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与舍弟书十六通与舍弟书十六通

  兴化郑燮板桥氏著

  板桥诗文最不喜求人作序,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为可耻,求之湖海名流,必致含讥带讪,遭其荼毒,而无可如何,总不如不序为得也。几篇家信,原算不得文章,有些好处,大家看看,如无好处,糊窗糊壁,覆瓿覆盎而已,何以序为?

  郑板桥自题

  乾隆己已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谁非黄帝尧舜之子孙?而至于今日其不幸而为臧获[z1] 、为婢妾、为舆台[z2] 、皂隶,窘穷迫逼,无可奈何。非其数十代以前即自臧获、婢妾、舆台、皂隶来也。一旦奋发有为,精勤不倦,有及身而富贵者矣,及其子孙而富贵者矣。王侯将相岂有种乎?而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辄曰:“彼,何人也,反在霄汉;我,何人也,反在泥涂。天道不可凭,人事不可问。”嗟乎,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天道,福善祸淫。彼善而富贵,尔淫而贫贱,理也。庸何伤天道循环倚伏?彼祖宗贫贱,今当富贵;尔祖宗富贵,今当贫贱,理也。又何伤天道?如此人事即在其中矣。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z3] 。自我用人,从不书券[z4] ,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留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乎?如此存心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若事事预留把柄,使入其网罗,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到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z5]

  焦山读书寄舍弟墨[zgq6]

  僧人遍满天下,不是西域送来的,即吾中国之父兄,穷而无归,入而难返者,也削去头发。便是他留起头发,还是我怒眉嗔目叱为异端而深恶痛绝之,亦觉太过。佛自周昭王时下生,迄于灭度,足迹未尝履中国土,后八百年而有汉明帝说谎说梦,惹出这场事来,佛实不闻不晓。今不责明帝而齐声骂佛,佛之何辜乎?况自昌黎避佛[z7] 以来,孔道大明,佛焰渐息。帝王卿相一遵六经四子之书,以为治国平天下之道,此时而犹言避佛,形如同嚼腊而已。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秀才亦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无复守先待后之意。秀才骂和尚,和尚骂秀才。语云:各扫阶前雪,莫管他家屋瓦霜。老弟以为然否?偶有所触,书以寄汝,并示无方师一笑也。[z8]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

  江雨初晴,宿烟收尽,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zgq9] 而又娇,鸟唤人,微风叠浪,吴楚诸山青葱明秀,几欲渡江而来。此时坐水阁上,烹龙风茶,烧夹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嗟乎,为文者不当如是乎?一种新鲜秀活之气,宜场屋,利科名。即其人富贵,福泽享用自从容无棘刺。王逸少[z10] 、虞世南书字字馨逸,二公皆高年厚福。诗人李白仙品也,王维贵品也,杜牧隽品也。维、牧皆得大名,归老辋川,车马之客,日造门下。维之弟有缙,牧之子有荀鹤,又复表表后人。唯太白长流夜郎。然其走马上金銮,御手调羹,贵妃侍砚,与崔宗之著宫锦袍,游遨江上,望之如神仙过扬州。未匝月,用朝廷金钱三十六万。凡失路名流,落魄公子,皆厚赠之。此其际遇何如哉?正不得以夜郎为太白病。先朝董思白[zgq11] ,我朝韩慕庐,皆以鲜秀之笔,作为制艺,取重当时。思翁犹是庆历规模,慕庐则一扫从前横斜舒放,愈不整齐,愈觉姘妙。二公并以大宗伯归老于家,享江山儿女之乐。方伯川、灵皋[zgq12] 两先生出慕庐门下,学其文而精思刻酷过之。然一片怨词,满纸凄调。百川早世,灵皋晚远,其崎岖屯难亦至矣,皆其文之所必致也。吾弟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挹[zgq13] 先辈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自尔利科名,厚福泽。或曰:“吾子论文常曰生辣,曰古奥,曰离奇,曰澹远,何忽作此秀媚语?”余曰:论文公道也,训子弟私情也。岂有子弟而不愿其富贵寿考者乎?故韩非、商鞅、晁错之文非不刻削吾不愿子弟学之也;褚河南[zgq14] 、欧阳率更[zgq15] 之书非不孤峭吾不愿子孙学之也;郊寒岛瘦,[zgq16] 长吉鬼语[zgq17] ,诗非不妙吾不愿子孙学之也,私也,非公也。是日许生既白买舟系阁下,邀看江景并游一戗[zgq18] 港,书罢登舟而去。[zgq19]

  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

  秦始皇烧书,孔子亦烧书。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矣。诗三千篇,存三百十一篇,则二千六百八十九篇孔子得而烧之矣。孔子烧其可烧,故灰灭无所复存。存者为经,身尊道隆,为天下后世法。始皇虎狼其心,蜂虿[zgq20] 其性,烧经灭圣,欲剜天眼而浊人心,故身死宗亡国灭而遗经复出。始皇之烧,正不如孔子之烧也。自汉以来,求书著书汲汲,每若不可及。魏晋以下而乞于唐宋,著书者数千百家。其间风云月露之辞,孛理伤道之作,不可胜数,常恨不得始皇而烧之。而抑又不然。此等书不必始皇烧,彼将自烧也。昔欧阳永叔[zgq21] 读书秘阁中,见数千卷皆霉烂不可收拾。又有书目数十卷亦烂去,但存数卷而已。视其人名皆不识,视其书名皆未见。夫欧公不为不博,而书之能藏秘阁者亦必非无名之子,录目数卷中,竟无一人一书识者,此其自焚自灭,为何如尚待他人举火乎?近世所存汉魏晋丛书、唐宋丛书,《津逮秘书[z22] 》、唐《类函》、《说郛》[z23] 、《文献通考》、杜佑《通典》、郑樵《通志》之类,皆卷册浩繁不能翻刻,数百年兵火之后,十亡八七矣。刘向《说苑新序》、《韩诗外传》、陆贾《新语》、杨雄《太玄法言》、王充《论衡》、蔡邕《独断》皆汉儒之皎皎者也,虽有些零碎道理,譬之六经犹苍蝇声耳,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吾弟读书,四书之上有六经,六经之下有“左”、“史”、“庄”、“骚”,“贾”、“董”、“策略”、“诸葛表章”、“韩文”、“杜诗”而已,只此数书,终身读不尽,至如二十一史,书一代代事,必不可废。然魏收秽书,宋子京《新唐书》简而枯脱脱,《宋书》冗而杂,欲如“韩文”“杜诗”脍灸人口,岂可得哉?此所谓不烧之烧,未怕秦灭,终归孔炬耳。“六经”之文至矣,尽矣,而又有至之至者,浑沦磅礴,阔大精微,却是家常日用,《禹贡》,《洪范》,《月令》,《七月流火》[z24] 是也。当刻刻寻讨贯穿,一刻离不得,张横渠[zgq25] 《西铭》一篇,巍然接六经而作,呜呼休哉!

  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哥哥字[zgq26]

  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

  郝家庄有墓地一块,价十二两,先君曾欲买置,因有无主孤坟一座必须刨去,先君曰:“嗟乎,岂有掘人之冢以自立其冢乎?遂去之。但吾家不买。必有他人买者,此冢仍不保。吾意欲致书郝表弟问此地下落,若未售,则封去十二金,买以葬吾夫妇,即留此孤坟以为牛眠一伴。刻石示子孙永永不废。岂非先君忠厚之义而又深之乎?夫堪舆家言亦何足信?吾辈存心,须刻刻去浇;存厚,虽有恶风水必变为善地,此理断可信也!后世子孙清明一冢亦祭此墓,卮酒、只鸡、盂饭、纸钱百陌,著为例。

  雍正十三年六月十日哥哥寄[zgq27]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处。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橐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至于缺隘欹危之处亦往往得人之力。好骂人,尤好骂秀才,细细想来,秀才受病只是推廓不开,他若推廓得开,又不是秀才了。且专骂秀才亦是冤屈,而今世上,那个是推廓得开的?年老身孤当慎口,过爱人是好处,骂人是不好处。东坡以此受病,况板桥乎?老弟亦当时时劝我。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刹远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用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旁,得风水力成进士,作宦数年无恙,是众人之富贵福泽,我一人夺之也。于心安乎?不安乎?可怜我东门人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啜麦粥,寒取荇叶蕴头蒋角煮之,旁贴荞麦锅饼便是美食,幼儿女争要。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虽远,亦是一脉,皆当有所分惠。骐麟小叔祖亦安在。无父无母孤儿村中最能欺负,宜访求而慰问之。自曾祖父至我兄弟四代,亲戚有久而不相识者各赠二金,以相连续,此后便好来往。徐宗于、陆白义辈是旧时同学,日夕相征逐也。犹忆谈文古庙中,破廊败叶,飕飕至二三鼓不去,或骑石狮子脊背上论兵起舞,纵论天下事。今皆落落未遇。亦当分俸以敦夙好。凡人,于文章学问,辄自谓己长,科名唾手可得,不知具是侥幸。设我至今不第,又何处叫屈来?岂得以此骄倨朋友?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大数既得,其余邻里乡党,相酬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为止,愚兄不必琐琐矣。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

  吾弟所买宅地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只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若得制钱五十千,便可买地一大段,他日结茅有在矣。吾意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草花,用碎砖铺曲径一条,以达二门,其内茅屋二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董、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其后住家主屋三间,厨屋二间,奴子屋一间,共八间,具用草苫,如此足矣。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至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或曰: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甚么便拿甚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数钱救急也。吾弟当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z28]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至夏殷之际,仅有三千,彼七千者竟何往矣?周武王大封同异姓,合前代诸侯得千八百国,彼一千余国又何往矣?其时强侵弱、众暴寡,刀痕箭创,熏眼破肋,奔窜死亡无地者何可胜道。特无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传记》,故不传于世耳。世儒不知,谓春秋为极乱之世复可道,而春秋以前皆若浑浑噩噩、荡荡平平,殊甚好笑也!太王之贤圣,为狄所侵,必至弃国与之而后已。天子不能征,方伯不能讨,则夏殷之季,世其抢攘淆乱,为何如尚得谓之荡平安辑哉?至于《春秋》一书,不过因赴告之文书之,以定褒贬,左氏乃得依经作传。其时不赴告而背理坏道,乱亡破灭者十倍于《左传》而无所考。即如汉阳诸姬,楚实尽之。诸姬是若干国,楚是何年月日,如何殄[zgq29] 灭,他也寻不出证据来。学者读《春秋》经传,以为极乱,而不知其所书尚是十之一、千之百也,嗟乎!吾辈既不得志于时,困守于山椒海麓之间,翻阅遗编,发为长吟浩叹,或喜而歌,或悲而泣,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润,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张主乎?岂复为后世小儒所颠倒迷惑反失古人真意乎?虽无帝王师相之权,而进退百王,屏当千古,是亦足以豪而乐矣!又如春秋鲁国之史也,使竖儒为之,必自伯禽起首。乃为全书如何没头没脑半路上从隐公说起?殊不知圣人只要明理,范世不必拘牵,其简册可考者考之,不可考者置之。如隐公并不可考,便从桓庄起亦得。或曰“春秋起自隐公、重让也,删书断自唐虞,亦重让也”,此与儿童之见无异。试问,唐虞以前天子哪个是争来的?大率删书断自唐虞,唐虞之前荒远不可信也。《春秋》起自隐公,隐公以前残缺不可考也,所谓史关文耳。总是读书要有特识,依样葫芦无有是处,而特识又不外乎至情至理,歪扭乱窜,无有是处。

  人谓《史记》以吴太伯为世家第一,伯夷为列传第一,俱重让国,但五帝本纪以黄帝为第一,是戮蚩尤用兵之始,然则,又重争乎?后先矛盾不应至是。总是竖儒之言必不可听,学者自出眼孔,自竖脊骨读书可尔。乾隆九年六月十五日哥哥字。[z30]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吾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悌,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像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持,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少陵诗高绝千古,自不必言,即其命题已早居百尺楼上矣。通体不能悉举,且就一二言之。《哀江头》、《哀王孙》,伤亡国也;《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前后《出塞》诸篇悲戍役也;《兵车行》、《丽人行》、乱之始也;《达行在所》三首,庆中兴也,《北征》、《洗兵马》、喜复国,望太平也。只一开卷阅其题次,一种忧国忧民、忽悲忽喜之情以及宗庙、丘墟、关山、劳戍之苦宛然在目。其题如此,其诗有不痛心入骨者乎?至于往来赠答,杯酒淋漓,皆一时豪杰有本有用之人。故其诗信当时传后世而不可废。放翁诗则又不然。诗最多,题最少,不过“山居”、“村居”、“春日”、“秋日”、“即事”、“遗兴”而已。岂放翁为诗与少陵有二道哉?盖安史之变,天下土崩。郭子仪、李光弼、陈元礼、王思礼之流精忠勇略,冠绝一时。卒复唐之社稷。在“八哀诗”中既略叙其人,而《洗兵马》一篇又复总其全数而赞叹之。少陵非苟作也。南宋时君父幽囚,栖身杭越,其辱与危亦至矣!讲理学者推极于毫厘分寸而卒无救时济变之才,在朝诸大臣皆流连诗酒,沉溺湖山,不顾国之大计。是尚得为有人乎?是尚可辱吾诗歌而劳吾赠答乎?直以《山居》、《村居》、《夏日》、《秋日》,了却诗债而已。且国将亡,必多忌,躬行桀纣,必曰“驾尧舜而轶汤武”。宋自绍兴以来,主和议、增岁币、送尊号、处卑朝、刮民膏、戮大将,无恶不作,无陋不为,百姓莫敢言喘。放翁恶得形诸篇翰以自取戾乎。故杜诗之有人诚有人也,陆诗之无人诚无人也。杜之历陈时事,寓谏诤也;陆之绝口不言,免罗织也。虽以放翁诗题与少陵并列,奚不可也?近世诗家题目非赏花即宴集,非喜晤即赠行,满纸人名,某轩某园,某亭某斋,某楼某岩,某村某墅,皆市井流俗不堪之子。今日才立别号,明日便上诗笺。其题如此,其诗可知,其诗如此,其人品又可知。吾弟欲从事于此,可以终岁不作,不可以一字苟吟。慎题目所以端人品、厉风教也。若一时无好题目,则论往古告来今,《乐府》旧题尽有做不尽处,盍为之?哥哥字。[z31]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雎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乞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橱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龌龊亦耐不得。[z32]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悱恻,毋为刻急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夫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氤缊而出,上帝亦心心爱念,而万物之性人为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蛇虺蜈蚣,豺狼虎豹,虫之最毒者也,然天既生之,我何得杀之若必欲尽杀?天地又何必生?亦惟驱之使远避之,使不相害而已。蜘蛛结网于人何罪?或谓其夜间咒月令人墙倾壁倒,遂击杀无遗。此等说话,出于何经何典?而遂以此残物之命,可乎哉,可乎哉?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z33] 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食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粘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可将此书读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书后又一纸:

  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竦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頮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倏忽往来,目不暇接,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仁忍何如也?[z34]

  书后又一纸:

  尝论:“尧舜不是一样,尧为最,舜次之”,人咸惊讶,其实有至理焉。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孔子从未尝以天许人,亦未尝以大许人,惟称尧不遗余力。意中口中却是有一无二之象。夫两旸寒燠[z35] 时若者,天亦有时狂风淫雨兼旬累月伤禾败稼而不可救,或赤旱数千里,蝗螽螟特肆生,致草黄而木死,而亦不害其为天大。天既生有麒麟、凤凰、灵芝仙草,五谷花实矣,而蛇、虎、蜂、虿、蒺藜、稂莠、萧艾之属即与之俱生,而亦不害其为天之仁。尧为天子既已,钦明文光四表而格上下矣,而共工、獾兜尚列于朝,又有九载绩用弗成之鲧,而亦不害其为尧之大,浑浑乎一天也。若舜则不然,流共工,放獾兜,杀三苗,殛鲧罪人。斯当矣,命伯禹作司空,契为司徒,稷教稼,皋陶掌刑,伯益掌火,伯夷典礼,后夒典乐,垂工、鸠工以及殳、戕、朱虎、熊罴之属无不各得其职,用人又得矣。为君之道至毫发无遗憾,故曰:君哉,舜也!又曰:舜,其大知也!夫彰善瘅恶者,人道也。善恶无所不容纳者,天道也。尧乎,尧乎,此其所以为天也乎!厥后,舜之子孙宾诸陈,无一达人;后代有齐国,亦无一达人;惟田横之卒五百人从之,斯不愧祖宗风烈。非天之薄于大舜而不予以后也,其道已尽,其数已穷,更无从蕴而再发耳。若尧之后,至迂且远也,豢龙御龙而有中山刘,累至汉高而光,有天下既二百年矣,而又光武中兴,又二百年矣,而又先帝入蜀,以诸葛为之相,以关张为之将,忠义满千古,道德继贤圣,岂非尧之留余不尽而后有此发泄也哉?夫舜与尧同心,同德,同圣,而吾为是言者,以为作圣且有太尽之累,则何事而可尽也。留得一分做不到处,便是一分蓄积,天道其信然矣。且天亦有过尽之弊,天生圣人亦屡,亦未尝生孔子也,及生孔子,天地亦气为之竭,而力为之衰,更不复能生圣人。天受其弊,而况人乎?昨在范县与进士田种玉、孝廉宋纬言之,及来潍县与诸生郭伟勣谈论,咸鼓舞震动,以为得未曾有,并书以寄老弟且藏之匣中,待吾儿稍长,然后讲与他听,与书中之意互相发明也。[z36]

  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

  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不数年间,变富贵为贫贱,有寄人门下者,有饿莩乞丐者,或仅守厥家不失温饱而目不识丁。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着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濬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有成,亦吾所大愿也,至于延师傅待同学,不可不慎,吾儿六岁,年最小,其同学长者当称为某先生,次之亦称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纸笔墨砚,吾家所有,宜不时散给诸众同学,每见贫家之子、寡妇之儿,求十数钱买川连纸钉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当察其故,而无意中与之;至阴雨不能即归,辄留饭,薄暮以旧鞋与穿而去,彼父母之爱子,虽无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袜来上学堂,一遭泥泞,复制为难矣。夫择师为难,敬师为要。择师不得不审,既择定矣,便当尊之、敬之,何得复寻其短。吾人一涉宦途即不能自课其子弟,其所延师,不过一方之秀,未必海内名流,或暗笑其非,或明指其误,为师者既不自安,而教法不能尽心子弟,复持藐忽心而不力于学,此最是受病处。不如就师之所长且训吾子弟之不逮。如必不可从,稍待来年更请他师,而年内之礼节尊崇必不可废。

  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二月卖新丝, 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虻蚤出

  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

  凡人读书原拿不定发达,然即不发达,要不可以不读书,主意便拿定也。科名不来,学问在我,原不是折本的买卖。愚兄而今已发达矣,人亦共称愚兄为善读书矣。究竟自问胸中担得出几卷书来,不过挪移、借贷、改窜、添补便尔,钓名欺世。人有负于书耳,书亦何负于人哉?昔有人问沈近思侍郎如何是救贫的良法,沈曰:“读书。”其人以为迂阔。其实不迂阔也。东投西窜,费时失业,徒丧其品,而卒归于无济,何如优游书史中,不求获而得力于眉睫间乎。信此言则富贵,不信则贫贱,亦在人之有识与有决并有忍耳。

  潍县寄舍弟墨第五书

  无论时文、古文、诗歌、辞赋,皆谓之文章。今人鄙薄时文,几欲迸之笔墨之外,何太甚也!将毋丑其貌而不鉴其深乎?愚谓,本朝文章,当以方百川制艺为第一,侯朝宗古文次之,其他歌诗辞赋扯东补西,拖张拽李,皆拾古人之唾余,不能贯串,以无真气故也。百川时文精粹湛深,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千回百执而卒造乎。浅近朝宗古文标新领异,指画目前,决不受古人羁絏,然语不遒,气不深,终让百川一席。忆予幼时行匣中,惟徐天池《四声猿》、[z37] 方百川制艺二种,读之数十年,未能得力亦不撒手,相与终焉而已。世人读《牡丹亭》而不读《四声猿》,何故?

  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左。史、庄、骚、杜诗、韩文是也,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也。一枝一节好处非六君子本色,而世间娖娖纤小之夫,专以此为能,谓“文章不可说破,不宜道尽”,遂訾人为“剌剌不休”。夫所谓“剌剌不休”者,无益之言,道三不着两耳。至若敷陈帝王之事业,歌咏百姓之勤苦,剖析圣贤之精业,描摹英杰之风猷,岂一言两语所能了事?岂言外有言,味外取味者所能秉笔快书乎?吾知其必目昏心乱,颠倒拖沓,无所措其手足也。王孟诗原有实落不可磨灭处,只因务为修洁,到不得李杜沉雄;司空表圣自以为得味外味,又下于王孟一二等,至今之小夫不及王孟、司空万万,专以“意外”、“言外”自文其陋,可笑也!若绝句诗、小令词则必以意外、言外取胜矣。

  (《宵寐匪祯札》闼洪庥,以此訾人是欧公正当之处,然亦有浅易之病,逸马杀犬于道,是欧公简练处,然《五代史》亦有太简之病。)

  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滋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东坡居士刻刻以天地万物为心,以其余闲作为枯木竹石,不害也。若王摩诘、赵子昂辈不过唐宋间两画师耳。试看其平生诗文,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设以房、杜、姚、宋在前,韩、范、富、欧阳在后,而以二子厕乎其间,吾不知其居何等而立何地矣!门馆才情,游客伎俩,只合剪树枝、造亭榭、辨古玩、斗茗茶,为扫除小吏作头目而已。何足数哉,何足数哉!愚兄少为无业,长而无成,老而穷窘,不得已亦借此笔墨为糊口觅食之资,其实可羞、可贱。愿吾弟发奋自雄,勿蹈乃兄故辙也。古人云:诸葛君真名士。“名士”二字是诸葛才当受得起。近日写字作画满街都是名士,岂不令诸葛怀羞,高人齿冷?

  --------------------------------------------------------------------------------

  页:1

  [z1] 臧获,音zanghuo, 古代对婢仆的贱称。

  页:1

  [z2] 是指车马的驭者或轿夫等贱吏。

  页:1

  [z3] 当心,此词念kuinv

  页:1

  [z4] 在文言文中,书为动词,券为其宾语。

  页:1

  [z5] 人生来是平等的,但又是不平等的。人生来都是黄帝的子孙,这是平等的;但有人出生在富足优裕的环境下,有人出生在贫困悲苦的境遇下,这又是不能选择的。但是富贵与贫贱又不是永生永世一成不变的,原先富贵的会落魄,原先贫贱的会发迹,这又是社会能向前发展的动力。中国有句老话说:“六十年的风水轮流转。”这就是所谓的“天道人事”。对待这样的“天道人事”,郑板桥先生的态度,就是在富贵的时候要体贴到贫贱的,要想到他们也有一朝会富贵的时候,要想到自己的子弟也有一朝会贫贱的时候。处处以平等心待人。一个社会怎可能没有差别?就是那些标榜要搞人人平等的,也会在任何最微不足道的地方来制造种种的差别。从出生到死亡,什么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规格,都是分得清清楚楚的,只是使用的衡量和鉴别的标准换换花样而已。有差别是无法改变的,问题是你自己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样的差别,是故意借这种差别来兴风作浪,还是像郑板桥一样给别人留有余地。说到底,会打算的,算尽的是自己。郑板桥的话是说到了根子上。

  [zgq6]郑板桥为了迎接丙辰的朝廷会试,曾于雍正十三年(1735)读书于镇江焦山。他是在得到江西友人程羽宸的资助后,来到这座四面环水的孤山的。焦山东西两峰之间有一别峰,山头平坦,宋代建有别山庵,明代万历年重建,改名别峰庵,庵内有“天开图画”匾,和“沧海云开腾日月,清江潮落舞蛟龙”的对联。庵内除佛殿和小客堂外,还有花树一庭,小斋二间,环境优雅,别有一番情趣。郑板桥在焦山读书,内容十分广泛,所谓经、史、子、集通观博览但重点仍是研读《四书》、《五经》,练习做八股文,为丙辰会试做准备。在焦山,郑板桥给郑墨写了好几封信,除谈学习制艺的心得之外,还教导郑墨治学要有重点,要精读一部分书。郑板桥在焦山并不闭户读书,常游于古松、翠竹、平沙、峭壁、远水之间。他认为这也无不是在读书。焦山西侧沿江一带,全为峭岩陡壁,其间有宋元、明历代游客的题刻。其中还有著名的《瘗鹤铭》。相传王羲之平生极爱鹤,有一年他到焦山游览,看到山上有一对白鹤,长的十分可爱。数年之后,他再游焦山时,发现这对白鹤已经死了,心里十分悲伤,于是挥笔写就《瘗鹤铭》表示悼念。《瘗鹤铭》原刻在焦山西麓岩石上,后因岩石崩裂,坠入江中。康熙五十二年镇江知府陈鹏年邀人从江中捞出残碑五块,仅剩81个完整字,11个残缺字。据说郑板桥隶、楷结合的“六分半字”,就是从《瘗鹤铭》得到的启示。有人曾写绝句说:“未识顽仙郑板桥,其人非佛亦非妖,晚摹《瘗鹤》兼山谷,别开临池路一条。”郑板桥读书之暇还到镇江南郊“山中访旧僧”。他写有《招隐寺访旧五首》和《满江红·招隐寺》纪游。

  页:1

  [z7] 韩愈,号昌黎。凤翔的法门寺里,有一座护国真身塔。塔里供奉着一根骨头,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一节指骨,每三十年开放一次,让人瞻仰礼拜。唐宪宗派了三十人的队伍,到法门寺把佛骨隆重地迎接到长安,让大家瞻仰。一班王公大臣,不论信或是不信,都要千方百计弄到瞻仰佛骨的机会。有钱的, 捐了香火钱;没钱的,就用香火在头顶、手臂上烫几个香疤,表示虔诚。韩愈是向来不信佛,他对铺张浪费来迎接佛骨,很不满意,就给唐宪宗上了一道奏章。他说,佛法的事,中国古代是没有的,只有在汉明帝以来,才从西域传了进来。他又说,历史上凡是信佛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可见佛是不可信的。唐宪宗收到这个奏章,大发脾气,立刻把宰相裴度叫了来,说韩愈诽谤朝廷,非把他处死不可。 裴度连忙替韩愈求情,唐宪宗气慢慢平了,说:“韩愈说我信佛过了头,我还可宽恕他;他竟说信佛的皇帝,寿命都短促,这不是在咒我吗?就凭这一点,我不能饶他。” 后来,替韩愈求情的人越来越多,唐宪宗没杀韩愈,就把他降职到潮州去当刺史。

  页:1

  [z8] 和尚成了佛的罪人,秀才亦是孔子的罪人。当今,和尚骂秀才,秀才骂和尚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做和尚的要真信佛道,做秀才的要真正做文化的传人。

  页:2

  [zgq9]暾,音tun, 朝暾,早上和煦的阳光。

  页:2

  [z10]王羲之,字逸少

  页:2

  [zgq11]董其昌,字思白。

  页:2

  [zgq12]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苞自幼聪慧,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其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方苞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后因给《南山集》作序案发,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迁翰林院侍讲学士。雍正十一年,提升为内阁学士,任礼部侍郎,充《一统志》总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颖》副总裁。清乾隆元年(1736年),再次入南书房,充《三礼书》副总裁。乾隆四年,被谴革职,仍留三礼馆修书。乾隆七年,因病告老还乡,乾隆帝赐翰林院侍讲衔。从此,他在家闭门谢客著书,乾隆十四年病逝,享年82岁。

  页:2

  [zgq13]挹, 音yi, 接受,汲取。

  页:2

  [zgq14]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右仆射河南公,世称褚河南。 他的书法学王羲之、虞世南。《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

  页:2

  [zgq15]唐代大书家欧阳询(557—641),湖南临湘人。曾任太常博士、太子率更令,因而有“欧阳率更”之称。他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按历史地位看,他属于隋唐之间的学者,因其大半生经历在崇尚北方文化的隋朝;入唐后,虽名位日隆,然事实上,只是钦定弘文馆内一名学士,奉命主编类书,当一名书法教授而已。欧阳询创立的楷书,名闻后世,留存于今的《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皆为后世楷模。所谓“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即以他的书格总结的结字规律;后人从中衍化出许多书学理论。又因欧字循规蹈矩,结构严正,后世科举取士常以欧字为考卷标准书体,相沿成习,越演越烈,被近世讽为刻板的“馆阁体”。这一责任不应由欧阳询来负,而应由历代封建统治者来负。

  页:2

  [zgq16] 郊寒岛瘦,语出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嘹然一吟,众作卑陋。”后人遂以指凄苦的诗文意境风格。其中“郊寒”即孟郊的诗风,孟郊(751-814)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时隐居嵩山,称处士。近50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抑郁不得志,遂辞官事孝,其《游子吟》为唐诗中之极品。终生贫困潦倒,死后竟无钱下葬,韩愈为之作墓志铭。孟郊前期由隐而仕,诗皆言志,有为而作;后期仕途坎坷,诗转向抑郁,形成险怪诗风。“岛瘦”乃指贾岛的诗风,贾岛(779-843),字浪仙,自称碣石山人,范阳(今北京附近)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在洛阳以诗文投谒韩愈,因有吟诗冲犯韩愈马头之“推敲”佳话流传。其五古宗法韩愈、孟郊,喜为咏怀述志刻琢穷苦之言,贾岛以苦吟著名,因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叹。后专攻五律,独树一帜,多吟咏情性,刻画景物之作。诗风清奇僻苦,峭直深刻,以寄情偏僻,铸字炼句取胜。

  页:2

  [zgq17]李贺,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以乐府诗著称。其诗作想像力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韩愈为之作《讳辩》。《文献通考》称,“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页:2

  [zgq18]戗,音qiang, 大堤外加帮的小堤。戗水就是逆水,戗风,就是顶风。

  页:2

  [zgq19]在艺术性和实用性方面,郑燮说了老实话,在公开的场合,讲的是追求艺术性,在私下里,追求的毕竟是实用性。为稻粱谋嘛。

  页:2

  [zgq20]虿,音chai, 蛇蝎之类爬虫

  页:2

  [zgq21]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中落,母亲用芦杆画地教他识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次年到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任职三年期间,与钱惟演、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宣德郎,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馆阁校勘。二年后,因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奉诏复职,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以右正言知制诰,参与范仲淹等推行的新政变革。因守旧势力攻击,出知滁州(今安徽滁县)。后累得升迁,嘉祐二年(1057)以翰林学士知贡举。五年(1060)官至枢密副使,六年(1061)改任参知政事。神宗时改外任,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县)、青州(今山东益都)、蔡州(今河南汝南)等。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太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谥文忠。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153卷,集中有长短句3卷,别出单行称《近体乐府》,又有《醉翁琴趣外篇》6卷。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诗文革新的倡导者。他曾主编《新唐书》,还用大半生精力完成了一部文字减旧史之半而事迹增添数倍的《新五代史》。他还善于发现人才和提拔后进,宋代的一些大政治家、大散文家、大诗人不少出于他的门下,或相从游,如梅尧臣、苏舜钦、苏轼父子、王安石、曾巩等。欧阳修对北宋诗文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页:2

  [z22]毛晋汲古阁《津逮秘书》是明代著名的图书版本。毛晋,原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字子晋,号潜在,别号汲古主人。早年为诸生,屡试不第,遂隐居故里。变卖家产,于七星桥构筑汲古阁、目耕楼,以收藏和传刻书籍为业,藏书总数达八万四千余册。由汲古阁刻印的宋、元以来之珍本书籍,名扬海内。刻书数量巨大,达十万余页刻版,涉及经史、词曲、丛书、宗教、小说、笔记等等,为中国历代私家刻书之最。对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毛晋有著作《毛诗陆疏广要》、《虞乡杂记》、《海虞古今文苑》、《明诗记事》、《汲古阁刻书细目》等。

  页:2

  [z23]郛,注意,此字读音为fu,本意为外城。参见徐三见《说郛》考述

  页:2

  [z24]《尚书·禹贡》。 这是战国时魏国的人士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就以《禹贡》名篇。 这是撰著这篇《禹贡》的人士设想在当时诸侯称雄的局面统一之后所提出的治理国家的方案。

  《洪范》篇本身文字并不多,但它是我国古代政治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篇章。“洪”有“大”意,“范”则为“法”。“洪范”即指“统治大法”,是上古时期的一篇政治、思想、文化的经验总结。

  《月令》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

  页:2

  [zgq25] 张载,字子厚,生于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卒于宋熙宁十年(公元1077)。因在凤翔县横渠镇讲学,学者称为横渠先生。 他的主要著作是《正蒙》和《易说》。据朱熹、吕祖谦所编《近思录》的引用书目,张横渠的著作有《正蒙》、《文集》、《易说》、《礼乐说》、《论语说》、《孟子说》、《语录》。明代人所编的《张子全书》,包括《西铭》、《东铭》、《正蒙》、《易说》、《经学理窟》、《语录》、《文集》、《拾遗》等。《经学理窟》为《近思录》引用书目所未列,其中羼杂有程伊川的话,显然不尽是张载的著作。《近思录》引张横渠的话,有一些与今本《理窟》中的语句相同,但《近思录》中注云《语录》,不云《理窟》。《语录》今有二本:《张子全书》所载和《四部丛刊》影印宋本,前者仅系后者三分之一。大约张横渠的著作在明代中期已多散佚,今已不易详考。他的主要著作《正蒙》和《易说》已经包括了作者的全部重要学说。张横渠是北宋时代最重要的唯物论者,他在与佛教唯心论的斗争中,建立了自己的唯物论哲学体系。他认识到了各种现象之间的对立矛盾,并且看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问题即土地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为时代所限制,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仅仅提出了调和冲突或缓和矛盾的空想方案。但他的唯物论哲学,是和他对于人民生活的关心与注意有密切联系的。

  页:2

  [zgq26] 书籍之多,不胜辍读,只能择其精要,更何况在当今这样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年代。现在,任何人不愁无处获取知识,要紧的倒是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始终认定自己的目标,选择值得读和应该读的东西,至于其余的,就让他们“未怕秦灭,终归孔炬”吧。

  页:3

  [zgq27] 短短一封家书,阐明二层道理,其一,既然先君有仁意不忍掘他人冢而自立,那就做得更彻底,买下这块坟地,葬自家并留此故坟作伴,让子孙后代在祭奠自己祖先的同时,也祭奠这无名的亡者。其二,勘舆家所言不足信。存心,要刻刻浇灌,存厚,恶风水也会变作善地。(范仲淹当年也有不信勘舆家所言,而将家坟安置在天平山脚,后来一夜风雨,天平山山石都成了“万笏朝天”之态,风水大变。)佛学中的因果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求天保佑,不如时时、处处行善积德。

  页:4

  [z28] 至如此境地,一无挂碍。所谓君子“坦荡荡”也。

  页:4

  [zgq29] 殄灭 tian, 消灭

  页:4

  [z30] 读书要有自己的主见,不必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人要自出眼孔,自竖脊梁。

  页:5

  [z31] 此篇分别以杜甫和陆游诗的内容和命题来论述诗歌创作问题,也反映了文艺创作与它所反映的时代精神的关系。

  页:6

  [z32] 此篇还是读书择要的问题,不分好坏一股脑儿地将一切都藏进你的大脑(从现代来说,收藏进你的电脑)这不就成了个破烂橱柜吗?

  页:6

  [z33] 注意,此处应读为zhang, 增长也,

  页:6

  [z34] 现代人称为“自然生态环境”,古人称之为“天道人性”,道理是一致的。

  页:6

  [z35] 旸,yang,阳光普照;燠,yv,潮湿闷热。

  页:7

  [z36] “留得一分做不到处,便是一分积累”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页:8

  [z37] 徐渭 (1521~1593) 明代剧作家、文学家。字文长,一字文青,号天池,晚号青藤,别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徐渭一生,虽然潦倒,在文学艺术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影响深远。明代一些进步文学家如汤显祖、袁宏道等,都受过徐渭的熏陶。他的作品之一《四声猿》是四部杂剧的总称,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声猿》及《南词叙录》外,有《徐文长集》30卷,《逸稿》24卷。《四声猿》版本,最早有万历间陶望龄校刊《徐文长三集》附刻本及万历间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即据后者影印。《南词叙录》的版本,现存最早的有何焯(义门)批补的壶隐居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