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叶君节《秋怀诗》跋.(明)曹学佺
予观《诗说》曰:“春,至艳也,女感之而悲;秋,至爽也,士感之而悲。”然非爽艳不能以相悦,岂二序凉燠[1],时顾颛自为政耶[2]?秋之色素,衷相喻者谁也?秋之韵长,与相属者谁也?则非丈夫士不能,而非妇人女子所能辨也。
予复有说焉,咏美人者,必以花草;咏花草者,又必以美人。山水之佳者,固入画图;图画之佳者,又肖乎山水。是故《国风》好色而不淫[3],相如言工于形似[4]。此皆诗家之正脉,韵士之极致也。
予甥叶君节,少年爽朗,刚肠素臆之士,乃其为《秋怀诗》,则若寤美人,而驰情于佳冶者,虽曰“凛哉,秋之为气”[5],殊轻柔宛转[6],不胜可怜春也,此固文人所藉以遣其笔端,而潄芳含润者。若必举其人以实之,指其事而证之,则亦不但痴人前说梦矣[7]。
注释:
[1]燠(yù):暖,热。[2]颛(zhuān):通“专”。[3]《国风》好色而不淫:语见《史记.屈原列传》。[4]相如:司马相如,汉代辞赋家。[5]“凛哉”句:语出宋玉《九辨》。[6]殊 :极。[7]痴人前说梦:指凭想象说荒唐话。
本文选自《晚明小品选注》卷三,古代诗家有悲秋之感、美人花草之喻等笔法,因而说诗者也形成了知人论世、深求寄托的传统。作者指出:叶君节的诗,名为《秋怀》,却格调轻柔婉转,不过是借诗家笔法润色辞藻,不能一一指实,这可以说是深知其人的看法。今人读古人诗,不是也该避免“必举其人以实之,指其事而证之”的思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