【 註 前證若惡露不下,用失笑散。若氣滯血凝,用花蕊石散。若因去血過多而煩熱不止,宜參產後兒枕腹痛方論主治。】
【 按《大全》:惡露不下者,由產後臟腑勞傷,氣血虛損,或胞絡挾於宿冷,或產後當風取涼,風冷乘虛而搏於血,血則壅滯不宣,積蓄在內,故令惡露不下也。】
惡露上攻心痛
產後心痛,為陰血虧損,隨火上衝心絡,名曰心胞絡痛,宜大巖蜜湯治之。若寒傷心經,名曰真心痛,朝發夕死,夕發朝死,無藥可救。
【 註 前證若陽氣虛寒,用巖蜜湯溫之。瘀血上衝,用失笑散散之。血既散而痛仍作,用八珍湯補之。大凡肚腹作痛。以手按之卻不痛,此血虛也,須用補養之劑。】
腹痛
產後腹痛,或因外感五邪,內傷六淫,或瘀血壅滯所致,當審其因而治之。
【 註 前證若瘀血內停,用失笑散。風寒外感,用五積散。】
兒枕腹痛
產後兒枕者,乃母胎中宿血也,或因風冷凝滯於小腹而作痛。
【 註 前證若宿血作痛,失笑散行之;既散而仍痛,四神散調之。若惡心作嘔,此屬氣虛,用六君子健其胃氣。若發熱頭痛,或腹痛按而不痛,此屬血虛,用四物、炮薑、參、朮補其脾氣。】
【 按《大全》:兒枕者,由母胎中宿有血塊,因產時其血破散,與兒俱下則無患也。若產婦臟腑風冷,使血凝滯在於小腹不能流通,則令結聚疼痛,名之曰兒枕也。】
小腹痛
產後小腹作痛,由惡露凝結,或外寒相搏,若久而不散,必成血瘕,而月水不調。
【 註 前證若因氣滯,用延胡索散。若因外寒,用五積散。若因怒氣,用四物加木香、柴胡。若因血虛,用四物、參、朮、炮薑。若因陽氣虛弱,用四君、當歸、炮薑。若因脾虛血弱,用六君、當歸、炮薑治之。】
寒證腹痛
產後臍腹作痛,乃冷氣乘虛也,用當歸建中湯治之。陳無擇云:若產當寒月,人門、臍下脹痛,手不可近者,用羊肉湯治之。
【 註 前證若脾胃虛弱,寒邪所侵,用蟠葱散。若肝經濕熱,小便不利,用龍膽瀉肝湯。仍參前論,恐有瘀血為患。】
兩脅脹痛
產後兩脅脹痛,因惡露不盡,或肝經血虛,或肝經氣滯,當分而治之。
【 註 前證若肝經血瘀,用延胡索散。若肝經氣滯,用四君、青皮、柴胡。若肝經血虛,用四物、參、朮、柴胡。氣血俱虛,用八珍、柴胡。若腎水不足,不能生肝,用六味丸。若肺金勢盛,剋制肝木,用瀉白散。仍參照前各論主之。】
【 按《大全》:產後兩脅脹滿氣痛,由膀胱宿有停水,因產後惡露不下盡,水壅痞與氣相搏,積在膀胱,故令脅肋脹滿;氣與水相激,故令痛也。】
積聚癥塊
夫積者陰氣也,五臟所生;聚者陽氣也,六腑所成。然積為陰,陰性沉伏,故痛不離其部;聚為陽,陽性浮動,故痛無常處。皆由飲食不節,起居失宜,產後血氣虛弱,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耳。
【 註 前證乃真氣虧損,邪氣乘之,况產後得之,尤當固元氣為主。若求旦夕之效,而攻其邪則速其危矣。當參痃癖諸論治之。】
【 按《大全》:風冷所乘,搏於臟腑,與血氣相結,故成積聚癥塊。】
血瘕
產後瘀血,與氣相搏,名曰瘕,謂其痛而無定處,此因夙有風冷而成,輕則痞塞,重則不通。
【 註 前證乃寒邪乘客,氣血壅結,此因氣病而血病也,當補養胃氣,調和月經,寬緩靜養為善。《難經》云:任脈之病,男子為七疝,女子為瘕聚。當參前後各論治之。】
【 按《大全》:瘕之言假也,謂其痛浮假無定處也。此由素有風冷血氣不治,至產血下則少,故致此病也。不急治則多成積結,妨害月水,輕則痞塞,重則不通也。】
餘血奔心煩悶
產後餘血奔心,若因分娩後不飲童便,以致虛火上炎所致,宜用金黃散或炒蒲黃三錢,水煎服。失笑散亦佳。
【 註 前證當與產後惡露上攻心痛同治。】
【 按《大全》:此證蓋是分解了,不即飲童子小便,并擀心及臥太速,兼食不相宜之物所致。但能依方療之,無不痊可。】
口乾痞悶
產後口乾痞悶,因食米麵乾飯太早,脾胃不能消化。熱鬱所致,慎不可下。但服見晛丸則愈。無擇云:若內積憂煩,外傷燥熱,宜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烏梅,可愈。
【 註 前證若宿食停滯,用六君、枳實、神麯;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魚鱠之類,再加陳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嘔,此脾胃受傷,用六君子湯;或嚥酸噯腐加炮薑,作瀉更加升麻;如不應,佐以四神丸,或間用補中益氣湯。】
【 按郭氏曰:產後榮衛大傷,血氣未定,食麵太早,胃不能消化,麪毒結聚於胃脘,上熏胷中,是以口乾燥渴,心下痞悶,醫者不識,認為胷膈壅滯,以藥下之,萬不得一。】
【 按無擇云:產後口乾痞悶,未必止因食麵,或產母內積憂煩,外傷燥熱,飲食甘肥,使口乾痞悶,當隨其所因調之可也。心煩宜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烏梅煎。若外傷燥熱,看屬何經,當隨經為治。難以備舉。飲食所傷,見晛丸卻能作效。】
【 按郭氏又云:或有產後勞傷虛羸,因事觸忤,怒氣上逆,以致胷膈痞塞,口乾煩悶者,亦宜服見晛丸。蓋其間藥味,皆是順氣快膈之劑。紫蘇飲亦可服。】
寒熱
產後發熱,頭痛身疼,雖如傷寒時氣,雖當用麻黃,亦不可輕易。如早起勞動,為寒所傷,則淅淅惡寒,翕翕發熱,頭項肩背骨節皆痛,至七八日乃瘥。若大便堅,作嘔不能食,用小柴胡湯加生薑、地黃主之。
【 註 按《病機》云:治胎產之病,從厥陰經論之。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謂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發汗者同傷寒下之早證,利大便則脈數而已動於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製藥之法,能不犯三禁,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
產後乍寒乍熱,由血氣虛損,陰陽不和,若陰盛則乍寒,陽盛則乍熱,宜用增損四物湯。若因敗血不散,腹內作痛,宜用奪命丹,後用增損四物湯,隨病加減。無擇云:敗血流閉諸陰則寒,流閉諸陽則熱,用大調經散、五積散。
【 註 前證若因陽氣不足,陰氣上入於陽中而惡寒者,用補中益氣湯。若因陰氣不足,陽氣下陷於陰中而發熱者,用六味地黃丸。若血氣不足而惡寒發熱者,用八珍湯。若病後寒熱倦怠者,用補中益氣湯。若肌熱大渴目赤面紅者,用當歸補血湯。按郭氏曰:陰勝則乍寒,陽勝則乍熱,陰陽相乘則乍寒乍熱。若因產勞傷臟腑,血氣不得宣越,故令敗血不散,入於肺則熱,入於脾則寒。】
陰陽不和,敗血不散,何以別之?時有刺痛者敗血也,但寒熱無他證者,陰陽不和也。
【 按郭氏又云:血屬陰,氣屬陽。血氣一傷,陰陽互相乘剋,所以乍寒乍熱。此特論陰陽不和之所由致者。亦有因產惡露下少,留滯胞絡,亦令人寒熱,但小腹痛急為異耳。陰陽不和宜服增損四物湯,敗血停留宜服奪命丹或黑龍丹。增損四物湯,亦可兼進。】
瘧疾
郭稽中云:產後乍寒乍熱者,多是敗血為害,或陰陽不和,若概作瘧疾治之,誤矣。陳無擇云:產後寒熱,或一二日或二三日一發,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或純寒純熱者,皆是瘧疾,最難治療,可用草果飲、生熟飲、四獸飲選用之。
【 註 前證當與瘧疾論參看用藥,以補胃氣為主,佐以草果飲之類。若胃氣稍充,以草果飲為主,佐以補胃之劑。大抵產後瘧疾。因脾胃虛弱,飲食停滯,或外邪所感,或鬱怒傷脾,或暑邪所伏。審係飲食,用六君加桔梗、蒼朮、藿香。如外邪多而飲食少,用藿香正氣散。如外邪少而飲食多,用人參養胃湯。勞役所傷,用補中益氣湯。氣血虛弱,用十全大補加炮薑。中氣虛寒,用六君加薑、桂,元氣脫陷急加附子。蓋氣虛則寒,血虛則熱,胃虛則惡寒,胃氣下陷則寒熱交作,或吐瀉不食,腹痛煩渴,發熱讝語,或手足逆冷,寒戰如慄,雖見百證,但溫補脾胃,其病自退。若誤用清脾飲,則中氣傷而變證多矣。大凡產後久瘧,多屬元氣虛寒。】
蓐勞
夫產後蓐勞者,此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復,不滿日月,氣血虛羸,將養失所,而風冷客之。風冷搏於氣血,則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容顏憔悴,食飲不消。風冷邪氣而感於肺,肺受微寒,故欬嗽口乾,遂覺頭昏百節疼痛,榮衛受於風邪,流注臟腑,須臾頻發,時有盜汗,寒熱如瘧,背髆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牀,此則蓐勞之候也。
婦人因產裏不順,疲極筋力,憂勞心慮,致令虛羸喘乏,寒熱如瘧,頭痛自汗,肢體倦怠,欬嗽痰逆,腹中絞刺,名曰蓐勞。
【 註 前證當扶養正氣為主,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若脾肺氣虛而欬嗽口乾,用補中益氣加麥冬、五味子。若因中氣虛而口乾頭運,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參、朮。若因肝腎虛弱而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若因脾虛血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加白朮。若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而作,當補脾胃,飲食一進,精氣生化,諸臟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仍照虛煩發熱方論主治。】
虛羸
《產寶》云:產後虛羸者,皆因產後虧損血氣所致,當慎起居,節飲食六淫七情,調養百日,庶保無疾。若中年及難產者,無論日期,必須調養平復,方可治事,否則氣血復傷,虛羸之證作矣。
【 註 前證產傷氣血者,用八珍湯。飲食傷胃者,用四君子湯。停食傷脾者,用六君子湯。勞傷元氣者,用補中益氣湯。若噯氣覺有藥味者,此藥復傷胃也,但用四君子湯徐徐少飲,以調脾胃。若胃氣一健,血氣自生,諸證自愈矣。】
風虛冷勞
產後氣血勞傷,臟腑虛弱,若風冷乘之,血氣愈虛,形氣羸損,風冷入臟,令人無子。謂之風虛冷勞也。
【 註 前證若血氣虛弱,用八珍湯。血氣虛寒,用十全大補湯。胃氣虛弱,用補中益氣湯。脾氣虛弱,用六君子湯。命門火衰,用八味丸。肝脾血虛,用加味逍遙散。肝脾鬱怒,用加味歸脾湯。】
【 按《大全》:風冷搏於血氣,血氣不能溫於肌膚,使人虛乏疲頓,致羸損不平復。若久不平復,風冷入於子臟,則胞臟冷,使人無子。】
腹脹嘔吐
產後腹脹滿悶嘔吐者,因敗血散於脾胃,不能運化而致,宜用抵聖湯治之。
【 註 前證若敗血散於脾胃,宜用前方。若飲食停於脾,宜用六君、厚朴。若飲食傷於胃,宜用六君子湯。大凡損其脾者,當節其飲食為善。】
【 按郭氏曰:敗血散於脾胃,脾受之則不能運化精微而成腹脹,胃受之則不能受納水穀而生吐逆。醫者不識,若以尋常治脹止吐藥治之,病與藥不相干,轉更傷動正氣,疾愈難治,但服抵聖湯則愈。】
嘔逆不食
經云:胃為水穀之海以養臟腑,因產後胃氣虛弱,飲食所傷,必致嘔逆,故不食也。
【 註 前證若因飲食過時,用四君子湯。飲食過多,用六君子湯。飲食過時而兼勞役,用補中益氣。若因飲食停滯,用人參養胃湯。脾胃氣虛,用六君子湯。胃氣虛寒,加炮薑、木香。寒水侮土,用益黃散。肝木侮脾土,用六君、升麻、柴胡。命門火衰不能生土,用八味丸。嘔吐泄瀉,手足俱冷,或肚腹作痛,乃陽氣虛寒,急用附子理中湯,多有生者。】
【 按《大全》:胃輸水穀之精,以為血氣,榮潤臟腑,因產則臟腑傷動,有時而氣獨盛者,則氣乘腸胃,腸胃燥濇,其氣則逆,故嘔吐不下食也。】
霍亂
產後霍亂,因臟腑虛損,飲食不消,觸冒風冷所致。若熱而飲水者,五苓散。寒而不飲水者,理中丸;虛冷者,加附子。來復丹尤妙。
【 註 前證當與後產後腹痛瀉利方論,互相主治。】
【 按《大全》:陰陽不順,清濁相干,氣亂於腸胃之間,真邪相搏,冷熱不調,上吐下利,故曰霍亂也。】
頭痛
夫頭者諸陽之會也。產後胃氣虛弱,飲食少思,陽氣微弱,不能上升,故頭痛。若因敗血,黑龍丹言之甚詳。
【 註 前證若中氣虛,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若血虛,用四物加參、朮。血氣俱虛,用八珍湯。若因風寒所傷,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
【 按《大全》:產後五臟皆虛,胃氣虧弱,飲食不充,穀氣尚乏,則令虛熱;陽氣不守,上凌於頭,陽實陰虛,則令頭痛也。又有產後敗血頭痛,不可不知。】
欬嗽
夫肺主於氣,產後肺氣虛,故外邪感而欬嗽所由作也。若食鹽醯之類而致者難治。若因麪積滯而致者,服黑神散、五積散可愈。
【 註 前證若陰血虛,四物湯加參、朮、陳皮、桔梗。肺氣虛,四君加芎、歸、桔梗。除火上炎,六味地黃丸加參、朮。風寒所感,補中益氣湯加桔梗、紫蘇。若瘀血入肺發喘,兼口鼻起黑,或鼻出血,急用二味參蘇飲,亦有得生者。然而所患悉因胃氣不足,蓋胃為五臟之根本,胃氣一虛,五臟失所,百病生焉。但患者多謂腠理不密所致,不知經云:肺屬辛金,生於己土。脾土既虛不能生金,則腠理不密,外邪易感,其陰火上炎,治當壯土金,生腎水以制火為善。若徑治其病則誤矣。】
【 按《大全》:產後血虛,肺經一感微邪,便成欬嗽,或風或熱,或寒或濕,皆令人欬嗽也。】
產後欬嗽,多因食熱麵壅遏,或熱病,或有氣塊,發時衝心痛,氣急欬嗽,四肢寒熱,心悶口乾,或時煩躁,睡夢驚悸,氣虛,肢體無力,局方黑神散、五積散加棗煎服。
喘促
產後喉中氣急喘促,因榮血暴竭,衛氣無主,獨聚於肺,名曰孤陽絕陰,最為難治。若因敗血停凝,服奪命丹。若因榮血暴絕,服芎藭湯。若因風寒所傷,服旋覆花湯。若因氣鬱結,服小調經散。若因傷飲食,服見晛丸。
【 註 前證若脾肺氣虛弱,用六君、桔梗;若兼外邪,更加紫、蘇。若中氣虛寒,用補中益氣加炮薑、肉桂;若陽氣虛脫,更加附子。若瘀血入肺,急用二味參蘇飲。】
【 按郭氏曰:若惡露不快,敗血停凝,上熏於肺,亦令喘急,但服奪命丹,血去喘自定。】
口鼻黑鼻衄
產後口鼻起黑氣及鼻衄者,蓋陽明經脈之海,起於鼻,交頞中,還出頰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此產後氣虛,榮血散亂,胃絕肺敗之證也。急取緋綫一條,并產婦頂心髮兩條,緊繫中指節,更無藥可療。
【 註 胃脈俠口繞承漿,蓋鼻準屬脾土,鼻孔屬肺金,誠胃虛肺損氣脫血死之證,急用二味參蘇飲加附子五錢,亦有得生者。】
【 按郭氏曰:產後氣虛血散,榮衛不理,散亂入於諸經,卻還不得,故令口鼻黑氣起及變鼻衄,此緣產後虛熱,變生此證,胃絕肺敗,不可治。】
呃噫
夫肺主於氣而稟於胃。蓋產後脾胃傷損,風冷所搏,故呃噫也。急灸期門三壯,必愈。此穴乃胃之大絡。
【 註 前證屬胃氣虛寒之惡侯,如用後方未應,急投參附湯亦有復生者。】
【 按《大全》:五臟六腑俱稟於氣,產後則氣血傷,臟腑皆損,而風冷搏於氣,氣則逆上,而又脾虛聚冷,胃中伏寒,因食熱物,冷熱氣相衝擊,使氣厥而不順,則呃逆也。脾為三焦之關,五臟之倉廩,貯積水穀。若陰陽氣虛,使榮衛氣厥逆,則致生斯病也。經云:呃噫者胃寒所生,急灸期門三壯必愈。】
血崩
產後血崩,因經脈未復而勞傷,或食酸鹹之味。若小腹滿痛,肝經已傷,最為難治,急服固經丸主之。
【 註 前證若血滯小腹脹滿,用失笑散。血少小腹虛痞,芎藭湯。肝火致血妄行,加味逍遙散。脾鬱不統血,加味歸脾湯。脾氣虛不攝血,補中益氣湯。厚味積熱,傷血,清胃散加槐花。風熱相搏傷血,四君子加防風、枳殼。】
【 按陳無擇曰:血崩不是輕病,况產後有此,是謂重傷,恐不止鹹酸不節而能致之,多因驚憂恚怒,臟氣不平,或產後服斷血藥早,致惡血不消,鬱滿作堅,亦成崩中,固經丸自難責效,不若大料煮芎藭湯加芍藥,侯定,續須隨證諸藥治之為得。】
月水不調
產後月水不調,由血氣虛損,風邪所客,邪正相搏,以致經候失期,或多或少而不得其平也。
【 註 前證若過期而作痛者,氣血俱虛也,八珍加柴胡、丹皮。不及期而來,血熱也,四物加山梔、柴胡。將來而作痛者,血實也,四物加桃仁、紅花。過期而來者,血虛也,四物加參、朮。紫黑成塊者,血熱也,四物加炒梔、炒連、丹皮。作痛而色淡者,痰多也,四物合二陳。治當臨證制宜。】
【 按《大全》:產後風寒冷熱之氣,客於經絡,乍冷乍熱,冷則血結,熱則血消,故令血或多或少,或在月前,或在月後,故名不調也。】
月水不通
產後乳子周歲而經不行,是其常也。若半歲而經行,此血有餘也。若一二歲不行而無疾,不必服藥。若肢體倦怠,食少內熱,是血少也,宜健脾胃,若以藥通之則誤矣。
【 註 前證若脾胃虛弱,用六君子湯。若兼鬱火傷脾,用歸脾湯加丹皮、山梔。若怒火傷血,宜用四物合小柴胡。氣血俱虛,用八珍湯加牡丹皮。仍參前論主之。】
【 按《大全》:夫產傷動於血氣,其後虛損未復,而為風冷所傷,血之為性得冷則凝結,故風冷傷於經,血結於胞絡之間,故令月水不通也。凡血結月水不通則成血瘕;水血相併,復遇脾胃衰弱肌肉虛者,則為水腫也。】
【 按婦人衝任之脈為經絡之海,皆起於胞內。而手太陽小腸之經、手少陰心之經,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若產後月水不通者,蓋新產之後,榮傷氣血,或去血過多,乳汁通行,自是不通。若乳子歲半或一歲之內,而月經不行,此是常侯,即非病也,何必通之。諺云:嬭,假經也。若半歲而行者,或四五個月便經行者,皆是少壯血盛之人,注受極易,產乳必眾。其子失乳,必四肢尩羸,肚大青筋,頭大髮焦,好啖泥土,病名無辜。若經血有餘者,不可以藥止之。若產後一二歲月經不通而無疾苦,何必服藥?或勞傷氣血,衝任脈虛,氣血衰少而不能行者,但服健脾胃資氣血之藥,自然通行。若用牛膝、紅花、蘇木、乾漆、蝱蟲、水蛭等藥以通之,則為害滋大。經水枯竭,則無以滋養,其能行乎?初虞世所謂譬猶索萬金於乞丐之手,雖捶楚并下而不可得也。醫者宜詳審而療之。】
四肢浮腫
產後四肢浮腫者,乃敗血乘虛流注,宜用小調經散。陳無擇云:若風邪所乘於氣分,皮膚腫而浮虛,乃氣也。若皮膚腫如熟李,乃水也。蓋氣腫者宜發汗,水腫者宜利小便。
【 註 前證若寒水侮土,宜養脾肺。若氣虛浮腫,宜益脾胃。若水氣浮腫,宜補中氣。當參婦人血分水分腫滿方論主治。】
【 按郭氏曰:產後敗血,乘虛停積,循經流入四肢,浸淫日深,卻還不得,腐壞如水,故令面黃四肢浮腫,醫人不識,便作水氣治之。凡治水多用甘遂大戟等導水藥,極能虛人。夫產後既虛,又以藥虛之,是謂重虛,往往多致夭枉。但服小調經散,血行腫消則愈。】
【 按陳無擇曰:產後浮腫多端,有自懷姙腫至產後不退者;亦有產後失於將理,外感寒暑風濕,內則喜怒憂驚,血與氣搏,留滯經絡。氣分血分,不可不辨,要當隨所因脈證,治之宜得其情。小調經散治血分固效,但力淺難憑,不若吳茱萸湯、枳朮湯、奪魂散、大調經散,皆要藥也。】
【 按郭氏云:黑龍丹亦治產後浮腫血滯所致,不可不知。】
腹痛瀉利
產後腹痛瀉利,因腸胃虛怯,寒邪乘襲,或水穀不化,洞泄腸鳴,或手足逆冷,用調中湯治之。陳無擇云:若六淫七情而致者,當隨所感而治之。
【 註 前證若胷膈飽脹,或惡食吞酸,此飲食停滯,用六君、枳實、山楂以消導。若食既消而仍痛,更或頭痛熱渴,惡寒欲嘔,此中氣被傷,用補中益氣、半夏、茯苓以健脾胃。】
【 按郭氏曰:產後風冷,乘虛流入大腸,水穀不化,洞泄腸鳴,或下赤白,胠脅(月真)脹,或痛走不定,急服調中湯立愈。若醫者以為積滯取之,禍不旋踵。謹之!謹之!】
【 按陳無擇曰:產後下痢,非止一端。既云飲冷當風,何所不至?寒熱風濕,本屬外因;喜怒憂思,還從內性。况勞逸飢飽,皆能致病。若其洞泄,可服調中湯。赤白滯下,非此能愈,各隨證治之。】
赤白痢
產後痢疾,因飲食六淫七情,傷於脾胃,或血滲大腸,皆為難治。若飲食不進,謂之虛痢;氣道不順,謂之氣痢。治法熱則涼之冷則溫之,冷熱相搏則溫涼調之,滑者濇之,虛者補之,水穀不分者分利之,性情執滯者和順之,未有不安者也。
【 註 前證白屬氣分而赤屬血分也。若米食所傷,用六君加穀糵。若麵食所傷,用六君加麥糵。若肉食所傷,用六君如山楂、神麯;凡兼嘔吐,俱加藿香;若兼嚥酸或嘔吐,用前藥送越鞠丸。若肝木剋脾土,用六君加柴胡、炮薑。若寒水反來侮土,用錢氏益黃散。若久瀉或元氣下陷,兼補中益氣湯以升發陽氣。若瀉痢色黃,乃脾土真氣,宜加木香、肉豆蔻。若屬脾土虛寒,用六君加木香、薑、桂。若脾腎虛寒,用補中益氣及四神丸。若屬命門火衰。而脾土虛寒,用八味丸以補土母。若小便濇滯,肢體漸腫,或兼喘欬,用金屬腎氣丸以補脾腎,利水道。若胃氣虛弱而四肢浮腫,須補胃為主。若久而不愈,或非飲食所傷而致,乃屬腎氣虧損。蓋胎胞主於任而繫於腎,况九月十月,乃腎與膀胱所養,必用四神、六味、八味三藥以補腎。若用分利導水之劑,是虛其虛也。】
【 按《大全》:產後痢疾者,由產勞傷,臟腑不足,日月未滿,虛乏未復,或勞動太早,或誤食生冷。若行起太早,則外傷風冷,乘虛入於腸胃。若誤食生冷難化之物,傷於脾胃,皆令洞泄水瀉,甚者變為痢也。若血滲入大腸,則為血痢難治,世謂之產子痢也。得冷則白或如魚腦,得熱則赤黃,或為驟血。若冷熱相搏則下痢赤白,或膿血相雜,若下痢青色則極冷也。若飲食不進,便利無常,日夜無度,產後本虛,更加久痢不止,無力瘦乏,愈見羸弱,謂之虛羸下痢。又有產後氣鬱不順,而下痢赤白,謂之氣痢。】
產後下痢作渴者,乃內亡津液,或胃氣虛不能生津液,但止其渴,痢自瘥。
【 註 前證若渴而不喜冷飲,屬胃氣虛,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朮散。夜間發熱口渴,屬腎水弱而不能潤,宜用六味丸,并佐以益氣湯以滋化源。】
【 按《大全》:水穀之精,化為血氣津液,以養臟腑,臟腑虛燥,故痢而渴。若引飲則難止,反溢水氣,脾胃既虛,不能剋水,水自流溢,浸漬皮膚,則令人腫,但止其渴,痢則自瘥。】
大便秘濇
產後大便秘濇,因腸胃虛弱,津液不足。若小腹悶脹,宜服麻仁丸潤之,若用寒藥則促其危矣。
【 註 前證若計其日期,飲食數多,即用藥通之,禍在反掌之間。必待腹滿覺脹,欲去不能者,乃結在直腸,宜用猪膽汁潤之。若服苦寒疏通,反傷中焦元氣,或愈加難通,或通而瀉不能止,或成痞證。若去血過多,用十全大補。血虛火燥,用加味四物。氣血俱虛,用八珍湯。雖數日不通,飲食如常,腹內如故,仍用八珍加桃仁、杏仁治之。若泥其日期,飲食數多而通之則誤矣。】
【 按郭氏曰:產後水血俱下,腸胃虛竭,津液不足,是以大便秘消不通也。若過五六日,腹中悶脹者,此乃燥屎在臟腑,以其乾濇未能出耳,宜服麻仁丸以津潤之。若誤以為有熱,投之寒藥,則陽消陰長,變證百出,性命危矣。】
【 津液者血之餘,因產傷耗胃氣,津液暴竭,氣少不能運掉,是以大便秘濇不通也。輕者且進橘杏圓以潤滑之,滑則通矣。若過六七日,腹中滿痛尚且不通,此必有燥糞在內乾濇,未能得出爾。卻服麻仁圓以通利之,下燥糞則愈。若以為有熱,用重涼之劑以攻之,轉更傷動胃氣,變證多端。】
大小便不通
產後大小便不通,因腸胃虛弱,津液燥竭故也。
【 註 前證當參前後論及雜證泄痢秘結方論主治。】
【 按《大全》:腸胃本挾於熱,因產血水俱下,津液燥竭,腸胃痞濇,熱氣結於腸胃,故令大小便不通也。】
遺糞
產後遺糞,取故燕窠中草燒為末,或枯礬、牡蠣,或白蘞、芍藥,各等分為末,俱用酒調服。或用固腸丸方可。
【 註 前證若脾腎虛弱,用還少丹,仍以補中益氣湯為主。虛寒加肉豆蔻、補骨脂或四神丸。若脾腎虛寒用八味丸兼四神丸,仍佐以前二方。】
諸淋
產後諸淋,因熱客於脬,虛則頻數,熱則濇痛,氣虛兼熱,血入胞中,則血隨小便出而為血淋也。
【 註 前證若膀胱虛熱,用六味丸。若陰虛而陽無以化,用滋陰腎氣丸。蓋土生金,金生水當滋化源,仍參小便淋瀝頻數類治之。】
【 按《大全》:因產有熱氣客於脬中,小便濇痛,故謂之淋。又有因產損氣虛則挾熱,熱則搏於血,血即流滲於脬中,故血隨小便出而為血淋。淋者,淋瀝之謂也。】
【 按《三因論》曰:治產後淋秘,當去血為主。如其冷熱膏石氣淋等為治,量其虛實而用方,瞿麥、蒲黃最是產後要藥。惟尋究其所因,則不失機要矣。】
小便頻數
產後小便數者,乃氣虛不能制故也。
【 註 前證若因穩婆不慎,以致脬損而小便淋瀝者,用八珍湯以補氣血。若因膀胱氣虛而小便頻數,當補脾肺。若膀胱陰虛而小便淋瀝,須補肺腎。仍參婦人小便頻數諸類治之。】
小便不禁
《廣濟》治產後小便不禁,用鷄尾燒灰。《千金翼》用白薇、芍藥為末,俱用溫酒下,日三服;或桑螵蛸半兩,龍骨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粥飲調下。
【 註 前證若脾肺陽虛,用補中益氣湯。若肝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若肝腎之氣虛寒,用八味地黃丸。】
【 按陳氏曰:婦人產蓐產理不順,致傷膀胱,遺尿無時。】
小便出血
產後小便出血者?因虛熱血滲於脬也,以亂髮洗淨燒為末,米飲調服;或滑石末一錢,生地黃汁調下。
【 註 前證若膏梁積熱,用加味清胃散。醇酒濕毒,葛根解酲湯。怒動肝火,加味小柴胡湯。鬱結傷脾,加味歸脾湯。思慮傷心,妙香散。大腸風熱,四物、側柏、槐花。大腸血熱,四物、炒連、槐花。腸胃虛弱,六君、升麻、柴胡。元氣下陷,補中益氣、茯苓、半夏。胃氣虛弱,六君、升麻。血虛,因物、升麻。氣血俱虛,八珍、柴胡、升麻。大凡病久或元氣虛弱,見病百端而發熱者,皆脾胃虧損,內真寒而外假熱,但用六君或補中益氣加炮薑溫補脾氣,諸證悉退。若四肢畏冷,屬陽氣虛寒,急加附子。】
【 按《大全》:血氣虛而熱乘之,血得熱則流散,滲於胞內,故血隨小便出。】
墮胎下血
墮胎後,復損經脈而下血不止,甚則煩悶至死,皆以調補胃氣為主。
【 註 前證若肝經血熱,用四物、參、朮、山梔。肝經風熱,用防風黃芩丸。肝經怒火,用加味逍遙散。脾經氣虛,用四君、歸、地。脾經鬱滯,用加味歸脾湯。氣味不和,用紫蘇飲。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湯。】
【 按薛己云:產後便血,或飲食起居,或六淫七情,以致元氣虧損,陽絡外傷。治法:若因大腸風熱,四物加側柏、荊、防、枳殼、槐花。怒動肝火,六君加柴、芍、芎、歸。腸胃虛寒,六君加肉豆蔻、木香。大腸血熱,四物加芩、連。餘與小便出血諸治法相同。】
陰脫玉門不閉
產後陰脫,玉門不閉,因坐產努力,舉動房勞所致。或脫肛陰挺,逼迫腫痛,清水續續,小便淋瀝。
【 註 玉門不閉,氣血虛弱也,用十全大補湯。腫脹焮痛,肝經虛熱,加味逍遙散。若因憂怒,肝脾氣血傷也,加味歸脾湯。若因暴怒,肝火血傷也,龍膽瀉肝湯。】
【 按《三因論》曰:婦人因產勞力,努嚥太過,致陰下脫,若脫肛狀,及陰下挺出,逼迫腫痛,舉重房勞,皆能發作。】
斷產論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然婦人有臨產艱難,或生育不已而欲斷之,故錄驗方以備所用。若服水銀、蝱蟲、水蛭之數,不惟孕不復懷,且禍在反掌。
【 註 前云用蠶故紙尺許燒灰為末,產後酒服之。血虛者,終不復孕。大抵斷產之劑,多用峻厲,往往有不起者,是則產之害,未若斷產之害也。】
脈法
新產之脈緩滑吉,實大弦急死來侵。
【 註 凡婦人新產之後,其脈來緩滑者,為氣血通利調和,是安吉之兆也。若見實大弦急之脈則凶,必死之脈也。】
若得沉重小者吉,忽若堅牢命不停。
【 註 若產婦診得沉重微小者,此是形脈相應,故云吉兆之脈。忽然診得堅硬牢實之脈,是脈盛形衰相反,性命不可留停,必死也。】
寸口濇疾不調死。
【 註 若產後寸口脈濇疾大小不調勻者,此是血氣衰絕之脈,故云死也。】
沉細附骨不絕生。
【 註 若重手按之,乃得其脈沉細,附著於骨不斷絕有力者,此生活之兆也。】
審看此後分明記,長須念此向心經。
【 註 凡為醫者宜詳審脈證,分明記於心胷也。】
【 按前論與《脈訣刊誤》所云不同,觀者審之。】
濟生方 【 宋?嚴用和】
產後服黑神散及芎藭湯論
母生子訖,例服黑神散及芎藭湯者,取其逐瘀血以生新血也。倘惡露不盡,停留胞絡,生病多端。輕者為脹為痛,為寒為熱;甚者月水不調,閉斷不通;久成血瘕以致尩羸。
腹痛瀉痢
產後腹痛瀉痢,蓋因產血氣勞傷,外則腠理空疏,內則腸胃虛怯,若未滿月,飲冷當風,邪毒乘虛進襲,留於分肉之間,佈於腸胃之內,遂致腹脅(疒丂)痛,痛如刀刺,流入大腸,腸鳴洞泄,洞泄不已,痢下赤白,宜服調中湯。又有食肉太早,強食過多,停積不化,臍腹疼痛而成泄痢者,誠有之矣,法當消化停滯則愈,但不可用牽牛、巴豆峻劑,以虛血氣。見晛圓最佳。倉卒未能辦此,用《局方》中治中湯加砂仁煎服。
血崩
產婦下血過多,血氣暴虛,未得平復,或因勞役,或因驚怒,致血暴崩;又有榮衛兩傷,氣衰血弱,亦變崩中。若小腹滿痛,此為肝經已壞,為難治,俱宜投固經圓止之。若小腹滿脹,此為內有瘀血,則未可止之,止之非特淋瀝不止,小腹轉加脹滿,若小腹脹滿,且服芎藭湯及黑龍丹。若小腹不滿急,是內無瘀血,可服固經圓止之。惡熱藥者,進十灰圓亦得。
腹脹悶滿嘔吐
胃受水穀,脾主運化,生血生氣,內濡臟腑者也。因產臟腑暴虛,惡露下少,敗血乘虛,散於脾胃,脾受之而為腹脹,胃受之則成吐逆;亦有惡露過多,氣無所主,聚於脾胃,脾受之則為腹脹,胃受之則為吐逆,宜抵聖湯。然治惡露過多者,於抵聖湯中去澤蘭、赤芍藥,倍加生薑、橘皮更妙。
中風
產後中風,或身體緩急,或頑痺不仁,或口目不正,或奄奄忽忽,神情悶亂,乃中風候,宜服小續命湯。
心痛
心者血之主,人有伏宿寒,因產大虛,寒搏於血,血凝不得消散,其氣遂上衝擊於心之絡脈,故心痛,但以大巖蜜湯治之,寒去則血脈溫而經絡通,心痛自止。若誤以為所傷治之,則虛極寒益甚矣。心包絡寒甚傳心之正經,則變為真心痛,朝發夕死,夕發朝死。若因七情傷感,血與氣併而心痛者,宜服延胡索湯則痛自止。
河間六書 【 金?劉完素】
證治總論
產後經水適斷,感於異證,手足牽搐,咬牙昏冒,宜增損柴胡湯。前證已去,次服秦艽湯去其風邪。
產後風氣在表,面目四肢浮腫,宜七聖丸主之,以利為度。如浮腫喘嗽,加木香、檳榔倍之,謂氣多也。如浮腫又頭目昏冒,加羌活、川芎,謂多風也。
產後日久虛勞,雖日久而脈浮疾者,宜服三元湯。日久虛勞,微有寒熱,脈沉而浮,宜柴胡四物湯。日久虛勞,針灸小藥俱不效者,宜服三分散。日久虛勞不能食,宜十全散。
產後諸積不可攻,當養陰去熱,其病自退,宜服芍藥湯。
產後衝脹,胷中有物狀,是噎氣不降,紫金丹主之。
產後頭痛,血虛痰癖寒厥,皆令頭痛,加減四物湯。如有汗者,是氣弱頭痛也,加芍藥三兩,桂一兩半,生薑煎。如痰癖頭痛,加半夏三兩,茯苓一兩半,生薑煎。如熱厥頭痛,又加白芷三兩,石膏三兩,知母一兩半。寒厥頭痛,加天麻三兩,附子一兩半,生薑煎。
產後血運,血結血聚於胷中,或偏於少腹,或連於肋脅,四物湯四兩,倍當歸、川芍,加鬼箭、紅花、延胡各一兩,同為末,煎取清,調沒藥散服之。
婦人產後諸病,但以雙解散服之,週身中外,氣血宣通,病皆除愈。然雙解乃通仙之藥,但除孕婦及產後月經過多并泄瀉者,勿與服之。
俗未知產後亡液損血,疼痛怖懼,以致神狂氣亂,則陰氣損虛,邪熱太甚而為諸熱證。由不讀《素問》,不知造化,故不識證候陰陽,反妄以為產後諸虛百損,便為虛冷而無熱也,誤以熱藥溫補,或且煩渴者不令飲水,本雖善心,為害多矣,豈治病之道!但以臨時審其臟腑六氣虛實,明其標本,如法治之而已矣。
孕婦臨月,可服益元散涼胎。產後仍服。如血不盡,則以涼膈與四物合煎,調理經血。甚者大承氣合四物,乃瀉中有補也。
胎產論
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文。天癸已絕,乃屬太陰經也。治胎產之病,從厥陰經者,是袓生化之源也。厥陰與少陽相為表裏,故治法無犯胃氣及上二焦為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發汗者同傷寒下早之證,利大便則脈數而已動於脾,利小便則內亡津液,胃中枯燥。製藥之法,能不犯三禁,則榮衛自和,榮衛和而寒熱止矣。外則和於榮衛,內則調於清便,先將此法為之初治,次後詳而論之,見證消息,同壞證傷寒,為之緩治。或小便不利,或大便秘結,或積熱於腸胃之間,或已成瘻,或散血氣而為浮腫,蓋產理多門。故同傷寒壞證。如發渴而用白虎,氣弱而用黃芪,血刺痛而用當歸,腹中痛而加芍藥。已上例證,不犯三禁,皆產後之久病也。若產後暴病禁犯,又不可拘也。如產後熱入血室者,桃仁承氣、抵當湯之類是也。胃堅燥者,大承氣,不可以泄藥言之。產後世人多用烏金四物。是不知四時之寒熱,不明血氣之虛與實,盲然一概用藥,如此而愈加增劇,是醫人誤之耳。大抵產病天行從增損柴胡,雜證從加添四物。然春夏雖從柴胡,秋冬約同四物,藥性寒熱,病證虛實,不可不察也。四物湯常病服餌,四時各有增損,今具增損於後:
春倍川芎,一曰春,二曰脈弦,三曰頭痛。夏倍芍藥,一曰夏,二曰脈洪,三曰泄。秋陪地黃,一曰秋,二曰脈濇,三曰血虛。冬倍當歸,一曰冬,二曰脈沉,三曰寒而不食。此常服順四時之氣而有對證不愈者,謂失其輔也。春防風,四物加防風倍川芎;夏黃芩,四物加黃芩倍芍藥;秋天門冬,四物加天門冬陪地黃;冬桂枝,四物加桂枝倍當歸。此四時常服隨證用之也。如血虛而腹痛,微汗而惡風,四物加肉桂,謂之腹痛六合。如風虛眩運,加秦艽、羌活,謂之風六合。如氣虛弱,起則無力,尩然而倒,加厚朴、陳皮,謂之氣六合。如發熱而煩,不能安臥者,加黃連、梔子,謂之熱六合。如虛寒脈微,氣難佈息,不渴,清便自調,加乾薑、附子,謂之寒六合。如中濕,身沉重無力,身涼微汗,加白朮、茯苓,謂之濕六合。此婦人常病,及產後病通用之藥也。治婦人虛勞,《局方》中謂之首尾六合者,如大聖散下熟乾地黃丸,是治無熱虛勞,專其養也,中道藥也。牡丹煎丸,空心食前,人參荊芥散,臨臥食後,是治有熱虛勞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