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际恒著作集
第五册
本册汇集说明 林庆彰
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原附于他所著的庸言录之后。清嘉庆年间鲍廷博刊刻知不足斋丛书时,从庸言录中析出,刊于第二十三集中。此后,古今伪书考独立成书,刊本无数,庸言录反而亡佚。
古今伪书考旨在考辨四部伪书,书前的序说:
造伪书者,古今代出其人,故伪书滋多于世。学者于此真伪莫辨,而尚可谓之读书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读书第一义也。予辄不自量,以世所传伪书分经、史、子三类,考证于后。明宋景濂有诸子辨;予合经、史、子而辨之。凡今世不传者,与夫琐细无多者,皆不录焉。其有前人辨论精确者,悉载于前,以见非予之私说云。四部有集,集者、别集,人难以伪,古集间有一二附益伪撰,不足称数,故不之及。子类中二氏之书,亦不及焉。
从这段话可以得知:其一,姚氏认为考辨伪书真伪为「读书第一义」。这句话可以说是姚氏治学方法的总纲领。其二,古来考辨伪书,大多不及经部,姚氏则合经、史、子三部而考之。其三,以集部伪书较少,故不列入。道教和佛教的伪书,也未列入。
姚氏所考辨的伪书,经类有十九种,史类十三种,子类三十八种;又有真书杂以伪者八种;有本非伪书而后人妄托其人之名者六种;有两人共此一书名,今传者不知何人作者一种;有书非伪而书名伪者二种;有未足定其著书之人者四种。合计考辨之伪书,有九十一种。全书的编次分类和考辨方法,有不少缺失。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曾批评说:「体例凌杂,篇帙亦太简单,未能尽其辞,所断亦不必尽当。」(页二五三)虽然如此,姚氏这部书对清末以来的学术发展仍有不少影响。因此,传刻的板本即有二十余种,为其考释、补证者,也有数家。兹先将传刻之板本胪列如下:
1.清嘉庆间,歙西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本。
2.清光绪三年,广汉张馥笙成都刻本,为受经堂丛书之一。
3.清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印本,又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有清光绪三年,跋活字印本。
4.清光绪七年,归安姚氏粤东藩署校刊,覆知不足斋本,为晋石厂丛书十种之一;又民国二十三年,海虞瞿氏铁琴铜剑楼重修本。
5.清光绪八年,肄水卢氏芸林仙馆补刻清嘉庆间歙西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
6.清光绪十五年,长沙章恭斌经济书堂校刊本。
7.清光绪十八年浙江书局刻本。
8.清光绪二十年,广州雅雨堂刊本。
9.民国十年,上海古书流通处影印嘉庆年间鲍氏知不足斋丛书本。
10.民国十二年,沔阳卢靖据浙江局本刊刻,为慎始基斋丛书十二种之一。
11.民国十三年,吴县江杏溪辑印苏州文学山房本,为江氏聚珍版丛书初集之一。
12.民国十八年,北平朴社排印本,为辨伪丛刊之一,又二十二年有再版本。
13.民国二十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覆知不足斋丛书本,收入丛书集成初编总类中。
14.民国间,苏州振粤书社铅印本。
15.一九五五年,北京中华书局排印本,收入古籍考辨丛刊第一集中。
16.民国五十年,台北世界书局影印本,收入中国学术名著第二辑,中国目录学名著第一集,伪书考五种内。
17.民国五十一年,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民国十八年朴社排印本。
18.民国五十六年,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景排印本,为国学基本丛书四百种之一。
19.民国五十七年,台北华联出版社印行。
20.民国五十八年,台北台湾开明书店印行,为开明辨伪丛刊之一。
21.民国七十四年,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据知不足斋丛书本影印,收入丛书集成新编第四册。
日本方面有:
22.日本文政五年(一八二二)官版刊本。
23.江户昌平学问所刊本。
此外,为古今伪书考作考释、补证的,有下列数家:
(一)古今伪书考考释 金受申
民国十三年,北平中华印刷局排印本。
(二)重考古今伪书考 顾实
民国十五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民国十七年再版本。
(三)古今伪书考书后 程大璋
1.民国年间刊,邬庆时辑半帆楼丛书中
2.民国年间刊,邬庆时辑白坚堂丛书第一集中。
(四)古今伪书考补证 黄云眉
1.民国二十一年,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铅印本。又一九六四年重印本。
2.一九五九年,山东人民出版社排印本。又一九六四年重印本。
3.民国六十一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据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排印本影印。
4.一九八○年,山东齐鲁书社据山东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本重排印。
由于考释、补证的材料相当多,且如金受申和顾实的书,坊间皆已绝版。为使读者读姚氏书时,能很容易参考到这些数据,乃将所能找到的金受申、顾实、黄云眉之书,按姚氏书考辨各伪书之顺序,分别系入。兹将所据之版本胪列如下:
1.古今伪书考,顾颉刚点校 古籍考辨丛刊本 一九五五年北京中华书局排印本。
2.古今伪书考考释 民国十三年北平中华印刷局排印本。
3.重考古今伪书考 民国十五年上海大东书局排印本。
4.古今伪书考补证 一九八○年山东齐鲁书社排印本。
汇集时,为使读者便于覆按,于考释等三书各条末,皆标注原书之页数。由于本书为汇集各家考辨文字而成,可说是古今伪书考的集大成,非根据某书排印或点校,故除姚氏之原序外,各家之序跋,皆列入附录中。
搜集有关古今伪书考补正资料时,承南京大学中文系张宏生教授,在该校图书馆寻得顾实重考古今伪书考,并代为借印。本书之汇集工作始能顺利完成。
汇集工作,由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生童小铃负责,谨致谢忱。
古今伪书考序
姚际恒
造伪书者,古今代出其人,故伪书滋多于世。学者于此,真伪莫辨,而尚可谓之读书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读书第一义也。予辄不自量,以世所传伪书,分经史子三类,考证于后。明宋景濂有诸子辨;予合经史子而辨之。凡今世不传者,与夫琐细无多者,皆不录焉。其有前人辨论精确者,悉载于前,以见非予之私说云。四部有集:集者,别集,人难以伪,古集间有一二附益伪撰,不足称数,故不之及。子类中二氏之书,亦不及焉。
姚際恒著作集
第五冊
本冊彙集說明 林慶彰
姚際恆的古今偽書考,原附於他所著的庸言錄之後。清嘉慶年間鮑廷博刊刻知不足齋叢書時,從庸言錄中析出,刊於第二十三集中。此後,古今偽書考獨立成書,刊本無數,庸言錄反而亡佚。
古今偽書考旨在考辨四部偽書,書前的序說:
造偽書者,古今代出其人,故偽書滋多于世。學者於此真偽莫辨,而尚可謂之讀書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讀書第一義也。予輒不自量,以世所傳偽書分經、史、子三類,考證於後。明宋景濂有諸子辨;予合經、史、子而辨之。凡今世不傳者,與夫瑣細無多者,皆不錄焉。其有前人辨論精確者,悉載於前,以見非予之私說云。四部有集,集者、別集,人難以偽,古集間有一二附益偽撰,不足稱數,故不之及。子類中二氏之書,亦不及焉。
從這段話可以得知:其一,姚氏認為考辨偽書真偽為「讀書第一義」。這句話可以說是姚氏治學方法的總綱領。其二,古來考辨偽書,大多不及經部,姚氏則合經、史、子三部而考之。其三,以集部偽書較少,故不列入。道教和佛教的偽書,也未列入。
姚氏所考辨的偽書,經類有十九種,史類十三種,子類三十八種;又有真書雜以偽者八種;有本非偽書而後人妄託其人之名者六種;有兩人共此一書名,今傳者不知何人作者一種;有書非偽而書名偽者二種;有未足定其著書之人者四種。合計考辨之偽書,有九十一種。全書的編次分類和考辨方法,有不少缺失。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曾批評說:「體例凌雜,篇帙亦太簡單,未能盡其辭,所斷亦不必盡當。」(頁二五三)雖然如此,姚氏這部書對清末以來的學術發展仍有不少影響。因此,傳刻的板本即有二十餘種,為其考釋、補證者,也有數家。茲先將傳刻之板本臚列如下:
1.清嘉慶間,歙西鮑廷博刻知不足齋叢書本。
2.清光緒三年,廣漢張馥笙成都刻本,為受經堂叢書之一。
3.清光緒三年,蘇州文學山房活字印本,又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有清光緒三年,跋活字印本。
4.清光緒七年,歸安姚氏粵東藩署校刊,覆知不足齋本,為晉石厂叢書十種之一;又民國二十三年,海虞瞿氏鐵琴銅劍樓重修本。
5.清光緒八年,肄水盧氏芸林仙館補刻清嘉慶間歙西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本。
6.清光緒十五年,長沙章恭斌經濟書堂校刊本。
7.清光緒十八年浙江書局刻本。
8.清光緒二十年,廣州雅雨堂刊本。
9.民國十年,上海古書流通處影印嘉慶年間鮑氏知不足齋叢書本。
10.民國十二年,沔陽盧靖據浙江局本刊刻,為慎始基齋叢書十二種之一。
11.民國十三年,吳縣江杏溪輯印蘇州文學山房本,為江氏聚珍版叢書初集之一。
12.民國十八年,北平樸社排印本,為辨偽叢刊之一,又二十二年有再版本。
13.民國二十四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覆知不足齋叢書本,收入叢書集成初編總類中。
14.民國間,蘇州振粵書社鉛印本。
15.一九五五年,北京中華書局排印本,收入古籍考辨叢刊第一集中。
16.民國五十年,台北世界書局影印本,收入中國學術名著第二輯,中國目錄學名著第一集,偽書考五種內。
17.民國五十一年,香港太平書局影印民國十八年樸社排印本。
18.民國五十六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景排印本,為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之一。
19.民國五十七年,台北華聯出版社印行。
20.民國五十八年,台北台灣開明書店印行,為開明辨偽叢刊之一。
21.民國七十四年,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據知不足齋叢書本影印,收入叢書集成新編第四冊。
日本方面有:
22.日本文政五年(一八二二)官版刊本。
23.江戶昌平學問所刊本。
此外,為古今偽書考作考釋、補證的,有下列數家:
(一)古今偽書考考釋 金受申
民國十三年,北平中華印刷局排印本。
(二)重考古今偽書考 顧實
民國十五年,上海大東書局排印本。民國十七年再版本。
(三)古今偽書考書後 程大璋
1.民國年間刊,鄔慶時輯半帆樓叢書中
2.民國年間刊,鄔慶時輯白堅堂叢書第一集中。
(四)古今偽書考補證 黃雲眉
1.民國二十一年,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鉛印本。又一九六四年重印本。
2.一九五九年,山東人民出版社排印本。又一九六四年重印本。
3.民國六十一年,台北文海出版社據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排印本影印。
4.一九八○年,山東齊魯書社據山東人民出版社一九六四年本重排印。
由於考釋、補證的材料相當多,且如金受申和顧實的書,坊間皆已絕版。為使讀者讀姚氏書時,能很容易參考到這些資料,乃將所能找到的金受申、顧實、黃雲眉之書,按姚氏書考辨各偽書之順序,分別繫入。茲將所據之版本臚列如下:
1.古今偽書考,顧頡剛點校 古籍考辨叢刊本 一九五五年北京中華書局排印本。
2.古今偽書考考釋 民國十三年北平中華印刷局排印本。
3.重考古今偽書考 民國十五年上海大東書局排印本。
4.古今偽書考補證 一九八○年山東齊魯書社排印本。
彙集時,為使讀者便於覆按,於考釋等三書各條末,皆標注原書之頁數。由於本書為彙集各家考辨文字而成,可說是古今偽書考的集大成,非根據某書排印或點校,故除姚氏之原序外,各家之序跋,皆列入附錄中。
蒐集有關古今偽書考補正資料時,承南京大學中文系張宏生教授,在該校圖書館尋得顧實重考古今偽書考,並代為借印。本書之彙集工作始能順利完成。
彙集工作,由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生童小鈴負責,謹致謝忱。
古今偽書考序
姚際恆
造偽書者,古今代出其人,故偽書滋多于世。學者於此,真偽莫辨,而尚可謂之讀書乎!是必取而明辨之,此讀書第一義也。予輒不自量,以世所傳偽書,分經史子三類,考證於後。明宋景濂有諸子辨;予合經史子而辨之。凡今世不傳者,與夫瑣細無多者,皆不錄焉。其有前人辨論精確者,悉載於前,以見非予之私說云。四部有集:集者,別集,人難以偽,古集間有一二附益偽撰,不足稱數,故不之及。子類中二氏之書,亦不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