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宋大诏令集卷第一百八十二

  政事三十五

  田农

  赐郡国长吏劝农诏建隆三年正月甲戌

  生民在勤。所宝惟谷。先王之明训也。朕以万邦大定。渐属于隆平。百姓为心。欲臻于富庶。永念农桑之业。是为衣食之源。今者阳和在辰。播种资始。虑彼乡闾之内。或多游惰之民。苟春作之不勤。则岁功之何望。卿任居守土。职在颁条。一方之忧寄非轻。万室之蒸黎是赖。宜行劝诱。广务耕耘。南亩东皋。俾无遗利。用天分地。各有余粮。极其藨蓘之功。致我仓箱之咏。勉思共理。别俟陟明。

  劝农诏乾德二年正月辛巳

  朕以农为政本。食乃民天。必务穑以劝分。庶家给而人足。今土膏将起。阳气方升。苟播种之失时。则丰登之何有。卿任隆分土。化洽编氓。所宜趋东作之勤。副西成之望。使地无遗利。岁有余粮。勉行敦劝之方。体我忧勤之意。

  劝栽植开垦诏乾德四年八月

  五代以来。兵乱相继。国用不足。庸调繁兴。围桑柘以议蚕租。括田畴以足征赋。逋逃所失。均出里闾。致树艺之不得勤。污莱之不敢辟。虚遗地利。重困生民。朕历试艰难。周知疾苦。四方甫定。七载于兹。节用爱人。敦本抑末。有经费未尝加赋。闻灾沴即议蠲除。方致小康。固无重敛。爰颁诏旨。遍谕忧勤。庶几畎亩之间。各务耕耘之业。宜令所在。明加告谕。自今百姓有能广植桑枣开荒田者。并令只纳旧租。永不通检。其诸县令佐。如能招复逋逃。劝课栽植。旧减一选者。更加一阶。凡尔蒸黎。当体朕意。

  沿河州县课民种榆柳及所宜之木诏开宝五年正月

  修利堤防。国家之岁事。劝课种蓺。郡县之政经。缮完未息于科徭。刊伐虑空于林木。如闻但责经费。不思教民。言念于兹。殊乖治体。自今应沿河州县除旧例种蓺桑麻外。委长吏课民别种榆柳及所宜之木。仍按户籍高卑。定为五等。第一等岁种五十本。第二等四十本。余三等依此第而减之。民欲广种树者亦自任。其孤寡癃病者。不在此例。

  使民惇本从俭诏太平兴国七年五月癸丑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传云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故一年耕则有三年之食。一日劳则有百日之息。所以惇本厚生足食之原也。如闻南亩之地。污莱尚多。比屋之民。游惰斯众。岁稔则犬马有余于粱肉。饥年则妻女不厌于糟糠。罕能固穷。遂至冒法。岂君人者教化之未审。为吏者诱导之乖方。宜申儆戒之条。式变已然之俗。今膏泽屡降。宿麦将登。当及丰候。更为储蓄。应州县长吏。限诏到日。告谕乡民。常岁所入。除租调外。不得以食养犬彘。酒醪嫁娶丧葬之具。并从简俭。少年无赖辈。相聚蒱博饮食者。邻里共捕之。凡尔民庶。宜体朕意。

  置农师诏太平兴国七年闰十二月庚戌

  民为邦本。食乃民天。常念稼穑之艰难。每虑田园之荒废。广兴山泽之利。大开衣食之源。既富庶之未臻。盖劝课之犹阙。宜令诸道州府。应部民有乏种及耕具人丁。许众共推择一人。练土地之宜。明种树之法。补为农师。令相视田亩沃瘠。及五种所宜。指言某处土田。宜植某物。某家有种。某户阙丁男。某人有耕牛。即令乡三老里胥。与农师共劝民。分于圹土种莳。俟岁熟共取其利。为农师者。常税外免其他役。民家有嗜酒蒱博、怠于农务者。俾农师谨察之。闻于州县。寘其罪。以警游惰焉。所垦新田。即为永业。官不取其租。诏到宜亟行之。无或稽缓。

  民诉水旱二十亩以下皆令检勘诏太平兴国九年正月辛未

  朕每恤蒸民。务均舆赋。或有灾沴。即与蠲除。盖欲惠贫下之民。岂须以多少为限。自今诸州民诉水旱二十亩已下者。皆令检勘。

  遣营田使副诏端拱二年二月癸亥

  农为邦本。食乃民天。遐观载籍之格言。此实帝王之急务。将令敦本。无出劝农。且思河朔之间。富有膏腴之地。法其井赋。令作方田。三农必致于丰穰。万世可资其利济。今遣左谏议大夫陈恕楚知古、盐铁判官魏羽索缃、河运使臧丙、副使孔盖充逐路营田使副。往□兴工。眷惟黎庶。各有耕桑。闻兹创置之言。谅□欢呼之意。

  约束流民归业不限半年诏淳化四年一月癸丑

  应开封府管内百姓等。一昨霖霪作沴。水潦荐臻。多稼既被于天灾。尽室不安于地著。遂致转徙。其将畴依。先是今年三月辛亥诏。应流民限半年复业。限满不复。即许乡里承佃。便为永业。又念民之常性。安土重迁。离去邱园。盖非获已。自今年十一月以前。因水潦逃移入户。任其归业。不得以辛亥诏书从事。

  募民耕旷土诏至道元年六月丁酉

  近年以来。天灾相继。民多转徙。田卒污莱。虽招诱之甚勤。而逋逃之未复。宜伸劝课之令。更示蠲复之恩。应诸道州府军监、管内旷土。并许民请佃。便为永业。仍与免三年租税。三年外输税十之三。应州县官吏、劝课居民垦田多少。并书于印纸。以俟旌赏。

  令转运使申饬令佐劝民栽种诏至道元年十一月辛丑

  劝农种蓺。索有定规。如闻近年。多不率职。非所以副宰字之寄。厚衣食之源。宜令诸路转运使、申饬令佐。劝民栽种。岁满书历。以为课绩。

  禁约掷弃米谷食物诏景德四年九月己卯

  所食惟谷。兆民之天。出于耕耘。是谓劳苦。今万邦嘉靖。五稼大穰。是谓有秋。允符上瑞。如闻里巷。多所弃捐。宜令开封府告谕居民。无得弃掷米谷食物。犯者重寘其罪。

  令十月后方得焚烧野草诏大中祥符四年八月丙午

  火田之禁。著在礼经。山林之间。合顺时令。其或昆虫未蛰。草木犹蕃。辄纵燎原。则伤生类。式遵旧制。以著常科。诸路州县畬田、并如乡土旧例外。自余焚烧野草。并须十月后方得纵火。其行路野宿人。所在检校。无使延燔。

  京城四面禁围草地许百姓耕垦畜牧诏天禧元年八月壬申

  朕临御以来。恭勤自励。宵旰之暇。固绝于从禽。翾蠕之微。咸思其遂性。矧自神宗在宥。德化诞敷。每辍畋游。动形劝戒。聿循丕矩。允协重熙。既元命之博临。益端诚而匪懈。悉罢五方之署。遂除三面之罗。乃眷郊畿。尚存禁约。宜布丝纶之旨。用均樵采之恩。其京城四面禁围草地。令开封府告谕百姓。许其耕垦畜牧。

  令储蓄诫奢僣诏天禧二年五月壬戌

  民氓之众。稼穑为天。将防水旱之虞。在乎储蓄之备。与其肆情于侈靡。曷若尽力于耕耘。所谓利用厚生。既富而教者也。如闻风俗。尚习浇浮。器用服装。动踰规制。车马屋室。日务僣奢。虽遇顺成。靡闻充积。时更小歉。田或未收。皆至匮空。莫得周给。念黎黔之有是。岂教导之未周。今年属丰登。下无徭役。戒其既往。诲以自新。宜令三京诸路揭榜晓谕。常加察举。有孝悌力田储蓄岁计者。长吏倍加存恤之。

  岁稔诫不得枉费诏乾德元年四月乙酉

  今宿麦已登。秋种尚茂。所宜修稼。以厚生民。其谨盖藏。毋或捐弃。宜令州县告谕人户。夏麦登熟。不得枉有縻费。

  劝农诏

  敕。朕惟德之不明。亦至于用武。久兴师旅。重困黎元。有闵民爱物之心。谁能副予意者。信赏必罚之令。今将举而行之。朕言有条。其听毋忽。夫农天下之本也。凡为国者。莫不务焉。要将节用则易充。勉其力使不匮。今夫食者甚众。而输者已殚。劝之不勤。而取之仰足。使民尽耕犹不给。而半为游惰之手。使岁常熟犹恐乏食。而多罹水旱之凶。调敛不得已也。而吏之不仁者。缘以诛求。赋役自有法也。而政之不明者。重为烦费。农者有几。害者若兹。欲宽吾民。何可得也。既富而教。岂无术乎。体予兹怀。望尔良吏。自今在官。有能兴水利。辟田荒。课农桑。增户口。凡有利于农而不扰者。有司具具赏格。当议旌酬。其或陂池不修。田野不辟。桑枣不植。户口流亡。慢政隳官。亦行降黜。夫言而不信。法弛于宽。朕久患之。方思革弊。尔毋习旧态。慢我新书。此匪虚名。必期责寔。凡为条约。告示既明。赏不吾欺。罚无尔悔。

  无夺民时振救失业诏治平四年闰三月乙巳

  朕惟方今孟夏。乃农民作劳之时。比来岁少顺成。今春雨泽以时。农民桑蚕谷麦。种作勤劳。一岁之功。并在此时。尚虑州县闇慢之吏。覆按细罪。拘牵微文。召呼证辨。连逮丁壮。加以兴土木不急之务。留系工役。理公私未偿之负。监锢其身。失业数旬。受弊卒岁。委安抚转运司。明加敕诫。省事息民。无夺其时。仍令州县吏。躬亲劳农劝民。专力致勤。务尽地力。毋或自失。以俟有秋。给公上。奉孝养焉。其有去岁不登。今春少雨。农民艰食失业者。令所在郡县速振救之。无使流移。以称朕爱民厚农之意。

  苏湖相度圩岸御笔大观元年十一月十一日

  禹贡三江既导。震泽底定。今三江之名。既失其所。水不趋海。故苏湖被患。可委本路监司。选择能臣。检按古迹。循导使之趋下。并相度圩岸闻奏。

  蜀江修堰禁约御笔大观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蜀江之利。置堰溉田。旱则引灌。涝则疏导。故无水旱之患。其利甚博。然岁计修堰之费敷调于民。工作之人并缘为奸。滨江人户。困于骚动。自今如敢妄有检计。大为工费。计所剩坐赃论。入己准自盗法。许人告。

  屯田司修完塘堤御笔大观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潴水为塘。以除水患。留屯营田。以实塞下。爰自祖宗。设官置吏。分职联治。自可一司。专总其事。岁月浸久。州县习玩。访闻比来塘堤不修。水潦穿溢。出害民田。绵亘千里。虽有司存。上下苟简。殆同虚设。可令屯田司。并循祖宗以来塘堤故迹。重加修完。务令坚固。即别不得增益更改。引惹生事。本司可比本路提点刑狱。序官提刑之上。举官按罪吏属等务。可令相度条具来上。余悉仍旧。