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圣庵.(明)刘侗
德胜门东[1],水田数百亩,沟洫浍川上[2],堤柳行植,与畦中秧稻分露同烟[3]。春绿到夏,夏黄到秋。都人望有时[4],望绿浅深,为春事浅深;望黄浅深,又为秋事浅深。望际[5],闻歌有时:春插秧歌,声疾以欲;夏桔槔水歌[7],声哀以啭[8];秋合酺赛社之乐歌[9],声哗以嘻;然不有秋也[10],岁不辄闻也[11]。
有台而亭之[12],以极望,以迟所闻者[13]。三圣庵,背水田庵焉[14]。门前古木四,为近水也,柯如青铜[15],亭亭[16]。台,庵之西。台下亩,方广如庵。豆有棚,瓜有架,绿且黄也,外与稻杨同候[17]。台上亭,曰观稻,观不直稻也[18],畦陇之方方,林木之行行,梵宇之厂厂[19],雉堞之凸凸[20],皆观之。
注释:
[1]德胜门:北京内城北面靠西的一个城门。[2]沟洫(yù):田间水稻。浍(kuài):田间排水渠。川:河流。[3]分露:分别承受着露水。同烟:一同被雾气笼罩着。烟:泛指山水云雾等气。[4]都人:京城的人们。[5]际:时候。[6]疾以欲:迅速而婉顺。[7]桔槔(jié gāo):一种在井上汲水的工具。[8]哀以啭:悲哀而宛啭。[9]合酺(pú):合聚饮食。赛社:一年农事完成后,陈酒食以报田神,聚饮作乐。[10]不有秋:收成不好。[11]岁:一年的收成,年景。辄(zhé):总是。[12]亭:此处作动词,建亭的意思。[13]迟:等待。[14]庵:此处作动词,修筑。[15]柯:树枝。青铜:青铜色。[16]亭亭:高耸的样子。[17]同候:这里指瓜豆的“绿且黄”,与稻、杨一样随节候变化,[18]直:同“值”,遇上。[19]梵宇:佛寺。厂厂(hàn):这里形容高高的样子。[20]雉堞(dié):城墙上修筑的呈凹凸形的矮墙,又叫女墙。
刘侗(约1593—约1636),字同人,号格庵,麻城(今湖北省麻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知县,卒于赴任途中。
他是“竟陵派”的重要作家。著有《龙井崖诗》、《雉草》。另有与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于奕正负责寻找资料,刘侗负责写作成文,全书八卷,主要记载北京城郊的名胜古迹、景物风土、人物故事。这部书在文字上体现了“竟陵派”的幽深孤峭的特点。
本文选自《帝京景物略》。文中主要描写了三圣庵所处的方位和周围的景物。三圣庵背水田而修筑,庵西有观稻亭,都人可以登亭远望,通过稻田的颜色和农家的歌声,了解农事的变化情况。或许此地以三圣庵得名,故题为三圣庵。实际上作者并没有重笔描写三圣庵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