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益州名畫錄  [宋]黃休復

黃休復,字歸本,一作端本。北宋初年人。久往成都,和當時四川文人李畋、張及、任玠及畫家孫知微、童仁益等為友。好道術,曾受道於處士李諶,鬻丹養親,隱仕不居。通《春秋》學,兼精畫學,收藏甚富,景德中著《益州名畫錄》三卷。並有小說《茅亭客話》十卷行世。

《益州名畫錄》,宋黃休復著。三卷。本書記載了唐、五代至宋初成都地區的畫家和壁畫創作,共收自孫位至邱文曉五十八的小傳及其手筆寫真處,評為逸、神、妙、能四品,另附有畫無名及無畫有名者之記錄。《四庫全書》稱「其書敘述頗古雅,而詩文典故所載尤詳,非他家畫品泛題高下、無所指據者比也。」有明王世貞所輯《王氏畫苑》本、宛委山堂《說郛》本、清李調元輯《函海》本、《四庫全書》本等。(以上按見於《宋代傳奇集》一書中李劍國之「黃休復小傳」及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之《益州名畫錄》簡介)

是次錄文,據秦嶺雲點校、1964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之《益州名畫錄》。該書是以《王氏畫苑》本為底本,用明嘉靖刻本(《湖北先正叢書》影印本)、《函海》本,及《圖書集成藝術典》引用各條,加以校勘。過錄至網絡版時復將校記中校勘有勝於原文者,逕改正文,校記相應有所調整。

2005年1月30日 ver.1.0

虞曹外郎致仕李畋述

大凡觀畫而神會者鮮矣,不過視其形似,其或洞達氣韻,超出端倪,甩筆精緻,不謂之功,傅釆炳縟,不謂之麗,觀乎象而忘象,意先自然,始可品繪工於彀中,揖畫聖于方外,有造物者思唯是得之。江夏黃氏休復,字歸本,通《春秋》學,校《左氏》、《公》、《穀》書,暨摭百家之說,鬻丹養親,行達於世,恬如也。加以遊心顧、陸之藝,深得厥趣;居常以魏、晉之奇蹤,隋、唐之懿迹,盈縑溢帙,類而珍之。適值博雅之士,欵扉求見,則敞茅屋,拂[1]榻塵,架而陳之,娛賓賞心,萬虞一泯。及其僧舍道居,靡不往而玩之,環歲忘倦。蓋益都多名畫,富視他郡。謂唐二帝播越及諸侯作鎮之秋,是時畫藝之傑者,游從而來,故其標格楷模,無處不有。聖朝伐蜀之日,若升堂邑,彼廨宇、寺觀前輩名畫,纖悉無圮者。迨淳化甲午歲,盜發二州,焚劫略盡,則墻壁之繪,甚乎剝廬,家秘之寶,散如決水。今可覿[2]者,十二、三焉。噫!好事者為之幾鬱矣。黃氏心鬱久之,又能筆之書,存錄之也。故自李唐乾元初至皇宋乾德歲,其間圖畫之尤精,取其目所撃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離為三卷,命曰《益州名畫錄》。書來,謂余有陶隱居之好,恨無畫之癖,首貺讀之,序以見託。且曰:畫之神妙功格,往躅前範,黃氏錄之詳矣。至如蜀都名畫之存亡,繫後學之明昧,斯黃氏之志也。故其書婉而當,博而有倫,體而不亂。信夫學者得意忘象,觀前賢之逸軌,然後考黃氏之四格,則思過半矣,非獨鳴圖畫之譽于坤維者哉!時景德三[3]年五月二十日序。

目錄[4]

宋黃休復撰

畫之逸格,最難其儔。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由於意表,故目之曰逸格爾。

逸格一人

孫位 

大凡畫藝,應物象形,其天機迴[5]高,思與神合,創意立體,妙合化權,非謂開厨已走,拔壁而飛,故目之曰神格爾。

神格二人

趙公祐            范瓊 

畫之於人,各有本性[6],筆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於解牛,類運斤於斫[7]鼻,自心付手,曲盡玄微,故目之曰妙格爾。

妙格上品七人

陳皓                彭堅                張騰

趙溫奇            趙德齊            盧楞伽

張素卿

妙格中品十人

辛澄                李洪度            左全

張南本            高道興            房從真

趙德玄            常粲                常重胤

黃筌

妙格下品十一人

李昇                張玄                杜齯龜

刁光胤            蒲師訓            趙忠義

黃居寶            黃居寀            李文才

阮知誨            張玫 

畫有性周動植,學侔天功,乃至結嶽融川,潛鱗翔羽,形象生動[8]者,故目之曰能格爾。

能格上品十五人

品嶤                竹虔                周行通

孔嵩                石恪                杜措

杜弘義            杜子瓖            杜敬安

蒲延昌            趙才                程承辯

丘[9]文播        阮惟德           楊元真

能格中品五人

陳若愚             張景思           麻居禮

僧楚安             滕昌祐

能格下品七人

姜道隱            禪月大師        張詢

宋藝                李壽儀            僧令宗

丘[10]文曉

卷上

逸格一人

孫位

孫位者,東越人也。僖宗皇帝車駕在蜀,自京入蜀,號「會稽山人」。性情踈野,襟抱超然,雖好飲酒,未嘗沉酩。禪僧道士,常與往還;豪貴相請,禮有少慢。縱贈千金,難留一筆,唯好事者時得其畫焉。光啟年,應天寺無智禪師請畫山石兩堵、龍水兩堵;寺門東畔,畫東方天王及部從兩堵。昭覺寺休夢長老請畫浮漚先生、松石墨竹一堵,倣潤州高座寺張僧繇戰勝一堵。兩寺天王、部眾,人鬼相雜,矛戟鼓吹,縱橫馳突,交加戛擊,欲有聲響。鷹犬之類,皆三五筆而成。弓弦斧柄之屬,並掇筆而描,如從繩而正矣。其有龍拏水洶,千狀萬態,勢欲飛動。松石墨竹,筆精墨妙,雄壯氣象,莫可記述。非天縱其能,情高格逸,其孰[11]能與於此邪?悟達國師請於眉州福海院畫行道天王、松石、龍水兩堵,並見存。不知其後有何所遇,改名遇矣。景朴者,蜀人也。蜀廣政年,輙於應天寺門西畔畫西方天王及部從兩堵,以對孫遇筆。識者比之蹄涔巨浸,未萬分之一焉。慮誤後人,因附而正之。

神格二人

趙公祐

公祐者,長安人也,寶曆中,寓居蜀城。攻畫人物,尤善佛像、天王、神鬼。初,贊皇公李德裕鎮蜀之日,賓禮待之。自寶曆、太和至開成年,公祐于諸寺畫佛像甚多。會昌年,一[12]例除毀,唯存大聖慈寺文殊閣下天王三堵、閣裏內東方天王一堵、藥師院師堂內四天王并十二神、前寺石經院天王部屬,並公祐筆,見存。公祐天資神用,筆奪化權,應變無涯,罔象莫測,名高當代,時無等倫。數仞之牆,用筆最尚[13],風神骨氣,唯公祐得之,六法全矣。

范瓊

范瓊者,不知何許人也。開成年與陳皓、彭堅同時同藝,寓居蜀城。三人善畫人物、佛像、天王、羅漢、鬼神。三人同手於諸[14]寺圖畫佛像甚多。會昌年除毀後,餘大聖慈一寺佛像得存。洎宣宗皇帝再興佛寺,三人於聖壽寺、聖興寺、淨眾寺、中興寺,自大中至乾符,筆無暫釋,圖畫二百餘間牆壁。天王佛像、高僧經驗及諸變相,名目雖同,形狀一無同者。自淳化五年、咸平三年,兩遇兵火,得存三寺筆踪:大聖慈南廊下藥叉、大將、和修吉龍王、鬼子母、天女五堵,謂之十七護神;北廊下石經院門兩金剛、東西二方天王;中寺大悲院門上阿彌陀佛及四菩薩,院門兩畔觀音像、藥師像,石經板上七佛、四仙人、大悲變相,大將堂兩畔南北二方天王,文殊閣下北方天王及天王變相。此寺畫壁,自唐至今,年紀深遠,彩色故暗,重粧損者十四五矣。聖壽寺大殿釋伽像、行道北方天王像、西方變相,殿上小壁水月觀音,浴室院旁西方天王,大悲院八明王、西方變相,并大中年畫。此寺壁畫,年祀亦遠,倒損者十四五矣。聖興寺大殿東北二方天王、藥師、十二神、釋迦十弟子、彌勒像、大悲變相,並咸通畫。其中西方一堵,甚著奇工,精妙之極也。焉芻[15]瑟磨像兩堵,設色未半,筆蹤儼然,後之妙手,終莫能繼。自聖壽、聖興兩寺佛僧,范瓊親描,並見存。

妙格上品六人

陳皓彭堅附

陳皓、彭堅者,不知何許人也。開成中,與范瓊寓止蜀城。大中年,府主杜相公悰起淨眾等寺門屋。相國知三人中范瓊年齒雖低,手筆稱冠矣;因請陳、彭二公各畫天王一堵,各令一客將伴之,以幔幕遮蔽,不令相見,欲驗誰之強弱。至畫告畢之日,相國與諸府寮徹其幃幕,南畔仗劍振威者,彭公筆;北畔待弓奮赫者,陳公筆。二公筆力相似,觀者莫能昇降。大約宗師吳道玄之筆,而傅采拂澹過之。畫之六法:一曰氣韻生動是也,二曰骨法用筆是也,三曰應物象形是也,四曰隨類賦采是也,五曰經營位置是也,六曰傳移模寫是也。斯之六法,名輩少該,唯此三人,俱盡其美矣。

張騰

張騰者,不知何許人也。太[16]和末年,偶止蜀川,於諸寺壁圖畫亦多。會昌年,除毀皆盡。大中初,佛寺再興。於聖壽寺大殿畫文殊一堵、普賢一堵、彌勒下生一堵,浴室院北,對范瓊畫持弓北方天王一堵。大聖慈寺文殊閣下畫報身如來一堵。並騰之筆,見存。

趙溫奇

趙溫奇者,公祐子也。幼而穎秀,長有父風。父歿之後,於大聖慈寺文殊閣內繼父之蹤,畫北方天王及梵王帝釋大輪部屬,大將堂大將部屬并梵王帝釋,普賢閣下南方天王,華嚴閣上畫東西二方天王、梵王帝釋。中興寺大殿文殊、普賢及天王部眾。並溫奇筆,見存。

趙德齊

德齊者,溫奇子也。乾寧初,王蜀先主府城,精舍不嚴,禪室未廣,遂於大聖慈寺大殿東廡起三學延祥之院,請德齊於正門西畔畫南北二方天王兩堵。院門舊有盧楞伽畫行道高僧三堵六身,賴德齊遷移,至今獲在。光化年,王蜀先主受昭宗勅置生祠,命德齊與高道興同手畫西平王儀仗、旗纛、旌麾、車輅、法物,及朝真殿上皇姑、帝戚、后妃、嬪御百堵已來。授翰林待詔,賜紫金魚袋。蜀光天元年戊寅歲,蜀先主殂逝,再命德齊與道興畫陵廟,鬼神人馬及車輅儀仗、宮寢嬪御一百餘堵。大聖慈寺竹溪院釋迦十弟子并十六大羅漢,崇福禪院帝釋及羅漢,崇真禪院帝釋梵王,及羅漢堂文殊、普賢,皆德齊筆,見存。議者以德齊三代居蜀,一時名振,克紹祖業,榮耀何多!

盧楞伽

楞伽者,京兆人也。明皇帝駐蹕之日,自汴入蜀,嘉名高譽,播諸蜀川,當代名流,咸伏其妙。至德二載,起大聖慈寺。乾元初,於殿東西廊下,畫行道高僧數堵,顏真卿題,時稱二絕。至乾寧元年,王蜀先主於寺東廊起三學院,不敢損其名畫,移一堵於院門南,移一堵於門北,一堵於觀音堂後,此行道僧三堵六身畫,經二百五十餘年,至今宛如初矣。西廊下一堵,馬鳴、提婆像二軀,雖遭粉飾,猶未損其筆蹤。餘者重粧,皆昧前迹。蜀中諸寺,佛像甚多,會昌年皆盡毀。

張素卿

道士張素卿者,簡州人也。少孤貧,性好畫。在川[17]主譙國夏侯公孜宅,多見隋唐名畫。藝成之後,落拓無羈束,遂衣道士服,唯畫道門尊像,豪貴之家,少得其畫者。乾符中,居青城山常道觀焚脩。至中和元年,僖宗皇帝遣使與賜紫道士杜光庭,封丈人山為希夷公。癸卯歲,素卿上表云:「五嶽既已封王,丈人位居五嶽之上,不可稱公。」是歲勅宜改封五嶽,丈人為希夷真君,素卿賜紫。素卿有老子過流[18]沙圖、五嶽朝真圖、九皇圖、五星圖、老人星圖、二十四化真人像、太無先生像。素卿於諸圖畫而[19]能敏速,落錐之後,下筆如神,自始及終,更無改正。今龍興觀甚有畫壁,年深皆盡頹損,餘張百子堂板龕內門兩畔龍虎兩軀,素卿筆,見存。王蜀先主脩青城山丈人觀,請素卿於丈人真君殿上畫五岳、四瀆、十二溪女,山林、溪沼、樹木、諸神及岳瀆曹吏,詭怪之質,生於筆端,上殿觀者,無不恐懼。又於簡州開元觀畫容成子、董仲舒、嚴君平、李阿、馬自然、葛玄、長壽仙、黃初平、葛水璝、竇子明、左慈、蘇躭十二仙君像,各寫當初賣卜賈[20]藥、書符導引時真,筆蹤灑落,彩畫因循,當代名流,皆推畫手。蜀檢校太傅安公思謙好古博雅,唐時名畫,人皆獻之。黃筌、滕昌祐、石恪皆在其門館,賓禮優厚。甲寅歲十一月十一日,值蜀主誕生之辰,安公進素卿所畫十二仙真形十二幀,蜀主躭玩欲賞者久,因命翰林學士禮部侍郎歐陽炯[21]次第讚之,令翰林待詔黃居寶八分書題之。凡有醮,奏於玉局開懸供養。乾德三年,聖朝克復。吏部侍郎呂公餘慶鎮蜀日,求古畫圖書,並將進呈,斯畫預焉。

妙格中品十人

辛澄

辛澄者,不知何許人也。建中元年,大聖慈寺南畔創立僧伽和尚堂,請澄畫焉。纔欲援筆,有一胡人云:「僕有泗州真本。」一見甚奇,遂依樣描寫及諸變相。未畢,蜀城士女瞻仰儀容者側足,將香燈[22]供養者如驅。今已重粧損矣。普賢閣下五如來同坐一蓮花,及鄰壁小佛九身,閣裏內如意輪菩薩,並澄之筆,見存。

李洪度

洪度者,蜀人也。元和中,府主相國武公元衡請於大聖慈寺東廊下維摩詰堂內畫帝釋、梵王兩堵,笙竽鼓吹,天人姿態,筆蹤妍麗,時之妙手莫能偕焉。會昌前,諸寺圖畫亦多除毀,後餘此一處。

左全

左全者,蜀人也。世傳圖畫,跡本名家。寶曆年中,聲馳闕下。於大聖慈寺中殿畫維摩變相、師子國王、菩薩變相。三學院門上三乘漸次脩行變相、降魔變相。文殊閣東畔水月觀音、千手眼大悲變相。極樂院門兩金剛,西廊下金剛經驗及金光明經變相。前寺南廊下行道二十八祖,北廊下行道羅漢六十餘軀。多寶塔下倣長安景公寺吳道玄地獄變相,當時吳生畫此地獄相,都人咸觀,懼罪脩善,兩市屠沽,經月不售。王蜀時,令雜手重粧已損,惟存大體也。大中初,又於聖壽寺大殿畫維摩詰變相一堵,樓閣、樹石、花雀、人物、冠冕、蕃漢異服,皆得其妙,今見存。

張南本

張南本者,不知何許人也。中和年寓止蜀城,攻畫佛像人物、龍王神鬼。有金谷園圖、勘書圖、詩會圖、白居易叩齒圖、高麗王行香圖。今聖壽寺中門賓頭盧變相、東廊下靈山佛會、大聖慈寺華嚴閣下東畔大悲變相、竹溪院六祖、興善院大悲菩薩、八明王、孔雀王變相,並南本筆。相傳南本于金華寺大殿畫明王八軀,纔畢,有一老僧入寺,蹶仆于門下,初不知是畫,但見大殿遭火所焚。其時孫位畫水,南本畫火,代無及者。世之水火,皆無定質,唯此二公之畫,冠絕今古。僖宗駕回之後,府主陳太師於寶曆寺置水陸院,請南本畫天神地祗、三官五帝、雷公電母、岳瀆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諸廟一百二十餘幀,千怪萬異,神鬼龍獸,魍魉魑魅,錯雜其間,時稱大手筆也。至孟蜀時,被人模塌[23],竊換真本,鬻與荊湖人去。今所存,偽本耳。偽本淳化年遭賊搓劫,已皆散失。

高道興

高道興者,成都人也。攻雜畫,觸類皆長,尤善佛像高僧。光化年,高宗勅許王蜀先主置生祠,命道興與趙德齊同手畫西平王儀仗、車輅、旌旗、禮服、法物,朝真殿上皇姑、帝戚、后妃、女樂百堵已來。授翰林待詔,賜紫金魚袋。及先主殂逝,再命道興與德齊畫陵廟,鬼神、人馬、兵甲、公主儀仗、宮寢嬪御一百餘堵。今大慈寺中兩廊下高僧六十餘軀、華嚴閣東畔丈六天花瑞像,並見存。

房從真

房從真者,成都人也。攻畫甲馬、人物、鬼神,冠絕當時。有寧王獵射圖,羌人移居圖,陳登斫鱠圖,冷朝陽、王昌齡、常建冒雪入京圖。蒲師訓師其筆法。王蜀先主於浣花龍興寺脩聖夫人堂,合水津起通波侯廟,請從真畫甲馬、旍旗、從官、鬼神。授翰林待詔,賜紫金魚袋。今寶曆寺五丈天王閣下天王部屬諸神,並從真筆,後人重粧已損,蒲師訓因再脩之。

趙德玄

趙德玄者,雍京人也。天福年入蜀,攻畫車馬人物、屋木山水、佛像鬼神。筆無偏擅,觸類皆長,獨步川中,標名大手。其有樓殿臺閣,向背低昂,代無比者。有朱陳村圖、豐稔圖、漢祖歸豐沛圖、盤車圖、臺閣樣。入蜀時,將梁、隋、唐名畫百本,至今相傳。裴孝源《公私畫錄》云:「自魏、晉以來,終於貞觀,秘府并人間畫,共集成二百九十八卷。二百三十卷是隋、唐官本,十三卷是左僕射蕭瑀進,二十卷楊素家得,三卷許善心進,十卷高平縣書佐女張氏所獻,四卷安福進,十八卷先在秘府,無得處人名,唯有天和年月。」集賢校理張懷瓘云:「昔[24]武帝博雅好古,鳩集名畫,令鑒者數人,共詳名氏,兼定品格,供御賞玩。及侯景作亂,江陵府將陷,元帝先焚內庫書畫數萬卷,深可歎息。其後帝王亦有兼愛,人多進之,又盈秘府。天后朝,張易之奏召天下名工,修諸圖畫,因竊換真本,私家收藏,偽本將進納。易之歿後,薛稷所得;稷歿之後,岐王所獲。岐王慮帝忽知,乃盡焚爇。」吁!天下重寶,再經灰燼。當時天府所藏,多涉於偽,人間所畜,或乃是直。古畫頻經焚燒,積年散失,能秘在者,得非稀世之寶邪?蜀因二帝駐蹕,昭宗遷幸,自京入蜀者,將到圖書名畫,散落人間,固亦多矣。杜天師在蜀集道經三千卷,儒書八千卷。德玄將到梁、隋及唐百本畫,或自模搨,或是粉本,或是墨跡,無非秘府散逸者。本相傳在蜀,信後學之幸也。今福慶禪院隱形羅漢變相兩堵,德玄筆,見存。

常粲

常粲者,雍京人也。咸通年,路侍中巖牧蜀之日,自京入蜀,路公賓禮待之。粲善傳神雜畫,有七賢像、六逸像、女禍伏羲神農像,謂之三皇圖。立釋迦像、五天胡僧像、孔子西周問禮像、名醫下蠱像、樗蒲圖、龍樹驗丹圖。先賢卷軸,至今好事者收得,為後學師範矣。玉局化壁畫道門尊像甚多,王蜀時脩改後頹損已換。今大聖慈寺悟達國師知玄真,粲之筆,見存。

常重胤

重胤者,粲之子也。僖宗皇帝幸蜀,回鑾之日,蜀民奏請留寫御容於大聖慈寺。其時隨駕寫貌待詔,盡皆操筆,不體天顏。府主陳太師敬瑄遂表進重胤,御容一寫而成,內外官屬,無不歎駭,謂為僧繇之後身矣。宣令中和院上壁,及寫隨駕文武臣寮真。殿上御容前,寫西川節度副大制置、指揮諸道兵馬兼供軍使、太師中書令、成都尹、穎川郡王陳敬瑄,義成軍節度使、中書令王鐸,門下侍中韋昭度,檢校司徒守太子太保鄭畋,檢校司徒鄭延林,翰林學士承旨守兵部尚書樂朋龜,翰林學士守禮部尚書杜讓能,翰林學士戶部侍郎崔疑[25],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沈仁偉,翰林學士中書舍人侯䎖,尚書左僕射裴璩,禮部尚書兼太常禮儀使牛叢,左散騎常侍楊堪,右散騎常侍柳涉,右散騎鄭瑣,左諫議大夫李紹鯂,右諫議大夫蕭說,尚書左丞知中朝御史中丞盧澤,給事中李輝,給事中宋旦,中書舍人鄭欣,比部郎中知制誥蘇循,尚書右丞判戶部張禕,尚書吏部侍郎張讀,尚書刑部侍郎充集賢殿學士李燠,尚書禮部侍郎知貢舉歸仁澤,行在十軍司馬工部侍郎判度支秦韜玉。御容後寫左神策軍觀軍容使、護軍中尉田令孜,右神策護軍中尉、觀軍容使西門思恭,內飛龍使知內侍省楊復恭,內樞密使田匡禮,內樞密使李順融,宣徽南院使劉景宣,宣徽北院便田獻銖,左衛大將軍石守悰,左金吾大將軍劉巨容,行在諸軍馬步都虞候趙及,諸司使副一百餘員。尋授駕前翰林待詔,賜緋魚袋。自駕歸京,韋相國昭慶授西川節制,陳太師與監護田軍容令孜拒命據城,王蜀先主時為行軍司馬。重圍三年,陳太師、田軍容以城降。既克下,王先主拜僖宗御容。于時繪壁百寮咸在,唯不見陳太師、田軍容真,因問二公何無寫貌。寺僧對云:「拒扞王師,近方塗抹。」先主曰:「某豈與丹青為參商。」遽命重寫。常待詔曰:「不必援豪。」乃挼皁莢水洗之,而風姿宛然。先主嘉賞,賜以金帛。常公自言:「我畫屋[26]爛梁摧之外,雨淋水洗,終無剝落者矣。」眾歎所謂前無去者,後無繼者。偽通王宗裕性多猜忌,或於媵嬖,意欲寫貌,惡人久見。謂常待詔曰:「頗不熟視審觀可乎?」常公但諾之。王曰:「夫人至矣。」立斯須而退。翌日,想貌姿容短長,無遺毫髮。其敏妙皆此類也。玉局化寫王蜀先主為使相日真容,後移在龍興觀天寶院壽昌殿上。大聖慈寺興善院泗州和尚真、華亭張居士真、寶曆寺請塔天王、寧蜀寺都官土地,並重胤筆,見存。

黃筌

黃筌者,成都人也。幼有畫性,長負奇能。刁處士入蜀,授而教之竹石花雀。又學孫位畫龍水、松石、墨竹,斆李昇畫山水、竹樹,皆曲盡其妙。筌早與孔嵩同師,嵩但守師法,別無新意;筌既兼宗孫、李,學力因是博贍,損益刁格,遂超師之藝。後唐莊宗同光年,孟令公知祥到府,厚禮見重[27]。建元之後,授翰林待詔,權院事,賜紫金魚袋。至少主廣政甲辰歲,淮南通聘,信幣中有生鶴數隻,蜀主命筌寫鶴於偏殿之壁。警露者、啄苔者、理毛者、整羽者、唳天者、翹足者,精彩體態[28],更愈於生,往往生鶴立于畫側。蜀主歎賞,遂目為六鶴殿焉。尋加至內供奉、朝議大夫、檢校少府少監上柱國。先是,蜀人未曾得見生鶴,皆傳薛少保畫鶴為奇。筌寫此鶴之後,貴族豪家竟將厚禮請畫鶴圖,少保自此聲漸減矣。廣政癸丑歲,新搆八卦殿,又命筌于四壁畫四時花竹、兔雉鳥雀。其年冬,五坊使于此殿前呈雄武軍進者白鷹,誤認殿上畫雉為生,掣臂數四,蜀王歎異久之,遂命翰林學士歐陽炯[29]撰《壁畫奇異記》以旌之。筌有春山圖、秋山圖、山家晚景圖、山家早景圖、山家雨景圈、山家雪景圖、山居詩意圖、瀟湘圖、八壽圖。今石牛廟畫龍水一堵,見存。

《奇異記》[30]翰[31]林學士歐陽炯撰述:

夫龍圖鳳紀,初宣上古之文;帝室皇居,必蘊非常之寶。是以書美鍾、張之翰,畫稱顧、陸之蹤,代有其人,朝無乏事。令上睿文英武聖明孝皇帝御極之一十九載,九功惟叙,七政斯齊,化溢升平,俗登仁壽。天惟行健,動則總覽萬機;道法自然,靜則無遺一物,將欲權衡三代,撰[32]揖百王,宸襟所適,諒超化表。嘗於大殿西門創一小殿,藻井之上,輪排八卦,故以為號焉。其御座几案,圖書之外,非有異于常者,固不關干聖慮。其年秋七月,上命內供奉檢校少府少監黃筌,謂曰:「爾小筆精妙,可圖畫四時花木蟲鳥、錦鷄鷺鷥、牡丹躑躅之類,周於四壁,庶將觀矚焉。」筌自秋及冬,其工告畢。間者,淮南獻鶴數隻,尋令貌於殿之間。上曰:「女畫逼真[33],其精彩則又[34]過之。」筌以下臣末技,降堦曲謝而已。至十二月三日,上御斯殿,有五坊節級羅師進呈雄武軍先進者白鷹,其鷹見壁上所畫野雉,連連掣臂,不住再三,誤認為生類焉。上嗟歎良久,曰:「昔聞其事,今見其人。」遽令所進呈者引退,無至搦損玆壁。因目筌為當代奇筆,仍令宣付翰林學士歐陽炯紀述奇異,微臣拜手,因得叙其書焉。伊昔大舜垂衣,作繪乃彰於象物;宗周鑄鼎,觀形可禦於神姦。漢號靈臺,唐稱煙閣,圖畫之要,史策攸傳。公私雖見於數家,今古皆言於六法。六法之內,惟形似、氣韵二者為先。有氣韵而無形似,則質勝於文;有形似而無氣韵,則華而不實。筌之所作,可謂兼之。不然者,安得粉壁之中,奮霜毛而欲起;綵毫之下,混朱頂以相親?而又觀彼白鷹,盻乎錦雉,儼丹青而可測,狀若偎叢;掣絛鏇以難停,勢將掠地。遂契重瞳之鑒,假以好生;俄回三面之仁,真疑害物。舉斯二類,兼彼羣花,四時之景堪觀,千載之名可尚。稽諸往牒,少有通神。圖海獸以騰波,秦朝賈譽;畫池龍而致雨,唐室垂名。至於誤點成蠅,徒成小巧,不成似犬,安可勝言?況玆殿也,迥架昭回,高臨爽塏。瑤池水滿,浮鏡裏之樓臺;玉樹風輕,鏁壺中之日月。聖上以動詠墳典,親講政刑,崇制禮作樂之名,極侍膳問安之孝,允文允武,無怠無荒,故士有一技一藝,皆升陟褒賞如筌者焉。激東海之波濤,難方聖澤;拱北辰之光耀,永固皇基。誠非末士之常談,可紀至尊之所御。臣職叨翰苑,譽乏儒林,因廣聖謨[35],聊同畫品,恭承宣命,實愧菲辭。時廣政十六年,歲次癸丑,十二月記。

卷中

妙格下品十一人

李昇

李昇者,成都人也,小字錦奴。年纔弱冠,志攻山水,天縱生知,不從師學。初得張藻[36]員外唐時名士,善畫山水。山水一軸,玩之數日,云:「未盡妙矣。」遂出意寫蜀境山川平遠,心思造化,意出先賢。數年之中,創成一家之能,俱盡山水之妙。每含毫就素,必有新奇。桃源洞圖、武陵溪圖、青城山圖、峨眉山圖、二十四化山圖,好事得之,為箱篋珍;後學得之[37],為亡言師。明皇朝有李將軍擅名山水,蜀人皆呼昇為小李將軍,蓋其藝相匹爾。悟達國師自京入蜀,重其高手,請于聖壽寺本院同居數年。因於廳壁畫出峽圖一堵,霧中山圖一堵。既而又請于大聖慈寺真堂內,畫漢州三學山圖一堵、彭州至德山[38]一堵。時稱悟達國師真堂四絕:常粲寫真、僧道盈書額、李商隱讚、李昇畫山水。今見存。

張玄

張玄者,簡州金水石城山人也。攻畫人物,尤善羅漢。當王氏偏霸武成年,聲跡喧然,時呼玄為「張羅漢」。荊、湖、淮、浙,令人入蜀縱價收市,將歸本道。前輩畫佛像羅漢,相傳曹樣、吳樣二本。曹起曹弗興,吳起吳棟[39]。曹畫衣紋稠疊,吳畫衣紋簡略。其曹畫,今昭覺寺孫位戰勝天王是也;其吳畫,今大聖慈寺盧楞伽行道高僧是也。玄畫羅漢,吳樣矣。今大聖慈寺灌頂院羅漢一堂十六軀,見存。

杜齯龜

杜齯龜者,其先本秦人,避祿山之亂,遂居蜀焉。齯龜少能博學,涉獵經史,專師常粲寫真雜畫,而妙於佛像羅漢。王蜀少主以高祖受唐深恩,將興元節度使唐道襲私第為上清宮,塑王子晉為遠祖於上清祖殿,命齯龜寫大唐二十一帝御容於殿堂之四壁。每三會五獵,差太尉公卿薦獻宮內。殿堂行事,齋宮職掌,並依大清宮故事。又命齯龜寫先主太妃、太后真於青城山金華宮。授翰林待詔,賜紫金魚袋。今嚴君平觀杜天師光庭真、大聖慈寺華嚴閣東廊下祐聖國師光業真,並齯龜筆,見存。

刁光胤

刁光胤者,雍京人也,天福年入蜀。攻畫湖石花竹、猫兔鳥雀。性情高潔,交遊不雜。入蜀之後,前輩有攻花雀者,頓減價矣。有師問筆法者,黃筌、孔篙二人,親授其訣。孔類昇堂,黃得入室。刁公居蜀三十餘年,筆無蹔暇,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卒時八十以來。豪貴之家及好事者,收得其畫,將為家寶,傳視子孫。大聖慈寺熾盛光院明僧錄房窻傍小壁四堵,畫四時雀竹。廣政中,黃居宷重粧,雀蝶精奇轉甚。三學院大廳小壁花雀兩堵,光胤畫,時年已耄矣。

蒲師訓

蒲師訓者,蜀人也。幼師房從真,畫人物、鬼神、蕃馬。長興年,值孟令公改元,興脩諸廟,師訓畫江瀆廟、諸葛廟、龍女廟。及先主殂,畫陵廟、鬼神、蕃漢人物、旗幟兵仗、公王車馬、禮服儀式,縱橫浩瀚,莫不周至。授翰林待詔,賜紫金魚袋。甲寅歲春末,蜀王或夜夢一人,破帽故襴,龐眉大目,方頤廣顙,立於殿堦,跂一足,曰:「請脩理之。」言訖寢覺。翌日,因檢他籍,見此古畫是前夕所夢者神,故絹穿損畫之左足。遂命師訓令驗此畫是誰之筆。師訓對云:「唐吳道玄之筆。曾應明皇夢,云:『痁者神也。』」因令重脩此足。呈進後,蜀主復夢前神謝曰:「吾足履矣。」上慮為祟,即命焚之。青城山丈人觀真君殿內五嶽四瀆、部屬諸神,張素卿筆。廣政中,山水泛溢,衝損數堵。蜀王命師訓曰:「素卿之筆,公往繼之可矣。」四堵師訓筆也。今丈人觀聖朝廣其殿宇,重新興創別畫,無舊跡矣。王蜀先主祠堂東畔正門東畔鬼神一堵、寶曆寺天王閣下天王部屬,房從真筆,後人粧損,師訓再脩,兼自畫兩堵。大聖慈寺南廊下觀音院門兩金剛、鄰壁請塔天王,並師訓筆,見存。

趙忠義

趙忠義者,德玄子也。德玄自雍襁負入蜀,及長,習父之藝,宛若生知。孟氏明德年,與父同手畫福慶禪院東流傳變相一十三堵,位置鋪舒、樓殿臺閣、山水竹樹、蕃漢服飾、佛像僧道、車馬鬼神、王公冠冕、旌旗法物,皆盡其妙,冠絕當時。蜀王知忠義妙於鬼神、屋木,遂令畫關將軍起玉泉寺圖,於是忠義畫自運材鄽基,以至丹楹刻桷,皆役鬼神。疊拱下㭿地,一座[40]佛殿將欲起立。蜀王令內作都料看此畫圖枋栱有準的否,都料對曰:「此畫復較,一座分明無欠。」其妙如此。授翰林待詔,賜紫金魚袋。先是,每年杪冬末旬,翰林攻畫鬼神者,例進鍾馗焉。丙辰歲,忠義進鍾馗,以第二指挑鬼眼睛。蒲師訓進鍾馗,以母指剜鬼睛。二人鍾馗相似,唯一指不同。蜀王問此畫孰為優劣,筌以師訓為優。蜀王曰:「師訓力在母指,忠義力在第二指,二人筆力相敵,難議昇降。」並厚賜金帛。時人謂蜀王深鑒其畫矣。今衙北門大安樓下天王院,自濮陽吳公行曾鎮蜀之日創興,其中有唐時名畫數堵,及高道興、杜齯龜、房從真、趙德齊畫佛像羅漢經驗變相。廣政初,忠義與黃筌、蒲師訓合手畫天王變相十堵以來,各盡所能,愈于前輩。淳化五年甲午,兵火焚盡。今餘王蜀先生祠堂正門西畔神鬼、大聖慈寺正門北墻上西域記、石經院後殿天王變相、中寺六祖院傍藥師經變相,並忠義筆,見存。

黃居寶

黃居寶,字辭玉,筌之次子也。畫性最高,風姿俊爽。前輩畫太湖石,皆以淺深墨[41]淡嵌空而已;居寶以筆端摤攃上七賞反,下七葛反,文理縱橫,夾雜砂石,稜角峭硬,如虬虎將踴,厥狀非一也。其有畫松竹花雀,變態舊規,皆如湖石之類。授翰林待詔,賜紫金魚袋。不幸早亡,秀而不實者也。

黃居寀

居寀,字伯鸞,筌少子也。畫藝敏贍,不讓於父。蜀之四王[42],崇奢宮殿,苑囿池亭,世罕其比。居寀父子,入內供奉迨四十年,殿庭墻壁,門幃屏障,圖畫之數不可紀錄。授翰林待詔、將仕郎、試太子議郎,賜金魚袋。淮南通好之日,居寀與父同手畫四時花雀圖、青城山圖、峨眉山圖、春山圖、秋山圖,用答國信。使命將發,秋山全未及畫,蜀王令取在庫秋山圖入角。居寀與父奉命別畫,經月方畢,工更愈於前者。翰林學士徐光溥進《秋山圖歌》以紀之。廣政甲子歲,蜀王令居寀往葛仙山脩蓋仙化,回至彭州,棲真南軒畫水石一堵,自未至酉而畢,敏而復妙者也,今見存。居寀有四時野景圖、湖灘水石圖、春田放牧圖。當時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子父圖障卷簇,家藏戶寶,為稀世之珍。今衙廳餘理毛、啄苔鶴兩堵、水石兩堵、龍門圖一堵、武侯廟龍水一堵,並居寀筆,見存。聖朝克蜀之後,居寀赴京,頗為翰長陶尚書穀殊禮相見。因收得名畫數件,請居寀驗之。其中秋山一圖,是故主答淮南國信者,畫絹縫之內,自有銜名。陶公云:「此是淮王所遺。」看之果符其說。聖朝授翰林待詔、朝請大夫寺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淳化四年,充成都府一路送衣襖使。時齒六十一。於聖興寺新禪院[43]畫龍水一堵、天台山圖一堵、水石兩堵,工夫雖少,大體宛存。

偽學士徐光溥《秋山圖歌》:

天與黃筌藝奇絕,筆精迥感重瞳悅。運思潛通造化工,揮毫定得神仙訣。秋來奉詔寫秋山,寫在輕綃數幅間。高低[44]向背無遺勢,重巒疊嶂何孱顏。目想心存妙尤極,研巧覈能狀不得。珍禽異獸皆自馴,奇花怪木非因植。崎嶇石磴絕游蹤,薄霧冥冥藏半峰。娑蘿掩映迷仙洞,薛荔纍垂繳古松。月檻參差錦鱗躍[45],星壇斑駁翠苔封。傍岸牛羸行嚼草,過橋僧老坐搘笻。屈原江上嬋娟竹,陶潛籬下芳菲鞠。良宵祇恐鷓鴣啼,晴波但見鴛鴦浴。暮煙羃羃鏁村塢,一葉扁舟橫野渡。䬃䬃白蘋欲起風,黯黯紅蕉猶帶雨。曲沼芙蓉香馥郁,長汀蘆荻花蔌蔌。鴈過孤峰帖遠青,鹿傍小溪飲殘綠。秋山秀兮秋江靜,江光山色相輝映。雪迸飛泉濺釣磯,雲分落葉擁樵逕。張璪松石徒稱奇,邊鸞花鳥何足窺。白旻鷹逞凌風勢,薛稷鶴誇警露姿。方原畫山空巉巖,峭壁枯槎人見嫌。孫位畫水多洶湧,警湍怒濤人見恐。若教對此定妍媸,必定伏膺懷愧悚。再三展向冕旒側,便是移山回磵力。大李小李滅聲華,獻之愷之無顏色。髣髴垂綸渭水濱,吾皇覩之思良臣;依稀荷臿傅巖野,吾皇覩之求賢者。從玆及[46]展復懸旌,宵衣旰食安天下。才當老人星應候,願與南山俱獻壽。微臣稽首貢長歌,丹青景化同天和。

李文才

李文才者,華陽人也。攻畫人物、屋木、山水,善寫真,罕及,周昉之亞也。蜀廣政中,荊南高太王令邸務丁晏入蜀,請文才寫興義門兩雙石笋,兼微其故實,將歸本道。文才告道士范德昭:「皆云真珠樓基,或云是海眼,未審孰是。」德昭曰:「吾聞諸至人,斯乃蠶叢啟國鎮蜀之碑,中以鐵柱貫之,下以橫石相連,埋于地際,上有文字,言:『歲時豐儉兵革水火之事』。諸葛曾掘驗之。真珠樓基、海眼,皆非也。」蜀人少知,云出《圓方記》,未詳。廣政末,主置真堂大聖慈寺華嚴閣後,命文才寫諸新王文武巨僚等真。授翰林待詔、將仕郎、試大子司議郎,賜緋魚袋。畫未畢,聖朝弔伐,盡已除毀。三學院經樓下西天三藏真、定惠國師真、華嚴閣迎廊下奉聖國師真、應天寺無智禪師真,並文才筆,見存。

阮知誨

阮知誨者,成都人也。攻畫女郎,筆蹤妍麗,及善寫真。王氏乾德年,寫少主真于大聖慈寺三學院經樓下。孟氏明德年,寫先生真于三學院真堂內,寫福慶公主真、玉清公主真於內庭。知誨兩朝多寫皇姑帝戚,渥澤累遷,授翰林待詔、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僕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國。

張玫

張玫者,成都人也。父授蜀翰林寫貌待詔,賜緋。玫有超父之藝,尤精寫貌及畫婦人,鉛華姿態,綽有餘妍,議者比之張萱之儔也。孟先主明德年,於大聖慈寺三學院置真堂,玫曾與故東川董大尉璋寫真。先主惡之不為寫己,乃命阮知誨獨寫己真。文武臣僚,玫之筆也。今並塗抹,無畫蹤矣。授翰林待詔,賜紫金魚袋。玫有自漢至唐治蜀君臣像三卷。

能格上品十五人

呂嶤竹虔附

呂嶤者,京兆人也。唐翰林待詔。自京隨僖宗皇帝車駕至蜀,授將佐[47]郎,守漢州雒縣主簿,賜緋魚袋。今大聖慈寺華嚴閣上天王部屬諸神及王波利真,並嶤之筆,見存。竹虔者,雍京人也,攻畫人物佛像。聞成都創起大聖慈寺,欲將吳道玄地獄變相於寺畫焉。廣明年隨駕到蜀,左全已在多寶塔下畫竟,遂與華嚴閣下後壁西畔畫丈六天花瑞像一堵。

周行通

周行通者,蜀人也。攻畫人物鬼神、蕃馬戎服、器械氈帳、鷹犬羊雁之類及川原放牧,盡得其妍。有李陵送蘇武圖、奪馬圖、三困圖、射鵰圖、陰山七騎圖。蜀人皆傳周胡蕃馬為妙,行通多髯故也。

孔嵩

孔嵩者,一名景[48],蜀人也。幼攻花雀,長遇刁處士入蜀,師其筆法。至晚年,巾裹衣服,言論動止,俱學[49]刁公。在蜀公侯門四十餘載,圖畫甚多,人皆寶之。黃筌於石牛廟畫龍一堵,黃居寀於諸葛廟畫龍一堵,嵩於廣福院畫龍一堵,婉蜒怪狀,不與常同,逼視遠觀,勢欲躩躍,時人異之。此三公畫龍,宗師孫位。位宗顧愷之、曹弗興行龍之筆。謝赫《古畫錄》云:「弗興之筆,代不復傳,秘閣之內,一龍而已。」魏赤烏元年冬十月,此赤烏是吳太祖年號,非魏武帝。武帝游青溪,見一赤龍自天而下,凌波而行,遂命弗興圖之。武帝讚曰:「赤烏孟冬,不時見龍,青溪深澗,奮鬣來空。有道則吉,無德則兇。匪兼雲雨,靡帶雷風。弗興畫畢,未讚奇工。我因披閱,蘊隆忡忡。」至宋文帝時,累月亢旱,祈禱無應,乃取弗興畫龍置于水上。應時畜水成霧,經旬霶霈。其所畫流落人間,至今相傳。

石恪

石恪,字子專,成都人也。幼無羈束,長有聲名,雖博綜儒學,志唯好畫。攻古體人物,學張南本筆法。有田家社會圖,鼈靈開峽圖,夏禹治水圖,新羅人較力圖,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高適,畢搆、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司馬承禎仙宗十友圖,嚴君平拔宅升仙圖,五星圖,南北斗圖,壽星圖,儒佛道三教圖,道門三官五帝圖。雖豪貴相請,少有不足,圖畫之中,必有譏諷焉。城中寺觀壁畫亦多,兵火後,餘聖壽寺經閣院玄女[50]堂六十甲子神、龍興觀仙遊閣下龍虎君,並見存。

杜措

杜措者,蜀人也。幼慕李昇山水,長亦勤學,廿年中,晝夕不捨。今大聖慈寺六祖院傍地藏菩薩竹石山水一堵,並院內羅漢閣上小壁,翠微寺禪和尚真,三學院經堂上小壁太子捨身餵餓虎一堵、善惠仙人布髮掩泥一堵,並措之筆,見存。

杜弘義

杜弘義者,蜀州晉原人也。攻畫佛像羅漢。今寶曆寺東廊下一堵文殊、西廊下一堵普賢,及行道高僧十餘堵,見存。蜀人相傳杜老朱羅漢為妙。老朱,弘義小字。

杜子瓌

杜子瓌者,成都人也。擅於賦采,拂淡偏長,唯攻佛像。王蜀時,於龍華泉東禪院畫毗盧佛,據紅日輪、乘碧蓮花座。每誇同輩云:「某粧此圓光,如日初出,淺深瑩然,無筆玷之迹。」見存。

杜敬安

敬安,子瓖子也,美繼父蹤,妙於佛像。今大聖慈寺普賢閣下北方天王、三學院羅漢閣下無量壽尊,並敬安筆。蜀城寺院,敬安父子圖畫佛像羅漢甚眾。蜀偏霸時,江、吳商賈入蜀,多請其畫,將歸本道。孟氏明德年,授翰林待詔,賜[51]金魚袋。

蒲延昌

蒲延昌者,師訓養子也。筆力遒健,甚得師法。廣政中進畫,授翰林待詔,賜緋魚袋。時福感寺禮塔院僧模寫宋展子虔獅子于壁,延昌一見曰:「但得其樣,未得其筆爾。」遂畫獅子一圖,獻通進王昭遠。公有嬖妾患痁,是夕懸於臥內,其疾頓減。王公召而問其神異,延昌云:「宋展氏子虔於金陵延祚寺佛殿之內,畫此二獅子,患人因坐壁下,或有愈者。梁昭明太子偶患風恙,御醫無減,吳興太守張僧繇模此二獅子,密懸寢堂之內,應夕而愈。故名[52]曰『辟邪』,有此神驗久矣。」展氏古本獅子,一則奔走奮迅,一則回擲咆哮。僧繇後亦繼之,二獅子翻身側視,鬃尾俱就八分,爪牙似二龍拏珠之狀;其本至今相傳。延昌於諸葛廟壁畫亦多,兵火後,餘聖壽寺、青衣神廟神鬼人物數堵,見存。

趙才

趙才者,蜀人也。攻畫人物、鬼神、甲馬。廣政年,才與蒲師訓子父[53]較敵其藝,浣花甘亭侯廟、頗當神廟鬼神人物、旗幟甲馬,及資福寺門南北二方天王。甲午歲兵火,倒損已盡。今存諸葛廟第三門兩畔鬼神兩堵,見存。

程承辯

程承辯者,眉州彭山人也。攻畫人物鬼神。當孟氏廣政中,與蒲師訓、蒲延昌、趙才,遞相較敵其藝,皆推妙手。兼善雕刻機巧人物鬼神、怪異禽獸之類,奇絕當時。今彭山縣洞明觀天蓬黑殺玄武火鈴一堂、存耳山王堂遊變神鬼一堵,見存。

丘文播

丘文播者,漢州人也,後改名潛。攻畫山水人物、佛像神仙。今新都乾明禪院六祖、漢州崇教禪院羅漢、紫極宮二十四化神仙,皆文播筆,見存。其有花雀,文播男餘慶畫。

阮惟德

惟德者,知誨子也。襲承父藝,美繼前蹤。子父同時入內供奉。畫貴公子夜晏圖、宮中賞春圖、宮中戲鞦韆圖、宮中七夕乞巧圖、宮中熨鐵圖、宮中按舞圖、宮中按樂圖,皆畫當時宮苑、亭臺花木、皇妃帝后富貴之事,精妙頗甚。授翰林待詔、將仕郎、試太常寺齋郎,賜緋魚袋。蜀廣政初,荊湖商賈入蜀,竟請惟德畫川樣美人卷簇,將歸本道,以為奇物。

楊元真

楊元真者,石城山張玄外族也。攻畫佛像羅漢,兼善粧鑾。當王氏武成中,善塑像者,簡州許侯、東川雍中本二人,時推[54]妙手。今聖興寺天王院天王及部屬、熾盛光佛、九曜二十八宿,天長觀、龍興觀、龍虎宮,并雍中本塑。大聖慈寺熾盛光佛、九曜二十八宿、華嚴閣下西畔立釋迦像,并許侯塑,皆元真粧。肉色髭髮、衣紋錦繡,及諸禽類,備著奇功,時輩罕及。今四天王寺壁畫五臺山文殊菩薩變相一堵,元真筆,見存。

真二十二處

蜀自炎漢至於巨唐,將相理蜀,皆有遺愛,民懷其德,多寫真容。年代既遠,頹損皆盡;唯唐杜相國及聖朝呂侍郎二十二處見存。六處有寫貌人名,一十六處亡失寫貌人姓氏。皆評妙格[55]。

杜相國鴻漸 真在大慈寺

崔相國寧 真在龍興寺

韋太師皐

高太尉崇文 真在大慈寺

武相國元衡 真在聖壽寺

段相國文昌 真在資福寺 兩任護軍從事真在天慈寺普賢閣下

李太尉德裕 真在大慈寺

楊侍中嗣復 真在聖壽寺

李相國固言 真在龍興寺 護軍從事 真全

崔相國鄲 真在大慈寺 護軍從事 真全

杜相國悰 真在淨眾寺 兩任護軍從事 真全皆陳詵筆

白令公敏中 真在福感寺

魏相國謩 真在中興寺 護軍從事 真全

夏侯相國孜 真在聖壽寺

吳太尉行魯 真在四天王寺

高相國駢 護軍從事 真全

牛尚書叢 護軍從事 真全

蕭相國鄴 護軍從事 真全

陳太師敬瑄 常待詔筆

韋相國昭度 常待詔筆 以上真在大慈寺

王司徒建 真在龍興觀 常待詔筆

呂侍郎餘慶 真在聖壽寺 王繼之模寫

卷下

能格中品五人

陳若愚

道士陳若愚者,左蜀人也。師張素卿畫,遂衣道道士[56]。師事素卿,受其筆法。王氏永平,廢興聖觀為軍營。其觀有五金鑄天尊形明皇御容一軀,移在大聖[57]慈寺御容院供養。餘道門尊像殿堂,皆就龍興觀起立;今精思院北帝殿是也。殿上壁畫有青龍君、白虎君、朱雀君、玄武君四像,並若愚筆,見存。

張景思

張景思者,金水石城山張玄之裔也。思[58]之一族,世傳圖畫佛像羅漢。景思王氏永平年,於聖壽寺北[59]廊下,畫降魔變相一堵,見存。

麻居禮

麻居禮者,蜀人也。幼師張南本筆法,親得其訣。光化、天福年,聲跡已喧。資、簡、邛、蜀州,寺觀壁畫甚多。今聖壽寺偏門北畔,畫八難觀音一堵,見存。

僧楚安

僧楚安,蜀州什邡人也,俗姓句氏。攻畫人物樓臺,有明皇幸華清宮避暑圖、吳王宴姑蘇臺圖,此二圖皆畫於墻壁、圖簇、團扇之上。其墻壁圖簇團扇,大小雖殊,功夫並無減者,奇巧如此。當時公侯相重,皆稱妙手。今大聖慈寺三學院大廳後,明皇帝幸華清宮避暑圖一堵,楚安筆,見存。僧惠堅者,蜀人也。亦好圖畫,而最謬焉。廣政中,三學院僧請畫姑蘇臺一堵,對句楚安避暑宮圖,識者以為無鑒之甚也。今亦見存,恐後人誤認,故附而正之。

滕昌祐

滕昌祐,字勝華,先本吳人,隨僖宗入蜀,以文學從事。唯昌祐不婚不仕,書畫是好。情性高潔,不肯趨時。常於所居樹竹石杞菊,種名花異草木,以資其畫。歿時年齒八十有五。初攻畫無師,唯寫生物,以似為功而已。有蟲魚圖、蟬蝶圖、生菜圖、折枝花圖、折枝果子圖、雜竹樣。造夾紵果子,隨類傅色,並擬諸生。攻書,時呼「滕[60]書」。今大聖慈寺文殊閣、普賢閣、蕭相院、方丈院、多利心院、藥師院、天花瑞像數額,並昌祐筆也。其畫蟬蝶草蟲,謂之「點畫」,蓋唐時陸果、劉襃之類也。其畫折枝花,下筆輕利,用色鮮妍,蓋唐時邊鸞之類也。

能格下品七人

姜道隱

姜道隱者,蜀州綿竹人也。年纔齠齓,盡日不歸,父母尋之,多於神佛廟中畫處纔見。及長,為人木訥,不務農桑,唯畫是好。不畜妻孥,孑然一身。常戴一竹笠,布衣草履,筆墨而已。雖父母兄弟,亦罕測其行止。人皆呼為「木柔頭」,蜀語謂其鬢髮蓬鬆。偽相趙國公昊知其性迹,請畫屏風。相公問何姓名,蜀語對云:「姜姓無名。」相國曰:「既無名,何不以道隱名之?」自此始名焉。宋王趙公庭隱於淨眾寺創一禪院,請道隱於長老方丈畫山水松石數堵。宋王與諸侍從觀其運筆,道隱未嘗回顧,旁若無人。畫畢,王贈之十縑,置僧堂前,拂衣而去,他皆放此。今綿竹縣山觀寺,多有畫壁見存。

禪月大師

禪月大師,婺州金溪人也。俗姓姜氏,名貫休,字德隱。天福[61]年入蜀,王先主賜紫衣師號。師之詩名高節,宇內咸知。善草書圖畫,時人比諸懷素。師閻立本,畫羅漢十六幀,龐眉大目者,朵頤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盡其態。或問之,云:「休自夢中所覩爾。」又畫釋迦十弟子,亦如此類;人皆異之,頗為門弟子所寶。當時卿相皆有歌詩,求其筆,唯可見而不可得也。太平興國年初,太宗皇帝搜訪古畫日,給書中程公羽牧蜀,將貫休羅漢十六幀為古畫進呈。

偽翰林學士歐陽炯[62]《禪月大師應夢羅漢歌》:

西嶽高僧名貫休,高情峭拔凌清秋。天教水墨畫羅漢,魁岸古容生筆頭。時幀大綃泥高壁,閉目焚香坐禪室。或然夢裏見真儀,脫下袈裟點神筆。高握節腕當空擲,窣窣毫端任狂逸。逡巡便是兩三軀,不似畫工虛費日。悴石安排嵌復枯,真僧列坐連跏趺。形如瘦鶴精神健,骨似伏犀頭骨麤。一倚松根傍巖縫,曲綠腰身長欲動。看經弟子擬同聲,瞌睡山童欲成夢。不知夏臘幾多年,一手搘頤偏袒肩。口開或若共人語,身定復疑初坐禪。案前臥象低垂鼻,崖裏老猿斜展臂。芭蕉花裏刷輕紅,苔蘚文中暈深翠。硬節笻杖矮松牀,雪色眉毛一寸長。繩關梵夾兩三片,線補衲衣千萬行。林間落葉紛紛墮,一印殘香斷煙火。皮穿木履不曾拖,笋織蒲團鎮長坐。休公休公逸藝無人加,聲譽喧喧遍海涯。五七字詩一千首,大小篆字三十家。唐朝歷歷多名士,蕭子雲、吳道子,若將書畫比休公,只恐當時浪生死。休公休公始自江南來入秦,于今到蜀多交親。詩名畫手皆奇絕,覰你凡人事事精。瓦官寺裏維摩詰,舍衛城中辟支佛。若將此畫比量看,最是人間為第一。

張詢

張詢者,南海人也。爰自鄉薦下第,久住帝京,精於小筆。中和年,隨駕到蜀,與昭覺寺休夢長老故交,遂依托焉。忽一日,長老請於本寺大慈堂後留少筆蹤,畫一堵早景,一堵午景,一堵晚景,謂之「三時山」。蓋貌吳中山水,頗甚工。畫畢之日,遇僖宗駕幸玆寺,盡日歎賞。王氏朝,皇太子簡王欲要遷於東宮,為壁泥通枋,移損不全,乃寢前命。今見存。

宋藝

宋藝,蜀人也,攻寫真。王蜀時,充翰林寫貌待詔。模寫大唐二十一帝聖容,及當時供奉道士葉法善[63]、禪僧一行、沙門海會、內侍高力士於大聖慈寺玄宗御容院上壁。今見存。

李壽儀

道士李壽儀者,邛州依政人也。壯年慕道,于本縣有德觀為道士。齋醮之外,專精畫業,人呼為「李水墨」。多畫道門尊像,往來青城山丈人觀。宗師張素卿筆法,每點簇五嶽四瀆部屬,歸家習學之,如此數年。簡州開元觀有張素卿畫十二仙君一堂,乾德四年,遭火所焚。廣政中,壽儀往彼,焚香齊[64]潔模寫,將歸邛州天師觀西院上畫其壁[65],但窮精粹,筆力因于素卿,神彩氣韵有過時流。一堂六堵,見存。

僧令宗

僧令宗,丘文播異姓弟也。攻畫山水人物、佛像天王。今大聖慈寺三學院下、經樓院下兩畔四天王兩堵、放生池揭諦[66]堂內六祖,並令宗筆,見存。

丘文曉

丘文曉,播弟也。攻畫花雀、人物、佛像。今淨眾寺延壽禪院,天王祖師及諸高僧竹石花名二十餘堵,廣政癸卯歲,文曉與僧令宗合手描畫,今見存。

有畫無名

大聖慈寺六祖院羅漢閣上,峨眉山、青城山、羅浮山、霧中四堵,中和年畫,不留姓名,評妙格[67]中品。

三學院,舊名東廚。院門兩畔畫東北二方天王兩堵,王蜀先主修改後,移在院內北廊下,亡失姓名,評能格上品。

多寶塔下南北二方天王、彌勒佛會、師子國王、菩薩,普賢閣外北方天王,不記畫人姓名,評能格中品。

聖壽寺東廊下維摩詰堂內,畫居士方丈花竹芭蕉、山水松石、風候雲氣三堵,景福年畫,不留姓名,評能格中品。

昭覺寺大悲堂內四天王兩堵、堂外觀音一堵,寺門後兩畔東西天王兩堵,並中和年畫,不知畫人名姓,評能格中品。

無畫有名

《益州學館記》云:「獻帝興平元年,陳留高朕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東別創一石室,自為周公禮殿。其壁上圖畫上古、盤古、李老等神,及歷代帝王之像。梁上又畫仲尼七十二弟子、三皇以來名臣。」耆舊云:「西晉太康中,益州刺史張收筆。」古有益州學堂圖,今已別重粧,無舊迹矣。劉瑱,齊永明十年,成都刺史劉悛再脩玉堂禮殿,靈宇嚴肅。悛弟瑱,性自天真,時推妙手。畫仲尼四科十哲像,并車服禮器。今已重粧別畫,無舊蹤矣。

薛少保者,名稷。天后朝位至太子少保,文章學術,名冠當時,而好圖畫。《畫品錄》云:「秘書省有薛少保畫鶴,時稱一絕。」又聞蜀郡多有公畫。盧求《成都記》云:「府衙院西廳,少保畫鶴與青牛,並少保《自眉州司馬遷移文》記。」今改舊制,無畫蹤矣。

王宰者,大曆年家于蜀川。善畫山水樹石,意出像外,故杜甫歌云:「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壯哉崑崙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雲氣隨飛龍。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尤攻遠勢古莫北[68],咫尺應須論萬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今蜀中寺觀,亦無畫蹤,唯好事者收得。《畫品錄》定為妙格。

韋偃者,京兆人也,寓止蜀川。善畫馬,韓幹之亞也。故杜甫歌云:「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戲拈禿筆掃驊騮,歘見騏驎出東壁。一匹齕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時危安得真置此,與人同生亦同死。」蜀中寺觀,亦無筆蹤,唯好古者收得。《畫品錄》定為妙品。

浣花龍興寺,《成都記》云:「本正覺寺,內有前益州長史臨淮武公元衡并從事五人,具朝服,繪於中堂。」淳化五年,兵火後無畫蹤矣。

《成都記》云:「府衙西北,前益州五長史真,李太尉德裕文記。」今無畫蹤,唯文字相傳爾。

重寫前益州五長史真記

益州草堂寺,《成都記》云:「寺在府西七里,去浣花亭三里。」列畫前長史一十四人,節度使職不帶尹,則帶長史,非今賓佐也。代稱絕跡。余嘗于數公子孫之家獲見圖狀,乃知草堂繢事,靡不造真。昔巖野旁求,徒聞審像;稽山高謝,唯上鎔金。孰若托之丹青,妙畫神照?然楚國祠廟,魯王宮室,暨此邦文翁舊館,皆圖歷代卿相,粲然可觀。唯有慕于前良,曾莫究于形似。與夫年代既遠,遺像猶存。入虛室而煙霞暫披,拂浮埃而瑤林斯覩。余以精廬甚古,畫壁將傾,乃選其功德尤著五人,模于郡之廳所,追惟二漢臺閣,皆有圖寫。黃霸、于定國,雖宰相名臣,不得在畫像之列。卓子師德行君子,而居功臣之右。今之所取,其在玆乎?采色既新,光靈可想,儼若神對。吾將與歸,因叙其書,以貽來哲。大和四年閏十二月十八日,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御史大夫贊皇縣開國伯李德裕記。

胡氏亭畫記

檢校尚書司空員外郎賜緋魚袋郭圓[69]撰:藝遊而至者,則神傳焉;神傳者,國寶矣;墨妙之于藝,又加貴焉。浮圖燄梁熾,今國力不能迨也。故藝之至者,雖鴻德巨儒,亦伍于工徒矣。唐故宰相薛公稷,畫入神品,以名之重,時加貴之。成都靜德精舍有壁二堵,雜繪鳥獸人物,態狀生動,乃一時之尤者也。吾后帝宇之五年,汙叛帖夷,萬方無事,於是大去蠱人之疾,以浮圖氏為最。詔走御史監毀域內之祠,凡雲構山峙之宇,一時而壞,百工之名跡隨去焉。胡氏璩文而好古,惜少保之迹不存於鄉,迺操斤挾黨,力剟於頹坌之際,得人三十七頭、馬八足。又于福勝祠獲展氏子虔天樂二十五身,及鄉之名工李氏感天樂十二色,皆神傳異跡。陷于茅亭之壁,長者之車益滿門矣。任愚子若缺,時寓蜀,壯君好事之心,亡于壓覆,於是染醉毫紀其始於石。會昌五年五月三日記。今畫無舊迹,唯存石記在三學山廨院東北,此院是胡璩宅。

[1] 「拂」,原作「{左牜右弗}」,依《湖北先正叢書》本(下簡稱湖本)、《函海》本改。

[2] 「覿」,《函海》本作「觀」。

[3] 「三」,《函海》本作「二」。

[4] 「目錄」,《圖書集成藝術典》(以下簡稱《圖典》)作「品目」。

[5] 「迴」,湖本、《函海》本均作「迥」。

[6] 「性」,《函海》本作「情」。

[7] 「斫」,《函海》本作「研」。

[8] 「動」,各本均作「功」,誤。

[9] 「丘」,《函海》本作「邱」。

[10] 「丘」,《函海》本作「邱」。

[11] 「孰」,湖本作「熟」。

[12] 「一」,《函海》本作「海」。

[13] 「尚」,《函海》本作「向」。

[14] 「諸」,原作「詩」,據湖本、《函海》本改。

[15] 「芻」,湖本作「蒭」。

[16] 「太」,湖本、《函海》本均作「大」。

[17] 「川」,《圖典》作「州」。

[18] 「流」原無,據《圖典》補。

[19] 《圖典》缺「而」字。

[20] 「賈」,《函海》本作「賣」。

[21] 「炯」,湖本作「烱」。

[22] 「香燈」,湖本作「燈香」。

[23] 「塌」,《函海》本作「榻」。疑應作「搨」。

[24] 《圖典》「昔」下多「梁」字。

[25] 「疑」,《函海》本作「凝」。

[26] 「屋」原無,據《圖典》補。

[27] 「厚禮見重」,《圖典》作「厚見禮重」。

[28] 「體態」,原作「態體」,據《函海》本乙正。

[29] 「炯」,湖本、《函海》本作「烱」。下同。

[30] 「奇異記」,湖本、《函海》本均作「蜀八卦殿壁畫奇異記」。

[31] 湖本、《函海》本「翰」上均多一「偽」字。

[32] 「撰」,湖本、《函海》本均作「拱」。

[33] 「逼真」,湖本作「逼矣」,《函海》本作「畢矣」。

[34] 「又」,《函海》本作「人」。

[35] 「謨」,湖本、《函海》本均作「模」。

[36] 「藻」,應作「璪」。

[37] 湖本、《函海》本「之」下多「以」字。

[38] 《圖典》「山」下多「圖」字。

[39] 「棟」,湖本作「揀」,《圖典》作「暕」。

[40] 「座」,湖本、《函海》本作「坐」。

[41] 「墨」,湖本作「黑」。

[42] 「王」,湖本、《函海》本均作「主」。

[43] 「院」,原作「{左阝右虎}」,據湖本改。

[44] 「低」,湖本、《函海》本均作「位」。

[45] 「躍」,《函海》本作「出」。

[46] 「及」,湖本、《函海》本同作「仄」。

[47] 「佐」,湖本、《函海》本均作「仕」。

[48] 「景」,《函海》本作「京」。

[49] 「學」,湖本作「斆」。

[50] 「女」,原作「敗」,據湖本、《函海》本改。

[51] 《圖典》「賜」下有「紫」字。

[52] 「名」,原作「頭」,據《圖典》改。

[53] 「子父」,《圖典》作「父子」。

[54] 「推」原作「{左扌右位}」,據湖本、《函海》本改。

[55] 以下《王氏畫苑》本及湖本缺,依《函海》本補入。

[56] 「遂衣道道士」,湖本、《函海》本同作「遂衣道士服」。

[57] 「聖」原無,據湖本、《函海》本補。

[58] 「思」,《函海》本作「斯」。

[59] 「北」,原作「止」,據湖本、《函海》本改。

[60] 「滕」,《函海》本作「勝」。

[61] 「福」,湖本作「復」,《函海》本同。

[62] 「炯」,湖本作「烱」。

[63] 「善」,原本及湖本作「喜」,依《函海》本改。

[64] 「齊」,湖本作「齋」。

[65] 「上畫其壁」,湖本及《函海》本均作「上壁其畫」。

[66] 「諦」,湖本作「帝」,《函海》本同。

[67] 「格」,《函海》本作「閣」。

[68] 「北」,湖本作「比」。

[69] 「圓」,各本均作「圖」,依《圖畫見聞誌》改。

益州名画录  [宋]黄休复

黄休复,字归本,一作端本。北宋初年人。久往成都,和当时四川文人李畋、张及、任玠及画家孙知微、童仁益等为友。好道术,曾受道于处士李谌,鬻丹养亲,隐仕不居。通《春秋》学,兼精画学,收藏甚富,景德中着《益州名画录》三卷。并有小说《茅亭客话》十卷行世。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着。三卷。本书记载了唐、五代至宋初成都地区的画家和壁画创作,共收自孙位至邱文晓五十八的小传及其手笔写真处,评为逸、神、妙、能四品,另附有画无名及无画有名者之记录。《四库全书》称「其书叙述颇古雅,而诗文典故所载尤详,非他家画品泛题高下、无所指据者比也。」有明王世贞所辑《王氏画苑》本、宛委山堂《说郛》本、清李调元辑《函海》本、《四库全书》本等。(以上按见于《宋代传奇集》一书中李剑国之「黄休复小传」及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之《益州名画录》简介)

是次录文,据秦岭云点校、196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之《益州名画录》。该书是以《王氏画苑》本为底本,用明嘉靖刻本(《湖北先正丛书》影印本)、《函海》本,及《图书集成艺术典》引用各条,加以校勘。过录至网络版时复将校记中校勘有胜于原文者,径改正文,校记相应有所调整。

2005年1月30日 ver.1.0

虞曹外郎致仕李畋述

大凡观画而神会者鲜矣,不过视其形似,其或洞达气韵,超出端倪,甩笔精致,不谓之功,傅釆炳缛,不谓之丽,观乎象而忘象,意先自然,始可品绘工于彀中,揖画圣于方外,有造物者思唯是得之。江夏黄氏休复,字归本,通《春秋》学,校《左氏》、《公》、《谷》书,暨摭百家之说,鬻丹养亲,行达于世,恬如也。加以游心顾、陆之艺,深得厥趣;居常以魏、晋之奇踪,隋、唐之懿迹,盈缣溢帙,类而珍之。适值博雅之士,欵扉求见,则敞茅屋,拂[1]榻尘,架而陈之,娱宾赏心,万虞一泯。及其僧舍道居,靡不往而玩之,环岁忘倦。盖益都多名画,富视他郡。谓唐二帝播越及诸侯作镇之秋,是时画艺之杰者,游从而来,故其标格楷模,无处不有。圣朝伐蜀之日,若升堂邑,彼廨宇、寺观前辈名画,纤悉无圮者。迨淳化甲午岁,盗发二州,焚劫略尽,则墙壁之绘,甚乎剥庐,家秘之宝,散如决水。今可觌[2]者,十二、三焉。噫!好事者为之几郁矣。黄氏心郁久之,又能笔之书,存录之也。故自李唐干元初至皇宋干德岁,其间图画之尤精,取其目所撃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离为三卷,命曰《益州名画录》。书来,谓余有陶隐居之好,恨无画之癖,首贶读之,序以见托。且曰:画之神妙功格,往躅前范,黄氏录之详矣。至如蜀都名画之存亡,系后学之明昧,斯黄氏之志也。故其书婉而当,博而有伦,体而不乱。信夫学者得意忘象,观前贤之逸轨,然后考黄氏之四格,则思过半矣,非独鸣图画之誉于坤维者哉!时景德三[3]年五月二十日序。

目录[4]

宋黄休复撰

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由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逸格一人

孙位 

大凡画艺,应物象形,其天机回[5]高,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非谓开厨已走,拔壁而飞,故目之曰神格尔。

神格二人

赵公佑            范琼 

画之于人,各有本性[6],笔精墨妙,不知所然。若投刃于解牛,类运斤于斫[7]鼻,自心付手,曲尽玄微,故目之曰妙格尔。

妙格上品七人

陈皓                彭坚                张腾

赵温奇            赵德齐            卢楞伽

张素卿

妙格中品十人

辛澄                李洪度            左全

张南本            高道兴            房从真

赵德玄            常粲                常重胤

黄筌

妙格下品十一人

李升                张玄                杜齯龟

刁光胤            蒲师训            赵忠义

黄居宝            黄居寀            李文才

阮知诲            张玫 

画有性周动植,学侔天功,乃至结岳融川,潜鳞翔羽,形象生动[8]者,故目之曰能格尔。

能格上品十五人

品嶤                竹虔                周行通

孔嵩                石恪                杜措

杜弘义            杜子瓖            杜敬安

蒲延昌            赵才                程承辩

丘[9]文播        阮惟德           杨元真

能格中品五人

陈若愚             张景思           麻居礼

僧楚安             滕昌佑

能格下品七人

姜道隐            禅月大师        张询

宋艺                李寿仪            僧令宗

丘[10]文晓

卷上

逸格一人

孙位

孙位者,东越人也。僖宗皇帝车驾在蜀,自京入蜀,号「会稽山人」。性情踈野,襟抱超然,虽好饮酒,未尝沉酩。禅僧道士,常与往还;豪贵相请,礼有少慢。纵赠千金,难留一笔,唯好事者时得其画焉。光启年,应天寺无智禅师请画山石两堵、龙水两堵;寺门东畔,画东方天王及部从两堵。昭觉寺休梦长老请画浮沤先生、松石墨竹一堵,仿润州高座寺张僧繇战胜一堵。两寺天王、部众,人鬼相杂,矛戟鼓吹,纵横驰突,交加戛击,欲有声响。鹰犬之类,皆三五笔而成。弓弦斧柄之属,并掇笔而描,如从绳而正矣。其有龙拏水汹,千状万态,势欲飞动。松石墨竹,笔精墨妙,雄壮气象,莫可记述。非天纵其能,情高格逸,其孰[11]能与于此邪?悟达国师请于眉州福海院画行道天王、松石、龙水两堵,并见存。不知其后有何所遇,改名遇矣。景朴者,蜀人也。蜀广政年,輙于应天寺门西畔画西方天王及部从两堵,以对孙遇笔。识者比之蹄涔巨浸,未万分之一焉。虑误后人,因附而正之。

神格二人

赵公佑

公佑者,长安人也,宝历中,寓居蜀城。攻画人物,尤善佛像、天王、神鬼。初,赞皇公李德裕镇蜀之日,宾礼待之。自宝历、太和至开成年,公佑于诸寺画佛像甚多。会昌年,一[12]例除毁,唯存大圣慈寺文殊阁下天王三堵、阁里内东方天王一堵、药师院师堂内四天王并十二神、前寺石经院天王部属,并公佑笔,见存。公佑天资神用,笔夺化权,应变无涯,罔象莫测,名高当代,时无等伦。数仞之墙,用笔最尚[13],风神骨气,唯公佑得之,六法全矣。

范琼

范琼者,不知何许人也。开成年与陈皓、彭坚同时同艺,寓居蜀城。三人善画人物、佛像、天王、罗汉、鬼神。三人同手于诸[14]寺图画佛像甚多。会昌年除毁后,余大圣慈一寺佛像得存。洎宣宗皇帝再兴佛寺,三人于圣寿寺、圣兴寺、净众寺、中兴寺,自大中至干符,笔无暂释,图画二百余间墙壁。天王佛像、高僧经验及诸变相,名目虽同,形状一无同者。自淳化五年、咸平三年,两遇兵火,得存三寺笔踪:大圣慈南廊下药叉、大将、和修吉龙王、鬼子母、天女五堵,谓之十七护神;北廊下石经院门两金刚、东西二方天王;中寺大悲院门上阿弥陀佛及四菩萨,院门两畔观音像、药师像,石经板上七佛、四仙人、大悲变相,大将堂两畔南北二方天王,文殊阁下北方天王及天王变相。此寺画壁,自唐至今,年纪深远,彩色故暗,重妆损者十四五矣。圣寿寺大殿释伽像、行道北方天王像、西方变相,殿上小壁水月观音,浴室院旁西方天王,大悲院八明王、西方变相,并大中年画。此寺壁画,年祀亦远,倒损者十四五矣。圣兴寺大殿东北二方天王、药师、十二神、释迦十弟子、弥勒像、大悲变相,并咸通画。其中西方一堵,甚着奇工,精妙之极也。焉刍[15]瑟磨像两堵,设色未半,笔踪俨然,后之妙手,终莫能继。自圣寿、圣兴两寺佛僧,范琼亲描,并见存。

妙格上品六人

陈皓彭坚附

陈皓、彭坚者,不知何许人也。开成中,与范琼寓止蜀城。大中年,府主杜相公悰起净众等寺门屋。相国知三人中范琼年齿虽低,手笔称冠矣;因请陈、彭二公各画天王一堵,各令一客将伴之,以幔幕遮蔽,不令相见,欲验谁之强弱。至画告毕之日,相国与诸府寮彻其帏幕,南畔仗剑振威者,彭公笔;北畔待弓奋赫者,陈公笔。二公笔力相似,观者莫能升降。大约宗师吴道玄之笔,而傅采拂澹过之。画之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四曰随类赋采是也,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斯之六法,名辈少该,唯此三人,俱尽其美矣。

张腾

张腾者,不知何许人也。太[16]和末年,偶止蜀川,于诸寺壁图画亦多。会昌年,除毁皆尽。大中初,佛寺再兴。于圣寿寺大殿画文殊一堵、普贤一堵、弥勒下生一堵,浴室院北,对范琼画持弓北方天王一堵。大圣慈寺文殊阁下画报身如来一堵。并腾之笔,见存。

赵温奇

赵温奇者,公佑子也。幼而颖秀,长有父风。父殁之后,于大圣慈寺文殊阁内继父之踪,画北方天王及梵王帝释大轮部属,大将堂大将部属并梵王帝释,普贤阁下南方天王,华严阁上画东西二方天王、梵王帝释。中兴寺大殿文殊、普贤及天王部众。并温奇笔,见存。

赵德齐

德齐者,温奇子也。干宁初,王蜀先主府城,精舍不严,禅室未广,遂于大圣慈寺大殿东庑起三学延祥之院,请德齐于正门西畔画南北二方天王两堵。院门旧有卢楞伽画行道高僧三堵六身,赖德齐迁移,至今获在。光化年,王蜀先主受昭宗勅置生祠,命德齐与高道兴同手画西平王仪仗、旗纛、旌麾、车辂、法物,及朝真殿上皇姑、帝戚、后妃、嫔御百堵已来。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蜀光天元年戊寅岁,蜀先主殂逝,再命德齐与道兴画陵庙,鬼神人马及车辂仪仗、宫寝嫔御一百余堵。大圣慈寺竹溪院释迦十弟子并十六大罗汉,崇福禅院帝释及罗汉,崇真禅院帝释梵王,及罗汉堂文殊、普贤,皆德齐笔,见存。议者以德齐三代居蜀,一时名振,克绍祖业,荣耀何多!

卢楞伽

楞伽者,京兆人也。明皇帝驻跸之日,自汴入蜀,嘉名高誉,播诸蜀川,当代名流,咸伏其妙。至德二载,起大圣慈寺。干元初,于殿东西廊下,画行道高僧数堵,颜真卿题,时称二绝。至干宁元年,王蜀先主于寺东廊起三学院,不敢损其名画,移一堵于院门南,移一堵于门北,一堵于观音堂后,此行道僧三堵六身画,经二百五十余年,至今宛如初矣。西廊下一堵,马鸣、提婆像二躯,虽遭粉饰,犹未损其笔踪。余者重妆,皆昧前迹。蜀中诸寺,佛像甚多,会昌年皆尽毁。

张素卿

道士张素卿者,简州人也。少孤贫,性好画。在川[17]主谯国夏侯公孜宅,多见隋唐名画。艺成之后,落拓无羁束,遂衣道士服,唯画道门尊像,豪贵之家,少得其画者。干符中,居青城山常道观焚修。至中和元年,僖宗皇帝遣使与赐紫道士杜光庭,封丈人山为希夷公。癸卯岁,素卿上表云:「五岳既已封王,丈人位居五岳之上,不可称公。」是岁勅宜改封五岳,丈人为希夷真君,素卿赐紫。素卿有老子过流[18]沙图、五岳朝真图、九皇图、五星图、老人星图、二十四化真人像、太无先生像。素卿于诸图画而[19]能敏速,落锥之后,下笔如神,自始及终,更无改正。今龙兴观甚有画壁,年深皆尽颓损,余张百子堂板龛内门两畔龙虎两躯,素卿笔,见存。王蜀先主修青城山丈人观,请素卿于丈人真君殿上画五岳、四渎、十二溪女,山林、溪沼、树木、诸神及岳渎曹吏,诡怪之质,生于笔端,上殿观者,无不恐惧。又于简州开元观画容成子、董仲舒、严君平、李阿、马自然、葛玄、长寿仙、黄初平、葛水璝、窦子明、左慈、苏躭十二仙君像,各写当初卖卜贾[20]药、书符导引时真,笔踪洒落,彩画因循,当代名流,皆推画手。蜀检校太傅安公思谦好古博雅,唐时名画,人皆献之。黄筌、滕昌佑、石恪皆在其门馆,宾礼优厚。甲寅岁十一月十一日,值蜀主诞生之辰,安公进素卿所画十二仙真形十二帧,蜀主躭玩欲赏者久,因命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欧阳炯[21]次第赞之,令翰林待诏黄居宝八分书题之。凡有醮,奏于玉局开悬供养。干德三年,圣朝克复。吏部侍郎吕公余庆镇蜀日,求古画图书,并将进呈,斯画预焉。

妙格中品十人

辛澄

辛澄者,不知何许人也。建中元年,大圣慈寺南畔创立僧伽和尚堂,请澄画焉。纔欲援笔,有一胡人云:「仆有泗州真本。」一见甚奇,遂依样描写及诸变相。未毕,蜀城士女瞻仰仪容者侧足,将香灯[22]供养者如驱。今已重妆损矣。普贤阁下五如来同坐一莲花,及邻壁小佛九身,阁里内如意轮菩萨,并澄之笔,见存。

李洪度

洪度者,蜀人也。元和中,府主相国武公元衡请于大圣慈寺东廊下维摩诘堂内画帝释、梵王两堵,笙竽鼓吹,天人姿态,笔踪妍丽,时之妙手莫能偕焉。会昌前,诸寺图画亦多除毁,后余此一处。

左全

左全者,蜀人也。世传图画,迹本名家。宝历年中,声驰阙下。于大圣慈寺中殿画维摩变相、师子国王、菩萨变相。三学院门上三乘渐次修行变相、降魔变相。文殊阁东畔水月观音、千手眼大悲变相。极乐院门两金刚,西廊下金刚经验及金光明经变相。前寺南廊下行道二十八祖,北廊下行道罗汉六十余躯。多宝塔下仿长安景公寺吴道玄地狱变相,当时吴生画此地狱相,都人咸观,惧罪修善,两市屠沽,经月不售。王蜀时,令杂手重妆已损,惟存大体也。大中初,又于圣寿寺大殿画维摩诘变相一堵,楼阁、树石、花雀、人物、冠冕、蕃汉异服,皆得其妙,今见存。

张南本

张南本者,不知何许人也。中和年寓止蜀城,攻画佛像人物、龙王神鬼。有金谷园图、勘书图、诗会图、白居易叩齿图、高丽王行香图。今圣寿寺中门宾头卢变相、东廊下灵山佛会、大圣慈寺华严阁下东畔大悲变相、竹溪院六祖、兴善院大悲菩萨、八明王、孔雀王变相,并南本笔。相传南本于金华寺大殿画明王八躯,纔毕,有一老僧入寺,蹶仆于门下,初不知是画,但见大殿遭火所焚。其时孙位画水,南本画火,代无及者。世之水火,皆无定质,唯此二公之画,冠绝今古。僖宗驾回之后,府主陈太师于宝历寺置水陆院,请南本画天神地祗、三官五帝、雷公电母、岳渎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诸庙一百二十余帧,千怪万异,神鬼龙兽,魍魉魑魅,错杂其间,时称大手笔也。至孟蜀时,被人模塌[23],窃换真本,鬻与荆湖人去。今所存,伪本耳。伪本淳化年遭贼搓劫,已皆散失。

高道兴

高道兴者,成都人也。攻杂画,触类皆长,尤善佛像高僧。光化年,高宗勅许王蜀先主置生祠,命道兴与赵德齐同手画西平王仪仗、车辂、旌旗、礼服、法物,朝真殿上皇姑、帝戚、后妃、女乐百堵已来。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及先主殂逝,再命道兴与德齐画陵庙,鬼神、人马、兵甲、公主仪仗、宫寝嫔御一百余堵。今大慈寺中两廊下高僧六十余躯、华严阁东畔丈六天花瑞像,并见存。

房从真

房从真者,成都人也。攻画甲马、人物、鬼神,冠绝当时。有宁王猎射图,羌人移居图,陈登斫鲙图,冷朝阳、王昌龄、常建冒雪入京图。蒲师训师其笔法。王蜀先主于浣花龙兴寺修圣夫人堂,合水津起通波侯庙,请从真画甲马、旍旗、从官、鬼神。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今宝历寺五丈天王阁下天王部属诸神,并从真笔,后人重妆已损,蒲师训因再修之。

赵德玄

赵德玄者,雍京人也。天福年入蜀,攻画车马人物、屋木山水、佛像鬼神。笔无偏擅,触类皆长,独步川中,标名大手。其有楼殿台阁,向背低昂,代无比者。有朱陈村图、丰稔图、汉祖归丰沛图、盘车图、台阁样。入蜀时,将梁、隋、唐名画百本,至今相传。裴孝源《公私画录》云:「自魏、晋以来,终于贞观,秘府并人间画,共集成二百九十八卷。二百三十卷是隋、唐官本,十三卷是左仆射萧瑀进,二十卷杨素家得,三卷许善心进,十卷高平县书佐女张氏所献,四卷安福进,十八卷先在秘府,无得处人名,唯有天和年月。」集贤校理张怀瓘云:「昔[24]武帝博雅好古,鸠集名画,令鉴者数人,共详名氏,兼定品格,供御赏玩。及侯景作乱,江陵府将陷,元帝先焚内库书画数万卷,深可叹息。其后帝王亦有兼爱,人多进之,又盈秘府。天后朝,张易之奏召天下名工,修诸图画,因窃换真本,私家收藏,伪本将进纳。易之殁后,薛稷所得;稷殁之后,岐王所获。岐王虑帝忽知,乃尽焚爇。」吁!天下重宝,再经灰烬。当时天府所藏,多涉于伪,人间所畜,或乃是直。古画频经焚烧,积年散失,能秘在者,得非稀世之宝邪?蜀因二帝驻跸,昭宗迁幸,自京入蜀者,将到图书名画,散落人间,固亦多矣。杜天师在蜀集道经三千卷,儒书八千卷。德玄将到梁、隋及唐百本画,或自模搨,或是粉本,或是墨迹,无非秘府散逸者。本相传在蜀,信后学之幸也。今福庆禅院隐形罗汉变相两堵,德玄笔,见存。

常粲

常粲者,雍京人也。咸通年,路侍中岩牧蜀之日,自京入蜀,路公宾礼待之。粲善传神杂画,有七贤像、六逸像、女祸伏羲神农像,谓之三皇图。立释迦像、五天胡僧像、孔子西周问礼像、名医下蛊像、樗蒲图、龙树验丹图。先贤卷轴,至今好事者收得,为后学师范矣。玉局化壁画道门尊像甚多,王蜀时修改后颓损已换。今大圣慈寺悟达国师知玄真,粲之笔,见存。

常重胤

重胤者,粲之子也。僖宗皇帝幸蜀,回銮之日,蜀民奏请留写御容于大圣慈寺。其时随驾写貌待诏,尽皆操笔,不体天颜。府主陈太师敬瑄遂表进重胤,御容一写而成,内外官属,无不叹骇,谓为僧繇之后身矣。宣令中和院上壁,及写随驾文武臣寮真。殿上御容前,写西川节度副大制置、指挥诸道兵马兼供军使、太师中书令、成都尹、颖川郡王陈敬瑄,义成军节度使、中书令王铎,门下侍中韦昭度,检校司徒守太子太保郑畋,检校司徒郑延林,翰林学士承旨守兵部尚书乐朋龟,翰林学士守礼部尚书杜让能,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崔疑[25],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沉仁伟,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侯䎖,尚书左仆射裴璩,礼部尚书兼太常礼仪使牛丛,左散骑常侍杨堪,右散骑常侍柳涉,右散骑郑琐,左谏议大夫李绍鯂,右谏议大夫萧说,尚书左丞知中朝御史中丞卢泽,给事中李辉,给事中宋旦,中书舍人郑欣,比部郎中知制诰苏循,尚书右丞判户部张祎,尚书吏部侍郎张读,尚书刑部侍郎充集贤殿学士李燠,尚书礼部侍郎知贡举归仁泽,行在十军司马工部侍郎判度支秦韬玉。御容后写左神策军观军容使、护军中尉田令孜,右神策护军中尉、观军容使西门思恭,内飞龙使知内侍省杨复恭,内枢密使田匡礼,内枢密使李顺融,宣徽南院使刘景宣,宣徽北院便田献铢,左卫大将军石守悰,左金吾大将军刘巨容,行在诸军马步都虞候赵及,诸司使副一百余员。寻授驾前翰林待诏,赐绯鱼袋。自驾归京,韦相国昭庆授西川节制,陈太师与监护田军容令孜拒命据城,王蜀先主时为行军司马。重围三年,陈太师、田军容以城降。既克下,王先主拜僖宗御容。于时绘壁百寮咸在,唯不见陈太师、田军容真,因问二公何无写貌。寺僧对云:「拒扞王师,近方涂抹。」先主曰:「某岂与丹青为参商。」遽命重写。常待诏曰:「不必援豪。」乃挼皁荚水洗之,而风姿宛然。先主嘉赏,赐以金帛。常公自言:「我画屋[26]烂梁摧之外,雨淋水洗,终无剥落者矣。」众叹所谓前无去者,后无继者。伪通王宗裕性多猜忌,或于媵嬖,意欲写貌,恶人久见。谓常待诏曰:「颇不熟视审观可乎?」常公但诺之。王曰:「夫人至矣。」立斯须而退。翌日,想貌姿容短长,无遗毫发。其敏妙皆此类也。玉局化写王蜀先主为使相日真容,后移在龙兴观天宝院寿昌殿上。大圣慈寺兴善院泗州和尚真、华亭张居士真、宝历寺请塔天王、宁蜀寺都官土地,并重胤笔,见存。

黄筌

黄筌者,成都人也。幼有画性,长负奇能。刁处士入蜀,授而教之竹石花雀。又学孙位画龙水、松石、墨竹,斆李升画山水、竹树,皆曲尽其妙。筌早与孔嵩同师,嵩但守师法,别无新意;筌既兼宗孙、李,学力因是博赡,损益刁格,遂超师之艺。后唐庄宗同光年,孟令公知祥到府,厚礼见重[27]。建元之后,授翰林待诏,权院事,赐紫金鱼袋。至少主广政甲辰岁,淮南通聘,信币中有生鹤数只,蜀主命筌写鹤于偏殿之壁。警露者、啄苔者、理毛者、整羽者、唳天者、翘足者,精彩体态[28],更愈于生,往往生鹤立于画侧。蜀主叹赏,遂目为六鹤殿焉。寻加至内供奉、朝议大夫、检校少府少监上柱国。先是,蜀人未曾得见生鹤,皆传薛少保画鹤为奇。筌写此鹤之后,贵族豪家竟将厚礼请画鹤图,少保自此声渐减矣。广政癸丑岁,新构八卦殿,又命筌于四壁画四时花竹、兔雉鸟雀。其年冬,五坊使于此殿前呈雄武军进者白鹰,误认殿上画雉为生,掣臂数四,蜀王叹异久之,遂命翰林学士欧阳炯[29]撰《壁画奇异记》以旌之。筌有春山图、秋山图、山家晚景图、山家早景图、山家雨景圈、山家雪景图、山居诗意图、潇湘图、八寿图。今石牛庙画龙水一堵,见存。

《奇异记》[30]翰[31]林学士欧阳炯撰述:

夫龙图凤纪,初宣上古之文;帝室皇居,必蕴非常之宝。是以书美钟、张之翰,画称顾、陆之踪,代有其人,朝无乏事。令上睿文英武圣明孝皇帝御极之一十九载,九功惟叙,七政斯齐,化溢升平,俗登仁寿。天惟行健,动则总览万机;道法自然,静则无遗一物,将欲权衡三代,撰[32]揖百王,宸襟所适,谅超化表。尝于大殿西门创一小殿,藻井之上,轮排八卦,故以为号焉。其御座几案,图书之外,非有异于常者,固不关干圣虑。其年秋七月,上命内供奉检校少府少监黄筌,谓曰:「尔小笔精妙,可图画四时花木虫鸟、锦鷄鹭鸶、牡丹踯躅之类,周于四壁,庶将观瞩焉。」筌自秋及冬,其工告毕。间者,淮南献鹤数只,寻令貌于殿之间。上曰:「女画逼真[33],其精彩则又[34]过之。」筌以下臣末技,降阶曲谢而已。至十二月三日,上御斯殿,有五坊节级罗师进呈雄武军先进者白鹰,其鹰见壁上所画野雉,连连掣臂,不住再三,误认为生类焉。上嗟叹良久,曰:「昔闻其事,今见其人。」遽令所进呈者引退,无至搦损兹壁。因目筌为当代奇笔,仍令宣付翰林学士欧阳炯纪述奇异,微臣拜手,因得叙其书焉。伊昔大舜垂衣,作绘乃彰于象物;宗周铸鼎,观形可御于神奸。汉号灵台,唐称烟阁,图画之要,史策攸传。公私虽见于数家,今古皆言于六法。六法之内,惟形似、气韵二者为先。有气韵而无形似,则质胜于文;有形似而无气韵,则华而不实。筌之所作,可谓兼之。不然者,安得粉壁之中,奋霜毛而欲起;彩毫之下,混朱顶以相亲?而又观彼白鹰,盻乎锦雉,俨丹青而可测,状若偎丛;掣绦旋以难停,势将掠地。遂契重瞳之鉴,假以好生;俄回三面之仁,真疑害物。举斯二类,兼彼羣花,四时之景堪观,千载之名可尚。稽诸往牒,少有通神。图海兽以腾波,秦朝贾誉;画池龙而致雨,唐室垂名。至于误点成蝇,徒成小巧,不成似犬,安可胜言?况兹殿也,迥架昭回,高临爽垲。瑶池水满,浮镜里之楼台;玉树风轻,鏁壶中之日月。圣上以动咏坟典,亲讲政刑,崇制礼作乐之名,极侍膳问安之孝,允文允武,无怠无荒,故士有一技一艺,皆升陟褒赏如筌者焉。激东海之波涛,难方圣泽;拱北辰之光耀,永固皇基。诚非末士之常谈,可纪至尊之所御。臣职叨翰苑,誉乏儒林,因广圣谟[35],聊同画品,恭承宣命,实愧菲辞。时广政十六年,岁次癸丑,十二月记。

卷中

妙格下品十一人

李升

李升者,成都人也,小字锦奴。年纔弱冠,志攻山水,天纵生知,不从师学。初得张藻[36]员外唐时名士,善画山水。山水一轴,玩之数日,云:「未尽妙矣。」遂出意写蜀境山川平远,心思造化,意出先贤。数年之中,创成一家之能,俱尽山水之妙。每含毫就素,必有新奇。桃源洞图、武陵溪图、青城山图、峨眉山图、二十四化山图,好事得之,为箱箧珍;后学得之[37],为亡言师。明皇朝有李将军擅名山水,蜀人皆呼升为小李将军,盖其艺相匹尔。悟达国师自京入蜀,重其高手,请于圣寿寺本院同居数年。因于厅壁画出峡图一堵,雾中山图一堵。既而又请于大圣慈寺真堂内,画汉州三学山图一堵、彭州至德山[38]一堵。时称悟达国师真堂四绝:常粲写真、僧道盈书额、李商隐赞、李升画山水。今见存。

张玄

张玄者,简州金水石城山人也。攻画人物,尤善罗汉。当王氏偏霸武成年,声迹喧然,时呼玄为「张罗汉」。荆、湖、淮、浙,令人入蜀纵价收市,将归本道。前辈画佛像罗汉,相传曹样、吴样二本。曹起曹弗兴,吴起吴栋[39]。曹画衣纹稠叠,吴画衣纹简略。其曹画,今昭觉寺孙位战胜天王是也;其吴画,今大圣慈寺卢楞伽行道高僧是也。玄画罗汉,吴样矣。今大圣慈寺灌顶院罗汉一堂十六躯,见存。

杜齯龟

杜齯龟者,其先本秦人,避禄山之乱,遂居蜀焉。齯龟少能博学,涉猎经史,专师常粲写真杂画,而妙于佛像罗汉。王蜀少主以高祖受唐深恩,将兴元节度使唐道袭私第为上清宫,塑王子晋为远祖于上清祖殿,命齯龟写大唐二十一帝御容于殿堂之四壁。每三会五猎,差太尉公卿荐献宫内。殿堂行事,斋宫职掌,并依大清宫故事。又命齯龟写先主太妃、太后真于青城山金华宫。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今严君平观杜天师光庭真、大圣慈寺华严阁东廊下佑圣国师光业真,并齯龟笔,见存。

刁光胤

刁光胤者,雍京人也,天福年入蜀。攻画湖石花竹、猫兔鸟雀。性情高洁,交游不杂。入蜀之后,前辈有攻花雀者,顿减价矣。有师问笔法者,黄筌、孔篙二人,亲授其诀。孔类升堂,黄得入室。刁公居蜀三十余年,笔无蹔暇,非病不休,非老不息,卒时八十以来。豪贵之家及好事者,收得其画,将为家宝,传视子孙。大圣慈寺炽盛光院明僧录房窻傍小壁四堵,画四时雀竹。广政中,黄居宷重妆,雀蝶精奇转甚。三学院大厅小壁花雀两堵,光胤画,时年已耄矣。

蒲师训

蒲师训者,蜀人也。幼师房从真,画人物、鬼神、蕃马。长兴年,值孟令公改元,兴修诸庙,师训画江渎庙、诸葛庙、龙女庙。及先主殂,画陵庙、鬼神、蕃汉人物、旗帜兵仗、公王车马、礼服仪式,纵横浩瀚,莫不周至。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甲寅岁春末,蜀王或夜梦一人,破帽故襕,庞眉大目,方颐广颡,立于殿阶,跂一足,曰:「请修理之。」言讫寝觉。翌日,因检他籍,见此古画是前夕所梦者神,故绢穿损画之左足。遂命师训令验此画是谁之笔。师训对云:「唐吴道玄之笔。曾应明皇梦,云:『痁者神也。』」因令重修此足。呈进后,蜀主复梦前神谢曰:「吾足履矣。」上虑为祟,即命焚之。青城山丈人观真君殿内五岳四渎、部属诸神,张素卿笔。广政中,山水泛溢,冲损数堵。蜀王命师训曰:「素卿之笔,公往继之可矣。」四堵师训笔也。今丈人观圣朝广其殿宇,重新兴创别画,无旧迹矣。王蜀先主祠堂东畔正门东畔鬼神一堵、宝历寺天王阁下天王部属,房从真笔,后人妆损,师训再修,兼自画两堵。大圣慈寺南廊下观音院门两金刚、邻壁请塔天王,并师训笔,见存。

赵忠义

赵忠义者,德玄子也。德玄自雍襁负入蜀,及长,习父之艺,宛若生知。孟氏明德年,与父同手画福庆禅院东流传变相一十三堵,位置铺舒、楼殿台阁、山水竹树、蕃汉服饰、佛像僧道、车马鬼神、王公冠冕、旌旗法物,皆尽其妙,冠绝当时。蜀王知忠义妙于鬼神、屋木,遂令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于是忠义画自运材鄽基,以至丹楹刻桷,皆役鬼神。叠拱下㭿地,一座[40]佛殿将欲起立。蜀王令内作都料看此画图枋栱有准的否,都料对曰:「此画复较,一座分明无欠。」其妙如此。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先是,每年杪冬末旬,翰林攻画鬼神者,例进钟馗焉。丙辰岁,忠义进钟馗,以第二指挑鬼眼睛。蒲师训进钟馗,以母指剜鬼睛。二人钟馗相似,唯一指不同。蜀王问此画孰为优劣,筌以师训为优。蜀王曰:「师训力在母指,忠义力在第二指,二人笔力相敌,难议升降。」并厚赐金帛。时人谓蜀王深鉴其画矣。今衙北门大安楼下天王院,自濮阳吴公行曾镇蜀之日创兴,其中有唐时名画数堵,及高道兴、杜齯龟、房从真、赵德齐画佛像罗汉经验变相。广政初,忠义与黄筌、蒲师训合手画天王变相十堵以来,各尽所能,愈于前辈。淳化五年甲午,兵火焚尽。今余王蜀先生祠堂正门西畔神鬼、大圣慈寺正门北墙上西域记、石经院后殿天王变相、中寺六祖院傍药师经变相,并忠义笔,见存。

黄居宝

黄居宝,字辞玉,筌之次子也。画性最高,风姿俊爽。前辈画太湖石,皆以浅深墨[41]淡嵌空而已;居宝以笔端摤攃上七赏反,下七葛反,文理纵横,夹杂砂石,棱角峭硬,如虬虎将踊,厥状非一也。其有画松竹花雀,变态旧规,皆如湖石之类。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不幸早亡,秀而不实者也。

黄居寀

居寀,字伯鸾,筌少子也。画艺敏赡,不让于父。蜀之四王[42],崇奢宫殿,苑囿池亭,世罕其比。居寀父子,入内供奉迨四十年,殿庭墙壁,门帏屏障,图画之数不可纪录。授翰林待诏、将仕郎、试太子议郎,赐金鱼袋。淮南通好之日,居寀与父同手画四时花雀图、青城山图、峨眉山图、春山图、秋山图,用答国信。使命将发,秋山全未及画,蜀王令取在库秋山图入角。居寀与父奉命别画,经月方毕,工更愈于前者。翰林学士徐光溥进《秋山图歌》以纪之。广政甲子岁,蜀王令居寀往葛仙山修盖仙化,回至彭州,栖真南轩画水石一堵,自未至酉而毕,敏而复妙者也,今见存。居寀有四时野景图、湖滩水石图、春田放牧图。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子父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今衙厅余理毛、啄苔鹤两堵、水石两堵、龙门图一堵、武侯庙龙水一堵,并居寀笔,见存。圣朝克蜀之后,居寀赴京,颇为翰长陶尚书谷殊礼相见。因收得名画数件,请居寀验之。其中秋山一图,是故主答淮南国信者,画绢缝之内,自有衔名。陶公云:「此是淮王所遗。」看之果符其说。圣朝授翰林待诏、朝请大夫寺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淳化四年,充成都府一路送衣袄使。时齿六十一。于圣兴寺新禅院[43]画龙水一堵、天台山图一堵、水石两堵,工夫虽少,大体宛存。

伪学士徐光溥《秋山图歌》:

天与黄筌艺奇绝,笔精迥感重瞳悦。运思潜通造化工,挥毫定得神仙诀。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44]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目想心存妙尤极,研巧核能状不得。珍禽异兽皆自驯,奇花怪木非因植。崎岖石磴绝游踪,薄雾冥冥藏半峰。娑萝掩映迷仙洞,薛荔累垂缴古松。月槛参差锦鳞跃[45],星坛斑驳翠苔封。傍岸牛羸行嚼草,过桥僧老坐搘笻。屈原江上婵娟竹,陶潜篱下芳菲鞠。良宵祇恐鹧鸪啼,晴波但见鸳鸯浴。暮烟羃羃鏁村坞,一叶扁舟横野渡。䬃䬃白苹欲起风,黯黯红蕉犹带雨。曲沼芙蓉香馥郁,长汀芦荻花蔌蔌。鴈过孤峰帖远青,鹿傍小溪饮残绿。秋山秀兮秋江静,江光山色相辉映。雪迸飞泉溅钓矶,云分落叶拥樵径。张璪松石徒称奇,边鸾花鸟何足窥。白旻鹰逞凌风势,薛稷鹤夸警露姿。方原画山空巉岩,峭壁枯槎人见嫌。孙位画水多汹涌,警湍怒涛人见恐。若教对此定妍媸,必定伏膺怀愧悚。再三展向冕旒侧,便是移山回磵力。大李小李灭声华,献之恺之无颜色。髣髴垂纶渭水滨,吾皇覩之思良臣;依稀荷臿傅岩野,吾皇覩之求贤者。从兹及[46]展复悬旌,宵衣旰食安天下。才当老人星应候,愿与南山俱献寿。微臣稽首贡长歌,丹青景化同天和。

李文才

李文才者,华阳人也。攻画人物、屋木、山水,善写真,罕及,周昉之亚也。蜀广政中,荆南高太王令邸务丁晏入蜀,请文才写兴义门两双石笋,兼微其故实,将归本道。文才告道士范德昭:「皆云真珠楼基,或云是海眼,未审孰是。」德昭曰:「吾闻诸至人,斯乃蚕丛启国镇蜀之碑,中以铁柱贯之,下以横石相连,埋于地际,上有文字,言:『岁时丰俭兵革水火之事』。诸葛曾掘验之。真珠楼基、海眼,皆非也。」蜀人少知,云出《圆方记》,未详。广政末,主置真堂大圣慈寺华严阁后,命文才写诸新王文武巨僚等真。授翰林待诏、将仕郎、试大子司议郎,赐绯鱼袋。画未毕,圣朝吊伐,尽已除毁。三学院经楼下西天三藏真、定惠国师真、华严阁迎廊下奉圣国师真、应天寺无智禅师真,并文才笔,见存。

阮知诲

阮知诲者,成都人也。攻画女郎,笔踪妍丽,及善写真。王氏干德年,写少主真于大圣慈寺三学院经楼下。孟氏明德年,写先生真于三学院真堂内,写福庆公主真、玉清公主真于内庭。知诲两朝多写皇姑帝戚,渥泽累迁,授翰林待诏、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

张玫

张玫者,成都人也。父授蜀翰林写貌待诏,赐绯。玫有超父之艺,尤精写貌及画妇人,铅华姿态,绰有余妍,议者比之张萱之俦也。孟先主明德年,于大圣慈寺三学院置真堂,玫曾与故东川董大尉璋写真。先主恶之不为写己,乃命阮知诲独写己真。文武臣僚,玫之笔也。今并涂抹,无画踪矣。授翰林待诏,赐紫金鱼袋。玫有自汉至唐治蜀君臣像三卷。

能格上品十五人

吕嶤竹虔附

吕嶤者,京兆人也。唐翰林待诏。自京随僖宗皇帝车驾至蜀,授将佐[47]郎,守汉州雒县主簿,赐绯鱼袋。今大圣慈寺华严阁上天王部属诸神及王波利真,并嶤之笔,见存。竹虔者,雍京人也,攻画人物佛像。闻成都创起大圣慈寺,欲将吴道玄地狱变相于寺画焉。广明年随驾到蜀,左全已在多宝塔下画竟,遂与华严阁下后壁西畔画丈六天花瑞像一堵。

周行通

周行通者,蜀人也。攻画人物鬼神、蕃马戎服、器械毡帐、鹰犬羊雁之类及川原放牧,尽得其妍。有李陵送苏武图、夺马图、三困图、射鵰图、阴山七骑图。蜀人皆传周胡蕃马为妙,行通多髯故也。

孔嵩

孔嵩者,一名景[48],蜀人也。幼攻花雀,长遇刁处士入蜀,师其笔法。至晚年,巾裹衣服,言论动止,俱学[49]刁公。在蜀公侯门四十余载,图画甚多,人皆宝之。黄筌于石牛庙画龙一堵,黄居寀于诸葛庙画龙一堵,嵩于广福院画龙一堵,婉蜒怪状,不与常同,逼视远观,势欲躩跃,时人异之。此三公画龙,宗师孙位。位宗顾恺之、曹弗兴行龙之笔。谢赫《古画录》云:「弗兴之笔,代不复传,秘阁之内,一龙而已。」魏赤乌元年冬十月,此赤乌是吴太祖年号,非魏武帝。武帝游青溪,见一赤龙自天而下,凌波而行,遂命弗兴图之。武帝赞曰:「赤乌孟冬,不时见龙,青溪深涧,奋鬣来空。有道则吉,无德则凶。匪兼云雨,靡带雷风。弗兴画毕,未赞奇工。我因披阅,蕴隆忡忡。」至宋文帝时,累月亢旱,祈祷无应,乃取弗兴画龙置于水上。应时畜水成雾,经旬霶霈。其所画流落人间,至今相传。

石恪

石恪,字子专,成都人也。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唯好画。攻古体人物,学张南本笔法。有田家社会图,鼈灵开峡图,夏禹治水图,新罗人较力图,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高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司马承祯仙宗十友图,严君平拔宅升仙图,五星图,南北斗图,寿星图,儒佛道三教图,道门三官五帝图。虽豪贵相请,少有不足,图画之中,必有讥讽焉。城中寺观壁画亦多,兵火后,余圣寿寺经阁院玄女[50]堂六十甲子神、龙兴观仙游阁下龙虎君,并见存。

杜措

杜措者,蜀人也。幼慕李升山水,长亦勤学,廿年中,昼夕不舍。今大圣慈寺六祖院傍地藏菩萨竹石山水一堵,并院内罗汉阁上小壁,翠微寺禅和尚真,三学院经堂上小壁太子舍身喂饿虎一堵、善惠仙人布发掩泥一堵,并措之笔,见存。

杜弘义

杜弘义者,蜀州晋原人也。攻画佛像罗汉。今宝历寺东廊下一堵文殊、西廊下一堵普贤,及行道高僧十余堵,见存。蜀人相传杜老朱罗汉为妙。老朱,弘义小字。

杜子瓌

杜子瓌者,成都人也。擅于赋采,拂淡偏长,唯攻佛像。王蜀时,于龙华泉东禅院画毗卢佛,据红日轮、乘碧莲花座。每夸同辈云:「某妆此圆光,如日初出,浅深莹然,无笔玷之迹。」见存。

杜敬安

敬安,子瓖子也,美继父踪,妙于佛像。今大圣慈寺普贤阁下北方天王、三学院罗汉阁下无量寿尊,并敬安笔。蜀城寺院,敬安父子图画佛像罗汉甚众。蜀偏霸时,江、吴商贾入蜀,多请其画,将归本道。孟氏明德年,授翰林待诏,赐[51]金鱼袋。

蒲延昌

蒲延昌者,师训养子也。笔力遒健,甚得师法。广政中进画,授翰林待诏,赐绯鱼袋。时福感寺礼塔院僧模写宋展子虔狮子于壁,延昌一见曰:「但得其样,未得其笔尔。」遂画狮子一图,献通进王昭远。公有嬖妾患痁,是夕悬于卧内,其疾顿减。王公召而问其神异,延昌云:「宋展氏子虔于金陵延祚寺佛殿之内,画此二狮子,患人因坐壁下,或有愈者。梁昭明太子偶患风恙,御医无减,吴兴太守张僧繇模此二狮子,密悬寝堂之内,应夕而愈。故名[52]曰『辟邪』,有此神验久矣。」展氏古本狮子,一则奔走奋迅,一则回掷咆哮。僧繇后亦继之,二狮子翻身侧视,鬃尾俱就八分,爪牙似二龙拏珠之状;其本至今相传。延昌于诸葛庙壁画亦多,兵火后,余圣寿寺、青衣神庙神鬼人物数堵,见存。

赵才

赵才者,蜀人也。攻画人物、鬼神、甲马。广政年,才与蒲师训子父[53]较敌其艺,浣花甘亭侯庙、颇当神庙鬼神人物、旗帜甲马,及资福寺门南北二方天王。甲午岁兵火,倒损已尽。今存诸葛庙第三门两畔鬼神两堵,见存。

程承辩

程承辩者,眉州彭山人也。攻画人物鬼神。当孟氏广政中,与蒲师训、蒲延昌、赵才,递相较敌其艺,皆推妙手。兼善雕刻机巧人物鬼神、怪异禽兽之类,奇绝当时。今彭山县洞明观天蓬黑杀玄武火铃一堂、存耳山王堂游变神鬼一堵,见存。

丘文播

丘文播者,汉州人也,后改名潜。攻画山水人物、佛像神仙。今新都干明禅院六祖、汉州崇教禅院罗汉、紫极宫二十四化神仙,皆文播笔,见存。其有花雀,文播男余庆画。

阮惟德

惟德者,知诲子也。袭承父艺,美继前踪。子父同时入内供奉。画贵公子夜晏图、宫中赏春图、宫中戏秋千图、宫中七夕乞巧图、宫中熨铁图、宫中按舞图、宫中按乐图,皆画当时宫苑、亭台花木、皇妃帝后富贵之事,精妙颇甚。授翰林待诏、将仕郎、试太常寺斋郎,赐绯鱼袋。蜀广政初,荆湖商贾入蜀,竟请惟德画川样美人卷簇,将归本道,以为奇物。

杨元真

杨元真者,石城山张玄外族也。攻画佛像罗汉,兼善妆銮。当王氏武成中,善塑像者,简州许侯、东川雍中本二人,时推[54]妙手。今圣兴寺天王院天王及部属、炽盛光佛、九曜二十八宿,天长观、龙兴观、龙虎宫,并雍中本塑。大圣慈寺炽盛光佛、九曜二十八宿、华严阁下西畔立释迦像,并许侯塑,皆元真妆。肉色髭发、衣纹锦绣,及诸禽类,备着奇功,时辈罕及。今四天王寺壁画五台山文殊菩萨变相一堵,元真笔,见存。

真二十二处

蜀自炎汉至于巨唐,将相理蜀,皆有遗爱,民怀其德,多写真容。年代既远,颓损皆尽;唯唐杜相国及圣朝吕侍郎二十二处见存。六处有写貌人名,一十六处亡失写貌人姓氏。皆评妙格[55]。

杜相国鸿渐 真在大慈寺

崔相国宁 真在龙兴寺

韦太师皐

高太尉崇文 真在大慈寺

武相国元衡 真在圣寿寺

段相国文昌 真在资福寺 两任护军从事真在天慈寺普贤阁下

李太尉德裕 真在大慈寺

杨侍中嗣复 真在圣寿寺

李相国固言 真在龙兴寺 护军从事 真全

崔相国郸 真在大慈寺 护军从事 真全

杜相国悰 真在净众寺 两任护军从事 真全皆陈诜笔

白令公敏中 真在福感寺

魏相国謩 真在中兴寺 护军从事 真全

夏侯相国孜 真在圣寿寺

吴太尉行鲁 真在四天王寺

高相国骈 护军从事 真全

牛尚书丛 护军从事 真全

萧相国邺 护军从事 真全

陈太师敬瑄 常待诏笔

韦相国昭度 常待诏笔 以上真在大慈寺

王司徒建 真在龙兴观 常待诏笔

吕侍郎余庆 真在圣寿寺 王继之模写

卷下

能格中品五人

陈若愚

道士陈若愚者,左蜀人也。师张素卿画,遂衣道道士[56]。师事素卿,受其笔法。王氏永平,废兴圣观为军营。其观有五金铸天尊形明皇御容一躯,移在大圣[57]慈寺御容院供养。余道门尊像殿堂,皆就龙兴观起立;今精思院北帝殿是也。殿上壁画有青龙君、白虎君、朱雀君、玄武君四像,并若愚笔,见存。

张景思

张景思者,金水石城山张玄之裔也。思[58]之一族,世传图画佛像罗汉。景思王氏永平年,于圣寿寺北[59]廊下,画降魔变相一堵,见存。

麻居礼

麻居礼者,蜀人也。幼师张南本笔法,亲得其诀。光化、天福年,声迹已喧。资、简、邛、蜀州,寺观壁画甚多。今圣寿寺偏门北畔,画八难观音一堵,见存。

僧楚安

僧楚安,蜀州什邡人也,俗姓句氏。攻画人物楼台,有明皇幸华清宫避暑图、吴王宴姑苏台图,此二图皆画于墙壁、图簇、团扇之上。其墙壁图簇团扇,大小虽殊,功夫并无减者,奇巧如此。当时公侯相重,皆称妙手。今大圣慈寺三学院大厅后,明皇帝幸华清宫避暑图一堵,楚安笔,见存。僧惠坚者,蜀人也。亦好图画,而最谬焉。广政中,三学院僧请画姑苏台一堵,对句楚安避暑宫图,识者以为无鉴之甚也。今亦见存,恐后人误认,故附而正之。

滕昌佑

滕昌佑,字胜华,先本吴人,随僖宗入蜀,以文学从事。唯昌佑不婚不仕,书画是好。情性高洁,不肯趋时。常于所居树竹石杞菊,种名花异草木,以资其画。殁时年齿八十有五。初攻画无师,唯写生物,以似为功而已。有虫鱼图、蝉蝶图、生菜图、折枝花图、折枝果子图、杂竹样。造夹纻果子,随类傅色,并拟诸生。攻书,时呼「滕[60]书」。今大圣慈寺文殊阁、普贤阁、萧相院、方丈院、多利心院、药师院、天花瑞像数额,并昌佑笔也。其画蝉蝶草虫,谓之「点画」,盖唐时陆果、刘襃之类也。其画折枝花,下笔轻利,用色鲜妍,盖唐时边鸾之类也。

能格下品七人

姜道隐

姜道隐者,蜀州绵竹人也。年纔龆齓,尽日不归,父母寻之,多于神佛庙中画处纔见。及长,为人木讷,不务农桑,唯画是好。不畜妻孥,孑然一身。常戴一竹笠,布衣草履,笔墨而已。虽父母兄弟,亦罕测其行止。人皆呼为「木柔头」,蜀语谓其鬓发蓬松。伪相赵国公昊知其性迹,请画屏风。相公问何姓名,蜀语对云:「姜姓无名。」相国曰:「既无名,何不以道隐名之?」自此始名焉。宋王赵公庭隐于净众寺创一禅院,请道隐于长老方丈画山水松石数堵。宋王与诸侍从观其运笔,道隐未尝回顾,旁若无人。画毕,王赠之十缣,置僧堂前,拂衣而去,他皆放此。今绵竹县山观寺,多有画壁见存。

禅月大师

禅月大师,婺州金溪人也。俗姓姜氏,名贯休,字德隐。天福[61]年入蜀,王先主赐紫衣师号。师之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善草书图画,时人比诸怀素。师阎立本,画罗汉十六帧,庞眉大目者,朵颐隆鼻者,倚松石者,坐山水者,胡貌梵相,曲尽其态。或问之,云:「休自梦中所覩尔。」又画释迦十弟子,亦如此类;人皆异之,颇为门弟子所宝。当时卿相皆有歌诗,求其笔,唯可见而不可得也。太平兴国年初,太宗皇帝搜访古画日,给书中程公羽牧蜀,将贯休罗汉十六帧为古画进呈。

伪翰林学士欧阳炯[62]《禅月大师应梦罗汉歌》:

西岳高僧名贯休,高情峭拔凌清秋。天教水墨画罗汉,魁岸古容生笔头。时帧大绡泥高壁,闭目焚香坐禅室。或然梦里见真仪,脱下袈裟点神笔。高握节腕当空掷,窣窣毫端任狂逸。逡巡便是两三躯,不似画工虚费日。悴石安排嵌复枯,真僧列坐连跏趺。形如瘦鹤精神健,骨似伏犀头骨麤。一倚松根傍岩缝,曲绿腰身长欲动。看经弟子拟同声,瞌睡山童欲成梦。不知夏腊几多年,一手搘颐偏袒肩。口开或若共人语,身定复疑初坐禅。案前卧象低垂鼻,崖里老猿斜展臂。芭蕉花里刷轻红,苔藓文中晕深翠。硬节笻杖矮松牀,雪色眉毛一寸长。绳关梵夹两三片,线补衲衣千万行。林间落叶纷纷堕,一印残香断烟火。皮穿木履不曾拖,笋织蒲团镇长坐。休公休公逸艺无人加,声誉喧喧遍海涯。五七字诗一千首,大小篆字三十家。唐朝历历多名士,萧子云、吴道子,若将书画比休公,只恐当时浪生死。休公休公始自江南来入秦,于今到蜀多交亲。诗名画手皆奇绝,觑你凡人事事精。瓦官寺里维摩诘,舍卫城中辟支佛。若将此画比量看,最是人间为第一。

张询

张询者,南海人也。爰自乡荐下第,久住帝京,精于小笔。中和年,随驾到蜀,与昭觉寺休梦长老故交,遂依托焉。忽一日,长老请于本寺大慈堂后留少笔踪,画一堵早景,一堵午景,一堵晚景,谓之「三时山」。盖貌吴中山水,颇甚工。画毕之日,遇僖宗驾幸兹寺,尽日叹赏。王氏朝,皇太子简王欲要迁于东宫,为壁泥通枋,移损不全,乃寝前命。今见存。

宋艺

宋艺,蜀人也,攻写真。王蜀时,充翰林写貌待诏。模写大唐二十一帝圣容,及当时供奉道士叶法善[63]、禅僧一行、沙门海会、内侍高力士于大圣慈寺玄宗御容院上壁。今见存。

李寿仪

道士李寿仪者,邛州依政人也。壮年慕道,于本县有德观为道士。斋醮之外,专精画业,人呼为「李水墨」。多画道门尊像,往来青城山丈人观。宗师张素卿笔法,每点簇五岳四渎部属,归家习学之,如此数年。简州开元观有张素卿画十二仙君一堂,干德四年,遭火所焚。广政中,寿仪往彼,焚香齐[64]洁模写,将归邛州天师观西院上画其壁[65],但穷精粹,笔力因于素卿,神彩气韵有过时流。一堂六堵,见存。

僧令宗

僧令宗,丘文播异姓弟也。攻画山水人物、佛像天王。今大圣慈寺三学院下、经楼院下两畔四天王两堵、放生池揭谛[66]堂内六祖,并令宗笔,见存。

丘文晓

丘文晓,播弟也。攻画花雀、人物、佛像。今净众寺延寿禅院,天王祖师及诸高僧竹石花名二十余堵,广政癸卯岁,文晓与僧令宗合手描画,今见存。

有画无名

大圣慈寺六祖院罗汉阁上,峨眉山、青城山、罗浮山、雾中四堵,中和年画,不留姓名,评妙格[67]中品。

三学院,旧名东厨。院门两畔画东北二方天王两堵,王蜀先主修改后,移在院内北廊下,亡失姓名,评能格上品。

多宝塔下南北二方天王、弥勒佛会、师子国王、菩萨,普贤阁外北方天王,不记画人姓名,评能格中品。

圣寿寺东廊下维摩诘堂内,画居士方丈花竹芭蕉、山水松石、风候云气三堵,景福年画,不留姓名,评能格中品。

昭觉寺大悲堂内四天王两堵、堂外观音一堵,寺门后两畔东西天王两堵,并中和年画,不知画人名姓,评能格中品。

无画有名

《益州学馆记》云:「献帝兴平元年,陈留高朕为益州太守,更葺成都玉堂石室。东别创一石室,自为周公礼殿。其壁上图画上古、盘古、李老等神,及历代帝王之像。梁上又画仲尼七十二弟子、三皇以来名臣。」耆旧云:「西晋太康中,益州刺史张收笔。」古有益州学堂图,今已别重妆,无旧迹矣。刘瑱,齐永明十年,成都刺史刘悛再修玉堂礼殿,灵宇严肃。悛弟瑱,性自天真,时推妙手。画仲尼四科十哲像,并车服礼器。今已重妆别画,无旧踪矣。

薛少保者,名稷。天后朝位至太子少保,文章学术,名冠当时,而好图画。《画品录》云:「秘书省有薛少保画鹤,时称一绝。」又闻蜀郡多有公画。卢求《成都记》云:「府衙院西厅,少保画鹤与青牛,并少保《自眉州司马迁移文》记。」今改旧制,无画踪矣。

王宰者,大历年家于蜀川。善画山水树石,意出像外,故杜甫歌云:「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尤攻远势古莫北[68],咫尺应须论万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今蜀中寺观,亦无画踪,唯好事者收得。《画品录》定为妙格。

韦偃者,京兆人也,寓止蜀川。善画马,韩干之亚也。故杜甫歌云:「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时危安得真置此,与人同生亦同死。」蜀中寺观,亦无笔踪,唯好古者收得。《画品录》定为妙品。

浣花龙兴寺,《成都记》云:「本正觉寺,内有前益州长史临淮武公元衡并从事五人,具朝服,绘于中堂。」淳化五年,兵火后无画踪矣。

《成都记》云:「府衙西北,前益州五长史真,李太尉德裕文记。」今无画踪,唯文字相传尔。

重写前益州五长史真记

益州草堂寺,《成都记》云:「寺在府西七里,去浣花亭三里。」列画前长史一十四人,节度使职不带尹,则带长史,非今宾佐也。代称绝迹。余尝于数公子孙之家获见图状,乃知草堂缋事,靡不造真。昔岩野旁求,徒闻审像;稽山高谢,唯上镕金。孰若托之丹青,妙画神照?然楚国祠庙,鲁王宫室,暨此邦文翁旧馆,皆图历代卿相,粲然可观。唯有慕于前良,曾莫究于形似。与夫年代既远,遗像犹存。入虚室而烟霞暂披,拂浮埃而瑶林斯覩。余以精庐甚古,画壁将倾,乃选其功德尤着五人,模于郡之厅所,追惟二汉台阁,皆有图写。黄霸、于定国,虽宰相名臣,不得在画像之列。卓子师德行君子,而居功臣之右。今之所取,其在兹乎?采色既新,光灵可想,俨若神对。吾将与归,因叙其书,以贻来哲。大和四年闰十二月十八日,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兵部尚书兼成都尹、御史大夫赞皇县开国伯李德裕记。

胡氏亭画记

检校尚书司空员外郎赐绯鱼袋郭圆[69]撰:艺游而至者,则神传焉;神传者,国宝矣;墨妙之于艺,又加贵焉。浮图焰梁炽,今国力不能迨也。故艺之至者,虽鸿德巨儒,亦伍于工徒矣。唐故宰相薛公稷,画入神品,以名之重,时加贵之。成都静德精舍有壁二堵,杂绘鸟兽人物,态状生动,乃一时之尤者也。吾后帝宇之五年,污叛帖夷,万方无事,于是大去蛊人之疾,以浮图氏为最。诏走御史监毁域内之祠,凡云构山峙之宇,一时而坏,百工之名迹随去焉。胡氏璩文而好古,惜少保之迹不存于乡,乃操斤挟党,力剟于颓坌之际,得人三十七头、马八足。又于福胜祠获展氏子虔天乐二十五身,及乡之名工李氏感天乐十二色,皆神传异迹。陷于茅亭之壁,长者之车益满门矣。任愚子若缺,时寓蜀,壮君好事之心,亡于压覆,于是染醉毫纪其始于石。会昌五年五月三日记。今画无旧迹,唯存石记在三学山廨院东北,此院是胡璩宅。

[1] 「拂」,原作「{左牜右弗}」,依《湖北先正丛书》本(下简称湖本)、《函海》本改。

[2] 「觌」,《函海》本作「观」。

[3] 「三」,《函海》本作「二」。

[4] 「目录」,《图书集成艺术典》(以下简称《图典》)作「品目」。

[5] 「回」,湖本、《函海》本均作「迥」。

[6] 「性」,《函海》本作「情」。

[7] 「斫」,《函海》本作「研」。

[8] 「动」,各本均作「功」,误。

[9] 「丘」,《函海》本作「邱」。

[10] 「丘」,《函海》本作「邱」。

[11] 「孰」,湖本作「熟」。

[12] 「一」,《函海》本作「海」。

[13] 「尚」,《函海》本作「向」。

[14] 「诸」,原作「诗」,据湖本、《函海》本改。

[15] 「刍」,湖本作「蒭」。

[16] 「太」,湖本、《函海》本均作「大」。

[17] 「川」,《图典》作「州」。

[18] 「流」原无,据《图典》补。

[19] 《图典》缺「而」字。

[20] 「贾」,《函海》本作「卖」。

[21] 「炯」,湖本作「烱」。

[22] 「香灯」,湖本作「灯香」。

[23] 「塌」,《函海》本作「榻」。疑应作「搨」。

[24] 《图典》「昔」下多「梁」字。

[25] 「疑」,《函海》本作「凝」。

[26] 「屋」原无,据《图典》补。

[27] 「厚礼见重」,《图典》作「厚见礼重」。

[28] 「体态」,原作「态体」,据《函海》本乙正。

[29] 「炯」,湖本、《函海》本作「烱」。下同。

[30] 「奇异记」,湖本、《函海》本均作「蜀八卦殿壁画奇异记」。

[31] 湖本、《函海》本「翰」上均多一「伪」字。

[32] 「撰」,湖本、《函海》本均作「拱」。

[33] 「逼真」,湖本作「逼矣」,《函海》本作「毕矣」。

[34] 「又」,《函海》本作「人」。

[35] 「谟」,湖本、《函海》本均作「模」。

[36] 「藻」,应作「璪」。

[37] 湖本、《函海》本「之」下多「以」字。

[38] 《图典》「山」下多「图」字。

[39] 「栋」,湖本作「拣」,《图典》作「暕」。

[40] 「座」,湖本、《函海》本作「坐」。

[41] 「墨」,湖本作「黑」。

[42] 「王」,湖本、《函海》本均作「主」。

[43] 「院」,原作「{左阝右虎}」,据湖本改。

[44] 「低」,湖本、《函海》本均作「位」。

[45] 「跃」,《函海》本作「出」。

[46] 「及」,湖本、《函海》本同作「仄」。

[47] 「佐」,湖本、《函海》本均作「仕」。

[48] 「景」,《函海》本作「京」。

[49] 「学」,湖本作「斆」。

[50] 「女」,原作「败」,据湖本、《函海》本改。

[51] 《图典》「赐」下有「紫」字。

[52] 「名」,原作「头」,据《图典》改。

[53] 「子父」,《图典》作「父子」。

[54] 「推」原作「{左扌右位}」,据湖本、《函海》本改。

[55] 以下《王氏画苑》本及湖本缺,依《函海》本补入。

[56] 「遂衣道道士」,湖本、《函海》本同作「遂衣道士服」。

[57] 「圣」原无,据湖本、《函海》本补。

[58] 「思」,《函海》本作「斯」。

[59] 「北」,原作「止」,据湖本、《函海》本改。

[60] 「滕」,《函海》本作「胜」。

[61] 「福」,湖本作「复」,《函海》本同。

[62] 「炯」,湖本作「烱」。

[63] 「善」,原本及湖本作「喜」,依《函海》本改。

[64] 「齐」,湖本作「斋」。

[65] 「上画其壁」,湖本及《函海》本均作「上壁其画」。

[66] 「谛」,湖本作「帝」,《函海》本同。

[67] 「格」,《函海》本作「阁」。

[68] 「北」,湖本作「比」。

[69] 「圆」,各本均作「图」,依《图画见闻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