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汉简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张氏家传手抄本序

世有久被湮没的名物,一旦被哲人慧眼察觉,良工修琢,名物的奇光异彩即可重新照耀于人间。于是名物赖名人藏之名山,传之百世;名人依附名物,而名人之名益彰。若汉简《孙武兵法》,逢张瑞玑祖孙三代精心收藏书理,重新问世,将同播芳名于千秋万代,即是一例。

孙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学家,无论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问世以来,被尊奉为“百代兵家之师”。直到今天,他的许多合理内核,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辉,对现代军事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同时它的基本原则和思想还渗透到军事以外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外交谈判等活动中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达到超越时空界限的地步。

研究《孙子兵法》,全世界已成为热门学科。武经七书所录《孙子兵法》十三篇 ,共六千零七十二个字,先后已有日、德、英、法、美、捷克、越南等国的译文本,受到各国军事研究机关的普遍重视和推崇,有些国家把它列为军事院校的必修课程,近来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新动向,竟把《孙子兵法》作为制定核时代战略战术的精神支挂。然而人们大都知道《孙子兵法》十三篇,是孙武于周敬王七年拜见吴王阖闾时的见面礼。但对《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缺鲜有人知。实际著名史学家班固早在《汉书•艺文志》就有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的记载。唐史学家张守节亦在《史记•正义》中说,七录云:孙子兵法三卷。案:十三篇为上卷,又有中、下二卷的记载。这均说明孙武兵书除十三篇之外还有八十二篇。汉简《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张氏手抄本完全证实了史书的这些记载。据统计,全书共十四万一千七百零九个汉字,由于年深久远,致使少数字迹残缺,辨认不清的仅有二十三个字。另外尤为珍贵的是竹简背面有楚王韩信于西汉五年二月多处批注的文字和定简符号,实属我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

失传千余年的民族瑰宝,今日能重新问世,不能不首先归功于独具慧眼的张瑞玑。张瑞玑,山西赵城人,少年读书,聪敏过人,倜傥负奇气,弱冠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八岁任山西省平河书院山长,三十一岁中光绪癸卯进士,旋供职清政府军机处。光绪三十二年被分发陕西任韩城知县,在上任途中以重金购得《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古兵书竹简,视为国宝,加以收藏。韩城任后,迁连任兴平、长安、咸宁、临潼等大邑知县,所至均有政声。豪于文,廉于吏,不避权贵,敢作敢为。仰慕孙中山之革命言行,加入同盟会,辛亥前与陕西革命先驱于右任、胡笠僧、郭希仁、曹印侯以及山西革命元老景梅九等相友善,过从甚密。由于张瑞玑名震三秦,民国元年即被选聘为陕西顾问院院长。这年张瑞玑接连发表致内阁总理袁世凯的两封公开信,揭露袁世凯威逼孙中山辞退大总统职位、阴谋窃取国家最高权力的丑恶嘴脸,两封信迅速传诵全国,成为后来革命党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战斗檄文。民国二年一月袁世凯任命张瑞玑为山西省长,拒不到任。同年四月八日国会成立,被选为参议员。民国六年至广州任国会非常会议议员。民国八年南北议和,被公推为陕西划界专员。民国十二年,曹锟贿选总统,唯张瑞玑一人断然拒绝接受贿金,当时有张强项之美誉。斯年张瑞玑目睹军阀混战,遂辞职寄居西安,寄兴诗酒书画,不复问政。与二子张联甲共同书理当年购得的古兵书竹简《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自号□窟野人,自谓诗野而狂,文怪而怒。服官数十年,家无余财,独藏书甚富,约十五万卷。著有《谁园集》诗文各六卷。民国二十五年,病逝于西安终南小谁园,终年六十九岁。此后古兵书研究专家张联甲遵照其父遗训,矢志继续完成书理《孙武兵法》的任务,但事与愿违。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政治运动接连不断,张联甲终因所谓历史问题,小学教员也被辞退了。紧接着就是为害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铺天盖地而来,特别是在“破四旧”运动一开始,张联甲即察觉出家藏古兵书竹简将是招祸的根子,在红卫兵的冲杀抄检浪潮终,张联甲不得不采取毁简保兵法的策略。将自己和父亲共同书理的《孙武兵法》手稿秘藏起来,守口如瓶,为了避免株连亲属,连身世历史也没有告诉子女,于一九七二年含恨与世长辞了,终年七十二岁。只在逝世前留有《示儿女》一纸遗嘱,写有:“出学堂而进官场,出官场而上战场,辞战场归家,做点学问未成,事出有因,又上市场”等一段隐晦的文字。经考证《示儿女》中的“出学堂”,是指一九二一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上战场”是指参加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做点学问未成”是指对《孙武兵法》未能书理完毕;“入市场”是指每日走街串巷不避风雨寒暑以贩菜为业。在全国掀起“破四旧”的恶浪中,为了保存《孙武兵法》传抄本,不得不将古兵书竹简痛心的当作“四旧”装满架子车送到药王庙门前大坑内焚毁,当红卫兵离开时,他从坑中抢救出刚烧至边角的一捆竹简,即《孙武兵法》第三十一篇,又从而使一直秘不传人的手抄本得以保存。但张联甲在逝世前夕对此仍耿耿于怀,说他终生的最大憾事是未能把《孙武兵法》八十二篇书理完备,这是指对八十二篇的注释。所以在《示儿女》的遗嘱中告诫儿子张敬轩继续完成未竞事业,并说因为“它是中华之国宝、世界之精华,完成之日,告我坟前,以还我愿”。 张敬轩文革前毕业于陕西工业大学中专部,由于受父亲的教诲,喜读兵书,尤酷爱《孙武兵法》,重要章节名句,多能背诵。经他二十余年的精心珍藏,使祖先历经近百年、呕心沥血书理出汉简《孙武兵法》八十二篇隶体墨迹手稿,分装成八开十册,保存得完整无缺,为我中华灿烂古文化之宝库,增加一崭新华章,其功堪称大矣。予撰文至此,置笔长叹,浮想联翩。人若死而有灵,予将相信:“兵圣”孙武与哲人张瑞玑父子将永会含笑于九天之上。予受张联甲子女之重托,欣然命笔,乐为之序。

一九九六年七月序于西安,时年七十有四,石鼓 吕效祖。

 凡例

汉简《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张氏家传手抄本自现世以来,备受多方质疑,至于今日仍然未见其原容。故多方收集资料,意在提供一个与其比较接近的资料汇集,以参详之。故以已发表的张氏家传手抄本为底本,参检银雀山汉简内容,历时三年,余终成此集。

凡张氏家传手抄本及银雀山汉简中的残字,以“□”代之;凡参检字库仍然无法找到的字,以“●”代之。篇目顺序以张氏家传手抄本为基准,未知位置篇目取出置篇尾,另有未知所属篇目的残文,另置于最后。

辑校者

汉简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张氏家传手抄本目录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五篇 和同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十一篇 兴理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十二篇 持盈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十六篇 民情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十九篇 十官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二十篇 六举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二十五篇 官一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二十六篇 四备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二十八篇 天地一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二十九篇 阴纪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篇 夏纪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一篇 九变一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二篇 九天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三篇 九地一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四篇 十发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五篇 麟凤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六篇 天地二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七篇 军击一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八篇 南北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三十九篇 九夺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四十篇 六胜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四十一篇 拾中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四十二篇 行空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四十三篇 方面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四十四篇 明暗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四十五篇 奇正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四十七篇 一将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五十篇 将败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五十一篇 九变二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五十二篇 四五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五十三篇 九地二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五十八篇 九势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六十四篇 火攻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六十七篇 八阵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六十九篇 略甲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八十一篇 三十六策

《孙武兵法》八十二篇第八十二篇 预示

和同

天下万物之兴,而能兴之道,和也。天下万生之兴,而能兴之道,同也。故能富国安民而兴天下者,善知和同之道也。国之情者,在内根也。内根者,民也、臣也、君也。若欲知国之情善者,内根和同也。和天地之道,重九畴麟凤,同万民之利而从国,亲聪明之政,不作亡国之举,以为百姓而善益者也,此君之之正道也。和君之之善应,尽臣之之忠节,同民之之利而从事,勤聪明之智, 不作贪虣之举,以为国之而善富者也,此臣之之正道也。和阴阳之道,应四时之顺,同赞恪井而纳亩税之工,作聪明之民,不作越刑之举,以与上同意者也。此民之之正道。故知内根其道者,国富而民强。一朝有举,内根和同,上下从事,戮力弗诡。民可与之生,可与之死,而不畏危也。兵之情者,在内根也。内根者:卒也、将也、主也。若欲知兵之情善者,弩矢其发也。矢者,卒也;弩者,将也;发者,主也。矢,金在前,羽在后,故犀而善走。若治卒则前重而后轻,战之辩者也。前重后轻以为之击势在者也;若趣之敌则不听者,主治卒发矢也;若趣之敌则听者,主治卒不发矢也。弩张,柄不正,偏强偏弱而不知,偏上偏下而不中,偏左偏右而不同,其两泱之送矢也不一,矢虽轻重得而前后敌,犹不中招也。所以不中招者,不知戮力和同以量也。此将之过也,将之用心不合于发,亦不同于矢者也。发者,主也。主者,元事者也。弩张柄正,强弱和而上下左右同,其送矢也一,矢虽轻重得,然前后不敌,发之不权也,犹不胜敌也。矢轻重得,前后敌,弩张柄正而上下左右同,其送矢也一,发者非也,犹不中招也。所以不中招者,强弱不和力也。卒轻重得,前后敌,弩张柄正而上下左右和,其送矢也一,而主与将兵上下左右不同心者,犹不胜敌也。故曰:矢之中量,合於二;弩之中彀,合于四;发之中集,合于四。兵有功矣!故兵之内根和同者,主曰:上和天地,下同将卒。将曰:上和主谋,下同众心。卒曰:上和将命,下同卒心。三者合一,所以循以成道也。犹不异于发弩矢于之中招也。和同者,此兵之胜道也。知其道者,主有名,将有功,卒有利,兵胜敌也。

图,第一卷第五图:兵理和同对应图。

七百七十八

◎《孙武兵法》第五篇《和同》韩信序次语:

此篇简名皆曰《和同》。齐安城、秦宫郿邬二简又为缩立简。缩去国璋,立取兵璋,半璋也。《军政》之《同行》曰:“立于不败之政者,国之和同。立于不败之地者,三军和同。和同行,行应曰:天下无有胜于得道之军也。”此言申道也。信以为,国不和,民不同者,兵不胜也。故缩立简半去半取,实大谬大误也。简上半璋谈兵,有方而无圆,不可取也。故信不考不参也。今独依景林简,车子正其元容。信考柏举之战,五战五胜。吴入楚郢,齐民武子之功也。其功者,三军和同而胜也。吴于楚郢,兵不戒而施暴。楚包胥子器捄于秦,秦哀公赋《无衣》而举兵捄楚,败吴于沂。吴兵败而还,前功尽弃。此吴王闔閭之过,齐民武子之失也。信以为所以失者,虽知其内根和同,而不知其外根和同,以修其功也。《中平兵典》曰:“天地尚尚,阴阳易易。内根外根,和同祥祥。”信择承之,国胜以恒,兵胜以横,胜于内外之根也。揣摩《中平兵典》,启哲兵胜之道,信以为内根和同,可胜也;外根和同,咸胜也;两根和同,恒胜也。恒胜之兵,不可当也。秦,二世而乱。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汉王斩白蛇而举事。所过郡县,秋毫无犯。野涂武关而入咸阳,为民废秦苛法,为政约法三章,为安而发九杀令。君臣民和同以为国用。以用示应:和同以恒,胜之以恒;剥离以非,败之以更。剥离者,项王所以失天下也;和同者,汉王所以灭强楚而一统天下也。故曰:安民胜敌之道者,上下和同也。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四百六十七

◎银雀山汉墓竹简《兵情》释文:

【兵情】

孫子曰:若欲知兵之請(情),弩矢其法也。矢,卒也。弩,將也。發者,主也。矢,金在前,羽在後,故犀而善走。前【重而】後輕,故正而聽人。今治卒則後重而前輕,陳(陣)之則辨(辦)<,趣之適(敵)則不聽人,治卒不法矢也。弩者,將也。弩張棅(柄)不正,偏強偏弱而不和,其兩洋之送矢也不壹,矢唯(雖)輕重得,前後適,猷(猶)不中【招也】……□□□將之用心不和……得,猶不勝適(敵)也。矢輕重得,前【後】適,而弩張正,其送矢壹,發者非也,猶不中昭(招)也。卒輕重得,前後適,而將唯於……兵□□□□□□□猶不勝適(敵)也。故曰,弩之中穀(彀)合於四,兵有功……將也,卒也,□也。故曰,兵勝適(敵)也,不異於弩之中召(招)也。此兵之道也。

兴理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五号木牍有《兴理》篇题

持盈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三号木牍有《持盈》篇题

民情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民之情》释文:

【民之情】

傳曰,用眾無得於八者,而欲徒以刑罰威之,難以用眾

……而國力專,國力摶而民出於為上,民出於為上可與堅戰固守,民之情也。

……勝民盡力致死,民之情也。

……士卒共甘苦,赴艱難,冒白刃,蒙矢石,民難敝。民之情也。

……所輕重之分,而俗高賢,俗高賢而民志,民志可與犯難,民之情也。

……民死分,民之情也。

……三曰,鄉大夫、官吏士民,敬節高其義佴其……

……民之情也。

……俗,民之情也。

……□□其官民知分,民知分死,誼……

四曰,卿大夫、官吏士民之守職也,固……

五曰,知……

八曰賞罰信,功貴勞利,所以致顯榮逸樂之途狹,民勸賞畏罰,民之情也。

……行其……

十官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十官》释文:

十官

能為主內謀安國存社稷者,為一官,·能明君□……十官,

以聞敢直議名曰輔拂臣,此固社稷者,為一……

……官罪,各事其官,事其善,百……

……有存此十官中者,

……出十官中,國……

……□主用者,為一,……

非其官事……

……稷者□,……

……一官,能……

……而言它,官罪各事……

……非其官事而……

六举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六举》释文:

六舉

……其道故勞·六舉

……裡舉孝,而實不在君……

……明於不能舉士,不能

官一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官一》释文:

官一

孫子曰:凡處卒利陳(陣)體甲兵者,立官則以身宜,賤令以采章,乘削以倫物,序行以【□】□,制卒以周(州)閭,授正以鄉曲,辯(辨)疑以旌輿,申令以金鼓,齊兵以從速(迹),庵結以人雄,邋軍以索陳(陣),茭肄以囚逆,陳師以危□,射戰以雲陳(陣),圉(御)裹以羸渭,取喙以闔燧,即敗以包□,奔救以皮傅,燥戰以錯行。用□以正□,用輕以正散,攻兼用行城,□地□□用方,迎陵而陳(陣)用刲,險□□□用圜,交易武退用兵,□□陳臨用方翼,泛戰接厝用喙逢,囚險解谷以□遠,草駔沙荼以陽削,戰勝而陳(陣)以奮國,而……為畏以山胠,秦怫以委施(逶迤),便罷以●(雁)行,險厄以雜管,還退以蓬錯,繞山林以曲次,襲國邑以水則,辯(辨)夜退以明簡,夜敬(警)以傳節,厝入內寇以棺士,遇短兵以必輿,火輸積以車,陳(陣)刃以錐行,陳(陣)少卒以合雜。合雜,所以圉(御)裹也。修行連削,所以結陳(陣)也。雲折重雜,所權趮也。猋凡振陳,所以乘疑也。隱匿謀●(詐),所以釣戰也。龍隋陳伏,所以山鬬也。□□乖舉,所以厭(壓)津也。□□□卒,所以□□也。不意侍卒,所以昧戰也。遏溝□陳,所以合少也。疏削明旗,所以疑適(敵)也。●(剽)陳(陣)●車,所以從遺也。椎下移師,所以備強也。浮沮而翼,所以燧鬬也。禪●括●避,所以莠●也。澗(簡)練●(剽)便,所以逆喙也。堅陳(陣)敦□,所以攻槥也。●(揆)●(斷)藩薄,所以●(眩)疑也。偽遺小亡,所以聭(餌)敵也。重害,所以茭【□】也。順明到聲,所以夜軍也。佰奉離積,所以利勝也。剛者,所以圉(御)劫也。更者,所以過□也。□者,所以圉(御)□也。□【者,所以】□□【也。序】者,所以厭門也。胡退□入,所以解困也。

☆  ☆  ☆  ☆  ☆

……□令以金……

……雲陳(陣),圉(御)裹【以羸涓,取喙】以闔……

……荼以陽削,戰……

……畏以山胠,秦●以委施(逶迤),便罷以●(雁)……

……夜退以明簡,夜敬(警)……

……輿,火輸積以車,陳(陣)……

……龍隋陣……

……也。澗(簡)練□便,所以逆喙也……

……●(斷)藩薄,所以●(眩)【疑也。伪遗小亡】,所以聭(餌)敵也。重害,所……

……奉離積,所以利……

……所以圉(御)□【也。□者,所以□□】也。序者,所以厭……

四备

用兵安民之道,备也。故国之道曰四:一曰备固,二曰备荒,三曰备乱,四曰备战。备固者,得篡贤能也。备荒者,得存粮货也。备乱者,得养死士也。备战者,得习士卒也。故得四者生,失四者死。夫有荒而乱,有乱而变,有变而战,有战而胜者,所以有备也;夫有荒而乱,有乱而变,有变而战,有战而败者,所以无备也。故有备者胜;无备者败,败则亡矣。何以安之易乎?常备也。常备,和如天兵行空而一揽天下。故常备者,天兵也。夫陷齿戴角,前蚤后锯,喜而合,怒而斗,天兵之道也。不可止也。故无天兵者,自为备。自备者,圣人之作事也。昔者,黄帝作剑,以阵象之。羿作弓弩,以势象之。禹作舟车,以变象之。汤武作长兵,以权象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何以知剑之为阵也?旦暮服之,未必用也,不用备之,亟有应之。故曰:阵而不战,剑之为阵也。剑无锋,虽孟贲之勇不敢将而进者,无迎阻之兵也。阵无锋,非孟贲之勇也。敢将而进者,无阻兵之至也。剑无首铤,虽巧士不能将而进阵者,无迎阵之兵也。阵无后,非巧士也敢将而进者,深知阵之情也。故剑有锋有后,相信不动,敌人必走。阵有锋有后,相信不动,敌人必走。故剑无锋无后,甲卷不道,敌处我走。阵无锋无后,阵甲无道,敌处我走。凡剑之有锋有后之进者,选阵谨也,爵势决三而圆阵之锋后,以迎进攻之敌,阵必不动,敌必走矣。此阵备之道也。

图,第三卷第五图:兵理剑阵克敌图。

何以知弓弩之为势也?戮目以同,同视招,柄正两相,相而和,发于肩应之间,杀人百步之外,不识其道所至也。故曰:势而不见,弓弩之为势也。弓弩有翕张。弩翕,势之有也。弩张,势之备也。势有一立,立有戮力以同。中招者,势之备也。故势有能有不能,距远而钧力大者,势能也。距中而钧力中者,势能也。距近而钧力小者,势能也。故距远而钧力小者,势不备也。距近而钧力大者,过势者也。是故善战者,其势备,其势险,其招中,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故以此势而迎敌者,敌必惧矣。惧必败矣。此势备之道也。

图,第三卷第六图:兵理弓弩势备图。

何以知舟车之为变也?高则善监之,下则善藏之,行者善载之,动则善通之,静则善固之。故进则利四,退则利四,攻则利四,守则利四,静处则利四,故曰:变而为利,舟车之为变也。舟车可高可下,高则监其远,下则察其近。故知远近之情者,变之备也。舟车可行可处,行则载其重,处则盟其固。何载何盟?变之备也。舟车可动可静,动则致远以通,静则致固以封。弗通弗封?变之备也。舟车可进可退,进则如风而至,退则望尘不及。进退自法者,变之备也。舟车可攻可守,攻则威其杀,守则固其舍。能威能固者,变之备也。故高下得其厄者,行处得其生者,动静得其理者,进退得其法者,攻守得其道者,此变备之道也。

图,第三卷第七图:兵理舟车变备图。

何以知长兵之为权也?击飞高下,非重弗轻,重则碎颅毁肩,轻则手残足折。击飞前后,非重弗轻,重则碎颅毁肩,轻则手残足折。击飞进退,非重弗轻,重则碎颅毁肩,轻则手残足折。故曰:权击重轻,长兵之为权也。凡此四击,杀敌之权也。权者,有远近,有重轻;权者,有动静;权者,有视闻。故视之远,中之近,飞距不达也,权者不备也。视之近,中之远,飞距过达也,权之越也,权者过备也。视之中,中之中,飞距中,权之中也,权者备也。视之动,中之动,飞距有量也,距量者,权之备也。视之静,中之静,飞距无量也,无距量者,权之备也。进之近,退之远,飞距中,近远者,权之备也。故视之生,中之死,飞距有量也,重量者,权之备也。视之生,中之伤,飞距有量也,轻重者,权之半备也。视之见,听之闻,见闻者,权之备也。故昼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敌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人皆以为用,而莫彻其道者,徒劳而无功也。此权备之道也。

图,第三卷第八图:兵理长兵权备图。

凡国之道曰四:曰备固,曰备荒,曰备乱,曰备战。凡兵之道曰四:曰阵备,曰势备,曰变备,曰权备。彻其二四者,所以善治国,善安民也;所以破强敌、取猛将也。

一千三百四十二

◎《孙武兵法》第二十六篇《和同》韩信序次语:

此篇三简名:齐安城简曰《势备》,缩立简也,何人缩立,不考不参也。秦宫郿邬简曰《事备》。景林简曰《四备》。《孙膑兵法》八十九篇图四卷有《势备》篇,言:定、交、攻、分、合、变六势之备也。《军政》二十七行有《事备行》,论:根、格、推、夺、盘、刑、习、货、阴、阳、内、外十二事之备也。信参之而曰,齐、秦二简名实不妥也,乃传之谬误也。二四相生,二四相通,解备而不离其旨者,信以为景林简名符以其旨也。故定名《四备》。备固、备荒、备乱、备战者,国恒民安之道也。阵备、势备、变备、权备者,兵胜敌之道也。此二四之彻者,逸其前贤之妙也,非齐民而不可为也。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二百二十五

◎银雀山汉墓竹简《勢備》释文:

埶(勢)備

·孫子曰:夫陷(含)齒戴角,前蚤(爪)後鉅,喜而合,怒而●(鬬),天之道也,不可止也。故無天兵者自為備,聖人之事也。黃帝作劍,以陳(陣)象之。笄(羿)作弓弩,以埶(勢)象之。禹作舟車,以變象之。湯、武作長兵,以權象之。凡此四者,兵之用也。何以知劍之為陳(陣)也?旦莫(暮)服之,未必用也。故曰,陳(陣)而不戰,劍之為陳(陣)也。劍無封(鋒),唯(雖)孟賁【之勇】,不敢□□□。陳(陣)無蜂(鋒),非孟賁之勇也敢將而進者,不知兵之請(情)也。劍無首鋌,唯(雖)巧士不能進【□】□。陳(陣)無後,非巧士敢將而進者,不知兵之請(情)者。故有蜂(鋒)有後,相信不動,適(敵)人必走。無蜂(鋒)無後……□劵不道。何以知弓奴(弩)之為埶(勢)也?發於肩應(膺)之間,殺人百步之外,不識其所道至。故曰,弓弩埶(勢)也。何以【知舟車】之為變也?高則……何以知長兵之權也?●(擊)非高下非……□盧毀肩。故曰,長兵權也。凡此四……所循以成道也。知其道者,兵有功,主有名。□用而不知其道者,【兵】無功。凡兵之道四:曰陳(陣),曰埶(勢),曰變,曰權。察此四者,所以破強適(敵),取孟(猛)將也。……埶(勢)者,攻無備,出不意……中之近……也,視之近,中之遠。權者,晝多旗,夜多鼓,所以送戰也。·凡此四者,兵之用也。□皆以為用,而莫●(徹)其道。

☆  ☆  ☆  ☆  ☆

……□得四者生,失四者死,□□□□……

天地一

……自圆非方,以九称閤在天中……

阴纪

(缺)

夏纪

(缺)

九变一

(缺)

九天

天之经者,阴阳之合也,大以九称,而变以九称。一曰阴,二曰阳,三曰中,四曰雾,五曰火,六曰水,七曰风,八曰雨,九曰杀……此太阴九天不可不知也,天胜地,地胜人,人胜万物,万物兴天,天流民之隃也,兵之罝也,故知九天之道,借九天之力,……戡天下之暋,坐天下之权。

☆  ☆  ☆  ☆  ☆

……昔盘古氏,□□善观天象,察校十载,而略九天。……

……风天者,太阴在箕、壁、翼、轸也……

兵理太阴九天图。

九地一

地者●●有九,以九称合,而在天中,似圆非方也……

十发

察而算,算而备,备而发,发而誓,誓而战,战而变,变而利,利而胜,兵之生道也……此十发之用,变□□,不可不察也。本朝发祥之时,昌发《军政》,生发《军志》,尚发《六韬》,□□发施令,纛不倒者,兵不亡,明恶叫战,一发而屈商之兵于牧野,实乃本朝善谋善发者也。故善谋者九州为上,破关次之,善发者,不发则已,一发而屈人之兵,故善用兵者,必以九州争高下而善谋善发。

☆  ☆  ☆  ☆  ☆

……致人而不致于人……

……动于九天,藏于九地……

……利用天堑、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隐击敌也……

麟凤

熙天地之理,行仁义道德,则天地兴也,万民乐也。能兴天地而乐万民,富国强兵而牛紖以敌者,麟凤之才也。欲以敌国之民之所不安,正俗所兵,不能借天地之力而难敌国兵之所长者,耗兵也。欲强多国之所寡,以应敌国之所多,速屈之兵也。备固,不能难敌之器用,陵兵也。器用不利,敌之备固,挫兵也。兵不能见敌难服而多费,不固,兵不达明者也。善阵,知背向,知地形,而兵数困,不明于国胜、兵胜者也。民心固,合天地,而兵不能昌大功,不知会者也。兵失民,不知过者也。兵用力多而功少,不知天时者也。兵不能胜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兵多悔,信疑者也。兵不能见福祸于未形,不知备者也。敌以分吾,吾以一一拒之,内疲之兵也。多费,不固,不知天地之力也。故兵见善而怠,时至而疑,去非而弗能居,止道也。贪而廉,龙而敬,弱而强,柔而正,启道也。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行启道者,天地兴也。能与天地同兴者,麟凤之将、王霸之兵也。欲以国之民之所安,用麟凤之将、王霸之兵,借天地之力,精兵要政,横兵千里而不伤者,牛紖而击也。见敌难服,兵尚淫天地而动,水火实而一也。

三百九十

◎《孙武兵法》第三十五篇《麟凤》韩信序次语:

此篇简名皆曰《麟凤》。以表而言,行逆兵客。实而究之,应顺兵容。向人顺之,麟凤之才。富国强兵,善哉善哉!牛紖而击,兵无殃灾!以信究之,麟凤简名者,名符其旨也,故定名《麟凤》。今依三简之长,车子重修元容。《军政》之《道行》曰:“止道之灾曰五:曰耗,曰屈,曰陵,曰挫,曰疲。有灾而视原,行应之原曰九:曰不知明,曰不知胜,曰不知会,曰不知心,曰不知殃,曰不知备,曰不知借。止道行,行必不灾也。”信观天下,天下败者,皆行止道也。止道者,逆行也。逆行者,逆天而行,逆地而行,逆人而行,逆法而行;天下胜者,皆行启道也。启道者,顺行也。顺行者,顺天而行,顺地而行,顺人而行,顺法而行。故而道行者,知顺知逆,兵胜也。启道止道,顺逆之道。麟凤之将,王霸之道。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二百五十一

◎银雀山汉墓竹简《兵失》释文:

【兵失】

·欲以敵國之民之所不安,正俗所……難敵國兵之所長,秏(耗)兵也。欲強多國之所寡,以應敵國之所多,速詘(屈)之兵也。備固,不能難敵之器用,陵兵也。器用不利,敵之備固,莝(挫)兵也。兵不……□者也。善陳(陣),知人倍(背)鄉(向),知地刑(形),而兵數困,不明于國勝、兵勝也。民□……兵不能昌大功,不知會者也。兵失民,不知過者也<。兵用力多功少,不知時者也<。兵不能勝大患,不能合民心者也。兵多悔,信疑者也<。兵不能見福禍于未刑(形),不知備者也<。兵見善而怠,時至而疑,去非而弗能居,止道也。貪而廉,龍而敬,弱而強,柔而□,起道也。行止道者,天地弗能興也。行起道者,天地……

☆  ☆  ☆  ☆  ☆

……之兵也。欲以國……

……□內罷(疲)之兵也, 多費不固……

……見啇(敵)難服<, 兵尚淫天地……

……而兵強國□□□……

……□兵不能……

天地二

(缺)

军击一

昔之善战者。国示军不宣。出其无意,攻其无备。故攻人于无形之中,杀人于无影之地者,避正伏击也。或前或后,或左或右,伏人于一面者,曰冲击。冲击者,一方武者在旌旗,一方武者实人卒,两方静者遗亡阙,杀其乱也,击其亡去,亡者不屈。十去其一、二。伏人于前后者,曰前后夹击,前后夹击者,左方武者在旌旗,右方静者遗亡阙。杀卒焚货,击其亡去,亡者不屈。十去其二、三。伏人于左右者,曰左右夹击。左右夹击者,前方武者旌旗实人卒,后方静者遗亡阙。杀中刌头,击其亡去,亡者不屈。十去其三、四。伏人于三面者,曰爵三夹击。爵三夹击者,前后左右武者篇在旌旗实人卒。遗阙或有或无,以力而为之。一声鼓响,三军呐喊助威,有名有实。杀头剸中,夺货取卒。杀者亡去,亡者不屈。十去其四、五。伏人于前后左右者,曰四方夹击。四方夹击者,以静为理。客至,鼓声助之,喊声威之,阙勿遗之。击军五分,四击一收。杀将取货,取卒收降。亡者不屈。十去其五、六。伏人于厄道者, 曰形面伏击。形面伏击者, 高阳武者, 遍在旌旗实人卒。以佚待劳, 以寡伏之。客至, 卒●旗抏,鼓声唬势。以高击下,以生击死。亡者不屈。十去其六、七。凡此六者,军击之峍也。用者,算定而篡也。故军击有时,军击有地。因天而击,因地而击,因人而击,因利而击,因变而击,因胜而击。故不可攻有六,可击有七。军在城中,城在淠泽之中,无亢山名谷,而有阜丘于其四方者,雄城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城中,城,前名谷背亢山者,雄城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城中,城,中高外下者,雄城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城中,城中多有阜丘者,雄城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亢山之上,军食流水,生水也,雄山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屾林中,草木荣荣,山雾侵于四方者,雄山雄林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城中,城背名谷,无亢山于其左右者,虚城牝军也,可击也。军在城中,城在发泽中,无名山阜丘者,牝城牝军也,可击也。军在城中,城在亢山间,无名谷付丘者,缀城牝军也,可击也。军在城中,城前亢山,背名谷前高后下者,缀城牝军也,可击也。营军趣捨毋回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煚尽烧者,地死壤也,可击也。军食泛水者,死水也,可击也。凡此六七,贵在餂机,●会而●,紖胠以奇,覗为善击也。《三坟》曰:“天皇十修,目击其天。修阴道,开九天。地皇十修,目击其地。修地道,开九地。人皇十修,目击其人。修人道,开九人。”故神农十修,目击其理。修理道,开九理。黄帝八修,目击其才。修才道,开九才。风后八修,目击其击。握奇经,开九击。故三军可夺险,三军可夺食,将军可夺志,将军可夺心,士卒可夺气,士卒可夺利。是故,朝气锐,昼气隋,暮气归。是故,围地谋,死地战,争地夺。是故,甲兵避,利阵魁,粮队刌。故善握奇者,避其锐气,击其昼暮;避其围死,击其争重;避其甲兵利阵,击其粮役草队。勿击雄城雄军,勿击雄山雄军,勿击恶林雄军,勿击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兵家之击,击,不可先传也。或知六,明六七,构三五者,军击之道也,击无不胜也,将军必知也。

一千零零六

◎《孙武兵法》第三十七篇《军击一》韩信序次语:

此篇简名皆曰《军击一》。齐、秦两简大乱大悞也。故独依景林简,车子正其元容。《兵典》曰:“静而不移,动而不化。处而内方,击而外园,谓之神也。兵之九神者:曰神谋。曰神明。曰神要。曰神算。曰神治。曰神变。曰神心。曰神声。曰神击。厩於九神之终始,民安国昌;不厩於九神之终始,军亡国殃。”此谓天下之名理也。是而言之,此九神之《神要》篇也。信观上同之道,战者,伐之原也。伐者,逆之根也。逆者,击之神也。击者,奇之本也。神击神击兮,参天度秘,审地影跻。奇击奇击兮,顺其已彼,●定格局。当击不击兮,缓失而遗。当击则击兮,致尽定厘。故击之六法:曰冲击。曰前后夹击。曰左右夹击。曰爵三夹击。曰四方夹击。曰形面夹击。故不可攻有六,可击有七:军在城中,城在淠泽之中,无亢山名谷,而有阜丘於其四方者,雄城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城中,城,前名谷背亢山者,雄城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城中,城,中高外下者,雄城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城中,城中多有阜丘者,雄城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亢山之上,军食流水,生水也,雄山雄军也,不可攻也。军在山山林中,草木荣荣,山雾侵於四方者,雄山雄林雄军也,不可攻也。此五中一上,不可攻也。所以不可攻者,地不利也,敌能以一击吾十也,欲击者,分而外图也。军在城中,城背名谷,无亢山於其左右者,虚城牝军也,可击也。军在城中,城在发泽中,无名山阜丘者,牝城牝军也,可击也。军在城中,城在亢山间,无名谷付丘者,缀城牝军也,可击也。军在城中,城前亢山背名谷,前高后下者,缀城牝军也,可击也。营军趣捨,毋回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煚尽烧者,地死壤也,可击也。军食泛水者,死水也,可击也。此四中二水一地,可击也。所以可击者,地利志利也,吾能以一击其十也。当击不击,反定胜局。故兵有三避三击:曰避其锐气,击其昼暮。曰避其围死,击其争重。曰避其甲兵利阵,击其粮役草队。三避三击,避实击虚。故兵有五勿:一曰,勿击雄城雄军。二曰,勿击雄山雄军。三曰,勿击恶林雄军。四曰,勿击正正之旗。五曰,勿击堂堂之阵。审明五勿,变实虚分合,知强知弱。审明五勿,知雄牝强弱,以强击弱。故知六,明六七,构三五者,军击之道也,击无不胜也,将军必知也。

汉楚王韩信於汉五年二月。

七百二十五。

◎银雀山汉墓竹简《雄牝城》释文:

【雄牝城】

·城在淠澤之中,無亢山名穀,而有付丘於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軍食溜(流)水,【生水也,不可攻】也。城前名谷,倍(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營軍取捨,毋回名水,傷氣弱志,可擊也。城倍(背)名穀,無亢山其左右,虛城也,可擊也。【□】盡燒者,死襄(壤)也,可擊也。軍食汜水者,死水也,可擊也。城在發澤中,無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擊也。城前亢山,倍(背)名谷,前高後下者,牝城也,可擊也。

南北

天地之理者,天有定数也,地有定位也。火水之理者,火有定势也,水有向也。故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故人理东西,兵理南北。故火水夹击者,《军志》命曰:“南北夹击。”图第五卷第一图,兵理南北夹击图。南北夹击,有名有实,有时有地,有火有水,天算定备周矣。……可●者,情备势备,上下协力,火水夹击也。……右军二分,火队发火,火器备之,●车助之。……水队发水,夜行罩于名水汭●之处,挖河道三三,事备,风夜寅时,火队暗伏山●,发火箭万弩于客营之中。……火起,退于阜丘之上,纵火烧林,以绝客亡。待火漂惑●●之时,客已恟恟矣。……昔者,汤伐夏桀,伊尹巧布南北于鸣条,一战而绝夏之兵矣。得成汤六百绩业。胜后,尹在山上曰:“吾发水火,胜之水火。上承天命,中通地理,下顺民心。亡之不追,降之不戮,死之以葬。九州可得,四海可平,九民可恭,天下●宏。”南北夹击,善之善者也,用之者名也。

四百四十六

九夺

古之善用兵者,分定而后战。战而矞,矞而变。各张其主,各唯其令,各备其用,各居其方,各挡其面。存德度力,不以相救以为量矣。救者至,又重败之。故兵之大数,五十里不相救也。况近者百里,远者数百里,此程兵之极也。故《兵》曰:“积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与接合;径弗如,勿与救战;佚弗如,勿与战长;习弗如,勿当其所长。”五度既明,兵乃横行。故兵横行千里而无所阻者,量也。量积以为行,量重以为用,量数以为击,量习以为战,量智以为变,量谋以为会取。九取而趋敌数: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四曰取途,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取争,八曰取重,九曰取其独贵。凡六量九夺,所以趋敌也。

二百四十

◎《孙武兵法》第三十九篇《九夺》韩信序次语:

五度六量九夺,智取趋敌而过兵者,若无灾,多有独当一面之才。

汉楚王韩信於汉五年二月。

三十六

◎银雀山汉墓竹简《五度九夺》释文:

【五度九奪】

……□矣。救者至,有(又)重敗之。故兵之大數,五十裡不相救也。皇(況)近【□□□□□】數百里,此程兵之極也。故兵曰:積弗如,勿與持久。眾弗如,勿與椄(接)和。【□弗如,勿與□□。□弗如,勿】與□長。習弗如,毋當其所長。五度暨(既)明,兵乃衡(橫)行。故兵……趨適(敵)數。一曰取糧,二曰取水,三曰取津<,四曰取塗(途),五曰取險,六曰取易,七曰【取□,八曰取□,九】曰取其所讀(独)貴。凡九奪,所以趨適(敵)也。

·四百二字

六胜

《中平兵典》九法: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度,五曰量,六曰夺,七曰数,八曰称,九曰胜。天生地,地生人,人生度,度生量,量生夺,夺生数,数生称,称生胜。九法之●,皆以道而縢之。故兵出以道,决以天、地、人,谋以度、量、夺,变以数、称、胜。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政,而不失敌之所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故先胜者,积胜疏,盈胜虚,径胜行,疾胜徐,众胜寡,佚胜劳。积故积之,疏故疏之;盈故盈之,虚故虚之;径故径之,行故行之;疾故疾之,徐故徐之;众故众之,寡故寡之;佚故佚之,劳故劳之。积疏相为变,盈虚相为变,径行相为变,疾徐相为变,众寡相为变,佚劳相为变。毋以积挡积,毋以疏挡疏;毋以盈挡盈,毋以虚挡虚;毋以径挡径,毋以行挡行;毋以疾挡疾,毋以徐挡徐;毋以众挡众,毋以寡挡寡;毋以佚挡佚,毋以劳挡劳。积疏相挡,盈虚相挡,径行相挡,疾徐相挡,众寡相挡,佚劳相挡。敌积故可疏,敌盈故可虚,敌径故可行,敌疾故可徐,敌众故可寡,敌佚故可劳。吾积故可疏,吾虚故可盈,吾行故可径,吾徐故可疾,吾寡故可众,吾劳故可佚。此六数、六称、六胜也。三六已明,将立不败之地,然后求战,战无不胜矣。

三百九十四

◎银雀山汉墓竹简《积疏》释文:

【積疏】

……【積】勝疏,盈勝虛,徑勝行,疾勝徐,眾勝寡,佚勝勞。積故積之,疏故疏之,盈故盈之,虛【故虛之,徑故徑】之,行故行之,疾故疾之,【徐故徐之,眾故眾】之,寡故寡之,佚故佚之,勞故勞之。積疏相為變,盈虛【相為變,徑行相為】變,疾徐相為變,眾寡相【為變,佚勞相】為變。毋以積當積,毋以疏當疏,毋以盈當盈,毋以虛當虛,毋以疾當疾,毋以徐當徐,毋以眾當眾,毋以寡當寡,毋以佚當佚,毋以勞當勞。積疏相當,盈虛相【當,徑行相當,疾徐相當,眾寡】相當,佚勞相當。敵積故可疏,盈故可虛,徑故可行,疾【故可徐,眾故可寡,佚故可勞】。……

拾中

兵之生道者,以中为冓。中之冓者,国之浡也。中兴则民富,民富则国实,国实则兵强,兵强则恒立于天地之中。昔者黄帝问道,倞于崆峒洞中,苦心孤诣,三载而《中啇》理道,《中平》理兵。《中平》恀万民之心,而伐蜀禄,以擒蚩尤,立中国●天下。故道有中者,《中平》之道。天时有中者,中春、中夏、中秋、中冬是也;地有中者,侹迤之地。人有中者,人中麟凤;数有中者,二、三、四、五也;方圆有中者,中极点也;货取有中者,日中有市;《五典》有中者,《中平兵典》;明暗有中者,一威一诡也;天地有中者,空也。此拾中之惮国威兵用也。故善用兵者,恀万民而合天地,傃十中而通《五典》。计于庙堂之中,善发于国中,诡行于道中,军出以律而威于明中,察天地于野中,击敌于暗中,善战于一十六中。一曰空中,二曰城中,三曰阵中,四曰营中,五曰水中,六曰火中,七曰山中,八曰名谷中,九曰林中,十曰沙中,十一曰雾中,十二曰雨中,十三曰风中,十四曰雪中,十五曰洞中,十六曰宫廷中。空中之战,始战也。敌我均衡而两惧,各居数高,●而齐射,实誂攻也。城中之战,火三兵三,奡骑泆而开路,步卒相迄。分则角三,多为略甲,陾陾慓悍,居高张纛,商亡中极,敌可屈也,城可破也。阵中之战,人厄多弩,居阳威阵,军三分,左右后也,一斗二收,车骑并举,将战中局,兵战格局,居生击死。营中之战,有阴阳之分,多为阴战,吾坐守刓,勿惊人恜,勿恟以净,勿出以斗,多为强弓,多伏钩绳,喊杀不攻,居暗击明,吾攻则倞,吾军三分,二斗,一收,一骑。一短骑,击短阻骑,内短外分,骑分左右,一焚,二杀,放逾杀睍,霍然决之,威加于敌。水中之战,敌我皆难,中极四方,角五凞斗。沉气并力,相互为恀,速出水中,居生击死。击水者,令半以图,以云射而击,敌可绝也。火中之战,我傃敌背,以角五为阵,以水瀽身,居生击死,洫火而战。山中之战,多为轻骑,轻甲多备,轻弩多崩,●石生灰,一居一备,一战一收,居高击下,以少击多。谷中之战,死地之战,视为不活,轻骑在前,死战夺生,甲兵恬中,角三会敌,轻车居后,刌伏居兵左右,各一云队,偫强弩射忺阵角,速出名谷,居生地也。林中之战,杀地之战也,火击为訏,諰火击以为訏。多为武者旌旗,以空而愊敌也;战则多甲兵轻骑于林外为惾,多钩绳,分众为角三,中极四方,而憺敌。沙中之战,斗慓悍也,多为轻骑,多崩强弓硬弩,皆待令而动。三军三分,轻骑在先,中极于●,略甲叫誂,甲兵居中。车骑在后,强弓硬弩于其上,四方匒匌不乱,杀敌亡去者胜。雾中之战,惛战也。惛而不乱者,申令以钲鼓也。阵中高地,左周右周。杀士在惕,略甲于中,长兵在后,居生叕中。能攻能战能守。胜而不追,败而不亡。雨中之战,轻车为阵,各战其所。遍在中极园方。敌退于高、下者,不可进也;敌退于平川者,轻骑可击也。风中之战,恟战也。顺风居生则战,逆风居死则守。遇死敌,死战死退也。死退者,杀士死战,轻骑略甲出,积车居中,甲兵断后,速移山阴。雪中之战,车上链钉,马上掌钉,卒上鞋钉,卒上松油。居生而击。云射而不追,奔救以轻骑。中极四方不离。洞中之战,墓战也。暗中沕兵,待机而取。暗居勿倓,不得意则战。战者,居暗击明,以死相斗,甲兵三、一而列,起园两半,敌可亡也。宫中之战,倞战也。先居庑起,园抈敌旗,●庢杀士,甲兵撝各閈,以取读贵,许禽不许焚,许生不许亡,胜而则定矣!此十六中之战,皆因情势而变,无定理也。唯十中之道,弆于諔诡之中,不可不明察也。

一千一百三十九

行空

天地之理,以万物行空而存,以万象行空而称,以五行行空而论。天地奓者,空也,空之夿者,恟恟戏耳。万物聚于空,而行于空者,以空帖之万象,弸于空而园于空者,以空敧之,万物万象爽而不乱者,空有节也。阴阳五行悟而不终者,相虫相胜而不攲,行空也,故阳行空则刚,阴行空则柔,星行空则娵,风行空则寁,云行空则霨,雨行空则丰,雪行空则寒,雷电行空则杀。智者行空则计,谋者行空则全。兵者行空则取。故行空而生,无行而亡。物至空而下者,势之增也,不可挡也,兵至天而降者,有空当也,空当者敌奰也,奰则惧,惧则心怯,心怯则必亡。昔者,尧人比葖,奅空能进而胜梁人。黄帝谈道,执谈柄而观尽嫏嬛,以空能大而怗天下。文命治水,以空能下,而通九州;成汤夺心,以空行兵,而亡夏禁。故空能胜人,空能服人,空能治人,空能取人,凡两国相恶,始者皆空相争也。一曰争正大,二曰争地,三曰争民。凡两军相争,始者皆以空而战也。一曰平之方寸而紾,二曰使间以分,三曰云战。此六争谋攻用也。能以空而取者,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善之善者也。

方面

兵者,不可无极也。极者,四□而无量□也。中极者,中点六面八方也,何为中点?方之正中,之交点也。《兵典》命曰:“起圆。”何为六面?曰:前后左右,上下面也。何为八方?曰:正东,正西,正南,正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方也。中极生太极,太极生万物。太极者,□面各方。……何为形面?曰:道形一面,空行一面,谋形一面,计形一面,诡行一面,形形一面,势形一面,变形一面,天形一面,地形一面,阴形一面,阳形一面,明形一面,暗形一面,水形一面,火形一面,雷形一面,风形一面,雨形一面,气形一面。……方面者,军击兵伐之胃□也,故善用兵者,方方俱足,面面俱到,梼杌之物,八之所全。

☆  ☆  ☆  ☆  ☆

……故方位者, 兵之肯綮也, 方面者, 军击兵伏之肯腰也。……

……故善用兵者,善理各方各面也。善卦敌于各方各面也。……

明暗

兵者,诡道也。诡道者,明争暗斗也。明争天地,暗斗变击。知明暗之理者,明见万里而暗见秋毫,明见全胜而暗察一眚,故先见者先明也;后见者后明也;不见者暗也。先明者先动也;后明者后动也;不明者背动也。先动者,胜。后动者,守。背动者,亡。故明暗者六:一曰明道暗习,二曰明算暗察,三曰明天暗地,四曰明使暗间,五曰明政暗奇,六曰明恶暗击。明道暗习者,明道以为明政,明政以为富国;暗习以为强兵,强兵以为全胜而无大眚。明算暗察者,明算以为善计,善计以为善发;暗察以为知己彼,知己彼以为会。明天暗地者,明天以为知战日,知战日以为避天算;暗地以为知战地,知战地以为军击之所用。明使暗间者,明使以为神纪,神纪以为军之政事;暗间以为索情,索情以为变之●论。明政暗奇者,明政以为形表,形表以为●威;暗奇以为形里,形里以为治本。明恶暗击者,明恶以为作气,作气以为张胆;暗击以为使敌无备,使敌无备以为以寡胜众。凡国之所欲富者,兵之所欲强者,计之所欲善者,情之所欲察者,天之所欲得者,地之所欲利者,神所欲全者,间之所欲用者,奇正所欲开者,城之所欲攻者,人之所欲杀者,军之所欲击者,必先尽知明暗之理也。

四百二十四

奇正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阴阳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战者,以形相胜者也。形莫不可胜,而莫知其所以胜之形。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形胜,以楚越之竹书而不足。形者,皆以其胜而胜者也。以一形之胜而胜万形,不可。所以制形一也,所以胜不可一也。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胜也,如以水胜火。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形,斗之以方圆。分定,则有形矣;形定,则有名矣。五行相胜而方圆不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体也。前败而后不用,同形也。故战势,太阵不断,小阵不解。后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后。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不旋踵,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于民,是使水逆流也。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故民见益人而未见死,蹈白刃而不旋踵。故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民得其性,则令行如流。故兵不能奇正,敌难伏矣,民难用矣。

五百二十八

◎银雀山汉墓竹简《奇正》释文:

奇正

天地之理,至則反,盈則敗,□□是也。代興代廢,四時是也。有勝有不勝,五行是也。有生有死,萬物是也。有能有不能,萬生是也。有所有餘,有所不足,刑(形)埶(勢)是也。故有刑(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勝。故聖人以萬物之勝勝萬物,故其勝不屈。戰者,以刑(形)相勝者也。刑(形)莫不可以勝,而莫智(知)其所以勝之刑(形)。刑(形)勝之變,與天地相敝而不窮。刑(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刑(形)者,皆以共勝勝者也。以一刑(形)之勝勝萬刑(形),不可。所以制刑(形)壹也,所以勝不可壹也。故善戰者,見敵之所長,則智(知)其所短;見敵之所不足,則智(知)其所有餘。見勝如見日月。其錯勝也,如以水勝火。刑(形)以應刑(形),正也;無刑(形)而裚(制)刑(形),奇也。奇正無窮,分也。分之以奇數,裚(制)之以五行,鬭之以□□。分定則有刑(形)矣,刑(形)定則有名【矣】。□□□□□□,同不足以相勝也,故以異為奇<。是以靜為動奇,失(佚)為勞奇,飽為饑奇,治為亂奇,眾為寡奇。發而為正,其未發者奇也。奇發而不報,則勝矣。有餘奇者,過勝者也。故一節痛,百節不用,同禮(體)也。前敗而後不用,同刑(形)也。故戰埶(勢),大陳(陣)□斷,小陳(陣)□解。後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後。進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賞未行,罰未用,而民聽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賞高罰下,而民不聽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唯(雖)不利,進死而不筍(旋)踵,孟賁之所難也,而責之民,是使水逆留(流)也。故戰埶(勢),勝者益之,敗者代之,勞者息之,饑者食之。故民見□人而未見死<,道(蹈)白刃而不筍(旋)踵。故行水得其理,剽(漂)石折舟;用民得其生(性),則令行如留(流)。

四百八十七

一将

欲以安国而平天下者,多有中正谋事之才;欲以安军而使敌必败者,多有独当一面之将。一将者,和上而同下,内根三元,外根三畯。故六根合一而咸事者,《军政》命曰:一将也。将者,不可不义。不义则不严,不严则军不威,军不威则卒弗死。故义者,兵之首也。将者,不可不忠。不忠则韦军,韦军则中不正,中不正则卒相乱。故忠者,兵之心也。将者,不可不仁。不仁则不克,不克则军不取,军不取则将无功。故仁者,兵之腹也。将者,不可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军不击,军不击则三军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将者,不可不信。不信则令不行,令不行则军不专,军不专则主无名。故信者,兵之足也。将者,不可不智。不智则事不明,事不明则无计,无计则军无决。故智决者,兵之尾也。凡此六者,集将一身,集军一服。故曰:三元三●,元●一位。阵前而会,望而生畏。故善用兵者,譬如卫然。卫然者,恒地之蛇也。蛇者,四合为一。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心腹则首尾俱至。敢问军可使若卫然乎?曰:可。敢问将可使若卫然乎?曰:可。若军若卫然,六根而合一而用,名利可全,三军可安。若将若卫然,六根而合一而战,用战功成,天下可平。

图,第六卷第二图:兵理奇爵相应图。

四百二十

◎《孙武兵法》第四十七篇《一将》韩信序次语:

此篇三简名:齐安城简曰《义将》,秦宫郿邬简曰《将一》,景林简曰《一将》。《军政》之《将行》曰:“一军一将,六根合一。立伐犄角,存亡●依。顺化内外,阴阳易运。智决三元,能奇三畯。军行将行,行而应曰:安军一将也。”此应何也?齐民武子开篇解曰:“欲以安国而平天下者,多有中正谋事之才。欲以安军而使敌必败者,多有独当一面之将。一将者,和上而同下,内根三元,外根三畯。故六根合而咸事者,《军政》命曰:一将也。”切乎,切乎!旨合名乎!此解正所谓,元于前贤,丞于前贤,发于前贤,而又妙于前贤。齐民武子实乃兵之奇才也。信以为齐、秦简名者,皆不妥也。景林简者,善简也。故定名《一将》。何为将之六根?曰义,曰忠,曰仁,内根也;曰德,曰信,曰智,外根也。凡此六者,将之俱备,独当一面者,此为一将也。故六根不全,不能独当一面者,此不为将也。何为军之六根?曰首,曰心,曰腹,内根也;曰手,曰足,曰尾,外根也。凡此六者,军之俱备,相为犄爵而救应,可安可胜者,此为一军也。故六根不全,不为犄爵而自立,可危可败者,此不为军也。何为犄爵对应?对应者:义为兵首,忠为兵心,仁为兵腹,德为兵手,信为兵足,智为兵尾。犄爵者,△角也。犄爵对应者,两角六点六面对应也。此虽分虽险,然,相为对应,实为一也。所谓行险而顺者,一将卫蛇之道也。行此道者,三军可安,天下可平。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四百五十二

◎银雀山汉墓竹简《将义》释文:

將義

將者不可以不義,不義則不嚴,不嚴則不威,不威則卒弗死。故義者,兵之首也。將者不可以不仁,不仁則軍不克,軍不克無功。故仁者,兵之腹也。將者不可以無德,無德則無力,無力則三軍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將者不可以不信,不信則令不行,令不行則軍不專,軍不專則無名。故信者,兵之足也。將者不可以不智勝,不智勝……則軍無□。故決者,兵之尾也。

将败

内不方而外不圆者,将之败也。故将有二十败:一曰自能,二曰骄狂,三曰贪位,四曰贪财,五曰贪色,六曰轻敌,七曰●困,八曰寡勇,九曰勇弱,十曰寡信,十一曰不走,十二曰无锋,十三曰寡从,十四曰寡决,十五曰缓失,十六曰怠时,十七曰祈匄,十八曰虣贼,十九曰自私,二十曰自乱。自能者:将者不能不服,遇敌怼而自战,无应无收者,殴而崩也。此不能而自能者也,必败也。骄狂者:将者骄而恃强,构战狂而不鐾。濒嚣人中上九,实为无能之辈。此骄而狂者也,必败也。贪位者:将者战而以为功,功而以为位。所以小功大报,无功谎报也。此贪于位者也,必败也。贪财者:将者贱士而贵贝,因利而亡于命者也。所以因战而唯利,因利而是图也,此贪于财者也,必败也。贪色者:将者因色而荒于事也,所以色而夺心,色而遗情,色而亡法也,此贪于色者也,必败也。轻敌者:将者轻举而妄动也。预战而不备,所以动而●工也。此轻敌者也,必败也。●困者:将者,当决不决,当击不击,所至●坐而困,以●困之军而又战,必败也。寡勇者:将卒皆强,猛而无离,弗识智取,权一力敌也。此寡勇者也,必败也。勇弱者:将强卒弱。交合,将勇而前,卒弱而后。所以各陷一方也。此勇而弱者也,必败也。寡信者:将者,不能料敌之变,信私寡见而弗正者,以无正之见而动者。此寡信者也,必败也。不走者:势钧,敌依地利,以一击吾之十,不可战也,走为上也,此不走者,必败也。无锋者:将不能料敌,不能以少合众者,不能以弱击强者,兵阵无锋也。以无锋之兵阵而战者,背也,必败也。寡从者:卒强将弱,将令不行,法训俱弛,将寡而从众者,此寡从者也,必败也。寡决者:将者大事不明,兵情不报,四路不知何至,五动不知所置,决胜不知其道不可一,每战寡其一而不知从返者,此寡决者也,必败也。缓失者:兵不能亟入敌之开阖,不能先夺其爱,不能阻敌之进退,此因缓而致失者也,必败也。怠时者:将者不知阴阳之周复相止,相于机而不可失,止于时而不可再。故失天时而遗者,此怠时者也,必败也。祈匄者:将弱而不能尽其力,遇战不察不算,而祈于鬼神,逢敌不谋不计,而匄于下卒。此祈匄者也,必败也。虣贼者:将者无视禁令,因败而怒,因怒而虣,因虣而刻卒害民。此虣贼者也,必败也。自私者:将者亲大义小,不为三军安危而搏。每战功而自得,贝而自存,利而自有。此自私者也,必败也。自乱者:将弱不严,令数●环,五教不明,动而不屏,处阵纵横。此不战而自乱者也。必败也。此二十败,将之过也。多败者多失也。力不足而计不筹者,将之失也。故将有三十二失。一曰:失所往来。失所往来者,致使进退无路,应者断之。故弧军而作战者,可败也。二曰:收乱民还用之,止北卒还斗之。虚有而实无者,可败也。三曰:是非争,曲直论。谋事辩讼,兵锋止钝。故当决不决,四趄五趔,可败也。四曰:令不行,禁不止,法不严,众不次。故各行其●者,可败也。五曰:上不正一,下不服一,言不听一,计不从一。故众不为用者,可败也。六曰:兵不戒,卒行暴,毁井田,返其道。故民苦其师者,可败也。七曰:久战野迥,三军气尽。师老,可败也。八曰:久战外●,三军思乡。师怀,可败也。九曰:久战不胜,三军大伤,遇敌畏而自避。师遁,可败也。十曰:兵形不法,兵势不达,兵战不变,权战不拿。故兵道不一,可败也。十一曰:时恐惧,常不安,军数警,可败也。十二曰:篡涂不良,兵道足陷,众苦于行,可败也。十三曰:修固距险,沟深垒高。众劳者,可败也。十四曰:长兵不足,短甲不具,车器无易,非器不利。故兵甲无备者,可败也。十五曰:日暮路远,三军劳顿。故众有至气者,可败也。十六曰:军未动,情先燮,失图者,可败也。十七曰:众夜呼,梦●叫。众恐者,可败也。十八曰:令数变,期复陷。众偷者,可败也。十九曰:军湛战,卒散陷。众不能卫其将吏。可败也。二十曰:将多孚,卒多幸。众怠者,可败也。二十一曰:将多疑,众多疑。多悔者可败也。二十二曰:恶闻其过,好大喜功者,可败也。二十三曰:事举不能。失任者,可败也。二十四曰:涂遇伏,路遇扰,死其多,伤其重。故暴路伤志而又战者,可败也。二十五曰:期战心分,胜志扰纷。一而二者,可败也。二十六曰:恃人之伤气。返激者,可败也。二十七曰:事伤人,恃伏诈。返和同者,可败也。二十八曰:军舆无图,失其元者,可败也。二十九曰:降罪下卒,众之心恶。献上欺下者,可败也。三十曰:不能所以成阵,不能所以成阵者出于夹道,又逢名水险川,阵弗成之,时遇击,可败也。三十一曰:兵之前行后行之兵卒,不参齐于阵前。故兵阵不威者,无势也。无阵势者,可败也。三十二曰:战而实前者后虚,实后者前虚,实左者右虚,实右者左虚。故战而有忧者,可败也。此三十二失,将之遗也。多失者,多败也。《兵典》曰:兵顺三,曰天当,曰地爽,曰人怳。怳之怳之,败之小矣,失之少矣。将能怳者,易败为胜也,易失为得也。

一千六百

◎《孙武兵法》第五十篇《将败》韩信序次语:

井井有条兮,将败二十条。怳其多败兮,内外可调。调其顺兮,善似江珧。江珧易兮,胜之峣峣。田田有数兮,将失三十二条。失而翊兮,两爻可调。调其当兮,可比僬峣。僬峣离兮,得之矫矫。此篇简名皆曰《将败》。其容一条一数一也。齐秦两简又为缩立简也。各条后有人号也,是为约也。其后有约去数。加之,合于一也。此秦之今元之后之习也,此坠习也,不可长也。多败者,多失也。多失者,多败也。反正论之,败失一体也,不可分也。《兵典》曰:“败者,胜之原也;失者,得之原也。败者,胜之始;失者,得之开。败者,可●也;失者,可●也。”此古之名理也。信以为:为将者,不可不知也,不可不察也,不可不戒也,不可不修也。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二百二十七

◎银雀山汉墓竹简《将败》、《将失》释文:

將敗

·將敗:一曰不能而自能<。二曰驕<。三曰貪於位<。四曰貪於財<。【五曰□】。六曰輕<。七曰遲。八曰寡勇<。九曰勇而弱<。十曰寡信。十一【曰】……十四曰寡決。十五曰緩<。十六曰怠。十七曰□。十八曰賊。十九曰自私<。廿曰自亂。多敗者多失。

【將失】

·將失:一曰,失所以往來,可敗也<。二曰,收亂民而還用之,止北卒而還鬭之,無資而有資,可敗也<。三曰,是非爭<,謀事辯訟,可敗也<。四曰,令不行,眾不壹,可敗也。五曰,下不服,眾不為用,可敗也<。六曰,民苦其師,可敗也<。七曰,師老,可敗也<。八曰,師懷,可敗也。九曰,兵遁,可敗也<。十曰,兵□不□,可敗也<。十一曰,軍數驚,可敗也<。十二曰,兵道足陷,眾苦,可敗也<。十三曰,軍事險固,眾勞,可敗也。十四【曰,□□】□備,可敗也<。十五曰,日莫(暮)路遠,眾有至氣,可敗也。十六曰……可敗也。十七【曰】……眾恐,可敗也<。十八曰,令數變,眾偷,可敗也<。十九曰,軍淮,眾不能其將吏,可敗也<。廿曰,多幸,眾怠,可敗也<。廿一曰,多疑,眾疑,可敗也。廿二曰,惡聞其過,可敗也。廿三曰,與不能,可敗也。廿四曰,暴路(露)傷志,可敗也<。廿五曰,期戰心分,可敗也<。廿六曰,恃人之傷氣,可敗也<。廿七曰,事傷人,恃伏詐,可敗也<。廿八曰,軍輿無□,【可敗也。廿九曰,□】下卒,眾之心惡,可敗也<。卅曰,不能以成陳(陣),出於夾道,可敗也。卅一曰,兵之前行後行之兵,不參齊于陳(陣)前,可敗也<。卅二曰,戰而憂前者後虛,憂後者前虛;憂左者右虛,憂右者左虛。戰而有憂,可敗也。

九变二

用变之法,以权为道,以道设谋,以谋达变,以变取胜。故兵称有九变:一曰天变,二曰地变,三曰人变,四曰国变,五曰城变,六曰军变,七曰途变,八曰卒变,九曰君令变。天变者,天有所不忌也。地变者,地有所不争也。人变者,人有所不用也。国变者,国有所不破也。城变者,城有所不攻也。军变者,军有所不击也。途变者,途有所不由也。卒变者,卒有所不戒也。君令变者,君令有所不行也。天有所不忌者,曰:若忌天则失要情,失要情则失天调;若忌天则失爱机,失爱机则失贵胜;若忌天则阻行日,阻行日则失先人之利。如此三者,天虽可忌,弗忌也。地有所不争者,曰:山谷水泽,野、林、冋、边,无能生者,虽得之而无益。故得之者备,备人者虚。如此者,弗争也。人有所不用者,曰:牾逆无教者,安能忠于君主。不忠于君主,安能以死而报国哉?贪位、贪财、贪色于一身者,安能同心同德?不能同心同德,安能杀身而成仁哉?心怀叵贼者,安能和道一志?不能和道一志,安能共存共亡哉?如此三类者,虽有智勇,邃事弗用也。国有所不破者,曰:两邻不和而逐,计吾力可以破其国,据其地,服其民。远计之,强敌虎视,不如与其结盟,共伐不宵。如此者,国虽可破,弗破也。城有所不攻者,曰:计吾之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于前,得之而后弗能守。若力守之,则重城不取,及于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为害于后。如此者,城虽可攻,弗攻也。军有所不击者,曰:两军交合而舍,计吾力足以破其军,获其将,降其卒。远计之,有奇势巧权与之,而其军对吾则无力攻之。为保实而夺重,故避其守军,留其将卒。如此者,军虽可击,弗击也。涂有所不由者,曰:浅入则前事不讯,深入则后事不接。动则不利,立则囚。如此者,弗由也。卒有所不戒者,曰:亟进亟退者,速而求时,行千里而于无人之地者,自专不亡。如此两者,卒虽可戒,弗戒也。君令有所不行者,曰:君令有反是变之胜道者,弗行也。此九变之道也。九变之道,用战终始,变以终始。故变害为九利,变误为九害。故变中有变,善中有善。善以尽变,变以尽善,此九变之术也。故将通于九变之利害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害者,虽知形势,不能得形势之用也。用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四治五利,不能得天地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故务可信;杂于害,故患可解。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故覆军杀将,必以九变之利害而计之。此称之九变,不可不察也。

八百六十一

◎《孙武兵法》第五十一篇《九变二》韩信序次语:

此篇三简名:齐安城简曰《九称》;秦宫郿邬简曰《胜变》;景林简曰《九变二》。统观之,信认为《九变二》益之,故定名《九变二》。《孙武》之《六胜》曰:“兵出以道,决以天、地、人,谋以度、量、夺,变以数、称、胜。”因是而定,九变分三:曰数道,曰称道,曰胜道。数道者,兵容之变也。称道者,利害之变也。胜道者,势地之变也。观齐秦两简,大乱大误也。所以乱而误者,数称胜之变,封而不分也。故不可参也。今独以景林简,车子正其元容。《孙子》十三篇,亦立此篇,简名《变》。《变》与《九变二》,同而一也。究而可见,《九变一》篇末,数发称之利害,而未论其所以然,故《九变二》理其道也。信观尽天下之嫏嬛,言变理之髓者,唯齐民武子也。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二百三十五

◎银雀山汉墓竹简《四變》释文:

【四變】

……【徐(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令有【所不行】。·徐(途)之所不由者,曰:淺入則前事不信,深入則後利不椄(接)。動則不利,立則囚。如此者,弗由也。·軍之所不擊者,曰:兩軍交和而舍,計吾力足以破其軍,獾其將。遠計之,有奇執(勢)巧權於它,而軍……□將。如此者,軍唯(雖)可擊,弗擊也。·城之所不攻者,曰:計吾力足以拔之,拔之而不及利於前,得之而後弗能守。若力【不】足,城必不取。及於前,利得而城自降,利不得而不為害於後。若此者,城唯(雖)可攻,弗攻也。·地之所不爭者,曰:山谷水□無能生者,□□□而□□……虛。如此者,弗爭也。·君令有所不行者,君令有反此四變者,則弗行也。□□□□□□□□□行也。事……變者,則智(知)用兵矣。

四五

古之善用兵者,敌之军怙人众,能使分离而不相救也;敌之军怙甲强,能使受击而不相知也。故沟深垒高而不得以为固者,车坚兵利而不得以为威者,士有勇力而不得以为强者,兵不知四五也。故善知四五者,制险而量阻,敦三军而合诎信。敌之人众能使寡,积粮盈军能使饥,安处不动能使劳,得天之时能使怠,得地之利能使离,三军和同能使●。故兵有四路五动。何以为四路?曰进路也,曰退路也,曰左路也,曰右路也。何以为五动?曰进动也,曰退动也,曰左动也,曰右动也,曰墨践而处,迂动也。故善知四五者,四路必彻,五动必工。进而不可迎于前,退而不可绝于后,左右不可陷于柤,墨践迂处而荒加于敌之人。故善知四五者,使敌四路必穷,五动必忧,进则傅于前,退则绝于后,左右则陷于阻,墨践直处而军不免于患。故善用兵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而兼行,倦病而不得息,饥渴而不得食。故敌以此而薄战,战必不胜矣。我饱而待其饥也,安处而待其劳也,正静而待其动也。故卒见进而不见退,道有白刃而不还歱,身居绝境而不还生。故知四五者,王霸之兵也,善者也。

三百九十

◎《孙武兵法》第五十二篇《四五》韩信序次语:

此篇三简名:齐安城简曰《善者》,秦宫郿邬简曰《六能》,景林简曰《四五》。观其旨,信以为《四五》益之。传世简《孙子兵法》之《九地篇》有曰:四五者,一不知,不可也,非王霸之兵也。正相合也,故定名《四五》篇。用我之四路以必彻,发我之五路以必工,致敌之四路以必穷,击敌之五动以必忧。此四路五动之旨要也,实王霸之兵也。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一百二十一

◎银雀山汉墓竹简《善者》释文:

善者

善者,適(敵)人軍□人眾,能使分離而不相救也,受敵而不相知也。故溝深壘高不得以為固,車堅兵利不得以為威,士有勇力而不得以為強。故善者制險量柤(阻),敦三軍,利詘(屈)信(伸),敵人眾能使寡,積糧盈軍能使饑,安處不動能使勞,得天下能使離,三軍和能使柴。故兵有四路,五動:進,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進,動也;退,動也;左,動也;右,動也;墨(默)然而處,亦動也。善者四路必徹,五動必工。故進不可迎於前,退不可絕於後。左右不可陷於柤(阻),墨(默)【然而處】,□□於敵之人。故使敵四路必窮,五動必憂。進則傅於前,退則絕於後,左右則陷於阻,墨然而處,軍不免於患。善者能使敵卷甲趨遠,倍道兼行,卷病而不得息,饑渴而不得食。以此薄敵,戰必不勝矣。我飽食而侍其饑也,安處以侍其勞也,正靜以侍其動也。故民見進而不見退,道(蹈)白刃而不還歱(踵)。

二百□□□

九地二

……之地者,天固其六。三军出陈,不问朝夕,只计明暗。右负丘陵,左前水泽,顺者生之,逆者死之,隘地也。……

◎银雀山汉墓竹简《地形二》释文:

地刑(形)二

凡地刑(形)東方為左,西方為【右】……

……首,地平用左,軍……

……地也。交□水□……

……者,死地也。產草者□……

……地剛者,毋□□□也□……

……【天】離、天井、天宛□……

……是胃(謂)重利。前之,是胃(謂)厭守。右之,是胃(謂)天國。左之,是胃(謂)……

……所居高曰建堂,□曰□……

……□遂,左水曰利,右水曰積……

……□五月度□地,七月□……

……三軍出陳(陣),不間朝夕,右負丘陵,左前水澤,順者……

……九地之法,人請(情)之理,不可不□……

九势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七势》释文:

七勢

……勢者,志上鄙以謀……

□□之用,故善戰者,有擇人之勢……

……□國勢有得其安者,有……

……地有一利,勢有不守,可使

……勢□得……

……勢得……

火攻

见敌难服,动火也。故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火人者,火击敌之军营也。火付凶顽,灭其生力,拔其营盘。故无生力者,敌之势坂必亡也。火积者,火击敌之后军粮营也。故无粮草者,敌之不战自亡也。火辎者,火击敌之革车也。故无辎重者,敌之不战自退也。火库者,火击敌之藏库也。故无委货者,敌之不战自乱也。火队者,火击敌之卒队也。降灭士卒,敌之不战自弱也。火击营盘者,击军五分,两焚两收一待变。先外后内,外发内放,尽力焚之,趁乱击之,握势拔之。亡者不屈,降者不杀,此火人之法也。火击粮营者,击军五分,一焚两收,一伏一待。焚择外内,因地为之。处高内之,处下外之。伏者必死阻,收者必速决,待者必速从,焚者必尽之,此火积之法也。火击辎重者,击军四分,一迎一刌,一焚一收。以速为理,迎者以甲兵絓,刌者以略甲盯。迎刌者,胶之而战,使敌不得救后也;焚收分而中剸,杀散士卒,劙收战马。得而得之,不得而尽焚之,此火辎之法也。火击藏库者,使间入城,覸赇库吏,掔收内士,外内以应,伺机焚之。密而用之,用而成之;不密而败之,败而死之,此火库之法也。火击卒队者,击军四分,两焚两收。焚分左右,收分前后,吾伏高之,敌入下之。左右弩火发之,乱而攻之,前后夹之,一举灭之。亡者不屈,降者不杀,此火队之法也。此五火之利,成汤之所以胜夏桀也。五火既明,以服难服之敌。故行火有因,因必素具。故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躁也。日者,阴在箕、壁、翼、轸也。此四者,风起之天也。故发火有先后,先后分外内。火发于外,则应收伏之于外,毋待于内,以时发之。积其火殃,静而观之,乱而攻之,能拔则拔之,不能则止之。火发于内,则应收伏之于外,积其火殃,静而观之,乱而攻之,有能而从之,不能而止之。火发外内,先外后内,则应收伏之于外,毋待于内,以时发之,静而观之,乱而四面攻之,志在必拔之。故火击有上下,上下有迎背。火击上风,毋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故火击者,握时也。火中之战,吾迎而勿背,使敌背而勿迎,故火战者,握向也。故兵必知有五火之变,以五数而守之。兵之用火攻者,不得已而为之也。将军必谨察也。

七百三十六

◎《孙武兵法》第六十四篇《火攻》韩信序次语:

此篇三简名,齐安城简曰《火队》,秦宫郿邬简曰《五火》,景林简曰《火攻》。前后参之,左右究之,信以为《火攻》益之,故定名《火攻》。三简异而一之,皆有所之。今取其长,车子集善而重定之。《孙子》十三篇,亦立此篇,简名《火攻》。引观两者,信以为去其法而立大则,神贯终始,正则要法,此《孙子》之长也;尽其法而圆大则,法则终始,至神至精,此《孙武》之妙也。一言一蔽之曰:本立不一而同也。《道典》曰:兵道六常:曰形天,曰势地,曰法人,曰军争,曰兵战,曰心变。此六者,命曰常节;兵道三过:曰动火,曰动水,曰动耆。此三者,命曰过极。信以为,常节胜,胜之有幸;过极胜,胜之有殃,戒之戒之,上天好生,不可过极。故火人火队者,不可轻发,不得已而为之也。实而一也。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二百五十四

八阵

……善用兵者,智不足,将兵自恃天时也。勇不足,将兵自广地利也。数战不足,将兵自元人和也。故不知道者,将兵安能幸存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权万乘之民命者,唯有知道者也。知道者,上知天之时,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故见胜而战,弗见诤毋战,此王霸之将也。……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为阵之宜。若守,用方阵也。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一令而动。斗一守二,斗者战之,守者应之。犄爵之势,敌必亡矣。若攻,用圆阵也。以一侵敌,以二收,侵者猛之,收者速之。敌弱以乱,先其上卒以乘之,后其本卒以收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后其本卒以收之。有应势者,敌必亡矣。车骑与战者,分一为三,犄爵攻之,两面向之。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爵三以应,敌必亡矣。故用八阵战者,因地而为,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故善知险易死生者,以险击易也,以生击死也。此八阵宜地之法也。……

☆  ☆  ☆  ☆  ☆

……昔者,黄帝置井田,立八阵。其形者,一统八五,全盘应之。……

八百六十四

◎《孙武兵法》第六十七篇《八阵》韩信序次语:

此篇简名皆曰《八阵》,齐秦二简又为缩立简,缩去八阵之经,立取八阵之地要。以信之观之,既称八阵,只闻其名,未见其实,此缩立之之谬误也,非兵家之所为也。信以为不可参也。今独依景林简,车子正其元容。……

☆  ☆  ☆  ☆  ☆

……《兵典》曰:井田方圆,八五相应。●●堂堂,立险立生。……

……天时不得,不可用也。地利不宜,不可立也。众心不一,不可斗也。敌情不知,不可变也。无锋无后,不可胜也。……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银雀山汉墓竹简《八阵》释文:

八陳(陣)

孫子曰:知(智),不足將兵,自侍(恃)也。勇,不足將兵,自廣也。不知道,數戰,不足將兵,幸也。夫安萬乘國,廣萬乘王,全萬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請(情),陳(陣)則知八陳(陣)之經,見勝而戰,弗見而諍。此王者之將也。孫子曰:用八陳(陣)戰者,因地之利,用八陳(陣)之宜。用陳(陣)參(三)分,誨陳(陣)有蜂(鋒),誨逢(鋒)有後,皆侍(待)令而動。鬭一,守二。以一侵適(敵),以二收。適(敵)弱以亂,先其選卒以乘之。適(敵)強以治,先其下卒以誘之。車騎與戰者,分以為三,一在於右,一在於左,一在於後。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厄則多其弩。險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擊死。

二百一十四

略甲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略甲》释文:

略甲

·略甲之法,啇(敵)之人方陣□□無□……

……欲擊之,其埶(勢)不可,夫若此者,下之……

……之以國章,欲單(戰)若狂,夫若此者,少陣……

……□反,夫若此者,以眾卒從之,篡卒因之,必將……

……篡卒因之……

☆  ☆  ☆  ☆  ☆

左右旁伐以相趨,此謂●鉤擊。

……之氣不藏於心,三軍之眾□循之知不

……將分□軍以修其□,人卒寡而民……

……威□□其難將之□也。分其眾,亂其

……陣不厲,故死不……

……□遠揄之,敵倦以遠……

治孤其將,蕩其心,擊……

……其將勇,其卒眾,……

彼大眾將之……

……卒之道……

三十六策

(缺)

预示

纵观天下,盘古开国传于姬周,五千余年,战乱不断矣。何也?生杀予夺国不休也。夫争夺生灵涂炭,酇破井荒,国毁家亡,民不聊生也。夫禁争夺,当世之急也。必得以忧去忧,以杀去杀,以暴去暴,以战去战,方可国泰民安也。以禁为指轸,民道●僪伐恶。吾修兵法善禁,禁处国统民安也。吾尽观先圣之传策,尽校各战之利弊,尽察天地之玄理,尽轸诡道之奥妙,尽玩变数之神判,尽涉列国之山川,察游九州而观四海,尽知天下之风土民情,尽访天下之兵家贤才,□涉相示,取精用宏,呕心沥血,九尽而功成也。历时八年,周敬王四年秋而修成兵法八十一篇图九卷,以名命简,定名《孙武兵法》。天机不可泄漏,泄漏者阳寿减;阴气不可重复,重复者身有殃杀,杀气不可凶。愚者心不安,故吾子恸揥天机阴杀,去步图而留大则,缩立成简,一曰计,二曰谋,三曰形,四曰势,五曰争,六曰战,七曰变,八曰实虚,九曰处军,十曰地形,十一曰九地,十二曰火攻,十三曰用间。此为十有三篇也,定名《孙子兵法》。所示前者,天机玄,阴气●,杀狏狓。故非圣明之君不可传也,非智者贤士不可传也,庸者不要传也,膠腥者不可传也。故定为家传简也。……所示后者,百句取精,大则一脉相承,一目了然。小则一是一非,思所费解也。费解则变,故百世而争变者,变则通也,通则有发也。故定为传世简也,此五年所走三□,吾之后世子民明传也。夫天地生吾才,有用吾之方也。周敬王七年春,伍圆荐吾于吴。吾以孙子兵法晋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古今之皆言治国有道。有道者善治,善治者固成。孰有道,孰无道?孰善治,孰无治?孰固成,孰先亡?”吾对曰:“明君之问也。古今之天下者,民之天下也。故民大君小有道也,君大民小无道也。治者正理安民也。故义大亲小善治也,亲大义小无治也。民害者国强也。国强则民善用,善用则不乱,不乱则固成。故古今亩大税小固成也,亩小税大走亡也。”吴王阖闾悦,曰:“善哉。寡人素闻古之善用兵者,一战而屈人之兵也,未闻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孰善用者,孰善之善用者?”吾曰:“百战百胜,百战而屈人之兵也,此才大、贼大、盗大也;南北夹击,一战而屈人之兵也,此火大、水大、杀大,不得已而为之也;夫以空而取天地夹击,不战而屈人之兵,此空大、天大、地大也,兵小也。能力小兵小而利全者,谋也;能用空而得天地之功者,谋也;兵大战小,善用兵也;谋大战小,善之善用兵也。”吴王阖闾曰:“妙哉!言简道深,善者之言也。汝子之十三篇,寡人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吾答曰:“可”。吴王阖闾曰:“可试妇人乎?”吾曰:“可。”吾即勒兵,杀目,姬以服。吴王授命于备而伐楚。吾作两三之策。夫策者,一备二控也。一方修道,富国强兵,习阵选卒,备险备用。一方三军,三分一击,两守轮流。实楚时三年有余,楚军成矣。周敬王十二年春,吾黄道起兵。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三万,兴兵伐楚。楚起甲二十万,战于柏举。四面楚歌,捌方瀚曲,佯围不攻,牵楚军也。楚归,吾则千里设伏,捌面伏击,一战而屈楚之兵于郢城。城中楚王济江而亡水中,夫破楚一战,传于列国,吴王阖闾得以天下之亲主也。《孙子兵法》从而传民,吾愿足矣。辅政七年,用战劝戒,功成身退,民之情也。隐居景林,经以兵法。诗曰: 欲得天下, 启道十发。用天地才华, 善谋善发。劢隃兵法, 变通兵戛。禁争夺预杀, 安平万家。吾作诗当歌,以示子民。周敬王十六年秋,周吴民孙武定简于景林。

◎《孙武兵法》第八十二篇《预示》韩信序次语:

虽称终语,实言兵理,彟示而示,多多益善矣。故定而入为《孙武兵法》第八十二篇。

汉楚王韩信于汉五年二月

四十二

◎银雀山汉墓竹简《见吴王》、《吴问》释文:

【见吴王】

……□于孫子之館,曰:“不穀好□□□□□□□□□□兵者與(歟)?”孫……乎?不穀之好兵□□□□之□□□也,適之好之也。”孫子曰:“兵,利也,非好也。兵,□【也】,非戲也。君王以好與戲問之,外臣不敢對。”蓋(闔)廬曰:“不穀未聞道也,不敢趣之利與……□孫子曰:“唯君王之所欲,以貴者可也,賤者可也,婦人可也。試男於右,試女于左,□□□□……曰:“不穀願以婦人。”孫子曰:“婦人多所不忍,臣請代……畏,有何悔乎?”孫子曰:“然則請得宮□□……之國左後璽囿之中,以為二陣□□……□曰:“陳(陣)未成,不足見也。及已成……□□不辤(辭)其難。”君曰:“若(諾)。”孫子以其御為……參乘為輿司空,告其御、參乘曰:“□□……□婦人而告之曰:“知女(汝)右手?”……之。”“知女(汝)心?”曰: “知之。”“知女(汝)北(背)?”曰:“知之。”……左手。胃(謂)女(汝)前,從女(汝)心。胃(謂)女(汝)……□不從令者也。七周而澤(釋)之,鼓而前之……【三告而】五申之,鼓而前之,婦人亂而【□□】金而坐之,有(又)三告而五申之,鼓而前之,婦人亂而笑。三告而五申之者三矣,而令猶不行。孫子乃召其司馬與輿司空而告之曰:“兵法曰:弗令弗聞,君將之罪也;已令已申,卒長之罪也。兵法曰:賞善始賤,罰……□請謝之。”孫子曰:“君□……引而员(圓)之,员(圓)中規;引而方之,方中巨(矩)。……蓋(闔)廬六日不自□□□□□……□□□□孫子再拜而起曰:“道得矣。……□□□長遠近習此教也,以為恒命。此素教也,將之道也。民……□莫貴於威。威行于眾,嚴行於吏,三軍信其將胃(威)者,乘其適(敵)。

千□十五

☆  ☆  ☆  ☆  ☆

……而用之,□□□得矣。若□十三扁(篇)所……

……【十】三扁(篇)所明道言功也,誠將聞□……

……【孫】子曰:“古(姑)試之,得而用之,無不□……

……□而試之□得□……

……□□□之孫子曰:“外內貴賤得矣。”孫……

……【孫】子曰:“唯……

……□也,君王居臺上而侍(待)之,臣……

……□至日中請令……

……人主也。若夫發令而從,不聽者誅□□……

……□也。請合之于□□□之於……

……陳(陣)已成矣,教□□聽……

……□不穀請學之。”為終食而□……

……將軍□不穀不敢不□……

……者□□也。孫子……

……孫子曰:“□……

……孫子……

……□□孫子□□……

……蓋(闔)廬……

……蓋(闔)廬……

吳問

吳王問孫子曰:“六將軍分守晉國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孫子曰:“范、中行是(氏)先亡。”“孰為之次?”“智是(氏)為次。”“孰為之次?”“韓、巍(魏)為次。趙毋失其故法,晉國歸焉。”吳王曰:”其說可得聞乎?”孫子曰:“可。范、中行是(氏)制田,以八十步為畹,以百六十步為畛,而伍稅之。其□田陝(狹),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喬(驕)臣奢,冀功數戰,故曰先【亡】。……公家富,置士多,主喬(驕)臣奢,冀功數戰,故為范、中行是(氏)次。韓、巍(魏)制田,以百步為畹,以二百步為畛,而伍稅【之】。其□田陝(狹),其置士多,伍稅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喬(驕)臣奢,冀功數戰,故為智是(氏)次。趙是(氏)制田,以百廿步為畹,以二百卌步為畛,公無稅焉。公家貧,其置士少,主儉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國。晉國歸焉。”吳王曰:“善。王者之道,□□厚愛其民者也。”

二百八十四

尚未知篇目排列次序部分

兵策

……百战百胜者,鏖战而屈人之兵也;南北夹击,一战而屈人之兵也;天地夹击,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故百战为灾战;一战决存亡,不战决乾坤。故一战胜百战,不战胜一战。此周国师之战策也。……

篡卒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篡卒》释文:

篡(选)卒

孫子曰:兵之勝在於篡(選)卒,其勇在於制,其巧在於埶(勢),其利在於信,其德在於道,其富在於亟歸,其強在於休民,其傷在於數戰。·孫子曰:德行者,兵之厚積也。信者,兵明賞也。惡戰者,兵之王器也。取眾者,勝□□□也。·孫子曰:恒勝有五:得主剸(專)制,勝。知道,勝。得眾,勝。左右和,勝。糧(量)適(敵)計險,勝。·孫子曰:恒不勝有五:御將,不勝。不知道,不勝。乖將,不勝。不用間,不勝。不得眾,不勝。·孫子曰:勝在盡□,明賞,篡(選),乘敵之□。是胃(謂)泰武之葆。·孫子曰:不得主弗將也。……

☆  ☆  ☆  ☆  ☆

……□□令,一曰信,二曰忠,三曰敢。安忠?忠王。安信?信賞。安敢?敢去不善。不忠於王,不敢用其兵。不信于賞,百生(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生(姓)弗畏。

行篡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行篡》释文:

行篡

孙子曰: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权衡,所以篡贤取良也。阴阳,所以聚众合敌也。正衡再累……既忠,是谓不穷。称乡县(悬)衡,虽(惟)其宜也。私公之财壹也。夫民有不足于寿而有余于货者,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唯明王、圣人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夺者不温(愠)。此无穷……□□□□民皆尽力,近者弗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辨则民不德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然则为民赇也,吾所以为赇也。此兵之久也,用兵之国之宝也。

军伏

兵理形势伏击图。

麟凤二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将德》释文:

【将德】

……赤子,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将军……

……不失,将军之知(智)也。不陉(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将军……

……而不御,君令不入军门,将军之恒也。入军……

……将不两生,军不两存,将军之……

……□将军之惠也。赏不榆(逾)日,罚不还面,不维其人,不何……

……外辰,此将军之德也。

军击二

……墨践随敌,划行是……

九地三

……是故不知诸侯之情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行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九地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

启道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起道》释文:

……起道也何

……文王问大公曰,何谓止道、起道?太……

……方道……

……欲其取道……

……已取之兑道……

……道必……

……道不悟……

……胜道明……

……道明王必知之……

……之大国之道……

……天之道……

……首九道……

……生天下有道……

……途途塞民于兑道,使民学毋为之……

……毋知迹可乱,理可从者,非道……

止道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止道》释文:

……弗能居止道也,(贪)而廉,龙而敬,柔而【刚】……

……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行起。道者天地……

……起道大……

……论止……

恭名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五名五恭》释文:

五名五恭

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三曰刚至,四曰助忌,五曰重柔。夫威强之兵,则诎(屈)软而侍(待)之;轩骄之兵,则共(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诱而取之。瞗忌之兵,则薄其前,噪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噪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之。

兵有五共(恭)五暴。何谓五共(恭)?入兢(境)而共(恭),军失其常。再举而共(恭),军毋(无)所粱(粮)。三举而共(恭),军失其事。四举而共(恭),军无食。五举而共(恭),军不及事。入兢(境)而暴,胃(谓)之客。再举而暴,胃(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五举而暴,兵必大耗。故五共(恭)五暴,必使相错也。

二百五十六

己彼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客主人分》释文:

客主人分

兵有客之分,有主人之分。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负(倍)主人半,然可敌也。负……定者也。客者,后定者也。主人安地抚势以胥。夫客犯益(隘)逾险而至,夫犯益(隘)……退敢物(刎)颈,进不敢距(拒)敌,其故何也?势不便,地不利也。势便地利则民自□□……自退。所谓善战者,便势利地者也。带甲数十万,民有余粮弗得食也,有余……居兵多而用兵少也,居者有余而用者不足。带甲数十万,千千而出,千千而□之□……万万以遗我。所谓善战者,善剪断之,如□会捝者也。能分人之兵,能安(按)人之兵,则锱【铢】而有余。不能分人之兵,不能按人之兵,则数负(倍)而不足。众者胜乎?则投算而战耳。富者胜乎?则量粟而战耳。兵利甲坚者胜乎?则胜易知矣。故富未居安也,贫未居危也;众未居胜矣,少【未居败也】。以决胜败安危者,道也。敌人众,能使之分离而不相救也,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士有勇力不得以卫其将,则胜有道矣。故明主、智(知)道之将必先□,可有功于未战之前;故不失可有之功于已战之后。故兵出而有功,入而不伤,则明于兵者也。

五百一十四

☆  ☆  ☆  ☆  ☆

……焉。为人客则先人作□……

……兵曰:主人逆客于竟(境),□……

……客好事则□……

……使劳,三军之士可使毕失其志,则胜可得而据也。是以安(按)左抶右,右败而左弗能救;安(按)右抶左,左败而右弗能救。是以兵坐而不起,辟(避)而不用,近者少而不足用,远者疏而不能……

延气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延气》释文:

孙子曰: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竟(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以威三军之士,所以激气也。将军令……其令,所以利气也。将军乃……短衣●裘,以劝士志,所以厉气也。将军令,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人家为……望,国使毋来,军使毋往,【所以】断气也。将军召将卫人者而告之曰:饮食毋……【所】以延气……也。

☆  ☆  ☆  ☆  ☆

……营也。以易营之,众而贵武,敌必败。气不利则拙,拙则不及,不及则失利,失利……

……气不利则慑,慑则众□,众……

……气不断则●,【●】则不专易散,临难易散必败。

……□□气不□则情,情则难使,难使则不可以合旨……

……□□则不知为已之节,不知为已之节则事……

……□而弗救,身死家残。将军召使而勉之,击……

月战

(缺)

◎银雀山汉墓竹简《月战》释文:

孙子曰: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战□□□人不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是以必付与而□战,不得已而后战。故抚时而战,不复使其众。无方而战者小胜以付历者也。

孙子曰:十战而六胜,以星也。十战而七胜,以日者也。十战而八胜,以月者也。十战而九胜,月有……【十战】而十胜,将善而生过者也,一单……

☆  ☆  ☆  ☆  ☆

……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一,不胜,故战之道,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有覆军杀将者。故得其道,则虽欲生不用得也。

八十

官二

(缺)

官三

(缺)

九处

(缺)

十间

(缺)

国实

(缺)

六患

(缺)

素教

(缺)

尚未知所属篇目残文

……昔者盘古开天国,称天皇,因以阴纪,家以母贵,……

汉简孙武兵法八十二篇张氏家传手抄本跋

《孙武兵法》者,乃春秋“兵圣”孙武所撰。

孙子武者,齐人,姓田,名开,字子疆,乃陈无宇长子也。《甲山北湾孙氏宗谱序》云:“开,字子疆,谥武子。齐大夫,食采乐安。适吴,更姓孙,为吴将。著武经八十二篇。生子明。明,字景浩。以父功食采于富春,是为富春孙氏。生子沂,沂生子膑。膑,字嘉谋,仕魏为将军。后仕齐为军师。生字胜。” 《泗安孙氏家乘•孙氏族谱序》亦云:“开,字长卿,为齐大夫,食采于乐安。是时,因僖子乞与鲍牧等图危社稷,武子遂奔吴,更姓孙,以兵法十三篇干吴王,用以为将。”伍圆荐之于吴王阖闾,遂以为客卿。“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后功成身退,隐居景林(今金庭),修著兵法。

东汉班固《汉书》之《艺文志》于“兵权谋十三家”中著录:“《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东方朔传》云:“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由此观之,《孙武兵法》实非传世本之十三篇也。余以为,去其法而立大则,神贯终始,正则要法,此《孙子》之长也;尽其法而圆大则,法则终始,至神至精,此《孙武》之妙也。一言一蔽之,本立不一而同也。

此张藏周书汉简抄本《孙武兵法》,乃经张良、韩信、杨朴、任宏、刘向、刘歆等人序次、捃摭、校理而成,共一十四万一千七百零九字,实乃一部罕见之大型古兵书。

然有学者以为此书乃今人伪托之作,为典型之学术造假,实大谬大误也。张本内涵,兵之精通,理之深刻,思之严密,辞之精美,非大贤大智不可为之也,况于数万言哉?!

由此观之,其书可宝也。

重庆吴松霖记于○五年十一月

修订于○八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