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画卷 文苑瑰宝
——泰戈尔短篇小说浅谈
——黄志坤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obindranathTagore,1861.5.7——1941.8.7)
是一位驰名世界的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勤奋好学孜
孜不倦,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给人们留下了50多部清新隽永的诗集,10余部脍炙
人口的中、长篇小说,90多篇绚丽多采的短篇小说,40余个寓意深刻的剧本,以及
大量的故事、散文、论著、游记、书简等著作。这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还创作了两
千多首歌曲和近两千幅美术作品。1912年,诗人自译英文版《吉擅迦利》出版,顿
时轰动文坛。1913年,泰戈尔因该诗集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从此他跻身于世界
文坛,其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
泰戈尔的名字,对我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他的作品早在20年代就曾大量介
绍到中国来了,对我国老一代作家如郭沫若等产生过较大的影响。1924年,年逾花
甲的泰戈尔不辞劳苦风尘仆仆访问了我国上海、北京等许多地方。他愤怒地谴责帝
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他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深表同情。周恩来生前访问泰翁创
办的国际大学时曾亲笔题词,赞誉“泰戈尔是伟大的诗人、哲学家、爱国者、艺术
家,深受中国人民的尊敬。”①
①转引自季羡林《纪念泰戈尔诞生120周年报告》。
泰戈尔出生于孟加拉加尔各答一显贵家庭。其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名流。他从
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的熏陶,因而其文艺天才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他以
自己丰富多采的作品开创了孟加拉文学的新时代,对印度其他民族的文学发展也起
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不愧为印度文坛的泰斗,举世瞩目的伟大作家。
一
短篇小说是泰戈尔整个著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成就非常突出。正如孟加拉
学者阿本·卡塞姆·乔杜里所说:“短篇小说是泰戈尔的第二个主要成就,仅次于
诗歌。”1
短篇小说一直是泰戈尔最喜爱的文学体裁之一。16岁时,他就发表了第一篇短
篇小说《女乞丐》。上个世纪90年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短篇小说。这种兴致经久不
衰,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周。60余年他创作了90余篇短篇小说(约百万字)。这在
短篇小说体裁刚在孟加拉文学中诞生的年代,不能不算是惊人的成果。从效果方面
来看,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一样,都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篇章。
1
阿本·卡塞姆·乔社里《泰戈尔小说集》(AbunKasemCaudhuri,《Rabi-ndr
anatherGalpaguccha》)达卡,孟加拉文版,前言部分。
泰戈尔是孟加拉文学以及印度文学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开拓者。印度古典梵文
文学极为发达,孟加拉民间文学也绚丽多姿。就散文文学而言,虽不乏引人入胜的
民间故事、寓言、传说、神话等等,但却没有现实主义的短篇小说。而中、长篇小
说领域也还是19世纪中叶由泰戈尔前辈文豪般吉姆·钱德拉·查托帕代(查特吉)
①等人所开拓。在泰翁大量创作短篇小说之前,这一体裁在孟加拉文学中还处于朦
胧状态。凯特罗·古普塔在《孟加拉现代文学史》一书中说得好:“孟加拉文学中
的短篇小说体裁是由罗宾德拉纳特开创的。”②苏库马尔·森也说:“泰戈尔是孟
加拉真正的短篇小说的创建者。”③
作家不只是在孟加拉文学乃至印度文学中开辟了短篇小说的新领域,而且还以
自己量多质优的作品,将这一体裁推到了日臻完善的地步。正如孟加拉学者纳拉扬
·乔杜里说的:“罗宾德拉纳特是孟加拉短篇小说的一位大师。在这方面的实际影
响,直至今天,还无人能够与之相比。”④泰翁的小说,大胆运用民间口语,给孟
加拉文学语言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气息,促进了孟加拉现代文学语言的形成和发展。
①般吉姆·钱德拉·查托帕代(查特吉)(BankimcandrachattopādhāyCatt
opādhāy,1838—1894)是19世纪孟加拉乃至印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了1
2部中、长篇小说。在孟加拉文学中为小说这一体裁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②凯特罗·古普塔《孟加拉现代文学史》(KsetraGupta《AdhunicBānlāSā
hityerItihas》)加尔各答1961年孟加拉文版168页。
③SukumārSer《HistoryofBengaliLiferatura》新德里,1979年英文版282页。
④纳拉扬·乔杜里《散文文学》(NārāyanCaudhuri《Katha-Sanitya》)加
尔各答,1963年孟加拉文版,33页。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不但在孟加拉和整个印度确立了无可争辩的权威地位,而且
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发表过许多研究泰戈尔著作作品
的E·汤普森曾说:“优秀的短篇小说使他(指泰戈尔——笔者按)成了世界上最伟
大的小说家之一。”①这话毫不夸张。泰翁的短篇小说完全可以与莫泊桑、契诃夫
等这些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作品相媲美。像《喀布尔人》、《莫哈玛娅》、《乌云
和太阳》、《一个女人的信》等作品,无疑都属世界短篇小说名篇之列。1912年泰
戈尔访问英国时,首先使英国文坛轰动的就是短篇小说《喀布尔人》和某些诗集的
英译本(由圣蒂尼克坦的教师艾吉库玛·查克拉瓦蒂翻译的)。②泰戈尔短篇小说
在世界各地不胫而走,大受欢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其伟大成就。他的短篇,世界
各大语言都有译本。我国最早的中译本可追溯到1917年《妇女杂志》上的《雏恋》
(即《放假》)。《喀布尔·人》的中译本至今已达八种之多。这种风起云涌竞相
翻译的盛况是很说明问题的。综上所述,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既是他众多作品中最重
要的成就之一,也是孟加拉文学、印度文学以及世界文苑中的瑰丽珍宝。
①E.Thompson《RabindranathTagore,hislifeandwork》伦敦,1920年英文版,
103页。
②见《泰戈尔评传》(印)S.C圣笈多著,董红钩译,原湖南人民出版社版,
20页。
二
泰戈尔创作的90余篇短篇小说,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爱憎分明。
作家把古往今来的故事尽收眼底,但他那生花妙笔主要还是集中描绘了他所处时代
的现实生活,即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前期印度城乡生活的各个侧面,描写了当时
各阶层的不同人物。每当我们阅读这些小说时,眼前便会呈现出一幅色调深沉令人
感愤的时代画卷。
作家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在印度强化殖民统治的年代。祖国沦亡、民族屈辱
的现实,激起作家崇高的爱国情感。他曾抛弃英王赐予的爵位,公开怒斥英国殖民
者对人民进行的屠杀,并通过艺术形象宣扬爱国主义,揭露殖民主义。《乌云和太
阳》描写一个与世无争、爱好和平的大学生绍什普松,亲眼看到一位洋大人寻欢作
乐开枪击沉乡民小船淹死人时,满腔仇恨地上告官府。然而官官相护,洋人逍遥法
外。作家在小说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个英国人的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
不会因为开了这样一个小小玩笑而受到某种惩罚。”后来,这位主持正义的大学生,
反而被投入监牢。
作家不但谴责英国殖民者,而且还把笔锋指向其附属机构和他们的奴才。通过
一个乡村医生的见闻,揭发了警察当局敲榨勒索、欺压村民、横行乡里的暴行(
《过失》)。透过一寡妇失身沦落的经过和其自杀事件的处理,暴露了法官道貌岸
然的虚假面目(《法官》)。
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印度的发展,追求金钱牟取暴利的恶念与日俱增,
并且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因而,金钱拜物教也逃脱不了泰翁的抨击。在《艺术家》
一篇中,寡嫂冒着倾盆大雨把儿子送到身为艺术家的侄子家里。请他把儿子“从贪
求金钱的欲惑中拯救出来”。因为满身沾满铜臭的监护人——孩子的堂叔的教导是
“首要的事情,是全力以赴地捞钱”。
泰戈尔对封建势力和陈规陋习嫉恶如仇。他反对种姓制度和宗教纠纷。《偏见》
中一清道夫老头,只因在公用水龙头下洗衣服,后来又不知怎么碰了一下他人,结
果被打得头破血流。而那些口头上激烈的“爱国者”却在围观,成了旧习俗的卫道
士。《弃绝》描写了种姓制度造成的鸿沟。一对彼此倾心相爱的男女,终于弃绝了
种姓,坚持了爱情。《原来如此》是一篇嘲弄虔诚信神的好作品。查比平听到虔诚
修行的父亲承认一穆斯林是自己的儿子时,他感慨万端地说:“老一辈人虔诚就是
这么一回事!”而书中另一角色讲得更直截了当:“世上圣人和凡人的区别,就在
于圣人会装模作样,而凡人则开诚布公。”《偷来的财宝》通过两辈两对恋人结合
的故事,驳斥了“本命星”、“生辰八字”等迷信思想。《赎罪》则挞伐了因循守
旧的赎罪仪式。作家不但嘲讽宗教的腐朽残忍的习俗,而且还戳穿它的代表人物的
虚假面孔。
泰戈尔之前,印度农村的情况在文学作品中极少反映。作家本人也说:“有一
时期,我月复一月地创作有关农村生活题材的短篇小说。我相信,这之前在孟加拉
文学中对农村生活的图景还从来没有过如此规模的描写。①作家丰产期的短篇小说
就主要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家对贫苦农民倾注了无限的同情。在《原来如此》
中,我们看到佃户阿奇姆丁倾家荡产,背一身债。在《判决》中,作家告诉我们,
农民在收获大忙季节,哪怕是自己的庄稼泡在水里,也得去给地主修理公事房。
“有时他们不得不站在雨水里淋着,可是却没有拿到应得的工钱,相反,倒听到了
不少无礼的责骂。”泰翁既写了农民贫困受压迫的处境,也描述了农民的反抗。在
《难以避免的灾祸》里写道:“地主总管想要大幅度增加地租,激起了佃户们奋起
反抗。”佃户阿奇姆丁被逼得走投无路时,也终于举刀向地主头上砍去。
①转引自《泰戈尔文集》莫斯科,1961年,俄文版,第一卷563页。
印度妇女的低下地位和悲惨处境是政、族、神、夫四权束缚的结果,是封建残
余和资本主义人吃人社会造成种种弊端的反映。这些最低层的人们,是泰翁短篇小
说中写得最多的题材。作家描写了许多不幸的妇女被封建婚姻制度无情地吞噬了。
《莫哈玛娅》是控诉寡妇殉葬的佳作。美丽多情的莫哈玛娅与情人约会时,被兄长
撞见。她兄长为保持种姓的纯洁竟将其妹嫁给一个垂死的老头。婚后的第二天她便
当了寡妇。狠心的哥哥又强迫她给丈夫殉葬。后来虽死里逃生,但烈焰已舔掉了她
那俊俏的面容。作品以奇巧的构思和细腻的描写,鞭笞了这种封建制度的罪恶。
泰戈尔对童婚恶习也进行了猛烈抨击。这种落后的风俗既有害于少女的身体,
也有损于她们的心灵。《笔记本》中的乌玛年仅9岁就出嫁了。她不但失去了父母的
宠爱,而且连学习用的笔记本也被没收。这是多么残忍的现实啊!
作家在描写印度妇女悲惨命运的时候,也塑造了一些追求光明渴望自由的女性。
《一个女人的信》里的姆丽纳尔,在夫家15年终于觉醒,决定离开这墨守陈规嫌贫
爱富的家庭,以反抗吃人的礼教。吉丽芭拉也是一个感人的形象。这位“为自己周
身漫溢着的青春所陶醉。的美人,受尽丈夫冷落欺凌后,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艺术舞
台(《打掉傲气》)。
印巴分治,使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由来以久的冲突愈演愈烈。1941年6月下旬,
泰戈尔卧床不起之时,还专门构思了他最后一个短篇——《穆斯林的故事》。该篇
虽未来得及进一步加工,泰翁就与世长辞了。泰翁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写过一位穆斯
林公主苦苦追求一婆罗门30余年的故事(《泡影》)。可见大力宣扬两教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的创作主题是十分鲜明的。
泰戈尔短篇小说涉及的面极为广泛。几乎每一篇都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
光辉。作品中,到处可见真与假的博击,善与恶的斗争,美与丑的对立,爱与恨的
抗衡。作家总是旗帜鲜明地同情弱者,反对强权;褒奖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他愈
是较完美地把爱和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写得愈真挚和深刻,就
愈能激起人们去增恨那些破坏友爱的势力。《喀布尔人》是作家以人道主义为主题
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篇章。一个穷苦的喀布尔小贩结识了一位富裕的孟加拉作家5岁的
小女儿米妮。小贩把对遥远故乡独生女儿的爱,全部倾注在米妮身上。这种爱使他
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并持续了多年。这种真挚之爱也感
动了米妮的父亲。他紧缩米妮的婚礼开支,资助喀布尔人回家,尽力使这久出不归
的父亲能与自己亲生女儿重逢。在这篇作品里,泰戈尔把父女的感情和对穷人的同
情完美地揉搓在一起,挖掘和表现极为深刻。爱与情的力量,消除了喀布尔和孟加
拉之间迢遥万里的距离,也消灭了富有的作家和贫穷的小贩之间地位悬殊的差别,
因为他们都是钟爱自己女儿的父亲!这怎么能不“在人们心灵中唤起善良的感情”
(高尔基语)。
三
泰戈尔短篇小说之所以成为文艺奇葩,除了在内容方面绚丽多姿、真实可信、
引人入胜之外,还应归功于作家的高超写作技巧和生动朴实的语言。由于泰翁体察
入微地观察生活,在创作实践中刻苦磨炼,并批判地继承前人的艺术经验,他所创
作的短篇小说真是熠熠闪光。而且,不论是国度的差异,还是时间的流逝,都不能
磨灭其光辉。下面主要从短篇小说的结构、形象、语言和场景四个方面略作分析:
·结·构 泰翁短篇小说的结构布局极为灵活而且变化多端。从总体上来讲,
大多数篇章结构比较单纯,但也有少数小说较为复杂,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就单
篇来看,大多数通篇较为平淡,但平淡中常有奇峰突起,使人觉得意境新鲜。短篇
的开头有对话、有描写、有插白……五彩缤纷。这样既使情节的展开如行云流水,
舒卷自如,但又不落俗套,颇具新意。如《一个古老的小故事》一开头就是“又要
我讲故事?不,我再也讲不了啦”。卖过关子后,还是讲了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寓
言式的故事。开头不拘一格各尽其妙。结尾呢,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回味无穷。如
《加冕》以三呼“万岁”来结尾,不是妙趣横生而又新颖别致吗!小说情节的发展
大多是按事件发生先后顺序平铺直叙的,但有时也用跌宕起伏的倒述和回顾(如
《弃绝》、《法官》等篇)。前者如滔滔江水奔腾直下,一泻千里,痛快淋漓;后
者似幽幽山径蜿蜒盘旋,千回百转,柳岸花明。
结构的千变万化,如以爱情为主线的《河边台阶的诉说》、《弃绝》、《素芭》、
《莫哈玛娅》、《笔记本》、《打掉傲气》、《女邻居》、《海蒙蒂》、《诀别之
夜》、《女隐士》、《新郎和新娘》、《偷来的财宝》等20几篇短篇小说为例,它
们各有侧重,写法各异,毫无雷同之处。
总之,从结构方面来讲,灵活匀称浑然天成。既是匠心独运,却又看不出惨淡
经营的痕迹。
·形·象 塑造典型形象是文艺创作的中心问题之一。泰翁非常注意这问题,
而且做得很成功。他的短篇几乎篇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人过目难忘。他所塑
造的人物从不图解式脸谱化,而是各有特色。如小说中女主人公为数极多,但都找
不出雷同的例证。他着力选择和提炼典型人物。如《乌云和太阳》中的绍什普松这
个典型很深刻。他虽是法学硕士,但对打官司毫无兴趣,是个十足的书呆子。然而
正是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爱好和平的大学生,却被迫主持正义打官司,足见压迫之
深和反抗之烈,更加突出了“官逼民反”的这层意思。人物形象一般都是以其自身
的言论和行动来表现的。作家对于所同情的人物,描写其内心感受和心里活动一般
比较详细(如大多数女主角就是如此);对于嘲讽或抨击的对象,常以他们的行动
来表演。如《难以避免的灾祸》中的地主总管,颇似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里
的尤利亚·希普。作家未用任何“虚伪”之类的字眼来形容他,只是描写他对同村
一婆罗门五次行触脚礼这个单调重复的动作,就把这个口蜜腹剑、笑里藏刀的伪君
子刻画得淋漓尽致!作家娴熟地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极为鲜明。往往是以反
面角色的卑鄙渺小,把正面人物衬托得更加高尚伟大。
·语·言 鲜明的形象要靠生动的语言来塑造。泰戈尔驾驭语言的能力极强,
不愧为一位大师。他的艺术语言下列几个方面更为突出:
1.幽默讽刺尖锐诙谐。细读泰翁的作品,常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会心的微笑或者
愤怒的遣责。特别是那些略带悲剧色彩的短篇,幽默诙谐的特点尤为明显。
2.简洁含蓄笔墨精炼。如《女隐士》结束部分仅用博罗达讲的一句话和一个掏
目录的动作,就反映他12年来彻底变了的嘴脸。又如《海蒙蒂》结尾寥寥数语就明
确透露出她的不幸命运。
3.借喻比拟浮想联翩。这是作家经常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如在《法官》里有
这样一段话:“从海上看来,墨绿色森林笼罩着的海岸,像仙境一样的可爱和美丽。
然而一上了岸,就觉得不那么迷人了。”作家以“海岸”来比拟一个15岁守寡少妇
的心情和不懂人情世故而抱的幻想,既简单具体又惜墨如金。
4.寓意象征意味深远。如《乌云和太阳》,其篇名本身就寓示着光明与黑暗。
5.警句插白画龙点睛。泰翁短篇里常夹着一些警句或警句式的插白,对前后文
或主题的理解,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当描写绍西对出门的丈夫从心灵深处激起了
热烈的爱情时,插上一句“离别的纽带拉得越紧,温柔的心里的爱情结扣就系得越
牢。”(《姐姐》)这是多么形象化的高度概括!泰翁许多插白既风趣幽默又极为
贴切。读者自己去品味吧!
上述语言特点,常常是相互掺和交织在一起,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场·景 在小说中泰戈尔很讲究场景的描写。一般无大段的风景画面,往往
以廖廖数笔就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图景。在泰翁的短篇里,我们看到了孟加拉的
旖旎风光——熙攘喧哗的城镇,悠闲宁静的村庄,峥嵘竞艳的春日,稻麻金黄的秋
天……作家的场景描写总是与表现主题、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息息相关,
并且达到了情景交融、意境统一的地步。试举一例:《弃绝》开头的场面是“月圆
之夜”鸟语花香,一对新婚夫妇坐在卧室里,沉浸在爱情的幸福之中。后来他们弃
绝种姓坚持爱情而被双双赶出家门时,那一夜是“漆黑的夜晚。没有鸟鸣。”环境
描写与情节发展配合得多么紧密啊!
四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创作延绵达60多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77
—1890)10余年只创作了5个短篇。作品多带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现实主义的创作
手法尚未完全成熟,所以这一阶段可称探索期。第二阶段(1891—1910)虽只10年
却硕果累累,创作了近60篇,故可称这一时期为丰产期。其中大部分作品为农村题
材。第三阶段(1901—1922),这20余年创作的短篇虽不多,但出现过一个小高潮
(1914年),可称持续期。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最著名的几部长篇小说:《戈拉》
(1910)、《沉船》(1905)、《小沙子》
(1903)和《家庭与世界》(1916)以及中篇《四个人》(1914)也都是在这
段时期创作的。这一阶段以及下一阶段,短篇小说的题材多是描写市民生活。第四
阶段(1923—1941),可称为晚期。除创作10余篇短篇小说外,还写了几部中篇小
说和短篇故事集《他》等作品。
第二阶段仅仅10年,为什么泰翁创作了一生中大部分短篇小说呢?这个问题颇
值得研究。其所以如此,本人认为下列三个原因是很重要的:首先可从作家主观因
素来看,泰戈尔勤勉好学,早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经
验的积累,各方面业已成熟。这样,只要遇上适当的外界条件,作家内在的创作激
情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第二个原因是作家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上个世纪90
年代,泰戈尔到农村管理祖传的田产。农村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周围纯朴憨厚的
贫苦农民以及他们的不幸遭遇,激发了泰翁的创作热情。正如他在1894年9月5日的
一封信中所说:“无论什么地方也没有像在这里(指故乡——笔者按)一样,使我
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和情绪。激荡的外部生活,以喧哗的绿色浪涛注入我的心灵。
它的芬芳、色彩和音调,在我的想象中化为短篇小说。”第三个原因,可以从当时
孟加拉整个文坛的情况来分析:19世纪以来,孟加拉文坛散文已蓬勃发展,长篇小
说在该世纪90年代之前已相当盛行。这为短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更为直接的
是,19世纪90年代一开始,就展开了短篇小说的讨论,而且外国的(主要是法国、
英国的)一些优秀短篇小说陆续译成孟加拉文。这些情况,无疑也促进了泰戈尔短
篇小说的创作。
以上三个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使泰戈尔成为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
师的几个主要因素。当然,外国文学的影响不局限于法国、英国和欧洲,东方其他
国家的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手法,古典梵语文学和孟
加拉民间文学对泰戈尔短篇小说和其他体裁的作品,都有很大的影响。就思想、哲
学等方面来看,其影响更为明显。作家曾把孟加拉中世纪著名的毗湿奴教派诗人琼
迪达斯的格言——“人,是最高的真理”当作自己的座右铭,①并接受了在天神面
前人人平等、人类之间应该友爱、反对种姓制度等毗湿奴教派的思想。这些,显然
是渗透到泰戈尔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的思想渊源。
①转引自《印度现代散文(文集)》莫斯科,1962年伦敦版,81页。
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内容极为丰富,艺术风格也很独特。称之为时代画卷、文苑
瑰宝是毫无夸张之意。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泰翁的短篇小说也有不足
的地方:如从题材方面来讲,有关产业工人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反映;从思想上来
讲,对地主阶级的某些人员寄予同情;对政党的作用也认识不足(小说中反抗现实
的主角,几乎都是些孤军奋战的独胆英雄);并且在个别作品中还流露出某种颓废
主义的思想。从创作手法上来讲,也并非尽善尽美;另外,90余篇短篇也参差不齐
——其中虽然有不少名篇,但也有个别还不太成熟(或未来得及进一步加工)的作
品,乃至作家生前都没有将其收入短篇小说集中。这一切,毕竟是白璧微瑕,瑕不
掩瑜。我们不能苛求这位前人。
以上,仅就泰戈尔短篇小说几个方面谈了点粗浅看法。他的短篇确实有许多东
西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这一次应湖南文艺出版社之约,我和董友忱教授特从泰戈
尔原著(孟加拉文版)翻译这41篇短篇小说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我们相信,广大
读者会对,这份丰厚的文学遗产感兴趣的!
本文原是1981年7月专为当年8月在京举行的“全国泰戈尔学术讨论会”而写的,
全文较长,约3万字。撰文前本人专花了三个月时间从中、俄、孟、英文全部浏览了
泰戈尔90多篇短篇小说和以上四种文字的近百篇论文、文学史等。现压缩并部分改
写作为《泰戈尔短篇小说选》之序。
1993年12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