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论文(上).(明)袁宗道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1],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2]。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3]。

  唐、虞、三代之文[4],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5]。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6],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方言》谓楚人称“知”曰“党”[7],称“慧”曰“䜏”[8],称“跳”曰“踅”[9],称“取”曰“挻”[10]。余生长楚国[11],未闻此言,今语异古,此亦一证。故《史记》五帝三王纪[12],改古语从今字者甚多,“畴”改为“谁”,“俾”为“使”,“格奸”为“至奸”,“厥田”、“厥赋”为“其田”、“其赋”,不可胜记。

  左氏去古不远[13],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14]。司马去左亦不远[15],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16],奄为己有者[17]。昌黎好奇[18],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19],他文不然也。

  空同不知[20],篇篇模拟,亦谓“反正”[21]。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22]。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23]。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24],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街,俱用时制[25]。今却嫌时制不文[26],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27],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司马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以还[28],封建宫殿[29],官师郡邑[30],其名不雅驯,虽子长复出[31],不能成史。则子长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子长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32]。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33];今之五味煎熬[34],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35]。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36],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37]。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注释:

  [1]隔碍:阻隔、阻碍。[2]辞达而已:见《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言辞,足以表达意思就行了。[3]文:此处指有文采。[4]唐:唐尧。虞:虞舜。三代:夏、商、周。[5]宜:应该。[6]诧谓:惊奇地认为。[7]《方言》:书名。相传为汉代扬雄作。楚人:今湖北省一带的人们。[8]䜏:音tuó。[9]踅:音chì。[10]挻:音shān。[11]楚国:指今湖北省。[12]五帝三王纪:指《史记》中《五帝本纪》和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中的《三皇本纪》。[13]左氏:《左传》的作者左丘明。[14]《书》:《尚书》的简称。[15]司马: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16]挦(xiáan)扯:摘取。比喻割裂文义,剽窃词句。[17]奄:取。[18]昌黎:唐代文学家韩愈。[19]戏剧:这里指游戏之作。[20]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21]反正:回到正常轨道上。[22]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23]野路:不是正道。[24]以讹益讹:错上加错。[25]时制:当前的体制。[26]不文:没有文采。[27]《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28]西京:西汉的代称。[29]封建:西汉自景帝平七国之乱以后,有封王侯建国的事。[30]官师:百官 。官以职言,师以道言。[31]子长:司马迁,字子长。[32]泥:拘泥。[33]缀以:连结、缝。[34]五味:甜、酸、苦、辣、咸。煎熬:指烹饪。[35]茹毛饮血:原始人连毛带血生吃禽兽。[36]衣袂:泛指衣服。[37]肴核:泛指食物。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万历十四年(1586)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

  他钦慕白居易、苏轼,书斋取名为“白苏斋”。明代万历年间,王世贞、李攀龙为代表的复古文风很盛,他极力反对这种文风,与其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成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白苏斋类集》。

  本文选自《白苏斋类集》。文章针对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复古主张及其摹拟古文字句、晦涩难解的文体,提出了“公安派”的文学观点。文章通过论述古文的发展史,说明:古文贵在以辞达意,学习古文就要学习“贵达”的实质;语言有古今变化,今人盲目摹拟古文的字句,可以说是“以不达学达”。全文引证丰富,论述有力,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