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诏令集卷第一百五十五
政事八
儆灾五
太皇太后以旱赐门下诏
敕门下。吾母临四方。亲决万务。清心克己。凡以为民。而天意弗感。历时灾旱。宿麦几尽。秋稼未立。饥馑既至。疫疠将起。斋祠虽切。漠然弗应。吾则不德。民实何罪。中自循省。寝食皆废。岂政治失当。事之害物者尚多。上下否塞。情之不通者非一。刑或不称其罪。用或不当其人。有一于斯。皆足以上拂天心。下扰民听。循致斯旱。咎实在吾。皇帝遇灾恐惧。不敢自逸。既命有司。降食避殿。罢五月朔朝。吾亦自今月二十三日后。减常膳。侧身思咎。固无吝于改为。协德济民。尚有求于列位。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吕大防等乞太皇太后复常膳批答
览表具之。吾勉而临政。志切为仁。凡克己以济民。皆力行而不懈。矧今久旱伤稼。忧在阻饥。岂以菲食逾旬。指为难事。而卿等因是微泽。率然上章。虽嘉乃诚。殊匪吾意。夫旱灾之后。荒政之所备者尚烦。秋种虽生。终岁之可虞者非一。与其君臣释然而忘患。孰若上下相儆以图安。姑从降食之文。以示畏天之实。所请宜不许。
第二表不许批答
览表具之。吾性本恭俭。居不求丰。时方旱灾。惧若无措。是用侧身念咎。贬食以祈。上将答于天心。下以慰于民望。今者膏泽既至。黍稷可期。此则上帝仁爱之深。斯民鳏寡之幸。在吾祗惧。何敢弭忘。卿等备位股肱。亮此诚意。岂可因风雨之微顺。忽阴阳之久愆。方岁事之多虞。姑复少俟。苟民食之既定。吾亦何辞。所请宜不允。仍断来章。
第三表不许批答
览表具之。乃者雩而得雨。牟麦既伤。田虽可耕。禾黍犹病。吾惟农夫之不易。岁事之多艰。未忘戒惧之诚。不遑口体之养。今者时雨继至。秋稼稍苏。卿等遽与庶官求伸前请。吾将推先王菲食之意。以终斯民丰岁之祈。行之虽久。而不谓劳。卿其姑止。以成吾志。所请宜不许。
第四表许批答
览表具之。吾闻天之降异。本以仁爱人君。君知畏天。乃克保有邦国。故旱虽伤稼。而恐惧修政。则变或可消。雨虽应期。而怠忽忘灾。则岁未可必。顷者膏泽荐至。群言上闻。吾夙兴念此。特降食如故。今勤请继至。屡却弗回。惟众意不可重违。故事不可终废。膳羞之设。虽勉强以复常。修省之心。终顷刻而不去。尚赖多士。同致此诚。所请宜许。
日食不视事具素膳祭太社百司守职诏绍圣四年五月辛巳
太史局言六月朔日有食之。天著厥异。朕甚惧焉。其日可罢视事。仍令有司具素膳。公卿等更宜勉思所戒。以辅朕不逮。仍差翰林学士承旨蔡京祭告太社。日未出。百司守职。其合行事。太常寺疾速施行。
彗星见避殿损膳罢秋宴求言诏绍圣四年九月壬子
天垂变异。彗出西方。灾谴为大。朕实惧焉。可避正殿。损常膳。罢秋宴。公卿各宜悉心修政。辅朕不逮。仍许中外臣僚等直言朝政阙失。朕将亲览。具此意令学士院降诏处分。诏曰。朕以菲德。奉承大业。夙夜战栗。不遑康宁。惟恐不足以仰当天心。以羞先帝圣德。乃仲秋之夕。彗出西方。推原典经。兹谓大异。永惟其咎。未烛厥理。岂惟庶政之失。以悖三光之明。谴告之来。朕实祗惧。书不云乎。惟先格王正厥事。已避正殿。损常膳。罢秋宴。公卿其各悉心修政。辅朕不德。应中外官僚等。并许直言朝政阙失。朕将亲览。虚心以改。庶几以销天文之变焉。
彗星见大赦天下制
门下。朕以眇身。获保宗庙。恭典神天。翼翼小心。罔敢豫怠。惟恐不德。以上干乾象。今彗出西方。灾谴为大。天垂变异。朕实惧焉。是用损膳避朝。永言辍燕。其敷恩霈。荡宥囚姑庶消复于祅祥。以导迎于善气。可大赦天下。应诏圣四年九月五日昧爽以前罪人。除犯劫杀、谋杀、故杀、斗杀并为已杀人者并十恶伪造符印、放火等罪并不赦外。其余罪无轻重。已觉发、未觉发、已结正、未结正、咸赦除之。云云于戏。遇灾而惧。敕命惟几。尚须公卿。悉心辅政。交修不逮。同底丕平。咨尔多方。咸体朕意。
百官请御正殿复常膳不允批答
朕祗畏明威。避朝损膳。祲象消弭。神眷顾绥。惟天难谌。惟德是辅。思与多士。益图康功。靡敢遑宁。审所当戒。而遽复常礼。诚所未安。往协乃心。以正厥事。所请宜不允。
日食四月朔四京德音元符三年三月二十一日
门下。朕以眇身。初嗣历服。惟德不类。上累三光。太史豫告。天示之象。乃四月朔日有食之。谴告之来。必缘类至。侧身而惧。敕命惟几。损膳避朝。以图消弭。百姓有罪。时予之辜。其推涣恩。敷锡近甸。应四京畿内、云云于戏。天道虽远。其听自民。格王所先。惟正厥事。诞告有众。体予至怀。
日变求直言诏元符三年三月辛卯
朕以眇身。始承天序。任大责重。罔知攸济。永惟四海之远。万几之烦。岂予一人。所能遍察。必赖百辟卿士。下及庶民。敷奏以言。辅予不逮。矧太史前告。天将动威。日有食之。其在正月。变异甚钜。殆不虚生。夙夜以思。未烛厥理。将以弥纶初政。弰弭天灾。非药石之规。孰开朕听。况今周行之内。人有所怀。刍荛之中。言亦可采。凡朕躬之阙失。若左右之忠邪。政令之否臧。风俗之媺恶。朝廷之德泽。有不下究。闾阎之疾苦。有不上闻。咸听直言。毋有忌讳。朕方开谠正之路。消壅蔽之风。其于鲠论嘉谋。惟恐不闻。而行之唯恐不及。其言可用。朕则有赏。言而失中。朕不加罪。朕言惟信。非事空文。尚悉乃心。毋惮后害。应中外臣僚。以至民庶。各许实封言事。在京于合属去处。在外于所在州军。附递以闻。布告迩遐。咸知朕意。
宰臣章惇等日食后请御正殿复常膳第二表不允批答
省表具之。日食正月。经典所重。眇末小子。敬忌天威。退避正朝。减损常膳。侧身修行。欲销去之。公等上章。请临前殿。复常珍。虽有爱君之心。非朕畏天之意。所请宜不允。
日食四月朔德音建中靖国元年三月二十一日
门下。朕获奉宗庙。逾年于兹。任大责重。不获康宁。今者太史豫言。日有食之。将在正阳之朔。斯乃大异。朕甚惧焉。夙夜拳拳。深惟其故。岂非教化未修。刑罚不中。吏之弗良者众。民之失职者蕃。上累三光之明。示以谴戒。是用损膳避朝。荡宥多辟。以图消复。以召和平。应四京诸道、云云于戏。百姓有过。罔不在予。万邦作孚。孰非自朕。率求诸己。庶获休徵。咨尔有众。咸体朕怀。
日食四月旦韩忠彦等请御正殿复常膳不允批答建中靖国元年
省表具之。正阳之月。日有食之。谪见于天。为变甚大。予末小子。不遑宁居。损膳避朝。以图消弭。虽阴云密布。变象弗昭。而群公卿士。遽上封章。乃欲御前殿。复常膳。岂体栗栗危惧。祇畏天戒之心哉。所请宜不允。
第二表不允批答
省表具之。朕德不明。无以召天地之和。正月之朔。阴慝斯作。而辰弗集于舍。谴告莫甚焉。恐惧修省。幸于消弭。群公多士。未有以规过失正厥事。乃重以复常珍御正殿为言。岂朕之所欲也。所请宜不允。
第三表允批答
省表具之。天降灾异。谴戒朕躬。日食正阳。变之大者。深惟庶政之阙。上累三光之明。路寝避居。内饔损膳。夙夜祗惧。欲消去之。卿等剡奏屡陈。复常是请。姑勉从于诚恳。尚益励于赞襄。所请宜允。
崇宁三年火四京畿内德音
门下。朕绍承大统。昭事上穹。懋钦乃诚。靡敢遑怠。三月辛丑。灾于宫隅。烈焰燔延。通夕震惧。赖天眷祐。卒底于宁。列圣神御之祠。累朝谟训之阁。路寝府库。悉获保完。深惟儆诫之甚明。岂独攸司之弗谨。寅畏修省。夙夜于兹。宜推涣恩。覃及近甸。应四京畿内。云云于戏。遇灾而正厥事。既有典常。施泽以惠我师。庶无罪悔。咨尔有众。体予至怀。
星变赦崇宁五年正月十三日
门下。朕以菲德。获奉丕基。事天保民。罔不钦翼。旰晷图治。夙宵究思。若涉渊水。靡敢豫怠。惟恐弗类。仰达天心。今星出西方。变异甚著。永思厥咎。在予一人。是用损膳避朝。求言肆眚。冀导迎于善气。以消弭于妖祥。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侧身修行。深怀诫惧之诚。惟德动天。庶格休嘉之应。尚赖股肱近弼。中外荩臣。悉意交修。共臻丕祜。咨尔方夏。咸体朕怀。
星变求直言诏崇宁五年正月乙巳
朕以寡昧。奉承大烈。夙夜祗惕。靡敢康宁。冀以仰当天心。感格和气。乃孟春之夕。星文变现。推原载籍。兹谓大异。岂朕德弗类。政刑罔中。皇天动威。以示谴告。永惟厥咎。朕甚惧焉。已避正殿。损常膳。中外臣僚等。并许直言朝政阙失。朕将亲览。虚心以改。庶格王正厥事。以销乾象之变。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星变毁党籍石刻诏同上
应元祐及元符末系籍人等。今既迁谪累年。已足惩戒。可复仕籍。许其自新。所有朝堂石刻。已令除毁。今后更不许以前事弹纠。常令御史台觉察。违者具弹章以闻。
彗星见赦天下制大观四年五月二十日
门下。朕祗膺骏命。寅奉丕图。忧勤万微。靡敢怠豫。恐德弗类。以干三光。今星出东方。为异甚大。朕念往岁之垂象。聿新善政以应天。岂谓期年。悉加兴易。永思厥咎。时予之辜。是用损膳避朝。宣恩肆宥。觊导迎于和气。以敷祐于庶民。可大赦天下。云云于戏。惟至诚可以动天。惟正德可以格物。尚赖交修之助。咸臻销弭之祥。咨尔多方。咸体朕意。
淮南旱曲赦德音政和元年四月二十五日
门下。朕以菲凉。奉循圣绪。思济盈成之业。聿臻富寿之风。祗慎夙宵。敢遑暇逸。乃自春迄夏。愆亢踰时。眷彼淮堧。被灾尤广。永念刑政之戾。仰干亭育之和。犴狱滋丰。黎元重困。惟天人之协应。若影响之相随。宜沾渥恩。以迎善气。应淮南路、云云于戏。侧身修行。敢忘省惧之诚。发政施仁。庶格感通之效。咨尔中外。咸体朕怀。
正阳之月日有食之御笔手诏宣和元年三月二十三日
日月行黄道。及其相掩。人下而望。有南北仰侧之异。故谓之蚀。月假日光。行于日所不烛。亦以为蚀。日月之光。盖未始亏。人望而然。古之人以历推步。先期而定。实数之常。然日为阳。人君象也。为阴所掩。不可不戒。故伐鼓于社。啬夫驰。庶人走。以财成其道。辅相其宜。今史有言。正阳之月日有蚀之。朕钦明天道。若古之训。罔敢怠废。可令尚书省详具前后故实。取旨施行。布告中外。咸使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