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四十七

 小兒諸疳門

  方

香甲丸 治小兒積疳,潮熱盜汗,羸瘦煩渴,手足心熱,服之皆效,輕骨長肌。

木香二錢五分 鼈甲去裙襴醋炙 檳榔 使君子肉 柴胡 黃連各半兩

右為末,豶猪脂汁和丸菉豆大,每服二十丸,臨臥米飲下。久發潮熱,多汗無力者,服之即效。

趙氏青蒿丸 療小兒久積疳氣,日漸羸瘦,面黃頭髮作穗,好食土,咬指甲捻鼻;兼治骨蒸勞熱,及取疳蟲,退諸臟橫熱。小兒常服,遍身香為效。

檳榔一枚 白蕪荑四十九個 黃連十四莖 夜明砂淘淨,二錢半,已上為末 太陰元精石 麝香 小葱子炒 硃砂飛,各半錢 蘆薈 天竺黃 青黛各一錢

右將後七味同研細,與前四味一處再研勻,令極細,取青蒿自然汁慢火熬濃,仍用豶猪膽一枚取汁同搗,丸如粟大,每服五丸至七丸,并用米飲下,釅醋湯亦得。取疳蟲,煎酸石榴湯下,二十服取盡蟲。

五疳傷積方

蕪荑 黃連各一兩 使君子連殼,十四個 鶴虱少許 神麯半兩 末之,猪膽調麵糊為丸菉豆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青金膏 治疳積。

青黛 硃砂 蘆薈 蟾酥各一錢 麝香半錢 蜣蜋一枚 蛇皮項後,四寸

右末,水化酥丸粟大,每服兩丸,倒流水送下;又水化一丸,注於鼻中,須臾眉上白蟲出便安。青難治。

豆蔻散 治疳積或冷利,腹大腳小,身熱,面無顏色。

肉蔻二個 胡連一錢 使君子四枚 青黛 楝根 蕪荑 厚朴薑汁炙 炙草各半兩 麝香少許 夜明砂一錢半,別研

右末,每服一錢或半錢,蜜水或粥飲調下。

知母散 治諸般疳積肚脹,無時瀉痢,或時壯熱,狀如瘧疾。

知母 青皮焙乾 柴胡各二錢 甘草炙 紫參各三錢 訶子肉煨熟,三枚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五分,煎至三分,溫服。有熱則退,有痢則除,有結則通。

經驗檳榔丸 治小兒疳病,積氣成塊,腹大有蟲等證,其效如神。

檳榔一兩 三稜醋炙 莪朮醋炒 青皮麩炒 陳皮 雷丸 乾漆炒煙盡 麥芽 神麯炒 山楂肉各半兩 鶴虱炒 木香不見火 炙草 胡連各三錢 蕪荑二錢半 良薑土炒,二錢 砂仁一錢

右為細末,醋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淡薑湯下。

粉霜丸 治小兒疳一切瀉。

粉霜 白丁香各一錢 巴豆二枚,不出油

右末,爛飯為丸如小菉豆大,每服井華水下二丸。

二聖丸 治小兒臟腑瀉久不愈,羸瘦成疳,宜常服此方。

川黃連 黃蘗去粗皮,各一兩

右為細末,將藥末入猪膽內,湯煮熟,丸如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頻服無時。

胡黃連飲子 治小兒疳熱,作瀉少食,面黃體黑,日漸瘦悴。

胡黃連 黃藥子 人參 炙甘草 白朮微炒 秦艽 柴胡各等分

右各味,用淨(口父)咀,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嫩桃柳枝各七寸,烏梅少許,同煎八分,去滓分作兩分,早食後少空一服,臨臥再服,以小便深赤為驗,候小便清住藥,便生肌膚進食。大抵小兒羸瘦,并宜服此。

黃連丸 治疳瀉疳痢。

淨黃連為末 大蕪荑仁乳鉢研細,各等分

右二末一處和勻,糯粟米相和,煮稀粥為丸小菉豆大,量兒大小,三歲七丸至十丸,三歲以上十五丸至二十丸,空心陳米飲下,日進三服。

胡黃連丸 治小兒疳疾瀉痢。

胡黃連 丁香 密陀僧各半兩 肉豆蔻一個 檳榔一枚 紅雪一兩 訶子二枚,一煨一生用

右七味研細,入麝香二錢半和勻,入菉豆末少許,水和丸如麻子大,三歲以下一丸,三歲以上五丸。孩子腦疳、鼻癢及赤爛,黃連湯下。脾虛羸瘦,泄痢,四肢虛腫,青州棗湯下。肝疳眼濇生瘡,甘草湯下。骨疳冷地臥,愛食土,紫蘇茶湯下,常服米飲下。肺疳上氣急喘,橘皮湯下。筋疳瀉血,鹽湯下。疳蟲及瀉無定,生薑湯下。

錢氏沒石子丸 治泄瀉白濁,及疳痢滑兒腹痛者。

木香 黃連各二錢半 沒石子 豆蔻各二個 訶子肉三個

右為細末,飯丸麻子大,米飲下食前,量兒加減。

聚寶黃龍丸 定小兒疳冷瀉。

硃砂研,一錢 龍腦半字,研 舶硫黃一兩 雄黃二錢半

右用甘鍋子,上炭火,燒甘鍋,其藥飛在盞底上,刮與珠砂、雄黃同研,入腦子,糯米粥丸如黃米大,每服三丸,食前椒湯下。

吉氏蘆薈丸 治疳瀉不止,不思飲食腹脹。

丁香 肉豆蔻去皮 木香剉,各半兩

右三味,用麵裹,慢火中煨熟為度,取出去麵,入蘆薈一兩、使君子肉半兩,同為細末,稀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米飲下。

良方吳婆散 治小兒疳瀉不止,日夜不計遍數,漸漸羸瘦。

楝根白皮一錢半 桃根白皮 黃蘗蜜炙 蕪荑 黃連微炒,已上各二錢半 厚朴薑汁炙 木香 檳榔 丁香各一錢 沒石子一錢半

右為末,每服一字,三歲以上半錢,五六歲一錢,用紫蘇木瓜米飲調下,乳食前一日三服。張三錫曰:此藥若是疳瀉,無不驗者。藥性小溫,暴熱瀉者,或不相當。

斗門方 治小兒疳瀉。

赤石脂

右杵羅為末,極細如麵,以粥飲調半錢服立瘥。或以京芎等分同服,更妙。

莊氏家傳方 治疳瀉久不瘥。

赤石脂 綠礬 石灰各二兩 硫黃半兩

右研勻,入罐子內,燒令焰碧,去火放冷,取研,每服一字或半錢,煎小黃米飲放冷調下,食前服。

又方

便君子炮 五倍子瓦上炒黃 沒石子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半錢,陳米飲調下。

孟詵方 療小兒疳痢。

樗木根取白皮一握 倉梗米五十粒 豉二合 炙草二寸 葱白一握

右以水一升,煮取半升,以意服。枝葉與皮勿用。

青黛散 治小兒疳痢不止,下部癢。

青黛 蟾灰 胡粉微炒 黃連去鬚微炒 麝研,各二錢半 赤石脂半兩 訶梨勒皮一兩,煨

右件搗羅為散,每以乳汁調下半錢,日三四服。

殺疳丸 治疳痢不止。

雄黃 麝香 牛黃 蘆薈 硃砂各研細 龍骨燒赤 密陀僧燒紅 胡黃連各二錢半 青黛半兩 金箔十片 肉豆蔻二枚,去殼 蟾酥一錢二分半,熱水化如泥

右件藥搗羅為末,入研藥及蟾酥,研令勻,湯浸蒸餅和丸如黃米大,每以溫水下三丸;煎黃連苦參湯洗身上,用青衣蓋出蟲瘥。

白龍骨丸 治疳痢不止。

白龍骨 白石脂 礬燒令汁盡 黃連微炒 胡粉微炒 白茯苓 阿膠搗碎炒黃,各半兩

右為末,煉蜜圓麻子大,每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

肉豆蔻丸 治小兒疳痢,不喫乳食。四肢瘦弱。

內蔻去殼一枚 木香半兩 人參 訶子肉煨 硃砂 麝香并細研,各二錢半

右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用軟飲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米飲化下三丸,日三四服,量兒加減。

聖惠黃連散 治小兒疳痢久不瘥,肌肉消瘦,面黃髮焦,啼叫不常。

胡黃連末 白礬燒令汁盡 白龍骨末,各半兩 胡粉微炒,二錢半

右件藥同細研為散,一歲兒每服以米飲調下一字,二歲每服半錢,隨兒大小,量病輕重加減。

蕪荑丸 治小兒久疳痢不瘥。

蕪荑末,半兩 羊子肝一具

右先以子肝切作片子,以蕪荑末摻在肝內,綫纏合,米泔中煮令熟,搗爛,糯米飯和丸如麻子大,每以粥飲下五丸,早晨晚後各一服,量兒加減。

八香丸 莊氏第一候,瀉膿血,日漸瘦,是冷熱疳,宜服此。

胡連一錢 腦 麝各半錢 牛黃一錢二分半 蘆薈一錢五分 蟾酥五捻子作塊者亦得 白花蛇半兩,酒浸去骨 蠍梢二錢半

右為細末,猪膽丸如黃米大,每服五丸,米飲下。如患甚,仍用生米泔調,作散服半錢,日三服。

又方 治小兒腸鳴瀉痢,口鼻乾,常有鮮血,日夜疼。

白朮炮 硫黃各二錢半 枳殼炒 胡黃連 當歸各半兩

右為末,每服半錢,熟水調下。

沉香丸 治小兒疳痢,下赤色膿血,下部脫肛。

沉香 人參 蠍 胡黃連 乳香各一分 龍骨 甘草各二分

右件棗肉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飲下,日二服,久患七服效。

白朮散 治小兒疳痢,腹脹(疒丂)痛,日夜三二十行。

白朮一兩,微炒 當歸 地榆并剉微炒 木香 赤芍藥 甘草炙,半兩

右件藥搗粗未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

胡黃連丸 治小兒疳痢,腹痛不止。

胡黃連半兩 沒藥 木香各二錢半

右件藥搗羅為末,糯米飯和丸如菉豆大,每服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疳腫脹方 治小兒五疳八痢,及髮焦黃,肚脹手足瘦細,肚上筋脈起,揩眼,鼻涕垂至口,咬指甲,或下部生瘡,及大小便不通,宜此療之。

蘆薈 夜明砂炒 蛇脫灰 黃牛角屑,各一分 蟾酥少許

右為末,入麝香少許,煉蜜丸菉豆大,每服三丸,用米飲下。間用桃柳葉湯浴兒,將青衣蓋之,更用藥一二丸,安兒臍中,醋麵糊青帛貼之,候蟲出為度。如無蟲,但汗出為妙。服藥三日後,宜減一丸。

又方 治小兒疳氣腹腫,有似水氣。

肉豆蔻一個 木香炮 麝香 硃砂各一分 胡黃連半兩,煨

右末飯丸麻子大,米飲下三五丸。莊氏第十八候,用此方。

吉氏家傳方 治疳肚如鼓。

密陀僧 風化灰各一錢 黃丹半錢

右為末,以猪肉炙一片,用藥半錢蘸上與喫。如不會喫,乳母嚼與。

御苑勻氣散 治脾肺氣逆,喘欬面浮,胷膈痞悶,小便不利。

桑白皮二兩 陳皮一兩半 桔梗炒 炙草 赤茯各一兩 藿香半兩 木通四兩 薑水煎服。

烏金膏 治小兒疳氣灌入陰,黃亮色。

通草 黃皮 大黃各二錢半,燒

右各燒存性為末,每用一錢,猪膽調成膏,於陰上塗;如未退,煎蛇牀子湯洗後,再調塗之。

地黃丸 治腎疳腦熱消瘦,手足厥冷,寒熱往來,滑瀉肚脹,齒齦潰爛,爪黑面黧,遍身兩耳,生瘡出水。

熟地黃八錢 赤茯苓 山茱萸肉 牡丹皮 山藥 澤瀉各三錢

右為末,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溫水化下。加肉桂一兩,名加減八味丸。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虛弱,體疲食少,或發熱煩渴等證。

人參 黃芪各一錢 白朮土炒 炙甘草 陳皮各五分 升麻 柴胡各二分 當歸八分

右,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錢氏異功散 治吐瀉不食,凡虛冷證,先與數服,以正胃氣。

人參 白朮炒 白茯苓 炙甘草 橘紅 木香各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薑棗煎服。一方去木香。

充悅方 【 《外壹》小品】  療四五歲兒因食及在胎中宿熱,乳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哺不為肌,心腹痞滿,痿黃瘦脊,四肢痿躄繚戾。

芍藥一錢,炙黃 黃芪 鼈甲炙 人參各四分 柴胡八分 茯苓六分 甘草炙 乾薑各二分

右八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大豆,服五丸,日二。《千金》有大黃,無黃芪。如熱,去乾薑用枳實。

聖惠黃芪丸 治小兒羸瘦體熱,面色萎黃,不欲乳食。

黃芪剉 赤芍藥 人參 甘草炙微赤剉 胡連各半兩 麥門冬 鼈甲醋炙微黃,各一兩 柴胡三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不拘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秦艽丸 治小兒羸瘦體熱,心神煩悶,小便赤黃。

秦艽 桑根白皮 枳殼麩炒微黃 地骨皮 黃芪 人參 赤茯苓 炙草 犀角屑,各半兩 龍膽一分 柴胡三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菉豆大,不計時候,用粥飲下五丸,更隨兒大小加減。

麥門冬丸 治小兒雖食,不著肌膚,羸瘦骨熱,小便赤黃。

麥門冬一兩 人參 黃芪 青蒿子 黃連 桑根白皮 枳殼麩炒微黃 地骨皮各半兩 柴胡三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菉豆大,不計時候,以熟水研五丸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燒黃瓜丸 治小兒羸瘦體熱,乳食全少。

黃瓜大者一枚 陳橘皮焙 黃連各半兩 鼈甲童便浸三宿炙黃 胡連 柴胡各一兩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以黃瓜切開頭去瓤,內藥末令滿,以切下蓋子蓋之,用香麥麵和搗固濟,可厚三分,於糖灰火內燒麪焦黃,取出去麵放冷,入麝一錢,都研和丸如菉豆大,每服食前,米飲下七丸。

大黃丸 治小兒胃氣不調,不嗜食,不生肌肉。

大黃 乾地黃 茯苓 當歸 柴胡 杏仁

右各三錢為末,蜜丸麻子大,飲下五丸,日進三服。

猪肚丸 解小兒肌熱,時泄瀉,及積滯,不思飲食,肌肉消瘦。

鼈甲一兩,同童便并醋共一升,熱浸炙盡為度 白朮 薯蕷各一兩 胡黃連 人參 青橘皮 紫菀 桃仁去皮尖 木香 炙草各半兩 柴胡一兩

右末,入淨猪肚內繫定,煮令極爛,與藥同杵令黏,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計時候,溫水飲下。

香甲丸 治童男室女氣血虛疏,肌膚消瘦,百節疼,潮作溫,五心煩熱,四肢逆冷,不思飲食,中滿氣滯。健脾胃,暢神氣,充肌膚,澤顏色。

柴胡 生乾地黃 三稜各三分 鼈甲醋炙黃 神麯 杏仁 熟乾地黃 麥芽炒,各一兩 牛膝 木香 薑黃 當歸各半兩 白朮 川芎各一分

右為細末,白麵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茶清下,或米飲亦得。

右八方,挾熱者宜之。

聖惠訶梨勒散 治小兒羸瘦,脾胃氣弱,挾宿食,不乳食,四肢不和。

訶梨勒皮 陳橘皮焙,各半兩 黃芪 人參 白朮 藿香 桂心 白茯各一分 炙草半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溫脾散 治小兒脾氣不和,食少無力,肌膚羸瘦。

訶梨勒皮 人參各三分 白朮 木香 黃芪 白茯苓 藿香 陳橘皮焙 桔梗各半兩 炙草一分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棗一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五香煎 治小兒脾胃久虛,吃食減少,四肢羸瘦。

丁香 沉香 木香 藿香 白朮各一兩 麝三錢 白茯苓 陳橘皮焙 黃芪各一兩 訶梨勒皮 炙草半兩

右件藥搗篩為散,以水五升,慢火煎至一升,以布絞汁入鍋內,煎麝香及蜜三合、生薑汁半合、棗肉二十枚,慢火熬成膏,每服以粥飲調下半茶匙。

右三方,挾冷者宜之。

蘆薈丸 湯氏云:小兒疳積,其狀漸黃瘦,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乃積而成熱成疳也,宜服此。

蕪荑去皮,先炒黃色,次入後二味一處炒赤色 龍膽草 黃連各一兩

右為末,另入蘆薈一分和勻,爛飯丸如黍米大,二歲兒服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露星膏

黃芪蜜水炙 胡黃連 地骨皮 柴胡各等分

右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隔宿酒浸露一宿,次日澄去酒,薄荷湯浸服之。

二聖丸 治小兒臟腑或好或瀉,久不愈。羸瘦宜常服。

黃連 黃蘗去粗皮,各一兩

右為細末,入猪膽內,重湯煮熟,丸如菉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加減,頻服無妨。

香蟾丹 治肌瘦面黃,胷高腳細。

乾蟾五枚,浸去骨,用瓦藏瓶一枚,入蟾瓶內,鹽泥固濟,炭火燒,留一竅子,以煙息為度,取出存性 胡黃連二兩 蛇蛻一兩,燒灰 地龍半兩,微炒 天竺黃 蟬殼各一分,并為細末,入 硃砂半兩 麝香一分

右件都一處研勻,糯米飯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加減。

雷丸丹 萬全云:治小兒一切疳,肚大腳細,眼目口鼻生瘡,身體壯熱,痢下泔澱,日漸羸瘦,面無光澤。

生雷丸 土鶴虱 生史君子去殼 胡黃連 蘆薈各半兩 蟾一枚,酒浸炙熱去皮足骨焙 木香 肉豆蔻各一分 蕪荑一兩,微炒,研入 硃砂二錢,研留少許為衣 麝香半錢

右為末,研合令勻,用豶猪膽一個,取汁傾入瓷盞中,外以重湯煮過,和杵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麥門冬熟水下,早晨日午空心臨臥服。

孔氏神聖丸 治小兒疳,常服永無腸臟之疾。

胡黃連 宣連 白蕪荑 木香 蘆薈各一錢 使君子二十枚

右除蘆薈一味,外五味銀器內用猪膽汁熬成膏,後入蘆薈,同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粒,空心日午臨臥米湯下,神效。

猪肚丸 治小兒疳熱而瘦。

蕪荑二兩,同瓦煿乾取肉,別為末,臨時入用 柴胡 黃連 秦艽各一兩

右用猪肚一個,中庸者,破開洗淨,入柴胡、秦艽、黃連末於內,以酒半缾、童便一升煮乾,舂令得所,放蕪荑末,又舂勻,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飲下。

趙氏斧槌丸 治小兒疳,久服肥白。

蘆薈 熊膽各一錢 乾蝦(虫麻)一枚 白礬 膽礬 綠礬各半兩。四味同入罐內燒,礬枯為度 京三稜 石三稜 鷄爪三稜 萆薢 鶴虱 雷丸 淡蕪荑 黑狗脊 南木香各半兩 三枚使君子 十枚沒石子

右為末,醋煮乾棗,取肉爛研,入少麪糊,和藥極熟,丸如菉豆大,每服七丸,米飲下。

蘆薈丸 治小兒諸疳羸瘦,不生肌肉。

蘆薈另研 南木香 紅芍藥 沒石子半兩 使君子去殼 胡黃連各二錢半 肉豆蔻二錢 人參一錢

右為細末,入麝香半錢,別研令細,與藥拌勻,蜜水打麵糊為丸,每服十五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

吉氏益兒丸 治小兒一切疳瘦,夜多盜汗,肌肉熱。

人參 白朮 茯苓 柴胡 炙甘草 陳皮 鼈甲醋炙去裙襴 京三稜濕紙裹煨香,各等分

右末,煉蜜圓鷄頭實大,每一丸,米飲化,食前,日三。

秘方肥兒丸 消疳進食。

黃連五錢 木香一錢 神麯 麥芽各一兩,炒 白朮一兩 使君子肉煨 白豆蔻煨,各五錢 檳榔一枚 蝦蟆一個

右為末,麵糊丸如粟米大,空心米飲下,量兒加減。

朱氏家傳方 治小兒脾疹疳瘦驚積。

黃瓜蔞一個,去瓤,用黃連末填滿,蒸爛取出,用(石卜)硝末一錢蓋頭,臨夜方取露一宿

右研爛為丸如小菉豆大,每服五丸,熟水下。

聖惠人參丸 治小兒哺露,失衣當風,腹大時痢,或寒熱如瘧,不欲食,縱食不生肌肉,或不消化,四肢羸瘦。

人參 麥門冬去心焙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 黃芪 大黃微炒 白茯 柴胡 黃芩各三分 訶梨勒皮 炙草 鼈甲酢炙黃去裙襴,各一兩 芎藭半兩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以粥飲下三丸,四五歲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醍醐散 治吐瀉後調和脾胃,消進飲食,及丁奚哺露,虛熱煩渴,氣逆惡心。

陳皮 砂仁 厚朴薑汁浸一宿。慢火焙乾 麥芽洗淨焙 烏梅各五錢 良薑剉東壁土炒 乾葛 烏藥各二錢半 草果仁炮,二錢 炙草三錢

右碎,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鹽少許,煎七分,空心溫服。

快活丸 治丁奚疳,皮膚瘦削,骨露如柴,肚大青筋,小便白濁,睡臥煩躁,神氣昏沉。常服健脾化積,進食肥肌。

蒸餅一兩,去頂剜空,入青礬半錢,仍以碎餅屑緊塞,上用水紙封定,灰火中炮透,取出候冷用之

右件剉焙為末,別以肥棗用米泔水浸經一宿,飯上蒸少時,去皮核,用乳鉢爛杵如糊,同前餅末停分再杵勻,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溫米清湯無時送下。兒小者,亦以米湯化服。其蒸餅不拘個數,大約以一兩入青礬半錢重為定,下常如前法製半觔作一料,後人切勿以見方不重藥為誤,余嘗屢試屢驗。其餅如南饅頭樣是也。

聖惠赤芍藥丸 治小兒丁奚,雖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

赤芍藥 川大黃微炒 鼈甲醋炙黃,各三分 桂心 赤茯苓 柴胡各四分

右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蜜湯下五丸,日三服。

嬰孺芍藥丸 治小兒寒熱腹大,食不消化,不生肌肉,痿痺。

芍藥 白茯苓 大黃各五分 柴胡四分 鼈甲三分,炙 桂心二分 人參一分,一方二分

右為末,蜜丸,三歲以下服三小豆大,不知加之;七八歲三桐子大,不知加之。若腹堅大者,加鼈甲一分。渴者加瓜蔞二分。病甚者,服二十日效,已試大良。一方有杏仁二兩,人參三分。

張渙大麝香丹 治小兒羸瘦,腹大見青筋,及丁奚等病。

麝香研 朱砂細研水飛 粉霜研,各半兩 五靈脂 肉豆蔻仁 乾蟾塗酥炙,各一兩 夜明砂 白礬灰各半兩 乾地龍炒,一分 乾蜣蜋七個,去翅炙令黃熟

右件搗羅為末,與朱砂等同研勻細,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三粒至五粒,溫水下,量兒大小加減服。

  單方

小兒羸瘦:甘草三兩炙焦為末,蜜丸菉豆大,每溫水下五丸,日二服。 【 《金匱玉函》】

小兒疳痢:地榆煮汁,熬如飴糖,與服便已。 【 《肘後方》,下同】

治哺露:搗生薤根,以猪脂煎服;或炙鼠肉哺之。

治小兒疳濕瘡:用鐵衣著下部,即瘥。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疳瘡:以猪脂和胡粉傅之,日五六度。

又:嚼麻子傅之,日五六度。

又:羊膽二枚,和醬汁,於下部灌之;猪脂亦佳。

治小兒鬾病:炙伏冀熟,嚼哺之。

又:燒伏翼末,飲服之。

小兒鬾病:寒熱如疳,用冬瓜仁、扁蓄各四兩,水二升,煎湯洗之。

小兒蚘病羸瘦:猪膏服之。一云治蟯蟲。

小兒疳痢頻數;用生薔薇根洗切,煎濃汁細飲。

治小兒蛔蟲:削楝木上蒼皮,以水煮取汁飲之,量大小多少為之。此有小毒,或為末,米飲服二錢。

治小兒羸瘦有蛔蟲:以雚蘆二兩,水一升,米二合煮,取米熟,去滓與服。

又:用扁蓄三兩,水一升,煮取四合,分服或搗汁服。

又:以桃白皮三兩,東引吳茱萸根白皮四兩,二味 (口父)咀以酒一升,二合漬之,一宿漸與服取,瘥 。

又:搗槐子內下部中自瘥。

又:楝實一枚內孔中。

治白蟲:以東行石榴皮一把,水一升,煮取三合分服。

又:搗桃葉絞取汁服之。

治小兒三蟲:以雷丸、芎藭等分為末,服一錢,日二。

小兒疳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用陳橘皮一兩,黃連以米泔水浸一日,一兩半,研末,入麝三分,猪膽盛藥,以漿水煮熟,取出用粟米飯和丸菉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飲下。 【 《錢氏小兒方》,下同】

小兒疳熱,有蟲瘦瘁:用榆仁一兩、黃連一兩為末,猪膽汁七枚,和入碗內,飯上蒸之,一日蒸一次,九蒸乃入麝香半錢,湯浸蒸餅和丸菉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久服充肥。

小兒脾疳:使君子、蘆薈等分為末,米飲一錢。 【 《儒門事親》】

小兒疳瀉吐利:白藥子一兩、甘草半兩為末,猪肝一具,批開摻末五錢,煮熟食之。 【 《直指方》,下同】

小兒鬾病:以紅紗袋盛夜明砂佩之。

小兒疳痢:薤白生搗如泥,以粳米粉和蜜作餅,炙熟與食,不過三兩服。 【 《楊氏產乳》】

解小兒疳熱疳痢殺蟲:用青黛,不以多少,水研服。 【 《宮氣方》】

療小兒瘦頭乾無辜兼痢:用馬齒莧搗絞汁,服三合,以瘥止。 【 《外臺》方,下同】

治疳痢曉夜無度者:取樗根濃汁及粟米泔各一鷄子殼許,以竹筒吹入下部,再度瘥。

治疳痢大孔開,痢不止:以黃連末入麝香少許和勻,以竹筒吹入。

小兒疳瘡:生嚼栗子傅之。

小兒疳痢困重者:用樗皮白擣粉,以水和作羹,棗大如飩子,日晒少時,又拌,如此三遍,以水煮熟,空肚吞七枚,重者不過七服。忌油膩熱麪毒物。

小兒一切疳疾:用自死蝸殼七枚,皮薄色黃白者,洗淨,不得少有塵滓,日乾,內酥蜜於殼中,以瓷盞盛之,蓋紙糊盞面,置炊飯上蒸之,下甑時即坐甑中,仍裝飯,候蒸飯熟取出,研如水澱,漸漸與吃,一日令盡取效止。 【 《聖惠方》,下同】

五疳下痢:兔屎炒半兩,乾蝦(虫麻)一枚,燒灰為末,綿裹如蓮子大,納下部,日三易之。

小兒諸疳:棘針、瓜蒂等,研為末,吹入鼻中,日三次。

小兒急疳瘡:水調蚺蛇膽敷之。

小兒吃泥及肚脹:用膩粉一分,沙糖和丸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一丸,良久泄出泥土瘥。 【 《經驗方》,下同】

走馬牙疳:用鷄肫黃皮不落水者五枚,枯礬五錢,研搽立愈。

治小兒無辜痢赤白兼成疳:用胡粉熟蒸,熬令色變,以飲服之。 【 《子母秘錄》,下同】

治一歲至二歲無辜病:用夜明砂熬搗為散,任意拌飯,并吃食與吃。三歲號乾無辜。

小兒疳疾:椿白皮日乾二兩為末,以粟米淘淨,研汁和丸梧子大,十歲三四丸,米飲下,量大小加減,仍似一丸納竹筒中,吹入鼻內三度,良。

小兒閃癖,頭髮堅黃,瘰痺瘦弱者:乾林檎脯研末,和醋傅之。

小兒冷疳,面黃腹大,食即吐者:母丁香七枚為末,乳汁和蒸三次,薑湯服之。 【 《衛生易簡方》】

小兒嗜土:買市中羊肉一觔,令人以繩繫,於地上拽至家,洗淨沙炙食,或煮汁亦可。 【 《姚和眾方》,下同】

小兒好食土:取好黃土煎黃連汁和之,晒乾與食。

小兒一切疳疾:六月取糞坑中蛆淘浸,入竹筒中封之,待乾研末,每服一二錢,入麝香,米飲下。 【 《聖濟總錄》,下同】

又:用蛆蛻,米泔逐日換浸五日,再以清水換浸三日,晒焙為末,入黃連末等分,每半兩入麝香五分,以豶猪膽汁和丸黍米大,每服三四十丸,米飲下,神效。

口鼻疳蝕穿脣透頰:用銀屑一兩,水三升,銅器煎一升,日洗三四次。

小兒蟲病,胃寒蟲上,危惡證與癎相似者:乾漆搗燒煙盡,白蕪荑等分為末,米飲服一字至一錢。 【 《杜仁方》】

小兒疳瀉:赤石脂末,米飲調服半錢立瘥;加京芎等分更妙。 【 《斗門方》】

小兒蛔痛:五靈脂末二錢,靈礬火飛半錢,每服一錢,水一盞,煎五分溫服,當吐蟲。 【 閻孝忠《集效方》】

小兒疳痢垂死者:益母草嫩葉,同米煮粥食之,取足,以瘥為度,甚佳;飲汁亦可。 【 《廣利方》】

小兒疳氣不可療者:綠礬煅赤,醋淬三次為末,棗肉和丸菉豆大,每服十丸,溫水下,日三。 【 《集驗方》】

小兒疳氣浮腫,常服自消:黑牽牛、白牽牛各半生半炒,取末,陳皮、青皮等分為末,糊丸菉豆大,每服三歲兒服二十丸,米湯下。 【 《鄭氏小兒方》,下同】

小兒疳氣攻腎,耳聾陰腫:牽牛末一錢,猪腰子半個,去膜薄切,摻入,內加少鹽,濕紙包煨,空心服。

小兒蛔蟲,口流涎沫:使君子仁為末,米飲五更調服一錢。 【 《全幼心鑑》】

胃氣熱吃泥:用石膏、生地黃、白朮、茯苓。 【 丹溪方,下同】

小兒蛔蟲:楝樹根為君,佐以二陳湯煎服。

小兒吃枯炭瓦片泥土等積:宜訶子、白朮各一兩,使君子肉炒、甘草各二錢,麥芽炒半觔,隨其素所好食之物半斤共為細末,入白糖調食。 【 周慎齋方】

小兒疳疾:木鼈子仁、使君子仁等分搗泥,米飲丸芥子大,每服五分,米飲下。 【 孫天仁《集效方》】

小兒疳疾:土裹蜣蜋煨熟,與食之。 【 《韓氏醫通》】

小兒諸疳羸瘦:用熊膽、使君子末等分研勻,磁器蒸,浸蒸餅丸麻子大,每米飲下二十丸。 【 《保幼大全》,下同】

小兒疳瀉,冷熱不調:胡黃連半兩,綿薑一兩,炮為末,每服半錢,甘草節湯下。

小兒疳:以水珠子、甘遂炒、青橘皮等分為末,三歲用一錢,以麥芽湯下,及利為度。忌酸鹹三五日。

小兒疳:以天南竺煎湯飲效。 【 《幼幼近編》,下同】

治吃泥:以膩粉、砂糖,丸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一二丸。

疳蟲食土及生物:以皂礬煅,猪膽汁為丸,米飲下二三十丸。

疳痢垂死:新羊屎一升,水一升,浸一夜絞汁,頓服,日午乃食。

疳積:金眼蝦蟆一個,去頭足腸肚,蛆一升,俱入新瓦中,以鐵綫繫定兩頭,泥團慢火炙脆,加瓦壟子煅過、穀精草等分,吐瀉加木香、橘皮為末,白湯下五分。

小兒疳積,腹大黃瘦骨立,頭生瘡,結如麥穗:用立秋後大蝦蟆去首足腸,以清油塗之,陰陽瓦炙熟食之,積穢自下。連服五六,形容改變,妙不可言。 【 《本草綱目》,下同】

小兒熱疳,尿如疳,大便不調:糞蛆燒灰,雜物與食。

小兒繼病者,母有娠乳兒,兒病如瘧痢,他日相繼腹大,或瘥或發,他人有娠相近,亦能相繼也,宜取伯勞鳥毛與兒帶之。

小兒蛔蟲:用楝根皮同鷄卵煮熟,空心服,次日蟲下。

又:用苦楝皮二兩,蕪荑半兩為末,每服一錢水煎。

走馬牙疳:乾薑、白礬、棗子燒焦存性為末,敷患處。

尿桶中白,焙乾為末,入冰片少許,揩牙立效。

治走馬牙疳:用溺桶中白垢火煅過,每一錢入銅綠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愈。

治走馬牙疳:用鯽魚一個去腸,入砒一分,生地黃一兩,紙包燒存性,入枯礬、麝香少許為末,摻之效。

小兒鼻(上匿下虫),鼻下兩道赤色,有疳:以米泔洗淨,用黃連末敷之三四次。

小兒口疳:以人中白煅、黃蘗炙焦為末,等分,入冰片少許,以青布拭淨,摻之累效。 【 陸氏方】

治小兒口疳:用天南星一個去皮為末,好醋調,攤在紙上,男左女右,貼在腳心底,以帛繫定,三日外取了,以溫水洗盡腳下藥。

治小兒牙疳:煉信、青黛、輕粉各一錢,麝香五分,同為細末,用麻油調,薄攤紙上,用木鎚鎚實,收起。每用臨臥以漿水洗淨印乾,可瘡口大小,以藥紙封之,至曉去藥紙,漱淨,勿令嚥下,大者不過三上,必效。

小兒諸疳遍身,及面上生瘡爛成臼,如大人楊梅瘡者:用蒸糯米甑蓬四邊滴下氣水,以盤承取,掃瘡上,不數日即效。百藥不效者,用之神效。 【 《集簡方》,下同】

牙疳口瘡:孩兒茶、硼砂等分為末搽之。

治走馬牙疳:用孩兒茶、雄黃、貝母等分為末,米泔漱淨搽之。

治走馬牙疳:以銅青、滑石、杏仁等分為末擦之。 【 《經驗方》】

口鼻疳瘡:銅青、枯礬等分研敷之。

又:以桃白皮三兩,東引吳茱夷根白皮四兩,二味口•父咀,以酒一升二合漬之一宿,漸與服,取瘥。

口疳齦爛,氣臭血出,不拘大人小兒:鉛白霜、銅綠各二錢,白礬豆許為末掃之。 【 《宣明方》】

走馬牙疳,臭爛出血:雄黃豆大七粒,每粒以淮棗去核包之,鐵綫穿於燈上,燒化為末,每以少許摻之,去涎,以愈為度。 【 《全幼心鑑》】

小兒牙疳:雄黃一錢、銅錄二錢為末,貼之。 【 《陳氏小兒方》】

疳蟲蝕鼻:雄黃、葶藶等分研末,用臘猪膽和,用槐枝點之。

走馬牙疳:北棗一枚去核,入鴨嘴膽礬,紙包煅赤,出火毒,研末敷之。 【 《簡便方》】

小兒齒疳蝕爛:膽礬燒煙盡,研末摻之,一二日愈。

小兒齒疳:鴨嘴膽礬一錢,匙上煅紅,麝香少許研勻,敷齦上立效。 【 《活幼口議》,下同】

走馬牙疳:砒霜石、銅綠等分為末,攤紙上貼之,其效如神。

走馬牙疳:綠礬入鍋內,炭火煅紅,以醋拌勻,如此三次為末,入麝香少許,溫漿嗽淨按之。 【 《試效方》】

小兒口疳:黃連、蘆薈等分為末,每蜜湯服五分,走馬疳入蟾灰等分,青黛減半,麝香少許。 【 《簡便方》】

治小兒疳熱肚脹,潮熱髮焦,切不可用大黃、黃芩傷胃之藥,恐生別證,止以胡黃連五錢,五靈脂一兩為末,以雄猪膽汁和丸如菉豆大,每服米飲下一二十丸。

小兒肥熱疳疾:用胡黃連、黃連各半兩,硃砂二錢為末,入猪膽內扎定,以杖子釣懸於沙鍋內,不可著底,用漿水煮一炊久,取出研爛,入蘆薈、麝香各一分,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 【 《錢乙小兒方》】

小兒肝疳病肚脹,或時泄痢,煖熱不調:以漏蘆一兩杵為散,每服一錢,以猪肝一兩,入鹽少許,同煮熟,空心頓食之。 【 《聖惠方》】

治小兒疳(上匿下虫)蝕口:及蝕下部,用飛廉蒿燒灰搗篩,以兩錢匕著痛處,甚痛則忍之,若不痛便非疳也。下部蟲如馬尾大,其相纏處無數,用此十日瘥,二十日平復。 【 《千金翼方》】

小兒疳疾,及諸病後天柱骨倒,乃體虛所致:宜木鼈子六個去殼,蓖麻子六十粒去殼,研勻,先用包頭擦。脾病則肺虛不能生腎,故有是證,當先消導積滯,遂用越鞠丸加三稜、蓬朮,薑湯下四服,二便通利;又用大安丸二服,下血亦止。後復傷食,發熱腹脹,小便下血,服保和丸四服而愈。

小兒走馬牙疳侵蝕,透骨穿腮:用生南星一個,當心剜空,入雄黃一塊,麵裹燒,候雄黃作汁,以盞子合定,出火毒,去麵為末,入麝香少許,拂瘡上甚驗。 【 《經驗方》】

小兒走馬牙疳:用橡斗殼入鹽填滿,合定燒透,出火毒,研末,入麝香少許,先以米泔漱過,後用塗之,神效。 【 《全幼心鑑》】

走馬牙疳:胡桐鹼、黃丹等分為末摻之。 【 《醫林集要》】

小兒口疳:蔗皮燒研摻之。 【 《簡便方》】

小兒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為末,猪膽汁丸,米飲下。 【 《摘元方》】

小兒疳勞,潮熱往來,五心煩噪,盜汗欬嗽:用黃連、胡黃連各二兩,以鼈血一盞,吳茱萸一兩,同入內浸過一夜,炒乾去茱,血研末,入柴胡、川芎、蕪荑各一兩,人參半兩,使君子仁二十個為末,煮粟米粉糊和為丸如黍米大,每用熟水量大小,日三。 【 《全幼心鑑》】

小兒疳蝕口鼻,數日欲盡:以文蛤燒灰,用臘猪脂和塗之。 【 《千金翼》】

五疳八痢,面黃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乾蟾蜍一枚燒存性,皂角去皮弦一錢燒存性,蛤粉水飛三錢,麝香一錢為末,糊丸粟米大,每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日二服。 【 《全嬰方》】

小兒疳泄下痢:用蝦蟆燒灰存性研,米飲服方寸匕。 【 《子母秘錄》】

走馬牙疳,侵蝕口鼻:用乾蚵蚾黃泥裹固煅過、黃連各二錢半,青黛一錢為末,入麝香少許和研敷之。 【 《鄭氏小兒方》】

治疳瘡顋穿牙落:以抱退鷄子軟白皮包活土狗一個,放入大蝦蟆口內,草縛泥固,煅過取出,研末貼之,以愈為度。 【 《普濟方》】

一切疳(上匿下虫),無問去處,皆能治之:蝦蟆燒灰,醋和敷,一日三五度。 【 《梅師方》】

一切口瘡:鷄內金燒灰敷之,立效。 【 《活幼心書》】

治小兒腹大項小,四肢瘦者:用黑骨鷄子一個,破頂,入蜘蛛一枚於內,外以濕紙糊竅,仍裹數層,用文武火將鷄子煨熟,剝去蝴蛛,食其鷄子,累效。然必數枚方愈。 【 《初虞世方》】

  針灸

《千金方》曰:小兒疳濕瘡,灸第十五椎夾脊兩傍七壯;未瘥加七壯。

《原機啟微》曰: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炷如小麥大,手大指次指兩骨間陷者中。

田氏曰:小兒疳瘦,於胷下骨尖上灸三壯,次於脊下端尾翠骨尾上灸三壯。

小兒疳瘦,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悴,諸方不瘥者,取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壯。

小兒身羸瘦,賁豚腹腫,四肢懈惰,肩背不舉,章門二穴各灸七壯。

《醫學綱目》曰:瘡蝕齗斷,臭穢冲人者,灸勞宮一壯。

《古今醫統》曰:小兒多疳者,是腦門被風拍著及肺寒也,灸顖會一穴二壯。在上星上一寸,直鼻上。

小兒羸瘦,飲食少進,不生肌肉,灸胃俞二穴各一壯,在十二椎下兩傍,各開一寸半陷中。

  醫案

錢氏論用藥識證曰:鄭人齊郎中者,家好收藥散施人,其子忽臟熱,齊自取青金膏二服併一服而餌之。服畢,至三更瀉五行,其子困睡。齊言子睡多因驚,又與青金膏一服,又瀉二行,加口乾而身熱。齊言尚有微熱未盡,又與青金膏。其妻曰:用藥十余行未安,莫生病否?召錢氏,曰:已成虛羸。先多煎白朮散,時時服之,後用香瓜丸,十三日愈。

《醫學綱目》曰:一富家子年十四歲,面黃,善啖易飢,非肉不飽,泄瀉一月,來求治。脈之,兩手皆大,怪不甚瘦倦,以為濕熱,當脾困而食少,今反形健而食多,且不渴,余意其疾必疳蟲作痢也,取大便視之,果蛔蟲所為。適往他處,有一小兒醫在側,教其用治蟲藥治之,禁其勿用去積藥,約回途當為一看診而止痢也。偶弗果至。次年春夏之交,其瀉復作,腹不痛而口乾,此去年治蟲而不治疳故也。遂以去疳熱之藥,濃煎白朮湯下,三日而瀉止。半月後偶過其家,見其子甚瘦,余教以白朮為君,芍藥為臣,川芎、陳皮、黃連、胡黃連,入少蘆薈為丸,白朮湯服之,半月而止。禁其勿食肉與甜物,三年當自愈。

《保嬰金鏡錄》曰:一小兒眼泡微腫,欬嗽惡心,小便泔白,余謂脾疳食積,脾氣虛甚也,以五味異功散為主,佐以四味肥兒丸而愈。後不禁飲食,視物不明。余曰:此脾胃復傷,須補養為主。不信,乃服峻厲之劑,後變風證,竟為不起。

一小兒四肢消瘦,肚腹漸大,寒熱嗜臥,作渴引飲。余曰:證屬肝脾,名為丁奚哺露也。以白朮散為主,佐以徐氏十全丹,月餘諸證漸愈;乃以異功散加當歸,及六味丸,又月餘尋愈。

一小兒患前證,諸疳悉具,熱如火炙,病狀不能盡述。朝用異功散,夕用四味肥兒丸,月餘,諸證稍愈;佐以地黃丸,自能行立;遂朝以地黃丸,夕以異功散及蝦蟆丸數服而全愈。

一小兒言步未能,牙髮猶少,體瘦骨立,面赤作渴,服肥兒丸不應。余謂此腎虛疳證,乃稟父精氣不足故也。蓋肥兒丸,脾胃經之藥也,久服則腎益虛而疳益甚。不信,果牙髮漸落。余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五味子,半載元氣健而諸證愈。

一小兒十歲,患瘡疥久不愈,肌體羸瘦,寒熱時作,腦熱足冷,滑瀉肚痛,齦爛口臭,乾渴,爪黑面黧,此腎疳也。服六味地黃丸,更搽解毒散而愈。

一小兒項結一核,堅硬如癧,面色萎黃,飲食不甘,服托裏藥不應,此無辜疳毒也。余以蟾蜍丸治之而愈。若數服不消,按之轉動,軟而不痛者,內有蟲如粉,宜急針去之。若不速去,則蟲隨氣走,內蝕臟腑,不治。

《外科心法》曰:一小兒眉皺多啼,嘔吐清沫,腹中作痛,肚脹筋青,脣口紫黑,肛門作癢,名曰蛔疳。以大蘆薈丸治之而愈。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四百四十八

 小兒痢門

  河間六書 【 金•劉完素】

   瀉痢

小兒脾疳瀉痢者,皆熱甚。急驚,瀉痢色多青,為熱證明矣。痢色黃者何?為火甚則水衰而脾土旺,故痢色黃也。痢色紅赤者為心火,熱甚深也;痢色黑者為火熱過極,則反兼水化制之,故色黑也。

  儒門事親 【 元•張從政】

   痢

凡小兒久瀉不止,至八九月間,隻為秋深冷痢,泄瀉青白者,時時撮痛,乳癖不化,可用養脾丸如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送下,日進三服則愈。益黃亦可用之。

  幼科全書 【 元•朱震亨】

   痢疾

凡痢不論赤白,皆屬濕熱。或謂白為寒者非也。亦有食積而成者。其治有補有瀉。赤白,濕熱皆有。但熱證腹痛,濕證腹不痛耳。

凡赤痢者,濕熱傷在血分,從小腸中而來也,治法以四物湯加黃連、黃芩、黃蘗治之。

凡白痢者,濕熱傷在氣分,從大腸中而來也,以四君子湯加黃連、蒼朮治之。

凡赤白相雜者,此血氣俱傷也,以八物湯加黃連、黃芩、黃蘗、滑石、蒼朮治之。

以上三證後重者,俱加檳榔、枳殼。

凡治痢疾,不問赤白,初起之時,裏急後重,腹中脹痛者,先用三黃丸下之,大者承氣湯下之,後用香連丸補之。

凡痢赤白日久,人事虛弱,原未經下者,若下之則人事虛空,不可損其不足,若不下則其積不去而難愈,只用保和丸連服數次,以腹痛愈為度;後用香連丸調之。

凡治痢者,通藥中切不可妄用巴豆、牽牛等藥,只用三黃丸為是。

凡痢下鮮血者,治法用清血丸,車前草、陳米炒煎湯吞下,神效。

凡痢下白涎,久不止者,用固腸丸,陳米飲送下,神效。

凡痢下赤白,日久不止者,用二根丸,陳米飲送下,即效。

凡暑月下痢純赤者,以益元散炒過滑石,加紅麯為丸,陳米飲送下。

凡赤白痢脫肛者,此氣下陷也,宜升提之,用和中丸、以升麻湯下。

凡赤白痢作渴者,用白朮散主之。

凡赤白痢嘔吐不食者,此名噤口痢。用木香則失之溫,用山藥則失之閉,只以參苓白朮散加石菖蒲末,以陳米飲調下,胷次一開,自然思食。

一海上方,用初生小兒胎糞,將小磁罐盛之,入麝香一分,水銀一錢,攪勻收之。如小兒噤口痢,將此藥點入眼內二三次,神效。

凡痢止後,身熱不退,或人事瘦弱者,只以集聖丸調之。

凡痢疾日久,大熱大渴不退者,不治。六脈洪數,面赤身弱者,不治。嘔不食,服藥無效者,不治。日久不止,下紫血成塊者,不治。下黑水如屋漏塵水者,不治。痢久轉作驚搐者,不治。痢後變作泄瀉,雖飲食如常者,不治。日久作渴不止,飲食漸減者,不治。手足消瘦,大肉折者,不治。脫肛一寸不收者,不治。

以上俱痢疾日久,犯此者不救。

袓傳治痢。不問赤白,先以解毒丸下之,後以香連丸調之。

西江月

痢疾古名滯下,食積濕熱相參。腸鳴疼痛不能安,裏急後重無偏。赤乃小腸火盛,白乃大腸邪傳。愚醫以白作寒看,辛熱亂行丸散。

治痢初無二法,河間秘訣流傳。行氣和血術中先,管取子全無變。氣行後重自止,血行下痢須安。寒凉淡滲禁辛甘,不怕年深日遠。

凡痢先行通藥,黃連枳殼檳榔。當加酒蒸過大黃,甘草芒硝相傍。若還赤白日久,人事虛弱彷徨。保和丸子是仙方,最要認病的當。

下後痛除裏急,再將赤白猜詳。赤痢無過剪紅方,白痢固腸穩當。赤白相兼不愈,香連丸子高強。明醫四海把名揚,奪取錦纏頭上。

若遇時行痢疾,排門一樣無差。頭疼身熱慢吁嗟,疫癘時行須怕。先用人參敗毒,次將承氣推車。然須察脈再減加,虛實分明方罷。

痢久前方不止,氣陷腸滑無停。急將良藥與提升,固濇兼行甚穩。參朮升麻歸芍,烏梅粟殼連芩。乾薑訶子赤茯苓,粳米陳皮作引。

記取痢家藥品,解毒梔子連芩。硝黃二味可推陳,木香青皮痛定。枳殼檳榔後重,升麻柴胡提升。固腸粟殼訶梅靈,澤瀉猪苓水順。

痢疾不治數證,脈如洪大須防。噤口不食吐水漿,大熱渴煩腹脹。大孔不收魄戶,糞如塵黑瓜穰。面紅脣赤陷眉眶,氣急悶亂死樣。

  嬰童百問 【 明•魯伯嗣】

   瀉痢

小兒春秋月,晨夕中暴冷,冷氣折其四肢,熱不得泄則壯熱,冷氣入胃變下痢,或赤白滯,起數去,小兒腹脹,痛極壯熱,氣脈洪大或急數,熱者宜調中湯下之,熱便歇,痢亦瘥也。但壯熱不吐下者亦宜服之。又夏月秋初,急有暴寒,折於盛熱,無可發散,客搏肌中,發於外則為瘧,發於內則為痢,內外俱發則瘧痢俱作,皆由榮衛不和,腸胃虛弱,冷熱之氣,乘虛客於腸胃;又因飲食所傷,冷熱不調,夾冷則白,夾熱則赤,冷熱交攻則膿血相雜;亦因沉積所作,赤痢積熱,白痢積冷,赤白相雜,冷熱之積。若脾胃氣虛,不能消化水穀,則糟粕不聚;或春間解脫,風冷所傷,腸胃虛弱,卒被風寒所折,便為下痢多矣。經云:春傷於風,夏必飧泄故也。調中湯去大黃加枳殼,更痢不止則加黃連治之。其暴下痢者,車前子末之,米飲調下,亦效。暑月用五苓散、車前子散,燈心湯調服;潑火散加減服。太陽陽明合病者,必下痢,葛根湯主之。嘔者加半夏。四逆散亦可服。

   諸色痢

小兒痢候,皆因飲食無節,或餐果食肉物,不知厭足,乃脾胃尚弱,不能剋化,停積於臟,故成痢也。熱搏則赤。風寒之氣入於腸胃,致今津液凝滯,則成白痢。或夾青者有驚積;或如魚腦,肚中疼甚者。大抵八痢但冷熱赤白,藥性雖有不同,治法不相遠矣。又有赤白相雜者,當先去其熱積,須用大黃、枳實、(石卜)硝之劑,以去其熱毒,然後以黃連、黃芩、黃蘗解其熱,痢自止,疼自定,此妙法也。如痢不止,則用地榆、熟艾等劑調理,自然平復。脾虛者,不可輕用粟殼濇滯等劑,必致危困,須用沒石子、黃連、阿膠、地榆以止之,方為盡善。其枳殼、芍藥,皆要藥也。噤口痢不能食者,石蓮散主之,香蒲散亦可。冷痢如豆汁肚疼者,胃風湯主之。脾毒痢臟熱,常服香連丸、黃連香薷飲、去桂五苓散、茅根湯、當歸、芍藥、枳殼、地榆、川芎等劑,先與解毒退熱,卻與開胃進食,分利水穀。寬腸定痛,先與水浸丹、敗毒散、地榆飲、寬腸枳殼散。有熱而痢不止者,三黃熟艾湯主之。積滯不通者,神芎亦可用。熱甚煩躁者,黃連解毒湯解之,潑火散亦效。

  醫學綱目 【 明•樓英】

   痢疾

小兒痢疾,大抵多由脾胃不和,飲食過傷,停滯不能剋化,又為乳母恣食生冷熱毒厚味以傳之,又為風溫濕熱之邪以干之,故有此疾。有裏急窘迫急痛者,火性急速而能燥物故也。或夏末秋初,忽有暴寒折於內,無所發散,客搏肌膚之中,發於外則為瘧,內外俱發則為瘧痢。凡痢久則令腫滿,下焦偏冷,上焦熱結,則為上實下虛。若脾肩濕熱之毒,熏蒸清道而上,以致胃口閉塞而成噤口之證。又有一方、一家之內,上下傳染,長幼相似,是疫毒痢也。當先推其歲運以平其外,察鬱結以調其內,審其所傷,別其虛實冷熱以治之,條然明白,不致妄投也。

   赤白痢

赤白之痢,世人莫不曰赤為陽為熱,白為陰為冷;或曰無積不成痢。至於調治,若以冷熱之劑互進,或投去積之藥。必難取效。不究其原,何由可療?且四時八風之中人,五運六氣之相勝,夏秋人多痢疾。《內經》曰: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至真要大論曰:少陽在泉,火淫所勝,民病注泄赤白。其可拘於無積不成痢之說?若專以積為論,豈一歲之中獨於夏秋人皆有積,春冬不然?蓋風邪入胃,木能勝土,不為暴下則成痢疾,赤白交雜,此為陰陽不分。法當分正陰陽,五苓散以導其逆,理中湯以溫其胃,使色歸一,然後施治。若一分之後,仍赤白同下,則當究其所患之因。若先白後赤,乃內傷生冷,失於蓋覆,由元氣感於暑熱,治法先救其裏,次解暑毒。若先赤後白,乃先傷熱而後失蓋感冷,先宜解熱,後治其痢。

有挾熱而痢者則下純鮮血,此風能動血,宜冷服黃連香薷散、川草散及當歸散。加酢炒蒸柏葉,水薑煎服,或羌活散加三和湯,水薑倉米煎。

有挾冷而痢者,則下純白凍,或白上有粉紅色,或似猪肝瘀血,皆為陰證,蓋血得寒則塞濇故也。先用(口父)咀五苓散加守中湯煎投,次以附子理中湯帶凉服,或固真湯。倘不辨其虛實冷熱,妄行施治,以致脾胃愈虛,不能乳食,或噤口痢者,則難療矣。又有裏急後重,蓋裏急為陽,後重為陰。未圊前腹痛為裏急,已圊後腹痛為後重。故裏急者,大腸濇也,先以大順飲加寬氣飲和解,及羌活散,水、薑、倉米煎服;次以寬腸丸。後重為氣虛,用五苓散加人參,生薑煎服,并投香連丸。若二證俱作,前二丸子并進,或雙金飲、金粟丸亦佳。然瀉痢自是二證:糞夾水來,多而順者,曰瀉;帶血凍白凍,來三五點而痛者,曰痢。輕重陰陽,由此而分,斯為治法。有膿血交雜,經久不止,晝輕夜重,或晝夜頻數,食減痛多,并用萬金散、神效散主之。

有五色痢者,乃因五臟蘊熱,日久不散,故有是證。蓋五臟受熱,榮衛不調,五穀不化,熏腐臟腑,神氣昏沉,此候已危,最是腹中刺痛,兒小者無治法。蓋五色者,乃五臟之色皆見於外,兒大者可用局方三神丸,或小來復丹,以五苓散送下,或者可療。若投藥如故,不可為也。

又有風痢,多是黃褐色,與疳瀉頗同,但不臭為異耳。此風毒停滯於脾,宜去脾經風毒,瀉黃散主之。若見赤白同下,久而不禁,小便少濇,痛熱并作,脣裂眼赤,氣促心煩,坐臥不安,狂渴飲水,穀道傾陷,時復面容如妝,飲食不進者,難治。

瀉痢黃赤黑,皆熱也;瀉痢青白,米穀不化,皆冷也。東垣云:白者濕熱傷於氣分;赤者濕熱傷於血分;赤白相雜,氣血俱傷也。海藏用四君、芎、歸治虛弱之痢,四君、乾薑治虛寒之痢。愚常治手足指熱飲冷者為實熱,用香連丸;手足指冷飲熱者為虛寒,用異功散送香連丸。若兼體重肢痛,濕熱傷脾也,用升陽益胃湯。小便不利,陰陽不分也,用五苓散。若濕熱退而久痢不愈者,脾氣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倍加升麻、柴胡。瀉痢兼嘔,或腹中作痛者,脾胃虛寒也,用異功散加炮薑、木香。或變而為瘧者,肝剋脾也,用六君、柴胡、釣藤鉤。若積滯已去,痢仍不止者,脾氣虛也。用四君子送下香連丸。若因乳母膏粱厚味六淫七情,致兒為患者,當各推其因,仍兼治其母,并參冷熱瀉及積滯腹痛等證覽之。若挾表證,宜發表。

治痢之法,若欲取積,只用官局進食丸甚穩,取積又能治痢,萬無一失。積已下,急以四君子湯加豆蔻、訶子補之,次服厚腸香連丸得效。

   熱痢用凉藥

海藏治赤痢,用四君子加赤芍藥、當歸,入粟米少許同煎。

   純血痢

巢氏云:小兒痢如膏血者,此是赤痢。腸虛極,腸間脂與血俱下故也。

《聖惠》云:夫小兒血痢者,由熱毒折於血,血入大腸故也。血隨氣循環經絡,通行臟腑,常無停滯。若為毒熱所乘,遇腸虛血滲入於腸,則成血痢也。

《寶鑑》云:小兒腸熱即痢下鮮血,一如腸風。

   冷痢用溫熱藥

海藏治白痢,用四君子等分,加乾薑減半,入粟米少許同煎。

   白膿痢

《嬰童寶鑑》論小兒腸寒,即下白膿腹痛。

   膿血相雜痢

《聖惠》云:夫小兒膿血痢者,由毒氣在臟,血得熱則流溢滲入大腸,與腸間津液相搏,積熱蘊結,血化為膿,腹虛則泄,故成膿血痢也。

葛氏《肘後》云:小兒臟毒,滯下如魚腦。

   五色痢

《形證論》歌曰:五色之痢最多端,見此方知有五般。青色只有驚積聚,黃多食積在脾間。白色冷虛腸胃患,赤為積熱最難安。鷄肝隱積多成片,黑血相和不易安。脣搐胷高兼露齒,臉紅筋出每居前。急安臟腑和湯散,醫者留心按古賢。

又歌曰:五色之痢莫言奇,四歲之前始有之。青色只因驚積聚,黃因食積毒於脾。赤黑已知心腎病,白多殘害是脾為。三七以前無變動,休令多睡飲餐遲。

此疾且須和五臟,補榮衛,方漸慚安愈。如目腫不進飲食,只與平胃散補之。

   蠱痢

《巢氏病源》云:小兒蠱毒痢,歲時寒暑不調而有毒厲之氣,小兒解脫為其所傷,邪與血氣相搏,入於腸胃,毒氣蘊積,值大腸虛者則變痢血,其痢狀血色,蘊瘀如鷄鴨肝片,隨痢下。此是毒氣盛熱,食於人臟,狀如中蠱,故謂之蠱毒痢也。

《石壁經》脾毒痢歌曰:脾間有毒號純陽,本為醫人熱藥傷。致使大腸多結濇,多饒枯血在枯腸。如風腹閉難開眼,身熱頭溫腳轉涼。舌赤胷高為此候,多啼喘急更如狂。先須解熱并開胃,便是明醫用藥良。

此脾受熱積失治則伏毒,治當涼脾,次去其積。若胷前骨忽然高者,更加喘急,則不治也。

《鳳髓經》注云:宜與金華散、香連丸。

《形證論》風毒痢歌:八痢之中風轉難,形如青草汁多般。毒風豆汁添邪熱,胃敗鷄肝片片全。加積不須先下積,閉眸食絕不堪看。若歸白痢還須下。臟腑頻溫得本原。

   瀉痢兼證

《巢氏病源》云:小兒痢兼渴候,此是水穀痢。津液枯竭,臟腑虛燥則引飲。若小便快者,痢斷渴則止;若小便濇,水不行於小腸,滲入腸胃,渴亦不止,痢亦不斷。凡如此者,皆身體浮腫,脾氣虛不能剋水故也,亦必眼痛生障。小兒上焦本熱,今又痢,下焦虛,上焦熱,氣轉盛,熱氣熏肝故也。

茅先生以為食傷脾胃所致,先用醒脾散、勻氣散調;一日後下調中飲,夾乳香散、龍涎膏調理即愈。或單搗冬瓜汁飲之。

   羸瘦

巢氏云:小兒腸胃虛弱,受風冷則下痢,痢斷後,脾胃尚虛,穀氣猶少,不能榮血氣,故羸瘦。

   浮腫

《惠濟》論小兒痢瘥後遍身腫候歌云:冷痢日久失醫治,遍身浮腫卻如吹,脈洪是氣化為水,沉實還因積有之。順氣腫消為上法,氣平兩日定多尿。莫教食飽還憂滯,此疾元因積損脾。

   脫肛

肺與大腸為表裏。肛者大腸之門,肺實熱則閉結不通,肺虛寒則腸頭出露。有因痢久裏急後重,努力肛開,為外風所吹,或伏暑作瀉,腸滑不禁;或稟賦怯弱,易於感冷,亦致大腸虛脫。凡小兒所患瀉痢,皆因暑濕風熱,乘脾胃虛而得。蓋風屬木,木勝則制土,土主脾胃,虛而受制;又濕喜傷脾,因虛受濕,不能分別清濁,水穀交雜則為洞泄,洞泄既久,大腸亦虛。大腸乃手陽明燥金,而土虛不能生金,金氣既虛,則傳送之道亦虛,又為風冷所襲,故肛門脫而不收。法宜補脾溫胃,使金得受母之益而氣實,宜藿香飲、勻氣散、平胃散主之;次則內投固腸之劑,用健脾飲、養臟湯服餌。外以敷貼之法,用伏龍肝散傅之,及萆麻膏貼顖門,使引氣上,令其自收;如收盡,仍以水洗其膏。及有邪熱積滯於大腸,未經疏滌,亦成此疾。其肛門色紅而軟,肺脈浮數,右手指紋紫見,身微有熱,時或煩躁,先投清肺飲疏解,次用薄荷散、蟠龍散為治,間服萬安飲亦佳。

巢氏云:實熱則大便秘結,虛寒則肛門脫出,此多因吐瀉脾氣虛,肺無所養,故大腸之氣虛脫而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或四君子為主。若脫出緋赤或作痛者,血虛而有熱也,用補中益氣湯佐以四物、牡丹皮。微紅或作痛者,氣虛而有熱也,佐以四君、牡丹皮。大凡手足指熱者屬胃氣熱,手足指寒者屬胃氣寒。

湯氏方治脫肛,大腸自糞門出,宜用葱湯熏洗令軟,款款送上。此因瀉利得之者,亦可服瀉利之藥,然後用槐花等藥。又有用一味五倍子煎湯,入(石卜)硝熏洗而縮者。又有用真蒲黃碾極細,以猪肝拌勻,敷肛門上而入者。《全嬰方》用濇腸散。兼有痔證腫痛者,用黃丹、滑石等分,井水調塗即消;并用鉛白霜半錢,片腦半字,好酒調敷腫處甚佳。黃連解毒湯亦可服。用苦參湯洗亦效。亦有用密陀僧、白礬、腦子末之,敷上,更用荊芥、防風等項洗之。用生瓜蔞根者亦效。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宋•撰人未詳】

   八痢論

小兒氣血怯嫩,臟腑軟弱,因觸冒風寒,飲食冷熱,以邪干正,致脾胃不和,凝滯停積,蘊毒結作,或水穀不聚,或膿血純雜,變而為痢。其候有八:一曰水穀痢,謂便下糞稀薄而不聚,快利出易,水穀不化也。然雖是瀉,便時亦覺裏急後重,故為痢也。二曰冷痢,謂便下純白膿也。三曰熱痢,謂便下純赤血也。四曰滯痢,謂便下膿血相雜也。五曰積痢,謂有積傷為痢,浸久或差而復發也。六曰疳痢,謂患疳積而下痢也。七曰蠱痢,謂如蠱毒下紫黑血,或如赤豆汁,或如鷄鴨肝片也。八曰休惜痢,謂下血黑黯中有白物,如腸中之脂或如爛魚腸之狀。此腸胃潰傷,患者更休愛惜,故以名之。亦名休息者,謂患即無休息而至死也。凡痢若粥藥不能進者,此便為死候也。

  方

經驗大黃湯 【 《千金方》,下同】  治小兒暴冷,水穀下;或乳冷下青,結不消;或冷實吐下,乾嘔煩悶;及冷滯赤白下者,良。若已服諸利湯去實,胃中虛冷,下如水,乾嘔眼陷,煩擾不宜利者,可除大黃。若中乳,乳母洗浴,水氣未消飲兒,遂為霍亂者,但用大黃。小兒諸霍亂宜利者便用大黃,不須利宜溫和者除之。

大黃六分 桂心 厚朴 甘草 乾薑各一分 人參 茯苓 白朮 當歸各二分 桔梗三分

右十味,以水三升半,煮取八合。凡兒三十日至六十日,一服二合;七十日至一百日,一服二合半;二百日以來,一服三合。

黃蘗湯 治小兒夏月傷暴寒,寒折大熱,熱入胃,下赤白滯如魚腦,壯熱頭痛,身熱手足煩,此太陽之氣外傷寒,使熱氣便入胃,服此方良。若誤以利藥下之,或以溫脾湯下之,則熱劇。以利藥下之便數去,赤汁如爛肉者,或下之不瘥,宜以濇熱藥斷之。下既不止,倍增壯熱者,服之即效。或是溫病熱盛,復遇暴寒折之,熱入腹中,下血如魚腦者,服之良。

黃蘗 黃連 升麻 當歸 白頭翁一作白斂 牡蠣 石榴皮 黃芩 寄生 甘草各二分 犀角 艾葉各一分

右十二味(口父)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百日兒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半。

治中結腸圓 治小兒濕冷,滯下赤白青色如魚腦,肛脫出,積日腹痛,經時不斷者。

赤石脂五分 吳茱萸三分 乾薑 附子 當歸 厚朴 白朮 木蘭皮 白頭翁 黃連 石榴皮 黃蘗各二分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大豆,二歲兒五丸,三歲已上服十丸,十歲已上二十丸。暴下者服少許便瘥,積下者盡一劑更合。

梔子丸 治少小熱痢不止。

梔子七枚 大棗四枚,炙黑 川黃連五分 礬石四分 黃蘗三分

右五味為末,蜜丸如小豆大,服五丸,日三夜二服;不知,稍至十丸。

黎蘆圓 治少小泄清痢。

黎蘆二分 黃連三分 附子一分

右三味為末,蜜和丸如麻子大,以粥飲下二丸,立愈。

四物梁米湯 治少小泄注。

粱米 稻米 黍米各二升 蠟如彈子大

右四味,以水五升,東向竈煮梁米三沸去滓,復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復以汁煮黍米三沸出滓,以蠟內汁中和之,蠟消取以飲之,數試有驗。

龍骨湯 治少小壯熱引飲下痢。

龍骨 甘草 大黃 赤石脂 石膏 寒水石 瓜蔞根 桂心各二兩

右八味治下篩,以酒水各五合,煮散二合,二沸去滓,量兒大小服之。

大黃湯 治少小下痢,苦熱不食,傷飽不乳。

大黃 甘草 麥門冬各一兩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三歲兒分三四服。

生金牛黃湯 治少小積下不止,因發癎。

生金三銖,一方用六銖,無生金用熟金亦得。法應作屑,方今盡用成器者 牛黃三銖 麻黃二分 黃連 乾薑 人參 甘草各一分 細辛半分

右八味(口父)咀,以水一升六合,煮取八合,去滓,臨服研牛黃以煮湯中。嫌兒熱者,用生薑代乾薑。今世乏生金,但用成器亦善,二三兩皆得用之。

澤漆茱萸湯 治小兒夏月暴寒,寒入胃則暴下如水,四肢被寒所折則壯熱,經日不除,經月許日,變通身虛滿腹痛,其脈微細,服此湯一劑,得漸漸安神。

澤漆 青木香 海藻各二分 吳茱萸 茯苓 白朮 枯梗 芍藥 當歸各三分 大黃一分

右十味(口父)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二百日至一歲兒一服二合半,一歲已上至二歲一服四合。

枳實散 治少小久痢淋瀝,水穀不調,形羸不堪,宜此。

枳實二兩 治下篩,三歲已上飲服方寸匕,若兒小以意斟酌,日三服。

鼈頭圓 治小兒積冷久不瘥,後餘脫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

死鼈頭二枚,炙令焦 磁石四兩 桂心三兩 小蝟皮一枚,炙令焦

右四味為末,蜜丸如大豆,兒三歲至五歲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兒年大,以意加之。

除熱結腸圓 斷小兒熱下黃赤汁沫,及魚腦雜血,肛中瘡爛,坐(上匿下虫)生蟲。

黃連 蘗皮 苦參 鬼臼 獨活 橘皮 芍藥 阿膠各半兩

右八味為末,以藍汁及蜜丸如小豆,日服五丸至十丸。冬無藍汁,可用藍子一合,皆蜜和為丸。

香連丸 【 《真訣》方】  治赤白痢疾,并水瀉暑瀉。

黃連淨,二十兩 吳茱萸去梗,十兩

右先將二味用熱水拌和,入磁器內,置熱湯中頓一日,同炒至黃連紫黃色,去茱用連為末,每末入木香末一兩,淡酢米飲為丸如麻子大。

益黃散 【 《儒門事親》】  治小兒痢。

陳皮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甘草各半兩 丁香二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煎,食前服之。

香連丸

木香 訶子肉麵炒 黃連炒,各半兩 龍骨一錢

右為細末,飯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飲湯下。

丹溪方 【 《平方會萃》,下同】  治食積痢疾。

黃芩 黃運 陳皮 甘草 煎服。赤痢加紅花、桃仁,白痢加滑石末。一方,去陳皮加大黃。

食積痢方

炒麯 蒼朮 滑石 芍藥 黃芩 白朮 甘草 陳皮 茯苓

右(口父)咀,煎下保和丸。

二朮湯 治小兒八歲下痢純血,以食積治。

蒼朮 白朮 黃芩 白芍 滑石 茯苓 甘草 陳皮 神麯炒

右,煎下保和丸。

三黃丸 【 《幼科全書》,下同】

黃連 黃芩 大黃

右共為末,神麯糊丸,以木香檳榔湯下。

大承氣湯

枳殼 厚朴 大黃 芒硝 甘草 檳榔

右作一服,此通腸去積之藥也。

保和丸

南山楂肉二兩 神麯炒 半夏 白茯苓 白朮各一兩 蘿蔔子 連翹 陳皮各五錢

右為末,粥丸如黍米大,飲吞下。蓋小兒食積脾虛,以補藥下之者,此也。

清血丸

槐子炒 荊芥穗煨 側柏葉炒

右為末,醋糊丸,陳米湯吞下。

固腸丸

樗根白皮,不拘多少,細切略炒

右為末,糊丸如黍子大,陳米湯吞下。

和中丸

黃連炒 陳皮各五分 澤瀉 車前子 白茯 山藥 人參 乾薑各二錢

右為末,酢糊丸,陳米湯吞。脫肛,用升麻湯送下。

二根丸

紅椿木根皮 白椿木根皮即樗根

右為末,米糊丸,陳米飲下。

益元散

滑石炒,一兩 甘草二錢五分 紅麯去殼炒,五錢

右為末,米糊丸,陳米飲下。

參苓白朮散 此藥性平,凡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及大病後助補脾胃必用之藥也。

人參 白朮 白茯 山藥 甘草 桔梗 苡仁 蓮肉 石菖蒲 白扁豆薑汁製,各一兩

右為細末,陳米飲下。

又方 治痢疾。

陳細茶 生薑等分 無根水濃煎,露一宿溫服。

香連丸 【 《片玉心書》】  治赤白痢相雜,裏急後重。

黃連 吳茱萸同炒,五錢,去茱萸 木香五錢 石蓮肉三錢 共為末,酢糊丸如粟米大,陳米湯送下。久痢不止者,加肉豆蔻,麵包煨去油五錢。

金鎖散 【 《全幼心鑑》,下同】  治小兒久痢赤白。

桂去皮薑汁炙紫 黃連以茱萸炒過

右等分為末,紫蘇、木瓜煎湯服之。

神仙救苦散 治小兒赤白痢下,日夜百行不止。

御罌粟殼醋炒為末,去筋淨,再以銅器炒過 檳榔炒赤研末,各收

右每用等分,赤痢蜜湯下,白痢砂糖下。忌口味。

駐車丸 治小兒積痢。

百草霜二錢 巴豆煨去油,一錢

右研勻,以飛羅麵糊和丸菉豆大,每服三五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米飲下,紅白薑湯下。

香連丸 【 《窮鄉便方》】

宣黃連一兩,去蘆鬚,用吳茱萸浸水拌蒸,不用茱萸,以黃連炒乾為細末 小茴香微炒地上存性 元胡索各五錢,酒拌蒸 俱為細末,用早米糊為丸如粟米大,米湯送下。量兒大小:大每服一錢,小者五分。

調中湯 【 《嬰童百問》,下同】  治夏末秋初,忽暴折於盛暑,熱結於四肢則壯熱頭疼,傷寒於胃則下痢赤白。

大黃七錢半 桔梗 藁本 茯苓 甘草炙 乾葛 黃芩炒 芍藥炒 白朮炒,各半兩

右(口父)咀,白水煎,量大小加減服。得快氣利,壯熱便歇,去大黃,加黃連、枳殼,止利尤妙。或加地榆,或加當歸皆可。感風加荊芥。

五苓散 治傷寒溫熱病,發熱口燥,咽乾煩渴,飲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治吐瀉下痢。

澤瀉二兩半 猪苓 白朮炒 白茯各一兩半 肉桂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不拘時,服訖多飲熱湯,有汗出即愈。

車前子散 治暑月伏熱,霍亂吐瀉,煩悶引飲。

白茯苓 猪苓 陳香薷 車前子各一兩 人參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燈心泡湯調下。腹痛加芍藥,瀉不止加石蓮。

潑火散 治中暑煩躁,發渴口乾,及治血痢。

青皮 赤芍藥 黃連去鬚 地榆各一兩

右為細末,冷水調下一錢。如血熱妄行,加甘草。

葛根湯 治太陽病項強几几,惡風無汗,不惡寒。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 肉桂 生甘草各一兩 白芍藥二兩,炒

右剉散,每服五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服,取微汗。

四逆散 治少陰病,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者。

甘草炙 枳實炒 柴胡 白芍藥炒,各一兩

右搗篩為細末,水飲調下二錢,日進三服。如欬者,加五味子、乾薑各半兩。下利悸者,加桂半兩。小便不利者,加茯苓半兩。泄利下重,先濃煎薤白湯。內藥末三錢匕,再煮一二沸,溫服。

石蓮散 治小兒噤口痢,噦逆不食,止而復作。

蓮肉去心炒

右為末,米飲下一錢。一方用山藥為末,米飲調服亦妙。

香脯散 治小兒刮腸下痢,噤口不食,閉眼合口,危急之證。

精猪肉一兩,薄批一片 膩粉一錢

右將肉於炭火上慢炙,旋鋪膩粉炙令成脯,每以少許與喫,如未知喫,且放鼻間,自然要吃。此方治胃口有毒,至奇至妙。

香連丸 治瀼積瀉,亦治痢。

黃連 吳茱萸各一兩,炒去茱萸 木香二錢半 訶子半兩

右為末,麵糊丸如麻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黃連香薷飲 治暑熱所傷,下痢赤色。

扁豆炒 厚朴薑炒,各半兩 黃連薑汁炒 香薷各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薑煎服。

茅花湯 治鼻衄不止,吐血下血。

茅花一大把

右用水三盞,煎濃汁一盞,分二服即瘥。無花,根梗代之。亦治血痢黑痢。

頓止丹 治瀉利先鋒之藥。

黃丹一兩 巴豆四十九個 乳香二錢

右用麻油二錢,蠟半兩,溶化和丸。冷證加木香二錢半。

敗毒散 治傷寒時氣,頭痛項強,壯熱惡寒,身體煩疼;及寒壅欬嗽,鼻塞聲重。

人參 茯苓 生甘草 前胡 川芎藭 羌活 獨活 桔梗 柴胡 枳殼麩炒黃,各一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薄荷各少許。止瀉痢,用陳倉米煎,粳米亦可。

地榆散 治瀉痢血痢。

地榆 訶子 生甘草各一兩

右為末,鹽米湯調下。有熱加黃芩。

芍藥蘗皮丸 治一切惡痢,窘痛膿血。

芍藥炒 黃蘗各一兩 當歸 黃連各半兩

右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一古加枳殼。

寬腸枳殼散 順氣止痢。

甘草六錢,炙 枳殼炒,二兩四錢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沸湯點服。

三黃熟艾湯 治下痢赤白,及治傷寒四五日而大下,熱痢時作,諸藥不效,宜服此湯。

黃芩 黃連 黃蘗各七錢半 熟艾半鷄子大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服。

神芎丸 治小兒痢。

生大黃 黃芩各二兩 生牽牛頭末一兩 滑石四兩 黃連 薄荷葉 川芎各半兩

右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下,食後服。一方加蒲黃,止血證用。

黃連解毒湯 治熱痢如神之劑。

黃連三錢 黃蘗半兩 梔子四個 黃芩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煎服。

湯氏異功丸 治渴止瀉,消暑毒,生津液。夏月出路含化,免吃水,妙。

澤瀉一兩二錢 猪苓去皮,七錢 肉桂三錢半 茯苓 人參 白朮 辰砂各半兩

右末,蜜丸芡實大,燈心竹葉湯下二三十丸。一方加陳皮。

胃風湯 【 《保嬰撮要》下同】  治風冷客於腸胃,乳食不化,泄瀉腸鳴,腹滿而痛,或下如豆汁,或瘀血,日夜無度。

白芍藥 白朮 肉桂 人參 當歸 川芎 茯苓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粟米,水煎,空心熱服。

地榆飲 治冷熱痢,腹痛下痢,赤白頻併。

地榆三分 甘草 赤芍藥炒 枳殼各二分

右,水煎服。

升陽益胃湯 止渴消暑,生津液。

黃芪二錢 半夏 人參 甘草炙 白朮 川黃連各一錢 川獨活 防風 白芍藥 羌活各五分 陳皮 茯苓 柴胡 澤瀉各三分

右,水二鍾,薑三片,棗二枚,煎四分,食遠服。

羌活散 【 《證治準繩》,下同】  治傷風時氣,頭痛發熱,身體煩疼,痰壅欬嗽,失音鼻塞,聲重,及解時行痢赤白。

人參 羌活 赤茯苓 柴胡 前胡 川芎 獨活 桔梗 枳殼麩炒微黃色,去麩不用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去粗皮濾乾,剉片炒微黃色 甘草各一兩

右剉,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薄荷三葉,煎七分,無時溫服。發散風邪,入葱白同煎。痢證,薑、倉米煎。

水浸丹 治瀉痢先鋒之藥。

黃丹研細,一兩 大巴豆二十五個,去皮膜研出油

右研勻,用黃蠟半兩,熔作汁拌勻,量大小旋丸,水浸吞下,臨病隨意用。一方,黃丹二兩半。

寬腸丸 治痢後裏急,大腑閉濇不通。

枳殼炒微黃,仍用清油浸透一兩,焙乾,五錢 麻仁去殼 木通去皮節 大黃半生半炮 檳榔 大腹皮洗淨焙乾,各二錢半

右除麻仁,用乳鉢極細研,外五味,檳榔不過火,餘焙,同研成末,入乳鉢中與麻仁再杵勻,煉蜜丸菉豆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仍似枳殼甘草煎湯,空心送下。一二歲嬰孩,溫蜜湯下。

地榆散

地榆 訶子 厚朴薑製,各等分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薑、棗煎服。

又方

地榆 烏梅 藥皮 甘草 當歸各等分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煎服。

川草散 治腹痛,下痢赤白,不拘遠近。

川芎 白芷 甘草半生半炙,各七錢 赤芍 當歸酒洗 黃連各五錢

右剉焙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白痢白薑湯調,赤痢甘草湯調,赤白痢溫米清湯調,并空心服。

備急方 治熱痢。

蠟茶 蜜磨生薑

右用井花水調,渴則飲之。

錢氏黃蘗丸 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蘗去皮,半兩 赤芍藥四錢

右為末,飯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下,量兒加減。

外臺子芩湯 治小兒熱痢。

子芩十二分 知母 女萎各六分 竹葉八分 黃蘗 甘草炙,各四分

右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甚妙。

聖惠梔子仁散 治小兒熱痢腹痛,心煩口乾,小便赤黃,不欲飲食。

梔子仁 當歸酒洗剉微炒,各半兩 黃蘗 地榆微炙,各三分 黃連一兩,去鬚微炒

右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烏梅散 治小兒熱痢,但壯熱多渴,而痢不止。

烏梅肉二枚,微炒 黃連微炒 藍葉各一分 犀角屑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炙草各半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開胃散 治赤痢。

白朮 茯苓 人參各半錢 石蓮子肉十個

右為末,藿香湯下半錢。

養臟湯 主生津益氣,溫腸止痢。

人參 炙草各二錢半 白芍藥 白朮各半兩 南木香 肉桂去粗皮,各一錢 肉豆蔻煨 罌粟殼去蒂蜜水炒 訶子肉各一錢半

右件(口父)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或入倉米同煎。

廣濟方 療客冷白痢。

人參六分 厚朴炙 甘草炙,四分 茯苓 桔梗各五分 梁州櫸皮八分,炙

右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可一合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嬰孺方 治五六歲兒冷痢。

當歸 黃連 龍骨各四分 赤石脂 厚朴炙 乾薑 酸石榴皮各二分

右切,以水三升半,煮一升六合,為四服,相去一炊,久服。

雄朱散 治小兒腸胃虛冷,下痢頻併,日夜疼痛不可忍。

雄黃一分,研飛 乳香細研 白礬煅,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陳米湯調下,一日三服。

玉脂散 治冷痢大便青色,甚則有膿。

白石脂 當歸洗焙乾 丁香 白朮炮,各一兩 草豆蔻去皮 厚朴生薑汁製,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艾湯 治白痢。

艾葉微炒 當歸各一兩 乾薑炮 木香 訶梨勒皮炮,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養臟湯 治白痢頻併。

當歸洗焙 烏梅肉 乾薑 黃芪 白朮炮 龍骨各一兩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粟米各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前,量大小加減。

香連丸 治赤白下痢,煩渴作痛。

淨黃連一兩剉,用吳茱萸同炒黃,仍去茱萸 烏梅肉二錢半,薄切片,用新瓦上慢火焙乾 南木香半兩,不過火

右為末,用阿膠半兩剉碎炒脹,水化為糊,候冷入乳鉢內,同前藥末停分杵勻,丸作麻仁大,赤痢每服三十三丸至五十五丸,或七十七丸,甘草湯空心下;白痢丸數同前,白薑湯空心下;赤白交作,溫米清湯,空心嚥服。

金粟丸 治下痢赤白,水穀不化。

淨黃連一兩 川芎 枳穀製 穀芽洗焙 赤茯苓 白芷 木香各半兩

右除木香別剉不過火,餘六味焙,入木香同為末,用神麯末一兩煮糊,丸粟米大,每服七十丸至百丸,空心溫米清飲湯下,或不拘時。

白附香連丸 治腸胃暴傷,乳哺冷熱相雜,渴痢赤白,裏急後重,腹痛扭撮,晝夜頻併,乳食減少。

黃連 木香各一錢 白附尖二個

右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三十丸,米飲下,食前,日夜各四五服。

豆蔻香連丸 治瀉泄,不拘寒熱赤白,陰陽不調,腹痛腸鳴切痛,立效如神。

黃連炒,三錢 肉豆蔻 木香各一錢

右為細末,粟米飯丸米粒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日夜各四服,食前米飲下。

吉氏香連丸 治赤白痢。

黃連 木香 訶子皮各一兩 肉豆蔻二個 子芩半兩

右末,蜜丸菉豆大,空心酢漿湯下。小兒五丸,空心日午再服,煎薑蜜湯下。

葛氏鷄子餅 療小兒秋夏暴冷痢,腹脹,乍寒乍熱,白滯下。

鷄子一枚 胡粉一丸,碎絹篩

右合鷄子黃白調熬令熟,如常鷄子餅,兒年一歲一食半餅,日再,不過二餅即瘥。兒大倍作。凡羸弱不堪與藥,宜與此餅。

脂附丸 【 《王氏手集》】 治小兒純膿白痢,其效如神。

大附子一枚

右先用猪膏攄成油半盞許,蘸前件附子令裂,撈出放冷,削去皮臍,研為細末,以棗肉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米飲送下,空心食前服。

朱氏家傳方 治小兒白膿冷痢,臍下絞痛。

訶子皮 青木香各等分

右為末,以粳米飯丸如菉豆大,米飲下五丸。

附子散長沙醫者丁時發傳 治小兒疳痢,多有白膿腹,內(疒丂)痛。

附子炮去皮尖,一枚 龍骨 赤石脂各半兩 密陀僧 黃丹 胡粉炒 烏賊魚骨燒灰 赤芍藥各一分

右件為末,每服半錢,米飲下,一日三服。

血痢方 治小兒熱毒。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麥草五合

右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兒大小服。

又方

葱白三兩 香豉三合 梔子七枚 黃連一兩

右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又方 【 《外臺》劉氏】  療小兒血痢。

地榆 酒黃蘗 川黃連 酒黃芩各六分 馬藺子二分 茜根一兩 生薑三分

右七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大小量之,與一合至二合為度。

又方 【 《食醫心鑑》】  治小兒血痢。

生馬齒莧絞汁,一合

右和蜜一匙匕,空心用之。

黃連散 【 《聖惠》】  治小兒血痢煩熱,口乾腹痛。

黃連去鬚微炒 犀角屑 白蘘荷根 黃芩 蔓青根 吳藍各一兩 白頭翁三分 炙草 當歸剉微炒,各半兩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馬齒菜汁粥 【 《聖惠》】  治小兒血痢不瘥。

馬齒菜汁一合 蜜半合 粟米一合

右以水一大盞,煮作粥,後入二味和調,食前服之。

水蓼丹 治血痢疳瘦。

蛇蛻皮燒灰 鷄豆殼燒灰,各一兩 胡黃連 水蓼各半兩,各搗羅為細末。次用 朱砂半兩 真蘆薈 牛黃 粉霜各細研,一分

右件都拌勻,再研細,軟飯和黍米大,每服五粒至七粒,麝香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茜根湯 治血痢不瘥。

茜根剉 地榆剉 黃連去鬚 赤石脂煅 阿膠炙熟,各一兩 甘草炙 黃蘗各半兩

右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服。

厚腸丹 治血痢腸虛。

黃連 川楝子各一兩 木香 阿膠蛤粉炒 吳茱萸微炒 當歸洗焙,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聖效散 治血痢久不瘥。

赤石脂燒赤 白龍骨煅 阿膠炙,各一兩 訶梨勒皮 木香 炮薑 黃連 炙草各半兩右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煎粟米飲調下,食前服。

必效丹 治血痢煩併。

川黃連去鬚,二兩 大棗半升 乾薑一兩 白礬半兩

右件用瓦器盛,鹽泥固濟,留一竅子,以木炭火燒,煙息為度,取出搗羅為末,白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又方 治小兒熱痢下血。

黃蘗去皮,半兩 赤芍藥四錢

右同為細末,飯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飲送下。大者加丸數。

又方 吉氏家傳,治小兒血痢。

宣連為末

右以鷄子捻作餅子,炭火煅令赤,便蓋著,勿令泄氣,候冷細研,空心米飲下半錢,以意加減服。

又方

好郁金末半錢

右,用熱水調下。

吉氏地榆散 治小兒血痢,日久不瘥。

地榆一分,炒 訶子五個,炮去皮 陳槐炒 黃連各一錢,炒

右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錢,陳米飲下。

白頭翁丸

白頭翁三分 黃連六分,研 石榴皮三分

右三物,以水三升,煮取八合,兒生四十日以五合為三服,大者則加藥。一方,去石榴皮,用犀角屑三分。

肘後乳母方

扁豆莖一升,炙乾切 人參三兩

右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去滓取汁,煮粟米粥與乳母食之,良。

肘後近效方 療小兒三歲即患痢,初患膿少血多,四日膿多血少,日夜四十餘行。

生地黃汁五小合 羊腎脂一小合

右,先溫腎脂令煖,分三四服,立效。乳母須禁服,并有乳母方在前。

聖惠吳藍散 治小兒膿血痢如魚腦,腹痛。

吳藍 川升麻 赤芍藥 龍骨煅,各一兩 梔子仁半兩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入豉三七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樗根皮散 治小兒膿血痢如魚腦,困重。

臭樗根皮一分,剉炒微黃 枳殼去瓤微炒 黃連去鬚微炒 蕪荑微炒 赤芍藥各半兩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豉三十粒,葱白一莖,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人參散 治小兒膿血痢,多時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飲食。

人參 當歸微炒 地榆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黃連 子芩 黃蘗炙 赤芍 白蕪荑微炒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令香熟,各半兩

右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薤白一莖,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鷄屎礬丸 治小兒膿血痢不瘥,漸加瘦弱。

雞屎礬燒灰 龍骨 阿膠搗碎炒令黃燥 黃連去鬚微炒,各一兩 胡粉一分,炒微黃

右件藥搗羅為末,煎釅酢為膏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以煖漿水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黃連阿膠丸 治小兒熱痢下重,膿血疼痛,腹中痛不可忍。

真川黃連去鬚,一兩半 白茯苓 白芍藥炒 阿膠杵碎,慢火炒如珠子白色,別杵為細末,各半兩

右上三味為細末,斟酌米酢多少,熬膠得所,和勻入臼杵萬下,眾手丸如菉豆大,每服自二十丸為始,至於五十丸,食前溫米飲下,日二三,以知為度。未知,加藥更丸一等如黃米大,與小兒服。

燔髮散 治腸澼下膿血。

白石脂一分 髮灰 甘草炙,各二分

右為末,米汁和二刀圭,日二服。

張渙健胃丹 治泄痢兼膿血,日漸羸瘦。

黃連一兩,去鬚微炒 枯白礬一分 烏梅肉炒 龍骨 白石脂 神麯炒 乾薑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酢煮麵糊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青橘丹 治冷熱相交,赤白相雜膿血。

青橘皮湯浸去白焙 當歸酒洗焙 黃連 乾薑各一兩 厚朴生薑製 肉豆蔻各半兩

右件搗羅為細末,白麵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