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寇子焞.(明)康海
仰间得手教[1],展读数四,无任愧感[2]。昨西使寄望之书来[3],亦道此翁留意不肖甚隆,皆知己者过为粉饰[4],是以长者辄不见疑,若便以为真耳!
放逐后,流连声伎[5],不复拘检,垂二十年,虽乡党自好者莫不耻之。又安有可与士大夫同日同语者!人苦不自知,仆既自知之,而又自忘之邪?此则深感尔矣!
执事知我厚[6],宜必谅此也。切恐晋翁一时乘兴,辄为论荐,殊非佳事。执事倘有问讯,可委曲言之。阮籍之志[7],在日获酩酊耳,三公万户[8],非所愿也。
仆蓬首跣足[9],已逾半世。苟得优游行乐,决无他想。言虽激聒,肝膈尽露。诚欲安分丑居,不欲壮束搽抹,重为流辈诋诮耳!有丑妇被逐者,借邻女之饰更往,谓夫曰:“曩以不修[10],子故弃妾;今修己,子何辞焉?”其夫趋而出。其姊止之曰:“一出已羞,更入何求?”其言虽鄙,可以理喻。惟执事万万念之。
注释:
[1]手教:指亲笔书信。[2]无任:犹言不胜。[3]望之:宋仪望,字望之。嘉靖进士。万历中官至大理卿。[4]粉饰:奖誉。[5]声伎:指女乐。[6]执事:对寇天叙的尊称。[7]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三国魏文学家、名士。性嗜酒,常以纵酒佯狂避祸。[8]三公万户:这里指高官厚禄。三公,是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万户,指万户侯。[9]跣足:光着脚。[10]曩:往日。
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武功(今属陕西)人。弘治十五年(1502),殿试第一,授修撰。与李梦职等相倡和,为“前七子”之一。正德间,宦官刘瑾专权,因康海为其同乡,慕其才,欲招致之,不赴。后为营救李梦阳,谒瑾,梦阳得释。及瑾败,坐瑾党落职。遂与王九思等制乐造曲,以寄忧郁。其著作有《对山集》、《沜东乐府》、《武功县志》及杂剧《中山狼》等。
本文选自《康对山先生集》卷二十一。寇子焞,名天叙,字子焞,榆次(今属山西)人。正德进士,授南京大理评事。累官至兵部右侍郎。有政声。康海为救友人李梦阳,无奈去谒不愿见的权宦刘瑾,并设诡辞以救梦阳。及瑾败,康海坐党落职。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放逐”。康海对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放逐”,甚感不平,便决意不再作官,流连声伎,免得“重为流辈诋诮”。这封信,深沉地表现了康海忿而不仕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