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诏令集卷第二百
政事五十三
刑法上
非疑狱不得奏裁诏建隆三年二月癸巳
国家外建庶官。共分忧寄。各专事任。素有纲条。苟务因循。渐成弛紊。应诸道州府。凡有刑狱公事。仰详断官依法断遣。不得申奏取裁。如显是疑狱及有异见。即听上闻。稍涉不公。当行朝典。
改窃盗赃计钱诏建隆三年二月己亥
王者禁人为非。莫先于法令。议事以制。必务于哀矜。世属乱离。则纠之以猛。人知耻格。宜济之以宽。窃盗之徒。本非巨蠹。奸生不足。罪抵严科。今条法重于律文。财贿轻于人命。俾宽禁网。庶合旧章。今后犯窃盗赃满五贯文者处死。其钱以一百文足为陌。不满者降罪有差。
诸道公案下大理检断诏乾德二年正月甲辰
周广顺元年七月十一日敕天下刑狱。皆须大理寺正断。刑部详覆。不得中书门下便即处分。又唐长兴元年五月三日敕御史台奏大理断刑狱覆视、请据推状中、有十人已上罪合详断罪、通有二十件已上为大事。六人以上十人以下或断十件已上为中事。五事以下及所断不满十件为小事。大事、大理寺限三十日。刑部限十五日。中事、大理寺限二十日。刑部限十日。小事、大理寺限十日。刑部限五日者。且刑法之重。政教所先。法寺当平断重轻。刑部在审量可否。洎乎近日。颇紊彝章。案牍每来。烦朕亲览。斯为旷职。何以责成。自今诸道公案。宜并下大理寺检断。刑部详覆。即须依限。无致稽迟。称职者必议转迁。无劳者并当退黜。庶令官局。得尽器能。其或断覆淹留。比附差舛。致中书门下提举改正者。重寘其罪。
申明奏裁诏乾德二年正月丁未
狱者人之命也。吏者民之师也。吏有上下。咸宜尽心。故汉制狱之疑者。谳于有司。所不能决者。移于廷尉。盖欲各修其职。无相夺伦。逮于近年。颇隳旧章。或滞狱以不断。多避事而上言。宜振纲条。重申厘革。自今诸道州府刑狱公事。仰一准建隆三年二月癸巳诏书从事。仍依重详定刑统节文。如详断官避事。不便依法断遣。停滞刑狱。妄烦朝廷。量罪行罚、准律合奏取敕裁者。不在此限。
增犯盐斤两诏乾德四年十二月
孔子谓刑罚不中。民无所措手足。则法令之用。钦恤为先。应犯盐条例。在建隆诏书。已从降贷。尚念近年以降。抵罪者多。特示明文。更从轻典。宜令有司量增所犯盐斤两。差定其罪。著于甲令。
枷械囹圄五日一检视洒扫荡洗小罪即时决遣诏开宝二年四月戊子
扇暍泣辜。前王能事。恤刑缓狱。有国通规。今朱夏既临。溽暑方甚。眷兹缧系。深用哀矜。宜令有司。限诏到。其囚人枷械。囹圄户庭。吏每五日一检视。洒扫荡洗。务在清洁。贫无所自给者供给饮食。病者给医药。小罪即时决遣。重系无有淹滞。
继母杀伤夫前妻子及妇以杀伤凡人论诏太平兴国二年五月丙寅
刑辟之设。盖厚于人伦。孝慈所生。实由乎天性。矧乃嫡继之际。固有爱憎之殊。情或可原。法难共贯。今后继母杀伤夫前妻之子及其妇。并以杀伤凡人论。尝为人之继母。而夫死改嫁者。不得占夫家财物。当尽付夫之子孙。子孙幼者。官司检校。候其成长。然后给之。违者以盗论。仍令有司。颁行天下。
令诸州大狱长吏五日一亲临虑问诏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壬戌
诸州大狱。长吏不亲决。吏缘为奸。逮捕证左滋蔓。或踰年而狱未具。自今宜令州长吏五日一亲临虑问。得情者即决遣之。
两京诸州府系囚令役夫洒扫狱户每五日一遣吏视之诏太平兴国六年十月丁亥
应两京及诸州府系囚等。朕焦劳万几。钦恤庶狱。乃眷士民之蕃庶。尚念法令之滋彰。囹圄未空。逮捕犹众。当砾石流金之候。在黄沙聚棘之中。不示哀矜。岂彰仁恕。宜令诸处。候诏到日。令役夫洒扫狱户。每五日一遣吏视之。供馈水浆。洗涤杻械。疾者给医药。无使饥渴夭枉。以伤好生之德焉。
文武常参官保举人犯私罪减一等公罪减二等诏太平兴国七年六月甲戌
古者设进善之旌。下求材之诏。并命有位。各举所知。盖虑有被褐怀玉而不闻。拔茅连茹之靡及也。然而冒进者或出于侥幸。举能者或因于请托。一言必召。倘为其所窥。百里之贤。亦恐乎难致。爰徵旧典。式建新规。昔士伯之受田。盖不避于赏。何忌之辞酒。恐必任其罚。故事彰灼。可举而行。自今文武常参官所保举人。犯私罪无轻重减一等论。公罪即减二等论。仍著于令。
龚士元狱事讫诫约诸道尽心鞫狱诏太平兴国九年二月甲午
著作佐郎龚士元。治其侄小熹之罪。狱既具。将加刑。朕疑其奸。因令有司再穷问。果得士元奸状。朕方抚育黎元。钦恤刑宪。岂容照临之内。尚有冤枉之人。黩乱政经。损伤和气。望其按治。岂可得乎。应两京及诸道州府。凡有鞫狱。宜令尽心。无致枉挠。
令天下系囚十日具犯由收禁月日奏诏太平兴国九年三月甲寅
盖闻刑者不可复属。死者不可复生。故三复行诛。圣人之所至慎。一成不变。君子之所尽心。朕勤恤兆民。哀矜庶狱。每至三伏炎蒸之际。隆冬凝冱之时。未尝不念彼圜扉。悯兹徽缠。而猾胥奸吏。弄法舞文。或苛害以立威。或稽留而不决。挠宪令之纲纪。伤天地之至和。而欲百姓阜安。四时顺序。其可得乎。应天下系囚。宜令诸处州府军监。每十日。一具所犯事由收禁月日闻奏。仍委刑部纠举。
司理掠囚致死以私罪罪之诏太平兴国九年五月戊午
国家钦恤刑事。重惜人命。岂容酷吏。恣为深文。掠治无辜。致其殒杀。损伤和气。莫甚于斯。凤翔府司理参军杨燕、郑州参军张睿并掠囚至死。已从私罪决遣讫。今后犯者。并以私罪罪之。
先令诸道刑狱五日一录问今后宜十日一录问诏太平兴国九年六月庚子
先是六年十二月辛丑诏书。应诸道刑狱每五日一录问。今天下亦几于治矣。然颇为劳烦。特示改更。永则遵守。今后宜令十日一录问。杖罪以下。便可依理疎矣。
御史府推狱令御史躬亲讯问诏太平兴国九年七月乙卯
御史府宪令所系。狱讼攸归。凡在官联。皆为要剧。所宜谨恪以承重任。强毅以肃群奸。岂可因循。恣成纵弛。如闻台中鞫狱。多是委之有司。御史但雍容端坐。养高自重而已。故令群吏为奸。无所不至。岂所谓狥公求理。钦恤慎重之意乎。今后凡有刑狱当推。御史并须躬亲讯问。研究词情。不得信任胥吏。仍令中丞及知杂御史。常加纠举。
诸道州府斗兢杖以下便可决断不必下有司诏太平兴国九年八月戊寅
国家抚育黎民。哀矜庶狱。累降诏敕。以警有司。而约束之言。犹有未尽。更条其事。申而明之。应两京诸道州府。斗兢至杖以下。本处长吏便可躬亲决断。不必更下所司。广有追捕。使狱吏因缘为奸。及远郡刑狱。有无可疑。而奏案待报者。自今并禁止之。
遣使分路按狱即决诏雍熙二年八月癸酉
朕以庶政之中。狱讼为切。钦恤之意。何尝暂忘。盖郡县至广。械系者众。苟有冤抑。即伤至和。今遣秘书丞崔惟翰等分路按问。小事即决。大事须证佐者促行之。仍广察官吏勤惰以闻。
令长吏视司理不胜任者簿尉中两易诏雍熙二年八月庚辰
王者任人。各有攸处。苟适其用。则无旷官。近以新及第人为司理参军。恐其初列官常。未通刑法。令州郡长吏。视其不胜任者。于判司簿尉中两易之。
令凡禁系之所并洒扫牢狱供给浆饮诏雍熙三年四月壬寅
王者光宅四海。敷佑万方。固宜与物为春。顺天行令。当此炎蒸之候。念其缧绁之人。宜申钦恤之怀。庶协长嬴之候。宜令诸道州府。凡禁系之所。并须洒扫牢狱。供给浆饮。械系之具。皆令洁净。疾病者为致医疗。无家属者官给口粮。小罪即决遣。大罪穷究其情。无致淹延。以称朕意。
令幕职州县官习读法书知通幕职州县官秩满试法书诏雍熙三年九月癸未
夫刑法者。理国之准绳。御世之衔勤。轻重无失。则四时之风雨弗迷。出入有差。则兆人之手足何措。念食禄居官之士。皆亲民决狱之人。苟金科有昧于详明。则丹笔若为于裁处。用表哀矜之意。宜行激劝之文。应朝臣京官及幕职州县官等。今后并须习读法书。庶资从政之方。以副恤刑之意。其知州通判及幕职州县官等。秩满至京。当令于法书内试问。如全不知者。量加殿罚。
令讯掠申本属长吏判许方许栲讯不在更集官吏诏雍熙三年四月乙丑
王者惠养黎民。慎重庶狱。每行栲讯。合集众官共视之。盖防奸吏之任情也。然刑狱之中。旧有典制。时施永久。宜在改更。今应禁勘罪人内。有证左明白。抗拒不伏。准格律令加讯掠者。具事由申本属长吏判讯。方许栲讯。不在更集官属。
诫约诸道所奏公案准律合奏方得取旨诏雍熙四年正月癸巳
庶务之设。各有司存。弃职不修。岂能从政向者、州县或以可断公案。奏取敕裁。岂惟紊乱常规。盖尽废堕所职。累行诏旨。尚或因循。自今诸道所奏公案。须是准律合奏。方得取旨。如违。一准太平兴国七年十月戊寅诏书从事。
遣使西川岭南江浙等道按问刑狱诏雍熙四年正月己卯
庶务之中。惟刑是恤。苟狱讼有所枉抑。则和气为之损伤。宜遣右补阙韩援等分往西川岭南江浙等道按问刑狱。小事即决之。大事趣令速了。事有可了。而官吏故违稽缓者。鞫其状以闻。
禁鼠弹筝诏端拱元年正月乙酉
典狱之官。理资于钦恤。经国之道。政尚于宽仁。庶洽时雍。用期刑措。如闻酷吏。颇恣凶威。虑致陷于冤人。必有伤于和气。宜行禁止。以示哀矜。应天下刑狱罪人。内有合行讯问者。只得一依律令。其鼠弹筝非理残忍之类。并禁之。
令中外臣僚读律诏端拱二年十月己巳
朕听政之暇。逖览群书。至于律令之文。咸究重轻之理。实生民之警戒。乃有位之准绳。苟昧钦详。曷明政理。中外臣僚。宜令公事之外。常读律书。务在研精。究其条约。施之则足以断事。守之则可以检身。凡尔庶官。宜体朕意。
诫约州郡刑狱诏淳化元年正月乙巳
朕司牧黎人。哀矜庶狱。累行钦恤之诏。用推仁恕之恩。而以官吏之间。委任尤剧。凡在决谳。所宜尽心。巧诋者必致于严科。平反者亦加其懋赏。惩劝之道。斯为至焉。近者达州司法参军郑侃等。擅以平民。陷于死罪。鞭棰楚毒。锻炼周密。论报已具。上下相蒙。达予听闻。深用嗟悯。已正三章之罚。俾从两观之诛。因念州县至繁。刑辟未措。或有深文之吏。尚多无告之人。各宜遵守诏条。恪居官次。当信赏必罚之际。体好生恶杀之心。勉思竭情。无自获戾。
御史府断徒以上令丞郎给舍一人亲虑问诏淳化三年五月壬寅
狱犴之设。钦恤为先。倘刑辟之失中。则和平而曷致。御史府纪纲㝢县。近在国门。片言之间。或出于偏听。四海之广。何劝于尽心。宜推明慎之文。更示哀矜之道。自今御史府断徒罪已上狱。其令尚书丞郎两省给舍已上一人亲临虑问。得情者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