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项思尧文集》序.(明)归有光

  

  永嘉项思尧与余遇京师[1],出所为诗文若干卷,使余序之。思尧怀奇未试,而志于古之文,其为书可传诵也。

  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韩文公云[2]:“李杜文章在[3],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4],可笑不自量!”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5],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6];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道之欤?

  思尧之文,固无俟于余言,顾今之为思尧者少,而知思尧者尤少。余谓文章,天地之元气[7],得之者,其气直与天地同流。虽彼其权足以荣辱毁誉其人,而不能以与于吾文章之事;而文章者亦不能自制其荣辱毁誉之权于己:两者背戾而不一也久矣。故人知之过于吾所自知者,不能自得也;己知之过于人之所和,其为自得也,方且追古人于数千载之上。太音之声,何期于《折杨》、《皇华》之一笑[8]!

  吾与思尧言自得之道如此。思尧果以为然,其造于古也必远矣。

  

  

  注释:

  [1]永嘉:今浙江温州市。[2]韩文公:指唐代文学家韩愈,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下引诗句见韩愈的《调张籍》。[3]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4]蚍蜉(pí fú):大蚂蚁。[5]宋、元诸名家:主要指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古文名家。王世贞曾在《艺苑卮言》卷三中说,“宋之文陋”,“元无文”。这里针对此说而发。[6]颉颃(háng):不相上下,相抗衡。[7]元气:精神。[8]“太音之声”二句:太音:指最美妙的音乐。《折杨》、《皇华》:民间小曲。这二句语本《庄子.天地》:“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华》则嗑然而笑。”

  

  归有光(1507—1571),字煕甫,号震川,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九岁能文,弱冠通五经三史诸书。嘉靖十九年(1540)举乡试。二十年,徙居嘉定之安亭(今属上海市)。前后八次参加会试,均不第。以读书讲学为业,从学者常达数百人。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始中进士,授浙江长兴知县。因得罪上司,三年后改调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通判,专管马政,实为明升暗降。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北京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次年病死。

  归有光以散文著称。他反对当时流行的摹拟剽窃文风,在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王世贞赞其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徐渭称其为“今之欧阳子也”。著有《震川先生集》,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周本淳校点本。

  本文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是为友人项思尧的文集所作的序。文中对当时文坛拟古之风极为不满,指斥文坛领袖王世贞为“妄庸人”。据说王世贞听说后很闹火,并说:“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归又针锋相对地说:“惟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王世贞晚年对自己的创作主张也有后悔,他在《归太仆赞》中说:“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这篇序文不长,已表达出了归有光为文的胆识与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